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华为公司绩效与薪酬管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RM 模式,绩效与薪酬管理 内容提要 华为概况 华为 HRM 模式 华为薪酬管理 a 华为绩效管理 华为面临的问题 1. 华为概况 外文名称: HUAWEI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1 成立时间: 1987Click 年 to add title in here 总部地点: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总裁:任正非 董事长:孙亚芳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宣传语:华为,不仅仅是世界 500 强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 (一)经营范围 (二)品牌承诺 & 品牌特质 华为技术 有 限 公 司 概 况 (三)治理架构 (四)发展历程 (五)公司财务状况 (一)经营范围 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 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 、传输网络、无线及有 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 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 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 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 提供硬件设备、软件、 服务和解决方案。 (二)品牌承诺 & 品牌特质 • 品牌承诺: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 活,提升工作效率 • 品牌特质: 1. 以客户为中心 2. 奋斗进取 3. 创新 4. 全球化 5. 开放合作 6. 值得信赖 (三)治理架构 轮值 CEO 制度 2004 年,华为创建了 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 这一集体决策机制,并开始由八位管理层轮流 担任 EMT 主席,每人轮值半年。 2011 年底,华为又 开始执行在董事会领导下的 CEO 轮值制度。轮值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EO 在轮值期间是公司的最高行政首长。 to add title in here 轮值 CEOClick 制度,来自一本书中的想法——《会飞的 水牛》( Flight of the Buffalo ),作者是美国人(詹 姆斯 · 比拉斯科和拉斐尔 · 斯特耶)。书中的理论和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迁徙鸟类如何飞越大西洋有关——它们总是排成人字 型,但带头的并不总是同一只鸟。也就是说它们会更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换位置,轮流带领整支队伍飞越海洋。 (四)发展历程 1987 年 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95 年 销售额达 15 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8 年 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1999-2005 年 在印度、瑞典、美国设立研发中心, 2005 年海外 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华为 2 6 2006 年—— 2012 年和全球 33 个国家的客户开展云计算合 作,并建设了 7 万人规模的全球最 大的桌面云 公司财务状况 人民币百万 元 2012 ( USD Million ) 2012 2011 2010 2009 销售收入 35353 220198 203929 182548 146607 营业利润 3204 19957 18582 30676 22241 营业利润率 9.1% 9.1% 9.1% 16.8% 15.2% 净利润 2469 15380 11647 24716 19001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是对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 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学术界一般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把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 1. 人力资源规划; 2. 招聘与配置; 4. 绩效管理; 5. 薪酬 Click3. to培训与开发; add title in here 福利管理; 6. 劳动关系管理。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 华为企业文化 2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原则 3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 - 军事文化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14 狼性文化 学习和创新 敏锐 嗅 觉 狼性文化 进攻 精神 不屈不饶、永不疲倦 集体奋 斗 意 识 团结 床垫文化 艰苦奋斗 的 工作作风 床垫 文化 锲而不舍 的 工作态度 兢兢业业 的 工作奉献 在每个开发人员的办公桌下都有一个床垫, 一旦需要加班加点,就睡在公司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则 公平 基本原则 公 正 公 开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建立基于价值链循环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要素 牵引 价值评价 ① 统一价值观 ② 明确价值创造要素 ③ 通过培训、招聘等 挖掘、提升 能力 ④ 通过无依赖的市场 压力传递, 使内部机制 永远处于激 依 ①KPI 指标 ② 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 ③ 绩效、品德、态度等全方位考核 据 改 进 激励与回报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① 效率优先 ② 按劳与按资结合 ③ 分配依据:责任、 绩效与工作态度 华为招聘之道 招聘 原 则 1. 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2. 强调“双向”选择 3. 坚持条条都有针对性的招聘策略 4. 招聘人员的职责 = 对企业负责 + 对 应 聘者负责 5. 用人部门要现身考场 6. 设计科学合理的应聘登记表 7. 人才信息储备就是给企业备足粮草 招聘 途 径 1. 现场招聘 2. 网络招聘 3. 内部招聘 华为招聘之道 近年华为招聘人数 就当前经济形势下,华为公司控制社会招聘,只招聘相对有 经验的人才,校园招聘仍为每年三月份在各大校区进 行。华为的人力资源分布是个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场各占 40% ,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 20% 。近两年来, 华为大量招聘的也正是研发和市场人员。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年份 人数 2000 年 2005 年 2008 年here 2009 年 2010 年 Click to add title in 600 1,800 20,000 30,000 60,000 针对员工职业 业务 发展双通 Title in here 道的培训 分工 Title in here Title Team in here leader 术 技 / 训 培 能 技 专业 业务 责 负 部门 高层管理者 养 培 中高层管理 力 导 领 者 部 干 、 训 培 能 中基层管理者 技 学 用 大 通 及 华为 理 管 华为员工培训职责分工 华为跨国人力资源管理 1 、国内人力资源:外派遵守自愿原则、享受特殊津贴 2 、海外人力资源:本土化加引导式双管齐下、包容性 3 、全球人力资源:统一的管理平台,严谨的合约制度 针对性跨国人 力资源管理 在墨西哥以本土化为主,引导式为辅 在拉美和印度尊重本土文化、但又加强引导 华为绩效管理 一、建立与公司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绩效管理 • 绩效管理如何去匹配一个企业的发展? 创业期 快速成长期 1988--1994 二次创业期 1998-- 1994--1998 绩效管理(升华) 绩效考核(优化) 人事考核(普及) 95—97 年 98 年— 2001 年 2002 年— 华为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历程 创业期 1988--1994 快速成长期 二次创业期 1998-- 1994--1998 合作开拓战略 主攻农村市场战略 • 通过做交换机 的转口贸易, 两年内实现 1 亿多的营业额 • 1991 年推出 C&C08 交换机 • 1994 年 1 月,华为和国 内 40 多家地方电信局合 资共同组建华为电器股 份有限公司 • 1995 年国家扶持民族通 讯产业的政策出台,华 为的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 • 1997 年与中国联通建立 合作关系 国际接轨战略 • 华为阪田基地一期工程 完工 • 1999 年在印度设立研 发基地 • 邀请 IBM 做管理顾问 ,请 KPMG 做财务顾 问,请 HAY 做人力资 源顾问,要在管理上与 国际接轨 绩效管理各阶段发展情况 阶段 时间 主要考核内容 考核目的 第一阶段 1995 年 -1997 年 强调将考核作为单一的过程进行, 考核内容侧重于员工工作 态度、能 力和业绩。 强化管理意识,提升管理 水平。 第二阶段 1998 年 -2001 年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评价的部分, 考核内容与绩效为中心。 强化成果导向,以推动 员工务实 的开展工作。 2002 年 - 至今 真正在公司人员中开展全员绩效管 , 将绩效考核视为一个系统的管理 过程,坚持目标导向,考核内容方 面增加跨部门之间考核。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意识, 倡导自我激励和约束。 第三阶段 二、纵观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 华为,在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卓有成效 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缔造华为一个个神话最 有利的发动机和保障器。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源管 理体系三大基石之一的绩效管理(另外两个是任 职资格和股权激励),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 大动力。 推行绩效管理的基础 • 1 、总裁任正非一再强调要创造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将绩 效文化视为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并上升为战略高度 加以实施 。 • 2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裁员,而是为了通过考 核把大家放在适合的岗位上,保证每个人的能力都是能够 实现绩效目标的,然后通过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公 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 3 、绩效考核机制有三个方面,一是责任结果导向、关键 事件个人行为的结果评价考核;二是基于公司战略分层分 级述职,即 PBC( 个人绩效承诺 ) 承诺和期望绩效的完成程 度;三是基于各级职位按任职资格标准,考核员工实际能 力是否达到任职要求。 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企业战略目标 公司业务重点与 KPI 部门业务重点与 KPI 绩效 管理 岗位业务重点与 KPI 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中层管理者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绩效目标 绩效反馈 结果应用 总体绩效考评过程 KPIs 在管理循环中的运用 KPIs 建立基于: • 愿景 • 战略 • 业务发展 计划 • 财务预算 的绩效目 标 KPIs 提供了行 动的基 础: 计 行 划 测量 动 • 流程 • 职务描 述 • 组织架 构 KPIs 将有助于: • 尽早识别潜在问题 • • 监控绩效目标的进展 确认绩效改进领域并为组织、部门和个人提 供反馈 KPI 指标的分解 人与文化 技术创新 工作氛围 文化 能力 HR 系统 培训客 户 响应市 场的速 度 研发的 有效性 利润与增长 顾客服务 服务质 量 产品多 样化 制造优秀 主要项 目管理 资产管 理 收入管 理 成本管 理 供应 商管理 物料 管理 质量 改善 市场领先 市场份额 营销网络 市场形象 市场竞争力 客户服务方面 市场领先方面 技术创新方面 绩效考核周期 年度考核(半年回顾) 年度绩效考核周期 持续反馈和指导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设定未来 12 个月的关键 绩效指标和 有关目标 季度考核 奖金发放 季度考核 奖金发放 四季度 季度考核 奖金发放 年度 培训需求 基本工资 奖金 为保证绩效考核的连续性,在年初设定绩效指标的时限时,可以考虑延伸到 下一年度的第一季度。 对于绩效考核的周期,没有固定的长短。只要你认为合适,随时都可以 进行。 威性 设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保证考核的权 • 主任:董事长(或授权总经理) • 召集人:人力资源部经理 • 执行委员:生产副总,管理副总 , 经营副总 , 总工程师 , 总会计师 , 人力资源部经理 • 特邀顾问: 1~2 名 • 该委员会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 , 作为公司中高层领导个 人及部门级绩效考核的最高领导机构。其职能为: ① 绩效考核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② 部门考核结果的最终审批, ③ 重大绩效投诉事件的处理。 • 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经理负责绩效考核的具体操作、培训支持等日常 性工作。 高层人员考核机制:述职 +KPI 考核 采用年终(年中)述职的方式,全面检查上一年(期)承诺 KPI 的完成 情况,并对下一年(期)的 KPI 做出承诺,并全面阐述本部门达成 KPI 的策略与措施。 为什么要进行述职? 1 、落实公司战略,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直度行动纲领,为 各部门准确思考、分解工作任务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后期监控和指导 各部门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依据: 2 、促进中高层领导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抓信重点,综合平衡: 3 、建立统一、均衡和有效的考绩制度,使公司宏观管理形成闭环,不 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高层人员考核内容 被考核人 高层人员(生产副总 , 管理副总 , 经营副总 , 总工程师 , 总会计师) 考核周期 一年(实行年度考核、半年业绩回顾) 计薪方式 年薪(税前) = 月薪 * 12 + 年度业绩奖金 (个人年薪总额及业绩奖金比例由董事长与当事人协商制定 , 有关股权和 提成另计 . ) 各被考核人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 考核成绩与 格 ),D( 需要改进 ). 分别对应一定的奖金额度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不发 业绩奖金 . 各责任人的考核分数只与本人的奖金挂钩,不进行排序。具 奖金 体金额由董事长与责任人商定 . 考核执行者 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薪酬考核委员会 考核执行时 公司财政年度结束后的 1 个月内进行考核,并兑现年度业绩奖金。考核结 果决定业绩奖金 间 考核流程 各责任人自评,绩效考核委员会审批(被审批人回避制) 财政年度结束 后,各责任人应及时收集个人业绩证明材料,进行自评。召集人在合适时 间(不宜具体规定日期)召集考核委员会成员,开会审批自评结果,并进 行平衡 中层人员考核内容 考核对象 中层人员 考核周期 季度考核 每季度第一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二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计薪方式 每季度第三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 本季度业绩奖金 如另有年终奖金发放,则每季度绩效考核结果各占 25%( 股权及提成另 考核成绩与 奖金 考核执行者 考核执行时 间 计) 各被考核部门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格 ),D( 需要改进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不发业绩奖金 . 部门经理的综 合考核等级结合公司 , 部门 , 个人三方的绩效等级评定 , 各占一定比例 . 建议各部门的考核成绩进行强制排序。考核结果决定业绩奖金。 主要执行人:分管各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 . 辅助执行人:人力资源部经理、绩效考核委员会 每季度结束后的 5~8 个工作日内进行考核,并兑现季度业绩奖金 考 核 流 程 被考核部门经理自评,直接上级主管复评,绩效考核委员会 审核。 每个季度结束后的 3 个工作日内,上述被考核部门经 理应及时收集业绩证明材料,完成部门考核等级的评定,检 查无误后,在自评栏签字。将自评结果及时送交直接上级主 管,直接上级主管通过调查、访谈等取证,应在第 5 个工作 日内与被考核部门经理面谈,达成共识,签署自己的评价意 见,并在复评栏签字。(如双方不能达成共识,直接上级主 管也应将意见写在考核表上)。在这两个环节中,人力资源 部要起到协调、监督、支持的作用。完成复评签字的考核表 应及时送交考核委员会召集人,召集人在合适时间( 3 个工 作日内)召集考核委员会成员开会, 审批复评结果,并进行 平衡。重点关注绩效最好和最差的几个 部门。最终的审批结 果要及时反馈到被考核部门经理 基层员工考核内容 考核对象 公司各部门 / 项目部下属的在职员工 考核周期 季度考核 计薪方式 业绩奖金 每季度第一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二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三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 本季度业绩奖金 如另有年终奖金发放,则每季度绩效考核结果各占 25%( 股权与提成 另计 ) 各被考核部门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 格 ),D( 需要改进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不发业绩奖金 . 其综合考 核结果结合公司 , 部门 , 个人三方的绩效等级评定 , 各占一定比例 . 建议个人的考核成绩在部门内部进行强制排序。考核结果决定业绩奖 金。 主要执行人: 员工的直属部门主管(部门经理) 考核执行者 辅助执行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最终裁决人:分管高管人员 每季度结束后的 5~8 个工作日内进行考核(与部门考核基本同步, 考核执行时 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迟 1~2 个工作日进行),并兑现季度 间 业绩奖金 考 核 流 程 被考核人自评、直属部门主管复评、分管高管人员审 核。每个季度结束后的 3 个工作日内,被考核人应及 时收集业绩证明材料,完成个人考核等级的确定,检 查无误后,在自评栏签字。将自评结果及时送交直属 部门经理,直属部门经理也应收集证据,合理安排考 核时间等,并在第 5 个工作日结束之前与被考核人面 谈,达成共识,签署自己的评价意见,并在复评栏签 字。(如双方不能达成共识,直属部门主管也应将意 见写在考核表上)。在这两个环节中,人力资源部要 起到 协调、监督、支持的作用。 完成复评签字的考 核表应及时送交分管副总在 2~3 个工作日内完成最 终审核,并进行平衡。如有必要,可召开考核会议, 解决争议等。最终的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到被考核人 . 考核等级标准 考核人应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和员工的实际表现考核员工的绩效。每 年考核周期开始时,考核人与员工共同商议,确定员工的绩效目标。每 个季度结束时,考核人根据以下的绩效考核等级来判断员工的实际绩效 水平。 D 需要改进 C 基本合格 B 胜任 A 优异 该员工在该岗位 或任务 的多个 相关绩 效领域 都未能 达到所 须的绩 效标准 , 需做 该员工在该岗位 或任务 的绩效 领域能 够完成 大部分 绩效目 标,但 仍有明 显的改 该员工完成了该 岗位或 任务的 所有绩 效目标 ,达到 相关的 绩效标 准,胜 任该岗 该员工完成了该 岗位或任务的所 有绩效目标,其 工作方式和成果 的水平都超过了 对该岗位的一般 标准和要求 华为薪酬管理 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和传统薪酬管理体系的区别: 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 目标 薪酬观念 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员工; 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 调发展 为员工管理提供支持;促进企业 发展 投资行为 成本 对员工的认 员工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战 识 略资源 绩效 传统的薪酬管理体系 员工是一种工具性资源 长期绩效 中短期绩效 设计依据 企业战略目标 传统的工作等级 关注重点 关注激励和奖励,强调贡献、 公共交流的价值观和成功;强 调分配效果 强调薪酬基本制度设计的相关技 术方法;强调分配过程 员工的参与 认为员工是管理主体,重视员 程度 工参与,在薪酬体系的设计中 充分听取和采纳员工的意见和 建议 将员工视为被管理者,被排斥于 薪酬体系的设计过程之外,被动 地接受组织的薪酬安排。 动态性 强调动态管理 缺乏动态管理 华为的薪酬战略观念 • 1 、在薪酬体系构建上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辩证 统一; • 2 、在具体的职位评估上的完善分级,即: 第一,明确公司价值导向, 二,确定职位评估原则, 三,确定职位评估方法, 四,评估职位等级。 华为的薪酬战略指导方针 : : •华为的薪酬战略指导方针 薪酬体系框架的时候,一定要把人与职位分开 • 华为薪酬基本构成: 华为薪酬基本构成: 华为薪酬制度 动态分配制 B 高工资是第一 推动力 A C 全员持股 薪酬制度 高奖金制度 E D 体贴的福利待 遇 高工资 动态分配 高工资:人高我 高,人低 我亦高 根据企业内外部的 人力价格水 平和员工的 职、能、绩 效以及长期 发展潜力建 立的一种崭 新的薪酬体 系。 全员持股 员工持股既是一种 薪酬制度 ,也是一 种有效的 激励措施 ,容易形 成上下一 心的企业 风貌。 全员持股: 目前“华为”员工持股的基本情况是, 30% 的优秀员 工集体控股, 40% 的员工有比例的持股, 10%—20% 的新员 工和低级员工适当参股。“人人是老板”的员工持股机制 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和价格,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结 成了员工与公司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体贴的福利待遇: 休假 休假 员工报销路费 在岗职工领取 退休金 完善的 保 险 机 人性化的 制 补 助 货币化的 体 员 系 工 福 利 华为面临的问题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企业文化的矛盾 2 人治和规范管理的矛盾 3 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和人才浪费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企业文化的矛盾 “ 狼性文化”成就了华为 , 但狼性固有本质——残酷无 情 , 无视人性等——易造成企业及员工在文化上的迷失 , 只 为肉与利拼杀。 在与国际市场伙伴合作中凸显出各种问题 59 人治和规范管理的矛盾 华为曾有一句引以为豪的话 : “ 华为的干部都 是跑步上岗的。”这里面实际上隐藏着一个问题—— 管理者的素质问题。 技术出身的中基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 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和人才浪费 “ 掠夺性”的人才招揽,导致高流动率和企业损失 案例 以华为公司技术支援部的技术服务工程师为例 , 一名刚 毕业本科生的培训期大约为 6-8 个月 , 这期间公司的投入 ( 包括工资、福利补贴、培训人员的工资等费用 ) 大约在 20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华为公司的辞职人员中很大一部 分是进公司 1 - 2 年的员工 , 即这些员工在还未或者刚开 始为公司创造利润的时候就走了。对公司而言 , 这些损失 最后都将被计入经营成本。 1 、强化科学管理 , 建立适合华为发展的人 力资源管理体系。 2 、强调人性管理 , 尊重员工的诉求,多元化 人才管理。 3 、软化内部文化,向“羊性文化”的演变。 5. 结论 1 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大的财富;人力资本是华为 Click add title in here 公司价值创造的主要因素,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是华为公司持续成长和发展 《华为基本法》 的源泉。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Thank You!
