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公司薪酬现状调研与薪酬体系优化设计思路
CDGT 薪酬现状调研与薪酬体系优化设计思路 * www.adfaith.com 报告说明 1 、本报告是正略钧策对 CDGT (以下简称“ CDGT” 或“公司”)薪酬 现状所作出的初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2 、随着项目进展和对 CDGT 了解的深入,正略钧策可能会修正这些论断 ,并形成最终报告及具体的设计方案; 3 、本报告是从管理的角度对 CDGT 进行的分析判断,因此更多地涉及薪 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报告结论不针对任何部门和个人。 目录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二、薪酬管理现状调研 三、薪酬体系优化思路 在为期一周的调研过程中,正略钧策项目组通过内部访谈、资料分析、问卷 调查和内部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 CDGT 的薪酬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员工访谈 • 分别对公司高层、中层管 理人员和员工代表进行单 独访谈,全面了解 CDGT 目 前的薪酬管理体系运行现 状,充分听取了大家的建 议和想法 资料收集与分析 • 从内部重点收集 CDGT 的相 关资料、组织结构与人员状 况、与薪酬相关的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等 • 从外部收集与分析行业相关 资料 问卷调查 • 针对 CDGT 薪酬管理相关方面的 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 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工作方法 内部讨论 • 调研过程中,项目小组每天对 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对 CDGT 现行薪酬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分析、归纳和总结 正略钧策项目组对 CDGT77 名员工( 6 位集团高管、 4 名集团中层管理人 员及 10 名子公司高管、 57 名各类各级基层管理人员及员工代表)进行了 访谈,对集团及各子公司薪酬管理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员工访谈 访谈人员构成及人数 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访谈: • 集团及子公司历史沿革及发展战略 • 各子公司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 集团高管 6 集团中层管理人 员及子公司高管 14 • 分管部门情况及部门主要职责 • 与薪酬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模块 • 对项目的建议或期望 集团中层和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访谈: • 负责部门情况及部门主要职责 • 对公司现行薪酬管理体系的看法 • 对公司所涵盖行业的薪酬现状认知 • 对项目的建议 员工代表: 基层管理人员及 各类员工代表 工程技术人员 57 业务人员 • 所在岗位情况 • 对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看法 • 对项目的期望 各级基层管理人员 集团专业职能人员 6 家子公司各类员工代表 项目组向 CDGT 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发放了电子版薪酬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 179 份,有效问卷为 153 份,问卷有效率 85% 集团本部 9 置业公司 55 建设公司 52 创投公司 17 担保公司 8 国贸公司 5 体育公园 7 合计 153 信息来源: CDGT 薪酬调查问卷统计 我目前在公司里的职位是: 中层管理人员 (指集团本部 各部门部长、 副部长、部长 助理;子公司 董事长、总经 理、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 理) 7% 高层管理人员 (指集团公司 领导) 1% 有效问卷数 153 基层管理人员 (指集团本部 各部门下属二 级部室负责 人;子公司各 部门负责人) 20% 其他 90% 一般员工 72% 调查问卷的分布还涵盖了不同工龄、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类别群体,样本具 有代表性,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公司的薪酬管理现状 B-1 我在高投公司的工作年限是: 5-10年(含 10年以上 3% 10年) 19% 1年以内(含 1年) 31% 3-5年(含5 年) 15% 1年-3年 体育公园 (含3年) 32% 5% 国贸公司 3% 担保公司 5% 有效问卷数 150 建设公司 33% 信息来源: CDGT 薪酬调查问卷统计 管理类 (指集团 公司高管 及各部门 职能管理 岗位;子 公司高管 及各部门 业务类 (指集团 及各子公 司里开展 各项主体 业务的岗 位) 70% 有效问卷数 149 B-2 我的年龄是: 40岁以上 14% 集团本部 6% 创投公司 11% B-5 我目前的岗位类别是: 置业公司 37% 有效问卷数 153 35岁-40岁 (含40岁) 29% 低于25岁(含 25岁) 14% 30-35岁(含 35岁) 43% 有效问卷数 146 在调研过程中,正略钧策项目组搜集和查阅了大量相关文件和资料,为全 面准确地把握问题奠定了基础 序号 资料分类 1 公司发展战略文件 2 公司组织机构图、人员结构和岗位职责等 3 《 CDGT 绩效管理办法》( 2008 版) 4 《 CDGT 员工薪酬管理办法( 2008 试行)》 5 公司薪酬相关规章制度(福利手册、法定福利制度) 6 公司 2008 、 2009 年人力资源规划及岗位作业说明书( 2008 版) 7 公司 2007 、 2008 年度基本的薪酬数据 8 《成都高新投资集团员工薪酬标准表》 9 担保公司现行薪酬方案 信息来源:客户提交文件统计 在此期间,项目组对各种信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与 CDGT 相关人员进 行了多次交流与沟通,形成了最终的报告 数据分析 对访谈中涉及的各类观点、意见进行归纳后,分类进行统计与分析 头脑风暴 基于收集的信息,对 CDGT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紧迫性等,进行深入探讨 , 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 报告编写 汇总通过各种方式分析的结果,编写成报告,使之条理性,并易于 理解 沟通交流 征求公司领导对项目方案的意见,讨论并确定方案 • 就调研中发现问题及解决思路向 CDGT 管理人员汇报交流 • 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就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和重点达成共识 目录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二、薪酬管理现状调研 三、薪酬体系优化思路 正略钧策项目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模型对公司的薪酬管理现状进行分 析 环 境 环 观念 境 策略 策略 体系 配套制度 工具 工具 资源 执行 执行 环 境 组织 环 境 在这个模型中,包含了五大部分:策略明晰、体系设计、工具优化、执行到位、 环境配套,这些就是分析诊断的着眼点 正略钧策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模型确定薪酬管理各关注点 薪酬策略 1 、薪酬策略 采用市场领先、 跟随、滞后还 是混合策略? 2 、哪类岗位、 哪类员工是企 业重点激励对 象? 3 、企业为什 么支付薪酬, 薪酬方案如何 与市场进行对 照? 4 、薪酬总额 是如何确定的? 薪酬体系 1 、薪酬管理 制度是否完整 的? 2 、现行薪酬 / 工资制度是否 符合企业战略? 是否有动态的 调薪制度? 管理工具 1 、是否采用 了岗位评价工 具确定岗位价 值,及评价要 素? 2 、岗位评价 工具是否符合 公司特点? 3 、是否能吸 引人才、调动 员工的积极性? 3 、是否采用 了薪酬调查工 具? 4 、总体薪酬 结构? 4 、薪酬等级 是如何确定的? 制度执行 1 、是否设立 了薪酬管理相 关机构? 2 、工作业绩 在工资中是如 何体现的? 3 、津贴、奖 金设置目的及 发放方法与企 业性质和特点 是否相符? 4 、晋升、提 薪的基准是否 明确? 实施环境 1 、管理层的 薪酬管理理念 是否跟的上公 司发展的需要, 彼此对薪酬管 理的理解和认 识是否一致? 2 、与薪酬管 理相关联的其 他配套管理制 度是否完善并 能够有效对接? 随着 CDGT 的多元化发展和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公司也逐渐形成了符合现 代企业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付薪理念 为岗位付薪 为岗位价值付薪 为能力付薪 为业绩付薪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价值、承担的职责和风险,支付不同薪酬 同一岗位的在岗员工由于学历、经验、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其岗位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价值,承担的职责和风险,支付不同薪酬; 专业能力评定等级不同,其薪酬相应亦不相同 以业绩为导向,同一岗位的在岗员工工作绩效不同,其薪酬不同 信息来源:《 CDGT 员工薪酬管理办法(试行)》 12 级 5 档的薪酬矩阵已经初具宽带薪酬雏形 2008 年 CDGT 薪酬标准表 员工薪酬等级 1档 2档 3档 4档 5档 12 级 5,720 5,840 5,950 6,070 6,180 11 级 4,970 5,070 5,170 5,270 5,370 10 级 4,090 4,150 4,220 4,280 4,340 9级 3,760 3,810 3,870 3,930 3,980 8级 3,420 3,480 3,520 3,570 3,620 7级 3,120 3,170 3,220 3,260 3,310 6级 2,830 2,870 2,910 2,960 3000 5级 2,530 2,570 2,610 2,650 2,680 4级 2,340 2,380 2,410 2,450 2,480 3级 1,960 1,990 2,020 2,040 2,070 2级 1,520 1,550 1,570 1,590 1,610 1级 1,140 1,150 1,170 1,190 1,200 信息来源: CDGT 提供薪酬资料 近两年,公司注重提高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待遇,降低辅助岗位薪酬水平, 开始以薪酬市场化手段促使员工 “劣者出,优者如”,薪酬体系开始迈向 市场化 员工进、出素质结构对比图 60 50 40 流入人员 流出人员 30 20 10 0 硕士 信息来源:《 CDGT2008 年度人力资源报告》 本科 专科 但是,“为岗位价值付薪,为能力付薪,为业绩付薪” 的科学付薪理念在 管理实践中难以落地,薪酬管理中依然存在问题,薪酬满意度不高 您认为公司目前薪酬管理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63% 相对于公司的快速发展,薪酬增长不明显 员工薪酬缺乏动态调整机制,除非行政级别晋升或者岗 位调整,否则工资难以增长 54% 48% 相比成都地区同行业内其它企业,薪酬缺乏竞争力 27% 薪酬制度及其相关政策不明确 24% 薪酬支付没有和员工的能力相匹配 对公司关键岗位员工,薪酬激励不够 23% 薪酬没有体现岗位价值差异 相对于对公司的贡献,薪酬没有体现员工工作业绩的好 坏 薪酬定级定档标准不明确 23% 21% 19% 18% 薪酬与绩效关联度低,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8% 部门之间或子公司之间薪酬分配不公平 部门内部的薪酬分配不公平 其它 信息来源: CDGT 薪酬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3% 2% 有效问卷数 132 同时,与薪酬体系相配套的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也影响了薪酬 体系的执行效果 您认为公司目前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7%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宣贯力度不够,员工认知度不高 考核指标难以提取 32% 考核结果与薪资关联度低,考核激励性不足 27% 24% 24% 23% 21% 考核人与被考核人之间缺乏绩效沟通,不利于业绩提升 考核指标与工作职责关联度不大,考核结果难以真实反映部门/岗位绩 效 考核指标过于细化,没有突出工作重点 .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评分标准,打分随意 考核人碍于情面不能客观评价被考核人 10% 10% 绩效目标值定得太高,难以完成 本位主义,部门内部考核存在虚报现象 其它 资料来源: CDGT 薪酬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4% 3% 有效样本数: 145 正略钧策认为,从更加有效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人才的角度 出发, CDGT 的薪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 1 2 薪酬策略不 清晰 薪酬结构设 置不合理, 激励性不强 表现 • 中高端岗位特别是核心专业技术岗位薪酬水平低于行业水平,部分低端岗位高于市 场水平 • 薪酬结构复杂,包括“基本工资 + 岗效工资 + 年终奖 + 车贴 + 通讯补贴 + 劳保 + 过节费” • 各项目导向性不明确,部分项目的发放方式存在涉税风险或者薪酬项目本身制造了 不公平,比如:车贴 • 浮动收入占比太低,岗效工资标准由岗位决定而不是由绩效决定,激励性严重不足 • 缺乏系统的岗位价值评价机制,不能有效区分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 薪酬等级划分不 • 不同薪级之间的级差太低,同一薪级内部档差太小,在 20 元至 170 元 ,没有拉开差距 3 够科学合理 • 初次定薪主要依据个人的议价谈判能力,薪酬的定级定档缺少公允、客观的标准 4 薪酬模式缺乏 • 除担保公司以外,集团和子公司薪酬模式一刀切,忽视了各子公司的行业特征、业 个性化,影响 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差异 激励效果 问题一,就整体薪酬水平而言, CDGT 薪酬特别是核心岗位薪酬水平低于 成都地区的行业平均水平,薪酬满意度不高 与同行业投资管理岗位薪酬对比表 行业初级职位 30000 25000 成都高投 行业高级职位 S-10 总体来讲,您对自己的薪酬水平的 满意程度(最满意设为100分)如何? 40分以下 9% 80-100分 8% 20000 15000 40-60分 34% 10000 60-80分 49% 5000 0 信息来源: CDGT 提供资料及问卷调查数据、正略钧策行业数据、智联薪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有效问卷数 151 从工作年限来看,在公司工作 3 - 5 年的员工不满意程度最高,其次是在 公司工作 5 - 10 的员工,不满意人数均超过 50 %;从所属公司来看,国 贸公司不满意程度最高,其次是建设公司 S-10 总体来讲,您对自己的薪酬水平的满意程度 (最满意设为100分)如何? 10年以上 0% 75% S-10 总体来讲,您对自己的薪酬水平的满意程度 (最满意设为100分)如何? 25% 0% 体育公园 14% 国贸公司 0% 5-10年(含10 年) 7% 45% 24% 52% 57% 8% 19% 29% 80-100分 58% 60-80分 23% 40-60分 40% 25% 创投公司 0% 40% 38% 13% 建设公司 2% 10% 43% 7% 38% 56% 13% 50% 0% 19% 42% 6% 4% 置业公司 1年以内(含1年) 20% 担保公司 3-5年(含5年) 5% 1年-3年(含3 年) 41% 43% 10% 40分以下 11% 集团本部 0% 50% 30% 78% 80-100分 60-80分 9% 22% 40-60分 0% 40分以下 有效问卷数 151 而部分可替代性强的中低端岗位薪酬高于行业水平,形成“该高的不高, 该低的不低”的现象,薪酬导向不明确,不利于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中低端行政岗位薪酬对比表 成都初级职位 成都中级职位 高投初级职位 8,000 7,200 6,400 5,600 4,800 4,000 3,200 2,400 1,600 800 0 信息来源: CDGT 提供资料、正略钧策行业数据、智联成都地区薪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高投中级职位 问题二, CDGT 目前的薪酬结构相对复杂,导向性不明确;部分项目的发 放方式存在涉税风险,个别薪酬项目本身制造了不公平;保健性薪酬项目 多,占薪酬总额比例偏高 S-3 您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薪酬构成? 法定福利(五险一金) 一般员工 36% 26% 31% 7% 年终奖 劳保福利 补贴(车贴、通讯贴) 过节费 岗效工资 基本工资 基层管理人员(指集团 本部各部门下属二级部 33% 室负责人;子公司各部 门负责人) 中层管理人员(指集团 本部各部门部长、副部 长、部长助理;子公司 9% 董事长、总经理、副总 经理、总经理助理) 高层管理人员(指集团 0% 公司领导) 合适 不太合理,比较复杂 15% 64% 100% 不太合理,比较简单 48% 4% 27%0% 0% 极不合理 有效问卷数 144 浮动薪酬比例太低,干好干坏对收入影响不大,导致绩效薪酬缺乏激励性 工资 7658160 53.27% 岗效 1077240 7.49% 2008年各薪酬项目占比明细 交通 通讯 劳保 3217200 636000 793200 22.38% 4.42% 5.52% 过节 995000 6.92% 年应发 14376800 100% 注:统计数据不包括担保公司和体育公园管理公司;年应发不包括年终奖 S -4 您认为公司目前的薪酬管理制度对员工: 有非常强的激 有较强的激励 有些负面作用 励性 性 1% 5% 11% 没有激励性 16% 激励性较低 S-9 针对您本人的岗位来说,您认为 “绩效考核工资/ 工资总额”的合理比例应该是: 80%以上 2% 60-80% 3% 40-60% 16% 20%以下 33% 激励性一般 42% 25% 信息来源: CDGT 提供薪酬资料及薪酬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0-40% 46% 有效问卷数 151 调查显示,级别越高或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岗位,承受绩效考核的能力越强, 更易于接受为绩效支付薪酬的观念 S-9 针对您本人的岗位来说,您认为“绩效考核工资/ 工资总额”的合理比例应该是: S-9 针对您本人的岗位来说,您认为“绩效考核工资/ 工 资总额”的合理比例应该是: 体育公园 一般员工 38% 45% 29% 57% 4% 13% 1% 100% 国贸公司 基层管理人员(指集团本部各部门下 属二级部室负责人;子公司各部门负 责人) 22% 52% 19% 0%7% 担保公司 0% 13% 创投公司 中层管理人员(指集团本部各部门部 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子公司董事 0% 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 理) 55% 45% 0% 0% 建设公司 100% 20-40% 40-60% 60-80% 信息来源: CDGT 薪酬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3% 53% 27% 38% 46% 27% 13% 7%0% 10% 4%2% 53% 16% 2% 2% 0% 0% 集团本部 20%以下 0% 0% 63% 13% 置业公司 高层管理人员(指集团公司领导) 0% 14% 0% 80%以上 20%以下 56% 20-40% 44% 40-60% 60-80% 0% 0% 80%以上 有效问卷数 151 问题三,员工现行薪酬等级的确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作支撑,薪酬的 内部公平性需要改善。虽然公司已经根据各岗位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的不 同适当拉开了差距,但是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评估,因此这种差距的合理 性可能会受到怀疑 成都高新投资集团员工薪酬标准表(节选) 分 析 •目前采用的工资定级办法是根据岗 位作业指导书中任职资格要求的学 历、职称、工作经验并结合主观判 断来确定的,评价要素不全面,虽 然薪酬已经向重要部门的岗位倾斜, 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价 值评估,薪酬标准难以令人信服 •尤其是收入较低的人员会对目前的 薪酬水平感到不满,对薪酬差距的 合理性产生怀疑 资料来源: 《 CDGT 员工薪酬管理办法(试行)》 由于岗位相对价值区分度不高,特别是不能体现集团与不同子公司之间、 各子公司之间岗位价值的差异,导致薪酬体系内部公平性缺失 S-6 您认为不同部门的员工,其收入 是否体现了岗位价值的差异? S-6 您认为不同部门的员工, 其收入是否体现了岗位价值的差异? 不清楚 17% 有 15% 一般员工 14% 基层管理人员(指集团本部各部 门下属二级部室负责人;子公司 各部门负责人) 15% 中层管理人员(指集团本部各部 门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子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 没有 23% 有但不明显 45% 有但不明显 23% 59% 100% 没有 23% 22% 4% 45% 36% 高层管理人员(指集团公司领 0% 导) 有 信息来源: CDGT 薪酬问卷数据分析 41% 18%0% 0% 0% 不清楚 有效问卷数 150 此外,不同薪级之间的级差太小,同一薪级内部档差设置太小, 介于 20 元至 170 元,也削弱了薪酬调整应有的激励性 2008 年 CDGT 薪酬标准表 员工薪酬 等级 1档 基本 2档 岗效 基本 3档 岗效 基本 4档 岗效 基本 5档 岗效 基本 岗效 12 级 5,720 990 5,840 1,040 5,950 1,090 6,070 1,140 6,180 1,190 11 级 4,970 860 5,070 900 5,170 940 5,270 990 5,370 1,030 10 级 4,090 530 4,150 560 4,220 580 4,280 610 4,340 630 9级 3,760 480 3,810 500 3,870 530 3,930 550 3,980 570 8级 3,420 430 3,480 450 3,520 470 3,570 500 3,620 520 7级 3,120 400 3,170 420 3,220 440 3,260 450 3,310 480 6级 2,830 360 2,870 380 2,910 400 2,960 420 3000 440 5级 2,530 330 2,570 350 2,610 360 2,650 380 2,680 400 4级 2,340 300 2,380 310 2,410 330 2,450 340 2,480 360 3级 1,960 240 1,990 250 2,020 260 2,040 280 2,070 290 2级 1,520 190 1,550 200 1,570 210 1,590 220 1,610 230 1级 1,140 140 1,150 150 1,170 160 1,190 170 1,200 170 信息来源: CDGT 提供薪酬资料 问题四, CDGT 目前实行基本统一的薪酬管理模式,对下属 各子公司的行业特征、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等考虑不足,缺 少有针对性的考核激励管理模式 1 、整个集团实行统一的薪酬结构不合理,而 且薪酬结构太复杂,行业内通行的薪酬结构很 简单,就是基本工资 + 投资收益提成,我们没 有提成,留不住有能力的优秀员工…… S-12 您认为集团各子公司的 薪酬结构是否应该保持统一? 无所谓 4% 应该 9% 不应该 19% 2 、房地产行业的现场代表除了工资和正常的 奖金之外,还会按竣工面积一次性发放项目奖 金,我们不能和集团的管理人员一样,建议增 加项目奖金…… 3 、我们要求,对于公司承担的非市场化的服 务类业务,给我们工资就够了,对于公司经营 的完全市场化的业务,要求获得与市场水平相 当的业务提成,没有业务提成大家都没有积极 性,而且不利于公司市场化业务的拓展… .. 在大原则统一 的前提下,体 现差异性 68% 信息来源: CDGT 薪酬问卷数据分析 4 、统一的薪酬结构模式不能满足不同业务板 块的管理需要,是要改变一下… 资料来源:访谈记录 有效问卷数 146 目录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二、薪酬管理现状调研 三、薪酬体系优化思路 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设计应体现四个原则 内部公平性 2 外部竞争性 1 薪酬体系设计 四原则 3 业绩导向性 4 个体公平性 前提:满足企业财务支付能力的要求 根据 CDGT 的发展战略、发展阶段、人力成本支付能力等必要因素,正略 钧策建议 CDGT 的薪酬优化理念为 薪酬理念 支持战略 关注市场 设计体现 考虑公司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职能的结合,从总量上控制目前薪酬成本的涨幅,明 确以业绩增长为主并兼顾指令性工作的增加来支持薪酬总额增加的付薪理念 参照地区同行业薪酬水平,对关键岗位兼顾行业薪酬水平进行设计,保证关键岗 位薪酬的外部市场竞争力 使用正略钧策岗位评价系统进行整体评估,根据每个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来确定 薪酬水平,注重内部公平性 以岗定薪 充分考虑到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等个人因素,在确定岗位薪级的基础上 划分不同的薪档 以绩定奖 分序列分层级 薪酬动态调整 绩效工资、年终奖、调薪幅度均与绩效和能力表现挂钩,回报优秀业绩人员 岗位根据不同的职能和业务类型划分为不同的序列,根据序列和类别的不同设置 不同的工资浮动比例和薪酬构成,以达到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效果 对薪酬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使之适合公司发展阶段以及外部人才市场的变化 正略钧策提出如下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薪酬体系优化建议一 在保持薪酬总体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市场 化的付薪理念:以岗定薪(薪级),以能定档(薪档),以绩定奖 (绩效 季度+年度 ) 适度加大绩效部分所占薪酬总额的比例,拉大档级差距,加强激励 力度 总体策略 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员工,其固浮比例应有所区别:管理人员浮 动比例应大于一般员工,业务人员浮动比例应大于职能管理人员。 按道理,各子公司目前的经营收益在各自行业内都处于快速发展阶 段,固定部分比例不宜设置太高,而考虑公司的政府职能和非完全 市场化的背景,固定部分的比例应该比纯市场化的公司的固定部分 的比例要高 从薪酬水平定位上来说,正略钧策建议 CDGT 采取偏混合型的薪酬策略 • • 薪酬市场领先 或跟随 建议适用范围 – 各序列高级别岗位 • 原因 – 公司处于向市场化过渡的快速发展期,需 要吸引和留住对企业发展能起到关键作用 的人才; – 外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高级别岗位人员 会有较多的外部选择; – 人员培养成本较高 • 薪酬市场跟随 – 各序列普通岗位 – 市场替代性较强,可以较快的找到替代人 才; – 人员的培养成本较低 混合型薪酬策略:指在确定薪酬水平时,是根据岗位的类型或者员工的特点来分别制定不同的薪酬水 平决策,而不是对所有的职位和员工采用相同的薪酬水平定位 正略钧策提出如下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薪酬体系优化建议二 应用岗位评价和子公司评价管理工具对各个岗位及各子公司在集团内的 相对价值进行评价,确定其在集团内部的相对排序 岗位评价考虑要素:组织影响力、劳动强度、能力(专业技能)、 学历、经验、管理范围、工作复杂度、创造性,应体现各岗位的差 薪酬工具运用 异性 根据子公司对集团贡献(管理资产、收益 经济效益和对产业发展 的贡献 )、人员规模等要素对子公司评价排序,设置相对系数。 在考虑具体岗位薪酬水平时,将子公司在集团内所处位置与子公司 所处行业薪酬水平及子公司在行业内所处位置结合起来考虑 将公司各岗位按照不同的职能和业务类别划分为不同的职位序列 序列 岗 位 名 称 管理序列 运营支持序列 专业序列 企业服务序列 董事长 总经理 副总 总经理助理 主管 资深专业人员 主管 部门部长、副部 长 子公司经理、副 经理 主办 高级专业人员 主办 二级部门负责人 子公司部门负责 人 文员 专业人员 业务人员 助理文员 助理人员 根据岗位说明书,利用岗位价值评估工具,由岗位评估小组对岗位进行价 值评估 因素 正略钧策岗位价值评估系统 组织贡献 1. 组织贡 (工作产 献度 出) 正略钧策岗位工作评价系 统 2. 知识技 能 工作价值 3. 创新 (工作投 入) 4. 沟通 5. 责任 工作补偿 6. 环境条 件 子因素 组织规模 职位影响度 广度 深度 范围 程度 范围 程度 范围 程度 工作环境 工作压力 影响度 影响范围 根据各子公司在集团内部的相对价值,以此作为参考依据来确定对各子公司 领导班子的岗位价值评价 正略钧策集团化各子公司价值评估系统模型 示意 根据岗位价值评估结果分值,设计并确定相应的薪级,形成岗位薪酬等级 矩阵 示意 运营支持序列 岗位 层级 等级 管理序列 领导层 集团董事长 决策层 / 资深专家 集团总经理、 副总经理、财务 总监 高级管 理层 / 资 深专家 中层管 理 / 高级 专业人员 主管 / 高 级专业人 员 主办 / 高 级文员 / 专业人员 文员 助理文员 人力 资源 财务、审 计 法律 综合 管理 主管 主管会计 资深 主管 资深工 程师 高级 工程 师 主管 (项 目经 理) 高级 工程师 主办 工程 师 主办 工程师 主办 文员 助理 工程 师 业务 人员 助理工 程师 业务人员 法务主管 主管 主办 文员 主办会计 出纳 法务主办 法务专员 企业服务 序列 资深 工程 师 集团部门部长、 子公司总经理 集团部门副部长、 子公司副总经理、 助理 集团二级部门负 责人、子公司部 门经理、副经理 工程 技术 专业序列 投融 软件开 资管 发 理 助理 文员 主管 正略钧策提出如下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薪酬体系优化建议三 针对不同公司所处行业特点,设定具有针对性的薪酬结构或特别奖 励 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尽量简化,建议取消通讯费、车贴、福利费、过节费等名 目,将该部分收入纳入岗位工资中或绩效考核收入,但可以增加单 项特别奖,具体数目由子公司上报,集团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结合 CDGT 当前已有的薪酬特点以及前期调研结果,建议在采取“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公司目前不同类型岗位的特点, 可采用不同的薪酬表现形式 1 、板块薪酬特征: • ① 建设:项目制 • ② 产业投资:投资回报率 • ③ 服务:担保额提成、贸易额提成、销售提成 • ④ 体育公园:特例,需要明确定位 2 、薪酬结构建议: • 高管: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年终特别奖 • 集团各部门和集团指标挂钩一定比例,子公司经营业绩和子公司核心指标挂钩,降低和 集团指标挂钩比例 • 工程技术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或项目奖金)+年终特别奖 • 投资项目经理:底薪+项目收益提成+风险金+年终特别奖 • 融资人员:底薪+融资额提成+年终特别奖 • 担保人员:基本工资+业务奖(续保和新增收入、经营收益)+风险金+年终特别奖 • 贸易人员:底薪+业务量提成(容易受区域影响)+年终特别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正略钧策提出如下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薪酬体系优化建议四、建议五 各子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绩效年薪在确定基数的情况下,要和所 在子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紧密挂钩 薪酬体系执行 员工的定级定档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评价标准,但要尽量简化 对岗位进行细分,给专业人员设置薪酬通道(要与职业发展通道结 合考虑) 与薪酬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梳理考核指标, 明确各部门、子公司及各岗位的考核重点( KPI ) 薪酬配套环境 薪酬补充:采取非物质激励手段作为薪酬体系的补充,如为 培训、考取证书等报销学费 薪酬体系优化步骤 1 、岗位价值评估 2 、薪酬水平设计 3 、薪酬结构设计 4 、绩效工资计算 5 、薪酬套级说明 欢迎讨论!
