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员工绩效考核表

试用期员工绩效考核表

试用期员工绩效考核表 说明:该绩效考核表主要用于针对试用期员工的绩效考核,其考核项目内容主要包括考勤、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绩效、态度和品质四个方面 ,其中又包含19个具体考核指标及其释义,同时,我们针对各项指标进行了五个等级的划分。其结果将作为考核评级、转正决议的主要依据。 (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调整个别指标的内容及其所占的权重。) 被考评对象 部门 职务 员工编号 入职日期 直接上级 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 考评人 试用周期 至 考核得分 等级 填表时间 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 细分指标 权重(分) 指标具体内容及定义 A B C D E ### 80% 60% 40% 20% 考勤(10分 ) 专业知识与 技能(40分 ) 考核评价 得分 出勤 10 根据员工考核期内的出勤纪录(包括:迟到、事假及病假)标准 界定。 A B C D E 8 专业知识能力 10 员工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及时、有效的解决各类问题,圆满完 成各项工作任务。 A B C D E 8 表达及沟通能力 5 能清楚、完整地向对方充分说明及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使其理 解,并能聆听及尊重对方的意见。 A B C D E 4 协调及人力关系能力 5 作为组织的一员,能够自觉地与组织内其他成员保持良好合 作关系,热情协助他人的工作,积极参加公司及部门内部的 各种活动,维护良好的同事关系。 A B C D E 4 学习与进取能力 5 员工能够主动学习和进取,对新知识掌握较快并且很快能运 用到工作,适应能力较强。 A B C D E 4 版权所有:北京未名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何建湘 88 备注 专业知识与 技能(40分 ) 品质与态度 (20分) 工作绩效( 30分) 分析判断与应变能力 5 执行能力 5 创新能力 5 道德品质 能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正确判断,处理工作事务机敏灵活,并 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能迅速而准确地对多种备选行动方案进行 评价,并作出最终决定。 对上级的命令、下达的计划、布置的工作能及时贯彻执行, 并及时复命。 A B C D E 5 A B C D E 5 在处理工作事务时,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效 益。 A B C D E 5 5 诚实正直、以身作则、克己奉公、乐于助人。 A B C D E 5 责任感 2 充分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回避责任,在期限之内完成 上级交付的工作,主动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完成工作。 A B C D E 2 纪律性 2 理解和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出勤率高。 A B C D E 2 自信心 2 对工作目标以及自己的决定充满信心。 A B C D E 2 工作热情 2 工作积极主动,经常愿意挑战艰难性工作。 A B C D E 2 吃苦耐劳 5 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抗压性强,有韧性。 A B C D E 5 合作精神 2 在本部门内和关联部门间与同事相互配合及协作的态度。 A B C D E 2 目标达成度 10 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A B C D E 8 工作量 10 如期完成工作任务量。(工作任务饱和度和难易度) A B C D E 9 工作质量 5 工作效率高且完成质量高。 A B C D E 4 工作经验契合度 5 员工对行业以及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相关经验,与公司要求 契合。 A B C D E 4 合计 版权所有:北京未名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何建湘 88 评语 签名: 员工培训及改 善建议 日期: 版权所有:北京未名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何建湘

2 页 458 浏览
立即下载
【技巧】薪酬绩效体系设计案例

【技巧】薪酬绩效体系设计案例

薪酬绩效体系设计 目 录 一、薪酬激励理念与实践 二、薪酬激励体系设计思路初稿 (一)薪酬体系及构成 (二)工资和奖金计算 (三)弹性福利计划 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要考虑三大公平: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自 我公平 薪酬:是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则向员工提供的劳动报酬 1 内部公平 企业内部的薪酬应该 与岗位承担的职责和 工作的难度等相匹配 2 3 外部公平 自我公平 企业内与企业外类似 岗位的薪酬进行比较 时,应当具有竞争力 同一岗位的薪酬应该 与该岗位的业绩表现 相匹配 三大公平建立在企业的支付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三个层面的作用来确定企业的付薪原则,并进行薪酬体系的 设计 一般把薪酬划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体现三大作用 价值体现作用 激励作用 • 薪酬的本质是体现员工的 劳动价值; • 通过薪酬分配与员工的业 绩表现相匹配(自我公 平)可以实现对员工的激 励作用; • 充分考虑了员工所在岗位 在企业内部相对价值(内 部公平),同时考虑了员 工所在岗位的市场价值 (外部公平),才是真正 的价值体现。 岗位工资 风险共担作用 • 通过薪酬分配与企业的整 体效益 / 目标实现相匹配, 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作用。 • 激励作用是薪酬对企业来 说最重要的作用,只有有 效的激励才能让员工协助 企业实现目标。 绩效工资 奖金 全面薪酬概念: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应当整体考虑公司的薪酬包, 做到既能对员工进行激励,又能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全面薪酬 外在薪酬 货币薪酬 • 岗位工资 • 技能工资 • 年功工资 • 绩效工资 • 奖金 • 股权 • 红利 • 各种津贴 内在薪酬 非货币性薪酬 工作回报 • 各种法定福利 和公司福利 • 工作的乐趣 • 保险 • 工作的责任 • 补助 • 优惠 • 工作挑战性 • 工作的成就 • 服务 • 个人才干发挥 机会与舞台 • 培训 • 获得的褒奖 • 宿舍 • 个人成长与发 展的机会 • 工作餐 • 休息日 • 病事假 • 带薪休假 • 弹性工作制 • 缩短的工作时 间 组织特征 工作环境 • 组织在业界的 声望和品牌 • 友好的同事关 系 • 组织在业界的 领先地位 • 领导的个人品 质和风格 • 组织成长带来 的机会与前景 • 舒适的工作条 件 • 组织的管理水 平 • 趁手的工作工 具 • 组织文化氛围 • 组织中知识与 信息的共享 • 团队氛围 常见的薪酬模式(付酬要素) • 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 • 基于能力的薪酬模式 • 基于业绩的薪酬模式 • 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 • 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 Market (市场) 依据市场“价格”为相应的 技能、知识及经验付酬 与有关职位 市场相应的 薪酬 Accountability (职责) 依据职务对组织的 价值与影响而付酬 职位价值 与职业通 道 灵活性强的 绩效驱动的 薪酬 基于能力 的报酬 Competencies and Values (能力) 依据员工素质与价值付酬 Performance (业绩) 依据员工的 绩效高低付酬 中国企业的现实选择——岗位绩效工资制示 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以岗位为主,适当考虑工龄,并加大按绩效付酬的比 例,是比较适当的薪酬模式。 如—— 例 一汽集团 “ 岗位贡献工资制” 宝钢集团 “ 岗效薪级工资制” 中原油田 “ 岗绩工资制” 岗位基础工资 体现的是不同岗位的劳动差别,根据任职者的能力水平,岗 位基础工资可实施一岗多级的模式。能力高的进入同等岗位 中的高等级,低者进入低等级。 效益贡献工资 效益贡献工资根据公司的经济效益、员工的贡献,按考核结 果发放。 年功工资 年功工资是对员工工作经验和劳动贡献的积累的承认和补偿 岗位薪级工资 体现的是不同岗位的劳动差别,根据任职者的能力水平,岗 位基础工资可实施一岗多级的模式。能力高的进入同等岗位 中的高等级,低者进入低等级。 业绩工资 效益贡献工资根据公司的经济效益、员工的贡献,按考核结 果发放。 年功工资 年功工资是对员工工作经验和劳动贡献的积累的承认和补偿 保障工资 20% 年绩工资 工龄工资,占 5% 潜能工资 反映技能水平,占 5% 岗效工资 反映岗位价值和劳动贡献两个因素,占 70% 薪酬统计口径 固定薪金、浮动薪金及税前薪金总额相互间比例关系,可以反映一名正式员工的收入构 成情况 基本现金收入 补贴 基本现金收入 Base Salary 固定现金收入 Guarantee Cash 现金收入总额 Total Cash 总薪酬 Total Remuneration 变动现金收入 福利 薪酬构成 总薪酬 薪 固定薪酬 酬 浮动薪酬 根据岗位评估结果 确定 根据业绩目标完成 情况确定 根据任职者技能评 估结果确定, 受任职者能力水平 影响 奖金空间一般在年 初业绩合同中标明 ,受任职者业绩水 平影响 受工资档次内所处 位置的影响 福 长期激励 赠予或者购买企业股 票; 以某一固定价格购买 公司的股票期权 作为长期激励的股票 有强制持有期要求, ( 3-5 年);期权企 业许可在一定时间内 行权( 7-10 年 ) 法定福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住房公基金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利 补充福利 人身意外保险 分配住房 / 或住房补助 配车 / 或交通补助 通讯补助 餐补 过节费 / 其他补贴 培训 长期服务奖 俱乐部会员 出差政策 薪酬构成 示 例 薪酬总额 固定薪酬 岗位工资 无 差 异 项 资并 入 岗 位 工 浮动薪酬 年功工资 物补 书报费 津贴 差 异 项 保 留 学历 职称 …… 独保费 …… …… 绩效工资 / 计件工资 销售提成 收益分享 计划 中长期激励 (年薪、股权、期权) 总经理 特别奖 绩效工资 / 计件工资:以业绩考核结果发放 年终奖:…… 销售提成:…… 收益分享:…… 中长期激励:…… 总经理特别奖:…… • 固定薪酬属于保障性收入,能够全部获得; • 浮动薪酬属于激励性收入,能否全部获得取决于:个人业绩、部门业绩、公司经营效益; • 岗位标准总薪资包括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 / 计件工资,反映的是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下该岗位工作所应获得 的薪酬回报。 目 录 一、薪酬激励理念与实践 二、 ** 薪酬激励体系设计思路初稿 (一)薪酬体系及构成 (二)工资和奖金计算 (三)弹性福利计划 ** 控股集团薪酬策略 薪酬理念 • ** 集团的薪酬体系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现有的薪 酬水平,以业绩增长支持薪酬总额的增加,重点 解决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 根据每个岗位的价值来确定岗位在商行内部的相 对重要性,进而确定相应薪酬水平。使用正略钧 策提供的专有岗位评估系统对 ** 集团各层级岗 位进行整体评估,以保证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 • 在薪酬体系设计时,根据 ** 集团的战略定位、 业务特征、相关薪酬政策及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倾 向性原则的确定。在具体设计时注重对关键、重 点序列及岗位的倾斜; • 新的薪酬体系应保持足够的灵活度,可以对特殊 情况进行处理,并进行定期的动态调整,使之更 适合公司发展阶段以及外部人才供给市场的变化。 薪酬策略 • ** 集团整体薪资水平维持目前现状,在无 锡地区以及电缆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从 而可以吸引行业内的各种人才加盟 ** , 并有效保留现有人才; • 薪酬激励的重点是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 研发人才、营销人才,同等级时给与较高 水平定位(调节系数代表了不同的薪酬水 平市场分位);(不必考虑) • 对于不同岗位价值给与不同的薪酬回报; • 充分考虑和尊重员工的历史贡献,鼓励对 公司的忠诚,对于司龄给与适度的薪酬回 报; • 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素质 和工作能力,对于学历和职称给与适度的 薪酬回报; • 控制目前的薪酬成本不要有大幅上涨。 ** 未来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以岗位价值定基本薪酬等级——主要付酬要素是岗位 根据岗位评估结果确定确定不同岗位的等级高低 以能力高低定基本薪酬档次——兼顾人员能力的不同 设置薪酬等级的带宽以保证能力的提升有相应的回报 以岗位类别定薪酬结构比例——考虑岗位的业务和风险特征 根据岗位类别和层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业绩工资比例 以业绩好坏定实得绩效薪酬——突出薪酬给付的业绩导向 基于业绩给付奖金,不同的岗位类别使用不同的业绩 挂钩方法(年薪制、月度考核奖金等) 以市场稀缺度定薪酬模式——保证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对于稀缺度一般的常规岗位建立上述以岗定薪的主流 薪酬模式,对于稀缺和过剩岗位使用谈判工资模式 ** 集团的选择:混合薪酬体系 ** 集团企业特征——  所属制造业为传统行业,竞争激烈;  公司组织、职位管理较为成熟;  目前人才流动性、市场化程度较高。 因此我们建议采用以“基于岗位 + 业绩的薪酬模式”为主,辅以“基于市场的薪酬 模式”的混合薪酬体系——  岗位绩效薪酬模式:适用于公司大多数的、人员供应不是很紧缺的成熟岗位;  协议薪酬模式:适用于人员紧缺的关键中高层级技术、管理岗位,以及短期劳务外聘的 专家人才(不包括合同关系的专业外包专家的费用支付),对于协议薪酬模式要严格控 制,要建立严格的资质审查和审批流程;低等级岗位替代性较强,也可以采用此模式, 主要是后勤服务人员,如餐厅 / 客房 / 歌厅服务员、清洁工、物业服务人员等。(不采 用) “ 基于岗位 + 业绩的薪酬模式”是 ** 集团选择的主流薪酬模式,但根 据公司目前不同类型岗位特点,可采用不同的薪酬构成方式 岗位类型 薪酬主要构成 高管层岗位 基本年薪 + 绩效年薪 + 补贴 + 收益分享 + 中长期激励(股权等) + 特殊奖罚 + 福利 非销售类岗位 销售类岗位 岗位工资 + 绩效工资 + 补贴 + 收益分享(仅限于高层) + 特殊奖罚 + 福利 岗位工资 + 绩效工资 + 补贴 + 收益分享(仅限于高层) + 超额销售佣金 + 特 殊奖罚 + 福利 其中: 1 、岗位工资可以拆分为(基本工资 + 岗位津贴),体现了岗位价值本身给与任职者的薪酬回报保障作用; 2 、补贴:包括年功补贴、学历补贴、职称补贴等,体现了对司龄、学历、职称的重视和鼓励; 3 、收益分享:根据公司年度收益状况,将收益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分配给公司的员工,原则上人人均有 机会获得,体现了公司总体效益给与全员的薪酬回报; 4 、绩效工资:完成岗位本身所预期的目标时获得的薪酬回报,和岗位工资一起构成了岗位价值所对应的现 金总收入; 5 、超额销售佣金:指实际销售业绩超出预期销售目标的部分所应获得的提成奖励,体现了对任职者突出销 售业绩的激励; 6 、特殊奖罚:针对任职者的特殊贡献和失误给与的奖罚,体现了对重大、例外事件的激励; 7 、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公司福利,指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各种法定和公司特有的非货币形式待遇。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可以拆分为(基本工资 + 岗位津贴),体现了岗位价值本身给与任职者的薪酬回报保障作用。 岗位工资 基本工资 岗位津贴 1 、为了在劳动关系管理上的便利和维护企业的利益,可以把岗位工资分解为基本工资、岗位津贴两部分; 2 、基本工资作为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等情况下的经济补偿 / 赔偿计算、休假 / 加班工资计算、(保险 缴纳金额计算)等的基数; 3 、基本工资的比例 / 水平可以较小(如:所有岗位均为 800 元),将大部分固定现金收入支出以岗位津贴 的形式发放,以保证在终止劳动合同时也只需支付较小金额的经济补偿。 补贴 包括年功补贴、学历补贴、职称补贴等,体现了对司龄、学历、职称等的重视和鼓励。 补贴 年功补贴 学历补贴 职称补贴 其他特种补贴 学历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学历补贴 (元 / 月) 100 200 500 1000 职称 初级 中级 副高级 正高级 职称补贴 (元 / 月) 100 200 500 1000 1 、年功补贴:体现了对司龄的重视和鼓励,充分考虑和尊重员工的历史贡献,鼓励对公司的忠诚。 标准:连续司龄满一年,每月补贴 21.5 元,依此类推 2 、学历、职称补贴:期望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体现了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重 视;在引进高学历 / 高职称人才时,可以设置一次性高学历 / 高职称人才引进补贴,如安家费、房帖等,或在职 员工获得高学历 / 高职称时给与一次性奖励;在入职后适用学历、职称补贴,体现“引入时看学历 / 职称、初入 职看能力、成熟期看业绩”。 3 、其他特种补贴:针对特定目的给与特定人员的补贴,如:特种岗位补贴、专业技术补贴等等。 4 、常规补贴:人人享受的无差异常规补贴不再单设,归入岗位工资范畴。 特殊奖罚 针对任职者的特殊贡献和失误给与的奖罚,体现了对重大、例外事件的激励。 特殊奖罚 技术创新奖 成本节余奖 质量奖 安全奖 市场开拓奖 合理化建议奖 人才引进奖 …… 1 、技术创新奖:为公司做出重大技术创新贡献而设立的奖励,设 ** 个等级,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提议,经 公司经营班子进行评定,总经理 / 总裁审批后执行; 2 、成本节余奖:为公司成本降低做出巨大贡献,或者挽回重大经济损失而设立的奖励; 3 、安全奖:为公司避免重大安全事故而设立的奖励; 4 、合理化建议奖:为公司发展和各方面事务提供了具有较高价值的建议而设立的奖励; 5 、质量奖:为公司获取重大质量荣誉,或者避免重大质量事故而设立的奖励; 6 、市场开拓奖:为公司新市场的开拓作出重大贡献而设立的奖励; 7 、人才引进奖:为公司推荐和引进所需人才而设立的奖励; 8 、其他:其他值得奖励的重大、例外贡献。 对于公司的高管层岗位,薪酬构成如下 总薪酬 固定薪酬 基本年薪 浮动薪酬 补贴 绩效年薪 收益分享 中长期激励 福利 特殊奖罚 1 、基本年薪:是高管层任职者付出劳动得到的回报,一般标准以拟聘高管岗位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考虑 拟经营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规模和企业状况等要素确定。在 ** 集团,以薪酬体系设计的岗位等级对 应的总现金收入水平作为年薪总额,其中固定部分作为基本年薪按月发放; 2 、绩效年薪:以年薪总额中浮动部分作为绩效年薪的基数,根据高管层任职者的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 位考核浮动发放,是个人年度经营绩效的具体体现; 3 、中长期激励:是对高管层任职者中长期工作规划和业绩的回报,常以股票、期权等形式体现; 4 、福利:公司为高管层任职者提供的各种法定和公司特有的非货币形式待遇。 对于公司的非销售类岗位,薪酬构成如下 总薪酬 固定薪酬 基本工资 岗位津贴 浮动薪酬 补贴 绩效工资 收益分享 业绩目标 完成水平 货币薪酬 构成 特殊奖罚 收益分享 标 准 薪 酬 业绩水平 对应于期望目标 绩效工资 补贴 岗位津贴 基本工资 超额销售佣金 对应 目标 于 保底 业绩水 平 福利 特殊奖罚 X% 是否考虑设置封顶线? 100% 80%是否考虑设置底线? 核心绩效指标 对于公司的销售类岗位,薪酬构成如下 总薪酬 固定薪酬 基本工资 岗位津贴 浮动薪酬 补贴 绩效工资 收益分享 货币薪酬 构成 业绩目标 完成水平 特殊奖罚 对应于实际销售 业绩超出预期销 售目标的部分所 应获得的提成奖 励 收益分享 超额销售佣金 标 准 薪 酬 业绩水平 对应于期望目标 绩效工资 补贴 岗位津贴 基本工资 超额销售佣金 对应 目标 于 保底 业绩水 平 福利 特殊奖罚 X% 是否考虑设置封顶线? 100% 80%是否考虑设置底线? 核心绩效指标 目 录 一、薪酬激励理念与实践 二、 ** 薪酬激励体系设计思路初稿 (一)薪酬体系及构成 (二)工资和奖金计算 (三)弹性福利计划 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总和是岗位价值的体现,要根据岗位价 值评估结果确定每一个岗位的薪酬等级和水平 • 根据岗位评估结果确定各岗位的 薪酬等级; • 在岗位不变的情况下,各岗位任 职者将根据业绩考核结果(不赞 同,以在职年限作为主要标准) 在本薪等内部进行岗位工资的动 态调整,实现档级能上能下,为 优秀员工打开上升通道 ,同时 能够体现不同任职者的不同能力, 对于任职资格尚不完全胜任岗位 要求的人员可以定为较低的档级。 岗位任职者薪酬初入档的评价体系 因素 权 重 等级分 1 2 3 4 5 学历 15% 高中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职称 15% 初级 中级 副高级 正高级 教授级高工 本岗位工作年限 30% 1 年及以 下 2-3年 4-5年 6-8年 8 年以上 技能等级 20% 准备级 提高级 应用级 拓展级 专家级 历史业绩 20% 有待改进 合格 良好 优良 优秀 评价得分 薪档 [ 1-2 ) D [ 2-3 ) C [ 3-4 ) B [ 4-5 ] A …… 说明: ( 1 )类似岗位工作年限考虑同层次、相关专业经验的年限; ( 2 )技能评定根据职位分析确定的岗位素质要求,采用上级评价、同事评价的方式,结合以往业绩评价 结果,最终确定。 准备级:具备基本的工作技能,需努力学习,以提高工作技能。 提高级:经验和工作业绩与岗位要求基本匹配,能够在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本岗位工作。 应用级:经验和工作业绩与岗位要求完全匹配,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 拓展级:工作业绩持续超出期望水平,能够在本岗位工作上有所创造。 专家级:工作业绩表现卓越,远超出期望要求,通常已具备随时晋升的能力。 根据不同类别岗位的业务特征设置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 体现岗位风险与收益的差异 特征 高管层 40 : 60 50 : 50 60 : 40 60 : 40 50 : 50 中层管理 50 : 50 60 : 40 70 : 30 70 : 30 60 : 40 基层员工 60 : 40 70 : 30 80 : 20 80 : 20 65 : 35 岗 位 工 资 固定收入部分 – 岗位工资的高低与岗位 等级相关 – 随着岗位变化而变化 绩 效 工 资 变动收入部分 – 绩效工资的高低与岗位 等级相关 – 绩效工资基数与岗位工 资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上下 浮动 销售业务类 销售支持类 职能服务类 技术研发类 生产管理类 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类 别的业务特征不同,应 设置不同的薪酬比例 非销售类岗位的绩效工资计算 实得绩效工资  实得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 × 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工资基数  绩效工资基数=岗位现金总收入 × 绩效工资比例 绩效考核结果  绩效考核结果=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 团队绩效考核得分(不选用) 团队绩效指标仅限于本岗位的上一 级团队的业绩指标,如:员工 - 部 门绩效,部门负责人 - 公司绩效, 等等 绩效考核结果:团队绩效的处理手法二(选定) 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公司绩效 × 权重 1 +部门绩效 × 权重 2 +个人绩效 × 权重 3 ; (权重 1 +权重 2 +权重 3 = 100% ) 公司级、部门级以及个人绩效之间的权重关系 权重 职位 公司绩效 (权重 1 ) 部门绩效 (权重 2 ) 个人绩效 (权重 3 ) 总经理 / 总裁 100% 0 0 副总级 / 总监 40% 0 60% 部门负责人 20% 80% 0 员工 10%~20% 20% 60%~70% • 各公司总经理的个人绩效即为各公司的公司绩效; • 部门负责人的个人绩效即为部门绩效。 销售类岗位的绩效工资计算 实得绩效工资  实得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 × 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工资基数  绩效工资基数=岗位现金总收入 × 绩效工资比例 绩效考核结果  团队绩效指标仅限于本岗位的上一 级团队的业绩指标,如:区域总 监 / 行业总监 - 营销系统区域 / 行 业销售绩效。 绩效考核结果=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 团队绩效考核得分 • 指个人总绩效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对应于总体绩效 结果,防止偏废; • 计算时,主要的销售绩效指标(收入、应收等)超出 100% 时,只取 100% 部分,结合其他指标完成状况,得到总体绩效结果,计算实得绩 效工资(防止以部分短期指标的盈来弥补其他中长期指标的亏); • 主要绩效指标(收入、应收等)超出 100% 的部分,按超额销售佣金计 算给与奖励。 —— 既鼓励了短期目标的增长,也保证了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绩效考核结果:团队绩效的处理手法二 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公司绩效 × 权重 1 +部门绩效 × 权重 2 +个人绩效 × 权重 3 ; (权重 1 +权重 2 +权重 3 = 100% ) 公司级、部门级以及个人绩效之间的权重关系 权重 职位 公司绩效 (权重 1 ) 营销系统区域 / 行业销售绩效 (权重 2 ) 个人绩效 (权重 3 ) 营销总经理 40% 0 60% 销售副总经理 20% 80% 0 区域 / 行业总监 10%~20% 20% 60%~70% • 营销总经理的个人绩效即为公司总的营销绩效; • 销售副总经理的个人绩效即为所管辖的各个区域或行业的总销售绩效; • 区域 / 行业总监的个人绩效即为所负责的单个区域或某些行业的销售绩效。 绩效工资的发放 基本原则:按考核周期同步发放;高管层的绩效年薪按年度考核发放。 指标类别 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 权重分布 y% x% 考核周期 半年考核 季度考核 x% + y% = 100% 绩效工资 依照指标类 别权重分配 半年考核发放 y% 季度考核发放 x% 为鼓励员工提高业绩和能力,在年度考核结束时要进行岗位薪 酬档级的调整——方法一:基于业绩调薪(结合公司业绩好坏 决定是否调薪,任职满一年即晋档一级,只要没有重大失误, 绩效最后一位的不予晋档) 按得分自然分布,或者 当前档级 对考核结果强制分布 年终绩效得分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说明: 1 、对于薪酬档次为 A 、 B 的员工:若考核结果为Ⅰ,予以晋档一级;若考核结果为Ⅳ、Ⅴ,予以 降档一级; 2 、对于薪酬档次为 C 的员工:若考核结果为Ⅰ、Ⅱ,予以晋档一级;若考核结果为Ⅴ,予以降档 一级; 3 、对于薪酬档次为 D 的员工:若考核结果为Ⅰ、Ⅱ,予以晋档一级;若考核结果为Ⅴ,建议留岗 察看一个绩效期间,同时薪酬标准予以酌情降低;若下个绩效考核结果仍为Ⅴ;建议转岗或予以辞 退。 为鼓励员工提高业绩和能力,在年度考核结束时要进行岗位薪 酬档级的调整——方法二:基于业绩 + 能力调薪(不采用) 按得分自然分布,或者 对考核结果强制分布 E 绩效等级 A B C D 绩效分数 115 以上 91-115 分 76-90 分 60-75 分 60 分以下 调薪矩阵(%) 薪档 薪等 能力 A 业绩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Ⅰ 0 15 20 25 30 0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 3 Ⅱ 0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0 3 Ⅲ 0 5 10 15 20 0 3 5 10 15 0 Ⅳ 0 3 5 0 0 3 5 0 10 15 10 0 3 5 10 - 15 - 10 - 5 - 3 0 5 10 15 - 5 - 3 0 3 5 - 20 - 15 - 10 - 5 0 0 3 5 10 - 10 - 5 - 3 0 3 - 25 - 20 - 15 - 10 0 0 0 3 5 - 15 - 10 - 5 - 3 0 - 30 - 25 - 20 - 15 0 超额销售佣金计算 超额销售佣金=∑【(实际销售业绩-目标销售业绩) × 佣金比率】 × 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可以使用递增比率,以加 大激励力度;上不封顶 多目标时,使用加和 超额销售佣金 10% 8% 5% 3% 销售收入(万) 保底目标 100% 基准目标 挑战目标 优异目标 110% 130% 150% 业绩目标设定的等级 目标值 目标达成的可能性 定义 •绩效保底值通常可以从历史数据、标竿数据等方面得到参考 •绩效保底值往往和绩效工资基数联系在一起 保底目标 90% •鼓励在即使目标难以达到的情形下,也要付出最大努力 •只有在目标值达成或超过的情况下,才可以启动有市场竞争 力的奖金计划 基准目标 60% •目标值用来表明对公司完成目标的期望值 挑战目标 20% •设置一个用以激励公司全力以赴的目标 5% •设置一个有风险的目标,如果可以轻松超过此目标,则极大 可能是由于目标设定的不准确 优异目标 •绩效优异值往往和最高水平的奖金计划相关联 收益分享计划适用于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其计算如下 年度收益分享奖金总额=(年度实际利润-年度目标利润) × 奖金比率 序号 公司绩效完成率 奖金比率 1 < 100% 0% 2 [ 100% , 110% ) 2% 3 [ 100% , 130% ) 4% 4 ≥ 130% 6% 其中利润是保底指标,即 利润必须完成既定目标, 才对公司绩效完成率进行 分段判断,选取奖金比率 个人实得年度收益分享奖金=年度收益分享奖金总额 × 个人奖金分配系数 个人奖金分配系数=【个人年度绩效工资基数 × 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 Σ 【个人年度绩效工资 基数 × 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坎级瓜分制! 人工成本控制  原则上维持现有人工成本总量 / 比例不变(主要是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收益分享、补贴、特 殊奖罚、销售超额佣金由于相对不可预期性,可以根据企业实际人员构成情况和预算目标估 算),可以略有增长;  人均收入和现状不要有太大变化,不要降  具体测算结果等各项参数设计完毕时给出。 目 录 一、薪酬激励理念与实践 二、 ** 薪酬激励体系设计思路初稿 (一)薪酬体系及构成 (二)工资和奖金计算 (三)弹性福利计划 对于在岗正式员工,公司提供法定和公司福利,公司福利将根 据员工需求的不同,设计成弹性福利计划,增强福利的激励性 序 号 1 核心福利 补充医疗保险 示 序 号 选择福利 1 住房相关费用 :物业费 、取暖费、维修费等 例 8 超市购物卡 、电影卡等 9 健身费 :健身月、季、年及 次卡 ,各种球类等单项体育 健身费 ,各类保健、保养费 2 补充养老金 2 车辆相关费用 :燃料费 、车辆维修费 、车辆 保险费 、车辆保养费 、车辆养路费 、过桥、 过路费 、车船使用税 、车辆年检费 、车位及 停车费 、洗车费 、驾校培训费等 3 健康体检 3 通讯费 :通讯设备费 、固定电话及手机通话 费 、长途 IP 卡费 、上网费用等 10 旅游费 4 工作餐 4 商业保险 11 出国考察 5 带薪休假 5 子女教育费:入托费 、赞助费 、学费 12 配偶生育报销 6 探亲假 6 个人培训费 13 法律诉讼费 7 独生子女补贴 7 服装相关费用 :衣服 / 鞋帽、洗衣费、洗理费 等 14 俱乐部会员费

38 页 416 浏览
立即下载
3P薪酬绩效体系

3P薪酬绩效体系

目录 1 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 1 1.1 岗位薪酬模式的理论前提-------------------------------------------------------------------2 1.2 单一岗位薪酬模式的缺陷-------------------------------------------------------------------2 2 绩效薪酬----------------------------------------------------------------------------------------------- 3 2.1 绩效薪酬模式的理论前提-------------------------------------------------------------------3 2.2 绩效薪酬的几种类型-------------------------------------------------------------------------3 2.3 绩效薪酬的适用范围-------------------------------------------------------------------------4 2.4 界定激励计划----------------------------------------------------------------------------------- 4 2.5 选择适当的激励计划-------------------------------------------------------------------------4 3 技能薪酬----------------------------------------------------------------------------------------------- 5 3.1 技能工资模式的理论前提-------------------------------------------------------------------5 4 “3P”薪酬的设计---------------------------------------------------------------------------------- 6 4.1 薪酬架构模式 各薪酬模块的解释--------------------------------------------------------6 (1)基本薪酬模块-----------------------------------------------------------------------------6 (2)岗位薪酬模块-----------------------------------------------------------------------------6 (3)能力薪酬模块-----------------------------------------------------------------------------7 (4)绩效薪酬模块-----------------------------------------------------------------------------8 4.2 “3P”薪酬架构模式关于各部分薪资的比例分配----------------------------------8   1 1 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 岗位薪酬模式即通过对岗位的职责、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因素的测评,按 岗位相对价值的高低来决定员工的工资水平,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公司通常会 成立专门的岗位测评小组或聘请咨询公司来对内部的所有岗位进行评估,得出 每个岗位的薪点,并按薪点数的大小对岗位进行排序、归类,形成岗位工资等级 体 系 。 很多企业采用职务工资制度,它实际上是岗位工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在 对岗位进行测评的因素中,岗位职责是决定性的,而职务体系则在很大程度上 反映了岗位职责的大小。通过职务等级的划分,对岗位进行了粗线条的划分。职 务工资模式大体上反映了不同职务等级的员工为公司创造的相对价值的不同, 但对于同一职务级别不同岗位的员工所做的贡献没有明确划分。 1.1 岗位薪酬模式的理论前提 (1)岗位的重要性及其对组织的贡献是可以评价并准确计量的。 (2)岗位本身的价值与该岗位的任职者关系不大,即任职者的实际能力大 小不会影响到该岗位的职能。 只有在理论前提成立的条件下,岗位工资才能准确地反映出员工的业绩水 平,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企业的实操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一 是谁来进行测评。测评者必须具有权威性;二是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必须符 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广州地铁总公司 2001 年建立的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薪 酬制度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地铁总公司聘请了广州劳动管理协会人力资源 1.2 单一岗位薪酬模式的缺陷 城建集团一家子公司进行了工资改革,实行岗位工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 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岗位,一个任职者是四十多岁的老职工,一个是二十多 岁的小伙子,要不要照顾一下经验丰富,为企业做了多年贡献的老职工? 同样 的岗位,一个任职者是大专学历,一个是研究生,那要不要体现不同呢?这些 问题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现实中要面临的问题。如果这样面面都要照顾到 那么工资制度就象打满了补丁的衣服,面目全非了。 2 这个问题是岗位工资模式所固有的缺陷。上面提到过,岗位工资模式的理论 前提就是岗位本身的价值与该岗位的任职者关系不大,任职者的实际能力大小 不会影响到该岗位的职能。而实际上,不同任职者在同一岗位上所做的贡献确实 不同,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可以将绩效工资模式糅合进来,即将岗位工资分 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基本岗位工资,一部分作为绩效岗位工资。绩效岗位工资 与考核挂钩,这样就合理地区分了不同任职者的岗位贡献。 2 绩效薪酬 绩效薪酬是根据员工的业绩表现来确定其工资水平。绩效工资的优点是对员 工具有较强的激励性。绩效薪酬从广义上理解是个人、团队或公司的业绩与薪酬 的明确联系,薪酬依据个人、团队和企业业绩的变化而具有灵活的弹性;其狭义 的理解是员工个人的行为和业绩与薪酬的联系,薪酬根据员工的行为表现和业 绩进行相应的变化,由于员工自身的业绩和行为在较大程度能受到自己控制, 因此,员工可以控制他们自己薪酬总量水平的高低,从而达到薪酬对员工业绩 调控的目的。 2.1 绩效薪酬模式的理论前提 (1)员工的业绩表现可以准确测量。绩效考核的结果须令人信服。 (2)员工对其工作绩效具有很高的可控性。也就是说,员工的工作独立性 较高,只要付出了努力,就可以取得相应的成绩。 2.2 绩效薪酬的几种类型 ( 1 ) 销 售 人 员 绩 效 薪 酬 模 型 销售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很难用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进行薪酬计算。一般的作法 是按其销售业绩来确定其工资水平。常见的薪酬模型有:底薪+奖金制、底薪+业 务提成制、底薪+业务提成+奖金制等、纯业务提成制。 (2)生产人员的绩效薪酬模型通常有简单计时制、差别计时制、简单计件 制、差别计件制等。 ( 3 ) 管 理 人 员 的 绩 效 薪 酬 模 型 管理人员的业绩很难测量,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采取评价的方式薪酬模型通 3 常为:绩效工资基数×绩效评价系数。 绩效工资基数一般是通过岗位测评来确定,或参照市场同类岗位的劳动力 价格的平均数确定。绩效评价系数则是根据测评结果在区间 0.8—1.2 之间取值。 正常的绩效表现对应的系数为 1,优秀对应的系数为 1.2,差对应的系数为 0.8。 2.3 绩效薪酬的适用范围 它适用于经营性的企业,工作的独立性高、结构性低,组织文化上更强调个 人的绩效表现而非合作。如果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是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则强调 个人表现的绩效工资就会与这种企业文化相冲突 2.4 界定激励计划 绩效薪酬的目的是旨在对所有的激励计划进行界定,不管是短期计划还是 长期计划。这些与企业相关的激励计划能高效地对员工为企业短期和/或长期业 绩所作的贡献实施奖励。一个高效的激励计划必然意味着该计划包括了各方一致 同意的具有挑战性的现实目标,能够通过将工作目标与相当可观的奖励相结合 从而激励员工,而且还在员工做出贡献之时能够公开、明确地对其予以认可。   这种激励计划可根据员工贡献的范围和性质的不同而呈现相当大的差异。这 些计划的目的在于对员工量化的和/或质性的销售业绩,对一个项目和/或团队 工作的成功,以及对某一个人和/或某一单位和/或整个企业的整体绩效进行奖 励。企业给付的奖励可以是发放酬劳金(一笔固定金额的奖金)的形式,也可以 作为薪金中的一部分(非现金奖励)发放,或者以上两种形式结合使用。奖励可 以在每段时期结束时给付,或者推迟给付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延迟发放奖金, 金融计划,等等)。每个激励计划的资金来源及其分配去向都各不相同(自动或 自 由 支 配 )   为了使薪酬简单清楚,确保整个企业内部公平公正,这些激励计划就应当 限定于一个数目,该数目能使绩效薪酬得到最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从理论上 来说,所有的员工都应该被涵盖于至少一个激励计划之中,而且考虑到企业的 优先顺序,目标奖励支付总额应当是公平的。每个激励计划应当进行明确地规定 包括如何获得资金来源、谁符合奖励条件、该计划的适用期限和条件、如何计算 4 和 分付 、目标 奖励 支付 、奖 励 支付周期 以及其 审查 程序。   绩效薪酬总额旨在总结所有的激励计划,确保奖励支付总额不超出薪酬分 析能力所预先分配的预算。 2.5 选择适当的激励计划 激励计划的类型可以是变化不一的,既可以是现金奖励,也可以是非现金 奖励。具体如下: 现金奖励  销售酬劳金(对销售业绩进行激励并实施奖励)  团队激励(对团队的项目协作工作进行激励并实施奖励)  个人绩效激励(对个人业绩而非其个人目标进行激励并实施奖励)  单位绩效奖金(对为单位业绩所做的贡献进行激励并实施奖励)  企业绩效奖金(对为整个企业业绩所做的贡献进行激励并实施奖励)  金 融 计 划 ( 对 所 做 的 贡 献 实 施 长 期 的 奖 励 ) 非现金奖励  旅游(本地游和/或出国游)  “年度最佳员工”计划  荣誉职称或其他社会地位象征  勋章、证书和个人鼓励机制  额外补贴(临时性或长期性的)  3 技能薪酬 技能薪酬是根据员工能力、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 3.1 技能工资模式的理论前提 1、如果员工掌握了更多的与工作有关的技能,那么他就能为组织做出更多 的贡献,就应当获得更多的报酬。 2、员工的技能可以准确测量。公司在采用该机制时,需要先搞清楚自己对 能力的定义,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员工对该机制的了解及接受程度以 及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等等。通常情况下,完全以能力为基础提供薪酬并不可取 5 在美国大多数公司中,考虑职位的职能和作用以及员工的业绩表现都是十分必 要的。这些素质与员工能力一起构成了报酬机制的基础。与能力有关的薪酬并不 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报酬。 此外,市场工资模式也在很多企业中广泛应用。市场工资即是根据市场对人 才价值的评判来支付薪酬。广州市劳动局每年都制定劳动力市场指导价格,供企 业参考使用。企业在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或其它特殊人才时可采用这种模式。售货 员、保安、收银员等工种也可采用市场工资模式。市场工资模式保证了工资的外 部公平性,但很难保证工资的内部公平性,因此,市场工资模式只适合于部分 特殊的、特定的岗位。 4 “3P”薪酬的设计 采用“3P”薪酬架构模式,即岗位薪酬(Position)、个人特征型薪酬 (Personality),主要表征量为能力素质,包括学历,工作经验,责任感,团 队协作意识,工作积极性等,通常也可以称为能力薪酬,绩效薪酬 (Performance),其公式为: 员工薪酬=基本薪酬+岗位薪酬+个人特征薪酬(能力薪酬)+绩效薪酬 其中,基本薪酬属于辅助项,属于保健因素,不随着岗位的变化而变化, 或者不同岗位略有变动,而其它三项为薪酬的核心部分。 4.1 薪酬架构模式 各薪酬模块的解释 (1)基本薪酬模块 该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国家相关规定对员工的一种保护,即,不在岗或 因为其它因素暂时离岗如,因个人原因等休假的人员,公司给予的一种福利性 和保健性的待遇安排。该部分的调整参考因素有:社会物价变动,国家相关法规 的规定,公司效益的提高等。如前所述,该部分的薪酬水平,可以采用全体员工 一致,或者随着岗位层级的不同略微变动。 (2)岗位薪酬模块 该部分的薪资变动原则为:薪随岗变,岗不变薪亦不变。严格地说,要确定 6 各岗位的薪资水平,必须首先确定各岗位的相对价值水平,现在流行的 IPE, 海氏等职位评估法,都能比较系统科学地界定各岗位的相对价值,然后根据各 岗位的相对价值来界定和安排各岗位的岗位薪酬水平。但是,这些方便专业性比 较强,而且费时费力,对于大公司来说这种岗位价值的界定会产生很大的效能, 但对于小的公司来说即使成本上可以承受,但实际效能上可能不是很理想。现实 中,对于中小公司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只要各岗位等级和相对价值的偏差 度,不是太大,误差在合理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如会计和人事专员,行政专员, 他们的岗位价值不一定非要精确到用量化的数字比较出岗位价值的具体量化关 系,即使有微小的偏差,只要是可接受的和合理的,那么就可以接受。如根据公 司的具体情形,可能会人事专员略高于会计的薪资待遇水平,会计由略高于行 政专员的薪资水平,或者三者同处于一个薪资水平,这样的偏差一般来说,对 于中小公司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合理的。这样,大部分岗位通过参照大公 司或市场通行做法基本上可以合理地确定岗位薪资水平,个别的或者特殊的岗 位,可以有针对性对做岗位评估,以此来确定比较合理的岗位相对价值,从而 界定岗位薪资水平。 此外,一个岗位薪资还可以变种成为多个高位的薪资,如人事专员,高级人 事专员,资深人事专员;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级岗位经 理,二级岗位经理,三级岗位经理等。 (3)能力薪酬模块 该部分的薪资变动原则为:薪随能力变,本处的能力指与岗位工作开展相关 的能力,包括:专业理论能力,专业经验,个人特质能力(责任心,积极性, 进取心,学习能力,工作态度,成本意识等)。不相关的能力即使提高,或者原 先就很高,也不得因此加薪。如,典型的案例,门卫岗位,中专学历,高中学历 和大学学历,甚至博士学历的,在能力薪资方面是一样的。但三年门卫工作经验 和十年门卫工作经验在能力薪资方面是不一样的。关于能力薪资的确定可以依据 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确定: 1、专业理论能力 2、专业经验 3、项目经验 7 4、责任心 5、积极性 6、进取心 7、学习能力 8、团队协作意识; 9、成本—收益意识等 其中 1、2、3 基本上在面试环节就可以确定,剩下的通过试用期或者对内部员 工的调岗调薪做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可以更进一步确定和把握。 这样通过合理的评价,尽量把我差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基本上就可 以确定员工在某一组织中的能力薪资水平。 (4)绩效薪酬模块 理论上讲,影响一个岗位价值的因素包括:员工的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承担的岗位责任,不管员工的技能水平多高,承担的岗位责任多重大, 最终要靠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体现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业绩结果来变现出 来。现实中,这一结果的界定是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涉及到公司业绩(绩 效)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工具及 HR 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考虑到公司绩效管理的成熟度,这一部分薪资水平的比例反而要比理想 状态小的多,这样的安排,往往可以一方面纠正绩效管理不成熟,如定位不是 和清晰,执行力不是很到位,考核标准不是很客观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 方面,给员工和公司一个进一步改进的缓冲带。不至于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 性和热情,使得绩效管理与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也因为如此,所以绩效管理的 定位,首先应该是:发现不足,持续改进。而不是现在通行的奖优罚劣!这也是 卓越绩效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际上,绩效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包括日常的员工业绩考核管理,还 包括公司流程合理与否的流程绩效,团队目标完成情况的团队绩效,各部门协 作与同步与否的协同度绩效及组织目标完成情况的结果绩效等。只有将这些方面 的绩效衡量与改进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发挥绩 效管理功能的作用和价值。 8 4.2 “3P”薪酬架构模式关于各部分薪资的比例分配 理论上讲,绩效薪资部分的比例应该最大,但由于绩效管理成熟度和其它 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至少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这样,现实的选择是,岗位薪资部 分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能力薪资的部分,再次才是绩效薪资部分的比例。但也有 特殊的情形,如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和核心或关键岗位的人员的薪资,特别是市 场销售人员的薪资,往往采用业绩薪资要远远高于其他部分的薪资水平。但,这 样的薪资结构也必须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总的薪资水平要高于市场上同 行的薪资水平,这样才容易让员工接受。 一般情况下,岗位薪资,能力薪资和绩效薪资的比例可参照以下: 岗位薪资 能力薪资 绩效薪资 T 4 4 2 4 3 3 5\ 4 1 5 3 2 6 3 1 6 2 2 7 2 1 8 1 1 注:表中斜体蓝色的部分,一般来说,用的还是比较少。 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绩效薪资同样属于劳动合同中,关于员工待遇 的范围,只要员工提供了正常的劳动,原则上,单位就应该支付。但是,公司为 了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必须设定一个合理的绩效薪资基数,来进行奖 优罚劣,但这样一来,对于业绩达不到公司满意水平的员工的薪资支付就要和 劳动合同中的规定造成冲突,因为不能通过公司单向或者简单的业绩评价,就 判定员工没有提供正常的劳动,再者,对于达不到公司满意绩效的员工,如果 9 员工还继续任用,只是希望他/她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能,这样硬性地做 出罚劣也是不合理的,这一做法的严重后果就是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 热情,也当初的绩效管理背道而驰。对于这一困境的解决,可以采取以下比较柔 性的方式: 员工整体薪资预算是,先砍掉一定比例,把这预留出来的薪资作为对优秀 员工的奖励,参照所指定的绩效薪资基数和具体的考核和奖励棒法,提供正常 劳动,而公司也认同是工作结果合格的员工,则要得到这三部分的总和的薪资。 而对于工作结果不能让公司满意的员工,需要给予改进的机会,如果仍然无法 让公司满意,就要面临绩效薪资部分的扣罚,岗位工资的下降,甚至离职。(这 个时候的扣罚,降薪甚至辞退,于情于理都是充分的,于法尽管还是擦边球, 但整体的效果却是积极的,员工接受的。 考虑到现实中,大部分公司的做法是,已经把所有的薪资预算都用到了工 资结构当中了,不可能再有额外的预算用来支付优秀员工的绩效奖励,那么, 合理有效的做法是:当公司的财务状况允许给员工加薪时,把大部分的增加到 预留的绩效奖励部分,形成绩效奖励的基数,这一纠正过程,一般需要通过两 到三年时间来完成。没有绩效奖励基数做保证,公司的绩效管理很难推行并取得 满意的结果。一方面源于绩效指标难于客观量化和执行过程也难以保证客观和合 理,也就是说只要存在绩效管理与理想状态的偏差,就会加速绩效管理结果与 绩效管理初衷的偏离。由于以上种种因素,为了纠正和控制绩效管理,保证绩效 管理的朝正向作用的方向展开,所以采取了以上比较柔性的方式。 10 图 1 薪酬给付的三个构面        11

11 页 377 浏览
立即下载
【方案】企业如何做KSF薪酬绩效模式

【方案】企业如何做KSF薪酬绩效模式

企业如何做 KSF 薪酬绩效模式 企业一切都是通过人创造出来的,人才就成了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什么 是人才?这是需要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结果衡量的,如果没有进行绩效管理的指标 提取,就没有办法衡量员工是否是人才。下面就与 582 美容人才网一起来了解 绩效,了解 KSF 薪酬绩效模式。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马云眼中的薪酬绩效”:   1、核算的是 KPI 数据,但考量的一定是 KPI 以外的东西;   2、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3、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坚持拿到结果的努力;   4、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5、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没有调薪的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价值。   一、现状问题:   1、为什么很多企业花了很多钱做广告营销,顾客却不买账?   2、为什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开发客户,客户却还是越来越少?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投钱做广告、找客户,越是一种浪费,我们 的利润为什么越来越低,越来越少?因为我们的浪费越来越大!   可是,如果不做营销广告和客户开发,我们直接就会死掉!   继续这样做无效的广告和客户开发,我们将痛苦地慢慢死去!   二、问题根源:   1、我们中国大多中小企业,只靠一条腿走路,过于重视营销,忽视人才培 养和激励;   2、因为没有好的人才,所有没有好的营销创新模式,只会模仿他人;   3、为什么没有好的人才?因为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团队的建设。 如何才能实现强有力的竞争力呢?   那么,你一定要一口气把本文读完!   因为,我将在本文重点让大家“认识绩效管理”和“如何做 KSF 薪酬绩效 模式”?   让薪酬回归激励本质,激励员工实现自动自发,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认识绩效管理   我想通过三句话来让大家重新认识绩效管理:   第一句话: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一切的经营活动最终都是为了绩效!   我们很多企业,只会关注业绩,认为有了业绩就有了一切,很多管理者也 用业绩来盖住企业内部的很多问题,当业绩好的时候,内部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内部的浪费也是正常。   但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多问题就浮出来了,有业绩,我们可以暂时 的活得不错,但是我们不能走远,因为市场不断地发生变化,竞争也就不断地 发生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只能做大,却不能做强,只能走好,却不能 走远的原因!   绩效是什么?   绩:就是成绩和业绩;   效:就是成效、效益!我们追求的是有成效、效益的成绩和业绩。   我认为绩效就是:人效、坪效、产效、品效、客效、财效,6 效合为绩效! (注:坪效是台湾经常拿来计算商场经营效益的指标, 指的是每坪的面积可以产 出多少营业额(营业额÷专柜所占总坪数)。)   而目前很多企业只追求了财效,却没有做好另外 5 效,注定不能走远!   第二句话:企业没有绩效管理,就谈不上管理   看看你的企业有没有这些问题?   1、管理者都不看内部管理报表?   2、管理者都不愿意做数据分析?   3、有制度,却总是被人情所取代?   4、有目标,却没有目标管理?   5、有考核,却流于形式?   6、有考评,却由上级主观决定?   如果没有做绩效管理,企业的管理就会变成以上的现状,做了绩效管理, 我们就会通过 BSC 平衡原理,进行提取指标,员工就会有方向和方法进行开展 工作。 向员工要潜能,向企业要绩效:   因为绩效管理,就需要有指标;   因为有指标,就需要有考核;   因为有考核,就需要有数据支持;   因为需要数据的支持,管理者就会对数据进行关注和分析;   因为管理者关注数据,管理就会相应对进行细化;   有了精细化管理,才能谈得上管理。   第三句话: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   企业一切都是通过人创造出来的,人才就成了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什么 是人才?这是需要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结果衡量的,如果没有进行绩效管理的指标 提取,就没有办法衡量员工是否是人才。   人才不是天生的,员工需要的是激励,如果员工安于现状,终有一天就会 失去竞争力,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激励来帮助员工成长,尽量让每一个员工都 能成长,都能不断地为企业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而这一切就需要有绩效管理 来实现的。   中小企业应该用什么样薪酬绩效模式?   一、传统薪酬结构设计: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技术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分红)奖励…   这种设计最大的缺点是:   1) 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 80%以上。   2) 无法衡量: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3)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 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  二、KPI 为什么难做?   1、为做绩效而做,缺乏数据支持、专业思维   2、KPI 与薪酬挂钩,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3、掉进 KPI 方法论,忽视它的系统性   4、缺失利他共赢的价值观、绩效文化   三、传统的绩效考核为什么不成功:   (1)设置所谓的“绩效工资”,激励力度小,员工关注度不高。   (2)沟通不到位,员工不认同指标设计、目标设定。   (3)没有解决员工为谁而做的问题,员工表现被动、消极。   (4)绩效与目标计划管理脱结,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过程不到位,结 果一定不好。   (5)绩效结果与价值导向脱结,考核偏向解决综合评价表现与贡献的问题, 而价值导向重点解决如何合理、公平地进行利益分配的问题。   (6)考核费人费力,员工不认同,企业看不到效果,所以多数流于形式或半 途而废。   所以……   中小企业建议做 KSF 薪酬绩效模式!   那么……什么是 KSF?   四、KSF(key success factor)是关键成功因子、KSF 是价值管理工具   1、员工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将重要的事情做好!   2、这些重要的事情并非完全是员工自己认为的,而是职责定位或由上级决 定的!   3、将岗位重要的职责及公司所需要的结果进行归纳梳理,并形成目标或标 准,就是决定岗位价值的关键因子! 五、KSF 与传统薪酬结构的区别,如图示: 六、KSF 与 KPI 的区分,如图示:   七、如何提取与设计 KSF   第一步 岗位价值分析   第二步 选取 6-8 个指标   第三步 设立权重、定义   第四步 分析历史数据   第五步 选定平衡点   第六步 测算、套算   以上就是 KSF 实战步骤,希望大家可以打破传统思维,用全新的薪酬模式 来实现激励员工,企业和员工一起实现共赢!

