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工具】HRBP工作对接表
HRBP岗位说明 岗位基本信息 岗位名称:HRBP 所在单位:各中心部门 直接上司:各中心领导 直接下属: 外部协调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 岗位任职资格 人事工作对接 序号 模块 工作内容 工作描述 时间节点 工作对接人 措施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入离职手续办理与劳动 根据集团总部要求提交全部入、离职资料办理入离职,自事实劳动关系形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成日起签订劳动合同,并于每日下班前将资料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特殊员 每日下班前集团人事负责人 合同签订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工需提供健康证的于入职1月内提供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根据集团总部要求统计每月员工考勤,将考勤表经制表人签字,员工本人 各中心人员考勤统计 签字确认后将电子及纸质版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特殊情况人员经上级领导 每月3号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前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审批后提交至集团人资部 月绩效 1、根据集团总部要求与意外险缴纳公司进行对接并于员工入职2日内将缴 纳意外险人员清单、付款单由上级领导签字后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经集团 人资部审核批准由财务部进行付款 2、根据集团总部要求每月14号前将当月社保、公积金缴纳人员名单以电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各中心意外险、社保公 子及纸质签字后提交至集团人资部 入职2日 积金开户缴纳对接及提 3、与社保公积金外包公司进行对接,将每月应缴纳社保公积金人员名单 内、每月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提交至外包公司,并将社保公积金缴纳总费用于付款截止前3日以纸质形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供各种合规证明 14号前 式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由财务部进行付款,将人事外包费以纸质形式经上 月绩效 级领导审批后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由财务部进行付款 4、各中心异地社保公积金对接,窗口办理相关业务的将最终社保公积金 缴费回执单于每月14号前提交至集团人资部 5、根据公司要求提供各中心合规证明 1 员工关系模块 工伤申报 1、根据集团要求2日内上《报事故报告单》到安全管理 2、与工伤部门对接,自员工发生工伤起1月内进行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及 工伤费用报销,并将工伤结算清单经上级领导签字后交至集团人资部 各中心合法工时申报 根据集团总部要求对日上班超时人员进行综合计时、不定时申报 各中心制度修订及落实 根据集团要求负责各中心制度修订及更新并进行落地实施 员工关系劳动纠纷处理 处理各中心员工矛盾、劳动纠纷等事宜 合同续订 考察期 根据合同续订要求,办理合同续订手续,交集团人力资源部 1、人资部通知临近考察期限人员的直接领导; 2、通知员工领取《考察评估表》; 3、基层管理人员由所属部门各级领导考察审批,中高层管理人员需述职 ,根据《中高层干部述职管理办法》,述职会议前3天提交述职报告; 4、通过后交集团人资部备案。 若已超过考察期未递交集团人资部备案,则以实际递交到集团人资部备案 的时间为核算薪资依据的时间节点。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不定时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不定时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不定时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不定时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当天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当天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备注 2 招聘 岗位异动 1、部门内部调岗、转岗,填写《调岗申请书》提交各级领导审批,审批 后交集团人资部备案; 2、跨部门调岗、转岗,填写《调岗申请书》提交各级领导审批,审批后 方可开始工作交接并交集团人资部备案;涉及社保、公积金、成本归属问 题,以《调岗申请书》上交集团人资部时间为变动时间点 3、跨公司调岗、转岗填写《调岗申请书》、原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申请 表》、原公司《辞职审批表》提交各级领导审批,审批后方可开始工作交 接并交集团人资部备案;涉及社保、公积金、成本归属问题,以《调岗申 请书》上交集团人资部时间为变动时间节点 人员招聘 1、审核招聘需求,增编需审核人力投入产出,无法确认上报总部人力资 源总部; 2、根据分管中心战略发展,及时配备优质候选人(合适人员通知人力总 部招聘岗复试); 3、跟踪入职人员培养,发掘潜力和长处,给与用人部门有效建议; 4、总结归类同质性岗位属性,建立简历档案库,每月30日汇总人力资源 招聘岗位; 5、留存分析候选人属性,不断提炼各层级面试问题、技巧、方式,不断 提高识人、招人、留人技巧 薪酬 3 薪酬绩效 绩效 1、宣贯薪酬政策,按制度要求及审批流程,正确审核薪资资料流程是否 齐全; 2、每月30日前,将调岗、转正单提交人力资源总部。 1、宣贯绩效政策,让组织绩效与下属绩效具有统一性和关联性; 2、根据分管中心的组织绩效、制定分管中心下属人员的考核方案; 3、确定绩效数据来源与跟进、统计绩效数据经审批后提交人力资源总部 ; 4、核实绩效数据的真实性,对差异大的数据,追查原因并进行差异分析 ; 5、核算所辖范围的考核得分,经审批后提交人力资源总部。 当天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集团人事负责人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实时 1、招聘结果为导向; 2、自运营反馈(从自身原因找问题) :为什么没完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人力资源招聘岗 ;完成措施;未完成承诺; /人资总监 3、连续两次未达标(猎头岗位)及时 分享集团招聘群; 4、参照岗位绩效得分 根据人力 1、审批流程完整,按格式要求填些规 资源部邮 集团人力资源绩 范 件通知时 薪酬效岗位 2、资料提交及时 间 3、参照岗位KPI 根据人力 1、按时完成,且达到预期效果 资源部邮 集团人力资源绩 2、了解数据差异根因 件通知时 效薪酬岗位 3、对数据来源及流程提供正确 间 4、参照岗位KPI
2 页
610 浏览
立即下载
解密HRBP发展与体系构建
解密HRBP发展与体系构建
1 页
700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的九大核心职责
HRBP的九大核心职责 【HRBP的九大核心职责是什么?】 那么最后一点时间,我想核心围绕着HRBP的工作职责来去思考,HRBP到底在刚才我讲的三 大流程或者三支支柱中它的核心职责是什么?我说它是有九个方面的核心职责,你要去推动所 在业务领域里的组织变革并负责职能落地。 第一是业务规划与落地。品这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小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业务规划的。一是根据 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政策,与业务部门协同沟通,组织业务部门理解公司战略并制定业务 经营计划。二是负责根据业务经营计划来拟定所在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三是负责推动所在业 务单元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与落地。那么本质说来,关于这个部分就是第一公司业务经营计 划,你要负责推动,第二把这个转化成为人力资源规划,第三负责这个规划的落地 第二块是组织变革与组织落地。这部分的核心职责,要求HRBP基于业务的发展要求,按照 人,按照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来结合。我们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来去推动所在业务领域的人 力资源规划的实现。 第三块是组织文化建设与落地,要求你基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负责所在团队的。文化宣贯和团 队文化建设并负责公司文化在你所在组织的落地。 第四块是职位设计与岗位配置。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结合定岗定编的方法。来去帮助业务部门 形成职位的设计数量、职位说明书,推动职位分析工作。 第五部分是员工学习与发展。要去根据人力资源规划结和员工发展的需要推动各业务部门开展 员工学习与发展体系建设,比如说员工发展通道的建设、标准设计、任职评估、培训路径等这 些都是几部分的核心工作, 第六部分是绩效和薪酬。要求基于组织绩效目标和精细化要求负责所在业务系统的组织绩效和 个人绩效体系设计,围绕个人绩效体系来做落地和执行。同时要求基于公司整体的薪酬策略和 预算,细化所在业务领域的薪酬体系制度,包括不同职位的薪酬结构设计。 第七是干部管理,还是根据公司干部管理要求负责所在业务领域的干部管理及落地。包括干部 的培养、任命、后备干部的储备等等。 第八是业部变革和推动,业务变革的推动与协同,我们要求HRBP参与公司级的变革。同时 负责公司级变革的所在业务领域的具体的落地,我们希望他能够推动所在业务部门的变革。 第九产品经理和业务部门的协同,这里面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内部三支柱之间的协同协作。最后 第一点也是我们对 HRBP要求比较高的就是做作为产品经理负责了解业务部门需要,并负责 根据公司的人力资源的产品来负责策划定制。在没有产品支撑的情况下面我们要求你能够呼唤 炮火,协同COE(人力资源专家中心),协同SSC(HR共享服务中心)共同为业务部门来实现 服务。 这九项职能的核心的特点,都是一方面把COE在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产品负责所辖业务领域 的落地。一方面,他自身要去思考业务的需要,作为产品经理提出好的人力资源产品。来去满 足业务的要求,就是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但我更看重的是自下而上,因为业务的变 化是日新月异的。我不可能通过总部的人力资源战略及产品能满足所有的要求,而且业务环境 非常复杂。业务区域非常广阔,这要求人力资源能够走进业务中和业务一起打仗。真正做出好 的,这种满足业务的产品。
2 页
542 浏览
立即下载
【统筹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挖掘人力数据,创造管理价值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之 挖掘人力数据,创造管理价值 目录 第一章 企业需要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第二章 如何开展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2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人力成本 贵 LOGO 3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已从十年前的 8%-15% ,增长到目前 15%—25% ;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 2011 年— 2013 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平均增幅,分别为 22% 、 20.2% 、 17% ,截至 2014 年 7 月 25 日,为 14.2% ; 目前,我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5 项社保的缴费比例,企业为 29.8% , 其中 养老 20% 、医疗 6% 、失业 2% 、工伤 1% 、生育 0.8% ,个人为 11% 左右,合计超 过个人工资的 40% ;如缴纳公积金,企业还将额外增加 8-12% 的成本; 据统计,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 15.9% ,在全球处于高位。每名员工的招聘成本平均占 其职位年薪的 10%—30% ,培训成本占其年薪的 20% 以上,整体离职成本占员工薪酬 30% 以上。 LOGO 4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人才管理 难 LOGO 5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老板的困惑 • “ 企业究竟需要多少员工最为适合,一线人员的数量如何估算,只能凭借历 • “ 企业现有员工的整体薪酬支出逐年提升,究竟还有没有压缩的空间” • “ 每年也在统计劳动生产率,但现有人员的投入与产出值是否合理” • “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发挥对公司整体战略实现与经营目标达成的作用” 史经验来判断吗” 生产经理的困惑 • • • • “ 生产现场应该保留多少员工,能满足生产所需又不造成人员浪费” “ 工人不加班完不成任务,加班后又产生加班费,如何安排加班最合理” “ 每到发奖金时,最让人头疼,每名员工的工作绩效如何评价” “ 年轻员工越来越多,诉求也五花八门,如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 HR 经理的困惑 • “ 员工数量究竟有没有可以改善优化的空间缺少依据” • “ 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优化企业的用工成本” • “ 面对老板布置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无数据、无信息,没有好办法” •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始终是以人事管理为主,关于员工能力开发的事情始终在业务部门外围打转,很难插上手,老 板还不满意” LOGO 6 第一章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人力 资源 效能 人力 资源 效率 正文 人力资 源价值 创造能 力 LOGO 7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 2 拉姆 · 查兰 《是时候分拆人力资源部了》 3 HR 专家 人力共享 服务 HRBP LOGO 8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Why ? LOGO 9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 如果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 —— 彼得 · 德鲁克 LOGO 10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缺少对员工绩效的统计、分析与量化考核评价,不掌握员工真实的工作状态 人员的岗位数量与工作任务不匹配,缺少客观、科学的人岗数量匹配依据 员工的工作潜能没有深入挖掘,人员的效能远没有充分释放 有关生产组织方式、生产计划管理方法、人员排班管理、生产加工方式的不尽合理, 造成内部工作流程不善,形成瓶颈,影响产能释放 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多劳不多得,同工不同酬,导致负面的组织环境下,员工惰性增 加,消极怠工 员工的技能培训缺失,在提高个人工作能力方面企业缺乏系统性、实质性作为 受市场波动影响,企业担心技术工人流失,默许富余人员存在,员工数量很难做到精确化设置 LOGO 11 TRANSITION PAGE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企业需要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如何开展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12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ERP HR OA 考勤 CRM MES PDM KMS DRP …… LOGO 13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定义 测量 分析 人力 资源 改进 控制 LOGO 14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A 甲 乙 丙 丁 …… B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C D …… 忌: • 将人资数据孤立于与运营数据之外 • 将人资内部各数据相互孤立 LOGO 15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创造人的价值 算计人的价值 忽视人的价值 LOGO 16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的“五问” 原因 某班组近几个月劳动产出持续下滑。 问题 二问:为什么请假人数增加? 回答:事假人数增多; 现象 一问:为什么低于历史平均值? 回答:这个月请假人数增加; 三问:为什么事假人数增多? 回答:员工积极性不高? 四问:为什么员工积极性不高? 回答:因为对奖金分配方案不满意; 五问:为什么计时计件分配方案不作调整? 回答:因为会涉及到其他班组,车间一直 未能拿出有效办法; …… LOGO 17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一个核心:人才的价值创造 两个重点:效率、效能 三类人群:一线工人、销售人员、技术人员 LOGO 18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挖掘人力 资源效能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合理配置 员工数量 优化企业 人力成本 提高投入 产出效率 LOGO 19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工作时 间管理 员工绩 效跟踪 智能决 策分析 管理增 值服务 LOGO 20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示例: LOGO 21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 2 3 HR 专家 人力共享 服务 HRBP LOGO 22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XX 科技——创造人力资源数据价值 一种思想 一个工具 LOGO 23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LOGO 24
24 页
746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强烈推荐】
HR-BP(Business Partner)未来人力资源 的发展方向 HR BP:确保业务导向 HR BP (Business 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求 HR BP 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 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 HR BP 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 BP/全 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BP:优秀的政委,辅助军官完成使命 采访刘总,一定会从 HR-BP 说起。因为刘总有多年的 BP 设计经验,谈起这一 话题得心应手。 说到 HR,无非是薪酬、培训、招聘等几大平行职能模块,而联想的 HR 组织结 构则另辟蹊径。其主要有三大功能:第一是人事服务,包括档案管理、薪酬发放、社 保、入离职手续,员工福利等。第二是人力资源政策,制定 HR 业务流程并保证合规, 主要工作是政策制定和流程管理。第三就是人力资源咨询,在联想把它叫做 HRBP(Business Partner),与业务部门在一起工作,扮演顾问角色,针对各业务线或 区域的情况制定人力资源策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实施等。BP 的具体工作内容 有三块,一是让员工胜任岗位要求,并持续提升敬业度。二是促进团队组织的和谐, 避免冲突,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等等。三是团队人才的梯队建设,包括高潜员工识别和 发展、核心员工保留等。刘总补充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BP 的这三点职能 侧重点各不一样,HR 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重点。“BP 的工作内容非常多,要 第 1 页 共 19 页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从早到晚忙个没停。如何让这个功能模块有效的运作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是比较有挑战的,它没有公式化的模式,它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快速健 康发展的产物。” 刘总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HR-BP 就像军队中政委的角色,辅助军官带领军 队完成使命。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与政委赵刚,BP 就是赵刚的角色。其实在有的 企业,就把这个岗位叫做政委。” 刘总考察过多家设置 BP 职位的国内外企业,表示目前在中国没有特别统一的模 式,且各家公司对该岗位的职能设置深度也不同,这是由业务部门经理的成熟度高低 不同而决定的。就比如团长的军事和政治思想工作能力都很强,那么部队对政委的需 求就弱一些,反之,则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委辅助部队管理。 联想,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公司 高科技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快,行业内挖角竞争激烈,员工归属感不 强,往往哪里薪水高,就往哪里跳。然而在联想,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比比皆是,而 心思活跃的年轻员工也能在联想安心工作,它强大的感召力留住了一批精英人才。 那么联想留人的秘诀是什么? 答案当然是综合的。有竞争力的薪水、正确的战略导向、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都 是留人的关键因素。联想的员工都深信,联想是能够制定正确战略并能正确执行的公 司,这个非常重要,也能产生很大的凝聚力。此外,“注重员工感受”更是留住了员 工的心。 比如有些公司是非常强势的业绩导向型的文化,没完成任务就走人。而联想的做 法却更人性化。直线经理会和你一起分析为何没完成任务的原因,是市场的客观因素、 还是客户的因素,或是个人能力问题。若是个人原因,就会给予改进机会,培训或换 岗。 第 2 页 共 19 页 关注员工感受不仅体现在问题的处理方法方面,更体现在政策流程和员工沟通方 面。联想调动员工到不同的工作地点前,首先会征求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 顾虑,并尽力协助解决。对于外派的员工, 除了工作上的安排外,还会周全考虑他的 家庭生活,给予安家费、住房补贴、孩子入托和上学赞助,甚至还给予带配偶补贴, 鼓励全家在一起生活,以支持员工平衡好工作和生活。难怪刘总说:“在联想工作六 年多,感情特别深。” 此外,公司还很关注员工工作的舒适度。比如办公区布置、弹性工作时间,定期 做团队建设活动。如果某段时间工作很忙,公司就会在项目完成后给员工一个释放的 空间。休假、唱歌、旅游,或者去香港购物,都可以。因为一张一弛,才是高效工作 的法则。 以上这些做法,包括沟通机制的建立、政策的保障、宽松氛围的建设等整个系统 工程的实施,让员工对公司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最终让员工提升敬业度,是水到渠 成的事。 三大措施保证 BP 的客观中立 HR-BP 的目标,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帮助实现业务发展,最终保证公司利益的 最大化。但问题是,当 BP 成为业务经理的左膀右臂时,会不会转而抛弃全局观而只 为业务经理效力?的确太有可能!这也是企业实施 HR-BP 的难点之一。 刘总说:“以前,联想在运营管理部或者业务支持部内设有一个 HR-BP 的岗位。 HR-BP 是向业务部门负责人汇报的,BP 甚至还是业务负责人招进来的,这样一来, 不仅 HR 本身的中立性很难保证,甚至成了业务部门领导的助理,从绩效总结、评优、 核心员工激励,到给员工吃饭订餐,都是 BP 的活儿,日子长了,和业务领导混熟了, 中立性和专业性都消耗殆尽,那么企业设置 BP 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后来,联想做了一系列的变化来保证中立。首先,明确组织结构和汇报关系。比 如编制、薪酬、考核都划归 HR 部门管理,而不是向业务领导汇报。其次,在地理位 第 3 页 共 19 页 置分布上也做了精心设置。华东 HR-BP 的总部在上海,而福建、江西、安徽、云贵 等各地虽有 BP 却不在当地办公,而是集中在上海,这些 HR-BP 在一起探讨管理问 题,共同设计和推进重点项目,同时他们会定期到这些区域现场办公、参加部门活动, 在当地的员工和总经理面前保持曝光率,通过运营例会和与业务负责人定期的 1ON1 来沟通信息,通过重点项目推进来开展工作。这样 BP 与 HR 部门仍然很近,但不会 模糊自身定位,而是更加聚焦在 HR 专业工作上贡献专业价值。最后,提高招聘门槛, 保证 HR-BP 的专业度和成熟度。以前招聘 BP,工作两三年的也可以做,现在至少 要 5 年以上的 HR 从业经验才能入门。年纪太轻的从业人员,在思维意识上不独立, 缺乏商业意识,也不懂得业务经营,不具备和业务总经理对话的基础,无论从成熟度、 知识面和专业度上都不能达标。此外,考察候选人时,还要看他是否能从业务经营的 角度考虑 HR 的价值,这样 HR 做出的解决方案才能为业务部门接受。为此,联想对 候选人的专业背景、敏感度、公正性都会经过严格测评。 总之,对 HR-BP 的评估有三大方面。第一是专业知识。指对人力资源、心理学、 人性的理解。第二是对行业的熟知程度和意识。若以前在其他行业工作,能对行业的 发展,国际市场认可度,竞争对手情况、市场挑战等业务内容如数家珍。那么这样的 人来 IT 行业也会对业务产生兴趣,从而做好政委的角色。第三是个人影响力。比如 个人视野,大局观,沟通技能等。最后,考核个人品质是否正直,做事公平公正。若 一个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他却能包容下来,那么将来很难在业务部门建立权威。 在中国实施 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 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 本公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 4 页 共 19 页 1.发展 HR BP 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 HR BP 既具备 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在中国企业,很多 HR 是业务出身的, 这群人如果转型为 HR BP 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 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 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 HR BP 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 及广泛的 HR 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 HR 的需求。在转型到 HR BP 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 HR BP 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 HR 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 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 HR BP 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 多企业因为 HR BP 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 HR BP 时,笔者建议 HR BP 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 HR BP 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挥 HR BP 的作用; 3.帮助 HR BP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 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 3~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 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 要自己承担,导致 HR BP 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 BP 团队中设立一 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 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69295739 may929 may929 最近在做事? 部 0 0 工作目标: 一般监督下开展工作,并按照有关政策和程序,活动的过程和实施相关政策,如薪酬 和福利,人员编制和终端,员工培训与发展,组织发展,委托管理,员工在指定的作 业面积(S)关系,支持服务交付,标准,时间表和遵守法律的单位目标的成就。跟 踪政府劳工需求的发展和向上级报告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现有的政策/程序。 第 5 页 共 19 页 主要职责: 1.Organization 发展:监督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数据库,包括组织/员工运动公布的 组织结构和员工型材。评估现有的就业岗位,初级水平和 EW 的立场,以确保在适当 的组织水平的内部公平。巩固总人数的发展数据,以确保商定的人数规划是坚持和警 报管理的任何偏差。 2.Staffing 和终止:协调与有关管理人员,并按照商定的程序,以填补初级/临时空 缺。最初来源的就业/猎头机构,根据商定的标准。准备和协调招新的定居活动,包 括起草到达通知,员工培训方案,以促进新入职的解决和工作启动。继续终止程序, 以确保顺利分离,包括巩固员工流失率统计,以支持员工保留政策/计划的准备。 3.Compensation 和优点:源和屏幕福利服务提供商和分析检讨其服务,以支持对 他们的服务交付反馈。员工福利计划的解释。准备参加在选定的 C&B 调查和对调查 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以支持对薪酬调整的建议,确定公司在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数据。 跟踪和更新的重要的经济预测,如消费物价指数,失业率,GDP,支持的 C&B 方案 的修改和每年的薪酬调整的建议。流程的准确薪金,并及时登记银行,以满足界定薪 金发行日期。 