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通信行业的KPI比较

三大通信行业的KPI比较

电信 KPI 确定 营销公司总经理举例 分类权重 指标类别 70% 20% 10% • 财务类 60% 对经济效益影响 具体指标 • • • • • • • 服务 / 经营类 • • • • • 25% 可控性 15% 可测性 加权得分 4分 3分 2分 权重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2.3 15% (13.7%) 营销收入 3.5 20% (20.9%) 预算网络成本贡献率 2.55 15% (15.2%) 应收帐快周转次数 1.7 10% (10.1%) 营销成本 1.7 10% (10.1%) 大客户收入 / 总收入 2.3 10% (10.3%) 2.15 10% (9.7%) 2.9 10% (10.0%) 收入增长率 大客户 ARPU* – – – – – – 客户满意度 市场占有率(语音) * – – – 总话务量增长 * – – – • 人员管理类 • 关键人员流失率 • 内部管理类 • (无) 1分 0分 权重计算公式 ( 对经济效益影响 *60%+ 可控性 *25%+ 可测性 *15%) 指标 权重 = X 分类权重 该类所有指标的总加权得分 中国移动 KPI 确定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考核指标 分值 100 分 1 、净利润 30 2 、营运收入 20 3 、经济增加值( EVA ) 30 4 、客户满意度 20 分值 100 分 (年度指标得分 92 分 + 长期指标年度得 分 8 分) 省公司自身业绩考核指标 年度指标: 100 1 、利润 25 2 、营运收入 16 3 、资本开支 10 4 、客户满意度 20 5 、网络运行质量 15 6 、 TD 客户数 6 7 、扣减分事项 (-10 分 ) 长期指标(三年期): 经济增加值( EVA ) 24 1 年度得分 8 分 联通 KPI 的确定 电信 KPI 指标的测评 高层领导财务指标的分类权重 30 财务类指标 70% 60 60 50 服务类 / 营运 类指标 员工管理指标 20 10 总经理 30 30 10 10 营销服务 中心部门 网络中心 部门 20 职能部门 * (人力资源 / 综合部) *各类权重的比例可根据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而变化,比如计划财务部的财务类指标权重会加大 总经理 的财务 指标权重占最 大,前端与后 端业务部门领 导的服务类 / 营运类指标相 应增加。职能 部门一般情况 下财务指标比 重偏小 分解的指标权重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调 5 25 财务类指标 60% 95 75 其它 40 客户经理 呼叫中心主任 维护安装 部主任 一般前端与后端 分别是公司收入 与成本的主要产 生处,财务类指 标的考核权重会 大于职能部门或 支撑部门这些不 直接同财务挂钩 的部门 企业发展部绩效考核指标 指标种类 指标 权重 关键任务 ( 50% ) 集团公司组建、机构及流程调整 业务流程重组的试点及推广 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及体系建设 重组中的法律支持 提升国际竞争力战略方案的制定 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启动 建立总部绩效考核体系 10% 12% 4% 6% 8% 6% 4% 职责完成 ( 30%) 战略规划的制定 监管政策的管理 体制改革项目的管理与推进 法律事务及体系建设 8% 4% 8% 10% 效益指标 ( 20% ) 收入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10% 10% 质量控制 (扣分) 重大法律或监管事件 部门费用 扣分 扣分 综合得分 * *见评分表,综合得分最高 100 分,计算方法:评分表单项得分(满分 5 分) x 20 x 单项权重 - 扣分 + 加分 与 KPI 挂钩的薪酬体系中增加浮动工资比例 固定工资 虽然考核部分占工资很大 比例,但实际浮动比例较 小,而且在前、后端及职 能部门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总经理 67 33 市场部主任 81 19 大客户部主任 80 20 资源调配建设部主任 人力资源部主任 83 82 浮动工资 建议增大各部 门浮动比例 总经理 大客户部 主任 17 网络管理 调度部主 任 18 职能部门 负责人 40 60 30 70 50 50 80 20 移动 KPI 指标的测评 客户满意度 当领先程度在 4 个百分点以下时,按如下公式计算得分,最低为 0 分: 得分  客户满意度领先程度 12 4% 当领先程度为 4 个百分点时,得 12 分; 当领先程度在 13 个百分点(含)以上时,得 20 分;当领先程度在 4 个百分点至 13 个百分点之间时,按如下公式计算得分: 得分  客户满意度领先程度  4%  8  12 9% 净利润综合贡献度 净利润综合贡献度得分 = 净利润综合贡献度系数 * 5 净利润综合贡献度系数 = (32  净利润绝对值排名) 60% (32  净利润增幅排名) 40% 31 31 营运收入综合贡献度( 4 分) 营运收入综合贡献度得分 = 营运收入综合贡献系数  4 营运收入综合贡献度系数 = (32  营运收入绝对值排名) (32  营运收入增幅排名)  60%   40% 31 31 网络运行质量( 15 分) 端到端网络质量客户满意度领先程度( 5 分) 规则一:得分  5 (a1  实际完成值) 2% (a2  实际完成值领先程度) 2% 规则二:得分  5  网络质量短板改善( 10 分) 经济增加值( EVA , 8 分) ( 1 ) EVA 率( 6 分) ( 2 ) EVA 综合贡献度( 2 分) EVA 综合贡献度得分 = EVA 综合贡献度系数  EVA 综合贡献度系数 =(32  EVA 排名) 31 2 (32  EVA 增幅排名)  60%   40% 31 奖惩办法 (一)省公司业绩考核得分与省公司当年部分人工成本上限值挂钩 应提人工成本额度 = 当年核定的人工成本上限值 × ( 80%+×20% ) (二)省公司业绩考核得分与省公司经营者薪酬挂钩 考核最终得分=整体业绩考核得分 ×30 %+省公司自身业绩考核得 ×70 % 联通 KPI 指标的测评 财务指标: 业务收入目标完成率(实际业务收入 ÷\u35745X 划业务收入); 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故障时间 ×\u24179X 均每小时的收入); 客户指标: 用户网络质量投诉降低率(上月网络质量投诉次数 ÷\u26412X 月网络质量投 诉次数- 1 ); 内部指标: 运维质量指标完成率(参照省公司下达的考核办法); 网络故障发生率(参照省公司下达的考核办法); 发展指标: 运维技术人才流失率; 本部门人员合格率(本部门符合职位说明书要求的人数 / 本部门所有人数) 经营考核指 6807 利润完成率,权重为 40% 主营业务收入完成率,权重为 30% EBITDA 率完成率,权重为 20% 百元人工成本创造的收入,权重为 10% 管理考核指标 ① 市场发展与服务指标,权重为 50% ,其中: 业务发展完成率,权重为 22% 用户满意度,权重为 10% 平均每户每月服务收入( ARPU 值),权重为 11% 用户欠费率,权重为 7% ② 通信质量指标,权重为 50% ,其中: 运行指标,权重为 18% 故障率指标,权重为 32% 考核结果计算公式: 分公司绩效考核得分 = 经营绩效考核得分 *70%+ 管理绩效考核得分 *30%

13 页 801 浏览
立即下载
第11章  KPI考核体系

第11章 KPI考核体系

第 11 章 KPI 考核体系 11.1 KPI 考核体系概述 • KPI 考核体系的含义 1. 基本假设 ——Y 理论 ——20/80 原理 2.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quantifiable measurements, agreed to beforehand, that reflect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an organization. ——KPIs Reflect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KPIs Must Be Quantifiable ——KPIs Must be Key To Organizational Success 3. 含义及特点 ⑴KPI 是用于考核和管理被评估者的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 标准体系。 ⑵KPI 是经过员工与管理者上下沟通达成的承诺。 ⑶KPI 体现为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 基于 KPI 的考核体系 一般考核体系 假设前提 Y 理论 X 理论 考核目的 以组织战略为中心 以员工控制为中心 指标产生 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层层分 通常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 解、层层承诺产生 往绩效与目标产生 指标来源 基于组织战略目标与竞争 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即对 要求的增值性工作产出 过去行为与绩效的修正 指标构成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 财务为主,注重对过去绩 合、短期与长期结合 效的评价 11.2 KPI 体系的设计程序 确定 工作 产出 建立 评估 指标 设定 评估 标准 ※ 明确组织目标,自上而下逐级确认增值产出 设定基本标准与卓越标准 ※※ 绘制客户关系图 ※※ 针对不同的工作产出确定使用的指标类型 ※ 指标与标准的客观性 确定由谁来进行评估 ※ 为各项工作产出划分权重 ※※ 利用 SMART 原则设计评估指标 ※ 指标与标准的全面性 明确如何对各项标准进行评估 ※ 为各项评估指标划分权重 ※ 指标与标准的可操作性 ※ 提供反馈及修正信息 审核 KPI 指标 • 工作产出的确定 1. 确定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 —— 增值产出的原则 —— 客户导向的原则 —— 结果优先的原则 —— 设定权重的原则 2. 绘制客户关系图,明确工作产出 客户关系图,就是通过图示的方法表现某一个体或团 队对组织内外部客户的工作产出。 示例: 某“销售秘书”岗位说明书中叙述的工作职责包括 —— 协助销售经理处理日常事务,包括起草文件、收发 信件、接待客户等; —— 协助销售业务人员处理日常事务,包括会议后勤、 差旅安排和其他一些日常事务; —— 汇总部门的财务票据和数据,提供各财务部门。 销售经理 差旅安排 会议后勤 其他日常事务 业务人员 起草文件 收发信件 接待来访客户 销售秘书 财务所需数据 及相应票据 财务部 • 评估指标的建立 1. 指标类型 —— 数量指标 —— 质量指标 —— 成本指标 —— 时限指标 2. 指标建立原则—— SMART 原则 示例: Title of KPI: Increase Sales Defined: Change in Sales volume from month to month Measured: Total of Sales By Region for all region Target: Increase each month • 指标标准的设定 1. 指标与标准 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产出进行衡量和评估。 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示例: Title of KPI: Employee Turnover Defined: The total of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who resign for whatever reason, plus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terminated for performance reasons, and that total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Employees lost due to Reductions in Force (RIF) will not be included in this calculation. Measured: The HRIS contains records of each employee. The separation section lists reason and date of separation for each employee. Monthly, or when requested by the SVP, the HRIS group will query the database and provide Department Heads with Turnover Reports. HRIS will post graphs of each report on the Intranet. Target: Reduce Employee Turnover by 5% per year. 2. 基本标准与卓越标准 基本标准:对某个被评估对象而言期望达到的水平。 卓越标准:对被评估对象未作要求和期望,但是可达 到的水平。 基本标准→所有人→基本要求→基本工资(保障) 卓越标准→部分人→优秀要求→绩效工资(激励) • KPI 指标的审核 1. KPIs reflect strategic value drivers. 2. KPIs are defined by “executives.” 3. KPIs cascade throughout an organization. 4. KPIs are based on corporate standards. 5. KPIs are based on valid data. 6. KPIs must be easy to comprehend. 7. KPIs are always relevant. 8. KPIs provide context. 9. KPIs empower users. 10. KPIs lead to positive action. 11.3 KPI 指标选择 • 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对考评指标的要求 企业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 初创期 产品及服务构想对技术和技术创新要求高 上升期 基础建设、员工培训、财务经营计划、市 场营销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尤其重要 投资回报期 收入增长,成本控制良好,员工成长。企 业财务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变得特别重要 扩张期 进入大企业集团经营或跨国经营阶段,企 业制度建设尤其重要 企业 发展 阶段 对不同指标的需求程度 财务 指标 市场 指标 客户 指标 个人 / 团 队贡献指 标 研发 企业战略 指标 管理指标 1 较强 弱 弱 很弱 很强 很弱 2 强 很强 较强 强 强 弱 3 很强 强 很强 较强 弱 较强 4 强 强 强 强 强 很强 • KPI 考核体系的构架 公司的总目标 分公司 / 事业部目标 部门目标 个人目标 制定明智的目标 • 以 KPI 为基础制定绩效目标或衡量标准,内容包括结果和行为两 个方面。 • 目标必须 SMART 。 —Specific —Measurable —Arrival —Relative —Time 具体 可衡量 相关性 相关的 时间性 高层 中层 基层 结果 行为 • KPI 的分解——鱼骨图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通 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 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 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它是一种透 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IT 支持 制造优势 客户服务 技术创新 领先 企业 人员与文化 利润与成长 市场领先 • KPI 的两种确定方法 KPI 首先源于工作职责,是对其中少数关键 职责的确认和描述;其次源于组织或部门总目标, 体现出该工作职位的人对总目标的贡献份额;最 后源于业务流程的最终目标,反映出该工作职位 的人对流程终点的支持或服务价值。确定 KPI 的 基本思路正是基于职位和流程两方面的考虑。一 般而言, KPI 的确定思路有两种: • ①“ FAST”,组织功能分解法。“ FAST”模式类 似于目标管理体系,公司、部门、个人的目标和 绩效表现由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级级保障。 • ②“ PAST”,工作流程分解法。“ PAST”则是对 不同的流程、流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有专门 的定量化和行为化的绩效指标制约。 案例: E 公司 绩效目标分解: 组织增幅 公司总目标 销售部目标 人均创利 成本控制 销售额增长额 货款回收目标完成率 分产品市场份额增长 销售利率人均增长率 个人绩效目标 ( KPI 指标 + 关键行为) 销售费用降低 销售经理绩效标准 KPI 指标: 1. 销售目标完成率 2. 空白市场进入目标完成率 3. 项目成功率与项目完成绩量 关键行为 :  制定产品市场规划、目标计划并监控实施  技术汇报会和样板点体现的策划和监控实施  监控项目和区域盲点市场  控制合同成交质量(价格、付款方式)  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E 公司销售员绩效考核评价表 关 键 业 绩 考核要素及权重 1.销售额目标完成率25% 工作目标计划 完成情况 主管评价 2.货款回收完成率25% 3.市场准入目标完成率20% 1.客户方法的数量和质量5% 2.组织技术和管理研计会5% 关 键 行 为 3.执行报告工作质量5% 4.有效的沟通与合作5% 5《例外任务与行为表现》10% 目标计划沟通确认: 员工 主管: 目标挑战性: 大 评价结果: 口,一般口,小口 A口,B口,C口,D口 得分 11.4 KPI 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 指标选择的常见问题 1. 错误的增值指标 2. 工作产出项目过多 3. 绩效指标无法被证明和评估 4. 评估指标不够全面 5. 对绩效指标的跟踪和监控耗时过多 6. 绩效标准缺乏超越的空间 • 考核体系引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 对考核结果的认识不清晰 2. 很难找到合适的考核标准 3. 对团队的考核难度较大 4. 忽视对考核指标的审核

22 页 779 浏览
立即下载
寿险KPI操作手册

寿险KPI操作手册

二○○四年寿险经营分析操作 手册 寿险企划部 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一、 2004 年机构分类 个 险 分 类 •按首年保费规模将机构分成 A 、 B 、 C 三类: •A 组机构( 10 家):上海、北京、南京、青岛、广州、杭州、石家庄、福州、沈 阳、哈尔滨 •B 组机构( 13 家):天津、成都、武汉、合肥、深圳、大连、长沙、长春、重庆、 西安、宁波、乌鲁木齐、济南 •C 组机构( 12 家):银川、兰州 (含西宁)、昆明、南宁、厦门、佛山、郑州、 贵阳、南昌、呼和浩特、太原、海南 •按地理位置将机构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区域: •东区( 8 家):南京、青岛、杭州、合肥、福州、厦门、宁波、济南 •南区( 8 家):广州、深圳、武汉、长沙、佛山、南昌、海 南、南宁 •西区( 9 家):上海、成都、重庆、乌鲁木齐、西安、贵阳、昆明、银川、兰州 •北区( 10 家):北京、石家庄、沈阳、哈尔滨、大连、天津、长春、郑州、呼和浩特、 太原 二、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营销) 指 核心 KPI 生命 监测 KP I 标 健康 异常 危险 备注 首年标保计划达成率 月均活动人力达成率 月均合格人力达成率 =100% =100% =100% 100%;=90% 100%;=90% 100%;=85% 90% 90% 85%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活动人力月人均 FYC (元) =1320 1320;=1188 1188 各机构不同 13 月在职单保费继续率 个销团计划达成率 =86.4% =100% 86.4%; =77.8% 100%;=90% 77.8% 90%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相同 个销产计划达成率 =100% 100%;=90% 90% 各机构相同 营销承保保单 13 月保费继续率 =86.0% 86.0%; =77.4% 77.4% 各机构不同 合格人力占比 个险短险赔付率 年末人力( 万人) =30% =70% =23.3 30%;=25% 70%;=77% 23.3;=21 25% 77% 21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不同 月均正式以上人力(万人) 13 月留存率 =14.5 =28 % 14.5;=13 28%;=25% 13 25%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相同 月人均件数(件) 活动率 =2.4 =75 % 2.4;=2 75%;=70% 2 70%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3 个月转正率 净增员率 =50 % =1.5% 50%;=45% 1.5% ; =0% 45% 0%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注:上表中各机构不同的指标,表中值为系统值,机构健康:指标值 = 基准值, 机构异常:基准值 指 标值 =0.9* 基准值,机构危险:指标值 0.9* 基准值 . 短险赔付率:健康区间:指标值≤基准值,异常区间: 1.1* 基准值≥指标值 基准值, 危险区间: 指标值 1.1* 基准值。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区拓) 指标名称 核心 KPI 生命 监测 KPI 健康 异常 危险 备注 首年标保计划达成率 =100% 100%,=90% 90% 各机构相同 月人均标保(元) =2700 2700,=2214 2214 各机构不同 孤儿单续收二次综合达成率 =78.1% 78.1%,=75% 75% 各机构不同 孤儿单续收三次综合达成率 区拓 13 个月保费继续率 7-13 月留存率 区拓 13 个月保费继续率 孤儿单续收二次综合达成率 月人均件数 人力月纯增率 =92.3% =86.3% =60 % =86.3% =78.1% =2.7 =2% 92.3%,=88.6% 86.3%,=82% 60%,=50% 86.3%,=82% 78.1%,=75% 2.7,=2.2 2%,=1.5% 88.6% 82% 50% 82% 75% 2.2 1.5%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月举绩率 =80% 80%,=70% 70% 各机构相同 月实动率 =35% 35%,=25% 25% 各机构相同 区拓 25 个月保费继续率 =93% 93%,=89% 89% 各机构相同 人力计划达成率 =100% 100%,=90% 90% 各机构相同 6 个月转正率 =45% 45%,=35% 35% 各机构相同 区拓在职单续收二次达成率 =89% 89%,=85% 85% 各机构相同 区拓在职单续收三次达成率 =95% 95%,=90% 90% 各机构相同 注:上表中月人均标保指标为系统值,机构健康:指标值 = 基准值,机构 异常:基准值 指标值 =0.82* 基准值,机构危险:指标值 0.82* 基准值;表中孤儿单续收二、三次综合达成率指标为系统值,机构健康: 指标值 = 基准值, 机构异常:基准值 指标值 =0.96* 基准值,机构危险:指标值 0.96* 基准值。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后援) 指标名称 核心 KPI 生命 监测 KPI 健康 异常 危险 备注 13 月保费继续率 ( 含银保 ) 25 个月保费继续率 ( 含银 保) ≥85.4% 76.9~85.4% < 76.9% 各机构不同 ≥93.0% 83.7~93.0% < 83.7% 各机构不同 个险短险赔付率 ≤70.0% 70.0~77.0% > 77.0% 各机构不同 个险长险短期出险率 ≤0.068% 0.068~0.075% > 0.075% 各机构不同 团险考核利率计划达成率(亿) ≥100% 90~100% < 90% 各机构相同 13 月保费继续率 ( 含银保 ) ≥85.4% 76.9~85.4% < 76.9% 各机构不同 25 个月复合保费继续率 ≥80.5% 72.5~80.5% < 72.5% 各机构不同 二次综合达成率 ≥84.2% 75.8~84.2% < 75.8% 各机构不同 三次综合达成率 ≥93.5% 84.2~93.5% < 84.2% 各机构不同 长险短期出险拒付率 ≥22.0% 19.8~22.0% < 19.8% 各机构不同 保全差错率 ≤0.20% 0.20~0.25% > 0.25% 各机构相同 平均出单时间 ≤5 5~5.5 > 5.5 各机构相同 10% 最长出单件均时效(天) ≤15 15~17 > 17 各机构相同 ≥89% 80~89% < 80% 各机构相同 ≥96.0% 90.0~96.0% < 90.0% 各机构相同 ≤28 28~31 > 31 各机构相同 ≤45.0% 45.0~49.5% > 49.5% 各机构不同 ≤1.1 1.1~1.2% > 1.2% 各机构相同 ≤0.65 % 0.65~0.8% > 0.8% 各机构相同 10 日内结案率 30 日新契约回访成功率 10% 最长理赔结案件均时效(天) 长险赔付率(不含投连、银保) 件均后援人力成本 客户投诉率 注:上表中对于各机构不相同的指标,表中区间划分针对全系统值,机构的区间划分参照下列方法: 1. 续期指标及长险短期出险拒付比:健康区间:指标值≥基准值,异常区间:基准值 指标值≥ 0.9* 基准值, 2. 长短险赔付率、长险短期出险率:健康区间:指标值≤基准值,异常区间: 1.1* 基准值≥指标值 基准值, 危险区间:指标值 0.9* 基准值。 危险区间:指标值 1.1* 基准值。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团险系列考核指标) 2004年团险KPI指标及标准 指标名称 短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长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短险综合净赔付率 标准费用执行率 考核利润计划达成率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 健康 x=100% x=100% x=70% x=100% x=100% x=100% 异常 80%=x100% 80%=x100% 70%x=76% 100%x=104% 80%=x100% 80%=x100% 危险 关注频率 x80% 每月 x80% 每月 x76% 每月 x104% 每月 x80% 每月 x80% 每月 注:团销产计划达成率指标是否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待确认。考核利润计划达成率为生命指标,其 他为核心指标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团险系列监测指标) 指标名称 死差计划达成率 费差计划达成率 长险综合费用率 短险综合费用率 健康险净赔付率 非健康险净赔付率 短险非健康险占比 短险续保率 2004年团险KPI指标及标准 健康 异常 危险 关注频率 x=100% 80%=x100% x80% 每月 x=100% 80%=x100% x80% 每月 x=2.61% 2.61%x=2.78% x2.78% 每月 x=22% 22%x=22.6% x22.6% 每月 x=90% 90%x=92% x92% 每月 x=45% 45%x=56% x56% 每月 x=45% 33%=x45% x33% 每月 x=60% 50%=x60% x50% 每月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机构团险考核指标) 2004年机构团险KPI指标及标准 指标名称 短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长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短险综合净赔付率 费差计划达成率 考核利润计划达成率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 健康 异常 x=100% 80%=x100% x=100% 80%=x100% 依各机构计划确定 x=100% 80%=x100% x=100% 80%=x100% x=100% 80%=x100% 注:( 1 )各机构赔付率目标值待定; ( 2 )费差计划达成率指标还未最终确定; ( 3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指标待确认。 危险 关注频率 备注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每月 各机构不同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机构团险监测指标) 指标名称 健康险净赔付率 非健康险净赔付率 队伍活动率 队伍合格率 续保率 客户信息准确率 2004年机构团险KPI指标及标准 健康 x=90% x=45% x=% x=% x=60% x=65% 注:队伍活动率和合格率指标待定。 异常 90%x=92% 45%x=56% %=x% %=x% 50%=x60% 60%=x65% 危险 关注频率 备注 x92%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56%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5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6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二、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银代考核指 标) 健康 异常 危险 指标名称 核心 指标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亿元) 非趸交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亿 元) 件数契撤率 5% 生命 指标 预算费用执行率 ≤ 100% 监测 KPI 指标 业务进度和预算进度配比 ≥ 100% 中行活动网点数计划达成率 2000 正式人员有效活动率 70% 人均产能 ( 万元 ) 50 保单按时送达率(注 1 ) 92% 分红通知单按时送达率(注 2 ) 80% 续期对账单按时送达率(注 3 ) 80% 续收二次综合达成率 90% 续收三次综合达成率 90% 保费契撤率 8% 分渠道规模保费计划达成率 100% 注:上表中各项未具体列明健康、异常和危险值的指标,其健康:指标值 = 基准值, 异常:基准值 指标值 =0.9* 基准值,危险:指标值 0.9* 基准值 备注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营销 关键业绩指标 •营销首年标准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月) 计划 销实际承保首年标准保费 •营销首年标准保费计划达成率 = (累计) 费计划 本月营销实际活动人力 营销月均活动人力计划达成率 = (本月) 销活动人力计划 实际活动人力 / 本年经过月份 营销月均活动人力计划达成率 = (累计) 销月均活动人力计划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本月营销实际承保首年标准保费 *100% 本月营销首年标准保费 *100% 累计营 累计营销首年标准保 *100% *100% 本月营 *100%本年累计营销 本年营 *100% 营销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本月营销首年佣金( FYC ) *100% •营销活动人力月人均 FYC= (本月) 本月营销活动人力数 本年累计营销首年佣金( FYC ) *100% 本年营销累计活动人力数 •营销活动人力月人均 FYC = (累计) 前数第 3 月新增且当月末在职的营销正式业务员人数 营销员三个月转正率 = 前数第 3 月新增营销业务员人数 (本月) 各月前数第 3 月新增且当月末在职的营销正式业务员人数之和 营销员三个月转正率 = (累计) 产)实际承保保费 •个销团(个销产)保费计划达成率 = 各月前数第 3 月新增营销业务员人数之和 *100% *100% 本月(累计)个销团(个销 *100% 营销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13 月前新增人力当期仍然在职的人员数量 •营销员 13 个月留存率 = (本月) •营销员 13 个月留存率 = (累计) 13 月前新增人力 各月新增人力各经过 12 个月且第 13 个月月末在职的营销员人数之 *100% 和 各月新增营销员人数之和 营销员净增长率(本月、累计) = 增员率(本月、累计) - 脱落率(本月、累计) 本月新增营销员人数 •营销员增员率 = (本月) •营销员增员率 = *100% 本月月初可出单营销员人数 各月新增营销员人数之和 (累计) 各月月初可出单营销员人数之和 *100% *100% 营销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本月脱落营销员人数 •营销员脱落率 = *100% (本月) 本月月初可出单营销员人数 各月脱落营销员人数之和 •营销员脱落率 = (累计) 各月月初可出单营销员人数之和 合格营销人力 •营销合格人力占比 = (本月) *100% *100% 本月 本月平均营销人力 注:合格人力: A 类机构当月 FYC 不低于 1100 元的业务员; B 类机构当月 FYC 不 低于 880 元的业务员; C 类机构当月 FYC 不低于 660 元的业务员( A 、 B 、 C 指基本法实施版 本); 合格营销人力之和 •营销合格人力占比 = (累计) 和 *100% 各月 各月平均营销人力之 营销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本月 承保的标准件数之和 •月人均件数 = (本月) 本月平均可出单营销 员人力 * 标准件数 : 长险一件算一件 , 短期健康险 600 元折算一件 , 意外险不算件数 各月承保的标准件数之和 •月人均件数 = (累计) 营销员人力之和 •活动率 = (本月) 人力之和 •活动率 = (累计) 本年 本年各月月均可出单 本月活动人力 本月有在职记录的可出单营销员人力 各月活动 各月有在职记录的可出单营销人力之和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关键业绩指标 区拓首年标准保费计划完成率 = (本月) 划 拓实际承保首年标准保费 区拓首年标准保费计划完成率 = (累计) 划 人均标保(当月) = 人均标保(累计) = 和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本月区拓实际承保首年标准保费 *100% 本月区拓首年标准保费计 累计区 *100% 累计区拓首年标准保费计 当月收展标保 *100% 各月收展标保之和 *100% 当月平均人数 各月平均人数之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费达成率 孤儿单续收二次综合达成率 = 费达成率 孤儿单续收三次综合达成率 = 孤儿单二(三)次件数(保费)达成率 = 区拓 13 个月保费继续率 = 孤儿单累计二次件数达成率 + 孤儿单累计二次保 2 *100% 孤儿单累计三次件数达成率 + 孤儿单累计三次保 2 报告期内二次实收件数(保费)之和 报告期内二次应收件数(保费)之和 考察期间出单之新契约于生效后第十三个月实收保费(含附约) 考察期间出单之新契约保费(含附约) *100% *100% *100%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前数第 12 月报升并于前数第 7 月已转正且当月末在职的收展员人数 7-13 月留存率 = 月人均件数 = 前数第 12 月报升并于前数第 7 月已转正且在职的收展员人 数 月实际完成新契约保单标准件数 月平均人力 *100% 前数第 6 月新进收展员各经过六个月(第七个月)转正人 数 收展员 6 个月转正率(当月) = 前数第 6 月新进收展员人数 收展员 6 个月转 正率 = (累计 ) *100% *100% 各月前数第 6 月新进收展员各经过六个月(第七个月)转正人数之和 ×100% 各月上岗新人人数之和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人力月纯增率 = 月举绩率 = 月实动率 = 月纯增人力 月平均人力 月举绩人力 月平均人力 月实动人力 月平均人力 *100% *100% *100% 注:举绩人力指报告期内实际招揽新契约保单标准件一件(含)以上的展业外勤人数。 实动人力指报告期内完成 3 件新契约(不含意外险), FYC1000 元以上(其中试用收展员岗位 津部分一律以 400 元计) 考察期间内出单之新契约于生效后第二十五个月实收保费(含附 区拓 25 个月保费继续率 = 约) 考察期间出单之新契约保费(含附约) 人力计划达成率 = 报告期实际人力 报告期人力计划 *100% *100%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前数第 6 月报升且当月末在职的正式收展员人数 收展员 6 个月转正率 = *100% 前数第 6 月报升收展员总人数 收展员在职单续收 二次综合达成率 收展员在职单续收 三次综合达成率 = 收展员在职单累计二次件数达成率 + 收展员在职单累计二次保费达成 率 *100% 2 = 收展员在职单累计三次件数达成率 + 收展员在职单累计三次保费达成 率 2 *100%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个险短险赔付率 = ( 累计 ) 年初至本月短期险实际赔款支出之和 *100% 年初至本月短期险经过保费 其中:经过风险保费 = 净保费 × 保单经过天数 /365 保后 24 月内因疾病和疾病死亡件数 个险长险短期出险率 (累计) = 评估期内累计长险承 评估期内有效期在 24 个月内经过保单总量 累计长期险实际赔款支出 - 赔款单累计释放准备金 长期险赔付率 ( 累计) = *100% 累计长险经过风险保费 其中:经过风险保费 = 风险保额 × 相应年龄死亡率 × 保单经过天数 /365 风险保额 = 保额 - 保单价值准备 赔付率含健康险业务 *100%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后援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关键业绩指标 13 月后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之和 13 月保费继续率(含银保)(本月) = *100% 13 月前承保的保单保费之和 (本年度 1 月前推 1 个月至统计月前推 13 个月承保, 在本年度 1 月至统计月仍然有效的 单保费之和) 13 月保费继续率(含银保) (累计) = 个月承保的保单保费之和 25 月保费继续率(含银保)(本月) = *100% 25 月后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 本年度 1 月前推 13 个月至统计月前推 *100% 25 月前承保且在 13 月后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 1 月前推 25 个月至统计月前推 25 个月承保,在本年  统计月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之和) 25 月保费继续率(含银保) (累计) = (本年度 度 1 月至 *100% 其中: 13 ( 2525)月前承保的保单不包括契撤件、死亡件、核退件和趸缴件,只考虑预定利率 5% 的保单 (本年度 1 月前推 个月至统计月前推 25 个月承 保 , 且在承保 13 个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二、三次综合达成率(本月、累计) = 二、三次保费达成率(本月、累计) + 二、三次件数达成率(本月、累 计)) 、本月实收的保费(件数) 宽末二次保费(件数)达成率 = 件数)   二次实收保费(件数) 数)】 年累计二次保费(件数)达成率 = 次以上的应收保费 ( 件数 ) 月的二次应收保费(件数) 本月实收的保费(件数)   宽末三次保费(件数)达成率 = 次以上的应收保费(件数)   保费(件数) 2 应缴日在上上月的二次应收保费 ( 件数 ) 经上 *100% 应缴日在上上月的二次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11 月至本年度上上月截 【含相应复 应缴日在上上月的三次 *100%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经上上月、上 11 月份至 *100% 应缴日为上上月的三次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11 月至本年度上上月截止本月底的三次及三次以上 【含相应复效保费(件数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25 个月后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之和 •25 个月复合保费继续率= 25 个月保费继续率 新契约 30 日回访成功率(本月) = 日后的成功件数) *100% 25 个月前承保的保单保费之和   =上年累计 13 个月保费继续率 * 本年累计 (考核月 1 日承保保单在 30 日后的成功件数 +…+ 考核月 30/31 日承保保单在 30 保的保单件数) 新契约 30 日回访成功率(累计) = *100% (考核月 1 日承保的保单件数 + …… + 考核月 30/31 日承 各月 30 日成功件数之和 *100% 各月累计承保件数 ( 期间保全批单删除件数 + 期间保全撤销件 - 因客户未交费而删除的批单件数 ) 保全差错率= 期间保全受理件数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期间长险短期出险拒付件数 长险短期出险拒付比= ×100 % 期间长险短期出险件数  间之和) 平均出单时间= 保保单量 10% 最长出单件均时效= (每案承保时间之和 - 每案客户交费时 ×100% 期间承 期间承保保单中时效最长的 10% 保单时间之和  ×100% 10%* 期间承保保单量 期间理赔结案且结案时效 =10 天的案件  10 日内结案率= ×100% 期间理赔结案案件量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件天数之和 期间 10% 最长理赔结案案 10% 最长理赔结案件均时效 = ×100% 10% 案件数 本期机构契约系列人力成本支出 件均后援人力成本= ×100% 期间机构有效契约总量 期间客户投诉总量 客户投诉率= ×100% 0.5* 期初机构有效契约量 +0.5* 期末机构有效契约量 期间 五、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团险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短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 当月 ) = 当月短险保费收入 / 当月短险保费计划 *100% •短险保费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短险保费收入 / 累计短险保费计划 *100% •长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 当月 ) = 当月长险保费收入 / 当月长险保费计划 *100% •长险保费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长险保费收入 / 累计长险保费计划 *100% •考核利润计划达成率 ( 累计 ) = 累计实现考核利润 / 累计考核利润计划 *100% •短险综合净赔付率(当月) = 当月赔款支出 / 当月经过净保费 *100% •短险综合净赔付率(累计) = 累计赔款支出 / 累计经过净保费 *100% •标准费用执行率(累计) = 累计实际支出 / 与完成保费规模及结构相匹配的标准费用 *100% •健康险净赔付率(当月) = 当月健康险赔款支出 / 当月健康险经过净保费 *100% •健康险净赔付率(累计) = 累计健康险赔款支出 / 累计健康险经过净保费 *100% •非健康险净赔付率(当月) = 当月非健康险赔款支出 / 当月非健康险经过净保费 *100% •非健康险净赔付率(累计) = 累计非健康险赔款支出 / 累计非健康险经过净保费 *100% •续保率(当月) = 当月客户续保率 *30%+ 当月保费续保率 *60%+ 当月件数续保率 *10% •续保率(累计) = 累计客户续保率 *30%+ 累计保费续保率 *60%+ 累计件数续保率 *10% 五、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续) 团险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死差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实现死差 / 累计死差计划 *100% •费差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实现费差 / 累计费差计划 *100% •长险综合费用率(累计) = 累计长险费用支出 / 累计长险保费收入 *100% •短险综合费用率(累计) = 累计短险费用支出 / 累计短险保费收入 *100% •短险非健康险占比(累计) = 累计非健康险保费收入 / 累计短险保费收入 *100% •客户信息准确率 = 客户有效信息数量 / 客户信息总量 *100% (以 95511 抽查结果为准) •队伍活动率、队伍合格率待团险《基本法》修改完成后确定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当月) = 当月团销产保费收入 / 当月团销产保费计划 *100%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团销产保费收入 / 累计团销产保费计划 *100% 集团对银保事业部的考核指标说明——本月 关键业绩指标 •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本月实际承保总保费收入/本年年度计划总保费收 入) ×100% • 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月实际承保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柜面非趸缴 首年保费) ×100% • 件数契撤率 = (本月实际发生契撤件数 / 本月实际承保首年 件数) ×100% • 费用执行率 = 费用预算执行率 *50%+ 预算费用进度 *50% 集团对银保事业部的考核指标说明——累计 关键业绩指标 •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本年累计实际承保总保费收入/本年年度计划总保费收 入) ×100% • 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年累计承保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柜面非趸缴首 年保费) ×100% • 件数契撤率 = (本年累计实际发生契撤件数 / 本年累计承保首年 件数) ×100% • 费用执行率 = 费用预算执行率 *50%+ 预算费用进度 *50% 二级机构短期关键业绩考核指标说明——本月 关键业绩指标 •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本月实际承保总保费收入/本年年度计划总保费收 入) ×100% • 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月实际承保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柜面非趸缴 首年保费) ×100% • 中行计划达成率 = 中行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40%+ 当地中行业务占 比计划达成率 *30%+ 中平合作部 *30% • 新业务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月实际承保新业务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新业务首年 保费) ×100% • 件数契撤率 = (本月实际发生契撤件数 / 本月实际承保首 附:当地中行业务占比 @ = (平安实际承保的中行首年保费 / 当地中行的寿险代理业务总首年保 年件数) 费) *100% ×100% 若当地中行业务占比 =40% ,则 @=1 • 费用执行率 = 当地中行业务占比 费用预算执行率 *50%+ 若当地中行业务占比 =20% ,且 40% ,则 @= /40% 预算费用进度 *50% 二级机构短期关键业绩考核指标说明——累计 关键业绩指标 •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本年累计实际承保总保费收入/本年年度计划总保费收 入) ×100% • 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年累计承保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柜面非趸缴首 年保费) ×100% • 中行计划达成率 = 中行首年保费累计计划达成率 *40%+ 当地中行业务占 比累计计划达成率 *30%+ 中平合作部 *30% • 新业务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年累计承保新业务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新业务首年保 费) ×100% • 件数契撤率 年件数) ×100% = (本年累计实际发生契撤件数 / 本年累计承保首 二级机构短期关键业绩监测指标说明——本月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中行签约网点数计划达成率 = (本月中行实际签约网点数/本月中行签约网点数计划) ×100% • 中行网点活动率 = (本月中行活动网点数/本月中行签约网点数) ×100% • 内勤人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月实际承保绩效保费/本月内勤总人数) ×100% • 外勤人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月实际承保绩效保费/本月外勤总人数) ×100% • 活动网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月实际承保绩效保费/本月实际活动网点数) ×100% • 千禧养老月保费承保实收率 = (应缴日在上上月经上上月、上月、本月的累计实收千禧养老保费) / (应缴日在上上月的首年承保千禧养老保费) ×100% • 绩效保费投入产出比率 = (本年累计实际总投入 / 本年累计实际承保绩效保费 ) ×100% 附:绩效保费折算办法待定 二级机构短期关键业绩监测指标说明——累计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中行签约网点数计划达成率 = (本年累计中行签约网点数/本年累计中行签约网点数计划) ×100% • 中行网点活动率 = (本年累计中行活动网点数/本年累计中行签约网点 数) ×100% • 内勤人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年累计承保绩效保费/本年各月平均内勤人数) ×100% • 外勤人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年累计承保绩效保费/本年各月平均外勤人数) ×100% • 活动网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年累计承保绩效保费/本年各月平均活动网点数) ×100% • 千禧养老年累积保费承保实收率 =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11 月至本年度上上月、截止本月底的实收千禧 养老年保费) /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11 月份至本年度上上月的首年承保千禧养老年保费) ×100% • 绩效保费投入产出比率 = (本年累计实际总投入 / 本年累计实际承保绩效保费 ) ×100%