4 页 431 浏览
立即下载
【方法】KSF激励性薪酬绩效设计

【方法】KSF激励性薪酬绩效设计

KSF 薪酬全绩效模式解析 02 KSF 法分解目标与设定 KPI 详 解 03 KSF 应用实战训练 04 方案其他内容 CONTENTS KSF 绩效薪酬设计 2 KSF 薪酬全绩效模式解析 Analysis of the full performance model of KSF compensation KSF 绩效薪酬设计 3 KSF 是一个 先进的薪酬设计工具 多劳多得价值对等 劳动价值变现工资 常态化领取;避免 单次奖励的不持续 坚持聚焦实现愿景 目标的有价值工作 KSF 绩效薪酬设计 4 KSF ( Key Successful Factors )“关键成功因子” 决定岗位价值的最有代表、影响力的关键性指标。 -- 关键成功因子 -- 价值管理工具 业务型、管理层岗位: 80% 的价值常常由 20% 的关键项目 决定。 KSF 绩效薪酬设计 KSF 5 尽管 KSF 薪酬 考核模式最终 也是以 KPI 的 方式实现,但 它比直接应用 KPI 多了一条 基于企业愿景 目标的一以贯 之的方向。 KPI KPI 价值 因子 可以理解为 一款针对特定目标 达成后的奖励手段 (把特定目标理化成指标) KSF KPI KSF 绩效薪酬设计 6 关键成功要素( KSF )薪酬法 •属于内部导向方法,也称为基于企业愿景与战略的成功关键 设计法。 •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考核式薪酬设计方法, KSF 更适合中小 企业广泛采用。 •KPI 只是用工资的一部分作考核,甚至完全独立考核发奖金; •而 KSF 将工资全部用有价值的激励考核结果组成,我们称之 为 KSF 激励性薪酬。 KSF 绩效薪酬设计 7 KSF 激励性薪酬的 6 个特征 1. 同岗不同薪,多劳多得; 2. 不需要保密机制,公开公平透明; 3. 强调高弹性,与绩效及价值直接相关; 4. 在机制框架内,薪酬有持续自动增长力; 5. 员工收入、个人价值、企业效益保持平衡及一致; 6. 员工为自己而做,认可利他共赢。 薪酬的激励性是利益分配之 本,也是所有驱动之源。 KSF 绩效薪酬设计 8 绩效管理发展态势 KSF KPI 中小企业 多采用 规模企业 多采用 • 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市场拓展、产品完善等方面尚未成熟,需要聚焦目标,全员 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更多依赖员工的自发激励、主动工作( KSF )。 • 大型企业有相对完善的机制制度和产品体系,需要员工将阶段性单项工作做好即可。 KSF 绩效薪酬设计 9 绩效管理发展态势变化的原因 1 、原理:公司希望考核,员工期待激励; 2 、现状:公司只强调考核会将员工考走,员工得不到更多 激励则不愿意创造或跳槽走人; 3 、发展: KPI 盛行 10 多年遇到瓶颈,因为只强化了考核, KSF 现在兴起,因为更专注于激励; 4 、趋势:中小企业做好 KSF ,搞好利益驱动,再做 KPI 综合考评。 KPI 强化公司的需要。 KSF 寻求在公司与员工 之间建立利益平衡点,达到改善共赢。 KSF 绩效薪酬设计 10 单一的 KPI 为什么难做? 1 、为做绩效而做,缺乏数据支持、专业思维 2 、 KPI 与薪酬挂钩,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3 、掉进 KPI 方法论,忽视它的系统性 4 、缺失利他共赢的价值观、绩效文化 KSF 绩效薪酬设计 11 关键成功要素( KSF )法 关键绩效指标( KPI )法 实现企业愿景 - 关注长远 实现流程绩效 - 关注近期 围绕战略目标要素定指标 围绕岗位职责行为定指标 重过程:监控是否正在完成目 重结果:设定目标量化结果指 标 融合考核:公司和员工绩效同 步 把激励设计成工资 标 减法考核:只向员工要结果 工资是工资,激励另外考核发放 员工主动,考核工作量小 KSF 绩效薪酬设计 大量处理数据,考核工作量大 12 系统把握全局 KSF 从企业愿景、战略目标的高度 设定决定实现的关键因素 再量化为具体的 KPI 产品 1 产品 2 愿景目标 产品 3 KSF 绩效薪酬设计 13 KSF 法分解目标与设定 KPI 详解 KSF method to decompose target and set KPI KSF 绩效薪酬设计 14 激励考核从此系统化可持续化 The systematic sustainability of incentive assessment A EV KSF KPI 公司朝哪个方 向发展?怎样 才能到达? 我们需要在哪 些方面做得成 功? 我们用什么指 标来评估这些 方面是否做到 了? 愿景目标 B 关键成功要素 KSF 绩效薪酬设计 C 评价指标 15 1 2 目标 加强 与客户的关系 定性的 3 KSF KPI 客户满意度 定性的 客户满意度 重复购买率 投诉处理时间 定量的 • 用关键成功要素( KSF )与关键绩效指标( KPI )导引并监控是否正在完成目标,使用 K SF 与 KPI ,使得目标可以计量并因此可以有效控制目标的执行。 • 关键成功要素( KSF )是对战略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某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关键绩效 指标( KPI )则是对 KSF 进行定量的标准工具。 KSF 绩效薪酬设计 16 专业工具需要专业操作 1. KSF 的方法在中国广大中小企 业是使用是有变形的,因为很 多中小企业并没有所谓企业愿 景和战略。 2. 在实操过程中,企业和人力资 源部往往将年度业绩指标代替 了企业愿景和战略,形成了缩 减版的 KSF 方法。 KSF 绩效薪酬设计 17 传统薪酬模式 员工工资 = 基本工资 + 岗位工资 + 技术工资 + 提成(分红)奖励 + 加班工资 + 绩效工资 。。。 KSF 绩效薪酬设计 相对固定无激励作用 受公司政策和工作结果 影响较大,容易两极化 考核的是工作时间,容 易被员工钻空子 所占工资比例不大,激 励作用小 18 KSF 薪酬模式 被考核人 张易牟 部门 生产部 职务 生产经理 考核人 李子林 部门 总经办 职务 常务副总经理 基础工资 4000 绩效工资 14000 岗位津贴 2000 K1 薪 酬 结 构 薪 酬 说 明 指标名称 K2 K3 K4 K5 K6 K7 K8 岗位 工程进度 项目预算 工程材料 工时费 管理费 协调费 安全绩效 客户满意度 津贴 工程资料 月薪权重 (%) 占比金额 ( 元 ) 平衡点 奖励 少发 备注 绩效考核工资比例非常高 薪酬结构是根据企业战略目 标而确定的、需要该岗位长 期达标的、能够决定该战略 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因素, 也即有价值因素。 员工的每一个工作行为都跟 工资挂钩。 目标依据 奖励或少发计算 公式 一个全绩效激励机制的科学 薪酬设计,高效实现企业愿 景和战略目标。 数据提供人 高历史数据 奖励金额 测算 高预计数据 套算 奖励金额 低历史数据 少发 KSF 绩效薪酬设计 19 。。。 KSF 薪酬结构 技术价值 1 工资即激励 服务价值 1 经营价值 2 经营价值 1 管理价值 2 传统薪酬结构 管理价值 1 另外考核激励 基 本 工 资 岗 位 工 资 技 术 工 资 KSF 绩效薪酬设计 绩 效 工 资 补 助 津 贴 奖 金 。 。 。 其 他 工 资 20 为什么说【管理价值】是 KSF 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 • • • 管理者必须关注每天的贡献 贡献就是让资源增值 一切不能产生增值的管理行为都是浪费 管理就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增值来实现其他资源 增值 —— 德鲁克 1 、核算的是 KPI 数据,但考量的一定是 KPI 以 外的东西 2 、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3 、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坚持拿到结果的努 力 4 、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5 、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 、那些没有调薪的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 价值 ——马云 大佬们“英雄所见略同”: 有持久激励作用的考核,一定是体现管理价值的指标! 管理价值 KSF 绩效薪酬设计 21 KSF 设计六个步骤 第一步:岗位价值分析 • 这个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 的? 第二步:提取指标 (中层管理人员 6-8 个) • 有哪些可量化的数据是企业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 如营业额、毛利率、主推产品销量、员工培训时间、员 工流失率等等。 第三步:指标与薪酬融合 • 每一个指标,都配置对应的绩效工资。需要注意,不高 把所有的指标平均分配工资,要挑重点。 第四步:分析历史数据 • 过去一年营业额是多少?每月营业额?平均营业额,利 润额?毛利率多少?成本费用率?转化率?员工流失率? (设置好权重与激励方式) 第五步:选定平衡点 第六步:测算、套算 • 企业和员工最能接受的平衡点,要以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 依据历史数据,选取好平衡点,讲选取好的指标,各分 配不同比例的工资额。 KSF 绩效薪酬设计 22 KSF 薪酬的主要价值通过“六个转化”实现 KSF 通过实现“六个转化”,为企业与员工创造超价 值: 1. 企业目标 ① 员工目标 2. 3. 4. 5. 6. 企业要员工做到 笼统的职责 对立的利益冲突 管理层或团队的责任 员工为企业或他人 转化为 ② ③ ④ ⑤ ⑥ 员工自己要做到 清晰的价值 协作的做大共赢 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员工首先为自己而做 KSF 能够把薪酬和绩效全面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员工的内在潜能。让员 工工作时更积极,更具创造性,实现思维统一、利益趋同。 KSF 绩效薪酬设计 23 KSF 的设计原理 KPI 阶段性变换 基本涵盖所有的事情 • 员工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将所有的事情 都做好,而是将重要的事情做好! • 这些重要的事情并非完全是员工自己 认为的,而是职责定位或由上级决定 的! KSF 绩效薪酬设计 KSF 咬住愿景目标不变 聚焦重要的事情绩效 全绩效薪酬设计 专注对有价值工作的持续考核 减少人为变更因素 24 KSF 应用实战训练 KSF practical training KSF 绩效薪酬设计 25 KSF 全绩效薪酬应用训练 明年的目标是: ¥ 2,300,000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先进行 KSF 价值分 析 先进行 KSF 价值分 析 先进行 KSF 价值分 析KSF 工具 1 KSF 绩效薪酬设计 直接做这个 容易迷茫 别说没告诉你 KPI 工具 2 26 KSF 全绩效薪酬应用的“五个 1” 1. 一套表:考核设计表、目标分解表; 2. 一份合同:绩效合同书; 3. 一个方案:如何激励 - 薪酬、晋升、荣誉、福利等; 4. 一堂会:业绩跟踪陈述会或总结检视会; 5. 一条心:都是为了改善业绩增进利润! 考核只有一个障碍:如何找准公平共赢的价值因子! KSF 绩效薪酬设计 27 绩效考核设计 指标名称 指标配分 指标定义 目标 或权重 计算或 指标描述 考核周期 数据管理 衡量办法 与考核办法 激励方案 检讨/改善/修订 业绩合同 或责任书 业绩跟踪 KSF 绩效薪酬设计 考核结果管理 28 KSF 全绩效薪酬应用—— HR 如何说服老板得到老板 1. 2. 3. 4. 提升自己的思维高度 让老板信任你很专业 让老板理解你是为他好 你做的重要事情都很有效 的认同和 支持,设 计才能落 地!!! 如果一直关心基础技术问题,说明 你只是执行者; 如果关心核心技术问题,你是设计者; 如果关心高度问题,影响老板与高管, 你已经是规划者。 KSF 绩效薪酬设计 29 KSF 全绩效薪酬应用——案例 某集团公司成立于 1988 年,截至 2010 年,工业总产值已达 220 亿元,经过八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建立了良好的运 营组织和技术平台,其中很多专利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准, 目前在职人员 4000 余人,其中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 高级管理人员已经占职工总人数的 40 %以上,主要研发队伍 人数 1200 人,已经连续三年在行业团队竞争排名中第一, 已经排名行业 26 位,近年尤其迅速。 KSF 绩效薪酬设计 真正体现 多劳多得 我喜欢! 30 方案其他内容 Other content of the programme KSF 绩效薪酬设计 31 KSF 绩效薪酬设计 32 谢 KSF 绩效薪酬设计 谢! 33

33 页 407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管理制度-员工职务工资管理规定

薪酬管理制度-员工职务工资管理规定

薪酬管理制度 员工职务工资管理规定 总则   第一条 本公司为贯彻同工同酬、劳资两利的原则,以达到实行公平合理, 简单确切的工资管理办法的目的,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凡本公司职工的工资待遇,除有特殊规定之外,应依照本办法办 理。   第三条 本公司工资采用职务工资制,其体系如下(见图1): 工资等级标准   第一条 本公司有关各级职位工资等级标准如下:(见表1)   第二条 上表的工资不包括津贴及奖金。   第三条 电脑操作人员、保卫人员、出纳员、成员材料收发人员、考勤计 件人员职位的工资不得超过助理管理(工程)师以上(含)。驾驶员、宿舍管 理员及现场操作人员(以上不含领班或组长)职位的工资以管理(工务)员以 下为限。   第四条 管理(工务)员职位以下人员,各公司可视其工作性质分级核定 工资。   第五条 工资调整后,若超过本职位最高工资,在未得到职位晋升的情况 下,仍支给该职位的最高工资,其超过部分乘以12个月一次性发给。   第六条 职位提升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原工资。   第七条 新进人员无工作经历者.其工资核定标准如下:   (经考试合格者依下列标准支给,非经考试而录用者,按低于下列规定的 标准由各公司酌情拟订。大专毕业新进人员的核用及工资核定由总管理处总经 理办理及拟订。)   一、男性部分:   1.研究所(研究生)毕业,6500元以上。   2.大学或学院毕业,6000元。   3.专科毕业,5600元以下。   4.工科职高毕业,专长与工作相同,4200元。   5.商科、农科职高毕业,专长与工作相同者,4000元。   6.高中及职高毕业.专长与工作不同者,3600元   7.初中毕业者,各公司自订。   8.小学毕业及小学文化程度以下者,各公司自订。   二、女性部分:   1.工科职高毕业,专长与工作相同者,2400元。   2.高中(职高)毕业,专长与工作不同者,2200元以下。   3.初中毕业者,各公司自订   4.小学毕业及小学文化程度以下者,各公司自订。   第八条 新进人员有工作经验者,其工资增加标准如下(见表2): 津贴给付办法   第一条 依据。   本办法根据本公司人事管理规则有关精神制订。   第二条 津贴给付标准。   本公司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各项津贴支给标准规定如下:   一、本公司职工的加班津贴:单位:元/小时)(见表3)   二、聘请人员的加班津贴标准:(单位:元、小时)(见表4)   三、夜勤、值日(夜)津贴标准:(单位:元、日)(见表5)   四、驾驶员每月加班费最高不超过1200元。   五、出纳人员职务津贴每月定为300元。   六、值班主管人员、领班(班长)职务津贴(单位:元、月)。值班主管: 1000元;领班:700元;副领班:600元;班长:500元;副班长: 400元。   七、特殊地区交通津贴。   1.市郊厂区主管级(含)以下人员每月发给200元。   2.非市郊厂区人员,因工作需要而在这个厂区上班者(如守卫人员)。 一班期间内按日比照厂区人员发给,其细则由各公司自订。   第三条 特殊工作环境津贴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标准,颁布实施, 并向经营委员会上报备存。   第四条 本办法经经营决策委员会通过后实施,修改时亦与此相同。 外勤津贴给付办法   第一条 适用对象。凡直接担任外勤工作的主管级(含)以下人员,其 “工作项目”及“工作时均符合下列条件者,就依本办法发给外勤津贴,但协 办人员如司机等不适用本办法。   一、工作项目:   营业类:   (l)直接销售外务工作(含营业场所)。   (2)配合销售外务工作:如签押、售后服务、接洽退税业务、包装材料 回收等等。   2.资材类:   (l)进口性外务工作。   (2)关务工作。   二、工作时间:   因经办业务需要,每月总的外勤时间占应出勤工作时间一半(含)以上者。   第二条 发放标准。   一、外勤津贴:主管级750元/月,非主管级500/月。   三、办理方式:   1.各部门主管人员审核手认为其“工作项目”及“工作时间”均符合规 定者,签报总管理处呈总经理核准后发放。因工作性质变更不符合发放条件时, 应立即签呈经理注销。   2.非为从事本办法规定的“工作项目”的人员,但其外勤时间符合本办 法的规定者,可专门报请总管理处由总经理核准。   3.津贴生效日期:凡符合发放外勤津贴资格者,若为上半月调任该职, 则以当月16日开始计算,下半个月调任者从翌月l日起开始计算。应注销发 放外勤津贴资格者,自其工作变更日起停止发放。   第三条 其他说明:   一、申请领取外勤津贴人员不得再报支加班津贴及其他职务津贴。   二、凡是已在效率奖金项目下考虑提高基数核给的外勤人员,不得再重复 申报本项津贴。   第四条 本办法经呈报总经理处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与此相同。 员工技能工资管理细则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确定有关技能工资方面的管理办法,特规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决定技能工资的要素   技能工资根据下述要素综合确定职工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能力、体力、 精力及其他在开展工作时所必需的综合技能。   第三条 技能工资的考虑期间   技能工资每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X月为考察期,X月决定调整。   第四条 新参加工作者的技能工资   新参加工作者,原则上在一年之内不享受技能工资。但对其中成绩优秀者, 经特别审查,可支付给其技能工资。   第五条 技能工资的评审   技能工资的评审,不局限于提薪。对于能力低下者,亦可实行降薪。   第六条 评审委员的任命   任命评审委员,必须严肃、公正,不允许掺杂私心。   第七条 严守秘密   评审委员对已进行的评审结果,必须严守秘密,不得向他人泄露。   第八条 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经公司经理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审查后予以 公布,对任何人不得泄露各评审委员的立场。 评审标准   第九条 技能工资的评审原则   技能工资的评审,以过去一年内本人的技能水平及其工作成绩的审核为中 心,在此基础上,评定技能等级。   第十条 技能工资的评审范围   技能工资的评审,在职工现行的职务范围内进行。   第十一条 评审标准   技能工资的标准,如下表所示(见表6)、(见表7)、(见表8)、 (见表9)、(见表10)。 评审方法   第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   技能工资的评审,由公司经理任命的技能工资评审委员会分管。评审委员 会提出评审意见,由公司经理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协商后确定。组成评审委员会 的各委员,原则上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名,经公司经理现有关部门负责人协 商后确定。   第十三条 评审方法   技能工资的评审,按各自的职务等级进行。对同一职务等级者进行比较对 照,按业务种类分别进行考查,其具体内容在下一条及以后诸条中规定。   第十四条 工程人员评审要点   工程人员的评审要点如下所述:   一、对工程的规划、部署、准备能力。   二、能转包者及作业人员的使用方法。   三、对最新工程施工法的知识掌握程度。   四、关于土木机械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五、同与工程有关的客户、政府部门、地方管理机构等的交涉能力。   六、有关工程的报告结算及其他事务的处理能力。   七、对安全保卫、防灾等的处置能力。   八、对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九、对经费使用的妥切程度。   十、其他业务处理能力。   第十五条 条经营人员评审要点   经营人员的评审要点如下所述:   一、对新的经营方式的适应程度。   二、与现在的客户的交涉能力。   三、对工程的预见及对工程情报的处理方式的妥切程度。   四、争取定货技术及其努力程度。   五、与有关单位保持关系及信用的能力。   六、与客户保持关系及信用的能力。   七、对经费使用的妥切程度。   八、获取有利的工程的技巧及能力。   九、有关经营的报告、联络、结算及其他事务的处理能力。   十、其他业务处理能力。   第十六条 材料管理人员评审要点 材料管理人员的评审要点如下所述:   一、是否购入了较好的(价格及质量)材料及工具。   二、机械设备及工具等的保管及管理。   三、资材是否做到经济使用、是否能正确地收货和发货。   四、有关机械设备和资材的收发及其他记录,计算的正确性。   五、能否争取有利的进货渠道。   六、对材料及机械器具等的消费是否建立了适当的消费管理。   七、契约、支付及其他交易的处理能力。   八、对机械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知识及对使用者的指导能力。   九、与工程及经营方面的联络、磋商能力。   十、在运输业务及车辆管理方面的能力。   第十七条  事务人员评审要点 会计、总务、人事及其他事务人员的评审要点如下所述:   一、开票、记账、计算、作表的正确性。   二、开票、记帐、计算、作表的迅速性。   三、现金出纳、收支事务的正确性。   四、筹款状况的把握和联络能力。   五、工程、会计、人事及其他业务文件的系统处理和保管的正确性。   六、办公用品的购买、定货、收货、保管的正确性与迅速性。   七、银行交易及其他融资上的交涉能力。   八、内外联络、通知、传达等的正确性与迅速性。   九、能否亲切地对待工人和一般职员。   十、对所担任的事务性工作迅速、正确地处理能力。 附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XX年X月X日起实施。 附表   一、员工工资计算表   二、计时、计件与提成工资核算表   三、员工工资标准表(见表11),(见表12)、(见表13) 资历、出勤奖金管理办法 员工出勤奖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本公司为奖励员工出勤,减少请假,恪遵公司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出勤奖金按点计算,每点20元,每月计分30点(600元), 凡本厂员工(包括契约工)在厂工作每出勤1天给予1点。   第三条 凡员工于当月份内请假者,不论事病假均按下列标准扣减奖金。   1.请假一天扣7点(140元)。   2.请假二天扣14点(280元)。   3.请假三天扣21点(420元)。   4.请假四天扣30-31点(600-620元)。   第四条 全月份不请假,且轮休不超过2日者另加给全勤奖金8点(160 元),凡请假旷工(包括1小时)或轮休超过2日(逢有法定假日的月份得增 加为3日)及星期日固定休息人员均不加给。   第五条 兵役公假、婚、丧、生育假:   1.身家调查、点阅召集、后备军人召集等出勤奖金照给。   2.动员召集培训召集及奉派受训20天以上者不予给点。   3.婚、丧、生育假所请假日不予给点(如跨月者其全勤加给8点只扣1 次)。   第六条 公伤与国内公差出勤奖金照给。   第七条 旷工:每旷11天扣 10点(4小时以内扣5点,超过4小时按1 天扣点)。   第八条 当月份请事病假累计4小时以内奖金不扣,超过4小时按1天扣点。   第九条 为顾念员工确患重病必须住院(限公立或劳保医院治疗),情节特 殊,其住院期间经取得医院证明者给予从轻扣点,即每住院1天扣发奖金5点, 其余门诊仍按本办法第3条的规定计扣奖金。   第十条 星期例假及轮休、特休:   1.常白班员工星期例假日或排定轮休日奖金照给,但被指定加班而不到 工者扣奖金10点。   2.已排轮休的人员除轮休日外如有不上班者应一律请假,否则视作旷工。   3.特别休假必须于前一天下午5点钟前提出申请经核准者,出勤奖金照 给,事后(包括当天)申请者不准,视作事假论。   4.应休未休的特别休假在年限届满后均按现支日资的1.6倍发给奖金, 但中途离职者不予发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经核准后公布实施,未尽事宜随时修改。 资历、全勤奖金给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奖励资历长及遵守公司管理规则的全勤职工,特设立本奖金, 凡本奖金的核实发放、增减及停止,均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条 凡经公司正式任用的职工,自到职实满全年的次月份起,享有本 奖金的申请权。   第三条本奖金的申请,应由享有申请资格的直属部门主管人员填写申请书, 并按下列标准签注意见,送人事部门办理。   (一)能否胜任工作。   (二)勤惰情况。   (三)责任心。   (四)品德。   (五)个人与公共卫生。   (六)服装仪容。   第四条 人事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就下列规定提出审查资料,送请规章执行 委员会审议。   (一)到截止申请之日,除规定应享受的假日及公休外,将其他任何缺勤 天数减除后的到职时间实满一年者为合格(一年按365天计算)。   (二)到截止申请之日,全年所请事假虽已由上条规定减除,但以请假天 数不超过六天者为合格了否则每超过一天,将其申请权延后一个月。   (三)到截止申请之日,全年迟到记录不超过六次者为合格,否则每超过 一次,将其申请权延后一个月。   (四)到截止申请之日,全年内无旷职记录者为合格,否则每旷职一天, 将其申请权延后一个月。    (五)到截止申请之日,有工作疏忽等不良记录不超过六次者为合格,否 则每超过一次,将其申请权延后一个月,严重者延后两个月。   (六)到截止申请之日,一年内违反荣誉奖金规定不超过三次者这合格, 否则每超过一次将其申请权延后一个月。   (七)工作表现不良或不能胜任者,不享有申请权,已享有本奖金权者要 停止其享受权利。   第五条 本奖金申请权递增时,也应按照上条规定办理。   第六条 凡因故被将申请权或递增权延后者,在延后期间内,有缺勤或不良 记录者,仍应合并计算,再续延其申请权。   第七条 凡享受资金权的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缺勤,除按有关规定 处分外,在当月份内不予本奖金的奖励。   (一)有迟到、旷职或任何作假记录者。   (二)打卡上班后,未到达工作场所开始工作者。   (三)工作时间内离开工作岗位,借故走动、嬉笑、吸烟、睡觉、闲聊、 吃零食、因私事会客、接私人电话或阅读与本业务无关的书报杂志以及怠工或 疏忽工作者。   (四)在工作时间内吵架、斗殴者。   (五)在未下班前停工盥洗或换衣服等候下班者。   (六)凡部门主管人员对所属职工管理不善或该部门在当月内违规人数达 百分之十者。   第八条 凡在当月份内有上条所定任何缺勤记录合计达三次者,除停止其当 月份奖金权外,还要另外自次月份起停止其享受本奖金权三个月,在停止期间 无缺勤记录者,期满由人事部门报请恢复,否则仍予顺延。   第九条 本奖金的支付率随职工的工作年限及工作成绩递增,但最高不得超 过当月工资的30%,本奖金递增率规定如下:   (一) 第一年发放当月工资的5%。   (二)第二年递增为当月工资额的10%。   (三)第三年递增为当月工资额的15%。   (四)第四年递增为当月工资额的20%。   (五)第五年递增为当月工资额的25%。   (六) 第六年达到最高支付率即当月工资额的30%。   第十条 全勤职工应享受的奖金于每月的下期与工资一并发放。   第十一条 凡当年度内被取消本奖金权累计达三次者,得从第三次的次月份 起停止其享受权一个月,在停止期间无缺勤记录时,期满由人事部门报请恢复, 否则仍予顺延。   第十二条 已享有奖金权的职工,其工作表现不良或不能胜任工作者,得停 止其享受权一至三个月,继续考核期满由人事部门报请恢复,奖金额自其恢复 后递增核发。    第十三条 因故被停止本资金权者,从其恢复后递增时,除照本节第四条 规定办理外,应在扣除被停止期间的月数后实满一年者方可申请递增。   第十四条 本办法呈董事长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与此相同。 年终奖发给办法   第一条 依据,本办法依据本公司人事管理规则有关规定订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   (一)本公司从业年终奖金的发给,悉依本办法的规定办理。   (二)本办法所称从业人员以本公司编制内的人员为限。顾问、聘约人员、 定期契约人员、临时人员均不适用。   第三条 奖金数额从业人员的年终奖金数额视公司当年度的业务状况及个人 成绩而订。   第四条 按实际工作月数比例计算的范围从业人员在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年终奖金按其该年度内实际工作月数的比例计算(服务未满半个月者以半 个月计,半个月以上以一个月计)。   (一)准给特别病假或公伤假者。但因执行职务奋勇负责而致伤害。经专 案签准其请假期间得予发给的公伤假除外。   (二)非受处分的停薪留职者。   (三)中途到职者。   第五条 发给前离职从业人员于当年度年终奖金发给前离职或受停薪留职处 分者,不予发给。但退休、外派人员服务已满该年度者,不在此限。   第六条 发放日期每年度从业人员的年终奖金于翌年1月20日发给。   第七条 奖惩的加扣标准 从业人员在当年度曾受奖惩者,年终时依下列 标准加减其年终奖金。   (一)嘉奖1次:加发1日份薪额的奖金。   (二)记小功1次:加发3日份薪额的奖金。   (三)记大功1次:加发10日份薪额的奖金。   (四)惩诫1次:扣减1日份薪额的奖金。   (五)记小过1次:扣减3日份薪额的奖金。   (六)记大过1次:扣减10日份薪额的奖金。   第八条 请假旷职的扣减标准 从业人员于所度中曾经请假或旷职者,其 当年度的年终奖金依下列标准计扣(以元为单位)。   (一)病假1日扣减半日份薪额的奖金。   (二)事假1日扣减1日份薪额的奖金。   (三)婚假1日扣减l/4日份薪额的奖金。   (四)丧假1日扣减1日份薪额的奖金,但因祖父母、配偶等丧亡请假在 5天以内者,每日扣减1/4日   (五)产假1日扣减半日份薪额的奖金。   (六)旷职1日扣3日份薪额的奖金,旷职半日扣1.5日份薪额的奖金。   第九条 奖金提拨凡符合本办法第4条规定,工作不满1年者,其奖金按实 际工作月数比例提拨。   第十条 扣款处理依本办法规定扣除的款额应缴回公司。   第十一条 实施及修订本办法经经营决策委员会通过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员工薪酬发放管理制度 员工工资调整申报与审批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为了更加准确地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价,对工资高速调整实施有效管理, 重新制定工资调整的申报与审批制度。关于工资等级标准及考核晋升办法的规 定另行制订。   第二条 适用情况 本规定适用于员工工资的特别调整、定期调整和转正定级,应聘员工的起薪和 转正工资标准按公司的规定执行,计量制员工按计量制管理规定执行。   1.转正定级:指试用期满(一般为三个月)经考察符合公司用人标准, 予以转正或试用期未满但表现特别突出,需要提前转为正式员工。   2.工资特别调整:指转正后有特别表现或特殊贡献,业绩显著的员工或 因个人过失给公司业务或声誉造成重大损失者,对其工资可进行特殊调整,不 受时间限制。   3.工资定期调整:工资调整一般每半年(4、10月份)进行一次,根 据员工的日常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议,并提出相应的调薪意见,对于工作不到 一年的新员工调薪时间,根据个人的实际表现状况,周期可较短,实行小步快 跑原则。   第三条 等级权限     建议权:各部门行政主管根据下属的实际表现向所属的人力资源小组 或三级人力资源委员提出调薪建议。   申报者:对调整对象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填写《员工工资调整(转正定 级)申报(审批)表》,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任职资格能力、工作绩效、劳动态 度等方面作出评价,并提出调薪建议。   审核者:对调薪对象的实际工作表现考查,调查其实际担任职务的能力和 工作绩效与态度,并对调薪标准进行审查。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调薪标准的 合理性负责。   审批者:根据公司的工资政策对审核后的调薪建议进行审批。审批者必须 保证调薪结果符合公司规定的工资结构和工资政策。   注:当某级委员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把意见分歧点上报给上级委 员会。   第四条 工作程序 拟调对象工资等级l-4等、5-6等、7-8等、9等以上。   第五条 工作规则   1.从申报开始,各级委员会(或小组)必须同时有3人以上签名,申报 和审核者必须了解被调薪者的实际情况。   2.对于建议调整对象的工资等级已超出本级申报范围者,主管工作部门 可以向相应等级委员会提出建议,由该等级委员会决定是否提出申报。   3.各级委员会(或小组)应充分履行职责,以事实为依据,提出具体、 实际的考核与审查意见,使员工得到合理、公正的评价。   4.各部门的调薪幅度与人员比例应与其部门总体绩效相一致,总体上要 求人均效益是增长的。   5.各级委员会应及时完成相应的工作,以保证工资发放工作的正常进行。   6.规模大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可制定相应的细则和操作办法。   本规定为暂行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修改、废止权归公司总裁办公会议。 职工提薪管理制度 办理职员提薪规定   第一条 为办理依法就业的本公司职员的提薪事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提薪每年搞一次。在当年4月1日前,进单位已超过6个月的在册 人员,可在4月1日这一日期提薪。   第三条 与提薪有关的工作态度以及其他方面的调查,以上一年度提薪调查 日到本次提薪调查日之间的时间作为调查期间。   但是,在本年度提薪日时进单位工作还不满6个月、或者是在上一年度提 薪日被录用的人,其调查的时间期限则按被录用以后的时间计算。可分为:   1.按月计酬者;   2.按日计酬者。   第四条 在第二条规定的提薪日,在册超过一年者作为年提薪者;超过6个 月者作为半年提薪者。   那些由按日计酬转变为按月计酬的人,具转变后的两次提薪,从其作为按 日计酬者的最后一次提薪日算起,超过一年的为年提薪者,超过6个月而未满 一年的为半年提薪者。   第五条 在第三条所规定的提薪调查期间内,缺勤天数平均每月超过五天 者,一般不予提薪。   因就业规则允许的事由或与工作态度无关特别是被认为属非人为的因素而 未出勤的天数,不算在前项所指的缺勤天数内。   第六条 迟到或早退超过四次,被视为缺勤一天,计入第一项的缺勤天数内。 但是,被认为属非人为原因而出现的迟到、早退不算在内。   第七条 在提薪日前,受到两次以上的批评,或者受到降薪、停职处分的, 一般不予提薪。但是,如果属于对下指导、监督不力等问题而受到轻微的处分, 特别是对其的处理尚可酌情从宽者,则不影响其提薪。   提薪预算额表(略)所列的各个等级预算额乘以该等级的人数之积相加而 成。   第八条 前项提薪预算额,凡符合第七条所列条件者,便取决于其所处的等 级,分为上一级或下一级。   第九条 作为额外操作预算,可以把由前两项所得的提薪预算额的3%,附 加在别的项目中。   第十条 前面各项预算额,尽管就按月计酬者而言,有第三条的规定可作依 据,但就按日计酬者而言,则在目前这个提薪调查日计算出来。提薪调查日以 后,在提薪人数发生增减时,提薪预算额也将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第十一条 提薪额在考查能力、工作成绩、工作态度等内容的基础上,在 前一条所确定的预算额范围内,依据表(略)的划分而决定。但是,在认为工 作成绩、职务能力等条件有必要予以特别地鉴别时 可在特别审查的基础上, 按上一级或下一级的区别,进行提薪。   第十二条 若按第五条规定,可以进行提薪,但考虑到缺勤、工作成绩等情 况,必须作出调整的,可在特别审议的基础上,在以下范围内进行调整。这个 范围为:在可以进行一般提薪的最初提薪期内,不同等级的一般提薪预算额与 依第五条决定的不同等级的预算额之间的差额的l/2。   第十三条 就进单位后初次提薪者而言,当其工作时间超过一年或半年时, 在审议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在根据第六条所决定的不同等级的月平均预算额的 范围内进行调整。 前两项的调整,在提薪预算额的范围外进行。   第十四条 按第七条确定提薪额后,年提薪与半年提薪之间,一般提薪预算 额之间,原则上不得挪用。但是,就一般提薪的各个不同等级之间的提薪预算 额而言,若运用上有不便之时,根据需要,也可作最小限度的相互挪用。   第十五条 提薪额的单位,按月计酬者为10元,按日计酬者为1元。   第十六条 如果按日计酬者的提薪额未满1元,则按1元计算。   一、当提预算发生余额时,可不转入下期而作废。   二、提薪的结果,要分别通知到每个被提薪者。   三、根据事业的成功与否,可以停止提薪或变更其中的一部分。 定期提薪制度   第一条 提薪日期定为每年4月1日。   第二条 提薪审定时期为一年,即从上一年4月1日至当年3月31日。   第三条 具有提薪资格者是4月1日当天作为公司职工的正式员工。但符合 下列各种情况之一者除外:   1.长期休假者。   2在提薪审定时期中的出勤天数不满规定劳动天数的九成者。   3.在提薪审定时期中受惩戒处分者。但受警告处分者在被特别认为有酌 情从轻处罚余地的情况下,不受此限。   第四条 对于提薪,以提薪审定时期中的工作状况、能力、职别及其他条件 为标准.进行审定。   第五条 提薪的审定,按下述类别进行。   1.对办事人员,按上一条的标准进行分类,审定其提薪事宜。具体的实 施方法,每次分别规定。   2.操作人员(固定工资者)与办事人员同等对待。   3.对操作人员(半固定工资者),其固定部分,按其固定对计件的比率, 以固定工资者为标准实际提薪。对其计件部分,不实行提薪。   4.对操作人员(计件工资者),不实行提薪。   第六条 在按第三条的规定无提薪资格者中,如符合下列各种情况之一者, 从其作为具有提薪资格者的最初提薪时间起,每一次失去提薪资格,均按第三 等级实行调整提薪。   1.符合劳动协约规定的长期休假者。   2.在第三条第2项规定的人员中,由于符合劳动协约规定及第 2项规定 的长期休假或是因为负伤、疾病(包含结核)而缺勤,使其出勤天数达不到规 定出勤天数九成者。   第七条 说明   1.按劳动协约规定,由于负伤或疾病,缺勤一年后仍需要全休疗养,失 去提薪资格者,应成为调整提薪的对象。   2.按劳动协约规定,因为结核,经过劳动协约规定的全休疗养后,仍需 要全休疗养,而失去提薪资格者,应成为调整提薪的对象。 临时提薪制度   第一条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实际临时提薪。   1.提升占领,与新职务的同级者失去均衡。   2.由于取得了新的学历.其现行工资不足该学历的初期任职工资时。   3.根据劳动协约规定,长期休假者复职后,与其同等者相比,其工资被 认为存在特别明显的差别时。   4.符合劳动协约规定的无资格提薪者,其后确定其无罪判决又复职时。   5.符合劳动协约规定的无资格提薪者,其后决定无必要惩戒又复职时, 或者受警告处分后复职,特别在被认为有酌情从轻处罚余地时。   6.符合劳动协约规定的奖励,被认为应提薪时。   第二条 在发生不得已事情的场合,公司可能会对本协定的一部分或全部停 止实施。   第三条 本协定从XXXXX年XX月XX日起生效。 操作人员提薪制度  第一条 提薪是对本年X月X日在册人员进行的,但这些人员若出现下列情况, 则不能提薪:   1.从上次提薪日的第二天(新录用人员为录用日)算起到这次提薪调查 日为止,在这段时间内缺勤天数超过提薪调查期间的1/2。因本人原因而迟 到、早退以及工作时间内外出,每三次算作缺勤一天。   2.在提薪调查期内,实际出勤(包含公伤病休停工天数)未满m天。为 调换运转班值班人员而连续进行工作,则按两个出勤日计算。   3.受处罚次数超过一定限度,取消此次提薪的资格。处罚次数的限度为:   批评三次   其他惩罚一次   但是,惩罚处分是指在本次提薪日前已决定的处分。上次提薪时已经影响 了提薪资格的那些惩罚处分除外。   第二条 操作人员其提薪的资金来源接下面的办法确定:把各个不同提薪等 级标准金额的平均数与符合这些提薪等级资格的人数相乘,所得的积便是。对 于这些符合提薪资格的人员来说,其提薪金额究竟定为多少,则要根据各人的 工作成绩、技能经验等实际情况,在提薪表所列的相应的标准范围内确定。 第三条 提薪金额按第二大点确定后,再根据下面的划分进行计算: 1.XX年X月X日以后录用者 a.完全资格者 提薪金额=第二大点所确定的金额 b.不完全资格者 提薪金额=第二大点所确定的金额(365-缺勤天数)/365 2.XX年X月X日以后录用者 a.完全资格者 提薪金额=第二大点所确定金额在册月数/12 b.不完全资格者 提薪金额=第二大点所确定金额(在册月数30-缺勤天数)/1230 注: 1.缺勤天数为提薪调查期内的缺勤天数。 2.在册数是指提薪调查期内在册月数。如果是15日以前被录用的,则从该 月份算起;如果是16日以后被录用的,则从下一月份起开始计算在册月数。 3.在计算提薪金额时,如果不足一元,则进为一元。 4.前面所称的完全资格者,是指在提薪调查期内的缺勤总天数不超过60天 者。 在职员工培训细则 第一条 目的   为提高本公司从业人员素质,充实其知识与技能,以增进工作质量及绩效,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所属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及其有关作业事项均依本细则办法。 第三条 工作职责划分   (一)培训部   1.全公司共同性培训课程的举办;   2.全公司年度、月份培训课程的拟定、呈报;   3.培训制度的制定及修改;   4.全公司在职培训实施成果及改善对策呈报;   5.共同性培训教材的编撰与修改;   6.培训计划的审议;   7.培训实施情况的督导、追踪、考核;   8.外聘讲师担任公司全体在职培训的举办,每季一次为原则;   9.全公司派外培训人员的审核与办理;   10.派外受训人员所携书籍、资料与书面报告的管理;   11.其他有关人才发展方案的研拟与执行;   12.各项培训计划费用预算的拟定。   (二)各部门(单位)   l.全年度培训计划汇总呈报;   2.专业培训规范制定及修改,讲师或助教人选的推荐;   3,内部专业培训课程的举办及成果汇报;   4.专业培训教材的编撰与修改;   5.受训员完训后的督导与追踪,以确保培训成果。   第四条 培训规范的制定   (一)培训部应召集各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规范”,提 供培训实施的依据,其内容包括:   1.全部门的工作职务分类;   2.各职务的培训课程及时数;   3.各训练课程的教材大纲。   (二)各部门组织机能变动或引进新技术(机制)生产条件等变化时,培 训部即应配合实际需要修改培训规范。   第五条 培训计划的拟订   (一)各部门依培训规范及配合实际需要,拟订“在职培训计划表”,送 培训部审核,作为培训实施之依据。   (二)培训部应就各部所提出的培训计划汇编“年度计划汇总表”,呈报 人事部核签。   (三)各项培训课程主办单位应于定期内,填写“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 提报呈核后,通知有关部门及人员。   (四)临时性之培训课程,亦需填写“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呈核后实 施。   第六条 培训的实施   (一)培训主办部门应依“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按期实施并负责该项培 训之全盘事宜,如培训场地安排、教材分发。教具借调,通知讲师及受培训单 位等。   (二)如有补充教材、讲师应于开课前一周将讲义原稿送培训部统一印刷, 以便上课时发给学员。   (三)各项培训结束时,应举行测验,由主办部门或讲师负责监考,测验 题目分三~四种由讲师于开课前送交主办部门。   (四)各项在职培训实施时,参加受训学员应签到,培训部应确实了解上 课、出席状况。   (五)受训人员应准时出席,因故不能参加者应办理请假手续。   (六)培训部应定期召开检查会以评估各项训练课程实施成果,并记录, 送交各有关单位参考予以改进。   (七)各项培训之测验缺席者,事后一律补考,补考不列席者,一律以零 分计算。   (八)培训测验成绩成果报告,列人考核及升迁之参考。 第七条 培训成果的呈报   (一)每项(期)培训办理结束后一周内,讲师应将学员的成绩评定出来, 登录于“在职培训测验成绩表”,连同试卷送人事部门,以建立个人完善的培 训资料。   (二)主办单位应于每项(期)培训办理结束后一周内填报“在职培训结 报表”及“讲师钟点费用申请表”,连同“成绩表”及“学员意见调查表”, 送培训部门,凭以支付各项费用及归档。   (三)如需支付教材编撰费用时,主办部门应填写“在职培训教材编撰费 用申请表”,送相关部门核签后凭此予以支付。   (四)各部对所属人员应设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资历表”。   (五)每三个月,各部门应填写“在职培训实施结果报告”呈人事与培训 单位,以了解该部门最近在职培训实施状况。   第八条 培训的评估   (一)每项(期)培训办理结束时,主办部门应视实际需要分发“在职培 训学员意见调查表”,供学员填写后与测验卷一并收回,并汇总学员意见,送 讲师转人事部会签,作为以后再举办类似培训参考。   (二)培训部应对各部评估培训的成效,定期分发“培训成效调查表”, 供各单位主管填写后汇总意见,并配合生产及销售绩效之推动比较资料分析评 估培训之成效,做成书面报告,并呈核签后,分送各部及有关人员作为再举办 培训的参考。   第九条 派外培训   (一)因工作或升迁等任职新工作前的需要,各部门得推荐有关人员送培 训部审议后,呈总经理核准后派外受训,并依人事管理规章办理出差手续。   (二)派外受训人员返回后,应将受训之书籍、教材及资格证件等有关资 料送培训部归档保管,其受训成绩亦应登录于受训资历表。   (三)派外受训人员应将受训所习知识整理成册,列为讲习教材,并举办 讲习会,担任讲师传授有关人员。   (四)旅费报销单据呈核时,应送培训部审核其派外受训之资料是否缴回, 并于报销单据上签注,如未经审核,会计部不应预先付款。   (五)本条款适用于参加公司外的培训,对因升迁、储备需要,于任职前 可集中委托外协部办理培训,但每年以二次为限。   第十条 附则   (一)教材讲义编撰费及钟点费标准:   (二)各项培训之举办,应尽量以不影响工作为原则,如这下班时间一个 半小时以上,或上下午均排有培训时间,应由主办单位负责申报提供学员膳食, 学员不得另报支加班费。   (三)从业人员之受训成绩及资历可提供人事部门作为年度考核、晋升之 参考。   (四)本办法呈总经理核准后颁布实施,修改时亦同。

