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的八种基本模式

领导力的八种基本模式

领导力的八种基本模式 作者:Manfred F. R. Kets de Vries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尽管伟人情结仍时常出现在领导力的研究中,但是大部分领导力学者已经认识到成功 的组织是一个分散、合作和互补的领导力产物。将团队捏合到一起的第一步是发现团 队每一成员的个性组成和领导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将能力和优势与具体的角色和任务 匹配起来。这个匹配的过程如果没有做好,将会给参与者带来痛苦并导致极大的损失。 我曾受邀去一家大型化学企业的分公司,介入到他们领导团队做主持帮助小组成员学 习调解能力。凯特(分公司负责人,化名)从总部调任到这个分公司大约有一年的时 间。在总部,人们总认为她在人员任命方面非常有洞察力。鉴于她在人事管理方面的 才能,她被认为是梳理这个分公司混乱局面的极佳候选人。因此尽管在职业发展上是 很大的跨越,凯特仍然得到了这个机会。 不幸地是,我很快意识到她的这一任命可以说是个灾难。她可能是个不错的导师,但 是并没有建立战略重点和扭亏为盈所需要的能力。大量的金钱花费在咨询和团队培训 上,但是人们一年以后仍然对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而做没有清晰的认识。凯特 的指导和沟通能力曾经在总部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在总体上,她仍然还是个执行层 面的角色。 如何才能够防止类似凯特这样的情况发生?与指导能力培训中被滥用的九型人格或适 应力测试不同,领导力研究方面已经有很多行之有效的调查问卷。其中一些是揭示对 领导力多少有些影响的固定行为模式。我们也有多种测试方式,不论领导者是以人为 本还是以任务为导向,无论是专制还是民主,无论是专于细节还是把握大方向,或是 以上各种的综合类型。这些多种多样的问卷也许有点简单化,但它们确实能够帮助人 们在职场或公司内部找到正确的方向。 我自己开发的领导力评估方式是基于对真实领导者的观察性研究,他们大多是企业中 的战略性领导岗位。我的目标是帮助他们观察和了解到,他们对人的态度和交流过程 是他们内在世界(包括与一生中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关系)、人生重要经历、其他领导 者的先例以及正式的领导力培训等等一系列复杂而综合的结果。 随着这些影响要素在不断发挥作用,一个人会看到一系列固定行为模式在影响着个人 在组织中的效率。我认为这些行为模式就是领导力“基本模式”,它们反映了领导者 在组织中所能胜任的不同角色。当他或她工作中出现组织混乱或者领导失败时,就表 明领导者的基本模式与他/她所工作的环境是不匹配的。以下就是我归纳的八种最显著 的基本模式: 战略家:领导如棋局。这些人擅于在组织的现有环境中发展。他们有远见、战略方向 和创新性思考能力去创建新的组织结构从而推动未来增长。 变革引领者:领导是一场逆袭。这些领导者钟爱混乱局面。他们是重整旗鼓和创建新 的组织“蓝图”的大师。 交易员:领导就是成交。这些领导者擅于搞定交易。在发现和抓住新机遇方面非常有 能力,擅长谈判。 建设者:领导就是一场创业。这些领导者梦想创造新事物,也拥有实现这些梦想的才 能和决心。 创新者:领导就是提供好的创意。这些人非常关注于新生事物。他们非常有能力解决 非常棘手的问题。 执行者:领导就是有效执行。这些人致力于使组织保持流畅运转,像润滑良好的机器 一样。在设立架构完成目标方面,他们非常有效率。 教练员:领导就是员工发展。这些人知道如何让人发挥最大能力,从而建立一种业绩 至上的文化。 沟通者:领导就是舞台总监。这些人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对周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了解团队成员都是何种类型的领导者,可以让团队更有效地工作在一起不断创造 奇迹。它也能帮助你认识到你和你的同事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出个人贡献。作为结果, 它也将创造默契支持和信任的文化,减少团队压力和冲突,从而更有创新地解决问题。 这也将帮助你为团队找到新的合适成员:例如你和团队还缺少什么样的个性和技能? 凯特的故事最终有一个不错的结局。小组指导环节的结果表明,问题不在于凯特缺少 能力,而在于团队具体的领导量化指标。如果团队引入一位具有战略远见和扭亏为盈 经验能力的领导者,而凯特作为沟通者和指导者则能更好地发挥,从而最终解决分公 司的危机。通过与总部人事管理部门的交流,我们成功找到非常符合的人选来建立更 符合需求的团队,并且帮助凯特完成她的使命。

2 页 490 浏览
立即下载
领导力培训-领导力密码

领导力培训-领导力密码

领导力培训-领导力密码 蒋小华老师对领导力独特的见解:领导力提升培训 20 句经典 1.没有出色的领导力就没有高效的团队执行力;员工执行不力意味着管理者领导不力; 2.有没有领导力关键看你身后有没追随者,大凡没有追随者,只是“散步”而已; 3.领导力评价的三个关键指标:抱负、能力和人格; 4.提升领导力三个有效工具:启导愿景、善于教导、坚定价值观; 5.没有人愿意被人管,但人们愿意追随自己信任的人; 6.杰克韦尔奇说,我讨厌管理,喜欢领导; 7.你能满足谁的迫切需求,谁就拥护你、支持你; 8.领导沟通: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9.真正的领导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提出的想法(包括愿景、价值观、使命),它可以引 领人们去他们没去过的地方,它代表着追随者自己的迫切需求、抱负、理想; 10.领导善于造梦,依靠梦想激发人们的动力; 11.人人都可以成为领导,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 12.评价领导好坏不是他在位时的业绩表现,而是他不在位后,接班人可以持续引领组织前 进,未来的成功才是领导真正的成功,所以,要做教导型领导者; 13.管理层应该做些什么:不但要让员工们抱有梦想,而且还要拥抱它、实践它;深入到员 工们中间,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活力和乐观精神;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 自己的信赖感;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团队,把同员工的每一次邂逅都作为评估、指导和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的机会;有勇气,敢于做出不受欢迎的决定,说出得罪人的话;以好 奇心、甚至怀疑精神来监督和推进业务,要保证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带来员工们的实际行动 勇于承担风险、勤奋学习,亲自成为表率。 14.老子:无即有,有即无,无中生有,有中皆无。企业:自己无能、无用、无为,团队有 能、有用、有为。总裁无为,中层有为,基层无所不为,企业才能大有作为;让自己无用 团队有用,是领导者最重要的战略部署;让自己无能,团队有能,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 所在;让自己无为,团队有为,是领导者在企业最大的作为。 15.一流领导者,只做人不做事;二流领导者,多做人少做事;三流领导者,既做人又做事 ; 四流领导者,先做事后做人。 16.领导智慧:退即进,让即取,给即拿,舍即得。没有胸怀哪有平台;没有格局,没有大 局;没有大愿哪有大业;没有版图哪有疆域。 17.不是你有权力,而是你有魅力;少了一位优秀的员工,多了一位不称职的管理者。 18.领导铸造凝聚力:请闭上眼睛,想像在会议室的地板中间放着一个很大的溶胶炉。把溶 胶炉装满新鲜的、纯净的、清澈的人类精神之水;小心护理,不让假想或过度控制来污染 慢慢从锅的底部向上填满,它是不可能从上往下来装满;把重视客户和出色工作所带来的 骄傲搅拌均匀;让水沸腾,将一部分自由、一部分自尊和一部分忍耐混合在一起;把责任 加入;直到煮出的胶状物变得光滑粘稠,再把分享领导力和明确目标搅拌进去;添加少许 幽默和一些冒险作为调料;等冷却后,用一流的核心价值观来装饰;用组织结构图来包装 要格外注意空白地带。撕开组织结构图,你能看到的将是:生产力、创新精神和客户服务 精神。

2 页 509 浏览
立即下载
怎样提升个人领导力

怎样提升个人领导力

怎样提升领导力? 提升领导力,不仅是组织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组织在激烈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必然 选择。但当前,多数组织的领导力提升仍然较为有限。组织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从制 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人手,通过制度建设与情感管理的推进,有效提升领导力。 组织领导力的提升,可以帮助组织优化工作方式,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也能帮助 组织提升核心竞争力。 历经多年发展,虽然我国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共部门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但总体说来,当前的组织领导力仍然难以满足组织发展需求。这不仅表现在组织基 本制度建设的迟滞,也表现为人性化管理,即情感管理推进的缓慢。通过制度建设 与情感管理的推进,能够帮助组织有效提升领导力,最终改善组织绩效。   制度建设是组织领导力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组织建设亦是如此。要把 制度建设作为组织领导力建立的基础工作。通过组织制度的不断完善,继而帮助组 织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程序规则,引导组织成员规范地行动,而这一过程正是 建立组织领导力的起始工作。 首先,要不遗余力地完善组织的基本制度。当前,部分组织的基本制度还没有 建立起来,或者基本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严重影响了组织领导力的建立 和提升,因此,应尽快完善组织的基本制度。目前组织基本制度不完善的明显表现 是组织内部的程序性权威较为缺失,组织领导的个人主义色彩依旧比较严重。这种 现象不仅无法激活组织活力,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不能帮助组织 树立良好形象。 通过组织基本制度的完善,不仅帮助组织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种管理制度和规则, 帮助组织成员理解、遵守制度,继而有效提升组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有利于改 善组织的管理风格,让组织成员更加重视各种规章制度,进而打破传统人治思维造 成的困局,最终让管理多一些,制度少一些。总之,基本制度应该成为组织领导处 理事务的管理基础。   其次,我们要借助组织领导者的法治思维提高组织规范化程度。建立基本制度 奠定组织领导力的同时,也应努力提高组织的规范化程度。在此过程中,组织领导 者要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组织领导法洽思维的增强,来帮助提高组织规范化程度。 在传统的人洽思维管理下,组织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在此背景下,组织的管理水平 较低,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借助法洽思维提高组织的规范 化程度和领导力。   情感管理有助于强化领导力   组织制度的建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附陛管理。但作为“社会人”的组织成员, 也有着不同的情感需求和情绪表达。在此过程中,组织建设也要积极推进柔性管理, 即采用情感管理的方式。组织推进情感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组织成员间的关系,改 善组织的工作氛围,帮助提升组织绩效。情感管理的推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 组织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继而努力提高个人的工作绩效。   推进情感管理是组织发展的需求。为了满足组织成员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尤其 是情感需求和价值需求,组织都应该尽快推进情感管理,这已经成为组织改善领导 方式和提升领导力的重要选择。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情感管理和人治思维的管理进 行明确区分。组织领导给予组织成员更多的是情感关怀和价值肯定,继而激励组织 成员努力工作。以恩赐维护组织成员关系的方式早已不可行,相反应被严厉禁止。   推进情感管理不仅能够满足组织成员的多元需求,也有助于改善组织氛围。组 织氛围的良好与否,关系到组织成员能否齐心协力地工作,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至关 重要。持续改善组织氛围,也应该成为组织领导力的重要内容。其中核心成员往往 处于组织管理的重要节点,承接着领导意图的下达和组织成员诉求的正常上传,直 接关系到领导对组织的正常了解和成员对领导的信任与否,对组织氛围的营造十分 重要。组织领导不仅要善于识别组织中的核心成员,也要有意识地发挥这一群体在 改善组织氛围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发挥组织核心成员的作用时,最为关键的就 是要确保领导意图和成员诉求的真实传达、及时反馈,以便实现组织领导和组织成 员的信息对称,进而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这能够在帮助组织成员改善绩效的同时, 为组织领导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以制度建设和情感管理提升组织领导力制度建设和情感管理能够有效融合,帮 助提升组织领导力,继而服务于组织领导工作的开展。组织要以制度建设帮助其正 常运行,通过组织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的完善,提升组织领导力。通过组织制度建 设,能够不断促进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继而帮助组织成长发展和组织领导 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要尽快推进情感管理,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建设,提高组织士 气,改善组织的工作氛围与环境,为组织领导力提升和组织绩效改善创造便利的条 件。 我们要用制度建设帮助组织正常运行。良好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不仅是组 织成员工作的底线约束,也是组织运行的必然需求。因此,组织必须持续有效地推 进组织的制度建设。在此过程中,法治思维的树立能够服务于组织的制度建设。要 努力增强组织领导和组织成员的法洽思维,继而帮助完善组织制度,最终有助于组 织运行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持续推进组织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着眼于组织的愿 景使命和具体工作,选择出实现组织目标需要哪些制度保证,把这些制度作为组织 的基本制度进行不断建设和优化。组织领导要持续增强法治思维,并运用法治方式 处理组织事务。用各种法洽思维和方式帮助推进组织建章立制,完善组织的各种行 为准则,为组织程序性权威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创造条件。 组织领导也要带头遵守组织制度,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成员对组织各种制度的遵 从。要积极培育组织成员的法治意识,提升组织成员对规章制度的认可度。就现实 工作来看,组织成员不仅要打破对领导个人的绝对服从,而且要把组织制度当作个 人行动的有效指南。事实上,组织成员对组织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既能加速组织法 洽化建设进程,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组织氛围。 我们要借助情感管理提高组织领导力。在完善组织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尽快推 进组织的情感管理。著名的霍桑实验告诉我们,组织中还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而 这种非正式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且这种组织对组织目标的 实现也有重要意义。所清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 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 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并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组织发展 时也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而在维护人际关系方面上,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 不同形式的情感管理。通过有效的情感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维护组织的人际关系, 组织领导也能够收集到一些非正式组织的诉求,以便消除组织成员的不满,维护组 织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当前,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90 后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了组织的核心主体, 如何基于这一群体的特质,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情感管理,已经成为许多管理者和领 导者面临的现实难题。总之,组织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从制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入手。 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与完善,为提升组织领导力提供“硬环境”;同时依赖情感 管理,不断强化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感和归属感,继而为提升组织领导力提供良 好的柔性氛围。

3 页 515 浏览
立即下载
团队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修炼培训-PPT模板

团队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修炼培训-PPT模板

团队管理和领导力修炼 管理培训 - 管理介绍 - 管理知识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You can also format the appropriate text and adjust the line spacing of the text. 主讲: XX 时间: 202x-06 目录 CONTENTS PART-01 1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PART-02 2 领导力提升训练 PART -01 给你一个团队 你能怎么管?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You can also format the appropriate text and adjust the line spacing of the text.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概述 什么是团队呢? 团队就是不要让另外一个人失败,不要让团队任何一个人失败。 团 = 口+才 队 = 耳+人 团队 = 口+才 + 耳+人 口 = 沟通 耳 = 聆听 才 = 知识 人 = 基本因素   ---- 马云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概述 管理者需要做到的 4 01 02 面 正视团队的 现实问题 个基本方 03 04 清楚地了解团 明白自己作为 永远不要强扭 队成员的不同 管理者想要什 一根歪长的瓜 想法 么 秧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概述 团队主管的 4 个基本方 面 为老板创造利润 为社会谋求就业 为员工谋求福利 为消费者谋求品质 4 大职责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概述 团队管理者的 3 大角色 老师 循序善诱 朋友 表现到位 兄长 分享知识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概述 放权的 不 敢 障碍因素 缺乏彼此的信任 不 会 制度不明,过程无控,考核不严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概述 放权要合理 放权时要提出要求,制定目标,给予资源 ; 建立制度,建立体系 放权要合理 权责要对等 收放自如 如何 放权 权责要对等 权利 责任→领导者武断决策,风气腐败 权利 责任→领导者保守守旧,责任上移, 难以做事 收放自如 妥善处理,稳定灵活处理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概述 放权的 明确所要 承担的相 应责任 3 要素 任务 权利 有明确的 给予权利, 目标和信 让其充分 息要求 做主 责任 单击此处 添加正文。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概述 管理者 01. 好的管理者必须是造梦大师 02. 宽容 ! 施一份宽容,恩泽万丈 带领你的团 03. 05. 变革,具有创新力 04. 健全制度,末位淘汰 06. 确立规则,抑恶扬善 明确责任,恩威并施 队,为梦想 冲刺吧 !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 团队绩效 团队成员的满意度 团队运作过程 团队效能 是指与团队情境相关的多 • 产品品质提升 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团队 • 快速解决问题 运行的存在态势,是团队 • 错误的减少 实现预订目标的实际结果。 • 工作满意度的 提升 • 团队凝聚力加 强 • 态度的改变 • 沟通、决策制 定、影响力、 合作与竞争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团队个体因素 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 技能 态度 人格特质 A 其他产出 效能的产 团队 互动 过程 B 团队凝聚力加强 团队因素 态度的改变 生过程 绩效产出 品质提升 快速解决问题 错误的减少 D C 1 、团队 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E 凝聚力 团队人员数目 环境因素 团队任务特质 奖励制度 环境压力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 统一的团队精神带来的好处 • 个性与集体目标一致 2 、影响 团队效能 的因素 • 对回队成员之间的对抗与互助的鼓励 • 团队精神为回队业绩服务 • 平衡,兼顾管理者的权威和回队成员的自治 • 牢固“管理者、个体、回队”之间的关系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高效团队的管理 1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 清晰的共同目标与 相互承担责任,角 和谐、相互依赖和 愿景 色与分工明确 高度信任的关系 互补的技能 目标 责任 关系 技能 规范 价值观 学习 领导 具有共同的规范与 拥有共同的思想和 从经验中富于效率 恰当的创造性的领 方法 价值观 的学习 导方式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高效团队的管理 1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 1. 以客户为中心,包括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 2. 工作目标明确,且达成目标的措施具体严 谨; 3. 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并且沟通交流公开、 坦诚、直接、充分; 4. 团队及其成员谋求不断增长的业绩,不满 足于现状; 5. 授权明确、责任分明; 1. 信息反馈迅速准确; 2. 决策参与程度高; 3. 工作流程不断创新改进; 4. 团队和成员个人并重的绩效评价; 5. 时效观念强……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高效团队的管理 2 、团队内部沟通 4 大原则 团队思维 团队语言 团队成员公用一个“大脑”,统一的思考 团队中彼此的沟通语言和方式。应避免情绪化与个人 和决策;如有一人反对,将会出现裂痕。 主义,避免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尽量使用大家熟悉 团队文化 的语言,随和平等沟通。 团队文化是社会文化与团队长期形成的传 团队协调 统文化观念的产物,也是多数成员和谐共 融的团队文化,同时它会绞杀融合比较特 协调主要体现团队的团结、互动和凝聚力。在管理中 殊与孤立的成员。这种现象的发生会使团 注意与员工交流,并寻找团队中的“二号人物” 队出现裂痕。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高效团队的管理 放手重用 能力强态度好 引导管理 能力强态度差 劝说使用 能力差态度好 告知使用 能力差态度差 3 、如何用人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高效团队的管理 4 、团队制度建立的因素 首先是公平的因素 如果程序上不公平,就会导致秩序上的混乱 对绩效的评估 绩效评估需公平、透明、科学,否则会影响成员的积极性 人际关系的协调 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越简单,工作就能既轻松又全力以赴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高效团队的管理 5 、高效团队管理的方法 明职责 理流程 善改善 NO-01 NO-03 NO-05 重评价 抓执行 NO-02 NO-04 PART -02 领导力 提升训练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You can also format the appropriate text and adjust the line spacing of the text. 领导力提升训练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 1 、领导力概述 ( 1 )领导力就是领导获得追随者、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 ( 2 )领导力分为组织领导力和个体领导力,个体领导力是组织领导力的基础。 领导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01 “ 跟我来” 令人信服的远见 卓识 02 “ 看我的”令 人信服的表率作 用 03 “ 一起干”令 人信服的精神力 量 领导力提升训练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 2 、领导力核心要素模型 关键 灵 魂 文 化 创 新 决策 基石 源泉 保证 根本 执行 育人 用人 自我管理 ( 影响力 ) 使命感 智 慧 解 决 问 题 方 法 领导力提升训练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 3 、领导力开发的制约因素 • 走路有人追 • 开不完的会 • 吃饭有人催 • 扯不完的皮 • 早晚有人访 • 签不完的字 • 办公有人陪 • 谈不完的话 领导力提升训练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 4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如何提升影响力? ( 1 )影响力的前提 • 影响力不是干预 • 影响力不是控制 • 影响力不是强迫 • 影响力不是欺骗 使人快乐 0 1 共 鸣 使人感动 0 2 • 领导者用 一 种为别 人 所 乐于接受 的方式 , 改 变他人的 思想和行 动的能力。 使人成长 领导力提升训练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 4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如何提升影响力? 第一维度:语言 影响力的 四个维度 第三维度:空间 • 积极倾听 • 引用权威说法 个 维(上 下 , 前後 , • 尽可能少的形成对峙 左右) • 寻找同盟 第二维度:行为 • 行为 维 度的 精 髓 在于 • 第四维度:时间 • 增进信任! • 活在当下 • 负起责任 我们周围的空间有 3A 已 存 在的影响力会 随 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 正 在形成的影响力会 随时间的推进而增强 领导力提升训练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 影响力的 修为 4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如何提升影响力? 有一种动力叫做 【知耻】 有一种力量叫做 【执著】 有一种智慧叫做 【中庸】 有一种魅力叫做 【成熟】 领导力提升训练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 4 、领导力提升的方法--如何提升影响力? 重视简单 影响力的 武器  互  惠 承诺与行动一致 领导力提升训练 激励的原则 掌握激励的 6 大基本原则 01 】难度适当,不能遥不可及 04 】现金奖励,最没有激励性的拙劣的激励方式 02 】激励必须要公开化 05 】奖励方案应当短期,且与工作周期相关 03 】用高名誉价值低金钱价值的礼物 06 】激励方式应当不断变化着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1 、激励,首先要了解并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 为员工安排的工作和职位必须 对完成了既定目标的员工 与他的性格相匹配 进行恰当的奖励 为每一名员工设定具体 针对不同的员工和他不同 而恰当的目标 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相应的奖励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12 个 需求 2 、了解团队成员的 01 】在工作中知道公司对我有什么期望 07 】在工作中我的意见一定有人听取 02 】我有把工作做好所必需的工具和设备 08 】公司的使命或目标使我感到工作的重要性 03 】在工作中有机会做我擅长的事 09 】我的同事们也在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 04 】在过去的 7 天里,我出色的工作表现   得到了承认和表扬 10 】我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个最好的朋友 05 】在工作中上司把我当一个有用的人来关心 11 】在过去的 6 个月里,有人跟我谈过我的进步 06 】在工作中有人常常鼓励我向前发展 12 】去年,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3 、如何激励整个团队 l 找到每一个的梦想,并让员工相信, 你可以帮助其实现梦想 l 低效率依靠管理,高效率则要依靠激励 l 把员工视为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让员工又主人翁的感觉 l 让那些充满活力的员工去带动整体的效率 l 要多拿出充沛的时间与员工良好沟通 l 制定一套激励人心的团队制度 l 团队的奖励机制一定要尽可能公平 沟通 奖励 信任 公平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4 、激励,但晋升奖励需慎用 l 业绩到底如何,短期内无法考察 l 不利于该员工成长 l 不利于该员工的工作取得成就 l 使员工的权利欲过度增长 晋升人数不易过多,且不易过快,否则会 造成: 合理的晋升激励,应该是一种隐性的激励,企业和团队收获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益。无论 何时,好处都不要一次给尽;但是也不能让一名能干的下属等太久。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5 、提供晋升平台 一个人得到一份工作,进入你的团队,他不会想着拿到每月的薪水就完了。他不但 想获得暂时的席位,还想夺占自己的将来,成为命运的主人,影响团队的发展,并继 01 续向上攀升,成为团队的主人之一。 这是人的职业本性,作为主管,不要挡在他们前进的这条路上,而是要栽培他们,让 02 他们有机会赢。在胜利时给予嘉奖,在进步时,给予赞赏。在团队中给予看到上升的 希望,适当激励他的野心。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6 、晋升。为了员工的未来,给予提供培训机会 01 培训的 3 种作用 02 03 提高员工的自我意识能力 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相应的知识水平 转变员工的态度及工作动机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姓 7 、完善员工绩效评价系统 计划期限:由 名: 第一评价人姓名: (1 )管 理流 程 职 至 位: 年 月 日 第二评价人姓名: 部 序号 职位: 职位: 门: 签署日期: 关键绩效指标( KPI )  员工 签名: 年 月 日 权 重 第一评价人签名: 基本目标值 年 月 日 挑战目标值 第二评价人签名: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2 )评 价内 容 创新 业绩 7 、完善员工绩效评价系统 岗位 业绩 职业 操手 岗位 技能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岗位业绩 员工绩效管理标准的设计: 创新业绩 职业操手 岗位技能 员工每天岗位业绩 合理化建议、自主 主动发现、解决岗 包括学历、技能等 分满分为 10 分,其 管理、专利、技术 位职责范围内的各 级、技师资格培训 中 :工作 量 4 分, 秘密等内容, 种 难 点 、重 点内 容, 等内容。 工作质 量 3 分, 排 协助作业区解决各 故 能力 2 分,标 准 类问题。 化作业 1 分; 领导力提升训练 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岗位业绩 员工绩效管理比例的设计: 职业操手 职业操手 岗位技能 岗位业绩分 100 分 分 100 分占员工综 创新业绩实得分占 岗位技能实得分占 作为 奖金 发 放 依 据 , 合业绩排行分的 员工综合业绩排行 员工综合业绩排行 占员工综合业绩排 10% 分的 20% 分的 10% 。 行分的 60% , 领导力提升训练 员工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等级 AAA 评价标准 卓越 比例范围 连续两年全面完成挑战目标并超越期望值 20% AA 优秀 全面完成挑战目标 A 好 全面完成基本目标,部分完成挑战目标 70 ~ 79% B 基本 达标 未全面完成基本目标,但基本目标完成度≥ 75 % C 不合格 未完成基本目标,且基本目标完成度 75 % 1 ~ 10% 团队管理 和领导力修炼 管理培训 - 管理介绍 - 管理知识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You can also format the appropriate text and adjust the line spacing of the text. 主讲: XX 时间: 202x-06

