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车辆管理办法.doc
车辆管理办法 第一条 本公司为使车辆管理统一合理化,及有效使用各种车辆,特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务用车辆由总务部门负责管理,分别按车号设册登记管理。 第三条 公务用甲种车辆各使用人或司机人员应于规定日期,自行前往指定监理所 受检,如逾期未受检验致遭罚款处分者,其费用由各使用人或司机人员自行负担。 第四条 公务用各种车辆的附带资料,除行车执照、保险卡由各使用人携带外,其 余均由总务部门保管,不得遗失,如该车移转时应办理车辆转籍手续,并将该车各种资料 随车转移。 第五条 本办法中司机人员的雇用解雇奖惩各项,均依本公司人事管理规则处理, 不再另订。 第六条 本公司职员因职务上的需要,经常出外执行业务者,得依本办法及下列规 定购置业务用车辆。 (一)各单位业务用需购车辆时,应依国内采购办法处理。 (二)副理级(含副理)以上人员因公购用机车时,得以 150C.C 机车或以下为限(以下称 原价标准)。 (三)科长级(含科长)以下人员因公得购置机车,但以 100C.C 或以下为限(以下称原价 标准)。 上列因公个人使用车辆,其使用期限,定为三年,其购置款应依原价标准由公司先行 垫付,其中七成由公司负担,三成由使用人自己负担,自行负担部分分 24 个月按月自薪给 中扣还公司。 第七条 非企业个人使用车辆,限组长级以上人员得无息贷款 3 万元,分 24 个月自 薪给中平均扣还并须事先签报核定。唯经特准者,不在此限。 第八条 适用本办法所购置的因公个人使用车辆,其所有权概属本公司所有,其应 行缴纳的牌照税,燃料税及行车执照费由公司负担,但应依下列标准为限。 (一)汽车以 150C.C 为标准为标准(副理级以上人员适用)。 (二)机车最高以 100C.C 为标准。 第九条 凡依本办法所购置的因个人使用车辆,其汽(机)油消耗量及修理费悉由本 公司裁定补贴,并依(附表)亲定按月核发。 第十条 各单位所属公务用汽车应由总务部门每月至少将耗油量及行驶旅程记录签 报单位主管查核一次,以防浪费,如超过耗油标准时(指不正常)应送请调整修理。 第十一条 购置机车使用人自行负担部分,分 24 个月自薪给中平均扣还。待扣清及 期间届满,一切款项缴清后,使用人得向公司申请所有权变更为己有,可由使用人自行处 理,并仍视其业务需要,得依本办法的规定再行申请购置新车使用。 第十二条 依本办法购置因公个人使用的车辆,可以随时更换新车,但公司原负担 尚未折旧部分(即原价标准的七成尚未折旧部分)及使用人负担尚未分期扣还部分应于换购 车辆前一次缴还公司,其计算公式如下: 原车购价(原价标准)×〖SX()24-已扣还公司期数〖〗24〖SX〗〗=须一次缴还公司的金额。 第十三条 凡在分期扣还期间款项未缴清之前,遇有下列事情时,均照各该规定办 理。 (一)使用人员如遇调职(未能适用本办法者)、离职、停职、撤职等情事时: 1.使用人的分期扣还权利取消,应将该车辆的残价一次缴还公司,其已扣缴的分期扣 还额不予退还。该车辆的所有权同时变更为变更为使用人所有,其残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残价=原车购价(原价标准)×〖SX(〗24-已扣还公司期数〖〗24〖SX)〗 2.倘使用人未依前项规定承购时,公司得将该车收回来予抛售,抛售车款优先清偿其 残价,如不足清偿该车残价时,其不足额应由使用人赔偿。 3.原使用人如因高价购置较优车辆,其所自行支付超出本办法所订原价标准的款项, 不得向任何一方追偿。 (二)分期扣还期间内车辆遗失或完全损坏或损坏程度已无修理价值时: 1.倘系因执行业务时发生其残价(损失)按原定负担比率分别由公司(残价的七成)及使 用人(残价的三成)负担,唯使用人负担部分得按月继续扣还到 24 个月届满为止。并可依本 办法的规定再行申请购置新车使用,如该车失窃悬赏回,悬赏金亦按原定比率负担。 2.倘系私用时发生,应由使用人负责购置同一年份或年份更新的同牌同排气量之机车 赔偿,并使用到原车为 24 个月届满为止,如遇购置新车,可依本办法第十二条更换新车方 式购置,如失窃悬赏寻回,其悬赏金全部由使用人负担。 第十四条 使用人意图虚伪欺瞒而产生与因公遗失(或无修理价值时)相同的结果, 或擅自当卖借第三人使用等情事时,除依法严办外,应按残价(损失)一次偿还。 第十五条 机车违反交通规则罚款概由使用人负担,但业务用货车因公务行驶而违 反交通规则,如属人为过失其罚款概由当事人负担,如其原因可归属于公司时其罚款由公 司负担。 第十六条 各种车辆如在公务中遇不可抗拒的车祸发生,除向附近警察机关报案外 , 并须即刻与公司总务部门联络,总务主管除即刻前往处理外,并即通知保险公司办理赔偿 手续。 第十七条 本办法呈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2 页
451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入职十大风险防控
一、入职登记 六、规章制度 二、入职审查 七、岗位职责 三、入职体检 八、社会保险 四、合同签订 五、录用条件 九、入职培训 十、带薪年假 意义:防欺诈、应对诉讼 内容: 1.员工的基本信息 2.教育背景信息 3.工作经历信息 4.家庭成员、紧急联络人以及通信地址信息 内容: 5. 入职信息 6. 健康信息 7. 前工作单位信息 8. 其他信息 9. 声明信息 10. 员工签字信息 入职材料真实性审查 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的审查 竞业限制义务的审查 重要性:预防必先预知 入职体检的风险: 做假:代检 歧视:入职体检查出乙肝 劳动关系建立时间:用工之日起 合同订立时间: 用工之日至一个月 一个月至一年 超过一年 合同签订过程常见问题 固定 合法 双倍工资 视为无 企业的告知义务:主动 内容: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 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 了解的其他情况。 方式:入职登记表 劳动合同书 已履行告知义务确认书 必备条款: 用人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劳动者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号 劳动合同期限(固定、无固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 务)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四、合同签订 必备条款: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报酬 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四、合同签订 约定条款: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 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如劳动合同上述条款不完备 , 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 ,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 应予以赔偿 . 且在发生争议时可 能处于不利地位 试用期条款 合同期限:三个月 试用期限:≤ 1 个月 ♀—————♀—————♀———— 一年 三年 ≤ 2 个月 ≤ 6 个月 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形: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 四、合同签订 试用期条款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 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解除:员工无需任何理由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 位;用人单位则要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 五、录用条件 认识录用条件 录用条件概述 录用条件的作用 录用条件与其他标准的区别 制订录用条件 1 、诚信信息,也即防欺诈信息 2 、入职手续条件 五、录用条件 3 、身体健康条件 4 、岗位职责条件 5 、遵守规章制度条件 6 、兼职条件 7 、档案存放情况以及社会保险缴纳情况 8 、绩效考核条件 五、录用条件 确认录用条件 运用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的举证义务 有效的解除时间 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八类规章制度: 1.劳动报酬 5. 保险福利 2.工作时间 6. 职工培训 3.休息休假 7. 劳动纪律 4.劳动安全卫生 8. 劳动定额管理 合法有效要件 内容合法: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程序合法:起草、讨论、协商、公示。 六、规章制度 公示或向劳动者告知: 1.在入职登记表中确认已知悉规章制度并遵守它; 2.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列明规章制度作为合同的条款; 3.发放员工手册; 4.规章制度的培训考试。 5.网站公布法、电子邮件公布法,但最好与前面四种 结合使用。 如何制订岗位职责 罗列和归并基础性的工作活动(工作要素),并据此 明确列举出必须执行的任务; 指出每项工作任务的目的或目标; 分析工作任务并归并相关任务; 简要描述各部分的主要职责; 把各项职责对照职位的工作目的,完善职责描述。 特点 规范制度、加强责任、强调维权。 位阶高——法律 责任重——强制征缴、加大罚则 维权意识强——强调知情权、优先支付、保证救济。 意义: 对企业的意义 对个人的意义 培训的误区: 没有对新员工进行明确的区分 忽略新员工直属主管的重要作用 培训方式的缺失 培训的内容: 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 组织结构 业务 规章制度 员工行为规范 带薪年休假 累计工作年限 年休假 天数 不享受年休假 1 年以上不满 10 年 5天 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或已过日历天数< 73 天 10 年以上不满 20 年 10 天 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或已过日历天数< 36.5 天 20 年以上 15 天 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或已过日历天数< 25 天 年休假折算 案例:甲在 A 公司工作 5 年,在 B 公司工作 3 年,后又进入 C 公司工作, 2008 年 10 月 20 日,甲与 C 公司的 3 年期劳动合同到期, C 公司决定终止劳动合同。甲应 休年假的天数是: Thank You!
25 页
463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档案管理保密管理培训PPT
企业档案管理培训 PPT 模板 保密管理 及注意事项 汇报人: CCC 日 期: 20XX 目录 CONTENTS 1 相关概念解读 3 2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4 本单位保密管理制度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解读 相关概念解读 保密管理,是指对涉密 保密管理既包括保密行 保密管理对象是机关、 载体、涉密人员、涉密 政机关管理部门的依法 单位、社会组织机构以 场所、涉密会议、涉密 管理行政行为,也包括 及个人产生或持有的国 事项等进行管理的活动。 机关、单位内部的日常 家秘密、实施的涉密行 保密管理,是保密工作 为等。 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概念解读 绝密 30 年 国家秘密 机密 20 年 秘密 10 年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 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工作秘密 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在其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 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相关概念解读 1 公开后被敌对势力、犯罪分子或竞争对手所利用的害 处要大于人民群众从这些信息中获得的好处的。 2 公开后在人民群众中所造成的内部矛盾、纠纷等不安 定因素要大于人民群众从这些信息中获得的好处的。 3 正在酝酿、调研、试点过程中尚未确定和不成熟的政 策、措施等。 相关概念解读 培养要求 掌握信息安全学科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保密法律 法规、保密防护和检查技术、保密工作管理专业 知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理工基础,掌握信息科学、 管理科学、法律科学专业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本单位保密管理制度 本单位保密管理制度 机密 绝密 秘密 单位制度 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遵守保密守则,按照《保密法》规定程序依法办事。 本单位保密管理制度 业务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做到 不携带秘秘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 秘密,绝对不问。 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 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 邮局传达秘密事项。 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 不 的秘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密本 上记录秘密。 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秘密;不在公共 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秘 密。 本单位保密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收发文制度,各单位要有专人负责履行文件登记、管理和清退工作 发现属于国家秘级文件资料丢失、被窃、泄密时,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力挽损失。 本单位保密管理制度 各单位年终清退与本单位无关的、并无保 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秘密档案材料应 存价值的文件和一些刊物,必须进行销毁 严加管理,严格传递、借阅手续。 或碎纸处理,不得擅自出售。 第三部分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1 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编排顺序号、数量及发送范围。 2 在本单位内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 3 印制过程中形成的残次品,须及时销毁。 4 在涉密设备上进行,工作场所应符合保密要求,使用的电子设备须采取保密措施。 5 参与制作人员应是涉密人员或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培训登记的工作人员。 严格履行清点、签收手续。具体内容包括: 1. 检查送达的密件与收件单位是否一致;信封(袋、套)密封是否完好无损。 2. 签收登记与密件实物是否相符。 3. 各项检查核对无误方能签收,并注明接收时间,加盖单位收发专用章。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接收涉密载体 接收人员须及时在收文(件)登记薄(含电子文档)上登记造册 具体内容包括: 1. 收文(件)日期、编号;文件标题、密级、保密期限、份(件)数。 2. 收文(件)登记簿应当保存一定的时间(一般为 3―5 年),以备查询。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由主管领导根据涉密载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 单位领导阅读涉密文件、 体的密级和制发机关的 应办理登记、签收手续, 资料,可采取传阅的方 要求及工作的实际需要, 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 式进行,由经办人员负 确定本单位知悉范围。 场所进行。 责,专夹传阅。 第四部分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要 害 部 门 区台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国家秘密的科室为保密要害部门。 本单位内部集中制作、存放、保管传输涉密信息文件资料的专门场所为保密要害部位。 贵重物品、现金、票证落 加强计算机系统的保密安 涉密机必须完全与局域网 实专人负责,责任人要认 全管理。对涉密与非涉密 脱离连接,并禁止上因特 真做好保管、使用、防火、 计算机予以明确区分。 网以防泄密。 防盗、防潮、防爆及保密 工作对要害部位认真按安 全保卫保密要求落实人防、 物防、技防措施,防范于 未然。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扩散的范围 text text text Step 1 Step 2 未经公布的档案工作统 正在研究、尚未做出结 历史档案及其编研材料 计数字。 论的干部调配、内部评 中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 议问题。 Step 3 企业档案管理培训 PPT 模板 非常感谢 汇报人: Docer 日 期: 20XX
21 页
479 浏览
立即下载
公司企业培训保密管理及注意事项PPT
2022 保密管理及注意事项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 Precautions 综合部 讲师: XXXX 前 言 保密管理,是指对涉密载体、涉密人员、涉密场所、涉密会议、涉密事项等进行管 理的活动 ; 保密管理既包括保密行政机关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行政行为,也包括机 关、单位内部的日常保密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保密管理对象是机关、 单位、社会组织机构以及个人产生或持有的国家秘密、实施的涉密行为等。 1 相关概念解读 2 本单位保密管理制度 PRINT THE PRESENTATION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TO BE USED IN A WIDER 目录 CONTENT Gain complete new capabilities to build new customized products. Gain complete new capabilities to build new 3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4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PRINT THE PRESENTATION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TO BE USED IN A WIDER customized products. Gain complete new capabilities to build new customized products. Gain complete new capabilities to build new products. new capabilities to build new customized products. Gain complete new capabilities to build new customized products. Gain complete new capabilities to build new products. PART/01 第一部分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解读 保密管理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1. 保密管理,是指对涉密载体、涉密人员、涉密场所、涉密会议、涉密事项等进 行管理的活动 ; 2. 保密管理既包括保密行政机关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行政行为,也包括机关、单 位内部的日常保密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保密管理对象是机关、单位、社会组织机构以及个人产生或持有的国家秘密、 实施的涉密行为等 .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解读 国家秘密 工作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在其公务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 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 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绝密 机密 秘密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解读 国家秘密 Country secrets 即便不产生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也有依法不得公开的事项 01 02 03 公开后被敌对势力、犯罪分子 公开后在人民群众中所造成的 正在酝酿、调研、试点过程中 或竞争对手所利用的害处要大 内部矛盾、纠纷等不安定因素 尚未确定和不成熟的政策、措 于人民群众从这些信息中获得 要大于人民群众从这些信息中 施等 的好处的 获得的好处的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解读 培养要求 掌握信息安全学科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保密法律法规、保密防护 和检查技术、保密工作管理专业知识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理工基础,掌握信息科学、管理科学、法 律科学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目标 PART/02 第二部分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二部分 本单位保密制度 单位制度 Unit system 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遵守保密守则,按照《保 密法》规定程序依法办事 绝密 机密 秘密 第二部分 本单位保密制度 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 秘密;不在公共场所 和家属、子女、亲友 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 业务单位工作人员必 须做到:不该说的秘 面前谈论秘密 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 方存放秘密文件、资 看;不该记录的秘密, 料不在普通电话、明 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 码电报、普通邮局传 密本上记录秘密 达秘密事项 02 03 04 不携带秘秘密材料游 览、参观、探亲、访 密,绝对不说;不该 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问的秘密,绝对不问 01 05 第二部分 本单位保密制度 业务单位工作人 不该看的秘密,绝 不在私人通讯中 不在不利于保密 不携带秘秘密材 员必须做到:不 对不看;不该记录 涉及秘密;不在 的地方存放秘密 料游览、参观、 该说的秘密,绝 的秘密,绝对不记 公共场所和家属、 文件、资料不在 探亲、访友和出 对不说;不该问 录;不在非保密本 子女、亲友面前 普通电话、明码 入公共场所 的秘密,绝对不 上记录秘密 谈论秘密 电报、普通邮局 问 传达秘密事项 第二部分 1. 本单位保密制度 建立健全收发文制度,各单位要有专人 负责履行文件登记、管理和清退工作; 发现属于国家秘级文件资料丢失、被窃、 泄密时,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力 挽损失 2. 各单位年终清退与本单位无关的、并无 保存价值的文件和一些刊物,必须进行 销毁或碎纸处理,不得擅自出售 3. 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秘密档案材料 应严加管理,严格传递、借阅手续 PART/03 第三部分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三部分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01 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编排顺序号、数量及发送范围 02 在本单位内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 03 印制过程中形成的残次品,须及时销毁 04 05 在涉密设备上进行,工作场所应符合保密要求,使用的电子设备须采 取保密措施 参与制作人员应是涉密人员或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培训登记的工作人员 第三部分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具体内容包括:收文(件)日期、 02 编号;文件标题、密级、保密期 限、份(件)数;收文(件)登 记簿应当保存一定的时间(一般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办理登记、 签收手续,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 为 3―5 年),以备查询 01 场所进行。 03 由主管领导根据涉密载体的密级 和制发机关的要求及工作的实际 需要,确定本单位知悉范围 第三部分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05 严格履行清点、签收手续。具体内 接收涉密载体,接收人员须及时在 收文(件)登记薄(含电子文档) 上登记造册 容包括:检查送达的密件与收件单 位是否一致;信封(袋、套)密封 是否完好无损;签收登记与密件实 04 物是否相符;各项检查核对无误方 能签收,并注明接收时间,加盖单 位收发专用章 06 单位领导阅读涉密文件、资料,可 采取传阅的方式进行,由经办人员 负责,专夹传阅 第三部分 涉密载体注意事项 严格履行清点、签收手续。具体内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办理登记、 容包括:检查送达的密件与收件单 签收手续,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 位是否一致;信封(袋、套)密封 场所进行。 是否完好无损;签收登记与密件实 物是否相符;各项检查核对无误方 具体内容包括:收文(件)日期、 编号;文件标题、密级、保密期限、 份(件)数;收文(件)登记簿应 当保存一定的时间(一般为 3―5 年),以备查询 能签收,并注明接收时间,加盖单 位收发专用章 接收涉密载体,接收人员须及时在 收文(件)登记薄(含电子文档) 上登记造册 由主管领导根据涉密载体的密级和 单位领导阅读涉密文件、资料,可 制发机关的要求及工作的实际需要, 采取传阅的方式进行,由经办人员 确定本单位知悉范围 负责,专夹传阅 PART/04 第四部分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第四部分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输入标题 Text title here 区台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国家秘密的科室为保密要 害部门。本单位内部集中制作、存放、保管传输涉密信息文件资料 的专门场所为保密要害部位 第四部分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加强计算机系统的保密安全管理。对涉 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予以明确区分 贵重物品、现金、票证落实 专人负责,责任人要认真做 好保管、使用、防火、防盗、 防潮、防爆及保密工作对要 害部位认真按安全保卫保密 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 措施,防范于未然 涉密机必须完全与局域网脱离连接,并 禁止上因特网以防泄密 第四部分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扩散的范围 The scope of file management not allowed to spread without authorization 未经公布的档案工作 统计数字 正在研究、尚未做出结论的干部 调配、内部评议问题 历史档案及其编研材料中涉 及个人隐私的部分 第四部分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扩散的范围 The scope of file management not allowed to spread without authorization 未经公布的档案工作 统计数字 历史档案及其编研材料中涉 及个人隐私的部分 正在研究、尚未做出结论的干部 调配、内部评议问题 第四部分 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扩散的范围 The scope of file management not allowed to spread without authorization 未经公布的档案工作统计数字 历史档案及其编研材料中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 2015 2014 正在研究、尚未做出结论的干部调配、内部评议问题 2013 2022 保密管理及注意事项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 Precautions 综合部 讲师: XXXX
25 页
436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 我服从领导的指导与安排,着重围绕员工薪酬管理、社保保险管理、后勤管理等 三项工作重点,注重发挥总经办“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如下是小编给 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篇【一】 2020 年人力资源部在×××公司及公司领导的 正确指导,各部门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围绕公司 2020 年度人力资源总体战略规 划和工作目标要求。在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范围内,认真履行公司赋予的各项工作职 责与权限职能,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人力资源部的各项 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一、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现状改善 1、公司人力资源现状说明 2020 年初,公司员工总人数××名,其中高级管理层××名,中级管理层× ×名,普通员工××名。高级职称××名,中级职称××名,初级职称××名,具 有专业岗位从业资格证××名。 2、人力资源需求现状改善情况 经过一年的不断努力,人力资源部通过各种渠道招聘,选拔、引进各类专业中 层管理人员××名,普通员工××人,其中××人为技校顶岗实习提前转正人员。 全年共引进各类人员××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人。具有专业岗位从业资格证× ×人。 从入职员工的工作开展情况看,基本上适应公司文化,公司管理模式及工作职 责范围内的专业技能要求,整体员工 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公司人力现状和人力结构也明显得到改善,为公司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个别管理职位新员工,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履行到位 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要求,并肩负起主要中层岗位领导职位, 得到公司高层的认可和肯定。因公司地理位置及薪资方面等因素人才的流动量较大, 因此留住人才有一定的困难。 二、建立开放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市场开放社会,人才竞争的社会,谁拥有开放、创新的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谁就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同时拥有人才竞争核心 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去拉动人力资源制度的优化改革和落地执行。具体做法有以下 几个方面: 1、建立人力资源基本管理框架 (1)明确确定人力资源部工作范围、职责及管理权限 2020 年上半年,人力资 源部从综合部正式分设出来,当时只配备了一位部门经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组 建团队、确定构架、整理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及流程的梳理等,甚至到公司部门、分 公司及项目部的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让员工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工 作内容,工作权限,工作条件和必备的岗位技能及相关岗位的连接与责任关系。截 止目前,人力资源部对新入职员工都严格按照规范的入职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基 本达到了从不规范到规范,从 无程序处理到固定程序管理,搭建了人力资源基本管理框架,初步建立了一整 套部门管理模块。 (2)日常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人力资源部在运行管理模块的基础上,把日常人力处理工 作延伸到精细化管理程序。也就是每个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包括分公司及项目部,每 天哪个时间段,办理哪项工作内容,都固定在部门岗位处理流程中去,而且都是每 天必完成日常工作,更新的具体内容。让员工形成严格流程化工作程序,真正使公 司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部门内部管理精细化,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标准。 (3)初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合法的规范是公司用人留人的基础管理条件,同时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 尺度。本年度,主要是建立健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员工手册》、 《考勤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劳动合同规范版本》、 《薪酬管理制度》、 《新员 工入职、转正、调动与离职程序》、 《调整确定公司组织架构》、 《本部门工作职责、流 程》等。目前,人力资源部能按照确定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全面展开工作。在贯彻 执行制度方面,采取了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员工提供尽可能的个性化服务,使员 工能切身体验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人性化服务管理效果。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4)实现员工个人信息资源档案化、网络化的动态管理模式 年初,在员工个人信息资料管理基础上,建立了员工个人信息管理平台。首先, 建立了员工个人信息档案管理,对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及项目部实行一级管理程序, 严格员工移动流程,员工工作岗位调动到哪,个人档案资料管理就移动到哪。其次, 分类员工信息档案管理,把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根据专业类别和管理职位,都做了 相应的归类管理标准要求。最后,实行人事档案的保管,使用和销毁制度。在公司内 部实行人事档案可提供利用工作,做到了人事档案的查阅、调阅、出具证明材料、提 供人等都有具体的管理规定程序,实现了员工个人信息资源档案化、网络化的动态 管理模式。 三、通过人才引进,提升和满足公司对各类专业管理人才需求 由于公司近三年发展规模的急剧膨胀,从管理层到基础管理岗位员工,甚至项 目开发、施工各类专业人才都发生急剧诉求状况。为满足公司目前对各类人才的速求 人力资源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招聘工作的力度: 1、拓展招聘渠道,利于各类人才的引进 从单一内部员工介绍,拓展到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专业招聘会、甚至和当地人 力部门结合联合招聘。具体合作网站有建筑人才网、智联招聘网、天基人才网、百姓 网、赶集 网等。合作院校有“**工业大学”、“财经学院”等,实现了人才信息资源共享 通道,随时需求那类人才,随时筛选现有人才信息资源库,选配到公司需要的人才。 2、激励内部员工,积极推荐公司特殊岗位人才。由于公司在开发项目、运营管 理过程中,有不同的特殊岗位如:出纳员、印章专管员、材料员、保管员)公司从进 人的角度,提出了明确规定必须内部推荐,公司领导严格把关。所以,我们就这些 特殊岗位,配合公司更进一步严格了把关手续,做到了在个人背景调查清楚,专业 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候选条件范围内优化选择,真正把我们特需人才选聘到匹 配合适的岗位上去。 四、积极开展员工思想动态管理,稳定员工队伍。今年人力资源部配合公司高层 就员工思想动态管理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如:新员工入职,人力资源要给员工做岗 前基本培训,把公司文化、公司管理模式,公司理念,公司发展愿景提前传递给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员工。让员工带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带着清晰的工作目标和职位发展愿景去进入工 作状态。我们倡导的人文文化是,“工作一天就要快乐的一天,就是累也是件并快 乐着的工作在做”。使员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分享,快乐的合作,快乐的成长, 快乐的有成就感。