43 页
448 浏览
立即下载
1人力成本分析表
人力成本分析表 人力成本总额 人力成本总额(万) 时间 人力成本总额 在岗人数 人均人力成本 2013年 1402308 300 4674.36 人力成本总额 在岗人数 5520.83 人均人力成本 7000 6461.61 6000 5726.52 5000 2014年 1900009 410 4634.17 2015年 2500010 520 4807.71 2016年 2650000 480 5520.83 2000 2017年 3206850 560 5726.52 1000 2018年 4200045 650 6461.61 4674.36 4634.17 4000 3000 2013 年 2014 年 人力成本含量 时间 总成本 人力成本总额 4807.71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0 人力成本含量 总成本 人力成本含量 人力成本总额 人力成本含量 11.50% 2013年 15000895 1402308 9.35% 2014年 20000650 1900009 9.50% 2015年 26790021 2500010 9.33% 2016年 27409804 2650000 9.67% 2017年 29080088 3206850 11.03% 2018年 40000320 4200045 10.50% 0.11 11.00% 0.11 10.50% 10.00% 0.09 0.09 0.10 9.50% 0.09 9.00% 8.50%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8.00%
1 页
259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核算类】工资表和考勤表
### XXX公司工资表 序号 姓名 部门 1 陈东 财务部 当月出勤 实际出勤天 小时(天 数(天数 法定计薪 数*8小时 日 *8小时) ) 176 166 21.75 总计 表 病假天数 病假支付标 基本工资 绩效奖金通信补贴餐费补贴应发工资 准(法定当 病假小时 地最低工资 的80%) ### ### ### ### ### 10 1320 3600.00 200.00 150.00 200.00 3914.20 假天数 事假扣除 发放病假工 事假小时 资 75.86 0 事假工资 0.00 加班工时 平时加班 休息日加 工时 班工时 0 11 75.86 0.00 0.00 0.00 11.00 加班工时 法定叠加应税项目 节假日加班 小时加班费 加班工资 工时 0 23.85 524.70 应发工资 公积金应税金额 4514.76 0.00 23.85 524.70 4514.76 0.00 法定叠加应税项目 商业保险 税前扣除项 个人社保 个人公积金 300 500 个人所得税 应税工资 3714.76 免征额 3500 0.00 300.00 500.00 3714.76 3500.00 个人所得税 税率 0.03 其他免税项 速算扣除 个人所得 电话费 交通费 数 税 (实报实销) (实报实销) 0 6.44 0.03 0.00 6.44 0.00 0.00 免税项 经济补偿金 实发工资 3708.32 0.00 3708.32 选择年月 2017 年 3 月 二〇一七年三月份考勤表 星期 节 二 三 四 区域 员工 编号 1 2 3 4 5 7 8 9 10 12 姓 名 六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3 4 5 √ √ √ √ √ √ 8 √ 休 休 1.5 √ √ √ √ 休 休 √ √ √ √ √ 休 休 休 休 √ √ √ √ √ 休 休 √ √ √ √ √ 休 休 职位 日 陈东 五 上午 下午 财务部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31 1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13 15 18 19 20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上午 下午 迟到 早退 加班 份考勤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二 三 应出勤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小时 √ √ √ √ √ 休 休 √ √ √ √ √ √ √ √ 休 休 √ √ √ 实际出 勤 天数 上月结 本月补 存加班 休 小时 小时 加班工时 本月结 存加班 事假 平 休 节 176.00 166.00 0 0 11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176.00 176.00 0 0 0 0 其他假期 本月病假小 本月年假天数 时 婚假天数 结存年假天 数 月度迟 旷工 缺卡次 到总工 数 时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月度早 退总工 时 0 0 0 0 0 0 0 0 0 0
4 页
587 浏览
立即下载
深圳合能集团营策中心人员配置及薪酬体系
深 圳 合 能 集 团 文件 Shenzhen Heneng Group 合能集团人字〔2006〕第〔06089〕号 签发: 深圳合能集团营策中心人员配置及薪酬体系 (2006 年试行版) 第一条 总 则 【适用范围】 本人员配置及薪酬体系适用于深圳合能集团营策中心各级员工及参与销售配合的相关部门员 工,各项目公司销售部可参照本薪酬体系执行。 本人员配置及薪酬体系参考深圳合能集团年度发展规划制订,每年根据集团年度发展规划进 行修订。 【目的】 按照人员配置及薪酬标准与人均产值及行业平均水平相结合的原则,使人均成本与人均产出 相挂钩,体现合理的投入产出比。 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坚持营策板块员工佣金增长幅度与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同步, 以部门及员工工作绩效关键指标考核员工报酬,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修订】 本管理制度将商业环境及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修改。经营策中心提议,集团总裁批 准,集团人力资源部有权对本制度进行修改。 本制度中的未尽事宜,集团人力资源部在与分管领导进行协商后提出解决方案,经集团总裁 批准后由集团人力资源部补充本管理制度。 【解释】 经集团总裁授权,本制度的日常解释权归集团人力资源部,最终解释权归集团总裁所有;集 团总裁负责审批集团人力资源部制定的各项细则和修订方案;并对本管理制度拥有最终解释权。 【生效】 经集团总裁批准,本人员配置及薪酬管理体系自 2006 年 第二条 月 日生效。 营策中心人员配置标准 根据集团年度开发 15 万平方米,年度产值预期 5 亿,对集团营策中心及项目营 销部作如下人员配置: 部门 集团 营策中心 策划组 项 职能 基本任务 集团所有项目产 品营销规划、产 品定价、销售方 案制定并监督执 行 年开发量 15 万平 米;年产 值5亿 所在项目产品定 位及策划方案执 行 年开发量 10 万平 米;年产 值 3.5 亿 项目 周期 岗位设置 人员 编制 备 注 策划总监 1 由营销副总兼任 高级设计师 1 高级策划师 2 兼任项目营策经理 媒介执行 1 负责所有项目 策划师 1 设计师 1 销售经理 1 销售主管 2 9个 置业顾问 11 按人均月销售额 300 万配 置 月 销售助理 2 2 人轮岗 销售律师 1 行政值班 现场收银员 2 2 人轮岗 15 个 月 15 个 月 目 营 销售组 所在项目销售业 务具体实施 销 部 销售配 合组 所在项目销售后 勤及其他行政配 合工作 年开发量 10 万平 米;年产 值 3.5 亿 补充说明: 1、集团营策中心按集团开发量为 15 万平米,年产值 5 亿配置人力,如需增加编制,需依据项目 开发量同比调整,并报经集团总裁审批通过; 2、项目营销部按年开发量 10 万平米,年产值 3.5 亿配置人员,依据项目开发量同比调整,同城 项目人员可兼任; 3、销售助理、现场收银员实行两人轮岗制。 第三条 【薪酬体系结构】 薪酬体系构成及发放明细 1、营策中心薪酬体系结构:基础薪金(基本工资+基础福利)+销售提成+奖金+补贴 2、基本工资、销售提成按下表【营策中心基本工资与提成系数测算表】内所列标准执行; 3、基础福利包括社会综合保险、住房公积金及午餐补贴,按集团福利政策制定的标准执行; 4、补贴、奖金按下述【营策中心奖励体系】及【营策中心补贴标准】执行; 5、基本工资根据岗位职级的取薪范围,综合考虑员工能力及综合表现,按《合能集团薪酬体系》 (2006 版 D 类营销策划板块)取级发放; 【营策中心基本工资与提成系数测算表】 部 门 基本 任务 任务 周期 岗位 策划总监 集团营策 中心 年开发 量 15 万平 米;年 产值 5 亿 15 个 月 高级设计师 高级策划师 媒介执行 人 数 1 1 2 1 基本 工资 800010000 40005000 40005000 20002500 销售任务 完成率 提成 系数 95%-100% 0.1% 80%-94% 0.05% 60%-79% 0.02% 60%以下 0.00% 2、预计年收入按 5 亿 95%-100% 0.024% 销售任务、完成率 0%- 80%-94% 0.012% 60%-79% 0.005% 60%以下 0.00% 95%-100% 0.024% 80%-94% 0.012% 60%-79% 0.005% 60%以下 0.00% 不与完成 率挂钩 0.008% 策划师 策 划 组 年开发 量 10 万平 米;年 产值 3.5 亿 1 25003000 15 个 月 设计师 1 25003000 备 注 1、提成基准:集团所 10.8 万60.8 万 5.4 万17.4 万 有项目销售总额及总 体完成率; 100%测算收入区间; 3、基本工资取该职级 工资中间值; 4、预计年收入=基本工 5.4 万17.4 万 资×12 月+【5 亿×提 成系数÷15】×12 月; 5、提成实行总额控 制,即不论人员多少 6.4 万 33.4119.4 万 合计:提成系数 0.18% — 0.008% 项 目 营 销 部 预计 年收入 部门系数不变; 6、在年开发量 15 万平 米规模下,集团营策 中心人员编制不变; 95%-100% 0.024% 80%-94% 0.012% 60%-79% 0.005% 60%以下 0.00% 2、预计年收入按 3.5 95%-100% 0.024% 亿任务完成率 0%-100% 80%-94% 0.012% 测算收入区间; 60%-79% 0.005% 60%以下 0.00% 1、提成基准:所在项 3.6 万 -12 万 3.6 万 -12 万 目销售总额及完成 率; 3、预计年收入测算公 式同集团营策中心; 4、提成总额控制,即 部门总系数不变; 5、基本工资按 3000 计 销 售 组 年开发 量 10 万平 米;年 9个 月 销售经理 1 25003500 95%-100% 0.04% 3.6 万 -22.3 万 80%-94% 0.02% 60%-79% 0.008% 2、销售经理按项目销 60%以下 0.00% 售总额提成;预计年 1、按人均月销售额 300 万设置销售任务; 销售 销 主管 2 12001500 80%-100% 0.2% 60%-79% 0.18% 售 产值 3.5 亿 人 置业 员 顾问 10 800 60%以下 0.12% 0.96 万 -10.3 万 收入=基本工资×12 月 +【3.5 亿×提成系数 ÷9】×12 月; 2 销售助理 销售 配合 10 万 平米; 3.5 亿 10 个 月 合计 20002500 销售律师 1 35004000 现场收银员 2 15002000 1、提成总额控制; 不与完成 率挂钩 0.014% 单项目提 成总额 4.9 万元 2、提成费用作为加班 费、奖金计发; 3、根据岗位表现,由 销售经理考核后报集 团营策总监分配; 提成系数 0.302% — 0.134% 【营策中心员工补贴标准】 职能板块 销售板块 策划板块 销售配合 基础薪金构成明细 岗位 补贴 工服补贴 其他补贴 置业顾问 500 元/套,每年三套,公司补贴 50% 无 销售主管 500 元/套,每年三套,公司补贴 50% 无 销售经理 1000 元/套,每年两套,公司补贴 50% 通讯补贴 300 元/月 现场策划师 无 通讯补贴 100 元/月,交通补贴 50 元/月 平面设计师 无 通讯补贴 100 元/月,交通补贴 50 元/月 高级设计师 无 通讯补贴 100 元/月,交通补贴 50 元/月 项目营策经理 无 通讯补贴 300 元/月,交通补贴 200 元/月 营销策划总监 无 通讯补贴 300 元/月,交通补贴 300 元/月 销售助理、现场 收银员、销售律 师 无 无 【营策中心员工奖励体系】 职能板块 岗位 置业顾问 销售板块 奖 金 每月销售总金额冠军奖:300 元 每月总回款冠军奖:200 元 销售主管 在总体销售额完成公司任务的 80%(含 80%)以上前提下,给与销售业绩最好的 小组颁发销售小组竞争奖,奖金 2000.00 元,由销售主管进行分配; 策划板块 销售经理 根据项目销售情况灵活确定 现场策划师 根据项目销售情况灵活确定 平面设计师 根据项目销售情况灵活确定 高级策划师 根据项目销售情况灵活确定 项目营策经理 根据项目销售情况灵活确定 销售配合 营销策划总监 根据项目销售情况灵活确定 销售助理 现场收银员 销售律师 根据项目销售情况灵活确定 销售费用结余奖励 在确保全年销售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如果年度总体宣传费用比计划(根据年度资金计划确认)有 结余,提取结余部分的 20%作为部门年终奖励,由营策总监进行内部分配。 第四条 销售任务确定及提成计发办法 【销售任务的确定】 1、 确定时间:每月月底资金计划会议。 2、 确定办法:由营销中心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项目的销售阶段、资金回笼计划、广告投入费用及 市场淡旺季节),报次月销售完成任务,经由总经理审批后同意后所确认的数额,即为月销 售任务。 3、 当本月销售任务未完成时,自动滚入次月,与次月任务一并积累成当月销售目标任务。 【提成计核时间】: 当月 1 日至月底(也可根据项目实际销售周期进行调整) 【提成基数】:销售额(本月签约总金额) 本月签约总金额 = 本月认购后在当月转签约的合同金额 + 往月大小订在当月转签约的合同金 额。 【销售任务定义】 (1)销售人员任务: 按照所在项目当月总销售任务除以销售员人数,平均分配。 (2)销售经理、项目策划师、项目平面设计师、销售现场配合人员任务: 按照所在项目当月总销售任务进行考核。 (3)营策营策总监、高级设计师、高级策划师(兼项目营策经理)销售任务: 按照集团当月各项目销售任务进行分别考核。其中高级策划师(项目营策经理)自己直接 负责的项目提成比例占 70%,其他项目的提成比例占 30% 【销售提成计核方案】 (1)按照销售完成率对应相关的提成系数,计算当月的提成金额。 销售完成率=当月销售额÷当月销售任务额。 提成金额 = 当月销售额 × 提成系数 (2)销售业绩按照房号进行逐一确认。 【销售提成系数确定原则】 (1)遵循岗位提成系数与部门提成总系数挂钩,确保总体提成系数不超标原则,即按公司统一 规定项目总的提成系数,根据当月销售完成率确定提成系数; (2)提成总量包含所有参与项目的销售、策划及后勤保障人员的提成; (3)个别岗位的提成数量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略有调整; 【提成发放界定】 提成范围:当月 1 日至月底成交并按合同内容到款的商品房。 发放时间:次月 10 日跟随基本工资一并发放。 【离职人员销售提成】(离职人员与接手人员的提成分成方式) 离职人员销售提成说明:离职销售人员的客户由公司进行统一分配,该部分客户提成佣金只 能按照提成标准提取 80%。 1、提成比例:(所有未完成提成的客户) 1)、未签订购买合同时离职 (1)、离职销售员提成 销售提成比例:占销售提成的 25% 发放时间:离职后 6 个月 (2)、接手销售员提成 销售提成比例:占销售提成的 75% 发放时间:按照公司规定发放 2)、签订购买合同后离职 (1)、离职销售员提成 销售提成比例:占销售提成的 50% 发放时间:离职后 6 个月 (2)、接手销售员提成 销售提成比例:占销售提成的 50% 发放时间:按照公司规定发 【特殊情况处理办法】 (1)、在项目未进行正式销售前(指未进行广告宣传前),任何成功引进客户提前购买或租赁 本物业的公司员工,统一按如下标准进行奖励: A、 购买:按总房款的 0.1%~0.2%予以奖励,支付日期从客户签定正式《购房合同》并交纳首 期款项之次月开始,按照客户付款时间及比例,按照相同比例提取奖金; B、 租赁:按首年月租金额的 10%予以奖励,支付日期从客户签定正式《租房合同》并交纳租 赁押金的次月,提取租赁佣金的 30%;客户办理正式入伙手续并交纳首月租金的次月, 提取租赁佣金的 70%; C、 以上奖励仅用于奖励客户的直接联系人,不能作为部门的业绩进行提成; D、 如果销售或出租部分已经由中介代理公司进行了佣金提成,则此部分面积个人不得再行 提成。 (2)、个别客户出现多次接待、重复跟踪的,原则上算做第一位做客户登记的销售员的客户。销 售部现场经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定幅度的调整。 (3)、开盘第一个月的佣金可以由销售总监制定特别方式进行分配 第五条 保证金管理办法 【保证金规定】 1、为保证销售业绩的稳定性,营策中心人员提成每次均按 20%提取保证金,提取满总额后不 再计提。各级员工保证金的提取额规定如下: 策划总监 保证金总额为 20000 元。 高级策划师、项目经理、高级设计师 保证金为 10000 元。 销售经理 保证金为 10000 元。 销售主管 保证金为 8000 元。 策划师、设计师 保证金为 5000 元。 置业顾问 销售后勤人员 【保证金退还规定】 保证金为 5000 元。 保证金为 2000 元。 楼盘销售进度超过 90%或入伙后三个月内方可全额退还。 销售进度未达到 90%,因个人原因本人提出离职的员工,于办理离职手续后三个月 退还 50%保证金,剩余 50%保证金不予退还; 销售进度未达到 90%,因公司原因离职的员工,于离职后三个月退还 50%保证金,离 职九个月后退还剩余 50%保证金; 原则上所有人员保证金保证时期到期后,不申请退还保证金将继续对其所售物业进 行提成;保证金一旦申请退还,不能享受所售物业的提成; 补充:对于已经全额退还保证金的销售人员,如本人仍有物业提成,经专管副总确认后, 仍可对其所售物业进行提成,但需按其所售物业提成的 50%计提保证金。 上述所有人员在销售期间造成严重失误或违反公司有关规定而被辞退的,其保证金 将视情节轻重扣留 50%--100%; 公司有权在每年年底根据销售情况,决定是否发放部分保证金作为年终奖励。 第六条 提成发放流程规定 【销售提成发放流程】 销售助理统计销售员销售总 额及提成系数(1 日) 财务会计统计回款及对应 系数(2-3 日) 营销总监或销售经理确认 (1 日) 财务部制作提成表 (3 日) 计审部审核(3 日) 销售员签字确认 (4-5 日) 销售经理签字确认 (5 日) 财务经理签字确认 (5 日) 销售经理、副总签字确 认 (5 日) 总经理审批(6 日) 纳入工资总表,走工资审批流程(7 日) 人力资源经理签字确认 (5 日) 【策划部门、销售后勤部门工作人员提成发放】 总经理签字确认计划销售 任务(1 日策划部跟进) 确定提成比例、金额(3 日) (2 日) 每月销售完成情况(1 日 策划部跟进) 确定员工岗位系数、考 评分(3 日) 策划部、销售后勤部制作 提成表 (4 日) 营销副总确认(2 日) 计审部确认(2 日) 销售副总签字确认(4 日) 人力资源部经理签字确认(4 日) 总经理签字审核(6 日) 纳入工资总表,走工资审批流程(7 日) 深圳合能集团人力资源部 二 OO 六年九月十二日 发:深圳合能集团人力资源部 报:集团总裁 送:集团营策中心、高管、财务部、计审部 拟稿:廖栩 核稿:杨昌禄 共印:〔4〕份
9 页
444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考核的技巧
绩效考核的原则 实施绩效考核必须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坚持全面的、系统的与辨证 的观念,切实把让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应成为企业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点。 1.让绩效考核思想深入全员工心中,消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 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它虽是按行政职能结构形成的一种纵向延伸的 考核体系,但它也应是一种双向的交互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工作沟 通。通过沟通,考核者把工作要项、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被考核者,双方达成共识与 承诺。而且借助纵向延伸的考评体系,在公司中要形成的价值创造的传导和放大机制。 绩效考核不能为考核而考核,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考核不能激发员工发展并 整合为公司成长,那我们考核的结果可想而知。企业主管若只想运用绩效考核来控制员工 往往会令员工惊讶、反感和对抗。因此,尤其要提升担当考核者的主管们的现代经理人意识 和素质能力,真正使他们在公司管理的各个层次发挥牵引力。强化企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 开发,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主题。 2.进行工作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型企业,工程设计、科研开发人员、市场销售与售后服务 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一直是我们考核工作的难点,因为他们的工作与生产工人、操作 人员相比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对考核指标的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但他 们也确实需要得到一种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与认可,否则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得到维持 和提高,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也形成不了。为了保证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进行有效 的工作分析,确认每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成为确立这些员工考核标准的必要环节。因 此,企业应通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加强与各主管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公 司中为每位员工作出工作职位说明书,让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流程与职责有十分明确的认识 也使员工从心理意识上进入状态,接受考核。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要求,不同的工作 职位说明书,考核指标也理所当然有所不同。当然,在对考核指标的把握上宜遵循:贵精 不贵多,5个左右即可满足;贵明确不贵模糊,缺啥考啥;贵敏感不贵迟钝,能被有效量 化;贵关键不贵空范,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 3.让价值评价体系成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体系的中介。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要在管理中形成管理回路,形成公司成长的正向反馈机制,这也是 比尔·盖茨Bill Gates为我们描述的企业成长机制。价值评价作用的有效性 , 或者说价值评价要真正能在公司的价值创造中发挥牵引和激发作用,必须要解决好价值分 配杠杆作用的发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价值分配不仅仅包括物质的分配,也包括挑 战性工作岗位的分配、职位的晋升等等。从现在的物质分配来看,主要有工资、奖金、福利津 贴以及远期收入。在工资方面,要充分让个人的工作能力、绩效在工资的组成结构占有合理 的位置,并成为个人工资提高的主要因素。当然,更重要也是更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工作本 身的激励,要不断创造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并将之赋给有创造、进取的高绩效员工,给他 们创造更大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同时,对优秀的经理人员和研发人员应该给予股票或股 票期权,使之成为他们的“金手铐”。考核评价要真正成为企业组织内部成员价值分配的 客观、合理依据。 4.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绩效考核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 司的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架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同时绩效考核也要成为公司企业 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让绩 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晋升等等)相互联结、 相互促进。公司建立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机制,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只会被无情地 淘汰出局。 如何设计绩效考评文件 从总体上讲,设计绩效考评文件主要分三个步骤:考什么?谁来考?怎么考?如果很 好的解决了这三个问题,那么你所设计的绩效考评文件就会非常实用有效。 “考什么?”是指制定绩效考评的标准。不同职务绩效考评的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他 们做的是不同的工作,所以用不同的考核内容来进行考核。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该职位的工作内容,你可以参考该职务的岗位职责,也可以对当事 人进行工作调查,总之要确实掌握该职务的工作内容。 然后,通过与该职务的直接上级、主管经理进行沟通,找出该职务工作的关键点在哪 里。这些关键点就是在绩效考评是需要重点考核的内容。比如对于行政人员,事务性工作的 处理速度、应急能力等就是工作的关键点。对于与开发人员来讲,是否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就 是工作的关键点。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各职务的工作关键也不尽相同。所以你所要找的 是当前的关键点。 找到关键点之后,将各关键点所占的比例明确下来。 下一步要将每个关键点的内容进行细化。每个方面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比如优秀、良好、 合格、较差、很差等,并且对应相应的分数。 将上述这些内容整理在一起,就形成了该职务绩效考评的考评标准。根据需要,可以 设置一个总分、合格分等等,用来量化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 “谁来考”是指考评人是谁。不同的考评内容考评人也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考评人都 要有相应的考评表。比如对于工作任务、工作习惯的考评,直接上级进行比较合适。而对团 队合作的考评进行员工互评比较合适。另外,最好能够加上员工自评,员工自评不计入绩 效考评的成绩,他只是给直接上级一个参考,如果绩效考评的成绩与员工自评的成绩相差 甚远,就表明员工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或者公司的评价有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引 起直接上级和人力资源部门的注意,积极地与员工进行沟通,认真调查原因。 “怎么考”是指绩效考评的程序。比如可以先安排员工自评,再安排员工互评,然后 由直接上级进行考评,最后进行考评沟通。 最后,绩效考评的标准、考评表和考评程序都要形成正式的文件,在公司办公例会上 进行讨论,讨论通过之后就可以开始试行。 绩效评估的面谈技巧 所谓绩效面谈,是指部门主管与下属之间共同针对绩效评估结果所做的检视与讨论。 一般而言,绩效面谈所检视与讨论的重点包括: 回馈与肯定 主管就员工过去一年的工作绩效,给予正式的回馈与正面的肯定,一般都是将员工的 工作职责与实际的工作表现加以比较,评估该员工的表现是否符合工作职责的要求。另外 一些公司除了工作职责之外,会另以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 tives,简称MBO)的原则,在年初制定一年的绩效目标,以作为年度绩效评估时 的标准,因此在绩效面谈时,主管就可以凭借评估员工达成目标的程度给予回馈或肯定。 改进与发展 所谓的改进与发展,系主管能与部属就未达到绩效目标的部分,或员工技能不足的部 份,拟订下一年度改进的方向与计划,对部属表现优异或较专长的部份,由主管与部属共 同讨论未来的发展,并规划适当的训练与工作以配合部属的发展。 沟通与激励 所谓的沟通与激励,是指主管与部属就绩效的结果与工作的表现做变相的沟通。特别 是当主管与部属对考绩结果意见不同时,主管更要听取员工的意见,并适时地提出具体的 评分依据或纪录,让部属明白绩效评估的客观性。此外,在绩效面谈中,主管除了要与员 工进行沟通外,更要将“激励”的目的,列入绩效面谈的主要考量。因此,主管在绩效面 谈时,应适时地运用本身的奖赏、强制或参照权力,针对部属的绩效表现,给予适当奖赏 或惩罚。 公平与客观 由于绩效面谈是主管与部属公开且面对面的沟通,因此,主管在绩效评估的评比过程 中,应该特别审慎与小心。因为,明确、公平且客观的绩效评估,才能让部属重视评核的结 果,进而重视绩效面谈。 绩效面谈的目的 为了达到永续经营的终极目标,一般企业对于员工绩效评核相当重视。因此,大部分 的企业均有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等制度。除此之外,这些企业也都希望在绩效评估后,能通 过绩效面谈,将员工的绩效表现回馈给员工,使员工了解部属在过去一年中工作上的得与 失,以作为来年做得更好或改进的依据;为部属提供一个良好沟通的机会,藉以了解部属 工作的实际情形或困难,并确定公司可以给予部属的协助;共同研商部属未来发展的规划 与目标,确定公司、主管、员工个人对这些计划如何去进行,及提供必要的建议与协助。 双赢的绩效面谈 我们从实务的经验中也常常发现,一些主管或下属常常为绩效面谈是一种辩论的过程 , 其目的在于反驳对方的批评,因此,面谈的结果不是你输就是我赢!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因为,绩效面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主管与部 属的双向沟通,让部属的工作表现更有绩效,让企业的发展更健全。如果主管与部属对绩 效面谈持的观点是“你死我活”,那么,绩效面谈岂不变成了“斗争大会”?所以,正确 的绩效面谈应该是主管、部属双方都能打开心胸,彼此以坦诚的态度,齐心协力地解决问 题,以达到绩效面谈双赢的目的。 如何减少绩效评估中的误差 由于受评估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信度和效度再高的评估体系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 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使评估有效性最大化。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对工作中的每一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只是笼统评价。 2、评估人的观察重点应放在被评估人的工作上,而不要太过注重其他方面。 3、在评估表上不要使用概念界定不清的措词,以防不同的评估者对这些用词不同的 理解。 4、一个评估人不要一次评估太多员工,以免评估先后紧或前紧后松,有失公允。 5、对评估人和被评估人都进行必要的培训。 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评估之后,对被评估人进行评估意见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因为进行绩效评估的一个主 要目的就是:改进绩效。所以,主管和员工应合力安排绩效改进计划。 选取待改进方面的原则 1、重审绩效不足的方面。主管的评价是否都合乎事实?也许主管没有真正察觉员工发 生问题的缺点;也许主管认为的缺点事实上却是员工的优点。 2、从员工愿意改进之处着手改进。这可能激发员工改进工作的动机,因为员工通常不 会选取他根本不想改进的地方着手。 3、从易出成效的方面开始改进。立竿见影的经验总使人较成就感,也有助于再继续其 他方面的改进。 4、以所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言,选择最合适的方面进行改进。 绩效改进的实现 为了拟订一套完善的绩效改进计划,应符合下列要求要点: 1、计划内容要实际。拟定的计划内容须与待改进的绩效相关。只是泛泛地学习一些理 论知识的现象意义不大。 2、计划要有时间性。计划的拟定必须有截止日期,而且应该有分阶段执行的时间进度 表。 3、计划要获得认同。主管和员工都应该接受这个计划并致力实行;他们都应该保证计 划的实现,而不是做做表面文章。 绩效改进的四个要点 绩效改进计划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员工改变其行为。为了要使改变能实现,必须符合四 个要点: 1、意愿。员工自己想改变的愿望。 2、知识和技术。员工必须知道要做什么,并知道应如何去做。 3、气氛。员工必须在一种鼓励他改进绩效的环境工作。而造就这种工作的气氛,最重 要的因素就是主管。员工可能因畏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这时,需要由主管去协助他们 帮他们建立信心。 4、奖励。如果员工知道行为改变后获得奖赏,那么他较易去改变行为。奖励的方式可分为 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加薪、奖金,或其他福利;精神方面则包括自我的满足、 表扬、加重责任、更多的自由与授权。
4 页
586 浏览
立即下载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基于职位价值和业绩表现的薪酬方案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职位价值和业绩表现 的薪酬方案 方案要点说明 1. 本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将企业原有的职级工资体系置换成以职位价值为核心的薪点工资体 系,并辅之以业绩表现的内容,基本打破身份制薪酬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 2. 3. 公司整体的人力资本效率为目标进行设计; 标注: 1. 满足感取决于已经获得奖励的数量和仍然希望 本体系主要优势: 进一步得到的数量 符合先进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同时考虑到朔黄的历史问题 2. 公平感取决于员工所获得的奖励和他所做出的 贡献之比与某一衡量标准相比是高还是低 薪酬模式管理成本低,基本属于自动调节系统,管理便捷 组织内的其他员工 由于本体系更具公平感和满足感,因此更具激励效果 组织外部员工 自己在不同时期得到的奖励与贡献之比 – 打破原有官本位的思想,在本职位上给员工更广阔发展空间 对自我价值的估价 – 以职位价值为依据来设置工资“跑道”,考虑到公平性的问题 组织所做出的许诺 – 工资部分内容与考核结果挂钩,将员工努力程度量化 – 工资级别中同时体现员工能力状况 本体系主要劣势: 每个人薪酬进入时,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量加大 对于先进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员工的接受程度面临挑战 4. 朴智管理顾问 关于绩效工资的具体核算和发放方式在绩效方案中体现。 * 方案要点展现 公司总体薪酬结构 1. 年终奖金 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主要表现为第十三个 的 月 工资 2. 总经理基金 依据市场薪酬水平以及公司具体情况,对特殊贡 献的特殊奖励,体现公司人才战略、体现员工突 出贡献的回报 公 司 3. 预留工资额 薪 酬 4. 其他 结 构 5. 岗位工资 6. 绩效工资 朴智管理顾问 对新招募员工预留的工资额,体现公司管理的 规范性 根据公司具体文化而定,比如,安全奖金、加 班费用、各种愿意添加的补贴 体现岗位对公司的价值,起到保障作用 基准绩效 奖金 体现通过努力 的工作回馈 超额绩效 工资 体现公司带来超 额价值的回馈 月 度 发 放 核 心 部 分 * 个人收入结构 年终奖金 1. 基本收入——依据职位评估结果确定的情况下的收入。 分为以下两部分: 超额奖金 ( 1 )固定收入: 固定的工资收入—— 度 月发放 个 人 基准 年 绩效奖金 职 度 基 表位 总 本 示 评 收 为估 入 收 薪结 点果 入 岗位工资 固定收入 (包括其它补贴和 岗位工资两部分) ( 2 )基准绩效奖金: 基准绩效奖金是个人 100% 完成业绩指标时的绩效工 资;绩效工资的实际发放将依据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 在基准绩效奖金基础上上下浮动 ( 3 )超额绩效奖金: 是指员工考核成绩在 100 分以上的时候获取的 奖金 其他 年终奖金 第十三个 工 月资,体现公司 福利,按照 度 月 100% 完 成业绩时进行给付 朴智管理顾问 * 个人收入结构分议题 1. 薪点的内容释义 2. 薪酬方案等级表的形成依据 朴智管理顾问 * 薪点内容释义 所包含的内容: 岗位工资:每个 月 必发的内容,起到保障作 用,在一年中基本不随其他因素变化的; 基准 绩效奖金 岗位工资 基准绩效奖金:最后的发放数额跟个人的业 绩相关,可能每个考核期都不相同;发放方 式采取 度 月计提, 职 表位 示 评 为估 薪结 点果 季度汇总;具有激励效果; 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根据各职位性质的不同 按一定比例进行核发; 举例:如果一个岗位的薪点为 100 点,岗位 工资与绩效工资比例为 6 : 4 ,其中岗位工资 (固定发放的 60 点);基准绩效奖金 40 点; 如果薪点值为 20 ,则这个岗位的岗位工资 1200 元,基准绩效奖金 800 元;如果岗位上 的任职者考核成绩 80 分,则这个任职者 度 月 收入 =1200+800*0.8=1840 元 朴智管理顾问 * 方案薪酬等级表—总体技术思路 - 得到九个等级 根据职位评估 - 明确每个等级的岗位和薪酬政策线(各等预算线薪点数) - 制定薪酬策略 根据薪酬调查,考虑总额因素 - 赋予薪点值 - 得出每等内的级数 根据薪酬策略和历史因素 a b :等内薪酬最小值的 级 c :等内薪酬预算线所在 政策线或预算线 b 三等 … 员 工 间 发 ) 展 空 … 级 c ( 朴智管理顾问 二等 1级 一等 等 ( 相对岗位价值 ) * 方案薪酬等级表——职位评估 职位评估后薪酬政策线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薪酬现状 朴智管理顾问 等-1 等-2 等-3 等-4 等-5 等-6 等-7 等-8 等-9 68 84 104 129 159 198 260 343 428 * 方案薪酬等级表——赋值 1. 北京市典型岗位 工 月资 (单位:元) 职位 月 低位数 中位数 高位数 财务经理 995 3137 12622 人力资源经理 1108 3102 12445 采购经理 1125 3257 11258 生产经理 1195 3219 10015 行政经理 1241 3169 8942 人事行政副经理 916 2535 8458 高级行政主管 873 2470 6237 铁路工程师 1151 2098 5732 采购主管 840 1894 6784 培训主管 861 1907 6572 薪 朴智管理顾问 水平(一) * 方案薪酬等级表——赋值 北京市典型岗位 工资 月 水平(二) (单位:元) 职位 月 低位数 中位数 高位数 主管会计 851 1955 6634 一般会计人员 773 1610 5307 人事主管 785 1520 5438 采购员 786 1559 5501 网络维护人员 732 1395 4472 人事专员 711 1401 4317 工团干事 684 1297 4139 统计 626 1132 3719 出纳 695 1204 3981 秘书 673 1257 3895 文员 633 1096 3013 薪 朴智管理顾问 * 方案薪酬等级表——赋值 北京市不同薪等人员 平 月 均工资水平 (单位:元) 工资 均值 朴智管理顾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六等 七等 八等 九等 1137 1269 1509 2519 3628 4962 5873 8397 10585 * 方案薪酬等级表——赋值 薪酬总额 成 构 建议比例 (单位:万元) 2004 年工资总额: 12800 构 总经 预留工 合同 返聘 劳务 年终 福利月 度发放部分 成 理基 资总额 工 人员 输入 奖金 补贴 内 金 (岗位 + 绩 效) 容 数 500 1000 2325 920 1880 6175 值 朴智管理顾问 * 方案薪酬等级表——薪点水平对比 薪点值为 48 21000 方案薪点曲线 19000 17000 15000 13000 11000 9000 7000 5000 北京市薪点曲线 3000 1000 北京市薪酬曲线 方案薪酬预算线 朴智管理顾问 等-1 等-2 等-3 等-4 等-5 等-6 等-7 等-8 等-9 1137 3264 1269 4015 1509 4978 2519 6173 3628 7655 4962 9492 5873 12462 8397 16443 10585 20554 * 方案薪酬等级表——定级 详见薪酬试算表 朴智管理顾问 * 原有其他用工形式员工薪酬发放 - 除服务性质的短期合同工(清 洁工、洗衣工、话务员等) 以外,其他性质的短期合同 工以及返聘人员皆纳入薪点 体系,实现同工同酬 朴智管理顾问 * 方案薪酬进入建议 1. 总体来说,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2. 如果岗位薪酬在咨询公司建议薪酬区间内,根据个人现有的薪 酬水平套入各岗位的薪酬区间; 3. 原有薪酬水平不足咨询公司的建议薪酬或者新近人员可按照咨 询公司建议岗位薪酬水平给付; 4.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年度业绩情况决定第二年薪酬水平的的升留。 朴智管理顾问 * 解决了几个主要问题 1. 科学的体系,规划了每个职位发展的区间; 2. 公平的给付,基本解决了同工同酬的问题; 3. 奖励优秀员工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励员工爱岗敬业; 4. 管理简便,方便各种数据统计; 朴智管理顾问 * 谢谢您的时间! 诚朴取信 勤智可托 朴智管理顾问公司