34 页 785 浏览
立即下载
关键业绩指标(KPI)导入培训

关键业绩指标(KPI)导入培训

关键业绩指标( KPI )导入培训 UNIDA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frame design Serve for strategy & output of organization of Unicom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关键业绩指标( KPI )体系的核心作用 全程战略管理 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管理 企业基本管理 企业绩效管理 企业价值管理 管理 领域 基础管理 管理控制系统 公司治理 构成 要素 资源、结构、流程、职位 目标、策略、管理 资本、知识、劳动、企业家 管理 导向 运行正常 产出高效 未来收益丰厚 导向 类别 满意目标 ( ACCEPT GOAL ) 最佳目标 ( EXCELLENT GOAL ) 经济目标 ( ECOMOMIC GOAL ) 管理 工具 标准化 KPI EVA 、资本定价管理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关键业绩指标( KPI )体系的核心作用 选择—实施方案 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确定行为 评价与有效控制 调整组织几结构 资源分配 明确责任人 KPI 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KPI 体系也是 战略实施确保目标达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战 略 实 标施 推 进 目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 关键业绩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KPI 体系首先是为实现目标而设定的战略管理工具,同时也是衡量公司及各责任中心目标达成、组织 和人员行为绩效的关键指标体系。关键业绩指标是依据企业组织、成员行为与战略目标之间的价值 创造关系、因素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 KPI 管理思想的诠释: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是战略管理的过程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  关键业绩指标是对组织以及组织行为的方向指引和结果评价的标杆。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是组织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持续努力,是组织按科学的方法现实的目 标并遵循明晰路径执行的过程。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就是把企业宏观的战略目标科学的转化为组织和组织成员行动的管 理过程。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是各级主管参与的管理过程,是全员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是把个人、团队、 SBU 、组织目标、绩效与价值分配进行有机结合 和管理的过程。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 关键业绩指标的重点所在: 1 、 KEY 是关键的、不可缺少的、也是少量的:即反应达成目标的关键点,也反应 达成目标的关键路径和价值的增值的过程。 2 、 Performance 与目标在方向、路径上一致的行为结果(绩效),相对于企业经营最终结 果仍然是一种过程。 3 、 INDICATOR 是指标,同时具有指引、暗示、隐喻的动态(主动)趋向:反应主动性 的为达成目标所设立的路径标识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关键业绩指标( KPI )的主要作用 实施战略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工具 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是在企业的使命 / 愿景驱动下,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透过由上致下的 组织目标、流程目标和科学的逻辑方法推论和衍生而成。企业的 KPI 体系通过全面的诠释企业的使 命 / 愿景、战略目标,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将之具体化和量化, KPI 体系具体表现了如下战略管理意 义: 澄清并诠释企业的愿景 / 使命、战略目标 沟通和连接各层级策略目标以及量度 规划、设定反应目标的指标,并界定、效准组织和组织成员的策略行动和方向 为分配资源提供依据 加强了策略行动的反馈,并促进组织的学习与成长 强调跨部门连带责任,促进跨部门的协调,不迁就部门的可控性和权限 组织日常基础管理、绩效管理和评价中的核心工具 组织的 KPI 体系也是为了保证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时刻保持有目的和有重点,并且能够较为 准确的对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结果提供评价的标杆,能够为激励组织成员提供依据。因此,依据 KPI 体系实施管理,能使各级管理者能更明确和有针对的采用适宜的管理方法来达成组织目标,同 时也能使组织成员更了解自身的行为目的和组织对他行为的要求,促使组织成员向受到组织激励的 方面努力。 KPI 体系在组织的管理运用中深刻的揭示了“目标—行为—结果”的关系。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是组织目标最明确的表现形式 目标: 目标 = 指标族 + 时间 + 程度 一般来说,指标关注全面性,均衡性,而目标则强调阶段性、并突出重点。 结果: 结果是在策略的指引下,通过努力的行动所表现出的目标程度。 指标: 指标是反映目标关键要素的逻辑结点,并是衡量结果相对于目标程度的标杆。 基于 KPI 体系的运用原理,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以 KPI 为核心,对组织和组织成员 的行 为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价值分配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经营计划 战 略 方 向 用于决策和采 取行动的信息 业绩管理 业绩衡量  行动计划  重要性排序  影响分析 行动 业绩管理体系是将业绩的衡量与业绩的管理流程相结合的产物, 它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企业经营战略与业绩指标体系  企业理念 (Mission)  企业长远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使命 (Vision)  企业中短期发展目标  公司 /SBU 年度经营计划 – 组织业绩指标  SBU/ 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 部门 / 团队业绩指标  员工个人工作计划 – 个人业绩指标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年度业绩目标 公司 业绩 目标 业绩 分解 达成 SBU/ 部门业绩 •…… •职位职责 •衡量标准 •激励机制 个人业绩 业绩管理 浮动工资 涨薪 晋级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宏观业绩管理) (微观业绩管理) 计划 报 酬 企业 绩效 考核 阶段性 计划 实 施 报 酬 SBU/ 部门 个体绩效 检查 辅 导 日常性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宏 观 业 绩 管 理 与 微 观 业 绩 管 理 的 循 环 考核与评价 辅导 绩效 管理 绩效 管理 绩效 管理 目标 目标 改进 报酬 绩效 管理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 在业绩管理中困扰的问题: 1 、用什么反映业绩? 2 、如何让微观的行为结果支撑企业的目标达成? 3 、那些思想和工具能够使我们进行有效的业绩管理? 4 、在业绩管理中如何发挥组织系统的效能?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财务报告指标评价法 基本指标 评价内容 财务效益状况 指标 修正指标 权重 基 本 分 值 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报值增值率 •销售利润率 •成本费用率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不良资产比率 •资产损失比率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 •销售收入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 •总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小计 资产运营状况 小计 偿债能力状况 小计 发展能力状况 小计 合计 来源;财政部统计评价司 系 数 修 正 后 分 值 评议指标 评 议 分 数 综 合 分 数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财务报告指标评价法的应用 • 三要素法: 投资报酬率 净利润 = 股东权益 = 销售总额 总资产 对应要素 [ 资产周转率 ] × 净利润 销售总额 [ 销售利润率 ] × 总资产 股东权益 [ 财务杠杆倍数 ]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对应要素 财务报告指标评价法的应用 • 五要素法: 投资报酬率净利润 = 股东权益 净利润 = 销售总额 净利润 = 税前利润 [ 税务负担 ] × 税前利润 营业利润 [ 财务成本 ] 销售总额 股东权益 × × 营业利润 销售额 [ 销售利润率 ] × 销售总额 总资产 × 总资产 股东权益 [ 资产周转率 ] [ 财务杠杆倍数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责任会计考核法的应用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建立责任中心 (Responsibility Center) • 成本中心 (Cost Center&Performance Report) • 利润中心 (Profit Center &Performance Report) • 投资中心 (Investment Center &Performance Report)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指只对其成本或费用承担经济责任 , 负责控制和报告成本 的责任中心 利润中心 是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 , 它是一个即能控制成本 , 又能控制收入的 责任单元 , 它对收入和成本都要承担责任的单元 . 投资中心 指对投资负责的责任中心 , 起特点是 , 既要对成本、收入、利润负责, 还要对投资效果负责。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的特点; 1 、责任中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分析,把实际 业绩评价与行为控制联系并结合起来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责任会计考核法的应用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2 、责任会计制度的设计是与组织结构模式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 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是与分权组织相联系的,而成本中心则与集 权组织密切相关 3 、责任中心重在对部分业绩进行考核,它是人为的划分责任中心, 假定他们是独立的实体,产品在内部转移可能会使各责任中心之 间产生矛盾,因此,相对准确公正的业绩评价与内部转移价格的 制定存在密切关系,转移价格与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成败有密切 关系。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业绩报告( Performance Report ): 成本中心业绩报告特点;  成本中心所需计量和考核的成本,不是归属于各该中心的全部成本而是 可控成本  与传统财务会计的产品成本归集对象和目的不同,产品是“谁受益、谁 承担”,而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谁负责、谁承担”  成本中心的实际发生成本(主体为可控的责任成本)是与预算进行比较 分析的,从差异中找原因。 利润中心业绩报告特点; 利润中心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 业绩特征;  主要评价的对象是责任中心的“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 =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具体细分析; 1. 部门贡献毛益 = 部门销售收入-部门变动成本 2. 部门可控毛益 = 部门贡献毛益-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3. 部门毛益 = 部门可控毛益-部门不可控固定成本 4. 部门税前利润 = 部门毛益-分配的公司共同固定成本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业绩报告( Performance Report ): 投资中心业绩报告特点;  对投资中心不仅要考核成本、利润,还必须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 行重点考核及评价(常用的指标是 ROI—Return on Investment,RI—Residual Income)  对投资中心的其他评价与利润中心的指标采用相似。 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利润等等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平衡记分卡制度的应用 THE BALANCED SCORECARD 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框架(见另 PPT ) 财务( FINANCIAL ):为了满足股东的要求,我们应 该在财务上取得怎样的成功,并向投资者展现什么? 目标 顾客( Customer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应该 给客户带来那些价值 目标 评价 指标 计划 评价 指标 企业战 略 / 目标 计划 组织( 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 ):为了内外 客户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改进组织,保持高效 目标 评价 学习与成长( Leaning&Growth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应 该如何保持改善和提高? 目标 评价 指标 计划 指标 计划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关于 EVA ( Economic Value Added—— 经济增加值) 概念: EVA 就是税后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  注重成本费用是 EVA 的明显特征。  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  EVA 考虑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  它是股东定义的真正利润! 如股东要求 10% 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只有当他们分享的税后净利润 超出 10% 的资本金时,他们才在“赚钱”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概念: EVA 实际上是一个管理思想和体系,它包括 4M ;  评价指标体系( MEASUREMENT )。  管理体系( MANAGEMENT )。  激励体系( MOTIVATION )。  理念体系( MINDSET )! 云大科技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建议) 关于云大科技关键业绩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体系的选择 依据云大科技的内外环境、资源能力和管理基础,我们建议云大科技 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价值管理、业绩管理以及考核体系方面全面使用《平 衡记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BSC ) 《平衡记分卡》( BSC )指导思想 把公司(上级主管或股东)层次的战略目标与具体业务单元( SB U )、部门和组织成员的行动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对具体阶段的组 织行为产生指引和评价,从而达成组织绩效的提高和组织价值的突现。 《平衡记分卡》( BSC )管理特点 最为突出的特点是;  管理控制(为企业目标而实施)  综合测评(基于目标而对行为结果的评价)  沟通交流(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策略) 《平衡记分卡》的沿革 【传统的会计模式】 产品的创新、流 程的能力、员工 的技术、积极性、 顾客的忠诚,可 能永远没有被资 产负债表承认的 时候!! KPI 【价值链:扩大的传统财务会计模式,衍生 反映企业的无形和智慧价值】 【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用未来绩 效的量度,来弥补仅 仅衡量过去绩效的财 务量度之不足。使企 业关注如何创造未来 价值。 首先决定财务 和顾客的目标。 然后辨认企业 内部流程目标 •财务 平衡记分卡的 ——目标( OBJECTIVES ) •顾客 量度( MEASURES ) •内部流程 是组织的愿景与策略衍生而来的!! •学习与成长 《平衡记分卡》的沿革 平衡记分卡制度的应用 THE BALANCED SCORECARD 平衡记分卡的思想起源: 对于传统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管理有如下不足;  许多对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非财务因素,难以在财务报告中 反映出来,因而难以正确评价企业的全面行为,容易忽略重要的 因素。  传统的业绩管理制度是基于历史的会计数据,是对过去的经营业 绩的总结与评价,虽对当前和未来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但不能 为日常工作及时提供行动指南,无法协调企业当前与长期战略目 标。  传统的会计式业绩管理,易使管理层急功近利,引发短期行为。  传统的业绩管理是相对静态的,滞后的。无法动态的、全面的、 并随着企业发展对企业的业绩实施评价和指引。 《平衡记分卡》的结构及思想诠释 财务成功! 财 【我们对股东应如何表现?】 目标 量度 指标 【为了达到愿景,我们 对顾客应如何表现】 务 行动 【为了满足顾客和股东 企业内部流程 那些流程必须表现卓越?】 顾客 目标 量度 指标 行动 愿景 与 策略 目标 【为了达到愿景,我们 如何维持进步和创新】 学习与成长 目标 量度 指标 行动 量度 指标 行动 《平衡记分卡》的内在关系诠释 客观的 量化的 成果量度 主观的 愿景期望的 绩效驱动量度 过去 努力成果 的 量度 未来 驱动绩效 的 量度 流程 / 成长 / 创新 的 内部量度 股东和顾客 的 外部量度 平 衡 平衡记分卡 是一个战略 性管理体系 《平衡记分卡》——四个构面的意义 结构 层面 意 义 说 明 财务 结果性指标 揭示企业策略的实施与执行对与改善企业营利是否有所贡献 顾客 确立竞争市场和目标顾客 反映企业提供给目标顾客的价值主张( VALUE PROPSITIONS ) 核心顾客成果的驱动因素 表明企业的顾客和市场策略将创造出的杰出成果和财务报酬 内部 流程 明确流程目的:顾客和市场、股东财务期望 鼓励发现贡献卓越表现的崭新流程 创新流程 学习 与成 长 为了实现组织的长期成长与进步 组织的学习与成长来源于三个方面:人、系统、组织程序 强调投资于员工的技术再造和信息系统、组织程序的不断加强 《平衡记分卡》——四个构面的逻辑关系 (例) 策略目标 财务指标 策略成果量度(结果指标) ROE 市场成长率 顾客构面 绩效驱动因素(领先指标) 品牌提升率 客户满意率 意外亏损 知名度 / 美誉度 质量 计划实现率 目标实现率 组织构面 学习构面 成本贡献率 成本 响应度 内部投诉率 职工人数 变动 费用率 开支额度 员工综合能力 人力资源规划 培训计划 信息 \ 资讯 衡量策略的财务主题 财务 策 成 战略 业务 单元 略 主 题 产品分化策略 成本领先策略 集中化策略(资本策略) •市场区隔的营收成长率 •新产品、服务、顾客占营收 的百分比 员工平均收益 投资(占营业收入的百 分比) 新产品(占营业收入的 百分比) •目标顾客和客户的占有率 •整合销售 •新应用占营收的百分比 •顾客和产品线的获利率 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 本 成本下降率 间接开支(占营业收 入的百分比) 营运资金比率(现金周 转期) 主要资产类别的资本运 用报酬率 资产利用率 •顾客和产品线的获利率 •非获利顾客的比率 单位成本(每种产品、 回收周期 每个交易) 产出量 长 维 持 收 益 市场 顾客层面的主题 指标 含义 市场份额类 反映业务部门在市场的业务比率 顾客留住率 从绝对和相对意义上,反映业务部门保留或维持顾客 关系的比率 顾客获得率 从绝对和相对意义上,评估业务部门吸引或赢得新的 顾客或业务的比率 顾客满意度 根据具体业绩标准来评价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 度 顾客的价值 在扣除支付某一顾客的特定支出后,评价一个顾客或 部门的净利润 市场 顾客的价值主张 价值 = 功能 产品和服务的属性 品质 价格 产品 / 服务的属性 产品种类多 服务无错误 + 形象 + 时间 形象 服务及时 信誉 完美 关系 便利 个性化顾问 回应及时 策略量度 •服务失误指数 •服务时间 核心顾客量度 •顾客满意度 •市场占有率 关系 •顾客争取率 •顾客维系率 良师益友 市场 顾客的价值主张——不同经济形态下的管理重心 竞争转移 以短缺型经济下的产品质 量 / 价格为生命的诸多策略 以利益关系为中心 过剩经济下的以市场 为中心的诸多策略 以产品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 市场 市场区隔 关注客户的背景 企业管理的重心: A8 A7 A1 A2 企业 A3 A6 A5 从内部向外部扩展 从生产 / 建设向市场 / 客户关系管理转移 A4 市场 顾客的价值主张——需求与市场特征 次需 求 层 个性化满足 服务 质量 / 价格 功能 发展阶段 市场 顾客的价值主张——两种管理思想的分别 以产品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 尽量争取更多客户 发现客户最有可能购买的东西 尽量争取让客户多买 竭力寻求最有价值的客户 着眼于价格竞争 着眼于满足客户需求 基于既定方针和预先计划安排行动 根据实时反馈信息,指导行动 依靠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代表解决 投诉 销售和服务不分家 追求销售利润和销售数据 从销售中获取长久价值和客户数据 生产销售想卖的产品 销售客户需要的产品 通过客户保持竞争优势 客户价值主张的表现 市场 例: 销售收入 / 利润 用户流量 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价值实现 用户数量 客户的价值主张 消费者满意度 •产品和服务属性 •舒适、干净的服务场所 •形象 •可信赖的品牌 •经验 / 知识的收获 •快速反应的服务 •友善 / 乐于助人 •奖励忠诚 经销商满意度 •经销商获利率 •改善经销商品质 •高素质的业务代表 •培训和沟通 •不断增加的加盟价值 •创新的产品 •管理效率 •广告与宣传 度量 •市场占有率 •客户满意度 •经销商获利率(相对潜力评价) •经销商满意度调查结果 组织 组织及组织流程的含义 组织和组织流程是为实现股东(上级主管)、企业战略目标、客户的价值而设定的。 从《平衡记分卡》的思想而言,我们的组织和流程就是为了创造令股东(企业领导) 满意的财务结果,令客户满意的价值贡献。 因此,在清晰的知晓企业(股东)的要求和客户的价值主张后,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流 程表现优异,使我们的组织和流程富有效率。 通用的流程一般包含下列内容(核心价值链): 营运流程 创新流程 深入了解 客户的价 值主张 • 识别 市场 创造产品 和服务 • 必客户希望未来的产品为他 们带来那些利益? 须 • 关如何通过创新,比竞争对 • 题注 手抢先提供这些利益? 的 问 销售 / 服务流程 实现产品 传递产品 和服务 和服务 如何高效的实现那些能 满足客户价值的产品与 服务? 成本与质量,以及及时 的供给? 服务客户 • • 满足客户 的价值主张 如何表现产品和服务的 特质? 如何反应快速,如何体现 服务的差异? 实现企业 的价值 (股东满意) 组织 组织及组织流程的含义 营运流程 创新流程 深入了解 客户的价 值主张 • • • • 识别 市场 创造产品 和服务 新产品 / 服务占营业 收入的比率? 新产品上市速度? 独家产品 / 服务数量? 新产品竞争度 (成本贡献率)? • • • • 实现产品 传递产品 和服务 和服务 销售 / 服务流程 服务客户 产品 / 服务提供及时度? 产品 / 服务质量(投诉率)? 产品 / 服务实现周期? 产品 / 服务固定成本? 满足客户 的价值主张 实现企业 的价值 (股东满意) •? •? •? •? 学习与成长 • 学习与成长的含义 财务构面、客户构面、组织 / 组织流程构面的目标,确立了企业(组织)必 须在那方面表现卓越,才能达到突破性的绩效。而学习与成长构面的目标为 其他几个构面的宏大目标提供基础架构,是驱使其他构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 力。 • 《平衡记分卡》在此构面的思想是强调投资未来的重要性。 这一构面可以分成三个主要范畴; 1 、员工的能力(员工的技术、技能的提高) 2 、信息支撑的能力(一线的员工是否得到正确、及时的资讯,反馈是否及时) 3 、激励、授权和组织适配度(个人与组织的适配) • 个人目标是否完全适配组织目标 • 是否建立了以团队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但最为核心的是“员工”或组织成员!!! 体现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的贡献率(劳动生产率) 这是学习与成长的驱动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关注改进!!! 学习与成长 学习与成长的含义 卓越的结果 员工忠诚度 员工生产率 员工满意度 员工技能 管理基础 / 系统能力 组织氛围 / 企业文化 小结!! 我们从〈平衡记分卡〉的管理思想中可以发现,现代的管理思想实际上就是…… 满意度管理!!! 投资者 / 股东满意! 客户(包含内部客户)满意! 管理者满意! 组织成员满意! 相关利益者 / 社会满意! 小结!! 《平衡记分卡》的思想意图 组织构面 财务构面 关键致胜因素 动价 值 驱 学习与成长 顾客(市场) 构面 标企 业 目 业绩管理体系——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分布 关键业绩指标( KPI )可能的分布层次 部 门 /SBU /SBU 各系统的操作层面 80% 战略管理 价值管理 指 责任中心 50% …… 结果中心 标执 行 结 果 性 KPI 员工级 KPI 部 门 部 门 /SBU 部 门 /SBU SBU 或部 门级 KPI 决策、投资中心 标战 略 结 果 性 KPI 总经理及高管 公司级 KPI 战略端 指 基础端 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 绩效管理 基础管理

45 页 826 浏览
立即下载
KPI-简介

KPI-简介

KPI 简介 1 KPI 定义及作用 KPI 的定义 企业关键业绩指标(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iton) 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 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 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 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动作的目标的 工具,是企业目标、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 KPI 可 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 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 行的 KPI 体系是做目标、绩效管理的关键。 关键业绩指标之作用与流程 关键业绩指标管理系统之精神在于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 不断有机地推动企业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业绩指标之作用 1 、对岗位职责的考核 2 、对预定目标的考核 3 、对工作的导向作用 4 、关键业绩指标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一个良好、 有力,且有针对性之管理工具。透过定期对关键业绩指标 之反馈,管理层能及时掌握企业之业绩状况,并通过分析、 有效地采取措施、解决存在之问题以不断提高业绩。 5 、关键业绩指标同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产生良性竞 争之机制,通过对同业间关键业绩指标透明、客观之评估, 及奖励激发各同业之潜能,使整个团体不断有机地进步。 绩效管理的基础 公司战略目标 工作分析 目标管理 这是一种程序 或过程,它使得 组织中的上下级 一起协商,根据 组织的使命确定 一定时期内组织 的总体目标,并 由此决定上、下 级的责任和分目 标 员工关键 绩效指标 运用系统性的 方法收集有关工 作的各种信息, 明确组织中各个 职位的工作目标 、职责和任务、 权限,工作中与 他人的联系、对 任职者的基本要 求 制定目标管理体系 战略目标体系制定方法:树型分析 树型分析的分解原则:逐顶向下、逐步求精,相互独立、力求完整 按时间分解长期目标 2003 年我们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2004 年我们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 按要素分解长期目标 性完 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管理体系? 整 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控制系统? 按空间分解长期目标 人力资源部的目标是什么? 营销总部的目标是什么? 质管部的目标是什么? 系统、完整、承接、配合, 生产部的目标是什么? 作正确的事。 … 战略目标体系的成功原则: 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 性承 接 … 要达到企业 的长期目标 ,我们应该 制定一套目标 体系指引我们 的日常工作 2002 年我们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性配 合 系统分析,整合执行 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应采取以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法 目 标 修 正 公司目标 信 息 反 馈 各部门目标 经营运作单位目标 (职能部门下各单位) 个人目标 理绩 效 管 方针目标展开 董事会 目 标 总经理 经理 员工 经理 经理 员工 员工 执 行 2 KPI 体系的建立方法 2.1 KPI 体系建立方法一: 析法 职责分 职责 指标库 KPI 岗位职责分析表 职责 权重 产出 顾客 顾客需求 可衡量指标 采购部职责分析表 职责 权重 ( 一 ) 建立公司购买工作制度,培 育购买专业人才队伍 5% (二)索取采购相关资料,制定 材料发注计划 10% (三)材料采购单的发行、变更 管理及注残确认 20% (四)合理安排材料交期,彻底 跟进材料输送 20% (五)准确把握部品进度,及时 传递途中信息 15% (六)主导材料品确认工作 5% (七)协助处理来料数量、品质 等导常问题 5% (八)收集供应商资料,组织供 应商评审及日常管理 5% (九)合理控制月末在库,及时 处理不动部材 10% (十)开展成本分析,努力降低 材料采购价格 5% 产出 顾客 顾客需求 可衡量指标 2.2 KPI 体系建立方法二:平衡记分卡法 财务 客户实现 才能保证 财务成功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成功, 我们要在财务上达到什么样 的标准 内部 客户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成 功,我们要在客户实现 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以 最终实现作为核心目标 的财务指标 保证客户实 现能力的提 高 内部提高才 能保证财务 成功 战略目标体系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成功, 我们要在内部管理上进行 什么样的改善以最终实现 作为核心目标的财务指标 学习与成长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成功, 我们要如何保持改变和提 高的能力以保证以上三个 目标体系的实现 保证内部管理 的提高 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 KPI 体系示例 指标 类别 指标侧重 指标名称 财务效益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 本保值增值率 财务 指标 资产运营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偿债能力状况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 发展能力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主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 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客户 指标 内部 运营 指标 学习 与发 展指 标 价格状况 价格流动比率 服务状况 促销效益比率、客户满意度、客户档案完整率 品牌状况 产品上架率、运销率、投诉处理及时率、货款回笼率、销售收入守成率、 信息反馈及流向、相对市场占有率 质量状况 原辅料采购计划完成率、原料质量一次达标率、正品率、工艺达标率 成本状况 采购价格综合指数、原辅料耗损率、单位成品供货周期、生产能力利用 率 效率状况 配送及时率、设备有效作业率、产品供货周期、生产能力利用率 学习指标 培训覆盖率、核心人才流失率、人才适配度 发展指标 技术与产品储备度、产品创新程度 。。。。。 2.3 KPI 体系建立方法三:价值创造树法 根据业务的价值创造树,找出影响价值之驱动因素,然后与 组织 结构、工作说明书实际情况相结合,定义出一套合适的关键业绩指 标。 反馈 找出影响业务 的驱动因素 将驱动因素按 组织结构之层 次进行安排 明确定义关 键业绩指标 •了 解 整 个 业 务 之 运作,建立业务 价值创造树 •根 据 价 值 创 造 树 ,找出影响业务 发展的各种驱动 因素 •结 合 企 业 之 组 织架构和价值 创造树相配之 驱动因素,初 步定义各级相 关之关键业绩 指标 •明 确 每 一 个 关 键 业绩指标之定义 •与 各 级 反 复 讨 论 关键业绩指标, 不断修订指标定 义 •建 立 价 值 创 造 树 及相配之业务发 展驱动因素 •按 组 织 架 构 而 定的关键业绩 指标 •具 体 各 级 相 关 之 关键业绩指标及 其定义 选择关键业绩指标 (KPI) 的步骤 • • 第一步: 确定业务的 价值树 价值体系 第二步: 找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关 键业绩指标 第三步: 给各岗位确定关键业绩指标 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指标 项目 个人关键业绩指标 市场营销总监 ... 占最大比例的指标 对经济利润影响大 有很大的改善潜力 波动性较大 与最佳做法之间的 差距较大 行业产品营销主管 商用 / 家用产 品营销主管 ... 产品经理 销售营业利润 总资产贡献率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完成 存货周转 销售成本 成本费用利润率 原料成本 人工成本 资产负债率 净资产收益率 固定资产 周转资产 息税前利润 G 集团 A 公司业务价值树示例 …… 财务策略目标 收入的增长与收 入结构的改善 客户策略目标 战略目标 取得客户对公司 和产品的认可 获得更多的发 展机会和人才 内部运营策略目标 完善产品质量、促 进更新换代 财务学习与成长策略目标 人才队伍的形成与稳定及 人才素质的提高 G 集团 A 公司的策略目标分解示例 资产汇报率 应收账款 财务 营业开支 后 置 顾客满意 顾客 按时交货 更短的 内部运营 运转周期 学习与成长 更低返工率 过程管理 员工技能 员工建议 员工士气 将绩效指标组织成一个因果链 前 行 财务策略目标 收入的增长与收入结 构的改善 客户策略目标 取得客户对公司和 产品的认可 内部运营策略目标 完善产品质量,促进 产品更新换代 学习与成长策略目标 人才队伍的形成与稳 定及人才素质的提高 财 务 指 标 顾 客 指 标 内部业 务指标 员工管 理指标 实现销售额、利润、投资 回报率、成本利润率、净 资产保值增值率 滞 后 新客户销售额增长 率、省外市场销售 比率 新产品销售比率、 研发销售比率 员工流失率、员工满 意度、新技术受益率 G 集团 A 公司一级 KPI 示 先 行 企业财 务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客 户目标 企业策略 目标分解 企业内部 运营目标 企业员工 管理目标 年度经营重点 部门财 务目标 公司一级 KPI 部门客 户目标 部门策略 目标分解 部门员工 管理目标 部门二级 KPI 部门策略分解 部门内部 运营目标 2.4 KPI 体系建立方法四:成功关键 分析法选择 2.4.1 用鱼骨图分析 客户服务 市场领先 优秀的 分公司 组织建设 利润增长 某旅游公司分公司成功关键分析 2.4.2 KPI 要素分解 市场竞争力 市场拓展力 市场领先 品牌影响力 客户满意 客户服务 客户资源管理 应收账款 费用控制 利润增长 纯利润 人 组织建设 纪 文 化 员 律 2.4.3 选择 KPI 当期接待团次 市场竞争力 当期接待人次 当期营业收入 新客户数量 市场领先 市场拓展力 新业务营业收 入增长 品牌影响力 市场宣传的有效性 2.4.4 汇总成分公司一级 KPI 表 KPI 维度 KPI 要素 KPI 当期接待团次 市场竞争能力 当期营业收入 市场领先 市场拓展能力 品牌影响能力 客户服务 客户满意度 客户资源管理 应收账款 利润增长 当期接待人数 费用控制 纯利润 新客户数量 新业务营业增长率 市场宣传的有效性 客户对品牌认知度 每团次客户投诉数量 客户档案管理 回款速度、期限 呆账、坏账数量 办公费用 业务招待费用 纯利润目标达成率 接上表 KPI 维度 KPI 要素 人员 KPI 骨干人才离职率 干部输出数量 组织建设 纪律性 文化 总公司政策执行情况 员工综合满意指数 2.4.5 二级 KPI 的建立 任务完成 成本控制 优秀的 职能部 门 组织建设 客户服务 计划调度部门成功关键分析 任务完成 客户服务 高质量速递 指标 1 减少客户投诉 指标 2 避免调配错误 … 计划调度部门 KPI 要素解析示例 指标 3

29 页 815 浏览
立即下载
KPI考评体系

KPI考评体系

KPI 考评体系 ×× 汽车有限公司 人事规划部 新制度导入效果图 个人 KPI 考评体系 变革后的 企业形象 变革工具 季 度 管 理 具有竞争力以及敏 捷性的组织体制。 变革的 第一步 尽快进行变革,导入新 制度,制作成功案例。 现状 2 家公司不同的企业文化并存,双方 都处于被原有的做法所束缚的状态。 DFL人事制度整体印象   为了提高全公司经营运作质量,提高敏捷性,计划导入以 KPI 、必达目标以及挑战目标为中心的季度管理人事制度。 KPI DFL 人 事 制 度 季 度 管 理 人 事 制 度 1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实施以季度为单位的成果 把握,与个人的业绩考评 相结合 <KPI考评体系> 2 、岗位 KPI 考评制度 3 、薪酬制度 4 、调动、升格制度 判断岗位的价值包括 KPI 的 重要性,在等级上定位 与考评相关联,在每个 季度实施激励机制 进行实现目标流程的工作 行为考评,用于升格・降格 之中 人 财 开 发 制 度 KPI 考评的关键词 ■ 何谓 KPI?   指主要业绩指标。不仅仅是财务数据, 例如:品牌影响力、用户喜欢度等,被 称作企业无形资产使其数据化,作为被 明确的共同目标的(考评体系)。 ■ 何谓必达目   是员工与公司之间关于必须实现的业 绩水准的协议。如果没有完成目标,要负 具体责任。 Key Performance Index 标 ? Commitment ■ 何谓挑战目 标?   比必达目标更高的业绩水准。如果实 现此目标,将得到奖励。 Target ■ 何谓季度管理 ? Quarterly Management   缩短考评期间,加快 PDCA 循环周期。 把各季度的 KPI 达成度反映在季度奖金 上。 KPI 考评体系的目标   ・根据组织的目标设定每个人的业绩指标,对 其成果给与适当的评价。   ・设定组织与个人的业务行为一致性的目标, 提高员工参与策划经营的意识。   ・充实上级与下级的双向沟通,形成工作环境 内互相信赖的氛围。   ・根据(个人的 KPI )PDCA循环,提高管理人 员的管理水平。   ・通过向更高的目标挑战,达到促进开发个人 能力目的。 KPI 考评体系与事业计划的关系   KPI考评体系是把公司的方针、目标按照组织系列如下图分解到各职能 部门、事业部、子公司(工厂)、科室直至个人。与目标相关联,明确每个岗 位个人的作用(构筑考评体系)。 经营理念 中期事业计划( 23 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各职能部门的实施计划(行动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年度事业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各部门(工厂)的实施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部门・科的实施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每个人的工作计划 从上级方针分解到个人的 KPI 目标 具体的实施计划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KPI目标的展开 ・部长接受下达给本部门(总部或事业部)的目 标 , 在KPI目标内制定本部门的方针、目标、重点实 施方策。 ・科长为了实现部长的KPI目标,根据本部门 应该实施的项目制定工作计划书。 ・在展开上述方针时,上下级之间应该进行充 分的沟通,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实施(计划)。 ・为了准确地设定上述(上级组织→下级组织 →个人)KPI目标,需要一定的方法、手段,使全体 共享这种方法(手段)。 KPI 考评体系 CFT 的作用 最高执行委员会 ・计划项目小组 ---- 议长 ・计划项目小组的最高决策 ・决定计划项目的方向 ・选定计划项目的负责人 ・批准完成的成果,向人事委员会汇报 公司绩效评价执行委员会 ・议 长:李 绍烛 ・副议长:小松 笃司 ・成员:各总部长 ・各事业部领导 CFT办公室 ・牵头人:筱田 文雄 CFT办公室 ・制定计划 ・对进展情况、课题进行管理 ・向最高执行委员会汇报 ・辅助牵头人: 顾鸿、孙晓东、余军、陈莉、  胡卫东、肖生权 部门 KPI 项目小组 ・指定各部门成员 部门 KPI 项目小组 ・项目调查 ・协助不同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制作完成的工作成果 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参与策划部门 KPI 项目小组的 工作内容 ・向制作完成的工作成果提出 意见 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在各职能部门内指定领导和成员 ( 3 ~ 5 名) ・各职能部门内的人事总务部门担 当窗口 在矩阵式组织机构上设定组织目标   ・在制定部 / 科的方针、目标时,有必要与作为纵向管理的不同部门的管理方针相结合以及与横向管理 的不同职能部门管理方针相磨合。   ・组织部门 KPI 项目小组与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共同研讨纵向与横向的部门之间紧密相联的目标。 部门 规 商 品 规 划 部 门 研 发 部 门 采 制 购 造 部 门 门 / 质 量 部 财 务 部会 门计 / IS 职能 经 营 规 划 部 门 人 事 / 门 组 织 部 装 备 公 司 零 部 件 事 业 部 股 份 公 司 职 能 部 门 购 生产 /SCM KPI QCD 研 讨 小 组 信息系统 财务会计 人事 / 组织 党 商 用 车 公 司             划 研发中心 采 乘 用 车 公 司 群 部门 KPI 项目小组 部门 KPI 项目小组 姓 名 议长 副议长 成员 李绍烛 小松笃司 房章福 中山太郎 乔阳 邹恒琪 三野丰 小野纯生 刘国元 侯宇明 李京桥 秋山丰 福本淳一 内山政昭 左曙光 周强 任勇 何伟 卢峰 尹肖彤 叶惠成 部 门 人事总部 经营规划总部 财务会计总部 制造总部 QCD 总部 采购规划管理总部 商用车商品规划总部 商用车研发中心 商用车零部件采购总部 信息系统总部 乘用车商品规划总部 乘用车研发中心 监审部 商用车公司 乘用车公司 零部件事业部 股份公司 装备公司 党群工作部门 职 务 副总裁 副总裁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中心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中心长 部长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工会主席 部门 KPI 项目小组的作用 ・把各部门(总部・事业部)的 KPI 目标在本部 门内分解到部、科直至个人。 ・与各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互相配合,把 职能部门 KPI 目标编入到部门 KPI 目标之内。 ・制作各部门的行动计划书,追踪个人 KPI 的目标设定。 理。 ・为了实现各部门的 KPI 目标,实施进度管 ・将各职能部门的 KPI 目标的进展情况向最 高执行委员会汇报。 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筱田文雄 顾鸿 孙晓东 余军 陈莉 胡卫东 肖生权 部长 副部长 部长 部长 部长 部长 副部长 成员 总裁直管部门 商品市场规划部门 研发部门 采购部门 制造 / 质量部门 QCD 总部 财务会计总部 信息系统总部 人事 / 组织部门 党群工作部门 周伟勇 成红 刘国元 孙军 宋翔 王惠芳 程世平 黎海鸥 邹恒琪 李秀霞 乔阳 朱信年 曹承建 李宏伟 马景雪 王颖 高招影 周宁 主任 科长 科长 部长 副部长 副部长 科长 副科长 科长 部长 科长 部长 科长 部长 科长 顾问 商用车公司 乘用车公司 零部件事业部 股份公司 装备公司 人事规划部 组织开发部 人事总部人力资 源开发部 人事总部人事部 人事总部薪酬部 王东春 郑乐华 许建宁 王玉 童伟东 李征 肖海舟 唐跃青 聂孟景 陈向阳 部长 部长 部长 部长 部长 副部长 科长 副部长 科长 科长 邓劲林 何蓬 科长 科长 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在各职能部门内选拔领导与成员(在部门间 能够发挥影响力的人),组成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 组。 ・设定全公司共同的职能部门 KPI 目标的指标。 ・与相关部门(总部・事业部)的 KPI 项目小组 合作,把职能部门 KPI 目标的指标编入到各部门 KPI 目标内。 ・为了实现职能部门 KPI 目标,需要追踪各部 门的工作进展情况。 ・研讨其他与 KPI 指标设定有关的特定的课题 (研修・教材)。 KPI 考评体系的视点    KPI 目标的设定从多元化、定量化的视点来进行。在各自 的视点上采取平衡措施,结果以量化来表现。 财务视点 销售额、营业利润、资 产、 EVA 等 客户视点 客户满意度 (包括员工满意度) “2 ” 3 事业计划 学习与成长的视点 参加研修率 人才稳定率等 内部业务流程视点 QCD 各指标完成率 劳动生产率等 目标・方策矩阵示意图   由于KPI目标与方策有连锁关系。因此,如果使用下列矩阵图,就能够明确相互之间的 因果关系。 方策项目 A部 降低购买价格 财 削减经费 务 DFL KPI 项 目 分 类 实 施 降 低 原 目 标 标 价 值 案 目例 ○ ○ 提升商品力 用 提高质量 户 缩短生产准备期 内 部 提高设备利用度 流 程 学 提高员工满意度 习 和 提高人财稳定率 成 长 削 减 一 般 经 费 C部 减 少 设 计 变 更 次 数 提 高 设 计 技 术 能 力 D部 提 高 车 体 精 度 提 高 新 车 目 标 质 量 E部 改 善 业 务 环 境 对 管 理 层 实 施 培 训 提 高 人 财 充 足 率 ○ ○ 削减试制费用 目 标 项 目 B部 ○ ○ ○ ○ ○ ○ ○ ○ ○ ○ ○ 管 理 项 目 责 任 人 管 理 项 目 责 任 人 限定目标达成率 A部长 预算遵守率 B部长 降低试制加工率 C部长 记分 D部长 记分 D部长 课题解决率 C 部长 设备利用度 C 部长 ES调查 E 部长 人财充足率 E 部长 KPI 考评体系的个人目标设定的思路   在设定KPI目标时,应该满足以下4个要件:   1、必须是按照部门 / 部的KPI目标而设定的 目标。担负部门 / 部的KPI目标完成的责任。   2、每个人亲自制定目标方案,并且必须带有挑 战性。   3、覆盖业务的主要部分,必须是按照职位所定 的目标。设定定量目标,与提高业绩相结合。   4、必须是与上级领导商谈好而决定的目标。 KPI 考评体系的结构   分为PLAN(设定目标)、DO(实施目标)、CHECK(考 评结果)、ACTION(反馈考评结果与下年度相关指标挂钩)各阶 段。 事先明确方针、 目标。 明确分担的责任 以及被期待的成 果 上司 沟通 部下 期 待 进行支持、指导。 确 认 、 评 价 目 标 达成度。 在实现目标过程 中,要尊重自主 性,同时也要下 放必要的权限。 支 持 把考评结果向部下 进行反馈,支持、 指导部下。对 1 年 来取得的工作成果 、业绩进行充分的 确认与反省,找出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 上司考评 反   馈 CHECK 考评结果 ACTION 反馈考评结果与 下年度相关指标 挂钩 PLAN 设定目标 DO 实施目标 制定方案 自主管理 自我评价 与下年度相关指标挂钩 按照计划实行自 主管理。 根据需要向上司 汇报、联络、商 量。 确认、考核目标 达成度。 对1年来取得的成 果、业绩进行确认 和反省,分析成功 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制定解决问题的 对策并付诸实施。 目标必须是立足 于部门、部的方 针而制定的。对 课题以及上司的 期待值进行确认。 业 绩 考 评 设 定 下 年 度 目 标 KPI 考评体系的季度管理 考评对象 成果 = 作为结果的业绩 + 实现此业绩的流程 年末 季度初期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考评期间 设 定 季 度 初 期 目 标      流程1       流程2 把握成果           流程3 把握成果        流程4 把握成果 把 握 最 终 结 果      把握成果     反映在薪酬上      反映在薪酬上       反映在薪酬上     反映在薪酬上 KPI 考评体系的个人考评表 DFL    年度 业绩考评表 姓名 部门 1.公司目标 目标名称 必达目标 挑战目标 目标名称 必达目标 挑战目标 职位 2.部门・部门目标 目标名称 必达目标 3.科・组目标 挑战目标 ○:按计划进展 △:基本按 计划进展 4.个人目 标 必达目标 课题 挑战目标 第1 季度考评 第2 第3 ×: 进展迟于计划要求 年度评论(面谈日 第4 1 本人 重要度 上司 2 本人 重要度 上司 3 本人 重要度 上司 4 本人 重要度 上司 5 本人 重要度 1:挑战目标 0.5:完成必达目标 0:未完成必达目标 5.个人业绩 月 日) 达成度 考评得分 重要度×达 成 度 上司 综合考评 6.季度考评 5阶段考评(1、2、3、4、5) 第1季度 进展情况&回顾 签字 本人 本人 上司 上司 第3季度 进展情况&回顾 签字 本人 本人 上司 上司 第2季度 进展情况&回顾 签字 第4季度 进展情况&回顾 签字 综合考评基准 7.不可预见的要因/事件(上司判断/填写) 5 4 3 2 1 8.上司对个人业绩的综合意见 上司的上司 签字 上 司 100-81以上 80-61以上 60-41以上 40-21以上 20-0 考评分数合计 综合考评 构筑 KPI 考评体系日程安排 2 nd stage 1 st stage 4月 KPI 目 标 28 23 14 ↑ 目 标 ↑ KP 5 14 KPI 研 修 23 研 讨 小 支 付 季 度 奖 金 确情 认况 职 能 部 门 设 定( 职/ 能 部 门~ 4 KPI 组 8月 向 最 高 执 行 委 员 会 汇 报 确 认 协 作 上 司 考 评 确 认 确 认 个 人 科 职 能 部 门 自 我 评 价 KPI 5 跟踪 5 ↑ 4 22 KPI 4 KPI 项 目 小 组 / 17 KPI 部 门 分制( 解定/ 各 岗 目位~ 标的 行/ 总动 部计 ) 划 部书 7月 实的 施 自→ 工我 作管 理 5 个 人 体 系 启 动 大 会 6月   分制( 解定/ 个 人 目考~ 标评 表/ 科 ) 个 人 KPI 全 体 5月 / 目 标) 的 进 展 人 事 担 当 人 员 培 训 考 评 人 员 培 训 1ST Stage ・・・至当事人 / 科长级 2nd Stage ・・・至当事人 / 事务技术的 一般员工层

