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怀的建议

员工关怀的建议

员工关怀方面建议 有了员工满意才有客户满意!员工关怀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为体现公 司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和关怀,增进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忠诚度,达 到让员工保持更好的工作心态,与公司共同成长和发展。 一、 员工关怀的意义 1、 员工流失率减少 2、 稳定忠诚老员工 3、 让员工有家的感觉 二、 员工关怀对象 1、新员工:入职三个月内的员工; 2、普通员工:转正后主任级以下的员工; 3、老员工:在公司工作五年以上的员工 4、核心员工:经理级以上、技术岗位员工。 三、 员工关怀内容建议收集 通过与公司部分部门与员工的沟通、同时参考同行或相关行业员工关怀方面 的操作。以下 建议供参考: 序号 关怀项目 类别 职业关怀 关怀内容 1、欢迎会:中心或部门欢迎新员工的加入; 2、试用期关怀:一定要岗前培训,了解公司发展与文化,基本岗位常 1 新员工 识; 3、师傅带徒弟:比如食宿、交通、购物等方面,让新员工感到亲切和温 暖。 2 老员工 1、每年年会对于 10 年为一个门槛的老员工进行表彰或赠送有公司 LOGO 的礼品; 2、凡满 10 年的老员工可获得省外游或出国游一次; 3、关怀工龄奖:可以不以年度为单位,凡满 5 年为一个门槛。增设工龄 奖。 4、逢入职 5、10、15、20 年入职纪念日,公司可以将员工平时工作的照 片、上级与同学鼓励的话语、成长历程、荣誉等制成短片相册给员工, 或者发一张感谢卡;将员工的荣誉及对员工家属的感谢反馈给员工的 父母。 1、月度培训日:促进员工学习氛围; 3 学习成长 2、外训:核心员工或有岗位需要的员工外训; 3、图书馆:我们有设图书馆,但都没有开放过。 4、经理级或指定岗位人员赠书或有购买费用。 1、生日邮件祝福----员工生日当天发送邮件祝福,这个公司的系统是 否可以设定为自动发送; 2、生日卡片----员工生日可以发一张生日卡,有时员工在意不是收到 的生日礼物有多贵重,员工在意的是是否有人关心关怀与关注她。一张 4 生日 小小的生日卡也能让员工感动感恩。 3、月度生日会----对于核心员工月度为单位组织生日会。 4、生日花---核心员工生日花。 5、生日假:员工生日当天可享受有薪假期半天。 6、部门为单位对本月生日的员工送祝福,买生日蛋糕并赠送小礼品。 5 节日 1、现在端午、中秋已经有 25 元/人的关怀费用; 2、三八节有半天假,六一节有孩子的父母也可以享受半天假陪孩子。 1、员工生病关怀,住院员工探望; 6 生病 2、员工或其家人大病所需费用高或家庭困难的员工,可适当进行补 助,以示爱心。 人文关怀 1、现在学校都是周六日不用上课,公司实行的是单双休,有些企业会 有一个专门的儿童活动室,供员工的孩子到公司的时候可以在一起 玩; 7 子女、父母 2、公司老员工,找标杆,可采访。 3、子女教育基金奖励: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入学通知书,公司给 予不同比例奖励。 4、有困难的家庭子女上大学,公司赞助 4-5 年学费。但是毕业后一定要 回到公司上班,并且要求一个服务年限。 1、普通员工:部门为单位探望或购买 BB 的衣服或用品给员工-部门文 8 婚育 化基金出或 100 元费用可向公司报销; 2、经理级以上:上门、医院探望或购买一些 BB 用品。 9 健康 1、经理级:每年免费健康体检一次,目前已做到; 2、普通员工:每年免费做基本的健康体检一次--抽血、体检。 门店员工宿舍环境太差,很多员工宿舍连热水器和电视都没有。很多员 工下班回到宿舍都将近十一点还要排队用电热棒烧水,冲完凉都凌晨 一两点了。员工连基本的住宿保障都没有,谈何幸福感?如何会用心工 10 后勤保障 宿舍 作?有一些员工宿舍有热水器但员工不充煤气,建议公司可以给门店 的一线员工每月按每人一定的煤气费标准,然后由店长统一充煤气, 门店统一报销。例如按每人 20 元/月,门店有 7 个人,即一个月的煤气 费为 20*7=140 元。为了避免有员工浪费的情况,如超出标准产生的费 用即由员工自行支付。 11 建立茶水间 基于现物价上涨及食物安全,很多员工午餐都会自行带饭到公司,建 议公司在十楼腾出空间建立一个茶水间,买四、五台微波炉供员工热 饭。 12 餐补、房补 13 活动场所 现物价上涨较离谱,公司应适当提高餐补、房补,一个月工资一千多 元,现在租一个单间也要三百多元。快餐也提价。 充分利用九楼楼顶空闲的地方,改造为员工休闲场所或活动场所—桌 球、乒乓球等。 1、建议公司定期(每周或每月)举为一些主题户外团队活动或每半年 14 文化娱乐   组织一些体育比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及增加团队活力。 2、知识竞赛; 3、海报大赛。 15 运营商资源 员工福利 16 运营商有一些资源是奖励给到公司,比如话费,充值卡等。可以给员工 一些福利,5 折优惠购买或更低折扣。 忠诚老员工关 忠诚老员工(至少服务 10 年以上)可以向公司预支一定额度的工资买 怀 车买房。 以上员工关怀建议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之前有做的,或者以上能 很快做到的,可以沉淀、固化下去;员工更加渴望精神关怀。

3 页 490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关怀的第四步:关心职业安全

员工关怀的第四步:关心职业安全

关心职业安全:接触员工后顾之忧 1957 年 2 月 23 日,我国卫生部制定并颁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 处理办法的规定》,首次将职业病列入工伤保险的保障范畴员工关怀需要“对 症下药”、管理的最高境界及以“员工”为中心员工关怀需要“对症下药”、 管理的最高境界及以“员工”为中心。我国职业安全最重要的保障是社会保险, 但因社会保障的广度、深度不足,故需附以其它保障措施,目前主要有雇主责 任险、意外伤害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比较理想的商业保险是组合式保险, 即将员工的主要家人亦包涵在内的组合式保险。这样不仅保障了员工,同时解 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随着劳动条件的不断变化,劳动保护的层面、对象亦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不仅一线的产业工人涉及职业病问题,天天置身于办公室的白领或金领们,也 需要提倡职业安全保护。大量的伏案工作和电脑操作,使白领们也成为未定义 的职业病受害者,诸如干眼症、腰间盘突出、肩周炎、精神压迫等。这些隐性 职业危害正在侵蚀职业人的身心健康,亦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需要投入精 力关心、关怀每一个职场人,使其安全、快乐工作。 杜邦作为世界上悠久的工业企业之一,其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坚 持健康、安全、平等待人和保护环境的核心价值观员工关怀需要“对症下药”、 管理的最高境界及以“员工”为中心。他们的安全目标是“零工伤、零职业病 和零事故”。每个进入杜邦的员工最先接受的是安全培训,员工要严守安全信 念,管理层必须对意外发生的事故负责。杜邦召开的任何一个会议,无论是内 部员工会议还是与政府首脑会谈,会议主持人的话都是:“开会前,我先向诸 位介绍安全出口”。同时在会上宣布疏散步骤。故此,杜邦的安全记录优于其 他工作企业平均 10 倍,其员工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 10 倍。 安全关怀作为为一种管理理念,可从细节做起。没有健身房可以安排工作 间操、眼保健操等,以缓解压力、调节身心状态,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2 页 456 浏览
立即下载
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 WWW.CMSCL.COM 1 以人为本 录 WWW.CMSCL.COM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目 1 何为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 2 劳动保护的目的、意义 3 职业安全卫生的目的、意义 4 精益管理 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止措施 2 一、何为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健康卫生?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劳动者权益 定义: 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在劳动关系中,凭借从事 劳动 或从事过劳动这一客观存在获得的应享有的权益。 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 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 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等。 应用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人力资源学(二级学科) WWW.CMSCL.COM 3 二、劳动保护的目的、意义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劳动保护 :是国家和单位为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立法、组织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劳动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 劳动保护的立法和监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属于生产行政管理的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班加点审批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及特殊 保护制度; 二是属于生产技术管理的制度,如设备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② 劳动保护的管理与宣传。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由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③ 安全技术。为了消除生产中引起伤亡事故的潜在因素,保证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在技术上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 解决防止和消除突然事故对于职工安全的威胁问题。 ④ 工业卫生。为了改善劳动条件,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危害职工健康,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在生产中所采取的技术 组织措施的总和。它主要解决威胁职工健康的问题,实现文明生产。 ⑤ 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 ⑥ 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不包括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内容。 WWW.CMSCL.COM 4 二、劳动保护的目的、意义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劳动保护的目的 : 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工作条件,消除和预防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伤亡、职业病和急 性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 行。 劳动保护工作的意义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 本质要求,是发展生、促进经济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劳动保护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二)劳动保护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 在宪法、劳动法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对劳动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要求企业采取(强制性 的)各种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消除,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WWW.CMSCL.COM 5 三、职业安全卫生的目的、意义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职业安全卫生:(国内也称“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是安全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通常是指影响作业 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称为职业安全与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思想教育、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知识教育和典型事故教育。 1 、思想教育包括思想认识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思想认识教育主要是通过职业安全卫生政策、法规方面的教育,提 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政策水平,正确理解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严肃认真地执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做到不违章指 挥,不违章作业;劳动纪律教育主要是使管理人员和职工懂得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遵守 劳动纪律的自觉性,保障安全生产。 2 、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知识教育包括生产技术知识:基本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知识和专业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知识。生产 技术知识是指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产品的结构性能,所使用的各种机具设备 的性能和知识,以及装配、包装、运输、检验等知识。基本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知识是指企业内特别危险的设备和区域 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器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有毒、有害的作业防护;一般消防规则;个人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伤亡事故的报告办法等。专业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知识是指某一特殊工种的职工必须具备的 专业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知识,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电气、焊接、起重机械、防爆、防尘、防毒、瓦斯检验、机动车 辆驾驶等专业的安全技术及工业卫生技术知识。 3 、典型事故教育:是结合本企业或外企业的事故教训进行教育,通过典型事故教育可以使各级领导和职工看到违章 行为、违章指挥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的损失,提高安全意识,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WWW.CMSCL.COM 6 三、职业安全卫生的目的、意义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职业安全卫生目的:基本与劳动保护是一致,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 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职业安全卫生针对的对象是人的防护,而不是环境的保护。    特征 1 .普遍的适用性  审核规范适用于任何规模和类型的用人单位,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因此,审核规范具有广泛的适 用性。不同的用人单位可以审核规范为一般原则,根据其自身情况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的要求,使用人单 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更好地满足其安全健康管理的实际需要。 2 .很大的灵活性 希望实施 OSHMS 的用人单位范围广泛,他们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不同,因此灵活性是 OSHMS 审核规范的必然特点。 实施 OSHMS 的目的是帮助用人单位改进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审核规范为用人单位提供了系统地进行要素管理 和承诺兑现的方法,要求用人单位在建立 OSHMS 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承诺。 3 .实施的系统性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首先,它强调组织机构方面的系统性——要求在用 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不仅要有从基层岗位到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同时还要有一个监控系统。其 次,它要求组织实行程序化管理,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的全面的系统控制。 WWW.CMSCL.COM 7 三、职业安全卫生的目的、意义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4 .未对用人单位提出绝对的绩效要求 审核规范中要求用人单位在其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中作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事故预防与保护员工安全健康    的承诺,其他要素中没有提出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索绩效的绝对要求,不包含任何劳动条件、危害治理技术与水平的 内容。因此,用人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水平可根据用人单位的自身状况确定,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 动、却具有不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用人单位,都可能满足审核规范的要求。此外,用人单位实施 OSHMS 时,可 根据自身的经济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 OSHMS 绩效的指标要求,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审核规范本 身主要着重于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手段,并未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与方法要求。用人单位根据审核规范建立 OSHMS ,并不意味着不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用人单位应以现状为绩效改进的基础,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中所要求的持续改进机制来实现风险控制的完善,以求得最佳的安全健康管理效益。 5 .遵循自愿的原则 不改变用人单位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OSHMS 是用人单位进行安全健康系统化管理的一种工具, OSHMS 审核规范的 目的在于规定并运用有效的管理机制,帮助用人单位实现其职业安全健康目标,不是强制性标准。各类用人单位是否 执行 OSHMS 审核规范,是否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否进行 OSHMS 认证都取决于用人单位自身的意 愿,不能以行政或其他方式要求或迫使用人单位实施,实施过程中也不应改变用人单位原有的法律责任。相反,用人 单仕在实施审核规范时应以我国的国家、地方、行业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基础,从对法律法规的获 取、识别、传达、评价等环节来实现对其遵守的承诺。 WWW.CMSCL.COM 8 四、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范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体现: 一、伤亡事故: 二、职业病备注国家目前修订为 9 类 99 种 伤亡事故、职业病共同处就是危险、危害因素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 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 区别体现在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作用上; 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 强调突发性和瞬间性 危害因素 WWW.CMSCL.COM :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9 四、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范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分类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设备、设施缺陷; 2 、防护缺陷; 3 、电危害; 4 、噪声危害; 5 、振动危害; 6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7 、运动物危害;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 、粉尘与气溶胶; 12 、作业环境不良; 13 、信号缺陷; 14 、标志缺陷;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WWW.CMSCL.COM 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① 易燃易爆物质—气体、液体、固体、 粉尘与气溶胶; ② 自燃性物质—如钠( Na )、黄磷( P ); ③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液体、固体、 危害因素 粉尘与气溶胶; ④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液体、固 体、其他物质; ⑤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①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② 传染病媒介物; ③ 致害动物; ④ 致害植物; ⑤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0 四、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范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分类 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①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 其他超负荷超限); ② 健康状况异常;心理、生理性 ③ 从事禁忌作业; ④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 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⑤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⑥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②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③ 监护失误; ④ 其他错误; ⑤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WWW.CMSCL.COM 11 四、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范 以人为本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分类(参考企业伤害、职业病分类 ) 参照 GB6441-86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 16 类: 1 、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2 、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上引起的伤亡事故; 3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伤害; 4 、 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座)物体打击和触 电; 5 、 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 7、 水淹溺;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 物理灼伤; 8 、 火灾; 9 、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 亡事故; 10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 11 、 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 、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 14 、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 胎爆炸等; 15 、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6 、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WWW.CMSCL.COM ⑥辐射;⑦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①生产性粉尘;②毒物;③噪声与振动;④高温; ⑤低温; 12 以人为本 四、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止措施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 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 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 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度内;  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有  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害因素; 事故预防对策具体原则 消除 -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有害因素; 预防 - 当消除有困难时,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 减弱 - 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 隔离 - 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 , 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 连锁 -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警告 -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 置。 WWW.CMSCL.COM 13 以人为本 四、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止措施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事故预防对策的设计实施要求  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 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 策。  可操作性:提出的对策是技术上、时间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能落实和实施的;  合理性:不超越项目(或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不按过高的指标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 符合性:对策应符合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的要求(各行业均有)。 事故预防对策 涵义:是组织采取的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整个生产、劳动过程安全与卫生的对 策;  职业安全预防对策;  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 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保证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 要部件的机械强度达到安全要求(例如:蒸汽锅炉及 主要 附件,受压容压,起重机械,高速砂轮等)。  电气绝缘检验—电气设备的绝缘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 降低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安全构成威胁,必须进行经 常性和定期的检验。 WWW.CMSCL.COM 14 以人为本 四、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止措施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职业卫生预防对策  职业危害的预防,应优先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较小的工艺和物料,减少有害物质的泄露和扩 散;  尽量采用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装置和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和连锁保护、安全排放等装置, 实现自动控制、遥控或隔离操作;  尽可能避免、减少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产生有害因素的设备和物料。 防毒、防窒息对策  物料和工艺——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 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 生产装置密闭化、管道化,尽量实现负压生产,防  生产过程自动化、机械化、程序化,作业人员不接触或少接触毒物;  通风净化——全面通风换气,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净化处理,合理排放;  设事故处理装置、应急防护设施和急救室、急救站(炼钢厂的爆气救护站);  其他措施,实现隔离,遥控操作,快速检测,自动 渗漏、外逸毒物; 检测,超限警报,防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WWW.CMSCL.COM 15 以人为本 四、劳动保护与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分类以及防止措施 精益管理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举例) 消除、减少噪音源: 1 、选用低噪声设备; 2 、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工艺; 3 、机械化、自动化工艺,实现远距离监视操作 噪声源的平面布置: 1 、噪声源相对集中,低位布置,利用地形,隔挡噪声 你认为企业劳动防护用品应 该如何管理? 2 、噪声源周围安排对噪声不敏感的辅助设备和绿化带; 3 、噪声敏感区与低噪声区设置隔声屏障,保护防护间距。 4 、采用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等综合控制技术措施。 5 、个人防护(耳塞、耳罩)和减少接噪时间及其 他对策。 WWW.CMSCL.COM 16 精益管理 专业服务 创新超越 诚信共赢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谢谢 WWW.CMSCL.COM 17

17 页 553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关爱体系

员工关爱体系

员工关爱体系 前沿 员工对领导魅力的认同度及整体工作环境的满意 度是影响员工去留的主要原因。直接上级在保留 员工和激励员工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 上级的管理形象在员工心目中就是企业形象。 文化融合  企业字典:对公司文化、各类型流程、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梳 理、编制成册;让员工对公司整体情况进行整体了解、学习  内部期刊:编制商业公司内部期刊,汇总各个项目情况,使 员工熟知公司情况;增进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心  座谈会:按期举办总经理座谈会;拉近高管与员工的距离, 将高管的管理理念和关怀传递到基层,提升团队的向心力。  个别访谈:员工直接上级、隔级上级、人力资源部门轮流定 期与员工进行个别访谈;敞开心扉、畅快沟通,拉近彼此的 距离,提升团队的向心力。  结对子(新员工):在新员工入职之前即指定一位老员工作 为入职指导人;使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和工作,增加对公司 的认同感。 工作环境 工作合理设计:强调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今日 事今日毕 加班控制:限定每晚加班时间不得超过 10 : 30 分;为了第二天更好的工作 下午茶:工作日每天下午 3 点半开始提供水果和 小吃;舒缓工作压力,更好的进行工作。 工作辅导 岗位工作指引和作业流程编制:细化岗位职责,编 排作业指导书;为了新员工更好的梳理工作 员工培训 培训提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开展部门内部培训; 增加员工素质培养、加强业务能力 绩效关注:当月考核目标达 70 分以下的时候,进 行当事人关注谈话;帮助员工找到问题,并协助其 解决问题,最后达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内容 职业发展 职业路径设计:为员工设计职位发展,结合现行的 薪酬晋升体系进行。同时也可推荐外派其它项目来 提升;为公司每位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更好的为 公司储备人才 项目轮岗交流:结合集团其它项目,可进行轮岗、 外派;培养综合能力人才,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司龄嘉奖:司龄达到年限可享受司龄津贴;增加员 工的忠诚度 团队活动(公司级、协会级、部门级)  家庭日:组织全体员工活动并邀约员工家属参与;增 进员工家属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  观影:定期组织全员的观影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  卡拉 OK 、聚餐、生日会、户外运动、羽毛球、台球、 篮球比赛:不定期组织各项活动,舒缓工作压力;让 员工互相了解、互动交流、促进工作交流  年度旅游:每年举一次年度旅游计划;传递公司关怀 和福利,让员工互相了解、互动交流、促进工作交流  短途旅游:公司成立协会,季度进行短期旅游;让员 工互相了解、互动交流、促进工作交流 身心健康 健康体检:年度员工健康体检;保障员工身份健康 情绪管理:关注员工情绪,实时输导;协助员工为 了更好心态去工作 压力管理:让员工在无压迫的环境中更好的发挥工 作的主观能动性 津贴补贴 节日礼金:中秋、端午、春节节日礼金;传统节日 对员工的关怀 加班交通补贴:加班到 10 点以后提供出租车补贴; 减少员工疲惫 加班餐:工作日晚 7 点开始 / 周末加班可享受餐费 补助 15 元;让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保证加班员 工身心健康。 会议餐:因开会误餐,公司统一订餐;让员工更好 的投入工作,保证加班员工身心健康。 社会公益 植树活动:每年三月份与街道或者管理办联合组织 一次植树活动;倡导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进而 热爱公司热爱家庭 义工活动:与政府相关义工组织定期参与公益活动; 倡导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工作家庭平衡 带薪假期:遵守国家规定给予带薪假期 家庭关怀:家庭成员节日关怀 结婚纪念日提前 1 小时下班:凭结婚证书员工可 提前一小时下班 员工表扬信:反馈员工优秀工作表现 " 婚、病、丧 " 三必访:在“婚、病、丧”时,给 予员工必要的关怀;感谢员工家庭对企业支持 情感服务 鹊桥联谊:定期组织与外单位的联谊或相亲会,帮 助单身男女员工牵线搭桥 失恋假、离婚假:为离婚或失恋的员工放假 1-3 天,使其调整心情,走出阴影,重拾愉悦的心境; 关注员工情感健康,帮助其平衡生活和工作 离职祝福 离职员工节日祝福:逢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向核 心离职员工传递节日祝福(短信或邮件、贺卡、礼 金);传递企业感恩员工,重视人才的理念

13 页 546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关怀活动类型-文档New

员工关怀活动类型-文档New

员工关怀活动类型 Goals: 希望公司的活动能: 1.体现公司的文化和风格——时尚和乐趣 2.能让员工觉得我们是一个有创意、快乐的团队,我们的办公环境和活动也体现这些。 一、娱乐类 1、舞会:篝火舞会、假面舞会、烛光舞会等; 2、聚会:联谊会、座谈会、茶话会、办公时间聚餐、生日聚餐等。 二、竞技类 1、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军棋比赛等; 2、球类:篮球、羽毛球等; 3、牌类:斗地主,升级,杀人,麻将; 4、其他:游泳比赛,智力问答比赛; 三、游戏类 1、游园活动: 2、灯会(如猜谜): 3、抽奖活动: 四、 休闲类 1、观看影片; 2、爬山:七娘山 、凤凰山、梧桐山、园山、笔架山、莲花山、大小南山、杜鹃山、塘朗山等。 3、参观:展览、纪念地、博物馆等。 4、KTV 五、文化类     1、征文(命主题征文或自由征文)、征画、书法、漫画、摄影、视频制作比赛、创意类文艺等;(比如拍摄 电影海报或者产品海报,让某一员工做电影主角/产品代言人,还可以选择一款产品进行宣传,但不一定真正进 行市场宣传,只在员工之间展示)     2、科学制作、工艺品制作、废物利用制作等比赛; 3、 利用公司 Media 摄影器材资源,给有需要的同事拍摄照片,如婚纱照,艺术照,外出采风。 六、环境类 1、员工办公环境的改进。比如在办公区、茶水间、会议室贴上小挂饰、工艺品、艺术画等(比如几米漫画, 植物类的墙纸)。 2、组建员工活动信息展示区,员工活动视频展示 备注: 使命:做中国电子产品网络批发领域的持续领跑者 愿景:用中国价格及品质承诺,给全世界的每个家庭带来时尚和乐趣 Sponsor silly contests and have your staff participate. Around the holidays, pass out paper cutouts of gingerbread men and ask everyone to decorate their cutout. Hang the cutouts in a break room, and have everyone vote on their favorites. Award a box of cookies to the winner. During the summer, have employees post a favorite vacation photograph and award prizes for the pictures of the farthest vacation, the hottest vacation, or the worst vacation. These types of contests help employees learn more about each other on a personal level, and allows them to share talents other than those that are related to work. You can build teamwork by encouraging fun. Offer training to your staff on something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ir employment. For example, sponsor a class about cake decorating or fly fishing to those interested. This type of class could be a reward for a job well done, or for meeting specific goals. Contract with a dry cleaning company to pick up and drop off clothes at your place of employment. Offer chair massages on a semi-regular basis to help battle physical stress. Ask your employees what services they'd like offered and try to accommodate their needs. This can help your employees focus on their tasks at work. “When fun is a regular part of work, employees get to know each other as real people,” Paul Spiegelman, CEO of Beryl Companies, told Inc. To that end, Spiegelman created a 'Department of Great People and Fun' and instituted 'Pajama' day and 'Dress like the 70s' day. “While these ideas are not practical for every work environment, the key is to do something fun, no matter how small, on a regular basis,” he says. Eric Ryan, founder of Method, a soap and cleaning products company in San Francisco, thinks adding some “weirdness” to your corporate culture inspires employees to accomplish a lot. In the past, Ryan hasn’t hesitated to dress up as a chipmunk, blast Eye of the Tiger in the elevator, or host flash mob dance parties at his offices. “It reminds everybody that, ‘Yeah, I'm working somewhere really special’,” he told Inc. Social Gatherings. Scheduled offsite events enhance bonding which in turn helps team spirit, which ultimately impacts your positive work environment. Halloween costume parties, picnics on July 4th, Memorial Day or Labor Day, and Christmas parties are only some of the ideas that successfully bring people together for an enjoyable time. Some others that I've used with equal success are softball games (against other companies or among employees, depending on staff size), groups going putt-putt golfing or movie madness. Casual Dress Day. This will apply more to the Business-to-Business worl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in normal dress codes from the Business-to-Consumer arena. For those required to "dress business" every day a casual day becomes a popular desire. Use holidays to create theme color casual days such as red and green before Christmas or red, white and blue before July 4th, or black and orange prior to Halloween. This will add to the impact you're trying to have by calling a casual day in the first place. Establish pre-vacation casual days for each individual employee to enjoy on the day before his or her vacation. Major sports events are a perfect opportunity for casual days to support your local or favorite team with appropriate colors, buttons, and logo wear. Spontaneous casual days produce a lot or stimulation based on the element of surprise. Announce a casual dress day for the following work day "just because." Use individual or team casual dress days as contest prizes or awards for specific accomplishment. Outside Seminars. Outside seminars are a stimulating break. Because outside seminars are not always cost efficient for most people, consider on-site seminars or workshops for your staff. Use outside seminars as a contest prize for one or two people. Then set up a structured plan for those seminar attendees to briefly recreate the seminar to the rest of your people when they return. Now everyone gets educated for the price of one. Theme Contests. Over the years my contests have produced up to 170% increase in performance. But equally as important, they've helped maintain positive environments that have reduced employee turnover by 400%. Overall the most successful contests seem to be those affiliated with different themes. Holidays, anniversaries, sports and culture are examples of ideas to base contests on. Sports, without a doubt, provide the largest opportunity for a wide variety of contests. Even Culture can be used to create theme contest. My favorite is using the '50s and '60s as a theme for a contest that I run at least once a year. Stress Management. There are many articles and books available on the subject. Make this reference material available to your people. Make sure they know it is available and encourage them to use it. If possible, have an in-house seminar on str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So that production time is not lost, you might consider having a brown bag luncheon with a guest speaker on this subject. Because stress is an ongoing concern, anytime is a good time for a seminar like this to take place. Be as flexible as you can with break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ay. Pizza/Popcorn/Cookie Days. Every now and then pizza, popcorn, or cookie days will help break up that everyday routine and help people stay motivated. Because it is a natural tendency for people to get excited in anticipation of something, structure some of these days in advance. Then buy some pizzas or different cookies or even whip out some different types of popcorn. Gags and Gimmicks. Use different gimmicks as awards to help inspire performance increases from your people. The key to awards is establishing the perception of priceless value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hem. They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status symbols in your environment. Here are some of my ideas:  Plastic/rubber whale for "whale" of a performance.  Pillsbury dough boy for the person raisin' the most bread.  Cardboard stars for star-studded performances.  Plastic phonograph records for setting a new record.  California raisins for those with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raisin" their productivity.  Special parking space for the person who drives the hardest.  Toy cymbals for those "symbolizing" total effort.  Special Mountain Dew can for that person who exemplifies the "can do" attitude.  A figurine of E.T. for out-of-this-world performance.  The Eveready Bunny for those that keep going, and going, and going.  Large Tootsie Roll replica for those on a "roll."  A drum for the person that "drums" up the most business. Treasure Hunt. Have staff collect items from around the school that reveal something about themselves. They need to say where the item came from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m. This helps them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ir surroundings and aids in observation skills.

3 页 453 浏览
立即下载
生日礼物方案

生日礼物方案

生日礼物方案 目的: 是提升员工满意度,体现公司对员工关怀的一项福利制度 针对人群: 所有当月过生日的员工都能均等享受 1、以现阶段的组织实际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效用最大化、成本、人员需求等 2、及时性:保证在月初发放 实施的原则: 3、多样性:项目需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可变,以保证这不是一项一成不变,缺乏针对性的福利 4、自主选择性:一定的自主性和多元性,适当覆盖某些个性需求 序号 方案 具体实施 1、每月初由人力资源部将当月生日人员 名单按部门发送作为提醒 方案一 由各个部门或工序自行组织 2、由部门或工序负责人为员工撰写简短 评语并自主购买生日礼物,表达生日祝 福 3、月末由当月生日员工签名确认作为报 销的依据 方案二 如背包、抱枕、雨伞、文化衫、杯子、 制作带有“SCC”LOGO的各项礼物 音乐盒、被单被套、餐具、U盘,汽车挂 件,闹钟、羽毛球拍、乒乓球拍 1、电影兑换券,团体票等 方案三 其他适合做生日礼物的礼品 2、电子类的,如电子相框、LED闹 钟、USB暖手宝、干鞋器、毛球修剪器、 吹风机、笔记本支架、体重称等,书或 光碟 方案四 个性化生日礼物 收集员工照片,制作个性水杯,抱枕、 钥匙扣、T—shirt等 方案五 一定价值的网上购物卡 如当当网,京东商城等价值50元以内的 购物卡 物方案 、人员需求等 一成不变,缺乏针对性的福利 求 优点 可能存在的问题 体现直接领导对员工的关注和鼓 部门负责人由于工作繁忙可能 励,产生的效用较大 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员工 增强部门的内聚力, 由公司行为转变为部门行为, 福利的效用可能降低,同时可 能遇到部门的不理解 具有公司标识,体现独特性,且 具有宣传作用 制作周期较长 时尚性,且带来的愉快体验比物 观影地点会有限制,团体票需 品时间长 协商 适合年轻人,经济实用(50元以 内),接受度较广,可一次购买 多样,供员工自由选择 独特,有纪念意义 工作量大,制作周期长,成本 较高 自主选择性 上网的不便利性,方案非实物性

1 页 492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生日关怀方案

员工生日关怀方案

员工生日关怀企划案 为了增强公司凝聚力,加强员工归属感,体现人文关怀,进一步推动公司企业文 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让每位在 天天健康的人员切实感受到公司 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达到情感留人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员工生日福利方案: 一、 制作员工生日关怀手册 1. 天天健康公司企业文化 2. 范总照片及致辞 3. 礼品种类及带图介绍 4. 礼品发放流程:①统计直属与后勤人员生日情况及邮箱。②按员工选择 准备 礼品。③生日当天公司电话或者短信问候,并发放电子贺卡。④生日会上由领 导发放礼品。 二、 员工生日会方案 1. 生日会时间:每月或者每季度举办一次,安排在直属会议之后举行。 2. 生日会人员:所有直属和后勤员工。 3. 生日会地点:公司总部。 三、 员工生日会流程 1. 主持人上台开场,宣布生日员工名单。 2. 领导致辞并给生日员工发放生日礼物。 3. 全体人员参与互动活动。 4. 领导给活动总结,宣布和生日员工聚餐的地点。 5.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6. 会后领导与生日员工聚餐。 三、 各经理在员工生日当天另行为本辖区生日员工庆祝生日。 预算:1. 制作员工生日关怀手册 2 元/本。 2. 生日礼品费用 30 元---50 元/人。 3. 聚餐费用 30 元---50 元/人。 4. 总费用初步估计为 4000 元-----5000 元/一年。

1 页 445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关怀管理方案(全方位)

员工关怀管理方案(全方位)

员工关怀管理方案 1. 目的 为贯彻执行公司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体现公司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和关怀,并 以此增进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忠诚度,进而达到让员工保持更好的工作心态, 与公司共同成长和发展,特制定本关怀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含非全日制工作人员、后勤人员等的关怀管理。 3. 职责 3.1. 人力资源部  负责本制度的修善与解释。  组织或督促相关人员落实员工关怀行为。 3.2. 职能部门和相关领导  依照本制度要求具体落实员工关怀行为。 4. 内容 4.1. 新员工关怀 4.1.1. 从员工应聘之时起,即严禁任何工作人员对应聘人员或新进人员有冷漠对待、 苛刻责备、嘲讽讥笑等行为。 4.1.2. 凡有新进人员达到公司,必须由主管级或以上人员为其介绍公司的主要领导情 况及他在工作环境中最多接触和协同工作的同事情况,并为其安排一位带教人 员使其尽快融入公司,进入工作状态。 4.1.3. 新员工到岗前两个星期之内,上级主管须做不低于 3 次的访谈,了解其进入工 作岗位后的工作状况及生活状况;人事主管须做不低于 1 次的访谈,了解其进 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状况及生活状况。 4.1.4. 新员工(上岗 1 月以内的)出现工作过失的,一律以帮助教育为基本的处理方 式。但对于屡教不改者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事故者符合关于员工奖惩管理相关规 定中应予辞退的,按辞退办理。 4.1.5. 每月度的部门例会增加新进员工(上次例会至本次例会期间入职员工)的发言 及欢迎仪式,由部门经理亲自对新进员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邀请新进员工讲 话或者发表自己的感想。 4.2. 节日关怀 4.2.1. 主管人员平时需多向下属员工发送关怀问候短信及节日祝福短信。中秋、春节两 个节日公司总经理及主管人员需向全体员工发送致谢、祝福及问候的短信。 4.2.2. 人力资源部建立短信平台,代表公司向员工发送关怀问候短信及节日祝福短信 及相关通知。 4.2.3. 中秋节、春节向全体员工发放 100 元福利,三八节所有女性员工发放 50 元福利。 4.2.4. 年终晚会:每年春节前组织一次全体员工集会(餐),邀请公司员工参加,并 致以节日祝福。 4.2.5. 在每年中秋、端午节前,由人力资源部申请购买适当数量的月饼或粽子,于节 前发放至员工手中。 4.2.6. 公司每次组织集体性聚会或者活动前需调阅员工信息资料,并酌情就有特殊信 仰、禁忌、特殊生活习惯和本次聚会或者活动有所冲突的员工做出妥善安排。 4.3. 员工生病关怀及劳动保护 4.3.1. 凡生病员工,上级主管至少需短信问候并在归岗后表示慰问。对于生病住院和 工伤的员工,至少由其上级主管与人力资源部主管一起进行看望慰问。生病住 院并病情比较严重的,人力资源部组织高层领导(总经理)代表公司前往探望 慰问,必要时邀请董事长陪同前往看望慰问。让病痛中员工深切感受到公司的 关怀。 4.3.2. 员工家庭出现应急重大困难或病号,公司及时采买价值 200 元的礼品予以探望 慰问,情况特殊的可以组织员工捐款。 4.4. 家庭拜访及亲属关怀 4.4.1. 员工家庭出现应急重大困难或病号,公司及时采买价值 200 元的礼品予以探望 慰问,情况特殊的可以组织员工捐款。 4.4.2. 对于家庭困难员工和工伤员工定期家访慰问。 4.5. 生日庆祝 4.5.1. 人力资源部为新进员工办理入职手续时就员工的生日,生日信息需遵从地区习 惯,并定期向组长级以上人员进行公布。 4.5.2. 凡员工生日,上级主管须亲自致以祝福问候(至少其上级直属主管需发短信祝 福问候)。由人力资源部代表公司对员工给予祝福问候。 4.5.3. 员工生日免费午餐活动 凡是员工生日当天,公司食堂免费提供一份午餐,使大 家在宏业上班有一份关爱,有一份温情。 4.6. 婚育贺仪 4.6.1. 员工结婚登记手续后,请于注册后半年内持结婚证至人力资源部备案。公司将 致以结婚贺仪,转正员工 200 元,未转正员工 100 元。 4.6.2. 员工在子女出生后,公司会派专人慰问,3 个月内凭小孩出生证明,公司将致 贺仪 200 元。 4.6.3. 员工的直系亲属身故,公司拿出一份价值 300 元的吊唁礼单,公司领导或部门 领导亲自吊唁。 4.7. 员工活动 所有员工均有机会参加公司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体育锻炼、娱乐活动和其它各 项活动,如周年庆活动、年终晚会、“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员工体育比赛、郊 游等。 4.8. 其它关怀 4.8.1. 年度优秀员工公司除了进行表彰以外可组织一次外出游玩或者聚会,由总经理 及公司主要管理人员陪同。 4.8.2. 每年定期或是不定期组织座谈会,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诉求。

3 页 456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关怀计划方案(3大关键点)

员工关怀计划方案(3大关键点)

员工关怀计划方案 员工是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和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为了贯彻落实公司“以 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向上的企业,人力资源部现拟出员工关怀 计划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文关怀   企业固然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然而,在一个企业中同样需要有人文关怀的氛 围。这种人文关怀,说到底,就是一种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理念。多了解、掌握员工关心 的热点、难点问题,细心关注员工的思想情感波动和情绪变化,帮助员工缓解压力,推 出公司领导接待日等措施,切实加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要抓住一切机会,以情感 人,体现企业本身对于人才的重视,在企业营造出类似家庭的氛围,从而凝聚人心, 达到薪酬激励所不能够达到的效果,唯有这样,才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愿意为 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否则,员工将认为自己和企业的关系不过是一种买卖交换关系 , 企业付多少钱,我出多少力而已。为了切实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实施: 1、关怀员工的职业发展,营造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环境,给员工提供实现自 我价值的职业生涯空间和成长发展机会,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适才适岗,形成干 事有舞台、工作有动力、评价有标准、发展有空间、利益有保障的良好氛围; 2、关心员工的薪酬福利,关注员工的薪酬、津贴和其他福利收入增减变化,科学、合 理地确定工作报酬,努力为员工改善福利待遇,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关怀员工身心健康,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为员工定期体检,随时监测员工的健康 状况,为他们提供健康饮食计划,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督导员工关注自身健 康。 4、关心员工家庭生活,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做员工的贴心人,设立“五必 访”制度,即:员工家庭出现特殊困难必访;员工家庭出现重大矛盾必访;员工家庭 遭遇意外灾祸必访;员工生病住院必访;员工直系亲属病故必访。 5、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措施来关怀员工,如在员工生日时候送上一份小 礼物或者卡片;对员工家庭事务加以关心和帮助;为员工编制一份治安案例防范手册 ; 在新年给员工送上新年礼物;由上级领导每年给员工送上一张小卡片,写上员工的优 点和不足等等。   所有以上这些措施,其目的都在于体现公司对员工的重视和关心,真心关注员工 的发展。    二、心理辅导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 视,而心理辅导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就凸现了出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议考虑 在人事行政部内设置一个心理辅导岗位,其主要职责如下:   1、把脉与诊治   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有目的性的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 素。   2、宣传与推广   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海报、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员工对 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员工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   3、全员培训   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等一系列培训, 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   4、心理咨询   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对于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员工,提供咨询热线、团体 辅导、个人面询等多种形式,充分解决员工心理困扰问题。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 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三、沟通管理   在现代企业之中,沟通已从微不足道的小事,逐渐变成企业里举足轻重的一环, 而今它又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企业中,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沟通,有助于中 层和基层员工能够了解企业的最终目标,将企业的整体战略贯彻到底层,从而使每个 员工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所在。而部门之间的沟通更是对企业内各项工作的协调 进行和顺利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沟通在开发员工的情绪资本及各项措施中 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员工与企业维持和谐的重要方法。所以,重视沟通是企业 应当首要关注的事情。沟通管理具体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主要在 制度框架中进行,如书面沟通、会议沟通和个别沟通等。但正式沟通有时会产生紧张的 感觉,使员工真实的想法无法表达。因此采取非正式沟通就更容易让员工开放地表达自 己的想法,释放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1、走动式管理   管理人员在员工工作期间不时到员工附近走动,与员工进行交流,或者解决员工 提出的问题。管理人员对员工及时的问候和关心,即使本身不能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但 足以使员工感到压力的减轻,感到鼓舞和激励。但管理人员在走动式管理的过程中,应 注意不要对员工具体的工作行为做过多的干涉,不要对他们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否则 会给员工一种突然袭击检查工作的感觉,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逆反情绪。 2、工作间歇时沟通   管理人员利用各种各样的工作间歇与员工进行沟通,例如与员工共进午餐等等, 但要注意不要过多谈论比较严肃的工作问题,可以谈论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例如聊 聊家常事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发现员工的真实需要,而且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一些工 作中的问题,让员工主动提出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3、非正式会议   主要包括联欢会、新年晚会等各种形式的非正式活动。管理人员可以在比较轻松的 气氛中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需要帮助的问题。    四、增强使命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从最低的生存的需求到最 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荣誉感、自豪感,就是要引导员工工作的目 的不再是仅仅为了生存,为了工资,而是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和意义所在,将工作看作是自我实现的途径。通过消除等级观念,让员工交流思想、沟 通信息、荣辱与共,能够使员工士气高涨,表现出色,并建立起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 相互信任,从而激发他们的强大动力。 五、关注落后分子   很多企业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关注落后分子,他们相信,替换落后人员比激励培养 他们更容易,成本更低。但在公司员工短缺时,对落后员工拉一把,不仅可能让他们重 新振作,而且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建立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忠诚和归属 感是相互信任的要素,也是激发使命感、荣誉感的关键。公司可以让一线管理人员来帮 教落后员工,来对可能遭冷落的员工进行专门培训,还可以通过考核一线管理人员是 否关心落后人员来促进对落后人员的关心。 六、用纪律培育自豪感   当人们对企业强加的、自上而下的纪律不满意时,管理人员可以鼓励自律和集体约 束。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唤起人们对有自律行为的员工的关注,对他们在公司简报上予 以特写报道,或者公开授奖,从而建立自豪感,并为其他人树立榜样。此外,还可以对 员工指出不足,尤其是指出那些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    七、提高危机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定的危机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公司应该 让员工明白,公司是一艘船,而所有员工便是同坐这艘船的人,大家唯有同舟共济, 才能够使大船扬帆远航,否则,公司如果失败,对于员工也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此, 公司可以让员工明白当前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一定的危机感,只有这样,员 工才能够真正和公司融为一体,自觉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力资源部

3 页 534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汇总表(基础数据、结构分析、离职分析、保险、费用、绩效等)

人力资源汇总表(基础数据、结构分析、离职分析、保险、费用、绩效等)

