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书填写指南

腾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书填写指南

腾讯公司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书 基本信息 部门: 姓名: 发展规划期间: 目前定位 职业发展通道: 职位: 职级: 发展目标 [□巩固现级别 □向上级别发展 □跨通道发展] 职业发展通道: 绩效发展面谈(PDI)的 GROW 模型 年 月 日 子等: 职位: 职级: 子等: 职业发展规划/执行/评估总流程 规划: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二月/八月完成〉  PDI:主管和员工共同制定员工个人职业发发展规划  面谈结束后,于下表签名,以示个人规划阶段完成  CDM:根据公司现有资源,整合所有员工发展规划,形成 公司/通道/部门整体员工发展规划,员工依此执行; 执行:规划执行跟踪 〈三~八月/九~二月完成〉 第一步: 填写个人 信息 温馨提 示:职级 的提升才 是“向上 级别发 展”。子等 的变化仍 然选“巩 固现级 别”。而且 职级的晋 升是要经 过较多磨 练,相对 比较困难 的  员工记录每一项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和具体实施时间  员工对每一项发展规划实施效果做简单评估 评估:年中/底效果评估 〈八月/二月完成〉  主管和员工在下一次 PDI 评估半年发展规划执行效果 员工签名 日期 职业发展规划(三月/八 月) 年中/底评估(九月/二月) 一、员工能力评估/绩效分析表(技术/专业人员)  于下表签名,以示年中/底效果总体评估阶段完成 主管签名 日期 第二步: 根据员工 发展目标 职级所对 应的附件 一的关键 识别点, 对员工进 行能力评 估,子等 无关键识 别点。 一、能力评估部分(根据目标职业等级的能力标准,评估每个要素的达标情况,选出接下来半年最重要/急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勾出最重要/急需 能力评估 能力评估要素 提升的 3 项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有效沟通 沟通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人际理解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工作结果影响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专业方向影响 (一)、 影响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领导力 √ 组织气氛影响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下属培养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教练/合作 √ 团对内合作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跨团队协调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客户导向 √ 关注/实现/预见客户需求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思考范围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独立解决问题 (二)、 解决问题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集体解决问题 业务导向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预避错误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目标/决策贡献 业务贡献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文挡/流程贡献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三)、知识深度与广 √ 知识深度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度 √ 知识广度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责任心 (四)、职位族素质要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学习能力 求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诚实正直 二、绩效分析部分(分析半年考核结果,找出最重要且最急需改进的三项绩效差距,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1、 2、 3、 一、员工能力评估/绩效分析表(市场人员) 一、能力评估部分(根据目标职业等级的能力标准,评估每个要素的达标情况,选出接下来半年最重要/急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三步: 根据能力 评估的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四步: 根据绩效 考核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改进的 3 项绩效差 距。 能力评估要素 能力评估 勾出最重要/急需 提升的 3 项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产品/运营/市场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营销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相关专业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技能 √ 渠道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营销管理 √ 信息平台建设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销售计划与支持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客户公关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销售技巧 √ 商务谈判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报告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需求理解与实现 