41 页 536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企业伦理,体制变迁,企业决策)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企业伦理,体制变迁,企业决策)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 An Analytic Model of Business Ethic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系 二000年三月 关键词:企业伦理,体制变迁,企业决策 Keywords: Business Ethics, Institutional Change, Business Decision 论文初稿发表于中央大学举办之「企业伦理与永续发展研讨会」。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 中文摘要 本论文从多个例子中说明体制变迁对于企业伦理的影响,并提出一个简单的分析架 构。根据 James G. March 对于决策的两种逻辑的说法,本研究认为任何一个企业行 为应该放在伦理与利益两个面向观察。体制变迁也可以使不伦理的行为成为伦理行 为,也有可能从伦理变成不伦理。同样地,因为体制的变迁,也可能对企业利益发 生相反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来自法律规范、自由化思潮、消费者意识、产业 生态、经济条件等。管理学者在研究企业伦理问题,应该注意体制对于企业伦理的 影响,不能仅从单纯的伦理道德原则认定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many real cases and examples to describe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business ethic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Following the two decision logics that James G. March proposes,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any business behavior should be observed from two dimensions, namely ethics and utility. Due to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 originally ethical behavior can be thought of as unethical, and vice verse. Similarly, a utilitarian behavior could become negatively utilitarian. Institutional change factors include laws, deregulation, consumer move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o on. When studying business ethics, management scholars should notice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s on business ethics, not simply follow moral or philosophical guidance. 2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 壹、绪言 高雄县环保局连日来陆续整理有关委托运泰公司代清理的事业机构 名称及废弃物种类,... 环保局人员指出,...,运泰处理的有毒废弃物,以含重金属的 有害污泥违者,其中八十五年清除的一批台塑汞污泥,被认为就是 台塑输出柬埔寨的二千吨已固化汞污泥,台塑未经固化的一万零七 百五十三吨汞污泥,也是在这一年委托运泰处理,如今下落不明。 ...,运泰并非没有能力处理有害废弃物,而是违规超量处理, 且因处理的东西无处可去,只好乱倒。(联合报,1999/2/13) 挟着高品质及超高获利上市的华硕,宣布要进入笔记型计算机后,同 业马上进入紧张状态,因为以华硕「股票挖角」的魅力,然人无法 抵挡,事实上,华硕此举已造成笔记型计算机研发圈的人事搬风,和 老东家宏碁的竞争关系,也可由人员流动上看出端倪。(财讯,1997.8) 类似以上两启例子,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以及台湾的企业社会。让我们先来看看这 两起例子所隐含的管理与伦理意义。 这两起例子都涉及伦理公义及企业私利的冲突问题。在第一个例子中,台塑公司以 及其它公司认为他们已经把「伦理责任」外包出去,已经没有法律责任,运泰公司 才是应该对有毒废弃物负责的公司。没有错,台塑公司可能没有法律责任,但台塑 公司真的就没有伦理责任吗 1?在第二个例子中,华硕大挖同业的员工,造成同业 经营上的困难,似乎有违同业间的行规,但假定电子业间彼此有默契,不挖角,是 否就合乎伦理了呢?如果华硕不挖角,但其它同业却进行挖角,对华硕又会造成什 么伤害呢? 这两个例子说明企业的种种行为并不容易用一把简单的尺来测量决定。以前面两个 例子来说,究竟台塑与华硕的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很难下结论。事实上,如果企业 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可以简单的做出定论,那企业伦理也没什么好研究了。正因为伦 理具有争议性,所以值得我们讨论。 立法院目前正提案將要求廢棄物生產者與外包處理者負共同責任。又,根據《聯合報》1999/5/18 報導,包括運泰公司負責人與台塑仁武廠廠長等共有二十一人被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 1 3 近年来,由于产业环境变迁迅速,有关企业伦理的争议层出不穷,相关的研究也日 益增多并受到重视(如,叶匡时,1996;黄秉德,1997;王凤生、蔡丰隆,1999 等)。伦理就是行为的规范,企业伦理就是企业行为的规范,而规范是由社会共识 所形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有社会共识,当社会共识不存在时,行为是否 合乎伦理就容易发生争论(叶匡时,1996)。就拿大型企业赴大陆投资为例,台湾 社会对此缺乏共识,连带的也令吾人难以判断,赴大陆投资是否合乎伦理。由于企 业的本质在追求利润财富,因此,当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发生争论时,其发生的 情境几乎都与企业利益有关。所以,企业利益与伦理若是可以兼顾,就不会有任何 争议,正因为两者不能兼顾,所以产生争议。 在另一方面,就算社会没有共识,是否有些伦理原则可以超脱社会规约而独立存在 的?则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本文将从规范与利益两个层面出发,讨论现代企 业所面临的伦理议题。规范、利益以及企业所存在的社会都会因为时空而变化,所 以企业伦理是个动态的议题 (Noe and Rebello, 1994)。 本文第二节将先发展一个伦理分析的架构;第三节与第四节将在这个架构下,讨论 企业行为为什么会发生伦理定位的转变;第五节结论。 貳、 企业行为的伦理分析架构 对 企 业 伦 理 研 究 影 响 最 大 的 分 析 架 构 应 属 利 益 相 关 者 理 论 (stakeholder theory) (Donaldson and Preston, 1995)。根据该理论,企业决策不应单纯以股东利益极大化 为依归,也应该同时考虑员工、顾客、供货商、社区等利益相关团体。这个理论虽 然很有道理,但在分析企业决策过程时,并不容易拿捏清楚。究竟谁应该属于利益 相关团体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若是更进一步推论,我们可以发现,利益相关 者理论要说服企业的依据,到最后一定还是与企业利润有关。例如说,有学者会试 图游说业者好好的作好企业伦理,创造员工、顾客、股东三赢。因为如果员工受惠, 生产力提升;顾客满意,乐于购买企业的产品;最后还是会创造股东的利润 2。很 显然,在分析企业伦理时,不能忽视利益这个根本的因素 (Stark, 1993)。 2 試圖證實比較遵守企業倫理的企業獲利能力也較好的研究,可說都屬於這一類的立場。 4 根据 March (1994),无论是个人或企业的行为都有两种理性的决策逻辑。一是后 果的逻辑 (logic of consequence),一是得体的逻辑 (logic of appropriateness)。在后 果的逻辑下,决策者以理性的思维,根据决策的可能后果而决定采取何种方案。就 企业而言,理性思维所要考虑的后果就是指企业的成本与利润。在得体的逻辑下, 决策者只考虑在当时的情境下,他应该怎么做才得体,而不会考虑决策的后果。就 企业决策而言,企业若是运用得体的逻辑,就会考虑企业所处的情境并进行利益关 系者分析。 例如说,台塑在决定如何处理汞污泥时,可能会想到该企业属于全国最具规模地位 的企业,因此,他们在处理汞污泥时,不能「有失身分」,留下恶名。这样的决策 考虑就是得体的逻辑。假定,该企业在处理此一废弃物时,决定采用外包方式以降 低成本,虽然该企业知道外包厂商的处理能力不佳,会造成污染问题,但是,这已 经是外包厂商的问题,而不是该企业的问题,就算发生环保问题也不再是该企业的 问题,而且这种做法的成本最低,所以,就决定不顾可能的环保祸害而交由外包厂 商处理汞污泥。这样的决策方式就是后果的逻辑。 再以华硕为例,假定该企业发现就同业中争取人才是个有效率的做法,决定不顾老 东家的情面,向同业以及老东家挖角,就是后果逻辑的决策。假定该企业认为向老 东家挖角是不道义的行为,因此,决定招收新人自行培养,虽然这样成本比较高, 但华硕可能会认为这是应该付出的代价。这样的决策就是基于得体的逻辑。 很显然,后果的逻辑为一种纯粹自利理性的决策方式,得体的逻辑则是一种身分认 同的决策方式。由于得体的决策所考虑的重点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运用得体逻辑 思考的决策就是把伦理议题纳入思维的决策模式。因此,我们把得体的决策与行为, 解释成合乎伦理的决策行为,不得体决策则是不合乎伦理的。 企业在决定某一行为时,其决策考虑当然不会是纯粹后果逻辑的思维,也不会是纯 粹得体逻辑的思维。在某些时候,企业可能先考虑后果,再考虑是否得体;某些时 候则先考虑是否得体,再考虑其后果;更有些时候则是两个逻辑同时进入决策认知 过程,难分先后;有时候,决策者自己也分不清楚他是用什么逻辑。就决策过程来 5 说,哪个逻辑先进入决策认知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为了简化分析,本文将 不论其先后次序,仅假定这两个逻辑都会影响企业决策。根据这两种逻辑,本文发 展出一个企业行为的伦理分析架构如图一: 伦理 不利 有利 悖伦 图一:企业行为的伦理利益分析架构 在后果的逻辑下,决策者以自利理性考虑其行为的后果,我们简单的分为对其有利 或对其不利两个可能。在得体的逻辑下,我们也简单的分为决策是合乎伦理或有违 伦理。据此,我们得到如图一的分析架构。座落在第一象限的行为是既合伦理又有 利;在第二象限则是合伦理但却可能有违自利理性;第三象限则是既不合伦理又不 合乎经济理性;第四象限则是不合伦理但却合乎决策者的自利行为。 当然,有利与否或伦理与否是程度的问题,而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为了讨论的方 便,我们把将之做非黑即白的分割。我相信,无论是一般人或企业应该都会希望其 行为能够落在第一象限,但在真实世界中,造成决策困扰或具争议性的行为与情境, 都是落在第二或第四象限。今天我们批评许多企业枉顾法律伦理的孜孜为利,所批 评的就是指落在第四象限的行为。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令人钦佩的企业,他们宁 愿提高企业成本,或主动不张扬地提拨一定利润比例赞助社会公益活动,就是落在 第二象限的行为。 在管理文献中,以类似图一的分类学来研究某一现象是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名的 BCG 模型就是一例。但是,这些模型通常不太讨论座落在各类别的转变。以 BCG 模型为例,研究者只讨论目前企业的某项产品是属于资金乳牛类或是狗类,并不太 讨论产品如何从资金乳牛类转变成狗类。就算研究者讨论类别之间的变化,也都假 6 设这种变化是出于业者的主被动因应,行动者的主体是企业。 然而,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是否能获利会随着时空而改变,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未必与企业行为的改变有关。组织必须在一个组织场域 (organization field) 内活 动,组织场域的游戏规则局限了组织的行为(Powell and DiMaggio, 1991)。所谓组织 场域就是组织与组织之间交易往来所构成的一个网络社群(Scott, 1987)。在组织场 域中,组织的行为规范必须符合场域内的共识。这样的规范与共识也称之为体制。 这个体制与 North(1990)所言相同,也就是社会的游戏规则 (rule of the game),是人 类所设计用来制约人际互动所用。因此体制指的是企业活动的各种文化、法律、政 治、传统等约束。企业行为若是合乎体制要求,则有正当性,否则没有正当性 (Meyer and Rowan, 1977)。一般而言,合乎体制要求的行为就是得体的行为,也就 是合乎伦理的行为;反之就是不得体,也就是不合伦理。然而,体制非一成不变的, 而会随着环境变迁,因此,讨论企业伦理的趋势应该着眼在体制的变迁。当体制发 生变迁而企业行为没有改变时,企业常常会面临伦理的冲突。本文将运用图一这个 架构,说明行为本身没有改变但却发生定位改变的可能,并从这种改变中探讨企业 伦理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问题。 以本文一开始的第一个例子为例,如果我们认为企业行为不应造成环保问题,台塑 在汞污泥的处理上应属于第四象限──有利而悖伦。或许有人认为台塑已将汞污泥 外包给运泰公司,是运泰公司违法而造成环保灾难,不是台塑,因此,台塑没有责 任3。从法律的观点来看,台塑或许是对的;换言之,台塑把汞污泥外包的行为应 该属于第一象限──有利而合伦。因为,对台塑而言,把汞污泥外包处理,既合法 又省成本(有利)。然而,从可能受害民众或其它利益关系者的角度来看,台塑没 有善尽对外包厂商的监督职责,可能仍需负起伦理责任。很显然,台塑是否应负伦 理责任,并不容易判定。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台塑处理汞污泥的方式对它有 利4。换言之,就这个例子来看,行为是否合乎后果的逻辑(有利)很容易判定, 但行为是否合乎得体的逻辑(合伦)却很不容易裁定。 再以华硕挖角为例,行业内其它厂商可能认为华硕行为应该落在第四象限──有利 《中國時報》1999/5/12 報導,針對汞汙泥事件,王永慶覺得台塑實在很冤枉。 《中國時報》2000/3/3 報導,台塑已在 1999 年十二月將三二只貨櫃汞汙泥運往歐洲處理,另外三 二五只貨櫃的汞汙泥,也將於四月底前運離台灣。 3 4 7 而悖伦。但华硕则可能认为它的行为合法,且能促进提升员工素质,诱导人才进入 高科技行业,所以应该落在第一象限──有利而合伦理。一如前例,我们又碰到伦 理两难的问题──是否合乎伦理要看你从那个角度层次看。如果电子业之间有不挖 角的默契,华硕的行为是否就合乎伦理呢?假定我们分析的单位是同业或企业社群 (business community),那么华硕的挖角行为违背了行规,所以是不伦理的。但是, 从更高的分析层次看,电子业彼此不挖角可能形成劳动市场劳动力需求的联合垄断, 并进而影响到劳工的薪资水准,这样的行为是托辣斯行为,并不合伦理。所以说, 当分析单位定在企业社群时,华硕挖角行为可能不合伦理;但分析单位若是整体国 民经济时,华硕挖角行为却又是合乎伦理的。同样地,若是从利的角度分析,很容 易判定华硕的做法是对它有利的,但若是从伦理的立场分析,华硕行为则难以判定 是否合乎伦理。 从这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行为合不合伦理并非单纯的非黑即白问题。 造成这种判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分析层次不明、体制不稳定、企业社群乃至于整 个经济社群缺乏共识。 为了文后讨论的方便,我们将称X轴为伦理轴,Y轴为利益轴。以图一的架构来说, 一个行为究竟应该落在第几象限,与利益轴以及伦理轴的位置有关,当利益轴或伦 理轴移动位置时,就可能改变一项行为所座落的位置。而这两个轴的位置则与体制 的变迁以及分析的单位有关,本文将针对这种变迁与分析单位,在后面两节分别讨 论利益轴与伦理轴的移动的前因后果。 参、利益轴的移动──利润空间的改变 根据图二,利益轴的移动会改变利润空间。当利益轴向右移动,表示企业利润空间 降低;向左移则表示利润空间增加。当利益轴移动时,同样的企业行为就有可能从 有利转变成不利,当然也有可能从不利转变成有利。 一、从有利有伦到不利有伦(第一象限到第二象限) 伦理 8 行为X 不利 利 悖伦 A B 图二:企业利润空间的改变 不论是基于什么原因,当企业的经营利润降低时,利益轴就会向右移动,企业将被 迫采取各种增加利润的措施。企业原有的某些行为,就有可能从第一象限移动到第 二象限,从有利有伦变成不利有伦。举例来说,企业甲的竞争者把生产基地迁移到 大陆,造成本地工人失业,但却因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对企业甲造成威胁。如果企业 甲坚持对本地工人的承诺,不外移大陆,就是一种不利有伦的行为。企业甲维持在 本地设厂,使用本地工人的行为一如往昔,但是,由于竞争环境的改变,使得这个 行为从有利转变成为不利。用图二说明,当利益轴从A的位置移动到B的位置时, 行为X则从第一象限落到第二象限,表示该行为从有利转变成不利。企业的本质既 然是逐利的,我们当然可以预期企业的行为会往第一或第四象限移动。企业可以透 过生产力的提升而往第一象限移动,增加其利润;也可能运用些不合伦理的手段维 护其利润,也就是移动到第四象限。 二、从不利有伦到有利有伦(第二象限到第一象限) 在图二,如果利益轴从B移动到A,行为X就从不利有伦转变成有利有伦。会发生 这样的情况,必须是社会对某种企业行为认同,并进而支持该企业,使得企业增加 利润的空间。例如说,美体小铺 (Body Shop) 坚持某些环保理念,增加产品的成本, 本来是属于不利有伦的行为。但是,当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认同这样的行为,反而更 愿意有比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时,美体小铺所坚持的环保理念就从不利有 伦改变成有利有伦。若是发生这样的情形,将会有愈来愈多的企业相互学习,对于 整个企业社群而言,企业伦理与企业利润都因之升高。这里的关键是消费者的认同 9 与行动。 三、利益轴因何移动及其影响 什么样的情形下会发生利益轴的移动,也就是利益空间的改变呢?基本上这种改变 导因于体制环境的改变。前面两小节所提到大陆设厂问题或消费者认同现象,都可 以纳入体制改变的分析中。 体制环境的改变与企业效率或利益未必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个改变若是影响到企 业间的交易关系或消费者的决策行为,自然会对企业利益发生影响。例如,在南非 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时,欧美许多消费者抵制那些在南非投资的企业的产品。企业继 续在南非投资的行为虽然合法(主张 engagement 者认为投资南非更是伦理行为), 但利润空间却减少了。此处提出四个体制改变对企业伦理的影响。 (一)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一个重要的体制因素,法律规范的改变对于利润轴当然有重要的影响。 劳基法在我国的实施的确造成许多传统产业的人事成本增加,许多企业因而转进大 陆或东南亚投资。美国加州为了促进电动车的发展,以减少汽车的排废气污染,立 法规定所有在加州销售汽车的汽车品牌,必须在公元 2000 年开始,销售一定比例 的电动车。这个比例并且将逐年增加。这样的规定压缩了汽车业者的利润空间,企 业一定要设法提升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电动车研发工作,降低电动车的成本,增 加电动车的效率。假定我们把守法当成一项伦理行为,对于汽车公司而言,守法可 能使它们从第一象限移到第二象限,但是,透过生产力的提升,汽车公司可以又重 回第一象限。 当愈来愈多企业遵守某一特定的法律规范,体制力量愈强,并转变企业的获利空间。 例如,当愈来愈多的企业愿意实施一本账制度,实施一本账制度有助于获利。在台 湾早期,大部分企业都实施两本账制度时,因此,就组织场域内的规范而言,两本 账虽然不合法但却合乎伦理。一本账当然也是符合伦理的行为,但实施一本账制度 的公司可能处利润空间相对较低的不利地位。由于组织场域的习惯改变,愈来愈多 的企业实施一本账制度,企业的利润轴向左移动,一本账制度并不会使企业得到相 10 对较少的利润,于是,一本账制度从不利有伦转变成有利有伦,愈来愈多的企业会 跟进采用一本账制度。 (二)自由化 自由化的运作方向正好与法律规范相左,主要所指的是政府管制放松,企业竞争趋 于激烈,使得许多垄断性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的降低,也连带使得某些企业行为, 如不裁员政策,从有利有伦转变成不利有伦。许多原本具有垄断利润的企业,如公 营事业在民营化的过程中,必须裁员才能生存,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应当就是台湾汽 车客运公司的裁员历程(徐联恩等,2000)。从被裁的员工角度观之,企业所座落 的位置显然是从有利有伦转变成有利不伦(由于利润空间的压缩,甚至可能成为不 利不伦)。但从一般纳税人的角度来看,民营化的结果可能使得民众享受更有效率 的服务,也不必负担公营企业的营运成本,因此,民营化可以是个有利有伦的行为。 这个例子再度指出,体制变更可以对某些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造成莫衷一是的看 法。 (三)消费者意识抬头 消费者意识或某些社会组织(如野鸟保护协会)的抬头可能是近几年来最重要的体 制改变。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则从消费者比较依赖企业,转移到企业比 较依赖消费者。消费者对企业行为的要求已经不只是企业要提供合理的商品,更要 求企业提供「正义」的商品,迫使企业提高成本,而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又如消 费者对于产品品质以及服务的要求,在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下,也迫使企业压缩利 润空间,进而使得企业行为从第一象限转落到第二象限。但另一方面,消费者意识 的抬头,也可能使得某些原本处于第二象限的企业落到第一象限。所以说,消费者 意识抬头究竟会使企业更有利可图,抑或较无利可图,视消费者意识所针对的性质 以及企业之对策而定。 (四)竞争生态 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也可以是一种体制的变迁。当竞争环境趋于激烈时,自然会压 缩到其它企业的利润空间。利润被压缩的企业在面临剧烈的生存环境下,原有有利 有伦的行为就可能成为不利有伦的行为。例如,IBM 或 AT&T 等公司原本都是采 用终身雇用制度,不轻易解雇员工。迫于竞争环境的改变,它们在九0年代都进行 11 了大量的裁员。如果它们继续维持终身雇用制度,它们的雇用制度就从有利有伦转 变成不利有伦。IBM 和 AT&T 选择了企业所该选择的正常道路,维护利润而进行 大量的裁员。以图一的架构分析,IBM 和 AT&T 的雇用制度原本是座落在第一象 限,由于竞争环境的改变,压缩了利润空间,形成利润轴的移动,它们原有的雇用 制度就落到第二象限。接着,IBM 和 AT&T 进行大量裁员,雇用制度的改变,从 第二象限移转到第四象限。 利益轴的移动也可能是因为整个产业景气好转,或企业生产力的提升所致。台湾传 统产业并没有员工分红入股制度,但所有电子业都实施员工分红入股制度。这样的 改变虽然起始于台积电、宏碁等企业的开创,但是能够持续而在电子业蔚为风气, 则与电子业利润空间高、人才需求强有关。换言之,这个制度得以维持与电子业厂 商间的竞争生态习习相关。绝大多数的电子业公司刚成立的几年都处在严重亏损状 态,但他们的员工福利、待遇、教育训练还是比传统产业优渥。当这些优渥的待遇 转换成比较高的生产力时,企业对员工的行为就从不利有伦转换成有利有伦。 肆、 伦理轴的移动──伦理空间的变化 当伦理轴移动则表示社会对某企业行为的伦理观点发生变化。如果伦理轴向上移动, 表示社会对伦理的要求升高,向下移动表示社会对伦理的要求降低。但是,什么叫 做伦理要求提高,什么叫做伦理要求降低?这涉及我们对伦理的定义,前面曾经定 义伦理是社会共识,然而,社会共识是否需建立在某些基本原则之上。如,「己所 不欲,勿施予人」是世界各处都存在的黄金律。企业伦理有无类似的原则呢?本文 不欲在此讨论此一议题,而采取假定有这些基本原则存在的立场。而且,我们可以 用这些原则来判定伦理水准的提高或降低。如此,伦理轴的移动才有可能。 12 一、从有利有伦到有利不伦(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 伦理 D 不利 行为乙 有利 E 悖伦 图三:企业伦理空间的改变 在不同的时空下,有些原本大家认为合乎伦理的行为,可能被认为不合伦理。虽然, 这样的行为可能无损于企业原本的利益。例如,企业运用喝花酒等交际方式取得交 易,在以前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兴起,许多专业经理人并不 习惯传统声色犬马的场所,也不习惯用色情作为企业交易的润滑剂,再加上女权意 识的抬头,社会逐渐地认为企业运用这样的行为建立企业公关活动,并不合乎伦理。 但是,企业继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公关活动,只是某种企业文化的呈现,并无损该 公司的利润空间。 以前述企业财务有两本账为例,当达到一定比例企业实施一本帐制度时,「两本账 是不伦理」的社会共识逐渐形成,伦理轴向上移动,原本落在第一象限,被视为有 利有伦的两本帐行为,改落在第四象限而定位成有利不伦的行为。 二、从有利不伦到有利有伦(第四象限到第一象限) 随着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有些原本不伦理的企业行为可以被接受而不再视为不伦 理。例如说,日本原本采取终身雇用制度,企业若是资遣员工将被视为不伦理的行 为,然而,资遣员工在日本已经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认同,因此,该行为正在从有利 13 不伦改变到有利有伦之中。前面所举 IBM 及 AT&T 大规模裁员行动,也从第四象 限改归到第一象限,被视为有利有伦的行为。 一九九五年,蚬牌石油公司有意将其在北海油田探勘石油的平台报废。根据蚬牌的 研究,把该平台沉入海底是最经济同时也是污染最小的做法。然而,环保组织绿色 和平认为蚬牌的做法对于环保生态有害,发起全球性的抵制,最后蚬牌不得不放弃 原有计画而改将海面平台拖到陆地掩埋。问题是,当蚬牌将平台掩埋之后,绿色和 平却又承认把平台沉到海底,对生态的确是比较好。于是,绿色和平对蚬牌公司表 示道歉。但是,绿色和平的道歉已经于事无补了 (Economist, 1995)。假定把平台沉 到海底或在陆地掩埋的成本相去不远,那么科学证据显示把平台沉到海底比较合乎 伦理(因为环保问题较低),但是,社会团体却逼得岘牌采取比较不合伦理的做法, 因为社会团体认为陆地掩埋比较有伦理。可见伦理轴的决定有时不是客观决定,也 涉及主观判断。蚬牌最后屈从社会压力,是为了其商业利益,但是,蚬牌明知将海 面平台沉到海底比较伦理,却受制于利益团体的压力,而选择了有利不伦的行为。 三、伦理轴因何移动 伦理轴的改变表示社会对于企业伦理的共识或标准改变,就定义而言,这是一种体 制的改变。这一小节,我们提出两个改变体制的动力。 (一)经济条件的改变 二、三十年前,许多百货公司都会在柜台前摆一个「货物出门,概不退货」的声明。 现在,一般百货公司都允许顾客在一定期间内退还购买的产品。但这样的改变是因 为企业比较重视顾客,比较爱伦理呢?还是因为竞争压力下,不得不然的做法?企 业难道不怕顾客会占企业便宜吗?很显然,这样的改变,与经济的发展有关。当国 民所得到了一定的水准时,时间的机会成本提高,顾客占企业便宜所需要的机会成 本也提高,除了少数人之外,没有人会没事找事故意占企业的便宜。在国民所得还 没有到一定程度时,率先实施退货制度的反而会丧失竞争力。事实上,这正是美国 安丽公司两年前在大陆实施退货制度后,所发生的困难。 经济条件改善会使得人力成本升高。再以两本账制度改成一本账为例,假定企业为 14 了要维持两本账制度,必须多请一位会计做账,当人力成本不高的时候,两本账所 能省得钱,可能合乎经济效益,但当人力成本升高时,两本账有可能不再符合成本。 于是,企业都改采用一本账制度。企业改用一本账制度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为了上 市上柜。如果企业上市之后所能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现在两本账所能节省的利益 时,自然会改用一本账。所以,企业改用一本账制度的关键因素在于边际效益的变 化,而这个变化与经济水准升高、资本市场发达有关。 现在有许多企业常常抱怨现代的年轻人没有工作伦理,不肯加班。问题是肯加班就 合乎工作伦理了吗?其实,从利的角度来看,过去的人因为经济条件较差,比较珍 惜工作机会,也比较需要钱,所以肯加班甚至喜欢加班。但现在人的经济条件不同, 加班机会成本升高,自然也就比较不愿意加班了。 (二)社群的改变 从前面的例子,我们一再看出利益与伦理的关系。但利益的考虑是后果的逻辑,若 是从得体的逻辑推导,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重要的因素──社群。 再以企业一本账或两本账制度为例。企业上市上柜的原因很多,未必全然是为了利 益,也有可能是面子等之类非理性的考虑(叶匡时等,1996)。在早期,许多企业 并不喜欢上市,但现在绝大部份企业都喜欢上市,企业社群的风气改变,促使企业 想要上市,进而实施一本账制度。企业若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改用一本账,就是企 业社群发挥作用的结果。 社群的力量来自封闭性(closure) (Coleman, 1988)社群愈是封闭,则愈可能规范其成 员。过去农业社会的农村是个十分封闭的社群,所以对成员的规范力很强。但进入 工商社会,人口迁徙快速,社群不稳定,所以不容易规范成员,成员因而不太伦理 也合乎预期,许多人因而常有伦理沦丧的感慨。 再以华硕为例,若是华硕常常与老东家有交易往来(具有封闭性),相信华硕不会 轻易向老东家挖角,就是因为彼此之间仅止于友谊式的往来,所以,华硕会不在意 老东家以及其它厂商的看法。 15 在台塑汞污泥外包的例子中,台塑与运泰彼此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企业社群,所以, 我们认定台塑已将伦理责任外包并不为过。然而,企业在推动 ISO-9000 或全面品 质管制时,都会规范其外包公司进行同样的品质提升工作。为什么企业不会对其外 包公司的伦理责任也负起监督之责呢?这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社群的界定。在品质 管理的社群中,外包厂商与中心厂属于同一个社群,但在伦理管理上,外包厂商与 中心厂并不被认为是一个社群。假定社会一般大众不以为然,认为运泰所产生的问 题,台塑也应该负责,则社会大众把这两家公司归属于一个社群。他们之间的交易 产生封闭性,彼此也就能产生规范。 伍、 结论 管理学者在过去企业伦理的研究中,多偏向针对既有企业或员工的伦理作为或训练 需求。这些研究有分为调查性质的,了解研究对象的伦理态度与行为,并试图理解 这些伦理行为的解释变量(王凤生、蔡丰隆,1999)。也有先定出一些企业伦理指 针,依据指针测定合乎伦理的程度,同时企图解释这些作为的决定因素(徐木兰 , 1994)。然而,过去研究都忽略了体制因素的变迁对企业伦理的影响。本论文从多 个例子中说明体制变迁对于伦理决策的变化,并提出一个简单的分析架构。 无论企业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企业逐利的本质不可能改变。企业间的竞争,最后胜 负的裁决以必须透过利润。因此,本文强调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必须放在企业利 益的架构下研讨,而企业利益的决定又与体制因素有莫大的关系。关心伦理的学者 专家或许会担心,企业过分强调利润而导致不伦理的行为,本文认为企业利益以及 企业伦理的决定都与体制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体制变迁对企业 利润的影响,我们将更能掌握企业伦理的趋势与走向。本文提出几个初步的构想, 希望管理学者能够跳脱微观的管理世界,更宏观的观察企业社会,企业伦理的提升 才有可能。 16 参考书目: 王凤生、蔡丰隆,「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表现之研究」,企业伦理与永续经营发展, 中央大学,中坜,1999 年。 徐木兰,企业经营者道德标准与企业伦理规范之关联性研究。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 报告,NSC 83-0301-H-002-030。 徐联恩、叶匡时、杨静怡, 驶向未来—台汽的危机与变革 ,台北:生智出版公司, 2000 年。 黄秉德,「台湾劳资伦理关系之社会文化脉络初探」 中山管理评论 ,5 卷 1 期, 1997 年,页 23-48。 叶匡时,企业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台北:华泰书局,1996 年。 叶匡时、黄振聪、刘韵僖、彭信衡,「公司上市原因与上市过程的组织变革」,管 理评论,15 卷 1 期,1996 年,页 15-36。 Coleman, James S.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8, 94: 95-120. The Economist. “Shell on the rocks,” June 24th issue, 1995, pp. 59. Donaldson, Thomas and Lee E. Prest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 1995, pp. 252-284. March, James. A Primer of Decision Making: How Decisions Happen. New York: Free Press. 1994. Meyer, John W. and Brian Rowan.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 1977, pp. 340-63. Powell, Walter and Paul DiMaggio(eds.)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North, Douglas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Noe, Thomas H. and Michael J. Rebello. “The Dynamics of Business Ethics and Economic Activ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 1994, pp. 531-547. Scott, W. Richard.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7. 17 Stark, Andrew. “What’s the Matter with Business Ethic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3, pp. 38-48. 18