64 页
521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薪酬体系
华为薪酬体系 华为简介 • 过去 20 多年,华为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 ICT 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客户 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基于客户需求持续 创新,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信赖,从 一家立足于中国深圳特区,初始资本只有 21000 人民币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年销 售规模近 2400 亿人民币的世界 500 强公司。 如今,我们的电信网络设备、IT 设备和解决 方案以及智能终端已应用于全球 170 家和地区。 多个国 华为架构 核心价值观 董事会成员 华为要成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共同奋斗,分享价值的事业 平台 • 2014 年,我们优先给一线作战部队和绩优员工提升了 工资和激励水平,以导向冲锋;充分落实了“获取分享”的 奖金机制;在长期激励方面,在全球范围推行了 TUP(时间单 位计划),让全体优秀员工尤其是中基层骨干员工更多地分享 公司长期有效发展的收益。2015 年我们还将继续发 挥激励的牵引作用,加大各层各类员工激励的差异性,通过 提高激励方式的针对性来保证激励的有效性。在加大物质激 励的同时,我们会继续通过表彰“蓝血十杰”、“明日之 星”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丰富非物质激励的手段。我们要为 各级绩优员工提供快速的职务、职级晋升通道,从而真正使 优秀员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回报。 对 的 给 华为薪资印象 此前华为招收的应届本科生,一线城市起薪在 6000 元,研究生在 8000 元,调薪后,本科 生薪水将在 8000-9000 元;研究生调高至 10000 元左右。 三要素评估法 华为薪酬发展阶段 1988 年到 1996 年 • 企业处于初创期,实力单薄,非经济性 薪酬发挥主导作用 1997 年到 2002 年 • 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实力相对雄厚, 实施领先薪酬战略 2005 年底 至今 • 企业处于成熟发展期,企业需要配备国 际化人才,薪酬战略更加丰富化 华为薪酬体系内容 • 华为实物收入的形式是:工资、奖金、安 全退休金、医疗保障、股权、红利。薪资 构成如下。 华为薪酬体系组成比例 • 操作人员基本工资占月总收入 90%,奖金 占 10%,无股金; • 专业人员为基本工资 60%,奖金 25%,股金 15%; • 中层经理基本工资为 50%,奖金 30%,股金 20%; • 高层基本工资为 40%,奖金 20%,股金 40% 。 Ø 基本工资 • 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职位、学历确定档次,在员工工作 1~2 年后,收入基本上就与学历没有关系了。 • 从社会上招聘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实行协议工资制,一般 都比应届毕业生高 20%。在岗位正式工作半年左右加薪, 依据个人表现、所在部门以及公司当时的盈利情况。 • 研发、市场、客户服务等生产部门属于在投入上首先保证 的机构,这些部门的加薪幅度普遍高于行政、后勤、财务 等服务性部门。 福利(补贴、社保基金) • 员工的福利全部货币化。交通补贴、膳食补助每月都是直 接发给员工,医疗补贴除办理社保医疗卡外,也打入了个 人门诊账户。 • 货币福利分两大类:一是补贴;二是公司替员工交纳的社 会保险基金。 p 包括交通补贴和出差补贴。交通补贴每月发到员工的工卡 里,不得取现。在年底高于一定数额或离职时可以取现, 扣 20%的个人所得税。出差补贴分国内和海外出差补贴。 根据职位、出差地的艰苦程度、危险性等标准计算,标准 乘以实际出差的天数,就是可以拿到的补贴。一般在出差 回来后报销时领取。 p 按照每月基本工资 15%的比例划拨,员工离职时可一次 性提取,扣 20%个人所得税。 加班费 • 加班费的标准基本上是以员工的月基本工资除以每月法定 工作日乘以加班天数。 年终奖 • 年终奖是根据员工的贡献、表现、职务等颁发,干满一年 一般员工在 1 万~3 万元左右。一般来说,市场系统、研 发系统的骨干最高,秘书、生产线上的工人等做重复性 工作的员工最少。 内部股票分红 • 华为集团的内部股票分红成为员工工资和奖金之外的第三 种激励手段。 • 员工的持股原则是“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 险共担”。员工在入职 1~2 年后,公司根据其职位、表 现、工作业绩等分配给一定数额的内部股票,员工一般用 自己的年度奖金购买内部股票。 • “华为”的内部股票在员工在职期间不可转让,员工离职 时,集团根据一定的比率回购,员工一次性兑现。 •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集团员工个人收入的成分和结构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业初期,华为集团员工收入的主要 来源是基本工资,在发展的低潮期,一度连工资都难以按 时发放;创业中期,老员工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分红; 2001 年以后,员工收入来源主要是绩效工资。 (二)华为的薪酬管理体系理念 Ø 基于员工的贡献、责任、能力与工作态度的报酬认可 • 华为集团员工的收入组成包括职能工资、奖金、安全退休 金及股权带来的红利。采取与能力、贡献相吻合的职能工 资制。华为集团按照责任与贡献来确定任职资格,按照任 职资格确定员工的职能工资。奖金的分配完全与部门的关 键绩效指标(KPI)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 利的分配,依赖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级别和 贡献拉开差距。 建立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命运共同体 • 华为集团实施员工普遍持股制。目前华为集团员工持股的 基本情况是,30%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40%的员工有比 例的持股,10%~20%的新员工和低级员工适当参股。这 种“人人是老板”的员工持股机制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 和价格,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结成了员工与集团利益和 命运的共同体。 坚持报酬的合理性与竞争性,确保吸引优 秀人才 • 在华为集团工作,标志着“高额收入”。华为集团的高薪 主要是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精神。在《华为基本法》 第六十九条:“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 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 平。” •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刚性政策,一直以来,华为集团的工资 在深圳哪怕是全国所有同行业公司中都是排在前列的。 Ø 华为集团始终关注报酬的三个公平性 • 对外公平,根据业界最佳与市场调研,与同类人员比,具 有社会竞争力;对内公平,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根据工 作分析与职位评估确定薪金结构与政策;员工公平:同 性质员工,依据绩效考核与资格认证确定合理差别。 4. 华为公司如何结合绩 效薪酬体系激励员工 •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要解决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问题,是 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 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员工,激励可使他们战胜困难,改 进绩效;对于成绩优秀的员工,持续的激励可使他们的成 绩蒸蒸日上,工作积极性永葆旺盛。 4.1 物质激励一一让知识转化为资本 • 华为的高薪策略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精神。高薪体现 了华为的高效率用人之道。采用定岗、定薪和奖金、股权 激励等方式,尽量留住人才,避免了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 。 • 华为奉行“知本主义”,让知识可以转化为资本,在它的分 配激励机制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任正非眼中,华为是“三 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 高工资。他坚信,高工资是第 一推动力,重赏之下才有勇夫。 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高工资, 还有股权和其它待遇。 高效率 高压力 高工资 • (1)薪资激励:同等行业内最高水平的工资 • (2)股权激励:华为员工持股 98.6%,任正非持股 1.4%。截至 2013 年底,在华为全球有 84187 名员工持有 公司股份,,持有股份总数达约 95.6%(数据来源:华为 技术有限公司 2013 年年度报告)。这在国内民营企业中 是非常特别的。 4.2 精神激励 • 当物质奖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 员工对精神激励的需求就会极其迫切。 • 因此,企业可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员工精神上的需要,如经常 给予表扬、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晋升的机会、授予称号、关心员 工日常生活等等,来增加员工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奖励激励 • 华为专门设立了一些荣誉奖来颁发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只 要员工取得了进步,达到了目标就会获得荣誉,极大的调 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华为还联系了许多餐厅、酒店、影院 等休闲娱乐场所,员工去消费就可以享受优惠,使员工增 加了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更努力的工作 晋升激励 • 华为的 员工职 业发展 通道如 图所示 : • 华为对于员工的晋升制度是很有吸引力的,晋升看能力, 不看资历,只要你有能力,就有可能在华为大展身手。 • 同时晋升的员工也为其他员工提供了奋斗的目标,看到了 自己晋升的机会。通过华为的精神激励,使员工的内部因 素得到满足,为员工提供了真正的动力之源,也为华为留 住人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文化激励 • 华为公司一直倡导的企业文化是“狼”性文化,这是华为 企业文化之魂。正是由于华为像狼一样的扩张精神,才会 吸引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向往到华为去工作。因 为华为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高薪,而且是更加宽广的发展舞 台以及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也正是华为“狼”性文化的一 种表现。 • 只有当企业的大目标与员工的小目标有了交汇时,员工的 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 绩效信息激励 • 人们都希望知道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就像学生考完试都 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一样。 • 在华为,管理者能应及时地将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绩效反 馈给员工,并告知他们的努力和最终目标尚存的差距。这 是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同样也能取得激励的效果。 文献来源 • [1] http://tech.sina.com.cn/t/201307-26/06068576979.shtml • [2]http://wenku.baidu.com/view/b67d4832f7 ec4afe05a1df3d • [3] 雷燕,向俐双. 华为公司的薪酬管理及对战略薪酬设计的启示[J]. 现 代商业, 2007,127-128. • [4] 刘东,贾志强. 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激励模式探讨——以华为公司为例 [J]. 经营管理者, 2011, 76. • [5] 刘昕. 华为的发展历程及其薪酬战略[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7683. • [6]华为 2014 年年报
33 页
547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案(薪酬、培训、绩效等)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案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四、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 五、绩效管理 六、任职资格管理 七、薪酬管理 八、招聘与培训开发 九、华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 力资源管理模式 知识经济社会财富增值的特色 农业经济社会财富增值主要来自于对土地的控制(土地雇佣劳动) 工业经济社会财富增值主要来自对资本的支配和资本的积累(资本雇 佣劳动 ) 知识经济社会财富主要来自于取得知识的人的自愿合作,使各人的知 识在共享、分享中产生知识创造(知识雇佣资本)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力资 源管理模式 Æó Òµ º Ð ËÄ ¾ ºÕ ù Á¦ Óë ÈË Á ¦× Ô Ê ´¹ À Üí 展 之本 发 存 生 业 º Ë ÐÄ ¼¼ ÄÜ ÊÇ ² » ÄÜ Í ¨¹ ýÈ Îº 企 是 力 争 º Ë ÐÄ ¼¼ ÄÜ ÊÇ Ï ò × îÖ Õ ² ú Æ·¸ 企业 核 心 竞 ν » µ » à µ ½ µ Ä ¼Ó ½ ¾ ´Þ ó ¼Û Öµ Ä ¼¼ ÄÜ º Ë ÐÄ ¼¼ ÄÜ ÊÇ ¾ ºÕ ù ¶ Ô ÊÖ ÄÑ ÒÔ Ä£ · µ ÂÄ ¼¼ ÄÜ ,¾ ß ÓÐ ÅÅ Ëû ÐÔ º Ë ÐÄ ¼¼ ÄÜ Ì á ¹ © ÁË ½ø Èë ¶ à Ñù » ¯ ÊÐ ³ ¡µ Ä ¿É ÄÜ ÐÔ ¶ Ô ÈË Á ¦× Ê Ô ´¹ Ü À íµ Ä Ü Á ¦Ê Ç Æó Òµ º Ë ÐÄ ¾ ºÕ ù Á ¦µ Ä ÖØ Ò ª× é ³ É ² ¿ · Ö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 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源泉 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正在从物力资本转向人力资本 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误区 把人力资本投入看作直接人工费用 把研究开发投入看作期间费用 成本和费用是减利因素 事实上,人力资本投资和研究开发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 投资,使这两项投资产生高回报的关键是管理而其关键 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 力资源管理模式 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念的转变: 工业经济传统权威组织管理理念 计划 组织 控制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理念 愿景 价值 氛围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 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队伍 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营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我国不缺乏科技创新的种子,只缺适宜这些种子生长 的沃土和春雨、和绚的阳光 .....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刨松土地、浇水、施肥,使种子发 芽、生根、开花、结果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原 正 公 则 公平原则 公 开 原 则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¹ « Õý Ô Ô ò £ º 共同的价值观是公正评价员工的准则 挑战性的指标与任务是公正评价绩效的依据 本职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潜力公正评价能力的标准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¹ «Æ½ Ô Ô ò£ º 奉行效率优先的公平原则 鼓励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基础上 , 展开竞争 从根本上否定短视、攀比和平均主义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¹ « ¿ ªÔ Ô ò £ º 抑侥幸,明褒贬提高制度执行上的透明度 根本上否定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的个人主义行为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我们不搞终身雇用制,但这不等于不能终身在华为工作 我们主张自由雇用制,但不脱离中国的实际 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竞争和选 择机制 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置换,促进优秀 人才的脱颖而出,实现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激活沉淀层,使人与职位有更好的 匹配组合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 管理价值链 价值创造 价值评价 价值分配 课题 价值创造源泉 价值贡献度 价值回报方式 结论 为什么创造价值 如何创造价值 价值激励方式 谁创造了价值 创造了多少价值 价值如何分配 现实 承认价值创造 如何创造价值的 得到多少回报 管理 企业文化设计 绩效管理模型 薪酬回报理念 职位价值评估 绩效评价体系 薪酬制度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建立以价值链循环为主体的 绩效考核系统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骨架是由价值创 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构成的循环链。 要素 价值创造 牵引 回报 激励 价值评价 价值分配 依据 改 进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1 、价值创造体系: A 、以价值观统一价值创造活动,以价值观创造价值 • 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弘扬 • 良好的组织氛围的建设 • 使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B 、对价值创造要素做出明确的界定 • 劳动、知识、资本与企业家共同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 • 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不迁就有功的员工 • 让有水平的员工做实,让做实的员工提高水平。 • 小建议,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 反对不思进取的幼稚,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C 、通过培训,发掘和提高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 • 把人力真正变为资源 • 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 D 、通过招聘,吸纳那些认同公司事业且高素质的员工 E 、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 活状态,使干部和员工永不懈怠 • 竞争是活力之源。国际竞争力实际是在国内培养出来的,市 场竞争实际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出来的 • 实行自由雇佣制 • 干部能上能下与集体大辞职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2 、价值评价体系: • 价值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传导媒介 • 价值评价在业务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 价值评价体系是企业内部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 价值评价体系是一种重要的牵引、激励和约束力量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建立一套适应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价值评价体系,对员工的价值创造过程和价值 创造结果进行评价,为价值分配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确定全公司及各部门的 KPI 指标(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处理好扩张与控制的 关系,保证公司均衡、快速和可持续地发展。 以业绩考核为主导,实行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和工作 结果进行系统的制度评价。 考核评价结果与报酬待遇紧密挂钩,进一步激发员工的持续的创业与创新精神。 以绩效考核与评价为载体,各级管理者承担起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责任。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3 、合理分配价值: 价值分配原则: 从根本上否定平均主义,提倡效率优先。 价值分配的价值: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 价值分配的依据: 员工的责任、绩效(可持续性贡献)、任职状况(能力、 工作态度)。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价值分配对象: 机会、职权、工资、奖金、股票期权、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 与公司双重保险和其他人事待遇。 在价值分配过程中: 按劳分配要充分拉开差距,分配曲线要保持连续且不出现拐点, 股权分配向核心层和中坚层倾斜 , 提倡可持续贡献。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4 、价值分配体系: • 价值分配体系既是价值链循环的终点,又是新的价值链 循环的起点 • 价值分配体系通过对价值创造要素 \ 过程和结果的激励 与回报,将价值循环链进一步扩大 • 价值分配体系是重要的利益机制 • 价值分配体系是最为员工所关注的 二、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机会、职权 工资、奖金 劳动、知识、企业家、资本 培训开发 绩效管理 组织发展 人才招聘 养老、医疗等保险 价值评价 股票期权、荣誉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 HAY 项目: 愿景和使命 工作文化及 价值观定位 ▼ : HAY 项目重点 企业业务目标 及关键领域 宏观结构 业务策略 ▼: HAY 项目曾 有所介绍 核心业务流程 主要绩效指标 KPI ▼ 职位分析 人力资源 管理范围 职位评估与 职级结构 绩效管理 素质曲线 ▼ 报酬管理 任职资格考察 培训与开发 招聘与筛选 ▼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理念:人力资源 管理大厦 业务管理 双 向 沟 通 招 聘 调 配 培 训 开 发 绩 效 管 理 报 酬 认 可 ( 选) ( 育) ( 用) ( 留) 职位族与任职资格 文化与价值观 远景与战略目标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成: 基础:职位、职位族与任职资格 报酬与认可---解决人员激励问题 绩效管理---解决用人问题---绩效导向式 招聘管理---解决选人问题---合适的人到合适 的岗位 培训与开发---解决育人问题---人力资源增值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支持系统: 人 事 管 理 调工、调干 用工合同 劳动保险 各种证件办理 招 聘 调 配 计划 组织 实施 组 织 管 理 组织使命 组织结构 职位(族)说明 信息流向 组 织 管 理 组织使命 组织结构 职位(族)说明 信息流向 培 训 管 理 价值导向培训 上岗培训 开发培训 建素质模型 晋 升 管 理 推行任职资格 管理 技术系列 评价方式 管理系列 绩 效 管 理 评价目的 评价方式 评价结果的应用 建业标准 ( KPI ) 报 酬 管 理 工 资 奖 金 建薪酬结构 荣 誉 管 理 奖惩 管理 干部 监察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公司人力资源 委员会 人 力 资 源 二 级 委 员 会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部 总部各系统 干部部 总 监 办 公 室 各事业部 干部部 海 外 人 事 处 招 聘 调 配 部 考 核 薪 酬 处 荣 人 誉 事 部 处 任 职 资 格 管 理 部 秘 书 机 构 干 部 培 训 中 心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体系 高层领导——设计师 制定人力资本增值目标、政策、法规 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组织文化导向、组织结构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基层管理者--督导与执行 记录 指导 营造良好的 组织气氛 中基层 管理者 支持 举荐优秀 人才 帮助下属人 员成长 激励与合理 评价下属的 工作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四、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 四、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 (二)职位: 1 、定义: 职位是组织机构的基本单位,职位存在的目 的是因为他们是落实组织使命的具体承担者, 并为人与工作之间架设了桥梁。 2 、特点: 面向结果的:从外部看--必须有输出结果 从内部看--必须有应负责任 动态的:当机构发生变化时,职位也将发生变化。 3 、区别: 目的和应负责任是职位的特征,而风格、方法和表 现是人的特征。 四、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 职位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 培训需求 选择合适 的人员 招 职 类 划 分 聘 资格管理 管理者 培 训 职位分析 组织设计 绩效管理 组织诊断 职位信息 职位评估 定 岗 定 编 人力计划 岗位任职者 明确组织的 期望与要求 职 位 分 析 的 输 出 结 果——职 位 说 明 书 职位说明书的内容 基础信息 素质 / 技能要求 职位目的 应负责任 职位范围 组织结构 衡量指标 四、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 (一)典型职位 评估法: 方法来源:美国 HAY 集团,与华为合作近两年 解决问题 应负责任 (投入) (过程) (产生) 技术知识 思考的环境 采取行动的自由 知能 管理范围 人际关系技巧 影响范围 思考的挑战 影响性质 3 、职位评估结果 = 职位评估得分 + 知能得分 + 解决问题得分 应负责任得分 4 、职位等 级 4 职 位 评 估 分 数 3 2 1 (三)职位管理体系的建立 对应薪 酬范围 职位分析 职类划分 职位清理 职位评估 设立级 别结构 职位名 称规范 岗位与 人对应 职位管理与维护体系 薪 酬 框 架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五、绩效管理 五、绩效管理 组织绩效模型: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个人绩效,更要关注组织绩效 个人 素质 职位 要求 组织绩效 管理 风格 组织 气氛 职位要求 个人素质 主管的管理风格 组织气氛 最终绩效 五、绩效管理 决定个人绩效成绩的关键所在 决定个人绩效成绩的关键所在 1。素质的冰山模型 1 、素质的冰山模型 技能知识 技能知识 社会角色、价值观 自我形象 社会角色、价值观 品质 自我形象 品质 动机 动机 五、绩效管理 1 、素质: 成就导向 灵活性 组织意识 演绎思维 影响能力 献身精神 归纳思维 收集信息 关系建立 服务精神 主动性 自信 培养人才 诚实正直 领导能力 监控能力 人际理解能力 合作精神 每一种素质均有可衡量的行为表现(一般可分为五级) 五、绩效管理 2 、素质的层级: 技能:指一个人将事情做好所掌握的东西,如:阅读一份盈亏报告; 知识:指一个人对于一个特定存在领域的了解,如:基本会计原理;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留给大家的形象。它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即他 所坚信要做的——如培养他人或提供使命感和方向感; 自我形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内在自己认同的本 我,如视自己为教师或领导; 品质:指一个人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性,如:是一个好的听众,或 能通过似乎无关的因素认识模式; 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 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为。 五、绩效管理 3 、不同的职位对人的动机要求不同 10 10 10 5 5 5 成就 亲和 独立贡献者 影响力 成就 亲和 管理者 影响力 成就 亲和 领导者 影响力 五、绩效管理 4 、组织气氛: 员工积极性发挥程度关键取决于组织气氛 组织气氛有六个衡量标准: 灵活性:官僚最小化及鼓励员工创新的程度 责任性:员工工作自主性及敢冒风险的程度 进取性:管理层鼓励员工不断改进追求卓越的程度 奖励性:管理层评价员工时对绩效导向及认可和表扬 明确性:员工清晰了解组织使命和方向及组织架构的 的程度 程度 凝聚性:员工之间同心同德互相合作愿意付出额外 努力的程度 五、绩效管理 5 、管理风格: 组织气氛 70% 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风格 美国管理大师麦克利兰认为管理风格有以下六种: 权威型:提供长远目标和愿景 亲和型: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民主型:建立默契,产生新思想 定步速型:以自我为榜样,追求高标准 教练型:以对下属长期的职业发展培养为出发点 强制型 权威型 亲和型 民主型 定步速型 教练型 五、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 是一个管理过程 落实公司战略目标 强化公司价值导向 为员工改进绩效提供指 导和激励 为报酬制度和人力资源 管理提供依据 绩效管理的过程及两类循环: 计划 报 酬 宏观绩效管理 绩效 实 施 考核 计划 反 馈 绩效管理 ≠ 绩效考核 辅 导 检查 微观绩效管理 五、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循环图: 支持成就 咨询建议 教练 目标设定 评估 计划 收集数据 薪酬 评估薪资水平 决定奖金或基薪的涨幅 五、绩效管理 成功的绩效评价系统的三个因素: 1 、为实现目标的决心: 清楚的目标和坚强的组织决心给予管理者信心,管理者会觉得为绩效评估花 清楚的目标和坚强的组织决心给予管理者信心,管理者会觉得为绩效评估花 点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员工也会感兴趣用绩效评估来进行为和绩效。 2 、绩效分析: 为组织提供综合、准确的工作岗位职责。收集具体的工作信息。(信息 的种类、来源、收集方法和时间)。 的种类、来源、收集方法和时间)。 3 、绩效测量: 绩效测量结果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绩效测量结果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五、绩效管理 量度准则: 1. 效度:评价测量的准确程度,即所测量的结果能 正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程度。 2. 信度: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即二次测量 评估的分数是否基本一致。 3. 区分度:表现区别出员工间的差距。 4. 没有偏见:让被考核者感到对他们的绩效提供了 公正准确的评价方法。 五、绩效管理 华为公司的价值评价体系 1. 职位评估 --- 职位的相对价值 2. 劳动态度考核 --- 价值观与文化认同 3. 绩效改进考核 --- 绩效改进 4. 任职资格评价 --- 职业行为与能力 5. 中期述职制度 --- 经营改善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六、任职资格管理 六、任职资格管理 任职资格与绩效考核: 区别 任职资格 绩效考核 基础 职类的划分与行为标准 考核指标与考核标准 侧重于行为,同时关注结果 侧重于结果 ---- 任职者的贡献, 同时关注行为 关注点 管理对象 任职者在工作中体现的能力 / 技能 管理过程 标准建立 / 资格认证 / 培训 结果 达标 / 不达标 绩 效 任职者的绩效改进 / 实际贡献 计划 / 辅导 / 检查 / 反馈 优秀 / 良好 / 正常 / 需改进 绩效不佳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技能需改进 资格认证的主要依据是绩效输出 任职资格 2.1 关注行为规范化 在部分职类上试行 华为任职资格演变过程 关注职位胜任能力及认证 结果的应用尝试 建立全面资格标准并进行 认证 与职位管理、绩效管理相 结合 优化标准和认证方法 明确上岗认证与例行认证 优化资格管理 推行资格认证 试行行为认证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六、任职资格管理 建立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目的 规范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推动做实的人不断提高水平,引导有水 平的人做实,按做实给予评价。 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其职位胜任能力,以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参与国 际竞争。 