19 页
405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体系设计技术资料盛高培训之五
薪酬体系设计技术 如何进行年度工资调整 (1)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行政 / 人力资源总监 陈 伟 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一)薪酬调查的目的 1 、了解市场薪酬状况 标准 4 、确定人工成本 2 、保持企业竞争位置 基点 5 、确定职位起薪 3 、制定薪酬政策参考 依据 6 、劳资双方沟通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二)薪酬调查的过程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1 、选择调查对象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2 、争取调查对象公司的合作 联络合作的一般原则: 合作原则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3 、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职位 代表性职位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4 、设计调查内容 ( 1 )有关公司的基础 资料 公司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4 、设计调查内容 ( 2 )有关收入的资料 收入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4 、设计调查内容 ( 3 )有关额外待遇的资 料 待遇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5 、收集调查资料 · 访谈式 · 填表式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6 、审核调查资料 · 项目 · 数值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7 、统计分析调查资料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三)薪酬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8 、撰写《薪酬调查报告》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四)目前薪酬调查可选择方式 三、如何进行薪酬调查 (四)目前薪酬调查可选择方式 薪酬体系设计技术 如何进行年度工资调整 (2) 四、为什么要进行年度工资调整 五、年度工资调整策略 七、年度工资调整依据 八、年度工资调整内容 九、加 薪 策 略 十、减 薪 策 略 十一、工资调整中的难点与对策
24 页
394 浏览
立即下载
广州杰赛KPI与薪酬设计
广州杰赛 管理咨询第三次报告 — 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方案 目录 *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高中层业绩考评体系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附录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本阶段工作简介 根据本阶段职务分析调查,对公司高中层岗位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相关岗位进行了访谈, 编写了岗位说明书、岗位关键指标和业绩考核表;同时进行了集团中高管理者薪酬水平和 薪酬结构的方案设计 周次 1 2 3 4 6 5 管理模式与 组织机构设计 组织机构诊断 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 部门职责的调整 • 职务说明书撰写 部门岗位设置调整 • 职务分析 • 岗位管理职责关键指标 提炼 • 设计绩效考核体系 • 薪酬方案初步设计 访谈 调研 7 关键管理流程的编写 集中 交流 预算管理流程与操作 手册 绩效考核流程与操作 手册 • 确定岗位分级 管理报告流程与操作 • 岗位薪酬水平 手册 • 确定奖金与工资比例 收集反馈意见,对前面报告进行修改 汇报时间 * 6 月 14 日 7月7日 第 * 页 7 月 19 日 本阶段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成果介绍 工作目标 1. 确定公司的管理模式 2. 设计公司的组织架构 3. 规范公司的关键管理流程 4. 5. 工作成果 设计公司总部的绩效考核体系 1. 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建议报告 2. 公司关键管理流程及操作手册 3. 设计公司的薪酬改革方案 4. * 第 * 页 1) 预算管理流程及 操作手册 2) 绩效管理流程及关键管理手册 3) 管理报告流程及关键管理手册 公司总部绩效考评体系 1) 各岗位关键业绩指标 2) 各岗位业绩考评表 3) 各岗位职位说明书 4) 绩效管理体系 公司薪酬方案 1) 各岗位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 2) 各岗位级别基本工资 3) 各岗位级别奖金水平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制订业绩指标的工作流程 就关键业绩指标与 权重分配 与相关岗位访谈 对调查结果 进行初步分析 初步编写 编写职务说明书 编写关键业绩指标 及计算方法 •编写业绩考核表 • • 职务分析 调查 再次与相关岗位沟通, 确定: 人力资源部接受 反馈意见,年度调整 职务说明书 关键业绩指标及考核办法 •业绩考核表及考核流程 • • 人力资源部备案 绩效考核实施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目录 *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业绩考评体系 1) KPI 绩效考评体系 2) 绩效考评表 3) 绩效考评手册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附录 第 * 页 公司 KPI 指标体系说明 (一)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每个岗位的 KPI 指标由 KPI 组成表、 KPI 说明表(对某些 KPI 专有名词的 解释)、软指标评分表、考核流程图四部分组成,部分岗位由于 KPI 指标 有约定俗成的解释,略去 KPI 说明表,在 KPI 组成表的 KPI 说明一栏给予 简短的说明。 考评周期:指的是考评的频度,即多长时间考评一次。 考评标准:指的是各考评项目获得满分时需要达到的标准。 KPI 说明:对 KPI 指标内容的详细介绍,考评人和被考评人在确定 KPI 指标 时需要就 KPI 内容达成共识。 KPI 权重:根据组成某岗位的 3-5 个 KPI 指标对岗位业绩影响的大小确定它 们各自的权重, KPI 权重随着不同阶段工作重点而进行调整,为了使岗位 员工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展某项工作,公司将加大该项工作的权重。 KPI 权 重通常在每年初确定 KPI 内容时确定。 * 第 * 页 公司 KPI 指标体系说明 ( 二)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计算方式指的是计算该岗位员工实际得分的方法,其中 硬指标在 KPI 组成表中直接列出记算方法 软指标在后面的软指标评分表中列明打分方法 信息来源指的是打分所依据的信息从哪里得到; 考核目的一栏明示考核该指标使公司或部门在哪方面获益; 在软指标评分表中,评分表通常由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填写,部分情况下 由协调人员填写,在表头有明确的填写人注释; 部分 KPI 说明表以多个表格的形式体现,目的是更直观地表现 KPI 指标蕴 藏的含义,这类表格在表头标明了附表字样; 考核流程以跨部门流程图的形式体现,人力资源部起到整理备案及向被考 核人提供反馈的作用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提炼 KPI (关键业绩指标)的方法 海问项目成员 海问项目成员 • • • • 考评人 考评人 确定目标岗位 设计职务调查表 初步分析调查表 对岗位访谈 • 明确被考评人工作职责 • 明确被考评人现行考核指 标 人力资源部成员 人力资源部成员 • • 被考评人 被考评人 整理目标岗位历 史考核记录 反 复 讨 论 整理目标岗位现 行关键业绩指标 被考评人KPI KPI指标 指标 被考评人 * 第 * 页 • 填写职务调查表 • 填写职务说明表 • 归纳关键业绩指标 KPI 确定方法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ex )即关键业绩考评指标; 确定 KPI 应以岗位职务说明书为基础,详细了解该岗位工作内容并找出主 要工作; 在能够反映被考评人的所有评价指标中,选择最重要的 3-5 个最能反映出 被考评人业绩的评价指标作为 KPI 指标; 制定 KPI 指标应兼顾公司长期目标和短期利益的结合; 选择 KPI 的原则: 对工作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内容, 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工作内容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硬指标与软指标 在制定岗位 KPI 指标时应该采取硬指标和软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考评 人进行全面考评,有助于衡量被考评人的全面绩效 硬指标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价信息,通过硬指标 计算公式,最终获得数量结果的业绩考评指标 软指标是由评价者对被考评人业绩作主观的分析,直接给评价对象进行打 分或作出模糊评判的业绩考评指标,软指标评价完全是利用评价者的知识 和经验作出判断和评价,容易受各种主观因素影响 根据被考评人不同,应该调节硬指标和软指标在整个工作业绩考评体系中 的权重,制定出适合被考评人的考核指标 * 第 * 页 选择 KPI 指标的原则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少而精原则: KPI 指标应能够反映出工作的主要要求,简单的结构可以使 考核信息处理和评估过程缩短,提高考评工作效率 细分化原则: KPI 指标是对工作目标的分解,要使 KPI 指标有较高的清晰 度,必须对考评内容细分,直到 KPI 指标可以直接评定 界限清楚原则:每项 KPI 指标内涵和外延都应界定清楚,避免产生歧义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企管部规划专员 KPI 组成表 KPI 公司战略规划方案 建议报告 一年 100分 公司年度经营目标 与运作计划建议报 告 一年 100分 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季度 100分 国家和地方宏观政 策研究报告 * 考核周期 考核标准 半年 100分 KPI 说明 权重 计算方式 信息来源 考核目的 示例 40% 见表1 见附表一 20% 见表2 见附表一 20% 见表3 为公司的决策部门进行决策提 供系统的数据支持,保证公司 战略规划工作不间断地高质量 地进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保证公司的年度运作计划 严格按照公司的战略部署来进 企管部总经 行 理对本岗位 提供报告进 行评估 不间断地对公司所处的行业进 行跟踪与分析,给公司的产业 布局决策提供依据 见表4 研究和所处行业相关的国家和 地方政策,为公司争取良好的 经营软环境 见附表一 见附表一 20%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企管部规划专员 KPI 软指标评分表一:战略 规划报告建议报告(企管部总经理填写) 表一:报告评分表(总经理填写) 请企管部总经理针对本岗位提交的报告综合以下四方面评分 软指标评分项目 * 分数分布 考评得分 报告上交及时性 10 对公司经营决策的指导性 60 报告内容的全面性 15 报告内容论证的充分性 15 总计 100 第 * 页 示例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企管部规划专员 KPI 软指标评分表二:战略 规划建议报告内容 附表 1 :公司战略规划建议报告内 容 示例 报告项目 * 报告内容 公司发展方向, 事业部部发展方 向 1 、 各个事业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行业的地位,对公司的贡献,与公 司战略的匹配性,所处行业的平均经济回报,对不同事业部的考核指标等); 2 、 公司各类竞争对手的生产规模,产品成本及构成,市场份额竞争优势,竞争策略 及动向; 4 、与上游企业联盟的可行性,与下游企业联盟的可能性; 5 、公司 主要产品目标客户的消费行为(消费者人口统计学:价值取向,价格性能比,地 区差异,购买力等); 6 、公司竞争优劣势, SWOT 分析,公司产品和服务成本 分析及与竞争对手比较,公司的竞争策略; 7 、公司资源配置:现金,人力,技 术; 8 、以上结论全部基于数据分析 产品发展规划 1 、产品特性; 2 、公司技术能力; 3 、市场潜力:规模,消费群,价格,销售 渠道,覆盖区域; 4 、价格及成本经验曲线; 5 、以上结论全部基于数据分析 第 * 页 企管部规划专员考核流程 公司战略规划建议报 告 规划专员 人力资源部 本岗位报告 整理备案 信息来源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部门总经理 对报告打分 示例 公司年度运作计划建 议报告 本岗位报告 整理备案 对报告打分 本岗位报告 整理备案 对报告打分 本岗位报告 整理备案 对报告打分 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国家宏观政策、相关 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接受考评反馈 * 第 * 页 目录 *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业绩考评体系 1) KPI 绩效考评体系 2) 绩效考评表 3) 绩效考评手册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附录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季度考核表 : 自评部分 1、季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总结: 本季度工作计划 计划完成情况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2、本季度工作总述: (由员工填写)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季度考核表 : 直属领导考评 (一) 以下为考评人打分标准: 不令人满意(50 分以下) 如果员工的绩效表现处 在此阶段, 该员工应该 在上司的指导下制定详 细的绩效提高方案 低于目标要求(50-80) 这可能是新员工或新转 岗的员工被允许的低绩 效水平,存在提高的空 间 符合目标要求(80-100) 该岗位员工应该清楚,始 终的达到此绩效水平, 并努力向高水平迈进 高于目标要求(100 以上) 该 岗位员 工处 在此 水平 时 绩效表现是杰出的, 他的每 个方面都是他人学习的榜样 1、计划完成情况考评表: (满分 100 分) 填写评语 计划完成情况得分: 导考评) * 第 * 页 (由直属领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季度考核表 : 直属领导考评 (二) 2、KPI 指标考评表: KPI 考核周期 考核标准 KPI 说明 权重 计算方式 信息来源 指标 1 指标 2 指标 3 指标 4 100% 汇总 关键指标考评得分: * 第 * 页 (由直属领导考评)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季度考核表 : 人力资源部汇 总 人力资源部绩效考评汇总表 考评事项 得分 权重 加权得分 计划完成情况考评 KPI 指标考评 100% 总分 综合考评得分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季度考核表 : 改进建议 1、直接领导建议: 2、人力资源部建议: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考核表 : 态度考评 (一) 1、工作态度考核表(由直接领导、跨级领导、本部门员工填写) 考核内容 * 权重 是否注重协作,发挥团队精神 10% 经营计划的立案、实施是否有充分的准备 20% 是否关注公司长期的发展方向及长期目标的实施 10% 处理问题是否全面周到 10% 是否勇于承担责任 10% 是否关心员工成长及工作效率 20% 是否注重对员工的培训 10% 是否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10% 汇总 100% 第 * 页 得分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考核表 : 态度考评 (二) 2、工作态度考评汇总表 考评人 得分 考评人权重 直接领导 50% 跨级领导 20% 员工评价平均分 30% 汇总 100% 加权得分 工作态度考核得分 3、工作态度评审表 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此岗位员工工作态度得分确定其工作态度考评级别 对应考核得分 100 分—90 分 90 分—80 分 80 分—70 分 70 分—60 分 60 分以下 级别 A 特别优秀 B 优秀 C 普通 D 需要努力 E差 说明 严守纪律,积极 完成工作。属于 团队中工作模 范 忠于职务,有效 率 可信赖,但仍需 要积极工作 希望再自我革 新与努力 需 要 从根 本再 教育 工作态度评级: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考核表 : 能力考评 (一) 此部分列出此岗位 5 项核心能力,请根据受评人本年工作表现作出评价,并将每个指标打分填 入格中 1、工作能力考评表(此项由直接领导与跨级领导分别填写) 低 10 关系建立: 20 目标 30 40 50 60 高 70 90 100 刚愎自用不易与他 较为自我,不易与他人建 能够与他人建立可信赖的 易与他人建立可信赖的积 人相处,自我封闭 立长期关系 长期关系 极发展的长期关系 评语,包括证明其能力的例子 本项得分 * 80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考核表 : 能力考评 (二) 2、核心能力考评汇总表:(人力资源部负责填写) 核心能力 关系建立 敏感性 应变能力 责任管理 战略思考 考评人 得分 考评人权重 直接领导 70% 跨级领导 30% 直接领导 70% 跨级领导 30% 直接领导 70% 跨级领导 30% 直接领导 70% 跨级领导 30% 直接领导 70% 跨级领导 30% 加权得分 能力权重 100% 汇总 工作能力最终得分: * 第 * 页 加权汇总得分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考核表 : 人力资源部汇总 1、绩效考评汇总表(由人力资源部填写) 考评事项 考评得分 权重 工作业绩 50% 工业态度 20% 工作能力 30% 汇总 100% 加权得分 绩效考评总分: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考核表 : 直属领导评价表 2、直属领导评价表(用文字描述被评估人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二方面的总体表现以及需要改 善的方面) 需改进的方面 工作 态度 行动安排 需改善方面 工作 业绩 行动安排 需提高方面 工作 能力 行动安排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考核表 : 绩效考评工作变更及执行调整表 (一) 以下内容由人力资源部填写 1、员工整体绩效评价表: 不满意 可接受 满意 超平均 未达到预期目标, 必须加以改进 多数重要项目已达 预期目标 少数重要项目超出 多项重要项目均超 预期目标 出预期目标 2、绩效考评整体评价: (是否对考评人进行工作变更与资薪调整) * 第 * 页 卓越 大部分重要项目均 超出预期目标 年度考核表 : 绩效考评工作变更及执行调整表 (二) 3、被考评人工作变更分析表: 员工的兴趣与目标 员工可晋升方向 员工晋升潜力体现在那些方面 晋升可能性 员工缺陷体现在那些方面 降级或调动方向及可能性 4、被考评人资薪调整分析: * 员工目前工资级别 建议资薪调整幅度 员工资薪调整原因分析 资薪调整可能性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目录 *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业绩考评体系 1) KPI 绩效考评体系 2) 绩效考评表 3) 绩效考评手册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附录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总论:绩效考评目的与用途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目的 绩效考评是在一定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员工工作状况和效果的考核 方式,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评标准,对员工进行评定,旨在进一步 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 绩效考评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通过对下属的工作绩 效评估,正确了解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提高本部门管理工作 效率 用途 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为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提供依据 对员工对组织的业绩贡献进行评估 为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了解员工和部门对培训的需要 了解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 * 第 * 页 总论:绩效考评原则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公开的原则:考评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协商和讨论完成的,考评过程是公开的、 制度化的 客观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切忌主观武断,缺乏事实依据 反馈的原则:在绩效考评后,人力资源部把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同时听 取被考评者对考评结果的意见,对考评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或作出解释 公私分明原则:绩效考评是针对工作业绩进行的考评,绩效考评应就事论事而 不可将与工作无关的因素带入考评工作 时效性原则:绩效考评是对考评期内工作成果的综合的评价,不应将本考评期 之前的行为强加于本次的考评结果中,也不能取近期的业绩或比较突出的一两 个成果来代替整个考评期的业绩 * 第 * 页 总论:绩效考评周期与时间安排 公司绩效考评包括季度绩效考评和年度绩效考评 季度考评一年开展三次 第一季度考评时间是 3 月 25 日— 4 月 10 日, 第二季度考评时间是 6 月 25 日— 7 月 10 日 第三季度考评时间是 9 月 25 日— 10 月 10 日 年度考评一年开展一次 考评时间是本年 12 月 30 日—第二年 1 月 30 日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总论:考评者与被考评者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基层岗位员工的绩效考评者是上级业务主管或部门总经理 业务主管的绩效考评者是上级部门总经理 部门总经理的绩效考评者是总裁办公会和其他 部门总经理 人力资源部自身的考核由审计部来组织进行 人力资源部组织并监督各部门绩效考评实施过程,并将评估结果汇总报给总裁参考 总裁虽然不是公司各岗位员工的评估最终人,但是保留对评估结果的建议权,以及参与绩 效评估会,提出相关培训、岗位晋升以及员工处罚的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转正后的正式员工,但下列员工除外: 季度考评期内累计不到岗超过 1 个月的员工不参与本季度考评 年度考评期内累计不到岗超过 3 个月的员工不参与本年度考评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评层次结构 考评总分 态度考评 直接领导打分 业绩考评总分 跨级领导打分 能力考评 直接领导打分 跨级领导打分 下级员工打分 计划完成考评 KPI 考评 注意:目前 软指标 只将业绩考评 总分与薪酬挂 硬指标 * 第 * 页 钩 绩效考评内容: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杰赛公司绩效考评体系包括以下方面: 业绩考评指标,指各岗位员工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能力考评指标,指各岗位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 态度考评指标,指各岗位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 绩效考评标准制定原则: 客观性原则:编制绩效考评标准时要以岗位的特征为依据 明确性原则:编制的绩效考评标准要明确具体,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 的轻重、业绩的高低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 可比性原则:对同一层次、同一职务或同一工作性质员工的绩效考评必须在横向上 寻求一致 可操作性原则:考评标准不宜定得过高,应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要求 相对稳定性原则:绩效考评标准制定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可随意更改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评内容:业绩考评 业绩考评是对员工当期履行职务职责或对工作结果的考 评,它是对组织成员工作贡献程度的衡量和评价,直接 体现出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大小,是绩效考评的核心内 容 业绩考评包括 KPI 考评与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考评两项内 容 * 第 * 页 绩效考评内容:业绩考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考评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为了全面考评员工工作业绩,除了使用 KPI 指标,公司还需要对员 工考评期内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作出评估,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考评是 对 KPI 考评必要的补充 由于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评分由有较大的主观性,公司需要对评分标准 进行培训,而且需要跨级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对考评结果给予审核 KPI 与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之间权重的分配 不同的岗位 KPI 考评与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考评所占比重不同,人力资源 部年初需要同考评人共同讨论,综合考虑 KPI 确定的内容与工作计划制 定情况,最终决定该岗位工作业绩中 KPI 与工作计划的权重分配 * 第 * 页 绩效考评内容:能力考评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员工要胜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公司对员工的考评主要针对该岗位所需 5 个核 心能力考评,每个核心能力在不同岗位权重分配不同 能力考评是考评员工在岗位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来的能力,根据被考核者表现的工作能力, 参照公司编写的岗位能力考评标准,对被考评者所担当的职务与其能力匹配程度作出评定 能力考评方式 员工年度考评中包括能力考评,被考评人直接领导与跨级领导共同对该员工考评, 综合考虑本年度该员工在工作中反映出的各项核心能力,参考核心能力打分标准, 并通过相同岗位其它员工的能力表现最终确定该员工的核心能力得分,同时考评人 需要注明该员工获得此考评得分的原因并举出代表性的例子 核心能力打分标准分为五等,打分标准的更改须经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决定 员工的实际能力与相应核心能力完全匹配则得满分 100 分,通过 5 项核心能力考评 得分的权重分配最终确定该员工本年度能力考评得分 * 第 * 页 绩效考评内容:态度考评 (一) 态度考评担负着业绩考评与能力考评的桥梁作用,是对某项工作的 认知程度及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 转换的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力向业绩的转化 工作态度的考核可选取对工作能够产生影响的个人态度,如协作精 神、工作热情、礼貌程度等等,注意一些纯粹的个人生活习惯等与 工作无关的内容不要列入考评。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评内容:态度考评(二) 员工工作态度主要考评以下方面: 出勤率的高低 是否认真完成任务 做事效率是否高 是否遵守上级指示 是否及时正确向上级汇报工作 是否有责任感,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是否虚心好学,要求上进 部门副总经理以上岗位工作态度考评方式 是否注重协作,发挥团队精神 经营计划的立案、实施是否有的充分的准备 是否关注公司长期的发展方向及长期目标的实施 处理问题是否全面周到 是否勇于承担责任 是否关心员工成长及工作效率 是否注重培训 是否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是否能严守期限,达成目标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评实施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总裁办公会绩效考核小组组织、实施、监督年度绩效考评工作 组长:总裁 副组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其它小组成员:企管部总经理、审计部总经理、质量部总经理、财务总监 组长负责提出年度绩效考评的总体要求,副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各部门总经理为 部门各岗位作绩效考评,并负责监督考评过程并负责处理考评中出现的突发事 件,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考评结果 绩效考评小组工作内容详见年度绩效考评流程 * 第 * 页 绩效考评实施:年初考评内容调整 根据被考评人本年度工作具体情况对该员工绩效考评 表各项内容进行调整 本年度该员工绩效考评中 KPI 指标内容、考评标准、 考评流程 本年度该员工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权重 分配 本年度 KPI 考评与计划完成情况考评权重分配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评实施:季度绩效考评 (一)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季度绩效考评内容 季度绩效考评以工作业绩考评为主,包括 KPI 指标考评、季度工作计划完成考评 季度绩效考评流程 收集数据:季度末月 25 日到 28 日, KPI 考评数据提供方在 3 个工作日内需提供硬指标考评所 需数据,被考评人在 3 个工作日内提供软指标报告和季度工作报告 考评 KPI :季度末月 28 日到 30 日,绩效考评人在取得考评数据或软指标报告后,根据硬指标 计算公式或软指标评分表确定被考评人各项 KPI 考评得分 计划完成情况沟通:季度末月 30 日到下月 1 日,绩效考评人在听取被考评人本季度工作自我评 价后,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对员工季度计划完成情况评分 提交考评表格:下季度第一个月 2 日,绩效考评人将 KPI 与计划完成评分提交人力资源部 整理考评资料:下季度第一个月 3 日,人力资源部将各部门考评结果整理归类 公布考评结果:下季度第一个月 4 日,人力资源部向员工公布绩效考评结果 在考评期间如果有法定的休息日,考评安排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调整 * 第 * 页 绩效考评实施:季度绩效考评(二) 季度考评注意事项 基层员工岗位 KPI 考评周期为季度 部分部门总经理岗位 KPI 考评周期为半年 季度考核流程应适当简化,只有在考评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如被考核人提 起投诉或被考核人持续表现突出或较差,人力资源部才会召开评估会议,对 考评结果进行讨论 因公司总部所有管理岗位实行年薪制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评实施:年度绩效考评 (一)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绩效考评的主要目的除了确定员工年度奖金外,还有员工晋升、员工培训、员工发展等方面,考评 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三方面。 年度绩效考评流程: 年度绩效考评的启动: 12 月 30 日,绩效考评小组副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参加绩效考评动员会, 要求小组成员制定并提交本年度绩效考评计划,执行副组长监督计划完成情况 数据收集: 1 月 1 日到 1 月 3 日, KPI 考评数据提供方负责向考评人提供硬指标考评所需数据, 被考评人向考评人提供 KPI 软指标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 KPI 考评: 1 月 3 日到 1 月 5 日,绩效考评人在取得考评数据或软指标报告后,负责根据硬指 标计算公式或软指标评分表确定各项 KPI 评分结果 计划完成情况沟通: 1 月 6 日到 1 月 8 日,绩效考评人就被考评人上交的年度工作报告与被考 评人沟通,绩效考评人在听取被考评人本季度工作自我评价后,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员工年度计划 完成情况评分 绩效综合考评: 1 月 8 日到 1 月 12 日,绩效考评人和被考评人跨级领导将就被考评人本年度工 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综合考评,最终得出所属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综合年度绩效 考评得分 * 第 * 页 绩效考评实施:年度绩效考评(二)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年度绩效考评流程(续) 考评结果审核: 1 月 12 日到 1 月 15 日总裁、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负责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考核 结果审核;部门总经理负责审核本部门各岗位考评结果绩效评估会: 1 月 15 日到 1 月 18 日, 绩效考评人将考评结果和被考评人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将就本次考评成绩与被考评人充分交 流,提出被考评人本年度工作进步的方面与不足,通过面谈使得考评工作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考评资料收集整理:人力资源部在各部门考评期间监督各部门按时开展工作,并在 1 月 18 日前 将各部门考评结果统一收集整理; 制定晋升与发展方案: 1 月 18 日到 1 月 25 日,人力资源部需要根据考评结果与考评人共同确 定被评人晋升与发展方案; 1 月 18 日到 2 月 5 日,人力资源部与考评人共同与被考评人进行晋 升与发展的交流,最终确定各岗位员工晋升与发展方案报公司领导申批 考评资料备案: 1 月 18 日到 2 月 10 日前人力资源部需要完成所有考评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考评期间如果有法定休息日,考评安排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调整 考评结果的运用: 薪酬调整 / 职务晋升 / 培训 / 工作调动 / 辞退 * 第 * 页 目录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业绩考评体系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 1) 薪酬方案设计思路与岗位等级划分 2) 公司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简析 3) 薪酬结构的基本内容 4) 事业部总经理考核与激励特殊说明 附录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薪酬组合与绩效考核设计思路 明 确 关 键 岗 位 职 责 * 设定薪 酬组合 的总体 模型 设 定 关 键 岗 位 的 评 估 模 式 设计各 个岗位 的考核 模型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岗位等级评估模型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海问岗位评估模型简介 • 海问岗位评估模型评估工具包括三个部分: 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指使工作绩效达到可接受水平所必需的专门业务知识及 相应的实际运作技能总和 岗位承担所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考察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主次轻重, 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的拟定出若干备选对策,在权衡与评价这些对策各自 利弊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然后付诸实施等能力 岗位所承担的责任:指担任职务人员的行动对工作最终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 海问对杰赛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就其目前所在的岗位运用岗位评估工具进行了 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现有岗位进行了等级分类,针对公司目前的薪酬结构 进行了分析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岗位等级评估 海问对杰赛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就其目前所在的岗位运用岗位评估工具 进行了评估。