20 页 828 浏览
立即下载
全套-KPI绩效考核指标参考

全套-KPI绩效考核指标参考

考核指标参考数据 * 共同指标  业务支援力:部门间服务满意度调查(限行政后勤、幕僚部门)  管理能力:员工满意度调查  员工流动率=当期流失人数 ÷ (期初+期末) ÷2  员工出勤率=实际出勤人天数 ÷ 应出勤人天数  成本预算达成率=实际成本预算额 ÷ 预算成本额  教育训练出席率=(实际出席人次 ÷ 应出席人次)  提案件数或价值成长率  5S 活动评核合格率 * 人力资源部门考核指标  职员增加率:  工资增加率:  间接人工比率=间接人工 ÷ 员工总数  加班工资率=加班工资数 ÷ 工资总数  离职增加率:  出勤率或缺勤率=出勤人数(或缺勤) ÷ 员工总数  迟到或早退=迟到早退人数 ÷ 员工总数  员工平均工资=工资总数 ÷ 员工总数  招募成本率=招募成本 ÷ 招募人数  训练成本率=训练成本 ÷ 雇用人数  平均训练成本=训练成本 ÷ 训练天数  受训比率=受训员工人数 ÷ 员工人数 *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通常非生产人 测验员工结构状况 员越小愈好, 视企业而定 1. 员工比率 非生产人员 ÷ 员工人 数 ×100 % 2. 员工增加 率 (全年员工数-上年度 测验每年员工增加 视发展规模而 员工数) ÷ 上年度员 比率 定 工数 ×100 % 3. 工资增加 率 (本年度平均工资-上 测验每年工资增加 略低于劳动生 年度平均工资) ÷ 上 率 产率增加率 年度平均工资 ×100 % 4. 加班工资 率 加班工资额 ÷ 工资总 额 ×100 % 测定加班工资占工 资总额比率 5. 离职率 每年离职人数 ÷ 员工 总数 ×100 % 测定每年离职人数 不宜超过 10 占员工总数比率 % 视实际状况而 定 *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测定每年离职 人员增加率 不宜超过 10 % 奖金额 ÷ 工资总额 ×100 % 测定奖金占工 资总额比率 各行业不同标 准 8. 福利费与 福利费 ÷ 销售总额 ×100 销售额比率 % 测定福利费占 销售总管比率 各行业不同标 准 9. 平均工资 工资总额 ÷ 员工总数 测定人均工资 以评价员工待 遇高低 视物价指数调 整为佳 10. 人均管 理费 测定人均管理 费,以评价人 均负担费 比率愈小愈好* (全年度离职人数-上年 6. 离职增加 度离职人数) ÷ 上年度离 率 职人数 7. 奖金率 管理费总额 ÷ 员工总数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11. 出勤 出勤人员 ÷ 员工总 测定出勤人员占 数ⅹ 100 % 员工总数比率 出勤率愈高愈佳 应 85 %以上 12. 迟到早退率 迟到早退人数 ÷ 员 测定出勤员工迟 工总数 ×100 % 到早退比率 比率愈小更好 13. 新人员比率 新进人员数 ÷ 员工 测定新进人员比 总数 ×100 % 率 无一定标准,以 新陈代谢为度 (月底员工数-该 14. 员工固定率 月离职数) ÷ 月底 员工数 ×100 % 15. 工资标准 测定员工安全性 比率 工资总额 ÷ 员工累 测定员工工资标 积人数 准 80 ~ 85 %安定 性愈大愈好 各行业不一,一 般不超过 1/3 标 * 准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16. 福利费与 福利费 ÷ 用人费 ×100 % 用人费比率 测定员工福利 标准比率 愈高愈好 17. 建议与提 提案件数 ÷ 平均员工人数 案率 ×100 % 测定员工对工 作热诚和希望 通常愈多愈 好 18. 纷争率 纷争损失时间 ÷ 员工总数 ×100 % 测定员工纷争 情形 愈少愈好 19. 惩戒率 违规人数员 ÷ 员工总数 ×100 % 测定员工违规 事件受惩情形 愈少愈好 20. 临时工比 率 临时工人数 ÷ 员工总数 ×100 % 测定临时人员 比率 愈少愈好 *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21. 灾害损失率 灾害损失日数 ÷ 直接 人工总数 ×100 % 测定灾害损失 愈低愈好 比率 22. 劳动灾害补 偿率 灾害给付总额 ÷ 劳动 灾害保险费 ×100 % 测定灾害给付 愈低愈好 补偿率 23. 教育训练时 间率 教育训练时间 ÷ 平均 员工人数 ×100 % 教育训练比率 无一定标准 * 财务部门考核指标    帐务、报表及统计数据出错次数 帐务、报表及统计数据出错金额比例 上报迟交天数,内容包括: • 各部门的费用分析(工资、业务、办公费用等) • 成本分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制造费用)  现金流量分析表上报迟交天数,内容包括: 流动比率(经济偿还短期负债能力) 连动比率(一般认为大于 200% 为佳, 资产负债表 存活与营运资金的比率(衡量公司净流动资产权责于存货之比 例) • 现金运转次数=销售额 / 现金总数 • • • • * 财务部门考核指标   应收账款分析表上报迟交天数 • • • • 应收款帐龄比例分析 应收款周转率 应收款周转天数 营运周期等指标 • • • • • 库存总量 库存增长 库存周转率=销货成本 ÷ 存货 库存周转天数 营运周期 库存情况分析表上报迟交天数 * 财务部门考核指标  利润及相关报表上报迟交天数 • • • • • •  利润表 费用表 净利表 毛利率 利润指标完成率 资金收益率等报表及指标 注: 1. 流动比例=流动资产 / 流动负 债 2. 连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 / 流动负债(衡量公司不须处理 存货即有能力偿还短期负债) 3. 存货与营运资金之比例=存 货 / 营运资金(流程资产流动 负债) 财税政府部门相关报表上报迟交天数 • (衡量公司短期工变理能力)  信用评等 * 行政管理部门考核指标         环境卫生:不定期抽检 食堂食物卫生、菜色、价格满意度:调查表、不 定期抽检 宿舍员工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及不定期抽检 消防安全教育落实:不定期抽检演练评分 消防设备合格率:不定期抽检 汽车调度:部门间服务满意度调查项目 汽车安全事故的次数及金额 員工提案制度 * 采购供应部门考核指标         供货交期准时率=交期准时批次数 ÷ 总批次数 供货批合格率=合格批次数 ÷ 总批次数 采购数量相符率=采购实际金额 ÷ 计划金额 采购成本相符率=价差 ÷ 预算 预算费用控制率=超出的费用 ÷ 预算费用 采购计划不符率=交付数量不符批次数 ÷ 总交付批次数 供方合格审定率=供方审定合格数 ÷ 审定数 新增通过 ISO9000 供方数家数比率=新增家数 ÷ 供应商 总数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机台生产绩效: • • =机台开动率 × 机台动用率 × 产量达成率 = 机台全月可供生产时数 机台实际生产时间 全月总时数 × • =  机台全月可供生产时间 机台实际产量 机台实际生产时间 目标线速 目标收率 机台实际产量 全月总时数 目标线速 目标收率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机台全月可供生产时数:全月总时数-计划停机 时数( * 计划停机时数包括:公休、定时保养、 配合停机) 2. 机台实际生产时间:机台全月可供生产时间-非 原料投入数量- 原料投入数量 生产时间( * 预备、改机、故障、制造异常处理、 其他生产异常所发生的处理时间)。 3. 目标线速:不受非生产时间影响之机台正常时间 之规定产速。 4. 目标收率:投入相关正常损耗后数量率 1.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人员效率 • 人员出勤率 × 人员产量效率 • 实际人月出勤时数 实际人月生产量  • 人月标准应出勤时数 实际人月出勤时数  100%  单位人时目标产量 实际人月生产量 人月标准应出勤时数  单位人时目标产量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用料收率 成品产出量 •  100% 原料总投入量 (消耗率=损耗量 ÷ 总原料量) # 包括合格成品、次数品质不良品量 # 含主、副料及各次添加料品。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品质不良率 • 制程段不良品量  100% 制程段产量 #6 • # 包括正常品量及不良品等。  A 级成品率 • A级成品量  100% 成品产出量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交期达成率 •   未逾期订单批量  100% 总交运订单批量 安全事故次数 设备故障停机率:停机时间 ÷ 设备应运 转时间 * 研發工藝部門考核指標        样品开发完成率=完成件数 ÷ 总件数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成功件数 ÷ 总件数 技术资料发放不及时率=应发件数 ÷ 总件数 生产工艺处理率=工艺处理件数 ÷ 应处理件数 新款式样一次成功率=一次成功件数 ÷ 总件数 不合格异常处理率=不合格异常处理件数 ÷ 总不 合格数 顾客抱怨次数 * 品管部门考核指标    检验错误率:检验错误批数 ÷ 检验总批数 出厂退货率:退货数 ÷ 总出货数 检验延误率 * 销售部门考核指标 销售量之促进  • • 销售成长率=销售量 ÷ 去年同期销售量 销售目标达成率=销售量 ÷ 今年销售目标量 产品之利润  • • • • • • • 销售毛利率=(销售金额-费用) ÷ 销售金额 销售成本率=(广告+零售+管理) ÷ 销售金额 销售利润成长率=销售利润 ÷ 去年同期销售利润 销售毛利成长率=销售毛利 ÷ 去年同期销售毛利 销售利润达成率=销售利润 ÷ 今年销售利润目标 销售折扣率=销售折扣金额 ÷ 销货金额 客诉赔偿率=客户赔偿额 ÷ 销售金额 * 销售部门考核指标  收款 • •  应收账款回收率=回收金额 ÷ 应收账款金额(上月 应收未收+上月销售额) 呆帐率=呆帐金额 ÷ 销售金额 新客户之增加 • • 访问家数成长率=访问家数 ÷ 去年同期家数 受订家数成功率=受订家数 ÷ 访问家数 * 销售部门考核指标  客户服务品质(顾客关系) • 订单延迟率=延迟交货订单数(金额) ÷ 订单数(金 额) • 订单交货延迟率=延迟交货数(金额) ÷ 出货数(金 额) • 客户退货率=退货件数(金额) ÷ 出货件数(金额) • 客户抱怨率=客户抱怨次数 ÷ 订单数量 • 缺货率=接受缺货权 ÷ 出货量 • 出货短缺率=出货品缺数 ÷ 出货量 • 顾客满意度 • 忠诚度 • 市场占有率 * 销售部门考核指标  库存管理 •  库存周转天数= 365÷ (销售成本 ÷ 库存平均金 额) 管理费用管理 • • •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除运费、装卸费之固定管 理费及资金利息) ÷ 销售额 投资报酬率 经济附加价值 * 进出口部门考核指标    进出口单证差错率 进出口通关及时率:工作天数 进出口退单延误率:天数 * others 考核指标          薪资计算准确率=计算准确人数 ÷ 公司管理员工总数 一次交验合格率=检验合格数 ÷ 一次交验数 设备故障停机率=停机时间 ÷ 设备运行时间 账、物、卡相符率=抽查合格数 ÷ 抽检总数 定额领用率=实际领用 ÷ 定额领用 公司电话系统维护及时率=预计天数 ÷ 实际天数 ×100% 样品开发完成率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技术数据发放不及时 * others 考核指标  作业能率(生产效率) • = (实际产量 ÷ 标准产量) ×100% • = (标准作业时间 ÷ 实际作业时间) ×100%  稼动率(利用率) = (实际作业时间 ÷ 实际出勤时间) ×100% = ((实际出勤时间 - 损失时间) ÷ 实际出勤时 间) ×100% • 备注:稼动率是服务部门的管理指标  • •  综合效率 = 作业能率 × 稼動率 • 备注:综合效率是高级主管和计划部门的指标。 * others 考核指标  月生产计划达成率 = (月生产实绩 ÷ 月生产计划) ×100%  日生产目标达成率 = (日产量 ÷ 日计划) ×100%  交期达成率 = (交期达成批数 ÷ 交货总批数) ×100%  营业目标达成率 = (月营业实绩 ÷ 月营业计划 ×100%  延迟交货天数  空运费用  制造良品率 = (良品数 ÷ 生产数) ×100%=1- 不良品率  制程不良率 = (不良数 ÷ 生产数) ×100%=1- 良品率  报废率 = (废品数 ÷ 生产数) ×100%  抽样不良率 = (抽样不良数 ÷ 抽样数) ×100%  批次合格率 = 【(合格批 +1/2 特采批) ÷ 交验批】 ×100% * others 考核指标          品质成本比例 = (品质成本 ÷ 制造成本) ×100% 客户抱怨次数=客户退货次数 ÷ 送货总次数 客户抱怨金额=客户退货金额 ÷ 送货总金额 材料成本 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报废率 滞物料数量 / 金额 / 比例 物料周转率 * others 考核指标   品质成本 成本比较 • • •   实际成本 ÷ 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 ÷ 预算成本 当期成本 ÷ 前期成本 安全事故次数 安全事故损失金额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按时完成申报项目 按时上报有关统计资料 上报资料无差错 按时安排车辆、客人接送不延误 食堂:员工无投诉 按规定对职责项目进行检查 接待重要客人不出现差错 按时收发报刊、文件 下发文件中不出现文字差错 重要会议的会议准备和记录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档案不发生遗失 公司一般网络故障在 2 小时内排除 按时搜集职责项目信息 各部门提出的人员需求在 15 个工作日内招聘到位(特 殊人才除外) 按计划组织人员培训 工资计算未出现差错 按时签订、续订劳动合同 按期出刊(公司刊物、) 对公司网络数据按时进行更新 会议室、多媒体、展示厅管理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每月对职能部门进行厂纪厂规稽查  对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统计数据进行搜集  每月对各部门 ISO 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 对 ISO 质量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如纠正预防措施、新编流程)  不定期对考勤、着装情况按时处理和通报  各类年审项目按时年审,不超过有效期  计量器具按时检定、不超过有效期  对管理制度按时进行修订  不超过规定采购周期  外协外购件有质量问题,按时处理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材料进厂按 ISO 程序执行 外协外购件按时到位、不影响生产按发货 每月对主要合格分供方供货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核查 主要产品合格分供方不仅一家 合格分供方缺少后按时补充 按计划完成模具、工装治具生产 物资仓库帐、卡、物齐全 仓库堆放整齐 按计划进度完成新产品设计 按计划进度完成老款改型产品设计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按时做好产品测试 产品测试数据与实际相符 实验室管理良好 产品技术文件、图纸进行归档管理 按要求提供生产图纸、技术性资料 不因设计失误发生图纸、技术性资料更改 专利申请技术性资料准备工作 按时提交专利申请技术性资料 提交的技术性资料不存在原则性错误 报价、计划排单不出现差错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接单、下单按时 按时提交生产计划 按公司规定的要求控制排单、发货 按时完成图纸、技术性资料制作 设计工作按时完成(正常工作量) 设计图纸按时归档 按时编制销售日报、月报表 按时编制售后服务报表 应收帐款按时催讨、回收 不发生发票遗失、出错等(他人原因除外)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产品按时发运(他人原因除外) 产品按期送到 运输台帐记录清楚 驾驶员不发生违纪事件 按规定要求装车 注意安全、不发生工伤事故 不发生运输安全事故 对发运计划的跟踪和统计 统计、分析长途、短途运输价格变动 完成月度销售目标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应收帐款按时回籠 按时完成订单的合同评审 不因销售员操作原因,造成公司经济损失 应收货款帐目清楚 按规定与客户确认应收帐余额 不因工作差错,影响其它部门运作 按时完成合同更改、设计更改 不出现合同未经评审下发 按时申报专利 按时编制各类财务报表(因其它部门造成除外)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出具每月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分厂成本分析报告。 按时了解各部门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就出现的问题按 时进行分析 产品成本核算不出现差错(由其它部门原因造成除外) 每月对物资采购价格进行核定,对合同价格执行情况进 行审核 交财务部的发票不发生遗失 按工程项目进度完成任务 基建工程建设管理正常 上班上网玩游戏、看电影 每月 30 日前未提交工作总结和计划 * 特例考核  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由考核领导小组讨论处理意见。 以书面形式提出合理化建议的、降低成本等奖 励,由考核领导小组讨论处理。 *

41 页 840 浏览
立即下载
KPI指标库的应用

KPI指标库的应用

第四章 KPI 指标库的应用 1. KPI 指标与企业绩效改进系统 1.1 企业绩效改进的战略分析 通 过 一 步 一 步 地 、逻 辑 的 “ 因 果 ” 推 导 , 将 经 营 战 略 转 化 为 可 操 作 的 行 动 目 标 。 价 值 创 造 战 略 后 置 1 财 务 指 标 战 略 2 指 标 3 指 标 4 内 部 流 程 指 标 学 习 与 发 展 指 标 前 置 3 指 标 2 指 标 1 客 户 指 标 战 略 指 标 5 指 标 6 后 置 指 标 7 前 置 通过平衡记分卡,找到指标的因果关系 : 战略是一组因与果的假设。这种因果关系可以用“如果–那么”来表述 。 如 : • • • • 如果我们提高员工的技能,那么产品质量和服务将得到提高。 如果产品质量和服务提高,那么按时交货率将得到改善。 如果按时交货率得到改善,那么客户忠诚度会提高。 如果客户忠诚度提高,那么资产回报率将得到改善。 员 工 技能 产 品 质 量 和 服 务 按时交货率 增 加 客 户 忠 诚 度 资产回报率 企业经营目标与计划中还必须反映年度经营检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与短板的解决方案, 提出改进 KPI 指标。这是企业持续绩效改进的前提。 绩效评价一般是从战略目标和计划的达成情况开始,首先检讨财务目标的达成情况,财 务目标达成的好坏往往是由非财务目标达成状况引起的,而非财务目标达成状况又是由组织 运行状况引起的,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受制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员工任职资格要求 组织目标 战略目标 组织结构 素质要求 •动机 •个性 •兴趣 行为能力 •知识 •技能 •经验 行为方式 •工作活动 •工作规范 •工作质量 业务运作流程 业务运作模式 非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 •客户 •内部经营 •学习与成长 •收入 •利润 •成本 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评价 职业化行为能力评价 绩效评价 1.2 KPI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愿景与战略 什么是公司目标? 经营目标与规划 与股东的要 求相比较 (财务层 面) 与客户的要 求相比较 (客户层 面) 与内部管理过程 的要求相比较 ( 过程管理层 面) 与员工方面的 要求相比较 (员工层面) 什么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 …… …… …… …… …… …… …… …… …… …… …… 什么是关键评价指标? …… …… …… …… …… …… …… …… …… …… …… …… 要想取得成功,我们 有什么差距? 综合平衡记分卡 2. 战略性 KPI 指标的设定是实施绩效改进与绩效考核的先 导 当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之后,首先,必须找出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成功关键因素, 明确反映成功关键因素改善状况的 KPI 指标。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 织定位) 3 年战略目标 XX 企业 1. 致力于创造高品 质公共服务,成为 客户信赖、社会尊 重、最有价值并具 国际影响力的公用 事业企业。 核心目标:持续增 加公司的价值 2. 以价值最大化为 目标,全面发展燃 气、燃气机械、房 2005 年城市燃气国 内城市、客户覆盖 量第一(总部规划: 2005 年覆盖城市: XX 个以上覆盖人口: XXXX 万人) 成功关键因素( CSF ) 燃气接入网战略布局与开 发 收入及收入增长率 利润及利润增长率 城市覆盖数 人口覆盖数 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 企业形象建设投入 企业认知度 企业品牌美誉度 有效的资本运营 资本利用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资金保障率 融资额 并购整合项目数 并购项目成功率 优秀的职业经理队伍建设 人才开发投资(率) 经理供给满足度 经理开发达标率 经理人才储备 大业务板块,培育 业群落 非财务性 KPI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 地产和公用服务四 以燃气为核心的产 财务性 KPI CSF : Core Successful Factors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案例 1: 某工程公司的战略规划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 (或组织定 位) 3 年战略目标 1. 致力于创造高品质公共 核心目标: 持续增 服务,成为客户信赖、社 加公司的价值 会尊重、最有价值并具国 际影响力的公用事业企业。 XX 企业 成功关键因素 ( CSF )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 燃气接入网战略 布局与开发 2005 年城市燃气国 内城市、客户覆盖 量第一(总部规划: 企业形象和公共 2.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关系 2005 年覆盖城市: 全面发展燃气、燃气机械、 XX 个以上覆盖人口: 有效的资本运营 XXXX 万人) 房地产和公用服务四大业 务板块,培育以燃气为核 心的产业群落 优秀的职业经理 队伍建设 收入及收入增长率 利润及利润增长率 城市覆盖数 人口覆盖数 企业形象建设投入 企业认知度企业 品牌美誉度 资本利用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资金保障率 融资额 并购整合项目数 并购项目成功率 人才开发投资(率) 经理供给满足度 经理开发达标率 经理人才储备 CSF : Core Successful Factors 案例 2: 某软件公司的战略规划 发展思路: 获取更多的发 展机会和人才 。 评价项目 评价 评价 内容 方式 策略目标 KPI 指标 财务的策略目 标: 收入的增长与 收入结构的改 善。 客户的策略目标 : 取得客户对公司 和产品的认可。 若干指标 若干指标 财务 客户 产品的策略目标: 完善产品质量, 促进产品的更新 换代。 若干指标 产品 技术的策略目标: 掌握软件最新技术 ,开发电力软件设 计自有技术,提高 自有技术的利用率 。 若干指标 技术 收入的增长与收 入结构的改善 取得客户对公司 和产品的认可。 完善产品质量, 促进产品的更新 换代。 掌握最新软件技 术,开发电力软 件自有技术,提 高自有技术的利 用率 实现销售 额 实现利润 投资回报率 成本利润 率 净资产保 值增值率 新客户销售 额增长率 省外市场销 售比率 新产品销售 比率 研发销售比 新技术收益 率 员工队伍的策略 目标: 人才队伍的形成 与稳定及人才素 质的提高 若干指标 员工队伍 人才队伍的形成 与稳定及人才素 质的提高 员工流失率 员工满意度 3. 经营目标和计划要落实战略性 KPI 和改进 KPI 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明确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是实施绩效改进与绩 效考核的基础,因为只有有高质量的计划才会使得绩效管理监控更加有效,绩效考核 的依据和标准更加公正公平。 如何做好经营管理 目标和计划,首先,年度 战略目标 定期经营检讨 计划要反映企业中期战略 规划(战略性 KPI )的 确定 CSF / KPI 需解决的问题与“短 板” 要求,要落实战略达成的 成功关键因素的改善措施, 计划工作必须始终在战略 确定经营管理目标与 计划 规划的引领中进行,企业 年度经营目标与计划必须 始终瞄准企业阶段性战略 目标。如图 7-7 所示。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形成绩效管理与考核 的依据 战略规划 经营管理目标 与计划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企业经营目标与计划中还必须反映年度经营检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与短板的解 决方案,提出改进 KPI 指标。这是企业持续绩效改进的前提。 企业的绩效改进计划一般都要从改善人力资源状况入手,通过提高员工的任职 能力,调动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达到改善组织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 目的。 员工任职资格要求 组织目标 战略目标 组织结构 素质要求 •动机 •个性 •兴趣 行为能力 •知识 •技能 •经验 行为方式 •工作活动 •工作规范 •工作质量 业务运作流程 业务运作模式 非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 •客户 •内部经营 •学习与成长 •收入 •利润 •成本 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评价 职业化行为能力评价 绩效评价 经过经营检讨,企业必须从发现的问题与“短板”中分辨出重要事项或问题,找 出形成问题或“短板”的根源和解决问题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并纳入下一期经营目标和计划中去。 在进行问题分析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成功关键因素,明确影响成功关键因素变化或改 善的 KPI 指标有哪些,这些成功因素与哪些部门或团队有关,哪些 KPI 指标能反映这些部 门在改善成功关键因素中的作用(如本页例表所示)。通过对这些部门 KPI 指标的监控,促 进这些部门 KPI 指标的完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进企业绩效的目的。 例表: 策略重点与成功 关键 KPI 部 门 KPI 部 门 KPI 部 门 提高经营安全度 1- 资产负债比率 2- 速动比率 财 务 部 1- 货款回收率 2- 成品周转率 市 场 部 1- 原料周转率 2- 备品周转率 3- 在制品周转率 生 产 部 降低产品成本管 理 1- 采购价格指数 采 购 1- 生产效率 2- 原料耗损率 3- 设备利用率 生 产 部 1- 设计损失率 技 术 部 加强质量管理 1- 交货一次合格率 采 购 1- 成品一次合 格率 生 产 部 1- 设计错误再发 生率 技 术 部 扩大市场份额 1- 销售增长率 2- 市场占有率 3- 品牌认识度 市 场 部 1- 投诉处理率 2- 客户回访率 3- 客户档案完整率 市 场 部 1- 内部服务满 意度 各 部 门 提高客户服务水 平 企业经过经营检讨,一旦明确了影响经营绩效的问题点与“短板”后,就应立即 提出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可通过绩效改进责任矩阵的方式进行,如下图所示。 过程 说明 制造 过程 负责 人 绩效衡量指标与改进计划 财务 指标 目标 当前 状况 单位制造 成本 固定 成本 维修 成本 非财务指标 目标 当前状 况 根本原因 资产可利用率 £ 10.00 £ 2.00 行动 采用全欧洲 维修技巧方 面的“最佳 实践” 85% 63% 3 8 £ 4.01 资产利用率 维修时间表的可 靠度 90% 95% 69% 45% 在欧洲缺乏标准 的维修操作 采用全欧洲 维修技巧方 面的“最佳 实践” 80% 80% 90% 75% 60% 74% 缺乏标准程序和 时间表来减员工 用于提高技能所 需花费的时间 采用广泛使 用的维修实 践并通过培 训提高技能 100% 82% 缺乏标准操作、 过程概览和技能 次重点 £ 14.74 设备损坏数量 / 天 变动 成本 £ 25.00 £ 28.70 过程利用率 核心成本百分比 员工生产率 闲置 成本 £ 1.00 £ 1.20 一次生产合格率 在欧洲缺乏标准 的维修操作 进展更新 时间 XX/XX/XX XX/XX/XX 4.KPI 指标监控是做好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关键 要做好绩效监控,首先必须建立起企业自有的绩效监控系统,目前国内外设计绩 效监控系统一般都采用综合平衡记分卡技术设计绩效监控指标体系,见图 7-9 所示。这套 绩效监控体系与所谓 KPI 指标体系基本一致,通过这套指标体系的监控,定期向有关组织 和管理者报告企业绩效状况。 按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方式 建立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定期报告绩效管理与 KPI 指标状况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4.1 按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方式建立企业的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案例一 : 某企业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类别 财务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比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 数;成本利润率;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收益率;毛利率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财务效益状况 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固定资产收益率 资产运营状况 流动资产周转率;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企业规模 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回款率 回款额;可控费用;天然气单位成本 发展能力状况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客户 用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用户回访满意度;重复报修率;工程工期履约率; 员工 员工流动率;员工任职资格达标率;员工满意度;员 工任职资格晋升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市场 过程 工程 管理 运营 采购 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库存 周转率 民用户发展户数;民用户增长率;工福户开口气量; 工福户增长率;热水器发展户数;热水器用户增长 率;采暖炉发展户数;采暖炉用户增长率;品牌认知 度;城市管道气化率 ;城市管网规划完善度 整体工程合格率;工程任务完成率;优质工程率;单 打压一次合格率;焊口一次探伤合格率;防腐工程一次合 格率;用户报修率 位管网工程投入;单位户工程投入 一级事故发生次数;二级事故发生次数;三级事故发 生次数;四级事故发生次数;事故损失金额;供销气 差率;管网完好率;设备完好率;呼叫中心功能完善 度; 年度报损额;采购费用率; 4.2 所有绩效监控指标所需数据必须在统计系统中落实 企业的统计系统必须按绩效监控指标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将有关数据统计出来, 并提供给有关部门及管理者。绩效监控指标中所需的数据,必须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 人。 中心 部门 序 号 1 指标名称 指标类别 企业 公司 4 5 6 数据来源部门 1月 2月 各品牌产量之和 运营中心 产销量 企业级 各品牌销量之和 运营中心 企业级 现时单品牌市场占有 量 营销中心 市场占有率 同档次产品占有量 营销中心 市场占有率 营销中心 净利润 运营中心 平均净资产 运营中心 净资产受益率 运营中心 负债总额 运营中心 资产总额 运营中心 资产负债率 运营中心 2 3 相关数据名称 净资产收益 率 企业级 资产负债率 客户满意度 人才吸引力 企业级 企业级 营销中心 实际引进人才数 政工中心 实际需要人才数 政工中心 人才吸引力 政工中心 3月 KPI 指标完成情况 4 月 5 月 6 月 合计 4.3 寻找企业 KPI 指标的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差异 通过对经营过程中的 KPI 指标的监控,找出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差异,明确企业经营 管理改进的关键问题所在,并落实到企业及各个部门计划与考核中。 产品产量 总利润 总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 营销费用 净销售收入 单位产品价格 折扣 净资产 R&D 管理费用 直接材料 商品销售成本 有效税率 经济利润 直接人工 应收帐款 营运资本 WACC 制造间接费用 当期资产 分配与库存 PP & E 预付支出 资本费用 投入资本 递延税 收 / 其他 资本资产 计划的偏差 实际 存货 应付帐款 当期负债 非当期资产 应付税款 其他当期负债 注:计划的偏差 经济利润树 案例分析: 企业下属企业( A ) ( 2001 年 1-6 月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某企业 2001 年 1-6 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问题点 4500 4054.26 3857.64 4000 3326.69 3500 2840.46 2840.46 3000 2831.76 2708.59 2349.39 2661.28 2275.79 2500 2000 销售收入(万元) 计划销售收入 问题企业 800 738.39 700 600 500 500 378.17 400 0 2月 问题点 ( 2001 年 1-6 月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1000 1月 销售收入(万元) 实际销收入 企业下属企业( B ) 1689.47 1258.04 1500 正常企 业 1000 923.06 802.94 837.7 900 802.94 814.48 710.6 800 677.53 700 578.3 526.69 511.9 600 471.31 443.93 500 400 300 200 1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销售收入(万元) 计划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万元) 实际销收入 300 200 176.36 176.36 154.21 290.16 128.42 232.36 132.32 138.27 115.12 183.69 100 0 1月 2月 3月 销售收入(万元) 计划销售收入 4月 5月 6月 销售收入(万元) 实际销收入 4.4 绩效监控与 KPI 指标状况报告 企业的绩效监控系统一般由财务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运作,或上级组织有关部门参与 运作。企业内部绩效监控主要依靠企业管理部门对绩效监控指标体系的定期检点,发现问题 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需及时报告上级组织;财务部门则应按 规定定期向上级组织财务部门报告 KPI 指标状况;上级组织对口业务部门也要定期对下属企 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检点,发现问题要及时督导下属企业加以改进。 成员公司 1 、任务 + 战略 2 、开发 CSF 和 KPI 8 、监控 + 督导 企业公司 7 、监控 + 督导 企业公司 5 、财务信息 3 、经营检讨 分析报告 6 、监控责任 报告 总结 4 、内部控制 自主管理 授权管理 5.KPI 指标责任的落实是绩效管理与考核的核心 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形成对员工个人考核的业 绩评价标准。再通过阶段性绩效监控与直接上级主管的观察记录与督导,且对照员工阶段 性绩效成果,企业主管都要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自己的每一位下属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与评价,从而分清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程度,为价值分配奠定基础,如图 7—16 所示。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 绩效监控 绩效考核 责任到人 计划落实 总结经验 奖优罚懒 绩效考核 评价效果—分清优劣 辅导工作 沟通情况 5.1 绩效考核中的角色定位 绩效考核不单纯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 大事。企业各级各类员工都要充当一定的角色,如图 7—17 所示。 公司高层 公司人力资源部 各级人力资源专干 各级 HR 和管理者 各级管理者及员工 公司战略目标、经营计划、激励 政策与措施 考核制度的制定 考核制度的细化 (考核部门特色) 绩效标准的建立 (落实到每个职位) 绩效管理的实施 (计划、交流、观察、 评价、辅导、沟通) 5.2 KPI 指标是绩效考核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   1 、考核内容要求与构成 考核内容是绩效管理的重点与灵魂,是防止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关键。考核内容要反映企 业的战略目标、成功的关键因素,要反映企业经营检讨后的改进重点。考核内容是企业、部门及 个人工作计划关键部分的体现。通过考核内容要能检查企业、部门及个人工作计划的达成情况。 企业的考核内容由常规 KPI 指标、改进 KPI 指标和行为指标三部分组成。   2 、 常规 KPI 指标 常规 KPI 指标是指反映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改善状况的阶段性业绩指标。一 般情况下,纳入对企业或部门考核的常规指标为 3—5 个,由上级组织确定;对领导层和高中层 管理者考核的常规 KPI 指标可以与其负责的企业或部门一致。其他员工个人考核的常规 KPI 指 标由其直接主管依据本单位承担的 KPI 指标及被考核者的岗位职责确定。   3 、 改进 KPI 指标 改进 KPI 指标是通过各级管理者对企业或部门的经营管理检讨,从众多经营管理问题或“ 短板”中找出的针对改善企业或部门、个人业绩的重点或关键点而确定的指标。企业或部门的改 进 KPI 指标由其上级单位或直接主管召开经营管理检讨会确定;个人改进 KPI 指标由其直接主 管确定。 4 、 行为指标 行为指标由与纳入考核的改进 KPI 指标密切相关的一组或若干组行为要项及工作标准 组成,是为改进 KPI 指标状况服务的。行为指标由被考核者的直接主管确定。 5 、 考核内容确定的步骤 ( 1 )所有考核者在确定考核内容时都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经营计划。 ( 2 )在确定考核中的常规 KPI 指标时,必须考虑常规 KPI 指标是否反映了企业战略 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成功关键因素改善状况以及当年经营计划或工作计划的关键点。企业可制 定《企业成功关键因素表》。 ( 3 )在确定改进 KPI 指标时,必须进行经营检讨,找出经营管理中或工作中的主要问 题和“短板”,明确解决问题的重点和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能反映问题得以解决的 KPI 指标作为改进 KPI 指标。企业可制定《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状况检点表》。 ( 4 )在确定行为指标时,要考虑与改进 KPI 指标相关的行为模块有哪些,然后在行为 模块中找出有问题的行为要项,并将这些行为要项转化为行为指标纳入考核。企业可编制《 企业行为标准手册》。 5.3 将绩效考核标准合同化 业绩合同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与上级就应实现的工作 / 业绩订立的正式书面协议,它 定义公司各管理层的主要考核方面及关键业绩指标、工作目标设定,确定各主要考察内容 的权重,参照历史业绩及未来策略重点 , 设定业绩需达标准,参与决定合同受约人薪酬与 非物质奖惩。 企业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鉴定业绩合同的目的是保证公司总体战略的具体实施,使管 理者把精力集中在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决策上,在全公司创造业绩至上的企业文化, 同时,以合同的方式体现被承诺的业绩达成的严肃性。 业绩合同具有两个作用: ( 1 )激励集体业绩。明确公司中每个部门如何创造价值,实现公司内部资 源的合理分配,将资源集中从事最具潜力的业务,提高公司内部管理透明度,对业绩进行 监督和及时反馈。 ( 2 )明确个人责任。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方法,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各 部门领导对公司的贡献。将个人对业绩负责的做法制度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管 理者改变行为,使他们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 管理人员业绩合同的设计原则: ( 1 )体现公司经营业绩 ( 2 )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 3 )全面体现各岗位关键业绩成果 ( 4 )充分反映岗位特色 ( 5 )开放的、充分的 上下级沟通并认同 ( 6 )衔接性和横向的可比性 某企业业绩合同(样本) 受约人姓名: 职位: 发约人姓名( 1 ): 职位: 权重类别: 财务类指标: 工作代码: 级别 专业公司: 业务单位: 合同有效期: 签署日期: 发约人姓名( 2 ): 职位: 过程管理类指标: 客户类指标: 发约人姓名( 3 ): 职位 员工管理类指标: 发约人姓名( 4 ): 职位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 职位描述(关键职责): 关键绩效指标 财务类指标  过程管理类指标  客户类指标  员工管理类指标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 权重 单位 完成目标 挑战目标 实际 完成百分比 5.4 建立绩效改进的考核体制 1 、考核方式分类 依据企业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考核方式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考评方 式 ( 案例 ) 类型 适用范围 中高层管理者 企业二级部门经理以上 人员、专业企业一级部 门经理以上人员、成员 企业总经理人员等 考核特征 考核方式 考核 周期 以任职资格为 KPI 指标考核 基础,基于策 述职报告 略目标实现的 KPI 指标考核。 半年 中基层员工 各职类业务或专业人员、基于 KPI 指标 KPI 指标考核 基层管理人员 落实的工作职 行为考核 责考核 季度 作业类员工 技工、辅助工等   基于计划完成 工 作 任 务 完 月度 的每日评成 成 态度考核 2.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可实行述职与评议会的考核方式。一般述职与评议会的被考核者为企业部 门经理以上人员及等,部门经理人员的考核述职评价委员可由组成;下属机构经理述职与评议会 的被考核者为企业下属机构经理人员,考核述职评价委员为企业经营班子成员、企业有关职能部 门经理等。被考核者对述职评价委员会进行述职报告。 中基层员工和作业层员工可实行两级考核的体制。主管和员工共同承担考核责任。员工的直 接主管为一级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公正、客观性负责;直接主管的上级主管为二级考核者,对 考核结果负有监督、指导责任,保证一级考核者之间考核结果的一致性。若二级考核者修改了一 级考核者的考核结果,应向一级考核者反馈或责成一次考核者重新考核。 企业总裁或总经理一般不对部门主管以下人员进行考核(含二次考核)。 上级的上级 ③ 二 次 考 核 果结核考次一报上 直接上级 考一 核次 被考核者 ① ② 3 . 组织者 企业一般有人力资源委员会制定企业考核评价政策及纲要;下级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在政策 及纲要基础上可制定具体考核实施办法以及拟订本企业员工的考核项目及考核量表,经企业人 力资源部核准后实施,并在企业人力资源部备案。 企业型企业总部的考核一般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指导,各部门具体实施。 4. 绩效沟通 绩效考核沟通是使管理者成为真正的管理者,明确管理责任持续的沟通沟通要有目的性不是 为了沟通而沟通。沟通的内容包括:考核结果和行为的评价对被考核者进行技能的评价指导纠 偏过程,确定新的绩效目标改善重点促使员工发展成长。 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计划 员工 辅导 员工 检查 报酬 员工 员工 反馈沟通 反馈沟通 反馈求助 反馈指导 反馈说明 反馈纠偏 反馈改进 反馈鼓励 主管 主管 主管 主管 5. 绩效反馈 在绩效反馈阶段,考核者应与被考核者共同对照考核目标与工作结果,找出差距, 明确下阶段绩效目标和改进目标。主管需要: 综合收集到的考核信息,公正、客观地评价员工。 经过充分准备后,就考核结果向员工面对面反馈,内容包括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改 进措施、共同制订下一步目标 / 计划等。反馈是双向的,主管应注意留出充分的时间让 员工发表意见。 提示:该阶段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双方都比较紧张的时期。 绩效反馈沟通时的避免出现: 沟通时肯定成绩少,指出不足及改进多,对员工激励不够。 单向沟通多,员工正式表达意见机会少,主管不对员工感受负责。 沟通时说服员工接受考核多,真正解决问题少。 平时针对工作评价的正式沟通少,沟通时感到突兀。  7. 申诉 各类考核结束后,被考核者有权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考核者有向被考核者通知 和说明考核结果的义务。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有权 向二次考核者申述;如果被考核者对二次考核者的考核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 源部门提出申诉。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调查和协调,在十日内,向申诉者答复最终结果。   5.5 绩效考核流程 开始 考核引导书 确认目标和要求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工作过程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收集、整理考核依据 考核者 考核引导书 考核量表 对照标准评定要素 考核者 综合评价与考核 考核者 面谈与沟通并确认考核结果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汇总结果 人力资源部 结束 考核结果汇总表 5.6 中期述职的组织与实施 • 目的: –经验与知识共享,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方式。 –持续的绩效改进,通过绩效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善绩效的行动或措施。 –能力开发,发掘潜能,提升素质与能力 –寻找支持与帮助。 • 方式: –撰写述职报告 –登台进行述职(一般 20-30 分钟) –评委及听众提问( 10-15 分钟) –述职评价委员会进行评价 • 述职内容: 目标承诺陈述(量化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业绩行为分析(成功事项分析、提炼经验) 主要问题分析(失败事例分析) 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SWOT 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状况) 绩效改进要点与措施 能力提升要点及方法 要求得到的支持与帮助 目标调整及新目标的确定 述职评价委员会的组成:  公司组成中高层述职评价委员会,由委员会承担述职者的考核责任。  述职评价委员会一般由由公司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员、外部专家顾问等组成。 述职的程序: 1 、每考核期末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召开公司高层管理者述职报告会。参加人员包括 述职评价委员会成员、公司一级部门主管以上干部。 2 、被考核者应在述职会前完成《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会议组织者应将述职表 和被考核者年初制订的策略目标表复印多份呈交述职评价委员会每一位成员。 3 、被考核者首先进行述职 , 述职时间为 20—30 分钟。随后回答评价委员会和与会 人员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时间为 15—20 分钟。 4 、被考核者答辩结束后,述职评价委员会各位委员根据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述职情 况对被考核者做出评价、核计得分,并填写述职评价表,述职评价表统一交给会议组织 人员,述职评价会后由述职评价委员会讨论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价、确定等级并填写在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中。 5 、考核的最终结果应由被考核者确认。 6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和《述职评价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存档管理。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 表一 姓 部门 职务 考核期 考核层 名 次 经营重点和 KPI 指标( 80% ) 权重 No 经营重点 计划调整 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有关说明 KPI 指标及考核标准 达成情况 被考核 者自述 达成情况 得分 述职评价委 员会评价 得分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 表二 经营重点和行动方案 No 经营重点 信息反馈: 行动方案 负责人 规划完成日期 方案完成日期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 表三 姓 名 部 门 职务 考核 层次 考核期 半年 绩效改进和工作创新( 20% ) 自我总结 考评者评语及下期工作期望 业绩改 进 10% 评语: 工作创 评语: 新 105 期望: 考核得分 KPI 完成:分 业绩改进:分 工作创新:分 期望: 合计 等级 考核者签名 被考核者签名 述职报告填写要件 1 、 KPI 完成情况(表 1 ) 报告考核期内 KPI 完成情况,并与同期水平相比明确工作的进步情况,审视全年目标、 挑明目标的达成程度,说明差距和原因。计划调整,需将相应的经营重点和 KPI 指标进行 调整,调整内容在调整栏中体现。 2 、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表 1 ) 日常工作完成情况是对 KPI 完成的补充,可以作为 KPI 考核的有效补充。 3 、有关说明(表 1 ) 承担不同职责的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可以对以下内容进行说明,可以作为 KPI 考核的有效补充。 A) 工作成绩 总结上半年的业务与管理工作,针对 KPI 目标和影响 KPI 的原因,按照优先次序, 列出最主要的三项不足和最主要的三项成绩,并扼要地指出原因。 B) 市场数据及竟争对手比较 / 业务环境及最佳基准比较 通过准确扼要的数据和指标,说明客户、竟争对手和自身的地位、策略、差异和潜 力,特别关注变化、动向、机会和风险,关注影响公司和部门 KPI 实现的市场因素和环境 因素,以及业界最佳基准。 C) 核心竟争力提升的策略与措施 核心竟争力提升的策略与措施是指那些完成 KPI 和增强公司潜力的关键策略 和措施,各部门要围绕公司目标,回顾本部门业务策略、中心工作以及核心产品 / 业务改 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进展情况,并对策略及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计划。支 持部门要检查负责的公司重大管理基础上的推进计划和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 D )组织学习与成长 公司通过组织建设、执行重大管理基础上和 IT 建设,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 竟争力。各部门要提出和检查提高员工职业化技能的计划、措施和效果,报告和分 析组织气氛指数,检查公司重大管理基础上在本部门的推进计划和阶段目标的完成 情况。 4 、信息反馈 指出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上级关注的战略和相关部门在运作方面 的支持需求。 5.7 考核等级 考核等级是主管对员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结论。考核成绩可分为五个层次: A( 优秀 ) 、 B( 良好 ) 、 C( 合格 ) 、 D( 需要改进 ) 、 E (不合格)。 考核等级之定义如下表 等级 A B C D   E 定义 涵 义 优秀 实际业绩显著超过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在计 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取得非常突 出的成绩。 良好 实际业绩达到或超过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在 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取得比较突 出的成绩。 合格 实际业绩基本达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既没 有突出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失误。 需改进 实际业绩未达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在某些 方面或某一主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失误。 不合格 实际业绩远未达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在很 多方面或主要方面存在着重大的不足或失误。 6. 绩效考核结果用于分配是绩效管理的润滑剂 绩效考核完成后,将绩效考核结果用于价值分配是绩效管理过程政策性最强的一 项工作。能否满足员工合法利己的要求,是关系到企业大多数员工工作热情能否继续保持 的大问题,也是员工持续进行绩效改进的动力源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绩效管理的润滑剂。 一般而言,绩效考核结果可用于员工的工资、奖金分配;也可用于职务晋升与 调配;还可用于培训管理等。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分配 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 绩效监控 绩效考核 培训管理 工资管理 考核结果 的应用 奖金分配 晋升与调配 6.1 考核结果运用于工资分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核用于年度工资额的调整,即考核结果为 C 、 D 等级的,扣减其下半年度工资额的 5% 和 8% ;二是工资的定期调资, 即依据年度的考核结果,决定工资是否调级以及调级的幅度。如图示: 3 2 1 S A B C D -1 考核结果,决定了工资是否调级以及调级的幅度。   2.52 考核结果运用于奖金分配    奖金应与超额完成工作业绩的状况挂钩。现有考核体系中,每半年工作业绩的 考核结果,为年终奖金的确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不是充分依据,还必须综合企业 各自全年度工作业绩的总体水平。 奖金的发放形式和水平,不同类别的企业应有所不同。 6.2 考核结果运用于员工晋升   连续的考核结果记录为职务晋升和干部选拔提供依据,如下图示: 连续的考核结果记录为职务晋升和干部选拔提供依据上图描绘了四类员工的考 核结果曲线。 I 类员工的工作表现一直在任职资格标准线以上,且呈上升趋势,说明 其既有很强的现实能力又有一定的潜力,正是可用之材。 II 类员工工作表现不稳定, 情绪商偏低,暂不宜大用。 III 类员工工作表现呈下降走势,应分析原因促其改进, 暂不宜晋升职务。 IV 类员工表现平平或不佳,自然不能晋升选拔。   6.3 考核结果运用于职位置换 通过分析累积考核结果的记录,发现员工工作表现与其职位的不适应性问题,查找 原因并及时进行职位置换。 如能级较高的员工,由于个人爱好或其它原因不能适应现有职位,能力没有充分发 挥;或能级较低的员工,逐渐不能胜任现有职位,但可以胜任较低序列职位,对这两类员 工可参照个人选择,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其置换到新的职位,真正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 人。 职位置换还包括公司有计划地将一批优秀人才在各种职位间轮换、交流,以培养其 全面的才干。 2.55 考核结果运用于培训教育 ·   通过分析累积考核结果的记录,发现员工群体或个体与组织要求的差距,从而及时组 织相关的培训教育活动。 ·     工作态度上的落后分子,须参加公司适应性再培训,到生产部门接受文化,重塑自我。 ·     能力上的不足,可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开发员工潜力,提高其工作能力。 ·     还要组织各种情景模拟形式的管理者培训,不断开发和提升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 ·     另外,对能级较高的胜任工作者也要通过培训活动进一步开发其能力,落实“爱一行、 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人才政策。 6.4 考核结果运用于激活沉淀   考核结果累积不佳的员工,逐渐成为沉淀层,如不激活,终将被淘汰出局。 对这部分员工,公司首先要加大竞争压力,促其警醒。再给以机会,准其参加态度或能 力方面的专项培训,培训合格者可以在内部寻找工作职位,但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仍不能 适应工作的员工,只能被置换到外部劳动力市场。 公司考核结果垫底的极少数员工,只有依靠能力的提高,不断改进工作水平,拼命追赶 走在前面的员工队伍,才可在竞争中反败为胜。   2.57 考核结果运用于个人发展   考核结果反馈给个人,考核者同时还指出其工作的优、缺点,使员工改进工作有了依据 和目标。在组织目标的前提下,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开发自身潜能,不断改进和优化工 作,这同时也有助于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44 页 878 浏览
立即下载
部门绩效KPI教育训练