18 页 507 浏览
立即下载
IBM-无边界企业成为新一代组织和运营模式

IBM-无边界企业成为新一代组织和运营模式

无边界企业 蓝图 开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构成 要素 IBM 商业价值 研究院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 致力于为全球高级商业 主管就公共和私营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基于事实的 战略洞察。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ibm.com/ibv. IBM Consulting 如何提供帮助 IBM Consulting 是面向现代商业新规则的全新合作 伙伴。我们听取多方声音,研究各种技术,积极推广 开放的工作方式。我们紧密合作,自由畅想,迅速应 用突破性的创新,推动指数级的影响,改变企业开展 业务的方式。我们相信,开放的生态系统、开放的技 术、开放的创新和开放的文化是现代企业乃至整个 世界抓住机遇和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希望携 手合作,共同创造,重新思考合作的可能性。如欲了 解更多信息,请访问:ibm.com/consulting。 扫码关注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官网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Mark Foster IBM Consulting 董事长 John Granger IBM Consulting 首席执行官 Virtual Enterprise 无边界企业蓝图 开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 六大构成要素 AI、自动化、区块链、物联网 (IoT)、混合云、量子计算等呈指数级发 展的技术日益成熟,已经能够对业务成果产生深远影响,但前提是 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基础架构,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技术。为 此,众多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转变为技术企业、平台企业和 体验企业。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所有企业带来重击,作为应对之策,企业转变运 营模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因此,数字化转型 的步伐只会加快,而不是相反。由此产生的虚拟技术的采用率不断 增长也印证了我们在 2021 年“无边界企业:虚拟世界中的认知型 企业”报告中的发现 ― 先进的组织和运营模式不断涌现。在本报 告中,我们将更深入地研究无边界企业,并探索这种新一代组织的 基本构成要素。它们为世界级企业奠定基础,帮助企业获得当前的 增长动力,并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 目录 引言:无边界企业蓝图 6 第 1 章:开创性业务平台与 22 第 2 章:科学和数据主导的 38 第 3 章:扩展的智能化工作 54 第 4 章:可持续发展与社会 70 第 5 章:包容性人机偕行发 86 第 6 章:开放安全的混合云 102 结束语 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创新迸发火花 流程充满魔力 影响成为当务之急 挥创造力 与网络势在必行 引言 无边界企业蓝图 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一个转折点 ― 全球各地的企业 事实上,由于疫情而被迫实施的虚拟化已成为一个关键 们看到,数字化转型已从企业的前沿或边缘转移到核 经历正在使无边界企业加速成为新一代的组织和运营模 都希望以整体方式运用技术,实现业务模式转型。我 心。与此同时,AI、自动化、IoT、区块链和 5G 等技 术已经达到可大规模应用的成熟程度,能够进一步对 业务成果产生切实的影响。 各行各业的组织都在努力向技术企业、平台企业和体验 企业转型。我们将这种演变称为认知型企业的兴起 ― 通过构想开创性业务平台、塑造智能化工作流程以及更 深入地关注于体验和人性化,让认知型企业成为现实。 新冠病毒疫情危机对这些认知型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疫情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强调了应用呈指 数级发展的技术对于提高流程效率、有效性和灵活性 的重要意义;并带来了实际的用例,说明如何利用混 合云基础架构,提供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使用模式和 服务。我们看到,新的现实情况进一步拓展了认知型 企业的三大构成要素。 开创性业务平台必须更快地实现数字化,并将范围扩大 到新的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智能化工作流程必须优先 考虑使用极致自动化和 AI,以满足广大客户和员工的 连接与服务需求;由于必须保证客户、员工和大众的健 康与安全,因此体验与人性化也有了新的定义。 1 的变革主题,而且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看到,最近的 式(请参阅第 3 页)。无边界企业由智能化工作流程这 根“金线”串连,将生态系统参与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现共同的价值。无边界企业基于现有的价值推动因 素,并且将发展潜力提升至全新水平。无边界企业重新 评估对物理资产、基础架构和人才的需求,并打开通向 极致数字化、扩展价值链和新合作关系方法的大门。 “开放性”是无边界企业最重要的特征,没有之一。这 种开放性在三个层面带来价值(见第 2 页的图): 内部:在企业内部 ― 采用协作性更强、敏捷性更高的 工作流程,连接各个部门和职能。 外部:与日益发挥关键作用的企业外部合作伙伴开展合 作,实现企业的核心目标。 外部之外:参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发挥真正的平台经 济效益;并且与希望或需要利用所有平台优势以实现目 标的企业开展合作。 图1 无边界企业基于 3 个层面上的开放性 内部 外部 外部之外 实体 共享 虚拟 内部组织 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 业务平台 智能化工作流程 聘用 工具 本地/私有 本地 联合平台 集成工作流程 签约 网络 公有云 其他地方 开创性的业务平台 开放式扩展工作流程 访问 标准 混合多云 任何地方 在过去一年,以虚拟方式访问客户和同事的程度达到了 疫情期间的经历还进一步强化了这个世界的万物互联程 工具和新的工作方式变得司空见惯。 企业的运营环境中,宗旨、意图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发 极致,这也导致加速人技接口的重置。一夜之间,新的 数字化渠道成为主要的互动来源,释放出新的市场潜力 和访问潜力,并为重建同理心、归属感和人际关系带来 全新挑战。持续进步的软件和技术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检 验和支持各种工作关系和协作方式。 度,加深了人类对自身和地球的影响。因此,在无边界 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确实具备解决气候、健康和平等之类重大问题 的潜力。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利益相关方资本收益成为最 高管理层的当务之急,基于技术的新业务模式在这方面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无边界企业浮出水面 1 开创性业务平台 与生态系统 2 科学和数据 主导的创新 3 扩展的智能化 工作流程 5 包容性的 人技偕行 6 开放安全的混合 云与网络 无边界企业将生态系统视为战略 的核心,籍此促进创新、创造市场 以及大幅度提升企业能力。 3 4 可持续发展 与社会影响 开放 宗旨 开放性是无边界企业的决定性特征。最重要的是,开放 无边界企业加强了全球互联互通的程度以及人类彼此之 1.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 性有助于推动构想中的业务平台扩展,以包含更广泛的 生态系统。企业不仅认识到,结合各种平台有助于抢占 新市场,还认识到要形成大规模的影响,就必须联合其 他有实力的参与者。通过优化平台经济、开放的连接和 无摩擦的互动,无边界企业就能够支持开创性业务平台 与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 加速 2.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 无边界企业的开放性有助于快速获取产品和服务创新 的新来源。它采用科学的发现方法,不断开展试验, 依赖于预测性和前瞻性分析,以可从自身及生态系统 合作伙伴访问的海量数据作为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的 行业开始理解原先由研发主导的行业(如制药业)所 独享的价值 ― 因为后者面向未来而不沉迷于过去,他 们挖掘价值链中的信息以激发创造力。 敏捷 3.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 智能化工作流程是激发无边界企业活力的法宝。它建立 了价值链的支柱,将生态系统的参与者紧密联系在一 起。随着工作流程的范围不断扩大,极致自动化、AI、 物联网等应用技术的力量将成倍放大,发挥巨大的效率 和差异化优势,并使平台更具吸引力。虚拟化在网络、 连接和技能互动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会,为工作流程注 入活力,并显著提高敏捷性。 4.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影响 间和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它使企业的宗旨和意图与更广 泛的社会影响保持一致。随着最高管理层日益重视可持 续发展以及利益相关方资本收益,新的生态系统业务模 式可帮助提供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健康、安全和平 等之类当今时代的最大挑战。客户、合作伙伴以及员工 在与企业的互动过程中,也越来越关注这一点。 文化 5. 包容性的人技偕行 无边界企业采用疫情期间已成为常态的新工具和工作方 式。它充分利用人技接口加速重置的契机,包括面向客 户的数字化渠道以及跨流程的无缝虚拟工作方式。但 是,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建立新型的领导、激励、互动 和连接方式,以应对人类同理心、创造力和归属感等方 面日益严峻的挑战。 弹性 6. 开放安全的混合云与网络 无边界企业充分利用混合云架构所承诺的灵活性和敏捷 性。它使企业能够开放地与业务合作伙伴合作,并充分 发挥主要开放技术的潜力以推动创新。因此,无边界企 业以强大的网络和安全的技术基础架构为基础,确保能 够在适当的总体架构中运行适当的工作负载,并且具备 全球范围的即插即用兼容性。高适应性和高弹性的双重 要求是无边界企业之旅的先决条件,许多企业业已开启 这一旅程。 4 4 无边界企业蓝图 第1章 开创性业务平 台与生态系统 展现威力 开放性有助于拓展业务平台,以包含更广泛的生态系统。 企业不仅认识到,结合各种平台有助于抢占新市场,还认 识到要形成大规模的影响,就必须联合其他有实力的参 与者。通过优化平台经济、开放的连接和无摩擦的互动, 无边界企业就能够支持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中的 参与者。 Lula Mohanty IBM Consulting 亚太区总经理 Jason Kelley IBM Consulting 管理合伙人 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总经理 Jamie Cattell IBM Consulting 管理合伙人 企业战略服务负责人 Golnar Pooya IBM Consulting 企业战略与 iX 客户合伙人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56 开放平台与生态系统 无边界企业浮出水面 如何提升价值 无边界企业的最大战略理念是平台思维与生态系统概念 什么是平台与生态系统? 促进创新、创造市场以及大幅度提升企业能力。这就要 成熟度或资本等原因)的资源,从而建立竞争优势, 的结合。无边界企业将生态系统视为战略的核心,籍此 求领导层清晰地认识到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关系所带来 的增长潜力,以及通过统筹协调其他企业希望和需要参 与的扩展业务平台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 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有助于扩大其范围,提升价值创造潜 力,同时使平台内的实体能够在行业内环境以及新的跨 行业组合环境中分享最大的业务成果。 借助数字连接、信息共享和新数据组合的强大力量,生 态系统与客户及参与者建立联系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 放。借助基于开放、安全的标准和软件定义网络的技术 架构,这种合作变得越来越简单。 外部化的业务流程和扩展的工作流程通过结合多种应用 技术的强大力量,形成差异化优势,为所有参与者创造 新的市场机遇。我们看到,行业内和跨行业的平台和生 态系统可提供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解决方案和标准。 76 平台帮助企业利用以其他方式无法获得(因为规模、 并自行开发更强大的产品。平台可以覆盖单个组织中 的多个职能领域、某个行业中的多个组织,或者覆盖 多个行业、整个消费者市场或一系列技术。在平台 上,所有参与者都为其他参与者提供价值,同时利用 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收获更大的价值。 生态系统是持续合作、共同创造和开放创新的基础。 它们使工作关系超越交易或策略层面。在生态系统 中,网络参与者的集体智慧、能力和技术被用于增强 价值主张和创造更大的价值。生态系统可以促进合作 伙伴、供应商、客户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信 任。在组织内部,生态系统有助于打破孤岛,鼓励跨 部门协作。 无边界企业浮出水面 图 1.1 企业日益开放 100% 2倍 平台业务模式 4倍 80% 业务生态系统 4倍 60% 行业内的 合作伙伴网络 40% 4倍 行业外的 合作伙伴网络 20% 0% 2018 2020 2022 来源: “新冠病毒疫情与企业的未来:高管的领悟揭示疫情后的机遇”,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m.co/covid-19-future-business 问题:贵公司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以下网络和业务模式(2 年前、目前和 2 年后)? 百分比表示回答“高”或“非常高”的受访者比例;n=3,450;采访时间:2020 年 4 月 - 6 月。 面对这个世界中诸多更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这种协 供应链、溯源和身份等领域首先出现这种应用。可以 提供疫苗解决方案),还是协调参与者去推动对气候变 态识别以及实时同步的即时性,才能创造性地促进平 作。无论是为了扩大公私合作关系(例如为应对疫情而 化或粮食安全产生可持续的影响,开放、扩展和安全的 平台的力量都是显而易见的。 想象一下,只有结合安全可靠的参与者身份和交易状 台和生态系统的塑造过程(见图 1.1)。 区块链联盟是过去几年出现的一类行业内和跨行业的生 态系统活动。他们帮助参与者信任数据、消除成本、提 高效率,以及安全地“认识”整个工作流程中的所有参 与者。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8 7 作为迈向平台业务模式的第一步,许多销售实体产品或 服务的企业都在创造新的数字体验,以增强原创性。例 如,支持实体血液监测的数字服务可以发送警报以触发 药理化验。 数字解决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市场门槛,并建立新的成 本基准 ― 随着商机不断扩大,由共担运营费用取代高 昂的资本支出。自动化和零接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这 种潜力。 利用开放的变革性价值 随着开放成为无边界企业的核心,生态系统逐渐成为提 高整个经济体的效益和影响力的引擎。 对于正在混乱与 颠覆中苦苦挣扎的企业而言,扩大的合作伙伴平台可以 促进敏捷性与弹性,带来新的收入机遇。 对于正在寻求 这些机遇的企业而言,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增长与扩张的 必要手段。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16 个 行业中最关注生态系统合作的企业,都实现了更高的增 长率,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疫情期间,这些生态系 统领先者的收入增长是其他企业的 5 倍。1 但生态系统合作并不会自动产生价值。如果企业继续以 陈旧的模拟方式开展运营,那么生态系统的潜力就被浪 费了。目前,虽然大多数组织参与和/或拥有各种平台, 并制定了生态系统战略,但这些努力仍然可能带来令人 失望的结果。企业需要开展目的明确的数字化转型。 98 企业必须采取经过深思熟虑的正确步骤,从现有和新的 我们发现成功的领先者依赖于 4 个优先事项:3 中心的战略 ― 管理一系列价值商机及其风险,组织才 放技术的重大转变。 生态系统中创造和收获价值。只有适当地培养以价值为 能充分利用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的变革性潜力。 生态系统领先者有何特点?从平台和生态系统收获价 值的模式并不唯一。但是,领先者通过确定适合他们 企业及其运营环境的独特战略和运营方法,使自己与 众不同。 IBV 通过评估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的成功,确定领先企 业: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收获期望值,以及在生态系统 中的成熟度。领先者表现出高水平的生态系统成熟度, 并在具有很高潜力的价值收获环境中运营。 这些企业不是被动应对。面对如此之多的潜在合作关 系,以及已投资的合作关系,成功的企业持续关注于保 护和提升在这些合作中的地位。 这些生态系统领先者将他们的价值来源描述成:“我们 开放性:60% 的领先参与者表示实施了从专有技术向开 客户关系:74% 的领先者认为更深入的客户关系是主要 的价值推动力量。 创新性:49% 的领先者表示,要最大程度创造价值,创 新必不可少。 敏捷性:42% 的领先者认为缺乏组织敏捷性是成功的 最大障碍之一。 无边界企业利用平台与生态系统,让这些优先事项成为 现实。此外,有 3 项主要洞察有助于激活这些优先事项: ― 连通性 ― 合作关系 ― 技术 拥有客户关系。”一半以上的受访领先者将“加强现有 战略合作关系”视为成功的主要因素。他们还增加对创 新的投资,包括新产品或新服务;此外还考虑进军新的 行业、市场和客户。2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10 9 关键洞察 1 连通性推动实现 增长与价值 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为增长、效率和创新 提供了新途径。 无边界企业利用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 乃是出于以下切实可行的理由:连通性推动 实现增长与价值。 生态系统合作不断推动实现卓越的绩效。根据 IBV 最近 的一项调研,那些投资生态系统的技术采用者获得了 40% 的收入增长。4 要取得这样的成功,需要具备精通数字技术的现代运 营模式和思维方式。通过让企业瞄准业务优先事项, 并优化生态系统合作,就能够对绩效产生显著的影 响。无边界企业将生态系统放在战略的核心地位,籍 此激励创新、创造市场以及大幅度提升企业能力。 10 11 连通性源自对平台的承诺,IBV 的专项研究表明,这种 承诺正大范围加码。事实上,大多数受访企业表示, 他们将在未来 3 年内拥有或参与业务平台,以支持自 己的市场扩张、效率提升和创新战略(见图 1.2)。另 外,至少 60% 的受访企业表示将拥有或参与内部跨职 能平台、大众消费者平台、跨市场平台以及跨行业平 台。72% 的受访者表示将拥有或参与技术平台。 平台使供应链分散,从企业内部转移到外部,将传统 的运营和支出转移到更大的网络中,并加快履约和价 值实现速度。 图 1.2 拥有 平台业务模式活动预测(2023 年) 参与 二者兼有 19% 57% 15% 内部跨职能平台,使用技术, 提高效率 大众消费者平台,产生洞察 大众消费者平台,产生洞察 和新的价值主张 和新的价值主张 9% 56% 9% 跨市场平台, 促进生态系统中 的流程 4% 45% 11% 技术平台,实现用于支持工 作流程的应用与基础架构 32% 40% 28% 行业平台,提供主要能力 18% 26% 23% 来源: “无边界企业: 虚拟世界中的认知型企业”,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https://ibm.co/virtual-enterprise 是否已准备好通过连通性促进增长? 问题 1 贵公司的业务平台如何拥抱更广泛的生 态系统? 问题 2 和计划,以管理平台与生态系统的价 贵公司将采用哪些以价值为中心的战略 问题 3 贵公司的目标与策略如何提高平台参与 度和生态系统成熟度,以创造和收获 价值? 值机遇以及相关风险?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12 11 SBI YONO 利用平台与生态系统刺激增长 印度国家银行 (SBI) 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然而近年来, 尽管印度经济蒸蒸日上,但该银行却发现自己逐渐失去 市场份额。为了吸引年轻一代数字技术达人型客户群, 该行创建了数字银行、第三方产品的在线市场,以及冠 以新品牌 SBI YONO( “You Only Need One” )的数字金 融超市。SBI YONO 与 100 多家电子商务销售商合作,迅 速发展成为一个移动平台,每天登录超过 1,000 万次, 下载量达到 6,400 万次。 12 13 自从这个生态系统建立以来,SBI 已通过 YONO 实施了 100 多个数字客户体验项目,处理了超过 65 万次共同 基金交易,并销售了 40 多万份人寿保单。SBI 的 2020 年年报中几乎每一页都提到了 YONO,总共提到至少 96 次。如今,为了成功地在扩展的生态系统中创造和收获 价值,SBI 的战略已转移到扩大的网络范围,因为它平均 每月要为平台增加 15 个新的用例。 关键洞察 2 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成为战略驱动力量 合作关系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寻找价值的必由之路。通过重点 关注数量更少但更深入的生态系统组合,制定增长计划。 无边界企业并非在真空中运营。它依靠合作关 系,利用平台和生态系统的力量 ― 在最理想 的状况下,连接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系统。 合作关系是建立生态系统之生态系统的重要战略工 交易收益。他们将眼光投向针对所有参与者的更广泛的 需要记住一个关键障碍:由于企业参与多个平台和生 的生态系统领先者强调,业内竞争对手也可从生态系统 果某个企业的生态系统优先任务(可能多种多样,范 生态系统的领先者并不只是狭隘地关注自己企业的短期 生态系统价值机遇。事实上,根据 IBV 的调研,72% 中收获价值,67% 的领先者还表示甚至行业外的竞争对 手都可获得价值。5 这个领先群体将生态系统合作视为双赢的游戏,而不是 引发竞争焦虑:当其他企业的生态系统价值提升时,也 有助于自身企业抓住更多商机。 具。IBV 的另一项调研显示,54% 的受访高管认为整 合生态系统是他们组织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重要驱动 因素之一。6 态系统,因此他们可能多管齐下,实施多种战略。如 围广泛)与企业绩效优先任务和单一的企业总体战略 愿景不一致,则可能会限制价值的收获。事实上,即 使仅参与一个生态系统,这种一致性对于优化价值收 获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调研结果表明了参与者为生态系统带来积极影响的 重要性,不能仅仅关注于眼前的竞争收益。这种积极的 影响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在业内以及跨行业的发展,甚至 连接到其他生态系统,创造一个包容性的生态系统之生 态系统,以创造和收获更多价值(见图 1.3)。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14 13 图 1.3 一切皆为动态: 生态系统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 3 贵公司是否已准备好建立更深入、更具战略意 义的合作关系? 如何让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参与进来, 问题 1 以实现通过创建和培育战略生态系统 合作关系所带来的增长潜力? 问题 2 行性和创造性,包括支持安全可靠地 贵公司如何增强平台与生态系统的可 识别参与者以及明确交易状态? 15 14 问题 3 对于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之 生态系统,贵公司有何计划?是寻找 新的市场商机、将业务流程推向外 部、扩展智能化工作流程、获取呈指 数级发展的技术,还是采取上述所有 措施? 数字健康通行证 通过合作关系应对疫情时代的挑战 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提供商、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协会 冠病毒疫情之后重新开放,并为个人提供一种保护隐 这个基于 IBM 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使组织能够有效 数字健康通行证 (Digital Health Pass) 帮助组织在新 私的方式,自愿分享他们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或疫苗 接种状态。这是在所有现有生态系统中跨行业合作的 结晶。 组织可以根据数据做出明智决策,正确配置健康通行 证,以便缓解风险,在需要的地方采取行动,并有效 地进行沟通。IBM 围绕数字健康通行证积极投资,与 和联盟开展合作。 地验证新冠病毒健康凭证,确保员工能够顺利返岗复 工,旅行者能够顺利出行,学生能够顺序复课,音乐 会观众能够回到音乐厅,球迷能够回到球场。同时, 还支持个人保持对自己健康信息的控制权,以一种安 全、可验证和可信的方式进行分享。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15 16 关键洞察 3 技术与开放性是加速 实现价值的基础 以开放和标准为原则的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和混合云, 为这一机遇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平台是无边界企业的支柱。现代业务生态 系统乃是基于技术以及数字平台所提供的开 放、可信、创新的合作。 IBV 调研表明,从 2017 年起,组织开始越来越重视技 术平台,在这方面的投资增加了 84%。投资水平继续加 速,对这些投资的预期回报也水涨船高(见图 1.4)。 受访高管预计到 2023 年,将收入的近 6% 投资于技术 平台,并从中获得近 12% 的回报。7 尽管有这样积极的发展路线图,但 2020 年给我们的教 训非常清楚 ― 许多企业的技术成熟度仍然滞后。事实 上,在近期开展的一项 IBV 调研中,受访者反复提到了 与技术相关的因素阻碍战略的实施:44% 的受访者抱 怨企业技术基础架构的现状以及在连接各种运营方面的 技术难度所带来的风险,43% 的受访者指出组织敏捷 性不足,39% 的受访者强调技术投资不够。8 16 17 而突破这些障碍的解决方案就是技术本身。通过融合 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比如 AI、区块链、边缘计算以 及混合云,就能够使开放、扩展、可信的生态系统更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从而不 仅能够提供解决方案,还可限制而不是加剧风险。例 如,在 IBV 近期开展的另一项调研中,3/4 的受访者表 示建立混合云有助于拉近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距 离,39%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混合云可以通过扩展 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来加速创新。9 图 1.4 数字平台投资和回报的增长 60% 50% ROI 6% 投资占总收入/ 预算的百分比 技术平台 40% 20% 17% 8% 0% 5% 3% 2017 2020 2023 技术平台 来源: “无边界企业: 虚拟世界中的认知型企业”,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https://ibm.co/virtual-enterprise 贵公司具有哪些能力,支持采用开放技术平台? 问题 1 贵公司如何积极利用技术和开放性, 创建或参与基于行业和跨行业的生态 系统? 问题 2 化、信任与安全性,从而转变业务模 贵公司将以何种方式投资于平台差异 问题 3 贵公司打算如何通过融合呈指数级发展 的技术,如 AI、自动化、区块链、物 联网、混合云以及量子计算,加速实 现企业目标和开放性? 式,创造新的增长机遇,并确定新的 成本和效率基准?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18 17 Schlumberger 利用前沿技术与开放性提高绩效 Schlumberger 提供领先的数字解决方案,部署创新技 术,以帮助全球能源行业提高绩效,促进可持续发 展。该公司利用 DELFI 认知勘探与生产 (E&P) 环境, 过“一次编写,随处部署”方法,根据特定于客户的请 求,更快地开发应用和工作流程,实现整体平台绩效, 从而加快推出和部署更多的服务。预计客户的总体拥有 成本(产品、服务与运营成本)可降低 10% 到 20%。 支持客户的团队跨界自由协作,打破传统的数据孤 全球各地的客户与合作伙伴可将其 DELFI 环境部署与 在 DELFI 环境中,能源企业可以访问 Schlumberger 领 目前的不到 50% 扩大到覆盖几乎整个世界。 岛,从而加速云迁移之旅。 先的 E&P 解决方案和应用,创建新的数据驱动型工作 流程,并采用 AI、分析和自动化等颠覆性技术。通 18 19 OSDU™ Data Platform(能源数据的行业标准)集成在 一起。Schlumberger 的目标是扩大全球市场范围,从 行动指南 将平台与生态系统转化为价值 无边界企业是未来经济的重要支柱。正如 IBV 研究所证 增强文化 — 培养强调协作和共同创造的思维模式转变。 建立激励机制与目标,减少对短期交易机会主义的 实的那样,平台与生态系统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 整战略,释放业务价值。通过调整活动和目标,收获业 — 开放思想以及生态系统和平台思维可实现非常可观的战略 统筹参与 加突出,对于推动企业绩效至关重要。根据具体情况调 务价值。 性飞跃,并且可以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平台与生态系统 必须处于企业的核心,而不是作为业务的附加方面处于边 缘。扩展的生态系统战略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越来越有 价值,而虚拟化和新的连接模式可以帮助规模较小的参与 义。生态系统需要成为主要的社会系统、互动焦点以及参 与组织的力量来源。企业的角色及其核心能力必须与此意 图保持一致。领导团队在做出共同承诺并建立开放文化 时,需要建立互信,这意味着需要放弃许多专属的所有权 和控制权。 以下是将平台与生态系统的潜力转化为价值的 6 大步骤: 调整战略 — — — 确定价值创造与价值收获机遇。 优先考虑与这些机遇保持一致的推动因素,以大规 模和快速地实现价值。 检验并确认价值收获和价值实现过程满足特定的里 程碑。 转变模式 — — — 评估任何新战略对运营模式的影响。 准备调整模式,确保企业的所有部门协同工作。 投资那些能够推动内部和外部共享、合作与开放的 项目。 — 定义各种合作伙伴角色、主要规则以及必要的协作 — 确认贵公司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想要发挥的 者(包括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参与其中。 成为生态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参与者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 关注,支持协作与共同创造。 工具。 作用)以及新的或隐藏的价值可能存在的位置; 并非所有参与者都采用相同方式或在相同层次发 — 现价值。 支持整体网络发展,这有助于所有参与者创造和收 获价值。 敏捷执行 — — — 采用敏捷的执行机制。 利用共同创造、共同执行和共同运营,加速创意开 发和价值收获(使用端到端的 Garage 模型)。10 在推动实时进展的同时,根据实验和有利机遇采取 行动。 促进未来发展 — 投资于开放和安全的技术架构,以满足快速整合、 — 利用现有架构进行快速扩展。 — 参与和扩展的需要。 拥抱可扩展的开放式混合云技术,支持新参与者大 规模地无缝整合。 发展旨在实现生态系统价值的基础能力。 开创性业务平台与生态系统展现威力 19 20 20 无边界企业蓝图 第2章 科学和数据 主导的创新 迸发火花 无边界企业采用科学的发现方法,不断开展试验, 依赖于预测性和前瞻性分析,以来自自身及生态系 统合作伙伴的海量数据作为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的 行业开始理解原先由研发主导的行业所独享的价值 ― 因为后者挖掘价值链中的信息以激发创造力。 Glenn Finch IBM Consulting 认知型企业决策支持 全球管理合伙人 Teresa Hamid IBM Consulting 业务转型服务 CTO 兼副总裁 Tetsuya Nikami IBM Consulting 高级合伙人 IBM 日本 CTO 和云技术 CTO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21 22 无边界企业浮出水面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如何 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从根本上而言,无边界企业具有前瞻性和外向性的特 什么是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 动决策,而是通过结合基于海量数据的预测性分析和 和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科学和数据主导的 征。它并不试图基于历史和内部信息来开展创新或推 前瞻性分析以及新型集体智慧来做到这一点。 无边界企业还更加严格地采用更深入的科学探索方法 来进行创新。新冠病毒疫苗仅用了数月而非数年就完 成了研发和试验,科学探索在其中居功至伟。如果可 以将类似的加速方法应用于业务创新,将会如何? 长期以来,针对假设开展试验、模拟和检验成为科学探 索的核心。对于众多行业的无边界企业而言,通过使用 AI、IoT 和量子计算等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就能够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类似的业务流程(见图 2.1)。 现在,所有这些探索活动都可通过生态系统和智能化 工作流程实时执行,从而使无边界企业能够更迅速、 更有效地发现并挖掘新的价值池。数据科学家利用无 边界企业及其生态系统中的开放架构,成倍放大数据 共享的优势,包括只有极致数字化才能实现的微观洞 察。神经网络和其他技术可以分解最关键和最复杂的 问题,帮助确定令人兴奋的新颖解决方案。 23 22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通过动态持续地发现新的机遇 创新遵循科学的试验方法(假设、检验、学习),既利用新 技术,也利用由传感器、信息共享和其他连接方法带来 的爆炸式增长的新数据。借助开放而严格的方法,这种 数据与技术的交汇可以持续产生宝贵的流程改进,并且 为曾经无法回答的问题带来解决方案。开放式协作是科 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的核心推动要素和要求。敏捷开发 和 IBM 车库方法就是很好的例子,说明如何充分发挥试 验的力量,开展共同创造、共同执行和共同运营,从而产 生大规模的影响。 无边界企业浮出水面 图 2.1 科学与探索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在 88 万亿 美元的世界经济中贡献了 52 万亿美元 科学与探索 作为业务 依靠科学与 探索的企业 基于信息和 探索的企业 6.5 万 亿美元 航空航天与国防、化学、 生命科学及材料 航空公司、汽车、B2B 技术硬件、商业运输、消费必需品、能源和公用事业、医疗保健服务、 工业品、IT 服务和医疗设备 25.9 万 亿美元 20.3 万 亿美元 银行、非必需消费品、电子商务、金融市场、保险、零售、软件和电信 来源:来自 IBM 研究院“战略业务洞察”的数据与研究;Sally Ward-Foxton 著,“加速发现:AI 与科学方法”,EE Times,2021 年 1 月 19 日。 https://www.eetimes.com/accelerated-discovery-ai-and-the-scientific-method/ 随着 AI 和机器学习的模式识别能力越来越强,工作流 它也可以在平台层面开展,通过分析来自整个企业和各 用科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放大跨行业合作关系和联盟 创新机会,从而发现更深层的组合商机。但是,它在广泛 程优化解决方案变得更加清晰和有效。通过智慧地运 的作用,进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范围内的创新。 以数据为主导的创新在无边界企业的多个层面上开 展。它可以在基本的洞察层面开展,通过对客户数据 执行特定分析,推动服务主张的重塑。它可以在工作 流程层面开展,通过持续监控和深入分析某个流程中 的活动和表现,确定需要改进之处,提出自动化干预 个业务合作伙伴的数据源,确定市场缺口和产品或服务 的生态系统层面具有最大的构想和突破潜力 ― 大规模 的数据、意见和参与者不仅能够加速推动构想的形成过 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发明创造活动的执行和 扩展。这就是为什么虚拟模式和生态系统日益成为解决 我们所面临最大挑战的方案的原因。 或人工干预建议。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24 23 借助虚拟化和开放性、综合 社区以及呈指数级发展的工 具,加速探索过程 新冠病毒疫情危机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方式,加 快了供应链、制造、分销、员工队伍构成、消费者行 为等方面的转型步伐。这种持续的加速要求企业具备 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和响应能力。管理这种新情况的工 具和方法来自于科学,它们自身也有助于放大加速的 效果。 在疫情之前,许多企业就已经开始使用分析技术和 AI 来改善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使用这些技术,以及日益 关注对核心企业数据资产(如用户或交易数据或企业 工作流程模式)的研究,为消除、数字化和自动化从 生产到计费过程中的多项任务铺平了道路。 领先的组织依靠智能自动化,帮助降低成本,提高工 作流程效率。他们构建由 AI 驱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 工作流程,在运营连续性和响应客户需求之间实现平 衡。这些工作流程包含预测性智能,如动态客户响 应、预防性维护和实时库存状态感知等。这种自动化 能力有助于实现数字支持的决策,使企业能够快速确 定下一步最佳行动、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提出建 议。来自机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的数据有助于进一 步增强工作流程自动化,实现实时洞察和预测。 24 25 无边界企业进一步落实这些实践,利用丰富的外部信息 (无论是与全球健康、气候还是其他生态系统状况相关 的信息)指导决策,调整运营和战略。 企业需要利用探索发现工具,消化吸收来自核心以外的 信息(也就是有关政治、环境、社会动态和其他行业的 信息),以保护和扩展业务连续性与企业弹性。科学和 数据主导的创新就是此过程的一个实例:通过快速收集 数据,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强调科学严谨性,帮 助发现知识和管理风险。高管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创新能 够带来的差异化优势,超过 3/4 的受访高管表示,他们 的竞争优势在于能够利用探索发现方面的洞察。1 新兴的无边界企业由探索发现驱动,充分发挥价值链的 优势。科学一直是生命科学、化工和材料等行业的核 心。其他行业(例如能源与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和技术 硬件行业)的企业依赖于科学的成果和产出,由地质 学、医学、物理学或其他领域的科学进步推动。 如今,所有企业都必须在信息的驱动下运营。通过大规 模应用科学方法和试验,并以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 他们可以获得有关市场和管理实践的新信息,从而在业 务战略、产品开发和运营等领域推动关键的改进。 领先者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是什么?随着探索发现对于企 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组织需要在文化、技能、业 务流程、工具和平台等领域进行转型。试验必须在整 个组织范围以无摩擦的方式大规模开展,才能保证卓 有成效。探索发现文化以证据为依据,因此需要适应 能力和开放性。 这些转型为企业的探索发现工作提供动力;推动气 候、工作和健康等领域的进步;并开展广泛的工作以 加快探索发现的速度。除了传统的 AI 工具外,企业还 需要使用混合云平台,以支持大规模试验。量子计算 的加入将开辟更多新的可能性。 AI 通过研究人员的工作方式,帮助确定最高效的工作 流程。然后,将这些任务移交给传统或量子系统(一 台或多台使用传统计算系统的量子计算机),最佳选 择视具体情况而定。信息技术专家建立工作流程后, 用户无需知道计算在何处或如何完成,也无需具备有 关量子计算的任何专业知识。 要实施必要的转型,以培养采用科学和数据主导创新 的发现型文化,我们建议重点关注 4 个领导能力优先 事项: 团队合作:在近期开展的一项 IBV 调研中,50% 的受 访高管将团队环境中的协作能力视为后疫情世界中的 核心员工队伍能力。2 生态系统重点:在近期的一项调研中,78% 的受访 CTO 表示,他们使用发现驱动的机制,找到更广泛生态系统 中的创新。3 数字化:受访高管预测,到 2023 年,他们所在组织中 的虚拟员工和客户参与能力将是 2017 年的近三倍。4 数据优势:67% 的高管了解数据的战略价值,而 58% 的高管可以实时访问数据以创建切实可行的洞察。5 无边界企业重视这些优先事项,支持科学和数据主导 的创新,加快探索发现的速度。三项关键洞察构成这 种支持的基础。这三项洞察分别侧重于: ― 虚拟化和开放性 ― 综合社区 ― 呈指数级发展的工具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26 25 关键洞察 1 虚拟化和开放性有助于促进 整个生态系统范围的探索发现 从根本上说,无边界企业具有外向性和前瞻性特征, 能够利用新型数据和智能。 无边界企业通过使传统工具实现虚拟化,发挥 科学创新能力,更快、更好地开展试验、假设 和测试。这种企业依赖于开放式科学实践。 在最早的时候,科学基于经验和理论。人们观察和测 量各种现象,例如物体的运动;假设和预测它们发生 的原因;然后反复检验。计算机以及最新的 AI 和超级 计算机改变了这一切,帮助人们迈入分析时代。我们 现在可以采集海量数据,并开发模型以模拟系统的行 为。无边界企业重新定义了传统基础架构,以使人才 能够在员工队伍、合作关系和生态系统中优化相关能 力。加快探索发现过程是未来增长的核心,82% 的 CTO 认同这一点。6 必须有的放矢地设计系统和流程,以便催生开放式协 作和科学探索。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必须具备数字 灵活性,例如,一台计算机可以同时被多个用户用作 多台独立的计算机,从而优化敏捷性和安全性。这些 进步有助于简化探索发现工作流程的定义,灵活地管 理和部署流程,以及大规模加速推进科学探索。认识 到这些优势后,高管告诉我们,他们不断加码各个职 能领域的虚拟化工作(见图 2.2)。 混合云环境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探索发现过程,提高生 产力、协作、整合以及科学可复制性水平;同时提供 一种获取反馈的方法,帮助改进平台并进一步提高采 用率。混合云技术栈中存在大量的创新机遇,例如重 塑中间件(位于操作系统和用户应用之间的软件), 以及改进计算机之间的分布式处理,等等。 26 27 图 2.2 组织持续对越来越多 的活动实现虚拟化 40% 30% 32% 31% 31% 25% 24% 23% 20% 10% 12% 31% 23% 11% 11% 2017 2020 2023 2017 2020 2023 2017 2020 2023 2017 2020 2023 员工敬业度 生态系统互动 创新 客户互动 10% 0% 来源:来自 2021 年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无边界企业调研的未曾发布的数据。 问题:贵公司以下活动有多大比例已实现/将实现虚拟化? 贵公司是否具备外向性和前瞻性,能够加速探 索发现过程? 问题 1 贵公司如何开展开放式科学实践,从而 使员工、合作伙伴以及生态系统能够 参与到持续的探索活动中? 问题 2 贵公司如何展望基础架构和虚拟化工作 的发展,以支持科学和数据主导的探 问题 3 贵公司如何将快速和持续的试验融入企 业文化的核心? 索发现?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27 28 埃克森美孚 优化全球海运 如何统筹协调数万艘穿梭在大洋上运送大量消费品的 商船?大约 90% 的世界贸易依赖于海运。海洋上每天 有超过 50,000 艘船装载着多达 20 万个集装箱,运输 价值 14 万亿美元的货物。 就全球规模而言,传统计算机难以优化如此量级的航 运路线。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 和 IBM 联合组建的 研究团队使用该场景,研究如何借助量子计算机处理 优化问题。 28 29 埃克森美孚与 IBM 合作,探索量子计算算法,以进一 步解决全球航运的复杂性。研究人员应用不同策略,模 拟海运航线,最终目标是优化船队管理。他们计算旅 程,以最大程度减少商船在全球旅行的距离和时间。 这不仅有利于全球航运,而且研究成果还可以扩展应用 于众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显然,路线安排问题不仅限于 船运行业,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还可以轻松 应用于其他有时间限制的车辆优化问题,例如与货物配 送、车辆共享服务或城市垃圾管理有关的问题。 关键洞察 2 探索社区有助于提升 所有方面的价值 无边界企业运用科学探索原则,对企业、平台和生态系统 以及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进行创新。 无边界企业不会孤立地开展科学探索活动。超过五分 现代科学探索发现过程需要做到结果可复制、出色的 部分创新将来自与客户以及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开放 利用这些社区中丰富的知识、创造力和资源,企业就 之二 (42%) 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 3 年内,自己的大 式合作。 7 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发现社区”,它正成为践行和推 进科学探索的新模式(见图 2.3)。它们依靠开放的科 学实践,在生态系统之生态系统中开展动态知识传播 和精心协调的协作。之所以建立这些由目标驱动的发 现社区,主要原因包括基础架构共享、创新竞争力以 协作以及有效的沟通,以便能够进一步扩展。如果未 无法保持竞争力。在社区中执行的科学探索发现模型 是下一代高价值工作流程和工作负载的初期形式。 利用发现社区来寻找大规模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助于 扩大影响力,形成加速发现和创新的良性循环,从而 造福社会。 及共同的使命感。它们在多个云中运行,具有出色的 可移植性、弹性容量、基于 AI 的工具和安全功能。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30 29 图 2.3 扩展科学方法需要发现社区 随着发现问题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需要采用新的协 作模式,以推动创新,扩大影响范围。 未来 3 年内由量子计算执行或实现的 5 大工作 流程 1 全球贸易管理 社区层面 开放 + 合作 生态系统 合作关系 封闭 + 合作 2 个性化客户服务 生态系统 3 机构层面 智慧制造 专有 + 孤立 4 “从商机到收款” 综合流程 个人层面 5 数字营销和 品牌管理 来源: “IBM 科学技术展望 2021。”IBM 研究;来自 2021 年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无边界企业 调研的未曾发布的数据。 如何将发现社区融入业务战略? 贵公司如何参与和鼓励发现社区的 问题 1 发展? 问题 2 成果,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开放地共享 贵公司如何利用组织外部的科学发现 在内部发现的科学进步和数据? 30 31 问题 3 贵公司的技术系统和云流程在多大程度 上有效支持内部和外部的协作式探索 发现? 哈特里国家数字创新中心 通过社区加速发现探索 英国研究与创新中心科学与技术设施委员会 (STFC) 正 在创建致力于发现探索的社区。英国达斯伯里地区的 哈特里国家数字创新中心 (HNCDI) 的使命是:通过降 低采用创新数字技术的试验和探索风险,为英国企业 和公共机构提供支持。 这项计划由哈特里中心与 IBM 合作发起,应用 AI、高 性能计算和数据分析、量子计算以及云技术,加速探 索和开发创新型解决方案,应对材料研发、生命科 学、制造和环境可持续性等行业挑战。在此过程 HNCDI 通过以下措施,帮助组织驾驭数字技术采用的 4 个主要阶段:提供触手可及的培训和以应用为中心 的技能;帮助人员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探索和发现企 业取得成功所需的技术;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切实的数 字化行业解决方案;探索发现为英国经济未来发展保 驾护航的新兴技术,并为之做好准备。除了 IBM 量子 计算与混合云资源之外,参与该计划的科学家还可以 利用大量专注于材料设计、扩展和自动化、资产管 理、供应链以及可信 AI 的 IBM 商用和新兴 AI 技术的 组合。 中,HNCDI 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创造新的高技能 工作岗位,以及促进地区和国家经济增长。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31 32 关键洞察 3 呈指数级发展的工具和系统 加快探索发现的速度 新型数据和新兴技术(例如流程挖掘、神经网络、群体智能和 量子计算)为加速实施有目的性和洞察主导的试验和创新提 供了全新机遇。 您可能还记得孩提时代学到的科学方法的基本 原则:从观察开始,然后提出疑问,进行假 设,开展试验,获得结果,最终得到结论。借 助传统计算,我们可以加快这一过程。 然而,尽管传统计算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它在面对呈 指数级增加的问题时,暴露出根本性的局限性。AI 和 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展现出加速科学探索发现的巨大 潜力。无边界企业将这些新兴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强 大工具。 想一想有关 mRNA 研究的惊人影响。mRNA 是一种单 链 RNA 分子,与基因的 DNA 链之一互补。8 这项研究 加速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进程,从解码病毒到形成 疫苗只用了短短数周的时间,并在一年内实现疫苗的 广泛接种。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成绩,原因是我们 积累了十余年的 mRNA 研究成果。9 传统计算、AI 和量子计算这“三驾马车”为试验和科 学方法加油提速,显著加快了获得结果的速度(见图 2.4)。前所未有的复杂系统建模能力有助于加速采 集、整合与验证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快得出结论。我 利用现有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对化学系统建模,移 动单个原子,模拟某些材料在数百万次使用中的表现 或反应。但是,有些挑战还是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 例如数据不可用、不清晰或不精确等问题。量子计算 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有望最终为这些棘手的挑战创 造解决方案。 量子计算机能够在几分钟内分析传统计算机可能需要 几个世纪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有潜力在物流和材料 或药物发现等领域掀起革命性的颠覆浪潮。量子驱动 的工作流程和加速的发现过程可帮助无边界企业重新 思考和重新塑造现有的工作流程,从而以新的方法、 新的效率和新的途径与客户、合作伙伴以及员工合 作。通过建立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将特定任务转 交给量子计算机及其衍生的创新产物来处理。 通过 加速探索发现过程 ,更快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 我们有望在医疗保健、新材料发现、太阳能电池板效 率改进、风力涡轮机和电池寿命等众多领域实现新的 飞跃。 们已经可以使用 AI 自动生成假设,并使用机器人实验 室自动开展物理实验。 32 33 77 图 2.4 传统计算、AI 和量子计算的结合将试验提升 到全新水平 学习 借助知识大规模开展采集、 整合与推理活动 提问 假设 使用工具,根据需求和 知识差距发现新问题 生成性模型自动提出新假设, 扩大发现空间 加速的 报告 科学方法 测试 机器人实验室自动执行试验, 缩小数字模型和物理测试之间 的差距 知识的机器表现形式 提出新的假设和问题 评估 模式和异常检测与模拟和试 验相结合,获得新的洞察 来源: “量子十年:培养意识、做足准备和取得优势的策略”,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2021 年 7 月。 贵公司是否有能力采用呈指数级发展的工具? 问题 1 贵公司为了加速创新而使用的科学工具 和数据的先进程度如何? 问题 2 领域的专家合作,以将组织的洞察和 贵公司是否探索与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 问题 3 有关量子计算对企业、行业、合作伙伴 平台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贵公司有多 深的理解? 信息与更大范围的资源池和更快的工 具相结合?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34 33 Cleveland Clinic 充分发挥云、AI 和量子计算的潜力 非营利性多专科学术医疗中心 Cleveland Clinic 在心脏治 疗领域排名第一,他们正与 IBM 合作建立 Discovery Accelerator 中心,部署混合云、AI 和量子计算技术,从 根本上加快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医学发现速度。 Cleveland Clinic 的研究人员使用先进的计算技术,生 成并分析海量数据,以加强对基因组、单细胞转录 组、临床应用、化学和药物发现以及人口健康的研 究,包括发现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等公共卫生威胁的新 方法。 该中心将依靠 IBM 的新一代技术和创新,例如深度搜 索、AI 和量子增强模拟、生成式模型,以及 AI 驱动的 自主型实验室。IBM 在与该机构为期 10 年的合作计划 中,将为 20 多个 IBM 量子系统提供云网络访问,预计 到 2023 年将部署 1,000 多个量子位。 35 34 35 行动指南 部署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 产生最大影响 无边界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获得探索发 构建现代基础架构 — — 利用开放架构,使数据共享产生倍增效应。 部署 AI 和机器学习,显著改进模式识别、工作流程 优化和解决方案收集。 现成果。目前,市场乃至整个世界都面临严峻的挑 — 指数级的挑战需要指数级的能力。通过采用这些能 力,并整合专用流程 ― 依靠试验,部署开放科学,利 — 用先进的人类与技术资产,有助于催生新的解决方 依靠开放安全的混合云,平稳快速地实施扩展的智 案。只有通过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无边界企业才 — 加入发现社区,挖掘新的想法和成果。 战。但我们拥有的工具也空前强大。 使用量子计算工具和方法,体验扩展的能力。 加强生态系统关系 能化工作流程。 为互动、信息验证和信任制定准则与路线图。 能开始展现出潜力。 — 六个步骤: — 支持经过充分研究的解决方案,即使会给组织带来 投资于没有明确目标但基于价值的持续探索发现 以下是部署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以实现最大影响的 大规模试验 支持科学创新 意外或挑战。 — 鼓励在组织内部、合作伙伴网络和生态系统中开展 — — 协作,分享奇思妙想。 这离不开对假设的检验、开展模拟以及使用作为探 — 索发现活动核心的其他科学方法工具。 拥抱未来 — 通过开放的科学方法和实践,开发新的和改进的数 据源。 利用海量数据 — 建立和补充干净、明确、可靠的信息集,深入广泛 — 结合预测性分析与规范性分析,帮助做出更明智的 — 地采集数据。 决策。 计划。 落实新想法,以扩大发明创新的规模。 — 重新定义员工队伍的角色,为将来以发现为导向的 — 重新调整系统性的流程,以适应持续快速的变化。 — 实践做好准备。 为应对以指数级涌现的科学和数据主导的新可能 性,重新思考组织的区位战略、运营方式以及可实 现的成果。 借助极致数字化获得微观洞察。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科学和数据主导的创新迸发火花 35 36 35 36 无边界企业蓝图 第3章 扩展的智能 化工作流程 充满魔力 智能化工作流程是创建价值链支柱的法宝,用于将 生态系统参与者连接在一起。随着工作流程范围不 断扩大,极致自动化、AI 和 IoT 等技术的威力将成 倍增加。虚拟化在网络、连接和技能互动等方面带 来了新的机会,为工作流程注入活力,并显著提高 敏捷性。 Paul Papas IBM Consulting 业务转型服务 全球管理合伙人 Jonathan Wright IBM Consulting 财务和供应链转型服务 全球管理合伙人 Mie Matsuo IBM Consulting IBM 日本业务转型服务 管理合伙人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充满魔力 37 38 37 无边界企业浮出水面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如何 放大机遇 智能化工作流程作为无边界企业的粘合剂,将宗旨、 什么是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 无论是来自企业内部、来自合作伙伴还是来自生态系 捷性,推动业务转型。这些工作流程按照开放的数字 目的和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运行工作流程的参与者, 统之外,都需要与该目的保持一致,并且必须提供综 合、统一的体验。 这些工作流程的终极目的是让最终客户体验到集体的 价值。新冠病毒疫情无疑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扩展的 智能化工作流程在快速、大规模提供变革性体验方面 的重要性。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所有参与者 的速度、准确性和安全性。工作流程的开放性和即插 即用兼容性为扩大价值的创造和使用范围设定了界 线。我们已经看到了研究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并运用 它们打破历史流程孤岛的力量。 工作流程的范围扩展得越大,工作流程的客户和参与者 之间的端到端联系就越紧密,业务成果也就越显著。通 过将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 方,无边界企业的价值潜力就会呈指数级放大。 38 39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通过优化运营效率、速度和敏 标准和协议,连接单个组织中的资源以及不同组织和 行业中的资源。它们依靠数据和可信的混合云访问来 推动试验、实时决策以及持续合作。在此过程中,扩 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促进协作,并大幅提升价值潜力 和价值创造能力。 无边界企业浮出水面 图 3.1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整合虚拟组件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IoT AI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 市场 “金线” 区块链 成果 自动化 虚拟化增值 资本支出 数字孪生 远程技能 运营支出 传感 零接触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是真正能够吸引大量参与者的 将资本支出 (Capex) 转化为运营支出 (Opex),将人员、 具体体现。通过在扩展的工作流程中应用多种呈指数 值池。 平台,它们是无边界企业及其相关平台和生态系统的 级发展的技术,以发现改进的机会,有助于推动业务 模式转型,让业绩更上一层楼。因此,工作流程决定 了现代扩展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特点。 虚拟化成为另一类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可以带来新的 绩效机遇。虚拟化有潜力将实物资产转化为数字实体, 团队和办公室转化为新的参与模式,从而创造新的价 除了与共同目标保持一致外,智能化工作流程还需要 打破孤岛结构,在组织内外提供一致的总体体验。工 作流程的有效性,也就是无边界企业的有效性,取决 于每个参与组织和个人的速度、准确性和安全性(见 图 3.1)。 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充满魔力 40 39 敏捷性:改变工作方式、生态 系统思维方式和虚拟化方式 敏捷性是无边界企业的核心,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程 已成为转变整个生态系统中体验、信息和关系的机 制,能够推动更出色、更迅速的试验和决策,呈指数 级地释放价值。 领先的组织以速度和效率为目标。他们致力于构建经 过简化与优化的数字智能化工作流程,利用受保护的 数据,无缝实现多对多和端到端的无摩擦连接。这些 自动化的工作流程由 AI 驱动,能够平衡运营连续性 (运营效率),以应对客户需求的激增。它们包含预 测性智能,如动态客户响应、预防性维护和实时库存 状态感知等。这种自动化能力有助于实现数字支持的 决策,使企业能够快速确定下一步最佳行动、对其进 行优先级排序并提出建议。 智能自动化带来的优势是变革性的。在 IBM 商业价值 研究院近期开展的一项调研中,受访高管表示,智能 自动化为他们的组织提供了多种优势,其中最重要的 是改善了客户体验,其次是提高了效率(运营成本降 低)和改进了决策。1 其他优势包括提高了可靠性和降 低了风险 ― 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在疫情前常被低估,但 目前企业在解决员工工作地点改变、供应链挑战和客 户服务中断等问题时,这些优势就显得非常突出。2 40 41 此外,对扩展智能化工作流程的重塑可从虚拟知识工 作者领域扩大到工程和制造领域。物联网和传感机制 将信息从企业边缘或机器传输到工作流程,以帮助提 高自动化、洞察和预测水平。 通过实体与数字的结合,自动化能力和智能化工作流程 有助于在客户服务、制造、分销、运输和现场服务等领 域快速实现低接触或无接触式运营。得益于传感器技 术、AI、边缘访问甚至量子处理等领域取得的前所未有 的进步,计算机建模能够带来令人欣喜的新发现。 这些优势依赖于安全灵活的连通性和互操作性:机器能 够轻松连接到其他机器和各种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AI 和机器学习算法变得更加高效,能够帮助企业更轻松地 对设备编程、设计创新用例以及降低能源需求。 工作流程领先者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工作流程领先者有何特点?采用扩展的智能化工作流 程的组织,凭借新锐洞察、灵活运营和不断学习,获 得巨大的价值,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对客户数据进行 分析可能会促使企业重塑服务主张。通过对运营流程 中的活动和绩效进行持续监控,可揭示出需要持续改 进的领域,以及需要立即进行自动干预或人工干预的 领域。随着 AI 和机器学习应用于广泛的数据新领域, 模式识别和工作流优化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我们看到,远程工作模式和企业的大规模扁平化促进 了生产力的提高,而数字化零接触方法降低了流程的 复杂性。这些虚拟化实践与极致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广 泛使用相结合,为改进工作流程和开发更全面的“数 字孪生”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孪生是实体对象 或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虚拟表示,使用实时数 据和其他来源进行学习和推理,同时通过动态调整来 改进决策。 通过将地点因素排除在新模式之外,可以带来巨大潜 力,有助于建立新的人工成本池和虚拟的人才中心, 并且重新定义智能化