客户服务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预见与解决问题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内部标杆提炼/共享 方法论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外部标杆引入/移植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规划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解决方案 √ 内外资源整合/调配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项目/活动组织实施 二、绩效分析部分(分析半年考核结果,找出最重要且最急需改进的三项绩效差距,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1、 2、 3、 知 识 一、员工能力评估/绩效分析表(秘书) 一、能力评估部分(根据目标职业等级的能力标准,评估每个要素的达标情况,选出接下来半年最重要/急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二步: 根据员工 发展目标 职级所对 应的附件 一的关键 识别点, 对员工进 行能力评 估,子等 第三步: 无关键识 根据能力 别点。 评估的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四步: 根据绩效 考核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改进的 3 项绩效差 距。 能力评估要素 能力评估 勾出最重要/急需 提升的 3 项能力 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各种必备知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计算机操作 技能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英语能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提高流程的工作效率 工作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培养有效的工作关系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信息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文档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文本制作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日常事务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会务管理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服务精神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团队合作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成就导向 素质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影响力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 主动性 二、绩效分析部分(分析半年考核结果,找出最重要且最急需改进的三项绩效差距,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1、 2、 3、 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表 (一)、规划: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主管和员工根据最重要/急需提升的 3 项能力和 3 项绩效差距,共同制定具体提升措施) 提升措施 预计实施时间 落实所需相关部门/人的支持 ☆类型 具体措施 第二步: 根据员工 目标职级 所对应的 附件一的 关键识别 点,对员 工进行能 第三步: 力评估, 根据能力 子等无关 评估的结 键识别点。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提升的 3 项能力。 第四步: 根据绩效 考核结 果,选出 最重要 / 急 需改进的 3 项绩效差 距。 第五步:参照附件 二 / 三的职业发展 方式,主管对员工 的能力发展制定具 体的提升措施。 温馨提示:公司资 源有限,涉及到要 用公司资源的措施 如培训要少而精喔 (二)、执行:规划执行跟踪(员工对每项措施具体实施情况、时间进行记录,并简单评估效果) 具体实施情况记录 实施时间 相关交付文档 (三)、评估:年中/底效果评估 员工自评 效果评估 第六步:平时员工 应对实施的发展措 施进行记录与评 估。 温馨提示:这些记 录在将来职级晋升 评审时是重要参 考,要认真喔!! 主管评价 第七步:每 年年中 / 底对 半年能力发 展情况进行 总体评估。 备注:提升措施“类型”请填写:培训、自学、标杆学习、特殊项目、轮岗、实习、展示或会议发言、列席高阶会议、教练/指导、对外交流、其他等 内容;

5 页 463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人才发展实践

腾讯人才发展实践

腾讯人才发展实践 2010.09 0 腾讯的十一年发展历程 年收入超过过 100 亿 2010. 2009. 成立公益慈善 基金会 2008.6 QQ 同时在线 超过 过1亿 香港主板上市 2007.5 中国第一个移动增 值业务移动动 QQ 2005.2 腾讯公司成立 2004.6 2001.8 1998.11 1999.2 2000.6 腾讯讯 QQ 诞生 数据来源:公司数据 中国最早的互联网 增值业务务 QQ 秀 1 纳入香港恒生 指数成份股 全面布局互联 网业务 拥有 5 大领先的互联网平台 腾讯网 (QQ.com) • QQ QQ 空间间 (Qzone) 国内最大的在线小区 • 活跃账号数 5.60 亿 • 最高同时在线数 1.1 亿 • • 无线门户 • • 国内领先的无线门户网站 WAP 门户流量增长强劲 流量最高的中国门户网站 • QQ 游戏 国内第一休闲游戏平台 • 最高同时在线 625 万 • 注:所有数字的统计口径为 2010 年第 1 季 2 国内最大的 SNS 网站 活跃账户数 4.28 亿 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市值排名第三 全球 Top 互联网公司市值比较 1,470 570 350 Google Amazon Tencent 数据来源:雅虎财经 2010 年 8 月 23 日的数据 3 309 290 Ebay Baidu 单位:亿美元 注重社会公益 “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 中国最早成立的互联网公益基金会 • 资金雄厚 • 利用 web 2.0 技术 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 • 范围多样,从帮助低收入地区儿童到环境保护 4 一个充满活力及专业的公司 � 10,000 雇员 � 全体员工平均年龄 : 28 岁 � 25% 拥有硕士或更高学位 � 管理团队平均年龄 : 40 岁 5 企业文化 愿景 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使命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价值观 正直,尽责,合作,创新 企业精神 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经营理念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 发展安全健康活跃平台 管理理念 关心员工成长,强化执行能力, 追求高效和谐,平衡激励约束 6 2007.8.24, 腾讯公司宣布成立自己的 企业大学--腾讯学院。 