树立有效培训和自我学习的标杆,以资格标准牵引员工不断学 习、不断改进,保持持续性发展 为职位晋升、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六、任职资格管理 任职资格衡量要素 品德 素质 技能 (行为) 经验 绩效 六、任职资格管理 (七)任职资格双重晋升通道 资深专家 领导者 管理者 高级专家 监督者 专家 有经验者 初做者 六、任职资格管理 管理类任职资格标准构成: 级 别 对象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5级 领导者 组织与文化 建设 干部培养 方针管理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4级 管理者 目标管理与促 进决策 组织文化 建设 组织与流程建 设和周边协调 干部培养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3级 监督者 任务管理与执 行 团队建设 流程执行 资源有效 利用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单元5 任职资格标准 管理类 任 职 资 格 体 系 三级管理、四级管理、五级管理 适用的职位 管理职位 技术类 系统、软件、硬件、 IT 、技术支援、 技术族职位 制造 ... 营销类 产品、销售、营销策划、市场财经、 营销族职位 公共关系 专业类 计划、流程管理、人力资源、财经、 专业族职位 采购、项目管理、秘书 ... 操作类 事务、司机、保安、基层管理、 现场工程师、技术员、装配、调测 操作族职位 任职资格分类与职位分类保持一致,没有资格标准的职位类别,参照职 位说明书的任职要求进行资格认证 任职资格等级与角色 1 、技术任职资格分为 6 个级别: 1 级 ~6 级 2 、营销任职资格分为 5 个级别: 1 级 ~5 级 3 、专业任职资格分为 5 个级别: 1 级 ~5 级 4 、干部任职资格分为 3 个级别: 3 级 ~5 级 每个级别分为四等:职业等、普通等、基础等、预备等 6级 5级 4级 专家 经验丰富的 骨 干 3级 2级 1级 业务实施的基 层 主 体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步骤 资格分类 分级 职位分析 知识 级别角色 定义 典型职位 评估 职位定级: 确定标杆 人物 典型职位 等级 典型职位 职级图 技能 行为标准 总体工作 分析 非典型职位 安插 职位职级图 标准项 提取关键 工作要项 规范职位 名称 规范的职位 职级图 定义关键工作要 项的成功行为 4.2 个人申请 任职资格认证程序 行为认证 申请审核 主管推荐 + 评审 技能测试 知识考试 结果反馈 颁证 × ¸Ê ñ Éó º Ë Òé ² â ÊÔ /¿ ¼ Ê Ô ÆÀ ÆÀ Éó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七、薪酬管理 七、薪酬管理 (一)工作文化特征 工作文化与回报设计 基于职位的薪酬 市场 等级差别细小, 根据实际工作情 况评价 职位 功能型 由内外部合作者,同盟及服务合同协商决定。 市场 基于目标管理的 绩效评价系统: 绩效 与成功的计划相 结合 行为 基于研究结果,与工作直接相关的能力 基于角色族的灵活的薪酬范围 由在公司所占的 产权决定 职位 流程型 和长期结果挂钩 绩效 股份。 行为 极强的个人影响力;知识产权奖 较高的薪酬和个人的主要才能挂钩,引向更高的 个人化报酬包 / 雇佣高级人才 市场 宽带,基于由职位 和素质标准综合决 职位 定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技术步骤 网络型 市场 基于行为标准和 绩效 团队目标综合考 虑的不同的奖金 行为 根据素质定义角色族内部的等级,重点放在基 于贡献和价值观,综合评价的客户服务,团队 合作,事业发展 根据项目管理角 色和类型决定 - 职 位 职位 时效型 绩效 根据项目变量和 里程碑计划而差 异非常大的报酬 行为 面向成绩流行效果的公司核心竞争 速率稳定的独裁主义类型 七、薪酬管理 (二)影响报酬制度激励效果的因素: 个人必须了解现有的报酬制度,而且感到有吸引力; 个人必须准确地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自己的期望及报 酬; 个人必须感到自己有能力产生这种行为; 个人必须看到行为与报酬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个人必须看到自己的表现得到准确、公正的评价。 七、薪酬管理 (三)评价与分配的关系 责任 保障因素 工资 激励因素 奖金 发展因素 股票 任职状况 (素质) 岗位或角色的 达到高绩效的 贡献度 关健行为 绩效 KPIs+ 目标 KPIs+ 目标 岗位或角色的 达到高绩效的 贡献度 关健行为 持续性绩效贡 献 任职状况指职位任职要求,并包括了工作态度的考核要求 (基本行为准则、敬业、团队) 七、薪酬管理 (四)薪酬制度:平衡职位的贡献与人的贡献 职位 人 职位对公司的相对贡献:典型职位评估法 任职者对公司的相对贡献:任职资格衡量 七、薪酬管理 (五)薪酬制度的宗旨: 对外公平 劳动力市场的界定,市场的调查 薪金水平的政策 对内公平 工作分析、工作描述 工作评价、薪金结构及薪酬包政策 员工公平 绩效考核、任职资格认证、 薪酬政策 增进工作效益 与效率 七、薪酬管理 (六)薪酬模式: 工资标准 工资中间线 标准 格 资 职 任 A 绩 效 管 理 0 B C A B C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职位族级 七、薪酬管理 (七)工资框架: 等级 C区 最小值 B区 最大值 最小值 VII VI V IV III II I ¿ò ¼Ü A区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八、招聘与培训开发 八、招聘与培训开发 (一)招聘管理系统 明确用人需求 具体用人部门 审核用人需求 各干部部(处) 维持人力资源 复审筛选 汇总审核用人需求 人力资源部 寻找合适人力资源 初审分流 挑选所需人员 技能考核 八、招聘与培训开发 (二)招聘调配原则、工具: 招聘调配原则 高层干一行爱一行实行岗位轮换 基层爱一行干一行 内部流动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增值 招聘调配工具 不同职类的素质模型 认知能力测评 专业技术考试 行为事件访谈 八、招聘与培训开发 培训:针对任职资格 使培训更有效 业 职 技 能 断 不 高 提 4级管理 专业 达标培训 监督者 考察 3级管理 专业 达标培训 2级专业 达标培训 1级专业 达标培训 上岗培训 (部门) 华为新员工 岗前培训 (中队) 新员工培训 (大队) 企业文化 (刨松土壤) 5级管理 专业 达标培训 八、招聘与培训开发 (四)培训类别: 新员工引导培训 导师制 专业 / 技术培训 管理技能培训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 九、华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九、华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 统 SAP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考勤管理 人事管理 薪资 工作单 SAP 人力资源 系统 鼓励工资 费用管理 人事计划与发展 招聘管理 工作中和工作 描述 EIS 职位接替和人 员提升计划 人事管理 跨应用系统 与考勤机的接口 信件文本 资格需求 Graphics 劳动力计划 组织结构计划 培训管理 人事成本计划 工作班次计划 与外部薪资报表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信息 管理体系 员工人事信息管理: 员工人事信息管理: 管理员工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情况、劳动合同信息、学历、工作简历 等。 管理员工动态信息: 内部工作简历、考核记录、荣誉信息、培训记录等,为其他模块,包括 招聘模块、考勤模块、工资模块提供数据基础。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信息 管理体系 招聘模块: 管理应聘人员基本信息,包括学历、工作简历、个人基本情况等。 招聘的过程管理,包括应聘人员应聘活动及状态, SAP 与电话查询接 口,可根据处理状态查询应聘结果。 培训模块: 实现对学员培训成绩和培训记录的管理。可实现按照课程查询成绩,按照 学员查询成绩,按部门查询所属员工培训成绩。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信息 管理体系 时间管理: 管理员工考勤数据,如员工作息时间表、刷卡和请假数据等。 组织管理: 能以树状结构明确表示公司各部门结构现状及历时间变 化反映部门任职人员。 产品线管理: 反 映不同产品人力分布状况。通过工作量线 \ 资源线 \ 考勤 \ 工资等模块集成提供的信息,实现产品成本核算。 请继续往下看 三、华为公司人力资源信息 管理体系 www.aq800.com 资料共享中心(完全免费) 资格模块: 建立资格标准体系,可记录人员资格等级信息。 工资模块: 实现对工资原始数据的管理,分散维护、集中监控。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 特点 1. 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转向制度内部的修复和完善 2. 人力资源管理由严谨 / 规范转向柔性化和弹性化 3. 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转向人力资源开发工具的开发 4. 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与管理主体的宽泛化 5. 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的转变 --- 管理者 --- 咨询服务者 6.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由劳动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7. 团队管理 / 组织绩效 / 素质 / 价值观等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8. 由普遍化的管理转向对不同类别的职位 / 员工的个性化管理 9. 管理由注重经验判断转向数据 / 定量分析 / 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 10. 跨民族和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新的课题 华为公司培训体系 管理三级 管理四级 营销上岗培训 管理五级 ¹ Ü À íÀ à 专业上岗培训 РԱ ¹ ¤ 技术上岗培训 技术支援 生产技术 Æó Òµ Î Ä » ¯ Åà ѵ 研发技术 ¡ ¡ 软件一级 硬件一级 ¡ ¡ 软件二级 硬件二级 ¼¼ Êõ Àà 培训连接职业生涯,并推动 任职能力提升 培 训 : 针 对 任 职 资 格 使 培 训 更 有 效 5级 管 理专 业 达 标 培 训 4级 管 理专 业 达 标 培 训 监 督 者考 察 3级 管 理专 业 标 培 训 2级 专 业 达 达 标 培 训 1级 专 业 达 标 培 训 上 岗 培 训 ( 部 门 ) 华 为 新 员 工 岗 前 培 训 ( 中 队 ) 新 员 工 培 训 ( 大 队 ) 企 业 文 化 ( 刨 松 土 壤 ) 培训类别 培训类别 •新员工引导培训 •导师制 •专业 / 技术培训 •管理技能培训 分类分级的培训--营销培 训体系介绍 Åà ѵ Ä · Ö ¼¶ · Ö Àà Åà ѵ È ¼¶ Ó ªÏ ú ¹ Ü À íÈ Ë Ô± Î å ¼¶ Ö÷ È Î/Ð Ð Õþ Öú Àí ËÄ ¼¶ ¸ ± Ö÷ ÈÎ Èý ¼¶ Ï µ Í ³² ¿ ¡ ¢ Ï îÄ ¿ ² ¿ ¾ À í ¶ þ ¼¶ Ó ªÏ ú × ¨Ò µ ÈË Ô± ¸ ß ¼¶ ¿ Í» § /Ï îÄ ¿ ¾ À í ¿ Í» § ¾ À í¡ ¢ Ï îÄ ¿ ¾ À í 培训类别 培训分上岗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四类 各级的培训,由于岗位的不同分为共性内容的培训和个性内容的培 训。 对每一层的培训安排的基本构成为: 培训 = 上岗培训 (共性内容 + 专项业务内容 + 提高培训) 培训责任的落实与资源的配 置 培训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上岗培训:由营销干部培训中心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开发,主要从各岗位的 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出发,进行开发与授课。 •提高培训:起步从外部资源开始,各层的培训都筛选一些好的课程和专家来 进行,逐步过渡到内部讲师来进行。 •专项业务培训:由各业务部门牵头,营销干部培训中心配合开发,针对本业 务部门的专项业务培训。培训教师主要由务业务部门的业务主管 担任。 内部讲师管理 —— 教师资源:市场系统(含驻外机构)各级领导,适合讲课、热心 培训的人员为主要的授课讲师。 —— 教师的选拔:自愿报名与指定相结合。 —— 教师的分级管理: 1 、主持一门课的培训 2 、授课 3 、可作为学员实习导师 —— 教师的分类管理: 1 、营销类 2 、管理类 3 、业务知识类 4 、公共类 —— 教师培训的管理:按不同层级,安排教师的课程培训。 1 、 2 级教师每年接受至少 3 个工作日的培训。 营销培训体系 营销干部培训中心组织架构 ¸ ß ¼¶ Ó ªÏ ú ¸ É ² ¿ Åà ѵ ÖÐÄ µ ç × Ó ÐÅ Ï ¢ Ö ªÊ ¶ Åà ѵ ´ ¦ Åà ѵ ´ ¦ È ÎÖ °× Ê ¸ ñ ´ ¦ Ì â ¿â ¼ ° ¸À ý Åà ѵ ¹ Ü Àí È ÏÖ ¤ Åà ѵ × Ê Á ϱ à д ¿ γ ̹ Ü Àí × Ê ¸ ñ ¹ Ü Àí ¿¼ ÊÔ × é Ö¯ ° ¸À ý ʵ Ï °¹ Ü Àí 营销培训体系 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依据为: 1 、《营销专业任职资格标准》 2 、核心岗位 KPI 指标 3 、培训需求访谈的纪要 • 课程的设计主要在一个主要营销活动的主线下,将辅助技能涵 盖的方式进行。 • 技能演练和案例研讨在自设计课程中的比例大于二分之一。 •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和访谈的结果,面向一线的培训,主要方 式是在 各片区进行分级分类的培训。每次培训的时间为 2 ~ 3 天,均 利用周末时间。 营销培训体系--课程体系 Ó ªÏ ú ¼¶ ¢ ñ ¼¶ Åà ѵ ÖØ µã » ù ± ¾ É Ï¸ Ú Öª ʶ ¼ °¼ ¼ ÄÜ É Ï¸ Ú Åà ѵ Ì á ¸ ß Åà ѵ ¿ Í» § ° Ý · à £ ¨¿ Í» § ° Ý · à µÄÚ ÈÝ ¼ °¼ ¼ ÇÉ £ ¬ ¿ Í» § ×é Ö¯ ¼ °Ï à ¹ Ø ÐÅ Ï ¢ µÄ À í½ â £ ¬ ¿ Í» § ÐÅ Ï ¢ µÄ ÊÕ ¼¯ ¼° Çþ µÀ £ ¬ È« Ãæ ¿ Í» § · þ Î ñ Òâ ʶ £ © ¡ ª2Ì ì ² ú Æ·Í Æ ¹ ã £ ¨Ö ÷ Ò ª² ú Æ·µ Ä ÑÝ ½ ²£ ¬ ÑÝ ½ ²¼ ¼ ÇÉ £ ¬ Í Æ ¹ ã » á µÄ ×Ö é ¯ ¼¼ ÄÜ £ ©¡ ª1Ì ì Í ¶ ÅÓ º Ï× ÷ ¹ µ Í ¨ ¸ ö ÈË ³ ³É ¤ ¢ ò ¼¶ Ö ÷ Ò ªÑ µ Á ·Î § £ ¨¿ Í» § È ÏÆîÄ ¿ ÔË ×÷ Ï ß £ © µÄ ¸ ÷ ÖÓ Ö ªÏ ú ¼¼ ÄÜ Ï îÄ ¿ ¹ Ü Àí £ ¨Ï îÄ ¿ · Ö Î ö ² ß » ® £ » Ï îÄ ¿ ÔË ×÷ £ ¹» « ¹ Ø ² ß » ® ¼ °» î¶ £ ¯ » É ÌÎ ñ Ì ¸Å Ð £ © ¡ ª2Ì ì ÖÆ ¶ ¨Ò µ Î ñ ¼Æ » ® £ ¨Ç ø ÓÊ ò Ð ³ ¡² ß » ® £ ¬ Òµ Î ñ Ä¿ ± ê £ ¬ ¼» Æ® µÄ ÖÆ ¶ ¨£ © ¡ ª1Ì ì ×Ò ¨ µ Ï Ê ú Û ¼¼ ÄÜ Åà ѵ £ ¨3Ì ì£ © ¢ ó ¼¶ Ñ µ Á ·Î § ÈÆ ¿Í £ ¨¿ Í» § » ¹§ Ø Ï µÄ ¸ ß Ï ß £ © ¼¶ ÖÊ ª ¶ ¼ °¼ ¼ ÄÜ ÒÔ ¼ °Í ¨¹ ý Ï îÄ ¿ ¼à ¿Ø ¶ Ô ÈË Ö ¸µ ¼ ¹ Ü Àí µÄ ¼¼ ÄÜ ¿ Í» § ¹ Ø Ï µ ¹ Ü Àí ¨¿ Í» § È ºÏ ¸· Ö £ ¬ Çø Óò ÊÐ ³ ¡¹ æ » ® £ ¬ ¹ ¹« Ø ¹ æ ¼ °Ê µ ® Ê© £ ¬ ¿ Í» § È º¹ Ü À í£ © ¡ ª2Ì ì Ï îÄ ¿ ¼à ¿Ø Óë Ö ¸µ ¼ ¨Ö ¸µ ϼ  Êô £ ¬ Ï îÄ ¿ ¼à ¿Ø £ ¬ ¶ à Ï îÄ ¿ ¹ Ü À£ í © ª1Ì ì £ » £ ¡ ²  ßÔ ÐÔ Ï ú ÊÛ £ ¨2 Ì ì£ © Ö ªÊ ¶ ×Ô Ñ§ Ó ªÏ ú ¼¶ Åà ѵ ÖØ µã É Ï¸ Å Úà ѵ ¢ ô ¼¶ ѵ Á ·¹ Ü À íÏ ú Ï ú ÊÛ ¶ Ó Î é ¹ Ü Àí ÊÛ ¶ Ó Î é µÄ ¼ ¼ £ ¨È Ë Á ¦× Ê Ô ´¹ Ü À í³ õ ² ½ £ ¬ Í Å ¶ Ó ½ ¨É è ÄÜ º ÍÇ ø Óò Ê Ð Ó ¹ë À Ü í£ » Ï ú Ê ¹Û Ü À í£ © ¡ ª2Ì ì £ ¨Õ ë ¶ Ô Ó Ïª ¹ú Ü ³ ¡¹ » æ® µÄ ×Û Çø Óò ÊÐ ³ ¡¹ æ » ®¡ ª¡ ª1Ì ì À íÖ Î° » £ © º ÏÄ Ü Á¦ Ó ªÏ ú ¢ õ ¼¶ £ Õ ¨ ë ¶ Ô Ó ªÏ ¹ú Ü À íÖ °Î » £© Ö÷ Ò ªÑ µ Á¶ · Ô ×é Ö¯ ÔË ×÷ µÄ ÄÜ Á¦ ÓÐ § µÄ ÔË ×÷ ×é Ö¯ £ ¨¶ Ô ×é Ö¯ µÄ À í½ â £ ¬ ¹ À Ü íÔ Ë ×÷ ×é Ö¯ µÄ ¼¼ ÄÜ £ ¬ Ï ú Ê ¹Û Ü À í» ú ÖÆ £ ¬ ¹ « ¹ Ø ÔË ×÷ Óë ¹ Ü À í£ ¬ ÐÐ Õþ ¹ À Ü í£ ¬ · Ñ Óà ¹ Ü À í£ ¬ ¸ ß Ð§ Í Å ¶ Ó ÔË ×÷ £ © ¡ ª¡ ª2Ì ì Á ìµ ¼ ÒÕ Êõ Óë ÈË Á ¦× Ê Ô ´¹ À Ü í¡ ª1 Ì ì Ì á ¸ ß Åà ѵ ¸ Ð ß§ µÄ Æß ¸ ö Ï °¹ ß £ ¨1 Ì ì£ © Ï ú ÊÛ ¹ À Ü íÑ Ð Ì Ö » á £ ¨1 Ì ì£ © Ê ³Ð ¡» ·¾ ³Ó ªÔ ì£ ¨1Ì ì£ © ² Æ Î ñ Åà ѵ £ ¨1Ì ì£ © ° ìÊ Â ´ ¦¹ À Ü íÑ Ð Ì Ö » á £ ¨1 Ì ì£ © Ö ªÊ ¶ ×Ô Ñ§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培训前 组织工作 确定培训课程 确定培训学员 确定培训所需资源 培训中 组织工作 控制纪律 收集课程评估 学员培训考核 培训后 组织工作 培训评估总结反馈 学员成绩汇总 培训资料存档 Ô · Ý Åà ÑÀ µ à ± ð Ò» ¶ þ Èý É ¸Ï Ú Åà ѵ £ ¨¶ ¼ þ ¶ £ © Ì ¸á ß Åà ѵ £ ¨¶ ¼ þ ¶ £ © ËÄ » ªÄ Ï » ªÄ Ï Î å » ªÖ Ð Î ÷ ÄÏ » ªÖ Ð Î ÷ ÄÏ É ¸Ï Ú Åà ѵ £ ¨È ý¼ ¶ £ © Ì ¸á ß Åà ѵ £ ¨È ý¼ ¶ £ © » ªÄ Ï Æß ° Ë » ªÖ Ð Î ÷ ± ± » ªÄ Ï Î ÷ ÄÏ ¶ « ± ± ¹ « ˾ ¹ « ˾ ¹ « ˾ Ê® Ò» Ê ® ¶ þ » ª¶ « Î ÷ ± ± » ª± ± ¹ « ˾ É Ï¸ Ú Åà ѵ £ ¨Î å Áù ¼¶ £ © Ê® ¶ « ± ± ¹ « ˾ Ì ¸á ß Åà ѵ £ ¨Ë ¼ Ķ £ © ¾Å » ª¶ « » ª± ± Î ÷ ± ± ¶ « ± ± » ªÖ Ð » ª¶ « Î ÷ ± ± É ¸Ï Ú Åà ѵ £ ¨Ë ¼ Ķ £ © Ì á ¸ ß Åà ѵ £ ¨Î å Áù ¼¶ £ © Áù ¶ « ± ± » ª¶ « » ª± ± » ª± ± Î ÷ ÄÏ 一、建立与公司发展需求相 适应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如何去匹配一个企业的发展? 创业期 1988--1994 快速成长期 1998-- 1994--1998 人事考核(普 及) 95—97 年 二次创业期 绩考核(效 优化) 98 年— 2001 年 绩效管理(升 华) 2002 年— 华为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历程 创业期 快速成长期 1988--1994 1994--1998 主攻农村市场战略 合作开拓战略 • 通过做交换机的 转口贸易,两年 内实现 1 亿多的 营业额 • 1991 年推出 C&C 08 交换机 • 1994 年 1 月,华为和国 内 40 多家地方电信局合 资共同组建华为电器股 份有限公司 • 1995 年国家扶持民族通 讯产业的政策出台,华 为的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 • 1997 年与中国联通建立 合作关系 二次创业期 1998-- 国际接轨战略 • 华为阪田基地一期工程 完工 • 1999 年在印度设立研 发基地 • 邀请 IBM 做管理顾问, 请 KPMG 做财务顾问, 请 KAY 做人力资源顾 问,要在管理上与国际 接轨 绩效管理各阶段发展情况 阶段 时间 主要考核内容 考核目的 第一阶段 1995 年 -1997 年 强调将考核作为单一的过程进行, 考核内容侧重于员工工作 态度、 能力和业绩。 强化管理意识,提升管理 水平。 第二阶段 1998 年 -2001 年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评价的部分, 考核内容与绩效为中心。 强化成果导向,以推动 员工务实 的开展工作。 2002 年 - 至今 真正在公司人员中开展全员绩效管 , 将绩效考核视为一个系统的管理过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意识, 程,坚持目标导向,考核内容方面 倡导自我激励和约束。 增加跨部门之间考核。 第三阶段 二、观览华为的绩效管理体 系 华为,在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 理体系,是缔造华为一个个神话最有利的发动机和保障器。尤其是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大基石之一的绩效管理(另外两个是任职 资格和股权激励),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推行绩效管理的基础 1 、总裁任正非一再强调要创造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将 绩效文化视为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并上升为战略 高度加以实施 。 2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裁员,而是为了通过 考核把大家放在适合的岗位上,保证每个人的能力都是 能够实现绩效目标的,然后通过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来 完成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3 、绩效考核机制有三个方面,一是责任结果导向、关 键事件个人行为的结果评价考核;二是基于公司战略分 层分级述职,即 PBC( 个人绩效承诺 ) 承诺和期望绩效的 完成程度;三是基于各级职位按任职资格标准,考核员 工实际能力是否达到任职要求。 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企业战略目标 总体绩效考评过 程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公司业务重点与 KPI 部门业务重点与 KPI 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绩效 管理 岗位业务重点与 KPI 中层管理者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绩效目标 绩效反馈 结果应用 KPIs 在管理循环中的作用 KPIs 建立 基于: 计划 行 动 •愿景 •战略 KPIs 提供了 行动的基础: •流程 •职务描述 测量 •组织架构 •业务发展 计划 KPIs 将有助于: •财务预算 •尽早识别潜在问题 的绩效目标 •监控绩效目标的进展 •确认绩效改进领域并为组织、 部门和个人提供反馈 KPIs 指标体系构成 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通讯企业,华为公司必须执行既定的业务规划, 为此,公司高层制定如下六大 KPIs (全公司范围内): ◦ ◦ ◦ ◦ ◦ ◦ 人与文化 技术创新 制造优秀 顾客服务 市场领先 利润和增长 KPI 指标的分解 人与文化 技术创新 工作氛围 文化 能力 HR 系统 培训客 户 响应市 场的速 度 研发的 有效性 利润与增长 顾客服务 服务质 量 产品多 样化 制造优秀 主要项 目管理 资产管 理 收入管 理 供应 商管理 物料 管理 质量 改善 市场领先 成本管 理 市场份额 营销网络 市场形象 市场竞争力 客户服务方面 市场领先方面 技术创新方面 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 公司绩效测评 / 高层管理者述职考核 w B s P 部门、团队绩效测评 / 中层管理 B 者绩效考核 c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分类分层绩效考核制度 月度 试用期新 员工考核 月度 季度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中、基层员工 IPBC 考核 计量制员工绩 效考核 年度 年度综合 评定 绩效考核周期 年度考核(半年回顾) 一季度 年度绩效考核周期 持续反馈和指导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设定未来 12 季度考核 季度考核 季度考核 年度考核 个月的关键 奖金发放 奖金发放 奖金发放 培训需求分析 绩效指标和 基本工资调整 有关目标 奖金发放 为保证绩效考核的连续性,在年初设定绩效指标的时限 时,可以考虑延伸到下一年度的第一季度。 对于绩效考核的周期,没有固定的长短。只要你认为合 适,随时都可以 进行。 威性 设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保证考核的权 主任:董事长(或授权总经理) 召集人:人力资源部经理 执行委员:生产副总,管理副总 , 经营副总 , 总工程师 , 总会计师 , 人力资源部经理 特邀顾问: 1~2 名 该委员会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 , 作为公司中高层领导个人及 部门级绩效考核的最高领导机构。其职能为: ① 绩效考核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② 部门考核结果的最终审批, ③ 重大绩效投诉事件的处理。 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经理负责绩效考核的具体操作、培训支持等日常性工 作。 高层人员考核机制:述职 +KPI 考核 述职 采用年终(年中)述职的方式,全面检查上一年(期)承诺 KPI 的完成情况,并对下一 年(期)的 KPI 做出承诺,并全面阐述本部门达成 KPI 的策略与措施。 为什么要进行述职? 落实公司战略,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直度行动纲领,为各部门准确思考、分解 工作任务提供食品店据,也为后期监控和指导各部门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依据: 促进中高层领导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抓信重点,综合平衡: 建立统一、均衡和有效的考绩制度,使公司宏观管理形成闭环,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 力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述职内容框架 财务方面 投资报酬率 经济增加值 销售毛利率 现金平均周转期 顾客方面 顾客满意度 顾客忠诚度 市场开发 市场份额 使命 与 战略 内部运营方面 新产品开发周期 质量 内部流程 学习与成长方面 员工满意度 员工能力 信息系统的能力 高层人员考核内容 高层人员(生产副总 , 管理副总 , 经营副总 , 总工程师 , 总会计 被考核人 师) 考核周期:一年(实行年度考核、半年业绩回顾) 年薪(税前) = 月薪 * 12 + 年度业绩奖金 计薪方式:(个人年薪总额及业绩奖金比例由董事长与当事人协商制定 , 有关 股权和提成另计 . ) 考核成绩 与 奖金: 各被考核人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 格 ),D( 需要改进 ). 分别对应一定的奖金额度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 不发业绩奖金 . 各责任人的考核分数只与本人的奖金挂钩,不进行 排序。具体金额由董事长与责任人商定 . 考核执行 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薪酬考核委员会 者 考核执行 公司财政年度结束后的 1 个月内进行考核,并兑现年度业绩奖金。 考核结果决定业绩奖金 时间 考核流程 各责任人自评,绩效考核委员会审批(被审批人回避制) 财政年度 结束后,各责任人应及时收集个人业绩证明材料,进行自评。召集 人在合适时间(不宜具体规定日期)召集考核委员会成员,开会审 批自评结果,并进行平衡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管理制度 1 、目的 2 、原则 3 、适用范围 4 、述职类型 5 、述职内容 6 、述职操作程序 7 、综合评定成绩 其他(实施表格)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管理制度 高层领导中期述职制度 1 、目的 2 、述职者 3 、述职方式 4 、述职日程 5 、述职模型 6 、述职内容 高层领导中期述职制度 中层人员考核关系图 例 绩效考核委员会 高层管理人员 人事负责人 被考核部门 绩效考核委员会 总会计师 考核结果的最终审批 示 直接领导,进行考核结果的复评、绩效面 谈、反馈 人力资源部 支持,监督 财务部(经理) 人事负责人,提供考核支持、监督 质询考核结果 被考核部门的负责人,提供自评及 业绩证明材料 中层人员考核内容 考核对象 中层人员 考核周期 季度考核 每季度第一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二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计薪方式 每季度第三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 本季度业绩奖金 如另有年终奖金发放,则每季度绩效考核结果各占 25%( 股权及提成另 考核成绩与 奖金 考核执行者 考核执行时 间 计) 各被考核部门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 格 ),D( 需要改进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不发业绩奖金 . 部门经理的 综合考核等级结合公司 , 部门 , 个人三方的绩效等级评定 , 各占一定比 例 . 建议各部门的考核成绩进行强制排序。考核结果决定业绩奖金。 主要执行人:分管各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 . 辅助执行人:人力资源部经理、绩效考核委员会 每季度结束后的 5~8 个工作日内进行考核,并兑现季度业绩奖金 考 核 流 程 被考核部门经理自评,直接上级主管复评,绩效考核委员会 审核。 每个季度结束后的 3 个工作日内,上述被考核部门经 理应及时收集业绩证明材料,完成部门考核等级的评定,检 查无误后,在自评栏签字。将自评结果及时送交直接上级主 管,直接上级主管通过调查、访谈等取证,应在第 5 个工作 日内与被考核部门经理面谈,达成共识,签署自己的评价意 见,并在复评栏签字。(如双方不能达成共识,直接上级主 管也应将意见写在考核表上)。在这两个环节中,人力资源 部要起到协调、监督、支持的作用。完成复评签字的考核表 应及时送交考核委员会召集人,召集人在合适时间( 3 个工 作日内)召集考核委员会成员开会, 审批复评结果,并进行 平衡。重点关注绩效最好和最差的几个 部门。最终的审批结 果要及时反馈到被考核部门经理 基层员工考核关系图 例 绩效考核委员会 绩效考核委员会 分管高管人员 总会计师 人事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被考核人 间接领导,员工个人考核的最终决策人 人力资源部 支持,监督 财务部经理 部门负责人 示 项目出纳员 人事负责人,提供考核支持、 监督质询考核结果 直接上司,提供下属初步考核与 反馈面谈 项目经理 项目领导,提供成员在考核期间 的项目绩效 被考核人 基层员工考核内容 考核对象 公司各部门 / 项目部下属的在职员工 考核周期 季度考核 计薪方式 业绩奖金 每季度第一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二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三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 本季度业绩奖金 如另有年终奖金发放,则每季度绩效考核结果各占 25%( 股权与提成 另计 ) 各被考核部门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 格 ),D( 需要改进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不发业绩奖金 . 其综合考 核结果结合公司 , 部门 , 个人三方的绩效等级评定 , 各占一定比例 . 建议个人的考核成绩在部门内部进行强制排序。考核结果决定业绩奖 金。 主要执行人: 员工的直属部门主管(部门经理) 考核执行者:辅助执行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最终裁决人:分管高管人员 每季度结束后的 5~8 个工作日内进行考核(与部门考核基本同步, 亦 考核执行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迟 1~2 个工作日进行),并兑现季度 业绩 间 奖金 考 核 流 程 被考核人自评、直属部门主管复评、分管高管人员审核。每个季度结 束后的 3 个工作日内,被考核人应及 时收集业绩证明材料,完成个人 考核等级的确定,检查无误后,在自评栏签字。将自评结果及时送交 直属部门经理,直属部门经理也应收集证据,合理安排考核时间等, 并在第 5 个工作日结束之前与被考核人面谈,达成共识,签署自己的 评价意见,并在复评栏签字。(如双方不能达成共识,直属部门主管 也应将意见写在考核表上)。在这两个环节中,人力资源部要起到 协 调、监督、支持的作用。 完成复评签字的考核表应及时送交分管副总 在 2~3 个工作日内完成最终审核,并进行平衡。如有必要,可召开考 核会议,解决争议等。最终的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到被考核人 . 考核等级标准 考核人应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和员工的实际表现考核员工的绩效。每 年考核周期开始时,考核人与员工共同商议,确定员工的绩效目标。每 个季度结束时,考核人根据以下的绩效考核等级来判断员工的实际绩效 水平。 D C B A 需要改进 基本合格 胜任 优异 该员工在该岗位 或任务的多个相 关绩效领域都未 能达到所须的绩 效标准 , 需做出 较大的改进 该员工在该岗位 或任务的绩效领 域能够完成大部 分绩效目标,但 仍有明显的改进 需要 该员工完成了该 岗位或任务的所 有绩效目标,达 到相关的绩效标 准,胜任该岗位 或任务的一般要 求 该员工完成了该 岗位或任务的所 有绩效目标,其 工作方式和成果 的水平都超过了 对该岗位的一般 标准和要求 营销系统 KPI 与奖金考核办 法 1 、宗旨 2 、营销系统二级指标体系 3 、奖金考核分配方法 营销系统KPI与奖金考核办法 设定薪酬结构之考虑因素 Developing Salary Structure- Considerations Base Pay Policy 基本薪酬政策 Decide Competitive Reference Salary 决定具有竞争性的标准工资 Decide Salary Ranges 制定工资幅度 Range Overlap 幅度重迭 Significance of Salary Range 工资幅度的重要性 How many structures? 多少个结构 ? Overs and Unders 高出 / 底于工资幅度 薪 酬 政 策 Compensation Policy $ 标 准 工 资 Reference Salary Grade 定下最经济的标准工资以支付公司架构图 级 别 •Define the most economic reference salary to pay for the organization chart 建立最少增加幅度之标准工资 •Establish the smallest possible increase of reference salary Market Data on China 上海制造业 Shanghai Manufacturing WOFE (1) 中国市场数据 Data as at April 1999 RMB 400,000 90 百分比 90th Percentile 350,000 75 百分比 75th Percentile 300,000 中位数 Median 250,000 200,000 25 百分比 25th Percentile 150,000 10 百分比 10th Percentile 100,000 50,000 0 41 43 45 47 49 Position Class 51 53 55 57 59 Market Data on China 上海制造业 Shanghai Manufacturing WOFE (2) 中国市场数据 Data as at April 1999 Position No. of Class Obs.