卓凡集团人力资源数据 月 数据 份 类别 场地 数据 五 人事 月 数据 营业 数据 数据 指标 场地 数据 六 人事 月 数据 营业 数据 数据 指标 场地 数据 数据/指标 营业面积 办公面积 公用面积 出租面积 闲置面积 总面积 单位租金 出租租金 分租面积 分租租金 一线人数 二线人数 编内人数 编外人数 总人数 营业收入总额 经营利润总额 费用总额 人均产值 人均利润 人均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利润 场地闲置率 单位面积租金 营业面积 办公面积 公用面积 出租面积 闲置面积 总面积 单位租金 出租租金 分租面积 分租租金 一线人数 二线人数 编内人数 编外人数 总人数 营业收入总额 经营利润总额 费用总额 人均产值 人均利润 人均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利润 场地闲置率 单位面积租金 营业面积 办公面积 上海 总部 扬州 百度 苏州 后宫 苏州 百度 绍兴 百度 台州 1分店 2分店 3分店 4分店 百度 场地 数据 七 人事 月 数据 营业 数据 数据 指标 场地 数据 八 人事 月 数据 营业 数据 数据 指标 场地 数据 九 月 公用面积 出租面积 闲置面积 总面积 单位租金 出租租金 分租面积 分租租金 一线人数 二线人数 编内人数 编外人数 总人数 营业收入总额 经营利润总额 费用总额 人均产值 人均利润 人均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利润 场地闲置率 单位面积租金 营业面积 办公面积 公用面积 出租面积 闲置面积 总面积 单位租金 出租租金 分租面积 分租租金 一线人数 二线人数 编内人数 编外人数 总人数 营业收入总额 经营利润总额 费用总额 人均产值 人均利润 人均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利润 场地闲置率 单位面积租金 营业面积 办公面积 公用面积 出租面积 闲置面积 总面积 单位租金 出租租金 分租面积 场地 数据 九 人事 月 数据 营业 数据 数据 指标 场地 数据 十 人事 月 数据 营业 数据 数据 指标 场地 数据 十 人事 一 月 数据 营业 数据 分租租金 一线人数 二线人数 编内人数 编外人数 总人数 营业收入总额 经营利润总额 费用总额 人均产值 人均利润 人均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利润 场地闲置率 单位面积租金 营业面积 办公面积 公用面积 出租面积 闲置面积 总面积 单位租金 出租租金 分租面积 分租租金 一线人数 二线人数 编内人数 编外人数 总人数 营业收入总额 经营利润总额 费用总额 人均产值 人均利润 人均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利润 场地闲置率 单位面积租金 营业面积 办公面积 公用面积 出租面积 闲置面积 总面积 单位租金 出租租金 分租面积 分租租金 一线人数 二线人数 编内人数 编外人数 总人数 营业收入总额 经营利润总额 十 一 月 营业 数据 数据 指标 场地 数据 十 二 人事 数据 月 营业 数据 数据 指标 费用总额 人均产值 人均利润 人均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利润 场地闲置率 单位面积租金 营业面积 办公面积 公用面积 出租面积 闲置面积 总面积 单位租金 出租租金 分租面积 分租租金 一线人数 二线人数 编内人数 编外人数 总人数 营业收入总额 经营利润总额 费用总额 人均产值 人均利润 人均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利润 场地闲置率 单位面积租金 卓凡集团人力资源数据汇总表 5分店 6分店 7分店 9分店 14分 店 15分 店 16分 店 17分 店 18分 店 19分 店 20分 店 21分 店 22分 店 23分 店 24分 店 25分 店 汇总 月 份 数据 类别 数据/指标 1分 店 2分 店 3分 店 4分 店 5分 店 6分 店 8分 店 9分 店 10分 11分 12分 13分 14分 店 店 店 店 店 总监 经理 在职 总人 主管 数 员工 合计 男性 性别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13 26 8 50 97 70 27 17 50 24 6 4 58 28 7 0 2 3 16 107 128 98 30 4 45 42 37 15 100 6 6 1 1 2 12 117 132 96 36 2 46 38 46 8 102 13 7 2 3 5 18 139 165 96 69 4 67 66 28 11 132 18 4 0 3 3 17 102 125 102 23 2 11 45 67 8 104 9 3 1 4 4 16 131 155 96 59 1 21 88 45 7 123 24 1 0 3 4 17 139 163 103 60 0 1 110 52 3 145 7 8 0 3 8 18 166 195 135 60 2 70 73 50 0 163 13 19 0 2 5 11 134 152 101 51 2 66 61 23 7 128 10 7 0 高中(职中) 五 月 年龄 性别 比例 初中及以下 ≤20周岁 20~29周岁 30~39周岁 40~49周岁 ≥50周岁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结构 高中(职中) 初中及以下 ≤20周岁 20~29周岁 年龄 30~39周岁 结构 40~49周岁 ≥50周岁 总监 经理 在职 总人 主管 数 员工 合计 男性 性别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高中(职中) 六 月 初中及以下 ≤20周岁 20~30周岁 年龄 30~32周岁 40~42周岁 1 3 13 132 149 94 55 1 50 55 43 0 143 5 1 0 2 4 15 127 148 87 61 5 48 55 40 42 97 8 1 0 2 9 19 205 235 145 90 5 92 68 70 16 204 14 1 0 2 5 16 123 146 97 49 0 46 46 54 12 114 10 7 3 72.16% 76.56% 72.73% 58.18% 81.60% 61.94% 63.19% 69.23% 66.45% 63.09% 58.78% 61.70% 66.44% 27.84% 23.44% 27.27% 41.82% 18.40% 38.06% 36.81% 30.77% 33.55% 36.91% 41.22% 38.30% 33.56% 17.53% 3.13% 1.52% 2.42% 1.60% 0.65% 0.00% 1.03% 1.32% 0.67% 3.38% 2.13% 0.00% 51.55% 35.16% 34.85% 40.61% 8.80% 13.55% 0.61% 35.90% 43.42% 33.56% 32.43% 39.15% 31.51% 24.74% 32.81% 28.79% 40.00% 36.00% 56.77% 67.48% 37.44% 40.13% 36.91% 37.16% 28.94% 31.51% 6.19% 28.91% 34.85% 16.97% 53.60% 29.03% 31.90% 25.64% 15.13% 28.86% 27.03% 29.79% 36.99% 4.12% 11.72% 6.06% 6.67% 6.40% 4.52% 1.84% 0.00% 4.61% 0.00% 28.38% 6.81% 8.22% 59.79% 78.13% 77.27% 80.00% 83.20% 79.35% 88.96% 83.59% 84.21% 95.97% 65.54% 86.81% 78.08% 28.87% 4.69% 9.85% 10.91% 7.20% 15.48% 4.29% 6.67% 6.58% 3.36% 5.41% 5.96% 6.85% 7.22% 4.69% 5.30% 2.42% 2.40% 0.65% 4.91% 9.74% 4.61% 0.67% 0.68% 0.43% 4.79% 0.00% 0.78% 1.52% 0.00% 0.8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05% 13 25 8 47 93 65 28 14 50 23 6 6 64 17 6 2 4 15 112 133 96 37 3 46 45 39 16 103 6 7 1 2 12 117 132 95 37 2 46 39 45 9 100 13 8 3 5 17 149 174 95 79 4 72 69 29 10 145 15 4 3 3 17 95 118 97 21 2 10 36 70 11 95 8 3 2 6 16 127 151 98 53 1 21 90 39 4 125 21 1 3 4 17 128 152 104 48 2 47 59 44 4 129 12 6 3 8 18 178 207 126 81 2 68 82 55 0 181 8 17 2 5 11 124 142 102 40 4 63 55 20 8 116 11 7 1 3 13 128 145 93 52 1 91 32 21 0 139 5 1 2 4 14 119 139 78 61 3 13 81 42 10 116 10 3 2 8 19 193 222 140 82 5 92 60 65 16 195 10 1 2 4 16 127 149 99 50 0 48 47 54 10 119 10 8 六 月 年龄 ≥51周岁 男性 性别 比例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结构 高中(职中) 年龄 结构 在职 总人 数 性别 学历 七 月 年龄 性别 比例 初中及以下 ≤20周岁 20~30周岁 30~32周岁 40~42周岁 ≥51周岁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高中(职中) 初中及以下 ≤19周岁 20~31周岁 30~33周岁 40~43周岁 ≥52周岁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结构 高中(职中) 初中及以下 ≤21周岁 20~31周岁 年龄 30~33周岁 结构 40~43周岁 ≥52周岁 总监 经理 在职 总人 主管 数 员工 合计 男性 性别 0 1 2 0 1 0 1 1 0 0 0 0 2 69.89% 72.18% 71.97% 54.60% 82.20% 64.90% 68.42% 60.87% 71.83% 64.14% 56.12% 63.06% 66.44% 30.11% 27.82% 28.03% 45.40% 17.80% 35.10% 31.58% 39.13% 28.17% 35.86% 43.88% 36.94% 33.56% 15.05% 2.26% 1.52% 2.30% 1.69% 0.66% 1.32% 0.97% 2.82% 0.69% 2.16% 2.25% 0.00% 53.76% 34.59% 34.85% 41.38% 8.47% 13.91% 30.92% 32.85% 44.37% 62.76% 9.35% 41.44% 32.21% 24.73% 33.83% 29.55% 39.66% 30.51% 59.60% 38.82% 39.61% 38.73% 22.07% 58.27% 27.03% 31.54% 6.45% 29.32% 34.09% 16.67% 59.32% 25.83% 28.95% 26.57% 14.08% 14.48% 30.22% 29.28% 36.24% 6.45% 12.03% 6.82% 5.75% 9.32% 2.65% 2.63% 0.00% 5.63% 0.00% 7.19% 7.21% 6.71% 68.82% 77.44% 75.76% 83.33% 80.51% 82.78% 84.87% 87.44% 81.69% 95.86% 83.45% 87.84% 79.87% 18.28% 4.51% 9.85% 8.62% 6.78% 13.91% 7.89% 3.86% 7.75% 3.45% 7.19% 4.50% 6.71% 6.45% 5.26% 6.06% 2.30% 2.54% 0.66% 3.95% 8.21% 4.93% 0.69% 2.16% 0.45% 5.37% 0.00% 0.75% 1.52% 0.00% 0.85% 0.00% 0.66% 0.48% 0.00% 0.00% 0.00% 0.00% 1.34% 13 26 9 45 93 65 28 14 48 25 6 6 56 25 6 0 2 4 15 114 135 100 35 4 45 47 39 18 102 7 7 1 1 3 12 132 148 98 50 2 49 52 45 14 110 14 8 2 2 5 17 61 85 59 26 1 25 33 26 7 58 11 6 3 3 2 17 93 115 96 19 2 11 50 52 12 89 10 3 1 2 6 13 129 150 99 51 1 21 89 39 4 124 22 0 0 3 4 17 147 171 113 58 2 13 101 55 21 130 13 6 1 3 8 18 179 208 117 91 2 78 65 63 0 177 9 15 7 2 6 10 137 155 105 50 5 64 57 29 20 118 10 7 0 1 3 13 132 149 94 55 1 91 33 24 0 143 5 1 0 3 3 16 127 149 85 64 3 21 74 51 23 112 12 2 0 2 8 19 203 232 149 83 5 92 78 57 17 204 10 1 0 2 4 16 143 165 113 52 0 58 48 59 15 131 11 6 2 69.89% 74.07% 66.22% 69.41% 83.48% 66.00% 66.08% 56.25% 67.74% 63.09% 57.05% 64.22% 68.48% 30.11% 25.93% 33.78% 30.59% 16.52% 34.00% 33.92% 43.75% 32.26% 36.91% 42.95% 35.78% 31.52% 15.05% 2.96% 1.35% 1.18% 1.74% 0.67% 1.17% 0.96% 3.23% 0.67% 2.01% 2.16% 0.00% 51.61% 33.33% 33.11% 29.41% 9.57% 14.00% 7.60% 37.50% 41.29% 61.07% 14.09% 39.66% 35.15% 26.88% 34.81% 35.14% 38.82% 43.48% 59.33% 59.06% 31.25% 36.77% 22.15% 49.66% 33.62% 29.09% 6.45% 28.89% 30.41% 30.59% 45.22% 26.00% 32.16% 30.29% 18.71% 16.11% 34.23% 24.57% 35.76% 6.45% 13.33% 9.46% 8.24% 10.43% 2.67% 12.28% 0.00% 12.90% 0.00% 15.44% 7.33% 9.09% 60.22% 75.56% 74.32% 68.24% 77.39% 82.67% 76.02% 85.10% 76.13% 95.97% 75.17% 87.93% 79.39% 26.88% 5.19% 9.46% 12.94% 8.70% 14.67% 7.60% 4.33% 6.45% 3.36% 8.05% 4.31% 6.67% 6.45% 5.19% 5.41% 7.06% 2.61% 0.00% 3.51% 7.21% 4.52% 0.67% 1.34% 0.43% 3.64% 0.00% 0.74% 1.35% 3.53% 0.87% 0.00% 0.58% 3.37% 0.00% 0.00% 0.00% 0.00% 1.21% 14 26 7 44 91 65 2 4 19 109 134 101 1 3 12 149 165 94 2 5 18 144 169 73 2 2 17 101 122 99 2 6 13 121 142 97 3 5 20 146 174 110 3 7 17 172 199 118 2 6 10 133 151 99 1 3 13 123 140 90 3 3 16 115 137 79 3 8 19 184 214 135 2 4 16 135 157 107 性别 学历 八 月 年龄 性别 比例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高中(职中) 初中及以下 ≤22周岁 20~32周岁 30~39周岁 40~44周岁 ≥53周岁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结构 高中(职中) 初中及以下 ≤22周岁 20~32周岁 年龄 30~34周岁 结构 40~44周岁 ≥53周岁 总监 经理 在职 总人 主管 数 员工 合计 男性 性别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高中(职中) 九 月 年龄 性别 比例 初中及以下 ≤20周岁 20~30周岁 30~32周岁 40~42周岁 ≥51周岁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26 13 46 24 8 6 48 30 7 0 33 4 42 50 38 17 102 7 7 1 71 2 54 58 51 12 129 14 8 2 96 4 75 64 26 8 146 12 3 0 23 2 18 56 46 14 88 14 4 2 45 1 22 90 29 3 126 13 0 0 64 2 14 110 48 17 138 13 5 1 81 2 74 71 52 0 172 5 14 8 52 3 67 55 26 17 116 11 7 0 50 1 84 32 23 0 134 5 1 0 58 3 20 69 45 20 104 11 2 0 79 5 85 75 49 10 194 9 1 0 50 0 55 46 56 14 124 11 6 2 71.43% 75.37% 56.97% 43.20% 81.15% 68.31% 63.22% 59.30% 65.56% 64.29% 57.66% 63.08% 68.15% 28.57% 24.63% 43.03% 56.80% 18.85% 31.69% 36.78% 40.70% 34.44% 35.71% 42.34% 36.92% 31.85% 14.29% 2.99% 1.21% 2.37% 1.64% 0.70% 1.15% 1.01% 1.99% 0.71% 2.19% 2.34% 0.00% 50.55% 31.34% 32.73% 44.38% 14.75% 15.49% 8.05% 37.19% 44.37% 60.00% 14.60% 39.72% 35.03% 26.37% 37.31% 35.15% 37.87% 45.90% 63.38% 63.22% 35.68% 36.42% 22.86% 50.36% 35.05% 29.30% 8.79% 28.36% 30.91% 15.38% 37.70% 20.42% 27.59% 26.13% 17.22% 16.43% 32.85% 22.90% 35.67% 6.59% 12.69% 7.27% 4.73% 11.48% 2.11% 9.77% 0.00% 11.26% 0.00% 14.60% 4.67% 8.92% 52.75% 76.12% 78.18% 86.39% 72.13% 88.73% 79.31% 86.43% 76.82% 95.71% 75.91% 90.65% 78.98% 32.97% 5.22% 8.48% 7.10% 11.48% 9.15% 7.47% 2.51% 7.28% 3.57% 8.03% 4.21% 7.01% 7.69% 5.22% 4.85% 1.78% 3.28% 0.00% 2.87% 7.04% 4.64% 0.71% 1.46% 0.47% 3.82% 0.00% 0.75% 1.21% 0.00% 1.64% 0.00% 0.57% 4.02% 0.00% 0.00% 0.00% 0.00% 1.27% 14 26 8 43 91 68 23 13 46 25 7 6 51 27 7 0 2 4 20 112 138 106 32 5 51 48 34 19 101 10 7 1 2 3 12 140 157 94 63 2 53 58 44 12 123 12 8 2 2 5 18 145 170 93 77 4 76 68 22 10 142 15 3 0 2 2 17 103 124 101 23 0 10 56 58 13 96 9 3 3 2 6 12 127 147 98 49 1 22 95 29 4 129 14 0 0 3 5 19 141 168 105 63 2 15 104 47 18 129 16 4 1 3 7 17 171 198 124 74 2 75 67 54 2 169 5 14 8 3 6 16 134 159 105 54 5 72 57 25 21 117 14 7 0 1 2 13 127 143 89 54 1 82 34 26 0 131 7 5 0 3 5 19 110 137 85 52 4 12 69 52 13 108 13 2 1 3 8 19 185 215 133 82 5 81 79 50 9 196 9 1 0 2 4 16 138 160 110 50 0 17 85 58 16 125 11 6 2 74.73% 76.81% 59.87% 54.71% 81.45% 66.67% 62.50% 62.63% 66.04% 62.24% 62.04% 61.86% 68.75% 25.27% 23.19% 40.13% 45.29% 18.55% 33.33% 37.50% 37.37% 33.96% 37.76% 37.96% 38.14% 31.25% 14.29% 3.62% 1.27% 2.35% 0.00% 0.68% 1.19% 1.01% 3.14% 0.70% 2.92% 2.33% 0.00% 50.55% 36.96% 33.76% 44.71% 学历 结构 高中(职中) 27.47% 初中及以下 7.69% ≤20周岁 6.59% 20~30周岁 56.04% 年龄 结构 8.06% 14.97% 8.93% 37.88% 45.28% 57.34% 8.76% 37.67% 10.63% 34.78% 36.94% 40.00% 45.16% 64.63% 61.90% 33.84% 35.85% 23.78% 50.36% 36.74% 53.13% 24.64% 28.03% 12.94% 46.77% 19.73% 27.98% 27.27% 15.72% 18.18% 37.96% 23.26% 36.25% 13.77% 7.64% 5.88% 10.48% 2.72% 10.71% 1.01% 13.21% 0.00% 9.49% 4.19% 10.00% 73.19% 78.34% 83.53% 77.42% 87.76% 76.79% 85.35% 73.58% 91.61% 78.83% 91.16% 78.13% 年龄 结构 30~32周岁 29.67% 7.25% 7.64% 8.82% 7.26% 9.52% 9.52% 2.53% 8.81% 4.90% 9.49% 4.19% 6.88% 40~42周岁 7.69% 5.07% 5.10% 1.76% 2.42% 0.00% 2.38% 7.07% 4.40% 3.50% 1.46% 0.47% 3.75% ≥51周岁 0.00% 0.72% 1.27% 0.00% 2.42% 0.00% 0.60% 4.04% 0.00% 0.00% 0.73% 0.00% 1.25% 总监 经理 在职 总人 主管 数 员工 合计 男性 性别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高中(职中) 十 月 年龄 性别 比例 初中及以下 ≤21周岁 20~31周岁 30~33周岁 40~43周岁 ≥52周岁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结构 高中(职中) 初中及以下 ≤21周岁 20~31周岁 年龄 结构 30~33周岁 40~43周岁 ≥52周岁 总监 经理 在职 总人 主管 数 员工 合计 男性 性别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高中(职中) 十 一 月 初中及以下 ≤21周岁 20~31周岁 年龄 30~33周岁 40~43周岁 十 一 月 年龄 ≥52周岁 男性 性别 比例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结构 高中(职中) 年龄 结构 在职 总人 数 性别 学历 十 二 月 年龄 性别 比例 初中及以下 ≤21周岁 20~31周岁 30~33周岁 40~43周岁 ≥52周岁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高中(职中) 初中及以下 ≤22周岁 20~32周岁 30~34周岁 40~44周岁 ≥53周岁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专科 学历 结构 高中(职中) 初中及以下 ≤22周岁 20~32周岁 年龄 30~34周岁 结构 40~44周岁 ≥53周岁 16分 21分 22分 23分 24分 25分 26分 27分 28分 29分 30分 31分 32分 集团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汇总 43 85 204 1774 2106 1403 703 49 631 826 600 143 1702 176 75 10 1 4 4 33 42 35 7 3 11 12 16 2 19 13 3 5 6 3 7 155 171 79 92 2 57 78 34 2 139 22 4 4 11 17 27 396 451 245 206 14 123 135 179 60 258 63 50 20 3 5 21 149 178 144 34 0 11 79 88 21 110 33 10 4 1 3 0 2 6 3 3 1 4 1 0 0 1 4 1 0 1 1 5 53 60 55 5 1 10 22 27 1 32 16 6 5 0 1 3 24 28 10 18 0 4 4 20 2 15 3 6 2 0 2 2 7 11 9 2 0 2 6 3 0 4 4 1 2 1 5 18 75 99 67 32 1 10 58 30 14 62 14 6 3 79 133 292 2676 3180 2066 1114 78 878 1225 999 245 2353 354 170 58 66.62% 83.33% 46.20% 54.32% 80.90% 50.00% 91.67% 35.71% 81.82% 67.68% 57.14% 64.97% 8.33% 64.29% 18.18% 32.32% 42.86% 35.03% 33.38% 16.67% 53.80% 45.68% 19.10% 50.00% 2.33% 7.14% 1.17% 3.10% 0.00% 16.67% 1.67% 0.00% 0.00% 1.01% 25.00% 2.45% 6.18% 66.67% 16.67% 14.29% 18.18% 10.10% 53.57% 27.61% 39.22% 28.57% 45.61% 29.93% 44.38% 16.67% 36.67% 14.29% 54.55% 58.59% 14.29% 38.52% 28.49% 38.10% 19.88% 39.69% 49.44% 0.00% 45.00% 71.43% 27.27% 30.30% 7.14% 31.42% 6.79% 4.76% 1.17% 0.00% 1.67% 7.14% 0.00% 14.14% 0.00% 7.70% 80.82% 45.24% 81.29% 57.21% 61.80% 16.67% 53.33% 53.57% 36.36% 62.63% 39.29% 73.99% 8.36% 30.95% 12.87% 13.97% 18.54% 66.67% 26.67% 10.71% 36.36% 14.14% 21.43% 11.13% 3.56% 7.14% 2.34% 11.09% 5.62% 16.67% 10.00% 21.43% 9.09% 6.06% 28.57% 5.35% 0.47% 11.90% 2.34% 4.43% 2.25% 0.00% 8.33% 7.14% 18.18% 3.03% 10.71% 1.82% 12 9 0 11 32 19 13 8 16 6 2 0 12 8 8 81 141 303 2808 3333 2142 1191 89 1039 1186 1019 245 2509 341 177 29.96% 26.19% 33.33% 27.27% 2 6 15 178 201 113 88 14 67 60 60 20 165 10 4 12 7 1 8 28 16 12 7 15 4 2 0 11 6 8 3 43 89 218 1908 2258 1470 788 60 749 826 623 128 1866 171 80 1 4 4 34 43 36 7 2 11 12 18 2 23 11 2 6 4 7 145 162 78 84 3 54 75 30 2 131 21 4 13.30% 11.80% 12 17 27 414 470 254 216 13 128 135 194 74 261 62 54 3 6 21 145 175 147 28 0 38 55 82 22 109 31 9 1 3 0 2 6 3 3 1 4 1 0 0 1 4 1 1 1 5 50 57 53 4 1 10 20 26 1 29 16 6 0 1 3 25 29 11 18 0 4 5 20 3 15 3 6 0 2 2 7 11 9 2 0 3 6 2 0 5 3 1 2 5 16 67 90 62 28 1 22 45 22 13 57 11 6 2 13 5 4 19 4 0 5 2 2 3 4 61 56.22% 65.10% 83.72% 48.15% 54.04% 84.00% 50.00% 92.98% 37.93% 81.82% 68.89% 59.38% 64.27% 7.02% 62.07% 18.18% 31.11% 40.63% 35.73% 43.78% 34.90% 16.28% 51.85% 45.96% 16.00% 50.00% 6.97% 2.66% 4.65% 1.85% 2.77% 0.00% 16.67% 1.75% 0.00% 0.00% 1.11% 25.00% 33.33% 33.17% 25.58% 33.33% 27.23% 21.71% 66.67% 17.54% 13.79% 27.27% 24.44% 50.00% 31.17% 29.85% 36.58% 27.91% 46.30% 28.72% 31.43% 16.67% 35.09% 17.24% 54.55% 50.00% 18.75% 35.58% 0.00% 45.61% 68.97% 18.18% 24.44% 6.25% 30.57% 9.95% 5.67% 4.65% 1.23% 15.74% 12.57% 0.00% 1.75% 10.34% 0.00% 14.44% 0.00% 7.35% 82.09% 82.64% 53.49% 80.86% 55.53% 62.29% 16.67% 50.88% 51.72% 45.45% 63.33% 37.50% 75.28% 4.98% 7.57% 25.58% 12.96% 13.19% 17.71% 66.67% 28.07% 10.34% 27.27% 12.22% 25.00% 10.23% 1.99% 3.54% 4.65% 2.47% 11.49% 5.14% 16.67% 10.53% 20.69% 9.09% 6.67% 25.00% 5.31% 1.00% 0.58% 11.63% 2.47% 4.04% 2.29% 0.00% 8.77% 6.90% 18.18% 3.33% 12.50% 1.83% 13 8 0 12 33 20 13 7 18 5 3 0 12 9 8 4 80 139 300 2694 3213 2051 1162 84 977 1130 1022 360 2289 335 164 65 29.85% 27.59% 41.86% 18.52% 41.28% 46.86% 3 6 13 175 197 111 86 14 50 32 101 76 111 3 5 2 42 88 205 1817 2152 1404 748 56 666 784 646 233 1665 162 73 19 1 4 4 33 42 35 7 2 11 12 17 2 22 11 2 5 6 4 7 149 166 75 91 4 58 76 28 3 140 19 2 2 13 18 29 386 446 230 216 12 142 124 168 91 230 60 49 16 3 6 21 131 161 137 24 0 33 49 79 16 99 32 9 5 0 2 0 2 4 1 3 0 2 2 0 0 1 2 0 1 0 0 9 46 55 51 4 1 11 19 24 1 26 18 6 4 0 1 3 30 34 11 23 0 4 10 20 7 16 2 7 2 0 2 2 7 11 9 2 0 3 6 2 0 5 3 1 2 2 5 17 61 85 59 26 1 25 33 26 7 58 11 6 3 0 1 3 20 24 19 5 1 4 10 9 0 15 6 1 2 2.67% 65.24% 83.33% 45.18% 51.57% 85.09% 25.00% 92.73% 32.35% 81.82% 69.41% 79.17% 60.61% 63.83% 34.76% 16.67% 54.82% 48.43% 14.91% 75.00% 7.27% 67.65% 18.18% 30.59% 20.83% 39.39% 36.17% 2.60% 4.76% 2.41% 2.69% 0.00% 0.00% 1.82% 0.00% 0.00% 1.18% 4.17% 21.21% 2.61% 30.95% 26.19% 34.94% 31.84% 20.50% 50.00% 20.00% 11.76% 27.27% 29.41% 16.67% 54.55% 30.41% 36.43% 28.57% 45.78% 27.80% 30.43% 50.00% 34.55% 29.41% 54.55% 38.82% 41.67% 15.15% 35.17% 30.02% 40.48% 16.87% 37.67% 49.07% 10.83% 0.00% 43.64% 58.82% 18.18% 30.59% 37.50% 9.09% 31.81% 4.76% 1.81% 20.40% 9.94% 0.00% 1.82% 20.59% 0.00% 8.24% 0.00% 0.00% 11.20% 77.37% 52.38% 84.34% 51.57% 61.49% 25.00% 47.27% 47.06% 45.45% 68.24% 62.50% 36.36% 71.24% 7.53% 26.19% 11.45% 13.45% 19.88% 50.00% 32.73% 5.88% 27.27% 12.94% 25.00% 27.27% 10.43% 3.39% 4.76% 1.20% 10.99% 5.59% 0.00% 10.91% 20.59% 9.09% 7.06% 4.17% 24.24% 5.10% 0.88% 11.90% 1.20% 3.59% 3.11% 25.00% 7.27% 5.88% 18.18% 3.53% 8.33% 12.12% 2.02% 3 5 15 111 134 99 43 87 212 1787 2129 1366 1 4 4 31 40 33 6 4 7 151 168 73 14 20 31 393 458 243 3 6 21 132 162 138 0 2 0 2 4 1 0 1 8 48 57 53 0 1 3 25 29 11 0 2 2 7 11 9 2 5 18 56 81 57 1 2 6 22 31 25 16 12 1 14 43 27 86 146 313 2668 3213 2036 35 16 85 43 43 23 150 5 6 3 763 58 741 843 540 161 1771 160 71 19 7 2 11 11 16 2 20 11 2 5 95 4 59 77 28 3 143 18 2 2 215 11 149 122 176 85 249 54 49 21 24 0 32 50 80 14 103 32 9 4 3 0 2 2 0 0 1 2 0 1 4 2 11 20 24 1 27 19 6 4 18 0 4 7 18 3 16 2 6 2 2 0 3 5 3 0 4 4 1 2 24 1 26 30 24 7 53 12 6 3 6 1 7 14 9 0 16 10 4 1 16 12 20 6 5 0 15 14 9 5 1177 91 1065 1187 923 276 2418 338 165 69 73.88% 64.16% 82.50% 43.45% 53.06% 85.19% 25.00% 92.98% 37.93% 81.82% 70.37% 80.65% 62.79% 63.37% 26.12% 35.84% 17.50% 56.55% 46.94% 14.81% 75.00% 11.94% 7.02% 62.07% 18.18% 29.63% 19.35% 37.21% 36.63% 2.72% 5.00% 2.38% 2.40% 0.00% 0.00% 3.51% 0.00% 0.00% 1.23% 3.23% 27.91% 2.83% 63.43% 34.81% 27.50% 35.12% 32.53% 19.75% 50.00% 19.30% 13.79% 27.27% 32.10% 22.58% 46.51% 33.15% 32.09% 39.60% 27.50% 45.83% 26.64% 30.86% 50.00% 35.09% 24.14% 45.45% 37.04% 45.16% 13.95% 36.94% 32.09% 25.36% 40.00% 16.67% 38.43% 49.38% 0.00% 42.11% 62.07% 27.27% 29.63% 29.03% 11.63% 28.73% 17.16% 7.56% 5.00% 1.79% 18.56% 8.64% 0.00% 1.75% 10.34% 0.00% 8.64% 0.00% 0.00% 8.59% 111.94% 83.18% 50.00% 85.12% 54.37% 63.58% 25.00% 47.37% 55.17% 36.36% 65.43% 51.61% 34.88% 75.26% 3.73% 7.52% 27.50% 10.71% 11.79% 19.75% 50.00% 33.33% 6.90% 36.36% 14.81% 32.26% 32.56% 10.52% 4.48% 3.33% 5.00% 1.19% 10.70% 5.56% 0.00% 10.53% 20.69% 9.09% 7.41% 12.90% 20.93% 5.14% 2.24% 0.89% 12.50% 1.19% 4.59% 2.47% 25.00% 7.02% 6.90% 18.18% 3.70% 3.23% 11.63% 2.15% 3 4 15 153 175 99 76 16 45 78 36 9 147 8 6 5 45 87 221 1829 2182 1410 772 60 657 923 542 152 1764 170 73 23 1 3 4 28 36 29 7 2 9 10 15 2 17 10 2 5 5 4 4 112 125 57 68 2 39 57 27 4 97 18 4 2 16 20 29 377 442 231 211 9 137 125 171 75 245 63 44 15 3 6 21 132 162 138 24 0 12 72 78 16 101 32 10 3 0 2 1 2 5 1 4 1 2 2 0 0 2 2 1 0 0 1 8 47 56 52 4 2 11 20 23 1 26 20 6 3 0 1 3 24 28 11 17 0 3 7 18 2 16 2 6 2 0 2 2 7 11 9 2 0 3 5 3 0 4 4 1 2 2 5 18 55 80 56 24 1 26 30 23 7 52 12 6 3 2 3 8 28 41 34 7 1 12 19 9 0 21 15 4 1 17 14 1 14 46 30 16 12 23 6 5 0 17 14 10 5 91 148 320 2655 3214 2058 1156 90 934 1276 914 259 2362 362 167 64 56.57% 64.62% 80.56% 45.60% 52.26% 85.19% 20.00% 92.86% 39.29% 81.82% 70.00% 82.93% 65.22% 64.03% 43.43% 35.38% 19.44% 54.40% 47.74% 14.81% 80.00% 7.14% 60.71% 18.18% 30.00% 17.07% 34.78% 35.97% 9.14% 2.75% 5.56% 1.60% 2.04% 0.00% 3.57% 0.00% 0.00% 1.25% 2.44% 26.09% 2.80% 25.71% 30.11% 25.00% 31.20% 31.00% 20.00% 7.41% 40.00% 19.64% 10.71% 27.27% 32.50% 29.27% 50.00% 29.06% 44.57% 42.30% 27.78% 45.60% 28.28% 44.44% 40.00% 35.71% 25.00% 45.45% 37.50% 46.34% 13.04% 39.70% 20.57% 24.84% 41.67% 21.60% 38.69% 48.15% 0.00% 41.07% 64.29% 27.27% 28.75% 21.95% 10.87% 28.44% 5.14% 6.97% 5.56% 3.20% 16.97% 9.88% 0.00% 1.79% 7.14% 0.00% 8.75% 0.00% 0.00% 8.06% 84.00% 80.84% 47.22% 77.60% 55.43% 62.35% 40.00% 46.43% 57.14% 36.36% 65.00% 51.22% 36.96% 73.49% 4.57% 7.79% 27.78% 14.40% 14.25% 19.75% 40.00% 35.71% 7.14% 36.36% 15.00% 36.59% 30.43% 11.26% 3.43% 3.35% 5.56% 3.20% 9.95% 6.17% 20.00% 10.71% 21.43% 9.09% 7.50% 9.76% 21.74% 5.20% 2.86% 1.05% 13.89% 1.60% 3.39% 1.85% 0.00% 5.36% 7.14% 18.18% 3.75% 2.44% 10.87% 1.99% 月 数据类别 数据/指标 1分店 2分店 3分店 4分店 5分店 6分 8分店 9分店 10分 11分 12分 13分 份 店 店 店 店 店 在职 总人 数 主动离职 被动离职 五 月 自动离职 数据指标 相对 流失 率 在职 总人 数 主动离职 被动离职 六 月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流失率 离职率 淘汰率 自动离职率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全员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13 26 8 50 97 0 1 0 1 2 0 0 0 0 0 0 0 0 0 0 2.1% 2.1% 0.0% 0.0% 0.0% 3.8% 0.0% 2.0% 2.1% 13 25 8 47 93 0 0 0 3 3 0 0 0 2 3 16 107 128 0 0 1 4 5 0 0 0 6 6 0 0 0 1 1 4.7% 9.4% 4.7% 0.8% 0.0% 0.0% 6.3% 4.7% 4.7% 2 4 15 112 133 0 0 2 4 6 0 0 0 1 2 12 117 132 0 0 0 4 4 0 0 0 1 1 0 0 0 2 2 4.5% 5.3% 0.8% 1.5% 0.0% 0.0% 0.0% 5.1% 4.5% 1 2 12 117 132 0 0 0 6 6 0 0 0 3 5 18 139 165 0 0 0 11 11 0 0 0 1 1 0 0 0 0 0 6.7% 7.3% 0.6% 0.0% 0.0% 0.0% 0.0% 7.9% 6.7% 3 5 17 149 174 0 0 1 5 6 0 0 0 3 3 17 102 125 0 0 0 4 4 0 0 0 4 4 0 0 0 0 0 3.2% 6.4% 3.2% 0.0% 0.0% 0.0% 0.0% 3.9% 3.2% 3 3 17 95 118 0 0 0 3 3 0 0 0 4 4 16 131 155 0 0 0 2 2 0 0 0 1 1 0 0 0 0 0 1.3% 1.9% 0.6% 0.0% 0.0% 0.0% 0.0% 1.5% 1.3% 2 6 16 127 151 0 0 0 2 2 0 0 0 3 4 17 139 163 0 0 1 8 9 0 0 0 4 4 0 0 0 2 2 6.7% 9.2% 2.5% 1.2% 0.0% 0.0% 5.9% 7.2% 6.7% 3 4 17 128 152 0 0 0 5 5 0 0 0 3 8 18 166 195 0 0 0 5 5 0 0 0 0 0 0 0 0 4 4 4.6% 4.6% 0.0% 2.1% 0.0% 0.0% 0.0% 5.4% 4.6% 3 8 18 178 207 0 0 2 6 8 0 0 0 2 5 11 134 152 0 0 0 19 19 0 0 0 2 2 0 0 0 9 9 18.4% 19.7% 1.3% 5.9% 0.0% 0.0% 0.0% 20.9% 18.4% 2 5 11 124 142 0 0 0 18 18 0 0 0 1 3 13 132 149 0 0 0 8 8 0 0 0 0 0 0 0 0 2 2 6.7% 6.7% 0.0% 1.3% 0.0% 0.0% 0.0% 7.6% 6.7% 1 3 13 128 145 0 0 0 8 8 0 0 0 2 4 15 127 148 0 0 0 15 15 0 0 1 0 1 0 0 0 0 0 10.1% 10.8% 0.7% 0.0% 0.0% 0.0% 0.0% 11.8% 10.1% 2 4 14 119 139 0 0 1 11 12 0 0 1 2 9 19 205 235 0 0 0 11 11 0 0 0 1 1 0 0 0 0 0 4.7% 5.1% 0.4% 0.0% 0.0% 0.0% 0.0% 5.4% 4.7% 2 8 19 193 222 0 0 0 11 11 0 0 0 被动离职 六 月 自动离职 数据指标 相对 流失 率 在职 总人 数 主动离职 被动离职 七 月 自动离职 数据指标 相对 流失 率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流失率 离职率 淘汰率 自动离职率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全员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流失率 离职率 淘汰率 自动离职率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全员 0 0 0 0 1 0 1 4.3% 4.3% 0.0% 1.1% 0.0% 0.0% 12.5% 6.4% 4.3% 13 26 9 45 93 0 2 1 3 6 0 1 0 0 1 0 0 0 0 0 6.5% 7.5% 1.1% 0.0% 0.0% 7.7% 11.1% 6.7% 6.5% 5 5 0 0 0 0 0 4.5% 8.3% 3.8% 0.0% 0.0% 0.0% 13.3% 3.6% 4.5% 2 4 15 114 135 0 0 0 4 4 0 0 0 5 5 0 0 0 2 2 4.4% 8.1% 3.7% 1.5% 0.0% 0.0% 0.0% 5.3% 4.4% 1 1 0 0 0 0 0 4.5% 5.3% 0.8% 0.0% 0.0% 0.0% 0.0% 5.1% 4.5% 1 3 12 132 148 0 0 0 3 3 0 0 0 1 1 0 0 0 1 1 2.7% 3.4% 0.7% 0.7% 0.0% 0.0% 0.0% 3.0% 2.7% 9 9 0 0 0 0 0 3.4% 8.6% 5.2% 0.0% 0.0% 0.0% 5.9% 3.4% 3.4% 2 5 17 61 85 0 0 2 7 9 0 0 0 7 7 0 0 0 0 0 10.6% 18.8% 8.2% 0.0% 0.0% 0.0% 11.8% 11.5% 10.6% 7 7 0 0 0 0 0 2.5% 8.5% 5.9% 0.0% 0.0% 0.0% 0.0% 3.2% 2.5% 3 2 17 93 115 0 0 1 2 3 0 0 0 4 4 0 0 0 0 0 2.6% 6.1% 3.5% 0.0% 0.0% 0.0% 5.9% 2.2% 2.6% 3 3 0 0 0 0 0 1.3% 3.3% 2.0% 0.0% 0.0% 0.0% 0.0% 1.6% 1.3% 2 6 13 129 150 0 0 3 3 6 0 0 1 1 2 0 0 0 0 0 4.0% 5.3% 1.3% 0.0% 0.0% 0.0% 1 1 0 0 0 4 4 5.9% 6.6% 0.7% 2.6% 0.0% 0.0% 0.0% 7.0% 5.9% 3 4 17 147 171 0 0 0 5 5 0 0 0 0 0 0 0 0 1 1 3.5% 3.5% 0.0% 0.6% 0.0% 0.0% 23.1% 0.0% 2.3% 4.1% 4.0% 3.5% 3 3 0 0 0 2 2 4.8% 6.3% 1.4% 1.0% 0.0% 0.0% 11.1% 4.5% 4.8% 3 8 18 179 208 0 0 0 8 8 0 0 0 3 3 0 0 0 2 2 4.8% 6.3% 1.4% 1.0% 0.0% 0.0% 0.0% 5.6% 4.8% 1 1 0 0 0 8 8 18.3% 19.0% 0.7% 5.6% 0.0% 0.0% 0.0% 21.0% 18.3% 2 6 10 137 155 0 0 0 3 3 0 0 0 3 3 0 0 0 9 9 7.7% 9.7% 1.9% 5.8% 0.0% 0.0% 0.0% 8.8% 7.7% 1 1 0 0 0 0 0 5.5% 6.2% 0.7% 0.0% 0.0% 0.0% 0.0% 6.3% 5.5% 1 3 13 132 149 0 0 0 12 12 0 0 0 1 1 0 0 0 0 0 8.1% 8.7% 0.7% 0.0% 0.0% 0.0% 0.0% 9.1% 8.1% 5 6 0 0 0 13 13 18.0% 22.3% 4.3% 9.4% 0.0% 0.0% 7.1% 20.2% 18.0% 3 3 16 127 149 0 0 1 6 7 0 0 0 3 3 0 0 0 5 5 8.1% 10.1% 2.0% 3.4% 0.0% 0.0% 6.3% 8.7% 8.1% 1 1 0 0 0 0 0 5.0% 5.4% 0.5% 0.0% 0.0% 0.0% 0.0% 5.7% 5.0% 2 8 19 203 232 0 0 0 1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4.3% 4.3% 0.0% 0.0% 0.0% 0.0% 0.0% 4.9% 4.3% 在职 总人 数 主动离职 被动离职 八 月 自动离职 数据指标 相对 流失 率 在职 总人 数 主动离职 被动离职 九 月 自动离职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流失率 离职率 淘汰率 自动离职率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全员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14 26 7 44 91 0 1 1 2 4 0 0 0 0 0 0 1 0 2 3 7.7% 7.7% 0.0% 3.3% 0.0% 7.7% 14.3% 9.1% 7.7% 14 26 8 43 91 0 2 0 3 5 0 0 0 0 0 0 2 4 19 109 134 0 0 0 4 4 0 0 0 6 6 0 0 0 2 2 4.5% 9.0% 4.5% 1.5% 0.0% 0.0% 0.0% 5.5% 4.5% 2 4 20 112 138 0 0 0 5 5 0 0 0 4 4 0 1 3 12 149 165 0 0 0 6 6 0 0 0 4 4 0 0 0 1 1 4.2% 6.7% 2.4% 0.6% 0.0% 0.0% 0.0% 4.7% 4.2% 2 3 12 140 157 0 0 0 6 6 0 0 0 2 2 0 2 5 18 144 169 0 0 0 8 8 0 0 0 9 9 0 0 0 0 0 4.7% 10.1% 5.3% 0.0% 0.0% 0.0% 0.0% 5.6% 4.7% 2 5 18 145 170 0 0 0 7 7 0 0 0 11 11 0 2 2 17 101 122 0 0 0 7 7 0 0 0 3 3 0 0 0 0 0 5.7% 8.2% 2.5% 0.0% 0.0% 0.0% 0.0% 6.9% 5.7% 2 2 17 103 124 0 0 0 1 1 0 0 0 2 2 0 2 6 13 121 142 0 0 0 4 4 0 0 0 9 9 0 0 0 0 0 2.8% 9.2% 6.3% 0.0% 0.0% 0.0% 0.0% 3.3% 2.8% 2 6 12 127 147 0 0 1 4 5 0 0 0 2 2 0 3 5 20 146 174 0 0 1 4 5 0 0 0 6 6 0 0 0 3 3 4.6% 8.0% 3.4% 1.7% 0.0% 0.0% 5.0% 4.8% 4.6% 3 5 19 141 168 0 0 0 4 4 0 0 1 0 1 0 3 7 17 172 199 0 0 1 8 9 0 0 0 2 2 0 0 0 0 0 4.5% 5.5% 1.0% 0.0% 0.0% 0.0% 5.9% 4.7% 4.5% 3 7 17 171 198 0 0 0 7 7 0 0 0 3 3 0 2 6 10 133 151 0 0 0 8 8 0 0 0 21 21 0 0 0 5 5 8.6% 22.5% 13.9% 3.3% 0.0% 0.0% 0.0% 9.8% 8.6% 3 6 16 134 159 0 0 0 8 8 0 0 0 21 21 0 1 3 13 123 140 0 0 0 11 11 0 0 0 2 2 0 0 0 0 0 7.9% 9.3% 1.4% 0.0% 0.0% 0.0% 0.0% 8.9% 7.9% 1 2 13 127 143 0 0 0 7 7 0 0 0 0 0 0 3 3 16 115 137 0 0 1 6 7 0 0 0 6 6 0 0 0 7 7 10.2% 14.6% 4.4% 5.1% 0.0% 0.0% 6.3% 11.3% 10.2% 3 5 19 110 137 0 0 0 6 6 0 0 0 10 10 0 3 8 19 184 214 0 0 0 9 9 0 0 0 0 0 0 0 0 5 5 6.5% 6.5% 0.0% 2.3% 0.0% 0.0% 0.0% 7.6% 6.5% 3 8 19 185 215 0 0 0 8 8 0 0 0 2 2 0 九 月 自动离职 数据指标 相对 流失 率 在职 总人 数 主动离职 被动离职 十 月 自动离职 数据指标 相对 流失 率 在职 总人 数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流失率 离职率 淘汰率 自动离职率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全员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流失率 离职率 淘汰率 自动离职率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全员 总监 经理 主管 0 0 2 2 7.69% 7.69% 0.00% 2.20% 0.00% 7.69% 0.00% 0 0 1 1 4.35% 7.25% 2.90% 0.72% 0.00% 0.00% 0.00% 11.63% 5.36% 7.69% 4.35%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2 0 0 0 1 5 4 5 0 0 0 0 0 1 0 4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82% 5.10% 1.27% 0.00% 0.00% 0.00% 0.00% 4.29% 3.82%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5 6 0 0 0 1 1 0 0 0 0 1 4 1 4 4.71% 4.03% 11.18% 5.65% 6.47% 1.61% 0.59% 3.2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52% 4.85% 4.71% 4.0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0 5 3 7 4 0 0 0 0 0 0 7 5 7 5 0 0 0 0 0 0 1 4 1 4 0 0 1 1 4.08% 5.44% 1.36% 0.68% 0.00% 0.00% 8.33% 3.94% 4.08% 0 0 0 0 0 0 0 1 5 6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2.98% 3.57% 0.60% 0.60% 0.00% 0.00% 0.00% 3.55% 2.98% 0 0 0 0 0 0 0 0 7 7 0 0 0 3 3 0 0 0 1 1 0 0 2 2 4.55% 6.06% 1.52% 1.01% 0.00% 0.00% 0.00% 5.26% 4.55% 0 0 0 0 0 0 0 0 3 3 0 0 0 6 6 0 0 0 1 1 0 0 0 0 5 3 5 3 8.18% 6.99% 21.38% 6.99% 13.21% 0.00% 3.14% 2.1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70% 7.87% 8.18% 6.9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12 3 12 0 0 0 0 0 0 5 2 5 2 0 0 0 0 0 0 7 0 7 0 0 0 0 0 0 2 0 2 4.38% 4.65% 11.68% 5.58% 7.30% 0.93% 0.00% 0.9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45% 5.41% 4.38% 4.6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7 5 7 0 0 0 0 0 0 15 0 15 0 0 0 0 0 0 0 5 3 5 3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在职 总人 数 主动离职 被动离职 十 一 月 自动离职 数据指标 相对 流失 率 在职 总人 数 主动离职 被动离职 十 二 月 自动离职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流失率 离职率 淘汰率 自动离职率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全员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十 二 月 自动离职 合计 流失率 离职率 数据指标 淘汰率 自动离职率 总监 经理 相对 流失 主管 率 员工 全员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14分 16分 21分 22分 23分 24分 25分 26分 27分 28分 29分 30分 31分 32分 35分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2 5 16 123 146 0 0 0 7 7 0 0 0 0 0 0 0 0 3 3 6.8% 6.8% 0.0% 2.1% 0.0% 0.0% 0.0% 8.1% 6.8% 2 4 16 127 149 0 1 2 8 11 0 0 0 43 85 204 1774 2106 0 2 6 15 178 201 0 1 1 35 37 0 0 0 102 102 0 0 1 22 23 0 0 0 24 24 6.0% 7.1% 1.1% 1.1% 0.0% 0.0% 0.0% 7.1% 6.0% 43 89 218 1908 2258 0 3 10 129 142 0 0 1 1 4 4 33 42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2.4% 2.4% 0.0% 0.0% 0.0% 0.0% 0.0% 3.0% 2.4% 1 4 4 34 43 0 0 0 3 3 0 0 0 6 3 7 155 171 0 0 1 16 17 0 0 0 0 0 0 0 0 0 0 9.9% 9.9% 0.0% 0.0% 0.0% 0.0% 14.3% 10.3% 9.9% 6 4 7 145 162 0 0 0 6 6 0 0 0 11 17 27 396 451 0 1 0 18 19 0 0 0 1 1 0 0 0 24 24 9.5% 9.8% 0.2% 5.3% 0.0% 5.9% 0.0% 10.6% 9.5% 12 17 27 414 470 0 0 0 19 19 0 0 0 3 5 21 149 178 0 0 0 15 15 0 0 0 7 7 0 0 0 2 2 9.6% 13.5% 3.9% 1.1% 0.0% 0.0% 0.0% 11.4% 9.6% 3 6 21 145 175 0 0 1 7 8 0 0 0 1 3 0 2 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1 1 5 53 6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3.3% 3.3% 0.0% 0.0% 0.0% 0.0% #DIV/0! 0.0% 0.0% 3.8% 0.0% 3.3% 1 1 3 1 0 5 2 50 6 57 1 0 2 0 0 0 2 3 5 3 0 0 0 0 0 0 0 1 3 24 28 0 0 1 1 2 0 0 0 0 0 0 0 0 0 0 7.1% 7.1% 0.0% 0.0% 0 2 2 7 1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DIV/0! #DIV/0! 0.0% 33.3% 4.2% 7.1% 0 1 3 25 29 0 0 0 1 1 0 0 0 0.0% 0.0% 0.0% 0.0% 0 2 2 7 11 0 0 0 1 1 0 0 0 1 5 18 75 99 0 0 0 4 4 0 0 0 1 1 0 0 0 0 0 4.0% 5.1% 1.0% 0.0% 0.0% 0.0% 0.0% 5.3% 4.0% 2 5 16 67 90 0 0 0 2 2 1 0 1 12 7 1 8 2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2 9 0 11 32 0 0 0 0 0 0 0 0 79 133 292 2676 3180 0 159 159 0 0 1 31 32 0 0 0 50 50 6.6% 7.6% 1.0% 1.6% 0.0% 0.0% 0.0% 7.8% 6.6% 81 141 303 2808 3333 1 5 11 173 190 1 0 2 2 2 0 0 0 5 5 10.7% 12.1% 1.3% 3.4% 0.0% 25.0% 12.5% 10.2% 10.7% 2 4 16 143 165 0 0 0 14 14 0 0 0 1 1 0 0 0 2 2 9.7% 10.3% 0.6% 1.2% 0.0% 0.0% 0.0% 11.2% 9.7% 2 2 0 0 0 3 3 19.9% 20.9% 1.0% 1.5% 0.0% 16.7% 6.7% 21.3% 19.9% 3 6 13 175 197 0 0 1 10 11 0 0 0 0 0 0 0 0 3 3 7.1% 7.1% 0.0% 1.5% 0.0% 0.0% 7.7% 7.4% 7.1% 41 42 0 1 1 39 41 8.1% 10.0% 1.9% 1.8% 0.0% 4.5% 5.0% 8.8% 8.1% 42 88 205 1817 2152 0 90 90 0 1 1 29 31 0 0 0 25 25 5.3% 6.8% 1.4% 1.2% 0.0% 0.0% 0.0% 6.3% 5.3% 0 0 0 0 0 1 1 9.3% 9.3% 0.0% 2.3% 0.0% 0.0% 0.0% 11.8% 9.3% 1 4 4 33 4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2.4% 2.4% 0.0% 2.4% 0.0% 0.0% 0.0% 3.0% 2.4% 1 1 0 0 0 28 28 21.0% 21.6% 0.6% 17.3% 0.0% 0.0% 0.0% 23.4% 21.0% 6 4 7 149 166 0 0 0 7 7 0 0 0 1 1 0 0 0 17 17 14.5% 15.1% 0.6% 10.2% 0.0% 0.0% 0.0% 16.1% 14.5% 10 10 0 0 0 7 7 5.5% 7.7% 2.1% 1.5% 0.0% 0.0% 0.0% 6.3% 5.5% 13 18 29 386 446 0 0 1 12 13 0 0 0 40 40 0 0 0 21 21 7.6% 16.6% 9.0% 4.7% 0.0% 0.0% 3.4% 8.5% 7.6% 6 6 0 0 0 0 0 4.6% 8.0% 3.4% 0.0% 0.0% 0.0% 4.8% 4.8% 4.6% 3 6 21 131 161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3 3 3.1% 3.1% 0.0% 1.9% 0.0% 0.0% 0.0% 3.8% 3.1% 0 0 0 0 0 0 0 83.3% 83.3% 0.0% 0.0% 100.0% 66.7% 0.0% 100.0% 83.3% 0 2 0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0 0 0 0 0 5.3% 5.3% 0.0% 0.0% 0.0% 0.0% 0.0% 6.0% 5.3% 0 0 9 46 55 0 0 0 6 6 0 0 0 0 0 0 0 0 0 0 10.9% 10.9% 0.0% 0.0% 0.0% 0.0% 0.0% 13.0% 10.9% 0 0 0 0 0 0 0 3.4% 3.4% 0.0% 0.0% 0.0% 0.0% 0.0% 4.0% 3.4% 0 1 3 30 3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0 0 0 0 0 9.1% 9.1% 0.0% 0.0% 0.0% 0.0% 0.0% 14.3% 9.1% 0 2 2 7 11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9.1% 9.1% 0.0% 0.0% 0.0% 0.0% 50.0% 0.0% 9.1% 1 3 0 0 0 0 0 2.2% 5.6% 3.3% 0.0% 0.0% 0.0% 0.0% 3.0% 2.2% 2 5 17 61 85 0 0 2 7 9 0 0 0 7 7 0 0 0 0 0 10.6% 18.8% 8.2% 0.0% 0.0% 0.0% 11.8% 11.5% 10.6% 0 1 3 20 24 0 1 1 2 4 0 1 1 2 4 0 0 0 1 1 20.8% 37.5% 16.7% 4.2% 0.0% 100.0% 33.3% 15.0% 20.8%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3 8 0 12 3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59 62 0 1 1 75 77 8.0% 9.9% 1.9% 2.3% 1.2% 4.3% 4.0% 8.8% 8.0% 80 139 300 2694 3213 0 126 126 0 2 2 79 83 0 0 0 68 68 6.0% 8.6% 2.6% 2.1% 0.0% 0.0% 0.0% 7.2% 6.0% 2 4 16 135 157 0 0 0 5 5 0 0 0 0 0 0 0 0 2 2 4.5% 4.5% 0.0% 1.3% 0.0% 0.0% 0.0% 5.2% 4.5% 2 4 16 138 160 0 0 0 9 9 0 0 0 0 0 0 3 5 15 111 134 0 0 0 13 13 0 0 0 11 11 0 0 0 2 2 11.2% 19.4% 8.2% 1.5% 0.0% 0.0% 0.0% 13.5% 11.2% 3 4 15 153 175 0 2 0 24 26 0 0 0 3 3 0 43 87 212 1787 2129 0 1 4 95 100 0 0 0 79 79 0 1 0 29 30 6.1% 9.8% 3.7% 1.4% 0.0% 2.3% 1.9% 6.9% 6.1% 45 87 221 1829 2182 0 99 99 0 0 1 60 61 0 1 4 4 31 4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5.0% 5.0% 0.0% 0.0% 0.0% 0.0% 0.0% 6.5% 5.0% 1 3 4 28 36 0 1 0 3 4 0 0 0 0 0 0 6 4 7 151 168 0 0 0 5 5 0 0 0 0 0 0 0 0 1 1 3.6% 3.6% 0.0% 0.6% 0.0% 0.0% 0.0% 4.0% 3.6% 5 4 4 112 125 1 0 3 9 13 0 0 0 0 0 0 14 20 31 393 458 0 1 1 27 29 0 0 0 31 31 0 0 0 6 6 7.6% 14.4% 6.8% 1.3% 0.0% 5.0% 3.2% 8.4% 7.6% 16 20 29 377 442 0 0 2 21 23 0 2 1 21 24 0 3 6 21 132 162 0 0 0 4 4 0 0 0 0 0 0 0 0 1 1 3.1% 3.1% 0.0% 0.6% 0.0% 0.0% 0.0% 3.8% 3.1% 3 6 21 132 162 0 0 0 5 5 0 0 0 7 7 0 0 2 0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 1 8 48 57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3.5% 3.5% 0.0% 0.0% 0 2 2 7 1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9.1% 9.1% 0.0% 0.0% #DIV/0! #DIV/0! #DIV/0! 0.0% 0.0% 0.0% 4.2% 0.0% 3.5% 0 0 2 1 1 8 2 47 5 56 0 0 0 0 0 0 0 3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DIV/0! 0 1 3 25 29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3.4% 3.4% 0.0% 0.0% 0.0% 0.0% 4.0% 3.4% 0 1 3 24 28 0 0 0 1 1 0 0 0 0 0 0 0.0% 0.0% 14.3% 9.1% 0 2 2 7 11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5 18 56 81 0 0 0 6 6 0 0 0 0 0 0 0 0 0 0 7.4% 7.4% 0.0% 0.0% 0.0% 0.0% 0.0% 10.7% 7.4% 2 5 18 55 80 0 0 1 5 6 0 0 0 0 0 0 1 2 6 22 31 0 0 0 1 1 0 0 0 2 2 0 0 0 0 0 3.2% 9.7% 6.5% 0.0% 0.0% 0.0% 0.0% 4.5% 3.2% 2 3 8 28 41 0 0 1 7 8 0 0 0 1 1 0 16 12 1 14 4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7 14 1 14 46 0 0 0 0 0 0 0 0 0 0 0 86 146 313 2668 3213 0 2 5 144 151 0 0 0 112 112 0 1 0 37 38 5.9% 9.4% 3.5% 1.2% 0.0% 2.1% 1.6% 6.8% 5.9% 91 148 320 2655 3214 1 153 154 0 2 2 89 93 0 0 0 3 3 7.50% 7.50% 0.00% 1.88% 0.00% 0.00% 0.00% 8.70% 7.50% 0 0 0 0 0 0 0 0 8 8 0 0 0 4 4 0 0 0 1 1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 0 0 0 0 19 19 25.71% 27.43% 1.71% 10.86% 0.00% 50.00% 0.00% 28.10% 25.71% 4 4 16 151 175 0 0 0 19 19 0 0 0 4 4 0 0 0 5 5 13.7% 16.0% 2.3% 2.9% 0.0% 0.0% 0.0% 15.9% 13.7% 0 0 44 44 6.55% 9.35% 2.80% 2.02% 0.00% 0.00% 0.00% 7.82% 6.55% 0 0 0 0 175 1 3 3 83 90 1 0 1 60 62 0 0 0 30 30 68.6% 0 0 0 0 11.11% 11.11% 0.00% 0.00% 0.00% 33.33% 0.00% 10.71% 11.11%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1 41 0 0 0 0 5 1 5 1 43.20% 6.33% 3.70% 43.20% 11.76% 8.02% 0.00% 5.43% 4.32% 32.80% 1.13% 0.62% 20.00% 0.00% 0.00% 0.00% 0.00% 0.00% 75.00% 6.90% 0.00% 44.64% 6.90% 4.55% 43.20% 6.33% 3.7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3 13 4 3 14 4 0 0 0 0 0 0 0 0 0 0 23 1 0 23 1 0 0 0 0 0 0 0 0 0 1 14 0 1 14 0 #DIV/0! #DIV/0! #DIV/0! #DIV/0! 104.0% #DIV/0! #DIV/0! #DIV/0! #DIV/0! 35.4% 17.1%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68.6% 0 0 0 #DIV/0! #DIV/0! #DIV/0! #DIV/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36% 5.36% 0.00% 0.00% 0.00% 0.00% 0.00% 6.38% 5.36%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57% 3.57% 0.00% 0.00% 0.00% 0.00% 0.00% 4.17% 3.57%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50% 7.50% 0.00% 0.00% 0.00% 0.00% 5.56% 9.09% 7.50% 2 6 16 53 77 0 0 1 4 5 0 0 0 0 0 0 0 0 0 0 #DIV/0! #DIV/0! #DIV/0! #DIV/0! 6.5% #DIV/0! #DIV/0! #DIV/0! #DIV/0! 6.5% #DIV/0! #DIV/0! #DIV/0! #DIV/0! 0.0% #DIV/0! #DIV/0! #DIV/0! #DIV/0! 0.0% 0.0% 0.0% 0.0% 0.0% 0.0% #DIV/0! #DIV/0! #DIV/0! #DIV/0! 0.0% #DIV/0! #DIV/0! #DIV/0! #DIV/0! 6.3% #DIV/0! #DIV/0! #DIV/0! #DIV/0! 7.5% #DIV/0! #DIV/0! #DIV/0! #DIV/0! 6.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21.95% 24.39% 2.44% 2.44% 0.00% 0.00% 12.50% 28.57% 21.95% 2 3 9 35 49 0 0 0 0 0 0 0 0 2 2 0 0 0 2 2 4.1% 8.2% 4.1% 4.1% 0.0% 0.0% 0.0% 5.7% 4.1% 0 0 0 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 0 0 0 0 1 0 0 1 2 0 0 0 0 0 0 0 0 0 0 #DIV/0! #DIV/0! #DIV/0! #DIV/0! 0 0 92 92 7.65% 10.55% 2.89% 2.86% 1.10% 0.00% 0.00% 9.23% 7.65% 0 0 0 0 301 2 4 5 110 121 1 0 1 86 88 0 0 0 47 47 55.8% 85.0% 29.2% 15.6%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 0 0 55.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1分 月份 数据类别 数据/指标 店 总监 10 经理 11 本月累计 主管 4 参保人数 员工 8 合计 33 套数 9 面积(㎡) 1165 宿舍信息 宿舍租金 55900 住宿人数 67 五月 76.9% 总监 42.3% 经理 相对参保率 50.0% 主管 16.0% 员工 10.3% 总监 11.3% 经理 绝对参保率 主管 4.1% 员工 8.2% 34.0% 合计 总监 10 经理 7 本月累计 主管 3 参保人数 员工 5 合计 25 套数 9 宿舍信息 六月 相对参保率 绝对参保率 本月累计 参保人数 宿舍信息 七月 相对参保率 2分 3分店 4分 5分 店 店 店 0 1 2 1 3 1 3 1 1 2 4 2 0 7 2 3 4 11 11 7 7 5 6 8 664 350 857 350 8918 11000 14450 8200 53 54 55 66 6分 店 1 0 1 2 4 3 340 5995.8 42 8分 9分店 10分 11分 12分 13分 店 店 店 店 店 1 3 0 1 1 1 0 4 1 0 0 1 0 6 2 1 0 1 1 6 2 1 1 5 2 19 5 3 2 8 6 10 6 6 8 8 675 1100 605 660 965 675 9190 24008 9800 9300 14000 11880 52 74 53 56 79 35 0.0% 100.0% 66.7% 33.3% 25.0% 33.3% 100.0% 0.0% 100.0% 50.0% 50.0% 50.0% 60.0% 33.3% 0.0% 0.0% 50.0% 20.0% 0.0% 0.0% 11.1% 6.3% 16.7% 22.2% 11.8% 6.3% 0.0% 33.3% 18.2% 7.7% 0.0% 5.3% 0.0% 2.9% 1.5% 0.7% 0.8% 0.8% 2.4% 0.8% 0.8% 1.6% 2.4% 5.6% 1 1 2 2 6 8 500 14450 8700 57 65 0.6% 0.0% 0.6% 1.3% 2.6% 1 0 1 2 4 4 450 7996 42 0.7% 0.0% 0.7% 0.7% 2.0% 1 0 3 1 5 6 530.31 660 9700 9300 55 53 0.7% 0.0% 0.0% 0.7% 1.4% 1 0 0 1 2 13 1244 0.4% 0.4% 0.4% 2.1% 3.4% 1 1 1 5 8 8 675 100.0% 6.0% 1.4% 0.0% 0.8% 2.3% 0.8% 0.8% 1.5% 0.0% 5.3% 3.1% 8.3% 0 1 3 1 1 2 1 7 5 11 7 5 1165.03 面积(㎡) 664 350 宿舍租金 55900 8918 11000 住宿人数 74 48 56 76.9% 0.0% 100.0% 总监 28.0% 75.0% 50.0% 经理 37.5% 6.7% 16.7% 主管 10.6% 0.9% 6.0% 员工 10.8% 0.0% 0.8% 总监 经理 7.5% 2.3% 0.8% 主管 3.2% 0.8% 1.5% 员工 5.4% 0.8% 5.3% 26.9% 3.8% 8.3% 合计 总监 10 1 1 经理 7 3 1 主管 3 1 2 员工 3 1 7 合计 23 6 11 套数 9 8 6 1165.03 面积(㎡) 765 440 宿舍租金 55900 10518 12800 住宿人数 74 54 70 76.9% 50.0% 100.0% 总监 1.2% 1.8% 2.4% 1.2% 6.7% 2 3 4 5 14 6 832 3.6% 1.5% 0.6% 1.5% 0.0% 2.1% 0.0% 3.1% 0.6% 3.1% 1.2% 9.7% 1 3 0 4 0 6 1 6 2 19 7 11 765 1238 10610 27408 62 87 0.0% 0.7% 1.3% 1.3% 3.3% 1 1 3 2 7 6 20583.29 11880 59 40 66.7% 33.3% 50.0% 33.3% 100.0% 50.0% 100.0% 50.0% 50.0% 60.0% 33.3% 0.0% 0.0% 50.0% 20.0% 23.5% 11.8% 6.3% 0.0% 33.3% 27.3% 23.1% 1.6% 0.8% 3.4% 2.1% 1.1% 1.7% 2.3% 2.9% 8.0% 1 1 3 6 11 4 485 8700 45 0.8% 0.8% 1.7% 1.7% 5.1% 1 1 3 3 8 8 500 0.7% 0.0% 0.7% 1.3% 2.6% 1 0 1 2 4 4 450 10000 7996 67 42 0.0% 0.0% 12.5% 0.0% 5.3% 3.4% 1.6% 0.8% 0.8% 2.6% 0.7% 1.4% 0.0% 1.9% 0.0% 2.9% 0.7% 2.9% 1.3% 6.0% 1 3 0 4 0 5 1 6 2 18 7 11 765 1238 10610 27408 73 96 0.7% 0.7% 2.1% 1.4% 4.9% 1 1 3 2 7 6 550 9700 67 0.7% 0.0% 2.1% 0.7% 3.4% 1 0 3 1 5 6 660 9300 57 0.7% 0.0% 0.0% 0.7% 1.4% 1 0 0 1 2 14 1364 0.5% 0.5% 0.5% 2.3% 3.6% 1 1 1 5 8 8 705 22083.29 12500 78 40 50.0% 33.3% 50.0% 33.3% 100.0% 50.0% 100.0% 33.3% 50.0% 七月 相对参保率 绝对参保率 本月累计 参保人数 宿舍信息 八月 相对参保率 绝对参保率 本月累计 参保人数 宿舍信息 九月 相对参保率 绝对参保率 本月累计 参保人数 十月 经理 主管 员工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套数 26.9% 75.0% 33.3% 20.0% 50.0% 0.0% 0.0% 50.0% 16.7% 33.3% 6.7% 16.7% 17.6% 17.6% 7.7% 0.0% 27.8% 30.0% 23.1% 0.0% 5.3% 0.9% 5.3% 9.8% 1.6% 0.7% 10.8% 0.7% 0.7% 0.7% 1.4% 4.7% 7.4% 1 1 2 7 11 6 440 12800 80 1.2% 1.2% 3.5% 7.1% 6.7% 7.5% 2.2% 3.2% 0.7% 3.2% 0.7% 24.7% 4.4% 9 1 9 3 2 2 3 1 23 7 9 8 1165.03 面积(㎡) 765 宿舍租金 55900 10518 住宿人数 74 49 64.3% 50.0% 总监 34.6% 75.0% 经理 28.6% 10.5% 主管 6.8% 0.9% 员工 总监 9.9% 0.7% 经理 9.9% 2.2% 主管 2.2% 1.5% 员工 3.3% 0.7% 25.3% 5.2% 合计 总监 9 1 经理 9 3 主管 2 2 员工 3 1 合计 23 7 套数 9 9 3.2% 0.9% 0.9% 2.6% 2.6% 12.9% 7.0% 2 1 3 1 3 3 6 3 14 8 6 7 832 500 146750 60 0.7% 0.0% 0.7% 1.3% 2.7% 1 0 0 2 3 4 450 10000 7996 69 40 0.0% 0.0% 12.5% 3.4% 1.5% 0.8% 0.8% 2.5% 0.6% 1.4% 0.0% 1.9% 0.0% 2.4% 0.6% 2.9% 1.2% 8.7% 1 3 0 4 1 5 1 6 3 18 9 11 961 1238 14450 27408 64 91 0.6% 0.6% 1.9% 1.3% 4.5% 1 1 3 2 7 6 0.7% 0.0% 2.0% 0.7% 3.4% 1 0 3 1 5 7 740 0.7% 0.0% 0.0% 0.7% 1.3% 1 0 0 1 2 13 1244 0.4% 0.4% 0.4% 2.2% 3.4% 1 1 1 5 8 9 780 550.31 9700 11600 62 60 20583.29 14500 72 43 100.0% 100.0% 50.0% 50.0% 33.3% 100.0% 50.0% 100.0% 33.3% 33.3% 33.3% 60.0% 50.0% 0.0% 0.0% 57.1% 16.7% 16.7% 16.7% 17.6% 0.0% 5.0% 29.4% 30.0% 23.1% 0.0% 5.3% 1.7% 0.7% 4.7% 4.2% 3.0% 0.6% 0.6% 1.2% 4.2% 6.7% 1 1 2 7 11 6 1165.03 845.12 面积(㎡) 440 宿舍租金 55900 12018 12800 住宿人数 73 61 85 64.29% 50.00% 50.00% 总监 34.62% 75.00% 33.33% 经理 25.00% 10.00% 16.67% 主管 6.98% 0.89% 5.00% 员工 9.89% 0.72% 0.64% 总监 9.89% 2.17% 0.64% 经理 2.20% 1.45% 1.27% 主管 3.30% 0.72% 4.46% 员工 25.27% 5.07% 7.01% 合计 总监 经理 主管 员工 合计 1.2% 1.8% 1.8% 3.6% 8.3% 2 3 3 6 14 7 912 0.8% 0.8% 2.5% 2.5% 6.6% 0 0 2 4 6 7 500 0.7% 0.0% 0.0% 1.4% 2.1% 1 0 0 2 3 4 450 16450 11000 7996 74 72 39 0.0% 0.0% 12.5% 3.5% 1.5% 0.8% 0.9% 2.7% 0.6% 1.5% 0.0% 2.0% 0.6% 2.5% 0.6% 3.0% 1.7% 9.0% 1 3 0 4 1 5 1 5 3 17 9 11 961 1238 14450 27408 57 93 0.7% 0.7% 2.0% 1.3% 4.6% 1 1 3 2 7 7 552 0.7% 0.0% 2.1% 0.7% 3.6% 1 0 3 1 5 7 740 0.7% 0.0% 0.0% 0.7% 1.5% 1 0 0 1 2 13 1274 0.5% 0.5% 0.5% 2.3% 3.7% 1 1 1 5 8 9 780 10100 11600 58 60 20483.29 61 14500 47 100.00% 0.00% 50.00% 33.33% 100.00% 33.33% 60.00% 0.00% 0.00% 0.00% 57.14% 16.67% 0.00% 0.00% 12.50% 16.67% 11.76% 100.00% 33.33% 33.33% 0.00% 5.26% 29.41% 18.75% 23.08% 0.00% 5.26% 4.14% 3.88% 1.57% 0.71% 2.92% 1.49% 0.79% 0.91% 2.70% 1.18% 0.00% 0.68% 0.60% 1.52% 0.63% 0.70% 0.73% 0.47% 1.76% 0.00% 0.00% 0.00% 2.02% 0.63% 0.00% 0.00% 0.47% 1.76% 1.61% 0.00% 0.60% 2.53% 1.89% 2.10% 0.00% 0.47% 3.53% 3.23% 1.36% 0.60% 2.53% 1.26% 0.70% 0.73% 2.33% 8.24% 4.84% 2.04% 1.79% 8.59% 4.40% 3.50% 1.46% 3.72% 套数 宿舍信息 面积(㎡) 宿舍租金 住宿人数 十月 总监 经理 相对参保率 主管 员工 总监 经理 绝对参保率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本月累计 主管 参保人数 员工 合计 套数 宿舍信息 面积(㎡) 宿舍租金 住宿人数 十一 月 总监 经理 相对参保率 主管 员工 总监 经理 绝对参保率 主管 员工 合计 总监 经理 本月累计 主管 参保人数 员工 合计 套数 宿舍信息 面积(㎡) 宿舍租金 住宿人数 十二 月 总监 经理 相对参保率 主管 员工 总监 经理 绝对参保率 主管 员工 合计 14分 16分 21分店 22分 23分 24分 25分 26分 27分 28分 29分 30分 31分 32分 集团汇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总 0 22 0 6 3 1 0 0 0 0 11 43 1 26 0 7 5 3 1 0 2 1 4 49 0 25 0 4 11 0 5 2 1 4 4 56 0 38 0 5 15 2 7 2 1 6 6 82 1 111 0 22 34 6 13 4 4 11 0 25 230 4 94 80 56 13 0 2 4 1 4 3 257 518 9821.3 1900 1220 405 0 170 400 70 485 210 14681.3 24600 13600 202941.8 6800 62500 0 4300 9400 1600 10900 3668 333509.8 46 795 56 228 77 0 26 55 6 47 7 1297 0.0% 51.2% 0.0% 0.0% 54.5% 100.0% 100.0% 20.0% 30.6% 0.0% 0.0% 41.2% 100.0% 100.0% 100.0% 0.0% 12.3% 0.0% 0.0% 14.8% 52.4% 0.0% 2.1% 0.0% 0.0% 0.0% 1.0% 0.7% 1.2% 0.0% 1.2% 0.0% 1.8% 0.7% 5.3% 0 0 23 0 0 21 0 0 27 1 0 39 1 0 110 4 6 108 528 768.5 11266.81 6800 18100 235045.29 44 66 864 0.0% 0.0% 1.3% 0.0% 0.0% 1.6% 0.0% 0.0% 0.9% 0.0% 0.0% 1.1% 0.0% 0.0% 4.9% 0 0 0 20 20 80 1900 62500 56 0.0% #DIV/0! 100.0% 1.3% 10.1% 100.0% 13.2% 4 6 2 7 19 56 1220 24600 236 1.7% 2.8% 6.2% 8.4% 19.1% 3 6 11 14 34 13 405 13600 74 0 0 0 1 1 0 2 1 5 2 1 4 7 2 1 6 13 4 4 12 2 4 1 4 170 400 70 485 4300 9400 1600 8700 26 53 4 52 23.6% 0.0% 0.0% 35.3% 100.0% 100.0% 100.0% 0.0% 0.0% 12.4% 0.0% 0.0% 7.4% 52.4% 0.8% 0.0% 2.0% 58.8% 0.0% 1.7% 0.0% 0.0% 100.0% 9.7% 100.0% 14.0% 0.0% 30.8% 100.0% 8.0% 21.7% 14.3% 36.4% 11.1% 0.0% 0.0% 8.3% 14.3% 1 3 0 2 6 0 0 0 0 0.0% 54.8% 57.1% 548.9% 400.0% #DIV/0! 100.0% 0.0% 33.3% 100.0% 100.0% 0.0% 0.0% 100.0% 20.0% 0.0% 8.3% 7.1% 9.1% 4.0% 0.0% 0.0% 0.0% 50.0% 39.3% 14.3% 14.3% 21.4% 89.3% 11 4 4 7 26 3 210 3517 7 60.0% 90.7% 51.1% 100.1% 302.0% 43 44 56 105 248 271 16126.81 363262.29 1372 91.7% 428.5% 44.4% 523.3% 66.7% 50.0% 25.0% #DIV/0! #DIV/0! 8.0% 14.3% 9.0% 50.0% 1.8% 0.0% 18.2% 1.1% 0.0% 8.8% 6.9% 9.1% 4.4% 33.3% 12.3% 6.9% 9.1% 6.7% 100.0% 22.8% 13.8% 36.4% 13.3% 0 2 0 0 2 0 0 0 0 0 0 0 1 1 0 2 1 5 1 1 3 7 3 1 6 13 4 4 11 2 4 1 4 170 400 70 485 4300 9400 1600 8700 27 56 4 45 0.0% 75.0% 232.3% 0.0% 100.0% 20.0% 16.7% 0.0% 0.0% 0.0% 1.1% 0.0% 91.7% #DIV/0! 66.7% 50.0% 22.2% 33.3% 11.7% 7.1% 9.1% 6.1% 53.5% 0.0% 0.0% 50.0% 1.7% 0.0% 18.2% 1.0% 0.0% 0.0% 0.0% 0.9% 1.7% 0.0% 0.0% 1.3% 3.4% 0.0% 0.0% 0.4% 6.3% 46.5% 0.0% 1.5% 8.0% 46.5% 0.0% 4.0% 19.4% 0 4 3 0 6 6 1 0 11 5 6 15 6 0 16 35 80 56 13 1900 1220 405 24600 13600 62500 52 224 65 #DIV/0! 16.7% 0.0% 0.0% 0.0% 0.0% 0.0% 0.0% 0.0% 1.0% 0.0% 0.0% 0.9% 0.0% 0.0% 1.2% 0.7% 0.0% 1.7% 0.7% 0.0% 4.9% 0 0 23 0 0 19 0 0 25 0 0 38 0 0 105 4 6 101 518 768.5 10373.81 6800 18100 222415.29 36 74 873 #DIV/0! 0.0% 0.0% 50.0% 63.6% 281.1% 34.4% 12.5% 12.5% 21.9% 81.3% 0 11 1 5 2 4 2 10 5 30 4 3 340 1100 7150 5050 10 7 55.7% 89.2% 49.6% 147.9% 342.4% 42 43 53 93 231 268 16463.81 359315.29 1363 0.0% 84.6% 52.5% 0.0% 21.6% 0.0% 0.0% 12.2% 25.0% 0.0% 0.0% 52.4% 0.0% 55.6% 33.3% 50.0% 17.6% 66.7% #DIV/0! 17.7% 0.0% 0.0% 2.1% 15.2% 0.0% 1.6% 11.5% 0.0% 15.2% 10.0% 14.3% 0.0% 0.0% 1.1% 0.0% 0.0% 0.9% 0.0% 0.0% 1.2% 0.0% 0.0% 1.8% 0.0% 0.0% 4.9% 0 0 23 0 0 23 1 0 26 0 0 38 1 0 110 4 6 105 518 768.5 10951.81 6800 18100 367105.29 39 73 876 0.0% 0.0% 33.3% 100.0% 100.0% 0.0% 100.0% 20.0% 100.0% 62.5% 30.9% 0.0% 0.0% 0.0% 0.9% 1.9% 0.0% 0.0% 1.3% 3.7% 2.4% 0.0% 0.0% 6.8% 11.9% 0.0% 1.3% 9.3% 14.3% 0.0% 3.6% 21.7% 0 4 3 0 6 6 0 0 11 1 6 17 1 0 16 37 80 56 13 1900 1220 405 24600 13600 62500 50 236 68 #DIV/0! 9.8% 10.0% 83.3% 0.0% 0.0% 0.0% 0.0% 1.2% 0.0% 33.3% 50.0% 1.8% 0.0% 18.2% 1.2% 4.2% 15.2% 0.0% 9.1% 2.9% 9.1% 3.5% 8.3% 12.1% 0.0% 12.7% 8.8% 9.1% 7.1% 8.3% 30.3% 50.0% 23.6% 11.8% 36.4% 12.9% 20.8% 90.9% 0 0 0 0 1 0 11 1 1 0 2 1 1 9 0 7 1 1 3 2 1 0 12 3 1 7 4 10 1 20 4 4 12 7 31 0 2 4 1 4 2 3 0 170 400 70 485 157 1100 0 4300 9400 1600 8700 3150 5050 0 29 53 4 46 8 7 1377 0.0% 0.0% 28.6% 100.0% 0.0% 0.0% 26.4% 0.0% 0.0% 30.0% 100.0% 50.0% 100.0% 6.3% 0.0% 12.3% 0.0% 0.0% 0.0% 52.4% 0.0% 87.5% 33.3% 50.0% 16.7% 33.3% 100.0% 16.6% 0.0% 0.0% 2.1% 3.2% 0.0% 1.5% 12.9% 0.0% 25.0% 12.0% 14.3% 12.5% 18.2% 71.4% 1.9% 3.7% 6.8% 10.5% 22.8% 3 6 11 17 37 13 405 24600 13600 225 66 0.0% 50.0% 0.0% 68.8% 48.8% 53.5% 0.9% 1.3% 0.0% 1.3% 3.5% 5 6 0 7 18 56 1220 0.0% 500005.29 0.0% 0.0% 0.0% 0.0% 0.0% 0.0% 0.0% 2.5% 0.0% 2.5% 0.0% 0 0 0 0 0 0 80 1900 32500 48 0.0% 16858.81 0.0% 0.0% 0.0% 1.1% 0.0% 0.0% 1.1% 0.6% 0.0% 1.2% 0.0% 0.0% 1.8% 0.6% 0.0% 5.2% 0 1 23 0 0 22 0 0 24 0 0 38 0 1 107 4 6 108 518 606.79 10982.25 6800 17900 239405.29 42 58 880 0.0% 3.5% 1.3% 1.3% 1.6% 2.9% 7.2% 42 50 52 99 243 270 0.0% 100.0% 20.0% 50.0% 75.0% 34.2% 0.0% 0.0% 0.0% 0.0% 1.2% 0.0% 25.6% 25.0% 1.8% 0.0% 18.2% 1.2% 3.2% 20.9% 0.0% 12.3% 3.4% 9.1% 3.7% 6.5% 2.3% 0.0% 21.1% 10.3% 9.1% 8.6% 12.9% 23.3% 25.0% 35.1% 13.8% 36.4% 14.8% 22.6% 72.1% 0 0 0 0 1 0 13 2 1 0 2 1 1 10 0 7 1 1 3 2 1 0 13 3 1 7 5 10 2 21 4 4 12 8 34 0 2 4 1 4 2 3 0 170 400 70 485 157 210 0 4300 9400 1600 8700 3150 5050 0 28 24 4 39 14 7 3.7% 1.3% 1.6% 1.6% 3.1% 7.6% 45 51 50 101 247 273 15999.25 342305.29 1335 0.00% 33.33% 51.11% 0.00% 0.00% 31.25% 100.00% 0.00% 0.00% 0.00% 0.00% 50.00% 0.00% 76.47% 49.45% 0.00% 0.00% 25.29% 0.00% 0.00% 30.00% 100.00% 0.00% 0.00% 10.86% 0.00% 0.00% 0.00% 52.38% 0.00% 87.50% 33.33% 50.00% 16.67% 25.00% 100.00% 15.63% 0.00% 0.00% 2.08% 0.00% 0.00% 1.86% 12.88% 0.00% 27.66% 12.50% 14.29% 12.73% 17.86% 71.43% 3.80% 0.00% 0.57% 1.05% 1.01% 1.10% 1.74% 4.9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57% 100.00% 100.00% 0.00% 100.00% 20.00% 33.33% 71.43% 34.46% 0.00% 0.00% 1.13% 1.85% 0.00% 0.00% 0.00% 0.00% 1.25% 0.00% 28.26% 1.40% 0.00% 0.00% 1.36% 3.70% 40.00% 1.79% 0.00% 18.18% 1.25% 2.44% 21.74% 1.59% 0.00% 0.00% 0.00% 6.79% 0.00% 12.50% 3.57% 9.09% 3.75% 4.88% 2.17% 1.56% 0.00% 0.00% 1.58% 10.49% 0.00% 23.21% 10.71% 9.09% 8.75% 12.20% 21.74% 3.14% 0.00% 0.00% 4.07% 22.84% 40.00% 37.50% 14.29% 36.36% 15.00% 19.51% 73.91% 7.69% 月 份 数据类别 办公预算费用(总额) 实际产生办公费用 (总额) 八 月 本月食堂费用 本月车辆费用 费用控制率 办公预算费用(总额) 实际产生办公费用 (总额) 九 月 本月食堂费用 本月车辆费用 费用控制率 办公预算费用(总额) 实际产生办公费用 (总额) 十 月 本月食堂费用 本月车辆费用 费用控制率 办公预算费用(总额) 十 一 月 实际产生办公费用 (总额) 本月食堂费用 本月车辆费用 费用控制率 办公预算费用(总额) 十 二 月 实际产生办公费用 (总额) 本月食堂费用 本月车辆费用 费用控制率 上海 总部 扬州 百度 苏州 后宫 苏州 百度 绍兴 百度 台州 百度 江阴 百度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月份 数据类 别 数据指标 1 1 1 1 1 1 1 1 1 1 1 累积发生数量 调解结案数量 劳资纠纷 仲裁诉讼数量 调解支付金额 仲裁赔付金额 受伤(人次) 死亡(人数) 安全事件 人身伤亡赔偿金额 政府查处金额 五月 责令停业(天数) 被集团通报 组织纪律 (人次) 与团队管 内部吵架或斗殴( 理 人次) 设施、设备等资产 损毁损失(元)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故障与事 及内部管 故(次数) 理 客户有效投诉 (次数) 累积发生数量 调解结案数量 劳资纠纷 仲裁诉讼数量 调解支付金额 仲裁赔付金额 受伤(人次) 死亡(人数) 安全事件 人身伤亡赔偿金额 政府查处金额 六月 责令停业(天数) 被集团通报 组织纪律 (人次) 与团队管 内部吵架或斗殴( 理 人次) 设施、设备等资产 损毁损失(元)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故障与事 及内部管 故(次数) 理 客户有效投诉 (次数) 累积发生数量 调解结案数量 劳资纠纷 仲裁诉讼数量 调解支付金额 仲裁赔付金额 受伤(人次) 死亡(人数) 安全事件 人身伤亡赔偿金额 七月 政府查处金额 责令停业(天数) 表扬 1 1 1 七月 被集团通报 组织纪律 (人次) 与团队管 内部吵架或斗殴( 理 人次) 设施、设备等资产 损毁损失(元)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故障与事 及内部管 故(次数) 理 客户有效投诉 (次数) 累积发生数量 调解结案数量 劳资纠纷 仲裁诉讼数量 调解支付金额 仲裁赔付金额 受伤(人次) 死亡(人数) 安全事件 人身伤亡赔偿金额 政府查处金额 八月 责令停业(天数) 被集团通报 组织纪律 (人次) 与团队管 内部吵架或斗殴( 理 人次) 设施、设备等资产 损毁损失(元)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故障与事 及内部管 故(次数) 理 客户有效投诉 (次数) 累积发生数量 调解结案数量 劳资纠纷 仲裁诉讼数量 调解支付金额 仲裁赔付金额 受伤(人次) 死亡(人数) 安全事件 人身伤亡赔偿金额 政府查处金额 九月 责令停业(天数) 被集团通报 组织纪律 (人次) 与团队管 内部吵架或斗殴( 理 人次) 设施、设备等资产 损毁损失(元)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故障与事 及内部管 故(次数) 理 客户有效投诉 (次数) 累积发生数量 调解结案数量 劳资纠纷 仲裁诉讼数量 调解支付金额 仲裁赔付金额 十月 受伤(人次) 死亡(人数) 安全事件 人身伤亡赔偿金额 政府查处金额 十月 责令停业(天数) 被集团通报 组织纪律 (人次) 与团队管 内部吵架或斗殴( 理 人次) 设施、设备等资产 损毁损失(元)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故障与事 及内部管 故(次数) 理 客户有效投诉 (次数) 累积发生数量 调解结案数量 劳资纠纷 仲裁诉讼数量 调解支付金额 仲裁赔付金额 受伤(人次) 死亡(人数) 安全事件 人身伤亡赔偿金额 政府查处金额 十一 月 责令停业(天数) 被集团通报 组织纪律 (人次) 与团队管 内部吵架或斗殴( 理 人次) 设施、设备等资产 损毁损失(元)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故障与事 及内部管 故(次数) 理 客户有效投诉 (次数) 累积发生数量 调解结案数量 劳资纠纷 仲裁诉讼数量 调解支付金额 仲裁赔付金额 受伤(人次) 死亡(人数) 安全事件 人身伤亡赔偿金额 十二 月 政府查处金额 责令停业(天数) 被集团通报 组织纪律 (人次) 与团队管 内部吵架或斗殴( 理 人次) 设施、设备等资产 损毁损失(元)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故障与事 及内部管 故(次数) 理 客户有效投诉 (次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 月、 8 月、 9 月基础数据图 12 10 8 6 4 2 0 上 总 海 部 苏 后 州 宫 绍 兴 百 度 1 分 店 3 店 分 5 分 店 7 店 分 14 分 店 月、 8 月、 9 月基础数据图 7 店 分 14 分 店 16 分 店 18 分 店 20 分 店 22 店 分 24 分 店 总 汇 汇 总 12 7 月、 8 月、 9 月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 10 8 6 4 2 0 店 店 店 店 店 部 宫 度 分 分 分 分 分 总 后 百 1 3 5 7 海 州 兴 14 上 苏 绍 9 月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利润对比图 店 7分 14 店 分 16 店 分 18 店 分 20 店 分 22 店 分 24 店 分 总 汇 总 汇 120.00% 9 月、 10 月离职分析图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1 3 5 8 0 2 4 1 3 1 1 1 2 2 10 月离职分析图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1 3 5 9 1 5 7 2 2 2 2 2 3 3 80.00% 9 月、 10 月相对流失率对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1 3 5 8 10 12 14 21 23 、 10 月相对流失率对比图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21 23 25 27 29 31 35 1.2 9 月、 10 月相对参保率分析图 1 0.8 0.6 0.4 0.2 0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1 3 5 8 2 4 1 3 0 1 1 1 2 2 月相对参保率分析图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总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汇 1 3 5 7 9 1 团 2 2 2 2 2 3 集 0.8 9 月、 10 月绝对参保率分析图 0.7 0.6 0.5 0.4 0.3 0.2 0.1 0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店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1 3 5 8 0 2 4 1 3 1 1 1 2 2 月绝对参保率分析图 店