2007.9.10, 腾讯学院举办了成立仪式。 7 腾讯学院的培训哲学— Learning for 8 腾讯学院倡导的学习文化 学习不仅 是福利 学习不仅 是上课 学习型 组织 学习不仅 是投入 学习不仅是 学院的事 9 腾讯学院战略定位 愿景: 使命 : 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受尊 敬的企业大学 职责: 通过提供多样的学习与发展方式 , 成为员工 3A 学习的知识银行 成为经理人培养团队的黄埔军校 成为公司知识管理的最佳平台 ( 3A: anytime, anywhere, anyway) 成功要素 : 高层的支持 自主的研发 BU 的需求 标杆的学习 持续的改进 规划人才发展,提升人员能力 组织实施培训,保证项目质量 完善课件师资,建设企业大学 加强知识管理,促成学习组织 10 腾讯学院组织架构 学院领导委员会 腾讯学院 副院长 助理院长 11 双通道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 -- 建立于 2005 年 -- 帮助员工根据自身特点有效规 划管理职业生涯 -- 提高专业能力和长期工作绩效 -- 最终实现员工职业发展与公司 经营发展的双赢。 12 腾讯学院培训体系总览图 后备高层干部培训 现任中层干部培训 干部 培训 后备中层干部培训 现任基层干部培训 后备基层干部培训 技术族培训 职业 培训 市场族培训 专业族培训 产品 / 项目族培训 技术 3 级培训 市场 3 级培训 专业 3 级培训 产品 / 项目 3 级培训 技术 2 级培训 市场 2 级培训 专业 2 级培训 产品 / 项目 2 级培训 技术 1 级培训 市场 1 级培训 专业 1 级培训 产品 / 项目 1 级培训 通用基础类培训 新人 培训 新人岗位培训 社会招募新人岗前培训 校园招募新人岗前封闭培训 培训管理 & 在线学习平台( Q-Learning ) 13 腾讯新生代-完善的新人培训体系 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作为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潜质人才,新员工入 职后将会接受到系统的培训。这些培训将帮助新人快速融入公司,完成向 “腾讯人 ” 的转变;掌握基本的职场能力,完成向 “职业人 ”的转变。这包括: 新员工 封闭培训 • 入职后,新员工将接受内容丰富的封闭培训。在结交新伙伴的同 时,新员工将对公司的文化、制度、所处的互联网行业有全面深入 的了解,还将获得全面提升职业素养的训练。 岗位培训 • 进入工作岗位后,一系列的岗位培训课程将帮助新员工提升专业技 能,拓展知识深度与广度,以便快速适应并胜任本职岗位。 “1+1” 导师制 • 一位和新员工在相同领域工作的资深员工,将被任命为新员工的导 师。在他 / 她的带领下,新员工的职业生涯将更顺利的起步,并一路 披荆斩棘,获得成就。 14 专业人才培养-攀登 /大雁、学历教育… 15 领导力发展项目成功实践--飞龙计划 为公司业务及战略发展目标的需要,储备一批未来可胜任部门 级管理干部的人才资源 16 多样的培养方式 开班 计划说明 与老板对话 与老学员对话 17 行动学习 3AA的 Q-LEARNING 在线学习系统 打造3 引进国际领先的 Sumtotal 培训 管理系统,着力打造 AAA ( any time 、 any where 、 any way ),全方位、 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支撑平台。 – PDI 选课 – 在线学习 – 在线考试 – 基于资格能力的课程体系 – 培训计划制定 – 交流论坛 – 视频教室(会议) – 资料中心 – 学习档案 – 混合式培训 – …… 18 学习氛围建设 19 培训营销理念 20 腾讯学院眼中的企业大学成功要素 企业特色的培训体系 高层参与的内部讲师 丰富多样的培养方式 形成制度的知识管理 21 22

23 页 728 浏览
立即下载
电子书-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培养组织领导者的终极指南-164页

电子书-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培养组织领导者的终极指南-164页

管理敏练译丛 什么是教炼? 教练究珑,是怎么 [iil 事?如何1;/. 战好教练?你怎样知道教练、19tH 成功('! 是的 , 教练时代的确已经到来了 ! 以成果为导向的 [二 E ive Coaching for 正丁| ve Guide to Dcveloping Organizatio 培养组织领导者的终极指南 (美 ) Br ian O. 凶由rhill . Kimcee McAnally. John J . 吴侃 i手 .~~~二?ifJtr Koriath 著 Executive Coaching for Results The Dcfinitivc Gui tJe lo ()cvC'loping Organi7.auonal I.eadcrs 食食食食食 过Jt-本 tlHi 川的 I~ 、 1ft IHi 1 1'攸 'Jî 、研究和想法 。 作!ì描述 f 组织如何成功实施教练 。 对任何领导 )J 发展人民米说挪是 A 本必读 I~! Sirnon 飞Tcltcr 好个内部和1 外 tm 教练的 I~ 架 1: 拥S1.ìZ ì主 1f 这...f: I~ 。 对 JJIS 吨征领导 h 发展 Jj 而也剑直接 ~Iìtl 挫作川的领导 )J 发蜒、人才 Ti 即. 和人 )J 资源 T 作荷米 i兑牛: I~ 也 tlHj 益 . 本 I~ 砸 :::í [尚 f(教练的所 1 iJj rfii. 1$ '1 1 的研究、作占的经验和组织的,乎材料和 I JcHt 实践那|非常 1i 价 11'( . 一一-Angcla Flctchcr 我能』川:将|川 ' 所学川置IJ 1: 作'1 1 。 特别 Jt关 j二 评估的那;;ï非常 1f 111 。 一-IIcaJdsburg 结构纠 l 织仰很奸、很容易就能找到你想亚的信息 。 对 f 想把教练 rJ 1 入组织并使Jt获得良 ~f 放束的的人 )J 资搅和领导 )J 发蜒人员米说、这是本很奸的队一-Liz 上朱建议 : 人力资源 Comish 管理敏练译丛 以Ji.:ro罢回回 筐黯鲸 培养组织领导者的终极指南 EXECUTIVE COACHING FOR RESULTS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Developing Organizational Leaders 主岸文 4λ 李出版社 ...