部门绩效KPI教育训练

部門績效 KPI 教育訓練 品保部楊建均 AGANDA 1.What is the KPI 2. KPI Include item 3. 他廠 KPI Item 範例 4.QA KPI Item 5.MFG KPI Item 6.ENG KPI Item 7.KPI Item team work 8.Review KPI status 9.KPI Action Item flow 1.What is the KPI 1. 將公司經營層管理政策以“量化”方式針 對各部門的功能訂定可執行運作的目標 . 日期 總體 良率 合計 標準 報廢率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整年度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 % % % % % % % % % % % % 4.59 2.83 4.17 5.03 4.19 3.18 11.21 3.56 3.47 % % % % % % % % %       4.69 % 2. 藉以結合各部門績效並且持續不斷 改善進而提昇公司企業經營上的競爭優 勢. 產量 新產品 穫利能力 營業額 良率 3. 可利用日常管理之重要工作項目 review 或週 / 月報進行 KPI 管理 . 2. KPI Include item 1. 產量 PRODUCE 2. 品質 QUALITY 3. 交期 DUE DATE 4. 安全 SAFETY 5. 成本 COST 6. 教育訓練 TRAINING 7. 提案改善 INNOVATION 8. 其他 OTHER 3. 他廠 KPI Item 範例 : 目標項目 每年營業額成長 15% 客戶滿意度較前年高 10% 員工產值貢獻度增加 10% 交貨達成率 100% 量測方式 今年度營業額 前年度營業額 今年度平均成績 前年度平均成績 當年度營業額 . 當年度員工月平均 如期出貨筆數 應出筆數 權責 單位 標的 前期水準 目標水準 業務 24732 萬 / 年 28440 萬 / 年 營業 7. 分 7.7 分 生產 156 萬 /1 人 171.6 萬 /1 人 生管 80% 100% 80%↑ 報價達成率 新產品開發件數 143 件 / 年↑ 製程不良率降低 0.1%↓ 設備故障件數 8 件 / 年↓ 每月實際採購件數 每月報價件數 每月累計 當月製程不良數 當越生產入庫數 故障件數累計 業務 NA 80% 開發 130 件 143 件 生產 0.21% 0.1%↓ 生產 NA 8件/ 年 逾期未校件數 0 件 未校件數累計 每月經營績效報表如期 次月 10 日前交完件 完成 零件不良退回率 0.5%↓ 客供品遺失件數 0 件 出貨明細準確率 100% 當月批退批 當月交貨批 遺失件數累計 月出貨明細準確件數 月出貨明細件數 品保 5件/ 年 0件/ 年 管理 NA 100% 品保 0.83% 0.5%↓ 品保 NA 1 件 / 年↓ 廠務 99.8% 100.% 料帳符合率 90%↑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 100 天↓ 客戶退回不良率 500PPM↓ 外部失敗成本 25 萬↓ 客戶抱怨件數 150 件 / 年↓ 符合筆數 廠務 NA 90%↑ 管理 NA 100 天↓ 品保 6016PPM 500PPM 扣款折讓 + 退貨損 失累計 品保 27.8 萬 / 年 25 萬↓ 件數累計 品保 173 件 / 年 150 件 / 年↓ 抽查筆數 應收實際天數 應收件數 當月退回數 當月退回數 4.KPI Item team work 消極面 互有交集避 免各部門各 自為政 生產 技術 營業 目標 品保 行政 Profit 積極面 透過 KPI 進 行跨部門之 Item work 4.MFG KPI Item 1. 生產產能達成率 &生產交期達成率 2.Unshipping 品保檢驗退貨率 3. 生產力 Productivity(finish / 直接人員數 ) 4. 報廢品 / 異常品 / 特採品處理達成率 5. 提案改善或專利件數 6. 工安及生產作業缺失 (Miss 7. 部門教育訓練達成率 Operation) 件數 5.QA KPI Item 1. 公司目標良率 2.Unshipping 品保檢驗退貨率 3.IN LINE AUDIT 缺失件數 4. 報廢品 / 異常品 / 特採品處理達成率 5. 品質客訴 CAR 件數 6. 提案改善或專利件數 7. 進料檢驗異常件數 6.PC KPI Item 1. 出貨金額達成率 2. 生產產能達成率 &生產交期達成率 3. 供應商 ( 加工廠 ) 回廠達交率 4. 報廢品 / 異常品 / 特採品處理達成率 5. 交期客訴 CAR 件數 6. 提案改善或專利件數 7. 帳料及 WIP 準確率 7.Eng KPI Item 1. 每月份新增開發設計件數 2. 新產品量試後首批良率 3. 新製程 / 材料 / 設備導入件數 4. 每月份模具修改進度達成率 5. 新產品開發問題對策執行進度達成率 6. 工程設變完成件數 7. 提案改善或專利件數 8.Review KPI status 項 目 定義 去年水準 權重 目 標 1月 必達 95.0% 97/1~97/12生產 生能達成率 計劃 97.5% 1.(當月生產產量 / PC 排程當月最後排定生產量)*100% 產能達成率平均 12% 挑戰 100.0% 2.當月生產產量不含報廢品但包含異常待覆判及特採品 為95% 實績 94.0% 得分 0.0 針對實績未達計劃需由 owner 生產部掛 action item 提 出改善報告找出真因 項 目 定義 去年水準 權重 目 標 1月 必達 1.00% 1.(當月退貨量 / 當月生產產量)*100% 計劃 0.50% Unshipping Q'ty 2.當月生產產量不含報廢品但包含異常待覆判及特採品 97/1~97/12 退貨 6% 挑戰 0.25% 3.Sampling Inspection MIL-STD-105E 1% 品保檢驗退貨率 使用 正常單次抽樣 率平均為 實績 0.75% 計劃允收水準AQL 0.40% 得分 2.0 針對實績未達計劃需由 owner 生產及品保部掛 action item 並提出跨部門改善報告找出真因 9.KPI action item flow NO. DATE ITEM 提案人 STATUS OWNER DUEDAY 後續處理 REMARK 12 1. 連續 3 個月高於標準值已達 12 件 11 月份退貨達 5 件目標 楊經 12/1 對策已實施 30 月 5 2. 上月份已進行退貨報告分析 品保 12/E   值為 2 件 理 持續觀察中 日 3. 主要退貨集中生鏽部份已進行對策 TPS / Report / QCC Review / Training DCC 標準化 / 紀錄存檔   9-1.TPS 範例說明 : 9-2.QCC 結構範例說明 : 1. 主題選定 : 2. 目標訂定 : 3. 現況分析 : 4. 原因分析 : 5. 真因證實 : 6. 對策研擬 : 7. 對策實施 : 8. 效果確認 : 9. 標準化 : 10. 活動檢討 :: 

22 页 856 浏览
立即下载
KPI指标说明及改善

KPI指标说明及改善

KPI 指标说明及改善 KPI 指标定义及计算 营销 KPI 指标绩效分析及改善措施 正确理解 KPI KPI 指标定义及计算 1 、首年度保费( FYP ):报告期内保单第一年度保 费 之和。分为新契约保费与首年续期保费两块。 两个口径:预收数与承保数 预收数: 承保数: FYP= 新契约保费 + 首年续期 - 当期契撤件 保费 - 当期全额退保件保费 2 、首年度佣金( FYC ):首年度保费 * 首年度佣金 率 3 、期初人力:报告期第一个工作日在职业务员人数 根据报告期不同可分为月初人力、季初人力、年初人力 期初人力 = 上期期末人力 4 、期末人力:报告期最后一个工作日在职业务员人数 根据报告期不同可分为月末人力、季末人力、年末人力 期末人力 = 下期期初人力 5 、实动人力:报告期内实际产生业绩的业务员人数 根据职级不同可分为试用实动人力、正式实动人力、主 任以上实动人力 实动人力应包括报告期内有业绩产生,但期末前又脱落 的人力 6 、平均人力: = (期初人力 + 期末人力) /2 (月) = (期初人力 + 期末人力) /3 (季) = (期初人力 + 期末人力) /12 (年) 7 、 FYP 计划达成率:报告期内完成 FYP 计划的百分 比 FYP 计划达成率 = 报告期实际完成 FYP/ 报告期 FYP 计 划 8 、 FYP 年计划进度:截止报告月的 FYP 年计划完成 率 9 、 FYP 增长率: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 FYP 增长比率 FYP 增长率 = (报告期 FYP- 基期 FYP ) / 基期 FYP 同比增长:实务中通常与去年同期相比,称为同比增长 10 、 人均 FYP :报告期内平均每人完成的 FYP 量 人均 FYP= 报告期实际完成 FYP/ 报告期平均人 力 11 、 人均产能:报告期内平均每位实动业务员完成 的 FYP 量 人均产能 = 报告期实际完成 FYP/ 报告期实动 人数 12 、 件均保费:报告期内平均每件保单所收入的保费 量 件均保费 = 报告期实际完成 FYP/ 报告期新契约 件数 新契约保单件数指主险保单件数 13 、 人均件数:报告期内平均每人完成的保单件数 人均件数 = 报告期内新契约保单件数 / 报告期 平 均业务员人数 14 、 有效人均件数:报告期内平均每位实动业务员 完 成的保单件数 有效人均件数 = 报告期内新契约保单件数 / 当月实动人 力 15 、活动率:报告期内实动人力占报告期平均人力的比 率 活动率 = 报告期实动人力 / 报告期平均人力 可根据各层级分别计算活动率 16 、 增员率:报告期内新进业务员人数与期初人力的比率 增员率 = 报告期新进业务员人数 / 期初人力 新进业务员包括报告期内新进又在期末前脱落的人员 季度平均增员率 = 报告期新进业务员人数 / 本季度各月月初人力之和 17 、 脱落率:报告期内脱落业务员人数与期初人力的比率 脱落率 = 报告期脱落业务员人数 / 期初业务员人数 平均脱落率 = 报告期累计脱落人数 / 报告期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脱落人数指离职人数,不包括晋升、降级业务员人数 营销 KPI 指标绩效分析及改善措施 寿险业务的发展模式 业绩 = 人力 * 人均 FYP 业绩 = 人力 * 活动率 * 人均产能 业绩 = 人力 * 活动率 * 人均件数 * 件均保费(短 期) 业绩 = 人力 * 活动率 * 平均生产力 * 留存率(长 期) 相关指标的分析 关于人力 增才(成功吸引成功;以身说法;立标杆等) 增才 育才(关心 + 示范;要想成功先助人成功) 育才 留才(收入的提高、素质的提升、共同愿景的建 留才 立) 关于活动率 差勤管理(早、夕会经营质量;专人管理等) 差勤管理 市场活动(聊天是我们工作的形式) 市场活动 日常训练(制式培训的改进、衔接教育课程的开 日常训练 发及落实) 准主顾卡的推广(主顾开拓是持续性工作,收来 准主顾卡的推广 源于开拓) 关于平均生产力 活动量管理(计划、实施、检讨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活动量管理 辅导(陪同展业是最好的前期辅导) 辅导 教育及训练(课程开发、演练、案例分析、经验分 教育及训练 享) 激励(什么是最好的激励— 解决业务员的问题) 激励 关于留存率 行业的认同(寿险意义与功能、人脉关系的建立 等) 公司的认同(企业文化、制度、人际关系等) 自身的认同(推销本身、潜能、劳动价值、前程规 划等) 脱落率偏高的原因 •选才有问题 •衔接训练不落实 •管理、辅导意愿,技巧不足 •主管本身技能低,威信不足 •职场环境、气氛、人际关系, 领导统御 •销售拜访量不足 •行政干扰营销管理,大量无效 增员,违反营销规律、原则 降低脱落率的方法 •贯彻执行选择流程、有效增员 •建立选择标准、工具、增员面谈技巧 •强化衔接训练——角色扮演、案例演练 •工作习惯与推销技巧 •主顾开拓、落实辅导、差勤管理 •活动量管理 •职场气氛、人际关系、领导统御 •宣导执行平安营销理念、营销文化提升正 式业务员比率、转正率 •建制标准营业部 •提升主管管理、辅导意愿、技能 •严格考核、优化人员结构、重整营销组织 •落实三大福利保障 增员率偏低的原因 提高增员率的方法 •增员拜访不足 •不推销即死亡,增员是推销的延伸 1 、意愿 •基本法精神——高效率、高报酬 不了解组织利益 增员创伤 辅导意愿低 2 、能力 增员选择能力不足、辅导能力 弱 •销售与增员习惯不平衡 •业务主管本身产能低,无吸引力 •职场气氛差,人员收入低 •增员技巧训练,话术演练 •运用增员选择工具,拟定人力发展 计划 •主管带领举办增员活动——以身作 则 •职场气氛、工作士气,降低脱落率 •提高正式业务员比例、优化人员结 构 •提升人均绩效,团队荣誉 设定每月(季)增员人数时应注意 代理人考试 季节性转业 人才市场状况 增员活动计划 销售活动计划 主管辅导能力 脱落率,职场气氛状况 人均件数偏低的原因 提高人均件数的方法 •增员选择不当,人员素质低 •建立良好工作习惯——基本管理、 •销售拜访量不足,低准主顾量 过程管理 •落实活动量管理、计划与活动 •销售技巧不佳,主顾开拓能力差 •提升推销效率—主顾开拓、促成技 •考核、晋升、训练、辅导、奖励 巧 落实不够 •工作习惯不佳,计划与活动未做 •落实责任额——目标管理(日、周、 月追踪) •新商品组合促销——件数竞赛 •过程管理松散,走过场心态 •落实晋升、考核、辅导、激励 •主管本身技能不足 •提升主管辅导、销售能力 •落实单位衔接训练 •追求品质、优化服务 件均保费偏低的原因 •经济因素 •市场因素 提高件均保费的方法 •正确销售观念——寿险意义与功能 •检讨商品组合,提高保额 •训练销售高保费能力 •销售观念 —成功经验交流 •客户消费层级 —不断寻找客源 •商品策略 •推销能力 —推销技巧提升 —相关知识充足 •扩大接触面,销售拜访量 •提高正式业务员比例 实动率偏低的原因 •增员选择不当 •训练辅导不足 •销售流程不清 •准主顾不足 •未落实活动量管理 •基本管理差勤管理、二次晨会 未到位 •主管本身技能不足 提高实动率的方法 •提升主顾开拓技巧 •拥有 100 位以上的准主顾量 •贯彻活动量管理 •强化会报报表管理 •简单、重复、坚持、过程管理、 差勤管理、基本管理 •落实责任额——目标管理(日、 周、月、追踪) •适时激励、考核 •职场气氛、人际关系 •主管落实二次晨会,陪同辅导 •有效增员,优化人员结构 提高继续率的方法 •增员并留存高素质业务员 •建立客户导向的销售训练 •短期失效的防止 •续期收费渠道多元化 •执行业务员品质管理的奖惩办法 •推广荣誉业务员制度 •宣导执行平安营销理念、营销文化、三德教育 •孤儿保单服务,优化服务 •业务员士气及职场环境 进行绩效分析时的其他考虑因素  管理程序  管理风格  工作计划  职场环境  企业文化  领导统御  人际关系  报表系统 正确理解 KPI KPI 是工具不是结 果 附件一 西宁分公司状况综述 西区督导部 目 录  机构概述  状况分析 # 宏观状况 # 业务状况 # 人力状况 # 指标状况  总结建议 西宁分公司以往的业绩达成在全系统总是名列 前茅,新世纪以来,西宁业务状况出现滑坡,为了 帮助机构迅速成长,同时也是响应营销部:规模成 长、品质优先的主题,我们特对西宁办事处做一基 本分析,希望给机构提供帮助。 西宁办事处基本状况: 2000 年底人力: 660 人 2000 年任务:标保 1200 万元 2000 年实际达成:标保 1620 万元 2001 年任务:标保 2400 万元(挑战目标) 2001 年 1 月达成当月计划: 69% 系统排名: 31 目 录  机构概述  状况分析 # 宏观状况 # 业务状况 # 人力状况 # 指标状况  总结建议 西宁宏观经济环境及同业环境 年经济增长率(%) GDP(亿元) 当地人口数量(万人) 寿险总保费(亿元) 寿险深度(%) 寿险密度(元/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平安网点数 人保网点数 太保网点数 个险营销员人数 平安FYP市场占有率(%) 人保FYP市场占有率(%) 太保FYP市场占有率(%) 1998 10.5 66.93 71.13 0.7649 1.1 107.53 4244.96 1561.75 1999 今年1--8月今年预计 2001预计 10.1 10.6 10.7 11.3 73.16 53.6 80.4 88.36 71.94 84.94 85.17 86.1 0.867 0.7811 1.1714 1.528 1.1 1.4 1.4 1.7 119.54 90 130 170 4764.85 3528.76 5241 5765 1625.9 1130.55 1695.81 1768.73 1998 2 12 0 700 21 89 0 1999 今年1月至本月实际 今年预计 2001预计 2 3 3 5 12 12 13 15 0 0 0 1 1300 1200 1300 1600 37 55 55 48 63 45 45 43 0 0 0 9 青海省属于我国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外部经营条件条 件相对落后,同业中,平安网点较少,但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 若格尔木等新网点开始铺设,将会带动业绩的进一步成长。 以上数据来源西宁分公司 2000 年 8 月上报。 西宁 2000 年及 2001 年 1 月保费图 300 单位:万元 250 200 150 100 50 0 保费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98 117 155 166 243 282 161 147 133 145 十一月 十二月 129 145 一月 152 过去的十三个月中,西宁并未构筑一个显著的业绩平台,而 业绩的起伏和整个系统业绩的走势并不相同, 9 月和元月两次新险 的推广在西宁并未起到相应的作用。虽然办事处提前超额完成了任 务,但很遗憾没有借新险种推广的机会,使自己的业绩、人力进一 步成长。 2001 年 1 月西宁险种结构图 二代分红 21% 老险种 36% 鸿利险 43% 2001 年 1 月,西宁分红险共占总保费收入的 64% ,其中一代(鸿 利险)已经占 43% ,这一点和系统水平大体接近(有投联的除外),结 合西宁市场上只有平安和中保两家公司,可以看出,我们的险种优势明 显,虽然新险种启动慢热,但商品还是成为我们竞争中的主要优势。 险种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西宁办事处在推广了新险种之后,整体 业绩并未有明显提高,也就是说,我们的险种优势抢的是自己老险种的 市场,这与机构对险种宣导不够、启动不重视、市场定位不明确有直接 关系。如何在保持老商品销售份额的情况下,大力推展新商品,是分公 司目前的主要问题,这也是下一步机构业绩成长的最重要来源。 人力走势、增幅比较 西宁分公司 2000年及 2001年 1月人力走势图 700 680 660 640 620 系统和 西区人力走势 大体相同,而 且增长幅度也 相同,相比之 下西宁的人力 走势并没有在 后半年呈强劲 上升之势,且 全年升幅不大, 这一点从下面 和西宁环境类 似的机构对比 中就可以看出 来。 西宁 2000 年人 力净增长 19% 600 580 560 540 520 500 人力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554 516 577 559 624 625 628 658 636 680 一月 二月 三月 西区 2000年及 2001年人力走势图 十一月 十二月 633 一月 660 660 20600 19600 西区 2000 年人 力净增长 42% 18600 17600 16600 15600 14600 13600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西区人力 14167 13900 13970 14086 14572 15060 14938 15812 16437 16492 18330 20199 20199 系统 2000年及 2001年 1月人力走势图 190000 180000 系统 2000 年人 力净增长 41% 170000 160000 150000 140000 130000 12000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系统人力 126859 123825 130433 133242 132929 137071 136429 137883 140901 146186 159395 178711 179448 人力比较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西宁人力 川人力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 月 十二 月 一月 554 537 516 533 577 606 559 616 624 654 625 694 628 727 658 820 636 901 680 946 633 948 660 991 660 991 银川和西宁 2000 年初人力持平,西宁甚至多过银川,但 年底,银川人力已经超过西宁 300 余人。 2000 年银川共完成实 收保费 3688 万元,而西宁只有 1955 万元。 从以上分析和数据可以看出,人力发展是制约西宁发展的一 个重要因素。 人力结构分析与组织发展 60% 50% 40% 30% 20% 10% 0% 西宁 西区 系统 西宁的正式业务员占比高于西区和系统 47% 的水平,为 59%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的新人培训状况,但不能排除增员 人数过少的因素。 同时,至一月底西宁共有主任以上人员 53 人,平均每组人 数 14 ,每部人数 94 ,每区人数 660 。总体看,组织本身状况 良好,在系统内为中上水平,但组织发展过小、过慢,加快组织 裂变发展,是提升机构整体水平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力发展因素分析——增员和脱落 12. 0% 10. 0% 8. 0% 6. 0% 4. 0% 2. 0% 0. 0% 脱落率 增率 西宁 西区 系统 5. 3% 8% 7. 4% 10% 6. 3% 9. 9% 从指标上来看,西宁的脱落率低于西区和全系统,我们 推断,导致西宁人力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增员不利。 以上数值为 2000 年 12 个月平均值 指标分析(一)——人均件数和件均保费 2000年人均件数比较图 3. 0 •西宁件均保费低于西区和 全系统水平,除了本身经济 条件起一定作用外,业务队 伍的展业习惯和技巧存在问 题,机构应加大培训和辅导 的力度。 2. 4 3 1. 9 2. 5 2 1. 5 1 0. 5 0 西宁 西区 系统 •人均件数较少显示客户量 较少,应加强队伍拜访状况。 2000年件均保费比较图 系统 1659 西区 西宁 1356 1199 从以上两个指标看出: 西宁主管层面存在问题,对 业务员的辅导不够,但对主 管的培训则是解决上面问题 的首要条件。 指标分析(二)——活动率和人均产能 活动率比较图 73% 系统 同样,活动率和人均 80% 西区 产能的低下归根到底也是 对业务队伍的辅导和训练 68% 西宁 60% 65% 70% 75% 80% 人均产能比较图(标保) 85% 不够。如何加强主管层面 的力量,是机构首先要面 5000 对的问题。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人均产能 西宁 西区 系统 2854 4716 4743 通过对指标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 西宁业务队伍的技巧与意愿均存在一定问题, 加强对业务队伍的辅导和训练是机构的首要大事, 但主管能力也因此而需要巨大的提升。 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是加强机构的培训力量, 另一方面是做好基础动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 系。 目 录  机构概述  状况分析 # 宏观状况 # 业务状况 # 人力状况 # 指标状况  总结建议 一、树立正确理念:规模成长、品质优先,在快速发展中 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进步,要致力扩大机构的规模。 二、迅速发展人力:先阶段我们保费的成长还主要是以人 力的成长来拉动的,迅速发展人力是首要任务。 三、掌握营销节奏:根据营销的规律,适时的利用各种机 会来推动或拉动业务, 四、快速发展组织:在加强人力发展的同时,快速的、健 康的发展组织,以人力和组织的共同成长来带动机构 成长。 五、提升主管技能:提升主管这一关键层面的各项技能, 加强对业务队伍的培训和辅导。 六、加强基础管理:此方面不但包括机构应做的各种具体 的动作,还包括如电脑网络连通、基础设备配备等工 作。 附件二 西区元旦业绩分析 西区督导部 前言 新世纪的第一周,西区各机构奋起拼搏,一改往日节假日 业务推动乏力的状况,实现了首日保费 2045 万的好成绩,在此,西区督 导部向奋战在一线的各机构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为了更好地为各机构老总提供理性的元旦假日业务分析,从而 协助各机构能够把握好春节的假日业务推动,西区督导部特编制了《西 区元旦业绩分析》提供给各位领导参阅。同时我们也将全系统各机构春 节优秀业务推动企划案一并下发给各机构。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由于没有详尽业务数据的准确支援,因此 报告中肯定存在着不少问题,但能为一线提供及时的支援是我们最大的 心愿,望各位老总对报告提出批评指正。 另兰州分公司数据抓取不全,西宁数据没有抓取到,特向两个 机构致以歉意。 目 录  西区元月 2-8 日业绩总述 机构具体状况分析及建议 西区元月 2-8 日业绩总述 2001 年 1 月 2 日 -8 日 , 西区机构 1 、首期预收保费 4001 万元 ( 标保 3245 万 元 ), 2 、件数为 22605 件 , 3 、人均保费 1771 元 / 人 , 4 、人均件数 1.2 件 , 5 、件均保费 1436 元, 6 、月度计划达成 45% ,年度计划达成 3.12% 。 系统每日业绩进度分析 30 系统 西区 南区 东区 北区 25 20 15 10 5 0 2日 3日 4日 5日 8日 9日 10日 11日 从前 7 个工作日业绩进度看,西区的业绩进度首日冲高后迅即转入 3 、 4 、 5 日的低潮期,而 8 、 9 、 10 、 11 日的业绩进度在系统进度继续下跌的状况 下保持了平常业绩的高度,此态势说明两点: • 西区机构在如何利用节假日冲高业绩对销售队伍形成后续激励方面存在心理上、 技术上的准备不足。 • 后四日的进度表明,西区机构去年底的增员工作有了扎实的结果,此进度保持 下去,对新进队伍的长期生存与稳定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西区元月 2-8 日业绩总述——月度计划达成率 60 57 59 55 51 50 50 50 45 45 40 30 22 20 19 10 0 重庆 贵州 乌市 昆明 兰州 成都 银川 西安 西区 系统 达成率方面,西区低于系统整体水平,排名也相对靠后;机构中除西安、 银川和成都外,其余机构都已达成本月计划的一半以上,重庆、贵阳、乌鲁木 齐表现较为突出。 虽然我们用 5/17 分的工作日做到了 45% 的好业绩,但与全系统各机构 相比,我们的元旦假日业务启动仍有改善空间,后面我们将对机构做逐一的分 析。  西区元月 2-8 日业绩总述  机构具体状况分析及建议 成都分公司 • 成都分公司元旦业绩 炒作很成功,首日业绩近 八百万。表明元旦假日的 业务推动颇有成效,新险 种的推动也比较成功。 每日业绩走势 795 800 700 600 500 361 400 300 129 200 146 200 100 0 2日 3日 4日 5日 8日 • 从业绩走势看,业务推 动的持续力不强。甲 A 机构普遍是在元月 11 日 才业绩探底,而成都在元 月 4 日就过早跌入低潮。 • 预计完成本月任务无忧, 但不能给全年带来太多优 势,春节应抓住机会。 成 都 1月 2- 8日 险 种 结 构 鸿利保费 24% 老险种保费 47% 二代分红保费 19% 投资连接保费 10% • 险种结构方面较好,公司现有险种都已推出,同时 从去年投资连接炒卖之后,每次新险种推动都比较成功。 • 二代分红已经超过投连,在系统内也算炒做得极为成 功的机构,但考虑到二代分红是在全省推出,而投连是 在成都推出,所以新险种还有文章可做。 各层级人员保费分析 成都 FYP比例结构图 主管以上 占比 7% 主管以上 FYP 32% 试用 FYP 58% 正式 FYP 10% 100. 00% 三个层级中试用业务员的活动率 最低,但在新年前几天的业绩占 比中却占比最高。 50. 00% 成都 试用占比 51% 成都近期人力增长很快,试用员 工占比过半。 成都各层级人员活动率 0. 00% 正式占比 42% 成都各层级人力占比 试用业务员活动率 正式业务员活动率 主管以上人员活动 58. 87% 73. 61% 76. 71% 一方面是试用员工人数较多导致, 同时也表明正式以上人员产能不 高,应在此方面做文章。 小结: • 成都分公司元旦业绩炒作较好 , 新险种推动也取得 很大成功 , 如果在加强业务持续推动能力方面下功夫, 相信成都分公司会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 建议春节期间除了要保持业务队伍的活动率之外 , 可在新险种方面做一些文章 . • 建议春节期间的业务推动兼顾的层面放宽 , 除了试 用业务员之外 , 还应注意提高正式以上人员尤其是主管 以上人员的产能 . 重庆分公司 每日业绩走势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00 200 150 2日 3日 4日 100 5日 150 8日 借新年的机会 , 重庆分公司重现去年分红险推动 的高潮 , 业绩走势一直看好 , 除了首日达到五百万以 外 , 日均业绩平台也保持在百万以上 , 其元旦的业务 启动是极其成功的 . 重庆 1月 2- 8日险种结构 鸿利保费 35% 老险种保费 57% 二代分红保费 0% 投资连接保费 8% 险种方面 , 重庆分公司仍有很大空间 , 投连占有率 在全国相对较低 , 同时新险种并未启动 , 这可能与两个 险种推出时间较近有关 , 但也为下一步炒做提供了素 材. 重庆 FYP比例结构图 主管以 上占比 6% 重庆各层级人力占比 试用占 比 43% 正式占 比 51% •重分的人员构成方面 , 正式业 务员占比较高 , 相对应的保费 占比中也是正式业务员为主力 . 100.00% 50.00% 重庆 主管以上 FYP 19% 正式 FYP 63% 重庆各层级人员活动率 0.00% 试用 FYP 18% 试用业务员活动率 正式业务员活动率 主管以上人员活动率 36. 33% 67. 90% 81% •主管数量虽然较少 , 但保费占 比已经超过人力近一半的试用 业务员 , 这点从活动率方面可 以看出。 •提高试用人员的产能是下一步 的重要增长点 . 小结: • 整体来说 , 重庆分公司元旦业绩炒作极其成功 , 带动了 业绩平台的迅速提高 , 考虑到一月假日较多 , 利用春节之 机 , 保持这种势头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 • 因投连还未达到预期效果,二代分红未销售,因此为 一季度的业务推动预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 建议对新人元旦期间的业务活动状况做全面“体检”, 重点放在销售技能、部组管控和训练环节上是否存在改善 空间。 • 建议激励方案由鼓励出单活动的普遍型激励和鼓励转正 晋升的组织发展激励两部分构成,考虑到重庆组织发展 , 建议激励案结合人员晋升,尤其是转正和主任晋升方面。 昆明分公司 每日业绩走势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0 40 20 2日 3日 4日 17 5日 19 8日 昆明新年首日炒做取得骄人的成功,但后面 业绩逐步回落,直至低于去年后半年的业绩平台,且在 元月 8 日周一的黄金时间没有将业绩带动起来,甚为可 惜。从业绩整体发展趋势看,昆明在新年伊始完成了对 全年高目标的心理挑战,这个成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昆明 1月 2- 8日险种结构 老险种保费 28% 鸿利保费 29% 二代分红保费 7% 投资连接保费 36% 险种方面投连炒做的比较成功,但二代分红险未 能带来以往一般的新险种业绩提升,二代分红在险种的市场 和适用性方面比较好,如何利用新分红险扩大业务规模为昆 明后续的业务推动留下了空间。 昆明 FYP比例结构图 昆明各层级人力占比 主管以上占比 7% 试用 FYP 19% 用占比 主管以上 FYP 45% 24% 正式占比 48% 正式 FYP 57% • 昆明分公司的人员构成方面 , 正式 业务员占比较高 , 相对应的保费占比 中也是正式业务员为主力。 昆明各层级人员活动率 100. 00% 80. 00% • 主管数量虽然较少 , 但保费占比已 经超过人力近一半的试用业务员。业 务主任的展业能力仍是昆明的优势。 60. 00% 40. 00% 20. 00% 0. 00% 昆明 试用业务员活动率 正式业务员活动率 主管以上人员活动率 33. 33% 54. 90% 78. 31% • 提高试用人员的产能是下一步的重 要增长点 . 小结: • 昆分元旦的业务启动首日保费较高,所取得了成功的 意义极其深远,如何提高业务推动的持续力是我们可以 更加深入思索的问题。建议春节期间将激励时间适当放 宽以保证业绩平稳上升而走入正轨。 • 二代分红涉及到少儿市场,同时鸿盛险种适用度比较 高,所以建议春节期间将险种作为炒卖点之一。 • 建议在春节期间实施多层级激励措施,在顾及全面的 基础上建议对团队实施激励,将侧重点放在转正和晋升 方面。 贵阳分公司 每日业绩走势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贵阳此次元旦 业务推动是西区机构较为 100 典型的成功案例,无论是 首日的成功启动,还是后 续业务平台的持续维持, 40 29 20 18 都较为成功,如果利用元 月 8 日将业绩再次拉动起 2日 3日 4日 5日 8日 来,那将极其完美的业务 推动过程。 贵州 1月 2- 8日险种结构 老险种保费 17% 鸿利保费 41% 投资连接保费 28% 二代分红保费 14% 险种结构方面,贵阳新推出的两个新险 种占了保费比例的四成,新险炒做的还是比较成功, 险种优势已经成为带动分公司保费成长的最重要途 径。 贵州 FYP比例结构图 贵州各层级人力占比 主管以上占比 8% 试用 FYP 20% 试用占比 50% 正式占比 42% 主管以上 FYP 38% 正式 FYP 42% • 贵阳分公司的人员构成方 贵州各层级人员活动率 100.00% 面 , 正式业务员以上人员为主 80.00% 力,保费占比八成,尤其是主 60.00% 40.00% 管层面比较优秀,活动率和产 20.00% 0.00% 贵州 试用业务员活动率 正式业务员活动率 主管以上人员活动率 33. 54% 54. 77% 76. 54% 能都比较高,提高试用人员的 产能,是下一步贵阳分公司的 重点 . 小结: • 贵阳分公司元旦假日的业务启动是极其成功的,虽 然没有达成自己制订的高目标,但为全年的业务推动 提供极好的心理振奋效应,相信贵阳的全体员工会在 今后不断的业务高潮中培养出更强的信心。 • 新人在此次业务推动中显现的工作效能值得我们加 以深切关注,建议对新人元旦期间的业务活动状况做 全面“体检”,重点放在销售技能、部组管控和训练 环节上是否存在改善空间。 • 建议春节激励案的竞赛时间拉长,重点放在 2 月 5 日的业务再启动上。保证业绩持续推动从而带动节后 的业务启动。 乌鲁木齐分公司 每日业绩走势 300 270 250 200 150 104 100 53 50 0 2日 3日 41 4日 42 5日 8日 乌分业绩元旦业务炒作是西区机构中最为 完美的成功案例,首日业绩近三百万,且后期业绩保 持在四十万以上,八日周一为三天积累,再次的业务 启动强而有力,说明乌分在节前准备比较充分,业务 队伍在元旦高度启动后迅速走入持续作业的正轨。 乌鲁木齐 1月 2- 8日险种结构 鸿利保费 15% 二代分红保费 2% 投资连接保费 11% 老险种保费 72% 险种结构方面乌分元旦同时推出二代分红和投 连两个新险种,但效果似乎没有到位,业绩走势良好,但 险种的优势未能发挥,如何在春节利用这一卖点,将为完 成一季度乃至全年任务打好基础。 乌鲁木齐 FYP比例结构图 主管以上 占比 8% 乌鲁木齐各层级人力占比 试 用 FYP 3% 试用占比 50% 正式占比 42% 乌鲁木齐各层级人员活动率 120% 100% 80% 60% 40% 20% 0% 乌鲁木齐 试用业务员活动率 5% 正式业务员活动率 23. 23% 主管以上人员活动率 99% 正 式 FYP 26% 主 管 以 上 FYP 71% 乌分人力结构和 西区大部分机构相似,既 主管较少而试用业务员比 较多,但保费结构不合理, 主管占有七成以上,从活 动率可以看出,试用和正 式人员未被调动起来,这 应该引起分公司重视并加 以深度研究分析。 小结: • 总体来看,乌分元旦业务启动是西区机构中最为完美 的过程,这说明乌鲁木齐在元旦前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前 期准备工作,做到了业务队伍思想的高度统一。虽然员 工的普遍积极性有待提高,但坚持主管带头的做法是极 其准确而又正确的。 • 建议春节激励方案对正式和试用业务员有所侧重,同 时加强新险种推广的力度,利用新险种带动业绩的进一 步成长。 西安分公司 每日业绩走势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 西安分公司业绩走势平缓, 50 并未出现炒做后的高峰,因 36 27 28 31 分公司去年年底冲刺目标任 务的达成,客观上导致元旦 启动乏力。元月 8 日业务的 再次启动没有实现,从而导 致整体一月的业务进度受到 2日 3日 4日 5日 8日 了极大的影响。 西安 1月 2- 8日险种结构 鸿利保费 31% 老险种保费 50% 二代分红保费 8% 投资连接保费 11% 险种方面,二代分红并未进行有效炒做, 导致推动不力,同时投连占比也较低,如何有效推广 新险种是西安分公司在业务操作技术方面需要在短期 内加强的方面。 西安 FYP比例结构图 西安各层级人力占比 主管以上占比 7% 试用 FYP 18% 用占比 56% 正式占比 37% 主管以上 FYP 23% 正式 FYP 59% 西安各层级人员活动率 50% 40% 30% 20% 10% 0% 西安 试用业务员活动率 正式业务员活动率 主管以上人员活动率 14% 30. 49% 44. 68% • 西安分公司的人员构成方 面 , 正式业务员以上人员为 主力,保费占比八成,试用 业务员产能低下,这反应出 西安的业务队伍心态、理念、 技能的战略调整可能还需要 一个战役上的突破 . 小结: • 如何调动业务队伍利用好节假日进行业务冲刺是西 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相信西安分公司在认真总结 元旦的业务推动之后,会把握好春节机遇,将假期变 为新的业务启动点,从而带动一季度的目标达成。 • 针对近期增员较快的情况,同时结合西分的组织发 展的具体情况,建议在春节激励方案中将新员工转正 作为一个激励点来抓。 • 建议在春节业务推动方案中加强新险种的推广力度, 使业务人员尽快熟练对新险种市场操作。 兰州分公司 每日业绩走势 120 兰州分公司 110 对新年首日的炒作极为 100 成功,继上次分红险推 80 广成功后,再次很好的 利用了新险种的优势, 60 但业绩发展持续的力量 40 17 20 0 2日 3日 12 4日 10 5日 16 8日 薄弱,元月 8 日没有形 成再次启动,反应出对 队伍管理理念上还有提 高的空间。 兰州 1月 2- 8日险种结构 老险种保费 22% 投资连接保费 0% 鸿利保费 46% 二代分红保费 32% 险种结构方面,兰分的结构比较合理,可 以看出新险种推动比较成功,二代分红在保费的占比在 系统内也比较好,在投连未推出的情况下,分红险已经 占保费一半以上,有效的带动了整体业绩的发展 . 银川分公司 每日业绩走势 29 30 25 21 20 15 15 10 10 6 5 0 2日 3日 4日 5日 8日 银川的元旦启动明显不力,首先是主观上机 构未对元旦做出相应的措施,其次是客观上因去年年底 考核而导致准主顾量的枯萎,致使年初业绩不甚理想。 但后续的业绩表现反应出银川作为西区优秀机构的基础 底蕴依然雄厚。 银川 1月 2- 8日险种结构 鸿利保费 10% 二代分红保费 4% 投资连接保费 0% 老险种保费 86% 除了投连险未开始销售以外,银川其他新险 种销售状况不很理想,在全国占有相当比重的分红险在 银川基本未起到相应作用,如何利用新险种带动业务的 规模提升是银川将来又一个业务想象空间。 主管以上占 比 6% 银川 FYP比例结构图 银川各层级人力占比 试用 FYP 4% 试用占比 48% 正式占比 46% 正式 FYP 30% 主管以上 FYP 66% 银川各层级人员活动率 120. 00% 100. 00% 80. 00% 60. 00% 40. 00% 20. 00% 0. 00% 银川 试用业务员活动率 正式业务员活动率 主管以上人员活动率 4. 37% 24. 50% 98. 53% • 银川分公司人力结构和 西区大部分机构相似,既 主管较少而试用业务员比 较多,开年后 5 个工作日 正式员工和试用员工活动 率反应出整体业务队伍基 本没有业务推动动作,这 是营销基础管理中的大忌。 小结: • 银川分公司元旦的业绩炒作虽然不如人意,但机构自 身长期以来强化基础管理使银川得以迅速将业绩拉动, 这样的案例对西区各机构面临未来管理目标具有深远的 思考意义。 • 建议银川利用春节机遇强化业务首日启动和 2 月 5 日 的持续启动,重点放在业务主管的带头、业务人员的普 遍启动及新险种的有效推广方面。

