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课件】华为任职资格标准建立与认证
建立专业任职资格体系的目的 建立专业任职资格体系的目的 1. 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员工进行有效培训和自我提高 专业 / 技术 类 管理类 5级 领导者 资深专家 4级 管理者 高级专家 3级 监督者 专家 2级 有经验者 1级 初做者 建立专业任职资格体系的目的 2. 促进专业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 建立专业任职资格体系的目的 3. 明确专业资格要求,对专业人员进行合理有效配置 4. 为晋升、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华为任职资格体系的组成 华为任职资格体系的组成 华为任职资格体系包含三大部分 华为任职资格体系 专业任职资格 技术任职资格 干部任职资格 资格的级别 资深 专家 5级 专家 4级 普通等 经验丰富的骨干 3级 基础等 业务实施的基层主体 2级 预备等 初做者 1级 每级分为四等 每个专业资格分为 5 级 职业等 1. 技术任职资格分为 6 个级别: 1 级 ~6 级 2. 专业任职资格分为 5 个级别: 1 级 ~5 级 3. 干部任职资格分为 3 个级别 4. 每个级别分为四等:职业等、普通等、基础等、预备等 资格应用 1. 聘用 • 资格等级是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应根据岗位要求聘用有资格的人员上岗 2. 转正 • 新员工培训后需获得“预备等”资格方能上岗 • 上岗三个月后需获得“基础等”资格,否则退回原部门 3. 调配 • 需获得“预备等”资格方能上岗 • 上岗三个月后需获得“基础等”资格,否则退回原部门 任职资格标准的内容及建立 专业资格标准体系的内容 学历 基本条件 专业经验 现职状况 专业任职资格 标准体系 行为 资格标准 知识、技能 绩效 参考项 素质 品德 专业任职资格从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资格标准 基本条件 衡量能否获得资格的主要标尺 于初步判断是否可以申请一定 级别的资格 参考项 对资格标准认证结果的调整 基本条件 • 学历: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最低要 学历 求一般为本科,少数放宽至大专 • 现职状况:主要分析员工从事什么工作(决定 可以归于专业的哪个类),工作的难度和复杂 基本条件 现职状况 度如何(初步判断可以归于哪个级别) • 专业经验:分为华为内和华为外专业经验,根 华为内 专业经验 据专业特点由各个部门制定要求,华为外经验 根据工作相关度和公司相似度进行折算 华为外 资格标准 • 知识、业务技能 做好本职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 “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公司知 识”和“专业技能” • 行为 “ 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行为 专业技能 知识 资格标准的结构 标准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单元、要素、标准项 单元 要素 要素 1 单元一 要素 2 要素 3 标准项 标准项 1 标准项 2 参考项 • 绩效 绩效:最近四次绩效考核 2 个 D 以上降级(可阐述 原因) • 品德:一票否决制 • 素质:建立“素质模型”→访谈→确认素质→对比 参考项 品德 素质 专业任职资格的分类 1. 从职位分析出发,对各专业进行分类 2. 目前共分为十类,如计划类、流程管理类等 3. 有些类中有若干子类,如采购类分为采购员 任职资格和采购工程师任职资格 华为专业任职资格分类 营销类 计划类 财经类 采购类 人力资源 产品数据 管理 客户类 物流计划 财务管理 采购工程师 招聘 文档管理 产品类 项目计划 出纳 采购员 考评 BOM 商务类 财经计划 会计 基建 培训 标准化 调度统筹 审计 员工关系 计划统计 金融 人事管理 市场计划 IT 类 流程管理类 项目管理 专业任职资格的分级 1. 专业任职资格共分为 5 个级别 2. 每级别有相应的级别角色定义 资深 专家 5级 专家 4级 经验丰富的骨干 3级 业务实施的基层主体 2级 初做者 1级 专业任职资格的分级的 5 个依据 1. 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不同 2. 解决问题的难度、复杂度、熟练程度和领域不同 3. 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不同 4. 对流程优化和体系变革所起的作用不同 5. 应负责任不同 专业任职资格的分级——级别角色定义 第一级 1. 有限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须的一些基本知识或单一领域的某些知识点,这种知识 往往未在工作中实践过。 2. 在本专业领域仅有较少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不够全面的,不能为独立工作提供支持。在工作中遇到的许 多问题是其从未接触和解决过的。 3. 对整个体系的了解是局部的,并对整个体系各个组成部门之间的关联不能清晰把握。 4. 只能在指导下从事一些单一的、局部的工作。 5. 不能完全利用现有的方法 / 程序解决问题。 6. 被视为初做者。 专业任职资格的分级——级别角色定义 第二级 1. 具有基础的和必要的知识、技能。这种知识、技能集中于本专业中的一个领域。这种知识和技能已经在 工作中多次得以实践。 2. 能够运用现有的程序和方法解决问题,但这种问题不需要进行分析或仅需要进行不太复杂的分析,工作 相对而言是程序化的。 3. 在有适当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工作,在例行情况下有多次独立运作的经验。 4. 能够理解本专业领域中发生的改进和提高。 5. 工作是在他人的监督下进行的,工作的进度安排亦是给定的。 6. 能够发现流程中一般的问题。 7. 被认为业务实施的基层主体。 专业任职资格的分级——级别角色定义 第三级 1. 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在主要领域是精通的,并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相当的了解。 2. 能够发现本专业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3. 能够预见工作中的问题并能及时解决之。 4. 对体系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准确把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关性。 5. 能够对现有的方法 / 程序进行优化,并解决复杂问题。 6. 可以独立地、成功地、熟练地完成大多数的工作任务,并能有效指导他人工作。 7. 被视为本领域内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 专业任职资格的分级——级别角色定义 第四级 1. 在本专业大多数领域具有精通、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在本专业其它领域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2. 对本专业业务流程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能够洞察其深层次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能够一缜密的分析在专业领域给他人施加有效影响,从而推动和实施本专业领域内重大的变革。 4. 对于本专业领域内复杂的、重大的问题,能够通过改革现有的程序 / 方法来解决之。 5. 可以知道本专业内的一个子系统有效地运行。 6. 能够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并使本专业发展规划与业内发展趋势相吻合。 7. 被视为专家。 专业任职资格的分级——级别角色定义 第五级 1. 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和技能。 2. 业务流程的建立者或重大流程变革发起者。 3. 调查并解决需要大量的复杂分析的系统性的 / 全局性的 / 特殊困难的问题,其解决方法往往需要创造新的 程序 / 技术 / 方法。 4. 可以指导整个体系的有效运作。 5. 能够洞悉和准确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思想。 6. 被视为业内权威和领袖。 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总原则:从职位胜任角度出发,以结果为导向 • 源于工作原则 • 可区分原则 • 牵引性原则 • 不断改进原则 标准开发步骤 知识、技能 职位分析 资格分类分级 级别角色定义 确定标杆人物 总体工作分析 单元 要素 提取关键 工作要项 定义关键工作 要项的成功行为 标准项 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1. 职位分析 通过职位分析: 第一步可以划分不同的专业类别; 第二步可以再一个类别中初步划分出不同的级别。 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2. 级别角色定义 每部门根据公司统一的级别角色定义 , 结合专业的特点,制定出本专 业级别角色定义。级别角色定义要注意两点: 相邻级别之间要有明显差异; 和公司统一定义保持一致。 确定级别定义后,根据本专业级别角色定义选取多个级别的标杆人物, 标杆人物要有典型性,可以在一个级别内选取人数。 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3. 总体工作分析 对标人物的总体工作进行分析,确定该级别人员所从事 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后即确定了单元内 容。对每个单元进行分析,确定单元工作流程中几个要 点即为要素,要素不是流程中的每个步骤,而是对步骤 进行的概括和提炼。 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4. 确定必备知识和技能 • 根据单元、要素的要求确定必备知识和技能; • 紧紧围绕现职工作的要求; • 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即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进一步开 展工作和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 • 不同级别要求掌握的知识范围不同; • 尽量细化到知识点; • 能根据必备知识的要求建立认知资格考试题库。 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5. 提取关键工作要项 要素所涵盖的工作内容是很多的,需要提取其中的关键要 项,即决定该要素能否很好完成几个关键工作环节,关键 工作要项能反应申请人的业务能力高低,完成关键要项即 能完成要素规定的工作内容,即“做了些什么”。 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6. 定义关键工作要项的成功行为 关键工作要项规定了“做了些什么”,我们还要规定“做到什么程度”,即定义关键工作 要项的成功行为——“标准项”。标准项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标准项中应该包含至少一个关键评价点。 • 对标准项的评价是可操作的,如可以通过数据或关键事件予以证明。 • 标准项中应当有“副词”来描述做的程度如何。 • 标准项不能只是一个动作和行为的描述,这种动作和行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 做 到 什 么 程 度! 任职资格认证方法 任职资格标准简介——认证原则 认证原则 • 以核心技能为中心 • 以工作实绩为导向 • 分层分工原则 • 自上而下原则 • 公开、公正原则 • 测试、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 认证结果面向应用的原则 认证程序——勇闯四关 自评 申请审核 审核 测试 测试 评议 评议 评审 评审 颁证 专业 任职 资格 证书 认证程序 1. 自评 • 对照相应等级的资格标准进行自评 • 每条标准后附以数据,产品证据,说明或关键事件用以说明“是否达 到标准的要求”,“达到什么程度” 2. 申请审核 • 主管沟通确认 • 任职资格处审核 认证程序 3. 测试 • 内容:必备知识,专业知识 • 方式:一般闭卷,特殊情况可开卷或加面试 • 时间:每年三月份统一考试,特殊情况(转正、调配、岗位轮换)各 部门确定时间 认证程序 4. 评议的步骤 • 预审 • 主管主持会议 • 逐条评议 • 结果反馈,面谈沟通 • 陈述理由(口头或提供证据) • 结果调整 认证程序 5. 评审 • 组织:部门和公司二级评审 • 评审重点:认证过程及结果 6. 颁证 • 公司任职资格管理部统一颁证 评议 1. 对每条标准的评议 • 依据:证据说明或关键事件 • 结果:“通过”或“不通过” • 判断的三个方面:“是否做到过”、“一贯性”、“效果” 2. 对总体的评议 • 考虑两个方面 每条标准的达标情况 绩效、品德和素质等参考项 • 评议结果: A 、 B 、 C 、 D 评议结果等级 A 等 • 所有标准项均达标 • 申请人在各方面表现出色 , 工作绩效显著 • 品德良好,素质能够充分满 足现职及发展的需要 B 等 • “ 关键标准项”均达标 , 少 C 等 D 等 • “ 关键标准项”基本全部达 • “ 关键标准项”部分不达标 数“普通标准项”不达标 标 ,“ 普通标准项”大部分达 (不达标的关键标准项个 (不达标的普通项个数 / 普通 标(不达标的普通项个数 / 普 数 / 关键标准项总数> 标准项总数≤ 15% )。对未 通标准项总数≤ 30% )。对 15% ),或普通标准项大部 区分“关键标准项”和“普 未区分“关键标准项”和 分达标(不达标的普通项个 通标准项的情况:不达标的 “普通标准项的情况:不达 数 / 普通标准项总数> 标准项 / 标准项总数≤ 10%” 标的标准项 / 标准项总数 30% )。对未区分“关键标 ≤ 20%” 准项”和“普通标准项的情 • 申请人完全能够胜任主要工 作的要求,但有些方面尚需 • 申请人基本能够胜任工作要 进一步改进,工作绩效良好 求,但不够全面,很多地方 • 品德良好,素质能够充分满 足现职的需要 有待改进,工作绩效一般 • 品德良好,素质能够满足现 职的需要 况:不达标的标准项 / 标准项 总数≥ 20%” • 申请人基本不胜任工作要求, 需要全面提高 • 品德有悖公司要求或素质不 资格证书 每一级别分为四等: 职业等、普通等、基础等、预备等 证书等级 测试 评议(行为标准认证) 证书颜色 职业等 通过 A等 深蓝色 普通等 通过 B等 浅蓝色 基础等 通过 C等 浅绿色 预备等 通过 本专业:低级别的职业等、普通等 其他专业:同级别职业等、普通等 浅绿色 资格申请 1. 原则:一般不能越级申报 2. 高级别资格申请 • 职业等:直接申报 • 普通等:直接申报,但认证前经确认已达到 A 等要求 • 基础等:不能直接申报。 6 个月改进后,在进行重新认证,达到 A 等或 B 等再申请高级别。 • 预备等:不能直接申报。需获得职业等、普通等后再申报高级资格。 申诉 1. 申请人向任职资格处(部)提出申诉 2. 任职资格处(部)受理 • 重新评定 • 驳回、但要沟通、阐明理由 3. 结束 重新评定 提出申诉 受理申诉 提出申诉 沟通 组织结构 任职资格管理部 颁证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任职资格管理处 / 专家 测试小组 评议小组 申请人
45 页
460 浏览
立即下载
【课件】华为任职资格和员工能力管理(142页)
向华为学习:任职资格与员工能力发展 问题在哪里,先思考一下困惑( 10 个问题) 1 、每年热闹的 KPI 背后,没有清晰的实现途径,员工和管理者疲于奔 命, KPI 的实现成为空中楼阁;( B 移动案例) 2 、 HR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什么? HR 到底管什么?如何实现对业务支撑的 HR ? 3 、员工对于个人发展非常迷茫,个人规划如何和组织对个人的规划相结合? 4 、我们经常说的发展通道、职业化,这些泛泛的名词背后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是什么? 5 、每年的 HR 总结和规划背后,能够如何说清员工和组织的人力资本提升情况? 6 、公司缺乏对员工发展的规律认知,员工的发展更多依靠自身; 7 、 HR 模块严重的条块分割,“一锅粥”式的培训等,如何实现培训、绩效、 薪酬、职位等各个模块的全面打通? 8 、是什么真正制约了业务的发展,领导者关注的各种管理问题背后的 HR 解决 思路是什么? 9 、老板对员工和干部的真正的苦恼在哪里? 10 、 HRD 如何实现,实现这个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是什么? 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道”和“术” 道: 1 、没有找到解决绩效和业务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ROOT CAUSES) ,只是 埋头做事不抬头看路; 2 、 HR 的工作目标和导向不清:走向哪里?凭什么让 HR 存在?(默认应 该死亡) 3 、员工的发展方向不清晰,没有标杆学习; 4 、 HR 没有实现体系化,和 HR 其他模块的融合; 术: 1 、专业的技术和方法,成为员工发展专家和内部顾问; 课程目的 • 必须对任职资格管理和能力管理实现“顿悟”; • 通过对问题的理解,传递专业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设计方法和业界优秀 的 HR 管理方法,实现 HR 管理者的思维和能力突破; • 思考和实践,达成知行合一。 欢迎各种的观点,但现在请暂时清零 : RESET 任职资格不是什么,是什么 •任职资格和能力体系不是对职位任职要求的简单描绘,对职位的任 职要求往往在职位说明书中已经描绘,是最低要求; •任职资格管理不是职称管理,不是年功特征; •任职资格管理是能力管理; •职能工资制基于任职资格管理; •职业化体系的实现途径通过任职资格管理; 目 录 第一部分 任职资格理念和架构篇 第二部分 任职资格体系设计和技术篇 任职资格体系设计的考虑方面— 20 个字 •系统性思考;(定位和价值) •一体化运作;(理念、标准、认证) •立体化推进;(项目和计划) •精细化管理。(组织和流程) 员工任职资格和能力建设的成功价值标准,或者说其根本就是 HR 工作的成功标 志 • 员工清晰知道公司给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全力实现这个规划,实现个人和 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的发展; • 公司的业务成功和绩效达成背后,员工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 在公司不同的变革阶段和时期,员工的能力支撑能够实现与时俱进; • 员工知道自己的能力短板,并知道改进方向; • 形成一批达成公司能力要求的核心员工,数量和质量可以清晰说明。 任职资格管理 一、任职资格管理的概念与理念 任职资格在人力资源体系中的位置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假设 ? + ? 好的态度 = 好的绩效 企业文化 述职报告 价值观 绩效管理 心智模式 绩效考核 任职资格的关注领域—多通道、高脚杯等等 员工能力度量 ? 员工职业化管理 员工能力发展 员工职业发展 企业激励机制 任职资格 管理关注 的领域 任职资格管理的理论基础—过程管理关注什么? 讨论:公司对员工行为的关注点: 知 能 行 能 = = = 一贯行 行 ? 任职资格管理的理论基础 管理者对基层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点: 关 注:基层员工的劳动态度的改进 更关注:基层员工工作绩效改进 更关注:基层员工的工作行为改进 更关注:基层员工的职业化,即形成一贯的职业行为 NVQ 的启发—英国国家职业认证体系 对员工任职能力的评价,不只是通过书面知识考试的方式,更有效 的是可以通过对其在工作现场的行为方式的考察来进行评价。 通过对成功者工作行为的分析提炼出某类职位的成功行为。成功行 为可以成为普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捷径。 强调任职资格特点—工作相关性 任职资格的概念 ■ 任职资格的含义 任职资格的作用 ■ 任职资格管理的作用 规范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树立有效培训和员工自我学习的标杆,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其职位胜任能力 建立合理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建立完善的企业职能工资体系 打破企业在员工激励中的“瓶颈”束缚 任职资格管理的体系架构 任职资格的体系架构 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任职资格管理 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 定义 任职资格标准 : 完成某一范围工作活动的成功的素质、知能和行为,反映 了对工作人员职位胜任能力,即职业技能的要求。 任职资格标准的范畴 1.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结构 2. 任职资格标准的内容 3. 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步骤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结构 3.4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结构 基本条件 用于初步判断是否可以申请一定级别的资格 资格标准 衡量能否获得资格的主要标尺 参考项 对资格标准认证结果的调整 基 本 条 件 资 格 标 准 客 观 参 考 项 3.5 任职资格标准的内容 学 历:参照职位说明书的任职要求 现职状况:根据职位说明书及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决定适用的资格标准 专业经验:分公司内和公司外专业经验,根据专业特点由各部门制定要求, 公司外经验根据工作相关度和公司相似度进行折算。 学历 基本条件 现职状况 公司内 专业经验 公司外 任职资格标准的内容 行为认证 行为 应会 技能 应知 知识 ▪ ▪ ▪ ▪ ▪ 做了什么 做的怎样 是否一贯如此 做好本职工作必 须掌握的技能 做好本职工作必 须掌握的知识 任职资格标准的内容 参考项 ¼ ¨Ð § 衡量过程行为的结果,关注最近 几次( 1 年内)绩效考核成绩 Æ·µ  资格评定的重要参考项,以关键 事件支撑品德的评价 ËØ ÖÊ 已建立素质模型的职位,可将素 质要求加入任职资格标准;未建 立素质模型的职位,根据职位要 求给员工素质牵引,明确每个人 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完成组织赋 予的使命和角色。 任职资格标准的结构 任职资格标准的结构分三个层次: 单 元 要 素 要素 1 单元一 要素 2 要素 3 标准项 标准项 1 标准项 2 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步骤 任职资格管理 任职资格认证的方法和流程 任职资格认证的组成 任职资格认证的组成: 1 、必备知识考试(应知) + 2 、必备技能测试(应会) + 3 、行为认证: 1 )员工对照标准自评 2 )直接主管评议 + 周边评议 3 )认证小组评议 任职资格认证的原则 认证原则 ● 以关键行为和核心技能为中心 ● 以工作实绩为导向 ● 标准公开、程序公正 ● 测试、评议相结合 任职资格认证程序 任职资格认证程序 ¸ ö ÈË Éê Çë » ò Ö÷ ¹ Ü Í Æ ¼ö 资格认证可根据组织需要由员工个人申请和主管推荐进行 申请原则 按照所从事职位要求的任职资格类别和任职要求 结合个人已获得的任职资格 自 评 对照相应等级的资格标准进行自评 每条标准后附以数据,产品证据,说明或关键事件, 用以说明“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达到什么程度” 任职资格认证程序 Éê Çë Éó º Ë 主管沟通 各部门任职资格管理机构审核 审核内容:学历、现职状况、工作经验 (在具体操作时,工作经验可以破例,避免过于僵化、论资排辈) 技能测评、知识考试 内容:必备知识,专业技能 方式:考试、面试、评议 时间:各部门确定时间 任职资格认证程序 行为认证 员工陈述 逐条评议 评价意见 + 改进点 评审 部门评审:平衡本系统内各部门之间认证质量的一致性 公司评审:平衡各系统之间各专业认证质量的一致性 评审内容:认证过程及认证结果 任职资格认证程序 结果反馈与颁证 × Ê ¸ ñ È ÏÖ ¤ Í ¨¹ ý ¹ « ËÆ ¾À Éó º ó £ ¬ ÓÉ ² ¿ ÃÅ È ÎÖ °× Ê ¸ ñ ¹ Ü À í» ú ¸ ñ È ÏÖ ¤ ½á ¹ û ½ø µ ã ¹ ¹Ï ò Ô± ¹ ¤ ± ¾ ÈË · ´À ¡× Ê º ͸ Ä È ÎÖ °× Ê ¸ ñ ¹ Ü À í² ¿ ¸ ù ¾Ý ¸ ÷ ² ¿ ÃÅ × Ê ¸ ñ È ÏÖ ¤ Çé ¿ ö £ ¬ Ï ò ¹ « ˾ Éê ± ¨° ä · ¢ È ÎÖ °× Ê ¸ ñ Ö¤ Êé ¡ £ 任职资格评议 1 2 对每条行为标准的评议 依据:证据说明或关键事件 结果:“通过”或“不通过” 判断的三个方面:“是否做到过”、“一贯性”、“效果” 对总体的评议 每条标准的达标情况 必备知识考试成绩和技能测评情况 绩效、品德和素质等参考项 任职资格评议结果 Ö °Ò µ È £ º Ëù ÓÐ ± ê × ¼ Ï î¾ ù ´ ï± ê ¡ £ Í ¨¹ ý ± Ø ± ¸Ö ªÊ ¶ ¿¼ ÊÔ º ͼ ¼ ÄÜ ² â ÆÀ ¡ £ Éê Çë ÈË ÔÚ ¸ ÷ · ½ Ãæ ¾ù ± íÏ Ö ³ ö É« £ ¬ ¹ ¤ × ¼ ÷ ¨Ð § Ï Ô Öø ¡ £ Æ·µ Á ¼ º à £ ¬ ËØ ÖÊ ÄÜ ¹ » ³ ä · Ö Âú × ã Ï Ö °¼ ·° ¢ Õ ¹µ Ä Ðè Ò ª¡ £ 普通等: “关键标准项”均达标,少数“普通标准项”不达标。对未区分“关 键标准项”和“普通标准项”的情况:少数标准项不达标。 通过必备知识考试和技能测评。 申请人完全能够胜任主要工作的要求,但有些方面尚需进一步改进, 工作绩效良好。 品德良好,素质能够充分满足现职的需要。 任职资格评议结果 基础等: 关键标准项大部分达标,可有少部分普通标准项不达标。对未区分 “关键标准项”和“普通标准项的情况:大部分标准项达标。 通过必备知识考试和技能测评。 申请人基本能够胜任工作要求,但不够全面,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工 作绩效一般。 品德良好,素质能够满足现职需要。 预备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关键标准项部分不达标或三分之一以上普通标准项不达标。对未区分 “关键标准项”和“普通标准项”的情况:20%以上的标准项不达标。 未通过必备知识考试或技能测评。 申请人基本不能胜任工作要求,需要全面提高。 品德有悖公司要求或素质不能满足现职需要。 任职资格申诉 资格认证申诉 重新评 定 提出申 诉 结 束 受理申 诉 沟通 上岗认证与例行认证 任职资格与职位 职位 培训 报酬 绩效 管理 工作 任务 职位 管理 任职 资格 晋升 调配 职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任职资格与职位 × é Ö¯ ½á ¹ ¹ Ö °Î » È ÎÖ °Ò ªÇ ó ¸ Ú Î » × ¸Ê ñ È ÎÖ °× Ê ¸ ñ ÈÖ Î °× Ê ¸ ± ñê × À ¼ ´× Ô Ö °Î » · Ö Î ö È ÎÖ Õ ° ß × Ê ¸ È ñ ÏÖ ½ ¤ á ¹ û Ò ªÂ ú × ã Ö °Î » µ Ä È ÎÖ °Ò ªÇ ó 任职资格与绩效考核 资格认证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Çø ± ð ÒÀ ¾Ý × Ê ¸ ñ È ÏÖ ¤ Ö °À à µ Ä » ® · Ö Óë × Ê ¸ ñ ± ê × ¼ ² à ÖØ µ ã ² à ÖØ ÓÚ ÐÐ Î ª£ ¬ Í ¬ ʱ ¹ Ø × ¢ ½á ¹ û ¼ ¨Ð § ¿¼ º Ë ¿¼ º Ë ± ê × ¼ Óë ¼ ¨Ð § ³ Рŵ ² Ö à Ø ÓÚ ½á ¹ -û---È ÎÖ °Õ ß µ Ä ¹ ± Ï × £ ͬ Ê ¬ ± ¹ Ø × Ð ¢ Ð Î ª Ö÷ Ò ª¶ Ô Ï ó È ÎÖ °Õ ß ÔÚ ¹ ¤ × ÷ ÖÐ Ì å Ï Ö µ ÄÜ Á ¦/¼ ¼ Ä Ü È ÎÖ °Õ ß µ Ä ¼ ¨Ð § ¸ Ä ½ø /Ê µ ¼Ê ¹ ± Ï × ¹ Ü À í¹ ý ³ Ì × Ê ¸ ñ È ÏÖ ¤ /Å à ѵ /Ð Ð Î ª¸ Ä ½ø ½á ¹ û ¼¶ /µ È È ÎÖ °× Ê ¸ ñ ¼Æ » ® /¸ ¨µ ¼ /¼ ì² é /· ´À ¡ ÓÅ Ðã /Á ¼ º à /º ϸ ñ /² » º ϸ ñ È ÎÖ °× Ê ¸ ñ ´ Ù ½ø ³ ¤ ÆÚ ¼ ¨Ð § µ Ä ¸ Ä ½ø ¼ ¨Ð § × ÷ Î ª× Ê ¸ ñ È ÏÖ ¤ µ Ä ² ο ¼ Ï î ¼ ¨Ð § ¿¼ º Ë 任职资格与绩效考核 任职资格与招聘 任职资格强调的任职者具备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程度。 招聘可依据职位对任职资格的要求,确定所要考察的内容与考察方法、工具。 同时,选拔某项职位的任职者,可依据候选人所具备的任职资格状况进行挑选。 任职资格与培训—基于通道的培训体系 Ö °Î » µ Ä È ÎÖ °Ò ªÇ ó Åà ѵ Ðè Çó Ô± ¹ ¤ È ÎÖ °× Ê ¸ ñ 任职资格与薪酬 任职资格与薪酬—宽带薪酬,职能工资制 工资范围 职 与 位 任 职 格 资 要 一 求 致 工资中间线 市场工资中线 工 作 绩 效 职位等级 0 н ³ ê Óë Ö °Î » ¡ ¢ È ÎÖ °× Ê ¸ ñ ¡ ¢ ¼ ¨Ð § µ Ä Õý Ï ò ¹ Ø Ï µ 任职资格应用 ¶ ¼ ¨ ¶ µ ÷ н È ÎÖ °Æ¸ Óà Óë µ ÷ Åä 职位管理 资格管理 ¼¼ ÄÜ Ì á Éý Åà ѵ Ö °Î » ½ú Éý Ñ ¡° Î 目 录 第一部分 任职资格理念和架构篇 第二部分 任职资格体系设计和技术篇 抓住几个核心课题 职位体系梳理是任职资格体系建设的基础; 素质模型的应用; 战略是员工发展的主要输入; 培训和员工发展通道、绩效管理、招聘管理结合; 组织和流程是体系设计的保障。 体系设计路径 职位及职位管理 战略职能分解 初做者 职位及发展通道 认证和评估,接口 有经验者 态度 专家 素质要项 监督者 技能标准 与发展 高级专家 专业技能 管理者 技能要素 资深专家 专业知识 工作系统 领导者 知识要素 组织结构 技能标准 与发展 技能标准 与发展 战略 / 目标 能力 / 素质 模型 资格标准建立 认证和接口 体系设计路径 第一步:职位梳理和分析; 第二步:不同职位的通道设计 第三步:任职资格标准设计(素质模型分析、知能分析、行为定位); 第四步:测评和认证体系设计; 第五步:接口设计 第六步:试点和实施 体系设计第一步:职位梳理和分析,职位是帝王位置—见附件: 移动、核电职位体系 • 明确以职位还是职位类作为标准设计对象,明确设 计的颗粒度; • 明确职位的明确区别,如初级、高级是职位区别还 是通道区别; 体系设计第一步:职位梳理和分析 职位族、类梳理划分,以职位类或者职位为对象开展设计; 职 位 族 管理族 高 层 管 理 职 位 类 中 层 管 理 基 层 管 理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 总会计师 部门经理 副经理 部门经理助理 党办 综合处 人事处 合同采购处 投资管理处 专业族 审 计 类 审计主任 财 务 类 会计管理 资金管理 成本管理 会计 出纳 融资 合同 商务 类类 人力 资源 管理 类 合同主管 商务主管 项目前期 商务工程师 招聘培训主管 薪酬主管 技术开发族 行政事务族 初级 中级 高级 项目前期策划工程师 项目前期管理工程师 电力开发工程师 协调工程师 初级 中级 高级 文 秘 类 初秘书主任 秘书 研究 开发 类 顾问 资深 行政 管理 类 行政事务 专项 技术 类 风力资源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土建工程师 运行维护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 事 务 类 司机 前台 项目 管理 类 开发处 筹建办 项目办 项目经理 公共 关系 类 公关 接待 投资 管理 类 投资分析师 风险评估师 信息 管理 类 信息文档 初级 中级 高级 区域 管理 幅度 初级 中级 高级 职位及职位分析的关联概念 职位族、类、子类 岗位 •Family •Position 角色 •Role 职务 应付责任 职 位 •Job 职位分析 1. 什么是岗位、职位 岗位的定义:岗位( Position )是组织结构的最小单元。员工通过岗位与组织结构 挂钩。 ² ¸ Ú Î » 1 à Š¿ ¸ Ú Î » 2 ¹ Ë ¾ « ² à Š¿ ¸ Ú Î » 3 ² ¸ Ú Î » 4 à Š¿ ¡ ¸ Ú Î » X 岗位是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的某一任职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是组织 的基本构成单位,与任职者一一对应。 职位的定义:职位( Job )是对工作性质相同、工作内容相似的一系列岗位的归类。职 位存在的目的是因为它们是落实组织使命的具体承担者,并为人与工作之间架设了桥梁。 对应同一职位的若干岗位承担着相同、或相似职责和工作内容。 目的和应负责任是职位的特征,而风格、方法和表现是岗位上人的特征。 职位和岗位在组织中的位置 ORGANIZATION PURPOSE 组织目标 ORGANIZATION PURPOSE 组织目标 STRATEGY STRATEGY 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 PROCESS PROCESS 流 流 程 程 STRUCTURE STRUCTURE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JOB JOB 职 职 组织架构图 位 位 对应 1- 多个岗位 -- JOB -- 对应组织结构 对应 1- 多个岗位 -- JOB -- 对应组织结构 职位树形图 POSITION POSITION 岗 岗 位 位 对应 1- 多个人员 -- Position -- 对应职位 对应 1- 多个人员 -- Position -- 对应职位 活动( activity ) -- 任务( task ) -- 职责( duty ) -- 职位( job ) -- 岗位( position ) 职位的特点 ★ 属于组织机构 因组织目标而设置,不能因人而设。 对组织目标的达成作出贡献。 ★ 动态的 随着组织策略或结构的变化,职位及职位的相关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职位设置根据不同企业背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职位拆分、合并程度。 ★ 面向结果的 从外部看——必须有输出结果 从内部看——必须有应负责任 什么是职责、应付责任? 职责( 职责( Responsibility Responsibility ):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取得成果而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集合。 ):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取得成果而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集合。 主要职责(应负责任) 1. 根据部门业务规划,负责组织系统测试,并实施 过程 监控 , 确保产品质量。 (组织测试) 应付责任:产出结果直接或间接为公司 的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 职责。 1.1 负责组织实施产品线测试。 1.2 负责组织实施第三方认证测试。 2. 根据业务规划负责组织季度工作目标的分解,计 划落 地和组织执行,对目标达成负责。(绩效管理) 2.1 负责将部门级 KPI 分解为员工个人绩效目标。 2.2 负责将季度计划分解为员工个人季度 PBC 。 2.3 负责工作计划过程管理,评审计划完成情况。 2.4 以季度为单位,负责对员工的考核。 3. 负责组织并监控系统测试用例的建设,保证用例 的有 效性。(测试用例建设) 4. 负责组织测试工具和测试平台的开发和维护。 5. 负责组织测试流程的建设和优化。(业务流程) 6. 负责部门管理流程与制度建设。 (管理流程) 7. 负责部门组织气氛建设与员工成长。(组织气氛、 员 工成长) 职责细分( 职责细分(Duty Duty):职责子项。 ):职责子项。 什么是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 —— 通过搜集职位的信息,来确定职位的应负责任及任职资格条件。 职位分析的输出结果是职位说明书。 基础信息 应负责任 职位目的 职位分析 职位范围 工作关系 任职要求 职位分析职责分工 序号 1 角色 负责人 责任人 部门负责人 3 责 作为职位设计者之一,履行以下职责: 1. 把关、确保部门输出符合设计目的、实际情况 2. 发现并关注三不管地带,确保职责无遗漏、空白、重叠。 3. 在组织者、专家、标杆员工协助下,撰写一级、二级部门负责人职位说 明书 4. 参与内部评审,负责审核部门全部职位说明书。 组织者 1. 作为接口人,负责与顾问的沟通协调。 2. 作为内部专家,学习消化,并指导内部职位分析工作。 3. 作为项目组织者(项目经理),管控部门职位分析工作组织、进度控制、 资源协调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职位分析输出。 4. 协助(代笔)一级负责人职位说明书、协助二级部门完成典型职位说明 书。 5 、对内提供相关其他必要的帮助。 执笔者 1. 撰写所辖下级职位说明书 2. 从业务流程接口方面,协助相关方面明确职责界面。 3. 参与对所辖全部职位分析输出的评审。 部门接口人 2 职 职位直接上级 (组织者协助) 顾问 对口指导、技术转移 HR 成为公司级内部专家,指导、协助部门 指定人员 指导、协助子部门,成为部门内部专家 参与本职位分析沟通会议,根据现场要求提供职位相关信息。 4 专 家 5 标杆员工 标杆员工 6 职位设计者 部门负责人 各级部门负责人 流程管理人员 1. 提供职位设置构思、目的等相关信息 2. 参与职位说明书的评审 7 相关方 客户、合作伙伴 按现场沟通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职位分析工具方法选择 观察法 访谈法 写实法(调查问卷法、工作日志法、核对法) 工作实践法 典型事例法 职位规划 战略梳理(高层访谈) 在职位设计时,原则上每位员工只能对应一个职位,当一人兼多个职位时,其职级和职位原则上按最高级别确定; 组织成熟度较高时,原则上不设副职。因试用、干部培养、管理幅度和分工等原因设置副职,应经过干部任命方 面的副职任命子流程特别审批。 职位现状梳理 现状职位树形图 ↓ 现状职位清单 ↓ 职位规划 / 族类划分 ↓ 新的职位清单 新的职位树形图 双向过程 ORGANIZATION PURPOSE 组织目标 STRATEGY 战略 STRUCTURE 结构 JOBS/ROLES 职位 职位分析访谈—准备 访谈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掌握职位的相关信息,以输 出合格的职位说明书。为使职位说明书的撰写工作更好、 更快完成,职位分析员最好是在访谈之前做好一些基础 工作,如: ■ 事先了解组织结构、职责及该职位的相关信息; ■ 通知被访谈人在访谈前做一些准备。 职位分析访谈 -- 开场介绍 ■ ■ 打破坚冰 —— 建立一个轻松的气氛,放松! 解释此次访谈的目的和原因: ► 访谈的目的是准备一份你的职位说明书。 ► ► ► ► ► ► ► 为澄清你在组织中的角色。 为确定你的职责范围。 为建立一个人力资源部的职位识别说明资料库。 我们不讨论你如何工作或你的工作表现。 我们描述职位而不是个人。 我们将一起完成。 我是分析专家,我会在这一个过程中指导你一步 一步完成。 职位分析访谈 -- 开场介绍 ► 我会负责为你撰写职位说明书。 ► 写好的职位说明书将打印后提交你审核。 ► 你将和你的主管一起讨论写好的职位说明书。 ► 你们双方均同意后,职位说明书才会签发。 ► 签发后的职位说明书会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资料库的一部分。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 1 、部门概况及该职位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 ► 所在部门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 ► 部门职责 ► 部门人员、工作划分 ► 机构内其它部门 ► 部门的其它协作单位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 2 、职位信息 ► 职位名称 ► 谁交付给你工作 ► 你交付给谁工作 ► 你的主管 ► 你的下级 ► 你的同僚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 3 、主要活动领域 给我能够很好地表达你的领域的规模的数据 ► 容量和价值 ► 非经济和经济数据 ► 人数、产品、客户 …… ► 总销售额、营运预算 …… ► 保存与你职位最接近的相关信息! ► 避免工作表现资料,限制职位领域!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 4 、应负责任 ► 主要责任 ► 是专有职责吗 ► 给我动词、动词 ► 你为什么做这个,为了什么 ……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 5 、职位的责任权限 ► 对于每一个职位责任,请告诉我你在其中的角色 : • 独立 ---- 负全部责任 主导 ---- 负主要责任 合作 ---- 负平行责任 协作 ---- 负次要责任 指导 ---- 负连带责任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 6 、应负责任的关键绩效指标 ► 你怎么向我证明你工作取得好绩效? ► 结果如何量化? ► 什么是最主要的? ► 如何收集?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 7 、职位目的 在作出细节之后你可以用一条线告诉我: ► 为什么在组织机构中有这个位置? ► 把这个位置放在此处是为了…… ► 一个或两个动词的主题!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 8 、最低要求——合格要求 ► 得到这个职位,应该具备什么教育水平? ► 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 需要什么特殊的素质? 职位分析访谈—访谈收尾 ► 你对访谈的过程感到轻松吗? ► 感谢你的贡献! ► 你做的很好! ► 你将和你的主管一起审核并同意职位说明书! ► 它将成为职位说明数据库的一部份! 职位说明书 职位基本信息 职位名称 职位族类 所属一级部门 职务名称 所属二级部门 职位级别 所属三级部门 职位编号 拟制签名 工作地点 审核签名 填写日期 核准签名 生效日期 管理族 - 三级管理类 职位设置目的 简要地介绍该职位的主要目的,突出该职位对组织独一无二的贡献。 1. 对一个职位所期望达成“什么”及“为什么”该职位需要存在的简短、准确地表述。 2. 这个职位为组织整体目标的完成承担了什么? 3. 该职位对组织的独一无二的贡献是什么? 4. 到底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职位? 采用三段论: 根据 xxx ,组织 / 实施 / 制定 xxx (通过 xxx 行为 / 动作),保证 xxx (达成 xxx 目标)。 “ 职位设置目的” 撰写案例 【采购经理】 :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组织制定采购总体策略与目标,计划、指导整体实施 ,确保及时有效的供应, 提高公司采购竞争优势 . 【人力资源部经理】 : 根据公司战略及目标,组织制定公司人力资源策略、制度、流程,为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决策 提供支持;通过对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监控及指导,满足公司 业务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保证公司运作的有效性。 【采购部经理】根据生产和物料计划,通过制定和监控、组织实施原材料采购计划,控制采购风险,保证生产正常 运行,提升产品综合竞争能力。 【中央平台部总经理】根据公司蓝海战略及产品线整体规划,负责中央平台部整体运营,通过目标管理和团队管理, 对中央平台部(产品线)商业成功负责 . 【中央平台部测试部部长】根据公司和中央平台部业务规划,通过建设并管理测试团队,组织编写测试用例,开发 测试工具和平台,实施完善的系统测试,确保产品质量。 【数字电视开发工程师】根据部门规划及项目组需要,负责与数字电视相关的 CBB 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和 维护,并负责… …相关模块,为集成开发部或 TDT/PDT 项目组输出合格的 CBB 模块。 工作关系 请列出该职位的上级职位,同僚职位及下属职位的名称。含行政汇报关系及业务 汇报关系,及业务承担关系。 上级职位名称 同僚职位名称 直接上级职位名称 业务上级职位名称 本职位 直接下属职位名称 业务下属职位名称 说明:直接关系指形成直线考核关系,总裁对下属 KPI 负责;业务关系指上下级形成流程和业务指导关系。各直接 或者业务下级均要求按照总裁要求实现管理体系的统一并保证目标的一致性。 (出现双重领导的才涉及业务上下级关系,如干部部。) 上下左右与该职位的价值关系很大,沟通的难度、沟通的跨度,管理幅度,如 HR 经理与物业经理 “ 工作关系” 撰写案例(一) 上级职位名称 总裁 业务上级职位名称 同僚职位名称 其他产品线总经理 中央平台部总经理 直接下属职位名称 运作管理部部长 干部部部长 质量部部长 测试部部长 系统工程部部长 前端软件平台开发部部长 中间件开发部部长 预研部部长 资料开发部部长 营销工程部部长 业务下属职位名称 主要职位责任 请描述职位 4~8 项应付责任,包括主要活动和要达到的成果,每一应付责任请依其重要性排列,从 ( 1 )开始,而( 1 )代表最重要。 重要性 主要职责(应负责任) 工作性质 关键业绩领域 ***** 职责 1 1. 2. 3. ***** 职责 2 1. 2. 3. 职责分析 1 、明确该职位是做什么的。 2 、合理拆分、合并:点条条即可。 2 、三段论、动宾结构写作。 工作性质: 独立 ---- 负全部责任 主导 ---- 负主要责任 合作 ---- 负平行责任 协作 ---- 负次要责任 指导 ---- 负连带责任 如何进行职责分析 ● 不能洋溢之词虚放价值,也不能弱化虚化缩小价值。 ● 语句采用动宾结构,避免用形容词 ● 各应负责任之间不能重复 ● 应负责任不能与上下级重复 ● 应负责任的输入、输出保持平衡 ● 责任要明确程度,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字眼 示例 应负责任常用动词示例 负责 制定 指导 建立 控制 计划 准备 策划 政策制定 / 目标设定 分析 达到 估价 实施 评估 预测 确认 落实 提高 增加 安装 维护 监控 谈判 建议 回顾 明确 订立 工作的执行 查验 校对 分配 收集 运作 加工 生产 提供 提交 较低的任务 “ 关键业绩领域” 描述示例 KPA 服务响应及时情况 资源需求满足情况 …… 流程的完整性 流程的效率 流程 / 组织 / 职责匹配情况 …… 任职资格覆盖情况 良好的组织气氛 团队合作执行情况 核心员工稳定性 …… 示例 KPI 1. 典型的 ,覆盖程度 不高,某些 应关注领域 会被忽略。 2. 动态的 各阶段会调 整,难以固 化 3. 囊括在 KPA 覆盖。 KPA 岗位适配度 流程的效率 …… 成本控制情况 质量达标情况 交期达成情况…… 年度预算 年度花费 运营成本 年度销售情况 年度净收入 年产量 开发经费 …… KPI “ 知识和技能”采用的词汇:了解 / 熟悉 / 掌握 / 精通 了解 有一定的理解和记忆,领悟程度不高。 熟悉 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领悟程度较高,清楚地知道。 掌握 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领悟程度高,并能加以运用。 ① 了解、熟悉并能加以运用。一能转换方式表达;二能解释;三能推断预期后果。 ② 控制;主持。 精通 透彻理解并能熟练掌握。 梳理流程—见职责边界分析 要求完成以下梳理: 1.价值链入手分析,职位族、类的划分 2.每个职位类中符合该职位类特征的职位? 3.职位名称是什么? 4.每个职位需要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是岗位的区别还是职位的区别? 5.从培训的实践角度看,职位是否可以整合? 6 职位说明书是否具备,版本是否是最新的? 7 、完成要求:职位清单;职位说明书若干(公司提供) 8 、以职位梳理会的形式进行职位梳理。 第二步,不同职位的通道设计 举例 技术人员通道 TX 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Technical Career Path Development Pipeline )的等级 包括初做者( Entry )、有经验者 ( Intermediate )、骨干( Specialist )、专 家( Expert )、资深专家( Master )和权 威( Fellow )六级,正常情况下技术人员 要完成前三个级中的任意一个的发展要求需 要 1-3 年时间,而完成后 3 个级每个级的发 展要求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为 2-3 年。这样既 能让一名刚毕业的员工能够在 3-5 年内成为 公司骨干,又能保证员工在一个较长(如 10 年)的时间内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最 终保证在核心的技术岗位上能够留住技术人 员。 HP Technical Career Path Development Pipeline Key Turn Events HP 为员工至少预留了 16 年的发展空间 • Winning Edge • Leading Business Systems •Breakaway Leadership (being rolled out in FY04) ow Senior Fell Fello w d Tech e h s i u g n i Dist Mast er •TCP Catalyst (to be developed) •Breakaway Leadership Expert • HP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 Technical Skills • Personal/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 Project/Program Management • Drivers for Business Results Spec ia l • Winning Edge • Leading Business Systems ist iate Intermed Entry Technical Capabilities Indicates Nomination based program 通道设计—几级?几年?间隔几年?本质是研究人的发展规律, 职责边界梳理很重要 确定任职资格等级与角色 1、技术任职资格分为6个级别:1级~6级 2、营销任职资格分为5个级别:1级~5级 3、专业任职资格分为5个级别:1级~5级 4、干部任职资格分为3个级别:3级~5级 ÿ ¸ ö ¼¶ ± ð · Ö Î Ë ª Ä µ È £ ºÖ °Ò µ È ¡ ¢ ÆÕ Í ¨µ È ¡ ¢ » ù ´ ¡µ È ¡ ¢ Ô¤ ± ¸µ È 6级 5级 每级分为四等 专家 Ö °Ò µ È ÆÕ Í ¨µ È 3级 经验丰富 的骨干 2级 1级 业务实施的基 层主体 Ô¤ ± ¸µ È 4级 » ù ´ ¡µ È 任职资格分级依据 战略和业务的考虑 专家和“过来人”的成长经验 应负责任不同 对流程优化和体系变革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不同 解决问题的难度、复杂度、熟练程度和领域的不同 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的不同 工作中表现出的行为不同 任职资格通用级别角色定义 º ¬ Òå £ º¶ Ô Ã¿ Ò» ¼¶ È ÎÖ °× ¸Ê ñ ³ Ð µ £ µ Ä ½Ç É« Ì Õ Ø÷ ½ø ÐÐ Ãè Êö 总原则: 从职位胜任角度出发,以结果为导向,关注过程。 ▪ ▪ ▪ 牵引性原则 可区分原则 不断改进原则 任职资格通用级别角色定义 任职资格级别角色定义的内容:(每一级) 1. 所需知识技能的深度与广度; 2. 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及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 3. 承担职责范围的大小及影响程度的大小; 4. 与相关角色的关系; 5. 在本领域内所处的地位。 第三步:任职资格标准设计(素质模型分析、知能分析、行 为定位) 行为 素质模型的逻辑基础 合适的素质(适合做什么)+有效的行为方式(应该 做什么)=高绩效(已经做了什么) 合适的素质=高动机+合适的个性和价值观+。。。+必备知能 素质词典 ³ É ¾ ͵ ¼ Ï ò ÑÝ Ò ïË ¼ Î ¬ ¹ Ä é É Ë ¼ Î ¬ · þ Î ñ ¾« É ñ Åà Ñø È Ë ² Å ¼à ¿ Ø ÄÜ Á¦ Á» é îÐ Ô Ó° Ï ìÄ Ü Á¦ Ê Õ ¼¯ ÐÅ Ï ¢ Ö÷ ¶ ¯ ÐÔ ³ ÏÊ µ Õý Ö± È Ë ¼Ê À í½ â ÄÜ Á¦ ×é Ö¯ Òâ Ê ¶ Ï × É í× é Ö¯ ¾« É ñ ¹ Ø Ï µ ½¨ Á¢ ×Ô ÐÅ Á ìµ ¼ ÄÜ Á¦ º Ï× ÷ ¾« É ñ 一个案例 我很希望和张总吃饭,但是他一直谢绝,后来正好有机会 和董事长一起吃饭,我就希望董事长能一起叫上张总,张 总就这样来了,吃饭时谈到了回款的问题,张总说一杯酒 20 万元,我就喝了 20 杯,差点吐血,回来后公司对我能 够完成回款表示满意。 