这样,有一个稳定的思想和快乐的状态,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篇【二】 时间飞逝,转眼一年的时间悄然而过,这一年可 以说是我学习的一年,成长的一年,一年之中,我从一个人资工作的门外汉成长到 现在能够全面掌握该项工作,这期间我得到了来自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来自同事的 理解和关怀,使我的工作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2020 年的工作主要围绕集团及商场 的战略方针结合人力资源工作目标计划,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招聘、各类 培训、考勤管理、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及劳动合同管理等各项事务,在日常工作中始 终以较强的责任心及工作态度开展工作,在此期间,人力资源以建立规范化管理为 切入点,遵照集团人力资源的要求,切合商场的实际认真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并努 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公司经济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将本年度工作 汇报下: 人力资源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人员招聘及时率达到 100%,新员工入职培 训率达到 100%;员工内训完成率 100%;公司员工考勤、绩效及时率 100%;人力资 源月报及时率 100%。 全年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信息管理情况 在信息化的时代,准确的信息资料是公司进行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而准确的 人力资源资料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与全年人员布局的重要指导。年初依据集团人力 资源的要求,对人资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 一、建立了全新的电子员工信息库 将每一位员工的个人信息细化到点,做到及时修订及时更新,并于每个月初将 最新人员信息上报集团人力资源,做到与集团的有效沟通。目前商场现有员工 (67)人,其中管理层员工(35)人,操作层员工 (32)人,管理层员工整 体文化程度较以往有明显提高,目前专科以上学历占到了管理层员工比例的 80 % 以上,达到了人员优化的目的,满足了人员的合理配置。 二、建立了人员增减情况档案 人员增减情况的明晰,是有效掌握企业人员流动情况的有力依据,定期进行人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员流动状况分析,就能够及时发现在人员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人 员配置做出最合理的调整。此外,依据集团人资要求,人员增减情况档案建立月报 制,于每月初将人员增减报表及情况分析上报集团,为集团人才梯队建设 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三、建立了员工培训档案 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的 掌握员工对培训的参与情况,接受培训的态度,以及培训后所达到的效果,更好的 了解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制定指引明确的方 向。 四、建立了员工保险关系管理档案:员工保险关系管理档案的建立,随时掌握 员工保险关系的变化。 2、人资管理情况 一、招聘情况:招聘是补充公司新鲜血液以及优化人员配置最有效的途径,而 高效率的招聘是加速血液流动的最佳动力。为了保证商场各岗位的人员需求,一年 来,人力资源通过网络、人力资源市场、媒体等多种渠道,共发布招聘岗位 20 余个 储备各类人才信息 1400 余份,成功招聘 (44)人,其中管理人员 (30)人,操 作人员(14)人,人员招聘及时率达到 100%,完成率达到 95%以上,充分保障了各 岗位人员的需求。 二、档案管理情况:根据年初集团人力资源的要求对所有员工档案进行了从新 整理,将过期信息从新调整更换,明晰档案内容设置,建立目录制度,做到不开启 档案袋即可了解涵盖内容,充分保证了档案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劳动关系管理情况:一年来,依据劳动合同法并参照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做 好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共办理新员工入职 (44)人次,办理员工转正(20)人次, 劳动合同续鉴 (31)人次,办理员工离职(46)人次,办理员工调转 3 人次。而每 一项劳动关系的办理都能做到流程细化完备,手续齐全。 四、员工培训情况: 1、 入职培训 入职培训是帮助新员工了解和适应组织、接受组织文化的有效手段。人力资对每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一位新入职的员工都能够及时进行公司简介、企业文化、绩效管理、职位说明、消防 知识等入职培训,使其了解公司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规划、职业道德和劳动用工管理 制度、员工权益及工资福利状况等内容,使新员工能更快的融入企业,尽快的进入 工作角色,全年共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 44 人次。 2、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提升在职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岗位技能的重要手段。一年 来,人力资源依据集团人力资源的要求,制定了员工培训制度,建立了员工培 训大纲几个人培训档案,将员工在职培训落实到每个部门,并要求部门培训落 实到个人,由部门推举内训师,做到月月有培训,岗岗有培训,今年全年各部门依 照全年培训计划共组织各类在职培训 50 余次,人均接受培训次数 8 次以上,通过 各类培训,使全体员工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考勤管理情况 一年来,人力资源严格按照公司的考勤管理规定,加强考勤管理,从考勤打卡 记录入手,配以定向岗位抽查,加强日常监督考核,提高员工工作的自律性。坚持 每月月出与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考勤核对,对每一位员工的出勤、加班,延时、休 假等情况进行详细审核,并做好当月的考勤汇总递交财务,为财务部门工资核算提 供可靠数据。 绩效管理情况 依据年初集团人力资源对绩效考核改革的战略要求,对现行的绩效考核实施方 案进行重新修订,对考核办法、考核项目、权重分布、考核分值等重新作出调整,使 考核更具有严密性及合理性。并依据新的考核管理制度,每月、每季度做好操作层及 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在考核中,细化分配比例,严格考核细节,考核结果及时公示, 使得考核公开透明。 薪酬管理情况: 薪酬体系的建立是今年下半年人资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根据集团指示精神, 各分公司需建立一套适合本公司的、完整的薪酬体系,为使体系建立更具合理性和 可操作性,下半年人力资源克服各种困难,先后对同行业进行 3 次薪酬调查,调查 细化到当前所涉猎的每一个岗位,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最详尽最可靠地薪酬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数据,为体系的建立提供最有利的数据依据,经过多番努力,多次的修改、论证, 现家世界薪酬体系以初步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标准以及考核内容也在进一步的 制定及讨论之中。 与集团人力资源的对接情况:每月月末之前完成人资各项工作汇总,并于下月 初上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平时,随时与集团人力资源汇报招聘、培训、以及人员变更 情况,做好与集团人资的有效沟通,在集团人力资源每季度的品质检查中,各像考 核均完成出色,并受到集团的好评。 其他工作:认真做好商场的广播宣传,积极配合商场的各项活动,为商场的经 营做出一份努力。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人力资源工作规范化建设初步确立了工作方 向和目标,把人力资源部分管理理念和工作导入到了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当中,也 提供了我们应该提供的服务工作。但距离公司的要求和目标仍有不少距离,还没有 达到员工心目中理想的期望,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具体如下: 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尚有欠缺,管理力度还有待提高,相关制度的落实还需 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更新速度和准确性还需要提高, 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做好人力资源长期规划。继续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 并对运行过程进行持续监督与管理;根据考核指标体系指导各部门调整并完善本部 门绩效考核,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扎实落实 继续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的管理水平及岗位技能; 继续做好招聘工作,储备有效资源,确保各岗位的人员需求。继续抓好考勤管理, 落实好各项考勤制度,增强员工的自律性,打造一个优质的员工队伍。加强人 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资支持。 2020 年已悄然走过,2020 年人力资源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克服困难和阻力,加大力度,把人力资源工作做细、做实,为公司的进一步 发展做好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7 页
437 浏览
立即下载
一级人力资源师题库(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五章 ( D B 薪酬管理 第一节 企业薪酬的战略性管理 第一单元 整体薪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薪酬制度体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并与企业发展 )和总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 A.目的 B.要求 c.方向 D.总方向 2.构建企业薪酬战略所强调的基本目标不含( )。 A.效率 B.公正 C.公平 D.合法 3.在确立薪酬战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时,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者,需要正确地回 答的基本问题中不包含( )。 A.企业所确立的薪酬方向和目标,是否能够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吸引并留住企 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 B.企业的薪酬战略政策和策略,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个体 和总体的劳动效率? c.企业的员工是否感受到了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和合理合法性? D.是否能进一步压低劳动成本? D 4.如果经常变动企业的薪酬制度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震荡,甚至引发一系列问题,给企业带来( )。 A.困难 B.灾难 c.倒闭 D.无法生存 B D B C D 5.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价值分配中的矛盾不包括( A.现在与将来的矛盾 B.老员工与新员工的矛盾 c.个体与团体的矛盾 D.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矛盾 6.企业个性的系统化的薪酬体系设计的层面不包含( A.战略 B.战术 c.制度 D.技术 )。 )。 7.在企业整个人力资源战略中,薪酬战略既可以处于主导地位,也可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变革的( )。 A.方式 B.指导 c.诱因 D.因素 8.下列不是薪酬战略与企业发展阶段的是( )。 A.合并或迅速发展阶段 B.正常发展至成熟阶段 C.无发展或衰退阶段 D.企业战略目标阶段 9.通过对国外专家们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推论( )。 A.对企业来说,薪酬战略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B.薪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坚持系统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实施薪酬战略比制定薪酬战略更 具重要性 C.企业薪酬不会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 D.包括薪酬在内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赢得企业竞争的优势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从广义角度看,薪酬是指员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从用人单位一一企业所得到的各种 回报,包括( )。 A.物质的 B.精神的 C.货币的 D.非货币的 E 食物的 ABCD ABD ACDE ABCD ABCD ABCD ABDE 2.从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的视角看,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薪酬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尺度 B.大多数求职者总是倾向于选择薪酬高的工作岗位 C.年薪高的工-作岗位无人问津 D.薪酬水平很低的岗位则无人问津 E.福利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3.薪酬的表现形式有( )。 A.基本工资 B.法定假期 C.绩效工资 D.激励工资 E.员工福利保险 4.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是( )。 A.确立可行的薪酬管理体系 B.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 C.采取有效的薪酬策略 D.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 E.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5.成本领先战略以效率为中心,还包括( )及详细而精确地规定工作量。 A.少用人 B.多办事 C.降低成本 D.鼓励提高生产率 E.以顾客为中心 6.薪酬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内部一致性 B.外部竞争力 C 员工的贡献率战略 D.薪酬体系管理 E.薪酬运作管理 7.视外部竞争情况而定的薪酬决策对薪酬目标的影晌有( )。 A.确保薪酬的吸引功能 B.确保薪酬足够吸引和留住员工 C.以劳动成本为中心 D.控制劳动力成本 E.使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8.基于战略的企业薪酬分配的根本目的可总结为( )。 A.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B.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C.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E.有利于营造响应变革和实施变革的文化 ABCDE 9.不同的交易模式可分为( )。 A.高薪一低责任 B.高薪一高责任 C.低薪一低责任 D.低薪一高责任 E.与交易收益关联 ABCD 10.不同的交易模式的另一种描述是( )。 A.雇用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商品式 E.收益式 ABCD 11.构建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步骤是( )。 A.评价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内涵 B.评价整体性薪酬战术的要求 C.使薪酬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和环境相适应 D.将企业整体薪酬战略的目标具体化 E.重新衡量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ACDE 12.影晌薪酬战略的因素包括( )。 A.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B.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 C.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D.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期望 E.工会组织的作用 ABCDE 13.对企业薪酬战略及制度、政策产生影晌的因素包括( ),以及工会组织的要求、薪酬与其他 人力资源体系的适应性等。 A.企业经营战略 B.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C.环境特点 D.外部的竞争压力 E.员工个人的需要 ABCDE 14.企业的薪酬战略方案提出之后,应当从( )方面对薪酬战略能否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作出 全面的检测和判断。 A.薪酬战略所提出的各种决策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 B.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与经营战略之间是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C.企业薪酬体系与人力资源其他模块之间的适应性和配套性 D.企业薪酬体系运行的系统性和可靠性 E.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始终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原则 ABCD 第二单元 C B D D B D D C 薪酬外部竞争力:薪酬水平的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工资理论认为,( )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A.薪酬 B.薪资 C.工资 D.福利 2.构成现代西方工资理论的两个主要基础理论是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 )。 A.实际工资基本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D.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3.从劳动力的供给看,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者及家属的生活费,二是( )。 A.劳动报酬 B.劳动者薪金 C.劳动者工资水平 D.劳动的负效用 4.人力资本投资不包括( A.有形支出 B.无形支出 )。 C.心理损失 D.物质成本 5.对劳动力需求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不包括( )。 A.薪酬差异理论 B.劳动效率理论 C.效率工资理论 D.信号工资理论 6.对劳动力供给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不包括( )。 A.保留工资理论 B.劳动力成本理论 C.岗位竞争理论 D.效率工资理论 7.工资效益常用的统计指标不包括( )。 A.每百元工资产品产量 B.每百元工资产品产值 C.每百元工资利润额 D.每百元工资劳动量 8.影晌企业薪酬水平,进而影晌外部竞争力的因素不包括( )。 A.产品市场 B.劳动力市场 C.资源市场 D.企业组织 9. ( )薪酬策略强调高薪用人,突出高回报,以高于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增强企业薪 酬的竞争力。 A.领先型 B.先进型 C.第一型 D.突出型 A 10.在经济萧条时期,或者企业处于创业、转型、衰退时期,企业应选择( )薪酬策略。 A.滞后 B.混合 C.等待 D.跟随 A 11.员工可以通过绩效工资或激励工资得到更高水平的报酬,企业应采用( )薪酬策略。 A.领先型 B.跟随型 C.混合型 D.等待型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 选、少选均不得分) 1.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前提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静态社会,它的特征是( )。 A.在整个经济社会中,不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均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和工资 不由政府或串通的协议操纵 B.假定每种生产资源的数量是已知的,顾客的爱好或者工艺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即年年 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生产出同等数量的相同产品 C.假定资本设备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这些设备的形式可以改变,可以与可能得到的任 何数量的劳动力最有效地配合 D.假定工人可以相互调配,并且具有同样的效率,也就是说,完全没有分工,对同行业的工 人只有单一的工资率,而不是多标准的工资率 E.劳动和资本是两个重要的生产要素,每个要素的实际贡献按其投入的量的多少而变动,并 且呈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 ABCD 2.现代西方工资决定理论包括( )。 A.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E.人力资源理论 ABCD 3.薪酬差异理论的负面特性包括( )。 A.培训费用高 B.工作安全性差 C.工作条件差 D.成功的机会少 E.控制参与差 ABCD 4.高薪酬可以提高企业效率的原因是( )。 A.可以吸纳高素质应聘人员 B.可以减少跳槽人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C.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感会激发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D.因为被解雇的代价增加,工人尽量避免”怠工” E.可以减少管理及其相关人员的配备 ABCDE 5.企业薪酬水平的控制关系到的两个基本目标为( )。 A.企业薪酬战略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现 B.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C.选择并提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策略 D.对中高级人才的吸纳和维系能力 E.各类专门人才和一般员工的吸纳和维系 BE 6.企业管理者为"跟随型"策略归纳的理由是( )。 A.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B.薪酬水平低还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能力 C.关注同行业的市场薪酬水平是企业高层决策者的责任 D.薪酬水平的合理确定关系到外部的竞争力 E.薪酬水平关系内部人工成本合理确定的问题 ABCDE 第三单元 薪酬内部公平性:薪酬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赫兹泊格将需要层次分为比较低级层次的需要和( )。 A.比较高级的需要 B.比较中层的需要 c.比较需求的需要 D.比较激励的需要 A 2.麦克莱兰和亚特金森的需要分类法是从人们想得到结果的类别对需要分为三类,它不包括( )。 A.权力需要 B.成就需要 c.亲和需要 D.愿望需要 D 3.维克多·弗罗姆认为人的动机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中不包括( )。 A.效价 B.愿望 c.期望 D.工具 B 4.利润分享也是一种( )。 A.工资形式 B.薪酬形式 C.分配形式 D.分享形式 A 5.销售人员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不包括( )。 A.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利润分享 B.由于中高级营销人才相对短缺,因此薪酬可能较一般管理人员、工程人员要高 c.对于市场开发、市场占有率有重大突破者,应给予特殊奖金 D.销售人员的薪酬应低于工程人员 D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包括(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BCDE 2. ( )属于高级需要。 A.自尊 B.自我实现 c.安全 D.薪酬 E.福利 AB 3.满足比较高级层次需要的因素是激励因子,包括( )。 A.工作丰富化 B.承担责任 c.成就感 D.认同感 E.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 ABCDE 4.激励理论包括( )。 A.需要层次论 B.双因素理论 c.需要类别理论 D.期望理论 E.分享理论 ABCD 5.利润分享的具体形式包括( )。 A.无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 B.有保障工资的部分利润分享 c.按利润的一定比重分享 D.年终或年中一次性分红 E.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ABCD 6.外部激励的特征有( )。 A.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身 B.使人在行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c.是在外界的需求和外力作用下人的行为 D.需要外力驱使 E.通过将行为结果和渴望的回报联系起来达到刺激人采取行动的目的 CDE 7.社会感情激励通常要用( )等手段,与物质需要相比,社会感情激励是较高层次的。 A.友谊、温暖 B.表扬、尊重 c.特殊的亲密关系 D.信任、认可 E.荣誉等社会感情性的资源 ABCDE 8.对企业人员产生外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 )等。 A.物质报酬激励 B.基本工资 c.绩效工资 D.奖金、福利待遇 E.分享系数 ABCDE 9.非物质报酬激励,包括( )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 A.赏识 B.荣誉 c.地位 D.培训 E.晋升 ABCDE 10.企业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对研发人员而言是( )。 A.工作价值的衡 B.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c.具体的薪酬政策和策略 D.决定着企业技术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竞争市场 E.激发其潜能智慧在企业中的充分发挥 ABC 11.高级主管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包括( )。 A 薪酬取决于企业规模、员工人数及福利能力 B.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较高的分红及奖金 c.通常享有特别的绩效奖金或者目标达成奖金 D.通常享有额外之福利,如汽车、保险及各种科协会员资格证等 E.通常享有非财务性补偿,如头衔、秘书、名片、车位、办公室、弹性工作时间等 ABCDE 12.销售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包括( )。 A.工作价值取决于正确的经营思想、经营销售艺术和策略技能 B.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绩效 c.通常是年富力强、知识面广多专长的人员 D.销售人员较多的是重视“激励成果”及“承诺” E.擅长沟通和对信息的定夺 CDE 13.从劳动者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 A.简单明了,便于核算 B.工资差别是可以认同的 c.同工同酬,同绩效同酬 D.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 E.对企业未来有安定感 ABCDE 14.从企业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发挥员工的劳动潜能 c.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 D.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 E.能够吸引高效率的、合格的劳动力 ABCE 15.工资方案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 A.对工资方案管理状况的评价 C.对工资方案能力性的评价 E.对工资方案安全性的评价 B.对工资方案明确性的评价 D.对工资方案激励性的评价 ABCDE 第二节 D D A D C 各种薪酬激励模式的选择与设计 第一单元 经营者年薪制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企业经营者年薪收入包括基本收入和( )两部分。 A.基本年薪 B.效益年薪 C.年薪工资 D.效益收入 2.经营者年薪的主要结构模式不包括( )。 A.年薪收入=基薪收入+风险收人+年功收入+特别年薪奖励 B.年薪收人=基本年薪+增值年薪+奖励年薪 C.年薪收入=年薪工资+风险工资+重点目标责任工资 D.年薪收入=年薪工资+风险工资士优质项目奖励 3.在 wx 模式中,经营者每年风险工资收入的( ),应用于增加凤险抵押金。 A. 20 %-50 % B. 25 % -50 % C. 30 % -50 % D. 35 %-50 % 4.B 模式规定,经营者持股的出资额一般不得少于( A. 5 B. 7 C. 8 D. 10 )万。 5.B 模式规定,经营者所持股份一般以出资额的( A. 1- 2 B. 1- 3 C. 1-4 D. 1-5 )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年薪制中的经营者是指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 )。 A.董事长 B.技术人员 C.企业厂长 D.企业经理 E.销售人员 CD 2.经营者年薪制的特点包括( )。 A.其核心和宗旨是把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同本企业职工的利益相分离,以确保资产所有者的利 益 B.能够从工资制度上突出经营者的重要地位,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感,强化责任、生产经营成果 和应得利益的一致性 C.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特点。企业一般以一年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因此,以 年度为单位考核确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能够更好地将收入与业绩联系起来,使其收入较充分地 体现付出的劳动和经营的业绩 D.使经营者的收入公开化、规范化。实行年薪制以后,经营者的收入由其年薪主管部门确定, 并经过考核、审计等严格的程序后再行支付 E.经营者按年薪取得收入后,除了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和住房等待遇外,不 得再获取企业内部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他收入 ABCDE 3.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可以实行年薪制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 A.在某地区依法设立的市属国有全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 限公司 B.在某地区依法设立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 C.由某地区政府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省、市重点集团公司,国有独资公司;部分经营者素质 较高、效益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国有(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 D.在某地区依法合资的控股企业 E.由某地区的有关行政部门指定的跨国集团 ABC 4.经营者年薪的支付形式与结构模式包括( )。 A.基本年薪加效益年薪 B.基本年薪加效益年薪,其中效益年薪部分用于购买本企业股份 C.基本年薪加认股权 D.年薪收入=基薪收入+风险收入+年功收入+特别年薪奖励 E 年薪收入=基本年薪+增值年薪+奖励年薪 ABCDE 第二单元 D B D 股票期权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国外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计划,一般不包括( )。 A.基本工资 B.年度津贴或奖金 C.股票期权、业绩股 D.优质奖励金 2.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理人的薪酬总额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收益一直稳定在( A.10%-30% B. 20%-30% C.25%-30% D.25%-35% ) 。 3.ESO 的授予一般每年进行一次。ESO 的授予数量及授予条件由( )薪酬委员会决定。 A.董事长 B.监理会 c.监事会 D.董事会 4.在美国,按照是否符合《国内税务法则》有关特殊税务处理的规定,ESO 分为两种类型,即激 励型期权(法定股票期权)和( )。 A.法定型期权 B.指定型期权 c.奖励型期权 D.非法定股票期权 D 5.一般来说,( )的主要对象是公司的经理。 A. SEO B. ESO C. EOS D.OSE B 6.股票期权的行权价的确定方式不包括( ) 0 人低于现值 B.高于现值 C.等于现值 D.低于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公平市场价格 D 7.期权的行使期限一般不超过 10 年,强制持有期为( )年不等。 A.2-3 B.3-5 C.2-5 D.3-4 B 8.计算期权份数的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 A.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2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B.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3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C.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4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D.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5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D 9.股票期权的执行方法不包括( )。 A.证券行权 B.现金行权 C.元现金行权七 D.元现金行权并出售 A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股票期权的特点是( )。 A.股票期权是权利而非义务 B.这种权利是公司无偿“赠送”的 C.股票不能免费得到,必须支付“行权价” D.期权是经营者一种不确定的预期收入 E.它将企业的资产质量变成了经营者收入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ABCDE 2.国外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计划一般包括( )。 A.业绩股 B.基本工资 C.年度津贴 D.奖金 E.股票权 ABCDE 3.股票期权的行权价确定方式包括( )。 A.低于现值 B.高于现值 C.等于现值 D.股票日现价 E.股票实时价值 ABC 4.股票赠与时机一般是在经理人( )时。 A.受聘 B.辞职 C.升职 D.业绩评定 E.出色 ACD 5.授予期权数量的确定方法有( )。 A.利用经验公式 B.根据要达到的目标决定期权的数量 C.利用模型 D.利用 Black-Scholes 模型 E.期权为获受人私有 ABD ABCD ABCE A B B 6.股票期权与期股的区别是( ) 。 A.购买时间不同 B.获取方式不同 C.约束机制不同 D.适用范围不同 E.购买数量不同 7.期股的形成主要来源于( )。 A.在企业改制的基础上,调整原有股本结构,建立新的股本结构,形成经营者的期股 B.通过企业股权转让形成经营者的期股 C.企业增资扩股中形成经营者期股 D.企业减少资本时形成经营者期股 E.企业经营者业绩延期兑现转换的期股 第三单元 期股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指企业出资者同经营者协商确定的股票价格。 A.期股 B.股份 C.股值 D.红股 2.期股适用于所有企业,期权只适用于( )。 A.国有企业 B.上市公司 C.外资企业 D.私营企业 3. ( )规定:经营者的期股每年所获得红利,要按协议规定全部用于补入所认购的期股。 A.J 模式 B.B 模式 C.A 模式 D.S 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期股的获取方式有( )。 A.出资购买 B.赠与 C.继承期股 D.奖励飞 E.转让 ABD 2.股票期权与期股的区别是( )。 A.购买时间不同 B.获取方式不同 C.约束机制不同 ABCD BCE C D D D D 3.经营者期股红利的兑现方式有( )。 A.A 模式 B.S 模式 C.J 模式 第四单元 D.适用范围不同 E.购买数量不同 D.T 模式 E.B 模式 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由企业员工拥有本企业产权的一种股份制形式,起源于美国。 A 员工购买企业股份 B.员工持企业股 c.员工持股制度 D.员工有效股 2.凯尔索等人设计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 B.基金会由企业全面担保 C.