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诊断】组织发展评估模型-麦肯锡7s模型(课件ppt47页)

【组织诊断】组织发展评估模型-麦肯锡7s模型(课件ppt47页)

麦肯锡 7s 模型 结构 Structure 系统 System 战略 Strategy 共享 价值观 Shared Value 核心技能 Skill 风格 Style 人员 Staff 核心框架 需要怎样的变革? 组织绩效中存在什么 差距? 高效能的组织来自于 总裁 领导 客户应如何进行变革? 存在哪些组织方面的挑战? 变革的进程中包括哪 些阶段? 7-S 框架 变革三角形 赢的模式 景远 绩效 战略 关键工作 设计的杠杆 价值观 组织结构 员工 能技 人 管理系统 领导风格 变革板 麦肯锡组织变革框架 动力因素 绩效管理 核心技能 远景 简单 我们如何为变革的进程创 造动力? 议程 / 纲要 •设定方向 •形成结构 •自下而上的进行 远景与领导 解决问题 的流程 沟通 组织的基 础设施 人力发展 “ 高效能 ( 绩优)公司( HPO )”的成功 因素 由最高领导层驱动 通过简化结构与核心流程来调 整 需要怎样的变革? 组织绩效中存在 什么差距? 通过不懈地追求前瞻性的战 略 / 远景来建立 以世界级技能为基础 存在哪些组织方 面的挑战? 客户应如何进行变革? 变革的进程中包 括哪些阶段? 我们如何为变革 的进程创造动力? 竞争激烈、以绩效驱动的环境 作为内驱力 通过完善的人力系统来激活 组织 “ 绩优公司( HPO )”的成功因素 由最高领导层驱动 •所有关键领导者都有的极 高的绩效期望 •高要求、“非理性”的 CEO •有效的高层工作团队 •能够透彻了解业务的微观 层面 •执着地坚持简单的、清晰 的成功尺度 — 不仅仅是 财务的 •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断 追求更高的效率 通过不懈地追求前瞻性的 战略 / 远景来建立 竞争激烈、以绩效驱动的 环境作为内驱力 •野心勃勃的,如果不是 雄心壮志的话,很“极 端” •紧张的,有时简直是受 罪的工作节奏;时刻保 持警觉 •时刻不忘成为行业领袖 •真正负起责任——尤其 是高层 •坚定不移地追求赢利与 增长 •核心业务矢志不渝的守 卫者 •了解行业(群)是如何 运作的、顾客想要什么、 竞争对手会做什么— 以 及所有这些可能如何变 化 •积极从错误或低效中学 习 •好的工作场所,但不是 舒适的处所 •绩效稍有滑落就会改变 你的职业生涯 •成员们感到身为成功企 业的一分子本身就是一 种奖励 “ 绩优公司( HPO )”的成功因素 (续) 通过简化结构与核心流程 来调整 •权威、责任、及绩效 的挑战的直接统一 •沟通渠道简单而有效 •整个公司个单位的内 部结构与关键管理流 程相似 •关键人员工作检查尽 量减少 •安排关键管理流程日 程及经常性的沟通 以世界级技能为基础 •许多事都做得很好,但 至少有一种世界水平的 功能性技能支持其战略 •重视在运作中建设公司 技能 [in the way they run the place] •公司关键管理流程被看 作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通过完善的人力系统来激 活组织 •CEO 是首席人事官 •清晰地关注绩效与激励 — 成功的建立财富的长 期计划被认为很关键 •管理流程确保领导者时 刻注意下面 2-3 层中作 出关键贡献的人员 •CEO 领导一年一度的 员工评审 — 最好的人 / 团队在最关键 / 急需的 工作中 •“ 人员素质”是最重 要的 “ 绩优公司( HPO )”的绩效与授权 高 关注绩效的、 自上而下驱动 的组织 绩 效 绩效驱动的、 授权的并自负 其责的组织 HPOs 平均 等级制的、命 令与控制导向 的 的、“ entitled ” 的组织 以行动为驱动 力的、承诺与 授权的组织 命令与控制 承诺与授权 低 管理途径 沿着高绩效公司 的道路 未能成功贯彻绩 效伦理的公司所 经历的道路 变革路径 高 绩 效 •Emerson •Pepsico •Sonoco •Sun Trust •VF •3M •ge •Hallmark •Johnson& Johnson •许多高绩效公司正 在走这条路 大多数公司 •BP •FP&L •Wallace 平均 低 命令与控制 承诺与授权 管理路径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饱受了经济不景气、失业 的苦恼,同时听够了有关日本企业成功经营的艺术等各种说法, 也在努力寻找着适合于本国企业发展振兴的法宝。 Thomas J . Peters 和 Robert H . Waterman ,这两位斯坦福大学 的管理硕士、长期服务于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的学 者,访问了美国历史悠久、最优秀的 62 家大公司,又以获利 能力和成长的速度为准则,挑出了 43 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 中包括 IBM 、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各行 业中的翘楚。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 教授进行讨论,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 要素(简称 7S 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 一些共同特点,写出了《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 一书,使众多的美国企业重新找回了失落的信心。 麦肯锡 7s 模型 • 7S 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 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企业 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 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 “ 硬件”——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 • “ 软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 的“软件”。 • 麦肯锡的 7S 模型提醒世界各国的经理们,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两位学 者指出,各公司长期以来忽略的人性,如非理性、固执、直觉、喜欢非 正式的组织等,其实都可以加以管理,这与各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绝 不能忽略。 卓越绩效组织的 8 个特征 • • • • • • • • 崇尚行动 (A bias for action): 即使信息不完整,而不是沉迷于广泛的讨论 和分析 贴近顾客 (Close to the customer): 倾听顾客的声音,向顾客学习,向顾客 提供堪称典范( exemplary )的服务 自主创新 (Autonomy and entrepreneurship): 在整个组织内培养领导者和创 新者,鼓励承担合理的风险和容忍因此而导致的失败 以人助产 (Productivity through people): 尊重和认可员工,认同员工是质 量和生产力的源泉 务实、价值驱动 ( Hands-on, value driven): 高级管理人员和组织的精华层 面保持充分的联系,明确地传播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不离本行 (Stick to the knitting): “ 专注于自身”以保持商业优势,避免在 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领域与人竞争; 精兵简政 (Simple form, lean staff): 具备管理层级简洁,系统高效简单的 特征 宽严并济 (Simultaneous loose tight properties): 对目标同时保持松紧有度的 特性但却不窒息创新的控制系统。 7-S 框架 组织支持 结构 赢的模式 战略 核心技能 人员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风格 7-S 框架 组织支持 • • 赢的模式设定了组织成功的目标和标 准及所须的核心技能 组织支持提供指导、激励、跟踪,确 保做出正确高效的决策 结构 赢的模式 战略 核心技能 人员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风格 7-S 框架 组织支持 结构 战略: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 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 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 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 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 谁是公司的目标顾客? 赢的模式 • 公司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 • 公司如何有效地服务其顾客? 战略 核心技能 人员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风格 •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 公司的战略优先行动是什么? •哪些行动需要跨职能合作? 7-S 框架 组织支持 共享价值观:公司及其成员共同信奉的,与公司的使 命、愿景相一致,推动和促进公司战略实现的一套核 心价值观及行为规范。 结构 赢的模式 战略 核心技能 • 组织成员如何描述他们独特的价值 取向? 人员 共享价值观 愿景 系统 风格 • 哪些事情得到管理层最多或最 少的关注?如: - 市场,产品线 - 短期问题还是长期问题 • 组织成员如何描述他们的工作和思考方 式?如: - 决策是如何制定的? - 是如何对待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 - 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 高级管理人员全神贯注于什么? 7-S 框架 组织支持 核心技能:要在未来竞争中获胜,作为一个有 机整体的组织必须拥有的,构成、强化组织竞 争优势的能力 • 在那些对公司成功很重要的业务活动中, 公司特别擅长的是什么? 结构 赢的模式 战略 核心技能 • 在那些对公司成功很重要的业务活动 中, 公司做得不好的是什么? . 人员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 重要的业务活动正在如何变化? 风格 • 哪些重要的管理活动是公司必须在未来 做得比现在好很多的? - 非业务系统功能,如人员发展、行业 关系等 - 特殊的管理挑战,如多产品线管理、 资源部署等 7-S 框架 组织支持 结构 愿景:组织高于一切的目标。它清晰地、非常有 说服力地阐明组织立志成为什么、到达何处。它 是具有挑战性的,全力以赴可以实现的。它是基 于事实的、对于未来的预测。 赢的模式 战略 核心技能 人员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风格 7-S 框架 组织支持 结构 赢的模式 战略 核心技能 人员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风格 系统:在组织中完成各项工 作所遵循的流程、程序 • 最高管理层用以运作公司的最重要流程是什么? 如: - 年度战略回顾 - 月度运营回顾 - 走动管理 • 组织中最终的系统有哪些?它们运转的效率和 效果如何? • 公司密切衡量、跟踪、控制的变量有哪些? •产生的信息相关度、准确度、可靠度有多少? 7-S 框架 组织支持 结构 风格:管理人员在时间、注意力、象征性行 动的使用方面的共性方式 赢的模式 • 最高管理层如何决策? - 磋商还是独断? - 依据数据还是经验? 战略 核心技能 人员 风格 • 管理层如何激励员工? - 命令 - 薪酬和福利 - 内部竞争 - 加强参与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 最高管理层如何看待其首要职责? - 跟踪,回顾 - 直接做出困难决策 - 保持对内部运营的熟练掌握 - 设定方向,改变轨道 7-S 框架 组织支持 结构:用以界定谁向谁汇报以及任务如何被分 解又如何被整合的有秩序、可预计的系统 结构 • 组织的基本 结构形式如何?如 : - 集权还是分权? - 基于产品还是基于顾客群? - 地理覆盖 赢的模式 战略 核心技能 人员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风格 • 最高管理层的结构如何? • 总部职员的情形如何?如 - 大规模还是小规模? •. 关键职能是如何组织的?如: -研发:基于项目还是持续的? - 市场营销:集权的还是根据业务单元 组织? - 销售:基于顾客群还是地域? 7-S 框架 组织支持 结构 人员:组织中人员的类型、能力基础、动态状况 等 赢的模式 战略 核心技能 人员 共同价值观 愿景 系统 风格 • 公司雇佣哪类人 ? - 教育背景 - 平均年龄 - 经验组合 等 • 公司人员的增长态势如何? • 公司在人才保留方面表现如何? • 公司在回报雇员方面表现如何? • 公司在培训与发展人员方面表现如何? 麦当劳赢的模式 远景:成为世界 领先的连锁餐馆 •便利 •高质量 •一致性 •家庭式的环境 •令人满意的价值 •贯串业务所有方面 的质量控制 核心技能 战略 远景 价值观 •质量 •服务 •清洁 •价格 TCQ011129BJ(GB) •卓越的选址 •不断开发新产品 •强有力的产品与麦 当劳形象推广 SKILL SUPPORT AT McDONALD’S USING ORGANIZATION DESIGN • Centralized buying to control content Structur e Skills Quality control • Owner operators • $40 million Hamburger University • Promotion from within to build experience Staff Systems Style The structure, staff, Systems and style of The organization has To be carefully Designed to support Each Macroskill Necessary for success • Hard-nosed, rigid attitude on how to run the business • Inspections • Franchise expansion based on high grades on prior inspections • Many procedures’ mechanisms, aimed building employee enthusiasm, loyalty • Procedures for consistent food preparation including a 600 page manual 关键挑战 它们是什么? •直接影响顾客价值 的岗位。典型的,如 - 设计产品 - 做产品 - 卖产品 •必须掌握新技术的 位置 它们在哪里? •靠近一线 TCQ011129BJ(GB) 对比分析 关键工作:店经理、连锁零售商 因素 新行为 旧行为 时间运用 •把主要时间花在日常例行任务上 — 卡车卸货、货架码货、等等 •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训 / 指导、 评估 / 试验定价、人员设置和货 架摆设上 工作目标 •确保商店日常营运的顺利 •商店的赢利能力及新的便利战略 的实施 关键技能 •具有职业道德的、尽责的 •原有的技能,再加上…… •基本的计算与写作技能 标杆 •任务完成情况 •财务绩效 TCQ011129BJ(GB) - 对影响利润的因素有直觉 - 领导质量 •原有的标准加上格外重视…… - 顾客服务 - 存货管理 - 店貌 时间运用比例的对比分析 关键工作:地区营运经理 100% •简短的供货合同 •招聘 SM 与药剂师 •训练 10 15 •平衡存货 35 目前的 TCQ011129BJ(GB) 30 参与者 •防火 •针对各市场区割设计产品、 服务、价格、及促销 •寻找新业务 •评估业务与顾客服务绩效 •增加与 SM 及其助手的 “一对一”沟通、培训时间 40 •案头工作 •监控是否遵守 - 政策 - Planograms •回答调查 •完成评价表 •区域报告 30 教练 •根据电话信息行动 •盘存 商品所有者 •对顾客服务、存货管理等 作面对面的培训与激励 •鼓励 SM (店长)创新 20 •通过文员支持,减少工 作任务 20 •通过文员支持,减少工 作任务 行政管理者 建议的 麦当劳的组织设计杠杆 赢的模式 关键工作 设计的杠杆 组织结构 战略 核心技能 员工 远景 •集中采购以控制脂肪含量 •必须有汉堡包大学的学位 •内部提拔以建立必须的经验 •经常的检查 价值观 管理系统 •能否扩展特许权是根据是否 在检查中获得较高得分 •众多程序化的机制,目的是 培养雇员的热情和忠诚 领导风格 TCQ011129BJ(GB) •对如何经营有一往无前的、 苛刻的态度 结构的选择 战略指导 希望的行为 结构的选择 1 、整个组织的 更高的一致性 •集权 •小的控制跨度,众多的层级 •职能型结构 2 、快速适应变化的或 复杂的环境,或更积极 地回应市场 •分权 •更少的总部员工 •扁平的结构 •业务单位的结构适应战略指导(地理的 / 产品的 / 市场区割的) 3 、快速的技术创新 •集中化的技术员工,以追求知识的经济性 •分散化的任务队伍,以追求专注、进取心 4 、削减成本 •只在整合是十分必要的那些层级上集中员工 •更扁平的结构;很宽的控制跨度 TCQ011129BJ(GB) 变革板 需要怎样的变革? 组织绩效中存在 什么差距? 承诺 存在哪些组织方 面的挑战? 客户应如何进行变革? 变革的进程中包 括哪些阶段? 我们如何为变革 的进程创造动力? 撬动承诺的能力 要建立的技能 坚信 首席经理执 行官(或同 等的) 将改变的领域 的领导团队 受影响的直到 一线的员工 * 外部成分 ** * 根据公司情况作适度修改 TCQ011129BJ(GB) ** 如:顾客、供应商、工会 勇气 个人能力 组织支持 / 阻碍 诊断 变革板 — 连锁零售店的例子 提供在店内购 物的便利 最高管理层 (6) 其他官员 /“ 业主” •总部( 15 ) •地方( 8 ) 区域营运经理( 12 5) 店长及助理 ( 3 , 200 ) 店员( 30 , 00 0) TCQ011129BJ(GB) 承诺 坚信 撬动认同的能力 信心 理性地坚信,但 •远离一线现实 •LBO 压力 口头上 •“ 让一线干他的 活” •总部官员不明白 他要的是什么 犹疑,但急于相信 次强 弱 中等 强 个人能力 强,但是 •COO 缺乏一线 经验 •HR 位置空缺 次强 一般( Fair) 组织支持 / 阻碍 很少支持 •没有店内事务的绩效测评 •自上而下的“顾客服务计 划”的历史 较少支持 •由于市场细分而产生职能 间的对立 •不合适的营运系统 •“ 可以做啊”风格(不承 认弱点) 次弱 过载:管理跨度 =60-80 奋事嫉俗的(“又 适当的:准备听 一个计划”) 从来自上面的清 晰的命令 适当:多数是训 练有数的“任务 大师” 没有主次与轻重(分配了 不现实的任务量) 复杂的,但有许多 天然的支持者 令人吃惊的强, 并且平均 流失率提高:对全面服务 来说工时太少了 ? 变革板 — 连锁零售店的例子 提供在店内购 物的便利 最高管理层 (6) 其他官员 /“ 业主” •总部( 15 ) •地方( 8 ) 区域营运经理( 12 5) 店长及助理 ( 3 , 200 ) 店员( 30 , 00 0) TCQ011129BJ(GB) 承诺 坚信 撬动承诺 的能力 信心 个人能力 1 、锁 定支持 组织支持 / 阻碍 4 、关注现实 的压力 2 、创造进步的 共同责任 3 、建立一个自下而上 的成功模型 5 、重组一线 的组织 变革三角形 需要怎样的变革? 组织绩效中存在 什么差距? 存在哪些组织方 面的挑战? 客户应如何进行变革? 变革的进程中包 括哪些阶段? 3 、跨职能发动 1 、自上而下地设定方向 流程设计、设定目标、 沟通,等等 最高管 理层 以新的突破业绩的方式联 系活动与信息 人事 ( Staffs ) 营运 2 、一线绩效的改进 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团队导向地解决问题 TCQ011129BJ(GB) 我们如何为变革 的进程创造动力? GE “WORKOUT!” 1 、自上而下地设定方向 / 形 成文化 •任何业务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3 、核心流程再设计 •识别跨职能事务的项目小组 •制作流程图 [Process mapping ] •速度、简洁、自信 •Delayering •最佳实践研讨班 TCQ011129BJ(GB) 2 、自下而上的绩效改进 •Town meetings:2-5 天的互动式授课 •“ 品牌名” [Brand name] 质量流程 •营运: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重新设计 三个维度的平衡是关键 要求 . 激动人心的远景 . 顾客 / 股东 / 员工三位一体 . 清晰的业绩目标 . 具备业绩上的胜利 . 建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 扩展的期望 . 了解不连贯性 清晰地理解所建立的流程 .TCQ011129BJ(GB) . 消除旧的系统 / 结构流程 过度依赖造成的潜在风险 维度 . 缺乏承诺 . 混淆 . 愤世嫉俗 . 力量不够专注 . 被管理层忽视或低估 . 丧失了跨职能的机会 . 过分复杂 . 超出了现有的技能与能力 5 种业绩变革途径纵览 A 描述 结构化的流程驱 动的问题解决 (服从) B C D E 分权的机会驱动 价值驱动的适应 跨职能的流程再 自上而下的技能 的创新 性改进 造 驱动的建造 / 改 进 转型重点 例 合适的时 机 TOP ( Total Operational 突破 performance)/AVA 迫切需要步进式变 革 ” 按资论赏“的文 化 典型目标 TCQ011129BJ(GB) 压缩成本 40% (强迫的) CPR(Core process redesign) 公司技能小组 有变革准备的、 接近理论极限; 需要跨职能再 弹性组织 造 业绩伦理和能 力到位 需要竞争优势 的新基础 TQM 推进到每个团队; 持续改进 较典型的,如对 质量、成本的高 要求 更快、更便宜、 更好 持续的竞争优 势 动力因素 需要怎样的变革? 组织绩效中存在 什么差距? •雄心勃勃的、可测量 的目标 •加强反馈 业绩测量 沟通 变革的进程中包 括哪些阶段? •建立双向信息流 •管理期望 •鼓励行动 愿景与领导 组织的基础设施 •系统与流程 •赢的模式 问题解决流程 人力发展 •执行者驱动 •新的心智模式 •基于事实 •新的技能、行为 •人力集中( peopleintensive) TCQ011129BJ(GB) 存在哪些组织方 面的挑战? •达成共识 •结果 •赢的领导团队 客户应如何进行变革? •结构 •角色 我们如何为变革 的进程创造动力? Possible Activities/Tools .World benchmarks .Projec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ramework .Performance maps .Performance contracts pro forma .Best practice examples Performance Communi -cations measuremen t Vision and leadership . . . . . . . Problem Analytical tool kit framework solving process Analytical problem solving workshop “Data to chart”video and workbooks Client advocacy videos Skill/will/diagnostic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inciples workshop Best practice examples TCQ011129BJ(GB) . . coordination . Communications team--job specifications .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audit . Stakeholder analysis . communications plan . Communications workshop . Best practice examples Organizationa l infrastructure Core process redesign People Example role description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skill-building programs developmen “7-S” checklist t Discrete training modules-management skills (MFS), building high-performing teams, project management guide, designing ongoing impr0vement . . . tools-RJDs, time-usage logs, change-readiness . Discrete surveys, signaling change tool kit, how to run a training workshop . Beliefs/behavior-prompt sheet-staff activity survey . Best practice examples VBSS(value-based systems selling) •输入 - 客户计划 [Account plans] - 训练有数的人 •获得关注—总裁路演 •输出 •他通过 workshop 建造技能 - 价格 •通过 VBSS 网络公告牌加强 - 份额 业绩测量 沟通 远景与领导 组织的基础设施 •成为一家 10 亿美圆公 司的领导技能 •总裁作为资助人 [sponsor] 问题解决流程 •6 个有可靠的杰出领导人的 多国技能团队 •有领导地进行试点以获取 建议或外购技能 TCQ011129BJ(GB) 人力发展 •以客户为导向的 “边学边做”计划 •客户团队 •全球客户管理 •客户计划 真正的变革领导者 “ 那些人有这样的名声:通过众人来改进业绩,并且以这种途径超越期望。” •追求完善的承诺 •挑战当前权威的勇气 •超越界限的进取心 •他们自己与他人的动机 •关心人们是如何被对待的及能够去工作的 •身处幕后 •一种对他们自己及其处境的幽默感 TCQ011129BJ(GB) •首席工程师 - 关注者 - 构建者 解决问题 - 质量控制者 - 狂热的鼓吹者 [devil’s advocator] •构建问题,然后让小组去解决 •使团队专注于行动与工作 —而非过程、谈话及检查 •保持整个团队非常都投入 •准备简短、高效的会议 •倾听 TCQ011129BJ(GB) 舆论共识的制造者 制造舆论共识 •尽早并经常性地同关键经理人员们讨论 •理解关键经理人员的动机 •直接阐述问题与忧虑 •让关键的团队成员参与到重要的讨论中来 •准备清楚、简明的书面材料 TCQ011129BJ(GB) 7s 评估问题清单 – 共享价值观 • 如果业务 / 组织运作得非常完美,哪些关键的 事情将会发生? – 如果我是隐形的,当我在组织内走来走去时,我会 看到哪些促使公司成功的行为和现象? – 如果我是隐形的,当我坐在一系列公司高管和他们 的下属的对话现场,我将听到哪些主题? • 如果组织非常成功, 10 年后我们将在哪里? – 如果你考虑出售这个成功的业务 / 组织,你会怎样 向可能的买主描述它? – 你会怎样向可能的买主描述公司的使命? 7s 评估问题清单 – 战略 • • • • • • 使业务 / 组织更成功的主要战略是什么? 实现战略的关键短期目标有哪些? 执行战略的主要约束有哪些? 在何种程度上,你确信这些战略是正确的? 凭什么顾客要忠于你的公司? 你的公司提供给顾客的价值主张是什么? – 低总体成本,运作卓越 – 出众的产品,领先的创新 – 顾客亲密,如针对顾客独特需求而定制的服务 • 你的顾客如何评价你的组织?你如何知道的? • 你是如何向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它员工沟通这些战略的? 7s 评估问题清单 – 核心技能 • 业务 / 组织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什么?为什 么? •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预计这方面会有什么改变? • 你如何评估在这些方面组织现在的优势和劣势? • 当前以及未来保持和强化这些知识和技能,组织面对 哪些关键挑战? • 在这些方面,哪些行动正在进行? 7s 评估问题清单 – 结构 • • • • 你的组织结构图是怎样的? 主要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 部门之间有哪些角色 / 职责问题? – 部门之间有哪些沟通问题? – 为了促进不同的职能和部门之间的互赖程度,组织做了哪些关键的 事情 / 努力? 这种结构如何促进 / 阻碍了战略的实现?在这方面哪些强化 / 改进行动正 在进行? 在下述方面组织表现如何 : – 管理幅度 – 团队的使用 – 管理层级的数量 – 对位机制 7s 评估问题清单 – 人员 • 描述组织关键人员在组织中最重要的角色 / 作用,以及 他们的优势和劣势 . • 他们当中谁对业务 / 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为什么? • 就这些关键人员而言,你最担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 么? • 描述整体而言人员的优势和劣势。 • 就组织人员而言,你最担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 在上述方面,哪些强化 / 改进行动正在进行? 7s 评估问题清单 – 系统 • 描述支持业务 / 组织的关键系统,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 – – – – – – – 报酬系统 管控和信息系统 顾客反馈系统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系统 生产系统 客户需求识别系统 质量衡量系统 其它 • 如果解决 / 改善了哪 5 个最重要的系统问题,组织的效果和盈利 能力将获得显著提升?为什么? • 在这些方面,哪些强化 / 改进行动正在进行? 7s 评估问题清单 – 风格 • • • • • 组织中重要决策是如何被作出的? 最高管理层如何同关键员工沟通的?如何同公司员工沟通的? 就公司的关键员工和其它成员应该如何行事而言,最高管理层的期望是 什么? 你如何描述组织的管理风格?其它人对此的评估有何不同? 最高管理层日复一日做了哪些事来 – 强化标准 – 强调质量 – 鼓励团队合作 – 鼓励合理的冒险 – 澄清角色和职责 – 使员工关注于目标 – 奖励 / 认可 强调对顾客 / 市场的洞察 我们希望你从这份文件中得到什么 1 。骄人的业绩是以战略与组织的综合为基础的 2 。尊重与理解人们是一切变革的中心 3 。解决过程问题( how) 与解决事务问题 (what) 一样重要