24 页 394 浏览
立即下载
一线员工离职流程及处理技巧(世界500强企业)

一线员工离职流程及处理技巧(世界500强企业)

一线员工离职流 程及处理技巧 员工 离职类型 员工关系处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离职处理,而一线员工的离职 原因很多,为了既能规范员工的离职流程,妥善处理好员工离职,又能收集 到员工离职的真实信息,便于对员工进行离职分析,完善对一线员工的管理 ,现根据员工的离职情况,着重介绍以下三种员工的离职类型、相应的离职 办理流程以及面谈注意事项和处理技巧: • 离职类型: • 1 、主动 离职 • 2 、自动离职 • 3 、违纪辞退 员工主动离职 主动离职 • 1 、特点:员工有正当理由的正常离职,员工会配合公司完成应有的交接手续。 • 2 、流程: • ( 1 )员工通过《解除 / 终止劳动合同审批书》向部门经理提出正式离职申请; • ( 2 )部门经理或主管与员工进行离职面谈,请面谈者在与离职员工面谈时认真 填写《离职面谈调查表》 ,了解员工真实离职原因,收集员工建议或反馈; • ( 3 )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批《解除 / 终止劳动合同审批书》,《离职面谈调查 表》 作为附件,确认员工离职原因,识别改进问题。 • 3 、注意事项: • ( 1 )明确员工真实离职原因,以方便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有助于改进公司需 要完善的管理; • ( 2 )面谈气氛平静缓和,不要似审问,学会通过口气、神态、言语判断可信度 ,尽量让离职员工说出离职的真实原因,收集员工对公司的看法,为公司的管理 加分; • ( 3 )有时员工离职只是个信号,很多人提离职,并不是真的要离职,而是 -我有话说! 员工自动离职 自动离职 • 1 、特点:员工已有离职意愿,但希望通过旷工的方式获取失业保险,故意不 按流程办理离职手续,甚至不能电话联系到员工本人。 • 2 、流程: • ( 1 )部门经理(主管、助理、班长)在接收到此类员工的口头离职意向时, 注意进行书面记录,作为员工主动离职的依据之一。 • ( 2 )部门主管或助理电话联系员工,通过电话对其主动离职的意向进行确认 ,并进行录音记录(录音笔可到人力资源部借取),在于员工联系的同时,请 部门主管或助理认真填写好《离职面谈调查表》 。 • ( 3 )部门指定人员代办离职手续:完成《解除 / 终止劳动合同审批书》审批 , 《离职面谈调查表》 作为附件、办理物品交接手续。 • 3 、注意事项和沟通技巧: • ( 1 )注意电话沟通技巧,参考说辞如下:“你为什么没有来上班?”、“既 然你已经有明确的主动离职意向,请回公司完清离职手续,否则你的薪资将会 被冻结至你完清相关手续后予以发放”、“如果你不能回来办手续,公司是否 有同事可以帮你代办,如无人代办,那部门将指定 XX 员工协助人力资源 自动离职 • 部代为办理手续”。 • ( 2 )《解除 / 终止劳动合同审批书》中离职原因出,统一标明为“该员工 于 年 月 日口头提出离职申请,在未办理离职的情况下与 年 月 日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基于员工的主动离职意向,视其为自动离职。 • ( 3 )如是通过电话进行确认的,离职原因统一标明为“该员工于 日至 年 月 日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经与本人电话确认为自动离职”。 月 员工违纪辞退 违纪辞退 • 1 、特点:员工因违反公司 BOS 《违纪作业指导书》上相关规定予以“辞退”。 • 2 、流程: • ( 1 )部门提交《员工辞退审批表》,写明违纪条款; • ( 2 )对于违纪行为明确,认同自己的违纪行为,也接受公司的辞退处理的违纪 员工,部门负责填写《离职面谈调查表》 ; • 对于员工违纪行为明确,违纪员工对公司给予的辞退处理有异议,或部门 不能准确判断对该员工违纪行为的处理是否有悖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由人力 资源部、工会联同部门进行事实调查,并与相关当事人进行面谈,确认违纪事实 ,人力资源部负责填写《离职面谈调查表》  ; • ( 3 )公司常务副总审批同意“辞退”处理的员工; • ( 4 )人力资源部公布《违纪通报》,员工完成离职手续。 • 3 、注意事项: • ( 1 )部门需提供完善、有力的违纪证明材料,并符合辞退条件,做到有理有据 ; • ( 2 )部门、人力资源部、工会应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使员工理解并认同违纪 辞退意见; 违纪辞退 • ( 3 )事实调查过程中保留必要的书面记录及相关当事人的签字认同,对于违 纪行为明确,通过部门、人力资源部、工会面谈沟通,仍然不服从被辞退处理 的员工,请部门收集能证明该员工违纪行为证人的书面违纪证明材料。 • 4 、处理技巧: • 当由部门、人力资源部和工会一起或分开来谈员工被辞退的问题,这里 有几点要注意: • ( 1 ) A 、对于违纪行为明确,认同自己的违纪行为,也接受公司的辞退处理 的违纪员工,请部门收集好违纪员工的违纪书面情况说明,作为附件正常办理 辞退手续; • B 、对于违纪员工对公司给予的辞退处理有异议,或部门不能准确判断 对该员工违纪行为的处理是否有悖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需要与人力资源部 和工会一起来谈员工被辞退的问题: • 首先,人力资源部咨询当地劳动局,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 其次,部门、人力资源部和工会商议如何谈,明确分工,做好准备; • 再次,部门重在谈员工违纪事实和行为,人力资源部和工会重在谈员工 违纪行为,谈他的表现,让员工充分理解并认同违纪辞退的意见,另外,可以 从职业道德方面对其讲解,辅助其正确认识离职,端正态度,不必伤感; 违纪辞退 • ( 2 )人力资源部告诉员工的档案、保险、住房公积金如何办理,失业保险如何领 取,何时出具离职证明,并希望其顺利交接,能理解公司对离职员工的辞退处理。 • ( 3 )面谈者在与被辞退员工面谈的时候要有理有据,语速快慢适当,条理清楚, 如何把握分寸,了解对方心理状况改变等等。 5 、违纪辞退面谈之主持者 ——五个戒律 • 1 、不要失去本身情绪上的平衡与冷静。 • 2 、不要对被辞退员工说,解聘是为他好。 • 3 、不要对被辞退员工说,时间可以医治他创伤。 • 4 、不要对被辞退员工说,找寻另一份工作对他更有利。 • 5 、不要对被辞退员工说,你自己也想辞职不干。 谢 谢!