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5 17 41 32 47 46 59 58 59 54 64 59 57 28 39 23 10 12 4 2 Yr of Exp 3 3 6 6 8 6 5 4 5 5 4 5 5 6 6 8 9 9 15 10 Regressed 10th Percentile 12,329 14,077 16,073 18,352 20,954 23,924 27,316 31,189 35,611 40,660 46,425 53,007 60,522 69,103 78,900 90,087 102,859 117,443 134,094 153,105 Regressed 25th Percentile 13,806 15,925 18,369 21,189 24,441 28,192 32,519 37,510 43,267 49,908 57,568 66,404 76,596 88,352 101,913 117,555 135,598 156,410 180,416 208,108 Regressed Median 15,628 18,272 21,363 24,978 29,203 34,144 39,921 46,675 54,571 63,804 74,599 87,219 101,975 119,228 139,399 162,984 190,558 222,797 260,490 304,561 Regressed 75th Percentile 20,164 23,383 27,116 31,445 36,465 42,286 49,036 56,865 65,942 76,470 88,677 102,834 119,250 138,287 160,364 185,964 215,652 250,079 290,002 336,298 Regressed 90th Percentile 27,759 31,768 36,356 41,607 47,615 54,492 62,362 71,368 81,676 93,471 106,971 122,419 140,099 160,333 183,488 209,988 240,315 275,022 314,741 360,196 Actual Mean 15,509 19,044 22,114 23,803 29,904 32,685 43,131 48,467 58,325 54,821 59,268 74,535 96,645 113,331 129,435 185,869 226,892 245,599 254,505 443,284 Actual Median 16,606 20,056 23,400 24,298 30,000 33,161 43,680 48,942 58,265 55,566 58,600 73,410 97,136 104,250 124,800 162,500 212,079 215,615 255,075 443,284 贵公司以及市场比较 Your Company vs the Market Comparison RMB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Your Company Trendline Regressed 25th Percentile Regressed Median Regressed 75th Percentile 200,000 75 百分比 75th Percentile 中位数 Median 贵公司回归线 Your company trendline 25 百分比 25th Percentile 150,000 100,000 50,000 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Position Class 贵公司以及市场比较 Your Company vs the Market Comparison Market Data Position Your Company Class Trendline 41 14,526 42 17,023 43 19,949 44 23,378 45 27,397 46 32,107 47 37,626 48 44,094 49 51,673 50 60,556 51 70,965 52 83,164 53 97,460 54 114,213 55 133,846 56 156,854 57 183,818 58 215,416 59 252,445 60 295,840 Regressed 25th Regressed 75th Percentile Regressed Median Percentile 13,806 15,628 20,164 15,925 18,272 23,383 18,369 21,363 27,116 21,189 24,978 31,445 24,441 29,203 36,465 28,192 34,144 42,286 32,519 39,921 49,036 37,510 46,675 56,865 43,267 54,571 65,942 49,908 63,804 76,470 57,568 74,599 88,677 66,404 87,219 102,834 76,596 101,975 119,250 88,352 119,228 138,287 101,913 139,399 160,364 117,555 162,984 185,964 135,598 190,558 215,652 156,410 222,797 250,079 180,416 260,490 290,002 208,108 304,561 336,298 Deviation from P25 5% 7% 9% 10% 12% 14% 16% 18%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6% 38% 40% 42% P50 -7% -7% -7% -6% -6% -6% -6% -6% -5% -5% -5% -5% -4% -4% -4% -4% -4% -3% -3% -3% P75 -28% -27% -26% -26% -25% -24% -23% -22% -22% -21% -20% -19% -18% -17% -17% -16% -15% -14% -13% -12% 基本薪金政策 •LAG 落后 Base Pay Policy 132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年初 •LEAD 领先 Start Year Mid 年末 End Year 1320 1320 1100 1100 800 800 年初 •LEAD-LAG 年中 年中 Start Year Mid 年末 End Year 建 立 竞 争 工 资 Develop Competitive Salaries 250000 一 个 等 级 = RMB 200000 150000 一 个 标 准 工 资 One Grade = One Reference Salary 标 准 工 资 = 竞 争 报 酬 = 6 9 招 聘 标 准 Reference Salary = Competitive Pay = Recruitment Standard 100000 50000 0 2 Grade 1 41 PC 42 43 3 44 4 45 5 46 7 47 8 48 49 10 50 11 12 51 Grade or Position Class 13 52 14 15 16 53 54 55 17 CRG P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6 57 Rmb 12893 15349 18274 21756 25901 30837 36713 43708 52037 67146 79940 95174 113308 134899 160604 191206 227640 利用幅度制定工资架构 RMB Develop Salary Structure with Ranges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Grade a b c d e a b c = Mid-Point Progression 中点增加率 a1 - a2 = b1 - b2 = Range Spread 幅度 c1 - c2 = } Question: •How much should be the mid-point progression (%) between grades? •How wide should the ranges be? •How much should the range overlap? 制定幅度 Developing Salary Range 由中点开始 ( 或标准工资 ) Start with Mid-Point (or Reference Salary) 决定幅度 Decide Range Spread 定最低工资 Establish Minimum 定最高工资 Establish Maximum 定最低工资 Establishing Minimum = = Rmb 1,000 50% 1 +( 2 Rmb 1,000 1.25 Rmb 1,000 50% 1 + 2 ( = 1 + (25%) = 1 + = Rmb 800 25 100 = 1 + 0.25 = 1.25 ( E.g. Minimum Mid-Point 中 点 幅度 Range 1 +( 2 ( = ( 最低 定最高工资 Establishing Maximum Maximum = = = = 最低 幅度 Minimum x (1 + Range) Rmb 800 x (1 + 50%) Rmb 800 x 1.5 Rmb 1,200 幅度 Range 点 高 = Minimum Rmb 800 最低 Mid-Point Rmb 1,000 中 Maximum Rmb 1,200 最 1 + 50% = 1 + ( 50 ( 最高 100 = 1 + (0.5) = 1.5 中点增加率 Mid-Point Progression Moderate Gradual Steep 稳健的 逐渐的 陡斜的 30% 15% 10% 10% More grades 多级别 30% 15% Less grades 少级别 幅度重叠 Range Overlap 2,700 2,250 1,500 1,200 RMB RMB 1,800 1,800 1,500 1,350 1,200 1,200 1,000 900 1,000 1,000 800 Grade No overlap 没有重叠 50% jump each promotion 每晋升 , 增加 50% 1,500 1,563 1,200 1,250 1,250 1,250 1,125 1,000 800 RMB 1,875 1,000 800 Grade Big overlap 大部分重叠 12.5% jump each promotion 每晋升 , 增加 12.5% Grade Moderate overlap 适度重叠 25% jump each promotion 每晋升 , 增加 25% Range overlap 重叠部分 = 67% Range overlap 重叠部分 = 40% 1,200 - 1,000 200 = 40% 1,200 - 900 300 = = = 67% 1,500 - 1,000 500 1,350 - 900 450 幅度重叠 Range Overlap (2) How much ? 多少 一个级别的幅度一般不超过三个其他级别的重叠 The range span of any one grade should not overlap much more than three other grades 幅度的重要性 Significance of Salary Range 一般期望 = 标准工资 Standard Expectation = Reference Salary - Performance 工作表现 - Competencies 技能 - Years in service 服务年期 Maximum 最高点 Q4 Q3 中点 = 竞争性工资 Mid-Point = Competitive Pay Q2 Q1 Minimum 最低点 多少结构 How Many Structures? 市场特色 ◦ Market Characteristics 内部平衡 ◦ Internal Equity 外部竞争力 ◦ External Competitiveness 管理概念 ◦ Management Philosophy 超过 / 低过 工资幅度 $ Overs and Unders Referenc e Salary 标准工资 中值前进 mid-point progression 用什么策略 ? What Strategies? 等级 Grades
145 页
510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绩效与薪酬管理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团队 报告 —— 华为薪酬绩效体系 内容提要(注:参考文献已标注在团队报告相应部分) 华为概况 华为绩效考评体系 华为薪酬福利体系 华为如何结合绩 效薪酬体系激励 员工 1. 华为概况 • 外文名称: HUAWEI •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 成立时间: 1987 年 • 总部地点: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 总裁:任正非 • 董事长:孙亚芳 • 宣传语:华为,不仅仅是世界 500 强 ( 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 概况 1.1 经营范围 1.2 品牌承诺 & 品牌特质 1.3 治理架构 1.4 企业文化 1.1 经营范围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 是交换、传输无线 和数据通信类电信 产品 , 在电信领域 为世界各地的客户 提供网络设备、服 务和解决方案。 1.2 品牌承诺 & 品牌特质 • 品牌承诺: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 活,提升工作效率 • 品牌特质: 1. 以客户为中心 2. 奋斗进取 3. 创新 4. 全球化 5. 开放合作 6. 值得信赖 1.3 治理架构 • 华为制定了清晰而全面的公司治理架构, 为维持良好的企业表现和长期持续增长奠 定了基础。 华为在 2013 年年度报告中陈述的公司治理架构如 下图: 1.4 企业文化 • 在华为创办之初,任正非凭借着狼文化、床垫文化、奉献 文化等一系列的军事化企业文化带领华为走向了成功。狼 性文化是华为最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 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 念中也略带“血腥”,他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 • 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 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 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 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狼性文化 --- 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 华为的“狼性文 化”可以概括为: 学习,创新,获益, 团结。 学习和创新 敏锐 嗅觉 狼性文化 进攻 精神 不屈不饶、永不疲倦 集体奋 斗意识 团结 用狼性文化来说, 学习和创新代表敏 锐的嗅觉,获益代 表进攻精神,而团 结就代表群体奋斗 精神。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 心就是互助。 床垫文化 艰苦奋斗 的 工作作风 床垫 文化 锲而不舍 的 工作态度 兢兢业业 的 工作奉献 在每个开发人员的办公桌下都有一个床垫, 一旦需要加班加点,就睡在公司 华为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主要形成了以下八 个显著的文化: 一、以人为本的文化。 二、鼓励创新的文化。 三、开放的文化。 四、合作的文化 五、关心的文化 六、奉献的文化 七、树立员工自豪感,有利于刺激创新 八、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2. 华为绩效考评体系 2.1 2.2 华为的绩效管理流程 绩效考评实施——以销售人员为 例 华为的绩效考评体系 • 1998 年华为出台了《华为基本法》,确立了以客户需求为 导向的核心价值,华为正逐步形成一种绩效文化,即绩效 是硬道理,为了绩效可以采取各种手段。绩效文化让华为 的业绩迅速提升,对员工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 • 任正非认为在进行绩效考评时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 建立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而不能以能力为 导向。因此华为形成了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 2.1 华为的绩效管理流程 • 在华为,绩效管理主要从四大领域展开。如图所示: • 华为把绩效管理看作是管理者与员工双方双赢的一个过程, 是就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并使员工成功达到目 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 华为公司认为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把绩效管理看 做一个循环的流程。如图所示: 绩效目标 绩效反馈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绩效目标阶段 • 此阶段,华为公司认为这是主管和员工共同讨论以确定员 工考核期内应该怎样完成工作才是令人满意的绩效的过程。 • 在华为看来,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是绩效管理最 为重要的环节,参与和承诺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绩效 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事情。 • 在这个阶段,华为各部门主管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并制 定本考核周期的 PBC (个人事业承诺)任务。 • 在华为,主管和员工要就绩效考核目标达成共识:绩效考 核目标 = 绩效目标 + 衡量指标 + 改进点。 • 华为坚持认为,制定目标或计划应符合 SMART 原则: Specific 具体的、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Attainable 可达 到的、 Relevant 相关的、 Time-based 基于时间的。 • 华为的管理者与员工应对目标或计划进行 SWOT 分析并共 同探讨防范措施。华为提倡以终为始,期初多问几个为什 么,可以减少大量无效率的工作。破除“忙就是好”的误 区。 绩效辅导阶段 • 华为坚持认为,没有沟通就不是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是绩 效管理的真正核心,是所有员工工共同达成目标或计划的 最重要的方式。 • 在这个阶段,管理者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 绩效诊 断 基本工作 过程监控 信息收集 绩效评价阶段 • 华为指出要注意两点:一是综合收集到的考核信息结合关 键事件记录,公正客观地评价员工。二是根据各部门的评 价标准,诊断员工的绩效,并拟订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计 划和绩效发展计划。 • 华为认为绩效评价不是简单地给个考评结果。在华为 ,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 : 要围绕业务进步、绩效提高展开,将 绩效评价视为一个管理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评价结果 本身。管理者的使命是使目标达成,要学会有技巧地告诉 员工他的差距所在。毕竟 , 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 绩效反馈阶段 华为公司经过充分准备后,就考核结果向员工进行面对 面反馈,内容包括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共同 制订下一步目标或计划等。华为强调反馈是双向的,主管 应注意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员工发表意见。 • 在华为看来,没有双向沟通,就称不上绩效管理。绩 效管理是目标导向与价值评价的载体,绩效考核和薪酬紧 密联系,考核不仅仅是为报酬服务,而是以绩效的改进为 目标。主管要对下属进行辅导、监控,再做出评价。和下 属的沟通列入了对各级主管的考评。 华为绩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综上所述 : ( 1 )绩效管理促进绩效改进 ( 2 )绩效评价基于工作目标的管理 ( 3 )工作目标设置与员工充分沟通 ( 4 )目标达成伴随主管的事前指导与事中辅导 ( 5 )鼓励创新,允许员工有创意的计划予以实施 ( 6 )倡导从小事做起,做实事。小改进大奖励 , 小进步造就大进步 ( 7 )资源共享与内部客户服务系统,构成绩效完成的支撑体系 ( 8 )绩效评价有客观的依据与工具,促进员工不断提高 ( 9 )营造良好组织气氛,充分发掘个人潜力,获得超常工作绩效 2.2 绩效考评实施——以销售人员为例 • 华为绩效考评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 工作态度、工作能力、 工作业绩、个人适应性和潜能、管理能力。 • 考核的依据和标准主要有三项:共同的价值观 ( 评价工作 态度的依据 ) 。挑战性目标与任务 ( 评价工作成果的依据 ) 。 现有的能力和工作潜力 ( 评价工作能力的依据 ) 。 • 华为对绩效考核有明确的认识,在其看来,考核评价永远 不是目的,它只能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只能起一种牵引导 向作用。通过考核,在公司内部建立人才竞争和淘汰机制。 • 崇尚狼性文化的华为销售队伍是外界公认的企业核心竞争 力之一。目前 , 华为的销售队伍占 36% ,华为的绩效考评 制度是华为公司销售队伍管理中最具特色、最为完善的一 项管理制度。 目标制定 • 销售主管和员工要共同讨论销售团队要达到的目标,例如 销售额、需要学习的技能等等。每个员工应制定考核阶段 内的 PBC 任务并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自己。 销售部门 KPI • 华为为其六个主要责任中心:研发系统、营销系统、采购 系统、生产系统、财经管理系统、华为电气建立了各自的 KPI 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华为的 KPI 指标尽量采用财 务指标反映最终结果。 • 销售部门应明确本部门的的 KPI, 在进行绩效考评时要以 KPI 为核心,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销售部门的 KPI 主 要分为五个方面: • • • • • • ( 1 )指标名称:销售额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分别按订货口径计算和按销售回 款口径计算的销售额增长率 设立目的:作为反映公司整体组织增幅和市场占有 率提高的主要标准。 ( 2 )指标名称: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率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率的 增长率 设立目的:强调增加出口收入的战略意义,促进出 口收入增长 ( 3 )指标名称:人均销售毛利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 成本后的毛利与营销系统平均员工人数之比 设立目的:反映营销系统货款回收责任的履行情况 和效率,增加公司收入,改善现金流量 • • • • ( 4 )指标名称:销售费用率降低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销售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比率的 降低率 设立目的:反映销售费用投入产生销售收入的效果, 促使营销系统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销售费用 ( 5 )指标名称:合同错误率降低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发生错误的合同数占全部合同 数的比率的降低率 设立目的:促进营销系统减少合同错误,合理承诺 交货期,从而提高整个公司计划水平和经济效益。 销售人员的绩效考评 • 华为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评主要采用强制分布法。如下图 所示: • 销售部门的主管将部门里所有员工依照以上标准进行评估, 实施强制分布原则,分为 ABCD 四个档次,规定属于最低 D 档级的不得少于员工数的 5% ,如果属于 D 档的 , 晋升 与薪酬都会受到影响。 等级 表现 评价标准 A ( 10 %) 杰出 实际绩效经常显著超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 在计划、目标或岗职责分工要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取 得特别出色的成绩 B ( 40 %) 良好 实际绩效达到或部分超过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 要求 在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取得 比较突出的成绩 C ( 45 %) 正常 实际绩效基本达到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 无明显的失误 D(5 %) 标准 实际绩效未过到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 在很多方面或主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失误 主管人员的绩效考评 • 华为对销售团队的中高层管理者考评的方法采用述职报告 法,就是采用年终 ( 年中 ) 述职的方式,全面检查上一年 ( 期 ) 承诺 KPI 的完成情况,并对下一年 ( 期 ) 的 KPI 做出 承诺,并全面阐述本部门达成 KPI 的策略与措施。 考评反馈 • 考评结束后,要就考评结果向员工进行反馈面谈,告知员 工考评的结果,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并共同制定下一 阶段的目标和计划。在华为,面谈沟通的程序是:充分准 备 ( 拟定面谈时间、地点、方式、角度、内容等 )—— 营 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把握考核沟通原则——开始——平 衡听、讲、问——确定下阶段目标。 • 面谈的原则为:对事不对人,只谈绩效而不涉及人格;不 将面谈者与第三者比较;谈话内容避免被第三者听到;谈 话场地尽可能免受干扰;沟通要坦率、具体。 3. 华为的薪酬福利体系 3.1 华为集团薪酬体系的内容 3.2 华为集团的薪酬管理体系理念 (一)华为集团薪酬体系的内容 • 华为实物收入的形式是:工资、奖金、安全退休金、 医疗保障、股权、红利。薪资构成如下。 基本工资 • 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职位、学历确定档次,在员工工作 1 ~ 2 年后,收入基本上就与学历没有关系了。 • 从社会上招聘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实行协议工资制,一般 都比应届毕业生高 20 %。在岗位正式工作半年左右加薪, 依据个人表现、所在部门以及公司当时的盈利情况。 • 研发、市场、客户服务等生产部门属于在投入上首先保证 的机构,这些部门的加薪幅度普遍高于行政、后勤、财务 等服务性部门。 福利(补贴、社保基金) • 员工的福利全部货币化。交通补贴、膳食补助每月都是直 接发给员工,医疗补贴除办理社保医疗卡外,也打入了个 人门诊账户。 • 货币福利分两大类:一是补贴;二是公司替员工交纳的社 会保险基金。 包括交通补贴和出差补贴。交通补贴每月发到员工的工卡 里,不得取现。在年底高于一定数额或离职时可以取现, 扣 20 %的个人所得税。出差补贴分国内和海外出差补贴。 根据职位、出差地的艰苦程度、危险性等标准计算,标准 乘以实际出差的天数,就是可以拿到的补贴。一般在出差 回来后报销时领取。 按照每月基本工资 15 %的比例划拨,员工离职时可一次 性提取,扣 20 %个人所得税。 加班费 • 加班费的标准基本上是以员工的月基本工资除以每月法定 工作日乘以加班天数。 年终奖 • 年终奖是根据员工的贡献、表现、职务等颁发,干满 一年,一般员工在 1 万~ 3 万元左右。一般来说,市场系 统、研发系统的骨干最高,秘书、生产线上的工人等做重 复性工作的员工最少。 内部股票分红 • 华为集团的内部股票分红成为员工工资和奖金之外的第 三种激励手段。 • 员工的持股原则是“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 险共担”。员工在入职 1 ~ 2 年后,公司根据其职位、表 现、工作业绩等分配给一定数额的内部股票,员工一般用 自己的年度奖金购买内部股票。 • “ 华为”的内部股票在员工在职期间不可转让,员工离职 时,集团根据一定的比率回购,员工一次性兑现。 •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集团员工个人收入的成分和结 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业初期,华为集团员工收入的主 要来源是基本工资,在发展的低潮期,一度连工资都难以 按时发放;创业中期,老员工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分红; 2001 年以后,员工收入来源主要是绩效工资。 (二)华为的薪酬管理体系理念 基于员工的贡献、责任、能力与工作态度的报酬认可 • 华为集团员工的收入组成包括职能工资、奖金、安全退休 金及股权带来的红利。采取与能力、贡献相吻合的职能工 资制。华为集团按照责任与贡献来确定任职资格,按照任 职资格确定员工的职能工资。奖金的分配完全与部门的关 键绩效指标( KPI )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 利的分配,依赖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级别和 贡献拉开差距。 建立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命运共同体 • 华为集团实施员工普遍持股制。目前华为集团员工持 股的基本情况是, 30 %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 40 %的员 工有比例的持股, 10 %~ 20 %的新员工和低级员工适当 参股。这种“人人是老板”的员工持股机制充分体现了知 识的价值和价格,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结成了员工与集 团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坚持报酬的合理性与竞争性,确保吸引优秀 人才 • 在华为集团工作,标志着“高额收入”。华为集团的 高薪主要是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精神。在《华为基本 法》第六十九条:“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 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 平。” •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刚性政策,一直以来,华为集团的工资在 深圳哪怕是全国所有同行业公司中都是排在前列的。 华为集团始终关注报酬的三个公平性 • 对外公平,根据业界最佳与市场调研,与同类人员比, 具有社会竞争力;对内公平,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根据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确定薪金结构与政策;员工公平:同 性质员工,依据绩效考核与资格认证确定合理差别。 4. 华为公司如何结合绩效薪酬 体系激励员工 •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要解决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问题, 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 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员工,激励可使他们战胜困难,改 进绩效;对于成绩优秀的员工,持续的激励可使他们的成 绩蒸蒸日上,工作积极性永葆旺盛。 4.1 物质激励一一让知识转化为资本 • 华为的高薪策略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精神。高薪体现 了华为的高效率用人之道。采用定岗、定薪和奖金、股权 激励等方式,尽量留住人才,避免了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 • 华为奉行“知本主义” , 让知识可以转化为资本,在它的 分配激励机制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任正非眼中,华为是“三 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 高工资。他坚信,高工资是 第一推动力,重赏之下才有 勇夫。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 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它待 遇。 高效率 高压力 高工资 • ( 1 )薪资激励:同等行业内最高水平的工资 • ( 2 )股权激励:华为员工持股 98.6% ,任正非持股 1.4% 。 截至 2013 年底,在华为全球有 84187 名员工持有公司股 份,,持有股份总数达约 95.6% (数据来源:华为技术有 限公司 2013 年年度报告)。这在国内民营企业中是非常 特别的。 4.2 精神激励 • 当物质奖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就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 员工对精神激励的需求就会极其迫切。 • 因此,企业可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员工精神上的需要,如经常 给予表扬、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晋升的机会、授予称号、关心员 工日常生活等等,来增加员工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奖励激励 • 华为专门设立了一些荣誉奖来颁发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只 要员工取得了进步,达到了目标就会获得荣誉,极大的调 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华为还联系了许多餐厅、酒店、影院 等休闲娱乐场所,员工去消费就可以享受优惠,使员工增 加了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更努力的工作 晋升激励 • 华为的 员工职 业发展 通道如 图所示: • 华为对于员工的晋升制度是很有吸引力的,晋升看能力, 不看资历,只要你有能力,就有可能在华为大展身手。 • 同时晋升的员工也为其他员工提供了奋斗的目标,看到了 自己晋升的机会。通过华为的精神激励,使员工的内部因 素得到满足,为员工提供了真正的动力之源,也为华为留 住人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文化激励 • 华为公司一直倡导的企业文化是“狼”性文化,这是华为 企业文化之魂。正是由于华为像狼一样的扩张精神,才会 吸引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向往到华为去工作。因 为华为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高薪,而且是更加宽广的发展舞 台以及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也正是华为“狼”性文化的一 种表现。 • 只有当企业的大目标与员工的小目标有了交汇时,员工的 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 绩效信息激励 • 人们都希望知道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 , 就像学生考完试 都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一样。 • 在华为,管理者能应及时地将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绩效反 馈给员工,并告知他们的努力和最终目标尚存的差距。这 是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同样也能取得激励的效果。 Thank You!