基金会贷款认购企业股票 D.员工离职时股票作废 3.德国企业内部员工股的形式不包括( A.员工沉默股份 B.员工优先股 )。 C.企业内部利润分配权 4.风险交易型员工持股不包括( )。 A.日本模式 B.美国模式 C.合作制企业的员工持股 5.企业内部员工股的特点不包括( )。 A.内部员工股一般不可以流通、上市、上柜、继承、赠送 C.内部员工股同其他股份一样同股固权同利 D.分配期限 D.企业资本资源的提供者 B.内部员工持股自愿原则 D.内部员工股不享有股票权 6.在国外,实施 ESOP 的资金,其主要来源是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则 仍然以( )为主,企业只提供部分低息借款。 A.外部集资 B.员工自有资金 C.银行贷款 D.集体融资 B 7.我国要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 A.员工持股试点企业的条件 B.持股人员的参与范围 D C.员工持股比例和股份认购 D.确定员工总股金发行比例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关于员工持股计划,以下讲述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是( )。 A.广泛参与原则 B.有限原则 C.认购期原则 D.元限期原则 E.按劳分配原则 ABE 2.福利分配型员工持股的主要形式和做法包括( )。 A.年终分享利润以股票形式发放。这种情况在英国比较普遍 B.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 C.按月、按季或年终时向员工赠送股票或期权 D.向员工提供购买企业股票的权限和优惠 E.储蓄换取购买股票的权利 ABCDE 3.我国还没有关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统一的法规,因此在实施中多数属于探索性质,但以 下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 A.员工持股计划可行性研究 B.对企业进行全面价值评估 C.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参与计划的制订 D.明确员工持股的管理机构 E.确定员工持股的份额和分配比例 ABCDE 4.制订详细的 ESOP 实施程序和步骤主要应体现在员工持股的章程上,包括对( )等一系列问题 作出明确的规定。 A.计划的原则 B.参加者的资格 C.财务政策、分配办法 D.股份的回购 E.员工责任 ABCDE 5.我国各地的企业要想使 ESOP 得以实施,一般应当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经过( )等部门审 批。 A.集团公司 B.体改办 C.国资管理部门 D.工会组织 E.经委 ABCE 6.员工持股的股金来源可考虑以下途径( )。 A.员工个人出资购买 B.历年工资储备金节余或公益金节余 C.企业担保员工个人贷款 D.用企业的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直接奖励给优秀员工 E.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折股 ABCDE 第五单元 C D ( D 特殊群体的薪资制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的出发点不包括( )。 A.收入水平要高 B.重在激励,鼓励科技创新 C.重视和尊重他们的工作 D.激励方式结合本企业实际 2.以下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的薪酬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一的高工资模式 B.较高的工资加奖金 C.较高的工资加科技成果转化提成制, D.科技薪酬 )。 3.企业采用工资成熟曲线图将员工分为表现合格者、能够胜任者和表现最佳者,他们分别获得 )工资标记。 A.lOP、50P、70P B.20P、55P、75P C.25P、50P、70P D.25P、50P、75P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专业技术人员薪资制度设计的原则包括( )。 A.人力资本投资补偿与回报原则 B.高产出高报酬的原则 C.反映科技人才稀缺性的原则 D.竞争力优先的原则 E.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 ABCDE 2.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模式包括( )。 A.自助餐法 B.单一的高工资模式 C.较高的工资加奖金 D.较高的工资加科技成果转化提成 E.股权奖励 BCD 3.对外派员工的定价方式包括( )。 A.谈判法 B.当地定价法 C.平衡定价法 D.一次性支付法 E.自助餐法 ABCDE 4.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管理策略包括( )。 A.将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与经营风险联系在一起 B.确定正确的绩效评价方法 C.实现高层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平衡 D.更好地支持企业文化 E.采用当地定价法 ABCD 5.销售人员薪酬方案的设计步骤包括( )。 A.评估现有的薪酬计划 B.设计新的薪酬方案 C.执行新的薪酬方案 D.评价新的薪酬方案 E.计划的发布与沟通 ABCD 6.在工资管理中,成熟曲线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 A.明确企业工资水平的市场地位 B.决定员工的工资等级 C.满意度调查 D.作为工资调整的依据 E.工资调查 ABD 7.进行企业薪酬系统竞争评价的方法有( )。 A.诊断法 B.满意度调查 C.招聘结果调查 D.骨干员工流失率调查 E.薪酬激励调查 ABCD 第三节 A 企业福利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所谓福利就是企业向所有员工提供的,用来( )和方便员工生活的间接薪酬。 A.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B.创造良好工作场地 C.创造良好的光照度 D.创造无噪声的环境 2.在企业员工的薪酬体系中,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激励工资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内容就是( )。 A.物品 B.物质 C.生活实用品 D.福利 D 3.福利的特点不包括( )。 A.稳定性 B.潜在性 C.延迟性 D.实用性 D 4.关于福利的作用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福利能满足员工的某些需要,解决后顾之忧,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舒适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 B.福利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忠诚度,从而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的 发展作出贡献 C.福利能使员工提高流动性 D.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C 5.当要确定整套福利方案中应包括哪些项目时,应该至少考虑的三个问题不包括( )。 A.总体薪酬战略 B.企业发展目标 C.企业战略 D.员工队伍的特点 C 6.弹性福利计划,又称“( )”,它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 A.西方弹性福利计划 B.自助餐式的福利计划 C.福利自选计划 D.公助餐式的福利计划 B 7.弹性福利计划不包含的类型是( )。 A.全部福利项目均可自由挑选 B.有些福利项目可以自选 C.所有福利项目均不可挑选 D.可选择的福利项目比较有限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福利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可以划分为( )。 A.保险福利 B.非工作日福利 C.员工服务福利 D.额外津贴 E.生活福利 ABC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劳动保险有( )。 A.员工因工负伤、残废、死亡保险。员工因工负伤、残废、死亡时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B.员工非因工负伤、残废、死亡保险。员工在非因工负伤、残废、死亡时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C.员工的医疗保险。员工在生病期间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D.员工养老保险。劳动者丧失劳动力之后,在养老期间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E.员工生育保险。员工在生育时的补助和医疗保障 ABCDE 3.企业还向员工提供其他各种各样的服务和额外津贴,常见的形式有( )。 A.以成本价向员工出售住房,或向员工提供房租补贴等 B.提供免费班车,或向员工提供交通补助等 C.免费工作餐、误餐补助或发放一些日常生活物品等 D.生日 PARTY、举办卡拉 OK 比赛、各种文艺晚会、春游、各种运动会或者比赛等 E.培训和教育的福利:建图书馆,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或者协会,提供子女教育资助等 ABCDE 4.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福利包含( )等。 A.法律咨询 B.心理咨询 C.性骚扰保护 D.隐私保护 E.奖金 ABCD 5.企业应当着重从( )方面入手提供福利。 A.了解国家立法 B.开展福利调查 C.作好企业的福利规划与分析 D.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E.了解集体谈判对于员工福利的影响 ABCDE 6.企业应定期向员工公布有关福利的信息,包括( )。 A.福利计划的适用范围 B.福利水平 C.福利计划对每个员工的价值是什么 D.组织提供这些福利的成本 E.解释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各项福利计划 ABCDE 7.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员工的可选福利,如( )等。 A.员工进修补助、教育训练 B.子女教育补助、托儿补助 C.伙食津贴、住宿津贴、购房利息补助 D.交通补助、购车利息补助、旅游补助、团体保险 E.健康检查、生日礼金、节日贺礼、结婚礼金、生育补助、带薪假期 ABCDE 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薪酬的含义和形式,制定薪酬战略的意义,以及薪酬战略与薪酬制度的关系。 答:(1)薪酬的含义:从广义角度看,薪酬是指员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从用人单位企业所 得到的各种回报,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货币的和非货币的。从一般意义上看,薪酬是指劳动者付 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后,从企业一方所获得的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 (2)薪酬的形式:从广义上说,企业员工的薪酬范围很广,既包括直接的货币收益,也包括间 接的非货币收益、相关性收益,如职业安全、个人地位、晋升机会、富于挑战性的工作等。货币收益 是员工薪酬中的主要部分,即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的工资(如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激励工资等)。此 外,企业还通过福利和服务,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等形式,使员工获得一定的非货币性 薪酬。企业设计员工的薪酬分配方案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 薪酬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短期和长期的激励工资、员工福利保险和服务。 (3)制定薪酬战略的意义: 1)企业在选择经营什么、生产什么,或者不经营什么、不做什么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总体发 展战略,即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上,作出了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选择一一我们该经营什么产品,提 供什么服务? 2)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统领之下,从业务部门的层面来看,这种选择就变成“我们应该如 何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我们怎样才能从中获胜。” 3)同样,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层面来看,这种战略性选择就变成“我们应当如何构建 包括薪酬在内的整体性人力资源战略,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的优势?” 4)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就是:确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采取有效的薪 酬策略,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 (4)薪酬战略与薪酬制度的关系如下: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成功企业灵活地运用整体性薪酬战略的思想,设计出适合于企业 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环境条件的薪酬管理政策和策略的支持体系,承受了周围环境中来自社会、 竞争对手、劳动力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压力,实现了经营战略目标,赢得并保持了竞争优 势。 2)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薪酬制度体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并与企业发展 总方向和总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因此,不同的经营战略就会具体化为不同的薪酬制度。 3)一般来说,创新战略强调冒险,其方式是不再过多地重视评价和衡量各种技能和岗位,而 是把重点放在激励工资上,以此鼓励员工在新的生产流程中大胆创新,缩短从产品设计到顾客购 买产品之间的时间差;成本领先战略以效率为中心,强调少用人,多办事,其方式是降低成本、鼓 励提高生产率、详细而精确地规定工作量;以顾客为核心的战略强调取悦顾客,按照顾客满意度支 付员工的工资。总之,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有不同的薪酬制度体系相配合,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薪酬制度。 2.说明薪酬战略的目标和构成、设计的技术,以及什么是交易收益与关联收益。 答:(1)构建企业薪酬战略应当强调三大基本目标:一是效率;二是公平;三是合法。 1)效率目标:效率是企业制定整体性薪酬战略优先考虑的目标。效率等于企业工作产出与员工 劳动投人的比值。企业员工同等的劳动技人带来的工作产出越多,说明企业的效率也就越高,反之 亦然。它有局部效率与总体效率、企业效率与个体效率、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设备效率与劳动效率、 当前效率与长远效率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确立企业薪酬战略时,薪酬的效率目标可以分解为:① 劳 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②产品数量和质量、工作绩效、客户满意度等;③劳动力(人工)成本的增长 程度。 2)公平目标:实现公平是薪酬制度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定整体性薪酬战略必须确保的目标。公 平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外的公平、对内的公平和对员工的公平。 3)合法目标:合法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决策目标之一,包括遵守各种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律法 规。 (2)薪酬战略的构成:每个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必须致力于研究企业薪酬战略所采用的具体政策 和策略,这些政策和策略是建立企业薪酬制度的基石,也是指导薪酬管理达到既定战略目标的行 动纲领。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内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是指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或不同技能水平员工之间的比较。 这种对比是以各自对完成企业目标所作的贡献大小为依据。如何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员工之间的收 入差距,这是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2)外部竞争力。外部竞争力是指企业参照外部劳动力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给自己员工 的薪酬水平作出正确定位的过程。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声称,它们的薪酬制度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 价位决定的。然而,劳动力市场决定企业薪酬的机制在实践中会有不同的解释。 有些企业为了吸纳最好的应聘者,可能支付比同行者更高的薪酬。当然,前提是企业能从大批 的应聘者中识别并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 3)员工的贡献率战略。员工贡献率是指企业相对重视员工的业绩水平。如果某一个操作工的业 绩突出,或工龄较长,那么,他是否应该获得更高的工资?或者是否所有员工都应该通过利润共享 来平均分担公司的赢利?生产率高的团队是否应该得到更为丰厚的报酬? 4)薪酬体系管理。在确定薪酬战略后,便可以构建企业的薪酬体系。薪酬政策和策略是保持企 业薪酬战略方向的正确性,促进薪酬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企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包括内部一 致性、外部竞争力、员工贡献率在内的薪酬管理制度体系,但如果管理不善,则不可能达到预定目 标。关键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促进企业薪酬体系的良性循环。 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从薪酬的三大目标出发,有的放矢地制定和选择正确的薪酬形式、薪酬政 策和策略,在强调薪酬制度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力和员工贡献率的基础上,将基本工资、绩效工 资、短期和长期激励工资等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纳入薪酬管理制度体系的战略规划之内,才 能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战略性、引导性和整体性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确立薪酬战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时,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者,需要正确 地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① 企业所确立的薪酬方向和目标,是否能够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吸引并留住企 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 ② 企业的薪酬战略政策和策略,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个体 和总体的劳动效率? ③ 企业的员工是否感受到了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和合理合法性?他们对薪酬决策的形成过程是否 有所了解?绩效较好、收益丰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是如何向员工支付薪酬的?与同行比较,本 企业的劳动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3)薪酬战略设计的技术:与上述薪酬战略的三大目标和四个组成部分紧密相关的是运用什么 样的技术和技巧制定和实施企业的薪酬战略。 薪酬内部一致性策略的推行往往从工作岗位分析开始,需要采集相关工作岗位的信息,并在 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岗位的评价、设计、分类和分级,从而构建起以岗位相对价值为依据 的基本工资框架体系。这里所要应用的技术技巧属于工作岗位研究的范畴。同时,为了正确描述企 业内部各类各级工作岗位与员工的技能或者能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借助员工绩效考评、人员素质 测评等相关技术和技巧。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的技术是以某项工作在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所 体现出的重要性为基础,根据工作岗位的责任权限、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技能要求四个基本要素, 经过科学的测定和评价,从而确立了企业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和相互之间的层级关系。以这种框架 设计的基本薪酬制度,不但能够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还从根本上确保企业薪酬目标 的实现,同时又能维护企业内部员工基本工资分配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反过来又 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有利于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外部竞争力是企业通过薪酬的市场调查,参照同行类似岗位的薪酬等级水平而确立起来并诉 诸实施的一种薪酬策略。企业在分析研究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位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界定同业相互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及其调查范围 ;第二,进行薪酬的市场调查,弄清竞争对 于是如何支付员工薪酬的,其变动的范围和浮动幅度如何 ;第三,根据调查结果及企业的自身财 力和预算,对被调查岗位的薪酬水平作出正确的定位 ;第四,根据综合分析和评价,对某一类岗 位的薪酬水平提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报价,企业采用这种专门技术设计出来的薪酬框架,不 但提高了企业吸纳和留住人才的竞争力,也增强了把握劳动力成本的控制力。 此外,企业对员工贡献率的衡量和兑现,也需要借助专门的技术技巧,如绩效或工龄加薪、激 励方案、股票期权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和技巧。在员工的绩效考评、短期和中长期员工激励方案、企业 利润分享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成果,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方法技术对我国企 业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4)交易收益与关联收益:美国的薪酬专家认为,在隐含的雇佣关系里,薪酬采取交易收益和 关联收益两种形式。这些隐含的交易反映了企业薪酬战略。在一些薪酬结构里,交易收益占的比重 大,强调现金和福利形式。而在其他的薪酬结构里关联收益成分多,更注重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 1)薪酬低、关联收益也低的组织又叫做“商品”。这些组织把劳动力当做商品,与其他加入生 产流程的东西一视同仁。在美国,移民工人也许就是这种“商品”。 2)薪酬高、关联收益也高的组织就像一个宗教信仰组织,员工的言行表达了他们对组织的高度 信任和责任感“成为科技核心,对工作产生影响力;与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创造良机;输送优质 产品,打败竞争者。” 3)一些组织采取家庭式管理,即薪酬低、关联收益相对高,星巴克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有些专 家把它称为“细腻的咖啡公司”。 4)最后是类似房地产经纪人或汽车销售商所采用的高薪、低责任的雇佣式,即全部薪酬都是交 易收益,只谈论钱的多少。 不同的交易模式里提出的四种薪酬的交易模型,有助于企业对现实的薪酬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星巴克公司的 CEO 声称他支付的薪酬比竞争对手要高,他还给员工和合伙者提供医疗保险和 “咖啡豆股份”。然而,星巴克公司所采取的家庭式低薪一高责任的薪酬策略,并没有使大多数合 伙者在本企业工作很长的时间,该公司员工的离职率高达 60%。可见,薪酬是雇佣关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不是全部。如何使企业与员工建立稳固的劳动关系才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 3.说明企业构建薪酬战略的步骤,分析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 答:(1)企业构建薪酬战略的具体步骤如下: 1)评价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内涵。本阶段需要明确掌握以下信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企业的外 部环境,社会政治与经济形势,全球化竞争的压力(国外与国内市场的状况),员工或工会组织的 需要,企业总体战略对人力资源战略以及薪酬的影响,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及薪酬管理 的现状等。 2)使薪酬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和环境相适应,薪酬决策与薪酬战略相适应。即如何保证薪酬目 标、企业内部一致性、外部的竞争力、员工的贡献率和薪酬管理体系等策略,与企业发展的总方向和 总目标保持配套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薪酬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并提出 相应企业整体性薪酬战略规划。 3)将企业整体性薪酬战略的目标具体化,即提出薪酬的具体政策和策略,设计出臭体薪酬制 度以及实施的步骤、技术和技巧,使薪酬战略更具操作性,并转变为实践活动。 4)重新衡量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在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根 据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保持企业薪酬制度体系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对企业薪酬战略的内涵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是制定薪酬战略的第一步,它有助于企业制定 出更具适应性的薪酬战略。作出与企业总体战略和环境背景相适应的薪酬目标、内部一致性、外部竞 争力、员工贡献和薪酬管理五种薪酬决策,这是构建薪酬战略模型的第二步。不同的薪酬决策支持 不同的经营战略,因此要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作出正确的薪酬决策。 必须指出,企业薪酬战略模型正是由上述五种薪酬决策构成的。薪酬战略的第三步是通过制定 薪酬制度体系使薪酬战略成为现实 o 第四步是对薪酬战略重新作出评价和调整,并使该战略的各个 工作步骤形成环状的循环结构。 (2)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如下: 1)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企业文化是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方式、经营理念 和价值观。因此,企业在构建薪酬战略过程中,应当使薪酬政策和策略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 和价值观。 2)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企业外部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 因素,这些因素同样也会影响企业薪酬战略的选择。 3)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当确立薪酬战略时,如何评价来自企业竞争对手的压力显得日益重要。 4)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期望:企业制定薪酬制度时,往往容易忽视员工个人在薪酬问题上各种不 同的态度和偏好。 5)工会组织的作用: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还必须充分考虑工会组织的要求。在不同的国家里, 工会在薪酬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大不相同。例如在欧洲,工会是薪酬决策的主角,是任何薪酬策略必 须考虑的因素。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企业制定薪酬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工会的作用。 6)薪酬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述现代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对劳动力供求模型的理论修正和工资效益的理论。 答:(1)现代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 1)边际生产力工资是理论;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3)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4)人本资本理论。 (2)对劳动力供求模型的理论修正: 1)对劳动力需求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 ① 薪酬差异理论,负面特性包括: ·培训费用很高; ·工作安全性差; ·王作条件差; ·成功的机遇少。 ② 效率工资理论,提高企业效率: ·吸纳高素质应聘人员; ·减少跳槽人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感; ·因为被解雇的代价增加,工人会尽量避免“怠工”; ·减少管理及其相关人员的配备。 ③ 信号工资理论,两种薪酬决策: ·基本工资低于市场工资率,但奖金丰厚,培训机会多; ·基本工资与市场工资率相当,但没有与业绩挂钩的奖金。 2)对劳动力供求模型修正思维的三种理论:① 保留工资理论;②劳动力成本理论;③岗位竞争 理论。 (3)工资效益的理论:工资效益是指工资投入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即每支付一定量工资产 生多少产品或创造与实现多少价值,它反映投入的工资成本所能得到的利润。工资效益是决定工资 水平的重要依据。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有了财务支付能力,员工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工资的增 长,对员工劳动的认同,必然会激励员工更加有效地劳动,为企业进一步提高效益创造条件胀, 物价上涨,经济衰退,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下滑。 5.简述薪酬外部竞争力的含义、薪酬竞争策略的内容以及选择、界定的具体方法。 答:(1)薪酬外部竞争力的含义: 1)薪酬外部竞争力是指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关系,即本企业与外部竞争对手相比所控制和达 到的薪酬水平。它是企业薪酬战略决策的基点,也是保障薪酬制度体系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2)薪酬的外部竞争力一般是通过选择高于、低于或与竞争对手相同的薪酬水平来实现的。 3)无论从企业外部的竞争对手来看,还是从薪酬可以发挥的作用来看,企业薪酬水平都具有 相对性。尽管有效地控制薪酬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决策,但薪酬的竞争力还表现在其他薪酬形式的选 择上,如年终分红、员工持股计划、灵活的福利制度、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位晋升的机会、具有挑战 性的工作等。 (2)薪酬竞争策略的内容及选择、界定的具体方法如下(P350'""-'351):企业薪酬战略的总任务 和总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根据外部产品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况,以及自身的资源条件,选择 并提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策略。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领先型、跟随型、滞后型 和混合型四种不同的薪酬策略。 1)跟随型薪酬策略:在这四种不同的薪酬策略中,跟随型策略是企业最常用的方式。长期以来, 企业管理者为"跟随型"策略归纳了三点理由: ① 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② 薪酬水平低还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能力; ③ 关注同行业的市场薪酬水平是企业高层决策者的责任,薪酬水平的合理确定不仅关系到外 部的竞争力,还关系内部人工成本合理确定的问题。 2)领先型薪酬策略:领先型薪酬策略强调高薪用人,突出高回报,以高于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 水平增强企业薪酬的竞争力。领先型薪酬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吸纳和留住员工的能力,同时, 把员工对薪酬的不满意度降低到最低水平。而且它能弥补岗位工作存在着的一些困难和不足,如工 作条件恶劣、内容单调乏味、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保障、经常出差等。同时,也应当看到领先型薪 酬策略的推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以下一些问题:人工成本的加大,不但产生财务方面的压力,还 会影响到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由于一些企业的薪酬在总成本中比例并不高,因此导致一些企业 , 即便是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也可能将高薪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企业单凭领先型策略不一定能挑 选到最优秀的员工,即便是招收到了高素质员工,也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或提高 产品质量,降低单位成本。 3)滞后型薪酬策略:滞后型薪酬策略强调企业薪酬低于或者落后于市场的薪酬水菩及其增速, 实行本策略也许会影响企业吸纳和留住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如果企业能保证员工在未来可以得到 更高的收入,如享受年终分红、股票期权、期股、员工参股等,那么员工的责任感会提高,团队精神 也会增强,从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一般来说,滞后型薪酬策略宜在经济萧条时期,或者 企业处在创业、转型、衰退等特殊的时期采用。 4)混合型薪酬策略:跟随型、领先型和滞后型都是传统的薪酬策略。有些企业采用非传统的薪酬 策略方式,它们根据不同的员工群体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以便在选择薪酬决策类型时,更具有 灵活性。采用混合薪酬策略的企业,只要它的效益好,员工就可通过绩效工资或激励工资得到更高 水平的报酬。 6.说明现代各种行为激励理论和分享理论,以及企业激励员工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1)行为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要点是:人类的需要并不是相同的,人的需要由低到高 分为五种类型。五种需要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依 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依靠内在因 素。 ① 生理需要:指对食物、水、掩蔽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② 安全需要:指针对身体安全和经济安全,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如不解雇的承诺或合适的 退休计划等的需要,以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③ 社会的需要:指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的需要。 ④ 自尊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还包括外在的尊重,如 地位、认同、受重视等的需要。 ⑤ 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人的不同时期需要有所不同。已经被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只有未被满足的需要才是重要的激励源泉。