4.Employee 培训和发展:组织培训计划的时间表,以确保交付和出席,其中包括 改变/修改/改进程序,时间表的建议,以确保在组织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整合 培训评估数据,以备培训供应商的选择和培训需求分析。 国际化挑战中的企业文化变革 联想成立 20 年,培养了很多行业精英,特别对管理者的培训十分在行。值得介 绍的是它的 OHRP (Organization & HumanResource Planning) 组织和人才计 划。该计划是每年在固定的时间给全员做评估,从下往上,逐层汇报。从业绩、潜力 两方面评估每个人能在联想走多远。如果某人的表现总是比同岗位的人表现优异,他 将获得晋升机会。当然,公司对每个人评估都要提出佐证,需要部门经理和部门外人 第 6 页 共 19 页 员的共同参与,大家一起讨论,整个评价过程就像是答辩会,是项非常艰苦的工作, 因为我们要对每个员工负责,最大限度地避免任人唯亲的情况出现,挖掘优秀人才并 提供发展空间。 随着联想走向国际,其跨文化管理的经验也成了业内企业探寻的一个焦点。刘总 表示,联想是有愿景、民族责任的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新文 化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全球化发展需要我们敞开胸怀,接受和尊重不同的 文化和民族习俗,以企业发展为重,建立多元化的团队,坦诚、包容、妥协,发挥员 工优势,激发创造性。而做到什么程度是与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这有一个 磨合的过程,比如,一位 Country 总经理承诺季度销量 20 万台,然而第二个月说 市场很淡,只能卖 15 万,第三个月下来,实际完成只有 13 万台,这能包容吗?这 其实是不能信守承诺。”刘总说:“东西方文化都有精髓之处,也存在许多差异,理 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有不同,有的人容易给老板许诺,但最后说到可能做不到, 这里面有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我们本土文化相对比较严谨,言必行,信必果。” 于是,联想对企业文化做了进一步提炼,总结出四句话的企业文化。第一,想清 楚再承诺。比如承诺销售业绩,应该根据业绩、市场、员工配置等方面综合评估后给 出承诺。第二,承诺必须兑现。要积极寻找市场机会,整合各方面信息和资源,想方 设法达成原定目标。第三,公司利益第一。高层管理人员匹配长期激励计划,同时也 要把联想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联想当家,更多的联想员工要恪尽职守,完成本 岗工作任务,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第四,每一年每一天在进步。我们希望员工与企业 双赢,和联想一起发展,共享成功。其实四点归纳起来就一句话,说到做到,尽心尽 力,这就是联想之道。 企业文化建立是需要自上而下地宣导,要率先在高层推广并做出承诺。联想还归 纳出了文化落地的四要四不要,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不做,只要员工做;要亲自向 员工宣讲文化,不要让他人代劳;要多讲自己的故事,不要总讲员工的故事;要与考核、 第 7 页 共 19 页 晋升相挂钩,不要只注重短期业绩。有的人还总结出一句话,以身作则不是领导他人 的重要方法,而是唯一方法,这句看似并不合理的话其实证实了联想文化建设的核心, 就是从管理者做起,引导和影响员工,而不是挂在墙上,更不是强迫或折腾员工。如 果说联想文化为何能 深入人心,这应该就是要点所在。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业务伙伴 HR As BP 人才市场现状:Short supply of ‘right people’ 对策:‘To cultivate leaders for China and beyond’ (李嘉诚) 人才的通用基本素质 l Positive 正面 l Integrity 诚信 l 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感 l Team work 团队工作 l Global perspective 全球化视野 人才成长来源的 3Es: l 70% Experience / challenged work; 挑战的工作和经验 l 20% Exposure to diversity or to feedback from experienced people /mentor; 多元化/丰富的经历、有经验人/导师提供的反馈 l 10% Executive program 课堂里的培训课程 HR 工作的视角和定位 l 责任,贡献先于利益 l 长期发展优于短期发展 第 8 页 共 19 页 l HR 与业务部门双赢 HR 工作的三个层次 l Business advisor & consultant l Change facilitator; play role of facilitator l Functional expert 战略合作伙伴要做到: l Link HR work to business challenge l The pre-request is understanding business l Building / creating capability to the company l Link leadership development to business strategy 挑战: l No one will give HR respect, HR earn it! l Always ask ourselves: is that / what we do/ business needs? Do we have a business mental? 人力资源转型 支持高速增长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 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 务增长很快,但 HR 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 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 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 是 HR 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 角和思路帮助 HR 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HR 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 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 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 阻碍了 HR 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 (例如发薪、入职手续)。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 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 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 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 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 第 9 页 共 19 页 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 HR 的角色进一步细分 问题。 将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 HR 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领先实践证明,这种 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 HR 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 HR 三 支柱模型。见下图: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 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 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中层管理人 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 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 1 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 3 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 2 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 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 为此 HR BP (Business 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 HR 客户经理的角色。他们主要 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 HR 贴近业务需求,从职能 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 HR 各个领域的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 才 是 不 现 实 的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就 出 现 了 专 业 细 分 的 需 要 , 这 就 是 HR COE ( center of expertise)。HR COE 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 HR 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 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 HR 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 HR BP 提供技 术支持。 如果希望 HR BP 和 HR COE 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 出来。同时,HR 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 因此,这就出现了 HR SSC (shared service center)。HR SSC 是 HR 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 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 HR BP 和 HR COE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务的满意 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很多公司的人 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果不满足, 业务部门又会抱怨 HR 不解决问题。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 的使命是确保 HR 实现业务导向,贴 近业务解决问题;HR COE 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计的一致性,并基于 HR 第 10 页 共 19 页 BP 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 HR SSC 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 交付的一致性。这三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HR BP:HR 的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 HR BP 的角色和职责 HR BP’s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HR BP (Business 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HR 业务伙伴的角色和职责 • • • • • 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求 HR BP 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据 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 HR BP 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 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BP,以 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在中国实施 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 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1]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本公司的推 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 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发展 HR BP 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 HR BP 既具备业务知识, 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在中国企业,很多 HR 是业务出身的,这群人如果转型为 HR BP 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 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 HR BP 的咨询 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 HR 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 HR 的需 求。在转型到 HR BP 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 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 HR BP 到 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 HR 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 HR BP 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多企业因为 HR BP 到底应该向谁汇报 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 HR BP 时,笔者建议 HR BP 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 HR BP 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挥 HR BP 的作用; 3. 帮助 HR BP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 建立往往需要 3~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 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 HR BP 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 BP 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 经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 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HR COE:HR 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 HR COE (Center of Expertise)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HR COE 角色和职责 第 11 页 共 19 页 • • • • • 制定和设计制度/流程/方案,提供全球方案标准并在恰当的时候管理全球方案 开发新方案推广计划并与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一起实施 在专业领域对业务单元和地区管理团队提供咨询 界定并监控全球/区域职能流程 利用最佳实践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 HR COE 需要为不同的地域 /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其中,总部 COE 负责设计全球/全集团统一的战 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 COE 则负责结合地域/业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 这样的 COE 设置可以在满足框架一致性的同时,允许业务所需的灵活性。 在中国实施 HR COE 的关键成功因素: 基于 Aon Hewitt 的咨询经验,COE 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 HR BP。HR COE 推行的关键成 功要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HR COE 和 BP 的充分沟通:HR 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如果 HR COE 和 HR BP 的沟通不畅,则无法确保 HR 政策支持业务发展。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习惯, 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1)年度计划时,邀请 HR BP 共同规划;2)设计时,将 HR BP 提 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3)实施时,指导 HR BP 进行推广;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求 HR BP 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 HR COE 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要在本领域 精深的专业技能、深厚的专业经验及对领先实践的掌握。对中国企业来说,HR 团队通才居多,专 才不足,部分专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法在内部培养人才。为了快速提升 COE 团队的整体素质, 笔者建议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的高级 COE 专家作为内部培养的补充,并要求这些专家扮演导师 的角色,带领整个团队的进步; 3. HR COE 资源的共享: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职 COE 专家, 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的往往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高度割裂,难 以实现一致性,这就意味者需要实现 COE 资源的共享。Aon Hewitt 的全球调研也支持这一观点, 和 HR BP 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 1 名 HR BP),但是 COE 往往是几千名员工才能配备 1 名 COE 专家的,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 COE 团队是不现实的。基于 Aon Hewitt2009 年 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如事业部/区域)设置 COE,而不会在 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 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汇报关系,中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 都配备 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决心和行动对 COE 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注重质量 而非数量。 HR SSC:HR 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通常扮演如下角色: HR SSC 角色和职责 • • • • 提供人力资源的日常和行政服务 可从全球和跨区域角度优化和监控现有流程 维护基础设施和流程门户 与 HR BP 和 COE 协作推广新项目 第 12 页 共 19 页 HR SSC 的使命是为 HR 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 HR 共享服务。为了达 成这样的使命,HR SSC 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 0 层-网络自助服务: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 HR 问题和完成 HR 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66%的问题; 第 1 层-HR SSC 服务代表: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 HR SSC 代表将解决涉及领域较为 宽泛的一般问题,他们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问题处理;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28%的问题; 第 2 层-HR SSC 专员:在这一层,升级到第 2 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 HR 领域掌握专业技能的 HR 专员负责处理,本地 HR 和/或 HR BP 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通常可以 处理 5%的问题; 第 3 层-HR COE:升级到第 2 层 的复杂查询,由 CoE 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在这一层需要处 理的工作量不应该超过 1%。 在中国实施 HR SSC 的关键成功因素: 1.逐步转移,最小化风险:如前文所说,HR SSC 无法一夜建成,在过渡期,很多企业的 HR COE 和 HR BP 仍要承担事务性工作,导致 HR 业务模式的转变遭到很多质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 法是在 HR COE 和 HR BP 中设立过渡性的岗位,他们专职承担事务性工作,并根据 HR SSC 建立 的进程,初步转移过去; 2.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中国的员工更加习惯于“面对面”(high touch)而非“自助 式”(high tech)的服务,主要原因是 IT 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为了达到领先公司的效率水平, 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并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转变服务目标群体现有的以面对面 为主的服务获取习惯; 3.正确选择 SSC 服务范围:并不是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适合纳入 HR SSC(这也意味着并非 建立了 SSC 后,COE 和 BP 仍会有少量的事务性工作)。适合纳入未来 HR SSC 的工作往往具备 量大、事务性、容易标准化/集中化、能够清晰定义并文档化、要求高合规性、可自动化处理、能 量化等特性;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工作就不适合放到 HR SSC 中运作; 4.选址:成功的选址事半功倍。在制定选址决策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如下 4 个因素: 1)规模效益:集中运作的 HR SSC 可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管理难度;如果公司存在 其他共享中心,共址建设,成本更低;2)人才:需要重点考虑可供选择人才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语言能力(全球运作公司尤为重要)、离职率和工资成本等;3)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质量、电力 质量和稳定性、房产等;4)业务展望:业务开展难易度,政治和自然灾害、税收、7*24 小时运 营、数据/IP 保护、供应商成熟度、公司的市场拓展计划等。 第 13 页 共 19 页 HRSSC(Human resource shared servi center)的管理模式主要由)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human resource servi cescenter,HRSC) 专家咨询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HRCE)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HRBP) 这 3 部分构成。 HRBP 主动跟进业务部门发展需要,进行调研、了解部门员工的需求;针对问题,制定合 理化解决方案,包括制定公司政策、与业务部门的合作机制等;把方案提交 HRCE,就专 门问题与 HRCE 合作解决,最后由 HRSC 来执行。 BU HR 和 HR BP 是不同的角色,也是不同时期的存在 BU HR 就是根据服务业务部门的原则在 BU 内部设置 HR 部门以确保 HR 服务的灵活 性,但管控模式等决定了,资源高度割裂,效率不高,整体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如果构建了 HR SSC 体系,那么 BU HR 这个角色将被取消,取代的是两个分立的角 色,一个是 HR SC(服务中心),整合各地的服务性工作后,负责完成区域(或大 片区)所有业务单元的事务型和流程类服务的交付,另外一个就是 HR BP,负责提 供 BU 在实施业务战略时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资源,包括各种人力资源咨询和解决方 案,同时还负责推行 HR COE(领域专家)设计的公司层面整体的政策和体系。在 HR SSC 体系中,HR BP 作为一个前导的角色存在,提供 COE 和 SSC 的输入:即 业务部门的需求,同时整合 COE 和 SSC 的资源完成 BU 业务在人力资源这块的需 求。COE 负责为 BP 提供技术和方案支持,以及公司整体政策与体系的一致性要 求,SSC 根据与 BP 达成的 SLA(服务水平协议)来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向 COE 寻 求管理工具和技术支持。 目前这块的内容,国外领先公司在 90 年代初期已经开始摸索,欧美先进企业大部分 采取的是这种三支柱模式。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如果说做得好的,那么还得看 IBM、埃森哲、翰威特这些跨国咨询 第 14 页 共 19 页 公司,但落地效果好坏,暂时不得而知,一个管理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效果的评估 也需要长期来观察。 每个部门都会配备一个 HRBP 吗?或者是全公司一个 HRBP 呢? 在人事部办公,还是在业务部门办公? 工作中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再回答你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BP 的配置,是根据不同层级的组织结构特点及业务单元的要求。通常 BP 也是分层级的,即有公司层面的 BP,负责为公司 EMT(经营管理团队)提供 HR 咨询服务,也有区域/BU 的 BP,负责为区域/BU Head 提供人力资源咨询,至于更 低层级的 BP 配置,则视地区部/SBU 的业务特点、管理模式,决定了是来自区域 BP 还是业务部门 BP 团队,这个暂时没有统一的一个说法。 对于 BP 人数,这是个精英团队(甚至比 COE 要求更高,即通才、了解业务、能够 管理组织变革和业务部门的需求),而 COE 更多的是 HR 各个领域的专家人才,根 据公司业务战略来设计各种政策/体系和为 BP 提供领域技术上的支持,所以人数不会 太多,我了解的一般是每 1000 人配置一个 BP,但这个数很粗 BP 是汇报关系这块,常理上是实线向业务部门 Head,虚线向上级 BP Head 汇报, 即业务部门负责 BP 的考核和工作安排,而 BP Head 负责 BP 团队人员的培养和晋升。 至于层级低的 BP 人员,则视具体情况。 HR SSC 的模式很复杂,变革起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对公司的 IT 基础、管理基 础要求也较高。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值得研究。 政委——阿里巴巴 HR ——邓康明先生在“HR100”人论坛的精彩分享 第 15 页 共 19 页 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体系中,最大的特色是“政委体系”。从 04、05 年开始打造, 根本原则是:“把支部建在连队上”。 政委体系——把支部建在连队上 邓康明:干部体系建设是我们 HR 的主要工作之一。干部选拔和干部培养是一脉相承 的,选什么样的干部会对组织的文化造成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干部体系就是这么一个 内生的、不断循环的体系。我们的干部 80%是内部选拔,20%左右从外面招聘。我 们的干部选拔哲学是:宁可业务不上,也不冒险从外面找人来领军。 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体系中,最大的特色是“政委体系”。是 04、05 年开始打造的, 根本原则是:“把支部建在连队上”。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们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高速成长行业的特点是低位高用,从人力资源配 置角度来说,机会多,工作多,但人不够。这时候我们就配置另外一条线,在每一个 业务经理身边配置一个“大政委”。大部分人,因为业绩出色而被提拔,可是谈到选 人、组织和文化的时候,就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变得很被动。因此,我们配置另外 一条线,让一个有经验、有文化,对于组织建设有经验的人辅助他,帮他管好队伍、 建好队伍。双方关注的东西不一样,业务线的人看季度、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就够了, 政委至少要看一两年以后的事情,以及整个文化传承和干部培养的问题。 第二,我们希望走 102 年,在这 102 年中的任何可能的时候,由于短期压力,业务 线会出现问题,业务经理难免会想采取短期的做法,这时政委要在方向上进行指导, 保证我们的做法是符合阿里巴巴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具体做法上,一方面是在思想上、 方向上进行指引和帮助,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线的决策,他们也有庞大的制约跟制衡 权。