55 页
522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的薪酬体系设计管理模型
华为的薪酬体系设计管理模型 是薪酬,也是心愁,白了 HR 的少年头。开春三月正是许多公司为 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财政年度精心制定薪酬策略的时候。同行业的薪 酬行情如何?整体的薪酬市场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考虑到这些 问题,对于本公司的薪酬战略又应该如何制定呢?这一些不仅仅是领 导者在关注的问题,同样更是站在第一线的 HR 们需要身体力行的任 务。 岁前岁后,总有人才流失,也由新鲜的血液进来,如何把一年年的 积累下来的好员工通过薪酬体系留下来,又怎样才能把中高层管理 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大面积的进人也 大幅度地走人的神秘的华为集团可以说独有法宝,也正是这些法宝 让华为人一直像“狼”一样进攻着市场。华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呢? 曾经担任华为集团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的张建国先生则从一个体 系的构建上作出了具体的剖析。 “薪酬”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关心的话题,但是,作为 HR 来说,制定这样的一个体系首先要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张建 国认为,薪酬设计关键是要达到两个核心目的:一个是效率,一个 是价值。从而通过薪酬设计体系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可持续 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薪酬设计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薪酬问 题,它将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全体员工的士气和对公司的归属 意识,起着战略性的意义。 “HR 要从企业自身的价值导向和战略目标两个层面来考量企业的薪 酬架构,并在这个基础上对企业内部各类人员进行价值排序,并衡 量各自的价值。”那么,对于今天面临着人心涣散或者石膏流失率 的企业来说,企业在薪酬设计体系上应该如何着手呢?在南国花园会 所里,已经是益华时代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的张建国先生提出了这 样的一个案例: “就拿我做的一个珠海德案例来说吧,根据了解,这个公司的员工 月收入都普遍比较低,但是每每到了年底,就有可能莫名其妙地得 到一大笔奖金。从老板的角度来看,他的薪酬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可问题是,有些员工仍旧对薪酬有很大的报怨,甚至有些骨干员工 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纷纷离开公司,另谋高就。遇到这种情况, 老板也很委屈:我没少花钱,怎么就留不住人呢?”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这是因为虽然企业发给员工的薪酬较高,但是 员工在工作中感觉不到,年底总收入高,这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 未知数。企业虽然支出的钱不少,但他没有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能 动性和满足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意识,在员工的眼里,年底的那份 奖金是不可知的,这也就与他的个人能力或者是极小考核方面无法 关联,所以,这样的薪酬体系不但找不到好的人才,而且也留不住 好的人才。” 除了要让员工感觉到劳有所得外,是否还需要树立一种薪酬的等级 制度?对此,张建国谈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在一些企业里边,在员 工阶段,企业往往能够将现金收入等量化进他们的工资报表中,但 是到了管理层人员,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许诺了许多,也划拨 了许多,但在工资中就是体现不出来,这往往就造成中高层离奇地 离开,也就是,你没有提拔他的时候,他作为员工还是兢兢业业地 工作,但提拔了却反而逼着他选择了离开。不是这些中高层出了问 题,而是企业家、或者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没有随着提拔而改变相 应的管理方法。 在记者的采访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珠海的一家合资企 业,2003 年这个公司的人均收入为 2.15 万元,远高于广州市同行业 平均水平,但公司紧缺的人才(如项目经理、经营管理人才等)的收入 却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例如公司收入最高的项目经理年收入 不到 12 万元(同行业其他公司项目经理收入可达 40 万元);而社会上 可以随时招聘来的一般员工却取得了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如 此的薪酬结构,导致这个公司在总体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人 才流失严重,难以吸引公司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却又有很多的平庸人 员充斥其间。这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恰恰印证了张建国的解释,至 于解决方法: 结合在华为、联想、TCL 等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十多年的经验, 张建国表示,从企业战略来讲,这类型的企业应该有明确的薪酬理 念与政策,在这种理念和政策指导下,方可制定出严格的任职资格 标准和规范的职位说明书,并在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层面上, 对企业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一个严 密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系。 构建内部公平与外部竞争的薪酬体系 所谓内部薪酬的公平,就是要求自己所得要与公司内部做出相同贡 献的人相当。但具体起来又怎么执行: 河南有一户种桃子的农民,在桃子熟了的季节,为了赶在第二天拿 到集市上卖掉就找了两个人给他摘桃子,说好一天全摘完给每人二 十元钱,这两人答应了。可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主人发现这两人是 摘不完的,于是又找了两人,说好摘完也是二十元的报酬,这两人 也答应了。到了下午很晚的时候,这家主人发现这四个人再快也不 能摘完,没办法只好又找了两个人,许诺他们每个人摘完后也是每 人二十元。天黑了,桃子终于摘完了,主人给下午和中午来的人每 人二十元。他们高兴地走了。给早上来的人工钱的时候,他们就有 些不高兴了,他们嘟囔道,为什么我们干的活比他们多却给我们一 样的工钱呢? 这说明了什么呢?公平是相对的,而不公平是绝对的,而这个不公 平又是怎样才可以核算呢?张建国提到,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企业是有 很多的,在内部薪酬公平这个问题上,有的员工在感到自己受到了 不公正的对待后,可能会采取各种消极抵抗的方式对待工作,甚至 最终会离开公司。由于现代企业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群体,个人对组 织的边际贡献很难准确测量,大多数员工总会认为自己贡献得多而 收入得少,总会希望取得更多的报酬,因而“自我比较不公”总是 存在。企业要关注解决的主要是内部公平,但内部公平的测量在很 大程度上要依据外部比较。因而在关注内部公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外 部竞争。 而外部的竞争力则主要是通过薪酬的调整与支付来进行分析,具体 的评价标准是:第一看是否能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第二看能否帮 助提升企业战略,最后看能否促进组织成长。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了 以市场、责任、行为、绩效为一体的四大要素薪酬评价体系后,这 种外部竞争力的分析才能够帮助企业来具体解剖其薪酬考核体系是 否完善。 体系毕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东西,就具体到薪酬的层面上,大约存 在哪些不同的划分?对于企业不同员工来说,又应该怎样分配才是合 理的呢? 对这个疑问,张建国解释,一般来说,报酬的存在有以下四种不同 形式:股金、工资、奖金、福利。具体分配比例为:操作人员基本 工资占月总收入 90%,奖金占 10%,无股金;专业人员为基本工资 60%,奖金 25%,股金 15%;中层经理基本工资为 50%,奖金 30%, 股金 20%;高层基本工资为 40%,奖金 20%,股金 40%。通过实践证 明,如果合理的运用这种分配形式,效果会是很好的,既保证留住 了高层管理人才,又激励了刚进入公司的员工,大大提高了公司的 人力资本。 说到底,薪酬的设计就是通过构建智力资本的优势完成人力资源管 理的核心任务。 华为的薪酬体系模型 结合在华为集团多年做人力资源的经验,张建国具体地从华为的薪 酬模型来分析这个企业为什么能够抑制具有“狼”的精神的“DNA” 所在:这首先就是我们刚才特别强调的华为的战略观念:在薪酬体 系构建上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辩证统一;在具体的职位评估 上的完善分级,即:第一,明确公司价值导向,第二,确定职位评 估原则,第三,确定职位评估方法,第四,评估职位等级。 当然,确定了这些评价体系与标准后,还要有详细的、充分的调查、 研究与制度,以保证论证的合理性。 譬如,在 1995 年的时候,华为已经有 500 多人,这个时候,当人力 资源经理把他们的薪酬数字报给老板的时候,由于人数已经不是创 业时候的那几十个人,老板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的绩效都熟悉,那么, 这个时候老板怎么去签字呢?(事实上,一般小型企业几十个人,作 为老板来 讲,还可能对每一个人了解得很清楚,但对于大企业来讲这是不可 能的),于是,任正非就要求 我们拿出一个薪酬方案制度来,随后,我们成立了一个薪酬设计小 组,三个月开了十几次会, 每次都吵架,每次都无所得,随着会议的召开,我们甚至开出个 “唯心主义”来,因为我们老是在西丽湖开,所以肯定就会“稀哩 糊涂”了,赶紧换个地方,于是到了银湖,两次搞定。其实,说白 了就是在这十几次会议和吵架中找出了问题,积累了经验,但从中 也可以看出,做这个事情是非常需要耐心与研究的。当然,一些问 题还是没有做明白,最后还得请香港的咨询公司来做。 但这些吵架也得出了一个很好的结论,那就是做薪酬体系框架的时 候,一定要把人与职位分开。这其中就需要我们总结出的三要素评 估法。即:知识能力(投入)、解决问题(做事)、应负责任(产出)。经 过这样的评估后,把计算出的每个职位的分数制成职位系列表,从 而得出哪些职位等级是平行的,那些职位是重叠的,在平行职位上 的就可以实行薪酬相等制度,在科研公司里就有利于消除官本位思 想; 有职位重叠的就合并,以便于节约成本,压缩管理层级,这一些将 有效地解决企业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张建国认为,一个好的薪酬结构体系将有效地保证企业发展中的动 态合理性,并促进企业的竞争力与提升员工的成就感,能否在士气 上与员工的归属感上创造价值是一个好的薪酬体系评价标准。 而这个体系也能随着企业的增长而成长,因此,联想集团就出现了 他的“木屋理论”,而华为集团也形成了“华为人力资源大厦”, 这就是:以企业远景战略目标为地基,企业文化价值观为依托(地面), 以任职资格(选)、培训开发(育)、绩效考核(用)、报酬认可(留)四大支 柱为支撑的选、育、用、留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才形成了风吹不散, 雨打不进的以业务管理为屋顶,以双向沟通为经纬的人力资源管理 大厦。
7 页
475 浏览
立即下载
【课件】华为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
•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 面向未来的价值分配理念: 知识 劳动 ? 企业家 创造了 公司的全部价值 资本 价值理念表 •价值创造观 •价值评价理念 •价值分配理念 •价值命题 •价值来源 •价值贡献度 •价值回报 •要解决的问题 •谁创造了价值 •创造了多少价值 •价值如何分配 •命题作用 •分配基础 •分配依据 •分配实现 •对未来的影响 •把价值做大 •明确和区分价值贡献 •回报和奖励价值创造者 价值创造解决的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价值评价解决的是蛋糕的切法问题 ? ? 1 2 价值分配解决的是蛋糕如何分配出去的问题 公司价值分配的目的 分配给社会 公司价值 分配的目的 分配给公司成员 分配给公司的 未来(作为发 展的资本) 承担社会 责任 为自己 和家人 的幸福 进一步 做大事 业 员工创造价值的因素 价值源泉载体 (员工) 价值创造 的能力 才 能 在价值创造 中的地位 责任与风 险承诺 在价值创造 中的表现 态 度 价值创造 的结果 贡 献 动态的价值评价标准 价值评价标准 个人现有能力 个人潜在能力 可以创造 可以创造 的价值 的价值 能力是否充分发挥 还有多少潜能开发 价值分配的依据 贡 才 能 责 献 价值分配 的依据 任 风险承诺 工作态度 • 职位薪酬 :“ 在其位、取其酬” • 绩效薪酬 :“ 干多少(好)、得多少” • 能力薪酬 :“ 有好能力,就会有好绩效! 管理: 方法 • • • • • 1 、什么是能力? 2 、公司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 3 、如何提取企业所需要的能力? 4 、任何衡量员工的能力? 5 、如何将能力与薪酬挂钩? 基于能力的基本薪酬 步骤、问题和解决 能力的种类 战略性(核心)能力 基于技术的工资 基于能力的工资 提供报酬 的方法 基于 技术 基于 能力 基本 工资, 不是 基于 职位 的工 资体 系的 奖金 或附 加 隐含假设 设计方法 主要适用的组织 •分析组织所需技 能并分类之 •组成技术包 •开发技术评测方 法 •制造或与制造相 •前期需要投入大 似的服务业 量的人力物力, •主要针对公司层 在大型组织里, 一般需 6-18 个月 级低的员工 准备时间 •组织必须有相当 的稳定性 •常应用于管理者、•同上 监督者、专业技 •如果员工模仿高 术人员 绩效者的行为, 那么组织的绩效 将得到改善。这 是这一方案得以 成功的最基本的 假设,无此,则 该方案失去意义 •研究绩效好的员 工,从中抽取出 他们与绩效一般 和绩效差的员工 的差别 •将上述差别打包 成能力 (一)技能薪酬的概 念 • 技能 / 能力薪酬指通过对一个人所掌握的与工作 有关的技能、能力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 价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配。在这里,个人为组织 作出贡献的能力成为薪资决策中的主导因素,它 所关注的是员工对组织作出贡献的能力的提高。 • 广义的技能薪酬泛指以人为基础的薪酬 ( person-based pay) ;狭义的技能薪酬特 指与职位相关的技术为基础的薪酬。 • 技能薪酬 (skill-based pay) 主要针对 蓝领工人; • 能力薪酬 (competency-based pay) 主 要依据员工的能力或胜任力支付的薪酬。 • 技能工资所激励的技术包括: – 广度或横向技术( horizontal knowledge) ,一个工 作族内或一个技术层次的技术。 – 垂直或纵向技术 (vertical skill) ,相关技能扩展, 多以项目合作的形式,例如一件产品从开发、设计、制造 到最终推向市场。 – 深化技术( depth of skills) ,专业性质比较强,需 要持续深化和拓展的技术。 技能薪酬的实施背景 • 组织和管理变革:组织扁平化 ,适时( just in time )生 产系统、任务和项目团队、弹性工作管理等,使得岗位和工作之 间的界限模糊,更多组织由层级控制转为柔性管理。 • 传统岗位薪酬不适应性:以职位描述为标准,以服从和恪守职责 为己任的职位与薪酬管理,不适应变革需要。 • 报酬与晋升激励矛盾:员工的职业发展更多地依赖于个人职业胜 任力的增强,而不是组织内的职务升迁途径。 • 技术变革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技能薪资体系的基本类型 • 技能通常可分为深度技能和广度技能。 • 深度技能即通过在一个范围较为明确的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技术或专业 领域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 广度技能往往要求员工在从事工作时,需要运用其上游、下游或者同 级职位上所要求的多种一般性技能。 •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选择深度技能价值评价及分配模 式或广度技能价值评价及分配模式,也可二者兼用。 广度技能薪资计划例子 工资制度 以工作为基础 码链工 包装工 清洗工 超声监测工 测量工 装配工 打铆工 领导、 监督以及工时安排 责任 以技能为基础 技 能 C 技 能 B 技 能 A (四)技能薪资体系与组织中的 工作设计 •与传统的职位薪酬体系配套的工作设计方式 员工 1 员工 2 员工 3 员工 4 职位 A 职位 B 职位 C 职位 D •与技能薪资体系配套的新工作设计方式 员工 1 员工 2 员工 3 技能 A 技能 B 技能 C 技能 D • 在旧的工作设计方式里,强调的是每一个人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不要去过问别人的事情。 • 在实行技能薪资体系的组织中,企业所强调的已经不再是每一个 人完成自己的职位描述所严格界定的工作内容;相反,它更强调 员工完成多种不同工作的能力,要求员工具备完成多种不同的工 作任务而不是某种单一、固定的工作任务的能力。这种新的工作 设计方式与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扩大化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技能薪酬的实施条件 • 不是所有的企业或组织都适合推行技能薪酬 – 组织特征。当组织结构和某些职位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获 取发展的组织 – 员工特征。技术和知识员工占主体,员工自主管理程度高,管理层与员工之间 更倾向合作等; – 行业特征。连续流程化生产的制造业、高科技术服务行业、单位生产或小批量 技术生产的行业、一些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等; – 工作形式。绩效表现取决于技能水平,或主要以团队形式和连续工序环境下的 工作; – 组织成长阶段。成长型的,技术更新需求强烈的企业。刚成立的公司或需要技 术更新的公司,因为它们能够摆脱职位薪酬所带来的“组织惯性”。 – 企业文化:决策的分权化、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工作场所的灵活性和员工的 自我开发等。 (五)技能薪资体系的优点和缺 点 传递关注自身发展和不断提高技能的信息 有助于较高技能水平的员工 更全面地理解组织 弥补岗位薪酬的缺陷 优点 有助于高度参与型 管理风格的形成。 在员工配置方面为组织 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有利于鼓励优秀专业人才安于 本职工作,而不是去谋求报酬 高却不擅长的管理职位。 技能薪酬的内在局限 • 增大劳动力成本。促成短期和长期人工成本上升。 • 内部公平:在多位员工在同一岗位任职,不能同时接受技能培训的情 况下,有可能同工不同酬。 • 员工所学的知识未能及时应用,削减学习的激励效应。 • 加大与绩效薪酬管理配合的难度。同时使用技能薪酬和激励薪酬两种 体系,有可能出现接受技术培训员工的奖金下降。 • 管理公平。员工为了获得技能培训机会和资格认证,有可能引发“政 治化”行为和培训中的“寻租”行为。 (六)设计技能薪资体系时的几 个关键决策 技能的范围 管理方面的问题 技能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决策 学习的自主性 培训体系与资格认证问题 单一职位族 / 跨职位族 冰山模型 知识 技能 知识 & 技能: ► 最表层的因素,不是决定性的 人格特征: ► 权变因素,个体差异之上存在共性 人格特质 自我定位 动机 自我定位: 1 、什么事情是我不能或者不擅长做的 2 、我做什么事情是最有优势的 动机: ► 我做什么事情最有成就感 衡量能力 将能力细化到职位簇中,开发对应的任职资格 。根据任职资格衡量员工的能力。 1 、任职资格开发原则 • • • • • 从战略中提取 从流程中提取 从问题中提取 从技术中提取 从满足客户需要的能力中提取 2 、任职资格开发思路 • 分级分类 • 角色定义 • 任职资格标准开发 华为优秀研发员工素质模型 研发素质模型 • • • • • • 思维能力 成就导向 团队合作 学习能力 坚韧性 主动性 思维能力评价等级 0 、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不能根据已 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 根据经验和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 2 、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 杂事物之间的联系; 3 、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 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能力行为描述 0 、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 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经验和 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 2 、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 的联系。在这个水平上,思维能力表现为认识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 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在研发过程中,表现为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寻 找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并通过实验逐步排除不太相关的信息,实现 对于问题的准确定位。 3 、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 题的方法。 面对非常棘手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经验或已经掌握的知识 或技术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或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就导向评价等级 0 、安于现状,不追求个人技术或专业修养方面的进步;或在 产品开发中不尽力达到优质标准。 1 、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或达到某个优秀的标准。 2 、想法设法提高产品性能或工作效率;为自己设立富有挑战 性的目标,并为达到这些目标而付诸行动。 3 、在仔细权衡代价和利益、利与弊的基础上作出某种决策, 为了使公司获得较大利益,甘愿冒险。 成就导向行为描述 0 、安于现状,不追求个人技术或专业修养方面的进步;或在产品开发中达不到 较高的标准。 1 、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或使自己的工作达到某个优秀的标准。在没有要求的情 况下能够自觉地将工作做好,容忍不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如果工作 做得不 好,会体验到比较强烈的不满足感,这种感觉驱使个体去改正工作中 的缺点。在华为公司研发人员身上,也表现为较强的市场意识,希望自己开 发的产品能够走向市场,为公司盈利。 2 、想法设法提高产品性能或工作效率;为自己设立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达 到这 些目标而付诸行动。在工作中采取一些新的方法或程序以便成功地完成 任务、提 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开发速度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 3 、在仔细权衡代价和利益、利与弊的基础上作出某种决策,为了使公司获得较 大利 益,甘愿冒险。在作出产品开发的决策时,考虑成本、利润和风险。如 果认定某项产品能够为公司带来利润,只要有一定的把握完成开发任务,即 便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风险,也要坚持作下去。 团队合作评价等级 0 、在工作中单独作业,不与他人沟通。 1 、愿意与他人合作,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信 息和知识。 2 、愿意帮助工作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解决所遇见的问题,或无 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其他成员。 3 、主动与其他成员的进行沟通,积极寻求并尊重他人对问题 的看法和意见;或鼓励 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从而促进群体 成员之间的合作或提高群体的合作气氛。 团队合作行为描述 0 、在工作中单独作业,不与他人交换信息。也表现为不同部门的成员之 间在产品开发和销售的环节中缺乏沟通。 1 、愿意与他人合作。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交流,分享获得的新信息 和新知识。 或者与其他成员交换思想和看法,以便对于问题取得共识。 2 、愿意帮助工作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解决所遇见的问题。无保留地将自己 所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其他成员。 3 、保持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主动寻求并尊重他人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或鼓励群体 中的其他成员,从而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或提高群体 的合作气氛。这个水平表现为个人有意识地鼓励群体成员相互合作, 使得每个人时刻感到群体的存在, 从而促进团队精神。 学习能力评价等级 0 、在专业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工作 中不注意向其他人学习。 1 、在工作中,愿意并善于向其他同事学习。 2 、从事自己不太熟悉的任务时,能够钻研资料,获得必备的 工作知识或技能,从而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3 、深入地了解当前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能够意识到它们在 产业界的应用。 学习能力行为描述 0 、在专业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不注意向其他人学 习。 在产 品开发过程中,忽视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使得产品开发出来后落后于同行。 1 、在工作中,愿意并善于向其他同事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了解工作当中的细 节和技术;积极与他人交流和向他人求助;观察他人的工作,从而学习和了解必要的知 识或技术。 2 、从事自己不太熟悉的任务时,能够钻研资料,获得必备的工作知识或技能,从而尽快 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在产品开发中,善于吸收和利用前人已经取得的工作成 果,或了解 同行 业的产品信息并吸收他人产品的长处。习惯性地搜集业界最新的信息,追踪同行业技术发 展的动态,积极了解对产业可能产生影响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 3 、在深入了解当前新的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意识到它们在产业界的应用。能够将最 新的知识和技术与客户的需要联系起来,及时应用这些新知识和技术从事产品 开发或制 定产品发展战略。 坚韧性评价等级 0 、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 1 、面对挫折时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 如愤怒、焦急、失望 等 ) 或保持情绪的稳定。 2 、在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或巨大的压力下坚持工作。 3 、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压力,通过建设性的工作解除压力。 坚韧性行为描述 0 、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遇到挫折时,个人便感到悲观、失望、甚至逃 避; 面对困难时,要么想退缩,要么出现情绪的波动;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 主张时, 即便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也放弃争取他人理解和支持的努力。 1 、面对挫折时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 如愤怒、焦急、失望等 ) 或保持情绪的稳 定。在受到挫折或批评时,能够抑制自己的消极想法和冲动,及时反思自己 的行为,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吸取 教训。冷静地处 理在工作中与其它人产生的矛盾。 2 、在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或巨大的压力下坚持工作。接到困难的任务后,克服各 种困 难,通过各种方法完成任务。 