48 页 591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1、组织设计 7 原则 (1) 目标一致性原则 组织设计以企业战略则,企业组织设计应因事设职.因职设人,目 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 (2)分工与协作原则 组织部门的划分、业务的归口,应兼顾专业分工及协作配合。这就要 求在观念上要有整体的目标和共同奋斗的意识.在制度上应明确分 J:的责任和协作的义务,在组织形式上,应将分工和协作结合起来。 (3)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 只有实行统一领导,才能保证组织协调;只有分级管理,才有利于 发挥各级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组织高效和灵活性。 (4)统一指挥的原则 组织中指挥不统一是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任何下级不应 受到一个人以上的直接领导。 (5)权责相等的原则 整个组织中权责应是对等的,必须严格保证组织中每一职位拥有的 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相称,权责相等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必要条 件。 (6)精干实际的原则 这一原则可以使组织成员有充分施展才能的余地,才能使组织具有 高效率和灵活性。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是同管理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二者成反比例的关系, 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的层次越少。 2、岗位设计三项注意 为了使岗位设计能满足企业的上述各种需要,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 面进行设计以及再设计: (1)扩大工作范围 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企业可以经由工作扩大化、工作 丰富化这两种具体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标。 (2)工作满负荷 每一岗位的工作量应当满负荷,使有效的工作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是岗位设计与岗位改进的一项基本任务。 (3)工作环境的优化 工作环境(劳动环境)是指工作场所、工作地点。丁作环境优化是指利 用现有科学技术,改进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企业员工 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建立“人、机、物、法、环”协调的良好系统。 3、岗位设置 4 项提问 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来决定的.” 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具体设置岗位时,应注意考虑的 方面: (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能以尽可能少的 岗位设置来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仟务。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分 目标和岗位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 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企业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 则,在人力成本和管理方面,是否未能达至用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

3 页 578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设计:业务依赖型企业的定岗定编

组织设计:业务依赖型企业的定岗定编

组织设计:业务依赖型企业的定岗定编 在曾经接触的一家国有企业要根据集团的要求进行工资改革,根据咨询的管理逻辑,理论 上从清岗、工作分析作为切入点,进而通过岗位评价去落实。而工作分析要求有规范的组织结构、 部门设置、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这些要求在很多国有企业中,尤其是这家企业就存在着很大 的问题,因此,在工作分析之初,定岗定编的任务就首先提了出来。 对于成熟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业务稳定的企业,定岗定编是有一定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但 是对于战略和业务极端依赖型的这家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完全依赖于集团的战略发展,服务 于集团的主流业务,这样的业务的自主性较差,给定岗定编带来较大的挑战;另外,由于企业 地位的特殊性,同时肩负安置人员的使命,使得企业人力资源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人岗匹配较 差,企业没有岗位概念,尤其是被安置的人员,根据他能做什么事情而设置岗位,因人设岗现 象极为普遍,定岗成为第一难题;其次是定编,定编的难点在业务部门,工作任务随着集团业 务的发展承担具体服务工作,比如某一业务部门的业务,去年和今年业务量较大,是集团在此 领域的发展较快,相应带来服务任务的增加,现有人员的数量相对紧张,但是明年之后,业务 量将萎缩,对业务人员的需求将逐步减少;而有些部门的业务随着集团的扩张将大幅度增加, 势必对人员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要求,并且专业的细分和配置的完善也是在此企业定岗定编需 要考虑的。 对于这样非自主型业务企业,需要设计柔性的组织架构,业务部门岗位的设置定位明确, 但岗位设置要宽泛,比如,每个业务部门的专业细分会设计 8-9 个专业,每个项目的服务通 常需要 4-7 人的团队,但每个项目对专业人员的组成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专业人员的使 用频次不通,因此而根据相应能力定位给予岗位的设计,比如设计为主任工程师、高级技术主 管、技术主管、技术专责,而不会根据专业设计成为电气技术主管、土建技术主管等;关于这样 部门的编制设置,会根据不通专业的使用频次、历史项目数据、未来业务的发展状况确定 2 套还 是 3 套团队,从而确定整体部门的编制数量,具体到高级技术主管、技术主管、技术专责是由几 个什么专业构成不做具体确定,只要所在部门技术人员的专业配置组合能够覆盖部门所需专业 即可。 从以上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定岗定编的方法随着企业的多元化而不断变化,在任何时候, 定岗定编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只可能是一种参考;其次,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及其各种条 件变化越来越快,在某一时间段上做出的定岗定编只可能在本时间段内有意义。一旦某些因素 产生新的变化,它必须跟着进行再调整。   定岗定编是企业所有部门的事,而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因此,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大 家在人员方面都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而不是一套硬性的定岗定编的规定。

1 页 487 浏览
立即下载
【全面解读】HR必看:组织设计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全面解读】HR必看:组织设计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设计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今天的主题    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 组织的设计与调整 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和角色定位  人力资源部的职责    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开发选择人力资源管理 方法 监督 / 评价人力资源实 践 在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 事务上劝告协助其他部 门的经理  一线经理的职责        招聘时参与面试 提供训练和在岗培训 承担绩效评价 执行惩戒程序 调查事故 解决投诉问题 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提供时间投入 HR 管理部门的功能何去何从? 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行政管理者 •后卫 •行为控制者 P&S 设计方案 行政管理 HR 职能的转变 孕育新的理念 能力建设 计划与战略 行政 管理 战略伙伴 提供服务 寻求代理 支援员工 1.能够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分析组织 结构现状与同类企业的优劣; 2.提出优化组织结构的思路、方法和 步骤。 2级 3.能够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 时提出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 1.能够对不同形式的组织机构进行 3.建立人力资源政策体系,并指导下 比较研究; 属制定管理制度。 2.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本组 3级 织现状,起草分析报告。 3.能够根据组织发展目标,制定长 期岗位设置、人员配置计划; 4 1.能够运用调研、设计问卷等有效 .能够根据组织发展要求,运用人 员供需预测方法,编制人员供需平衡 方法,采集处理组织信息; 计划; 2.能够对组织信息进行初步分析。 5、能够组织编制劳动定额定员。 4级 3.根据岗位编制目标,能够运用有 6、能够组织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费用 效调研方法,采集岗位、人员信 。 息,为编制相关计划提供依据; 1.能够对组织信息进行汇总; 4.能够编制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年 度计划。 2.能够制作组织机构图。 5.能够制定相关单项报表; 3.能够描述岗位设置情况、增减 6.能够审核单项人力资源费用统计 趋势和原因; 报表。 4.能够准确描述人员需求预测结 果。 4.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 第一部分    组织的设计与调整 为什么要讲组织设计 怎样开展组织设计 组织结构调查的有关问题 为什么要讲组织机构设置? 所有致力于授权、激励、建立 团队、奖金、负责人再创造的工夫和努 力,都不足以弥补组织机能失灵的系统。 如果组织系统运行不顺利,以人为本只 不过是空洞而无意义的空话。 —— 戴明领导手册 什么是组织?     是社会实体 有确定的目标 有精心设计的结构 ( 功能 ) 和协调的活动性 系统 企业组织设计,是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实体的 职能活动,使企业管理的基础职能,是企业 活力和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现代企业的组织设计内容  组织结构设计    职能设计 框架设计 协调方式的设计  运行制度设计    管理规范设计 人员设计 激励制度设计 组织设计的实施原则     命令管理系统一元化 明确责任和权限的原则 优先组建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的原则 分配岗位职责的原则 影响和制约组织机构的因素 目标与战略 环境 文化 结构 •规范化 •专业化 •标准化 •权力层级 •复杂性 •集权化 •职业化 •人员比率 技术 规模 组 织 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  组织结构服从战略需要 发展阶段决定组织结构形式 ( 简单的结构形 式、职能部门结构、事业部制、矩阵结构等组织结构 形式在企业发展过程的有效运用 )  企业战略变化快于组织结构变化,组织 结构变化慢于组织战略变化 对企业部门的划分及其结构模式的选择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直线制 直线职能制 矩阵制 以成果为中心 事业部制 模拟分权制 以关系为中心 将其他组织形式进行综 合运用 部门结构的选择      规模:规模小选择以任务为中心;规模较大选择以 成果为中心;规模特大选择以关系为中心 部门工作性质:利润中心可采用事业部制;成本中 心可采用直线制 环境:稳定采用职能制;反之采用事业部制 技术:产品(工艺)技术复杂,部门设置就多;层 次就越少;否则就越高;而沟通技术则与之相反 人员素质:素质高则实行以减少层次和成果为中心; 否则实行以详细分工和任务为中心 组织机构的类型 1—— 直线制 优点: 厂长 •结构简单,指挥统一; •责权关系明确; 作 业 组 长 作 业 组 长 作 业 组 长 •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 •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 及时,管理效率高。 缺点: 员 工 员 工 员 工 缺乏专业化分工 对管理者素质要求高 无助于管理者解决重大问题 组织机构的类型 2—— 直线职能 制 优点: 总经理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既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 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 •效率较高 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 职能组 作业组 业务部门 职能组 作业组 作业组 •缺点: •在大型企业横向联系和协调 将变得非常困难 •高层管理人员无暇顾及企业 面临的重大问题 组织结构类型 3—— 事业部制 优点: 总经理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事业部 1 事业部 2 事业部 3 •权力下放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 能力 •实现高度专业化 •责任和权力明确 缺点: •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 理人员膨胀; 研发 制造 销售 •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组织机构类型 4— 矩阵制 总经理 优点: 职能部门 1 项目 A 项目 B 职能部门 2 职能部门 3 •将企业的横向联系和纵向 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有 利于沟通和解决问题; •组建方便 •能够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 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 之间的矛盾 缺点: •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项目 C 组织机构类型之五:子公司和分公司 子公司 分公司 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 集团或母公司控股 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 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 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 全部财产是母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有限责任 可以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 讼活动  组织卓越的战略 战略方向 •接近顾客 •迅速反应 •明确经营重点 和目标 高层管理 •领导者意愿 •行动偏好 •核心价值建立 组织设计 •简单的结构, 精简的人员 •分权以增强创 业精神 •衡量与控制的 平衡 公司文化 •信任的气氛 •人员的生产率 •远见 组织结构调查的必备资料    组织结构图 岗位说明书 管理业务流程(业务程序、业务岗位、 信息传递) 组织结构分析的三个方面  组织结构与现状分析     组织决策分析     职能分析 关键职能鉴别 各种职能的性质及分类 决策性质分析 决策者胜任能力分析 决策影响力分析(决策影响时间、决策影响层面) 组织关系分析 组织无效的特征    决策迟缓或质量不高 不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明显过多的冲突 第二部分: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   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基础和前提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7S 模型与 HRM 结构 战略 制度 共同的价值观 技能 风格 员工 HR 战略与组织战略相互影响 组织战略的制定 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 确认目标所要求的 组织综合能力和胜 任能力 确定关键岗位的人 才缺口 分析当前的组织能 力和胜任能力 确定组织战略中人 力资源的含义 确定弥补缺口的关 键行动 经典的战略观 Strategy (公司战略) Functional Strategies (职能战略) • What Business are we in? (我们从事 的是什么行业?开展什么业务?) •How will we compete? (我们如何展开竞争?) •Marketing, manufacturing, finance, HR, etc. (营销、制 造、财务、人力资源,等等) Key Success Factors (关键成功要素) •What critical tasks must get done to execute the strategy? (为实现这 一战略我们务必完成哪些任务?) Organizational Alignment (组织协调) •Design practices and systems Senior Management Role (高管层的作用) (经营管理实践与系统设计) •Monitor alignment and compliance (战略执行的协调与监控) 基于价值观的战略 Fundamental Values or Beliefs (基本的价值观与信仰) Design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Reflect and Embody these Values (设计反应和体现 这些价值观的经营管理实践) Use These to Build Core Capabilities (通 过这些管理实践构建组织的核心能力) Build Strategy consistent with values that uses the capabilities to compete in new and unusual ways (使战略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吻合,以便运用组织 的核心能力以一种全新的不平凡的方式进行竞争。) Senior Management Role (高管层的作用) • What are our basic principles? (我 们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What do we believe in? (我们信奉什 么?) •What polices and practic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se values? (哪些 政策与管理实践与这些价值观相吻合?) •What can we do for the customer better than our competitors? (我们在 哪些方面可比竞争者做的更好?) •Given our capabilities, how can we deliver value to customers in a way our competitors cannot easily imitate? (我们在拥有了这些能力之后, 以何种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形式让顾客感 受到我们所信奉的价值观?) •Senior Management “manages the values and culture of the firm (管理组 织的价值观与文化) 人力资源整合模型 规划 核心价值观 核心能力 业务流程 核心专长与技能 组织的基本 原则与价值 取向是什么? “ 我们如何展开竞争? 我们必须在 哪些方面做 的更优秀? 员工在何种领域为 顾客创造价值? ”“ 我们能为顾客提 供 哪些竞争对手所不能 员工的行为方式是 否获取了预期的成 果? 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执行 人力资源要素 “ 人力资源必 须 具备哪些能力 ?” 专业知识 教育水平 工作经验 工作技能 人力资源实践 “ 我们必须拥有 什么样的人力资源 管理理念与制 度?” “ 我们如何吸引、 开发、激励与保留 组织中的人才?” 战略能力 更新 学习与创新 流程 知识创造 知识转化 知识整合 价值性 稀缺性 智力资本 系统 整合 有组织性 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难模仿性 组织资本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招聘、培训、工作设计、参与、报酬、评价等 变革 整合、重构、获取、使用资源以适应市 场和创造市场变化的运作能力。 …… 促成组织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与利益的技能与技术的集成能力。 它代表了组织从其所拥有的资源当中获得的学习能力的大小。(哈默 尔与普拉哈拉德)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Balanced Roles (平衡的角色) Culture (文化) 准则) Who We Are (我们是谁?) Values (价值观) Norms (行为 What We Do (我们在做什么?) H R Where we Compete Sy st Industry em s Product Mkt ( 人 (我们在哪儿展开竞争? 力 资 行业?产品市场?) 源 系 How we Compete 统 ) Differentiating Core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Competitive (我们如何进行竞争?) Advantage With What we Compete (核心竞争力 / 竞争优势) Business Processes Skills/Competencies (我们竞争什么?业务流程?技能 / 能力?)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目标   运用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实践协调组织的 战略性需求与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目标就是执行今天 的战略,确保明天的成功。 构建灵活的人力资源制度     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规章制度 积极促进变革 建立基于企业的文化 / 价值观管理制度 永远关注绩效 营造组织氛围,鼓舞员工学习以获取竞 争优势 提高灵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     基于多种技能的招聘 跨专业培训 轮岗 基于结果的薪酬体系 基于团队 / 组织的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论证和定义对于实现组织经营目 标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力资源要求(组织 的综合能力,员工的胜任能力、文化 / 工作方式)和行动纲领的工作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在适当的时间 获取适当的人力资源的重要管理环节。 制定 HR 规划的原则     与内外环境变化相联系 与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联系 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联系 最佳效能原则—— 1+12 人力资源规划的要点 有助于公司战略的确定  明确组织战略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  确定达成目标所要求的组织综合能力 / 员工胜任能 力  分析和确定当前组织的综合能力和员工的胜任能力 ,确定人力资源缺口  如果组织经营战略中有关人力资源的含义需要变革, 则对其进行检验  确定填补人才缺口的关键行动  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 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  战略发展规划 组织人事规划      组织机构调整变革计 划 劳动组织调整发展计 划 劳动定员定额计划 制度建设规划 员工开发计划 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 进行人力资源供需预 测,并使之平衡的过 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     战略发展规划 组织人事规划 制度建设规划 员工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2  数量和质量的规划 1 、能为企业提供它所需才能的人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2 、能为降低人才的流动提供有效的方法; 3 、能够为团队建设提供条件  策略规划 1 、能够确认员工贡献的绩效管理体系; 2 、能够体现人才价值和实际贡献的薪酬策略; 3 、能够肯定人才才干的职业发展策略; 4 、能够促进人才成长和绩效提高的培训系统; 5 、能够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的工作气氛。 。。。。。。。 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     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 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的 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激励员工 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什么是工作分析? 所谓工作,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岗位或职务, 它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的职责或活动组成的。而这些 工作需要特定的人来完成。 简单地讲,工作分析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 法,把岗位的职责和岗位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分析 明白。 工作分析的原则 1 .对岗不对人 2 .对事不对人 3 .对当前不对未来 4 .对职责不对待遇 影响岗位的组织要素 技术与设备 职工个人素质 工作(岗位责任、任务) 工作程序与授权 人力资源政策 工作分析的准备      组织准备 技术准备 人员准备 舆论准备 资料准备 谁来开展工作分析     请专家怎么样? 人力资源部怎么样? 请各级经理怎么样? 正确的选择是什么? 区分几个重要概念    工作与职务、岗位、职位的区别 职责与任务 任务与活动 列出岗位名称:工作分析的切入口    规划岗位序列 确定岗位命名方法 避免工作分析的重复性工作 工作分析的内容          职位层级 所受监督 裁量权 职责范围 对外联系 技能要求 工作条件 生理要求 心理要求 —— 摘自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       岗位名称分析 岗位任务的分析 岗位职责的分析 岗位关系的分析 岗位劳动强度和劳动 环境的分析 任职资格分析 —— 摘自教材 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 观察法  问卷法  访谈法  工作日记法  岗位的设置  岗位设置的任务     满足岗位之间分工与协作 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安全卫生的需要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的关系   岗位设计是工作分析的条件 工作分析是岗位设计的前奏 岗位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原则    最低数量原则 协调配合原则 达成功能原则  方法    行为时间研究法 业务流程分析方法 。。。。。。 岗位再设计的内容  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 排工作任务     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和纵向扩大) 工作丰富化(多样化、任务的整体性、任务 的意义、反馈) 工作满负荷 劳动环境的优化(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 因素、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劳动定员定额标准 劳动定员  劳动定员的概念  劳动定员的作用  劳动定员的原则 劳动定额  劳动定额的概念  劳动定额的作用  劳动定额的种类  定员定额的分类  定员标准的一般形式 人力资源供给 - 企业内部  人力资源信息库    技能清单 管理能力清单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12 4 36 60 90 3 2+3 9 27 36 ( 23 ) 企业外部 - 人力资源供给 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    人口政策及人口状况 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渠道      应届毕业生 复转军人 失业人员 其他企业的职工 流动人员 企业人员需求分析方法      集体预测方法( Delphi ) 回归分析方法 劳动定额法 转换比率法 计算机模拟法 企业人员需求平衡分析策略   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策略? 人才规划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        缺乏可以遵循的准则。 缺乏高级主管的支持。 初次规划质量欠佳。 与其他人资业务相脱节。 未能与公司经营计划配合。 数量化与品质化未能均衡发展。。 相关部门参与不足。 落入技术的陷阱。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    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的类型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    人力资源费用构成 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项目 人力资源费用的程序和方法 编制人力资源部门的费用预算 HR 管理费用的构成项目 提要 工资项目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基础工资 职务工资 奖金 津贴 补贴 保险福利费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 其他费用 合计 下年度预算 (第一稿) 下年度预算 (第二稿) 差额 当年预算 上年度实 际 当年实际 ( 1- x 月) HR 管理费用预算的程序和方法 下年度预 算 最低工资标准 预测下年 度生产经 营状况 工资指导线 物价指数 当年费用预算 上年度预算 当年已发生费用的结算 上年度费用结算 预算与结算比较 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预算与结算比较 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生产经营情况 生产经营情况 编制 HR 部门的费用预算    分头预算 总体控制 个案执行 问答( Q&A ) 再见!