案例分析 Î Ò È ÏÎ ª± Ø Ðë Ñ °Õ Ò » ¸ ö º Ü º à µ Ä » ú » á À ´½ á Ê ¿ ¶ Í» § · ½ µ Ä W× Ü ¹ ¤ ¡ £ Î Ò ´ ò µ ç » °µ ½ ¾Ö À ïÑ ¯ Î Ê £ ¬ µ Ã Ö ªWÇ °Á ½ Ì ìµ ½ Aµ Ø ¿ ª» á £ ¬ ½ñ Ì ì· µ » Ø BÊ Ð £ ¬ Î Ò µ Ä µ Ú Ò» · ´Ó ¦Ê Ç ¡ °Î ¿ ÒÉ Òµ Ô½ » ú ³ ¡½ Ó Ë û ¡ ± £ ¬ Õâ Ñù ¾ Í¿ É ÒÔ Ë ³À û È Ê Ï ¶ Ë û ¡ £ µ « ÓÐ Á ½ ¸ ö Î Ê Ì â £ º¾ À Ö ïÊ Ç · ñ ÓÐ ³ µ È ¥ ½Ó Ë û £ » Ë û º ÎÊ ± µ ½ BÊ Ð £ ¿ £ ¨WÁ ªÏ µ ² » É Ï£ © ¾ ¹ ý ² à à æ Á Ë ½â £ ¬ µ à ֪ Ê ¡¾ Ö Ã » ÓÐ ³ µ È ¥ ½Ó Ë û £ ¬ Õâ Õý Ê Ç Î Ò Ë ù Ï £ Í û µ Ä ¡ Σ Ò Á ¢ ¼ ´Ô Ú ° ìÊ Â ´ ¦ Á ªÏ µ Á Ë Ò» Á ¾ ³ µ ¡ È £ » º ó Î Ê º ½ ¿ Õ ¹ « Ë ¾ £ ¬ µ Ã Ö ªµ ± Ì ìÓ Ð È ý ° à · É » ú ´ Ó AÊ Ð µ ½ BÊ Ð £ ¬ · Ö ± ð Ê Ç 9:00¡ ¢ 12:30¡ ¢ 17:00£ ¬ Î Ò ¾ö ¶ ¨Ã ¿ ° à ¶ ¼ È ¥ ½Ó £ ¬ ½Ó µ ½ Î ªÖ ¹¡ £ Î ÏÒ ë £ ¬ Ë û à » ÓÐ × Ê ¸ ñ Å É ³ µ ½Ó £ ¬ ¶ ø Î Ò ´ ø ³ µ È ¥ ½Ó Ë û £ ¬ Ë û Ò» ¶ ¨¸ Ð µ ½  ú Òâ ¡ £ Á íÍ â £ ¬ Ë û µ ½ AÊ Ð ´ ý Á ½ Ì ì£ ¬ Ò» ¶ ¨Ã » Ê ± ¼ä ¸ ø À ÏÆÅ Â ò ¶ « Î ÷ £ ¬ Î Ò ªÊ Ç ° ïË û × ¼ ± ¸Ò » ¼ ¸þ ø À ÏÆÅ µ Ä À ñ Î ï£ ¬ È Ã Ë û » Ø ¼Ò ½» ² î£ Ë ¬ û Ò ²Ò » ¶ ¨Ð Ä ´ æ ¸ Ð ¼¤ ¡ £ BEI 访谈纲要 ² ½ Öè Ò» £ º½ é ÉÜ º ͽ â Ê Í£ » ² Ö ½è ¶ þ £ ºÈ à ± » · Ã Ì ¸È Ë Ãè Ðð × Ô ¼ ºµ Ä ¹ ¤ × ÷ º ÍÔ ð È Î£ » ² ½ Öè Èý £ ºÐ Ð Î ªÊ  ¼þ · Ã Î Ê £ º½ ²Ð ð 4Ö Á 6¸ ö ¹ Ø ¼ü Ê ¼þ £ » ² ½ Öè ËÄ £ º½ Ê á ø ¡ £ 素质模型建模工具的效度比较 方法与工具 效度 行为事件访谈( BEI ) 0.65 工作样本测试 0.54 能力测试 0.53 人格测试 0.39 背景资料分析 0.38 一般访谈 0.05-0.19 资料来源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and Accord Group 素质设计流程 职位族 / 类分类 战略与优秀绩效识 别 选定职位 选择标杆人物 行为事件访谈 建立素质模型 信息整理与分类编 码 完成素质字典 员工 BEI 样本数据统计 素质要求 频度 管理者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素质要求 频度 素质要求 频度 素质要求 频度 责任心 3 成就动机 3 责任心 4 成就动机 1 主动性 3 客户服务导向 2 主动性 4 客户服务导向 3 信息收集 1 关系建立 2 2 团队合作 4 分析与 解决问题 1 团队合作 1 分析与 解决问题 流程导向 1 诚信 1 流程导向 1 制度执行 1 创新能力 1 思维能力 1 自信 1 制度执行 1 细节关注 2 自信 1 培养下属 1 学习能力 3 人际理解力 1 诚信 1 坚韧性 2 沟通能力 4 1. 根据顾问组对员工及管理者样本信息的分析,责任心、主动性、客户服务导向是所有样本公认的必 备素质。 2. 员工样本数据信息反映出,基层员工更关注于与自身工作完成直接有关的素质要项,如:满足个人 成就感、对细节的关注以及与周边利益人关系的建立。 3. 管理者样本突出反映团队合作素质要项的必要性,关注研发团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素质要项 成就动机 团队合作 关系建立 沟通能力 细节关注 学习能力 员工 管理者 责任心 主动性 客户服务导向 研发素质模型 所有样本数据统计 素质要求 频度 素质要求 频度 责任心 7 成就动机 4 主动性 7 客户服务导向 5 分析与解决问题 3 团队合作 5 流程导向 2 诚信 2 自信 2 制度执行 2 培养下属 1 学习能力 3 坚韧性 2 沟通能力 4 信息收集 1 关系建立 2 创新能力 1 思维能力 1 细节关注 2 人际理解力 1 责任心 责任心 团队 团队 合作 合作 主动性 主动性 客户 客户 服务 服务 导向 导向 成就 成就 动机 动机 沟通 沟通 能力 能力 胜任力模型 示例 示例 :: 领导力和核心能力模型 领导力和核心能力模型 领导力模型 领导力模型 主题 全局意识 战略思维 绩效导向 执行能力 亚主题 组织意识 商业敏感性 系统分析 战略规划 结果导向 科学管理 计划能力 组织能力 资源配置 人才管理 员工激励 员工发展 团队建设 员工核心能力模型 员工核心能力模型 主题 沟通理解 团队协作 创新变革 流程导向 客户导向 学习能力 亚主题 倾听技巧 表达能力 促进理解 团队意识 团队合作 团队建设 创新精神 顺应变革 推动变革 流程意识 流程管理 服务意识 客户价值 持续学习 讲求方法 共享知识 素质模型设计方法—素质分析,见附件 素质:内在核心素质要求 ÉîÛÚÒÆ¶¯ËØÖÊÄ£ÐÍ ×Öµä 对应职责导出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职责 水平面 专业问题 知识和能力 知识挖掘方向 关键技术使用步骤 职责梳理 请该职位 骨干员工仔 细考虑该职 位上的主要 工作职责, 并系统、全 面的梳理出 职位职责的 主要内容, 按职责重要 性罗列出来。 专业问题 梳理 在完成职责分 析之后对应每一 项职责的一级映 射;问题梳理的 目的是挖掘在职 责背后的专业问 题; 专业问题梳理 中要注意专业问 题需要和之前梳 理出来的职责进 行对应。 知识和能力 梳理 能力知识映 射是在完成问 题映射之后对 应每一项问题 的二级映射; 能力知识映射 的目的是挖掘 在问题背后需 要的知识和能 力; 知识和能力 理设计需注意: 知识和能力需 要和专业问题 进行对应。 课程名称和 课程大纲设计 课程和大纲设 计是在完成知识 能力映射之后对 应每一项知识能 力的三级映射; 课程和大纲映 射的目的是挖掘 在知识和能力背 后需要的培训课 程和主要大纲; 需要注意的设 计要点:课程和 课程大纲需要和 知识、能力进行 对应。 培训通道 设计 在通道中,将专业 课程分为基础类和 提升类。基础类是 保证该职位基本胜 任职责而设置的课 程,一般应在职位 就职后第一年的完 成,课程通道代码 E1 ,表示应在第一 年完成的基础课; 提升类是完成基础 课后设置的提升类 课程,一般应从职 位就职后第二年开 始教授,课程通道 代码 M2/M3/… 以此 类推, M2 表示应 在第二年完成的提 升课; M3 表示应 在第三年完成的提 升课。 知识挖掘技术 知能分析是一个知识挖掘的过程,知识挖掘主要通过对标杆员工、专家的深 入访谈,理解从他们的经验和积累角度对该职位的理解和需要的课程设置; 我们采用多级映射的访谈方法引导被访谈者从业务的表面走到知识的内核。 多级映射的基础范式: 1 、你认为最表面的是什么?(引导结果得到 A ) 2 、你认为 A 的背后是什么? (引导结果得到 B ) 3 、你认为 B 的背后是什么? (引导结果得到 C ) 以此类推,最终得到需要的内核结果。 知识挖掘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结果,但应该是公认的可选结果之一; 知能挖掘技术 述 应 第一步:职位的职责分析;(对照规格书中的职责列展开设计) 职位分析通过两个步骤完成(不可颠倒): 请被访谈者描述该职位的主要职责,按照重要顺序排序; 打开职位说明书,对照步骤 1 已描绘的职位职责,检查是否有遗漏项,我们要求访谈对象描 的主要职责应全面覆盖职位说明书中的描述内容。并最后确认。 职责描绘应在全部完成后才能开展对应每一个职责的课程挖掘,否则可能有遗漏和错失。 第二步:专业问题梳理(对照规格书中的专业问题列展开设计):是在完成职责分析之后对 每一项职责的一级映射;问题梳理的目的是挖掘在职责背后的专业问题; 可选的访谈问题: 请描述该项职责背后的专业问题是什么? 你通过解决什么样的专业问题达成该项工作职责? 为完成该职责,你经常遇到什么样的专业问题? 问题应进行适当的归类,否则问题背后对应的只是知识点,而不是课程(因为一个课程可能 涉及 很多知识点)。 设计要点:专业问题需要和职责进行对应。 知能挖掘技术 第三步:知识和能力梳理(对照规格书中的知识、能力列开展设计); 能力知识映射是在完成问题映射之后对应每一项问题的二级映射; 能力知识映射的目的是挖掘在问题背后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可选的访谈问题: 请描述该问题背后的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 你通过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达成该问题的解决? 为解决该问题,你从觉得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设计要点:知识和能力需要和专业问题进行对应。 行为分析技术 •由职责导出履行职责的责任行为; •由战略导出实现战略的落地行为; •由经验和专家标杆导出职业化行为和日常行为。 •通道标准学习: --- 销售族标准学习; --- 研发族标准学习; --- 秘书族标准学习; 第四步,任职资格认证 •详细见样例:认证制度和认证流程学习 •认证操作指导书学习 认证前的准备及认证中的相应职责 管理者针对标准对员工进行培训 员工学习 \ 理解标准 认证的相应申报工作 员工认证材料准备(行为举证的相应证据) 评审人员对相应行为、过程、数据、质量等采集及核实,把功夫用到答辩会外 针对标准,由评审人员开发相应的测评题库 评审人员应就相应的测评题库及员工的表现,客观公正作出度量(效度) 任职资格认证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基于证据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识别与判断; 公平公正,各评委对待被认证人员须客观、公正,一视同仁; 信息保密,认证前各认证小组要对认证评审的资料进行严格保密 . 标准认证的主要工具 标准项 标准子项 认证的主要工具 备注 资历标准 知识标准 考试、考察、演练 题库 / 培训体系 角色扮演 能力标准 工作标准 成果标准 学历、经验标准 管理者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评估 工作技能标准 行为举证(绩效)、关键行为事件、认 证答辩会、专家评估 岗位素质标准 周边调查、行为举证、主管评价、关键 行为事件 行为标准 行为举证、关键行为事件、专家评估、 认证答辩会 绩效标准 绩效评价、数据采集及分析 个人成果 行为举证、绩效评价 团队成果 行为举证、绩效评价 表格 各种工具简介及演练 ---- 行为举证 行为举证:指申请人根据相应标准,针对标准符合程度所列举的相应行为过程、行为 结果的事例、数据、图表、功能、结论、效果、经济价值等证明。 行业举证的判定:在行为举证的过程中,评委根据相应的标准及专业要求,通过过程 观察、关键行为事件、现场答辩等,对申请人所列举的相应证明予以评判,作出相应符 合程度的度量。(效度) 行为举证实现过程: 1 、申请人提报及呈现 2 、评委对所列事项的求证(通常是过程观察及关键行为事件)、评委现场答辩会要 求回答的相关问题及申请人现场陈述 评委对申请人在答辩中的表现应体现 STAR X¹«Ë¾Èí¼þÀàÔ±¹¤ ÐÐÒµ¾ÙÖ¤ÎÊÌâË÷Òý 关于效度 ¼¸ ÖÖ ± íÊ ÄÚ È Ý Ð§ ¶ Ë ù Òª Çó µ ¹ ¹ Ï ë Ч ¶ ¹ û Ó ¦¸ à ¸ Ê µ Ö¤ Ч ¶ ± íÏ Ö ¡ £ ¾§ Ð ¶ £ º È ¶ Ä Ú È £ º È ´ º ϲ ´ £ º È ² È Ä µ Ö¸ ±ê £ ÓÚ Ô ² â ÆÀ ¹ · ¶ Ý Î ¡ § £ ² â Ó Ñé µ Ä À Ñé â µ Ä À í ÆÀ â ¹ ¤ ¾ß Ä 所测即所想测 所测即所假设 º ¾ß ¤ µ Ä Ú È Ý ¶ ø ÑÔ £ ¬ Ì â Ä ¿ Ä Ü · ñ ÓЧ ´ ú ±í í Ò Â ÛÀ ¾Ý À ´ Ë µ £ ² ¬â ÑÊ é µ ¼Ê Ë ² ù â µ à µ ½ Ä á É è Û Ï » ë ò ¼Ù É è ¡ £ · ñ Ü Óе § Ä Ô¤ ² â ³ º ö ò ÑÈ ¡ Ë µ Ä Ê ¼ µ Ê ¹ ¤ ×÷ Q1 :测评题库及答辩会 Q2 :关键行为事件 Q3 :行为举证 各种工具简介及演练 ---- 关键行为事件 关键行为事件:根据素质冰山模型的原理, 人的行为是受其最深刻的动机支配,行为的 表现可以映射冰山下的素质。通过人的行为 (特别是不自觉行为或习惯性行为)表现获 得对素质项及少数行为项目的评价结论 关键行为事件主要适用范围:通过适用于 素质及少数行为标准(业务行为不宜用关键 行为事件法) 实现过程:通过关键行为事件,可以判定 在素质及相应的行为标准的符合程度。 通常是由评委根据申请人的行为表现中获得 相应的评价,如:坚韧性(不自觉行为)的 5 级标准,一般不能通过答辩或个人举证法 获得。 如:成就导向(习惯性行为)、诚信(不自 觉行为) 绩效 固 化 行 知 为 识 技 能 显性素质 行为 容易提 升 知识技能 社会角色、价值观 自我形象 基本 素质 隐性素质 个性、品质 内驱力、社会动机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 各种工具简介及演练 ---- 周边调查 周边调查:根据素质标准及相应的行为标准,通过申请人与业务相关部门或人员的 综合评价,可以获得对申请人素质及相关行为标准的度量 周边调查主要适用范围:素质标准、少数行为标准、成果标准 Öܱߵ÷²éÎʾíÑùÀý 各种工具简介及演练 ---- 认证答辩会样例 认证答辩时间和流程 现场认证答辩时间平均为 1.5 小时 / 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tep1: 员工自我陈述 申请人对照标准要求进行自我陈述,陈述同时应向评委展示相关的举证证明材料。 自我陈述时间为 30-40 分钟。 Step2: 评委补充提问 申请人自我陈述完毕后,评委根据申请人陈述表现,针对申请人在自我陈述中未说清楚的, 或者评委认为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有疑问的标准举证再进行提问。申请人对评委提出的问 题做出现场回答并举证。 评委提问时间为 20-30 分钟。 Step3: 评委综合评议 评委提问结束后答辩人可离场,评委对该申请人进行综合评议,汇总评议结果。 评委综合评议时间为 20 分钟。 答辩各环节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员工自我陈述 为消除答辩人紧张情绪,答辩人进入认证会场后,主审评委应主动向其说明认证答辩的 3 个步骤,并通过适当的语言缓解答辩人紧张情绪。 如:主审评委开场白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认证,在座的评委会公正客观地对你的举证进行评价。前 30 分钟请 你进行自我陈述,而后各评委会就部分问题进行提问,请你补充回答,评委提问结束你可 以离场,评委进行综合评议。接下来就请你进行自我陈述,不要紧张。 答辩人在自我陈述的过程中各评委应认真倾听,对答辩人自我陈述过程中未讲清楚的部分, 评委可做笔记记录,便于陈述结束后提问。在答辩人自我陈述的 30 分钟内评委务必不要 打断,应使其完整陈述完毕后统一提问。 答辩各环节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员工自我陈述 主审评委在答辩人自我陈述时应把握时间,控制自我陈述时间不超过 40 分钟。如答辩人 陈述速度慢或内容多,应在陈述 20 分钟左右发出提示。 自我陈述时,答辩人不需要重复念标准,可要求答辩人直接针对标准要求说明举证即可。 答辩各环节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评委补充提问 答辩人自我陈述完毕后,主审评委应主导评委进行逐一提问。 如:主审评委串场词 下面我们将对 xxx 申请人举证材料进行补充提问。首先,标准第一个要素“任务管理” 各位评委有什么问题可进行提问。(评委提问)标准第二个要素……,以此类推所有标准 要素。 评委提问的顺序可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等,只需按照一定的依次顺序进行提问,保证效 率。 答辩各环节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评委补充提问 评委的提问一般只针对答辩人自我陈述不清楚的、还有疑问的、需要进一步补充的内容进 行提问,而非针对每一条标准必须提问。如果答辩人自我陈述的非常清楚,评委认为没有 必要再问问题的就不需要提问。 提问过程中评委应注意语气,避免给答辩人造成不必要的猜测或误解。 评委在提问的过程中应对照标准逐一打分,便于提问结束后综合评议。 答辩各环节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评委综合评议 评委提问结束后,答辩人可离场,评委逐一发表评价意见。 如:主审评委串场词 评委提问到此结束,感谢答辩人 xxx 参加认证,你的认证答辩已完成,请你离场。 答辩人离场后,评委逐一发表评价意见。一般情况下,每位评委需要向其他评委说明自己 打出的高分项和低分项,并说明自己打分的理由。 答辩各环节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评委综合评议 对每位评委的评价意见应专人做现场记录,以便认证结果明确员工的优点和短板,帮助员 工日后进步。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人力资源部专人负责评价结果和评价意见的现场记录。 如果对某项或几项标准的打分,评委之间出现严重分歧的,必须现场进行沟通,必要时举 证材料可会后补充。要求对每位答辩人的评价结果基本得到所有评委认可。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 不应口才好坏对答辩人做出不公正的评价。 有的员工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员工特别是技术类的员工不善于表达。评委要特别 注意,不能因为答辩人说的很好各项都给高分;也不能因为答辩人表达的不好各项分数都 偏低。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举证的实际工作证明材料。 2. 不应上下级关系帮助员工答辩。 评委中免不了有的评委和答辩人是上下级关系(包括行政上或者业务上),长期工作 对该员工工作表现很了解,在现场员工答辩时员工说不出来或没说清楚的情况下,了解该 员工的评委可做适当提示引导其举出证据,但不应代替该员工举证。以保证评委的公正性。 对该答辩人的补充意见评委可在答辩人离场后评委综合评价时补充说明。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3. 评委提问时应注意语气,避免员工产生不必要的联想或猜测。 评委对某员工答辩举证的材料认为太简单,可要求其例举复杂程度更高的实例,在语 言上注意婉转。如:“这么简单的回答也能算回答?”这样问员工会认为对他不信任或不 尊重。 4. 尽量在自我陈述和提问过程中即时打分。 评委应在答辩人自我陈述和评委提问的过程中作出各项评分,尽量避免自我陈述和提 问都结束了再回想每一项答辩情况进行打分。自我陈述和提问都是针对各项标准逐一进行 的,即时打分效果和效率更佳。 会场纪律和保密事项 1. 每位员工认证的 1.5 小时避免评委中途离场,确保对每个认证答辩人的完整认证时间 和过程。 2. 所有与会人员手机应处于静音或震动模式,避免答辩过程中对其他人造成干扰。 3. 所有评价结果,包括本人的或其他评委的,均不应外泄,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4. 对每位评委来说认证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将非常巨大,但对每一位参加认证的员工 来说都是全新的 1.5 小时。请各位评委尽量保持始终如一的热情对待每一位参加认证的 员工,你们辛苦了! 第五步,和其他 HR 模块的接口 •将任职资格和培训体系接口,实现分层次的、基于通道的培训课程,可以实现 行为层的培训评估; •将任职资格和绩效管理接口,绩效作为门槛要求,绩效也作为目标要求; •将任职资格和薪酬接口,薪酬体系转移成为宽带薪酬; 针对性的发展课程 •总裁课程 总裁 •董事课程 •国际贸易 •跨文化交流 •国际商务礼仪 •企业品牌创立 •国际商务英语 •WTO 规则 •全方位战略管理 •决战商场 •高效领导四角色 •变革管理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 •战略成本与控制 国际经营者 人才发展 经营者发展 •危机管理 •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 •经理人十项管理技能训练 •基业常青 •职业经理人常范的 11 种错误 •MBA 工商管理课程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计划性轮岗训练 •部属培育 •会议管理 •招聘面试技巧 •预算与成本控制 •现代职业人士必备技能训练 •ISO9000 •ISO14001 •6sigma 在职经理 •从优秀到卓越 -- 在实践中学习 -- 系统性理论知识学习 •新任主管管理技能 新上任经理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 新经理成长培训 •员工激励艺术与技巧 •业绩考核及面谈技巧 •管理者的法律素养 •演讲技能 •工作压力与变化管理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白领 •有效沟通 •对卓越的投资 •用户满意 •创新意识 •社交礼仪 •第五项修炼 •团队建设 •会议管理 •时间管理 •客户服务 员工 -- 核心能力课程 每名员工都拥有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姓名: 未来高级经理的来源可 职位: 能力评估 技能、潜力界定 技能、潜力界定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升迁为上一层级的管理 人员。高级经理的轮岗 业绩回顾 成为其发展规划的关键 2003 年, ××× 2004 年, ××× 发展方向 以是在业务部门有潜力 因素。 明确发展方向 明确发展方向 这样一方面稳定了高级 五年发展成为 XXX 经理的来源,并且当该 待发展区域 人员轮岗结束回调原部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沟通能力 技能开发 技能开发 更多的了解,更能够支 三至五年发展规划 轮岗至机构客户管理部 3 年 门时能够对管理部门有 轮岗计划 轮岗计划 持部门协作机制的运行 个人发展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重点培养人 才和培训是三大重要部分 第三梯 队计划加强对关 键职位管理,进 一步促进人员发 展 针对员工 需求所设计的培 训,让员工获得 更多专业 / 管理 知识 主管和 员工本人制定个人 发展计划明确发展 方向 职业生涯设计让 专业员工了解进 一步的发展方向, 同时可保留人才 重点培 养人才 培训 工作 轮换 职业生涯 设计 指导 / 辅导 衡量技能 / 能力 年终评估衡量每 位干部 / 员工能 力 / 技能 个人发 展计划 干部工作轮换, 让他们获得不同 的工作经验 指导 / 辅导进一 步指明发展方向 和提供反馈 第三梯队 重点培养 人才,为各级人才 提供特殊提拨渠道 第六步,试点和实施 •任职资格体系是 HR 管理的最高境界,需要逐步实施,不可全面推行; •从几个职位试点,延伸到其他职位,建议从秘书、干部、研发等典型职位入手; •培训评委和培训员工对标准的理解非常重要; •推行的过程就是员工能力提升的过程。
142 页
488 浏览
立即下载
【课件】建立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建立任职资格管理 建立任职资格管理 人力资源部内训之一 讲师:张璞 1 1 Contents page 学 习 大 纲 2 目录页 第一章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第二章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应用 Page 2 Translation page 过渡页 第一章 3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第二章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应用 Page 3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基于 工作的 HR 管 理所不能解决 的问题? 4 HR 经常为哪 些问题焦头烂 额? Page 4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能力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萝卜与坑 的故事 “ 萝卜”:人 “ 萝卜的 小”:人的能力 大 小 大 5 Page 5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能力管理的价值体现 47%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工作挑战性 公司的福利待遇 公司的认可度 其他 直接上级的管理水平 职业发展机会 个人职业化程度 数据来源:翰威特咨询 6 影响 员工 敬业 度最 主要 的因 素 敬业度低的公司 敬业度高的公司 数据来源:华信惠悦 Page 6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能力管理的价值链模型 营收成长 营收成长 获利能力 获利能力 顾客忠诚度 顾客满意度 创造顾客价值 员工保留率 员工生产力 员工敬业度 领导力及员工发展 7 Page 7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能力管理的价值体现 公司战略 战略意图 各业务单元战略 战略图分析 战略图分析 价值驱动因 价值驱动因 素分析 素分析 组织能力分 组织能力分 析 析 公司业绩驱动因 素分析 理解影响公司成功的 理解影响公司成功的 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8 关键业绩指 关键业绩指 标(平衡计 标(平衡计 分卡) 分卡) 什么 什么 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 如何 如何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 体系 体系 长期的高潜 质员工方案 领导力开 领导力开 发 发 薪酬激励 薪酬激励 体系 体系 继任计划 继任计划 体系 体系 Page 8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能力管理在 HRM 体系中的定位 怎样回报 怎样选用人才 组织的继任要求 9 招聘 怎样评价员工 绩效管理 报酬 能力管理 职位管理 继任计划 培训开发 选拔 怎样判断候 选人资格 职位的培训需求 9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任职资格管理的产生 任职资格 (Job Qualification) 是指从事某一职种任职角色的人必 须具备的知识、经验、技能、素质与 行为之总和。 10 Page 10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任职资格与职位管理的关系 职位:是一系列工作 / 任务的集合。职位强调的是 以“事”为中心,而不是担任该职位的“人”。 职类:组织中一系列职责、管理范围、工作性质相 同或相似,任职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和行为标准也 相似的职位集合。 职族:将同职类职位按照任职者具备的资格条件以 及承担职责大小的差异程度进行分类归集。 11 Page 11 第一章 正文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企业能力管理体系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 通道 通道 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 标准 标准 资格等级 资格等级 认证 认证 任职资格体系导入 任职资格体系导入 12 Page 12 第一章 正文 一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任职资格体系构成 基于工作 岗位 / 职 位 1 职业发展 通道 13 职类 / 职种 基于能力 职业发展通道 5 5 4 4 3 3 2 2 1 1 Page 13 第一章 正文 一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任职资格体系构成 学历 基本条件 2 任职资格 标准 用于初步判断是 否可以申请一定 级别的资格 任职资格 标准体系 资格标准 很亮能否获得资 格的主要标尺 参考项 对资格标准认证 结果的调整 14 专业经验 现职状况 行为 知识、技能 绩效 素质 品德 Page 14 第一章 正文 一 任职资格管理概述 任职资格体系构成 3 任职资格 认证 15 + + 必备 知识 考试 必备 技能 测试 行为认证 员工对照标准自评 直接主管评议 + 周 边评议 认证小组评议 Page 15 Translation page 过渡页 第一章 第二章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16 任职资格体系的概述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16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任职资格体系设计 17 职业通 道设计 资格标 准开发 认证标 准设计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Page 17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任职资格体系设计三步走 18 职业通 道设计 资格标 准开发 认证标 准设计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Page 18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 2.1 职业通道设计 职族、职类的梳理 第一步:界定并理清职责 第二步:职族、职类划分 第三步:职族、职类分析 职族、职类及职位 关系图 19 Page 19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1 职业通道设计 案例:某技术公司职族、职类划分 职族、职类还不是职业发展通道,职业发展通道是基于能 力,而职族、职类是基于工作分析。 20 Page 20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 2.1 职业通道设计 通道设计的注意事项 职级与通道等级的区别 职业通道等级划分的原则 职业通道级别划分的原则 21 Page 21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 通道设计的注意事项 — 职级与通道等级的区别 职位体系 22 2.1 职业通道设计 基于工作 基于能力 职类 / 职种 职业发展通道 1 1 2 2 3 3 4 4 5 5 Page 22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 2.1 职业通道设计 通道设计的注意事项 注意人才发展规律 注意区分度:级别过多与过少 注意通道等级与通道级别的区分 遵循通道设计的四个原则 23 Page 23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1 职业通道设计 通道设计的原则 公司对员工能 力的需求 内部各通道级 职族 别横向一致 职业发展通道 设计 业界的普遍设 计方法 人才成长的自 然规律 24 Page 24 第二章 通道设计的原则 1 第一级 初做者 习 阶学 段 通过按指令做事 而贡献组织 习 本职位工作所 学 需的知识和技能 相 习 积极 关的专 学 业经验和知识 具有基本的技能和 省人力 在他人指导下开展 工作 25 2.1 职业通道设计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正文 人才成长五级模型 2 3 4 5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有经验者 骨干 专家 权威 应用阶段 扩展阶段 指导阶段 领导创新阶段 通过自己能独立 工作而作出贡献 通过自己技术专 长而作出贡献 通过指导他人而 作出贡献 通过战略远见而 作出贡献 具有独立完成工作 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某一领域的技 术专长 对某领域有深刻而 广泛的理解 具有系统全面的 只是和技能 开始发展相关领域 的知识 为他人提供一些专 业支持 具有创新思想和方 法 可根据专业判断 制定战略 跟踪本行业的发展 动态,线束掌握相 关知识 作为资源为他们提 供有效的指导 推动专家水平的 发展 为他人提供业务增 长的机会 专业水准为同行 认可 Page 25 第二章 正文 2.1 职业通道设计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设计的原则 I 型人才、 T 型人才与 型人才 专业技能深 度发展 5‘ 4‘ 3 4 5 专业技 能广度 发展 2 起点 26 1 管理技 能发展 Page 26 第二章 正文 通道设计的原则 行内通行模式 五级双通道 模式 专业技术通 道 管理通道 5级 4级 3级 2级 1级 27 2.1 职业通道设计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领导者 专家 管理者 资深者 监督者 骨干 回顾通道设 计的原则 有经验者 初做者 Page 27 第二章 通道设计的原则 例 案 与企业能力需要进行匹配 管理系列 技术系列 技术总监 产品线总监 资深技术专家 高级系统工程师 研发部经理 产品经理 高级技术专家 中级系统工程师 高级 QA 研发主管 项目 技术专家 初级系统工程师 QA 职能管理 ………… 产品管理 基层通 用技术 职位 28 2.1 职业通道设计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正文 领域发展 高级工程师 系统发展 ………… 领域如:硬件、软件、结构、工 艺、工装、 IE…… 工程师 见习工程师 Page 28 第二章 正文 2.1 职业通道设计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的设置 分为 5 个级别: 1 级 -5 级 管理任职资格分为 3 华为任职 资格体系 量变 职业等、普通等、基础 等、预备等 29 技术任职资格 1-6 级 干部任职资格 3级 资深 质变 专家 个级别 每个级别分为四等: 1-5 级 例 案 技术 / 专业任职资格 专业任职资格 职业等 专家 普通等 经验丰富的骨干 基础等 业务实施的基层主体 预备等 初做者 Page 29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 通用级别定义参考 一级(初做者) 有限的知识和技能,它们往往未在工作中实践过。只能在指导下从事一些单一 的、局部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其从未接触和解决过的,对整个 体系的了解是局部的,对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不能清晰把握。 二级(有经验者) 具有本专业中的一个领域必要的知识,工作中多次实践。能够运用现有的程序 和方法解决问题,但这些问题不需要进行分析或仅需要进行不太复杂的分析, 工作相对而言是程序化的。有适当指导和给定工作进度安排的情况下能完成例 行工作。能够理解并利用本专业领域中的知识进行改进和提高。 30 Page 30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 通用级别定义参考 三级(骨干) 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相当的了解,能够发现本 专业业务流程中重大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能够对现有的方法/程序进 行优化,并解决复杂问题,独立、熟练地胜任专业工作任务,并有效指导他人 工作。 31 Page 31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 通用级别定义参考 四级(专家) 精通本专业大多数领域知识,深刻理解本专业业务流程,洞察其深层次问题并 给出解决方案;能够以缜密的分析在专业领域给他人施加有效影响,推动和实 施本专业领域内重大变革;通过改革现有程序/方法来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为 复杂、重大的问题;可以指导本专业内的一个子系统有效地运行;能够把握本 专业的发展趋势,并使专业发展规划与业内发展趋势相吻合。 五级(资深专家 / 权威) 业务流程的建立者或重大流程变革的发起者。调查并解决需要大量复杂分析 的全局性的问题,可以指导整个体系的有效运作。能够洞悉和准确把握本专 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思想。 32 Page 32 第二章 正文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能力级 别 33 2.1 职业通道设计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等级命名与定义 — 专业技术人员级别命名 对应称谓建议 IBM 华为 业内常见 1 业内常见 2 业内常见 3 六级 IBM 院士 / 系统 架构师 T6 级工程师 资深专家 技术权威 首席科学家 五级 卓越工程师 / 子 系统架构师 T5 级工程师 专家 资深专家 科学家 四级 资深技术员 / 初 级架构师 T4 级工程师 资深工程师 专家 专家 三级 高级工程师 T3 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二级 工程师 T2 级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一级 助理工程师 T1 级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Page 33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 定义维度与方向 学历与工作经验 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 解决问题的难度 / 复杂性和熟练程度 能够承担的职责 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 / 影响力 在业务变革、战略规划中的作用 34 Page 34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 专业技术人员级别定义 第一级——级别名称:设计员 级别定义:辅助 / 简单设计。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1 年以上工作经验,有半年以上的产品试验 工作经验;独立承担简单设计任务(或辅助性设计任务),以及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工作,或者 在更高级别设计人员的指导下承担应用型产品总体设计工作。 第二级——级别名称:设计师 级别定义:一般设计。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独立承担一般性设计、优化和 改进工作,能够解决设计的中等复杂度问题,或承担应用型产品总体设计工作,有比较丰富的 设计经验。可以指导培养新员工和设计员。 第三级——级别名称:高级设计师 级别定义:复杂设计。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5 年以上工作经验。承担复杂系统设计、优化和改 进工作,解决特定技术领域中较复杂的设计问题,或承担改进型产品总体设计工作,具有丰富 的设计经验,对承担开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质量、成本、开发进度)负责。可以指导培养二 级及以下设计人员。 举例:某 大 35 型制造类企业设计技术资格等级定义 Page 35 第二章 正文 2.1 职业通道设计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等级命名与定义 — 专业技术人员级别定义 第四级——级别名称:设计专家 级别定义:设计专家。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7 年以上工作经验。领导实施公司级基本型 产品开发项目 / 复杂系统 / 复杂技术领域的开发设计,是产品设计的专家。对所负责开 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质量、成本、开发进度等)有决定性影响。可以指导培养三级及 以下设计人员。 第五级——级别名称:技术权威 级别定义:技术权威。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9 年以上工作经验。承担公司产品或技术方 向规划,或者领导实施公司级基本型产品开发项目,是公司产品设计的技术权威。对公 司技术创新、产品发展方向,以及所承担开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质量、成本、开发进 度等)和商业成功有决定性影响。可以指导培养四级及以下技术人员。 举例:某 大 36 型制造类企业设计技术资格等级定义 Page 36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举例 1 :人力资源通道资格等级定义 1. 第一级 ( 1 )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知识水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年以上。 ( 2 )通过本专业、本级别基础知识考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某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 3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单一领域内,能够独立承担日常例行化的工作。 2. 第二级 ( 1 )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知识水平;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一级任职资格以后,连续在本公司从事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两年以上。 ( 2 )通过本专业、本级别基础知识考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某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 3 )正确理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与制度,能在人力资源专业单一领域内准确执行相关的 流程与制度,能够独立承担有一定难度的工作。 37 Page 37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举例 1 :人力资源通道资格等级定义 3. 第三级 ( 1 )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知识水平;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二级任职资格以后,连续在本公司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三年以上。 ( 2 )通过本专业、本级别基础知识考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 1-3 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了 解人力资源专业其他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 ( 3 )正确理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与制度,能在人力资源专业 1-3 个领域内准确执行 相关的流程与制度,组织和指导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或者独立解决该领域内的疑难问题。 ( 4 )能够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下,优化领域的运作流程与制度。 38 Page 38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举例 1 :人力资源通道资格等级定义 4. 第四级 ( 1 ) 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知识水平;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三级任职资格以后,连续在本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 理工作三年以上。 ( 2 )通过本专业、本级别基础知识考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以上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 3 )能够解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各领域遇到的日常性问题,为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 4 )能够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下,建构公司人力子牙 U 你管理某个领域的流程和制度规范。 5. 第五级 ( 1 )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知识水平;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三级任职资格以后,连续在本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 理工作四年以上。 ( 2 )通过本专业、本级别基础知识考试,精通人力资源整个体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人力资源与 公司业务流程、组织、战略、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 3 )能够解决公司内人力资源管理各领域遇到的疑难问题,参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和规划。 ,组织和指导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或者独立解决该领域内的疑难问题。 ( 4 )能够在公司企业文化、战略、流程与组织架构的指导下,建构、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9 Page 39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举例 2 :某企业 IT 类通道资格等级定义 1. 第一级 ( 1 )大学本科学历;从事 IT 工作一年以上。 ( 2 ) IT 技术的基础知识。 ( 3 )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 ( 4 )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完成 IT 工作中的辅助性工作。 ( 5 )至少参与过一个项目。 2. 第二级 ( 1 )大学本科学历,从事 IT 工作三年以上。 ( 2 )掌握必要的 IT 专业知识,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知识。 ( 3 )能够根据 IT 工作流程,在适当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 ( 4 )熟练使用相关开发、测试和维护工具,并对相关结果具有初步整理和分析能力。 ( 5 )能够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6 )具备初步的系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可以承担一般项目中的子项目开发工作。 ( 7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培训技巧。 40 ( 8 )至少参与过两个项目。 Page 40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通道等级划分 通道等级划分 2.1 职业通道设计 等级命名与定义 举例 2 :某企业 IT 类通道资格等级定义 3. 第三级 ( 1 )大学本科学历;从事 IT 工作六年以上。 ( 2 )具备良好的 IT 专业知识结构,精通所从事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 ( 3 )具有良好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设计有效的 IT 技术解决方案对局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 4 )能够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 5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培训技巧,能够有效地指导他人工作。 ( 6 )能够主持一般项目的开发工作。 ( 7 )至少参与过四个项目并主持过一个以上项目。 4. 第四级 ( 1 )大学本科学历,从事 IT 工作九年以上。 ( 2 )具有精深的 IT 专业知识,精通企业管理流程。 ( 3 )能够准确把握 IT 行业及企业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有前瞻性的观点。 ( 4 )熟练推动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变革,通过管理和 IT 技术的高效结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 5 )能够解决企业管理与 IT 应用的系统性、全局性问题,其解决方案往往需要创造新的技术或方法。 41 ( 6 )能够主持公司重大 IT 课题研究或项目开发。 ( 7 )至少主持过过两个项目。 Page 41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任职资格体系设计 42 职业通 道设计 资格标 准开发 认证标 准设计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Page 42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资格标准的构成 资格标准的构成 一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能力评价三大要素 绩效产生过程 意愿、 需要与 动机 43 投入 过程 产出 知识经验 工 作 过 程 工 作 绩 效 专业技能 绩效管 理/价 值评价 薪酬激 励/价 值分配 Page 43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资格标准的构成 资格标准的构成 一 44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能力评价三大要素 1 2 3 个人素质 工作过程 行为 工作绩效 Page 44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资格标准的构成 资格标准的构成 一 工 作 行 工作 为 行为 标 标准 准 素质 标准 行为标准设计 任职资格标准两层模型 某通道工作 过程行为标 准 某通道专 业素质 全员通用职 业素养 45 2.2 资格标准开发 源于某通道“核心工作领域 ”对员工综合技能的要求 源于某通道“核心工作领域 ”对员工专业素质的要求 源于企业价值理念和职业人 的普遍性素质要求 Page 45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资格标准的设计原则 资格标准的设计原则 一 1. 源于工作 2. 结果导向 3. 现实性与牵引性相结合 4. 持续改进 46 Page 46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行为标准的层次结构 行为标准的层次结构 一 第一层 行为标准 第三层 行为模块 1 行为要项 1 标准项 1 行为模块 2 行为要项 2 标准项 2 行为模块 …… 行为要项 …… 标准项 k 行为模块 n 行为要项 m n=4~6 47 第二层 m=3~5 成功地完成本职 类工作的行为特 点或结果 k=2~3 Page 47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模块的设计 行为模块的设计 行为标准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模块的设计思路 行为模块是影响某类职类 / 职位族业绩最关键的若干业务模块(或工作领域)。 在一套行为标准中,一般可以设计 4-6 个行为模块。素质要想也可以设置 1-2 个单 独的行为模块 职位说明书 部门职责 业务流程文件 业务人员访谈 业界先进经验 企业战略 关键工 作领域 已开展的工作 待开展的工作 工作模 块列表 能力短 板 业务持 续发展 部门规划 48 Page 48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模块的设计 行为模块的设计 BEI 访谈 要 纲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标杆人物业务访谈 BEI (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访谈法,又称行为事件访谈 法,是指以获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的访谈法。 步骤一:介绍和解释 步骤二:让被访谈者描述自己的工 作和责任 步骤二:行为事件访问:讲述 4-6 个关键事件 步骤四:结束 49 主要的过程是请受访 者回忆过去半年(或 一年)他在工作上最 感到具有成就感(或 挫折感)的关键事例, 其中包括: ( 1 )情境的描述; ( 2 )有哪些人参与; ( 3 )实际采取了哪 些行为; ( 4 )个人有何感觉; ( 5 )结果如何,亦 即受试者必须回忆并 陈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Page 49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模块的设计 行为模块的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确定行为模块 对每个通道、每个级别的标杆人物活动列表中的活动进行重要 性排序,并将其中最重要的 4-6 项活动确定为行为标准中的“ 行为模块”。 