评估后的结果如下: 杰赛公司高中层岗位评估表 1400 1260 1120 评估分值 980 840 700 560 420 280 140 0 总 总 三 裁 裁 部 助 总 理 经 理 * 一 部 总 经 理 二 部 总 经 理 八 部 总 经 理 七 部 总 经 理 九 部 总 经 理 十 部 总 经 理 总 裁 办 主 任 财 务 部 总 经 理 第 人 力 资 源 部 总 经 理 * 页 三 部 副 总 经 理 一 部 副 总 经 理 一 部 副 总 经 理 一 部 副 总 经 理 八 部 副 总 经 理 七 部 副 总 经 理 九 部 副 总 经 理 拓 展 部 副 总 经 理 十 部 副 总 经 理 企 划 部 副 总 经 理 六 部 副 总 经 理 质 量 部 总 经 理 人 力 资 源 部 副 总 经 理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岗位等级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目前调整后的岗位设置情况,把总部人员和事业部 总经理、副总经理分为六个级别。如下表所示: 级别 一级 岗位 总裁 二级 副总裁或总裁助理 三级 五级 事业部总经理 总部职能部门总经理 事业部副总经理 总部职能部门副总经理 业务主管或专员 六级 一般员工 四级 * 评估平均得分 1342 第 * 页 954 511 374 目录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业绩考评体系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 1) 薪酬方案设计思路与岗位等级划分 2) 公司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简析 3) 薪酬结构的基本内容 4) 事业部总经理考核与激励特殊说明 附录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杰赛目前薪酬组合状况分析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公司目前的收入分配方式与岗位责任不对等,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 有效的激励作用 年收入与评估得分关系 1,200 120 800 80 400 40 - - 评估得分 * 第 * 页 年收入 杰赛目前薪酬组合状况分析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目前公司岗位工资与岗位责任不相匹配,岗位的重要性没有明显体现 评估得分与年工资的趋势比较 10 00 . 00 8 50 0.0 0 4 0. 00 0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助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总 裁 副 副 副 副 副 副 副 副 副 副 部 部 办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总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源 务 裁 六 划 十 九 七 八 一 二 三 六 划 十 展 九 七 八 一 一 三 资 财 总 企 力 企 拓 人 年工资 得分 * 第 * 页 杰赛目前薪酬组合状况分析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除某些事业部外,公司的年度奖金体现一种“平均主义”,根本没有 体现出应有的激励作用,特别使对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评估得分与奖金关系 1200000 1200 800000 800 400000 400 0 0 奖金 * 第 评估得分 * 页 目录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业绩考评体系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 1) 薪酬方案设计思路与岗位等级划分 2) 公司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简析 3) 总体薪酬模型设计 4) 事业部总经理考核与激励特殊说明 附录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总体薪酬模型设计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计算方法: 总体薪酬 = 基本工资 + 短期激励(年度业绩奖金) + 长期激励(股票期 权) 岗位的基本工资最高额 = 指定基准值 ( A ) * 级别工资系数( X1 ),这 个数字是该岗位在达到业绩预算和考核目标情况下所得到的基本工资; 短期激励(年度奖金)最高额 = 级别年度奖金系数( X2 ) * 基本工资最高 额;这个数字是该岗位在达到业绩预算和考核目标情况下所得到的最高年度奖金 数额 长期激励(股票期权)最高额 = 级别股票期权系数( X3 ) * 基本工资最高 额,这个数字是该岗位在达到业绩预算和考核目标情况下所得到的最高额度的股 票和期权 * A 、 X1 、 X2 、 X3 指标设定见表格说明 第 * 页 总体薪酬模型设计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实施方法: • 建议公司总部每个岗位都实行年薪制 • 为了加强激励和约束,每月总部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最高额的 20% 截流、 主办和主办以下一般职员基本工资的最高额的 10% 截流,留待年度绩效 考核是否按有关规定需要进行惩罚性的扣除,余额年底补发 • 年度奖金的实发数额针对不同的岗位,参照拟订的绩效考核标准的最终 得分来决定 • 长期激励部分,鉴于公司已经实行股份制改造,并且中高层管理人员基 本持有一定的股份,等同于股票期权的作用,所以短期内不在单独设置 其他股权激励措施 *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总体薪酬模型设计 基本工资的设定(表 一)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级别工资系数 月基本工资 ( X1 ) 岗位 评估平均得分 调整分数 总裁 副总裁或总裁助理 事业部总经理 总部职能部门总经理 事业部副总经理 总部职能部门副总经理 业务主管或专员 一般员工 1342 954 1500 1000 511 600 374 400 2.7 A*2.7 250 150 1.7 A*1.7 A 10 6.7 4 1 A*10 A*6.7 A*4 说明: 1. 此表对各级别评估得分进行了调整,第五、六级的分数由海问公司项目小组成员按照海 氏评分法评分得出,由于公司的第六级别人员的工资设定更接近市场化的程度,所以设 定以此级别的评分( 150 )和月基本工资( A )为基准值 * 2. 各级别工资系数: X1 = 级别调整分数 /150 3. 各级别月基本工资 = A * X1 第 * 页 总体薪酬模型设计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表二)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岗位 基本工资最高额 总裁 副总裁或总裁助理 事业部总经理 总部职能部门总经理 事业部副总经理 总部职能部门副总经理 业务主管或专员 一般员工 见表一 级别年度奖金系 级别股票期权系 数( X2) 数( X2) 60% 200% 60% 200% 100% 150% 60% 60%~110% 100% 150% 60% 60%~110% 50% 15% 40% 0% 说明: 1. 此表中系数 X2 、 X3 参照了国际上最近有关薪酬组合的研究成果 2. 事业部是公司的利润中心 。目前各个事业部所处的行业不一样,所处的生命周期不一样,, 在公司中的作用也不同,业绩差别比较大,对这些事业部的关键业绩指标不能采取一刀切的 办法,应该考核各有侧重。对于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短期激励除表中所示之外,应根 据具体确定一到两个关键指标重点考核,重点奖励,具体办法请参照对事业部总经理考核的 特殊说明。 3. * 长期激励的系数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一种参考,目前暂不实行。 第 * 页 目录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业绩考评体系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 1) 薪酬方案设计思路与岗位等级划分 2) 公司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简析 3) 总体薪酬模型设计 4) 事业部总经理考核与激励特殊说明 附录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第一、二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考核激励的特殊说明 KPI1 组成表 ( ) 指标 评估指标 类别 指标说明 利润完成 事业部完成预 率 算利润的比率 当期由新客户 财务 新客户利 带来的利润与 表现 润贡献 预算目标的比 率 当期到帐的销 销售回款 售款项与当期 率 销售总额的比 率 合同签订 考核合同签订 是否符合 是否有违规行 公司规章 为 内部 制度 营运 事业部质量系 ISO9001 统运行的整体 运行情况 状况 用来说明事业 人员 员工遗憾 部关键人才流 发展 流失率 失情况 * 频度 月末计算 上报 计算方法 变量说明 A Y=(A/B)*100% 基准值与 目标值 权重系 实际 目标 实际 实际值数 数据来 数 值 值 得分 据来源 源 事业部当期实际完成 期末财务 的税后利润总额 报表 100% 20% 公司预 算要求 30% 公司预 算要求 20% 审计部 事业部 年度运 作计划 20% 审计部 事业部 年度运 作计划 5% 本期列入事业部人才 人力资源 事业部 库的人员离职人数 部 年度运 本期年初事业部员工 人力资源 作计划 B 人数 部 5% 半年考核 事业部当期计划完成 年初预算 B 的税后利润总额 数据 月末计算 上报 A 当期新客户带来利润 Y=(A/B)*100% 半年考核 月末计算 上报 Y=(A/B)*100% 半年考核 出现一次重大违 规为零分(合同 额在 万元以 季末计算 上);三次一般 上报 违规((合同额 在 万元以 上)等于一次重 大违规 期末财务 报表 期末财务 B 预算目标 报表 事业部当期到帐销售 期末财务 A 款项 报表 期末财务 B 事业部当期销售总额 报表 - —— 季度考核 根据质量系统的 上报 要求 年末计算 Y=(A/B)*100% 上报 A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第一、二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考核激励的特殊说明 (1)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KPI 设计说明: 第一二事业部目前处于转型期,需要大力的拓展市场来获得发展,因此这 两个事业部拓展新客户的任务非常重要,所以这两个事业部总经理的关键业 绩考核指标中占权重最大的是“新客户利润贡献”。 特殊激励措施说明: 如果本部门在年度考核中,没有达到预期关键业绩指标不超过两项,而且 “新客户利润贡献”超出了预期目标,则超出的部分给与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提成。这样就鼓励了一、二事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在兼顾众多关键业绩指标 的同时,重点拓展新客户,使公司总部的战略得以实现。 * 第 * 页 第三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考核激励的特殊说明( 1 ) KPI 组成表 利润完成率 事业部完成预算利 润的比率 利润收入率 事业部实现的净利 润与事业部实现的 收入相比的比率 人均利润率 事业部当期利润总 额与事业部系统当 期平均在编总人数 的比率 财务 表现 销售回款率 Y=(A/B)*100% 半年考核 月末计算上报 Y=(A/B)*100% 月末计算上报 半年考核 合同签订是否 考核合同签订是否 符合公司规章 有违规行为 制度 ISO9001运行 情况 季度考核上报 人员 员工遗憾流失 用来说明事业部关 发展 率 键人才流失情况 本期事业部实际完成 期末财务 事业部 的税后利润总额 报表 年度运 本期事业部实际实现 期末财务 作计划 B 的收入总额 报表 期末财务 A 事业部当期利润总额 事业部 报表 年度运 事业部当期平均总人 人力资源 作计划 N 数 部 30% A 出现一次重大违 规为零分(合同 额在 万元以 上);三次一般 季末计算上报 违规((合同额 在 万元以上) 等于一次重大违 规 事业部质量系统运 行的整体状况 事业部当期实际完成 期末财务 的税后利润总额 报表 100% 事业部当期计划完成 年初预算 B 的税后利润总额 数据 A 当期到帐的销售款 项与当期销售总额 月末计算上报 Y=(A/B)*100% 的比率 内部 营运 * 月末计算上报 10% 10% 事业部当期到帐销售 期末财务 款项 报表 公司预 期末财务 算要求 B 事业部当期销售总额 报表 20% 审计部 事业部 年度运 作计划 10% 质量部 事业部 年度运 作计划 10% 本期列入事业部人才 人力资源 事业部 库的人员离职人数 部 年度运 本期年初事业部员工 人力资源 B 作计划 人数 部 10% A - 根据质量系统的 要求 —— A 年末计算上报 Y=(A/B)*100%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第三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考核激励的特殊说明( 2 )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KPI 设计说明: 第三事业部业务发展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是公司目前最大的现金来源业务, 因此本事业部财务方面的指标尤其重要。当期本事业部最大的目标是稳定现有 客户、提高运营效率、控制运营成本、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利润完成率” 是本部门占权重最大的指标。 特殊激励措施说明: 如果本部门在年度考核中,没有达到预期关键业绩指标不超过两项,而且 利润完成率超额完成,则在超出预算目标的那一部分中提成一定比例奖励总经 理和副总经理。这样就鼓励本部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在兼顾其他业绩指标的同 时,工作的重点放在“利润完成率”上面,使本部门的运营与公司战略方向相 符。 * 第 * 页 第六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考核激励的特殊说明( 1 )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KPI 组成表 指标 类别 评估指标 指标说明 事业部完成预算 利润完成率 利润的比率 频度 计算方法 变量说明 月末计算上报 A Y=(A/B)*100% 半年考核 事业部当期利润 财务 总额与事业部系 表现 人均利润率 统当期平均在编 总人数的比率 B 月末计算上报 A Y=(A/B)*100% 半年考核 B 当期到帐的销售 销售回款率 款项与当期销售 月末计算上报 Y=(A/B)*100% 总额的比率 内部 运营 B 合同签订是 考核合同签订是 否符合公司 否有违规行为 规章制度 出现一次重大违规为零分(合 同额在 万元以上);三次 季末计算上报 一般违规(合同额在 万元 以上)等于一次重大违规 ISO9001运 事业部质量系统 运行的整体状况 行情况 季度考核上报 根据质量系统的要求 人员 公司富余人 用来考核为公司 发展 员安置 安排富余人员 * A 基准值与 目标值 权重 实际值数 数据来 系数 据来源 源 事业部当期实际完 期末财务 成的税后利润总额 报表 事业部当期计划完 成的税后利润总额 事业部当期利润总 额 事业部当期平均总 人数 事业部当期到帐销 售款项 事业部当期销售总 额 —— 100% 10% 年初预算 数据 期末财务 报表 100% 20% 人力资源 部 期末财务 公司预 报表 20% 期末财务 算要求 报表 审计部 事业部 年度运 10% 作计划 审计部 事业部 年度运 10% 作计划 A 实际安置人数 人力资源 部 B 公司要求安置人数 年末计算上报 Y=(A/B)*100% 第 * 页 30% 实 目 实际 际 标 得分 值 值 第六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考核激励的特殊说明( 2 )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KPI 设计说明: 第六事业部是公司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肩负着公司其他部门下岗分流员工 就业的重任,本部门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接纳公司其他部门分流员工,并基本能 够达到部门收支平衡或者轻微的亏损。因此本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最关键的业 绩指标是“公司富余人员安置率”。 特殊激励措施说明: 如果本部门在年度考核中,没有达到预期关键业绩指标不超过两项,如果 本部门安置公司富余人员达到了要求,则应该给与专项奖励,但奖励的幅度不 应超过总经理副总经理基本工资最高额的 60% 。 * 第 * 页 七—十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考核激励的特殊说明( 1 )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KPI 组成表 指标 评估指标 类别 指标说明 净资产收 净利润和所有 益率 者权益的比率 事业部实现的 利润收入 净利润与事业 财务 率 部实现的收入 方面 相比的比率 当期到帐的销 销售回款 售款项与当期 率 销售总额的比 率 合同签订 考核合同签订 是否符合 是否有违规行 公司规章 为 内部 制度 运营 ISO9001 事业部质量系 统运行的整体 运行情况 状况 用来说明事业 人员 员工遗憾 部关键人才流 发展 流失率 失情况 * 频度 计算方法 变量说明 月末计算上报 半年考核 月末计算上报 A Y=(A/B)*100% 半年考核 B 事业部当期销售总额 出现一次重大违规 为零分(合同额在 万元以上);三次 季末计算上报 一般违规((合同 额在 万元以 上)等于一次重大 违规 季度考核上报 - —— 根据质量系统的要 求 本期列入事业部人才库 的人员离职人数 本期年初事业部员工人 B 数 A 年末计算上报 Y=(A/B)*100% 第 20% 事业部年 度运作计 划 20% 公司预算 要求 20% 审计部 事业部年 度运作计 划 20% 审计部 事业部年 度运作计 划 10% 人力资源 部 人力资源 部 事业部年 度运作计 划 10% 期末财务 报表 A Y=(A/B)*100% 公司要求 或事业部 年度运作 计划 事业部当期到帐销售款 项 B 本期期末净资产 月末计算上报 权重 系数 本期事业部实际完成的 税后利润总额 本期事业部实际实现的 B 收入总额 Y=(A/B)*100% 半年考核 目标值数 据来源 期末财务 报表 期末财务 报表 期末财务 报表 期末财务 报表 A 本期事业部实际完成的 税后利润总额 基准值与 实际值数 据来源 * 页 期末财务 报表 实 目 实际 际 标 得分 值 值 七—十事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考核激励的特殊说明( 2 )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KPI 设计说明: 七—十事业部同属比较成熟的制造行业。业务发展也趋于稳定,市场行情波 动范围不大,对调节和稳定公司的现金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部 门工作的重点在于“利润完成率”与“销售回款率”指标。 特殊激励措施说明: 如果本部门在年度考核中,没有达到预期关键业绩指标不超过两项,而且利 润完成率超额完成,则在超出预算目标的那一部分中提成一定比例奖励总经理 和副总经理。 * 第 * 页 目录 * 1. 本阶段工作目标,成果及方法 2. 杰赛高中层业绩考评体系 3. 杰赛高中层薪酬建议 4. 附录 1) 总部各岗位 KPI 组成表 2) 总部各岗位 KPI 考核表格 3) 事业部 KPI 组成表 第 * 页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绩效考核 薪酬方案 谢谢! * 第 * 页
73 页
393 浏览
立即下载
山东某机械公司薪酬设计方案
山东 ** 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薪酬设计实施方案 深圳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目 录 一、薪酬现状分析 ··············································P03 二、薪酬设计思想 ··············································P10 三、主要框架说明 ··············································P16 本薪酬方案是公司组织变革实施方案的配套材料,亦是公司进行薪酬管 四、其他相关问题 理的纲领性文件,未来公司相关薪酬方案的制订和调整须依据本材料进行。 ··············································P28 注:本薪酬方案仅涉及公司员工日常常规的工资设计,对福利、奖金等其他薪酬事项将不在 此方案中进行具体描述。 * 一、薪酬现状分析 1.1 薪酬整体情况分析 1.2 薪酬体系问题归纳 * 1.1 整体薪酬情况介绍 目前公司存有三种薪酬体系 工时计件制 固定工资制 销售提成制 适用 对象 从事定额生产运作,工作业绩可 从事非定额业务运作 通过计时或计件予以衡量的生产 的相关人员及高水平 工人 技术工人 从事产品销售的相关 人员 实施 办法 根据不同管理岗位, 保底工资 420 元 / 月 设定不同工资标准, 以标准工时为基础计算计件工资, 但基本为固定工资, 适当考虑零活和新品试制等因素 无变动绩效工资 保底工资 800 元,另 加提成 实施 效果 部门忙闲不均,典型 大锅饭,内部公平难 以保证,无法有效激 励员工 缺乏绩效管理,无法 进行工作价值衡量和 引导员工工作 存在虚报工时、套取工时现象 工资发放不透明 对工人技能水平考虑较少 工时定额标准不健全不准确 * 销售部负责人无提成, 无法产生激励 未对产品和销售人员 进行差异化对待,导 致销售人员无积极性 内部员工对薪酬状况并不满意 0.22% 8.93% 37.04% 问卷调查:企业目 前的薪酬考核体系 是否合理? 53.16% 非常成功 比较成功 一般情况 说不清楚 公司重组前后平均薪酬水准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500 700 850 普通职工 (数据来源:劳资科) 1400 1000 科级干部 重组前 1800 1400 1800 部级干部 公司领导 重组后 * 由于没有配套的绩 效考核体制和实施 办法,员工薪酬上 升的同时,积极性 并没有同步提高 计时计件工资核算流程存有弊端 制造部门各车间 各车间主任 统计相关工时 提交工时 完成情况汇总 存在虚报工时等 不正常现象 各车间根据工资总 量和劳动完成情况 进行个人分配 部分车间 主任分配 不合理, 引发矛盾 企管科 掌握信息不对称, 难以准确监控(如 新品开发) 劳资科 财务科 对公司整体情况 进行汇总,形成 工资表 财务总监审批 薪酬相关事项 对车间工时 情况进行审核 否 是否需要 进行调整 是 劳资科不直接掌 握和决定工资发 放,部门管理职 能失位 工时单价沿用历史 数据,并未与企业 效益有效挂钩 工时总量判断主要 依据经验和推测, 准确性难以保证 对工时总量及 单价进行调整 根据小时单价和计件 单价核算工资总额 对车间二次分配结果 进行审核 * 财务科组织 进行工资发放 现有薪酬体系的最大弊端 是员工工资未充分和部门 经济效益挂钩,经营风 险和压力全部由公司承担 销售人员薪酬情况分析 三轮车 销售人员薪酬 保底工资 ( 800 元) 产品提成 按“基本车型 + 变型加价”进行 提成,一般 10— 20 元 / 辆 叉车 销售人员薪酬 保底工资 产品提成 销售人员保底工资不一致,老 叉车销售人员为 200 元 / 月 (未准时发放),新招叉车销 售人员为 800 元 / 月 话费补贴 出差补助 仅片长以 上人员享 有 仅片长以上 人员享有 话费补贴 老销售人员均可 享受,新招人员 未定 出差补助 全部销售人员 均可享受 新老叉车销售人员保底工资不一致,易引发矛盾和不满 销售人员 薪酬管理 存在问题 三轮车销售人员仅有片长以上人员享有出差补助,其补助没有按照地区情况进行分级管 理(出差住宿统一 50 元 / 天),形成特殊群体,与公司 2005 年 6 号文件精神不符 叉车销售人员相关出差补助管理有漏洞,造成公司损失 叉车销售个人费用开支有超出为公司创利的现象,公司明显受损 * 1.2 薪酬体系问题归纳 薪酬未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主要问题 薪酬分配与员工 贡献不匹配 薪酬结构 过于粗放 薪酬与绩效 相互脱离 具体体现 公司急需骨干人员起到带头 作用,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 提高骨干员工薪酬待遇,加大 其激励力度 现有薪酬差距不明显,同时 缺乏外部竞争能力 拉大内部薪酬待遇差距,承认 员工价值贡献 薪酬付薪要素不明确,造成 内部各岗位不公平 将薪酬项目进行细化,明确相 关付薪要素 薪资结构单一,无法多方面 对员工进行激励 建立相对合理的各薪酬项目比 例 建立薪点表体系,将企业薪酬 总额与企业经营水平相挂钩 总体薪酬水平没有与企业经 营业绩挂钩 个人薪酬未与个人业绩挂钩 绩效导向模糊 岗位类别与薪酬 种类不相配套 解决思路 公司内部岗位众多,人员素 质参差不齐,薪酬方案无法 满足实际需要 固定工资无法有效激励员工 * 通过标准业绩工资设计将个人 业绩与个人薪酬挂钩 重新建立薪酬与考核相互关系 根据公司岗位类别和组织需要, 建立形式丰富的薪酬方案 建立岗位的等级工资制,激励 员工努力工作 员工的上升渠道非常单一 员工要提高薪酬水平只能 薪酬 水平 管理独木桥 进入管理类职位 失去了许多优秀的专业人 才,而多了许多蹩脚的管 销售类 管理类职位 管理类 理者 技术类 其他类职位 提薪路径 在现有的薪酬体系中,通常是管理类的职 专业人员很难通过努力工作来提高 位位于高薪酬区域 报酬 * 二、薪酬设计思想 2.1 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2.2 薪酬设计方法对比 2.3 薪酬设计总体框架 * 2.1 则 薪酬体系设计原 薪酬体系将按照价值、能力和贡献进行重新设计 保证员工的持续性 和多样化发展 承认员工贡献,重在激 励和鞭策,推进公司 快速发展 鼓励员工提高岗位技 能,增强工作能力 员工可同步分享企业发展所 带来的效益,实现短、中和长 期效益的有效结合,并使企业 核心骨干人员和投资人满意 按劳分配,效益优先 的原则 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性和 内部激励性 薪酬水平与企业效益挂 钩,适应企业发展状况 * 2.2 比 薪酬设计方法对 传统的薪酬设计方法操作难度极大 基本概念 主要意义 一般做法 主要障碍 工程周期 薪酬调查 调查企业所在行 业和地区的薪酬 水平 保证外部公平 性 建立强大的薪酬 数据库,且动态 调整 数据难得到,且 不可比,无法直 接套用 1-2 个月 岗位评价 对企业现有各个 职位进行价值评 估,确定其等级 和内部价值排序 保证内部公平 性 因素评估法 专家组打分 工作量难以承受 主观性无法规避 相互攀比难平衡 4-6 个月 薪酬设计 根据不同职位对 企业的价值度不 同,设计等级式 薪酬结构 价值分配的主 要体现形式 薪酬包括岗位工 资与绩效工资两 部分,即总收入 职位评价过于复 杂,导致薪酬设 计难以操作 1-2 个月 体现奖惩作用 通过 KPI 考核结 果,调整薪酬总 额或薪酬的变动 部分 考核基础有争议, 2 个月 影响积极性 1 2 3 4 绩效考核 薪酬收入与个人 贡献挂钩 指导思想是做“减法”,通过考核来做相应扣 除 * 对薪酬设计的改革 价值观 方法论 实操性 薪酬调查 薪资只是维持生存(养家 糊口)的基本收入,相对 固定 简化:以政府劳动部门公布 的数据为基础,劳资双方协 商确定 半个月 岗位评价 企业竞争是价值链全方位 的竞争,理论上不能有先 天短板;全员经营,都是 价值创造者和一线人员 不分职系,只要(行政)级 别相同则职位价值相同(岗 位价值不代表个人贡献) 1 个月 (含主要岗位描述) 薪酬设计 薪酬与考核激励彻底分离 根据薪资调查和岗位描述, 直接制作薪点表 1 个月 绩效考核 激励是对岗位实际贡献、 而不是岗位价值的认可和 鼓励 激励与所在单元业绩、而不 是自身薪酬挂钩,体现分享 概念 2 个月 1 2 3 4 指导思想是做“加法”,即在确保基本工资前提下,通过考核做额外激 励 工作重心在考核(与基本薪酬分离),项目周期大大缩短 * 2.3 架 薪酬设计总体框 薪酬划分为工龄工资、年终绩效和基本工资三大部分 基本工资将是此 次方案设计重点 薪酬 工龄工资 吸引员工为企业长 期服务,并承认工 作经验的价值 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 浮动工资 与岗位价值和员 工综合素质挂钩 栏目 岗位工资 基 本 浮 浮动工资 工 动 资 工 销售回款提成 资 计时计件工资 年终绩效 先与公司或业务单位整 体效益挂钩,再与自身 贡献挂钩 与自身业绩和部门 业绩挂钩,优异表 现可获得超额奖励 主要特点 附加说明 依据不同岗位特点,确定各自岗位的工资等级, 每月固定保持不变 体现岗位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业绩挂钩(通过月度 考勤和季度考评体现) 月度扣除,考评后按季度发 放 用于销售类员工,促进产品的市场销售 按月发放 用于生产岗位主要操作工人,体现其工作价值 按月发放 * 等级工资是工资体系的基础 示 例 岗位 会计 薪等 薪级 薪点数 … 15 …… 14 1320 13 1260 12 1200 11 …… 5等 … 根据不同岗位的薪点数,确定岗位的相应等级工资 等级工资 = 薪点数 ×薪点值 将等级工资一拆为二,划拨出一部分对员工进行考核 等级工资 = 岗位工资( A ) + 标准业绩工资 (B ) 岗位工资与标准业绩工 资分配比例根据岗位性 质和公司要求进行设定 员工工资结构 月浮动工资 = 标准业绩工资( B ) ×个人考核系数 岗位工资( A ) = 等级工资 ×分配比系数 岗位工资 员工达到公司对该岗位基本要求时,即可获得全额工资 标准业绩工资 员工自身绩效成绩优异时,可获得超额奖励 * 三、主要框架说明 3.1 等级工资设计说明 3.2 相关职等序列划分 3.3 薪酬结构细化说明 3.4 薪酬总额确定说明 * 3.1 等级工资设计说明 等级工资分为 10 等 30 级 各岗位在等级工资中将占据一定的薪带区间,上限代表任职资格的最高目标, 下限代表任职资格的最低要求 等级工资说明 员工以岗定薪,薪随岗变,实现薪酬与岗位价值的挂钩,具体岗位工资等级 按照排序法进行操作(相关岗位只要级别相同,其岗位价值视为相同,等级 工资就保持相同)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最低等级工资起薪点点数定为 450 ,最高等级工资薪点 上限定为 5500 ,最高等级工资与最低等级工资的比值为 12.2 倍; 等级工资设计 薪点值直接影响公司整体薪酬调整水平,具体点值数可根据企业效益进行调 整( 暂可定义为 1 点 / 元,未来企业效益好,可调整为 1.2 元 / 点,依次 类推) 考虑员工的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和岗位评价、定级需要,将其岗位共分为 30 级 固定工资和标准业绩工资的计算基数 等级工资用途 事病假工资计算基数 其他相关基数 * 具体薪点表说明 职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薪点值 450 480 510 550 590 630 680 730 780 890 980 1050 1150 1250 1350 职等 六等 职级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500 1650 1800 2000 2200 2400 2650 2900 3150 3450 3750 4050 4550 5050 5500 职级 薪点值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六等 七等 八等 七等 八等 九等 十等 设计思想: 为体现不同岗位的价值贡献,员 工的岗位价值越高,其岗位的级 别差值也就越大,其岗位等级差 将逐渐递增 30 40 50 90 100 具体操作: 150 200 250 300 九等 将各岗位分级列等,在最高薪点 值与最低薪点值之间划分为 10 等 29 级,三级为一等,每等级差均 不同 500 十等 等级差值 * 3.2 相关职等序列划分 根据岗位分布现状,将公司岗位分为以下六种职位序列,并进行职等划分 职等 职位序列 (代号) 适用岗位 高管序列 ( GG ) 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 中干序列 ( ZG )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事业部 部长 基层序列 ( JC ) 各事业部科长、车间主任、各 部门主管等等 普通序列 ( PT ) 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事务人 员、销售人员及生产系统各主 要生产操作人员 专业序列 ( ZY ) 公司各相关技术和专业岗位 1 * √ 2 √ 3 4 5 6 √ √ √ √ √ √ 7 8 √ √ √ √ √ √ 9 10 √ √ 3.3 薪酬结构细化说明 依据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对企业的价值,所给予的固定薪资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 = 等级工资 ×分配比重系数 岗位工资将按月考勤情况发放 不同职系岗位工资所占等级工资比重分配表 职系 等级工资 岗位工资比重 标准业绩工资比重 高管职系( GG ) 80% 20% 中管职系( ZG ) 85% 15% 基层管理( JC ) 90% 10% 普通序列( PT ) 90% 10% 专业系列( ZY ) 85% 15% 员工的岗位工资不与其考核业绩挂钩,但应与其月度考勤分数挂钩 实得岗位工资 = 应得岗位工资 ×月度考勤分数 * 生产系列主 要工种和销 售人员岗位 工资按照 100% 发放, 不计标准业 绩工资 浮动工资按季度考评发放 依据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绩效表现,所进行的奖惩激励 浮动工资 浮动工资 = 标准业绩工资 ×员工考核系数 不同的考核分 数对应不同的 考核结果 员工考核结果对应考核系数表 考评结果 优 良 中 差 考评系数 1.5 1.2 1 0.5 举例: 假如一名技术员,他的等级工资根据薪点表应该是 1800 元,其中 1600 元为固定工资, 200 元为标准业 绩工资。按照月度扣除的规定,到季度末时,其扣除的标准业绩工资总额为 600 元,事业部部长对其进 行考评,如果考评业绩为优,其发放的浮动工资应为: 600×1.5=900 元 如果考核为差 , 其发放的浮动工资应为 : 600×0.5=300 元 意义: 员工发放浮动工资的水平将与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相联系 * 员工考评结果将与部门绩效有效挂钩 为避免个人业绩、部门业绩和公司业绩相互脱离,建议每季度对部门绩效评价进行强 制分档,进而将员工的考评结果分布与部门绩效挂钩。 部门绩效分档原则 公司每季度对职能部门和 业务单位两大体系的绩效 分别进行评价,原则上业 绩为“优”的部门不能超 过 1 个,业绩为“差”的 部门不能少于 1 个 具体人员考核结果分布 比例可根据部门人数等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部门绩效对员工考核影响表 部门负责人考核结果 部门员工业 绩分布比例 优 良 中 差 优 30% 25% 20% 15% 良 40% 35% 30% 15% 中 30% 30% 30% 40% 差 0% 10% 20% 30% 举例: 假如一个事业部有 10 名员工,如果事业部部长怕得罪人,可能季度考评会出现部门员工考评结果都很好, 但部门整体业绩却很差的局面。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按照上述规定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如果公司对事业部部长考评结果为“差”的话,按照公司规定,尽管可能该部门员工的个人业绩会比其他 部门的员工表现好,但事业部内部必须有 4 名考评结果为“差”的员工,员工必须要承担部门整体业绩不 佳的损失,反之亦然 意义: 依照上述规定,将会增大各部门负责人的压力和动力,也将使员工利益更紧密的和公司利益结合在一起 * 对销售人员采取“底薪 + 提成”相结合的薪酬政策 适用于各产品事业部的销售科长及一般业务人员 销售回款提成 销售提成遵循“货款不到位,无提成”的原则 销售提成按月发放 产品月度提成 对公司的不同产品,建议采取不同的产品提成办法 三轮车产品现利润空间少,为鼓励人员推销毛利润空间大的相关产品,提成采取销售数量 和相对利润相结合的办法,由公司总部和产品事业部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共同制订具体的 提成标准和要求 三轮车产品提成 = 产品相对利润 ×产品销售数量 ×提成比例 叉车等工程机械产品为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对其应加大新产品销售力度 叉车产品提成 = 产品最低提成 + (销售价格—底价) / ( 1+ 相关税率) ×提成比例 配件产品相对稳定,可建议 配件产品提成 = (产品销售价格—底价) ×提成比例 * 具体提成 办法参见 公司相关 文件 薪酬结构细化说明 (4) 主要适用于制造事业部生产岗位主要操作工人 计时计件工资 计时计件工资按月发放 计时计件工资 相关计时计件标准可由制造事业部内部制订,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批后,开展实施 不同工种的计时计件标准应根据不同岗位的技术需求、复杂程度、部门业绩状况等综合情 况统筹考虑,进行设计 计时计件提成标准应保持适当稳定,并兼顾部门的经济效益状况 计时计件计算流程图 产品事业部与制造 事业部进行交易 制造事业部根据合同 金额计算相关开支 事业部得出应有 的人工成本 计时计件提成在一定程度上从以前的 “由下向上汇报”转变成为了“由外向 内倒推”,实现了个人效益与部门效益 的结合 * 根据工艺特点将 人工成本分解到 各车间 各车间根据各岗位 工时、工件完成情 况进行分配 3.4 薪酬总额确定说明 现有工资总额结构很不合理 2005 年 8 月份至 2006 年 2 月份工资统计情况 月份 工资总额 (元) 计时计件工资总额 非定额人员工资总额 喷漆承包收入 2005 年 8 月 405674.54 157331.02 248343.52 0.00 2005 年 9 月 487124.95 194486.00 277638.95 15000.00 2005 年 10 月 509515.26 192195.07 302314.89 15005.30 2005 年 11 月 540474.82 262320.71 261970.25 16183.86 2005 年 12 月 561393.13 235543.48 311183.45 14666.20 2006 年 1 月 591444.59 243879.99 337026.1 10538.50 2006 年 2 月 584794.29 222875.52 358069.71 3849.06 平均 525774.51 215519.68 299506.69 10748.98 2.0% 目前工资总额中,直接创造价值的定额人员工资比 重明显小于非定额人员。