76 页 826 浏览
立即下载
KPI培训2012

KPI培训2012

KPI 内部培训 内容 •KPI 体系基本原则综述 •KPI 制定操作细则 * CTE/020114/SH- 关键业绩指标是推动公司价值创造的驱动因 素 关键业绩指标能 ...  关键业绩指标是 ... •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并随公司战 略的演化而被修正 •能有效反应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变化 的衡量参数 •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部分。其 中定量指标部分包括财务指标和服务 / 经营运作指标。定性指标包括与业务 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软性参数等 •对关键重点经营行动的反映,而不是 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 •由高层领导决定并被考核者认同的 * •使高层领导清晰了解对公司价值最 关键的经营操作的情况 •使管理者能及时诊断经营中的问题 并采取行动 •有力推动公司战略的执行 •为业绩管理和上下级的交流沟通提 供一个客观基础 •使经营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对业绩有 最大驱动力的经营方面 CTE/020114/SH- 制定 / 修改关键业绩指标流程 1. 制定 / 修改关 键业绩指标 2. 设定目标签 订业绩合同  3. 进行经营业绩 审核 4. 制定计划 采取行动 根据需要加以修改 9 月中 1.1 列出目前的 集团 / 旬 1.2 确定关键业 1.3 找出数据要 业绩衡量标准 省公司 绩指标 求 / 奠定基础 战略目 标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主要 •明确集团公司战 •重新利用价值树,•了解关键业绩指标 活动 略目标 分析关键价值驱 所需数据的可获得 性 •列出集团 / 公司 动因素 目前的业绩衡量 •找出关键的业务 • 制定解决数据差距 标准 驱动因素 的计划 •分析目前衡量标 •提出关键业绩指 准的主要利弊 标初稿 10 月底 1.4 制定关键业绩 指标并请管理 层加以审核 1.5 纳入管理流 程 第四周 •确定有关关键业绩 指标数据收集的流 程 •同管理层一起进行 审核,获得他们的 认同,必要时加以 调整 第五周 •建立高效的信息 系统,为关键业 绩指标体系在管 理中的运用提供 支持 •将关键业绩指标 体系落实到日常 管理中 主要 成果 •目前业绩衡量标 •新的符合集团战 •所需数据可获得性 •关键业绩指标数据 •纳入日常管理的 准及其存在问题 略目标要求的关 • 解决数据差距的计 收集流程 业绩指标体系 键业绩指标初稿 划 •关键业绩指标定稿 频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 CTE/020114/SH- 制定 / 修改关键业绩指标流程各部门角色 负责执行 * 协助 / 提供数据 决策 1. 制定 / 修改关键业 绩指标 2. 设定目标签订业 绩合同  1.1 列出目前的业绩 衡量标准 / 奠定 基础 1.2 确定关键业绩指 标 4. 制定计划 采取行动 3. 进行经营业绩审核 根据需要加以修改 1.3 找出数据要求 1.4 制定关键业绩指标 并请管理层加以审 核 1.5 纳入管理流程 人力资源部 发展 规划部 • 分析 / 分解集团战略目 标 • 协助分析目前管理标准 • 协助分析关键 价值驱动因素 计划财务部 • 分析关键价值 驱动因素 • 协助确立关键 财务指标 营销服务中 心 • 协助确立关键 网络中心 • 协助确立网络 IT 管理 总经理 关键业绩指标体系的制定 由人力资源部主持驱动, 同时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 充分介收 • 协助了解所需数据的可获 得性 客户服务指标 服务质量指标 • IT 管理协助了解所需数据 • IT 管理负责建立高效的 的可获得性 • IT 管理协助制定解决数据 的计划 ** 信息系统以保证关键业 绩指标体系在日常管理 中的运用 • 大力推广业绩指标体 公司各部门 *若未特别说明,负责执行该步骤中的各主要活动 **总经理负责决策公司重要业务(营销服务中心和网络中心)和职能部门领导的关键业绩指标 * 系在日常管理中的运 用 CTE/020114/SH- 制定关键业绩指标可从四方面考虑 财务 / 效益 服务 / 经 营 员工管理 战略 / 策略 目标 关键业绩目标范例 •侧重与公司会计职责相一 •公司投资资本回报 •业务单元损益 •侧重在日常经营运作流程 •新产品收入所占总收入的 致的价值创造 以及跨职能 / 跨业务单元 辅助流程中创造价值 •提供客户对公司经营满意 度的看法 份额 •衡量共享服务的特定关键 业绩指标,如提供维护 •客户满意度指数,例如 – 服务质量 – 购买价值 – 公司形象 •就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发展 •员工满意度指数 •关键人才流失率 •侧重于长期发展重点以创 •细分的市场份额 •新渠道的收入份额 提供观点 造价值,包括实现增长 * 说明 •确保创造财务 价值 •确保近期和远 期的侧重点 •包括对公司业 绩评判内部和 外部的观点 CTE/020114/SH- 第一步 : 通过价值树可以明确电信企业最关键的 价值驱动因素,并了解主要负责部门  第一步:  确定业务的价值树 价值体系 第二步: 找出具有重大影响 的关键业绩指标 第三步: 给各岗位确定关键业绩指标 有重大影响的指标项目 岗位关键业绩指标 总经理 • • 部门 1 总经理 • • 部门 2 总经理 • • • 对公司效益和业务管 • 一般以投资资本回报 率 (ROIC) 为分析起 点 理重点影响大的指标 • 相对可控的指标 • 有很大的改善潜力 – 波动性较大 – 与最佳做法之间的 差距较大 业务单元 1 经 理 • • * ... 业务单元 2 经 理 • • CTE/020114/SH- 通过价值树的方式分解电信行业及本地网的价值 相关本地网 示意 体系 ( ) 责任部门 价值树 影响方面 贡献 / 净营 运资产 (本地网 总经理) x 税前资本 回报 1 - 净资产回报 (集团执行 总裁) 经营税收 (集团公司财务) + 贡献 (营销服务 中心总经理) - 实际收入(营销 服务中心总经理) - 直接营销成本(营 销服务中心总经理) 网络和维修成本 (网络中心总经理) x 分摊成本 x + 财务贡献 ( 集团执行总裁 / 集团财务 ) x x - 1 经营费用分摊 贡献(公司) 固定资产 净营运 资产 + 净经营资产 使用的资金 周转资本 + 非经营收入 / 非经营资产 ÷ 坏帐 按预算确定 的网络成本 (固定) + 成本 (超预算部分 的网络成本) 服务的使用 (营销服务 中心) - ÷ 帐面收入 成本 / 服务 (相关部门 负责人) 网络资产 (网络 / 营销 服务中心) x 分摊资产 (公司 / 其它) + 网络资产 / 预算网络资产 (网络中心) 预算网络资产 (营销服务 中心) 应收帐款 (营销服务中心) 库存和应付账款 (采购和物流 / 网络) 无形资产和其它经营资产 (营销服务中心) 非经营资产 使用的资金 * CTE/020114/SH- ( 价值树进一步分解 – 大客户部 贡献只分解到大中小 客户部,预算网络和 维修成本及管理费用 暂时不分摊到行业经 理层 实行收入 – ( 客户经理 ) 固话产品 – 金融 + 服务用量 ( 营销服务中心 总经理 ) 制造 ( 行业经理 ) 实行收入 – ( 客户经理 ) 营销成本 – 其它行业 ( 行业经理 ) ( 黄页公司经 ( 客户经理 ) – 收入 坏帐 ARPU 用户数 附加网络成本 (超预算部分) 预算网络和 维修成本 其它 + 服务用量 分摊管理费用 资费 话务量 广告宣传 网络和维修成本 公话 黄页 按预算确定的网 络成本(固定) ( 其它相关部门 ) 个人客户部 ( 公话公司经 理) 话务量 成本 / 服务用量 数据产品 ( 个人客户部经 理) 资费 x ( 客户经理 ) 分摊管理费用 ( 大客户部经理 ) ( 中小企业部经 理) 用户数 网络和维修成本 大客户部 贡献 ARPU 其它 ( 客户经理 ) ( 行业经理 ) 中小企业部 坏帐 ) 负责任岗位 广告宣传 营销成本 – 收入 暂时不分摊的成本 按预算确定的网 络成本(固定) 附加网络成本 (超预算部分) x ( 客户经理 ) 成本 / 服务用量 * ( 其它相关部门 ) CTE/020114/SH- 暂时不分摊的成本 ) 负责任岗位 价值树进一步分解 –中小企业部 ( 实行收入 – ( 客户经理 ) 固话产品 – 区域 1 坏帐 用户数 其它 ( 客户经理 ) + 网络和维修成本 服务用量 贡献 ( 营销服务中心 总经理 ) 区域 2 实行收入 – ( 客户经理 ) 数据产品 营销成本 个人客户部 – 区域 N 黄页 ( 黄页公司经 ( 客户经理 ) – 收入 坏帐 ARPU 用户数 预算网络和 维修成本 其它 + 服务用量 分摊管理费用 资费 话务量 广告宣传 网络和维修成本 公话 ( 公话公司经 理) 附加网络成本 (超预算部分) ( 其它相关部门 ) ( 中小企业部经 理) ( 个人客户部经 理) 按预算确定的网 络成本(固定) 成本 / 服务用量 ( 大客户部经理 ) 中小企业部 话务量 x ( 客户经理 ) 分摊管理费用 大客户部 资费 广告宣传 营销成本 – 收入 ARPU 按预算确定的网 络成本(固定) 附加网络成本 (超预算部分) x ( 客户经理 ) 成本 / 服务用量 * ( 其它相关部门 ) CTE/020114/SH- 暂时不分摊的成本 ( ) 负责任岗位 价值树进一步分解 –个人客户部 实行收入 – ( 客户经理 ) 固话产品 – 区域 1 其它 ( 客户经理 ) + 网络和维修成本 大客户部 服务用量 ( 大客户部经理 ) ( 营销服务中心 总经理 ) 区域 2 实行收入 – ( 客户经理 ) 数据产品 ( 居民个人部经 理) 营销成本 – 区域 N ( 公话公司经 理) 黄页 ( 黄页公司经 理) 附加网络成本 (超预算部分) ( 其它相关部门 ) 居民个人 公话 按预算确定的网 络成本(固定) 成本 / 服务用量 中小企业部 ( 中小企业部经 理) 话务量 x ( 客户经理 ) 分摊管理费用 贡献 坏帐 用户数 资费 广告宣传 营销成本 – 收入 ARPU ( 客户经理 ) – 收入 坏帐 ARPU 用户数 其它 + 服务用量 分摊管理费用 话务量 广告宣传 网络和维修成本 预算网络和 维修成本 资费 按预算确定的网 络成本(固定) 附加网络成本 (超预算部分) x ( 客户经理 ) 成本 / 服务用量 * ( 其它相关部门 ) CTE/020114/SH- 网络成本进一步分解到后端各部门 投资计划 增量固定资产 工程采购 工程建设 固定资产折旧 + (资源调配建设 部) 县局 存量固定资产 资源调配 + 网络和 维修成本 线路 维护和安装费用 (网络中心总经理) (维护安装部) + 设备 + 各县局 + 客户响应中心 其它运营费用 + 网络监控 / 分析 + 综合调度中心 * CTE/020114/SH- 净运营成本价值树进一步细化 暂时不分摊 直接资产 固定资产 * (网络中心) + 转移 / 分摊资产 (集团 / 省公司) + 应收帐款 净运营成本 流动资产 + + (市场营销部) 库存净值 (采购) - 应付账款 (采购) 无形和其它运营资产 *不包括新增战略性投资 * CTE/020114/SH- 利用价值树初步衡量主要业务部门对关 键价值驱动因素的影响 很大 中等 无 对关键业绩指标的影响 岗位 主要职责 财务指标 • 制定、实施本地网整 收入 收入 Cape Opex 贡献 净 增长 x 运 率 营 资 产 贡 献 率 体经营战略… • 直接拥有、制定本地 本地网 总经理 网的年度经营、预算 计划… • 负责本地网所属各项 业务活动… 营销服务中 心总经理 网络中心 总经理 服务指标 人员管理 服务 通讯 关键人才 质量 质量 流失率 安全指标 (否决 性) • 负责公司收入计划目 标的组织实现 • 负责公司营销战略方 案的制定和管理 • 负责与公司后端部门 的协调工作 • 负责管理公司网络的 计划,建设,资源调 度与管理,以及网络 维护的全面工作 • 负责向前端部门提供 承诺的资源与服务 * CTE/020114/SH- 并确定公司高层管理的财务指标 总经理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EBITDA 营销公司 总经理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预算网络成本贡献率 •营销成本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网络公司 总经理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实际网络成本 / 预算网 络成本 * 综合管理 部部长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人力资源 部总监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发展规划 部总监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计划财务 部总监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EBITDA CTE/020114/SH- 第二步 : 进行关键驱动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选择 最有影响的几个指标 示意 各指标增加 10% 带来贡献 / 净运营资产的变化 +10% 大客户流失率 -7.9% 管线利用率 个人用户网络成本 4.5 -10.6 用户号线放装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2.6 大客户收入和 个人用户网络 成本能引起公 司效益的较大 比例的变化 , 而 传统的用户号 线放装指标对 公司效益的影 响不是很大 0.2 *由于数据有限,大客户流失率计算方法是假设大客户中有 10% 的客户在 2001 年 10 月时收入减少 20% * CTE/020114/SH- 公司高层领导财务指标的大致权重 30  财务类指标 70% 60 60 50 服务类 / 营运 类指标 员工管理指标 20 30 30 10 10 10 总经理 营销服务 中心部门 网络中心 部门 总经理 的财 务指标权重占 最大,前端与 后端业务部门 领导的服务类 / 营运类指标 相应增加。职 能部门一般情 况下财务指标 比重偏小 20 职能部门 * (人力资源 / 综合部) *各类权重的比例可根据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而变化,比如计划财务部的财务类指标权重会加大 * CTE/020114/SH- 除了敏感性分析,权重的设定也要靠经验的 积累 成功经验 原因 • 指标数控制在 5-10 个之间 • 过高的考核指标导致员工分散注意 • 每个 KPI 权重一般不高于 30 • 过高的权重易导致该员工“抓大头 力,且多数指标重复 扔小头”对其它与工作质量密切相 关的指标不加关注;且过高的权重 会使员工考核风险过于集中,万一 不能完成指标,则整年的奖金薪酬 均会受很大影响 % • 太低会对考核得分缺少影响力,也 易导致该员工“抓大头扔小头”现 象 • 每个 KPI 权重一般不低于 5% • 权重一般取 5 的整数倍 • 得分一般利用线性变化算比 • 可简化计算的难度 • 可简化计算的难度 例 * CTE/020114/SH- 在高层领导指标确定以后,下一步工作是分 解 营销公司财务指标举例 •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 收入 • 预算网络成本贡献率 • 营销成本 •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营销公司总经理 集团客户部经理 • 大客户收入 • 大客户的贡献 • 预算网络成本贡献 率 • 大客户营销成本 商业客户部经理 • 中小企业客户收 入 • 中小企业客户部 贡献 • 预算网络成本贡 献率 • 中小企业客户营 销成本 公众客户部经理 • 个人客户收入 • 个人客户贡献 • 预算网络成本 业务支持中心主任 • 应收帐款周转 次数 贡献率 • 个人客户营销 成本 * CTE/020114/SH- 分解的原则 对该人员工作具有 激励作用 该指标分解后该部 门员工有能力控制 下级部门帮助领 导分担的指标, 所以必须能够激 励业绩 该指标具有较强可 测性 便于各部门数据 收集以及相关人 员 / 部门的指标计 算 与该部门工作密 切相关,不超出 人员能力范围 * CTE/020114/SH- 分解的指标权重要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调 整 5 25 财务类指标 60% 95 75 其它 40 客户经理 呼叫中心主任 一般前端与后端 分别是公司收入 与成本的主要产 生处,财务类指 标的考核权重会 大于职能部门或 支撑部门这些不 直接同财务挂钩 的部门 维护安装 部主任 * CTE/020114/SH- 每年关键业绩指标和其权重还要根据公司 的战略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财务类指标 服务 / 营运类指标 管理类指标 某公司举例 关键业绩指标 ( 举 例) •公司经营收入 •公司 EBITDA •公司净利润 •公司投资资本回报率 单位 权重 合同目标 亿元 亿元 亿元 % 15% 15% 10% 10% xxx xxx xxx xxx •市场占有率 •用户人均收入 % 元 % % 万元 10% 10% 10% 5% 5% xxx xxx xxx xxx xxx 评分 % 5% 5% xxx xxx (ARPU) •用户保留率 •新产品销售增长 •广告促销成本 •营销人才培养 •部门费用控制 •此处 , 为满足 IPO( 首次公开发 行 ) 的需要 , 增加了许多投资者关 注的关键业绩指标 , 以配合公司 的战略 * CTE/020114/SH- 职能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的设计以主要工作的完 成情况为基础 •关键业绩指标的设计中主要考虑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以及完成 工作时间、质量和成本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 时间:职能部门完成主要工作是否及时? – 质量:职能部门各主要工作的质量如何? – 成本:职能部门完成主要工作时的费用支出是否合理? •由于工作性质职能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有较多定性指标,但也 结合一些定量指标的考量,尤其是部门预算 / 费用的控制 •对职能部门的考核输入有部分来自于各业务部门及其他职能部 门,以保证其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他部门的需求,保证 公司整体运作的最佳效应 * CTE/020114/SH- 举例-综合管理部主任业绩合同 受约人姓名: 职位:      __________________  主任       业务部门: 综合管理部 指标类型 主要业绩考核方面 发约人 1 姓名: ___________          职位: ___________     发约人 2 姓名: ___________         职位:  ___________ 关键业绩指标 (KPI) 财务指标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服务 / 经营指标 •部门费用 •领导满意程度 •部门间满意度 •公文处理时限和准确度 •对外协调能力 •法律纠纷处理能力 •业务合同谈判有效支持性 人员管理指标 内部管理 签名: ____________ 受约人 •公司安全 权重 单位 权重 单位 % 15% 元 15% 元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10% 10% 10% 10% 10% 10% 10% 次数 扣分 签名: ____________ 发约人 1 * 初步举例 合同有效期: 2002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签署日期: _______________ 目标完成值 实际完成值 实际完成值 得分 ____________ 发约人 2 CTE/020114/SH- 和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讨论也是一个重要 步骤 讨论中发现的问题 解决方案 • 上级领导的某些指标认可 • 列出指标、涉及流程 / 工作, • 一个指标由多个部门、责 任划分不满 • 下级部门背多个关键指标、 领导如全背则导致了指标 过多 • 权重分配无法体现企业短 期目标或战略倾向 寻找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该指 标( e..g. 网络资源利用 率) • 通过权重的横向比较,用大 权重明确主要责任,小权重 明确次要责任( e.g. 应收 帐款周转次数) 相应被考核人 员与领导对 KPI 的接受和理解 有利于 KPI 的 实施与落实 • 抓住最主要的一个指标由领 导责任,从而明确部门的工 作重点( e.g. 大客户 ARPU ) • 调整相应权重( e.g. 领导 成本贡献率) * CTE/020114/SH- 明确 KPI 的计算和数据来源也是帮助完善 KPI 体系的必要步骤 – 指标定义举例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 数据来源 考核期 •分公司贡献 实际收入-实际网络成本-运营成本 财务部 季、年 •实际运营收入 通信业务收入-坏帐 财务部 季、年 •坏帐 应收账款超出三个月以上 财务部 季、年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实际网络成本 •预算网络成本 •收入增长率 公司贡献 固定资产 **+ 流动资产 + 无形资产 ×100% 财务部 年 实际网络成本折旧 + 网络维修费用 财务部 年 ( 营销中心和网络中心 ) 服务水平协 议 (SLA) 上预定的网络成本 +/- 年 中任何调整 财务部 年 当年客户收入 -去年年终客户收入 财务部 年 ×100% 去年年终客户收入 月租费收入 + 通话费收入 + 服务费收 入 * 定性的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方法见定性指标评估表 (ARPU ) * ** 根据本地网的现有准利润中心的定位,固定资产不包括新的战略性投资 用户总数 •用户人均收入 财务部 季、年 营销服务中心 CTE/020114/SH-KPItraining

26 页 796 浏览
立即下载
美的干部绩效考核办法

美的干部绩效考核办法

广东美的集团空调事业部文件 美冷字[2001] 09 号 签发人: 方洪波 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事业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对 中高层干部的价值创造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通过此评 价合理地进行价值分配,促进中高层干部与事业部共同发展,特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原则 干部考核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依据价值创造的 结果(业绩)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表现,实现干部的薪资、效益分红、 职位升降与考核结果紧密结合。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事业部本部各类管理干部和二级子公司第一责任人。 二级子公司可参照事业部考核办法制定各单位内部干部考核办法并自 行组织实施(二级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统一由事业部财务管理部进行考 核)。 第二章 考核体系 第四条 考核对象 Ⅰ 类:二级子公司第一责任人; Ⅱ 类:事业部职能部第一责任人; Ⅲ 类:事业部职能部普通管理干部; 第 1 页 共 18 页 第五条 考核内容 事业部干部绩效考核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主要包括: 1、事业部下属二级子公司经营目标、经营绩效和管理绩效考核; 2、事业部各职能部部门管理绩效考核; 注:具体参见事业部《2001 年二级子公司经营责任制考核及收入分配方案》和《事业部职能 部管理绩效考核方案》 3、干部个人绩效考核,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工作业绩评估:主要根据干部工作目标计划内容进行考核; (2)工作能力评估:主要针对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发展潜能、文化 管理、执行能力、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人 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能力评估细则。 综合得分=工作业绩得分×70%+工作能力得分×30% 第三章 考核管理 第六条 考核机构 1、事业部管委会:是最高考核机构,负责事业部下属二级子公司经营 目标、经营绩效和管理绩效考核以及事业部各职能部管理绩效考核,事 业部总经理是管委会考核负责人。 2、人力资源部:负责事业部干部考核体系构建、考核制度的制定、考 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并综合协调、指导与监督二级子公司及职能部的考 核工作,以及考核结果的管理与归档。 第七条 考核方式 1、Ⅰ类干部按照经营目标、经营绩效和管理绩效进行考核,事业部总 经理是考核负责人; 2、Ⅱ类干部按照职能部管理绩效进行考核,事业部总经理是考核负责 人; 第 2 页 共 18 页 3、Ⅲ类干部根据个人绩效进行综合考核,事业部各职能部负责人 是考核负责人。 Ⅲ 类干部工作业绩由直接上司进行考核;工作能力采用直接下属 评价、相关性评价、直接上司三级考核方式。 直接下属评价:受被考核者管理的员工对其进行的评价; 相关性评价:与被考核者有工作关联的部分管理干部对其进行的评价; 直接上司评价:一般指部门负责人对其进行的评价。 第八条 考核时间与周期 干部考核每半年一次,年终进行综合评定。 考核对象 二级子公司第一责任人 考核负责人 子公司经营目标、经营绩效 事业部总经理 职能部第一责任人 事业部职能部普通管理干部 考核依据 管理绩效、述职报告 职能部管理绩效、述职报告 职能部负责人 工作业绩、工作能力 述职报告 考核周期 半年度 半年度 半年度 第九条 考核程序 事业部对二级子公司的经营目标、经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根据事 业部《2001 年二级子公司经营责任制考核及收入分配方案》由事业部三 个职能部协同进行;对职能部管理绩效考核由营运发展部根据事业部 《职能部管理绩效考核方案》进行。 事业部对Ⅲ类干部个人绩效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年终进行综合 评定,年终考核结果为上、下半年考核结果的算术平均数。考核结果由 人力资源部审核,管委会审议,事业部总经理裁决。 Ⅲ 类管理干部考核流程: 1、填写考核期内《干部工作目标计划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 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2、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工作需要,调整期初制订的工作目标计 第 3 页 共 18 页 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工作目标计划调整次 数视客观情况而定; 3、考核期结束前约半个月,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干部工作目标计划 表》下发《干部工作业绩评估表》给被考核者直接上司进行评估打分; 4、考核期结束前约半个月,由人力资源部下发《干部综合能力评估 表》给相关人员进行评估打分; 5、人力资源部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部绩效考核结果处理表》,并 按被考核者——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部总监——事业部总经理流 程进行审批。 第四章 考核结果的应用 第十条 考核结果等级分布 分数段 90 分以上 80~89 70~79 70 分以下 等级 A B C D 意义 优 良 中 差 第十一条 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关系 考核对象 一级经营目标 H 二级经营目标 L 经营绩效 K 管理绩效 M 个人绩效 P Ⅰ 类干部 ▲ ▲ ▲ ▲ △ Ⅱ 类干部 ▲ ▲ △ Ⅲ 类干部 ▲ △ ▲ 备注 ▲表示直接相关,△表示间接相关。 第十二条 考核结果与调薪 1、经营绩效考核结果 K 直接影响Ⅰ类干部下一年度的工资序列的 变动,管理绩效考核结果 M 直接影响Ⅱ类干部下一年度的工资序列的 变动;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结果 P 直接影响Ⅲ类干部下一年度工资序列 的变动: 第 4 页 共 18 页 考核结果 A 工资序列升降级数 1 B 0 C D 备 注 0 -1 当职务不发生变化时,工资序列只 能升到该职位的最高级。 注:工资序列升(降)每年一次,在每年 2 月份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年 度考核结果=(上半年度考核分+下半年度考核分)/2 2、员工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工资职级调整可不受事业部规定的调薪 时间限制: (1)职务晋升; (2)在市场业务发展、技术创新、新事业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作出 特殊贡献,必须填写《特殊调薪申报表》,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 审批。 3、 员工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职能工资将破格降级: (1)职务降聘或免聘; (2)因本人过错,给事业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损害事业部形象者; (3)多次或重复违反集团和事业部规章制度者; (4)因个人能力或身体原因,长期无法胜任或实际未行使本职务 (或岗位)职权者。 第十三条 考核结果与年终收益 1、各二级子公司第一责任人和普通管理干部年终收益计算公式: 参见事业部《2001 年二级子公司经营责任制考核及收入分配方案》 2、事业部职能部第一责任人年终收益计算公式: 职能部第一责任人年终收益=∑职能部第一责任人管理工资×20%×计提系数 1+事业部职能部第一责任人效益分红总额×计提系数 2 计提系数 1=Ei×M i/∑(Ei×M i) 计提系数 2=Fi×M i/∑(Fi×M i) Ei =职能部第一责任人管理工资总额 20% Fi =职能部第一责任人预算效益分红额 第 5 页 共 18 页 Mi =职能部管理绩效评价得分 i=表示某职能部第一责任人 3、事业部职能部普通管理干部年终收益计算公式: 年终收益=某职能部普通管理干部效益分红总额×计提系数 计提系数=Ei×Pi/∑(Ei×Pi) Ei =某职能部普通管理干部预算效益分红额 Pi=管理干部个人绩效评价得分 i=表示某管理干部 注:个人考核结果P为 D 者,取消效益分红的发放。 第十四条 二级子公司管理绩效与第一责任人 参见事业部《2001 年二级子公司经营责任制考核及收入分配方案》 第十五条 职务升降 经营绩效考核结果将影响Ⅰ类干部的职务升降,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将 影响Ⅱ类干部的职务升降,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影响Ⅲ类干部 职务的升降。 1、进行职务晋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连续两次考核结果为 A; (2)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综合测评; (3)满足以上条件者职务可晋升一级; 2、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为 D 者,即降聘或免聘(调整工作岗位或 免职)。 3、 经审批破格晋升或降职者,不受考核结果限制。 第五章 考核面谈与绩效改进 第十六条 考核面谈 Ⅲ 类干部考核的核心是结合干部的工作目标计划,目的是对干部工 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工作思路和绩效改进方面提供帮助。因此,考核 第 6 页 共 18 页 结束后,考核者应当与被考核者进行面谈。 第十七条 绩效改进 考核面谈为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改进与能力提升所进行的沟通 应做到: 1、让被考核者了解自身工作的优、缺点: 2、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期望达成一致的意见; 3、讨论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书面绩效改进和培训计划。 第六章 考核结果的管理 第十八条 考核指标和结果的修正 考核结束后人力资源部还应对受客观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考核 指标和考核结果进行修正。 第十九条 考核结果反馈 被考核者有权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人力资源部应在考核结束后五 个工作日内,向被考核者通知考核结果。 第二十条 考核结果归档 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作为保密资料,由人力资源部归入干部考核档 案并负责保存。 第二十一条 考核结果申诉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首先应通过双方的沟通来解决;如 不能妥善解决,被考核者可向事业部管委会或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事业部管委会或人力资源部需在接到申诉之日起十日内,对申诉者的 申诉请求予以答复。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事业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制订、解释及修订;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附表:(适用于中层管理干部) 第 7 页 共 18 页 1、干部工作目标计划表 2、干部工作业绩考核表 3、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 4、干部考核结果处理表 5、干部绩效考核评定细则及相关指标的说明 美的空调事业部 二 00 一年一月六日 发:各单位 送:辛副总、金副总 抄报:集团总裁办、集团人力资源部 印发份数:15 份 其中存档:1 份 第 8 页 共 18 页 美的空调事业部 干部工作目标计划表 编号:KP01 姓 名 工作岗位 单位名称 部门名称 考核期 年 月—— 年 月 工作概要 工作目标计划 序号 工作计划内容 1 第 1 项工作计划 2 第 2 项工作计划 3 第 3 项工作计划 4 第 4 项工作计划 5 第 N 项工作计划 被考核者 签名 备注 工作目标 部门负责人 签名 需到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 9 页 共 18 页 重要性 基数 美的空调事业部 干部工作业绩评估表 编号:KP02 姓 名 工作岗位 单位名称 部门名称 考核期 年 月—— 年 月 工作概要 工作业绩评价 序号 重要性基数 评估项目 1 第 1 项工作计划 2 第 2 项工作计划 3 第 3 项工作计划 4 第 4 项工作计划 5 第 N 项工作计划 (10 分制) 总得分=∑(各项得分)/∑重要性基数×100 被考核者 部门负责人 签 名 签 名 1、各项实际得分=评价得分×重要性基数÷100 备注 2、需到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 10 页 共 18 页 评分 (百分 制) 得分 美的空调事业部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A) 编号:KP03A 姓名 岗 单位名称 位 部门名称 考核期 年 月—— 年 月 评分 考核项目 权重 15% 知识和技能 评估要点 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等 30% 管理能力 部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部门内外协调 管理创新(制度建设、管理提案等)、技术创新(三 创新能力 20% 自我认知能力 20% 述职报告,个人发展规划,学习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15% 沟通耐心,虚心,认真,坦城, 新项目成果)、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数等 总得分: 简要评语: 备注 本表由直接上司进行评价 第 11 页 共 18 页 (100 分制) 美的空调事业部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B) 编号:KP03B 姓名 岗 单位名称 位 部门名称 考核期 年 考核项目 权重 月—— 年 月 评估要点 评分 (100 分制) 工作知识技能 20% 协作能力 30% 创新能力 20% 工作作风 10% 人际沟通能力 20% 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等 协作精神 协作的建议和行动等 管理创新(制度建设、管理提案等)、技术创新(三 新项目成果)、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数等 反应快速 工作态度 交流耐心、虚心、认真、坦诚 总得分: 简要评语: 备注 本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 美的空调事业部 第 12 页 共 18 页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C) 编号:KP03C 姓名 岗 单位名称 位 部门名称 考核期 年 月—— 年 月 评分 能力考核项目 工作知识技能 权重 20% 评估要点 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等 是否对部属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是否支持部属参 30% 部属的培养 加培训并提供参考性建议,是否同部属进行绩效的 面谈并帮助部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等 管理创新(制度建设、管理提案等)、技术创新(三 创新能力 10% 团队建设能力 30% 部门文化建设、团队协作精神、员工满意度等 职业素养 10% 无违规现象发生,仪表,言语,举止等 新项目成果),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数等 总得分: 简要评语: 备注 本表由部门下属进行评价 美的空调事业部 第 13 页 共 18 页 (100 分制) 干部绩效考核结果处理表 编号:KP04 姓 名 岗位 考核期 单 位 部门 (美的)工龄 工作概要 直接下属评价 相关性评价 直接上司评价 (20%) (20%) (100%/60%) / / 业绩考核 得 分 能力考核 综合得分: 绩效考核等级: □ A(90-100 分) 下) 考核 结果 处理 意见 □ B(80-89 分) □ C(70-79 分) 岗位异动 工资序列变动 年终收益 其他 被考核者意见 部门负责人意见 人力资源部意见 事业部总经理意见 备注 干部绩效考核评定细则及相关评价指标的说明 第 14 页 共 18 页 □ D(70 分以 一、 干部工作目标计划表 该表用于确定考核期内工作目标计划内容、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以 及评价标准,是对中层管理干部工作评价的基础,填制该表时应注意: (1)工作计划内容表述要清晰、具体,不同工作内容应分栏填写。 (2)重要性基数反映各项工作内容的相对重要程度,采用 10 分制,重要性基数的确定要 客观、实事求是。 非常重要 较重要 重要 一般重要 9—10 8—9 7—8 6—7 (3)工作目标的表述应全面、具体和清晰,例如:何时完成,预期效 果等。 (4)重要性基数根据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程度由被考核者和部门负责 人协商进行赋分。 (5)工作目标计划和重要性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工作目标计划表要到人力资源部备案。 二、 干部工作业绩评估表 《干部工作业绩评估表》中的评估项目和重要性基数根据《干部工作 目标计划表》确定并依据《干部工作目标计划表》中工作目标确立的标准 进行评分。 (1) 评分:反映工作目标计划完成速度和质量,采用百分制。 超过工作要求 完全达到要求 基本达到要求 未能达到要求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分以下 (2)各项实际得分=评价得分×重要性基数÷100 (3)总得分=∑(各项得分)/∑重要性基数×100 三、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 A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 A》是被考核者的上级主管对其进行评价的工 具性表格,考核项目包括:(1)知识和技能(2)管理能力(3)创新 能力(4)自我认知能力(5)人际沟通能力。 (1)知识和技能—要求任职者胜任本职工作,熟悉部门的工作内 容和性质,具备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位需要的工作实践经 第 15 页 共 18 页 验。 超过工作要求 完全达到要求 基本达到要求 未能达到要求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分以下 (2)管理能力—要求任职者在本部门能有效的行使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 制),领导部门工作团队高效优质完成工作任务。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3)创新能力—要求任职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理解和把握 事业部的发展方向,根据部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提 出切合实际的新观点、新方法,如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4)自我认知能力—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计划,善于总结,扬长避短,努力进行自 我学习和自我提高。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5)人际沟通能力—要求任职者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技巧, 善于协调和处理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人际关系融洽。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四、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 B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 B》是与被考核者有工作关系的不同部门同级 主管对其进行评价的工具性表格,考核项目包括:(1)知识和技能; (2)协作能力;(3)人际沟通能力;(4)创新能力;(5)工作作 风。 (1)知识和技能—要求任职者胜任本职工作,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具备工作所需 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 超过工作要求 完全达到要求 第 16 页 共 18 页 90—100 分 80—89 分 基本达到要求 未能达到要求 70—79 分 70 分以下 (2)协作能力—要求任职者有全局观念,想问题,办事情以事业部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 有协作意识,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3)人际沟通能力—要求任职者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和倾听技巧, 协调和处理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人际关系融洽。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4)创新能力—要求任职者有创新意识,能够理解和把握事业部 的发展方向,根据部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合 实际的新观点、新方法,如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5)工作作风---要求任职者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 非常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五、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 C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 C》是被考核的下属对其进行评价的工具性表格, 考核要素包括:(1)知识和技能;(2)部属的培养;(3)职业素养; (4)团队建设能力;(5)创新能力。 (1)知识和技能—要求任职者胜任本职工作,熟悉部门的工作内 容和性质,具备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 超过工作要求 完全达到要求 基本达到要求 未能达到要求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分以下 (2)部属的培养---要求任职者关心部属的发展,能指导部属对个人职业发展进行规划。 第 17 页 共 18 页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3)职业素养—要求任职者能以身作则,行为举止符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公认的经理人标 准,处理事务以事实为依据,客观为标准。 非常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4)团队建设能力—要求任职者能协调部门内部的员工关系,倡导符合事业部宗旨和部门 定位的部门文化。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5)创新能力—要求任职者有创新意识,能够理解和把握事业部 的发展方向,根据部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合 实际的新观点、新方法,如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70 以下 六、干部绩效考核结果处理表 (1)业绩考核得分=直接上司评价得分×100% (2)能力考核得分=下属评价得分×20%+相关性评价得分×20%+上司 评价得分×60% (3)综合考核得分=业绩评价得分×70%+能力评价得分×30% 第 18 页 共 18 页