- 内容提要 本书对什么是商管敏练,高管教练对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有何影 响,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哪些方面的教练,高管教练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等重要 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本书可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工作者参考 。 Co pyright@ 2007 by Brian Omer Underhill , Kimcee Lee McAnally , and John Jay Koriath Copyright licensed by Berrett- Koehler Pablishers arranged with 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版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 09-2008-656 图书在版编 目 (CIP) 鼓据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培养组织领导者的终极 指南 /( 美〉昂德希尔 (Underhill ,且 0.) , (美〉麦卡纳 利 (McAnally , K.), (美)科瑞亚斯 (Koriath. J. J. ) 著;吴侃译. 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管理教练译丛) ISBN978-7-313-06133-1 I.以... ll. ①昂.. .②麦.. .③科.. .④吴.. . 皿企业一领导人员一培养 N. F279.2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9) 第 22202 1 号 以成果为导 向 的商管教练 培养组织领导者的终极指南 〈美) Brian o. Underhill Kimcee McAnally John J. Koriath 警 吴侃海 主 岸文 4 又拿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海市番禹路 951 号邮政编码 200030) 电话 :64071208 出版人 3 韩建民 常熟市梅李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 787mmX 960mm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1/ 16 印张: 10.5 字数 :192 千字 2010 年 1 月第 1 版 2010 年 1 月 第 1 次印刷 印数 :1 ~3030 ISBN978-7-313-Q6133-1/F 定价 :29.00 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献给丽莎、凯特琳 、 伊万 一一爱你们的布莱恩 . 0 . 安德希尔 献给母亲和她多年来对我的爱、支持与 鼓励 一一金茜 · 麦肯纳利 献给凯瑟琳、亚历山德拉、还有帮助我们兴旺的家庭与社区 一-约翰 • ] • 柯利亚 序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 在许多方面.高管教练仍是一个原始而新兴的领域。领导者与公司都 在质疑 " 究 竟 高管教练是做什么的呢?"或者"高管教练能为我们的公司做 些什么呢? " 虽然已有一些书籍在微观或个人的层面对教练进行描绘,但却很少有 著作涉及宏观或组织的层面。许多图书论述了个人如何成为伟大的领导者 教练,却几乎没有谈及组织该如何创建能够影响其众多领导者的伟大的教 练流程。《以成果为导向的高 管教 练》第一次真正全面研究了大机构如何使 用高管教练来培养其领导者。 高管教练是领导力发展的下一个演变过程。过去,领导力发展主要关 注培训项目中学员的参与度。这些项目都建立在一个完全无效的假设 上 一一如果他们 理解 了,那么他们就会 执行 . 错了! 在作本篇序言之时,我的 最 新著作《带你到这里来的 , 不会带你到那里 去 )(What Go 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荣登《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 行 榜, 名列美国指导类畅销书 第 四。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当然〉是一本节食 减肥类图书。哪怕我的书在上周卖得比任何其他商业类图书更火,这本最 最畅销的节食图书的销量仍是我的书的 1 0 倍 ! 所有购买节食减肥类图书的 人都做了与参加培训项目的领导者同样的假设:如果我 知遭 如何去节食减 肥,那我就会去做. 又错了 ! 在美国,节食减肥类图书的销 量飘升 ,而读者却变得越来越胖!你不是 通过阅读节食减肥类图书而减轻体重的,你是通过实际控制饮食来减轻体 重的一-一 并且需要持之以恒。 我的伙伴霍华德 · 摩根与我一起进行了针对领导力发展项目的广泛研 究,涉及来自 8 京大公司的超过 86000 名参与者 I 。我们的研究结果无可 置 疑。如果领导者出席了培训项目,可是在当时并未与同学 一起讨 论所学内 容,也没有做好跟进工作确保下一步进展一一他们克其 量 就是随机进步. 2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换句话说,他们可能就是在那儿看了一整天的情景喜剧! 在过去的几年里 , 我了解到许多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的确在学以致用, 并且做得越来越好,但大多数人却并非如此 !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领导者参 加了培训课程,带着短期"宗教般的转变体验"回到工作中 , 最后却未能实现 真正的改变 ?这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价 值观或不够聪明 , 几乎所有参加培训 项目的学员都是非常优秀、非常聪明的人。 许多领导者之所以没有在工作中应用传统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因 为他们被工作吞没了!今天,大公司的领导者比过去 40 年的前辈们更加努 力地工作。他们感到被困在了望不到边的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及各种请示 的汪洋之中。他们担心全球化竞争。他们过去可能感受到的职业保障成了 遥远的记忆。他们的时间仅够他们达到工作要求的底线一一 而他们对于自 已作为领导者的长远发展的关注却少了很多。 高管教练能够帮助领导者,在"理解要做什么"以及"实际去做"之间架 起跨越鸿沟的桥梁。