级别 对象 模块 1 模块 2 模块 3 模块 4 模块 5 5级 领导者 组织与文化 建设 干部培养 方针管理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无 目标管理与 促进决策 组织文化建 设 流程管理 干部培养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任务管理 团队建设 流程执行 资源有效利 用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4级 管理者 3级 监督者 案例:某企业管理类行为模块 50 Page 50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模块的设计 行为模块的设计 行为标准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 三叶草”模型 方针管理 对 “事 ”的 管理 目标管理 任务管理 执行与优化 建设与管理 三 级 四 级 团队建设 五级 人才选拔与培养 人才机制 对 “人” 的管理 组织机制建立 对“组织 平台”的 管理 51 Page 51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要项的设计 行为要项的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行为要项设计思路 定义:成功完成该行为模块所必须的若干关键行为活动 从行为模块展开的内在逻辑上分解设计 从行为模块的活动范围上分解设计 从行为模块本身的组成部分上分解设计 52 Page 52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要项的设计 行为要项的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举例:”任务管理“的行为要项设计 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计划 部门目标的制定是依据上级目标及本部门工作现状,体现对 上级目标的分解与对本部门工作的牵引;工作计划符合 SMART 原则并设有监控点。 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按计划要求及本部门资源状况分解工作任务,对下属进行 相应的事先指导与工作辅导,协调所需资源、激发员工热 情,确保工作任务高效完成。 指导和控制工作计划的实施 按工作计划及所做出的承诺及时检查、评估工作进展情况,对下 属工作及时进行有效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绩效改进 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及目前工作任务要求,分析和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提 高组织效率和工作有效性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目标并具体实施,促进工作 绩效的不断改进。 53 Page 53 第二章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正文 行为标准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模块与要项权重设计 行为模块与要项权重设计 某企业人力资源通道行为模块、行为要项权重表 序号 1 2 行为模块 要项名称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人力资源管理日 常运作 人力资源咨询服务 15 15 15 10 0 人力资源日常运作管理 50 40 40 20 10 人力资源日常运作分析 10 10 10 10 10 人力资源管理流 程、制度、规范 建设 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15 15 15 15 20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 0 0 0 10 15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 0 0 0 5 10 变革推动 0 0 0 5 10 知识的总结与共享 10 10 10 10 10 业务指导与人才培养 0 10 10 15 15 100 100 100 100 100 3 4 5 6 7 8 9 合计 54 贡献组织 Page 54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语言描述 行为语言描述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讨论:区别下列描述中的行为语言与非行为语言 喜欢挑战自我,有内驱动力,渴望上进 一贯坚持手头的项目或分配的任务直到全部完成 经常与他人商讨项目的工作目标和进度 目标导向,具有强烈的成就欲望 对实现最终结果的方法提出疑问 指出下属哪一部分工作没有达到目标要求 希望达成目标并取得成功 愿意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55 Page 55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语言描述 行为语言描述 模糊概念格式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案例:用行为语言对“责任心”进行分级 行为语言格式 一级:完全没有责任心 一级:需要主管反复督促,才能完成职责内工作 二级:基本没有责任心 二级:不需要他人督促,能够积极主动完成职责内工作 三级:有一定的责任心 三级:在积极主动完成职责内工作的同时,愿意接受各 种临时、突发性工作 四级:有较强的责任心 四级: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职责内的工作,主动承担各 种临时、突发性工作任务,并且在遇到很大困难 的情况下仍然去执行 五级: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心 五级:不计个人得失,在职权范围内敢于承担各种具有 风险和挑战性的任务 56 Page 56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项 行为标准项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要求将标准标准项细化到具体的行为动作层面,描述具 体的操作内容。 需要提取其中的关键要项,即决定该要素能够很好完成的几个关键工作 环节,关键工作要项能反应申请人的业务能力高低,完成关键要项即能完 成要素规定的工作内容,即”做了些什么“。 关键工作要项规定了”做了些什么“,我们还要规定”做到什么程度“ 标准项包含至少一个关键评价点 可以通过数据或关键事件予以证明 应有”副词“来描述做的程度如何 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 57 Page 57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标准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行为标准项设计要点 行为内容 做什么? 行为方式 怎么做? 行为结果 输出结果? 衡量标准 输出质量? 每一条行为标准应该尽可能描述清楚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行为内容(做什么)、行为方式(怎么 做)、行为结果(输出什么),以及衡量标准(输出成果的质量和形式要求)。 58 Page 58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要项 流程执 行 流程管 流程优 理 化 59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行为标准的设计 — 以流程管理为例 行为标准描述 ( 1 )与下属 / 团队共同讨论、学习与本部门相关的 各项业务流程,确保对流程的正确理解 ( 2 )对与本部门相关的业务流程的运作情况进行 监控,确保业务流程得以正确的贯彻实施 ( 1 )对本部门流程 / 制度的运作情况定期(不超过 1 年)进行评估,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合理的方式进行 优化 ( 2 )对于本业务领域以外的流程 / 制度运作中存在 的问题及时提出优化建议 Page 59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标准描述 等级标准中使用的“行 为动词”不同,即承担 的角色不同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行为标准的等级差异 行 的 动 度 强 自 与 由 度 为 行 容 内 广 的 与 度 度 行为 深 要项 等级标准定义的工作 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 ,体现出广度和深度 的差异 行为的影响度 个人 / 团队 / 业务领域、组织层级 、流程上下游环节、公司内外等 60 Page 60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标准描述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行为标准的等级差异 — 动作的强度不同 在行为等级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不同,即承担 的角色不同 动作强度 承担角色 ( 1 )在他人的指导下做 ***** 意味着还不能独立做事情 ( 2 )参与 ***** 作为团队一员,独立做了一些事情,但不是核心成员 ( 3 )独立承担 ***** 一件工作有 ABC 三个部分,分配任务以后,能够独立完成 ( 4 )主导 ******* 工作核心内容是此人完成的 ( 5 )组织 ******* 类似项目负责人角色,承担组织协调和一定的指导责任,对工作结果负责 ( 6 )组织并作为核心成员 ****** 不只单纯地组织协调,而且还是项目核心成员,具有双重身份 ( 7 )指导 ******* 工作是其他人员做的,但帮助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原则和思路,解决遇到的关键难点 ( 8 )领导 ******* 等于组织 + 指导的动词效果,同时包含施加影响的通义 61 Page 61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标准描述 详细设计(一级,权重 35% )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的等级差异 — 行为一贯性不同 详细设计(二级,权重 35% ) 1. 详细设计:根据公司的产品 研发流程,独立进行产品部件 的详细设计,设计方案符合产 品模块的功能 / 性能指标要求 ,输出质量、完成时间符合项 目总体计划的要求(至少全程 参与两个产品部件的详细设计 2. 设计修改:根据设计测试和工 ) 厂内 / 用户现场的测试结果,在 他人的指导下及时修改、完善设 2. 设计修改:根据设计测试和 工厂内 / 用户现场的测试结果 计方案 ,能够独立确定设计方案的问 题点,下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方案 1. 详细设计:根据公司的产品研 发流程,在他们指导下进行产品 部件的详细设计,设计方案符合 产品模块的功能 / 性能指标要求 ,输出质量、完成时间符合项目 总体计划的要求 62 行为标准设计 详细设计(三级,权重 30% ) 1. 详细设计:根据公司的产品研发 流程,组织相关人员,或者作为项 目核心骨干实施所负责产品模块的 详细设计,输出设计方案及相关文 档(至少全程参与两个产品部件的 详细设计) 2. 设计修改:根据公司产品研发流 程,在项目测试和确认阶段,跟踪 工厂内和用户现场的测试结果,确 定设计方案的问题点,组织相关人 员及时修改相关设计方案和设计文 档 Page 62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标准描述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项设计模式 行为标准设计 通用 5 分评价模式 评分 含义 各单元评价判断标准 补充说明 •形成了职业化的做事习惯,过程规范具有一贯性,并融入相应的流程、制度、规范或模板、案例; 工作总是能提前或按时完成; 任职活动输出超出质量要求,符合规范、到位; 有公司 / 产品开发级关键红事件支撑。 行为标杆 5分 完全达 标且部 分超标 形成 习 完全达 标 •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活动输出完全符合规定要求; •除达到了 3 分的标准之外,有一些关键红事件、荣誉奖记录;或具备来自上下游部门良好的评价和反 馈 基本达 标 综合考虑管理范围和工作难度,属于正常情况; •从工作的覆盖面、频率来看,平时基本都做了,未出差错; •从进度来看,进度把握较好、未出差错; •没有好的可圈可点的(突出)表现(关键事件); •虽做得不错,但与期望值有一定差距。 所有的行为标准 项都有一个合格 的证据证明,即 曾经做到过。 许多方面存在需改进的地方; •被动执行,无大的差错;仅仅按照要求完成所负责方面的相关任务; 进度要求等方面属于正常情况,但过程中有一些小的问题,影响不大 大部分行为标准 项都可以找到不 合格的证据证明 •该关键行为活动出现非创新领域(例行活动)的重 关 大键 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方面有重大违规事件。 差距显著 4分 3分 大 部分 2分 未达标 1分 基本不 达标 631 、关键红事件:重大贡献、成果突出; 2 、关键黄事件:重 注: 大 工作 黄事件; 失误。 惯 Page 63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描述 行为标准描述 要项 流程管 理 64 定义 规范例 行事件 的处理 程序和 方法, 将成功 经验通 过制度 与流程 固化, 并在执 行过程 中不断 优化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项设计模式 行为等级标准 I. 工作中被动的参与制度与流程 的制定工作 II. 能够在工作中将例行事件的处 理程序和方法规范化,并要求 下属执行 III. 在Ⅱ的基础上,能够主动参与 公司级的制度与流程的制定工 作,推动部门成员理解并贯彻 执行已颁布的制度与流程 IV. 在Ⅲ的基础上,不断将工作中 的各种成功经验通过制度、流 程、规范等方式固化,使成功 经验得以复制,使失败的教训 形成案例,让后人引以为戒 V. 在Ⅳ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情 况的变化或制度 / 流程执行过 程中发现的问题,定期总结、 评估,并对其进行持续优化 行为标准设计 分级描述模式 关键行为表现 低分典型行为: 部门中没有任何现成的工作模板,同一份工 作由不同的人来完成,格式和要项完全不同 制度与流程建设只是做表面文章,制定后束 之高阁,并不真正推行与实施 部门中出现过不按流程办事的行为 当出现新的业务并不断发生时,不能总结经 验以流程、制度的形式进行固化 高分典型行为: 统一的工作周记、工作计划模板,统一的文 档格式 每次公司颁布了与部门相关的制度或流程后 ,均能组织或要求部门成员学习,并在工作 中推行 经常提出制度改进的合理化建议,并有被采 纳接受的记录 Page 64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行为标准设计 举例:“任务管理”的行为标准 行为模块 任务管理 65 行为要项 行为标准 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计划(部 1. 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划或部署,与相关人员共同制定部门工作目标,明确各项工 门目标的制定是依据上级目 作任务要求和改进方向。 标及本部门工作现状,体现 2. 根据工作的优先顺序分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充分考虑资源成 对上级目标的分解与对本部 本,以使其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门工作的牵引;工作计划符 3. 与相关人员商讨,面向目标,在公司规定范围内确定执行计划的具体工作方法 合 SMART 原则并设有监控 和活动。 点。) 4. 根据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深入分析工作中易出现失误或问题的环节, 并设计相应的监控点及防范措施。 组织实施工作计划(按计划 1. 明确本人及下属的工作职责、任务要求和衡量标准,并以承诺的方式加以记录 要求及本部门资源状况分解 和保存。 工作任务,对下属进行相应 2. 指导团队成员制定相应的个人工作计划,为下属提供相应的情况分析、资料、 的事先指导与工作辅导,协 信息等,进行事先指导,确保下属具备明确的工作思路。 调所需资源、激发员工热情 3. 按工作目标的要求,合理分配工作资源,组织各种资源及时到位,对未到位的 ,确保工作任务高效完成。 原因立即查清,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必要时上报主管及相关人员。 ) 4. 认真听取员工对工作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实施正向牵引,激发员工工作热 情,提高工作参与度,确保工作士气。 指导和控制工作计划的实施 绩效改进 Page 65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标准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举例:“任务管理”的行为标准 行为模块 行为要项 行为标准 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计划 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指导和控制工作计划的实施 (按工作计划及所做出的承 诺及时检查、评估工作进展 情况,对下属工作及时进行 有效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 协调解决。) 任务管理 绩效改进(按照本部门工作 1. 根据工作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及周边部门的反馈,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职责及目前工作任务要求, 确定明确的部门工作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分析和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 2. 结合部门实际情况,与相关人员商议,制定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并确保执行, 题,从提高组织效率和工作 不断提高组织效率和工作有效性。 有效性出发,提出切实可行 的改进目标并具体实施,促 3. 定期对部门工作改进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对有关的改进措施及时充实调 整,以达到所要求的绩效。 进工作绩效的不断改进。) 66 Page 66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素质要项设计 素质要项设计 素质要项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六大素质模型 影响力 关系建立 …… 人际理解力 客户服务 …… 帮助与 服务族 管理族 团队合作 人才培养 …… 67 影响力 族 认知族 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 …… 目标与 行动族 成就导向 主动性 …… 自我概 念族 自信 灵活性 …… Page 67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素质要项设计 通用素质词典 通用素质词典 灵活性 影响能力 学习能力 演绎思维 诚实正直 人际理解能力 组织意识 献身精神 关系建立 自信 领导能力 合作精神 例 案 成就导向 主动性 归纳思维 服务精神 培养人才 坚韧性 每一种素质均有可衡量的行为表现(一般可分五级) 68 Page 68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素质要项设计 素质要项分级 素质要项分级 动作的强度不同:行为分级定义 最核心的维度,它展现了为高效 完成行为模块(最终是绩效目标 的实现)所采取的行动的强度, 以及行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响 行 影 围 的 动 范 小 强 1 2 度 与 大 (幅 完 素质 整 ) 度 性 要项 影响的范围不同:影响范围 表示受该行为影响的人员的 数量,业务的规模 / 流程环 节、组织的层级 / 规模等 3 主动程度(复杂 / 努力程度) 69 主动程度不同:包括行动的复杂程度与行为 人在主动方面的努力程度,即为达到某一个 目标而花费的人力、物力、信息、资源以及 额外投入的精力或时间的多少等 Page 69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素质要项分级 素质要项分级 2.2 资格标准开发 素质要项设计 原则:以一个维度为主,一个维度为辅助 服务意识 行动强度为主,主动程度为辅 市场导向 影响范围为主,主动程度为辅 ( 1 )在客户或上级领导的反复催促下被动响 ( 1 )产品开发脱离市场需求的实际,按自己的主观臆 应服务,怠慢客户,不能满足客户合理的服务 断定义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指标;或者产品开发片面地追 求技术领先,产品功能和性能过度超越市场的需求。 要求。 ( 2 )主动了解客户的服务需要,立即采取服 ( 2 )能够自觉地按市场要求开发产品,但往往是简单 务措施,但服务仅停留满足客户直接提出的、 、基本的产品开发功能做不好,有技术难度的反而能做 好。 表面的需求上。 ( 3 )能够分析、理解客户深层次的、真正的 ( 3 )能够自觉地按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并以同样的工 作态度完成简单、复杂或有难度的工作任务,在市场需 需求,并采取有效的服务措施。 求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对产品进行调整 ( 4 )对服务进行后续跟踪,预见客户潜在的 ( 4 )能够站在全流程、产品最终市场成功的角度看待 产品开发,在工作不仅只关注研发环节,还能够系统考 问题并实现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 虑研发与测试、生产制造和产品维护之间的关系。 ( 5 )从客户利益或价值的角度出发,设身处 ( 5 )在产品工作中,一贯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 依此全面指导产品开发的各项工作。 地为客户着想,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服务。 70 Page 70 第二章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正文 素质要项分级 素质要项分级 2.2 资格标准开发 素质要项设计 案例:判断责任性的分级以什么为主? 责任心 一级:需要主管反复督促,才能完成职责内工作 二级:不需要他人督促,能够积极主动完成职责内工作 三级:在积极主动完成职责内工作的同时,愿意接受各 种临时、突发性工作 四级: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职责内的工作,主动承担各 主动程度为主 ,行动强度为 辅 种临时、突发性工作任务,并且在遇到很大困难 的情况下仍然去执行 五级:不计个人得失,在职权范围内敢于承担各种具有 风险和挑战性的任务 71 Page 71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素质要项定义差异 素质要项定义差异 2.2 资格标准开发 素质要项设计 对于同一素质要项,不同员工的素质 定义要求不一样 市场导向(通用定义) 市场导向(研发定义) ( 1 )关注市场:密切关注市场环境态势、客户需 求的变化、产品技术的发展。 ( 1 )产品开发脱离市场需求的实际,按自己的主观臆断定义 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指标;或者产品开发片面地追求技术领先, 产品功能和性能过度超越市场的需求。 ( 2 )把握市场:运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分析出 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影响过程和影响结果。 ( 2 )能够自觉地按市场要求开发产品,但往往是简单、基本 的产品开发功能做不好,有技术难度的反而能做好。 ( 3 )寻求商机:对市场需求敏感,能够洞察到隐 藏的市场机会,并且提出合理的捕捉市场机会的设 想与方案。 ( 3 )能够自觉地按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并以同样的工作态度 完成简单、复杂或有难度的工作任务,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 ,能够及时对产品进行调整 ( 4 )因市而动: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利用市场 信息指导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建立联盟等策略。 ( 4 )能够站在全流程、产品最终市场成功的角度看待产品开 发,在工作不仅只关注研发环节,还能够系统考虑研发与测试 、生产制造和产品维护之间的关系。 ( 5 )引导市场:根据对地区经济环境、文化、价 值观、客户习惯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推出新的产品 、服务和竞争策略,引导市场潮流、发掘新的市场 空间。 ( 5 )在产品工作中,一贯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依此全 面指导产品开发的各项工作。 72 Page 72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素质要项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华为研发人员素质模型 定义:指个人具有成功完成任务或在工作 中追求卓越的愿望 . 评价等级 行为描述 0 安于现状,不追求个人技术或专业修养方面的进 步;或在产品开发中不尽力达到优质标准。 1 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或达到某个优秀的标准。 2 想法设法提高产品性能或工作效率;为自己设立 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达到这 些目标而 付诸行动。 3 73 在仔细权衡代价和利益、利与弊的基础上作出某 种决策,为了使公司获得较大利益,甘愿冒险。 例 案 职位族 / 类分类 责任心 责任心 责任心 团队 主动性 主动性 合作 成就 成就 成就 动机 动机 导向 团队 主动性 团队 合作 合作 客户 客户 坚韧 服务 服务 导向 性 导向 沟通 思维 沟通 能力 能力 能力 Page 73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知识技能设计 2.2 资格标准开发 知识与技能构成 知识与技能构成 专业知识 / 基本技能 竞争对手情况 国际惯例 行业惯例 国家法规与政策 74 环境知识 产品知识 技术知识 工具 公司知识 公司制度与政策 公司组织结构 相关业务流程 公司企业文化 Page 74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知识技能设计 知识与技能挖掘过程 知识与技能挖掘过程 职责梳理 专业问题 梳理 请该职位骨干员工仔细考虑该职 位上的主要工作职责,并系统、 全面的梳理出职位职责的主要内 容,按职责重要性罗列出来。 在完成职责分析之后对应每一项 职责的一级映射;问题梳理的目 的是挖掘在职责背后的专业问题; 专业问题梳理中要注意专业问题 需要和之前梳理出来的职责进行 对应。 能力知识映射是在完成问题映射 之后对应每一项问题的二级映射; 能力知识映射的目的是挖掘在问 题背后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知识和能力理设计需注意:知识 和能力需要和专业问题进行对应。 可选的访谈问题: 请描述该项职责背后的专业问题 是什么? 你通过解决什么样的专业问题达 成该项工作职责? 为完成该职责,你经常遇到什么 样的专业问题? 问题应进行适当的归类,否则问 题背后对应的只是知识点,。 设计要点:专业问题需要和职责 进行对应。 可选的访谈问题: 请描述该问题背后的需要掌握的 知识和能力是什么? 你通过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的运用达成该问题的解决? 为解决该问题,你从觉得需要什 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设计要点:知识和能力需要和专 业问题进行对应。 通过两个步骤完成(不可颠倒): 请被访谈者描述该职位的主要职 责,按照重要顺序排序; 打开职位说明书,检查是否有遗 漏项,我们要求访谈对象描述的 主要职责应全面覆盖职位说明书 中的描述内容。并最后确认。 75 知识和能力 梳理 Page 75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知识技能设计 知识与技能挖掘技巧 知识与技能挖掘技巧 需要针对行为标准中的每一个行为要项,从专业知识 和基本技能、公司知识以及环境知识三个方面,逐项 进行分析和提炼,最后按级别进行汇总。 76 Page 76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知识与技能挖掘技巧 知识与技能挖掘技巧 行为 要项 工作 规范 案例:研发技术一级“工作规范” 行为标准 ( 1 )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再分配的任务或项目中, 理解并遵循整个部门 / 项目组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在他 人的指导下,制定符合公司项目要求的工作计划,合理安 排本职工作范围内各项事务的处理顺序,并严格按照计划 要求的进度和质量执行计划。 ( 2 )流程、制度的执行:了解与工作相关的流程、制度 规范,掌握配套模版 / 表单的使用规范,在他人的指导下严 格按照流程、制度规范开展工作 ( 3 )现有工作平台的使用:了解现有工作平台的使用技 巧,在他人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现有工作平台的要求开展工 作 ( 4 )文档的规范性:了解工作相关文档的写作规范,能 够在他人的指导下按流程 / 制度的要求完成工作文档,文档 表达清楚、完整,符合文档管理规范的要求 77 知识技能设计 必备知识与基本技能 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 工作计划制定( WBS 、甘特图) 公司产品开发计划管理工作平台 产品设计文档写作规范 环境知识 工作计划无 公司知识 公司研发流程(详细设计阶段) 公司研发中心组织架构 Page 77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2 资格标准开发 知识技能设计 知识与技能整理与合并 知识与技能整理与合并 ** 通道级别 第 ** 级 78 必备知识与基本技能 专业知识与 基本技能 ******* ***** ********* 环境知识 ******* ***** ********* 公司知识 ******* ***** ********* Page 78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任职资格体系设计 79 职业通 道设计 资格标 准开发 认证标 准设计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Page 79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3 认证标准设计 认证形式 认证形式 必备知识考试(应知) + 必备技能测试(应会) + 行为认证: 员工对照标准自评 直接主管评议 + 周边评议 认证小组评议 80 Page 80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3 认证标准设计 认证申请流程 认证申请流程 个人申请 主管推荐 行为认证 申请 审核 结果反馈 颁证 阶段一:确定通道、划分级别 阶段二:确定级等 ( 1 )按“职位族 / 职位类 / 职位子类”的划分,确定员工 所属的职业发展通道。 ( 1 )根据通道确定和级别划分,参加“技能测 试和知识考试” ( 2 )根据员工能力现状,对 照“通道等级定义”,划分员 工在通道中的“级别” 81 + 技能测试 知识考试 评审 ( 2 )根据通道确定和级别划分,对照相应的通 道、相应级别的任职资格等级标准,进行“行为 认证”,确定员工在通道某级别中的“级等”。 Page 81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认证申请流程 认证申请流程 阶段一:通道划分与级别确定 个人申请 主管推荐 2.3 认证标准设计 行为认证 申请 审核 + 技能测试 知识考试 评审 结果反馈 颁证 申请原则 按照所从事职位要求的任职资格类别和任职要求,以通道等级定义作为标准 以主管推荐为主,员工负责个人材料的收集 学历、工作经验和对必备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划分的必要条件(门槛),核心 依据是员工能够承担哪种难度 / 复杂性的责任 82 Page 82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认证申请流程 认证申请流程 2.3 认证标准设计 阶段一:通道划分与级别确定 《 表 》 83 任 职 资 格 等 级 认 证 申 请 Page 83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认证申请流程 认证申请流程 2.3 认证标准设计 阶段一:通道划分与级别确定 个人申请 主管推荐 行为认证 申请 审核 + 评审 结果反馈 技能测试 知识考试 颁证 申请审核 主管沟通 各部门任职资格管理机构审核 审核内容:学历、现职状况、工作经验 (在具体操作时,工作经验可以破例,避免过于僵化、论资排辈) 84 Page 84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2.3 认证标准设计 认证申请流程 认证申请流程 阶段二:确定级等 个人申请 主管推荐 行为认证 申请 审核 + 技能测试 知识考试 评审 结果反馈 颁证 技能测评、知识考试 内容:必考知识,专业内容 方式:考试、面试、评议 时间:各部门确定时间 原则:必备技能与知识是员工应会内容,可先组织员工学习和培训,在进行测 试,且成绩一般不计入认证总分,只规定相应的分数门槛。 85 Page 85 第二章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正文 认证申请流程 认证申请流程 阶段二:确定级等 — 行为认证 个人申请 主管推荐 2.3 认证标准设计 行为认证 申请 审核 + 技能测试 知识考试 评审 结果反馈 颁证 各 种 认 证 评 价 方 法 比 较 86 Page 86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认证 行为认证 2.3 认证标准设计 专家小组答辩 业务领域内公司 级专家 认证员工部门内 能力高的专业人 员 只负责提供证据,不参 与直接评分 87 Page 87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认证 行为认证 2.3 认证标准设计 行为举证是行为认证的核心 行为面谈 工作结果 ( STAR 模式行为面谈) (看工作结果如何?) 根据被认证员工的举证,结 合认证小组成员对被认证员 工日常工作表现的理解进行 评价 88 工作结果样本 第三方证词 被认证者提供的客观 证据,如电子邮件、 纸件或实物等。 由与被认证者相对工 作密切的人员提供证 明。 Page 88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认证 行为认证 89 2.3 认证标准设计 行为举证的典型偏差 护短情结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倒推化倾向 宽容化倾向 人际关系倾向 个人好恶倾向 临时化倾向 逻辑推断倾向 随意化倾向 Page 89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行为认证配套模版 行为认证配套模版 姓名 部门 2.3 认证标准设计 任职资格等级评价表 职位 现属通道 / 级别 / 级等 申请通道 / 级别 / 级 等 工作过程行为标准 序号 行为要项目 权重 行为标准(分级评价标准) 行为举证 1 2 3 4 5 6 总计 90 100 Page 90 第二章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正文 资格等级认证评分——操作实例 等级认证评分 等级认证评分 序号 行为要项名称 要项 权重 评委 1 评委 2 评委 3 评委 4 评委 5 平均 得分 按百分制加 权后得分 1 工程实施 20 4 4.5 4 4.17 16.67 2 系统维护 35 3.5 3.5 2.5 3.17 22.17 3 项目管理 10 3.5 4 4 3.83 7.67 3.17 6.33 2.83 5.67 3.33 3.33 3.50 3.50 3.50 3.50 4 流程、制度的执行 10 3 3.5 3 5 系统规划 / 业务规划 10 3 3 2.5 6 对外支持 5 3 4 3 7 知识的总结和共享 5 3.5 4 3 8 业务指导与人才培养 5 3.5 4 3 行为标准认证总得分 91 2.3 认证标准设计 68.83 Page 91 第二章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正文 2.3 认证标准设计 资格等级认证评分——操作实例 等级认证评分 等级认证评分 将行为认证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序,按照“比例与分数区间”的方式确定 级等 职业等: 10% 普通等: 40% 基础等: 40%—50% 不通过: 0%—10% 92 认证分数区间 80-100 分 70-80 分 60-70 分 60 分以下 级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认证未通过 Page 92 第二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级别、级等控制 级别、级等控制 2.3 认证标准设计 企业人才结构“钻石模型”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小步快跑 93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一级 Page 93 Translation page 过渡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94 任职资格体系的概述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Page 94 第三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人才梯 队建设 职业发 展规划 任职资 格体系 人才培 养体系 能力薪 酬体系 95 Page 95 第三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3.1 人才培养体系 员工能力管理系统 人才梯 愿景与使命 队建设 企业战略目标 战略 与文 化 工作文化及价值观 企业业务目标及关键领域 企业策略与核心业务流程 ( 基 职 于 位 工 管 作 理 ) 工作分 析 职位族 分析 职位价 值评估 流程 与组 织 组织架构 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与配置 培训与发展 人才梯队建设 绩效管理 薪酬激励 职业发展 通道 ( 任职资 格标准 能基 力于 管能 理力 任职资 ) 格等级 认证 人力 资源 政策 与制 度 人力资源增值 96 Page 96 第三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3.1 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与任职资格之间的关系 专 业 通 道 97 管 理 通 道 Page 97 第三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3.2 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系统模型 战略规划 任职资格体系构建 人才梯 企业规划 队建设 人员结构数量及能力要求 员工能力策略 / 能力要求 任职资格等级认证评估 人才 需求 人才 供给 人员结构数量能力差距分析 内部培养 绩效管理体系 人才区分机制 人才招聘 / 猎聘机制 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梯队资源池 人才选拔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 在岗教练 98 人力资源规划 人才发展激励机制 情境模拟 360 度评估 竞聘上岗 离岗培训 Page 98 第三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3.3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发展与任职资格的关系 员工职业发展 任职资格体系 职业发展路径 职业发展通道 任职资格等级标准 职业发展水平评估 职业技能的持续提升 对员工职业发展的激励 99 资格标注认证 任职资格的应用(培养计划、梯队建设) 任职资格的应用(能力薪酬、人才选拔) Page 99 第三章 正文 3.3 职业生涯规划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职业发展重在能力提升 姓名:张三 部门:人力资源 部门经理:李四 制定时间: 2013 年 1 月 5 日 监督人:李四 个人能力提升承诺:在 2013 年一年中,提升倾听和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提升组织和计划能力,争取能够独立承担类似新动力训练营、新经理 训练营的 大 型培训项目 衡量标准 实施办法 1. 年终考核时 ,经理不再认 为沟通时获得 良好工作业绩 的一个主要障 碍 2. 独立组织一 大 次 型培训项 目, 员 学 队教 务和组织工作 满意度在 4 分 以上 1. 参加公司的内部培训课程《有效沟通》 已经参加 2. 参加内部培训课程《人际交往心理常识》 已经参加 3. 协助同事组织一班、二班的新动力培训 表现基本满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效果评价 4. 参与第一期总经理集训营的筹备工作 5. 找一位亲和型的同事(目标赵 大 ), 在我做错的时候多加提醒 6. 走访优秀企业,了解他们组织 大 经验 请他 型培训的 补充发展承诺:(因 8 月份工作内容调整,从事招聘工作,补充发展承诺)提升面试技巧 衡量标准 成为独立面试人 实施办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效果评价 1. 参加人力资源部主板的招聘人员培训 已经完成 2. 跟随招聘经理,组织广州公司现场招聘 会 培训成绩优秀 年终评价:经过一年发展,张三已经可以独立承担 大 100 型培训项目,成长为合格的招聘专员,但是,给予正确信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Page 100 第三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3.4 能力薪酬设计 三种薪酬结构模式 传统结构 101 宽幅结构 宽带结构 Page 101 第三章 正文 任职资格体系的应用 3.4 能力薪酬设计 常见的薪酬设计困惑 1. 能力偏移与薪酬策略 2.P 值偏
103 页
472 浏览
立即下载
【课件】任职资格体系
任职资格体系建设 2019 年 4 月 人事行政 部 目录 A 人 力 资源 部 应该 回归 正 确 的 理念 B 不 同 层面 的 需 要 (公 司 、 事 业部 、个人 ) C 利 润 为 中 心 、 满 足业 务 发展 型的 HR [A] 资格体系设定及总体思路 任职资格体系内涵 任职资格体系的构成 任职资格体系的标准构成 资格体系的应用方面 [B] 建立步骤 一、梳理岗位、对岗位进行归拢合并 管理类 生产职能类 支持类 销售类 技术类 操作类 总经理 车间主任 财务出纳 销售业务员 技术研发 事业部经理 仓库主管 财务成本 销售内务 技术工艺 财务经理 品质主管 财务总账 外贸销售员 技术员 物流经理 生产文员 财务内审 外贸内务 市场总监 仓库文员 人事 数据分析 董秘 采购 行政 PMC 体系 司机 保洁 二、提取样板(普通、优秀) 三、通道设计 四、职级设计( P1\P2\P3 ) 任职资格的定义 任职资格是指承担职务(岗位)的资格与能力,即员工承 担某一职务或岗位所必需具备的资格和能力。员工能否承 担某一等级的职务(岗位),取决于承担者本人的资格与 能力。只有通过本制度认定,承担者具有更高一级的任职 资格,才能赋予其相应更高一级的职务(岗位)。 任职资格体系想要达到的目标 一、明确岗位的基本要求(最低的) 二、明确岗位要达到优秀所需要的素质条件 三、为公司招聘人员、试用期转正、员工晋升、调岗提供 明确的标准 四、为员工培训提供准确的依据 任职资格标准的组成 公司现有岗位梳理 19 年人事行政年度目标 增强企业 凝聚力 内部人 才开发 充分考虑员工福利,成熟各项人事制度,树立正 气,融合公司文化,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 完善培训体系,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 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 开发力度。 2019 工作计划推进表 主项目 细分项目 计划制定、实施 招聘计划、活动计划、培训计划 流程优化、试用、改善、实施 人事相关流程、行政相关流程 岗位分析 部分岗位的说明书、流程图、所有 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匹配度 人才盘点 人才九宫格,人员定位 人才积分项目 协助符合要求员工办理积分 团队建设 技能比试、节日活动、体育活动、 拓展训练 ....... 安全、环境体系搭设 有计划、有准备、无事故 各项工作合理安排,穿插或同时进行, 2019 年底完成以上工作任务。 备注 第一篇 人力成本、行政成本 状况分析 公司整体人员规模 人员流动情况 人员结构变化 公司整体人员规模(人员数量) 月份 在职人员数 入职人员数 离职人员数 离职率 月底人数 2016-11 169 12 9 5.33% 160 2016-10 161 6 4 2.48% 157 2016-09 190 10 15 8.82% 155 2016-08 167 5 7 4.19% 160 2016-07 168 2 6 3.57% 162 2016-06 195 9 9 5.14% 166 2016-05 180 15 14 7.78% 166 2016-04 198 21 13 7.30% 165 2016-03 166 14 9 5.42% 157 2016-02 162 13 10 6.19% 152 2016-01 157 3 8 5.10% 149 2015-12 154 4 0 - 154 截止 11 月底公司在职人员共 160 人。从上图可看出, 4 、 5 、 8 月迎来 人员流动高峰期,但基本上属于正常流动, 7 月份以后也在控制人员数量, 一直维持在 160 人以下。 销售公司现有人数 公摊 现有人数 MIG 现有人 数 19 年计 划人 数 TIG 现有人 数 19 年计 划人 数 PLASMA 现有人 数 19 年计 划人 数 总经办 4 销售 3 经理 1 1 经理 1 1 经理 2 2 销售部 1 财务 3 销售 2 2 销售 2 2 销售 1 1 市场 5 人事行政 5 采购 1 1 采购 1 1 采购 1 1 财务 1 PMC 1 PMC 1 1 PMC 1 1 PMC 1 2 人事行政 1 技术 1 技术 4 5 技术 2 2 技术 3 4 技术 2 仓库 8 财务 1 1 财务 1 1 财务 1 1 总和 14 体系 2 车间主任 1 1 车间主任 1 1 车间主任 2 2 总和 23 文员 1 1 文员 1 1 文员 1 生产员工 31 36 生产员工 21 22 生产员工 11 14 品质 3 4 品质 3 3 品质 4 5 仓库 仓库 2 仓库 0 0 总和 46 53 增加物料员 1 机加生产员工 11 11 总和 36 36 总和 38 44 人员构成情况 综合以上数据,我公司男女人员比例较为合理,公司人 员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化,但是学历层次不足,大专及以 上人员较少,只有 30% 。公司今年新进人员为 38% 。 人员结构变化(管理结构) 高层管理 5% 技术岗位 7% 销售岗位 自公司成立事业部以 中层管理 3% 7% 来,让公司的人员管理机 职能岗位 13% 构起到来精简的效果,使 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 职能岗位 一线岗位 销售岗位 技术岗位 公司的目标对事业部的传 达变得直接。 一线岗位 65% 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 职能岗位 一线岗位 8 5 21 106 销售岗位 技术岗位 11 11 [C] 人事模块计划 1、 人员招聘与配置 2、 人员培训与发展 3、 生产安全体系 4、 环境管理体系 1、 人员招聘与配置 一、 19 年招聘的总体思路及人员素质架构变化 1 、 19 年员工应以本土化为重点 2 、 19 年应注意录用员工的素质 3 、 19 年以与学院建立用人联系 4 、应该重点做好人才测评工作 公司现有本地人员及在上海定 居人员 35 人,占比例为 21% 做到及时、 准确满足 各部门用 人需求 1 、应聘人员同等条件下,以本地、已 定居人员优先考虑 2 、加大与松江区人才就业中心、当地 街道人才中心的联系 在 19 年争取达到 30% 3 、加大上海市公共招聘网的发布情况 4 、每月定期参加松江行政中心组织的 招聘会 公司员工素质架构的调整 1 、车间招聘学历应不低于中专,班组 长不低于高中 2 、办公室人员招聘应不低于大专 3 、建立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提供实习岗位 (财务、外贸、技术、数控、市场),参加 校园招聘会 人员学历方面 人员职称方面 初中 28% 初级职称: 4 人 高中 18% 中级职称: 中专 21% 高级职称: 大专 18% 本科 11% 4 、技术类岗位公司可以提供职称方面 的帮助,相关人员签署培训协议 5 、基层员工公司提供相对应的培训 6 、公司应加大对班组长的培养力度 7 、 19 年起公司开始帮助符合条件员 工办理居住证积分事宜 招聘体系的搭建 1 、了解事业部 19 年人员编制情况(人员的增加、减少、替换) 2 、明确招聘需求(时间、数量、任职资格、技能技巧、薪资水平) 3 、制作 19 年招聘计划进度表 4 、通过各类途径满足招聘需求 5 、做好人员入职后的管理、跟踪 6 、做好离职面谈工作 绘制组织结构图,为各职 位做工作说明,制定当年 公司人员编制计划 人事行政部与各部门协作 定期进行职位需求分析 外部选聘: 用人部门填写《人员增补 表》(附录),申请招聘 . 根据职位选择成本有效的 招聘渠道 . 获得简历,人事行政部对 简历进行分类 按权限批准招聘(附录) 在公司内部登出招聘信息, 在公司内部招聘,人员调 动、调整 专业职位由部门筛选 简历,并由部门主管 及人事部人员做第一 轮面试 常规职位由人事行 政部筛选简历,并 由部门主管及人事 部人员进行第一轮 面试 根据职位情况安排业务水平测试、 心理测试,并填写面试评估表 未 通 过 者 , 进 入 人 才 库 , 以 备 查 询 通过者由部门经理、总经理进行第 二轮面试,填写面试评估表 人事行政部协调部门、个人谈定薪 酬、职级,并按管理权限进行聘用 审批(审批权限见附录) 人事行政部与应聘人联系,确认上 班时间,并告知入职所需物品及体 检等内容。 入职手续不全体 检不合格的不用 二、培训体系的搭建 流程 员工培训处进行 员工培训处进行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1. 员 工 培 训 处 向 活动 结果 各部门及员工个 人发出培训需求 征询表 2. 向同行业公司 学习优秀的培训 理念 3. 员工培训处向 考核任免处了解 培训需求 4. 员工培训处收 集并分析培训需 求 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 员工培训处制定 员工培训处制定 年度培训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中心组织实 培训中心组织实 施培训 施培训 培训中心评估 培训中心评估 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 1. 员工培训处根据 培训需求制定年度 培训计划草案 2. 员工培训处向省 公司征询意见 3. 员工培训处修订 计划 4. 员工培训处根据 计划拟定培训预算 5. 人力资源部审订 年度培训计划 1. 员工培训处 根据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时间 ,地点,培训 讲师等 2. 人力资源部 配合各部门组 织实施培训 人力资源部 负责对每一 培训项目实 施状况进行 评估并存档 年度培训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 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 培训与发展流程 • 公司的目标和价 值观 • 人员规划及技能 素质要求 • 绩效评估结果 内 培训需求分析 :公司,部门 ,个人 部 培 训 实施培训 年培训计划 外部协作 寻求外部讲 师 • 公司,部门,个 人的培训需求 • 适合需求的培训 项目 根据各部门要求 进行专业性培训 安排 学习人力资源 部规定 谈判汇报人力资 源部并签约 • 以及公司的水准 及要求 •各部门培训 建议 培训评估与跟 踪 •培 训 实 施 • 培训效果 • 跟踪计划 •审批后的外 部讲师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目标: 1 、 19 年不发生有等级的工伤事故 2 、 19 年无任何行政机关被检查不符合项目 3 、 19 年无任何火灾、车辆等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小组 总经办:俞凯、徐建 MIG TIG PLASMA 销售公司 李磊 周琪 何少波、王晓丽 诸靖、刘兵、贾松 高道东、周学超 莫得连、徐彪、熊刚 仓库 沈雷 李俊 安全管理 体系 消防安全 车辆安全 特种设备 安全 车间设备 安全 人员安全 活动安全 化学品管理 仓库安全 安全 安全教育 培训 劳防设施 职业病 体检 内容大纲 CONTENTS 19 年年度目标设定 1 人力成本情况分析 2 人事模块计划 3 行政模块计划 4 第三篇 行政模块规划 行政的涵义与定位 行政应具备的素养 行政的具体工作 行政 19 年的目标 THANK YOU .