66 页 470 浏览
立即下载
经营管理权限及股权分配协议

经营管理权限及股权分配协议

经营管理权限及股权分配协议 甲方: 乙方: 丙方: 甲方本着帮扶乙方和丙方提升经营能力,增加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在宣威市海岱镇投资开设“XX 惠”日用品店一家。现就店面经营管理权限 及股权分配方式等事宜,经甲乙丙三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经营管理权限分配方式: 1、甲方作为此日用品店的核心倡导人、投资人和策划人,自然是该店的 合法拥有者和决策者,店面经营模式及投资形式由其决策。 2、乙方作为此日用品店的主要合作人之一,负责店面的进销存管理 、 会员管理、财务管理、店员管理及店内日常事务的管理。 3、丙方作为此日用品店的主要合作人之一,负责店面的安全管理、物流 管理、卫生管理、后勤管理、现金管理及销售目标管理。 二、股权分配方式: 1、甲方本着不以个人谋利为主要目的宗旨,拥有该店的所有权,但甲 方只享有该店所有盈利的 20%分红权(该红利甲方将主要用于该店的 发展、营销、考察、学习等方面支出)。 2、乙方享有该店所有盈利的 40%分红权(简称“干股”)。 3、丙方享有该店所有盈利的 40%分红权(简称“干股”)。 三、分红时限约定:自该店的盈利收入能收回全部开店本金之日起(开 店本金由投资人收回),甲乙丙三方才能享有该店的盈利分红权,分 红时间为每隔 6 个自然月分红一次。 四、基本薪酬约定:乙方和丙方作为店面的主要日常营运管理者和执行 者,每月享有 元的基本月薪,外加 元的全勤奖金。基本月薪将按照 乙方和丙方的出勤考核发放。 五、协议有效时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如需续签, 则在本协议期满 2 个月前商议续签事宜。 本协议一式三份,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确认即可生效。如三方在合作过 程中针对合作条款有意调整,经三方同意可以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 议与本协议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 方(签字): 乙 方(签字): 丙 方(签字): 签约时间:

1 页 386 浏览
立即下载
关于什么是HR3D-扫盲TD、LD、OD

关于什么是HR3D-扫盲TD、LD、OD

关于什么是 HR3D?扫盲 TD、LD、OD      身为 HR 大军中的一员,我深知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酷爱学习,尤其爱追赶时髦,国际国内 的人力资源理念,一个不落,哪个火就蜂拥而上,争先恐后,看似很勤奋和努力,实则一 知半解蕴藏风险。     我个人常常为这种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也很荣幸成为这个群 体中的一员,希望有余力可以帮助大家普及新知,也必须提醒大家三思后行、谋定而后动 不要急着做小白鼠。      对时髦新潮的管理理念,多学多看,这个没毛病,但是要防止对新式理论的一知半解、 不懂装懂。同时国外风靡一时的舶来品未必完全适合国内企业,甚至在推广过程中也很少 有足够数量的成功的案例,切不可以盲目照搬到企业自身。      变革总是失败多过成功,就比如 KPI 毁掉了索尼,人力资源三支柱在国内也没有太多成 功推行的范例,阿米巴的经营模式的成功也仅限日本企业。      最近 OD 的概念在人力资源圈里很热,连我自己都曾推荐前下属花时间去学下 OD。关于 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这些职位,很多公司 JD 所描述的职责似乎 都差不多。光概念都让人觉得不明觉厉,很厉害很高大上的样子。      今天满足大家学新知识的意愿,我和大家一起本着学习的心态,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 “3D”, 扫盲 TD、LD、OD 知识,即 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这些职位概 念,并探讨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联系。      (一)TD、LD、OD 的概念      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这些职位,很多公司 JD 所描述的职责似乎 都差不多。我们就先聊聊 LD、TD、OD 的概念。      TD(Talent Development):人才与发展,偏向企业的人才胜任力模型、职位体系、任职资 格体系搭建、人才评估、岗位管理等;     LD(learning Development):学习与发展,偏重于企 业的学习以及培训工作;与传统人力资源的培训对应。重点包括培训体系建设、员工的职业 发展、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文化等。人才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组织发挥长期优势,为组织 持续提供关键人才。人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关键岗位人才的招募、识别、发展、管理和留 任。人才管理中的关键人才的招募、薪酬、绩效管理一般会由相应模块的 HR 负责,而 TD 主要负责关键岗位的人才发展工作,具体工作如:胜任力模型搭建 /任职资格体系建设、人 才盘点、人才发展、继任者计划等。     OD(组织发展)概念:Organization Developm ent OD(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组织与发展,集中于确保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关系健 康发展,着重于公司架构,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等。更多对应人力资源规划,侧重人才发展 和组织战略方面的。     (二)重点说下 OD 的用途 我个人觉得,OD 需要重点了解下,因为他在企业里更容易实行,目前这个职位的市场需求 也很强烈,空缺大薪酬也高,学好对大家的职业发展有利。      关于 OD 的说法很多很杂,有些企业招聘的 OD,其职责更像 TD 或 LD,只有少数企业的 OD 能够跳开“人”或者“学习/培训”范畴,进一步触及到更为宏观的组织设计领域。      OD(组织发展)的核心目的,就是如何让组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让组织可持续性 地健康发展,让人、团队组织的潜能最大释放。      OD 的作用:OD 实践者要帮助 高层领导充分发展组织内部,为实现组织远大的外部目标提供保障。OD 实践者和战略专家 类似,OD 可以帮助组织做好充足的内部准备,从而实现具有挑战性的、远大的外部目标。      OD 的功能:OD 的功能就是通过组织变革帮助企业适应外部环境,通过内部系统的改善 , 如在结构、流程、责权、人员能力、文化等方面的重塑,“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达到深入客户需求、快速响应的效果,使组织更有战斗力。      OD 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年的 BP 和 COE 的结合,必须积累各种岗位的知识经验才能够胜 任这个岗位,或者说一个好的 OD 必须具备通读企业内所有核心部门岗位能力,岗位任职 资格,然后还要能够有效分解企业目前的战略对于各个岗位的匹配,进而有效的设计组织 的架构,组织架构部门间的流程节点,设置流程控制点和关键点,为后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提供切入。      (三)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区别和联系     TD(人才发展), 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这三个并非模块看似相似其实也有区别。      有不少企业招组织发展 OD,其实质工作内容和职责更像 TD、LD 或者是两者的混合体, 只是名字不同,这是不准确的。      个人理解 OD 看重组织本身,以流程出发设计组织的结构和岗位。保证各部门岗位分工 协作流畅,无重叠无空白。所以可以说 OD 是一个更理论化的工作。OD 的依据更多的是公 司战略及流程。      这其中 OD 岗位上的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得不承认,再完美的流程也存在 人为误差。那么 TD 就要保证人是可以支撑 OD 流程的。      而 LD 通常由培训部门来操心,HRBP 及业务部门可以共同定义在岗者哪里需要发展,而 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是业务部门和培训部门共同经营的。      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三者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畴      OD(组织发展)以公司中短期战略为依据,设定组织内架构,流程等,依赖并服务于业务 发展方向。相关干系人主要是高层管理者,CEO,HRD,COO 等,随着业务环境的改变, OD 的工作也需要实时应对做出调整,使公司持续发展;      TD(人才发展),有组织层面,重视关键人才,这就需要人才发展管理,根据组织发展的 方向,界定人才发展阶梯,定义关键岗位,划定关键人才,梳理人才胜任力模型,干系人 主要有 HRBP,BU Head 等等;      LD(学习发展),人才发展过程当中,员工从小白成长为初级、中级、甚至高级员工,相 关赋能工作就是 LD 需要操心的事情了。这时 LD 需要根据胜任力模型来搭建培训体系,使 学习和职业发展相关联,主要干系人是培训经理,HRBP。      总的来说,这三部分工作都需要了解业务了解人了解组织需要,并且还是有相关联系的 。       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三者的侧重点     TD 也可以理解为 Talent Management,主要集中关注人才获取(TA),人才开发(包含 LD),人才职业生涯(包含 人才退出,已经再进入)。      LD 关注于提升人才的 Level,主要以培训的形式进行。是 TD 的一部分。      OD 侧重于组织,包括架构与人才配置,包含 TD,和 LD。     总之,三个共有的 部分就 LD。OD 是最全面且最复杂的,不仅要考虑人才的问题,还要考虑组织的问题。三 者之间有部分互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L&D 归属于 TD,而 TD 归入 TM(Talent Manag ement),OD 是 HR 系统里独立的一个 Function。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都是互通的,不能绝对独立起来,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和 相互支持配合。 进阶性: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按操作者的能力来讲各自有进阶发 展路径,但是没有明显的谁高谁低的问题,三者都可以做到各自的总监职位 L&D Direc tor,TD Director, OD Director, 没有谁高一级低一级的区别。小规模的企业统一归属 HRD 管 理,大企业归属人力资源副总裁或总裁管理。      以上,是我对这些新概念的学习和了解,其中不乏参考性的习得内容,仅仅是个人见解 。 我也是和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学习中。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 TD(人才发展), 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三者的概念、区别、联系侧重点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我认为,OD 是三者中最全面的,也是非常值得求新求异的 HR 来学习的,况且从 市场供不应求和薪酬数据来说也非常值得 HR 去学习和寻求突破。      但要在企业实现这个岗位或者这一系列操作流程的话,一般较大的跨国集团或者运作比 较规范的公司才比较容易成功,还需要领导的重点支持愿意投入人力和资源才行。实施以 前要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如果真的要在公司层面实现 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OD(组织发展)功能,上升到 组织架构层面的范畴,最好外包给咨询公司做,外力介入引入外脑更容易成功。实际上, 很多公司是要依赖第三方咨询公司来做 OD 和 TD 的工作,因为他们的测评工具相对专业完 善,人才发展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也更便宜,还可以转嫁风险。     另外,正 如绩效范畴一直是人力资源方面最难的也最有价值的,TD(人才发展),LD(学习与发展)、 OD(组织发展)也会在未来有比较好的运用前景,HR 如果真想往这个方向发展,建议参加专 门机构的系统培训,全面深入学习,给自己和未来一个机会。

3 页 502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研发人员晋级

腾讯研发人员晋级

类别 1 2 素质模型 素质 3 4 5 6 7 8 知识技能 9 10 能力模型 11 12 13 客户导向 14 15 领导力 16 知识点 学习/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风险识别与管控      度量及数据分析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团队影响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递             能力点变化总数 项目经理能力素质模型 P1(初作者) P2(有经验者) 1 3 1 3 1 2 1 2 1 2 0 1 0 1 0 2 1 2 1 2 0 2 0 1 0 2 0 1 0 1 0 1 7 9 注:红色为关键能力项 P1 初作者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骨干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P3 骨干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资深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型 P3(骨干) 4 4 3 4 3 2 2 3 3 3 3 2 3 2 2 P4(专家) 5 5 4 5 4 3 3 4 4 4 4 3 4 4 4 P5(资深专家) 5 5 5 5 5 4 5 5 5 5 4 4 5 5 5 2 4 5 9 5 2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P2 有经验者 1 初作者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2 P4 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点变化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类别 1 2 素质模型 素质 3 4 5 6 7 8 知识技能 9 10 能力模型 11 12 13 客户导向 14 15 领导力 16 知识点 学习/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风险识别与管控      度量及数据分析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团队影响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递             能力点变化总数 研发人才素质模型 P1(初作者) P2(有经验者) P3(骨干) P4(专家)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1 2 3 3 4 4 4 5 5 5 5 5 1 2 2 3 3 4 4 4 5 5 5 5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1 1 2 2 3 3 4 4 4 5 5 5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0 0 0 1 1 1 2 2 2 3 3 3 0 0 1 1 2 2 2 3 3 3 4 4 0 1 1 2 2 2 3 3 3 4 4 4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0 1 1 2 2 2 3 3 3 4 4 4 0 0 1 1 1 2 2 2 3 3 3 4 0 1 1 2 2 3 3 3 4 4 4 5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7 9 6 9 5 6 9 6 8 5 5 6 P1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 0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执行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 0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执行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执行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执行 0 专 P4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执行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执行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 0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资深专家)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 4 4 制能力 据分析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1 专业等 P1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能力 能力点变化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0 据分析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制能力 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能力 0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0 据分析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P3 专业等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P4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P4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0 据分析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据分析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 P4 专业等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 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4 页 436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诊断之六个盒子

组织诊断之六个盒子

一、六个盒子的简洁介绍 Q、六个盒子是什么鬼? 六个盒子,江湖人称"六个 BOX",也叫韦斯伯德的六盒模型,是组织内部视角、不断 检视业务实现过程的利器。 六个维度分别是“使命/目标、结构/组织、关系/流程、奖励/激励、支持/工具、管理 /领导”。 Q、六个盒子核心作用是什么? 用 HR 小伙伴的话来说“不管业务和组织架构怎么变,六个盒子跑一遍。” 因此,六个盒子也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组织诊断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盘点现状”、“打 开未来”,以及搭建起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帮助建立业务团队的组织大图起到了全面了解自 已的关键作用。 Q、六个盒子具体怎么用? 可以作为几种工具: 1、盘点工具:能够就组织现状进行盘点。 2、诊断工具:建立全面的组织视角,从解决单个问题到更全面看组织, 3、沟通工具:是一套简洁的语言,就组织状态开启有效的沟通。 4、平台工具:HR 和业务在一张大图上工作,能有效开展工作。 Q、六个盒子使用场景是什么? 有三个主要场景: 1、新团队摸底:当你进入一个新团队,想全面了解这个团队。 2、组织中调频:当你和关键人对话,深度进行组织盘点和现实状况讨论。 3、组织架构调整前:可用于帮助梳理现状,找到调整后的目标。 Q、六个盒子适用于那些人? 业务 Leader,期望对于组织有所发展的管理者,有责任感的领导者,和业务伙伴战斗 在一起的 HRBP 们。 Q、HR 怎么才能玩转六个盒子? 两个要点: 1、日常对话:平时跟业务 leader 或核心骨干一对一的对话,有一个思维模型。 2、专业讨论:与业务核心骨干团队,同业务或管理大图上讨论,有一个专业工具。 Q、六个盒子到底讲的是什么? 核心内容是: 1.使命——组织是否有清晰的使命?员工是否理解并认同公司的使命? 2.结构——企业内部工作是如何被分配的?考虑到使命时,人力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 3.奖励——考察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否都有相对应的激励措施。奖励是支持还是阻 碍了任务的达成? 4.关系——公司各单元协调的方式是怎么样的?缺乏协调是否会引起矛盾? 5.支持——支持组织工作的系统和流程是怎么样的? 6.管理——被视作密切观察其他五个盒子中非正常事件或意外结果的最后一个盒子。 其作用就是否确保其他五个盒子能处于均衡的状态?若失衡时要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及时修 正? Q、六个盒子落地关键点是什么? 三个关键点: 1、Who 和谁用?关键是不是一个人去面对这些盒子,而是和谁一起来探寻,即 “INPUT”高质量的信息将对于"OUTPUT"的有效性是重要影响。 2、Why 为什么用?考虑到六个盒子的作用边界,六个盒子是站在较为微观看组织大 图。就像雷达屏幕一般,显现在上面的光点告诉了我们组织的事情——也就是业务实现过 程的状况。 3、How 怎么用?有团队 DIY 出了属于自己的问题和内容,也玩出了独特的味道,通 过在一起共识和讨论提升了效率。不但听懂了别人的还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所想的内容。 Q、六个盒子应用有什么要注意的? 常见的一些误区: 1、过度聚焦: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某个盒子,并从这个盒子切进去找解决方案。 2、过度简化:只关注某个盒子的静态状况,忽略六个盒子动态的演进过程 3、过度排序:把六个盒子当作强制排序,忽略了他们同时存在,彼此影响。 4、过度理想:把六个盒子当成万能钥匙,不考虑六个盒子以外的其他因素。 二、六个盒子的案例解读 案例一:六个盒子在阿里云的案例 第一盒子:使命、战略、目标 使命——愿景 战略——三到五年的蓝图、里程碑 目标——一年左右切实可行的衡量指标 1、战略大图 1)是否有清晰的客户价值 2)是否清晰 3)是否让人兴奋 4)大家是否有 Buy in 2、战略大图落地 1)战略路径是否清晰 2)核心抓手是什么 ——能够最体现战略的落地点核心点或是核心事件或活动,例 如 阿里云 200 个 HC,搜索:移动搜索、云搜索 3)是否被合理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目标:化学分解而非物理分解 3、如何衡量(KPI 是什么) 4、拼大图 1)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业务目标,业务逻辑,暂时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2)抓手——从量变到质变 3)关于客户价值—— (1)客户是谁,细分客户市场 (2)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什么情况出现才表示的问题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展现结果) 例如:运维的客户需求:系统的稳定/系统的灵活/成本 (4)怎么判断客户价值已经清楚了?——看业务部门是否已近达成一致,客户的声音 是被清晰的在内部传递的。阿里云是技术驱动业务。 第二个盒子:结构&组织 1、排兵布阵 1)分工&职责是否都清晰 2)模糊边界越来越多,挑战在于:各司其职、混战 3)如何看待跨界 2、核心关键部门 Leader 是否胜任? 1)如何搭配 2)有什么好处和风险 3)能力有啥缺失?有没有发展计划? 3、战略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否具备? 4、扁平化是趋势、弹性、自我驱动 1)清晰的分析组织,从业务和人来看,哪些人是外招、哪些是内招、培养的周期。 2)阿里云之前的业务需要,主要招聘技术人员,但目前技术稳固的情况下,人员可能 要更多的进行内部流转。通过人才盘点的形式,了解组织的需求。 3)呼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散——未来的方向。 第三个盒子:关系&流程 1、部门和主体其他部门的关系 1)与集团相关业务块的关系 2)产品、工程、技术的关系 3)和客户部门、横向部门的关系 4)创新小组和本职业务的关系 2、关注官方的流程,更要关注民间的流程 3、边界模糊是常态 4、组织文化:让大家在面临选择时判断一致,而不依赖于流程制度,人际依赖越来越 强。 第四个盒子:酬劳&激励 1、奖励:由外而内 激励:由内而外 1)什么是个体动力 2)是否了解和释放了个体的能量和潜力 3)对什么行为和结果予以奖励 4)对什么行为和结果给予鼓励 5)谁被奖励 6)谁奖励个体 7)奖励是公平和有序的吗? 8)奖励个体还是团队 2、如何奖励和激励 1)物质、奖项、无意识的潜意识影响、办公环境,鼓励创新 2)多长时间做一次激励,激励的范围(集体还是个人) 第五个盒子:支持&工具 1、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去做? 1)硬的:技术资源 2)软的:关系、连接 2、公开透明的协调程序 计划、预算、控制、信息、评估的流程 3、支持: 1)技术、服务、合作、制度、工具 2)禁区和底线清楚 3)协调自己控制区域以外资源的能力 4)员工有不断成长能力的机会和资源 5)关系:你对合作伙伴的了解认同和合作伙伴对你的了解认同。 第六个盒子:管理和领导 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 1、在第一个盒子的表现:指明方向,使众人行 2、在第二个盒子的表现:排兵布阵,知人善用 3、在第三个盒子的表现:建机制,造土壤 4、在第四个盒子的表现:梦想驱动,奖谁罚谁 5、在第五个盒子的表现:协调资源,扩大影响力 案例二:某 O2O 行业的图文案例 。 三、六个盒子在阿里的实践心得 分享嘉宾:2011 年加入阿里电销的前线团队,2014 年的四月份转的后台 HRG 。 【提问:你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选用了“六个盒子”工具?】 阿里 HRG: 1、业务的差异:我转到后台,发现前线与后台的业务和组织非常不同:业务上,前台 是相对简单一个业务线,而后台相对复杂,有 18 条业务线,包括商业产品、策划、品控、 培训、资源管理、业务拓展等;同时,我的搭档在后台也变成了五个。 2、遇到的挑战:随着这些业务现状的差异性,组织的方式也变得非常有挑战。前线很 统一,后台变得更加要灵活,作为 HRG,我变得很难有精力全程参与所有的大小业务会议, 最大挑战是如何快速看清业务和组织的现状,找到 HR 的核心发力点。 3、使用的初衷:六个盒子的工具给了我一些快速地做出诊断的方法,与业务伙伴们一 起找到核心的发力点,这是我运用这个工具的初衷。 【提问:在运用六个盒子的过程中,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吗?】 阿里 HRG:六个盒子在阿里就那么几个人会讲课,我也听过好几个版本的内容。我自 己面临的是一个小的组织,想要请到讲师来帮助,现实上比较困难的,最后决定我自己来, 也就从这儿开始了我与六个盒子的缘份。前面主要有几个准备动作: 第一是明确了只有我自己来授课和帮助团队一起跑六个盒子。 第二是如果我来做,用什么方式和流程来做。 第三是从理论和实践活动都要做什么准备。 【提问:六个盒子落地的现场什么样的?】 阿里 HRG: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1、理论的部分:比如开场部分梳理部分,要讲清楚几个问题:“六个盒子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六个盒子?”、“六个盒子的价值是什么?”、“六个盒子能够带来什么?”。 比如说“使命和目标”这个盒子,核心讲清楚几个问题,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内容?”、 “使命和目标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当下我们要重点谈目标”、“这个内容需要回答清 楚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客户、合作伙伴、支持方的差异”、“内容如何衡量好与 不好的标准是什么?”等等。 2、实战的部分:关键是是现场前的准备,要在流程、问题、机制,如何做引导等上进 行设计和思考,当然核心的目的是什么呢?组织诊断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真实 地呈现现状和问题,而不是抱怨过去,或是探讨未来的愿景。所有的人和流程的设计,最终 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敢于讲真话,是整个过程的核心要 Hold 的场域。 【提问:第一次使用六个盒子,大家给予你的反馈如何?】 阿里 HRG:透过六个盒子跑几遍后,我发现的变化是: 1、业务 Leader 的反馈:从原来的焦虑变得有力量而笃定。 2、业务同学的反馈:从原来认为是 Leader 的事情变成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事情。 3、我个人的反馈:从原来我个体的看见,只是点对点的建议,力量是不足的,现在感 觉更有力量和动力。 4、整体上的反馈:经过六个盒子后,大家共同看见,有一个共同的语境,在同一个视 角去发现业务和组织的现状,变得不再是自己,而是和一群人一起,更容易达成共识,这是 大家共同推动的结果。 【提问:”六个盒子”实践最困难是什么?】 阿里 HRG: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是有很多的焦虑和担心的,担心搞砸了,担心搭档不满 意,担心现场自己 HOLD 不住。可一旦开始了,就没有什么困难可言了,在现场就会很自 然的在场子里,和搭档一起坚定地往下走,边做边设计。 我内心的信心是: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共同在做组织诊断。 【提问:如果要告诉即将使用”六个盒子”的小伙伴们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阿里 HRG:几场跑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想要做一件事很难,特别是在策划的阶段, 但当真正的实现时,发现没有想象中这么难,只要开始实践开始时,就成功 90%成了。 实践的勇气非常重要,就如奥托说到 0.8 的原则,就是边实践边反思。我们要相信六个 盒子的力量,它足够帮助到业务和组织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实践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 活出来。 -end-