我们不像国家的体系,党委书记一把手,政委在所有的业务部门是二把手,但在 某些文化、团队发展方面的决策上具有否决权。为什么这样?因为我们愿意牺牲短期 的利益以保证组织的长久发展。长治久安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文化、选什么样的人、 用什么样的人,承担什么工作,什么岗位……政委体系的两三百人里面,近 1/3 以上 第 16 页 共 19 页 都是业务部门的骨干,他们都是业务部门比较优秀的经理、优秀的主管。政委的选拔 也是我们的晋升奖励体系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要晋升必须当过政委,要承担更大 的责任,必须在 HR 体系里稳固一段时间,而且有一定的成绩。 我们希望“政委体系”的思想渗透到人力资源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深入到最基层的 部分。一个公司最核心的作战单位就是主管所带领的 10 到 20 个人,他们一边做业 务,一边思考信仰。阿里巴巴相信,我们只做符合我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那些事,我 们只守住愿意做这些事这些人。 我们是一个靠道德来治理的公司,我们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个体自律。 邓康明:阿里巴巴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我们希望能够靠个体的道德自律带来长治久安。 这个任务由政委体系来承担,所以要把支部建在连队上。这样,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 选什么样的人做政委。我们选择最优秀的业务人员来做政委,然后赋予他们相当大的 “权力”,保证我们的基本信仰在人力资源实践中落地。这在公司已经形成了习惯, 所有大的业务决策,业务经理都会与 HR 政委先谈谈,征求 HR 政委的意见。一方面, 阿里巴巴人相信直觉,敢于拍板;另一方面,这种谈话又是小心求证的过程。这就是 所谓阿里政委体系,不是制度,而是习惯。 我们有大政委、小政委,级别体系叫 P6 体系,用来区别政治地位,政委从最基础的 HR 工作开始,然后渐渐向上升。为什么这样?因为 HR 必须心智成熟、社会经验丰 富,不需要他有多么世故跟圆滑,但他至少知道这个世界不单有黑有白,也有很多灰。 “白”不一定在这个时机上是好的,“黑”也不是这个时机上最差的,需要他们对很 多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选择最佳路径,推进事情的进展,这是我们对政委的 基础性定位。此外,他们日常的工作中,大量时间参与业绩评价,主要是看他的高层 怎么管理和辅导下属,看一个总监怎么反馈个人和团队的问题,哪里还需要更好,更 需要帮助,形式是谈话,政委大部分时间要谈话,要进入这些重要的场景里观察、跟 进和反馈。最后,政委选择相应的员工谈话,他们要找出员工中的 TOP5,还必须让 第 17 页 共 19 页 一些人离开组织。他们扮演这三方面的工作,非常累,但是有机会掌握业务方向、组 织架构、核心人员和核心任务。 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直属一级利润中心,主要从事棉纺织品、锦纶民用丝、服装、袜品、皮具的制造分销和零售, 业务涉及中间制造、贴牌加工、终端品牌三种业态,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在中国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安徽、 四川、陕西、河北等地拥有 20 多家全资或控股的生产和品牌运营企业,具有强大的生产基地和完善的营销网络,面向消费终端的品 牌产品“GALADAY”女士手袋、女鞋及饰品;“VIVA VOCE 薇娃惟斯”时尚女装;“Rime”、“CREASUGI 华姿伊”中高端女士 袜品已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 华润纺织年销售收入 80 亿港元,是中国纺织行业最具规模的大型企业之一,年产高支纱、针织纱、高档 OE 纱、特种纱及 新型纤维纺纱 10 万吨,锦纶 6 及锦纶 66 民用丝 1.6 万吨;生产高档服装面料、高档家纺面料 1.6 亿米;高档袜品 1,600 万双,服装 1,500 万件,女士手袋 35 万个,女鞋 10 万双。 华润纺织将以产业链为依托,通过纺织制造与分销的优化与整合,服饰品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把华润纺织建设成为国 内最具竞争力的纺织品供应商和服饰品牌运营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网址:http://www.crlintex.com/web/default.aspx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华润大厦 10 楼(一号线大剧院地铁站万象城、华润大厦方向) 二、华润文化 1、人才战略: 以公司战略转型、业务调整、创新发展为引导,以“人才强企”为理念,持续改善和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建立一支综 合素质优秀、学历结构合理、专业人才充足、适应公司经营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的人才队伍。 2、人才价值观: 恪守诚信、认同华润文化、高品质修养、高专业素质、持续的学习能力、服务战略发展。 3、组织文化: 公司重视人才的培养,在战略转型、业务调整、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更致力于创造“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升华人的心 灵”的人才成长环境,营造“简单、坦诚、阳光”的组织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以业绩为导向”的价值观,把“能干事、干 成事、有能力创造价值的人”放在第一位。通过宣导,让这种组织文化紧紧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持续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 情,提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优势、激发组织活力和提升组织效能;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实现人才价 值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高级经理 岗位职责 1、协助部门总经理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组织制定人力资源年度和阶段工作计划,并组织执行; 2、负责建立健全集团总部及下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定及流程,完善、优化人力资源基础管理体系; 3、负责组织开展招聘选拔、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等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4、负责人力资源内部的组织管理及部门员工的管理、指导、培训及评估;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任职资格 1、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第 18 页 共 19 页 2、3 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经验,具有相关咨询公司工作者优先;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扎实熟悉人力资源招聘、绩效、培训、薪酬等管理流程,受过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方面培训; 4、具有较好的领导能力,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事物处理能力; 5、适应出差。 第 19 页 共 19 页
19 页
503 浏览
立即下载
OD工具箱:BLM模型
HRBP 工具箱:BLM 模型,值得你了解! 1BLM 模型是神马? BLM 模型(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一般翻译为“业务领先模型”,源自 IBM 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方法论,这套方法论是 IBM 在 2003 年研发的。 BLM 模型分为四部分,最上面是领导力,公司的转型和发展归根结底在内部是由企业 的领导力来驱动。最下面是企业价值观,这是底盘。 中间的两部分被称为战略和执行,好的战略设计,还要有非常强的执行,没有好的执行, 再好的战略也会落空。 补充两个概念,一什么是方法论,二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2 什么是方法论和战略规划? 方法论就是将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形成的一套可以重复使用的框架和逻辑。小到问 题解决的办法,大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只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被验证的、被证明成功的 思考方法都可以成为方法论。 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一个环节,战略管理则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部环节。涉 及企业整体和企业各个部门的目标设定、战略步骤的设计、实施、评价、绩效评估等等。 好的战略管理,除了战略规划,还有基于预算制度的目标设置、资源分配,清晰而严格 的绩效管理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结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3 华为为何引入 BLM 模型 2005 年,华为销服体系和 IBM 合作领导力项目的时候,华为发现 IBM 的 BLM 工具可 以弥补业务部门战略落地的缺失,促进业务和人力资源战略的有效连接,于是将 BLM 模型 引入到研发并推广。 也就是说,华为引进 BLM 模型,有两个目的: 一保证业务部门的战略从制定到落地。BLM 核心在于战略制定后要通过组织、人才、 氛围来支撑战略的成功。 要保证战略执行,组织是否有效匹配战略?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否匹配战略需求?文化 和氛围方面是否支撑战略?也包括激励是否能有效促进战略的实施? 二如何保证人力资源与业务紧密关联。以前华为制定战略的时候,人力资源是不被邀请 的。唯一参与的是,有时候在业务战略里需要补充 1-2 页人力资源规划,也就是说,HR 来 填个空就行了。 现在运用 BLM 模型之后,在战略执行环节,HRBP 是引导员,成为主力。比如业务部 门做 80X 规划的时候,就有业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两个部分,并形成了例行的机制,在 各部门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管理不再是割裂的两张皮。HR 不再是可有可无。 4BLM 模型八个方面 BLM 认为企业战略的制订和执行部分包括八个方面,分别是战略意图、市场洞察、创 新焦点、业务设计、关键任务、氛围与文化、人才和正式组织等。 第一,战略意图。好的战略规划,起始于好的战略意图的陈述和战略目标的表达,这是 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第二,市场洞察。市场洞察力决定了战略思考的深度,其目的是为了清晰地知道未来的 机遇和企业可能碰到的挑战与风险,理解和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以及对公司未来的 影响。 第三,创新焦点。把创新作为战略思考的焦点,其目的是为了捕获更多的思路和经验。 好的创新体系是企业与市场进行同步的探索和实验,而不是独立于市场之外的闭门造车。 第四,业务设计。战略思考要归结到业务设计中。即要判断如何利用企业内部现有的资 源,创造可持续的战略控制点。好的业务设计要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新的业务设计能否建 立在现有能力基础上;否则,能否获得所需要的新能力。 第五,关键任务。关键任务统领执行的细节,是联接战略与执行的轴线点,给出了执行 的关键任务事项和时间节点,并对企业的流程改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六,正式组织。执行的保障。在展开新业务的时候,一定要舍得投入人力和资源。同 时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系统以及考核的标准。否则执行的结果往往会大 打折扣。 第七,人才。人才要有相应的技能去完成战略的执行。包括技能的描述,以及获得、培 养、激励和保留人才的措施。 第八,氛围与文化。常见的管理风格包括强制式、身先士卒式、教练式和授权式,在知 识密集型经济时代,大多数成功转型的企业,最终都逐渐形成了开放、授权、共享的氛围和 文化。 5 什么战略意图? ——明确战略意图是战略思考的起点 战略意图指的是公司或者部门的方向和希望实现的目标,或者说想做成什么样的事,达 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通常战略意图可以是未来 3~5 年的描述,而战略目标应该是分年度的具体目标的陈述。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公司或者部门的战略意图是在三年以内成为某个行业里最领先的解 决方案提供商,那么在战略目标的陈述方面就应该给出具体的未来三年周期里的每一年的具 体战略目标。比如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利润率、人均生产率等的指标,而这些指标一定要 符合 SMART 原则。 6 什么是市场洞察力? ——市场洞察力决定了战略思考的深度 市场洞察,指的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清楚的了解,不仅了解现状,还要试图预见未 来的发展。这包括: √客户需求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竞争者的状况,以及竞争者的动向 √技术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市场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发展 建立市场洞察力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清晰地知道未来的机遇和企业可能碰到的挑 战和风险,是要理解和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些发生的改变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 么。 7 什么是创新焦点? ——把创新作为战略思考的焦点 创新焦点是指如何在一个战略设计里,运用创新的方法捕捉更多创新的思路和经验,在 新的战略设计中,为企业的竞争力和差异化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增值点。 通常做创新焦点思考的时候,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理清思路,找到创新的方向。 √ 新的业务设计能否抓住新的价值来源?这种价值来源是可持续的吗? √ 客户对自身业务优先级的变化,对业务设计会有怎么样的影响?有什么可替代的设 计可以满足下一轮的客户需求? 所以创新焦点最终解决的依旧是为客户、为市场创造价值的问题,其最终目标还是要使 企业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从市场和客户那里获得持续的价值。 8 什么是业务设计? ——战略思考要归结到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除了 PPT 里面的描述,通常一个好的业务设计,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 √新的业务设计能否建立在现有能力基础上? √如果不完全能够,又能否获得所要的新能力呢? 一个好的业务设计又要包含六个方面的要素,包括选择客户、价值主张、价值获取、活 动范围、价值持续增值和风险控制。这六个要素的陈述看似枯燥,实则包含了业务设计方面 堪称最佳实践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9 什么是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就是公司、企业为客户传递什么样的独特价值,帮助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更清 楚地说就是要给市场和客户带来什么样的独特好处。每个企业的价值主张应该是独特的。 有人说这些词语太绕口,但这恰恰是西方商业环境和我们正在发展的商业环境很不一样 的地方,西方商业环境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学理论以及相关术语, 当我们与国际进行对接和交流的时候,了解这些术语,了解这些语汇背后的内涵确实是很有 必要的。 10 什么是关键任务? ——关键任务的设定统领着执行的细节。 关键任务给出了执行的关键任务事项和时间节点,并且对企业的流程改造、流程重建提 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关键任务中,涵盖以下几点重要的内容: √ 哪些行动是用来支持业务设计,尤其是价值主张实现的 √ 应该考虑哪些事项,将运营流程的设计和关键流程的改造包含在内 √ 关键任务是联接战略和执行的轴线点,是执行的其他部分的基础,应该设计一些年 度的或按季度的跟踪和衡量指标,以便于跟踪检查 对中国企业来讲,这里还要加上一条就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因为推进流程的改进和提升 与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11 什么是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执行的组织保障 正式组织指的是为了确保关键任务和流程能够有效地推进和执行,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 结构、管理制度、管理系统以及考核标准。其中包括: √ 组织和人员单位的规模、角色定位 √ 奖励和激励系统、评价系统 √ 人员的职业规划、技能要求 √ 活动的范围,物理位置等 国内企业倾向的一个做法是,在现有的组织体系之内,赋予不同的职能于某个已经存在 的组织,这样的安排在有些情况下是有效的,因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组织资源和人 力资源。 对于那些重要的尚待开发的业务以及战略性的举措,最好还是组织专门的组织机构,便 于非常聚焦地执行,也便于人员的培养和成长,同时也使组织能够在未来合理地评估战略推 进的效果。 12 什么是人才? ——人才要有相应的技能去完成战略的执行 人才是指重要岗位的人员要配备相应的技能,才能完成出色的业绩。当组织确定之后我 们要考虑的自然就是组织内的人才了。 要考虑的与人才相关的事项通常包含: √ 详细定义人才的需求,包括技能的描述、技能级别的分布、技能级别的比例以及数 量等 √ 计划如何获得人才 √ 如何培养人才 √ 如何激励人才 √ 如何留存人才 关于获得人才,有一个著名的 3B 法则。 第一个 B(build)自己去培养人才。 第二个 B(borrow)从外面借得人才,指通过与合作伙伴或者联盟单位的资源分享, 暂时取得具备某种技能的人力资源,项目型组织招聘的合同制员工就是这种类型。 第三个 B (buy),购买,比如高薪聘请技术和管理专才就是购买的一种方法。 13 什么氛围和文化? 氛围是指与企业战略执行相关的管理氛围,文化是员工默认的行为准则,这和企业价值 观有很大的关系。 企业的氛围往往和领导者的管理与领导风格有关,常见的有四种: √ 强制式:有点像专制时代的统治者,要求绝对服从。 √ 身先士卒式:你不行,我来干干给你看。 √ 教练式:启发和引导团队成员。 √ 授权式: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发挥。 管理风格没有绝对的对错,领导者要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 进行施治。只不过越来越多的员工喜欢教练式和授权式的领导,而大多成功转型的企业,最 终都逐渐形成了这种开放、授权、共享的氛围和文化。 -end-
15 页
578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 从小白到高手的八堂课与OD、TD、LD
HRBP 从小白到高手的八堂课 讲师:陈昌锦 等课程。 第七课 HRBP 该如何做 OD 、 TD 、 LD 目录 一、 HRBP 如何做组织诊断 二、 HRBP 如何做人才发展 三、 HRBP 如何做学习发展 一、 HRBP 如何做组织诊断 组织诊断优化过程 切入组 织达成 约定 明确方 案设计 模型 反馈结 论有效 闭环 收集信 息分析 根因 达成共识 逻辑优化 诊断目的:认清事实、 作出判断、协助改进 建模 3 大原则:以事实为 依据、严格的结构化、 以假设为导向 诊断团队:明确项目 组及团队运作方式; 梳理诊断组织特点与 状态;制定诊断规划 1 、信息收集 4 、验证 反馈改进 结论特征:开门见山; 不能作为解决对策的 就不是结论;讨论的 金字塔结构 2 、分析 3 、假设 诊断反馈:以对方能 理解的方法沟通反馈 解决方 案 优化辅导与评估:项 目里程碑跟进 团队诊断与辅导活动 组织气氛建设的核心是团队主管 组织气氛建设效果好坏取决于团队主管的团队管理能力的高低 • 新定位:帮助基层主管提升团队管理能力。通过团队诊断与辅导活动,向基层团队 • 关键目标:诊断与辅导相辅相成。 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务,帮助基层团队提升业绩。 能够对目标团队建立全面深刻的认识。 能够给出合适的改进方法和改进行动。 能够推动团队主管有效开展改进行动。 能够结合事实数据引导主管改进管理。 团队诊断模型 影响团队工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员工能力 组织目标 明确愿景 态度管理 统一目标 工作管理 技能提升 文化氛围 工作氛围 技术积累 梯队建设 组织能力 员工关系 组织气氛 团队工作能力 成长管理 确定使命 团队诊断与辅导活动的关键流程 1 启动 2 了解团队 3 问卷调查 4 员工访谈 5 梳理与总结 6 分析与建议 7 诊断交流 关键节点 8 管理优化宣讲 会 9 改进跟踪 启动 • 目标 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激发团队主管重视和支持。 • 方式 1 、初步了解团队,找到团队的薄弱环节,并选择合适的启动切入点。 关键活动:针对团队主管的启动邮件。 2 、与团队主管初步交流,介绍问题切入点和改进计划,获取重视和支 持。 关键活动:与团队主管的启动交流会。 员工访谈 • 目标 获取团队的详细情况 • 方式 关键活动: 1 、制定访谈提纲和访谈问题 2 、实施访谈,注意挖掘问题背后的真实事实和数据。 获得深入答复的参考问题: 1 、问题是什么? 2 、具体表现是什么?具体事例或者数据是什么? 3 、造成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4 、改进建议 梳理与总结 • 目标 1 、获取团队员工关注的问题 2 、建立对团队的全景式认识,不仅仅是员工反馈出来的信息,还能发掘 隐含的信息。 • 方式 1 、梳理问题点。 2 、分门别类。 3 、原因型鱼骨图。 关键活动:输出员工访谈总结。 分析与建议 • 目标 1 、选择需要改进的关键问题。 2 、针对关键团队管理领域,制定改进思想和改进行动。 • 方式 分析工具:对策型鱼骨图 关键活动:输出团队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关键内容: 1 、描述团队的整体情况,给出全景图。 2 、提供团队管理的改进建议。 3 、改进建议包括改进思路和改进行动。只有改进思路是不够的,还 要有可以落地执行的改进行动。 诊断交流 • 目标 1 、帮助基层主管改进工作方法,提供团队工作能力。 2 、通过与基层主管的交流,了解诊断分析的不足。 • 方式 关键活动:诊断交流 注意事项:真诚、尊重、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管理优化宣讲会 • 目标 1 、向全体员工表达管理团队正视 不足、勇于改进、打造卓越团队的 积极意愿。 2 、向全体员工展示团队工作改进 思想与行动,进行公开承诺。 3 、引导、激发管理团队提升团队 管理的积极意愿,能够更主动更有 效的进行团队管理工作。 4 、引导、激发全体员工参与团队 改进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 • 方式 1 、开场。 2 、介绍团队的优势与不足。 3 、解读团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 、倾听员工更深入的反馈。 5 、提出改进行动计划。 6 、倾听员工更深入的反馈。 7 、重复 3~6 ,直到全部问题和改进行动处理 完毕。 8 、总结。 团队诊断与辅助的关键能力 目标 能够基于比较离散的、不完备的信息,建立对团队的全面深入的认 识,并给出合适的工作进行指导。 关键能力 • 对团队管理思想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 • 有强的信息挖掘和搜集能力。 • 有强的抽象、归纳、分类能力。 二、 HRBP 如何做人才发展 方案实施流程 输入 公司的领导力模型 • 平时行为表现 • 业绩表现 •360 度评估 • 组织氛围调研 能力 高 • 人才盘点会议 • 上级评价 姓名 落 实 培 养 措 施 能力优势 3) 张三 所在单位 业绩 低 直接上级 HR 1) 2) 希望在一年 内提升的能 岗位实践( 70% )人际关系( 20% ) 力 晋升 导师制 / 辅导 1) 2) 对小王的盘点 低 (在 HRBP 协助下填写评价表,准 备人才盘点会议的资料) 职业期望 ( 3~4 年) 中 轮岗 项目锻炼 个人发展计划 ( IDP ) 学习模仿 培训( 10% ) 阅读 课堂培训 学习 中 高 实施步骤 4周 网上领导力测评 准备测评者和 评价者名单 实施网上测评 制定个人测评 报告 完善个人档案 3周 上级评价 根据 HRBP 提 供的工具表格 完成对下级的 评价 把下级放入九 格图,并进行 综合排序 对下级的职业 发展提供书面 建议 3周 周期为 1 年 人才盘点 实施人才培养 每位负责 人、 HRBP 、公 司领导讨论自己的 业务规划、人才状 况、人才培养建议 由直接上级对下 属人员进行 “发 展反馈” 由公司领导参加 的对总监的盘点 会议 对 20% 左右的高 潜力人才制定个 人发展计划 HRBP 协助业务 部门领导实施高 潜力人才的个人 发展计划 步骤一:实施网上领导力测评 1 、主要策略:公司领导力模型、通用文化价值观,实施 360 度评估 织氛围调查或 Q12 员工敬业度测评 完善干部履历表 2 、成果:个人测评报告 组 1.360 度测评报告样例—能力方 面 2. 360 度测评报告样例—组织氛围调 查 公平性 学习发展 合作信任 组织氛围调查结果示意 参与者自己的士气状况 下属人员的士气状况 公平性 学习发展 合作信任 3. 360 度测评报告样例—敬业 度 等级分类 敬业度调查 1 、我非常清楚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 2 、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3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 4 、在过去的七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 5 、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6 、部门有人鼓励我的发展。 7 、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8 、部门的使命 / 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 9 、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 10 、我在部门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 11 、过去的六个月内,部门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 12 、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12十分认同 比较认同 3.10 3.09 3一般 45不认同 极不认同 统计 3.20 3.67 3.61 3.24 2.93 3.70 3.68 3.24 3.81 3.98 4.00 3.84 2.88 3.02 3.28 3.31 3.20 3.77 3.69 3.35 2.67 3.22 3.19 2.88 3.64 3.54 3.85 3.84 3.65 3.56 3.34 3.10 3.62 3.68 3.36 3.01 3.53 3.46 3.05 3.22 3.55 3.59 3.50 3.12 3.47 3.61 3.43 3.00 3.69 3.54 3.18 3.12 3.07 3.81 3.76 3.56 3.32 3.28 3.21 2.87 2.75 3.23 2.90 2.89 3.67 3.53 3.44 3.36 3.13 3.02 4 、干部履历表示例 姓名 & 职衔 : 部门 照片 工作地点 个人信息 绩效信息 性别 : 09 年绩效成绩 : 籍贯 : 职级 : 带兵 整体表现 : 学历 / 专业: 发展人才 潜力: 激励团队 毕业院校 : 离职意向 布阵 可释放性 战略思维 四海为家性 商业意识 入职时间 : 直接上级 / 职级 : 职业发展 提效率 近三年主要的工作成就 2017-2019 期望的职业机会 塑造组织效能 时间 跨部门合作 灵活性 关注效率 鼓励创新 在本企业的工作经验 责任性 职业地图 起止时间 岗位名称 用一句话描述岗位职责和部门情况 理论知识 技能掌握 个人风格 专员 主管 经理 总监 副总裁 重视授权 鼓励冒险 工作标准 持续改进 追求卓越 激励性 急校为本 在本企业之前的工作经验 即使认可 团队协作 愿意贡献 互信合作 上一次评级时间: 组织层面的成果:组织领导力诊断报告和发展规划 组织领导力诊断报告和发展规划报告 1 、方法论 2 、我们的发现 • A 公司总体分析 • 领导力优势 • 领导力不足 • 分业务单元的分析 • 各自的领导优势 • 各自的领导力不足 3 、我们的建议 • 组织领导力发展建议 • 非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议 4 、下一步行劢方案 个人层面的成果:个人领导力测评报告 为每一位接受评估的干部提供一份《个人领导力测评报 告》,报告中包含 各项测评结果、发展建议、行劢计划模版等; 组织 “领导力测评报告解读”培训,辅导管理者更好 地解读测评报告,增进自我认知,制定行动计划。 整合内部培训资源,提供培训课程清单,供管理者后续 自行报名参加培训。 步骤二:上级评价 主要策略: 两级评价体系:总监对下级的评价;总经理对下级的评价 管理者是“下级评价和发展的” Owner , HRBP 是工具方法的支持者,先 综合个人经验、业绩、素质进行定性评价。再运用九格图方式,进行定 量评价 成果: 对总监及以下管理者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人才盘点会议(步骤三)的所使用的资料 按照 HR 提供的模板,准备好 评价操作流程 子公司总经理 总监 总监 经理 总监 经理 总监 经理 经理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工 工 工 工 工 工 工 总经理负责完成对总监的 评价;总监负责完成对下 属经理的评价。同时进行! • 个人能力综合评价表 • 九格图 • 综合排序 根据连续四个季度的业绩 突出,其次看行为表现, 由部门负责进行推荐。 比 例为 10%~15% 。名 单确定后,由 HR 为每位 甄选出来的优秀员工完成 个人评价表和个人发展计 划表。 用到的评价工具 / 表格 对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表格, HRCOE 将提供《操作手册》 评价工具 1 :在 HR 协助下,上级管理者完成对下级的综合能力评价(见下表 ) 根据领导力模型:选 出最多三项优势,至 少 3 个待发展的素质 / 能力项 关键经历 主要成就 待发展的素质:用具 体行为描述出来。如: 关键决策时,优柔寡 断,喜欢把决策责任 推给上级 此表仅为示意 用到的评价工具 / 表格 能力素质、经验和知识水平 & 更高一 层岗位的要求 评价工具 2 :九格 图 业绩结果 / 达成岗位要求的程度 普通绩效 6 个月内新被提拔人 可提拔 在原岗位上发 展 不能被提拔 完成胜任者 杰出绩效者 员 提升绩效 现在需被提拔 (7) (8) (9) 发挥优势,提升绩 发挥优势,提升绩 发展其更高级的技 效( 4 ) 效( 5 ) 能( 6 ) 降职或辞退 发挥优势提升绩效 (1) (2) 经验丰富的“老鸟 ” (3) 用到的评价工具 / 表格 评价工具 3 :综合排 序 根据综合表现,所负责岗位重要 性,对下属人员进行综合排序: 1 、(姓名) 2 、(姓名 ) 3 、(姓名) 4 、(姓名) 5 、(姓 名) 6 、 7、 8、 9、 10 、 下属中谁离开让你最 难受? 