28 页 462 浏览
立即下载
年初 HR 工作必备理论工具—— 工作分析、岗位评估、薪酬激励与招聘面试技巧

年初 HR 工作必备理论工具—— 工作分析、岗位评估、薪酬激励与招聘面试技巧

年初 HR 工作必备理论工具—— 工作分析、岗位评估、薪酬激励与招聘面试技巧 何谓人力资源管理 将组织内之所有人力资源作最适 当之获取、维护、激励以及活用与 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换言 之,即以科学方法使企业之人与事 作最适切的配合,发挥最有效的人 力运用,促进企业之发展;简单的 说,即为(人与事配合,事得其人, 人尽其才)。 人力资源理念的演变过程 过 程 特 征 人事管理 • 关注于事的管 理并不特别关 注绩效 • 更多的行政性 职能 • 职能部门、办 事部门 • 总经理的人事 帮手 人力资源管理 • 关注于资源的管理 ( 个人绩效是主要的关 注对象 ) • 开始具备了技术含量 — 标准的作业流程 与发展眼光 — 但缺乏衡量标准 人力资源经营与开发 •关注于投入与产出关系—— 个人与组织绩效并重 •开始具备战略管理功能 •配置与开发的技术含量高— — 动机与素质的管理 •具有自己的产品与价值产 • 管理部门、权力部门 •关注自身的经营绩效和内部 客户的需求 • 总经理的授权部门 •经营部门 倾向于基础工作 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倾向于更大价值 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关系图 1 组织 诊断 2 战略 规划 对经营管理现状 及人力资源情况 进行全面深入的 分析,为项目的 开展提供依据。 4 组织架 构 权 对已有的战略规 划进行继承性的 发展,进一步完 善集团的发展战 略,制定集团 3-5 年的战略目标体 系,让战略落到 实处。 3 主运作模 式 + 7 授权体系 设计好总部与中心、 子公司、部门之间 的集权、分权关系, 以利于职责的履行。 分析集团现状,结合有效标 杆,构建集团的主运作模式 (集团管理 / 业务运营)。 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组织 及部门体系,清晰界定各级 组织、部门的功能定位和职 责 。 利 8 薪酬 激励 9 绩效 考核 设计基于岗位 价值评价模型 上的薪酬体系, 同时明确各岗 位的考核指标, 根据考核结果 支付绩效工资, 保证员工得到 有效的激励。 责 5 定岗 / 定 编 + 6 工作分析 在新组织模式下,根据各级组 织、部门的功能定位和职责, 对各单位进行定岗、定编;并 对设置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 编写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 职责、管理关系和任职资格等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人 力 盘 点 企 业 目 标 战 略 规 划 组 织 设 计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工 作 设 计 人 力 盘 点 训 练 体 系 工 作 分 析 发 展 计 划 训 练 需 求 训 练 规 划 工 作 说 明 工 作 评 价 工 作 规 范 劳 动 条 件 招 募 工 作 规 则 训 练 实 施 薪 资 调 查 训 练 评 鉴 薪 资 政 策 企 业 条 件 人 力 甄 选 奖 工 制 度 福 利 措 施 惩 薪 资 结 构 绩 效 评 估 罚 奖 励 任 用 再 教 育 、 去 职 职 涯 发 展 训 练 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专业细 分  专业细分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 专业分割越细,工作的完成将越出色  专业分割越细,整合这些“工作”成为最终成 果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大  目前的趋势为高端组织按专业细分,以追求深 度的知识与市场经验的积累;中低端组织部分 则实行一岗多能,避免分工过细,从而减少不 同职位间的“协调”,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效 率。如接听电话、打字、派送内部文件、预定 出差的机票和住宿,采购办公用具等行政工作 往往由一个职位完成。这种趋势的形成主要迫 于企业提高运作效率的压力,同时也得益于个 人电脑的普及和企业运作流程自动化的提高, 使一岗多能成为可能。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组织形 状 Type title here  专业细分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Type title here Type title here 昨天 Type title here 今天  组织形状是由每个主管的直接汇报下属人数所决定的。目前 的趋势是向扁平化过渡,即每个主管的下属人数增加,导致 整个组织的层数降低。  组织的扁平化程度将受下列因素影响:  主管和下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对各自的领域越熟 悉则用于沟通和指导的时间就少  主管授权和目标制定的技能。扁平结构需要主管更多的 以“领导者”的面貌―指出方向、制定目标、促成绩效; 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控制者” ― 一只猫能同时抓几只 老鼠?  直接下属的工作性质之区别。区别越大,主管的领导人 数就越小。如销售经理可以直接管理 17 甚至更多个销 售员而总经理的直接汇报者常常为 7-10 个事业部或职 能部的负责人  下属工作的关联性和易衡量程度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权利分 配 Type title here  专业细分 Type title here Type title here Type tit le here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 组织中的权利分配分纵向和横向两方面  纵向的权利分配指自上而下的决策权是集中还是非集中控制的。 当今的趋势是更多的企业将决策权下放给靠近客户和产品开发 的部门,以提高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速度和能力,避免“情 况”层层汇报,“指示”层层下达的运作。  横向的权利分配指在不同部门间权利的平衡。例如随着客户在 购买过程中对价格、条款和服务之影响力的增加,企业往往在 运作决策中将权利的重心偏向市场部门。而在成本压力不断增 加的竞争下,整合采购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时部分 产品决策权将移向采购部。总之,横向权利分配是随着经营状 况所需而变化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最大商业利益。而总经理的 职责之一就是根据需要不断调节平衡点。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部门设 置  专业细分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 部门设置分 ×ܾ­ Àí  职能型  产品型 ² ÆÎ ñ ÈËÊ  客户型  地理分布型  矩阵型 Ñз ¢ ² ɹ º Éú² ú Êг ¡ Ï úÊÛ ÖÊ Á ¿ ±£ ÕÏ  职能型的结构适用于  产品类别区别不大,销售的目标市场相同  产品开发和生命周期较长  专业经验整合在一个部门内可以形成经济规模  产品 / 服务为普通标准无需为客户量身定做  职能型的优点  有利于专业职能的发展及经验的积累  可以避免相同职能的重复设置,降低成本。如整合采购  有利于资源的集中利用,如广告费用,硬件设施的购置  有利于同一职能采用统一的政策(如帐款期)并实施最佳运作方法  职能型的缺点 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量大,当产品生命周期短,开发活动频繁时运 作效率低  当产品类别、客户和渠道非常不同时高层领导会陷于大量的日常活动 的协调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部门设 置  专业细分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 Ü ¾­ À í  部门设置分  职能型 ² ÆÎ ñ È Ë Á ¦ ×Ê Ô´ ¹ Ü Àí  产品型 µ ç × Ó Ô ª ¼þ Ò ½Á ÆÆ÷ ¼þ ´ ò Ó¡ » ú  客户型  地理分布型 Ñз ¢ É ú² ú Ï úÊÛ Ñз ¢ É ú² ú Ï úÊÛ  矩阵型  产品型的结构适用于  企业有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如百事可乐、 KFC 和袋装零食)  产品开发和生命周期较短,需专人专注于该产品的开发  专业经验整合在一个部门内不能形成经济规模(如销售炸鸡和可乐)  该产品的规模可用利润中心模式运作  产品型的优点  有利于围绕该产品的业务发展  在多种经营的集团中有利于权利下放,对不同的业务实施不同的管理 模式  有利于新产品的成长,不会被成熟业务挤垮  产品型的缺点  各部门负责人建立独立王国,即使可以分享的信息和资源也容易被封 锁在部门内  虽然产品不同亦非所有的职能都不能共享,如人事、财务、信息设施 服务等职能在不同产品部下复制会造成资源浪费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部门设 置  专业细分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 部门设置分  职能型 ×ܾ­ À í  产品型  客户型 ² ÆÎ ñ È Ë Á ¦ ×Ê Ô´ ¹ Ü Àí  地理分布型  矩阵型 ¸öÈË¿Í »§ ¸ öÈË´ ó¿ Í »§ Æó Ò µ ¿ Í » §  客户型的结构适用于  客户类别非常重要(如银行分私人和企业类客户)  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有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政策  客户有很强的谈判实力(如麦当劳,家乐福等)  对客户的了解构成明显的优势,需要专人从事(如麦当劳的 供应商有专门的销售人员服务于麦当劳,对其质量、供货和 库存要求了如指掌)  客户要求变化大,产品周期短  客户型的优点  有利于从客户需求出发进行产品 / 服务的组织  满足客户要求(目前企业采购整合的趋势使“大客户”更具 谈判实力,要求供应商有专职部门服务)  有利于积累行业知识和客户经验  客户型的缺点  与产品型结构相似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部门设 置  专业细分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 部门设置分 ×ܾ­ Àí  职能型 ² ÆÎ ñ È Ë Á ¦ ×Ê Ô ´ ¹ Ü À í  产品型  客户型 » ª ¶«Çø » ª ÄÏ Çø » ª ±±Çø » ª Î ÷Çø  地理分布型  矩阵型  地理分布型的结构适用于  产品本身价值和运输价值相比较低  必须上门完成的服务  要求离客户近以便运输和维护(如玻璃制品,杂货店,冷冻 食品)  必须在当地设立结构(如边境、机场免税店)  地理分布型的优点  有利于及时送货( JIT )并降低运输成本  有利于捕捉更多的客户(如连锁店麦当劳, KFC 等)  有利于积累当地客户知识(销售部常常按地理分布)  地理分布型的缺点  与产品型结构相似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部门设 置  专业细分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 部门设置分  职能型  产品型  客户型  地理分布型  矩阵型  矩阵型的结构适用于  对创新的要求  需要一个智囊团  优秀的信息技术支持  共享的人力资源  矩阵型的优点  同时利用专业和产品经验  鼓励创新  通过协调满足客户需求  促进复杂的决策  矩阵型的缺点  双向的汇报关系  复杂的信息流 总经理 市场部 研发部 销售部 客户经理 1 市场部职员 1 市场部职员 1 销售部职员 1 客户经理 2 市场部职员 2 市场部职员 2 销售部职员 2 客户经理 3 市场部职员 3 市场部职员 3 销售部职员 3 组织设计直接要回答的问题 - 部门设 置  专业细分  组织形状  权利分配  部门设置  4 种形式的结构除 职能型为成本中心, 其他均可以利润中 心或事业部的方式 运作  职能型  产品型  客户型  地理分布型  矩阵型  是否采用事业部式 除了前面所列出的 优势与劣势还应考 虑  经营规模  成熟度  成本与收益  绩效管理 职能型 总经理 销售 市场 生产 人事 90% 的企业采用职能式 事业部式 集团 事业部 1 事业部 2 通用电汽 事业部 3 工作分析体系包含五个层次 总经理 组织结构图 / 机构岗位设置 总监(模块负责人) 总监管理范围 / 总监职责 部门 部门职责 / 部门组织结构 小组 岗位 岗位 部门小组职责 岗位 工作说明书 什么是工作分析( job analysis) 定义:在建立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应用系 统的方法,对各岗位的定位、工作内容、 职责、权限和与其它部门、其它岗位之间 的关系等进行明确界定的过程。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功能 工作分析资讯之运用 (一)人力规划 确定所需之人员的种类与资格条件 建立员工递补计划 (二)招募与考选 确定考选方法 从事考选方法的效度考验 (三)训练与生涯发展 监定训练需求 / 选择训练方法 评量训练效果 / 确立升迁管理与生涯路径 (四)绩效考核 确立考核的标准 (五)薪资考核 工作评价 / 奖金办法的给奖标准 (六)卫生与工作安全 安全防措施的分析 意外及职业灾害的分析 (七)员工纪律 建立工作规划与程序 (八)劳资关系 工资谈判 / 诉怨处理 工作分析的结果表现形式 工作分析通过对职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其成果主 要包括两种: ( 1 )工作说明书 ( 2 )工作分析报告 工作分析报告:其内容较为自由宽泛,主要用来阐述在工作分析的过程 中所发现的组织与管理上的问题、矛盾,以及解决方案。具体包括;组 织结构与职位设置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流程设计与流程运行中的问题 与解决方案、组织权责体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工作方式和方法中的 问题与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 ** 公司工作说明书 一、岗位资料 岗位名称: 职位等级: 所属部门 / 科室: 岗位编号: 直属上司职位: 可轮调岗位: 三、汇报程序及督导范围 直接汇报对象: 直接督导 个岗位,共 间接督导 个岗位,共 四、职位存在的目的 人 人 五、岗位职责: 1、 六、权限范围 八、任用资格 受教育程度: 基本技能: 基本素质: 特殊要求: 九、业务联系 部门(公司)外: 部门(公司)内: 临时替代岗位: 可升迁岗位: 二、岗位在组织中的位置 七、使用设备 岗位人数: · 年龄: 经验: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一) ( 1 )基本资料 职称、直属主管职称、部门单位、薪资等级、薪资水准、 督导人员、该职位的人数、管辖人员、工作性质等 ( 2 )工作描述 职位使命、工作活动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分配、 工作结果、工作关系、工作人员运用设备和信息说明 ( 3 )任职资格说明 所需最低学历、需要接受训练的的科目及时间、从事本职 工作和其它相关工作的年限和经验、一般能力、兴趣爱好 个性特征、体能需要 职务说明书的内容(二) ( 4 )工作环境 工作场所、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及安全、职业病、工作时间 的特征、工作的均衡性 ( 5 )注意事项 •内容可依据职务分析的目标进行调整; •可采用表格方式,也可采用文字叙述; •应采用规范用语,力求简洁、准确; •评分等级要依实际情况而定; •运用统一格式,注意整体协调。 资料收集的方法 1 、观察法 2 、面谈法 3 、问卷法  实验法  参与法  当事人记录法 4 、紧要事件法 5 、工作写实法 工作分析—面谈法 1 、面谈应结构化: 在面谈前应确定收集信息的内容并制定详细的提问单,把握所提问题与 目的间的关系,并注意挑选参加座谈的工作执行者。关于面谈所提问题 有以下几个指导标准:         问题应和职务分析目的有关。 问题应表达清楚,不可模棱两可。 所提问题不“引诱”对方做出回答。 问题不要太含蓄。 问题不要超出面谈对象的知识或信息范围。 问题不要涉及可能使对方不满的个人的或隐私的题材。 面谈过程中应保持友好、亲善的态度。 职务分析人员应同较多的工作执行者及对工作较为熟 悉的直接主管人进行面谈,从而检查个别工作执行者 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 工作分析—面谈法 2 、面谈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1. 2. 3. 4. 5. 6. 7. 8. 9. 10. 需先征得面谈对象直接上级的同意,尽量获取直接上级的支持。 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进行面谈。 向面谈对象讲解工作分析的意义,并介绍面谈的大体内容。 为了消除面谈对象的紧张情绪,工作分析人员可以轻松的话题开始。 鼓励面谈对象真实、客观地回答问题,不必对面谈的内容产生顾忌。 工作分析人员按照面谈提纲的顺序,由浅至深地进行提问。 营造轻松的气氛,使面谈对象畅所欲言。 注意把握面谈的内容,防止面谈对象跑题。 在不影响面谈对象谈话的前提下,进行谈话记录。 在面谈结束时,应该让面谈对象查看并认可谈话记录;面谈记录确认无 误后,完成信息收集任务,向面谈对象致谢。 面谈实例:               请问你的姓名、职务名称、职务编号是什么? 请问你在哪个部门工作?请问你的部门经理是谁?你的直接上级是谁? 请问你主要做哪些职务?可以举一些实例。 请你尽可能详细地讲讲你昨天一天的工作内容。 请问你对哪些事情有决策权?哪些事情没有决策权? 请讲讲你在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哪些人? 请问你需要哪些设备和工具来开展你的工作?其中哪些是常用的?哪些是 偶尔使用?你对目前的设备状况满意吗? 请问你认为做好这项职务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水平?需要哪些知识?需要什 么样的心理素质? 如果对一个大专学历层次的新员工进行培训,你认为需要培训多长时间才 能正式上岗? 你觉得目前的工作环境如何?是否还需要更好的环境?你希望哪些方面得 到改善? 你觉得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有多大? 你认为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你确保你回答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吗? 演练:请填写你的工作行事历 类别 每日例行 每周例行 每月例行 每季例行 每年例行 临时业务 工作行事历 工作要项 使用表单 备注 工作写实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   第一步 : 写实前准备 第二步 : 实际观察记录 第三步 : 整理分析  写实前准备 写实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 首先是选择合理的写实对象 , 为了分 析和改进工时利用的情况 , 找出工时损失的原因 , 应选择优秀、普通和表现较 差的三组员工为对象,分别进行写实,以便于分析和比较。其次还要对写实 对象的工作情况,如设备、工具、劳动组织、工作地布置、工人技术等级、 工龄、工种等进行充分的了解。   实际观察记录 进入实际观察记录时,应从工作上班的时间开始记录,一直到下 班结束。将整个工作的工时消耗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以保证写实材料的完 整性。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写实人员要集中精力,在员工的配合下,按顺序 判明每项的性质,并简明扼要地记录每一事项及起止时间。 整理分析 完成实际的写实观察记录后,应对写实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1 、计算各活动事项消耗的时间。 2 、对所有观察事项进行分类,通过汇总计算出每一类工时的合计数, 编制工作写实汇总表。 3 、在分析研究各类工时消耗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每类工时消耗占全 部工作时间和占作业时间的比重。 4 、拟订各项改进工时利用的技术组织措施,计算通过实施技术组织措 施后,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的程度等,最后再根据写实结果,写出 写 实分析报告。 实例:下面是某企业进行个人工作写实的原始记录(一): 时间: XXXX 年 X 月 X 日 岗位:电解液配置 序号 开始时间 1 结束时间 项目 7 : 55 到办公室 2 8 : 12 8 : 23 穿工衣 3 8 : 23 8 : 45 翻看上一个班的记录 4 8 : 45 8 : 45 和同事谈话 5 9 : 03 9 : 22 送电解液到生产线 6 9 : 22 10 : 27 休息 7 10 : 27 10 : 39 开领料单 8 10 : 39 11 : 30 找经理审批 9 11 : 30 11 : 55 领料 10 11 : 55 11 : 58 上洗手间 11 11 : 58 12 : 00 等待下班 写实对象:刘 ** 写实人:张 ** 实例: 下面是某企业进行个人工作写实的原始记录(二): 时间: XXXX 年 X 月 X 日 写实对象:刘 ** 岗位:电解液配置 写实人:张 ** 结束时间 序号 开始时间 13 项目 13 : 27 到办公室 14 14 : 01 14 : 30 送电解液到生产线 15 14 : 30 14 : 55 开动搅拌机并观察 16 14 : 55 15 : 10 加料 17 15 : 10 15 : 33 和同事谈话 18 15 : 33 16 : 15 装电解液 19 16 : 15 16 : 25 休息 20 16 : 25 16 : 45 清洗电解液设备 21 16 : 45 17 : 00 等待下班 22 17 : 00 下班 工作记录表 星期一 8 : 00 8 : 30 9 : 00 9 : 30 10 : 00 10 : 30 11 : 00 11 : 30 12 : 00 12 : 30 13 : 00 13 : 30 14 : 00 14 : 30 15 : 00 15 : 30 16 : 00 16 : 30 17 : 00 17 : 30 18 : 00 18 : 30 19 : 00 19 : 30 20 : 00 20 : 30 21 : 00 21 : 30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演练:请填写你昨天的工作记录 序号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工作记录表 项目 工作分析相关的几个概念 工作要素( Job Elements ):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 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 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听电 话。 任务( Task ):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 工作要素,是工作分析的基本单位,并且它常常是对工作 职责的进一步分解。例如:回答客户的电话咨询。 职责细分( Duty ):职责细分既可以作为工作分析中完 成职责的主要步骤而成为职责描述的基础,也可以以履行 程序或“小职责”的身份出现在职位说明书当中。例如, 处理客户的电话咨询与投诉。 职责( Responsibility ):是指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 取得成果而完成的一系列的集合,它常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 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例如:维护客户关系,以保持和 提升公司在客户中的形象。 权限( Authority ):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 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它常常用 “具有批准……事项的权限”来进行表达。例如:具有批准 预算外 5000 元以内的礼品费支出的权限。 任职资格( Qualification ):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 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要求。它常常胜任 职位所需要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素 质)等来加以表达。 接听电话 ( 工作要素 ) 回答客户的电话咨询 处理客户的电话咨询与投诉 (任务) (职责细分) 维护客户关系,以保持和提升公司在客户中的形象 (职责) 业绩标准( Performance Standard ):是指与职位的工作职责 相对应的对职责完成的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例如: 销售经理的业绩标准常包括:销售额、回款率、市场占有率、新 客户拓展率等。 职位( Position ):是指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的某一任职者所 对应的组织位置,它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职位与任职者是一 一对应的 。如果存在职位空缺,那么职位数量将多于任职者人 数。例如:销售部经理 职级( Class ):是指工作责任大小,工作复杂性与难度,以及 对任职者的能力水平要求近似的一组职位的总和,它常常与管理 层级相联系。比如:部门副经理就是一个职级 职位簇( Family ):根据工作内容、任职资格或者对组织的贡 献的相似性而划分为同一阻的职位。职位簇的划分常常建立在职 位分类的基础上。例如:管理职位簇、研发职位簇、生产职位簇、 营销职位簇。 职位目的 ( 职位目标 , 限制和存在的理由 ) Purpose 为了 With What Objectives 目标 ? 在 Within Which Limits 限制 ? 做什么 Why Does The Position Exist 职位存在的理由 ? $ Results 结果 Market Share 市场份 额 Profit 利润 Sales 销售额 Quantity 数量 Quality 质量 Service 服务… ... Policy 政策 Principles 原则 Guidelines 准则 Supervision 监督管理 Organize 组织 Direct 指导 Recommend 推荐 Plan 计划 Operate 操作活动 职位目的之写法 ( 大区客户销售经理 ) 为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销售资源增加销售额 , 扩大市场产品形象 , 在 在指定的销售范围区域内 , 和公司政策规定指导下 , 做 计划销售策略 , 观察 , 监督和领导销售代表完成销售目标和建立市场信 息渠道。 职位目标、限制的一些例子 Examples of the Position Framework “Within” “ 以何为目标 With What Objectives”  市场 Market          业绩 Performance 利润 Profitability 效率 Efficiency 生产率 Productivity 质量 Quality 服务 Service 期限 Deadlines 安全 Safety 持续性 Continuity “ 有何限制 Within Which • • • • • • • • • • Limits” • 作法 法律 Laws Practices 价值观 Values • 习惯 Customs 原则 Principles 政策 Policies • 程序 Procedures 策略 Strategies • 条件 方针 Guidelines Conditions 模型 Patterns • 模式 Models 方法 Methods • 规定 Rules 技术 Techniques • 常规 Routines 体系 Systems • 指示 Instructions 演练:职位存在的目的 你本人职位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例 生产部经理职位描述 职位目的:为了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在公司品质制度和成本 政策的指导下,制定生产计划,妥善运用、培育人力资源,有效 管理生产设备,以达产销均衡。 工作职责: 1 、依企划量、市场需求及库存状况管控生产流程,以达产销平衡; 2 、适时调整,严格执行设备维护制度及管理规范,以利生产顺利进行; 3 、推行全面品管,并与所属绩效密切联系,不断提高产品品质; 4 、培养所属各科、处之成本观念,降低超耗,杜绝呆滞,以提高产品之竞争 力; 5 、强化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之教育模式,朝一人多岗之多功能方向发展,妥善、 充分运用人力资源; 6 、定位定员、定时检核以实施工厂卫生之管理工作,并保证生产安全。 澄清责任范围 Analysis of Areas of Responsibility   动词 任务 Role 结果 Results 做什么 为了 结果 例一:制定和完善质量检验制度、开发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开发和产品质量水平 例二:适时调整,严格履行设备维护制度及管理规范,以利生产顺利进行 职责描述应遵循以下书写规则: 必须采用“动词+名词+目标”或者“工作依据 +动词+名词+目标”的书写格式;  必须尽量避免采用模糊性的动词,如“负责”、 “管理”、“领导”等;  必须尽量避免采用模糊性的数量词,如“许多”、 “一些”等,而尽可能表达为准确的数量;  必须尽量避免采用任职者或其上级所不熟悉的专 业化术语,尤其要尽量避免采用管理学专业的冷 僻术语。如确实有采用术语的必要,须在职位说 明书的附件中予以解释。  动词指南 Glossary of Action Verbs Administer Advise Analyze Approve Assign Assist Audit Authorize Consult Contribute Control Coordinate Delegate Determine Develop Direct Ensure 管理 建议 分析 批准 指派 协助 审核 授权 提议指导 提供 / 支持 控制 统筹 委任 决定 发展 指导 保证 Establish Execute Follow-up Initiate Issue Maintain Manage Motivate Negotiate Organize Participate Perform Plan Provide Recommend Review Supervise 建立 实施 跟进 推动 发出 维护 计划组织控制 激励 协商 组织 参与 履行 计划 提供 提议 检讨 指导监督 动词解释 规划( LAYOUT ):指负责此项工作项目之进度、执行流程与费用之预先计 划; 维护( MAINTAIN ):指负责此项工作项目之相关资料的保护与关系之维持 拟订( CONSTITUTE ):指负责此项工作项目相关制度、规章与办法之研制 定; 计划( PLAN ):批对此项工作中关于工作内容、进程安排、资源配置、产 出结果等作如的 具体内容。 组织( ORGANIZE ):指对此项工作承担人员、时间、内容安排的工作; 参与( PARTICIPATE ): 指对此项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须加入并完 成属于自己部份的 跟进( FOLLOW-UP ): 属于临时性的,在授权或能力范围内的,按组织者 的要求,开展工作的 执行( PERTORM ):指负责此项工作项目之实际作业的实施与完成 控制( CONTROL ):指负责此项工作项目之预算与费用支出的管理和控制 动词解释 督导( SUPERVISE ):指负责此项工作项目之人员作业、进度执行、费用 使用的监督、指导与 管理 协助( ASSIST ):指对于此项工作项目提供负责者必要之配合措施与帮 忙 检查( CHICK ):根据相关标准或目的要求,对工作的过程进行的考查 评估( evaluate ):指负责此项工作项目之各项作业、绩效的评核与分 析 审核( AUDIT ):对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考量 批准( APPROVE ):对提出的要求或产出结果进行的认可 主持( EMCEE ):对具体工作负主要责任 管理( ADMINISTER ):对项目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支持( CONTRIBUTE ):对项目过程和结果提供的协助和肯定 演练:修改以下工作职责: 某公司综合品牌管理岗工作职责 1 、制定公司移动业务和增值业务品牌推广政策,品牌策划管 理和推广工作,制定与公司目标一致的品牌,对我司经营的移 动产品的品牌进行有效的宣传; 2 、制定年度(季度或月度)的广告宣传计划和宣传费用分配 计划,以达 3 、指导和监督广告公司(媒体)和各区的广告投放工作,并 评估广告投放效果,为 G 网和 C 网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 、协调和监督顾问公司进行移动业务的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 提交相关报告,为公司市场决策提供依据。 5 、协助 G 网和 C 网产品策划岗完成产品的包装和推广; 6 、负责宣传物资和促销礼品的制作、验收和下发; 7 、负责广告合同的管理、广告设计的归档; 8 、负责落实广告费用的请款和报销,对广告费用的使用情况 进行归档登记; 岗位在组织中的位置表述方法 直接上级职位 同级职位 直接下级职位 本职位 直接下级职位 同级职位 直接下级职位 直接下级职位 工作联系示例 内、外 联系对象(部门或单位) 与公司总部 财务部 各部门的联系 行政部 总部各部门 与公司 子公司人事部 子公司的联系 子公司总经理 与公司外部 单位的联系 联系的主要内容 薪酬预算、薪酬发放 文件、档案管理 人员招聘、培训、调动、考核 业务指导 业务协商 人才市场、高校、猎头公司 人员招聘 外部培训机构 人员培训 练习:请完成招聘主管的工作协作关系 内、外 联系对象(部门或单位) 联系的主要内容 构建职位的任职资格途径:     以工作为导向的任职资格推导方法,是从工作本身的职责和任务出发, 去分析为了完成这样的工作职责与任务,需要任职者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然后,将这种基于职责、任务推导出来的任职者特点与企业事先所构建 好的素质清单进行对照,将素质要求的普通描述转化为系统化、规范化 的任职资格书写,这样就形成了该职位的任职资格。 以人员为导向的推导方法,则是从导致任职者获得成功的关键行为或高 频率、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行为出发,去分析任职者要从事这样的行为,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特点,然后,再将这样的素质要求与事先构造的 素质清单进行对照,将其转化为系统化、规范化的任职资格语言。 基于公共数据资源的任职资格体系,是借助于现有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中的成熟结论来判断某职位的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主要包括显性任职资格和隐性任职资格两大类 显性任职资格主要是以三个部分来代替,包括:正式教育程 度、工作经验或职业培训、工作技能 ( 1 )正式教育程度 对正式教育程度,存才着两种不同的度量方法:一种是用 完成正规教育的年限与专业来加以界定,一种是以任职者实 际所达到的教育水平与职业培训来进行确定。 ( 2 )工作经验 对工作经验的度量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尺度:社会工作经 验、工龄与公司内部职业生涯。 ( 3 )工作技能 工作技能,是指对与工作相关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运用。 事实上,职位所要求的工作技能会随着职位的不同存在很大 的差异,但在职位说明书中,为了便于对不同职位的技能要 求进行比较,我们往往只关注其中的少数几项对所有职位均 通用的技能,包括:计算机技能、外语技能与公文处理技能。 隐性任职资格 隐性任职资格主要是指承担工作所需的内在的能力、素质要求 特殊 要素 共用 要素 通用 要素 各职位特有的要素 营销类 分析判断能力 心理承受力 公关能力 思维灵活性 自律能力 适应性 技术类 分析判断能力 心理承受力 主动性 信息检索能力 职能管理类 主动性 服从性 直线管理类 分析判断能力 心理承受力 计划能力 培养指导下属 监督控制 决策能力 组织能力 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 沟通能力、进取心、责任心、团队合作 人事作业权限规定表(一) 人事作业职务权限规定表 核 决 者 呈 核 案 件 壹、总则 一、规章制度制订、修订之核定 贰、计划 一、年度计划之核定 1.科、处 2.部 3.部门 4.公司 5.事业群 6.集团 叁、人事: 一、同仁任用、薪资、福利、升降、调迁、 解职、退休与资遣、奖惩、考核之核定 1 境内同仁 Ⅰ.科级主管及七职等(含)以下同仁 Ⅱ.处级主管及九职等(含)以下及特殊任用同仁 科长 处长 经理 协理 事业群 集团执行 总经理 厂长 总经理 副总裁 集团 董事会 总裁 * * * * * * * * 公 事业 * Ⅲ.经理级、协理级主管及十二职等(含)以下同仁 Ⅳ.副总经理级主管及十三职等(含)以上同仁 * * 2 境外同仁 Ⅰ 群副总经理级以下同仁  Ⅱ 群副总经理级(含)以上同仁 二、组织及员额编制增减之核定 1. 年度计划内之组织及员额编制变动 1.公司编制 注:单位中若无相应职位,则跳级由上一级主管核决。 * * * * 公 人事作业权限规定表(二) 核 决 者 呈 核 案 件 科长 处长 经理 协理 事业群 集团执行 总经理 厂长 总经理 副总裁 2.群本部编制 3.总部编制 三、同仁请休假及国内出差之核定(“天”为工作日单位) 1.经(副)理(不含)以下之同仁 Ⅰ.1天(含)以下 Ⅱ.1天以上、3天(含)以下 Ⅲ.3天以上、7天(含)以下 Ⅳ.7天以上、10天(含)以下 Ⅴ.10天以上、3个月(含)以内 Ⅵ.3个月以上 2.经(副)理 Ⅰ.2天(含)以下 Ⅱ.2天以上、5天(含)以下 Ⅲ.5天以上、10天(含)以下 Ⅳ.10天以上 3.协理、厂长、公司部门副总经理 Ⅰ.5天(含)以下 Ⅱ.5天以上、10天(含)以下 Ⅲ.10天以上 4.公司总(副总)经理、事业群部门副总经理 部门副总经理 Ⅰ.10天(含)以下 Ⅱ.10天以上 5.事业群总(副总)经理 注:单位中若无相应职位,则跳级由上一级主管核决。 主管牵涉本身之核决事项,至少需上一级裁决 集团 董事会 总裁 * 事业 * * * * * * * * * * * * * * * * * 人事作业权限规定表(三) 附件1-3 人事作业职务权限规定表 核 决 者 呈 核 案件 四、同仁国外出差之核定 1.经理级(含)以下同仁 2.协理级(含)以上同仁 五、法定假日调休 六、境外同仁携眷申请 七、境外同仁眷属探亲申请 八、境外同仁眷属离境报备 九、员工加班 十、员工外出 十一、顾问聘用 1.境内人员 2.境外人员 十二、同仁各类证明文件之核发 十三、年终奖金之核发 十四、境内员工申请入住集团宿舍 科长 处长 经理 协理 事业群 集团执行 集团 总经理 董事会 厂长 总经理 副总裁 总裁 * * * * * 事 * * 各级员工外出均需向上一级主管(最小为处级主管)申请 * 事 * * * * 建立职能权限 XX 服装公司《采购部职务权限表》 经 办 部 门 职务权限 责 任 人 科 长 部 长 常务 副总 资 1 生产物料进货资金计划的申报 金 2 非生产物料采购资金计划的申报 计 计 划 3 供应商的调查、开发计划 4 供应商的季度评审计划 采 □ ○ ○ ◎ 采 □ ○ ◎ 采 □ ◎ 采 □ ◎ 采 1 常备生产物料月进货进度计划 购 2 非常备生产物料的临时采购计划(计划内) 划 计 划 3 非生产物料的采购计划(需求计划内) 4 常备生产物料月进货进度计划的适度调整 计 □ ○ ◎ 计 □ ○ ○ ◎ 计 □ ○ ○ ◎ 计 □ ○ ◎ 供应 商的 开发 1 合格供应商的确认 总 □ ○ 2 供应商的考核 采 □ ◎ 3 供应商的筛选与变更 采 □ ○ 业务 区分 业务内容 备注 总 经 理 ◎ ◎ 什么是定编?  定编在这里包括定员。所谓定编定员 , 就是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 , 对确定的岗位进行各类人员的数量及素质配备。  定编定员是一种科学的用人标准。它要求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方向和规模 , 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 本着精简机构 , 节约用人 , 提高工作 效率的原则 , 规定各类人员必须配备的数量。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各工 作岗位配备什么素质的人员 , 以及配备多少人员。  定编定员的主要特征在于: - 必须在企业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基础上进行; - 必须在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已定的基础上进行; -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即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 不仅要从数量上解决好人力资源的配置,而且还要从质量上确定使用人 员的标准,从素质结构上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  定编定员与岗位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岗位确定过程本身就包括工作量的确定, 也就包括了对基本的上岗人员数量和素质要求的确定。 定编的原则  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进行定编 -企业定编工作,就是要合理地确定各类人员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 系。其依据是计划期内的企业目标业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效率。 - 所谓科学,就是要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规律,做到“精简有效”, 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与同行业标准或条件相同的企业所确立的标准相比 较,要能体现出组织机构精干、用人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特点。 - 所谓合理,就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本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 员工素质,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潜力的可能性来确定定员数。  企业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 正确处理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的比例关系; - 正确处理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内部各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 - 合理安排管理人员与全部员工的比例关系。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 与企业的业务类型、专业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以及其他 一些因素有关。  进行定编工作时,以专家为主,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则 - 定编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它涉及到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方方面面。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具备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经验。 定编的方法 - 劳动效率定编法 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来计算岗位人数的方法。 实际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因此,凡是实行 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岗位,都适合用这种方法。 定编人数 =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 /( 员工劳动定额 * 出勤率 ) 举例来说,某企业每人每年需生产某零件 4651200 只,每个车工的产量定额 为 16 只,年平均出勤率为 95% ,求车工定编人数,计算如下: 定编人数 =4651200( 只 ) / 16( 只 )*(365- 2*52- 10) ( 天 ) * 0. 95 = 1219( 人 ) 由于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两种。上例是产量定额,如 果采用时间定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定编人数 = 生产任务 * 时间定额 /( 工作时间 * 出勤率 ) 。 以上例来说,如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为 05 小时,则可计算如下: 定员人数 = 4651200( 只 )*05( 小时 )/8( 小时 )*(365-2*52-10)( 天 )*0.95 =1219( 人 ) 业务数据分析法  业务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等;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 岗位人数。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 ( 业务数据 / 每人 ) 及企业发展目标, 确定企业短期、中期、长期的员工编制;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将员工数与业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回归分析方程;根据企业短期、中期、长期业务发展目 标数据,确定人员编制。 工作总时数分析法 定编数 = 工作所需总时数 人均有效工作时数 例:业务代表定编方法 城区 郊区 / 县 拜访频 率 每次 目标 拜访时 间 客户 数 每月需销售 小时数 总: 所需人 数 本行业比例法  是指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 在本行业中,由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要求,某一类人员与另一类人员之 间总是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并且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该方法比较适 合各种辅助和支持性岗位定员,如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 比例在服务业一般为 1:100 。  计算公式: M = T * R M = 某类人员总数 T = 服务对象人员总数 R = 定员比例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的方法  这种方法一般是先确定组织机构和各职能科室,明确各项业务分工及职 责范围以后,根据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结合管理人员和工程 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管理人员的定编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 管理人员个人的因素: 本人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受教育程度等; - 工作因素: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和相似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下属工作之间的 关 连程度; - 环境因素: 技术,地点,组织结构等等。 事实上,世界上不同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定编,都没有一个定数,都是 根据自己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来的。 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西方企业流行的定编方法,它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 数,而不是对某一部门内的某一岗位的具体人数做硬性的规定。部门负责 人对本部门的业务目标和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得批准的预算范 围内,自行决定各岗位的具体人数。由于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并且是 与产出密切相关的,因此,预算控制对企业各部门人数的扩展有着严格地 约束。 $ 总公司预算 $ $ 岗位及人数 部门预算 $ 岗位及人数 $ $岗位及人数 部门预算 $岗位及人数 业务流程分析法  根据岗位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单个员工单位时间工作量如单位 时间产品、单位时间处理业务等;  根据业务流程衔接,结合上一步骤的分析结果,确定各岗位编制 人员比例;  根据企业总的业务目标,确定单位时间流程中总工作量,从而确 定各岗位人员编制。  例如,每 5 个客户主管必须配备 1 个客户经理进行指导、监督、 协调和管理。 管理层、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  通过管理层访谈获得以下信息: – 下属员工工作量、流程的饱满性,员工编制调整建议; – 预测其下属员工一定期限之后的流向:提升 ( 部门内和跨部 门提升 ) 、轮岗、离职 ( 自愿和非自愿 ), 统计各部门一定期 限之后的员工数目。  通过专家访谈获取以下信息: – 国内银行业,国外银行业各种岗位类型人员结构信息 ( 包括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等信息 ) 。 人员编制最后确定  在各种方法中,按效率定编定员是基本的办法。在实践工作中,通 常是将各种办法结合起来,参照行业最佳案例来制定本企业的岗位 人数。  由于各企业的情况差别和情况的不断变化,很难会有一个所谓“绝 对正确、完全适用和一成不变”的编制,它主要还是服从于企业的 总体目标要求,在不断的变化中调整,是个动态的过程。  定岗定编的硬约束是成本投入。企业的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 的。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岗位和人数的有限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力资源管理要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本投入 获得最佳的岗位和人数的组合。 岗位评估与薪酬激励 为什么而支付薪酬 3P-M 职位( POSITION ) 工作绩效表现 ( PERFORMANCE ) 市场( MARKET ) 人( PEOPLE ) 薪酬是为员工对企业所做出的价 值贡献所相应作出的一种经济性 回报。体现员工对企业所做出的 价值贡献(包括过去、现在和将 来)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个是 所在职位承担的责任,一个是本 人对于所在职位而言,所具有的 能力水平,另一个是最后在所在 职位上的工作绩效表现。 薪酬通常还要考虑外部竞争力, 要与市场上同行业、同专业的类 同职位进行比较,所以还要考虑 市场因素。 薪资管理的原则  公平性:内部公平、外部公平  激励性 某企业职务等级工资薪点表 职等 职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 500 520 540 560 580 600 620 640 660 680 700 720 740 760 780 800 820 840 860 880 900 920 940 960 980 1000 1020 1040 1060 1080 二 600 640 680 720 760 800 840 880 920 960 1000 1040 1080 1120 1160 1200 1240 1280 1320 1360 1400 1440 1480 1520 1560 1600 1640 1680 1720 1760 三 800 860 920 980 1040 1100 1160 1220 1280 1340 1400 1460 1520 1580 1640 1700 1760 1820 1880 1940 2000 2060 2120 2180 2240 2300 2360 2420 2480 2540 四 五 六 七 八 1100 1500 2000 2650 3450 1180 1600 2130 2810 3650 1260 1700 2260 2970 3850 1340 1800 2390 3130 4050 1420 1900 2520 3290 4250 1500 2000 2650 3450 4450 1580 2100 2780 3610 4650 1660 2200 2910 3770 4850 1740 2300 3040 3930 5050 1820 2400 3170 4090 5250 1900 2500 3300 4250 5450 1980 2600 3430 4410 5650 2060 2700 3560 4570 5850 2140 2800 3690 4730 6050 2220 2900 3820 4890 6250 2300 3000 3950 5050 6450 2380 3100 4080 5210 6650 2460 3200 4210 5370 6850 2540 3300 4340 5530 7050 2620 3400 4470 5690 7250 2700 3500 4600 5850 7450 2780 3600 4730 6010 7650 2860 3700 4860 6170 7850 2940 3800 4990 6330 8050 3020 3900 5120 6490 8250 3100 4000 5250 6650 8450 3180 4100 5380 6810 8650 3260 4200 5510 6970 8850 3340 4300 5640 7130 9050 3420 4400 5770 7290 9250 九 4450 4690 4930 5170 5410 5650 5890 6130 6370 6610 6850 7090 7330 7570 7810 8050 8290 8530 8770 9010 9250 9490 9730 9970 10210 10450 10690 10930 11170 11410 十 5650 5950 6250 6550 6850 7150 7450 7750 8050 8350 8650 8950 9250 9550 9850 10150 10450 10750 11050 11350 11650 11950 12250 12550 12850 13150 13450 13750 14050 14350 28.7 薪资重叠 卓越段 行情段 演练 请设计该公 司的薪酬结 构 职位等级 12 11 10 9 8 7 管理系列 行政系 列 技术系 列 销售系列 总裁       总裁助理       研发总监       营销总经理       昊宇总经理       财务总监   工程总 工   人事总监   高工 2 销售公司经 理   国贸部经理 职位 等级 管理系列 行政系列 技术系 列 销售系列 销售内勤 主管 售后管理 工程师 1 高级销售代 表   总裁秘书     行政主管 成本会计 助工 中级销售代 表   工程管理         采购员 技术员 初级销售代 表       网络管理       高工 1     电子商务     工程经理         行政助理     管理部经理         帐务     技术部经理         储运员     生产部经理   工程师 3 区域销售主 管2   销售内勤       物流帐务     物流经理       品控经理         质检员     工程师 2 区域销售主 管1   出纳     财务主管 计划管 理   文员     人事主管         仓管员     帐务主管         前台     6 5 4 3 2 1 基本薪资——薪资段 125% 110% 100% 90% 卓越 薪资段 行情 薪资段 对持续的高绩效(技 能)或高潜力提供更 高的薪资增长和市场 中最高的报酬 市场中相关的领先企 业支付给类似工作的 薪资范围 工作分析 获得工作事实的程度 工作说明书 说明工作的职务 、责任和条件 工作规范 说明适任该项工 作之人员素质 岗位评估 使用预定的制度,研 究工作说明书和工作 规范,以决定每一工 作的价值 决定薪资 根据确定的政策或幅 度,决定各项工作的 薪率 岗位评估 (Job evaluation) 的定义 一种系统的方法决定 1. 岗位的价值 ( 相对於其他的岗位 ) 2. 岗位的薪酬 3. 组织的岗位金字塔层级 4. 岗位相对应的薪资结构       岗位评估的意义 (一)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 岗位评估作为确定薪资结构的一个有效的 支持性工具,可以清楚地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岗位评估是在工作分析的基 础上,按照一定的客观衡量标准,对岗位的责任、能力要求、努力程度与工作 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定量的评价。 (二)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 岗位评估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公正、平等 的工资结构,使员工在工作中体现的能力、绩效与辛苦程度可以在收入上得到 相应的回报。 岗位评估的原则 进行岗位评估时,必须贯彻如下的一些基本原则: 1 、就事原则 岗位评估针对的是工作的岗位而不是目前在这个岗 位上工作的人。 2 、一致性原则 所有岗位必须通过同一套评价因素进行评估。 3 、完备性原则 岗位评估因素定义与分级表上的各项因素,彼此 间是相互独立的,各项因素都有其各自的评价范围,这些范围彼此间 是没有重叠且没有遗漏的。 4 、针对性原则 评分因素应尽可能结合企业实际,这需要成立项 目小组,并在实际打分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项目组根据该企 业的实际情况,对岗位评估因素定义与分级表的各类因素的权重和各 个因素的定义进行协商讨论,尽可能切合实际。 5 、独立性原则 参加对岗位进行评估的小组成员必须独立地对各 个岗位进行评价,专家小组的成员之间不应该互相串联,协商打分。 6 、保密原则 由于薪酬设计的极度敏感性,岗位评估的工作程序 及评价结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该是处于保密状态。当然,在完成整个 薪酬制度的设计之后,岗位的分布应该公开,使全体员工都了解到自 己的岗位在公司的位置。 工作评估的方法  非分析法  排列法  分类法  分析法 评分法  要素分析法  排 列 法 定义:将所有岗位按重要性排列出来, 然后将它们分级;  步聚:岗位 确定标杆 按重要性排  序确定等级 优点:简单  缺点:对评估人员要求高 不够客观  分类法(等级描述 法)     定义:通过将每个岗位与等级说明进行比较, 并将它们纳入已经制订的等级结 构 中去。 步骤:建立等级 等级描述 岗 位分 类 确定等级 优点:简单、灵活性 缺点:对于大企业难作等级描述,易出现主观判断。 要素分析法 先设定评估因素(也称报酬因素 compensable factors ),每项工作依照 它在各项因素上所评估的等级,计算出 一个点数,将该工作在所有报酬因素上 的点数相加后即得到该工作的积分,据 此决定工作的价值。 要素分析法步骤 决定报酬因素和亚因素  就每个因素定出级数,并且以分数表示 各级数的水平  评价每项工作在各因素上的级数  将工作在各级数所得到的分数相加以计 算其总分  把点数转换为薪资水准  职位三因素  知能:为达到该职位所要求的绩效标准而应 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 解决问题能力:当在职人应用知能去完成 工作时所需的思维之复杂程度,如分析能力、 估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  职责:即对于某一行动以及该行动之后所需 负责的程度。或者说该职位对个人或程度的 控制及指导程度、影响范围及如何影响。 工作评价一般过程——职员工作评估 A 工作的工作说明书 评估者了解 A 工作 根据因素评估 A 工作 因素 1 分数 水平 1 5 水平 2 10 水平 3 √ 15 水平 4 20 水平 5 25 分数 15 比重 X1.5 因素 2 分 数 水平 1 5 水平 2 10 水平 3 15 水平 4 √ 20 水平 5 25 15 20 X2 因素 3 分 数 水平 1 5 水平 2 √ 10 水平 3 15 水平 4 20 水平 5 25 X1 10 X1 公式 得分 22.5 30 总分 =82.5 20 10 因素 4 分 数 水平 1 5 水平 2 10 水平 3 √ 15 水平 4 20 水平 5 25 分数 100 职级 将分数化成工作 工作职级 81 80 1 61 60 2 40 41 3 21 4 工作 A 属于工作职级 1 钩 将工作等级与薪资挂 例如 工作职级 汽车 工资 1 每年最多 6 万 有 2 每年最多 5 万 无 3 每年最多 4 万 无 4 每年最多 3 万 无 5 每年最多 2 万 无 练习:请标明下面所列的各项中,哪一项与岗位评估有 关,哪一项与岗位评估无关。 11 .需要经常和供应商接触 1 .工作者本人的学历水平 2 .工作者目前的工资 12 .必须有 5 年的相关经验 3 .工作条件(温度、灰尘) 13 .工作遵循固定的方法 4 .主管上司不在当地 5 .工作需要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 14 .工作者有很高的潜力 6 .向工作者报告的人数 15 .工作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7 .工作者以前曾经为 P&G 公司工 16 .工作者是个很难对付的人 作 8 .工作者会说中文和英文 17 .工作者的工作量 9 .工作需要负责保管保险箱里的钱 18 .作此工作需要的人数 10 .工作责任中包括处理机密资料 19 .工作者有广泛的社会接触 20 .工作需要经常出差 岗位评估具体操作步骤 2 、设计评价 1 、选择岗 因素指标 位评价方法 及权重 3 、组建 评价小组  岗位评估 采用国际 选择成员时充 方法的选 择关系到 岗位评估 最终结果 4 、培训 小组成员并 进行试打分 所有成员 进行一次 通用的评 分地考虑 1 、 是否一贯公正 介绍性的 价标准, 客观地看问题;岗位评估 针对公司 2 、成员对整个 培训并在 的实际情 的情况有一个 培训后进 况与价值 较为全面的了 行试打分 导向,确 解; 3 、在群 以发现问 定评价因 众中有一定的 题,进行 素及分值,影响力; 4 、 前馈控制 并对部分 从小组整体的 因素进行 构成上应来自 不同工作性质 了修改 和职能的人员 5 、正式 打分 进行封 闭式的 打分, 并进行 数据录 入和分 析工作 6 、重新打分 重打分的对象 是总分排序明 显不合理的岗 位和小组成员 意见明显不一 致的因素。 岗位评估流程 岗位盘点,列出岗位名称目 录 准 备 阶 段 工作分析,完成岗位说 明书 组建评价小组 评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确定评价表的因素和次因素设计和权重分配 选择标杆岗位 培 训 阶 对评价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并对标杆 段 岗位进行试打分,并分析其结果 评价小组成员共同确定对结果的评判标准 对组员进行培训 以部门为单位依次对各部门内的岗位进行评价 评 价 阶 段 评价小组 进行评价 在对各部门进行评价前,介绍各岗位的 基本情况 对该部门内的岗位进行评价 对已经进行评价的岗位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 讨论 对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完成一个部门后,对该部门的各岗位评估结果进行排序 进行下一个部门的评价 总 结 阶 段 完成所有的岗位评估后,对全部岗位进行排序 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岗位重新进行评价 完成所有的岗位评估工作 产生评价结果 例一 某企业岗位评估要素总表(一) 主要素 1 责任因素 2 知识技能 因素 次要素 分数 1 级 2 级 3 级 4级 5级 1 . 1 风险控制责任 0 20 40 60 80 1 . 2 成本 / 费用控制责任 0 15 30 45 60 1 . 3 指导监督责任 0 15 30 45 60 1 . 4 内部协调责任 0 10 20 40 60 1 . 5 外部协调责任 0 10 20 40 1 . 6 工作结果责任 0 14 28 42 55 1 . 7 组织人事责任 0 10 20 30 40 1 . 8 法律上的责任 0 15 30 45 1 . 9 决策的层次 5 10 20 30 40 2 . 1 最低学历要求 0 5 10 15 20 2 . 2 知识多样性 7 14 22 30 2 . 3 熟练期 4 8 12 16 2 . 4 工作复杂性 10 20 30 40 20 某企业岗位评估要素总表(二) 主要素 次要素 分数 1级 2级 2 . 5 管理能力 2 知识技能 2 . 6 工作的灵活性 因素 2 . 7 文字运用能力 3 努力程 度因素 3 级 4级 5 15 25 40 0 13 26 40 10 15 20 30 2 . 8 数学知识 5 10 15 30 2 . 9 综合能力 10 20 30 40 3 . 1 工作压力 10 20 30 40 3 . 2 精力集中程度 6 12 18 24 3 . 3 体力要求 0 6 12 20 3 . 4 创新与开拓 0 10 20 40 3 . 5 工作紧张程度 10 20 30 40 3 . 6 工作均衡性 7 14 21 30 0 5 10 15 7 14 21 30 0 6 12 18 10 20 30 4 . 1 职业病 4 工作环境 4 . 2 工作时间特征 因素 4 . 3 环境舒适性 4 . 4 危险性 0 5级 30 25 (要素定义见附件) 评分法“技术”要素的级数(例) 级数 素 次要 (分数) 1 2 等 级 3 4 5 60 80 75 100 算术级数 受教育程度 经 验 15 20 30 40 45 60 几何级数 受教育程度 经 验 15 25 30 50 60 120 240 100 200 400 不规则 级 受教育程度 15 20 30 45 75 在评定职位等级时,可以采取以下国际标准做法(麦肯锡) 供参考 10 分意味着 评级标准 A: 专业知识 B: 营运知识 C: 领导责任 描述 (1-10 分 ) 管理职 专业和技术职  衡量工作所需特定 领域的专业知识  具有最高级的技 术资质  在该领域具有最 高级资质或技能  衡量工作所需具备 的公司所属产业的 营运知识 衡量领导及领导他 人所需担负的责任  深刻了解拥有多 个业务单元的集 团的运作 领导拥有多个业 务单元的集团  深刻了解一个大型 工程项目的操作流 程 领导跨专业的工 程技术人员    权重 15% 15% 15% D: 解决问题 复杂程度  衡量数据分析及问 题判断所需的能力  解决的问题影响 到整个集团  参与大规模、多 阶段的项目 15% E: 对营运的 影响程度  衡量职位对营运效 益所需承担的责任  影响集团是赢利 还是亏损  影响项目技术上 的成功与失败 15% F: 对营运的 影响范围  衡量职位对营运效 益影响的范围  影响整个集团的 回报  影响多个广为人 知的项目 15% G: 人际关系 困难度 衡量职位所需管理的 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 管理内部、外部、 利益经常冲突的关系 管理与管理层和技 术人员的关系 10% 例二 教育程度 本因素在衡量该职位所需之学校教育程度或同等学历: 1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2 .高中高职、中专、中技或同等学历 3 .专科毕业(含二、三、五专)或同等学历 4 .专科毕业,所修科系直接或间接与该职位工作性 质相同 5 .研究生以上学历,所修科系直接或间接与该职位 工作性质相关   工作经验 本因素在衡量该职位所需要相关工作经验,计算时并 非以现行人员之工作年资为标准,而系考虑欲适任本 工作所需之相关工作经验年资 1 .一年以下 2 .一 ~ 二年 3 .二 ~ 三年 4 .三 ~ 四年 5 .四 ~ 五年 6 .五 ~ 六年 7 .六 ~ 八年 8 .八 ~ 十年 9 .十 ~ 十二年 工作自主性 本因素在衡量该职位在应付变迁、克服困难、以完成工作时,所 需之独立性,适应性与积极性。 1. 在直接的监督下,完成例行与简单的工作,很少做决定,只有 极少程度的独立行动与自主权。 2. 在详细指令下,完成多种的重覆性工作,需受监督,但在其例 行工作范围内可有少许自主决定权。 3. 依据既定之标准程序与方法,在不同状况下,完成有变化但常 重复的工作,有相当数量的状况被要求独立作业。受中度监督。 4. 在某一完整界定的范围内,完成一系列的工作,有标准程序可 遵循,但绝大部分的变动状况被要求独立自主行动。受轻度监督。 5. 在某一功能范围内,面对经常变动的状况下,独立解决困难问 题,上级指示仅包含交付任务,并讨论解决方针。 6. 在某一功能范围内,面对持续变化的状况,完全独立自主完成 工作解决问题,除交付未来新方向不受任何监督,上级指示亦仅为 大原则。 成本责任 本因素在衡量个人或主管在做决定时,所需成本意职及影响公司成本的 程度,包含、物料、产品经济性、设备、员工薪资,一般管理费用等在 各程度中( a )用以衡量个人( b )用以衡量主管。 1 .( a )其个人所做之决定判断,对成本几乎没有影响,可能的影响大 概只有个人薪资及工作加班。 ( b )轻微的成本责任,仅管理一个几个人或很少机器设备的小组, 而此小组仅在已设定的工作负荷与限制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下运作,对降 低与控制成本的影响也