员工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赫兹泊格将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分为两类,前三个层次为比较低级层次的需 要,后两个层次是比较高级的需要。 ① 他认为满足比较低级需要的因素是保健因子,如果薪酬、比较好的工作环境等。保健因子不 足,员工会产生不满。使用这些保健因子进行激励不是非常好的激励方式,因为这些需要很快能够 得到满足,一旦被满足后,除非有大幅度的上升,否则不会产生激励作用。所以这些保健因子只有 在原有水平很低时才会起激励作用。 ② 满足比较高级层次需要的因素是激励因子,如工作的丰富化、承担责任、成就感、认同感、有 挑战性的工作机会等。一般来说,这些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此是效率比较高的激励因子。 3)需要类别理论:麦克莱兰和亚特金森的需要分类法是从人们想得到结果的类别对需要分为三 类: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① 成就需要是指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追求成功的欲望。成 就需要高的人往往有较强的责任感,愿意选择适度的奉献、喜欢能够及时得到绩效反馈。提供有挑 战性的工作对成就需要高的人具有激励作用。 ② 权力需要是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的愿望,权力需要比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十分重 视争取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提供权力、地位对权力需要高的人具有激励作用。 ③ 亲和需要是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亲和需要高的人往往重视被别 人接受、喜欢和追求友谊、合作等。亲和需要高的人对团队建设有积极作用,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同 事间合作关系对亲和需要高的又有激励作用。 每个人都有这三类需要,只是不同的人身上这三种需要的比例有所不同。 4)期望理论:维克多·弗罗姆认为人的动机取决于三个因素:效价(一个人需要的报酬数量)、期 望(个人对努力所能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工具(个人对绩效与得到的薪酬之间的估计)。 最强的动机来自于最强的效价、最强的期望、最强的工具。如果三个因素有一个比较低,都会使 动机弱下来。 (2)分享理论:利润分享也是一种工资形式,它使员工报酬的多少与企业利润直接相关,是员 工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采用利润分享形式,员工的收入不仅取决于本人的努力和生 产量,还取决于影响企业赢利状况的诸因素,如企业管理效率、机器设备质量、生产组织情况、产品 市场等因素。所以,虽然利润分享能刺激员工努力工作,避免消极怠工,但这种刺激是有限的。从 各国实行利润分享的情况看,利润分享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1)元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无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是指员工工资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企业 利润大小。如果企业当年利润为负,则员工不仅得不到任何收入,还要支付一定费用,以弥补损失, 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 2)有保障工资的部分利润分享。员工收入不完全取决于企业利润,而是部分取决于企业利润, 另一部分是以工作时间计算的保障工资。 3)按利润的一定比重分享。比如,企业在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同时,规定一定比例让员工分享企 业利润。 4)年终或年中一次性分红。员工在一年内的其他时间仍按计时工资获取报酬,只是在年终或年 中一次性根据企业利润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3)企业激励员工可以采取的措施: 1)内部激励。内部激励的三个特征为: ① 人的内在动机,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身,并没有外界刺激迫使他采取行动; ② 内部激励是人为了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动,无须外力驱使; ③ 内部激励使人在行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对企业人员产生内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工作本身,如喜欢的工作、工作具有挑战性、工作内容 丰富化、工作自主性、工作稳定性、工作交流与反馈、学习与成长机会等;工作结果,如业务成就、 创新、团结、参与等;个人因素,如个人目标设定、个体发展、自我实现、帮助他人的欲望等;另外, 闲暇时间、与上级的良好关系也能产生内部激励作用。 2)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的概念相对应,外部激励是指由外在动机引起的人的行为。外部激励 的特征有: ① 外部激励是在外界的需求和外力作用下人的行为; ② 需要外力驱使; ③ 外部激励通过将行为结果和渴望的回报联系起来达到刺激人采取行动的目的。 外部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社会感情激励。物质激励通常是指那些由工资、奖金、其他各种福利待 遇等物质性的资源来满足员工的需要。社会感情激励通常要用友谊、温暖、特殊的亲密关系、信任、 认可、表扬、尊重、荣誉等社会感情性的资源来满足。与物质需要相比,社会感情激励是较高层次的。 对企业人员产生外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物质报酬激励,如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待 遇、分享系数等;非物质报酬激励,如赏识、荣誉、地位、培训、晋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 另外,惩罚与监督也能起到外部激励作用。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外部激 励可以提升内部激励的激励力度。因此,制定企业人员有效的激励措施时,既要包括内部激励,又 要包括外部激励。 7.说明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和对策,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特征和步骤。 答:(1)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和对策: 1)研发人员的薪酬:研发人员的工作是决定着企业技术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竞争市场的需要,它 是企业长远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智能; ·工作成效不能立竿见影,有时甚至没有结果,难以在短时间予以衡量。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高学历,并且是经验丰富的人才; ·重视工作成就和工作内容(志趣相符); ·自我期望较高,对工作环境要求也高。 ③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策略: ·研发人员的薪酬着眼于对外具有竞争性,薪酬取决于市场的供需情况; ·市场供应不足,研发人员的薪酬可能较一般工程人员的薪酬要高。 ④ 特别在激励措施上,对于产品开发成功时,可酌情给予产品开发奖金,或者根据贡献的效 率增幅给予一定的利润分享,以期鼓励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又能影响这部分人的团队效应的馈赠 , 激发其潜能智慧在企业中的充分发挥。 2)高级主管的薪酬:高级主管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目标的发展、实现的中间重要环 节,是落实企业方针、目标的重要组织者。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部门的职权及管理幅度; ·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绩效及部门团体绩效。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较资深且多专长的人员; ·较多的是重视“名”甚于“利”; ·擅长沟通、领导及规划。 ③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 ·薪酬取决于企业规模、员工人数及福利能力; ·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较高的分红及奖金; ·通常享有特别的绩效奖金或者目标达成奖金; ·通常享有额外之福利,如汽车、保险及各种科协会员资格证等; ·通常享有非财务性补偿,如头衔、秘书、名片、车位、办公室、弹性工作时间等。 3)销售人员的薪酬:销售人员是企业掌握市场信息,贯彻"以销定产"原则基础上的超前力量, 是实现企业经营计划目标的重要前提。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正确的经营思想、经营销售艺术和策略技能; ·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绩效。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年富力强、知识面广多专长的人员; ·销售人员较多的是重视“激励成果”及“承诺”; ·擅长沟通和对信息的定夺。 ①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 ·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利润分享; ·由于中高级营销人才相对短缺,因此薪酬可能较一般管理人员、工程人员要高; ·对于市场开发、市场占有率有重大突破者,应给予特殊奖金。 (2)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特征: 1)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① 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薪酬激励方案;②提出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特点 的薪酬激励方案;③充分发挥薪资福利制度的保障与激励职能。 2)优化薪酬制度的特征,从劳动者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① 简单明了,便于 核算;②工资差别是可以认同的;③同工同酬,同绩效同酬;④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⑤对企业 未来有安定感,能调动工作积极性。 3)从企业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①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②发挥员工的劳动 潜能;③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④能够吸引高效率、合格的劳动力。 8.说明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期股制度和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原则和分类。 答:(1)经营者年薪制: 1)经营者是指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企业厂长、经理。 2)经营者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收入,并视其经营成果分档浮动支付效益 年薪的工资制度。 3)年薪制设计是指以年度为单位对经营者收入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考虑和安排,并以文字性方 案表述出来,形成一份确定和处理
19 页
515 浏览
立即下载
04 年终绩效考评及面谈技巧
企业年终绩效考评及面谈技巧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 织、经理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经理和员工通过 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 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 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经理 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 持、指导和帮助,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 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年终绩效考评 4 个特点 1. 系统性: 2. 目标性 3. 强调沟通 4. 重视过程 1. 系统性 绩效管理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 . 不是一个什么特殊的事物,更不是人事部门的专利。 它说到底还是一个管理手段,涵盖所有的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所以,我们必 须系统地看待绩效管理。 2. 目标性 目标管理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员工明白自己 努力的方向,经理明确如何更好地通过员工的 目标来进行有效的员工管理,提供支持帮助。 同样,绩效管理也强调目标管理,目标 + 沟通 的绩效管理模式被广泛提倡和使用。 只有绩效管理的目标明确了,经理和员工的 努力才会有方向,才会更加地团结一致,共同 致力于绩效目标的实现,共同提高绩效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 3. 强调沟通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定绩效要沟 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估要沟通,分 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 员工和经理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 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 许多管理活动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沟通出现了问题, 绩效管理就是致力于改善管理沟通,全面提高管理者 的沟通意识,提高管理的沟通技巧,进而改善企业的 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4. 重视过程 绩效管理不仅强调工作结果,而且重视 达成目标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中 不仅关注结果,更强调目标、辅导、评 价和反馈。 年终绩效管理的 5 个步骤 1. 回顾、评估初期制定的绩效计划 2. 持续不断的沟通 3. 收集好相关的信息、做文档记录 4. 绩效评估方法选择 5. 绩效的诊断和提高 一)回顾、评估年初制定的绩效计划解 企 业 经营计划和 绩效目标 公司绩效计 划 绩效指标 公司绩效 指标 常规 KPI 指标 KPI 指标 管理要项 改进 KPI 指标 分解 KPI 指标 部门绩效计 划 部门绩效 指标 管理要项 KPI 指标 员工绩效计 划 员工绩效 指标 行为指标 分解 对应 改进 KPI 指标 战 略 分 讨经 营 检 管理要项是反映企业和 部门内部管理状况的指 标 . 是对关键绩效指标 的补充 . 管理要项的设 置应针对那些对实现公 司目标有重要作用,又 难以 KPI 衡量的关键管 理领域和活动。管理要 项由企业或部门的上级 绩效管理部门和归口的 职能管理部门确定。 行为指标由与纳入考评的改 进 KPI 指标密切相关的一组 或若干组行为要项及工作标 准组成,是为改进 KPI 指标 状况服务的。确定行为指标 时,要考虑与改进 KPI 指标 相关的行为模块有哪些,并 从中找出有问题的行为要项, 并将这些指标纳入考评。行 为指标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主 管与被考评者沟通后确定。 战略性财务 KPI 指标与非战略性财务 KPI 指标,体现企 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或成功关键因素的改善状况。 KPI 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通过对 KPI 指标体系的全面监控,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 况,并及时进行经营检讨,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 “短板”,发现经营状况与战略及年度计划的偏差,因 此, KPI 指标体系有是企业战略与计划偏差的预警系统。 常规 KPI 指标与改进 KPI 指标,反映的是战略与计划的 关系。前者反映战略实现状况,后者反映年内经营管理 中影响常规 KPI 指标达成的关键因素改善情况。 改进 KPI 指标的该上有利于常规 KPI 指标的达成,改进 KPI 指标随着管理重点的变化而变化。 行为指标是指衡量员工行为或工作质量状况的标准,是 影响 KPI 指标改善的前提,只有行为指标改善了,所谓 改进 KPI 指标才能得到改进。 一)回顾、评估年初制定的绩效计划 管理者和员工通过沟通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 员工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2. 如何衡量员工的工作(标准)? 3. 每项工作的时间期限? 4. 员工的权限? 5. 员工获得了哪些支持、帮助? 6. 经理如何帮助员实现目标? 7. 其他相关的问题:技能、知识、培训、职 业发展等; 沟通的最终结果是形成经理和员工共同签字的文 字记录,我们称之为绩效管理目标。 1. 服务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 2. 基于员工的职务说明书而做; 3. 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激励作用; 4. 目标符合 SMART 原则,即 Specific (明确 的),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Aligned (相关的), Realistic (现实的), Timed (有截止期限的)。 二)持续不断的沟通 1. 沟通应该真诚 2. 沟通应该及时 3. 沟通应该具体 4. 沟通应该定期 5. 沟通应该具有建设性 二)持续不断的沟通 计划 辅导 检查 报酬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反馈沟通 反馈沟通 反馈求助 反馈指导 反馈说明 反馈纠偏 反馈改进 反馈鼓励 主管 主管 主管 主管 三)收集好相关的信息、作好 文档记录 经理要注意观察员工的行为表现,并做记录, 同时要注意保留与员工沟通的结果记录,必要 的时候,请员工签字认可,避免在年终考评的 时候出现意见分歧。 做文档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使绩效评估时不出 现意外,使评估的结果有据可察,更加地公平、 公正。 企业绩效监控指标 指标 类别 相关数据名称 数据来源 部门 企业级 各品牌产品之和 各品牌销量之和 生产 / 营 销 生产 / 营 销 企业级 现时单品牌市场占有量 同档次产品占有量 市场占有率 营销 营销 营销 企业级 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生产运营 生产运营 生产运营 资产负债率 企业级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 财务 财务 财务 客户满意度 企业级 指标名称 产销量 市场占有率 净资产收益 率 营销 / 人 事 实际引进人才数 人力资源 KPI 指标完成情况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合 计 四)年终绩效评估方法选择 员工绩效目标完成的怎么样,企业绩效管理的 效果如何,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一目了然。 绩效评估也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总结过 去的结果,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便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提高和发展。 同时,绩效评估的结果也是企业薪酬分配、 职务晋升、培训发展等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 1 )考评方式分类 考评方式 考评 周期 企业二级部门经理以上人 中高层 员、专业企业一级部门经 管理者 理以上人员、成员企业总 经理人员等 以任职资格为基础, KPI 指标考 评 基于策略目标实现 的 KPI 指标考评 述职报告 半年 中基层 员工 各职类业务或专业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基于 KPI 指标落实 的工作职责考评 KPI 指标考 评 行为考核 季度 销售人员、生产工人等 基于计划完成的 每日评比 工作任务完 成 态度考评 月度 类型 作业类 员工 适用范围 考评特征 ( 2 )考评流程 开始 结束 考核引导 书 考核结果 汇总结果 汇总表 人力资源部 确认目标和要求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工作过程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面谈与沟通并确认考核结果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综合评价与考核 考核者 收集、整理考评依据 对照标准评定要素 考核者 考核者 考核量表 考核引导 书 ( 3 )企业各级管理者与员工 在绩效考核中的角色 公司高层 公司战略目标、经营计划、 激励政策与措施 人力资源部 考核制度的制定 各级人力资源专员 考核制度的细化 (考核部门特色) 各级 HR 和管理者 绩效标准的建立 (落实到每个职位) 各级管理者和员工 绩效管理的实施 (计划、交流、观察、评价、辅导、沟通) 五)绩效的诊断和提高 没有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的绩效管理都 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因此,在年终绩效评估 结束后,全面审视企业绩效管理的政策、方法、 手段及其他的细节进行诊断,不断改进和提高 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策略重点与成功关键 提高经营 安全度 问题分析表 KPI 指标 资产负债比率 速动比率 部门 KPI 指标 部门 KPI 指标 部门 财务 货款回收率 市场 部 成品周转率 部 原料周转率 备品周转率 在制品周转 率 生产 部 生产 部 设计 损失率 技术 部 设计错误 再发生率 技术 部 降低产品成本管理 采购 价格指数 采购 部 生产效率 原料耗损率 设备利用率 加强质量管理 交货 一次合格率 采购 部 成品一次 合格率 生产 部 扩大市场份额 销售增长率 市场占有率 品牌认识度 市场 部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投诉处理率 客户回访率 客户档案完整 率 市场 部 内部服务 满意度 各 部门 XX 企业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 一 ) 类别 财 务 一级指标 二级别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比率 ; 主营业务利润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 成本利润率; 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收益率 ; 毛利 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财务 效益 状况 销售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固定资产收益率 资产 运营 状况 流动资产周转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 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库存周转率 企业 规模 经营收入;利润总额 ; 人均收入 ; 人均利润;回款率 汇款额 ; 可控费用 天然气单位成本 发展 能力 状况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利润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用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用户回访满意度 ; 重复报修率 ; 工程工期履约率 客户 员工 员工流动率;员工任职资格达标率; 员工满意度;员工任职资格晋升率; 劳动生产率 ;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XX 企业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 续上 表) 一级指标 二级别指标 类别 市 场 民用户发展户数 ; 民用户增长率;工福户开口气 量; 工福户增长率;热水器发展户数 ; 热水器用户增长率;采暖炉发展户数 ; 采暖炉用户增长率;品牌认知度 ; 城市管道气化率;城市管网规划完善度 工 整体工程合格率 ; 工程任务完成率 ; 优质工程率; 过程 程 单位管网工程投入;单位户工程投入 管理 运 营 一级事故发生次数;二级事故发生次数; 三级事故发生次数;四级事故发生次数 ; 事故损失金额;供销气差率 ; 管网完好率 ; 设备完好率 ; 呼叫中心功能完善度 打压一次合格率 ; 焊口一次探伤合格 率 ; 防腐工程一次合 格率 ; 用户报修率 某工程公司的战略规划 愿景与使命 ( 组织定位 ) 企业 层次 1. XX 企业 2. 致力于创造 高品质公共 服务,成为 客户信赖、 社会尊重、 最有价值并 具国际影响 力的公用事 业企业 以价值最大 化为目标, 全面发展燃 气、燃气机 械、房地产 和公用服务 四大业务板 块,培育以 燃气为核心 的产业群落 3年 战略目标 成功 关键因素 核心目标: 持续增加公 司的价值 燃气接入 2005 年 城市燃气 网战略布 国内城市、 局与开发 客户覆盖 企业形象 量第一 和公共关 (总部规 系 划: 有效的 2005 年 资本 覆盖城市 XX 个以上; 运营 覆盖人口 优秀的职 XXX 万 业经理队 人) 伍建设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 收入及收入增长率 利润及利润增长率 城市覆盖数 人口覆盖数 企业形象 建设投入 企业认知度 资本利用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资金保障率 融资额 人才开发投资率 企业品牌美誉度 并购整合项目数 并购项目成功率 经理供给满足度 经理开发达标率 经理人才储备 三、绩效考评在企业中的地位 及结果应用 1、企业绩效考评的战略地位 2 、企业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1、年终绩效考评的战略地位 年终考评的战略地位,实际上是一个绩效管理 的定位问题,即是绩效管理的目标与方向的问 题,做好绩效,必须首先明确绩效的目标,使 年终绩效考评定好位,使绩效管理从一开始就 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年终考评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辅助手段, 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步逐层的落实帮助企 业实现预定的战略。在此基础上,理顺企业的 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者的管理 水平,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1、绩效管理的战略地位 战略目标的实施必然通过组织体系落实到每个 人头,通过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来实现目标。 职位说明书,岗位职责,任职标准等等只是规 定了岗位的职责资格等内容。它不能说明不同 时期每一岗位的具体内容,具体。如果按岗位 说明去履行责任,员工就会找不到工作方向, 而绩效管理就像一条线索把每个职位串联起来, 把每一位员工都赋予战略任务。通过制定每一 个员工的绩效目标,使企业战略、岗位、员工 合为一体。 2 、年终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1)运用于工资分配 3 2 1 S A B D C -1 考核结果决定了工资是否调级以及调级的幅度。 2 、年终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2) 运用于奖金分配 奖金应与超额完成工作业绩的状况挂钩。 员工全年的工作考评结果 企业全年度工作业绩的总体水平。 奖金的发放形式和水平,不同类别的企业、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部门应有所不同。 2 、年终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S A B C D (3) 运用于员工晋升 I 任职资格标准 II III VI 月度 连续的考评结果记录与任职资格标准差异分析 连续的考评结果记录为职务晋升和干部选拔提供依据。 I 类员工的工作表现一直在任职资格标准以上,且呈上 升趋势,说明其既有很强的现实能力又有一定的潜力, 正是可用之材。 II 类员工工作表现不稳定,情绪商偏低,暂不宜大用。 III 类员工工作表现呈下降趋势,应分析原因促其改进, 暂不宜晋升职务。 VI 类员工表现平平或不佳,自然不能晋升选拔。 2 、年终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4) 运用于职位置换 能级较高的员工,由于个人爱好和其它原因 不能适应现有的职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 能级较低的员工,逐渐不能胜任现有职位, 但可以胜任较低序列; 应有计划地将一批优秀人才在各种职位间轮 换、交流,以培养其全面的才干; 应参照个人选择,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置 换,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 2 、年终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5) 运用于培训教育 工作态度上的落后分子,须参加公司适应性再培训, 到生产部门接受文化,重塑自我; 对能力不足的员工,可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开发员工潜力,提高其工作能力; 还要组织各种情景模拟形式的管理者培训,不断开 发和提升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 对能级较高的胜任工作者也要通过培训活动进一步 开发其能力,落实“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 一行”的人才政策。 2 、年终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6) 运用于激活沉淀 考评结果累积不佳的员工,逐渐成为沉淀层, 如不激活,终将被淘汰出局。应加大竞争压 力,促其警醒。 给予机会,准其参加态度或能力方面的专向培训; 公司内部寻找工作职位; 置换到外部劳动力市场。 2 、年终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7) 运用于个人发展 员工改进工作有了依据和目标; 在组织目标的前提下,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能 力,开发自身潜力,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 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 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绩效反馈面谈 一、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 • 对被评估者的表现达成双方一致的看法 • 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优点 • 指出员工有待改进的方面 • 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 协商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的目标与绩效标准 主管 绩效面谈准备 回顾绩效标准和期望 收集相关资料 评分 面谈提纲 时间地点安排 提前知会、沟通 员工 回顾绩效标准和期望 对照绩效标准自我评估 分析得失的内在原因 提出具体的可行的绩效 改进要点,并制订具体 的措施和办法 绩效反馈面谈 面谈要点 • 排除干扰因素 • 问题对本人的影响 • 排除紧张气氛 • 着重发展 • 目的与过程 • 员工建议 • 聆听 • 支持但不承诺 • 优点与缺点 • 征求意见 绩效面谈技巧 鼓励员工的参与 认真聆听(耐心,不打断)员工的看法 关注员工的长处,将来 用专业语言,客观性评价,非感情沟通 保持平和的态度 是双方的沟通而不是演讲 反馈的不同类型 共同的积极反馈:员工的自我评估与他 人评估都得到积极评价。 单方面的消极反馈:员工得到比自我评 估低的评价。 反馈的不同类型 共同的消极反馈:员工的自我评估与他 人的评价一样低。 单方面的积极反馈:员工自我评价低于 他人评价。 反馈面谈的形式: 反馈面谈的形式 讲述推销法 讲述倾听法 问题解决法 讲述 - 推销法:要求主管具备劝服员 主管告诉下属员 工对他们作出了 怎样的评价,然 后再让他们接受 评估结果的理由。 工改变工作方式的能 力。 讲述 - 倾听法:要求主管具备与员工沟 主管告诉员工对 通其工作优缺点的能力 他们作出了怎样 的评价,然后再 让他们谈一谈对 自己的考核结果 这种方法使主管能倾听员工的 的看法。 不同意见,并缓解员工的抵触 情绪。 问题解决法 主管和下属之间在 一种相互尊重的氛 围中来探讨如何解 决员工绩效中存在 的问题,从而激发 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要求主管具备倾听、接 受和回应员工感受的能 力 4 、员工绩效改进计划 内容: 需改进项目 / 内容 改进和发展的原因 现状与期望水平 的比较 确定改进的措施和责任人 确定改进的期限 “支持”是达成绩效的因素 技能提高的有效来源 1 、 74% 通过工作学习 32% 新的岗位 / 项目 25% 在同一工作岗位 17% 关系 2 、 19% 工作之外 3、 竞争 7% 培训课程 绩效改进六个特点 1 、评价焦点在发展上而不是控制上; 2 、开放、有共识方法的使用; 3 、对行为标准和收入进行估价; 4 、设置来自同事和下属的评价措施。 5 、把绩效考评结果与有关计划支付相联系。 6 、把程序集中在人们的潜力上而不是 补偿赤字上。 5 、职能导向的绩效管理 “职能”或素质又称“能力、才干、资 质”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 各种特征的集合,是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 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 组织职能分三个层面:组织核心技能、主管核 心技能、个人专项职能 职位胜任素质维度 知识 显性素质 经验 技能 素质维度 隐性素质 个性 动机 绩 效 职能导向的绩效管理要点 要点: 依据战略确定组织的核心专长和技能 寻找产生高绩效的员工,组建高绩效工 作团队 持续不断地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 四、年终绩效考评在企业中 的实施流程 一)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二)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 三)广泛的宣传 四)培训直线经理 五)做职务分析 六)出台企业绩效政策 一)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首先与高层管理者探讨绩效管理的理论、 方法、意义和作用,说服高层管理者。 然后在高层管理者的主持下,与之一起 实践推动。每一个环节都要向高层管理 者汇报,并通过高层管理者的意志将之 传达下去,使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落 到实处,收到效果。 二)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 HR 部门认真制定企业的绩效管理实施方 案,包括绩效管理的政策方针,实施流 程,角色分配,管理责任等。 三)广泛的宣传 可以通过公司的内刊、宣传栏、局域网 等媒介手段对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 意义和作用等进行宣传,制造声势。培 养经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感性认识, 树立企业的绩效观。这为以后的绩效管 理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实施起 来的阻力会小一些。 四)培训直线经理 好的管理手段要由高素质的管理者来组织实施, 因此对管理者的培训必不可少。要让管理者深 刻掌握绩效管理的理念,改变旧有的管理观念, 掌握绩效管理的流程、方法和技巧,使得每个 管理者都喜欢绩效管理,都掌握绩效管理,都 会运用绩效管理,都愿意使用绩效管理的手段 管理自己的部门和下属。 五)做职务分析 在开始推行企业的绩效管理之前 , 一个必不可少 的工作就是职务分析,制定职务说明书。许多的 企业里,这项工作是一个空白,至多只有一个泛 泛的岗位描述。 因为绩效管理的许多信息和数据都是从员工 的职务说明书得来的,所以,实施绩效管理必须 首先制定职务说明书,必须针对每个员工的工作 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更好地推行 绩效管理,企业宁可多花一些时间做好做细。 六)出台企业绩效政策 在政策里,可以规定高层管理者、 HR 经理、 直线经理和员工各自的绩效责任,规定绩效管 理的方法和流程,规定绩效评估的方法,规定 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等,企业可以依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具体对待。 谢谢聆听 !
61 页
442 浏览
立即下载
车辆使用管理规定.doc