3 、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压力,通过建设性的工作解除压力。在非常大的压力下能 够保持冷静,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主动性评价等级 0 、不会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需要他人的督促。不能提前计 划或思考问题,直到问题发生后才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1 、自觉投入更多的努力去从事工作。 2 、及时发现某种机遇或问题,并快速作出行动。 3 、提前行动,以便创造机会或避免问题发生。 主动性行为描述 1 、自觉投入更多的努力去从事工作。在工作中, 不需要主管的督促自主地完 成工作。在没有人要求的情况下,工作中加班加点 ( 如利用晚上、休息时间 或周末工作 ) 。主动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事情或主动帮助他人解决技术问题。 尤其当公司内部分工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些事情或主 动承担一些责任。 2 、及时发现某种机遇或问题,并快速作出行动。得知与公司发展有关的事件或 政策 后,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当意识到公司内存在某种会给生产和开发造成 阻碍的问 题后,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或者通过某种安排,使其阻碍 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 3 、提前行动,以便创造机会或避免问题发生。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提前意识 到别 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步骤去解决问题。在华为公司里,典 型的表现 为对于产品的开发具有前瞻性,看到目前产品的问题,并有计划地 开发具有更优 性能、更高质量或更且竞争力的产品。 能力模型及薪资建立的基本流程 制定企业战略 制定企业绩效管理和报酬战略 界定项目架构和设计原则 开发能力模型 开发并执行相关工具和流程 甄选 员工开发 绩效管理 衡量执行结果 薪酬 / 激励 直接挂钩 确定公司 需要的能力 对能力进行 用市场价值 根据企业的情况 分等和分级, 决定能力等的 决定能力级的 并确定标准 工资运行区间 工资运行区间 间接挂钩 确定公司 需要的能力 在职位评价时 给能力因素 较多的权重 将工资与职 位价值挂 钩,间接 体现能力 薪资体系的比较 基于职位和能力的 薪酬结构比较 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结构( 2.1 ) 薪酬结构 以所完成的工作和市场为基础 价值评价对象 报酬要素 价值的量化 报酬要素等级的权重 转化为薪酬的机制 赋予反映标准薪酬结构的点数 薪酬提升 晋升 管理者的关注重点 员工与工作的匹配 晋升与配置 通过工作、薪酬和预算控制成本 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结构( 2.2 ) 员工的关注点 寻求晋升以挣到更多的薪酬 程序 职位分析 职位评价 优点 清晰的期望 进步的感觉 根据所完成工作的价值支付薪酬 缺点 潜在的官僚主义 潜在的灵活性不足 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结构( 2.1 ) 薪酬结构 以能力或能力开发和市场为依据 价值评价对象 能力 价值的量化 能力水平 转化为薪酬的机制 能力认证以及市场定价 薪酬提升 能力开发 管理者的关注重点 确保能力带来价值增值 提供能力开发的机会 通过能力认证和工作安排控制成本 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结构( 2.2 ) 员工的关注点 寻求能力的提高 程序 能力分析 能力认证 优点 持续学习 灵活性 水平流动 缺点 潜在的官僚主义 要求成本控制 以技能为基础的薪酬结构( 2.1 ) 薪酬结构 以经过认证的技能以及市场为基础 价值评价对象 技能板块 价值的量化 技能水平 转化为薪酬的机制 技能认证以及市场定价 薪酬提升 技能的获得 管理者的关注重点 有效地利用技能 提供培训 通过培训、技能认证和工作安排控制成本 以技能为基础的薪酬结构( 2.2 ) 员工的关注点 寻求技能的提高 程序 技能分析 技能认证 优点 持续性学习 灵活性 人员使用数量的精简 缺点 潜在的官僚主义 对成本控制的要求较高 能力的基本概念 能力( Competency ):又被译为胜 任能力,是指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能 够被表现出来且能够强化绩效的那些特 征,其中包括知识、技能、能力、行为 等。能力在组合得当并且环境合适的情 况下,对优良绩效——个人、群体、管 理层次、特定职位以及整个组织——有 一种预测作用。 通用电气公司人力资源能力模型 业务伙伴 对业务的了解 •商业敏锐性 •客户导向 •外部关系管理 个性特征 专业化能力 •招聘甄选 •激励预报酬 •危机处理 •学习与沟通 •员工关系管理 职能专家 •公司价值观 •值得信赖 •判断力 •勇气与自信 变革管理 •质量管理 •倡导变革 •流程、效率导向 •组织精简 价值创造 基本概念 能力模型 的类型以 及能力指 标的界定 和分级 实施前提 能力与薪资 挂钩的几种 不同方案 能 力 的 概 念 及 模 型 的 建 立 薪 资 方 案 设 计 及 管 理 要 求 本章框架 第 二 节 能 力 薪 资 体 系 技 能 和 能 力 薪 资 体 系 第 一 节 技 能 薪 资 体 系 技 能 薪 资 体 系 的 内 涵 和 特 点 技 能 体 系 的 设 计 流 程 和 步 骤 概念 基本类型 实施前提 与工作设计 优点缺点 关键决策 成立设计小组 技能分析 确定技能模块 技能培训认证 制定薪酬方案 二、技能薪资体系的设计流程和步骤 • (一)建立技能薪酬体系设计小组。 • (二)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 (三)确定技能等级并为之定价。 • (四)技能的分析、培训与认证。 • (五)制定技能薪酬方案 ( 一 ) 成立技能薪酬计划设计小组 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委员会的主要作用: • 1 、确保技能薪酬计划的设计与组织总体的薪酬管理哲学以及长期经营战略 保持一致。 • 2 、制定技能薪酬计划设计小组的章程并且批准计划。 • 3 、对设计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 • 4 、对设计小组的工作提供指导。 • 5 、审查和批准最终的技能薪酬计划设计方案。 • 6 、批准和支持技能薪酬计划的沟通计划。 设计技能薪资计划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要把技能薪资计划所覆盖的那些人吸 收进来。 ( 二 ) 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在通常情况下,在工作任务的描述中所应当包括的内容: ● 要做什么?对所包括的活动进行简要地概括。 ● 如何做?详细说明完成工作活动的方法、原材料以及指南。 ● 为什么要做?所要达成的结果。 ● 对谁做?行动的对象。在哪里做?行动的地点。 ● 什么时候做?行动的时间。 美国劳工部关于工作任务的描述的规范性要求: • 1 、假设“行动者”是工人; • 2 、自始至终使用现在时和第三人称。 • 3 、每一个句子都应当反映一种明确的或者隐含的目的。 • 4 、每一句话都应当以行为动词开头,并且自始至终采用一 种简明扼要和直截了当的叙述方式。 • 5 、避免使用技术性的词汇、行话或者白话,除非它们的含 义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是伴随有具体的定义。 美国劳工部关于工作任务的描述的规范性要求: • 6 、所使用的词汇应当能够传递必要的信息,准确反映希望 反映的东西,同时能够准确地抓住所要表达的思想。 • 7 、避免将多种行动组合在一起但是却不能形成一个共同工 作单位的那种双重用语。 • 8 、把陈述变成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和负面的 叙述。 • 9 、避免使用最高级和一些会削弱所要修饰的动词的副词, 避免使用描述某一对象的抽象特征的具有多重意思的词汇。 美国劳工部关于工作任务的描述的规范性要求: • 10 、避免使用或者最低限度地使用“适当的”和 “合适的 ”这两个词汇。 • 11 、使用“这个”、“一个”是没有什么必要的;省略这 些词汇并不会对描述的清晰性和可读性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 12 、避免使用“其他”或者“等等”之类的词语。 • 13 、根据在分析的时候任务被完成的实际情况来对任务进 行描述;而不是根据任务应当如何被完成以及在未来可能会 如何被完成来进行描述。 ( 三 ) 评价工作任务,创建新的工作任务清单 对工作任务进行类别区分时需遵循步骤: 1 、将每一项工作任务陈述部分都分别写在一张纸片或者卡片上 ( 索引卡最好 ) •这一步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小组在对工作任务 。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各项工作任务的难 2 、根据一种规则将具有某些共通性的工作任务陈述归到一堆儿或者一块儿。 度和重要性程度,然后重新编排任务信息, 3 、每一名主题专家都分别对完成归类的工作任务陈述进行比较,来确定他们 对工作任务进行组合,从而危及能模块的界 对于这种分类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定和定价打下基础。 4 、将主题专家们召集到一起,来讨论这些任务组合,阐述将这些工作任务划 分到或不分到某些任务类别之中去的理由是否充分。 5 、根据讨论结果,通过将工作任务在不同的任务类别之间进行转换或者是新 建任务类别来重新界定工作任务类别。 6 、根据每一工作任务类别所代表的任务类型来给每一个任务类别起一个名字 ( 四 ) 技能等级的确定与定价 •1 、与工作任务和技能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辨析。 •工作任务、知识、能力、技能以及胜任能力。 •2 、技能等级模块的界定。 3 、技能模块的定价——确定每一技 能单位的货币价值 可以按照几个维度来确定技能单位的相对价值 ● 失误的后果。 ● 工作的密性。 ● 基本的人力资源水平。 ● 工作或操作的水平。 ● 监督责任。 ( 五 ) 技能的分析、培训与认证 • 1 、员工技能分析。 员工当前处于何种技能水平? • 2 、培训计划。 员工的培训需要和采取何种培训方法。 • 3 、技能等级或技能资格的认证与再认证。 技能认证计划三要素:认证者、认证所包含的技能水平以及员 工通过何种方法表现出自己具备某种技能水平。 技能薪酬的设计方案 1. 纵向阶梯模式( stair-step model ) • 设计理念。引导员工的知识或技术向纵深发展 • 广泛用于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将一个特定工作族中所需要的各层 级的知识和技术设计成一个类似台阶的序列,企业可以组织培训或 资格认证,员工每达到一个技术等级标准,薪酬也会相应上升一个 等级。 技能薪酬的实施方案 2. 技能版块模式( Skill blocks model ) • 技能版块模式的设计与纵向阶梯模式相似,员工完成要求的技 能培训或者资质认证之后即可在工作族中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 工资。 • 员工不需要逐级,可以越级晋升。 技能薪酬的实施方案 3. 工作积分累计模式( job-point accrual model ) • 鼓励员工学习和提高不同工作族的技能,即培养复合型人才。 • 企业根据工作和对员工培养的需要,将一些工作技能按照层次 和水平确定不同的点数和分值,员工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技能学习,并获取相应的分数,分数越高,薪酬点值越高,技 能工资数额越高。 技能薪酬的实施方案 4. 跨部门模式( Cross-department model ) • 为了适应新的组织形式,例如项目和团队管理的需要,员工可以超 越本部门界限,与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组合;或者适应业务波动的 需要,应对一些业务和生产在周期或临时性波动时出现冗员和短缺 现象。 • 促进员工接受更多的技能培训,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弹性化配置。 技能薪酬的实施方案 5. 工作积分与跨部门模式结合案例 • CARCO 是一个美国汽车制造公司,它的生产车间遍布全球。当传统职位薪酬结构弊端逐渐显 露的时候,该公司决定在 10 个车间里首先推行技能薪酬计划。实施步骤为: – 将员工分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执行不同任务,平均 12 人为一个团队。 – 每位员工加入团队后都会接受一个“底线工资”(由集体谈判确定)。 – 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团队中进行工作轮换,当他掌握所有工作的技能后它的薪酬将会增 加。 – 员工掌握从工作任务 1 到工作任务 2 ,不增加薪酬;但随着该团队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掌握,薪酬会增加;当掌握本团队所有技能后,就转移到其他团队,并通过学习获得 薪酬的进一步提高。 – 每个团队中都有一个领导,领导获得一些补助津贴。 技能薪酬的实施方案 3 2 1 4 团队 A 6 8 5 7 9 团队 B 12 10 11 技能薪酬方案组合设计 1. 与职位薪酬的结合,构成新的岗位技能工资 • 设置岗位等级序列:通过工作评价,将各工作族的职位分为不同的等 级,构成职位等级序列。 • 设置岗能等级序列:该职位由不同技能等级的员工承担,构成不同技 能等级的工资水平,最低技术等级的工资即为该等级的最低工资水平 (薪等、薪阶),而最高技术等级的工资则为该等级的最高工资水平 ,亦可设置中间等级。 • 比较适合制造业、生产工艺相对稳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技能薪酬方案组合设计 月薪 5000 4000 3000 2000 3 2 1 1 3 2 1 2 3 2 1 3 技能等级 3 2 1 4 薪酬等级 技能薪酬方案的组合设计 2. 与绩效薪酬相结合 • 典型的技能工资只奖励员工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与技能转化 为业绩没有关系,这是技能工资的一个弊端。 • 通过技能工资与绩效工资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克 服这一缺陷。 技能薪酬操作要点 1 培训体系与资格认证:必须建立一套体系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以 及帮助他们开发组织要求具备的那些新技能。必须有一个资格认证 过程来确保员工确实掌握了这些技能,同时还要有一个阶段性的资 格重新认证过程,以保证他们将这些技能保持在某种水平上,取消 那些不再具备特定技能者原有资格的过程有时也非常重要。 2 技能的范围:组织必须强调自己所要为之支付报酬的那些技能 到底是哪些技能,员工可能会出现忽视本职工作,好高骛远的情况。 不是无限制地对于员工所获得的任何技能都给予报酬,而只是对于 扮演某些特定的角色或者从事某些特定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提供报 酬。必须确保这些技能的总价值与市场薪酬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 系。若工作需要具备 6 种技能,则必须在全部具备之后才能获得市 场薪酬水平。 技能薪酬操作要点( 3.2 ) 3 技能的广度和深度:组织还必须确定自己所要提供报酬的那些技 能开发的范围。是鼓励员工成为通才,还是鼓励他们仅仅去不断提高 具有很高价值的那些特定技能?教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文字处理能力 有助于减少秘书的工作,但是却不应为此而获得报酬;但是若秘书学 会了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某些任务,则应当得到报酬。 4 学习的自主性:组织还必须决定是应当由员工自己掌握下一步学 习何种技能,还是由雇主、工作流程的流动方向或者客户的需求来决 定应当学习的技能类型。此外,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员工是 应当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学习这些技能还是应当按照组织确定下来的速 度来学习这些技能。 技能薪酬操作要点( 3.3 ) 5 单一职位族 / 跨职位族:技能薪酬计划是应当严格限定在某 一职位族之内,还是应当设计成一个鼓励真正的跨职能培训计划。 前者鼓励员工沿着某一特定的职业通道跨越多级单个的台阶来获得 报酬(更适合职能型组织)。后者鼓励员工打破传统的职能通道, 形成新的职业通道(更适合时间型组织)。 6 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重点不再是限制任务安排,确保其 与职位级别保持一致,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已有的技能; 员工在工作多年之后发现自己达到最高技术等级,无级可升,继续 学习新技能的动机可能会削弱--利用利润分享等刺激手段。 某公司技术人员技能薪酬计划( 1 ) 技能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技能;核心选修技能;自由选修技能。 每种技能都有相应的课程或培训项目要求,达到要求者获得相应分数。 技术人员一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初入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不同 级别的小时薪酬率不同。技术一级的小时薪酬率为 11 美元,二级的为 12 美元, 三级的为 13 美元,四级的为 14.5 美元。 每一技术等级都有相应的分数要求。要想达到技术一级,必须达到所有的 基础能力要求。二级则在基础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再从核心选修课程(一共有 370 个学分)中拿到 40 个学分。若要达到三级水平,则要完成基础能力要求, 并且在核心选修课程中拿到 100 个学分,同时还要在自选课程中完成三门课程 的学习。若要达到四级水平,则要完成基础能力课程,拿到 365 个学分的核心 选择课程成绩,同时还要完成五门自选课程的学习。 某公司技术人员技能薪酬计划( 2 ) 基础课程:质量控制;工厂控制;原材料处理;风险材料 录像;安全生产研讨会;定位研讨会。 核心选修课程:操作工厂中的各种设施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制造、焊接、油漆、完工、装配、检验等等。外壳制造 15 分, 装配检验 5 分;最终接收测试 10 分等等。 自选课程:计算机应用以及团队领导和达成一致意见等方 面的能力。维修;计算机 lotus ; Java 语言;计算机文字 处理;评价中心;职业开发;公共关系;工厂保障;行政管 理;集体决策;培训;逻辑-运行编译执行技术。 • 基于能力的价值评价及分配 • 基于能力的价值评价及分配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一种方 式,它实际上是在基于技能的价值评价及分配基础上的一种扩展。它主 要通过构建企业内部能力素质模型,对一个人的个性特质进行评价,从 而确定分配依据。个性特质评价指评价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 个性特质,或者说是 " 主题特征 ". 比方说,开发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创 新、成就追求、重团队协作,善沟通、学习等方面的个性特质;销售岗 位要求任职者具备主动性、敏感性,能把握商机,对别人施加影响,能 经受挫折,不怕被拒绝,善于谈吐等个性特质。以上所说的不同素质要 求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能力素质模型。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测评体 系,用以测定有关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个性特质。 • 目前,能力素质模型应用于价值分配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虽然很多企业己经将能力作 为绩效管理、人员配置及培训开发系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 分,但是只有很少的企业以非常正式的方式将能力和薪酬决 策明确持钩。 第二节 能力薪资体系 能力的基本概念 能力( Competency ):又被译为胜 任能力,是指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能 够被表现出来且能够强化绩效的那些特 征,其中包括知识、技能、能力、行为 等。能力在组合得当并且环境合适的情 况下,对优良绩效——个人、群体、管 理层次、特定职位以及整个组织——有 一种预测作用。 麦克里兰能力词典 成就导向( ACH ) 主动性( INT ) …… 人际理解力( IU ) 客户服务( CSO ) …… 影响力( IMP ) 关系建立( RB ) …… 目标行动族 帮助与服务族 管理族 培养人才( DEV ) 团队合作( TW ) …… 影响力族 认知族 演绎思维( AT ) 归纳思维( CT ) 专业知识技能( EXP ) …… 自我概念族 自信( SCF ) 适应性( FLX ) …… 能力模型的类型 核心能力模型。这种能力模型实际上是适用于整个组织的能力模型,它 常常与一个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 职能能力模型。是一种围绕关键业务职能——比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信息技术、生产制造等——建立起来的能力模型。 角色能力模型。这种能力模型适用于在一个组织中的某些人所扮演的特 定角色——比如技师、经理等等,而不是这些人所在的职能领域。 职位能力模型。这是一种适用范围最狭窄的能力模型,因为它只适用于 单一类型的职位。 通用电气公司人力资源能力模型 业务伙伴 对业务的了解 •商业敏锐性 •客户导向 •外部关系管理 个性特征 专业化能力 •招聘甄选 •激励预报酬 •危机处理 •学习与沟通 •员工关系管理 职能专家 •公司价值观 •值得信赖 •判断力 •勇气与自信 变革管理 •质量管理 •倡导变革 •流程、效率导向 •组织精简 价值创造 能力薪资计划设计的前提 是否有必要实行能力薪资。企业必须从经营的角度认真考虑,自 己是否真的需要从原来的薪酬系统转移到能力薪资体系。如果企 业现有的薪酬体系运转良好,能够满足组织和员工两个方面的需 要,那么,企业可能就没有必要非常大张旗鼓地去实行能力薪资。 必须将能力薪资作为整体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变革的一部分 •公司价值观 •值得信赖 •判断力 •勇气与自信 来实施的,也就是说,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同时向以能力 为中心转移,而不能仅仅是薪酬方案单兵突进,然后直接把它嫁 接在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上了事。 职能专家 价值创造 能力模型及薪资建立的基本流程 制定企业战略 制定企业绩效管理和报酬战略 界定项目架构和设计原则 开发能力模型 开发并执行相关工具和流程 甄选 员工开发 绩效管理 衡量执行结果 薪酬 / 激励 能力与能力薪资挂钩的几种方案 职位评价法。将能力与薪资挂钩的最常见方法是借助职位评价过程 来实现。即在传统的要素计点法中,用与能力相关的要素部分或全 部替代传统的报酬要素。 直接能力分类法。这种方法与上面所说的职位评价法几乎是完全相 反的做法,它完全根据个人的能力情况而不是职位的情况来进行基 本薪酬等级的划分,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薪资体系。 •公司价值观 传统职位能力定薪法。在这种方法中,员工依然会因为开发能力而 •值得信赖 •判断力 •勇气与自信 获得报酬,但是关于职位和薪资的概念都更为传统。 行为目标达成加薪法。这是一种根据基于能力的行为目标达成度来 确定加薪水平的做法。 能力水平变化加薪法。这种方法将员工的薪资水平直接与对其总体 职能专家 能力水平的变化情况所做的评价挂钩。 价值创造
92 页
461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HRBP与阿里政委体系
人力变革华为 HRBP 与政委体系 一、人力资源的思考? 一道选择题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 MBA 课堂上,尤里奇最喜 欢抛给学生一道选择题:谁应该为公司里的人力资 源活动负责? A .各部门管理者 B .人力资源人士 C .各部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人士合作 思考 D .咨询专家 E .没有人,自生自灭 一、人力资源的思考? 一道选择题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 C 。尤里奇会告诉他 们, C 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 A 。 他告诉学生:“从根本上讲,各部门管理者 对公司的产出和流程负有最大的责任。他们 负责为股东提供经济利益,为顾客提供产品 和服务,为员工提供工作的价值。为了达成 这些产出,各部门管理者必须承担起人员管 理的责任。” 二、什么是 HRBP ? HRBP 是什么 鬼东西??? 什么是 HRBP ? 二、什么是 HRBP ? HRBP定议 1 运营经 理角色 HRBP 又称为人力资源业务 合作伙伴。 HRBP 就是人力资源服务经 理。 2 HRBP 实际上就是企业派驻 到各个业务或事业部的人力 资源管理者。 定议 3 紧急事 件处理 者角色 员工关 系仲裁 者角色 运营经理这一角色,对 HRBP 提出了诸多要求, 如:能够及时评估并追踪员工的工作态度,能 够积极地与员工沟通组织文化、政策以及工作 流程,确保人力资源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 步调保持一致。 要求 HRBP 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并处理 各种员工投诉,要对其他部门经理和员工提出 的问题迅速给予应答或提供解决方案。 扮演这个角色,意味着 HRBP 能够调解源自 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劳资矛盾 。 二、什么是 HRBP ? 腾讯 HR 三支柱之间的关系 战略参与 流程优化 人力资源专家中心 COE 制度制定 确定标准 问题 反馈 内部客户 反馈 问题 招聘管理系统 支持 方案 制度 规范 文化培养 制度落地 培训管理系统 薪酬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 外包管理 人力资源平台部 SSC 交付服务 需求反馈 需求落地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 伴 HRBP 业务支撑 员工沟通 三、华为 华为 HRBP 六大角色 HRBP 核心价值 观传承的 推动者 战略 伙伴 变革 推动者 HRBP 关系 管理 HR 解决方 案集成者 HR 流程 运作者 介绍 三、华为 HRBP 介绍 华为 HRBP 怎么培养? 三个角色的定位 •直接主管:把握方向的,给支持, 及时反馈。 •教练:角色转身的专业指导,一对 一的教练辅导,穿针引线。 •导师:针对新岗位特定知识经验的 分享指导,及时提供经验,响应求助。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从组织、服务、个人三个角度去解 读 区别 三个维 三个维 度解读 传统 HR 与 HRBP 到底有什么差异 ? 思考 组 织 服 务 个 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HR HRBP 1 、组织形态:传统 HR 与业务部门属于分离式的,各自相 对独立, HRBP 则属于侵入式,与业务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 一)组织维度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P 2 、功能定位:传统 HR 往往属于成本控制型,少花钱多办事是第一要 求, HRBP 则强调提升效率,帮助业务解决问题,确保业务持续产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3 、出发点:传统 HR 工 作出发点,基本是从自己 出发,有多大能力办多大 事,而 HRBP 从业务需求 出发,根据需求基于问题 为什么需要绩效? ( 员工 ~ 主管 ) 去匹配资源。 HRBP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P 4 、聚焦点:传统 HR 工作对最终的业务结果影响不易衡量,故而更关 注过程,关注活动本身,而 HRBP 工作对业务影响相关度高,更容易结 果导向,关注产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P 5 、速度感:传统 HR 支持业务部门需要跨部门,走各种流程, HRBP 不需要跨部门,端对端支持,响应快,速度感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P 1 、服务宽度:传统 HR 提供服务都是功能性的,基础性的,像功能手 机,而 HRBP 提供服务是多样性,社交性的,像智能手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P 2 、服务深度:传统 HR 像公交车,满足大容量的共性服务需 求, HRBP 像出租车,满足个性化的精准服务需求。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P 3 、服务密度:传统 HR 像云端服务器,看不见摸不着,还会有延迟和 滞后感,而 HRBP 属于本地服务器,随时随地,可见可触碰,体验度好。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HR HRBP 4 、敏感度:传统 HR 往往对制度更敏感,更关注制度和流程的合规性, 而 HRBP 需要对业务端的用户更敏感,随时感知一线变化,不仅考虑合 规性,更考虑合理性 。 ( 二)服务维度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P 5 、体验度:传统 HR 通常是按照六大模块去服务业务部门,流程交错, 接口多,难免出现踢皮球现象,体验度不佳,而 HRBP 负责最后一公里 的对接,全权负责。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1 、团队感:传统 HR 习惯模块化分工,任务型工作,喜欢单打独斗, 容易成为专家型人才,而 HRBP 必须与业务搭档紧密合作,与员工打成 一片,与业务共成长,容易成为管理型人才。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2 、开放性:传统 HR 像苹果 IOS 系统, HR 人才自己选拔、自己培养,主要 靠内部循环,而 HRBP 像安卓 Android 系统, HR 人才来源多,渠道广,培养方 式多样,结构性合理。