143 页 514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管理”北大内部培训课件-员工福利管理

“薪酬管理”北大内部培训课件-员工福利管理

员工福利管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在准确理解员工福利概念的基础上, 明确员工福利的构成,掌握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方法,了 解员工福利管理方式的创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 员工福利管理 本章要点 1 员工福利概述 2 员工福利的构成 3 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4 组织福利管理方式的创新 一、员工福利概述 1 )员工福利的概念 ( 1 )美国商会和社会保障署的定义 美国商会的解释,它认为员工福利计划是相对 于直接津贴以外的任何形式津贴而言。包括:员 工安全所需的健康保险、失业保险、丧失工作能 力的收入保险和失业津贴等;养老金和其他承诺 的给付、医疗保险等;上班中非生产时间的给付, 包括在休息时间、外出时间、准备时间的照付工 资;未工作时间的给付,包括带薪休假和放弃休 假的特别奖金、假日照付工资、带薪病假等。 一、员工福利概述 1 )员工福利的概念 ( 1 )美国商会和社会保障署的定义 美国社会保障署的定义。它认为员工福利计划是由雇主和员工 单方面或共同赞助创立的任何形态的给付措施,必须有雇佣关 系,并且不是政府直接承保和给付。一般而言,其目的在于使 用一个有秩序、预定模式的措施,以提供因死亡、意外、疾病、 退休或失业等正常所得中止期间收入之持续和由于生病和伤害 通常面临的特殊费用之补偿。由此可见,美国社会保障署对于 员工福利计划的内容只限于私人对死亡、意外、疾病、退休或 失业所提供的经济安全保障,而带薪休假、工作期间的休息等 项目则不属于此,同时也不包括国家的老年、遗属保险、工作 能力丧失的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一、员工福利概述 1 )员工福利的概念 ( 2 )我国学者对于员工福利界定主要有两种:  李建新认为,对雇员而言,福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福利包括三个层 次:  作为一个合法的国家公民,有权享受政府提供的文化、教育、卫生、社 会保障等公共福利和服务;  作为组织的成员,可以享受组织兴办的各种集体福利;  还可以享受到工资收入以外的,组织为雇员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的实物 和服务等福利形式。  李怀康等人认为,用以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公益性事业和所采取的一 切措施均可称为福利……从享受的范围、水平和举办者的地位来分,福利事 业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 最高层次是在全国范围内以全体居民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称作国家福 利;  第二层次是在一定行政区域或区域内以该地区居民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 一般是由当地政府举办的,称作地方福利;  而职工福利则属于第三层次的福利事业,它是各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等单 位通过建立集体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补贴制度等方式贴补本单位(或本 系统)职工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集体消费以及共同性需要或特殊生活困难 而举办的公益性事业。 一、员工福利概述 ( 3 )员工福利的特点。我们将员工福利的特点总结如下:       员工福利是组织用以改善雇员家庭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 一种辅助性措施和公益事业。 员工福利具有均等性。这种均等性表现在履行了劳动义 务的本组织员工均有享受各种组织福利的平等权力。 员工福利的给付形式多样,包括现金、实物、带薪休假 以及各种服务,而且可以采用多种组合方式。 福利,无论是实物支付还是延期支付,通常都有类似固 定成本的特点,。 受国家强制力的约束。 福利已经发展为薪酬结构中一种制度化的项目。 一、员工福利概述 2 )员工福利的作用 员工福利有利于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 福利作为吸引和保留特殊员工的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福利计划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文化,强化员工的忠诚感 福利计划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 提高企业成本支出的有效性,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 可以享受集体购买的优惠或规模经济效应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1 、法定福利 1 )法定福利的概念及构成 法定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 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 法定休假 社会保险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2 )社会保险 ( 1 )社会保险制度的概念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的,旨在 保障劳动者在遭遇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 及死亡等风险和事故,暂时或永久性的失去劳动能 力或劳动机会,从而全面或部分丧失生活来源的情 况下,能够享受国家或社会给予的物质帮助,维持 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 2 )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 强制性 社会保障 制度特点 保障性 公益性 普遍性 互济性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 3 )社会保险的类型。 根据各国的情况和我国的相关规定,社会保险主要有以下几 种类型: ① 养老保险。 a) 养老保险的概念。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 员依法建立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当劳动者或社会成员达到 法定退休年龄时,由社会提供养老金,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 会保障制度。 b) 养老保险的类型。以下是各国目前施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 普遍保障模式。也叫全民平均津贴。这是在英国、北欧国家 及英联邦国家普遍使用的养老金计划。其特点:一是无论个 人的收入和工作经历由什么差别,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均可 领到相同的养老金;二是它的覆盖面通常十分广泛,即包括 本国全体公民,有时也包括居住在该国一定年限的外侨(如 瑞典、丹麦等);三是养老保险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税收, 尽管在少数国家,政府要求公民缴纳少量的社会保险费或税。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 收入关联模式,又叫投保自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这是一种 由社会共同负担,社会共享的保险模式。它规定:每一个劳 动者和未在职的普通公民都属于社会保险的参加者和受保对 象;在职的组织员工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 险费,不在职的社会成员也必须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 养老保险费,作为参加养老保险所履行的义务,才有资格享 受社会保险;同时还规定:企业也必须按企业工资总额的一 定比例定期缴纳保险费。在这种养老金计划下,缴费和养老 金的多少与个人的工资水平直接关联。  强制储蓄养老金计划,又叫自我保障模式。这种保险制度下 的保险基金来自企业和劳动者两个方面,国家不进行投保资 助,仅仅给予一定的政策性优惠。它是通过建立个人账户的 方式,由组织与个人共同出资,逐渐积累养老金基金。当劳 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时,将个人账户储存的基金、利息和其他 投资收入发还给账户本人作为养老基金。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是根据 1997 年国 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组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 定》建立起来的。该《决定》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从三个方面统一了组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一,统一组织和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组织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组 织工资总额的 20% ,具体比例由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 定;个人缴费比例 1997 年不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 4% ,以后每两年提 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 8% 。  第二,统一个人账户的规模。按本人缴费工资的 11% 为每个职工建立 基本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门从组 织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组织划入的部分应降至 3% 。  第三,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 户养老金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 (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20%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 账户储存额除以 120 。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 ② 医疗保险  医疗保险的概念 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 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由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用人 单位和个人集资(缴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 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社会保险 制度。 狭义的医疗保险只负担医疗费用的补偿; 广义的医疗保险,则除了补偿医疗费用以外,还包括用于预防和 维持健康的费用。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属于狭义的概念,即只按规定负责补偿 医疗费用的开支。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在国务院于 1998 年颁发《关于建立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后,我国形成了新时期职工医疗保险 制度的基本构架。新制度中与组织有关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 第一,确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 共同分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 第二,确定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统筹层次和缴费比例。基本医 疗保险适用于一切城镇用人单位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市级 为统筹层次,确有困难的也可以以县为统筹单位;缴费比例的分配:用 人单位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 6% 左右,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 的 2% 。  第三,明确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的各自来源和使用范 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保 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 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③ 失业保险  失业保险的概念。失业保险是国家以立法形式,集中建立失业保 险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收入的劳动者在一定期间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是为遭遇失业风险、收入暂 时中断的失业者设置的一道安全网。它的覆盖范围通常包括社会 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劳动者。 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目前的执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是根 据 1999 年国务院颁发的《失业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  第一,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是所有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失业职工, 即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 以及其他城镇企业的职工。  第二,失业保险基金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单位按照本单位工 资总额的 2% 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 1% 缴纳 失业保险费。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 第三,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包括: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 间的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接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的补 贴等。  第四,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和本人已按规 定缴费满一年的;非自愿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 第五,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缴费时间长短来确定,最长为 24 个 月;最短为 12 个月。其中累计缴费时间满 1 年不足 5 年的,给付期最 长为 12 个月;满 5 年不满 10 年的,给付期最长为 18 个月; 10 年以 上的,给付期最长为 24 个月。对连续工作满一年的农民合同工,根据其 工作时间长短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  第六,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第七,由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失业保险的管理工作。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④ 工伤保险  工伤保险的概念。工伤保险是国家立法建立的,对在经济活 动中因工伤致残,或因从事有损健康的工作患职业病而丧失 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以及对职工因工伤死亡后无生活来源的 遗属提供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  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工伤保险制度中,普遍实 行“补偿不究过失原则”或“无责任补偿原则”。根据该原 则,劳动者在负伤后,不管过失在谁,均可获得收入补贴。 另外,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不同的是,工伤保 险费只是由企业或雇主缴纳,雇员个人不缴纳。  国务院于 2003 年 4 月 16 日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自 200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说明工伤保险已经从部委的规 章上升到国务院法规的高度,工伤保险正式纳入法律体系。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⑤ 生育保险  生育保险的基本概念。生育保险是国家立法,筹集保险基金, 对生育子女期间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妇女给予一定的经 济补偿、医疗服务和生育休假福利的社会保险制度。  生育保险的基本内容。生育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  产假。给予生育妇女职工不在工作岗位的时间期限,通常是 产前和分娩后的一段时间。  生育津贴。在法定的生育休假(产假)期间,对生育者的工 资收入损失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 生育医疗服务。生育保险承担与生育有关的医疗服务费用, 从女职工怀孕到产后享受一系列的医疗保健和治疗服务,如 产前检查、新生儿保健、产褥期保健等。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3 )法定休假 法定休假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员工应该享有的休 假时间。我国《劳动法》规定员工享有的休假待遇包括六个 基本方面:  劳动者每日休息时间;  每个工作日内的劳动者的工间、用膳、休息时间;  每周休息时间;  法定节假日放假时间;  带薪年休假休息;  特殊情况下的休息,如探亲、病假休息等;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2 、非法定福利(自定福利) 组织自定福利是指组织自主建立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 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属提 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 收入保 障计划 健康保 健计划 员工服 务计划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1 )收入保障计划 收入保障计划,主要是指设计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现期收 入(利润分享和员工持股计划)或未来收入(企业年金、团 体人寿保险)水平的福利计划。 ( 1 ) 企业年金。也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私人养老金、职业 年金计划等,是企业或行业自主发起的员工养老金制度。它 作为老年收入(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一个补充来源, 已经成为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而对于企业来说, 它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延期支付的工资收入。企业年金一般由雇主缴费,或 者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建立保险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和运营 作为退休雇员的补充养老收入。国家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年金 计划,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金。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 2 )人寿保险计划。这是一种由雇主为雇员提供的保险福利项目,是市场 经济国家比较常见的一种组织福利形式。团体人寿保险的好处是,由于 参加的人多,相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相同的保险产 品。 ( 3 )住房援助计划。住房援助计划包括住房贷款利息给付计划和住房补贴。 前者是针对购房员工而言的,指组织根据其内部薪酬级别及职务级别来 确定每个人的贷款额度,在向银行贷款的规定额度和规定年限内,贷款 部分的利息由组织逐月支付,也就是说,员工的服务时间越长,所获利 息给付越多;后者则指无论员工购房与否,每月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向 员工支付一定额度的现金,作为员工住房费用的补贴。 在我国,主要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雇主和员工都要按照员工工 资的一定比例( 5%—12 %)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入职工的公积金账户。 职工在购买住房的时候,可以使用公积金。没动用的公积金,或公积金 账户有剩余资金的,在员工退休的时候按规定返还给职工。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2 )健康保健计划(商业健康保险)  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范围和程度的有限性,客观上为组织建 立补充医疗保险留下了空间。发达国家常见的健康保险计划 有三种形式:一是参加商业保险;二是参加健康保险组织; 三是参加某个项目的保险。  我国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局限,也有一些企业 为职工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计划。这些计划基本上都是针对 基本医疗保险费支付封顶线(社会平均工资的四倍)设计的 补充保险计划,支付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开支。典型的有 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补充保险;工会组织主办的补充保险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办的补充保险等。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3 )员工服务计划 ( 1 )员工服务计划的概念。这是一种组织为员工提供的、旨 在帮助员工克服生活困难和支持员工事业发展的直接服务的 福利形式。 ( 2 )员工服务计划的主要类型。员工服务计划主要包括以下 类型: ① 雇员援助计划(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 EAPs )。这是一种治疗性福利措施,针对员工酗酒、赌博、 吸毒、家庭暴力或其他疾病造成的心理压抑等问题提供咨询 和帮助的服务计划。 ② 员工咨询计划。雇主从一个组织中为其雇员购买一揽子咨 询时间,可由雇员匿名使用。雇员在那里可以得到的服务范 围包括:家庭冲突问题的解决、丧亲之痛的缓解、职业生涯 咨询、法律咨询以及退休咨询等等。 二、 员工福利的构成 ③ 教育援助计划。这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或培训手段提高员工 素质和能力的福利计划,分为内部援助计划和外部援助计划。 内部援助计划主要是在组织内部进行培训,开设一些课程, 一些有能力的企业甚至开办自己的大学,如摩托罗拉。外部 援助计划是对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如大学或其他培训组织 接受培训的员工的学费进行适当补偿的福利。 ④ 家庭援助计划。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实施、老龄 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我国特有的、老人养护以家庭为主的传 统文化背景条件下,我国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的家庭看护问题 日益影响着员工对组织的投入程度,组织不得不将帮助员工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看护问题纳入组织福利构建考虑的项 目之内。 三、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企业管理理念 1 、员工福利的设计 影 响 员 工 福 利 设 计 的 主 要 因 素 组 织 内 部 环 境 组织薪酬策略 员工工资水平 员工年龄文化构成 工作压力和紧张 程度 国家法律法规 组 织 外 部 环 境 政府工资调控政策 税收政策 市场工资水平 劳动力供给状况 外部竞争压力 工会的态度与力量 三、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1 )组织外部环境 在福利设计时,设计员需要考虑以下源自于组织外部的主要影 响因素:  ( 1 ) 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法律文件和 行政法规。  ( 2 )政府的工资调控政策。  ( 3 )市场工资水平和所得税制度。  ( 4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外部竞争压力。  ( 5 )工会的态度和力量。 三、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2 )组织的内部环境 从组织内部环境来看,设计福利项目时应主要关注以下几 个方面: ( 1 )组织管理理念。 ( 2 )组织的薪酬策略。组织的薪酬策略主要体现在薪酬水平 定位和薪酬结构选择两个方面。 ( 3 )员工的工资水平。员工的工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他们对福利的认可程度和对福利内容的接受程度。。 ( 4 )员工结构。员工的结构不同会导致其需求差生较大的差 异。员工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家 庭背景结构等。 ( 5 )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员工福利有释放工作压力, 缓解紧张情绪的功能。工作压力越大,紧张程度越高,员工 就更需要福利,福利的作用也就越明显。 三、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3 )员工福利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 ( 1 )员工福利项目的成本  员工福利的支出包括:员工培训费用;发给和用于员工生活 福利费用和调剂员工工作生活的文体费用;社会保险和补充 保险费用。  员工的福利成本可以分为:组织为福利直接缴纳的费用;组 织直接支付给员工的福利开支;组织为员工提供福利设施和 举办福利活动的开支;员工享受福利而对组织产生工作有影 响的损失,以及员工福利管理的开支。 三、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 2 )员工福利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 ① 享受对象的确定。福利提供给哪些人员,才能与制度设 计的目标吻合,是组织必须考虑的,这是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 ② 员工分担福利支出。  ③ 实行弹性福利计划,又称之为自助式福利计划。它是指 组织赋予员工在组织选定的基本框架内,自主选择福利项目 的一种福利提供方式。  ④ 规定福利支付的上限。组织应该通过一个适当的方式让 员工知道,福利是有限度的。  ⑤ 管理成本控制。由组织自行管理的福利项目,要尽可能 在福利手册中详细介绍,让员工了解组织的福利计划。这样 既有助于福利沟通,又可以提高福利管理效率。 三、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2 员工福利的管理 1 )员工福利管理的概念 员工福利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员工福利按照预定的轨道发展 实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各种管理措施和手段对 员工福利的发展过程和路径进行控制或调整的活动。 广义的员工福利管理是对员工福利从产生到发展整个过程进行全方 位的管理。包括:员工福利发展的各个阶段即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 从不成熟阶段到成熟阶段;员工福利管理所涉及的各种资源的配备和 制度的建设,以及各种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运用等。狭义的员工福利管 理是指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中长期的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三、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2 )员工福利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平等性 激励性 经济性 透明性 动态性 三、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3 )员工福利管理的内容 方案制定 财务预算 管理机构 调整变动 人员配备 成本控制 效果评估 四、 组织福利管理方式的创新 1 )福利管理创新的基本动因 对福利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使 得福利开支在组织中的比例不断升高 组织福利管理中出现 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福利管理 创新的基 本动因 四、 组织福利管理方式的创新 2 )福利管理创新的特点 员工福利项目的设计 与开发逐渐成为组织 福利管理的核心任务 越来越重视对员工多 层次需求的满足 越来越重视对员工 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越来越重视开发性福利项目 四、 组织福利管理方式的创新 3 )管理方式的创新 “ 一揽子”薪酬 福利计划 A B 自助式福利管理方 式 D 组织和员工“双 赢”的福利项目 管理方式创新 “ 低成本、高收 益”的福利项目 C 本章小结 本章中,我们讨论了员工福利的概念、员 工福利的构成、员工福利的设计与管理以 及组织员工福利管理的创新。 复习思考题 ? 如何理解组织福利管理也是组织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 方面? 组织为什么会为员工 提供福利计划? 福利是否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组织在设计员工福利 计划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39 页 376 浏览
立即下载
【管理培训】薪酬福利管理(精品资料,全面解读)

【管理培训】薪酬福利管理(精品资料,全面解读)

薪酬福利管理 HRM 管理员、助理 HRM 管理师 1 本章培训重点(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  薪酬的基本理论  薪酬福利制度  薪酬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 薪酬制度的制定  工资管理  岗位评价的方法  薪酬调查  工资奖金调整  福利管理  福利总额预算计划  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核算 2 本章培训重点(人力资源管理员)  企业薪酬管理  企业薪酬管理基本程序  企业员工薪酬统计  薪酬管理的基本信息  工作岗位评价  薪酬福利调整信息  薪酬福利计算  社会保险  社会保险缴费办法  建立薪酬、福利与保险台帐 3 第一部分 薪酬的基础知识 4 薪酬的本质  企业根据员工劳动合同的规定,对员工为企业所提供的劳 动,包括时间、体力、知识、技能和工作表现等而支付员 工的相应报酬。 ( P243 )  作为个人劳动的回报而得到的各种类型的酬劳(货币报酬 和实物报酬)。本章涉及的薪酬主要实货币报酬。  薪酬实质是一种交易和交换。  劳动力的价格 5 薪酬的构成 经济报偿 直接 经济 报偿 间接 经济 报偿 非经济报偿 来自于 工作的 非经济 报偿 来自于 工作 环境的 非经济 报偿 6 薪酬基本理论:薪酬管理的原则 1. 公平性 ( 1 )内部公平 ( 2 )外部公平 ( 3 )个人公平感 ( 4 )相关原则 1 )指导原则与明确的规范 2 )制度的民主性与透明度 3 )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条件 SCU/ZLX 7 薪酬基本理论:薪酬管理的原则 2. 竞争性 ( 1 )对外部的吸引力 ( 2 )内部的竞争力 3. 激励性 ( 1 )适当拉开层级差距 ( 2 )保证体现按效益(贡献)分配 4. 绩效性 ( 1 )员工绩效水平与奖酬水平的关联度 ( 2 )员工绩效质量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激励科技开发人 SCU/ZLX 员) 8 薪酬基本理论:薪酬管理的原则 5. 合法性 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经济补偿金 SCU/ZLX 9 企 业 工 资 制 度 类 型 ( P86 ) 1. 能力工资制:依据为员工的工作能力与潜力 ( 1 )技术等级工资制 ( 2 )能力资格工资制 ( 3 )职能工资 2. 工作工资制:依据为所担任的职务 / 岗位的重要程度 ( 1 )职务工资制 ( 2 )岗位工资制 SCU/ZLX 10 企 业 工 资 制 度 类 型 ( P86 ) 3. 结构 / 组合工资制:依据几种因素确定 ( 1 )岗位技能工资 ( 2 )薪点工资制 ( 3 )岗位效益工资制 ( 4 )职级工资制(公务员) 4. 绩效工资制 ( 1 )计件工资制 ( 2 )销售提成工资制 ( 3 )效益工资制 SCU/ZLX 11 常见的几种企业工资制度( P8 6) 1. 年薪制 年薪制 = 基薪 + 风险收入 + 其它福利 2. 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 = 基本工资 + 职务 / 岗位工资 + 技能工资 + 工龄 工资 + 个人效益工资 + 企业效益工资 + 其它津贴 SCU/ZLX 12 常见的几种企业工资制度( P8 6) 3. 提成工资制 佣金制 单纯 ( 1 )完全提成制 ---- 佣金制 佣金制(超额部分提成比例加大) 超额 高基薪 + 低提成 ( 2 )非完全提成制 = 基本工资 + 业绩提成奖金 低基薪 + 高提成 SCU/ZLX 13 常见的几种企业工资制度 4. 计件工资制 ( 按产量) ( 1 )个人计件制 E=NR ( P86 ) ( 2 )集体计件制( P87 ) 5. 技术等级工资制( P87 ) 6. 岗位 / 职务等级工资制( P8 8) 7. 岗位技能工资制( P88 ) 8. 薪点工资制( P88 ) 工资 = 薪点数 × 点值 SCU/ZLX 14 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程序( P80 )  明确企业薪酬政策及目标  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  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的薪酬调查  企业薪酬制度结构的确定  设定薪酬等级与薪酬标准  薪酬制度的贯彻实施 15 第二部分 薪酬福利制度 16 容 ( 1 )薪酬的原则和基本内 17 1. 薪酬管理的原则( P245 )  薪酬原则是企业给员工传递信息的渠道,它告诉员工:企业 为什么提供薪酬,员工的什么行为或结果企业非常关注,员 工的薪酬构成是为了对员工的什么行为或结果产生影响,员 工哪方面提高时才能获得更高的薪酬等。  比如,通用电气公司的薪酬分配原则是:把薪酬中的一大部 分与工作表现直接挂钩,公司按实际绩效付酬,不把薪酬与 职位联系在一起。 18 2. 薪酬管理的原则( P245 )  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支付等于或高于劳动力市场水平的 薪酬)  对内具有公平性原则(支付相当于员工岗位价值的薪酬) 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适当拉开薪酬差距,并让员工感 受到差距)  薪酬成本控制原则 19 3. 工作激励与薪酬关系  工作激励的成分  选择努力的方向 决定努力的程度 投入持续努力  薪酬的目标 薪酬的持续性 薪酬的强度 20 4.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当事人 ( O/I ) a ( O/I )b ( O/I ) a )b ( O/I ) a = ( O/I )b 不公平感 减少贡献或要求 增加报酬 ( O/I 公平感 参照人 ( O/I ) a ( O/I )b 负疚感 高兴、不安 O= 报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晋升、荣誉、地位等) I= 贡献(工作数量和质量、技术水平、努力程度、资历等) 21 公平的类型  程序公平  结果公平 程序公平对最终的公平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2 5. 制定薪酬管理原则的工作程序( P241 )  薪酬调查(了解外部市场薪酬水平)  岗位分析与评价(岗位评价建立在岗位分析基础上)  了解劳动力需求关系(企业所需人才的市场供给状况)  了解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  了解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目标应具备的条件、如何激励 员工实现战略)  了解企业价值观(价值观与薪酬策略匹配)  了解企业财力状况(财力状况+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观)  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的区别)  制定薪酬管理原则 23 6. 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P243)  工资总额管理(工资总额的计划与控制、工资总额调整的 计划和控制) 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特殊 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算工资总额时,首先需要考虑确定合理的工资总额需要考虑的因素 (P243) 。  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薪酬水平的管理(根据岗位评价而定)  确定企业内部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构成项目及项目所占 比重)管理、薪酬支付形式管理)  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24 决定员工薪酬的主要因素 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 劳 动 绩 效 职 务 或 岗 位 技 术 和 培 训 水 平 工 作 条 件 年 龄 和 工 龄 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 生 活 费 用 和 物 价 水 平 企 业 工 资 支 付 水 平 地 区 和 行 业 工 资 水 平 劳 动 力 市 场 供 求 状 况 产 品 的 需 求 弹 性 工 会 的 力 量 企 业 的 薪 酬 策 略 25 7. 薪酬管理的目的 (P244)  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优秀人才  对员工的贡献给予相应的回报,激励保留员工  通过薪酬机制,将短、中、长期经济利益结合,促进公 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关系  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保证企业产品竞争力 26 定 (二)薪酬制度的制 27 1. 单项薪酬制度制定的程序  标明制度的名称。如薪酬总额计划与控制制度、薪酬构 成制度、奖金制度、劳动分红制度、长期激励制度等。  明确界定单项薪酬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  明确薪酬支付与计算标准。  涵盖该项薪酬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如支付原则、等级 划分。 28 2. 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 P246 )  确定岗位工资总额或能力工资总额  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分配原则  岗位分析与评价  确定薪酬等级数量以及划分等级  薪酬调查与结果分析  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  确定各薪酬等级的中点  确定每个薪酬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  确定每个薪酬等级的薪酬幅度  确定薪酬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  确定具体计算办法 29 3. 奖金的制定程序  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 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  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  确定个人奖金计算办法 案例 1 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 P246 ) 30 4. 关于薪酬福利的政策法规  最低工资( P254 ) 《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同时也明确规 定制定最低工资的方法。  最长工作时间 《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0 小时的工时制度。一旦超过最 长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一定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 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加班工资)。( P254 )  经济补偿金 国家劳动部于 1994 年 12 月 3 日出台《违反和解除劳动合 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P255 ) 31 第三部分 工资管理 32 法 (一)岗位评价办 33 为什么薪酬设 计需要进行岗 位分析和岗位 评价? 34 1. 关于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  岗位评价是一种系统的测定每一岗位在单位内部工资结构 中所占位置的技术。它以岗位任务在整个工作中相对重要 程度的评估结果为标准,以某具体岗位在正常情况下对工 人的要求进行的系统分析和对照为依据,而不考虑个人的 工作能力或在工作中的表现。岗位评价是对岗位价值的判 断,进而纳入薪酬等级。  岗位分析是对企业各个岗位的设置目的、性质、任务、职 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承担该职 务所需要的任职资格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 出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过程。 35 2. 岗位评价的目的、功能和原则( P259 )  岗位评价的目的  发现确认不同岗位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中的地位等 ,为改进管理和合理确定薪酬提供依据。  岗位评价的原则  对岗不对人  参与原则:参与有助于对结果的认同。  结果公开  岗位评价的原则( P41 ) 36 3. 岗位评价的工作程序( P255 )  根据岗位分析要求进行岗位分析,形成岗位说明书  确定 10 - 15 个关键岗位作为基准岗位,并进行岗位评 价  确定薪酬评价方法  根据岗位评价方法对岗位进行评价 37 4. 岗位评价的方法( P255 )  岗位排列法  定限排列法  成对排列法  岗位分类法  要素比较法  要素计点法 38 5. 岗位分类法  预先制定一套供参照用的等级标准(标尺),再将各待 定级的岗位与之比照,从而确定该岗位的相应级别。  工作程序  确定岗位类别(如管理干部类、工技人员类、销售人员类 、文秘办事员类等)  对各岗位类别的各个级别进行明确定义(等级数多少取决 于职务的复杂性)  将被评价岗位与所设定的等级标准进行比较,将岗位定位 在合适的岗位类别的合适级别上  完成岗位评价,作为薪酬等级基础 39  文秘类职务分级标准 等 级 职 务 说 明 1级 从事打字、文件保管等常规性的办事员类工作;需作一 些简单而重复性的计算;工作是在严守明确规则及严密检查与 指导下进行 2级 从事秘书性及高级文书性的工作,工作中需要一定主动 性,并需作一些独立判断与处理 3级 主管三名或更多从事 1 级或 2 级工作的人员;需对会计 等一定专业领域具备坚实的业务知识基础;需进行复杂的运算 40 6. 要素比较法 根据工作说明书收集岗位评价的相关信息  确定薪酬评价要素  选择 15-25 个关键基准岗位  根据各岗位说明书,按照薪酬评价要素将关键岗位排序  根据薪酬要素确定各岗位的工资率(赋予每个要素在确定归纳岗位工资水 平时的权重)  根据工资率将关键岗位排序  根据排序结果选出不便于利用的关键岗位  确定岗位薪酬等级  使用岗位比较等级 41 薪酬评价要素  劳动责任  操作责任、财务管理责任、经营获利责任、记录责任、监督责任  劳动技能  后天工作经验及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 劳动心理  先天的心理特征  后天的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  劳动强度  工作对体力上的要求  劳动环境  工作环境、工作危险性等 42 基准岗位( Benchmark jobs )  从公司外部找到的,为所评价的公司内部的工作提供参考的 分数。一般要求基准岗位具有下述特征:  工作内容是大家是熟知、长期相对稳定、且被雇员认可的。  是很多不同的雇员都从事的工作。  代表公司被评价的一系列工作。  被劳动力市场广泛地用来确定工资水平。 43 7. 要素计点法  确定要评价的岗位系列  搜集岗位信息  选择薪酬要素  界定薪酬要素  确定要素等级  确定要素的相对价值  确定各要素及要素等级的点值  编写岗位评价指导手册 44 一、所需技能 1. 职务专业知识 2. 专业工作经验 3. 主动性与独创性 二、所付努力 4. 体力上的要求 5. 智力上的要求 三、所负责任 6. 对设备 7. 对材料或产品 8. 对别人的安全 9. 对别人的工作 四、工作条件 10. 工作环境 11. 危险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14 22 14 28 44 28 42 66 42 56 88 56 70 110 70 10 5 20 10 30 15 40 20 50 25 5 5 5 5 10 10 10 10 15 15 15 15 20 20 20 20 25 25 25 25 10 5 20 10 30 15 40 20 50 25 45 8. 薪酬等级概述( P259 )  以若干岗位等级作为薪酬等级的依据  将岗位评价结果接近的岗位定为一个等级  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企业包括的薪酬等级比较多,呈金字塔 形排列,员工薪酬水平的提高随着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 高。——成熟、等级型企业  宽泛式薪酬等级类型:企业包括的薪酬等级少,呈平行形,员 工薪酬水平的提高既可以因为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 也可以是横向工作调整而提高。——不成熟、业务灵活性企业( 宽带工资) 46 年 薪 D级 E级 C级 A级 B级 宽带 A 宽带 B 岗位级别 47 9.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关系( 259 )  岗位评价结果表现  分值式  等级式  排序式  线性关系  非线性关系:岗位等级低的,薪酬增长的速度慢于岗位等 级高的。 48 (二)薪酬调查 49 1. 薪酬调查分析工作程序( P260 )  确定薪酬调查的目的  薪酬调查的程序  确定企业中需要进行薪酬调查的岗位  确定调查的企业(一般考虑选择竞争对手企业)  确定被调查企业中需调查的岗位  确定调查方法(顾问公司、采访、集中讨论、收集公开 信息)  确定调查的内容  薪酬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  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50 薪酬调查的作用  市场水平和动态把握  比照、分析本企业薪酬合理性  分析对外竞争力的状况 51 (三)工资奖金的调整 52 1. 工资奖金调整方案测算的具体步骤  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岗位评价结果或能力评价结果或绩效考 核结果给员工入级。  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奖金 。  如果出现某员工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 方案,一般是本着维持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原则,维持原有的工资水 平,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定。  如果出现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 ,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  汇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 53 2. 工资奖金调整的方式 奖励性调整。依功行赏。调整奖金数额为: 个人奖金=企业奖金总额 ×个人应得的奖金系数 生活指数调整。当生活指数提高时,企业也将迫不得已增加 员工的工资。 工龄工资调整。 特殊调整。有特殊贡献或市场稀缺人才采取特殊的工资、奖 金政策。 54 第四部分 福利管理 55 划 (一)福利总额预算计 56 1. 福利的本质( P268 )  福利是一种补充性报酬,一般不以货币直接支付 给员工,而是以服务或实物的形式支付给员工。 例如,带薪休假、成本价的住房、子女的教育津 贴等  福利的形式多样化:全员性福利(针对全体员工 )、特殊福利(针对部分员工)、困难补助(针 对有特殊困难的员工)。 57 2. 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程序( P267 )  该项福利的性质:设施或服务  该项福利的起始、执行日期,上年度的效果以及评价分数  该项福利的受益者、覆盖面、上年度总支出和本年度预算  新增福利的名称、原因、受益者、覆盖面、本年度预算、效 果预测、效果评价标准  根据薪酬总额计划以及工资、奖金等计划,检查该项福利计 划的成本是否能控制在薪酬总额计划内 58 3. 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  确定福利总额  明确实施福利的目标  确定福利的支付形式和对象  评价福利措施的实施效果 59 4. 福利管理的主要原则  合理性原则。效果不明显的福利应当予以撤消。  必要性原则。必须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福利条款。  计划性原则。福利总额的预算报告。  协调性原则。福利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 的匹配和协调。已经得到满意的福利没有必要再次提 供。 60 (二)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61 1.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养老保险 贫 困 公共设施 退休军人 财政补贴 安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 生育保险 户 人 民 残 疾 灾 居民住房 置 生活补贴 军人家属 集体福利 烈属抚恤 62 2. 住房公积金的有关制度规定  住房公积金的有关制度规定 63 考题——单选题  93 、如果其企业员工的能力大小对企业生产效率 影响很大,一个能力很强的普通员工比部门经理甚 至总经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还要高,那么该企业的 薪酬制度应实行工资与员工 ( ) 紧密挂钩  A 、能力 B 、岗位 C 、效率 D ,年资  94 、为了确定合理的企业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 应该进行( )  A 、薪酬调查 B 、岗位评价 级划分 D 、人才评估 C 、等 64  95 、 ( C )是企业对那些做出重要贡献或属于市场稀缺人才所采用 的工资奖金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 A 、激励性调整 B 、生活指数调整 C 、特殊性调整 D 、工龄工资调整  96 、 ( C )不应包括在福利预算中 A 、班车 会保险费 B 、带薪培训 C 、分红 D 、企业缴纳的社  97 、 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 A ) A 、劳动者 C 、军人及其家属 B 、社会贫困者 D 、全体居民 65  98 、 如果某企业提倡团队的价值观,那么合理的薪酬管理原则为( C ) A 、 同岗位等级薪酬标准相差很大 B 、工资水平低于市场水平 C 、同岗位等级相差标准相差不大 D 、工资水平高于市场水平  99 、 支付相当于员工岗位价值的薪酬,体现了 ( B ) 原则 A 、对外具有竞争力 C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B 、对内具有公平性 D 、薪酬成本的控制 66  100 、 岗位等级的划分依据是 ( B ) 的结果 A 、组织结构 B 、岗位评价 C 、绩效考核 D 、薪酬标准  101 、 如果某企业员工工作的业绩完全可以量化考核,而且员工的努 力程度、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其业绩水平,这种经营特点的企业,其薪 酬管理原则是实行( A ) A 、绩效工资 B 、能力工资 C 、年动工资 D 、岗位工资  102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前延长工作时间,需支付员工不低于本 人日工资( B )的工资报酬 A 、 100 % B 、 150 % C 、 200 % D 、 300 % 67  103 、某企业采用成对排列法进行岗位评价,将所有岗位进 行成对比较,结果是乙的工作价值高于甲、丙、丁( =3 ) ;甲的价值低于乙,高于丙、丁( =2 );丙的价值低于乙 、甲,高于丁( =1 );丁的价值低于甲、乙、丙( =0 ) ,那么将四个岗位的工作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为( B ) A 、丙、甲、乙、丁; B 、乙、甲、丙、丁; C 、甲、乙、丙、丁; D 、丁、乙、甲、丙 68  104 、如果某企业在招聘销售人员时发现,劳动力市场上销 售人员供大于求,那么在其支付此类员工的薪酬时,应该 (B ) A 、尊重销售人员的要求 C 、与供大于求的情况无关 B 、低一些 D 、高一些 69 考题——多选题  133 、企业薪酬管理一般遵循( ABCD )的原则 A 、对外具有竞争力 C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B 、对内具有公平性 D 、薪酬成本的控制 E 、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 134 、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包括( ACDE )。 A 、 确定奖金计算方法 金分配原则 B 、确定岗位评价方法 C 、 确定奖 D 、确定奖金发放对象 E 、 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70  137 、采用要素计点法进行岗位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 ( CDE )。 A 选取评价要素 B 界定评价要素 C 确定要素等级 D 确定要素权重 E 按权重将各个岗位进行排序 71 考题——计算题  二、 计算题(本题共 20 分,第 1 小题 12 分,第 2 小题 8 分)  1 、 某公司采用成对比较法对现有六种岗位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 1 所示 。 工作岗位 A  A  B  C  D  E  F 0 B C D + + + + 0 + + — 0 — — 0 E F 序号 + + + — 0 + + 0 72  合计  最终排序:  请先将表中的空白处添齐,并进行数据汇总,再对 该六种岗位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73 填空白 工作岗位 A B C D E F 序号 得分 A 0 + + + + B - 0 + + - C - - D - - + E F 0 - - 0 + 6 + 4 + - + - + + + 0 + - - - - - 0 2 3 5 1 74 评分标准:  ( 1 )添齐表中空白( 6 分)  ( 2 )岗位正确 ( 6 分)  工作岗位 A B C D E F 序号  A 0 + + + + +  B — 0 + + — +  C — — 0 — — + 2  D — — + 0 — + 3  E — + + + 0 + 5  F — — — — — 0 6 4 1  合计 — 5 —1 +3 +1 —3 +5 0  最终排序: A 、 E 、 B 、 D 、 C 、 F 75 考题——计算题  2 、 某公司目前已有的福利项目如表 2 所示。  福利项目  班车 费用(元) 30000  工作服装 200000  带薪休假 210000  通讯费和交通费  社会保险  带薪培训 150000 60000 300000 76  公司明年准备增加 5 万元带薪培训的投资,参加 40 万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 4 万元的医疗保险 ,并根据管理的要求,取消班车,发放车补 10 万 元。  请根据上述资料,提出明年该公司福利费用总额的 预算。 77 参考答案  福利总额 = (中文说明)  =10 (取消班车,发放车补 10 万元) +20 (工作 服装) +21 (带薪休假) +15 (通讯费和交通费) +6 (社会保险) +30 (带薪培训) +5 (明年准备 增加 5 万元带薪培训的投资) +40 ( 40 万元的企 业补充养老保险) +4 ( 4 万元的医疗保险) =151 (万元) ( 8 分)  无计算过程只有计算结果不给分;计算过程正确,计算 结果错误扣 3 分。 78 考题——单选题  94 、最低工资标准由( D )规定。 A 、 企业自行 B 、国务院或人大常委会 C 、主管部门 辖市 D 、各省、自治区、直 95 、单位新调入的员工,从( D )开始缴存住房 公积金。 A 、 调入之日 B 、调入第二个月 C 、调入第三个月 D 、调入单位发放资之日 79  96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实施的对象是( C ) A 、 全体居民 B 、军烈属 C 、劳动者 D 、贫困者  97 、在岗位评价时,首先确定岗位类别的数目,然后明确 定义岗位的各个级别,并把被评价岗位与所属于的等级标准 进行比较,将其定位在合适的类别上,据此设定薪酬等级。 这种方法称为( B ) A 、 要素计点法 B 、岗位分类法 C 、要素比较 法 D 、频率分析法 80  99 、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同时线性关系的情况下,曲线 愈陡,说明( C ) A 、 激励作用愈小 B 、薪酬差距愈小 C 、激励作用愈大 D 、薪酬等级愈多  100 、对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 薪酬等级多 B 、薪酬等级呈金字塔排列 C 、薪酬等级少 D 、薪酬随岗位级别上升而提高 81  101 、不属于社会福利的项目是( D ) A 、 财政补贴 B 、生活补贴 C 、公共设施 保险 D 、养老  102 、进行( D )的目的是发现和确认企业中哪些岗位具 有更加重要的价值,从而为改进管理、合理确定薪酬提供依 据。 A 、 薪酬调查 B 、岗位分析 C 、福利管理 D 、岗位评 价  103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用人单位需按规定 给予劳动者工资报酬( C )的经济补偿金。 A 、 5% B 、 15% C 、 25% D 、 35% 82 考题——多选题  133 、企业确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时( ABCE ) A 、对成本有控制性 B 、对内具有公开性 C 、对外具有竞争力 D 、支付具有公开性 E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 134 、员工在( ABCDE )情况下,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 账户和存款余额。 A 、离休退休 B 、偿还购房贷款 C 、户口迁出所在的县市 D 、购买建造翻修 自住房 E 、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83  135 、薪酬调查统计分析方法有( AC )。 A 、数据排列法 B 、要素计点法 C 、频率分析法 D 、要素比较法 E 、岗位分析法  136 、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 A 、确定福利总额 B 、确定支付形式 C 、确定支付对象 D 、评价实施效果 E 、 明确 福利目标  137 、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有( ABCDE )。 A 、工作条件 B 、物价水平 C 、工会力量 D 、薪酬策略 E 、劳动绩效 84 考题——综合题  三、 综合题(本题共 2 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 、今年,某公司通过调查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建 立了被称之为“宽带型”的新的薪酬制度,采用了 薪酬等级相对少,变动范围较宽,即 6 个薪酬等级 ,最高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率为 300% 的薪酬 结构设计,改变了原有的 25 个薪酬等级,薪酬等 级最高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率为 50% 的状况 。 85  请您分析说明: ( 1 ) 该公司新酬制度改革前后,各实行的是什 么样的薪酬等级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2 ) 比较分析该公司新推行的薪酬制度具有哪 些优点。 86 Thank You ! 87