非定额人员数量过多,造 成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明显不匹配 41.0% 57.0% 计时计件 非定额 新的组织架构下,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比重将大大 减少,而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及销售人员比重将增 加,公司直接创造价值的人员比重将得到增加 喷漆承包 * 公司薪酬总额将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 一般 企业做法 光明 目前做法 以企业年度 / 季度的经营收入或经营利润等相关经营指标为基数,乘以在确保公 司利润下的人工成本比例,来确定公司工资的发放总额 这种方式将能将企业效益与个人利益有效结合,使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经营风险 非定额人员按照既定岗位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工资水平没有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 这种方式没有使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有效结合,也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 改良办法 将企业经营效益与薪酬总额挂钩,在目前公司不盈利的状况下,可以考虑以减亏额(相对盈利) 为基数进行计算,根据上季度的相关经营业绩,决定下季度的薪酬发放总额,并调整相应薪点值 季度减亏额 X 万以上 X—X 万 X—X 万 X—X 万 X 万以内 工资提成率 A% B% C% D% E% 计算公式 公司季度薪酬总额 = 公司上季度减亏额 × 工资提成率 工资总额包括员工基本工资、月度绩效工资(不包括年终奖金、销售提成、计时计件提成等) * 发的 越多, 亏的 越多 薪酬体系将平衡企业相关利益方利益 公司利益 公司的经营状况将决 定其薪酬发放总额 部门负责人的业绩将 决定内部员工考评结 果分配比重 员工个人经营业绩将 影响部门和公司的整 体经营业绩 建立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利 益共生的三角 关系 部门利益 个人利益 有利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积极、进取的经营风格 有效避免以前公司业绩与回报相脱离的现象,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实际损失 增强每个岗位的责任感和经营压力,全员关心企业经营 * 四、其他相关问题 4.1 新工资体系进入 4.2 工资体系的调整 4.3 企业薪点一览表 * 4.1 新工资体系进入 员工进行相关岗位 竞聘,或由部门负责 人进行组阁 公布薪酬方案, 明确各相关岗位 具体薪资待遇 员工按照相关从事 岗位确定其薪等区间 新的工资体系将与 现有工资体系 完全脱钩 根据其自身情况, 再定位在薪等中的 具体薪级 关于工资体系的说明: 员工在发生兼职的情况下,其工资水平将按照相关岗位较高工资水平进入 员工工资在没有改变岗位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应低于该职系最低工资,也不应高于该职系最高 工资,具体可由部门负责人提出,人力资源部审批(一般情况下应从岗位最低等级工资开始) 若员工表现优异,则通过管理渠道的晋升或转换到其他职系,进行职业生涯的重新规划 员工在平级调动后不属于同一职系的,按向上靠拢的原则,确定为与原级别最接近的级别 * 4.2 工资体系的调整 公司根据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水平进行调整,调整周期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建议可 整体 调整 薪点 调整 根据季度薪酬总额调整相关点值 整体调整工资,由公司根据相应薪点值予以调整,具体薪酬调整比例由公司董事会 决定 以下情况可晋升一级 累计二年考核结果为“优”者、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为“良”者、 考核 调整 工资等级可酌情考虑在本职系内晋升工资一级 以下情况下下调一级 当年考核结果为“差”(若其工资等级不位于该岗位最低工资等级) 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差”,公司可考虑予以转岗或辞退(若该员工工资位于岗位 最低工资级别) 个别 调整 职系 调整 岗位 调整 若员工职系发生变动,则员工工资等级变动到与当前岗位工资等级最接近的工资 等级 员工岗位发生变动,员工工资变动到相应岗位当前职系的最接近的工资等级 * 4.3 工资薪点 高管( GG ) 30 5500 GG6 29 5050 GG5 28 4550 GG4 27 4050 GG3 26 3750 GG2 25 3450 GG1 24 3150 ZG6 23 2900 ZG5 ZY17 22 2650 ZG4 ZY16 21 2400 ZG3 ZY15 20 2200 ZG2 ZY14 19 2000 ZG1 职等 10 9 8 7 6 5 4 3 2 1 具体薪点表分析 职级 中管( ZG ) 基层干部( JG ) 普通( PT ) 专业( ZY ) ZY3 18 1800 JG7 17 1650 JG6 ZY11 16 1500 JG5 ZY10 15 1350 JG4 ZY9 14 1250 JG3 ZY8 13 1150 JG2 ZY7 12 950 JG1 ZY6 11 896 PT21 ZY5 10 833 PT10 ZY4 9 780 PT9 ZY3 8 730 PT8 ZY2 7 680 PT7 ZY1 6 630 PT6 5 590 PT5 4 550 PT4 3 510 PT3 2 480 PT2 1 450 * PT1 ZY12 相关岗位职位薪资等级划分表 职系 高管人员 ( GG ) 中层干部 ( ZG ) 基层干部 ( JG ) 普通职工 ( PT ) 专业体系 ( ZY ) 相关岗位 岗位工资等级 总经理 GG4—GG6 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工程师 GG3—GG5 总经理助理 GG1—GG3 各事业部部长、董事会秘书 ZG3 - ZG6 各职能部门部长 ZG2 - ZG5 各事业部副部长、职能部门副部长 ZG1 - ZG4 各事业部科长 / 副科长、车间主任 / 副主任 JG3 - JG7 主管级人员(含法务、行政、招聘、培训、电脑、技术、质量等) JG1 - JG5 销售科长 JG1 - JG3 职员(文员、修图员、文秘、法务、行政、招聘、培训、电脑、质量等) 保障工种(水、电、气、设备维护、司机等) PT7 - PT11 主要工种(车、钳、刨、铣、焊、漆、装配等) 销售业务员 PT4 - PT6 辅助工种(搬运、保洁、保安、食堂等) PT1 - PT3 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技师 ZY13—ZY17 工程师、会计师、审计师、技师 ZY7—ZY12 助理工程师、助理会计师、助理审计师、助理技师、技术员、工艺员、质检 员、会计员、审计员、统计员等 ZY1—ZY6 * 对薪等表的说明( 1 ) 为何董事会秘书薪酬级别较高? 在组织设计方案中,董事会秘书由行政办公室主任兼任,他不但要负责为公司经营班子成员服务,同时 也要为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服务,因此其工资级别相对较高。在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为高管成员。 为何事业部部长薪酬级别比职能部门部长薪酬级别高? 事业部部长作为公司业务单位负责人,承担的经营责任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其回报也应较高,同时也 体现公司鼓励相关人员充实到业务一线,带动公司业务成长的战略意图 为何各科室科长 / 车间主任比主管级人员工资高? 各事业部科室科长、车间主任所承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内容都较各主管人员工作压力大,因此其薪酬级 别相对较高 普通系列中各岗位工资等级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保障工种和职员的工作技能要求高,同时他们的薪资结构中由于没有计时计件工资或各种补贴,因此其 标准较高 主要工种有一定技术含量,而辅助工种的技术含量最少(多数都可外包),因此等级工资相对较低,但 是由于有计时计件工资或其他各种补助,因此总的薪酬总量仍将可能较高 普通序列的员工工资标准的定位,一是要考虑满足员工的基本正常生活需求,二是鼓励员工努力工作, 通过为企业创造价值获得高薪酬 为何没有对销售人员进行单独的销售序列划分? 销售人员将实行稳定的固定工资,其价值创造通过提成进行体现,没有必要对岗位价值再进行等级细分 对销售人员销售技能、销售业绩将通过增发相关补助、提高提成标准进行体现 * 对薪等表的说明( 2 ) 按照技术和 专业水平进 行发展 对员工晋升 发展的说明 专业序列 管理序列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 师技术员 总经理 副总经理 部 长 科长 职员 按照管理岗位相关 等级进行发展 员工未来 发展途径 员工在自身岗位上进行发展,当其工资处于该岗位最高等级工资时,员工可按以上三方面途径进行职务晋 升或职系转换,其薪酬结构也按照转换后的方式进行操作 如某一员工为车工,当他的工资处于车工的最高级别时,如想增加工资待遇,一是可考虑由车工晋升为车 间主任、科室科长等,二是进行职系转换,由普通员工转换到技术体系,改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员工若不发生职位晋生或职系转换,原则上薪酬等级不考虑变动,以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 质 销售人员其业务发展途径可根据管理渠道进行晋升,或通过努力工作,获得相关高哦提成或补助得以价值 体现 * 对薪等表的说明( 3 ) 对生产工人 薪酬的说明 对于主要工种的生产工人,保底工资一律相同,其工作业绩、技术含量等差 距具体体现在相关的计时计件标准上 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员工未来的保底工资将根据其业绩情况进行调整 如一名车工和一名钳工,他们在 2006 年的保底工资都为 450 元 / 月,每月工资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计时计件标准上。如果根据年终业绩考核评价,车工表现优异,在 2007 年的保底工资将提高到 480 元 / 月,但钳工业绩可能表现一般,将不能得到提升,仍为 450 元 / 月。 员工保底工资水平,主要是公司根据 确保员工的最低生活保障要求予以确 定,员工的主要工作价值要体现在相 关的计时计件工资和销售提成上 对销售人员 薪酬的说明 在目前公司的上升发展阶段,对销售人员将采取低底薪,高提成的薪酬策略 销售人员通过自身努力,努力提高业绩获得高额提成和相关补助,薪酬总额 不但不会降低,而且还将增加 * 对薪等表的说明( 4 ) 专业序 列工资 特点 主要以员 工的专业 技术能力 和业务水 平进行划 分 兼容 性 设立专业序列主要是为解决员工上升渠道狭窄的问题,使员工可以安 心通过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获得较高的价值回报 其他职位系列的员工如果已上升到本职系最高等级,也可通过转到专 业序列获得继续发展 适应 性 专业序列中的相关专业等级的划分,主要以企业内部的需求和要求进 行,与通常的技术职称、专业职称无关,以更好的适应企业需求 (比如会计师这个等级,并不是指通常社会上的会计职称,而是由企业 内部根据该会计人员的表现,所认可或承认而给予的会计师待遇) 不固 定性 员工所取得的专业序列中的相关专业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要根据其个人业绩表现而进行调整的,具有不固定性 (如小王 2006 年获得工程师,并不能保证 2007 年仍能获的工程师待遇, 如果他的工程师等级工资为最低级,而又业绩不佳的情况下, 2007 年 可能会从工程师等级划落到助理工程师等级中) 高要 求性 员工能否获得高专业等级的名额,将与公司对部门的要求相关 (如公司对制造事业部规定,根据部门业绩表现,其部门最多只能有 15 个高级技师岗位待遇,那么员工能否获得高级技师待遇将必须参照 此规定,不能超出上限) 获得高级专业序列待遇,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比如某技术工人提拔成为高级技师,公司对他的考核指标上可能就将 增加“一年培训学徒数量及效果”等指标,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技术能 力,如果未完成此指标,可能将会影响他的工资晋升) *
36 页
462 浏览
立即下载
全面薪酬管理(英文版)
“Quantifying Total Compensation” Elliot R. Susseles, Senior Vice President The Segal Company September 17, 2004 Copyright © 2004 by The Segal Group, Inc., the parent of The Segal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www.segalco.com Why is Total Compensation Important?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otal compensation costs (among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educate employees on all the compensation that they receive (not just salary) * Policy Questions Is your tot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Competitive with the market? Aligned with your strategic plan? Aligned with your employees’ values? * Discussion Outline Defining Total Compensation Employees’ Perceptions and Values Quantifying Total Compensation Case Study—State of Arizona Defining Total Compensation IMPORTANT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true cost of your total compensation? 2) What impact does each element have on satisfaction, retention, and recruitment? 3) What ar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your tot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Organization support Work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Title Base salary Incentives Cash recognition Premium pay Pay process Affiliation Compensation Benefits Benefits Non-cash recognition Perquisites Employee Value Proposition Work Content Variety Challenge Autonomy Meaningfulness Feedback Career Advancement Personal growth Training Employment security * Financial Elements of Total Compensation Direct Financial Indirect Financial Base pay Overtime costs Pay differentials Paid time off Health and Rx benefits Dental and vision benefits Life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 Retirement benefits (including Social Security and retiree health) Other benefit costs Total compensation calculations assess all the financial costs of providing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to the workforce. * Financial Elements of Total Compensation • • • • • Health and Rx insurance Dental and Vision coverage Life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 Retirement benefits Other benefits Indirect Financial Direct Financial • • • • Base pay Overtime Pay differentials Paid time off * Discussion Outline Defining Total Compensation Employees’ Perceptions and Values Quantifying Total Compensation Case Study—State of Arizona Employees’ Perceptions and Values Does your tot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support…? Employee Satisfaction Loyalty and Commitment Successful Recruitment Which elements of total compensation are most important to your employees? Priorities may change with age and family status Every employer has a unique workforce The market may not reflect what your employees need and care about. * Employees’ Perceptions and Values Employees with a working spouse may view health insurance as less valuable than pay increases or other benefits Employees without children may see little value in child-related benefits (dependent coverage, 529 plans, orthodontia plan) Employees in single-income households may view job security as more important than pay or benefits Employees age 45 and above are usually more focused on retirement benefits compared to younger employees * Employees’ Perceptions and Values For example, one employee survey conducted in a County Government in Colorado revealed that… 42% of employees have access to health insurance through their spouse 50% have children living at home (14% with kids under age 6) 49% are in single-income households (22% are single parents) 49% are age 45 or older Employees at different life stages will value each component of total compensation differently. * The Market May Not Reflect What Your Employees Value Your current tot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The “market average” tot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What Your Employees Value * Discussion Outline Defining Total Compensation Employees’ Perceptions and Values Quantifying Total Compensation Case Study—State of Arizona Information Needed—Direct Financial Base pay rates for representative benchmark jobs Estimated overtime costs (mandatory and discretionary) Additions to pay (differentials, bonuses, awards, etc.) Number of paid days off (holidays, sick leave, vacation) Direct Financial * Information Needed—Direct Financial continued Select benchmark jobs that represent the entire workforce Departments Occupational groups Hierarchy/grade levels Determine a consistent basis for comparing pay Pay range minimum, midpoint, or maximum Current actual average salaries Common definition of the workweek Estimate annual overtime payments (mandatory and discretionary) Calculate annual payments for other direct compensation Allowances/differentials Certification pay or education incentives Performance awards and bonuses Temporary market adjustments * Information Needed—Direct Financial continued For example: * Information Needed—Indirect Financial Employer contribution rates to health, Rx, dental, etc. Enrollment data by plan and coverage (HMO/PPO, single/ family) Rates for employer-paid life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 Retirement plan and retiree health contribution rates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mandated contributions Other benefits paid by employer Indirect Financial * Methods of Collecting Market Data Published Data Sources Advantages Can be less costly Can be less time consuming Disadvantages May be out-of-date Job matches are less certain May not contain data for desired employers, markets, jobs, locations Customized Surveys Advantages Can obtain desired data specific to certain employers, jobs, etc. Data is current Can obtain data on pay policies, structur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beyond job pay rates Disadvantages Can be costly and time consuming No guarantee that employers will respond to survey Private sector data hard to obtain * Discussion Outline Defining Total Compensation Employees’ Perceptions and Values Quantifying Total Compensation Case Study—State of Arizona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Legislative requirement to conduct market study based on total compensation, including: Salaries Paid time off Health benefit costs Dental benefit costs Life & Disability insurance Retirement benefits Comparative markets defined as: Other state governments in the region Local governments within the State (cities and counties) Large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s within the State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Data Sources Used: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Direct compensation measurements Actual average base salaries 51 benchmark job titles Value of paid time off (accrued days x the daily pay rate) Indirect compensation measurements Blended rate for health and dental benefits (based on enrollment) Life & disability insurance cost (based on premium rate and salary) Retirement contribution rates and social security costs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COST MODEL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STEP 1—SALARIES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STEP 2—PAID TIME OFF 1 2 Assumes an employee with 7 years of service. Based on average salary (see Step 1).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COST MODEL WITH DIRECT COMPENSATION COSTS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STEP 3—MEDICAL AND DENTAL COSTS 1 Blended cost based on State of AZ enrollment distribution among medical and dental plans. Cost for Life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 were calculated similarly.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COST MODEL WITH DIRECT COMPENSATION AND INSURANCE COSTS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STEP 4—RETIREMENT COSTS Defined benefit plans Deferred compensation/defined contribu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Medicare Retiree health and other post-employment benefits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COST MODEL WITH DIRECT COMPENSATION AND INSURANCE COSTS * Case Study: State of Arizona Government SUMMARY OF TOTAL COMPENSATION COSTS $60,000 $53,959 $54,988 $54,116 $50,000 $44,065 $40,000 Retirement Insurance $30,000 Value of Paid Time Off Pay for Time Worked $20,000 $10,000 $0 Other State Govts Local Govts Private Sector State of AZ The State would need to increase its total compensation by at least 22% to equal the market. * Concluding Remarks Total compensation calculations are a “snapshot” in time There are non-quantifiable aspects of compensation that employees value highl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Career opportunities and job security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putation The mix of pay and benefits may not reflect what employees value (regardless of costs) Employees at different life stages may value each element of total compensation differently * Quantifying Total Compensation Question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contact: Elliot Susseles 202/833-6436 esusseles@segalco.com Doc#618040 *
33 页
433 浏览
立即下载
工龄计算与福利的关系
工龄的计算与福利的关系 如今“工龄”一词出现的频率已较以往大为减少,但其作用在劳动管理的过程中仍不 可低估。 就目前情况而言,根据笔者的经验,计算“本企业连续工龄”只须掌握如下要点即可: 1.企业经转让、改组或合并,原有职工仍留企业工作的,其在转让、改组或合并前后 的本企业工龄,应连续计算。 2.职工因工负伤停止工作的医疗期间,应全部作为本企业工龄计算。 3.职工因患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的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者,作为本企业 连续工龄计算;超过6个月病愈后仍回原企业工作者,除超过6个月的期间不作为工龄外 其前后本企业工龄仍应合并计算。 4.职工留职停薪期间、留用察看期间,应计入本企业工龄。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情况,由于不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在此不再罗列。 工龄同各种福利的关系 (一)职工年休假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 法由国务院规定。”沪府办发(92)15号文件规定:“企业职工连续工龄5年者,从 第六年起,可享受年休假,其中工龄5~15年,休假7天;工龄15~25年,休假1 0天;工龄满25年以上,休假14天。”上述工龄均指在本企业的连续工龄。 (二)医疗期 1.在2002年5月1日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依然适用《上海市 劳动合同规定》中第十三条有关医疗期的规定,即“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患病 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停工医疗的,用人单位应根据下列规定给予医疗期: (1)累计工作年限未满10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未满5年的,医疗期为3个月; 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5年的,医疗期为6个月。 (2)累计工作年限满10年未满20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未满5年的,医疗期为 6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5年未满10年的,医疗期为9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 10年未满15年的,医疗期为12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15年未满20年的,医 疗期为18个月。 (3)累计工作年限满20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未满5年的,医疗期为12个月; 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5年未满10年的,医疗期为18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10年 未满15年的,医疗期为24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15年的,不限定医疗期。 2.在2002年5月1日前与外商投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依然适用《上 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关于医疗期的规定,即“外商投资企业 中国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按其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给予三个月至一年的医疗期; 本企业工龄和一般工龄长的以及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卓著的,医疗期可适当延长。” 3.在2002年5月1日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由于《上海市劳动 合同条例》中未规定医疗期,而《上海市劳动合)479号《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 疗期规定》中的规定,即“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 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三个月 ; 五年以上的,医疗期为六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六个月 ; 5年以上10年以下的,医疗期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医疗期为十二个月; 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医疗期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医疗期为二十四个月。 (三)病假工资 根据沪劳保发(95)83号文件的规定:“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 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 0%计发;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 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 发;连续工龄满8年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其中连续工龄 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 %计发;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四)探亲假 1.国发(1981)36号文对职工探亲假期作出如下规定: (1)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 , 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 5天。 (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2.对于归侨或侨眷职工,(82)侨政会字第011号文件规定: (1)归侨、侨眷职工出境探望配偶,四年以上(含四年)一次的,给假半年;不足 四年的,按四年给假一个月计算。 (2)未婚归侨、侨眷职工出境探望父母,四年以上(含四年)一次的,给假四个月 ; 三年一次的,给假70天;一年或两年一次的,按国务院国发(1981)36号文件的 规定给假。 (3)已婚归侨、侨眷职工出境探望父母,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0天,不予累 计。 (4)归侨职工回国参加工作10年以上,以往没有出境探亲或因私事出境,也没有 在国内(内地)会见从国外或港澳回来的配偶和父母的,第一次出境探亲,可给假半年; 以后再次出境探亲,按上述规定办理。 3.对于台胞职工,劳人险(1983)16号文规定: (1)台胞职工出境探望配偶,四年以上(含四年)一次的,给假半年;不足四年, 按每年给假一个月计算。 (2)未婚台胞职工出境探望父母,四年以上(含四年)一次的,给假四个月;三年 一次的,给假七十天;一年或两年一次的,按《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给假。 (3)已婚台胞职工出境探望父母,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天。 (4)台胞职工回大陆参加工作十年以上,以往没有出境探亲或因私事出境,也没有 在大陆会见从国外或港澳、台湾回来的配偶和父母的,第一次出境探亲,可给假半年;以 后再次出境探亲,按上述规定办理。出境探亲假期是指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包括公休 假日和法定节日。另外,按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以上的年限均应理解为“本企业连续工 龄”。 (五)工龄性养老金 根据沪府发(1998)36号文的规定:“工龄性养老金=1992年底以前的连 续工龄×退休时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0.75%。” (六)出境定居离职费 (83)侨政会字第007号文件规定:“获准出境定居的在职职工,可以发给一次 性离职费,其标准如下:连续工龄满一年至十年的,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 连续工龄在十年以上的,从第十一年起,每满一年发给一个半月的本人标准工资。满一年 的尾数,不足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离职费的总额,最高 以本人二十四个月的标准工资为限。” 由此看来,工龄的概念在劳动管理过程中仍具重要意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忽视 或掉以轻心,而应随时做好细帐,以备不时之需。
3 页
495 浏览
立即下载
职务、职能薪酬制的实施