34 页
516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公司hrbp运作实践(全集)
聊聊 HRBP 的那些事 —— 华为 HRBP 运作实践 目录 一.华为 HR 转型的背景与过 程 二.华为 HRBP 的角色与定位 三.华为 HRBP 的学习与发展 业界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演进 3 、 HR 作为业 伙伴 务 2 、 HR 作为专业人员 献对 业 务 价 值 与 贡 的 1 、 HR 作为执行者 NOW 面向 HR 职能 面向业 值 价务 HR 三支柱运作是 HR 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 业界认可的 Dave Ulrich 的三支柱模型,已经被许多著名企业应用来做 HR 转 型。 处理 HR 日常事 务 共享服 中心 务 高效交付 主要 交付 / 执行 Deliver 战略支持 HR 合作伙伴 关注 : 客关系与管理 主要 内 对 针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 务 关注 : 提高执行效 率 人才管理 领导力 组织氛围 绩效管理 组织能力 设计方案 Design 主要 关注 : 优化政策及流 程 发现问题 Discover 优良设计 领域专家 设计政策和流 程 华为 HR 转型背景( 2008 年)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冲锋… 企业的发展要强调客户、资本、劳动者多赢。因此,我们要强调要真 正去努力客的需求。我一定要每个人本的献价,在 这个 下,每增加一个人,要增加一部分增 值 价 值价值 … —— 任正非 华为需要的 HR 已 务 服经因为组织的成熟和复杂发生了改变。现在需要支撑全球 发展的要素已经 华 与为作为一家中国本土公司时完全不同。 HR 管理层和员工的能力已逐渐难以保证其为业 提 务升提供支持。华为的 HR 正 在困境中寻找战略聚焦和运营效率的平衡。 华为 HR 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逐步将中心从传统的流程化操作向战略性工作转移 1. 高效的 HR-SSC 能够支撑和服 务 全球员工 2. 资深的 HR-COE 确保本地的业 务 设计 与 全球目标相匹配,并参考全球领先实践标杆,提升 竞争力 3. 业 务 导向的 HRBP ,聚焦业 务 4. 共同将 HR 献的 贡 战略,向体系及片 / 地区客户提供高 值 的价 转换成 献 ,对 业 务 的 贡 运用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政策和举措来支撑业 务 发展 HR 服 务 华为 HR 转型过程 为加强 的支撑,各产品线在 务 业 对 200 人左右的团队设置专职 HR 代表 ( BUHR ),负责根据业 需求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并加以 务 实施,推动绩效管理,提升干部的人员管理能力。 各产品线干部部设立 BUHR 管理部,负责管理 BUHR ,实现 BUHR 经 资源共享,确保人力资源战略 与 验 战略 务 业 与 对 齐。 各产品线应加强 BUHR 队伍的建设, 对 于要提拔的优秀 LM ,安排到干 部部锻炼,担任 BUHR 。 —— 华为 PSAT 决议【 2008 】 05 号——《 2008 年 9 月 PSAT 会议决 议》 部门 HR 要作为各级行政管理团队成员或执行秘书,参加到行政管理团队 的运作中,推动任用、评议和激励等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规范行政管理 团队运作,保证人员管理的质量。 —— 华为 PSAT 决议【 2008 】 07 号——《 2008 年 11 月 PSAT 会议决 议》 2009 年 2 月改名为 HRBP ,并在研发体系全面推行, 2009 年底在全球 推行。 目录 一.华为 HR 转型的背景与过 程 二.华为 HRBP 的角色与定位 三.华为 HRBP 的学习与发展 华为 HRBP 角色模型 角色 角色描述 关键业 务 活动 战略伙伴 参 与 战略 规划,理解业 务 战略,将业 务 战略 与 HR 战略连接,并组织落地 战略理解:参 与 SP/BP Outside-in :理解客户需求 战略连接: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执行落地:制定 HR 年度工作计划,纳入 AT 议题 HR 解决方案 集成者 理解业 务 诉求和痛点,集 成 COE 专长,组织制定 HR 解决方案,并实施落地 理解业 需 务求 :准确把我业 需 务求和 痛点 制定解决方案:集成 COE 的专业化工具和方法 组织执行落地:发挥业 务 主管、 COE 、 SSC 的作用 总结和回顾: reflect&review ,总结固化经验 HR 流程运作 者 合理规划 HR 重点工作, 有效运作 AT ,提升人力资 源工作质量 与 效率 制定 HR 工作日历:保证 HR 工作规范化和可视化 制定方案 与 实施 :结合业 需 务求 制定针 性 对方案 运作 AT :规划议题沙盘,提高决策质量 赋能主管:借助教练式辅导、 90 天转身等工具 理解变革需求,做好风险 识别和利益相关人沟通, 促进变革的成功实施 变革风险识别:识别变革中组织、人才氛围方面存在的阻 力和风险,提供应 方 对案 利益相关人沟通:制定沟通计划并实施 变革实施:负责组织、人才、氛围方面的变革实施 评估 与 固化:评估变革效果,固化变革成果 有效管理员工关系,提升 员工敬业度,合法用工, 营造和谐的商业环境 变革推动者 关系管理者 核心 值价 承者 通过干部管理、绩效管理、 观传 激励管理和持续沟通等措 施,强化和传承公司核心 值价 观 敬业度管理:组织气氛测评,组织改进 矛盾调停:建立例行沟通渠道 员工健康 与 安全:压力测试, 3+1 活动 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 雇主品牌建设 干部身体力行:通过干部选拔、辅导和管理,让干部践行 核心 值价 观 员工理解实践:通过绩效管理、激励分配、树立标杆等 建立沟通渠道 跨文化传承: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制定针 性 对方案 华为 HRBP 的定位 HRBP 是: 部门主管的合作伙伴,为主管提供客户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 主管 员工的 与 桥梁,促进主管 员工 与 沟通,促进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 管理团队成员,协助主管推动组织绩效的持续改进 HRBP 不是: 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监控主管执行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警察” 代理主管处理人力资源相关事 的 务 “保姆” 华为 HRBP 的定位—与 FHR 的区别 HRBP ( HR Business Partner ) 属于人力资源的一个部门,独立于各职能 HR 模块(招聘、培训、绩效 等) 是业 部 务 门的合作伙伴,侧重于结合业 需求提供客户化的、 务 量身定做的 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 , 并组织落地实施 FHR ( Function HR ): 是指招聘、培训、绩效、领导力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 HR 模块 聚焦于为 HRBP 提供专业支撑,提供统一解决方案( PLDP/PMDP 等) FHR HRBP 识别业 部 务 门的 HR 关键需 接纳来自 HRBP 的设计需求 设计共性、统一的解决方案 求 提供客户化解决方案 提供框架(平台)和方法论 组织方案实施和落地 为业 部 务 为业 部 务 门提供贴身服 , 务 统一解决方案的 对 门的 PARTNER 专才,但也要关注业 需求 务 是业 部 务 全才,但不是事无巨细 门提供专业支撑, 交付负责 华为 HRBP 的定位— 部 与 系 HRBP 部 与 门主管的关 门主管的合作关系: 部门主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应该为业 及人员管理的成 务 功负责 HRBP 为主管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支撑和协助 HRBP 的绩效 部 务 业 与 门的绩效强相关,向共同的目标努力,促进业 成 务 功,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HRBP 可以提供的帮助( )价 值 提供能为部门创造 的价 值 : 端到端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HRBP 作为管理团队的成员,参加管理团队会议,协助核心团队运作 为 PM/PL 提供绩效管理辅导,帮助主管提升绩效管理能力 进行周期性组织诊断,发现问题并向管理团队提供咨询和建议 作为员工沟通和信息反馈的一个客观渠道 华为设置 HRBP 部 对 门主管的影响 设置 HRBP 前 设置 HRBP 后 务 业 主管向 HR 提出要求 HR 主动识别业 务 务 业 规划不包括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业 务 规划的要素之一 HR 不参 务 业 与 规划 HR 工作以处理日常事 性工作为 务 HR 参 务 业 与 务 业 与 划 主 主管的需求 规划,保证人力资源规 规划 对 齐,支撑业 成功 务 HR 更聚焦为业 部 务 方案 门主管提供解决 解决人力资源相关问题,要联系多个 在大多数情况下, HRBP 作为部门 HR 接口人(不同 HR 模块) 的 HR 统一接口人 HR 处理员工问题 主管 与 HR 协同解决员工问题 目录 一.华为 HR 转型的背景与过 程 二.华为 HRBP 的角色与定位 三.华为 HRBP 的学习与发展 新上岗 HRBP 四大痛点 新上岗 HRBP ,需要强有力的赋能,才能使其实现转身,胜任岗位要求。 HRBP 建设初期的挑战 01 02 选人:人员从哪里来 •自己给自己干活 •实践:转过来的干部,继续支撑本产品线 转身:解决业 务 主管不愿意转做 HRBP 的问题 •示范效应 •实践:优先选拔有人员管理经验的优秀管理者做 HRBP ,同时承诺在 HRBP 岗位工作 2 年后,可以选择回业 部 务 03 门 高效:解决业 务 主管转做 HRBP 担心“做不好”的问题 •专业高效打胜仗 •实践:通过 HRBP 角色认知、绩效管理、干部管理( TSP 、 MFP )、 教练式辅导,战略规划( BLM 项目)、组织氛围( Q12 )等项目,来 提升 HRBP 的人员管理、团队建设、组织发展等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提倡每打一仗就总结一次,在实战中提升能力,打胜仗 HRBP 赋能总体框架 通过角色认知明确岗位要求,通过任职资格认证来牵引能力的提升,针 不同业 对 背景的人员因 务 材施教。 HRBP 的职责定位和角色认知是整个赋能方案的主要依据。 赋能方案借鉴业界能力提升的“ 3E 理论”( 721 模型),主要从应知 应会培训、赋能研讨和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三个方面有计划的展开。 一、应知应会 应知应会主要解决新上岗 HRBP 的 HR 基础 知识薄弱等问题 主要掌握推行或执行 HR 工作的知识和方法,借助公司 E-learning 平台完成基础 知识的学 习 根据不同业务背景人员,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赋能方案 应知应会学习内容 赋能方式 公司产品知识(参观展厅、站点机房等) 与 主业 流 务程相关的 知识内容 华为人力资源相关政策、理念、流程及相关 HR 务 业 模 块的知识 HRBP 角色认知中相关知识性内容 自学 + 考试 二、赋能研讨:集中研讨 通过急用先学,解决新上岗 HRBP 为胜任工作,核心技能不足等问题 赋能研讨根据不同业 背 务景, 核心技能 能 务 业力 采用先评估,后制定针 性 对 赋能研讨主要内容 赋能方案,因材施教 差异化定制 交付方式 根据群体差异(销 服、研发、财经 等)定制开发案例 1 、机关:按照业 务 背景分别研讨 2 、区域:按照区域 集中研讨 BLM 实战研讨 组织诊断实战研讨 绩效管理 HR 专业能力 项目管理 教练式辅导 管理能力 文化导向管理 干部队伍管理 员工敬业度管理 三、实战中能力提升 实战中能力提升主要是围绕 HRBP 的关键活动,采用 PARR ( Prepare/Action/Reflect/ Review) 和团队作战的方式 ,在实战中不断持续提升,为业 务 值 创造 价 主要业务活动 交付方式 80X 规划 运作 AT 会议 绩效管理 TSP 继任计划 PARR + 团队作战 MFP 经理人反馈计划 ------ 备注:准备度高的 HRBP 实时分享优秀实践 总结 HR 三支柱 -HRBP 转型成功的必备条件: 1.基础:强大的 COE 及高效的 SSC 团队的支撑 2.保障:一支不断自我学习 与 成 3.持续改进、持之以恒 长的 HRBP 队伍
20 页
407 浏览
立即下载
2023年年中中层访谈提纲
2023 年年中 中层管理人员盘点访谈提纲 (涉及公司各部门) 一 、总体情况了解 1. 您的具体职位是什么?您的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职能。 2. 您在组织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上下级汇报关系。 二、分厂情况 1. 您所在分厂的主要产品,各种产品的销售量、收入、利润。 2. 产品销售情况: a) 销售模式; b) 主要客户情况; c) 销售计划与控制:是否有销售计划,销售任务是否分解并是否得到了严格地 控制以求得保证,营销成本情况; d) 营销组织:机构设置、人员规模及素质、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和结构、现行 的激励机制如何、是否有恰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程序来衡量绩效 e) 4P 组合策略:产品现状(品类、质量等) 、现有产品是否能够很好有助于实 现 销售目标、应如何调整和改进、客户对产品的态度;产品定价;客户是如何 开发和管理的?;广告投入与管理 3. 各种产品的市场状况及发展前景。 4. 各种产品的核心技术、竞争优势。 5. 技术改造 6. 产品研发情况。 a) 研发人员的比例及结构情况 b) 每年产品研发的投入 c) 产品研发的速度,近三年每年产品研发的情况 d) 产品研发的依据,是否经过市场调研还是通过模仿等 e) 产品研发的成功率 f) 研发产品投入市场的情况 产品研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产品质量状况,影响因素,发生质量事故的原因。 8. 产品的检验情况及质量监督形式。 9. 生产计划如何制定,计划与生产运行之间协调出现的问题。 10. 产品交货期是否能得以保证。 11. 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情况。 12. 库存情况。 13. 产品成本以什么价格核算,核算形式,产品成本管理情况。 14. 您觉得本分厂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采购、 销售、广告企划、 研发、生产 管理、 财务、人力资源),哪些问题最为重要?制约本分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想法?对分立破产的设想和看法? 三、宏观环境、行业环境 1. 宏观的环境(经济、政策、技术、社会) (1)国家对本行业的支持政策、地方对我厂是否有支持 ------您认为国家政策导 向对我们企业的经营影响大么?目前国家的政策对我们有哪些限制又有哪些优惠 条件?您认为未来 5 - 10 年外部环境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会给企业带 来哪些重大影响? (2)我国加入 WTO 以后给本行业带来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您认为该如 何面对这些挑战和抓住机遇? 2. 行业环境 (1)您如何看待本行业?本行业在我国的基本发展状况(市场规模、增长率和发展 现状、关键成功因素 …)与未来发展方向? (2)当前本分厂有哪些竞争对手、替代产品、潜在进入者以及其他?他们的基本 情况(如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各自有哪些优劣势? (3)从(外部)一般环境和行业环境、行业的竞争结构上看,主要的机会和威胁是 什么? 3. 我们现在有什么?——对自身能力与资源的判断 技术资源: 人力资源: 生产资源:生产能力、设备 财务资源: 客户资源: 还有哪些资源:政府资源、品牌资源、集团公司的支持状况? 企业发展到目前主要有哪些成功因素?哪些不利因素? 中层职能部门的访谈 1. 请您介绍一下所在部门的基本情况。(部门的职责、组织结构和人员基本情 况和职责分工) 2. 您的部门的业务及职责是什么?如何履行及效果如何,受到哪些阻碍,您认 为如何才能更好地 发挥作用? 3. 您的部门与哪几个部门经常发生关系?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情况如何? 各职能部门协调 顺畅吗?如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比较合适。 4. 您了解公司的发展规划吗?参与过公司规划的制定吗?您的部门现在是如何以 发展规划来指导 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落实到各级管理层和员工个人 ? 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处理? 5. 您如何看待四个民品行业(石油链条、石油钻采机具、硬质合金、汽车改装)? (行业特征、 竞争对手、竞争格局、发展前景、所需能力、核心竞争力、行业 平均利润率、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 ) , 6. 您如何看待多元化,对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前后向一体化的设想,未 来的业务组合是什么,需增加、强化、弱化、或撤销哪些业务?需要哪些方面的 资源匹配? 7. 您如何看待我司的发展前景?我司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司的优劣 势在哪里? 8. 您认为我司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战略?组织结构?还是内部管理?外部市场开拓? 营销管理?员工的素质? 9. 导致我司的民品发展停滞不前,在低谷徘徊在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0. 您期望本分厂 5 年内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年总销售额、利税、净利;成 本控制情况;对 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有哪些构想;在开拓市场和提高市场份额 方面准备做哪些工作;在技术方面,与国内、国际同行相比,期望研发达到什 么样的水平;在人力资源方面?)实现以上目标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四、部门间协调 管理幅度、指挥链、权责问题、汇报关系、职能、上下沟通、横向沟通、计划、 协调、控制 1. 您觉得目前的职责权限分布是否有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现象?各部门的责任 应该如何调整? 这些责任的调整是否需要新设、强化、合并、拆分、弱化、撤 销部门或岗位或人员? 2. 本部门和其他的职能部门之间有协作关系——人、财、物、信息 ?相互之间 的协调工作是由各自 独立完成还是必须经过各自的分管领导 ?协调中存在问题 有哪些?您认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 3. 总厂各部门间权责是否清晰?有无交叉、重叠、或多头指挥、领导现象?(主 要是哪些事项上) 4. 您认为在整个工作当中如果发生问题,是否能够明确的界定责任问题,并奖 惩到位? 5. 哪些部门存在人员短缺或富余,人员素质不符合岗位要求等类问题? 6. 部门考核(汇报关系、考核指标、考核标准、费用控制)现状如何? 7. 我司内上下级的沟通一般采用何种方式?正式或非正式? 8. 有没有发生过有事找不到部门负责,推托的情况? 五、部门内管理 1、 总厂领导对您工作中的人事、财务、关键业务授权是否足够? 2、 部门内人员是否足够,哪些岗位人多、哪些岗位人少 (相对或绝对)?下属任 务量是否饱满? 3、 部门内部人员之间协作关系如何?是否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存在什么问题? 4、 哪类工作可以由部门内部人员决定,哪类工作必须由您决定,哪类工作必 须由分管领导决定,哪类工作必须由一把手决定, 哪类工作必须由领导班子共 同决定?您认为这样有什么不便之处或不合理之处? 六、 当前企业管理体制的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的初步构想? 1 .您认为现行的总厂和分厂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职能部门和分厂是怎 样的一种关系,如何实现监督、指导和控制,有哪些流程还有待于改进? 对下属单位人事控制:人员招聘、任免、考核激励权力 对下属单位业绩控制与评价 对子企业发展是否有明确指导目标 对下属单位申批内容的决策程序、决策效率 子企业应该具有的权限? 2. 您对未来的母子公司的管理关系有怎样的构想? 七、人力资源 1. 您所在分厂的员工人数,人员素质,人均收入。 2. 如何看待总厂及本分厂目前运作的考核激励体系?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如 何解决? 3. 对目前收入是否满意,如不满意期望是多少?同行业及本市其它工厂收入情况。 4. 除物质激励外,单位其他激励是否充分,有何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5. 单位晋升的通道有哪些,以前晋升的原因或标准,对晋升影响最大的因素? 6. 单位开展过哪些培训,您对培训有何期望和建议? 7. 您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您认为影响您的满意程度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工作 环境、收入、成长机会、领导凝聚力、快乐或其他? 八、企业文化方面 1. 我司的企业文化特点是什么,您能简洁式总结一下吗? 2. 效率,竞争与合作及人际关系哪一点更为我司提倡,员工工作积极性如何? 3. 我们的领导集体有何特点:创新、能力强、决策果断等 4. 我司内部人际关系特点 5. 我单位、各部门内存在小团体吗? 6. 如何看待精神激励与物资激励、集权与授权、作大与作强、公平与效率、过 程与结果 财务部访谈提纲 一 、总体情况了解 1. 您的具体职位是什么? 2. 您的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职能。 3. 您在组织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上下级汇报关系。 二、财务 1. 请介绍分厂总体的财务状况 (资产总额、经营收入、利润、现金流、资产负 债率 ),也可以不问,从报表中可得到相关资料。 2. 资产状况:如不良资产、呆滞资产挂帐情况 3. 融资渠道、融资方式,长、短贷款情况,从哪些银行,逾期借款情况,债务 处理方式 4. 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出现资金挪用,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支付情况,资金计 划等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 5. 应收帐款管理情况:应收帐的催收,是否有专人负责,对它的考核 6. 成本管理系统,成本核算办法及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办法 7. 在众多的品种中,各项产品之间的成本核算如何处理 8. 财务预算制度和系统 9. 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基础数据的真实性 10. 各分厂之间的结算关系 (是否是独立核算单位 ) 11. 库存情况 12. 项目投资时,财务是否参与项目的评审与论证,是否有投资分析报告 13. 在实际操作中,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与归集是否科学合理 14. 盈亏临界的分析 15. 财务的人力资源状况,人员素质 16. 总厂财务部对分厂的指导 基建工程处 一、 总体情况了解 1. 您的具体职位是什么? 2. 您的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职能。 二、基建情况 1. 基建处职责范围,各科室的职能及人员 2. 全厂的固定资产概况,闲置固定资产情况,现有设备性能和现有净值 3. 设备的先进程度 4. 投资项目立项时是否参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如何参与 5. 设备购置时参与决策程度 6. 近年来设备的清理与处置情况 7. 设备的管理方式、设备的流失及损耗 8. 设备及基础设备的建设进程、建设周期、资金支持情况 技术开发中心 1 .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技术开发中心部门的主要职责?您认为技术部门哪方面工 作应该加强或增加 ? 2 .请简单介绍各民品的技术现状?(国际,国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我厂产品的 影响? 3. 公司的设计开发情况(设计开发重点,应用范围,专利) ,我们能不能形成技 术壁垒? 4 .各民品的设计开发重点是什么?和竞争对手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5 .设计开发人员的基本情况?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我们目前对他们采取 了哪些有效激励?您认为这些激励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么?在对他们的激 励政策上我们应该做哪些改进?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如何提高设计水平,缩短设计 周期? 6. 过去 3 年里面,每年实际可以研发多少产品? 7 .在设计的产品中,完全由自己自主设计的有多少种? 8 . 目前设计部门存在什么问题?(人员能力、组织设置、激励机制),设计出来的 产品,是否存在工厂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加工生产的问题? 9 .对目前的现状的改革建议? 10 .目前的开发设计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差距有多大? 11.您所了解到的竞争对手如何对技术人员管理的?他们是怎样提高研发水平的? 12 .在设计研发技术上发生了哪些主要发展变化?在加工技术上又如何? 13.公司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国际的竞争对手相比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质量技术监督处 1、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质量技术监督处部门的主要职责?您认为质量技术监督 处部门哪方面工作应该加强或增加? 2、质量技术监督的程序及方法(重点为民品) 3、质量技术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民品的产品质量情况 5、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有哪些? 技改处 1、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技改处部门的主要职责?您认为技改处部门哪方面工作 应该加强或增加? 2、 近几年技改的基本情况(重点为民品) 3、 技改项目的主要来源(重点为民品) 4、 技改的效果(重点为民品) ,技改不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 目前技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政研办 1、 企业管理监察考核 2、 是如何进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监察考核的?存在什么问题? 3、 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推广是如何做的?成效如何? 4、 管理成果评审流程? 规划处 1、 我们厂的决策管理流程?您认为存在什么问题? 2、 新建、技术项目的调研是如何执行的? 3、 我们信息收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收集途径有哪些? 4、 立项审批及组织重大投资项目的论证和评审流程?目前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什 么问题? 5、 如何对各类计划(如大、中修计划、科研计划、质量攻关计划、基建计划等) 进行组织贯彻落实 的?如何对计划的执行进行监控? 最后:您认为目前我司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哪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会直接影 响我司的发展?您对本次咨询的期望,对我司的简单建议?
11 页
4208 浏览
立即下载
职等职级体系建设流程全解析
职级体系建设全流程解析
40 页
619 浏览
立即下载
财务审批权限表
审批权限表 编号: 业务模块:财务 流程编号 流程名 编号 表单名称 审批内容 部门主任 财务部主任 总经理 预算管理委员会 总经理办公会 董事会 审批顺序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目, 由总经理在其预备费范 围内审批 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范围内 审批修缮维护费支出及其合理性 预算范围内 、合法性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 目,xx金额下由总经理 审批 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预算外或 超预算项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超过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 的,必须上报省公司审批 试验研究费申请审批 审批试验研究费支出其合理性、 预算范围内 合法性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 目,xx金额下由总经理 审批 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预算外或 超预算项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超过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 的,必须上报省公司审批 4 运输费申请审批 审批运输费支出其合理性、合法 预算范围内 性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 目,xx金额下由总经理 审批 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预算外或 超预算项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超过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 的,必须上报省公司审批 工资薪金核算 5 工资薪金发放审批 审批工资薪金支出其合理性、合 预算范围内 法性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 目,xx金额下由总经理 审批 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预算外或 超预算项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超过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 的,必须上报省公司审批 9.2.4.2 四金核算 6 四金发放审批 审批四金支出其合理性、合法性 预算范围内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 目,xx金额下由总经理 审批 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预算外或 超预算项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超过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 的,必须上报省公司审批 9.2.6.1 材料物资发票匹配 和应付款核算流程 7 物资采购付款审核 审批物资采购费用支出其合理性 预算范围内 、合法性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 目,xx金额下由总经理 审批 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预算外或 超预算项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超过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 的,必须上报省公司审批 9.2.7.1 工程发票匹配和应 付款核算流程 8 工程项目付款审核 审批工程项目支出其合理性、合 项目预算范围内 法性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 目,xx金额下由总经理 审批 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预算外或 超预算项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超过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 的,必须上报省公司审批 9.2.8.2 固定资产报废流程 9 固定资产报废审批 审批固定资产报废其合理性、合 法性 单件净值30000以下,超 过该价值的上报省公司 审批 9.2.8.3 采购新增固定资产 10 固定资产采购新增审 批 审批固定资产外购支出其合理性 预算范围内 、合法性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 目,xx金额下由总经理 审批 9.1.2.1 预算执行控制 1 预算外及超预算审批 审批超预算或预算外项目 9.2.3.1 修缮费核算 2 修缮维护费申请审批 9.2.3.2 试验研究费核算 3 9.2.3.3 运输费核算 9.2.4.1 各类预算项目预算内支 出由部门主任审批 第1页(共1页) 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预算外或 超预算项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超过苏州公司预算备用金 的,必须上报省公司审批 -保密- 埃森哲版权所有,仅供江苏电力公司和苏州供电公司内部使用
2 页
429 浏览
立即下载
洪生: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和运用
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和运用 我们认识的洪生教授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职业顾问师,从业时间已经有 13 年,到 目前为止他已经为 60 多家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同时他在 7 年前就到大 学里任 EMBA 和 MBA 的人力资源教授,目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山大 学的特聘或兼职教授。洪生教授咨询团队的主要咨询业务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 理的组织设计、工作分析、绩效、薪酬、培训、招聘等内容,他本人也被行业 美誉为中国 KPI 第一人。但最近几年我们发现洪生教授花费很多的精力致力于 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和在企业中的推广,就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于他,他动情地 说:"在我的咨询师职业生涯中,发现客户咨询需求最强烈的是绩效管理系统的 建立,而尤其关注绩效考核这一管理手段的运用,希望通过量化考核能解决所 有的问题;有的客户还振振有词地说:只要给我结果,其他一切我不关注。其 实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来保证结果!"接着,他举了个例子: 比如说企业有个岗位是"爬树摘果"岗,怎么考核这个岗位呢,很显然该岗位的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单位时间的摘果数,我们很关注结果,所以制定了极有 激励性的薪酬方案,他说,这样做是对的,但是很多企业忽略了一个问题:我 们应该安排谁去做这个岗位才是胜任的呢?怎样才能保障该岗位的绩效最大化 呢?所以我们要进行岗位胜任素质分析,然后根据岗位胜任素质要求匹配合适 的员工,这个叫投入,没有正确的投入哪有最大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这个岗 位我们应该安排个猴子去做才能胜任,如果我们安排了一头牛去,告诉它:牛, 努力干,你摘十个果我们给你提成 4 个,结果它很想得到这个提成,却怎么也 爬不上树,我们一看不对,这小子敬酒不喝喝罚酒,告诉它:你如果再摘不到 果,就打你个屁股开花,结果是你怎么打它也没用。后来我们发现不是它不愿 做,而是它不能做,所以我们就对它进行强化训练,结果是劳民伤财、费心费 力却一点效果都没用! "这个例子看起来很好笑很荒谬,但企业却常犯这种错误,"洪生教授说,"通 过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系统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重要也是非 常有效的,但是这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我们试想,让一位十分内向的员工去 担任要经常与客户打交道的业务工作,他的绩效是没用必然保障的。所以绩效 管理是从选对人开始的!没用行为,怎么会有结果呢?而行为的产生是由人的 能力素质决定的!这就是'投入-过程-产出原理'."洪生教授指出,传统的人力 资源管理是以职位为基础的,对岗位的任职资格分析更多侧重在学历、年龄、 经验、知识、技能上,而忽略素质的分析。 他又举了个例子:"我的一家咨询客户,他们是生产并销售食品生产设备的 , 原来有 60 多位业务人员,他们的业务模式是将全国分成几十个销售区域,每个 区域配一位业务员,他们都在相应的区域里租一间住房,独自开展业务,这些 业务员大多是从工厂的工人成长起来的,学历和形象都不太理想,但这家企业 的业绩还不错。后来企业老板想扩大销售渠道,再细分出几十个销售区域来, 所以要招聘 50 名业务员,老板说要招聘高学历形象好的业务员来提高整体业务 人员的素质,定出了招聘的必备条件:学历大专以上、形象好、沟通能力强, 后来如愿招聘到了 50 名业务员,分别分配到相应区域工作。我到该企业任顾问 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我进行了业务人员盘点,结果发现后来招聘的这 50 名业务员几乎没有业绩产生,而且大部分都离职了!"洪生教授介绍说,这家企 业给出的薪酬很有竞争性,产品也很有竞争力,企业发展前景也很好。那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局呢? "前面说过,绩效管理是从选对人开始的,"洪生教授继续说,"这个案例的失 败主要是选错了人!什么样的胜任素质才能产生高绩效呢?对于这个岗位,工 作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同时一个人孤军奋战,举目无亲,所以吃苦耐劳、心理 承受力、服务意识、成就导向才是该岗位的必备条件,学历和形象并不是高绩 效的保障!"洪生教授强调,通过招聘和培训提升员工的胜任素质,再加上建立 以 KPI 为基础的绩效管理系统,才能最终确保企业绩效的提升。胜任素质是基 础,绩效考核是手段。 这就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性的缺失,重结果,轻过程,更轻投入。 缺乏对职位胜任素质的分析和人员能力素质的评估,为人岗匹配提供科学的依 据,就是轻投入。 人力资源管理正发生着从以往以职位为基础到现在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转变 , 国际著名学府的人力资源课程都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专项研究,世界 500 强企 业中已有过半数的公司应用能力素质模型,但中国的很多企业对胜任素质还知 之不多,所以为什么他最近几年花费很多的精力致力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和 在企业中的推广,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洪生教授认为:素质模型为人力资源 管理的各个操作系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职位为基础的,但随着 HR 管理理论的发展,发现 以职位为基础很难为 HR 管理的各个操作系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比如:在 聘用条件上我们要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极强的责任感,那么如何定 义"良好"和"极强"呢?又如培训需求的分析、绩效考核中的素质考核、"H"型薪 酬结构中的技术系列等级确定、晋升等人事决策、接班人培养等,都面临同样 的问题。 胜任素质为我们科学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素质是个很抽象的名词,所以我们要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否则就不可 用,"洪生教授说,"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某个人的素质低呢?是因为他随地吐痰, 不讲究卫生;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某个人的素质高呢?是因为他彬彬有礼,敬老 爱幼。这说明了素质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行为表现反应不同的素质 层级。如前面所说的聘用条件,有了素质模型后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团队合作 精神 3 级、责任感 4 级。"洪生教授举了个例子,责任感第 5 级是这样描述的: 当完成工作职责面临巨大压力时,仍能不折不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介 意个人受到损失(该损失包括实际利益、名誉、升迁渠道、人情世故、心理压 力、内心冲突甚至煎熬等)。例如:不怕别人嘲笑,不怕与他人发生冲突,制 止有损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包括在受威胁、受委屈或被错误对待后依 然能够有强烈意愿和实际行为投入到工作中。 所以,素质是可以观察、可以评估、可以培育的。 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 所要求的一系列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 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 所以说以素质模型为基础的 HR 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操作系统提供 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解决了所以然的问题。 如何建立能力素质模型那么怎样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呢? "有些企业用抄袭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素质模型,"洪生教授说,"这样做是很错 误的,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技术上的问题。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战略不同、 业务模式不同、企业文化不同,素质模型肯定是不同的。"洪生教授介绍说,素 质模型的建立是有方法和工具的,大致上有六种方法,其中 BEI-行为事件访谈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那么,什么是 BEI 呢?"洪生教授说,"比如在你的公司,有 30 名业务员, 他们的绩效是不一样的,可能有几个不好(C 类),大多数一般(B 类),还 有几个很好的(A 类),那么如果你要招聘新的业务员,你会招聘怎么样的呢 答案是象 A 类一样的,但是 A 类是怎么样的呢?就要对 A 类业务员进行 BEI 了, 就是与他们进行深度访谈,分析 A 类业务员平时有什么样与众不同的行为,再 来分析这些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素质。运用 BEI 进行素质模型的建立,简单地 理解就是通过成功总结成功,而对素质模型的运用就是复制成功,这正是素质 模型的作用所在。"课程设计洪生教授介绍说,中国的很多企业,或者没有素质 模型,或者有了素质模型却不知道如何运用,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素质模型的管 理,《胜任素质建立及运用》课程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素质模型认知。 全面认知素质模型的表现形式、素质模型与绩效的关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 管理中的地位第二单元:如何构建素质模型。介绍建立素质模型的方法和工具, 侧重在练习。 第三单元:素质模型的运用。 介绍素质模型在人力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接班人计划、生 涯规划等系统中的深度运用。 第四单元:素质模型的管理。 素质模型不仅仅是 HR 从业人员的事,要全员参与,介绍素质模型的管理方 式和方法"有了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科学的依据,HR 从业者底气 足了,"洪生教授说,"同时在 HR 与直线经理和员工之间建立了一个沟通平台, 让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学习的价值在于运用素质模型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名 词,再加上中国的企业对其又知之不多,所以洪生教授担心这个课程很难讲。 洪生教授说:"7 年前我在中山大学当兼职教授时,校长对我们说,能够把一 个复杂的原理讲得让一个卖菜的阿姨都能听得懂的教授才是好教授,所以从那 一刻开始,我就有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他介绍说,他是 60 多家企业的人力资 源首席顾问,咨询是他的主业,培训是副业,所以他的培训以实操性见长,有 工具有案例,他十分推崇咨询式培训;同时他又是多所中国顶级大学的客座教 授,理论功底深厚,所以课程系统性强,每一操作模式都具有严谨的理论依据 为支撑。 我们听过一位总裁级的学员这样评价洪生教授:有的老师有米无水,有的老 师有水无米,洪老师是我见过的不可多得的几个有米有水的老师之一。 "验证课程的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看学员上完课后是否能运用,运用后是否 产生绩效"洪生教授说,"我反对忽悠式的培训,老师应该以学员为中心,无论 是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都应该以学员的课后能否运用为标准。"在谈到 2008 年的打算时,洪生笑着说继续为企业服务。"咨询是我的第一任务,然后是上课, 有可能的话,我会把《素质模型构建和运用》写成书出版,很多朋友在等待呢。
6 页
436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5条规律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 5 条规律 企业推行组织架构的动因各不相同,调整方式也各有侧重,但总体来看,企 业的组织架构调整有以下几条规律: 1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当公司刚起步,老板带着三四个早期员工,组成了公司的核心团队。此时, 这几人的职权划分不清晰,往往是“老板、经理人、员工”三种身份合而为一。 当公司稍微成长一些,老板会让这三四员大将各自发展业务和团队,他们之间甚 至可能相互争抢客户。当企业继续发展,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老板又会着手 整合,将各元老手中的权力收回,重新划分职权。企业规模进一步发展,最终, 老板将企业划分为若干子公司、分公司或事业部,分给各个元老去负责。 2 .组织架构调整是个逐步优化的过程 组织架构的调整,一般不会发生在新生组织,一定发生在运作了一段时间的 组织里。很多时候,即便知道完美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却不一定能马上实现。 现有的人不是马上能走,需要的人也不是马上能请回来。组织架构调整的过程充 满了妥协,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中取得平衡,在动态中不断优化的过程。组织架 构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完美。 3 .组织架构调整一般有三大阻力 阻力首先来自于公司成员对组织架构调整的目标不清晰、不一致。由于各方 看到的问题的优先顺序不一样,所以很难达成非常清晰和一致的目标。也因此, 企业在实施组织架构调整时,要先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在公司上下确立起一个明 确而一致的目标。选择时机也非常关键,当大家都认为现存的问题跟组织模式有 关的时候,就会比较愿意去改变。 当人员的能力、意愿和配合度不高时,组织架构调整也会经受阻碍。人一般 都抗拒改变,尤其当他们的职责范围被减少、级别与薪酬待遇被降低的时候,就 更加不愿意配合。人的不配合,一般都是领导层面的问题,而非员工层面的问题。 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往往出现业务单元负责人之间,或者副总之间的不合作。 这种不合作,并非因为他们天生不爱合作,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理解公司组织架构 调整的目的和用意。另外,人与人的特质不同,价值观、专业、思维方式不同, 也导致了合作的不顺畅。此时,建立沟通和合作的有效方式是解决不合作问题的 有效途径。召集参与组织架构调整的人开展研讨,和他们一起探讨调整的必要性 和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案,一起设计配套机制。给业务单元领导和副总等高层管理 者做性格测评和能力素质测评,增强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对于促进合作有一定帮 助。当然,设计一个能促进合作的考核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也是关键所在。 配套机制跟不上,比如制度和流程设置跟不上,或者激励机制配合跟不上, 也会阻碍组织架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4 .组织架构调整都是自上而下的 组织架构调整从来不是人力资源范畴的事情,所有的组织变革都是由业务驱 动,由最高管理层从塑造公司未来方向的角度出发,根据看到的业务挑战和外部 市场的冲击来思考调整方案。 组织架构调整都是由公司一把手或者最高管理层推动的。当领导人非常有魅 力,有成功的领导经验,且过去所做的决策都很成功,那么他要推动变革就会比 较容易。一把手必须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同时要善于聆听部门领导的意见。变革 是个系统问题,一个人不可能看到所有的趋势和问题。有时往往因为一把手太过 强势,别人不敢反驳,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一把手又不可能全都知道。 最后当问题果真出现,就骑虎难下,最终不了了之。 最怕的是一把手没有主见。曾经,我们帮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做过组织架构调 整咨询,这家企业有十位副总,他们在同一层楼办公,但是从来不交流。我们与 这十位副总一对一交流,问他们对组织基本问题的判断。十位副总,十个意见。 最糟糕的是,最高管理者无法做出指向性意见,而希望通过时间和妥协做出一个 折中方案。最后出来的方案成了四不像,组织架构调整自然不会产生实际效果。 所以,一把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他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会议的召集者。 5 .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不是民主的产物 组织架构调整是为了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在确定调整方案前,老板要带领 着管理团队把公司未来的业务方向讨论清楚,最后对业务方向和与之配合的组织 架构调整方案形成一个一致的结论。这个一致性结论,是充分讨论的结果,但却 绝对不是发扬民主的产物,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组织架构调整不是 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也不是平衡所有人利益的产物。充分讨论的过程必不可少, 但最后必须要有一个最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决断。最好的老板,对问题有清晰 的理解,但在细节上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
4 页
487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华为人力资源专业任职标准
深圳华为集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任职资格标准 第一版 目 第一部分 录 概述 ............................................................................................. 1页 第二部分 级别定义 ..................................................................................... 2页 第三部分 认证方法 ..................................................................................... 3页 第四部分 行为资格标准 ............................................................................ 4页 (一)招聘专业行为标准 (二)培训专业行为标准 (三)考评专业行为标准 第五部分 基础知识大纲 ............................................................................18页 (一)公共基础知识 (二)各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概 述 一、标准制定目的 1、牵引、规范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工作行为,提升专业人员工作水准 2、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提供职业发展通道 3、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标准制定的整体框架 公司人力资源专业分成为五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工程师。对 每一个等级,从知能、影响性质、影响范围三方面作出概括性的定义。 人力资源专业资格认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即基础知识、行为、经验与业绩。根据 业务性质内容,将人力资源专业分为招聘、培训、考评(包括任职资格认证与绩效考 核)、人事管理、员工关系五个子专业。本标准包括招聘、培训、考评三个专业一、 二、三、四级标准。人事管理及员工关系两专业的任职资格标准正在酝酿起草之中。 ÈË Á¦ × Ê Ô´ ¹ Ü Àí Ò» ¼¶ ¹ ¤ ³ ÌÊ ¦ ± Ø ± ¸Ö ªÊ ¶ Åà ѵ ¶ þ ¼¶ ¹ ¤ ³ ÌÊ ¦ ÐÐ Î ª± ê × ¼ ¿ ¼ ÆÀ Èý ¼¶ ¹ ¤ ³ ÌÊ ¦ ¾ Ñ é Òµ ¼¨ ÕРƸ ËÄ ¼¶ ¹ ¤ ³ ÌÊ ¦ ÈË Ê ¹ Ü Àí Î å ¼¶ ¹ ¤ ³ ÌÊ ¦ Ô± ¹ ¤ ¹ Ø Ï µ 三、标准制定原则 1、所有行为描述均以能达成优秀绩效为导向 2、以公司人力资源专业管理工作现状为基础,突出重点,以业内最佳为牵引 3、体现分级,分类管理原则,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制定不同标准 4、鼓励基层做实,提倡摳梢恍校恍校ㄒ恍袛 5、坚持专业化,职业化的原则,将行为标准与管理职能区分开 第二部分 级别定义 一、各级别定义 1、一级工程师: 在他人指导下在人力资源专业的单一领域内开展工作。 2、二级工程师: 正确理解公司人力资源政策与制度,在人力资源专业单一领域内 准确执行相关程序与方法,独立开展工作。 3、三级工程师: 熟练掌握人力资源专业某一领域基本知识与行为,并能优化本领 域运作程序和方法;有效指导低级别工程师工作;掌握人力资源专业其他相关领域的 基本知识和行为。 4、四级工程师: 精通人力资源某一专业领域;能基本解决公司内本专业领域遇 到的日常性问题;熟练掌握人力资源专业其他领域的运作程序与方法;为公司人力资 源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对外提供人力资源咨询服务。 5、五级工程师: 精通人力资源专业多个领域;参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组织 对外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二、各级别对知识、行为及经验业绩的要求 1、一级工程师:通过基础知识考试; 通过一级工程师行为认证;本公司专业经 验半年以上,或有外公司相应专业 经验一年以上。 2、二级工程师:通过基础知识考试; 通过二级工程师行为认证;在本公司专业 经验一年以上,或有外公司相应专业经验二年以上。 3、三级工程师:通过基础知识考试; 通过三级工程师行为认证;在本公司专业 经验二年以上,或有外公司相应专业经验累积三年以上。 4、四级工程师:通过基础知识考试; 通过四级工程师行为认证;本公司经验累 积五年以上(在本公司至少一年)。 5、五级工程师:获得四级工程师资格两年以上,且业绩优秀者。 第三部分 认证方法 一、认证程序 人力资源专业任职资格认证分三部分:必备知识考试、行为认证、经验与业绩考 察。其中通过必备知识考试是申请行为认证的准入条件,行为认证是核心,经验与业 绩作为参考。 ± Ø ± ¸Ö ª Ê ¶ ¿ ¼ Ê Ô ¾ Ñ é Óë Òµ ¼¨ × ¼ È ë Ì õ ¼þ ² ο ¼ º Ͳ ¹³ ä ÐÐ Î ª È ÏÖ ¤ º Ë ÐÄ 具体认证流程按照公司颁布的专业任职资格认证有关文件执行。 二、认证说明 1、申请人经过初步资格审查后,可参加必备基础知识考试,必备知识考试试题按 申请级别不同而不同,考试成绩以及格(60分)为通过。 2、行为认证中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将关键工作项分为核心项(N)和非核心项。 核心项选取的原则是公司实际业务中最重要的行为,大部分申请人实际工作中涉及到 的。 3、对于通过行为认证,且成绩较好的申请人,若其经验未达到前述级别定义中规 定的要求,可项评议委员会提出申请,评议委员会经调查核实,可以破格批准达标。 4、本认证说明中未尽事宜,均按照公司《专业任职资格认证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部分 行为标准 (一) 一、 招聘专业 一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招聘活动的组织 1、招聘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核心项) ①协助主管进行招聘计划的制定和活动方案的策划。 ②在他人的指导下组织完成招聘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2、招聘效果的评估(核心项) ①收集、整理外出招聘信息,协助进行招聘效果的分析评估。 第二单元 人员甄选 1、面试的组织(核心项) ①了解国家有关的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和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招聘的政策,面试考 核的流程。 ② 准确理解公司用人政策和基层岗位员工的用人标准。 ③ 协助设计一般的面试方案。 2、面试考核(核心项) ①准确处理应聘材料和分流。 ②基本掌握基本面试考核的方法和技巧,获得面试资格人资格,协助基层或普通岗位 的应聘者的面试考核。 ③对公司企业文化,组织机构,主要产品等做一般性的解释说明。 第三单元 招聘管理制度与组织的建设 1、招聘管理制度建设 ①负责收集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公司目前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的建议。 2、面试资格人队伍建设 ①协助组织对面试资格人进行培训。 ②有效地维护面试资格人信息库。 3、招聘信息平台的建设(核心项) ①熟悉公司招聘信息系统的内容,能够迅速准确地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②及时维护和更新现有的招聘信息平台(SAP系统)。 二、 第一单元 二级工程师 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核心项) ①了解公司人力资源需求与现状(包括公司人员分布、学历、岗位空缺、用人标准、 人力资源利用状况); ②协助主管设计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方案(或部门人力需求计划); ③独立地进行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查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第二单元 招聘活动的组织 1、招聘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核心项) ①协助主管进行招聘计划的制定和活动方案的策划。 ②在他人的指导下组织完成招聘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③灵活处理招聘过程中的突发性事件。 2、招聘效果的评估(核心项) ①收集、整理外出招聘信息,并独立招聘效果分析评估 第三单元 人员甄选 1、面试的组织(核心项) ①了解国家有关的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和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招聘的政策,面试考 核的流程。 ② 准确理解公司用人政策和基层岗位员工的用人标准; ③ 独立设计一般的面试方案。 2、面试考核(核心项) ①准确处理应聘材料和分流; ②较为熟练地掌握基本面试考核的方法和技巧,获得面试资格人资格,独立地对基层 或普通岗位的应聘者进行面试考核。 ③对公司企业文化,组织机构,主要产品等做一般性的解释说明。 ④较好地控制面试现场与过程。 第四单元 招聘管理制度与组织的建设 1、招聘管理制度建设 ①总结招聘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优化公司目前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的建议。 2、面试资格人队伍建设 ①协助组织对面试资格人进行培训; ②有效地维护面试资格人信息库。 3、招聘信息平台的建设(核心项) ①熟悉公司招聘信息系统的内容,能够迅速准确地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②及时维护和更新现有的招聘信息平台(SAP系统)。 三、 三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核心项) ①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了解公司外部相关的人力资源现状和内部人力资源情况,协 助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②熟练地掌握并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方法以及常用的分析工具(如 常用的软件、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进行需求现在进行初步分析; ③指导业务部门开展人力规划工作,为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④为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决策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 第二单元 招聘活动的组织 1、招聘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核心项) ①根据公司或所在部门的发展目标和人力资源规划(计划),协助制定规范而可行的 招聘计划和实施方案; ②独立进行招聘广告的设计、广告媒体选择、和广告投放策划; ③独立进行具体的招聘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④了解竞争对手的人才情况,结合公司的用人政策,灵活运用各种吸引人才的具体手 段与方法; ⑤对他人的招聘工作进行有效地指导; ⑥设立招聘活动监控点并有效实施。 2、招聘效果的评估(核心项) ①收集招聘广告录用人员和费用等信息,评估招聘广告效果; ②汇总招聘工作的各项评估指标,评估招聘效果,并提出优化建议; ③评估进人质量、对新员工进行跟踪调查,并出具分析报告,为改进招聘工作提供有 效建议。 3、招聘渠道的建设 ①了解各地人才分布情况,建立优化片区招聘管理负责制度,培育人才基地; ②管理现有渠道并开拓新的招聘渠道,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 ③调查公司所需人才的外部人力资源存量与分布的状况,并进行有效分析。 第三单元 人员甄选 1、面试的组织(核心项) ①熟练掌握国家或当地有关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和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招聘的政 策,面试考核的流程; ②准确理解公司的用人政策,以及各类中基层岗位的用人标准; ③ 根据应聘人的具体特点进行面试策划,有针对性并有效设计面试考核方案。 2、面试考核(核心项) ①获取面试人资格,能灵活地运用面试技巧,独立地对中基层人才进行面试考核。 ②掌握各类面试考核方法,有效地、有针对性地使用多种面试方式方法与技巧。 ④较透彻地理解公司企业文化,对应聘者就公司核心价值观、组织机构、主要产品、 发展远景等进行分析说明。 ⑤有效地控制面试考核现场与过程,有效地处理应聘者情绪性反应。 第四单元 招聘管理制度的建设 1、招聘管理制度建设 ①建立并优化招聘制度和流程,适应和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招聘工作的开展; ②推动公司招聘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为他人提供咨询。 2、面试资格人队伍建设(核心项) ①对一般面试资格人进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辅导与培训; ②根据现有的评估体系对公司面试资格人进行资格评审; ③对面试资格人的面试实践进行总结,提出有效地指导性地改进方案; 3、招聘信息平台的建设(核心项) ①建立和优化公司统一的招聘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单元 招聘费用的管理 1、招聘费用的控制(核心项) ①了解各广告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网站等)的费用和收效,选择合适的媒体,在 保证招聘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节约招聘成本; ②熟悉招聘费用的预算方法并能制定合理的招聘费用预算方案。 ③合理监控招聘费用。 四、 四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核心项) ①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运用多种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方法与工作,配合公司高层制定 人力规划; ②编制相关培训教材,有效地或指导他人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④适时引进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理论,规范人力规划工作。 2、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核心项) ①根据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国内人才市场以及公司所需人才的存量与分布,制定整体 招聘实施方案和相应人才竞争策略; ②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或规划),合理预测公司人力需求的变化趋势; ③组织具有创意性的、大型的招聘活动。 第二单元 人员甄选 1、面试考核(核心项) ①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高级人才进行有效地面试,并能作出令人信服的判断; ②开发面试考核培训教材,为其他面试资格人提供咨询。 ③引进有效的面试工具与手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总结合适公司的面试方法与方式。 ④透彻地理解,正面有效地宣传公司企业文化。 ⑤具有较为突出的组织安排、沟通、协调、谈判等招聘工作所必须的管理能力。 2、招聘效果的评估(核心项) ①对公司全年的招聘工作以及专项大型招聘活动进行综合效果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改 进建议。 3、招聘渠道的建设(核心项) ①拓展招聘渠道,建立招聘信息收集网络。 ②对人才基地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三单元 招聘管理制度的建设 1、招聘管理制度建设(核心项) ①把握公司招聘政策和原则,指导制定和优化招聘制度和流程; ②建立系统的招聘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招聘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2、面试资格人队伍建设(核心项) ①对公司各层次面试资格人提供有效的面试考核、行为技巧的指导与培训,独立(或 组织、指导他人)开发相应的培训指导教材; ②引进面试考核的有效方法,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推广; 3、招聘信息平台的建设(核心项) ①开发有效的招聘渠道、以及招聘工具,实现招聘信息共享; ②规范和管理招聘信息平台,建立畅通的平台共享渠道。 第四单元 招聘费用的管理 1、招聘费用的控制(核心项) ①合理 规划和控制整个招聘费用,提高投入产出比; ②建立招聘费用监控制度,设立有效监控点; ③分析各项费用,合理地调整各项招聘费用支出比例。 (二) 培训专业 一、 一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培训规划 1、培训需求分析 (1)在他人指导下实施培训需求分析方案,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培训需求信 息,并作初步的统计和分析 (2)协助他人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方案 第二单元 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 1、培训活动策划 (1)协助他人制订具体的培训活动实施计划,确定培训的方式、时间、地点、参加 者、教师、经费等资源情况 2、培训活动的实施与监控(核心项) (1)根据培训活动计划落实培训准备工作 (2)协助他人组织实施培训活动 (3)监控培训实施过程,确保培训方案顺利实施,出现异常能及时反馈 3、培训信息维护(核心项) (1)按照公司规定及时维护培训信息, 第三单元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1、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分析(核心项) (1)协助他人采用一、二级效果评估手段(课堂反馈评估、知识技能的增长评估), 设计评估方案并实施,归纳统计评估信息和数据 2、培训改进方案的制定与成果跟踪(核心项) (1)及时反馈培训效果评估信息,协助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并落实改进 (2)通过听课、与学员和老师沟通等方式收集改进信息,跟踪改进效果,协助撰写改 进报告 第四单元 培训成本管理 1、培训预算的编制 (1)协助编制培训预算 2、培训预算的监控 (1)按照预算监控点,收集培训费用信息 3、培训成本的统计分析 (1)统计培训成本信息,协助编制培训成本分析报告 4、培训资源管理(核心项) (1)根据培训业务需要,有效管理培训资源(如教学仪器、培训场地的保管、分配、 追加等),确保培训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第五单元 培训体系建设 1、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核心项) (1)了解华为目前培训体系的结构 (2)正确执行培训管理制度 2、培训课程建设(核心项) (1)协助组织培训课程的设计 (2)协助组织优化已有课程 (3)了解公司内其它部门课程信息,需要时能获得帮助 3、教师队伍建设(核心项) (1)掌握现有师资信息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关系 (2)协助物色新教师 (3)协助培训内部教师 4、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核心项) (1)熟悉公司培训信息系统的内容,能够迅速准确地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及时维护现有的培训信息平台 (3)协助设计优化培训信息平台 二、 二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培训规划 1、培训需求分析(核心项) (1)及时响应有关培训需求信息 (2)独立实施培训需求分析方案,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独立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并 作初步的统计和分析 (3)协助他人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方案 2、培训规划制定、监控(核心项) (1)根据部门培训需求协助他人制定部门中长期培训计划 (2)独立制定部门短期培训计划 (3)根据培训计划协助他人制订或优化培训总体方案(如新员工培训总体方案) 第二单元 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 1、培训活动策划(核心项) (1)独立制订具体的培训活动实施计划,确定培训的方式、时间、地点、参加者、教 师、经费等资源情况 (2)协助教师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2、培训活动的实施与监控(核心项) (1)根据培训活动计划落实培训准备工作 (2)独立组织实施培训活动 (3)监控培训实施过程,确保培训方案顺利实施,出现异常能及时应变处理 3、培训信息维护(核心项) (1)按照公司规定及时维护培训信息, 第三单元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1、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分析(核心项) (1)采用一、二级效果评估手段(课堂反馈评估、知识技能的增长评估),设计评估 方案并实施,撰写评估分析报告 (2)协助进行三级效果评估 2、培训改进方案的制定与成果跟踪(核心项) (1)及时反馈培训效果评估情况,组织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并落实改进 (2)通过听课、与学员和老师沟通等方式跟踪改进效果,协助撰写改进报告 第四单元 培训成本管理 1、培训预算的编制 (1)协助编制培训预算 2、培训预算的监控 (1)按照预算监控点,收集培训费用信息 (2)分析培训预算计划执行情况 3、培训成本的统计分析(核心项) (1)统计分析培训成本信息,协助编制培训成本分析报告 4、培训资源管理 (1)根据培训业务需要,有效管理培训资源(如教学仪器、培训场地的保管、分配、 追加等),确保培训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第五单元 培训体系建设 1、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核心项) (1)熟悉华为目前培训体系的结构 (2)正确执行培训管理制度 (3)协助制定部门培训制度流程 2、培训课程建设(核心项) (1)协助建立部门培训课程体系 (2)协助组织培训课程的设计 (3)组织优化已有课程 (4)了解公司内其它部门课程信息,需要时能获得帮助 3、教师队伍建设(核心项) (1)掌握现有师资信息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关系 (2)协助物色新教师 (3)协助培训内部教师 4、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核心项) (1)熟悉公司培训信息系统的内容,能够迅速准确地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及时维护现有的培训信息平台 (3)协助设计优化培训信息平台 三、 三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培训规划 1、培训需求分析(核心项) (1)根据组织发展及个人发展需要,主动收集培训需求信息,深入挖掘潜在需求 (2)独立、熟练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方案 (3)指导他人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方案 (4)分析培训需求信息,并出具培训需求报告 2、培训规划的制定、监控(核心项) (1)根据部门培训需求制定或组织制定部门中长期培训计划并监控执行 (2)指导他人制订短期培训计划 (3)根据培训计划制订或优化培训总体方案 第二单元 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 1、培训活动的策划(核心项) (1)指导他人制订培训活动实施计划 (2)对授课教师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案提供建设性建议 (3)策划较重大的培训活动 2、培训活动的实施与监控(核心项) (1)组织实施较重大的培训活动 (2)指导他人实施培训 (3)审核与监控培训计划的执行,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第三单元 培训效果评估 1、培训效果评估与分析(核心项) (1)指导他人设计一、二级效果评估方案 (2)设计三级评估(行为改变的评估)方案并实施,撰写评估分析报告 (3)协助进行四级效果评估 2、培训效果改进方案制定与成果跟踪(核心项) (1)制定或指导制定培训改进方案 (2)指导组织者及教师改进培训效果 (3)撰写改进报告 第四单元 培训成本管理 1、培训预算的编制 (1)根据公司的相关要求及业务发展需要,独立编制部门或公司年度预算 (2)指导他人编制培训预算 2、培训预算的监控 (1)设置合理的监控点,收集培训费用信息,并对培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 (2)及时分析培训预算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培训成本的分析(核心项) (1)拟定年度培训成本分析报告,对培训成本控制提出有效的建议 4、培训资源管理 (1)对培训资源的管理提供指导 第五单元 培训体系建设 1、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核心项) (1)制定本部门培训制度流程 (2)给他人提供培训制度及流程的指导和培训 (3)为优化公司培训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2、培训课程建设(核心项) (1)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及时设计、更新、优化部门课程体系 (2)组织培训课程的设计 (3)了解公司外部相关的培训课程信息并适时引进 3、教师队伍建设(核心项) (1)发掘并培养内容教师,并提供教学行为、技巧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2)收集公司外聘老师的信息并与之保持良好关系 4、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核心项) (1)设计或优化公司培训信息系统的结构、内容和格式要求 四、 四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培训规划 1、培训需求分析(核心项) (1)根据公司经营方向、人力资源规划和公司现状影响公司培训政策、方向和重点 (2)建立培训需求信息收集网络并管理网络运作 (3)适时引进或组织开发新的培训需求分析手段 2、培训规划的制定(核心项) (1)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制定或组织制定长期培训规划 (2)指导他人制定培训规划 (3)对培训总体方案提出建设性建议 第二单元 培训活动组织实施 1、培训活动的策划 (1)提供关于培训组织策划和教学方案设计的咨询、指导 (2)根据成人教育特点,有针对性设计开发多种培训方式 (3)设计策划对高级人才的专项培训方案 第三单元 培训效果评估 1、培训效果评估分析(核心项) (1)独立、熟练设计三级评估方案,并指导他人设计三级评估方案 (2)对重要培训活动进行四级评估(绩效变化的评估)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 (3)组织建立或优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4)适时引进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2、培训改进方案的制定与效果跟踪 (1)对重要培训活动提供改进建议并组织改进,撰写改进报告 第四单元 培训成本管理 1、培训预算编制 (1)参与并影响公司培训预算决策 2、培训预算监控 (1)对预算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2)适时组织修订预算编制 3、培训成本分析(核心项) (1)多角度分析培训投入产出 (2)引进有效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 第五单元 培训体系建设 1、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核心项) (1)参与建立、优化公司培训体系,并推动实施 (2)参与制定或修订公司培训管理制度 2、培训课程建设(核心项) (1)对内提供对培训者的培训 (2)对外提供培训咨询服务 (3)按照公司要求,对外来课程及教师进行有效评估 3、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核心项) (1)能够对培训者提供有效的培训 4、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核心项) (1)指导培训信息平台建设 (三) 考评专业 一、 一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设计和优化考评标准与方法 1、考评标准的设计与优化(核心项) (1)正确理解和解释公司现有的考评标准。 2、考评方法的设计与优化 (1)正确理解公司现有的考评方法。 (2)根据既定的渠道、类型及收集方式,收集整理关于考评方法的信息并及时提供。 第二单元 策划组织考评工作 1、考评工作的策划 (1)协助上级设计考评策划方案。 2、考评工作的实施与监控(核心项) (1)协助有效实施考评工作并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监控点对考评工作进行监控 (2)主动收集问题并及时准确地予以汇报。 3、考评工作的效果评估(核心项) (1)按照上级指令收集整理评估考评工作信息。 (2)协助上级对考评工作进行评估。(核心项) 第三单元 考评信息管理 1、考评信息平台的建设 (1)对考评文档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收集的及时性和文挡的完整性 (2)在指导下及时维护IT系统数据。 二、 二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设计与优化考评标准与方法 1、考评标准的设计与优化(核心项) (1)结合公司价值导向和管理现状,正确理解和解释公司现有的考评标准的内涵。 2、考评方法的设计与优化(核心项) (1)掌握考评标准设计的原则和主要方法,并组织培训 (2)正确理解考评原则和方法,并组织培训 第二单元 考评工作组织策划 1、考评工作策划(核心项) (1)独立进行考评工作的策划,并提出详细的考评策划方案。 (2)分析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方案中设置相应的监控点 2、考评工作实施与监控(核心项) (1)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监控点对考评工作进行监控 (2)及时发现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 3、考评工作效果评估(核心项) (1)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考评工作信息 (2)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 4、考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核心项) (1)发现考评过程中遇到的明显问题并及时反馈 (2)正确答复员工及主管提出的有关考评的各种咨询 第三单元 考评信息管理 1、考评信息平台建设 (1)对考评文档进行有效管理 (2)及时维护IT系统数据,并为人事决策提供咨询 第四单元 考评体系建设 1、考评管理制度建设 (1)清楚公司目前考评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内涵,并向他人作出正确解释 (2)正确执行已有的考评管理制度 三、 三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设计与优化考评标准和方法 1、考评标准的设计与优化(核心项) (1)根据公司价值导向及阶段性业务重点,主动收集完善考评标准的信息,提出完善 考评标准的建议,并获得认可。 (2)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评标准培训 2、考评方法的设计与优化(核心项) (1)熟练掌握考评标准设计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主动收集完善考评方法的信息,提出优化完善考评方法的建议 第二单元 考评工作组织策划 1、考评工作策划(核心项) (1)组织策划考评方案,并提出详细可操作的考评策划方案 (2)深入分析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并设置合理的监控点及预防措施 2、考评工作实施与监控(核心项) (1)根据监控点对考评工作进行监控,及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考评工作效果评估(核心项) (1)设计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调研收集考评信息。 (2)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多角度深入分析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4、考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核心项) (1)发现潜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三单元 考评信息管理 1、考评信息平台建设 (1)对IT系统与考评相关的部分提供需求分析及建设性建议,不断优化考评信息管理 第四单元 考评体系建设 1、考评管理制度建设 (1)通过各种方式推动考评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对考评管理制度提出优化建议并得到认可 2、考评队伍建设 (1)有针对性地指导一、二级工程师及考评员开展考评工作。 四、四级工程师 第一单元 设计与优化考评标准和方法 1、设计优化考评标准(核心项) (1)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及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组织设计考评标准,组织考评标准 讨论,并不断优化 (2)对考评专业人员进行考评标准设立方法的培训 2、设计优化考评方法(核心项) (1)确定适合的考评方法,以适应公司的要求 (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引进合适的考评方法 第二单元 考评工作组织策划 1、考评工作策划 (1)指导他人策划、组织评审考评策划方案 2、考评工作实施与监控 (1)对考评工作进行宏观监控,及时、有效地处理重大问题,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3、考评工作效果评估(核心项) (1)从各方面所收集信息中发现共性问题,并及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2)优化改进效果评估方法; (3)适时引入合适有效的考评工作评估方法。 4、考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核心项) (1)能够发现潜在的重大问题,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2)指导本专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 考评信息管理 1、考评信息平台建设 (1)对考评信息平台的建设进行规划,并得到认可执行 第四单元 考评体系建设 1、考评管理制度建设(核心项) (1)根据需要建立或完善考评制度并有效组织实施 (2)从人力资源整个体系出发,充分考虑考评体系与培训、招聘等相关专业人力资源 体系的关系,提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有效建设并予以实施 (3)能独立向外部提供咨询服务 2、考评队伍建设 (1)对考评工程师和中高层主管进行考评工作指导 (2)提出考评队伍的发展规划并得到认可 第五部分 基础知识大纲 一、公共基础知识 1、《华为公司基本法》 (1)第一章 公司宗旨 (2)第四章 基本人力资源政策 参考资料:《华为公司基本法》 2、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_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_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2)职位分析基础 职位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_ 《职位说明书》的编写与评审方法 参考资料:《HAY职位分析教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组织行为学 (1)人性假设 _ 不同人性假设及其管理特点 _ 理论 (2)激励理论及其运用 需要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学习型激励理论 不同激励理论的特点及其在企业的运用 (3)组织文化及团队管理 _ 组织文化的含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_ 企业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_ 团队发展的主要过程及其管理 参考资料:《管理心理学》,《团队管理》 二、各专业基础知识 1、招聘专业 (1)市场学基础 (2)人才学基础 (3)面试与应聘心理学基础 (4)人力资源会计 伻肆陨盻 (5)公司相关制度 (6)面试行为技巧 参考资料: 《管理学》(美)施蒂芬.P.罗宾斯 著(人大版)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 著(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二部分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7、9、10章 《人才心理学》,刘海燕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2、3、5章 《透视他人的33条铁则》(日)本田有明 知识出版社 公司有关招聘的文件和培训资料 2、培训专业 (1)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_ 培训需求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2)培训教导基础知识 _ 培训方法与技巧 _ OJT培训基础知识 _ 华为公司导师制运作模式 (3)培训效果评估 _ 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 (4)统计调查分析方法 _ 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_ 问卷调查样本选取、问卷设计与问卷分析 _ 访谈调查样本选取、问题设计、访谈程序及效果分析 _ 常见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参考资料:《统计学》、《社会调查学》 (5)ISO9000基础知识 _ ISO9000基础知识 _ 4.18要素对培训的要求 参考资料:《ISO9000基础知识》 (6)成人教育心理学 _ 成人学习心理 _ 教师教学心理 参考资料:《成人教育心理学》 3、考评专业 (1)绩效管理基础 _ 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 _ 绩效考核标准设立的基本方法 _ 绩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 _ 绩效考核效果测量 绩效诊断的基本方法 参考资料:《人事考核》、《绩效管理与绩效改进考核》、《绩效管理》 (2)任职资格管理基础 _ 任职资格考评的基本理论 _ 任职资格标准的制定方法 _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考评(NVQ)的基本方法 _ 国内外任职资格考评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华为任职资格考评管理相关制度 参考资料:《职业资格考评理论与方法》、《任职资格考评基础(NVQ)》 华为司发99[38]、[39]、[40]、[144]、[496]、[153] 华为人函99[09]、[11],华为人字99[29] (3)统计调查分析方法 _ 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_ 问卷调查样本选取、问卷设计与问卷分析 _ 访谈调查样本选取、问题设计、访谈程序及效果分析 _ 常见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参考资料:《统计学》、《社会调查学》 (4)薪酬理论基础 _ 现代企业主要的薪酬类型 _ 薪酬的主要构成 _ 职位评估基础 _ 华为薪酬分配模式 参考资料:《企业薪酬管理》、《职位评估(HAY)》
27 页
434 浏览
立即下载
【课件】任职资格体系建立步骤和方法
目 录 一、什么是任职资格体系 二、为什么要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三、怎么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1- 任职资格体系是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将所有岗位按业务性质横向分为若干族 群、序列,按责任大小、工作难度、所需技术高低等纵向分为若干任职资格等 级,并匹配专业级别的任职资格标准 示例 族群 序列 任职资格 等级 -2- 任职资格体系的管理思想也秉承了中国历朝官品制度中的精华 清:九品正中制。清朝的官、阶、品从、爵位既保留了满族的传统称谓,又保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九品 中正制”的选拔制度。 “ 九品中正制”起源于曹魏时期,当时,将士人按才能分为九等,称为九品,以后又将官员的尊卑也分 做九等,亦称为九品。 北魏时,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先将各品分为正与从,即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再将四品 以下的正与从分为上下阶,即自正四品上阶,一直到正九品上阶、正九品下阶、从九品上阶、从九品下 阶。这样,就由最初的九个等级发展为三十个等级。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官职制度,保留了九品之中分正从的部分,废除了上下阶,而且文职武职完全一致, 成为整齐划一的由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十八个等级。 文职官员:内阁大学士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大臣、督察院左右都御使为从一品…… 武职官员:领侍卫内大臣为正一品,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八旗满蒙汉军都统步统为从一品…… 历史上的和珅、纪晓岚、“刘罗锅”的最高官职,谁的更高? -3- “ 任职资格评审”:元代官制铨选制度 大凡今仕惟三途: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由宿卫者言出中禁,中书奉行制敕而已,十之一; 由儒者则校官及品者,提举、教授出中书,未及者则正、录以下出行省宣慰,十分之一之半;由吏 者省台院、中外庶司、郡县,十九有半焉。 —— 元代中期文人姚燧 据《元典章》卷七“内外诸官员数”条,官员品级设为九品,每品又分为正、从二等。其中由九品 上至六品的以敕牒委任,由宰相押字,称作“敕授”;由五品至一品则以皇帝亲赐命诰委任,称作 “宣授”;二品以上官均选自特旨,故委任时多有诰词。 -4- 任职资格体系一般包括岗位序列、任职资格等级划分和任职资格标准开发三个 部分的内容 任职资格体系 任职资格体系 岗位序列划分 岗位序列划分 任职资格等级划分 任职资格等级划分 任职资格标准 任职资格标准 任职资格体系管理 任职资格体系管理 -5- 岗位序列是具有相同工作性质或相似能力要求的不同岗位构成的一个集合,遵 循一定的原则对岗位进行横向划分出族群、序列 经营管理 族群 研发技术 技术支持 族群 族群 职能管理 市场营销 族群 示例 族群 族群:根据岗位所在功能领域、工作性质进 行的划分 经 营 管 理 序 列 研 究 序 列 语 音 技 术 开 发 序 列 I S & S I 开 发 序 列 项 目 管 理 序 列 测 试 序 列 设 计 序 列 技 术 支 持 序 列 运 维 支 持 序 列 资 源 制 作 序 列 售 前 咨 询 序 列 销 售 序 列 市 场 序 列 产 品 序 列 人 力 资 源 序 列 财 务 审 计 序 列 行 政 管 理 序 列 生 产 管 理 序 列 供 应 链 管 理 序 列 质 量 管 理 序 列 后 勤 服 务 序 列 序列:在某一族群内部进一步划分,通常是一个 专业类别 -6- 在横向划分的基础上,将每一个序列纵向划分为若干任职资格等级 示例 薪级:即企业内部的薪酬等级 任职资格等级:指对同一序 列按职责大小、任职条件纵 向划分为若干级别 -7- 任职资格标准包括基本条件、知识技能、基本素质及行为标准四部分内容 基本条件 • 如学历、专业、专业经验、行业经 验、资质证书、培训、业绩、发表论 文等; 知识技能 • 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 基本素质 • 如能力、态度等; 行为标准 • 如开发人员行为标准等。 -8- 目 录 一、什么是任职资格体系 二、为什么要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三、怎么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9- 任职资格体系几个基本目的 建立双通道,留驻核心人才,持续提升员工能力; 提炼成功经验和行为,强化工作过程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建立以能力管理为核心,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平台。 - 10 - 任职资格标准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各环节得到应用 • 招聘:按任职资格要求对人员进行分类考核, 易于人员定位,提高招聘的准确性和效率 • 绩效:根据员工需要的基本任职条件,有针对 性地进行短期和长期考核,增加绩效考核对员 工的引导作用 • 薪酬:以岗位为基准、以任职资格为调节,综 合决定员工的薪酬范围,使薪酬激励更具灵活 性和实效 • 培训:针对不同资格的人员分别进行达标辅导 培训,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晋升:帮助公司明确人员选拔的基本原则,帮 助员工清楚个人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 招聘 绩效 晋升 任职 资格 培训 薪酬 - 11 - 员工想要什么样的岗位 每位员工都知道,只要工作做得好,就有可能晋升,但是具体达到什么条件,就不 清楚了,至于未来的职位要求是什么,自我的发展方向怎么定就更不了解了; 员工在为企业目标努力时,对个人目标的实现往往感到不直接、不明确,如界面设 计师在设计产品界面时,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为某产品而设计的,但这项工作对他未 来的职业发展意味着什么,有没有影响,如何影响等可能都是模糊的; 员工一旦工作上不顺利或感到前途渺茫就要求调岗,调到什么岗位有利于自己的发 展也不清楚,然而有调查研究表明, 80% 以上的员工对这种岗位调动是不满意 的,这种调动对员工对公司都是一种损失。 - 12 - 企业想要什么样的员工 一次又一次地把目光放在市场上,寻找令人满意的人才,却又一次次失望,招聘到的人总是与当初的 期望南辕北辙; 致力于内部人才选拔,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却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体系; 致力于提高员工绩效,虽然不满意员工的表现,却诊断不出原因,找不到对策; 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核心能力,但在员工专长、技能与企业的核心能力之间并未建立联系; 想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让员工参加各种培训,结果却是他 们疲于培训,没有大的改进,公司依然缺乏可用的人才; 期望打通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虽然设计了管理之外的其他发展通道,但却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标准体 系和认证流程,导致核心人才的保留和激励机制不到位…… - 13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多重层次的需求,建立任职资格体系,可以使员 工充分发挥潜能,有动机有通道去往更高层次发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 全、归属与爱的、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 现、超越等层次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将职业仅仅看作 是生活保障的基础,而更多的期望从自身的职业 中,从工作中获得一种社交、自尊甚至是更高层 次的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体会到工作中蕴含的价 值 建立任职资格体系,将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变 为主动管理模式。明确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和薪酬 目标,并与岗位目标结合起来,使得员工在努力 达成工作目标的同时,也对个人目标的达成带来 具体、明确的贡献,从而激发员工主动积极开展 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14 - 期望理论也认为当员工期待他们工作上的努力和成绩会产生理想的结果时他们就会 受到激励 ,任职资格体系能够清晰“期望”,提升“有效性”,提高“效价” 激励水平 = 期望 * 有效性 * 效价 期望:指一种感觉上的可能性,即努力会产生一定水平的好业绩; 有效性:指这样一种感觉,即好业绩会导致某些好结果和好回报; 效价:指特定结果在感觉上的吸引力; 清晰“期望”,以任职资格标准为参照,更加清晰努力的方向; 提升“有效性”,以任职资格标准为指引,明确个人努力与好结果之间的关联; 提高“效价”,透明的职业通道及相应的待遇,增加工作对个人的吸引力。 - 15 - 对 XX 公司而言,建立任职资格体系的意义 企业的经营实质上就是经营客户和经营员工,只有更好地经营好自己的员工才能经营好自己的 客户,对客户的经营最终是通过员工得以实现的。 任职资格体系的意义就是为了系统地构建、开发和经营员工的核心能力,并最终体现在公司核 心竞争力的培育上。 具体体现在: 引导建立符合 XX 公司战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库; 将 XX 公司的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结合,指引员工的培训需求; 指引 XX 公司的招聘工作,塑造公平的招聘环境; 建立 XX 公司选拔合格专业化人才的管理体系和机制; - 16 - 任职资格体系将为员工搭建起双向的职业发展通道 示例 - 17 - 07/07/2023 能力薪酬与岗位薪酬相结合,薪酬福利与个人能力水平结合更紧密 示例 - 18 - 目 录 一、什么是任职资格体系 二、为什么要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三、怎么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1 、任职资格体系建设步骤 2 、任职资格等级评定 3 、任职资格等级应用 - 19 - 科学建立任职资格体系的步骤 1 、战略理解和行业 解读 主 要工作 内容 •• 行业价值链研 行业价值链研 究 究 •• 企业战略解读 企业战略解读 •• 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与规划解读 与规划解读 2 、核心流程、部 门 / 岗位职责梳理 3 、任职资格标 准体系设计 •• 核心流程梳理 核心流程梳理 与优化 与优化 •• 部门职能完善 部门职能完善 与优化 与优化 •• 岗位职责梳理 岗位职责梳理 与完善 与完善 •• 职类、职族、 职类、职族、 职层划分与岗 职层划分与岗 位归类 位归类 •• 核心序列任职 核心序列任职 资格标准框架 资格标准框架 设计 设计 •• 核心序列行为 核心序列行为 标准设计 标准设计 •• 任职资格关键 任职资格关键 专业成果、能 专业成果、能 力标准(知 力标准(知 识、技能等要 识、技能等要 求)等的设计 成立专家小组 求)等的设计 4 、任职资格 应用方案设计 •• 任职资格鉴定 任职资格鉴定 方式设计 方式设计 •• 任职资格鉴定 任职资格鉴定 与评审管理机 与评审管理机 构与职责设计 构与职责设计 •• 在人力资源各 在人力资源各 个模块中的应 个模块中的应 用设计(招聘 用设计(招聘 与甄选、培训 与甄选、培训 体系、薪酬绩 体系、薪酬绩 效体系应用 效体系应用 等) 等) • •每个序列成立一个,如研发序列任职资格开发小组由各事业部技术副总监和研发部经理组成 每个序列成立一个,如研发序列任职资格开发小组由各事业部技术副总监和研发部经理组成 • 参与访谈,并对本序列各岗位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审核 • 参与访谈,并对本序列各岗位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审核 - 20 - 任职资格标准建设是任职资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 职位体系设计和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1 序列划分 序列划分 按照岗位工作性质 的相似性将岗位进 行划分和归类。 2 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根据不同序列,设计 不同的等级(任职资 格等级),根据不同 的序列设计不同的任 职资格标准框架,并 设计各个等级的要求 (任职资格标准)。 - 21 - 岗位序列横向划分的基本原则 1 与企业战略一致: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从功能角度对企业目标逐级分解 2 统一分类:从企业层面统一分类标准 3 不同序列之间有明显的区分度:工作性质 & 能力 4 5 垂直上升与横向交流双向发展:考虑序列之间的横向联系,跨序列发展 适应公司发展要求,突出重点领域 - 22 - 岗位序列是具有相同工作性质或相似能力要求的不同岗位构成的一个集合,遵 循一定的原则对岗位进行横向划分出族群、序列 经营管理 族群 研发技术 技术支持 族群 族群 职能管理 市场营销 族群 示例 族群 族群:根据岗位所在功能领域、工作性质进 行的划分 经 营 管 理 序 列 研 究 序 列 语 音 技 术 开 发 序 列 I S & S I 开 发 序 列 项 目 管 理 序 列 测 试 序 列 设 计 序 列 技 术 支 持 序 列 运 维 支 持 序 列 资 源 制 作 序 列 售 前 咨 询 序 列 销 售 序 列 市 场 序 列 产 品 序 列 人 力 资 源 序 列 财 务 审 计 序 列 行 政 管 理 序 列 生 产 管 理 序 列 供 应 链 管 理 序 列 质 量 管 理 序 列 后 勤 服 务 序 列 序列:在某一族群内部进一步划分,通常是一个 专业类别 - 23 - 07/07/2023 岗位序列纵向划分的基本原则 1 2 3 不同任职资格等级有明显的区分度,同一任职资格等级,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 格条件大致相当 适应公司发展要求,突出重点领域 充分考虑目前人员数目、未来人员规划和充分职业发展空间的需要,设定适当的任职资格 等级数 - 24 - 在横向划分的基础上,将每一个序列纵向划分为若干任职资格等级 示例 薪级:即企业内部的薪酬等级 任职资格等级:指对同一序 列按职责大小、任职条件纵 向划分为若干级别 - 25 - 07/07/2023 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双通道) - 26 - 经营管理序列任职资格标准示例 表一:各任职资格等级角色定义 任职资格 等级 角色定义 对企业内部运营有清晰认识,主持或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制订,发动企业发展方向 管理一级 的重大变革或提出建议,是公司业务流程的建立或者重大流程变革发起者,指导公 司整个管理团队有效开展工作 管理二级 对企业内部运营有相当认识,组织某一领域的某个专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并监督实施, 能发现本领域业务流程问题并提出和解决方案,能够指导某系统团队有效开展工作 对企业内部运营有一定认识,组织管理某个领域内的战略实施,组织制订管理某个 管理三级 子模块的发展规划或计划,并监控实施,协助上级推进流程优化与改进,能够胜任 本领域工作,能够经常对他人日常工作进行指导 管理四级 理解本领域战略规划,为本领域某个子模块的发展规划或计划制订提供建议,并组 织实施,能够理解本领域中发生的改进和提高,能够在适当指导下开展某项工作 - 27 - 经营管理序列任职资格标准示例(续 1 ) 表二:各任职资格等级基本任职条件 任职资 专业 行业 资质 学历 专业 格等级 经验 经验 证书 博士 管理 一级 硕士 无 本科 管理 三级 管理 四级 4年 8年 5年 10 年 6 年 博士 管理 二级 5年 4年 3年 6年 4年 本科 7年 5年 博士 3年 2年 5年 3年 本科 6年 4年 博士 1年 1年 2年 2年 3年 3年 硕士 硕士 硕士 本科 无 无 无 业绩 项目 成果 专业 论文 备注 年度提供公司级培 无 训累计 12 课时以 上 无 无 无 连续两年绩效考核 结果为 B 以上 年度提供公司级培 无 训累计 8 课时以 上 无 无 无 连续两年绩效考核 结果为 B 以上 年度提供公司级培 无 训累计 6 课时以 上 无 无 无 连续两年绩效考核 结果为 B 以上 年度提供部门级培 无 训累计 6 课时以 上 无 无 无 连续两年绩效考核 结果为 B 以上 培训 - 28 - 经营管理序列任职资格标准示例(续 2 ) 任职资 格等级 知识 技能 1 、能够收集公司内外部信息,从管理、 1 、基本掌握战略决策和管理决策相关 技术、资源等方面对任职领域战略规划进 知识,熟悉经营分析及管理决策要素; 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 、熟练掌握目标管理基本知识,熟悉 2 、能够依据标准或经验,制定详细的工 时间管理知识、工作计划制定方法、协 作步骤、计划与里程碑,将目标转换成可 调资源和任务的方法; 执行的行动,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3 、基本掌握流程管理相关知识,熟悉 3 、能够客观分析任职领域各项资源需求 流程梳理和优化的方法; 的合理性,提出需求解决办法,根据工作 4 、基本掌握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熟悉 的优先顺序分配相应的资源; 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 4 、能够对任职资格领域的工作流程的合 管理二 职业生涯管理等基本方法; 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检查,改进流程执行过 级 5 、基本掌握品牌管理、企业文化相关 程中的问题; 知识; 5 、能够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宣传媒介,在 6 、基本掌握公共关系和客户关系管理 其任职资格领域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进行宣 相关知识; 贯和执行; 7 、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6 、能够根据任职领域各类人员的特点, 8 、基本掌握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相关 使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对人员进行管理; 知识; 能够发展并维持与其他部门人员的有效联 9 、了解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相关政 系; 策 7 、能够利用其关系网络将自己的工作与 公司内其他部门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整合 素质 1 、决策能力:面对有竞 争性的方案做出抉择,及 时不拖延地作出决定; 2 、体系优化:致力于组 织整体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促进企业内部各种相关实 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全面 建立和完善科学管理体系 提升客户价值和企业竞争 力; 3 、计划执行:预见到计 划方案所面临的风险,并 制定可行的预案,在保证 原方案顺利实施的同时最 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4 、组织协调:根据局部 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评估 其轻重缓急,并据此妥善 调配资源; 5 、人际影响:针对对方 - 29 的特点和偏好,选择使用 合适的沟通策略和技巧 目 录 一、什么是任职资格体系 二、为什么要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三、怎么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1 、任职资格体系建设步骤 2 、任职资格等级评定 3 、任职资格等级应用 - 30 - 任职资格等级的评审是一项细致和复杂的工作,为此我们需要设计任职资格应 用的组织管理机构 任职资格管理机构: 任职资格体系 管理机构 • 任职资格管理委员会 • 任职资格评价小组 • 人力资源部 - 31 - 示意:任职资格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职责 • • 管理机构 任职资格管 理委员会 • 组成人员 – 公司总裁、副总 裁、人力资源部 经理和各序列资 深专家 • 主要职责 – 明确企业任职资格管理 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工 作原则; – 审定、批准和发布任职 资格管理制度、任职资 格标准和评价方法; – 批准员工任职资格和颁 布资格证书; – 对任职资格管理中出现 的特殊问题和重要任职 资格的破格提拔作出决 定 - 32 - 示意:任职资格评价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 • • 管理机构 任职资格评 价小组 • 组成人员 – 序列资深专家或 相关领导及人力 资源专业人员 • 主要职责 – 各序列员工的任职资格 评价; – 协助人力资源部制订公 司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任职资格标准和评价方 法; – 协助人力资源部开展任 职资格的培训,包括培 训教材的选择、编写、 审核,培训讲师建议 等; – 理解、贯彻和宣传公司 的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 33 - 示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任职资格体系管理的常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任 职资格体系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 • 管理机构 人力资源部 • 组成人员 – 人力资源部任职 资格专员和其他 人员 • 主要职责 – 拟定公司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并推动贯彻执行; – 组织各序列或业务部门开发、 优化任职资格标准和评价方 法; – 组织开展任职资格评价活动, 并对各业务部门任职资格管理 提供专业咨询和支持; – 审核任职资格评价结果,并对 结果进行记录和备案; – 接受员工的相关投诉,对投诉 进行调查处理或向任职资格委 员会提出处理意见; – 向公司任职资格管理委员会提 出有关工作改进优化的建议。 - 34 - 示意:各序列人员任职资格等级的评定流程 任职资格等级评定流程 开始 人力资源部提供申请人名单 1 、自我评价表 2 、资料清单及资料 申请者填写自我评价表 及整理相关资料 召开评价会 结果评估 评价结果评审 结果评估 任职资格档案 公布并归档 结束 - 35 - 目 录 一、什么是任职资格体系 二、为什么要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三、怎么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1 、任职资格体系建设步骤 2 、任职资格等级评定 3 、任职资格等级应用 - 36 - 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与原 有体系进行良好接轨 • 绩效水平没能达到要求的原因是哪些?如 果属于员工能力素质差距,应该如何在上 下级之间实施自我与团队发展的计划? • 如何基于员工的能力考核结果进行薪酬层 级的晋升与调整? HR Service Delivery (self-service, service center and outsourcing)• 如何雇佣到合适的员工? • 如何对员工关键行为表现进行评 估,确保其具备期望的技能和知 识? 招聘 招聘// 甄选 甄选 • 如何确保胜任岗位工作的员工分配在适当 的工作岗位上? 绩 薪 效考 酬 调 核/ 整 / 分配 位 岗 晋升 岗位 • 任职资格 体系 哪些素质能力不合格的应该被淘汰或转 岗? 淘汰 淘汰 / 训 培 展 发 • 如何根据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培训与职业 发展通道,发掘人才,加强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 如何提高现有人员的能力素质,从而提高 绩效水平? - 37 - 应用一:任职资格体系在招聘活动中的应用 1 在招聘活动开始之前,需要根据任职资格标准,明确需要招聘序列中的哪个等 在招聘活动开始之前,需要根据任职资格标准,明确需要招聘序列中的哪个等 级,然后按照等级的要求发布招聘信息和甄选面试人才; 级,然后按照等级的要求发布招聘信息和甄选面试人才; 2 对于具有任职资格的岗位,在进行初次审查时,必须符合任职资格中的基本条 对于具有任职资格的岗位,在进行初次审查时,必须符合任职资格中的基本条 件,并根据面试结果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满进行专业技能评价,并根据评价结 件,并根据面试结果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满进行专业技能评价,并根据评价结 果决定是否留用; 果决定是否留用; 3 符合专业技能评价后正式转正,转正后按照正式员工进行任职资格评价,根据 符合专业技能评价后正式转正,转正后按照正式员工进行任职资格评价,根据 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就任拟任岗位或调岗。 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就任拟任岗位或调岗。 - 38 - 较之传统招聘方法,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招聘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评价面试者 的能力,有效避免招聘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 面试评价维度 面试评价细分维度 面试评价结果 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 •• 学历与专业工作经验 学历与专业工作经验 必须满足 • 必备知识 任职资格标准 任职资格标准 能力标准 能力标准 ••专业成果 专业成果 参考评价 • 专业技能 • 行为标准 1 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 • 行为标准 2 参考评价 • 行为标准 3 - 39 - 在招聘活动开始之前,需要根据任职资格标准,明确需要招聘岗位位于序列中的哪 个等级,然后按照等级的要求发布招聘信息和甄选面试人才 1 招聘岗位确定 2 明确岗位所处序列等级 3 明确任职资格标准要 求 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明确需要招聘的岗位及人员数 依据任职资格标准,明确该岗位所必须达到的任职资格标准等级 依据任职资格标准基本条件、能力标准及行为标准,明确该岗位所 处任职资格等级必须达到的任职资格标准 发布招聘信 4 归纳和提炼该岗位需要达到任职资格,形成该岗位应聘条件,并发 布招聘信息 息 5 根据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甄选和面试应聘者 甄选面试 人才 - 40 - 应用二: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建设,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目标等级名称 培训课程安排 首席研发工程师 …… 高级研发工程师 …… 研发工程师 …… 助理研发工程师 …… 技术员 …… - 41 - 根据任职资格标准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企业形成以员工职业化为目标的分类分 层的任职资格课程体系,其过程如下 培训需求分析 课程开发 学分配置 培训资源配置 知识考核 通过依据能力评价与行为评价结果评定,找到员工知识与能力 差距,形成培训需求 根据员工申请任职资格等级确定培训需求 根据任职资格标准中提出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归纳若干课程类 别及每个级别的课程科目 ,开发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 根据每个课程的难度和重要程度制定学分,员工通过培训考 核后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为每门课程配备相应的师资并组织开发配套的教材与讲义等 培训资源 必备知识考核的考题由培训部门组织该课程的培训师或专业人 员拟定,逐渐形成企业试题库 试卷批改由培训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来完成 - 42 - 根据员工申请的任职资格等级或经过任职资格考核后的结果确定培训需求 • 由经过任职资格培训和 考核所得出的针对员工 本身的培训需求 任职资格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依据能力评价与行为评 • • 由经过任职资格培训和 价结果评定,找到员工知识 考核所得出的针对员工 与能力差距,形成培训需求 本身的培训需求 Header 根据员工提出申请的任职 资格等级所需知识点和技能 要求标准推导出培训需求 为什么培训? 培训什么? 培训谁? 员工与上级主管、任职资格评价小组和 人力资源部制定该员工任职资格培训计划 依据培训需求分析,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各序列开发 和评价小组或有关人员开发培训课程 - 43 - • • 为每门课程配备相应的师资并组织开发配套的教材与讲义等培训资源 承担培训制度(包括课程开 发,师资培养.教材编写, 内外培训管理等)与年度培 训计划审批等工作职责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 管理序列 内 部 讲 师 外 部 讲 师 研发序列 品牌序列 内 部 讲 师 内 部 讲 师 外 部 讲 师 外 部 讲 师 营销序列 内 部 讲 师 外 部 讲 师 生产序列 内 部 讲 师 依据职类.序列划分,建 立企业任职资格培训管理 运营模式 外 部 讲 师 各序列内、外部培训师承 担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和 修订、培训、题库建立和 必备知识考核等工作职责 - 44 - 应用三:基于任职资格的薪酬体系建设。职能薪酬体系是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 薪酬体系 职位薪酬体系 职能薪酬体系 薪酬结构 以市场和所完成的工作为基础 以经过认证的技能以及市场为基础 价值评价对象 价值的量化 转化为薪酬的机制 薪酬提升 报酬要素(计点法) 报酬要素等级的权重 赋予反映薪酬结构的点数 晋升(薪级或行政等级) • 员工与工作的匹配 • 晋升与调配 • 通过工作、薪酬和预算控制成本 寻求晋升以挣到更多的薪酬 •职位分析 •职位评估 • 清晰的展望 • 进步的感觉 • 根据所完成的工作的价值支付薪酬 •潜在的官僚主义 •潜在的灵活性不足 技能模块 技能水平 技能认证以及市场定价 技能的获得 • 有效地利用技能 • 提供培训 • 通过培训、技能认证以及工作安排来控制成本 寻求技能的提高 •技能分析 •技能认证 •持续性学习 •灵活性 •人员使用数量的精简 •潜在的官僚主义 •对成本控制的能力要求较高 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员工关注的重点 程序 优点 缺点 - 45 - 在任职资格体系完成后,可将职位工资体系向职能工资体系过度 • 职位工资体系 –– 由于薪酬与岗位直接挂钩,当员 由于薪酬与岗位直接挂钩,当员 工晋升无望时,也就没有机会获 工晋升无望时,也就没有机会获 得较大幅度的加薪,其工作积极 得较大幅度的加薪,其工作积极 性必然会受挫,甚至会出现小计 性必然会受挫,甚至会出现小计 怠工或者离职的现象 怠工或者离职的现象 –– 由于岗位相对稳定,与岗位联系 由于岗位相对稳定,与岗位联系 在一起的员工薪酬也就相对稳 在一起的员工薪酬也就相对稳 定,不利于企业对于多变的外部 定,不利于企业对于多变的外部 经营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也不 经营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也不 利于及时地激励员工。 利于及时地激励员工。 • 职能工资体系 –– 激励员工不断开发新的知识和技能 激励员工不断开发新的知识和技能 –– 有助于达到较高技能水平的员工实 有助于达到较高技能水平的员工实 现对于组织更为全面的理解 现对于组织更为全面的理解 ––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鼓励优秀的人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鼓励优秀的人 才安心本职工作,而不是去谋求报 才安心本职工作,而不是去谋求报 酬尽管很高却并不擅长的管理职位 酬尽管很高却并不擅长的管理职位 –– 在员工配置方面为组织提供了更大 在员工配置方面为组织提供了更大 的灵活性 的灵活性 –– 有助于高度参与型管理风格的形成 有助于高度参与型管理风格的形成 - 46 - 应用四:建立晋升和提拔标准 岗位名称(管理岗位) 管理资格要求 专业资格要求 总裁 4 级管理师 - 副总裁 3 级管理师 3 级专业师 总监 2 级管理师 2 级专业师 经理 1 级管理师 1 级专业师 - 47 - 应用五:与个人绩效进行的有效挂钩 资格级别名称 绩效要求 首席研发工程师 年度综合绩效评分 B 级以上 高级研发工程师 年度综合绩效评分 B 级以上 研发工程师 年度综合绩效评分 B 级以上 助理研发工程师 年度综合绩效评分 B 级以上 技术员 年度综合绩效评分 B 级以上 - 48 - 应用六: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之前建立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以本专业线为主, 相关专业线、管理线为辅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鼓励员工在本专业领域长 期发展,避免大家都挤“当官”这座独木桥 示意 首席专业师 相 关 专 业 专家级专业师 高级专业师 公司领导 首席专业师 线 专家级专业师 高级专业师 本 专 业 副主任 / 主任 副主任 / 主任 副主任 / 主任 副经理 / 经理 专业师 专业师 ( 副处长 / 处长 ) 主办 / 专业师 管 理 线 专业师 助理专业师 专员 - 49 - 同时,强调横向和纵向发展相结合,为员工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做到 “人尽其才”;开发多种职业发展方式,包括晋升、竞聘、职位轮换等 示意 横向:不同序列之间的职位轮换 横 序列内发展 向 管 理 序 列 内 部 发 展 职 能 序 列 内 部 发 展 营 销 序 列 内 部 发 展 业 务 序 列 内 部 发 展 辅 助 序 列 内 部 发 展 纵 向 加入高层管理 子序列间轮 岗 团队 发 职业发 展方式 展 相 结 纵向:同一序列之间的级别提升 与晋升 与 系间轮岗 系内序列间 轮岗 合 - 50 - 任职资格标准填写要求——素质 • • • 任职资格等级 素质 管理一级 1 、战略导向:准确、敏锐地识别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主导或组织中长期战 略的制定和调整; 2 、决策能力:在复杂和高风险的形势下,权衡利弊,及时、果断、理性地做出抉择; 3 、组织协调:通过统筹内外部资源,获取额外的支持等途径,处理和解决棘手的资源 配置问题; 4 、人际影响:通过争取具有关键影响力的第三方支持,或策划有说服力的关键事件等 方式,从外部施加强大的影响力; 5 、自我驱动:设定并努力达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不断追求卓越 素质是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不同任职资格等级的能力和态度等 素质内容需细化到行为层次 语句格式为:编号 + 素质名称 + 素质内容解释 - 51 -
51 页
729 浏览
立即下载
【课件】职位职级与任职资格体系