87 页 383 浏览
立即下载
汉丹机电薪酬与绩效方案

汉丹机电薪酬与绩效方案

2015 年 04 月 11 日 编号: HR- 07 版本: A 汉丹机电有限公司 薪酬与绩效方案  一、薪酬方案 二、绩效方案 一、薪酬方案  1 、薪酬方案概述 2 、岗位价值评估 3 、薪酬结构建议 4 、薪酬水平建议 5 、福利项目建议 6 、员工定位 7 、薪酬体系实施 汉丹机电薪酬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 合法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薪酬体系(最低保障工资、加班工资、社会保险、特殊工种待遇)。 价值导向原则: 根据公司发展要求,以及各岗位对公司价值贡献的大小,进行薪酬分配。 市场化原则: 参照襄樊当地劳动力市场工资和行业状况指导价合理确定薪酬标准。 体现员工能力差异原则: 根据岗位任职资格要求 , 通过对员工个人综合素质的评价,确定不同的薪酬水平。 绩效导向原则: 薪酬与其工作业绩挂钩,相同岗位的员工,工作业绩不同 ,薪酬不同。 激励性原则: 责任承担越重的岗位,激励性的浮动收入(如绩效工资、奖金等)占的比例越大。 与公司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 薪酬水平的确定必须保证公司在合理积累的基础之上。 第*页 汉丹机电薪酬体系采用宽带薪酬,规避了薪点制带来的种种弊端 A 岗位 B 岗位 C 岗位 D 岗位 E 岗位 F 岗位 G 岗位 H 岗位 I 岗位 J 岗位 K 岗位 A01 A02 A1 A2 A3 A4 A5 A03 A04 B01 B02 B1 B2 B3 B4 B5 B03 B04 第*页 一、薪酬方案 1 、薪酬方案概述  2 、岗位价值评估 3 、薪酬结构建议 4 、薪酬水平建议 5 、福利项目建议 6 、员工定位 7 、薪酬体系实施 汉丹机电薪酬体系需要解决的四个核心问题 1 3 薪酬的外部公平 ( 薪酬调查 ) 薪酬与绩效 ( 绩效薪酬 ) 薪酬体系需要解决的 四个核心问题 薪酬的内部公平 ( 岗位价值评估 ) 2 薪酬与能力 ( 员工定位 ) 4 第*页 管理者的烦恼       公司新设置的岗位,工资该定多少? 内部职员的工资差异很大,产生了心理不平衡。 当企业合并后,如何确定新的薪酬体系? 公司的组织机构改革了,如何确定薪酬? 员工抱怨工资太低,怎么调整? 内部员工工资不平衡,如何平衡? 第*页 思考:以下两个岗位哪个更重要? 1 岗位 名称 原料 采购 员 所属 部门 生产 管理 部 岗位 层级 D 2 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 直接 上级 主管 职族 类别 专业 类 岗位 编号 HD-SG009 岗位使命 岗位使命 根据部门原料采购计划,通过执行原料的采购作业,确保原 料货品准时入库,保质保量完成采购任务,实现降成本指标、 优化供应商的目的。 其他 民品业 务员 所属部 门 市场营 销部 岗位层 级 D 直接上 级 民品 销售主 管 职族类 别 专业类 岗位编 号 HD - SC - 006 根据部门销售目标,通过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开发和巩固民品 市场,完成部门下达的销售任务。 岗位职责 协助经理开展大宗物资的招标工作。 协助经理与供应商谈判,并拟定采购合同。 建立采购合同台帐,监督合同执行。 负责采购物资的验收、入库。 负责不合格品的退货、调货工作。 协助经理进行供应商关系维护与管理。 协助经理进行采购的物流系统管理与监控。 应付帐款的统计与管理。 付款计划的编制与报批。 协助经理进行采购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与预测。 负责收集客户档案资料,建立供应商档案。 开展供应商的动态评估、选择与分级工作。 协助上级编制与原料物品采购有关的年、季、月度费用预算。 销售 管理 协助经理和民品销售主管拟定月度、季度、年度产品销售计划与销售目 标。 负责产品销售过程(客户谈判、客户需求识别、销售合同的签订、开具 出货单、收款、发货、发票管理、售后跟踪等)的控制、管理,并负责实 施。 负责产品的市场信息的收集。 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协调技术发展部进行产品开发。 负责监控销售进度与销售动态,向民品销售主管反馈销售信息。 负责销售账款的回笼与催收。 客户 管理 负责终端客户的需求调研,收集并反馈客户需求信息。 负责客户关系的维护与管理。 负责客户服务体系(客户需求、客户基本信息和客户档案)的建立。 负责客户投诉处理。 负责客户的接待。 协助市场主管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根据公司制度及流程规定负责本职范围内的其它工作。 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市场 及品 牌管 理 协助市场主管开展民品推广。 协助市场主管进行产品市场调研和相关信息的收集。 协助部门经理和民品销售主管分析市场动向及市场容量,拟定新的市场 开发网点。 协助部门经理和民品销售主管进行市场开发网点的成本效益分析与经营 预测,并制定营销策略与目标。 协助部门经理和民品销售主管进行新市场开发网点的筹建。 其他 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岗位职责 原料 采购 岗位名 称 任职资格 基本要求 经验 学历:中专 专业:机械、金属加工相关专业 特殊要求:无 工作经验: 3—5 年。 行业经验: 1—3 年。 职位经验: 1—3 年。 任职资格 基本要求 学历:中专或大专。 专业: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其他。 第*页 分析: 企业战略规划 / 综合计划 / 品牌规划 绩效监控体系 财务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全面质量管理 / 知识管理 试制调整 品牌 规划 市场 调研 构思 处理 概念 论证 技术 设计 试销 上市 推广 评估 调整 营销策划 2 客 户 1 潜在客户与 销售机会管 理 售后服务 市场分析与 销售预测 销售发运 销售签定与 衔接 库存调拨 生产作业 生产计划编 制 物料内部配 送 原辅料采购 采购接收 供 应 商 IT 系统支撑 第*页 分析结果 工作强度 任职条件 1 影响范围 工作难度 2 第*页 问题:汉丹机电有 200 多岗位,如何比较? 第*页 解决方案:岗位价值评估 是 不是 相对的 绝对的 定性判断 定量判断 层次分明的 无层次的 以工作为中心的 以人为中心的 使用统一的尺度 使用不同的尺度 第*页 岗位价值评估六步法 选择和设计岗位价值评估模型 成立岗位价值评估小组 岗位价值试评估 岗位价值正式评估 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处理 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应用 第*页 岗位价值评估是解决内部公平性的主要依据 序号 岗位价值系统因素 权重 A 分值 A 一 对企业的影响 40% 400 二 解决问题 21% 210 三 四 五 六 七 合计 责任范围 监督 学历经验 沟通 环境风险 10% 9% 9% 6% 5% 100% 100 90 90 60 50 1000 权重 B 分值 B 1- 基本影响(收入、成本、质量、技术) 60% 240 2- 成长促进 40% 160 1- 复杂性 50% 105 2- 创造性 50% 105 1- 工作内容的广度 40% 40 2- 工作独立性 40% 40 3- 知识的广度 20% 20 1- 层次类别 40% 36 2- 人数 30% 27 3- 下属素质 30% 27 1- 学历 40% 36 2- 经验 60% 54 1- 沟通频率 30% 18 2- 沟通技巧 40% 24 3- 内外因素 30% 18 1- 生理环境 30% 15 2- 自然环境 30% 15 3- 工作风险 40% 20 系统因素子因素 1000 第*页 岗位价值评估评估小组 小组构成: 总经理、副总、总助、部门经理(部分) 、人力资源部代表、员工代表。 8 ~ 10 人(组)为宜。 小组职责: 1 、熟悉岗位价值评估模型内容及操作原理; 2 、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并对自己的评估结果负责; 3 、评估过程异常情况处理; 4 、为其他员工解释评估结果和评估过程,使员工充分理解岗位价值评估工作。 评估小组成立的原则: 1 、熟悉岗位说明书; 2 、多人参与; 3 、培训评估内容; 4 、外部专家参与; 5 、评估小组公开。 第*页 岗位价值评估数据有效性分析 评价小组的原始数据 部门及岗位名称 12 B 人力资源经理 13 C 人事管理主任 14 D 绩效薪酬员 D 培训管理员 16 D 企业文化专员 17 D HR 政策研究员 18 E 人事管理员 15 差 异 系 数 A B C D E F G 平均 评估得分 248 221 244 251 221 245 234 237 差异系数 0.05 -0.07 0.03 0.06 -0.07 0.05 -0.01 / 评估得分 211 214 156 174 200 191 201 192 0.12 -0.19 -0.09 0.04 -0.01 0.05 / 140 90 100 102 103 110 115 -0.14 -0.05 -0.03 -0.02 0.05 0.1 / 111 105 111 105 111 105 105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 102 96 102 96 102 96 96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 97 106 97 96 97 86 96 0.1 0.01 0 0.01 -0.1 0 / 77 77 81 76 82 60 85 0 0.05 -0.01 0.06 -0.22 0.1 0.1 评估得分 0.33 评估得分 0.03 评估得分 0.03 评估得分 0.01 评估得分 0 105 108 99 96 77 差异系数 = (实际数据—平均值) / 平均值,若差异系数出现负数,则说明评估结果低于平均值,若差异系数出现正 数,则说明评估结果高于平均值。但若差异系数超出:— 15%≤ 差异系数≤ 15% ,则说明评估小组成员对该岗位的 认知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该数据也就被认为是无效数据。 第*页 岗位价值评估结果排名 部门名称 层级 岗位名称 算术平均 …… …… …… …… 综合管理部 E 厂医 172 质量管理部 E 物理检验员 172 营销部 E 信息管理员 172 财务管理部 E 出纳 171 生产部 E 铆工 171 财务管理部 E 出纳 171 生产部 E 车工 171 生产部 E 铣工 171 生产部 E 维修工 171 生产部 E 刨工 170 生产部 E 电工 170 生产部 E 维修员 168 生产部 E 焊工 167 生产部 E 精整工 167 生产部 E 轧机工 167 …… …… …… …… 第*页 根据岗位价值评估结果计算层差 层级 A 层级 B 层级 C 层级 D 层级 E 层级 最高分 960 782 514 373 275 最低分 709 493 345 188 135 高低差 252 289 169 186 139 层内级数 11 11 11 11 11 层差 25.2 28.9 16.9 18.6 13.9 薪酬宽带 7 7 7 7 7 第*页 绘制岗位价值曲线 系列1 岗位价值曲线 1000 900 800 价值分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 13 25 37 49 61 73 85 97 109 121 133 145 157 169 181 193 205 217 229 241 253 265 277 289 301 313 325 337 349 岗位序号 A B C D E 第*页 绘制薪酬层级关系图   采购 经理 市场 经理 资源 经理 板材 业务 经理 战略 规划 经理 财务 管理 经理 辅料 采购 经理 安全 环保 主任 研发 项目 经理 客户 经理 物流 经理 品牌 文化 经理 会计 核算 经理 信息 系统 经理 培训 经理 总经 理秘 书 级别 标位 价值 460 460 448 445 438 431 429 427 422 421 418 402 396 389 371 345 C01 565                                 C02 548                                 C03 531                                 C1 514                                 C2 497                                 C3 480                                 C4 463                                 C5 446                                 C6 429                                 C7 412                                 C8 395                                 C9 378                                 C10 361                                 C11 344                                 C04 327                                 C05 310                                 C06 293                                 岗位 第*页 一、薪酬方案 1 、薪酬方案概述 2 、岗位价值评估  3 、薪酬结构建议 4 、薪酬水平建议 5 、福利项目建议 6 、员工定位 7 、薪酬体系实施 汉丹机电薪酬结构一:年薪制 年薪总额 基本年薪 年度风险奖金 福利津贴 社会保险 * 适用范围: 公司高层(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总工艺师、总工程师、党委书记) 备注 : 社会保险采用协议购买。 第*页 年薪总额 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 年 度 绩 效 工 资 福利津贴 工 学 龄 历 津 津 贴 贴 技 能 津 贴 总 经 理 津 贴 社会保险 特 殊 津 贴 其 养 医 生失 工 他 老 疗 育 业伤 津 保 保 保 保 保 贴 险 险 险 险 险 汉丹机电薪酬结构二:协议制 年薪总额 协议岗位工资 协议绩效工资 适用范围: 顾问。 第*页 年薪总额 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 季 度 绩 效 工 资 汉丹机电薪酬结构三:谈判制 年薪总额 谈判工资 适用范围: 外部专家、清洁工、保卫人员、非计时计件临时工等。 第*页 年薪总额 岗位工资 福利津贴 中 其 班 他 津 津 贴 贴 夜 汉丹机电薪酬结构四:结构制 年薪总额 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 福利津贴 社会保险 适用范围: 职能部门人员(党群工作部(除保卫人员)、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投资部、资产管理部、生产管理部、 技术发展部、质量安全部)、(机加厂、表处厂、总装厂、冲压厂管理人员 (B/C/D) )、市场营销部(经理、办事处 人员) 第*页 年薪总额 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 季 度 绩 效 工 资 福利津贴 加 工 学 班 龄 历 工 津 津 资 贴 贴 技 能 津 贴 总 经 理 津 贴 社会保险 特 殊 津 贴 其 养 医 生失 工 他 老 疗 育 业伤 津 保 保 保 保 保 贴 险 险 险 险 险 汉丹机电薪酬结构五:提成制 年薪总额 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 业绩提成 福利津贴 社会保险 适用范围: 市场营销部业务主管、业务员 第*页 年薪总额 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 季 度 绩 效 工 资 福利津贴 业 工 学 绩 龄 历 提 津 津 成 贴 贴 技 能 津 贴 总 经 理 津 贴 社会保险 特 殊 津 贴 其 养 医 生失 工 他 老 疗 育 业伤 津 保 保 保 保 保 贴 险 险 险 险 险 汉丹机电薪酬结构六:计时计件制 年薪总额 计时计件工资 福利津贴 社会保险 适用范围: 机加厂、表处厂、总装厂、冲压厂生产人员, E 层级员工 第*页 年薪总额 计件工资 月 度 绩 效 工 资 福利津贴 学 历 津 贴 技 能 津 贴 总 经 理 津 贴 特 殊 津 贴 社会保险 其 他 津 贴 养 医 生失 工 老 疗 育 业伤 保 保 保 保 保 险 险 险 险 险 根据不同职族特点,我们建议汉丹机电采用以下薪酬结构划分矩阵 ( 原则 ) 行政人事党群 财务投资 A 市场营销 生产制造 技术研发 50 :( 0 + 50 ) B 70 :( 20 + 1 0) 70 :( 20 + 1 0) 60 :( 20 + 2 0) 70 :( 20 + 1 0) 70 :( 20 + 1 0) C 75 :( 20 + 5) 75 :( 20 + 5) 60 :( 20 + 2 0) 70 :( 20 + 1 0) 75 :( 20 + 5) D 75 :( 20 + 5) 75 :( 20 + 5) 60 :( 20 + 2 0) 70 :( 20 + 1 0) 75 :( 20 + 5) E 75 :( 20 + 5) 0 :( 100 + 0) 75 :( 20 + 5) 第*页 不同薪酬模块的计算 年薪 S 固定工资 12 75P 季度奖金 4 计时计件 提成比例 年度奖金 福利津贴 12 12 1 12 保险 12 最低工资 * 薪酬 层级系数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最低工资 * 薪酬 层级系数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最低工资 * 薪酬 层级系数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最低工资 * 薪酬 层级系数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最低工资 * 薪酬 层级系数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最低工资 * 薪酬 层级系数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25P 最低工资 * 薪酬 层级系数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固定值 根据外部 薪酬数据 确定 根据岗位价值评 估数据和薪酬激 励矩阵单独确定 根据现在 的平均水 平单独确 定 根据现在 的平均水 平单独确 定 用公式计 算 根据职位 族和层级 来确定标 准额度 根据襄樊 地区的额 度购买, 可以所有 层级相同 50P 用公式计算 第*页 一、薪酬方案 1 、薪酬方案概述 2 、岗位价值评估 3 、薪酬结构建议  4 、薪酬水平建议 5 、福利项目建议 6 、员工定位 7 、薪酬体系实施 薪酬水平的确定是为了解决薪酬的外部公平性 350,000 300,000 市场 90 分位 250,000 市场 75 分位 200,000 RMB 市场 50 分位 150,000 市场 25 分位 市场 10 分位 100,000 5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Grade 第*页 结合襄樊当地薪酬水平,我们最终确定不同职族的薪酬水平 行政人事党群 财务投资 A 市场营销 生产制造 技术研发 90P B 75P 75P 90P 75P 90P C 50P 50P 75P 50P 75P D 50P 50P 75P 50P 75P E 25P 10P 50P 第*页 一、薪酬方案 1 、薪酬方案概述 2 、岗位价值评估 3 、薪酬结构建议 4 、薪酬水平建议  5 、福利项目建议 6 、员工定位 7 、薪酬体系实施 不同福利项目的激励作用是不同的,我们建议汉丹机电设置差异化的福利项目 老养 保险 疗 医 失 业 保险 保险 工 伤 保险 育 生 保险 住房 公积 高温 津贴 司机 里程 津贴 通讯 津贴 职称 津贴 学历 津贴 A 层级 √ √ √ √ √ √ √ √ √ B 层级 √ √ √ √ √ √ √ √ √ C 层级 √ √ √ √ √ √ √ √ √ D 层级 √ √ √ √ √ √ √ √ √ E 层级 √ √ √ √ √ √ √ √ √ 驻外 津贴 √ 业务员 生产线员工 临时工 高管 √ 部门经理 √ 顾问 外部专家 √ 驻外人员 司机 √ 第*页 汉丹机电福利项目设置 津贴名称: 享受范围: 津贴标准 津贴名称: 享受范围: 津贴标准 津贴名称: 享受范围: 津贴标准 第*页 一、薪酬方案 1 、薪酬方案概述 2 、岗位价值评估 3 、薪酬结构建议 4 、薪酬水平建议 5 、福利项目建议  6 、员工定位 7 、薪酬体系实施 员工定位是解决因为员工能力不同而导致的薪酬总额的差异 1 75P 50P+3N 2 50P+2N 3 50P 岗 位 薪 酬 水 平 确 定 4 岗 位 市 场 水 平 50P+N 50P 5 50P-M 6 50P-2M 7 25P 50P-3M 第*页 员工薪酬切换 层级 A1 A2 A3 B1 B2 B3 B4 B5 B6 C1 C2 C3 C4 C5 C6 D1 D2 D3 D4 D5 D6 E1 E2 E3 E4 E5 E6 生产组长 培训管理员 物料管理员 销售代表 市场专员 戚 金 档案管理员 … 薪酬管理员 田 薛、林 于 尤 付 朱、彭 严 何、谢 第*页 员工薪酬切换 统计现在年薪总额 切换: 1 、在薪酬通路直接对应 2 、过高 3 、过低 4 、企业需要调整后确定的 薪酬层级异动利用绩效成绩 第*页 一、薪酬方案 1 、薪酬方案概述 2 、岗位价值评估 3 、薪酬结构建议 4 、薪酬水平建议 5 、福利项目建议 6 、员工定位  7 、薪酬体系实施 汉丹机电薪酬体系架构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薪酬结构 第三部分:薪酬水平及 K 值 第四部分:薪酬总额预算与管理 第五部分:薪酬结构划分矩阵 第六部分:各类人员的薪酬 第七部分:岗位工资 第八部分:绩效工资 第九部分:加班工资 第十部分:福利津贴 第十一部分:社会保险 第十二部分:假期待遇 第十三部分:实施细则 第十四部分:附件 附件 1 :薪酬层级关系图 附件 2 :员工薪酬层级调整细则 附件 3 :薪酬水平( K 值)调整 附件 4 :各项福利津贴标准 附件 5 :计时计件工资定额标准 附件 6 :业务人员提成管理办法 第十五部分:表单 表单 1 :员工工资变更申请表 表单 2 :薪酬层级调整通知单 表单 3 :绩效工资计算表 表单 4 :薪酬统计分析表 表单 5 :员工工资单 第*页 汉丹机电薪酬体系实施原则 过渡原则 就高不就低原则 逐渐调整原则 第*页  二、绩效方案 1 、绩效方案概述 2 、战略地图 3 、绩效指标辞典 4 、公司绩效考核 5 、部门绩效考核 6 、员工绩效考核 7 、绩效体系实施 二、绩效方案  1 、绩效方案概述 2 、战略地图 3 、绩效指标辞典 4 、公司绩效考核 5 、部门绩效考核 6 、员工绩效考核 7 、绩效体系实施 汉丹机电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理念之一:统一员工行动目标 公司目标 公司目标 部门目标 员工目标 部门目标 员工目标 第*页 汉丹机电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理念之二:三层级绩效管理 发展战略指标 基础管理指标 公司绩效 基于财务类指标的绩效管理 部门绩效 基于 KPI 和 CPI 的绩效管理 员工绩效 能力素质指标 基于工作计划的绩效管理 1 2 3 第*页 汉丹机电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理念之三:绩效管理五步法 公司发展战略 •经营战略 •职能战略 设定战略地图 •KPI 将战略转换为绩效目标 员工激励 •激励政策 目标传递与分解 运用绩效成绩激励员工 确定目标谁来承担和负责 根据结果进行评价 绩效考核 短期监控 基于沟通的量化评估 高管人员 职能部门 员工个人 启动实现绩效目标的计划和方案 制定绩效计划 短期计划及行动方案 绩效实现流程 第*页 二、绩效方案 1 、绩效方案概述  2 、战略地图 3 、绩效指标辞典 4 、公司绩效考核 5 、部门绩效考核 6 、员工绩效考核 7 、绩效体系实施 根据 BSC 建立汉丹机电 2005 年战略地图 财务 角度 客户 角度 内部 运作 学习 成长 第*页 并对战略地图中描述的各项策略性目标进行详细说明 策略性目标名称 策略性目标说明 第*页 对策略性目标进行强相关识别 05 年策略性目标 A 部门 B 部门 C 部门 D 部门 E 部门 F 部门 G部 门 H 部门 I 部门 J 部门 K 部门 L 部门 M部 门 N 部门 策略性目标 1 策略性目标 2 策略性目标 3 策略性目标 4 策略性目标 5 策略性目标 6 策略性目标 7 策略性目标 8 策略性目标 9 策略性目标 10 策略性目标 11 策略性目标 12 策略性目标 13 策略性目标 14 策略性目标 15 策略性目标 16 強相關項目數量 第*页 二、绩效方案 1 、绩效方案概述 2 、战略地图  3 、绩效指标辞典 4 、公司绩效考核 5 、部门绩效考核 6 、员工绩效考核 7 、绩效体系实施 结合策略性目标每个部门制定保障措施 目标项 基本措施 实施计划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具体执行部门 / 岗位 第*页 KPI 分解 项目细化 五大职能 PDCA 关键事件 第*页 KPI 定义 指标 1 :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数据统计周 期 数据输出 日期 强相关部门 计量单位 数据统计周 期 数据输出 日期 强相关部门 计量单位 数据统计周 期 数据输出 日期 强相关部门 指标计算 公式 指标说明 数据输出 部门 指标 2 : 指标名称 指标计算 公式 指标说明 数据输出 部门 指标 3 : 指标名称 指标计算 公式 指标说明 数据输出 部门 第*页 二、绩效方案 1 、绩效方案概述 2 、战略地图 3 、绩效指标辞典  4 、公司绩效考核 5 、部门绩效考核 6 、员工绩效考核 7 、绩效体系实施 公司绩效考核的关键为财务性指标 财务性的 KPI 公司层面的指标不宜过多,从财务 视角中选择 2-3 个即可。一般财务 层面的 KPI 在战略中会有描述。 纬度 权重 销售额 50 利润 50 第*页 二、绩效方案 1 、绩效方案概述 2 、战略地图 3 、绩效指标辞典 4 、公司绩效考核  5 、部门绩效考核 6 、员工绩效考核 7 、绩效体系实施 部门考核的重点为 KPI 和 CPI 发展战略 总经理 年度 一级 考核 制度和流程 BSC 战略框架 及 KPI 因果分析法 关键事件法 部门 KPI 部门 CPI 部 部 部 部 门 门 门 门 1 2 3 N 季度 二级 考核 量表 岗位 KPI 岗位 CPI 岗 岗 岗 位 位 位 1 2 N 月度 三级 考核 系统 1 系统 2 系统 3 系统 N 业绩评价 绩效成绩应用 绩效薪酬 层级调整 成长学习机会等 第*页 部门绩效考核量表( 1 ) 编号 关键业绩指标 KPI 必须 达成值 期望 达成值 权 重 加减分描述 实际完成情况 得分 / / / / / / 总计 共 个绩效指标 / / 10 0 分 / 签名: 经理 自评得分 副总审核 确认得分 签名: 签名: 企管部 备注说明 签名: 第*页 部门绩效考核量表( 2 ) PART1 : 企管部可验证实事描述(可附页) PART2 : 经理自我工作评价(优点、缺点及需要改进方面) 经理提议和要求 副总经理对经理的工作评价(优点、缺点及需要改进方 面) 副总经理对晋升、降级或其他方面的特殊处置意见; 技能改进与培训发展的意见 PART3 : 最终决策评分 经理最终确认 总经理对经理的工作评价 第*页 部门绩效考核量表( 3 ) 指标类型 项目 权重 考核内容 扣分描述 扣分标准 得分 通用指标 KPI 分解 专用指标 機動指標 第*页 部门绩效考核量表( 4 ) 专查组可验证实事描述(可附页) 专查组改进意见 专查组组长签字: 日期: 部门主管意见陈述 部门主管签字: 日期: 第*页 二、绩效方案 1 、绩效方案概述 2 、战略地图 3 、绩效指标辞典 4 、公司绩效考核 5 、部门绩效考核  6 、员工绩效考核 7 、绩效体系实施 对员工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 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通过组织目标的层层分解,设 定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每个岗位工作目标的实现支撑着企业战略目标的 实现。 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改 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改 善 善 通过规范化的关键绩效、工作目标设定、沟通、绩效审查与反馈工作,改 进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成效,促进被考核者工作方法和绩效的提 升,最终实现组织整体工作方法和工作绩效的提升。 作为利益分配评判标准 作为利益分配评判标准 正式的综合考核结果作为物质激励(工资调整、奖金分配)的依据或阶段 的考核结果作为日常精神激励的评判标准。 作为人员调整的依据 作为人员调整的依据 绩效考核可以对考核周期内员工的业绩、能力、态度做出评判,其结果可 以作为人员调整(人员晋升、降职调职)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页 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考核方法 季度考核方法 (使用 KPI 指标进行业绩测评) KPI –组织目标层层分解 到部门、岗位 确 –明确各岗位工作职 定 责 –确定各岗位 KPI 指 标名称及各指标权 重 –部门绩效计划 能 分力 职 态 系度 确指 定 标 –根据汉丹机 电的素质模型 按照不同职系 的素质要求从 量表库中选择 能力和态度指 标,确定权重 指 标 细 化 设 计 –定量指标列明详 细的计算公式、 考核者及数据来 源; –定性指标设计量 化表格,并明确 考核者、表格数 据来源、数据标 准等 指 –指标量化 能 标 –设立评分标准 力细 态 化 –明确评估者 度设 计 建 立 评 估 标 准 –将确定的 KPI 目 标每个关键点的内 容进行细化,最终 确定获得每项获得 满分的标准结果, 便于评估人操作 确 定 权 各重 指 标 明 –分职系明确年度 确 和季度考核流程 考 核 –建立绩效沟通、 考核申诉制度、 流 程 考核制度修订制 度 按照职系,员工 考 强 考核结果强制分 布 核制 为 SABCD 五级,确定 结分 各级人员所占比例 果 布 –确定业绩、能力、 态度指标在年度 考核中所占比重 考 核 结 果 运 用 –薪酬 –员工职位变动 –员工培训 (使用 KPI 指标 + 素质模型进行业绩、能力、态度测评) 第*页 员工绩效考核量表( 1 ) 指标及任务 目标值 分数 考核方法 完成时间 / / 完成情况简述 自评得分 领导评分 季初 有权重 计划 分数的 内容 KPI 无权重 加减分 项 KPI 季内变化内容 考核前确认 共( )/( ) 个 KPI / 签名: 签名: 签名: KPI 之外其它特殊事项的加分评价及扣分评价(加分与扣分不得超过 20 分,且需要填写《加 / 扣分事项描述表》) 加分事项及理 由描述 扣分事项及理 由描述 1 加( )分 签名: 2 加( )分 签名: 1 扣( )分 签名: 2 扣( )分 签名: 编制人: 时间: 审核人: 时间: 确认人: 时间: 第*页 员工绩效考核量表( 2 ) 低 □10 职 业 素 目标 高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评语(包括证明其能力的例子): □10 养 评语(包括证明其能力的例子): □10 评语(包括证明其能力的例子): □10 能 力 评语(包括证明其能力的例子): □10 评语(包括证明其能力的例子): 评语(包括证明其能力的例子): 汇总 第*页 员工绩效考核量表( 3 ) 3-1 绩效考评汇总表(由直接上级填写) 考评得分 权重 加权得分 考评事项 工作业绩 综合素质 汇总 3-2 直属领导评价表 ( 用文字描述被评估人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两方面的总体表现以及需要改善的方面) 工作业绩 综合素质 员工自我工作评价: 上级对员工业绩的评价: 员工提议和要求: 上级对员工业绩改进的建议: 员工自我工作评价: 上级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评价: 员工提议和要求: 3-3 签名表(由被考评人、直属领导、人力资源部人员填写) 上级对员工综合素质改进的建议: 被考评人签名 直接领导签 名 考评审批人签 名 考评完成时 间 第*页 员工绩效考核量表( 4 ) 4-1 员工整体绩效评价表:(由直接领导填写) 不满意 可接受 满意 超平均 卓越 未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加 以改进 多数重要项目已达预期目 标 少数重要项目超出预期目 标 多项重要项目均超出预期 目标 大部分重要项目均超出预 期目标 4-2 绩效考评整体评价:(是否对考评人进行工作变更与薪资调整,由直接领导填写) 直接领导意见 □ 工作变更 □薪资调整 4-3 被考评人工作变更分析表:(由直接领导填写) 员工的兴趣与目标 员工可晋升方向 员工晋升潜力体现在那些方面 晋升可能性 员工缺陷体现在那些方面 降级或调动方向及可能性 4-4 被考评人薪资调整分析:(由直接领导填写) 建议薪资调整幅度 员工目前工资级别 员工薪资调整原因分析 资薪调整可能性 4-5 、签名表:(由直接领导、人事处填写) 直接领导批示意见 直接领导签名 人力资源部批示意见 人力资源部长签名 考评时间 第*页 二、绩效方案 1 、绩效方案概述 2 、战略地图 3 、绩效指标辞典 4 、公司绩效考核 5 、部门绩效考核 6 、员工绩效考核  7 、绩效体系实施 汉丹机电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总则 战略地图建立 绩效指标建立 绩效考核表建立 绩效考核 绩效沟通 绩效成绩应用 绩效改进 实施细则 附件 第*页 TO HELP YOU WIN ! 深圳总部:深圳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八路云松大厦十四楼 北京公司:北京海淀区苏州街 12 号西屋国际大厦 A 座 2104 号 成都公司:成都金牛区营门口路人和逸景花园 1 幢 A 座 10 楼 30 号 华盈恒信网站: www.cbhandsun.com 管理专家红人馆俱乐部网站: www.managersclub.cn Shenzhen CBHandsun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第*页

80 页 675 浏览
立即下载
某制造企业薪酬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某制造企业薪酬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某公司薪酬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一、 为使公司薪酬分配科学、合理,体现内部公平性和对外竞争力,根据“按 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 况,特制定本薪酬分配管理办法。 二、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某公司全体签定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 三、 薪酬的组成及分配办法:公司月薪酬主要由四部份组成,即岗位工资、技 能津贴(职务津贴、职称补贴)、绩效奖金、其它;职系不同,组成部份也略有不同, 具体如下: 1、管理、职能类职系:岗位工资+职务津贴+绩效奖金+其它;原则上,公司对总 监及以上的高层实行年薪制(具体标准由董事会制定),平时基本工资发放 50%,季 度绩效奖金发放 30%,年底绩考核发放 20%; 2、技术、售后类职系:岗位工资+职称补贴+项目奖金+其它 3、生产类职系:岗位工资+技能津贴+工时奖金+其它 4、营销类职系:岗位工资+职务津贴+业绩与回款提成 四、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岗变薪变,岗位工资严格按《岗位工资档级》(表 二)执行。 第二章 岗位工资 一、 岗位工资是指在被聘用的岗位上完成本职工作的报酬,其分配原则是:按 岗定酬、岗变薪变、拉开档次、兼顾公平。 二、 岗位分类 表一:岗位分类及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档 层 管理类 11 核 心 层 总经理 副总经理/ 10 总工 营销类 职能类 技术支持 (客服) 生产类 (车间) -------- ------- ------- -------- ------- 首席工程 师 ------- ------- -------- ------- 技术类 备注 9 8 总监/总助 /副总工 资深工程 师 ------- ------ ------- 部长 主管工程 师 资深经理 主任科员 主任技师 ------- 主任工程 师 特级经理 副主任 科 员 副主任 技 师 ------- 主管 项目工程 师 高级经理 高级技师 ------ ---- 设计工程 师 中级经理 中级技师 特级工 助理工程 师 初级经理 科员 初级技师 高级工 实习工程 师 实习经理 文员 实习技师 中级工 ------ ---- 勤杂事务 中坚 副部长/车 7 间主任 骨 干 层 6 5 4 基 础 层 3 2 ----- 高级科员 主办科员 1 ------ ------ 初级工 实习人员 三、岗位分类说明 1、管理类职系: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总监、总助、部长、副部长、 车间主任、主管等; 2、技术类职系:包括设计、工艺、质量人员; 3、客户服务类职系:主要指售后服务人员; 4、职能类职系: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行政文员及生产、销售、客服、采购、 外协、仓库等部门的文员; 5、生产类职系:主要指生产车间一线员工,包括装配钳工、焊工、缠绕工、电 工、钻床工、油漆工、辅助工等; 6、销售类职系:主要是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营销人员及货款清收人员。 四、岗位工资档级 表 2 岗位工资档级表 1 2 3 4 5 6 7 8 1 800 900 1000 1200 1400 1700 2100 2400 2 3 4 900 1000 1100 1000 1100 1200 1100 1200 1300 1400 1600 1800 1600 1800 2000 2000 2300 2600 2400 2700 3000 2800 3200 3600 5 6 1200 1300 1300 1400 1400 1500 2000 2200 2200 2400 2900 3200 3300 3600 4000 4400 档 9 10 年 薪 11 7 8 1400 1500 1500 1600 1600 1700 2400 2600 2600 2800 3500 3800 3900 4200 4800 5200 9 10 1600 1700 1700 1800 1800 1900 2800 3000 3000 3200 4100 4400 4500 4800 5600 6000 五、岗位工资档级标价标准:见附录 1 六、岗位工资相关规定 1、旷工:按公式[×本人当月岗位工资]扣发。 2、事假:按公式[×本人当月岗位工资] 扣发。 3、病假及其它符合国家政策的假期不扣岗位工资。 4、探亲假:在第二年下半年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探亲假,期间岗位工资照发。 5、脱产学习(公派)的,学习期间岗位工资照发。 第三章 津贴(技能津贴、职务津贴) 一、名词解释 1、技能津贴适用于生产一线员工,是以生产系统一线员工的劳动技能、熟练程度 为基准,并在考虑员工的技术等级、学历的基础上确定; 2、职务津贴适用于管理岗位,以公司聘任的岗位为准; 二、技能津贴 1、技能津贴标准 表三:技能津贴标准表 标 准 1 2 3 4 5 装配钳工 120 240 360 480 600 缠绕工 120 240 360 480 600 电焊工 80 160 240 320 400 电工 100 200 300 400 500 钻工 60 120 180 240 300 行吊工 80 160 240 320 400 辅助工 40 80 120 160 200 岗位 备注 2、技能津贴评定标准 1)岗位工作年限:原则上,从事岗位工作 5 年以下从 1 档起步,每 5 年晋一档; 2)资格证书:原则上,与岗位工作相关的操作资质证书每多一项晋一档; 3)操作技能:原则上,与岗位相关的操作技能,每多一种晋 1 档(需经公司考核 认定)。 4)职称: 二、职务津贴 1、职务津贴标准 表四:职务津贴标准表 岗位 标准 总经理 1600 副总经理/总工 1300 总监/总助/副总工 1000 部长/主任科员 800 副部长/车间主任/副主任科员 600 主管/高级科员 400 主办科员 300 科员/车间班组长 200 备注 2、职务津贴评定标准:以公司聘用或评定为准(参照附件 1-1:职能类档级评价 标准)。 第四章 绩效奖金实施办法 一、绩效奖金是对员工完成本职或本职以外工作的一种奖励,根据月度绩效考 核结果发放。 二、绩效奖金的计算 1、总监及以上的高管层:绩效奖金= ×30%×个人季度绩效考核分; 2、职能类职系 1)部长级以下中层干部:绩效奖金=绩效奖金基数×个人系数×部门考核分 2)员工:绩效奖金=绩效奖金基数×个人系数× 3)绩效奖金基数:绩效奖金基数= 4)月奖金系数 表 6:岗位月奖金系数对应表 职 称 2 档以下 3档 4档 5档 6档 7档 8档 低 0.2 0.6 0.9 1.1 1.3 1.5 1.8 中 0.4 0.8 1.1 1.3 1.5 1.8 2.2 高 0.6 1.0 1.3 1.5 1.8 2.2 2.5 档 奖金系数 9 10 11 年薪 注:①一般情况下,职称晋升奖金系数按原来的“低、中、高”位平行挂靠; ② 新聘(含转岗)职能类、技术支持类奖金系数低位挂靠(特定岗位可以中位挂靠);技 术类奖金系数按中位挂靠; ③ 新聘技术系统研究生奖金系数按“高”位挂靠,其它新聘岗位的研究生奖金系数按 “中”位挂靠; ④ 在公司工作两年以上,在工作岗位业绩显著,能力突出的员工,经考评委员会确认,奖 金系数等级可以提升一位挂靠,直至达到最高位。 3、生产类职系 1)车间主任:绩效奖金=×1.2×个人绩效考核分 2)员工:绩效奖金=个人工时×工时单价,以项目组组长二次分配为准,未参 与项目的以车间主任分配为准; 3)工时奖金总额:由综合部根据公司制订的产品定额工时核算,然后返车间进 行二次分配。核算流程为:车间月底产量报表 产品定额工时核算车间奖金 库房审核签字 综合部根据 奖金总额返车间进行二次分配。 4、技术、售后类职系 参见《某公司项目管理办法》 5、营销类职系 参见《某公司销售管理制度》 三、绩效考核方法 详见《某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第五章 其它 一、 司龄工资:以公司成立时间为准,按 20 元/年工龄计算,即每年一月对上 一年 10 月 30 日在册职工按 20 元/年工龄增加司龄工资。 二、 总经理奖金:在公司全面完成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目标时,由总经理发放; 三、 单项奖励:是公司为了完成专项工作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的一种专项 奖励。 四、 加班费:按国家及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实习、试用及返聘规定 一、 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到公司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 公司可根据生产需要接收已经与公司签定就业协议的应届毕业生实习,实习期间 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标准如下: 硕士生:1000 元/月 本科生:二本及以上 800 元/月,三本 600 元/月 专科生:600 元/月 技校生:400 元/月 二、 试用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 过六个月考察期的过程。 新聘员工(含实习转试用)试用期为一到六个月,试用期内只享受试用期工 资,其标准正式岗位的 80%;特殊引进人员不在此列,实行谈判工资。 三、 因工作需要返聘至公司工作的员工,其返聘报酬原则上按以下标准执行: 研究员:2000~3500 元/月 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1500~2500 元/月 工程师、技师:1200~2000 元/月 助理工程师、高级工:1000 元/月 第七章 其他规定 一、公司实施薪酬保密工作,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听别人工资或泄露自己 工资。 二、薪酬发放:每月 15 日发放上月工资,遇特殊情况顺延,但不得超过三日。 三、薪酬的查询: 1、查询的权限 (1)公司总经理、综合部经理、薪酬管理人员及财务部负责工资管理的会计人 员可知晓公司员工薪酬情况,公司副总经理可查询本人主管部门员工的工资。 (2)各部门行政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可查询本部门员工薪酬发放情况。 (3)员工只能查询本人薪酬情况。 2、查询的程序: 员工若对本人薪酬发放结果有疑义可直接到综合部对本人薪酬进行查询,薪酬查 询应由本人亲自单独进行。 (四)薪酬档案管理 员工薪酬档案作为公司重要的秘密文件,一般由综合部、财务部以电子版的形式 予以保存,对于必须以纸张形式保存的档案,必须指定专人予以归档并保存。 附 则 一、 对确有特殊贡献的员工或特殊引进的人才,其薪酬的核定可不按上述标准 执行,由总公司经理办公会研究或总经理批准决定其薪酬标准。 二、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三、 本办法由综合部负责解释、 附件 1:岗位工资标价标准 1-1、职能类档级评价标准 岗位 学历要求 本 职 工 作年限 社会职称 实习文员 大专及以上 1 年以内 无 知识技能要求 具有本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或单一领域的某些知识点;在 适当指导下能够完成单项或局部的业务。 文员 科员 主办科员 高级科员 大专及以上 大专及以上 大专及以上 大专及以上 1 年以上 1 年以上 2 年以上 5 年以上 无 具有本专业基础的和必要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 已经在工作中多次得以实践;在适当指导的情况下,能够 完成多项的或复杂的业务,在例行情况下能够独立运作。 初级职称 有本专业某一领域全面的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在某一方面 是精通的;能够独立、成功、熟练地完成本领域一个子系 统的工作任务,并能有效指导他人工作。 中级职称 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其他领域的知 识;能够指导本领域内的一个子系统有效地运行,对于本 子系统内复杂的、重大的问题,能够通过改革现有的程序 /方法来解决之,熟悉其他子系统运作。 高级职称 精通本专业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把握本领域 的发展趋势,指导整个体系的有效运作,能够指导本领域 内的重大、复杂的问题解决。 1-2、技术类档级评价标准 社 岗位 学 历 要 求 工作经 验 会 工作成 果 知识 要 求 无 无   助 参 与 1 项 以 上 重 点 项 目 或 独 立 完 成 3 项 非 重 工 点 项目 职 技能要 求 称 大 专 及 以 技术员 上 对 口 专 业 3 个 月 以 上 3 个 月 以 上 产 品 工 艺 设 计 经 验 或 相 应 工 艺 能 力 , 图 , 能 识 会二 维 及三 维绘图 1 年 以 上 见 习 工 大 专 及 以 产 品 工 艺 程 师 / 上 对 口 专 设 计 经 验 工艺师 业 或 相 应 工 具 有 相 关 产 品 设 计 专 业 基 本 知 识 , 工 作 流 程 基 本 熟悉 1 、 可独立 设计 单 一 零件 ; 2 、 掌握 二 维 及三 维绘图 技能 艺能力 设 计 / 大 专 及 以 3 年 以 上 工 艺 工 上 对 口 专 产 品 设 计 程师 业 经 验 助 工 参 与 2 项 以 上 重 点 项 目 或 独 立 完 成 6 项 非 重 熟 练 掌 握 相 关 产 品 设 计 点 项 目 或 获 得 1 项 与 本 企 业 产 品 相 关 的 实 用 专 业 基 本 知 识 , 工 作 流 新型专利 ; 程 熟悉 1 、 参 与 3 项 以 上 重 点 项 目 , 项 目 工 大 专 及 以 5 年 以 上 工 程 师 / 上 对 口 专 产 品 设 计 程 工艺师 业 经 验 师 并 担 任 2 项 重 点 项目主要设计师; 2 、 获 得 1 项 以 上 与 本 企 业 产 品 相 关 的 实 用 新型专利 3 、 为 公 司 内 部 进 行 了 3 次 以 上 产 品 知 识 培 训 。 1 、 参 与 3 项 以 上 重 点 项 目 , 主 任 工 程师 大 专 及 以 5 年 以 上 工 上 对 口 专 产 品 设 计 程 业 经 验 师 并 担 任 3 项 重 点 项目主管工程师; 2 、 获 得 2 以 上 项 与 本 企 业 产 品 相 关 的 实 用 新型专利 ; 3 、 为 公 司 内 部 进 行 了 5 次 以 上 产 品 知 识 培 训 。 熟 练 掌 握 负 责 型 号 产 品 设 计 专 业 知 识 , 熟 练 应 用 相 关 设 计 软 件 , 工 作 流 程 熟 悉 , 良 好 的 沟 通 协作能力 能 协 助 项 目 工 程 师 处 理 技 术 问 题 , 但 无 法 独 立 承 担 较 大型新 品开发任务 1 、 可 独 立 设 计 成 套 产 品 ; 2 、 掌 握 二 维 及 三 维 绘 图 技能; 3 、 可 运 用 相 应 软 件 进 行 产 品 分 析 ; 4 、 可 独 立 进 行 产 品 技 术 协 调 工 作 ;5 、 对 所 负 责 的 部 分 型 号 产 品 、 工 作 职 责 了 解 , 能 独 立 承 担 较 大 型 新 品 开 发 任 务 , 能 单 独 完成技术 问题 的 处 理 熟 练 掌 握 负 责 平 台 产 品 1 、 拥 有 独 立 完 成 产 品 系 统 设 计 能 力 ; 2 、 掌 握 二 维 设 计 专 业 知 识 , 熟 练 应 及 三 维 绘 图 技 能 ; 3 、 可 运 用 相 应 软 件 进 行 产 品 分 用 相 关 设 计 软 件 , 工 作 析 ; 4 、 可 独 立 进 行 系 统 技 术 协 调 工 作 ; 5 、 对 所 负 流 程 熟 悉 , 良 好 的 沟 通 责 的 整 套 产 品 了 解 、 熟 悉 , 能 独 立 承 担 大 型 新 品 开 发 协作组 织 能力 任务,能完成 所 负责 平 台 产品技术 问题 的 处 理 1 、 拥 有 独立 完成产品系 统 设计能力; 主 管 工 程师 高 1 、 3 项 重点 项目主管工程师; 熟 练 掌 握 负 责 平 台 产 品 2 、 拥 有 整个 产品系 统 构 建 的产品 思路 及设计能力; 大 专 及 以 7 年 以 上 级 2 、 获 得 3 以 上 项 与 本 企 业 产 品 相 关 的 实 用 设 计 专 业 知 识 , 熟 练 应 3 、 掌握 二 维 及三 维绘图 技能; 上 对 口 专 产 品 设 计 工 新型专利 ; 用 相 关 设 计 软 件 , 工 作 4 、 可运 用相 应软件进 行产品分 析 ; 业 经 验 程 3 、 为 公 司 内 部 进 行 了 5 次 以 上 产 品 知 识 培 流 程 熟 悉 , 良 好 的 沟 通 5 、 可独立进 行公司 所 有产品技术协 调 工作; 师 训 。 协作组 织 能力 6 、 对 所 负 责 的 整 套 产 品 了 解 、 熟 悉 , 能 提 出 产 品 发 展 方 向 ,提 出改进 、 改型或 替代 产品的技术 路 线 资 深 工 程师 高 1 、 5 项 重点 项目主管工程师; 大 专 及 以 9 年 以 上 级 2 、 获 得 3 以 上 项 与 本 企 业 产 品 相 关 的 实 用 上 对 口 专 产 品 设 计 工 新型专利 ; 业 经 验 程 3 、 为 公 司 内 部 进 行 了 8 次 以 上 产 品 知 识 培 师 训 。 1 、 拥 有 独 立 完 成 产 品 系 统 设 计 能 力 ; 2 、 拥 有 整 个   公 司 产 品 走 向 思 路 及 设 计 能 力 ; 3 、 掌 握 二 维 及 三 维 绘 图 技 能 ; 4 、 可 运 用 相 应 软 件 进 行 产 品 分 析 ; 5 、 可独立进 行 所 有产品技术协 调 工作。 1 、 5 项 重点 项目主管工程师; 首 席 工 程师 大 专 及 以 9 年 以 上 研 2 、 获 得 3 以 上 项 与 本 企 业 产 品 相 关 的 实 用 上 对 口 专 产 品 设 计 究 新型专利 ; 业 经 验 员 3 、 为 公 司 内 部 进 行 了 8 次 以 上 产 品 知 识 培 训 。   1 、 拥 有 整 个 公 司 产 品 走 向 思 路 ; 2 、 可 独 立 进 行 所 有产品技术协 调 工作。