111 页 523 浏览
立即下载
CCFA连锁经营企业组织能力调研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CCFA连锁经营企业组织能力调研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CCFA连锁经营企业 组织能力调研报告 2022年10月 前言 过去五年,面对数字化和新零售的浪潮,很多零售连锁企业踏上了转型创新的变革旅途。 最近三年,叠加疫情冲击,经济形势严峻,转型和创新对零售业而言从未显得如此重要而急迫。 转型和创新是一件艰难而正确的事,需要方向、决心、方法和定力。目前为止,零售业的转型 创新难说成功,为什么?怎么办?痛点在哪里?疫情下能做什么? 为此,CCFA联合恺杰咨询,进行了本次连锁经营企业组织能力调研,试图从战略、组织、 人才、机制和文化维度研究分析连锁经营企业在组织能力建设上的现状,以洞察转型过程中所 面临的问题与原因。 本次调研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值得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去思考和前瞻: • 近三分之一的创始人年龄超过55岁,未来5-10年,家族和企业传承会是很多中国民营企 业面临的挑战; • 有逾40%的企业外聘了分管科技或数字化的高管,但近半数企业线上业务占比不足10%, 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 战略执行、沟通协同、人才培养是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普遍痛点,制约着企业的扩张和转型; • 合伙人机制已成为行业普遍实践,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 高效执行是连锁经营企业最鲜明的文化特点,这是很多企业过去成功的要素之一,但未来 转型成功更需要创新、开放、包容、敏捷等组织能力,这是很多连锁经营企业欠缺的。 • 。。。。。。 我们希望本次调研报告对您的管理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更多有意义的发现和洞察,我们 期待您的发掘和思考,我们也十分期待和您一起切磋研讨本报告。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 目录 调研概览 P4 领导团队 P6 企业创始人画像 P6 企业高管团队画像 P7 高管外聘情况 P8 战略 P9 组织 P10 授权与流程 P10 品类管理(商超企业) P11 数字化转型 P12 客户洞察 P13 会员管理 P14 生态建设 P15 人才 P16 人才培养 P16 干部管理 P17 大学生专项 P18 机制 P20 绩效考核 P20 薪酬竞争力 P21 合伙人机制 P22 长期激励 P23 创新机制 P24 文化 P25 管理痛点 P26 疫情管理措施 P27 附录 P28 调研名单 P28 调研问卷 P29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3 调研概览 调研框架  本次调研围绕战略、组织、人才、机制与文化维度展开调研,以呈现当前连锁经营企业在组织能力建设 上的真实现状。 战略 领导团队 组织 人才 机制 授权与流程 客户洞察 人才培养 绩效考核 品类管理 会员管理 干部管理 薪酬激励 数字化 生态能力 大学生专项 创新机制 文化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4 调研概览 样本情况 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共调研连锁经营企业65家  行业分布:共4个行业,涵盖商超百货、专业连锁、餐饮、鞋服家居  中国连锁榜入围情况:23家企业入围“2021年中国连锁TOP100”,11家企业入围“2021年中国特许 连锁TOP100” 按行业 按企业性质 7.7% 16.9% 商超百货 21.5% 49.2% 民营企业 专业连锁 64.6% 18.5% 餐饮 鞋服家居 21.5% 外资企业(含合资) 按企业规模 按企业员工数 9.8% 10.0% 1000(含)以内 10亿(含)以内 41.2% 34.0% 40.0% 50亿-100亿(含) 16.0% 13.7% 样本企业2021年总销售约1.1万亿元 约占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 5000-10000(含) 10000以上 100亿以上 • 1000-5000(含) 10亿-50亿(含) 35.3% 国有企业 • 样本企业2021年总自有员工人数约151万人 说明:商超百货指通过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卖场、社区超市、便利店等形式进行经营的企业;专业连锁 含家电、医药、教育、食品、汽修、眼镜店等连锁经营类企业。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5 企业创始人画像 民营企业创始人仍在主导企业,未来5年面临接班人培养问题 创始人在任情况  大部分民企创始人仍然在主导企业的内部 管理,约74%的民营企业创始人目前仍然 25.6% 创始人在企业中任职 在企业内任职董事长或总裁。 74.4% 创始人不在企业中任职 创始人任职及管理情况  有创始人在任的企业,有约97%的企业由创 始人任职董事长;有约59%的企业由创始人 任职总裁。  其中,董事长及总裁都由创始人担任的企业 占约55%。  96.6% 58.6% 创始人 任董事长 创始人 任总裁 当创始人兼任企业董事长及总裁时,平均 13人向创始人汇报;其管理幅度超过创始 人仅担任企业董事长或总裁的情形。 创始人年龄  在任创始人平均年龄为55岁,最年轻的为 35岁,最年长为88岁。  约13%的企业,创始人年龄小于50岁;超 过一半的企业,创始人年龄在50-55岁之间。  创始人为55岁以上的企业占33%,未来5- 12.5% 50岁 33.3% 50~55岁 10年,很多企业会面临企业“接班潮”的 挑战。恺杰的经验显示,很多企业并没有做 54.2% 55岁 好准备(二代无法或无意愿接班,合格胜任 的下一代管理层也还没出现),本次调研再 一次提醒民企创始人需要未雨绸缪,提早选 择和培养接班人,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和 文化传承。 说明:企业创始人画像仅分析民营企业样本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6 企业高管团队画像 平均在职司龄13年,平均年龄46岁,反映出高管团队仍以内部提拔为主, 外聘高管较少 平均在职高管人数(分位值) 高管人数 15  调研企业平均11位高管在职。  由分位值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企业高管团队 9 5 的规模存在一定差异。 25分位值 中位值 75分位值 平均年龄 6.5% 11.3% ≤40岁 38.7% 43.5%  在职高管平均年龄为46岁;超过一半的企业 41~45岁 由年轻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在45岁及以下) 46~50岁 主导。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零售企业高管在逐 50岁 渐进行代际传承,而且这个趋势在未来五年 内可能会加速。 在职高管平均司龄(分位值) 平均司龄 17  13 的稳定性较高。 8  25分位值 调研企业高管的平均司龄为13年,企业高管 中位值 高管平均司龄较高,也反映出调研企业高管 多以内部提拔为主的现象。 75分位值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7 高管外聘情况 近三年,企业对外聘科技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但外聘高管整体留存率不理想 高管外聘情况  近三年,80%的企业曾外聘高管,平均每 家企业引进5位高管;外聘高管最多的企 业三年内引入21位高管。 5人 近三年曾外聘高管的 企业占比 近三年平均外聘高管的 人数 高管留存率 外聘高管业务分管情况  80.3% 外聘科技人才的企业最多,有40%的企业外  调研企业近三年平均高管留存率为64%, 聘了分管科技业务(包含数字化和技术职能) 根据恺杰的项目经验和观察,外聘高管三 的高管;27%的企业外聘了分管市场营销的 年平均留存率都不足50%;同时我们回顾 高管;24%的企业外聘了分管财务的高管。 调研企业高管画像,在职高管平均司龄达 13年,说明在职高管多为内部提拔,而外 聘高管如何保留是调研企业面临的问题。 科技业务 40.3% 市场营销 27.4% 财务 24.2% 全国运营 22.6% 人力 12.9% 战略 11.3% 全国供应链 11.3% 其他 12.9% (其他:包括CEO,文化,党建等职能或业务板块)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64.0% 近三年外聘高管的 平均留存率 8 战略 战略落地执行与复盘纠偏有待提升  大部分调研企业具备战略制定与分解意识,但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不足。  虽然有95%的企业进行了三年战略规划,但只有27%的企业能够进行月度落地复盘与纠偏;企业落地执 行与复盘纠偏有待提升。 95% 有3年战略规划 81% 能够将战略进行部门层面分解 27% 复盘与纠偏以月度开展 41% 复盘与纠偏以季度/半年度开展 32% 复盘与纠偏以年度或不定期开展 市场实践显示:  连锁经营行业通常变化快,挑战大,企业需要不断响应和调整策略。  领先企业注重战略沟通与共识,为达到上下同欲的目的,通常召开月会、季度会、年会或各层级共创会。  领先企业关注战略执行效果复盘,通常采用月会或季度会的方式及时纠偏迭代。  年度复盘更多聚焦在中长期组织能力、人才盘点,为来年战略规划进行排兵布阵。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9 授权与流程 授权不充分,沟通与协同是痛点 企业授权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 81%的调研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的企业只占59%, 授权不充分。 1.6% 3.2% 14.5% 80.6% 有,并定期更新 部分有 有,近3年未更新 部分按照制度执行 9.8% 大部分按照制度执行 31.2% 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59.0% 无 企业流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 87%的调研企业制定了明确的流程管理制度,但实践中严格执行且顺畅的企业占50%;占比近39%的企业 实践中能够大部分按照流程制度执行,但执行中需要借助较多协调沟通,反映出企业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3.2% 9.7% 87.1% 有,并定期更新 部分有 有,近3年未更新 部分执行或大部分无执行 11.3% 大部分执行需要较多沟通 38.7% 严格执行且沟通顺畅 50.0% 市场实践显示:  随着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扩张、业务多元化,授权与协同机制越来越成为了核心的组织能力。  尽管大多数企业具备授权机制与流程制度,但实际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 为了有效授权、高效协同,企业需要:①明晰责权利;②确保目标考核激励一致;③将协同内化为企业 的文化基因。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0 品类管理 商超企业虽普遍实施品类管理,但重视度与投入度不足 品类管理承接部门  从组织架构设置上来看,仅约28%的商超企业将品类管理设置为公司独立一级部门,大部分商超企业将 品类管理定位为二级部门或以下。 11.1% 27.8% 公司级独立一级部门 采购部下设二级部门 22.2% 运营部下设二级部门 无独立团队(具备此功能) 38.9% 品类管理负责人来源  商超企业品类管理负责人大多数来自于内部人才晋升(94%),仅6%是通过外部招聘引入。  品类管理是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资源的重要手段。本土商超企业虽普遍实施品类管理,但品类管理的经 验整体偏弱,重视度与投入度仍不足;企业不妨大胆引进外部专业人才、借鉴标杆经验,建立和完善品 类管理体系。 6.0% 内部晋升 外部招聘 94.0% 市场实践显示:  连锁经营协会非常重视商超企业品类管理,组织专家编辑品类管理相关书籍,并在企业和学校进行推广。  实践中,企业对品类管理的重视度不足,通常不设置为独立一级部门,且品类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 品类管理通常需要系统思维、数据分析以及协同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商超企业的短板。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1 数字化转型 近半数企业线上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数字化承接部门 公司级独立一级部门 14.4% 1.6% 8.1% 6.5% 8.1% 信息技术部下设二级部门 业务部门下设二级部门 61.3% 项目组 其他二级部门  无独立团队(具备此功能) 尽管有61%的调研企业将数字化设为 公司级一级部门,仍有近40%的企业 对数字化的定位不高,没有将数字化 放在战略地位,数字化转型较慢。 数字化负责人来源  调研企业对外部数字化人才的需求突 出,接近一半的企业选择外招人才负 责数字化业务。 内部晋升 41.9% 58.1% 外部招聘  同时,我们看到不同企业线上业务发 展的进程具有较大差异:线上业务发 展较快的企业其线上营收占比超过 20%,但约有近半数(48%)企业线 2021年线上业务营收占比 上营收占比不足10%。 29.0% ≥20% 48.4% 10%-20% 22.6% ≤10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2 客户洞察 大部分企业已具备客户洞察功能,更依赖传统的客户声音反馈渠道  调研企业中,94%的企业已具备客户洞察功能。其中约7成的企业将客户洞察设置为一级部门或二级部门; 而约3成的企业未设置独立团队。  在设置为二级部门的企业中,50%的企业选择在市场部下设二级部门。 客户洞察承接部门(二级部门) 客户洞察承接部门 9.1% 一级部门 31.0% 二级部门 5.2% 37.9% 25.9% 市场部下设二级部门 18.2% 50.0% 无独立团队(具备此功能) 其他 品牌部下设二级部门 22.7% 客户管理部下设二级部门 (其他:顾问企业、第三方公司)  运营部下设二级部门 大部分调研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客户反馈,超7成的企业具有3种及以上的反馈渠道;超过一半的企业 具有4种及以上的反馈渠道。  门店线下反馈、400客服等传统的客户声音反馈渠道仍是主流的选择;同时,随着互联网环境逐渐成熟, 线上反馈渠道也成为了聆听客户声音的重要渠道。 客户声音反馈渠道 95.2% 83.9% 64.5% 门店线下反馈 400客服 社群运营 58.1% 数字化客户平台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53.2% 定期第三方调研 13 会员管理 近7成企业会员收入占比在50%以下,会员运营与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会员管理承接部门 30.6% 一级部门 二级部门 4.8% 8.1% 无独立团队(具备此功能) 56.5% 其他  调研企业均具备会员管理的功能,普 遍设置为一级部门或二级部门 会员管理承接部门(二级部门) (87%);在设置为二级部门的企业 中,市场部下设二级部门最为普遍。 11.4% 市场部下设二级部门 17.2% 45.7% 25.7% 运营部下设二级部门  从运营结果看,2021年整体会员销售 占比普遍较低,近7成企业会员销售占 品牌部下设二级部门 比不足50%;相比标杆企业(会员收 客户管理部下设二级部门 入占比通常超过60% ),会员管理仍 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1年会员销售占比 9.9% 10%(含)以内 30.7% 10%-30%(含) 38.6% 20.8% 30%-50%(含) 50%以上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4 生态建设 企业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构建生态圈,强化线上销售及供应链能力  调研企业中,85%的企业在构建相关生态圈。其中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强化线上业务是最普遍的方式。 构建生态圈/产业链举措 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强化线上业务 53.2% 成立供应链子公司 41.9% 成立电商或新零售子公司 37.1% 投资入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无相关举措 29.0% 14.5% 市场实践显示:  分行业看,餐饮与鞋服家居更愿意采用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强化线上业务的方式;商超百货则更愿意通过 建立供应链子公司打造生态圈。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5 人才培养 年度培训预算差距大,部分企业认为当前培训体系不足以支持业务发展 培训对业务的支持度  部分调研企业认为目前的培训体系仅能支持部分业务发展。 14.4% 30.7% 部分可以 大部分可以 完全可以 54.9% 培训预算  调研企业在培训上的投入较少,近一半的企业的培训投入在100万以内。 100万(含)以内 16.1% 100万-200万(含) 4.8% 45.2% 8.1% 200万-300万(含) 300万-400万(含) 11.3% 400万-500万(含) 14.5% 500万以上 市场实践显示:  通常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中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大学生培训周期为3-6个月,人均培训成本约为500 元/月(不包含人工成本),含培训场地、培训物料、差旅成本。以商超百货行业为例,若一年入职400 名大学生,则在大学生培训方面每年约需60-120万的投入。如再加上其他员工和干部培训投入,则年度 培训费用通常会超过100万。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度不足。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6 干部管理 大部分企业定期开展干部评估,干部区分度是评估的关键  调研企业普遍具备干部评估标准,但在干部评估结果上主流工具应用较少(九宫格、强制排序等);干 部评估结果的区分度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调研企业中,95%的企业定期开展干部评估。其中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半年(41%)或1年(53%)为频率 进行干部评估。 干部评估标准 93.5% 有绩效标准 74.2% 67.7% 有能力标准 有文化价值观标准 干部评估方式 56.5% 71.0% 62.9% 64.5% 40.3% 24.2% 通过评估小组评议 进行述职评估 360评价 上级评估 测评工具 评价中心 干部评估频率 干部评估结果 3.4%3.4% 季度 38.7% 22.6% 52.5% 40.7% 半年 1年 2年 九宫格 强制排序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7 大学生引进与保留 大学生的吸引、培养与保留仍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 我们发现部分调研企业3年内引进大学生不足300人,其人才梯队建设不足。  全行业每家企业平均引进3,063人,平均在职1,170人。  全行业3年平均留存率为38%。分行业看,专业连锁留存率最低(28%),其次为餐饮(36%),鞋服家 居(47%),商超百货(51%)。 2019年(含)之后大学生引进与保留 2019年(含)之后入职人数 2021年(含)仍在职人数 3年平均留存率 全行业3年平均留存率 10,716 51.0% 38.2% 3,818 46.9% 35.6% 27.6% 3,063 2,103 2,060 1,243 1,170 全行业 966 634 餐饮 商超百货 鞋服家居 580 专业连锁 留存率:在职人数/引进人数 说明:餐饮行业中领先外资企业大量招收大学生,因此行业入职人数规模较大。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8 大学生培养 重视度和投入度越高,大学生留存率更高 大学生培养项目  调研企业中,77%的企业具备大学生培养项目。其中约4成企业大学生培养项目完善(同时具备培训培养 体系、专项经费及带教团队)。  在具备大学生培养项目的企业中,企业通常建立了专门的培训培养体系;而投入专项经费或专门带教团 队的企业相对较少。 90.0% 有专门培训培养体系 58.0% 58.0% 有专项经费 有专门带教团队 大学生培养项目与大学生平均留存率  设置有大学生培养专项项目的企业较未设置的企业,在大学生留存率上高出13个百分点,但留存率仍然 处于较低水平。 48.4% 35.1% 具备培养项目 不具备培养项目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19 绩效考核 企业普遍会明确绩效等级,但在收入差距上体现不够显著 绩效考核等级区分  调研企业中,87%的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明确了绩效等级;大部分企业选择区分为五个等级。 28.0% 49.0% 是,区分三个等级 是,区分四个等级 23.0% 是,区分五个等级 优秀店长与一般店长收入差距  绩效优异的店长与绩效一般店长的收入差距上,超7成企业在50%之内,仅不到3成的企业收入差距拉开 至50%以上。 6.4% 22.6% 33.9% 30%(含)以内 30%-50%(含) 50%-100%(含) 37.1% 100%以上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0 薪酬竞争力 大部分企业认为薪酬竞争力位于中等水平,且在总部与门店采用相同的薪酬策略 总部与门店薪酬竞争力水平  大部分调研企业认为当前的薪酬竞争力位于行业中等水平。 25分位左右(较低水平) 50分位左右(中等水平) 16.1% 17.7% 79.0% 72.6% 4.9% 9.7% 总部 门店 总部与门店薪酬策略是否一致  同时我们发现,调研企业普遍在总部与门店采取相同的薪酬策略。 29.0% 相同薪酬策略 不同薪酬策略 71.0% 市场实践显示:  据恺杰咨询对中国零售消费上市企业薪酬福利水平的研究,2021年中国零售消费上市企业人均薪酬福利 成本约为12万元,人事费用率平均值约为12%(含总部与门店)。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1 合伙人机制 合伙人机制已是普遍实践 合伙人计划实施单元  调研企业中,60%的企业已实施合伙人机制;分行业看,商超百货普及度最高。  调研企业主要以门店或门店内单元为单元实施合伙人机制;此外还包括以区域、以总部部门或全国品类 为单元实施等。 以门店/门店内单元为单位实施 68.0% 以区域为单位实施 30.0% 以总部部门/全国品类为单位实施 24.0% 其他 14.0% (其他:新业务、部分业务) 合伙人分红方式  大部分调研企业采用更能直观地体现经营成果的指标来进行合伙人分红计提,如采用超额利润或净利润等。 按超额利润 55.6% 按净利润 36.1% 按经营利润 25.0% 按超额毛利 25.0% 按超额收入 19.4% 按收入 11.1% 按毛利 2.8% 其他 2.8% (其他:客单)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2 长期激励 超6成企业已实施长期激励,上市企业更偏好期权,未上市企业更偏好员工持股 企业采用的长期激励工具  调研企业中,61%的企业已实施长期激励。其中47%采用员工持股,40%采用期权,32%采用限制性股票。 47.4% 39.5% 31.6% 限制性股票 期权 员工持股 上市/未上市企业采用的长期激励工具  上市企业较未上市企业长期激励普及度更高;上市企业更愿意采用期权,未上市企业更愿意选择员工持股。 限制性股票 47.0% 期权 53.0% 20.0% 员工持股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39.0% 30.0% 48.0% 23 创新机制 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体系化创新机制  调研企业均具备创新机制相关举措。其中约6成企业建立渠道反馈机制或针对创新的奖励机制;设立独立 部门或团队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仅占比45%;建立了内部创业孵化机制的企业最少,仅占比34%。 鼓励创新的机制 员工有创新点子、有专门渠道/机制 63.0% 进行反馈和回应 有专门针对创新的奖励机制 61.0% 公司层面设立独立的部门或团队进 45.0% 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活动 建立内部创业孵化机制 34.0%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4 企业文化 高效执行是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但可能影响企业创新转型  高效执行、客户导向、诚信、奋斗进取、绩效导向是调研企业最普遍认同的文化特征。  然而,企业未来转型成功的关键特征,如创新、开放包容、敏捷反应等,则极少在企业文化中得以体现。 共创共享 客户导向 团队合作 授权管理 集权管理 敏捷反应 诚信 高效执行 绩效导向 创新 民主平等 务实 公平公正 关爱文化 奋斗进取 开放包容 高效执行 58.1% 客户导向 48.4% 诚信 46.8% 奋斗进取 43.5% 绩效导向 41.9% 团队合作 40.3% 创新 40.3% 开放包容 37.1% 关爱文化 37.1% 共创共享 33.9% 务实 32.3% 敏捷反应 17.7% 授权管理 9.7% 集权管理 公平公正 民主平等 8.1% 3.2% 1.6%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5 管理痛点 组织与人才是连锁经营企业持续的痛 企业管理痛点 人才梯队断档 51.6% 创新力不足 50.0% 新老人的融合 40.3% 专业人才难引进 37.1% 部门协同不畅 37.1% 流程长效率低 35.5% 考核激励和晋升机制不到位 17.7% 制度体系难以落地 12.9% 执行力弱 集权和一言堂 企业文化比较保守封闭 11.3% 4.8% 1.6%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6 疫情管理措施 多数企业采用组织架构精简、总部和区域人员优化应对疫情的冲击 疫情管理措施  面对疫情冲击下的收入下降,调研企业正在采取组织架构精简、总部人员优化、区域和门店人员优化的措 施予以应对。 组织架构的精简 64.5% 总部人员优化 61.3% 区域和门店人员优化 53.2% 加大灵活用工 48.4% 加大技术替代 38.7% 基本停止大学生招聘 9.7% 降低绩效奖金 9.7% 降低固薪 6.5% 其他 8.1% (其他:未作调整、推出加盟商扶持政策、供应商优化、引进专业人才) 计划开展人员优化比例  60%的调研企业计划开展人员优化;从优化力度来看,63%的企业计划优化10%以内的人员;27%的企业 计划优化10%-20%;10%的企业计划优化20%以上人员。 10.0% 计划开展,10%(含)以内 27.0% 计划开展,10%-20%(含) 63.0% 计划开展,20%以上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7 调研名单 商超百货(32家) 专业连锁(14家) • 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福奈特洗衣服务有限公司 • 北京华冠商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京东七鲜) • 贝壳找房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华胜企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 步步高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 • 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 •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 • 福建东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 • 杭州小拇指汽车维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合力购物有限责任公司 • 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盒马(中国)有限公司 • 厦门元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恒太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黄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五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华润万家(控股)有限公司 • 星创视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 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辽宁地利生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 北京比格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美宜佳控股有限公司 • 北京嘉和一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欧亚商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 • 吉野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 • 砂之船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可纳客(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山西金虎便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 快乐蜂(中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天虹数科商业股份有限公司 • 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中商超市连锁有限公司 • 上海肇亿商贸有限公司 • 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顶巧餐饮服务咨询有限公司 • 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 • 王品(中国)餐饮有限公司 • 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 • 肇庆市昌大昌超级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 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 浙北大厦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 餐饮(14家) 鞋服家居(5家) • 爱慕股份有限公司 • 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迪卡侬(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 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8 调研问卷 问题 序号 1 董事长、公司总裁是否分别设置 2 董事长由谁担任 3 直接向董事长汇报的管理者有多少人 4 公司总裁由谁担任 5 直接向公司总裁汇报的有多少管理者 6 目前在职高管人数 7 目前在职高管层平均年龄 8 目前在职高管层平均司龄 9 2019年之后入职的高管累计人数 10 现有高管团队中有几人是2019年之后入职的 11 目前哪些职能是由外聘高管(指2019年之后入职)分管的 12 公司是否制定了明确的3年战略规划/战略目标 13 战略规划和目标是否分解到每个部门,形成明确KPI 14 是否定期进行战略执行和落地复盘、战略纠偏 15 公司是否制订了明确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16 实践中公司是否按分级授权制度进行管理 17 公司是否制订了明确的流程管理制度 18 实践中是否按流程管理制度执行 19 门店干部晋升为店长的晋升流程需要多少个审批节点 20 品类规划/品类管理功能是否设置独立团队承接 21 品类规划/管理负责人内部提拔还是外部招聘 22 数字化是否设置独立团队承接 23 数字化负责人内部提拔还是外部招聘 24 2021年线上业务收入占比 25 是否有独立的市场调研/消费者洞察团队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29 调研问卷 问题 序号 26 是否有独立的市场调研/消费者洞察团队 27 消费者有哪些渠道可以向公司反馈商品和服务 28 会员体系管理是否设置独立团队承接 29 2021年会员销售占比 30 公司目前在构建生态圈或产业链方面有哪些举措 31 公司建立了哪些支持和鼓励创新的机制 32 是否有大学生(包括大专生)专项培养项目 33 2019年(含)之后大学生(包括大专生)引进总人数 34 2019年(含)之后引进大学生(大专生)目前在职总人数 35 公司如何进行干部评估 36 开展干部评估工作频率 37 目前的培训体系能否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和员工能力提升 38 年度培训预算区间 39 过去三年门店员工平均离职率 40 绩效考核是否进行排序达到区分优劣的效果 41 通常绩效优秀的店长比绩效一般的店长收入高多少 42 总体而言,您认为总部员工的整体薪酬竞争力如何 43 总体而言,您认为门店员工的整体薪酬竞争力如何 44 公司是否实施了合伙人计划 45 合伙人分红是按什么进行计提 46 公司是否实施了长期激励计划 47 面对疫情的冲击,过去一年企业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48 面对疫情的冲击,今年是否有组织精简和人员优化计划,大概比例多少 49 请选择最能够形容您所在企业文化的5个词,并排序 50 请选择最能形容您所在企业目前存在的管理痛点,选择3项并排序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30 谢谢 © 2022 KJRC. All rights reserved. 31