18 页 540 浏览
立即下载
北大方正的绩效考核激励体系:理论+技巧+实例

北大方正的绩效考核激励体系:理论+技巧+实例

绩效考核激励体系与 结果运用实践技巧 管理箴言: 一 .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 建立一种反馈机制, 帮助组织增强竞争优势。 二 .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效应 1. 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是推进员工行为改变最有效 的工具之一。 2. 考核系统中看似很小的变化,可能在公司文化中产 生巨大的影响。 3. 绩效考核结果必须与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挂钩, 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1. 导引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 2. 帮助主管与员工建立绩效伙伴关系 3. 提供员工绩效改善建议 4. 招募与甄选有效性的依据 5. 培训与开发有效性的依据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6. 晋升、调职、降级的依据 7. 淘汰绩效不佳者的工具 8. 奖酬分配的依据 9. 试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 10. 员工潜能评价和职业发展指导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一: 导引员工的行为 趋向组织的目标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一:导引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 1. 团队与群体的三大区别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一:导引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 2. 组织成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有一种共同的 责任--为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一:导引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 3. 组织成员必须了解: •组织目标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必须做什么?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一:导引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 4. 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 •组织要有大目标 •个人要有小目标 •小目标要与大目标取得一致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一:导引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 5. 职位描述的基本内容: •职位职责 •工作内容 •任职条件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一:导引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 6. 通过考核,使员工加深对自己职责和目标的了解, 有助于导引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从而增强 组织竞争优势。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二: 帮助主管与员工 建立绩效伙伴关系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二:帮助主管与员建立绩效伙伴关系 1. 足球教练的启示 2. 传统考核,是单向的;主管如同法官,只是在找 员工的错误 3. 现代考核,是双向的;强调主管与员工是绩效伙 伴关系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三: 提供员工绩效改善建议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三:提供员工绩效改善建议 1. 员工绩效受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工作态度〕 的影响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三:提供员工绩效改善建议 2. 绩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绩效不佳 原因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三:提供员工绩效改善建议 3. 改变态度的方法 • • • • • •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四: 招募与甄选有效性的依据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四:招募与甄选有效性的依据 谁是最合适的销售员? 结论: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五: 培训与开发有效性的依据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五:培训与工发有效性的依据 1. 培训是把”双刃剑”,培训并非越多越好 2. 培训的风险: 3. 一般在职培训 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等量地提高提供培训的企业生产 率以及其他那些没有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的人力 资本投资。 4. 企业特殊在职培训 它使得员工在本企业内更富有生产率,但是对于他到 别处工作时的生产率则没有影响。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六: 晋升、调职、降级的依据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六:晋升、调职、降级的依据 1. 考核结果的一种运用方法 A( 优秀 )------B( 良好 )------C( 称职 )------D( 需改善 )---E( 不足 )-------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六:晋升、调职、降级的依据 2.” 非升既走”规则的分析 好处: 不好: • • • • • •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七: 淘汰绩效不佳者的工具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七:淘汰绩效不佳者的工具 1. 扑克牌的启示: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七:淘汰绩效不佳者的工具 2. 一个销售员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本人能力出色 •市场需求充足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七:淘汰绩效不佳者的工具 3. 一个销售员业绩分析: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七:淘汰绩效不佳者的工具 4. 人事淘汰的环节: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八: 奖酬分配的依据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八:奖酬分配的依据 1. 利用绩效考核来实现激励,关键要看: 薪酬对努力的敏感度 2. 当报酬取决于员工的努力程度时,考核就变得 重要了 3. 对资深员工的考核应该是基于工作成绩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八:奖酬分配的依据 4. 奖金的基本考核体系 业务人员: 考核体系 研发人员: 职能人员: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八:奖酬分配的依据 5. 基本奖励模型与灵活运用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九: 试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九:试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 1. 根据特殊人力资本引导出的考核原则 考核的频率应该与在这一公司或职位的工作经验 成反比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九:试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 推论 1 :在一个员工职业生涯早期(比如:试用期〕, 应该更多地对他进行考核。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九:试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 推论 2 :考核的内容对于不同资历的员工应该不同, 对他进行考核。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九:试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 2. 试用期考核淘汰的好处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九:试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 3. 试用期考察的有关法律依据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九:试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 3. 试用期考察的有关法律依据 •试用期的期限规定: 合同期 < 6 个月 6 个月~ 1 年 1 年~ 2 年 >2年 试用期 ≤ 15 天 ≤ 30 天 ≤ 60 天 ≤ 6 个月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十: 员工潜能评价和 职业发展指导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十:员工潜能评价和职业发展指导 1. 一个好的考核体系能提供两类信息 揭示员工的一般能力信息 揭示员工特殊技能信息 •了解学习和发展的潜能 •了解具备的特殊素质 •较高公司宝贵的投资对象 •较优者胜任公司中的特定岗位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十:员工潜能评价和职业发展指导 2. 什么样的员工将更有可能在目前的公司比在其它 公司更能实现他们的价值? 拥有特殊人力资本的员工 三 . 绩效考核结果的十种运用技巧 运用之十:员工潜能评价和职业发展指导 3. 调动员工的依据 与这个员工将要去工作的职位相比,目前的职 位更适合于他,就把他留下来。

46 页 431 浏览
立即下载
GE管理方法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培训教材

GE管理方法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培训教材

GE 管理方法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 培训教材 1 目 录 ¶ 前言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 面临的挑战和管理问题 ¶ 附录:案例 2 “ 人们都说,在美国 我们并不称自己是世界管理思想的开创者,但我们敢称 “ 自己是最渴望追求伟大点子的人。不论这些点子的来源如 有两个地方是 CEO 的摇篮,一个是 何,只要是好点子,我们都极力欢迎。我们毫不胆怯地采 GE ,另一个是麦肯 纳并应用这些新点子。” 锡。” ——GE 公司首席执行官 Jack Welch 美国商业周刊 3 GE 的业绩 杰克 · 韦尔奇管理下的 GE 300 市场价值 200 单位: 10 亿美金 100 0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89 ’91 ’93 ’95 ’97 ’89 ’91 ’93 ’95 ’97 ’98 ’00 9 净利润 6 单位: 10 亿美金 3 0 ’81 ’83 ’85 ’87 ’98 ’00 120 90 总收入 60 单位: 10 亿美金 30 0 ’81 ’83 ’85 ’87 ’98 ’00 4 GE 管理方法精髓 大企业 缺点 资源分配 市场覆盖 多元化 变革能力 灵活性 反应速度 学习新事物 简洁管理 团队精神 无边界组织 小企业 优点 √ 优点 缺点 √ √ √ √ √ √ √ √ √ √ √ √ √ √ √ √ GE GE 的管理方 法精髓:大企 业的规模,小 企业的灵魂 √ 优点 资源分配 √ 市场覆盖 √ 多元化 √ 变革能力 √ 灵活性 √ 反应速度 学习新事物 √ 简洁管理 √ 5 您在管理中常遇到哪些关键问题? GE 的哪些方法 可以用来解决这些问题? 6 目 录 ¶ 前言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 面临的挑战和管理问题 ¶ 附录:案例 7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概述 基本理念 管理机制 工具和手段 体系构架 解决企业领导所面临的 挑战和管理问题 8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基本理念概述 战略方面 1. 第一或第二( No.1 or No.2 ) 2. 面对现实( Face Reality ) 3. 视变革为机会( Change is Opportunity ) 4. 人才工厂( People-Factory ) 5. 把握命运( Control Your Own Destiny ) 战术方面 1. 管理简单化( Managing less is managing better ) 2. 机构扁平化( Delayering ) 3. 权力下放( Empower People ) 4. 建立自信心( SelfConfidence ) 5. 管理无边界( Boundaryless) 9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概述 建立事业部 / 责 任中心为框架的 组织结构 考核、检 查、传帮 带、在改 进和创新 中提高 组建强有 力的事业 部领导班 子 GE 管理工具 目标管理和过程 管理的结合来推 动战略的实施 制定一个 致胜的事 业部发展 战略 10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GE 管理方法的工具概述 建立事业部 / 责任中 心为框架的组织结构 Session C 人才激励 和发展计 划 考核、检查、 传帮带、在 改进和创新 中前进 Session I 战略规划 Workout & 6 sigma 群众化的 创新变革 和质量活 动 组建强有力 的事业部领 导班子 Session II 计划、衡 量和监控 机制 制定一个致 胜的事业部 发展战略 目标管理和过程管 理的结合来推动战 略的实施 11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GE 管理方法工具箱 战略策划 Session I 产品组合 竞争分析 市场定位 战略重点 确定增长 财务管理 Session II 资源分配 责任到人 量化管理 监控机制 结果导向 人才管理 Session C 全面考核 人员激励 人才储备 人才发展 人员优化 解决问题 Workout 群众参事 集思广益 挖掘根源 落实改进 不断创新 质量管理 6 Sigma 理解客户 量化要素 分析本质 落实改进 优化机制 12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GE 管理体系 机制 理念 工具 建立事业部 / 责任中心为框 架的组织结构 组建强有力的 事业部领导班 子 制定一个致胜 的事业部发展 战略 目标管理和过 程管理的结合 来推动战略的 实施 1. 不是第一就得是第二( No.1 or No.2 ) 2. 面对现实( Face Reality ) 3. 视变革为机会( Change is Opportunity ) 4. 人才工厂( People-Factory ) 5. 把握自己的命运( Control Your Own Destiny ) 6. 管理简单化( Managing less is managing better ) 7. 机构扁平化( Delayering the Structure and Annihilating Bureaucracy ) 8. 权力下放( Empower People ) 9. 建立自信心( Building Self-Confidence ) 10. 管理无边界( Bounderless: Taking Ideas to the Botton Line ) 战略策划 Session I 产品组合 竞争分析 市场定位 战略重点 确定增长 财务管理 Session II 资源分配 责任到人 量化管理 监控机制 结果导向 人才管理 Session C 全面考核 人员激励 人才储备 人才发展 人员优化 解决问题 Workout 群众参事 集思广益 挖掘根源 落实改进 不断创新 质量管理 6 Sigma 理解客户 量化要素 分析本质 落实改进 优化机制 考核、检查、 传帮带、一直 改进和更新中 进化 13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GE 管理体系 机制 理念 工具 建立事业部 / 责任中心为框 架的组织结构 组建强有力的 事业部领导班 子 制定一个致胜 的事业部发展 战略 目标管理和过 程管理的结合 来推动战略的 实施 1. 不是第一就得是第二( No.1 or No.2 ) 2. 面对现实( Face Reality ) 3. 视变革为机会( Change is Opportunity ) 4. 人才工厂( People-Factory ) 5. 把握自己的命运( Control Your Own Destiny ) 6. 管理简单化( Managing less is managing better ) 7. 机构扁平化( Delayering the Structure and Annihilating Bureaucracy ) 8. 权力下放( Empower People ) 9. 建立自信心( Building Self-Confidence ) 10. 管理无边界( Bounderless: Taking Ideas to the Botton Line ) 战略策划 Session I 产品组合 竞争分析 市场定位 战略重点 确定增长 财务管理 Session II 资源分配 责任到人 量化管理 监控机制 结果导向 人才管理 Session C 全面考核 人员激励 人才储备 人才发展 人员优化 解决问题 Workout 群众参事 集思广益 挖掘根源 落实改进 不断创新 质量管理 6 Sigma 理解客户 量化要素 分析本质 落实改进 优化机制 考核、检查、 传帮带、一直 改进和更新中 进化 14 您在管理中常遇到哪些关键问题? 15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和管理问题 1. 怎样才能找到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人? 2. 如何让企业的中下层领导乃至全体员工分担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压 力? 3. 老总要是看不准方向,企业就会大起大落。怎样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4. 如何让员工具有主动性,没有领导督促,他们也能非常努力地工作? 5. 我们有很多经理都还缺少管理知识和经验,但又找不到更合适的领导。 6. 只有发奖金才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但后果是对奖金的期望越来越高, 甚至不给奖金就没有干劲。 7. 老总不得不什么都管,否则很容易出乱子。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6 目 录 ¶ 前言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面 临的挑战和管理问题 ¶ 附录:案例 17 GE 管理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不是第一就得是第二 ( No.1 or No.2 ) ¶ 为什么必须是第一或者第二? • 没有竞争力就不应该去竞争! • 努力作出更好的选择了吗? • 不要处在随时有可能被淘汰的行列。 ¶ 不是第一或者第二怎么办? • 整治( Fix ):调整发展方向,找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 出售( Sell ):尽可能寻找一条“ 1+1=3” 的出路 • 关掉( Close ):长痛不如短痛,争取主动 18 GE 管理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面对现实( Face Reality ) —— 面对严酷的真正的现实,而非曾经发生过或是自己希望看到的“现实” ¶ 大部分经理和企业家都有乐观估计形势的倾向;很多还抱有侥 幸心理 ¶ 只有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才有可能制定出致胜的战略 ¶ 在同样的信息面前,人们可能得出的商业结论都是大同小异的 19 GE 管理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视变革为机会( Change is Opportunity ) ¶ ¶ ¶ ¶ 变革要主动和超前 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已经是太晚了 任何时候一定有人在进行变革,你不变就会与别人拉开距离 不应把变革看成是一种威胁,变革带来的是新的发展机会 20 GE 管理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人才工厂( People-Factory ) “GE 是一家学习型的企业,我们当今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制 造业或者服务业方面,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和培育全球最优 秀的人才,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努力地去学习,争创出色的业绩和 把事情做得更好。” ——GE 公司首席执行官 Jack Welch ¶ 人才的开发,其严谨性不亚于产品的开发 ¶ 不要把精力放在把 C 类人员变成 B 类,应该把精力放在把 B 类人员变成 A 类 ¶ 虽然各年都要找出 10% 的 C 类人员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这 样做将使我们的团队变得越来越优秀 21 GE 管理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把握自己的命运( Control Your Own Destiny ) —— 把握自己的命运,否则,你的命运将由别人控制 80 年代中期 90 年代 GE • 开始精简机构 • 裁减没有竞争力的产品线 和人员 • Welch 被称为“ Nuetron Jack” (中子弹杰克) • 营业额、利润、现金流都 以两位数的速率增长 IBM • 宣传终身就业 • 口号是:岗位不断产生和 消失,但人员将保留 • • • • CEO 频繁更换 员工大量裁减 创造企业亏损的世界纪录 人们开始怀疑 IBM 是否 还可能生存下去 22 GE 管理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管理简单化( Managing less is managing better ) ¶ 复杂的管理难以贯彻实施,难以实施的策略就不是好的策略 ¶ 重要的是你能够做到多少好点子,而不只是想到多少好点子 ¶ 要发动群众解决问题就需要有所有人都能够掌握的简单的管理 方法 23 目 录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 所面临的挑战和管理问题 ¶ 附录:案例 24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概述 建立事业部 / 责任 中心为框架的组织 结构 考核、检 查、传帮 带、一直 改进和更 新中进化 组建强有 力的事业 部领导班 子 GE 管理工具 目标管理和过程 管理的结合来推 动战略的实施 制定一个 致胜的事 业部发展 战略 主要特点: 1. 责权利下放 2. 优秀的领头人 3. 明确的致胜战略 4. 严格的业务检查 5. 落实人才发展 25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建立事业部 / 责任中心为框架的组织结构 建立事业部 / 责任 中心为框架的组织 结构 考核、检 查、传帮 带、一直 改进和更 新中进化 目标管理和过程 管理的结合来推 动战略的实施 组建强有 力的事业 部领导班 子 制定一个 致胜的事 业部发展 战略 26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建立事业部 / 责任中心为框架的组织结构 事业部总经理 人力资源 财务 业务拓展 销售 产品 事业部必须独立具备的能力: 1. 人员的任免和发展 2. 制定预算并定期考核各个部门 3. 制定并及时更新事业部的战略 4. 各部门有明确的目标和资源分配计划 27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建立事业部 / 责任中心为框架的组织结构 题? 事业部机制,哪里容易出问 1. 虽然制定了目标( number ),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却没有明 确清晰的战略 2. 没有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各时间段的里程碑、责任人和截 止日期 3. 事业部领导没有持之以恒地定期检查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并争 取相应的决策 4. 完不成目标时没有一追到底,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制 定新的行动计划来扭转局面 28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组建强有力的事业部领导班子 / 概述 建立事业部 / 责任 中心为框架的组织 结构 考核、检 查、传帮 带、一直 改进和更 新中进化 人才选拔的标准 : “ 德才 * 兼备,以德为 主” 组建强有 力的事业 部领导班 子 基本原则 ¶ ¶ 目标管理和过程 管理的结合来推 动战略的实施 制定一个 致胜的事 业部发展 战略 有才 * 无德的领导人 • 随时准备替换 • 有“继任人选” 有德无才 * 的领导人 是干部培养计 划中最重要的培养对象 ¶ 选择办法: “赛马中识别好马” • ¶ 副总裁兼事业部老总,有几个副职 竞争。 人才的重要性: • “ 事行,人行,此事才能干”。 * ” 才“指有业绩的人 29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组建强有力的事业部领导班子 ( 1 ) 领导人的选拔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充 分 德 • 提供机会让其成长,设计好一条循序渐 进的职业发展路线并落实实施,定期检 查进展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通过传帮 带加快其成长步伐 • 组建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 • 通过群策群力的方法解决难题 • 在决策上,上级对其的支持可以由指令 性方式过渡到指导性方式最后到参与性 方式 • 给以充分的资源让其发挥,不应干预 过多 • 一旦符合条件就应该予以晋升并给予 最具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 不断提供新的挑战,业绩好的人可以 调到最有挑战性的岗位上;业绩不理 想的人可以给予第二次机会或者换一 个环境 尽早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应做别的选择 不 充 分 不充分 才 充分 30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组建强有力的事业部领导班子( 2 ) 对于“德”的定义 • 任人唯贤 • 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 • 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 • 在团队中有凝聚力 • 勇于承担责任 • 肯定他人的成绩 • 不谋私利 • 能够培养人 • 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 虚心好学 31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组建强有力的事业部领导班子 (3) GE 领导人应具备的关键素质— 4E Energy 活力 巨大的个人能量—对于行动有强烈的偏爱,干劲十足。 意味着不屈服于逆境,不惧怕变化,不断学习,积极挑 战新事物的充满活力的人才。 Energizer 鼓动力 激励和激发他人的能力。能够活跃周围的人,善于表达 和沟通自己的构想与主意。 Edge 锐力 Execution 实施力 竞争精神、自发的驱动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主张。 坚定的意志与注意力,有时还要有清除那些碍手碍脚的 人的勇气。 提交结果,能够将构想与结果联系起来。不仅仅是口头 说说就完了,将构想变成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能够直 接参与和领导计划的实施。 32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制定一个致胜的事业部发展战略 ¶ 建立事业部 / 责任 中心为框架的组织 结构 组建强有 力的事业 部领导班 子 ¶ 考核、检 查、传帮 带、一直 改进和更 新中进化 目标管理和过程 管理的结合来推 动战略的实施 制定一个 致胜的事 业部发展 战略 ¶ 战略: • 长远( Vision ):发展方向,不是具体经 营指标 • 中期:三年内的发展规模、战略路线、领 域定位 • 近期:一年内的业绩目标 参与的人员 • 事业部负责人, 业绩目标责任人 • 业务发展部,市场部 • 咨询公司 • 其它项目组成员 信息收集 • 咨询公司 • 市场调研公司 • 供应商的资料提供 • 客户的投资计划 • 事业部自己收集信息 • 项目组临时收集 33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制定一个致胜的事业部发展战略 成 功 的 商 务 战 略 • 取胜的机会增大 • 明确资源的重点 • 团队有了清晰的方 向 • 短、中、长期的目 标可以平衡 • 犯错误的可能性降 低 解决的方法: GE 管理工具 Session I 34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制定一个致胜的事业部发展战略 企业领导容易犯的战略错误 1. 没有对市场情况做全面的了解,仅根据一些片面的认识下结论。 2. 市场定位不明确,什么都想试一下。 3. 团队不明确工作重点,资源浪费。 4. 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不够参与竞争时准备不充分。 5. 市场和竞争不断变化的时候,不及时更新调整战略。 6. 不愿意在战略策划方面花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35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结合来推动战略的实施 建立事业部 / 责任 中心为框架的组织 结构 战略的实施 -- 年度预算的制定和 执行: 组建强有 力的事业 部领导班 子 • 预算的准备需要 3 个月左右,包括滚 动调整三年规划 •是全员的预算。应使每个人都直接或间 接地与经营目标挂钩。 •计算方法:利润成本毛利人均 人数具体预算 考核、检 查、传帮 带、在改 进和更新 中进化 目标管理和过程 管理的结合来推 动战略的实施 制定一个 致胜的事 业部发展 战略 •每个人经营目标的制定:高于平均水平, 高于竞争对手,高于自己去年能力水平 •自上而下,由下而上,不断深入和完善 •与商务战略相一致并与行动计划挂钩 •定期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方法: 财务管理及预算实施 ( Session II ) 36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 考核,检查, 传帮带,在改进和更新中进化 业务检查和总结制度 : 建立事业部 / 责任 中心为框架的组织 结构 • 组建强有 力的事业 部领导班 子 • • 考核、检 查、传帮 带、在改 进和更新 中进化 • 目标管理和过程 管理的结合来推 动战略的实施 制定一个 致胜的事 业部发展 战略 作用: • • • 方法: • • • 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每周更新的行动 计划,明确里程碑,责任人和完成 日期。 部门每周列会(通常是电话会议) 检查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高层领 导可能会参加。 每季度事业部内部要花几天总结业 绩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高层领导 班子都会参加。 会上应该有非常尖锐的讨论。 高层领导可以直接了解一线情况。 老总通过问问题来培训人、传授方 法和高层领导的经验。 及时总结,迅速提高管理水平。 群策群力 Workout 人才发展 Session C 质量运动 6-Sigma 37 目 录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 • • • Session I 战略策划 Session II 财务管理 Session C 人力资源管理 Workout群策群力 6 Sigma 质量管理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和管 理问题 ¶ 附录:案例 38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GE 管理方法工具箱 战略策划 Session I 产品组合 竞争分析 市场定位 战略重点 确定增长 财务管理 Session II 资源分配 责任到人 量化管理 监控机制 结果导向 人才管理 Session C 全面考核 人员激励 人才储备 人才发展 人员优化 解决问题 Workout 群众参事 集思广益 挖掘根源 落实改进 不断创新 质量管理 6 Sigma 理解客户 量化要素 分析本质 落实改进 优化机制 39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过程及应用 •每月衡量 •每周里程碑承诺 衡量 •Session I: : 3 年发展战 略 •Session II :下一年的战 略、业绩目标及预算 计划 控制 •Operation Plan :各事 业部预算及运营计划 •差异分析 •战略调整 •资源调配 考评 •Workout •6 Sigma •Session C :对人员进行 奖惩、安排职业发展和职 位调整 40 目 录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 • • • Session I 战略策划 Session II 财务管理 Session C 人力资源管理 Workout群策群力 6 Sigma 质量管理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和管 理问题 ¶ 附录:案例 41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I The art of managing and leading comes down to a simple thing, determining and facing reality about people, situations, products, “ 人们都说,在美国 and then acting decisively and quickly on that reality. 有两个地方是 CEO 的摇篮,一个是 管理和领导的艺术可以总结为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情 : 看清并面对 GE ,另一个是麦肯 现实——关于人、形势、产品的事实,然后根据事实,快速果断地 锡。” 采取相应的行动。 ——GE 公司首席执行官 Jack Welch 美国商业周刊 42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 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 基本流程 Session I ( 5I 月 -6 月):对当年和下两年进行战略的策划和目标的规划 市场战略 形成 •政策信息了解 •市场现有情况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新技术的走向 •产品战略 •市场定位 •竞争战略 •扩张战略 •发展方向 •业绩目标 参与人员: CEO ,事业部经理 , 业绩目标责任人 , BD , Marketing 部门 财务部门 公司最高层 CEO 销售部门 财 务 预 算 各部门制定 销售 / 定单 计划 汇总得到初 步业绩目标 初步业绩目 标审核: 并确定既定 目标 初步业绩目 标审核 销售成本预 算 毛利预算 人力资源配 置计划 三年远景人员配置计划,粗线条 43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I 产品选择战略 产品生命周期 + 新机会 现有产品 + 新产品 新产品 新机会 产品定位战略 市场战略 销 售 额 市 场 规 C 价格战略 C B A 行业 / 业务 分类 三年业绩目标 产品战略 / 模 现有产品 行业 1 B A 行业 2 C A 行业 3 促销战略 渠道战略 44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I / 现有产品分析 现有产品的战略决策 •市场逐渐走向衰落,不 可能通过改善运营来使 得销售收入和毛利有大 幅度提高 市场在启动期, •应关注市场准入工 作:如入围,测试, 准备好产品 •销售额增长缓慢 市场成长期成熟期 •资源应转向新的产品 •销售额迅速增长, 应集中优势资源,在 运营上给予全力支持 •积极建立竞争优势 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45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I / 新产品分析 新产品的战略决策 应避免进入 最佳切入点: • 有一定领先,有时间建立竞 争优势 • 有时间准备产品,保证实施 太早, 风险大, 引入期 特点: 建议: 除非有竞争优势 否则不应进入 3至6个 月 成熟期 衰退期 投入大,周期长, 没有营业收入 领先者已经建立自己 的竞争优势,并获得 客户认可,竞争对手 纷纷进入,此时准备 产品已经来不及 销售额持续上升, 但增长速度缓慢, 竞争激烈,利润率 下降 竞争对手太多, 打价格战,低利 润率 跟踪市场,但不 做过多投入 可以考虑并购进入以 获得竞争优势 不宜进入 市场培育期: 成长期 应避免进入 46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I / 竞争分析 Jack Welch 经常要问 : •过去三年你的竞争对手做了什么? •与此同期你做了什么? •他们今后可能会怎样打击你? •你计划怎样来反击? 47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I / 定位战略举例 2 亿元 模 3 亿元 可以了解的重要信息 销 售 额 / 整 个 市 场 元规 模 : 1 亿元 市 场 规 • 了解市场细分的情况 C • 明确市场定位 C 6 • 明确竞争对手在哪里 竞争 亿 B B • 明确自己的市场机会 C A A 行业 / 业务分 类 低端市场 A 公司 A 中端市场 B 公司 高端市场 C 公司 48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I / 业绩目标 收入目标 当年 明年 市场机会 边际贡献和毛利目标 后年 当年 明年 后年 竞争情况 49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三年战略 Session I 常见错误 : 1. 用一个简单的增长率来进行未来目标的确定,没 有市场分析和竞争分析的依据。 2. 过于乐观,对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多变估计不 足。 3. 什么都想干,缺乏重点,最后能落实的事很少。 4. 不愿意花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战略规划。 只重视低 头拉车,不重视抬头看路。 50 目 录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 • • • Session I 战略策划 Session II 财务管理 Session C 人力资源管理 Workout群策群力 6 Sigma 质量管理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和管 理问题 ¶ 附录:案例 51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紧接着 Session I, Session II 从 7 月底开始到 年底结束,着重于衡量和控制。对当年做一个 更加准确的预计;对下一年做一个更加精确的 计划和承诺。这一阶段所确定的业绩目标已经 是非常严肃的承诺。 52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 目的和作用 ¶ 管理人员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公司运营情况 ¶ 由于处于可控制状态,使公司放权制度得以实现 ¶ 通过计划和预算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客观、准确地实现战略 ¶ 用数据客观地对员工进行考评 ¶ 通过责权利下放,创造企业机制,淡化个人英雄主义 53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实施计划 确定下一年目标 Q1 Q2 里程碑 Q3 Q4 总计 V% 责任人 时间 合同 销售额 市场占有率 毛利 纯利 资源需求 Q1 Q2 下一年预算 Q3 Q4 总计 V% Q1 Q2 Q3 Q4 总计 V% 销售额 人员数 成本 研发费用 毛利 市场推广费用 费用 纯利 54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 保证目标和奋斗目标 设定目标时有两层目标第一个是必须完成的,第二个是相对与第 一个目标有所提高的,即称之为奋斗( Stretch )目标。 ¶ Stretch 常常是一种机会,一些有潜力领导得以证明自己和团队的能力。 ¶ 平衡了承诺和挑战。 ¶ Stretch 的结果是不但提高公司业绩,而且促进员工职业道路发展。 55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销售部门 核 心 集 中 在 财 务 预 算 各部门根 据上半年 销售再制 定销售 / 定 单计划 (高于 SI ) 制定 / 调整销 售计划的细节 以实现年度目 标 财务部门 汇总得到初步业绩 目标,制定损益表 变动成本预算 毛利预算 CEO 公司最高层 初步业绩 目标审核 初步业绩 目标审核 新一轮 Stretch 新一轮 Stretch (销售 / 定单 提高,固定 成本降低) 固定成本预算 纯利预算 除去税收和利息 外净收入预算 固定资产? 回顾上半年目 标实行情况, 并采取相应措 施(包括换 人) 现金流表 56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 运营计 划 各事业部预算及运营计划 Operation Plan :自上 而下的计划细分 销售部门 各部门根据 CEO 的指令制 定销售 / 定单 计划(高于 SII ) 个人销售目标确定, 财务部门 CEO 公司最高层 确定业绩目标, 保证 SII 承诺 •确保比 SII 目标保守 •按部门进 行固定成本 分配 审核及签字 57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 衡量表 衡量指标 保证目标 奋斗目标 Session II 目标去年同期业绩 增长百分比 指标 1 指标 2 …… 58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当年财务状况预测 Q1 Q2 销售额比较 Q3 Q4 总计 V% 当年 上年 订单 X% 销售额 毛利 纯利 销售额 OM 比较 Organic 销售额 销售额 Organic 销售额 当年的亮点 Highlight 当年 上年 X% OM 调整后 OM OM 59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 衡量 XX 年预算 完 成 指 标 •兑现奖励 •表彰先进 •更新战略 未 完 成 指 标 •实施处罚 •资源削减 •战略调整 各事业部的实 施战略和计划 一季度运营考 核 下季度的运营 考核 审核 不 通 过 可能进行领导 班子的调整 各事业部预算 及个人考核目 标、奖惩机制 通过 与 Session C 相结 合 60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完不成目标怎么办?控制阶段做什么? 战略问题 • • • 重新对市场进行分析 调查 全面分析竞争对手 调整战略并有所创新 ¶ 是战略问题还是战术问题 战术问题 ¶ 每个负责人都要对自己的误差 原因做出分析 ¶ 提出客观具体的改进方案 ¶ 通过上级领导参与下的严格方 案审核决定下一阶段的战略和 战术 ¶ 拿不出致胜方案的负责人必须 撤换 • • • 与业内的领先企业进 行业绩指标的对比 对重大难题通过 ( workout )群策群 力方法来解决 用 6 sigma 方法改进 管理 / 质量 / 服务 61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战略实施及财务管理 Session II /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 : 内部审计制 内部审计部 (CAS) 的作用 ¶ ¶ ¶ ¶ ¶ ¶ ¶ ¶ 内部审计起决定性作用,由公司总部 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 (CAS) 进行。 监控一些重点费用项目 , 例如 : 市场 , 采购等费用 离职或换岗时重点审计 定期审计 内部反应问题、举报后的审计 保留诉讼的权力 定期进行诚信教育 ( Session D) ¶ ¶ ¶ ¶ ¶ 由一批年轻 , 有发展前途的财务专业人 员组成。 该部门的高层领导也可以是非财务专业 业务领导。 从 GE 各个部门选拔 , 如果通过每一阶 段的考核 , 两年后毕业。 除内部审计外 , 也做其它项目 , 如收购 兼并 , 6 Sigma, 内部机制的健全和改进 等。 每个项目都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国家或地 区。 成为了 GE 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平台 , GE 的很多领导人都有 CAS 背景。 62 目 录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 • • • Session I 战略策划 Session II 财务管理 Session C 人力资源管理 Workout群策群力 6 Sigma 质量管理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和管 理问题 ¶ 附录:案例 63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Session C ¶ 找到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他们足够的资源和权力,让他们去充分的发 挥 ¶ 提拔和奖励你最优秀的员工,给他们不可思议的薪资,让他们来为你 经营企业 ¶ 毫不迟疑地去掉不合格的经理,他们应该去能够发挥他们特点的公司 —— 杰克•韦尔奇 64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Session C / 员工业绩评估和员工发展体系 自我评估 内部简历 业绩回顾 EMS 与员工交流 经理评估 这两个步骤的精确落实 是整个 Session C 的基础 360 度评估 晋升 非物质性奖 励回报 检验标准 挑战型任务 培训 Fatality Chart 继任计划表 65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Session C 工作流程 第一个月 员工填写个人内部 简历 EMS 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关培训: •公司价值观 •如何填写个人内部简历 •个人事业发展指导 第一个月 员工把个人内部简 历 EMS 交给经理 经理填写内部简历中需经理 填写的部分 第二个月 事业部人力资源评 估 经理与上一级领导讨论员 工内部简历 第三个月 公司总部人力资源 评估及行动计划 经理与员工讨论经上一级 领导同意的员工内部简历 确定: •员工分类曲线 •继任计划 •培训计划 •组织机构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员稳定性情况及解决方案 66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Session C / 员工业绩评估 360° 领导能力评估表 特 点 行为标准(见后) 经理 同事 远景 关注客户 / 质量 诚信 下属 其他 责任 / 承诺 沟通能力 / 影响力 共享 / 无边界 团队建设 / 授权 知识 / 专业技能 / 智力 主动性 / 速度 全球化思维 等级标尺:需要重点提高的 12345 出众的长处 67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Session C / 员工发展体系( 1 ) 自我评估 内部简历 业绩回顾 EMS 与员工交流 经理评估 360 度评估 晋升 非物质性奖 励回报 检验标准 挑战型任务 培训 三个环节的 互动实现了 最有力的非 物质性回报 Fatality Chart 继任计划表 68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Session C / 员工发展体系 ( 2 ) 自我评估 内部简历 业绩回顾 EMS 与员工交流 经理评估 360 度评估 晋升 非物质性奖 励回报 检验标准 挑战型任务 培训 Fatality Chart 继任计划表 这两张图表的形成说明 Session C 一阶段实施的完成 69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Session C 例: GE Fatality Chart 重用 A 类 培养 B 类 去除 C 类 模范 人物 期权 奖励 优秀业绩 者 100% 100% A 类型 人员 比例 10% 具有正 确的价 值观 50-60% B 类型 80% 边缘人 物 低效率 者 无 无 C 类型 10% 70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Session C / 继任计划表 CEO 现任 合格后 备人选 现任 后备 人选 名称 级别 姓名 - 级别 职称 名称 级别 职称 1-2 年后 合格者 职位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姓名 已合格 已合格 已合格 已合格 已合格 已合格 已合格 候选 候选 候选 候选 候选 候选 候选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2 年后合 1-2 年后合 1-2 年后合 1-2 年后合 1-2 年后合 1-2 年后合 1-2 年后合 格者 格者 格者 格者 格者 格者 格者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71 目 录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 • • • Session I 战略策划 Session II 财务管理 Session C 人力资源管理 Workout群策群力 6 Sigma 质量管理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和管 理问题 ¶ 附录:案例 72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群策群力 Work-Out 工作在最前线的员工比任何其他人更了解如何 将工作做得更好! GE 公司首席执行官 Jack Welch 73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如何组织 Work-Out 会议前 • 确定事件、问题和 目标 • 确定跨部门的参与 人 • 定好小组领导( 由 一线人员担任) • 准备相关信息 会议中 会议后 • 小组领导明确挑战 • 提出期望 • 落实现场跟进机制 • 提供必要的支持 • 团队建设 • 通过项目例会检查 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 • 把解决方案制度化, 使问题不再出现 • 如果问题不能解决, 再进行 Workout 通过大脑风暴 • 提出问题 • 确定问题优先级 • 分析根源 • 推荐办法 • 确定行动计划 74 目 录 ¶ GE 管理方法的总体框架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 ¶ GE 管理方法的基本机制及其运作 ¶ GE 管理方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 • • • • Session I 战略策划 Session II 财务管理 Session C 人力资源管理 Workout群策群力 6 Sigma 质量管理 ¶ 如何进行 GE 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 ¶ 如何用 GE 管理方法解决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和管 理问题 ¶ 附录:案例 75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6 Sigma 质量管理 / 什么是 6 Sigma ( 1 ) 6 Sigma 是运用统计数据测量一件 产品接近其质量目标的程度 餐馆的帐目 航空公司的行李搬运 医生处方 普通公司 一流的公司 飞机的安全性 σ DPMO (每 100 万个机会中发生缺陷的次 数) 1 ~320,000 2 308,537 3 66,807 4 6,210 5 233 6 3.4 76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6 Sigma 质量管理 / 什么是 6 Sigma ( 2 ) 之前 3 一个 3 过程,因为在目标和客户规格之间可放 入 3 个标准偏差 目标 客户规格 6.6% 差错 3 客户规格 目标 之后 6 无 缺 陷 1 6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6 Sigma 质量管理 / 客户的关键质量要素 CTQ 通过 6-Sigma 方法,首先要从客户的利益出发, 并了解客户预期与 GE 表现方面的差异 客户满意度是什么? 我想成 为什么 我是什 么? 我是什 么? 不满意的客户 我是什 么? 竞争? 客户 想的 超过客户 的预期 满意的客户 这一缺口有多么重要 78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6 Sigma 质量管理 / 6-Sigma 的流程 定义 CTQ • 确定客户最 关心的问题 CTQ • 必须形成数 字化,可以精 确衡量 • 申报立项 , 确定量化目标 • 成立项目小 组 衡量 • 确定起点 线, 精确定义目 前状况 • 寻找好测 量 方法和工具 • 给公司和 客户节省多 少费用,产 生多少效益 分析 改善 控制 • 清晰确定 CTQ • 集中于主要因 的主要影响因素 素的解决 • 建立机制以保 持胜利成果 • 流程图的建立 • 通过群策群力 解决问题 •从设计上达到 6 Sigma • 落实措施,作 出实效(如节省 的成本多少等) • 形成持续的效 益提高 • 确立因果关系 变化机制 • 努力成为一种 竞争优势 79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6 Sigma 质量管理 / 6 Sigma 的意义( 1 ) GE 6-Sigma 给公司,客户和员工都带来好处 公司 客户 雇员 •增加盈利 •提高经营效率 •增强竞争地位 •减少浪费 •消除重复劳动成本 •提高生产率和产量 •减少周围时间 •根据客户定义的关键 质量环节监控动作 •增加市场份额 •保持客户信誉 •更高的满意度 •更好的产品一致性 •更好的满足他们的 需求 •更高的质量水平 •有更多的时间从事 高附加值任务 •提高技能和智慧 •更好的理解 6-Sigma 的概念—这是事业进 步和职位提高的办法 •提高做好工作的自 豪感 80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6 Sigma 质量管理 / 组织机构 倡导者 • 领导 6-Sigma 行 动的高级经理。 黑带大师 • 专职人员,负责 培训黑带和绿带。 • 他们审批项目, • 有深厚的数学方 为项目安排经费, 面的技能以及教学 并且排解需要解决 和领导方面的才华。 的任何纠纷与问题。 • 项目的主要推动 • 倡导者并不需要 人和领导者 专职负责质量计划, 但是他们必须投入 • 这些黑带大师检 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查并指导黑带的工 确保计划成功。 作。 • 培训时间:一个 星期。 • 培训时间:至少 一个月。 黑带 绿带 • 全职的质量行动 具体负责人员 •全体人员中非专职 的参与者。 • 领导项目工作小 组,关注关键性生 产环节,向倡导者 汇报结果。 • 参加了有关培训 计划。 • 这些小组负责人 的职责是参与,评 估和监控 6-Sigma 项目。 •培训时间:至少一 个月。 • 在完成了培训计 划之后,这些人必 须参与 6-Sigma 项目, 并在日常工作中运 用 6-Sigma 的方法。 •培训时间:一个星 期。 81 GE 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6 Sigma 质量管理 / 什么是 6 Sigma ( 1 ) 6-Sigma 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和工作作风 客户 治本 落实 群众 量化 82