12 页 522 浏览
立即下载
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离职操作技巧

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离职操作技巧

劳动关系管理 与员工离职操作实务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 我国劳动关系呈现新趋势   1 、员工关系日益脆弱化 北京某单位领导被八年前解雇员工报复  2 、劳动关系全面、快速劳务化 中国劳务派遣第一案  3 、群体性劳资冲突持续高发化   集体劳动争议持续高比例递增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 基本判断  劳动关系的不平衡性突出  拖欠工资、收取押金、违约金等现象普遍  劳动关系的对抗性显性化  维权意识突出,敬业意识下滑  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增强  各种劳动关系形态使劳动形式感减弱,权利义务履行 难度增加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3 企业劳动关系关键环节  劳动关系建立:权利义务约定期  —— 义务员工录用、缺少法律责任条款  劳动关系存续:权利义务履行期  —— 岗位调整、加班费支付、绩效评估  劳动关系终结:权利义务冲突期!!  —— 经济补偿、末位淘汰、竞业禁止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4 员工离职的关键词  1 、经济补偿金:  —— 解除方式和理由  2 、违约金:  —— 解除的提出方和约定  3 、保密和不竞争:  —— 岗位和特殊约定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5 员工离职的流程设计        根据难易程度排列流程—— 一、违纪离职流程:对抗性和法律性 二、非违纪离职流程:人性化和团体性 1 、终止劳动关系: 2 、解除劳动关系: 1 )员工提出解除: 2 )企业提出解除: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6 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 终止是劳动合同自然失去法律效力的情况  解除则是提前使劳动合同失去法律效力  解除或终止是劳动合同制度的必然要求  二者的法律含义不同,法律后果也不同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7 案例  诺基亚中国公司市场部职员吴某的劳动合同于 2003 年 7 月 31 日到期。诺基亚公司于 2003 年 6 月 6 日发出书面通知,通知她合同到期不再续订,工资截 止日为 2003 年 7 月 31 日。吴某接到通知后情绪激动, 造成办公秩序混乱。 2003 年 6 月 9 日,吴某接到公司 另一份书面通知,告知她 6 月 6 日已通知内容,并要 求她自 2003 年 6 月 9 日起,不得到公司办公区域上班, 在保安监管下交出门卡、信用卡、网络密码等物品。 吴某聘请律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请,认为 公司实质上是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劳动者已经无法履 行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要求公司支付提前 30 天通知金、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 补偿金,共计 26 万余元。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8 企业备忘录 1 、判断的依据是劳动权利义务是否终结  2 、管理容易产生混淆,必须注意细节  3 、欲速则必不达  4 、问题员工处理尤其不能有问题  5 、思维定势必须当作风险考量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9 员工离职的几种状态 1 、他杀  2 、谋杀  3 、自杀 员工过错离职 员工无过错离职 员工辞职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0 员工过错处理的形式和关系 行政处分  解除劳动合同  除名  开除  罚款  辞退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1 员工过错离职类型 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非过 错) 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利益 造成重大损害 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2 他杀案例一 : 该公司企业员工年龄普遍在 20 岁 至 25 岁之间,主管年龄也不大。  近期一名主管向公司管理层投诉,称其 一名下属陆某将其殴打鼻青脸肿,公司获 悉后鉴于公司内常常发生打架事件,如今 主管也被打得鼻青脸肿,公司规章制度规 定在公司内打架一律解聘,于是公司立即 作出了解聘员工陆某的决定。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3 过错离职的举证责任 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 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 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4 他杀案例二: 范某是某饭店仓库保管人员,某日 其在值夜班睡觉中,小偷进入仓库,盗走 电视机一台。饭店经过调查,认为范某在 岗睡觉,造成财产损失,属于严重违纪, 遂作出了解聘决定。  范某不服,认为自己在岗睡觉是不对, 但是睡觉不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而饭 店仓库库房玻璃损坏没有安装,属于饭店 没有提供劳动条件,所以造成损失应该是 玻璃安装问题,解聘处理明显过重。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5 他杀案例三: 唐某是某日资企业总务处经理,负责公司人事行政 工作。后唐某组织该企业部分员工成立了企业工会, 唐某被选为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后,唐某即积极 维护员工权益,针对公司违法事件向有关部门举报, 并支持和代理公司员工就权益维护与公司仲裁和诉讼。 此后,唐某向有关部门举报公司自备水井卫生不合 格。卫生检疫部门经过检查发现该公司卫生许可证没 有及时年检,遂作出罚款 5000 元的行政处罚。 根据这种情况,公司认为唐某在任总务处经理期间 负责卫生许可证年检工作,由于其工作失职,导致公 司被行政处罚,蒙受经济损失,便以唐某严重失职, 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害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6 违纪解聘三确保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 —— 证据  规章纪律明确,法律政策清晰  —— 依据  完善履行法定或约定程序  —— 程序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7 违纪员工通知的有效送达 直接送达:如何让员工签收?  邮寄送达:如何证明内容?  公告送达:如何确认效力?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8 小结 违纪离职需要“三思”  违纪离职属于高对抗性,优先选择风险 系数低的方案;  不要急于求成,往往退一步处理成功, 快一步功败垂成。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19 员工无过错离职类型 医疗期满  不胜任工作  客观情况发生变化  经济性裁员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0 医疗期满解除的七要件 1 、法定医疗期满 2 、不能从事原工作 3 、新安排工作也不能从事 4 、劳动能力鉴定(非所有程序) 5 、提前 30 日书面通知 6 、支付经济补偿金 7 、支付医疗补助费或额外医疗补助费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1 建议慎用!! 1 、与企业文化相悖 雪中送炭还是落井下石?  2 、经济性较差 / 投入产出不符  3 、采用更加有效益的举措  4 、尽量采用一次性处理方式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2 不胜任工作解除的五要件 1 、不胜任工作 2 、培训或调整岗位 3 、考核仍然不胜任 4 、提前 30 日书面通知 5 、支付经济补偿金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3 谋杀案例:  某公司员工,与公司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公司在参加竞标中失利,该员工负 责的一家长期客户流失。公司遂以客户流失, 岗位不再存在为由安排员工待岗。在此期间, 公司安排员工到另外一个部门进行试岗,但 该员工没有通过试岗考核,未能实现上岗。 此后,公司又为该员工安排两个岗位,均被 该员工拒绝。后,公司即以不胜任工作为由, 提前 30 日通知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4 建议转化使用!! 不胜任转化为协商离职  要求是必须有不胜任的前提  面谈和以人为本是关键环节  补偿是重要手段  转变一个观念:不胜任还要给钱?  记住:离婚了,欢迎常回来座座!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5 谋杀案例: 某跨国公司计划裁员,由于员工 潘某的合同即将到期,于是公司与其协商 不按照正常终止程序终止而是解除合同、 支付经济补偿。于是,双方签署离职协议 书,潘某领取了经济补偿。 后潘某进行体检,发现患有脑瘤。 于是员工潘某翻悔,认为签署解除合同协 议时不知自己是患有重症,属于重大误解, 要求认定离职协议无效,继续履行合同并 享受医疗期待遇。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6 客观情况变化解除的四要件 1 、客观情况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2 、无法达成协商变更 3 、提前 30 日书面通知 4 、支付经济补偿金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7 谋杀案例四: 某公司在外地有一家企业,目前 想将其并入广州企业,但有将近 300 名 员工。公司遂发出通知,以客观情况变化 为由解除了 300 人的劳动合同,并支付 了高于国家规定的经济补偿。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8 建议科学使用 属于一种经营自主权  自主经营不等于随意经营  应该将运营思路与员工沟通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29 小结 1 、非违纪离职心理难度较大;  2 、体面离职应成为管理基本文化;  3 、部分情况下,离职或许不是最经济选 择,需要重新考量;  4 、新的方法和工具值得借鉴。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30 考试案例:    六名员工与广西某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后该 公司与其他公司共同投资新设立了一家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对所有投资公司实行紧密管理,六名员工 与其他员工一起被安排在股份公司工作。 此后,六人集体突然跳槽至广东某私营企业任 职。由此给股份公司造成巨大直接经济损失,股份 公司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要求赔偿直 接经济损失 98 万元。仲裁裁决 6 人赔偿 98 万元, 6 人不服告至法院,结果被判赔偿 108 万元。 最后, 6 人将股份公司告至最高法院。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31 答案提示 1 、不是工作就建立劳动关系;  2 、不同法律关系需要适用不同法律调整;  3 、最佳预防方案是事先约定特殊法律关 系的调整。  23/2/6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法律事务中心 32

32 页 428 浏览
立即下载
6S管理推行手册-各部门超全70页

6S管理推行手册-各部门超全70页

6S 管理推行手册 1.0 使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公司。 本手册由集团公司**部门负责解释。 2.0 序言 众所周知, 6S 管理是公司各项管理中最为基础的管理活动。为 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 6S 管理活动,特编写《6S 管理推行手册》。 本手册较为详实的介绍了 6S 的定义、目的、效用、推行要领及 其意义,对各公司 6S 管理活动有指导和规范作用,望全体员工认真 学习,深刻领会本手册,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实规范自己的 日常工作,促使 6S 管理活动从“形式化”走向“实质化”,最后向 “习惯化”转变,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手册首次发布, 随 6S 深入开展,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各公司亦 可根据各自现场情况修订现场部分内容. 3.0 6S 的来历 6S 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 (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 6 个项目。这 6 个词 的日语发音和英语均以 S 开头,故简称为“6S”。 • 整理:留下必要的,其他都清除掉 • 整顿:有必要留下的,依规定摆整齐,加以标识 • 清扫:工作场所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清扫干净 • 清洁:维持整理、清扫的成果,保持干净亮丽 1 / 74 • 素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有美誉度 • 安全:一切工作均以安全为前提 4.0 6S 定义与目的 •4.1 整理 •4.1.1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工作场所除了要用的东西以外, 一切都不放置。 •4.1.2 目的:将“空间”腾出来活用。 •4.2.整顿 •4.2.1 定义: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并摆放整齐,明确标识。 •4.2.2 目的:不浪费“时间”找东西。 •4.3 清扫 •4.3.1 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再次发生。 •4.3.2 目的:清除“脏污”,保持工作场所干干净净,明明亮亮。 •4.4 清洁 •4.4.1 定义:将上述 3S 的实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持续维 持其成果。 •4.4.2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4.5 素养 •4.5.1 定义:人人按规定做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4•5.2 目的:提升“人的品质”成为对任何工作都持认真态度的 人。 4•6 安全 •4.6.1 定义:公司的人、设备、物料、财产、环境均处于有序、规范 状态。 2 / 74 •4.6.2 目的:确保人员的安全与职业健康,确保公司财产的安全,保 护环境。 5.0 •5.1 6S 的效用 6S 的 5 大效用可归纳为:5 个 S,即: SALES、SAVING、SAFETY、STANDARDIZATION、SATISFACTION。 •5.1.1 6S 是最佳推销员(SALES) •5.1.1.1 顾客对干净整洁的工厂有信心,乐于下订单。口碑相传,会 有很多人来公司参观学习。 •5.1.1.2 整洁明朗的环境,会使大家希望到这样的公司工作。 •5. 1.2 6S 是节约专家(SAVING) •5.1.2.1 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材料以及工具的浪费,减少“寻找”的浪 费,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5.1.2.2 能降低工时,提高效率。 •5.1.3 6S 能保障安全(SAFETY) •5.1.3.1 宽广明亮,视野开阔的工作场所,物流一目了然。 •5.1.3.2 遵守堆放限制规定,危险处一目了然。 •5.1.3.3 通道明确,不会造成杂乱而影响工作的顺畅。 •5. 1.4 6S 是标准化的推动者(STANDARDIZATION) •5.1.4.1 “3 定”、“3 要素”原则规范现场作业。 •5.1.4.2 大家都按照规定,正确地执行作业。 •5.1.4.3 程序稳定,带来品质稳定,成本也稳定。 •5.1.5 6S 形成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 SATISFACTION ) •5.1.5.1 明亮清洁的工作场所。 •5.1.5.2 员工动手做改善,有成就感。 3 / 74 •5.1.5.3 能造就全体人员进行改善的气氛。 1. 6S 管理推行步骤 •1.0 成立推行组织 •1.1 成立 6S 推行委员会 **集团公司 SHE 委员会组织结构图 主席 集团公司总裁 秘书长 委员 **公司 **公司 **公司 总经理 总经理 总经理 秘书长 秘书长 秘书长 •2.0 确定组织职责 •3.0 确定 6S 活动方针和目标 •4.0 制订和推动 6S 活动的计划,实施、检查、评比方案 •5.0 具体落实和推动 6S 工作的培训和定期会议制度 •6.0 定期对公司 6S 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督促其改善 •7.0 通过 6S 活动达到公司形象整体改观之目的 •8.0 通过 6S 活动使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精神面貌改善提高全员素质 •9.0 创造安全、卫生、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 4 / 74 •10.0“以人为本 全员动员 自主管理 舒适温馨” •11.0 委员分工 11.1 委员会主席(总经理)职责: •11.1.1 负责委员会的运转。 •11.1.2 指挥监督所属委员。 •11.1.3 组织制定 6S 方针。 •11.1.4 组织制定 6S 年度目标。 11.2 委员会秘书长职责: •11.2.1 召开 6S 工作会议和整理资料。 •11.2.2 负责委员会的行政和秘书工作。 •11.2.3 负责评比分数的统计和公布。 •11.2.4 追踪 6S 工作的进展情况。 11.3 委员职责: •11.3.1 共同参与制定 6S 活动的计划,执行主任命令。 •11.3.2 拟定活动办法并负责本部门推动。 •11.3.3 负责本部门 6S 规划活动。 •11.3.4 负责本部门 6S 宣传教育工作。 •11.3.5 参加全公司定期检查工作,并推动本部门工作改善。 •11.3.6 主任授权处理其他 6S 相关事务。 •11.3.7 负责本部门 6S 推行的相关工作。 •11.3.8 负责本部门责任区域划分定期自查。 •12.0 责任区划分 责任区划分如下表 5 / 74 12.1 预浸车间 6S 工作区域划分 浸出车间: 1.固料部分(包括地面、墙壁、窗户及设备) 负责人、操作工、操作工 2.液料部分(包括地面、墙壁、窗户及设备) 负责人、操作工、操作工、、操作工 车间外围: 车间外围卫生区域 负责人、操作工、操作工、操作工 卫生区包括地面墙壁、屋顶、窗户、设备 标准:做到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12.2 预浸车间 6S 区域工作要求 6 / 74 责任人 工作区域 工作要求 正常运行期间对设备维护、保养; 操作工 浸出车间 提供设备所需备件,修复待用备 件。做到干净、整洁、无油污 操作工 正常运行期间对设备维护、保养, 预处理车间 破碎辊拉丝;提供设备所需备件, 修复待用备件。做到干净、整洁、 无油污 操作工 正常运行期间对设备维护、保养、 清洁卫生;提供设备所需备件,修 筒仓 复待用备件。做到干净、整洁、无 油污 正常运行期间对设备维护、保养、 清洁卫生;提供设备所需备件,修 操作工 豆粕库缝包机。 复待用备件;配合倒班人员抢修设 备。 做到干净、整洁、无油污 标准:做到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7 / 74 12.3 锅炉房 6S 工作区域划分 责任 工作区域 工作要求 操 作 2#炉、分汽包、重油日 每班要对锅炉设备进行卫生清洁工 工 罐、 泵、管 线 及东 面 的 作,做到干净、整洁、无油污。地 窗户玻璃。 面、墙面要洁净,工具摆放整齐, 人 做到锅炉房周围环境好。 操 作 1#炉卫生、重油加热 每班要对锅炉设备进行卫生清洁工 工 器、 泵、管 线 、重油房 作,做到干净、整洁、无油污。地 及锅炉房周围环境卫 面、墙面要洁净,工具摆放整齐, 生。 做到锅炉房周围环境好。 操 作 操作 室内外 卫生 、 窗户 每班要对锅炉设备进行卫生清洁工 工 玻璃 、软 化 罐 、冷凝水 作,做到干净、整洁、无油污。地 罐、 泵、除 氧罐 、 消 防 面、墙面要洁净,工具摆放整齐, 泵房。 做到锅炉房周围环境好。 操 作 水质化 验 区、 洗浴 罐 、 每班要对锅炉设备进行卫生清洁工 工 泵、管 线 、门 窗玻璃 、 作,做到干净、整洁、无油污。地 热电计量室、柴油泵 面、墙面要洁净,工具摆放整齐, 房、软化泵房。 做到锅炉房周围环境好。 标准:做到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8 / 74 12.4 变电室“6S”工作区域划分 责任 工作区域 工作要求 操作 高压室门窗玻璃、地 每班要对变电室内卫生进行清扫,做到 工 面及变压器室地面及 地面干净、桌面整洁,并对责任区域内 变电室外部南部区 的卫生保持干净,工具摆放整齐。 人 域。 操作 工 低压室门窗玻璃、地 面。 操作 地面干净、桌面整洁,并对责任区域内 的卫生保持干净,工具摆放整齐。 更衣室、计量室门 工 每班要对变电室内卫生进行清扫,做到 窗、玻璃、地面。 每班要进行清扫,做到地面干净、桌面 整洁,并对责 任区 域内的卫生保持干 净,工具摆放整齐。 操作 工作室、卫生间门 每班要进行清扫,做到地面干净、桌面 工 窗、玻璃、地面及变 整洁,并对责 任区 域内的卫生保持干 电室外北部区域。 净,工具摆放整齐。 操作 工 每班要进行清扫,做到地面干净、桌面 预处理配电室门窗、 玻璃、地面。 整洁,并对责 任区 域内的卫生保持干 净,工具摆放整齐。 标准:做到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12.5 综合库“6S”卫生区域划分 9 / 74 责任人 卫生区域 卫生要求 操作工 豆粕库 A 区,包括 要做到干净、整洁,工具摆放 周边马路 整齐,周围环境好。 操作工 存放豆粕的豆粕 库 ,包括库 周围的 卫生 操作工 豆粕垛 B11---B20, 包括周边的马路 操作工 豆 粕 垛 B1---B10 , 包括周边的马路 操作工 操作工 周围环境好。 要做到垛区周围干净、整齐、 无洒落豆粕,苫布盖好,周围 环境好。 要做到垛区周围干净、整齐、 无洒落豆粕,苫布盖好,周围 环境好。 包材库 区, 包括 周 做到库区干净、整洁、周围环 边的马路 境好。 备件库 内门 窗、 玻 璃、地面、货架 辅 料库 区内的 卫生 及库周围卫生 操作工 要做到库区周围干净、整齐, 成品库内:操作工 成品库外:操作工 要做到干净、整洁,工具摆放 整齐,做到锅炉房周围环境 好。 做到库区干净、整洁、无油 污。地面、墙面要洁净,工具 摆放整齐,周围环境好。 标准:做到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12.6 精炼车间“6S”区域 一楼地面、设备、管路及过道区域:操作工 10 / 74 二楼地面、设备、管路及过道区域:操作工 三楼地面、设备、管路及污水泵房区域:操作工 四、五楼地面、设备及阳台区域:操作工 油泵房地面、设备、管路区域:操作工 精炼车间及车间周围 6S 总负责人:主任 标准: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12.7 包装“6S”区域 12.7.1 责任区域:自动一线(含出入通道、储油罐下)。 责任人:操作工 12.7.2 责任区域:自动二线(含办公室外到储油罐下)。 责任人:操作工 注:设备保养工作由责任人完成,其它由责任人负责安排生产线操 作工完成。 要求: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12.7.3 责任区域:手动一线 责任人:操作工 12.7.4 责任区域:手动二线 责任人:操作工 12.7.5 以上四个责任区域责任要求: 1. 定期对设备做三级保养,按要求更换过滤袋和过滤网,保证 设备随时好用。 2. 合理安排本生产线所用包材的领用及码放。 3. 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设备正常后,马上清理现 11 / 74 场,然后开车生产。 4. 在生产过程中要随时清洁并保持环境卫生,使之符合食品生 产卫生标准和公司要求,对生产产生的废弃物要整齐码放在 指定位置。 5. 生产结束后,要立即清理现场,安排将未用完之完好包材及 报废包材分别分类退库或存放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注:设备保养工作由责任人完成,其它由责任人负责安排生产线操 作工完成。 要求:做到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12.7.6 责任区域:包装车间办公室和中包装生产线。 责任人:操作工 12.7.7 责任要求: 1. 办公室内玻璃明亮,地面干净,桌面物品摆放整齐:严格遵照 SHE 要求将桌面物品分类、分别存放在指定位置。 2. 及时更新办公室外的公告栏内容和日生产情况看板。 3. 定期对设备做三级保养,按要求更换过滤袋和过滤网,保证设 备随时好用。 4. 合理安排本生产线所用包材的领用及码放。 5. 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设备正常后,马上清理现场, 然后开车生产。 6. 生产过程中要随时清洁并保持环境卫生,使之符合食品生产 卫生标准和公司要求,对生产产生的废弃物要整齐码放在指定位置。 7.结束后,要立即清理现场,安排将未用完的完好包材及报废包 12 / 74 材分别分类退库或存放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注:本区域负责人应保证办公室整理工作应随时进行,随时保持。 中包装生产必须在封闭的环境内进行。 要求:做到墙面白、地面亮、设备见本色。 •6S 管理推行要则 1.0 整理的推行要领 •1.1 对你的工作场所(范围)进行全面检查,其中包括看得到的和 看不到的 •1.2 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 •1.3 不要物品的清理 •1.4 要的物品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 •1.5 每日自我检查 •1.6 因为不整理而发生的浪费 •1.6.1 空间的浪费。 •1.6.2 使用棚架和柜厨的浪费。 •1.6.3 零件和产品变旧而不能使用的浪费。 •1.6.4 放置处变得窄小。 •1.6.5 连不要的东西也要管理的浪费。 •1.6.6 库存管理或盘点花时间的浪费。 •2.0 整顿的推行要领 •2.1 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要落实。 •2.2 需要的物品明确放置场所。 •2.3 摆放整齐、有条不紊。 •2.4 地板划线定位。 13 / 74 •2.5 场所、物品标示。 •2.6 制定废弃物处理办法。 •2.7 整顿的推行要领。 •2.7.1 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要落实。 •2.7.2 摆放整齐、有条不紊。 •2.7.3 地板划线定位。 •2.7.4 场所、物品标示。 2.7.5 制定废弃物处理办法。 •2.8 整顿的推行重点如下: •2.8.1 整顿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出所需要的东西。 •2.8.2 要站在新人或其他岗位人的立场来看,使得什么东西该放在 什么地方更为明确。 •2.8.3 要想办法使物品能立即取出使用。 •2.8.4 使用后容易恢复到原位,没有恢复或误放时能马上知道。 •3.0 清扫的推行要领: •3.1 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室外)。 •3.2 要站在新人或其他岗位人的立场来看,使得什么东西该放在什 么地方更为明确。 •3.3 要想办法使物品能立即取出使用。 •3.4 使用后容易恢复到原位,没有恢复或误放时能马上知道。 •3.5 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规范。 •4.0 清洁的推行要领: 14 / 74 •4.1 落实前面 3S 工作。 •4.2 制订目视管理及看板管理的基准。 •4.3 制订 5S 实施办法。 •4.4 制订稽核方法。 •4.5 制定奖罚制度,加强执行。 •5.0 素养的推行要领: •5.1 制订服装、臂章、工作帽等识别标准。 •5.2 制订公司有关规则、规定(见员工守则)。 •5.3 制订 5S 实施办法。 •5.4 制订礼仪守则。 •5.5 教育训练。 •5.6 推动各种激励活动。 •5.7 推行打招呼、礼貌活动。 •6S 管理奖惩制度 1.员工在 6S 活动中的业绩应与其调资、任免、晋升和奖惩挂钩。其 目的在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持续进步的良好氛围。 •2. 依据《办公区 6S 评分表》和《作业区 6S 评分表》,部门内每周 至少须自检一次,其详细评分结果应张榜公布 ,上报公司,并存档; 公司每两周至少须组织一次全面的 6S 检查。评分应张榜公布并存 15 / 74 档。评分应力求客观公正。 •3.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缺点,由检查者发出《 6S 管理整改通知单》。 存在问题的单位应抓紧整改。 •4.全公司分为生产区、办公区和宿舍三个赛区,评分结果张榜公布 。 其标志如下:86 分以上为绿色标志;70-85 分为黄色标志;69 分 (含)以下为红色标志。 •5.月度和年度 6S 竞赛奖惩办法:对于生产区排名前四名和最后两名; 办公区排名前两名和最后一名的激励措施如下:第一名颁 发绿色锦旗和奖金;第二、三、四名颁发奖金;最后一名除扣除罚 金外另发给“加把劲”红色锦旗一面;倒数第二名扣除罚金;宿舍 6S 竞赛单独考核。 •6.在 6S 竞赛中,凡连续 2 个月或年度三个月排名为最后两名,其责 任主管就地免职;责任员工不续签合同。 •7.高层主管经常带头巡查,加强执行。 •员工在 6S 活动中的主要责任如下 : •1 自己的工作环境须不断地整理、整顿,物品材料及资料不可乱放。 •2 不用的东西要立即处理,不可使其占用作业空间。 •3 通道必须经常维持清洁和畅通。 •4 物品工具及文件等要放置于规定场所 •5 灭火器、配电盘、开关箱、电动机、冷气机等周围要时刻保持清 16 / 74 洁。 •6 物品、设备要仔细地放,正确地放,安全地放,较大较重的堆在 下层。 •7 保管的工具、设备及所负责的责任区要整理。 •8 纸屑、布屑、材料屑等要集中于规定场所。 •9 不断清扫,保持清洁。 •10 注意上级的指示,并加以配合。 •主管在 6S 活动中的责任 主管应该在 6S 活动中率先垂范,积极推动,主要职责如下: 1 配合公司政策,全力支持与推行 5S 活动。 17 / 74 2 参加外界有关 6S 教育训练,吸收 6S 技巧。 •3 研读 6S 活动相关书籍,广泛搜集资料。 •4 部门内 6S 之宣导及参与公司 6S 文宣活动。 •5 规划部门内工作区域的整理、定位工作。 •6 依照公司的 6S 进度表,全面做好整理、定位、画线标识的作业。 •7 协助部属克服 6S 的障碍与困难点。 •8 熟读公司《6S 运动竞赛实施方法》,并向部属解释。 •9 必要时,参与公司评分工作。 •10 6S 评分缺点的改善和申述。 •11 督促下属执行定期的清扫点检。 •12 上班后的点检与服装仪容清查,下班前的安全巡查与保卫。 •办公区 6S 查核表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是否将不要的东西丢弃(抽屉、橱、柜、架子、书籍、文件、档 18 / 74 案、图表、文具用品、墙上标语、海报、看板)。 •2 地面、桌子是否显得零乱。 •3 垃圾桶是否装得太满。 •4 办公设备不会沾上污浊及灰尘。 •5 桌子、文件架、通道是否以画线来隔开。 •6 下班时桌面整理清洁。 •7 有无归档规则。 •8 是否按归档规则加以归类。 •9 文件等有无实施定位化(颜色、标记)。 •10 需要之文件容易取出、归位文件柜是否明确管理责任者。 •11 办公室墙角没有蜘蛛网 •12 桌面、柜子上没有灰尘。 •13 公告栏没有过期的公告物品。 •14 饮水机是否干净。 •15 管路配线是否杂乱,电话线、电源线固定得当。 •16 抽屉内是否杂乱。 •17 下班垃圾均能清理。 •18 私人用品是否整齐地放置于一处。 •19 报架上报纸整齐排放。 •20 是否遵照规定着装。 •21 中午及下班后,设备电源关好。 •22 办公设备随时保持正常状态,无故障物。 •23 盆景摆放,没有枯死或干黄。 •24 是否有人员动向登记栏。 •25 有无文件传阅的规则。 19 / 74 •26 当事人不在,接到电话时,是否以“留话备忘”来联络。 •27 会议室物品的定位摆设。 •28 工作态度是否良好(有无谈天、说笑、看小说、打瞌睡、吃东 西)。 •29 接待宾客的礼仪。(见附页) •6S 查核表(现场) 现场 6S 查核表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现场摆放物品,如原物料、成品、半成品、余料、垃圾等 定时清理,区分要用与不要用的。 •2 物料架、模具架、工具架等的正确使用与清理。 •3 桌面及抽屉定时清理。 •4 材料或废料、余料等放置清楚。 •5 模具、夹具、测量器具、工具等的正确使用,摆放整齐。 •6 机器上不摆放不必要的物品。工具或物品摆放牢靠。 •7 非立即需要或过期(如三天以上)资料、物品入柜管理或废弃。 •8 茶杯、私人用品及衣物等定置摆放。 •9 资料、保养卡、点检表定期记录,定位放置。 •10 手推车、叉车、运料车定置摆放。 •11 塑料篮、铁箱、纸箱等搬运箱桶定位摆放。 •12 润滑油、清洁剂等用品的定位、标识。 •13 作业场所予以划分,并加注场所名称。 •14 消耗品(如抹布、手套、扫把等)定位摆放,定量管理。 20 / 74 •15 加工中的材料、待检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堆放整齐。 •16 通道、走道保持畅通,通道内不得摆放或压线摆放任何物品(如 电线、手推车)。 •17 所有生产用具、夹具、零件等定位摆放。 •18 划定位置摆放不合格品、破损品及使用频度低的东西。 •19 沾油抹布等易燃物品定位摆放,并尽可能隔离。 •20 目前或短期生产不用的物品,整理定位。 •21 个人离开工作岗位,物品整齐放置。 •22 动力供给系统加设防护物或警示牌。 •23 下班前确实打扫、整理。 •24 扫除垃圾、纸屑、塑料袋、破布等。 •25 清理、擦拭机器设备、工作台、门、窗。 •26 废料、余料、呆料等随时清理。 •27 清除地上、作业区的油污。 •28 垃圾箱、桶内外清扫干净。 •29 清扫蜘蛛网。 •30 工作环境随时保持整洁、干净。 •31 长期不用(如:一个月以上)物品、材料、设备等加盖防尘。 •32 地上、门窗、墙壁的清洁。 •33 墙壁油漆剥落或地上划线油漆剥落的修补。 •34 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无故缺席)。 •35 工作态度端正(有无聊天、离开工作岗位、呆坐、看小说、打瞌 睡、吃东西的行为)。 •36 服装穿戴整齐。不穿拖鞋。 •37 部属能自发工作,主管能确实督导部属。 21 / 74 •38 使用公物时,能确实归位,并保持清洁(如厕所等使用)。 •39 停工前确实打扫和整理。 •40 按照公司的规定做事,不违背规章制度。 •不要物品处理程序 1.目的 • 为使工作现场的“不要物品”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使现场 环境、工作效率得到改善和提升,促进管理不断完善,特制定本程 序。 •2.适用范围 • 本程序适用各部门、各车间之“不要物品”的处理。 •3.定义 • 不要物品---工作现场中一切不用的物品。 •4.职责划分 •4.1 生产部负责不用物料的档案管理和判定。 •4.2 生产部负责不用设备、工具、仪表、计量器具的档案管理和判 定。 4.3 生产部负责不用原材料的档案管理和判定。 4.4 生产部负责不用物品的审核、判定、申报。 4.5 行政部负责不用设备、工具、仪表、计量器具物料、原材料的 处置。 4.6 财务部负责不要物品处置资金的管理。 •5.工作程序 •5.1 各部门及时清理、判定的“不要物品” ,并将其置于统一的暂 22 / 74 放区。报责任部门主管审核判定后,会同责任部门进行分类和标识 , 并记录在《不要物品处理清单》及台帐中。 •5.2 正常情况下,每月一次向有关部门申报处理“不要物品” 。由 责任科室分类填好《不要物品处理清单》,报公司主管审核、批 准。 •5.3 各部门需每季度(特殊情况除外)汇总《不要物品处理清单》 一 次,并于下一季度第一次公司周例会报公司主管,协调生产部、采 购 运输部、财务部、销售部判定处理方案。 •5.4 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所批准的方案实施,完毕后填写《不要 物 品处置详情表》报公司主管审核、财务部批准。 •5.5 财务部负责对处置回收资金的管理。 •6.支持性文件及表单 •6.1《低值易耗品及帐外物资管理办法》(见附页 3) •6.2《不要物品处理清单》(见附表 1) •6.3《不要物品处置详情表》(见附表 2) •7.本程序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8.本程序由财务部起草 23 / 74 6S 管理安全作业基准:基本安全规程 基本安全规程 •1.1 在公司内通道划线,不要将原物料、产品、搬运车等超出线外 放置。 •1.2 设置工装夹具架,用毕后务必放回原处。 •1.3 不要将物品用不稳定的方法放置。堆放时,应遵守一定的高度 限制,以免倾倒。 •1.4 不要在灭火器放置处、消防栓、出入口、疏散口、配电盘等附 近放置东西。 •1.5 注意处理易爆、易燃、易引起火灾的物品。 •1.6 不要随意把材料或工具靠放在墙边或柱旁。放置时,一定要有 防止倒下的措施。 •1.7 把不良品、破损品以及使用频度低的东西收藏在指定地方。 •1.8 穿着清洁的工作服。 •1.9 服装整齐。 •1.9.1 袖口、裤脚是否系紧,有无开线。 24 / 74 •1.9.2 衣扣是否扣好。 •1.9.3 工作服是否合身。 •1.9.4 工作服是否沾有油污或被打湿(有着火或触电的危险)。 •1.9.5 袖口、裤脚系紧,无开线。不穿拖鞋或容易打滑的鞋。 •1.10. 安全帽、安全鞋的正确使用。 •1.11.工作手套不做其他用途使用。 •1.12.特别注意清洁作业区地上的油污。 •1.13.安全设备部分: •1.13.1 不可随便把安全装置取出或移动。 •1.13.2 发现安全装置或保护用具不良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立刻 加以处理。 •1.13.3 使用研磨机等设备,应戴上护目镜进行作业。 •1.13.4 在有粉尘的环境工作时,应使用防尘口罩。 •1.14.火灾预防部分 •1.14.1 绝对遵守严禁烟火之规定。 •1.14.2 未经批准,公司内严禁动火。 •1.14.3 把锯屑、有油污的破布等易燃物放置于指定的地方。 •1.14.4 特别注意:在工作后对残火、电器开关、乙炔栓等的处理。 •1.14.5 定期检查公司内的配线,力行正确使用保险丝。 •1.14.6 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物品。 •1.15.急救部分: •1.15.1 常备急救物品,并标明放置位置。 •1.15.2 指定急救联络方法,写明地址、电话。 •1.16.一般机械作业部分: •1.16.1 定期检查机械,定期保养。 25 / 74 •1.16.2 确保齿轮、电机、输送带等运转部分有防护罩。 •1.16.3 共同作业时,要有沟通信号。 •1.16.4 停电时,务必切断开关。 •1.16.5 因故障待修的设备须明确标识。 •1.16.6 不要过分靠近转动的机器。 •1.16.7 下班后,进行设备的清扫、检查、整理时,一定要在设备停 机状态下进行。 •1.17.搬运及组合作业: • 6S 管理安全作业基准:基本安全规程 1.17.1 尽量将加工物至于力量中心。 •1.17.2 不可用口吹清除砂屑,以免造成眼睛的伤害。 不要用压缩空气清理人身上的粉尘。 •1.17.3 吊运物品时,在不会使吊运物品摆动、回转的状态下,加减 速度。 •1.17.4 如果手和工具上沾满油污,必须完全擦净后再进行作业。 •1.17.5 溶剂正己烷 正己烷系微带臭味的液体 ,沸点 68. 74℃ ,易燃 ,难溶于水 ,溶于 醚和醇。正己烷在油脂企业主要用作溶剂 .正己烷属低毒类 ,但具 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 。 正己烷中毒 :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后数分钟即出现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等症状 ,以及眼球结合膜和咽部充血等黏膜刺激症 ,严重中 毒者出现昏迷。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可能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 26 / 74 病,四肢远端麻木等早期症状。皮肤损害 :正己烷具有强烈的去脂和 刺激作用 ,皮肤反复接触后可出现发凉、潮红和粗糙等症状。 预防与处理: 使用含正己烷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 ,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生产中 含溶剂设备、管道应保持负压状态,有泄漏应立即处理,以减少其 蒸气逸出 。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 ;加强个人防护 ,不在浸出车 间进食 ,皮肤污染后立即用清水洗干净。 急性中毒的处理 :迅速脱离中毒现场 ,吸新鲜空气或吸氧。皮肤 污染处可用肥皂水清洗 ,眼部受污染时用水冲洗。 6S 管理安全作业基准:一般安全规程 一般安全规程: •1 各单位主管应以身作则,严守一切安全规章,如有变故,需尽一 切可能随机应变,不得临危卸责。 •1.1 单位主管应教导工作人员正确安全的操作方法,及随时纠正有 关安全不良动作。 •1.2 工作人员应遵守安全管理规则,对正确安全的操作方法有不明 了之处,需请教主管,不得冒险工作。 •1.3 工作人员对于不安全环境及不安全动作有提供改善的责任。 •1.4 工作人员发现灾害时,除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外,应立即向主 管报告。 •1.5 进入本公司内的人员,除在指定地点外,绝对禁止吸烟。 •1.6 工作人员对其所执行的工作,应确切熟知工作计划、程序及安 27 / 74 全事项,以免发生危险。 •1.7 在危险地区或有危险之处工作,应设置危险标志。 •1.8 从业人员须注意警告标志,并提高警觉,如发现任何人正处于 危险情况中时,均应以温和的态度予以警告,不可使其受惊。 •1.9 机器开动后,操作人员不准离开现场。 •1.10 从业人员对于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废料及废品,要分别放置 于规定位置,保持清洁及注意安全。 •1.11 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不得赤脚或穿拖鞋。 •1.12 器材及工具均须置于归定器材架上及盒内。 •1.13 从业人员应时常整理或整顿工作场所,不得在通道、避难出口 处或消防设备处堆放器材或物品。 •2.14 工作场所内不可存放易燃物品,如系工作必需品,则应采取安 全措施。 •2.15 加油、擦洗或清理、调整机件之前须先停止机器运转。 •2.16 对于各种特种机器及工具,不是操作人员,不得擅自开动。 •2.17 急救药箱、灭火器及其它急救、消防设备,均置备于适当地点。 •2.18 从业人员防护装备如眼镜、面具、口罩、手套、围裙、工作服 安全鞋等均应按规定佩戴,并作定期检查及保养,如有破损或不能 使用时即以补充。 •2.19 从业人员对于个人防护装置,须遵照各工作部门的安全规定使 用。 •2.20 机器及动力装备等,遇有不正常现象时,立即停止使用,报告 上级检查,以免发生危险。 •2.21 在任何时间,非工作人员,禁止无故在工作场所中徘徊或逗留。 •2.22 随时提高安全警觉,并建议主管改进安全措施。 28 / 74 •2.23 每一位从业人员应自认防止意外为应尽的责任,并互相劝 勉遵守安全规则。 6S 管理安全作业基准:电器安全规程 电器安全规程: •1.1 电器设备由电器部门或指定电器技术人员管理并维护。其它人 员禁止私自装设修理,以免发生危险。 •1.2 电路的增减,应由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任意接线。 •1.3 尽量保持电气设备附近地面干燥及避免临时线作业。 •1.4 电源插座处,要在明显处注明其电压。 •1.5 如因工作需要,导入高压电,应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1.6 所有固定电线,均应视作有电的临时线,故不可以身体或搬运 物体接触,并且不可过份信赖电线绝缘外皮。不可触摸电杆上落下 的电线,并应立即通知电器部门人员检修。 29 / 74 •1.7 各种电器设备操作之前,应注意接地线是否良好。 •1.8 所有电动机械,必须接地,并保持接地良好。 •1.9 对于电器设备加注润滑油应适量,以免发生事故。 •1.10 电路负荷,不可超载,以免引起火灾。 •1.11 注意电表及电力用具的通电许可量,切勿超过,以免燃烧。 •1.12 非指定工作人员,不得任意开动马达及其它电动机具,如发现 不正常现象,应立即通知电器部门人员检修。 •1.13 站在潮湿处、金属物上或湿手均不可接触电器设备,以免触电。 •1.14 变电室、变电台、控制室,非工作人员不得任意进入,并严禁 烟火。 •1.15 停电时应切断开关、插头,待供电后再进行恢复使用。 •1.16 如遇电气设备或电路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或不导电的灭火设 备予以扑灭,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 •1.17 220 伏以上电压,在保险丝熔断时,应由电气部门的技术 人员更换,如接好后再度熔断时,即表示另有原因,应报告上级检 查处理。 •1.18 马达开关及电气设施附近不得放置其他物品(1 米以内)。 •1.19 切断开关,应迅速切实,拔卸电气插头时应拉插头处。 •1.20 不得用铜线等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30 / 74 6S 管理安全作业基准:锅炉安全规程 锅炉安全规程: •1.1 水位计或指示计,应保持清洁。每天至少须校对水位计一次。 •1.2 给水量应经常保持最低水位以上。 •1.3 应定期检查软水处理器是否合乎标准?经常取样分析(全硬度 PH,M 碱性……)并与化验人员保持联系,以确保锅炉寿命。 •1.4 给水量异常时,应即向上级报告,并查看水塔的水是否足够。 •1.5 蒸汽压力不超过限制压力。 •1.6 排水时,应压力低,负载轻时为之。每班一次或二次为原则, 并应鉴定排除之水是否正常。 31 / 74 •1.7 排水时,应先查看,慢慢为之,排放后阀门要关紧,以保安全。 •1.8 压力计水位计及其它仪器、阀类、应经常核对、试验,并保持 清洁。 •1.9 每日至少手试安全阀一次,每周至少作跳开试验一次。 •1.10 不得自行变动或调整安全阀。 •1.11 重要操作变更时,需用书面通知。 •1.12 必需换水位计时,应先关水位计阀,并使压力降低,在无压力 后施行,并需佩戴防护眼镜。 •1.13 点火前应再一次检查水位是否正常。 •1.14 为防止倒火发生,点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炉门侧方,并应戴 安全眼镜及安全帽,以免发生危险。 •1.15 重油预热器出口处的温度,应在 70℃—90℃左右以求完全燃烧, 节省燃料。 •1.16 排放凝结水时,应先查看出口附近是否有人或其它障碍物,以 保安全。 •1.17 注水器应经常试送,遇电动帮浦故障时,可更替之。 •1.18 启动送风机约 5 分钟把炉内易燃气体完全排出后,方可点火。 •1.19 经常注意电动机帮浦、送风机及其它机械等是否正常,并适当 加注机油。 •1.20 进入锅炉工作时,应悬挂(锅炉内有人)标示牌,并应将各阀 门关闭加锁,以防他人失误开启。 •1.21 锅炉无论开车或停车,每半年至少进行外部检查一次,每年进 行内部检查至少一次,由操作人员报告上级领导检查结果,然后联 系锅炉专门人员清洗及修护。 •1.22 锅炉内使用的临时灯,应为低压防爆式。 32 / 74 •1.23 锅炉室内严禁放置易燃物品及其他人员自由出入。 •1.24 值班人员严禁离开工作岗位,如要离开时,必须有适当人员代 理。 •1.25 锅炉人员负责全厂给水系统及冷凝水回收,使用的控制 及管理。 •1.26 下班时须等接班人员到达后,将记事本和报表等资料交代 清楚后,方可下班。 空气压缩机安全规程: •1.1 空气压缩机的操作人员,须曾受过特别教育与训练,非指定人 员切勿操作及接近空气压缩机。 •1.2 开机前,应先检查空气阀门、调整阀门、逆流控制阀门、安全 阀、压力表等件的机能是否正常。 •1.3 在运转前后,应按规定向各部机件加注润滑油。 •1.4 经常注意压指针的位置,如有偏高现象,应作适当调整。 •1.5 经常注意压缩机的运转情况,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 33 / 74 •1.6 空气压缩机应每四个月定期检查一次,每年应拆卸保养检查一 次。 •1.7 清洗压缩槽、压缩气缸及阀,均不得使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后 须等其完全干燥后方可装配。 •1.8 不得用压缩空气吹除工作服上的灰尘或机器上的杂物。 •1.9 切勿突然释放压缩空气,因其可能造成对人员及其它的伤害。 •1.10 严禁以压缩机开玩笑及吹除物品,因其可能致人死命。 •1.11 凡利用压缩空气的气动工具,如气钻、气枪、气锤、气磨等, 均应妥为检查,以免机件失灵而发生意外。 人力搬运安全规程; 1.1 不得搬运超重物料。 1.2 认真检查物料表皮、包装与捆扎。 1.3 紧握物料,手指不可放在可能被挤压之处,特别在物品放下时更 须注意。 1.4 搬运姿势,应用腿力而非背力。 1.5 搬运长条物件应扛在肩上,并将前端提高避免撞击他人,两人扛 34 / 74 时应同旁同肩及扛两端,三人以上扛时,应按高矮次序,最高在后 , 步调一致。 1.6 搬运圆桶应以手在圆桶中间推动,不可脚踢,不可站在圆桶滚动 方向的下方。 1.7 高热物件应待冷却至常温利用工具搬运,并使用人体防护用具。 1.8 易燃易爆物或具有毒性、腐蚀性化学品的搬运须特别小心,要有 显注标志,并应使用防护用具。 1.9 举高重铁管时,应使用工具如麻绳、木棒。举起或抬时须弯腰, 放下时,要一致齐放或听领导人口令。 1.10 使用麻绳搬运,应查看麻绳表面有无断股、磨损及腐蚀的情况。 1.11 麻绳断裂时,若欲连接,应用绞接法不可打结,因绞接强度强 于打结。 1.12 使用钢绳搬运。应避免钢绳扭结或过分折曲及注意是否超负荷 使用。 1.13 使用链条,应注意焊接点及金属材质结构,避免脆裂及超负荷 使用。 手推车安全规程: 1.1 装载应力求平稳安全,装载高度不得妨碍推车人的视 线。 1.2 当装载物料或移动手推车时应确定脚不在车轮之下。 1.3 搬运重物必要时可穿安全靴。 1.4 手推车应在后面推车而非在前面拉车。 35 / 74 1.5 应将双手放在适当位置,注意手勿被门框或其它物体碰伤。 1.6 弯道及岔道注意缓行。 1.7 下坡时,推车人应位于推车的后面。 1.8 经过狭窄处时,特别留意手肘及膝关节的撞伤。 1.9 推车使用完毕后,勿置于通道上。 1.10 注意轮轴的检查与润滑,物在轮轴上用钉子代替开口销子。 1.11 举重车有其举重限制,切勿超载。 1.12 举重物应举重物的中心。 推高机安全规程: 1.1 堆高机有举重限制,切勿超载。 1.2 举重应举在物的中心,举物高度,不可超过驾驶人的视线。 1.3 当举物行驶前,应将物料斜靠后挡板,放下物料时,应先 恢复与地面垂直,在行放下。 36 / 74 1.4 行驶时,应保持重物离地面三十公分。 1.5 驾驶人应带安全帽,面向行驶方向注视,缓缓行进。 1.6 对于下坡倒退以及不牢的地面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以免 将物料震落地上。 1.7 停车时要注意湿滑地面,更要注意在斜坡停车的危险。 1.8 不乱用警告信号,只在需要时才使用。 1.9 不许任何人攀搭在堆高机任何机件上,以免发生危险。 1.10 经常检查车的刹车、喇叭及手刹车等。 1.11 厂内外的行车速度限最高不得超过十公里/小时。 1.12 行使中遇有贵宾来参观工厂应优先礼让。 铲斗机安全规程 1.1 驾驶铲斗机前不得喝酒。 1.2 启动前应将铲斗放低,应确信周围无人,以保安全。 1.3 驾驶铲斗机应避免碰撞墙壁、墙柱、管架、管路。 37 / 74 1.4 工作前应穿戴好安全装置,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安 全眼镜等。 1.5 驾驶人应了解铲斗机的机器能力,不得超负荷连续工作。 1.6 每日驾驶前后应检查引擎油、胎压、液压系统是否正常。 1.7 擦拭铲斗机前须将举臂放低且关掉引擎。 1.8 工作前应检查工作环境,地板是否有洞及障碍物,地上的 泥土是否太松软,道路是否能承受重量。 1.9 注意前面及上面是否有帆布、电线电缆,地下是否有 地下电缆、水管等。 1.10 爬上或爬下铲斗机,勿抓触任何控制器,并擦净鞋子和双 手。 1.11 进入密闭式仓库内作业时,应注意通风,以免被排出 的废气窒息。 1.12 非专业人员不得驾驶铲斗机,并不得载人。 1.13 勿使料斗内原料过多,掉下而伤到他人。 1.14 行车速度要慢,尤其转弯处,举臂应以相等速度慢慢升高。 1.15 铲斗机启动时,请勿下车及由车内跳出。下车离开须关掉 引擎,并取下钥匙。 货物升降机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升降机使用、维护、保养,确保货物升降机安全运行。 38 / 74 2、 范围 适用于饲料厂货物升降机。 3、 操作规则 3.1 结构与布置 3.1.1 升降机吊篮四面应予以封闭(其中一面或二面可开闭), 以防装载货物与吊篮外物件触碰受到破坏; 3.1.2 每个楼层应装设封闭护栏,在不用时须保持关闭 3.1.3 吊篮的门或护栏的门应装设行程开关,确保吊篮门或护栏 门在开启状态下无法通电启动吊篮; 3.1.4 升降机吊篮及其装载货物不可与电气线路接触或靠得太 近; 3.1.5 升降机应配置垂直滑道,防止吊篮在运行过程中晃动; 3.2 标识与警示 3.2.1 每个货物升降机应在吊篮本体上清晰标明额定承载重量。 3.2.2 升降机吊篮护拦附近应张贴醒目的“严禁载人”或“升 降机下严禁站人”等警告标志。 3.3 装载 3.3.1 不得载人运行; 3.3.2 不得超载; 3.3.3 货物存放在升降机内应保持有序并及时移出; 3.3.4 对装载的易振动、移动类货物,应采用绳、索予以适当 固 定; 3.3.5 装载液体类货物时,装载容器应将盖子盖紧; 3.4 操作 39 / 74 3.4.1 每次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环境观察及安全保护装置 (如有)检查,不得在升降机存在安全隐患的状态下运 行升降机; 3.4.2 吊篮停靠在指定楼层时,应采取安全钩或安全销等措施防 止因机械或电器失灵而突然坠落; 3 .4. 3 升降机不用时,应将吊篮放至最底层地面,关闭吊篮门, 并且必须关断电源, 3.5 维修与检查 3.1 对货物升降机应定期进行保养,但在升降机运行过程中不 得进行任何保养、维修性工作,如给吊索加油; 3.2 对升降机检修时,必须断电、上锁并挂牌(执行“动力维 修/清理上锁与挂牌程序”) 3.3 检修工作完成后须经确认无人在吊篮上、轨道上或工具材 料都收拾妥当后,才可送电操作; 3.4 每年应对升降机按法定要求进行年检。 4 相关文件 4.1 动力维修/清理上锁与挂牌程序 40 / 74 动力维修/清理上锁与挂牌规程 1. 目的: 对动力设备进行维修/清理工作时,为了防止因设备的意 外启动或运转造成对人员的伤害,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那些在启动或运转时对人员存在伤害 危险的设备,当对这样的设备进行维修/清理清洁工作时必须在 动力开关处上锁与在相关控制处控制屏、操作位置或控制阀件 等悬挂诸如“严禁启动”、“严禁合闸”或“严禁开阀”等警 告牌的场合。 3. 定义: 维修:包括设备安装、更换另部件、停机检查或保养等工作。 清理:包括停机清洁、清扫等工作。 设备:包括设备本身以及与设备相关联且对人员也存在伤害危 险的设备或系统。 4. 程序要求: 4.1 维修/清理作业人员应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锁具,并且锁具牢靠、 状况良好。对应与每一把锁,除额外的钥匙可保存在厂长那里 以外,只允许有一个钥匙由上锁者持有。 4.2 维修/清理作业人员使用的警告牌“严禁启动”、“严禁合闸” 或“严禁开阀”应清晰可辨,并能清楚指示其警告牌所对应的 具体设备。在 MCC 房使用的“严禁合闸”上还应显示工作区域和 进行维修/清理的人员姓名等细节(参件附录中警告牌样式)。 警告牌悬挂的地方包括动力开关控制屏、操作位置、或控制阀 件等适用的装置或场所。 4.3 维修/清理作业期间,现场负责人应控制其作业符合下述要求: 4.3.1 维修/清理作业前,从设备现场到 MCC 房,由近及远,关断设 41 / 74 备 开关,断开动力开关。 4.3.2 用锁锁上动力开关,并挂上“严禁启动”或“严禁合闸”警 告牌,该类警告牌最好能表明作业人员、作业时间段等细节。 4.3.3 试验被锁上的动力开关,确保其不能合闸。 4.3.4 在维修/清理作业期间,如果需要试启动或运转其设备,应按 下属程序进行: a. 清理四周无关工具或物料; b. 要求无关人员离开危险区域; c. 打开动力开关上的锁具和取下所有挂牌; d. 启动或运转设备。 4.3.5 如果需要继续维修/清理设备,应重复上述 3.3.1 至 3.3.4 要 求的操作。 4.4 维修/清理人数为二个或二个以上时,每个人员必须锁上各自的 锁。最后解开锁的人才可以取下警告牌,并通知到维修 /清理作 业人员与控制室人员,在确认所有作业人员均处于安全位置后才 能启动设备。 4.5 当维修/清理作业延续到交班时,下一班的人员必须用自己的锁 与警告牌去上锁、挂牌。只有在接班人员问明了维修 /清理情况 后,上一班人员才能开锁、摘牌。 4.6 维修/清理作业期间,若作业人员有事需要离开工作时,应获得 现场负责人同意后,才可开锁/摘牌。现场负责人再通知其他人 员接替工作,上锁/挂牌程序同上所述。 5. 上锁/挂牌流程: 42 / 74 接受维修/清理作业指令 关断设备控制屏上的开关 在设备控制屏上开关处挂牌 切断 MCC 房设备动力开关 锁上 MCC 房设备动力开关 在 MCC 房设备动力开关处挂牌 试验动力开关 记录 6. 解锁/摘牌流程 43 / 74 维修/清理作业结束 作业人员打开动力开关锁具 摘下动力开关处警告牌 通知控制室人员 设备控制人员摘下控制屏警告牌 控制人员/作业人员检查设备 试启动或运转设备 记录 44 / 74 维修/清理上锁记录 序 上锁 上锁 解锁 维修/清 锁定的设 上锁 号 日期 时间 时间 理项目 备或系统 人员 45 / 74 备注 动火作业规程 1.目的: 为了防止因动火作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由所有人员包括外部承包人员在工厂范围内 (机修间除外)进行的动火作业,动火作业是指能产生大量热量或 明火(含火花)现象的作业,如:焊接、气割、磨削抛光或火工校 正等作业。 3.工作职责: 3.1 工厂安全委员会 3.1.1 划定允许进行动火作业的区域。 3.1.2 确定动火作业规则。 3.2 生产经理 3.2.1 通过“动火作业审批表”批准动火作业。 3.2.2 通过“动火作业审批表”批准责令停止的动火作业的重新开始。 3.3 安全员 3.3.1 接收“动火作业审批表”,受理动火作业申请。 3.3.2 通知动火作业区域负责人,检查现场动火条件,进行初审签 批。 3.3.3 在有动火作业被责令停止情况时,负责呈送“动火作业审批 46 / 74 表”给生产经理批准其重新开始。 3.3.4 向相关人员说明与解释动火作业规则。 3.3.5 在动火作业期间,按照“动火作业审批表”中所列要求检查现 场,并签署。 3.3.6 当发现有不符合动火的条件或动火作业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 有权责令停止动火作业,并通知维修部。 3.4 区域负责人 3.4.1 按照“动火作业审批表”中所列要求进行现场准备,为动火 作 业创造条件,并为动火作业人员提供便利。 3.4.2 在动火作业前后及期间,按照“动火作业审批表”中所列要 求检查现场,并签署。 3.4.3 当发现有不符合动火的条件或动火作业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 , 有权责令停止动火作业,并通知维修部。 3.4.4 动火作业结束后,负责将“动火作业审批表”送至门卫。 3.5 门卫 3.5.1 保管并发放空白“动火作业审批表”。 3.5.2 收集送回的“动火作业审批表”。 3.5.3 进行“动火作业审批表”发放与收回登记。 3.6 动火作业人员(操作人) 3.6.1 领取“动火作业审批表”,进行动火作业申请。 3.6.2 按照动火规则进行动火作业。 3.7 值班主管 3.7.1 在节假日期间,对动火作业的现场进行检查,并替代生产经 理、区域负责人及安全员在“动火作业审批表”上进行签署。 47 / 74 3.8 生产科长 3.8.1 在非节假日夜间(17:00-08:00), 对动火作业的现场进行检 查,并替代生产经理、区域负责人及安全员在“动火作业审批 表”上进行签署。 4. 程序要求 4.1 工作日动火作业 4.1.1 在区域负责人确定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后,指定的动火作业人 员应至少提前一天办理动火申请手续,除非特别紧急,获得生 产 经理特别批准。 4.1.2 动火作业人员从门卫处领取“动火作业审批表”并填写适用 栏目, 在门卫进行发放登记并作相应签署后,将表送至安全员。 4.1.3 安全员收到“动火作业审批表”后,在动火作业前联合区域 负责人按表述要求检查现场并签署。若发现不符合动火条件时, 应责令整改。 4.1.4 经安全员与区域负责人签批后的“动火作业审批表”由动火 作业人员送给生产经理进行最后批准签署。批准后,正本由动 火作业人员展示在现场,应确保清晰可见;副本送安全员。 4.1.5 动火作业期间,区域负责人应不断到现场检查。对具有特别 危险的作业,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4.1.5.1 在生产车间进行动火作业,若作业可能产生大量热量或火 花时,生产经理或授权人员应守在现场,一直保持监督。 4.1.5.2 产生的热量或火花如与输送设备有关,必须停止运转所有 相关的输送设备,直到动火作业结束。 4.1.6 动火作业期间,安全员也应到现场检查。 48 / 74 4.1.7 动火作业期间, 若发现有不符合动火作业条件或动火作业不 符合要求时,区域负责人或授权人员或安全员应责令停止作业, 要求整改,整改要求应通知安全员。待整改达到要求后,再由 安全员提报生产经理批准重新开始动火作业。 4.1.8 动火作业完成后,动火作业人员应请区域负责人到现场检查 。 区域负责人应在动火作业刚一结束和其后 30 分钟及 60 分钟时 分别到现场检查,在“动火作业审批表”上签署,并将表送交 门卫。 4.1.9 门卫在“动火表发放/接收登记表”上做好接收登记。第二天 安全员取走表并归档。 4.10 当动火作业的实际时间需要超过已批准的作业时间时,应将 “动火作业审批表”送交区域负责人重新办理申请、审批手续。 4.2 夜间动火作业(非节假日) 4.2.1 生产科长或授权人应在动火作业前后及期间保持对现场的检 查,替代生产经理、区域负责人及安全员进行相应的工作,并在 “动火作业审批表”生产经理、区域负责人及安全员栏目进行相应 签署。 4.3 节假日动火作业 4.3.1 动火作业须提前至少一天申请,以便区域负责人、安全员或 授权人对现场进行准备或检查。 4.3.2 值班主管或授权人应在动火作业前后及期间保持对现场的检 查,替代生产经理、区域负责人及安全员进行相应的工作,并在 “动火作业审批表”生产经理、区域负责人及安全员栏目进行相应 签署。 动火作业审批表发放/接收登记表 49 / 74 序 领用 作业 号 日期 编号 发放人 领用 交还时间/ 人 日期 交送人 接收人 备 注 高空作业规程 1.目的: 为了防止因高空作业导致人员伤亡的发生,特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由所有人员包括外部承包人员在工厂进行的高 空作业。 3. 定义: 3.1 高空作业:距工作平台 3 米以上,或工作斜面坡度大于 45 度, 或工作平台没有平稳的立脚的地方或高处虽有牢固的防护栏的 固定平台操作中双足需离开工作平台的作业。 50 / 74 4. 通则 4.1 应对所有需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与 技能培训,使其获知并掌握其安全作业要求及在紧急情况下相 互救护的知识。 4.2 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或其它不适应高空作业疾病的 人员,禁止从事高空作业。 5.作业审批 5.1 区域负责人确定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后,指定的作业负责人应至 少提前一天,做好作业准备,填写“高空作业审批表”,向安 全员提出作业申请。 5.2 安全员收到“高空作业审批表”后,在作业前应联合区域负责 人按表述要求检查现场并签署。若发现不符合作业条件时,应 责令整改。 5.3 经安全员与区域负责人签批后的“高空作业审批表”还应由生 产经理进行最后批准签署。批准后,正本由作业人员保存在作 业现场或附近备查,副本保存在安全员处。 6. 作业现场 6.1 高空作业区地面要划出禁区,用绳索等东西围起,并挂上警示标 志,并派专人监护,防止高空坠物伤人。 6.2 尽量避免夜间高空作业。如必须进行,夜间作业应确保现场具 有足够的照明。 6.3 下雨、下雪或起 6 级及以上风等恶劣天气下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6.4 登高及安全保护设施或工具,如: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滑 板、安全网等应根据需要配备齐全并确保安全可靠。 7.作业要求 51 / 74 7.1 作业人员应佩带齐全个人防护用品,至少包括安全帽与安全带。 应穿戴整齐,裤脚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准穿光滑的硬底鞋, 要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并应将绳子牢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件上 或金属结构架上,不准系在活动物件上。 7.2 高空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 中不得拿物件,并必须从爬梯或从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得在高 空投掷材料或工具等物;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 脚手架上。 7.3 禁止在高压线下作业。靠近低压电源线路作业必须先停电,作业 者最少离开低压电源 1.5 米以外。 7.4 必须在有危险标志或危险地带作业时,应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则 , 采取特别措施,防止其意外事故发生。 7.5 不得在一垂直线上上下同时作业,若特殊情况必须垂直作业时, 应经厂长特别批准。 7.6 不得坐在高空无遮栏处休息,以防坠落。 7.7 正确使用各种升降设备,严禁升降设备载人。 7.8 在石棉瓦面等较薄或强度不好的层面工作时,要用梯子等物垫在 层面上行动,防止踩破层面坠落。 7.9 作业结束,作业人员应确保其高空处所内未留下安全隐患。必 要时,安全员或区域负责人应到现场予以确认。 8.其它要求 8.1 高空作业前应明确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下人员救护措施或途径 , 并提供,确保其有效、可行、可靠。 8.2 作业期间,现场区域负责人与安全员应到现场进行巡视检查, 若发现存在不符合安全要求时,有权下令停止作业。 52 / 74 9.替代 9.1 节假日或夜间,若生产经理、安全员或区域主管不在工厂现场 时,可由值班主管或生产经理授权人员替代上述人员进行高空 作业的审批与监督。 10. 附录 10.1 高空作业审批表 密闭处所作业规程 1.目的: 为了防止因密闭处所内作业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 的发生,特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由所有人员包括外部承包人员进入工厂密闭处 所内进行的任何作业。 53 / 74 3. 定义: 3.1 密闭处所:指具有一定的工作面积足够让人进入工作,但所具 有的进出口大小有限,且该处所不是工作人员的正常 工作区域,同时该处所还可能会产生危险。如:料仓、 油罐等处所或氧气含量低于 18%或含有危险毒素气体 的处所等。 4. 通则 4.1 工厂应对所有工作处所进行识别,确定那些处所属于密闭处所 , 对确定的密闭处所进行标识,并适当张贴“未经批准,禁止进 入”或“密闭处所,进入危险”等警告标志。 4.2 对需要或可能需要进入密闭处所的作业进行分类,确定各作业 需要具备的作业条件,在“密闭处所作业条件检查表”予以标 注。 标注了安全要求的“密闭处所作业条件检查表”保存在 安全员处,复制后供人员领取使用。 4.3 应对所有须进入密闭处所的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 其 明确哪些处所为密闭处所,获知并掌握其安全作业要求及在紧 急情况下自救与救护知识。 4.4 配置密闭处所安全作业所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与工具,并保持 状态完好。 5.作业审批 5.1 区域负责人确定需要进行密闭处所作业后,指定的作业人员向 安全员领取已标注了安全要求的“密闭处所作业条件检查表” , 应在作业前完成对作业处所的检查,并填写“密闭处所作业审 批表”,向安全员进行作业申请。 54 / 74 5.2 安全员收到“密闭处所作业审批表”后,在作业前应联合区域 负责人按表述要求检查现场并签署。若发现不符合作业条件时 , 应责令整改。 5.3 经安全员与区域负责人签批后的“密闭处所作业审批表”还应 由生产经理进行最后批准签署。批准后,正本由作业人员保存 备查,副本保存在安全员处。 5.4 作业人员进入密闭处所前 15 分钟内,安全员与作业人员应对其 作业条件再次检查确认并在检查表上签署。如作业条件比较原 审批时的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应按上述要求重新办理作业审批 手续。 6. 作业要求 6.1 需要进入作业的密闭处所应符合安全作业条件(通过标注了安 全要求的“密闭处所作业条件检查表”规定); 6.2 密闭处所作业前应明确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下人员救护措施或 途径,并提供,确保其有效、可行、可靠。 6.3 密闭处所作业人员须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并掌握了其安全作业 知 识与技能。 6.4 从作业人员进入密闭处所至出来,其密闭处所外部应指定至少 1 人守护,与作业人员可随时保持联系。联系方式应有效、可靠 , 在作业开始前应通过试验验证。 6.5 作业期间应保持“密闭处所作业条件检查表”所规定的作业条 件与检查,若出现不符合安全作业要求时,作业人员有权停止 作业,安全员或区域负责人也有权阻止继续作业。 55 / 74 6.6 人员进入密闭处所的时间不得超过通过“密闭处所作业审批 表”核准的时间。如需要延长作业时间应至少间隔 30 分钟再进 入开始作业或重新办理审批手续。规定时间内作业人员若感到 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即从密闭处所出来。 6.7 作业结束,作业人员应确保其密闭处所内未留下安全隐患。必 要时,安全员或区域负责人应到现场予以确认。 7.替代 7.1 节假日或夜间,若生产经理、安全员或区域主管不在工厂现场 时,可由值班主管或生产经理授权人员替代上述人员进行密闭 处所作业的审批与监督。 8. 附录 8.1 密闭处所作业审批表 8.2 密闭处所作业条件检查表 56 / 74 禁止合闸警示牌 危 险 ! 有人操作 工作区域 维修/清理人员: 禁止合闸 1. 2. 3. 正面 (红色) 反面(红色) 安全警告牌样式 57 / 74 公司安全会议规程 1.1 频次:每月至少一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增加专题会议。 每 次会议时间应控制不要过长。 1.2 人员:安全委员会成员,有关人员也可以适当邀请。 1.3 议题: 1.3.1 对上次会议跟踪(发现的问题处理及纠正措施执行结 果); 1.3.2 自上次会议以来新发现的问题研究,包括原因分析与纠 正措施等; 1.3.3 公司事故(如有)报告与分析; 1.3.4 其它公司事故案例(如有)通报及预防措施讨论; 1.3.5 上级有关安全的最新政策或要求传达或任务布置; 1.3.6 其它认为需要的事项。 1.4 准备: 1.4.1 每位安全委员应在会议前(一个月以内)至少完成一次 对公司的安全检查,列出发现的问题与准备必要的提议; 1.4.2 安全员收集并汇总从其他人员或渠道提出的问题或提议; 1.4.3 安全委员会主任负责拟定安全会议议题并组织准备必要 的材料。 1.5 记录: 1.5.1 应保持真实、完整,保证可追溯; 1.5.2 每次会议记录在公司至少保存 12 个月; 1.5.3 若会议内容较多,应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成会议纪要; 1.5.4 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至少应包括会议日期、参加人员姓 58 / 74 名、会议议题及主要内容(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跟踪 结果等)以及有价值的提议等。 1.5.5 会议记录或纪要应在每月月底前以 Email、集团 QQ 或传 真形式传送给油脂事业和北京总部,以便于上级追踪。 1.6 事项: 1.6.1 所有人员都应该有权利和义务去发现、报告危及安全的 问题或隐患; 1.6.2 发现的问题或隐患若不及时处理则具有较大的风险,应 得到及时处理或报告,不得拖至安全会议或以后。 59 / 74 仓储工作安全规程: 1.1 物料应适当且安全的堆放,以免崩塌,击伤行人或工作人 员。 1.2 堆积的物料,不得由下部抽取,不得超过堆放地面的安全 负荷。 1.3 堆积不可过高,以免搬运困难,且有坍塌的危险。 1.4 物料储存,不得妨碍交通。 1.5 贮存物料,不论是暂时性或永久性,都应整齐存放 。 1.6 存放长型物品时,勿使其突出于通行道上。 1.7 储存危险液体或气体钢瓶,通风、照明应良好,切忌放在 强烈阳光下。 1.8 纸袋、麻绳、棉线或类似物品,应存放于防火的仓库内。 1.9 物料存放,不得防碍消防器材的取用或阻碍安全出入口及 电器开关。 1.10 安全门的路径周围及仓库通道或人行道,都应畅通无阻, 任何时刻都不可任意堆积物料。 1.11 易燃物品,应存放在特别设计的仓库内,以防危险。 1.12 气体钢瓶不可放在交通拥挤的地方,可燃气体的钢瓶不可 存放在其它易燃物品旁边,不同的气体钢瓶应放在不同的区域 内,空瓶应分开存放。 1.13 汽油槽或桶,无论有油与否,随时注意用盖或塞子盖住。 1.14 堆积袋装的物品时,应把袋口向里,以免破口时物品流到 地上,堆积袋装物品在 1.5 米以上时,应缩进一袋,而后每高 1 米则再缩进一袋。 60 / 74 1.15 贮存笨重器材时,应设法使重量均匀分布于地面。 1.16 短小杆型物品或管子,