用到的评价工具 / 表格 当 前 任 职 者 评价工具 4 :安排关键岗位的继任计 划 岗位名称 当前任职者姓名 现 在 可 以 接 替 者 岗位名称 岗位名称 岗位名称 岗位名称 岗位名称 岗位名称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Current Title) 姓名 (Current Title)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高潜力人才:来源于九格 图的 6 、 8 、 9 需 12 姓名 姓名 姓名 (职务) (职务) (职务) 姓名 ( 职务 ) 姓名(职务) 姓名 个 月 的 培 养 18-36 个 月 培 姓名 ( 职务 ) 姓名 (Current Title) (职务)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姓名 ( 职务 ) 注意:盘点有多少个 open 的关键岗位?关键岗位有没有内部继任者?(如果没有)启动外部招 聘 姓名 (职务) 姓名 (职务) 步骤三:人才盘点会议 主要策略: 与公司领导、 HR 专家讨论每位下属的业绩、能力表现, 以及“发展 、激励和保留策略” 商讨关键岗位上的后备人选 制定下属的发展计划 成果: 确定评价的最终结果 确定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 确定关键人才的发展计划(给出要点) HRBP 根据盘点会议的要点,制定详细的个人发展计划 人才盘点会议讨论的要点:对人才的绩效、关键岗位的继 任计划、关键人才发展、关键岗位的招聘、以及对关键人 才的晋升和激励进行深入讨论,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确保组织有正确的组织结构和出色的人才,以落实业务战 略,实现可持续成长。 它是对步骤二的评价结果的确认 关键岗位后备计划 关键人才激励 高潜人才晋升与培养 子项目一领导力测评数据是人员盘点的数据以人才要求为标准,对在岗人员及后备人员的数量 和质量进行盘点来源之一。 上级评定表 李四 …… …… …… …… 绩效 结果 / 达成岗位要求的程 度 领导力 张三 任职能力及 领导力评价 优 可培 难以 秀 养 接受 素质、经验和知识水 平 & 更高一层岗位的 要求 姓名 角色履行 评价 优 可培 难以 秀 养 接受 可提拔 在原岗位 上发展 不能被提 拔 确定培养人员名单 确定招聘计划 普通绩效 6 个月内新 完成胜任 杰出绩效 者 者 提升绩效 现在需被提 拔 被提拔人员 发挥优势, 发挥优势, 发展其更高 提升绩效 提升绩效 级的技能 降职或辞退 发挥优势提 经验丰富的 升绩效 “老鸟” 步骤四:实施个人发展计划 • 主要策略: 整合公司的发展资源(发展机会),并与素质 模型对应 把“钢用在刀刃上”,重点落实对高潜力人才 的培养 人才培养执行“ 271” 策略,不单纯依靠培训 • 成果: • 对所有参与本次评价的人员进行反馈,由其上级负责反馈, HR 支持 • 80% 的关键人才个人发展计划得到落实 对参与本次人才盘点的人员进行一对一反馈 HRCOE 提供《管理者反馈指南》 反馈对象: 10%~15% 的优秀员工,由 HR 和经理共同参与,以征求其发展 需求为目的 所有的经理:由其上级负责反馈 所有的总监:由其上级负责反馈 反馈原则: 以鼓励和发展为导向 反馈具体的行为和发展建议 听取其发展需求 (如果是高潜力人才)与确认个人发展行动计划 三、 HRBP 如何做学习与发展 学习与发展 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 不是单独发生在某个时刻的事件 当个人在拉伸或超出自己的“舒适”区域( comfort zones )时,发展才会发生 人际关系 20% 学习和发展主要通过 : 关键经历 (70%) 人际关系 (20%) 培训 / 教育 (10%) 培训 / 教育 10% 特殊经历 70% 组织将如何让人正确学习 关键经历 (70%) 最有效的发展是:分配给员工特定的角色,让其 “真枪实弹”地实践 职能和经营类的锻炼机会,比如: 前端岗位的锻炼机会,比如: 客服部门轮岗、新成立部门、把某 销售 个业务起死回生 市场 晋升机会: 经理 总监 业务负责人 特别机会: 项目经理 跨区域或跨业务的整 合角色 组织变革角色 组织将如何让人正确学习 人际关系 (20%) 通过他人的反馈,或对他人的模仿,或者对他人的跟随,而发生的学习对个人成 长至关重要 导师制 领导他人 跨部门沟通 反馈辅导 团队合作 与新领导的合作 角色模仿 人才发展 360 度评估反馈 同级反馈 团队建设 培训 / 教育 (10%) 课堂教学和阅读是掌握知识、技能的最常用途径! 学历提升课程 领导力培训 培训计划 上网学习; e-learning 自行行培训 外部论坛 培养方案设计方法论之一:关键岗位管理人才发展方式 关键岗位的管理人才 适当的特质 和技能 + 学习计划 适当的经验 发展经验 • 为关键人群设计的领导力 的课程 • 渐进的工作范 围 • 业务管理课程 • 跨单位 / 职能 • 职能 / 工作显得专业课程 • 不同的业务状 况 = 适当的领导 能力 高绩效的未来管理人才 培养方案方法论之二:混合式学习模式 信息 基本信息 协作 专家网络 社区 常见问题 FAQ 政策和流程 案例分享和 最佳实践 工具与链接 案例分享和 最佳实践 新闻和文章 学习 通过指导习得 的经验 概念和学习 知识整合 在职锻炼 教室学习 行动学习 导师 挑战 教练 业务项目 轮岗 E-learning 模拟学习 新工作机会 谢谢
44 页
570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如何做OD、TD、LD
HRBP如何做OD、TD、LD
41 页
779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高管给HRBP的一封信
华为高管-给 HR-P 的一封信 XX: 首先,我要向你致以谦意,对不起!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但是在你看来可能恰恰相反。我骂得最多的人是你,最不领你的情, 天天把你呼来喝去,没有表扬过你一句话。有一个场景我依然记得,那天我粗暴地打断你与机关的例会, 让你立即跑到 H 公司去。我当时的脸色和语气肯定让你很不舒服。对不起! 你曾经与我探讨过,HRBP 在区域 BU 应该干什么?我的理解是,你如何干才能拿 A?给员工一个大的愿 景,一个清晰的使命和可以衡量的目标,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个问题回答不好,确实是我的问题,员 工的潜能也难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地区部中,有一件事大家很受启发,一个做支撑工作的员工在问同样 一个问题时,管理团队给出一个开玩笑式的回答:KPI 在全球排前三,就打 A。原来按照他讲的话,工作 太杂太乱,不知道干什么好,整天有人催他干这个干那个。自从有了这个“标准”之后,这位兄弟是“满 血复活向前冲”。 让优秀的人“升官发财”,这也是我很简单的愿望。我多么希望在我地区部的兄弟,个个都能够升职,可 以到其他地区部或机关做个关键岗位中高级干部。一般升了职,公司的薪酬待遇也会跟上来,钱也随之而 来。但是,在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框架下,如何让优秀的人可以“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 我们立意也不要太高。看一看我们这个岗位能干什么? 首先,要深入业务实践。机关各个行管曾给我派过多个支撑岗位员工,我都“挪”出他用了,一个被派去 做交付项目管理,一个被派去做销售项目概算预算。在区域没有“亲临一线”的说法,就是抡起胳膊自己 干,砍过一百棵树,就知道磨柴刀这一工序是多么重要了。 这次 H 公司的融合,与机关讨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你最终呈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还是与本地员工坐在一起,分析个人和组织的得失,为每一个人解决实实在在的利益。我想,你应该骄傲, 在一场足以引起恶性事件中你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我很清楚这一点。没有 BU 主管、SDM、PM 等区域关 键岗位的经验,是无法理解组织和员工的“痛”的。 第二,要倾听,用心倾听。倾听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工具,销售是这样,HR 也是。这大半年来,我至少与二 三十个本地员工沟通过。 我始终相信高手在民间,关键在于他愿不愿意告诉我们。有时候,我自以为是地制定一套规则制度,以为 可以“为民请命”,实际上往往是“火上浇油”,没有理解员工或基层组织真正的困难和问题。 许多人以为本地化程度很低是本地员工能力较差,与好几个我们认为能力很强的骨干员工沟通之后,我发 现是华为中方员工根本不给人家机会,连试一试的机会都没有。一个中方新员工来到项目组马上就可以当 “头”,而一个已经干了三年的本地员工还是啥也不是。只有与最小颗粒作战单元的员工做过细致沟通, 我才真正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 第三,将心比心。我很反感那种“大义凌然”的 HR,把公司的政策背得滚瓜乱熟,但对员工是一种高高 在上资本家态度。一件事情,经过衡量,如果我自己也做不到、做不好,那么我就失去指责或指导别人的 权利了。 我们只有放下架子,不要以征服者的态度去反击员工的指责,与他们站在同一立场上,在公司的框架和流 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激励我们的员工。昨天你写的一个关于 SDM 主管邮件,让我特别感动。我觉得, 你是理解了那位主管彼时彼刻内心中最煎熬的那点痛,你做的是倾听、理解、抚慰和帮助。将心比心,我们 终究也有老去干不动的那一天! 第四,绿灯亮,红灯也要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多数情况下,HR 要做绿灯,告诉大家“大道”通向 哪里。有时候,也要做红灯,做规则的执行者,甚至要敢于当责做“恶人”。我们的规则都是透明的、公开 的,大家可以参与讨论的。我们待人处事的规则,要如同我办公室的门一样,为工作而随时开着,没有任 何一件事需要保留什么秘密的。正如,我写给你的这封信,也是可以公开的。 HR 的事情是探索不尽的,在区域这个岗位上,我愿意与你一起探索、分享和共勉。一首诗 The Road Not Taken,我很喜欢: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2 页
916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如何与业务共舞
HRBP ,如何与业务共舞 HR Business Partner 迈向成功之路的实战解构 目录 CONTENTS HR BP 要做什么 ?— 角色定位 什么样的 HR BP 是最美的舞者?—从胜任力的角度解构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HR 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停止自我陶醉,走向舞台中央!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如何做, 才能为业务部门创造价值?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 David Ulrich 在《人力资源最佳实务》一书中指出,人力资源 部门应扮演四种角色:战略伙伴、员工关系专家、 事务管理专家和变革助推剂。 什么样的 HR BP 是最美的舞者?—从胜任力的角度解 构 什么样的 HR BP 是最美的舞者?—从胜任力的角度解 构 研究表明, HR BP 的四种角色中,战略伙伴这一 终极目标带来的影响力是其他三项的三至四倍。 成功的 HR BP ,其角色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善 于用业务语言描述 HR 问题;善于结合 HR 专业知识与 业务知识来发现并解决企业内部问题;关注并支撑业务 绩效。 HR 经理人的胜任能力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然后 才是经验、动机和教育程度。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一:非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之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提 升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二: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之商业知识的增强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三: HR 胜任力之变革管理能力的培养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四:将 HR 胜任力为管理效能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五: HR BP 的角色归属—— HR 部门还是业务部门?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式 1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 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2 5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效 工作的平台 五大措施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提高和提升业务流程管理( BPM) 能力 3 4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1. 客户导向的 HR 模式 2. 讲求平衡的 HR 模式 华为公司采取了一种典型的 HR 平衡架构模式,包括 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 HRMC) 、人力资源管理部和干部 处三个职能机构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起初联想在运营管理部 / 业务支持部建立 HRBP 人 员,他们向业务部门负责人汇报,结果 HRBP 人员对人力 资源部布置的工作不太积极,甚至会站在业务部门的角度, 对违背人力资源政策的业务部门开脱。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2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Ⅰ Ⅱ Ⅲ Ⅳ 胜任力评估 胜任力解析 胜任力培养计划 胜任力培训 Ⅴ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2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3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1. 强化 HR 管理人员的商业意识,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2. 以业务部门的项目为手段提高 HR 人员的业务 知识,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 3. 鼓励与 HR 人员参与业务部门运营例会,并在 HR 部门 内部定期交流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3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3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4 培养和提升业务流程管理( BMP) 能力 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整合企业各种业务环节的全面管理模式。业 务流程管理涵盖了包括企业员工、设备、应用系统等内容的优化 组合。通过 BPM ,企业能够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 与客户的企业运作。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5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效工作的平台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5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效工作的平台 谢谢! THANKS
35 页
742 浏览
立即下载
201511-视界2——HRBP在发展中的角色与价值演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 HRBP 一职,那么 HRBP 的角色定位是什么?随着管理趋势的发展, HRBP 在企业中的价值是如何演变的? HRBP 在发展中的角色与价值演变 文/徐升华 昇华永信管理咨询有限创始人/ 首席顾问 香港浸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有14 年跨 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丰富的培训经验,创造性的提出 HRBP价值模型,著有《解密HRBP发展与体 系构建》一书 经常听到人力资源同行抱怨说:工作开展不顺利,公司对人力资源工作不重视,部门对人力资源工 作不认可,甚至员工也认为人力资源部在设置重重障碍限制员工的发展等。 在大多数企业中,人力资源部定位于服务部门,无法直接产生直观的有形价值,甚至还需要花费不 少企业资金预算。因此,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究竟应该怎样定位,以期获得各部门的认可,甚至是客户、 合作商和社会的认可,并创造其应有价值是值得每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和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学者认真 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最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HRBP,以业务伙伴的心态去解决人力资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那么HRBP的魅力究竟为什么越来越大?人力资源“三支柱”结构化运营模式为什么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人 力资源“六大模块”功能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历史往往是探索未来的一个支点,首先来回顾一下人力资源发展简史(如表1所示)。 表 1:人力资源发展简史 通过表1,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1)业务的发展变化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发展 变化,而非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反过来作用于业务的发展。这就给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一个明确的信 号,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于促进组织业务的发展,因为自身的专业性是无法直接产生价值的; 2)一元化劳动力向多元化劳动力转型。劳动力从以往的单一贡献劳动价值到如今成为组织的合伙人, 除了提供劳动给组织创造价值以外,还参与组织的发展规划与组织价值分配; 3)人力资源管理者向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转型。明显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参与到组织 的发展当中来,成为组织发展价值的共创者。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传统的HR向当代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转型是一条实现人力资源管理 者价值创造的必由之路。 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从业者热衷于探讨的一个话题。基于笔者 14 年的实践经历,认为HRBP在组织中应该担当好以下六个角色(如图1所示): 图1:HRBP在组织中承担的六大角色 角色一:自我颠覆者 在明确HRBP在组织中要担当的角色之前,必须要认清一个前提,那就是:实现组织业务发展价值是 组织成员共同的使命。HRBP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实现组织业务价值来展开。基于这一点,首先HRBP要扮演 一个自我颠覆者的角色。不能够用昨天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组织今天或者明天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应该 要用后天的技术和技能来解决今天组织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不能颠覆和迭代自身的技能,那么也就不能为组织的业务发展去创 造价值,自身也将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角色二与三:信用构建人和关系协调员 其次要成为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信用构建人和关系协调员。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组织资源相对不足 往往是导致组织中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股东与员工之间发生矛盾的导火索。 作为一名有价值的HRBP,要能够在这些利益相关方之间做出平衡并化解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合作共赢 的指导思想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组织的和谐发展。 角色四:战略执行者 组织发展战略的执行不单是业务部门的职责,也是HRBP的职责。HRBP不能成为组织业务发展的旁观 者,而应当成为组织业务发展的加速器,以及组织业务发展战略的执行者。 角色五:能力打造匠 当在致力于化解和弥补组织中员工技能缺失的时候, HRBP要能够制定并实施一套可行的员工培养和 发展体系。在制定和实施这套体系的时候,依据组织业务的发展战略去打造和发展员工,使自己成为一 个能力打造匠,不但能够制定和实施整体的员工发展方案,而且还能够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员工发展 方案。 角色六:变革催化师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客户对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总是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组织的业务要不断 满足客户要求和市场需求,就得不断更新技术去制造出更新换代的产品以满足客户或市场,这样组织才 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组织中的一员,HRBP 也要为了适应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去推动组织 的变革和创新,成为组织变革中的催化剂,加速组织的变革和创新,力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HRBP 的价值点 作为HRBP,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价值的点在哪里?( 如图2所示) 图2:HRBP价值域 由图2不难看出,HRBP在组织中需要履行的职责和发展的技能。在组织不同的发展阶段中,HRBP需要 履行的职责会有相应的变化,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5项: 1.了解组织商业环境,在有关组织发展与人才发展的战略和战略执行上,贡献成熟的领导力; 2.服务内外部客户,在指导决策和提供前瞻方案时,提供来源于客户的有洞察效能的数据; 3.制定组织发展方略,在实施跨功能构建综合人才发展计划影响组织变革时,遵循决策层的指示和 领导层的建议; 4.运营HR管理体系,在解决问题时,无论情况多么复杂,都要寻找到问题的根源,迅速设计并执行 解决方案; 5.提升自身技能,在履行组织赋予的职能和本身的工作使命时,确保自身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完成上述HRBP的职责,体现HRBP在组织中的价值上,每一位HRBP都应该掌握以下技能并具 备前瞻的商业视野。HRBP的胜任力要求和传统的HR的胜任力要求有很大不同。 在充分了解了HRBP的角色、职责和胜任力之后,得出一个关于HRBP价值体现的结论。很显然,一个专 业的、有价值的HRBP应当能够交付: 1)吸引最佳适合组织业务发展的人才; 2)发展战略和差异化的组织能力; 3)提升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绩效; 4)创建基于价值导向的组织文化; 5)提升HR功能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HRBP是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的体现,是应时代发展与市场要求的有效存在,在推动组织战 略发展的道路上,仍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 页
1257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从入门到进阶
作者:陈祖鑫 1.HRBP 都适合什么样的企业? 根据这几年的观察和研究,在国内推行 HRBP 的公司,基本上都主要有这种特 征: 第一种是智力密集型的企业。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依存度和重视度比较高,他 们愿意在人力资源投入上花很多的精力和资源。最典型的是互联网公司和科技 型公司,他们核心的竞争力都是人才。 第二种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行业与行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是在垄断型 的企业,比如能源、金融、地产这种公司,他们目前的技术是无法做 HRBP 模 式的。 第三种是业务多元化的企业,特别是属于上升阶段的企业,而且是一种典型的 矩阵结构。比如说有业务线,有区域线,多线作战的企业是非常积极地推行 HRBP 的。 HRBP 适不适合中小型企业呢?如果三支柱的体系化要完整落地,HRBP 当然 是有困难。但 HRBP 落地,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 HRBP 是一个关键的思维 理念,而不是说要去设计一个复杂的模型和能力。如何落地呢?我有一个观点, 关键是我们中小型企业目前的特征,特别是初创型企业,目标只有一个:活下 去!初创型企业本身都具备这种快速适应变化的基因。在这种企业里 HRBP 模 式也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生的。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初创型企业 HRBP 落地会 很难,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一个特征是主动去初创型企业做 HR 的,本来就 是勇气可嘉,能够积极拥抱变化,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注意,不是公司设置了 HRBP,你做的就是 HRBP 的工作。很多时候还是拿着 HRBP 的壳,做的还是 HR 的工作。因为公司目前的管理成熟度不够,管理认知也不足,更多还是让 HR 做了很多事务型、零碎的工作。这个时候你作为 HR 的价值是体现出来,更 多的是和我们传统的HR专员的工作基本上没有区别。这个时候 HRBP 其实是 伪 BP,你还是叫 HR 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 HRG(Generalist)或者是说 HR 的 assistant,助理型的 BP,没有达到我们目标的 BP 的工作。是否适合, 关键得看公司目前对 HRBP 的理解和定义。 2.国内都什么企业在用 HRBP? 简单统计一下,国外目前应该超过 60%的企业,特别是 500 强企业都在实施 BP 模式。但是,不一定都叫 HRBP,有的企业叫 HRP;在阿里,他们称为政委, 但英文称谓是 HRG;一些别的企业,有称为 BU 的 HR;又比如华为,他们可 能会叫 SHR,有各种叫法。但实际都是 BP 模式。在海外推行 BP 模式的占比达 60%。 国内可能保守一点,接近 30%-40%的高绩效企业在做这个模式。主要的典型 画像是什么?一个是互联网企业,像 BAT、京东、小米、乐视;另外是科技型 公司,华为、联想、海尔、富士康这种制造型公司,都在 2008 年之后,陆陆 续续的采用 BP 模式。 3.HRBP 跟传统 HR 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有很多区别,一句话总结 BP 跟 HR 的区别,我认为核心还是在理念上的 区别。BP 一定更关注业务,贴近业务,理解业务,走进业务,成为业务搭档和 业务伙伴,会提倡用户的思维,结果的思维,产品的思维,这跟我们传统 HR 是非常不一样的。 传统的 HR 依然是在做静态的职能服务、事务型的工作,管控的思维。大家肯 定很难意识到,这个静态的职能管理工作和事务型工作,和我们刚刚讲到的结 果、产品、用户是什么样的。我们更关心的是怎么做工作,而 HRBP 更关注业 务跟业务之间的状况是怎么关联的,业务下滑是什么原因。 4.HRBP 具体都要做什么呢? 简单给大家分享,一定要看你的角色,如果你真的是在一个初创型企业,或者 说你目前在做 BP 工作的时候,目前是主管以下层级去做 BP 的话,我会把你定 义为服务型的 BP。什么叫服务型?就是优先给你什么工作,你就先去做,很多 时候都是零碎的、服务型的、事务型的工作先做,然后再慢慢考虑增加工作内 容。 有一种叫奔跑型 HRBP,就是业务快速的发展,很多地方没有健全起来,有员 工缺口、员工流失,很多工作是跟人力六大模块相关,也有很多你根本没听说 过,但都是为了解决我们业务的问题,所以叫奔跑。 也有一种叫陪伴型的 HRBP,就是业务团队很成熟,没有什么大动作。HR 只要 做乖孩子就可以。 5.HRBP 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做好? 我觉得核心的内容,可以对应尤里奇 4 个角色。 第一,业务理解能力。你能够去了解业务,能够快速地洞察我们公司还有业务 目前的管理状况、经营状况,清楚他们目前的业务运营策略。如果 HRBP 不懂 业务,其实很难跟业务有效对话,更没办法做人家真正的搭档。 第二,专业的支撑能力。你要熟悉人力资源最基本的,不管是六大模块,还是 三支柱一些新的东西。有句话讲上接业务战略下能驱动绩效,去提高人均产出, 这是专业支撑力。 第三,团队运营能力。HRBP 的核心价值一定是通过团队来推进整个组织的绩 效,也就是通过我们团队去运营,去完成组织赋能,最后能够输出真正有价值 的组织能力。 第四,个人影响力。你要做别人的搭档,一定得有个人的影响能力,俗称的人 格魅力,高端也许叫领导力。HRBP 的人际沟通力是足够强的,特别是在一对 一和一对多的表达能力。如果你没有说服力,没有穿透性,也就是说业务部门 对你没有感知,没有信任,没有认可,你有什么专业能力,或者说业务理解力, 你也不可能去实现。在讲个人影响力的时候,我现在会给大家分析和呈现一个 很核心的观点,就是要学会从 ID 到 IP。ID,是你个人名字,你就是个 HR,但 到了 HRBP 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 ID 变成很有价值的一个 IP,让别人知道你 是有这种动能和势能的,而不是依赖原来的部门。 1.HRBP 组织架构是怎么搭的? 可以理解为我们 HRBP 后面的 3 支柱架构,就是我们 BP 能够运转起来,特别 是中型公司,如果没有 3 支柱作为保障,其实运转起来就没有意义的。如果是 初创型企业,我会提倡一个观点,人人都是 BP,因为 HR 比较少,什么工作都 做,这个时候公司的 COE,一般是虚拟化,在组织大图上,一般是一个虚线结 构。COE,一般由公司的高管或外面的顾问来担当,而 SSC 一般是平台化和外 包。 而 BP 就需要你能够做一些既有专业的也有事务型的工作,关键是我们成熟的 企业到底怎么设置。成熟的企业,度过了生命挣扎期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这个时候,三支柱是迟早要建立起来的。如果建立不起来,HR 是很难从繁琐 的事物型工作解放出来的。即便没有 SSC,但会有类似的系统,不管是 OA 还 是从财务系统切过来的共享平台、信息平台。特别是员工量越大,员工共享中 心迫切需要建立起来。现在所有的大型公司,特别是几千人以上的企业,都要 把 SSC 建立起来的。因为只有真的把事务型工作打包,才能解放 HRBP 的双手, BP才有可能去聚焦那种高大上的痛点问题。