82 页 473 浏览
立即下载
销售绩效考核关键点分析

销售绩效考核关键点分析

销售绩效考核关键点分析 销售人力资源 产出 销售结果 投入 过程 能力/素质 销售过程 销售管理的三件事 销售业绩管理 产出 销售结果 投入 过程 能力/素质 销售过程 销售能力管理和 团队建设 销售流程优化 和管理 彼得.杜拉克的问题 目标和绩效考核 q目标引导行为 q考核什么,得到什么 q目标预示结果 目标的明确、分解和管理 目标 指标 目标值 绩效循环 目标/策略 /计划预算 销售目标/ 计划制定 销售 战略规划 薪酬/激励 全面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考核/薪 酬/激励 预算管理 销售报表 信息管理 销售 会议管理 跟踪/ 管理 有效的销售绩效考核 q实现销售战略和目标 q提高销售管理水平 q激励和发展销售人员 三种典型的销售绩效考核 销售绩效考核关键点 q目标、指标和目标值设计 q指标的跟踪和管理 q绩效考核和激励 销售绩效考核解决方案 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 财务面 目标 考量 “我们在股东 眼里的表现?” 内部运营面 客户面 目标 目标 考量 考量 “什么是关键成功 因素,什么业务 流程是最优?” “我们在客户 眼里的表现?” 学习与成长面 目标 考量 “我们能保持 创新,变化和 不断提高?” 销售模型(销售平衡记分卡) 财务面 目标 考量 “我们在财务结果上 的表现?” 销售过程面 客户/市场面 目标 目标 考量 考量 “什么是有效的 销售过程?” “我们在客户 眼里和市场最终 的表现?” 人员能力素质面 目标 考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核心能力和素质 销售模型 投入 过程 产出 客户/市场面 目标 人员能力素质面 目标 考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核心能力和素质 销售过程面 目标 考量 “什么是有效的 销售过程?” 考量 “我们在客户 眼里和市场最终 的表现?” 财务面 目标 考量 “我们在财务结果上 的表现?” 财务指标表(列举) 财务业绩 资源利用 销售收入 销售费用控制 销售毛利 渠道促销费用占比 营业利润/净利 库存管理 待实现合同销售收入 报损率 回款率/应收帐款占比 价格达成率 客户/市场指标表(列举) 客户/市场 q 客户保持和增长(客户数,新客户数,重点客户数,新客户占 比/增长率、重点客户销售占比/增长率) q 客户满意(客户调查、客户抱怨/投诉、客诉处理) q 客户忠诚(活跃客户占比、在忠诚度比较调查中的得分) q 客户成功(合作伙伴的生意增长,合作伙伴生意质量评分) q 市场结果(市场份额) 销售过程指标表(列举) 策略执行 新产品占比 过程管理 拜访率 拜访成交率 重点产品占比 交叉销售 铺货率 陈列合格率 生动化 促销监控执行 策略执行比率 工作计划达成比率 价格控制 跨区销售 报表管理 销售预测准确率 技术需求的准确率 能力素质指标(示例) 基本能力素质包括: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 q 沟通表达能力 q 市场信息分析 q 逻辑分析能力 q 产品技术知识 q 协调推进能力 q 渠道规划建设 q 渠道管理支持 q 营销策划实施 平衡之道 q数量/质量 q结果/动因 q财务/非财务 q定量/定性 可口可乐的销售模型 财务 销售额 销量 应收帐 客户/市场 销售过程 活跃客户 总客户 实际/计划拜访数 订单数/拜访数 销售执行--铺货率 销售执行--生动化 101质量 一家工业品销售公司的销售模型 财务 销售额 合同毛利 回款率 销售费用比 重点产品销售额 客户/市场 销售过程 重点客户销售额 新客户销售额 新行业销售额 重点产品市场占比 客户投诉 客户信息收集 目标客户拜访量 目标客户成交率 客情关系维护 客户技术需求确认 报价书\标书制作 合同评审 商务谈判\招投标 客户资料建立 建立销售模型 q根据行业和企业特点,建立全景销售模型 q根据年度销售战略,确定重点销售指标 不同的销售模式 高价值 住房 工业用品 家用轿车 解决方案 高档家具 大型设备 大众用品 食品饮料 办公用笔 日化用品 办公用纸 小家电 打印墨盒 低价值 组织用品 快消品渠道销售模式 q注重控制整体过程 q注重销售细节的固化 q注重团队的积极氛围 q注重内部竞争意识 投入 过程 •结果趋动 •过程控制 产出 工业品直接销售模式 q 注重控制销售过程中的关键点 q 注重发掘销售代表的个性和创造力 q 注重整体配合 q 注重长线稳定的管理方式 投入 过程 •结果趋动 •源头保证 •节点控制 产出 不同阶段的销售战略和重点指标 渠道建设 和市场占领 新品和重点品推广 新客户开发 销售额/市场份额 新产品销售额 重点产品销售额 生意回顾质量 帮助经销商成长 经销商的获利增长 经销商网络建设 铺货率 终端市场表现 生动化 终端促销执行 不同市场的基本销售策略 市场容量 进 攻 防 御 市场份额 侵 扰 维 持 策略性指标设定—权重 防御区 进攻区 销售额 低 高 中 毛利润 高 低 中 重点产品 高 低/高 中 新产品 根据新产品定位 根据新产品定位 攻守兼顾区 根据新产品定位 销售费用 高 低 中 应收帐款 高 低 中 指标的衡量 q直接量化 q间接量化(细化) Ø制度化 Ø行为化 直接量化 q销售计划达成率=销售额/ 销售计划×100% 制度化 指标 报表填写 定义 评分标准 1、报表填写的完整、准确 1、未完成报表每例扣一 性与上交的及时性(包括行 分,报表完整准确性有 程规划、工作日志、异常库 问题根据《销售报表管 存月报表、铺货日报表、市 理办法》酌情扣分,伪 场信息反馈表、促销奖品流 造报表此项不得分; 向表等) 2、疏于对业代、理货员 2、规范、辅导、检查业代、 报表管理酌情扣分,以 理货员报表填写 三分为限。 权 考核 重 周期 10% 季 数据提供 上一级主管 市场督导 市场信息分析能力 行为化 1. 研究公司在本辖区内的相关历史数据,分析公司相关产 品在辖区的成长规律(如:产品销售、市场份额、客户群 体等变化),从中获取经验; 2. 跟踪了解辖区内所负责产品的市场趋势和动态(如:企业 目标客户群体的变化、市场容量、辖区经济、政策发展 动态等),对其进行清楚、准确的记录,归档; 3. 利用收集到的信息,预测市场的近期前景,帮助公司作 好售前和售后服务等业务准备; 4. 利用多种途径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包括其产品/服务的 种类,性能特征,销售价格和售后服务、营销活动等; 5. 主动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本辖区内的其他品牌或相关产品 的代理渠道的情况,包括渠道类型、特点、分布及合作 稳定性。 能力素质指标常见的问题 •指标范围宽泛,导致无法引导行为 •只有简单定义,没有行为描述 •照搬/照抄其他企业 •以粗略的程度描述进行评估 •经理没有向员工解释能力素质指标考核的目的和行为的 内涵 指标的跟踪 q财务报表/报告 q销售统计报表/报告 v销售人员报表/报告 v销售经理报表/报告 v市场督导人员报表/报告 v市场调研报表/报告 指标的管理 q 日常跟进和沟通 q 计划和总结管理 q 市场巡视和沟通 q 销售例会 q 定期面谈 销售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销售薪酬 其他奖励 与激励 提成 产出 销售结果 变动 工资 投入 过程 能力/素质 销售过程 奖金 固定 工资 如何将衡量销售人员贡献的结果和过程指标, 与提成或奖金模式结合,有效的确定销售人员 的变动工资,以最大化的激励销售人员? 销售薪酬模式 q提成制 q奖金制 q提成与奖金综合 v提成+年终目标达成奖 v奖金+超额提成 提成制 Vs 奖金制 q底薪(基本工资)的高低 q个人贡献与公司贡献 q相适应的销售模式和企业发展阶段 提成制的可能弊端 q员工没有来自企业的目标压力 q企业整体业绩目标得不到保障 q员工会短视,唯短期销售结果是图 q会忽视基础管理工作 q更容易产生不公平因素 q销售队伍不稳定 提成制的精细化设计 q基于销售额/回款/毛利或价格 q区分团队作用和个人作用 根据销售目标范围与目标达成率,确定提成比率 目标达成率 销售目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70%-80 81%-90 % % 91%-100% 101%120% >120% 根据回款比例和成交价格确定提成比率 报价乘数 回款进度 提成比率 90% 95% 100% 1.9% 1% 1.45% 1.9% 1.7% 1% 1.35% 1.7% 0.8% 0.5% 0.65% 0.8% (与销售人员最低权限比) ≥1% ≥3% ≥5% × 1.1 × 1.2 × 1.3 销售合同贡献评估规则—根据个人贡献细分提成 评估内容 权重 评估规则 q根据向营销中心的正式信息申报为准进行判断 q他人介绍或客户主动联系公司的:0分 销售信息取得 20% q从老客户获得信息:10分 q从新客户获得信息:20分 对客户需求及客 户内部情况的掌 q对客户内部情况及需求能准确掌握,提供详细书面信息:15分 20% 握程度 q在此基础上,能较清晰的描述客户需求的技术要求:20分 q能较详细的掌握竞争对手信息:10分 在沟通与谈判策 销售 跟进 和谈 判 略上的贡献 20% q自己作为主要角色进行谈判的:20分 在报价、标书及 合同文本上的贡 q在沟通与谈判策略上有关键意义的贡献:15分 q报价、标书制作及合同文本的制作完全由内部支持完成,仅传递:0分 10% 献 q积极参与报价、标书制作及合同文本的制作,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计分 评估在本项目中对客户的决策人员的影响程度,参与下列标准酌情计分: q与对方主要经办人员建立客情,及时了解信息:10分 与决策人员沟通 30% q参与关键的沟通/谈判:20分 q直接与最主要决策人员沟通/谈判并成交:30分 合计 100% 以提成制为基础的其他指标考核 •作用于基本工资 •作用于部分或全部提成 奖金制 •综合奖金制 •明确区分的奖金制 •奖金制的精细设计 奖金制—综合奖金制(示例) KA 外埠经销 项目 占比% 项目 占比% 销售达成奖 30 销售达成奖 40 收款奖 30 品项达成奖 40 陈列奖 20 市场价格控 10 20 行政奖 制奖 10 行政考核奖 城区业代 助理业代 项目 占比% 项目 占比% 销售达成奖 40 铺货率奖 40 铺货率奖 30 转单销售达成 30 行政考核奖 30 行政考核奖 30 有区分的奖金制(示例) 某销售人员薪酬示例: 20%用于 软指标考核 一、固定工资1200元(包括基本工资,餐补, 通讯补贴等) 二、奖金基数(目标奖金)3000元 奖金 固定工资 80%用于 硬指标考核 1、80%用于硬指标考核,即2400元,硬指标 以已回款的销售额计,本月实际达成率为95%, 则此部分奖金为:2400×95%=2280元。 2、20%用于软指标考核,即600元,软指标包 括市场表现(铺货率和生动化)、价格控制、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反馈,每项5分,得分分 别为4、3、3、5,则此部分奖金为:600× (4+3+3+5)/20=450元。 3、实际奖金=2280+450=2730元 奖金制的精细设计 关联KPI的评分设计: 关联KPI—具有因果或置换关系的KPI,比如费用与销售额,有一定因果 关系,销售额与回款,可能有置换关系。因为这些关系,销售人员可能用 牺牲某一项可换来另外一项的博弈行为。 KPI得分 总得分 单项KPI得分<60 总得分×0.5 二项KPI得分<60 总得分×0.3 所有KPI得分<60 0 壹、关联方案 贰、指标的综合设计 例如,以回款计的已实现销售毛利,其中销售毛利=销售净额-销售费用-平台费用, 综合了销售额、回款、销售费用三个指标。 周期整合 分离的 01 02 03 04 一季度 的绩效 评定及 支付 一二季 度的绩 效评定 减去一 季度的 支付 一二三 季度的 绩效评 定减去 一二季 度的支 付 一二三 四季度 的绩效 评定减 去一至 三季度 的支付 绩效评估周期 薪酬支付周期 累积的 绩效评估周期 薪酬支付周期 提成+年终目标达成奖(示例) • 提成 年终奖 季绩效工资 基本工资 根据单笔合同,通过贡献评估来计算提成 • 根据销售任务完成情况按比例支付; • 销售额达成任务60%以上支付; • 季度考核,每季考核销售资料填报、工作总结计划、客户需求掌握 (提交的技术支持信息的有效性)、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配合度、同事 间信息经验交流、工作配合度等; • 月固定支付 奖金+超额提成制(示例) 定义 超指标奖励 重要领域业绩 完成指标奖励 基本收入 完成业绩收入 总收入 奖励 发放频度 v 个人总销售额(或其他总量 v 年终发放 指标)超额完成时的奖励 v 与岗位相关连的重要领域指 v 年终发放 标完成时的奖励 v 业务指标(如总销售额,产 v 季度发放 品线目标等) 100%完成时 的奖励 基本工资 v 固定的工资收入 v 每月发放 快消品渠道销售考核实施 A公司销售考核和激励 食品生产和销售,在全国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销售网络,但考核和激励机制仍沿 袭开拓阶段的框架。 销售人员主要 功能 销售人员管控 与激励  开发经销商  推销产品  传递与执行对经销商销售政策  注重业绩,看结果--全年全品项的总销售收入。  低底薪+出差补贴+提成+年终达成奖+销售金牌;  对不同阶层的销售人员,根据目标任务、达成率制定了精细 销售人员考核 的提成和奖励政策; 和薪酬  低底薪减少用人压力;  在较大区域内鼓励也需要不断出差来拓展市场;  根据年度销售收入来获得提成及奖励。 销售考核和激励框架分析 q激励周期过长 q对新品、赢利产品和重点产品缺乏关注 q忽视销售网络建设、客户满意度、产品能 见度、生动化及产品结构合理化 q不能支持有效的销售过程控制 分析和建立销售模型 财务 •销售目标达成率 •销售增长率 •VIP产品销售达成率 •销售费用率 客户/市场 •客户生意增长占比 •客户投诉 销售过程 •铺货目标达成率 •陈列执行状况 •促销活动执行有效性 •库存管理 •报损和产品处理占比 •价格控制有效性 •窜货控制 •报表填写 不同层级的销售人员选择可控指标建立考核表 城市经理绩效考核指标表(一) 序 号 指标 定义 评分标准 权 统计 考核 数据提 重 周期 周期 供 备注  商超固定投入费 1 销售目 本季产品实际销售收入与季度目标任务比 标达成 (产品销售收入含实际回款、垫付运费、 率 奖卡、商超固定投入费用) 1、低于60%为零分; 2、以150%为封顶; 3、60%至150%之间:达成率 用包括进场费、条 40% 月 季 财会部 ×权重。 码费、灯箱、广告 宣传费、活化物、 返利、节庆费、物 流费、转户费等。 -- --- --- --- --- --- --- --- --- 1、VIP产品指新品和各区域有重点培育价 VIP产 3 品销售 达成 值的产品; 1、新品和重点培育产品各 1、按单品制定目 2、各区域有重点培育价值的产品由各区 占多少分由业务负责人根据 标,新品追加,过 域提报三至五项,及各项的目标增长率, 各区域情况确定,基本框架 最终报业务负责人核定,一般在年度内不 为新品占5-7分,重点培育 能改变。 产品占8-10分;将权重分乘 3、对新品计算:新品实际销售收入占新 以左边所述的比值,得到评 品销售任务比; 分。 考虑新品的重要程 4、对有重点培育价值的产品计算:实际 2、本项分数以20分封顶。 度灵活评分。  增长率与目标增长率的比值。 财会部 15% 月 季 市场督 导 程中可调整。 2、因部分新品可 能不做重点推广, 故对新品的评分时 城市经理绩效考核指标表(二) 序 指标 号 定义 评分标准 权 统计 考核 重 周期 周期 数据提供 1、对企划部产品企划中要求的促销执 促销活动 4 执行有效 性  凡评分 行状况及效果; 2、对片区及产品能提出有效的促销议 根据事实,结合横向比较,进行 案; 评分。 10% 季 季 3、POP张贴、活化物使用是否落实 上一级主 为9-10的, 管 得作出书 市场督导 面说明, 陈述理由。 (占3分)。 5 -- 价格控制 有效性 对经销商、二批及商超的价格控制, 根据主管出差报告、市场督导报告及 其他工作报表统计计算。 --- --1、报表填写的完整、准确性与上交的 及时性(包括行程规划、工作日志、 7 报表填写 异常库存月报表、铺货日报表、市场 信息反馈表、促销奖品流向表等) 2、规范、辅导、检查业代、理货员报 表填写 备注 在权重分内扣分,每例一分,扣 完为止。 上一级主 5% 季 季 管   市场督导 --- -- -- -- --- --- 1、未完成报表每例扣一分,报表 完整准确性有问题酌情扣分,伪 造报表此项不得分; 2、疏于对业代、理货员报表管理 酌情扣分,以三分为限。 上一级主 10% 月 季 管 市场督导   调整薪资结构 城市经理薪资框架 薪资项目 基本工资 说明 ×115%。 1、基数:全年*元(即每季*元) 季度奖金 年度奖金 2、每季实际支付:① 季度基数× 支付系数② 支付系数按右表所示, 根据季度绩效评分对应确定。 按上年规定不变,根据销售任务达 成比例确定。 销售任务达成100%以上者奖励: 金牌 其他 绩效评分与季度奖 金支付系数对应表 *克金牌。 出差补贴、电话补助等,按上年规 定不变。 绩效评分 季度奖金支 付系数 100及以上 1.3 90-99 1.1 80-89 0.9 70-79 0.8 60-69 0.6 59及以下 0 指标跟踪和管理 1. 成立市场督导部门 2. 加强报表和报告管理 3. 强化销售统计力量 4. 落实过程管理 推行要点 1. 高层关注--“以提高业务执行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为核 心,提升终端市场表现,建立支持和促进销售长期 增长的生意管理平台”,“向品牌和企划驱动转型 的重要里程碑” 2. 全面系统深入的培训和宣导 3. 与销售管理系统优化和制度建设同步 4. 不断跟进、检讨以优化销售绩效考核系统 5. 培训和提升各级销售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 工业品直接销售考核实施 B公司销售考核和激励 食品机械生产和销售,在全国设立四个销售公司,根据销售额计提成,但由 于…,提成最终由高层讨论确定后支付。 根据销售额计提成,费用根据销售额比例限额 影响 挑战 •不关注生意质量:销售人员仅关心签单,不关心价格/成本, 不关心回款,不关心合同的严谨,不关心合同履行过程的种种 沟通事项; •盲目索取资源:销售人员没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判断,盲目的提 出要技术支持; •能力不全面:销售人员对一些常规的报价都不掌握,依赖其他 部门; •难以管理:目标任务的达成没保证,没办法进行业绩预测,进 一步影响到现金流。 •大单提成的处理 •公平性和士气 建立销售模型 财务 销售额 合同毛利 回款率 销售费用比 重点产品销售额 客户/市场 销售过程 重点客户销售额 新客户销售额 新行业销售额 重点产品市场占比 客户投诉 客户信息收集 目标客户拜访量 目标客户成交率 客情关系维护 客户技术需求确认 报价书\标书制作 合同评审 商务谈判\招投标 客户资料建立 对每一个关键业绩指标进行准确定义 关 键 业 绩 指 标 总 结 卡 — 营 销 部 门 关 键 业 绩 指 标 :目标客户拜访量 定 义 : 业务员每月拜访的目标客户数量,其中目标 客户是指经过前期拜访后经过确认审批的有 合作机会的客户。 计 算 频 率 :次/月 使 用 部 门 : 办事处经理、业务员 数 据 来 源 ( 在 何 部 门 、 电 脑 系 统 、 统 计 频 率 ) : 通过CRM系统每月统计一次 取 得 数 据 存 在 的 问 题 : 目标客户的定义和审批 业务员未及时将拜访的目标客户录入CRM系统 其 他 问 题 / 事 宜 : 解 决 问 题 的 措 施 : 营销中心建立标准和程序,大区经理负责审批 加强管控 调整薪资结构 其他奖励 提成 年终奖 季绩效工资 基本工资 • 分公司目标达成奖 • 季度排名奖、年度最快进步奖、年度销售冠亚季军奖、销售信息奖 • 根据单笔合同,通过贡献评估来计算提成 • 根据销售任务完成情况按比例支付; • 销售额达成任务60%以上支付; • 季度考核,每季考核销售资料填报、工作总结计划、客户需求掌握 (提交的技术支持信息的有效性)、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配合度、同事 间信息经验交流、工作配合度等; • 月固定支付 根据回款比例和成交价格确定提成比率 报价乘数 回款比率 合同金额 (与销售人员最低权限比) 达90% 达95% 100% ≤100万 × 0.3% × 0.45% × 0.55% 101-200万 × 0.3% × 0.4% × 0.5 % 201-300万 × 0.3% × 0.35% × 0.45% 300万以上 9000元 10500元 13500元 101-200万合同回款100%时,其提成为100万× 0.55%和 该合同金额× 0.5 %中的较大者。201-300万合同和300万 以上合同类同处理,取上一坎级最大提成额与按本合同计 算的提成额中的较大者。 ≥1% ≥3% ≥5% × 1.1 × 1.2 × 1.3 销售合同贡献评估规则—根据个人贡献细分提成 对指标持续跟踪和检讨 单 姓 日 关键业绩指标管理会议汇报表 关 键 业 绩 指 标 年 度 目 标 上 月 目 标 上 月 实 与 计 划 造 成 差 距 的 本 月 际 达 成 差 距 主 要 原 因 目 标 位 名 期 措 施 本 月 重 点 辅 导 部 门 / 人 员 部 门 / 人 员 辅 导 内 容 预 计 花 多 少 时 间 预 期 定 量 效 果 分析指标,制定行动改善计划 定期对关键业绩 指标结果进行 监控、分析 比较关键业绩指标 变化趋势,分析找 出产生指标变化之 根据 通过对指标变化 分析,对症下药制定 确实可行、有效之有 效之行动计划 环环相扣,相互驱动 •通 过 对 目 标 实 现 情 况 之 分 一 阶 性 且 KPI) 和 析 段 现 差 , 富 实 距 设 有 之 根 定 挑 目 源 下 战 标( 设定目标 考核激励 •依 照 计 划 采 取 行 动 控 计 动 , 不 断 对 行 的 实 施 进 行 监 , 必 要 时 修 订 划 实施行动 计划 •建 立 公 平 、 透明 之 考 核 制 度 、 每 月 对 各 机 构 业 绩 指 标 进 行 评 分 、 排 名 •根 据 评 分 累 计 结 果 , 定 期 对 各 部 门 进 行 公 平 考 核 分析指标 ,制定行动 改善计划 •定 期 对 关 键 业 绩 指 标 结 果 进 行 监 控 、 分 析 •比 较 关 键 业 绩 指 标 变 化 趋 势 , 分 析 找 出 产 生 指 标 变 化 之 根 据 •通 过 对 指 标 变 化 分 析 , 对 症 下 药 制 定 确 实 可 行 、 有 效 之 行 动 计 划 B公司为什么成功? q高层关注:从“做生意“到“做企 业” q关注绩效考核的三大重点 q三大举措整合推行,以绩效系统为 牵引,引进CRM系统,优化营销管 理系统 C公司使绩效考核成为竞争优势 q工业原料代理销售公司 q以提成制为主 q精细化考核 q建立能力素质模型 销售工程师考核指标表 关键绩效指标 定 义 公 式 衡量 频率 资料来源 提供者 代理新产品 销售 计划达成率 一定周期内内代理新产品的销售额占计划销售额的 比例。代理新产品以公司规定为准。 代理新产品销售计划达成率= 本期代理新产品的销售 额/计划销售额*100% 销售报表 财务报表 财务部 年 自产品销售 计划达成率 一定周期内内实际完成的自产品销售额占计划销售 额的比率。计划销售额指年初公司下达的计划 销售额。 自产品销售计划达成率=本期 内自产品实际完成的销 售额/计划销售额 ×100% 销售报表 财务报表 财务部 年 自产品销售 利润 计划达成率 一定周期内内自产品实际完成的销售利润占计划销 售利润的比率。计划销售利润指年初公司下达 的计划销售利润。 自产品销售利润计划达成率= 本期自产品销售利润/ 计划销售利润*100% 销售报表 财务报表 财务部 年 销售计划 达成率 一定周期内实际销售额占计划销售额的比例。计划 销售额以副总认定为准. 销售计划达成率=本期实际销 售额/本期计划销售额 ×100% 销售报表 财务报表 财务部 季 库存周转率 产品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衡量一 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反映企业购、 产、销平衡的效率。存货包括库存产品、半成 品、材料等库存物资。 库存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 均余额×100%,存货平 均余额=3个月存货期末 余额和/3 季 财务报表 财务部 新客户开发数 一定周期内实际开发的新客户个数与年初计划开发 的新客户个数的差额加减分。新客户以公司的 规定为准。 以计划差额的个数加减分 年 新客户开发 计划 按公司规定时间提交销售资料的及时性。销售资料 包括客户资料,访问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以 经过副总认可后视为完成。 以超出规定时间的天数扣分 季 客户资料 访问报告 场调研报告 一定周期内应收帐款的周转次数 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 额/应收帐款平均额 应收帐款平均额=(应 收帐款月初数+应收帐 款月末数)/2 月 销售报表 财务报表 销售资料提交 及时性 应收帐款 周转率 销售经理 销售工程师 销售经理 销售工程师 财务部 精细化考核 •运用“EVA—经济增加值”进行考核 •人人都是利润中心!!! •制定精细的提成比例 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并进行“短板考核” 销售序列能力素质 建立 长期关系 实现销售 建立关系 人际交往 信 息 收 集 分 析 思 维 客户服务 意识 影响力 开拓客户 产生动力 基础素质 成就导向 坚韧性 专业性 C公司的成功 q关注两端:投入和产出 q销售驱动,完善服务/支持平台 q掌握过程节点 q文化的营造

79 页 599 浏览
立即下载
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手册(doc 41)

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手册(doc 41)

盛辉无纺布制品公司 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手册 (2010 年度) 姓名:             部门:             岗位:             盛辉无纺布制品公司 填 表 说 明 1、本手册由行政人事部发给,由封皮、填表说明、岗位职责权限描述、年度工作计划书、季度工作计划与完成情况、考核评价表、周工作回顾小结, 填表抽查记录组成; 1.1 封面是员工基本信息,由行政人事部填写。 1.2 岗位职责权限描述由员工在部门主管指导下,本人于年初 1 月 10 日填写完成。 1.3 年度工作计划书,由员工本人在年初 1 月 20 日前填写完成。 1.4 季度工作计划与完成情况表,季初计划部分由员工本人在本季初时填写,季末完成情况部分由员工本人在本季末时填写。 1.5 考核评价表由员工直接主管在次月三日前与员工沟通时填写。 1.6 周工作回顾小结,由员工本人在一周末时,通过自我回顾并根据季度工作计划填写。 1.7 尾页是填表抽表记录,由行政人事部填写。 2、必须用黑色或蓝黑色签字笔填写。 3、制订计划的要求:确定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能量化的一定要量化),可达到的,与自己职责相关的,有时间限制的,以便 能够结合考虑自己的优势、劣势、成功的机会和进程的威胁制定实施的策略。 4、计划制订好后,递交自己的主管审阅后双方签字确认。直接主管有指导下属制订计划的责任。 5、绩效考核成绩经员工确认后,于季末次月 3 日前,以部门为单位集中送行政人事部。 6、行政人事部定期抽查各部门员工手册填写情况,凡填写不规范或不认真的,行政人事部要在填表抽查记录表上登记。 7、月度考核成绩评定标准: A、超越工作标准,有突出成绩; B、正确如期完成工作,有优良成绩; C、符合工作要求,能达到标准; D、工作中有缺点,应求改进; E、工作中多处不符合要求,缺点甚多。 姓 名 职 位 部 门 岗 位 权 限 岗 位 职 责 直接上级: 岗 位 相关联岗位: 关 系 直接主管 确认 签字: 月 日 岗位职责权限描述 2010 年全年工作计划书 主 要 工 作 任 务 权 重 主 要 工 作 任 务 工 工 作 作 计 计 划 划 书 书 权 重 直接主管建 议或意见 签字: 员工确认签字: 月 日 月 日 2010 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与完成情况 季 初 计 划 序号 主 要 计 划 与 内 容 完成 时间 量化达成效果 季 末 完 成 情 况 完成 时间 完成质量与效果 未完成任务的原因 季初对关键 事件完成情 况的描述 季初主管对 计划的建议 直接主管签字: 季末主管对 完成计划的 直接主管签字: 和意见 月 日 员 工 签 名: 员工确认 月 日 确认 月 日 员 工 签 名: 员工确认 月 日 考 核 评 价 项 目 工 作 业 绩 责 任 感 部 属 培 育 协 调 纪 律 内 容 满 分 1、部门计划与工公司方针目标的结合程序 2、部门计划的量化程序 3、部门计划完成程度(是否最大努力达成目标) 4、部门计划完成时限性(是否严守时限达成目标) 5、部门计划完成质量(是否省钱、早日、确实的达成目 标) 10 1、工公司意识(发言、提议、企划等站在工公司角度) 2、是否谨慎使用资源、不浪费 3、在本部门的率先示范 4、建立部门活泼、朝气的氛围 5 1、公平、冷静对待并有效指导部属 2、帮助、建议、发挥部属优点 3、准确把握部属优、缺点 1、与其它部门的协调配合 2、本部门参与工公司活动 3、本人遵守工作纪律 总 得 分 10 10 50 10 10 5 5 20 5 得 分 成绩评定标准: □A、超越工作标准,有突出成绩(参考分数:90 分以上) □B、正确如期完成工作,有优良成绩(参考分数:71-89 分) □C、符合工作要求,能达到标准(参考分数:60-70 分) □D、工作中有缺点,应求改进(参考分数:50-59 分) □E、工作中多处不符合要求,缺点甚多(参考分数:49 分以下) 一票否决: ·凡缺勤 5 天在以上,一律按“C”等及以下成绩; ·凡工作出现明显失误,给工公司造成损失者,一律按“C”等及以 下成绩; ·出现违规违纪行为者,一律按“C”等及以下成绩; ·出现旷工行为者,一律按“E”等成绩。 5 5 15 评定 A 级或 C 等以下等级的理由: 5 5 5 5 15 直接主管签字: 备注:行政人事部对评定成绩审核调整为: □A 沟通 记录 直接主管签字: 员 工 签 名 : □B □C □D □E 行政人事部盖章 月 月 日 2010 年第一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一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第 二 周 2、 3、 主要成绩与不足: 日 4、 5、 6、 7、 8、 9、 2010 年第一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三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第 四 周 2、 主要成绩与不足: 3、 4、 5、 6、 7、 8、 9、 2010 年第一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五 周 5、 6、 7、 8、 9、 第 六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5、 6、 7、 8、 9、 2010 年第一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七 周 5、 6、 7、 8、 9、 第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主要成绩与不足: 1、 2、 3、 4、 八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一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3、 4、 第 九 周 5、 6、 7、 8、 9、 主要成绩与不足: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十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一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3、 第 十 一 周 4、 5、 6、 7、 8、 主要成绩与不足: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第 十 二 4、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二季度工作计划与完成情况 季 初 计 划 序号 主 要 计 划 与 内 容 完成 时间 量化达成效果 季 末 完 成 情 况 完成 时间 完成质量与效果 未完成任务的原因 季初对关键 事件完成情 况的描述 季初主管对 计划的建议 和意见 直接主管签字: 月 日 员 工 签 名: 员工确认 月 日 季末主管对 完成计划的 确认 员工确认 直接主管签字: 月 日 员 工 签 名: 月 日 考 核 评 价 项 目 工 作 业 绩 责 任 感 内 容 满 分 1、部门计划与工公司方针目标的结合程序 2、部门计划的量化程序 3、部门计划完成程度(是否最大努力达成目标) 4、部门计划完成时限性(是否严守时限达成目标) 5、部门计划完成质量(是否省钱、早日、确实的达成目 标) 10 1、工公司意识(发言、提议、企划等站在工公司角度) 2、是否谨慎使用资源、不浪费 3、在本部门的率先示范 5 10 10 50 10 10 5 5 20 得 分 成绩评定标准: □A、超越工作标准,有突出成绩(参考分数:90 分以上) □B、正确如期完成工作,有优良成绩(参考分数:71-89 分) □C、符合工作要求,能达到标准(参考分数:60-70 分) □D、工作中有缺点,应求改进(参考分数:50-59 分) □E、工作中多处不符合要求,缺点甚多(参考分数:49 分以下) 一票否决: ·凡缺勤 5 天在以上,一律按“C”等及以下成绩; ·凡工作出现明显失误,给工公司造成损失者,一律按“C”等及以 下成绩; 部 属 培 育 协 调 纪 律 4、建立部门活泼、朝气的氛围 1、公平、冷静对待并有效指导部属 2、帮助、建议、发挥部属优点 3、准确把握部属优、缺点 1、与其它部门的协调配合 2、本部门参与工公司活动 3、本人遵守工作纪律 ·出现违规违纪行为者,一律按“C”等及以下成绩; ·出现旷工行为者,一律按“E”等成绩。 5 5 5 15 评定 A 级或 C 等以下等级的理由: 5 5 5 15 5 直接主管签字: 总 得 分 备注:行政人事部对评定成绩审核调整为: 沟通 记录 □A 直接主管签字: 员 工 签 名 : □B □C □D □E 行政人事部盖章 月 月 日 2010 年第二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第 一 周 3、 4、 5、 主要成绩与不足: 日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二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二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第 三 周 2、 3、 4、 主要成绩与不足: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四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二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第 五 周 2、 3、 主要成绩与不足: 4、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六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二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第 七 周 2、 主要成绩与不足: 3、 4、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八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二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第 九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十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二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第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主要成绩与不足: 1、 2、 3、 4、 十 一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第 十 二 4、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三季度工作计划与完成情况 序号 主 要 计 划 与 内 容 完成 季 初 计 划 量化达成效果 完成 季 末 完 成 情 况 完成质量与效果 未完成任务的原因 时间 时间 季初对关键 事件完成情 况的描述 季初主管对 计划的建议 和意见 直接主管签字: 月 日 季末主管对 完成计划的 确认 员 工 签 名: 员工确认 月 日 考 核 评 价 项 内 容 满 分 得 分 员工确认 直接主管签字: 月 日 员 工 签 名: 月 日 目 工 作 业 绩 责 任 感 部 属 培 育 协 调 纪 律 1、部门计划与工公司方针目标的结合程序 2、部门计划的量化程序 3、部门计划完成程度(是否最大努力达成目标) 4、部门计划完成时限性(是否严守时限达成目标) 5、部门计划完成质量(是否省钱、早日、确实的达成目 标) 10 1、工公司意识(发言、提议、企划等站在工公司角度) 2、是否谨慎使用资源、不浪费 3、在本部门的率先示范 4、建立部门活泼、朝气的氛围 5 1、公平、冷静对待并有效指导部属 2、帮助、建议、发挥部属优点 3、准确把握部属优、缺点 1、与其它部门的协调配合 2、本部门参与工公司活动 3、本人遵守工作纪律 10 10 50 10 10 5 5 20 5 5 5 15 成绩评定标准: □A、超越工作标准,有突出成绩(参考分数:90 分以上) □B、正确如期完成工作,有优良成绩(参考分数:71-89 分) □C、符合工作要求,能达到标准(参考分数:60-70 分) □D、工作中有缺点,应求改进(参考分数:50-59 分) □E、工作中多处不符合要求,缺点甚多(参考分数:49 分以下) 一票否决: ·凡缺勤 5 天在以上,一律按“C”等及以下成绩; ·凡工作出现明显失误,给工公司造成损失者,一律按“C”等及以 下成绩; ·出现违规违纪行为者,一律按“C”等及以下成绩; ·出现旷工行为者,一律按“E”等成绩。 评定 A 级或 C 等以下等级的理由: 5 5 5 15 5 直接主管签字: 总 得 分 备注:行政人事部对评定成绩审核调整为: 沟通 记录 □A 直接主管签字: 员 工 签 名 : □B □C □D □E 行政人事部盖章 月 日 2010 年第三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月 日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一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3、 4、 第 二 周 5、 6、 7、 8、 9、 主要成绩与不足: 2010 年第三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三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3、 第 四 4、 周 5、 6、 7、 8、 主要成绩与不足: 9、 2010 年第三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五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3、 第 六 周 4、 5、 6、 7、 主要成绩与不足: 8、 9、 2010 年第三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七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第 八 3、 周 4、 5、 6、 主要成绩与不足: 7、 8、 9、 2010 年第三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九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第 十 周 3、 4、 5、 主要成绩与不足: 6、 7、 8、 9、 2010 年第三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第 十 4、 一 周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第 十 二 2、 周 3、 4、 主要成绩与不足: 5、 6、 7、 8、 9、 2010 年第四季度工作计划与完成情况 季 初 计 划 序号 主 要 计 划 与 内 容 完成 时间 量化达成效果 季 末 完 成 情 况 完成 时间 完成质量与效果 未完成任务的原因 季初对关键 事件完成情 况的描述 季初主管对 计划的建议 和意见 直接主管签字: 月 日 季末主管对 完成计划的 确认 员 工 签 名: 员工确认 月 日 员工确认 直接主管签字: 月 日 员 工 签 名: 月 日 考 核 评 价 项 目 工 作 业 绩 责 任 感 部 属 培 育 内 容 满 分 1、部门计划与工公司方针目标的结合程序 2、部门计划的量化程序 3、部门计划完成程度(是否最大努力达成目标) 4、部门计划完成时限性(是否严守时限达成目标) 5、部门计划完成质量(是否省钱、早日、确实的达成目 标) 10 1、工公司意识(发言、提议、企划等站在工公司角度) 2、是否谨慎使用资源、不浪费 3、在本部门的率先示范 4、建立部门活泼、朝气的氛围 5 1、公平、冷静对待并有效指导部属 2、帮助、建议、发挥部属优点 3、准确把握部属优、缺点 5 10 10 50 10 10 5 5 20 5 5 5 得 分 成绩评定标准: □A、超越工作标准,有突出成绩(参考分数:90 分以上) □B、正确如期完成工作,有优良成绩(参考分数:71-89 分) □C、符合工作要求,能达到标准(参考分数:60-70 分) □D、工作中有缺点,应求改进(参考分数:50-59 分) □E、工作中多处不符合要求,缺点甚多(参考分数:49 分以下) 一票否决: ·凡缺勤 5 天在以上,一律按“C”等及以下成绩; ·凡工作出现明显失误,给工公司造成损失者,一律按“C”等及以 下成绩; ·出现违规违纪行为者,一律按“C”等及以下成绩; ·出现旷工行为者,一律按“E”等成绩。 15 评定 A 级或 C 等以下等级的理由: 协 调 纪 律 1、与其它部门的协调配合 2、本部门参与工公司活动 3、本人遵守工作纪律 5 5 15 5 直接主管签字: 总 得 分 备注:行政人事部对评定成绩审核调整为: 沟通 记录 □A 直接主管签字: 员 工 签 名 : □B □C □D □E 行政人事部盖章 月 月 日 2010 年第四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3、 4、 第 一 周 5、 6、 7、 8、 9、 主要成绩与不足: 日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二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四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3、 第 三 周 4、 5、 6、 7、 8、 主要成绩与不足: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四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四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3、 第 五 周 4、 5、 6、 7、 主要成绩与不足: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六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四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第 七 3、 周 4、 5、 6、 主要成绩与不足: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八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四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2、 第 九 周 3、 4、 5、 主要成绩与不足: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4、 第 十 周 5、 6、 7、 8、 9、 2010 年第四季度周工作回顾小结 本 周 工 作 记 录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第 十 一 周 2、 3、 4、 主要成绩与不足: 5、 6、 7、 8、 9、 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1、 主要成绩与不足: 2、 3、 第 十 二 4、 周 5、 6、 7、 8、 9、 填 表 抽 查 记 录 第 一 季 度 第 二 季 度 第 三 季 度 第 四 季 度