职务薪酬制的实施 1、职务薪酬推行委员会的建立 职务薪酬推行委员会的人员来自以下部门: ● 人力资源部 ● 现场作业、事务、技术等部门 ● 工会和职代会 ● 专业咨询机构 建立委员会后,应制定职务薪酬制建立的程序、使用方法、推行时间表和工作分工。 2、对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1 企业薪酬额分析 薪酬额分析是通过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以及同行业企业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 企业个别薪酬分析 个别薪酬分析的依据是薪酬台帐、标准生活费用、本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规定 等。 3 企业薪酬体系分析 进行薪酬体系分析的依据是企业的薪酬制度、奖励制度、退休金制度、和人事考核制度。 4 企业员工薪酬意识分析 对企业员工进行薪酬意识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是问卷法和面谈法。 5 企业薪酬方针分析 3、工作分析、职务编制与职务归纳 由职务调查员访问各个部门通过面谈、现场观察、填写标准问卷等方式整理出各职务 的内容。具体方法可以参看工作分析部分。 1 工作项目的清查 搞出各部门的工作项目,也即业务内容。 2 职务编制 ● 类似职位概括法:将业务、工作内容、工作条件、所需资格要件等相类似的职位予以 概括归并而形成职务的方法。 ● 工作项目再分配法:不是单纯地按现有职位将类似者予以概括,而是将各职位间的 工作项目加以若干调整,对各职位的工作项目重新进行分配,通过横向的工作项目分配以 概括类似职位,形成职务。 ● 工作项目评价:在对各科、各部门、各职种中每一个人所担任的工作项目进行清查 的基础上,对各工作项目的难易程度做出评价并分成等级,形成同一职种内不同等级的工 作项目排列,某一职务就是由同一职种内处于同一等级之中的所有工作项目汇集而成的。 4、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方法有序列法、等级比较法、要素比较法等多种方法。 5、薪酬结构线的定位和运用 用员工的点数做其对员工实际薪酬的线形回归,便可以得到员工的职务点数与其薪酬 的对应关系直线--薪酬结构线。薪酬结构线是两维的,横坐标 为员工在职务评价中获得的表示其相对价值的分数,纵坐标为员工的实际薪酬。该薪酬结 构线上面的线为比同点数的薪酬结构线上的薪酬多20%的薪酬组成的线,同理,下面的 线为少20%的线。 6、薪酬分级 确定公司各职务的点数后,可以采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将点数区间分配到所有的职级上 。 但是根据心理物理法中的幂定律,考虑到员工的心理特点,随着薪酬等级的上升,每一级 薪酬的点数范围和相应的薪金范围应逐渐增大。 可以让每一级的薪酬幅度比上一级大20%。到底设定多少个级别,要考虑公司的组 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既组织结构是扁平型的,还是多层级的,企业文化是官僚的,还是鼓 励创新和变革的。还要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既在该种薪酬等级的设定下,员工的薪酬升 迁可能经过多少级别,员工进入和离开该工作的平均年龄是多少。设定完薪酬等级后将公 司的所有职位安置在相应的等级上。 7、职务薪酬额决定 根据薪酬结构线可以倒算出每个评价点数的单价,乘以职务的点数即可得到该职位的 标准薪酬,而各职级中个别人的职务薪酬则标准职务薪酬的上下一定范围内灵活确定。单 价可以根据公司的赢利状况而进行调整,不会影响到不同职务的相对薪酬数额。 职务薪酬=职务评价点数×单价 8、职务薪酬工表的设计 职能薪酬的实施 1、职务分析 通过职务调查和职务分析,把职务本身的内容、特点以及履行职务时所必须的知识、能 力条件等各项要素明确确定下来,写入职务说明书。 2、进行职务评价根据此划分职务等级。 评价职务的相对价值的职务评价法大多采用点数法,即依据评价要素确定其点数,然 后加以汇总,再根据总点数确定职务等级。 也可以采用分类法:首先确定标准职务或代表职务,再以此为基准进行分类。 3、职能分析与职能基准表 职能分析的重点在于收集和整理实现职务的能力和个人适应性材料,并加以整理分析 。 根据职能分析的结果,可编制职能基准表,对职能要件加以列示。例如可以包括达到 某一职能等级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判断力、指导力、监督力、统率力、业务处理能力和管理力。 4、进行职能评价并划分职能等级 初职收入以学历和经历为依据。其升格则依据其在某一职级的在级年数、升格前的资格 等级及人事考核成绩,评价其是否具备上一资格等级的职能资格要求,经上级推荐,并经 过升格考试后才可以升格。 5、根据职能等级制制定职能薪酬制 其原理与职务薪酬制相同。 1、 员工具备的工作能力 实际工作能力是指与员工的工作有关的能力如员工的智力、知识、经验、技能、理解、 判断、决策、计划、监督、与人交涉的能力,还有职工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等。 2、 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多大能力 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员工具备的工作能力高其实际工作能 力并不一定高,员工的工作动机、职业兴趣、人格特质、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团队建设、对 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等都会影响员工工作、能力的发挥。 3、 职工有哪些潜在的工作能力 员工潜在的工作能力是指员工所具备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尚为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绩效考 核、人力资源测评等手段可以有效的诊断出员工的潜能,从而为员工的潜能的发挥提供相 应的条件。 职能薪酬的确定 1、 职能资格标准的制订 通过职能资格标准的制订将全公司的所有职务及职务完成能力划分成要求高低不同的 等级,从而将所有的员工划分在相应的等级内。 职能资格标准的编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公司共同使用的资格标准,即公司 中某一职能资格等级所要求职工具有的职务难度及职务执行能力都要符合某一共同的标准 第二个层次是根据各职种的工作内容,分别将全公司共同使用的职能资格标准进一步细化 得到职种职能资格标准。 2、 升等方法与升等标准的制订 升等不仅鼓励员工增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提高业务技能而且还要为职工提高资格等 级指明一条可行的道路。 升等方式可以分为“入学方式”和“毕业方式”。入学方式是指尝试让职工承办上一 职等的工作,看其是否胜任,如果胜任,即可以升等。毕业方式是在员工对现有工作完全 胜任而且还有余地的时候予以升等。 高一等级的工作的工作内容、性质、重要程度、工作环境、同事等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员 工原来的工作完成得出色,不一定能胜任新的工作。所以在升等应该依据员工绩效考核的 成绩(包括业绩考核和能力考核)和对员工的测评结果是否与上一等级的工作要求相符而 定。同时升等应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意愿,而不要强行指定,因为升等有时也会给员工带 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升等可能使员工变成其原来同事的上司,从而和其原来同时的关 系便的疏远,而造成员工的心理压力。或者升等后员工不能胜任新的工作,从而造成一种 挫折感。
3 页
504 浏览
立即下载
留住人才的绝招
留住人才四大秘笈 首先是对权威的尊重。这一点造成组织对决策集权化和层级结构的认同。 其次为“面子”和和谐。面子和和谐在社会生活中是重要的方面。中国人强调在工作中 达成一致,不要使人“丢面子”。例如:直接批评下属或同事,尤其当这种做法是当着其 他人的面进行的话,是很让后者丢面子的事情。丢面子会导致个人关系的破裂。中国式的交 流模式是间接的,个体尽量减少丢面子和保持和谐的关系。 再次是集体主义。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导向的,中国人倾向于把自己视为某一特定组、 队或单元中的一部分,而且“圈内”和“圈外”是有明显区别的。例如,同一水平上的合 作很少在中国组织中主动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另外一组是“圈外”的。和“圈外”人相比 “圈内”人的沟通会更个人化、更开诚布公。 最后是关系问题。关系是培养起来的特殊联系。在组织中,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上下级 和同事之间良好的沟通。因此,某种程度上良好关系的存在会便利管理的进行。良好的关系 同时也是员工和高层经理间忠诚建立的纽带。间接地,员工会建立和组织的忠诚。 不用增加成本的留人方法 用最低的成本,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满足员工的需求。 1、将员工的即期利益转换成长远利益,并让其增值,以实现激励的倍数效应,为下 文中的“设置跳槽成本”创造条件。 将员工的即期利益转换成长远利益的关键在于,让员工实实在在、时时刻刻深感老板 的关爱、激励之心的同时,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支取”、“自愿不支取”这种既得利益,若 是跳槽的话,这种原来的应得利益还将大幅减少!这些,我们可以通过给员工投保某类商 业保险的办法来实现(在下文将作具体分析)!这大概也算是施行某种意义上的“期权 制”吧。 让给员工的利益增值,实现激励的倍数效应。同样以通过给员工投保某类商业保险的 办法来实现。其好处在于:①、这种增值更有保障。②、员工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以每年从应给于骨干员工的各种利益中,拿出6060元,购买5份交费期为25年 的、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为例。假设每年的收益率为15%(按 目前公布的实际收益率远高于这一数字)。那么,其投资账户上的资金,30年后便可以 达到201万元!它不但实现了激励的倍数效应,还彻底解决了骨干员工的后顾之忧 从 而提前、充分地表达和展现了老板对员工的至诚心意,以更有利于实现双向共振! 2、制定激励与福利相结合的方案,减少企业可能的高支出。 在给许多企业设计的方案中,我们往往将激励与福利相结合。即设计“综合险”。以减 少企业可能的高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进一步强化企业吸引人才的力度。 笔者曾让一企业,每年用4619元给30岁的男性员工投保交费期为25年的、由 5个险种组成的综合险。 这一员工在交费期内所得到的保险利益为:①、意外门诊,100元以上万元以内全 部报销。②、住院80%报销,器官移植给付11万。③、一般住院每日给付 50 元营养费; 癌症住院每日给付 120元。④意外伤残6万元以内给付,“全残”16.2万以上给付 ⑤、意外身故,16.2万以上给付。⑥、疾病身故,10.2万以上给付。⑦、失能豁免: 在交费期间、因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导致失能,豁免期保费由保险公司缴付,继续享有各 种相关利益。另外,如果投资险每年的投资收益率为15%,那么,这一员工在60岁退 休时,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给他设立的投资账户中领到120多万元 ! 这样,不但实现了激励的倍数效应,同时也将可能出现的、由员工自己或企业承担的 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减少了企业可能的高支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进一步 强化了企业吸引人才的力度。 3、普遍激励与特殊激励的有机结合。 普遍激励是指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岗位、级别,按不同的金额,普遍实施这种福利和 激励机制。在险种选择与交费方式上,以投资类险种分期缴付为主。它不但有利于激励倍数 效应的实现,也有利于将员工的即期利益转换成长远利益,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即期 缴付压力。 特殊激励是指根据企业员工的特殊贡献,实施这种福利和激励机制。由于它具有随机 性,因此,在选择交费方式上应以趸交为主。即选择可以趸交并具有高回报的险种,作为 给具有特殊贡献员工的奖励。 设置并提高“跳槽成本”,让人才“自觉”留下。 1、设置“跳槽成本”的实现。 通过商业保险公司的投保,为企业骨干建立了高效的福利和激励机制,可以说,已经 为我们设置了跳槽成本! 那么,它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还是以给30岁员工用6060元,购买5份交费期 为25年的“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为例。 根据平安保险公司将每年收到的保费,按比例在这一员工的投资账户和保障账户中进 行的分配。第一年,6060元全部进入保障账户,投资账户为零;第二年,80%进入 保障账户,20%进入投资账户;第三年以后,12%进入保障账户,88%进入投资账 户。 保障账户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系列保障,如:给付身故保险金、失能豁免等。尽管第一年 和第二年拨入投资账户的保费,绝大部分在期满时以“满期特别给付金”的方式返还,但 若中途退保,必然会受到损失。 投资账户是产生投资回报的源泉,由于各年不同的分配比例和累积结果,从下表中可 以看出,投保时间越长,这一员工所得到的利益越大。 保单年度 1 2 6 7 10 15 20 25 30 假设收益率 为15% (单位万元) 0 0.13 3.27 4.37 8.7 22 47.7 100 20 1 假设收益率为20% (单位万元) 0 0.14 3.7 5 11 32 85 216 538 尽管“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的条款中,有提前领取的规定,但领取的也只是投资 账户上的利益,即上表中的利益。拨入保障账户的保费并不能领取。如果收益率为20%, 也要等6年,退保时的收益与投入才能持平。更何况,还意味着将失去未来的巨大利益! 显然,员工在跳槽时,不得不考虑可能的退保损失。即便是到新单位后重新投保,其 保险利益和未来的投资收益也远远低于原保单,它客观上等于为员工设置了一个“跳槽成 本”。 当然,一些人可以在跳槽后用自己的钱延续原来的保单,以实现保单利益的最大化。 但,若是新单位也采取这种方式激励员工的话,无疑会造成其收入分配上的失调,导致生 活上的压力。 2、提高“跳槽成本”。 提高跳槽成本可以采用提高投保额度并分摊保费的方式进行。例如,一些企业将给员 工增加工资或发奖金的钱,用来投保相应的综合险,并且,再让员工自己出一部分钱。以 提高投保额度,以降低企业的支出,以实现少花钱、不花钱留住人才之目的。由于具有高保 障和高收益,这种办法,往往深受员工的欢迎。他们大多会认为,这是老板给员工的额外 奖励,是老板至诚心意的具体表现,从而激发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然,在提高投保 额度的同时,也为那些在未来想跳槽的人增加了跳槽成本。从而,更有利于让人才自愿留 下。 当然,提高跳槽成本的办法还有很多,主要有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特定协议等。在此不 做细述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通过给员工投保相应的商业保险,建立企业骨干高效的福 利和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分别满足了老板和员工的需求,并且建立了相关的制 约机制。因此,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更具有可行性。 减少跳槽率的方法 注意早期信号 让人难以对付的不良工作表现在几个月以后就可能再现,常见的现象是缺席、工作松 懈、产量减少、不予合作、推卸责任、缺乏兴趣等。雇主应该在这些问题出现苗头时就及时发 现它,而不要等到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无法挽回时才觉察,那样就太迟了,发现问题越 早就越容易解决。 调动员工积极性 即便是那些最难弄的员工,其实也都有好的一面,要弄清楚毛病的根源,然后设法提 高他们积极性。比如表扬难弄员工的优点,看到他们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表扬,这样不仅 表示你注意到他的优点,而且说明这是你所期望的。没有人愿意做了事情后不为人所知, 尤其是生产线上的员工,他们常常感到被忽视。美国艾丽丝食品公司的老板奇瓦克在这点 上做得非常成功,他给公司每个人印制了一个胸牌,上面有这个员工的名字和岗位,以此 强调每一个人都在对公司的发展起作用。 奖金万万不可少 对达到指标或超过指标的员工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你还可以明确地告诉员工公 司的福利条件、带薪假期和提拔制度;还要让职工有职业稳定感,进行定期培训,帮助他 们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提供个人发展的可行性机会。保留那些熟练员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他们拥有的工作经验也同样是公司财富的一部分。 多做自我检讨 雇员出了问题通常并不是单方面的,所以每次雇主都要首先检查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 是不是正确。你的管理风格应该表现出你对公司有明确的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告诉员工, 承认他们的贡献,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必要时给他们自己作决定的权利,公平对待员工。
3 页
416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设计的方法
运用市场调查资料 1.对“同行业比较”的理解 理论上来说,若是有足够的公司参与调查的话,“绝对同行业比较”是最理想不过的 了,就是说参加的公司或都是保健食品,或都是易耗消费品,等等。但目前还未形成这种 气候,甚至有相当多的中国公司没有参与调查。 实际做法是,目前在几个大城市如广州、北京及上海,顾问公司一般把企业分为代表处, 工厂或设有工厂的公司两大类,再分为技术型和非技术型,具体视样本多少而定。 在一家公司里,有很多职位是通用的,即是可以与其它公司类似职位相比较,如财务 会计人员、文秘人员、人事管理人员、电工、司机、保安、厨师、仓管员,等等。 广州B公司生产及销售保健食品、饮料及药品,个别职位比如从事新产品开发的技术 性较强的工作外,大部分职位可与消费品公司比较。事实上,哪怕是绝对同行业也有个别 职位不大相同而难以比较的;即使是可比较的职位,若是样本少于3,也不显示在调查报 告上(样本少于3,不能计算中位数而且保密性差);这种情况下,则借用类似职位的资 料与公司内部情况作对比而定。 非技术型企业与消费品企业可视为同行业。技术型企业,只要是生产工艺比较接近、人 员要求比较接近,其工厂可视为同行业。在某些情况下,听起来象是同行业,其实则不然 比如一家组装成套通信设备的通信公司与一家生产通信设备配件的通信公司,其实,可以 这样考虑,若是其它类似公司里的大部份工作说明与自己的比较接近,可考虑为“同行业 比较”。 2.资料采用方法 基于以上情形,B公司可以采用广州其它消费品公司的作法。采用非技术产品及销费 品的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后制作自己的系统。 系统建立方法 1.本公司与顾问公司的职位对比Job Matching 比较二者的工作说明Job Description及该职位在组织结构中的位 置,以顾问公司的职位为标准职位,确定本公司的各个职位相当于那一个标准职位。 2.调查资料分析 近来,我们给一家消费品公司做了薪酬及福利系统。资料如下: 广州拓培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的广州地区《薪酬福利调查报告》,薪酬及福利资料截止日 期为2000年4月1日。 资料分析: 把调查报告中薪酬的中位数相同或者比较接近的职位归纳为同一组并视为 同一级别,标出相应于该公司的哪些职位。 3.公司工资构成 3.1 原则:越简单越好,顾及政府法规及长远计划。 3.2 政府将实施的房屋基金政策:公司和员工每月均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如8%) 划款到银行,按政府规定员工可贷款购房并而且日后适当地运用房屋基金分期付款“供 楼”。 3.3 工资构成 工厂如上述B公司: 管理人员及全体办公室员工,其工资构造: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月工资; 基本工资13+基本工资8%12+年终奖金——年工资 一线业务人员,工资: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月底奖金——月工资 或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季度奖金)/3——月工资 基本工资13+基本工资8%12+年奖金——年工资 或基本工资3+基本工资8%3+季度奖金——季度工资 注:符号““代表乘号;符号”/“代表除号。 (一线业务人员是指直接对客户的业务人员,客户包括但不限于经销商、大小批发商、 购买单位) 基本工资:以13个月计算 房屋津贴基金:以12个月计算 月度、季度、年度奖金 :具体视公司业绩及各人贡献而定,并考虑全年的工资在公司 内部及在市场中的位置,有的情况下甚至没有该项奖金。 4.职位、级别及工资范围 原理:正如大多数消费品公司一样,以市场调查报告的中位数为中间数,设立各个级别的 工资范围。级别越高(低),范围越大(小),因为级别到一定程度升职越难,方便工资 调整。 工资政策表设计: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各一张该政策表,领取月奖金的一线业务人员单 独考虑。 100CR-调查报告中的中位数,或根据中位数及公司定位,作相应调整;若在一 家比较成熟的公司里,大多数称职的员工的工资应接近该数值 80CR-各个职位的最低工资,可作为某些新招员工起薪点。 换算- 80CR=100CR X 80% 120CR=100CR X 120% ···· 关于加班工资待遇: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做发是,既尊守政府的文明法规也采纳政府认可的 做法。具体是,主管(主任)级或以上的人员及业务人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没有加班工 资;生产工人、司机、保安等采用综合工时工资制,超出法定时间部份才领加班工资。 5.新的薪酬系统的实施 人力资源部起草政策,审批后执行,起草新政策时要做到对内公平及对外具有竞争力,根 据公司的财政状况及具体情况作平衡处理。以上述所讲B公司为例,说明如下: 低于80CR的员工:马上作适当的调整,使之向80CR至90CR之间靠近,可 以分一次或两次完成(比如相隔半年)。 高于或等于90CR的员工:可暂时不调整。 新制度实施的存在问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部份问题 在相当一短时期内仍然存在,只要所占百分比不高,可视为”正常“。 人力资源部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统一认识,向有关员工作解释。 6.福利制度 影响福利政策的因素至少有政府的法规、福利市场资料及公司市场定位等三种情况。 政府政策基本上有两种即强制执行和参照执行两部分。 非政府法规要求的福利则应建立本公司的政策,企业可参考福利市场资料,借用以上薪 酬政策制定方法建立自己的福利政策,即采用市场的中位数并根据公司情况制作自己的中 间数。 以上所述注重的是技巧,具体政策制定则视公司具体情况而定并根据市场资料定期检 讨。
3 页
519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薪酬预算"——人工成本控制的“杀手锏”
【案例】"薪酬预算"——人工成本控制的“杀手锏” 【案例】 M 企业经历十几年艰辛创业和发展,已成长为一家集技术 投融资、项目建设和项目托管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环境工程公司 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公司拥有多项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 术示范工程,并在印制线路板、废水治理、电镀废水治理、印染 废水处理、食品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形 成了一套成熟、稳定的处理工艺。M 公司的人员也由最初的 10 几 人发展到现在的 300 多人。由于 201X 年以后发展速度很快,部 门也逐渐增加,组织架构也处于经常的调整之中,投资公司、子 公司、独立托管项目部也在短短的几年相继成立和运营。 在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老板很困惑:成立一个投资公司 / 子公司/项目部,各负责人就会说人不够,逼着我签字招人,而 且人总是不够。负责人力资源的总经办也拿不出很好的建议,能 压就压,压不住就逼到我这里来了。财务中心年底利润核算,看 不到预期利润。企业内部出现了营销中心“签单很热闹”、财务 中心“资金运营紧张”、总经办“工资成本逐年水涨船高”、员 工抱怨“收入偏低”的现象。下属和管理人员抱怨:“老板真小 气,销售额越来越高,怎么发的工资没见涨多少?”,财务部门 也抱怨:“管理费用太高,能发的工资就这么多,总经办怎么 不控制人员?”,总经办更是觉得冤枉:“老板要扩展业务,我 能不花钱招人进来吗?再说平均工资涨的很少啊?” 以上情景或许在许多企业都不陌生,那么到底多少人工成 本才算合适呢?企业又应该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呢?如果您正为此 困惑着,以下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引入薪酬预算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业务、人员 销售收入、组织结构、分公司/办事处发展都很迅速。一开始企业 更看重的是占领市场,采用粗放式的管理,对人力成本的控制 比较模糊和随意。随着公司业务的相对稳定和品牌的提升,他们 把利润看的重要了,而不再仅仅只关注规模、收入。源于高科技 企业的特点,M 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时, 人力成本的支出成为企业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老板迫切想 看到“我的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人力成本上我能支付的是 多少?达到公司最高业绩目标时能发多少?达到公司最低目标时, 我又能发多少?”因此,薪酬预算便成为重中之重,它是人工成 本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属于人工成本的事前控制。 M 公司作为一家集团化公司,为了真正发挥薪酬预算的作 用,达到适度控制的目的,我们建议该公司对下属单位采用薪 酬总额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具体薪酬预算上采用自下而上(下 属公司和部门依据历史测算数据上报)和自上而下(与销售收入等 关键业绩指标相挂钩)相结合的方式,既引入新的人力成本管控 模式,又与历史接轨保证平稳过渡。 薪酬预算五步法 第一步:确定薪酬类型: A、年薪类;B、提成类;C、其他类(与效益不直接挂钩) 第二步:各薪酬类型的具体人员 划分 A、年薪类人员划分:如: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技 术中心经理/副经理、营销中心经理/副经理、商务中心经理/副经 理、工程中心经理。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影响企业盈利的业务核心人员 (营销 中心、技术中心、商务中心、工程中心)正职可以实行年薪制。考虑 到部门内部的协调性和配合性,对副职岗位(营销中心副经理、 技术中心副经理、商务中心副经理)也归属为年薪制,让副职与 正职共同努力,做好配合和分管工作。 B、提成类人员划分:如:B1 营销中心业务员/营销助理、B2 技术中心部长、B3 技术中心设计员、B4 调试技术员、B5 化验员 B6 商务中心预算员、B7 研发中心维修部全体人员。 考虑到 B 类人员的年度总额的市场竞争性、月标准工资的延 续性、月标准工资和提成的比例关系,以后逐年在保证年度收入 逐步增加的同时加大提成的比例,降低月标准工资的占比。这是 M 公司薪酬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B 类人员没有年终奖。 C、其他类(与效益不直接挂钩)人员划分:如:C1 总经理助 理、总经办全体管理人员、财务部全体、商务中心采购人员、网络 管理员、C2 后勤工人、C3 工程中心管理人员。 比如技术中心的网络管理员,虽然该岗位在技术中心工作, 但因为该岗位是对整个公司负责的,不享受技术中心提成分配, C 类人员对公司价值大小不一样,他们享受的年终奖总额不同, 所以对 C 类进行了 C1/C2/C3 的分类。 第三步:A/B/C 类人员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为月标准工资、津贴、年终奖、提成、其他 4 部分。 其中标准工资包含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 A 类:年薪。 B 类:标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提成、其他。 C 类:标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年终奖、其他。 第四步:薪酬预算的方法和内容 依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历史工资水平、B 类人员《提成类人 员管理办法》、最高/考核/最低毛利额目标值、各类人员的年薪总 额收入相对比例(比如年薪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工资总额的计提 比例(工资总额与毛利额的比例)测算确定各类人员的薪酬总额 的预算。 薪酬总额预算内容:标准工资总额、津贴总额(住房、电话、 夜班、出差等)、其它(加班、福利等)总额、提成、年终奖。 津贴、其它类的总额预算是企业相对固定的支出,不与企业 的效益直接相关。故对这两项的支付单独做预算。薪酬预算主要 是测算工资总额(标准工资、提成、年终奖)的分类预算,工资总 额预算的确定是依据毛利额的一定比例 R(工资计提比例)提取, 体现员工与企业同享成功、共担风险。 标准工资总额预算方法:自上而下的测算:依据工资总额 预算(R 与毛利额计算出来)减去年薪制人员薪酬总额、提成类人 员的提成总额、年终奖总额,余下部分即为标准工资总额,基于 此再确定 A/B/C 人员的工资占比(比如 A 类总额占工资总额的比 例)。 自下而上的测算:参照历史工资水平(各类人员的年度收 入)、市场水平、历史 A/B/C 人员的工资占比确定 A/B/C 人员的 年度总额进行标准工资总额预算。 这两个过程需要反复多次的测算才能确定一个合理的薪酬 预算总表。特别对于第一次做薪酬预算的企业。 第五步:各类人员的薪酬总额预算 A、年薪类人员依据公司年度经营的最高/考核/最低目标确 定最高/考核/最低的年薪发放总额。依据年薪制岗位的重要性确 定合理的标准年薪。实际年薪=完成经营业绩对应的标准年薪× 年度考核系数 B、提成类人员依据 B 类人员现有的职务、标准工 资总额、年度薪酬水平、B 类《提成类人员管理办法》、公司业绩 目标,分别测算出 B1/B2/B3/B4/B5/B6/B7 人员的全年薪酬总 额。 C、其他类人员年薪预算 C 类人员的标准工资总额依据历史 平均值和增长比例确定标准工资总额。重点是确定 C 类人员年终 奖总额预算。为了体现年终奖与公司效益挂钩,依据经营业绩确 定年终奖总额。 最高业绩目标:2 个月 C 类人员标准工资考核业绩目标:1 个月 C 类人员标准工资最低业绩:0 经过以上的薪酬预算,老 板、总经办(人力资源部)、财务中心、各业务部门都清楚的知道公 司的人力成本是如何构成的,各部门做到什么程度的业绩需要 的人力成本是多少,人力成本不再神秘和不可控,一切都在预 算之中。 严格执行薪酬总额预算确定了年度薪酬总额之后,在日常 薪酬发放管理时可以采用月度相对总量控制和年度决算方式进 行控制。所谓月度相对总量控制就是将月度标定薪酬总额与销售 收入等关键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挂钩确定月度应发薪酬总 额。年度决算则是将年度标定薪酬总额与全年销售收入等关键业 绩指标进行挂钩,其目的是保证全年不突破薪酬预算,同时建 立削峰填谷、以丰补欠的薪酬总额管理机制,比如各子公司及部 门年度薪酬总额最高发放额度不得高于预算总额的 1.3 倍,对 于超出额部分,形成薪酬调节池;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薪酬总 额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薪酬调节池适当补充,避免薪 酬产生太大波动。 另外,由于该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过程中,为了鼓励各子 公司及部门负责人通过充分挖掘现有人员潜力、提高流程效率、 优化岗位设置来提高部门效率、避免人员过快膨胀,在预算控制 中坚持“加人不加预算,减人不减预算”的原则,这样就将人 力成本的责任转移到了用人部门。 总之,通过人工成本预算和严格控制,不仅能够让各子公 司和部门负责人感受到人工成本与公司总体效益的关系,同时, 人力成本控制的压力也传递到了各用人部门。这样,案例中描述 的困惑不存在了,而且薪酬预算则变成了推动各级管理者、员工 工作的动力。
7 页
564 浏览
立即下载
费用控制第5章 物流成本费用控制方案
第5章 物流成本费用控制 5.1 运输成本 5.1.1 物流行业运输成本控制方案 方案名称 物流行业运输成本控制方案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受控状态 编 号 考证部门 一、方案背景 运输是物流行业的核心功能,运输成本是指运输活动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根据调查,运输成本通 常在物流成本中占 40%以上,因此控制运输成本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营运费用(如营 运车辆燃料税费、折旧、维修费、保险费等)和其他费用(如差旅费、事故损失、相关税金等)。通 过分析运输成本的构成,确定运输成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运输距离 运输距离是产生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对燃料、车辆的维修保养等费用发生作用。 2. 载货量 提取货物和交付货物的固定费用以及行政管理费用会随载货量的增减而增减,因此载货量也是影 响运输成本的因素之一。 3. 货物的疏密度 货物的疏密度是从重量和空间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货物的疏密度越高,就可将固定运输成 本分摊到增加的重量上去,使产品承担的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 4. 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是指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 5. 运输过程中所承担的附带责任 运输过程中所承担的附带责任,一般与货物的易损坏性、易腐性、易被偷窃性、易自燃性及单位 价值等特征有关。这些特征直接关系到货物损坏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公司在承运过程中对货物损 害所承担责任的大小,从而会影响到运输成本中保险费的高低。 6. 运输供需因素 运输通道流量和通道流量均衡等运输供需因素也会影响到运输成本。 三、运输成本控制措施 (一)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公司应根据运输货物的种类、数量、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等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 本。选择的依据如下。 1.运输大宗货物且运输距离较长时应选择铁路运输。 2.运输体积大、价值低、不易腐烂的大宗货物或散装货物应选择水路运输。 3.运输近距离的小批量货物时应选择公路运输。 4.运输体积小、价值高的贵重物品和鲜活商品,及要求迅速交货的远距离商品时应选择航空运 输。 (二)提高车辆利用率 为提高车辆利用率,公司应使用 GPS 技术,对车辆进行动态跟踪,通过发送调度命令,对回程车 辆或紧急业务进行合理配载,减少车辆空驶里程。 (三)优化运输路线 1.物流人员选择运输路线时,首先应分析影响路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掌握路段对车型的限制,需要全面了解相关区域内的道路限制情况。 (2)掌握运输工具载重的限制,保证同一路线货物的重量不会超过它所使用的运输工具的载重 量。 (3)分析自然条件的限制,了解运输路线沿途的气候特点、地形条件等。 2.确定最优运输路线时,物流人员可采用启发式方法、节约里程法和观察地图法。在此,主要说 明观察地图法的实施步骤。 (1)在地图上标明配送中心和各站点的通行路线距离、各站点之间的通行路线距离以及各站点 的配送量。 (2)从距离最远的配送点开始划分站点群。站点群应使一辆车能够负责相互靠近的几个站点的配送 工作。 (3)避免出现路线交叉,计算最短路线,确定初步的运输路线,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4)计算向用户送货所需的时间,以确定起运提前期。 (5)确定每日应从每个配送点发运货物的品名、规格和数量。 (6)利用上述信息资料,可采用图上或表上作业法选择运输路线,制订配送计划。 (四)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在运输过程中,因出现事故而发生的货损、货差或人员伤亡时会增加运输成本。为减少因运输事 故所造成的损失,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日常防范 (1)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避免驾驶员违章操作,如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对违章驾驶 者,应进行处罚。 (2)做好运输工具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修理运输工具,确保运输工具的各种性能处 于良好状态。 2.公司应积极购买保险,一旦发生事故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可减少公司损失。 3.做好理赔工作 (1)发生运输事故后,公司相关负责人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或其代理人。 (2)准确、及时地向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运输货物单据,包括发票、提单、装箱单和修理单据 等。 (3)与保险公司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保险公司对事故的审核与赔偿答复等具体情况。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 修改处数 修改日期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加强对企业的运输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的费用开支,降低运输成本,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 本规范主要包括对运费支付、运杂费、二次运费和过路过桥费的管理。 第2章 管理职责分工 第3条 配送中心负责运输费用的统计、汇总,并进行初步审核。 第4条 财务部负责运输费用的最终审核与结算。 第3章 第5条 运费支付 配送中心核单员及时收回运输单据并进行核对,每周四之前整理好上周运费明细,并分两 次(每月 15 日和每月月底)把运费清单交到财务部。 第6条 财务部收到运费清单后应核对送货单据结算是否有效、完整,运费计算标准及累计金额是 否正确无误。 第7条 财务部核对单据后交给配送中心经理审核,由其确认各承运车队是否有遗留问题。 第8条 运费清单经配送中心经理审核后交客服部经理,由其确认各承运商是否有未解决完的售后 投诉问题。 第9条 客服部经理审核完后,由财务部经理审核总运费是否超出定额。若在定额内,财务部经理 签字后,即可结算运费;若超出定额,需经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才可结算。 第4章 运杂费的管理 第 10 条 除配送中心经理外,企业其他部门和人员不得擅自租用社会车辆。 第 11 条 运输车队一次性发生运杂费超过 1 000 元的,必须上报配送中心经理审批。 第 12 条 财务部在结算运杂费时,如没有相应手续不能给予结算。 第5章 第 13 条 二次运费的管理 二次运费产生后,配送中心核单员必须分析二次运费产生的原因,进行原因的分析与归 类(具体如表 5-1 所示),并严格依据单据进行申报与结算。 表 5-1 二次运费产生原因分析表 原因 具体分析 我方原因 生产厂家原因 承运方原因 用户原因 配送外残原因 第 14 条 商品或客户信息记录错误,配送中心相关人员工作失误等 产品质量及性能有问题等 因服务不规范与服务不到位导致用户拒收;送货前未与用户联系出现的各类问题 用户不满意退货及选择商品失误等 送至用户家,外包装完好无损,开箱验货时货物出现外残等 没有单据或证明的二次运费,一律不予结算。对于私自伪造相关单据或证明的,除不结 算运费外,还要对当事车辆进行停运直至解除合同,并罚款 200~500 元。 第 15 条 二次运费承担 1.由于我方原因造成的,二次运费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2.由于厂家原因造成的,二次运费由厂家承担。 3.由于承运方原因造成的,不予结算二次运费,并按相关条例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由于用户原因造成的,二次运费由用户承担。 5.由于送达后发现外残造成的,按额度进行分析,额度内的给予结算二次运费,超出额度的一律 不予结算二次运费。 第 16 条 二次运费控制措施 1.送货人员领到《派车单》后,必须主动与用户联系。核对用户的姓名、电话、商品信息是否一 致,并提醒用户准备好提货联。 2.凡在配送中心出库发送的各类商品,需要开箱检验的,在出库时可以开箱查验外观;外包装完 好的,不需检验,直接装车送出。 3.商品出库时,送货人员必须仔细核对商品型号、数量是否一致。 4.商品送至用户指定地点,外包装无损而商品有外残,用户要求调换的,送货司机在经配送中心 经理签字同意调换商品后,必须将已调换单品开箱检验确认无外残后方可再次送货。如违反此流程而 发生二次费用,配送中心不予结算。 5.若外包装箱因送货人员开箱操作有误,或送货时没交代用户而造成包装箱损坏,产生的损失由 送货人员负责赔偿,并且不结算此次费用。 第 17 条 二次运费统计结算流程 1.送货人员在送货过程中,产生二次运费时,必须有用户书面证明。 2.将《送货单》及客户证明交给核单员,根据事实初步判别二次运费是否属符合规定,找出产生 的具体原因及相关责任人。 3.如果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由配送中心经理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落实运费。此类费用由责任人 上交配送中心并转送货人,配送中心根据证明及签收手续建立档案备查,不需报财务部。 4.属公司支付范围的(如产品质量)二次运费,每月随运费结算由配送中心核单员负责统计并上 报。 5.在公司支付的二次运费中,属产品质量问题的,必须附有生产厂家《质量鉴定单》或开箱即残 的客户书面证明,每月结算运费时,由配送中心负责提供《二次运费明细表》,报财务部的同时上报 采购部,由采购部经理落实各生产厂家于每月 15 日前将上月二次运费上缴财务部。 第6章 过路过桥费的收取 第 18 条 配送中心按照免费送货区域划分,制定具体的收费标准,并要求销售员掌握此标准。 第 19 条 用户购物时,销售员根据其所填地址,将此类收费标准告之用户,并在销售票注明收费 金额。 第 20 条 如所送地址发生此类费用,销售员应引导用户至服务台交付过路过桥费用,由收银员为 用户开具一式四联(存根联、记账联、付款凭证联和结算联)的收据。 第 21 条 送货司机将货物送至客户指定地点后,过路过桥费收据的结算联与商品提货联经用户签 字后一并收回,返回后交配送中心派车处审核后,过路桥费的结算单据由承运人保管,每月 30 日前凭 收据结算联至财务部将费用领回。 第 22 条 特殊情况处理 1.如收据因用户原因造成丢失,必须有客户书面证明,并经配送中心及财务部确认后方可结算。 2.如因交款前销售员未告知用户公司规定,造成此类费用漏收的,经客户书面证明后,由营业部 落实相关责任人赔偿送货人员的损失。 3.因其他原因造成已收取费用但没有结算的,财务部可将其列为营业外收入。 第7章 第 23 条 附 则 本规范由配送中心解释、补充,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第 24 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 修改处数 修改日期 5.2 装卸工作控制流程 门 步骤 部 财务部 物流部经理 装卸队 仓储部 接收货物装 卸通知 接收 装卸 通知 了解货物信 息 确定装卸路 线 制定 《装卸 方案》 选择装卸设 备和方法 审批 审 核 制定《装卸方 案》 到库通知 卸货搬运 卸载 与 搬运 入库 仓库清理 检查、入 库 拣出 装载 与 搬运 出库 出库检查 组织运输 搬运装货