21 页 525 浏览
立即下载
人事权限一览表

人事权限一览表

人事权限划分界定一览表 部 门 : 营 销 中 心 制定时间:2011 年 9 月 27 日 事项 类别 职级 职务名称 申请单位/人 1-3 销售工程师 大区/分片区 1-3 员 工 聘 用 员 工 辞 退 售后服务工程师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审核 人事审核 初核 复核 终核 初审 终审 分片区经理 -- 大区经理 招聘专员 招聘经理 部门部长 -- 营销总经理 招聘专员 招聘经理 4-5 内勤/专员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招聘专员 招聘经理 6-7 分片区经理 大区 大区经理 事业总监 营销总经理 招聘专员 招聘经理 8 副部/代大区/区域 营销总经理 总裁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9 部长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9 大区/大客户经理 事业部 事业部总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10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12 营销总经理 总裁 总裁 -- 董事长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1-3 销售工程师 大区/分片区 分片区经理 大区经理 事业部总监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部门部长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1-3 事业部\职能中 授权部长(总 心 监) 售后服务工程师 部门/职能中心 4-5 内勤/专员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6-7 分片区经理 大区 大区经理 事业总监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8 副部/代大区/区域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9 部长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事业部\职能中 授权部长(总 心 监)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备注 备注: ① 人力配置及录用必须符合经公司 核准之人力资源配置规划表,所聘 用人员需符合该职级岗位所设定的 标准条件,不符合设置条件者(其 他条件丰厚可放宽)或超越标准部 门编制规划,需经董事长特批,否 则人力资源中心不予办理录用手 续。申请人/部门可根据规划、职能 中心临时规划,但需经总裁核准; 备注: ① 本款业务审批内容之辞退为部门 退工(向人事部门退工),非常规 意义的劳动关系解除。人事部门同 当事人沟通后,如无转岗、培训后 再利用的可能,则人事部门可行使 解除劳动关系的职能; 事项 类别 9 大区/大客户经理 事业部 事业部总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0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2 营销总经理 总裁 总裁 -- 董事长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职级 职务名称 申请单位/人 1-3 销售工程师 大区/分片区 1-3 薪 酬 与 职 等 调 整 职 位 晋 升 与 任 售后服务工程师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审核 人事审核 初核 复核 终核 初审 终审 分片区经理 大区经理 事业部总监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部门部长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4-5 内勤/专员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6-7 分片区经理 大区 大区经理 事业总监 营销总经理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8 副部/代大区/区域 职能中心 授权部长(总 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9 部长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9 大区/大客户经理 职能中心 事业部总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0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2 营销总经理 总裁 总裁 -- 董事长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3 销售工程师 大区/分片区 分片区经理 大区经理 事业部总监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部门部长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1-3 售后服务工程师 部门/职能中心 4-5 内勤/专员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6-7 分片区经理 大区 大区经理 事业部总监 营销总经理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备注 备注: ① 薪资上调必须符合工龄时限及调 薪条件,并且是依顺序调薪,通常 调薪标准是在财年年末提出考核及 调整方案,并依据考核结果调整职 级职等而调整薪酬; ② 薪资下调需申请单位提供下调的 理由和依据,并经用人单位与当事 人作初步沟通,人事作进一步沟通 后,逐级审批执行调整(职等随调 整而调整); ③ 跨职级职等、非常规上调的临时 调整,需经董事长特批且数据完整 理由充分; 备注: ① 本款任免程序仅针对常规部门核 决内容,如当事人明显能力不足 (不能或超额完成公司所布达本职 任务),其他监管部门或职能机构 或隶属核决人亦有职能对其提出任 免 事项 类别 8 副部/代大区/区域 职能中心 授权部长(总 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9 部长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9 大区/大客户经理 职能中心 事业部总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0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2 营销总经理 总裁 总裁 -- 董事长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职级 职务名称 申请单位/人 1-3 销售工程师 大区/分片区 1-3 内 部 调 动 本 部 售后服务工程师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审核 人事审核 初核 复核 终核 初审 终审 分片区经理 大区经理 事业部总监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部门部长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4-5 内勤/专员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6-7 分片区经理 大区 大区经理 事业总监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8 副部/代大区/区域 职能中心 授权部长(总 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9 部长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9 大区/大客户经理 职能中心 事业总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0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2 营销总经理 总裁 总裁 -- 董事长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3 销售工程师 大区/分片区 分片区经理 -- 大区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部门部长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1-3 售后服务工程师 部门/职能中心 免建议; ② 各职级晋升须有职能权限人及人 事部门确认,并且需由人事部门开 具《人事异动单》,表明晋升后职 级、职等和待遇及生效时间,跨职 备注 备注: ① 该项调动为职能中心/部门内部 调动,跨中心 /部门调动则需董事 长/职能总监/职能总经理审批并需 要关联中心/部门会签 7 职级以上 (含)调动(非董事长核准),需 报备至董事长处,董事长拥有否决 权; ② 如调动因岗位内容发生变化需要 变岗变薪的,另附《薪资调整单》按 临时调薪流程审批; 备注: ① 各级奖惩需符合员工手册所规定 门 奖 惩 事项 类别 绩 效 考 核 4-5 内勤/专员 部门/职能中心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6-7 分片区经理 大区 大区经理 事业总监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8 副部/代大区/区域 职能中心 授权部长(总 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9 部长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9 大区/大客户经理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10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职能中心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12 营销总经理 董事长 总裁 -- 董事长 人事经理 人事总监 职级 职务名称 申请单位/人 1-3 部门审核 人事审核 初核 复核 终核 初审 终审 销售工程师 分片区经理 -- 大区经理 绩效专员 绩效经理 1-3 售后服务工程师 部门部长 -- 营销总经理 绩效专员 绩效经理 4-5 内勤/专员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绩效专员 绩效经理 6-7 分片区经理 大区经理 -- 事业总监 绩效专员 绩效经理 8 副部/代大区/区域 授权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绩效专员 绩效经理 9 部长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绩效专员 绩效经理 9 大区/大客户经理 事业部总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绩效专员 绩效经理 10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绩效经理 人事总监 12 营销总经理 总裁 -- 董事长 绩效经理 人事总监 数额和奖惩条件,超越员工手册设 定条件的,需报备至总裁处批准; ② 另授予职能总监/职能总经理 1000/月幅度内日常管理项奖惩权 利,但需按流程报备,且附件、理 由完整充分; 备注 备注: ① 各职级考核由人事部门主导,职 能部门或职能人堆考核数据确认; 人事部门对考核数据进行复核及存 档,并作为年终职级职等评定、年 终奖金及合同续签、晋升、岗位调动 的依据; ② 绩效考核部门内部一般设两级考 核制,分数取平均分;人事在复核 时会添加部门横向协作评分,并综 合测算后产生考核结果; 主 动 离 职 事项 类别 1-3 销售工程师 分片区经理 -- 大区经理 招聘经理 人事经理 1-3 售后服务工程师 部门部长 -- 营销总经理 招聘经理 人事经理 4-5 内勤/专员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招聘经理 人事经理 6-7 分片区经理 大区经理 事业总监 营销总经理 招聘经理 人事经理 8 副部/代大区/区域 授权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9 部长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9 大区/大客户经理 事业总监 营销总经理 总裁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10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12 营销总经理 总裁 -- 董事长 招聘经理 人事总监 分类 职务职级 申请单位/人 职级 8(含)以下 加 班 批 准 出 差 批 准 请 事 部门审核 备注: ① 当事人提出离职申请,当事部门 按本款所设定的审批流程和权限进 行核准,并交由人事部门审核;人 事部门审核该员工离职原因并进行 离职面谈后填写备忘录,同时将反 映共性较大的问题上报相关责任 人; 人事审核 备注 初核 复核 终核 初审 终审 权限人/△ 权限部长 -- 职能总监/营销 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职级 9-10 权限人/△ --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职级 1-6 出差 权限人/△ 权限经理 -- 部门部长(总 监)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职级 7-11 出差 权限人/△ 部门部长(总 监)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职级 12 出差 权限人/△ -- -- 总裁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备注 ① 上述审批权限为 15 天之内,如 超出 15 天则:职级 1-6 需职能总监 /营销总经理特批;职级 7-11 需总 裁特批;职级 12 需董事长特批; 分片区经理 -- 大区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备注 销售工程师 ① 原则不鼓励加班,如确有需要则 填写《加班申请单》标明加班目的、 加班时间等,审批后再由人事部门 确认考勤后方认可及核算; 假 与 给 假 事项 类别 人 事 档 案 调 阅 假 ﹡ 病 假 ﹡ 年 休 假 ﹡ 婚 假 ﹡ 丧 假 ﹡ 产 假 ﹡ 工 伤 分类 售后服务工程师 -- -- 部门部长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内勤/专员 -- -- 部门部长(总 监)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分片区经理 大区经理 -- 事业总监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代大区 大区经理 -- 事业总监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区域经理 事业总监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大区/大客户经理 事业总监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副部长 授权部长 -- 营销总经理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部长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事业总监/市场总监 营销总经理 -- 总裁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营销总经理 总裁 -- 董事长 人事专员 人事经理 可调阅职级 职级 1-3 有查看权限的职务(职级) 大区/大客户/区 事业/市场总监 域经理/部长 ① 正常情况下,各假种审批需按程 序和流程进行,特殊情况下,可事 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单作业(详 见考勤管理制度); ② 请假日期:请假期限在制度规定 权限和范围内的,按流程审批作 业; 超越标注期限的(年假超越法定期 限),需按程序向总裁、董事长报 批; 3 天内按表单所述程序核准,3 天 (含)以上 15(含)天以下,总裁 核准;16 天及以上需董事长核准; ③ 人事审核程序:程序是否完整, 病假单是否为三级医院以上开具, 工伤发生原因及专业的鉴定机构出 具的法律文件,权限人是否签字, 事由或理由是否成立,公休是否真 实; 备注 营销总经理 人事经理/总监 总裁 董事长 职级 4-5 -- 事业/市场总监 营销总经理 人事经理/总监 总裁 董事长 职级 6-8 -- 事业/市场总监 营销总经理 人事经理/总监 总裁 董事长 职级 9-10 -- -- 营销总经理 人事总监 总裁 董事长 备注: ① 原则 职级 高 2 级才 有向 下查 阅 权,但职级高 1 级且被查看人在职 级 8 以内,经人事总监批准可查 看; ② 一般不允许跨中心/部门查阅人 权 限 职级 11-12 -- -- -- 人事总监 总裁 董事长 职级 12 以上 -- -- -- -- -- 董事长 说明:① “—”表示此程序可略过;“△”表示为责任人; ② 如表中虽设置了审核职位,但此职位目前空缺或此岗位暂无设置,可直接省略至再上一级职务人直接审批; 事档案,特殊情况下有需要的,职 级 8 及以下的需要人事总监批准, 调阅职级 9-10 的需总裁批准,调阅 11-12 需董事长批准; ③ 公司重点保护岗位的档案不在此 规定内,需要查阅需经董事长特 批;

7 页 437 浏览
立即下载
001人事权限划分规定

001人事权限划分规定

人事权限划分规定 根 据 集 团 组 织 架 构 调 整 , 为 便 于 下 一 步 规 范 各 项 人 事 管 理 流 程 , 特 制 订 此 规 定 。 一 、 人 事 管 理 权 限 划 分 范 围 ( 一 ) 集 团 公 司 人 事 管 理 权 限 范 围 : 1、 集 团 C级 ( 含 ) 以 上 管 理 人 员 隶 属 于 集 团 管 理 权 限 。 2 、 财 务 系 统 全 体 工 作 人 员 : 包 括 会 计 、 出 纳 、 核 算 、 保 管 、 信 用 员 、 收 银 员 、 稽 核 、 采 购 员 等 。 3 、 工 资 达 到 3500 ( 含 ) 元 以 上 的 厨 房 技 术 岗 位 的 员 工 隶 属 于 集 团 权 限 。 4、 集 团 总 部 所 有 工 作 人 员 。 ( 二 ) 、 各 酒 店 人 事 管 理 权 限 范 围 : 凡 集 团 权 限 范 围 以 外 的 所 有 人 员 隶 属 于 酒 店 管 理 权 限 范 围 。 二、责权划分 ( 一 ) 责 任 : 1、 集 团 公 司 : 集 团 总 经 理 授 权 集 团 人 力 资 源 中 心 对 集 团 人 事 管 理 权 限 范 围 内 员 工 责 任 如 下 : ( 1) 负 责 对 权 限 范 围 内 员 工 人 事 档 案 的 管 理 ; ( 2 ) 负 责 对 权 限 范 围 内 各 岗 位 人 员 劳 资 福 利 的 管 理 ; ( 3 ) 负 责 对 权 限 范 围 内 各 岗 位 人 员 在 人 事 管 理 流 程 中 各 项 程 序 的 执 行 、 实 施 ( 包 括 招 聘 、 入 职 、 离 职 、 调 动 、 考 核 等 管 理 ) 。 2、 各 酒 店 : 酒 店 总 经 理 授 权 人 事 部 人 事 管 理 权 限 范 围 内 员 工 责 任 如 下 : ( 1 ) 负 责 对 权 限 范 围 内 员 工 人 事 档 案 的 管 理 , 并 负 责 每 月 月 末 将 酒 店 员 工 花 名 册 进 行 整 理 后 上 报 集 团 人 力 资 源 中 心 备 案 、 审 查 ; ( 2 ) 负 责 对 权 限 范 围 内 各 岗 位 人 员 劳 资 福 利 的 管 理 ; ( 3 ) 负 责 对 权 限 范 围 内 各 岗 位 人 员 在 人 事 管 理 流 程 中 各 项 程 序 的 执 行 、 实 施 ( 包 括 招 聘 、 入 职 、 离 职 、 调 动 、 考 核 管 理 ) 。 ( 二 ) 权 限 : 1 、 集 团 人 力 资 源 中 心 有 权 对 酒 店 人 事 权 限 范 围 内 员 工 的 各 项 人 事 管 理 流 程 进 行 指 导 、 监 督 、 检 查 。 2 、 酒 店 组 织 架 构 及 编 制 的 修 订 权 限 归 集 团 , 若 根 据 酒 店 经 营 需 要 调 整 , 必 须 按 照 程 序 上 报 集 团 批 准 后 方 可 执 行 。 3 、 对 于 双 重 管 理 员 工 集 团 负 责 薪 酬 及 业 务 的 管 理 , 考 勤 、 福 利 等 人 事 工 作 由 酒 店 统 一 管 理 。 4 、 按 照 人 事 管 理 权 限 划 分 , 相 关 职 能 部 门 、 责 任 人 必 须 履 行 职 责 , 并 按 照 集 团 人 事 政 策 及 制 度 执 行 , 若 与 制 度 有 冲 突 的 或 特 殊 情 况 必 须 在 执 行 前 按 照 程 序 上 报 集 团 批 准 后 方 可 执 行 。 集 团 人 力 资 源 中 心 2014 年 3 月 3 日

2 页 438 浏览
立即下载
E0版绿城房产集团管理审批权限

E0版绿城房产集团管理审批权限

附件 1 类别 绿城房地产集团管理审批权限(E/0 版) 项目公司报审内容 组织架构设置、人员编制审批 与调整、薪资序列、福利政策 项目公司经营班子分工 经营班子薪资定级 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人员(直管 系统所有人员)的录用、晋升、 降职、降级与辞退 人力 资源 管理 项目分管执总辖区内、 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人员的调动 集团公司主责部门 (参与部门) 人力资源部 审核人 审 批 人 集团人资分管领导 项目分管执总 陈顺华执行总经理 注 项目分管执总 集团人资分管领导 人力资源部 (直管系统人员须集团相 关职能部门会签) 项目公司部门负责人的任免 由项目分管执总审批 项目经营班子人选由项目分管 执总推荐、陈顺华执行总经理 审核、宋卫平董事长审批 / 项目分管执总 跨辖区的人员调动 集团人资分管领导 项目分管执总 项目公司经营班子成员的考核 陈顺华执行总经理 集团公司董事会 考核活动由集 团统一组织 项目分管执总 考核结果报人 力资源部备案 预算内由项目分管执总审批 由人力资源部 根据奖励标准 核定项目公司 该项预算 人力资源部 员工评估与绩效考核方案 员工奖励方案(包括奖励旅 游) 备 集团人资分管领导 人力资源部 超预算由寿柏年总经理审批 1 类别 项目 投资 管理 项目公司报审内容 集团公司主责部门 (参与部门) 项目建议书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决策 (包括土地竞拍、项目收购 等) 企业发展部 (相关职能部门会签) 审核人 审 批 人 备 注 宋卫平董事长 项目分管执总或 集团拓展分管领导 / 集团公司董事会 项目合作协议 法律事务部 (企业发展部、财务管理 部) 寿柏年总经理 项目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类文 件 法律事务部 项目分管执总 集团公司土地款、拆迁费、补偿 款的支付,对外投资款支付 企业发展部 (财务管理部) 项目公司土地款、拆迁费、补偿 款的支付,对外投资款支付 / 须提前与投资 者关系部沟通 并报备案 / 陈顺华执行总经理 项目公司负责人 项目 计划 管理 规划设计部 (营销策划部、总工程师办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公室、工程成本管理部等) 企业发展部 项目总体开发计划 (包括开发计划、销售计划、资 (总工程师办公室、营销策 金计划等) 划部、财务管理部) 项目分管执总 年度开发计划及经营指标的 企业发展部 确定与调整 (相关职能部门会签) 项目 设计 管理 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 产品策划书 项目分管执总 宋卫平董事长 / 寿柏年总经理 设计单位选择 规划设计部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宋卫平董事长 设计任务书编制 规划设计部 /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2 合同外支付由 寿柏年总经理 审批 景观设计单位 的选择由集团 设计分管领导 审批 类别 项目公司报审内容 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 设计合同签订 集团公司主责部门 (参与部门) 审核人 审 批 人 / 1000 万元以下 由集团 设计分管领导审批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1000 万元及以上 由陈顺 华执行总经理审批 规划设计部 方案设计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 设计单位选择 设计任务书编制 室内设计 注 涉及非标准合 同的需法律事 务部参与会签 宋卫平董事长 / 规划设计部 (设计专家组)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建筑外立面方案及 材质选择 项目 设计 管理 备 规划设计部 (精装修管理部)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宋卫平董事长 /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1000 万元以下 由集团 设计分管领导审批 设计合同签订 规划设计部 (精装修管理部) / 方案设计评审 规划设计部(精装修管理 部、室内设计专家组)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宋卫平董事长 初步设计评审 精装修管理部 /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材料样板的评审 精装修管理部 (材料设备部) / / 3 1000 万元及以上 由陈顺 华执行总经理审批 景观方案设计 由集团设计分 管领导审批 涉及非标准合 同的需法律事 务部参与会签 / 类别 项目 设计 管理 项目公司报审内容 集团公司主责部门 (参与部门) 审核人 审 批 人 重要设计变更 规划设计部 /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 设计款项支付 规划设计部 / 集团设计分管领导 / 项目公司负责人 备 注 / 设计单位选择 弱电设计 管线设计 设计合同签订 设计任务书编制 总工程师办公室 / / 规划设计部 (总工程师办公室、精装 修管理部) / 项目分管执总 弱电、管线、灯光、幕墙等专业 设计的设计款项支付 / / 项目公司负责人 建安、幕墙、弱电施工单位的 合格供方确定 总工程师办公室 (工程成本管理部) 设计方案备案 灯光设计 幕墙设计 工程 营造 管理 设计单位选择 设计合同签订 设计方案评审 涉及非标准合 同的需法律事 务部参与会签 合同外支付由 项目分管执总 审批 / 精装修管理部 精装修施工单位合格供方确定 (工程成本管理部) 相应的职能部门 其他专业施工单位的 (规划设计部、总工程师 合格供方确定 办公室、材料设备部、工 程成本管理部) 工程成本管理部 100 万元以上工程招标方案、招 (总工程师办公室) 标文件、决标报告、施工合同 / 集团工程分管领导 包括景观、铝合 金门窗、管线等 施工单位 集团工程分管领导 4 项目分管执总 涉及精装修工 程的需精装修 管理部会签 类别 工程 营造 管理 物资 采购 管理 物资 项目公司报审内容 集团公司主责部门 (参与部门) 监理招标文件、监理单位的选 择、监理合同签订 总工程师办公室(备案) 重大施工方案、重大事故处理 措施的确定 总工程师办公室 工程对口检查、重点检查记录 总工程师办公室(备案) 50 万元及以上重大工程变更 工程成本管理部 (总工程师办公室) 审 批 人 项目公司负责人 / 备 注 / 集团工程分管领导 / 涉及精装修工 程的需精装修 管理部会签 集团工程分管领导 项目分管执总 材料设备部 / 集团采购分管领导 材料设备部 / / 集团采购分管领导 项目分管执总 涉及非标准合 同的需法律事 务部参与会签 / 集团采购分管领导 合同内支付由 项目负责人审 合同外工程款支付 (包括提前、超额、无合同支付) 工程成本管理部 合格供方的确定 A、B 级物资采购计划 单价 10 万或总价 50 万元以上 的重大设备采购决标报告、采 购合同 总价 50 万元以上的精装修物资 采购招标文件、决标报告、采购 合同 10 万元以上的 C 级合格供方物 资采购合同 审核人 材料设备部 (总工程师办工室) 材料设备部 (精装修管理部) 材料设备部 5 合同内支付由 项目负责人审 批 涉及精装修材 料的需精装修 管理部参与 涉及景观材料 的需规划设计 部参与 类别 项目公司报审内容 采购 管理 合同外材料款支付(包括超额 或 10 万元以上的无合同支 付) 竣工 交付 控制 集团公司主责部门 (参与部门) 审核人 备 注 批 甲定乙供材料询价 材料设备部 / / / 交付样板房/样板区的评审 规划设计部 (总工程师办公室、精装 修管理部、材料设备部) / / / 工程成本管理部 / 项目分管执总 500 万元以上的建安工程、100 万元以上的零星工程竣工决算 报告 工程质量评定 / 总工程师办公室 (工程质量评定小组) 营销策划整体工作计划、阶段 性推广计划、费用计划等 营销策划市场环境调查计划、 报告及建议 营销 策划 管理 审 批 人 项目分管执总 集团工程分管领导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项目分管执总 / 营销策划部 /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项目分管执总 营销策划部 营销策划委员会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营销策划部 销售中心、样板房的选址、装修 (规划设计部、精装修管理 和布置方案 部) 宋卫平董事长 广告策划公司、营销代理公司 的选择、合同签订 宋卫平董事长 营销策划书 项目案名、LOGO、 主广告语、推广主画面 营销策划部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6 / 项目分管执总 / 类别 项目公司报审内容 审核人 审 批 人 营销 策划 管理 集团公司主责部门 (参与部门) 开盘前项目成本预算分析报告 财务管理部 (工程成本管理部) / 寿柏年总经理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项目分管执总 宋卫平董事长 项目开盘定价 销售过程单次 5%以上的向上 调价、所有的向下调价 营销策划部 营销策划部 (客户服务部、法律事务部) 广告设计方案、宣传印刷品设 计方案 营销策划部 楼盘模型制作方案 营销策划部 (规划设计部)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项目公司负责人 /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项目公司负责人 首次开盘方案、交付方案 客户 服务 管理 客户 服务 注 项目分管执总 销售协议与合同(标准文本) 评审 房交会、产品说明会、交房晚会 等重大活动方案 备 集团营销分管领导 营销策划部 项目分管执总 各类赞助、捐助活动 参加省级及以上的评奖活动 综合管理部 (营销策划部) 项目分管执总 宋卫平董事长 5 户以上的群体投诉或涉及处 理费用 5 万元以上的重大客户 投诉处理方案 客户服务部(备案) / / 报项目分管执 总审阅 投诉处理信息汇总 客户服务部(备案) / / 报项目分管执 总审阅 7 类别 管理 项目公司报审内容 集团公司主责部门 (参与部门) 综合管理部 车辆调配方案 项目分管执总与 集团行政分管领导 寿柏年总经理 项目分管执总 陈顺华执行总经理 备 注 / 办公用房的租赁 / / 项目分管执总 办公用房的购置 综合管理部 项目分管执总 寿柏年总经理 1 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购置 其他 管理 事项 审 批 人 业主质量监理小组活动记录 车辆购置申请 固定 资产 管理 审核人 / 综合管理部 总价 1 万~10 万元的 由项目分管执总审批 总价 10 万元及以上 由陈顺华执行总经理审批 1、本表适用于绿城房地产集团全资与控股项目公司,联营项目可参照执行。 2、具体管理审批流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详见绿城房地产集团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 3、涉及上述审批权限的制度修订或管理授权,须经集团公司相应主责部门审核,并报质量管理部备案。 8 /