你的教练会在一段时间内监督你,确保你去做你知道 应该做但又总是"明天再说"的事情,而如果没有帮助的话 , 这个明天可能永 远不会到来。 尽管许多主要商业出版物都视我为一名教练领域的专家,我仍然有我 自己的教练一一 吉姆 · 摩尔 。我 被问道"你怎么也有教练呢?你不 是知道 如何实现行为土的积极改变吗?" 我的确撰写理论,这就是我为什么也有教练的原因.我深知取得积极 持久的改变是何等的困难。我并不比我的同 事 更优秀,我也同样繁 忙,同样 过度工作,同样疯狂。如果没有教练不断给我建议、支持和鼓励,我会很容 易滑落下来,就像其他每一个人。 我的一位优秀客户是一家大公司里备受 尊 敬的首席执行官。我成功地 完成了对其公司一位高管的教练任务,随后他又 请 我做另一位高管的教练 。 我问他"为什么您要我来做这项工作呢?您和我一样了 解 我的教练流程 。 您已经来我这儿上过三次课了。为什么您不自己做教练呢?" 他坦率的回答说明了为什么他是一位杰出的首席执行官。他说"我希 望 你来 承接这 个 教练任务,而不是我,有四个原因:①我不喜欢处理行为问 题,所以我的动力就非常小 s ②虽然我了解你做 事 的理论,但你在那方面拥 有的经验远胜于我一一所以我的能力也不够强 ; ③我 一 点时间都没有 p ④你 的费用是很高,可你的时间价值比起我的时间价值要低得多 1" 我想了想他的答案,意识到他说的的确没错。如果我是他,我也会聘用 一位 高管教练来开发我的顶 尖人才一一-就 像他聘用我 一样 ! F事 3 我的首席执行官朋友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高管教练要存在此处。在当今 的商业世界中,利益关系不断上升,压力不断加大,培养杰出领导者的需求 也越来越强烈。留给高管来做这些事情的时间却大为减少。而教练能够帮 助高潜质领导者成为杰出的领袖! 展望未来 , 高管教练项目的重要性将继续增加。组织需要学习如何管 理教练及教练流程。随着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烈,本书中的知识也就变得越 来越重要了。 阅读本书时,想想你自己的组织,从优秀的案例中学习。最后,引用一 位我心目中的英雄一一孔子 一一的话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前 本书的写作过程凝聚了过去四年间一系列事件的结晶。像我们之前的 许多工作 一样,故事自然而然地展开了。 背景 在 2004 年,高 管发展协会 (E xec utive Development Associates , EDA) 主导了其两年一 次的《高管发展趋势 》 调查 。超过 100 家财富 1000 强和全 球 500 强的公司给予了反馈 。 调查结果 表明,高管教练在 25 项 最流行的 学习方法 中名列第 5 位( 见 表1)。更为重要的是,这是自 1 984 年 开展该研究以来高管教练首次位居学 习方法的前五位 。 56% 的企业表 示 ,他们曾使用外部高管教练作为 学习方 法(见图口 。 与此同时 .EDA 观察到:高管及领导力发展 工作者对于与教练相关的查 询的数量显著增加了 。 在 2005 年,对 EDA 关系网成员所傲的民意调查证 '量 1 一一旦旦 实, 64 % 的受访者感到行业研究对他们而言非常或植具价值 。 前五位学习方法( 2(刷每与 2例4 盖在对比} 20创} 行动学习 外部专家 高管担任讲师 外部讲师 内部专家 2佣4 最后,我们与 EDA 一道--一在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一一在 2005 年春 天,进行了 高影 晌 商管教练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离影 晌 商管教练 是第一次从 三 维的视角 (组织、 接受教练的领导者以 2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使用离管担任讲师 行动学习 使用外部讲师 使用外部专家担任讲师 外部离管教练 使用内部离管/领导力发展专员组任讲师 使用内部专家(非培训师)担任讲师 案例研究 网络/在线学习 计算机模拟经营 100 80 60 40 20 0 反馈百分比 图 1 组织角度 前十位学习方法 (2004) 及高管教练〉来审视这个行业的研究(见 图 2) 。 我们运用了 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 数据收集方法,从三个角度进行了 45 次深 度访谈(1 9 个组织, 13 位领导者, 13 名高 管教练)。网络调查则实现了调查的广度, 领导者角度 高管敏练角度完成了对 48 个组织、 86 位领导者(来自 25 图2 三维的高影响 商管教练研究方法 家公司)以及 1 52 名教练员的调查。请注 意,这些调查对所有的领导者和教练开放, 但是某 一 领导者与他的具体教练未必同时 参加调查。此外,对富达、通用磨坊、 IBM 及英特尔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案例 分析研究 。 起步 尽管数据很有价值,然而由此形成的交流过程却是无法估价的。高影 响高管教练的数据在 2005 年 7 月的一个为期两天半的研讨会上 披露。那次 研讨会聚集了将近 25 位资深的从业人员,分析解释了研究成果,并介绍了行 业现状。这个集体分享了 一 种惊人的能量,那就是教练所起的作用。教练 将在劳动者中培养真正的领导者并将价值观植入组织文化,这将使公司在 21 世纪全球化、交互式团队和网络化人才的范式中取得辉煌。在这样 一 个 平台上,教练负责为培育具有商业嗅觉及情感与社会智慧的领导者,以及当 今复杂商业挑战所需的充分参与度.提供发展项目。 前言 3 教练的所有者是由世界 上一些顶尖的公司 一一英特尔、时代华纳、联合 利华、 IBM 、英国石油、索尼、沃尔玛以及更多家公司 一一组合起来的 。呈 现 在我们面前的是大量的幻灯片信息一一来自 三个视角(组 织、 教练 、领导者〉 的关于高管教练的调查研究数据。 我们在未来三天的工作,是了解发现成果、分事公司最佳(与最差〉的实 践,总结我们所相信的将塑造出这个行业未来几年的情况 。 玛丽 · 简 · 纳德森 (M. J. Knud son) ,富达投资的人力资掠副总裁,在大 会开幕词中阐述了所有组织的精神是一种"我们头脑中 牢固而普遍 的意 识" 。 这句话及其所暗喻的内容对许多人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我们努力地思 考着我们把 自己带向了何处. 关于本书 在明尼阿波利斯的这项开创性的 EDA 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 书 一一《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一一迅速地 推进 了 这个行业的发展 。它 整合了原创性研究、作者的 经验 ,以及一些世界上最优秀组织所提供的第 一 手资料。 本书通过分享实际的学习、最佳实践,以及体现这个领域中精华智慧的 经验将这些声音汇集在 一 起。这是首次在企业界评估高管教练业务 , 包括 这项研究和来自许多著名组织的最 佳实践。 虽然该项研究以及撰写本书的从业人员通常来自于大企业,但是这里 所讨论的思想、见解和实践在任何规模的企业中都有应用价值。