32 页 521 浏览
立即下载
领导力模型(维度指标表格)

领导力模型(维度指标表格)

说明: 1、用户可以根据本单位情况进行调整维度、指标、行为描述和改进建议。 2、目前采用5分制,强项、弱项、岗位标准可以不设置。 3、高层、中层及基层领导力模型可以选择不同指标,也可以选择相同指标。如果所 4、如果只有中层领导模型,可以将高层、基层列删除。 5、导入后需对领导力模型中的指导语、高估、低估等参数进行维护。 改进建议。 择相同指标。如果所有指标都没有选择或全部选择,系统将全部指标导入。 领导力模型 能力 指标 维度 名称 指标解释 基层 中层 高层 编号 岗位 岗位 岗位 选择 弱项 强项 选择 弱项 强项 选择 弱项 强项 要求 要求 要求 行为描述 1.1 从政策走向、市场变化中发现商业机会和风险并采取预案。 敏锐洞悉市场机遇,并 经营 能及时把握机遇,提升 意识 经营价值或创造新的价 值增长点。 1.2 通过多种渠道(市场调研数据、参加行业会议等)了解和把握竞争 对手的动态。 1.3 实施新的经营策略或管理措施时,评估投入产出。 1.4 根据自身和不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2.1 从公司全局和长远出发 ,深入事物或问题的本 战略 质,分析和预测发展趋 思维 势、机遇和挑战,并制 定相应的对策。 战略 引领 从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出 发,综合地思考问题,评估企业发展的定位和趋势。 2.2 从公司整体和长远目标出发,制定团队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 √ 3.5 4 4.5 2.3 解决问题时采取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解决措施,能够在长期利益 和短期利益中做出平衡。 2.4 从全局出发,配合其他部门或团队工作,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本 团队工作计划。 3.1 向员工清晰地说明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强烈认同、积极建设并 文化 大力推行公司的文化理 塑造 念。 √ √ 3 3.5 4 战略 引领 强烈认同、积极建设并 文化 大力推行公司的文化理 塑造 念。 √ √ 3 3.5 4 3.2 要求员工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3.3 组织并参与本部门或团队的文化建设活动。 3.4 公开地表扬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员工,对出现背离的情况能够采取 合理的措施。 4.1 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新的观点或理念。 不因循守旧,不惧风险 创新 和挑战,拥抱变化,不 求变 断突破。 4.2 在例行工作中尝试新方案、新方法、新措施。 √ 3.5 4 4.5 √ 3 3.5 4 4.3 对公司的管理优化、变革持欢迎态度并积极推进。 4.4 鼓励员工提出有价值的好想法、好建议、好措施。 5.1 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客户的潜在需求。 重视客户需求,善于挖 客户 掘、引导客户需求,不 意识 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 诚度。 在复杂的环境中,综合 有效 多方信息判断发展趋势 决策 ,做出符合组织利益、 促进组织发展的决策。 √ √ 3.5 3.5 4 4 4.5 4.5 √ 3 3.5 4 √ 2.5 3 5.2 针对客户反馈的问题,快速响应,对在职责范围内的及时解决,超 出职责范围的能够尽快传递并配合解决。 5.3 从客户体验和反馈中发现问题,不断优化、改进产品或服务体系、 制度。 5.4 从专业的角度系统分析客户的需求,提供超越期望的服务,真正满 足客户内在要求。 6.1 综合考虑相关方的利益,从双赢角度考虑问题,做出合理的战略决 策。 6.2 避免任何个人偏见,考虑多种方案,认真评估方案利弊、收益与风 险。 3.5 6.3 能够综合不同意见形成更加优化的方案。 在复杂的环境中,综合 有效 多方信息判断发展趋势 决策 ,做出符合组织利益、 促进组织发展的决策。 √ 3.5 4 4.5 6.4 紧急事件发生时,果断拍板、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 7.1 基于公司战略设立既富 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团 目标 队目标,即使存在各种 导向 困难,仍然坚持不懈, 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根据总体目标为团队制定清晰的、切实可行且具一定挑战性的中短 期目标。 7.2 做任何事情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 3.5 4 4.5 √ 3 3.5 4 √ 2.5 3 3.5 7.3 根据团队成员岗位职责和个人特点,分解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标 准和行动计划,并使每个团队清晰地了解上述内容。 7.4 将工作结果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 高效 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 执行 跟踪 的工作计划,并有效监 √ 监控 督过程和效果,确保目 标的达成。 3 3.5 4 √ 2.5 3 3.5 8.1 分析确定影响目标达成的关键点或可能的问题,预先进行重点控制 或制定预案。 8.2 严密跟踪工作进展、评估实际效果,并根据情况对目标和计划做出 必要调整。 8.3 为更好地完成目标,根据情况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统筹安排 ,协调各团队成员的行动。 8.4 根据预定的绩效标准对下属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能有效获取组织内外各 种资源,结合工作需要 资源 ,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 整合 配和使用,并能统筹工 作进展。 √ 3.5 4 4.5 9.1 清楚各类资源的分布,通过各种方式有效整合非职责范围内的资源 。 9.2 根据团队目标和每个团队成员的具体任务,在工作和团队成员间合 理配置资源,给关键工作分配更多的人手及其他资源。 9.3 监督工作进展中的资源利用情况,并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 9.4 综合分析影响资源使用效率的可能原因,不断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10.1 解决问题时,快速发现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 10.2 思路清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问题 能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解决 地快速解决各种问题。 √ 3.5 4 4.5 √ 3 3.5 4 √ 2.5 3 3.5 10.3 在非原则问题处理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从而推进问题解决。 10.4 根据制定的措施积极地采取行动,推动问题解决。 11.1 帮助和推动每个团队成员建立自己在团队中清晰的定位和角色。 11.2 能敏锐的察觉团队中的不良倾向或不正常的团队氛围。 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 团队 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创 合作 造力和积极性,以提高 团队的工作效率。 能够站在他人立场,深 刻理解他人的思想、情 人际 感、行为和动机,建立 关系 和发展各方面的人际关 经营 系,并能为促进工作发 展进行整合利用。 在面临相互冲突的工作 目标或有限的资源时, 冲突 理性分析冲突并能有效 管理 化解,确保工作流程能 够持久、顺畅地执行。 √ √ 3.5 4 3 3.5 4 √ 2.5 3 3.5 11.3 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特长,委任与其能力、个性相匹配的任务,并 使团队成员间形成互补。 11.4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忠诚度,使团队成员具有归属感和荣 誉感。 12.1 积极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或利用各种非正式接触建立融洽关系 。 12.2 针对不同情境和不同的交往对象,灵活使用多种人际交往技巧和沟 通方式。 4.5 12.3 花费时间和精力,维持与相关方的长期关系。 12.4 能够充分理解各方诉求,妥善处理工作相关方的关系,获得各方支 持。 13.1 团队内部发生冲突时,和相关成员开诚布公的交流、讨论,解决冲 突。 在面临相互冲突的工作 目标或有限的资源时, 冲突 理性分析冲突并能有效 管理 化解,确保工作流程能 够持久、顺畅地执行。 13.2 讨论分析冲突时,集中分析问题本身,对事不对人。 13.3 面对他人的愤怒或失控,或面对投诉和抱怨时保持冷静。 13.4 在与冲突的个人和团体共事时,能够找到达成共识的领域。 团队 管理 准确地理解他人传达的 信息,选择恰当时机, 有效 通过合适的语言、清晰 沟通 地表达观点和概念,促 成相互理解,获得支持 与配合。 √ 3.5 4 4.5 14.1 耐心地聆听他人发表观点,对他人所表达的想法、观点给予及时和 准确的反馈。 14.2 在各种工作相关沟通中,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短时间内让受众 明白其表达的事实或观点。 14.3 主动征求并能在科学分析后采纳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14.4 就存在疑问的方面与相关方进行沟通或澄清,使得双方取得一致。 15.1 根据下属的技能专长和个性特点授予必要的工作权限。 基于员工能力和个性特 授权 点合理授权,以激励和 管理 培育下属、提高工作效 率。 15.2 给员工授权时,说明目标、期望以及评估标准。 √ 3.5 4 4.5 15.3 对授权给他人的工作,定期了解进展,必要时给予支持和指导。 15.4 当下属执行授权任务出现问题时,主动想解决办法,不推卸责任。 16.1 为团队成员描述组织及其自身发展的美好前景。 主动关心他人,愿意支 激励 持、帮助他人获得成长 关怀 ,并适时给予激励,推 动其成长。 √ 3 3.5 4 √ 2.5 3 3.5 16.2 主动和团队成员沟通,了解工作中的困难和思想状况。 16.3 当下属工作有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 16.4 在团队成员受挫时给予及时抚慰。 善于发现下属潜能,并 提供正确的指导、必要 的支持的发展机会,以 人才 促进下属发展成长为企 培养 业所需要的人才,打造 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 团队。 在没有外部强制要求的 情况下,自觉自愿地不 自我 断反思、改进工作,为 驱动 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 目标,并努力达成。 √ 3.5 4 4.5 √ 3 3.5 4 √ 2.5 3 17.1 与下属就其工作情况沟通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提出有针对性、 建设性建议。 17.2 对下属的优缺点有清晰地认识,并有针对性的提供成长所需的资源 。 17.3 与下属共同确立其发展目标,并围绕该目标为其安排有针对性的工 作任务或者有意识地安排下属到更大责任和压力的岗位上。 17.4 主动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团队成员,并组织团队成员分享团 队知识、经验。 3.5 18.1 主动设置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 √ 3.5 4 18.2 工作积极主动,对工作追求卓越,力求做到最好。 4.5 18.3 思考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方法,并制定措施。 18.4 自觉自愿地为完成工作任务付出更多的努力。 19.1 主动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主 学习 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 力和管理能力。 19.2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虚心向他人请教。 √ 3.5 4 4.5 √ 3 3.5 4 √ 2.5 3 3.5 19.3 采取行动改进自我,取得有目共睹的进步。 敏锐地理解自身与组织发展需要之间的差异,主动有针对地提升自 身短板学习。 将所接受的任务视为承诺,排除困难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既定任务 20.1 。 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成为 20.2 员工的榜样。 19.4 对待工作积极认真,承 责任 担责任,尽个人所能高 意识 标准地完成工作。 面对高压力工作或逆境 承压 、挫折时,能保持冷静 能力 、客观,并高效完成工 作任务。 √ 3 3.5 4 √ 2.5 3 3.5 20.3 工作出现失误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不推诿、不扯皮。 20.4 在与其他人协作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做好分内工作,还主动协 助他人工作。 21.1 面对压力仍能保持头脑冷静,乐观自信,仍能坚守之前承诺的目标 。 21.2 在遇到障碍时加倍努力,尝试更多方法,努力完成工作。 面对高压力工作或逆境 承压 、挫折时,能保持冷静 能力 、客观,并高效完成工 作任务。 自我 修炼 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开放 ,体会、理解他人,愿 包容 意接纳不同的观点、想 法和行为。 √ 3.5 4 4.5 √ 3 3.5 21.3 当因为多项任务而产生压力时,全面分析任务的轻重缓急,有条不 紊的完成。 21.4 采取如运动、读书等健康适当的排遣压力方式,从低落情绪中恢复 常态。 22.1 讨论中,鼓励大家提出不同意见,能够倾听并与持反对意见的人交 流看法。 22.2 能与不同性格的人和谐相处,能够辨识和包容团队成员一时的情绪 化行为。 4 22.3 不强求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22.4 能够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社交习惯,并能够调整自己行为适应跨 文化差异,有效地开展工作。 23.1 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为人正直,开诚布公, 正直 不隐瞒观点,不遮掩分 坦诚 歧,有问题当面讲。 23.2 对待下属一视同仁,不偏袒某一方。 23.3 言出必行,一旦承诺就一定达到。 23.4 勇于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或不足之处。 24.1 以有感染力的方式阐述期望、目标或愿景,获取团队成员认同。 运用人格和个人魅力, 感召 树立个人在企业中的权 力 威和感召力,使他人愿 意追随。 √ 3.5 4 24.2 热情、积极地工作,带动团队成员投入工作。 4.5 24.3 提出的建议能争取到他人的支持,积极地和他人沟通 24.4 能够赢得其它团队成员的信任。 25.1 在自身的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发展、提升并综合运用 自身的职业技能与业务 专业 知识,并利用专业能力 能力 更好地完成工作、服务 客户、创造价值。 √ 2.5 3 3.5 发展、提升并综合运用 自身的职业技能与业务 专业 知识,并利用专业能力 能力 更好地完成工作、服务 客户、创造价值。 √ 2.5 3 3.5 25.2 当员工工作遇到障碍或瓶颈时,能给予指导以解决问题。 25.3 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提出深思熟虑、见解深刻的建议。 25.4 能够提出并实施提高工作效率或效果的方案。 改进建议 建议有意识地关注国家和地方行业政策,参加各种行业论坛,扩大 行业朋友交友圈,更广泛地获取信息并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辨识信息 ,预知其中的机遇和风险。 建议明确竞争对手范围,有意识地定期收集和了解竞争对手各种业 务信息。 建议在每项措施实施之前,都从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进行 核算,明确此项措施的总成本和可能带来的收入,并根据实施情况 与预期投入产出进行比对,进行即时调整。 建议围绕竞争对手进行SWOT分析,全面地认识公司自身与竞争优 势、劣势与机会、威胁,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行动策略。 建议在思考问题时,既要关注局部重点,也要充分注意到全局,还 要注意到内外部关系以及与该项工作紧密关联的其他工作,以及有 可能引发的新变化。 建议每年年底都筹划制定下一年度工作目标,并明确重点工作任务 、标准及所需资源;对于重点任务应当明确关键行动步骤。 建议站在公司长期和根本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不以问题一时的解决为目的,而是综合考虑其他相关事项、公司长 期利益,避免一问题的解决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乃至影响到公司长 远利益。 建议在遇到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的时候,从全局角度和有利于公 司整体收益的角度出发,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大局观,根据情况 变化调整工作计划。 建议通过多种形式向所属员工说明建立一致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从 公司发展历程和需要的角度使员工深入理解公司价值观形成的背景 、过程,最终让员工深刻理解和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建议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做到远比说教更有效。 建议定期组织本部门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文化建设活动。 建议注意观察员工日常的行为,善用表扬,鼓励符合企业文化理念 的行为,也要敢于批评严重背离公司价值观的行为。 建议广泛地学习所在领域的各种新知识,特别是广泛收集了解行业 内同类型企业或者研究机构的各类信息,避免与新趋势脱节、乃至 闭门造车。 建议在工作中认真听取下属员工的建议方案,不要轻易地否决下属 提出的新方案,特别是针对例行工作,不苟且、不因循守旧,愿意 尝试新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或追求更好效果。 建议了解公司发展目标特别是所在业务领域面临的问题,从公司整 体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角度理解公司管理变革,认识到唯一不 变的是变化。 建议随时准备听取员工的想法和建议,特别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 动征求员工的意见,并且对提出有价值建议的员工给予鼓励。 建议经常性或者定期地到客户中去了解最鲜活、最具体的原始需求 ,并且认真分析这些需求背后隐藏的信息和背景,努力探寻客户的 潜在需求。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对于那些不属于本职责范 围内的客户需求,也要做到主动传递、配合,不是简单地拒绝或者 仅仅是告知客户联系人信息。 建议有意识地从多个渠道收集客户对公司产品、服务等的意见和建 议,并根据这些反馈对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建议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基于现有产品或服务,寻求更好满足客户 需求的路径,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建议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明确决策事项的相关方,明确对各方利益 的影响,寻求多方共赢的方案。 建议不因人废言、去除偏见、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制定多个备选 方案,并评估每个备选方案的利弊,从而得出正确决策。 建议在决策中,可考虑多个备选方案中的合理成分,综合制定更优 化的方案。 建议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并在平时多了解各方情况,在紧急事件 突发时,果断选择胜过延缓迟滞。 建议在对公司战略特别是阶段性目标深刻领会的基础上,相应地制 定本团队的阶段性具体目标,目标可以区分为基础性目标和挑战性 目标两个层次。 建议在执行任何一项具体工作的时候都首先问个“为什么”,然后 基于此制定明确的目标,而不是就事论事地完成单一任务。 建议在团队目标的基础上,与每个团队成员沟通制定其具体的工作 目标,同时明确工作标准、商讨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及所需的资源支 持、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团队成员清晰地了解自己工作目标及 行动计划。 建议确立正确的绩效观,即以结果来评价工作成效、以过程辅导沟 通来提升员工能力,两者不可偏废,当然以结果去评价员工工作的 同时必须加强过程辅导。 建议在工作开始前要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合理预计,以 便在过程中进行重点监控,还可以对这些难点问题制定预案,避免 工作中的意外影响工作进度。 建议建立定期跟踪员工工作进展的工作习惯,比如部门定期会议、 项目专门会议以及与员工定期进行的沟通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新任 员工,要强化跟踪指导的作用,既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又 能够提升员工能力。 建议定期了解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特别对需要不同员工配合完成 的工作,能够协调不同员工行动,促进工作统筹推进。 建议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对每项工作制定明确的可衡量的工作标准, 并与员工沟通达成一致理解,在工作完成后,即按照此标准进行评 价。 建议平时注意了解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拥有的资源,并当需要时候 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 建议深入分析员工承担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从而做出合理的 资源匹配决策,特别要去除个人感情因素影响资源分配。 建议在跟踪工作进度的同时了解资源使用消耗情况,并据此做出适 当调整。 建议在每项工作完成后,都对资源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资 源浪费的节点,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建议提升业务能力,深入理解自己负责的各项业务,从而在问题产 生时快速定位问题原因。 建议把握导致问题的关键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和关键点 ,适当地去除一些非关键因素,保证关键问题的解决。 建议合理的区分哪些问题或方面属于原则性问题,哪些属于非原则 性问题,并明确非原则问题的底线,从而在非原则问题上表现出可 接受的适度的灵活度。 建议在问题解决方案确定后,了解采取切实的行动,推动问题的解 决,提高行动力。 建议在分析团队成员能力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与员工沟通并共同 明确员工在团队中的定位。 建议经常性或者定期地与员工沟通,特别是注意发现团队成员间的 冲突或不良情绪。 建议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在分配工作的时候能够合理 地考量员工能力个性因素,同时在选择团队成员的时候即注意团队 成员之间的个性、能力互补性。 建议经常性进行多种形式的团队建设,肯于花一些时间进行团队成 员的集体活动,如各种运动、娱乐等活动,从而提升团队成员归属 感、忠诚度。 建议多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业性论坛、会议等,并主动与各类人员交 换联系方式,从而与有关人士建立关系。 建议学习沟通技巧,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在与不同对象交往的过程 中,能够采取得体的沟通方式,建立融洽的关系。 建议对于具有较高价值的人际关系,肯于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持续 沟通,避免长时间不联系而冷淡。 建议从工作需要出发,在不违反原则和有利于工作推进的前提下, 合理地考量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并进行妥善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地争 取各方的支持。 建议在面临团队冲突时,选择合适时机,避免激化情绪,开诚布公 地讨论造成冲突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妥善地化解冲突而不是隐藏 问题、形成更大的风险。 建议将对事不对人作为冲突中沟通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紧紧 围绕具体事项而不是转向人身攻击。 建议在面对冲突时,都避免个人情绪化,保持冷静,任何情绪化语 言和行为都无助于化解冲突,反而会激化冲突。 建议在面对工作中的冲突时,能够紧紧围绕工作本身,寻求共识、 解决问题。 建议在沟通中,在自己发言前首先耐心地倾听完别人的想法和观点 ,并确认自己准确理解了对方的观点。 建议在沟通前对沟通的目的、主要观点和内容等做一下简单的梳理 ,从而保证能够明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建议在遇到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时,能够征求相关者的意见,并进 行综合考量。 建议在沟通中把握双方的一致性方面和分歧方面,并站在对方的立 场看待和分析双方的分歧,基于此寻找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路径。 建议在日常工作和各种接触中注意深入了解所属员工的能力专长和 个性。 建议在向员工授权前,对需要授权的事项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相应 的评估标准做出明确说明。 建议定期跟踪授权对象的工作进展,或者与其约定定期汇报工作完 成情况,并针对具体情况给予指导。 建议明确授权并不表示放弃责任,责任主体仍然是授权者本身,授 权者有帮助授权对象完成工作的责任。 建议加深对组织愿景和战略的理解,从而能够向员工准确地传达公 司发展前景。 建议主动了解员工基本情况,注意观察员工的情绪变化,建立融洽 的团队氛围,从而帮助员工疏导负向情绪、解决实际困难。 建议针对员工具体的工作成绩和进步给予明确的表扬和鼓励。 建议在团队成员遭受挫折时,能够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员工从低 落情绪中尽早恢复过来。 建议将“干中学”作为员工学习的主要方式,将指导工作与提升员 工能力结合起来,指出员工的长处,对于存在问题的方面提出建设 性意见。 建议在工作中注意观察员工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针对员工的劣势 和短板给予针对性的辅导,提供相应的资源。 建议定期与员工沟通,明确其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以及需要提升的能 力,为员工提供在实际工作中“干中学”的机会。 建议根据员工的短板向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特别是要将自 己工作中形成的经验、体会无保留地传递给员工,取长补短、教学 相长。 建议为自己确定基础目标和挑战目标,并且瞄准挑战目标努力工作 。 建议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将挑战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并不断提高 目标的水平。 建议从持续改进的角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建议增强工作主动性,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改进工作。 建议明确自身的短板,针对性地学习,主动阅读相关书籍和参加培 训学习。 建议调整心态,以“空杯”心态主动向工作伙伴学习。 建议针对自己的能力短板,为自己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实现个人 的不断提高。 建议动态地看待个人能力与组织之间的匹配关系,从组织发展对人 的能力的动态要求出发,比对自身能力与组织需要的差异,进行前 瞻性的学习。 建议以终为始,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多方资源,保证工作目标的达 成。 建议加强自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先做 到。 建议在工作失误面前,不先强调客观原因、不先找别人的原因,而 是首先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 建议增强协作意识,一方面要保证分内工作的达成,另一方面要主 动协助他人,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 建议合理地对待压力,工作过程中适度的压力是正常的且对工作有 正向作用,应当积极乐观地面对。 最好的破解压力的方式是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或困境 ,建议多方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议按照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合理地区分多项任务的紧迫性和 重要性,对轻重缓急不同的工作采取差别化的处理方法,让并发的 多项工作有序推进。 建议尝试各种健康的压力释放方式,比如徒步、听音乐、读书、朋 友聚会等。 建议每次问题讨论时,都首先听取别人的意见、观点,而不是先发 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合理地对待不同意见,倾听而且要了解不同 意见的背景。 建议合理地看待不同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不 仅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很难改变的,而且人的情绪化行为总有其特定 的原因,应当帮助团队成员克服和化解导致情绪问题的根源。 建议能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让其他人员接受自己的观点 ,而不是通过简单地行政命令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并不能获得员工 的真正认同。 建议理解不同文化、社交习惯的差异性,入乡问俗、随俗,调整自 己的行为。 建议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建议公平地对待下属,做到对事不对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建议严格自律、践行承诺,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员工提供表率。 建议进行自我剖析,认识自己的不足,勇于在工作中取长补短并加 以改进。 建议深刻理解组织的愿景和战略,并结合自身体会和身边的典型事 例,为员工描绘发展远景。 建议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工作中 起到带头作用。 建议向相关人员清晰地阐述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获取他人的理解和 认同。 建议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增强与团队成 员的互动,增进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 建议加强自身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知识积累,特别重视与工作紧密相 关的经验的积累,使自己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 建议注意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能够结合具体工作问题给予员 工切实的指导。 建议针对组织存在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思考提出可行性强的解决 建议。 建议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工作中的问题,针对现有工作提出针 对性、专业性的改进建议。