COE 一般是由老 BP,老 HR 组建。 2.HRBP 团队怎么组建? 人员比例,3:3:3。BP 团队一定有来自外部的血液和业务的血液,仅靠 HR 内部 的培养是不够的。来自于外部,就是来自于标杆企业挖过来,他们会带很多行 业经验;30%来自业务团队,他们自带业务基因;30%是来自HR自身,保证 我们 HR 自身的血统。 在年龄结构上,如果你只有一年的HR经验,其实很难做 BP,因为你对公司行 业没有建立一个独立的认知,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运营能力。 10 年以上 的,只能做高级的 HRD,做业务型 HRBP 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你已经有了明 显的职能思考和职业惯性,审美上可能有疲劳。 3.HRBP 一般会跟谁汇报? 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管理文化底下,架构和汇报路径有一定的差异度。在我们 的调研里主要有 2 到 3 种。一种叫实线汇报,一般是 BP 要跟业务线的老大去 汇报,如果你是区域 BP,你要跟区域老大汇报;如果你是业务 BP,你要跟业 务部的老大就是 BU 老大汇报。而相对独立的 BP 团队内部的汇报,小 BP 向大 BP 汇报,大BP向总部的集团 BP 汇报。 虚线汇报是我们除了跟实线的 HR 部门汇报之外,还要跟横向的 HR 线进行汇 报。也有一种混合汇报路径,比如重新并购的业务单元,可能会有业务线和区 域线、还有专业线交叉混合的汇报。注意一点,业务主管跟 BP 或者政委之间 它不叫汇报关系,是一个平行交流。 4.HRBP 人才配比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人才配比就是一个 HRBP 到底能服务多少员工?从横向来看,比如 BAT,他们目前都是 100 到 150 人;而传统的制造业,比如富士康,一个 HRBP 可能就能支撑 300 到 500 人。 从团队上来看,支撑的一线团队和批量员工的像客服、劳动密集型的,员工规 模比较多的,大概三百、五百,就是富士康这样一个类型。而支持研发、技术 这种非常专业部门的智力密集型团队,一般配比可能会压缩在 80 到 100 左右。 所以人才配比关键在于业务的复杂程度和团队的目前的画像是什么样的。 1.怎么样让业务部门认可 HRBP? 其实让业务部门认可 BP 还是非常难是。我一直在找华为、阿里的同学,交流 他们如何才能获取。除了依赖整个公司对 HR 体系的认知,来提升业务部门对 HR 的认知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路径就是搭场子。这是从阿里把这个词 拿出来,所谓搭场子,就是 HR 去识别每一个业务 leader 他们真实的需求,除 了他们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之外,还需要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去解决他们个人成 长的一些问题。这是让他们认可 BP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搭场子一个方面是业务主管,除了在企业内部,他一定是想链接更多的行业的 人脉和资源,HR 在业务信息上一定会少于业务部门掌握的业务信息,HR 唯一 比他们多的资源就是行业的人脉资源,因为我们是做招聘的,做培训的,我们 现在做很多管理的项目。这个时候你的触角已经伸到外部,要把外部的资源整 合过来,跟我们业务线进行置换,请业务主管跟我们外部的这些人进行链接, 请外面的人跟我们业务部门进行链接,在这样的场子里你才能凸显出你高大上 的形象。如果仅仅是帮他不断地解决问题,你就只是一个做事的人,而不是帮 他真正地成长,帮他有效地分享行业成长这种内容的人。要获得别人对你的认 可,一定要想一个招,让他不知道内容在你这边可以得到实现。 2.HRBP 如何去解决业务痛点吗? 靠 HRBP 真的能够解决业务痛点吗?当然不太容易,因为当我们 HRBP 深入到 业务部门的时候,其实你首先就不一定能够有效地链接,你认为的痛点,也不 可能是真的痛点,人家给的问题可能只是来测试和考评 HR 的能力而已,所以 要去解决业务痛点,需要很长的一个路径。因为我们看到的业务痛点可能都不 是真的痛点,因为你还不了解业务,最关键是你没有取得人家对你的认可和信 任。HRBP 全称是业务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说法是搭档。 你要成为别人的搭档,而不是别人的下属或者只是帮别人解决问题的一个人, 所以你要帮他解决真正的痛点。给大家建议,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链接,第二 要学会建立信任。 3.为什么做得好的 BP 往往都不是 HR 出身? 这也吻合了我前面说的为什么最好的 HRBP 团队是来自于行业,来自于业务, 然后还有一部分来自于 HR,而 2/3 的资源都是来自于其他部门,为什么?因 为他们更懂业务,更懂行业,而HR只懂专业,但专业在行业和业务两个领域 里,现在经常是先有一个专业主义,总是用 HR 的视角去解读事件,解读业务, 你又会越来越远,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所以才会出现 做得好的HR往往是别的部门。我们回头看,往往我们自身培养出来的招聘经 理,培训经理,很难去做别的部门的经理,但别的,比如市场部的经理可以做 HRD,你们可以想想为什么。 4.HRBP 的工作边界在哪里? 如果你是出去的 HRBP,当然需要去考虑工作边界,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范 围越明确越好,越有利于我们聚焦工作目标,快速去搞定事务型的工作。这样 你才有机会慢慢地上升去做更多策略型的工作。如果你是中级的 BP,已经取得 业务部门的认可,开始在业务团队担当重要角色,除了 HR 相关的工作,你可 能需要腾出手来做一些跟 HR 不相关的工作。但是你只要目标是帮助业务部门, 不管是与 HR 有关的还是与 HR 无关的都没关系,只要业务认可就可以。如果 你是高级的 BP、HRD 以上,我想你的工作边界根本不是事儿,往往是公司级 的工作,你都要去考虑,真正跨出 HR 的边界,用行业的最佳实践,不管是采 取业务线也好,还是行业喜闻乐见的方式,要有前瞻性地去解决问题。 5.HRBP 是 HR 转型的唯一选择吗? 当然不是,不能因为我现在探讨的是 HRBP,或者因为我这几年研究的是 HRBP,我就认为 BP 是唯一的选择,最佳的选择。只能说 BP 在 HR 目前转型 的模式里,有一个先进性和有效性,但不代表未来就没有比 BP 更先进的 HR 管 理模式,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找到。 第二是 HR 转型成什么样子?一方面是取决于 HR 自身的能力,但千万不要忽 视一个前提,一就是这个企业的发展状况,还有就是目前 HR 对行业的认知度 和信任度。企业现在需要 HR,但不代表未来业务部门和公司依然对 HR 有今天 的强需求。一句话总结:不是我们选择了什么就有什么,而是时代选择了我们, 我们就有什么。 6.如何从一个传统的 HR 转型成 HRBP? 第一,沉淀经验。大部分的人,特别是工作了 3 到 5 年的 HR 都是从事务型工 作成长起来的。我们不要去否定自己,觉得做的工作好像越来越 low,不能这 么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能够往前走,一定依赖我们之前的经验。无非是需 要识别哪些经验在新环境能够适用,哪些经验和技能接下来会被淘汰,我们要 去筛选出来。有句话叫我们如果没有长大,我们靠潜质,但我们长大了,就只 能靠阅历。我们要提炼这种逻辑出来。 第二,拥抱变化。我们今天面对的叫不确定性的管理。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变量, 就需要我们 HR 能够对变化更敏感,在变化中寻找规律。 7.BP 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首先是企业的组织会越来越灵活,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BP 的下一站到底 在哪里,我觉得大家真的要去思考一下,是不是要考虑内部进行转岗创业,这 样你才有机会去实现弯道超车,因为传统 HR 的空间,一定会越来越窄的。 第二就是企业的存续时间会越来越短,会出现两极分化,大公司越来越大,而 小公司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小公司,每个人在企业的职业生涯也会越来越 短,去雇佣化,包括中长度这种词汇越来越会成为历史。HR 到底如何去思考 自己的未来?你要考虑你现在所在的行业和企业,现在在外面是什么样的。 答疑 1.BP 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样的? 首先做 BP,它有一个非常好的中转,就是他离业务很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他转岗到业务线,会容易一些。传统 HR 一般只有两条路径,做专业线,就做 专业的人才管理,或者专业的培训管理;还是就是做 HRD 或者往上叫 HRVP。 但如果你到了 BP 之外,因为你离业务很近,那你如果有业务的 sense,某种程 度上来说,转业务线是非常容易的,也建议大家多往业务线转,多掌握除了 HR 以外的知识和技能,积累这行业经验,对于未来的成功,有更大的胜算。 2.未来,HR 转岗创业,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先回答创业,HR 目前在创业圈成功的非常少,跟 HR 相关的创业领域只有两个 领域稍微好一点,一个偏教育培训领域,还有偏猎头和人才服务类,这两个领 域创业会简单点。而薪酬福利一定是依赖 IT 和技术,人才测评如北京的北森, 上海的诺姆四达这类偏人才测评发。招聘类依然非常传统,不管是前程无忧还 是智联,这种大平台公司已经做了 10 年了,依然没有好的模式。从 HR 创业项 目来说,做大公司目前不太容易,做小公司,不管是猎头公司,还是培训公司 概率非常高。 企业内部的 HR 转岗,做哪种领域容易出好的项目呢?就是要做业务线、产品 线、技术线。 3.HRBP 的价值是什么,到底给业务部门输出什么? 大家想一个问题,公司为什么需要 HR?现在为什么又有点埋汰我们 HR,反过 来对 BP 有一点期待?就是因为传统的 HR 一直用人事的视角来去帮公司解决问 题,但公司现在不仅需要人事,还需要人才,需要把人才变成更有价值的人力 资本。之前的人事管理更多地控制成本,现在 BP 阶段,我们更希望能够为公 司带来更多更有想象力,更有价值的东西。 简单总结 HRBP 为公司到底带来什么?一定是离钱更近的那些东西,比如核心 客户、商业价值、业务流、信息,而这些传统 HR 没有办法去了解和洞察。 4.HRBP 只是依附在公司内部部门还是独立的公司? HRBP 目前还不能完全独立出来,独立出来他只能变成外部的公司了。三支柱 里,最容易独立的是 SSC(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它是内部外包,切割企 业内部很多批量的工作。企业内部最容易独立的有两个,一个企业大学,可以 对内对外做培训,一个是对内对外也可以做人力资源服务。但是 BP 不可能, BP 看到最有意思的实践是政委。政委完全是依赖整个业务条线,BP 也是依赖 BU。所以目前在企业是依附或者是高度切在业务线上,但是这样才有价值。我 的判断是未来的企业,不管是人力资源服务,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业务的 BP 是可以留下来,剩下的可能都可以外包。 5.BP 转业务会不会很难?特别是那种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 转业务当然很难,因为我们有很多惯性的思维,而且我们的出身决定了,比如 我们学文科,你要去做一个技术的 BP,当然是天壤之别;但做运营、销售或客 服,我觉得还是有概率。毕竟 HR 有一个地方比业务强一点,比如对团队对人 的敏感度。反过来业务线转过来做 BP,会相对容易点。就说明我们之前做人的 工作,做组织,做文化的工作,厚度还不够,还要去修炼。所以你会发现做到 HRD 和 HRVP 以上,他们不担心转岗。最担心转岗的是做模块的 HR,就是招 聘经理、培训经理等,这些转岗是非常痛苦的。做模块 HR,如果有机会尽可 能要去尝试一下 BP 岗和 HR manager 的岗位。 6.传统 HR 转 BP 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 首先,你要克服压力,业务线的人之所以能做出来,不管是销售还是技术。技 术还好,他花很多时间在修炼自己的硬技能,所以他没有这种压力感。但是他 在面对技术迭代的时候,也会很难受,他们也会面临知识被刷新的这样一个压 力。销售每天是业绩,做招聘的同学应该感受得到,但转运营线,转业务线, 压力都不是最痛苦的,最大的是挑战自己,成长最大敌人永远是自己。你要真 正的转去 business sense,能帮业务去解决痛点,能迎接更多的问题,就是要 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到挑战区。企业在转型,人也要去转型,你迟早要从今天这 样一个状态到下一个状态,你如果不转,一定会被后面的一批人拍在沙滩上, 这是不可逆的,不管你要转 BP,还是转业务线。与其等待被别人碾压,不如主 动去拥抱变化。 2012 年,我们去全国跑的时候,大家对 BP 没有感知,还在探讨什么叫 BP, 为什么叫政委。但 2016 年,我在跟大家聊的时候,大家都不关心 BP 是什么, 就关心怎么做好 BP。如果大家对今天的 HRBP,对华为,对阿里的政委依然不 够了解,那说明你离 HR 目前的转型趋势有点距离了,真的需要往前走一步, 不要只沉醉在公司做那一点事。要知道行业的变化,尽早做准备,紧紧拥抱变 化,感受压力。 本文由 HR 互助联盟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源 原文 http://mp.weixin.qq.com/s? __biz=MzIzNDA1MDUzMg==&mid=2649662660&idx=1&sn=374256d3 eb730541e14a6e13f06d7e8f&chksm=f0e6424fc791cb5980ee2ac8d2a12 146f925bc8f7df805ffc35f892ee31837728baf6a3e8a9e&scene=0#rd
13 页
1271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在2017年的趋势与猜想
HRBP 在 2017 年的趋势与猜想 在我们人力资源领域,经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某个工具或概念兴起来的时候, 很多机构或专家都会玩命的消费它,把原本一个普通的工具吹成了现实问题的万 能解药。 在 HR 们普遍不被重视的现状下,新的概念与工具总是流行的很快。人人都想学 习或实践这个“新玩法”,但实践过后却发现这个工具好像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 题,然后放弃之去寻找新的工具与概念。 HRBP 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的案例,HRBP 在我们人力资源圈子里火了有 5 年了。 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苗头:人人都在讨论人力资源要向业务转型的问题,如果你 对 HRBP 有不同看法同行都不会和你打招呼,HRBP 普遍被认为是人力资源转 型的目的地,很多 HR 因此还认为只要懂业务了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 HR。 小汇把这种现象叫做“HRBP 泡沫化”。 1 HRBP 真的存在泡沫吗? 我们认为是有的。 根据 2016 年 HRGO 对人力资源群体的调研显示,目前已超过 25%的企业正在 实践 HRBP,55%的 HR 正准备或正学习 HRBP,15%的 HR 还不知道 HRBP 到 底是什么,只有 5%的 HR 觉得 HRBP 现在还不适合目前所服务的企业。 我们又从 25%正在实践的 HR 们当中进行调研,发现仅有 2%的 HR 认为目前企 业的 HRBP 体系实践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剩余 98%正在实践 HRBP 的企业 HR 已有冷暖自知的感受了。 HRBP 概念的大热,实践却大冷,这中间有很多原因需要去反思。 2 背后的主要原因 一个在被普遍看好的管理工具,在实践中却会有如此多的“寒流”?这背后的原 因肯定很多。 小汇总结成三点: 原因一:一直没搞清楚 HRBP 到底姓什么? HRBP 在日常工作中到底是听业务部门上级的还是听人力上级的?这个关系很微 妙,很多企业都没有搞清楚这个组织问题,就盲目的上 HRBP 体系。 事实上,HRBP 的自身定位一般集中在以下三个: 1)业务领导的好搭档 2)组织内部的平衡协调器 3)员工可信赖的民间意见领袖 在企业还在重点打江山的时候,BP 主要听业务领导的安排比较好; 当企业在某个领域稳定后,避免干部的独断专权,BP 充当组织内部平衡协调器 就很重要,这个时候就务必听从人力资源部门的安排; 那些高智商人群聚集的行业,BP 则需要多深入一线,成为员工能够完全信赖和 依靠的好伙伴比较重要。 原因二:搞不清楚要代表谁的利益 BP 经常会说两头都很难做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代表谁的利益。 小汇就必须告诉你,你不是业务部门的下属,也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派出去的监 测器。你的使命就是让组织的长期发展,长治久安,保持持续的战斗力; 你代表的就是组织的利益,就是公司的利益,倘若业务部门出了问题,你发现了 不说出来,那要你 BP 何用? 那些只谈 BP 责任,却不谈 BP 权力的企业,还是不要做 HRBP 体系比较好。 原因三:被神化了的 HRBP 太多人都把 HRBP 这个工具当做是目的,这句话原话是康至军老师与我的同事 在北京某个餐厅吃饭的时候说的。 是的,太多人都觉得 HRBP 是个万能钥匙。但实际上,中国企业的 HRBP 发展 时间太短,短时间内还并没有足够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去参照与思考,而 HRBP 又是舶来品,导致企业 HR 大部分时候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HRGO 作为行业的分析者,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不少机构都在研 究和分析的 HRBP,但似乎大家都在谈 HRBP 理论上突破创新的那一面,却很少人来谈 HRBP 本身的局限性与实践 HRBP 的前提条件。 HRBP 就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它不是管理的终 点,更不是管理的目的,它就是一个管理的工具。 3 关于 HRBP,在 2017 年的猜想 1、洗牌洗牌,推倒重来 有不少企业甚至都没有计算过到底多少人的业务团队配比一个 BP 比较合适,更 没有测算过增加一名 HRBP 的人工成本能为组织带来多少价值,就急急忙忙上 HRBP 体系。这些并不了解 HRBP 内核价值与风险,盲目上 HRBP 体系的企业, 都将面临推到重来的局面。 特别是认为 HRBP 体系就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企业,将会成为 HRBP 整 个行业实践的先烈与炮灰。 反观那些稳健且理性,不急着上体系,想清楚算清楚再上 HRBP 的企业,反而 有可能获得 HRBP 的实践的第一波大福利。 2、HRBP 从业者门槛陡然变高 HRBP 岗位准入原本就比 HR 门槛更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对 HRBP 从 业者也给予了厚望。 只要 HRBP 的一直能火下去,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那么企业对 HRBP 从业者的要求就一定不会下降。 要求主要体现在对情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和智商(专业 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力、创新力、系统思考水平等)。 反观那些在 HRBP 岗位上,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或者只是被迫选择 从事 BP 工作,实际并不热爱人力资源的,将会被逐渐淘汰。 3、HRBP 难逃“巫术化”陷阱 所谓巫术化就是类似:面相识人、星座识人、厚黑学等等没有科学依据观点与方 法。 这些陷阱曾经 HR 都遇到过或者正在遇到,然而 HRBP 也难逃其陷阱,特别是那 些日常无法深入业务,也无暇专研专业的 HRBP 们,将继续会用这些另类的方 法去做管理。 而这些“高级鸡汤”、“变异鸡汤”,会带着 HRBP 从业者们,在实践道路上 越走越偏。 4、2017 年,难出一个标杆企业 很多人都会认为,HRBP 的标杆那就是阿里的政委体系。但实际上,阿里的政委 体系并不是并不是 HRBP 演变过来的,而是因为马云看了《历史的天空》和 《亮剑》后,深受启发而去实践的。 2017,HRBP 的实践,依然很难出一家标杆企业。这也和我们浮躁的商业环境 息息相关。我们所经历的失败还不够多,我们走的弯路却已很长。 5、HRBP,我们还要继续交学费 HRBP 核心始终需要思考:“人与业务的关系、人与企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管理的关系。” 人与业务的关系:在企业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对人的功能进行评估和定价。 人与企业的关系:在雇佣关系中考量并减少人与企业的目标差异。 人与人的关系:在企业环境中研究人际行为的影响并因势利导。 人与管理的关系:站在管理的角度思考人的价值。 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但能得出的答案却有限,如果无法考虑清楚这些问题,我 们还会在 HRBP 的实践中交上不少学费。 结语: HRBP 必须得一步一步来,直到根部足够发达,才能开花结果。 HRBP 不是时尚,也不是潮流,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 HRBP。 人是资源,也是资本。资源注重利用和开发,资本注重成本与效益。HRBP 一定 要牢记这点。
5 页
475 浏览
立即下载
5、HRBP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业务人资中心 关于人力资源,我想知道: 一、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前景?可以让我心里有一个憧憬和目标 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什么样子,它对公司的意义, HR 工作人员的 定位,怎样才能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 三、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介绍及操作的注意事项,怎样将各个模块整合,更好 的发挥作用? 四、实际操作性的内容,这样能比较快的运用,比较能看到效果,理论性的就 没多大意思 五、 HR 服务支持与规范管控的度到底如何把握? 六、我有对人员进行一定的理论架构引导,但实际工作经验短,对各模块理解不深, 目前我部门最关注基于团队建设的角度去匹配招聘、培训、绩效 七、讲什么我都爱听。 希望听到王总和石经理人资一路走来的心理历程; 目录 一、如何通过人力资源转型提升效能和效率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转型解析 二、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组织和职位 招聘 培训 薪酬 绩效 职业发展管理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企业的发展 1960 商业重点 人力资本 的驱动力 人力资本 重点 1980 2000 标准化 以市场为中心 经济规模 以客户为中心 效率 总部的控制和规划 经济增值 矩阵 / 分担控制 财务资本 集中发展 / 客户化服务 客户资本 人才资本 政策与规章控制和遵循 人事管理和员工关系 法律方面的中介机构 政策的发展和管理 保存组织形态的稳定 行政管理 人力资本 技巧 文件编制和诊断书 技术的角色 处理行政事务 政策和规章 预算和人员编制的效率 企业战略计划和目标; 生产力的增长和事业成长 人力资源管理 内部客户 分散服务 福利管理 流程费用的缩减 危机管理 人力资本管理 管理组织业绩和能力 提供能力模型的全方位方案 整合的人力资源服务 知识管理 经营管理 规划和控制 预算和人员编制 咨询 事业伙伴和解决问题的人力 资源议题 解决战略计划和目标 员工 / 经理自助服务 人才和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 战略需求 业务(客户)需求 HR BP Business partner 专业细分 1 、业务导向; 2 、 HR 政策、流程、 方向; 3 、技术支持; 作为业务伙 伴 HR COE Center of expertise 作为 HR 领 域专家 HR 领 导团队 HR SSC Shared service center 作为 HR 标 准服务提供 者 1 、高层; 2、 中层; 3 、员工; 1 、事务性、同 质、标准、规模 化; 2 、满意度 & 卓 越运营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一 ---HRBP HRBP 的角色和职责 1 、战略伙伴:在组织和人才战略、核心价值观传承方面推动战略的执行 2 、解决方案集成者:集成 COE 的设计,形成业务导向的解决方案 3 、 HR 流程执行者:推行 HR 流程,支持人员管理决策 4 、变革推动者:扮演变革的催化剂角色 5 、关系管理者:有效管理员工队伍关系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一 ---HRBP 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有限的支持 有限的 HR 服务,为管 理人员提供有限的咨询 支持; 支 持 标准的支持: 的 针对主要的 HR 流程提供 程 支持; 度 全面的支持: 1:2200 1:1150 1:800 1:1050 1:950 1:500 1:350 1:270 1:175 为各层管理人员针对所有 相关的 HR 流程提供强有力 的咨询支持 业务的复杂程度 低 中 高 业务增长速度 低速增长 低速增长 低速增长 生命周期 稳定 部分变化 经常变化 员工类别 常规性 中等复杂 复杂 覆盖区域 本地 区域 全球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一 ---HRBP 关键成功因素 1 、选拔和使能优秀的 HRBP ; 2 、帮助业务主管做好准备; 3 、帮助 HRBP 从事物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二 ---HRCOE HRCOE 的角色和职 责 1 、设计者 : 运用领域知识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 HR 的政策、流程和方案, 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2 、 管控者:管控政策、流程的合规性,控制风险 3 、技术专家:对 HR BP/HR SSC 、业务管理人员提供本领域的技术支持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二 ---HCOE 关键成功因素 1 、 HR COE 和 BP 形成沟通闭环: --- 年度计划时; --- 设计时; --- 实施时; --- 试运行后; 2 、 HRCOE 能力提升; ---buy \borrow\build ---governance\policy\process\program &IT 3 、 HRCOE 资源共享;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三 ---HRSSC HRSSC 的角色和职 责 1 、员工呼叫中心:支持员工和管理者发起的服务需求 2 、 HR 流程事务处理中心:支持由 COE 发起的主流程的行政事务部分 (如:发薪、招聘) 3 、 HR SSC 运营管理中心:提供质量、内控、数据、技术(包括自助服 务)和供应商管理支持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三 ---HRSSC 分层服务模式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三 ---HRSSC 关键成功因素 1 、逐步转移、降低风险; 2 、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 3 、正确选择 SSC 服务范围; 人力资源组织转型之阶段关注点 对 业 务 的 价 值 强化核心 建立基础 1 、重新分配 HR 角色 2 、建立共享 服务中心 3 、区域层面 的 IT 系统集 成 1 、 HR 内部角色 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精益运作的事 务流程 3 、提升价值增值 的流程专业度(薪 酬、招聘、继任计 划) 4 、更加集成的 HR 门户系统 聚焦领先 1 、聚焦于基于业务 结果导向的关键人力 资本解决方案 2 、深厚的咨询和人 才管理能力 3 、端到端流程的横 向整合;集成的一致 的人才管理流程 时间 人力资本管理商业化运作模式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不仅是业务的战略伙伴,而且以客户为中心来进行商业化运作,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客户提供有价值 的服务。公司内部直线部门将有权选择利用内部还是外部 HR 服务 HR 商业化运作模式 客户经理 客户经 理 HR 专家 HR 专家 客户 信息服 务 HR 服务 HR 服务 HR 信息服务 职责 计费方式 技能要求 客户经理负责与 客户关系管理,发 现客户对人力资源 管理的需求并设计 解决方案 客户经理将以向 客户(直线部门) 收取费用作为收入 来源,直接对收入 负责 客户经理往往来自市场部 门或直线部门,他们应: 理解公司业务运作对人力 资源的要求 能够发现问题并找出合适 的解决方案 熟悉人力资源各种服务 根据公司战略确 定公司 HR 战略及 规划,确定 HR 运 作符合公司战略的 要求 内部服务供应商, 开发并提供 HR 服 务,包括一般性服 务和专门为客户设 计的服务 面临与外部 HR 服 务供应商直接竞争 实际发生的费用 反映在计分模式中 是 HR 方面的专家,能够 根据将公司战略进行 HR 管 理的规划和设计 根据提供的服务 向客户(直线部 门)收费 是 HR 管理各方面的专业 人员 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开 发并提供新的服务或产品 能够象直线部门一样对损 益负责,以市场为导向具 有企业家的头脑 按提供的产品和 服务收费 擅长分析统计, 能够关注细节 服务为导向 人力资本管理的重点 人力资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角色转型、整合的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人才管理和知识管理 在人力资本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力资本管理中将更多地扮演策略伙伴和变革推动者的角 角色转型 色,这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借助信息技术,如 ERP 系统、共享服务中心以及纯事务性的行政工作外包等提高管理质量、降 整合的人力资源 服务模式 低管理风险,并且使得企业降低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的时间需求,从而有效提高人力资本管理 价值,人力资源未来的运作模式将是商业化运作,以员工为中心而非以行政管理为中心,并使 之成为企业的事业伙伴 人才管理 知识管理 以能力模型为核心和纽带,通过人力资源各职能的规划实现对公司关键人才的管理与培养,使 得现有人才的业绩最大化,从而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 营造一个知识管理与分享的环境,企业能从更高的角度了解总体人力资本的优劣势。另外通过 提供这样的框架,能够使企业不断整合、加强知识储备,可以更好地有层次地改进其人才管理 的综合能力 目录 一、如何通过人力资源转型提升效能和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组织和职位 招聘 培训 薪酬 绩效 职业发展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市场环境与行业环境 经营目标 业务流程 人力资源战略 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 人力资源规划 职位分析 KPI+GS 能力模型 招募管理 薪酬管理 业绩管理 培训管理 职位评估 职业发展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 组织目标达成 与股东价值一致 企业战略 组织和职位 职 位 设 计 以 组 织 设 计 为 前 提 和 基 础 组织设计和职位设计的关系 组织设计 组织策略 管理模式 总部职责 部门设置 职位设计 分部职责 部门职能 职位设置 汇报关系 职位职责 组 织 设 计 最 终 反 映 和 落 实 到 职 位 设 计 欢 迎 交 流 ! 北京 · 上海 · 深圳 · 广州 · 成都 · 重庆 · 杭州 · 武汉 Beijing · Shanghai · Shenzhen · Guangzhou · Chengdu · Chongqing · Hangzhou · Wuhan
20 页
1176 浏览
立即下载
7、案例:腾讯的HR三支柱:COE、HRBP、SDC是如何分工落地的?