8 页 408 浏览
立即下载
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

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

第三讲 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 第一节 职位分析 一、职位分析的基本术语 1 、工作要素:工作中不能再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 2 、任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 3 、责任:个体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4 、职位:根据组织目标为个人规定的一组任务及相应的责任。 5 、职务:一组重要责任相似或相同的职位。 6 、职权:依法赋予职位的某种权力,以保障履行职责,完成工 作任务。 7 、职业:不同组织、不同时间、从事相似工作活动的一系列工 作的总称。 二、职位分析: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 格等相关信息 作作出明确的 为、条件、 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 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 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 人员的过程。 职位分析的结果——职位说明书 岗位 职位说明书是明确岗位设置目的、主要职责和基本任职要求等 的说明性文件。  职位分析什么: 6W2H  WHO :谁做、责任人是谁、人员要求 WHAT :做什么、负什么责任 WHOM :为谁做,内外客户、上下级、同事 WHY :为什么做,动机与意义 WHEN :工作时间要求 WHERE :工作地点、环境 HOW :如何做,工作程序和规范 HOW MUCH 为此工作所付报酬        三、职位分析的结果——职务说明书 基本资料 ( 1 )职务名称;( 2 )直接上级职位; ( 3 )所属部门; ( 4 )工资等级;( 5 )工资水平; ( 6 )所辖人员; ( 7 )定员人数;( 8 )工作性质。 工作描述      工作概要 工作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时间百分比;权限等 工作职责 工作结果 工作关系:受谁监督;监督谁;可晋升、可转换的职位及可升迁至 此的职位;与哪些职位有联系。  工作人员运用设备和信息说明 任职资格说明  最低学历;  所需培训的时间和科目;  从事本职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年限和经验。  一般能力  兴趣爱好  个性特征  性别、年龄特征。  体能要求: 工作姿势  对视觉、听觉、嗅觉有何特 殊要求  精神紧张程度  体力消耗大小。 工作环境  工作场所  职业病  工作的均衡性  工作环境的危险性  工作时间特征  工作环境的舒服程度 职位说明书 补充:能力的冰山模型 定义一:它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 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 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 定义二:素质是能够区分业绩水平的任何特征。 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特征、 动机。       知识:个人在一个领域内掌握的信息总和。 技能:个人运用所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 社会角色:个人呈现给社会的形象。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形象定位。 个性特征:个人以一定的方式产生行为的性情 与气质。 动机:对行为不断产生驱动作用的需要和想法。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 技能 知识 社会角色 会做,能做 知道为什么要做 很重要,所以做 自我形象 是我该做的 个性特征 我选择、我喜欢 动机 生来就是做这事的料 四、职位分析的重要性 招聘 •新设职位 •与外部竞争的基础 绩效评估 / 报酬 组织开发 •合理组织程序结构 •增强组织适应能力 •加强组织变化的可能 开发绩效评估标准的 职位分析 基础 / 基于岗位回报 HR 计划,培训和发展 职位评估及级别 •了解机构要求的技巧和能力 •是认识各工作的价值的结构 平等就业,员工与 劳动关系,安全与 健康 五、职位分析 公司战略 组织结构设置 正确的战略 部门职责 职位 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 职责 职责 职责 职责 职责 职责 职责 职责 职责 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 正确的执行 职位、角色、职责、任务举例说明 职位:人力资源总监 角色 1 :战略合作伙伴 职责 1 :企业文化管理 任务 1 :员工晚 会 角色 2 :业务变革促进者 职责 2 :组织结构调整 …… 任务 2 :员工意见调查 角色 3 :人力资源技术主导者 职责 3 :领导人继任计划 任务 n :优秀员工嘉奖 职位分析一般模式 信息来源 职务相关人员 内部相关文献 行业标杆 外部相关人员…… 收集信息的方法 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现场观察法 工作日记法 关键事件法 基于胜任力分析法 功能性职务分析 职务信息 工作目的 任务 职务说 明书 责任、职责 工作概要 职务关系 职责任务 工作流程 绩效标准 关键绩效 指标 工作权限 组织图表 工作环境 知识、技 能、能力、 经验要求 等 必要知识、 技能、经验、 个性等 人力资源 管理职能 组织管理 六、职位分析的时机 1 、建立一个新的组织、部门或职位 2 、调整一个新的组织、部门或职位 3 、补充、完善一个组织、部门或职位的工作分析 第二节 职位评价  我为什么拿这么多薪酬 “ 我们为什么拿这么多薪酬?”这是伟业公司不少员工发出的疑问。伟业公司 是一家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策划、设计、组织等业务的公司,在同行业里属于经营 效益较好的,因此,公司的平均薪酬水平高于市场水平,那么为什么仍然有员工 对自己所得到的薪酬感到困惑和不满意呢? 原来,伟业公司实行的是一套比较简单的薪酬制度,这套制度将职位按照责 任大小分成 4 个等级:员工级、主管级、经理和高层管理。每个等级里又分成两 个层次,本着向业务部门倾斜的原则,业务开发和项目管理部这两个部门取其中 的较高层次,其他部门取其中较低层,于是问题就出现了:有的部门如设计部的 员工就认为,公司大大小小的业务还不是靠创意部的工作才能成功吗?创意部的 贡献理应是很大的,与像行政事务这样的部门相比较,创意部的工作技术含理、 难度都大得多,但是,就因为创意部员工不是主管,就比他们的主管人员薪酬低, 这样太不合理了。不一定主管人员的贡献就比员工大,要看是什么部门的主管和 员工。 其实部门主管、经理等管理人员也有意见,有人认为,每个部门的工作 量,任务难度是不同的,不应该所有部门都一样,而应该有些差别,还有的主管 人员认为,如果出了问题,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比员工大得多,所以他们的薪酬与 员工的差别应该拉得大一些。 他们的话有道理吗?怎么办呢? 职位评价:是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客观衡量标准, 对职位的责任、能力要求、努力程度与 工作环境等方 面进行系统的、定量的评价,以确定职 位的相对价值 职位评价的作用: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的关系 职位分析 职位说明书 职位评估 固定薪酬 市场比较 职等结构 职位评价注意的问题 职位设置是否合理不是 讨论的重点 不要考虑在岗的人,这 是绩效问题 我们评估的对 象是“职位” 不要考虑在岗的人数 ,这是编制问题 不要考虑在岗人员现在 的薪酬状况,这不一定 是合理的 不要希望工具能解决所 有的问题,没有绝对完 美的工具 职位评价的方法 要素计点法(要素评分法):就是选取若干关键性的薪酬因 素,并对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界定,同时给各个水平赋 予一定的分值,这个分值也称作是“点数”,然后按照 这些关键的薪酬因素对岗位进行评价,得到每个岗位的总点 数,以此决定岗位的薪酬水平。 报酬要素:与履行指派的职责有关,因而企业认为应当并愿 意为之支付报酬的因素,这些因素反映了对职务占有者的要 求。 例如:学历、经验、体力和智力上的消耗、责任、劳动条件等。  付酬因素 1 、专业知识要求 2 、能力要求 3 、工作经验 4 、生理要求 5 、工作的范围和性质 6 、工作责任的大小 7 、业务接触(内部和外部) 8 、监督管理的复杂性 9 、对组织的影响(工作失误可能造成的结果) 10 、工作条件 要素计点法的步骤: 1 、确定要评价的职族 2 、搜集岗位信息 3 、选择和确定报酬要素 4 、界定报酬要素:界定每个报酬要素,做简要说明 5 、确定要素等级:将付酬因素适当地分为若干等级 对每一因素各等级分别以简要的说明予以界定。 6 、确定要素的相对价值,按其重要性确定每个要素的权重。 7 、决定每一付酬因素应指派多少总分及该因素各等级的分数。 8 、将待评职务的每一付酬因素逐一对照每一等级的说明,评 明相 应分数,并将各因素所评分数值相加,就得出该职 务 的相对价值。  例如:职务报酬要素等级划分及分数分配举例 付酬因素 1 级 2级 3级 4级 5级 1 、职务专业知识 14 28 42 56 70 2 、专业工作经验 12 44 66 88 110 3 、主动性与创造性 14 28 42 56 70 4 、体力上的要求 10 20 30 40 50 5 、智力上的要求 5 10 15 20 25 6 、对设备 5 10 15 20 25 7 、对材料或产品 5 10 15 20 25 8 、对别人的安全 5 10 15 20 25 9 、对别人的工作 5 10 15 20 25 一、所需技能 二、所付努力 三、所负责任 专业工作经验 本因素测宽的是以特定专业知识从事给定职务的时间 长度,这个时间是取得和培养出有效从事此职务必需 的技能所要求的。在需要事先的工作经验时,无论在 本企业或其他企业里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也应视做 对胜任本职务所需的总体经验的贡献和补充。 1 级: 3 个月以下 3 年以下至 5 年 2 级: 3 个月以上至 1 年 年以上 3 级: 1 年以上至 3 年 4 级: 5 级: 5 第三节 工作设计  每天做同样的工作   张大明是飞轮汽车公司一名十分优秀的工人。他在公司中已经工作多年,技术娴 熟,他的产量是整个车间最高的,差错率也最低,因此他的小时工资为 18 元 (该工种的平均工资水平为 13 元 / 小时),也是从事同样工作的员工中最高的。 但是大家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提出辞职了。 当朋友问及他辞职的原因时, 他说:“我现在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太没有意思了。当旅客座椅从生产线上 下来之后,我就把它们放进车里,跳上车,用四个螺栓将它们固定在车身上,用 扳手将螺丝拧紧,然后跳下车,把座椅后面的两根螺丝装好。就这样,一个小时 我可以装 20 辆汽车。一天 8 小时周而复始,这样的工作我已经做了两年了,如 果再这样做下去,我想我会疯掉了。”  两个月以后,一位朋友在一家汽车修理厂见到了张大明,他现在的工资 是 15 元 / 小时,朋友问他,“你现在的工资还不如原来的高,你为什么要换工 作呢?”张大明说:“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更有意思,因为每辆汽车的故障往往都 是不同的,我必须设计找出故障,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它们,我觉得很有 挑战性。我现在的工作的时候很有兴趣,觉得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IBM 大中华区总裁周伟琨(在 IBM 工作 30 年):“ IBM 给你提供了很多机会去 尝试新的工作,这跟你自己创业没有什 么两样,还少了很多风险。我在 IBM 的 头 25 年里,平均每两年换一种工作,而 且工作地点遍及中国香港、日本、中国 台湾、澳洲、大陆,试想想,还有哪家 公司能为你提供这么多的机会,这么大 的空间?” 一、工作设计的含义  工作设计是将组织的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工 作的方式,它确定关于一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 并对该项工作的任职者所必须的工作能力、所从事 的日常工作活动经及该项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 系进行设计。 组织产生工作,工作需要人来做,那么要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都 要进行限定,这就是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和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工作进行有意识的 设计与安排,以反映组织工作的要求和员工的技能、偏好和水平,从而 开发员工的潜力,以此来提高工作绩效。 二、工作设计的内容 确定工作的一般性质,关于工作范畴,包括 工作的种类、自主性、复杂性、难度、强度等 关于工作本身的描述,包括工作责任、工作权 限、工作方法、协作和信息沟通。 工作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上下级之间 的关系、同事间的关系等内外部关系。 工作内容 工作职责 工作关系 工作提供的产出,包括工作产出的数量,质量 和效率,及组织根据工作结果对任职者的奖惩。 工作结果 任职者从工作本身所获得的直接反馈以及从上 级、下级或同事那里获得的对工作结果的间接 工作结果的反馈 反馈。 任职者对工作本身以及组织对工作结果奖惩的 态度,包括工作满意度。 任职者的反应 三、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 人力资源方面 环境因素 社会期望 影响因素 专业化 组织因素 工作流程 工作习惯 行为因素 工作的自主权、多样性、任务 的完整性、有意义及反馈 四、工作设计的原则 因事设岗的原则 动静结合原则 设计原则 工作满负荷 工作环境优化 员工能力开发 五、什么情况下进行工作设计 一种:针对新设组织所进行的工作设计。 另一种:针对组织中存在问题进行的工作设计。 六、工作设计的程序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组织任务确定 分析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设计 部门工作任务确定 设计部门内岗位 形成设计文件 界定岗位上的工作 七、工作设计方法  工作专业化: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进行基本改变,向工人 提供更具挑 战性的工作。把专业化和单一化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从而 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 工作轮换:将员工由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以扩展其经验 的培训方法。  工作扩大化:通过增加工作的范围,即增加一项工作所完成 的不同任务的数目,将原来狭窄的工作范围、频繁的循环重 复的情况加以改善,形成广泛的工作范围和较少的工作循环 重复的工作设计方法。  工作丰富化:增加工作的内容和责任,提高工作的挑战性及 工作中的独立自主性。