目录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2. 项目整体思路 3. 项目成果应用 4. 项目组织保障与计划 第一部分 业务背景与价值 阶段 1 :确立市场地位 阶段 2 :扩大市场领先地位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阶段 3 :蜕变商业模式 1.1 背景与问题 对于高科技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均会面临较大的管理挑战,需要通过管理提升有效助力业务发展。 管 理 挑 战 • 找准方向和合适领军者; • 管理体系往往是建立在“应急”的基础 上。 • 领导力薄弱及人才短缺 • 运营效率下降 • 管理体系难以匹配新的商业模式和各个 管理单元之间缺乏协同 一般不需要建立复杂的管理体系,强调灵 活性 如何构建规范的管理体系是本阶段企业的 重中之重 本阶段企业应重点关注管理体系的调整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1.1 背景与问题 研发当前面临的问题: 1. 无正式的发展通道,员工职业发展缺少路径; 2. 员工对自身的能力状况,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要求,缺乏认知,只知道干活; 3. 薪酬水平缺乏业界对标,整体定位不清楚。 业务发展现状 1. 企业的持续增长,需要给 予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和 人力资源问题聚集 目前没有明确的职级体系, 由此也缺少职级体系不薪 建立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 酬的挂钩 以保留员工和激发员工活 无法判断不同人员的薪酬是否充分 体现其岗位和人员带来的价值,容 易造成人员内部公平性感相对较差, 目前薪酬体系没有与市场的企业进 2. 近年业务规模稳定增长, 引入了很多来自优秀企业 薪酬体系尚未与市场薪酬 进行比对 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呼吁 更专业更科学的 HR 管理 行有效地比对,这容易造成薪酬与 市场脱节,造成核心人才在市场上 可以获得高于现在较多的薪酬,使 得核心人才流失 平台 3. 人员数量增多,人员定薪 人岗匹配工具缺失,不能很好对员 任职资格体系未建立 工技能“贴标签”,职业通道缺乏 导致无法对人才成长牵引 可能的改进措施 梳理和规范岗位体系,形成统 缺乏相应的职级与薪酬的对应性, 造成流失 力 酬管理规范性亟待加强 对 HR 的触动? 目前缺少统一的职级体系,因此也 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已打破原有薪酬体系,薪 可能存在的风险 如何设计兼顾 内部公平性和 一的岗位说明书,使用外部咨 询公司的专业职位评估工具对 职位价值进行衡量,建立职级 体系(职级体系) 外部竞争力的 对薪酬现状进行外部竞争力和 职级和薪酬体 内部公平性分析,结合战略和 系?如何设计 文化,明确付薪理念和薪酬策 略;设计薪酬架构,并进行薪 员工的职业发 酬套改与测算,拟定薪酬管理 实现的目标 根据业务发展和组织设置状况 梳理岗位体系,建立以岗位价 值为基础的级别体系,体现岗 位间职责大小与能力要求的差 异,使“以岗定薪”与“市场 对标”成为可能 建立体现职位价值差异,与外 部市场有效对接的薪酬体系, 保证薪酬的外部竞争力和内部 公平性,解决谈判式薪酬带来 的问题 制度(薪酬体系) 建立各职位类职业发展通道, 晋升与人才选拔:合适的人安 展路径及标准? 设计任职资格标准和实施任职 资格认证(任职资格体系) 排在合适的职位 胜任力培养:支撑、牵引员工 能力的提升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1.2 认识职位评价——本质 职位价值评价是确定内外部公平的基础; 在职位评估之前,组织结构图反应的仅仅是职位的从属关系,不同职位对于企业的重要度无法在图中得到体现; 在职位评估之后,职位的价值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职位的层级与职位的价值不存在任何关联。 职位责任 人员能力 核心价值观 职位评价 内部公平 外部公平(竞争性) 识别核心岗位 薪酬结构确定 薪酬 / 奖金分配规则 人才吸引策略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1.2 认识任职资格——本质 任职资格管理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包括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根据企业组织要求(包括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结 构),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素质要求)、工作行为与结果(包括工作活动、行为规范和工作质量等)实施 的系统管理。 1. 任职资格标准源于组织战略目标实现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2. 任职资格标准聚焦员工的知识、技能及素质的准备度,强调员工素质适应未来需要; 3. 任职资格标准关注员工的行为和结果,关注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做了什么,输出什么样的结果。 投入 意愿 需要 动机 知识、技能 经验、素质 过程 工作 过程 (行为) 产出 工作 绩效 (结果) 绩效管理 / 价 值评价 薪酬激励 / 价 值分配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1.3 业务价值——公司 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要避免组织臃肿和人才结构的混乱,不能很好的支撑组织发展; 依据业务需要,建立、优化不同层级人才结构,确保公司、业务部门的人才结构符合企业发展、部门人才管理梯队 建设的需要,提升人才管理的系统性。 多条职业发展通道,优化人才结构,加强 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使核心骨干力量队伍 能有力支撑公司业务快速稳定发展。 金字塔型 / 断层型人才梯队结构 橄榄型人才梯队结构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1.3 业务价值——管理者 无法衡量,就无法管理。任职管理为人才选拔提供事实依据及评价标准,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激励更加准备到位; 任职资格是人才成长的组织保障机制,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和应用,逐步实现人才的有机增长,由此形成企业内部“能人”的批 量生产; 构建“优秀经理人 + 优秀专家”的人才结构,“各司其职”,促进员工职业发展,提升组织效率。 职 位 任职者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1.3 业务价值——员工 打通专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为专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 HR 制度支持; 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管理通道)的局面,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确保人岗匹配; 打通管理通道与专业技术通道的转换机制,实现人才合理流动。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1.3 业务价值——企业、员工双赢 任职资格建设旨在通过建立职业发展通道,明确任职标准,建立能力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将企业成功需要的能力层层分 解,并传递至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 随着员工的能力不断提升并得到认可,员工个人的职业得到发展,企业从员工个人发展中获得了企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 结果 结果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 满意的客户 满意的客户 任职要求 任职要求 员工发展 员工发展 员工敬业 员工敬业 基于能力 的人才战略 1 、业务背景与价值 1.4 企业对标——华为 华为公司价值评价体系 员工的职位职级体系 完善的职业发展序列(职位 - 职级对照表) 职级 定义 职位族 技术族 营销族 营销族 23 级 愿意领导者 职位类 软件类 战略规划类 客户直销类 22 级 领域发展领导者 22 …… …… …… 21 级 领域权威 21 …… …… …… 20 级 资深专家 20 …… …… …… 19 …… …… …… 19 级 专家 18 主任工程师 高级营销经理 A 资深客户经理 18 级 准专家 17 级 关键贡献者 17 高级工程师 A 高级营销经理 B 高级客户经理 16 级 团队贡献者 16 高级工程师 B 营销经理 A 中级客户经理 15 级 独立贡献者 / 初步的团队贡献 者 15 工程师 A 营销经理 B 初级客户经理 14 工程师 B 工程师 销售工程师 14 级 初步的贡献者 13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销售工程师 13 级 例行工作执行者 注:资料来源《华为新员工入职引导培训学员手册》。 第二部分 项目整体思路 2 、项目整体思路 2.0 项目整体思路 项目目标: 1. 建立公司分成分类的职位体系,以及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2. 完成公司职位评价,建立相对公平的职位价值体系,将结果应用到薪酬中 3. 建立公司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初步实现员工培养、员工发展、员工激励有效联动 2 、项目整体思路 2.0 项目整体思路 2 、职位价值评估 1 、职位体系设计 (引入外部咨询公司) 1 2 关 键 交 付 物 建体系:职位体系建设,主 定位置:在各 BU/ 各部门分别 要包括职位层级设计,职位 选取标杆职位进行职位评级, 族群、序列设计,职位图谱 结合职位图谱,作为人岗匹配 和称谓体系设计 的依据 职位分层( HR ) 职位分类( HR ) 职业发展通道 ( HR ) 3 职位评估与薪酬体系 优化 职位体系设计 5 大 里 程 碑 3 、任职资格管理建设 职位等级体系(咨询公 司) 薪酬体系(咨询公司) ( HR 内部团队实施) 4 任职资格标准 设计 5 任职资格等级 认证 建标准: * 任职资格标准构成; 认证:等级认证流程与方;任 任职资格标准设计;流程及各 职资格评价组织;资格等级评 步骤;任职资格标准评审 定及应用 任职资格管理 与应用 应用:人岗匹配、招聘、培训、 绩效、薪酬等模块和任职资格 体系完整对接,进行全面的人 力资源管理 任职资格标准模板 ( HR ) 任职资格等级认证结果 ( HR ) 人力资源全模块运用 ( HR ) 2 、项目整体思路 2.0 项目整体思路 2 、职位价值评估 1 、职位体系设计 (引入外部咨询公司) 1 2 关 键 交 付 物 3 职位评估与薪酬体系 优化 职位体系设计 5 大 里 程 碑 建体系:职位体系建设,主 定位置:在各 BU/ 各部门分别 任职资格标准 建设 能的能力提升培训 族群、序列设计,职位图谱 结合职位图谱,作为人岗匹配 步骤;任职资格标准评审 和称谓体系设计 的依据 职位分类( HR ) 职业发展通道 ( HR ) 职位等级体系(咨询公 司) 薪酬体系(咨询公司) 任职资格标准 培训 培训:基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 任职资格标准设计;流程及各 5 建标准: * 任职资格标准构成; 选取标杆职位进行职位评级, 职位分层( HR ) ( HR 内部团队实施) 4 要包括职位层级设计,职位 3 、任职资格管理建设 任职资格等级 认证与应用 认证:等级认证流程与方;任 职资格评价组织;资格等级评 定及应用应用:人岗匹配、薪 酬 任职资格标准模板 ( HR ) 任职资格标准培训(业务 部门) 任职资格等级认证结果 ( HR ) 人力资源全模块运用 ( HR ) 2 、项目整体思路 2.1 项目整体思路——职位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技术类专业人员的发展通道 跨到管理通道发展 专业通道内部或专业通道间发展 总监层 专家工程师 经理层 主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其他 专业 类别 任职资格 应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1 项目整体思路——职位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职位图谱(未考虑相对价值) 职位 管理 族 族 技术族 市场族 操作 族 专业族 技术 营销 销售 技术 订单 人力 运作 项目 质量 软件 硬件 结构 测试 客服 计划 采购 物流 法务 行政 财经 层级 管理类 管理 销售类 行销类 产品类 策划 支持 支持 管理 资源 IT 类 管理 管理 管理 操作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副总裁 专家 专家 5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销售 资深行 资深产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业务 总监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项目 工程 总监 销总监 品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总监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总监 师 4 主任 主任 主任 主任 主任 主任 主任 主任 行销总 产品总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项目 经理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销售总监 工程 工程 工程 监 监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总监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3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资深 高级 资深销售 资深行 资深产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主管 主管 主管 工程 主管 主管 主管 主管 主管 主管 主管 主管 工程 主管 项目 工程 经理 销经理 品经理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经理 师 2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师 师 师 师 销售经理 行销经 产品经 工程 工程 项目 工程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专员 理 理 师 师 经理 师 二级 助理 助理 助理 助理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师 师 师 师 助理 助理 助理 助理 助理销售 助理行 助理产 助理 助理 助理 工程 助理 助理 助理 助理 助理 助理 助理 助理 工程 助理 项目 工程 经理 销经理 品经理 师 师 经理 师 一级 1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例 举 6 2 、项目整体思路 2.1 项目整体思路——职位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技术族 软件类 硬件类 结构类 职位:系统、通信、应用…… 职位:基带、音频、 PCB…… 职位:结构、 CMF 、 MQA…… 软件专家 硬件专家 结构专家 1 、主任系统软件工程师 2 、主任通信软件工程师 3 、主任应用软件工程师 …… 1 、主任基带工程师 2 、主任音频工程师 3 、主任天线工程师 …… 1 、高级系统软件工程师 2 、高级通信软件工程师 3 、高级应用软件工程师 …… 1 、高级基带工程师 2 、高级音频工程师 3 、高级 PCB 工程师 …… 1 、系统软件工程师 2 、通信软件工程师 3 、应用软件工程师 …… 1 、基带工程师 2 、音频工程师 3 、 PCB 工程师 …… 1 、助理系统软件工程师 2 、助理通信软件工程师 3 、助理应用软件工程师 …… 1 、助理基带工程师 2 、助理射频工程师 3 、助理天线工程师 …… 1 、主任结构工程师 2 、主任 CMF 工程师 3 、主任 MQA 工程师 …… 1 、高级结构工程师 2 、高级 CMF 工程师 3 、高级 MQA 工程师 …… 1 、结构工程师 2 、 CMF 工程师 举例 3 、 MQA 工程师 …… 1 、助理结构工程师 2 、助理 CMF 工程师 3 、助理 MQA 工程师 …… 2 、项目整体思路 2.1 项目整体思路——职位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 基于领导力的 系列培养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基于任职资格的 专业能力提升 管理通道 专业通道 Level 7 副总裁 专家 Level 7 Level 6 总经理 / 总监 主任 Level 6 Level 5 经理 高级 Level 5 1至2年 蜕变计划 -6 至 0 个月 校园加速度计划 新 工程师 / 专员 助工 / 助理 生 2至3年 突破计划 0 至 6 个月 软着陆计划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2 项目整体思路——职位评估与薪酬体系优化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职位价值等级 管理类 项目类 软件类 法务类 硬件类 营销类 销售类 采购类 质量类 操作类 22 IV 21 III VI 20 III V 19 I IV VI 18 III 17 II V VI 16 I V V IV V IV IV 13 12 纵向分级 15 14 11 10 岗位评估 V IV III V V IV IV 横向分类 III II I III III II II I I 8 I I III III II IV III II 9 IV III II II I I II I 2 、项目整体思路 2.3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学历 基本条件 用于初步判断是否可以申请 一定级别的资格 任职资格 标准体系 专业经验 绩效 行为 核心资格标准 知识 / 技能 衡量能否获得资格的主要标尺 素质 参考项 对资格标准认证结果的调整 文化认同 品德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3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行为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 做了什么,做的怎样,是否一贯如此 技能 知识 价值观 社会角色 自我形象 个性 品质 动机 - 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 做好本职工作需要具备的潜在素质 任职资格 应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3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行为模块 / 层级 客户市场分析 销售计划 与执行 客户沟通 与关系维护 合同谈判 数据分析 与报告撰写 辅导他人 助理 主管 专业经理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高级经理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资深专业经理 1 、收集、分析有关区域市场、产品、竞争对手及 在别人指导下: 1 、整理、更新并分析 客户的活动信息并形成报告 1 、整理、更新并分 客户与市场方面的信息,2 、拜访客户,并撰写客户分析报告(包括客户需 析客户与市场方面的 建立并维护数据库 求、客户分类等) 信息,建立并维护数 3 、建立所负责客户的合同档案并进行信息的整理 据库 与更新 在别人指导下: 1 、执行销售计划 1 、基于团队计划参与制订并执行个人销售计划 1 、执行销售计划 2 、协助执行销售市场 2 、参与市场活动的组织、策划和产品销售促进相 2 、协助执行销售市 运作,严格执行品牌推 关活动 场运作,严格执行品 广计划 3 、负责市场活动相关领域内容的宣讲 牌推广计划 1 、定期与小型客户进 在别人指导下: 1 、定期与客户进行拜访,并指导代表进行客户协 行拜访和沟通 将客户信息进行整理 访 2 、将客户信息进行整 与归档 2 、基于客户需求,针对性地介绍产品或相关案例 理与归档 3 、响应客户需求和 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 、响应客户需求和闻 闻讯 3 、分析、解读客户需求,对客户进行深度开发 讯 1 、收集、分析有关区域市场、产品、竞争对手及客 户的活动信息并形成报告 2 、拜访客户,并撰写客户分析报告,提供建议和解 决方案 3 、建立所负责客户的合同档案并进行信息的整理与 更新 1 、分析、监控区域市场信息并进行核心客户识别 2 、基于数据分析指导客户销售,制定并改善本区 域的销售策略 3 、建立所负责客户的合同档案并进行信息的整理 与更新 1 、基于团队计划,制订并执行个人销售计划 2 、组织市场活动的、策划和产品销售促进相关活动 3 、负责市场活动相关领域内容的宣讲 1 、基于团队计划,制订个人销售计划 2 、为市场策略的制订提供专家建议 3 、为宣讲材料的制作提供建议,并参与现场宣讲 在别人指导下: 1 、协助准备合同 审核客户资质,跟进 2 、审核客户资质,跟 合同签署流程 进合同签署流程 1 、独立准备合同 2 、审核客户资质,跟进合同签署流程 3 、协助促进客户订单的达成 1 、协助准备合同 2 、审核客户资质,跟进合同签署流程 3 、协助促进客户订单的达成 在别人指导下: 1 、搜集、整理、统计 1 、分析、提炼所收集信息及数据 搜集、整理、统计内 内外部的相关数据信息, 2 、基于报告框架,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报告撰写 外部的相关数据信息 协助完成相关销售分析 3 、独立完成常规性的销售分析报告 报告 1 、指导低层级人员的工作 2 、对低层级人员实施任职资格评估 例 举 1 、定期与客户进行拜访,并指导代表进行客户协访 2 、基于客户需求,针对性地介绍产品或相关案例并 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 、分析、解读客户需求,对客户进行深度开发 1 、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2 、基于客户需求,针对性地介绍产品或相关案例 并整合客户资源制订相应解决方案 3 、分析、解读数据,对客户进行深度开发 4 、搭建客户管理系统,对客户进行归类管理 1 、根据客户特点和具体情境,制定谈判策略 2 、独立完成所负责客户的合同谈判 3 、促进客户订单的达成 1 、独立或指导他人完成相关销售分析报告,对报 1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告质量进行监控、审核,并提出优化建议和修改方 并被采纳 案 3 、独立完成复杂的销售分析报告 2 、监控相关销售数据的表现,识别异常并反馈 1 、指导低层级人员的工作 2 、对低层级人员实施任职资格评估 1 、系统化实施培训,进行经验总结及推广,系统 提升业务团队专业水平 2 、对低层级人员实施任职资格评估 2 、项目整体思路 2.3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职位 通信 技能类 技能点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职位层级(如有知识级别区别请填入数字如 "S3" ) 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主任工程师 专家工程师 首席软件专家 首席科学家 S2 S2 S2 S2 S2 S1 S2 S2 S1 S1 S3 S3 S3 S3 S3 S2 S3 S3 S2 S2 S3 S3 S3 S3 S3 S3 S3 S1 S2 S3 S1 S1 S1 S2 S1 S1 S1 S2 S2 S3 S2 S2 S2 S3 S3 S3 S3 S3 S3 S3 S3 S3 S3 S3 S3 小区切换、位置更新 S1 S2 S3 S3 S3 2/3G 互操作 S1 S2 S3 S3 S3 eclipse/VC 等开发工具 调试工具 编译环境使用 (ubuntu) C/C++/JAVA 编程 通信 _ 基础 设计工具 架构设计能力 英文阅读 通信日志分析 QXDM 日志分析能力 嵌入系统调试工具( Openice 、 Trace32 ) 通用通信仪器仪表基本使用和性能指标 ( CMU200/8960) 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 (C2K ATS) 数据性能测试系统 (C2K ATS) 通信 _ 模块 协议 trace 分析 弱信号分析 脱网分析 掉话分析 S1 S1 S1 S1 S1 S1 S1 举例 2 、项目整体思路 2.3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将职位与标准结合,形成标准体系 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与员工职业发展 客服类 ………… 职位专业知识 营销类 ………… 职位专业知识 ……… ………… 举例 职位专业知识 职位专业标准 客户关系管理; 项目管理; IT 基础; 流程管理; 职位专业标准 营销管理; 品牌管理; 市场分析; 营销策划; 职位专业标准 直销管理; 品牌管理; 市场分析; 客户关系管理; 职位类通用行为标准 客户关系营建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 流程分析与应用能力; 职位类通用行为标准 营销策划实施能力; 渠道管理能力; 市场信息分析能力; 渠道策划建设能力; 职位类通用行为标准 营销策划实施能力; 销售业务管理能力; 市场信息分析能力;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通用素质、专业素质、基本资质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3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 类别定义 – 层级概述 – 基本资质 – 业绩标准 – 行为标准 – 知识 / 技能标准 – 素质标准 – 附则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4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认证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任职资格认证的原则: 评聘结合:任职资格认证成绩作为职称评聘的直接依据; 综合评估:综合评估多项能力,重点考虑业绩、技能; 强制分布:强制分布各等级人才,建立人才梯队,确保人才比例的合理性; 动态管理:能上能下,杜绝终身制,确保人力资源的活力。 任职资格认证的目的: 通过任职资格认证,建立公司产品类员工能力档案,时刻关注产品类员工在各个能力子项、综合能力上的优势和不 足,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选” 、“用”、“留” 、“育”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任职资格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 基础作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4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认证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职位任职 资格标准 -----学习资格标准 主管辅导 参加培训 积极承担工作任务 注重经验积累 任职资格 XX 类 X 级 X 等 改进提升 / 结果应用 获得资格 申请资格认证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4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认证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任职资格标准中的不同模块的认证方式不一样 评估方式 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 基本资质 绩效等级 助理营销经理 营销经理 高级营销经理 资深营销经理 营销专家 专业年限 / 司龄 / 学历 评估 / 审核 评估 / 审核 评估 / 审核 评估 / 审核 评估 / 审核 近一 / 两年绩效评估 评估 / 审核 评估 / 审核 评估 / 审核 评估 / 审核 评估 / 审核 知识 任职资格中规定的知识 考试 考试 / 答辩 考试、关键事件(集中评审) / 答 辩 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 技能 任职资格中规定的技能 考试 考试 / 答辩 考试、关键事件(集中评审) / 答 辩 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 行为 行为 任职资格中规定的行为 无 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 胜任素质 胜任素质 任职资格中规定的素质 上级 / 项目经理评 估 上级 / 项目经 理评估 上级 / 项目经理评估 360 度评估 360 度评估 知识 技能 2 、项目整体思路 2.4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认证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认证的计分方式( 1 ) 评价项 基本资质 绩效等级 权重 10% 30% 评价细项 评价项说明 评估得分 专业年限 根据工作年限计算得分 80 司龄 根据在公司的司龄计算得分 60 学历 根据最高学历毕业时间计算 70 考核等级 取最近一 / 两年考核成绩 100 考核等级 得分 学历 得分 A 100 博士 100 B+ 80 硕士(双学士) 80 B 60 学士 60 C/D 0 学士以下 40 司龄 得分 专业年限 得分 P2≥8 100 P1≥10 100 6≤P2 < 8 70 8≤P1 < 10 80 3≤P2 < 6 40 6≤P1 < 8 60 3≤P1 < 6 40 1≤P2 < 3 20 1≤P1 < 3 20 P2 < 1 0 P1 < 1 0 任职资格 应用 2 、项目整体思路 2.4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认证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任职资格认证的计分方式( 2 ) 评价项 权重 评价细项 专业知识与技能 行为能力 30% 技术攻关能力 体系建设能力 知识技能 突出贡献(加 分项) 30% - 知识技能 个人突出贡献 评价项说明 评估得分 指对个人对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90 攻克技术难关的能力 75 对研发支撑平台 ( 如业务流程、制度规划,体系搭建等 ) 的系统性规划,塑造可复制性强的组 织能力 考察员工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技能 80 85 参评人列举过去的 1 年中 1-2 件由自己牵头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项目或工作,说明对公司 或体系的贡献。例如:牵头了哪些流程的梳理,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牵头推动了及时交付、质 视情况, 1-5 分不等 量改进、流程改进、业务创新、效率提升、成本节约等哪方面问题的改善等 2 、项目整体思路 2.4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认证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任职资格认证的计分方式( 3 ) 通过任职资格认证,建立每一位员工认证成绩档案,时刻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能力成长; 将任职资格认证工作常态化,认证成绩作为人才管理“选”、“育”、“用”、“留”各项决策的依据。充分发挥任职资格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的基础作用。 评价项 权重 评价细项 评估得分 专业年限 80 司龄 60 学历 70 业绩 100 基本资 10% 质 绩效等 30% 级 评价项 权重 评价细项 评估得分 知识 技能 30% 30% 专业知识与技能 技术攻关能力 90 75 体系建设能力 80 行为要项 85 个人突出贡献 视情况, 1-5 分 不等 行为 突出贡献 - (加分项) 举例 姓名 专业 绩效 知识 学历 司龄 素质 年限 成绩 技能 ( 20% 加分项 综合得分 ( 10% ( 5% ( 10% ( 30% ( 25% ) ) ) ) ) ) 小李 80 70 100 80 85 78 - 82.35 小刘 60 100 80 60 87 88 2 76.35 小王 60 40 60 100 75 85 - 79.75 小张 40 40 40 80 80 75 3 69 等级 级别要求 实际水平 标准 知识 知识 技能 技能 素质 素质 2 、项目整体思路 2.4 项目整体思路——任职资格认证流程与决策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认证的程序与决策:“三权分立”原则 1 )业务部门与员工提出申请; 2 )人力资源管理部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团进行评估; 3 )依据评估结果,提交项目指导委员会进行审议并决策; 4 )人力资源管理部发布最终结果。 提名权 业务部门与员工提 出申请 评估权 决策权 专家团现场评估 人力资源管理部审 核 人力资源管理部线 下测评 任职资格决策委员 会决策 任职资格 应用 第三部分 项目成果应用 3 、项目成果应用 3.0 项目成果应用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企业对人的管理由“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力资本管理”,这一演化过程由对“事”的关注逐渐转向对“人” 的关注,关注如何有效对企业中的“人”进行投资和开发,并最终从中获益; 无法衡量就无法管理,企业对人的投资与开发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如何衡量的机制,用科学的工具与方法时刻关注员工的能力状 况,并以此为依据采取有对性的举措。 怎样回报 怎样选用人才 组织的人才梯队 绩效管理 薪酬 任职管理 招聘 继任计划 怎样评价员工 选拔 培训开发 判断候选人资格 职位的培训需求 3 、项目成果应用 3.1 项目成果应用——薪资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工资的支付依据 3P : Position 、 People 、 Performance ; 通过职位评价,确保不同职位的价值内外部相对公平; 任职资格体系为基于能力的薪酬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差异化的激励基础。 级别 级别三 级别二 级别 上层地带 贡献最多 中层地带 级别一 平均贡献 下层地带 薪资级别 ( 薪资机会 ) 市场薪资 + 能力层级 ( 薪资目标 ) 贡献 ( 实际薪资 )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3 、项目成果应用 3.1 项目成果应用——晋升与职业发展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体系是员工晋升与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任职资格认证结果与晋升关系,类似于考驾照和开车的关系。 专业类员 专业类员 工依据自 工依据自 身素质结 身素质结 构及爱好, 构及爱好, 可转入管 可转入管 理通道, 理通道, 同时亦可 同时亦可 以转回专 以转回专 业通道 业通道 M5 5 M4 4 M3 3 管理类 …… T5 T4 T3 T2 T1 …… 5 4 3 2 1 专业类 专业类 任职资格管理系统(平台) 新人 新人 专业类员 专业类员 工依据个 工依据个 人素质结 人素质结 构及爱好, 构及爱好, 可选择在 可选择在 专业类通 专业类通 道中发展 道中发展 首先进入专业 首先进入专业 类跑道 类跑道 任职资格 应用 3 、项目成果应用 3.2 项目成果应用——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1 )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后备及核心人才管理让管理者如此“伤透脑筋”,归根结底是我们缺乏标准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后备及核心人才管理是对员 工能力的管理,无法衡量就无法管理,后备及核心人才管理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素质 素 质 评 价 绩效低 绩效中 绩效高 依据任职资格认证成绩,将后备及核心人 潜力大 潜力大 潜力大 8% 24% 8% 才素质现状根据绩效评价分数和能力评价 绩效低 绩效中 绩效高 潜力中 潜力中 潜力中 4% 22% 16% 绩效低 绩效中 绩效高 潜力小 潜力小 潜力小 2% 8% 12% 绩效评价 绩效 构建人才地图…… 分数进行分类,明确后续选拔、任用、培 养的方向。 素质 跟踪 明星 超级明星 监控 适合现在的 岗位 明星 出局 监控 跟踪 绩效 3 、项目成果应用 3.2 项目成果应用——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2 )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通过个人的差距和技能优劣分析,找到个人的差距。 IDP 个人发展计划 姓名 所属部门 岗位 自我认知 需要改进的项目 维度 需要改进的项目 得分 备注 系统性支持 挑战性经历 层级 360 问卷 及反馈 专家 授课 企业 交流 持续 辅导 主题 任务 实践 项目 轮岗 副总 √ √ √ √ √ 总监 √ √ √ √ √ √ √ 经理 √ √ √ √ 住软 √ √ √ 针对需要改进的项目,应采取的行动 维度 关键行动 完成时间 员工本人对各项行动完成情况的总结 签字: 日期 主管领导对员工各项活动完成情况的总结 签字: 日期: √ 任职资格 应用 3 、项目成果应用 3.3 项目成果应用——培训发展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培训资源建设,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改变培训“散打”的局面,更利于培训结果的转化。 素质标准 行为标准 知识技能 大类 小类 级别1 级别2 级别3 专家工程师 举例 专业 课件 知识 名称 主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员工应该 具备的素质能力 员工满足工作要求 需要拥有的行为 针对不同职位 层级,研发人员 需要具备的知识 和技能 《拍照流程》 《音视频格式 《录音流程》 基础》 《录像流程》 《软件设计》 《多媒体驱动设 计》 《 Java 语言》 《软件测试》 《图形绘制分 析》 《多媒体性能 优化设计》 《人才管理》 《战略管理》 《有效沟通》 《团队合作》 《压力管理》 《多任务管 理》 专业 课件 技能 名称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多媒体框架 《音视频播放流 基础》 程》 胜任 课件 素质 名称 3 、项目成果应用 3.3 项目成果应用——招聘选拔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标准 基于任职资格的招聘,使人才选拔更加的科学、精准,人员素质更契合岗位及组织的需要 简历筛选 简历删选 简单面试 初步面试 专业能力评估 简单测试 简单测试 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任职资格基本条件行为 行为//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行为面试 最终面试 评价中心 素质 素质 其他(文化契合度) 其他(文化契合度) 最终人选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3 、项目成果应用 3.4 项目成果应用——绩效 比较对象 依据 职位体系 设计 职位评估与 薪酬优化 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 标准 绩效管理 岗位族的划分与行为标准 考核指标与考核标准 侧重于素质、行为,同时关注结果 侧重于结果,即任职者的贡献,同时关注行为 管理对象 任职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 / 技能 任职者的绩效改进 / 实际贡献 管理过程 标准建立 / 资格评价 / 培训 计划 / 辅导 / 检查 / 反馈 职业通道、职级、能力提升等 优秀 / 良好 / 正常 / 需改进 关注点 结果 任职资格 管理 任职资格促进长期绩效改进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任职资格评估的项目之一 任职资格 认证 任职资格 应用 第四部分 项目组织保障与计划 4 、项目组织保障与计划 4.0 项目组织保障( 1 ) 决策层:项目指导 项目指导委员会 管理层: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核心团队 执行层: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子团队 4 、项目组织保障与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维度 项目启动 职位梳理与职位评 价 任职资格标准建设 关键任务 1 、召开项目启动会议 《会议纪要》 2 、成立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名单》 1 、职位梳理与职业发展通道设计 《职位图谱及职业发展通道》 2 、职位评价与薪酬体系导入 《职级与薪酬体系优化》 1 、任职资格标准建设初稿 《任职资格标准初稿》 2 、任职资格标准评审及定稿 《任职资格标准终稿》 1 、输出员工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制度设计及宣贯培 2 、输出宣贯培训实施课件 训实施 任职资格认证实施 任职资格结果应用 交付物 结束日期 Q1 Q2 《宣贯课件》 3 、实施宣贯培训 《培训宣贯记录》 1 、任职资格认证报名 《报名名单》 2 、完成任职资格认证实施 《认证实施成绩》 1 、任职资格结果在人岗匹配中的应用 《人岗匹配结果》 2 、任职资格结果在后备人才选拔及培养中的应 用 责任人 Q2/Q3 Q2/Q3
46 页
486 浏览
立即下载
【模板】各类岗位及各职务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超全)
各类岗位人员任职资格条件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XX 年 X 月 X 日 前 言 1、目的 为了使从事对产品要求符合性有影响的人员能够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确保产品达标,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确定了从事品要求符合性扣层领导干部、一般管理人员、专业 技术人员 43 个岗位和操作人员 35 个工种的任职资格条件。 厂级领导干部的任职资格条件由中信机电制造公司制定,能力评价 由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组织进行。 3、引用文件 4、定义 5、职责 5.1 人力资源处负责本规定的制定和执行 5.2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执行本规定 6、控制要求 6.1 各类人员任职资格条件。(附后) 6.2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组织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使相关人 员满足本规定之要求。 目录 一、管理人员 1.副总工程师 2.副总经济师 3.生产安全管理部部长(副部长) 4.分厂厂长(副厂长) 5.部处室部长(副部长) 6.技术管理部部长(副部长) 7.质量管理部长(副部长) 8.厂办主任(副主任) 9.支部书记(副书记) 10.销售员 11.财务人员 12.生产调度 13.动力调度 14.采购员 15.环境监测技术员 16.技安员 17.公文(机要文书) 18.档案管理 19.综合计划员 20.物资计划员 副总工程师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副总 岗位 副总工程师 任 职 要 求 一、 二、 三、 1、 2、 3、 4、 5、 学历 :理工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 经历:取得工程师以上职称,担任过技术部门或其他主要处室的负责人。 知识要求: 熟悉本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知识 对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科学研究有广泛的了解。 熟悉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知识。 熟悉现代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 了解国家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新产品管理方针、政策,了解经济合同 法等法律、法规。 6、 熟悉主管业务范围 四、 能力要求 1、 能编制生产工艺、设备维修、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方案。 2、 能协助处理重大的技术、质量问题 3、 能协调组织本厂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工作,能协调各有关部门的业务关系。 4、 能不断改革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 5、 具备编写重要技术文件的能力 五、其它: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 备注 副总经济师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副总经济师 岗位 副总经济师 一、 学历:中专以上学历 二、 经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担任生产车间或管理处室领 导三年以上. 三、 知识要求: 1、 熟悉本厂的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2、 掌握质量管理等有关知识 3、 掌握所主管部门的有关业务知识 4、 熟悉安全生产知识。 5、 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 技能要求: 1、 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协助厂长开展各项经营 业务活动,分析工厂经济活动情况。 2、 能够组织和协调所主管部门开展业务活动。 3、 具有与所主管部门进行内部沟通和与相关部门进行沟 通的能力。 4、 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其他: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 备 注 生产安全管理部部长(副部长)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备 注 部长(副部长) 一、 二、 岗位 生产安全管理部部长(副部长) 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经历:从产管理工作满五年以上,具有助理工程师及助理经济师 以上技术职称。 三、 知识要求: 1、 熟悉本厂的生产工艺、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知识。 2、 熟悉编制作业计划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3、 熟悉工厂的劳动组织、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及 主要业务运行路线。 4、 掌握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的管理要点。 四、 能力要求: 1、 具有组织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指导生产作业的能力。 2、 能对各种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指导 生产单位正常生产。 3、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紧急重大问题能及时有效地应变处理。 4、 能组织生产计划调度人员学习有关业务管理知识,提高企事业管 理水平。 5、 具有编写生产计划,有关业务文件和工作总结的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主持召开生作业会、调度会等。 五、其他: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 分厂厂长(副厂长)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分厂厂长(副厂长) 岗位 各生产分厂厂长(副厂长)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从事管理工作或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本分厂产品的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 2、掌握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各项管理知识。 3、熟悉分厂设备管理知识。 4、熟知安全生产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根据工厂生产计划组织和领导全体职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 生产任务。 2、能及时协调和平衡各生产班组的生产关系。 3、能把各项管理贯穿于分厂的生产活动中,不断提高分厂管理水平。 4、能经常组织业务人员、生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生产技能培训,不 断提高职工的素质。 5、能制定出符合分厂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调动分厂全体员工的积极 性。 五、其他要求: 廉洁自律,维护领导班子团结。 备注 对于因工作突出由工人岗位提拔到分厂厂长(或副厂长)岗位的员 工,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部处室部长(副部长)、处长(副处长)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处长(副处长) 岗位 各职能部处室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从事管理或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具有从事本部门所主管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 2、掌握质量管理知识 3、熟悉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要求。 4、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5、了解安全生产知识 四、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组织本单位人员全面完成工厂下达的各项 任务。 2、能贯彻执行国家或上级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3、能协调各有关部门完成本部门主管的工作。 4、能积极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五、其他要求: 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 备注 1、 职务 任 职 要 求 部长(副部长) 岗位 技术管理部部长(副部长) 一、学历:理工类专业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五年以上,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 技术职称。 三、知识要求: 1、掌握机械生产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 2、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熟知质量管理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知识。 4、了解安全生产知识。 5、熟悉企业产品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等。 四、能力要求: 1、能独立解决产品使用相关问题 2、能组织新产品开发和试制工作。 3、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工艺准备和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4、能组织工艺技术人员做好工艺工作。 5、能组织全体单位人员学习质量知识和业务知识 6、善于进行业务洽谈和交涉做好产品的开发工作。 五、其他要求: 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 对于个别因工作突出的员工,从一般管理人员岗位提拔到部处 级岗位上的,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2、 本处部长(副部长)、处长(副处长)是指除技术、质管以外的 部长(副部长)、处长(副处长) 技术管理部部长(副部长)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备注 质量管理部部长(副部长)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部长(副部长) 岗位 质管部部长(副部 长) 一、学历:理工类或管理类专业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管理工作满五年以上,具有助理级以上技术职称。 三、知识要求: 1、了解工厂生产过程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产品的质量标准及试验、 检验和测试技术。 2、掌握质量管理知识 3、熟悉国家或上级有关的质量、计量及产品检验的法律、法规标准。 4、了解安全生产知识 5、掌握统计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协助厂长、管理者代表建立和完善工厂质量管理体系 2、能协助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能积极应用现代管理方法,改进检 验、测试手段。 3、能协调解决生产过程及检验过程发生的质量事故。 4、能根据质量信息,对工厂产品质量状况作出综合判断,找出影响产 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5、能够负责质量监督检查、计量标准复查和计量认证的组织工作。 6、能协调人事教育部门做好全厂人员的质量培训教育工作。 五、其他要求: 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 备注 厂办主任(副主任)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主任(副主任) 岗位 厂办主任(副主任)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大专以上学历 二、经历: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或其他自定领导五年以上,具有中级以 上技术职称。 三、知识要求: 1、熟悉和掌握秘书、机要、文件、档案、接待、信访等行政事务的管理知 识 2、熟悉文秘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 3、熟悉工业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 4、熟悉企业法、合同法、经济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5、熟悉应用文写作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组织工厂各种重大活动的实施和综合性会务工作。 2、能协助厂长统一协调厂内外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和疏通工作渠道。 3、能处理好来信来访和善后工作。 4、指导业务人员处理好日常行政工作。 5、善于同各方面的人士进行广泛接触,能协调处理各方面人际关系。 6、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五、其他要求: 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 备注 支部书记(副书记)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备注 支部书记(副书记) 岗位 支部书记(副书记)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参加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三年以上党龄 三、知识要求: 1、熟悉基层党的工作方针、政策,熟悉党的纪律和厂规厂纪 2、熟悉企业生产基本情况,熟悉党的建设业务知识。 3、熟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 4、熟悉党章、党史、党的建设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 针和政策。 5、具有主管业务所需的专业知识 6、了解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知识 四、能力要求: 1、根据党委工作要求,制定支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认真做好党支 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2、能深入群众,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职工的思想变化 和动向,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具有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协调应变能力。 4、具有宣传、鼓励和说服性较强的口头演讲能力,能起草工作报告, 编写工作计划。具有编写总结经验和典型材料的能力。 五、其他要求: 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 销售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销售员(开发员) 岗位 开发销售员 一、学历:高中或同等学历以上 二、经历:从事管理部门或销售部门工作满一年。 三、知识要求: 1、了解市场学、心理学、销售学等知识 2、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合同、物价、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3、了解本厂产品的结构、性能和质量标准 四、能力要求: 1、有较丰富的推销经验,能积极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密切厂家关 系。 2、能积极沟通厂商关系,建立多渠道销售网络,并能协调解决产品销 售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济纠纷。 3、能走访、信访用户座谈讨论,听取用户的反映和要求,并将信息反 馈工厂。 4、业务活动中,能做到口语标准流利,语言简练,谈吐文雅,突出重 点。 5、能编制各种工种报告,做到用词准确、严谨。 五、其他要求: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备注 财务人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会计 岗位 会计或出纳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中专以上财会专业学历 二、经历: 1、会计员:大专、中专毕业在财务专业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 2、助理会计师:本科毕业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 3、会计师:任助理会计师四年以上。取得会计师职称。 三、知识要求: 1、熟悉工业会计、管理会计知识 2、熟悉会计法规、财政法规及成本管理有关规定。 3、熟悉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正确使用财政部规定的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 簿,编制资金平衡表。 2、能掌握计算机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 3、能编制工厂的质量成本报表。 五、其他要求: 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备注 生产调度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调度 岗位 生产调度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从事技术或生产管理工作满三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生产组织方面的知识。 2、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质量管理有关知识 3、掌握机械制图,了解公差与配合知识 4、了解统计方面的知识 5、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6、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四、能力要求: 1、能够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2、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组织均衡生产,保证生产进度。 3、能协调和处理有关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4、具有识图能力。 5、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能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协作关系。 五、其他要求: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注 动力调度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调度员 岗位 动力调度员 一、学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从事过水、电工作三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调度工作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方法。 2、掌握动力设备运行、维修和保养知识。 3、熟悉电工学知识 4、了解工厂的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懂得质量管理知识 5、具有节约能源,安全用电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参与电力负荷调整。 2、熟悉动力运行情况,能及时调整动力的供电、供水情况。 3、能协调动力供需之间的关系,做好负荷的调整,提高动力利用等。 4、能协调工厂内外的合作关系,确保工厂的能源供应。 5、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填写动力运行和工作记录。 五、其他要求: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注 采购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采购员 岗位 采购员 一、学历:高中或技校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从事物资管理一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物资采购、订货、签定合同及合同管理知识 2、熟悉主管采购产品的结构、性能及验收标准 3、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经济合同法。 4、熟悉采购员的职责,懂得质量管理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根据物资采购计划进行市场采购。 2、能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信息。能询质、比价,降低采购成本,择 优选购工厂所而物资。 3、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物资管理制度。 4、能起草合同文本,正确地同供货单位签订订货合同,并对各种业务 单据,资料进行科学管理。 5、能协调与供方的关系,处理合同执行中的纠纷。建立相对稳定的物 资协作关系。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注 环境监测技术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技术员 岗位 环境监测技术员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大、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环境污染监测和分析污染物的基本方法,熟悉评价环境的 基本知识 2、了解环境保护学、分析化学、物理学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悉环保管理有关知识,了解环保监测分析报告程序 4、熟悉环保法、计量法、水污染防治法。熟悉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四、能力要求: 1、熟悉各种污染物质监测分析方法,能完成一般监测分析任务。 2、能编写有关环保监测分析报告。 3、能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对环境质量状况作出分析和判断。 为工厂提供治理措施。 4、能与上级部门协调有关工厂的环保事宜。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技安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技安员 岗位 技安员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在分厂工作三年以上的技术工人或大、中专毕业生见习 期满,经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熟悉工伤事故的管理知识,熟悉工伤事故的工作程序。 2、熟悉劳动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规及工伤事故处理有关规定。 3、熟悉三级安全教育有关规定。 4、具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方面的知识 5、了解质量管理知识,熟悉本厂主要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四、能力要求: 1、能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能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3、能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 4、能搜集、整理安全教育资料。 5、能及时上报各种工伤事故,建立工伤事故档案。 6、能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公文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公文 岗位 机要文书 一、学历:中专或同等以上学历 二、经历:参加工作五年以上,中共党员 三、知识要求: 1、熟悉文书学和公文写作知识 2、熟悉档案管理知识 3、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有关的法律常识和保密 制度。 4、熟悉工厂体制知识和组织机构状况。 四、能力要求: 1、能及时承办外来文件、信函、传真件等接收和传递业务。 2、能够做好外来文件和工厂自制文件的归类、编号、上报、下发工 作。 3、能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4、具有操作复印机、传真机的能力。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档案管理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档案管理 岗位 档案管理员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参加工作五年以上,中共党员 三、知识要求: 1、了解文书学、档案学、档案保护技术等知识。 2、熟悉档案法,工业企业档案管理办法。 3、掌握档案管理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的知识。 4、具有保守国家机密等法规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按建档规定,独立完成档案的归档、分类编目。 2、能编写索引、简介等资料。 3、能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使档案管理现 代化、科学化。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计划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计划员 岗位 综合计划员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从事经济类工作两年,并取得经济类职称。 三、知识要求: 1、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计划管理知识。 2、 了解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方面的知识。 3、懂得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及技术、质量、生产、工具、设备、成本等 管理方面的知识。 4、懂得经济法、经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熟练编制企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季度计划,及时检查和分 析计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能协调各部门的业务关系。 3、能对生产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经济分析。 4、熟悉业务洽谈和交涉,能处理好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工作关系。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计划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计划员 岗位 物资计划员 一、学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掌握各类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方法。 2、懂得各类物资订货、采购、储存、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3、熟悉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4、熟悉质量管理有关知识。 5、了解有关物资的性能、结构及验收质量要求。 四、能力要求: 1、能独立编制工作计划,并能监控实施计划。 2、能组织好物资的申请,订货、采购和调剂工作。 3、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进行业务洽谈和交涉。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物资计划员包括:原材料、设备及备件计划员。 注 生产作业计划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计划 岗位 生产作业计划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担任工程师技术人员两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生产管理知识,熟练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和 方法。 2、 熟悉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专业知识。 3、懂得工业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知识。 4、了解企业法、经济法和厂规厂纪等法律、法规。 四、技能要求: 1、能根据工厂的有关计划下达生产作业计划,并组织各单位生 产,确保计划按时完成。 2、能协同领导、调度等做好生产管理工作。 3、具有口头表达能力,能处理好处室、分厂之间的关系。 4、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统计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统计员 岗位 综合统计员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或从事工程技术、管理 工作两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统计学原理,各专门统计知识。 2、 熟悉工业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知识。 3、熟悉统计法、经济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 4、熟悉工厂的生产过程。 四、能力要求: 1、能独立完成综合统计工作。 2、能设计各种报表和原始记录。。 3、能组织开展工厂统计工作。 4、能协助人事教育部门开展对统计员的培训工作。 5、能编写统计分析报告。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统计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统计员 岗位 部门、分厂统计员 一、学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参加工作三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统计业务知识。 2、 了解统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3、熟悉质量管理知识。 4、掌握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工作范围。 四、能力要求: 1、能独立完成本部门的各项统计工作。 2、能编写简单的统计分析报告。 3、能正确填写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各类统计报表。 4、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部门、分厂统计是指:各职能处室和生产分厂的统计员。 注 调配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调配员 岗位 工人调配员 一、学历:高中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 二、经历: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熟悉劳动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知识。 2、掌握工厂劳动力的素质及分布情况,熟悉工厂对各类工人的能力要求及考 核评价方法。 