腾讯的 HR 三支柱:COE、HRBP、SDC 是如何分工落地的? 在众多企业 HRBP 的实践中,腾讯已把三支柱中 SSC(共享服务平台)升级为 SDC(共享交付平台),这个创新离不开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总经理马海刚,本 文超级干货,请大家自动收藏。 马海刚,2008 年加入腾讯,现职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总经理,曾任职人力资源 部副总经理兼平台研发系统及运营平台系统 HRD。马海刚先生还曾在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工作近七年,先后担任管理代表、中东北非地区部部长助理等职务, 后在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三年。 腾讯 SDC 的建立背景 腾讯近几年的发展可用“超速”来形容,在这样快速的组织与人员规模扩张下, 腾讯 HR 开始思考:“一个怎样的 HR 体系能够支持腾讯的发展,做到既符合 大公司特点,又能够灵活应对不同事业群(BusinessGroup,以下简称:BG) 需求;不仅快速响应业务,还能快速制定方案,深入挖掘出 HR 的附加价 值?”由此,腾讯 HR 的变革拉开帷幕。 腾讯的 HR 运作模式建立在“更加关注业务需求”的基础之上,从业务需求出 发,衡量 HR 的价值定位。 1.打造和强化 COE,确保 HR 与公司战略发展紧密关联,前瞻与研发的角度确 保 HR 站在战略前沿,通过各种人力资源工具和方法论的实施给予政策支撑。 2.让 HR 深入 BG,建立熟悉业务、懂业务的 HRBP 团队。HRBP 团队成员每天 参与 BG 的业务会议,了解不同 BG 业务的个性化的特征,对业务需求进行诊 断,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与项目管控。 3.建立中间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共享、能力共享、信息共享”。通过 高效的 EHR 信息系统,为各部门提供一站式 HR 解决方案,提高 HR 团队的工 作效率。 腾讯 HR 架构模式按照上述思路设计,在保持 COE 和 BP 职能角色的同时,于 2010 年设立人力资源平台部,即 SDC(SharedDeliverCenter,以下简称: SDC)。 腾讯 SDC 的定位 腾讯 SDC 通过对集团各区域共性 HR 解决方案的集成、E-HR 信息化的集成、 人事运营服务的集成,实现对业务端 HR 共性需求的标准交付、员工端 HR 基 础事务的及时受理、HR 内部 COE 及 BP 端 HR 运营工作的有效剥离与整合支 撑。 SDC 强调在共享和服务的基础上,推进共性业务的支撑、标准化流程的管控、 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的提升,无论是对公司、业务 单位,还是对 HR 内部的 COE 和 BP 而言,SDC 都是“可依赖、可减负、有长 效运营机制和支撑能力”的资源共享、能力共享、团队共享交付平台,是专业 的伙伴式服务和咨询中心。更多 HRBP 相关分享,推荐关注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微信搜索 GHR 即可关注。 腾讯 SDC 的现状 腾讯 SDC 现有员工约为 120 人,除了薪酬部分(腾讯的薪酬部分具有特殊性, 其内部建立了完整独立的薪酬部门)外,日常 HR 运营支持部分的职责模块已 基本涵盖。 腾讯的人力资源平台部(SDC)从无到有,旨在让腾讯的管理艺术完整传承, 一是把共性的 HR 事物传承下来,让总部的各类 HR 管理举措在不同区域无缝 承接;一是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事业群的管理经验,在公司层面、其他 事业群借鉴运用。为此,人力资源平台部建立了三个具有 HR 平台特性的服务 和咨询机构:按区域集成的共性 HR 解决方案服务和咨询机构、HR 信息化建设 服务和实施机构、基础人事运营服务和咨询机构。 1.按区域集成的共性 HR 解决方案服务和咨询机构。 SDC 区域 HR 共性解决方案服务团队的职责,很清晰的被界定为从 HR 角度, 为各 BG 的发展提供高效、周到、细致的业务支持和服务管控,提供更让公司 和 BG 信任的 HR 共享资源管理平台。具体表现为: (1)负责区域的人才招聘、人才培训、综合 HR 事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确保公司各项 HR 战略、政策、措施在区域的传承和落地有充分的资源平台支 持; (2)满足区域业务长期发展和持续成功对 HR 专业服务支撑的需求; (3)满足区域员工对组织氛围、各种 HR 服务的需求。 2.HR 信息化建设服务和实施机构。 HR 全面信息化建设即为人力资源体系经络的构建,既需以人为本,并且将增 值的流程保留,也需将人力资源体系的信息化脉络搭建。其机构的职责具体表 现为: (1)输出与 HR 信息系统建设机制和流程,并推动优化和落地执行,确保企业 内部 HR 系统的有序性、高效性、安全性; (2)深入挖掘和快速响应 HR 业务部门和 HR 系统用户的需求,通过专业化需 求分析,总结和提炼出与 HR 系统建设规划相匹配的方案,并推动开发实现; (3)承担 HR 系统的运维工作,跟踪 HR 系统的运行健康度,通过各类数据的 分析,找寻 HR 系统待改进提升的“优化点”,转化为新的需求规划,推动 HR 系统循环改进。 3.基础人事运营服务和咨询机构。 基础人事运营服务和咨询机构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满意度为目 标,以共享、标准、高效为特点,处理各种 HR 重复性、操作性事务的集成化 服务平台。基础人事运营服务和咨询机构分为“经济”基础、运营管理、服务 质检体系三个层面: (1)“经济”基础:即底层的运维有效性管理,包括成本--价值理念、资源规 划与投放、关键指标体系; (2)运营管理:包括运营平台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两个部分,涵盖交付管理 (业务接入、业务标准化、交付控制)、数据管理(服务数量、人力布局)、 作业平台系统建设、呼叫系统建设、知识库系统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3)服务质检体系:关注多维客户,确保各种能力的循环改进。 关于腾讯人力资源部的转型以及 SDC 的三大服务机构的整合串联,腾讯举了这 样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一个招聘活动过程中,HRBP 的关注点在于需求是否合理,人员是否合 适;COE 的关注点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工具更好的识别需要的人才。而如 何高效的纳入人才,快速的满足需求就需要人力资源平台部统一处理与实现。 例如前期的 cold-call 活动由基础人事运营服务和咨询机构承担;在与 HRBP 实 时沟通,明确需求特征,并进行候选人筛选时,区域集成的共性 HR 解决方案 服务和咨询机构承担;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如何让流程更顺畅高效,需要 HR 信息化建设服务和实施机构负责。” 腾讯 SDC 的特色 1.关于职责覆盖 腾讯 SDC 实行职责与流程逐一覆盖的原则。虽然平台的建立需求是自上而下的, 但是整个建立的过程则是以阶段性的成果为导向逐步实现的。 例如 2010 年 HR 运营共享平台的职责模块搭建初期,由于当时业务部门用人的 严重缺口,但招聘经理真正将精力运用在招聘增值活动上的比例不足 60%。因 此,腾讯以招聘为切入点,试着将剩余的 40% 精力通过运营服务的建设进行有 效释放,最终帮助企业高效解决问题。 腾讯在建立任何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体系或架构时,都是以解决当前问题为切入 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长效的运营机制。腾讯一直秉承着在不影响业务 发展的情况下,验证平台价值并逐步覆盖职责的理念。但是,通过解决问题体 现价值只达到了第一个目标,怎样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保留下来,并且体系 化、可持续化下去,才是建立平台的真正目标。 2.关于用户体验: 腾讯 SDC 中的很多业务可以通过微信实现并且产生互动。例如员工需要公司开 具收入证明,腾讯微信会针对所有内部员工开启一个叫作“HR 助手”客户端。 用户在 HR 助手页面上只需用手指简单进行几项操作,这样的需求就能直接被 后台受理。后台的受理过程会对员工的身份进行验证和鉴别,并将该员工的个 人内容放入模板输入任命后进行打印盖章,随后递交到该员工最近的 HR 服务 窗口并通过微信通知员工前来领取。 作为一家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腾讯将用户的的体验与感受放在首位,并试 图把 HR 的工作通过公司的产品思维进行结合与实现。 3.关于员工激励: 腾讯 SDC 属于多地域管理。跨地域管理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平台打通,资源整合。 例如在北京的 HR 会非常清楚上海的运营业务状况,上海 HR 团队的成功经验, 可以通过这样的信息流通在北京进行成功复制。各地 HR 团队的全局性和整合 性是平台员工最大的价值,在实现价值的同时,平台员工充斥着自豪感和对未 来的期许,这是对员工非常独特的激励方式。 腾讯 SDC 未来几年的发展 腾讯的三大人力资源平台在搭建上已出具模型,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关 键字: 1.体系化:人力资源 COE 需要项目化,主要关注钻研与引领前瞻;HRBP 需要 进行前沿诊断,关注个性输出。但是,整个人力资源仍需要有体系的运转。因 此,腾讯 SDC 需要在体系化方面不断发挥其专业性。 2.可持续:人力资源需要保证公司的基业长青,因此,SDC 怎样需要根据业务 发展的生命周期变化进行总结和最佳实践的沉淀,并且将 HR 的工作不断地可 持续的传承下去。 3.可被信赖:企业的任何一个业务需求,都不是通过某一位 HR 或某一个角色 解决的,而是一种通力合作的形式。怎样让合作伙伴予以信任,不仅是 SDC 的 发展方向,也是腾讯整个人力资源部门未来的发展方向。 腾讯 SDC 的干货总结 一、HR 管理架构的升级 支持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发展的 HR 组织体系,既要符合大公司特点,又能 够灵活应对不同事业群对 HR 的要求,不仅快速响应业务,还能快速制定方案, 深入挖掘出 HR 的附加价值。基于这样的理念,马先生总结目前腾讯推行的 HR 新模式的作用是: 1、COE:负责前瞻性的研究,研发出未来更适合腾讯的模式; 2、HRBP:团队负责沉入各业务,诊断业务发展,管理好事业群的不同需求; 3、SDC:中间人资资源平台部确保公司在不同区域实现 HR 操作流程规范化、 标准化,并提高 HR 工作效率。 二、HR 信息化的升级 腾讯探索出的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特点有三: 第一,去权力化、去人制化、推行数据决策 ; 第二,使用新技术实现 HR 管理的颠覆式创新; 第三,实时掌握最新的 HR 关键指标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例如,腾讯产品 人力盘点 BI,通过对项目人力对比分析与预警,牵引公司人力向重点产品调整。 (图:同类项目的人力总体投入对比) 三、HR 服务与管控的升级 腾讯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重视用户体验,重视 员工。这个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也充分体现, 他们的 HR 服务与管控系统有三点属性: 一、用户属性:互动性、针对性;易触达、超预期;稳定、透明、可持续 二、产品属性:产品化思维 、端到端 、可自选+定制化 三、好玩属性:更多的乐趣 、更多的个性、更多的创新 例如,腾讯内部 HR 服务与互动平台——HR 助手。利用微信平台作为入口和互 动媒介,并融合后台数据处理和业务处理能力,为全员提供随时、随地享受 HR 便捷服务的移动平台。
6 页
806 浏览
立即下载
15、华为三支柱运作之HRBP实践分享
目 录 1 人力资源的角色职责 2 战略管理: BLM 原理与应用 3 组织诊断 4 教练式辅导 5 新上岗干部 90 天转身辅导 01 人力资源的角色职责变革 角色 战 略 伙 伴 ( Strategic Partner )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参与战略规划, 1 、战略理解:作为战略规划的核心成员,参与 SP 规 理解业务战 划;将 SP 作为“望远镜”,理解中长期业务战略 略 , 将业务战 略与 HR 战略 2 、 Outside-in :关注客户需求(如客户满意度调查报 连接,并组织 告),分析竞争对手和业界标杆,洞察外部人才市场, 落地 发现组织、人才和氛围方面的机会和差异,提供有价 值的人力资源分析作为 SP 的输入 3 、战略连接: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组织、人才、 氛围),确保从业务战略到人力资源战略的紧密连接 4 、执行落地:根据业务规划( SP/BP )和人力资源战 略,制定人力资源年度工作规划,并纳入 AT 议题,通 过 AT 跟踪落地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 理解业务诉 求和痛点, 集成 COE 专 长,组织制 定 HR 解 决 方案,将业 务需求与 HR 解 决 方 案连接,并 实施落地 1 、理解业务需求:准确理解业务诉求和痛点,主动利 用组织诊断等工具识别需求和问题,将业务需求转化 为 HR 需求 HR 角色 HR Solution integrator ) 解 决 方 案 集 成 者 2 、制定解决方案:集成 COE 的专业化方法和工具, 组织制定既符合公司核心价值观,又匹配业务需求的 简洁适用的 HR 解决方案,并与管理团队达成一致 3 、组织执行落地:组织业务主管、 COE 、 SSC 等相 关角色,制定实施计划,执行落地;及时衡量解决方 案的实施效果,根据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4 、总结和回顾( Reflect & Review ):总结固化经验; 为 COE 在制定政策、流程和方案时提供业务输入,将 经验固化到流程中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 合理规划 HR 重点工作,有 效运作 AT , 提升人力资源 工作质量与效 率 1 、制定 HR 工作日历:根据公司和上级部门的 HR 工作 日历,结合业务需求,制定部门 HR 工作日历,保证 HR 工作规范化和可视化 HR 角色 HR Process Operator ) 流 程 运 作 者 2 、制定方案与实施:结合公司的政策导向和业务需求, 制定各项人力资源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根据执行情况持 续优化,确保对业务的适用性 3 、运作 AT :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规划议题沙盘, 提高决策质量,保证人员管理工作的客观和公正 4 、赋能主管:借助教练式辅导、 90 天转身等工具帮 助主管(尤其是新任主管)理解和掌握 HR 政策、流程, 提升其人员管理意识和能力 角色 Relationship Manager (关 系 管 理 者 )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有效管理员工 关系,提升员 工敬业程度; 合法用工,营 造和谐的商业 环境 1 、敬业度管理:借助组织气氛评估工具,定期评估员 工敬业度水平,识别改进机会,采取改进行动 2 、矛盾调停:建立主管与员工的例行沟通渠道,让员 工理解公司、让主管了解员工;认真处理好员工的建议 和投诉,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3 、员工健康与安全:将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纳入 HR 的 工作流程中,以预防为主,通过压力测试、“ 3+1” 等 活动,引导员工积极正向思维,通过业务主管、 HRBP 、 秘书等途径,提前识别风险人群,持续跟踪 4 、突发和危机事件:快速响应,组织制定应急方案, 妥善处理 5 、合规运营: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防范用工风险 6 、雇主品牌建设:当地雇主品牌建设 角色 Change Agent (变 革 推 动 者 )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理解变革需 求,做好风 险识别和利 益相关人沟 通,促使变 革的成功实 施 1 、变革方案制定 ①风险识别:理解变革需求,提前预见和识别变革过程中 在组织、人才、氛围方面存在的阻力和风险,提供响应变 革方案供团队决策 ②利益相关人沟通:帮助业务主管做好变革准备,确定变 革方案,制定利益相关人沟通计划,积极主动影响变革相 关利益者,做好变革沟通 2 、变革实施:负责组织、人才、氛围方面的变革实施,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变革成功 3 、评估与固化:评估变革效果,将好的实践融入业务流 程和人力资源流程,固化变革效果 角色 Core Value (核 心 价 值 观 传 )承 的 驱 动 者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通过干部管 理、绩效管 理、激励管 理和持续沟 通等措施, 强化和传承 公司价值观 1 、干部身体力行:通过对干部选拔、辅导和管理,让干 部践行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干部大会等方式定期回顾和研 讨;各级主管在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工作中,持续向员工 传递核心价值观 2 、员工理解实践:组织部门员工学习理解核心价值观, 讨论输出结合本职岗位的具体行为表现,并通过绩效管理、 激励分配、树立标杆等强化 3 、建立沟通渠道:定期安排各级主管和员工学习公司政 策和讲话,利用全员大会、案例宣传等形式持续传承核心 价值观;对于核心价值观传承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管理 团队,制定措施改进 4 、跨文化传承: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针对不同的文化 背景,不同层级员工(如新员工、本地高端),制定针对 性的传递方案,以其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一致性传 承 案例分享: • 某事业部需要整体搬迁到成都, HRP 应该做什么? 介绍搬迁背景及目的 业务稳定 沟通了解困难及需求 环境变化 制作《成都》宣传片 负责人 流程图 提出 需求 受理需求 资格审核 1 个工作日 360 评估 业绩承诺书 2 个工作日 流 程 2 个工作日 任命公文 3 个工作日 02 战略管理: BLM 原理与应用 战略与 BLM 概述 什么是 BLM ?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概述 •战略 •执行 •领导力 •价值观 •讨论 •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业绩 •机会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 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联接的工具与框架 它从市场洞察、战略意图、业务设计、关键任务、正式组织、人才、氛围与文化以及 领导力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帮助管理层在企业战略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思 考,务实的分析,有效的资源调配及执行跟踪 战略与 BLM 概述 领导力 领导力 是根本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思维能力是高层管理着必备的一种能力 •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培养是通过领导他们的高层团队进行战略问题和机会的洞察与设计以及 项目的执行来实现 •高层管理者对业务结果负责,因此高管层必须亲自领导战略设计与执行。通过对外部市场的 持续洞察、识别新的机会、开发业务设计、确保这些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战略与 BLM 概述 领导力 价值观 是基础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业绩 •机会 •价值观: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评、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 •作为业务和战略首要责任人的总经理,要确保华为价值观反映在公司的战略上, 各级领导者要确保华为价值观是日常执行中的一部分 •华为价值观是我们决策与行动的基本准则 战略制定 业绩差距与机会差距 – 我们在哪里?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差距 •业绩 •机会 价值观 战略是由不满意 / 不满足激发的 业绩差距 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陈述 机会差距 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新的业务设计所能带来的经营结果之间差距 的一种量化评估 业绩差距常常可以通过高效的执行填补,并且不需要改变业务设计 填补一个机会差距却需要有新的业务设计 战略制定 战略设计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意图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市场洞察 了解客户需求、竞争者的动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状况以找到机遇和风险, 目标是: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些改变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创新焦点 进行与市场同步的探索与试验。从广泛的资源中过滤想法,通过试点和深入市场 的实验探索新想法,谨慎地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以应对行业的变化 业务设计 对外部的深入理解,为利用内部能力和持续增加价值探索的业务设计提供了基础。 (业务设计涉及六要素:客户选择、价值主张、价值获取、轰动范围、战略控制和风险管理) 战略制定 市场洞察 1 、宏观分析 2 、行业市场 3 、竞争分析 4 、客户分析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了解客户需求、竞争者的动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 济状况以找到机遇和风险 目标是: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些改变对公 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战略意图——我们要去哪里? 领导力 1 、愿景 2 、战略目标 3 、业务目标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 市场结果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体现竞争优势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创新焦点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1 、未来业务组合 2 、创新模式 3 、资源利用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进行与市场同步的探索与实验 从广泛的资源中过滤想法,通过试点和深入市场 的实验探索新想法,谨慎地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 以应对行业的变化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业务设计 领导力 1 、客户选择 2 、价值主张 3 、价值获得 4 、活动范围 5 、战略控制 6 、风险管理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 应以对外部的深入理解为基础 着眼于更好的利用内部能力和持续改进与变革 探索可替代的业务设计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业务设计 客户选择 谁是你的客户? 1 、选择客户的标准:(价值驱动、竞争驱动兼顾实效性) 2 、识别价值客户、潜在客户 价值主张 客户为什么选择我?怎样实现竞争优势(差异)? 1 、客户需求 2 、如何盈利(利润模式) 价值获取 怎样获利?有其他赢利模式吗? 1 、如何赚钱 2 、如何赢利(利润模式) 活动范围 1 、经营活动中的角色和范围(时间、空间) 2 、价值链的位置及合作伙伴的关系 战略控制 怎样建立持续的利润增长在价值链中的角色 1 、客户需求转移趋势 2 、战略控制点 风险管理 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怎样管理的? 1 、不确定性 2 、潜在风险:市场、对手、技术 3 、全面视角:外部、内部 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的落脚点是业务设计 战略 业绩或机会差距 对现有的和 期望的业绩 之间差距的 感知触发战 略创新 险管理 与公司的战略 重点一致并作 出贡献 的 能力是 能、考核 络中合 客户价值 技术转变 竞争战略 行业市场和宏观经济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对比现有的与期望的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价值获取 活动范围 战略控制 风 能力要求 新的业务设计所要求 可能的业务设计 战略性业务组合管理 市场试验 什么?包括组织、技 标准、文化和对价值网 作伙伴的依赖程度。 战略执行 业务设计是迈向执行的关键 创造一个新的业务设计 对市场的洞察力 这个业务设计所依赖的客户角度和经济上的假设是什么? 这些假设还成立吗?什么可能使它们改变? 客户最优先考虑的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在改变? 正在发生的技术转变是什么?它们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是什么? 是什么将你和你的竞争对手的业务设计区分开来? 战略意图 这个业务设计是否提升了 公司的战略重点 现有业务设计 - 客户选择 - 价值获取 - 活动范围 - 战略控制 - 风险管理 期望的业务设计 - 客户选择 - 价值主张 - 活动范围 - 战略控制 - 风险管理 对能力的要求 我们是否建立在现有能 力上? 能否获得所要的新能力? 我们有能力管理潜在的 风险吗? 创新焦点 新的业务设计能否抓住新的价值来源?这种价值来源是可持续性的吗? 客户战略重点的变化对你的蛇舞设计会有怎样的影响?有什么可替代的 审计可以满足下一轮的客户重点? 创新对于客户以及公司的成功是否至关重要? 战略执行 业务领导力领先模式——执行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业绩 •机会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满足业务设计和它的价值主张的要求所必须的行动。哪些任务是由我们来完成的,哪 些任务可以由价值网中我们的合作伙伴完成的? 正式组织 为确保关键任务和流程能有效地执行,需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管理和考核标准,包 括人员单位的大小和角色、管理与考评、奖励与激励系统、职业规划、人员和活动的 物理位置,以便于经理知道、控制和经理个人和集体去完成团队的重要任务 人才 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力以及竞争力。要使战略能够被有效执行,员工必须有能力、动 力和行动来试试关键任务 氛围与文化 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以激励员工完成关键任务,积极的氛围能激发人们创造出出色成绩, 使他们更加努力,同时在危急时刻鼓舞他们 战略执行 执行—关键任务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 • 市场结果 支持业务设计、尤其是价值主张的实现 可将关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落实包括在内 是连接战略与执行的轴心点 是执行的其它部分的基础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执行—正式组织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1 、支持关键业务的执行,包括 •组织形态:结构和效率、决策机制、协作机制、知识管理和分享 •组织规模:编制、层级、区域布局等是否能支持组织能力 •组织绩效:如何评价和激励组织与个人不断改进 2 、目的是便于经理指导、控制和激励个人和集体去完成团队的重要任务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执行—人才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1. 关键岗位识别 2. 关键岗位人才满足程度 3. 人才的获取与持续发挥作用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执行—氛围与文化 领导力 核心价值观传承 工作氛围营造 干部品德管理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1. 文化——行为规范 2. 氛围——对工作环境的感知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根据业务设计的要求重新全面思考调整影响执行的各个要素,才能使战略不是纸上谈 兵,而是切实保证组织的长短期收益与持续稳定的发展 执行 业务设计的要求 新的业务设计将要求 如何有效传承现有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不同产业、区域建立适应产业或当地特点的工作氛围? 