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3 、工作时间:传统 HR 按照职能部门习惯,打卡上下班,基本都是实 施标准工时制。而 HRBP 按照业务部门工作习惯,与业务同步,实施不 定时工作制。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4 、突破性:传统 HR 习惯模块分工,内部的约束条件,难以突破岗位和职责 边界,像草食动物。而 HRBP 面对快速的市场变化和迭代的业务需求,需要敏锐 的嗅觉、保持进攻姿势、不断突破舒适区,忍耐着孤独,像肉食动物。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5 、发展性:传统 HR 的上升通道容易局限在 HR 领域,跨专业部门有一 定的壁垒,职位天花板明显。 HRBP 属于业务与 HR 交集,可在 HR 领 域和业务领域螺旋上升,职业选择半径够大。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人力政委体系起源 •起源时间: 2004-2005 年间 •灵感来源:《历史的天空》、《亮剑》 •价值观传承、更快捷地支持业务及人员培养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政委是做什么的? 在阿里巴巴,政委是一个神秘的人力资源岗位: 通俗解读: 专业解读: 政委在阿里叫 HRG 实质是公司派驻到各业 ( HR Generalis 务线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t) 和价值观管理者,与业 可译为 HR 多面手, 什么都要管的意思。 ONE 务经理一起做好所在团 队的组织管理、员工发 展、人才培养等工作。 TWO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 VS HRBP 不同 HRBP 源于外企 政委源于阿里 相同 都是基于业务需求, 提出的 HR 创新管 理模式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与业务经理的关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业务线关注短期目标, 业绩导向,政委关注长期目 标,文化传承和干部培养, 两者之间是一对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 监督与制衡: 阿里政委在用人、组织 文化方面有一票否决权。对 于业务经理,一方面在思想 上、方向上进行指引和帮助, 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线的决 策有明显制衡权。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角色 04 文化倡导者 公司文化的倡导者 / 贯彻者 / 诠释者 03 同心结 公司与员工之间的 “ 同心结”和桥梁 政委架构的搭建 01 合作伙伴 关于“人”的问题 的合作伙伴 02 开发者 人力资源开发者: 人力资源的增值 纵向线 • 小政委:分布在具体的城市区域,与区域经理搭档 • 大政委:直接与事业部总经理 / 高级业务经理搭档 横向线 • Function HR :负责事务性、基础性的 HR 工作 • HRG :负责更多策略性、前瞻性的 HR 工作 政委体系的优点 •团队更具“战斗力” •最大限度的避免决策盲区 •政委就是一个巨大的“司令”储备库 •打造最具独特的企业文化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工作目标 1 懂业务 不懂业务就无法 与业务经理配合默契。 提效能 不遗余力地提高 团队人效产出。 2 3 促人才 促进团队人才 增值和成长。 推文化 推动公司价值 观和文化落地。 4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特色工作 • 知道你的上级现在想什么?知道你上级的上级在想什么? • 上一个台阶看问题,把问题揪出来,揪上去。 • 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有全局观。 • 认识真实的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短板。 • 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照镜子要照下属、自己、同事和老板。 • 还要做到及时交流,定期 review 。 • 需要及时感知这个团队状况; • 团队士气是否过于低落,需要设法振奋一下; • 团队士气是否高烧不退,需要降一下温。 01 揪头发 02 照镜子 阿里政委 特色工作 03 摸温度 •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气场, • 管理者既要有敏感度和判断力,又要懂得望闻问切。 • 望:透过现象看本质;闻:感受,闻气味;问:沟通;切:以小见大,切中要害。 04 闻味道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工作模型 业务隶属型 即“政委”归所在业务部门管辖,人力资源部只负责对 “政委”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直接对考核关系负责。 派驻代表型 即“政委”是人力资源部派驻到各个业务单元的,其考 核关系、晋升或调动关系隶属于人力资源部,“政委” 在业务上帮助业务经理开展人力资源工作。 某司“政委”组织体系的搭建在当前管理层级较少的时候,选择“业务隶 属”型模式,后期随着管理层级增多将考虑派驻形式。 总结 Step 2 Step 1 制定战略 优化流程 融入业务 Step 3 创新服务 Step 4 灵活变革
34 页
841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华为、腾讯、阿里的薪酬设计全案
业务目标使命 系统化的方法 输出 业务结果 设计方案流程 方法 运营 战略 财务 财务 战略 市场实践 行业 竞争者 领先者 整体薪酬战略 职位框架 薪酬福利方案 管控模式 理念 文件 工资 全球 / 当 目的 评估 激励计划 地职责 职责 层级 福利 市场实践 竞争者 竞争性 领先者 成本 合规性 度 调整 奖金 / 长期激 励 福利 员工感知 评估 行业 监管 整体薪酬结果 绩效 效率 效果 风险 投入度 报酬 03. 薪酬一致 Pay Uniformity 02. 薪酬定位 Pay Pesitioning 05. 薪酬支付 Pay for work 04. 薪酬公 平 Pay Fainess 薪酬策略设计 Reward Strategy Design 10. 业绩指标 Payformance Measures 09. 薪酬浮动 Pay Volatility 08. 薪酬时间范围 Pay Time Horizon 01. 薪酬构成 Pay Components 06. 薪酬沟通 Pay Communication 07. 薪酬政 策 Pay Policy 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 主要由基本工资、固定奖金、现金津 内在激励体现在工作内容、文化氛围 贴、浮动收入、长期激励和福利待遇 和工作生活平衡度上的精神方面的感 共同构成的以金钱形式给于报酬的全 知。具体就是工作内容的挑战、培训 面薪酬 发展的机会、文化氛围的和谐、公平 透明的机制、同事的互助友爱等等一 系列非物质方面的因素 当然,对保留员工影响最大的薪 需要确定标准的维度是员工的入 酬组成项属于长期激励,即股票 职时间、总工作年限、现岗位工 认购。在每个财年开始之际,华 作时间、岗位级别、上年度业绩 为各个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始 表现、团队合作度和员工总评价, 确定新的年度符合认购股票资格 最终会得出确定符合条件的员工 的员工名单 可以购买 当然,对保留员工影响最大的薪 需要确定标准的维度是员工的入 酬组成项属于长期激励,即股票 职时间、总工作年限、现岗位工 认购。在每个财年开始之际,华 作时间、岗位级别、上年度业绩 为各个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始 表现、团队合作度和员工总评价, 确定新的年度符合认购股票资格 最终会得出确定符合条件的员工 的员工名单 可以购买 新进员工(需要一定的级别), 华为提供内部股的多种购买方式, 即入职必须满一年的员工即可享 除了可以使用手上的现金购买, 有华为的内部职工股权,员工可 这种内部股还可以用奖金认购, 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套 也可从公司无息贷款,三者选其 现或者放弃这三种形式的选择 一 新进员工(需要一定的级别), 华为提供内部股的多种购买方式, 即入职必须满一年的员工即可享 除了可以使用手上的现金购买, 有华为的内部职工股权,员工可 这种内部股还可以用奖金认购, 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套 也可从公司无息贷款,三者选其 现或者放弃这三种形式的选择 一 公司成立 1978 年 股权激励计划 相关规定出台 1990 年 1994 年 股权改制 推出股票期权计 划,获政府批准 1997 年 诉讼纠纷 2001 年 2003 年 银监会 四大行叫停 相关办法出台 相关个人贷款 2010 年 2011 年 · 改制前,华为公司的注册资本 · 华为公司的两位资深员工, ·2010 年银监会发布《个人贷 为 7005 万元,其中 688 名华为 以 他们应按照同股同权的原 款 管理暂行办法》和《流动 · 合资公司员工也享有认购资格 员 工总计持有 66.15% 的股份, 则享 有股权的增值为由,将 资金 代管管理暂行办法》, · 持股员工有华为所发的股权 而 其子公司华为新技术公司的 华为告 上法庭 两个 · 以每股 1 元的价格购入公司股 票 证 书,并盖有华为公司资金 299 计划 部的红色印章 的股份 名员工持有余下的 34.85% · 两名员工最终败诉 “ 暂行办法”与此前银监会颁 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 · 改制之后,华为新技术公司、 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以及华为 并成为“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公司工会分别持有华为公司 5.05% 、 33.09% 和 61.86% 的股 份。 两家公司员工所持的股份分别 由两家公司工会集中托管,并 · 规定个人贷款只能用于生产 经 营和个人消费,银行贷款 不得 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的 投资 实质上由真实股权转化为虚拟股权,是一种分享制的激励形式 华为每年发 行股票数额 实体股东(控股工会)按当 年每股净资产购买真实股票 控股工会再发行等比例虚拟 股出售给“奋斗者”们 办法特点 ·1998 年,华为公司高层赴美考察期权激励和员工持股 制度,一种名为虚拟股的激励制度进入其视野 · 华为公司延聘人力资源公司设计了虚拟受限股体系 ·2001 年 7 月,华为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股权期权计划, 推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虚拟股票期权计划暂行管 理办法》 · 这一计划得到了深圳市体改办批复同意 · 华为公司员工所持有的原股票被逐步消化吸收转化为虚拟股 · 华为的虚拟股体系没有公开市场的价格体系参照,采取的是每股 净 资产的价格,但具体的计算方式并不公开 · 持股员工的权利仅限于分红和股价增值收益,不涉及产权,而掌 握 实际权力的是华为控股股东会 · 资深律师认为,化为虚拟股融资的制度要比上市公司期权股权激 励 更具效果 薪酬构成 低于 25 分位 25-50 分位 中位值 50-75 分位 高于 75 分位 基本工资 0.4% 5.1% 55.7% 34.9% 3.9% 短期激励 4.4% 9.8% 56.6% 27.3% 2.0% 长期激励 6.9% 6.9% 56.4% 26.6% 3.2% 福利与特殊待 遇 3.6% 8.5% 60.3% 25.4% 2.2% 全面薪酬 0.4% 4.8% 51.6% 39.2% 4.0% 职位规划 最高管理 层 低于 25 分位 25-50 分位 0.0% 0.5% 高级管理 层 0.0% 中级管理 层 0.4% 初级经理 /主 管/专 业技术人 员 一般职员 0.0% 中位值 32.2% 36.1% 50-75 分位 53.5% 53.8% 高于 75 分位 13.1% 10.1% ·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市场超过 50% 的企业都会把薪酬组成 定 位在中位值上, 30% 左右的企业会定位在中位值到 75% 分 位值 之间,这是企业用来招聘和留住员工的比较好的操作实 践 · 华为目前的薪酬定位是高于 75 分位的,验证了任正非的 “重 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薪酬策略,这也确实为华为招揽了不 0.8% 45.9% 46.7% 6.3% 少优秀人才 · 在按照不同级别对薪酬定位时,市场上的普遍操作是中级 0.4% 4.7% 55.0% 36.0% 3.9% 管 理层(含)以下的定位在中位值,中级管理层(包括中 级管 理层)以上的定位在中位值到 75 分位值之间 · 华为目前是将中级管理层(含)以上的定位在 75 分位值以上, 0.0% 8.9% 63.6% 25.2% 2.3% 其余级别定位在中位值到 75% 分位值之间 · 华为这种明显高端与市场普遍定位的操作,是要跟企业的经 四种评判标准 按照部门和级别划分实施薪酬体系 薪酬一致性,就是说对所有部门和级别是采用一套架构 体系还是区别对待。通常市场上会按照四种评判标准来 华为在按照部门划分和级别划分上,实施了不 决定是否有必要采用多套: 同的薪酬体系: ① 按照运营类型来看,生产类型部门和非生产类型部门之间是 否 存在比较大的薪酬给予标准和管理方式 ① 市场地位不同,华为在市场定位上对管理层和非管 ② 按照部门来看,是否要实施不同的标准,即生产、销售、研 理层是不同的,决定了薪酬的不一致性 发 和后勤行政,是否一致对待 ③ 按照城市或者国家划分,针对当地的政策或者环境,是否要 区 ② 对于华为来说,研发部门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 别对待 计 ④ 按照级别,管理层是否要比非管理层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研 发部门上也体现出不同于其他部门的薪酬结构设 在薪酬公平上,内部公平和外部竞 争哪个更重要?即当双方产生矛盾 时,哪方面会优先考虑?重视任何 一方面都是有利有弊 华为在薪资分配上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 工倾斜,每个华为的员工通过努力奋斗, 华为在处理公平上,大原则 是尽量平衡双方面的考虑, 如果出现矛盾时,会优先考 虑外部竞争 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增长的才干, 都有机会获得职务或任职资格的晋升。 华为的薪酬机制明确 定岗定责、定人定酬 并且同时施行职位的公开公平竞争机制, 所有管理岗位晋升降职条件明确 奖金的发放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 效改进挂钩,多劳多得,以此来调 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华为对员工岗位的分配是严格按照 而在内部公平方面,华为的薪酬分 岗位说明书进行的,以确保人岗匹 配根据员工个人能力和对组织的贡 配;工资分配采用基于能力的任职 献,激励奖金的多少要看个人和团 工资制,对岗不对人,支付与员工 队的绩效评估 岗位价值相当的薪水 目前市场上薪酬支付通常有两种比 较合适的方式,按岗定薪和按人定 相比较而言按人定薪更加适合现 薪。按岗定薪的特点主要在于: 代化企业的应用,它的优点在于: 通过提高薪酬成本的可预测性 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获取 而提供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更多的技能、承担更多的职责 相同或者性质相似的岗位 需要实行以技能、宽带为基础的薪酬 薪酬可以互相参考 为了让员工的薪酬有明显的增长 必须晋升员工的级别或者转岗 管理方式比较传统 和绩效管理与之相匹配 管理方式相当灵活 · 华为目前在薪酬支付将两种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对于公司来说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岗位会采用比较简单的按岗定薪,对于研发岗位会稍微偏 向 按人定薪 · 另外,华为对于具体报酬不同形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按照级别来制定薪酬结构,即:从大的层面来看,公司共分为四个级别,即操作人员、专 业 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这四个级别的薪酬项的配比是: 0 1 操作人员的固定收入是占 年总收入的 90% ,无股金 专业技术人员的固定收入 0 2 占 年 总 收 入 的 60% , 浮 动 收入占 25% ,股金控 制在 15% 高层管理人员的固定收入 中层管理人员的固定收入 0 1 为 年 总 收 入 的 50% , 浮 动 收入为 30% ,股金为 20% 0 2 占 总 收 入 的 40% , 浮 动 收 入 为 20% , 股 金 为 40% 经实践证明,这个分配比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既能用灵活的长期激励机制留住高 层管理人员,同时短期激励对于新员工有很大的鼓励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全体 员工的积极性。 在业绩指标考核上,主要分为强调公司 / 团队和强调个人绩效 华为在操作上也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能动 性 强调公司 / 团 队 的绩效 强调 使员工同时关注公司 / 团 队 个人绩效 与个人的目标 / 绩效 √ √ √ 鼓励员工为了公司整体的目标和利润的达成而努力 能够促进公司各业务单位的合作 很多员工可能会感觉他们无法明显地影响公司的绩效 √ √ 根据员工最有控制、影响的绩效表现奖励员工 不利与团队的合作,可能导致员工不愿意为了公司整体 的更好利益而采取行动 薪酬浮动主要在于看是强调固定薪酬还是浮动 薪酬。强调固定薪酬的特点在于: ① 基于绩效的薪酬激励较少 ② 提供员工更多的安全感和薪酬的可预见性 ③ 可能成为公司长期的财务负担 强调浮动薪酬的特点在于: ① 可以更好地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调整薪酬成 本 ② 只给部分员工提供了薪酬的安全感和可预见 性 ③ 员工在公司经营好的时候期待很好的薪酬, 但 在公司经营不佳的时候却难以接受下降的 薪酬 华为在薪酬时间范围的界定上,对待不同职位进行相应的合理考量,比如在高管职 位 和研发人员比较注重强调未来的薪酬,对于销售和后勤部门主要强调当前的薪酬 给予 强调 当前的绩效 强调 未来的绩效 平衡短期工和长期工的 薪酬时间范围运用 √ √ √ 更多的短期绩效激励 能够根据公司盈利调整薪酬 可能导致不当的短期决策 √ √ √ 奖励员工的忠诚度和长期服务 更多的强调长远决策和绩效 减少了对当年绩效的奖励 在薪酬政策上,通常有三种代表方式: 0 1 全年领先 市场水平 0 2 前半年领先 市场水平 并且后半年 滞后市场 0 3 全年滞后 市场水平 看公司经营战略和价值观 这一点是看公司具体的经营战略和价值 观,量力而行,华为秉承着一贯的重金 聘用的原则,在调薪时完全领先于市场 水平。任正非说: “ 我们在报酬方面从不羞羞答答,坚 决 向华为优秀员工倾斜。” 在薪酬沟通上,要明确是应该积极地和员工进行普及和互动还是消极被动地回答员工问题,如果需要对员工进行有 选择性的沟通,要明确信息公开沟通的程度。具体可参照华为的如下操作: 视具体情况而定 政策:公开透明 公司 战略 级别 划分 职位 结构 升级 理念 平均薪 资增长 率 薪酬 结构 激励 方式 部门 领导 √ √ √ √ √ √ 员工 √ √ √ √ √ √ 级别薪 资范围 奖金 机制 下属的 薪酬 业绩 奖金 个人激 励形式 绩效评 估分数 √ √ √ √ √ √ √ √ √ 作为一个科学的薪酬管理体 Maslow 的需求模型 全面回报 系,要随着公司的内部需求 和外部环境不断更新换代的, 华为在与员工的沟通上能够 做到定时定期定点,按照马 斯洛模型,对员工进行需求 挖掘,如下是年度薪酬沟通 模型。 自我实现 - 发挥最大潜能 进步 / 成长机会 美学需要 - 秩序和美 兴趣、挑战的工作 认可需要——知识和理解 学习和发展 尊重需要 - 积极的自我形 象 归属感与关爱——感情,被团 体接纳 安全保障需求——长期存 续 生理需要——短期生存 认可、晋升、绩效反 馈 员工关爱 财务保障、医疗福利 时薪 三种员工 年度薪酬沟通中,向员工收集需要的方法也要根据 1 潜在员工 为什么他们要申请我们公司的职位?为什么他们拒 绝了我们的 offer ?为什么他们接受我们的 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offer ? 2 在职员工 员工敬业度调研,分组的员工的信息收集,员工建 议箱 3 离职员工 员工离职面谈 整体薪酬哲学 薪酬组合和风险 市场定位 • • • 增强薪酬的体系化和透明度 领先水平,结合员工职业发 • 以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为基础的薪 绩效提升 酬体系,体现职位特点,所负责 • 任大小和能力差异,及其对应的 配合腾讯的整体发展战略,将 体系,体现个人贡献和公司战略目标实现之间 需要保留的优秀员工倾斜 • 有利于团队和个人的发展与激励,在确保外部 总体现金收入位于市场中偏 上体现业务差异 - 固定薪酬体现职位和能力 - 浮动薪酬体现绩效和贡献 - • 市场价值。促进员工的职业化发 固定薪酬注重外部竞争性和内部 公平性的平衡,以市场为导向 公司、部门、团体和个人绩效 的一致性并成为激励的主导因 的市场竞争力 • 薪酬与绩效的充分结合,增进 有机联系起来,保持业务目标 展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保持薪酬 上水平,在统一理念的基础 在管理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在统一的平台上体 素和内容,体现激励导向 • 在可控制的成本范围内增加薪 增大现有浮动薪酬的绩效和激励 酬体系的激励性,平衡人工成 长期激励注重公司长期发展 本和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招聘、保留和吸引,回报高 效果。浮动薪酬激励工作绩效和 和个人潜力,侧重于管理层 工作行为,包括奖金和奖励等形 绩效员工 和关键人才 式,激励比例将根据业务性质和 竞争力的前提下体现内部公平 • • 展通道,向绩效优秀和公司 现业务族群特点和绩效差异 • 位于可比劳动力市场的较为 建立一套有效促进公司战略和目标实现的激励 紧密联系,建立公司的绩效导向文化和认同感 绩效指标 • 职位等级以及市场标杆实践而有 所差异 薪酬体系设计以四个维度为基础 市 场 岗 位 任职资格 公司选取了外部标杆公司作为 薪酬体系同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员工固定工资体现员工职位性 公司现金薪酬外部比对市场, 体系相结合,体现不同职位价 质与任职能力,同一职位的员 并对公司整体薪酬水平定位于 值和级别对应的薪酬水平 工因为能力和经验的不同在固 外部市场领先水平,同时每年 定期审阅标杆企业名单,手机 外部市场薪酬信息,回顾公司 薪酬结构,以保证公司薪酬水 平的外部竞争性 定工资上有一定的差异 绩 效 绩效奖金体现员工绩效和贡献, 体现薪酬激励的绩效导向 固定工资 在现行薪酬体系下,员工年度总现金收入 由固定工资、年度服务奖金和年度绩效奖 金(不适合用于拿提成的销售人员)三部 分构成。 奖金 员工工资包括职工工资和固定津贴 包括年度服务奖、年度绩效奖金和 两部分 特别激励奖金三部分 · 职工工资:主要指公司每月根据员 · 年度服务奖:支公司在年末向当年 工 的职位性质和职位职责的保障性 在 职员工提供的特别奖金。年度服 现金 报酬 务奖 金一般标准为员工一个月工资 · 固定津贴,主要指公司对全体员工 每 · 年度绩效奖金(不适用于拿提成的 销 月提供的固定津贴,包括住房补贴、 售人员);指公司在达成总体绩效目 保密津贴( 50 元 / 月 ) 、竞业限制 标的基础上,公司对员工在年度完成 津贴 或超额完成个人绩效目标的现金奖励 ( 200 元 / 月)、知识产权转让费 ( 50 固定工资的发放时间 工资由人力资源部核算,每月定期制作发放表,由财务部安 排发放到员工,工资计算期间为每月 1 日至月底,按月支付, 次月 5 日发放,如发薪日遇到法定节假日或休息日时,工资 支付日提前到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离职人员工资与离 职补偿,将按照公司与高职员工本人双方协商之日发放。 固定工资的发放时间 公司代员工缴纳缴纳个人所得税及个人应缴社保后,以邮件 工资发放通知单或其他形式通知到员工,员工可以通过登陆 薪酬福利自助平台,自助查询各项薪酬明细。扣除项目包含: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如有)个人承担部分、 病事假等考勤扣款、员工向公司借款、公司代扣代缴的其他 费用(停车费)等 年度绩效奖金的发放 6.1 年度绩效奖金的发放流程 6.2 年度绩效奖金发放相关规 定 员工年度绩效奖金的分配将体现薪酬激励的 6.1.1 公司在年底根据公司整体绩效与部 6.2.1 如员工在当年内入职的,则按入职时 绩效导向,即向绩效优秀的员工倾斜。在公 门 年度考核结果核定各部门年度绩效奖金 间 折 算 年 度 绩 效 奖金 , 15 日 之 前( 含 15 司绩效、部门绩效均达标的情况下,按员工 包 日)入职 的当月按全月计, 15 日之后入职的 个人进行奖金分配的原则如下: 6.1.2 人力资源部将经人力资源管理委员 当月按半月 计算,当年度 12 月 15 日之前入 会 使定的各部门奖金包,连同员工绩效奖 职且奖金发放当 日在职的员工方可参与当年 金分 配指导原则,提交各部门第一负责人 度绩效奖金的分配 绩优员工,考核结果为“优秀”或“超出预 期”,将全额甚至更多的获得其个人的年 度 绩效奖金 考核结果为“符合预期”的员工将获得接近 某个人的年度绩效奖金标准的奖金;考核 结 果为“低于预期”的员工将不能获得年 度绩 效奖金 6.2.2 若员工在当年度内病事假(工伤、产 6.1.3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部门奖金以及奖 假 除外)合计超过 30 个工作日,超出部分无 金 分配指导原则,分配员工绩效奖金,并 效将 扣除相应奖金 报人 力资源部和主管 CXO/EVP 审批 公司每年 4 月进行全公司范围内的年度调薪,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员工个人 薪 酬审阅,根据员工薪酬审阅结果,综合考量确定员工薪酬调整的幅度及时间点 1. 公司年度调薪覆盖群体 · 前一年 10 月 1 日前入职的员工参与公司 4 月年 度调薪 7.3 公司年度调薪原则 员工薪酬调整主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以及员工当前薪酬水平 综合考量确定:薪酬水平一致的员工,绩效表现越好,获得调 · 对于其他时间入职的员工,不在 4 月进行 薪幅度越大;相反,员工绩效表现不佳时,将不能获得调薪甚 薪 酬调整,由部门负责人按员工个人薪酬 至降薪;绩效水平一致的员工,员工当前薪酬水平较低,获得 审 阅的结果酌情在当年进行个人调整安排 调薪的幅度较大;相反,员工当前薪酬水平较高,可获得调薪 的幅度较小或不予调整;员工薪酬发生调整时,人力资源部将 2. 年度调薪生效日 调研通知单邮件送达至员工,员工可以通过登录薪酬福利自助 参与公司 4 月年度调研的员工调薪后工资生效日 平台进行查询,在调薪生效后,部门负责人会安排与员工进行 为 每年的 4 月 1 日(体现在 5 月的发薪中) 沟通面谈 工资 = 基础工资 + 工龄工资 + 津贴 + 奖 金 + 其它 1. 基础工资 = 基本工资 + 岗位工资 1 基本工资 参照市职工平均生活水平,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各类政 策性补贴而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830 元,我司拟定为 850 元 2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综合考虑员工的职务高低、学历技能高低、岗 位职责大小、能力强弱、贡献多少、经验丰富与否,在 本企业从业时间长短等因素而确定 03 ) 01 ) 02 ) 阿里巴巴根据岗位评价的结果参照员工工作经验、 根据“变岗变薪”原则,员工晋 阿里巴巴的员工的薪酬管理主 技术、业务水平及工作态度等因素确定相应岗位工 级则增薪,降级则减薪 要以工作评价的分析方法中的 04 ) 岗位工资其它规定: 资等级,将公司所有岗位划分为高层管理核心层 薪点评价法,它把工作分解成 -公司岗位工资标准须经董事 A 、 中层骨干 B 和基层 C 三个层次及管理类、行政 许多要素,这些要素有技术能 会批准 类、财 务类、销售类、技术类等五大类;同时,将 力、判断力、知识、经验、努 - 公司可根据经营状况变化而 全公司 岗位按照岗位重要性划分为 10 个等级,简 力、责任和压力等等,根据员 修改岗位工资标准 称“一岗 十薪”。这是阿里巴巴考虑到由于各个员 工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度,给予 -新进人员被聘岗位以及岗位 工业务技 能差异,为了重点激励优秀员工,在职等 一定的提成。 级别调整由人力资源部提出初 不变的情 况下,为优秀员工提供工资上升通道 步意见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 行,对从事专业性较强岗位的 根据岗位评价情况和薪酬市场调查,确定公司最低 和最高工资分别为 500 元和 10000 元,并推算出各 等 级工资数额,岗位工资入等入级的原则:根据 岗位 说明评价入等,根据能力评价入级 人员,公司可视情况而定 阿里巴巴激励对象二八原则 80 % 10 % 一个激励政策的成功与否,就在于看,能 排在前面的 10% ,需要的是个性激励对待, 否调动团队当中 80% 的成员 后面 10% 需要的是负面淘汰压力,中间 的 80% 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激励的群体 行为激励计划与推荐计划普遍适用 但并不是主要激励部分 计件制则不适用于阿里巴巴 标准工时制 (多用于技术人员) 即对在实现规定的“标准时间”内完 成的工作给予额外工资的奖励计划 管理激励计划 (多用于客户经理) 是在经理人员达到或超过其他部门有 关销售、利润、生产或其他方面的目 标时,对他们进行奖励 阿里巴巴客户经理待遇 平均 ¥0 ¥5330 总收入 - 工资 / 奖金 / 其它 ¥9450 ¥5000 ¥148000 基本工资 ¥2786 ¥1500 奖金 ¥1591 ¥200 现金红利 ¥2800 补助 其他收入 ¥1067 0 阿里巴巴软件工程师待遇 ¥1480 0 平均 ¥ 0 ¥733 0 ¥1467 0 ¥2200 0 总收入 - 工资 / 奖金 / 其它 ¥11029 基本工资 ¥7846 ¥5000 ¥10000 ¥10000 奖金 ¥3375 ¥100 ¥10000 ¥200 ¥10000 现金红利 ¥3622 ¥100 ¥10000 ¥467 ¥100 ¥10000 补助 ¥575 ¥150 ¥10000 ¥5955 ¥2000 其他收入 N/A ¥9000 ¥10000 ¥7000 ¥21000 无数据 奖金占基本工资比率为 16.8% ,基本工资则为 29.5% ,其他收入为 63.0% 奖金占基本工资比率为 30.6% ,基本工资则为 69.4% ,其他收入为 63.0% (部分平均数据) (部分平均数据) 奖金占基本工资比率为 阿里巴巴销售员待遇 15.0% 基本工资则为 30.5% 平均 ¥0 ¥6670 ¥1333 0 ¥2000 0 总收入 - 工资 / 奖金 / 其它 ¥9264 基本工资 ¥2828 ¥1280 奖金 ¥1386 ¥300 ¥5000 现金红利 ¥2500 ¥500 ¥5000 补助 ¥550 ¥300 ¥1000 其他收入 ¥6753 ¥10 ¥10000 ¥5000 其他为 72.9% (部分平均数 据) ¥19000 ¥8000 对于个人而言,技术人员无其他收入, 基本工资为主要薪酬部分,奖金约占三 分之一。