如果 一 个 组织需要为业务战略整合其人才绩效;如果 一 个组织拥有 一 个由价值观、胜, 任力、能力素质构建起绩效的文化;如果一个组织认识到有时候某位关键领 导者的行为、风格及关系的微小变化.就可能成为组织中瓶颈能量的突破 点一一那么本书的观点将证明其富有价值 。 我们在引 言部分阐释了为什么本书很 重要 , 这个行业是如何成长起来 的,以及为什么我们相信教练时代来到了 。 第一 章给出了教练的定义与目的,并描述了如今谁在接受教练。第 二 章明确了组织文化及领导支持对公司教练项目的重要性 。 在第 三 章中 , 我 们阐释了教练与领导力发展战略、人才管理及人力资源实践之间的联系 。 我们还探讨了内部专业人 士在 教练任务中的角色 。 第四章'提供了教练实施的细节,包括教练实施期间的活动、任务长度、 教练与领导者 之间如何相 互影响,以及 教练的戚本 . 第五章中我们历数教 练任务中常用的 工具,解释如何应用评估.以及给出了关于教练的 工具箱里 4 以成巢为导向的离管教练 到底应该存放哪些工具的建议 。 在第六章里,我们明确了公司在进行教练 活动时应当持有何种水平的一 致性。 第七章探讨了越来越多的内部教练运用,内部教练的优势和面临的挑 战,以及如何比较内部教练与外部教练 。 第八章陈述了关于评估教练效果 的争论,以及何种方法和指标可以使用 。 在第九章中,我们讨论了发现、定 位以及筛选合格教练的艺术,教练是否需要认证,以及领导者与教练相互匹 配的重要性 。 第十章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全球性的教练关系网。我们给出实际的建 议和解决方 案来帮助领导者将其教练经验最优化 , 并解释了教练库如何能 成为组织的一项资源 。 本章还包括一些公司正在从事的与教练保持联系的 范例 。第十一 章探讨了教练之后的生涯一一 当 任务结束后 会发生 什么,以 及继续安排的形式 。 最后 ,第十二章强调了教练的最新形式,总结了行业趋势,并预测了教 练行业的未来 。 穿插在各个章节中的,是企业工作者所分享的其教练项目的精华。这 些错落有致的文章(插图) 一 般为 三 到四段 长,阐述 了各个企业的做法。 注:调查中受访者所提供的数 据高度保密 。 因此,来自组织、教练、领导 者的所有引用均匿名处理 ,以保护其个人隐私 。 旅程 在你开始这次旅程之时 , 我还要再做些解释。全书中,我们交叉使用 "高管教练"及"教练" 。除非特别指出,凡提到调查,即指高影响高管教练调 查研究 。 还有一点要说明,本书是关于高管教练的一一不要误解为生活教 练 ,后者帮助人们实现个人目标 。 行业中的确存在着这些易混淆的区分,但 是他们各有不同的教练、做法以及资质标准 .这 是本关于高管教练的书。 我们邀请你加入这次旅行,和我们一起继续这次对话,探索案例分析, 阅读领先组织中的最佳实践,并 推进教练事业 。这些内容将会不断扩充,请 参阅 www. executivecoaching4results. com. 目录 引言 · 教练时代的来临· 为什么是现在? 关于本书… 1. 了解教练领域………. .... ..........…..…........….............. . …........ 6 什么是教练? ………………………………………… …… …………… 6 教练的目的一一为什么? ………………… …………………………… 7 教练取代的是什么? ……………..............…..............….... .... 12 …………………………………………… …… …… u …...... .. ..........……..................................….. ...... 14 谁应获得教练 ? 要点 回顾 2. 文化与领导支持的重要性 ........…….. .... .........….........….......… 文化很重要 .........……………………… …… …… … ………………四 获得领导支持 …..... ..............…........... ...........…........ ... ...... 20 教练为何与众不同 ? 推广很重要 要点回顾 16 …............... ......... .......................……. 22 …·……………………………………………………… .. 24 …………….......................….... ... .. ........…........... 25 3. 将教练与领导 力发展 、 人才管理及人力资源实践联累起来 ... . .. . .…. 与人才管理方式相连 26 …........…........................................ 26 与领导力发展战略相连 ………………………………………………… 27 与领导力发展及人力资源工作者相连 要点回顾 4. 管理敏练项目实施 ……………………………………… … …………… 38 让高管为教练做好准备 ……................................ ................ 38 2 以成果为导向的离管教练 让老板为教练做好准备 切勿低估匹配度 当心停顿现象 ……………………………………………… 40 …...........................….... ... ...........….......… 42 ….........…………... .....………............ ....……… 46 发现误配情况并尽快修正 ..............................….................. 46 …….. .... ........................ ...........………. 46 ………………........….... .....…......... .........…. 52 明确时间长度与频次 教练期间的活动 了解成本,但这不是全部… . ....... . .................... . . ......... ......….. 要点回顾 57 …….........…. .....................................….. .....…… 58 S. 工具箱:工具与评估....... .…… .................................. .. ………. 为什么要评估? 收集反馈 60 ........…………................ ...............… ......... 61 ....................... .... ................................... .......... 62 延展工具箱 …………………………………………………………… 62 制定工具政策 ………….........…………….......................……. 62 如何对工具的选择进行管理 要点回顾 6. 平衡-致性与灵活性........… ...... ....................................……. 68 一致,还是不一致.................... ............. .. ... ................... . ..... 68 提高 一致性 要点回顾 7. .........…....................... ............. 66 .........…………….. ..............