对组织现有能力和价 值网络中合作伙伴的 组织形 依赖程度重新进行评估 系? 从客户角度看, 增加价值所需的 具体 些 氛围与文化 态、组织规模和组织绩效评价体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人才 任务是哪些?与价值 距 网络中合作伙伴的相 业绩和机会差距 当任何一个因素较弱或这 因素间缺乏一致性时,差 支撑业务战略执行需要哪些关键 互依赖关系怎样?风 岗位(群)?如何通过有效的人 险是否被恰当地评估 才管理来满足关键岗位的需求? 和管理? 支撑业务战略执行需要什么样的 就有可能出现。 思考:在 BLM 全过程中, HRBP 的 责任与活动?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业绩 •机会 思考:如何建立与战略执行相匹配 的组织能力?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人才 如何有效传承现有的核心 价值观?基于共同的核心 价值观,如何在不同产业、 区域建立适应产业或当地 特点的工作氛围? 支撑业务战略执行需要什么 样的组织形态、组织规模和 组织绩效评价体系? 支撑业务战略执行需要哪些关 键岗位(群)?如何通过有效 的人才管理来满足关键岗位的 需求? 32 03 组织诊断 组织诊断 业界的定义 咨询顾问、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运用概念化的模型和实用的研究方法评 估一个组织当前的状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迎接挑战,提高绩效。 —— 《组织诊断——方法、模型与过程》 个人理解 用专业的方法和视角去理解业务和组织,识别战略与执行之间的 GAP , 找到原因,并影响管理团队达成共识。 组织诊断过程 达成共识 逻辑优化 诊断目的:认清事实、 作出判断、协助改进 建模 反馈改进 结论特征:开门见山; 不能作为解决对策的 就不是结论;讨论的 金字塔结构 3 大原则:以事实为 依据、严格的结构化、 以假设为导向 诊断团队:明确项目 组及团队运作方式; 梳理诊断组织特点与 状态;制定诊断规划 诊断反馈:以对方能 理解的方法沟通反馈 解决方案 优化辅导与评估:项 目里程碑跟进 团队诊断与辅导活动 组织气氛建设的核心是团队主管 组织气氛建设效果好坏取决于团队主管的团队管理能力的高低 • 新定位:帮助基层主管提升团队管理能 力。通过团队诊断与辅导活动,向基层团队 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务,帮助基层团队提 升业绩。 • 关键目标:诊断与辅导相辅相成。 能够对目标团队建立全面深刻的认识。 能够给出合适的改进方法和改进行动。 能够推动团队主管有效开展改进行动。 能够结合事实数据引导主管改进管理。 团队诊断模型 影响团队工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员工能力 团队目标 明确愿景 态度管理 成长管理 确定使命 统一目标 工作管理 技能提升 文化氛围 工作氛围 技术积累 梯队建设 团队能力 员工关系 团队气氛 团 队 工 作 能 力 团队诊断与辅导活动的关键流程 关键节点 启动 • 目标 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激发团队主管重视和支持。 • 方式 1 、初步了解团队,找到团队的薄弱环节,并选择合适的启动切入点。 关键活动:针对团队主管的启动邮件。 2 、与团队主管初步交流,介绍问题切入点和改进计划,获取重视和支持。 关键活动:与团队主管的启动交流会。 员工访谈 • 目标 获取团队的详细情况 • 方式 关键活动: 1 、制定访谈提纲和访谈问题 2 、实施访谈,注意挖掘问题背后的真实事实和数据。 获得深入答复的参考问题: 1 、问题是什么? 2 、具体表现是什么?具体事例或者数据是什么? 3 、造成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4 、改进建议 梳理与总结 • 目标 1 、获取团队员工关注的问题 2 、建立对团队的全景式认识,不仅仅是员工反馈出来的信息,还能发掘 隐含的信息。 • 方式 1 、梳理问题点。 2 、分门别类。 3 、原因型鱼骨图。 关键活动:输出员工访谈总结。 分析与建议 • 目标 1 、选择需要改进的关键问题。 2 、针对关键团队管理领域,制定改进思想和改进行动。 • 方式 分析工具:对策型鱼骨图 关键活动:输出团队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关键内容: 1 、描述团队的整体情况,给出全景图。 2 、提供团队管理的改进建议。 3 、改进建议包括改进思路和改进行动。只有改进思路是不够的, 还要有可以落地执行的改进行动。 诊断交流 • 目标 1 、帮助基层主管改进工作方法,提供团队工作能力。 2 、通过与基层主管的交流,了解诊断分析的不足。 • 方式 关键活动:诊断交流 注意事项:真诚、尊重、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管理优化宣讲会 • 目标 1 、向全体员工表达管理团队正视不 足、勇于改进、打造卓越团队的积 极意愿。 2 、向全体员工展示团队工作改进思 想与行动,进行公开承诺。 3 、引导、激发管理团队提升团队管 理的积极意愿,能够更主动更有效 的进行团队管理工作。 4 、引导、激发全体员工参与团队改 进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 性。 • 方式 1 、开场。 2 、介绍团队的优势与不足。 3 、解读团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 、倾听员工更深入的反馈。 5 、提出改进行动计划。 6 、倾听员工更深入的反馈。 7 、重复 3~6 ,直到全部问题和改进行动 处理完毕。 8 、总结。 团队诊断与辅助的关键能力 目标 能够基于比较离散的、不完备的信息,建立对团队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并给出合适的工作进行指导。 关键能力 •对团队管理思想和方法有深刻的 理解。 •有强的信息挖掘和搜集能力。 •有强的抽象、归纳、分类能力。 04 教练式辅导 教练式辅导 -GROW GROW 模型是教练式辅导的一种方法,是 IBM 等公司普遍使用的成熟的辅导方 法。 GROW 模型的教练式辅导是通过富有技巧性的提问和结构清晰地工作流程帮助被 辅导者释放潜能,增强认识,承担责任,使其绩效最大化。 Goal Reallty COACHING 增强意识 承担责任 Will Options 教练式辅导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且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员工的辅导, 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手把手指导 VS 教练式辅导 手把手指导 被动的做事,主动性差 缺少责任感 增加依赖性 适用于准备度低的员工 适用于时间紧迫的简单问题 ……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 教练式辅导 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做事,能力提升,个人成长 激发被辅导者的潜能 双方建立更深的信任关系 适用于有一定准备的人 …… 授人以渔,终身之用 教练式辅导 - 目标( G ) Goal 目标 Reallty COACHING Will Options GROW :制定目标的关键点 •帮助被辅导者明确他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而 不是辅导者的目标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很多情况下浮于 表面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 •尽可能使被辅导者的目标 SMART 化 通过提问让被辅导者想透,而非给出 “答案” GROW :制定目标的常用问题 •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想要达成什么?你想何时达成? •你希望发生而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你的长期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目标对你很 重要? •业界标杆(或者其他优秀的标杆)是如何做的? 他们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借鉴? •…… 教练式辅导 - 现实( R ) Goal 现状 Reallty COACHING Will Options GROW :了解现状阶段的关键点 •在此阶段,辅导者要和被辅导者一起了解现实情况,尽 量更多的了解现状,并识别所有妨碍因素。 •辅导者本人绝不做假设,被辅导者最了解发生了什么 •促使被辅导者思考,帮助被辅导者看到全部事实 •鼓励被辅导者描述现状、提供具体事例而不是判断 提高被辅导者对问题的认识,而不是 让你成为了解他们状况的专家 GROW :了解现状阶段的常用问 题 •现在的情况如何?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您做了一些什么?效果如何? •如果事情进展得不顺利,对他人有何影响?对你有何 影响? •你感觉障碍是什么?什么阻挡了你前进? •我们的目标是否还有效? •…… 教练式辅导 - 选择( O ) Goal 选择 Reallty COACHING Will Options GROW :选择方案阶段的关键 点 •在此阶段,辅导者要帮助被辅导者制定一张可 供选择的行动列表。 •鼓励被辅导者提出尽可能多的可选方案 •鼓励被辅导者分析各方案的利弊 •适当地提出你的建议,但只是提供被辅导者选 择方案之一 当第一个方案出现时,不要停止寻找 其他方案,通常最佳方案是第 2 、 3 , 甚至第 10 个 GROW :选择方案阶段的常用问题 •为改变这种情况,你能做些什么? •有哪些方案可供你选择? •这些选择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可以再讲得更详细一些吗? •如果你能够重新开始,什么地方会做的和以前不 一样? •如果……,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你还需要我给出哪些建议? •…… 教练式辅导 - 意愿( W ) Goal 意愿 Reallty COACHING Will Options GROW :确认意愿阶段的关键点 •确保被辅导者对方案做出选择,只是被辅导者 自愿承诺去执行自己的行动计划,该行动才最有 可能成功。 •获得被辅导者采取行动的承诺,辅导者在这个 过程中起的是协调作用,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 加于人。 •规划具体行动的时间安排 •探讨并承诺你可以提供的支持 确保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是 你,确保他们对行动计划的承诺 GROW :确认意愿阶段的常用问题 •这些备选方案中,你首选其中哪个方案?它可行吗? 它是否能达到你的目标? •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 •你可能面临什么障碍?你如何克服它们? •你需要什么资源和支持?你将如何获得这些资源和 支持? •谁可能会对此有些帮助? •…… 05 新上岗干部 90 天转身辅导 成功转身 / 未能成功转身干部的行为特征 成功转身的干部 ① 拥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并精通行业,善 于迅速分清主次 未能成功转身的干部 ① 来自不同的领域,在初始阶段花了 太多的时间 ② 能够识别并发展各种关键关系,在组 ② 太聚焦于工作任务本身的完成,忽 织中迅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并展现团 略了建立并发展信任的工作关系, 队导向 表现出习惯于独自做事的倾向 ③ 知道如何融合多个问题形成一个统一 的目标并激励下属为之努力 ③ 同一时间追求太多目标,且缺乏有 说服力的策略 ④ 与主管清楚地沟通战略和领导风格等 ④ 没有与主管澄清期望 ⑤ 掌握领导变革的流程和方法,基于对 ⑤ 只关注变革,而忽略了下属的稳定 变革正确的评估,明确地传递对变革 性与安全感的需求,常常出现意想 的自信心和对下属的信任 不到的事情 三个关键人物 直接主管定位: 把握方向,给支持, 及时反馈 直接主管 求助 驱动 求助 教练的定位: 角色转身的专业指导 一对一的教练辅导 (穿针引线) 教练 意见交流 绩效管理 日常辅导 新干部 求 助 经 验 指导 导 身 转 一辅 一对 驱动 分 享 导师 导师的定位: 针对新岗位特定知 识经验的分享指导, 及时提供经验,响 应求助 新上岗干部成功转身的四个步骤 成功转身路径图的四 个步骤是制定使能计 划,及新上岗干部做 好自身转身的理论基 础和参考工具 华为关键岗位新上岗干部转身期使能计划 - 时间周期 新上岗干部在教练、主管和导师的定期辅导和 反馈帮助下,执行使能计划,尽快成功转身 1 、我该如何为新角色的成功做准备? •思想上的转身: 一切重新开始,避免陷入舒适区温柔的陷阱 尽可能多了解有关新角色的一切情况 •时间上的转身: 按照新岗位的要求分配自己的时间 •技能上的转身: 识别你新岗位要求的弱项并制定解决方案 面对你的强项要考虑现在的环境是否有了变化,时刻 提醒自己:有时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重新建立工作中的人际网络 获取能够帮助你成功的资源 角色认知研讨是帮助新上岗干部 快速了解岗位要求的最佳途径 2 、我该为哪些近期目标而努力,建立成功动能 • • 保证“速赢”的近期目标, 这将有助于建立信誉度 识别不同类型的业务特点, 采取相应的策略 业务类型 角色 常见的挑战 1 、新业务 整合人力、财 力和物力,以 组建新的业务 部门或启动新 项目 建立架构和体系 组建有凝聚力的、高 绩效的团队 设法应对有限的资源 2 、扭转劣势 将陷入困境的 团队拉回正轨 使士气低落的团队活 跃起来 短期内快速产生决定 性的变化 避免继续恶化 3 、防患未然 使曾经成功现 在却面临严峻 挑战的组织重 获新生 根深蒂固的文化氛围 必须说服、驱动员工 改变 重组优秀团队,聚焦 新的组织 4 、持续提升 掌管成功的部 门或团队,维 持并扩大其现 有成果 很好地防御 生活在令人尊敬的领 导者和其打造的团队 阴影下 想办法将业务带到更 高的水平 3 、我该怎样加强有效的影响力? 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增强影响力,保证业务成功 第一步:找一定会无私帮助你的人 第二步:找想跟你一起成功的人 第三步:找能给你提供关键资源的人 第四步:找能帮你吸引到更多支持者的人 请写出可能的 人选( 3 ) 请写出可能 的人选 (4) 请写出可能 的人选 (2) 请写出可能的 人选( 1 ) 4 、我如何在成功转身基础上带领团队更上一层楼? • 对新岗位进行战略思考,并上 下对齐 • 让关键系统保持一致 • 评估并适当调整现有团队 • 理解并适配组织氛围与文化 BLM 模型可以帮助新上岗主管 很好地进行战略思考
60 页
1051 浏览
立即下载
16、华为业务领导给HRBP的一封信(附:华为的HRBP模型)
【标杆】华为业务领导给 HRBP 的一封信(附:华 为的 HRBP 模型) 导读紧随财务体系的转型,华为人力资源体系也全面转型为“业务伙伴”。人力资源 的角色职责变革由传统的人力资源功能变革为服务业务和服务业务部门,从单点的人力资 源服务演进为面向业务的完整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 XX: 首先,我要向你致以歉意,对不起!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但是在你看来可能恰恰相反。我骂得最多的 人是你,最不领你的情,天天把你呼来喝去,没有表扬过你一句话。有一个场景我 依然记得,那天我粗暴地打断你与机关的例会,让你立即跑到 H 公司去。我当时 的脸色和语气肯定让你很不舒服。对不起! 你曾经与我探讨过,HRBP 在区域 BU 应该干什么?我的理解是,你如何干才能拿 A?给员工一个大的愿景,一个清晰的使命和可以衡量的目标,是我义不容辞的职 责。这个问题回答不好,确实是我的问题,员工的潜能也难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在 地区部中,有一件事大家很受启发,一个做支撑工作的员工在问同样一个问题时, 管理团队给出一个开玩笑式的回答:KPI 在全球排前三,就打 A。原来按照他讲的 话,工作太杂太乱,不知道干什么好,整天有人催他干这个干那个。自从有了这个 “标准”之后,这位兄弟是“满血复活向前冲”。 让优秀的人“升官发财”,这也是我很简单的愿望。我多么希望在我地区部的兄弟, 个个都能够升职,可以到其他地区部或机关做个关键岗位中高级干部。一般升了职, 公司的薪酬待遇也会跟上来,钱也随之而来。但是,在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框架下, 如何让优秀的人可以“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我们立意也不要太高。 看一看我们这个岗位能干什么? 首先,要深入业务实践。机关各个行管曾给我派过多个支撑岗位员工,我都“挪” 出他用了,一个被派去做交付项目管理,一个被派去做销售项目概算预算。在区域 没有“亲临一线”的说法,就是抡起胳膊自己干,砍过一百棵树,就知道磨柴刀这 一工序是多么重要了。 这次 H 公司的融合,与机关讨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你 最终呈现自己价值的地方还是与本地员工坐在一起,分析个人和组织的得失,为每 一个人解决实实在在的利益。我想,你应该骄傲,在一场足以引起恶性事件中你起 到了中流砥柱作用,我很清楚这一点。没有 BU 主管、SDM、PM 等区域关键岗位 的经验,是无法理解组织和员工的“痛”的。 第二,要倾听,用心倾听。倾听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工具,销售是这样,HR 也是。 这大半年来,我至少与二三十个本地员工沟通过。 我始终相信高手在民间,关键在于他愿不愿意告诉我们。有时候,我自以为是地制 定一套规则制度,以为可以“为民请命”,实际上往往是“火上浇油”,没有理解 员工或基层组织真正的困难和问题。 许多人以为本地化程度很低是本地员工能力较差,与好几个我们认为能力很强的骨 干员工沟通之后,我发现是华为中方员工根本不给人家机会,连试一试的机会都没 有。一个中方新员工来到项目组马上就可以当“头”,而一个已经干了三年的本地 员工还是啥也不是。只有与最小颗粒作战单元的员工做过细致沟通,我才真正能够 理解他们的行为。 第三,将心比心。我很反感那种“大义凛然”的 HR,把公司的政策背得滚瓜乱熟, 但对员工是一种高高在上资本家态度。一件事情,经过衡量,如果我自己也做不到、 做不好,那么我就失去指责或指导别人的权利了。 我们只有放下架子,不要以征服者的态度去反击员工的指责,与他们站在同一立场 上,在公司的框架和流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激励我们的员工。昨天你写的一 个关于 SDM 主管邮件,让我特别感动。我觉得,你是理解了那位主管彼时彼刻内 心中最煎熬的那点痛,你做的是倾听、理解、抚慰和帮助。将心比心,我们终究也 有老去干不动的那一天! 第四,绿灯亮,红灯也要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多数情况下,HR 要做绿灯, 告诉大家“大道”通向哪里。有时候,也要做红灯,做规则的执行者,甚至要敢于 当责做“恶人”。我们的规则都是透明的、公开的,大家可以参与讨论的。我们待 人处事的规则,要如同我办公室的门一样,为工作而随时开着,没有任何一件事需 要保留什么秘密的。正如,我写给你的这封信,也是可以公开的。 HR 的事情是探索不尽的,在区域这个岗位上,我愿意与你一起探索、分享和共勉。 一首诗 The Road Not Taken,我很喜欢: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紧随财务体系的转型,华为人力资源体系也全面转型为“业务伙伴”。人力资源的 角色职责变革由传统的人力资源功能变革为服务业务和服务业务部门,从单点的人 力资源服务演进为面向业务的完整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 HRBP 角色模型 在转型过程中,华为提炼了 HRBP 的角色模型:V-CROSS。在这个模型中,华为 HRBP 将在公司扮演六大角色: 战略伙伴:基于战略目标设计有力的支撑措施,并辅助实施; HR 解决方案集成者:打破模块的界限,针对业务问题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HR 流程运作者:设计 HR 流程并保持高效运转; 关系管理者: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紧密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 变革推动者:面向未来,辅助管理层推动必要的组织变革; 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驱动者:驱动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落地。 HRBP 能力要求 相应地,对 HRBP 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由传统的人力资源技能:绩效管理、招 聘、薪酬、学习与发展等,进一步发展为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技能: 战略管理、诊断辅导、人才管理等。 ——————HRBP 观点—————— 【观点】不痴迷于 HRBP 的形式,支持业务就是胜 利 作者:孙世同 HRBP 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是一种理念转变后的职能规划的转变,HR 部门将 内部客户分成三种: 1、高管:需要 HR 部门成为组织变革的推动者,更关注在体系建设,文化等方面 的职能工作; 2、部门经理:需要 HR 发挥咨询功能,提供技术或资源上的支持; 3、普通员工:需要 HR 做事务性的服务支持工作,劳动关系事务相关的员工事务 居多。 上述 3 者:员工需求可以标准化,且 HR 专业要求不高,多是框定设定即可,对人 员素质要求也不高;但高管的要求非常集中且专注,需要专家水平的支持;业务经理 的要求相对灵活多变,难以适从。 为了将以前的发挥管理职能为导向,变为支持业务为导向,把以前的人力资源部门, 分割成 3 条线:HRCOE(HR 专家)、HRBP(HR 业务合作伙伴)、HRSSC(HR 一站 式资源共享中心),在实施中:HRBP 通过整理业务部门需求提请解决方案和整改 机制,提交到 HRCOE 进行专业论述和技术支持指导,BP 再和 SSC 达成一致,推 行服务方案,更好的支持业务部门的基础工作。 上述描述较为简略,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让 HR 不在仅仅成为行政专家和员工事务 代理人,更多的去支持业务。这种组织架构的改变,对企业的管理要求也很高。同 时,对于 BP 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要对业务层面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要 对企业的政策和一致要求有清醒认识,能够准确的整理需求,逐步解决。 当然,在通往成功的方向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只要 HR 们能够认识到“业务导 向”的意义,就可以通过部门人员配置和工作规划,逐步来实现心里的想法。而组 织架构的变化,则因企业而异。这里说几种方式供大家参考: 1、对于小公司而言,整个 HR 部门就是 BP A 从业务角度思考公司的相关内部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是否可以改变 B HR 部门是否在考核中和企业的业绩有一定程度的匹配 C HR 部门的人员配置中,要注重不同方向的人才培训,事务性工作和技术服务性 工作可以多向发展,可以吸收业务部门的优秀人员加入 HR 部门 2、中型企业,HRM 先去 BP A HRM 们可以各部门兼副职或助理,参与日常活动,授权要谨慎,前期最好只参 与不说话,以需求调研和问题搜集为主,回收诊断; B 各部门的轮值 HRM 可以一定周期进行变换,多角度观察,以免偏颇 C HR 部门的人员配置中,以综合性的人才为主,业务技术能力均要培养 不管什么服务形式,思路决定出路,只要方向对,多种手段都可以尝试,包括管理 流程再造。最后,支持发展的核心,是人才。HRBP 也好,综合型的人力资源人才 也好,都是一种方向。相对而言,HR 们的素质中有几种要着重培养,以应对不断 变化的组织格局和市场。 首先: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要强,在部门中首先是了解业务,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亲自 操作,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再则:常用管理工具的操作能力要强,部门长有可能在初期把 BP 作为助理来使用, 掌握一定的管理工具,提升效率,树立专业形象尤为必要; 还有:沟通能力,老生常谈,作为组织派驻在业务部门的沟通链接,沟通能力必须 很强; 最后:系统思维和战略角度,公司整体的政策和考量引导业务实施,眼界决定高度, 这个能力是提升境界的一点。 综上所述,从操作型、管控型的组织向咨询型、服务型的组织转化,必然会经历波 折,公司和 HR 都必须端正心态,毕竟业务是企业生存的根本,HR 水平再高,无 法对业务做支持,闭门造车,每年年终终结提交再厚的材料,也是枉然。咱也得向 时髦看齐:互联网时代不是说了吗,用户体验为王,向用户看齐。咱的用户怎么变, 咱就得适应。
5 页
464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
何为 HRBP? HRBP(HR BUSINESS PARTNER)实际上就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部门或事 业部的人力 资源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及经理在员工发展、 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 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公司的人 力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制度规范在各业务单元的推行落 实,协助业务 单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帮助培养和发展业务单元各级干部的 人力资源 管理能力。 HRBP 跟传统 HR 有什么区别? 一句话总结 BP 跟 HR 的区别,我认为核心还是在理念上的区别。BP 一 定更关注业务,贴近业务,理解业务,走进业务,成为业务搭档和业 务伙伴,会提倡用户的思维,结果的思维,产品的思维,这跟我们传 统 HR 是非常不一样的。 传统的 HR 依然是在做静态的职能服务、事务型的工作,管控的思维。 更关心的是怎么做工作,而 HRBP 更关注业务跟业务之间的状况是怎么 关联的,业务下滑是什么原因。 NB 的 HRBP 需要什么技能? 一、全新视角:传统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当被要求时才提供人力资源 支持服务。HRBP 作 为管理伙伴,与直线管理层一起对组织绩效承担 责任。以整个系统为导向,积极主动行事。 传统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告 诉直线经理不能做什么。HRBP 与直线管理层共同开发针对组织和 个 人绩效问题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探索广泛的管理方法和人力资源战略。 二、角色认知: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 合作伙伴,通过提 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对专业领域如人 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 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 门、 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求。 三、期望价值:对业务部门持服务& 支持的态度,对行业、竞争对手、业务部门运作与 实际工作有深入的 了解,能够做到公司政策的整合应用。可以从业务的角度换位思考, 关注 业务团队真实需求,不断完善业务团队遇到的困惑及困难。基于 业务部门的相关数据来进行 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对运营做到提前 提醒并给予专业建议,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业 务部门保持步调一 致,及时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培训等计划。 怎么培养 HRBP? 具体的培养步骤及流程如下: 一、对 HRBP 的定义、角色、职责、技能等进行全面的培训; 二、参与公司的年度人力资源规划,至少需要明确公司的人力资源战 略意图;三、由业务部分负责人对业务流程、行业动态、竞争分析、 项目管理等等进行培训; 四、多参与公司业务的各种项目研讨会,典型的项目可实际深入市场 亲自体验 3-5 个; 五、有效沟通、主动服务、团队建设、高效执行等综合技能分阶段提 升。 怎么样让业务部门认可 HRBP? 其实让业务部门认可 BP 还是非常难的。除了依赖整个公司对 HR 体系 的认知,来提升业务部门对 HR 的认知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路径 就是搭场子。这是从阿里把这个词拿出来,所谓搭场子,就是 HR 去识 别每一个业务 leader 他们真实的需求,除了他们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之外,还需要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去解决他们个人成长的一些问题。这 是让他们认可 BP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搭场子一个方面是业务主管,除了在企业内部,他一定是想链接更多 的行业的人脉和资源,HR 在业务信息上一定会少于业务部门掌握的业 务信息,HR 唯一比他们多的资源就是行业的人脉资源,因为我们是做 招聘的,做培训的,我们现在做很多管理的项目。这个时候你的触角 已经伸到外部,要把外部的资源整合过来,跟我们业务线进行置换, 请业务主管跟我们外部的这些人进行链接,请外面的人跟我们业务部 门进行链接,在这样的场子里你才能凸显出你高大上的形象。如果仅 仅是帮他不断地解决问题,你就只是一个做事的人,而不是帮他真正 地成长,帮他有效地分享行业成长这种内容的人。要获得别人对你的 认可,一定要想一个招,让他不知道内容在你这边可以得到实现。