33 页 475 浏览
立即下载
美的集团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研讨会

美的集团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研讨会

美的集团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研讨会 WWW.WATSONWYATT.COM 前言:研讨会的目的  沟通职位模块的方法论和工具,在美的形成统一的 语言和认识;  针对美的案例进行练习和研讨,帮助部门骨干掌握 方法,推动美的在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模块的工 作;  培训未来的培训者  明确各自角色和计划 2 3 前言:我们在做什么…… 帮助美的集团提升人力资源体系,支持公司战略发展。 研究范围 组织调研与人资策略 职位分析和评估 人力 资源 战略 功能 完善 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 绩效管理系统 能力模型与测评 招募体系 培训体系 人资规划与发展 体系 流程整合 全集团 提供并建立职位说明书模板 标杆职位评估限于试点范围 (100 个 ) 薪酬结构设计限于试点范围 激励制度设计限于试点单位,重点考虑中高层人员 绩效管理流程限于试点范围 指标设计限于试点范围的三个职位群 试点范围的三个关键职位能力模型设计 测评范围为事业部的管委会主要成员(不超过 20 个) 说明 华信惠悦将带领美的集团小组进行该项工作并撰写 所有的职位说明书,华信惠悦将审核结果。 100 个左右的标准职位将基本涵盖各个层级和各个 部门,非标准职位将同理安插进入整个职等架构、 中高层的主要为各个事业部的管理委员会成员,约 20 人左右 薪酬体系将在职位体系完成后,进行审核,以便同 新的职位体系挂钩。薪酬结构是否调整需要美的集 团高层决策。 华信惠悦将培训美的集团小组绩效管理技能,能 力模型设计与测评技术,并在试点范围内实施 试点范围 试点范围 试点范围 能力模型在发展中的运用限于试点三个职位群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 华信惠悦将带领美的集团小组完成员工自助管理 的策略及实施计划 3 个职位群将兼顾横向和纵向的重要职位群,建议 选择中层管理层 以及另外 2 个对美的集团业务起 到关键影响的职位群。 4 前言:项目范围 涵盖 4 个平台, 5 个事业,共 9 个试点。 战略与发展 董事会 管委会 提名与薪酬 首席执行官 审计与监察 战略发展部 审计检查部 法务部 财务部 行政部 IT 部 工程部 人力资源部 后勤服务中心 股份公司 制冷事业本部 管理委 管理委 行政与人力资源 管理委 战略管理 财务部 运营管理部 财务部 审计部 市场部 人力资源 IT 人力资源 财务部 IT 生 日 压 微 饮 热 洗 活 风 橱 用 缩 波 水 水 碗 电 扇 具 电 机 炉 机 器 机 器 器 管理委 管理部 财务部 运营管理部 产业支持部 市场部 研发部 国内销售部 制造部 国外销售部 品质部 威 特 电 子 真 空 公 司 威 特 工 业 微 波 公 司 商 用 空 调 家 用 空 调 海 外 事 业 部 国 内 营 销 公 司 美的东芝 开利合资公司 技 术 中 心 美 的 荣 事 达 合 资 冰 箱 公 司 汽车发展部 研发中心 出口部 审计部 会计结算部 威尚 电机事业本部 空 调 电 机 洗 涤 电 机 工 业 电 机 公 司 管理科 电 子 电 器 美 的 房 地 产 公 司 威 灵 房 产 物 流 公 司 赛 意 公 司 云 南 汽 车 湖 南 汽 车 5 前言:项目进程 我们分为 3 个阶段开展工作,以实现预期目标 理清人资策略 实现人力资本 管理功能 第一期项目  理清人资策略,以配合美的集团的业务 阶 段 性 目 标 发展战略  人力资源行政事务处理标准化、高效化 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流 程效率 第二期项目  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流程效率  有效提供传统的人力资本服务,并 及时响应业务的变化展开新的人力 资本服务  员工“核心”能力的发展  人才激励和绩效管理 发展愿景 实现人力资本 管理功能 第三期项目  企业人才规划和 发展  能力培养 以人力资本为中心,展开人力资源战略服务功能,并建立优异的服务模式,以提升服务价值和 降低管理成本,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的“事业伙伴”。 前言:我们目前的结论和建议 D MiDea’S g in S 同 企 员 业 工 成 分 功 享 ar Sh Mutual Respect 多元和尊重的 文化 lo p m e n M 成发 长挥 专 长 的 D e v e t 美的人力资源战略建议 6 前言:实现建议的举措 愿景 成功要素 7 M iDea’S 战略 1-1. 强化企业发展阶段的新文化 致力于成 为员工的 最佳雇 主,打造 企业吸引 和保留人 才的竞争 优势! 多元和尊重人 的企业文化 1-2. 再造新的领导能力,并成为文化推动表率 1-3. 倡导“员工关怀”活动,增强员工归属感 2-1. 强化人才投资理念,建立上下互动管理 发挥员工特长 提供发展与成 长机会,创造 良性绩效循环 2-2. 建设专业发展与通才发展的多重职业通道 2-3. 加大培训投资,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2-4. 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加速知识传播和更新 3-1. 建设考核与发展均衡的绩效理念与体系 激励员工贡献, 与企业共同分 享成功果实 3-2. 建设具有内部公平,外部竞争的付薪结构 3-3. 差异化的薪酬激励方案 3-5. 多元化的福利挽留政策 研讨会议程 8 1 职位模块培训 9:05-10:00 2 美的案例练习 10:00-4:00 3 步骤 1 :分解部门职责 10:00-11:30 步骤 2 :填写职位基本信息 11:30-12:00 步骤 3 :描述职位设置目的 1:30-2:00 步骤 4 :描述职位关键职责 2:00-2:30 步骤 5 :描述任职要求 2:30-3:30 明确各自角色与工作计划 3:30-4:00 研讨会议程 1 职位模块培训 职位分类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 2 美的案例练习 3 明确各自角色与工作计划 9 区分职类 :MPAO 10 划分四类职位的主要目的是区分职位晋升通道及职位重要性 定义 管理人员 Managerial • M类 • 专业人员 Professional P类 主要的时间用来审阅他人的工作,包括: 举例 • 总经理 ‐ 任职者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发展、激励他人,而不是监督 • 项目经理 ‐ 任职者通过他人来达成目标 ,任职者的业绩通过团队的业绩来衡量 • 全球薪酬福利总监 ‐ 任职者主要负责管理项目,业绩通过项目的结果衡量 • 车间主任 ‐ 任职者管理 ( 协调、指导等 ) 某个职能工作,不一定和他人有直接汇 报关系,但存在虚线汇报关系,任职者的业绩通过该职能的工作结果 衡量 • 财务总监 主要的时间用于在办公室工作,完成专业性的任务,对本人的工作负责, 包括: ‐ 任职者通常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指必须掌握某个专业的知 识才能胜任工作,如会计、人力资源、研发、营销等等,这些人员一 般需要本科学历,或同等的经验 ) ‐ 任职者需要独立发挥专业判断,自主选择工作方法解决问题 ‐ 任职者大量 (30% 及以上时间 ) 工作是非常规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 可以借鉴,须任职者经常发挥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 任职者独立工作,基本上不需要监督 • 首席研究员 • 工程师 • 人力资源专员 • 高级销售代表 • 经营分析 区分职类 :MPAO 11 划分四类职位的主要目的是区分职位晋升通道及职位重要性 举例 定义 • 行政人员 Administrative A类 操作人员 Operational O类 • 主要的时间用于在办公室工作,协助他人完成工作或者独立完成操作性 的任务,包括: ‐ 任职者独立从事相对简单的、重复性高的工作,可以通过详细的操 作手册规定完成任务的步骤,较少遇到非常规化的问题 ‐ 任职者协助他人完成工作复杂性高、需要创造性的工作,需要较多 的监督和指导 ‐ 本科学历或同等经验不是必须 主要的时间用来操作工具、设备、仪器,完成操作性的任务,包括: ‐ 任职者在生产一线工作,负责监督他人工作,且任职者的工作与 被监督者的工作非常类似,都需要操作工具、设备、仪器 ‐ 任职者在生产一线工作,负责操作设备、仪器 ‐ 任职者操作工具、仪器、设备,从事操作性的后勤服务工作 • 行政助理 • 综合岗 • 销售支持岗 • 人事管理岗 • 生产组长 • 技术工人 • 搬运工 • 司机 • 保洁人员 MPAO 各自的职等段(示例,仅供参考) 12 协助 1 职等段 1 2 3 4 5 6 专长 3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5BS 19 18 20 21 22 23 24 25 21 22 23 24 25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例 示 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1 1 2 2 3 4 5 6 3T 7 8 9 操作人员 专业人员的 职业发展层级 10 企业决策 部门决策 5FS 领导 4 企业决策层 管理人员的 职业发展层级 职等 独立 2 总裁 各职位的角色与贡献 10 4T 11 12 13 14 15 资深专家 Operational 专业人员 技术员 高级行政 / 文员 行政 / 文员 辅助人员 Managerial 行政人员 专业人员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 16 17 18 19 20 职位类别与职衔的链接(标准职衔示例) 13 针对美的集团的特点,我们的建议是职位类别(职位群 +MPAO )与职衔( M1-M7;P1-P5;A1-A4;O1-O 4 )全集团标准化,而职位名称可以差异化 GGS 职等 M类 等级 P类 职衔 集团 管理平台 事业部 等级 职衔 A类 等级 职衔 O类 等级 职衔 公司 21-22 M7 总裁 19-20 M6 副总裁 总裁 17-18 M5 总监 总监 总经理 15-16 M4 副总监 副总监 总监 总经理 13-14 M3 高级经理 高级经理 高级经理 11-12 M2 经理 经理 9-10 M1 主管 主管 例 示 P5 首席 XX 专 家 高级经理 P4 高级 XX 专 家 经理 经理 P3 中级 XX 主管 主管 P2 XX 专员 A4 资深文员 P1 助理 XX A3 高级文员 O4 资深技工 5-6 A2 文员 O3 高级技工 3-4 A1 实习职员 O2 技工 O1 工人 7-8 1-2 职能分类及职群 14 价值链( Value Chain ) M.E. Porter 竞争优势 (1980) 行政后勤 信息技术 润 利 支持 职能 人力资源 财务会计 职 群 战略规划与资本运营 研发设计 采购 生产与 质量 业务职能 营销销售 服务 利 润 两类部门的定义 划分两类部门将有助于职位因素的理解 业务职能 • 该部门是核心流程的一部分,如研发、营销销售、生产等,直接对公司的利润、销售收入、 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负责; • 对于核心流程外包的公司,则不尽然。如在耐克公司,就不存在生产部门 • 主要支持职能: 支持职能 • ‐ 该部门是并不是核心流程的一部分,但控制了公司的重要资源,且该部门业绩的变化将 对公司业绩的变化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 ‐ 一般,这些部门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直接的关系,如:靠资本运作、兼并收购获取竞 争优势的公司,资本运营部门就是主要支持职能 支持职能: ‐ 该部门是并不是核心流程的一部分,主要通过对其他部门提供支持而对公司业绩产生间 接影响; ‐ 该部门的业绩不能通过利润、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等直接衡量 15 美的职群和职种(讨论稿) 16 职群职种表 职种( sub-function ) 职群( function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支持职能( 5 )             战略运营 战略企划 资本运作         财务会计 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 融资 资金结算     人力资源 招聘选拔 培训发展 薪酬福利 绩效管理 人事   信息技术 架构规划 质量保证 基础维护 应用管理     行政支持 宣传 法务 行政 后勤 工程 审计监察 二、业务职能( 5 )             研发 技术研究 产品开发 试制测试 技术标准     生产 生产计划 工艺 设备管理 制造     质量管理 质量体系 质量控制 测试验证       营销销售 市场管理 销售 客户服务       供应链 采购 物流 仓储       职位分类矩阵 ( 层级一 ): 示例 类 别 M类 P类 业务职能 研发 生产 研发部 总监 生产制造 部部长 平台开 发室副 主任 项目经理 首席工 程师 主任工程 师 A类 O类 资料管 理 营销销 售 供应链 战略运营 品质总监 销售总 监 客户服务 经理 战略发展 总监 车间主任 电气工 程师 工艺文件 管理 支持职能 质量管理 品质总监 助理 成本分析 体系管理 筛选员 塑料检验 员 17 业务经 理 企划部部 长 渠道管 理经理 资本营运 经理 财务会计 财务总监 会计经理 例 示 人力资源 信息技术 人力资源 总监 信息部部 长 人力资源 总监助理 IT 规划 经理 行政支持 行政总监 工程部部长 法务部长 审计监察室 经理 销售代 表市场 调研 技术支持 经营分析 财务分析 考核 网络管理 公关宣传 供应商管 理 投资管理 资金管理 培训 ERP 实施 律师 800 话 务员 配件运输 管理 资料管理 文秘 赠品管 理 出纳 招聘 人事管理 接待 话务 生产组长 保洁员 技术工人 司机 搬运工 职位分类矩阵(层级二):示例 18 职位分类矩阵 人力资源 职群 职种 领导类 招聘选拔 培训发展 薪酬福利 绩效管理 人事 人力资源总 监 招聘经理 培训经理 薪酬福利经 理 绩效经理 人事主管   招聘专员 A类     O类     职类 M类 P类 课程设计培 训组织 薪酬专员 例 示 绩效专员 HR 系统维 护       人事手续         职位分类对后续工作的影响  建立人力资源数据统计的框架、为人才结构的评估和优化做准备  帮助各单位挑选标杆职位,进行职位评估  为后续人力资源改进工作奠定基础,如:薪酬数据分析、员工能力 模型、晋升通道、培训课程设计等等 19 研讨会议程 1 职位模块培训 职位分类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 2 美的案例练习 3 明确各自角色与工作计划 20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目录 21 1 分解部门职 责 简介 2 填写职位信 息 3 职位设置目 的 4 描述关键职 责 5 描述任职要 求 职位说明 书样本 什么是职位说明书?为什么要撰写职位说明书? 是什么 为什么 职位说明书是明确职位设置目的、主 要职责和基本任职要求等的说明性文 件,是最基本的管理工具之一 职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 职位名称 职位设置目的 关键角色与职责 •贯彻公司战略 •界定职位职责 •职位价值评估 •招聘和调配的标准之一 •衡量人岗匹配程度的标准之一 •帮助新员工明确工作职责 任职要求 22 制定职位说明书的依据 23 公司战略 做正确的事情 组织结构设置 部门职责 职位 角色 角色 职责 任务 任务 职责 任务 任务 任务 职责 任务 任务 任务 任务 知识、技能、经验、教育 知识、技能、经验、教育 知识、技能、经验、教育 职位七因素 职位七因素 职位七因素 正确地做事 职位、角色、职责、任务举例说明 职位:人力资源总监 角色 1 :战略合作伙伴 角色 2 :业务变革促进者 职责 1 :企业文化管理 职责 2 :组织结构调整 任务 1 :员工晚会 任务 2 :员工意见调查 …… 角色 3 :人力资源技术主导者 职责 3 :领导人继任计划 任务 n :优秀员工嘉奖 24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对职位评估与薪酬设计的影响 职位分析 职位说明书 职位评估 固定薪酬 市场比较 职等结构 25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对绩效考核的影响 26 员工目标对经理职责的贡献 •     1 D. Zielvereinbarung: Ziele und Entwicklungsschritte 19__ 1 Zielbeurteilung Zielbeurteilung D . Z i e lv e r ei n b a r un g : Z ie l e un d En t w i c kl u n g ss c h ri t t e 19 _ _ Zielvereinbarung Zielbeurteilung Zielbeurteilung 对供应商进行 ABC 分析,提交供应商 筛选的建议方案。 预期成本下降率应 达 8 %以上。 在德国引进标准化 的单位产品营运费 用分摊表格和计算 方式。 引进全球化的客户 投诉响应标准。平 均投诉处理时间下 降 50 %。 优化生产启动系统 。定制品制造的启 动时间下降 15 % 。 D . Z i e l ve r e in b a r u ng : Z i el e u nd E nt w i c k lu n g s sc h r it t e 1 9_ _ 1  分析库房容量,消 除工厂现场的超容 现象。  -  在所有国家安装工 人自我控制系统。  整合全球工厂的弹 性生产安排系统。 2 Zielvereinbarung D . Z i e l ve r e i nb a r u ng : Z i el e u nd E n tw i c k lu n g s sc h r i tt e 1 9_ _ 1 Zielvereinbarung D. Z i e lv e r ei n b a ru n g : Zi e l e un d En t w i ck l u n g ss c h ri t t e 1 9 _ _ Zielbeurteilung 3 3 4 Zielvereinbarung D . Z i e lv e r ei n b a r un g : Z ie l e un d En t w i c kl u n g ss c h ri t t e 19 _ _ 员工 D Zielvereinbarung 3 Zielvereinbarung D . Z i e l ve r e in b a r un g : Z ie l e u nd E nt w i c kl u n g s sc h r it t e 19 _ _ D. Z i el v e re i n b a ru n g : Zi e l e u n d E n t w i ck l u n gs s c hr i t t e 1 9 _ _ Zielvereinbarung 3 1 Zielvereinbarung D . Z i e lv e r ei n b a r un g : Z ie l e un d En t w i c kl u n g ss c h ri t t e 19 _ _ Zielvereinbarung Zielbeurteilung 定制品上市时间减少 10 % D . Z i e l ve r e in b a r u ng : Z i el e u nd E nt w i c k lu n g s sc h r it t e 1 9_ _ Zielbeurteilung Zielbeurteilung D . Z i e l ve r e in b a r un g : Z ie l e u nd E nt w i c kl u n g s sc h r it t e 19 _ _ Zielvereinbarung 零差错制造系统:客户投诉率下降 10 % 负责在严格控制产品成本的基础上, 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运作效率 Zie lverei nbarun g Zielvereinbarung 在全球引入标准划的营运费用分摊表格和单位 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 员工 C 3 Zie lbeurt eilung Zielvereinbarung Zielbeurteilung 单位生产成本下级 5 % 制造经理的关键职责: 3 D . Z i e l ve r e in b a r u ng : Z i el e u nd E nt w i c k lu n g s sc h r it t e 1 9_ _ Zielbeurteilung  D . Z i e l ve r e i nb a r u ng : Z i el e u nd E n tw i c k lu n g s sc h r i tt e 1 9_ _ 员工 B Zielbeurteilung  3 Zielvereinbarung  D . Z i e l ve r e i nb a r u ng : Z i el e u nd E n tw i c k lu n g s sc h r i tt e 1 9_ _ Zielbeurteilung  员工 A Zielbeurteilung 制造经理经理目标(部分)  工厂的能量消耗降 低 15 %。  全球不合规格的产 品下降 25 %。  在法国引进标准化 的单位产品营运费 用分摊表格和计算 方式。 引入通过因特网连 接的 24 小时主要 客户订单跟踪系统 。  在一个国家引进标 准化的单位产品营 运费用分摊表格和 计算方式。 提高生产工人的质 量控制系统。   在主要产品领域实 施跨部门合作项目 ,以提高生产部门 和研究部门的合作 。   - 华信惠悦全球职等系统的三步评估法 分析企业业务及规模 所需信息: • • • • 营业收入 员工总数 市场范围 产品与服务的种类复杂程度 职等段归类 回答二至五个问题: • 区分管理与专业技术职位,确定职等区间 评估职位等级 对七个方面进行评估: • • • • 专业知识 业务专长 团队领导 解决问题 • • • 影响性质 影响领域 人际关系技巧 27 1 界定规模 2 确定职等段 3 确定职等 大型规模的公司职等架构(示例) 辅助 1 职等段 1 2 3 4 5 6 监督 3 7 8 9 10 部门决策 管理 4 11 12 13 14 企业决策 5FS 15 16 17 5BS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1 22 23 24 25 企业决策层 管理人员的 职业发展层级 职等 独立 2 色与贡献 总裁 各位的角 28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辅助 1 1 2 3 操作 2 4 5 6 3T 7 8 9 10 专长 11 4T 专家 12 13 14 15 资深专家 专业人员的 职业发展层级 专业人员 技术员 高级行政 / 文员 行政 / 文员 辅助人员 16 17 18 19 20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目录 29 1 分解部门职 责 简介 2 填写职位信 息 3 职位设置目 的 4 描述关键职 责 5 描述任职要 求 职位说明 书样本 撰写职位说明书的前提条件 30 置职 位 设 职位说明书 •部门职责 1 责部 门 职 •部门职责 2 •部门职责 3 •…… •…… •部门职责 第一步:将部门职责分解到职位 (I)- 厘清部门定位 部门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部门角色和职责,在厘清部门职责前,请思考您所在部门的定位 案例:某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门定位 关注战略 Partner) 业务职能的合作伙伴( Generalist ) • 招聘组织 • 人力资源战略 • 培训组织 • 组织结构优化与流程重组 • 绩效管理组织 •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管理 •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组织 • 领导人评估与继任计划 • 员工关系管理 战略合作伙伴 (Strategy 关注流程 关注人 行政事务专家 ( Admin Expert) • 薪酬福利计算与发放 • 员工服务 人力资源技术提供者 (Specialist) •招聘方法设计 • 劳动合同 •考核方案优化 • 人事档案 •薪酬福利方案优化 •培训课程设计 •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维护 • 后勤管理 关注日常运作 31 第一步:将部门职责分解到职位 (II)- 明确部门职责 和职位设置 32 某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门职责及职位设置 人力资源总 监 人力资源经 理 职能 HR 经理 组织发展经 理 人事主管 研发 薪酬福利 员工手续 营销 招聘配置 HR 系统维护 制造 业绩管理 其他 培训开发 各岗位的角色: 组织发展主 管 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门职责 : •负责全集团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结构调整及变革、企业文化建设、 核心人才的评估及继任计划等工作,扮演集团高层领导的战略合 作伙伴角色 •负责全集团的人力资源政策设计和分支机构的技术指导,包括薪 战略合作伙伴 酬、绩效、培训、考核等工作,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质量和有效 性 业务职能合作伙伴 (generalist) •负责推动人力资源政策在各部门的实施和分支机构的技术指导, 人力资源技术提供者 (specialist) 行政事务专家 为各部门业务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支持,推动业务目标的 实现 •负责集团本部薪酬福利计算发放、劳动合同管理和各种人事手续 及人力资源系统维护,保证人事服务的质量 第一步:将部门职责分解到职位 (III)- 部门关键职 责层层分解过程 请将部门职责层层分解,厘清部门职责之间的逻辑关系 案例:某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门职责分解 一级关键职责 二级关键职责 三级关键职责 (一句话概括部门 设置目的) (一句话概括下级单位职责,格式为:影 响范围 + 设置目的) (列举每个下级单位的关键任务 3-5 项为宜) 负责全行人力 资源战略和政策设 计及组织实施,为 全行战略和业务发 展提供全面的人力 资源支持   伴    集团高层领导的人力资源战略合作伙 全集团人力资源技术提供者 集团本部业务职能合作伙伴 集团本部人事行政服务者  人力资源规划  组织结构调整及变革  企业文化建设  核心人才评估与继任计划  薪酬福利体系设计与完善  招聘配置体系设计与完善  业绩管理体系设计与完善  培训开发体系设计与完善  为研发部门业务发展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支持  为生产部门业务发展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支持  为营销部门业务发展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支持  为其他部门业务发展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支持  人事手续办理 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维护 33 HR 总监 第一步:将部门职责分解到职位 (IV)- 确定每个职位 在每项部门职责的角色( A ) 组织发展经 理 组织发展 主管 职能 HR 经理 职能 HR 岗 (研发、营 销、生产、 其他) 人力资源 经理 薪酬福利 专员 招聘选拔 专员 业绩管理 专员 培训开发 专员 人事主管 了解人力 资源规划 对薪酬福 利设计的 要求,并 制定有效 的配套方 案 了解人力 资源规划 对招聘选 拔的要求, 并制定有 效的配套 方案 了解人力 资源规划 对业绩管 理的要求, 并制定有 效的配套 方案 了解人力 资源规划 对培训卡 法的要求, 并制定有 效的配套 方案 了解人力 资源规划 对人事管 理的要求, 并制定有 效的配套 方案 制定和完 善保留和 发展核心 人才的薪 酬制度 设计评估 核心人才 的有效工 具  人力资 源规划 参与集团战 略制订,主 持制订集团 人力资源规 划,并推动 在全集团落 实,为战略 目标实现提 供全面的人 力资源支持 根据集团战 略要求,负 责起草人力 资源规划, 并主要负责 推动战略在 全集团落实 收集、研 究分析相 关数据, 参与制订 人力资源 规划,并 协助规划 在全集团 的落实 参与制定人 力资规划, 结合业务职 能的需求提 供有效建议, 主导人力资 源规划在各 部门的推行 负责收集和 识别所负责 部门的业务 发展对人力 资源管理的 需求,并主 导人力规划 在所负责部 门的实施 参与制订 人力资源 规划,结 合集团特 点和内外 部 HR 最佳 实践提供 有效建议  组织结 构调整及 变革 主导集团组 织结构的调 整和组织变 革,以支持 战略发展的 需要 根据战略需 要,负责形 成集团组织 结构调整方 案,并推动 组织变革 收集分析 和研究内 外部组织 数据,协 助制定组 织调整方 案 识别阻碍组 织发展的问 题,组织所 辖人员与业 务经理一起 优化集团各 部门的组织 结构与职位 设置 根据所负责 部门的需要 和集团要求, 与业务经理 一起优化所 负责部门的 组织结构与 职位设置 参与组织 结构与职 位设置的 变革,结 合内外部 HR 最佳实 践提供有 效建议  企业文 化建设 主导集团企 业文化建设, 提升员工队 伍凝聚力和 核心能力 主要负责形 成和实施有 助于提升员 工凝聚力和 核心能力的 集团企业文 化活动方案 协助形成 和实施集 团企业文 化活动, 提升员工 凝聚力和 核心能力 主导集团员 工意见调查 等活动,为 企业文化建 设提供建议, 改进工作环 境 负责识别所 负责部门的 员工意见, 扮演员工意 见代言人的 角色,改进 工作环境 参与企业 文化建设, 结合内外 部 HR 最佳 实践提供 有效建议 核心人 才评估与 继任计划 主持集团层 级领导人的 评估和继任 计划,保证 高质量的后 备人才 参与集团层 级领导人的 评估和继任 计划 协助实施 集团层级 领导人的 评估和继 任计划 主导集团各 部门核心人 才的评估和 选拔,激励 保留和发展 高潜力人才 负责所负责 部门核心人 才的评估和 选拔,激励 保留和发展 高潜力人才 结合集团 需要和内 外部最佳 实践,主 导设计评 估核心人 才的有效 方案 识别阻碍业 务发展的重 要人力资源 问题,并提 供有效的解 决方案,从 而帮助改进 业务绩效 识别阻碍所 负责备部门 业务发展的 人力资源问 题,并提供 有效的解决 方案,从而 帮助改进业 务绩效 了解各部 门业务发 展对人力 资源政策 的需求, 主导制定 和落实有 效的政策 和制度  为集团 各部门业 务发展提 供全面的 人力资源 支持  设计针对 核心人才 发展的有 效培训方 案 员 工 手 续 34 HR 系 统维 护 第一步:将部门职责分解到职位 (IV)- 确定每个职位 在每项部门职责的角色( B ) HR 总监 组 织 发 展 经 理 组 织 发 展 主 管 职能 HR 经理 职能 HR 岗 (研发、营销、 生产、其他)  薪酬福 利体系设 计与完善 审核薪酬政 策,确保薪 酬政策支持 战略要求 协调集团各部 门对薪酬设计 的需求,并推 动落实 负责提出所负 责部门对薪酬 设计的需求, 并推动落实  业绩管 理体系设 计与完善 审核业绩管 理政策,确 保业绩管理 政策支持战 略要求 协调集团各部 门业绩管理需 求,并推动落 实 负责提出所负 责部门业绩管 理需求,并推 动落实  招聘选 拔体系设 计与完善 审核招聘政 策,确保招 聘政策支持 战略要求 协调集团各部 门招聘的需求, 并推动落实 负责提出所负 责部门招聘需 求,并推动落 实  培训开 发体系的 设计与完 善 审核培训开 发政策,确 保培训开发 政策支持战 略要求 协调集团各部 门培训需求, 并推动落实 负责提出所负 责部门培训需 求,并推动落 实 人事手 续办理 审批重大人 事手续  人力资 源信息系 统维护  负责提出 HR 系统和信息需 求 人力资源经 理 薪酬福利 专员 招聘选拔 专员 业绩管理专员 培训开发 专员 人事主 管 员工手续 审批重 要人事 手续, 确保员 工服务 的质量 负责办理 各类人事 手续,如 员工调动、 发放工资 等,确保 员工服务 质量 35 HR 系统维护 负责提出 能够有效 激励和保 留员工的 薪酬方案 负责提出能够 有效激励员工 的业绩管理放 案 负责提出 能够有效 选拔员工 的招聘选 拔放案, 确保人才 选拔质量 和速度 负责提出 能够有效 培养和发 展员工的 培训和制 野生涯管 理放案 负责维护 HR 信息系统,并 负责简单的 HR 信息分析,确 保信息的准确 性和效率 第一步:将部门职责分解到职位 (VI)- 四种基本角色 对于同一部门职责,不同职位扮演不同角色( FAIR ): •F- 推动( Facilitate ):做为行动小组成员之一参与该活动并推动活动的进展 •A- 决策( Approve ):审核批准或否决的权利 •I- 实施( Implement ):负责启动并跟踪某一活动,并确保该活动的顺利完成,对 该活动的结果负责 •R- 思考 (Research) :为某活动提供咨询、建议 36 第一步:将部门职责分解到职位( IV ) - 您可以从下 面的动词中选择动词 角色选择动词图: FAIR 推动者 决策的过程 Research 思考者 Facilitate 了解 / 知晓 协助 / 协办 参与 协调 推动 / 促进 改善 收集 - 界定 - 研究 - 评估 - 起草 - 建议 - 咨询 汇集 - 整理 - 分析 - 预测 - 撰写 - 提议 - 解释 提供 / 提交 修改 / 维护 操作 执行 / 履行 / 处理 分配 控制 / 监督 / 检查 主要负责 / 主办 主导 / 主持 组织 执行者 执行的过程 授权 审批 审核 / 审查 指导 / 管理 决策者 建立 / 制订 发展 / 规划 决策 / 审批 评定 Implement Approve 37 第一步:将部门职责分解到职位( IV ):一般来说, 职位性质不同,适用的动词不同 职位性质 部门战略和部门层级重 大制度、决策 需要较强创造性的复 杂工作 有既定程序、标准可 依的工作 部门负责人 ( M 类) 部门业务规划制定者和 全部门业务执行的领导 者 制定、主持制定、审核、 主持、审批、授权、 审批 / 批准、授权、指 组织 / 领导 导、组织 / 领导、研究、 分析 主持、组织、审批、 授权 其 他 中层管理 人员( M 类) / 资 深专家 ( P 类) 是本部门核心技术领域 的专家,并在部门业务 规划制定方面提供技术 性专家意见,并能够组 织、检查、协调、指导 本领域其他职位工作 参与制定、起草、建议、 组织、指导、执行、 监督、修改、审核、研 评估、研究、分析、 究、分析 提供咨询、计划、协 调、审核 组织、审核 / 审批、 指导、建议、评估、 分析、协调、审核 专业人员 ( P 类) 能够独立完成某项重要 任务,这些任务往往没 有既定的程序和标准, 需要独立发挥创造性进 行工作 收集、分析、协助 / 分 析 执行 / 完成 / 履行、研 究、分析 执行 / 完成 / 履行、 分析、评估、审核 操作人员 ( A 类 /O 类) 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程序 独立完成工作,或协助 别人完成工作 提供信息 协助 / 支持、收集、提 供信息、整理 执行 / 完成 / 履行 38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目录 39 1 分解部门职 责 简介 2 填写职位信 息 3 职位设置目 的 4 描述关键职 责 5 描述任职要 求 职位说明 书样本 第二步:填写职位基本信息 职位基本信息 部门名称: 提供公司批准的标准名称 40 举例 部门名称:集团财务部 职位名称: 职位名称:集团财务总监 职位编码: 职位编码: 职位级别: 用于人力资源部的职位管理 暂空 职位级别: M5 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管理类 职位群: 职位群:财务会计 直接上级:职位在职人员直接向上汇报的职位 直接上级:总裁 直属下级:职位在职人员直接督导的职位 直属下级:系统财务处处长岗、机关财务处处长 岗、会计结算处处长岗、综合分析处处长岗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目录 41 1 分解部门职 责 简介 2 填写职位信 息 3 职位设置目 的 4 描述关键职 责 5 描述任职要 求 职位说明 书样本 第三步:描述职位设置目的 (I) 职位设置目的 简单、准确地说明该职位存在的意义及它对 全公司成功的独特贡献,是职位角色的总结 ‐ ‐ 为什么要有这个职位?该职位对组织 有何长期贡献?如果没有这一职位的 存在,则不能做到哪些了? 这个职位有何长期目标? 格式:工作依据 + 工作内容 + 工作成果 ‐ 工作依据:根据… ‐ 工作内容:动词 + 工作对象 ‐ 工作成果:描述职位工作达到的目的 注意:职位设置目的不是职位概要,不包括如 何完成结果的过程 举例 集团营销总监: “ 根据全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组织制定全 公司营销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并在确保 该战略在分支机构得以正确推广执行,以 确保全公司品牌价值最大化及市场份额等 业绩目标的实现” 信息系统主管: “ 根据全公司的信息规划要求 , 向公司各 部门提供有关电脑管理及信息沟通服务的 建议,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与生 产力” 42 43 第三步:描述职位设置目的( II ) 根据…… 战略 法律 原则 政策 策略 方针 价值观 方法 技术 体系 作法 习惯 程序 条件 模式 规定 常规 指示 规则 准则 做……(角色) 以实现……目的 推动者 思考者 了解 / 知晓 协助 / 协办 参与 协调 推动 / 促进 改善 收集 - 界定 - 研究 - 评估 - 起草 - 建议 - 咨询 汇集 - 整理 - 分析 - 预测 - 撰写 - 提议 - 解释 提供 / 提交 修改 / 维护 操作 执行 / 履行 / 处理 分配 控制 / 监督 / 检查 主要负责 / 主办 主导 / 主持 组织 执行者 市场份额 业绩 利润 授权 审批 审核 / 审查 指导 / 管理 决策者 建立 / 制订 发展 / 规划 决策 / 审批 评定 效率 生产率 质量 服务支持 期限 安全 持续性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目录 44 1 分解部门职 责 简介 2 填写职位信 息 3 职位设置目 的 4 描述关键职 责 5 描述任职要 求 职位说明 书样本 第四步:描述职位关键职责 (I) 如何描述职位关键职责  职位关键职责基本上可以来自于部门职责分解,所 45 举例 招聘助理的任务 职责 以部门职责分解的过程也是落实职位职责的过程  强调的是工作的目的及完成该工作个人负有的责任 而非具体的工作任务  每个职责是相同目的的任务的合并  每一职位应不超过八项职责,否则将是任务的罗列  每一个说明都是没有时限的。如果职位没有改变, 职责不会改变  按时间的占比列举职责,每一职责所占工作时间至 少占 5% · 接收和记录辞职申请 · 每周更新空缺职位 · 查阅职务说明 · 起草招聘广告 · 请示上级批准 · 与广告代理联络确认 广告 定期更新空缺职 位表,准备招聘 启示,确保招聘 广告正确并及时 出版,以便在短 时间招募到合适 的人才 第四步:描述职位关键职责( II ) 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职责不同于一般员工,一般来说,管理者的职责都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与绩效实现 预算管理 人员管理 总经理 制定所辖单位战略规划, 并监督执行,负责所辖单 位相关的外部协调、内部 各部门的业务指导,确保 所辖单位绩效指标的达成 制定所辖单位的预算并执行 预算,进行职责范围内的财 务决策,确保预算执行满足 业务和财务管理的要求 管理直接下属,对下属进行工作 部署,提供业务指导,进行绩效 评估,并进行能力发展和职业发 展指导 部门负责人 制定本部门计划,并监督 执行,负责本部门相关的 业务协调、相关部门的业 务指导,确保本部门绩效 指标的达成 制定本部门的预算并执行预 算,进行职责范围内的财务 决策,确保预算执行满足业 务和财务管理的要求 管理直接下属,对下属进行工作 部署,提供业务指导,进行绩效 评估,并进行能力发展和职业发 展指导 室负责人 制定本室工作计划,并监 督执行,负责本室相关的 业务协调、相关部门的业 务指导,确保本室绩效指 标的达成 管理直接下属,对下属进行工作 部署,提供业务指导,进行绩效 评估,并进行能力发展和职业发 展指导 46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目录 47 1 分解部门职 责 简介 2 填写职位信 息 3 职位设置目 的 4 描述关键职 责 5 描述任职要 求 职位说明 书样本 第五步:描述任职要求 (I) 类别 资格要求 任职要求 维度 举例 教育 本职位最适合的教育要求,包括:初中及以下、高中 / 技校、大专、本 科、硕士、博士 专业 本职位最适合的专业要求,如:计算机、金融专业等等 工作经验 本职位最适合的工作经验类型和年限,如: 5 年以上空调行业销售经验, 其中 2 年以上中层管理经验 资格证书 本职位必须的资格证书,并不是每个岗位都需要资格证书。如:会计事 务所的审计师需要注册会计师证书 专业知识 职位所需的学科知识、技术知识以及掌握知识的深度 业务专长 对业务运作及对所在行业的了解 团队领导 领导及指导他人所需负担的责任 解决问题 思考的难度及问题判断所需的能力 人际关系技巧 职位执行工作所需人际关系能力的复杂程度 影响性质 职位如何影响公司经营效益(如利润、收入、市场份额等)和战略方向 影响领域 职位影响可能会波及到的范围 48 第五步:描述任职要求 (II) 维度 专业知识 49 解释 广度 学科知识:可在学校习得的知识 如: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软件、网络、硬件、开发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编程语言等)、外语(英语、 法语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审计、税收、结算、核算、清算等)、市场营销、法律、心理学等 技术知识:可通过在公司工作习得的知识 如:产品知识、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生产工艺及操作方法、成本控制方法、灭菌的生产工艺流程、 ISO9001 、 ISO13485 、 SPC 、 5S 、 MDD 、 CE 等质量管理知识 业务专长 深度 可以有四种程度: •了解基本知识 •掌握完整的知识和概念,并能够灵活应用 •掌握原理和实践应用 , 能够制定方针政策 •精通原理和实践应用,是公认的专家 对对公 业务了 解 任职者需要的掌握的业务专长包括五个层次: •了解本岗位工作,如司机。 •了解 / 深入掌握其他岗位的工作,知道如何与其他岗位合作实现工作目标,如质量控制岗需了解生产 工人的工作; •了解 / 深入掌握整个团队的运作,如项目经理需要深入掌握所在项目团队的所有工作; •了解 / 深入掌握整个部门的运作,如首席精算师需要了解整个精算部门的所有工作; •了解 / 深入掌握多个部门的运作,如主管财务和研发的副总裁需要深入掌握两个部门的运作,而战略 规划岗需要了解多个部门的运作; •深入掌握整个公司的运作,如执行副总裁或总裁需要了解整个部门的运作; 对行业 的了解 对行业的了解包括: •不需要了解行业 •对所在行业有基本的了解,了解行业结构和主要竞争对手,理解行业特征; •对所在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实时掌握竞争动向、行业趋势和宏观环境,把握行业变化对本领域的影响; •对所在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有深刻的理解,并掌握多个行业发展动向 第五步:描述任职要求 (III) 维度 团队领导 解释 深度 深度包括 5 • • • • 个层次: 自我管理; 偶尔对团队新成员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和培训; 协调团队工作并检查进度; 全面管理:负责团队预算,分配资源、制定计划、评估团队成员的表现和 薪资调整建议,并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 广度 广度包括 3 • • • 个层次 ( 请列出管理团队的数量和人数的多少 ) : 管理一个团队,如室经理; 管理同一职能的多个团队,如管辖多个室的部门总经理; 管理不同职能的多个团队,如副总经理 解决问题 从信息获取的难度(如:公司内部调查广度和难度、外部调查广度和难度等),是否有经验借鉴 (如:例行工作、全新的无案例可以借鉴),思考的难度(从“简单判断”到“原始的创新的方 案”)等方面分析 人际关系技 巧 难度 从“基本礼仪”到“沟通敏感、难以理解的信息”到“影响说服他人”到“重大谈判和 决定”到“代表企业形象” 沟通对象 •经常内部沟通对象的级别(如:财务总监) •经常外部沟通的对象的级别(如:法院检察官) 影响性质 从 “后勤支持”到“对建议方案质量负责”,到“共同承担业务指标(如利润、收入等)”到 “参与制定战略”到“制定战略” 影响领域 机构 从本岗位、团队、部门、公司、事业部(本部 / 全事业部)、管理平台(本部 / 全平 台)到全集团(本部 / 全集团) 职能 从本职能到多个职能 50 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目录 51 1 分解部门职 责 简介 2 填写职位信 息 3 职位设置目 的 4 描述关键职 责 5 描述任职要 求 职位说明 书样本 某集团人力资源部职能 HR 经理职位说明书 参见附件:某集团人力资源部职能HR 经理职位说明书 52 研讨会议程 1 职位模块培训 2 美的案例练习 步骤 1 :分解部门职责 步骤 2 :填写职位基本信息 步骤 3 :描述职位设置目的 步骤 4 :描述职位关键职责 步骤 5 :描述任职要求 3 明确各自角色与工作计划 53 美的案例练习 54 步骤 1 :分解部门职责 步骤 步骤 2 :填写职位基本信息 步骤 3 :描述职位设置目的 步骤 4 :描述职位关键职责 步骤 5 :描述任职要求 形式 讨论材料 结合美的案例分组讨论,每组 6-7 人 每组派 1 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美的案例 股份练习 步骤 1 :部门职责分解   习题:  股份本部财务部 / 股份本部行政与人力资源部  压缩机事业部制造单元  微波炉开发部  生活电器电饭煲品质保障中心 分组:  步骤 2 :填写职位信息  步骤 请各组请根据部门职责分解的结果,选择一个职位填写职位设置目的 4 :描述关键职责  步骤 请各组选择一个职位填写职位信息 3 :描述职位设置目的  步骤 股份一组;压缩机一组;微波炉一组;生活电器 2 组 请各族根据部门职责分解的结果,描述 1 个管理职位的关键职责 5 :描述任职资格  请描述一个职位的任职资格 55 研讨会议程 1 职位模块培训 2 美的案例练习 3 明确各自角色与工作计划 56 三方角色 57 角色 • 部门联络人 人力资源项目成员 • • 是本部门职位说明书主要负责 人,撰写或组织本部门的人员 撰写职位说明书 是本单位工作的组织和推动者 是未来的培训者 主要任务 •明晰部门定位 •确定部门职责与职位设置 •分解部门职责到职位,从而确定职位关键职责 •组织撰写职位说明书,并得到部门决策者的确 认 •掌握职位分析和职位说明书的方法,达到能培 训的水平 •通过研讨会形式对各部门进行辅导,推动各部 门的工作进展 •负责审核本单位职位说明书 • 华信惠悦 • • 解释工具和方法 整体推动工作进展 负责审核 100 个标竿职位的 •主要负责 100 个标竿职位的审核和指导 •在需要的时候与各部门讨论,提供技术支持 •对人力资源项目成员进行特别辅导,帮助成为未 来的培训者 工作计划 -100 个标竿职位 •工作步骤 58 •时间 华信惠悦提供 3 场职位说明书撰写培训 部门联络人收集部门职责,分解部门职责,组织在岗人员描述职位 说明书 •12 月 21-23 日 •培训当天 -1 月 12 日 如需要,华信惠悦将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推动工作 华信惠悦审核 100 个标竿职位的说明书,提出修改意见 华信惠悦反馈修改意见,并得到决策者的确认 华信惠悦主持标杆职位评估 •1 月 12 日 -1 月 17 日 •2 月 4 日 -2 月 16 日 工作计划 - 非标竿职位 •工作步骤 59 •时间 华信惠悦提供 3 场职位说明书撰写培训 •12 月 21-23 日 部门联络人收集部门职责,分解部门职责,组织在岗人员描述职位 说明书 HR 项目组成员负责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推动工作,如需要,华信惠悦 提供技术支持 •培训当天 2 月 28 日 HR 项目组成员与部门联络人审核职位说明书 HR 项目组成员与部门联络人得到决策者的确认 各单位插入 •2 月 16 日 -2 月 22 日 60 文档结束 W W W . W A T S O N W Y A T T . COM