………….......….......... 67 …........................…….................................. .. 71 ….................………·…………..... ..................……. 75 77 考虑时机 ……........….....................…………........….......…. 77 比较内部与外部教练 ………………….................................... 78 教练内化…........….. ........ ..... ......... . ................................…. …....... .................................................…. 79 内部教练的挑战 …................…......................….........……. 81 教练式领导者 ..................... .................. ........................... 83 辅导 …........ .......... .、...... ..... ........................................... 85 内部教练的好处 争论仍在继续 ……..…………………………………… ..υ …………" 要点回顾 8. 评估效果……….........………………………………………………… m 从教练满意度开始 . ......................................... .... .... .......…的 8录 3 包含效果指标 ………………………………………………………… ……........................................ .… ........…. ... .... 用另一个 360 度进行眼踪 …… ·… ............... ........... ..........….. 评估投资回报率 ……......................….............................… 请老板评估 90 90 91 92 .................. ............................................................ 99 底线 要点回顾 … .........…….......….......................................….. 100 9. 寻找合格教练的艺术……….......…................……................ 101 101 102 任职资格….................………........….........….........…........ 物色教练……........…....................................………......…. 筛选教练……………………………………………………………… 105 …………….......….. ... ........…..………….. ......… 108 .. . . ....…..................….. . .. . . . .……….........…......... . 109 认证重要吗? 要点回顾 10. 创造一个世界级的教练圃 为什么这很要紧? …….... . . .. ..................... ........ . . ...... ….......... . .. . .….............、. ..................... . .. 110 110 与教练库保持联系… 培养教练人才………………………………………………………… 116 了解教练如何思考…………………………………………… ……… 116 11. 要点回顾..... . .................…..... .... .………………………………. 117 教练之后的生涯……....... . .................….........…................. 119 重新谈判关系………………………………………………………… 120 防止退化.........…................… …... .....……........................ 121 内部可以继续支持….........……… .. .....….......…................… 121 意识到依赖性………………………… ………… …………………… 122 自我教练…….. . ....…………………… . ................. . .. . …………. 123 持续评估… … . . ………………………………………………………. 123 124 要点回顾……………….......………….........………...... . .......... υ 式 标结教 模 来 化 未 准果练 的 练作 注的 教运关新 句& qLn4nLnru EdFORdpb 4 以成果为导向的离管教练 规则… . ...............…......... .. . . . . ………........….... . ......... . . ….. 129 运用科技进行教练… …………… ……………… …………………… 1 29 行业趋势……………………… ……………………… …………….. 总结思考………….........… . ......…... . .......... ..… ...............…. 要点回顾………..... . .... . ...…........................…............. .. .... 130 131 132 教练项目设计清单 ………………………………………………………… 134 瞌 ………………………………………………… ……… ……………….. 143 致谢 ……………………………………………………………………….. 145 关于作者…… . .... . .. . . .. ..……....... .. ......……·…..............….......... 147 作者公司及相关机构……·…….......... ............. ...... .....…........ ….. 149 51 教练时代的来临 教练时代已经来临! 鉴于这个行业发展迅猛,企业、教练及寻找教练的管理者对高管教练领 域存在疑惑不足为奇。企业教练行业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声音。因此, 对于企业教练从业人员而言,迫切需要对企业教练下个定义。 全世界的组织都忙 于 充分利用这一大受吹捧却又有些神秘的发展工 具。那么,什么是教练?教练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寻找好的教练?怎样才 能知道教练项目成功了? 为什么是现在? 就在过去的十年间,教练行业已经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目前 , 全球有 大约 4 万名教练,预计每年有1O ~20 亿美元的营收。