2 页
478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的荷尔蒙理论你知道吗
HRBP 的荷尔蒙理论你知道吗 日期:2016-10-18 16:42:38 来源:网络 作者:豆腐 你要把你的服务对象,或者是你的主要面对群体当成是你的另一半。大家回想一下,你在谈恋爱的时候,无论是女生 还是男生,你是不是都在挖空心思的去琢磨对方想要的东西? HR 的发展阶段——从 1.0 到 5.0 HR 的发展,其实是经历了几个阶段,有几个版本的演化,我为什么说这部分内容呢,其实,它是跟大家未来的上升 通道是有直接关系的。 ●HR 的 1.0:是指传统的事务型的 HR。 ●HR 的 2.0:开始分 6 大模块,今天咱们现场的部分 HR,比如做招聘、绩效、员工关系的,处在这个阶段。 ●HR 的 3.0:开始有三大支柱的这种模型,有 HRBP、SSC、COE 重新分工。 ●HR 的 4.0:BP 化,可以驱动业务,给业务施加影响。 ●HR 的 5.0:最高一个 HR 级别,HR 团队成为内部利润中心。张磊老师刚才提到的,也就是 HR 能够直接创造价值 的一个体现。 HR 无论是跟我们的业务线,还是跟我们平行的职能线,或者跨部门的沟通,其实这一过程都会穿插着一个荷尔蒙理 论。什么是荷尔蒙理论?在座的各位,特别女 HR 们,应该都有跟男朋友相处的经历,或者有找老公的经历。 荷尔蒙理论意思就是说,你要把你的服务对象,或者是你的主要面对群体当成是你的另一半。大家回想一下,你在谈 恋爱的时候,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你是不是都在挖空心思的去琢磨对方想要的东西?就是荷尔蒙理论的基本逻辑。 当你把对方的需求挖掘出来之后,你就是要按照他能接受的方式反馈和传递给他,然后尽量满足他。当然,后面再会 提另外一个层次,起主导作用或施加影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HR 转型三要点——技能、心态、思维模式 HR 如何转型呢? 首先,HR 转型前,我们大概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我在这里列了一下.第一个你所具备的技能,第二个为转型你准备了什么心态,第三个思维模式确实需要去改变,你所 在的这个部门的思维模式现状是什么样子的,你就要变成什么样子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转型中,大家一直在提好多问题,这个不叫技能,叫技巧。技巧,其次是工具,用哪些工具来达成你所表达的技巧, 最后输出你想要的结果。这个很重要的,还有业务理解力,可以理解为是偏业务方向的一些专业板块的深度的一个知 识储备。 转型中的心态,其实是转型中最大的一个亮点,也是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博弈的过程,就是作 为 HR,如何去跟这个业务团队进行 balance,去压这个翘翘板,何时你占上风,何时他占上风。这也是一个影响力 和主导力在进行波动的一个周期。 谁最容易转型 HRBP——招聘模块的 HR 六大模块哪个模块更接近 BP 的角色?这个跟企业的发展阶段是有关系的,包括团队的一个成熟度也是有关系的,有 人说是绩效,有人说是招聘,也有人说是员工关系其实,在企业实践中,从招聘转 BP 还是偏多的,如果你想往 BP 去转,或者深度切入业务,从招聘入手会会更快一点,或者是能够跟业务可以产生共情的地方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大 家一定不要一直 focus 在招聘上,这只是我们转型的切入点。因为我们 HR 转型 BP 之前,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转,最 好的转型是能够成功的影响到业务,因此在转型前要找准一个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在六大模块中,以招聘切入进 去的效率可能会更好一点。 HR 如何支持销售团队——找到 key man 在企业当中,销售团队比技术团队最难服务,因为销售体系的这些 sales,他们的关注点会比较发散。如果你服务的 是销售团队,你必须要按照销售的思维,调整自己的这个心态。假如以招聘入手,销售团队一般具备什么样特点,你 要去自己去罗列,然后找到销售团队你所服务的区域里面最核心的 key man(决策人),你要主动找他们去交流,特别 是 keyman,而不是所有人,这是你做好一个转型之前的一个准备。然后,对影响整个业务的战略人才的进出做一个 盘点,当然还不用详细到整个企业的人才盘点,而是对你所服务的业务团队做一个盘点,接着就是要去跟他们去交流, 看看他们心目当中期待的 HR 的角色到底是起什么样的一个作用,再回过来调整自己。 HR 转型到业务——学会博弈和共情 转型中容易遇到哪些问题?我个人的感受是,无时不在的贯穿在这个我们的业务线之间的“博弈”,在这个博弈过程中, 荷尔蒙理论有一个致命的共性特征,业务团队可能不一定理解,就是你如何跟他产生共情。 我们要主动去融入到他的团队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说,我很难跟业务团队的老总去沟通,他听不懂我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他要的东西。如何产生共情?其实就是 你跟你男朋友怎么样去谈恋爱的,你去看他关注的东西,或更直接点讲,你看他的 kpi 纬度到底是什么,哪些是最关 键的。 假如说你服务的业务团队是销售团队,他们核心 KPI 纬度你得知道,KPI 有几个纬度?一定是业绩、利润,还有一些 跟人和管理相关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流失率、人均产能、梯队结构,这肯定是他们 KPI 最核心的几个纬度。 以此为切入点,我们逐个来沟通。他们所关心的业绩和利润,有哪些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够产生更高的利润或更高 的业绩,再去剖析,客户是载体吧?然后还有就是工具是产品,还会涉及到人,然后其他还有资源。 那客户有哪些地方来产生?如果他特别关心他的客户群,比如说我想扩大我的客户群,或者说我想调整我的客户群, 我想做我的产品配比做一个调整,包括这些人我的梯队结构调整。我要招人,我要淘汰,这涉及到人才盘点。人均产 能流失,就是我们也要关注他们在想什么,而他们想出来比如说,去关注管理团队的时候,管理客户的时候又通过哪 些方式一个是展业一个是维护。 HRBP 的价值体现——学会竞品分析 这一点希望大家去重视, 我相信在业务线的一些这个负责人他们肯定是有这种意识的,但是不一定是非常全面的。那 HRBP 的价值就来了,你要替他去分析竞品,这个竞品的纬度可以有很多种 如果做竞争对手分析报告的话,基本上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战略方面,重点是产品战略和业务分布,尤其是这一 部分,上面最想要的,比如说他们在哪些区域,他们是什么样的一个架构,他们在哪些区域会表现比较好,客户的盘 子是什么样的,这一点一定要做的很细。其次是人才方面,比如说你的竞争对手的老板,他的个人成长史和发展史。 然后是股东,股东再分结构,股东的背景、股东的结构、投资模式、股东控股比例,这些会影响竞争对手的整个的发 展模式,我们都要后期要分析出来。在细致一点包括竞争对手的财务报表,核心团队的人才分析,特别在人才上会更 细,比如团队里面都是哪些人,怎么分布的,他们都是什么教育水平,年龄梯队,还包括他们的历史从业背景,都全 拉出来。当然,这个数据是非常庞大的。 所以,我想给大家渗透的是,HR 要有这种数据影响决策的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给业务部门提供到这个东西, 不只是理论,最好还有结论。当你拿这个报告去跟业务沟通的时候,没有一个业务线的老大不张嘴的。你比他更了解 他的客户,你比他更了解他如何去创造利润。 HRBP 核心武器——对公司业务非常熟悉 业务线的 HR 不单单是一个 HR 的角色,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透过数据化思维,传达整个总部或者是集团的战 略,包括业务战略、人才战略,你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这个弹药或武器,因此,你要公司里面的东西非常非常的了解。 从我个人来说,如果现在让我去公司里面做业务分析完全没问题的,我能把产品的一些逻辑,产品的战略,包括它的 来源、出处、风险,然后优势全部说的很清楚,我也知道在哪个地区投放,这个产品会最容易接受客户的这个反应度 反馈度是什么样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自己往多维度的一个方向去进行这个提炼,这些所有的特质是业务部门非常关心的,也是很多东 西都是他没有的,从来没接触过的。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就是你的竞争对手下一步要干嘛,具体到下一季度它调 整一个方向,你要抢在他前面去分析。 刚才还提到业绩或者利润。有的时候业绩跟利润是不一样的,如果考核他的是 业绩,他根本不关注成本。但是考核利润,他要关注的。这个方面又有 HR 发挥的空间,如果考核的是利润的话,他 在成本控制方面、预算管理、预算规划都有一些发挥空间的,比如说像成本控制,对于 HR 领域,就是涉及到团队, 然后流失、招募、员工关系这些内容值得 HR 关注的。 我的工作思路是特别善于在年初做出来整个全年的一个计划。就是我很清楚的给业务团队算一本帐,我告诉他如果我 们的业务目标是明年要达成 50%的一个增量。那跟人相关的这个纬度上面,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梯队结构的一个调整, 我要引进多少人,我要淘汰多少人,剔出多少人。 HRBP 成长之道——学会借力 HRBP 比起 SSC 或者 COE,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借力,你可以有很多地方的力可以借,比如说向业务团队的 key man 借力,我们在做转型前做 key man 分析的时候面比较广,但是在转型中做 key man 分析的是这个团队内部,有 可能涉及的一些中层,或者是普通的这种团队经理,或者是一线的经理。 借助他们的力量来进行调整,就是抓住他们,抓住这些人和直接跟这个业务关联的负责人的一个矛盾点。再进行去梳 理,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够理解,就是说什么意思呢,一些绩效并不是特别特别好,但是他又是团队当中比较核心 的一些人物,然后他没有很强的一个上升的一个张力或者是业绩产生,利润产生的一个潜能的一部分的,然后跟他们 进行这个沟通。 业务线负责人所要想要的结果,跟他们所想要的东西可能有很大的差异,那这个矛盾点就是 HR 在跟业务团队进行抗 衡或者沟通的时候的一个关键点,一个是这些人在梯队的这个外部引进,另外一个就是激活他们。作为 HRBP,如果 你能承担激活和诊断的这样一个角色,为他解决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是最直接高效的一种借力方式。 学会去借力,这是转型中的 HRBP 最关键的一个技能。 HRBP 成功之道——坚守 HR 底线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并不是让大家变得势利啊,这要非常清楚。 你在做所有决策,推动所有的事情的前提下,一定是要坚守 HR,你别忘了自己是个 HR,千万不要把自己定义成是 一个业务,你要知道你企业的人才战略、发展宗旨,到底我们在业务团队里面需要做哪些东西,该有的原则一定要秉 承,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后面你们两个的位置又会发生变化,你跟业务线的这个又会开始压翘翘板了。如果 一旦把你压到底,你很难弹回来的。所以对于业务线的这个 HR,除了这个之外,HR 本身的专业性不要忽视,比如 说主动掌握一些合规流程、规范流程,还包含企业内部各种制度要非常了解的,一切都要控制在合规的这个范围内。
4 页
840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模式
HRBP 模式 程慧(L1131406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案例: 腾讯公司于 1998 年在深圳成立,从诞生那天起,腾讯公司就专注于互联网行业, 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行业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也是注册用户最多的企 业。十八年来,腾讯首先从及时通讯领域开始做起,从为用户提供网络沟通出发,不断地 增加自己的用户群体,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公司的经营该理念,一步步的将自己的业务 扩大。在这十几年来,公司一直稳健和保持高速发展状态。目前,企业发展为多业务同时 并行的多元化公司,业务覆盖整个行业的所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互联网游戏、门户网 站、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平台相关的增值性的服务和网络产品。 腾讯人力资源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期(从 1998 年到 2003 年) 公司逐渐建立起来人力资源部,这个时期属于公司的初创期,公司亟需建立起独立的人 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招聘、薪酬等职能性工作为主;角色职能为行政职 能类角色,较为单一。这个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是以职能为导向的,但是管理理 念中已经出现了客户价值导向的理念与思想的萌芽。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转型期(2003 年-2009 年) 这个时期是以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委员会和腾讯学院的建立为标志。 在这个时期,腾讯面临着企业文化被稀释,人才储备和培养跟不上企业发展等问题;公司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剧增,公司逐步建立起职业发展体系、培训体系,进行企业文化的 优化与变革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角色急剧扩增,战略性角色和员工合作伙伴角色开 始显现。 随着员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发展是否与行业和公司的发展同步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 题,公司的解决之道主要是靠文化——专门成立文化管理委员会,推广企业的价值观,加 快新人融入公司的步伐。 第三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新型组织结构的建立期(2009 年至今) 这个时期公司业务和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 公司期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融汇公司战略、推动组织变革、提供专业快捷的人力资源 服务、灵活高效地支持一线业务单元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更加多元化,战略 性角色特征十分明显。这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建立完善了人力资源专家线、人力资源 共享中心和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这三大组织结构,腾讯形成了客户价值导向的人力资源 管理组织结构。 从 4 千到 2 万员工,腾讯只用了 4 年。快速发展的腾讯,要求人力资源必须跟上公 司的发展,甚至应该超前半步。 为了让人力资源部门能够真正帮企业创造更多附加价值,腾讯对人力资源部门的架 构进行了重新调整,让人力资源工作者深入事业群内部,建立懂业务的 HRBP 团队,与业 务捆绑。腾讯 HRBP 从满足部门各项日常人力资源事务需求入手,落实总部和业务部门的 重点人力资源工作,集部门管理协作者、员工关系代言人以及公司/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重点 工作的落地人、部门日常人力资源工作执行人于一身。 在腾讯上海分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显看来,腾讯 HRBP 的挑战既有来自业务持续快 1 速发展的要求,也有来自部门经理更高的要求与员工更多的期望,对 HRBP 而言,不仅要 在人力资源领域是专家,更要能够精通业务,这样才能与业务对话。 HRBP 的内涵: HRBP 又称为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HR BUSINESS PARTNER)实际上就 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部门或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及经理 在员工发展、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 管理政策体系、制度规范在各业务单元的推行落实,协助业务单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 作,并帮助培养和发展业务单元各级干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做好 HRBP,需要切实 针对业务部门的特殊战略要求,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将人力资源和其自身的价值真正内 嵌到各业务单元的价值模块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 HRBP 的重要作用。 HRBP 的优势: (1)专家领域发挥专业才华 HRBP 模式下专家领域的工作者将发挥自己的才华,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 为企业提供战略性的人力支持。领域专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负责对人力资源管理流 程、制度等方面的策略制定,例如,招聘、培训发展、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在职管理、 离职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企业工会、高潜质人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企业并购支持等 关系对企业战略发展制度性工作上。专家制定好政策后,可以由 HRBP 从业人员在各业务 部门进行宣导推广。 (2)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提供服务平台 HRBP 模式中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将解决重复性的认识问题。在此中心下,有完善 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员工自助服务、薪酬发放、入职离职、差旅报销等多方面的系统 支持。另外,此中心下,还有一个外包团队的进行非系统可以解决的繁琐事务。由于这个 外包团队对从业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可以提供高效的服务,也可以很好的保 证交付质量。 (3)HRBP 工作者将提供符合业务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 HRBP 模式下,HRBP 工作者将深入到各个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同事一起工作。由于 深入到业务部门,所以很方便了解其业务来的发展。HRBP 工作者可以从 HR 视角出发参 与业务部门管理工作,为业务部门发展提供最好的人力资源支持方案;并且可以与人力资 源专家和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合作,给出有效的 HR 解决方案。HRBP 在业务部门内工作, 可以协调员工关系。并且可以调查培训需求,以提供最符合业务发展的培训计划。将业务 发展与 HR 专业知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业务的人才资源管理健康的发展。 出现的问题: (1)从业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 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也随之增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想要为业务部门做 好服务,就必须了解业务的发展。为业务部门提供人才发展规划,并且根据业务的发展需 要,提供相关的培养,以保证人力资源的支持。HR 从业人员如果无法深入了解业务,将 不可能提供业务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计划,也无法为业务人员提供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 就导致了虽然培训开支很大,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员工对培训不满也理所应当了。 2 所以解决培训管理的问题,HR 首先应加强对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 (2)认识事务处理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a)员工自助系统不智能 人事事务很多事本身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处理,以减少 HR 处理繁琐的重复性工作,同 时也减少了员工现场办理的时间。由于目前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员工对系统自主提出来了质 疑。系统不能解决,便需要人工进行受理,这就导致 HR 从业者工作很忙,但员工对其仍 不满意。 b)员工处理事务花费时间过久 员工不能从系统中解决的问题,只能当面找 HR 进行解决,这就要求员工去人力资源 部找相关的人员,由于员工人数过大,诛仙了排队等候的现象,由于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 时间,故引起了员工的不满。 c)HR 与员工的沟通甚少 人力资源管理,其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但目前,HR 工作者都是人力资源部,反而 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及了解甚少,不了解员工的想法,不知道员工真正的需求便不能为员工 提供更好地服务及对员工进行更好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者并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可。由于 对员工缺少实质性的关系,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不断增加。 d)人事调动频繁 由于腾讯公司为互联网公司,公司的运作模式主要采用项目形式,项目具有周期 性,当一个项目结束后,项目成员将被解散,这就出现了频繁的人事调动,人事工作也就 相应的增加。 (3)工作者能力不能更好地释放 HR 工作者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对工作兢兢业业,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由于大 多数时间用来处理一些琐碎的人事事务,从而没有精力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工作者的能 力并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解决方案: (1)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腾讯公司以人力资本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的战略要求。在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中,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 争,所以人力资本管理实现的好坏直接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存亡的命脉。 (2)发挥人力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从腾讯公司的问题更远分析中我们发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有很多的专业人士, 但大家经常却陷入了繁琐的日常事务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的战略问 题,无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让管理层的领导者 从繁琐的事务中脱离出来,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管理问题的思考上,并充分发挥专业能 力,也是对新的管理模式的要求。 (3)提高日常事务的处理效率及质量 日常事务的处理方面满意度很低,这也是造成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不满意的很重要 的原因。提高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及专业化的服务水平,进而提升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者的满意度及认可度。 (4)提升对业务部门专业的人力发展支持 腾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虽然对人力管理专业方面的只是很了解,但随着企 业业务的不断增加,不同业务的发展对人力要求又不尽相同,但从人力资源角度对思考业 3 务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已经受到了挑战。因此,腾讯公司领导层提出了一业务发展为核 心的人力支持思想,全力支持业务对人力的需求。 (5)减少 HR 人力资源管理总成本 目前腾讯公司由于规模增长较快,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却没有及时跟上企业的发 展,所以导致很多管理者也在从事一些没有价值的事务处理,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人尽其用,才能发挥人才的价值,降低人力成本。专业的人 做专业的事,繁琐的事由系统化和外包的形式进行处理。 (6)HRBP 向专家领域寻求帮助和反馈问题 HRBP 工作者在业务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遇到自己无法处理或需要人力资源管 理制度支持时,可以向专家领域中心反馈。专家领域中心定期将 HRBP 反馈的问题进行满 足,提供新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通过制度解决普遍问题,尽量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工作 的统一度和标准化,从而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效率。HRBP 在制度推广过程中,可以通 过员工的反馈更好地了解制度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对制度的不完善和流程的优化有很多 帮助。对于制度的不足及问题可以很好的发展,为专家领域中心提供管理能力起着关键作 用。反馈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 HRBP 对制度的需求,制度的完善也更好地支持了 HRBP 工作者,因此,业务部门存在的共享问题通过反馈,将变成专家领域制定新的制度的依 据。 (7)专家领域中心指导 HRBP 开展工作 专家领域中心制定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后,适度的推行和落实需要 HRBP 工作者承担。 在推广之前,需要对 HRBP 进行制度的宣讲和培训,使其从公司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的角度思考制度的真实含义及方针,这样非常有利于对他们的员工的宣导,从而可以使员 工也能更好的理解企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理念。 HRBP 工作者在部门开展工 作时,必须以专家领域中心指导的理念及制度为依据,从而从上到下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 的体系保持一致。专家领域中心的指导思想适应于整个业务部门,因此,专家领域中心在 制度制定时必须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出发,为 HRBP 提 供 最 能 支 持 业 务 部 门 的 指 导。 4
4 页
649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
4
5
6
...
23
24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内部竞聘方案(新)
933 阅读
8 页
管理能力胜任等级(领导力)
1663 阅读
9 页
【HR必读】晋升HRM的30+27项能力及能力素质模型
1145 阅读
45 页
集团关键绩效考核指导手册
866 阅读
18 页
员工晋升竞聘管理流程
830 阅读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