8 页
527 浏览
立即下载
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体系/普通汽车服务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体系 目录 ¶ 普通汽车服务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 职序职级设计与评定 ― 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确定 ― 各职序初步薪酬方案确定 ¶ 附录: 10 因素岗位评估方法介绍 普通的薪酬体系设计总体原则:公平且富有竞争力 公平且具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是公司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的基本保障 强 普通合理的薪 资体系 外部竞争性 通过薪资调 查,使薪资 在市场上具 有竞争力 • 普通薪资体系制定过程中, 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 流通行业的特点 • 集团背景对薪酬体系的影响 • 业务初创阶段特征对薪酬体 系的影响 业绩导向 责任导向 行为导向 弱 低 内部公平性 通过内部岗位分 析,设计薪资序 列,保证内部公 平性 高 普通薪酬体系设计的主要原则 ¶ 符合集团对下属全资、控股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 集团背景 创业阶段 ¶ 应集团的薪酬水平作为普通薪酬制订的重要依据 ¶ 尽可能简单、实用,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可实施性 ¶ 应留有适当空间,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 应适当加大浮动部分的比例,保证创业初期工资成本的可 控性与灵活性 ¶ 尽量使薪酬水平市场化,来适应流通业中激烈的人才竞争 流通业 ¶ 应逐渐加强长期激励的比例,克服流通领域人员流动性大 的特点 薪酬并非仅为钱的概念,完整的企业薪酬体系的构成如下 • 工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等 直接报酬 • 奖金:绩效奖、建议奖、特殊贡献奖、节约 奖、超利润奖、红利等 • 公共福利(法律规定的福利):医疗保险、失业 保险、养老保险、伤残保险等 金钱报酬 福利 报酬体系 • 个人福利:养老金、储蓄、辞退金、住房津贴、 交通费、工作午餐、海外津贴、人寿保险等 • 有偿假期:培训、病假、事假、公休、节日假、 工作间休息、带薪旅游等 • 生活福利:法律顾问、心理咨询、托儿所、托老 所、内部优惠商品、搬迁津贴、子女教育费等 社会性奖励 • 地位象征、表扬与肯定、喜欢的任务、交朋友 的机会等 职业性奖励 • 职业安全、自我发展、职业灵活性、晋升机会 等 非金钱报酬 注:本次项目重点关注直接报酬部分 目录 ¶ 普通汽车服务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 职序职级设计与评定 ― 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确定 ― 各职序初步薪酬方案确定 ¶ 附录: 10 因素岗位评估方法介绍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内容描述 设计依据 • 按照公司内各岗位薪酬 差异确定职序,根据各 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工 作复杂程度,确定岗位 职级 • 各岗位薪酬、人员发展 差异性 2.薪酬结构与薪 酬水平确定 • 参照市场标准与集团相 关制度确定公司总体的 薪酬结构、薪资水平和 浮动部分调整上限 • 汽车服务行业内的薪酬 竞争水平 3.各职序初步薪 酬方案确定 •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普 通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 公司各职序的初步薪酬 方案和薪酬总额 • 普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 1.职序职级设计 与评定 • 国际岗位定级标准及操 作办法 • 集团相关制度 • 普通公司组织结构与职 位说明报告 确定职序职级的步骤 确定组织中 岗位设置 确定公司的 职序序列 确定岗位与职序 职级对应关系 主要工作 • 根据组织组织结构 设计确定组织单位 中具体岗位设置与 责权关系 • 根据组织变动需要 调解岗位设置 • 根据公司所经营业 务的特性和所设置 岗位的特点确定不 同类别岗位的晋升 序列 • 通过对公司现有 岗位进行具体评 估来确定具体岗 位与公司职序、 职级的对应关系 最终成果 • 岗位设置方案与岗 位说明书 • 职序序列分类 • 岗位与职序职级 对应关系图 职序划分的主要依据 序列划分: 工作性质 高层经理 专业领域 中层经理 资深销售 人员 中级销售 人员 初级销售 人员 见习销售 人员 基层经理 经理人员序列 职序划分 应负责任 职位对公司的贡献 销售人员序列 知识、技能 根据普通的组织设置情况,远卓建议公司建立五种职序 序列 高层经理 中层经理 专家 资深专业 人员 高级辅助 人员 中级辅助 人员 初级辅助 人员 中级专业 人员 初级专业 人员 见习专业 人员 资深采购 人员 中级采购 人员 初级采购 人员 见习采购 人员 资深销售 人员 基层经理 中级销售 人员 初级销售 人员 见习销售 人员 见习辅助 人员 辅助人员序列 专业人员序列 采购人员序列 销售人员序列: 管理人员序列 根据操作熟练 程度划分 根据技能及资 历分级 根据技能及资 历分级 根据技能及资 历分级 根据管理职位 高低划分 通过对岗位评级要素的分析,来确定岗位与职序职级的对 应关系 要素名称 衡量内容 权重 1 :知识 一职位至少需要具备的理论性和专业性知识 2 :经验 为胜任该职位至少所需要具备的工作经验,但不包括因素 1 评价过的知 识 13 % 3 :活动范围 一职位对公司内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所带动程度 10 % 4 :决策责任 一职位需要独立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性,及作出决策可以从既定政策、规 定和先例的多寡 16 % 5 :工作失误的后果 一职位在做决定,问题研判或提出建议时可能犯的过失,以及这些过失 对公司的影响程度 13 % 6 :内部联系 一职位为有效的达成工作目标,而与公司内部其他人员接触时所遇到人 际关系的困难度 5% 7 :对外联系 一职位为有效的达成工作目标,而与外界接触所遭遇人际关系的困难度 8% 8 :督导职责 一职位对训练、管理及领导他人(部属)时所负的责任 9 :所督导员工人数 该职位直接和间接督导员工人数 6% 10 :研究分析 一职位在工作时所需要进行的事实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责任 8% 资料来源: 10 因素岗位评估法 9% 12 % 普通公司岗位与职序对应关系 管理序列 对应岗位 销售序列 对应岗位 采购序列 对应岗位 • 董事成员 高层管理 人员 中层管理 人员 基层管理 人员 • 总经理 • 各副总经理 • 总经理助理 • 关键部门经理与 DC 经理 • 部门经理 • DC 经理 • 高级业务主管 • 部门主管 • 业务主管 高级销售 人员 • 高级销售代表 中级销售 人员 • 销售代表 初级销售 人员 • 销售助理 见习销售 人员 • 销售员 • 高级销售助理 • 高级销售员 • 试用员工 高级销售 人员 • 高级采购代表 中级销售 人员 • 采购代表 初级销售 人员 • 采购助理 见习销售 人员 • 采购员 • 高级采购助理 • 高级采购员 • 试用员工 普通公司岗位与职序对应关系(续) 专业序列 专家 高层专业 人员 中层专业 人员 对应岗位 辅助序列 对应岗位 • 特聘专家 • 特聘顾问 • 高级财务主管 • 高级技术助理 • 高级产品助理 • 高级 IT 管理员 • 高级计划 / 预算助理 • 高级人力资源助理… • 财务助理 • 投资助理 • IT 管理员 • 人事管理人员 高级辅助人 • 高级秘书 • 高级行政助理 员 • 行政助理 中级辅助人 • 秘书 员 • 内勤助理 • 产品助理、库管… 基层专业 人员 • 会计、出纳、 IT 员等专业技术人 见习专业 人员 • 一般员工 员 • 试用员工 初级辅助人 • 司机、内勤、行政等辅助人 员 员 见习辅助人 • 一般员工 • 试用员工 员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内容描述 设计依据 • 按照公司内各岗位薪酬 差异确定职序,根据各 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工 作复杂程度,确定岗位 职级 • 各岗位薪酬、人员发展 差异性 2.薪酬结构与薪 酬水平确定 • 参照市场标准与集团相 关制度确定公司总体的 薪酬结构、薪资水平和 浮动部分调整上限 • 汽车服务行业内的薪酬 竞争水平 3.各职序初步薪 酬方案确定 •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普 通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 公司各职序的初步薪酬 方案 • 普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 1.职序职级设计 与评定 • 国际岗位定级标准及操 作办法 • 集团相关制度 • 普通公司组织结构与职 位说明报告 普通公司的员工薪资结构 福利与津贴 • 公司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对于特定人 员提供岗位津贴或其他合理的补助 浮动部分 销售奖金 • 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提成奖励 年终奖金 • 根据公司年度业绩完成情况和年度绩效考核结 果,针对全体员工或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员 工发放的年终奖励 绩效薪资 • 根据 KPI 考核与主管评价结果确定员工每季 度领取的绩效工资部分 固定薪资 • 员工每月根据工资级别领取的固定收入部分 普通公司员工年薪酬结构 注:福利与津贴不在本次项目研究范围内 在不同的工资序列中,固定薪酬和绩效薪酬的比例不同 辅助人员 专业人员 采购人员 销售人员 专家 管理人员 高层经理 高级辅助 高级专业 高级采购 高级销售 人员 人员 人员 人员 中层经理 建议根据公司发展需 要设立 5 个级别的薪 酬浮动比例 -绩效薪酬 / 固定薪 酬 5 :5 4 :6 中级辅助 中级专业 中级采购 中级销售 人员 人员 人员 人员 初级辅助 初级专业 初级采购 初级销售 人员 人员 人员 人员 见习辅助 见习专业 见习采购 见习销售 人员 人员 人员 人员 基层经理 3 :7 2.5 : 7.5 2 :8 考虑到销售业务开展 初期销售人员的工作 主要集中于客户的开 发,建议在初期销售 阶段将销售人员薪酬 的浮动比例降至 2:8 对于给予绩效表现超越考核最高限标准和绩效加分多的员 工以更大的激励,建议公司在绩效考核时考虑设定 20 % 的绩效工资加分权限 绩效最高加分 = 设计绩效工资 ×20 % 绩效加分 绩效满分 绩效薪资 固定薪资 资料来源:《如何设计最佳的薪酬方案》 绩效薪资 固定薪资 设计绩效加分的原则 • 保证对于绩效表现超 越考核最高限标准和 绩效加分多的员工能 够获得更大的激励 • 为了保证工资总额预 算的顺利执行,加分 额度不能过大,根据 国际企业执行经验建 议选择绩效工资的 20 %作为绩效加分上 限 根据公司的考核周期,薪酬的发放可分为月度、季度与年 度 月度薪酬 薪酬构成 月固定薪酬 月福利与津贴 季度薪酬 季度绩效薪酬 年度薪酬 年终奖金 销售人员月度提成 主要依据 薪酬级别 福利与津贴政策 销售人员月度销售回款 相关会议 绩效考核结果( KPI 考核结果和主管评 价结果) 季度决策会 该年度被考核人季度绩 效考核结果的平均值 能力评价 特殊贡献(重大客户开 发、优惠政策获取等) 年度决策会 举例:某中层领导的年薪酬收入计算 实际发生 实际年薪酬总额 78400 举例 月福利与津贴 500 元 全年福利与津贴 500×12 = 6000 6000 单位:元 无法预测年终 奖金 绩效薪 24000 资 绩效考核满分 100 分 , 每 季 度的绩效工资 6000 元 根据年终考核, 获得奖金 10000 元 全年绩效考核平均分 110 分,全年获得绩 效工资 6000 ×4 ×1.1=26400 固定薪 36000 资 月固定工资 3000 元 全年固定工资 3000 ×12=36000 设计年薪酬总额 66000 福利与 津贴 年终奖 金 6000 设计年薪酬收入 设计情况 10000 26400 36000 设计年薪酬收入 目前集团的薪资水平总体上要低于汽车服务行业薪资水平 年薪酬收入(万元) 集团与汽车服务行业薪资水平对照图 20 行业平均 薪资水平 下属公司薪酬 水平 10 5 基层员工 中层经理 资料来源:项目小组外部访谈及调研、集团薪酬序列表 高层经理 关键岗位 在薪资水平方面, 目前公司基层员 工的薪资和市场 水平接近,但中 层和高层与市场 水平的差距较大 参照市场水平与集团现有的薪酬水平来确定关键岗位的年 薪水平 单位:万元 关键岗位 集团水平 市场水平 建议方案 总经理 12 ~ 15 营销副总 8 ~ 12 其它副总 7~9 市场经理 5~7 采购经理 5~6 物流经理 5~6 其它部门经理 4~5 高级销售人员 2.5~3.5 高级采购人员 3~5 高级调度人员 3~4 高级专业人员 2~4 注:这里所指的年薪是税前的工资水平,包涵固定薪酬和绩效工资,不含年终奖金、福利与津贴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内容描述 设计依据 • 按照公司内各岗位薪酬 差异确定职序,根据各 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工 作复杂程度,确定岗位 职级 • 各岗位薪酬、人员发展 差异性 2.薪酬结构与薪 酬水平确定 • 参照市场标准与集团相 关制度确定公司总体的 薪酬结构、薪资水平和 浮动部分调整上限 • 汽车服务行业内的薪酬 竞争水平 3.各职序初步薪 酬方案确定 •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普 通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 公司各职序的初步薪酬 方案 • 普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 1.职序职级设计 与评定 • 国际岗位定级标准及操 作办法 • 集团相关制度 • 普通公司组织结构与职 位说明报告 2003 年各序列薪资方案建议 管理人员序列 销售人员序列 采购人员序列 专业人员序列 辅助人员序列 工资总额预算 管理序列中各职序的薪酬范围与薪资级别划分 年薪范围 (固定薪酬+浮动薪 酬) 浮动比例 薪资级别 高层管理人员 6~39.6 万元 50% MG1 ~MG20 中层管理人员 3.6~14.2 万元 40% MZ1~MZ14 基层管理人员 1.7~6.5 万元 30% MJ1~MJ15 管理序列薪酬评定表-高层管理者 职务级别 MG1 MG2 MG3 MG4 MG5 MG6 MG7 MG8 MG9 MG10 MG11 MG12 MG13 MG14 MG15 MG16 MG17 MG18 MG19 MG20 职务薪酬 (年薪) 396000 372000 348000 324000 300000 276000 252000 228000 204000 180000 168000 156000 144000 132000 120000 108000 96000 84000 72000 60000 浮动比例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年固定部分 198000 186000 174000 162000 150000 138000 126000 114000 102000 90000 84000 78000 72000 66000 60000 54000 48000 42000 36000 30000 月薪 16500 15500 14500 13500 12500 11500 10500 9500 8500 75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198000 186000 174000 162000 150000 138000 126000 114000 102000 90000 84000 78000 72000 66000 60000 54000 48000 42000 36000 30000 季度浮 动部分 49500 46500 43500 40500 37500 34500 31500 28500 25500 22500 21000 19500 18000 16500 15000 13500 12000 10500 9000 7500 管理序列薪酬评定表-中层管理者 职务级别 MZ1 MZ2 MZ3 MZ4 MZ5 MZ6 MZ7 MZ8 MZ9 MZ10 MZ11 MZ12 MZ13 MZ14 职务薪酬 (年薪) 142000 132000 122000 112000 102000 92000 85000 78000 71000 64000 57000 50000 43000 36000 浮动比例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年固定部分 85200 79200 73200 67200 61200 55200 51000 46800 42600 38400 34200 30000 25800 21600 月薪 7100 6600 6100 5600 5100 4600 4250 3900 3550 3200 2850 2500 2150 1800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56800 52800 48800 44800 40800 36800 34000 31200 28400 25600 22800 20000 17200 14400 季度浮 动部分 14200 13200 12200 11200 10200 9200 8500 7800 7100 6400 5700 5000 4300 3600 管理序列薪酬评定表-基层管理者 职务级别 MJ1 MJ2 MJ3 MJ4 MJ5 MJ6 MJ7 MJ8 MJ9 MJ10 MJ11 MJ12 MJ13 MJ14 MJ15 职务薪酬 (年薪) 65143 60857 56571 52286 48000 44914 41829 38743 35657 32571 29486 26400 23314 20229 17143 浮动比例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年固定部分 45600 42600 39600 36600 33600 31440 29280 27120 24960 22800 20640 18480 16320 14160 12000 月薪 3800 3550 3300 3050 2800 2620 2440 2260 2080 1900 1720 1540 1360 1180 1000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250 250 250 250 25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9543 18257 16971 15686 14400 13474 12549 11623 10697 9771 8846 7920 6994 6069 5143 季度浮 动部分 4886 4564 4243 3921 3600 3369 3137 2906 2674 2443 2211 1980 1749 1517 1286 2003 年各序列薪资方案建议 管理人员序列 销售人员序列 采购人员序列 专业人员序列 辅助人员序列 工资总额预算 销售序列中各职序的薪酬范围与薪资级别划分 年薪范围 (固定薪酬+浮动薪 酬) 浮动比例 薪资级别 高级销售人员 4~6.8 万元 40% DG1 ~DG8 中级销售人员 2.4~3.9 万元 40% DZ1~DZ6 初级销售人员 1.2~2.2 万元 30% DC1~DC6 见习销售人员 0.5~1 万元 20% DJ1~DJ4 销售序列薪酬评定表-高级销售人员和中级销售人员 职务等级 职务级别 高级销售人员 DG1 DG2 DG3 DG4 DG5 DG6 DG7 DG8 中级销售人员 DZ1 DZ2 DZ3 DZ4 DZ5 DZ6 职务薪酬 季度浮 浮动比例 年固定部分 月薪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年薪) 动部分 68000 40% 40800 3400 27200 6800 64000 40% 38400 3200 200 25600 6400 60000 40% 36000 3000 200 24000 6000 56000 40% 33600 2800 200 22400 5600 52000 40% 31200 2600 200 20800 5200 48000 40% 28800 2400 200 19200 4800 44000 40% 26400 2200 200 17600 4400 40000 40% 24000 2000 200 16000 4000 39000 36000 33000 30000 27000 24000 40% 40% 40% 40% 40% 40% 23400 21600 19800 18000 16200 14400 1950 1800 1650 1500 1350 1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600 14400 13200 12000 10800 9600 3900 3600 3300 3000 2700 2400 销售序列薪酬评定表-初级销售人员和见习销售人员 职务等级 职务级别 初级销售人员 DC1 DC2 DC3 DC4 DC5 DC6 见习销售人员 DJ1 DJ2 DJ3 DJ4 职务薪酬 季度浮 浮动比例 年固定部分 月薪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年薪) 动部分 22286 30% 15600 1300 6686 1671 20229 30% 14160 1180 120 6069 1517 18171 30% 12720 1060 120 5451 1363 16114 30% 11280 940 120 4834 1209 14057 30% 9840 820 120 4217 1054 12000 30% 8400 700 120 3600 900 10200 8550 6900 5250 20% 20% 20% 20% 8160 6840 5520 4200 680 570 460 350 110 110 110 2040 1710 1380 1050 510 428 345 263 2003 年各序列薪资方案建议 管理人员序列 销售人员序列 采购人员序列 专业人员序列 辅助人员序列 工资总额预算 采购序列中各职序的薪酬范围与薪资级别划分 年薪范围 (固定薪酬+浮动薪 酬) 浮动比例 薪资级别 高级采购人员 3.8~6.2 万元 40% SG1 ~SG7 中级采购人员 2~3.4 万元 30% SZ1~SZ6 初级采购人员 1.1~1.8 万元 20% SC1~SC5 见习采购人员 0.5~1 万元 20% SJ1~SJ4 采购序列薪酬评定表-高级采购人员和中级采购人员 职务等级 职务级别 高级采购人员 SG1 SG2 SG3 SG4 SG5 SG6 SG7 中级采购人员 SZ1 SZ2 SZ3 SZ4 SZ5 SZ6 职务薪酬 季度浮 浮动比例 年固定部分 月薪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年薪) 动部分 62000 40% 37200 3100 200 24800 6200 58000 40% 34800 2900 200 23200 5800 54000 40% 32400 2700 200 21600 5400 50000 40% 30000 2500 200 20000 5000 46000 40% 27600 2300 200 18400 4600 42000 40% 25200 2100 200 16800 4200 38000 40% 22800 1900 200 15200 3800 34286 31543 28800 26057 23314 20571 30% 30% 30% 30% 30% 30% 24000 22080 20160 18240 16320 14400 2000 1840 1680 1520 1360 120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0286 9463 8640 7817 6994 6171 2571 2366 2160 1954 1749 1543 采购序列薪酬评定表-初级采购人员和见习采购人员 职务等级 职务级别 初级采购人员 SJ1 SJ2 SJ3 SJ4 SJ5 见习采购人员 SJ1 SJ2 SJ3 SJ4 职务薪酬 季度浮 浮动比例 年固定部分 月薪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年薪) 动部分 18450 20% 14760 1230 120 3690 923 16650 20% 13320 1110 120 3330 833 14850 20% 11880 990 120 2970 743 13050 20% 10440 870 120 2610 653 11250 20% 9000 750 120 2250 563 10200 8550 6900 5250 20% 20% 20% 20% 8160 6840 5520 4200 680 570 460 350 110 110 110 110 2040 1710 1380 1050 510 428 345 263 2003 年各序列薪资方案建议 管理人员序列 销售人员序列 采购人员序列 专业人员序列 辅助人员序列 工资总额预算 专业序列中各职序的薪酬范围与薪资级别划分 年薪范围 (固定薪酬+浮动薪 酬) 浮动比例 薪资级别 专家 6.1~7.5 万元 30% PS1 ~PS4 高级专业人员 3.8~5.8 万元 30% PG1 ~PG7 中级专业人员 1.9~3.6 万元 25% PZ1~PZ8 初级专业人员 1~1.8 万元 20% PC1~PC6 见习专业人员 0.6~ 0.9 万元 20% PJ1~PJ3 专业序列薪酬评定表-专家、高级专业人员和中级专业 人员 职务等级 专家 职务级别 PS1 PS2 PS3 PS4 职务薪酬 季度浮 浮动比例 年固定部分 月薪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年薪) 动部分 30% 4350 250 74571 52200 22371 5593 30% 4100 250 70286 49200 21086 5271 30% 3850 250 66000 46200 19800 4950 30% 3600 250 61714 43200 18514 4629 高级专业人员 PG1 PG2 PG3 PG4 PG5 PG6 PG7 58286 54857 51429 48000 44571 41143 37714 30% 30% 30% 30% 30% 30% 30% 40800 38400 36000 33600 31200 28800 26400 3400 3200 3000 2800 2600 2400 2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7486 16457 15429 14400 13371 12343 11314 4371 4114 3857 3600 3343 3086 2829 中级专业人员 PZ1 PZ2 PZ3 PZ4 PZ5 PZ6 PZ7 PZ8 36000 33600 31200 28800 26400 24000 21600 19200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7000 25200 23400 21600 19800 18000 16200 14400 2250 2100 1950 1800 1650 1500 1350 1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9000 8400 7800 7200 6600 6000 5400 4800 2250 2100 1950 1800 1650 1500 1350 1200 专业序列薪酬评定表-初级专业人员和见习专业人员 职务等级 职务级别 初级专业人员 PJ1 PJ2 PJ3 PJ4 PJ5 PJ6 见习专业人员 MJ1 MJ2 MJ3 职务薪酬 季度浮 浮动比例 年固定部分 月薪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年薪) 动部分 18750 20% 15000 1250 120 3750 938 16950 20% 13560 1130 120 3390 848 15150 20% 12120 1010 120 3030 758 13350 20% 10680 890 120 2670 668 11550 20% 9240 770 120 2310 578 9750 20% 7800 650 120 1950 488 9000 7500 6000 20% 20% 20% 7200 6000 4800 600 500 400 100 100 100 1800 1500 1200 450 375 300 2003 年各序列薪资方案建议 管理人员序列 销售人员序列 采购人员序列 专业人员序列 辅助人员序列 工资总额预算 辅助序列中各职序的薪酬范围与薪资级别划分 年薪范围 (固定薪酬+浮动薪 酬) 浮动比例 薪资级别 高级辅助人员 3.1~4.7 万元 30% AG1 ~AG7 中级辅助人员 1.6~2.8 万元 25% AZ1~AZ6 初级辅助人员 0.9~1.5 万元 20% AC1~AC5 见习辅助人员 0.4~0.8 万元 20% AJ1~AJ4 辅助序列薪酬评定表-高级辅助人员和中级辅助人员 职务等级 职务级别 高级辅助人员 AG1 AG2 AG3 AG4 AG5 AG6 AG7 中级辅助人员 AZ1 AZ2 AZ3 AZ4 AZ5 AZ6 AZ7 职务薪酬 季度浮 浮动比例 年固定部分 月薪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年薪) 动部分 47314 30% 33120 2760 160 14194 3549 44571 30% 31200 2600 160 13371 3343 41829 30% 29280 2440 160 12549 3137 39086 30% 27360 2280 160 11726 2931 36343 30% 25440 2120 160 10903 2726 33600 30% 23520 1960 160 10080 2520 30857 30% 21600 1800 160 9257 2314 28480 26400 24320 22240 20160 18080 16000 25% 25% 25% 25% 25% 25% 25% 21360 19800 18240 16680 15120 13560 12000 1780 1650 1520 1390 1260 1130 100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7120 6600 6080 5560 5040 4520 4000 1780 1650 1520 1390 1260 1130 1000 辅助序列薪酬评定表-初级辅助人员和见习辅助人员 职务等级 职务级别 初级辅助人员 AC1 AC2 AC3 AC4 AC5 见习辅助人员 AJ1 AJ2 AJ3 AJ4 职务薪酬 季度浮 浮动比例 年固定部分 月薪 职务级差 年浮 动 部分 (年薪) 动部分 15000 20% 12000 1000 100 3000 750 13500 20% 10800 900 100 2700 675 12000 20% 9600 800 100 2400 600 10500 20% 8400 700 100 2100 525 9000 20% 7200 600 100 1800 450 8100 6900 5700 4500 20% 20% 20% 20% 6480 5520 4560 3600 540 460 380 300 80 80 80 80 1620 1380 1140 900 405 345 285 225 2003 年各序列薪资方案建议 管理人员序列 销售人员序列 采购人员序列 专业人员序列 辅助人员序列 工资总额预算 2003 年普通各岗位职级和薪资初步方案 职位 董事会 核心团队 总经理 市场副总 产品副总 市场部 市场部经理 推广课长 推广员 企划课长 企划员 信息课长 信息员 产品部 产品部经理 采购课长 采购员 品管课长 品管员 薪酬级别 月平均工资额 人数(按月份)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预测总年薪 2003 年普通各岗位职级和薪资初步方案(续) 职位 物流部 物流部经理 物流管理员 财务部 财务部经理 会计 出纳 信息管理部 信息管理部经理 信息管理员 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人事管理员 行政管理员 秘书 司机 前台 薪酬级别 月平均工资额 人数(按月份)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预测总年薪 2003 年普通各岗位职级和薪资初步方案(续) 职位 区域分销中心 DC经理 门店组长 仓库 接待 信息 会计组长 财务 出纳 业务组长 业务员 配送组长 司机 薪酬级别 月平均工资额 人数(按月份)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预测总年薪 工资费用总额的预测 公司年工资费用总额 = 年薪总额 + 年终奖金总额 + 福利与津贴总额 + 销售奖金总额 年薪总额 (固定薪酬+浮动薪 酬) 预测方法 基础数据 预测结果 2003 年普 通公司的年 工资费用总 额 • 各岗位年薪酬总额 的汇总 • 各岗位年薪酬总额 = 平均月薪酬额 (固定+浮动) × 全年月工作人数 • 各岗位月平均薪酬 • 各岗位每月员工人 数 年终奖金 福利与津贴 销售奖金 • 假设年终奖实 施双薪制度 • 年终奖金=年 薪总额 / 6 • 假设福利与津贴 是年薪的 10 % • 福利与津贴总额 =年薪总额 ×10 % • 销售奖金=销售 汇款总额 × 销售 提成比例 • 年薪总额 • 年薪总额 • 销售回款预测值 • 销售提成比例 目录 ¶ 普通汽车服务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 职序职级设计与评定 ― 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确定 ― 各职序初步薪酬方案确定 ¶ 附录: 10 因素岗位评估方法介绍 岗位评估有四种常用方法,其中评分法因为其透明 和易操作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排列法 • • • • 分类法 • 各种级别及其结构提前就建立,参照级别定义,套进合适的级别系列 • 主要是定义等级,它必须使两种等级之间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差别能显而 本次 易见,要能使两种等级之间的岗位分配保持平衡 • 尽管分类法要依据基本因素,但岗位评价却要依据岗位整体 要素比 较法 • 它是在评分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使用标杆岗位、岗位比较、确定 工资率方面与评分未能具有很大区别 • 它要求在对各种岗位按有关要素进行比较排列,并且给这种排列标上一 定的货币值,每个要素定义不同比重的货币值,这种排列直接决定着岗 位的工资 评分法 • 较普遍的岗位评估方法 • 评分法选用明确定义的因素并且给每个岗位的因素打分,通过计算量化 的分值来确定等级 • 主要分两步: 1 )准备一个评价方案; 2 )运用方案确定岗位等级 一种简单的排列方法 通过感性认识和非量化分析,根据简单的工作岗位描述来进行比较 适用于较简单和岗位少的中小型企业 包含四个基本步骤:岗位分析、选择并确定标杆岗位、围绕标杆岗位将 所有等级进行排列、确定岗位等级 评分法确定方案包括五个步骤 选择和定义 要素 将要素分 为不同的 等级 确定各要 素的权重 给每个要 素等级确 定分值 要素方案 论证 评分法的优点、不足和注意事项 • 采用系统的比较,通过清楚明确的定义要素来客观地确定岗位 等级,减少了主观成分 • 它的适应性较强,要素的选择面较宽 • 具有稳定特点,组成要素具有共性 • 易学习,理解和操作 • 准备一个评分方案要花费很大人力 • 要准确确定具有共性的因素和给相应因素定义等级有相当技术 难度 • 通过引进专业公司技术可以解决 • 任何测评方法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误差,只能尽量减少误差 • 岗位评估工作具有动态性,连续性 • 评估结果的认可或变更应具有严肃性 十因素法是评分法中较为先进的一种 十因素法选取的评分因素包括: • 知识 • 经验 • 活动范围 • 决策责任 • 失误后果 • 内部联系 • 对外联系 • 督导责任 • 督导人数 • 研究分析 应用十因素法进行岗位评估,要 根据企业的情况,对每一个因素 分别做详细的打分规定,使何种 情况下得多少分一目了然 因素一:知识 分值 要求 1 对基本的方法和简单的工作程序有所了解 2 对一种职能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有一定的工作知识 3 对数种职能有基本的工作知识,并对一种职能有较深入的了解 4 对数种职能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对一种职能有透彻而全面的掌握 5 对数种职能有透彻的认识,能够了解此数种职能的关系及运用,并对 一种职能有透彻而全面的掌握 6 在整体上对各种职能的具体做法、原则和相互间的关系有透彻的认识, 并能配合在业务上适当地运用 7 在整体上对各种职能的具体做法、原则和相互间的关系有透彻的认识, 并能把深层的理论学术知识加以配合运用 因素二:经验 分值 要求 1 1 年以下 2 1-2 年 3 2-4 年 4 4-7 年 5 7-11 年 6 11-15 年 7 15 年以上 因素三:活动范围 分值 要求 1 从事固定或重复的工作程序,对其它职位有很少的影响 2 从事一般标准化的工作,可在标准作业程序内做一些常规的活动对其它职位 有较轻影响 3 从事各项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能够在本业务部门以及职责范围内作出 协调,需处理经常变化的情形或问题 4 工作涉及本职能内多方面的问题并有相当的复杂性,能够令不同业务单位和 公司部门相互参与达成协调 5 从事设想多种职能或部门的工作,把管理及发展的观念以具体行动贯彻地施 行及协调 6 7 所从事的多种职能有广泛的不同,负责监控不同业务单位或公司部门的工作, 职责相当复杂,可视为某几种职能为一身的重要管理工作,以求达到策略上 的一体化和协调性,通常没有先例或已有的作业程序可参考,需要密切的协 调与整合 从事不同的职能和做不同的重大决策,负责监控公司的业务职责,单位或公 司部门的工作,职责极为复杂,对他人或其他部门的影响广泛,要求整体公 司参与协调 因素四:决策责任 分值 要求 1 决策限于规章范围,一切疑难均需转给上级处理,行动之前需获得批 准 在规章范围内可作一般日常工作的决定,以完成规章内已定目标或实 施既定的工作方法,需与上级商量疑难问题 遵循公司既定政策与作业标准,只有超过权责范围的问题和疑难才要 请示上级处理,在特定的专业知识领域及工作规章范围内偶尔作重要 决定,一般所完成的任务也需要接受定期审核 遵循既定的总体政策和作业准则,在一般被认可的管理工作范围内可 作重要决定,只需通报上级有关的整体方向的进度 在总体政策下,其所作决定对公司动作有广泛而重大的影响,要求有 很好的判断能力,在决定前也许征询公司其他高层主管的意见,但个 人须负全责 在总体政策及策略目标的范围内作重大决策。