6 页 12345 浏览
立即下载
科学人才盘点九宫格六步法

科学人才盘点九宫格六步法

人才盘点九宫格六步法 为什么需要开展人才盘点? 有些关键岗位的 人不胜任,是因 为确实没有合适 的人可供选择, 只能勉强填补空 缺…… 尽快找到合适的 后备人才是我们 面临的大难题, 同时还要防止竞 争对手挖墙角 我们不缺钱和项 目,但是缺人, 只能眼睁睁着看 着机会溜走…… 原来在企业很普 通的人才后来在 别的企业表现非 常优秀,是我们 没有识别和培养 出来…… “盘活”人才 岗 位 人 才 人才盘点中的一幕 4.9 2.2 HR通过测评补充的评价 应变… 监察… 沟通… 培养… 激励… 1.5 1.5 1.5 1.5 决策… 1.5 3.1 团队… 管理者对一位经理的评价 8.1 6.2 任务… 10 9 8 7 6 5 4 3 2 1 规划… 聪明、能解决难题 目标… 有带团队经验 商业综合推理能力(7.5分) 9.7 7.5 6.5 6.3 10 9 8 7 6 5 4 3 2 1 测评工具的价值——人才标准清晰落地,构建工作语 言体系 梯队 挑战 能力 CEO 集团高管 长远、全局、平衡的思维方式;为组织设 定方向;做出艰难决策;赢得他人对绩效 的承诺… 制定战略 愿景与价值观领导 …… 职能体系总监/事 业部总经理 建立职能部门/事业部的在行业内的竞争优 势;保证企业短期和长期盈利能力… 战略性思考 创造客户价值 …… 部门经理 整合工作,策略、流程化思考;执行复杂 工作;重视管理、职能性工作;处理跨部 门关系… 推动执行 跨域协同 …… 一线主管 通过他人完成工作;关注团队发展;激励 下属… 分配任务 辅导 …… 一般员工 提高效率、展现绩效;合作;职业化表现… 分析与解决问题 友好互动 …… 胜任力在能力图谱上的演进 1. 延伸 2. 递进 3. 退出 4. 新生 测评工具的价值——帮助管理者看到更多、更远 • 他在过去的公司成功,在 新的公司不一定成功 • 没有证据证明,学历与职 业成就之间有关联 性别 以往 业绩 年龄 知 识 能 力 • 上级评价与绩效表现之间 密切相关,但却不能预测 兴 趣 晋升潜力 • …… 或许你能看清一个人的过去和现 在,但用人更需要预测未来 价 值 观 谈吐 学历 工作 经验 看 得 见 的 技 能 个 性 意 愿 一个完整的人 看 不 见 的 测评工具的价值——通过对标把握人才质量(举例) 分析:听话,不思考,不作为 商推能力整体偏低,但团队分布 比较平均。 整体而言,大多数成员擅长信息 理解与加工,能比较好地处理日 常性财务数据工作,但在过程中 不够敏锐,可能会因思考不足而 忽视细节上的漏洞。且解决问题 更多局限在单一事件上,跳出情 境的灵活性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都 显薄弱,格局不足。 10 9 8 7 6 5 4 3 2 1 0 6.9 5.9 4.4 5.8 复杂信息理 解 5.8 5.6 6 4.9 5.1 4.5 批判性评估 策略性推理 概念性推理 综合推理能 力 高分数 3 1 0 3 0 中分数 5 4 5 3 8 低分数 1 4 4 3 1 sample 5.8 4.4 4.5 5.1 4.9 行业均值 5.9 6.9 5.6 5.8 6 绩效潜力九宫格(经理级为例) 潜 能 成长速度 商业综合推理能力测验 成长空间 管理潜质测验(可选) 高 商业综合推理能力测验 管理潜质测验(可选) 管理技能 潜能 准备度 高 高潜能 高准备度 ② ④ · · ① ⑤ ③ ⑨ ⑧ ⑥ 低 中 过程绩效 ⑦ 潜 中 力 中 · · 低 低 中 管理准备度 高 管理技能测评 绩效 结果绩效 高 360行为评价 绩效考核结果 人才盘点的价值  企业 人才预盘点 人才可见 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情 人才透明流动  上级 更深入了解员工长短板 充分利用资源,发展下属 提升团队业绩并帮助自己晋升  员工 了解自己,更好规划职业生涯 有机会获得更针对性的培养,加速能力提升 能看到更多、更合适的职业发展路径 标准制定 + 组织层面 • 团队数据分析 • 人才地图 • 人才盘点档案 人才盘点 胜任力评估 + 潜力评估 个人层面 • 个人测评报告 • 集体报告反馈 组织价值 个人价值 • 晋升选拔 • 人才培养 • 自我认识 • 提升改进 2016 Thank You

9 页 730 浏览
立即下载
基于组织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行业分析的企业组织发展

基于组织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行业分析的企业组织发展

目录 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以战略需求、组织发展为制高点和出发点,而且依赖于 公司制度和文化环境的支撑 • 1. 构建基于行业分析的企业组织发展 – 医疗行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 房地产行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 建筑建材装饰行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 金融服务行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 教育培训行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   • 2. 构建基于组织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 “ 行动学习”连接组织发展线与人才发展线,培训启动战略转型 – 人才的选、用、育、留 – 打通人力资源各模块之间的通道,建立全面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目录 3. 设计与企业发展速度、规模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 – 企业大学 – 继任者选拔与培养 – 高管团队建设 – Executive coach – 中层管理者学习地图构建 – 新任主管 / 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 管理能力测评与人才选拔 – 领导力开发与培养体系 • 高管领导力 • 战略领导力 • 运营领导力 • 基础领导力 – 营销人员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 新员工培养体系 目录 4. 产品: – 商学 APP – 在线课程 :战略与创新能力、领导力、营销能力、职业形象、心态与服 务、 HR 系列 – 面授课程 :战略与创新能力、领导力、营销能力、职业形象、心态与服 务、 HR 系列 5. 主题: – 咨询总裁班 – HR 沙龙活动 - 致力于为广大 HR 高管搭建交流沟通平台 – 人才培养持续推动管理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以战略需求、组织发展为制高点和出发点, 而且依赖于公司制度和文化环境的支撑 相互促进 相互支撑 相互促进 相互支撑 “ 行动学习”连接组织发展线与人才发展线,培训启动战略转 型 个人层面: 领导力提升 专业性提升 团队学习 业务层面: 团队决策解决重大问题 战略实现与战略转型 团队建设 业务发展 团队决策 能力提升 组织层面: 团队建设 建立学习型组织 文化塑造 文化塑造 人才培养体系一定要打通人力资源各模块之间的通道 人才培养体系一定要打通人力资源各模块之间的通道 设计与企业发展速度、规模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 Executive coaching 企业大学 企业发展速度 继任者培养 后备人才培养 领导力开发与培养体系 后备人才培养 低 企业规模 高 低 企业规模 高 高管团队建设 高级管理人才的特征与需求 特征 需求 1 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个人成长的需要 2 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 工作自主的需要 3 追求自我人生价值实现 取得成就的需要 4 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环境支撑的需要 5 对劳动报酬具有特殊认识 物质财富的需要 高管团队建设中的潜在问题 1 管理风格问题 2 企业文化融入问题 3 信任 & 冲突 4 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 5 资源与权利 高级团队建设学习形式、内容与资源 学习形式 资源 高管教练 跨界学习 跨界头脑风暴、跨界研讨会、跨界参观考察 标杆学习 标杆企业参观考察、研究报告 行动学习 体验学习 总裁班 课堂学习 大量鲜活的本土咨询案例分享 网络学习 在线 &APP 基于领导力模型的领导力开发与培养体系 GE 领导力模型: 4E+1P 腾讯集团领导力模型 中集集团集团领导力模型 领导力模型中的因素决定、作用并贯穿于领导力开发与培养体系 领导效能评估 情景模拟测试 领导力测评 发展中心 培训发展需求分析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构建模型 领导力发展 领导力模型 教练辅导 领导力开发与培养体系 行动学习 领导风格测试 制定业绩指标 继任计划 业绩分析 角色和定位分析 领导力咨询 能力 业绩 效率 领导力审计 协调 价值观 营销人员 / 客户经理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职业素养训练营使客户经理: 使知之 • 意识到良好的专业形象、气质有利于业务的拓展,以及内在素养、综合能力是开发和维护 高端客户的重要特质 • 掌握商务礼仪(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形成良好的专业形象,初步形成职业习惯 使为之 • 逐步实现内在素养和个人气质的养成 使恒之 使知之,使为之,使恒之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直线经理支持 初步形成习惯 职业素养的逐 步养成 •业绩考核 •行为考核:一线经理与 业务 员一同拜访客户,对业务员进 行仪容仪表仪态的打分 •组织团队学习 •监督、配合、辅导员工个人 能力的提升 人力资源部门支持 •制度:编写《基金经理人职业形 象手册》:包括《基金经理人商 务礼仪须知》《基金经理人风尚 指南》等 •搭建学习平台 •提供学习资源 •监督、配合、辅导团队学习 以终为始梳理客户经理所具备能力素质 •为什么学:满足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管理需求;给员工能力提升后的晋升或发展预期。 •职业素养 + 专业知识 = 成功履行职责 职业化的形象; 职业化的心态 经济金融领域见解 职业化的能力; 职业化的素养 对产品的熟练掌控 职业 素养 客户经理的工作职责:开拓市场; 反馈市场需求 专业 知识 基于培养模型,构建学习地图,依照四个层次,全方 位提升客户经理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素养 学什么:依据乾道的需求,以用导学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组合,以符合当下工作的实用性内 容,也满足未来工作所需的系统性内容;并依据实际需要,划分学习阶段与内容。 阶段 素养 能力 心态 形象 形式 内容 成果 讲授 + 伙伴计划 专业知识:宏观经济走势;行业趋势等 各行业经典著作 葡萄酒鉴赏,名表鉴赏 国学经典等人文素养 企业氛围与企业文化 讲授 + 课后实践指导 目标管理 时间管理 质量管理 信息管理 有效沟通 课后跟踪指导 讲授 + 分享总结 情绪管理 压力管理 表情管理 仪容仪表 商务交往 电话沟通 亲和力塑造 团队沟通分享 《客户经理形象手 册》 讲授 + 情景剧演练 商务礼仪迷你剧 考核机制 注:以上课程可以根据企业最终的培训需求和人员结构进行课程调整和模块组合。 学以致用设计客户经理胜任工作的学习全流程(示例) 怎么学:以培训课为主线,打通客户经理具备胜任能力的学习全流程。 项目方案: 新员工培养体系 文化认同、工作激情和能力发展是建立新员工培养体系的三个 核心要素 •企业文化、规章、流程宣贯 • 员工满意度、忠诚度 文化宣贯 与导入 核心要素 能力评估 与发展 核 工作激情 与士气 • 育人:培训体系、导师制、 • 用人机制:员工激励、薪酬 轮岗制…… 体系、绩效管理 • 晋升:人岗匹配、后备人才 • 留人机制: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发展计划 构成新员工主流军的“后 80/90 后”,他们的素质、心理、 职场表现等都呈现典型时代特点 素质 职场表现  个性独立  心理优越性强,自信心突出  思想早熟  好奇型强,但心态浮躁  注重实际  受挫力和承受力较低,容易放 弃 心理  聪明,反应敏捷,学习能 力强、敢于反抗、敢于质疑  自我中心,忽视他人感受、 物质富足,快乐匮乏  忍耐力差,不能承受挫折、 我行我素 “ 后 80/90 后”  计较自我得失,工作主动性差  不善于处理团队分歧或矛盾 通过文化和机制的正确引导、教练式的领导辅导及员工自我 提升等方式实现“后 80/90 后”的有效管理 文化和机制引导    建立关怀的、友善的、包容的多元化企业文化, 让员工对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逐步产 生认同。 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增加员工安全感和归 属感,在达成共识基础上建立团队目标,激发新 生代工作激情。 采用针对性、多样性、经常性、活跃性、时尚性 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的有效的激励方法。 领导教练辅导   管理方式更人性化,成为教练技术式的领导,积 极疏导、无条件帮助。 设立导师制或专职辅导员。 员工自我提升    强调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激发自我提升能力。 压力缓解与情绪调整。 挖掘自我潜力,在组织平台上追求个人成长和职 业发展。 新员工上岗后,一般要经历从新鲜、焦虑、认同、到融入等四 个阶段,才能逐渐稳定 成长 融入稳定 逐步认同 焦虑波动 新鲜憧憬 入职 时间 0-3 周 特点 • 充满新鲜感,对企 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几 乎一无所知 主要 需求 • 公司基本情况(生 产与经营状况、规章 制度、流程、对员工 的要求、企业文化以 及发展前景等) 时间 3 周 -3 个月 • 对企业有所了解, 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和 未来职业发展迷茫和 焦虑,思想易波动 • 希望对工作环境和 岗位要求有清晰的了 解和认识 3 个月 -6 个月 • 有初步的归属感和 认同感,在逐步建立 清晰、理性的企业概 念和岗位概念 6 个月 -1 年 • 企业概念和岗位概 念基本清晰 , 较好适 应工作环境、胜任岗 位要求,自身综合素 质和自信心明显提高 • 渴望得到肯定和鼓 • 渴望有机会 励,获得工作成就感, 承担重任, 心态较稳定 以展示才华、 体现价值 人才培养的革命:在实践中成长  1988 年,欧洲管理大师查尔斯 · 汉迪 出版《经理人制造》,认为不同国家都倾向 于“把实践经验与正规学习结合起来”。  1988 年,美国创新领导中心摩根 · 麦 考尔和同事 Robert Eichinger 以及 Michael Lombardo 的调查研究成果表明: 成功人士普遍认为自己大部分的成长来自于 工作经历本身,和学习他人。  Robert Eichinger 和 Michael Lombardo 在著作中明确提出“ 70-20-10 学习 原则”。 70-20-10 学习原则 人才培养的重心从课堂学习转移到了工作实践,“ 70-20-10 学 习原则”串起了人才培养、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等三个领域 公司概况 10% 课堂学习 时间管理 (学知识) 目标管理 学习公文写作 工作计划管理 新员工 ...... 20% 人际互动 (共分享) 完成日常岗位工作 撰写工作最佳实践 辅导和教练(导师制) 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新员工论坛交流分享 工作分享 心灵共鸣 老员工分享成长心得 ...... 70% 工作历练 (练技能) 团队小组任务目标达成 模拟项目策划竞赛 ...... 基于 70-20-10 学习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及“后 80/90 后”新员工成 长规律,建立“实践中成长”的北京联通新员工培养矩阵,并以此设计新员工 培训课程体系 A- 阶段性培养目标 M4 专业化 培训模块 M3 职业化 培训模块 阶 段 M4 M2 岗位化 培训模块 T时 间 M3 专业化(文化融入) 职业化(文化认 同) 岗位化(文化认 知) M1 企业化 培训模块 M1 P- 学习原则 % 10 正式 课堂 % 20 (文化宣贯) 互 际 人 动 % 70 工作 历练 M2 6 月 -1 3-6 月( 3 周 -3 0-3 周 ( 认同期) 月(焦 虑 新 鲜期 ) 年(融入 期 期) ) 人才培养持续推动管理体系 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从战略咨询导入 定制开发解决方案:咨询与培训的有机结合 着眼于行为层面、结果层面的评估:从学习到工作应用 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企业内生培训能力发育 常规培训课程服务:持续积累培训资源 人才培养持续推动管理体系 以终为始分析员工所需胜任的工作标准 引用导学设计学习内容 基于组织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习致用的学习方法 项目前 标题 培训需求调研 人才测评 组织诊断 标题 项目中 项目后 标题 对行为层面、结果层面的评估 组织发 展中心 标题 学习体系设计: 3 原则 +3 维度 内容维度 以终为始分析员工所需胜任工作标准 因用导学设计学习内容 职位维度 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职业生涯维度 3原则 以终为始分析员工所需胜任的工作标准 培训学习 行为表现 绩效表现 业务结果 通过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其行为转变,带来良好的绩效表现,最终取得符合期望的业务结果。 业务结果 绩效表现 行为表现 始终把以影响业务结果倒推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放在第一位考虑。 培训学习 以用导学设计学习内容 • •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学习行为的发生?是运用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如何来选择学习内容的来源与轻重缓急?满足运用的需要、创造运用的环境。 以用导学:因为有用,所以要学 请同学们回去以 后结合实际工作 “学以致用” 我要解决 问题 回去之后用在哪? 怎么用? 不好用! 我有思路 方法 学以致用设计混合式学习方法 • 转变单一的课堂培训为:课程培训 + 指导性自学 + 岗位实践 + 分享总结 + 学习伙伴计划 + 教练 等,多种混合学习方式,以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掌握、运用。 分享总结 课堂培训 岗位实践 学习伙伴计划 指导性自学 教练 基于组织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型 A A 以终为始 工作标准 1. 梳理组织发展需求 2. 梳理工作职责 3. 梳理工作任务 4. 确定工作关键点 5. 确定绩效标准 6. 梳理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 战略与组织 发展需求 怎么学 C 10. 设计学习成长路径 11. 实施项目 12. 培养对象胜任工作,促进 战略组织发展 为什么学 C 学以致用 学习方法 以用导学 学习内容 B B 学什么 7. 确定学习目标 8. 确定学习内容 9. 预估胜任工作的培养时间 学习体系设计: 3 原则 +3 维度 内容维度 以终为始分析员工所需胜任工作标准 因用导学设计学习内容 职位维度 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职业生涯维度 3 原则 全方位 - 内容维度 入职 职涯早期 职涯中期 职涯后期 管理素养 职业素养 M( 管理 ) 职位系列 全员 - 职位维度 A (行政) 职位系列 T (技术) 职位系列 每一模块表示某一个职位 系列的员工在某一个职业 生涯阶段,在基础素养、 专业素养和管理素养方面 应该接受的培训内容 双导师制:直线经理 + 教练 基础素养 全方位立体培训体系 全程 - 职涯时间维度 • • • • • • • • • • • •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2022.12.232022.12.23Friday, December 23, 202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1:52:1321:52:1321:5212/23/2022 09:52:13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全,常把弓弦绷。2022.12.2321:52:13 21:52 Dec 23, 2022Dec 23, 2022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21:52:1321:52:1321:52Friday, December 23, 2022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22.12.232022.12.2309:52:13 PM 09:52:13 PMDecember 23, 2022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下午 09:522022.12.23Dec 23, 2022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创效益,凭服务树立形象。2022年12月23日 下午 09:52:1321:52:13Dec 23, 2022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2022年12月23日下午 09:522022.12.2321:52December 23, 2022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2/12/23 下午 09:52:1321:52:13December 23, 2022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下午 09:52:13 下午 09:5221:52:13Dec 23, 2022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2022.12.232022.12.2321:5209:52:13 PM 09:52:13 PMDec 23, 2022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安全之实。2022/12/23 下午 09:52:13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相信相信得力量。 2022.12.232022/12/23 下午 09:52:132022.12.23 谢谢大家!