11 页 465 浏览
立即下载
城投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

城投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

城投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公司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 制,有效地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 平, 进一步提升公司效益、安全、发展三大业绩,促进公司做强、做大、 做好,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高管人员指下列人员: (一)公司董事、监事; (二)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条 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以企业效益、安全、发展三大业 绩为出发点,根据公司年度预算、生产、经营计划和高管人员分管工 作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高管人 员的年度薪酬分配。 第四条 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劳分配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二)收入水平与公司业绩及分管工作目标挂钩的原则; (三)考虑公司长远利益、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 (四)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统一的原则; (五)有奖有罚、奖罚对等、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 1 第五条 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对高管人员进行绩效考 核以及确定薪酬分配的管理机构,具体测算和兑现工作由公司财务 部 负责实施。 第六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 (一)根据高管人员管理岗位的主要范围、职责、重要性以及其 他相关企业相关岗位的薪酬水平制定薪酬计划或方案。薪酬计划或方 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绩效评价标准、程序及主要评价体系、奖励和惩 罚的主要方案和制度等; (二)负责对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审查、确认 高管人员 年度目标责任书; (三)负责对公司薪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审查公司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并对其进行年度绩效考评; (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 情况,适时制订公司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计划; (六)公司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三章 薪酬的构成 第七条 高管人员薪酬由基本薪酬、保险和福利、绩效薪酬三部 分组成。计算公式是:年度薪酬=基本薪酬+保险和福利+绩效薪酬。 (一)基本薪酬: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高管所任职位 的价值、责任、能力、市场薪资行情等因素提出方案,报董事会审议 通过后执行。 2 (二)保险和福利:根据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包括养老保 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三)绩效薪酬:根据公司效益、安全、发展三大业绩实现情况 及高管人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进行综合考核 获 得的奖励薪酬。 第八条 绩效考核目标 (一)安全目标 以年度重大事项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生产安全、经济安全、 政治安全和企业形象安全四项指标。 1、生产安全。重点考核人身死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生 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 2、经济安全。重点考核因决策失误、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重大违纪违规问题。 3、政治安全。重点考核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 考核领导班子成员违法犯罪案件、员工群体性犯罪案件。 4、企业形象安全。重点考核对企业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事 件。 (二)效益目标 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用能力指标。 1、盈利能力:包括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 3 2、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 3、资产运用能力:包括应收款项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三)发展目标 主要考核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 第九条 绩效考核目标的分值及权重 各类绩效考核目标的分值设基本分和加(减)分两项,基本分采用 百分制计分,加(减)分根据指标特点设置。考核总分按照各类绩效目 标得分乘以所占权重计算。即效益、安全、发展目标均设基本分 100 分。其中,效益目标权重为 60 %,安全目标权重为20%,发展目 标权重为20%。 第四章 考核与实施程序 第十条 在董事会确定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之后,高管人员应根据 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和目标,分别签署目标责任书, 其 中总经理、董事与董事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其他高管人员与总经理签 订目标责任书。 第十一条 高管人员的目标责任书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 据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及各高管人员所分管的工作提出,并由薪酬 与 考核委员会根据各高管人员的岗位职责,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审核确 认。目标责任书应对高管人员的工作计划与目标中各项内容的权重、 分值予以确认。 4 第十二条 高管人员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将作为高管人员年度薪酬 考核的依据。在经营年度中,如经营环境等外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有权调整高管人员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第十三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公司高管人员考评程序如下: (一)公司高管人员向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作书面述职和自 我评价; (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按绩效考核标准(主要为各高管人员签署 的年度目 标责任书)和程序,对高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 (三)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岗位绩效评价结果及薪酬分配政策 提出高管人员的绩效薪酬数额和奖惩方式,提交公司董事会审核批 准。如经公司董事会审议后未予通过,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应根据董事 会审议意见对薪酬方案进行修改,直至董事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 经营年度结束后,在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后二个月 内,薪酬与考核委员应完成高管人员的薪酬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 果 以书面形式通知考核对象。 第十五条 高管人员在工作中有重大失误及违法、违规行为,给 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不予发放绩效薪酬,并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 严重性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或党纪厂纪处分。 第十六条 高管人员在收到绩效考核结果通知后如有异议,可在 收到通知后一周内向董事会提出申诉,由董事会裁决。 第十七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将最终考核结果以及高管人员的薪 5 酬实施具 体内容公示后,由公司统一实施。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仅作为建立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机制 的总则,具体考核细则由公司财务部根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基建 目标制定,由公司董事 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审核、确认。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为适应重组后的资产经营特点和新的公司发展战略,更好地体现高级 管理人员的管理贡献价值和绩效导向,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高级管理人员的界定)本办法所指的高级管理人员只限于上海城投控股股份 有限公司的总裁、副总裁、总监、董秘。 6   第二章 薪酬激励第三条 (基本原则)基于城投控股重组后的经营业务变化,以及拓 展竞争性新业务的战略要求,要对高管的薪酬激励实施新的策略。制定新策略的基本原则 是:市场化薪酬标准参照原则、经营业绩导向原则、国企历史背景兼顾原则、当期与延期支 付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 (薪酬结构)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实行年薪制加奖励制。薪酬由四个部 分组成:薪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年度奖励+特别奖励其中年薪包括基本年薪和绩效 年薪。基本年薪即为底薪,占年薪的 60%。绩效年薪与绩效考核挂钩,占年薪的 40%。年 度奖励即对年度绩效考核优秀者的奖励。特别奖励即对完成阶段性重大发展任务的奖励。   第五条 (年薪标准)综合考虑公司战略追求、市场性薪酬行情、高管现有薪酬水平及企 业历史沿革等多项因素,确立本公司高管三年年薪计划。其新的年薪标准如下表:上海城 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层管理岗位年薪标准 2 单位:万元高层管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理岗位合计 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合计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合计基本年薪绩效年薪总裁 503020603624704228 副总裁(1)452718552718653926 副总裁 (2)402416503020603624 总监 28-3516.8-2111.2-1432-4019.2-2412.81635-4521-2714-18 董秘 251510301812352114 注:副总裁(1)特指担任下属子 公司总经理的副总裁。   副总裁(2)特指未担任下属子公司总经理的副总裁。   薪酬标准均为税前,并包括了法定需要个人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费和所得税。   总监岗位根据承担的责任与专业能力要求,可分两到三类。   (一)基本年薪:实施三年逐年上调计划。   (二)绩效年薪:实施三年逐年上调计划。如经营业绩下滑,净资产收益率明显下降, 可实施减薪计划。   第六条 (年度奖励)设立年度奖励制度。对年度绩效考核良好、优秀者予以奖励,最高 奖励额度为 10 万元。   第七条 (特别奖励)设立特别奖励制度。对圆满完成公司阶段性重大战略任务,或对 公司经营业绩有重大贡献的,予以 3 奖励。根据完成任务的战略重要性、任务执行难度、贡 献大小确定奖励额度,最高奖励额为 100 万元。特别奖励实施的对象和额度由董事会讨论 决定。   第八条 (薪酬的发放方式)(一)基本年薪:折算成月平均数,按月现金发放。扣除 法定个人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和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二)绩效年薪:分两次按现金发放。其中年中考核通过,发放绩效年薪的 30%;年 终考核通过,发放绩效年薪的另 70%。   扣除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三)年度奖励:现金发放,分两年支付。次年如发生绩效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 则取消另一半年度奖励。扣除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7   (四)特别奖励:额度较小的,一次性现金发放;额度较大的,40%一次性现金发放, 60%通过购买商业保险、住房补贴等予以兑现。扣除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第三章 绩效考核第九条 (基本原则)与薪酬激励相配套,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考核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经营业绩导向原则、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原则、简便易行原 则。   第十条 (考核办法)采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法。   (一)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立任务绩效指标体系和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任务绩效指标体系:设立三项指标,即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 现经营业绩导向。   管理绩效指标体系:设立五项指标,即经营计划执行、成本与财务及内控执行、安全管 理、团队合作、贯彻落实上级布置的公益性与党群工作任务。4(二)设定各项考核指标的评 分标准和权重。   根据岗位职责设立各项考核指标的评分标准(详见附件)。   高管岗位分为总部高管岗位与兼任子公司集团总经理的副总裁岗位两类。对前者的任 务绩效指标权重定为 60%,管理绩效指标权重定为 40%。对后者的任务绩效指标权重定 为 75%,管理绩效权重定为 25%。设立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详见附件)。   (三)制订各项考核指标的任务目标。   由公司计划与财务部门在年初制定出各项考核指标的年度目标任务,并报公司董事会 审议批准。   (四)考核评分由行政人事部门负责考核评分工作。对照任务目标分别进行打分,将 各个指标的得分分别乘以权重,乘积之和即为考核对象的最后得分。   第十一条 (考核对象) 主要对经营班子进行考核。其中对担任子公司集团总经理的副 总裁岗位的考核,以子公司集团层面的绩效考核为主;其他高管岗位均以上市公司总部的 整、   第十二条 (考核时间)绩效考核分为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   半年考核着重任务绩效考核,于 7 月份完成。年度考核分任务绩效考核与管理绩效考 核,于次年的 1 月份完成。   第十三条 (考核评分和考核等级)考核评分分为 90—100 分(优秀)、80—89 分 (良好)、70—79 分(合格)、60-69 分(基本合格)、60 分以下(不合格)五级。每项 指标的五级评分标准各不相同。根据最后得分确定考核等级。   第十四条(考核结果与薪酬的挂钩)绩效考核的等级结果作为年度薪酬激励的重要依 据。 8   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的关系 5 年度考核结果与薪酬的挂钩 备注优秀全部绩效年薪 +年度奖励良好全部绩效年薪+年度奖励合格 全部绩效年薪如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绩效年 薪减半基本合格 绩效年薪减半如连续两年考核基本合格,取消当年全部绩效年薪。   不合格取消当年全部绩效年薪如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基本年薪降级。   第四章 附 则第十五条 2008 年为本办法实施第一年,以 8 月份高管任命为界,前 8 个月按重组前的办法执行,后 4 个月按本办法新标准执行。年度奖励和特别奖励按按本办 法实施。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一月九日 6 附件:高级管理人员年度绩效考核 表(总部高管)考 核 标 准指标类别权重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60-69 分 60 分以下得分备注主营业务收入 10%超出预定经营收入指标 10%以上达到预定的经营收入 指标完成预定经营收入指标的 90-95%完成预定经营收入指标的 80-89%完成预定经营收 入的 80%以下净利润 20%超出预定利润指标 10%以上达到预定的利润指标完成预定利 润指标的 90-95%完成预定利润指标的 80-89%完成预定利润指标的 80%以下任务绩效 指标净资产收益率 30%高于预定指标 10%以上达到预定指标低于预定指标 10%以内低 于预定指标 11-30%低于预定指标 30%以上经营与资本运作计划执行情况 10% 执行极 好 执行良好 执行一般执行较差执行很差成本、财务与内控执行情况 10% 执行极好 执行良 好 执行一般执行较差执行很差团队合作 5%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管理绩效指标贯彻 落实上级布置 15%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7 党群工作任务注:(1)任务绩效定量考 核,管理绩效定性考核;(2)对于安全管理,如发生重大事故,整个管理绩效考核为 0 分 8 高级管理人员年度绩效考核表(兼任子公司集团总经理的副总裁岗位)考 核 标 准指 标类别权重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60-69 分 60 分以下得分备注主营业务收入 10%超出预定经营收入指标 10%以上达到预定的经营收入指标完成预定经营收入指标的 90-95%完成预定经营收入指标的 80-89%完成预定经营收入的 80%以下净利润 30% 超出预定利润指标 10%以上达到预定的利润指标完成预定利润指标的 90-95%完成预定 利润指标的 80-89%完成预定利润指标的 80%以下任务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 35%高于 预定指标 10%以上达到预定指标低于预定指标 10%以内低于预定指标 11-30%低于预定 指标 30%以上经营计划与投资项目执行情况 5% 执行很好 执行良好 执行一般执行较差执 行很差成本、财务与内控执行情况 5% 执行很好 执行良好 执行一般执行较差执行很差安全 管理 5%无任何事故管理有序无任何事故未发生原则性事故发生原则性事故发生重大事故 管理绩效指标团队合作 5%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9 贯彻落实上级布置的公益性与党 群工作任务 5%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注:(1)任务绩效定量考核,管理绩效定性考 核;(2)对于安全管理,如发生重大事故,整个管理绩效考核为 0 分。 9

9 页 450 浏览
立即下载
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

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

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 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公司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地调动高管人员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效益、安全、发展三大业绩,促进 公司做强、做大、做好,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高管人员指下列人员: (一)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 (二)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认为应当适用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 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以企业效益、安全、发展三大业绩为出发点,根据公司年度预 算、生产、经营计划和高管人员分管工作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 果确定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分配。 第四条 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劳分配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二)收入水平与公司业绩及分管工作目标挂钩的原则; (三)考虑公司长远利益、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 (四)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统一的原则; (五)有奖有罚、奖罚对等、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对高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以及确定薪酬分配的管理 机构,具体测算和兑现工作由公司企管部和财务部负责实施。 第六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 (一)根据高管人员管理岗位的主要范围、职责、重要性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相关岗位的薪酬水 平制定薪酬计划或方案。薪酬计划或方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绩效评价标准、程序及主要评价 体系、奖励和惩罚的主要方案和制度等; (二)负责对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审查、确认高管人员年度目标责任书; (三)负责对公司薪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 审查公司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并对其进行年度绩效考评; (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适时制订公司高管人员 的股权激励计划; (六)公司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三章 薪酬的构成  激励机制结构图 激励 现金激励 基 本 工 资 岗 位 津 贴 业 绩 奖 金 非现金激励 现 金 福 利 股 票/ 分 红 非 现 金 福 利 股 票 期 权 荣 誉 与 晋 升 (此三项属薪酬范围) 第七条 高管人员薪酬由基本薪酬、保险和福利、绩效薪酬三部分组成。计算公式是:年度薪 酬=基本薪酬+保险和福利+绩效薪酬。 (一)基本薪酬: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高管所任职位的价值、责任、能力、市场薪资 行情等因素提出方案,报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二)保险和福利:根据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 公积金等。 (三)绩效薪酬:根据公司效益、安全、发展三大业绩实现情况及高管人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进行综合考核获得的奖励薪酬。 第八条 绩效考核目标 (一)安全目标 以年度重大事项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生产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企业形象安全四 项指标。 培 训 与 发 展 1、生产安全。重点考核人身死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突 发环境事件。 2、经济安全。重点考核因决策失误、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重大违纪违规问题。 3、政治安全。重点考核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考核领导班子成员违法犯罪案 件、员工群体性犯罪案件。 4、企业形象安全。重点考核对企业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事件。 (二)效益目标 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用能力指标。 1、盈利能力:包括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保值增值 率等指标。 2、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 3、资产运用能力:包括应收款项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三)发展目标 主要考核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 第九条 绩效考核目标的分值及权重 各类绩效考核目标的分值设基本分和加(减)分两项,基本分采用百分制计分,加(减)分根据 指标特点设置。考核总分按照各类绩效目 标得分乘以所占权重计算。即效益、安全、发展目 标均设基本分 100 分。其中,效益目标权重为 60 %,安全目标权重为 20%,发展目标权重为 20%。 第四章 考核与实施程序 第十条 在董事会确定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之后,高管人员应根据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制订工 作计划和目标,分别签署目标责任书,其中总经理、董事、董事会秘书与董事长签订目标责 任书,其他高管人员与总经理签订目标责任书。 第十一条 高管人员的目标责任书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及各 高管人员所分管的工作提出,并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各高管人员的岗位职责,结合公司 经营目标审核确认。目标责任书应对高管人员的工作计划与目标中各项内容的权重、分值予 以确认。 第十二条 高管人员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将作为高管人员年度薪酬考核的依据。在经营年度中, 如经营环境等外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有权调整高管人员的工作计划和 目标。 第十三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公司高管人员考评程序如下 (一)公司高管人员向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作书面述职和自我评价; (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按绩效考核标准(主要为各高管人员签署的年度目 标责任书)和程序, 对高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 (三)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岗位绩效评价结果及薪酬分配政策提出高管人员的绩效薪酬数 额和奖惩方式, 提交公司董事会审核批准。如经公司董事会审议后未予通过,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应根据董事 会审议意见对薪酬方案进行修改,直至董事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 经营年度结束后,在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后二个月内,薪酬与考核委员应完成 高管人员的薪酬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考核对象。 第十五条 高管人员在工作中有重大失误及违法、违规行为,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不予 发放绩效薪酬,并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性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或厂纪处分。  第十六条 高管人员在收到绩效考核结果通知后如有异议;可在收到通知后一周内向董事 会提出申诉,由董事会裁决。  第十七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将最终考核结果以及高管人员的薪酬实施具体内容公示后,由 公司统一实施。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仅作为建立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机制的总则,具体考核细则由公 司企管部和财务部根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制定,由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 审核、确认。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4 页 419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绩效主管

薪酬绩效主管

强大的企业一定是用系统在赚钱 薪酬绩效主管工作分析表 表一: 从事岗位名字 薪酬绩效主管 有无兼职 无 我的上级岗位名字 人力资源经理 我的部门名字 人力资源部 下级的岗位 人事专员 岗位任职资格要求 年龄:27-35 岁 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毕业 经验要求:5 年以上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其中 3 年以上薪酬绩效管 理经验 知识要求:熟悉薪酬、绩效模块的流程、理论知识;熟悉国家和当 地劳动法规及政策。 能力要求:熟练使用 Office 办公软件;有较强数据分析和统计能 力;公文写作能力强;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其它要求:责任心强、有耐心,保密性强、原则性强 表二: 重要性 具体工作(含量化指标) 占用时间% 1 负责薪酬绩效体系建立、完善的起草工作(含薪酬绩效相关制度的起 草)。薪酬每三年检讨一次,绩效每一年检讨一次。 10% 2 负责建立、更新各岗位 KPI 指标库(每年检讨更新一次) 10% 3 负责编制、修订公司(含事业部及集团职能部门)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 (每年 12 月份提交修订报告和架构图草图) 5% 4 负责统筹组织各部门定编工作,初步审核其合理性。(每年 12 月完 成) 5% 5 负责预算各事业部、集团职能部门当年工资总额,并报人资部经理审 核,报集团公司会审。(每年 1 月份完成审批) 5% 6 负责制订各事业部负责人薪酬方案,并报人资部经理审核,报集团公 司会审。(每年 1 月份完成审批) 5% 7 负责编制事业部和集团职能部门负责人下年度权限,并报人资部经理 和集团副总裁审核,报集团总裁审批。(每年 12 月份完成) 5% 8 负责初步审核集团 1-5 级人员当年工资方案,报人资部经理审核,报 集团公司会审。(每年第一季度内完成) 8% 9 负责组织部署各部门检讨属下职能制度(第一季度完成) 5% 10 负责每年检讨福利制度及每项福利标准,并编制清单报人资部经理和 副总裁审核,报集团总裁审批。(每年 9 月完成) 3% 强大的企业一定是用系统在赚钱 11 负责组织各部门岗位说明书的建立和修订(每年检讨一次) 3% 12 负责每月对工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且事前反映及提出处理方案 5% 12 负责组织每年度评优工作(每年春节前完成) 5% 13 负责检查工资方案、福利制度、权限执行情况,并对问题进行整改。 (每季度到各厂区抽查一次) 3% 14 负责按制度每年组织各部门进行年度述职报告或组织内部专业职务评 定工作。(每年 1 月份完成) 3% 15 负责商业保险优化和合同签订(每年 5 月初) 3% 16 负责初步审核入职、转正、调薪,并报人资部经理审核。(收到资料 2 天 内反馈) 5% 17 负责草拟人资部相关通知(人事任免、节假日安排、相关薪酬福利制 度、员工意见回复等),报人资部经理审核,报终审人审批后发布。 3% 18 负责 HR 系统功能完善 3% 19 20 负责每月收集集团公司职能部门考核情况并上报到计薪部门。(每月 3 号前) 完成上级交代临时性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 3% 3%

2 页 414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HRM模式-绩效与薪酬管理

华为HRM模式-绩效与薪酬管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RM 模式,绩效与薪酬管理 内容提要 华为概况 华为 HRM 模式 华为薪酬管理 a 华为绩效管理 华为面临的问题 1. 华为概况 外文名称: HUAWEI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1 成立时间: 1987Click 年 to add title in here 总部地点: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总裁:任正非 董事长:孙亚芳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宣传语:华为,不仅仅是世界 500 强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 (一)经营范围 (二)品牌承诺 & 品牌特质 华为技术 有 限 公 司 概 况 (三)治理架构 (四)发展历程 (五)公司财务状况 (一)经营范围 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 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 、传输网络、无线及有 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 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 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 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 提供硬件设备、软件、 服务和解决方案。 (二)品牌承诺 & 品牌特质 • 品牌承诺: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 活,提升工作效率 • 品牌特质: 1. 以客户为中心 2. 奋斗进取 3. 创新 4. 全球化 5. 开放合作 6. 值得信赖 (三)治理架构 轮值 CEO 制度 2004 年,华为创建了 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 这一集体决策机制,并开始由八位管理层轮流 担任 EMT 主席,每人轮值半年。 2011 年底,华为又 开始执行在董事会领导下的 CEO 轮值制度。轮值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EO 在轮值期间是公司的最高行政首长。 to add title in here 轮值 CEOClick 制度,来自一本书中的想法——《会飞的 水牛》( Flight of the Buffalo ),作者是美国人(詹 姆斯 · 比拉斯科和拉斐尔 · 斯特耶)。书中的理论和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迁徙鸟类如何飞越大西洋有关——它们总是排成人字 型,但带头的并不总是同一只鸟。也就是说它们会更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换位置,轮流带领整支队伍飞越海洋。 (四)发展历程 1987 年 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95 年 销售额达 15 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8 年 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1999-2005 年 在印度、瑞典、美国设立研发中心, 2005 年海外 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华为 2 6 2006 年—— 2012 年和全球 33 个国家的客户开展云计算合 作,并建设了 7 万人规模的全球最 大的桌面云 公司财务状况 人民币百万 元 2012 ( USD Million ) 2012 2011 2010 2009 销售收入 35353 220198 203929 182548 146607 营业利润 3204 19957 18582 30676 22241 营业利润率 9.1% 9.1% 9.1% 16.8% 15.2% 净利润 2469 15380 11647 24716 19001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是对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 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学术界一般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把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 1. 人力资源规划; 2. 招聘与配置; 4. 绩效管理; 5. 薪酬 Click3. to培训与开发; add title in here 福利管理; 6. 劳动关系管理。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 华为企业文化 2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原则 3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 - 军事文化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14 狼性文化 学习和创新 敏锐 嗅 觉 狼性文化 进攻 精神 不屈不饶、永不疲倦 集体奋 斗 意 识 团结 床垫文化 艰苦奋斗 的 工作作风 床垫 文化 锲而不舍 的 工作态度 兢兢业业 的 工作奉献 在每个开发人员的办公桌下都有一个床垫, 一旦需要加班加点,就睡在公司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则 公平 基本原则 公 正 公 开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建立基于价值链循环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要素 牵引 价值评价 ① 统一价值观 ② 明确价值创造要素 ③ 通过培训、招聘等 挖掘、提升 能力 ④ 通过无依赖的市场 压力传递, 使内部机制 永远处于激 依 ①KPI 指标 ② 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 ③ 绩效、品德、态度等全方位考核 据 改 进 激励与回报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① 效率优先 ② 按劳与按资结合 ③ 分配依据:责任、 绩效与工作态度 华为招聘之道 招聘 原 则 1. 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2. 强调“双向”选择 3. 坚持条条都有针对性的招聘策略 4. 招聘人员的职责 = 对企业负责 + 对 应 聘者负责 5. 用人部门要现身考场 6. 设计科学合理的应聘登记表 7. 人才信息储备就是给企业备足粮草 招聘 途 径 1. 现场招聘 2. 网络招聘 3. 内部招聘 华为招聘之道 近年华为招聘人数 就当前经济形势下,华为公司控制社会招聘,只招聘相对有 经验的人才,校园招聘仍为每年三月份在各大校区进 行。华为的人力资源分布是个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 1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场各占 40% ,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 20% 。近两年来, 华为大量招聘的也正是研发和市场人员。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年份 人数 2000 年 2005 年 2008 年here 2009 年 2010 年 Click to add title in 600 1,800 20,000 30,000 60,000 针对员工职业 业务 发展双通 Title in here 道的培训 分工 Title in here Title Team in here leader 术 技 / 训 培 能 技 专业 业务 责 负 部门 高层管理者 养 培 中高层管理 力 导 领 者 部 干 、 训 培 能 中基层管理者 技 学 用 大 通 及 华为 理 管 华为员工培训职责分工 华为跨国人力资源管理 1 、国内人力资源:外派遵守自愿原则、享受特殊津贴 2 、海外人力资源:本土化加引导式双管齐下、包容性 3 、全球人力资源:统一的管理平台,严谨的合约制度 针对性跨国人 力资源管理 在墨西哥以本土化为主,引导式为辅 在拉美和印度尊重本土文化、但又加强引导 华为绩效管理 一、建立与公司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绩效管理 • 绩效管理如何去匹配一个企业的发展? 创业期 快速成长期 1988--1994 二次创业期 1998-- 1994--1998 绩效管理(升华) 绩效考核(优化) 人事考核(普及) 95—97 年 98 年— 2001 年 2002 年— 华为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历程 创业期 1988--1994 快速成长期 二次创业期 1998-- 1994--1998 合作开拓战略 主攻农村市场战略 • 通过做交换机 的转口贸易, 两年内实现 1 亿多的营业额 • 1991 年推出 C&C08 交换机 • 1994 年 1 月,华为和国 内 40 多家地方电信局合 资共同组建华为电器股 份有限公司 • 1995 年国家扶持民族通 讯产业的政策出台,华 为的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 • 1997 年与中国联通建立 合作关系 国际接轨战略 • 华为阪田基地一期工程 完工 • 1999 年在印度设立研 发基地 • 邀请 IBM 做管理顾问 ,请 KPMG 做财务顾 问,请 HAY 做人力资 源顾问,要在管理上与 国际接轨 绩效管理各阶段发展情况 阶段 时间 主要考核内容 考核目的 第一阶段 1995 年 -1997 年 强调将考核作为单一的过程进行, 考核内容侧重于员工工作 态度、能 力和业绩。 强化管理意识,提升管理 水平。 第二阶段 1998 年 -2001 年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评价的部分, 考核内容与绩效为中心。 强化成果导向,以推动 员工务实 的开展工作。 2002 年 - 至今 真正在公司人员中开展全员绩效管 , 将绩效考核视为一个系统的管理 过程,坚持目标导向,考核内容方 面增加跨部门之间考核。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意识, 倡导自我激励和约束。 第三阶段 二、纵观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 华为,在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卓有成效 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缔造华为一个个神话最 有利的发动机和保障器。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源管 理体系三大基石之一的绩效管理(另外两个是任 职资格和股权激励),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 大动力。 推行绩效管理的基础 • 1 、总裁任正非一再强调要创造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将绩 效文化视为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并上升为战略高度 加以实施 。 • 2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裁员,而是为了通过考 核把大家放在适合的岗位上,保证每个人的能力都是能够 实现绩效目标的,然后通过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公 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 3 、绩效考核机制有三个方面,一是责任结果导向、关键 事件个人行为的结果评价考核;二是基于公司战略分层分 级述职,即 PBC( 个人绩效承诺 ) 承诺和期望绩效的完成程 度;三是基于各级职位按任职资格标准,考核员工实际能 力是否达到任职要求。 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企业战略目标 公司业务重点与 KPI 部门业务重点与 KPI 绩效 管理 岗位业务重点与 KPI 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中层管理者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绩效目标 绩效反馈 结果应用 总体绩效考评过程 KPIs 在管理循环中的运用 KPIs 建立基于: • 愿景 • 战略 • 业务发展 计划 • 财务预算 的绩效目 标 KPIs 提供了行 动的基 础: 计 行 划 测量 动 • 流程 • 职务描 述 • 组织架 构 KPIs 将有助于: • 尽早识别潜在问题 • • 监控绩效目标的进展 确认绩效改进领域并为组织、部门和个人提 供反馈 KPI 指标的分解 人与文化 技术创新 工作氛围 文化 能力 HR 系统 培训客 户 响应市 场的速 度 研发的 有效性 利润与增长 顾客服务 服务质 量 产品多 样化 制造优秀 主要项 目管理 资产管 理 收入管 理 成本管 理 供应 商管理 物料 管理 质量 改善 市场领先 市场份额 营销网络 市场形象 市场竞争力 客户服务方面 市场领先方面 技术创新方面 绩效考核周期 年度考核(半年回顾) 年度绩效考核周期 持续反馈和指导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设定未来 12 个月的关键 绩效指标和 有关目标 季度考核 奖金发放 季度考核 奖金发放 四季度 季度考核 奖金发放 年度 培训需求 基本工资 奖金 为保证绩效考核的连续性,在年初设定绩效指标的时限时,可以考虑延伸到 下一年度的第一季度。 对于绩效考核的周期,没有固定的长短。只要你认为合适,随时都可以 进行。 威性 设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保证考核的权 • 主任:董事长(或授权总经理) • 召集人:人力资源部经理 • 执行委员:生产副总,管理副总 , 经营副总 , 总工程师 , 总会计师 , 人力资源部经理 • 特邀顾问: 1~2 名 • 该委员会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 , 作为公司中高层领导个 人及部门级绩效考核的最高领导机构。其职能为: ① 绩效考核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② 部门考核结果的最终审批, ③ 重大绩效投诉事件的处理。 • 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经理负责绩效考核的具体操作、培训支持等日常 性工作。 高层人员考核机制:述职 +KPI 考核 采用年终(年中)述职的方式,全面检查上一年(期)承诺 KPI 的完成 情况,并对下一年(期)的 KPI 做出承诺,并全面阐述本部门达成 KPI 的策略与措施。 为什么要进行述职? 1 、落实公司战略,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直度行动纲领,为 各部门准确思考、分解工作任务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后期监控和指导 各部门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依据: 2 、促进中高层领导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抓信重点,综合平衡: 3 、建立统一、均衡和有效的考绩制度,使公司宏观管理形成闭环,不 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高层人员考核内容 被考核人 高层人员(生产副总 , 管理副总 , 经营副总 , 总工程师 , 总会计师) 考核周期 一年(实行年度考核、半年业绩回顾) 计薪方式 年薪(税前) = 月薪 * 12 + 年度业绩奖金 (个人年薪总额及业绩奖金比例由董事长与当事人协商制定 , 有关股权和 提成另计 . ) 各被考核人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 考核成绩与 格 ),D( 需要改进 ). 分别对应一定的奖金额度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不发 业绩奖金 . 各责任人的考核分数只与本人的奖金挂钩,不进行排序。具 奖金 体金额由董事长与责任人商定 . 考核执行者 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薪酬考核委员会 考核执行时 公司财政年度结束后的 1 个月内进行考核,并兑现年度业绩奖金。考核结 果决定业绩奖金 间 考核流程 各责任人自评,绩效考核委员会审批(被审批人回避制) 财政年度结束 后,各责任人应及时收集个人业绩证明材料,进行自评。召集人在合适时 间(不宜具体规定日期)召集考核委员会成员,开会审批自评结果,并进 行平衡 中层人员考核内容 考核对象 中层人员 考核周期 季度考核 每季度第一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二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计薪方式 每季度第三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 本季度业绩奖金 如另有年终奖金发放,则每季度绩效考核结果各占 25%( 股权及提成另 考核成绩与 奖金 考核执行者 考核执行时 间 计) 各被考核部门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格 ),D( 需要改进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不发业绩奖金 . 部门经理的综 合考核等级结合公司 , 部门 , 个人三方的绩效等级评定 , 各占一定比例 . 建议各部门的考核成绩进行强制排序。考核结果决定业绩奖金。 主要执行人:分管各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 . 辅助执行人:人力资源部经理、绩效考核委员会 每季度结束后的 5~8 个工作日内进行考核,并兑现季度业绩奖金 考 核 流 程 被考核部门经理自评,直接上级主管复评,绩效考核委员会 审核。 每个季度结束后的 3 个工作日内,上述被考核部门经 理应及时收集业绩证明材料,完成部门考核等级的评定,检 查无误后,在自评栏签字。将自评结果及时送交直接上级主 管,直接上级主管通过调查、访谈等取证,应在第 5 个工作 日内与被考核部门经理面谈,达成共识,签署自己的评价意 见,并在复评栏签字。(如双方不能达成共识,直接上级主 管也应将意见写在考核表上)。在这两个环节中,人力资源 部要起到协调、监督、支持的作用。完成复评签字的考核表 应及时送交考核委员会召集人,召集人在合适时间( 3 个工 作日内)召集考核委员会成员开会, 审批复评结果,并进行 平衡。重点关注绩效最好和最差的几个 部门。最终的审批结 果要及时反馈到被考核部门经理 基层员工考核内容 考核对象 公司各部门 / 项目部下属的在职员工 考核周期 季度考核 计薪方式 业绩奖金 每季度第一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二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每季度第三个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津贴 + 本季度业绩奖金 如另有年终奖金发放,则每季度绩效考核结果各占 25%( 股权与提成 另计 ) 各被考核部门的考核成绩均分为四等,即 A( 优异 ),B( 胜任 ),C( 合 格 ),D( 需要改进 ). 被评为 D 等者 , 建议不发业绩奖金 . 其综合考 核结果结合公司 , 部门 , 个人三方的绩效等级评定 , 各占一定比例 . 建议个人的考核成绩在部门内部进行强制排序。考核结果决定业绩奖 金。 主要执行人: 员工的直属部门主管(部门经理) 考核执行者 辅助执行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最终裁决人:分管高管人员 每季度结束后的 5~8 个工作日内进行考核(与部门考核基本同步, 考核执行时 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迟 1~2 个工作日进行),并兑现季度 间 业绩奖金 考 核 流 程 被考核人自评、直属部门主管复评、分管高管人员审 核。每个季度结束后的 3 个工作日内,被考核人应及 时收集业绩证明材料,完成个人考核等级的确定,检 查无误后,在自评栏签字。将自评结果及时送交直属 部门经理,直属部门经理也应收集证据,合理安排考 核时间等,并在第 5 个工作日结束之前与被考核人面 谈,达成共识,签署自己的评价意见,并在复评栏签 字。(如双方不能达成共识,直属部门主管也应将意 见写在考核表上)。在这两个环节中,人力资源部要 起到 协调、监督、支持的作用。 完成复评签字的考 核表应及时送交分管副总在 2~3 个工作日内完成最 终审核,并进行平衡。如有必要,可召开考核会议, 解决争议等。最终的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到被考核人 . 考核等级标准 考核人应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和员工的实际表现考核员工的绩效。每 年考核周期开始时,考核人与员工共同商议,确定员工的绩效目标。每 个季度结束时,考核人根据以下的绩效考核等级来判断员工的实际绩效 水平。 D 需要改进 C 基本合格  B 胜任  A 优异 该员工在该岗位 或任务 的多个 相关绩 效领域 都未能 达到所 须的绩 效标准 , 需做 该员工在该岗位 或任务 的绩效 领域能 够完成 大部分 绩效目 标,但 仍有明 显的改 该员工完成了该 岗位或 任务的 所有绩 效目标 ,达到 相关的 绩效标 准,胜 任该岗 该员工完成了该 岗位或任务的所 有绩效目标,其 工作方式和成果 的水平都超过了 对该岗位的一般 标准和要求 华为薪酬管理 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和传统薪酬管理体系的区别: 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 目标 薪酬观念 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员工; 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 调发展 为员工管理提供支持;促进企业 发展 投资行为 成本 对员工的认 员工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战 识 略资源 绩效 传统的薪酬管理体系 员工是一种工具性资源 长期绩效 中短期绩效 设计依据 企业战略目标 传统的工作等级 关注重点 关注激励和奖励,强调贡献、 公共交流的价值观和成功;强 调分配效果 强调薪酬基本制度设计的相关技 术方法;强调分配过程 员工的参与 认为员工是管理主体,重视员 程度 工参与,在薪酬体系的设计中 充分听取和采纳员工的意见和 建议 将员工视为被管理者,被排斥于 薪酬体系的设计过程之外,被动 地接受组织的薪酬安排。 动态性 强调动态管理 缺乏动态管理 华为的薪酬战略观念 • 1 、在薪酬体系构建上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辩证 统一; • 2 、在具体的职位评估上的完善分级,即: 第一,明确公司价值导向, 二,确定职位评估原则, 三,确定职位评估方法, 四,评估职位等级。 华为的薪酬战略指导方针 : : •华为的薪酬战略指导方针 薪酬体系框架的时候,一定要把人与职位分开 • 华为薪酬基本构成: 华为薪酬基本构成: 华为薪酬制度 动态分配制 B 高工资是第一 推动力 A C 全员持股 薪酬制度 高奖金制度 E D 体贴的福利待 遇 高工资 动态分配 高工资:人高我 高,人低 我亦高 根据企业内外部的 人力价格水 平和员工的 职、能、绩 效以及长期 发展潜力建 立的一种崭 新的薪酬体 系。 全员持股 员工持股既是一种 薪酬制度 ,也是一 种有效的 激励措施 ,容易形 成上下一 心的企业 风貌。 全员持股: 目前“华为”员工持股的基本情况是, 30% 的优秀员 工集体控股, 40% 的员工有比例的持股, 10%—20% 的新员 工和低级员工适当参股。“人人是老板”的员工持股机制 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和价格,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结 成了员工与公司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体贴的福利待遇: 休假 休假 员工报销路费 在岗职工领取 退休金 完善的 保 险 机 人性化的 制 补 助 货币化的 体 员 系 工 福 利 华为面临的问题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企业文化的矛盾 2 人治和规范管理的矛盾 3 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和人才浪费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企业文化的矛盾 “ 狼性文化”成就了华为 , 但狼性固有本质——残酷无 情 , 无视人性等——易造成企业及员工在文化上的迷失 , 只 为肉与利拼杀。 在与国际市场伙伴合作中凸显出各种问题 59 人治和规范管理的矛盾 华为曾有一句引以为豪的话 : “ 华为的干部都 是跑步上岗的。”这里面实际上隐藏着一个问题—— 管理者的素质问题。 技术出身的中基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 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和人才浪费 “ 掠夺性”的人才招揽,导致高流动率和企业损失 案例 以华为公司技术支援部的技术服务工程师为例 , 一名刚 毕业本科生的培训期大约为 6-8 个月 , 这期间公司的投入 ( 包括工资、福利补贴、培训人员的工资等费用 ) 大约在 20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华为公司的辞职人员中很大一部 分是进公司 1 - 2 年的员工 , 即这些员工在还未或者刚开 始为公司创造利润的时候就走了。对公司而言 , 这些损失 最后都将被计入经营成本。 1 、强化科学管理 , 建立适合华为发展的人 力资源管理体系。 2 、强调人性管理 , 尊重员工的诉求,多元化 人才管理。 3 、软化内部文化,向“羊性文化”的演变。 5. 结论 1 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大的财富;人力资本是华为 Click add title in here 公司价值创造的主要因素,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是华为公司持续成长和发展 《华为基本法》 的源泉。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Thank You!