3、懂得工业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知识。 4、了解档案管理知识。 5、掌握国家、地方政府有关劳动人事政策法规。 6、熟悉掌握本厂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规定。 7、熟悉劳动法、劳动保护法等有关规定。 8、了解合同法等知识。 四、能力要求: 1、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劳动人事政策、法规和工厂有关规定。 2、能根据工厂定员和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 3、能主持办理新职工的招收,老职工的离退休、技校生和复员退伍军人接收 工作。 4、具有组织工人技能培训、考核及评价的能力。 5、能按时组织对持证上岗人员的复审工作。 6、具有一定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能拟定劳动力管理有关文件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任 职 要 求 备 注 调配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调配员 岗位 干部调配员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高中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 二、经历:大专毕业,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了解人事管理学知识。 2、 熟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知识。 3、了解人事档案管理、工业企业管理等知识。 4、了解质量管理有关知识。 5、熟悉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有关干部、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及工厂干部 使用的制度。 6、熟悉工厂对各类干部的能力要求及考核评价制度。 四、能力要求: 1、能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人事政策和工厂善于干部的管理制度。 2、能根据工厂要求,做好干部的调整、调配和使用。 3、能做好干部的考察、考核、评价。 4、能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烟转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 5、能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6、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并能起草有关文件、 制度等。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考勤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考勤员 岗位 考勤员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 二、经历:从事劳动人事工作两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了解劳动人事管理基本知识。 2、 了解劳动法、劳动保护法等有关规定。 3、了解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有关知识。 4、熟悉工厂的机构组成和工厂产品生产过程。 5、熟悉工厂有关劳动纪律、考勤等方面的制度、规定等。 四、能力要求: 1、能经常深入基层监督、检查各单位的劳动纪律执行情况,处理考 勤及劳动纪律上出现的问题。 2、能认真监督、检查各单位的考勤管理工作,做好考勤报表的统 计、上报工作。 3、能按考勤制度的规定,正确办理各种请假手续。 4、能根据工厂要求草拟有关考勤管理、劳动纪律管理的制度、规定 等。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职工培训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培训员 岗位 职工培训员 一、学历:高中文化程度 二、经历:从事职工教育工作两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掌握本厂干部、工人主要岗位、工种的知识和培训要求,培训途 径。 2、掌握职工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的各个环节。 3、掌握岗位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 4、熟悉本厂生产技术常识和工艺流程。 5、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上级主管部门对职工培训的有关 规定及本厂有关职工教育的规定、条例等。 四、能力要求: 1、能正确贯彻上级主管理部门及本厂开展职工培训的有关规定、制 度。 2、能做好厂级培训的各项组织工作。 3、能深入基层,检查二级培训计划的实施完成情况。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定额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备 注 定额员 岗位 定额员 一、学历:高中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从事工程技术员二年以上,或从事相应 专业生产岗位五年以上的技术工人。 二、经历: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两年以上,或从事相应技术岗位五年以上的技术 工人。 三、知识要求: 1、熟悉劳动定额管理理论和方法,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 2、熟悉机械制图机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3、了解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知识。 4、熟悉分管范围内的产品结构,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 四、能力要求: 1、能根据工艺技术要求和工厂的技术条件,准确划分工序,能准确、快速、全 面地制定分管范围内的劳动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 2、能熟练地使用本专业常用的计算、计时工具。 3、能协助或参与工厂定额标准的修订工作。 4、能深入工作现场,测定新产品、试制品的工时消耗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 5、做好定额记录。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工程技术人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技术员 岗位 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一、学历:工程类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本科毕业,工程技术岗位见习期满,经考察合格;专科 毕业,任技术员职务二年以上。中专毕业任技术员四年以上,大学 专科毕业,中专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一年期满,经考察合格。 三、知识要求: 1、掌握所从事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工艺过程,使用机械设备的原理构造及性能。 3、熟悉国家或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4、了解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有关知识。 5、熟悉一门外语。 四、能力要求: 1、在工程师的指导下能编制较复杂零件加工的工艺文件。 2、能深入车间解决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3、能编制对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大中修计划。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 备 注 技术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技术员 岗位 热处理工程师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任助理工程师四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热处理工艺及设备。 2、懂得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等理论知识。 3、了解仪器仪表等知识。 4、熟悉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知识。 5、熟悉热处理生产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6、掌握质量管理知识,了解安全生产知识。 7、懂得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翻译本专业的技术资料。 四、能力要求: 1、熟悉热处理工艺规程,能独立完成较复杂零件工艺编制工作。 2、对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 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3、能深入现场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能不断学习热处理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并在工厂推广使用。 5、能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技术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技术员 岗位 热处理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大学专科、中专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 格。专科毕业,任技术员二年以上。中专毕业,任技术员四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设备。 2、基本熟悉力学、金属学等知识,了解仪器仪表知识。 3、熟悉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知识。 4、了解热处理生产工艺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5、熟悉质量管理知识,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6、懂得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简单的技术资料。 四、能力要求: 1、能完成一般零件热处理工艺编制。 2、能深入现场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 3、对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能作出做好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改 进的建议。 4、能编写专业技术总结、报告等。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焊接技术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技术员 岗位 焊接工程师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任焊接助理工程师四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焊接冶金学、焊接金属学、金属材料学、电气焊的焊接原理和主要焊接 方法。 2、 了解一般焊接设备的结构、原理。 3、熟悉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有关知识。 4、熟悉本专业有关的国标、行标及有关法律、法规。 5、熟悉焊条的有关知识。 6、懂得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翻译本专业技术资料。 7、了解焊接技术安全知识。 四、能力要求: 1、熟悉工厂主产品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具有贯彻执行工艺规程,监督工艺 纪律的能力。 2、能承担较复杂焊接工艺规程编制。 3、能深入现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较复杂技术问题。 4、能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 改进建议。 5、能编写焊接专业技术总结、报告等。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技术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技术员 岗位 焊接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 技术员:大学专科、中专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 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一年,考核合格。专科 毕业,任技术员二年以上。中专毕业,任技术员四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金属学、金属材料学、电气焊的焊接原理及主要焊接工艺方法。 2、 了解一般焊接设备的结构、原理知识。 3、熟悉工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知识。 4、了解焊接专业有关的国标、行标、企标及有关法律、法规。 5、了解焊接专业有关的技术安全知识。 6、懂得一门外语,能借助词典阅读有关的技术资料。 四、能力要求: 1、熟悉工厂焊接生产现状,具有编写工厂主产品的焊接工艺规程和工艺文 件的能力。 2、具有贯彻执行工艺规程,监督执行工艺纪律的能力。 3、能深入生产现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般性技术性问题 4、熟悉工厂产品的结构性能和技术要求,对生产中出现的一般技术问题能 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其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 作任务。 备 注 机加技术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任 职 要 求 技术员 岗位 机加工程师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任助理工程师四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 计等专业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基础、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 理等基础理论知识 3、熟悉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 4、熟悉本专业国标、行标、企标及有关法规、条例等。 5、了解焊接、表面处理工艺和机加技术安全知识。 6、懂得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翻译本专业的技术资料。 四、能力要求: 1、熟悉本厂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机加工艺、生产布局,能独立完成较复杂零件的 加工工艺编制。 2、能指导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的工作和学习。 3、能认真贯彻执行工艺规程,监督工艺纪律。 4、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复杂技术问题。 5、掌握工厂生产的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工艺技术要求,对生产中出现的较复杂 的技术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6、具有协调解决机加生产中各工序间及机加与其他工序间出现的较复杂的技 术问题。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机加技术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 技术员 任 职 要 求 岗位 机加助理工程师(技术 员) 一、学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历: 技术员:大学专科、中专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一年,考核合格。 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一年,考核合格。专科毕 业,任技术员二年以上,中专毕业,任技术员四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熟悉机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等专 业知识。 2、基本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 理论知识。 3、了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管理程序,了解质量管理知识。 4、熟悉本专业有关的国标、行标、及有关法规、条例等。 5、了解焊接、表面处理等专业知识 6、懂得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有关专业技术资料。 四、能力要求: 1、熟悉本厂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机加生产工艺布局。能编制一般产品的机加工艺 规程和工艺文件。 2、能贯彻执行工艺规程,有监督执行工艺纪律的能力。 3、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般技术问题。 4、对生产中出现的一般技术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改进建议。 5、能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对加工工艺、工装等进行革新和改造。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镗工任职资格 工种 任 职 要 求 镗工 岗位 镗工 级别 初级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二年实习期满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自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2、 常用工、夹、量具(仪器)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 3、常用刀具的种类、牌号、规格和性能;刀具的几何参数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4、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和切削过程中的热膨胀知 识。 5、机械识图、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 6、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自用设备的正确操作、保养、并能及时发现机床一般故障。 2、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的工、夹、量、刀具并能刃磨一般刀具。 3、看懂零件图,正确执行工艺规程。 4、正确使用通用夹具和组合夹具。 5、根据工件质量和机床运转情况,能辨别机床是否正常。 6、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镗工岗位任职资格 工种 镗工 岗位 镗工 级别 中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五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镗床性能、结构、传动系统和调整方法。 2、 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3、常用工、夹具(包括组合夹具)的构造、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4、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基本知识。 5、加工工件时防止工件变形的方法和措施。 6、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7、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防止并能排除自用镗床的一般故障。 2、看懂较复杂的零件图和一般部件装配图。 3、根据工件加工要求,修磨各种非标准刀具。 4、畸、特、大型工件的装夹。 5、箱体类、多孔距零件的精镗加工。 6、镗削和装夹各种精密或薄壁类的工件。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镗工任职资格 工种 镗工 岗位 镗工 级别 高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十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镗床精度检验方法 2、 多种精密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常用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 4、各种复杂工件的基准面选择 5、机械加工工艺知识 6、高难度、精密型工件加工和测量方法。 7、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根据机床说明书对各种镗床进行精度检验和调试。 2、改进工、夹、模具 3、解决镗床操作的各种技术问题。 4、精镗各种精密、复杂箱体类工件。 5、协助编制工艺规程。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铣工任职资格 工种 铣工 岗位 铣工 级别 初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二年实习期满,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自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2、 常用工、夹、量具(仪器)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3、常用刀具的种类、牌号、规格和性能;刀具的几何参数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提高刀具寿命。 4、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和切削过程中的热膨胀知 识。 5、机械识图、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 6、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自用设备的正确操作、保养、并能及时发现一般故障。 2、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的工、夹、量具。 3、使用和保养常用的刀具。 4、看懂零件图,正确执行工艺规程。 5、正确使用通用夹具和组合夹具。 6、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铣工任职资格 工种 铣工 岗位 铣工 级别 中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五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设备的性能、结构、传动系统和调整方法。 2、 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用途、作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3、常用工、夹具的构造、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4、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基本知识。 5、加工工件时防止工件变形的方法。 6、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防止并能排除自用铣床的一般故障。 2、看懂较复杂的零件图和一般部件装配图。 3、根据工件加工需要,修磨非标准刀具。 4、解决铣床操作中的技术问题。 5、根据工件的技术要求,确定简单的工艺路线。 6、铣削一般型面工作。 7、正确执行工艺。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铣工任职资格 工种 铣工 岗位 铣工 级别 高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十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 2、 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 3、机械加工工艺知识 4、复杂零件的装夹方法和铣削方法 5、难切削材料的切削特点及洗削时采取的措施 6、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改进工、夹、模具 2、看懂机床及产品的装配图 3、根据复杂零件的技术要求,指定较合理的工艺方案,加工出合理的零件。 4、协助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5、解决铣床操作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装配钳工任职资格 工种 装配钳工 岗位 装配钳工 级别 中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级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五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和保养方法 2、 常用工、夹具的结构、使用、调整和保养方法 3、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基本知识 4、复杂工件(包括大型、修形工件)的划线方法。 5、加工工件时防止工件变形的方法。 6、通用机床加工知识,一般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7、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熟练操作专用设备,正确合理例用工、吊、量具,核对工装是否正确。 2、熟悉产生品结构,按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部件和产品的装配。 3、掌握正确的装配顺序,理解装配产品的各项技术要求。 4、根据图纸工艺要求和试车大纲进行试车,并填写试车记录。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装配钳工任职资格 工种 装配钳工 级别 高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十年 三、知识要求: 1、精密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2、 常用机械零件与各种机构的原理 3、复杂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4、各种挤压加工方法 5、机床电气控制基本知识 6、液压传动知识。 7、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熟悉产品结构,对工艺规程提出改进意见。 2、配合解决装配中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 3、解决装配中的技术问题,装配大型、精密、复杂的机械设备 4、看懂机械及液压电气原理图。 5、按设计要求、装配工艺对装配配合尺寸、关键尺寸进行复检、总装试车。 6、具有一定的售后服务能力。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车辆驾驶员任职资格 工种 车辆驾驶员 岗位 驾驶员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五年 三、知识要求: 1、电器技术知识、液压传动知识 2、 装甲履带车辆检测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操作技术规范编制的原理;熟悉履带车辆技术指标。 4、掌握行车和机械事故的预防措施 5、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能看懂装配图,能正确分析行车事故和机械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能按照技术规范,正确判断和检验车辆的技术状况。能判断和排除发动机、 变速器传动系、转向系、驱动系、制动系等疑难故障。 3、能熟练地进行试车工作;掌握技术性能、特点和驾驶、维护的技能技巧。 4、具有装甲履带车辆驾驶技术业务和讲解车辆驾驶专业理论的能力。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磨工任职资格 工种 磨工 级别 初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二年实习期满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自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2、常用工、夹、量具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法 3、常用磨具的种类、牌号、规格和性能;磨具的参数对磨削性能的影响。 4、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和切学过程中的热膨胀知 识。 四、技能要求: 1、自用设备的正确操作、保养、并且及时发现一般故障。 2、使用通用夹具和组合夹具。 3、砂轮的合理选择、质量鉴别、平衡及修理。 4、根据磨削火花鉴别、平衡及修理 5、看懂零件图正确执行工艺规程 6、磨削内外圆柱、平面、端面、刀具、样板等 7、正确执行安全技术工艺规程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车工任职资格 职务 车工 级别 初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两年实习期满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自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传动系统和润滑系统 2、常用工、夹、量具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3、常用刀具的种类、牌号、规格和性能;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4、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和切削过程中的热膨胀系数 5、机械识图、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 6、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自用设备的正确操作、保养、并能及时发现一般故障。 2、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的工、夹、量具。 3、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 4、看懂零件图,正确执行工艺规程。 5、一般零件的加工和测量。 6、能车削内外三角螺纹和简单成行面工件 7、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车工任职资格 工种 车工 岗位 车工 级别 中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五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设备的性能、结构、传动系统和调整方法。 2、 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用途、作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3、常用工、夹具的构造、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4、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基本知识。 5、加工工件时防止工件变形的方法。 6、工件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防止并能排除自用铣床的一般故障。 2、合理使用工、夹、具正确使用测量仪器 3、看懂较复杂的零件图和一般部件装配图。 4、 加工复杂工件、达到图纸要求。 5、 复杂零件的定位、装夹、加工及测量方法。 6、根据工件的技术要求,刃磨较复杂成型刀具。 五、其他: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车工任职资格 工种 车工 岗位 车工 级别 高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十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车床的检验方法 2、多种精密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各部分的作用 3、多种复杂的大型、畸形和精密工件的加工与测量方法。 4、复杂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 5、机械加工工艺知识 6、机床电气控制基本知识 7、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根据机床说明书,对各类车床进行精度检验和调试。 2、看懂机床装配图和本厂产品图 3、改进工、夹具。 4、解决车削加工中各种复杂操作技术问题。 5、协助编制工艺规程。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下料工任职资格 工种 下料工 岗位 下料工 级别 初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半年实习期满,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自用下料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使用规则和维护 保养方法。 2、 常用刀具的种类、牌号、规格和性能,几何形状和角度的基本知识。 3、常用工、夹、量、辅具名称、规格、用途和维护保养方法 4、常用金属材料和种类,牌号、表示方法和涂色标记。 5、机械识图、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的基本知识。 6、安全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自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调整,能判断并排除一般故障。 2、正确使用、安装和调整工、夹、模具,并调整机床,正确测量工作尺寸。 3、看懂一般的零件图,正确执行工艺规程。 4、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下料工任职资格 工种 下料工 岗位 下料工 级别 中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五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2、较复杂性工、夹、量、辅具的结构原理、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 3、工件定位、夹紧的基本知识,工装的定位,夹紧机构的原理及调整方法。 4、温度对钢材剪切性能的影响和各种钢材预热温度范围。 5、精密下料的概念及复杂工件下料的工艺过程。 6、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常用下料设备的故障检查排除 2、看懂较复杂的零件图和一般部件装配图。 3、利用精密下料设备或模具实现精密下料。 4、判断各种废、次品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措施修复。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钳工任职资格 工种 钳工 岗位 钳工 级别 初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二年实习期满,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自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使用规则和维护保养方法。 2、 常用工、夹、量具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规则和保养方法 3、常用刀具的种类、牌号、规格和性能。 4、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和切削过程中的热膨胀知 识,金属热处理常识 5、机械识图、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 6、钳工操作、装配的基本知识 7、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使用和维护保养自用设备。 2、自用工、夹、量具的使用和保养。 3、看懂零件图、部件装配图,正确执行工艺规程。 4、一般工件划线基准面的选择和划线时工件的安装。 5、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选用合理的钻削用量。 6、各种刀头、钻头刃磨、刮刀、錾子、样冲、划针、划规的淬火和刃磨。 7、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钳工任职资格 工种 钳工 岗位 钳工 级别 中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五年 三、知识要求: 1、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和保养方法。 2、 常用工、夹具的结构、使用、调整和保养方法。 3、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基本知识 4、复杂工件(包括大型、修形工件)的划线方法。 5、加工工件时防止工件变形的方法。 6、通用机床加工知识,一般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7、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 看懂较复杂的装配图。 2、 钻削复杂工件的小孔、斜孔、深孔、多孔、对接孔、相交孔符合图纸要求。 3、 复杂形装工件的立体画线。 4、装配典型机床,并检查各项精度。 5、根据产品质量和机床运转情况,辨别机床工作是否正常。 6、各种刀头、钻头刃磨、刮刀、錾子、样冲、划针、划规的淬火和刃磨。 7、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钳工任职资格 工种 钳工 岗位 钳工 级别 高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十年 三、知识要求: 1、精密仪器的工作原理。 2、 常用机械零件与各种机构的原理。 3、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4、复杂工件(包括大型、修形工件)的划线方法。 5、各种挤压加工方法。 6、通用机床电器控制基本知识。 7、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 看懂机械电器原理图。 2、 对工艺关键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提出改进意见。 3、 在新产品的试制中,按高难度零件的技术要求,加工出合格产品。 4、 研磨高精度和复杂形状工件。 5、解决钳工操作及装配中技术问题,装配大型、精密、复杂、高速的机械设备。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检查工任职资格条件 工种 检查工 岗位 装焊检查工 级别 中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装焊检查工作满五年以上 三、专业知识: 1、。常用量具和常用夹具的构造原理、精度、使用规则和维护保养方法 2、常用钢材、焊条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与焊接的关系 3、常用金属材料的缺陷和检查方法同,金属材料中典型的有害杂质的检查方 法。 4、煨弯、成形和装配焊接工艺过程。钢材的胀缩(受加热、焊接影响)和加工余 量的知识 5、检查焊缝内部各种缺陷的方法 6、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正常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仪器、工具 2、正确执行检验制度和检验工艺规程 3、分析一般工件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4、有色金属焊件的检查 5、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能够准确完整地做好检验记录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检查工任职资格条件 工种 检查工 岗位 装焊检查工 级别 高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装焊检查工作满十年以上 三、知识要求: 1、复杂构件的检查工艺规程和编制方法 2、本单位应用的金属材料可焊性及焊接的基本知识 3、根据公差配合、分析检查装配间隙方法 4、焊接过程中热能分布、应力突变、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理论知识 5、各种复杂非标准构件的检查方法 6、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要求: 1、检查各种工、夹、量具的准确度,并能调整和排除一般故障 2、正确执行检验制度和检验工艺规程 3、分析装焊操作中的缺点,并提出预防接种措施 4、看懂装焊总装配图,并能绘制零件草图 5、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能够准确完整地做好检验记录。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检查工任职资格条件 工种 检查工 岗位 机械检查 级别 中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五年以上 三、专业知识: 1、受检工件、加工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和传动系统的知识。 2、常用量具、仪器和检测装置的名称、用途、结构、原理,使用和维修保养方 法。 3、根据工件公差,合理使用量具、量仪、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4、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5、机械识图、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标准和应用知识。 6、一般工件加工工艺过程,确定工序间加工余量的知识。 7、本厂产品机加检验工艺规程。 8、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 1、使用常用工具、量具、量仪和检测装置,检测各种工作。 2、看懂复杂零件图、装配图 3、根据间隙配合的选择,检查其配合件的间隙量。 4、检测轴类、箱体类和各种螺纹、齿轮、凸轮的主要尺寸误差。 5、能确定较复杂工件的检验程序。 6、能够准确完整地记录检查记录。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检查工任职资格条件 工种 检查工 岗位 机械检查 级别 高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从事本工种工作满十年以上 三、专业知识: 1、常用量具、仪器和检测装置的名称、用途、结构、原理,使用和维护保养方 法。 2、工件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本厂各种产品的结构、性能和精度等的检查和测试方法。 4、较复杂工件的测量基准要、定位和检测知识 5、新产品中难加工工件的加工方法,装配质量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6、机械识图、公差配合知识 7、本厂产品的机加检验规程 8、安全操作和质量管理知识 四、技能: 1、看懂复杂零件图、工艺图、装配图 2、确定复杂工件的检验程序 3、根据检验工艺规程,检查本厂产品的机加质量 4、新产品中高难度零件的检测。 5、对使用检测工具、量具进行维护、保养、校对,并及时送检。 6、正确、完整填写检查记录 五、其它: 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培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备 注 电焊工任职资格 工种 电焊 岗位 电焊 级别 初级 任 职 要 求 一、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工作经历:二年实习期满,考核合格 三、知识要求: 1、自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使用规则和维护保养方法。 2、 常用工、夹、量具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规则和保养方法 3、常用金属的种类、牌号、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机械试图基本知识和焊缝符 号与坡口形式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4、常用焊条、焊丝、焊剂的种类、牌号规格、适用范围、使用及保管方法 5、常用焊接方法和种类特点、使用方法和操作方法。 6、一般焊件的焊接工艺过程及焊接缺陷维修的方法 7、质量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技能要求: 1、焊接设备和辅助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2、自用工、夹、量具的使用和保养。 3、焊接材料的使用和保管,焊条旱季的烘干。 4、看懂焊接零件图和简单部件图。 5、简单铸铁件,铸钢件的焊接缺陷的
59 页
538 浏览
立即下载
100个管理学经典原理-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100 个管理学基本定律与法则 一、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1. 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 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 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 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 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 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 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 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 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 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 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 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 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 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1. 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2. 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3. 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 的企业。 4. 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5. 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6. 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7. 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8. 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9. 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10. 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三、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1. 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 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3.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4.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5.“ 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6. 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7. 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8.“ 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9. 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10. 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11. 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12. 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13. 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14. 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15. 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6. 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 17. 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 18. 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四、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1. 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 泄出来。 2. 杰亨利法则: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 3. 沟通的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 沟通的保证。 4. 威尔德定理: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 5. 踢猫效应: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 6. 雷鲍夫法则: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 7. 特里法则: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五、崇尚团队合作精神 1. 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 2. 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3. 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4. 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 5. 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6. 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 7. 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8. 米格— 25 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 六、决策是管理的心脏 1. 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 2. 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 3. 皮尔斯定律:完善培养接班人制度。 4. 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 5. 自来水哲学:大批量才能生产出廉价产品。 6. 松下水坝经营法则:储存资金,以应付不时之需。 7. 巴菲特定律:到竞争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 8. 吉格勒定理: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9. 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 10. 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 11. 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 12. 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 13. 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 14. 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 15. 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16. 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 17. 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 18. 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七、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1. 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 同时淘汰老产品。 2. 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 3. 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 4. 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八、竞争决胜的智慧与策略 1. 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 2. 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 3. 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 4. 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5. 生态位法则:寻求差异竞争,实现错位经 营。 6. 猴子—大象法则: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九、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1. 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 题。 2. 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 3. 蝴蝶效应: 1% 的错误导致 100% 的失败。 4. 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 的。 5. 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十、打好营销这张牌 1. 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2.“100-1=0” 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 3. 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 4. 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 5. 弗里施法则: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 6.250 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 7. 布里特定理:充分运用广告的促销作用。 8. 尼伦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 9. 韦特莱法则:从别人不愿做的事做起。 蘑菇管理定律 Mushroom Management “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 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心态 . 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 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 ; 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 代人受过) ; 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 和提携)。 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 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 近现实,从而看待问题更加实际。 来由:来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的创意。由于当 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工作,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所以年轻的 电脑程序员就经常自嘲“像蘑菇一样的生活”。 蘑菇经历的作用 一、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时,认为自己一开 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但他们缺乏工作经验,也缺乏担当重任 的能力,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消除不现实的幻想,才能慢 慢成长起来。 二、消除对成绩的沾沾自喜。对于初出茅庐者来说,在取得成绩之 后,总是希望上司和同事会注意自己;如果遇到挫折或做错某事, 总以为别人时刻在盯着自己、随时准备责备自己。但每个人都有 着自己繁重的工作、生活的烦恼,没有人有时间刻意去注意别人。 三、加快适应社会的进程。要想在商场上游刃有余,不仅要有专业 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有各种社交能力。人们是否能够适应商场中 的行为模式和游戏规则,决定于在最初一段时间的成长进程。 定律的意义: 心态的调整对于组织的初入者,尤其是那些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 学生们很重要。 落实的方法 : 一、企业: 1 、避免过早曝光:他或她还是白纸,有理论难免会纸上谈兵。 过早对年轻人委以重任,等于拔苗助长; 2 、养分必须足够:培训、轮岗等工作丰富化的手段是帮助人 力资本转为人力资源的工具。 二、个人: 1 、初出茅庐不要抱太大希望: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 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待问题也会更 加实际; 2 、耐心等待出头机会:千万别期望环境来适应你,做好单调的 工作,才有机会干一番真正的事业; 3 、争取养分,茁壮成长:要有效的从做蘑菇的日子中汲取经验, 令心智成熟。 蘑菇管理是一种特殊状态下的临时管理方式,管理者要 把握时机和程度,被管理者一定要诚心领会,早经历早受益。 蘑菇理论有利于深刻认识和有效 解决如下问题: 1 、初涉职场问题 2 、员工培训问题 3 、新产品推广问题 4 、企业、个人成长问题 5 、适应环境问题 6 、晋升问题 返回 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 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 锁反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 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 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 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 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 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 变化。 来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罗伦兹为了预报天 气,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 13 个方程 式,意图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长期天 气预报的准确性。 1963 年的一次试验中,为 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 0.506 取出,提高精度到 0.506127 再送回。而当他 到咖啡馆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却大吃一 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 里!再次验算发现计算机并没有毛病,洛伦兹 发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级增长,所以在这种 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将会造 成截然不同的后果。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 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 相似理论 《韩非子 · 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易》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 之千里。 “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 核心理念: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却能以某 种方式对社会产生微妙的影响,甚至影响整个社 会系统的正常运行。细节决定成败。 应用要诀: 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 运用领域 1 、产品质量问题 2 、工作程序问题 3 、工作态度问题 4 、关键细节问题 5 、个人成长问题 电影:蝴蝶效应
20 页
458 浏览
立即下载
人事权限表
人事权限表 项 目 权限 业务内容 经办单位 安地房屋 人 事 业 务 培 训 人 事 任 免 奖 惩 年 1.定制人事管理制度 2.人员招募业务 3.人员报道业务 4.人员调理职手续 5.人事资料建立及保管 6.员工打卡管理 7.出勤统计 8.员工差价登记 9.业务处理 10.薪资合计(含奖金) 11.人员计划编制 12.年度考绩业务 13.升等考试业务 14.员工奖罚业务 15.各项保险业务 1.定制教育训练方针 2.新进人员专业训练 3.在职人员专业训练 (1)经理级 (2)科长级 (3)组长级 (4)一般人员 4.证核训练成果 1.人事任免权限 (1)一般基层人员 (2)租长级人员 (3)科长级人员 (4)经理级人员 2.资遣、辞职核决权限 (1)一般基层人员 (2)租长级人员 (3)科长级人员 (4)经理级人员 3.奖罚核定权限 (1)一般基层人员 (2)租长级人员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各科 各科 各科 各科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承办 人 经理 主任 --- HR经 理 主管 蒋 许审 审 定 审 定 审 审 审 定 审 定 审 定 审 定 审 定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总经 董事 理 长 店长 Andy 审 定 定 审 定 定 定 定 定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定 定 定 定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月 日 奖 惩 (3)科长级人员 (4)经理级人员 4.薪资调整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批准: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定 定 定 审核: 制表: 备注 制表:
2 页