42 页 515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书_市场族

腾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书_市场族

能力标准描述(市场族   1)达标:   “关键标准项”均符合,且所有“不符合”及“部分符合”的能力标准项个数≤6项。   2)不达标:  不符合上述条件者,为不达标。 能力评估要素(带*为关键 能力标准项) 1级 •掌握本职位必需的基本知识 •能够理解本职位一般专业问题相关的讨论 •可进行产品/运营/行业概要知识简介 产品/运营/市场﹡ •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 (一)、 营销知识 知识 •掌握业务相关的财务和技术相关流程制度 •掌握本职位相关基本的财务、技术知识 •能描述本职位相关的应用技术和其要求 相关专业知识 渠道管理 营销 管理 •了解渠道管理的一般知识,有少量渠道运作方面的 经验 •能够理解各项渠道政策,能对客户/合作商进行正 确的政策宣传 •能够正确地执行渠道业务流程,在指导下能为客户 /合作商提供合格的渠道服务。 •能够掌握有效的收集整理本产品领域客户信息、市 场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的基本方法 •客户、对手信息基本准确、全面,基本符合市场真 实情况 •建立有规范、方便查询的信息档案,信息全面、真 信息平台建 实 •对公司的信息调查要求能及时反馈 设﹡ •理解并遵循整个团队工作计划及成本目标,在指导 销售计划与 下制定并执行可行性较强的本职工作计划 支持 •在指导下能制定公关计划,并正确实施 •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能有效地与客户/合作商进 行业务沟通 客户公关 (二)、 技能 销售 技巧 商务谈判 •事先参与谈判策划,作为项目参与人协助进行谈判 ,掌握基本的谈判技巧 技能 销售 技巧 •能够在指导下按规范完成报告 •能对报告进行准确陈述与说明 报告能力 •能够把握客户需求,及时作出正确反应 •在 M2以上人员指导下 ,能够区别客户优先级别 需求理解和 实现﹡ 客户 服务 •能够在指导下,解决一般的问题 •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清楚的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人 员 预见和解决 问题 •对工作过程及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可向新员工传授工作经验和心得 内部标杆的提炼和 共享 (三)、 方法论 无 外部标杆的引入和 移植 •具备产品/行业/市场规划方面的一般知识 •在指导下,能协助完成局部市场或特定项目的规划 工作。 •能基本分析出本行业市场的主要机会、问题点 规划能力﹡ •虚心听取多方面意见,很好地配合他人工作。 (四)、 内外资源(调配) 解决方案 ﹡ (四)、 解决方案 •在指导下,能策划并实施难度较低的小型项目/活 动,对于具体运作有初步的经验。 •能够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活动,并及时反馈问题和信 息 项目/活动的组织 实施﹡ 能力标准描述(市场族) 分符合”的能力标准项个数≤6项。 2级 3级 •掌握全面的产品/运营/市场知识 同M2 •能够组织和引导本职位专业问题相关的讨论 •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自己职位范围内的产品/运营/市场知 识 •能灵活运用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营销知识解决一般性专业 •掌握全面的营销知识 问题 •能灵活运用必要的营销知识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专 •能发现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业问题 •掌握并能在工作中熟练应用本职位相关基本的财务、技 术知识 •参与部门内和跨部门间的业务知识、专业技术的交流 •可参与项目的预算工作 •掌握业务相关的财务和技术相关流程制度,并能提出 合理的优化建议 •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成本、质量、技术可行性、客户 满意度的要求 •可参与项目的预算工作 •熟悉渠道管理的一般知识,有丰富渠道运作方面的经验 •能够理解并掌握各项渠道政策和流程,对客户/代理商 进行正确的政策引导,提供合格的渠道服务 •能够掌握并利用所辖领域的渠道资源开展业务,在指导 下能拓展新的渠道资源 •能独立承担渠道运作 •能够发现渠道政策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能够充分利用所辖领域的渠道资源开展业务,能独立 拓展新的渠道资源。 •能够有效处理渠道冲突,为合作伙伴提供有效支持和 帮助,促成合作 •能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能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优化 建议 •宏观环境、客户、对手及产品信息完整、全面,符合市 场真实情况 •能够主动有效的收集整理本产品领域信息,建立广泛的 信息来源 •对部门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能对信息独立进行分析整理,所提供信息符合上级或 相关部门的要求,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能够有效跟踪竞争对手 •在分配的任务中,理解并遵循整个团队工作计划及利润 •能独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部门/团队工作计划和成本 目标,可独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本职工作计划 、利润目标,有效安排工作范围内各项事务的处理顺 序 •能参与制定有效的公关计划,并正确实施 •具有较好的公关技巧,能与区域内的客户/合作商建立 全面、稳定的市场关系平台 •具备公关规划技能,能独立制定有效的公关计划,并 正确实施 •具有较好的公关技巧,能与省级合作商高层建立全面 、稳定的市场关系平台 •事先进行谈判策划,有能力作为商务主要参与人进行谈 •事先进行谈判策划,有能力独立进行一般谈判,掌握 判,掌握多种谈判技巧 多种谈判技巧 •能够制作有针对性的报告,内容正确、观点明确、重点 突出、层次清晰 •能够编写技术资料、广告文案、软性文章 •能够在公司内部会议中或对客户正确、清晰地讲解和表 达内容 • 能够对所从事的较复杂的业务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或在大型会议和外部重要客户进行主题陈述,正确、 清晰地讲解和表达内容 •策划和组织报告、文案、软性文章的编写和审核 •能够准确识别客户需求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初就意识到对客户的影响 •能够系统地设计产品服务方案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初就意识到对客户的影响 •能够系统地设计产品服务方案 •在高级别人员的指导下,解决有一定复杂程度的问题, 发现和避免一些常规问题 •能够及时处理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清楚的描述、正确 的判断和处理,必要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能识别、预见并解决较大范围或复杂程度较高的问题 •能够系统分析产品/服务/运营情况,提出全局性预防 措施以解决潜在问题 •能够有效提高本部门/本产品的综合服务效能 •可参与大的专业问题的讨论 •对低级别营销人员进行例行专业指导 •向新员工传授工作经验,需要时可以承担导师的工作 •有效组织、推动或积极参加部门内或跨部门间相关专 业技术、专业技能的交流和研讨,并形成独特、系统 的方法 •指导帮助低级别营销人员提高基本技能,在实践中培 养了一批在工作过程中有较好绩效的有经验者 •承担新员工导师的工作 •可作为兼职内部讲师 无 •与公司外各类业务相关机构进行交流、沟通、研讨, 有效收集跨行业标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 利用,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协助下,能完成局部市场或特定项目的规划工作,规 •能负责完成某一产品/局部市场或特定项目的规划工 划有针对性,可操作,可评估 作,规划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可评估 •能准确、全面进行市场潜力及需求分析、竞争分析 •能参与特定项目营销策略的制定 •能准确地抓住市场的机会问题点。对问题有一定的预 见性,并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工作中合理应用协作技巧和借助集体力量; •能够协调项目组内部的分工协作 •能够有效寻求和整合外界资源 •能够合理配置项目组成员,协调内部分工 •在有限的指导下能组织实施一般难度的策划项目/活动 ,对于具体运作有丰富的经验 •能够按照总体计划制定阶段性计划及监控点,并按监控 点检查和修正项目进展 •项目中能够判断问题的重要程度并解决一般难度的问题 •能够独立负责中型项目/活动的实施和运作 •有能力亲自解决中型项目/活动中大部分问题 •能够灵活实施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预见可能出现 的问题,并提前确定相应的防范应变方案措施 4级 •对产品/运营/行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能灵活运用营销知识独立解决复杂的专业问题 •能发现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 •对多种关键专业技术之于公司业务的作用有建 构性的理解 •可履行大型项目的预算职责 •能够协助制定各项渠道政策 •具备区域/行业渠道管理和规划能力,并能按照 渠道规划拓展新的渠道资源 •对渠道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新的机会点 •能够指导和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在所负责区域建立了广泛、 有效、均衡、可靠的信息渠道 •能对信息独立进行分析整理,所提供信息和意 见对上级或相关部门的决策有直接、重要影响 •同M3 •能制定全面、均衡的公关规划,对客户的分析 准确,对各种类型的客户都能有针对性的策略 ,公关策略手段有创新 •能通过多种个性化公关手段与合作商的集团公 司高层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市场关系平台 •事先进行充分的策划准备,能很好地把握客户 的心理,熟练运用各种谈判技巧达到预设的目 标 •能够负责重大项目的谈判 •能够制作针对高层或特定客户群的报告,内容 完善、观点新颖、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能够对所从事的较复杂的业务领域进行详细介 绍,或在大型会议进行主题陈述,宣讲具有较 强的引导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持续采取措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能够保证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保持最佳 •能对突发事件下的客户关系进行有效处理,采 用一切办法减少客户需求与公司利益之间的矛 盾 •在业务领域中起组织领导作用或专业顾问作用 •有能力借助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加以扩展 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情况 •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在工作过程中有较突出绩 效的骨干 •可规律性地利用相关行业或多个学科的成功案 例,并创新地整合它们 •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并理解市场环境、技术变 化将带来的影响 •能独立完成产品/行业/市场整体规划工作,规 划目标具有挑战性、牵引性、前瞻性 •能完成产品/行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市场 策略有一定创新 •能够准确地分析预测出市场的发展潜力、市场 格局及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策略手段 •能够通过与各部门和高层的有效沟通,获得必 要的资源和支持 •能够合理配置不同项目和部门间的资源,协调 内部分工协作 •能组织实施复杂的大型策划活动,对于具体运 作有丰富的经验 •能准确分析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问题、机会 点。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能预见和解决项目运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 页 480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任职资格资料-市场薪资参考价

腾讯任职资格资料-市场薪资参考价

所有工资比例 12 职能 子类别 职级工资范围 薪酬类别 4.2 4.2 职能 子类别 职级工资范围 市场较高端价位 薪酬类别 / 0 0 0 0 0 0 0 0.0 年薪 月薪 中间值 内 容 年薪 月薪 年薪 市场较低端标准 月薪 系数 市场中等价位 职级工资范围 市场较高端价位 运 营 薪酬类别 中间值 年薪 月薪 年薪 市场较低端标准 月薪 系数 市场中等价位 市场较高端价位 市 场 系 统 市 场 薪酬类别 年薪 月薪 中间值 年薪 月薪 年薪 市场较低端标准 月薪 系数 市场中等价位 职级工资范围 市场较高端价位 品 牌 0 0 0 0 0 0 0 0.0 年薪 月薪 职级工资范围 中间值 薪酬类别 年薪 月薪 4.2 / 4.2 VP 646214 53851 43754 403884 33657 264044 22004 1.6 4.2 / 0 0 0 品 牌 职级工资范围 市场较高端价位 媒 介 0 0 0 0 0.0 年薪 月薪 年薪 市场较低端标准 月薪 系数 市场中等价位 薪酬类别 年薪 月薪 中间值 年薪 月薪 年薪 市场较低端标准 月薪 系数 市场中等价位 4.2 / 0 0 0 0 0 0 0 0.0 4.1 3.2 3.1 2.3 4.1 3.2 3.1 2.3 / 内容总编 / (FM、自媒体、NOW) 0 0 0 0 0 0 0 0.0 4.1 / 0 0 0 0 0 0 0 0.0 4.1 市场总监 430677 35890 29160 269173 22431 264044 22004 1.6 4.1 / 0 0 0 299996 #REF! #REF! 199997 16666 116646 9721 1.5 3.2 运营总监 0 0 0 内容主编 0 0 0 0 0 0 0 0.0 3.1 运营主管 0 0 0 0 0 0 1.5 0 1.4 3.2 市场副总监 361743 30145 25121 241162 20097 209985 17499 1.5 3.2 品牌总监 393167 32764 27303 3.1 高级市场经理 186634 15553 13331 133310 11109 105397 8783 1.4 3.1 高级品牌经理 171633 14303 12260 192515 #REF! #REF! 137511 11459 101254 8438 1.4 2.3 高级运营经理 206408 17201 14743 147434 12286 104943 8745 1.4 2.3 / 0 0 0 0 0 0 0 0.0 2.3 / 0 0 0 0 0 0 0 0.0 4.1 / 0 0 0 0 0 0 0 0.0 262111 21843 212011 17668 1.5 3.2 媒介总监 444620 37052 30876 296413 24701 229403 19117 1.5 122595 10216 109769 9147 1.4 3.1 媒介副总监 225240 18770 16089 160886 13407 116976 9748 1.4 0 0 0 0 0.0 2.3 高级公关经理 207490 17291 14821 148207 12351 110492 9208 1.4 2.2 2.1 1.5 1.4 1.3 2.2 2.1 1.5 1.4 1.3 高级编辑 / 责任编辑 专栏编辑 编辑助理 84412 #REF! #REF! 70343 5862 69489 5791 1.2 1.4 运营专员 80825 6735 6174 67354 5613 52010 4334 1.2 1.4 / 0 0 0 0 0 0 0 0.0 1.4 / 0 0 0 69252 #REF! #REF! 57710 4809 42174 3515 1.2 1.3 运营助理 0 0 0 142700 #REF! #REF! 109769 9147 77485 6457 1.3 2.2 / 0 0 0 0 0 0 0 0.0 2.2 市场经理 124777 10398 9198 95982 7999 87170 7264 1.3 2.2 品牌主管 121802 10150 8979 0 0 0 0 0 0 0 0.0 2.1 运营经理 0 0 0 0 0 1.3 2.1 市场主管 92424 7702 6813 71095 5925 61073 5089 1.3 2.1 高级品牌专员 88927 7411 6555 112698 #REF! #REF! 86691 7224 76353 6363 1.3 1.5 高级运营专员 162085 13507 11949 124681 10390 98822 8235 1.3 1.5 市场专员 78172 6514 5763 60132 5011 52515 4376 1.3 1.5 品牌专员 80718 #REF! #REF! 0 0 1.2 1.3 市场助理 62315 5193 4760 51929 4327 44578 3715 1.2 1.3 品牌助理 61908 #REF! #REF! 93694 7808 61595 5133 1.3 2.2 / 0 0 0 0 0 0 0 0.0 68405 5700 61107 5092 1.3 2.1 公关经理 129164 10764 9522 99357 8280 65953 5496 1.3 62091 5174 58548 4879 1.3 1.5 资深媒介专员 99323 8277 7322 76402 6367 63865 5322 1.3 0 0 0 0 0.0 1.4 媒介专员 83780 6982 6400 69817 5818 63615 5301 1.2 51590 4299 45082 3757 1.2 1.3 媒介助理 61908 5159 4729 51590 4299 45082 3757 1.2 1.2 1.1 1.2 1.1 实习编辑 实习 31680 #REF! #REF! 26400 2200 21120 1760 1.2 1.2 运营实习生 31680 2640 2420 26400 2200 21120 1760 1.2 1.2 / 0 0 0 0 0 0 0 0.0 1.2 / 0 0 0 0 (按商务渠道) 68,262 2112 56,735 1936 0 1.2 1760 12 13200 1100 1.2 1.1 实习 (按互联网商务) / 2112 1936 0 1760 13200 1100 1.2 1.1 实习 (按财务) 0 2112 1936 0 1760 21120 1760 1.2 1.1 实习 0 0 0 0 0 0 0 0.0 1.2 / 0 0 0 0 0 0 0 0.0 0 0 21120 1760 1.2 1.1 实习 0 0 0 0 0 21120 1760 1.2

1 页 411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技术专业族职级评定标准080124

腾讯-技术专业族职级评定标准080124

能力标准描述(技术族&专业族)   1)达标:   “关键标准项”均符合,且所有“不符合”及“部分符合”的能力标准项个数≤6项。   2)不达标:  不符合上述条件者,为不达标。 能力评估要素(带*为关键能力项) 有效沟通 影响力 (一)、 领导力 2级 3级 有效沟通﹡ •掌握基本沟通技巧 •能够主持小型会议 •能够清楚表达工作内容和 个人观点 结果影响﹡ •能够根据明确的标准要求 •确保工作具有的可维 •专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和计划完成工作 护、可实施性,满足指 •对部门决策起有效的影响 •能为专业领域工作提供有 标要求 用信息 专业方向影响 •理解专业技术并运用到工 •对专业方向敏感,全 •直接影响服务/工作的客 作中 面理解专业技术并体现 户满意度、成本、质量等 于工作 •对专业工作综合效能有影 响 组织氛围影响 •对工作认真负责 •体现服务、成本意识 •积极参加公司活动 下属培养 团队内合作﹡ 教练/合作 跨团队协调﹡ 关注客户需求﹡ 客户导向 1级 实现客户需求 预见客户需求 思考范围 •良好的工作作风对团 队有很好的影响 •推动和参加公司活动 •将良好的服务、成本意识 体现于工作、服务中,并 对团队有较好影响 •向新员工传授经验/心得 •指导低级别专业人员 •必要时承担导师工作 •能认真对待工作接口 •有效利用协作技巧合 •参与团队内/间交流 作 •能保密、遵守职业道德 •对收集的信息能够进 行分析 •培养了一批有经验者 •承担新员工思想导师 •有效利用协作技巧和团队 力量合作 •参与外部沟通并收集、利 用信息 •在工作中注意协作技巧 •在工作中借助集体力 •可对客户进行服务概要介 量 绍 •能够对客户做专业指 导 •对从事专业领域进行 介绍 •能够识别谁是自己的客户 •能够准确识别客户需 ,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 求 •详细介绍复杂方面 •持续有效与客户进行专业 技术及服务交流沟通 •能够对某个客户需求及时 作出反应 •在S2以上人员指导下,能 够区分客户优先级别 •能够通过良好服务为 客户留下深刻印象 •能够持续跟进客户确 保问题解决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初 就意识到对客户的影响 •能够系统地设计服务方案 •根据明文规定和详细的工 •工作有规律性,有明 作指南做出简单选择和判 确方式,有先例可循 断 •在相似的情况下做出 判断和选择 •遵循公司指导方针和专业 原则灵活性处理问题 •在已知的范围内寻求解决 办法 •在一般业务领域中承担一 •在关键业务领域中承 担一定作用和在一般业 务任务中承担较重要的 作用 •在关键业务领域中承担较 重要作用或在一般业务领 域中起骨干或组织领导作 用 •在他人指导下解决业务范 围内的专业领域某一方面 问题; •独立处理和解决专业领域 例行的问题和操作问题 •在他人指导下解决专 业领域某一方面问题和 难点; •独立处理和解决服 务/业务问题和难点 •及时解决有一定复杂程度 的专业领域某一方面问题 和难点; •独立处理和解决有较大影 响的问题和难点 •避免重复犯同样错误 •运用经验发现避免一 些常规专业问题 •运用技巧和经验发现并避 免较复杂的专业问题 在团队中解决问题 定的作用 ﹡ 解决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二)、 业务导向 预见避免错误 •能够规划/管理团队沟通 •能够主持或在大型会议进 行主题陈述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 发现改进机会 (二)、 业务导向 目标/决策贡献﹡ •理解和支持团队/部门决 •同S1 策 •能够根据部门目标要求协 调本职工作优先级 •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工作 •领导一个小型专业领 域/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工作 •制定并把握团队相关部分 工作计划、进度及成本目 标; •迅速根据需求参与团 队/部门目标确定和决策; •可参与业务领域内的预算 工作 业务贡献 •能有效完成工作文档 文挡/流程贡献﹡ 专业知识深度﹡ (三)、 知识深度与广度 相关知识广度 •能对流程/规范提出可 •注重、推动职能范围内工 供参考的改进建议 作文档的建设; •具有一定评审能力并参与 评审; •对流程/规范提出有效的 改进建议 •能够运用本职工作必需的 •能够灵活运用和不断 •在某关键专业技术上有专 知识(技能、方法、工具 提高本职工作相关的知 长和较深造诣 和流程) 识(技能、方法、工具 和流程) •能够学习和掌握本职工作 •能够学习和掌握本职 •能够在某一专业技术学科 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 工作需要的相关知识( 识别关键技术点及其潜在 方法、工具和流程) 技能、方法、工具和流 价值 程) 族) ≤6项。 3级 4级 •能够规划/管理团队沟通 •能够通过与高层协调和沟 •能够主持或在大型会议进 通,获取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行主题陈述 •专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专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对部门决策起有效的影响 •对目标决策起重要影响 •探索专业技术理论并为其 应用到其它领域,提供建议 •直接影响服务/工作的客 户满意度、成本、质量等 •对专业工作综合效能有影 响 ••对专业方向决策起直接影 响 •对专业领域具分析和实 施/组织实施能力 •将良好的服务、成本意识 同S3 体现于工作、服务中,并 对团队有较好影响 •培养了一批有经验者 •承担新员工思想导师 •有效利用协作技巧和团队 力量合作 •参与外部沟通并收集、利 用信息 •培养了一批骨干 •能够作为兼职内部讲师 •在团队中发挥凝聚力 •参加专业技术理论研讨 •详细介绍复杂方面 •能对专业领域做详细介绍 •持续有效与客户进行专业 技术及服务交流沟通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 发现改进机会 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初 •能够持续采取措施提高客 就意识到对客户的影响 户服务水平 •能够系统地设计服务方案 •能够保证提供的客户服务 水平保持最佳 •遵循公司指导方针和专业 原则灵活性处理问题 •在已知的范围内寻求解决 办法 •能够制定专业领域指导方 针 •在多变的情况下,具有分 析性、阐明性、评鉴性 和/或建设性的思考 •在关键业务领域中承担较 重要作用或在一般业务领 域中起骨干或组织领导作 用 •在关键业务领域中承担重 要作用或在一般业务领域中 起组织领导作用或技术顾问 作用 •及时解决有一定复杂程度 的专业领域某一方面问题 和难点; •独立处理和解决有较大影 响的问题和难点 •独立及时解决较复杂的专 业领域问题和难点; •独立处理和解决较重大问 题 •运用技巧和经验发现并避 •在较大问题发生前识别并 免较复杂的专业问题 预见其可能性,制定并实施 避免问题发生的方案 •领导一个小型专业领 域/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工作 •制定并把握团队相关部分 工作计划、进度及成本目 标; •迅速根据需求参与团 队/部门目标确定和决策; •可参与业务领域内的预算 工作 •领导一个中型专业领域/专 业某一方面工作 •制定并把握团队相关部分 的工作计划、进度及成本目 标; ••迅速根据需求推动团 队/部门目标确定和决策; •参与业务领域内的预算 •注重、推动职能范围内工 作文档的建设; •具有一定评审能力并参与 评审; •对流程/规范提出有效的 改进建议 •有效推动、完成职能范围 内的文档工作 •负责较高的专业领域方 案/计划/业务产出/文档/资 料评审; •组织/推动技术共享; •参与/推动相关流程/规范 的改进 本次技术族 率先试行对 知识技能标 准进行细化 ,列出了各 •能够在某一专业技术学科 •能跨多个专业技术学科识 职位所必须 识别关键技术点及其潜在 别关键技术点及其潜在价值 达到的知识 价值 •识别业界重要的新出现的 技能点,以 技术,领导分析其影响、构 及各级别的 成,对在专业领域中应用能 要求,详见 《技术族专 提供帮助 业技能标准 》。 •在某关键专业技术上有专 •在公司某专业技术学科被 长和较深造诣 视为权威人士