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条 公司车辆必须为公司业务服务,赂部门公务用车,由部门领导先向办公室(车 队)报告,说明用车事由、地点、时间、办公室(车队)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派车。 第二条 职员因公务需要经车队安排可以派车。 第三条 下班后或节假日需用车的,必须事先报送用车计划给办公室(车队),否则按私 事用车处理。 第四条 公司领导出差外地时,其车辆归车队统一保管(使用)。 第五条 外单位借车,需经办公室同意,总经理批准后由车队长安排。 第六条 凡有配有摩托车的员工外出办事,原则上不,再派车。 第七条 车辆驾驶专人专车,专车专管。 第八条 车辆在下班后或节假日应按指定的地点停放,并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第九条 车辆如需送厂修理,须事前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条 司机必须凭主管部门的派车通知出车,否则按私事用车处理。 第十一条 使用车辆应办的各项手续由司机本人负责办理。否则,由此所引起的罚款、 处理、损失等由本人负责。 第十二条 公司对需要经常外出联系业务的员工,经批准可配备摩托车作为业务用车。 第十三条 配备摩托车的员工,不得将摩托车转借给亲友及其他人使用。 第十四条 配备摩托车的员工必须爱护和保养好车辆,不得损坏。 第十五条 摩托车应办的各项手续由领用人负责办理。否则,由此所引起的罚款、处理、损 失等由领用人自己负责。
1 页
499 浏览
立即下载
6、终绩效考核方案
年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一、考核目的 1、根本目的:为正确评价与总结员工 20xx 年度的绩效,更好地激励与挖掘员工 的潜能,强化员工的责任与竞争意识,提高组织整体效能,推动员工与企业共 同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2、直接目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工资调整、奖金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动和员工 培训的参考。 二、考核范围 20xx 年 12 月 31 日前已正式通过试用期考核的在职员工。 三、考核原则 1、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 2、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3、公平、公正; 4、多角度考核。 四、考核组织和责任 1、人力资源部 1)负责考核办法的制定、通知和组织实施; 2)负责向总经理汇报考核情况并提供分析报告供其参考; 3)负责对员工有关考核问题的投拆,进行调查处理。 2、各部门 1)各评估人和被考核者应按时、如实提供考核数值; 2)直接领导对考核结果的完整、公正、合理性负责;间接领导对考核结果负有 监督责任。 第二章 普通员工的考核 一、考核方法 1、考核内容 年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学习成长,各项考核要素详见附表一: 《员工综合考核表》(员工级)。 2、评分标准 根据不同项目分值也不同,打分分差为 1 分。详见附件三:《指标的评分标准》 二、考核程序 程序 直接上级考核 内容 日期 执行人 进行考核评分、评语 20xx.1.4—1.6 被考核者的直接 与被考核者面谈, 上级 并签名确认,将考 核表交于人力资源 部 用人部门、各部门 人 力 资 源 部 收 集 汇 20xx.1.9—1.11 人力资源部/各副 主管副总签署意 总各部门的绩效考 总 见 核情况,填写员工 绩效汇总表,报用 人部门主管副总签 署意见 成绩统计 人 力 资 源 部 统 计 考 20xx.1.12—1.13 人力资源部/总经 核成绩并将结果报 理 总经理审批 情况分析 人 力 资 源 部 总 结 本 20xx.1.16—1.18 人力资源部 次考核情况,向总 经理汇报 三、考核结果处理 按照下表基本工资从 20xx 年元月开始做相应调整, 考核分值 考核级别 工资调整比例 96 分以上 A 10% 86 分----95 分 B 8% 76 分----85 分 C 6% 60 分----75 分 D 4% 备注 59 分以下 E 0 四、绩效投诉与处理 如员工对个人绩效结果持异议。可向人力资源部主管书面提出绩效复议的要 求。人力资源部主管需在保护员工隐私权的前提下对员工绩效进行复议,并于 2 个工作日内与员工沟通并作书面回复。如员工对考核结果仍持异议,可向公司总 经理提交书面申诉。总经理将于 3 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并提交书面调查意见并与 员工沟通。 第三章 中层管理者的考核 1、考核内容 部门工作业绩、部门内部建设、部门服务评价,各项考核要详见附表二: 《员工综合考核表》(主管及以上)。 2、考核程序 程序 内容 日期 执行人 直 接 上 级 与 人 力 进行考核评分、与被 20xx.1.4—1.6 被考核者的直接 资源部主管共同 考核者面谈,评语 上级/人力资源部 考核 并签名确认 主管 汇总 人 力 资 源 部 收 齐 考 20xx.1.9—1.11 人力资源部/总经 核表格,并上报总 理 经理审批 绩效汇总 人 力 资 源 部 汇 总 本 20xx.1.12—1.13 人力资源部 次考核情况,向总 经理汇报 第四章 附则 一、保密管理 1、全部考核结果只对人力资源部主管、总经理公开。 2、员工考核成绩除通知被考核者本人外,只告知其部门主管和主管副总。 3、考核结果及所有考核文档全部由人力资部存盘。 4、任何人不得随意评论考核结果,并将其告诉无关人员。 二、本办法的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三、附件 附件 1:《员工综合考核表》(员工级) 附件 2:《员工综合考核表》(主管及以上) 附件 3:《指标的评分标准表》(员工级) 附件 4: 《指标的评分标准表》(主管及以上) 附件 5:《员工绩效考评申诉表》 附件 6:《员工绩效考评汇总表》 人力资源部 20xx 年 10 月 17 日 附件 1: 员工综合考核表 (员工级) 姓名: 部门: 职位: 年 月 日 一 级 二级指标 指 满分 标 工 目标达标率 10 作 工作质量 10 绩 工作效率 10 效 工作数量 10 工作成本意识 10 工 专业基础知识 5 作 岗位工作技能 5 能 创新精神 5 50 % 力 20 % 综合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计划能力 等) 工 全年出 作 勤 态 迟 到 事 (次) 假 病 (天) 假 旷 (天) 5 工 (天) 4 责任心 4 工作主动性 4 团队精神 4 服务意识 4 学 自我学习能力 5 习 发展潜力 5 度 20 % 成 直接领导评分 长 10 评 定 总计 等 级 评等标准 A B C D E 96 分及以上 95—86 分 85—76 分 75—60 分 59 分以下 自我评价 直接上级 当期主要业绩: 评价 当期不足与待改善之处: 其它建议: 签字: 日期: 间接上级 评语 签字: 日期: 附件 2: 员工综合考核表 (主管及以上) 部门: 一 级 指 姓名: 二级指标 职位: 满分 直接领导/人资主 管评分 标 部 部门工作目标达标率 10 门 部门工作质量 10 工 部门工作效率 10 作 部门工作数量 10 部门工作成本意识 10 综 沟通能力 5 合 组织能力 5 能 协调能力 5 力 计划能力 5 30 培养后备人才 5 % 发展潜力 5 工 责任心 5 作 工作主动性 5 态 团队精神 5 服务意识 5 绩 效 50 % 度 20 % 评 定 总计 等 级 评等标准 A B C D E 96 分及以上 95—86 分 85—76 分 75—60 分 59 分以下 自我评价 当期主要业绩: 当期不足与待改善之处: 直接上级 评价 其它建议: 签字: 日期: 间接上级 评语 签字: 日期: 附件 3: 指标的评分标准表 (员工级) 评价指标 工作绩效 目标达标率 评价分数 10 超过目标 8 达到既定目 标 6 4 2 尚可 欠佳 落后 工作质量 很完美 完美 尚可 欠佳 很差 工作效率 很高 高 尚可 差 很差 工作数量 很多 多 尚可 较少 太少 工作成本意识 很高 高 尚可 差 很差 5 4 3 2 1 很丰富 丰富 普通 不足 很差 岗位工作技能 非常熟练 熟练 尚可 差 很差 创新精神 求新 尚可 欠佳 不愿多想 工作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 有新构想 综合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工作态度 4 3 2 1 0 满勤 出勤率 95% 出勤率 出勤率 出勤率 90% 85% 85%以下 责任心 很负责 负责 尚可 欠佳 不负责 工作主动性 很积极 积极 尚可 差 散漫 团队精神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服务意识 很好 好 尚可 差 太差 学习成长 5 4 3 2 1 良好 尚可 欠佳 不思进取 有发展潜力 普通 不足 不可造就 6 4 2 尚可 欠佳 落后 全年出勤情况 自我学习能力 举一反三 发展潜力 不可限量 附件 4: 指标的评分标准表 (主管及以上) 评价指标 工作绩效 部门工作目标 达标率 评价分数 10 超过目标 8 达到既定目 标 部门工作质量 很完美 完美 尚可 欠佳 很差 部门工作效率 很高 高 尚可 差 很差 部门工作数量 很多 多 尚可 较少 太少 很高 高 尚可 差 很差 5 4 3 2 1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部门工作成本 意识 综合能力 沟通能力 组织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协调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计划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培养后备人才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发展潜力 不可限量 有发展潜力 普通 不足 不可造就 工作态度 5 4 3 2 1 责任心 很负责 负责 尚可 欠佳 不负责 工作主动性 很积极 积极 尚可 差 散漫 团队精神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服务意识 很好 好 尚可 差 太差 附件 5: 员工绩效考评申诉表 申诉人 所属部门 申诉内容 申诉内容及 其依据 申诉依据 调查情况及 其处理措施 调查情况 申诉时间 建议解决方 案 协调结果 部门负责人 申诉人 人力资源部主管 签字: 签字: 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附件 6: 员工绩效考评汇总表 部门 评等 A B 参评人数 姓名 人数 备注 日 C D E 主管副总 意见 总经理 意见
14 页
385 浏览
立即下载
福建金辉房地产客服部绩效指标考核表.doc
金辉公司客服部 KPI 指标汇总表(表一) 填表说明: 1、 部门经理识别金辉战略主题并找出衡量指标 2、 通过战略主题识别所得到的衡量指标不足以涵盖部门所有的重点职能时,可通过部门的职能加以补 充 3、 部门经理将部门所承担的衡量指标分解到具体的岗位中去 4、 部门经理将部门所有岗位的考核指标汇总到(表一) 5、 对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进行规划并填写到(表三) 6、 部门经理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定义每个岗位的 KPI 指标(表二)并进行审核 7、 (表一)和(表三)电子文档在 25 日 18 点之前提交到黄丹红 8、 (表二)电子文档在 26 日 18 点之前提交到黄丹红 岗位名称 承担的考核指标 回款率 客服经理 数据输出部门或岗位 财务部,客服部 合同报备率 客服部 证照办理逾期天数 客服部 销售监督管理出错次数 客服部 有效解决客户投诉率 物业部,销售部,客服部 客户满意率 按揭回款率 客服部副经理 证照办理逾期天数 客服部 合同报备率 客服部 软件运行及网络出现故障次数 销售监督出错次数 售后人员 财务部,客服部 行政部,客服部 客服部 解决客户投诉率 物业部,销售部,客服部 因工作失误被客户投诉次数率 物业部,销售部,客服部 客户满意率 物业部,销售部,客服部 工作整改措施完成率 收款员 收款失误率 财务部,客服部 报表准确率 客服部 首付回款率 财务部,客服部 数据输入及时准确率 财务部,客服部 按揭员 报备员 产权员 工作失误率 财务部,客服部 客户投诉率 客服部 数据输入及时准确率 客服部 报表及时率 客服部 按揭资料催收率 客服部 证照办理及时率 客服部 合同报备率 客服部 工作失误率 客服部 客户投诉率 客服部 数据输入及时准确率 客服部 报表及时率 客服部 产权总登逾期天数 客服部 工作失误率 客服部 客户投诉率 客服部 数据输入及时投诉率 客服部 报表及时率 客服部 指标定义表举例(表二) 填表说明: 部门名称: 岗位名称: 指标名称 统计周期 指标定义 利润目标达成率 年 计量单位 % 上一级指标名称 数据数出 财务管理部 / 指标极性 越高越好 企业年初下达的利润指标与年终实际完成的利润值之间的比率 指标释义点 考核目的 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利润 计算公式 实际完成值/目标计划值 X100% 部门名称: 岗位名称: 指标名称 统计周期 指标定义 核心员工流失率 季度 计量单位 % 考核期内核心员工的流失率 上一级指标名称 数据数出 人力行政部 / 指标极性 越低越好 1、 核心员工是指正副经理以上管理干部以及具有技术中级职称或中级资格证书的员工 指标释义点 2、 员工流失是指员工的主动流失(员工自己主动离开公司),不包含员工的被动流失(因过错被公司 除名) 考核目的 保留公司核心员工 计算公式 离职的核心员工人数÷(考核期初员工数+考核期内成为正式员工的人数)×100% 部门名称: 指标名称 统计周期 指标定义 岗位名称: 设计图纸出现差错导致重复报建的次数 季度 计量单位 元 上一级指标名称 数据数出 外联部 / 指标极性 越高越好 设计图纸出现差错导致重复报建的次数 指标释义点 考核目的 提高图纸设计质量,杜绝图纸出现差错 计算公式 ∑差错次数 部门名称: 岗位名称: 指标名称 统计周期 指标定义 指标释义点 部门制度规划建设计划达成率 季度 计量单位 % 上一级指标名称 数据数出 评审小组 / 指标极性 越高越好 部门制度规划实际达成的数量与目标计划数量之间的比率 部门制度是指:为了规范部门的内部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考核目的 使部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计算公式 实际完成数量/计划数量 X100% 部门考核指标规划表(表三) 战略/职能 衡量指标 职能 按揭回款率 一季度 月 指标考核执行时间规划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月 月 月 年度 月 职能 证照办结逾期天数 √ √ √ √ √ 职能 合同报备经率 月 月 月 月 月 职能 工作失误次数 √ √ √ √ √ 职能 报表逾期天数 √ √ √ √ √ 职能 有效解决客户投诉率 √ √ √ √ √ 职能 销售监督出错率 √ √ √ √ √ 职能 收款失误率 √ √ √ √ √ 小计 8 8 8 8 8 8
4 页
553 浏览
立即下载
2020年薪酬工作总结
薪酬管理岗 2020 年工作总结 目录 一、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1 二、外聘职工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2 三、完成各项工资清查工作和报表工作....................................................................... 2 四、薪级工资,公积金、个税等测算发放工作........................................................... 2 五、工资档案的整理核查校对工作............................................................................... 2 六、职工保险的缴纳工作............................................................................................... 3 七、评估费等核算发放工作........................................................................................... 3 八、临时用工薪酬管理工作........................................................................................... 3 九、协助完成其他相关人事工作................................................................................... 3 2020 年,是人力中心站在新起点的一年,也是努力壮大自己稳扎稳打寻求发 展的一年。作为我自己而言,这也是在薪酬管理工作岗位上刚刚起步的一年,这 一年里,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周围同事的帮助下,积极工作,努力学习,认真 完成了上级和中心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力求尽善尽美。下面,将我一年来的工 作情况作一简要总结,具体如下: 一、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自从事薪酬管理工作以来,我严格遵守岗位保密制度的原则,完成薪酬管理 的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每月的薪酬发放、薪酬统计工作、考核统计工作,并且在准 确、及时发放薪酬工资的基础上,每月从 OA 中上传当月工资单,让每位职工及时 了解自己的工资及变动情况。在让每位职工了解的同时也是对我个人工作的一种 监督,督促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做的更加认真、仔细。 -1- 认真按照中心制定的薪酬分配方案,做好各项薪酬发放的具体工作。一是认 真按照各项考核办法的要求发放薪酬及兑现加分奖励,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职工 手中。二是做好薪酬清算的台帐管理,经常和同事合作联系,做好薪酬总额的清 算核对工作;建立了薪酬收支台帐,并分门别类做好统计,随时方便提供依据。 还建立了职工个人薪酬发放明细台帐,全年每个人每发一分钱都可以有账可寻, 如遇职工需要,可以随时提供查询。 二、外聘职工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截止 2020 年底,共有外聘职工 195 人,其中不包括外包外聘职工。外聘职工 管理情况复杂,工资结构多样化,不同岗位考核方法也不同。对于劳务派遣职工 每月在薪酬发放工作中仔细、细致测算,力求精准,然后积极主动和省人才联系 发送到省人才。由省人才测算社保需缴金额和管理费用完毕后进行核算和分门别 类,与财务处和中洋公司密切联系,保障职工薪酬能准时发放。同时,也根据其 绩效考核情况测算绩效工资部分并精确发放。对于签订劳务协议的外聘职工,认 真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做好薪酬及绩效考核发放的具体工作,以最准确的数据、 最快的速度,将薪酬测算出来到财务处,确保了薪酬发放的及时和畅通。 三、完成各项工资清查工作和报表工作 接上级要求,2020 年统计清查工作繁重复杂。今年,我完成 09 年退休职工津 贴补贴清查工作、2010 在职津贴补贴清理上报工作、2010 年交通部直属单位劳动 工资统计报表清查上报工作及 2020 年交通部直属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工作。这 些统计工作政策性强,数据要求精确,内容繁琐复杂,我加班加点查询各种资料 确定各项数据,明确分类、细致汇总、精益求精,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此项工 作任务。 四、薪级工资,公积金、个税等测算发放工作 根据要求,2020 年,完成职工薪级工资的核算上报,并每月按照标准准确发 放。对薪酬结构做统一细致的调整及管理,以便薪酬组成更加合理和透明化,让 -2- 职工更清楚了解发放情况。严格按照文件,科学、合理地做好公积金、个税的测算 并实施,有效保障了职工福利的准时发放。 五、工资档案的整理核查校对工作 平时做好日常工作以外,对于职工工资档案,还需要进行大批量的筛查和核 对整理。这项工作政策性高,要求不能有任何失误,我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 翻阅大量过去的工资档案资料及人员数据库,精确时间、级别等各方面数据,做 好工资档案的整理工作。 六、职工保险的缴纳工作 根据要求,为每位签订合同的员工缴纳了养老、生育、工伤、医疗、失业保险, 根据其收入水平为社保局提供数据,并对其个人缴纳部分进行准确测算。 七、评估费等核算发放工作 作为集船员考试、职工培训、党校教育、船员培训和搜救训练齐头并进,多功 能、可持续的发展的培训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分类也多,每月的船员评估费、教 师课酬等都有很大的金额数据。作为一名薪酬管理员,核算这些数据也是我日常 工作中的一项。我认真根据管理办法,细致的核算评估费、课酬、监考费等多项数 据,并及时发放到员工手中。 八、临时用工薪酬管理工作 鉴于单位建设发展对于一些专业临时人员的大量需求,自年初就配合后勤部 门管理临时用工情况的薪酬发放,深入细致了解其用工情况,并对每月酬金发放 进行统计并备档。 九、协助完成其他相关人事工作 -3- 人教处日常工作多样化,在平日中,我也会协助同事去完成本部门的其他各 项工作任务。例如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协助人教处同事组织了本部门及其 他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各方面的学习,并且通过考试的形式 检验了学习成果,很好的完成了 2020 年度各项培训计划的实施。例如在 2020 年军 训会操中,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半军事化会操拍摄中做好前期准备和后期工作,并 在其他职工离开、所有工作结束后做好收尾工作等等。 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 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在为职工服务上,我坚持给一片微笑,一声问候,需要我办 的事项,及时给予办理,不能办理的事项,做好解释和沟通。2020 年,我认真遵 守各项规章制度,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但是,工作中仍 需继续精进业务,弥补不足,不少地方有待提高增强。在 2021 年也对自己提出了 新的要求和改进:努力学习文件精神,掌握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争取在完 成基础工作的基础上,能够给领导提供更多更好的合理化建议;虚心接受领导、 同事的指导,完善自我,更好的为所有职工做好人力资源的后勤保障工作。 -4-
4 页
422 浏览
立即下载
车辆肇事处理办法.doc
车辆肇事处理办法 □ 总则 □ 肇事的处理 (一)本公司车辆肇事除法令规定外,悉依本办法处理。 (二)下列各款均为肇事: 1.汽车(机车)相撞或为他种车辆相撞,致双方或一方有损害伤亡者。 2.汽车(机车)撞及人畜,路旁建筑物及其他物品,致有损害伤亡者。 3.汽车(机车)行使失慎倾倒,及他人故意置障碍物于路中,因撞及或倾翻,致人或车 辆有伤亡的损害者。 4.汽车(机车)行驶遭受意外的事变,如公路、桥梁、涵洞、隧道突然崩蹋,损坏致人或 车有伤亡的损害者。 (三)本办法所称损害,包括足以致本公司遭受任何的轻微损失及请求保险理赔。 (四)肇事发生后迅速以电话通知公司并二天内以书面请求理赔及填汽车肇事报告表呈 报部门经理外,若车辆有较大的损害,人员有严重伤亡时,通知总务组或人事室协助处理。 (一)肇事时: 1.总务组接获肇事通知时,应立即向部门经理报告,并迅速往肇事地点查勘处理。 2.应先急救伤患,而后查勘现场。 3.尽量寻觅目睹肇事的第三者作证,并记明姓名住址。 (二)肇事报告表应填下列事项,勘查现场时犹应注意。 1.肇事地点,时间、气候。 2.肇事原因(研判现场影响肇事因素动与静物的状态及车辆和行人进行方向与位置等情 形) 3.肇事车号(包括对方车)。 4.驾驶(包括对方车)姓名住址者。 5.损害情形(包括对方车及乘客财产的损失)。 6.伤亡人员姓名地址及伤亡原因与情形和救护的方法。 7.现场图的绘型及摄影(测量肇事车长,车宽及其轮位与路面各点,线边和刹车痕长度 同遗落在现场的各种碎片和尘土及血迹物等正确的位置与距离)。 (三)本公司汽车肇事责任,由本公司经营会议签定,开会时将提前通知该案肇事驾驶 员列席,亦可籍以申办。 □ 肇事过失的处分: (一)肇事驾驶员除负责刑事民事责任,违章部分外出过失的处分依本章规定办理。 (二)经本公司签定其应负肇事责任者按其肇事理赔次数 (三)肇事后经法院判决缓刑者,准予留用,经判决徒刑者,自判决之日起予以解雇, 并令其赔偿肇事应付的金额。 (四)肇事后畏罪潜逃者,除请司法机关缉办外,并即予解雇。 (五)因犯上项处分表所列而取消 CarPlan 者,若其后二年间表现良好得恢复其 Car Plan 资格。 □ 肇事赔偿: (一)行车肇事责任判明后,如当事双方愿成立和解,得当场查明损害赔偿依下列规定 分别处理: 1.责任属于对方车辆或行人的过失,保险公司概不负赔偿之责。 2.肇事责任属于公司驾驶员的过失,其赔偿款项由保险公司负担,但若肇事赔偿金额 超过保险金额时,其超过金额须由各该汽车使用人负担。 3.肇事责任属于公司驾驶员与对方驾驶员或第三者共同过失的,按各方应负责任之比 率分担,其损害赔偿照前款办理。 4.肇事后对方车辆逃逸能制止而未制止,或对方车号能注意而未注意,致使肇事责任 无从判明或追究者,所造成的损害赔偿,由肇事驾驶员负责照第二款办理。 □ 附则 (一)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得随时修改。
2 页
637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文化培训模板2
企业文化的建立 讲解者:小芥末 时间: XX 年 XX 月 目录 Contents 01 企业文化的定位 02 企业文化建立内容 03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04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03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04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PART 01 企业文化的定位 企业文化的定位 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位,可知企业文化工作的针对 目标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主要的工作是围绕 一点:如何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 泼合谐的员工精神氛围 . 开展企业文化工作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要说明我们期望的员工精神状态 01 说清楚这一点,我们才知道企业文化工作要做 到什么程度,员工才会较好的自觉配合和调整 要解决做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问题 02 03 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其它工作不同,有它的 特殊性 要弄清企业文化工作的评价标准问题 怎样评估我们的企业文化工作是不是做到位了, 效果到底怎么样 我们期望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 企业的需要 员工的需要 企业需要员工忠诚、主动,能共富 除了员工的功利要求之外,需要更多 贵也能共患难,总能保持高昂的 愉快、尊重、自豪和温暖的感受,那 士气,那企业就好做了 日子就好过了 这是一个互相的概念。互相忠诚、 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 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 是这样 , 由此达到积极健康、活泼合谐 , 这 就是我们企业文化所期待的状态 PART 02 企业文化建立内容 我们期望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 精神层面 是企业的思想,是员工心的认识,是企业的信仰、追求,对内起到聚合员工之心, 对外起到聚合客户之心的作用 对于我公司而言需要建立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 业追求的目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 与创新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改善 例如: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对人充分信任, 我们追求高标准的贡献,我们将始终如一的情操与我 们的事业融为一体,我们通过团队和通过鼓励灵活创 新致力于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福利 我们期望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 制度文化层面 它是企业员工在具体工作中应用的文化,是员工的思考模式,是 企业制度内涵真正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的结果,它对企业 员工起到规范的作用 对我公司而言就是建立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包括公司的各种管理制 度以及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差异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精神文 化层面的企业文化内容,建立制度文化层次的企业文化 我们期望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 物质文化层面,它是企业工作环境中融入的文 化,是文化由外而内的促进方式,同时也是企业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自己独特个性的体现 物质文化层面 物质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是和公司日常工作联系 最密切的,公司的工作环境、员工的举止仪表等 构成了公司的物质文化 PART 03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沟 通 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沟通,是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方 法。没有沟通就谈不上前面所说的 " 互相 " 的概念了 企业文化的工作,是要在经营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更多各 种各样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的渠道和载体,使企业员工达成精神层面的充 分交流,能把心里话和内心情感尽量多的表达出来 相互了解多了,就能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行为和心态,员工与员工、 员工与公司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渠道和载体要丰富、要有效 渠道方面,可以是内部刊物、网站、座谈、 内部刊物和网站:内部刊物和网站建设是现 比赛、游戏:如拓展训练、工作竞赛、团队 论坛、比赛、游戏、文艺等等,每个人都可 代企业宣传自身、建设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小游戏,利用工作间隙,通过做一些小游戏 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丰富这些沟通渠道和载 增加知识和增进友谊 体,这些事情能把人们从固有工作的轨道中 论坛:如我公司搞的“每周论坛”“信息交 解脱出来,消除常规工作中的不和谐 流例会”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企业文化产生功用的主要特点是陶冶和薰染 企业方面 可以提出企业理想、企业观念、企业 道德等并有效地得到理解和贯彻 员工方面 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得 到合理的解答和较为满意的回应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PART 04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企业文化是否起作用了,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否产生好处了, 企业家和员工们是否减少了郁闷、增加了快乐,工作效率是 为什么 否提高了? 要进行评价? 这些问题的回答就需要看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衡量标准 1 一是对待企业内部非原则性 不愉快事情的态度。是一点 小事就弄得满城风雨,还是 能开诚布公,良好解决 2 二是对待本职工作之外的 事情的态度。是事不 关已、 高高挂起,还是主动协助, 积极帮忙。这是制度管不 到的,很说明问题 3 三是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 是否关心。是现实得很、 做一点算一点,还是事事 能从长远考虑,关心企业 就是关心自己。关心未来 发展就能同舟共济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硬件风格的统一 / 员工公关风格的统一 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办法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企业员工统一着装 企业形象的统一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PART 05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企业文化建立流程 成立企业文化创建项目小组 0 1 0 2 召开企业文化创建动员大会 企业文化调研分析 0 3 0 4 出企业文化调研报告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一旦形成企业文化之后,在实务上会建立起一套行为准则 供员工遵循 包括:新进人员的甄选标准、考核绩效的评价标准、报酬 的制度、教育训练及生涯发展的推行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新人的甄选 甄选的目的在雇用一些具备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应征者。并且雇用的人应该 具有相似于该企业的价值观 通过这个程序,可筛除那些可能动摇或危及企业文化的应征者,使得其文 化得以维护下去。 美国的新人接受公司一对一的面谈以及一次面对主管群体的对谈,日本公 司新人集训,除了各高阶主管分别介绍其事业群的大概之外,便是社长的 精神讲话,甚至唱公司歌,公司无不想尽办法要让新进的人早日行为得符 合其文化的要求 PART 06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潜移默化有许 多种形式,例如通过故事、仪 式、象征性特权、语言等。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每一企业总有说不完关于赢家、输家、成功、失败案子 的故事。关于企业的创立或创办人的故事,更有重大的 影响力,专门拿出时间让故事的亲身经历者讲故事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故 事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仪 式 企业通过各种仪式表达企业的经营理念 , 表达企 业对员工的重视和激励 台塑企业董事长王永庆先生每年在集团企业员工运动 大会上,总是带领主管们做长距离的跑步,有时候则 表演百米竞走。他所示范的是一种平民的、刻苦的运 动。强烈的表达了作为工业人的心态和行事风格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天登电脑公司,设在加州的总部,设有慢跑路径,篮 球场、游泳池、舞会场地,并且一切供所有的员工使 用。此举无非传达一项讯息:“公司重视员工”、 “一视同仁”的开放心胸 加州大学给予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特别的停车证。有 此停车证,在校园内有随意停车的特权 象征性特权 台湾的公司提供轿车给协理以上的高级主管使用。办公 通过给员工提供一些象征性特权让员工了解公司对员工的重视 大楼停车区域有特别划定的停车位给高级主管。有的公 司购买高尔夫球场、俱乐部会员证,供高级主管替公司 做公共关系。 这些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可以刺激一般员工“力争上游”的进取心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语 言 一个公司成立久了,也会形成一些特有的“语言”。 借着学会这种语言,组织成员表达出他们对其文化的 接受,而这么做,也有助于企业文化的保存 如在我公司企业形象策划总监苏立亚的统一安排下, 总结每位元老的经典语言形成我公司的“奇思妙语” “ 以德服人” “ 征服” 企业文化的建立 感谢聆听
29 页
434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文化培训模板1