39 页 1184 浏览
立即下载
三联集团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三联集团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绩效评价标准(示例) 等级 说明 A:出色 工作绩效始终超越本职位常规标准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现 :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等明 显超出规定的标准,得到来自客户的高度评价。 B:优良 工作绩效经常超出本职位常规标准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现 :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任务并经常提前完成任务, 经常在数量、质量上超出规定的标准,获得客户的满意。 C:常态 工作绩效经常维持或偶尔超出本职位常规标准要求,通常具 有下列表现:基本上达到规定的时间、数量、质量等工作标 准,没有客户的不满意。 D:需改进 工作绩效基本维持或偶尔未达到本职位常规标准要求,通常 具有下列表现:偶有小的疏漏,有时在时间、数量、质量上 达不到规定的工作标准,偶尔有客户的投诉。 E:不良 工作绩效显著低于常规本职位正常工作标准的要求,通常具 有下列表现:工作中出现大的失误,或在时间、数量、质量 上达不到规定的工作标准,经常突击完成任务,经常有投诉 发生。 三联家电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连锁事业发展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开发组高级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收入(特许权费和使用费) 2 连锁店开发计划完成率 3 连锁店开发贡献率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2 三联家电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3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连锁事业发展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市场研究员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连锁店经营效益(收入、毛利) 2 调研信息提交的及时性 3 调研分析的深入程度和有效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考核者签字: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单店采购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采购员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缺货解决率 2 库存积压率 3 不良品分流率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考核者签字: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计财部资金科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科长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A B 1 财务服务质量 C D E A B 2 报表上报及时性、数据准确性、分析深度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考核者签字: 1 2 3 4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营销策划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卖场建设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卖场规划满意度 2 卖场投入与回收费用之比 3 卖场改造效率 4 卖场改造效果 5 卖场改造贡献率(与去年同期销售比)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营业管理部信息科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返利及折让费回收情况 2 毛利控制 3 品种定位达成比率 4 商品价格调整的时效性 5 价格变动和促销情况分析的时效性 6 新品销售情况分析的时效性 7 JDE系统信息和单据信息的准确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营业管理部物流科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A B 1 定单需求满足率 C D E A B 2 商品非性能故障率 C D E A B 3 JDE系统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C D E A B 4 库存管理(库存积压率、不良品分流率) C D E A B 5 帐实相符准确性 C D E 工作任务 职位 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2 3 变更后工作任务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营业管理部送货科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仓储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商品非性能故障率 2 商品周转流程的顺畅性 3 商品库存报表提交及时性 4 商品库存信息汇总统计的准确性 5 商品周转库存期控制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营业厅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经理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销售收入 2 毛利 3 顾客满意度 4 营业厅现场管理 5 主推品牌销售达成率 6 商品库存控制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营业厅商品部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导购主任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商品部销售收入 2 商品部毛利 3 商品部顾客投诉次数 4 商品部卖场现场管理 5 主推品牌销售达成率 6 商品库存控制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营业厅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导购员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柜组销售收入 2 柜组毛利 3 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4 报表上报的时效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办公室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质量监督员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内部监督与改进效果 2 各种公文收发、传递的及时性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考核者签字: 1 2 3 4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IT支持部软件开发处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处长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成本预算控制情况 2 软件模块开发完成率 3 软件开发功能和性能的有效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考核者签字: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IT支持部ERP小组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ERP系统运行故障率 2 技术支持服务力度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考核者签字: 1 2 3 4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渠道管理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副部长(主管上线)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总部配送商品的数据上线利用率 2 电子商务上线费用收缴率 3 连锁店满意度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考核者签字: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采购总部商务部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销售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采购总部的销售收入 2 销售定单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 3 价格信息、促销信息的传递时效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考核者签字: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电器事业部网络服务部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经理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直营店销售收入 2 直营店毛利率 3 特许批发配送收入 4 返利回收率 5 不良品分流率 5 网上定单一次需求满足率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电器事业部商品部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采购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直营店销售收入 2 直营店毛利 3 返利回收率 4 不良品分流率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电器事业部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市场代表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目标区域连锁开发完成情况 2 管辖区域的连锁店平均配送比率 3 连锁店费用上缴比率 4 主推品牌分销计划完成情况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电器事业部商品部 考核者 考核期 1/1/2003 个人KPI 职位 采购商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定单传递的时效性 2 数据统计及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3 提供供应商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 4 促销资源的获取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物流中心运输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统计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运费计算准确率 2 应收费用结算准确率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考核者签字: 1 2 3 4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物流中心仓储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经理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收货准确率 2 发货准确率 3 库存帐实准确性 4 商品损耗率 5 收货及时率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物流中心运输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经理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商品按时送达率 2 送货坏货率 3 万元商品价值运输成本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考核者签字: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网上商城市场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经理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营销方案的创新性 2 营销策划效果评价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考核者签字: 1 2 3 4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经理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人均维修及安装价值 2 维修结算率 3 顾客投诉数量 4 投诉解决率 5 维修、安装响应效率 6 一次维修终结率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 职位 部维修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主任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人均维修及安装价值 2 维修结算率 3 顾客投诉数量 4 维修、安装响应效率 5 一次维修终结率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财务中心资金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结算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结算及核算的效率、结算差错率 2 资金分配合理性 3 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4 各项数据提供的准确性、及时性 5 资金运营分析完成情况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财务中心会计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二处主管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原始单据、凭证的真实、准确、完整性 2 登记帐簿准确性 3 各项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 4 会计核算的准确、合法、合理 5 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6 财务分析报告完成情况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防损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法律顾问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法律案件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2 年度协议违法数量 3 年度审核协议数量 4 清户扣率 5 各部门法律服务支持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表 本表用途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价 适用对象 公司各类基层员工个人和管理人员个人(除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第一负责人) 被考核者 所在部门 综合管理部 考核者 考核期 2003年1月-3月 个人KPI 职位 人事管理 标准 权重 评价得分 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变更后工作任务 工作衡量标准/任务目标 权重 评价等级 1 人事管理制度执行和监督的有效性 2 员工系统信息汇入的准确性、及时性 3 考核、工资报表提交的及时性、准确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1 2 3 1 2 3 4 任务绩效评分:∑权重×评分 工作任务确认签字栏 被考核者签字: 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 考核者签字: 被考核者签字: 工作改进计划 1 2 3 4 考核者签字:

35 页 415 浏览
立即下载
永和豆浆国际集团年各部门KPI绩效考核表全套

永和豆浆国际集团年各部门KPI绩效考核表全套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商品部(中厨) 员工姓名 主管/部门经理 刘昊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商品部经理 评价日期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25+25% 总体销售达成及利润控制(新店+老店) 目标量 保证采购供货及时和质量稳定 未有严重问题次数 20% 总体成本控制 目标量 30%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1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 87+0 69.6 2 77+0 61.6 3 77+16 74.4 4 77+16 74.4 5 87+16 82.4 6 77+20 77.6 7 77+20 77.6 8 77+20 77.6 9 87+20 85.6 10 77+24 80.8 11 77+24 80.8 12 87+24 88.8 TOTAL 1164 931.2 实际达成(目标及利润)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商品部(中厨) 员工姓名 采购 李广禄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采购职员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成本控制 目标量 50% 保证采购供货及时和质量稳定 未有严重问题次数 20% 存货管理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30%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附成本控制预算目标计划表2009年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商品部(中厨) 员工姓名 物流统计 张莉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统计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提报月度表单及时、保质、保量 未有问题次数 25 保证货源收发货及控制 目标量 25 安全库存管理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50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商品部(中厨) 研发 员工姓名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保证月度和季度新品研发和推出 每月1次、每季度2次 50 成本控制 目标量 25 竞争者菜品或市场情报信息搜集提供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25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商品部(中厨) 员工姓名 司机 阎慧、郭亚楠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司机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保证送货及收货运输 未有问题次数 25 成本控制 目标量 50 安全驾驶及车辆保养 未有问题次数 25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商品部(中厨) 生产主管 祝拥华/李合营 员工姓名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生产、维修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保证设备设施维护 未有问题次数 25 原物料成本控制 目标量 50 安全保证 未有重大问题次数 25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商品部(中厨) 员工姓名 门卫 关英俊、于金龙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门卫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保证正常工作秩序 未有问题次数 25 产区出入管理 未有问题次数 25 安全保证 未有重大问题次数 50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营运部 员工姓名 库管 张斌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库管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存货管理 未有问题次数 50 报表提报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25 仓库安全保证 未有重大问题次数 25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营运部 主管/部门经理/店长/督导 员工姓名 叶育青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指标类型 直营店主管 评价日期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60% 直营店(2家)销售及成本控制 直营店培训 权重 无问题次数及投诉次数 40%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 1 27 8.9 2 25 8.4 3 30 9.6 4 31 9.7 5 40 11.9 6 38 10.7 7 43 11.3 8 45 11.6 9 48 11.9 10 44 12 11 37 10.5 实际达成(目标及利润) 12 32 10.6 TOTAL 440 127.1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营运部 员工姓名 主管/部门经理/店长/督导 卢小伟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营运部经理 评价日期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达成开店指标(直营+加盟) 32家 30% 考评分数 50% 直营店(2家)销售及成本控制 加盟店培训 自评分数 无问题次数及投诉次数 20%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 1 27 8.9 2 25 8.4 3 30 9.6 4 31 9.7 5 40 11.9 6 38 10.7 7 43 11.3 8 45 11.6 9 48 11.9 10 44 12 11 37 10.5 实际达成(目标及利润) 12 32 10.6 TOTAL 440 127.1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营运部 员工姓名 督导 安意/李亚瑜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指标类型 评价日期 具体评价指标 完成人员培训 工作绩效(50%) SQC达成(50%) 说明 权重 目标量80%以上为达成 40% 服务达标 20% 质量达标 20% 卫生达标 20%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附QSC检核月表及培训检核月表 督导 KPI分数 其他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营运部 店长(紫金山) 员工姓名 高旸、卢建伟、高媛、董鑫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指标类型 工作绩效(50%) 直营店店长 评价日期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直营店销售及成本控制 目标量80%以上为达成 50% 达成培训要求 无问题次数或投诉次数 20% 服务达标 10% 卫生达标 10% 质量达标 10% SQC达成(50%) KPI分数 其他分数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 1 15 4.9 2 14 4.6 3 16 5 4 17 5.2 5 21 6.3 6 20 5.6 7 24 6.2 8 26 6.4 9 26 6.4 10 22 6.1 11 21 5.7 实际达成(目标及利润) 12 18 5 TOTAL 240 67.4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市场部 员工姓名 主管/销售人员 张颖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客服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具体参数 权重 业绩分数 其他分数 60% 电话咨询数量和质量 客户投诉及疑问答复 无问题次数和投诉次数 20%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20% 工作绩效(50%) 客户名单数据整体报告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电话拜访数量 实际达成(目标及开发数量) 10 11 12 TOTAL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市场部 主管/销售人员 员工姓名 柳燕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市场开发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具体参数 权重 5 30% 35万 50%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20% 开发新加盟商(指签单户) 达成新加盟店指标(指已销售) 业绩分数 其他分数 工作绩效(50%) 市场开发分析报告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开发加盟商数量 1 2 7万 1 7万 1 7万 1 7万 1 7万 1 3 4 5 6 7 8 9 10 11 实际达成(目标及开发数量) 12 TOTAL 7万 1 35万 5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市场部 主管/销售人员 员工姓名 张英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市场开发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具体参数 权重 7 30% 49万 50%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20% 开发新加盟商(指签单户) 达成新加盟店指标(指已销售) 业绩分数 其他分数 工作绩效(50%) 市场开发分析报告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开发加盟商数量 1 2 7万 1 7万 1 6 7万 1 7 7万 1 8 7万 1 9 7万 1 7万 1 49万 7 3 4 5 10 11 12 TOTAL 实际达成(目标及开发数量)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市场部 员工姓名 主管/销售人员 于君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市场开发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具体参数 权重 8 30% 56万 50%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20% 开发新加盟商(指签单户) 达成新加盟店指标(指已销售) 业绩分数 其他分数 工作绩效(50%) 市场开发分析报告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开发加盟商数量 1 7万 1 7万 1 6 7万 1 7 7万 1 8 7万 1 9 7万 1 10 7万 1 7万 1 56万 8 2 3 4 5 11 12 TOTAL 实际达成(目标及开发数量)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市场部 员工姓名 主管/销售人员 张荣生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市场部经理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具体参数 权重 32 30% 224万 50%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20% 开发新加盟商(指签单户) 达成新加盟店指标(指已销售) 业绩分数 其他分数 工作绩效(50%) 市场开发分析报告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开发加盟商数量 1 2 35万 5 35万 5 119万 17 35万 5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际达成(目标及开发数量) TOTAL 224万 8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企划部 员工姓名 主管/一般人员 林广静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企划工程设计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 设计图纸和工程方面规划、协调、施工及完成 工作绩效(50%) * 无客户前中后期的投诉或设计重大问题 说明 权重 目标量(80%以上合格) 60% 无问题次数或投诉次数 40% KPI分数 其他分数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SALES TURNOVER 销售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 实际达成(目标及利润) 11 12 TOTAL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企划部 员工姓名 主管/一般人员 范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企划美工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 设计广宣、POSM及所有相关宣传品,与加盟商的销售目标 工作绩效(50%) * 无客户前中后期的投诉或设计重大问题 权重 目标量(80%以上合格) 60% 无问题次数或投诉次数 40% KPI分数 其他分数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1 4 2 5 3 3 4 4 5 3 6 3 7 3 8 3 9 4 10 8 销售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 实际达成(目标及利润) 11 5 12 5 TOTAL 50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企划部 员工姓名 主管/一般人员 罗伟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企划部经理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KPI分数 其他分数 15+15% * 协助完成直营店月销售绩效指标+广宣销售目标 目标量(80%以上合格) * 月度加盟商及门店整体系统SP、PR及MPR等 2个SP至少/月 30% * 完成和控制月A&P预算 目标量(90%以上合格) 40% 工作绩效(50%) 100 小计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2009年1-12月份目标量 月份 SALES TURNOVER 1 27 2 25 3 30 4 31 5 40 6 38 7 43 8 45 9 48 10 44 销售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 实际达成(目标及利润) 11 37 12 32 TOTAL 440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人事行政部 主管 员工姓名 胡婷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人事经理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40% 管理制度结构设计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30% 培训工作 正常提报次数每月 30% 工作绩效(50%)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KPI绩效考核表 人事行政部 员工姓名 行政人员/文秘 马梦琳、于坤 职位名称 员工编号 职员 评价日期 指标类型 具体评价指标 说明 权重 完成要求之任务数量 按照指定要求(黑白猫原则) 50% 工作绩效(50%) 完成要求之任务质量 按照指定要求或达成结果分析 50% 100 小计 100 最终得分 董事长签核 副总/总监签核 主管签核 本人签字 自评分数 考评分数

14 页 465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纲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念 四、绩效管理体系    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大厦 业务管理 双向沟通 ( 招 ( 培( 选 聘 育 训用 ) 选 ) 开) 拔 发 绩( 报 效留 酬 管) 认 理 可 职位管理与任职资格管理 文化与价值观 愿景与战略目标 企业价值链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骨架是由价值创造、 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构成的循环链。 价值创造 创造源泉 调配) 聘 招 ( 创造要素 发开训培 价值评价 价值分配 评价工具 分配形式 绩效考评 任职资格 职位评估 组织权力, 经济利益 华为主要评价体系    明确职位对公司的相对贡献: 职位评估(要素评分法) 明确组织对公司的相对贡献: 组织绩效测评 明确任职者对公司的相对贡献:  任职资格  绩效管理 中高层绩效考核 中基层绩效考核 计量制月度计量考核 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 公司绩效测评 / 高层管理者述职考核 w B s 部门、团队绩效测评 / 中层管理 者绩效考核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P B c 提纲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念 四、绩效管理体系    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提纲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念 四、绩效管理体系    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案例讨论 团队的省思 案例讨论 问题: 1 、导师对“作者”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导师对“作者” 和其他同事的评价结果?为什么? 2 、什么叫绩效?对于管理者而言,他的绩效又是什么? 3 、公司有些主管对员工的考核主要采 用 “排大队”的方法,即“每 到季度末的时候,将部门里所有员工依照其对部门的贡献进行排 队,依据排队结果确定“ ABCD” 。对此,你如何看待?绩效考 核究竟是“人与标准”比,还是“人与人”比? 4 、有人 认 为“绩效管理 = 绩效考核”,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5 、如果让你来评价,你会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结果? 绩效管理概念  “ 不论你是工程师、经理人或是特殊教 的 育老师,你的 成就必须依赖别人跟你的合作。就像是一个篮球球员那 样,任何的得分都必须靠球员之间缜密的配合。好的篮 球球员如 Jordan ,除了他精湛的球技之外,更重要是他 与队员间良好的默契,以及乐于与队员共同追求卓越的 精神。  “ 人生就像一局桥牌,能够把一手烂牌打到最好,就是 成功。”  “ 人生也像是一张牌,不论你是一张黑桃老 K 还是红心 小三,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一组同花顺里面。” 引言:经理人的十二项管理能力 亚洲经理人管理能力调查结果:       目标与标准设定 计划与工作安排 决策与风险衡量 倾听与组织信息 清晰思考与分析 评估部署与绩效 最突出 75 67 59 最弱 20 32 34 •与”事“有关的:工作管理能力群、认知能力群,都有较佳的表现,平均指 •与“人”有关的:沟通能力群、领导能力群,平均指数为 39 ,显得较弱。 •美国、新加坡企业的经理则在两方面平衡发展。 绩效的含义 什么是绩效 所谓绩效,简单的讲就是事物 运动过程 (狭义上:业务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状态 或结果, 通过 可 客观的考核和主观的评估等 评价方法表现出来。 绩效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在不同的情 况下,绩效有它不同的含义: 1 、绩效 = 完成了工作任务 2 、绩效 = 结果 + 过程 3 、绩效 = 做了什么(实际收益) + 能做什么(预期收益) 管理者的绩效观念 对于管理者而言,绩效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 、管理者本人的绩效 2 、管理者所辖员工的绩效 3 、管理者所辖部门和流程的绩效 其核心是部门和流程的绩效,管理者应通过改进绩 效管理以实现部门的绩效改进(矢量和最大原则) 当你自己把事情完成时,你只是个技术员,当你通过别人的力量完成任务时, 你才是个经理人。 —— Lawrence Appley 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就是管理者与员工双方(双赢)    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并增强员工成功地达 到目标的管理方法。 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 员工能力的提高。 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到目标的过程。 沟通讨论 主管 员工 辅导 训培 摒弃一个误区,确立一个关注点 管理者运 绩 用效管理追求什么? 三效(笑):    效率:资源利用最小化 效果:在满足效率的前 提下,追求结果的最大 化。 笑容:良好的组织气氛 手段:效率 用 结果:效果 目标 现目 低浪费 高成就 标 资 实 源 利 绩效管理的四大领域  管理者的作 用    管理者的能力     活动 领域 绩效 领域 职业 领域 生活 领域 保证员工有任务 按要求的标准做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使工作趋于熟练化 分析任务的要求和员工的能力 分析个人能力是否达到工作要求 向员工阐明任务的要求,必要是传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检查工作过程,给予支持,评价最后结果。 绩效管理的四大领域 管理者的作 用     管理者的能力     活动 领域 绩效 领域 职业 领域 生活 领域 保证目前的绩效令人满意 分析绩效下降的原因 激 发 员工提高 自身技能和水平的动机 为员工的学习和 发 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明确规定你所期望的员工应达到的绩效水平 诊断员工在绩效上出现问题的原因 提供支持与适度的挑战,使员工得到学习 和员工一起总结经验,使其获得最大收益 绩效管理的四大领域 绩效 领域 职业 领域 生活 领域  挖掘员工个人职业 发  对员工在职业生涯的抉择提出建议  帮助员工做出最适当的 选  支持员工达到预期目的  了解员工内在的需求和动机  现实地评价其职业 发  在本组织内和广阔的就业市场中,为他们的职业 管理者的作 用 管理者的能力 活动 领域 生涯 发 展的潜力 择 展愿望与自身能力是否相称 展设计最佳途径和制定实现谋略 绩效管理的四大领域 管理者的作 用 绩效 领域 职业 领域 生活 领域  弄清楚问题的实质及其对员工个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 协调员工个人与组织的利益  策划如何帮助员工达到预期生活目标和方案 在适当的时候, 用 持  管理者的能力 活动 领域 感情表达方式,表明自己对员工的支  倾听和了解员工的需求  弄清楚你所能提供帮助的边界  让员工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 帮助员工找出其自己 认 为 处理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 绩效管理概念小结  绩效管理的一二三四 提纲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论 四、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企业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公司业务重点与 KPI 部门业务重点与 KPI 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绩效 管理 岗位业务重点与 KPI 中层管理者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绩效目标 结果反馈 绩效目标体系 企业战略目标 公司 KPI 指标 公司业务重点 部门业务重点 岗位业务重点 标绩 效 目 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部门 KPI 指标 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岗位 PI 指标 基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组织 任职者 绩效目标体系 步骤 1 :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是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 和管理绩效的目标,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 规模、竞争能力、分解能力、市场分额、收入和盈利 增长率、投资回收率以及企业形象等。没有稳固的战 略,关键绩效领域和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明确的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前提。 绩效目标体系 步骤 2 :确定公司业务重点 利润增长 客户满意 战略 目标 产品 发开 管理改进 市场领先 绩效目标体系  步骤 3 :确定 KPI 什么是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 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和活动, 建立一种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取得高效益 的机制。 绩效目标体系  传统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  只反映短期绩效,不反映长期绩效 只反映最终结果,不反映关键过程 只从财务角度度量绩效,而没有从客户角度度量绩效 不能明确地将企业战略转为内部过程和活动  KPI 与传统财务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 尽量采 用 财务指标反映最终结果 按照企业战略有 选 择地采 用 财务指标牵引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 尽量简化,构成考核指标的最小集合 不仅考核最终结果,而且考核关键流程      绩效目标体系 如何设计 KPI ? 外向导向法——标杆基准法( Benchmarking) 内部导向法——基于企业愿景与战略的成功关键设计法 (Key Success Factors 综合平衡记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 绩效目标体系 KPI 设计法之一:外部导向设计法(标杆基准 法) 企业自身的关键 业绩行为 业界标杆企业的 关键业绩行为 比较 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 现 发 差距 及成因 优点:帮助企业明确目标, 认 清差距,以更好的确定 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 缺点:各企业所处 发 展阶段、自身状况、面临环境等 不同,不 一 可 味模仿 绩效目标体系  KPI 设计法之二:内部导向设计法 企业基于自身优劣或愿景目标而建立的指标体系,它强力支 撑组织愿景、价值观的实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导 致企业运营流程的优化 因素分析法 流程分析法 集成产 营销 集 发品 开 成 供应链 IT 财务 人力资源 客户服务 KPI 设计法之三:综合平衡计分卡 财务方面 投资 酬报 率 经济增加值 销售毛利率 现金平均周转期 顾客方面 顾客满意度 顾客忠诚度 发 市场 开 市场份额 使命 与 战略 内部运营方面 新产品 发开 周期 质量 内部流程 学习与成长方面 员工满意度 员工能力 信息系统的能力 绩效目标体系  企业为什么需要平衡计分卡?  信息时代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持续投资和管理,依赖于基 于客户的端到端的流程运作。  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要求不断提高系统的柔性、响应能力、 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 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改进日益取决于员工职业化技能的提高、先进信息 技术的应 ,以及组织 用  内部关键流程的协同作 。 用 当企业实施这一转变时,其成功(或失败)是不能 用 伟统 绩效目标体系   企业平衡计分卡 - 绩效管理的均衡原则旨在促进企业 可 持续 发 展 财务与客户之间的平衡  财务——收入、利润  客户——客户满意度  结果和关键过程之间的平衡  成果——利润、市场占有率  过程——新产品 发开 投资、员工 训培 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平衡 外部——客户与股东 内部——流程和员工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 短期——利润 长期——客户满意度、员工 成 训培 本和次数 绩效考核体系 步骤 4 : KPI 层层分解落实,建立公司 KPI 指标 体系 公司级指标 产品线 IPMT 指标 IPMT 指标 PDT 指标。 。 PDT 指标。 IPMT 指标 研 发 KPI 市场 KPI 供应链 KPI 技术服务 KPI 职能管理 KPI 绩效考核体系 KPI 字典样例 服务客户满意度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统计周期 数据来源 年度目标值 权重 备注 用 户对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其高低是判断服务工作好坏的得重要标准,由第三 方外部满意度调查的各项分类满意度加权计算得出。 衡量客户对华为公司服务的满意情况 ∑×× 满意度 × 权重 一年 营销工程部 ×× 分 ×% 绩效目标体系小结  建立企业绩效目标体系的步骤:  KPI 的 3 种设计方法:  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 提纲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论  四、绩效管理体系  绩效目标体系  绩效管理程序  绩效管理考核制度 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管理四步曲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绩效目标 结果反馈 绩效目标阶段  绩效目标阶段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讨论以确定员工考核期 内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绩效才是满意的绩效的过程。  1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是绩效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  2 、参与和承诺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  3 、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事情  绩效目标值如何设置才合理?一“皮玛利翁”效应 绩效目标阶段 主管和员工: Specific 具体的 Measurable可 衡量的 Attainable可 达到的 Relevant 相关的 Time-based 基于时间 的 1 、就绩效考核目标达成共识 绩效考核目标 = 绩效目标 + 衡量指标 + 改进点 2 、制订目标 / 计划应符合 SMART 原则 3 、应对目标 / 计划进行 SWOT 分析,共同探讨防范措施。 以终为始,期初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 可 减少 大量无效率的工作, 破除“忙就是好”的误码区 Superiority 优势 Weakness 劣势 Opportunity 机会 Threat 威胁 绩效辅导阶段  没有沟通就不是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的真正核心,是主管辅 导员工共同达成目标 / 计划的最重要的方式。    1 、绩效诊断:通过绩效诊断等手段, 可 帮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技能。 2 、过程监控:该阶段是主管在部门内建立和实施“双向沟通”制度的过程。随时纠正 员工行为与目标的 行 可  性偏离。 3 、收集数据:收集和记录员工行为 / 结果的关键事件或数据。 绩效辅导阶段  绩效诊断  诊断 可 现绩效 发 能妨碍员工实现各方面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即 差的征兆和原因。绩效诊断 可 于绩效管理的 用 运 各阶 段。  绩 效 诊 断 箱 知识 技能 有做这方面工作的知识和经验 有应 用 知识和经验的相关技能 态度 外部因素 有不 可 控制的外部障碍吗? 有正确的态度和自信心吗? 警示:绩效管理中最常风和最糟糕的错误或许就是首先从个人 因素方面追究绩效差的根由。 绩效辅导阶段 沟   辅导的三点建议 辅导的类型:正式、非正式  辅导的方法:倾听、鼓励  获取的信息:员工的期望与主管的期望 通 什么时候需要指导与支持?从哪些方面指导?如何及 现 发 时 下属的支持需求 ? 绩效辅导阶段  通过绩效沟通后,主管和员工都应能回答以下问题:  工作职责完成得怎样?哪些方面不好?  员工是在朝着实现目标的轨道运行吗?  如果偏离轨道,需进行哪些改变才能回到轨道上来?  在支持员工进步方面主管能帮着做些什么工作?  是否 发 生了影响员工工作任务或重要性次序的变化?  如果 发 生了,在目标或任务方面应做哪些改变? 绩效辅导阶段 数据收集、观察和做文档的原因: 提供绩效记录,以便决策。 尽早 现 发 现员工的 发 潜在问题,帮助员工改进跟踪。 长处,以便进一步的 培 养和使 。 用 对工作出色的员工加以表扬,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充足的、准确的信息。 记录下有关绩效和沟通的详细情况,以便在进行纪律处分和处理 潜在的法律诉讼纠纷时使 。 用 绩效评价 为什么他的薪水比我高? 绩效评价阶段  1 、综合收集到的考核信息,结合关键事件记录,公 正、客观地评价员工。  2 、诊断员工的绩效,拟订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计划 ( PBC )绩效 发 展计划。 绩效评价阶段  考核投诉案例 绩效评价阶段  问题:  1 、考核结果是否应该有比例控制?并请说出有 / 无比例控制的道理。  2 、案例中的主管在考核中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做好考核评价工作?  3 、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4 、考核比例如何设置比较恰当?  5 、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对员工进行考核? 绩效评价阶段  考核为何要有比例控制?  1、 2、 3、   绩效评价阶段 韦尔奇“活力曲线” “TOP20” “The Vital 70 “ “Bottom 10” 作出这样的判断并不容易,而且也并不是准确无误的。是的,你 可 能会错失几个明星或 者出现几次大的失策——但是你造就一支全明星团队的 可 能性却会大大提高。这就是如 何建立一个伟大组织的全部秘密。一年以一年,“区分”使得门槛越来越高并提出升了整个 组织的层次。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人敢确信自己能永远 在 留 最好的一群人当中。 绩效评价阶段  不是简单地给个考评结果。  评价的指导思想:围绕业务进步、绩效提高面展 开 ,将绩效评价 视为一个管理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评价结果本身。  管理者的使命:目标达成。学会有技巧地告诉员工他的差距所在。 毕竟,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绩效评价阶段 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及修正办法: 误区 修正措施 晕轮效应:以偏盖全 以 KP 达标情况或工作目标达成情 况为依据。 近因误差:以近期印象代替全部 做好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收集、 记录 感情效应;结果不自觉受感情影响 以客观绩效指标为依据,二次考核 为监督。 集中趋势:结果趋于中间拉不 开 对管理者进行管理技巧 训 ,培 结果 以统计百分比进行衡量。 暗示效应:评估人受领导及权威人士影响 以客观绩效指标为依据,通过二次 考核与上司沟通 倒推化倾向:先为某人确定一个考核档次, 然扣倒推出各考核项目的得分 不带有色眼镜,以客观绩效指 标为依据。 绩效反馈阶段  1 、经过充分准备后,就考核结果向员工面对面反馈,内容包括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共同制订下一步目标 / 计划等。 反馈是双向的,主管应注意 留  出充分的时间让员工 发 表意见。 2 、提示:该阶段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双方都比较紧张的时期。 绩效反馈阶段  面谈沟通的程序:  充分准备(拟定面谈时间、地点、方式、角度、内容等) 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 把握考核沟通原则  注意 开  平衡听讲问  外理话题偏听偏移  确定下阶段目标 始 绩效反馈阶段  考核沟通原则:  对事不对人,只谈绩效而不涉及人格。  不将被考核者与第三者比较。  谈话内容避免被第三者听到。  谈话场地尽 可  沟通要坦率、具体。 能免受干扰。 绩效管理重点的改变 旧重点 新重点 判断式 计划式 评价表 过程 寻找错处 问题解决 得一失 (Win-Lose) 全胜 (Win-Win) 结果 结果与行为 人力资历源程序 管理程序 威胁性 推动性 没有双向沟通,就 称不上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程序小结  绩效管理四步曲 : 提纲    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论 四、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考核制度  分粥的故事 绩效考核制度  华为考评体系的基本假设  华为绝大多数员工是愿意负责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强烈成就 欲望的。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  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应当体现在工作绩效的改进上。  失败辅就成功,但重犯同样的错误是不 可  员工未能达到考评标准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责任。 原谅的。 绩效考核制度  华为绩效管理的 发 展历程 ● 将考核作为目标导向,考核 ● 将考核作为一个单一的过程 ●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能 力和业绩三个方面,先在市场 部进行试点 ● 目的在于强化管理意识,推 动管理观念的普及,进而提 高管理水平 ● 将考核作为绩效评价的工具 ● 考核内容以绩效为中心。 ● 目的在于强化成果导向,推 动员工务实、作实,不断提 高工作水平; 是一个管理过程 ● 增加了跨部门团队考核的新 内容。 ● 推动员工在目标指引下自我 管理,形成自我激励和约束 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绩效管理(升华) 绩效考核(优化) 人事考核(普及) ( 95—97 年) ( 98 年— 2001 年) ( 2002 年—) 绩效考核制度 分类分层绩效考核制度 月度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季度 用 试 期新 员工考核 中、基层员工 IPBC 考核 计量制员工 绩效考核 月度 年度 年度综合 评定 绩效考核制度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制度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  述职 就是采 用 年终(年中)述职的方式,全面检查上一年(期)承诺 KPI 的完成情况,并 对下一年(期)的 KPI 做出承诺,并全面阐述本部门达成 KPI 的策略与措施。  为什么要进行述职?  落实公司战略,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直度行动纲领,为各部门准确思考、分解工 作任务提供食品店据,也为后期监控和指导各部门工作提供了具体的、 可 操作的依据:  促进中高层领导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抓信重点,综合平衡:  建立统一、均衡和有效的考绩制度,使公司宏观管理形成闭环,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述职内容框架 财务方面 顾客方面 使命 与 战略 学习与成长方面 内部过程方面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 述职参考模板  1、不足与成绩 2、环境分析(客户) 3、结果目标完成情况与承诺(财务) 4、策略与措施(内部过程)、 5、周边合作 6、组织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 7、预算 8、意风反馈       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  KPI 考核 华为公司级 KPI 及各部门 KPI 依据平衡计分卡思想设计,指标层层分 解落实,下一级部门 KPI 必须对上级部 门 KPI 形成支撑。 平衡计分卡 四个方面 华为公司级 KPI 全球技术服务 部 KPI 财务类 客户类指标 内部运营 学习与成长类指标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   指导思想: 功能部门人员的工作分为本部门工作和跨部门团队的工作,没有派出的概念。 绩效考核是立足于员工现实工作的考核,强调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工作要求相一致, 而不只是基于其在本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  绩效考核必须自然融入部门日常管理工作中,才有其存在价值。双向沟通的制度 化、规范化、是考核融入日常管理的基础。  帮助下属提升能力,与完成管理任务同样都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  您 在进行绩效管理时 一 可定 记住哦!这是必 须遵循的法则呀! 考评原则 责任结果导向原则:引导员工 用 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不断追求工 作效果。  目标承诺原则:考核期初双方应对绩效目标达成共识,被考核者须对 绩效目标进行承诺。目标制订和评价应体现依据职位分类分层的思想。  考、评结合原则:考核工业期初功能部门应界定绩效评价者,评价时充 分征求绩效评价者的意见,并依此作为考核依据;绩效评价者应及时提 供客观的反馈。  客观性原则:以日常管理中的观察、记录为基础,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 合,强调以数据和事实说话。 中基层员工考核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如何设立 RPC 主管 职位应负责 部门/项目目标 流程的目标 绩效目标 员工 KPI 指标 数量化指标 时限性指标 定性指标 工作偏重例行化的部门 以 可 先由员工拟制,提交主管审阅,双方 沟通后确定。 工作内容变化较大,或工作目标不太清晰的部站 以 可 先由主管提供 一个较粗的框架,员工本人进行细化,再经双方沟通后确定。 绩效考核流程 上一级主管进行 考核结果复核 直接主管综合相 关意见进行评价 相关人员 评价 2 相关人员 评价 1 直接主管分流 员工自述 考 核 结 果 反 馈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 绩效评价结果等级 定义 评价等级及其说明 参考比例 杰出 实际绩效经常显著超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在 计划 / 目标或岗职责 / 分工要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取得特别 出色的成绩。 10% 良好 实际绩效达到或部分超过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在计 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40% 正常 实际绩效基本达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无 明显的失误。 45% 需改进 实际绩效未过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在很 多方面或主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失误。 5%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 部门组织绩效与部门员工考核比例挂钩,从而牵引员工关注并提升组织绩效。 部门组织绩效 部门考核比例 A A : 15% B : 50% C : 35% D: 根据情况,各部门自行掌握 B A : 10% B : 40% C : 45% D : 5% C A : 5% B : 35% C : 55% D : 5% D A : 0% B : 30% C : 65% D : 5% 拉伯福:企业在奖励员工方面最常犯的有十大错误  提纲    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论 四、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影响绩效的宏观因素 组织 技术 人 环境 绩效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管理中的角色 绩效管理的实施 各级管理者与员工 HR 及管理者共同的责任 绩效标准的建立 (考核部门特色) 部门干部部 / 处 考核制度的细化 (考核部门特色) 公司人力资源部 考核制度的制定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公司战略、价值导 向及政策的设计师 高层管理者 企业与员 工双增值 HR 专业人员 绩效管理制度的组 织制定者、实施推 动者,工具及专业 咨询的提供者 中基层管理者 绩效管理工具的 者 用 使,公司 政 策的执行者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绩效管理只能浮在上面,难以 有效落实。  成立由公司高层领导挂帅,各大部门领导参与的绩效管理推进委员会, 明确目标、职责、解决重大问题,在高层领导层面推动  成立各部门绩效管理推进小组,负责本部门考核制度的推行  对各级主管和员工 、培 训 宣传绩效管理的思想、操作方法、制度内容和 注意事项  对绩效考核实施全过和的定期跟踪,了解制度操作、部门及员工绩效改 进情况,及时 现问题、 发 改进工作 总结经验,对绩效管理制度、方法等进行优化、 小结  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绩效管理的应 用  老木匠的故事 回 报 绩效管理的应 用              回 报 对主管: 使主管不必介入到所有正在进行的各种事务中 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自我决策,从而节省主管的时间 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 通过帮助员工找到错误和低效率的原因来减少错误和差错 通过绩效管理,员工们将知道主管希望他们做什么程度,能做什么样的决策,何时你 必须介入。这将允许你去完成只有你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节省你的时间。 对员工: 使他们了解自己工作是子还是不够好 使他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 有机会学习新技能 及时了解主管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及时得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 员工将会因对工作及工作职责有更好的理解而受益 绩效管理的应 用 回 报  对组织:  如果组织及其内部下属单位的目标都很清楚,并且它们同每位员工的任 务者相互关联,那么组织将会更有效率。当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对 公司成功的重要性时,员工的士气和生产率将会提高。   以 可 还 避免法律麻烦:避免辞退员工时的无证据的错误。 绩效管理是一种投资,它需要时间和付出,但运 得 用 主管、员工和组织带来许多回 报 ! 当,它就会给 结束语  考核与评价体系是一种最有力的杠杆,只要朝合 理的方向稍稍撬动一下,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 时,考核与评价体系还是一个载体,企业的各项经营 管理任务和目标,都 以通过 可 这个载体传递下去。我 们考什么,就能实现什么,反之亦然,我们要实现什 么,就考什么。

88 页 451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