64 页 587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团队报告— 华为薪酬绩效体系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团队报告— 华为薪酬绩效体系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团队报告— 华为薪酬绩效体系 内容提要(注:参考文献已标注在团队报告相应部分) 华为概况 华为绩效考评体系 华为薪酬福利体系 华为如何结合绩 效薪酬体系激励 员工 1. 华为概况 • 外文名称: HUAWEI •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 成立时间: 1987 年 • 总部地点: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 总裁:任正非 • 董事长:孙亚芳 • 宣传语:华为,不仅仅是世界 500 强 ( 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 概况 1.1 经营范围 1.2 品牌承诺 & 品牌特质 1.3 治理架构 1.4 企业文化 1.1 经营范围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 是交换、传输无线 和数据通信类电信 产品 , 在电信领域 为世界各地的客户 提供网络设备、服 务和解决方案。 1.2 品牌承诺 & 品牌特质 • 品牌承诺: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 活,提升工作效率 • 品牌特质: 1. 以客户为中心 2. 奋斗进取 3. 创新 4. 全球化 5. 开放合作 6. 值得信赖 1.3 治理架构 • 华为制定了清晰而全面的公司治理架构, 为维持良好的企业表现和长期持续增长奠 定了基础。 华为在 2013 年年度报告中陈述的公司治理架构如 下图: 1.4 企业文化 • • • 在华为创办之初,任正非凭借着狼文化、床垫文化、奉献 文化等一系列的军事化企业文化带领华为走向了成功。狼 性文化是华为最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 念中也略带“血腥”,他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 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 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 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 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狼性文化 --- 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 华为的“狼性文化 ”可以概括为:学 习,创新,获益, 团结。 学习和创新 敏锐 嗅觉 狼性文化 进攻 精神 不屈不饶、永不疲倦 集体奋 斗意识 团结 用狼性文化来说, 学习和创新代表敏 锐的嗅觉,获益代 表进攻精神,而团 结就代表群体奋斗 精神。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 心就是互助。 床垫文化 艰苦奋斗 的 工作作风 床垫 文化 锲而不舍 的 工作态度 兢兢业业 的 工作奉献 在每个开发人员的办公桌下都有一个床垫, 一旦需要加班加点,就睡在公司 华为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主要形成了以下八 个显著的文化: 一、以人为本的文化。 二、鼓励创新的文化。 三、开放的文化。 四、合作的文化 五、关心的文化 六、奉献的文化 七、树立员工自豪感,有利于刺激创新 八、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2. 华为绩效考评体系 2.1 2.2 华为的绩效管理流程 绩效考评实施——以销售人员为例 华为的绩效考评体系 • • 1998 年华为出台了《华为基本法》,确立了以客户需求为 导向的核心价值,华为正逐步形成一种绩效文化,即绩效 是硬道理,为了绩效可以采取各种手段。绩效文化让华为 的业绩迅速提升,对员工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 任正非认为在进行绩效考评时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 建立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而不能以能力为 导向。因此华为形成了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 2.1 华为的绩效管理流程 • 在华为,绩效管理主要从四大领域展开。如图所示: • 华为把绩效管理看作是管理者与员工双方双赢的一个过程, 是就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并使员工成功达到目 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 华为公司认为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把绩效管理看 做一个循环的流程。如图所示: 绩效目标 绩效反馈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 • 绩效目标阶段 此阶段,华为公司认为这是主管和员工共同讨论以确定员 工考核期内应该怎样完成工作才是令人满意的绩效的过程。 • 在华为看来,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是绩效管理最 为重要的环节,参与和承诺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绩效 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事情。 • 在这个阶段,华为各部门主管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并制 定本考核周期的 PBC (个人事业承诺)任务。 • • • 在华为,主管和员工要就绩效考核目标达成共识:绩效考 核目标 = 绩效目标 + 衡量指标 + 改进点。 华为坚持认为,制定目标或计划应符合 SMART 原则: Specific 具体的、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Attainable 可达 到的、 Relevant 相关的、 Time-based 基于时间的。 华为的管理者与员工应对目标或计划进行 SWOT 分析并共 同探讨防范措施。华为提倡以终为始,期初多问几个为什 么,可以减少大量无效率的工作。破除“忙就是好”的误 区。  • • 绩效辅导阶段 华为坚持认为,没有沟通就不是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是绩 效管理的真正核心,是所有员工工共同达成目标或计划的 最重要的方式。 在这个阶段,管理者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 绩效诊 断 基本工作 过程监控 信息收集  • • 绩效评价阶段 华为指出要注意两点:一是综合收集到的考核信息结合关 键事件记录,公正客观地评价员工。二是根据各部门的评 价标准,诊断员工的绩效,并拟订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计 划和绩效发展计划。 华为认为绩效评价不是简单地给个考评结果。在华为 ,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 : 要围绕业务进步、绩效提高展开,将 绩效评价视为一个管理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评价结果 本身。管理者的使命是使目标达成,要学会有技巧地告诉 员工他的差距所在。毕竟 , 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 • • 绩效反馈阶段 华为公司经过充分准备后,就考核结果向员工进行面对 面反馈,内容包括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共同 制订下一步目标或计划等。华为强调反馈是双向的,主管 应注意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员工发表意见。 在华为看来,没有双向沟通,就称不上绩效管理。绩 效管理是目标导向与价值评价的载体,绩效考核和薪酬紧 密联系,考核不仅仅是为报酬服务,而是以绩效的改进为 目标。主管要对下属进行辅导、监控,再做出评价。和下 属的沟通列入了对各级主管的考评。 华为绩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综上所述 : ( 1 )绩效管理促进绩效改进 ( 2 )绩效评价基于工作目标的管理 ( 3 )工作目标设置与员工充分沟通 ( 4 )目标达成伴随主管的事前指导与事中辅导 ( 5 )鼓励创新,允许员工有创意的计划予以实施 ( 6 )倡导从小事做起,做实事。小改进大奖励 , 小进步造就大进步 ( 7 )资源共享与内部客户服务系统,构成绩效完成的支撑体系 ( 8 )绩效评价有客观的依据与工具,促进员工不断提高 ( 9 )营造良好组织气氛,充分发掘个人潜力,获得超常工作绩效 2.2 绩效考评实施——以销售人员为例 • • • • 华为绩效考评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 工作态度、工作能力、 工作业绩、个人适应性和潜能、管理能力。 考核的依据和标准主要有三项:共同的价值观 ( 评价工作 态度的依据 ) 。挑战性目标与任务 ( 评价工作成果的依据 ) 。 现有的能力和工作潜力 ( 评价工作能力的依据 ) 。 华为对绩效考核有明确的认识,在其看来,考核评价永远 不是目的,它只能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只能起一种牵引导 向作用。通过考核,在公司内部建立人才竞争和淘汰机制。 崇尚狼性文化的华为销售队伍是外界公认的企业核心竞争 力之一。目前 , 华为的销售队伍占 36% ,华为的绩效考评 制度是华为公司销售队伍管理中最具特色、最为完善的一 项管理制度。 目标制定 • 销售主管和员工要共同讨论销售团队要达到的目标,例如 销售额、需要学习的技能等等。每个员工应制定考核阶段 内的 PBC 任务并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自己。 销售部门 KPI • 华为为其六个主要责任中心:研发系统、营销系统、采购 系统、生产系统、财经管理系统、华为电气建立了各自的 KPI 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华为的 KPI 指标尽量采用财 务指标反映最终结果。 • 销售部门应明确本部门的的 KPI, 在进行绩效考评时要以 KPI 为核心,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销售部门的 KPI 主 要分为五个方面: • • • • • • ( 1 )指标名称:销售额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分别按订货口径计算和按销售回 款口径计算的销售额增长率    设立目的:作为反映公司整体组织增幅和市场占有 率提高的主要标准。  ( 2 )指标名称: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率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率的 增长率    设立目的:强调增加出口收入的战略意义,促进出 口收入增长 ( 3 )指标名称:人均销售毛利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 成本后的毛利与营销系统平均员工人数之比     设立目的:反映营销系统货款回收责任的履行情况 和效率,增加公司收入,改善现金流量  • • • • ( 4 )指标名称:销售费用率降低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销售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比率的 降低率     设立目的:反映销售费用投入产生销售收入的效果, 促使营销系统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销售费用  ( 5 )指标名称:合同错误率降低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发生错误的合同数占全部合同 数的比率的降低率     设立目的:促进营销系统减少合同错误,合理承诺 交货期,从而提高整个公司计划水平和经济效益。 销售人员的绩效考评 • • 华为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评主要采用强制分布法。如下图 所示: 销售部门的主管将部门里所有员工依照以上标准进行评估, 实施强制分布原则,分为 ABCD 四个档次,规定属于最低 D 档级的不得少于员工数的 5% ,如果属于 D 档的 , 晋升 与薪酬都会受到影响。 等级 表现 A ( 10 %) 杰出 B ( 40 %) 良好 评价标准     C ( 45 %) 正常 D(5 %) 标准     实际绩效经常显著超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 在计划、目标或岗职责分工要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取 得特别出色的成绩 实际绩效达到或部分超过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 要求 在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取得 比较突出的成绩 实际绩效基本达到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 无明显的失误 实际绩效未过到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 在很多方面或主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失误 主管人员的绩效考评 • 华为对销售团队的中高层管理者考评的方法采用述职报告 法,就是采用年终 ( 年中 ) 述职的方式,全面检查上一年 ( 期 ) 承诺 KPI 的完成情况,并对下一年 ( 期 ) 的 KPI 做出 承诺,并全面阐述本部门达成 KPI 的策略与措施。 考评反馈 • • 考评结束后,要就考评结果向员工进行反馈面谈,告知员 工考评的结果,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并共同制定下一 阶段的目标和计划。在华为,面谈沟通的程序是:充分准 备 ( 拟定面谈时间、地点、方式、角度、内容等 )—— 营 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把握考核沟通原则——开始——平 衡听、讲、问——确定下阶段目标。 面谈的原则为:对事不对人,只谈绩效而不涉及人格;不 将面谈者与第三者比较;谈话内容避免被第三者听到;谈 话场地尽可能免受干扰;沟通要坦率、具体。 3. 华为的薪酬福利体系 3.1 华为集团薪酬体系的内容 3.2 华为集团的薪酬管理体系理念 (一)华为集团薪酬体系的内容  • 华为实物收入的形式是:工资、奖金、安全退休金、 医疗保障、股权、红利。薪资构成如下。  • 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职位、学历确定档次,在员工工作 1 ~ 2 年后,收入基本上就与学历没有关系了。 • 从社会上招聘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实行协议工资制,一般 都比应届毕业生高 20 %。在岗位正式工作半年左右加薪, 依据个人表现、所在部门以及公司当时的盈利情况。 • 研发、市场、客户服务等生产部门属于在投入上首先保证 的机构,这些部门的加薪幅度普遍高于行政、后勤、财务 等服务性部门。 福利(补贴、社保基金)  • 员工的福利全部货币化。交通补贴、膳食补助每月都是直 接发给员工,医疗补贴除办理社保医疗卡外,也打入了个 人门诊账户。 • 货币福利分两大类:一是补贴;二是公司替员工交纳的社 会保险基金。 包括交通补贴和出差补贴。交通补贴每月发到员工的工卡 里,不得取现。在年底高于一定数额或离职时可以取现, 扣 20 %的个人所得税。出差补贴分国内和海外出差补贴。 根据职位、出差地的艰苦程度、危险性等标准计算,标准 乘以实际出差的天数,就是可以拿到的补贴。一般在出差 回来后报销时领取。  按照每月基本工资 15 %的比例划拨,员工离职时可一次 性提取,扣 20 %个人所得税。  • 加班费  加班费的标准基本上是以员工的月基本工资除以每月法定 工作日乘以加班天数。   • 年终奖  年终奖是根据员工的贡献、表现、职务等颁发,干满 一年,一般员工在 1 万~ 3 万元左右。一般来说,市场系 统、研发系统的骨干最高,秘书、生产线上的工人等做重 复性工作的员工最少。  内部股票分红   • 华为集团的内部股票分红成为员工工资和奖金之外的第 三种激励手段。 • 员工的持股原则是“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 险共担”。员工在入职 1 ~ 2 年后,公司根据其职位、表 现、工作业绩等分配给一定数额的内部股票,员工一般用 自己的年度奖金购买内部股票。 • “ 华为”的内部股票在员工在职期间不可转让,员工离职 时,集团根据一定的比率回购,员工一次性兑现。  •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集团员工个人收入的成分和结 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业初期,华为集团员工收入的主 要来源是基本工资,在发展的低潮期,一度连工资都难以 按时发放;创业中期,老员工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分红; 2001 年以后,员工收入来源主要是绩效工资。 (二)华为的薪酬管理体系理念   基于员工的贡献、责任、能力与工作态度的报酬认可   • 华为集团员工的收入组成包括职能工资、奖金、安全退休 金及股权带来的红利。采取与能力、贡献相吻合的职能工 资制。华为集团按照责任与贡献来确定任职资格,按照任 职资格确定员工的职能工资。奖金的分配完全与部门的关 键绩效指标( KPI )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 利的分配,依赖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级别和 贡献拉开差距。   • 建立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命运共同体 华为集团实施员工普遍持股制。目前华为集团员工持 股的基本情况是, 30 %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 40 %的员 工有比例的持股, 10 %~ 20 %的新员工和低级员工适当 参股。这种“人人是老板”的员工持股机制充分体现了知 识的价值和价格,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结成了员工与集 团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 • 坚持报酬的合理性与竞争性,确保吸引优秀 人才  在华为集团工作,标志着“高额收入”。华为集团的 高薪主要是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精神。在《华为基本 法》第六十九条:“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 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 平。”  •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刚性政策,一直以来,华为集团的工资在 深圳哪怕是全国所有同行业公司中都是排在前列的。    • 华为集团始终关注报酬的三个公平性 对外公平,根据业界最佳与市场调研,与同类人员比, 具有社会竞争力;对内公平,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根据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确定薪金结构与政策;员工公平:同 性质员工,依据绩效考核与资格认证确定合理差别。 4. 华为公司如何结合绩效薪酬 体系激励员工 •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要解决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问题, 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 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员工,激励可使他们战胜困难,改 进绩效;对于成绩优秀的员工,持续的激励可使他们的成 绩蒸蒸日上,工作积极性永葆旺盛。 4.1 物质激励一一让知识转化为资本 • 华为的高薪策略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精神。高薪体现 了华为的高效率用人之道。采用定岗、定薪和奖金、股权 激励等方式,尽量留住人才,避免了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 • 华为奉行“知本主义” , 让知识可以转化为资本,在它的 分配激励机制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任正非眼中,华为是“三 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 、高工资。他坚信,高工资 是第一推动力,重赏之下才 有勇夫。华为给员工的不仅 有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它 待遇。 高效率 高压力 高工资 • ( 1 )薪资激励:同等行业内最高水平的工资 • ( 2 )股权激励:华为员工持股 98.6% ,任正非持股 1.4% 。 截至 2013 年底,在华为全球有 84187 名员工持有公司股 份,,持有股份总数达约 95.6% (数据来源:华为技术有 限公司 2013 年年度报告)。这在国内民营企业中是非常 特别的。 4.2 精神激励 • 当物质奖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就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 员工对精神激励的需求就会极其迫切。 • 因此,企业可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员工精神上的需要,如经常 给予表扬、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晋升的机会、授予称号、关心员 工日常生活等等,来增加员工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奖励激励  • 华为专门设立了一些荣誉奖来颁发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只 要员工取得了进步,达到了目标就会获得荣誉,极大的调 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华为还联系了许多餐厅、酒店、影院 等休闲娱乐场所,员工去消费就可以享受优惠,使员工增 加了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更努力的工作 晋升激励  • 华为的 员工职 业发展 通道如 图所示: • 华为对于员工的晋升制度是很有吸引力的,晋升看能力, 不看资历,只要你有能力,就有可能在华为大展身手。 • 同时晋升的员工也为其他员工提供了奋斗的目标,看到了 自己晋升的机会。通过华为的精神激励,使员工的内部因 素得到满足,为员工提供了真正的动力之源,也为华为留 住人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文化激励   • 华为公司一直倡导的企业文化是“狼”性文化,这是华为 企业文化之魂。正是由于华为像狼一样的扩张精神,才会 吸引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向往到华为去工作。因 为华为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高薪,而且是更加宽广的发展舞 台以及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也正是华为“狼”性文化的一 种表现。 • 只有当企业的大目标与员工的小目标有了交汇时,员工的 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 绩效信息激励  • 人们都希望知道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 , 就像学生考完试 都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一样。 • 在华为,管理者能应及时地将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绩效反 馈给员工,并告知他们的努力和最终目标尚存的差距。这 是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同样也能取得激励的效果。 Thank You!

55 页 577 浏览
立即下载
创业公司业绩考核咨询报告

创业公司业绩考核咨询报告

和君创业 业绩考核咨询报告 此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和君创业公司的书面许可, 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 页 和君创业 报告目录 一、企业主要的人力资源问题 二、业绩管理系统希望达到的目的 三、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设计要点 四、业绩考核过程设计要点 五、考核结果的运用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 页 和君创业 一、企业主要的人力资源问题 • 企业管理行为粗放,权力界限模糊,中层管理 者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 • 管理基础薄弱,缺乏一流的职业管理团队。 • 没有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缺少公平 的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 • 企业激励机制失效,不能吸引和留住一流优秀 人才,破坏了企业的动力系统。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 页 和君创业 奇正的近期战略重点: 提升管理能力,打造核心团队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 页 和君创业 二、业绩考核希望达到的目标 • 规范管理,明确权责,集权、分权有效结合,形成科 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基础管理能力。 • 着眼于未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牵引,用激励的方法 使企业的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 实施人才战略,按一流企业标准配备一流的人才。 • 提升各级管理者的领导水平,强调团队建设,分解目 标与传递压力,实现全员经营。 • 建设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激励各级员工开发自 我,挑战自我,帮助员工提高创造良好业绩的能力。 • 通过战略牵引,促进 ARS 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升核心 竞争力。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5 页 和君创业 三、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设计要点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6 页 和君创业 1 、考核方案要实现的三个目 标 • 符合战略牵引要求。 • 简单、实用、操作性强。 • 可扩充性,能够随着企业发展而逐步增 加功能,完善系统。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7 页 和君创业 2 、三个假设 • 工作业绩反映和代表个体的工作能力和 工作态度,不能反映在业绩上的能力和 态度是无效的能力和态度。 • 主管必须具备考核评价下级的能力,否 则主管就要离开岗位。 • 各级和各层次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 绩符合正态分布。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8 页 和君创业 3 、考核的组织管理系统 • 业绩考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公司人力资源委员 会。 • 本考核方案的考核对象是企业中、基层员工。 • 公司的考核从上到下进行,考核以目标管理方 法为主,辅以关键事件法和强制比例法。 • 主管对部门团队的整体业绩负责,部门的业绩 指标就是主管的业绩指标。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9 页 和君创业 4 、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0 页 和君创业 类别        对象 内容 部门主管 对本部门分解的企业 KPI 指标 业绩类指标 部 门 KPI 指 标 ( 当期 的 关 键职责 ) 上级满意度 考核 分值 基层员工 部门主管的业绩指标 的分解 上级对下级态度,能力和辅助职责(业绩类指标以外 的基本职责)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 75% 15%   满意 类指 标 H&J 协作 者满 意度 内部 客户 满意 度 本部 门 的内 部服务 对 象 针 对相 关业 务 服务质量 和 服 务态度的评价 10%   团队 同事 满意 度 与工作相关的其他团 队成员对其合作精神 和工作能力的评价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1 页 和君创业 5 、各指标的内容和设置的意 义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2 页 和君创业 5.1 业绩类指标 • 业绩类指标是一些可以量化的工作任务 。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3 页 和君创业 5.1.1 部门主管的业绩指标 • 公司层的 KPI 分解指标 • 部门的重要职责指标(符合企业战略的 部门 KPI 指标)。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4 页 和君创业 5.1.2 基层员工的业绩指标 • 基层员工的业绩指标是部门主管业绩指 标的分解指标。 • 部门基层员工的业绩指标之和构成该部 门主管的业绩指标。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5 页 和君创业 设置业绩类指标的原则和意义 • 业绩指标设置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一 般在 3 项以内,按重要程度设置不同权 重。 • 少而精的关键业绩指标可以使部门主管 和基层员工的工作重点明确突出,使其 将主要精力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克服工 作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6 页 和君创业 5.2 满意类指标 • 满意类指标分为上级满意度指标和协作 者满意度指标。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7 页 和君创业 5.2.1 上级满意度指标  • 是直接主管对下级工作情况的主观评价 。 • 它包括能力运用、工作态度和辅助职责 (业绩指标之外工作职责)完成情况三 类二级指标,可以由主管赋予不同权重 。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8 页 和君创业 设置上级满意类指标的意义 • 增加考核的全面性,使被考核者在集中 主要精力于业绩指标的同时保持各自基 本工作职责的完成。 • 增加适度的主观评价,简化考核操作, 避免指标过于讲究量化的考核迷信。 • 使各级主管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强 化职位权力,提升主管的管理能力。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19 页 和君创业 5.2.2 协作者满意度指标 • 协作者满意度指标分为针对主管的内部 客户满意度指标和针对基层员工的团队 同事满意度指标。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0 页 和君创业 5.2.2.1 内部客户满意度指标 • 是针对部门主管的满意类考核指标。它 是该主管所在部门服务的主要内部客户 (本部门的主要内部服务对象)对该部 门的综合评价。 • 它包括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态度二类二级 指标,由考核者赋予不同权重。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1 页 和君创业 设置内部客户满意度指标意义 • 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规范管理行为 。 • 提高对内部客户的服务意识和团队之间的 协同意识,加强团队建设,创建提倡团队 合作的企业文化。 • 通过调整内部客户评价的权重可以提高某 些关键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程度,从 而实施战略目标牵引。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2 页 和君创业 例如:在目前 ARS 战略的实施阶段, 资源要向销售部门进行倾斜,因此可以 使营销部门对提供服务的内部机构增大 考核的权重,促进 ARS 战略的实施。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3 页 和君创业 5.2.2.2 团队同事满意度指标 • 适用于基层员工。该指标是同一团队中 工作相关的其他员工对被考核者的满意 度评价。 • 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和工作能力两类二级 指标,由考核的同事设定权重 。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4 页 和君创业 设置团队同事满意度指标意义 • 强调团队精神。 • 增加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由最接近 的同事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 有利于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的再开发。 • 激发适度的内部竞争。作为互为既得利 益的竞争者,了解对手可以提高竞争的 质量。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5 页 和君创业 6 、考核的分值比例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6 页 和君创业 部门主管的考核分值 部门主管业绩考核分值比例 10% 内部客户满意度 15% 上级满意度 75% 工作业绩(公开)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7 页 和君创业 基层员工的考核分值 基层员工业绩考核分值比例 10% 团队同事满意度 15% 上级满意度 75% 工作业绩(公开)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8 页 和君创业 四、业绩考核过程的设计要点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29 页 和君创业 考核指标设定的原则 • 所有考核指标的设定必须在人力资源委 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接受委员会的 指导和审查,所有需要公开和签订书面 文件的考核内容都要经过委员会同意后 进行。 • 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同样是一个资源分 配的过程,没有配套资源的目标制定是 无意义的目标制定过程。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0 页 和君创业 1 、考核指标的分层制定 • • • • • H&J 部门业绩指标制定程序 个人业绩指标制定程序 上级满意度指标制定程序 内部客户满意度指标的制定程序 团队同事满意度指标制定程序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1 页 和君创业 1.1 部门业绩指标制定程序 • 部门业绩指标中的 KPI 分解指标由上至 下分配,通过上下级(人力资源委员会和 部门主管)谈判过程进行确定。 • 部门业绩指标中的重要职责指标(部门 KPI 指标)由下至上报送,各部门提供 3 个以上的职责目标,通过上下级(人力资 源委员会或其委托人与部门主管)谈判, 确定 3 个以下的职责作为业绩类指标。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2 页 和君创业 1.1 部门业绩指标制定程序 • 由人力资源委员会根据战略要求确定各 项业绩指标的权重。(上级有必要对下 级解释权重分配的原则。) • 签订业绩目标责任书,一式三份,上、 下级和考核机构各一份,人力资源委员 会授权代理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 留一份。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3 页 和君创业 1.2 个人业绩指标制定程序 • 由部门主管根据已经确定的部门业绩标准进行 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员工头上。 • 经过上下级(主管和员工)的谈判确定最后指 标。 • 主管对各项业绩指标分配权重。 • 签订业绩目标责任书,一式三份,上、下级和 考核机构各一份,人力资源委员会授权代理机 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留一份。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4 页 和君创业 1.3 上级满意度指标制定程序 • 上级主管对能力、态度和辅助职责完成 情况三类二级指标分配权重。 • 对下级进行必要的通报和解释。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5 页 和君创业 1.4 内部客户满意度指标制定程序 • 内部客户的确定。被考核部门列出所有需要服 务的内部客户部门,由人力资源委员会根据内 部客户数目多少确定参与考核的内部客户,一 般考核部门不要超过三个。  设置原则:  根据部门在当前战略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三个 以下重点支持的考核者,增强该部门在组织中 的发言权,促进其所负责的工作顺利开展。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6 页 和君创业 1.4 内部客户满意度指标制定程序 • 考核部门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两类二 级指标分配权重。 • 将考核指标的权重及考核要点通报被考 核部门。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7 页 和君创业 1.5 团队同事满意度指标制定程序 • 考核者的确定。由部门主管根据部门战 略确定,类似于内部客户的确定,考核 者一般不超过 3 个,对内公开。 • 由部门主管对合作意识与工作能力两类 二级指标制定部门统一的考核权重。 • 考核者对被考核者通报考核重点。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8 页 和君创业 2 、考核方法的辅导 • 考核的辅导要分两个层次:对主管的辅 导和对员工的辅导。 • 对主管的辅导主要是对目标的制定方法 、目标实施的监控和业绩面谈的技巧等 三方面的培训辅导。 • 对员工的辅导主要是沟通的技巧、目标 的理解等方面的培训辅导。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39 页 和君创业 3 、目标实施的监控与指导 • 各级主管要经常监控目标的实施进度和执 行情况。 • 通过设定里程碑和关键控制点可以有效检 查目标的执行情况,并且对出现的新情况 要及时进行处理。 • 另外,要对下级进行经常的指导,促进其 能力的提高,使目标的执行更加顺利。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0 页 和君创业 4 、考核成绩统计 • 数据的收集 • 数据的统计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1 页 和君创业 4.1 数据的收集 • 各类业绩指标按进度比例、完成比例或实际得 分值统计。 • 各类主观评价的满意度指标按照关键事件法进 行考核,即:每一类分值必须有关键事件作为 支持。考核者所打的分值在满分的 80% 以下时 ,须有一件真实事例记录来说明打分的依据。 • 关键事件要作记录。 • 考核者在考核结束日之前 3 日内报人力资源委 员会的执行部门。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2 页 和君创业 4.2 数据的统计 • 部门主管的考核得分和基层员工个人得 分统计。 • 强制比例分布(主管和部门员工两个比 例) • 将全体员工的最后等级进行统计记录。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3 页 和君创业 4.2.1 主管成绩的强制比例分布 • 主管考核成绩按强制比例分为 S 、 A 、 B 、 C 、 D 五级,按照以下比例强制分布 ,确定出部门主管的相应等级。  等级 项目 强制 比例 H&J S A B C D 10% 15% 50% 15% 10%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4 页 和君创业 4.2.2 员工考核成绩强制比例分布 • 部门员工考核等级也为 S 、 A 、 B 、 C 、 D 五级,根据主管考核等级,按以下 强制比例强制分布。 员工等级 S A B C D S,A 20% 25% 35% 15% 10% B 15% 20% 30% 20% 15% C,D 10% 15% 35% 25% 20% 主管等级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5 页 和君创业 5 、业绩面谈 • 业绩面谈是各级管理者最头痛的工作, 但是业绩面谈对于落实考核的结果,实 现业绩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形成良性的 业绩管理循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提前对主管进行业绩面谈的技巧培训。 • 将业绩面谈的效果评价计入上级满意度 考核指标值以内。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6 页 和君创业 6 、投诉、申诉 • 在业绩面谈之后,对自己的考核成绩有 异议的可以进行业绩投诉。有意见员工 可以向主管的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进行 投诉,接受投诉的部门和上级主管在一 周内给予明确答复。 • 投诉者可以查阅公开的量化指标统计结 果,并允许重新计算复核,如有错误进 行修改。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7 页 和君创业 • 对于主观评价结果,一般不允许查阅。 • 以下情况例外:  被考核者的等级为主管考核中的 C 级  基层员工考核中的 D 级。  如果这些被考核要求查阅结果,各级、各类考 核者必须出具关键事件记录,作出认真解释。 • 意义:  考核者不能全凭主观判断,必须有必要的事件 支持。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各级人员之间不因为考 核问题产生过大的矛盾。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8 页 和君创业 7 、考核成绩调整 • 对于如实的考评,结果不予更改。 • 对于不实的考评,要对考评者给予纪律 处分。 • 业绩考核分值的全局性调整只有在人力 资源委员会正式决议通过后,才可以慎 重进行。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49 页 和君创业 五、考核结果的运用   1 、考核的结果是工资、奖金分配和股份 奖励的必要依据。   2 、考核结果是干部选拔重要的重要依据 。   3 、分析员工的考核成绩结构,用作对员 工的人力资源开发。   4 、作为历史资料归档存放,可以用作人 力资源的研究与分析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50 页 和君创业 H&J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第 51 页

51 页 470 浏览
立即下载
有效设计企业改革中的薪酬体系

有效设计企业改革中的薪酬体系

有效设计薪酬激励体系 薪 酬 管 理 有效设计薪酬激励体系:研讨目标 ★ 了解薪酬的各种形式以及特点 ★ 了解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 ★ 了解 SBP 与 PRP 的特点 ★ 理解如何选择薪酬形式以及薪酬结构与薪酬水 平的选择 ★ 理解设计薪酬激励体系的原则和目标 ★ 掌握如何进行设计薪酬激励体系的调研分析以 及运作程序 ★ 掌握基于职位族的职能等级工资制度的设计与 管理 ★ 了解最新的薪酬设计理念 ★ 掌握股票期权操作设计的具体内容 薪酬取决于什么? 工作 绩效 个人 能力 薪 酬 工作 表现 发展 潜力 员 工 薪 酬 应 取 决 于 上 述 四 个 方 面 。 至 于 每 个 方 面 在 薪 酬 结 构 中 的 比 重 应 与 企 业 的 发 展 战 略 、 产 业 政 策 以 及 生 命 周 期 是 相 联 系 的 。 薪酬的基本形式 基 本 形 式 (从短期至长期) 基 本 工 资 奖 金 / 佣 金 津 贴 补 贴 福 利 保 险 股 权 股 票 期 权 其中,基本工资的基本形式:  计 件 工 资  计 时 工 资  技 能 挂 钩 工 资 ( SkillBased Pay, SBP )  业 绩 挂 钩 工 资 ( Performance-Related Pay, PR P)  小 组 业 绩 挂 钩 工 资  利 润 挂 钩 工 资  岗 位 工 资  职 能 工 资  年 薪 制 工 资 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 外 在 报 酬 内 在 报 酬 组 织 提 供 的 金 钱 、 津 贴 和 晋 升 机 会 , 以 及 来 自 于 同 事 和 上 级 的 评 价 是和外在报酬相对而言的,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 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 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  对于知识型的员工,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之大的关系。  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制度、员工影响力、人力资源流动政策来执行内在 报酬,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样,企业减少了对好的薪 资制度的依赖,转而满足和推动员工,使员工更多地依靠内在激励,也使 企业从仅靠金钱激励员工,加薪再加薪的循环中摆脱出来。 业 绩 挂 钩 工 资( PRP ) 经 验 表 明 , 业 绩 工 资 ( PRP ) 体 系 的 成 功 实 施 必 须 应 满 足 以 下 条 件:  为 间  工  业 工  评 程  组  报 业  经 准 对 使 的 资 绩 资 估 ; 织 酬 绩 理 备 困 业 业 范 衡 结 人 绩 衡 量 成 为 一 项 有 意 义 的 活 动 , 必 须 使 绩 有 显 著 差 异 ; 围 应 该 足 够 大 , 以 便 拉 开 员 工 工 资 的 距 离 量 必 须 有 效 、 可 靠 , 而 且 必 须 能 将 衡 量 构 挂 钩 ; 员 应 有 熟 练 技 能 设 定 业 绩 标 准 , 并 操 作 个 人 之 文 水 挂 及 针 难 化 支 持 业 绩 挂 钩 体 系 ; 平 既 有 竞 争 性 , 又 不 失 公 平 , 组 织 在 将 工 资 与 钩 方 面 富 有 经 验 ; 下 属 之 间 存 在 相 互 信 任 , 经 理 人 员 应 作 好 充 分 对 业 绩 指 标 进 行 积 极 的 交 流 、 说 明 , 同 时 要 应 决 策 问 题 。 ; 结 果 与 评 估 过 为 避 免 因 采 用 个 人 业 绩 挂 钩 工 资 体 系 造 成 的 对 团 队 精 神 的 损 害 , 组 织 可 结 合 采 用 小 组 业 绩 挂 钩 工 资 体 系 业绩工资结构图 技 能 挂 钩 工 资( SBP ) 特 点 以职位为基础 ( JOB-BASE D) 自 90 年代 以技能为基础 ( SKILL-BASE D)  工 资 增 加 依 据 得 到 认 可 的 技 能 和 知 识 , 而 不 会 根 据 工 作 岗 位 的 变 化  工 资 建 立 对 熟 练 运 用 技 能 和 知 识 的 认 可 上 , 而 不 是 资 历  能 实 现 企 业 与 员 工 的 双 赢 ( Win-Win )  企 业 能 达 成 高 质 量 的 产 品 与 服 务  员 工 : 形 成 良 好 的 劳 资 关 系 、 高 生 产 率 、 高 士 气  员 工 能 从 认 可 中 获 得 认 同 感 ( 内 在 报 酬 ) 和 高 薪 酬 , 从 而 能 对 组 织 忠 诚 和 主 动 改 进 能 力 。 工资类型及其特征 特征 类型 绩效工 资 分配原则 特点 常见 形式 优点 缺点 根据员工近 期绩效决定 工资 与绩效直接挂 钩的工资,随 绩效浮动 计件工资 激励政策明显 制、销售 提成制 根据工作能 力确定工资 因人而异、技 高薪提 八级工资 鼓励员工学习技术 工资与绩效和责任关 有利于人才队伍建 系,引致员工对工作 制 设 的挑拣 年功工 根据年龄 / 工 工龄与工资同 资制 龄 / 学历和经 步增长 历来确定工资 日本式年 能稳定员工队伍, 论资排辈不利调动积 功工资制 满足员工安全感 极性 和忠诚度 职务工 根据与职务相 一岗一薪、薪 资制 关的有关因素 随职变 决定工资 职位年薪 鼓励员工争挑重 制 担,承担责任 技能工 资制 结构工 综合考虑员工 有基本工资、年资 岗位技能 资 年资、能力、 工资、职务工资、 工资制 职务和绩效确 绩效工资及各种补 贴、津贴构成结构 定工资 工资 易助长员工短期行为, 不利提高员工技能和 素质,不适合合作性 强的复杂性工作 激励涉及面受职务多 少限制 综合考虑员工对企 设计和管理都比较麻 业所付出的劳动, 烦 易产生公平感和激 励作用 人员有效激励  激 励 相 容 益 的 标 效 计 目 满 激 励 相 容 指 的 是 追 求 自 身 收 ( 货 币 收 益 与 非 货 币 收 益 ) 个 体 的 目 标 与 预 定 的 社 会 目 ( 我 们 把 它 界 定 为 资 源 利 用 率 最 大 化 ) 一 致 。 激 励 相 容 是 企 业 激 励 机 制 设 的 基 本 要 求 , 即 要 实 现 企 业 标 和 个 人 利 益 均 得 到 有 效 的 足 。 时效性 适度性 合理性 公平性 有效激励的内容  薪 酬 激 励 必 须 同 其 他 的 激 励 形 式 有 效 的 结 合 起 来 双因素理论  激励因素:成就、赏识、工作本身、责任 、发展和成长等因素。  保健因素: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金 、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 两类因素也有若干重叠现象。 有效激励 理 想 激 励 事 业 激 励 精 神 激 励 物 质 激 励 现代企业薪酬 制度的特征与职 能 特 征 职 能  以 追 求 最 大 利 润 为 出 发 点  增 值 职 能 。 是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  以 岗 位 层 级 为 工 资 分 配 参 照 点  激 励 职 能 。 核 心 职 能 。 保 护 和 激 励 员 工 的 工 作 积 极 性 。 岗位 场供求 / 劳动 / 能力 / 市  经 营 者 与 本 企 业 员 工 的 薪 酬 分 离  企 业 具 有 充 分 的 薪 酬分 配 自 主 权  国 家 对 企 业 工 资 分 配 间 接 调 控  协 调 职 能 。 通 过 薪 酬 杠 杆 传 递 管 理 者 意 图 , 协 调 员 工 与 组 织 关 系 。  配 置 职 能 。 与 其 他 系 统 有 机 结 合 , 实 现 企 业 内 部 资 源 有 效 配 置 。 制定薪酬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公 平 原 则 Op/Ip = Oo/Io 式中 Op—— 个体对自己所得到报酬的主观感觉; Ip —— 个体对自己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 Oo—— 个体对与之比较的他人所得报酬的主观感觉; Io—— 个体对与之比较的他人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  激 励 原 则 B=f (P·E) 表明行动( B )是人( P )和环境( E )的函数  市 场 原 则 依据人才市场的竞争状况来确定薪酬 设计薪酬体系应实现的目标  和 公 司 文 化 价 值 观 相 联 系 , 巩 固 公 司 的 文 化 与 价 值 观 ;  同 企 业 战 略 、 政 策 相 结 合 , 从 符 合 公 司 的 现 有 状 况 ;  与 市 场 化 有 效 结 合 , 有 利 于 培 育 企 业 的 市 场 竞 争 能 力 和 引 进 人 才 ;  增 强 薪 酬 体 系 的 激 励 性 , 维 持 员 工 的 高 士 气 ;  能 留 住 影 响 企 业 发 展 的 关 键 管 理 人 才 与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  提 高 、 增 强 员 工 的 工 作 满 意 度 。 设计薪酬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 企 业 的 特 征 企 业 不 同 的 发 展 阶 段 、 行 业 特 征 的 薪 酬 策 略 是 不 同 的  公 司 的 经 营 政 策 和 目 标 欲 取 得 市 场 领 先 者 的 公 司 必 然 应 该 是 一 流 的 薪 资 水 平  财 务 及 成 本 上 的 考 虑 公 司 利 润 收 益 、 现 金 流 量 等 都 是 考 虑 公 司 支 付 能 力 的 因 素  行 政 上 的 考 虑 公 司 行 政 支 持 的 服 务 能 力  管 理 上 的 考 虑 公 司 对 薪 酬 的 管 理 能 力  其 他 因 素 的 考 虑 公 司 的 文 化 、 价 值 观 、 地 域 、 人 才 市 场 的 发 育 程 度 等 薪酬规划及各分类计划 计划类别 总规划 工资计划 奖励计划 福利计划 目标 总目标绩效提高 人员稳定,员工 满意度与社会比 较、公平程度、 士气水平等 政策 步骤 (提高、减少、 平衡、稳定、 总体步骤 改革等)基本 效益 预算 总预算 工资总额控制、 调整政策、定 工效挂钩、激励、 级政策、倾斜 提高凝聚力 政策 见后 增减工资额 绩效提高、积极 性提高 重点原则、奖 励方法、普遍 水准、计件计 奖、提成制度 如按月发放、 按班组考核 如按利润提高 比例计发奖励 金额 凝聚力提高 福利标准、对 如每年安排旅 象及实施方法、 游等 优先安排原则 来源及使用金 额 薪酬策略与政策的选择 企 业 选 择 确 定 薪 酬 策 略 包 括 两 方 面 :  确 定 薪 酬 结 构 薪 酬 结 构 即 各 种 不 同 薪 酬 形 式 的 比 例 , 如 基 本 工 资 占 多 大 比 例 ? 奖 金 多 大 比 例 ? 期 权 多 大 比 例 ?  确 定 薪 酬 水 平 薪 酬 水 平 即 薪 酬 数 值 在 市 场 中 所 处 的 水 平 , 如 是 处 于 中 值 ? 还 是 处 于 行 业 中 的 最 高 水 平 ? 企 业 薪 酬 政 策 就 是 薪 酬 策 略 的 具 体 化 ,因 此 , 应 包 含 : 对 公 司 具 体 的 薪 酬 形 式 、 结 构 与 水 平 加 以 明 确 界 定 确 定 薪 酬 结 构 与 水 平 的 管 理 方 式 ,薪 酬 调 整 模 式 确定薪酬结构  不 同 级 别 、 类 别 人 员 的 一 般 策 略  对 于 一 般 职 员 采 用 : 基 本 工 资 + 奖 金 + 福 利  对 于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及 研 发 人 员 应 加 用 中 长 期 收 入 : 如 股 权 、 股 票 期 权 、 虚 拟 股 权 等  对 于 销 售 业 务 人 员 可 加 用 佣 金 制 ( 提 成 )  原 则 :  激 励 对 称 —— 员 工 对 股 东 权 益 承 担 的 责 任 与 薪 酬 形 式 相 对 称  拴 住 关 键 人 才 —— 经 理 人 员 、 研 发 人 员 等 关 键 员 工 的 “ 金 手 铐 ”  员 工 满 意 —— 多 种 激 励 形 式 的 组 合 能 实 现 员 工 满 意 ( 激 励 因 素 、 保 健 因 素 都 要 考 虑 ) 确定薪酬水平  确 定 薪 酬 水 平 的 根 据  岗 位 评 价 与 工 作 价 值 分 析  同 行 业 水 准 和 市 场 水 平 , 参 照 薪 酬 调 查 资 料  行 业 的 竞 争 激 烈 程 度  确 定 薪 酬 水 平 的 原 则  同类工作的报酬不必完全一致。制订的报酬水准只可作为决定 某一报酬范围的基础,也就是说,不同经验及能力的员工应获 得不同的薪水,那么原来制订的报酬水准只应是各种薪水的中 间值。  工作本身的价值要比工作成果更为重要。以工作作为确定报酬 水准的基础,对于个别员工的工作成果应以奖金的形式给予。 薪酬设计准备:内部调研分析  公 司 薪 酬 的 系 统 性 分 析  企 业 的 文 化 价 值 观  企 业 战 略 与 人 力 资 源 政 策  员 工 综 合 状 况  公 司 现 有 的 薪 酬 状 况 调 研 • 公 司 现 有 的 薪 酬 总 额 问 题 • 公 司 的 薪 酬 支 付 能 力 • 公 司 的 薪 酬 满 意 状 况  公 司 薪 酬 结 构 分 析 • 公 司 现 有 各 种 薪 酬 形 式 的 有 效 性 • 公 司 现 有 各 种 薪 酬 形 式 的 比 例 • 不 同 岗 位 人 员 的 薪 酬 结 构 比 较 薪酬设计准备:外部调研分析  市 场 薪 资 调 查  本 地 区 薪 资 调 查 分 析  同 行 业 薪 资 调 查 分 析  竞 争 对 手 薪 资 调 查 分 析  本 地 人 才 市 场 供 需 状 况  公 司 各 岗 位 人 员 在 市 场 中 的 替 代 性  公 司 各 岗 位 人 员 在 市 场 中 的 供 需 状 况 企业薪酬体系设计运作程序 付酬原则 与薪酬 策略拟定 •企业员工 人性分析 •企业文化 价值观 •公司战略 •人力资源 政策 工作设计 与分析 •工作设计 岗位评价 应用因素比 较法 •职位描述与 • 确定付酬 工作说明 因素 •确定基准 岗位 •将其他岗 位与基准岗 位相比,进 行岗位排序 薪酬水 平确定 •调查分析 本行业、本 地区、竞争 对手的薪资 状况 •公司支付 能力分析 •确立基本 工资水平 薪酬结 构设计 薪酬制度 的管理 和控制 •确定薪酬 •薪酬的升降 结构中包含 与调整 的薪酬形式 •薪酬设计的 和比例 成本控制 •对于经理 •确定付酬方 报酬与专业 式 技术人员报 酬,应让中 长期收入占 合理部分 案例:基于职位族的职能等级工资制度设计 职 能 等 级 工 资 基 本 介 绍  基于职位族,按工作岗位的职务履行能力与知识技能进行工作 分类。如在一个公司中可将所有岗位划分为以下职位族:管理 (指管理者)、研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销售、行政事务 、操作等  每个职位族进行工作岗位分等(职等)。如管理职位族:有总 经理、部门经理、主管等。可分为若干等  每个职等中分若干级(职级)。  最后形成职能等级工资。 (见下图) 基于职位族的职能等级工资制度设计 职 等 示 意 图 等 Ⅸ Ⅷ Ⅶ Ⅵ Ⅴ Ⅳ Ⅲ Ⅱ Ⅰ 管理 研发 工程 销售 行政 操作 基于职位族的职能等级工资制度设计 等 Ⅴ 职 位 族 以 此 相 似 其 他 职 级 示 意 图 ( 以 管 理 职 位 族 为 例 ) Ⅵ Ⅶ Ⅷ Ⅸ 6 5 6 5 4 3 6 5 4 3 2 1 6 5 4 3 2 1 6 5 4 3 2 1 4 3 2 1 2 1 每等可划 6 级。 根据企业情况,可划 4 级或 5 级或 7 级、 8 级。 设计程序 职位 调查 • 通过 工作职 位(岗 位)调 查表或 访谈等, 进行职 位摸底、 调查 职位 分析 • 建立 工作职 位说明 与描述 • 确定 任职资 格,主 要是 SKAs* 。 职位 分类 • 依据 工作性 质及特 征的相 近确定 职位族 • 进行 分类 确定 职等 • 确定 职等主 要按岗 位的价 值以及 岗位对 人员能 力的要 求 确定 职级 • 同一 等中参 照职位 人员不 同绩效 特征确 定职级 设计管 理规则 • 职等、 职级晋 退、升 降规则 • 考评 规则 •调整规 则 职 能 等 级工 资 的 管 理  职 级 的 升 降  根 一 工 会 据 次 作 引 绩 。 量 起 效 ( 会 形 考 越 繁 式 核 频 重 化 ( 主 要 是 业 绩 因 素 ) , 可 半 年 评 定 繁 , 激 励 效 果 越 佳 , 但 过 于 频 繁 , ,而 且 如 果 没 有 有 效 操 作 , 可 能 还 和 员 工 内 心 抵 触 )  企 业 要 调 控 升 降 比 例 , 保 证 大 部 分 不 升 不 降 , 小 部 分 升 , 小 部 分 降  职 等 晋 退  根 据 综 合 考 核 评 定 , 能 力 、 贡 献 、 态 度 、 企 业 使 命 感 等 的 全 面 评 估( 能 力 是 决 定 因 素 ) , 可 一 年 评 定 一 次  职 等 要 严 格 控 制 , 要 重 视 能 力 因 素 的 评 价 , 适 当 引 入 心 理 测 评 技 术 。 防 止 管 理 学 中 “ 彼 德 效 应 ” 职能等级工资制度的优点 激励性强。 与考核直接挂钩,能升能降,激励效果显著。 将职级与职等的晋退分开,充分考虑了多重激励因素。 更人性化。 综合了多种工资形式的优点,充分考虑了岗位、技能、能力 、业绩的因素,避免了一些工资制度的不足。充分考虑了员工个体 操作性好。 操作容易,虽然要进行岗位价值分析,但是以职位族作为一个 大框架,可以不进行系统完全的岗位评价。减少了工作的复杂性。 内部人员经过培训学习,根据专家建议,便可自己操作 职能等级工资制度的优点 配套性好。 能有效地和绩效考核、生涯发展、干部选拔、人员去留等人力资 源决策联系。有利于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有利于员工发展。 激励了员工关注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之关心其职业生涯的发 展。 为员工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指明了途径 适应中国企业的文化背景。 符合国内企业的现实状况。等级之间也有重合的部分。 最适合高科技企业。 研发人员有与管理者同样富有挑战的职业生涯,有利于避免研发 人员成为不合格的管理者(研发人员要与工程技术人员分开) 职能等级工资操作管理中的要点  没有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请不要操作此项工资制度 职能等级工资的管理是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否则就失去了这套工 资体系的意义  要运用进行工资总额的管理与调控机制。控制工资成本。 防止部门乱涨工资的现象,要有调控  激励效果的加大可以选择  增加职级数,扩大振幅  增加级差(相邻职级之间的差额)  增加调整次数 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流程。提高运作的效率 将“薪”比心:新理念 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 使他们一进门便珍惜这份工作,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 出来  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  重视内在报酬  企业减少了对好的薪资制度的依赖,转而满足和推动员工  实行基于技能的工资  在调换岗位和引入新技术方面带来较大的灵活性  增强沟通交流  平等是实现报酬制度满足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成分之一  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  更多参与无疑有助于一个更适合员工的需要和更符合实际的报 酬制度的形成。 工资等级的未来:宽波段化 工 资 等 级 宽 波 段 化 ( 矮 化 ) 即 工 资 等 级 线 延 长 :  工 资 类 别 减 少 , 由 原 来 的 十 几 个 减 少 至 三 、 五 个 。 前 述 职 能 等 级 工 资 设 计 中 以 职 位 族 建 立 工 资 体 系 贯 彻 了 这 一 规 则  在 每 种 类 别 上 , 包 含 着 更 多 的 工 资 等 级 和 工 资 标 准  各 类 别 的 工 资 标 准 交 叉 特点: 优点:  增 加 不 同 类 别 工 资 线 差 距 。  使企业在员工薪酬管理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 工 资 标 准 在 同 一 类 别 的 不 同 等 级 中 差 别 也 较 大  职 务 和 工 资 等 级 主 要 取 决 于 本 人 的 专 业 水 平 , 随 技 能 水 平 上 升 , 职 位 和 工 资 上 升  比较适用于一些非专业化、无明显专业区域 的工作岗位和组织,这些工作很难运用传统的工 作评价和劳动测量计算雇员的工资量,“宽波 段”的工资制度则比较灵活。它只是划分一个工 资范围,具体工资收入根据雇员的绩效情况弹性 处理。  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创造性和全面发展,抑制 一些雇员仅为获取高一等级的工资而努力工作的 倾向 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设计股票期权方案应从以下若干方面入手:  股票来源 在现有的制度下,上市公司以回购方式取得预留股份是一种比 较好的选择  期权的价值和授予数量 一般说来,经理人员的股票期权是无偿授予的  股票期权的授予和行使 股票期权授予方案应规定获受人范围,一般仅限于公司决策层成 员和科技开发人员。 董事会有权在有效期内任一时间,以适宜的方式向其选择的雇员 授予期权,期权的授予数目和行使价格概由董事会决定。  股票期权的授予时机和数目 经理人一般在受聘、升职和每年一次的业绩评定的情况下获赠股 票期权 股票期权的授予额度通常没有下限 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 股票期权行权价的确定 一是现值有利法,即行权价低于当前股价; 二 是等现值法,即行权价等于当前市价; 三是现值不利法,即行权价高于市价。  权利变更及丧失  雇佣关系终止  退休  丧失行为能力  死亡  公司并购或控制权变化  送红股、转增股、配股的增发新股  公司清盘时的权利 设计经营者报酬的应处理的关系  薪金与股权的关系 薪金与股权的比例取决于以下因素:  企业规模  行业性质  企业的成长性和稳定性  期股与期权的关系  期股的激励机理:我国大多企业的选择  期权的激励机理  购买股权与奖励股权的关系  出资购买的优点是经营者对购买的股权比较珍惜,激励效果 较好,而且可以减少经营者与企业员工的矛盾  缺点:经营者往往无法拿出大量现金  收入与风险的关系  风险抵押金 设计经营者报酬的应处理的关系  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  一个是激励主体的问题  另一个是激励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关系问题  正职与副职的关系  实施对象是企业经营的主要负责人,副职人员不能“按比例 ”享受待遇  防止新的“大锅饭”  经营者与员工的关系  加大经营者的激励力度  拉大经营者与员工收入的差距  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 发展地区激励力度应比较强 案例:扬中市探索股权设置模式推进企业改革  按“岗”认股 由经营管理层占大股或控股,其中主要经营者股权比例不低于2 5%,可在先缴50%的基础上分3年付清。  按“技”论股 “ 技术股”的占股比例最高可达35%。目前该市已有20余家 企业70余名科技人员享有“技术股”,总额达2400余万元。  按“知”配股 对大学本科或中级职称以上的管理技术人员,可凭学历拿出高于 普通职工1—3倍的资金参与入股,企业配出相同金额的“知识股” ,目前已有长江、华厦等8家骨干企业实施。  按“龄”计股 在绩优企业的一线职工中设置“工龄股”,连续工作5年以上职 工可按工龄享有上浮5%一15%的认股权。  按“绩”奖股 对业绩突出的经营者可奖励15%以下的“期股”,目前该市已 有10家企业实行奖股,最高一户达300余万元。