2021 企业文化的建立 1 企业文化的定位 2 企业文化建立内容 3 目录 Contents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4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5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6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Part 1 企业文化的定位 企业文化的定位 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位,可知企业文化工作的针对 目标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主要的工作是围绕 一点:如何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 泼合谐的员工精神氛围 . 开展企业文化工作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要说明我们期望的员工精神状态 说清楚这一点,我们才知道企业文化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 员工才会较好的自觉配合和调整 要解决做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问题 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其它工作不同,有它的特殊性 要弄清企业文化工作的评价标准问题 怎样评估我们的企业文化工作是不是做到位了,效果到底 怎么样 我们期望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 企业的需要 企业需要员工忠诚、主动,能共富贵也能共患难, 总能保持高昂的士气,那企业就好做了 这是一个互相的概念。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 相帮助、互相理解 员工的需要 除了员工的功利要求之外,需要更多愉快、尊重、自豪和 温暖的感受,那日子就好过了 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是这样 , 由此达到 积极健康、活泼合谐 , 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所期待的状态 Part 2 企业文化建立内容 企业文化建立内容 精神文化层面 是企业的思想,是员工心的认识,是企业的信仰、 追求,对内起到聚合员工之心,对外起到聚合客 户之心的作用 对于我公司而言需要建立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追求的目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 价值观 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 激励与创新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改善 例如: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对人充分 信任,我们追求高标准的贡献,我们将始终如一 的情操与我们的事业融为一体,我们通过团队和 通过鼓励灵活创新致力于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类 的福利 企业文化建立内容 制度文化层面 它是企业员工在具体工作中应用的文化,是员工的思考模式,是企业制度内涵真正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的结 果,它对企业员工起到规范的作用 对我公司而言就是建立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包括公司的各种管理制 度以及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差异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精神文 化层面的企业文化内容,建立制度文化层次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立内容 物质文化层面,它是企业工作 环境中融入的文化,是文化由 外而内的促进方式,同时也是 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 及自己独特个性的体现 物质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是和 公司日常工作联系最密切的, 公司的工作环境、员工的举止 仪表等构成了公司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层面 Part 3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沟通,是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方 法。没有沟通就谈不上前面所说的 " 互相 " 的概念了 沟通 企业文化的工作,是要在经营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更多各 种各样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的渠道和载体,使企业员工达成精神层面的充 分交流,能把心里话和内心情感尽量多的表达出来 相互了解多了,就能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行为和心态,员工与员工、 员工与公司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渠道方面,可以是内部刊物、网站、座谈、论坛、比赛、游戏、文 艺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丰富这些沟通渠道和载体, 这些事情能把人们从固有工作的轨道中解脱出来,消除常规工作中 的不和谐 内部刊物和网站:内部刊物和网站建设是现代企业 宣传自身、建设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渠道和载体要 论坛:如我公司搞的“每周论坛”“信息交流例 会” 丰富、要有效 比赛、游戏:如拓展训练、工作竞赛、团队 小游戏,利用工作间隙,通过做一些小游戏 增加知识和增进友谊 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企业方面 可以提出企业理想、企业观念、企业道德等并有效地得到理解和贯彻 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和较为满意的回应 员工方面 企业文化产生功用的主要特点是陶冶和薰染 Part 4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为什么要进行评价? 企业文化是否起作用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否产生好处了,企业家和 员工们是否减少了郁闷、增加了快乐,工作效率是否提高了?这些问题 的回答就需要看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一是对待企业内部非原则性不愉快事情的态度。是一点 小事就弄得满城风雨,还是能开诚布公,良好解决 衡量 标准 二是对待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的态度。是事不关已、高 高挂起,还是主动协助,积极帮忙。这是制度管不到的, 很说明问题 三是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关心。是现实得很、做一 点算一点,还是事事能从长远考虑,关心企业就是关心 自己。关心未来发展就能同舟共济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企业员工统一着装 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办法 具体的统一 企业形象的统一 硬件风格的统一 / 员工公关风格的统一 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充分尊重员工个性,使之最大限度的合谐起来。个性与个性会有碰撞,但 也由此产生创新的力量,在制度的基础上,尊重个性,使之合谐 个性的方面 个性与个性会有不同,但就象十个手指弹钢琴,个有个的作用,用乐 谱使之合谐起来,形成合力 Part 5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一 成立企业文化创建项目小组 二 召开企业文化创建动员大会 三 企业文化调研分析 企业文化建立流程 四 出企业文化调研报告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企业文化的维持 一旦形成企业文化之后,在实务上会建立起 一套行为准则供员工遵循 包括:新进人员的甄选标准、考核绩效的评价标 准、报酬的制度、教育训练及生涯发展的推行 建立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指导原则,也是必备的核心文化。 例如我公司的“?” 经营策略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但它也会影响企业文化。如我公司重视弹 性、自主、创新。 企业文化的形成 Part 6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潜移默化有许多种形式, 例如通过故事、仪式、象征性特权、语言等。 故事 仪式 象征性特权 语言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故事 每一企业总有说不完关于赢家、输家、成功、失败案子的故事。关于企业的创立或创办人的故事, 更有重大的影响力 专门拿出时间让故事的亲身经历者讲故事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仪 式 表达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和激励 台塑企业董事长王永庆先生每年在集团企业员工 运动大会上,总是带领主管们做长距离的跑步, 企业通过各种仪式表达企业的经营理念 有时候则表演百米竞走。他所示范的是一种平民 的、刻苦的运动。强烈的表达了作为工业人的心 态和行事风格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象征性特权 通过给员工提供一些象征性特权让员工了解公司对员工的重视 这些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可以刺激一般员工“力争上游”的进取心 台湾的公司提供轿车给协理以上的 天登电脑公司,设在加州的总部, 加州大学给予获得诺贝尔奖的教 设有慢跑路径,篮球场、游泳池、 授特别的停车证。有此停车证, 高级主管使用。办公大楼停车区域 舞会场地,并且一切供所有的员 在校园内有随意停车的特权 有特别划定的停车位给高级主管。 工使用。此举无非传达一项讯息: “公司重视员工”、“一视同 仁”的开放心胸 有的公司购买高尔夫球场、俱乐部 会员证,供高级主管替公司做公共 关系。 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语 言 一个公司成立久了,也会形成一些特有的“语言”。借着学会这种语言,组 织成员表达出他们对其文化的接受,而这么做,也有助于企业文化的保存 如在我公司企业形象策划总监苏立亚的统一安排下,总结每位元老的经典语 言形成我公司的“奇思妙语” “ 以德服人” “ 征服” 谢 谢 企业文化的建立
30 页
443 浏览
立即下载
【统筹分析】人力资源常用分析数据
人力资源 常用分析数据 招聘 当量化招聘,我们希望知道什么? 面试量有多大? 入职了多少个人? 哪个渠道针对什么岗位最有效? 每个渠道针对不同岗位的周期有多长? 渠道的经济比? 入职后员工待了多久? … 招聘 针对渠道: 每个渠道贡献了多大的侯选量 ? 51job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展会 面试人数 40 20 30 2 8 智联 30% 报 刊 2% 展会 8% 猎聘网 20% 51job 40% 招聘 针对渠道: 不同渠道对各岗位候选量的贡献如何? 其他岗 40 35 30 25 20 15 10 行政岗 财务岗 技术岗 展会 报刊 智联 猎聘网 51job 展会 报刊 智联 猎聘网 51job 展会 报刊 智联 猎聘网 51job 0 展会 5 报刊 技术岗 面试人数 30 6 12 3 19 35 11 23 3 25 6 22 33 2 1 2 3 4 8 3 智联 财务岗 51job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展会 51job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展会 51job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展会 51job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展会 猎聘网 行政岗 51job 其他岗 反映各渠道对不同岗位的吸引力 横向对比: 51job 可以有效覆盖行政、财务岗位。猎聘可有 效覆盖技术、财务岗位。智联? 纵向对比:针对行政岗位,能提供候选人最多的是 51job 。 招聘 针对渠道: 不同渠道的实际表现如何? 展会 报刊 入职人数 智联 联系人数 初试人数 复试人数 入职人数 51job 100 60 25 20 猎聘网 40 15 5 3 智联 85 45 30 20 报刊 35 10 5 1 展会 60 24 10 4 复试人数 初试人数 猎聘网 联系人数 51job 2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0 150 60 45 100 50 24 100 15 85 40 0 51job 猎聘网 10 35 智联 报刊 60 展会 入职人数 复试人数 初试人数 联系人数 招聘 针对渠道: 不同渠道的实际表现如何? 51job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展会 联系人数 100 40 85 35 60 初试人数 60 15 45 10 24 面试参与率 = 初试人数 / 联系人数 ×100% 面试通过率 = 复试人数 / 初试人数 ×100% 复试人数 25 5 30 5 10 入职人数 面试参与率 面试通过率 20 60.00% 41.67% 3 37.50% 33.33% 20 52.94% 66.67% 1 28.57% 50.00% 4 40.00% 41.67% 入职率 33.33% 20.00% 44.44% 10.00% 16.67% 反映距离上一轮动作,这一轮应聘者的参与情况,一般选择初试 的参与率,间接反映该渠道富集的人员类型、素质及可靠程度。 反映距离上一轮动作,这一轮应聘者的面试通过情况,一般选择 最后一轮面试对比初试时的通过率,反映该渠道富集的人员素质 与用人部门期望的人员类型的契合程度。也间接反映你初试所筛 选出的人员方向是否与用人部门契合。 直接反映该渠道富集的人员素质与用人部门期望的人员类型的契 合程度。直接反映该渠道的效用程度。 招聘 针对渠道: 不同渠道的实际表现如何? — 51job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展会 — 行政岗 财务岗 技术岗 其他岗 行政岗 财务岗 技术岗 其他岗 行政岗 财务岗 技术岗 其他岗 行政岗 财务岗 技术岗 其他岗 行政岗 财务岗 技术岗 其他岗 联系人数 初试人数 复试人数 入职人数 面试参与率 面试通过率 入职率 40 30 17 9 75.00% 56.67% 30.00% 45 30 14 6 66.67% 46.67% 20.00% 25 22 8 3 88.00% 36.36% 13.64% 15 6 3 1 40.00% 50.00% 16.67% 10 6 4 2 60.00% 66.67% 33.33% 25 21 17 5 84.00% 80.95% 23.81% 35 31 25 14 88.57% 80.65% 45.16% 5 2 1 1 40.00% 50.00% 50.00% 26 20 11 4 76.92% 55.00% 20.00% 35 27 19 8 77.14% 70.37% 29.63% 45 36 24 11 80.00% 66.67% 30.56% 15 7 4 1 46.67% 57.14% 14.29% 9 5 2 0 55.56% 40.00% 0.00% 9 5 3 1 55.56% 60.00% 20.00% 5 3 0 0 60.00% 0.00% 0.00% 13 8 6 4 61.54% 75.00% 50.00% 30 23 18 11 76.67% 78.26% 47.83% 38 33 24 16 86.84% 72.73% 48.48% 4 3 1 0 75.00% 33.33% 0.00% 9 7 4 3 77.78% 57.14% 42.86% 招聘 针对渠道: 不同渠道的实际表现如何?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面试参与率 40.00% 面试通过率 30.00% 入职率 20.00% 10.00%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其他岗 技术岗 财务岗 行政岗 其他岗 技术岗 财务岗 行政岗 其他岗 技术岗 财务岗 行政岗 其他岗 技术岗 财务岗 行政岗 51job 其他岗 技术岗 财务岗 行政岗 0.00% 展会 ① 常态:参与率 通过率 入职率; ② 参与率与通过率越接近,且越高越好,说明你有足够的可筛选余地;通过率与 入职率越接近,说明你找的越契合用人部门需求; ③ 在参与率足够的前提下,参与率与入职率差异越大,说明要在渠道选择、招聘 策略上做调整。 招聘 针对渠道: 不同渠道的性价比如何? 51job 猎聘网 智联 报刊 展会 渠道费用 5800 12800 3200 800 600 初试人数 120 75 95 36 65 入职人数 40 22 18 5 30 单位简历量的成本支出 48.33 170.67 33.68 22.22 9.23 人均招聘成本 145.00 581.82 177.78 160.00 20.00 单位简历量的成本支出 = 渠道费用 / 初试人数 反映每产生一个面试者,需要花费多少 人均招聘成本 = 期内招聘费用总额 / 入职人数 反映每产生一个入职者,需要花费多少 招聘 针对招聘工作: 完成了多少岗位招聘? 2017 年招聘岗位完成占比 21% 到岗 变更 13% 到岗 变更 未招到 2016 年 20 4 6 2017 年 16 3 5 未招到 67% 25 20 15 2016 年 2017 年 10 5 0 到岗 变更 未招到 招聘 针对招聘工作: 每个岗位招聘耗时多久? 普通员工 2017 年 技术岗位 2017 年 中层岗位 — — 最长耗时 最短耗时 平均周期 2017 年 意向确立至确立入职时间间隔 中层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2015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6 年 23 21 22 19 7 9 11 12 15 15 16.5 15.5 单位:天 普通员工 2015 年 2016 年 24 19 5 7 14.5 13 2016 年 平均周期 最短耗时 最长耗时 2016 年 2016 年 0 5 10 15 20 25 招聘 针对招聘工作: 这个岗位招到以后人留下来没?——招聘的留存率 — 入职人数 现仍在职人数 已离职 留存率 2016 年 29 9 20 31.03% 2017 年 45 24 21 53.33% 24 2017 年 现仍在职人数 已离职 9 2016 年 应呈现方式 0 — 入职人数 现仍在职人数 留存率 2016 年 29 9 31.03% 实际呈现方式 2017 年 45 24 53.33% 21 5 20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24 2017 年 45 现仍在职人数 入职人数 9 2016 年 29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招聘 针对招聘工作: 这个岗位招到以后人留下来没?——招聘的留存率 (某一周期内)招聘留存率 = 期内入职且期末仍在职人数 / 期内入职的总人数 ×100% 反映企业对新员工的包容度和帮扶程度。以及招聘人员的人有没有瞎许诺,刻意吹嘘企业。 招聘的留存率的周期设置不宜过短,一般不低于半年,周期过短无参考意义。 招聘的留存率仅适用于招聘,且针对计算周期内入离职的员工,不含老员工,注意与“员工 留存率”区分。 招聘 针对招聘工作: 招聘入职的就用人部门想要的吗?——招聘的质量 9 8 状态 入职并 转正 入职未 转正 岗位分类 中层员工 技术岗位 普通员工 中层员工 技术岗位 普通员工 2016 年 1 4 8 1 3 7 2017 年 3 4 7 2 2 6 同比 200.00% 0.00% -12.50% 100.00% -33.33% -14.29% 7 6 5 2016 年 4 2017 年 3 2 1 0 中层员工 技术岗位 普通员工 中层员工 技术岗位 普通员工 入职并转正 入职未转正 招聘 针对招聘工作: 回归招聘“进人”的本质,既定周期内人进的怎样? — 2017 年 入职人数 2017 年 离职人数 1月 0 3 2月 2 1 3月 2 1 4月 2 1 5月 3 2 6月 5 2 7月 0 5 8月 5 5 9月 0 0 10 月 3 2 11 月 4 2 12 月 3 1 或 — 入职人数 离职人数 — 2015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6 年 1月 0 1 3 14 2月 2 5 1 7 3月 2 6 1 4 4月 2 5 1 4 5月 3 6 2 5 6月 5 5 2 5 6 5 4 3 入职人数 2 离职人数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或 16 14 12 10 8 6 4 2 0 7月 0 6 5 3 8月 5 2 5 5 9月 0 1 0 3 10 月 3 2 2 5 11 月 4 2 2 6 12 月 3 4 1 8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入职人数 2015 年 入职人数 2016 年 离职人数 2015 年 离职人数 2016 年 培训 当要考核培训,我们希望通过量化知道什么? 培训量有多大? 培训参与度怎样? 培训花了多少钱和时间? 培训效果如何? … 培训 针对培训工作: 培训场次及培训的覆盖率? (某一周期内)培训的覆盖率 = 期内实际参加培训的总人数 / 期内平均在职员工总数 ×100% 较为科学的反映培训工作开展的量。 培训 针对培训工作: 平均培训成本支出? (某一周期内)平均培训成本 = 期内培训费用总支出 / 期内实际参加培训的总人数 ×100% 反映每培训一名员工,企业平均需要支出的费用。 培训 针对培训工作: 培训合格率、培训出勤率? (某一周期内)培训的合格率 = 期内培训考评合格总人数 / 期内实际参加培训的总人数 ×100% (某一周期内) 培训出勤率 = 期内实际参加培训总人数 / 期内计划参加培训总人数 ×100 % 反映培训质量及参与度。 培训 针对培训工作: 其他:满意度、培训的投入产出率? (某一周期内)培训投入产出率 = 期内公司营业额 / 期内培训总费 用 侧面反映每投入 1 单位的培训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比对的周期不宜设置过长 或过短,因为公司营业额受影响的因素很多。 绩效 · 薪酬 针对绩效: 绩效数据常与培训及薪酬数据联系在一起,与其相关的统计数据常用于分析用途,分析指标常 见有:绩效成绩的分布情况、绩效对薪酬成本的影响变化、绩效在既定周期内的变化走势。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薪酬调研? 分位值:薪酬分位值主要反映市场的薪酬水平状态,可理解为市场上某一岗位的薪酬普遍分布情 况,分位值指示了薪酬策略变化的临界值,为薪酬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 举例常用的四分位数(常见的还有十分位数、百分位数等),将我们采集到的若干同一岗位薪酬 数据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约包含 1/4 即 25% 的数据项,这种划分的临界点数字即为四分 位数下的分位值。第 1 四分位数,即第 25 百分位数( 25 分位值); 第 2 四分位数,即第 50 百分位数( 50 分位值); 第 3 四分位数,即第 75 百分位数( 75 分位值)。 薪酬调研中常将调研数据划分为: 10 分位值,表示有 10% 的数据小于此数值,反映市场的低端水平。 招留人困难; 滞后策略 25 分位值,表示有 25% 的数据小于此数值,反映市场的较低水平。 挑剩下的吧; 保守策略 50 分位值,表示有 50% 的数据小于此数值,反映市场的一般水平。 企业拼文化; 跟随策略 75 分位值,表示有 75% 的数据小于此数值,反映市场的较高水平。 争抢人才吧; 90 分位值,表示有 90% 的数据小于此数值,反映市场的高端水平。 纵情任性了; 领先策略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分位值计算? 例1: ① ② ③ ④ ⑤ 2 6 10 8 4 ① ② ③ ④ ⑤ 2 4 6 8 10 ① 排序,从小到大 ② 看有几个数,中间有多少间隔 数 5 个数,中间有 4 个间隔,每个四分位间 4/4=1 个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分位值计算? ① ② ③ ④ ⑤ 2 4 6 8 10 ③ 计算第一个四分位值(即 25 分位值) 25 分位值 = 第( 1+1 )个数的数字,即第二个数即为 25 分位的值, 4 ④ 计算第二个四分位值(即 50 分位值) 50 分位值 = 第( 1+1×2 )个数的数字,即第三个数即为 50 分位的值, 6 ⑤ 计算第三个四分位值(即 75 分位值) 8 75 分位值 = 第( 1+1×3 )个数的数字,即第四个数即为 75 分位的值,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分位值计算? ① ② ③ ④ ⑤ 2 4 6 8 10 ⑥ 计算十分位值(即第一个 10 分位值) 5 个数,中间有 4 个间隔,每个十分位间 4/10=0.4 个数 10 分位值 = 第( 1+0.4 )个数的数字,即第一个数字和第二个数字之 间的 0.4 位置处,即 2+ ( 4-2 ) ×0.4=2.8 ⑦ 计算九十分位值(即第九个 10 分位值) 90 分位值 = 第( 1+0.4×9 )个数的数字,即第四个数字和第五个数字 之间的 0.6 位置处,即 8+ ( 10-8 ) ×0.6=9.2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分位值计算? 例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 2 10 8 4 12 ① 排序,从小到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4 6 8 10 12 ② 看有几个数,中间有多少间隔 6 个数,中间有 5 个间隔,每个四分位间 5/4=1.25 个数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分位值计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4 6 8 10 12 ③ 计算第一个四分位值(即 25 分位值) 25 分位值 = 第( 1+1.25 )个数的数字,即第二个数字和第三个数字之 间的 0.25 位置处,即 4+ ( 6-4 ) ×0.25=4.5 ④ 计算第二个四分位值(即 50 分位值) 50 分位值 = 第( 1+1.25×2 )个数的数字,即第三个数字和第四个数 字之间的 0.5 位置处,即 6+ ( 8-6 ) ×0.5=7 ⑤ 计算第三个四分位值(即 75 分位值) 75 分位值 = 第( 1+1.25×3 )个数的数字,即第四个数字和第五个数 字之间的 0.75 位置处,即 8+ ( 10-8 ) ×0.75=9.5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分位值计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4 6 8 10 12 ⑥ 计算十分位值(即第一个 10 分位值) 6 个数,中间有 5 个间隔,每个十分位间 5/10=0.5 个数 10 分位值 = 第( 1+0.5 )个数的数字,即第一个数字和第二个数字之 间的 0.5 位置处,即 2+ ( 4-2 ) ×0.5=3 ⑦ 计算九十分位值(即第九个 10 分位值) 90 分位值 = 第( 1+0.5×9 )个数的数字,即第五个数字和第六个数字 之间的 0.5 位置处,即 10+ ( 12-10 ) ×0.5=11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分位值计算步骤? ① 数列排序,从小到大 ② 计算每段分位间间隔( m 表示): m= (数据个数 -1 ) / 分位 ③ 计算第 n 个分位值的指针( p 表示): p= ( 1+m×n ) p 为整数,则表示数列中第 p 个数即为 n 分位的值; p 带小数,则 [p] 表明分位值出现在第几个,及其与其紧邻的下一个数 之间( a,b 表示),{ p }表明具体 a,b 之间的多少,计算方式为: a+(ba)×{p} 注意:以上计算,切忌四舍五入!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Excel 计算分位值? ① QUARTILE(array,quart) 函数 array 为需要求得四分位数值的数组或数字型单元格区域; quart 决定返回哪一个四分位值。 如果 qurart 等于 0 ,函数 QUARTILE 返回 最小值; 如果 qurart 等于 1 ,函数 QUARTILE 返回 25 分位值; 如果 qurart 等于 2 ,函数 QUARTILE 返回 50 分位值; 如果 qurart 等于 3 ,函数 QUARTILE 返回 75 分位值; 如果 qurart 等于 4 ,函数 QUARTILE 返回 最大值。 注意:只能用于四分位计算!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Excel 计算分位值? ② PERCENTILE(array,k) 函数 计算出区域中数值的第 K 个百分点的值。 array 为需要求得分位数值的数组或数字型单元格区域; k 为具体需要得出的哪一个分位值。 如果 k 等于 0.1 , 函数 PERCENTILE 返回 10 分位值。 如果 k 等于 0.25 ,函数 PERCENTILE 返回 25 分位值。 如果 k 等于 0.5 , 函数 PERCENTILE 返回 50 分位值。 如果 k 等于 0.75 ,函数 PERCENTILE 返回 75 分位值。 如果 k 等于 0.9 , 函数 PERCENTILE 返回 90 分位值。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薪酬调研? 岗位 从业年 名称 限 3 年以下 土建 3-5 年 工程 5-10 年 师 10 年以 上 水电 工程 3 年以下 师 / 3-5 年 配套 5-10 年 工程 10 年以 上 师 预 3 年以下 算 / 3-5 年 造价 5-10 年 员 10 年以 上 3 年以下 园林 3-5 年 景观 5-10 年 设计 10 年以 俊发地产 诺仕达 原始企业调研数据 中原集团 绿地集团 万科地产 龙湖地产 范围 中值 范围 中值 范围 中值 范围 中值 范围 中值 范围 本土企 外来企 同岗位 最高值 最低值 业平均 业平均 平均值 中值 值 值 4-6 5 5-6 5.5 4-6 5 4 — — 6-7 6.5 8-11 12-14 9.5 13 8-10 11-14 9 12.5 7-9 9-12 8 10.5 3.54.5 6-8 10-15 7 12.5 7-8 10-12 7.5 11 — 12-15 — 13.5 13-16 14.5 13-15 14 12-15 13.5 12-18 15 — — — — 范围 4-5 6-8 9-12 中值 4.5 7 10.5 范围 — 7-8 9-15 中值 — 7.5 12 范围 — 7-9 10-12 中值 — 8 11.5 范围 — 8-10 10-12 中值 — 9 11 范围 — — 10-15 中值 — — 12.5 范围 5-6 — 12-15 中值 5.5 — 13.5 10-15 12.5 10-15 12.5 10-12 11.5 12-14 13 — — 14-18 16 范围 5-7 7-10 9-12 中值 6 8.5 10.5 范围 5-6 6-8 10-13 中值 5.5 7 11.5 范围 4-5 6-8 8-10 中值 4.5 7 9 范围 — 8-12 10-15 中值 — 10 12.5 范围 6-8 — 10-12 中值 7 — 11 范围 7-9 9-12 12-15 中值 8 10.5 13.5 — — — — — — 12-15 13.5 — — — — 范围 4-6 7-9 8-10 中值 5 8 9 范围 4-5 6-8 8-10 中值 4.5 7 9 范围 — — 8-10 中值 — — 9 范围 5-6 — — 中值 5.5 — — 范围 — 8-10 10-13 中值 — 9 11.5 范围 — 8-10 — 中值 — 9 — 6.50 4.00 5.17 5.13 外来企业 均值对比 本土企业 均值高低 幅度 5.25 2.44% 9.50 7.00 8.29 8.70 7.25 -16.67% 13.50 10.50 12.00 11.60 12.40 6.90% 15.50 11.50 14.00 13.38 15.25 14.02% 5.50 4.50 5.00 4.50 5.50 22.22% 9.00 7.00 7.92 7.38 9.00 22.03% 13.50 9.00 11.45 10.90 12.00 10.09% 16.00 10.00 12.75 11.80 14.33 21.47% 8.00 4.50 6.00 5.30 6.88 29.72% 10.50 7.00 8.38 7.70 9.50 23.38% 13.50 9.00 11.30 10.30 12.30 19.42% 13.50 11.50 12.83 12.50 13.50 8.00% 5.50 4.50 5.00 4.88 5.50 12.82% 9.00 7.00 7.75 7.13 9.00 26.32% 11.50 9.00 10.00 9.30 11.17 20.07% 绩效 · 薪酬 针对薪酬: 其他:工资水平如何,花的值不值? (某一周期内)人均人工成本 = 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某一周期内)薪酬成本占人事成本比重 = 期内薪酬成本总额 / 同期人事成本总额 ×100% 人均人工成本侧面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绝对水平的变化,及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的竞争力。宏观上,它也 反映一个地域的投资价值。 人力资源规划 当做人力规划前,我们希望通过哪些数字指引规划? 当前人事结构、状态如何——家底? 当前员工进、出的状况如何? 养这堆员工花费怎样?都花哪了? 养这么多人产生了多少价值? 是否应该加大或减少人力投入? 应加大或减少多少的人力投入? … 人力资源规划 盘点家底: 性别构成;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工龄结构; 逐月期初、期末人数; 逐月入、离职人数; 逐月薪酬成本数额; 招聘、培训等模块,人事总费用数额 … 人力资源规划 盘点家底: (某一周期内) 平均人数 = (期内期初人数 + 期末人数) / 2 (某一周期内)员工流失率 = 期内员工离职总人数 / 期内平均人数 ×100 % (某一周期内)员工新进率 = 期内员工新进总人数 / 期内平均人数 ×100 % (某一周期内)员工留存率 = 期内期末仍在职的期初员工人数 / 期初员工人数 ×100 % (某一周期内)员工进出比率 = 期内入职员工总人数 / 期内离职员工总人数 ×100 % (某一周期内)人资某模块费用占人事费用比率 = 期内该模块费用总额 / 期内人事费用 总额 ×100 % 人力资源规划 盘点家底: 人力资源费用率 = 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100 % 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 = 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 同期成本费用总额 ×100 % 人工成本利润率 = 期内企业利润总额 / 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100 % 人力资源费用率反映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它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的人工成本能够实现多少 销售收入。 但受价格等客观因素影响,其用于对比的价值不大。 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反映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份额,一般受行业、商业模式影响,该比率处于 相对稳定的区间值,用于对比的意义不大。 人工成本利润率反映人工成本支出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人工成本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基本可以说明企业经 营状况环境的变动趋势。 人力资源规划 盘点家底: 人均劳动生产力 = 期内公司营业总额 / 同期员工总数 人均人工成本与人均劳动生产率比例 = 期内人均劳动生产力 / 同期人均人工成本 ×100 % 人均劳动生产力反映单位员工数量所能产出的企业经济效益。 人均人工成本与人均劳动生产率比例反映薪资与劳动生产力间的变化关系,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 人工成本越低,对老板而言投资报酬越高。 人力资源规划 盘点家底: ① 根据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重、人工成本利润率,判断可取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规模; ② 根据企业战略、企业状况、市场客观状况,决定人力规划战略目标,为人事结构调整提供 依据: 紧缩策略、扩张策略、保守策略; ③ 根据人均人工成本、薪酬成本占人事成本比重、人事各模块费用占人事成本占比,决定 人事费用侧重及支出计划。 ④ 根据企业员工性别、年龄、教育、工龄等结构情况,判断对来年人事战略的支持程度; ⑤ 对人事各模块提出具体计划,分解实施。 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量预估: ① 根据员工流失率预测招聘量 举例某公司年初人数 100 人,每月离职 8 人并补齐,年末人数 100 人,则: 年平均人数 = ( 100+100 ) /2=100 人 年流失率 = ( 8×12 ) /100×100% = 96% 预测来年招聘量 =100 人 ×96% = 96 人 ② 根据员工留存率预测招聘量 举例某公司年初人数 100 人,年末这 100 人里仍在职 60 人,年末人数 100 人,则: 年员工留存率 = 60/100×100% = 60% 预测来年招聘量 =100 人 × ( 1-60% ) = 40 人 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量预估: — 2016 年 2016 年 2016 年 2016 年 2016 年 — 1月 0 入职人数 3 流失人数 98 平均人数 新进率 0.00% 流失率 3.06% 2月 2 1 100 2.00% 1.00% 3月 2 1 103 1.94% 0.97% 4月 2 1 101 1.98% 0.99% 5月 3 2 101 2.97% 1.98% 6月 5 2 105 4.76% 1.90% 7月 0 5 96 0.00% 5.21% 8月 5 5 99 5.05% 5.05% 9月 0 0 99 0.00% 0.00% 10 月 3 2 102 2.94% 1.96% 11 月 4 2 106 3.77% 1.89% 12 月 3 1 108 2.78% 0.93% 总计 29 25 103 28.16% 24.27% 6.00% 5.00% 4.00% 2016 年 新进率 3.00% 2016 年 流失率 2.00% 1.00% 0.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41 页
420 浏览
立即下载
HR晋升管理层六大修炼(89页PPT)