74 页 415 浏览
立即下载
营销部门规章管理制度

营销部门规章管理制度

营销部门规章制度 营销部人员构成及职责要求 一、营销经理一名,职责: 1.制定销售方案及策略; 2.本部门的日常工作组织与管理; 3.定期对所属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4.对销售员定期培训; 5.制定销售管理的规章制度等工作; 6.组织针对行业或客户等进行调研; 二、客户经理一名,职责: 1.负责客户服务标准、业务标准和流程标准的制定,规范客户服务行为; 2.负责重点客户关系的维护与开发管理工作; 3.负责大客户关系的重点维护与管理; 4.负责客户投诉处理及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负责客户回访制度的建立及监督实施工作; 6.负责客户服务及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 7.完成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三、销售主管一名,职责: 1.负责对销售代表的日常管理; 2.培训及针对相关市场及行业竞争对手的调研; 3.协助销售代表进行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 4.及时收缴销售代表填写的各种资料及日常工作汇报; 5.完成营销经理交办的临时性任务,配合经理完成日常工作; 四、销售代表两名,职责: 1.按照公司要求统一宣传口径,向目标客户销售相关产品; 2.严格执行工作流程; 3.认真填写各项登记报表; 4.定期追踪客户; 5.及时反馈客户意见和销售问题; 6.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确保每月完成销售任务; 五、销售内勤一名,职责: 1.负责销售合同、销控、台帐、客户资料及各种销售资料的管理; 2.完成营销经理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3.协助客户经理完成相关客户管理工作; 考勤管理制度 1.销售人员正常上班时间:9:00AM 下班时间:6:00PM。 2.销售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销售人员比正常或规定时间晚到视为迟到一次(因公司 班车原因除外)迟到每次罚款 20 元,超过半小时按旷工半天计,每月三次迟到辞退处 理。 3.应严格按开会时间到场,迟到每次罚款 20 元,超过半小时按旷工半天计。 4.病假:(1)临时有病,需提前上班前一小时电话申请经部门经理同意后休假。 (2)病假三天以上需有医院证明,无证明按事假处理。 事假:事假须向部门经理提前一天请假,超过三天需书面报告向总经理请假,经批准 同意后方可休假。 5.病假扣除本人日工资额的___,事假扣除本人当日工资。 6.旷工:无故不上班,按旷工处理,旷工一天扣除当事人 100 元,累计 3 天开除处理。 7.考勤卡是统计出勤的依据,除总经理或内勤、人力资源部主管外,任何人不得更改 , 由内勤负责。 8.员工当班过程中如需外出办事(因公),须向部门经理请示,填写《人员外出登记 表》经批准后方能外出。 人员外出登记表 外出人员 所属部门 外出时间 归来时间 外出原因 副总监批 工作移交人 紧急联系方式 准 人员外出登记表 外出人员 所属部门 外出时间 归来时间 外出原因 副总监批 工作移交人 紧急联系方式 准 会议管理制度 1.销售例会(每周五下午 4:30) 由客户经理主持,所有的部门员工参加,会议议题明确: (1) 各员工汇报工作完成情况; (2) 上周销售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 (3) 各员工工作的协调; (4) 下周销售工作安排; (5) 公司有关工作安排; 2.销售例会后 24 小时内内勤完成会议纪要的整理上报工作并以工作档案形式存档保留。 3.要求参加销售例会的相关人员在会前及时完成《销售任务管理统计表》见附表,会后交 送部门经理。 4.参加例会人员要求准时出席,如遇特殊情况需提前向部门经理请假。 5.无法参加会议的人员也应及时将《销售任务管理统计表》送至部门经理处。 6.销售员工作会议(每周周一上午) 由销售主管主持,销售代表参加,会议议题明确 (1) 检查销售情况,检查销售代表工作日记,布置工作。 (2) 针对销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遇特殊情况及时上报,并及时反馈。 (3) 传达公司有关工作安排。 7.销售主管在会后 24 小时内完成情况反馈的整理、所做工作上报部门经理及总经理并作为 工作档案及时存档。 8.部门经理或总经理有权视工作中出现的紧急情况临时召开会议。 9.销售月度例会(每月最后一个周五 4:30PM) 由部门经理主持,营销部相关人员及总经理参加,会议题明确: (1) 各员工工作总结; (2) 本月销售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 (3) 各员工工作的协调; (4) 下月销售工作安排; (5) 公司有关工作安排; 10.销售月度例会后 24 小时内内勤/客户经理完成会议纪要的整理上报工作并以工作档案形 式存档保留。 11.参加例会人员要求准时出席,如遇特殊情况需提前向部门经理或总经理请假。 12.无法参加会议的人员也应及时补阅会议纪要,不因缺席而耽误工作。 销售人员薪金管理制度 一、公司销售人员薪金管理制度以公正诚信、多劳多得为原则。 二、新聘的销售人员必须参加或学习公司安排的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三、销售人员试用期为 3 个月,公司将对其素质进行综合检验,并保留解聘该销售人员的 权利。 四、试用期间,销售人员薪金制度为底薪+提成+绩效奖。 1、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对销售人员下达销售任务,分不同档次采取薪金制度。 2、销售任务以安排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为标准。 3、未完成任务则只发当月底薪,没有绩效奖金。 4、完成任务则发当月底薪+绩效奖。 5、完成客户签约,且客户交付首付款后提取相应的业务提成。 6、如销售人员连续 2 个月未完成公司的工作任务,则公司有权解聘该销售员,其工作由部 门经理指定的销售人员接替。 7、每月公司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从销售人员薪资中代扣应缴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款。 8、公司每月给予销售业绩良好的员工奖励 500 元。 9、公司鼓励销售人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中佼佼者予以奖励。 10、考核周期从当月 1 日至次月 1 日。 11、每月 10 日前发上月薪金。 销售部日常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1.要求员工上班一律着正装、皮鞋; 2.员工上下班必须打卡; 3.不许迟到早退; 4.不许旷工; 5.上班时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非工作性质的聊天、玩游戏、看小说等; 6.工作时间内,不许在办公室吃东西; 7.上班时间内,不许和其它同事谈非工作有关的话题、看书、看报、睡觉等; 8.不许违反公司部门规定的工作程序或规章制度; 9.必须保持个人的储物柜内外整洁; 10.工作时间内,不许在办公室内接私人电话,不许长时间打私人电话(5 分钟); 11.未经批准,不许私自脱岗,私自外出; 12.未经批准,不许到其他部门串岗,干扰同事工作; 13.未经批准,不许私自向客户或他人提供公司文件及资料; 14.应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15.应自觉维护公司利益,严守公司秘密; 日常工作报告管理制度 一.汇报制度 1、实行日报、周报、月报、客户档案表.等公司要求填写的各种表格或汇报。 2、所有业务人员根据各自职责,分别认真、详实填写各个岗位的报表。 3、当天的销售结束后,及时汇总当天的销售情况,如实销售填写报表。 4、上报时间: ⑴ 日报时间:次日 09:00 以前填写,未按时上缴日报的责任人罚款 50 元/次; ⑵ 周汇报时间:每周星期一 9:30 以前上报上一周销售情况,未按时上缴周报的责任人罚 款 80 元/次; ⑶ 月报时间:每月 28 日上报下一周期计划,逢周末周日相应提前,未按时上缴月报的责 任人罚款 100 元/次; (4)客户档案表随时更新,随时上报。 5、上报部门:日报、周计划、月报客户档案表_等报表上报销售内勤存档。 6、客户档案分级:A 合作客户;B 潜在客户 C 普通客户。 二、违规处罚 1、篡改、假报销售报表,给予责任人_____元/次罚款处罚; 2.没有及时上报公司报表的,给予责任人____元/次罚款处罚; 3.销售主管或经理在销售代表发送报表或走访相应客户两天内电话回访.如发现与上报情况 不符或谎报,给予责任人_______元/次罚款处罚; 4.销售代表联系的潜在客户或实际客户少一定数量视情况处罚_____元; 三、报表内容及格式(后附) 上交报表及客户档案管理作用,公司掌握情况销售情况,可对潜在客户重点开拓,帮助完 成任务;提高业务额及提成;公司纪律要求及展需要;了解员工工作情况,便于管理和安 排工作。 销售人员日报表 销售员: 日期 主要工作内容 本日销售存在问题 客户拒绝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销售人员周报表 销售员: 上周主要工作内容 完成情况 主要存在问题 日期: 解决方法 下周工作计划 销售人员月报表 销售员: 日期: 上个月主要工作内容 完成情况 主要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下个月工作计划 电话记录表 销售代表 日期 公司名称 跟踪记录 联络结果 目标客户概况 官方网站、联络地址、电话 联系部门和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注:相关的工作报表用 Excel 制作,以上报表只是范例 客户联系制度 1.认真填写电话销售记录,并作好客户跟踪日程,回访等工作计划; 2.于每日上班开始半小时,根据昨天电话销售结果及时作跟踪笔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当日下班时,整理当日工作,完善电话记录表。 4.部门经理或主管每周不定期检查电话记录表,对不合格者进行处理罚款,并记入绩效考 核。 5.从销售代表与客户第一次联系之日起至一个月止,销售员未跟踪客户,扣当月的绩效奖 金。