36 页 393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管理】手册:绩效管理体系及薪酬分配体系-手册-60页

【绩效管理】手册:绩效管理体系及薪酬分配体系-手册-60页

绩效管理体系及薪酬分配体系 操作手册 序言 •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具有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有效考核、 奖励优良业绩的管理体系,因此,如何建立积极向上的业绩文化和公正、 有效的绩效测评体系是龙之杰时装有限公司向一流的管理水平迈进的重 要一步 • 本操作手册旨在描述如何使用关键业绩指标,衡量龙之杰时装有限公司 从管理干部到普通员工的业绩表现,上下沟通每个员工的业绩考评结果 并实施绩效改善计划,以及与薪酬挂钩的办法和程序。在考虑关键业绩 指标的同时 , 辅以综合素质的考核 , 另外还涉及内部满意度的调查 , 从 而使该体系对员工的考核更全面、客观、公正与有效。具体地说,本手 册将包括 2 个主要方面 ---- 绩效考核的操作方法及流程 ---- 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方案 • 通过本手册的实施,希望能帮助龙之杰时装有限公司实现管理模式的优 化,从而实现我们的经营目标。 一.绩 效 考 核 体 系 绩效考核设计原则与框架 • 绩效考核设计原则 •绩效考核体系主要考核内容 • 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原则与方法 • 绩效考核执行机构及人员 • 绩效考核总流程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原则 考核的目的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规范员工行为 , 同时激励员工、将员工行为引向企业的总体目标 , 在企业 内部保持竞争机制 , 通过优胜劣汰 , 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考核内容 内容应联系到客户满意程度及对松川的价值创造;通过与工作及权力范围的联系以增加员工的积极性 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应是明确、具体、有挑战性同时又是现实可行的,并且要切合公司的战略 目标、综合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考核方法 考核必须公平、操作性强,应由最了解业务的经理(或主管)负责,也须由高层领导定期参与。 绩 效 管 理 绩效管理在 HRM 体系中的位置 薪资制度 晋升制度 人事异动制度 教育训练制度 绩效管理制度 员工奖惩制度 员工关系与职业生涯规划 劳动合同制度 员工申诉制度 薪酬条件 激励条件 招聘条件 征选效果 绩效管理 员工培训 生涯规划 企业文化 绩效考核体系主要考核内容 为确保评估的全面性与公正性,新制度下中层管理干部的评估包含三方面—工作绩效、综合素质与满 意度,而普通员工则用综合评估来考核。 中层管理干部 评估项目 工 作 绩 效 综合素质 满意度 普 通 员 工 性 质 •多 为 客 观 之 数 据 指 标 •主 观 软 指 标 •主 观 软 指 标 资 料 来 源 /评 分 人 •人力资源部 •相关部门 •分管经理 •360 度考核 •领 导 •同 事 •部 属 • 其他部门 用 途 •反映实际工作 表现 •直接与绩效工 资、年终奖、 职等挂钩 •辅助性资讯 •升 / 降职时做 参 考 •辅助性资讯 •升 / 降职时做 参 考 通过多部门、多层次评估,可避免因手段单一导 致的主观性和狭隘性,从制度上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 每月评估及年度 综合评估,内容涵 盖工作绩效、工作 表现、能力、工作 态度各方面,每年 综合评估一次,由 直接领导、同事打 分 每月评估与绩效 工资挂钩,年度综 合评估与年终奖、 职等、升迁挂钩 绩效考评考核指标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要在岗位职责和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反复研究沟通才能确定 反复修改 分析部门 岗位工作 说明书 •了解岗 位职责 •对各类 工作的 控制程 度 •相关的 工作流 程 分析计划 •对计划 分解归 类 •找到对 工作考 核的关 键 •确定评 分区间 初步确 定指标 沟通访谈 •根据岗 •与被考 位职责 核人就 和工作 考核指 计划初 标沟通 •与被考 步确定 考核指 核人领 标 导就考 •考核指 核指标 标分量 沟通 化指标、 定性指 标和满 意度 模拟测试 •对考核 指标进 行抽样 测试分 析整体 考核的 效果 确定考 核指标 报总经理 审批 •确定考 •把全套 核指标 考核指 •确定各 标报总 指标的 经理审 评分标 批 准 实施考核 •在月份 (季度)、 年中和年 末考核 确立评估工作要项(一) 按任务来源划分: • 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与重点工作 要项 • 部门 / 主管期望之重点工作要项 • 个人职责工作强化与改善要项 确立评估工作要项(二) —— 依意义属性划分 投入、过程、产出三者的评估意义、内容与考核项目 评估重点 意义 评估内容 常用的专核 项目 范例 投入( Input ) 过程( Process ) 强调人员本身要求部分,有些工作强调生产过程 认为只要找对人,绩效 的正确性时,员工在工 表现就会好 作过程中的努力多寡即 是最好的绩效评估指标 产出( Output ) 有些工作不易获得投 入或过程资料时,产 能的多寡即可做为客 观的绩效评估指标 以人格特质(如勤劳、 以员工工作过程中之行 以客观的生产资料为 忠诚、敏捷)与能力 为、努力情况与工作态 主。例如:销售人员 (如管理才能、语文能 度为主。 的销售量;中高阶主 力)为主 管的部门营运绩效。 能力评估。 性格评估。 职务执行态度考核 业绩评估。 产品瑕疵率。 好的销售人员具备的特 质包括:人际亲和度、 合作性强、领导能力、 忠诚度 生产线的员工动作符合 销售人员强调销售量; 规定按部就班;专卖店 管理人员强调管理绩 的收银员动作迅速,对 效。 待顾客之服务态度良好 绩 效 考 核 是 对 工 作 真 实 表 现 的 考 核 ,考 核 指 标 的 制 定 应 全 面 考 虑 指 标 的 作 用 绩效考核指标的作用 1 )对岗位职责的考核 2 )对预定目标的考核 (结果有可比性的基础) 3 )对工作的导向作用 4 )管理的工具 制定指标的要点 1 )根据岗位职责和计划 的 2 )被考核人和其主管领 导认可 3 )于销售年度开始前制 定好,以保证导向作 用 4 )工作的核心环节 5 )考虑可控度和重要性 6 )指标要简洁精练 绩效考核执行机构及人员 考评委员会 为配合新的绩效测评流程,使绩效评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必须设立相应的考评委员会。 考评委员会 组成: •考评委员会由总经理、各部门经 理及管理骨干组成( 5 人左右)。 职责: • 审批人力资源部部对员工的考核 和奖惩建议 • 审批人力资源部对绩效测评体系的 调整建议 •被考核员工的投诉处理 •将考核结果反馈被考核人 • 对考评人的约束监督 绩效考核执行机构及人员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在考核方面负责流程、考核内容及统筹工作。同时为配合绩效考核流程,使 绩效评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主持设立考评委员会。 •审批考核流程、内容、指标及审查 考核结果 •审批薪金、奖金、职位改动 •决定考评委员会成员 考评委员会 •协助考评委员会 进行考核工作。 •建议考核流程 及内容 •统筹考核工作 总 经 理 人力资源部 经理 主管 / 员 工 •分解考核指标到个人 •对下属员工进行考核 •建议员工薪金,奖金 及职位改动 •对被考核人考核 及反馈工作表现 •协助被考核人做好绩 效改善计划 •对员工表现作汇报 评 估 总 流 程 绩效评估流程的设计重点在于保证资料的全面性,给予受评估人自我解释的机会,以及上级向 下级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反馈。 中层干部 日常考核 月考核 年终考核 根据结果计 员工自评 算绩效工资及 业绩考核 改善方案 360 度考核 (综合素质、满意度) 人力资源部汇总考评委员会 总经理面谈及 绩效改善 处理并建议奖惩讨论、审批 反馈 方案 方案 普通员工 日常考核 月考核 年终考核 根据结果计 •员工自评 算绩效工资及 •部门经理组织 本部门 360 度考 改善方案 核(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部汇总 考评委员 处理并建议奖惩 会审批 方案 ※含 业 绩 指 标 及 综 合 素 质 测 评 部门经理 绩效改善 面谈及反馈 方案 绩效体系 公司绩效 部门绩效 员工绩效 部门绩效 员工绩效 部门绩效 员工绩效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辅佐上司 激励士气与培育下属 善尽管理之责,确保任务达成 解决问题,创造竞争优势 强化组织运作,建立合作体制 制定目标管理体系 战略目标体系制定方法:树型分析 树型分析的分解原则:逐顶向下、逐步求精,相互独立、力求完整 2002 年我们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按时间分解长期目标 2003 年我们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性承 接 2004 年我们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 按要素分解长期目标 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管理体系? 性完 整 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控制系统? … 要达到龙之杰 的长期目标 ,我们应该 制定一套目标 体系指引我们 的日常工作 人力资源部的目标是什么? 按空间分解长期目标 市场部部的目标是什么? 研发部的目标是什么? 系统、完整、承接、配合, 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 作正确的事。 生产部的目标是什么? … 战略目标体系的成功原则: 性配 合 系统分析,整合执行 目标管理体系制定是一个明确怎样达致目标的过程 企业目标体系关系示意图 企业愿景 成 促 长期战略目标 中期战略目标 年度目标 战术目标体系 略 层 逐 渐 向 按 战 时 术 间 层 维 转 度 化 、 开 , 空 逐 间 级 维 分 度 标 解 、 化 要 展 指 战 小 系 渐 、 由 缩 体 逐 化 渐 度 1 、 目标 晰 逐 维 明 段 渐 2、 时 逐 核 标 考 目 、 3 、 执行 4、 素 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应采取以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法 公司 目标 目 标 修 正 信 息 反 馈 各部门目标 经营运作单位目标 (职能部门下各单位) 个人目标 核实 施 考 部门: 表日期: 任务内容 龙之杰时装有限公司 务安排表 完成措施 部门 月工作任 负责人: 完成 时间 负责人 填 配合人 过程及结果检 核 备注 绩效考核操作方案 日常考核操作体系 • 操作说明 • 月工作记录卡 • 月工作绩效考评表 • 专项工作绩效考评表 操作说明 日常考核是为了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及时真实 的记录和考评,为月份及年终考评提供最确凿、最详实的依据,避免年终 考评时因考核者易受近因或其它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偏差,从而维护 整个考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普通员工日常考核包括周记录和月考评,各部门主管每周应对其员 工工作表现进行如实、详尽的记录,月底以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员工每 月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并客观公正地填写月考评表,得出员工每月考评总 分,进行排名后计算月绩效工资,在年终考评时,主管应以每月考评得分 为依据。 管理人员日常考核包括月考评和专项任务考评,由其主管负责考核 (专项任务考核由专项任务的主管负责),年终工管理人员考评时,每月 考评总分的平均分应占其关键业绩得分的 40% ,年终对关键业绩的考评得 分占 60% 的权重。专项任务考评得分用于修正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最后得分 (其操作方法见 专项任务考评表备注)。 普通员工每月工作表现记录卡 姓名 月 部门 日 出勤情况 完成岗位工 作情况 旷工 事假 2002 年 迟到 早退 月 NO 日—— : 病假工假 完成特殊任 务情况 工 流程标准完成 情况 工作态度 作 表 现 工作质量 工作效率 与他人协调 情况 独立处理问 题的能力 在工作中的创 新能力表现 遵守公司规 章制度情况 填表人: 员工签字 说明:主管每周要与下属进行工作反馈,并让下属在记录卡上签字,签字并不代表同意记录内容,只代表已经参加了工作反馈。 绩效评估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 • • • • • • • 没有落实日常工作辅导 不懂得如何收集、记录并分析绩效问题 没有协助部属克服障碍 不知道如何纠正部属错误 凡事都等到考核时才算总帐 不能贯彻要求与追踪执行状况 不会执行工作晤谈与即时回馈 舍不得给予赞美与激励 绩效评估中常见的人为偏差 • • • • • • 晕轮效应 居中趋势 偏松或偏紧倾向 个人偏见 近期行为偏见 我同心理 绩效面谈的定义与目的 • 定义:指主管与部属共同针对绩 效评估的结果所做的看法交换与 研讨。 • 目的:透过双向沟通,共同齐心 协力的解决问题,让部属工作绩 效更好,让组织的发展更健全。 绩效面谈(工作反馈)注意事项 • • • • • • • • 以补强教导功能为目的 针对特定事件具体而明确 切不可置身事外 积极的聆听 不要拿他与其他部属相比较 成功与失败的回馈并重 注意说话技巧与态度,不可讽刺威胁 惩罚赢家 抱怨处理技巧 ( 1 )面对部属抱怨应有的态度 • 不逃避不忌讳 • 正面的肯定 • 重视感受与事实 • 认清角色立场与目的 • 勇于自我检讨 ( 2 )抱怨处理的要点 • 绝对避免敌对或防御的反应 • 设法获得完整的抱怨内容并仔细倾听 • 体谅员工的感受 • 平静地表明你的立场 • 明确地告知你将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 安排追踪日期 纠正部属的沟通策略 策略式沟通 认 同 鼓 励 情 发 感 言 了 解 想 发 问 法 告 知 指 导 批 评 面谈效果评价 • • • • • • 面谈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帮助了部属?怎样做才 能更有效? 如果重新评估面谈,方式如何改进?有什么遗漏? 有哪些无用的讨论应予以删除? 我学到什么新东西?关于辅导技巧?关于我自己? 关于我的机构? 谁说话较多?是否真正注意部属所说的话? 是否满意这次面谈?是否与部属有了更深的了解? 是否觉得下次面谈会更有效? 部门经理月度业绩考评表 部门:商品部 间段: 考核内容 姓名: 考核时 优 良 中 差 91----100 76----90 61----75 60 以下 工作的计划性、目 标性 有明确的月、周工作计划。 有很好的计划监控手段,工 作目标明确,并且能够让每 位执行者都明确并理解工作 目标。目标达成率在 100% 以上 有明确的月、周工作计划,有 较好的计划执行监控,工作目 标明确,目标被执行者普遍知 晓,目标达成率在 80% 以上 有明确的月工作计划,(周 计划)过程有监控,工作目 标明确,部分执行者知晓目 标,目标达成率在 70% 以上 有明确的月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过程控制不 力, 但被少数人所知晓, 目标达成率在 70% 以下 15 部门建设、改进状 况 有月改进计划,改进过程监 控得力,改进手段好,改进 效果或潜在效果佳 有月改进计划,改进过程监控 得力,改进手段较好。改进效 果或潜在效果较好 有月度改进计划,改进过程 有监控,改进手段有效,有 改进效果或潜在效果 无明确的月度改进计划, 部门进步慢 10 培训 有针对下属员工的培训计划, 有针对下属员工的培训计划, 并很好的得到执行 并较好的得到执行 有针对下属员工的陪计划, 执行情况尚可 培训计划不明确,执行 困难 10 物料数据准确率 100% ,能针对数据管理提 出更好的方法 97.9% ≥X≥95% 95% ≥X 20 物料入仓效率 当天到仓的物料次日 10 : 00 当天到仓的物料当天做完帐, 前才做完帐,录入电脑系统 录入电脑系统 评分标准 物料先进先出情况 物料储存情况 现场管理 99.9% ≥ X ≥ 98% 100% ≥95% 保养 100% , 90% 以上的物 料能按方法储存 保养 100% , 80% 以上的物料 能按方法储存 仓储区域划分合理,货架摆 放合理,通道畅通。货流环 境非常好 仓储区域划分合理,货架摆放 合理,通道畅通,货流环境良 好 当天到仓的物料次日 12 : 00 前才做完帐,录入电脑系 统 ≥90% 保养≤ 90% , 70% 以上的 物料能按方法储存 仓储区域划分较合理,货架 摆放较合理,通道畅通,货 流环境尚可 当天到仓的物料次日 18 : 00 前才做完帐,录入电 脑系统 权重 15 ≤80% 10 保养≤ 80% ,低于 70% 的物料能按方法储存 10 仓储区域划分、货架摆 放存在不合理现象,货 流环境差 10 部门经理月度业绩考评表 部门:制衣厂 间段: 考核内容 姓名: 考核时 优 良 中 差 91-100 76-90 61-75 60 以下 工作计划性、 目标性 有明确的月、周工作计划。 有很好的计划监控手段。 工作目标明确,并且能够让 每位执行者都明确并理解工 作目标。目标达成率在 100% 以上 有明确的月、周工作计划,有 较好的计划执行监控,工作目 标明确,目标被执行者普遍知 晓,目标达成率在 90% 以上 有明确的月工作计划,过程有 监控,工作目标明确,部分执 行者知晓目标,目标达成率在 80% 以上 有明确的月工作计划, 过程控制不力,有月 度工作目标,但仅被 少数人所知晓,目标 达成率在 80% 以下 15 部门建设、改进状 况 有月改进计划,改进过程监 控得力,改进手段好,改进 效果或潜在效果佳 有月改进计划,改进过程监控 得力,改进手段较好。改进效 果或潜在效果较好 有月度改进计划,改进过程有 监控,改进手段有效,有改进 效果或潜在效果 无明确的月度改进计 划,部门进步慢 10 培训 有针对下属员工的培训计划, 有针对下属员工的培训计划, 并很好的得到执行 并较好的得到执行 有针对下属员工的陪计划,执 行情况尚可 培训计划不明确,执 行困难 10 评分标准 权重 成品合格率 ≥95% ≥92% ≥ 90% ﹤90% 15 裁片合格率 ≥97% ≥ 94% ≥92% ﹤92% 10 耗材 10 产能控制 10 入仓及时性 10 生产现场管理 工位管理到位,通道畅通, 区域划分明确,现场井然有 序 工位管理到位,通道畅通,区 域划分明确,现场管理良好 工位管理到位,通道畅通,区 域划分较明确,现场无混乱现 象 工位管理到位,通道 畅通,区域划分不明 确,现场时有混乱 10 部门经理月度业绩考评表 部门:人力资源部 核时间段: 考核内容 姓名: 优 良 考 中 差 权重 评分标准 91-100 76-90 61-75 60 以下 工作计划性、目标 性 有明确的月度工作计划。有 很好的计划监控手段,工作 目标明确,并且能够让每位 执行者都明确并理解工作目 标。目标达成率 100% 有明确的月度工作计划,有较 好的计划执行监控。工作目标 明确,目标被执行者普遍知晓, 目标达成率在 90% 以上 有明确的月工作计划,过程有 监控,工作目标明确,部分执 行者知晓目标,目标达成率在 80% 以上 有明确的月工作计划, 过程控制不力, 有月 度工作目标,但仅被 少数人所知晓,目标 达成率在 80% 以下 部门建设改进状况 有月改进计划,改进过程监 控得力,改进手段好,改进 效果或潜在效果佳 有月改进计划,改进过程监控 得力,改进手段较好。改进效 果或潜在效果较好 有月度改进计划,改进过程有 监控,改进手段有效,有改进 效果或潜在效果 无明确的月度改进计 划,部门进步慢 招聘工作 及时准确、关键岗位 2 周 较及时准确、关键岗位 3 周 基本及时准确、关键岗位 4 周 不及时准确、关键岗 位 5 周以上 培训工作 及时准确、效果明显 较及时准确,效果良好 基本及时准确,效果一般 不及时准确、效果差 绩效考评 推行、实施、管理完成质量 高 推行、实施、管理完成质量较 好 推行、实施、管理完成质量一 般 推行、实施、管理完 成质量不好 加班控制 完善、落实、实施、检查、 效果显著 完善、落实、实施、检查、效 果较好 完善、落实、实施、检查、效 果一般 完善、落实、实施、 检查、效果不好 市场部经理 月份关键业绩指标考核表 单位 姓名 日期 关键业绩指标 要求目标 绩效 远超目标 超过目标 达到目标( 70-60 未达目标( 分) 60-0 分) 权重 ( 100-90 分)( 90-70 分) 月度 季度 半年 年度 销售额完成率 100% 100% 100% 100% 15% 销量完成率 100% 100% 100% 100% 15% 产品组合完成率 100% 100% 100% 5% 回款率 85% 85% 85% 30% 利润率 1.78% 1.78% 1.78% 1.78% 8% 新客户拓展率 ≥50% ≥50% ≥50% ≥50% 3% 销售预测准确率 ≥70% ≥70% ≥70% ≥70% 5% 费用率 0.35% 0.35% 0.35% 0.35% 8% 0 0 1 2 2% 客户投诉处理满意度 100% 100% 100% 100% 2% 报表上交及时准确率 100% 100% 100% 100% 3% 客户投诉次数 得分 干部专项任务考评表 专项任 务内容 姓 考 评 名 标 部 准 专项任务完成 情况 完成工作质 量及效率 管理能力体现 创新能力 与其他员工的 协作精神 本月考评总分 职 门 务 评分标准 优( 91-10 良( 76-90 ) 0) 超过计划 10% 以上 超过计划 5-10% 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工 作任务,效率很高, 差( 60 以 权重 得分 下) 介于计划 + 5% 之间 低于计划 5% 以上 30% 中( 61-75 ) 能较好地保证工作 基本上能保证工作 质量,且效率较高,质量,效率一般 体现了很强的管理能 体现了较强的管 力,为专项任务的完 理能力,为任务的 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完成发挥了较重要 作用 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 为任务按时或超额完 力,偶尔能提出一 成提出了非常有创建 些有创意的建议且 性的建议 效果较好 有很好的协作精神,能 协作精神较好, 够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或 能配合其他员工 员工的工作,保证整个 的工作 任务的顺利进行 工作质量低下, 20% 且效率很低 管理能力一般,基 本能配合任务的完 成 管理能力低下, 在一定程度上阻 15% 碍了任务的顺利 完成 创造能力一般,虽 有时能提出一些建 议,但未被采纳。 创造能力低下, 很少能提出有 15% 创意的建议。 协作精神一般, 能做好本职工作, 但与其他员工的 配合不够积极 协作精神差,阻 碍了其他员工的 20% 工作,导致专项 任务拖延 注:干部专项任务只在干部参与重大的、非日常专项任务时由专项任务的直接主管进行考核,并填写此表,作为干部 年终考核的依据,其中总分得优的,在年终考评总分中加上 1 分 ( 特别优秀的可加 1.5-2.5 分 ) ;得良的,加 0.5 分; 得中的,不加分也不减分;得差的,扣 0.5 至 1.5 分。当干部参与一项以上专项任务时,其加分或减分可累计。 中层管理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 业绩测评 C 中层管理 干部考核 的主要内 容 (权重 70% ) 综合素质 A (权重 20% ) 满意度 B (权重 10% ) • 关键业绩指标 (考核以上级主管打分为主 12 个月考核平均分占 40% ,年终 业绩考核占 60% ) •管理能力 •上级打分权重占 50% •同级打分权重占 10% •个人品德 •直接下级打分权重占 40% 采用 360 度测评 综合素质指标体系 操作说明 : 综合素质测评主要是为了测评领导干部的个 人品德、领导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其考评的结果主要用 于绩效考评总分的计算;另外在“二维分析——绩效 与 能力综合分析”也将用到该结果,以确定干部的发展方 向。 在综合素质测评中,每一个被考核人将由其 直接上级、同级和下级进行考评,同级和下级为多人的 情况下,取其平均分(简单平均数)。考评表格的发放、 收集以及初步计算整理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 干部综合素质测评表 姓名 职位 评分项目 影响力与号 召力 正确适度授 权的能力 协调能力 部门 优( 100-81 ) 1) 有非常强的影响力与 号召力,能够对周围 的人发挥极强的领袖 力量 评分标准 良( 80-61 ) 差( 40 以下) 对授权要求能够全面、 精通地理解与执行,并 通过授权达到非常好的 管理效果(提高积极 性) 在任何时间和条件下都能 充分地与他人协作,有很 强的适应和协调能力,同 时能够组织协调事务 管理力度 在任何时候和条件下都 能充分地与他人协作, 有很强的协调和适应力, 同时能够组织协作事务 有相当的能力,但有 时无法使他人主动服 从,需要借用其他手 段(如行政手段) 能够正确、清晰地划 分权限,并能够进行 适度、有效的授权与 管理 基本能够清晰地划分 权限并进行授权,但 有授权后无法掌握等 管理不力的现象 能够充分地与他人协 作,有较强的协调能 力 在正常情况下能充分 与人协作,但对特殊 情况适应能力不够 能紧抓所有控制项目,任 能够掌握多数的控制 何时间都能掌握全盘状况, 项目,组织运作顺序, 使组织井然有序,完全杜 无过失发生 绝发生任何过失的机会 统筹 能够高瞻远瞩,对所辖 具有相当的能力,制 规划 组织的战略规划作出超 定规划基本无偏差 运 能力 前、正确的远景规划 筹 帷对组织内 能够对所辖组织有全面、 能够及时、准确地了 解整个公司的优缺点 幄部了解的 精确、及时的掌握 能能力 及其他情况 力 应变 具有超常的判断能力 有准确、及时的判断 能力 能力 注:你是被考核人的 任职时间 中( 60-4 有一定能力,但 大多数情况下不 能使他人服从并 需要借用其他方 法 只能做到部分 权限划分、授 权和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基 本能与人协作, 但不具备对特殊 情况的协调能力 能掌握重要的控制项 目,使部属不会出现 有意或无意的过失 不能掌握多数 的控制项目, 有意或无意的 过失经常发生 具有相当的能力,但 有一定能力, 有时在某些方面会有 但存在战略规 偏差 划错误的现象 尚具有准确了解整个 具备局部了解公司 公司的能力,但不够 内部的能力,但不 全面及时 够准确和及时 一般情况下能有准确、 对判断的准确和 及时的判断,执行尚 及时性不够,执 算果断 行时有犹豫现象 级(请选择上、平或下),此表为不记名测评表 权重 15% 5% 5% 10% 5% 5% 5% 打分 干部综合素质测评表(续) 姓名 职位 评分项目 组发掘并培养 织有潜能下属 发的能力 展 能推动组织学 力习与发展的 能力 学习与运用 新知识提高 管理能力 品德行为 部门 优( 100-81 ) 1) 评分标准 良( 80-61 ) 差( 40 以下) 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发掘 能及时、准确发觉有 有潜能下属,了解起发 潜能的下属,并能帮 展方向并适当培养 其发展 能推动组织学习与发 能妥善推动组织学习 展新技能,但效果一 与发展新技能 般 具有学习新知识的热 具有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情与能力,并能够学 与能力,并能加以运用 以致用,辅助管理 任职时间 能够发觉有潜能的下 属,但培养与指导不 够 能推动组织学习与发 展新技能,但效果较 差 具有学习热情,但 学习及运用能力一 般 中( 60-4 权重 不能发掘有潜 能的下属或培 养与指导不足 5% 不能推动组织学习 5% 与发展新技能 思维僵化、落 后,不能学习, 5% 更不能运用 品行端正,正直诚实, 品行端正,正直诚实, 品行基本端正,正直 能为人楷模 能从己做起 诚实 品行不端,不 正直诚实 原则性 原则性强,立场坚定 原则性比较强,立场 比较坚定 能坚持原则,立场还 算坚定 5% 全局观念 全局观念强,整体利 益高于一切 全局观念比较强,整 体利益优先 有全局观念,能维护 整体利益 原则性不强, 立场不够坚定 全局观念不够 强,较少考虑 整体利益 廉洁自律 廉洁自律,公心为上, 廉洁自律,公心为上 敢于同不良作风作斗争 能廉洁自律,基本出 于公心 不够廉洁,私 心较重 5% 事业心 有强烈的事业心,工 作积极向上 有较强的事业心,工 作积极向上 尚有事业心,有一定 工作积极性 事业心较差, 缺乏进取精神 对企业文化有深刻理 解,能身体力行,积 极宣传与推广 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理 解,较能身体力行 对企业文化有了解, 并能认同其理念 对企业文化不了 解或不能认同公 司的企业文化 5% 企业文化理 念 总分 注:你是被考核人的 级(请选择上、平或下),此表为不记名测评表 10% 5% 5% 打分 满意度指标体系 操作说明: 本满意度指标体系主要是考核职能部门间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处理内部事务方面的工作质量。 满意度调查的结果经处理后将进入部门经理的考核总分。其操作 实施主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在年末考核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将调查表 发放到除被考核部门以外的所有员工。每个部门要对调查结果初步处理, 形成两份表格,其中一份是部门经理所填,另一份由部门内员工所填表格 计算而成(计算平均数)。将这两份表格上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再 将结果进行处理。人力资源部把这两份表格合并成一份表格。合并后的表 格即为该部门对另一部门的满意度评价。其他所有部门对某一部门的满 意度评价加总平均即得到该部门的满意度的分。 满意度调查流程示范: . . . 商品部 人力资源部 A 经理所填表格 生产部 财务部满 意度调查 表 员工 B 加总平均 员工所填表格 员工 . . . 生产部对财务部的满意度评价得分 商品部对财务部的满意度评价得分 . . . 财务部的满 意度评价得分 加总平均 计算( A*60%+B*40% ) 人力资源部 部交 人 力 资 源 人力资源部满意度调查表 部门 人力资 源部 项目 NO :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100-81 80-61 60-41 40-21 20-0 权重 1 、工作效率 15% 2 、工作态度 10% 3 、招聘的及时和效果 15% 4 、培训规划及培训效果 15% 5 、工资核算及发放 10% 6 、人员安置的效果 5% 7 、厂区安全保卫 5% 8 、车辆管理 5% 9 、企业内文体活动的策划 5% 10 、与各部门协调配合情况 15% 总分: : 由人力资源部 组织完成 总经办满意度调查表 部门 项目 1 、工作效率 2 、工作态度 总经办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100-81 80-61 60-41 40-21 20-0 权重 普通员工考核的主要内容 普通员 工考核 的主要 内容 绩 效 测 评 表 •上级考评 A1 (权重 60% ) •部门内其他员工 B1 (权重 40% ) 包括工作业绩、 综合素质 及工作表现等 普通员工综合评估表 部 门 % 评分项 目 ( 权 重 ) 岗位考核标 工 准完成情况 ) 作 40% 绩 工 作 质量 效 30% 60 综 合 素 质 ( 40% ) 室 名 称 90-100 分 超额 / 提前完成 原计划 远优于同事 创造丰厚利益 评 分 标 准 80-89 分 按 时 完 成 原 定 计 划 略优于同事 带来明显利益 70-79 分 60-69 分 完成原定计划 完成原定计划 80%-99% 以 下 60%-79% 以 下 工作失误次数或程 度 质 量 平 平 在合理范围之内或在 甚 少 失 误 平均水准之上 工作效率普通 工作效率低 近于一般水准 略低于一般水准 工 作 效率工作效率特别高 30% 远超过一般水准 工作效率特别高 略超过一般水准 工 作 创新 积 极 研 究 10% 显著改进工作 主 动 改 进 工作有创 意 工作责任感 忠 诚 服 务 锐 意 进 取 20% 智 能 技能能 胜 任 工 作 有 发 展 潜 力 20% 处 事 稳 健 需 极 少 督 促 尚 称 负 责 需 督 促 能 胜 任 工 作 尚 能 胜 任 勤 勉 程度 工 作勤 奋 15% 积 极 改 进 工作尚算勤 奋 且 能 改 进 分 析 判断 知识经验丰富 10% 判断分析准确 知识经验较丰富 判断较准确 团 结 合作 团 结 合 作 15% 协 调 相 融 主 动 合 作 协 调 较 好 工 作 纪律 10% 模范,严格遵 守纪 律 姓 名 自 觉 地 遵 守 纪 律 部 门 负 责 人 签 字 完成现有工作 尚能进行改进 59 分 以 下 完 成 原 定 计 划 60% 以 下 工作失误次数或程 度在合理范围之外 或平均水准之下 工作效率非常差 远低于一般水准 满足于现在,不改进 墨守成规没有且不 ,但能接受改进创新 能接受改革创新 工 被 勉 有 任 懈 散 、 动 强 胜 任 待 加 强 工 作 缺 乏 工 作 中 有 主动和积 极 性 懒 惰 迹 象 具有一定知识 在较小范围内 判断尚算准确 可自行判断 推 诿 责 任 工 作 不 力 不 能 胜 任 工 作 懒 散 、 态 度 敷 衍 单纯操作 机械性地执行 合 作 尚 好 合 作 一 般 尚能团结他人 拒 绝 合 作 很 难 相 处 能服从纪律 纪 律 性 较 差 需 督 促 有 违 规 行 为 总 计 分 { =分 项 分 数 X 权 重 } 部 门 内 名 次 其 它 要 说 明 的 问 题 : 其 它 扣 分 ( 此项由人力资源部填写 ) 注:你是被考核人的 级(请选择上、平或下) 备注:其中岗位考核标准完成情况一栏的具体内容视各部门不同情况确定。 得 分 单项 小计 绩效考核结果处理系统 • 操作说明 • 中层干部排名与结果处理 • 普通员工排名与结果处理 • 评估结果报告 操作说明 : 在前面的流程中已经得出中层干部的考评结果,包括关键业绩得分、综合素质 得分和满意度得分。对普通员工的考核结果即为该员工在部门内的得分。 在该部分中将针对中层干部进行二维排名分析和总排名,这两种处理的结果将 用于后面的薪酬分配体系中。二维排名分析将为晋升、加薪及确定培养方向提供依据; 总排名将决定年终奖金的分配。对员工的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处理后在总公司范围内排名, 为员工的晋升、加薪和年终奖提供依据。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考评结果的处理和初步分析后,将排名情况公布。过了申诉 期后,撰写干部评估报告,由部门经理会同人力资源部撰写员工评估报告。由人力资源 部将评估报告上交考评委员会讨论决定并将最终考评结果公布或反馈给本人。 中层管理干部的排名 二维排名 姓 名 A B C D 工 作 绩 效 考 核 名 次 综 合 素 质 排 名 1 2 3 4 1 2 3 4 •年终时针对工作绩效,综合素质(个人品质及领导素质)两部分考核结果,进行硬性排名 ,并进行二维分析。 总排名 姓名 次 A 考核总分名 1 B 2 C 3 D 4 • 年终时针对工作绩效、综合素质及满意度考核结果计算总 分(计算方法参前),并进行排名 备注:各考评对象如被发现有重大违纪事件,则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和领导指示, 对考核结果予以扣分(主要由考核委员会主持) 二维分析——绩效与能力综合分析 考核后应结合被考核者能力与业绩综合设计其发展方向 优 秀 针对需要提供 培训培养机会 考虑进一步 重任,升级 综 合 素 质 根据具体情况 考虑淘汰降级 或调离现任职 位 找出原因, 提供机会改 进 差 低 中 工 作 绩 效 高 经综合分析,根据考评结果决定…… 综 合 素 质 高 中 有欠缺者 暂停加薪及晋生机会 •要求努力工作提高 绩效 •轮换岗位给予第二 次机会 有问题者 表现尚可者 •停止一切机会与奖励 •对加薪和晋级均需慎重考 •在绩效方面严格要求, 虑 并要求参加培训和学习 •提出绩效要求 •进入观察期,考虑下一 •培训提高能力 / 技能,但 步如何处理 不要让他们阻碍部门中有 •考虑减薪 才华的员工发展 有问题者 •停止一切机会与奖励 •在能力和素质方面严格要 求,并要求增加绩效 •进入观察期,考虑下一步 如何处理 •考虑减薪 失败者( 5% ) 低 优秀者 奖励:加薪及较多的奖金 •鼓励:争取更大绩效 •机会:具有晋级的条件 •立即淘汰 低 中 非常优秀者 各种机会和奖励: •高额加薪及奖金 •连续获得则可优 先晋级 •其它各种奖励 优秀者 奖励:加薪及较多的 奖金 •鼓励:继续提高素质 •机会:具有晋级的条 件 有欠缺者 暂停加薪及晋升机 会 •给一年的机会要求 其提高能力和素质 •要求其参加培训和 学习 高 工作绩效 普通员工整体排名方法 只进行部门内部排名 两难问题 进行简单公司整体排名 部门领导打分标准宽严不一的主观 员工较少,不利于拉开档次,鞭 策员工;无法体现部门工作成 影响;用权重拉开部门间的考核结果, 绩;无法体现部们工作成绩对员 但合适的权重不好确定;工作量较大 工考评结果的影响 较好的方法 全体员工排名 解决 1. 宽严标准的主观影响 2. 合适的部门权重定位 3. 工作量的扩大 4. 评定周期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达到 1. 公平、客观拉开档次,激励、鞭策员工; 2. 部门业绩直接影响员工排名,促进部门内员工合作 理论视图: 奖金收入与考核指标挂钩 130 分 二次调整 120 分 110 分 100 分 绩 效 分 数 90 分 80 分 一 次 调 整 100 分 90 分 80 分 70 分 部门 60 分 A 部门: 7人 86 分 84 分 80 分 78 分 76 分 72 分 70 分 平均: 78 分 B 部门: 4人 80 分 78 分 70 分 60 分 平均: 72 分 C 部门: 3人 100 分 96 分 92 分 平均: 96 分 D 部门: 5人 100 分 96 分 88 分 76 分 60 分 平均: 84 分 A 部门: 7人 110.25 107.69 102.56 100.00 97.43 92.30 89.74 B 部门: 4人 128.57 125.35 112.50 96.42 C 部门: 3人 126.50 121.44 116.38 D 部门: 5人 129.23 124.06 113.73 98.22 77.54 普通员工全员排名计算方法(案例) 计算过程 1 、按部门列出每一位员工的姓名、 考评分数 S 。 2 、一次调整:计算每一部门考评 分数的平均分 A ,该部门员工分数调 整为( 100/A ) 3 、二次调整:以得分最低的部门 分数为 1 ,按比例求出部门权分;以 部门权分乘以员工一次调整得分得二 次调整得分 4 、重新排序 注:部门权分不要大于一次调整后 (最高分 + 最低分) / ( 2* 最低分), 如大于概述,将权分开方后重新求得, 如:最高分为 119 ,最低分为 71 。 4 。 则权分不应大于( 119+71.4 ) / (2*71.4)=1.33, 此次权分最高为 1.214, 可以直接使用 , 如果权分为 1 、 1.21 、 1.369 、 1.44 。最高达到 1.44 ,则应 将权分全部开方使用,即权分应为 1 、 1.1 、 1.17 、 1.2 “ 部门得分”利用部门经理 的业绩得分。 考评计算表 部 名姓 门 A B C D 比 调 一 一次调 部门 部门 得分 平 部例 整 次 整后得 得分 权分 分 均门 分 A01 86 A02 84 A03 80 A04 78 A05 76 A06 110.252 100/78 78 =1.282 二次 调整 得分 110.25 107.688 107.69 102.56 102.56 99.996 70 1.000 100.00 97.432 97.43 72 92.304 92.30 A07 70 89.74 89.74 B01 80 111.12 128.57 B02 78 B03 70 B04 60 C01 100 C02 96 C03 92 D01 100 D02 96 D03 88 D04 76 D05 60 72 96 100/72 1.389 100/96 =1.042 108.342 . 97.23 81 1.157 112.50 83.34 96.42 104.2 126.50 100.032 85 1.214 121.44 95.864 116.38 119 129.23 100/84 114.24 84 125.35 =1.190 104.72 90.44 71.4 124.06 76 1.086 113.73 98.22 77.54 薪酬分配的基本制度 龙之杰薪酬分配制度 •职等工资制 员工年收入 = 职等工资 *12 月 +12 * 每月绩效工资 + 年终奖金 •按职等确定月度工资水平 •按每月考核结果分配绩效工资 •各等的升降以考核为依据 •年 终 奖 金 员工年终奖金以考核为依据 •职等工资:参照行政级别将全公司各岗位统一划分等级的工资制度。 •各岗位职等工资额 = 现行工资结构中减除奖金以外的部分。为保证其刺激性,也可以再加大其额度。 绩效与工资挂钩方案之一 权数 1 、对各层级进行排名 —— 根据排名结果确定绩效工资 2 、根据排名结果确定 A 、 B 、 C 、 D 、 E 级 A 级点总人数的 10% 、 B 级点总人数的 20% C 级点总人数的 40% 、 D 级点总人数的 20% E 级点总人数的 10% 3 、 A 级的绩效工资权数为 1.4 、 B 级的绩效工资权数为 1.2 C 级的绩效工资权数为 1.0 、 D 级的绩效工资权数为 0.8 E 级的绩效工资权数为 0.6 4 、根据权数计算个人绩效工资 个人权数 总绩效工资 * 权数总值 绩效与工资挂钩方案之二 总量 —— 根据销售业绩控制绩效工资 1 、确定年度每月标准销售额。 2 、根据每月实际销额,调整绩效工资总量 绩效工资系数为: 当月实际销额 每月标准销额 3 、每月实发绩效工资总额为: 标准绩效工资总额 * 当月绩效工资系数 工资与绩效挂钩方案之三 员工每月绩效工资计算公式 绩效工资 = 该层级总绩效工资 * 当月绩效工资系数 * 个人权数 该层级权数总值 工资与绩效挂钩方案之四 月绩效工资计算流程 各层级每月考 核结果总排名 确定 A 、 B 、 C 、 D 、 E 等级 计算各层级 权数总值 计算 各员 工本 月绩 效工 资 统计本月销额 计算绩效工资 系数

61 页 457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