中高层管理人员 的六项修炼 第 1 讲 中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的市场环境与竞争压 力 1. 企业不同阶段对于管理者的要求 2.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 中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压力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是企业管理中任务最为繁重的 一群人,上司的指令要执行,下属的行为要指导,同级的部门要合作, 内部的资源要整合,外部的关系要协调。 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需要导引一支高效的团队; 不仅要做好本职的工作,而且需要承担公司战略支撑的重任。 由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往往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具有较 强责任心并且业务精通的骨干,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管理提升的 要求,中高层管理人员又必须成为“准财务经理”、“准人事经理”、 “准项目经理”等多种角色。如此多的管理功能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 阶段匹配,才可以使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角色和定位中找到平衡。 以“准人事经理”为例 直线经理是下属员工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包括本部门的人员规划,岗位 设置,员工招聘,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培训开发,薪资管理,面谈沟通 等管理实践活动。 1 、企业不同阶段对于中高层管理者的不同要求 何谓直线经理: 由组织确定且相对固定,负有专业职能并对下属有相应 管 理责任的部门或团队负责人。 三个特点: 组织确定 专业职能 下属管理 一个区别: 直线经理与职能管理人员的差异 直线经理的管理职能需要适应企业状态 外部机会 三岁婴幼儿 设 人 组织建 设 人 组织建 七岁儿童 十八岁成年 而立之年 企业发展阶段 资本积累 初级市场竞争 管理阶段 激烈市场竞争 知识 1 、企业不同阶段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同要求 企业的发展阶段: 战 略: 管 理: 资本积累 市场竞争 听话、做事 参与 建议 执行 要素管理 品牌管理 知识管理 经 营: 生产要素 产品经营 资本经营 水电 销 售: 系) 技 术: 财 务: 折旧 坐销 自有自然 记帐 知识经济 系统管理个性化 职能战略 支撑 人员工资 推销 营销(类似 ISO9000 体 引进改进 创新联合创新 监控 管理(理财) 权力大 预算的制定、审计、考核 资本积累 人 级 事: 别: 流 程: 组织结构: 管人 权力、服从 无序 上下级 垂直管理 董事长: 劳工领袖 总经理: 打杂工 市场竞争 知识经济 用人 开发人 平等 互动 (相互制约)(下级只有一个上级) 堆积 分工合作 (能者多干,收益不多) (职)功能 扁平化 财务副总 销售副总 组织领袖 司机 矩阵式、项目制 精神领袖 教练 资本积累 利益分配: 大锅饭 市场竞争 承包制、财务指标 不公平的 掠夺性的 干部作用: 任人为亲 人力流动的取向:掌权 任人为钱 掌经济权、争当干部 大干部不当,当 有实权的小干部 知识经济 平衡考核 战略目标的设定 任人为贤 责、权、利对等 前两者优 势的组合 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认清企业的发展阶段, 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技能和优势,做到循序渐进, 长袖善舞。 2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 组织化 综合化 1 、从做事转为做管理 1 、从单一业务型转为复合型 2 、从“土豆”转为“土豆泥 ” 2 、从“机器人”转为“变形 金刚” 3 、从个人绩效转为团队业绩 3 、从步兵转为特种兵 职业化 中高层管 理者 变革化 1 、忠于企业转为忠于职业 1 、从观望者转为推动者 2 、机会成本替代直接成本 2 、从参与转为导引 3 、归零心态与自我否定 3 、事后分析转为提前预测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一:组织化 1 、从做事转为做管理 2 、从“土豆”转为“土豆泥” 3 、从个人绩效转为团队业绩 难点: 工作感觉不到“爽” 领导对于能力较强下属的价值观的转变:原有 英雄和能人行为如何转移 工作流程化的改进速度 思考:绩效优秀的员工不完全适合做经理,该如何处理?你的 企业中如何将优秀但不能做经理的员工其优势进行组织化。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二:综合化 1 、从单一业务型转为复合型 2 、从“机械手”转为“变形金刚” 3 、从步兵转为特种兵 难点: 转变的时间与成本较高,无法和现有的要求配套 谁可以成为我在转化中的“教练” 思考:中高层管理者的心声 我总是很忙,转化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老总好 像并不给我这样的时间和机会,我还是先满足老总让我做事的要求吧 。 作为中高层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管理项目类别 战略类 战略制定 与执行 经营计划 制定与执行 预算管理 运营类 研发管理 采购管理 制造管理 质量管理 管 理 职 能 类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管 理 支 持 流 程 信息技术管理 行政事务管理 投资计划 流程设计 与投资管理 与实施流程 物流管 理 营销管理 综合管理的 能力是今后 中高层管理 者能力要求 的必然趋势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三:职业化 1 、忠于企业转为忠于职业 2 、机会成本替代直接成本 3 、归零心态与自我否定 难点: 心态的突破,从看重眼前利益转为看重长远, 理性对待“不公平”。生活与工作走向同质化,人生 观与价值观高度统一。 线性职业生涯 西方与国际的成 年年龄,可惜国 内不支持,此时 资产为“零”。 通过中级、高级 教育,十年寒窗 后进入社会,资 产为“小负数” 。 经历失败与挫 折,学会自我 管理,并运用 专业知识,学 会定位,期望 获认同与赏识 而立之年,清晰定位 ,获得重用并提升, 年富力强;但由于组 建家庭,获得再教育 等原因,住房、学习 成本上升,债务最重 + 事业渐进顶峰 ,财富获取速 度降低,咨询 与专家角色定 位,理财重于 冒险,培养新 人 — 负 债 1顾问、专家 2讲授、传道 3编书、求学 寻求新的生活 ,规划二次人 生。富足并多 彩的后半生开 始 资 产 0 回报减少,着 手退休并培养 新人,成为: 18 20 24 25 27 生涯曲线图 30 35 40 努力工作获取经验 与尊重,资产的快 速积累。职业提升 面临广博与精深, 并学会投资与理财 。重新择业难度加 大,竞争力下降。 50 60 70 80 90 事业高原, 调整知识结 构并寻求创 新,资产稳 步增加,速 度放缓。 着眼于心 情与健康 ,财富不 再成为考 虑因素。 年龄 100 为使晚年 幸福,必 要时将资 产抵押, “儿孙自 有儿孙福 ”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四:变革化 思考: 一般说来,包括直线经理的中高层管理者是改革的 “死亡之区”,难以成为改革的力量。为什么?一是中高层管理者 是资源的现有控制者、是现状的最大收益者,也是改革中的最大失 利者;二是中高层管理者最了解现有组织的升迁之道,改革将破坏 这条路径。但变革是一定要发生的。 1 、从观望者转为推动者 2 、从参与转为导引 3 、事后分析转为提前预测 经理如何对待 “ 愤怒的客户” 第2 讲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六项修炼 1. 角色与定位—决定思维 2. 组织与计划—提高效率 3. 时间管理—管理生命 4. 决策与控制—产生信赖 5. 解决问题—有效执行 6. 沟通与授权—体现魅力 1. 角色与定位—决定思维 信息传递的角色——由信息传递转为战略支持 人际关系的角色——由合作互助转为共同提升 决策者的角色——由资源掌控转为协调与教练 哲人说: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定位的错误 。 资本积累 市场竞争 知识经济 信息传递: 人际关系: 决策者的角色: 上级:主动 、尽可能多的 下级:行动是最好的语言 效果:信息支持做事的结果 上级:质量 、精确、数据 上级:战略导向、广泛、精确 下级:计划、方法和行 动 下级:方向原则、流程、支持 效果:信息支持目标结果 效果:信息支持流程、战略目标 上级: 迎合、任劳任怨 上级:领悟、补漏、条理 上级:价值观 、创新、 下级:解决问题、能吃亏 下级:效率、公正、技能 下级:给于空间、尊重、提升 同级:简单、互助、不分彼 同级:复杂、协作、分工 同级:简单、矩阵式合作、相互 此 学习并提升 资源:有限的、不强调 资源:有效的利用、挖掘 资源:高效的分配、战略性整合 目标:以老总为核心 目标:下达目标并对结果 目标:高处着眼、低处着手,决 负责,保障 策更多的发生在预 结果:有限承担、过程重于 一切 结果、态度决定 团队的 兵与将” 执行力,“ 测,结 与教练 果绝对承担,协调 案例 1 、工程部经理的苦恼 该集团公司为房地产一级资质企业,也是当地最大的地产企业。总 资产约 30 亿元。该企业高速成长于 2000 年到 2005 年,目前手中有 220 万平米的土地储备。 工程部是集团公司的重要业务部门,共有员工 14 人。工程部经理平 时工作敬业努力,对员工的业务指导也能到位。但近期,不断有员工提出 辞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有六名骨干离开了公司。工程部经理面临巨大的 压力,“我也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他们因个人原因问题离开,我也没办 法。”很明显,六名骨干大多是因其他公司的高额薪酬而离去的,工程部 经理认为薪酬政策是由公司制定的,他已无能为力了。面临即将到来的半 年度考核,工程部经理要在人员管理这一项考核中失分了。 工程部经理想到了调换岗位。 问题: 1 、工程部经理的解释和想法合理吗 ? 2 、如果你是工程部经理如何预防人员的流失,其措施有几项? 3 、上级领导、职能部门有无责任,应给与哪些方面的支持? 两则故事: 三只老鼠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个油瓶,三只老鼠商量, 一只踩着一只的肩膀,轮流上去喝油。于是三只老鼠开始叠罗汉, 当最后一只老鼠刚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不知什么原因,油 瓶倒了,最后,惊动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窝,大家 开会讨论为什么会失败。 最上面的老鼠说,我没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 是因为下面第二只老鼠抖动了一下,所以我推倒了油瓶,第二只 老鼠说,我抖了一下,但我感觉到第三只老鼠也抽搐了一下,我 才抖动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说:“对,对,我因为好象听见门外 有猫的叫声,所以抖了一下。“哦,原来如此呀!” 直线经理们的会议 一次房地产公司的季度会议: 营销部门的经理 A 说:“最近销售做的不好,我们有一定责任, 但是最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房型,而且比我们 的价格还好,所以我们很不好做,设计部门和工程部门要认真总 结。” 工程部门经理 B 说:“我们最近一直在和设计部门计划对现 有的房型结构实施部分改造 , 但是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 的预算很少,就是少的可怜的预算,也被财务削减了!“ 财务经理 C 说:“是,我是削减了你的预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在上 升,我们当然没有多少钱。“ 这时,采购经理 D 跳起来:“我们的 采购成本是上升了 10% ,为什么,你们知道吗?目前的建筑材料全都 涨价了 , 前几天公布的建材价格比上个月的贵了 20% 。主要 是国家建设部提高了现有的建材产品的入市标准 , 材料紧缺呀 .” A 、 B 、 C 、 D :“哦,原来如此呀,我们大家都已经尽力了, 哈哈哈哈!” 人力资源经理 F 说:“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国家 建设部了!!” 员工管理中直线经理的角色 : 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 是长期的吗 外部薪酬 的诱惑 员工 离职 主管的管 理职责 员工的价值真的与其相符吗 薪酬是其唯一的择业标准吗 离职者离职之前的行为识别 发现第一个离职者的应对措施 情感沟通的技巧 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协商(储备) 公司支持 宣导公司对于薪酬政策的调整计划 寻求一定范围内的激励政策 2. 组织与计划—提高效率 • 资源配制,真正的计划编制 • 施加影响力,高效的团队构建 关于“计划”大家说道: 计划哪有变化快。 计划太虚了,还不如坐几件实实在在的工作。 我们老总朝令夕改,计划根本跟不上他的思路,我们现在是“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组织”大家说道: 公司大了,分工细了,但感觉 30 多个人的时候氛围比现在好多了。 搞什么组织设计,刚刚设计完了,外部情况一变,大家又开始乱了。 资本积累 市场竞争 知识经济 计划的特点: 组织的特点: 影响力功能: 计划能力 = 抓机会的能力 资源有限、计划粗并模糊 流程简单、方向变化快 任务 组织结构 部门 职 位 人 影响力: 计划能力 + 执行能力 = 竞争 计划能力 = 战略能力(纬度) 力 资源延伸、整合计划(平台) 资源配置、强化计划(数据) 流程模块化、信息化、变革化 流程复杂、协调难度大 职位族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部门 职 位 人 小组 影响力: 团队 团队 团队 人 团队 影响力: 老总意志为转移,信任,敬业 各种资源的配置、挖掘 内外资源的整合、战略性配置 技能要求:自我管理、时间管 技能要求:目标管理、流 技能要求:战略管理、文化管 理、解决问题能力、吃亏能力 程管理、团队管理能力 理、创新管理、咨询管理能力 管理人员的类别分析: 职 责 管 理 群 发挥空间小 主要以职位(职位说明书)进行管 理,职责活较为固定和量化 管理重点在于规范化,保证稳定的 个人绩效产出 基本技能、纪律性、熟练程度 素 质 管 理 群 定期考察与评估:转正评估表,职 业发展测评表等 动态管理,关注素质评估与开发 满足组织现实和长期发展需要,保 证持续稳定组织绩效 适应能力、潜力、成长性 职责稳定 角 色 管 理 群 职位族方式管理:层级说明书(应负 责任、素质特点、关键绩效指标) 人性化管理,激励、开发 管理重点在于激发超出职位要求的个 人绩效产出 专业知识与经验、主动性 方 向 管 理 群 “ 项目”方式管理,事先应有可行性 论证和风险分析,过程中注意授权、 资源及风险规避等要素 管理强调个性化 通过战略性活动实现组织绩效的突破 前瞻性、创造性、大局观 发挥空间大 职责灵活 针对人的素质、职责特点,搭建不同的管理平台,设计不同的管理系统 高效的团队构建原则 操作管理 团队 招聘选拔 – 知识 / 技能 – 年龄 / 经验 基层服务 管理团队 专业员工 职能管理团队 领导管理者 经营团队 – 知识技能 / 经验 / – 动机心态 / 价值观 – 知识 / 技能 / 能力 – 能力 – 能力 / 知识 – 态度 – 责任心 / 主动性 任用配置 – 改进思维 – 适合思维 培训培养 – 操作技能应用 – 纪律规范 – 行为态度训练 – 新知识 / 理念 – 专业能力培训 绩效管理 – 操作规范与纪律 – 过程监控 – 量化直接的产出 – 操作规范 – 样板激励 – 客户导向 – 角色管理 – 辅助与激励 – 目标导向 薪酬回报 – 短期与明确 – 直接产出奖金 – 纪律性奖惩 – 职位与产出 – 态度奖惩 – 长处思维 – 职位与任职者 – 中期与项目奖励 – 基于人才市场 – 信任思维 ( 品质与能力 ) – 培养与磨合 – 引导与悟性 – 方向与自我管理 – 组织绩效 – 人力资本 – 长期与事业 – 基于组织业绩 案例:“空降兵”的苦恼 王总是一家具有 3 亿资产规模的机械制造企业老总,该行业面临机遇, 市场在逐步扩大 , 但该企业营销不畅。通过朋友介绍王总聘任了一位具有业内 经验和业绩的营销经理张良先生。张良先生在上一家企业负责市场和销售工作, 在短短的两年内曾将销售额从 3000 万做到 1.5 个亿。通过交流,王总和张良 先生相见恨晚,张良认可王总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王总对张良富有激情的个 性和独到的行销策略极为推崇。几天之内,王总进行了人事任命,张良出任销 售部经理并马上开始对市场和客户进行拜访和了解 ,半个月过去了,张良拿 出了一套崭新的营销计划和执行方案,并在王总的主持下对目前营销部的工作 进行了批评和指示,同时推出了自己的方案。王总对张良的方案表示了支持, 并对他给于了充分的授权;营销部几位销售骨干辞职了,大家感到了压力…… 3 个月后,市场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大家对张良先生的说法多了,王 总感到了压力,张良抱怨下属不得力且提出将一个地区作为示范并亲自操刀以 做出样板…… 5 个月后,整个销售部的业绩较去年下降了 15% ,销售人员的流失更大了, 筋疲力尽的张良向王总提出了辞职同时指出了“执行力”的问题。 问题: 1 、张良先生、王总的合作为什么失败了 ? 2 、如果你是张良你会怎么办? 案例分析:管理人员的成功要素 = 资源配置 + 组织优化 我们想到最早的“空降兵”:诸葛亮 一个师长的职责与要求(任务组合): • • • 组建和训练一个师,极有可能带一个受过重创的师并恢复其士气和战斗力 内外部的资源配置与运筹帷幄,指挥一个师作战 在遭受挫折后的应对措施和士气鼓舞,极强的目标导向和自信 一个销售经理的职责与要求,(任务组合): • • • • 招聘和培训新的销售队伍,因为目前的队伍素质、能力、磨合不够 内外部资源配置与适时可行的计划和方案 开辟新市场,因为公司现有产品在传统地区或领域销售良好,但没能进入快 速增长的市场;或由于公司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已有多年历史的产品,必须为 公司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自信来自于有效的资讯,团队智慧的提炼,凝聚力和执行力 3. 时间管理—管理生命 时间管理的变迁 • 第一代时间管理—备忘录型 • 特点:纸条或备忘录本,一方面顺其自然,一方面追紧时间 安排。 • 第二代时间管理—事先规划安排行程 • 特点:制定合适的目标与计划,讲究效率、明确责任。 • 第三代时间管理—规划、制定优先顺序,操之在我。 • 特点:明确价值观,制定中、长、短期目标,将每天的活动 排出优先顺序,有详尽的计划表、组织表。 • 第三代时间管理最大的贡献是将目标与计划置于价值观之上。 第四代时间管理 • 注重单位时间的价值,而非单位时间的效率(一二象限) • 超越时空(今天要管理明天的时间,第二象限) • 以人为本的时间观(人的价值观统一) • 系统的而非个人的时间管理 案例;周经理某天的工作 1\ 阅读内部刊物 1H 2\ 打电话给 12 客户 30 分钟 3\ 聆听电话留言 10 分钟 4\ 与华金公司讨论定价 2H 5\ 中实公司的合作意向书 2H 6\ 商讨索赔案处理 1H 7\ 周五业务会提前 1H 8\ 完成文件归档 1H 9\ 共进午餐,讨论促销会策略 1.5H 10\ 天际公司的货未到问题? 11\ 人事部明天要上报新员工试工 期表现结果报告 12\ 上级要求上报三个月的业绩报 表 2H 案例分析 • 第一步 将各项工作按其价值的大小一分为二, 1 、 2 象限为重 要; 3 、 4 象限为不重要。 • 第二步根据各项工作的完工期限,远近分为 1 、 4 为急迫的; 2 、 3 为不急迫的。 重要 重要,不急 重要,急 紧急 不重要,不急 不重要,急 四象限工作性质分析 急迫 重 要 不 重 要 不急迫 I · 紧急状况 迫切的问题 限期完成的会议 或工作 II · 准备工作计划 · 预防措施 · 价值观的澄清 · 人际关系的建立 · 增强自己的能力 III · 造成干扰的事、电话 · 信件、报告 · 会议 · 许多迫在眉睫的急事 · 符合别人期望的事 IV · 忙碌琐碎的事 · 广告函件 · 电话 · 浪费时间 · 逃避性活动 四象限工作性质分析 效率 效 果 无 效 果 无效率 I 有效果 有效率 II 有效果 无效率 III 有效率 无效果 IV 无效果 无效率 效果—符合公司目标并能产生相应的绩效结果 效率—对具体事物的处理能体现速度、热情 和手段 案例分析 第三步 对周的工作定位,并分析其工作现状 重 • 与华金公司讨论定价 2H • 共进午餐,讨论促销会策 要 略 1.5H • 中实公司的合作意向书 2H • 天际公司的货未到问题? • 商讨索赔案处理 IH • 上级要求上报三个月的业 绩报表 2H 急 • 周五业务会提前 IH 不急 • • • • 阅读内部刊物 IH 打电话给 12 客户 30 分钟 聆听电话留言 10 分钟 完成文件归档 IH • 不重要 人事部明天要上报新员工 试工期表现结果报告 案例分析 • 第四步问题与措施 第一象限:抓紧做;返回第二象限 第二象限:重点做;按计划有步骤做;为明天准备 第三象限:不花时间;少花时间;授权部下做 第四步 时间价值 = 工作价值 将 4 个象限时间合理的科学配置,将会遇到 15 项阻力。 15 项浪费时间的主要因素 控制 1 、电话打扰 2 、不速之客、顺便来访 3 、信息资料不全 4 、缺乏自我约束 5 、不善于拒绝 计划 1 、试图完成过多的工作或不切实际 的时间预算 2 、“消防救火”式或“危机型”管 理 3 、没有目标、优先次序、每日计划 4 、搁置未完成的任务 信息传递 1 、频繁的会议 2 、信息不足、或不清、或过多 决策 优柔寡断或拖延 组织 1 、混淆职责与职权 2 、办公桌杂乱无章 指挥 无效的授权 怎样处理并减少工作中的“救火”现象 (一) • 方法一 科学全面做计划 • 将易出现的问题在计划阶段做出预见, • 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 严格信息管理,尽量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 方法二 严格计划控制过程 • 明确计划控制点(尤其是关键控制点)设立控制检查人 • 检查计划进展情况,健全各类检查信息反馈表 • 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必要的应急计划。 怎样处理并减少工作中的“救火”现象(二) • 方法三 对已出现的“救火”问题 • 及时处理,不要拖延 • 及时总结,将例外问题转入例内管理 • 第六步 系统思维 面对变化的环境 应变能力要强 突出第二象限管理法牢牢抓 住关系企业持续发展,价值创造的大事,上下左右系统思维 步调一致 上 中 下 案例分析 • 第七步 有效运用工作日程管理表 • 将每天工作内容列入此表 • 分析每项工作的性质,排出优先次序 • 拟定处理对策 每日工作时间记录 打算今天完成( 1 )( 2 )( 3 ) 的工作 ( 4 )( 5 ) ) 时间 ( 6活动 次序 处理方法 1= 重要 + 紧急 委托 ___________ 2= 重要 + 不紧急 训练 _______ 去做 3= 紧急 + 不重要 下次要他提出建议 下次不同意做 4= 日常事务 集中 / 缩减 / 缩短时 8 : 00 间 · 其它 8 : 30 : 12 : 30 时间管理理论适用范围 第一代时间管理:备忘录,适用于小作坊、小店管理, 对突发事件无助 第二代时间管理:计划效率手册,但与工作价值脱节 第三代时间管理:当公司进一步扩大,管理范围扩大时,价值观的 问题,步调一致的问题突出了,所以,必须抓授权、抓规划。 第四代时间管理: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环境变化更为加剧。 · 靠远景管理:长远规划,环境变化更为加剧。 · 超越时空:展望将来,可持续发展。 · 人本管理:学习力、团队建设 · 系统思维: 5 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一) 1 、此事花多少时间—取决于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该项工作何时完工—取决于该项工作急迫性 2 、管理今天的时间—运用第 4 代时间管理, 4 象限管理法 管理明天的时间—运用第二象限大石头管理法 总结昨天的时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措施 3 、运用时间管理表记录你的时间 计算你的时间 平衡你的时间 分配你的时间 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二) 4 、集中时间,解决第二象限的重要事项 5 、善于运用零星时间,增加时间利用效率 6 、系统管理你的时间,善于用好别人的时间 7 、以人为本使用时间,主管在“人的管理”上要舍得花时间 8 、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工具,例如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时间利 用效率 4 . 决策与控制—产生信赖 •产生决策的最有效方法,冷静与细节 •获得实质控制的根本手段,寻找诉求要点 盛高咨询语录: 办法总是在问题之中,但它属于冷静和善于发现细节的人。 资本积累 市场竞争 知识经济 决策的思维: 控制的手段: 如何产生信赖: 问题多 / 市场因素多 / 关联 少 问题 对策 分析 表面解决了,但仅是表面 问题多 / 内部因素多 / 关联大 问题 对 原因(分析) 策 化) 制度 / 流程(调整优 问题少 / 关联性大 / 与战略的关 系问题 本质分析 对策选择 造 势 / 布局 / 解决 战略 / 文 化 / 理念保障 诉求点(控制点)的选择极 诉求点(控制点)的设计 诉求点(控制点)上提,通过科 为感性,往往依托为能人, 强化科学,依据流程、标 学的治理结构、决策流程设计, 最终以获得有限资源为目的 准,强调获取资源最大化 强调战略化资源配置,往往通过 上、下、左、右的延伸控制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价值观、理念的的统一 情感、人格魅力 标准、目标、结果 风格迥异,文化 / 信仰一 致 管控 手段 应用时机 关键技巧 教育 工作目标、下属角色或业务状况变化 当面对新员工时; 当你调到新的部门时; 清晰阐述对员工的期望, 指明具体目标。 指导 在第一次(如下属首次拜访客户、参加谈判、 认真倾听下属; 执行促销、参加高层经理会议等)之前或之 表示真诚的肯定; 后; 具体指出改善、修正意见。 当下属不清楚怎么做,寻求帮助时。 辅助 下属要去完成某项异常艰巨特殊任务; 当下属面临工作障碍或困境时; 激发有突出专长下属接受特殊任务时。 言辞鼓励,赏识专长,赞许其成就; 用行动支持,和下属在一起。 责备 当下属出错时(指教育、指导之后); 当下属遇到挫折、感到失望时 表示愿意倾听; 给予清晰、针对性的反馈。 愤怒 持续业绩不佳时; 对词教育、指导仍达不到期望时; 当下属不能与队友配合时 控制过激情绪; 真诚帮助下属认清其不良表现; 阐明不良行为或业绩危害后果; 陈述公司的经营原则。 案例:陈经理的薪酬推动策略 陈经理是一家知名外企的人力资源经理,近几个月,员工对于薪资的满意度 越来越低,并开始借助工会对资方施加压力。老总希望尽快解决此事,要求人力 资源部在两周内拿出方案并解决。 人力资源部开始与员工交流,并作了相应的问卷。通过调查,原因来自于: 1 、外部有企业存在高薪 2 、大家对于薪酬的知识较少 3 、大家对公司薪资 政策不了解。陈经理做了一个恳谈会的策划,同时让下属寻找专业公司对外部薪 酬做了一个调查。 在一个周末,公司的骨干和各级经理参加了人力资源部举办的 « 如何构建一 个合理薪酬体系 » 培训。在培训之后,专业公司将外部薪酬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讲 解。通过讲解,大家发现自己所了解的外部薪酬比较片面。在随后的恳谈会中, 陈经理回答了经理们尖锐的问题,并清晰地阐述了公司的薪酬政策。最终,会议 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随后,陈经理将会议中经理们有价值的意见以及自己的建 议整理后交给了老总。 一周后,老总做了批示,同意陈经理的建议并调整了个别岗位的工资标准。 问题: 1 、你会处理这个问题吗 ? 2 、陈经理抓住了哪些诉求要点,并如何应对的? 案例:抗美援朝战争中败军之将的可取之处 在三次战役结束后,美军已如惊弓之鸟,麦克阿瑟将军疲于奔命于 美国国内与国际的反对和指责中。而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马修 · 李奇微将 军却坚定不移踏踏实实为第八集团军恢复信心和战斗力而尽力筹措,但 苦于对于中朝军队的人数和兵力部署美方一直都不准确,无法参考。 李奇微具有优越的数理思维和冷静务实的精神,通过调阅八集团军 的阵中日志,他从“联合国军”与中国军队 3 次较量中整理出了一组值 得重视的数据: 美军第一次向鸭绿江边进攻,从 10 月 26 日— 11 月 2 日,历时 8 天,美败退,中国军队没有追击; 第八集团军第二次向鸭绿江边进攻,从 11 月 25 日— 12 月 2 日, 历时 8 天,美大败,占尽优势的中国军队又一次停止进攻; 1950 年除夕,中国军队向第八集团军发起了第三次全线进攻,战 至 1 月 8 日,中国军队又停止了,而胜利已唾手可得。 为何每次猛烈进攻的时间都是一个礼拜? 只有 3 种可能: 1 、巧合; 2 、他们不需要更大的军事利益; 3 、他们没有能力获取更大的军事利益。 事不过三,巧合可以排处;他们不要更大的军事利益,扯淡,傻瓜才不需 要呢!那只有一种解释:他们没有能力获取军事利益!李奇微得出结论:中国 军队不具备长时间进攻的能力! 显而易见,“联合国军”强大的海空优势,卡住了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 以至于他们不得不靠人力、畜力、沿着崎岖的山路,肩扛背驮以运送补给粮弹。 在紧张的攻击战斗中,中国军队的粮弹几乎完全靠士兵自身携带,一旦粮弹耗 尽,而补给又不及时,那么攻势也就不能持续。 李奇微在对他的对手生出由衷敬佩之余,也看到了这个强悍对手的致命弱 点:中国军队来势汹汹的凶猛进攻,无非是“礼拜攻势”而已;中国军队赖以 生存的供需补给,不过是“肩上后勤”而已。 于是,战争格局改变了! 摘自《开国第一仗》 5.解决问题—有效执行 组织好部属 工作 职责 职务 分析 职务 说明 关键 结果 具体 标准 主要 目标 目标 标准 · 时间管理 · 分主次 · 抓缓急 工作 目标 SMART 要求 行动 计划 目标 控制 目标 HRM 任务书 考评系统 · 绩效管理 · 绩效伙伴 · 在职辅导 授权 人的管理 年终 评估 团队管理 奖励 系统 发展 系统 · 考评目的 · 考评项目 · 考评技术 · 考评程序 有效解决问题(一) • 主管经理面对三大类问题 1 、发生型问题 2 、改进型问题 3 、设定型问题 • 传统解决问题的方法 1 、问题—对策(点) 凭以往的经验、知识加以解决 2 、问题—原因—对策(线) 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参考以往经验,定出解决步骤与方案,加以解决 3 、问题—建立模式—依靠团队力量—对策 问题的类型 目标导向 原因导向 昨天 · 发生型问题 问题 · 讨论 明天 今天 探索型的问题 · 设定型问题 · · 改进型 有效解决问题(二) • 全面解决问题方式 现状分析 ( 问题定义—问题发掘—问题确认 ) 对照目标,确定问题 原因分析 ( 避免局限思考 ) 对策拟定 选择最佳方案 实施方案 跟踪评价 再防发生 为什么经理们总是没有时间, 而他们的下属却总是没有工作?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经理正走在大厅时, 这时他看见一个下属 A 迎面而来。 •两人碰面时, A 打招呼道,“早上好。顺 便问一下,我们出了个问题。你看…… •经理说,“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让 我考虑一步,再通知你。”然后他就和下属 各自走开了。 为了经理不会忘记这件事 ,以后下属会将头探进经 理办公室,欢快地询问道 ,“怎么样了?”(这叫 监督) 现在我们分析一步刚才发生的一幕。他们两 个人碰面之前“问题”在谁的背上? 谁是上级 •员工在处理他与上司的关系时可以 有 5 个级别的主动性: 1 、等着被叫去做 2 、问应该做什么 3 、提出建议,然后采取最终行动 4 、采取行动,但马上提出建议 5 、自己行动,然后按程序汇报 •消除 1 级和 2 级, 这样下属就不得不学 习并掌握“完成工作 的方法”。 •减少“受下属制约 的时间”,增加自己 支配的时间。 •员工在处理他与上司的关系时可 以有 5 个级别的主动性: 1 、等着被叫去做 •利用增加的自由支配时 间确保各个下属确实具有 积极性 2 、问应该做什么 •你所做的事就是: 3 、提出建议,然后采取最终行动 确保每一个问题的检查程 序并在你的日历上标明。 4 、采取行动,但马上提出建议 5 、自己行动,然后按程序汇报 步 骤 第一步:与上级一起明确你的职责 第二步:与下级一起讨论职责的意义 第三步:制定书面计划 根本的解决之道——培养下属 •适合的人 •授权就是责任 •使工作完全地清楚 •最后期限的决定 •复查与训练 •为更多地授权打下基础 为什么不能“一竿子到底”? •要么所有的当事人都在等着你失败: 因为只有你失败,才显出他们在你这儿 是正确的! 6 . 沟通与授权—体现魅力 • 在沟通中体现能力,导引团队 • 在授权中获得赞誉,知人善任 成功学家卡耐基: 一个人的成功, 15% 来自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85% 靠他与别人相 处的方式方法。 沟通的品质决定你生命的品质。 尼采说: 人的一辈子都在寻找重要感! 如果你想要制造权力,凡事超越他们 ; 如果你要的是业绩,让他们超越你。 沟通与授权对于中高层管理者职业生涯的影响 结合产业 角色与定位 不仅仅是你的职位,关 键是你的影响力 沟通与授权 决策与控制 组织与计划 教练级 30-90 人 “ 兵帅”结合 15-30 人 亲历亲为、行动重于沟通 7-10 人 沟通与授权是其他方面获得有效执行的必须技能=影响力 中高层管理者的沟通技能 不耐烦的直线经理说:他们 看着我做的,难道还学不会? 一个教练把 一只蚯蚓。。。 酒精 水 正确理解沟通内 涵 • 达成双方的一致性;消 去彼此的差异,找出共 同点;双方在生理状态 或心理状态上,都能进 入一个共同的频道,达 成彼此的目的。 实现有效沟通 你的倾听 能力如何? 培养有效 倾听技能 有效沟通建议之一 实现有效沟通 • 有效倾听技能 — — — — — — 使用目光接触 赞许性点头 恰当的面部表情 避免分心举动手势 提问、复述或笔记 。。。。。 实现有效沟通 P: 权威教诲 A: 理智逻辑 C: 任性情感 双向互应 交流沟通 有效沟通练习之二 互应性沟通模式 P P P P A A A A C C C C 上级: 这任务一周 能完成吗? 下属: 如果顺利的话, 我想能完成的 下属: 主任,我不太 舒服,想请假 回去休息行吗? 上级: 可以,回去吧! 好好休息!留下 的事明天做好了 交叉性沟通模式 P P P P P P A A A A A A C C C C C C 下属: 主任, 这次加薪 有我吗? 上级: 下属: 甲: 乙: 经理: 老王,下班 哎呀,不行,这事你怎么 你少来指手 任务都完成 后你能否留 我晚上有事,这么不负责 画脚,你自 不好,还谈 一下,处理 你怎么老找 任,你得重 己管好自己 什么加薪! 一件紧急事 我呢? 新做过! 就是了! 实现有效沟通 距离、表情 姿态、服饰 。。 语言体态 有效配合 有效沟通建议之三 专题:关注沟通中的形象 • 命题: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提高你的可信度,改善沟通效果 • 属于形象的内容: • • • • • • 长相(先天的,一般不能改变) 衣着 发式 表情、动作 后天的,可以改变 语言的运用 语气、语调运用 建议: 与人沟通之前(演讲、答辩、主持会议)要作好充分的形象准备,包括语 言的运用、动作、表情、衣着、发式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形象准备。 专题:调适你的人际距离 朋 友 距 离 亲密距离 社 交 距 离 公众距离 实现有效沟通 上级、下级 同事、部门 上下前后 左右互通 有效沟通建议之四 专题:与上司(老板)沟通 & 基本原则 : • 了解上司意图 • 表现你的支持 • 寻求上司反馈 • 迎合上司风格 • 洞悉上司弱项 • 维护上司尊严 案例:沟通也有风险! 你是市场部的助理,从大学毕业已有三年。 你的部门经理是初中毕业生,很有闯劲,但由于 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原因,在管理过程中,还 是运用经验式管理方法。比如在激励方面,过于 注重过程导向,却忽视结果导向。你曾与经理谈 起过自己的想法,建议从结果导向对员工进行考 核激励,但经理好象没有反应。对此你感到很不 满,于是,你希望与公司的经理经营的副总经理 作沟通,但究竟是否合适?如何与副总经理沟通? 请你帮助他想想,设计个办法。 与上司沟通程序 • 目标确定:取得上司认可,并以事件为导向, 并不让上司给自己“穿小鞋”。 • • • • • 客体策略:上司背景、偏好、思维方式等。 主体策略:适当的自我定位。 信息策略:传递信息的内容。 渠道策略:合适的沟通渠道。 环境策略: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 人力资源经理面对的十大工作关系 效 果 上 / 级 效 益 竞争 / 公平 十大 工作关系 属 同 内 部 / 外 部 员 工 / / 服 务 下 事 局部 / 全局 决策 / 执行 管 理 下属的沟通: 企 业 指导—反馈、考核、在职辅 导、 培训 理解—倾听、让部属倾述 指示—清楚指令、健全渠道 反馈—及时定期给部属反馈 协调—沟通、调解、解决冲突 同级的沟通: 尊重—多倾听对方意见,重 视对方意见 合作—主动提供信息,沟通 本部属情况 管理人员的授权技能 • 授权概念: 上级将权力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监 督下,有相当的行为自主权。 • 授权目的: 提高部属的主观能动性 可使气氛和谐 部属可得到发展机会 可达到优势互补 对部属的激励和信任 可提高部属的责任心 本人生产力可得到延伸 可以授权的工作 • 日常工作及需要专业技术型工作 • 收集事实与数据 • 可以代表其身份出席的工作 • 某些特定领域中的决定 • 监管项目 • 准备报告 不可授权的工作 • 人事问题(如激励、保持士气) 发展及培养部下 • 下达目标 • 解决部门间的冲突 • 维护纪律和制度 • 授权不授责任 • 无可授权的人则不授权 • 任务的最终职责 管理人员的授权技能 & 经理授权 6 步骤: 1. 评价授权风险收益 2. 下级理解接受准备 3. 采取目标定势授权 4. 放手信任下属工作 5. 跟踪检控工作进展 6. 授权事毕成果评估 任务目标 • 说明任务内容、细节、完成期限及所需资源。 • 说明你所期望的成果。 • 允许部属自行决定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 • 确定部属已了解任务要求。 进度监控 • 在部属进行任务中,不作任何干涉。 • 如果你同意部属所设定的成果目标,则应鼓励部属按照他们自己的方 法去进行任务。 • 保持警觉,留意可能出错的迹象,但应能容忍一些轻微的错误。 • 随时准备提供给部属建议及鼓励。 • 鼓励非正式的讨论。 • 与工作细节保持距离。 成果评估 任务结束时,要检讨是否已达成预期成果。如果是,应给 予适当的赞赏,肯定下属的努力。如果未能达成预期成果,则应检讨。 应确使每一个有关的成员都能从经验中学到教训。尽可能不要 在上司、同事及众人面前责备下属。记住,不管你是授权给何人去做, 你都必须担当成败全责。 思考: & 为什么管理者不授权? 管理者的授权技巧 & 授权中的误区: 一、不肯授权: 1 、认为自己能干,部下能力经验不足当任 2 、怕授权太多会威胁到自己在组织的地位 3 、管理者权欲太大,被人请示时的虚荣感 4 、任务重要性和紧迫性或机密性必须亲为 。。。。。。 二、授权偏面: 1 、授又不授 2 、重复授权 3 、越级授权 第 3 讲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软” “硬”技能 1 、“硬”技能的获取 2 、“软”技能的提高 管理人员的硬技能 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公司运营的直接掌控者和责任承担 者,没有过硬的技能往往会功亏一篑。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 职业化分工日 益细化,硬技能的要求也随之愈来愈重要。 作为硬技能,我们有 时也可以定义为技术技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 • • • • • 专业技能(财务、营销、人力资源、采购) 职能战略设计 目标管理 硬技能主要帮助中高层管 理者在职责与资格方面进行了有效的 绩效管理 界定,该方面的技能获取主要以知识 项目管理 结构的调整和再学习便可获得 流程管理 。。。。。。 管理人员的的软技能 软技能,我们有时也可以定义为中高层管理者的魅力技能,中 国需要 具有职业化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但更多为市场接受并能获得职业成功 的经理们恰恰不是在硬技能方面如何的出色,而是在软技能方面的成功 表现。因此,软技能也称为经理人的“黄金技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 • • • • • • 自我与团队管理 时间管理 沟通、授权管理 创新管理 职业生涯辅导 会议管理 危机管理 。。。。。。 软技能主要帮助中高层管理 者在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进行了要求, 但该方面的能力是决定性的。以往获取 需要经验和悟性,而目前主要以实践、 体验和再学习便可获得。 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与知识之间, 几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 的重要的资源,唯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 成果 。 有效的管理者的共同特征:具有做正确的事情的能 力。有效性是一种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 —— 彼德 · 德鲁克 《有效的管理者》
89 页
538 浏览
立即下载
【统筹分析】人力资源常用数据分析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分析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 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1.5 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2 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3 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 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HR 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 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 天 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 x 当月有效工作天 x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备注: 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 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S B \8 k1 i9 @" @. 人力资源季(月)报表统计指标汇总: * L$ E" r2 \: n9 一、人员数量指标 1、按行政单位划分(总部、区域)与编制对照; 2、按性质划分(职能部门); 3、按时间划分(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平均人数-例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 数)/2); 4、按职务划分(经理级、主管级、文员及员工级) 二、人员素质指标 1、学历分布(本科以上、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平均教育年限; 2、年龄分布(20 岁以下、20-29 岁、30-39 岁、40 岁以上);平均年龄; 3、通常统计人员素质指标时,与人员数量指标结合进行二元组合统计。 三、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1、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四、劳动生产率指标: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销售额/报告期平均 人数*100%; 五、劳动报酬指标 : 1、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一般按某个范围统计-总部、区域、城市公司); 2、薪金占人力资源成本、销售额比重; 3、固定与变动薪酬比,用于衡量激励水平; 4、薪金范围分布(某一薪金级别人数分布)。 六、人员流动指标 : 1、流失率=报告期流失人数/报告期平均人数*100% 2、同批雇员留存率及损失率(通常用于衡量核心员工的稳定性,)留存率 =留下人数/ 初始人数*100%损失率=损失人数/初始人数*100% 3、流失人员工龄分布 4、流失人员原因统计分布 5、新进员工比率=报告期入职人数/报告期平均人数*100%(通常与流失率比较,用于 衡量员工流动) 七、其他人事业务指标招聘人次、调配人次、晋级人次、招聘来源 统计、培训人次、培训费用、招调员工数等应增加人员结构的分析, 例:管理人员、职能人员、技术人员等等。