7 页 406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管理制度范本大全-200页

企业管理制度范本大全-200页

企业管理制度文本 说 明 企业管理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规章制度和责任。规章制度侧重于工作内容、范围和工作程序、方式,如 管理细则、行政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侧重于规范责任、职权和利益的界限及其关系。本 文就管理细则、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管理者经济责任制度及其文本格式 分别加以说明,可直接修改使用。 目 录 企业管理制度文本.....................................................................................................................................................................1 第一章 内部管理细则文本............................................................................................................................................1 内部管理细则参考格式.............................................................................................................................................................2 公司内部细则.............................................................................................................................................................................2 第一章 管理大纲..............................................................................................................................................................2 第二章 员工守则................................................................................................................................................................3 第三章 财务管理................................................................................................................................................................3 第一节 总则...................................................................................................................................................................3 第二节 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4 第三节 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报表...............................................................................................................................6 第四节 资金、现金、费用管理...................................................................................................................................9 第五节 工资及奖金.....................................................................................................................................................13 第六节 税收及利润分配.............................................................................................................................................13 第七节 利润上交和库存物资财务管理.....................................................................................................................13 第八节 会计凭证和档案保管.....................................................................................................................................14 第四章 人事管理..............................................................................................................................................................15 第一节 总则.................................................................................................................................................................15 第二节 编制及定编.....................................................................................................................................................15 第三节 员工的聘(雇)用.........................................................................................................................................16 第四节 工资、待遇...................................................................................................................................................17 第五节 假期及待遇.....................................................................................................................................................17 第六节 辞职、辞退、开除.........................................................................................................................................19 第七节 附则.................................................................................................................................................................21 第五章 行政管理..............................................................................................................................................................21 第一节 总则.................................................................................................................................................................21 第二节 文件收发规定.................................................................................................................................................21 第三节 文印室管理规定.............................................................................................................................................22 第四节 电脑室管理规定.............................................................................................................................................22 第五节 办公用品领用规定.........................................................................................................................................23 第六节 电话使用规定.................................................................................................................................................23 第七节 车辆使用管理规定.........................................................................................................................................24 第八节 摩托车使用管理规定.....................................................................................................................................24 第九节 集体宿舍管理规定.........................................................................................................................................25 第六章 合同管理..............................................................................................................................................................25 第一节 总则.................................................................................................................................................................25 第二节 经济合同的签订.............................................................................................................................................26 第三节 经济合同的审查批准.....................................................................................................................................2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的履行.............................................................................................................................................29 第五节 经济合同的变更、解除.................................................................................................................................29 第六节 经济合同纠份的处理.....................................................................................................................................30 第七节 经济合同的管理.............................................................................................................................................32 第七章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35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35 第二节 房产销售.........................................................................................................................................................41 第三节 物业管理.........................................................................................................................................................42 第八章 工业管理..............................................................................................................................................................43 第一节 总则.................................................................................................................................................................43 第二节 引进和开发.....................................................................................................................................................43 第三节 企业管理.........................................................................................................................................................45 第九章 审计、监察..........................................................................................................................................................46 第一节 总则.................................................................................................................................................................46 第二节 审计.................................................................................................................................................................47 第三节 监察.................................................................................................................................................................48 第十章 考勤......................................................................................................................................................................49 第十一章 保密工作..........................................................................................................................................................50 第十二章 安全保卫..........................................................................................................................................................51 第十三章 晋升..................................................................................................................................................................53 第一节 总则.................................................................................................................................................................53 第二节 分则.................................................................................................................................................................53 第十四章 奖惩..................................................................................................................................................................54 第一节 总则.................................................................................................................................................................54 第二节 奖励.................................................................................................................................................................55 第三节 处罚.................................................................................................................................................................56 第十五章 岗位职责..........................................................................................................................................................58 第十六章 附则..................................................................................................................................................................76 第二章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文本..............................................................................................................................76 企业经营方针目标管理制度...................................................................................................................................................77 第一章 总则......................................................................................................................................................................77 第二章 制订方针目标的依据..........................................................................................................................................77 第三章 方针目标编制的程序..........................................................................................................................................77 第四章 方针目标的展开..................................................................................................................................................78 第五章 方针目标的实施..................................................................................................................................................78 计划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81 企业计划管理工作制度...........................................................................................................................................................81 第一章 总则......................................................................................................................................................................81 第二章 长远规划..............................................................................................................................................................82 第三章 年度综合计划......................................................................................................................................................83 第四章 指标管理..............................................................................................................................................................83 第五章 计划指标的调整..................................................................................................................................................84 第六章 计划的检查和考核..............................................................................................................................................84 统计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87 企业统计管理制度...................................................................................................................................................................87 第一章 总则......................................................................................................................................................................87 第二章 统计报表的管理与分工......................................................................................................................................87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88 第四章 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88 第五章 统计工作的交接..................................................................................................................................................89 第六章 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89 原始记录工作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91 企业原始记录工作管理制度...................................................................................................................................................91 审计工作制度文本参考格式...................................................................................................................................................92 企业审计工作制度...................................................................................................................................................................92 第一章 总则......................................................................................................................................................................92 第二章 任务和范围..........................................................................................................................................................92 第三章 机构......................................................................................................................................................................93 第四章 职权......................................................................................................................................................................93 第五章 程序......................................................................................................................................................................94 第六章 奖惩......................................................................................................................................................................94 第七章 附则......................................................................................................................................................................95 第二章 物资验收入库......................................................................................................................................................95 第三章 物资的储存保管..................................................................................................................................................96 第四章 物资发放..............................................................................................................................................................96 第五章 其他有关事项......................................................................................................................................................97 计量室工作制度文本参考格式...............................................................................................................................................98 企业计量室工作制度..........................................................................................................................................................98 企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99 第一章 总则......................................................................................................................................................................99 第二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内容..........................................................................................................................................99 第三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99 第四章 限额供料............................................................................................................................................................100 企业销售管理制度.................................................................................................................................................................101 第一章 总则....................................................................................................................................................................101 第二章 市场预测............................................................................................................................................................101 第三章 经营决策............................................................................................................................................................102 第四章 产销平衡及签订合同........................................................................................................................................102 第五章 编制产品发运计划,组织回笼资金................................................................................................................102 第六章 建立产品销售信息反馈制度............................................................................................................................103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105 第一章 质量信息管理....................................................................................................................................................105 第二章 质量审核............................................................................................................................................................106 第三章 产品质量档案及原始记录管理........................................................................................................................107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节录)......................................................................................................................................................109 第一章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109 第二章 设备管理内容....................................................................................................................................................111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114 第一章 总则....................................................................................................................................................................114 第二章 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的内容........................................................................................................114 第三章 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114 第四章 技术建议、管理建议的审查和处理................................................................................................................115 第五章 奖励与审批程序................................................................................................................................................116 第六章 附则....................................................................................................................................................................118 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119 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119 二、产品设计管理............................................................................................................................................................120 三、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124 四、新产品开发周期........................................................................................................................................................127 五、新产品成果评审与报批............................................................................................................................................128 六、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128 第三章 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文本.................................................................................................................................130 一、文件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130 企业文件管理制度.................................................................................................................................................................130 第一章 总则....................................................................................................................................................................130 第二章 收文的管理........................................................................................................................................................130 第三章 发文的管理........................................................................................................................................................132 第四章 发文程序与要求................................................................................................................................................133 第五章 文件的借阅和清退............................................................................................................................................134 第六章 文件的立卷与归档............................................................................................................................................134 第七章 文件的销毁........................................................................................................................................................135 二、会议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136 企业会议管理制度.................................................................................................................................................................136 第一章 总则....................................................................................................................................................................136 第二章 会议分类及组织................................................................................................................................................136 第三章 会议的安排........................................................................................................................................................136 三、印、信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150 企业印、信管理制度........................................................................................................................................................150 四、报刊、邮件、函电收发制度文本参考格式.................................................................................................................152 企业报刊、邮件、函电收发制度.........................................................................................................................................152 五、打字、油印工作制度文本参考格式.............................................................................................................................153 企业打字、油印工作制度.....................................................................................................................................................153 六、总机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155 企业总机管理制度.................................................................................................................................................................155 七、电话机线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156 企业电话机线管理制度.........................................................................................................................................................156 八、计算机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157 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157 第一章 总则....................................................................................................................................................................157 第三章 软件开发任务书的编制与审批........................................................................................................................158 第四章 软件鉴定............................................................................................................................................................159 第五章 操作证管理........................................................................................................................................................160 第五章 企业管理负责人员责任制度文本....................................................................................................................161 企业管理制度文本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 并不是事无巨细地亲自组织和指挥企业的一切工作,而主要的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步入正常轨道,经规范化 、 制度化的东西加以引导和约束。由此,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对于一个企业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企业管理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规章制度和责任。规章制度侧重于工作内容、范围和工作程序、方式,如管 理细则、行政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侧重于规范责任、职权和利益的界限及其关系。下面 就管理细则、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管理者经济责任制度及其文本格式分 别说明。 第一章 内部管理细则文本 内部管理细则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纲,它是根据章程的规定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具体化、规范化要求。内部 管理细则不同于企业章程。内部管理细则着重于调整企业内部关系,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它只能靠行政管 理权力保证实施。企业章程不仅调整企业内部关系,而且还要调整企业的外部关系,对内对外都具有法律效 力,国家权力要保证它的实施。内部管理细则是企业规章制度的一种形式,但它同其他单一的规章制度也有 一定的区别。单一的规章制度只能调整局部关系和行为,内部管理细则调整的是企业全局的关系和行为。 内部管理细则文本参考格式如下。 内部管理细则参考格式 公司内部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管理大纲 为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 公司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决定、经律。 第三条 公司的财产属股东所有。公司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公司财产。 第四条 公司禁止任何所属机构、个人损害公司的形象、声誉和股价稳定。 第五条 公司禁止任何所属机构、个人为小集体、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或破坏公司发展。 第六条 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 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第七条 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公司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 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员工队伍。 第八条 公司鼓励员工发挥才能,多作贡献。对有突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第九条 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向上。 第十条 公司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 第十一条 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欢迎员工就公司事务及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作 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第十二条 公司尊重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应有的待遇,充分发挥其知识 为公司多作贡献。 第十三条 公司为员工提供收入、住房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员工各方面的待遇。 第十四条 公司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第十五条 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端正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办事拖拉和 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第十六条 公司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消耗,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第十七条 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人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第二章 第十八条 员工守则 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克己奉公。 第十九条 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 第二十条 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 第二十一条 爱护公物,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 努力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 第二十三条 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贡献。 第三章 第一节 财务管理 总则 第二十四条 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十五条 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以提高经济效 益,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为宗旨。 第二十六条 财务管理工作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 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第二十七条 公司及全资下属公司、企业(含 51%股权的全资、内联企业)的财务工作,都必须执行本制 度。其他中外合资合作及内联企业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节 第二十八条 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 公司及下属独立核算的公司、企业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非独立核算的单位配备专职财务人 员。 第二十九条 公司部会计师。 公司设计划财务部。计划财务部设部长、副部长。 下属独立核算的公司、企业设财务部。财务部设部长、副部长 计划财务部及各财务部,根据业务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第三十条 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管理好整个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对全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负责。 总会计师主要职责如下: 1.执行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主持编制并签署公司的财务计划、信贷计划和会计报表等, 落实完成计划的措施,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各项财务活动,考核生产经营成果,对总经 理负责并报告工作; 2.审查公司基建、投资、贸易等发展项目及重要经济合同,对可行性报告提出评估意见; 3.负责全系统的资金融通调拔决策工作,经总经理或董事会签署后执行。 4.审核下属公司、企业投资和效益的计算方案; 5.编制公司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方案和股东分红派息方案; 6.监督全系统的财务管理和活动; 7.监督全系统的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制度和遵守财经纪律,制止不符合财经 法令、不讲经济效益、不执行计划和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 8.对各级财务人员的调动、任免、晋升、奖惩等提出建议、评定,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9.负责搞好全系统财务人员的培训工,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0.签署下属公司、企业的 100 万元以下贷款担保书。 第三十一条 计划财务部是公司的财务主管部门,除做好本部门各项业务工作外,负责从业务上对下属各 级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进行领导、指导、检查、监督。 第三十二条 计划财务部部长领导计划财务部的工作,在总经理和总会计师领导下主持公司的财务工作。 计划财务部部长的主要职责是: 1.主持计划财务部的工作,领导财务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切实地完成各项会计业务工作; 2.执行总经理和总会计师有关财务工作的决定,控制和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审核监督资金的动用及经营 效益,按月、季、年度向总会计师、总经理、董事会提交财务分析报告; 3.筹划经营资金,负责公司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批、报批和银行借、还款工作; 4.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会计人员对下属公司、企业进行财务检查,监督下属公司、企业执行财经纪律和规 章制度; 5.协助总会计师编制各种会计报表,主持公司的财产清查工作; 6.参与公司发新项目、重大投资、重要经济合同的可行性研究。 第三十三条 计划财务部副部长协助部长工作,负责公管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 下属公司、企业的财务部设部长,在经理领导下主持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财务部部长的主要 职责是: 1.主持财务部的工作,领导财会人员完成各项会计业务的工作; 2.制订财务计划,搞好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核算生产经营成果,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定期提供 数据、资料和财务分析报告; 3.参与投资、重大经济合同的可行性研究; 4.负责编制会计报表,主持清查财产; 5.执行财经法令、制度、决定,坚持原则,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6.监督、检查资金使用、费用开支及财产管理,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及帐表、单证,杜绝贪污、浪费及不合 理开支。 第三十五条 财务部副部长协助部长工作,负责分管的财务工作。 第三十六条 各级财务部门都必须建立稽查制度。 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三十七条 财会人员都要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各司其,互相配合,如实反映和严格监督各项经济活动。 记帐、算帐、报帐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洁,按期报帐。 第三十八条 各级领导必须切实保障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 第三十九条 财会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事 项,必须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报告。 公司支持财务人员坚持原则,按财务制度办事。严禁任何人对敢于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公 司对敢于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予以表扬或奖励。 第四十条 财会人员力求稳定,不随便调动。 财会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必须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亦不得 中断会计工作。 被撤销、合并单位的财会人员,必须会同有关人员编制财立、资金、债权债务移交清册,办理交接手续。 移交交接包括移交人经管的会计凭证、报表、帐目、款项、公章、实物及未了事项等。 移交交接必须监交。下属公司、企业一般财会人员的交接,由本单位领导会同财务部部长进行监交;财务 部部长的交接,由计划帐务部部长会同本单位领导进行监交;计划财务部部长的交接,由总经理会同总会计 师进行监交。 第三节 第四十一条 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报表 公司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 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凭证和帐簿、内部审计和财产清查、成本清查等事项的 规定。 第四十二条 公司采用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并按有关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 第四十三条 记帐方法采用借贷记帐法。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人民币为记帐位币。人民币同其他 货币折算,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规定办理。海外企业应选定一种货币为记帐本位币。 第四十四条 合资企业所发生的债权、债务、收益和费用等应按实际收付的货币记帐,同时应选用一种货 币为本位币,将所有外币折合成本位币记帐和编制财务报表。 第四十五条 一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中各种文字记录用中文记载,必要时可用外国文字旁述;数目字 用阿拉伯数字记载。记载、书写必须使用钢笔,不得用铅笔及圆珠笔书写。 第四十六条 公司对公司资本坚持资本确定、资本充实的原则。 第四十七条 公司各单位收益与费用的计算,实行分级核算,按部设帐。 对同一时期的各项收入及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都必须在同一时期内反映,如应付工资、应提折旧等均 按规定时间进行,不应提前或延后。 第四十八条 公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非董事会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 第四十九条 凡与公司合作经营的企业,应按合同规定的资本总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 投入资本。具体如下: 1.以现金投资的,应以收到或顾入开户银行的日期和金额作为记帐依据; 2.以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实物投资的,应按合同规定并经检验核实的实物清单、金额、收到实物的日期 作为记帐依据; 3.以专有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作投资的,应以合同规定的金额和日期为记帐依据; 4.各方交付的出资额,应由政府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出具验资报告后,据以发给出资证明。 第五十条 公司向其他单位投出的资金,应按投出时交付的金额记帐,所发生的收益和损失,应在投资损 益科目中入帐,在利润表中单独反映。 第五十一条 公司对境外的投资或在境外购置房屋等固定资产,必须经董事会批准后方可行。 第五十二条 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使用单位用款时间计算利息。 第五十三条 公司以单价 2000 元以上、使用年限 1 年以上的资产为固定资产,分为 5 大类: 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2.机器设备; 3.电子设备(如手提程控电话机、复印机、电传机等); 4.运输工具; 5.其他设备。 第五十四条 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 1.房屋及建筑物 35 年; 2.机器设备(含室内装修)10 年; 3.电子设备、运输工具 5 年; 4.其他设备 5 年。 固定资产以不计留残值提取折旧。固定资产提完折旧后仍可继续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提前报废的固定资 产要补提足折旧。 第五十五条 购入的固定资产,以进价加运输、装卸、包装、保险等费用作为原价。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还应包括关税及工商税等。作为投资的固定资产,应以投资协议约定的价格为原价。 第五十六条 固定资产必须每年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报废及固定资产的计价,必须严格审查,按规 定经批准后,于年度决算时处理完毕。 1.盘盈的固定资产,以重置完全价值作为原价,按新旧的程度估算累计折旧入帐,原价减累计折旧后的差 额转入公积金。 2.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冲减原价和累计折旧,原价减累计折旧后的差额作营业外支出处理。 3.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减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其收益转入公积金,其 损失作营业外支出处理。 4.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出售、清理、报废及内部转移等都要办理会计手续,并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帐进 行核算。 第五十七条 凡单项债权(不论境内外)帐龄超过 1 年仍未回收时,各核算单位按年度提取 10%的比例提 取坏帐准备金。 第五十八条 公司主要的会计报表有如下几种: 1.资产负债表(年、季、月); 2.损益表(年、季、月); 3.股息红利分配方案(年度); 4.财务状况变动表(年度); 5.专用基金明细表(半年); 6.固定资产增减变化表(月); 7.银行贷款增减变化表(月); 8.现金出纳月终盘存表(月); 9.提取坏帐准备金明细表(月); 10.应收、应付和预付款项明细表(月)。 第四节 第五十九条 资金、现金、费用管理 计划财务部和各财务部要加强对资产、资金、现金及费用开支的管理,防止损失,杜绝浪费 , 良好运用,提高效益。 第六十条 银行帐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帐户只供本单位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 出借帐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帐套现。 第六十一条 银行帐户的帐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 。 第六十二条 银行帐户印鉴的使用实行 3 章分管并用制。即:财务章由出纳保管,经理私章和会计私章由 本人各自保管,不准由 1 人统一保管使用。印鉴保管人临时出差时由其委托他人代管。 第六十三条 银行帐户往来应逐笔登记入帐,不准多笔汇总记帐,也不准以收顶支记帐。各单位应按月与 银行对帐单核对,未达收支,应作出调节表逐笔调节平衡。 第六十四条 财会人员办理信汇、电汇、票汇(含自带票汇)、转帐支付等付出款项,一律凭付款审批单 办理。付款审批单应附入付款凭证记帐备查。 付款审批单由项目经办人负责办理报批。会款审批权限如下:属预付货款、定金的,10 万元以下的(含 10 万元)由下属公司、企业正、副经理和财务部部长共同审批;10 万元以上至 30 万元的(含 30 万元)由总会 计师审批;30 万元以上至 50 万元的(含 50 万元)由总会计师和主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共同审批;50 万 元以上至 100 万元的(含 100 万元)由总经理审批;100 万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属贸易货款的,100 万元 以下的(含 100 万元)由下属公司、企业正、副经理和财务部部长共同审批; 100 万元以上至 200 万元的 (含 200 万元)由总会计师审批;200 万元以上至 300 万元的(含 300 万元)由总会计师和主管副总经理或总 经理助理共同审批;300 万元以上至 500 万元的(含 500 万元)由总经理审批;500 万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 属自带汇票的,10 万元以下的(含 10 万元)由下属公司、企业正、副经理和财务部长共同审批; 10 万元以 上至 50 万元的(含 50 万元)由总会计师审批;50 万元以上至 100 万元的(含 100 万元)由总会计师和主管 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共同审批;100 万元以上至 200 万元的(含 200 万元)由总经理审批;200 万元以上的 由董事长审批。属购置、维修固定资产的,3 万元以下的(含 3 万元)由下属公司、企业正、副经理和财务 部部长共同审批;3 万元以上至 10 万元的(含 10 万元)由总会计师审批;10 万元至 100 万元的(含 100 万 元)由总经理审批;100 万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属房地产开发和工业项目的,按已批准的合同的规定付 款。汇出境外的资金,外贸企业的经理、副经理和财务部部长可共同审批 5 万美元的(含 5 万美元)资金, 其余:10 万美元以下的(含 10 万美元 )由总会计师审批;10 万至 20 万美元的(含 20 万美元)由总会计师和主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共同审批 ; 20 万至 50 万美元的(含 50 万美元)由总经理审批;50 美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 同一项目(含同一笔贸易)应按合计总额报批,不准为逃避审批而分列报批、支付。 报上级审批的项目,上报单位应先提出初审意见;由总经理、董事长审批的,先报总会计师审查。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付款,财务人员有权且必须拒绝支付,并及时向上级请求处理。 第六十五条 根据已获批准签订的合同付款的,应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期限付出,不得早付或迟付,也不准 改变支付方式和用途,非经收款单位书现正式委托,也不准改变收款单位(人) 凡委托其他单位(人)代付款的,一律上报总经理批准。 第六十六条 各单位应建立资金回笼情况的跟踪制度。凡付出款(物)5 万元以上的,各单位财务必须逐 项跟踪基 1 资金回笼情况,并按月汇总后上报计划财务部、总会计师和总经理。对到期的应收资金,各单位 应督促经办人员及时催收;发现问题的,应及时上报请示处理。 第六十七条 各单位库存现金不得超过 3000 元,超过部分当天下午存入银行。禁止坐支营来收入现金。 第六十八条 一切现金往来,必须收付有凭据,严禁口说为凭。 第六十九条 严禁代外单位或私人转帐套现和大额度( 5000 元以上)支付往来或贸易现金。严禁各单位私 设小钱柜。 第七十条 严禁将公款存入私人帐户,违者按贪污论处。 第七十一条 现金日记帐必须用固定一本帐,严禁使用两本帐或帐外有帐。 第七十二条 各单位会计每月终要会同出纳员盘点现金库存一次,保证钞帐相符。盘点表应随同会计报表 一起上报。 第七十三条 领用空白支票,必须注明限额、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并视金额大小按第六十四条审批规 定报批。所有空白支票及作废支票均必须存放保险柜内。严禁空白支票在使用前先盖上印章。 第七十四条 正常的办公费用开支,必须有正式发票,印章齐全,经手人验收人签外,经经理或其授权人 批准后方能报销付款。 第七十五条 商品运杂费、保管费、包装费、介绍费、手续费等,必须注明商品批次及购销发票号码,经 经理批准后才能报销。其中对介绍费和手续费,经办人还须另付合同书和 说明报批:2000 元以下的由下属 公司、企业经理审批,2000 元至 1 万元的由总会计师审批,1 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第七十六条 业务费实行包干制,按实现利润的比例提取,由经理掌握使用。提取的比例由总经理确定。 提取后应专款专用,不得私分、贪污。 公司本部各部、室的业务费,由各部、室部长(主任)审核,1000 元以下抒总会计师审批报销,1000 元以 上的由总会计师签署后报总经理审批报销。 公司本部员工的差旅费,由各部、室部长(主任)审核,2000 元以下的由部会计师审批报销,2000 元以上 的由总会计师签署后报总经理审批报销。 第七十七条 探亲旅费、医疗费等按国家的规定报销。 第七十八条 非生产性的特殊开支,如赞助金、会费等在福利基金列支, 2000 元以下由下属公司、企业经 理审批,2000 元以上至 5000 元的由总会计师审批,5000 元以上由总经理审批。 第七十九条 各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包括维修、租用),必须先立项、作出预算,报经批准后才能购置。 其中,属专控商品的,还必须报经专控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非专控商品,按第六十四条审批权限规定经批 准后才能购置。 第八十条 各单位对中、长期投资要选好投资项目,节约投资费用,缩短投资回收期,提高投资效益。各 单位财务必须对投资的可行性报告提出评估意见,并加强对投入产出资金的管理。任何投资,均须按第六十 四条审批权限规定经批准后才能投入。 第八十一条 各单位所创的外汇限于进出中贸易使用。其他外汇买卖的价格由总会计师根据市场情况审定 一个最低、最高价,所进行的外汇买卖均不得低于审定的最低价、最高价。 第八十二条 下属公司、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原则上自行解决。其贷款需公司担保的可报计划财务部审 查。金额 100 万元以下的(含 100 万元)由总会计师审批,100 万元以上至 500 万元的由总经理审批,500 万 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 下属公司、企业如资金周转困难需向公司临时借调的,应先报计划财务部签署意见后, 50 万元以下的总会 计师审批,50 万元以上的由部经理审批。借款按期参照银行贷款计收本息。本系统内的相互借款均计收本息。 第八十三条 严禁下属公司、企业为外单位(含合资、合作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 第八十四条 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手续。会计人员对一切审批手续不完备的资金使用事项,都有权且必须拒 绝办理。否则按违章论处并对该资金的损失负连带赔偿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有关资金使用的审批,台审批人员出差时,由其指定代理人代为审批。 批件必须附入有关发票、单据后面入帐备查。 第五节 工资及奖金 第八十六条 公司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第八十七条 公司员工年度工资及资金总额,由总经理按章程的规定拟订。 第八十八条 员工的工资标准和奖励方法,由总会计师提出方案,报总经理审定。 第八十九条 下属公司、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工资制度,具体办法由总会计师拟订,报总 经理审定。 第九十条 下属公司、企业的资金按下达的利润基数及实际完成的利润额分别提取,采取平时预提、年终 结算的方法,提取比例由总会计师拟订,报总经理审定。 第九十一条 实行全员抵押承包经营与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下属公司、企业,其工资及奖金的提取和分 配,按《承包合同书》的规定执行。 第六节 税收及利润分配 第九十二条 公司及下属公司、企业依法向国家缴纳税金,不准偷税漏税。 第九十三条 税 后利润的分配按章程的规定执行。 第七节 第九十四条 利润上交和库存物资财务管理 下属公司、企业应上交公司的利润(含基数利润和分成利润),必须在当年 12 月底前上交 70%,余下 30%在下年 3 月底前交清。对不按时全额上交的单位,公司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最高利息率加 30%计收利息。 第九十五条 仓库必须建立严密的出入库制度和保管规范,每月向财务部门报送一次库存报表,报表同时 抄送上级财务部门。 第九十六条 仓库每月由会计会同仓库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实物盘点,并编制出库存物资盈亏表,盈亏表同 时抄报上级财务部门。 第九十七条 对库存物资的盘盈盘亏,仓库不得自行作财务处理。盘亏在 1000 元以下者(含 1000 元), 由所在单位财务部审核,报经理审批后处理,1000 元以上至 5000 元的(含 5000 元)须呈报会计师审批后处 理,5000 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后处理。 第八节 第九十八条 会计凭证和档案保管 各下属公司、企业必须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发票的登记、领用、清理、核对工 作。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开发票,违者处发票额 15%以上的罚款和扣发 1-2 个月的奖金,情节严重的追究 法律责任。 第九十九条 会计凭证必须内容真实、手续完备、数字准确、不得涂改、挖补,如事后发现差错,也必须 由经办人负责划双红线并盖章进行更正。 第一百条 会计档案必须按月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不得丢失,至少保存 15 年。 采用电子计算机记帐的,机器储存和输出的会计记录视同会计帐簿,应专人负责妥善保管,至少 15 年。 第一百零一条 会计档案保存期满需销毁时,应抄具清单,报总经理、董事会、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同意 后,才能销毁。 第四章 第一节 人事管理 第一百零二条 本制度。 总则 为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人呈法规、政策及公司章程之规定,制定 第一百零三条 公司执行国家在关劳动保护法规,在劳动人呈部门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行招收员工,全权 实行劳动工资和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百零四条 公司对员工实行合同化管理。所有员工都必须与公司签订聘(雇)用合同。员工与公司的 关系为合同关系,双方都必须遵守合同。 第一百零五条 公司劳动人事部,负责公司的人事计划、员工的培训、奖惩、劳动工资、劳保福利等项工 作的实施,并办理员工的考试录取、聘用、商调、解聘、辞职、辞退、除名、开除等各项手续。 第二节 编制及定编 第一百零六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下属公司、企业,用人实行定员、定岗。 第一百零七条 公司职能及部门及下属公司、企业的设置、编制、调整或撤销,由总经理提出方案,报董 事会批准后实施。 第一百零八条 下属公司、企业属下机构的设置、编制、调整或撤销,由经理提出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 实施。 第一百零九条 因工作及生产,业务发展需要、各部门、下属公司、企业需要增加用工的,必须按第一百 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履行手续后方准实施。特殊情况必须提前聘用员工的,一律报总经理审批。 第一百一十条 下属公司、企业需雇用临时工人的,必须提前 2 个月作出计划报劳动人事部审批,批准后 由劳动人事部统一向劳动管理部门申请指标,按核准的指标及指定的地点雇用临时工。严禁无指标雇用临时 工。 第一百一十一条 劳动人事部负责编制年度用工计划及方案,供总经理参考。 第三节 第一百一十二条 员工的聘(雇)用 各部门、下属公司、企业对聘(雇)用员工应本着精简原则,可聘可不聘的坚决不聘, 无才无德的坚决不聘,有才无德的坚决不聘,真正做到按需录用,择才录用,任人唯贤。 第一百一十三条 公司聘用的员工,一律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 第一百一十四条 公司聘用的员工,一律脱离原级职别,由公司按照需要和受聘人的实际才能予以聘任。 第一百一十五条 各级员工的聘任程序如下: 1.总经理,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任; 2.副总经理、总理经助理、总会计师等高级职员,部门主任(部长)及下属公司、企业经理,由总经理提 请董事会聘任; 3.部门副主任(副部长)、下属公司、企业副经理及会计人员,由总经理聘任; 4.其他员工,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人事部及下属公司、企业经理聘任。 上述程序也适用于各级员工的解聘及续聘。 第一百一十六条 各部门、下属公司、企业确需增加员工的,按如下原则办理。 1.先在本部门、本公司、企业内部调整; 2.内部无法调整的,报请劳动人事部在公司系统内调配。 3.本系统内无法调配的,由用人单位提出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由劳动人事部进行招聘。 第一百一十七条 新聘(雇)员工,用人单位和受聘人必须填写“雇用员工审批表”和“员工登记表”, 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拟定工作岗位,经劳动人事部审查考核,符合聘雇条件者,先签试用合同,经培训后 试用半年至 1 年。 第一百一十八条 新员工正式上岗前,必须先接受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公司章程及规章制度,了解公司情况,学习岗位业务知识等 培训由劳动人事部和用人单位共同负责。 员工试用期间,由劳动人事部会同用人单位考察其现实表现和工作能力。 试作期间的工资,按拟定的工资下调一级发给。 第一百一十九条 员工试用期满 15 天前,由用人单位作出鉴定,提出是否录用的意见,经劳动人事部审核 后,报总经理审批。批准录用者与公司签订聘订聘(雇)用合同;决定不录者试用期满退回原单位。 第一百二十条 临时工由各下属公司、企业在上级核准的指标内雇用。报劳动人事部备案。 第四节 工资、待遇 第一百二十一条 公司全权决定所属员工的工资、待遇。 第一百二十二条 公司执行董事会批准实行的工资系统列。 第一百二十三条 公司按照“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能力、贡献、 表现、工作年限、文化高低等情况综合考虑决定其工资。 第一百二十四条 员工的工资,由决定聘用者依照前条规定确定,由劳动人事部行文通知财务部门发放。 第一百二十五条 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向上,多做贡献。员工表现好或贡献大者,所在单位可将材料报监察 部及有关部门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予提级及奖励。 第一百二十六条 公司按照国家有产在规定为员工办理退休、待业等保险。员工享有相应的保险待遇。 第一百二十七条 公司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规,员工享有相应的劳保待遇。 第一百二十八条 员工的奖金由公司、下属公司、企业根据实际效益按有关规定提取、发放。 第一百二十九条 员工享有公费医疗待遇。员工本人的医药费按规定凭县级以上医院报销凭证核准报销。 第五节 第一百三十条 假期及待遇 员工按国家法定节假日休假。因工作生产需要不能休假的,节日按日工资 200%、假日按 日工资 100%计增发给 加班工资或安排补休。 第一百三十一条 员工按国家规定享有探亲待遇。具体如下: 1.员工在公司工作满 1 年后,开

200 页 445 浏览
立即下载
公司管理制度大全(企业信息化、财务、采购等147页)

公司管理制度大全(企业信息化、财务、采购等147页)

目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4 第一章:总则.....................................................................................................................................................4 第二章:信息化工作管理.................................................................................................................................4 第三章:内部电脑安全管理.............................................................................................................................5 财务管理制度....................................................................................6 第一章:总则.....................................................................................................................................................6 第二章:流动资金管理.....................................................................................................................................6 第三章:成本管理制度.....................................................................................................................................8 第四章:财产物资定期盘点管理制度...........................................................................................................12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13 第六章:存货的管理制度...............................................................................................................................17 第七章:货币资金管理...................................................................................................................................21 第八章:关于重新调整差旅费补贴标准的有关通知...................................................................................23 计划、调度、生产管理制度..........................................................24 第一章:总则...................................................................................................................................................24 第二章:年度综合计划管理制度...................................................................................................................25 第三章:全面计划管理...................................................................................................................................27 第三章:计划管理的组织机构.......................................................................................................................27 第四章:统计工作制度...................................................................................................................................29 第五章:原始记录管理制度...........................................................................................................................31 第六章:关于工厂特急件生产过程的特别办法...........................................................................................32 第七章:关于建立生产管理汇报制度的规定...............................................................................................32 第八章:在制品管理制度...............................................................................................................................34 第九章:毛坯库半成品库管理制度...............................................................................................................35 第十章:月度作业计划的编制及管理办法...................................................................................................36 第十一章:生产协作管理制度.......................................................................................................................37 第十二章:安技措施计划制度.......................................................................................................................37 第十三章:安全生产各级责任制...................................................................................................................38 第十五章:安全生产守则...............................................................................................................................43 第十六章:安全生产教育制...........................................................................................................................44 第十七章:安全生产会议制度.......................................................................................................................44 第十八章:安全生产检查制度.......................................................................................................................45 第十九章:安全生产值班制度.......................................................................................................................46 第二十章:安全用电管理制度.......................................................................................................................46 第二十一章:安全生产奖惩规定...................................................................................................................47 第二十二章:文明生产管理制度...................................................................................................................49 第二十三章:工业卫生管理...........................................................................................................................49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管理...........................................................................................................................50 第二十五章:危险作业审批制度...................................................................................................................51 第二十六章:保健食品发放管理...................................................................................................................52 第二十七章: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53 第二十八章: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54 第二十九章: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及管理制度...............................................................................................55 第三十章:厂区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56 第三十一章: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办法...........................................................................................................56 第三十二章:冲压木刨安全管理制度...........................................................................................................59 工具管理制度..................................................................................59 第一章:总则...................................................................................................................................................59 第二章:工具、工装管理...............................................................................................................................59 第三章:金刚石刀管理制度:.......................................................................................................................67 第四章:废旧工具的管理...............................................................................................................................68 第五章:刀具复磨规定...................................................................................................................................69 第六章:工具报损与赔偿...............................................................................................................................70 设备管理制度..................................................................................71 第一章:总则...................................................................................................................................................71 第二章:设备管理制度...................................................................................................................................71 第三章:设备润滑管理制度...........................................................................................................................74 第四章: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制度...................................................................................................................74 第五章:设备事故报告分析处理制度...........................................................................................................75 第六章:设备三级保养及检查制度...............................................................................................................76 第七章:设备计划检修制度...........................................................................................................................77 第八章:设备大修理质量检查、验收移交制度...........................................................................................77 第九章:设备的使用制度...............................................................................................................................78 第十章:备件管理制度...................................................................................................................................80 第十一章:进口设备管理办法.......................................................................................................................80 第十二章:特种动力设备管理制度...............................................................................................................82 第十三章:能源管理制度及各部门职责(暂行).......................................................................................82 第十四章:设备检查评比与奖惩制度...........................................................................................................85 第十五章:能源定额管理办法.......................................................................................................................86 第十六章:动力管线管理制度.......................................................................................................................92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93 第一章:总则...................................................................................................................................................93 第二章:采购计划管理...................................................................................................................................93 第二章:物资采购管理...................................................................................................................................94 第三章:分承包方(外协、外供单位)应具备的质保能力基本条件及评定办法...................................94 第四章:生产物资领用制度...........................................................................................................................95 第五章:物资统计管理...................................................................................................................................96 第六章:废旧物资管理办法...........................................................................................................................96 产品技术管理制度..........................................................................97 第一章:总则...................................................................................................................................................97 第二章:设计室职责与权限...........................................................................................................................97 第三章:产品设计 设计技术文件编制.......................................................................................................98 第四章:产品图样和设计技术文件更改规定.............................................................................................101 第五章:技术图书、资料管理.....................................................................................................................103 第六章:科技档案管理.................................................................................................................................104 第七章: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105 第八章:样机试制 小批试制及试验规定.................................................................................................110 第九章: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发放与管理制度.............................................................................................111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12 第一章:总则.................................................................................................................................................112 第二章:质量考核处理条例.........................................................................................................................112 第三章:质量事故处理办法.........................................................................................................................115 第四章:关于质量信得过个人标兵和 TQC 活动积极分子评选奖励的制度..............................................118 第五章: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制度.............................................................................................................119 第六章: QC 小组活动管理:.....................................................................................................................120 第七章:质量信息管理制度.........................................................................................................................121 第八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22 第九章: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办法.................................................................................................124 第十章:关于新产品试制和鉴定的规定.....................................................................................................126 第十一章:样机试制.....................................................................................................................................126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131 第一章:总则.................................................................................................................................................131 第二章:质量检验制度.................................................................................................................................131 第三章:计量管理制度.................................................................................................................................134 第四章:各种标志的用途和定义.................................................................................................................140 第五章: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40 第六章:钢材质量检验制度.........................................................................................................................142 第七章:外协件质量检验制度.....................................................................................................................142 第八章:能源计量管理.................................................................................................................................143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使企业在管理上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及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环境,运用先进 的管理手段提高工厂的工作及管理效率,必须借助于网络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环境及工具,这 就要求企业本身要注重信息化的发展,而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来保障 , 籍以创造及巩固企业好的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因此,特制定《X 公司信息化工作管 理制度》。 第二条 信息化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管理工程,必须做好系统测试、运行及维护工作,系统持续改善。 第二章:信息化工作管理 第三条 严格按工厂发展规划及年度信息化发展计划开展工作。 4、按工厂年度宣传计划,协助宣传部门搞好企业信息化宣传材料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层次 做到由浅入深,趣味多变。 5、按工厂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协助教育部门搞好教材、教师、教学环境的准备工作。 6、搞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各级政府及组织保持良好的关系,尽力争取经济政策 上的支持。 7、搞好企业各应用系统的选型、采购工作,其中软件的选型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多比较 , 强调软件原厂商及实施商的技术实力与发展软件产品的适应性,追求软件的性价比。实施时, 与软件原厂商、实施商、技术依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多交流思想认识,克服各种阻力。另外 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以业务部门为主,树立服务的思想。硬件的采购到货比三家, 追求性价比、实用性、安全性及扩充性等等。我订有效合同,搞好验收等把关工作。 8、系统的软、硬件维护、管理及调配由信息中心组织实施,归口管理,维护工作做到系统的 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做到账物一致,调配工作做到按需分配,充分发挥系统软、硬件的效率。 9、办好企业网站,维护企业网页,同时对与 internet 的连接把好安全关(防火墙)。 10.搞好企业内部网的防毒作用,网络用机严禁私接光软驱,私自安装软件,尤其是游戏软件。 11.严禁拆换网络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零部件。 12.把好企业上 internet 关,各部门确因工作需上网查询、发布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填写 申请书,需经厂领导或信息中心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 13.信息中心搞好网络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网必须把好用户及密码的关,合理分配 IP 地址, 搞好虚网划分及管理。 14.各部门对硬件设备的使用,必须必须按相关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严禁带电拨插计算机及相 关设备,不得私拉网线,软件的使用严格按操作指南进行,不得任意删改系统文件及别人的文 件。 15.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应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由各单位主管领导负责,并指 定人员真心专管,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涉密的计算机要经严格审查,并由经岗位保密培训 的人员专门负责,其计算机要设置口令。 16.网络及其他单元系统用机的软件安装及维护必须由信息中心相关管理人员确认以后进行。 17.信息系统的开发由信息中心主持进行,尽量减少信息化孤岛,开发的平台应结合网络系统 实际来定,避免孤立行事,将开发纳入信息化发展正常渠道,对于有难度的开发由信息中心确 认后可派专人进行。 18.信息中心人员应指导、教授业务部门人员有关系统的应用,保证业务部门人员能正确使用 系统。 19.IT 人员搞好自己理论学习工作,平常有时间多看书,多交流,作好学习总结。 20.信息中心搞好全厂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软、硬件)的调研、选型、采购、实施、管理、维 护(修)、调配等工作。 21.信息处理中心负责解答业务部门在使用网络及计算机过程中碰到的任何问题并协助处理好 问题,搞好工厂宣讲工作,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厂的认识。 22.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查工作,尤其是设备调配之后,保证配置的完整性并作好封记,更新管 理账目。 23.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采购严格按需求或计划进行,验收时严格按合同设备配置清单执行,认 真作好验收记录,对不合格品负责退换。 24.信息中心负责设备的入库或转固定资产工作,任何采购件必须转固定资产或入库,只有这 样后才能持相关票据到财务处报账,任何领用品必须开增值税发票,增增税发票及入库单办理 账务。 第三章:内部电脑安全管理 随着企业生产节奏的加快和办公现代化,我厂使用电脑的车间、处室越来越多,现有电脑安装 部位普遍存在防范措施薄弱,安全隐患突出。而近期以来,地区高校内部和有关电脑经营公司 均相继发生电脑被窃案件,给国家和集体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从案件性质分析,电脑已经 成为犯罪分子重点侵袭的目标。因此,为安全使用电脑,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结合工厂情况 , 特重申加强内部电脑安全管理的通知如下: 一、凡配有电脑部门的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电脑部位的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安 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负责对使用和管理电脑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电脑管理和使用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电脑台帐 , 电脑软件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带出和外借,自觉做好保密、防盗和防病毒工作,更不得用 电脑从事任何违法活动。 三、电脑室内必须加强对火种、电源的管理,不得擅自动明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使用电源必须保证安全,人员离开后应切断电源。 四、电脑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完善,应做到人员离开后能够关窗锁门。 五、严格外来人员管理,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进入电脑室或操作电脑。 六、此通知下发后,各部门要对电脑部位进行认真检查,重点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 管理人员是否落实,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存在的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企业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同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主要是利用 资金、成本、收入等价值指标,组织企业中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并处理在这种价值运动 中的经济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 第二条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收入和盈利管理及特 殊事项的财务管理等。 第二章:流动资金管理 第三条 流动资金管理,必须坚持计划管理,贯彻“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保持计划内生产 需要的前提下,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有。 第四条 流动资金的范围: 1、存货资金的范围,包括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三大部分。 (1)储备资金的范围:包括原材料(外购的铸件、锻件等)辅助材料,燃料、油料、化工材 料、五金、电器、外购、配套件、工具、刀具、磨料、仪器仪表、各种备件,劳动防护用品等。 (2)生产资金范围:包括在制品,半成品及外协费。 (3)成品资金范围:包括各种产成品。 2、非定额流动资金范围:包括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第五条 流动资金管理分工: 流动资金管理实行集中管理和分级归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归口到处,定额到库。 (1)财务处归口管理:主管全厂流动资金,归口管理非定额资金。 (2)供应处归口管理: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油料,化工材料,小五金,配套件等。 (3)工具处归口管理:工具,刀具,刃具,磨料,仪器,仪表及自制工具等。 (4)设备处归口管理:设备维修备品、备件及电器等。 (5)总务处归口管理:办公用品,绘图仪器,劳动保护用品等。 (6)生产处归口管理:毛坯,铸件,锻件,在制品及自制件成品,标准件。 (7)经营计划处归口管理:各项产成品。 第六条 储备资金管理职责: 1、各分管单位根据生产任务,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供应情况,制定各类物资的储备定额,并 根据生产需要与库存情况,按年、季、月度编制采购计划。 2、各分管单位负责控制流动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指标完成。 3、认真贯彻物资管理制度,严格各物资的收支、领、退、内部转移等手续,加强计划性,防 止新的物资积压。 4、各类物资分管单位对采购的主要材料,必须制定订货合同,合同要有明确的进货品种,规 格,交货期及结算方式,合同付本交财务处。 5、库房必须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按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验收及时将入库单交采购人员报帐, 对不合格要求的物品拒绝入库。 6、库房保管人员必须按旬考核库存资金余额,掌握资金动态,坚持旬报制度。 7、按期进行物资盘点工作,填报盘点报表。及时处理盈亏,保证账物一致。 第七条 生产资金管理 1、计划调度处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投入产品计划,组织均衡生产,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 加速生产资金周转,控制生产资金保证资金指标的完成。 2、制定期量标准,保证外购铸、锻件,毛坯件,在制品,半成品的合理储备定额。 3、严格贯彻执行在制品管理制度,增强在制品,半成品的配套性。半年进行一次在制品、半 成品的盘点工作,并填报盘点报表,保证帐物一致,账账一致。 第八条 成品资金管理 1、营销总公司负责签订和管理产品供货合同,所签定合同付本交财务科,以便掌握销售动态 和资金回笼情况。做好资金回笼,保证产品销售计划和资金指标的完成。 2、计划调度处必须贯彻以销定产原则,按销售合同制定产品生产计划,按年、季、月编制商 品生产计划。 3、营销总公司定各种产成品库存定额,负责及时处理积压产品。 4、营销总公司按月进行产成品盘点工作,及时处理拒付事项,保证账物、账账一致。 第九条 非定额流动资金管理 1、财务处负责及时督促各物资管理部门及时清理债权债务。 2、上必须贯彻财经政策,严格财经纪律,认真执行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第十条 流动资金的计划管理: 1、流动资金计划与定额,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财务处根据生产情况及资金压缩指标,每 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定额的制订与修改工作。资金指标归口到处,定额到库,经主管厂长批准 后执行。 2、财务收支平衡会议制度是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有效办法,各物资归口管理部门在核定定额 的基础上,按年、季、月编制销售计划,采购计划及积压物资处理计划等物料,送财务处汇总 平衡编制年、季、月财务收支计划,供货计划由主管厂长主持召开资金平衡会议,分配资金指 标,并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 编制财务收支计划的原则: 1、坚持以销定产,收支必须平衡。 2、积极组织合理调度资金,保证生产正常的资金供应。 3、坚持节约,反对浪费,杜绝超储积压,发挥资金的效能。 4、确保税利的及时上交。 第十二条 财务收支计划内容: 1、收支计划,产品销售计划,外协收支计划,材料调拨计划,积压物资处理计划及其他收入 计划。 2、支出计划,采购计划,生产外协计划,工资计划及其它费用性开支计划。 3、财政上交计划:税金,利润。 4、信贷计划。 第十三条 各分管单位根据本单位资金管理分工于每月 25 日前提出各有关计划,交财务处汇总平衡,每 月 6 日前开资金平衡会。 第十四条 资金平衡会内容: 1、财务处汇报上月资金指标及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及本月财务收支计划草案。 2、检查各资金归口单位计划执行情况。 3、共同研究,主管厂长批准收支计划下达资金指标。 第十五条 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厂长下达的资金指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计划的严肃性,防止超定额占用 积压,在超储期间或超计划用款,财务处有权限制或停止资金使用。 第十六条 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管理的物资必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按规定要求定期盘点,填报盈亏 表。对盘点中发现亏损报废要由有关部门组织鉴定,分清责任,查明原因,由厂长批准,财务 处统一处理,各单位不得擅自销账。 第十七条 建立流动资金的检查,分析制度。 第十八条 为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财务处应掌握产品销售合同及主要材料订货合同。 第三章:成本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产成品是反映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所发生的各种消耗的总和,是检查企业经营管理水 平,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沧海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成本管 理的重要任务。 第二十条 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根据市场预测,技术经济情报及企业总体目标,制定成 本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从而使总体目标具体化,对各项工作形成责任制度。 第二十一条 目标成本的计算: 目标成本=市场可能接受的价格-税金-最大利润 第二十二条 根据市场预测、决策制订的目标成本,做为各责任中心工作的依据和成本支出的最高限额,按 企业目标成本核算的各产品,各加工阶段及各部门的成本“费用”指标,即各产品各加工阶段 及各部门的目标成本。 第二十三条 研制新产品必须从设计开始,按目标成本进行分解。计算每个产品、零件的成本限额分配给设 计人员,从原材料选用,工艺,工时等均在定额内制定。 第二十四条 为综合评价产品的技术经济效果,在研制新产品或新老产品改进时,以总工程师为首,组织有 关部门共同组成价值分析小组,开展降低活动,共同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第二十五条 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计划的编制,必须根据先进 的技术定额,并在周密地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上产生,保持与其它有关计划之间的平衡衔 接。 第二十六条 成本计划的基本内容: 1、生产费用综合预算; 2、单位产品成本计算; 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 4、全部商品成本计划; 5、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预算; 6、部门成本计划(责任成本计划)。 第二十七条 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1、上级下达的计划、成本指标及企业的成本目标; 2、计划期内生产,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3、研究所提供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4、设备处提供的电、气、水消耗定额; 5、工具处提供的工具消耗定额; 6、劳资处提供的产品工时定额; 7、供应处提供的辅助材料、燃料、油料、消耗定额; 8、财务处的费用计划; 9、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同行业以及报告期成本资料; 10 计划期内厂内计划价格。 第二十八条 成本计划分年、季、月度编制,由厂车间(部门)两级负责,车间成本计划由车间核算员负责 编制,厂成本计划由财务处负责编制。 第二十九条 编制成本计划的工作程序: 1、收集、积累、整理、分析有关定额和历史资料,研究、选择,确定其可行性,做为编制成 本的依据。 2、根据上级下达的成本指标,市场预测,企业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产品成本和生 产费用预算的测算,平衡。 3、在编制企业成本计划的同时,运用量-本-利分析方式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同其他经济 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后,将成本指标进行分解,交厂长及计划处。 4、经营计划处根据成本计划及实施措施,再次进行全面综合平衡,在确保目标的基础上,汇 编企业成本计划,报厂训审批,执行。 5、为了便于检查、考核、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成本编制和实际成本计算方法口径必 须一致。 第三十条 成本计划编制原则: 1、成本计划要保证实现企业最佳经营目标; 2、明确成本责任,编制部门责任成本,各部门要保证目标的实现,要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3、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受预算的控制,企业各方面的管理部门都是执行 预算管理的环节; 4、经综合平衡后下达的各部门指标,即责任成本,是各部门行动的标准,并据以控制,考核 和奖惩。 第三十一条 成本控制的分类: 成本控制分为前期控制(事前控制)、反馈控制(过程控制)、防护性控制(制度控制)三种 , 也是三个信息的控制。 第三十二条 成本控制的对象: 1、以产品形成过程为成本控制对象,即对产品形成全过程进行控制,凡是发生耗费,影响成 本的地方,都按不同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2、以部门为成本控制对象,控制各部门的费用和损失。 3、以产品的成本控制对象,按每一产品料、工、费、定额与实际相比,进行控制。 第三十三条 各成本控制对象具体内容: 1、对原辅材料消耗的控制,企业各种定额。建立限额发料,废物回收及损失赔偿制度。 2、对劳动消耗的控制,定员、定额,合理安排劳力,控制工资资金。 3、各项费用开支的控制,按费用计划指标,费用开支范围进行控制。 4、对废品损失的控制:以工作质量、工程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严格质量检查制度。 第三十四条 成本控制方法: 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定的人对所分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实行成本分级控制责任 制和成本归口控制责任制。各级单位及全厂每个职工均负成本责任,以成本归口单位为中心, 形成控制成本的责任中心。 1、成本分级控制责任制:分厂级、部门(车间)、班组三级进行成本控制。 2、企业的成本计划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各级成本控制要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4、进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检查、分析工作。 5、根据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进行考核,评比,奖惩。 第三十五条 成本归口控制责任制: 根据各单位、部门职业职责范围及各项经济指标,,由各单位对本部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计 划、指标进行控制,并保证成本费用计划指标的完成。 第三十六条 成本核算的任务: 1、正确反映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正确反映原材料,燃料动力,车间经费,销 售费用等各项消耗定额及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2、计算和提供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的实际成本。 3、反映和控制在制品动态,为生产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4、为产品订价,目标成本,成本控制提供决策资料。 5、提供编制计划,综合平衡,决策分析以及降低成本所需要的资料。 6、提供衡量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和考核工作成绩的成本核算资料。 第三十七条 成本核算的要求: 1、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费用开支标准和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不属于成本范围的开支不准挤入 成本。 2、加强各种物资的管理,认真贯彻各种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调拨、保管、报废、定额 清查制度,严格实行定额发料制度。 3、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各种定额,统一全厂的原始凭证,计划价格目录及各项管理制度等 基础工作。 4、正确、及时、完整按月核算产品成本,不得以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不得估算成本。 第三十八条 成本项目:根据上级规定,成本项目包括原材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工资附加费, 车间经费,停工损失,废品损失,企业管理费和专用费用。 第三十九条 成本计算: 1、机加工,热处理,装配等的费用分配按工时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2、基建,更新改造,大修理,福利设施,新产品,外协等成本计算采用定单法。 3、工厂成本采用平等结转分步法。 4、产成品与半成品、在制品之间的成本分配采用定额比例法。 第四十条 完工产品的成本结转必须以完整手续的产品入库单为依据。 第四十一条 成本计划的资料来源: 1、各种定额由归口科室负责提供。 2、各种统计资料: ——车间统计员每月 21 日向车间核算员提供工时统计表,产品(包括劳务)工时统计表。 ——质管拉科负责提供各产品、废品、损失(包括料废、工废)统计报表。 ——设备科每月 1 日向财务科提供电耗统计表。 ——车间核算员每月 3 日向财务科提供“车间成本核算表”。 3、各单位及有关人员对所提供的报表、计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并经所在单位领导 审查、签名。 第四十二条 部门的成本: 1、我厂实行厂、部门(分厂)二级核算,分厂一般高专职核算员,有财务科统一指导下开展 成本核算工作。 2、车间成本核算: 各车间将本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其他车间转入的劳务费及财务科分配的车间经费按成本 对象和成本项目归集分配,按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当期成本。 3、专用费用由财务科按产品入库量、专用费用的比例统一分配。 第四十三条 为正确及时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财务科定期组织各车间(科室)编制年、季、月度成本报表。 第四十四条 成本分析是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肯定成绩 , 找出差距,制定措施,挖掘、降低成本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十五条 成本分析的内容: 1、生产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2、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及可比产品成本的分析; 3、影响产品成本升降的因素分析; 4、部门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分析; 5、各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 第四十六条 成本分析会议制: 1、企业按年、季进行定期厂级成本分析,厂级成本分析在厂长领导下,以财务科为主,会同 计划、生产、供应、检查、技术、工艺等有关部门和车间共同进行,并编写分析报告。 2、分厂按每月进行成本分析,在分厂厂长领导下,以分厂核算员为主,会同分厂有关人员, 编写分厂损益表。 第四十七条 新老产品设计目标成本分析在总工程师领导下,根据设计方案,召开价值分析小组会议,并填 写专题分析报告。 第四十八条 各级分析会议应由各级领导主持,做到有分析数值,有建议,有责任,有措施并付诸实施。 第四章:财产物资定期盘点管理制度 第四十九条 为了保护社会主义财产的安全完整,加强企业管理,使经济核算资料准确可靠并能合理而节约 地使用资金,特建立全厂财产物资定期盘头计量计价管理制度。 第五十条 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劳动资料,为保证其安全完整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的正确性,必须对 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以促使固定资产的账面反映资料与实际存在情况相等。 2、固定资产一般每年终前清查一次,但平时在管理和使用中也应该经常进行局部和重点的清 查核对,此项工作由设备处(设备)总务处(房屋及建筑物)财务处三部门负责,设备处、总 务处及时准确地报出盈亏报表,并认真总结查明原因,财务处进行平衡汇总,按批准权限上报。 第五十一条 流动资产管理: 1、材料:企业的材料各类繁多,规格不一,收发频繁,在日常收发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计 量和计算上的差错和管理,为了如实反映和监督材料物资的实有数额,及时掌握各种材料的储 存和保管情况,以达到账物相符,对材料必须定期进行盘点。 “材料”的盘点每一年进行一次,也可根据需要重点清查或局部定期清查,对贵重物资还要加 强经常性的抽查。此项工作由物资归口管理处室和财务处负责,采用点数、过磅、量尺、计算 等方法清点材料的实物数量,按统一规定的日期报出盈亏报表,并认真总结。查明原因分清责 任,由财务统一平衡汇总,按批准权限进行上报。 2、在制品、半成品 (1)在制品、半成品系各车间所占用的生产资金,为合理使用这项资金,加速周转,做到账 物相符,定为每年进行一次盘点。 (2)各车间的在制品、半成品的计算单位,计价一律由财务部门按零件工序制定出统一的在 制品、半成品价格。 (3)各车间的在制品、半成品必须依照制令,分别进行全面彻底的盘点,在盘点时必须做到 “先清理、后盘点”防止弄错制令重盘和漏盘。 (4)分清半成品、在制品,将已经加工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的半成品及时入库,送交关成品库, 使车间在盘点时不留半成品。 (5)分清在制品、毛坯件,在盘点报表上必须把在产品及毛坯件分别填列,不能混淆,在制 品要注明工序。 (6)全厂的在制品、半成品的盘点一定要在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 (7)对于尚未用完的材料一律要办理“假退料”手续。 (8)全厂的在制品、半成品盘点完成后填列报表,认真进行总结,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9)此项工作各车间、处室分头进行,调度处统一负责,将各部门在制品、半成品盈亏报表 平衡汇总后报财务处计价计算,确定出生产资金盈亏数,会同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 训,按批准权限统一上报。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二条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单位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为了规范工业工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用、保全资产完整、根据国家有 关法规和《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及工厂的特点制定管理 制度。 第五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分类;工厂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规格不一,为加强管理,便于组织管理和会计核 算,有必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第五十四条 1、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 (1)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工厂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如生产经营用 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 (2)非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 食堂、幼儿园、浴室、卫生所等使用的房屋、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等。 2、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以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 产。 (1)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是指下在使用中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由于季节性经营或 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仍属于工厂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工厂出租给其他单位 使用的固定资产也属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完工或已购建的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以及因进行改 建、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如工厂购建的尚待安装的固定资产、经营任务变更停止 使用的固定资产等。 (3)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工厂多余或不适用,需用调配处理的各种固定资产。 第五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和计价: 1、工厂固定资产范围、标准主要是指企业生产条件、生产手段中具有一定价值、使用期超过 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生产资料。除房屋建筑外其价值一般掌握在 2000 元以上。非生产经营用房屋、建筑物使用一 年以上;非生产经经营设备、器具单位价值 2000 元以上,使用期两年以上属固定资产。 2、工厂固定资产的计价有原始成本计价方法,重置完全价值计价方法,按净什计价方法: (1)原始成本计价方法:工厂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 支出。 (2)重置完全价值计价方法:当时的生技术条件下,重新购建同样的固定资产所需用的全部 支出。 (3)按净值计价方法: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折旧后的净额。 第五十六条 固定资产资产价值以历史确定、即以取胜得时实际成本计价。一般其价值包括:买价、包装运 杂费、保险费、装卸费、缴纳的有关税费、安装调试成本、为购置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外汇 差价等。自营建造的固定资产其价值按制造成本、税金费用等计价。 第五十七条 投资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有权评估机构评估确认或者投资各方在合同协议中约定的价款计价。 捐赠的固定资产按账单所列金额或评估确认的价值计价。 第五十八条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相同或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并按新旧程度估计累计折旧。 第五十九条 因扩充、更换、翻新和技术改造而增加价值的固定资产,按照相馆所发生的有关支出(扣除有 关收入)增加固定资产原价。 第六十条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合同规定的价格,加由工厂负担的运输、装卸、保险等费 用和应缴纳的税金作为原价。合同规定的价格中包含租赁、手续费的,应收手续费以成年人中 扣除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第六十一条 盘盈、盘亏、毁损固定资产的溢余或损失按净值计价。 第六十二条 工厂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折差额,在固定资产 尚末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末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此之后 发生的,应当计入期损益。 第六十三条 工厂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应交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耕地占地用税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六十四条 已投入使用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先按估计价值记帐,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 整。 第六十五条 固定资产价值一经确定入帐除改建扩建、局部改装外未经有权机构评估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 得调整其帐面价值。 第六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是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最基本的生产手段和生产资料,是工厂生产 经营的物质资产,必须对其进行完整和细致的核算。应编制固定资产目录、设置固定资产登记 簿和卡片进行明细会计和业务核算。明细核算类别分为: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生产经营用房 屋建筑物;出租机器设备;末使用房屋建筑队物;不需用机器设备;超龄使用房屋建筑物等作 为固定资产明细核算的分类进行管理和核算。 第六十七条 投资人投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评估确认价值小于投出单位的帐面原价,按评估确认价值反映 投资人投资的增加,按帐面原价大于评估确认的价值的差额作为已提累计折旧。即借记“固定 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和“累计折旧”科目。评估确认的价值等于或大于投出单位的 帐面原价,应按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接受固定资产的原价,同时反映投资人的增加,既借记 “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实收痪本”科目。 第六十八条 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工厂对不需用安装的固定资产和需用安装的固定资产,均通过“在建工 程”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购入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 款”等科目;安装完成交付验收使用时,按实际成本作为固定资产的原价转帐,借记“固定资 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如购入的是已使用的固定资产,则应按售出单位的固定资 产净值,其差额作为已提累计折旧。如实际支付的价款大于售出单位的固定资产帐面原价的, 则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购入固定资产原价。 第六十九条 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工厂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种支出,通过“在建工程” 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完成后,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第七十条 盘盈固定资产的核算;工厂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报经批准处理前均通过“待处理财 产损益”科目核算,既按盘盈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估计折旧贷 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工厂盘盈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 后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既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第七十一条 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的核算;工厂的固定资产因不适用或不需用,工厂可以出售转让, 工厂的固定资产因报废或提前报废,均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其借方反映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和发生的清理费用,贷方反映清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 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承担的损失等。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发生的净收益,借记“固定 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发生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第七十二条 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工厂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工厂不再计提 折旧,而应由接受投资单位计提折旧。发生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借记“长期投资”科目,按 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第七十三条 盘亏固定资产的核算;工厂发生盘亏固定资产应按其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按已 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的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盘亏的固定资产报 经批准转销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第七十四条 累计折旧的核算; 1、计提折旧的范围:工厂在用的固定资产(包括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 固定资产等)均计提折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调设备、仪器仪表、运 输工具、大修理停用的设备等固定资产。 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未使用、不需用的机器设备、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 提足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如土地)等。 2、计算折旧的方法和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根据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 折旧年限表结合本厂具体情况,我厂选择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提取折旧。折旧年限:金属切削 设备、锻压设备、铸造设备、专业生产用设备均选用 10 年;其他机器设备选用 8 年;起重运输 设备选用 6 年;动能发生设备、其他动力设备均选用 11 年;工业炉窑选用 7 年;电器设备选用 5 年;生产用房选用 30 年;非生产用房选用 35 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 变动,需要变更的,须在变更年度以前,由企业提出申请,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 3、计算净残值的方法;根据《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为简化计算折旧,工厂全部固定资 产净残值率均选择 3%。 4、工厂在具体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可提取折旧 的固定资产帐面原价为依据,当月增加的固 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5.提取折旧的核算;工厂按以上办法正确计算折旧后,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累计 折旧”科目。 第七十五条 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工厂的固定资产按发生的费用大小,划分为修理费用,为了均衡大修理 费用负担实行待摊的办法,实际发生修理费时,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 科目;分期傩销修理费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年终结平。 第七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处是工厂固定资产综合管理和核算部门设备处和生活服务公司是固定资 产具体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日常业务管理,它包括;固定资产的档案资料、精度等 级、转移调动、调拨转让、使用部门变更、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清查盘点、清理报废以及设备 购置、安装调试、移交使用、房产土建项目参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使用保养等,保证固定 资产完全好状态。 第七十六条 为了经济有效投入固定资产应核定现有固定资产生产能力,企业根据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 预测和计算出固定资产需用量、在现存条件与能力和需要条件和能力之间进行平衡、并根据远 期和近期市场分析预测来决策固定资产投入或调出计划。 第七十七条 根据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准备计划进行询价等准备工作、并根据询价编制固定资产计划经过综 合平衡后实施订货签约,凡已付贷款均应尽快组织到贷拆检、验收、安装、调试、移交投产, 尽快发挥投资效用和效益。 第七十八条 根据经批准的房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提出规划设计要求并委托有权设计机构进行完整的建设 方案设计、根据设计方案编制工程瞀报财务部门审核或备案查存。按程序办理施工手续。工程 施工要保证施工质量和周期,土建工程验收完工总体验收或分阶段验收、以保证工程和固定资 产质量。 第七十九条 财务处须参与研究、分析、论证、方案选择、合同签约的决策活动、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投资 决策方案的实施。 第八十条 对多余闲置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应单独进行管理和核算,积极进行有偿转让,出租以发挥其两 个价值的作用。 第八十一条 定期(一般为一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盘点,工厂固定资产的盘点方法采用实地盘存法,对 固定资产帐实况、完好状况、改造拆除情况等进行核实、对发现的盘盈、盘亏等问题应及时查 明原因报告处理,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的固定资产经报批先列作待处理财产损益。对已拆 除的房产设施固定资产补办拆除报废手续。 第八十二条 对毁损、盘亏、和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固定资产业务管理部门办理毁损、盘亏、报废清单向 主管领导报告,并组织由总工程师为领导的鉴定工作、鉴定工作参加部门应有:设备处、生产 部门、检计处、研究所、使用部门,参加部门提出书面鉴定意见、 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 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报厂长审批。 第八十三条 对多余、闲置、报废的固定资产的转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和作价,报分管厂领导 批准方可办理转长让。 第八十四条 固定资产购建完成移交时必须具有在建工程完整移交书面手续;它凶手有关建设资料、购价或 造价、移交单位、接受使用单位及总工程师、总机械师签章等,方可做为正式纳入固定资产核 算的依据。 第八十五条 固定资产报停、清理、使用单位变更由业务管理部门发出通知、财务部门办理内部转帐。 第八十六条 对出租的固定资产应纳入会计报表资产额并单独建帐建卡管理和核算。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 进行登记建卡管理不纳入会计报表资产额核算反映。 第八十七条 五万元以下的生产技术上的关键设备、仪器购置仍纳入计划按固定资产审批和管理,并与利润 承受能力相联系由财务部门严格掌握列入生产成本开支。该类设备投产后其会计处理按规定区 别于资本性支出的固定资产、其折旧一次提完摊入制造费用。 第六章:存货的管理制度 第八十八条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存货的采购,收发及保管,确保存货的帐实相符与安全完整,正确计算产 品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加速存货周转,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特制 定本办法。存货是工业企业数额最大的流动资产,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储备的供销售或 制造产品的一切商品和物资。 第八十九条 工业企业的存货是指:各种材料,包括直接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 自制、外购的零部件;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各种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 品等,以及在产品和产成品。 第九十条 存货的所有权确定原则为:凡在存货盘存日期内,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的全部存货,不论其存 放地点在何处均视为企业的存货,凡物权已经转移的物品,即使物品仍在企业,均不应包括在 存货之内。 第九十一条 存货的计价原则,各种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入帐: 1、购进的存货计价,应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 前的整理挑选费、自筹外汇调进外汇差、进口物资支付的进口关税、大宗物资的市内运输费等。 2、自制存货(自制材料、自制半成品)按制造过程中实际支出成本计价。 3、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按实际耗用原材料本身价值,加支付的委托费用、运输费、装卸 费、保险费、税金等作为实际成本。 4、盘盈的存货,按照捐赠的存货的实际成本或市场价格入帐。 5、按受捐赠的存货,按照同类实物的国内或国际市场价格等资料而确定的价值入帐。(如有 发票报销的单所列金额等,按实际计价)。 6、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如联营单位投入的物品。按照有权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计价。 7、按照计划成本或内部结算价格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在按计划成本入帐的同时,还应核算 存货的实际成本。计算存货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第九十二条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发出存货时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后出法,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的,采用此种方法在发出存货时应按库 存物品中最先收入的那种物品的单价计价。 2、后进后出法:此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反,是假定后收入的存货先发出,采用这种方法是按库 存存货中最后收入的那批存货的单价计价。 3、加权平均法:此法是以月初结存存货金额加全月收入存货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以原结存存货金额与本批收入存货的金额之和,除以原结存存货数量 与本批收入存货的数量之和,作为发出存货的平均单价。每当收入存货单价变动一次,就要计 算出一次加权平均单价。 5、个别计价法:是在每次发出或领用存货时,查明其入库时的实际成本作为该项存货领用或 者发出时的实际成本。 第九十三条 工厂的存货计价方法,原材料等储备资金按计划成本计价;在产品和产成品按个别计价法计价 , 该计价方法经确定就不得随意改变。 第九十四条 材料的分类工业企业的材料大致可分为六类:1、原料及主要材料;2、外购半成品;3、辅助 材料;4、燃料;5、修理用备件;6、包装物。 第九十五条 为便于材料的管理和核算,工厂应编制材料目录按各种材料的类别、名称、规格、计量单位编 定号码。 第九十六条 材料的收入核算: 1、材料的收入系指外购材料的采购入库、自制材料入库、车间余料和废料的退库,委托外单 位加工制成材料的入库存以及由其他仓库调拨材料入库等 2、材料的收入必须经质量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由生产供应处、生产外协处填制“材料入库 单”办理入库手续,随同发票交财务处入帐;如果发票暂时未到,也必须将“材料入库单”交 财务处入帐。 3、自制材料,回收车间的废料,应及时办理交库手续,交库时应填制“材料入库单”。 4、车间的边角余料退回仓库,应填制退料单,对于车间已领用,但下月仍须继续耗用的材料, 为真实核算当月的成本可采取“假退料”的办法填制本月份的退料单,待下月再填制“领料 单”。 第九十七条 材料的发出核算: 1、材料的发出主要是指车间领用,管理部门领用,委托外部加工材料的发出以及材料的销售 等。 2、企业的车间因生产需要领用的各种材料或者管理部门领用各种材料应根据生产指令号和计 划(预算)及定额,由经办部门填制“材料单”要分别填明材料类别、名称、品种规格、数量 和用途,经领料单位负责人或用料管理人员审核后,方可发料。 3、企业委托加工的材料应填制“委托外部加工材料领料单”;委外加工要签订委外加工合同 或协议书,明确加工材料的熟练、改革、技术要求、加工费用及交货期。 4、企业内部各仓库调剂缺材料时,应填制“材料内部调拨单”,仓库凭此单发料。 第九十八条 材料的明细核算: 1、企业要建立材料明细帐进行材料明细核算。材料明细帐是以材料品种、规格来设置材料收、 发、存情况的帐簿,一般有以下两情况: (1)材料卡片:库房管理人员应根据收、发料凭证逐笔序时登记,反映材料的收入、发出和 结存数量情况。 (2)材料明细帐,是既登记材料收、发、存数量,又登记收发存金额的帐簿。根据材料收、 发凭证逐日逐笔登记,财务