2 页 446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产品经理能力模型_产品策划类

腾讯产品经理能力模型_产品策划类

能力框架 通用能力 能 力 项 目 1 学习能力(基本素质) 2 执行力(基本素质) 3 沟通能力(基本素质) 4 行业融入感+主人翁精神(关键素质) 5 心态和情商(关键素质) 专业知识 6 技术知识(关联知识) 7 项目管理(关联知识) 8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关联知识) 专业技能 9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节奏(产品能力) 10 专业设计能力(产品能力) 11 市场分析能力/前瞻性(市场能力) 12 对外商务沟通(BD/P3以上)(市场能力) 13 运营数据分析(运营能力) 14 市场营销:品牌/公关/推广(运营能力) 15 渠道管理(运营能力) 16 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 组织影响力 17 方法论建设(领导力) 18 知识传承(领导力) 19 人才培养(领导力) 能力定义 通过计划、任务和资源的整合运用,顺利达成工作目标 完成预定目标及任务的能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完成任务的程度 有效传达思想、观念、信息,把握对方意图,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做法 热爱互联网行业,“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 积极主动面对困难及压力,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和挑战,并推动问题的最终解决 了解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实现原理及其表现形式,能够就技术方案与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具备技术实现的成本观念 通过流程规划、时程安排、任务和人员的管理以及资源的整合运用,顺利达成项目目标 能综合考虑并有效应用相关知识为产品服务 准确把握用户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明确版本规划,通过迭代实现产品目标 依据用户使用场景,使用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工具和技巧,设计出满足甚至超出用户预期的功能特性 对行业情报、竞争对手动态和用户变化进行掌握和分析,确定产品的市场地位,掌握竞争格局,预测市场变化,确定 战略战术 理解合作方的利益点及自己可提供的资源,通过一定的谈判技巧,形成共赢的成交方案 通过设计数据指标体系,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挖掘潜在规律和问题,以优化产品和支撑决策 根据目标用户、产品特点及品牌塑造需要,进行营销及公关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以实现有效传播、危机化解、产品目 标达成 开拓和维护用户或内容的来源渠道,优化渠道结构,形成渠道合力并规避风险,建设利于产品发展的优质渠道体系 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用户反馈,掌握一定的调研方法论,持续优化产品 在工作中主动帮助他人提升专业能力或者提供发展机会,帮助他人的学习与进步 从工作积累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普遍性解决方案,起到指导及示范性作用,并加以推广应用 主动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信息、资源信息,能通过交流、培训等形式分享,以期共同提高 能力框架 能力项目 Level 1 关键词 学习能力(基本素质) 执行力(基本素质) 指导下进行学习 按要求行事 通用能力 沟通能力(基本素质) 行业融入感+主人翁精神(关键素 质) 表述自己的要点 Level 2 行为标准 关键词 *有学习愿望,能够在指 导或者要求下进行学习 *能够通过指定的学习资 寻找学习机会,学 源掌握做好自身岗位工 以致用 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工具和信息等 *能遵循上级或计划对时 间、步骤、方法、途径 等的工作布置 领会意图,主动汇 *按计划或指示的要求要 报 点完成工作 *有主动沟通的意愿,掌 握基本沟通技巧,完成 一般的目标单一、内容 简单的沟通任务 *能够清楚表达工作内容 把握他人论述要点 和个人观点 *能够利用常用OFFICE软 件、邮件、报表等进行 日常工作汇报或交流 热爱互联网及产品 产品控,从琢磨、 分享和改进中获得 愉悦感 乐观、积极,勤于思考 勤于思考,主动融 ,能够快速融入陌生的 入 环境 不抱怨,主动寻求 解决方式 心态和情商(关键素质) 技术知识(关联知识) 知道互联网开发过程中 知道技术名词及概 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名词 念 等理论概念 了解技术基础理论 及产品中表现形式 项目管理(关联知识) *熟悉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能在指导下,对已制定 好的项目计划进行跟踪 指导下进行计划跟 和监控 组织实施小型项目 踪和监控 *在计划执行中参与一些 辅助性的工作,协助解 决问题 专业知识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 办公技能等(关联知识) 听说过相关名词 *听说过和本职位相关的 财务、法律知识,心理 学、美学基本概念,并 了解相关知识,参 能够在指导下完成相关 与相关工作 工作 *掌握日常工作需要使用 的办公软件基本功能 *知道产品规划的工作流 程和成果输出,能清晰 准确掌握用户需求 知道流程,能清晰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节奏(产品能 描述出客户的原始需求 ,可独立进行需求 描述出客户原始需 ,但需要在指导下完成 提炼、模块设计、 力) 求 功能特性的设计抽象工 版本安排 作 专业设计能力(产品能力)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了解某些方面的 产品设计和策划技巧, 熟悉某专业领域方 了解特定领域的设 能在别人指导下完成产 法技巧,可独立进 计和策划,在指导 品局部功能或者小型产 行中小型项目专业 下完成局部设计 品的设计,能使用文档 设计 清晰的向他人表述相关 设计思想和内容 市场分析能力/前瞻性(市场能力) 对外商务沟通(BD/P3以上)(市场 专业技能 能力) *对产品形态、产业链各 环节有一定的认识,有 使用或接触过比较多的 相关产品 了解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市场分析的基本理 ,指导下完成工作 论和知识,并能在指导 熟悉方法工具,能 ,对行业有初步认 下关注和总结行业和用 独立进行市场分析 知 户变化 *了解并掌握风险管理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 识别互联网产品运营过 程中最常见的风险 了解谈判流程和基 了解商务谈判的流程和 本技巧 谈判技巧 掌握多种谈判技巧 了解运营涉及的核心数 据及指标的含义,能在 了解指标含义,在 指导下对运营数据进行 指导下分析 最基础的分析并给出报 告 深入理解指标,能 独立分析并找到规 律 运营数据分析(运营能力) 市场营销:品牌/公关/推广(运营 能力) *熟悉所负责产品的特质 及对应的品牌/公关/市场 熟悉产品营销模式 独立完成营销执行 推广活动的主要方式及 ,能协助策划 特点,可以完成相关市 场推广活动的实施。 渠道管理(运营能力) *了解相关产品渠道管理 的一般知识 *能够理解并掌握各项渠 独立开展渠道业务 了解渠道知识,能 道政策和流程,对客 ,在指导下拓展新 提供渠道服务 户/代理商进行正确的政 渠道 策引导,提供合格的渠 道服务 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 ) *具备基本的调研常识, 能够在指导下完成调研 的任务 在指导下完成调研 收集客户反馈,驱 *熟悉并掌握收集用户需 ,独立收集客户需 动产品改进;独立 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 求 主导调研 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有明确目 标的客户需求收集的任 务 方法论建设(领导力) 组织影响 力 总结归纳 *能够定期进行个人工作 总结,不断优化工作 提炼规律 知识传承(领导力) 团队内分享 *能在团队内部进行经验 跨团队经验与知识 与知识的分享与交流 的分享 人才培养(领导力) 直接指导/帮助 *能够指导或帮助同事完 成工作任务 随时辅导 能力标准 Level 2 Level 3 行为标准 关键词 Level 4 举证 *积极和善于寻找学习机 会,关注培训机会,结 合成长规划,适时地为 *举证过往1年中主动进 自己安排培训和学习, 行业务学习并总结成文 保持专业知识技能的更 的成果; 新 总结提炼,帮助他 *提交过往1年中在知识 *积极地学习态度并且注 人学习 共享及传播方面开展的 意学以致用,不断探索 活动:如培训、沙龙、 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工作 论坛等 效率 *在工作中和平时的学习 积累过程中找寻有价值 的信息 关键词 营造学习氛围 举证 *提交过往1年中在提升 能力方面进行的学习方 式和内容的拓展及成果 总结 *举证过往1年中在带动 团队共同学习方面所开 展的系统性活动及团队 负责人对成果的评价 *领会任务要到达的目的 *举证过往1年中在提高 、意图、决策原因、适 *举证项目过程中成功解 工作效率或工作质量方 用情景等 决的不确定风险情况 抓住重点,克服困 面的活动,给出效果分 事先预测,应对变 *当情况变化时,能及时 *举证项目过程中通过创 难 析; 化 向上级汇报 新完成突发挑战性目标 *举证挑战目标的设立和 *能够及时反馈与沟通任 的案例 完成情况报告 务进展情况 *具有良好的沟通意愿, 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有效 倾听和理解对方。 *能准确无误、简练的表 达自己的观点,能够进 *提交过往1年中主导的 *提交过往1年中组织的 行简单的协调。 复杂项目任务,并举证 跨BU沟通协调的会议纪 *能够主动跟产品团队内 其中采取的沟通策略、 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 创造沟通氛围,通 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确 多种沟通技巧,跨 执行方法及有效解决的 冲突,最终的结果报告 过沟通获取资源与 保产品目标的顺利达成 团队沟通 主要矛盾和问题、对目 *总结并提交在组织跨BU 支持 *能熟练应用PPT、邮件 标达成的影响和贡献 合作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报表等形式进行书面 *提交相关业务部门负责 、技巧及取得的效果等 汇报,有逻辑地展示论 人的评价 据,论证观点,格式清 晰规范 *能够主持小型会议(5人 内) 产品体验能够带来愉悦 的感觉,总是希望能够 把产品用的更深,去发 现更多的产品特性并分 享给其他人 *举证通过非正式的有意 *举证过往在工作之外寻 传教士般热爱,对 识的自觉活动改进产品 回归生活,求索产 找和捕捉产品设计灵感 细节和用户反馈敏 设计的具体案例和经验 品精进之道 、并在产品中取得成功 感 总结 的案例, 愿意听取并可以积极对 待不同意见甚或反对的 声音,在遇到问题时不 抱怨,能够积极主动找 原因、想办法,寻求帮 助最终达成目标 *举证过往工作中建立的 举证过往工作中取得的 建设性处理压力及 乐观面对挑战及挫 收取反馈意见的途径; 成功及经历的失败,总 困难,化压力为动 折,有效平衡压力 *举证过往工作中承受失 结分享其中的心路历程 力 败的经历 和经验教训 *举证自己对互联网相关 *举证在技术方面对项目 技术的掌握程度 了解Client、Server、后 团队建议及采纳情况的 *举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能与技术团队充分 台、设备/带宽的技术基 清楚技术原理,能 纪要 对设备/带宽/人力等成本 沟通,能独立评测 础理论和在产品中的主 进行成本预估 *独立完成并启用的设备 给出建议的项目 成本方案 要表现形式 /带宽等方面的设计项目 *提交对应技术总监的评 资料 价 *组织实施小型项目,合 理进行任务分解和进度 安排 *举证过往1年中独立负 *举证过往1年中独立主 *能够按照总体计划制定 责并成功完成的中型项 独立负责较大型项 导成功完成的大型项目 阶段性计划及监控点, 独立负责中型项目 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清 目/多项目的实施 ,列举在项目控制、资 并按实际执行情况及时 的实施和运作,预 单 和运作,进行风险 源协调、风险管理等方 修正项目计划 见潜在问题 *举证项目执行过程中使 控制 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 *在项目进行中能及时发 用的主要管理手段、风 成果 现并反馈问题,判断问 险预防措施等 题的重要程度并解决一 般难度的问题 *举证过往2年中提出并 执行的跟产品项目相关 *组织跨BU、涉及财务、 的流程、制度的改进建 *熟悉并了解本职位相关 法律、心理学、美学等 议; 的财务、法律知识,心 相关知识的项目,提交 *举证过往指导完成的商 理学、美学知识,并能 掌握相关知识及技 证明材料和成果报告 能权衡多方面因素 业计划书 独立完成相关工作 能,能熟练应用到 *举证曾主导过的商业计 ,指导团队的相关 *提交工具辅助产品设计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中的 项目中 划书 工作 的优秀成果展示,要能 一些高级功能来辅助工 *举证过往1年中对UI等 够体现形象、准确的特 作的开展 设计工具的掌握和工作 质 成果实例 *提交对应合作及设计中 心专家的评价 *熟悉产品规划的方法论 *举证过往1年中独立主 *主导取得竞争优势的短 ,掌握了相关的规划工 导完成的中型项目的规 期产品规划任务,提交 掌握需求分析和建 具(UML工具等),可 划和成果报告; 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CE和版本节奏控制的经 模方法,能独立完 以独立开展一个项目功 *提交完整的系统书或业 ,能独立完成长短 验总结 成系统规划和版本 能特性的提炼和设计规 务分析模型 期规划和版本迭代 *独立完成产品的长期规 迭代 划,给出合理的版本计 *列举项目规划和实施过 划的版本节奏,提交成 划 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功执行的总结报告 *列举在过去2年曾经独 *熟悉某个专业领域的产 *举证过往1年中独立主 立或带领团队完成的大 品设计方法和技巧,能 导完成的中型策划设计 型的策划设计项目 更好的理解和结合产品 能通过专业设计, 项目的规划和成果报告 对大型产品和整体 *举证主导负责的策划项 整体设计思想,独立高 提升产品整体品质 ; 系统理解深入,能 目获得良好的客服认可 效的完成相关的策划设 ;能指导别人 *提交自己撰写的相关专 大胆创新 和市场回报的实例,说 计任务,并能形成自己 业领域的培训课件或者 明自己在其中的主要创 的经验积累 经验分享材料 新之处和实际运营结果 *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市 场信息,能分析和提炼 出自己对行业的knowhow,并应用到产品的 规划中 *熟悉并了解市场分析的 理论和知识,形成总结 和关注行业信息、用户 变化、竞争对手动态的 习惯,能独立完成一些 市场分析、策划及执行 工作 *能对出现的问题主动识 别和探究规律和原因, 并通过分析提出合理的 控制策略和方法,规避 运营和市场风险的发生 或弱化不利影响 *举证过往2年中在产品 规划方面的成功项目; *提交未来2年内的产品 发展方向及主要价值点 丰富的理论实践, 的研究规划报告 成功主导中型项目 *举证过往2年中在市场 ,可预测1-2年行 策划方面的成功项目; 业方向 *举证过往1年中成功进 行风险预测和危机预防 的产品运营成功案例, 并展示其中调整控制策 略保证项目成功的实例 事先进行谈判策划,能 作为商务主要参与人进 行谈判,掌握多种谈判 技巧 *独立主导完成过或作为 能独立谈判,不断 核心成员参与商务谈判 能敏锐观察并判断 *举证并提交商务谈判中 调整策略方式,达 ,举证谈判过程中主导 ,现场决策,掌握 现场进行决策、扭转谈 成目标 的分析和策略调整及其 谈判主动 判主动权的案例 结果 深刻理解运营数据及指 标的作用、内涵和外延 ,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 基础分析并给出有价值 的报告,同时能够对数 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找到非正常的原因或者 不容易识别的规律 *举证过往1年中独立设 计数据源类别并主导完 灵活使用多种工具 成数据收集的分析报告 ,能找出隐含规律 ,重点展示其中发现的 ,推动产品规划 隐性规律及已落实的可 执行建议 *提交过往成功的产品规 划项目实践总结报告, 并重点介绍其中创新点 和价值点 *提交对未来行业发展的 预测和研究报告 *提交过往成功的市场策 敏锐洞见,能准确 划项目实践总结报告, 捕捉并及时跟进市 并重点介绍其中创新点 场变化和机会点 和价值点 *举证过往2年中准确判 断风险、危机并合理调 控和规避的案例,重点 展示判断的过程,并提 交相关负责人的评价证 明 *举证过往2年中对管理 独立规划和设计指 决策产生影响的报告及 标体系,支撑管理 影响到的管理决策内容 决策 *对应产品总监或EVP的 证明评价 *熟练掌握所负责产品的 *举证过往2年中主导并 *举证过往1年中在营销 品牌/公关/推广的模式及 成功实施的不同类型产 与推广工作的具有突破 方法,能够独立开展产 能独立主导营销活 品的影响与推广策划报 突破性创新和策划 和创新意义的策划案例 品卖点、理念、客户价 动 告 ,效果超出预期 ,并提交对应的实际效 值等的提炼,可以协助 *举证指导驱动达成营销 果与目标的对比评价 进行品牌/公关/营销推广 目标的实例 活动的策划 *举证过往1年中提出并 执行的渠道政策的改进 *有一定的渠道运作经验 建议 ,能够掌握并利用所辖 改进渠道政策,主 *举证过往1年中主导开 领域渠道资源独立开展 导拓展新渠道,处 拓的新的渠道资源 业务,同时可以在指导 理渠道冲突 *举证过往1年中妥善处 下拓展新的渠道资源 理的渠道冲突和帮助伙 伴共同成长的事件 *举证过往2年中制定的 新的渠道政策及有效解 决渠道冲突的策略 独立制定渠道策略 *举证过往2年中主导开 ,形成渠道合力, 拓及协同伙伴共同开拓 并预防渠道冲突 的新的渠道及资源 *举证过往1年中主导的 带动伙伴成长的证明 *熟练掌握调研与分析的 基础理论、方法和工具 ,并独立负责过完整的 的项目 *独立主导多次有不同创 *举证产品/市场调研中 新点的市场/客户调研, 发现并深入挖掘出的利 提交分析报告,并举证 润增长点及对应的产品 报告对产品研发决策的 特性,提交相关报告 价值 综合把握客户需求 *能够准确识别客户需求 识别客户关键需求 *提交结合用户心理研究 *提交识别关键需求的案 ,形成差异化产品 ,主动收集客户反馈, ,帮助决策 分析提炼出的产品差异 例和经验总结; 特性 发现改进机会 化特性的案例及总结报 *举证过往1年中进行的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 告 CE项目及产品规划的版 初就意识到对客户的影 *提交并总结引导客户需 本节奏控制的设计和最 响 求的优秀实践 终结果报告 *能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 案 *能从工作中总结与提炼 共性的规律,把岗位的 工作心得或案例沉淀总 结并输出成果,形成可 复制的经验与模式,优 化工作效率 创新性方法论与工 具的开发 方法论沉淀 *积极参加部门内或部门 间工作相关的交流和研 营造分享的组织氛 讨,并进行经验与知识 围 的分享及学习 *能够辅导1-2个初级员 工,进行随时辅导,帮 助改进工作效率,提升 能力发展 有策略的辅导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提交过往1年中培训课 件开发和经验总结; *举证知识分享取得的成 果,重点展示成果的传 承和复用 人才培养意识 *举证在后备培养方面所 做的努力和成果,如参加 通道建设工作等 *举证在营造团队学习分 享氛围方面的努力和成 果 Level 5 关键词 行为标准 *跟踪行业的前沿和技术 发展趋势,结合公司战 略方向和实践状况,适 时地提出和推荐新的和 有价值的技术措施及方 成为公司学习标杆 法 *成为自身专业领域权威 ,并通晓一定相关业务 领域知识,带动团队的 专业水平居于组织相同 团队前列,成为标杆 *创造性设计并实施,达 成预设目标 *在组织内树立执行文化 创造性执行,树立 *面对久攻不下的难题或 执行文化 困难坚忍不拔,采取持 久的行动,付出不断的 努力,并最终能取得成 功 *惠己及人,重大事件和 问题有效沟通和协调。 *通过与团队分享有效沟 通的经验和方法,提升 团队沟通、谈判和协调 能力 *预先评估沟通对象个人 具体的行为,通过沟通 提升团队沟通能力 引导对方达到目标 ,重大问题有效沟 *能够跟上级及投资人进 通 行有效沟通,通过有效 的客户价值来传达产品 的理念,协调各方资源 ,从而确保产品idea的 实现 *对于突发或复杂问题, 能够协调公司的稀缺资 源,促成有力的解决方 案。 同前 *面对困难及压力能展现 意志力、耐力及积极的 荣辱不惊,在困难 态度,能够正视成功和 压力中寻找机会 失败,荣辱不惊,可以 在成功中发现不足,在 困难压力中寻找机会 *对互联网行业的相关技 术的核心内容有比较深 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 能将技术优势转化 够根据互联网行业的最 为产品竞争力 新技术发展趋势,结合 产品自身的特色把技术 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能够组织和领导战略性 的复杂项目 *能够组织解决几个项目 与企业运营之间的重要 负责公司级战略性 问题 项目 *项目中能整合内外部的 重要资源。发挥协同效 应,实现项目目标 *主导公司级跨BU合作的 项目,结果超越项目预 期目标; *综合业务知识受到其他 善于全面思考和权 相关部门的认可; 衡,主导公司的相 *能够将过往的经验进行 关复杂项目 提炼总结形成有价值的 知识传播,并对团队的 能力提升起到了促进作 用 *成功主导过多个产品规 划和设计任务,能够将 成功主导过多个任 版本节奏和发布计划跟 务,能将需求与版 客户的需求满足进行完 本完美结合 美的结合,是公司乃至 业内知名的产品规划设 计专家 *成功主导过多个大型产 品或者大型系统的整体 成功主导多个大型 设计工作,能够在专业 产品或系统的整体 设计领域取得公司乃至 设计;行业专家 行业的充分认可,成为 知名的相关专业设计专 家 *是行业内认可的产品专 家,发表过若干在业内 有影响力的有关行业发 展的分析报告,能够预 测未来5年的行业产品发 展方向 *是业内认可的市场专家 ,对市场判断精准,并 能通过精准判断、 能通过杰出的策划和精 杰出策划和精确执 准的执行,帮助公司和 行,帮助产品取得 产品取得市场优势 市场优势 *有丰富的危机处理和风 险预防的理论和实践经 验,并能够结合公司和 产品特色进行梳理提炼 ,形成系统化的风险及 危机管理知识库,成为 未来识别、预防和控制 的重要知识财富 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 忍耐力,能够通过长期 意志坚忍,成功主 的艰苦卓绝的商务谈判 ,取得对公司长期发展 导重大谈判 产生重大影响的成功谈 判 能够结合数据分析理论 和公司的业务特点,总 形成系统化分析模 结过往成功实践,形成 型,帮助提升数据 公司系统化的数据分析 分析效率和质量 模型并使之信息化,大 大提升了公司在数据分 析方面的效率和质量 *深谙相关产品的特质及 目标市场,能够进行交 融会贯通,跨界营 叉营销及前瞻性的产品 销,有业内知名的 推广工作,是公司及业 成功力作 内知名的专家,有受到 追捧的成功力作 *对于渠道管理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和成功实践, 是公司或业内知名的渠 独到见解,成功实 道管理和运作方面的专 践,敢于推行新管 家 理模式并取得成功 *能够不断思考和总结, 并力排众议进行新的渠 道管理模式尝试,并且 取得成功 *能够发表在业内获得关 注和认可的调研和分析 报告,成为业内的专家 *能够结合客户现实需求 ,通过创新的产品特性 创造或引导客户需 创造或者引导客户需求 求,提升用户黏性 的产生及延展,进而达 ;成为调研专家 到创造客户价值的目标 *通过对产品细节的关注 和精益求精,产生调动 用户需求和确保忠诚度 的目标 *在方法论与工具研究与 开发上不断突破,引发 变革性的有巨大业 相关专业领域的变革, 务价值的方法论与 为公司相关专业领域的 工具开发 提升起到巨大、可持续 、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跨行业、跨公司、 跨界学习与分享, 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分享 推动专业提升 与传播,推动专业进步 与技术提升 *在团队建设方面有丰富 的成功实践,能够采取 激发团队成员潜能 多种手段识别人才,采 取多种方式培养人才, 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 产品策划职位各子等能力 能力框架 通用能 力 专业知 识 专业技 能 组织影 响力 1级 能力项 2级 基础等 普通等 职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1 学习能力(基本素质) 1 2 3 3 4 2 执行力(基本素质) 1 2 2 2 3 3 沟通能力(基本素质) 1 2 2 3 3 4 行业融入感+主人翁精神(关键素质) 1 1 2 2 3 5 心态和情商(关键素质) 1 1 1 2 2 6 技术知识(关联知识) 0 1 1 2 2 7 项目管理(关联知识) 0 1 1 2 2 8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关联知识) 0 1 1 1 2 9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节奏(产品能力) 0 1 1 2 2 10 专业设计能力(产品能力) 1 1 1 2 2 11 市场分析能力/前瞻性(市场能力) 0 0 1 1 2 12 对外商务沟通(BD/P3以上)(市场能力) 0 0 0 0 0 13 运营数据分析(运营能力) 0 0 1 1 1 14 市场营销:品牌/公关/推广(运营能力) 0 0 0 1 1 15 渠道管理(运营能力) 0 0 0 0 0 16 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 1 1 2 2 3 17 方法论建设(领导力) 0 0 1 1 1 18 知识传承(领导力) 0 0 1 1 1 19 人才培养(领导力) 0 0 1 1 1 1 级基础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3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2 级基础等 人才培养 ( 学习能力 领导力 ) ( 基本 执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3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2 级基础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 执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 产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3 级基础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 执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 产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4 级基础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 执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 产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2 0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4 2 0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 产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5 级基础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 执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对外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 产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产品策划职位各子等能力标准 2级 3级 4级 5级 职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职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职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职业等 4 4 5 5 5 5 5 5 5 5 3 4 4 5 5 5 5 5 5 5 3 4 4 5 5 5 5 5 5 5 3 3 4 4 5 5 5 5 5 5 2 3 3 3 4 4 4 5 5 5 2 3 3 4 4 4 5 5 5 5 3 3 3 4 4 4 5 5 5 5 2 2 3 3 3 4 4 4 5 5 2 3 3 3 4 4 4 4 5 5 2 3 3 3 4 4 4 5 5 5 2 3 3 3 4 4 4 4 5 5 0 1 1 2 2 3 3 4 4 5 2 2 2 3 3 3 4 4 4 4 2 2 2 3 3 3 4 4 4 5 1 1 1 1 2 2 3 3 3 4 3 3 4 4 4 5 5 5 5 5 2 2 3 3 3 4 4 4 4 5 2 2 3 3 3 4 4 4 4 5 2 2 3 3 3 4 4 4 4 5 1 级普通等 人才培养 ( 学习能力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3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 产品能力 ) 2 级普通等 基础等 1 级职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2 级职业等 2 级普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3 级普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4 级普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2 级职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3 级职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4 级职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4 2 0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5 级普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商务沟通 (BD/P3 /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2 0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5 级职业等 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 领导力 )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知识传承 ( 领导力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方法论建设 ( 领导力 ) 4 市场 / 用户的调研与分析 ( 客户导向 )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渠道管理 ( 运营能力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市场营销:品牌 / 公关 / 推广 ( 运营能力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运营数据分析 ( 运营能力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 对外商务沟通 (BD/P3/以上 )( 市场能力 ) ) 专业设计能力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市场分析能力 前瞻性 ( 市场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6级 普通等 职业等 1 级职业等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2 级职业等 2 级职业等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3 级职业等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4 级职业等 力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2 0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5 级职业等 力 ( 基本素质 执行力 )( 基本素质 )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 ) 行业融入感 + 主人翁精神 ( 关键素质 ) 4 心态和情商 ( 关键素质 ) 2 0 技术知识 ( 关联知识 ) 项目管理 ( 关联知识 ) 其他知识:财务、心理学、美学、办公技能等 ( 关联知识 )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 ) 专业设计能力 ( 产品能力/ )节奏 ( 产品能力 )

5 页 420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研发人员晋级

腾讯研发人员晋级

项目经理能力素质模型 类别 素质模型 素质 知识技能 能力模型 客户导向 领导力 知识点 P1(初作者) P2(有经验者) 1 学习/提炼能力 1 3 2 沟通、谈判能力 1 3 3 承压能力 1 2 4 1 2 5 执行力 专业知识 1 2 6 关联知识 0 1 7 技术能力 0 1 8 业务能力 0 2 9 项目计划能力 1 2 10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11 风险识别与管控      1 2 0 2 12 度量及数据分析 13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1 0 2 14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15 团队影响力 0 1 0 1 0 1 7 9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递       16       能力点变化总数 注:红色为关键能力项 P1 初作者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骨干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P3 骨干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执行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资深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型 P3(骨干) P4(专家) P5(资深专家) 4 5 5 4 5 5 3 4 5 8 4 5 5 6 3 4 5 4 2 3 4 2 2 3 5 3 4 5 3 4 5 3 4 5 3 4 4 2 3 4 3 4 5 2 4 5 2 4 5 2 4 5 9 5 2 10 9 7 5 3 1 0 1 P2 有经验者 1 初作者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2 P4 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点变化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研发人才素质模型 类别 素质模型 素质 知识技能 能力模型 客户导向 领导力 知识点 P1(初作者) P2(有经验者) P3(骨干) P4(专家)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1 学习/提炼能力 1 2 3 3 4 4 4 5 5 5 5 5 2 沟通、谈判能力 1 2 2 3 3 4 4 4 5 5 5 5 3 承压能力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4 1 1 2 2 3 3 4 4 4 5 5 5 5 执行力 专业知识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6 关联知识 0 0 0 1 1 1 2 2 2 3 3 3 7 技术能力 0 0 1 1 2 2 2 3 3 3 4 4 8 业务能力 0 1 1 2 2 2 3 3 3 4 4 4 9 项目计划能力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10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11 风险识别与管控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0 1 1 2 2 2 3 3 3 4 4 4 12 度量及数据分析 13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0 1 1 1 2 2 2 3 3 3 4 0 1 1 2 2 3 3 3 4 4 4 5 14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15 团队影响力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7 9 6 9 5 6 9 6 8 5 5 6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递       16       能力点变化总数 P1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执 0 专 关 技术能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执行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执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 关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 0 专 关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执行力 0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执 0 专 关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 P4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执行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执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 关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 0 专 关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承压能力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承压能 执 0 专 关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资深专家)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5 5 5 5 5 5 9 5 5 5 7 5 5 5 6 5 5 5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 4 4 制能力 据分析      10 8 5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1 专业等 P1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能力 能力点变化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执行力 0 据分析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据分析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 执行力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据分析 执行力 0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P3 专业等 执行力 P4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P4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执行力 0 据分析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据分析 执行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 P4 专业等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队影响力 5 制能力 能力 据分析 承压能力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承压能力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4 页 448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研发人员晋级

腾讯研发人员晋级

类别 1 2 素质模型 素质 3 4 5 6 7 8 知识技能 9 10 能力模型 11 12 13 客户导向 14 15 领导力 16 知识点 学习/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风险识别与管控      度量及数据分析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团队影响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递             能力点变化总数 项目经理能力素质模型 P1(初作者) P2(有经验者) 1 3 1 3 1 2 1 2 1 2 0 1 0 1 0 2 1 2 1 2 0 2 0 1 0 2 0 1 0 1 0 1 7 9 注:红色为关键能力项 P1 初作者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骨干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P3 骨干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资深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型 P3(骨干) 4 4 3 4 3 2 2 3 3 3 3 2 3 2 2 P4(专家) 5 5 4 5 4 3 3 4 4 4 4 3 4 4 4 P5(资深专家) 5 5 5 5 5 4 5 5 5 5 4 4 5 5 5 2 4 5 9 5 2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P2 有经验者 1 初作者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2 P4 专家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点变化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类别 1 2 素质模型 素质 3 4 5 6 7 8 知识技能 9 10 能力模型 11 12 13 客户导向 14 15 领导力 16 知识点 学习/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风险识别与管控      度量及数据分析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团队影响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递             能力点变化总数 研发人才素质模型 P1(初作者) P2(有经验者) P3(骨干) P4(专家)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1 2 3 3 4 4 4 5 5 5 5 5 1 2 2 3 3 4 4 4 5 5 5 5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1 1 2 2 3 3 4 4 4 5 5 5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0 0 0 1 1 1 2 2 2 3 3 3 0 0 1 1 2 2 2 3 3 3 4 4 0 1 1 2 2 2 3 3 3 4 4 4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0 1 1 2 2 2 3 3 3 4 4 4 0 0 1 1 1 2 2 2 3 3 3 4 0 1 1 2 2 3 3 3 4 4 4 5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0 0 1 1 1 2 2 3 3 4 4 5 7 9 6 9 5 6 9 6 8 5 5 6 P1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 0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执行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 0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执行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执行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执行 0 专 P4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执行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执行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基础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沟通、谈 团队影响力 承压能 5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执行 0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 关联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资深专家) 基础等 普通等 专业等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 4 4 制能力 据分析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1 专业等 P1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能力 能力点变化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执行力 0 据分析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制能力 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能力 0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2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3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0 据分析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4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P3 专业等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P4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P4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能力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0 据分析 专业知识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关联知识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普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队影响力 承压能力 5 制能力 据分析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 P4 专业等 执行力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P5 专业等 学习 /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带人的能力 / 知识传递            承压能力 团队影响力 5 执行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能力 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度量及数据分析 0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4 页 441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书填写指南

腾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书填写指南

腾讯公司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书 基本信息 部门: 姓名: 发展规划期间: 目前定位 职业发展通道: 职位: 职级: 发展目标 [□巩固现级别 □向上级别发展 □跨通道发展] 职业发展通道: 绩效发展面谈(PDI)的 GROW 模型 年 月 日 子等: 职位: 职级: 子等: 职业发展规划/执行/评估总流程 规划: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二月/八月完成〉  PDI:主管和员工共同制定员工个人职业发发展规划  面谈结束后,于下表签名,以示个人规划阶段完成  CDM:根据公司现有资源,整合所有员工发展规划,形成 公司/通道/部门整体员工发展规划,员工依此执行; 执行:规划执行跟踪 〈三~八月/九~二月完成〉 第一步: 填写个人 信息 温馨提 示:职级 的提升才 是“向上 级别发 展”。子等 的变化仍 然选“巩 固现级 别”。而且 职级的晋 升是要经 过较多磨 练,相对 比较困难 的  员工记录每一项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和具体实施时间  员工对每一项发展规划实施效果做简单评估 评估:年中/底效果评估 〈八月/二月完成〉  主管和员工在下一次 PDI 评估半年发展规划执行效果 员工签名 日期 职业发展规划(三月/八 月) 年中/底评估(九月/二月) 一、员工能力评估/绩效分析表(技术/专业人员)  于下表签名,以示年中/底效果总体评估阶段完成 主管签名 日期 第二步: 根据员工 发展目标 职级所对 应的附件 一的关键 识别点, 对员工进 行能力评 估,子等 无关键识 别点。 一、能力评估部分(根据目标职业等级的能力标准,评估每个要素的达标情况,选出接下来半年最重要/急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勾出最重要/急需 能力评估 能力评估要素 提升的 3 项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有效沟通 沟通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人际理解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工作结果影响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专业方向影响 (一)、 影响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领导力 √ 组织气氛影响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下属培养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教练/合作 √ 团对内合作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跨团队协调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客户导向 √ 关注/实现/预见客户需求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思考范围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独立解决问题 (二)、 解决问题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集体解决问题 业务导向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预避错误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目标/决策贡献 业务贡献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文挡/流程贡献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三)、知识深度与广 √ 知识深度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度 √ 知识广度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责任心 (四)、职位族素质要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学习能力 求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诚实正直 二、绩效分析部分(分析半年考核结果,找出最重要且最急需改进的三项绩效差距,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1、 2、 3、 一、员工能力评估/绩效分析表(市场人员) 一、能力评估部分(根据目标职业等级的能力标准,评估每个要素的达标情况,选出接下来半年最重要/急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三步: 根据能力 评估的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四步: 根据绩效 考核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改进的 3 项绩效差 距。 能力评估要素 能力评估 勾出最重要/急需 提升的 3 项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产品/运营/市场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营销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相关专业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技能 √ 渠道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营销管理 √ 信息平台建设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销售计划与支持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客户公关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销售技巧 √ 商务谈判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报告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需求理解与实现 客户服务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预见与解决问题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内部标杆提炼/共享 方法论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外部标杆引入/移植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规划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解决方案 √ 内外资源整合/调配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项目/活动组织实施 二、绩效分析部分(分析半年考核结果,找出最重要且最急需改进的三项绩效差距,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1、 2、 3、 知 识 一、员工能力评估/绩效分析表(秘书) 一、能力评估部分(根据目标职业等级的能力标准,评估每个要素的达标情况,选出接下来半年最重要/急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二步: 根据员工 发展目标 职级所对 应的附件 一的关键 识别点, 对员工进 行能力评 估,子等 第三步: 无关键识 根据能力 别点。 评估的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四步: 根据绩效 考核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改进的 3 项绩效差 距。 能力评估要素 能力评估 勾出最重要/急需 提升的 3 项能力 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各种必备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计算机操作 技能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英语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提高流程的工作效率 工作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培养有效的工作关系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信息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文档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文本制作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日常事务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会务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服务精神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团队合作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成就导向 素质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影响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主动性 二、绩效分析部分(分析半年考核结果,找出最重要且最急需改进的三项绩效差距,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1、 2、 3、 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表 (一)、规划: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主管和员工根据最重要/急需提升的 3 项能力和 3 项绩效差距,共同制定具体提升措施) 提升措施 预计实施时间 落实所需相关部门/人的支持 ☆类型 具体措施 第二步: 根据员工 目标职级 所对应的 附件一的 关键识别 点,对员 工进行能 第三步: 力评估, 根据能力 子等无关 评估的结 键识别点。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四步: 根据绩效 考核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改进的 3 项绩效差 距。 第五步:参照附件 二 / 三的职业发展 方式,主管对员工 的能力发展制定具 体的提升措施。 温馨提示:公司资 源有限,涉及到要 用公司资源的措施 如培训要少而精喔 (二)、执行:规划执行跟踪(员工对每项措施具体实施情况、时间进行记录,并简单评估效果) 具体实施情况记录 实施时间 相关交付文档 (三)、评估:年中/底效果评估 员工自评 效果评估 第六步:平时员工 应对实施的发展措 施进行记录与评 估。 温馨提示:这些记 录在将来职级晋升 评审时是重要参 考,要认真喔!! 主管评价 第七步:每 年年中 / 底对 半年能力发 展情况进行 总体评估。 备注:提升措施“类型”请填写:培训、自学、标杆学习、特殊项目、轮岗、实习、展示或会议发言、列席高阶会议、教练/指导、对外交流、其他等 内容;

5 页 461 浏览
立即下载
热门推荐
1437 阅读 27 页
19283 阅读 3 页
1183 阅读 5 页
1540 阅读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