3 页
868 浏览
立即下载
一篇文章读懂人力资源三支柱体系(COE)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 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 HR 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 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 角。 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 HR 自身要转型。 1.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人力资源部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为此,人力资 源部需要重新定位,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运作模式是 按功能块划分(例如薪酬、培训等)的——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 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在这种模式下,公司越长越大,HR 却高高在上,离业 务越来越远;中基层业务主管和员工需要 HR 支持,却很难获取;HR 往往只对上不对下, 政策缺乏业务所需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业务主管更多感受到的不是价值而是管控; HR 大 量时间聚焦在事务性工作上,不能对业务主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不能提供业务需要的 客户化、集成的解决方案。 HR 要提升效率和效能,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 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人力资源转型的需要。 2. 人力资源部从混合模式向三支柱转型 人力资源转型,简单来讲就是将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实践证明,这种运作模式能够显著 提升 HR 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 HR 三支柱模式,见下图: 像业务部门一样运作,人力资源部首先要回答的是我的客户是谁,需求是什么?从上图来 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内部客户(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间接实现外部客户需求的 满足。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 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 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及变革管理 等方面的支持; 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所需的咨询、辅导及工具、数据支持; 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例如劳动合 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 1 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 3 类客户的需求高度 标准化,第 2 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 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 为此 HR BP(Business 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这一角色定位于业务的合作伙伴,针对内部 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 HR 贴近业务需求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 HR 各领域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 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 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 COE 的角色定位于领域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 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 HR 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 HR BP 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 HR BP 和 HR COE 聚焦在战略性、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 解脱出来。同时,HR 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 模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 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HR SSC 是 HR 标准服务 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 BP 和 COE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 并对客户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3. 人力资源转型的价值 总而言之,HR 向三支柱转型的价值在于: 1)提升 HR 效能: HR BP:贴近业务配备 HR 资源,一方面提供统一的服务界面,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另 一方面“将指导员配到连队”,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政策落地提供组织保障; HR COE:建立 HR 专业能力,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有效性,并为 HR BP 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2)提升 HR 效率: HR SSC: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服务,使主管和 HR 从操作性事务中释放出来,提升 HR 整体服务效率; 4. HR BP:业务的合作伙伴,确保 HR 业务导向 4.1 HRBP 的角色和职责 战略伙伴:在组织和人才战略、核心价值观传承方面推动战略的执行 解决方案集成者:集成 COE 的设计,形成业务导向的解决方案 HR 流程执行者:推行 HR 流程,支持人员管理决策 变革推动者:扮演变革的催化剂角色 关系管理者:有效管理员工队伍关系 HR BP 往往贴近业务进行配置,通过“指导员配到连队”,确保管理人员得到有效支持。业 界往往根据 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BP;不同的组织 HR 对业务的支持程度和业务的复杂 度不同,BP 服务率存在差异,详见下表。 4.2 在中国实施 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 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 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本公司的 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是 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选拔和使能优秀的 HR BP: 如前所说,HR BP 既需理解业务,又要掌握通用的人力资源知识。在业界实践中,选拔和 使能 BP 有两种路径:一是从 HR 群体中选拔有全面 HR 知识,具备咨询技能和影响力的人 才,并通过在岗实践提升业务敏锐度;另一种是从业务主管中选择有成功人员管理经验的 人才,并通过系统的使能方案提升角色认知和人力资源技能;这两种模式就像爬喜马拉雅 山一样,可以从南坡爬,也可以从北坡爬,都可能成功。前一种模式在业界更普遍,后一 种模式更适合存在 HR 和业务职业转换土壤的组织; 2. 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 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 HR BP 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 老路来要求 HR 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 HR BP 的角色,会做什 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多企业因为 HR BP 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 始推行 HR BP 时,笔者建议 HR BP 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 HR BP 当成是自 己人,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挥 HR BP 的作用; 3. 帮助 HR BP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 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 3~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 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他们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 在 BP 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 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 中心。 5. HR COE:HR 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 5.1 HR COE 的角色和职责 设计者:运用领域知识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 HR 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持续改进其有 效性 管控者:管控政策、流程的合规性,控制风险 技术专家:对 HR BP/HR SSC、业务管理人员提供本领域的技术支持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 HR COE 需要为不同的 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其中,总部 COE 负责设计全球/全 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 COE 则负责结合地域/业 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 COE 设置可以实现在全公司一致的框架下,允许业务所需 的灵活性。 5.2 在中国实施 HR COE 的关键成功因素 COE 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 HR BP。HR COE 推行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 下几点: 1. HR COE 和 BP 形成沟通闭环:HR 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如果 HR COE 和 HR BP 的沟通不畅,将无法确保 HR 政策支持业务发展。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 习惯,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形成闭环: 1)年度计划时,和 HR BP 共同完成规划; 2)设计时,将 HR BP 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 3)实施时,指导 HR BP 进行推广; 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求 HR BP 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 HR COE 能力的提升: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要在本领域精深的 专业技能。对中国企业来说,HR 团队通才居多,专才不足,部分专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 法在内部培养人才。为了快速提升 COE 团队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 buy, borrow 和 build 三 管齐下,即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 COE 专家(buy),和领先的顾问公司合作(borrow)及选拔 有设计经验的专才加以培养(build)。除了人员能力,COE 的能力提升还需要提升管控 (governance)、政策(policy)、流程(process)、方案(program)及 IT 应用等硬件系统的综合 改进,这往往是一个漫长的、需要耐心的过程; 3. HR COE 资源的共享: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职 COE 专 家,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高度割 裂,难以实现一致性。因此,必须实现 COE 资源的共享。Aon Hewitt 的全球调研也支持这 一观点,和 HR BP 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 1 名 HR BP),但是 COE 往往是几千名员工 才能配备 1 名 COE 专家,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 COE 团队是不现实的。基于 Aon Hewitt2009 年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如事业部/区 域)设置 COE,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 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汇报关系, 中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都配备 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决心和行 动,需要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6. HR SSC:HR 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6.1 HR SSC 的角色 员工呼叫中心:支持员工和管理者发起的服务需求 HR 流程事务处理中心:支持由 COE 发起的主流程的行政事务部分(如:发薪、招聘) HR SSC 运营管理中心:提供质量、内控、数据、技术(包括自助服务)和供应商管理支持 HR SSC 是 HR 效率提升的驱动器,其使命是为 HR 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 最佳的 HR 共享服务。为此,HR SSC 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 0 层-网络自助服务: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 HR 问题和完成 HR 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66%的问题; 第 1 层-HR SSC 服务代表: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 HR SSC 代表将解决涉及领域较 为宽泛的一般问题,他们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问题处理;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28%的问 题; 第 2 层-HR SSC 专员:在这一层,升级到第 2 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 HR 领域掌握专业技能 的 HR 专员负责处理,本地 HR 和/或 HR BP 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 通常可以处理 5%的问题; 第 3 层-HR COE:升级到第 2 层的复杂查询,由 COE 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在这一层需要 处理的工作量不应该超过 1%。 6.2 在中国实施 HR SSC 的关键成功因素 1.逐步转移,最小化风险:如前文所说,HR SSC 无法一夜建成,在过渡期,很多企业的 HR COE 和 HR BP 仍要承担事务性工作,导致 HR 业务模式的转变遭到很多质疑。解决这个 问题的方法是在 HR COE 和 HR BP 中设立过渡性的岗位,他们专职承担事务性工作,并根 据 HR SSC 业务转移的进程,逐步实现人员转移; 2.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中国的员工更加习惯于“面对面”(high touch)而非“自助 式”(high tech)的服务,主要原因是 IT 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为了达到领先公司的效率 水平,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并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转变服务目标群体 以面对面为主的服务获取习惯; 3.正确选择 SSC 服务范围:并不是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适合纳入 HR SSC(这也意味着并 非建立了 SSC 后,COE 和 BP 仍会有少量的事务性工作)。适合纳入未来 HR SSC 的工作往 往具备量大、事务性、容易标准化/集中化、能够清晰定义并文档化、要求高合规性、可自 动化处理、能量化等特性;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工作就不适合放到 HR SSC 中运作; 4.选址:成功的选址事半功倍。在制定选址决策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如下 4 个因素: 1)规模效益:集中运作的 HR SSC 可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管理难度;如果公 司存在其他共享中心,共址建设,成本更低; 2)人才:需要重点考虑可供选择人才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语言能力(全球运作公司尤 为重要)、离职率和工资成本等; 3)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质量、电力质量和稳定性、房产等; 4)业务展望:业务开展难易度,政治和自然灾害、税收、7*24 小时运营、数据/IP 保护、 供应商成熟度等。 7. 人力资源转型实施路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力资源部门实现真正的“三支柱”转型至少需要 5-8 年时间,其 中涉及的 HR 的组织结构调整,HR 共享服务中心建设,HR 流程再造,HR IT 系统集成和 HR 能力提升等。从业界实践来看,人力资源转型之旅往往遵循一套系统的模式,见下图: 1. 早期更加关注“建立基础”:包括初步建立 BP、COE 和 SSC 的角色,加快建设共享服务 中心;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需要加强 IT 系统在区域层面的集成等; 2. 中期更加关注“强化核心”:包括三支柱角色的持续优化,提升 SSC 事务性流程的精益 化运作水平以及价值增值流程的专业度,实现 HR 门户系统集成等; 3. 后期更加关注“聚焦领先”:包括关注带来业务结果、端到端的流程整合和全球 IT 系统 集成等。 当然,不同的企业业务紧迫度和 HR 成熟度不同,实施策略存在千变万化——有的更关注效 率提升,有的更关注效能展现——如何平衡业务“速赢”和夯实“基础”是人力资源总监必须 把握的艺术 。 HR 资源库 https://shop100977998.taobao.com/
8 页
464 浏览
立即下载
【销售分析】销售数据分析方法
销售数据分析—— 让事实说话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2— 管理工具名称 让事实说话——销售数据分析 —3—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4— 基本介绍 基本概念: -销售数据分析方法是提供了对客户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 从而为制订有针对性和便于实施的营销战略奠定 良好的基础 . 工具用途: -在为客户提供营销战略类咨询服务时 ,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从产品线设置、价格制订、渠道分布等多角度刨析客 户营销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为制订有针对性和便于实施的营销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 工具出处 -该工具为原创 —5—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6— 销售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步骤—总体流程 1 2 与客户进行 沟通 , 了解 基本信息 明确所需的 销售数据 •与客户进行沟 通 , 明确数据 分析的主要方 向和重点 , 获 得客户高层对 数据分析的支 持和重视 . •依据对行业特 性的分析提出 需要客户提交 的销售数据 ; 3 4 5 数据搜集 数据分析 •对客户的数据 进行搜集和整 理 •依据价格 , 产 品线 , 渠道等各 个方面对客户 销售数据进行 分析 , 并形成相 关的分析图表 形成销售数 据分析报告 •最终形成优化 后的 KPI —7— 销售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步骤 1 2 整体销售分析 销售额 / 销售量; 季节性分析; 产品结构; 价格体系 3 区域分析 4 产品线分析 区域分布; 产品(系列)结 重点区域 构分布; 分析; 区域销售 异动分析; 产品—区域分析 价格体系分析 5 销售数据总 结及建议 价格体系构成; 价格 - 产品分析; 价格 - 区域分析; 区域—产 品分析 —8— 整体销售分析 •销售额 / 销售 量 分析近几年的总体销售额、量,与行业标准相比较。从而分析企业的业绩状况并判断企业 的业绩变化类型 •季节因素 依据行业销售淡旺季规律,与销售数据中的销售行程进行对比,分析淡旺季发展规律;可 以为客户提供渠道压货规划及生产运做规划 •产品线 通过总体产品结构分析,了解整体产品结构分布和重点产品表现 •价格体系 通过总体价格结构分析,了解企业的优势价位区间,提供价格结构调整的合理性建议 —9— 区域布局分析 •区域分布 分析企业的销售区域及各区域的表现,检索重点区域、发现潜在市场 , 提出客户下阶段区 域布局策略 •重点区域分析 对重点区域的营销状况予以重点分析,解析该区域的发展走势和结构特点 , 为未来在重点 区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区域销售异动 分析 对增长或者下跌明显的区域予以重点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 以期避免潜在的威胁或者抓住 机会 • 区域—产品 分析 将重点区域中的产品结构进行时间上的横向对比,进行多要素复合分析 — 10 — 产品线分析 •产品线结构分 析 分析产品系列和单产品结构分布,检索重点产品发展趋势及新产品的市场表现 •重点产品分析 针对重点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产品改进意见 •产品 - 区域分 析 通过对产品的销售区域分布的分析,区分战略性产品 / 战术性产品、全国性产品 / 区域性 产品 , 为产品线的划分和进一步细化提供参考 — 11 — 价格体系分析 •价格体系分析 划分出符合实际的价格区间划分标准,寻找主导价位 •价格 - 产品分 析 主导价位区间的趋势分析,主导价格区间的产品构成以及发育状况,分析主导价位产品成 长空间 •价格 - 区域分 析 各区域的价位构成分析,寻找各区域的主导价格以及价格层次的产品线战略分布 — 12 —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 13 — 操作要领与经验 对客户提交数据的要求应该符合行业的特性 , 一般说来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 销售日期、销售区域、销售地点、经销商、渠道 分类、产品系列、产品名称、产品价格、销售额、销售数量 客户提交的数据一般应该为 Excel 格式或者 dbf 格式 在分析之前一般应该和客户对一些相关背景进行探讨和沟通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客户基本信息:包括客户市场状况和重点区域(重点销售区域、重点关注区域)、重点产品(主要销售产品、重点关 注产品、产品定位、产品类型、客户对主要产品的评价等),以便在数据分析中抓住重点 ; 目前发展阶段:了解客户的发展历程,便于在数据分析中对数据反映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竞争态势:了解客户的主要竞争产品以及客户与主要竞争产品的竞争势态,便于对数据中反映的市场状况进行判断; 本次数据分析的用途:在数据分析中各项内容全部展开在时间和精力上有很大浪费,提前预知数据分析的用途便于抓 住重点方向进行工作 ; — 14 —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 15 — 销售数据分析案例 案例名称: 项目团队: 主要成果:通过对客户销售数据的分析 , 揭示客户在营销要素中存在的问题 , 并为后期的营销战略规划提供了直接 的数据支持 . — 16 — 整体销售分析—销售额 / 销售量 70000 通过对销售额和销售量的增长趋势的 把握,可以找出客户增长或下滑的本 质;如销售额增长大于销售量增长, 说明增长主要来源于产品平均价格价 格的提高,它反映了市场平均价格的 提高或者是客户产品结构升级 , 即结构 性增长;反之,为容量性增长。 万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2004 销售金额 2005 销售量 — 17 — 整体销售分析—季节性趋势 7000 6000 很多的消费品行业存在明 显的季节性趋势;根据行 业规律,为企业提出生产 运做及渠道供货的的合理 性规划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05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4年 — 18 — 整体销售分析—产品结构 a t am bf by cr dk ed ew b u an bg bz cs dl ee ex c v ao bh ca ct dm ef ey d w ap bi cb cu dn eg ez e x aq bj cc cv do eh fa f y ar bk cd cw dp ei fb g z as bl ce cx dq ej fc h aa at bm cf cy dr ek fd i ab au bn cg cz ds el fe j ac av bo ch da dt em ff k ad aw bp ci db du en l ae ax bq cj dc dv eo m af ay br ck dd dw ep n ag az bs cl de dx eq o ah ba bt cm df dy er p ai bb bu cn dg dz es q aj bc bv co dh ea et r ak bd bw cp di eb eu s al be bx cq dj ec ev 从产品结构看主导产品和产品成长合理性,企业的利润源和销售量是否对应, 初步判断企业未来产品规划的调整方向。 — 19 — 整体销售分析—价格体系 7000 万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下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80 -85 -90 100 上 以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5 80 85 5- 元以 元 9 5 0 10 2004 2005 2006 从价格结构看产品分布合理性,也可以判断目前企业现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是否一致; — 20 — 区域分析—区域分布 张家口 唐山 天津 西北 保定 北京 沧州 邢台 石家庄 山西 山东 秦皇岛 地内 内蒙 廊坊 河南 邯郸 东南 东北 保定 北京 沧州 地内 东北 东南 邯郸 河南 山东 山西 石家庄 唐山 天津 西北 邢台 张家口 廊坊 内蒙 秦皇岛 企业的销售区域分布看企业市场分布的合理性;企业区域布局与整体战略目 标的一致性;明确下阶段企业区域布局的规划方向; — 21 — 区域分析—重点区域分析 各办事处产品比重 省内各办事处比重 四川办事处 13% 川 北 1% 泸州 72% 义岸 4% 成都 10% 泸州 四川办事处 川 北 义岸 成都 成都 义岸 川 北 四川办事处 泸州 0% a j 20% b k c l 40% d m 60% e n f o 80% j p h q 100% 其它 r i 小计 从重点区域的产品比重、区域内市场分布、价格区间分布等元素来看重点 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升的方向; — 22 — 区域分析—区域销售异动分析 万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a b c 2004 d e 2005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存在异动的产品或区域;并分析异动发生的原因; — 23 — 区域分析—区域 - 产品分析 2005 2004 0% 10% a 20% b 30% c 40% d 50% 60% 70% e f j 80% 90% 100% 其它产品 从区域内的产品动态来看区域内产品的组成变化,即区域的产品适应性,从而发 现潜力产品、老化产品等。 — 24 — 产品线分析—产品线结构分析 t s r 2004年 q 2005年 p o n m l k j i h g f e d c b a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万 通过产品的构成来看企业的产品增长状况,从产品的动态来探寻企业产品的提升 方向和企业增长的产品开发方向。 — 25 — 产品线分析—产品 - 区域分析 b a 四川 贵州 河北 山东 重庆 广西 云南 湖南 江西 江苏 开发产品 常规产品 0% 20% 40% 60% 80% 100% 湖北 武汉 河南 天津 陕西 宁夏 山东郎泉 辽 宁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福建 浙江 上海 广东 深圳 北京 通过产品的区域分布分析来看产品的区域适应性和区域的产品特性, 从而探寻区域产品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的区域选择方向。 — 26 — 价格体系分析—价格体系构成 万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下 0元 50元 00元 50元 0元 以上 0元 0元 70元 90元 10元 3 0 3 5 以 1 1 2 2 3 元 -1 000000元 10 30 50 70 1 3 5 0 5 0 10 90 1 1 1 2 2 3 2005年1-10月 2006年1-10月 从产品的价格构成看客户产品的产品组成和分布合理性。 — 27 — 价格体系分析—价格 - 产品分析 价格 118 元 39 元 28 元 11 元 380 元 130 元 65 元 35 元 20 元 10 元 0 元 A 系列 A 系列 B 系列 G 系列 B 系列 C 系列 H 系列 C 系列 D 系列 E 系列 I 系列 D 系列 全局图 F 系列 J 系列 K 系列 L 系列 检索重点产品的价格分布,从产品和价格的联合分析看产品的价格区间分布 合理性,从中探寻产品的价格和市场开发的成长空间 — 28 — 价格体系分析—价格 - 区域分析 内蒙外区域2005 内蒙外区域2004 巴盟外内蒙区域2005 巴盟外内蒙区域2004 巴盟2005 巴盟2004 0% 5元以下 10% 5-10元 20% 30% 10-20元 40% 50% 20-50元 60% 70% 80% 50-100元 90% 100% 100元以上 从区域的价格分布来看产品的提升空间,即不同区域的价格构成合理性,从 中分析市场提升的空间和方向。 — 29 — End — 30 —
30 页
480 浏览
立即下载
华彩咨询—杭挂集团—报告审批管理考核办法
杭挂企业管理制度 ————————————— ★ —————————————— 报告审批管理考核办法 QG/HG01.001—2005 2005 年 12 月 30 日发布 杭挂机电有限公司 1 目的 1.1 为精简并规范公司各类报告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适用范围 2.1 本办法适用于总部各职能部门和子公司上报总部领导审批的报告、子公司上报总部职能 部门审批的报告。 3 术语 3.1 审批报告是指需要领导或上级部门审批的请示、报告、计划和通知等文件。 4 职责 4.1 运行管理中心作为总部处理关于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公文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总裁办公室作为总部处理与经营管理无关的其他公文的归口管理部门。 4.3 报告报出部门或公司负责对未及时完成会签和审批的责任人与责任部门提出考核意见。 4.4 总裁办和运行管理中心是考核的执行部门,依据《报告审批管理考核办法》执行考核。与 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内容由运行管理中心进行过程监控与结果考核,其它工作由总裁办进 行监控与考核。 5 管理内容和规定 5.1 报告会签 5.1.1 报告中凡涉及到其它部门或公司的问题,主办方应当主动与相关部门或公司协商、会 签。 5.1.2 总部职能部门的审批报告,如需其他有关部门(公司)会签,必须经主办部门领导 核稿完毕后,才能会签,各会签部门要签署明确的意见。 5.1.3 子公司的审批报告,如需该子公司内部有关部门会签,必须在本子公司内办理完审 核手续后,才能报出会签。 5.2 报告的签批 5.2.1 各级领导审核、签发公文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主批人要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 名和审批时间;其他审批人签阅,视为同意。签批公文要用蓝、黑色钢笔,不得用圆珠笔。 5.2.2 公司的内部报告原则上由分管的副总裁签发;涉及其他副总裁分管的工作,应经相关 副总裁会签后再签发;属于本公司重大问题的,由分管的副总裁审核后送总裁或常务副总裁 签发,有些文件可由总裁办主任根据公司领导的授权或公司会议的决议签发。 5.2.3 公司上报外部的公文,由总裁签发,如总裁外出时,由常务副总裁或主管副总签发。 5.3 批复时间 5.3.1 特急报告要在 4 小时内完成批复。 5.3.2 紧急报告要在 1 个工作日完成批复。 5.3.3 普通报告要在 1-3 个工作日完成批复。 5.4 各部门、子公司应设兼职文书负责报告的传递,人员报总裁办、运行管理中心备案,并 由总裁办定期组织培训。 6 考核 6.1 普通报告由报告报出部门或子公司对没有按时完成会签和审批的责任人提出考核意见与 报告审批记录,由总裁办或运管中心对责任人给予按延期时间 50 元/天的处罚。 6.2 紧急报告由报告报出部门或子公司对没有按时完成会签和审批的责任人提出考核意见与 报告审批记录,由总裁办或运管中心对责任人给予按延期时间 100 元/天的处罚。 6.3 特急报告由报告报出部门或子公司对没有按时完成会签和审批的责任人提出考核意见 与报告审批记录,由总裁办或运管中心对责任人给予按延期时间 100 元/小时的处罚。 6.4 以上报告未能及时审批造成企业损失,将保留进一步追溯、索赔的权力。 7 本办法自二 00 六年一月一日起实施,由运管中心编制并负责解释,原有相关规定 同时废止。 8 附件 附件一:报告审批记录表 附件二:报告会签单 附加说明: 本规定提出部门:运管中心 本规定归口部门:运管中心 本规定起草人:龙韬 本规定审核人: 本规定批准人: 本文件使用范围:各职能部门;各子公司、事业部。 附件一 报告审批记录表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报出单位 签收单位 签收时间 应完成审批时间 200 年 月 日 时 分 200 年 月 日 时 是否完成审批 实际完成审批时间 延期完成时间 签收人 催办人 责任人 延期原因: 200 年 月 日 时 注:表格内容字体均为小四号宋体 附件二 报 告 会 签 单 会签部门或公司 会签人签名 会签日期 标题: 部门: 备注: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领导批示: 注:表格内容字体均为小四号宋体 会签意见:
5 页
761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
197
198
199
...
213
214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COE HRBP SSC 三支柱工作分配详表
14118 阅读
18 页
领导力模型(维度指标表格)
12352 阅读
6 页
薪酬设计十二步
1441 阅读
27 页
业务策略及年度干部述职评审方案
747 阅读
5 页
亮丽简约风人力资源部工作年终总结报告
1546 阅读
3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