143 页 373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奖惩制度修订

员工奖惩制度修订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员工奖惩制度 (公文号) 编制:人力资源部 时间:2012 年 9 月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第一章 第一条 总则 为使公司奖惩公平、公正、有章可依,让员工明确公司奖惩的标准、依据和方法。从而更好的规范员工 行为,以达到严明纪律,鼓励先进,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目的。特参照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公司实际,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根据员工的行为实施奖惩,奖励的目的在于肯定员工的行为和贡献,树立标杆。惩戒的目的在于促 使员工达到并保持应有的工作水准和行为标准,以保障公司和员工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三条 公司对员工的奖惩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 精神与物质相结合原则:以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为主、物质奖惩为辅; (二) 奖罚分明原则:有功者奖,有过者罚,功过不得相抵; (三) 结果导向原则:员工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 适应社会要求原则:除公司规章制度外,员工的行为还应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要求; 第四条 本制度是公司实施奖惩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章 员工奖励 第五条 公司设立如下奖励形式: (一) 常规性奖励:包括年度“国人之星”、“先进集体”、“年度 CEO 特别奖”、“季度 CEO 特别奖”、 “优秀管理者”、“优秀员工”五个奖项; (二) 非常规性奖励:不受时间限制、根据具体事件给予的奖励,分为“通报表扬”、“嘉奖”、“记功”三 类奖项。 第六条 常规性奖励的奖励办法如下: (一) 公司以文件形式发布奖励决定; (二) 颁发奖杯、奖牌或证书,并发放奖金,奖金标准由公司经营委员会确定。 第七条 非常规性奖励的奖励办法如下: (一) 通报表扬:在全公司范围内利用短信、内部办公平台、电子邮件、宣传栏等形式进行表扬; (二) 嘉奖:颁发嘉奖令,并发放奖金,不适于通报表扬的只颁发嘉奖令与奖金; (三) 记功:颁发记功令,并发放奖金,不适于通报表扬的只颁发记功令与奖金。 第三章 第八条 奖励评选、申报条件 年度“国人之星”评选:公司经营委员会每年根据战略目标及业务实际确定年度“国人之星”评选条件, 必要条件包括: (一) 年度工作绩效显著,为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或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做出突出贡献,或为某一业务领域的 标兵、模范; (二) 实践公司文化的表率; (三) 个人年度综合评定等级为 A+级。 第九条 年度“先进集体”评选条件:公司经营委员会每年根据战略目标及业务实际确定年度先进集体评选条件 , 必要条件包括: (一) 年度工作绩效显著,为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或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做出突出贡献; (二) 组织建设效果显著; (三) 实践公司文化效果显著。 第十条 “年度 CEO 特别奖”评选条件:年度为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或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做出较大贡献的集体 或个人,经 CEO 批准,可予以“年度 CEO 特别奖”。 第十一条 “季度 CEO 特别奖”评选条件:根据当年管理和业务实际情况,从新市场开拓、中标达成情况、工程技 术进步情况、支持协作、管理优化、销售回款、成本建设等方面设定具体的奖项,各奖项的评选条件和 奖励条件由 CEO 设定。 第十二条 年度“优秀管理者”评选条件:公司经营委员会每年根据战略目标及业务实际确定年度优秀管理者评选 条件,必要条件包括: (一) 年度业绩显著,为公司年度管理或经营作出较大贡献,足为其他管理者楷模; (二) 年度人气指数调查结果在全公司排名前 60%; (三) 年度干部 KPI 达标即综合系数为 1.0(含)以上; (四) 部门年度离职率在全公司排名后 40%; 第十三条 年度“优秀员工”评选条件:公司经营委员会每年根据战略目标及业务实际确定年度优秀员工评选条件 , 必要条件包括: (一) 年度工作绩效突出,为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作出较大贡献; (二) 在实践公司文化方面表现突出; (三) 个人年度综合评定等级为 A 级或以上。 第十四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给予通报表扬: (一) 连续半年未请假(特指事假和病假,下同)或迟到早退的; (二) 领导有方,带领员工良好完成各项专项任务的; (三) 品行端正,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或有其他功绩,足为其他员工楷模的; (四) 能适时完成重大或特殊交办任务的; (五) 防止或挽救公司事故或经济损失有功的; (六) 拾金不昧(价值 300 元以上)的; (七) 公司认为可给予通报表扬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给予嘉奖: (一) 连续一年未请假或迟到早退的; (二)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能顾全大局,对其它部门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协助的; (三) 敬业精神或协调能力出色,部门凝聚力强,工作成绩突出,足为其他员工楷模的; (四) 对业务或管理提出改进建议,经采纳实施成效显著的; (五) 节约物料或有效利用废料,成效显著的; (六) 检举公司内部违规或损害公司利益者属实的; (七) 对于非职责范围内的突发事件能勇于负责,处置得宜的; (八) 公司认为可给予嘉奖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给予记功: (一) 连续二年未请假或迟到早退的; (二) 在重大经营战役中,取得突出业绩的; (三) 在工作或技术上重大创新,为公司降成本增利润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 维护公司重大利益,避免重大损失的; (五) 在特殊情况下,能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工作,维护公司利益的; (六) 节约公司资源、改进业务流程或改善管理流程,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 (七) 有效预防了重大事故的发生或者在处理紧急事件中有效的控制事态,防止公司损失扩大的; (八) 及时检举内外部不法行为而避免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 (九) 经公司经营委员会认定可给予记功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员工处分 第十七条 公司按照规定的标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描述、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等)检查员工的表现,对达 不到标准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本制度所规定的处分不能取代员工行为造成损失应负的 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员工处分的种类分为: (一) 通报批评; (二) 警告; (三) 记过; (四) 撤职; (五) 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九条 员工受警告、记过、撤职处分的,公司可以对员工处以降低 20%月度标准工资的处罚;受解除劳动合同 处分的,自处分下达日起,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 对于态度恶劣的或在三个月内再次违规的,可加重一级给予处分;对于主动向领导或相关部门说明情况 并有效挽回损失的,或检举他人且情况属实的,可以从轻处分。 第二十一条 员工行为经监察部认定为违反法律,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并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章 第二十二条 对于违反公司规范制度,但未给公司带来实际损失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 警告处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行为: (一) 违规行为及适用的处分 违反就餐规定的行为; (二) 违反办公环境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 违反门禁系统管理规范的行为; (四) 违反会议纪律的行为; (五) 违反公司着装要求的行为; (六) 违反考勤规定的行为; (七) 违反工作纪律规定的行为; (八) 违反人事、业务流程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对于违反公司规范制度,给公司带来损失的行为,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 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行为: (一) 因个人违规导致工作错误且给公司带来损失的; (二) 对上级指示或有期限的命令,无故未能如期完成的; (三) 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造成本可以避免的后果的; (四) 工作期间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分配、调动、管理,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 (五) 无理取闹、纠缠公司领导或同事,干扰其正常工作或休息的; (六) 通过 MSN、邮件、微博、短信或其他媒介侮辱、诽谤公司员工的; (七) 对被调查人进行包庇、袒护或为其提供虚假证明,干扰正常调查的。 第二十四条 对于违反公司规范制度,给公司带来较重损失或影响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 解除劳动合同处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行为: (一) 以任何形式散布有损公司利益言论的行为; (二) 以任何形式打听、泄露、窃取公司机密(包括工资)的行为; (三) 挥霍浪费公司资源、超标使用办公费用、出差费用、招待费用,违反公司成本建设的行为; (四) 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信息,欺骗领导或其他员工的行为; (五) 呈交伪造的医院证明书或其他证明文件欺骗公司的行为; (六) 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 (七) 拒绝执行领导命令的行为; (八) 对同事暴力威胁、恐吓、妨害团体秩序者。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的(包含但不限于),可给予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可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一) 因经营策略失误或管理失职,使公司蒙受较大损失或带来较大管理遗留问题的; (二) 指挥不当或监督不力等未有效履行岗位职责,致使下属员工出现重大失误,使公司遭受较大损失的; (三) 对部门员工应给予处分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隐瞒不报的; (四) 隐瞒事故、虚报业绩的行为; (五) 对下属正常申诉打击报复经查事实情节严重的; (六) 经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认为应该给予撤职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包含但不限于),且证据充足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法 规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一) 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等违反公司 廉政建设的行为; (二) 组织或带头参加罢工、怠工、闹事、造谣生事,破坏正常的生产或工作秩序的行为。属于被裹挟参加且 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分; (三) 破坏、窃取、毁弃、隐匿公司设施、材料制品、文书及 IT 资源的行为; (四) 伪造、变造或盗用公司印信、证件、领导签字或冒领各项费用严重损害公司权益者; (五) 殴打同事或相互殴打者; (六) 参加法轮功等非法组织、传播其宣传资料或诱导他人参加的行为; (七) 在职期间负有治安或刑事处罚的; (八) 任何时间在公司所属工作、生产、宿舍等区域进行赌博或为赌博提供工具的行为; (九) 未经公司授权,以公司名义在外开展业务,牟取个人利益的; (十) 未经公司授权,以任何形式擅自对外发布任何有关公司消息的行为; (十一) 利用公司论坛或其他途径传播与公司相关的虚假信息或煽动其他员工言论攻击公司、部门或领导的行为; (十二) 从事第二职业或兼职的行为; (十三) 被处分人拒不执行公司已生效的处分文件,妨碍公司管理秩序的; (十四) 盗窃公司或他人财物的; (十五) 故意制造危险,可能引发灾害事故的; (十六) 其他公司经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认为应该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的行为; (十七) 违反上述行为,应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情节较轻的,可给予撤职或记过处分。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规定情节较重指因工作失误或行为违规造成 500 元(含)以上,5000 元以下经济损失或相应 的人身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情形;情节严重指造成 5000 元(含)以上经济损失或相应的人身伤害或其 他不良后果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员工出现本制度或其他公司制度未列明的违规行为的,人力资源部可根据具体情形推定违规的性质, 并结合违规的主客观原因、违规造成的影响、违规发生后责任人的认识与改进情况等判定应受的处分类 型。 第六章 其他说明 第二十九条 为保证奖惩的及时性,除常规性奖励外,其他奖惩均通过 OA 电子流进行审批,具体的奖惩审批权 限详见附件 1。 (制度确定后再开通 OA 电子流) 第三十条 发现员工行为符合奖惩条件的,其直接管理者应及时提出奖惩。自奖惩申请提出之日起,应在三个工作 日内完成审批;情况复杂需要调查核实的,应于调查结果确定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三十一条 员工的行为应予处分,而其直接管理者没有提出处分的,人力资源部可以对其直接进行处分,且可 根据本制度第二十五条对其直接管理者进行处分。 第三十二条 在处分审核过程中,监察部主要职责为:查处员工举报、其他部门移交或领导交办的违纪案件;对 涉嫌违纪的行为进行立案;经领导审批后展开调查取证,并据调查结果出具调查意见。人力资源部主要 职责为:协助监察部调查取证,拟写奖惩决定,下发奖惩公文,落实员工奖惩结果,并将奖惩结果录入 SAP 员工工作档案。 第三十三条 员工出现违规行为,拟进行通报批评以上处分的,在处分决定下达前,需要先写检查。公司可根据 员工反省的深刻程度适当的减轻处分,对于处分结果有异议的,员工可与人力资源部沟通处理。 第三十四条 在正式下发处分决定前,各知悉人员 第三十五条 需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各事业部、各单位可在本制度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奖惩细则(其奖惩种类、幅 度、程度不得与本制度相冲突),报人力资源部审核,CEO 审批后予以执行。违背本制度规定的奖惩制 度以本制度为准。 第三十七条 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由办公室、行政服务部、财务部、审计部、监察部、射频综合 管理部和网优团队建设部负责评审。 第三十八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 2010 年 9 月 6 日发布的《员工奖惩制度》(GR-GI-HR-038)同时废止。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日 编 号 类别 1 奖惩 常规性奖励 2 通报表扬 奖励 3 嘉奖 4 记功 5 通报批评 6 警告 7 处分 8 9 记过 撤职 解除劳动合 同 奖惩定义 奖罚方式 周期性奖励,包括:“国人之星”“先进集体” 1、公司以文件形式发布奖励决定 “年度 CEO 特别奖”“季度 CEO 特别奖”“优秀管 2、颁发奖杯、奖牌或证书,并发放奖金,奖金 理者”“优秀员工”。 标准由公司经营委员会确定 员工行为超出一般要求,并在公司范围内具有学习 在全公司范围内利用短信、内部办公平台、电 意义的给予通报表扬。 子邮件、宣传栏等形式进行表扬 员工行为较大超出一般要求,或给公司带来较大经 济效益或积极影响的,给予嘉奖。 800 元,最高不超过月度标准工资;不适于通报 员工楷模的,或给公司管理、业务带来突出贡献 2000 元,最高不超过月度标准工作;不适于通 的,给予记功。 报表扬的只颁发记功令与奖金 行为违规或未能履职,情节轻微,给公司带来了一 定损失或者影响的,给予警告处分。 行为违规或未能履职,情节较重,给公司带来了较 重损失或者影响的,给予记过处分。 管理失职,给公司带来较重损失或者后果的,给予 撤除职务处分。 行为违规或未能履职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或影响 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申请单位 审核 权限 经营委员会 见制度第八条至十 (CEO 特别奖由 CEO 三条 见制度第十四条 审批) 部门、系统 或人力资源 见制度第十五条 批准权限 部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 源部 CFO 表扬的只颁发嘉奖令与奖金 颁发记功令,并发放奖金,奖金标准每次最低 失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 对应的行为 颁发嘉奖令,并发放奖金,奖金标准每次最低 员工行为很大程度上超出一般要求,足以成为其他 对于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纪律,但未给公司造成损 评选条件或 见制度第十六条 CFO 公司通报 见制度第二十四条 人力资源部 公司通报,警告,情节严重的予以降薪 20% 见制度第二十五条 公司通报,记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薪 20% 见制度第二十六条 公司通报,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降薪 20% 见制度第二十七条 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见制度第二十八条 部门、系 统、检查单 位或人力资 源部 人力资源部 监察部 人力资 源部 人力资源部 (干部由 CEO 审批) CEO 人力资源部 (干部由 CEO 审批) 说明: 1、情节较重指因工作失误或行为违规造成 500 元(含)以上,5000 元以下经济损失或相应的人身伤害或不良后果的情形;情节严重指造成 5000 元(含)以上经济损失或相应的人身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 的情形; 2、本表可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附件 1: 附件 2: 遵守《员工奖惩制度》证明书 谨此证明,我已收到、阅读、完全理解并将严格执行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于 2012 年 8 月制定、审批通过的《员工奖惩制度》(公文号)。本人了解本制度比先前 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告知的更加详尽;本人亦了解本办法会根据公司相关程序予以修 订。 说明:本证明材料,将由人力资源部统一保管。 员工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

10 页 512 浏览
立即下载
入职培训内容

入职培训内容

培训评估工作要做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培训一定要考核,且要有淘汰机制。 没有考核、没有淘汰机制的培训,会使新员工没有学习压力,容易得过且过, 甚至滥竽充数。例如,南京某路桥公司的做法比较好,他们会在试用期后让新 员工进行自身评估,同时也让上下级对其进行评估和其沟通,使其明白自身能 力的“短板”。 其二,分阶段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不能等到培训最后,才知道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分段进行效果评估,不合格者 还可以进行补充培训。 其三,对培训效果评估要全面。 可以从公司级培训、车间/公司业务培训、专业课、实习等几个维度(按照实际 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估。 其四,评估的方式可灵活多变。 可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方法,前期可多采用反应评估,了解新员工对培训的满意 度;后期可多采用学习评估,通过笔试、现场操作、模拟演示等方式了解新员 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还可采用行为评估,即了解培训后的新员 工在工作上应用的行为状况等。[3]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简称“4R”,主要内容: Level 1 一级: 反应评估(Reaction) :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 反应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培训科目、设施、 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反应层评估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 束时,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这 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 合评估的参考,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 Level 2. 二级: 学习评估(Learning): 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 学习评估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测量受训人员对 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层评估可以采用笔试、 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考查。培训组织者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操作测试 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 高。 Level 3. 三级:行为评估(Behavior) :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 行为的评估指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 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 学到的知识。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下属和同事对其 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受训人员本人的自评。这通常需要借助于一系 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 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行为层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 Level 4. 四级: 成果评估(Result):计算培训创出的经济效益。 效果的评估即判断培训是否能给企业的经营成果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这一 层次的评估上升到了组织的高度。效果层评估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 事故率、生产率、员工离职率、次品率、员工士气以及客户满意度等。通过对 这些指标的分析,管理层能够了解培训所带来的收益。 Level 5 五级:投资报酬率评估(ROI)。 尽管将培训视为投资而不是花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它在实践中显然会遇到 挑战,因为培训虽然有可能增加企业收益,但它并不能保证此结果一定出现, 而且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盲目的培训往往是在给别人做嫁衣。 另外,充斥于市场的大量培训项目良莠不齐,员工受训所学和所经历的情景与 实际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常常是大相径庭,许多培训行为是缺乏效率和失败的, 就像德鲁克曾经说过的那样:"顶多是把白痴变成了低能儿。" 任何培训的实施都必须依据企业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相互协调,必须与 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等方面的组织需求相联系,培训计划必须是企业计划 的一个组成部分。 入职培训的目的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减少新员工的压力和焦虑; 2、减少启动成本; 3、降低员工流动; 4、缩短新员工达到熟练精通程度的时间; 5、帮助新员工学习组织的价值观、文化以及期望; 6、协助新员工获得适当的角色行为; 7、帮助新员工适应工作群体和规范; 8、鼓励新员工形成积极的态度。 企业文化建设最初的一步,其实是入职培训 1、企业文化的承载只可能是人,是企业的员工。不管是表面的文本,制度还是 企业内部普遍的行为指南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都需要企业的员工来表现。所 以我们在做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要记住的是只有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的 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效果,流于形式,最 关键的就是建设的时候并不基于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能够有文案,有报 告,有会议,有通讯就好了。那么我们认为每个企业对员工将来的行为产生影 响的第一刻就是员工在做入职培训的时候。通过入职培训,让员工了解公司, 了解行为规范,了解优秀的公司前辈,都是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可的重要环 节。 2、企业文化传递的基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归纳的企业文化 传递基因包括语言,文字,规范制度,英雄事迹,活动和他人的行为等。而文 化基因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传递会受到很多的阻碍。其中很重要的阻碍包括与 企业文化相背离的同事的行为,自己行事的习惯和背离的企业战略和企业管理。 这些企业文化基因传递的阻碍在入职培训的时候除了自身的行事习惯外都不成 立。因此在入职培训的时候是最佳的企业文化基因的传播机会。 3、入职培训的对象都是新员工。不管所谓的新员工是否是真正的初入职场,在 新到一家企业,每个新员工都饥渴的希望多了解自己所工作的地方。可以说是 主动的希望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希望尽快融入一个团队。在这个时候,新员 工会有意的弱化自己的行为习惯,更倾向于采用新企业内约定俗成的旧习惯。 这也非常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1] 新员工培训方案 一、 新员工培训目的                         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公司及工作岗位信息,鼓励新员工的士气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相关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政策、企业文化,提供讨论的平台 减少新员工初进公司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公司 让新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的欢迎,让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 使新员工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 使新员工迅速投入工作,降低离职率. 二.公司整体培训:           致新员工的一封信 企业简介 企业标识 企业文化及愿景 企业十年宣传片 企业组织结构图 各部门职能及各分公司简介 关于企业 企业人才观 工资体系               福利体系(补助,资金,假期,提成,优惠,培训,俱乐部,竞聘机制,沟通机制) 办事“指南” 智能化办公系统应用 沟通交流机制及方式 各经理邮箱列表 转正及离职办理流程 培训费及工装费 着装规范 卫生制度 值班及脱岗处罚 安保条例 服务二十条 服务二十条处罚条例 考级制度 回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三、培训流程   到职前:   l 致新员工欢迎信 (附件一)   l 让本部门其他员工知道新员工的到来(部门经理介绍)   l 准备好新员工办公场所、办公用品   l 准备好给新员工培训的部门内训资料   l 为新员工指定一位资深员工作为新员工的导师   l 准备好布置给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到职后:部门岗位培训 (部门经理负责) 1.到职后第一天:    到部门报到,部门经理代表全体部门员工欢迎新员工到来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    部门结构与功能介绍、部门内的特殊规定    新员工工作描述、职责要求 本部门 FAQ    讨论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派老员工陪新员工吃第一顿午餐. 2.到职第五天: 到人力资源部报到,进行新员工须知培训(课件二) 3.到职后第六天:    一周内,部门经理与新员工进行非正式谈话,重申工作职责,谈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回答新员工的提问。 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作出评估,并确定一些短期的绩效目标 设定下次绩效考核的时间 4.到职后第十五天    部门经理与新员工面谈,讨论试用期一个月来的表现,填写评价表 心形卡片:说出心里话.建议,意见.疑问.无论是否合理,都应积极回应.不冷落 5.到职后第三十天    人力资源部经理与部门经理一起讨论新员工表现,是否合适现在岗位,填写试用期考 核表,并与新员工就试用期考核表现谈话,告之新员工公司绩效考核要求与体系。 6.见习官制度: 转正后前三个月为观察期,(观察项目见表).符合标准留用.不符合标准.继续试用或劝退. 四、 新员工培训反馈与考核 岗位培训反馈表(附件三)(到职后一周内) 公司整体培训考核试题(培训后)    新员工试用期内表现评估表 (附件四)(到职后 30 天部门经理填写) 观察期考核表(转正后前三个月由部门经理填写) 五、新员工培训教材 入职培训课件,员工手册.本部门FAQ(常见问题解答).服务二十条. 六、新员工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首先在公司内部宣传“新员工培训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让所有员工了解这套新员工培训 系统及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 每个部门推荐本部门的培训讲师 对推荐出来的内部培训师进行 培训师培训 给每个部门印发“新员工培训实施方案”资料 根据新员工人数,公司不定期实施整体的新员工培训 培训四步骤: 第一步:使员工把心态端平放稳(首先调整心态,让他把心放下)    迫不及待地向新员工灌输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职业技能,强迫他们去接受,希望他们能尽快 派上用场,而全不顾及他们的感受。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会顾虑:待遇与承诺是否相 符;会不会得到重视;升迁机制对自己是否有利等等。首先会肯定待遇和条件,让新人把 “心”放下.与新人面对面地沟通,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鼓励他们发现、提出问题。另外 还与员工就如何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升迁机制、生活方面等问题进行沟通。让员工真正把 心态端平放稳,认识到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就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发展的。关键是认清这些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是机制本身的问题,让新员工正 视内部存在的问题,不走极端。要知道没有人随随便便跳槽的,往往是思想走向极端,无 法转回时才会“被迫”离开。 第二步:使员工把心里话说出来    员工虽然能接受与自己的理想不太适应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坦然接受了,这时就 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连员工在想什么都不知道,解决问题就没有针对 性。所以应该为他们开条“绿色通道”,使他们的想法第一时间反映上来。给新员工每人 都发了“合理化建议卡”,员工有什么想法,无论制度、管理、工作、生活等任何方面都 可以提出来。对合理化的建议,海尔会立即采纳并实行,对提出人还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 奖励。而对不适用的建议也给予积极回应,因为这会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被考虑过, 他们会有被尊重的感觉,更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新进员工受到的待遇与招聘时的承诺不太符合,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原本并不算什么 大事,只是员工出来乍到时很自然的一种反应而已,但不能很好的消除这种不满,就会造 成了新员工情绪激化.    第三步:使员工把归属感“养”起来 这时就要帮助员工转变思想,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让新员工不当自己是“外人”。 创造感动,对新工关心到无微不至的程度,为新员工过日子,经常与新员工沟通交流.发现他 们生活中,工作中的问题,帮助解决. 2.用企业先进事例鼓舞新员工. 3.让他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力量. 第四步:使员工把职业心树起来  当一个员工真正认同并融入到企业当中后,就该引导员工树立职业心,让他们知道怎样 去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由此体现招聘什么人很重要 把企业的使命变成自己的职责,为企业分忧,他们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各商场、专卖店,观 察.发现问题并反映给上级领导 将职能与公司实际情况结束,让员工自己体验,表现,让培训工作成为员工的一种主动行为.  新员工岗位培训反馈表(到职后新员工一周内填写)   部门:   新员工姓名:      1. 你是否已了解部门的组织结构及部门功能?    是 否      2. 你是否已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岗位描述?    是 否      3.你是否已认识部门里所有的同事?    是 否     4.你是否觉得部门岗位培训有效果?    是 否     5. 你今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否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是 否    6. 你是否已接受了足够的部门岗位培训,并保证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    是 否     7.在岗位培训中,可以改进的地方           8.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接受哪些方面的培训? 新员工试用期内表现评估表(到职后 30 天部门填写)   新员工姓名:   部门:   职位:      1. 你对新员工一个月内的工作表现的总体评价:      优-------- 良---------- 一般---------- 差---------     2. 新员工对公司的适应程度:      很好-----良 一般 差 3.考勤情况 很好. 良.一般. 差 4.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很好. 良 5.工作情况 很好 一般 良 一般 差 差 6.与上级沟通情况 很好 良 一般 差 7.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很好 良 一般 差 8.工作态度. 很好 良 一般 9.对公司建议及意见 10.部门经理评价 差 观察期员工评估表   姓名 试用期   部门 年 月 日至 年 岗位 月 日 自我评价(由本人填写) 主要工作业绩: 考评内容(由直接上级填写) 出勤状况 (天、次) 病假 事假 迟到 早退 处罚 奖励             考核 内容 考核项目 要点 优 良 合格 诚实 10% 能够坦诚布公、实 事求是、诚实地待 人处事 偶有撒谎现象和不守信 誉,基本上能够以诚待 人 时有不实语言,不能获 得同事与上级信赖,虚 假汇报,掩盖工作失误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可以放心交付工 作,能够彻底完成 目标和任务,工作 认真负责,问题意 识较强 具有责任心,可以交付 工作,但须督导方可完 成。 责任心不强,须常督 促,尚不能完成任务。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严守公司机密,保 持高度警觉,严格 遵守公司管理制度 及掌握公司工作尺 度、原则,坚决服 从公司决定 能够遵守企业秘密条 例,遵守公司规章制 度,偶有破环情况,理 解公司的决定 对外传播公司机密和不 宜外传事宜,制造同事 或上下级矛盾,随意破 环公司制度,不服从公 司决定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 及时、有效的解决 各类问题,圆满完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 问题,完成工作任务。 专业知识明显不足,影 响工作进展 责任心 10% 品德项 30% 职业道德 10% 能力项 70% 专业知识能 力 20% 成各项工作任务。 服务意识和 亲和能力 20% 学习和进取 能力 10% 自律能力 10% 协作能力 10%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能够主动积极了解 服务需求并提供有 效服务,与客户亲 和力强,不暴躁, 工作差错率较少 能够提供服务,亲和力 一般,偶尔有不耐烦现 象或偶尔出现差错 服务意识不够,有衙门 作风,员工亲和力不 足,常有不耐烦现象, 工作经常出现差错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能主动学习和进 取,掌握较快并且 很快能运用到工作 学习意识和能力一般, 掌握较慢,但基本上能 够领悟学习内容 不善于学习不思进取, 被迫学习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能够严格遵守公司 的规定及制度,忠 于职守,从不擅自 离岗 有自律意识和能力,能 够遵守公司考勤规定, 但偶尔有窜岗现象和违 规现象。 自律意识和能力不足, 常有擅离岗位现象及违 规现象。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能够积极与他人顺 利达成工作任务和 要求 尚能与人合作,能够达 成工作任务与要求 协作不善,常常致 使工 作无法进行和开展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综合得分: 分(加权平均计算) 备注:考核结果综合得分低于 80 分为不合格,不予录用。 部 门 经 理 简 评 分 公 司 经 理 意 见 人 力 观察期考核情况: 资 源 部 意 见