60 页 492 浏览
立即下载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预算方案样本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预算方案样本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预算方案样本 方案 名称 受控状态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费用预算方案 编 号 一、总则 1.目的 为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的合理安排、有效使用,人力资源成本得到合理控制,特制 定本方案。 2.原则 在充分考察以往年度费用预算及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年度公司经营目标及人力资 源规划,本着客观、可行、科学和经济原则编制。 3.职责范围 (1)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年度费用预算的编制。 (2)各相关职能部门给予相应配合。 (3)本预算方案经总经理审批后,财务部备案。 二、年度公司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及使用情况分析 公司人力资源部收集公司 3 年内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及使用情况数据,并分析整理,结论如下表所 示。 公司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及使用情况历史数据 单位:万元 费用项目 XXXX 年 XXXX 年 XXXX 年 预算 0.85 实际 0.8 预算 1.2 实际 1.25 预算 1.6 实际 1.6 培训费用 3 2.8 3.5 3.4 4.2 4 员工工资 150 144 180 183 235 240 各项福利费用 20 18.9 22 24 28 27.9 社会保险总额 60 58 72 73.2 84 83.5 其他相关费用 4 4.5 6 5.8 8 8.5 237.85 229 284.7 290.65 360.8 364.5 招 总 聘 计 由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公司经营业绩的不断增长及业务范围的扩展,每年公司需要招聘各类岗位员工,招聘费 用基本以平均 40%的速度递增。 2.随着公司员工总数的逐年增加,员工工资费用支出平均以 30%的速度递增。 3.随着公司经营效益的提高及员工总数的增加,各项福利费用亦随之递增。 4.根据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本地区人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员工保险缴费基数亦逐 年相应提高,加之公司员工总数的提高,公司每年缴纳社会保险总数基本平均以每年 20%的速度 递增。 5.其他各类人力资源相关费用支出平均亦以 35%的速度递增。 6.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总额平均以 28%的速度递增。 三、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1.公司 201X 年的发展目标为:继续以 40%的增长速度发展。 2.预计新增业务项目 2 项,人员编制 15 人,其中项目经理 2 名。 3.预计公司在传统业务项目上加大运营力度,销售和研发人员会有所增加。 4.公司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的调整对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影响。 …… 四、201X 年公司人力资源相关政策的调整 根据公司于 2015 年 12 月 30 日公布的《2016 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对相关人力资源管 理政策的调整特总结如下。 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内容 人力资源政策 招聘政策调整 薪资福利政策调整 考核政策调整 调整内容 1.2016 年起,大力实行中高级人才内部推荐制,经公司考核合格 后录用为正式员工的,每成功一名,奖励推荐员工 500 元 2.2016 年将进一步完善非开发人员的选择程序,加强非智力因素 的考查;研发人员的选择仍以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查办法 1.经总经理提议,董事会批准,2016 年 1 月起增加员工工龄津 贴,为企业连续服务每满一年的每月增加 20 元工龄津贴 2.2016 年起能完成半年度生产、销售和利润目标的部门,企业将 拨款,由部门组织员工春游、秋游各一次,费用为每人 200~400 元,视完成利润情况决定具体数额 1.2016 年起实行全面的目标管理,公司根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 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2.2016 年起建立部门经理对下属员工做书面评价的制度,每季度 一次,让员工及时了解上级对自己的评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2016 年起建立考核沟通制度,由直接上级在每月考核结束时进 行沟通 4.2016 年加强对考核人员的培训,减少考核误差,提高考核结果 员工培训政策调整 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2016 年起新进员工的上岗培训,除了制度培训之外,增加岗位 操作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并实行笔试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2.2016 年起管理培训由人力资源与专职管理人员合作开展,培训 分管理层和一般员工培训两部分 3.2016 年起为了激励员工在业余时间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经企业 审核批准,凡愿意与企业签订一定服务年限合同的,企业予以报销 部分或全部培训学费 五、2016 年各项费用预算编制 1.招聘费用预算,如下表所示。 招聘费用预算表 校园招聘讲座费用 参加人才交流会 单位:元 计划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各进行 3 次讲座,共 6 次。每次费用 500 元, 共计 3000 元 参加交流会 3 次,每次平均 2400 元,共计 7200 元 宣传材料费 交流会及校园招聘会的宣传材料合计 2500 元 网络招聘会 在×××招聘网站上刊登招聘信息一年,费用合计 9600 元 合 计 22 300 元 2.培训费用预算 2015 年实际培训费用 4 万元,本年扣除外聘人员的劳务费支出,增加新进员工的上岗培训费 用,预计 2016 年培训费用约为 4.6 万元。 3.员工工资预算 按企业增资每年 5%计算和增加员工 15 人计算,全年工资支出预算为 302 万元。 4.员工福利预算 增加春、秋游费用 4 万元(由行政部预算并组织),员工的各项福利费用预算为 31.2 万元。 5.社会保险金 2015 年社会保险金共交纳 83.5 万元,按 20%递增,本年度社会保险金总额为 100.02 万元。 6.公司人力资源部考虑各项可能变化的因素,留出预备费 2 万元,以备发生预算外支出。 7.2015 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简表 单位:万元 费用项目 招聘费 预算额 2.3 培训费 4.6 员工工资 302 各项福利费用 31.2 社会保险 100.2 其他费用支出 10 备用金 2 合计 452.3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3 页 510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企业伦理,体制变迁,企业决策)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企业伦理,体制变迁,企业决策)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 An Analytic Model of Business Ethic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系 二000年三月 关键词:企业伦理,体制变迁,企业决策 Keywords: Business Ethics, Institutional Change, Business Decision 论文初稿发表于中央大学举办之「企业伦理与永续发展研讨会」。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 中文摘要 本论文从多个例子中说明体制变迁对于企业伦理的影响,并提出一个简单的分析架 构。根据 James G. March 对于决策的两种逻辑的说法,本研究认为任何一个企业行 为应该放在伦理与利益两个面向观察。体制变迁也可以使不伦理的行为成为伦理行 为,也有可能从伦理变成不伦理。同样地,因为体制的变迁,也可能对企业利益发 生相反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来自法律规范、自由化思潮、消费者意识、产业 生态、经济条件等。管理学者在研究企业伦理问题,应该注意体制对于企业伦理的 影响,不能仅从单纯的伦理道德原则认定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many real cases and examples to describe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business ethic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Following the two decision logics that James G. March proposes,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any business behavior should be observed from two dimensions, namely ethics and utility. Due to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 originally ethical behavior can be thought of as unethical, and vice verse. Similarly, a utilitarian behavior could become negatively utilitarian. Institutional change factors include laws, deregulation, consumer move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o on. When studying business ethics, management scholars should notice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s on business ethics, not simply follow moral or philosophical guidance. 2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 壹、绪言 高雄县环保局连日来陆续整理有关委托运泰公司代清理的事业机构 名称及废弃物种类,... 环保局人员指出,...,运泰处理的有毒废弃物,以含重金属的 有害污泥违者,其中八十五年清除的一批台塑汞污泥,被认为就是 台塑输出柬埔寨的二千吨已固化汞污泥,台塑未经固化的一万零七 百五十三吨汞污泥,也是在这一年委托运泰处理,如今下落不明。 ...,运泰并非没有能力处理有害废弃物,而是违规超量处理, 且因处理的东西无处可去,只好乱倒。(联合报,1999/2/13) 挟着高品质及超高获利上市的华硕,宣布要进入笔记型计算机后,同 业马上进入紧张状态,因为以华硕「股票挖角」的魅力,然人无法 抵挡,事实上,华硕此举已造成笔记型计算机研发圈的人事搬风,和 老东家宏碁的竞争关系,也可由人员流动上看出端倪。(财讯,1997.8) 类似以上两启例子,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以及台湾的企业社会。让我们先来看看这 两起例子所隐含的管理与伦理意义。 这两起例子都涉及伦理公义及企业私利的冲突问题。在第一个例子中,台塑公司以 及其它公司认为他们已经把「伦理责任」外包出去,已经没有法律责任,运泰公司 才是应该对有毒废弃物负责的公司。没有错,台塑公司可能没有法律责任,但台塑 公司真的就没有伦理责任吗 1?在第二个例子中,华硕大挖同业的员工,造成同业 经营上的困难,似乎有违同业间的行规,但假定电子业间彼此有默契,不挖角,是 否就合乎伦理了呢?如果华硕不挖角,但其它同业却进行挖角,对华硕又会造成什 么伤害呢? 这两个例子说明企业的种种行为并不容易用一把简单的尺来测量决定。以前面两个 例子来说,究竟台塑与华硕的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很难下结论。事实上,如果企业 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可以简单的做出定论,那企业伦理也没什么好研究了。正因为伦 理具有争议性,所以值得我们讨论。 立法院目前正提案將要求廢棄物生產者與外包處理者負共同責任。又,根據《聯合報》1999/5/18 報導,包括運泰公司負責人與台塑仁武廠廠長等共有二十一人被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 1 3 近年来,由于产业环境变迁迅速,有关企业伦理的争议层出不穷,相关的研究也日 益增多并受到重视(如,叶匡时,1996;黄秉德,1997;王凤生、蔡丰隆,1999 等)。伦理就是行为的规范,企业伦理就是企业行为的规范,而规范是由社会共识 所形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有社会共识,当社会共识不存在时,行为是否 合乎伦理就容易发生争论(叶匡时,1996)。就拿大型企业赴大陆投资为例,台湾 社会对此缺乏共识,连带的也令吾人难以判断,赴大陆投资是否合乎伦理。由于企 业的本质在追求利润财富,因此,当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发生争论时,其发生的 情境几乎都与企业利益有关。所以,企业利益与伦理若是可以兼顾,就不会有任何 争议,正因为两者不能兼顾,所以产生争议。 在另一方面,就算社会没有共识,是否有些伦理原则可以超脱社会规约而独立存在 的?则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本文将从规范与利益两个层面出发,讨论现代企 业所面临的伦理议题。规范、利益以及企业所存在的社会都会因为时空而变化,所 以企业伦理是个动态的议题 (Noe and Rebello, 1994)。 本文第二节将先发展一个伦理分析的架构;第三节与第四节将在这个架构下,讨论 企业行为为什么会发生伦理定位的转变;第五节结论。 貳、 企业行为的伦理分析架构 对 企 业 伦 理 研 究 影 响 最 大 的 分 析 架 构 应 属 利 益 相 关 者 理 论 (stakeholder theory) (Donaldson and Preston, 1995)。根据该理论,企业决策不应单纯以股东利益极大化 为依归,也应该同时考虑员工、顾客、供货商、社区等利益相关团体。这个理论虽 然很有道理,但在分析企业决策过程时,并不容易拿捏清楚。究竟谁应该属于利益 相关团体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若是更进一步推论,我们可以发现,利益相关 者理论要说服企业的依据,到最后一定还是与企业利润有关。例如说,有学者会试 图游说业者好好的作好企业伦理,创造员工、顾客、股东三赢。因为如果员工受惠, 生产力提升;顾客满意,乐于购买企业的产品;最后还是会创造股东的利润 2。很 显然,在分析企业伦理时,不能忽视利益这个根本的因素 (Stark, 1993)。 2 試圖證實比較遵守企業倫理的企業獲利能力也較好的研究,可說都屬於這一類的立場。 4 根据 March (1994),无论是个人或企业的行为都有两种理性的决策逻辑。一是后 果的逻辑 (logic of consequence),一是得体的逻辑 (logic of appropriateness)。在后 果的逻辑下,决策者以理性的思维,根据决策的可能后果而决定采取何种方案。就 企业而言,理性思维所要考虑的后果就是指企业的成本与利润。在得体的逻辑下, 决策者只考虑在当时的情境下,他应该怎么做才得体,而不会考虑决策的后果。就 企业决策而言,企业若是运用得体的逻辑,就会考虑企业所处的情境并进行利益关 系者分析。 例如说,台塑在决定如何处理汞污泥时,可能会想到该企业属于全国最具规模地位 的企业,因此,他们在处理汞污泥时,不能「有失身分」,留下恶名。这样的决策 考虑就是得体的逻辑。假定,该企业在处理此一废弃物时,决定采用外包方式以降 低成本,虽然该企业知道外包厂商的处理能力不佳,会造成污染问题,但是,这已 经是外包厂商的问题,而不是该企业的问题,就算发生环保问题也不再是该企业的 问题,而且这种做法的成本最低,所以,就决定不顾可能的环保祸害而交由外包厂 商处理汞污泥。这样的决策方式就是后果的逻辑。 再以华硕为例,假定该企业发现就同业中争取人才是个有效率的做法,决定不顾老 东家的情面,向同业以及老东家挖角,就是后果逻辑的决策。假定该企业认为向老 东家挖角是不道义的行为,因此,决定招收新人自行培养,虽然这样成本比较高, 但华硕可能会认为这是应该付出的代价。这样的决策就是基于得体的逻辑。 很显然,后果的逻辑为一种纯粹自利理性的决策方式,得体的逻辑则是一种身分认 同的决策方式。由于得体的决策所考虑的重点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运用得体逻辑 思考的决策就是把伦理议题纳入思维的决策模式。因此,我们把得体的决策与行为, 解释成合乎伦理的决策行为,不得体决策则是不合乎伦理的。 企业在决定某一行为时,其决策考虑当然不会是纯粹后果逻辑的思维,也不会是纯 粹得体逻辑的思维。在某些时候,企业可能先考虑后果,再考虑是否得体;某些时 候则先考虑是否得体,再考虑其后果;更有些时候则是两个逻辑同时进入决策认知 过程,难分先后;有时候,决策者自己也分不清楚他是用什么逻辑。就决策过程来 5 说,哪个逻辑先进入决策认知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为了简化分析,本文将 不论其先后次序,仅假定这两个逻辑都会影响企业决策。根据这两种逻辑,本文发 展出一个企业行为的伦理分析架构如图一: 伦理 不利 有利 悖伦 图一:企业行为的伦理利益分析架构 在后果的逻辑下,决策者以自利理性考虑其行为的后果,我们简单的分为对其有利 或对其不利两个可能。在得体的逻辑下,我们也简单的分为决策是合乎伦理或有违 伦理。据此,我们得到如图一的分析架构。座落在第一象限的行为是既合伦理又有 利;在第二象限则是合伦理但却可能有违自利理性;第三象限则是既不合伦理又不 合乎经济理性;第四象限则是不合伦理但却合乎决策者的自利行为。 当然,有利与否或伦理与否是程度的问题,而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为了讨论的方 便,我们把将之做非黑即白的分割。我相信,无论是一般人或企业应该都会希望其 行为能够落在第一象限,但在真实世界中,造成决策困扰或具争议性的行为与情境, 都是落在第二或第四象限。今天我们批评许多企业枉顾法律伦理的孜孜为利,所批 评的就是指落在第四象限的行为。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令人钦佩的企业,他们宁 愿提高企业成本,或主动不张扬地提拨一定利润比例赞助社会公益活动,就是落在 第二象限的行为。 在管理文献中,以类似图一的分类学来研究某一现象是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名的 BCG 模型就是一例。但是,这些模型通常不太讨论座落在各类别的转变。以 BCG 模型为例,研究者只讨论目前企业的某项产品是属于资金乳牛类或是狗类,并不太 讨论产品如何从资金乳牛类转变成狗类。就算研究者讨论类别之间的变化,也都假 6 设这种变化是出于业者的主被动因应,行动者的主体是企业。 然而,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是否能获利会随着时空而改变,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未必与企业行为的改变有关。组织必须在一个组织场域 (organization field) 内活 动,组织场域的游戏规则局限了组织的行为(Powell and DiMaggio, 1991)。所谓组织 场域就是组织与组织之间交易往来所构成的一个网络社群(Scott, 1987)。在组织场 域中,组织的行为规范必须符合场域内的共识。这样的规范与共识也称之为体制。 这个体制与 North(1990)所言相同,也就是社会的游戏规则 (rule of the game),是人 类所设计用来制约人际互动所用。因此体制指的是企业活动的各种文化、法律、政 治、传统等约束。企业行为若是合乎体制要求,则有正当性,否则没有正当性 (Meyer and Rowan, 1977)。一般而言,合乎体制要求的行为就是得体的行为,也就 是合乎伦理的行为;反之就是不得体,也就是不合伦理。然而,体制非一成不变的, 而会随着环境变迁,因此,讨论企业伦理的趋势应该着眼在体制的变迁。当体制发 生变迁而企业行为没有改变时,企业常常会面临伦理的冲突。本文将运用图一这个 架构,说明行为本身没有改变但却发生定位改变的可能,并从这种改变中探讨企业 伦理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问题。 以本文一开始的第一个例子为例,如果我们认为企业行为不应造成环保问题,台塑 在汞污泥的处理上应属于第四象限──有利而悖伦。或许有人认为台塑已将汞污泥 外包给运泰公司,是运泰公司违法而造成环保灾难,不是台塑,因此,台塑没有责 任3。从法律的观点来看,台塑或许是对的;换言之,台塑把汞污泥外包的行为应 该属于第一象限──有利而合伦。因为,对台塑而言,把汞污泥外包处理,既合法 又省成本(有利)。然而,从可能受害民众或其它利益关系者的角度来看,台塑没 有善尽对外包厂商的监督职责,可能仍需负起伦理责任。很显然,台塑是否应负伦 理责任,并不容易判定。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台塑处理汞污泥的方式对它有 利4。换言之,就这个例子来看,行为是否合乎后果的逻辑(有利)很容易判定, 但行为是否合乎得体的逻辑(合伦)却很不容易裁定。 再以华硕挖角为例,行业内其它厂商可能认为华硕行为应该落在第四象限──有利 《中國時報》1999/5/12 報導,針對汞汙泥事件,王永慶覺得台塑實在很冤枉。 《中國時報》2000/3/3 報導,台塑已在 1999 年十二月將三二只貨櫃汞汙泥運往歐洲處理,另外三 二五只貨櫃的汞汙泥,也將於四月底前運離台灣。 3 4 7 而悖伦。但华硕则可能认为它的行为合法,且能促进提升员工素质,诱导人才进入 高科技行业,所以应该落在第一象限──有利而合伦理。一如前例,我们又碰到伦 理两难的问题──是否合乎伦理要看你从那个角度层次看。如果电子业之间有不挖 角的默契,华硕的行为是否就合乎伦理呢?假定我们分析的单位是同业或企业社群 (business community),那么华硕的挖角行为违背了行规,所以是不伦理的。但是, 从更高的分析层次看,电子业彼此不挖角可能形成劳动市场劳动力需求的联合垄断, 并进而影响到劳工的薪资水准,这样的行为是托辣斯行为,并不合伦理。所以说, 当分析单位定在企业社群时,华硕挖角行为可能不合伦理;但分析单位若是整体国 民经济时,华硕挖角行为却又是合乎伦理的。同样地,若是从利的角度分析,很容 易判定华硕的做法是对它有利的,但若是从伦理的立场分析,华硕行为则难以判定 是否合乎伦理。 从这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行为合不合伦理并非单纯的非黑即白问题。 造成这种判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分析层次不明、体制不稳定、企业社群乃至于整 个经济社群缺乏共识。 为了文后讨论的方便,我们将称X轴为伦理轴,Y轴为利益轴。以图一的架构来说, 一个行为究竟应该落在第几象限,与利益轴以及伦理轴的位置有关,当利益轴或伦 理轴移动位置时,就可能改变一项行为所座落的位置。而这两个轴的位置则与体制 的变迁以及分析的单位有关,本文将针对这种变迁与分析单位,在后面两节分别讨 论利益轴与伦理轴的移动的前因后果。 参、利益轴的移动──利润空间的改变 根据图二,利益轴的移动会改变利润空间。当利益轴向右移动,表示企业利润空间 降低;向左移则表示利润空间增加。当利益轴移动时,同样的企业行为就有可能从 有利转变成不利,当然也有可能从不利转变成有利。 一、从有利有伦到不利有伦(第一象限到第二象限) 伦理 8 行为X 不利 利 悖伦 A B 图二:企业利润空间的改变 不论是基于什么原因,当企业的经营利润降低时,利益轴就会向右移动,企业将被 迫采取各种增加利润的措施。企业原有的某些行为,就有可能从第一象限移动到第 二象限,从有利有伦变成不利有伦。举例来说,企业甲的竞争者把生产基地迁移到 大陆,造成本地工人失业,但却因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对企业甲造成威胁。如果企业 甲坚持对本地工人的承诺,不外移大陆,就是一种不利有伦的行为。企业甲维持在 本地设厂,使用本地工人的行为一如往昔,但是,由于竞争环境的改变,使得这个 行为从有利转变成为不利。用图二说明,当利益轴从A的位置移动到B的位置时, 行为X则从第一象限落到第二象限,表示该行为从有利转变成不利。企业的本质既 然是逐利的,我们当然可以预期企业的行为会往第一或第四象限移动。企业可以透 过生产力的提升而往第一象限移动,增加其利润;也可能运用些不合伦理的手段维 护其利润,也就是移动到第四象限。 二、从不利有伦到有利有伦(第二象限到第一象限) 在图二,如果利益轴从B移动到A,行为X就从不利有伦转变成有利有伦。会发生 这样的情况,必须是社会对某种企业行为认同,并进而支持该企业,使得企业增加 利润的空间。例如说,美体小铺 (Body Shop) 坚持某些环保理念,增加产品的成本, 本来是属于不利有伦的行为。但是,当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认同这样的行为,反而更 愿意有比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时,美体小铺所坚持的环保理念就从不利有 伦改变成有利有伦。若是发生这样的情形,将会有愈来愈多的企业相互学习,对于 整个企业社群而言,企业伦理与企业利润都因之升高。这里的关键是消费者的认同 9 与行动。 三、利益轴因何移动及其影响 什么样的情形下会发生利益轴的移动,也就是利益空间的改变呢?基本上这种改变 导因于体制环境的改变。前面两小节所提到大陆设厂问题或消费者认同现象,都可 以纳入体制改变的分析中。 体制环境的改变与企业效率或利益未必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个改变若是影响到企 业间的交易关系或消费者的决策行为,自然会对企业利益发生影响。例如,在南非 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时,欧美许多消费者抵制那些在南非投资的企业的产品。企业继 续在南非投资的行为虽然合法(主张 engagement 者认为投资南非更是伦理行为), 但利润空间却减少了。此处提出四个体制改变对企业伦理的影响。 (一)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一个重要的体制因素,法律规范的改变对于利润轴当然有重要的影响。 劳基法在我国的实施的确造成许多传统产业的人事成本增加,许多企业因而转进大 陆或东南亚投资。美国加州为了促进电动车的发展,以减少汽车的排废气污染,立 法规定所有在加州销售汽车的汽车品牌,必须在公元 2000 年开始,销售一定比例 的电动车。这个比例并且将逐年增加。这样的规定压缩了汽车业者的利润空间,企 业一定要设法提升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电动车研发工作,降低电动车的成本,增 加电动车的效率。假定我们把守法当成一项伦理行为,对于汽车公司而言,守法可 能使它们从第一象限移到第二象限,但是,透过生产力的提升,汽车公司可以又重 回第一象限。 当愈来愈多企业遵守某一特定的法律规范,体制力量愈强,并转变企业的获利空间。 例如,当愈来愈多的企业愿意实施一本账制度,实施一本账制度有助于获利。在台 湾早期,大部分企业都实施两本账制度时,因此,就组织场域内的规范而言,两本 账虽然不合法但却合乎伦理。一本账当然也是符合伦理的行为,但实施一本账制度 的公司可能处利润空间相对较低的不利地位。由于组织场域的习惯改变,愈来愈多 的企业实施一本账制度,企业的利润轴向左移动,一本账制度并不会使企业得到相 10 对较少的利润,于是,一本账制度从不利有伦转变成有利有伦,愈来愈多的企业会 跟进采用一本账制度。 (二)自由化 自由化的运作方向正好与法律规范相左,主要所指的是政府管制放松,企业竞争趋 于激烈,使得许多垄断性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的降低,也连带使得某些企业行为, 如不裁员政策,从有利有伦转变成不利有伦。许多原本具有垄断利润的企业,如公 营事业在民营化的过程中,必须裁员才能生存,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应当就是台湾汽 车客运公司的裁员历程(徐联恩等,2000)。从被裁的员工角度观之,企业所座落 的位置显然是从有利有伦转变成有利不伦(由于利润空间的压缩,甚至可能成为不 利不伦)。但从一般纳税人的角度来看,民营化的结果可能使得民众享受更有效率 的服务,也不必负担公营企业的营运成本,因此,民营化可以是个有利有伦的行为。 这个例子再度指出,体制变更可以对某些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造成莫衷一是的看 法。 (三)消费者意识抬头 消费者意识或某些社会组织(如野鸟保护协会)的抬头可能是近几年来最重要的体 制改变。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则从消费者比较依赖企业,转移到企业比 较依赖消费者。消费者对企业行为的要求已经不只是企业要提供合理的商品,更要 求企业提供「正义」的商品,迫使企业提高成本,而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又如消 费者对于产品品质以及服务的要求,在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下,也迫使企业压缩利 润空间,进而使得企业行为从第一象限转落到第二象限。但另一方面,消费者意识 的抬头,也可能使得某些原本处于第二象限的企业落到第一象限。所以说,消费者 意识抬头究竟会使企业更有利可图,抑或较无利可图,视消费者意识所针对的性质 以及企业之对策而定。 (四)竞争生态 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也可以是一种体制的变迁。当竞争环境趋于激烈时,自然会压 缩到其它企业的利润空间。利润被压缩的企业在面临剧烈的生存环境下,原有有利 有伦的行为就可能成为不利有伦的行为。例如,IBM 或 AT&T 等公司原本都是采 用终身雇用制度,不轻易解雇员工。迫于竞争环境的改变,它们在九0年代都进行 11 了大量的裁员。如果它们继续维持终身雇用制度,它们的雇用制度就从有利有伦转 变成不利有伦。IBM 和 AT&T 选择了企业所该选择的正常道路,维护利润而进行 大量的裁员。以图一的架构分析,IBM 和 AT&T 的雇用制度原本是座落在第一象 限,由于竞争环境的改变,压缩了利润空间,形成利润轴的移动,它们原有的雇用 制度就落到第二象限。接着,IBM 和 AT&T 进行大量裁员,雇用制度的改变,从 第二象限移转到第四象限。 利益轴的移动也可能是因为整个产业景气好转,或企业生产力的提升所致。台湾传 统产业并没有员工分红入股制度,但所有电子业都实施员工分红入股制度。这样的 改变虽然起始于台积电、宏碁等企业的开创,但是能够持续而在电子业蔚为风气, 则与电子业利润空间高、人才需求强有关。换言之,这个制度得以维持与电子业厂 商间的竞争生态习习相关。绝大多数的电子业公司刚成立的几年都处在严重亏损状 态,但他们的员工福利、待遇、教育训练还是比传统产业优渥。当这些优渥的待遇 转换成比较高的生产力时,企业对员工的行为就从不利有伦转换成有利有伦。 肆、 伦理轴的移动──伦理空间的变化 当伦理轴移动则表示社会对某企业行为的伦理观点发生变化。如果伦理轴向上移动, 表示社会对伦理的要求升高,向下移动表示社会对伦理的要求降低。但是,什么叫 做伦理要求提高,什么叫做伦理要求降低?这涉及我们对伦理的定义,前面曾经定 义伦理是社会共识,然而,社会共识是否需建立在某些基本原则之上。如,「己所 不欲,勿施予人」是世界各处都存在的黄金律。企业伦理有无类似的原则呢?本文 不欲在此讨论此一议题,而采取假定有这些基本原则存在的立场。而且,我们可以 用这些原则来判定伦理水准的提高或降低。如此,伦理轴的移动才有可能。 12 一、从有利有伦到有利不伦(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 伦理 D 不利 行为乙 有利 E 悖伦 图三:企业伦理空间的改变 在不同的时空下,有些原本大家认为合乎伦理的行为,可能被认为不合伦理。虽然, 这样的行为可能无损于企业原本的利益。例如,企业运用喝花酒等交际方式取得交 易,在以前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兴起,许多专业经理人并不 习惯传统声色犬马的场所,也不习惯用色情作为企业交易的润滑剂,再加上女权意 识的抬头,社会逐渐地认为企业运用这样的行为建立企业公关活动,并不合乎伦理。 但是,企业继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公关活动,只是某种企业文化的呈现,并无损该 公司的利润空间。 以前述企业财务有两本账为例,当达到一定比例企业实施一本帐制度时,「两本账 是不伦理」的社会共识逐渐形成,伦理轴向上移动,原本落在第一象限,被视为有 利有伦的两本帐行为,改落在第四象限而定位成有利不伦的行为。 二、从有利不伦到有利有伦(第四象限到第一象限) 随着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有些原本不伦理的企业行为可以被接受而不再视为不伦 理。例如说,日本原本采取终身雇用制度,企业若是资遣员工将被视为不伦理的行 为,然而,资遣员工在日本已经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认同,因此,该行为正在从有利 13 不伦改变到有利有伦之中。前面所举 IBM 及 AT&T 大规模裁员行动,也从第四象 限改归到第一象限,被视为有利有伦的行为。 一九九五年,蚬牌石油公司有意将其在北海油田探勘石油的平台报废。根据蚬牌的 研究,把该平台沉入海底是最经济同时也是污染最小的做法。然而,环保组织绿色 和平认为蚬牌的做法对于环保生态有害,发起全球性的抵制,最后蚬牌不得不放弃 原有计画而改将海面平台拖到陆地掩埋。问题是,当蚬牌将平台掩埋之后,绿色和 平却又承认把平台沉到海底,对生态的确是比较好。于是,绿色和平对蚬牌公司表 示道歉。但是,绿色和平的道歉已经于事无补了 (Economist, 1995)。假定把平台沉 到海底或在陆地掩埋的成本相去不远,那么科学证据显示把平台沉到海底比较合乎 伦理(因为环保问题较低),但是,社会团体却逼得岘牌采取比较不合伦理的做法, 因为社会团体认为陆地掩埋比较有伦理。可见伦理轴的决定有时不是客观决定,也 涉及主观判断。蚬牌最后屈从社会压力,是为了其商业利益,但是,蚬牌明知将海 面平台沉到海底比较伦理,却受制于利益团体的压力,而选择了有利不伦的行为。 三、伦理轴因何移动 伦理轴的改变表示社会对于企业伦理的共识或标准改变,就定义而言,这是一种体 制的改变。这一小节,我们提出两个改变体制的动力。 (一)经济条件的改变 二、三十年前,许多百货公司都会在柜台前摆一个「货物出门,概不退货」的声明。 现在,一般百货公司都允许顾客在一定期间内退还购买的产品。但这样的改变是因 为企业比较重视顾客,比较爱伦理呢?还是因为竞争压力下,不得不然的做法?企 业难道不怕顾客会占企业便宜吗?很显然,这样的改变,与经济的发展有关。当国 民所得到了一定的水准时,时间的机会成本提高,顾客占企业便宜所需要的机会成 本也提高,除了少数人之外,没有人会没事找事故意占企业的便宜。在国民所得还 没有到一定程度时,率先实施退货制度的反而会丧失竞争力。事实上,这正是美国 安丽公司两年前在大陆实施退货制度后,所发生的困难。 经济条件改善会使得人力成本升高。再以两本账制度改成一本账为例,假定企业为 14 了要维持两本账制度,必须多请一位会计做账,当人力成本不高的时候,两本账所 能省得钱,可能合乎经济效益,但当人力成本升高时,两本账有可能不再符合成本。 于是,企业都改采用一本账制度。企业改用一本账制度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为了上 市上柜。如果企业上市之后所能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现在两本账所能节省的利益 时,自然会改用一本账。所以,企业改用一本账制度的关键因素在于边际效益的变 化,而这个变化与经济水准升高、资本市场发达有关。 现在有许多企业常常抱怨现代的年轻人没有工作伦理,不肯加班。问题是肯加班就 合乎工作伦理了吗?其实,从利的角度来看,过去的人因为经济条件较差,比较珍 惜工作机会,也比较需要钱,所以肯加班甚至喜欢加班。但现在人的经济条件不同, 加班机会成本升高,自然也就比较不愿意加班了。 (二)社群的改变 从前面的例子,我们一再看出利益与伦理的关系。但利益的考虑是后果的逻辑,若 是从得体的逻辑推导,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重要的因素──社群。 再以企业一本账或两本账制度为例。企业上市上柜的原因很多,未必全然是为了利 益,也有可能是面子等之类非理性的考虑(叶匡时等,1996)。在早期,许多企业 并不喜欢上市,但现在绝大部份企业都喜欢上市,企业社群的风气改变,促使企业 想要上市,进而实施一本账制度。企业若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改用一本账,就是企 业社群发挥作用的结果。 社群的力量来自封闭性(closure) (Coleman, 1988)社群愈是封闭,则愈可能规范其成 员。过去农业社会的农村是个十分封闭的社群,所以对成员的规范力很强。但进入 工商社会,人口迁徙快速,社群不稳定,所以不容易规范成员,成员因而不太伦理 也合乎预期,许多人因而常有伦理沦丧的感慨。 再以华硕为例,若是华硕常常与老东家有交易往来(具有封闭性),相信华硕不会 轻易向老东家挖角,就是因为彼此之间仅止于友谊式的往来,所以,华硕会不在意 老东家以及其它厂商的看法。 15 在台塑汞污泥外包的例子中,台塑与运泰彼此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企业社群,所以, 我们认定台塑已将伦理责任外包并不为过。然而,企业在推动 ISO-9000 或全面品 质管制时,都会规范其外包公司进行同样的品质提升工作。为什么企业不会对其外 包公司的伦理责任也负起监督之责呢?这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社群的界定。在品质 管理的社群中,外包厂商与中心厂属于同一个社群,但在伦理管理上,外包厂商与 中心厂并不被认为是一个社群。假定社会一般大众不以为然,认为运泰所产生的问 题,台塑也应该负责,则社会大众把这两家公司归属于一个社群。他们之间的交易 产生封闭性,彼此也就能产生规范。 伍、 结论 管理学者在过去企业伦理的研究中,多偏向针对既有企业或员工的伦理作为或训练 需求。这些研究有分为调查性质的,了解研究对象的伦理态度与行为,并试图理解 这些伦理行为的解释变量(王凤生、蔡丰隆,1999)。也有先定出一些企业伦理指 针,依据指针测定合乎伦理的程度,同时企图解释这些作为的决定因素(徐木兰 , 1994)。然而,过去研究都忽略了体制因素的变迁对企业伦理的影响。本论文从多 个例子中说明体制变迁对于伦理决策的变化,并提出一个简单的分析架构。 无论企业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企业逐利的本质不可能改变。企业间的竞争,最后胜 负的裁决以必须透过利润。因此,本文强调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必须放在企业利 益的架构下研讨,而企业利益的决定又与体制因素有莫大的关系。关心伦理的学者 专家或许会担心,企业过分强调利润而导致不伦理的行为,本文认为企业利益以及 企业伦理的决定都与体制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体制变迁对企业 利润的影响,我们将更能掌握企业伦理的趋势与走向。本文提出几个初步的构想, 希望管理学者能够跳脱微观的管理世界,更宏观的观察企业社会,企业伦理的提升 才有可能。 16 参考书目: 王凤生、蔡丰隆,「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表现之研究」,企业伦理与永续经营发展, 中央大学,中坜,1999 年。 徐木兰,企业经营者道德标准与企业伦理规范之关联性研究。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 报告,NSC 83-0301-H-002-030。 徐联恩、叶匡时、杨静怡, 驶向未来—台汽的危机与变革 ,台北:生智出版公司, 2000 年。 黄秉德,「台湾劳资伦理关系之社会文化脉络初探」 中山管理评论 ,5 卷 1 期, 1997 年,页 23-48。 叶匡时,企业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台北:华泰书局,1996 年。 叶匡时、黄振聪、刘韵僖、彭信衡,「公司上市原因与上市过程的组织变革」,管 理评论,15 卷 1 期,1996 年,页 15-36。 Coleman, James S.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8, 94: 95-120. The Economist. “Shell on the rocks,” June 24th issue, 1995, pp. 59. Donaldson, Thomas and Lee E. Prest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 1995, pp. 252-284. March, James. A Primer of Decision Making: How Decisions Happen. New York: Free Press. 1994. Meyer, John W. and Brian Rowan.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 1977, pp. 340-63. Powell, Walter and Paul DiMaggio(eds.)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North, Douglas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Noe, Thomas H. and Michael J. Rebello. “The Dynamics of Business Ethics and Economic Activ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 1994, pp. 531-547. Scott, W. Richard.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7. 17 Stark, Andrew. “What’s the Matter with Business Ethic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3, pp. 38-48. 18

18 页 498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