适用于标准工时制一类。 而经理人员与销售人员,其他收入占薪 酬的大部分,薪酬来源主要是奖金和业 绩提成收入,适用于管理激励体制。 月度激励方案,以山东某 月度冲刺激励,以辽宁某 渠道商为例 渠道商为例 - 目的:在上班月提高破零率; -月底激励:本月为止最大的一次激 -个人 PK :输的给赢的买一个阿里总 励!! 部的 T 恤 100 元 - - 部门 PK :输的给赢的部门全体购 买 - 规则:第一单、第二单、第三单阿 总部 T 恤 500 元,公司补贴赢的 500 基金 -破蛋 PK :截止 17 日 17 点破蛋率最 低 的部门主管和未破蛋的人请他的主 管 500 元欢畅;如截止 17 日 17 点全 员破蛋 老板晚上请客。五月份入职的 不计算 在内( 4 月份最后三个计入五 月份) 最后一天的到单激励 里巴巴双肩包,第四单、第五单派克 签字笔,第六单、第七单、第八单阿 年度激励,以山东某渠道商为例 里巴巴纯牛皮 U 盘!第九单起,软牛 皮 名片夹! 奖项 -特殊奖品:首位到账 2 单以上销售, 金牌 继续送出阿里巴巴多功能双肩包! 银牌 铜牌 单数 -09 年度 150 单 80 单 50 单 奖励方案 国内豪华七日游 笔记本电脑 电动车 底薪 部门总单 提成比率 1500 ≤20 单 0 1500 20 单同时≤ 30 单 √ 6000 30 单 40 单 门总单量 -20 ) *120 元 ① 不论员工的职务、级别及现有工资,每人获得相同奖励。(加强合作, 但员工易因个人贡献不同产生意见) ② 根据员工对团队的贡献程度、工作经验及现有工资水平来决定员工 (部 门总单量 -30 ) *200 元 (部 一方面强调团队表现;公平对待每位员工,另一方面也突出奖 励差别,这对员工来说很重要 (部 3500 1 、团队激励计划的措施:一般来说,企业同时采用两种方式, 的 个人奖励。(有可能妨碍合作) 门总单量 -40 ) *220 元 ③ 根据每个员工的基本工资占班组所有成员基本工资总数的比例确定 奖 金比例。(建立于假设基础) √ 2 、收益分享计划:根据公司绩效的改善,给团队成员支付奖 √ 3 、团队奖金和团队嘉奖:区别于收益分享计划,团队嘉奖 金。目的在于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因为提高生产而得到经济效益 仅 仅给予较小规模的工作小组。 阿里部门经理薪资构成:基本工资 + 经理津贴 + 诚信通提成 + 新 签第 2 年提成 + 服务包提成) * 考核分数 % 组织激励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 员工持股划 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参与 员工持股划 企业管理,体现员工企业主 ( ESOP ) 人翁精神而依据员工所在岗 位价值、潜在贡献及历史贡 献、工作业绩等而额外给予 员工一部分公司利润的企业 整体激励计划 阿里巴巴在员工持股这 方面做得很好 “ 客户第一”和“团队 2007 年 10 月份在阿里巴 合作”是我们企业价值 巴 公司位于杭州办公地 观中最根本的两点。在 点的 走廊上,员工们自 公司里,员工是我们的 发地挂 起了一幅红底白字的标语: 股。”阿里巴巴公司 CEO 卫哲表示,阿里巴巴的招 “ 阿里发发,一发再 股书显示,大约 4900 名员工享有集团的期权(包 发” 括 集团董事),而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阿里 客户,我们相信大约有 100 名员工会因为公司 上 市而一下非常富 随着阿里巴巴公司的上市,财务效应不仅覆盖那些 实际上,在创业 8 年里,阿里巴巴集团股权已随同 风险投资者,也波及到了不少阿里巴巴的集团员工 工资、奖金和福利一起,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员工 们。“就这十几年数据来看,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上 待遇的一部分。“从阿里巴巴集团创立第一天起, 市前,都没有像阿里巴巴这样拥有如此多的员工持 马云就建立了一个共享机制。所有最终成果,都由 巴巴集 团正式员工总人数为 5000 多人 股东和员工一起分享。”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之一 金键杭说,“但是一开始,很多员工对公司许诺的 原始股并不以为然,毕竟在那时来看,上市还是一 件过于遥远的事情。” 有。” 很多人未曾想到当初忽视的“股权激励”会令自己一夜暴富。在阿里巴巴公司的全球 在阿里巴巴公司上市前,阿里巴巴集团专门安排了针对现有员工(包括董事)及顾问 路演时,马云称履行这份承诺正是其上市的最大动因。按照当年的股权激励计划,阿 的额股权转换方案。一方面,按照该方案,员工将持有的集团购股权部分转换为阿里 里巴巴集团的股权被分成购股权与受限制股份单位两类股权授予员工,购股权的持有 巴巴公司购股权。其中,阿里巴巴公司员工被允许转换比例为 50% ,集团内其他公司 者需支付既定的行使价来换得公司的股份,而受限制股份单位持有者仅需支持股份面 员 工转换比例则较低,集团创办人及股东可转换不到 15% 所持股权,马云和谢世煌的 值 可转 换比例则不超过 5% 另一方面,员工也可按原阿里巴 招股书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 在这些持股员工中,阿里巴巴公 “ 我们相信大约有 100 名员工会 巴集团购股权的行使价认购集团 员工(包括董事)及顾问所持股 司董事、员工、集团董事及顾问 因为公司上市而一下非常富有。” 股份,再由此交换阿里巴巴公司 份总数约为 4.4 亿股,约占全球 (不包括上市公司董事)各自拥 路演时,阿里巴巴公司管理层表 股份。为了使员工有足够资金行 发售完成时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 有的股份(包括购股权和受限制 示,“‘客户第一’和‘团队合 使购股权,阿里巴巴公司为非总 的 8.8% 。以招股价中间价 股份单位的相关股份)分别占总 作’是我们企业价值观中最根本 监级员工提供了有全数追索权的 12.75 发 的两点。在公司里,员工就是我 两年期计息贷款;截止换股结束 值约为 56.1 亿港元 港元计算,员工持股市 行 股 数 的 1.0% 、 3.2% 、 4.6% 们的客户,公司有今天的成绩, 日,阿里巴巴公司贷给员工的贷 (详见员工持股成分图)。其中, 我们非常乐意与他们一起分享成 款本金额约为 3030 万元 员工(不包括董事)所持股份约 为 1.585 亿股,按 4900 名人数 估 计,平均每人持有约 3.2 万 股, 以 12.75 港元招股价计人 均财富 值为 40.8 万元 功。” 高层管理人员 薪酬设计 设计目标 奖励 既要能够真实反映高管人员的贡献,也要 物质奖励(现金、期权、工资),额外津 使一般员工与法律能够接受 贴(汽车、医疗检查等) 价值标准 薪酬体制 · 股东价值,包括增加的经济价值,每 · 考虑方向:充分考虑高管人员的各方 股 收益、现金流、完成成本效率 · 顾客价值、包裹质量、市场份额和顾 客 满意度 · 员工价值:指高绩效的文化指数,高 绩 效的文化布局,培训和发展的多样 性 面 贡献,全面的对高管人员进行绩效 考核 · 方案:通过平衡积分卡来确定高管人 员 的薪酬 · 物质奖励主要包括现金奖金、期权、 基本工资和一些比较普通的额外津 下图就是以阿里巴巴在北京大区总经理和总监为例 总收入 - 工资 ¥50000 / 奖金 / 其它 ¥50000 ¥50000 基本工资 奖金 现金红利 ¥30000 ¥20000 ¥20000 补助 N/A 其他收入 N/A 工作城市(例北京) 北京 ¥30000 ¥3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无数据 无数据 工作职位(例会计)大区总经理 平均薪水查询 总收入 - 工资 / 奖金 / 其它 ¥31333 基本工资 ¥26667 ¥20000 奖金 ¥7000 ¥4000 现金红利 ¥10000 ¥10000 补助 ¥4000 ¥4000 其他收入 N/A 工作城市(例北京) 北京 ¥20000 ¥39000 ¥35000 ¥10000 ¥20000 ¥4000 无数据 工作职位(例会计)总监 平均薪水查询 2012 年 3 月 31 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的公告显示,为表 本次阿里巴巴 5 名董事共获得其中的 395 万份期权,阿里巴 巴 示对公司管理层以及核心员工的奖励,公司决定当日授 CEO 卫哲收益最多,获得 120 万份, CFO 武卫和 COO 李旭晖 各得 70 万份,执行董事邓康明 90 万份,彭翼捷 45 万份。 出 1224.6 万份期权,其中阿里巴巴 5 名董事共获得其中 5 个董事共获 395 万份期权 据悉,这 1224.6 万份期权的有效期为 6 年。另外,阿里巴巴还授出 395 万份,每股认购价格为 16.12 港元,比当天 15.62 港 1519 万股的受限制股份,限制期为 4 年,不过阿里巴巴公司 元的收盘价高出 0.5 港元 董事未获授予任何受限制股 3 月 31 日当天 15:38 ,阿里巴巴股票出现大手卖出, 3 月 31 日有消息称,根据对香港上市公司中资老总薪酬的 成交 量为 73.05 万股,成交价为港币 15.50 元,涉资 1132.28 万港币。不过,第二天,阿里巴巴股票没有 卫哲居中资老总薪酬首位 出现异常, 开盘 15.80 港元,最高 15.92 港元,授予 以 5697 万元人民币的年薪,目前位于香港上市中资老总薪 酬排 行榜首位。 15.70 港元,微 涨 0.08% ,成交额 2.05 亿港元,成交 , 量 1296.85 万股 首长国际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曹忠,分别以 4958 万和 统 计显示,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卫哲 2009 年度 该排行榜同时认为,阿里巴 巴是中国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收入及增值服务收入的强劲提升, 2009 年阿里巴巴营业收 入 增长 29% 至 38.75 亿,净利润为 10.13 亿,较 2008 年下 1. 设计目标 相对于金钱,专业技术人员更加看重工作本身的特征, 2. 薪酬方案 · 技能取向型薪资方案: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 比如发展机会、工作的挑战性、自主性。责任感以及 术 职务设计薪酬,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 学习的潜能等。 提升 与其专业技能成长密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 职业规 划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职位等级提升为主 因此对技术人员的激励不能完全依靠金钱,而是应该 给员工挑战高难度的工作机会,给他们充分的工作自 住性和学习机会 线,一条 是以专业技术职务提升为主线。 · 价值取向性薪资方案企业将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 和业绩因素价值化,员工按其拥有的技能和业绩因素 的多少或者等级确定其组合薪酬待遇。其薪资模式为: 薪资总额 = 基本生活费 + 工龄薪资 + 知识价值 + 岗位薪 资 考虑方向 给员工挑战高难度工作的机会给予其充分的工作自住性,尽量给员工 机 会学习新的相关知识技能。建立一种认可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技能的 机制 方案 1 · 技能取向型薪资方案: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设计薪酬 · (针对管理职位)职位等级薪资:综合考虑各级管理职位工作的责任, 难度重要程度及对任职者的资格要求等因素基础上建立的等级薪资制 度。 总体来说,阿里巴巴给技术人员的工资 在杭州并不算低 同时享有保险及年终奖金 而且每个员工都持有公司一定份 额的期权 · 优点 1 ,把员工的薪资提升与员工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有力地调动员 工 学习和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 优点 2 ,把员工薪资和员工职业发展结合,拓宽了职业晋升渠道,利 于 员工职业发展,提高企业的职业管理水平 方案 2 价值取向性薪资方案: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和业绩价值化,根据其 拥 有的技能业绩因素的多少或等级决定薪酬待遇。优点:把员工专业 技术 能力、业绩及薪酬紧密结合,一定程度地保证了企业人力投入 总收入 - 工资 ¥11029 / 奖金 / 其它 ¥7000 ¥21000 基本工资 ¥7846 奖金 ¥3375 ¥100 现金红利 ¥3622 ¥100 补助 575 ¥150 其他收入 N/A 销售佣金 N/A 其他 N/A ¥5000 ¥10000 ¥11000 总收入 - 工资 / 奖金 / 其它 ¥31333 ¥20000 基本工资 ¥26667 ¥16000 奖金 ¥7000 ¥300 现金红利 ¥10000 补助 ¥4000 其他收入 N/A ¥20000 无数据 无数据 ¥50000 ¥50000 ¥300 无数据 ¥300 ¥300 无数据 无数据 工作城市(例北京) 北京 工作城市(例北京) 北京 ¥16300 工作职位(例会计)软件工程师 平均薪水查询 工作职位 高级工程师 平均薪水查询 0 1 薪酬加奖金计划 0 2 0 3 薪酬加佣金计划 薪酬加提成计划 0 4 佣金计划 在这一机制中,企业往往会 佣金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企业支付给销售人员的报酬包 · 纯佣金计划下,企业按照销售 给销售人员规定一个必须要 价格的百分比进行计算的一种 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员工的 人 员所销售产品或服务的某一 完成的指标,然后根据销售 激励补偿方式。这种方式即可 基本生活费,另一部分是提成 固定 百分比支付给销售人员佣 人员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给 以消除销售人员的不安全感, 予相应的报酬 又可以充分激励销售员工跟顾 · 级别佣金计划下,销售人员销 客讨价还价,使企业利益最大 售 额越大则所获得佣金百分比 化 越高 金 · 根据多种等级佣金,如果员工 在 某一时间段内的销售量超过 了企 业所定标准,则员工销售 的所有 产品都可以得到比较高 新员工 试用期 · 新员工上岗后 5 天内离职无薪酬; · 时间:三个月 · 上岗一月内离职无提成及季度绩效; · 标准: 45 天未出单的员工,必须离职。 · 季度绩效以季度为单位发放,上岗不 三个月未能达到 5 单的员工按劝退处 足三个月的员工离职无季度绩效 理 或降级为助手,或者给于护身符一 —— 季度绩效时间太久金额不够刺激, 次, 对员工的正激励或者负激励促进不大 · 附:对不同时期员工的考核 护身符的意思就是可以网开一面。包 括老员工的劝退或者降级 三个月以上员工: · 标准:季度内未完成 6 单;季度月均 新员工 · 在职或转岗的员工,名下的客户续 签 可以继续享受续签提成 · 离开公司的员工,续签资源收归公 司 支配 · 第二年续签的提成标准: 5% · 从福建和湖北的对比可以知道,阿 里 巴巴的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每个地方 差不多都是基本工资 + 季度绩效 拜 访量必须达到 75 。无特殊原因未达 200+ 标的 予以劝退 是有一些细 节是不一样的,如底薪 · 转正标准:当月业绩达到 5 单,或季 度 提成 + 公司奖励 + 续费,但 不一样,提成 比率不一样等,每个 地方都有自己的 薪酬方式、激励方 以下是以北京为例的,不同销售职位的薪酬 总收入 - 工资 ¥3686 / 奖金 / 其它 总收入 - 工资 ¥7300 / 奖金 / 其它 ¥2500 ¥4000 ¥6500 基本工资 ¥2273 奖金 ¥1245 ¥100 现金红利 ¥1140 ¥100 补助 ¥575 ¥300 其他收入 ¥5100 ¥300 销售佣金 ¥7500 其他 ¥300 工作城市(例北京) 北京 ¥11800 ¥1000 ¥3500 基本工资 ¥2654 ¥3000 奖金 ¥1004 ¥1500 ¥2500 现金红利 ¥1771 ¥50 ¥3500 补助 ¥236 ¥50 ¥500 其他收入 ¥5443 ¥2000 ¥10000 销售佣金 ¥5300 ¥2000 ¥10000 其他 ¥1000 ¥1000 ¥1000 ¥10000 ¥5000 ¥10000 ¥300 ¥300 工作职位(例会计)销售员 平均薪水查询 工作城市(例北京) 北京 ¥4000 ¥11800 ¥10000 ¥1000 工作职位(例会计)销售代表 平均薪水查询 总收入 - 工资 / 奖金 / 其它 ¥2500 0 基本工资 ¥10000 奖金 ¥2000 现金红利 N/A 补助 ¥2000 其他收入 ¥13000 销售佣金 ¥10000 其他 ¥3000 工作城市(例北京) 北京 ¥25000 ¥25000 ¥10000 ¥2000 ¥10000 ¥2000 由对比可以知道 无数据 ¥2000 基本工资、奖金、补助、销售佣金 ¥2000 ¥13000 ¥10000 ¥3000 ¥3000 工作职位 全国直销经理 ¥13000 都是随着职位的增加而增加 ¥10000 也反映了销售人员的工资水平 平均薪水查询
46 页
1416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腾讯、阿里的HRBP实践
华为、腾讯、阿里的 HRBP 实践 演讲人:人力资源部 什么是 HRBP ? ^-^ DON’T BE AFFRAID 没想的那么难 HR 三大支柱( 3D 模型) COE 人力资源 专家中心 理 •处理常规问题 转变 •Shared Service Center •Deliver •处理人力资源事务 交易操作、薪酬调整 福利问题、员工问题 •关注:提高效率 化 人才管 •Center of Expertise •Design •设计政策和流程 •关注:优化政策及流程 领导力 组织文 绩效 内部客户 HRBP SSC 人力资源共享 服务中心 人力资源 业务伙伴 •HR Business Partner •Discovery •挖掘业务部门需求 •针对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 •关注: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 三大案例 1 阿里巴巴的政委体系 2 华为推行的 HRBP 模式 3 腾讯三支柱模式应用 1 阿里巴巴的政委体系 阿里巴巴的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起源 •起源时间: 2004-2005 年间 •灵感来源:《历史的天空》、《亮剑》 •价值观传承、更快捷地支持业务及人员培养 阿里政委的含义 在阿里巴巴,政委是一个神秘的人力资源岗位: 通俗解读: 专业解读: 政委在阿里叫 HRG 实质是公司派驻到各业 ( HR Generalis 务线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t) 和价值观管理者,与业 可译为 HR 多面手, 什么都要管的意思。 ONE 务经理一起做好所在团 队的组织管理、员工发 展、人才培养等工作。 TWO 阿里政委 VS HRBP 阿里政委不能简单等同于 HRBP : 不同 HRBP 源于外企 政委源于阿里 相同 都是基于业务需求, 提出的 HR 创新管 理模式 阿里政委的定位 •上得厅堂: 成长 能进行组织诊断,发现真正问题 具备 HR 专业能力,提出并实施解决方案 •下得厨房: 员工 主管 做有温度的 HR ,陪伴和跟随员工成长 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敢于说真话丑话。 后台 行政 市场运营 产品专家 两句话 业务 partner 政委 目标 策略 阿里政委与业务经理的关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业务线关注短期目标, 业绩导向,政委关注长期目 标,文化传承和干部培养, 两者之间是一对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 监督与制衡: 阿里政委在用人、组织 文化方面有一票否决权。对 于业务经理,一方面在思想 上、方向上进行指引和帮助, 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线的决 策有明显制衡权。 阿里政委的四大角色 政委架构的搭建 04 文化倡导者 公司文化的倡导者 / 贯彻者 / 诠释者 01 合作伙伴 关于“人”的问题 的合作伙伴 纵向线 • 小政委:分布在具体的城市区域,与区域经理搭档 • 大政委:直接与事业部总经理 / 高级业务经理搭档 横向线 03 02 公司与员工之间的 “ 同心结”和桥梁 人力资源开发者: 人力资源的增值 同心结 开发者 • Function HR :负责事务性、基础性的 HR 工作 • HRG :负责更多策略性、前瞻性的 HR 工作 政委体系的优点 •团队更具“战斗力” •最大限度的避免决策盲区 •政委就是一个巨大的“司令”储备库 •打造最具独特的企业文化 阿里政委的工作目标 1 懂业务 不懂业务就无法 与业务经理配合默契。 提效能 不遗余力地提高 团队人效产出。 2 3 促人才 促进团队人才 增值和成长。 推文化 推动公司价值 观和文化落地。 4 阿里政委的工作内容 精通 HR 各模块 工作经验五年 200 人以上的团队管理经验 有销售团队管理经验优先 阿里政委的特色工作 • 知道你的上级现在想什么?知道你上级的上级在想什么? • 上一个台阶看问题,把问题揪出来,揪上去。 • 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有全局观。 • 认识真实的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短板。 • 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照镜子要照下属、自己、同事和老板。 • 还要做到及时交流,定期 review 。 • 需要及时感知这个团队状况; • 团队士气是否过于低落,需要设法振奋一下; • 团队士气是否高烧不退,需要降一下温。 01 揪头发 02 照镜子 阿里政委 特色工作 03 摸温度 04 闻味道 •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气场, • 管理者既要有敏感度和判断力,又要懂得望闻问切。 • 望:透过现象看本质;闻:感受,闻气味;问:沟通;切:以小见大,切中要害。 阿里政委的核心能力 接战 能略 力衔 • 能重构需求、识别战略性合作机会,实施企业战略性合作项目; • 能够将 HR 工作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 有能力激励和推动组织中的成员接受变革和拥抱变化; • 有能力在本部门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发现关联,并识别 业人• 能力• 力专• 具备对准业务价值链的深刻洞察力; 能够发现并引导员工开拓性地发挥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能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业务和所处的环境和业务需求结合起来; 能够把握人员、流程和信息等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能将其转 化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 出关键人物、关键环节和关键联系。 察 业• 能 务• 力洞 能把人力资源工作进行专业化整合与表达,实现显性化业务交融; 导个• 能人• 力领• • 要能洞察他人及其兴趣点,说服并影响他人,组织大家齐心协作; • 同时要主动发现问题,发现机遇和可能,并突破性地解决问题。 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知识,并不断显性化。 具有能够胜任多重压力并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潜质; 要具有很强的成就动机,追求完美,注重细节; 具有很强的探究动机,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想去了解他人和当前事 物的渴望; • 敢于勇于说出、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阿里巴巴如何打造组织能力? 想到一块儿: 企业文化、价值观、团建 / 士气营造 员工思维 组织 能力 长到一块儿: 人员招聘和人力增值 员工能力 做到一块儿: 绩效管理、薪酬福利 员工管理 政委体系如何落地? • 首先明确职权职责定位; • “ 政委”的最首要职责是 • 推动领导与员工间的信任融合; • “ 政委”实际就是公司派驻到 把企业的使命、愿景与价 • 创建基于公司价值观的部门文化; 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值观要变成员工的信仰、 • 充当员工的心理咨询师; 者和价值观管理者; • 主要协助各个业务单元经理做 好团队管理、员工发展、人才 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习惯和行为。 • 赋予组织角色,为人力资源提供 业务支持。 • 这些作用集中体现在融入中心工 作和人力资源战略落地两个方面。 政委的可借鉴模式 业务隶属型 即“政委”归所在业务部门管辖,人力资源部只负责对 “政委”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直接对考核关系负责。 派驻代表型 即“政委”是人力资源部派驻到各个业务单元的,其考 核关系、晋升或调动关系隶属于人力资源部,“政委” 在业务上帮助业务经理开展人力资源工作。 某司“政委”组织体系的搭建在当前管理层级较少的时候,选择“业务隶 属”型模式,后期随着管理层级增多将考虑派驻形式。 政委体系存在的意义 运行核心目标 使人力资源 工作中心回归 战略导向 “ 政委体系”也好, HRBP 也罢 •通过政委体系的构建,人力资源能够跳出原有繁琐的具体 事 务操作层面,从而集中精力聚焦到依据企业的战略确定人力 资源战略规划; •通过人力资源的专业工具和技术来支撑人力资源业务工作, 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的落地。 2 华为推行的 HRBP 模式 华为 HRBP 六大角色 核心价值 观传承的 推动者 华为 V-CROSS 战略 伙伴 变革 推动者 1 、战略伙伴( Strategic Partner ) 2 、 HR 解决方案集成者( HR HRBP 关系 管理 3 、 HR 流程运作者( HR Process HR 解决 方案集成 者 HR 流程 运作者 Solution integrator ) Operator ) 4 、关系管理者( Relationship Manager ) 5 、变革推动者( Change Agent ) 6 、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驱动者( Core Value ) 华为 HRBP 怎么培养? 三个角色的定位 •直接主管:把握方向的,给支持, 及时反馈。 •教练:角色转身的专业指导,一对 一的教练辅导,穿针引线。 •导师:针对新岗位特定知识经验的 分享指导,及时提供经验,响应求助。 华为 HRBP 模式 VS 阿里巴巴政委体系 客户 第一 拥抱 变化 团队 合作 激 情 诚 信 敬 业 3 腾讯三支柱模式应用 腾讯三支柱模式应用 马化腾 •腾讯视员工为企业的第一财富。 •对于腾讯来说,业务和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 •业务可以拓展,可以更换,资金可以吸收,可以调整; •而人才却是最不可轻易替代的,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奚丹 •随着员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发展是否与行业和公司 的发展同步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公司的解决之道主要是靠文化——专门成立文化管理委 员会,推广企业的价值观,加快新人融入公司的步伐 腾讯人力资源发展三阶段 HR 面临的挑 战 HR 工作的重点 HR 角色变化 第一阶段 1999-2003 建立初步的人力 资源管理职能和 体系 招聘、培训、薪 酬、绩效等职能 型工作 职能专家 行政专家 第二阶段 2003-2009 企业文化面临着被稀 释的危险;人才储备 与培养遇到瓶颈 第三阶段 2009-2015 管理层级增加;业务扩 大化;人力资源需求呈 现多元化和差异化 阶段 事项 职业发展通道的简历; 员工发展与成长;管理 干部和储备人才的培养; 企业文化的变革 对接公司战略;推动组织 变革;提供专业快捷人力 资源服务;高效支持一线 业务单元人力资源工作 标志事件 人力资源部从财 务中独立出来 战略执行者 员工激励者 人才培养师 职能专家 文化管理委员会、 腾讯学院成立 战略参与者 变革推动者 业务伙伴 职能专家 HRBP 团队成立, 人力资源平台部 成立 腾讯 HR 三支柱分工及定位 腾讯 HR 三支柱之间的关系 战略参与 流程优化 人力资源专家中心 COE 制度制定 确定标准 问题 反馈 内部客户 反馈 问题 招聘管理系统 支持 方案 制度 规范 文化培养 培训管理系统 制度落地 薪酬管理系统 需求落地 绩效管理系统 外包管理 人力资源平台部 SSC 交付服务 需求反馈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 伴 HRBP 业务支撑 员工沟通 腾讯人力转型的启示 腾讯 HR 说 体系化 “ 三支柱的模型应用前提是企业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 也跟所在行业有关,传统行业可能达到一定的规模,但这 个模型未必在里面适用……” “HRBP 跟业务部门接触得最密切,其实是业务部门的一 个窗口,如果员工有什么需求,希望他第一时间会想到的 是 HRBP 。但是, HRBP 不一定直接把员工的需求解决掉, 而是可以引导员工找到相应的接口人去完成……” 可持 续性 可被 信赖 参与 战略 坚持 创新 客户产品 观念意识 腾讯三大支柱模式可借鉴之处 学习心得 •HR 产品化 •传播性 •产品化思维,以客户导向, •所有 HR 产品都要学会包装和 围绕用户体验做文章,换 传播;一方面企业的各产品本 到 HR 的位置 身也是需要在员工内部推广, •HR 精品化 •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做成精 品,极富专业水准,全部 是 HR 自己去完成 另一方面, HR 产品捆绑进入 •创新性 •瞬息万变互联网企业要求 创新一点都不过分,对 HR 也是如此 业务线,业务线的员工的接受 度和传播度就会有效提升。 总结 Step 2 Step 1 制定战略 优化流程 融入业务 Step 3 创新服务 Step 4 灵活变革
32 页
572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宽带薪酬设计工具
1183 阅读
5 页
HRBP知识地图
1102 阅读
9 页
高管入职学习地图
6039 阅读
3 页
职级体系及职业发展通道设计-(拿来即用)
947 阅读
5 页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体系全套工作表单
7072 阅读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