所作决策在中长期内对 业务单位,或公司在其他地方的分支部门的未来发展及经营方向有广 泛影响 2 3 4 5 6 因素五:失误后果 分值 1 2 3 4 5 6 要求 所谓成的后果影响甚小,错误的原因大多因疏忽所致,易于纠正 仅对公司的小部分业务活动有影响,大多需要他人费时耗力确定错误 的所在其作出纠正,可能导致少许工作延误,降低效率和增加开支, 也可能影响到其他部门,但只要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纠正错误,仍能 达成部门的总体目标 仅影响某一部门或职能,可能造成使用不全面或不准确的信息,一般 导致相当的工作延误,降低效率和增加开支 影响部门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活动,关系或开支,对公司总体动作 可能有一定影响,员工生产率或客户态度也相应受到影响 影响部门内部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结果或利润,对公司业务或声誉 可能有严重影响,需要公司管理层采取行动纠正失误 对公司主要部门及当前和未来的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包括严重影响公 司的声誉及总体财政状况 因素六:内部联系 分值 要求 1 仅与直接同事有工作联系,只要求例行性日常信息交流 2 工作联系限于交接或沟通特定工作上所需要的咨询或问题之澄清,并 需要有技巧的应对 通常接触频繁,须有技巧地了解及提供他人意见,并对其中有难度而 有争议性的问题做讨论及建议 在提出或讨论具有一般难度以上的问题时要有谋略,技巧和远见,以 得到他人的合作和同意 在影响公司实际政策和程序的重大问题上,需要与公司内各管理阶层 人员联系,合作及协调 3 4 5 6 在工作上的接触及协调性质非常重大困难,需要果断及有效率地处理 困难的内部问题,并汇总及整合内部高层各种不同及多样化的意见 因素七:外部联系 分值 要求 1 很少需要与外界接触或甚至无需对外工作联系 2 需进行指定范围内对外的日常工作联系及接触 3 与特定类型的外界机构或限定的一些客户保持持久及良好关系,在获 取或提供信息时需要一般的礼仪与技巧 工作上需经常开展及建立与外界的良好关系及多方面的外界接触,但 联系性质相似,以在项目的完成或确保其接受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增 进公司商誉,并满足客户需求 涉及困难或复杂的状况,必须以娴熟的人际关系技巧与判断力来处理, 处理的方式会影响到业务的得失或公司的信誉 4 5 6 与那些对公司的声誉,产品质量和利润有重要影响的机构或人士进行 高难度的协调,通常包括与供应商、政府官员或其他公司以外人士, 需要极高度的人际关系技巧,以促成公司重大问题的解决 因素八:督导职责 分值 要求 1 负责本职位的工作,仅在偶尔情况下需要指导或督导别人 2 负责工作部署,任务分配,保持工作进程,提供培训和指导,通常从 事与受督导者相似的工作 直接管理其下属一般标准化的工作,包括一些专业人员,其时间大部 分在排除一般性困难、分配及审核工作 直接或通过第一线下属督导人员进行管理,规划和安排工作,建立工 作标准,诠释并实施公司政策 间接经由其他专业经理来管理部属,制定长期方案,预测劳动力需求, 制定总体政策与程序 3 4 5 6 总体负责各部门管理,颁布公司规章与程序,与公司最高管理层协商, 以确定、形成和实施业务的总体计划 因素九:督导人数 分值 要求 1 0 2 1-4 人 3 5-10 人 4 11-50 人 5 51-200 人 6 201-500 人 7 501-1000 人 8 1000 人以上 督导人数指直接与间接督导的员工; 1 名干部相当于 5 名工人 因素十:研究分析 分值 1 2 3 4 5 要求 有现成的方法,根据既定的程序或上级指标控制或计算事情结果和数 据 方法待定,调整和分析特定范围的当前活动或信息,分析工作包括选 定适当的分析方法后,加以使用和重新组织 方法需进一步改良,分析包括进行调查,并对大量资料加以评估,资 料可能较为复杂并包括不同种类,需重新组织,从而提出合理的解释, 得出逻辑性的结论 方法需制定及发展,对复杂的活动或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和阐释,以 改善一贯沿用的分析方法或发展新方法 需要创造、阐述或评估创新的活动或信息,通常涉及某应用范围的改 善或创新,并需要发展逻辑性的分析方法及结论,以评估其对公司的 长远影响 注:上述研究分析包括测定结果、阐释、调查、研究和分析等内容 十项因素各自的权重应根据行业和企业特点确定 建议 因素 权重分配 分数分配 知识 9% 90 经验 13% 130 活动范围 10% 100 决策责任 16% 160 失误后果 13% 130 内部联系 5% 50 对外联系 8% 80 督导责任 12% 120 督导人数 6% 60 研究分析 8% 80 100% 1000 总计 每个岗位所属的等级根据总得分确定 岗位等级 下限 上限 岗位等级 建议 下限 上限 21 897 1000 10 254 285 20 799 896 9 227 253 19 714 796 8 202 226 18 637 713 7 181 201 17 568 636 6 161 180 16 507 567 5 143 160 15 453 506 4 127 142 14 404 452 3 113 126 13 360 403 2 101 112 12 321 359 1 1 100 11 286 320
65 页
451 浏览
立即下载
工作规划--宽带薪酬与KPI设计
工作规划--宽带薪酬与KPI设计
18 页
977 浏览
立即下载
【表格】某公司年度人力资源成本预算表(模板)
深圳市长城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分公司 ****管理处 人力资源成本预算表(模板) 一、管理层人力资源概况 序 号 1 2 3 4 5 7 薪酬科目 类别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月度计划(元)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5月 月度计划(元)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人员招聘成本 人力资源薪酬成本 人力资源法定福利成本 人力资源非法定福利成本 人力资源培训成本 合计成本 二、人力资源成本预算 序 号 1 2 3 5 6 7 8 9 10 12 薪酬科目 类别 职员 薪酬 人 力 成 本 成 本 法定 福利 21 招聘费 用 月基本薪酬 月绩效薪酬 季度绩效薪酬 季度奖金 年终奖金 小计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小计 生日费用 过节费 小计 网站招聘 1月 2月 3月 4月 本 深圳市长城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招聘费 用 22 25 培训 费用 现场招聘 其他招聘 小计 人员餐费 小计 **分公司 ****管理处 深圳市长城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分公司 ****管理处 源成本预算表(模板) 月度计划(元) 11月 12月 11月 12月 月度计划(元) 备注 合计 深圳市长城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分公司 ****管理处
1 页
342 浏览
立即下载
电商公司整体薪酬设计(早期)
电商公司薪酬设计 (前期)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条 适用范围....................................................................................................................1 第二条 目的............................................................................................................................1 第三条 原则............................................................................................................................1 第四条 依据............................................................................................................................1 第五条 总体水平....................................................................................................................1 第二章 薪酬体系..........................................................................................................................1 第一条 职系............................................................................................................................1 第二条 特聘............................................................................................................................1 第三章 薪酬结构..........................................................................................................................1 第四章 岗级工资..........................................................................................................................2 第五章 工资调整..........................................................................................................................3 第一条 原则............................................................................................................................3 第二条 周期和幅度................................................................................................................3 第三条 调整方法....................................................................................................................3 第四条 调整注意事项............................................................................................................3 第六章 工资特区..........................................................................................................................3 第一条 目的............................................................................................................................3 第二条 原则............................................................................................................................3 第三条 选拔要求....................................................................................................................4 第四条 淘汰制度....................................................................................................................4 第七章 各项薪酬细则及报销.......................................................................................................4 第一条 扣款项目....................................................................................................................4 第二条 奖励提成....................................................................................................................4 第三条 奖励基金....................................................................................................................4 第四条 工龄补贴....................................................................................................................5 第五条 学历补贴....................................................................................................................5 第六条 常规补贴....................................................................................................................5 第七条 特别津贴....................................................................................................................5 第八条 全勤奖........................................................................................................................5 第九条 报销............................................................................................................................5 第八章 附则..................................................................................................................................5 附表一:考核基本流程图..............................................................................................................6 附表二:绩效考核申诉表..............................................................................................................7 附表三:高级职员考核表..............................................................................................................7 附表四:技术人员考核表..............................................................................................................9 附表五:业务人员考核表............................................................................................................10 附表六:普通职员考核表.............................................................................................................11 附件七:岗位岗级薪资对照表.....................................................................................................13 附件八:工资结构表....................................................................................................................14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岗入职人员。 第二条 目的 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在于使员工的薪酬与贡献挂钩、薪酬与公司收益挂钩, 使薪酬能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第三条 原则 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依据 薪酬分配的依据是:贡献、能力和责任。 第五条 总体水平 公司根据当期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状况决定工资水平。 第二章 薪酬体系 第一条 职系 公司员工分成 4 个职系,分别为管理职系(总经理、总监、经理、主管 等)、支持管理职系(行政、人事、财务等)、技术职系(特聘程序、网编美工 等)、营销职系(市场、策划、客服等)。针对这 4 职系,薪酬体系采用与月 度绩效相关的岗级工资制。 第二条 特聘 特聘人员的薪酬参见工资特区的有关规定。请见附表七。 第三章 薪酬结构 工资结构 员工工资收入= 固定工资+福利+加班工资+360 绩效工资+年终双薪 (1) 固定工资 固定工资=基本工资+各项津贴;津贴包括交通、餐补、通讯、工龄、学历 和生活补助、保密津贴等。 (2) 福利 第1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员工转正后公司会为其购买五险一金。 (3) 加班工资 按照加班工作时长来发加班工资。加班费 =加班小时数×基本工资× (1.5,2,3)/30 发放原则:工作日加班发放 1.5 倍基本工资;周末加班发放 2 倍基本工资; 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发放 3 倍基本工资。 (4) 360 绩效工资 采用 360 考核机制。一个季度发放一次。绩效工资与员工每月的工作努力程 度、工作结果相关,反映了员工在当前的岗位与技能水平上的绩效产出。绩效 工资办法如下:月度绩效工资 =岗位工资×月度考核系数×部门考核系数 月度个人得分与个人考核系数对照表如下: 评价得分 90-100 80-90 70-79 60-69 60 考核结果 优 良 中 基本合格 不合格 考核系数 1.2 1 0.8 0.6 0 月度部门得分与部门考核系数对照表如下: 评价得分 90-100 80-90 70-79 60-69 60 考核结果 优 良 中 基本合格 不合格 考核系数 1.1 1 0.9 0.8 0.5 考核流程见附表一。 考核详细标准请见附表三、四、五、六。 如若对考核结果不满,可提起申诉。请见附表二。 (5) 年终双薪 年终双薪即为第 13 个月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津贴组成,即固定工资部分。 随十二月份工资一起发放。 本年度在 9 月前入职的可计发第 13 个月工资的 50%。 本年度在 5 月前入职的可计发第 13 个月工资的 100%。 若发薪前离职或者提出辞职,则不计发第 13 个月工资。 第四章 岗级工资 岗级工资是体现岗位劳动差异的工资,岗位薪级工资实行“一岗一薪”和 第2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一岗多薪”兼用的原则。我公司设置岗位薪级工资 22 级标准,对应全公司所 有岗位,此概念等同固定收入。具体岗级对应情况请见附表七和附表八。 第五章 工资调整 第一条 原则 公司工资调整原则是整体调整与个别调整结合。 第二条 周期和幅度 公司工资整体调整周期与调整幅度根据公司效益与公司发展情况决定。 第三条 调整方法 个别调整根据员工个人年底考核结果和职称、岗位变动决定。 (1) 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连续两年内考核结果为两“优”者,以及连续三年考 核结果为“良”或以上者,工资岗级在本职系本职称系列内晋升一级。当 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下调一级,对于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的员工进行辞退处理。 (2) 岗位变动调整。若员工岗位发生变动,则员工工资岗级变动为相应岗位当 前职称系列的工资岗级。 第四条 调整注意事项 (1) 工资岗级调整过程中,若调整前工资岗级与调整后所在岗位、职称系列对 应的初始岗级有差距,则该级差保留,在调整后岗位、岗级系列对应工资 岗级的基础上按照该级差相应提高或降低工资岗级。 (2) 工资岗级调整过程中,若目前岗级已经达到相应岗位最高档次,则工资岗 级不再变动。 第六章 工资特区 第一条 目的 设立工资特区,使工资政策重点向对企业有较大贡献、市场上稀缺的人力 资源倾斜,目的是为激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使企业与外部人才市场接轨,提高 企业对关键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公司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条 原则 (1) 谈判原则:特区工资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由双方谈判确定; 第3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2) 保密原则:为保障特区员工的顺利工作,对工资特区的人员及其工资严格 保密,员工之间禁止相互打探; (3) 限额原则:特区人员数目实行动态管理,依据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及发展情 况限制总数,宁缺毋滥。 第三条 选拔要求 特区人才的选拔以外部招聘为主。其条件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急需或者 必需的人才、行业内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稀缺人才。 第四条 淘汰制度 针对工资特区内的人才,年底根据合同进行年度考核。 有以下情况者自动退出人才特区: (一) 考核总分低于预定标准; (二) 人才供求关系变化,不再是市场稀缺人才。 工资特区人员总数不超过公司员工总数的 10%。 第七章 各项薪酬细则及报销 第一条 扣款项目 (1) 病事假 经公司批准请假者,根据请假天数在工资中进行扣除。每月按照 30 个标准 工作日计算,计算基数为基本工资和津贴(即固定收入)。 请假扣除工资 = 请假天数×固定收入/30 (2) 旷工 旷工按照 2 倍工资处罚。 旷工扣除工资= 旷工天数×2×固定收入/30 (3) 迟到 在规定上班时间后到岗为迟到。迟到 0-10 分钟,每次扣 10 元。迟到 10-30 分钟,每次扣 20 元。迟到 30-60 分钟,每次扣当天工资的 50%。迟到 60 分 钟以上,视为旷工半天。 第二条 奖励提成 奖励提成点由当时公司运营状况和佣金制度来定。 第三条 奖励基金 公司设立总经理奖励基金,奖励公司绩效表现优异的员工。具体数额由董 第4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事会确定。 第四条 工龄补贴 按照每满一年增加 100 元/月的标准。 第五条 学历补贴 本科生补贴 100 元,硕士补贴 200 元,博士补贴 500 元。 第六条 常规补贴 餐补、交通补助、通讯补助和生活补助等为常规补助。 第七条 特别津贴 高温补助 100 元,低温补助 100 元,节日问候及生日 200 元。 第八条 全勤奖 如若一个自然月内无任何早退、迟到、病事假等现象可获得全勤奖 100 元。 第九条 报销 目前可对公司批准的商务费、交通费、差旅费、文具办公费等进行报销。需填 写报销单并提供发票,并由上级领导签字确认。 第八章 附则 第一条 本方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条 对于本方案所未规定的事项,则按人力资源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予 以实施。 第5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附表一:考核基本流程图 第6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附表二:绩效考核申诉表 姓名 职位 部门 考核期间 有争议的考核部分: 修正建议: 认为有争议的原因: 管理部意见: 负责人签字: 管理部反馈本案提出人 申诉评审会意见: 负责人签字: 管理部反馈本案提出人 附表三:高级职员考核表(考核对象:主管/(副)部长/经理(含)以上级管理人员) 姓名: 岗位名称: 项目及考核内容 总得分: 配 分 第7页 同事评价 自 评 上级评定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善于领导部署提高工作效率,积极达成工作计划和目标 15 灵活运用部署顺利达成工作计划和目标 13-14 尚能领导部署勉强达成工作计划和目标 11-12 不得部署信赖,工作意愿低沉 7-10 领导方式不佳,常使部署不服或反抗 7 以下 策划有系统,能力求精进 15 尚有策划能力,工作能力求改善 13-14 称职,工作尚有表现 11-12 只能做交办事项,不知策划改进 7-10 缺乏策划能力,须依赖他人 7 以下 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效率高,具有卓越创意 15 工作任务 能胜任工作,效率较高 13-14 及效率 工作不误期,表现符合标准 11-12 15% 勉强胜任工作,无甚表现 7-10 工作效率低,时有差错 7 以下 有积极责任心,能彻底达成任务,可放心交代工作 15 具有责任心,能达成任务,可交付工作 13-14 尚有责任心,能如期完成任务 11-12 责任心不强,需有人督导,亦不能如期完成任务 7-10 无责任心,时时需督导,也不能完成任务 7 以下 善于上下沟通平衡协调,能自动自发与人合作 10 乐意与人沟通协调,顺利达成任务 8-9 尚能与人合作,达成工作要求 7 协调不善,致使工作较难开展 5-6 无法与人协调,致使工作无法开展 5 以下 善于分配权力,积极传授工作知识,引导部署达成任务 10 灵活分配工作或权力,有效传授工作知识达成任务 8-9 尚能顺利分配工作与权力,指导部署完成任务 7 欠缺分配工作权力,及指导部署之方法,任务进行偶有困难 5-6 不善分配权力及指导部署之方法,内部时有不服及怨言 5 以下 品德廉洁,言行诚信,立场坚定,足为楷模 10 品行诚实,言行规矩,平易近人 8-9 言行尚属正常,无越轨行为 7 固执己见,不易与人相处 5-6 私务多,经常利用上班时间处理私事,或擅离岗位 5 以下 成本意识强烈,能积极节省,避免浪费 10 成本意识 具备成本意识,并能节约 8-9 10% 尚有成本意识,尚能节约 7 缺乏成本意识,梢有浪费 5-6 领导能力 15% 策划能力 15% 责任感 15% 沟通协调 10% 授权指导 10% 工作态度 10% 第8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附表四:技术人员考核表(考核对象:技术服务部人员) 岗位名称: 姓名: 考核日期: 项目及考核内容 配 分 能时时跟进,追踪工作,提前完成任务 30 工作任务 能跟踪,按期完成任务 25-29 30% 在监督下能完成任务 15-25 在指导下,偶尔不能完成任务 15 以下 出色、准确,无任何差错 20 工作质量 完成任务质量尚好,但还可以再加强 15-19 20% 工作疏忽,偶有小差错 10-14 工作质量不佳,常有差错 10 以下 具有极丰富的专业技能,能充分完成本身职责 10 有相当的专业技能,足以应付本身工作 8-9 专业技能一般,但对完成任务尚无障碍 7 技能程度稍感不足,执行职务常需请教他人 5-6 对工作必需技能不熟悉,日常工作难以完成 5 以下 任劳任怨,竭尽所能完成任务 15 工作努力,主动,能较好完成分内工作 13-14 有责任心,能自动自发 10-12 交付工作需要督促方能完成 7-9 敷衍了事,无责任心,做事粗心大意 7 以下 与人协调无间,为工作顺利完成尽最大努力 15 爱护团体,常协助别人 13-14 肯应他人要求帮助别人 10-12 仅在必要与人协调的工作上与人合作 7-9 精神散漫不肯与别人合作 7 以下 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10 能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但需要有人督导 8-9 偶有迟到,但上班后工作兢兢业业 7 纪律观念不强,偶尔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5-6 经常违反公司制度,被指正时态度傲慢 5 以下 工作技能 10% 工作态度与 责任感 15% 协调性 15% 纪律性 10% 自评 同事评价 上级评定 备注:关于“工作任务”这个项目,必须另附上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供参考和审核。 考核人签名 总经理确认 附表五:业务人员考核表(考核对象:市场部、业务部等人员) 岗位名称: 姓名: 考核日期: 项目及考核内容 工作业绩 30% 配 分 能时时跟进,追踪工作,提前完成工 作任务 第9页 30 自 评 同事评价 上级审核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能跟踪,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25-29 在监督下能完成工作任务 15-25 在指导下,亦不能完成工作任务 15 以下 成本意识强烈,能积极节省,避免浪 费 具备成本意识,并能节约 9 尚有成本意识,尚能节约 8 缺乏成本意识,稍有浪费 3-7 无成本意识,经常浪费 3 以下 职业行为规范执行很出色 5 职业道德 职业行为规范执行基本不出错 4 5% 职业行为规范执行时有违反现象 2-3 职业行为规范执行不认真 2 以下 成本意识 10% 收集,整理客户/供方资源及市场信息 很出色 收集,整理客户/供方资源及市场信息 工作态度 信息管理 30% 10 10% 积极主动 收集,整理客户/供方资源及市场信息 基本完成 收集,整理客户/供方资源及市场信息 做得较少 10 8-9 5-7 5 以下 与他人或部门沟通协调很有成效 15 合作精神 与他人或部门合作有效 12-14 15% 与他人或部门时有合作 7-11 与他人或部门很少合作 7 以下 对市场与竞争格局了解很透彻,把握机 会与开拓市场非常出色 市场了解 与开发 10% 对市场与竞争格局了解较透彻,把握机 会与开拓市场较有成效 对市场与竞争格局大致了解,把握机会 与开拓市场略有成效 对市场与竞争格局基本不了解,很少具 工作能力 有开拓市场的能力 20% 对产品,材料及相关技术的掌握全面 而深刻 产品认识 10% 对产品,材料及相关技术的掌握很面 对产品,材料及相关技术的掌握比较 全面 对产品,材料及相关技术的掌握能应 付 纪律性 10% 10 8-9 5-7 5 以下 10 8-9 5-7 5 以下 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10 能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但需要有人督导 8-9 第 10 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偶有迟到,但上班后工作兢兢业业 7 纪律观念不强,偶尔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5-6 经常违反公司制度,被指正时态度傲慢 5 以下 备注:关于“工作任务”这个项目,必须另附上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供参考和审核。 考核人签名 总经理确认 附表六:普通职员考核表(考核对象:行政部、客服部、人事部等职员) 岗位名称: 姓名: 考核日期: 项目及考核内容 工作任务 30% 配 分 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 30 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25-29 在监督下能完成任务 15-25 在指导下,偶尔不能完成任务 15 以下 理解力极强,对事判断极正确,处事 10 能力极强 理解力强,对事判断正确,处事能力 8 月 9 日 强 处理能力 10% 理解判断力一般,处理事务不常有错 7 误 理解较迟钝,对复杂事务判断力不够 5 月 6 日 工作能力 20% 迟钝,理解判断力不良,经常无法处 5 以下 理事务 在工作作业改善方面,经常有创意性 10 报告并采纳 工作技能 10% 有时在作业方法上有改进, 8月9日 偶尔有改进建议,能完成任务 5月7日 工作技能无改善,勉强能完成任务 5 以下 与人协调无间,为工作顺利完成尽最 工作协调 15% 15 大努力 爱护团体,常协助别人 肯应他人要求帮助别人 13-14 10 月 12 日 仅在必要与人协调的工作上与人合作 7 月 9 日 责任感 15% 精神散漫不肯与别人合作 7 以下 任劳任怨,竭尽所能完成任务 15 工作努力,能较好完成分内工作 13-14 有责任心,能自动自发 交付工作需要督促方能完成 敷衍了事,态度傲慢,无责任心,做事 10 月 12 日 7月9日 7 以下 粗心大意 工作勤惰 10% 不浪费时间不畏劳苦,交付工作抢先 第 11 页 10 自 评 同事评价 上级审核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完成 守时守规不偷懒,勤奋工作 8月9日 偶有迟到,但上班后工作兢兢业业 借故逃避繁重工作,不守工作岗位 时常迟到早退,工作不力,时常离开 7 5月6日 5 以下 工作岗位 无工作错误,并经常改善 工作质量 15% 15 无工作错误亦无改善建议 12 月 14 日 需在指导下才能做好工作质量 7 月 11 日 在指导下工作,仍有错误 7 以下 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10 能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但需要有人督导 8 月 9 日 纪律性 10% 偶有迟到,但上班后工作兢兢业业 7 纪律观念不强,偶尔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5 月 6 日 经常违反公司制度,被指正时态度傲慢 5 以下 备注:关于“工作任务”这个项目,必须另附上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供参考和审核。 考核人签名 总经理确认 第 12 页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附件七:岗位岗级薪资对照表 支持管理类 决策管理 职位等级 职位级别 人力资源管 类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理 A B C D 22 21 20 总经理 副总经理 19 18 总监 17 14 部门经理 13 营销类 技术管理 特岗 网编美工 营销管理 策划 客服 / / / / / / / / / / / / / / / / / / 人力资源总 行政总监 监 财务总监 技术总监/研 发总监 项目总监/产 品经理 / 市场总监 特聘程序员 / 行政经理/ 人力资源经 财务经理/副 项目经理/副 技术经理/程 副经理 理/副经理 经理 经理 序员 / 16 15 E 技术类 市场经理/副经理 12 F 11 10 主管/总经 人力资源主 行政主管 理助理 管 9 7 6 / 后台维护专员 / / / 美工主管 市场主管 策划主管 客服主管 主办会计 8 G 项目管理主管 / 人力资源专 行政专员 员 网编美工 策划专员 市场专员 客服专员 5 4 H 3 2 1 文员 / / 前台 实习/初入职 财务会计/财 务出纳 文案 实习/初入职 附件八:工资结构表 第 13 页 网编美工 / / 实习/初入职 对应薪等/ 月薪 (RMB) 8000 6000 5000 4750 4500 4250 4000 4000 3750 3500 3000 2850 2670 2500 2000 1850 1725 1600 1800 1700 1600 1300 湖北 XX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职位等级 职位级别 月薪(RMB) 岗位工资 A 22 8000 8000 21 6000 6000 20 5000 19 4750 18 4500 17 4250 16 4000 15 4000 14 3750 13 3500 12 3000 11 B C D E F G 津贴 交通 餐补 通讯 工龄 奖金 学历 600 700 500 200 500 650 500 100 400 500 500 100 400 450 300 100 400 500 500 100 600 700 600 100 500 650 500 100 400 500 500 100 2000 300 400 200 100 2850 1900 300 300 250 100 10 2670 1800 200 370 200 100 9 2500 1500 300 400 200 100 8 2000 200 300 100 7 1850 100 225 100 6 1725 100 125 100 5 1600 100 200 100 4 1800 200 300 100 3 1700 200 200 100 100 200 100 H 3000 2500 2000 1400 1200 1200 2 1600 1 1300 100 第 14 页 生活 全勤 年终奖 福利 保险 加班
17 页
381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
4
5
6
...
447
448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表格】最新集团人力资源三年规划项目分解表
990 阅读
8 页
薪资体系、职级及岗位说明
939 阅读
12 页
【制度】岗位序列、职等职级、薪酬管理规定
1783 阅读
6 页
碧桂园人力资源部述职报告
793 阅读
25 页
02 年度HR计划书
916 阅读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