11 页 396 浏览
立即下载
新入职员工培训教材

新入职员工培训教材

新员工入职安全培训 教材 提纲: 一、安全生产培训 1、《安全生产法》的简介 2、安全生产方针 3、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4、安全隐患整改提案制度 5、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6、应急情况的处理 7、其它安全 二、消防安全培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单位和公民的基本消防义务 3、消防工作方针 4、我国的消防日 5、消防系统的种类 6、消防器材 7 火灾的扑救与逃生方法 安全生产培训 一、《安全生产法》简介 《安全生产法》于 2002 年 6 月 29 日经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8 次会议 审议通过,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 70 号令予以公布,自 2002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二、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的 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的涵义: (1)、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第一,指在生产工作中,人与物同时受到危险时首先 要选择人的人身安全。 (2)、危险部位的识别第一;生产条件安全化第一;生产的安全保护措施第一。 2、“预防为主”的涵义: (1)、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2)、作业前的准备;加强对人的管理,控制违章违纪行为,加强对设备(工具)及作 业环境的管理; (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4)、作业中的劳动保护用品的佩戴。 3、安全生产的三级培训 《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任何用人单位新员工入职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 三级培训是指:厂级培训、车间级培训、班组级培训。 现在我们进行的是厂级培训的部分内容。 三、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三违”现象: (1)、违章指挥:指管理人员,比如在引进新设备时没有对本岗位员工进行新设备的《安 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就下达工作指令;或明知故犯的行为。此前提下,员工有权拒绝工 作。 (2)、违章操作:一般指生产员工,比如在上岗前没有熟练掌握岗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 程》就开始工作生产;或明知故犯的行为。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此造成。 (3)、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违反的现象): 生产现场禁止穿高跟鞋、凉鞋、拖鞋;电气作业必须穿绝缘鞋;生产现场禁止穿背心、 短裤、裙子、戴头巾、领带或敞开衣襟、打赤脚;要将头发置于工作帽内;禁止其它的不 安全装束;工作时间聊天,打瞌睡、看书、打电话、发信息、听音乐(MP3)、吃零食、 嬉笑打闹等等。违反劳动纪律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2、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1)、性质及定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容易发生火灾以及能对人体造 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2)、危害:直接接触或长时间间接接触及过多地吸入危险化学品会导致人体中毒现象或 腐蚀反映及职业病危害等,主要危害通过 MSDS 表进行识别。 (3)、防护措施:针对其危害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比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4)、我们公司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有:天那水、脱漆水、稀释剂等。上岗前通过 MSDS 表进行识别。 (5)、标识:公司内各车间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张贴中文标签,以便使用时准确识别, 使用后应放回规定位置,安全管理人员将不定时对各车间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 (6)、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废弃的危险化学品一定要回收放到规定的位置,密闭加盖, 严禁乱丢、乱倒、乱放。 3、设备安全 (1)、新员工或引进新设备,在上岗前必须要了解、熟练掌握其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严禁违章操作。 (2)、当设备出现异常时,应当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处理,严禁私自拆装修理。 (3)、设备防护装置:公司在机器上所设立的安全防护装置未经现场或安全管理人员同意, 不得私自拆卸。 (4)、设备保养及注意事项:但机器出现故障需要调校和清洁机台卫生时,必须切断电源, 待运转部位完全静止后方可进行保养。 (5)、操作钻床设备的注意事项: 操作钻床时严禁佩戴防护手套,但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 4、电气管理 (1)、电闸:电源开关下严禁堆放任何易燃易爆物品,发现电源开关保护壳破损或已经脱 落的要及时报告现场管理人员。 (2)、电路:生产现场严禁乱拉乱接电线,线路在经过高温或化学品岗位时,应当严格做 好保护措施,如发现电线有铜线外露现象,要及时报告现场管理人员。 (3)、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要戴好防护手套和使用绝缘垫,需要接地的设备必须要牢固接 好接地线。 (4)、电气设备旁边不可放有水源、危化品和易燃物品。 5、劳动保护用品 (1)、我们公司主要配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安全帽、安全鞋、口罩、手套、耳塞、护目 镜。 (2)、用途:主要用于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岗位和特殊岗位,以及车间 洗管工作),接触有危险工种(吊装,运输,搬运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噪声 时使用的一种保护个人不受危险因素侵害的一种用具。 (3)、危害:若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危险因素(有毒气体、粉尘等)将会通过我 们的呼吸管道或其它地方(皮肤)放入人体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 害。操作转动设备,输送设备,吊装设备等有危险隐患的工作的防患。 6、现场急救 公司生产现场必配备急救药箱,紧急情况下可以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即时通知医 院或就近送医院进行救护。 四、安全隐患整改提案制度 对能及时发现现场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经公司安全组人员及现场管理人与评 估认为合理可行,经公司采纳有效的,公司将根据《安全生产与工伤管理》文件的相关规 定,视情况给予 50-500 元奖励,并予通报嘉奖。 五、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事故的分级和处理都将依照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 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1、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罚不放过 3、员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然 4、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六、应急情况的处理 1、当作业现场发生伤亡、中毒、爆炸、触电、危化品泄露,挤压伤,撞击伤等紧急情 况时,第一时间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公司安全人员报告,并配合事故处理人员做好现场的疏 散、救护工作 2、在上下班途中发生意外,造成当事人人身伤害事故时,可立即联系部门管理人员或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七、其它安全 1、交通安全 (1)、驾驶机动车必须配有有效的证件,勿酒后驾车; (2)、切莫驾车行走有危险的道路,勿赛车; (3)、在上下班途中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若意外发生交通事故伤害应立即通 知公司相关部门管理人员 2、宿舍安全 (1)、严禁私自乱接乱拉电线、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合格的电源插板(经过国家 3C 认证产品)、禁止在宿舍烧饭做菜等,保障宿舍电气安全(触电、电路火灾等); (2)、严禁在宿舍内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保障宿舍无治安隐患; (3)、禁止留非本公司员工在员工宿舍过夜,特殊情况须向宿舍管理人员申请,经同意 方可; (4)、超过晚上 23:00 以后,禁止员工宿舍玩耍吵闹,绝不允许有异性宿舍过夜; (5)、宿舍无人时或夜间休息时,要紧闭门窗,谨防宿舍被窃; (6)、严禁破坏公用设备,造成安全隐患; 3、个人财务安全 (1)、遇与陌生人攀谈要小心谨慎,勿轻信,放置上当被骗 (2)、公共场所(公交车上、商场等地方),看好自己的尊重物品,财不外露,谨防扒手, 小偷和蓄意抢劫; (3)、提款机上取款时,多留心眼,小心密码,或者要防止取到假币,若不幸取到,及时 报警。 消防安全培训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制定消防法目的: 主要是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 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法。 我国的消防法是 1998 年 4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 1998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二、单位和公民的基本消防义务 1、《消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 消防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2、《消防法》第五条规定: 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 何单位和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三、我国的消防方针和消防日 我国的消防日为 11 月 9 日 我国消防提出我国的消防方针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四、消防系统 1、我们公司消防系统主要包括二类: A、消防栓系统: 1)室内消火栓是室内管网向火场供水的,带有阀门的接口、为工厂、仓库、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及船舶等室内固定消防设施,通常安装在消火栓箱内,与消防水带和水枪等器材配套 使用。 2)室外消火栓是设置在建筑物外面消防给水管网上的供水设施,主要供消防车从市政给 水管网或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所以,室外 消火栓系统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 B、干粉灭火器:公司有手提式和推车式两种。 2、消防器材:消防栓、灭火器、手动报警器、防毒面罩、消防斧、消防沙、安全出口标 识、应急灯等组成一套消防系统 3、灭火器的使用步骤: (1)、辨别灭火器的种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有时候选用的灭火器种类不一样); (2)、拔掉保险销,注意提起灭火器的手势; (3)、摇匀瓶身,因里面的干粉或二氧化碳有可能产生沉淀或积淀; (4)、握住喷头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射,从而达到灭火效果; 4、消防防毒面罩的使用方法: (1)、打开盒盖,取出真空包装; (2)、撕开真空包装,拔掉前后二个灌塞; (3)、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4)、选择逃生路线,果断逃生; 注意事项:一次性使用,不用用于工作保护,只供个人逃生自救。 5、手动报警器 使用方法:当发生火灾时且火势难以控制,用手按下手动报警器中心部位, 注意:在没有火警的情况下严禁动用! 6、消防栓配置:水带、水枪、消防软管。 使用方法:当发生火灾时把消防箱打开、两个人配合把消防水带抛开、一个人打开阀 门,另一个人跑步到水带的另一头把水枪接上,对准火焰喷射。 7、安全出口标识与应急灯 用途:应急灯用于停电后短期照明,安全出口标识用于指示安全信道的位置、便于人 员疏散时准确辨识安全出口 8、消防沙 主要是用于扑灭液体火灾(金属火灾) 使用方法:掩盖火源 注:在没有火灾情况下禁止动用 9、消防斧 应急处理(比如消防门被锁可以用消防斧劈开) 五、火灾的分类及消防器材的选用 1、火灾分类 A 类火灾(固体火灾)木、麻、纸、棉等。 B 类火灾(液体火灾)汽油、煤油、酒精、天那水等 C 类火灾(气体火灾)液化气、沼气等 D 类火灾(金属火灾)钾、钠、镁、铝等。 2、消防器材的选用 (1)、A 类火灾选:水、泡沫、ABC 干粉 (2)、B 类火灾选: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油类可用,但水溶性可燃液体不能用)。 (3)、C 类火灾选:干粉、二氧化碳 (4)、D 类火灾选:金属专用灭火剂或用干沙盖。 (5)、带电火灾选: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 3、我司目前配备的灭火器有:ABC 干粉灭火器 六、灭火的方法及灭火注意事项: 燃烧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者缺一不可; 1、灭火的四种方法 (1)、隔离法:中断可燃物质的,或使可燃物与空气分隔开来而令燃烧停止; (2)、窒息法:是阻止氧化剂补充,消除或减少空气中的氧,从而使燃烧停止,这是使 没有氧化剂或使氧化剂没有足够数量来破坏燃烧的条件,从而令燃烧停止; (3)、冷却法:是利用吸热量大的物质(如水)吸收燃烧生成热,使着火物温度下降到 其燃点以下而使燃烧停止,这是使点火源不足来破坏燃烧的条件令燃烧停止; (4)、化学抑制法(又称化学中断法):抑制燃烧连锁反应进行,使燃烧中断而灭火。 2、灭火注意事项: (1)、首先要弄清起火的物质,再决定采用什么灭火器材; (2)、灭火时应把喷头对准火焰根部进行喷射; (3)、喷射时人与火源的距离为:2-3 米; (4)、喷射时,喷射人员应站在顺风方向的位置; (5)、灭火时还应注意周围的环境,防止塌陷和爆炸。 七、发生火灾时如何疏散人员? 1、开启火灾应急广播,说明起火部位,疏散路线。 2、组织处于着火层等受火灾威胁的楼层人员,沿火灾蔓延的相反方向,向疏散走通道 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应开启自然排烟窗,启动防排烟设施,保护疏散人员的安全;若没有 排烟设施则要提醒被疏散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靠近地面有秩序的往安全出口前行。 八、火灾发生后怎么办? 1、发生火灾后,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伊戈尔火警电话“779”。报警时,不要 紧张,简要说清发生火灾地点,烧什么东西,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有条件的要到路口 引导消防车进来,争取时间让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灭火、救人。 2、发生火灾,报完警,首先应进行自救,要利用建筑物内设置的灭火设备进行灭火,一 般是,初起火灾首先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如灭火器不能控制火情,就应马上采用其它灭火 系统来灭火(如:水系统、泡沫系统、气体灭火灭火系统),如果还不能得到控制,那就 只能等消防队员来灭火,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逃生。 九、火场逃生技巧及注意事项 1、保持冷静,寻路逃生 如楼房忽然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切不可惊慌失措,以免做出错误 的决断而冒险跳楼,逃生的路线要注意,朝有照明或明亮处迅速撤离,若在楼梯上,应选 择往下跑,若被火挡住,就要通过窗口或阳台等往外逃走。 2、毛巾妙用,过滤烟素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火灾中丧生的人,受烟素中毒,窒息而死亡比例远比烧死的要高, 大约比率高达 70%以上,因此,当你被烟困住时,防烟雾中毒,防窒息死亡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毛巾要顺手捡来须知空气过滤器,人在烟雾中,用折叠 8 层的湿毛巾蒙 鼻保护,可减少 60%烟雾毒气的吸入。 3、结绳自救,脱离险境 如果火灾发生时安全通道被堵,救援人员又不能及时赶到,情况万分危急时,你可迅速 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可将窗帘、被罩、床单等撕成条,连接成绳,用水浇湿,一端紧固定在 暖气管道或其它负载物体上,另一端沿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的楼层的窗口,阳台处,顺 绳下滑逃生。 4、堵塞门户,固守救生 固守房中救生,可谓一种选择,你的邻居或别的房间发生火灾,如果用手摸房门感到烫 手,则说明房外火势已进入“发展阶段”此时若开门,火焰和浓烟就会迎面而来。对于汹 涌而来的烟雾,务必紧闭门窗,并用毛巾,被子堵塞门缝,并向上泼水,顶住烟火进攻。 5、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为害羞或顾及贵重物 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脱离险境的人员,切 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6、发生火灾时,切勿乘坐电梯 电梯是连接各楼层的捷径空间通道,任何一层发生火灾,电梯内部极可能有烟雾的蔓延 , 容易发生烟雾窒息,另外电梯随时都有可能断电,被困电梯内。

9 页 416 浏览
立即下载
新员工入职培训讲义大全

新员工入职培训讲义大全

新员工入职培训讲义大全 安全生产及安全教育培训 一、为什么要进行安全教育: 1.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培训是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生产经营 单位的重要职责。国家通过一些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 查、指导。 2.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加入 WTO,在全球职业安全卫 生标准一致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安全工作,提高公司的信誉度和竞争力。安全事故 不仅可以影响到员工、影响到股东、影响到客户、还要影响到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3.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有了安全一切美好的将来才成为可能。工作只有我们获得相 关安全操作常识之后,可以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 二、新员工安全教育有关内容 新员工是事故的多发群体,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比较高。是由于新员工在生产各方面 安全素质不够引起的。一般新员工初来乍到,对岗位、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存在好奇、紧 张、侥幸、逞能、莽撞等一些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存在这样的不安全心态就会在工作中表 现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违章作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也就是我们要进行新员工 安全教育的原因之一。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新员工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2007 年 5 月 24 日,新员工代某在 11#厂粗加工部实习时窜岗到本部 E-Z-107 钻 床旁观看同事作业操作,突然该机床旁竖起(作划线用)的板件(10 件 250×300×20,约 11.78kg)一齐倒下,该员工马上用手去扶,不慎将左手无名指压伤至骨折。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该员工违章作业,徒手去扶即将倒下的板料是造成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1.该员工工作时间窜岗、离岗; 2.部门负责人现场安全督查、日常安全教育不到位。 整改建议: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板件或模胚翻倒时严禁用手或身体去扶正; 2、工作时间严禁窜岗、离岗;加强现场安全督查,加强日常安全教育。 三.新员工安全教育的形式: 新员工安全教育分为三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 司级安全教育、部门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四.新员工安全教育内容包括: a.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b.公司安全组织与安全生产概况 c.安全作业常识(机械、电气、劳动保护等) d.应急处理与急救 e.灭火与逃生常识 f.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五、安全教育有关规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2006 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生 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其中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 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2.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 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 学时。 3.新员工入厂和调换工种的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参加 操作。操作工人必须持证上岗。电气、起重、焊接(切割)、等特种作业的工人均应经专 业技术培训和技术考试合格后,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注]:①特种作业就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 围设备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 ② 特种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 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压力容器操作等等。 ③ 我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有:电工、行车工、叉车工、司机、焊工、气割工、 4.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四新”教育和变换岗 安全教育。 [注]:“四新”安全教育指: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必须对操作者 及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及应急措施的应用等。 除了以上所将的三种安全教育外,还有复工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安全教育等。复工安 全教育是针对离开操作岗位较长时间的工人进行的安全教育。 第二讲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主 要问题之一。人类在不断发展进化的同时,也一直与生存发展活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 行着不懈的斗争。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各类安全防护装置、管理措施都是人类安全研究的 心血结晶。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 对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就需要更深入,更具科学性。 §1 安全基本知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安全发展,要求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做好 安全生产工作就要做到“预防为主”,而预防为主则是以必要的安全理论知识为前提,就要 从基本的原理知识着手。 比如说,什么叫“安全”?你也许会说,“那还不简单,就是没有危险”,不能说你 的错,但那也不完全正确,“安全”的定义是:一种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正确了 解了“安全”的定义后,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种状态,要安全就要一直保持这种没危险、 不出事故的状态。这样才能算是正真意义上的“安全”。 我们学习这些基本的安全理论知识也就是让这些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增强我们的 安全意识,促进安全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1、人本原理: 在生产生活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始终把人的地位放在第一,根据人的思想和行 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2.五同时 “五同时”是指:企业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 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注]: 五同时”要求企业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组织管理环节中去。   “五同时”使得企业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制度、安全卫 生技术规范、标准、技术措施,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配置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3、三不伤害原则: 三不伤害就是指在生产工作中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注]:员工的安全是公司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有了安全,美好生活才有 可能;他人生命与你的一样宝贵,不应该被忽视,保护同事、不伤害他人是你应尽的义务;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变化的环境蕴含多种可能失控的风险,你的生命安全不应该由他人来 随意伤害,工作中应该做到不被他人伤害。 4. 三同时”的原则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其劳动安全卫 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注]:这一原则要求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在投产使用时,必须要有相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之配套使用,使劳动条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5. 预防原理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 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 止事故发生。 [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 发生重合,使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事故的发生。我们控制事故的发生也就是从人和物两 个方向入手,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举例]:由于机床的旋转部位外露而造成的工人的手被绞伤。首先机床的危险部位外露是由 于设备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也就的不安全的的状态。而人的手靠近外露旋转部位,是属于 人的不安全行为,只有是人的手伸进了危险部位、而设备本身的旋转部位外露,事故才会 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 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反映了事故发生的人的方 面原因。 不安全行为分下列几类: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 切屑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 挡板等);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 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忽 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如在有旋转零件部位的设备旁穿肥大服装等);13.对易燃易 爆危险品处理错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不安全状态反映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方面的原因。包括物、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不安全状态分下列几类:1、防护、保险、 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有缺陷(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安全带、安全鞋等);4、生产场地(环境) 不良。 二、安全色、安全线及安全标志 1. 安全色: 国家标准规定安全色是指传递安全信息的颜色,目的是使人们能够迅速发现或分辨安 全标志和提醒人们注意,以防事故发生。 国家规定的四种安全色为:红、黄、蓝、绿 其中:红色很醒目,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兴奋和刺激性,红色光光波较长,不易被尘雾 所散射,在较远的地方也容易辨认,所以用于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如:禁止吸烟的标 志。 黄色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度。用于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主要用于警告 标志、警戒线、行车道的中线、机械上齿轮箱、安全帽等。如:当心触电 蓝色表示指今、必须遵守的意思,如:必须系安全带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主要用于提示标志、车间内的安全通道、 行人和车辆通行标志、消防设备和其他安全防护设备的位置。如:安全通道标志牌 2. 对比色: 对比色是指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四种安全色的相对应对比色只有黑白两种颜 色,如下表所示: 安全色 对比色 红 白色 黄 黑色 蓝 白色 绿 白色 [注]:a.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安全色的对比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对比色 均为白色。而黑、白色互为对比色。 b.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白色 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绿、蓝三色的背景色,也可以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及安 全通道、交通上的标线及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等。 3.识别色:人们在各种气瓶上涂上各种颜色和字体来区分它们,就是利用了安全色和 对比色来识别 序号 介质名称 瓶体 字样 字色 1 氢 淡绿 氢 大红 2 氧 淡酞蓝 氧 黑 3 氨 淡黄 液氨 黑 4 空气 黑 空气 白 5 乙炔 白 乙炔不可近火 大红 [注]:在我们公司经常见到的有乙炔和氧气气瓶,这两种气体主要用于进行气割、气烘等 作业。属于易燃易爆、危险性比较大的压力容器。 4.安全线: 在工矿企业中用以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厂房内安全通道的标示线,铁 路站台上的安全线都是属于此列。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全线用白色(公司是用黄色线划 分),宽度不小于 60mm。在生产过程中,有了安全线的标示,我们就能区分安全区域和危 险区域,有利于我们对危险区域的认识和判断。 5.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类型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a 禁止标志:是指不准或禁止人们的某种行为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为带斜杠的圆形 框,圆环和斜框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衬底为白色。例如: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 通行、禁放易燃物、禁止激活、禁止入内、禁止停留、禁止架梯等。 b.警告标志: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其 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三角形边框及图形为黑色,衬底为黄色。例如:注意安全、当心 火灾、当心触电、当心车辆、当心瓦斯等。 c.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 是圆形边框。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为蓝色。例如:必须戴防护眼镜、护耳器、防护手套、 必须系安全带。 d.提示标志: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方形边框。图形符 号为白色。衬底为绿色。例如:太平门、安全通道标志等。 §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全厂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法制观 念,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政策、法令、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技 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及标准五大 类。下面对几部重要的法律法规做简要的介绍: 一、重要的安全生产法规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年 6 月 29 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通过,自 2002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① 摘录: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注]:“安全第一”的含义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当 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预防为主”的含义是指把安全的工作重点放在依靠立法、政策引导和企业更新改造、 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上,通过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消除事故隐患和危害因素,从根本 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发 生之前。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同于其他事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挽回,或者根本无法挽 回。到那时,“安全第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 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 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②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十项权利和四项义务: a.十项权利: ① 合同权:“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 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 项。” [注]:我国最近通过了一部新的关于合同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将于 2008 年 1 月 1 日 开始实施,也是对劳动合同的进一步明确。 ② 知情权:“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 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③ 建议权:“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④ 批评、检举及控告权(不得报复):“第四十六条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⑤ 培训权:“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 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 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⑥ 获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权:“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 用”。 [注]: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 (1)头部防护类。如安全帽、护发帽; (2)呼吸防护类。如各式防毒面具、防尘口罩; (3)面部防护类。如电焊面罩、护目镜、防冲击护具; (4)听力防护类。如耳塞、耳罩等; (5)防护服装类。如防静电服、防寒服、防水服等; (6)手足防护类。如各种防护手套、防护鞋及专用护肤品; (7)防坠落类。如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 劳动防护用品除了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还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超过使用期 限必须报废和停止使用。 ⑦ 拒绝危险权(不得报复):“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⑧ 紧急避险权:“第四十七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 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⑨ 工伤索赔权:“第四十八条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 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⑩ 工会监督权:“第五十二条 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 、 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 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 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 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b.四项义务: ① 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安全生产法》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从业过 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依照法律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 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 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②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的义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从业人员必须 履行的法定义务,这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需要。从业人员 不履行该项义务而造成人身伤害的,生产经营单位不承担法律责任。” ③ 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 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这对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预防、减少事故和人员伤亡,具有积极意义。” ④ 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 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 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防微杜渐 , 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发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 年 7 月 5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八次会议通过)。 摘录:第 52 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 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 害。 第 53 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原则” [举例]: 第 56 条 劳动者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行; 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 年 4 月 29 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次会议于通过,自 1998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摘录: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五条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 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十八条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 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 防安全措施。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 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 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第三十二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 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安场所的现场工作 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 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3 消防安全知识简介 有句谚语说得好:贼偷一半,火烧精光。平时学点消防知识,在碰上谁也不敢保证不 会发生的火灾的时候会救我们一命,会为我们挽回一些损失的。否则等我们意识到其重要 性时,也许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来学习了。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 1、燃烧的本质:燃烧,俗称“着火”。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 的剧烈化学反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 (或)发烟现象。 2、燃烧的条件: ① 燃烧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掌握灭火原理,首先应该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 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 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 以上三个条件是发生燃烧的基本条件。然而,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 烧的基本条件,如果可燃物的数量不够,氧气不足或点火源的热量不大,温度不够,燃烧 也不能发生。亦只有达到一定量变,才能发生质变。所以,更发生燃烧,除了上述三个基 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充分条件 ② 燃烧的充分条件: a.一定浓度的可燃物:要燃烧,必须使可燃物质与助燃物(氧化剂)有一定的浓度比例, 如果可燃物与助燃物比例不当,燃烧就不一定发生。 b.一定比例的助燃物:要使可燃物质燃烧,助燃物的数量必须足够,否则燃烧就会减弱,甚 至熄灭。 c.一定能量的点火源:无论何种能量的点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可燃物着火。 d.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的相互作用。 实验证明,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并且满足相互之间的数量比 例,同时还必须使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例如:在教室里有 桌、椅、门、窗等可燃物质,有充满空间的助燃物(空气),有火源(电源),构成燃烧 的条件具在,可是并没有发生燃烧现象,这就是因为这些条件没有作用的缘故。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求,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 件和充足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所谓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 过程。 通过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我们在采取灭火措施时就是对燃烧的三个条件采取措施, 通过消除着火源、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来达到灭火的效果。 其中消除着火源的措施有很多,其中有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 控温等;控制可燃物的措施主要有在生活中和生产的可能条件下,以难燃和不燃材料代替 可燃材料等。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 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不论是使用灭火剂灭火,还是 通过其他机械作用灭火,都是通过上述四种作用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的。 1.冷却灭火 对一般可燃物而言,它们之所以能够持续燃烧,其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 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点。 如: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水能大量吸收热量,使 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导致火焰熄灭。常用的还有二氧化碳进行降温灭火。 2.窒息灭火 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的条件下进行,低于此浓度 时,燃烧不能持续。人们通常向燃烧区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气体来降低燃 烧区内氧气的浓度,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采用窒息法的常用措施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在燃烧物的表面,降低燃烧区域的 氧气的浓度,从而使达到灭火的效果。 3.隔离灭火 燃料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可燃物与火焰以及氧隔离开来,那么 燃烧反应自动就会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 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 致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还有如火灾中用棉被、沙石扑灭火灾等等。 4.化学灭火化学抑制 灭火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破坏燃烧的化学反应。 三、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1.火灾定义(根据国家标准 GB5907-85)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 害。 2.火灾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 GB4968-86《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五类: ①-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②- B 类火灾: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沥青等。 ③-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氧气火灾等。 ④-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铝镁合金火灾等。 ⑤-电器类火灾:凡是由电器走火漏电打火引起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 四、灭火器的结构与使用使用 1.灭火器的结构 灭火器的本体通常为红色,并印有灭火器的名称、型号、灭火级别(灭火类型及能 力)、灭火剂以及驱动气体的种类和数量,并以文字和图形说明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 器是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借助驱动压力可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达到灭火 的目的。 灭火器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面,轻便灵活,使用面广,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 器材。 2.我公司所用的灭火器材 我公司现所配备的消防器材主要类型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及少 部分的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灭火器 消防器材 MFZL2 型 MFZL4 型 MFTL35 型 二氧化碳灭火器—MT2 型 泡沫灭火器—MJPZ3 型 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 3.灭火器的代码具体含义: 灭火器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面,轻便灵活,使用面广,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 器材。 其型号具体表示为: M——灭火器 T——推车式或二氧化 F——干粉 P——泡沫 Z——鸭嘴式 数字——重量 例如: MFT35:35kg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MPZ4:4kg 鸭嘴式泡沫灭火器 4.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使用方法: ①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灭火时应快速将灭火器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五米(适当距离)处放下。 2)摇动瓶身数次,使瓶内干粉松散。 [注]:因为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 NaHCO3(碳酸氢钠),长期不使用会出现干粉 板结的现象,摇动瓶身数次主要是使瓶内的干粉松动,才能够喷出来。 3)拨出保险销(注意不能倒置使用)。 4)用一只手握紧带胶管的喇叭口对准火焰根部,(否则按下压把后因有一定压力会上 下摆动打伤人)另一只手按下压把,左右扫射即可。 ②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一般由两人一起将干粉推车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十米处停下,然后: 1)一人快速取下喷枪握紧,拉出干粉喇叭胶管。 2)另一人则拨出保险销,提起提环开关。 3)出粉后枪口对准火焰根部左右喷射。 b.注意事项:①干粉灭火无毒性,也无腐蚀作用。可以用于扑灭燃烧液体、贵重仪器燃 油及可燃气体的火灾(即 ABC 类),灭火效果较好。②干粉是不导电的,这种灭火器可用于 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③干粉灭火器应保持干燥、密封以防干粉受潮结块;避免日光曝晒 , 以防气瓶中二氧化碳因此膨胀,发生漏气现象。应存放在通风、阴凉、易取用处。④手提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倒置使用,也不能对着人。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使用方法:使用时先拔掉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保险栓,一手握住喇叭手柄,对准着火物, 另一手把鸭舌往下压,二氧化碳立即由喇叭口喷出。 b.注意事项:①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高压液态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由 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绝缘性好,灭火后不留痕迹的特点,因此,适用于扑救贵重仪器和 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及 600 伏以下的带电设备 的初起火灾,扑救油类火灾也有较好 的效果。但二氧化碳不适用于扑救某些工厂产品(如金属钾、钠等)的火灾,因为这类活 泼金属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起化学反应,而继续燃烧。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不要 用手持金属导管,也不要把喷嘴对准人,以防冻伤。(因为二氧化碳有液态转化为气态的 汽化过程中是一个吸热的过程,使瓶体表面温度降低)。③使用灭火器时要站在上风向, 以避免伤及自己。 四、火灾逃生 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才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 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 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 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以下几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就是对经常工作或居住的地方多了解和熟悉其消防安全环境,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 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安全出口、都要非常熟悉。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 生预演,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 觉得走投无路了。 如果是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 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2.保持冷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 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 , 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火场逃生是争分夺秒的行动。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烟火围困时,千万不 要迟疑,要听从有关负责人指挥立即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在火场上经常出现 有人为顾及财物等贻误逃生的案例。 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注]:火灾时所产生的烟雾一般比空气的密度小,会浮在空气的上层部分,所以说逃生时应 尽量低身弯腰前进。 3. 简易防护,蒙鼻前行 许多火灾的受害者是因有毒有害气体窒息而死。同时,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 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也会造成人员窒息死亡。逃生者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走 廊楼梯间等地方才能离开危险区域。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 干毛巾也行,身边没有毛巾,餐巾、口罩、帽子、衣服也可以替代。要多叠几层,将口鼻 捂严。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否则就有立即中 毒的危险。 [注]:火灾中各种装饰材料燃烧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等,会引起 人体的中毒,甚至窒息。 4. 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逃生。从浓烟 弥漫的通道逃生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 低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区。可沿着墙壁逃生,因为门窗始终在墙壁中,在通过门逃生 之前应用手背感受门的温度,如太高则说明火势太高需重新选择逃生路径。火场逃生过程 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如无其它救生器材,可 考虑利用建筑的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5.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如果被火困在楼房的二层,若无条件采取其它自救方法或短时间内得不到救助,在烟 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 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再用手扒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 下,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使双脚首先着落在柔软物上。但是只要有一线生机, 就不要冒险跳楼。 6.互帮互助、利人利己 身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于极端恐怖和接近崩溃,惊慌的心理极易导致不 顾一切的伤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 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 4 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卜,才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 没有任何退路,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跳楼也要讲 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 , 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 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 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可求主,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 又慎。 7.特别提醒 (1) 在火场中或有烟室内行走,应尽量低身弯腰以降低高度,防止窒息。 (2) 在逃生途中尽量减少所携带物品的体积和重量。 (3) 要正确估计火势的发展和蔓延势态,不得盲目采取行动。 (4) 防止产生侥幸心理,先要考虑安全及可行性后方可采取实施。 (5) 逃生、报警、呼救要结合进行,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与呼救 (6) 火灾发生时切勿乘坐电梯。 §4 电气安全知识简介 电能是一种现代化能源。电力作为动力,能不断提高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能有 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和工作现代化不断发展,电力更加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人们应用电能的同时,如果 缺少安全措施和安全知识,缺少安全管理或维修不当,设备绝缘老化等原因,电也会给人 们带来灾难,使人体遭到伤害,财产遭受损失。 一、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触电事故、设备烧毁事故、电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产品质 量事故以及电击引起的二次人身事故等。而人身触电事故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电气线路 或设备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引起的触电也称直接触及带电体;另一种情况是当线路或设备 在有故障的情况下引起的触电;根据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情况不同又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人体允许电流、安全电压 1.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 人体触电主要是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 流通过人体持续的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 关,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注]:一般认为电流对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是电流通 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 1.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直至危及生 命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 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会造成死亡,触电事 故绝大部分是电击造成。 电伤是由电流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作用于人体时,所 造成的伤害,如电弧烧伤、烫伤)。 2.电流大小对人体的伤害: 我国交流电频率是 50Hz,当电流不同时能引起人体不同的感觉。 a.感应电流:一般能引起人体感觉的电流为 0.5 毫安,称为反应阈,由人体与电极接触 的面积、接触的状态(干、湿、压力、温度)以及个人的生理条件等因素决定。 b.摆脱电流:是手握电极的人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值,平均为 10 毫安,也称摆 脱阈。一旦触电后,不能摆脱电源时,后果将是严重的 c.致命电流: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颤动的最小电流值(一般认是 50mA 以上),电 击死亡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造成的,即为致命电流。 当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使人体肌肉收缩,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脏内心电冲动的形 成和传导紊乱,当电流达到数安培延续超过几秒,则可能发生内部烧伤或其他严重损伤, 甚至死亡。 d.安全电流:在摆脱电流范围内,人触电以后能自主摆脱带电体,解除触电危险。一 般情况下,可以把摆脱电流看作是安全电流。在装有防止触电的速断保护装置的场合,人 体允许电流为 30 毫安。在空中、水面等可能因电击造成严重二次事故的场合,人体允许电 流应为不引起强烈痉挛的 5 毫安。 3.安全电压:人体允许电流与人体电阻的乘积为安全电压,也叫安全最低电压,是允 许加载人体的最高电压。对交流电压超过 50 伏或直流超过 120 伏的电气设备,要求有安全 保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我国规定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即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 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工频电压有效值为 50 伏。 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 伏、36 伏、24 伏、12 伏和 6 伏。 三、触电急救 当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现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 醒的状态,从触电1分钟开始救治者 90%有良艰效果,从触电后 6 分钟开始救治者 10%有 良好效果;而从触电后 12 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触电急救必须分秒 必争。 1.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 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 2.脱离电源后处理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要先观察伤者是否清醒,如神志清醒,应使其训地平躺,严密观察, 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者应就是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 5s 时间,呼 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需要抢救 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 四、安全检查 电气安全检查包括: 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有无破损; 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设备裸露带电部分的是否有防护; 屏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安全间距是否足够; 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措施是否正确、可靠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手提灯和局部照明灯电压是否是安全电压或是否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 安全用具和电气灭火器材是否是齐全; 电气设备安装是否合格,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电气连接部位是否完好; 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是否过热; 制度是否健全等内容。 五、安全用电措施 1.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先断开电源开关,然后由电工进行维修。严禁非电工人员 修理,以免发生事故。 2. 所有电气设备如配电箱、开关盒、电器柜、配电板、电机等,均应保持清洁干燥。 周围或内部不准堆放杂物。清扫时不准用水冲洗,更不准用碱水擦洗,以免损坏绝缘。擦 拭设备时一律停电、停车进行。 3.电气设备不得带病、带故障运行。当电气设备异常运行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应 按操作规程规定程序停止设备运行。 4.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有电,不要盲目触及,非有关人员不得 随意移动电气设备上的“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等标示牌和临时设置的安全遮栏。 5.电气设备(含电动工具)必须有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措施,要经常检查,保证连接的 牢固可靠。 [注]:保护接地:把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出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通过接地装 置连接大地。适用于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 保护接零: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电网零线相连。一般用于 三相四线制电网系统中,采用绝缘、屏护与安全间距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6. 在进行开关操作时,一定要把开关盖合上后进行,以防电弧和熔化金属飞溅伤人。 不得用湿手触摸开关、插座及灯头等。 7.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工人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 开关、插销必须保证安全完好,不得有破损。 8.需要移动照明灯、电焊机、潜水泵等固定安装的电器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再 移动。当导线被物体轧住或导线长度不够时,不要硬拉,以免破损。 9.局部照明灯和作业行灯电压一般不能超过 36 伏;在金属容器内或者潮湿场所使用的 行灯电压不能超过 12 伏。 10.雷雨天时行人要远离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当遇到高压电线断落时应远离 20 米之外,如果自己在 20 米以内,要单足或者并足跳离危险区。 11.发生电气设备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 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12. 漏电保护器发生掉闸时,不能强行合闸,应由电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 继续使用。 六、电工安全操作指引 1.电气作业属特种作业,必须经专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徒工和其他非持证是工, 必须在持证电工的监护和指导下才准进行操作。 2.任何电气设备、线路未经本人验电以前一律视为有电,严禁任意触及。 3.检修机床设备时,应先切断电源,并挂上“检修设备,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4.必须带电作业时,应先对电压、电流的参数的充分的了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备好必用的安全防护用品。 5.未经电气技术负责人许可或批准改造电气设施结构之前,电工不得任意改变原有的 接线结构。 6.各种电气接线的接头要保证导通接触面积不低于导线截面积,应尽可能采用紧固的压 线或用工具扎紧,不应用手扭接,线头不应突出,接头不得松动。 7.动力配电箱的闸刀开关,严禁带负荷拉闸或合闸,必须先将用电设备开关切断,方 能操作。 8.禁止用自耦变压器取得的电源作为安全电压使用。 9.禁止约时停电、送电。严禁在设备运转中拆修,修机床时必须停车,并切断设备电 源及按安全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10.使用梯子时,应有防滑措施,踏步应牢固无裂纹,梯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以 75°为宜, 使用的人字梯拉绳必须牢固。 11.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要立即切断电源,不能切断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或 CO2 灭火 器,严禁在断电之前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灭火。 §5 交通安全知识简介 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世界第一公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车祸死亡约有 126 万 人、受伤 1500 万人,即每 2 秒就有 1 人受伤,每 50 秒有 1 人致死。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伤害 死亡人数和残废率居世界前列,而且以每年 10%的速度递增,是中国男性居民和城市人群 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天大约有 200 人左右死于交通事故。 一、我公司的交通位置 我公司濒临 205 国道以及高新区主要干道,附近还有京九铁路线通过,而这些道路的 路况比较差,道路安全标示等基本安全设施还不够完善,因而交通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员工出入、上下班要特别注意安全。 二、人与交通   因为有人,所以才有交通,而在交通中又有行人、司机与乘客之分。交通为人们带来 了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惨痛的代价。 人们在经历惨痛之后,逐渐认识到: 只有安全的交通才能有人的安全,在人的安全行为 下才有交通的安全。 三、交通设备设施 交通灯: a.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b.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c.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可以 继续通行; d.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交通标志: 四、交通事故的致因 通过对车祸原因的分析发现,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车、无证驾驶、违章装载、 行人违章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几类重要原因。 1.违章装载:违章装载是指违反交通法所规定的超载、人货混载、超重、超宽、超高、超 长等各方面违章装载。 2.酒后驾驶:严重的违章行为,为交通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且屡禁不止。 3.超速行驶:超速行驶不仅带来的是刺激,更是严重的后果。超速行驶会使驾驶司机的判 断能力下降,注意力转移,加速车辆惯性增加及性能下降。更是交通事故的超级杀手。 4.行人违章:行人违章更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安全意识与道德素养。 5.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有如酒后驾驶,影响人的反应时间、判断和视觉,容易在昏昏然中 成为肇事者。 6.超速行驶:犹如一位冷酷的马路杀手,行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其车下冤魂。 五: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针对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① 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② 不横蹿马路,不攀越隔离护栏,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斑马线),做到“一停、二看、 三通过”; ③ 不要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因为万一出现事故,你的合法利益将得不到保障; ④ 乘车上下车时,一定要让车停稳后才能上下车; ⑤ 步行外出时要注意行走在人行道内,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 ⑥ 驾驶摩托车的员工在出入公司及上、下班的途中戴好安全帽,警惕驾驶; ⑦ 发生交通事故及时报警,在紧急情况下可向公司安全部、保安部求援。 2、厂内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① 厂区内机动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10 公里/小时; ② 跨越南北厂通行必须走人行天桥通过; ③ 厂内自行车要走规定线路,自行车要办理停车证; ④ 车辆出入公司厂门时要减速行驶,配合保安的检查。 六、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1、及时报案 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打电话 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交警报案,在警察来到之前不能离开事故 现场,不允许隐匿不报。在报警的同时也可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呼救、求援。如 果现场发生火灾,还应向消防部门报告。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号码为 110 或 122。当事人应得 到接警机关明确答复才可挂机,并立即回到现场等候救援及接受调查处理等。 2、抢救伤者 当事人确认受伤者的伤情后,能采取紧急抢救措施的,应尽最大努力抢救,包括采取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并设法送就近的医院抢救治疗,对于现场散落的 物品应妥善保护,注意防盗防抢。 3、保护现场 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包括其中的车辆、人员、牲畜和遗留的痕迹、散落物不随意挪 动位置。当事人在交通警察到来之前可以用绳索等设置保护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车辆 等进入,避免现场遭受人为或自然条件的破坏。为抢救伤者,必须移动现场肇事车辆、伤 者等,应在其原始位置做好标记,不得故意破坏、伪造现场。 4、做好防火防爆措施 事故当事人还应做好防火防爆措施。首先应关掉车辆的引擎,消除其他可以引起火警 的隐患。不要在事故现场吸烟,以防引燃易燃易爆物品。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时, 要及时将危险物品的化学特性,如是否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及装载量、泄漏量等情况 通知警方及消防人员,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5、协助现场调查取证 在交通警察勘察现场和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必须如实向交警部门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 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 §6 工伤及应急处理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常常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除了要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已外, 还要知道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身利益,需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保障自 身合法利益。 一、工伤及工伤认定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员工获得医疗求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 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国家通过对《工作保险条例》的立法对做 好工伤人员的医疗求治和经济补偿,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 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 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 旧伤复发的。 Ⅲ.在下述条件下遭遇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职工,可按比照工伤处理: 1.在本单位集体食堂就餐发生非本人责任的食物中毒的; 2.参加本企业组织的体育比赛或代表本企业参加体育比赛发生意外事故的; 3.参加企业组织的受企业指派参加展览会、政治活动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的。 Ⅳ.以下情况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等情形。 我公司工伤的处理注意事项: a. 工伤发生后伤者应立即向部门组长(或主管),部门组长(或主管)知情后,应于 5 分钟内口头或电话通知安全部进行工伤确认,如果重大工伤事故还应立即通知总经理 室和行政部经理,并立即开具就诊单,经部门副主管以上人员签张后,安排(或安排 人员护送)工伤员工到公司医疗就诊(较重工伤可在事后 2 小时内补单); b. 未及时报告,造成安全部无法进行现场事故调查及工伤认定,无法在 72 小时内向社 保局提交工伤申请报资料的,由事发部门相关负责人员承担责任。即:因员工本人未 上报的,由员工本人承担责任;员工上报了工伤,但部门相关管理人员未及时申报 的。,其责任由部门相关负责人承担。 c. 员工发生工伤后,非经公司医疗室安排而私自在外就的,将按照安全奖励条例进行处 理。 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在任何活动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受伤事故。学习一些简单而正 确的现场急救方法,就有可能减少自己或别人的伤残甚至拯救一些人的生命。 现场急救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伤者愈后的生存质量。原则 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动作迅速,方法正确。 1.紧急救护的程序: ① 拨打急救电话(120) 救措施 ②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 ④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 ⑤先抢救危重者 ③对其进行必要的急 ⑥优先护送危重者 2. 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① 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当受伤者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中有异物,可将其身 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 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处。 [注]:打开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90°)。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方法:捏紧伤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伤者的口,向口内吹气, 时间越为 2 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伤者的口,并松开伤者的鼻孔,让他自行呼气, 时间约 3 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 12 次的速度进行。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 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者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的阻力,可能是头部后 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② 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救护者跪在伤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心窝上方、 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 , 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 60 次速度进行。 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仅 一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气 2-3 次,再挤压 10-15 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 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终止抢救。 3.紧急止血法: ① 指压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 流。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② 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 适度。 ③ 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 侧流血。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疑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 ④ 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 1—2 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 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 染机会。 ⑤ 止血带法: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 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4.中暑急救常识 轻度中暑进行自我调理即可。 如出现头疼、乏力、口渴等症状时,应自行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适当休息, 并可饮冷盐开水、洗冷水脸,进行通风降温等; 对中暑症状较重者,救护人员应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揭开衣服。立即采取冷 湿毛巾敷头部.冷水擦身体及通风降温等方法给患者降温; 对严重中暑者(体温较高者)还可用冷水冲淋或在头、颈、腋下、大腿放置冰袋等方法 迅速降温。如中暑者能饮水,则应让其喝冷盐开水或其它清凉饮料,以补充水分和盐分。 对病情较重者,应迅速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急救治疗。 对于预防中暑最主要的是平时做好自我调节,多喝开水,天气太热时尽量避免在室外 工作。 第三讲 安全生产操作总则(完) §1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总则)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全厂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增强法制观念,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政策、法令、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公司所有生产岗位必须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2.进入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要把拖过颈部的头发放入帽内;操作 旋转机床时,严禁戴手套或敞开衣袖(衣襟);不准穿脚趾及脚跟外露的凉鞋、拖鞋;不 准赤脚赤膊;不准系领带或围巾。 3.职工在班前和班中不准喝酒。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集中精力,坚守岗位, 不准擅自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他人,不准打闹、脱岗、睡岗和做与生产、工作无关的事。 4.各岗位的重复操作、称料、投料、主要控制技术必须经过认真核对,严格执行双检 制。 5.一切机械设备、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勤检 查,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凡二人以上共同作业时,其中应指定一人负责安全工作。除在固定动火区内动火, 其它动火一律要办“动火许可证”;检修应办“检修许可证”;登高作业要办理“高处作 业许可证”;其他高危作业要办理安全许可证。凡在有毒区域内工作,必须配戴防毒面具 , 并有人监护。 7.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或工作场地,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安全防护、信号连锁装置 齐全、灵敏、可靠;设备应定人、定岗操作;对本工种以外的设备,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并经培训后方可操作。 8.工作中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擅自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他人;两人以上共同作 业时,必须有主有从,统一指挥;作业场所不准奔跑、跳跃、嬉戏、打闹和做与本职工作 无关的事;严禁酗酒者进入作业场所。 9.凡运转的设备,不准跨越、横跨运转部位传递物件;不准触及运转部位;不得用手 拉、嘴吹切屑;用风枪吹铁屑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不准站在旋转工件或可能爆裂飞出 物件、碎屑部位的正前方进行操作、调整、检查、清扫设备;磨工(不含磨工)以前工序 搬运工件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不准无罩或敞开护罩开车;工作完毕或中途停电,应切断 电源、气源才准离岗。 10.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在动力开关处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 必要时设人监护或采取防止意外接通的技术措施。警示牌必须谁挂谁摘,非工作人员禁止 摘牌合闸。 11.行人要走指定安全通道,注意警示标志,严禁贪便道跨越危险区;严禁攀登吊运中 的物件,以及在吊物下通过和停留;禁止站在唧车、手推车上滑行;车间内不准骑自行车, 在厂区骑自行车时必须沿指定路线行驶。在厂区路面或车间安全通道上进行土建施工,要 设安全遮拦和标记,夜间设红标灯。 12.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非特种作业者,严禁从事特种作业。 13.高处作业、电气检修(高压电,380V 以上)、禁火区动火等危险作业,必须办理危 险作业审批手续,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14.安全、防护、警戒标志、防雷接地等装置,不准随意拆除或非法占用;消防器材不 准随便动用,其放置地点周围,不准堆放无关物品。 15.

33 页 412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