494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华为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拟制单位:测试业务部/技术干部部 二○○一年十一月 目 概述 .............................. 录 3页 第一部分 级别定义................. 5页 第二部分 资格标准................ 8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概 述 任职资格管理的目的 规范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推动做实的人不断提高水平,引导有水平的人做实, 按做实给予评价。 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其职位胜任能力,以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参与国际竞争。 树立有效培训和自我学习的标杆,以资格标准牵引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保持公司的持续性发展。 任职资格认证原则 以关键行为和核心技能为中心 以工作实绩为导向 标准公开、程序公正 测试、评议相结合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 软件测试类任职资格标准由工作经验、必备知识、技能标准、工作绩效、行 为标准等五个部分组成。 软件测试类任职资格认证对象 第 3 页,共 2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从事软件测试类工作的人员 第 4 页,共 2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第一部分 级别定义 根据软件测试类的实际情况,将技术任职资格等级分为一至六级,如下图所示。 技术1级 技术2级 级别定义 技术3级 技术4级 技 术 任 职 资 格 技术5级 技术6级 资格标准 级别定义描述了各级人员的工作定义、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主要职责及影响 范围。 级别代码: T0401(01) 级别名称: 软件测试类一级工程师 要点:有一定系统特性的测试实践经验,参与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的设计, 能够独立完成测试代码实现、测试环境搭建、测试执行等工作。承担华为某一产品 领域或特定产品技术领域中一般系统特性的测试、质量保证活动等工作。在二级及 以上工程师的指导下按计划要求完成任务并保证其质量。 第 5 页,共 3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级别代码: T0401(02) 级别名称:软件测试类二级工程师 要点:有较多系统特性的测试实践经验,参与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的设计, 参与测试平台的设计,能够独立完成测试代码实现、测试环境搭建、和测试执行等 工作。承担华为某一产品领域或特定产品技术领域中的较复杂系统特性的测试、质 量保证活动等工作。在三级及以上工程师的指导下解决测试一般难题。按时完成指 标、计划并保证质量。 具有培养、辅导新员工,担任新员工思想导师的能力和责任。 级别代码: T0401(03) 级别名称:软件测试类三级工程师 要点:有较多系统特性的测试实践经验,能独立进行较复杂特性的测试方 案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平台设计,参与测试执行和测试代码编写的工作。可 独立主持小型项目的测试任务;是测试某一环节的技术主力,可独挡一面。承担华 为某一产品或特定产品技术领域较复杂特性的测试,对产品质量、成本、进度和客 户满意度及产品的可测试性、可生产性、可维护性或关键技术解决有一定影响,可 以指导和培养低级别工程师,可担负一定的小型项目领导职责或作为中型项目的骨 干力量。 级别代码: T0401(04) 级别名称:软件测试类四级工程师 要点:有较深入的产品测试经验,或核心技术的测试实践经验,并注意总结、 推广和重复应用,可独立完成子系统测试方案设计、测试平台的设计,优化本项目 组测试工作并促进模块质量提高,主持华为中等复杂项目的测试工作。对产品的质 量、成本、计划、进度和客户满意度以及产品的可测试性、可生产性、可维护性或 关键技术解决有重要影响。具有思想导师资格和经验,可以指导和培养三级以内工 程师,领导中型项目或作为大型项目的骨干力量。 级别代码: T0401(05) 第 6 页,共 3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级别名称: 软件测试类五级工程师 要点:具有深入的产品测试经验,或核心技术的测试实践经验,有主持多个 系统(或产品)测试技术工作的经验。是公司内测试领域的带头人,对该领域的知 识和经验十分丰富完备。 及时了解市场、关键竞争对手、商业/技术环境的情况, 按照华为产品规划和战略,规划整个产品的测试方案;采用新测试技术和裁减测试 过程以适合本产品,及时发现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现有测试技术和测试流 程,能解决该领域内的绝大多数难题 。对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进度和客户满意 度以及可生产性、可维护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四级及以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培 养,领导大型、重要项目。 级别代码: T0401(06) 级别名称:软件测试类六级工程师 要点: 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制定本领域技术发展战略,引领本领域的 技术方向,确保技术方向的正确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通过对本领域大型/复杂项目 的框架定义、需求规格定义、系统设计、评审、批准等活动,从技术上支撑本领域 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承担主要技术责任,保障项目技术上最合理。 具备专业领 域内丰富的产品技术创新及优化经历,在公司本领域内被认为是权威。参与公司流 程规范的建设和产品/技术/流程的优化改进。 具有强烈的客户意识、质量意识、成 本意识和商品意识,对管理者和同事提供指导和方向的指引,能做出对产品的成本、 计划、进度和客户满意度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并为实践证明。 指导、培养低级别工程 师,促进形成完整的技术支撑队伍。 第 7 页,共 3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第二部分 资格标准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由工作经验、必备知识、技能标准、工作绩效、 行为标准等五个部分组成。 级别定义 技 术 任 职 资 格 工作经验 必备知识 资格标准 技能标准 行为标准 工作绩效 第 8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一 工作经验 资格等级 工作经验 一级 11年以上软件类工作经验。熟悉软件测试相关基础知识,具备独立处理一般软件测 二级 试技术问题的经验。 2年以上软件类工作经验,其中有1年以上软件测试工作经验;具备独立进行系统特 性测试的经验,曾参与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平台设计,指导产品设计人员进 行产品可测试性设计。 三级 3年以上软件类工作经验,其中有1年以上软件测试工作经验;具备产品工程领域知 识,有组织产品可测试性方案设计等经验,曾参与产品可测试性设计准则的制定, 有成功领导小型项目及参与定位解决研发软件技术难题的经验。 四级 4年以上软件类工作经验,其中有2年以上软件测试工作经验;具备产品软件技术领 域较全面的知识,具备解决产品测试过程的重大软件技术难题的经验;曾参与软件 测试技术发展的决策工作。 五级 5年以上软件类工作经验,其中有2年以上软件测试工作经验;具备产品软件测试技 术领域全面的知识,具备定位解决产品测试过程中的重大软件技术难题的经验,预 见企业未来产品的软件技术走向,具备组织中等复杂项目的测试、技术研究经验; 是公司软件测试技术的带头人。 六级 6年以上软件类工作经验,其中有2年以上软件测试工作经验;具备产品软件测试技 术领域广博精深的知识,具有解决产品测试过程中重大软件技术难题的经验,预见 企业未来产品的软件技术走向,具备组织大型项目的测试、技术研究经验;是公司 软件测试类技术的权威。 二 必备知识 (根据必备知识要求,确定上岗考试课程) 必备知识 1级 2级 流程 软件开发过程 √ 规范 方法 论 第 9 页,共 25 页 3级 4级 5级 6级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软件测试过程体系 √ 产品缺陷跟踪管理流程 √ 系统测试过程及方法 √ 单元测试过程及方法 √ 集成测试过程及方法 √ IPD-CMM流程知识 √ 项目计划和项目监控 √ 产品测试策略及流程 √ 可测试性分析与设计方法 √ 产品测试策略及方法 √ 自动化测试分析与设计方法 √ 基本 软件测试技术 √ 技术 知识 系统测试技术 √ 产品技术工程 √ 软件自动化测试 √ 产品技术评审 √ 单元测试技术 √ 集成测试技术 √ 专项 测试方案设计 √ 技术 知识 测试用例设计 √ 测试平台设计 √ 可测试性设计 √ 自动化测试设计 √ 测试工具设计 √ 第 10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三 技能标准 说明: (1)软件测试类技能标准具体细分为协议、平台、OMC、业务等四类; (2)领域技术的各子项间关系由各测试分部按自身技术特点定义。 1、协议 资格等级 技能项 测试类 集成测试 OR 系统测试 OR 软件测试 代码和工 具开发 1 2 3 3 4 4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软件测试代 码和工具开 发(脚本语 言) 系统测试(测 试仪器和软 件) 2 3 4 1 2 3 技术 管理 类 系 统 类 系统测试(协 测试 议测试技术, 工程 包括TTCN、抽 象测试方法 论) 技 术 评 审 1 2 3 1 2 3 4 5 5 4 5 5 2 3 3 4 软件类 编程 语言 协 议 信 令 2 3 4 1 2 3 4 5 5 2、平台 资格等级 技能项 测试类 技 系 术 统 管 类 软件类 理 类 集成测试OR 软件测试 产品知 产品知识(平 测试 技术 编 操 数 系统测试OR 代码和工 识(支 台工具与软 工程 评审 程 作 据 软件测试代 第 11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码和工具开 发 版本号2.0 具开发 撑业务 件OR 语 系 (脚本语 /智能 智能交换OR 言 统 言) 支撑) 光网络平台) 库 一级 1 2 1 1 1 2 1 1 二级 2 3 2 2 2 3 2 2 三级 3 4 3 3 3 2 4 3 3 四级 3 4 4 3 4 五级 4 5 5 3 5 六级 4 5 5 4 5 3、OMC 资格等级 技能项 技术 系统 管理 类 类 测试类 集成测试OR 系统测试OR 软件测试代码和 工具开发 1 2 3 3 4 4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软件测试代 码和工具开 发(脚本语 言) 2 3 4 测试工 程 1 2 3 4 5 5 技术 评审 2 3 3 4 软件类 编程 语言 操作 系统 数据 库 网管 协议 2 3 4 1 2 3 1 2 3 1 2 3 4 5 5 技术 管理 类 系统 类 软 件 类 测试工 程 技术 评审 编程 语言 4、业务 资格等级 技能项 测试类 集成测试 OR 软件 测试 第 12 页,共 25 页 系统测试 (协议测 软件 测试 产品知 产品 知识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系统测试 OR 软件测试 代码和工 具开发 代码 和工 具开 发(脚 本语 言) 试技术, 包括 TTCN、抽 象测试方 法论) 1 2 3 4 4 4 2 3 4 1 2 3 4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代码 和工 具开 发 (测 试工 具) 1 2 3 4 识(智能 网与增值 业务 OR 光网络业 务 (网 络设 计与 测试) 1 2 3 4 5 5 1 2 3 4 5 1 2 3 4 5 5 2 3 4 2 3 3 4 附:技能等级定义 技能等级 熟练程度 Skill 1 有限的运作(Perform)能力,仅仅有 经验 非常有限 半年以上相 关工作经验 在有协助的情况下的运作能力,实践 在有协助的情况下,在多 过的知识 种场合运作,在例行情况 一年以上相 关工作经验 一般的、概念性的知识 Skill 2 备注 下独立运作过 无需协助的运作能力,触类旁通的知 Skill 3 有效的,资深的 三年以上相 关工作经验 全面的、广博的 四年以上相 关工作经验 他人有效运作 可以给出专家级的意见,能领导其他 人成功运作,被其他人当作磋商者和 Skill 5 两年以上相 关工作经验 识,可以成功完成大多数任务 深入彻底的知识,可以带领和指导其 Skill 4 重复的,成功的 领袖。全面的知识和正确的评判能力, 能够总结出有用的改进意见 四 工作绩效 第 13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资格等级 一级 工作绩效(季度/年度考核成绩) 任职资格标准中的“工作绩效”直接参考“绩效考评结果”,主 要起否决作用;对绩效考评结果较差的人员,其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要降级、 降等,或取消申报资格。具体标准参照公司统一原则,在认证时明确。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五行为标准 1、软件测试类任职活动说明 活动 大类 活动小类 活动项 软件 00项目计 01客户交流/调研/报 (测 划 告 试) 类 02估计 03PRF文档 04项目初始会议 05准备项目计划 06项目计划评审 07项目计划修改 08准备项目环境 09项目开工会议 其它 01需求分 01客户交流/调研/报告 第 14 页,共 25 页 活动说明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析 02技术学习与讨论 03需求规格文档 04需求规格文档同行 评审 05文档更新 其它 02概要设 01技术学习与讨论 计 02概要设计文档 03概要设计同行评审 04文档更新 其它 03详细设 01技术学习与讨论 计 02详细设计文档 03详细设计同行评审 04文档更新 其它 04单元测 01技术学习与讨论 试 单元测试研讨、受训,单元测试文档模板写作培训 等 02单元测试文档 单元测试文档的撰写 03单元测试文档同行 单元测试文档(计划、用例、报告)同行评审,如 评审 走读、检视、技术评审等 04单元测试文档更新 修改同行评审或其他活动发现的发现的单元测试 文档的错误 05测试准备开发 测试用例设计等工作 06测试代码 单元测试代码编写 07单元测试执行 08问题定位和解决 第 15 页,共 25 页 定位和解决单元测试中所发现的问题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05软件编 版本号2.0 其它 本阶段有关的其他活动 01技术学习与讨论 编码规范培训、学习、研讨等 02编码/调试 进行编码和调试,代码包括测试用代码 03代码同行评审 代码检视和走读 04问题定位和解决 修改在代码检视、走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其它 本阶段有关的其他活动 01集成测试计划 定义各个组件的集成级别,考虑各功能模块的集成 码 06集成测 试设计 方法。规划被测内容并标识各子项的轻重缓急、重 要程度,事先考虑好集成策略,如搭建桩模块、设 计驱动模块、代码接口等 02集成测试方案 编写集成测试方案 03集成测试用例 编写集成测试用例 04集成测试规程 描述集成测试用例操作序列的测试步骤的设计要 点,设计思路 05集成测试代码设计 集成测试代码设计 06集成测试平台/工具 集成测试平台/工具设计 设计 07集成测试设计文档 相关人员参加计划/方案/用例/规程评审会,按照相 同行评审 关CheckList进行检查 其他 07集成测 01集成测试执行 试执行 集成测试代码编写以及测试用例设计与调试并完 成测试过程执行 02集成测试代码/工具 集成测试代码/工具/平台实现 /平台实现 03集成测试报告评审 相关人员参加评审会,按照相关CheckList进行检查 其它 08系统测 01系统/验收测试计划 试设计 主要是对系统测试全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采 用的测试工具,技术,方法等进行描述和约束,并 制定系统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的V&V(确认和验 第 16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证)任务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并提出对各项任务的 评估,风险分析和管理需求。 02系统/验收测试方案 编写系统/验收测试方案 03系统/验收测试用例 编写系统/验收测试用例 04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按照《系统测试方案》的设计思想,参照《系统测 试用例》,完成执行系统测试时的测试行为序列描 述的规程文档 05系统测试代码设计 系统测试代码设计 06系统测试平台/工具 系统测试平台/工具设计 设计 07系统/验收测试文档 相关人员参加系统/验收测试的计划/方案/用例/规 同行评审 程评审会,按照相关CheckList进行检查 其他 09系统测 01系统/验收测试执行 试执行 执行系统测试,进行系统测试记录,案例分析和总 结,并撰写系统测试报告。 02系统测试代码/工具 系统测试代码/工具/平台实现 /平台实现 03系统/验收测试报告 相关人员参加评审会,按照相关CheckList进行检查 评审 04测试环境搭建 搭建系统测试环境 其它 10系统维 01技术学习与讨论 对于产品系统的学习、研讨、受训。 护 02市场技术支持 03网上问题定位与解 网上问题定位与解决 决 04开实验局 其他 11资料写 作 01技术讨论/学习/接受 培训 第 17 页,共 25 页 开实验局,升级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操作、维护、运行等手册 02资料写作 03资料文档同行评审 04资料文档更新 其他 12配置管 01技术学习与讨论 理 02配置管理计划 制定SCMP、CM月计划、CM计划评审 03基线审计 对基线化过程审计、对基线内容审计 04配置控制 缺陷跟踪电子流流程处理 05配置状态发布 06配置库维护 创建、更新、备份、权限管理等 07版本发布 提供VDD文档、审核发布配套文档、版本发布评审 等 13需求管 其它 本工作有关的其他活动 01技术学习与讨论 需求管理的学习、研讨、受训 02需求管理 建立需求基线、需求变更控制、需求跟踪等 理 其它 2、软件测试类关键任职活动(活动小类) 标注“A”的表示是该级别工程师的关键任职活动;标注“B”的表示是该级别 工程师参与的非关键任职活动。 活动大类 活动小类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软件(测试) 00项目计划 四 级 五 六级 级 B A A A B B A A B 类 01需求分析 02概要设计 B B A A 03详细设计 A A B B 第 18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04单元测试 A A B B 05软件编码 A A B B 06集成测试设计 A A A A A B 07集成测试执行 A A A A A B A A A A 08系统测试设计 09系统测试执行 A A A A A A 10系统维护 A A A A A A A A 01 规划基础活动 B A 02 跨产品解决方案 B A 11资料写作 12配置管理 13需求管理 系统类 03 产品需求分析 B A A 04 产品系统设计 B A A 05 概要设计 06 产品开发 07 产品验证 公共活动类 01 个人绩效改进 A A A A A A 02 培训活动 A A A A A A 03 技术贡献和交流活 A A A A A A 04 协作类活动 B B 1A A A B 05 新员工活动 B A A A A A 06 制定和推行流程/规 B B B B B B 01任务管理 B B B B 02团队建设 B B B B 03保证流程执行 B B B B 04保证工作环境 B B B B 动 范 管理类 第 19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3、软件测试类关键任职活动(活动项) 标注“A”的表示是该级别工程师的关键任职活动; 标注“B”的表示是该级 别工程师参与的非关键任职活动。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B B A A 02估计 A A A A 03PRF文档 B B A A 04项目初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A A A A B B A A B B A A 活动大类 活动小类 活动项 软件(测 00项目计 01客户交 试)类 划 一级 二级 流/调研/ 报告 始会议 05准备项 目计划 06项目计 划评审 07项目计 划修改 08准备项 目环境 09项目开 A A 工会议 其它 01需求分 01客户交 析 流/调研/报 告 02技术学 习与讨论 03需求规 第 20 页,共 25 页 A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格文档 04需求规 B B A B 格文档同 行评审 05文档更 新 其它 02概要设 01技术学 计 习与讨论 02概要设 计文档 03概要设 B B A A A A B B 计同行评 审 04文档更 新 其它 03详细设 01技术学 计 习与讨论 02详细设 计文档 03详细设 计同行评 审 04文档更 新 其它 04单元测 01技术学 试 习与讨论 02单元测 试文档 第 21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03单元测 A A B B A A B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试文档同 行评审 04单元测 试文档更 新 05测试准 备开发 06测试代 码 07单元测 试执行 08问题定 位和解决 其它 05软件编 01技术学 码 习与讨论 02编码/调 试 03代码同 行评审 04问题定 位和解决 其它 06集成测 01集成测 试设计 试计划 02集成测 试方案 03集成测 试用例 04集成测 第 22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试规程 05集成测 A A A A A A B 试代码设 计 06集成测 试平台/工 具设计 07集成测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试设计文 档同行评 审 其他 07集成测 01集成测 试执行 试执行 02集成测 试代码/工 具/平台实 现 03集成测 试报告评 审 其它 08系统测 01系统/验 试设计 收测试计 划 02系统/验 收测试方 案 03系统/验 收测试用 例 第 23 页,共 25 页 A B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04系统/验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收测试规 程 05系统测 试代码设 计 06系统测 试平台/工 具设计 07系统/验 收测试文 档同行评 审 其他 09系统测 01系统/验 试执行 A A 收测试执 行 02系统测 试代码/工 具/平台实 现 03系统/验 收测试报 告评审 04测试环 境搭建 其它 10系统维 01技术学 护 习与讨论 02市场技 术支持 第 24 页,共 25 页 A A B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03网上问 A A A A A A A A 题定位与 解决 04开实验 局 其它 11资料写 01技术讨 作 论/学习/接 受培训 02资料写 作 03资料文 档同行评 审 04资料文 档更新 其他 12配置管 01技术学 理 习与讨论 02配置管 理计划 03基线审 计 04配置控 制 05配置状 态发布 06配置库 维护 07版本发 布 第 25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其它 13需求管 01技术学 理 习与讨论 02需求管 理 其它 系统类 01 规划基 01 市场需 础活动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B B B B 求 02 核心技 术、新技术 03 网络解 决方案 04 竞争对 手分析 05 标准分 析 02 跨产品 01 跨产品 解决方案 交流和研 究 02 跨领域 交流和研 究 03 产品需 01 市场需 求分析 求分析 02 可制造 性、可服务 性、可测试 性等内部 需求分析 03 智力资 产分析 第 26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04 定义产 B B B B B B A A B A B B B B A A B A A B A A B A B 品需求 05 定义设 计需求 06 产品备 选概念 07 产品技 术选择 08 技术评 审1 09 需求变 更控制 04 产品系 01 需求分 统设计 解与分配 02 系统设 计与设计 规格定义 03 技术评 审2 04 规格变 更控制 05 概要设 01 概要设 计 计 02 技术评 审3 03 文档和 配置变更 控制 06 产品开 01 详细设 发 计 02 产品开 第 27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发 03 单元测 试 04 设计检 视 05 技术评 审4 06 系统设 计验证 07 技术评 审4A 08 系统集 成测试 09 技术评 审5 07 产品验 01 系统验 证 证测试 02 Beta测 试(实验 局) 03 技术评 审6 04 需求可 追溯性评 估 公共活动 01 个人绩 个人绩效 类 效改进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改进活动 02 培训活 01 接受技 动 A 术培训 02 接受非 技术培训 第 28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03 准备教 B B A A A A B B B B 材/培训授 课 03 技术贡 01 研讨交 献和交流 流活动 活动 02 开发/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B A A A 应用货架 技术 03 器件和 工具选型 04 网上重 大问题解 决 05 整理经 验和案例 06 知识产 权管理 07 制定技 术标准 04 协作类 01 部门/ 活动 B B B B B B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项目组/产 品例行活 动 02 工作协 调 03 建立和 维护工作 环境 04 招聘与 面试 第 29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05 新员工 01 指导低 活动 B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级别工程 师和新员 工 02 新员工 B 活动 06 制定和 01 推行 B 推行流程/ CMM流程 规范 02 制定和 推行相关 流程/规范 管理类 01任务管 01计划制 理 定(概念、计 划阶段) 02计划制 定(开发阶 段) 03项目跟 踪与监控 04度量分 析与报告 05绩效管 理 02团队建 01团队建 设 设 02周边协 调 03保证流 保证流程 程执行 执行 04保证工 保证工作 第 30 页,共 25 页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作环境 版本号2.0 环境 附:任职KPA评价中各单元达标情况评分及评价判断依据 评分 4分 含义 完全达标 各单元评价判断标准 形成了职业化的做事习 惯,过程规范具有一贯性, 并融入相应的流程、制度、规 范或模板、案例; 3分 达标 有公司/研发级关键红事件 支撑。 难度较大,但基本按时保 质完成; 活动输出完全符合规定要 求; 2分 基本达标 除达到了2分的标准之外,必 须要有一些关键红事件、荣誉 奖记录;或具备来自质量体 系、中试、技术支援等部门好 的评价和反馈。 综合考虑一下管理范围和 工作难度,属于正常情况; 从工作的覆盖面、频率来 看,平时基本都做了,未 出差错; 从进度来看,进度把握较 好、未出差错; 没有好的可圈可点的(突 1分 未达标 第 31 页,共 25 页 工作难度很大,总是能提 前或按时完成; 任职活动输出超出质量要 求,符合规范、到位; 出)表现(关键事件); 虽做得不错,但与期望值有 一定差距。 过程规范性、时间分配存 在较多需改进的地方; 被动执行,无大的差错; 仅仅按照要求完成所负责 方面的相关任务; 从事的活动难度、复杂度 不大,属于例行情况; 进度要求等方面属于正常 软件测试类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版本号2.0 完全不达标 0分 情况,但过程中有一些小 的问题,影响不大。 该KPA活动出现非创新领域 的重大关键黄事件; 第 32 页,共 25 页 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方 面有重大违规事件。
32 页
516 浏览
立即下载
战略管理核心业务流程
序号 核心流 程步骤 流程分解 成立战略管理委 员会 承接单位 工作内容 董事会 按照战略管理需要及公司实际情况,成了战略管理委员会, 是公司战略管理及修订的最高权力单位。下设战略运营中心 ,为战略管理实施单位,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心总经理及各 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经营管理部为委员会秘书机构,并 编制完成战略管理委员会职责和议事规则 根据战略管理需要,每年的10月份下发战略规划编制/修订 下发战略规划编 的通知,明确以下几点任务: 制/修订的通知, 1、此次战略修订的总体方向和目标,确定战略主题 战略运营中心 进行工作任务布 2、根据需要下发工作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时间节点等 置 3、组织战略研讨会议,确定战略研讨会议的具体日程安排 及议事规则 1 差异分析 根据战略管理需要,开展差异分析: 1、机会差异: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明确过去几 年战略方向是否存在偏差,如果按期执行,将会为公司带来 战略运营中心 什么机会的期望值,评估影响,及时进行战略方向的调整 2、业绩差异:分析过去几年业绩达成情况,并深入分析存 在的问题,找到差距并制定专项措施,并确认是否调整长期 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 战略意图 根据差异分析报告,明确公司战略意图,确认是否修正、调 战略运营中心 整或新增,得到新版战略意图,并对战略意图进行凝练和升 华,明确使命、愿景、长期战略目标,即公司要去往何处。 市场洞察---宏观 分析 战略运营中心 分析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口、环境、法律、地 理等分析,使用PESTLIST分析工具 市场洞察---产业 分析 战略运营中心 分析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对环保产业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 析 战略运营中心 分析VOCs整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对该治理行业进行静态和 动态分析,同时确定公司将进入的细分行业名录 战略规 划编制 市场洞察---行业 分析 市场洞察---客户 分析 对公司的潜在客户进行分析,明确那些是我们的客户、客户 的需求是什么?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客户 战略运营中心 关注产品或者服务的侧重点是什么?客户谁能主导采购?谁 来决策是否购买?谁能对采购产生影响?我们通过什么渠道 获取客户?客户如何感知我们的存在及产品? 市场洞察---合作 伙伴分析 战略运营中心 对上下游合作客户及同级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分析,编制合作 竞争分析报告 2 战略规 划解码 市场洞察---竞争 对手分析 战略运营中心 开展竞争对手分析,编制群体定位图和行业定位图 市场洞察---自我 分析 战略运营中心 公司VRIO分析,商业画布分析,出具能力分析报告 战略机会点及战 略意图修正 战略运营中心 明确公司新的发展机会和方向,修正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创新聚焦 根据市场洞察、战略意图及战略机会点,输出公司创新方案 战略运营中心 ,聚焦长期发展和业绩提升,包含新业务开展、新技术及产 各业务部门 品开发、新的业务组合、新的商业模式等 业务设计 战略运营中心 根据战略意图、创新方案,对公司的业务进行设计,输出业 各业务部门 务设计方案,并组织业务设计研讨会议 务虚---确立公司 短、中、长期战 略目标 根据战略意图、战略机会点、创新方案、业务设计方案等确 战略运营中心 定的公司发展方向及业务,结合外部市场调研分析内容,输 出公司短中长期战略目标 务虚---凝练战略 举措,输出战略 地图 战略运营中心 运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得出公司发展的战略举措集合, 各业务部门 输出公司发展的战略地图及各职能领域战略地图 务虚---梳理业务 流程及关键瓶颈 根据战略目标及战略举措,进行内部核心业务流梳理,梳理 战略运营中心 出业务环节和各环节的发展优劣势、关键成功要素,标杆企 各业务部门 业信息等,识别关键瓶颈,开展内部价值链分析 务虚---提炼关键 任务及设定目标 战略运营中心 根据战略地图,核心业务流程、关键瓶颈等,输出公司发展 各业务部门 的关键任务,并设定每项任务的目标,同时明确实施步骤 务虚---组织建设 及人员任用 根据核心业务链条配置组织架构和能力配置,明确岗位职责 人力资源部 和任职资格,对现有人员进行胜任力评价,并明确提升方向 战略运营中心 及时间要求 2 战略规 划解码 务实---布阵及分 配资源和责任 根据战略举措、关键流程梳理、业务组合、关键任务、组织 人力资源部 设置等配置资源、明确配置时间,明确责权利基本制度和对 战略运营中心 应的核决权限 务实---拟定业务 计划并及指标体 系,达成承诺 人力资源部 各部门根据公司下发的目标和任务要求,逐级分解并凝练成 战略运营中心 为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确定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工作计划和 各业务部门 达成路径,生成绩效考核表,并签订个人绩效承诺 务实---解码过程 的数据管理 战略运营中心 明确绩效数据表中数据来源及核算逻辑,并在公司系统内实 各业务部门 现自动汇总和归集,提高数据统计效率 务实---价值观宣 导及建设 人力资源部 务虚---企业文化 建设 凝练公司企业文化,并予以释义,建立企业理念,并定期组 人力资源部 织培训和团体活动,在公司内部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构建 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团队理念 价值链管理(价 值创造、评价、 分配机制) 人才配置方案 3 战略规 划执行 (没有 执行力 薪酬机制改革与 ,一切 配置 都是空 谈) 战略运营中心 凝练并释义公司价值观,并把价值观融入到制度体系建设之 中,真正做到价值观的践行落地 梳理公司内部价值链,开展内部价值链分析,输出价值链分 析报告 为有效践行公司战略,根据经营需要选聘及任用合适的人员 ,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梳理及任职评价,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 人力资源部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防范风险,搭建完善的人才管理 梯队,并在公司内构建轮岗机制。扩大人才配置范围,在公 司内外部进行人员选择 为有效践行公司战略,激发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公 人力资源部 司责权利对等,同时考虑到阶段性任务的推进,构建以结果 为导向的薪酬方案 PBC个人绩效承 诺管理 人力资源部 设定目标、绩效辅导、刷新PBC、记录关键事件、绩效评价 、结果反馈、考核申诉、评价定级及应用 激励机制建设 根据公司战略及经营要求,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配置并完 善与之匹配的激励管理体系,包含公司全业务链条及职能部 人力资源部 门的奖罚体系,该体系与绩效管理体系相互支撑,保证战略 目标的达成 4 经营业绩分析 战略运营中心 组织开展公司业绩经营分析,准备公司经营业绩达成情况及 差异分析、找到差异原因并与各业务部门共同制定 财务业绩分析 财控中心 组织开展公司财务业绩分析,准备公司财务分析数据和财务 分析报告 战略机会点及战 略意图实施进度 及执行结果分析 战略运营中心 对战略机会点和战略意图、战略举措等长期任务的阶段性执 行结果进行总结 战略修订点提炼 战略运营中心 根据战略执行结果,对战略意图、战略举措、战略目标等提 出修订意见 战略规 划评估 工作标准/原则 输入 输出 工作时效 1、机构设置:设主任一名,董事长担任,副主任一名,总经理担任 ,其余董事会成员及中心总经理以上人员为组员,设秘书处,承接 部门为经营管理部; 2、明确战略管理委员会职责及核决权限,明确议事机制和规则,形 成书面文件,经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3、明确工作总体实施计划图和时间规划,要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 、输出物 组织成立,确定岗 实时 位职责和议事规则 1、按照战略管理规则按时发布通知 2、通知内内容需要符合战略管理需要,明确战略方向及战略主题, 划分工作分工及时间节点 3、按照战略议事规则开展战略讨论 4、按照通知要求督办各项工作的进展和结果反馈 战略编制/修订的通 3天 知 1、首先进行业绩差异分析,明确业务问题和管理问题,找到改善的 短期建议和长效措施,由战略运营中心出具战略调整建议;15个工 作日 2、其次进行机会差异分析,在下发通知后,20个工作日内由市场部 分析得出市场分析报告,提出市场方向的调整建议,分析报告需包 市场分析报告 差异分析报告 含宏观分析、环保行业分析、VOCs治理产业分析、民用领域空气治 经营分析报告 理分析、竞争格局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客户分析等 3、充分结合市场分析报告和经营分析报告,明确战略差异分析是客 观因素还是主管因素,是选择因素还是执行因素,明确各项因素的 评价标准和划分依据.10个工作日 自下发通知起30 个工作日 1、战略意图要精炼明确,便于理解和传播 2、战略意图要有释义解释和说明,并和价值观、文化、经营相结合 战略意图、战略主 ,指导各部门制定分解的战略意图 差异分析报告 3天 题报告 3、战略意图要分解为战略主题和战略举措任务 4、战略意图及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 1、充分理解和使用分析工具,掌握专业知识,能够详细描述工具的 意义和含义,并理解工具维度间的逻辑印证关系 2、宏观环境分析要透彻,覆盖全球信息收集和分析,可参照全球咨 外部信息 询机构定期发布的调研分析报告 市场分析报告 专业分析报告 3、学会借助内部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力量进行市场分析,出具标 准的内部信息收集模板 4、分析结束需根据分析结果出具分析总结和建议 20个工作日 1、明确动态发展沿革的趋势,得到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和 建议 2、开展静态分析,分析行业规模、容量、产品技术发展、增长速度 外部信息 市场分析报告 、政策影响,环境影响、地理边界、规模经济、盈利模式、环保行 专业分析报告 业盈利能力、竞争局势等 3、使用波特五力模型、GE矩阵分析工具、外部价值链分析、SPAN 20个工作日 1、明确动态发展沿革的趋势,得到未来治理VOCs治理发展的总体 趋势分析和建议 2、开展静态分析,分析行业规模、容量、产品技术发展、增长速度 外部信息 市场分析报告 、政策影响,环境影响、地理边界、规模经济、盈利模式、环保行 专业分析报告 业盈利能力、竞争局势等 3、使用波特五力模型、GE矩阵分析工具、外部价值链分析、SPAN 20个工作日 1、对已进入行业进行潜在客户分析,包含客户背景调查、客户需求 、客户采购流程、客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获取客户信息的渠道 ? 外部信息 客户分析报告 2、对需求环保治理的产业进行客户分析,尤其是在进入该行业前首 专业分析报告 先进行客户分析,既要分析龙头企业,也要分析中小型企业,以获 取分级的客户需求,用于指导销售策略。 20个工作日 1、首先明确公司的外部价值链 2、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和合作竞争策略,明确工作分界的维度 3、开展合作分析,找到可以合作的契合点并予以布置实施 4、分析及判断合作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外部信息 合作竞争分析报告 20个工作日 专业分析报告 1、明确公司层级竞争对手,开展竞争分析 2、明确行业层级竞争对手,开展竞争分析 3、明确产品层级竞争对手,开展竞争分析 外部信息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20个工作日 4、各级竞争分析需明确分析的维度和分析标准,明确竞争对手的发 专业分析报告 展策略及竞争策略,在不同层级展开竞争对比分析、制定针对性措 施 1、明确公司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并进行分析评价 2、出具公司层级、职能层级、产品层级商业画布 3、能力分析报告也结合价值链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和提升计划 4、明确公司的竞争力来源和战略控制点 资源能力分析报告 内部价值链分析报 20个工作日 告 1、根据市场洞察总体分析报告,对既定的战略方向和战略主题进行 战略意图修正草案 修正调整,出具战略意图修正报告 各项分析报告 战略意图战略主题 10个工作日 2、组织战略管理委员会对修正后的战略意图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公 报告 司的战略意图、战略发展机会、战略目标等,同时输出战略举措 1、创新来源于战略意图和战略机会,聚焦市场需求,而非凭空想象 ,创新是抬头看路而非闭门造车。 2、创新时评估资源投入产出效能,而非不计成本。 3、创新可以依托外部资源而非全部原生开发,拿来主义也是基于自 战略意图修正 身的创新。 草案 创新规划方案 4、创新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创新需 战略主题报告 要制度保障,对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5、相关评估审核人员要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要熟悉了解外部 市场和竞争环境,否则易造成创新审核偏差 10个工作日 1、首先明确公司级业务路线和产品选择,确定公司级战略控制点和 业务竞争策略 创新规划方案 2、具体业务线设计要包含客户选择、价值主张、盈利模式、活动范 战略意图及战 业务设计方案 围、战略控制等,应用商业画布的工具进行分析和确定 略机会点 3、业务设计的五维度分析要根据业务实际需求,突出重点和核心要 素 20个工作日 1、输出5年战略目标并做进度分解,制定各目标实现的短中长期节 点 2、目标不仅含量化目标还应包含任务类目标 3、目标不能仅包含企业业绩类指标,还应包含经营管理类、品牌建 设类、文化宣传类、创新类、业务转型类、市场推广等目标,涵盖 所能支撑公司长期发展的所有相关业务 3个工作日 战略意图修正 草案 战略主题报告 战略目标目录 创新规划方案 业务设计方案 1、四维度分析需要全面而且凝练、聚焦核心的影响因素 2、选定四维度矩阵集合输出战略举措信息,并将战略举措进行优先 级排序,剔除干扰项,筛选出公司需要的战略举措 战略目标 3、根据战略举措和战略目标,构建四维度的战略地图,并细化工作 任务,补充战略举措 4、经过战略地图和SWOT分析,最终确定公司的重大战略任务 战略举措集合 1、根据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设计核心业务流程,明确为客户创造 价值的流程及运转; 2、对业务链条上的各环节进行分析,识别关键成功要素,开展价值 链分析,分析时应以业务部门为主导,充分调动积极性,并在过程 战略目标 价值链分析报告 中宣导目标和任务要求,激发各部门自行发现不足和问题,并制定 战略举措清单 解决方案和长效措施 3、价值链分析过程中需引入外部竞争理念,即树立标杆 4、通过内部价值链分析,补充任务清单 5个工作日 10个工作日 1、运用OGSM工具提炼关键任务,并设置任务目标 战略目标 任务清单及目标清 2、将确定的任务清单按照BSC维度进行区分,并根据职能进行划分 2个工作日 战略举措清单 单矩阵 ,输出任务清单矩阵 1、组织需要支撑战略,根据战略方向、目标和关键任务举措设置组 组织架构图 织架构和管控模式 战略目标 人员任命清单 2、组织架构确定后进行“四定”工作,并在公司内外部配置人才, 战略举措清单 岗位说明书 做好组织评价和任职评价工作 10个工作日 1、需要梳理明确公司的现有资源 2、明确公司的组织管理能力及人员分布,明确公司的技术、研发、 职能管理、销售、项目管理、产品管理、生产、采购、品质管理等 战略目标 能力及资源,与公司目标和工作计划进行匹配,明确资源差距,并 战略举措清单 确定补充措施及时间节点 3、根据组织职能要求,目标任务要求,确定对应的责权利匹配和核 决权限 1、输出目标及任务分解计划,并编制完成各级的绩效考核计划 2、各级人员签订绩效承诺 资源分析报告 能力分析报告 15个工作日 公司核决权限清单 资源能力补充清单 目标和任务清 绩效考核表 单 15个工作日 1、第一步梳理完成公司所需要的经营数据和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数 据来源及数据审核部门; 总体数据建设 2、在系统内根据所需数据构建基础数据的录入管理和监控; 数据统计系统模块 方案和需求开 6个月 3、输出数据统计的总体方案及建设规划、工作内容、建设要求,撰 上线应用 发任务书 写开发计划任务书,提交信息化进行系统开发 4、数据验证、穿行测试系统及数据的有效性,并发布系统 1、公司价值观确定及价值观念内涵解释与释义 2、价值观需要融入制度体系建设及行为规范,明确价值观在制度体 系内的分布及建设方案 董事会决策 3、严格执行违反公司价值观的考核措施,积极引导员工践行价值观 ,定期组织培训及警示案例分享 公司价值观及释义 价值观落地执行方 全年 案 1、企业文化需积极正向,以人为本,释义便于传播和识别 2、构建VI、BI系统,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 3、需定期组织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团体活动,构建企业文化传播的 多渠道体系,并评估传播宣传效果。做好上下一致性企业文化宣导 战略意图及董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全年 系统, 事会决策 及企业文化释义 4、内外并举,建立外部宣传的机制,并引导员工主动积极宣传 5、设定奖惩机制,倡导先进,处罚消极和落后,把企业文化融入到 制度流程和员工行为中来。 1、战略运营中心出具价值链分析的总体框架思路和工作计划 2、价值链分析要涵盖公司的所有部门,但是以直接为客户创造价值 的主链条为主 3、制定明确的各价值链环节分析的维度,各部门负责人为价值链分 战略规划报告 价值链分析报告 析的第一责任人,需全程参与并主导该项工作; 4、通过价值链分析要清晰输出环节的优劣势及问题分析,并制定短 中长期的解决措施和预期结果 全年 1、人才配置一定要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确定,以岗定人,不得以人 定岗,做到人岗匹配; 2、任职评价要综合考虑岗位需要、专业技能、个人履历、公司职业 发展和个人职业规划、工作业绩、胜任力评价等,进行多维度评价 组织能力建设 人员配置规划方案 每年1月完成审批 ,制定任职评价管理办法 方案 3、搭建完善的人才梯队和轮岗机制,形成老中青、上中下的各级管 理及专业人员梯队,保证公司正常运营; 4、增加人才补充渠道,除内部选拔外,积极拓展外部人才引入机制 1、薪酬方案多样化,做到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的平衡; 2、薪酬方案要与战略和年度目标相关联,并有可落地的执行方案及 组织能力建设 可能 薪酬改革整体规划 方案 每年1月完成审批 3、薪酬方案要体现岗位区别,做到责权利对等,风险与收益对等 及方案 外部薪酬报告 4、薪酬方案要做到与外部对比的绝对公平性,与内部分工对比的相 对公平性,取得平衡值 1、根据战略要求、经营计划要求、岗位职责要求、专项任务等,结 合历史经营,制定各部门绩效考核表,同时匹配绩效目标 2、绩效考核表内容:指标名称、权重、考核原则、考核周期、指标 定义、考核公式、数据来源、数据审核、数据提供时间、得分等 战略规划报告 绩效考核表 3、绩效考核表涵盖KPI指标、GS指标、胜任力指标、行为指标等 年度经营计划 4、编制人、编制部门、审核人、监督人、评价人 5、按照绩效管理制度,开展绩效评价和绩效沟通面谈以及绩效应用 工作 每年1月完成审批 1、公司激励体系需要覆盖公司全员 2、建立激励的总体规划和额度设定规则,年度修订 3、激励与贡献产出及风险挂钩,鼓励多劳多得和价值导向 年度经营计划 公司激励体系建设 每年1月完成审批 4、激励分正向和负向,严禁将激励机制建设为奖励机制 战略规划报告 方案及实施细则 5、诚实守信,机制及规则公布后需要严格执行,奖勤罚懒,赏罚分 明,全体员工一视同仁 1、每月度组织召开经营分析会,每半年度开展年度经营分析和经营 目标修订 2、根据经营分析结果及差异原因分析,讨论确定解决方案,做到事 事有决议,有跟踪落实和结果反馈,保证措施的执行 年度经营计划 经营分析报告 3、经营分析结果作为干部履职和任职评价的重要依据 战略规划报告 4、聚焦经营核心,经营分析时明确经营活动损益和投融资活动损益 ,及时识别非核心资产及业务活动、产出较低的业务等,提出调整 建议 每月10号 1、每月8号出具公司三大核心报表(合并报表和单体报表) 2、针对财务数据开展财务分析,重点分析成本执行、预算执行及财 务监督异常事项 年度经营计划 财务分析报告 3、根据财务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管理建议和要求,指导业务部门开 战略规划报告 展工作 4、评估各业务线的投入产出,及时对投融资活动进行损益评估 每月10号 1、关注长期任务的阶段性分解任务,评估任务分解的综合评估及任 务执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及时对各部门的业务开展战略纠偏 年度经营计划 战略举措分析报告 每年10月份 2、重点关注投融资业务及研发开发任务的进展及实施结果,关注新 战略规划报告 业务推进情况,结合财务数据评价产出 经营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 市场分析报告 1、根据战略分解及执行结果,及时修正提炼新的战略机会点,修正 战略举措分析 战略调整方案 战略意图、战略举措、战略目标等 报告 价值链分析报 告 绩效分析报告 每年10月份-11 月份 附件/表单 《战略管理委员会议事规 则》 《战略规划编制/修订的通 知》 《差异判定规则》 《差异分析报告》 《战略意图概要及条文解 释报告》 《宏观信息分析报告》 《宏观信息来源清单》 《外部调研报告清单》 《内部信息调研表》 《宏观信息分析报告月度 简版》 《产业信息分析报告》 《产业信息来源清单》 《外部调研报告清单》 《内部信息调研表》 《行业信息分析报告月度 简版》 《行业信息分析报告》 《行业信息来源清单》 《外部调研报告清单》 《内部信息调研表》 《行业信息分析报告月度 简版》 《客户清单及分析名录》 《客户分析报告》 《合作客户清单》 《合作竞争策略报告》 分层级竞争对手清单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公司资源能力清单及分析 报告 内部价值链分析报告 战略意图修正报告及条文 解释报告 创新规划方案 创新管理流程及制度体系 建设方案 业务设计方案 GE分析报告 SPAN分析报告 战略目标目录清单 战略举措清单 战略地图 SWOT分析矩阵 任务清单 任务清单矩阵 组织架构图 人员任命清单 业务管控模式 组织能力建设及提升总体 工作方案 岗位说明书 资源分析报告 能力分析报告 公司核决权限清单 资源能力配置及补充计划 绩效考核表 系统开发任务书 数据统计归集逻辑及数据 来源清单、审核要点清单 价值观释义培训报告 制度体系建设中价值观分 布及体现凝练总结报告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企业文化宣传方案 企业文化实施计划及活动 清单 企业文化识别系统建设计 划及实施清单 价值链分析报告 《任职评价管理办法》 人员配置规划方案 人才地图及支撑逻辑 内部竞聘管理办法 外部人才引入机制管理办 法 外部薪酬报告 薪酬改革方案 薪酬职级矩阵表 绩效考核表 激励规则及实施细则 经营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 战略举措分析报告 战略调整方案
2 页
853 浏览
立即下载
资料分享:腾讯ODHR全景图
腾讯 HR 实践分享 腾讯 HR 职能划分与组织模式 . 腾讯 HR 体系 职能 划分 COE (Centers of Experts) BP (Business Partner) HR 专业领域专家: HR 共享服务平台: 业务合作伙伴: •HR 战略、政策制定 • 区域 HR 管理的共享业务平 台 • 业务部门专业 HR 顾问 •HR 信息化建设的 IT 支撑平 台 •" 一站式” HR 解决方案提供 • 方法论、工具研发与指导 • 公司级 HR 项目策划和主 导 人力资源部 组织 设置 SSC (Shared Services Centers) • 业务部门个性化 HR 需求满足 •HR 运营管理的共享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平台部 各事业群 HR 中心 腾讯学院 薪酬福利部 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 研发设计侧 运营支撑侧 业务需求侧 腾讯文化 愿景 使命 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网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网 价值观 经营理念 管理理念 正直、进取、合作、创新 — 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关心员工成长 I 活水计划: 6 年磨一剑,不断打磨产品 2011-2012 建立规则 2013 深耕文化 2014- 2017 口满足哪些条件可以活水? 口当前上级能否 say no ? 口职级、薪酬能否调整? 口绩效考核归属? 升级 全 新出发 运营打磨 不断迭代 , 尊重人性,覆盖全流程 让每个人都觉得活水是 关注用户的声音,不断 很自然的事 2018 debug 口信息泄密怎么办? 口被上级拖太久? 口转岗绩效不公正? 口调整交接 期 口活水信用 口战时机制 活水计划的成效( 1 ) : 促进员工良性流动 & 产品优胜劣汰 8000+ 60% 活水计划贯彻得很彻底,促成了员工的主动流动,解决了微信大部分的人才 招聘( 60% ),也避免了人才外流,值得鼓励和坚持! 张小龙 I 活水计划的成效( 2 ) : 绩效发展 & 满意度 • 舌水转岗员工的长期绩效得到提升 , 激发了个体的活力 2015 年下半年转岗员工 牛 沖 59 70169 1冲1曰 K ・ 1 与 K2K3 T 梭验 0.0S62 ■ 员工满意度得到提升 组织发展工作全景图 围绕组织能力与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 使命 / 愿 景 组织战 略 经营策 略 组织能力分析 组织诊断 组织架构 / 分析 / 人才盘 点 员工思维 组织 ,员工能力能力员工治理 组织设计 (架构 / 管控模式 …) 实施沟通 管控模式梳理 (绩效■激励■汇报关系…) 团队调整 (晋升■任命… …) 包括 M&A 项目 外 组织变革 人才规划 部 人 才 市 场 分 析 管理干部素质 能力要求 囑级 丿 70% 岗位学习 管理职级 标准 / 定 义 Career Path 丿 成长路径 领导力 发展 Roadmap 评估 及培养 丿 沟 ( Coaching/Shadowing/ 岗位职责调整 …) 20% 自学 (书籍, Video , Internet… ) ---------------------------------------------------------------------------- 通 腾讯管理干部管理伸系全景图 管理干部成长路径 L6 L4/L5/ 高层管理者 I 中层管理者 L1/L2 基层管理者 任命与留用 >任命:综合绩效、能力、资历 (工作经验、 培训和培养情况) >不胜任管理干部的主动管理 培养与发展 >领导力 360 反馈 > [咅养与发展:參种方式 >领导力 360 评估 >通过人才盘点九宫格识 ^ 后 多管齐下 备干部 >继任计划 腾讯领导力一帝企鹅模型 随着行业和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和高管对干部能力要求的侧 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2017 年 7 月,在保持 6 大维度不变的前提 下,更新了能力要求及内涵: 腾讯管理干部应: 本着正直的心, 以激情■好学■开放的态度和行动, 培养人才,打造精品, 创造用户价值。 帝企鹅 腾讯管理干部素质能力要求 “ 帝企鹅 " 已成为公司对所有高、中、基层管理干部的核心要求。 腾讯的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 管理发展通道 职业发展通道 咼层官理者 权威 公司早在 05 年就搭建 了 —套含管理发展通道 ft 和 职业发展通道的双通 中层管理者 ---------- 基层管理者 \----------/ 初做者 专家 / 资深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丿 业务骨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丿 道 职业发展体系。 腾讯学院培训伸系总览图 对内 课程体系 经典项目 对外 经典项目 腾讯大学公开课 基层管理干部培养之组长 LDI N 育龙潜龙飞龙 基层管理干部培养之总监项目 管理启明星 中层管理干部培养之中干 LDI 新任总监训练营 新攀登计 公司针对不同专业族群,公司提供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 ................................................................................................................................................................................................................................................................................................... 划 飞跃计 .............................................................................................................................................................................................................................................................................................................. 技术 市场 设计 专业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 族 划 培 族培 族培 创意马拉松 族 培 产品 / 项目族培训 训 训 训 训 培训 高手在民间 名家之声 公司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通用技能类培训课程 ------------------------------------------------------------------------------------------------------------------- , / ■ 新人 培训 各 BG 展开针对性的新人岗位培训 社会招募新人岗前培训 校园招募新人岗前封闭培训 毕业生回归日 腾讯达人 Q-learning. 腾学汇、公众号等平台承载了海量的在线学习资源 启航计划 远航计划 走进腾讯 合作项目 微信公开课 创业公开课 校企合作系 CT 。云 列课 + 俱乐部 - 腾讯大学 .\ Tencent University / 大学网站 + 公众号 组织变革与组织能力提升 业务价值链 业务环节 业务环节 业务环节 员工思维 业务价值链条的梳理 + 组织能力的诊断 员工能力 员工治理 ▼ 组织的变革 & 组织效能优 化 业务环节 Sample: CSIG 组织能力建设思路 愿景 / 使命 战略目标 BG 整体 产业互联网 数字化助手 -- 医疗 一教 育 -车联 / 地 图 一云 寻找差距 员工思维 发展能力 CSIG 组织能力 员工能力 Sample: 腾讯从 2S2B, 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 如何落地 ? ▲ 医疗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对产业本质的 顶层设计 2 : 产业价值 理解和对产业运行效率的贡献 零售 消费 互 联网 教育 顶层设计 1 :价值链能力整合 / 赋能 -------------------------------► 出行 合作伙伴 产品 员工思维 员工能力 员工治理 组织能力 / 解决方案 服务 售卖 后) (交付 + 售 业务链 Sample: CSIG 组织变革 & 组织能力提升 云 与智 慧产业 事业群 生态 / 合作伙伴 业务 产品 链条 员工思维 - 研发管理能力 , 长业务链协同能力 - 前瞻的技术布局能力 解决方案 - 行业 / 客户理解能力 - 生成解决方案能力 文化 定义“产业互联网”,形成战略一致认知 构 价值观 建文化体系,统一思想和行为,加强凝聚力 考核激励 售卖 - 品牌建设能力 - 销售体系、平台构建能力 服务(交付 + 售后) - 持续的流程优化能力 - 服务质量评估与监控能力 - 服务工具化能力 激励考核优化 核算体系优化 人才引进 员工能力 产业互联网人才升级:头部精兵强将 / 生力军 / 雇主品牌 / 人才标准 产业互联网干部标准与管理体系 能力要求 及培养 研发 / 产品 架构师 / 行业运营 销售 / 渠道 / 市场 技术前瞻性建设 员工治理 组织设置 运作机制 服务 自研业务上云 建设销售统一管理平 台 从能力 - 产品 - 解决方案的打通 产业互联网研究 交付及服务体系搭 建探索 组织变革八步法一 A Bigger Opportunity
17 页
433 浏览
立即下载
构建素质模型的六个步骤
构建素质模型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工作分析打基础 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出每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是开展胜任素质设计的基础 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取岗位调查的方法,结合访谈法和资料整理法,对 公司 140 多个岗位进行了工作分析,编写出岗位说明书,为胜任素质的构建打 下了基础。FD 公司工作分析的具体流程如下: 对公司的所有岗位进行归总,整理出岗位清单; 由 FD 公司有关人员为主要成员,成立工作分析小组; 在做工作分析之前,首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调查方面的培训, 使其对工作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对各岗位员工发放岗位调查问卷,进行岗位调查; 对公司现有的资料(如部门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合部门职责与核心业务流程,以及岗位调查问卷结果,进行针对性补充 访谈; 针对岗位调查结果和访谈报告,结合对公司资料的理解,对每个岗位进行 分析,最后编写出公司的 142 份岗位说明书。 第二步:划分岗位序列,确定胜任素质结构 岗位序列的划分按岗位素质要求的相似程度为依据,每个序列中各个岗位 的通用胜任素质要项相同,所以岗位序列的划分是岗位胜任素质模型设计的前 提。针对岗位说明书中的职责描述与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依据岗位工作性质 相近、素质要求相似的原则,在与公司有关负责人沟通的基础上,把公司的所 有岗位划分为高层管理、行政、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科研、审计、财务和计 划发展等八个序列。每个岗位序列包含诸多具体的岗位,例如计划发展序列主 要包括:规划处处长、产业处处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管理改革、战略规划、 综合统计、技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化管理、计划预算、预算合约 等职位。 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 FD 公司的胜任素质结构(见图 1),主要有核心胜任 素质、序列胜任素质和专业胜任素质三个部分组成。核心胜任素质要求全体员 工都应该具备,这是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序列胜任素质是每个序列 中各职位所应共同具备的素质;而专业胜任素质是由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要求 决定的,每个岗位各有差异。 第三步:确定核心胜任素质 在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核心胜任素质是由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 观和发展战略推导出的,同时也要结合公司高层的访谈,寻找到公司领导人对 全体员工的管理期望,经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公司的核心素质。 对于 FD 公司来说,其整体发展战略要求全体员工要具有强烈的客户服务 能力,以此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公司精细化管理又要求全体员 工要有敬业精神、主动性和责任心:另外,在对公司高层的访谈中发现,公司 高层对员工的要求,集中在做人方面要讲求诚信,为人要正直等。 综上所述,FD 公司的核心胜任素质可归纳为:诚信正直、责任心与客户服 务能力。 第四步:提炼序列通用胜任素质 在序列通用胜任素质的提炼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行为事件访 谈法(BEI)和专家评议法等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各个序列中通用胜任素质的重要程度 以咨询公司的能力素质库为基础,通过对 FD 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初步建立了该公司的能力素质库,作为问卷调查的依据。这些能力素质要项主 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问题解 决能力、适应能力、培养下属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执行能 力、信息检索能力、领悟能力、情绪稳定性、心理承受力、忠诚、自我认识、 团队合作精神、全局意识、人际敏感性、责任心、原则性、事业心、魄力和胆 量等。 根据能力素质库我们设计了一套能力素质问卷,并且对每个岗位进行了问 卷调查,然后根据各序列所包含的职位进行归类,统计出各个序列各自的通用 胜任素质,以此确定出各个岗位胜任素质的重要程度。 比如,在“计划发展序列”中,最为重要的胜任素质是:学习能力、协调 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全局意识、责任心等(见图 2)。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来确定各个序列中胜任素质的重要程度 对一些绩效良好的员工进行行为事件访谈,针对每个员工访谈的结果,统 计出每个序列能力素质的频次,来确定序列中胜任素质的重要程度。 例如,计划发展序列中每个能力素质在访谈中出现的频次(见表 1)。据此可 以确定在各个岗位中出现较多的能力素质应该是最为重要的。 初步确定每个序列胜任素质要求,并通过专家评议法进行筛选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和组合,可以初步确定出每个序列的胜任素 质要项(见表 2)。 在此基础上,有关专家(根据职位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对每个序列中 初步确定的胜任素质进行筛选。 参加评议的专家为公司的高层人员,需要先对他们进行素质模型、序列划 分、各胜任素质释义方面的培训;然后再由专家对各个序列初步确定的胜任素 质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根据选择的结果确定各个序列的胜任素质以及各个 素质在本序列中所占的权重(在进行分值的确定时,直接上级所占的权重要加 大)。这样每个序列最终都确定出五个序列胜任素质。 以“计划发展序列”为例,筛选的结果如图 3 所示。这样,其中的前五个为 该序列的通用胜任素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全局意识、分析判断能力、 信息搜集能力(责任心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胜任素质)。 第五步:推导出专业胜任素质 对于每个岗位各自应具备的专业胜任素质来说,主要是以各个岗位的说明 书为基础推导确定。先由各个岗位的职责推导出该岗位的工作任务,由工作任 务再推导出相应的工作行为,对这些行为加以归类,便得到了每个岗位的专业 胜任素质。 例如“计划发展序列”中“计划预算”岗位专业胜任素质的推导过程如图 4 所示,该岗位的专业胜任素质为:预算合约审核能力、工程计划预算能力和 商务谈判能力。 第六步:对各岗位胜任素质进行等级评定 经过以上各种方法的应用,就可以得到全员的核心胜任素质、各个序列的 通用胜任素质和每个岗位的专业胜任素质,这样将三者加起来,每个岗位的胜 任素质要项就明确了。例如“计划预算”岗位的胜任素质为:诚信正直、责任 心、客户服务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全局意识、分析判断能力、信 息搜集能力、预算合约审核能力、工程计划预算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 但是胜任素质的应用必须有量化的数据,这需要对每个胜任素质进行等级 评定。首先要对各个胜任素质进行行为描述分级,然后以此为标准对各个岗位 的胜任素质进行等级的评价(通过公司内外一些熟悉该岗位的专家对每一个岗位 的各项胜任素质逐项打分),最终确定每个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 比如“诚实正直”这一素质是指行为与价值观一致,在与自己坚信的人生 信条及价值观相冲突时能坚持正义,具体行为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一级, 解决问题,对现有的机会采取行动:二级,行动与信仰一致;三级,有阻力, 但仍按信仰做事;四级,敢于冒险行事。 以“计划预算”岗位为例,经过专家的等级评价后,其胜任素质模型如表 3 所示(图 5 为其胜任素质图谱)。 能力素质模型听起来很高深,但其构建的步骤并不复杂,只要按照这六个 步骤认真操作,在相关工具及咨询机构的协助下,构建一个适合企业发展需求 的能力素质模型便也不再是件难事。
5 页
428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
80
81
82
...
89
90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绩效篇】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全程实务操作
1233 阅读
85 页
企业员工完整KPI绩效考核方案
721 阅读
8 页
碧桂园人力资源部述职报告
1137 阅读
25 页
薪酬结构管理制度(超实用)
4267 阅读
6 页
管理能力胜任等级(领导力)
1667 阅读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