许多组织在其领导力 发展战略中优先考虑外部教练。一些组织已经开展了 5~10 年的深度教练 . 并服务于数百位一一如果不是 上 千位一一他们的高管人员。教练已经成了 一项不仅专业而且利润丰厚的事业。 2004 年, 一 篇《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冠教练业以"原始的西部"之名,来 形容当时盛行的氛围。大机构们发起了几次全行业的调查研究,希望能更好 地了解这个有前途的领域。 拿什么来解择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首先,不断加快的变革步伐需 要组织领导者们在他们目前的工作情况下迅速发展。传统的培训项目通常 是为培训或教育大量的人群服务的,而非专注于某一个人的发展需求。教 练提供了 一 种个性化发展的选择方案,而无需领导者脱离他们的工作。 其次,对领导型人才的争夺战仍在继续。随着寻找并留住 人 才越 来 越 难.许多公司已将教练视为一种在人才市场上吸引并留住人才的竞争工具。 我们碰到不少组织的领导者声称,如果没能得到教练,他们不会继续留在他 们的公司。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教练在组织里随着 360 度反馈调查的开展而发展 起来。公司开始提供一 到两个小时的汇报讨论会,由外部教练对反馈进行评 2 以成果为导向的离管教练 价。组织发现,反馈看上去效果很好,领导者喜欢有机会与中立的外部专业 人士 一 同工作。更多的领导者及许多优秀的团队,发现这一 过程对他们的发 展很有帮助一一一 当领导者成长为高层管理者时,会把教练推荐给其他人。 渐渐地,标准教练项目衍生出多次培训的、数个月的、有时为期 6..-...-12 个 月的任务等形式 。 教练员中有咨询顾问、培训师、心理学家和过去的行业领 导者。组织开始把教练专门用于高潜力或高绩效的领导者,而非那些正经历 着绩效问题的人。 如今 ,著名的公 司如戴尔、强生 、 沃尔玛和联合利华,都有管理良好的教练项 目,使之服务于无数的高层管理者,并在世界各地使用经过严格筛选的教练库 。 教练资质现在更加统一了,教练在比以往更多的国家中开展工作。除了个人 教练以外,有组织的教练网络、精品专业公司及许多人都服务于这个行业。 教练也在向内部转移,许多组织正培养内部专业人员去教练领导者。 这种想法主要出于成本目标和为那些认为他们组织文化非常独特的公司所 欢迎。内部教练最常用于中层经理和 一 线主管的级别。外部教练依然是针 对高层管理者最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教练的人气上升影响着传统高管发展方法的使用 。 我们发现,企业内 训、正规辅导、外部教育正在被高管教练所替代。结果就是,许多培训师和 咨询顾问现在传授他们的专业内容时也包含教练技术。举例来说,时间管 理课程现在可能包含后续教练阶段。 我们也看到更多组织希望缔造 一 种教练文化。公司正在培训其领导者 在与 工作相 关的场景下更好地教练其他人。随着更多的组织理解了教练的 成果,他们开始提供教练式领导者的培训。 教练的好处包括一对一的专注发展、量身定制的个人学习、保密性和个 人改善责任。此外,教练向领导者提供了比大部分教学项目更快的发展个 人能力的机会,以及在那些没有培训项目的领域发展的机会。教练所面临的 主要挑战仍是相对较高的戚本和评估成果方面的困难。 总的来说,高层领导对教练的支持和热情正在升温。不过这 一 点也因 公司而异。我们还发现了接受教练的领导者与那些愿意公开支持教练的领 导者之间的差距。也许在一些公司里,仍然对教练有 一种误解。 虽然教练仍然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领域,但是现在已有许多答案和 最佳实践能够指引行业的发展了。这个行业并不像某些人以为的那样失控。 "原始的西部"正在被驯服(就像它在现实中那样〉。 这个行业的成长没有出现放缓的迹象。最近合益集团 (Hay Group) 的 一份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调查发现 .50% 以上的受访者在过去的 18 个月内设 sl 言 3 置过 一 次教练项目。教练业预计以每年 40% 的增长率增长。另一项会议委 员会由特许人事 与发展研 究 院开 展的 调查 发现, 79% 的 反馈 公司 正在运 用 教练 。 在下面对教练的回顾里 ,世界 大企业联合会 ( The Conference Board) 分 享 了 来自其行业领先的大会上的趋势报告 。 联合会之高管教练趋势 苏珊 · 黛尔蒙德 世界大企业联合会 高管教练在企业商层管理发展领域已成为公认的最佳实践,由世 界大企业联合会主持的两次会议和两次研讨会完全致力于高管教练课 题也证明了这一点 始于 21 世纪初的首次教练大会,吸引了寻求新兴领域基本知识的 听众,这个领域普遍关注于需要改进的高层管理者.随着教练从补救 性的干预变为给高潜质高管的额外好处,教练实践的知识和复杂度也 增加了.相应的,世界大企业联合会在 2004 年增加了研讨会和论坛,以 满足高级专业人士的兴趣。 企业代表、顾问委员会成员及与会人员参与了积极的对话。他们代 表了以下这些领先的公共、私营、政府的机构:摩根士丹利、高露洁、美 洲银行、戴尔、保诚保险、格蒂固片社、辉瑞、 20 世纪福克斯、强生、卡特 彼勒、麦格劳希尔、麦肯锡、百事可乐瓶装集团、美国宇航局、货币审计 办公室以及美国海军. 在这些近期的典型展示中,教练最佳实践的新矿向及趋势十分 鲜明。 · 英特尔 F→-提交了一份研究.其中引述了其教练项目有超过 600% 的技资回报率。 · 高盛一一将教练与特定的经营目标挂钩。 · 惠好一一教练在销售组织快速变革和重新定位过程中所起的关键 作用。 4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 美联银行一一期待内部人力资源与外部教练提供者之间紧密的伙伴 关系。 · 通用电气和美国家庭保险一一一开发了一个人力资辉与组织发展的内 部教练骨干. • MTV 一一日益认识 到威人学习与发展理论在活跃教练项目中的重 要性 。 · 雅芳一一作为全球人才管理的一部分,唯有对高潜质领导者效果保 证的教练才受到膏睐。 · 孩之宝一一将教练与在达特茅斯举办的高管发展与战略研讨会相 结合。 · 德勤一一现在需要为所有合伙人提供教练技术的培训11. . 荷兰银行一-一培训11 其事业部经理的教练技术. 展望未来,研讨会和论坛将继续跟上教练业的发展趋势。经常被提 到的评估主题包括 2 · 最佳的教练模型是什么?成人的学习理论蕴含什么样的内容?好的 教练方法是否有生理学基础?教练与心理学之间有何关联? · 如何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引进一个教练项目,确保全球教练项目的一 致性,并打造 一个教练文化? · 教练与领导力发展、人才管理、组织设计及经营策略之间的重要 联系. · 教练证书。 . 何时应使用内部教练?在何种情境下 , 使用外部教练更加有效? · 如何匹配教练与受教练者?如何评估结果,包括投资回报率?保密性 问题怎么样? · 女性领导是否需要不同的教练方式?教练过程 中 有没有多样性和年 代的影响问题? 基于我们的调查,我们了解到高管教练不只是-种时尚,而是这一 新开发市场中的中流抵柱.在此次研究中 , 63% 的组织期望在未来五年 内增加他们对教练的使用.几乎所有余下的公司计划继续它们目前的 投入,只有 2% 的公司打算削减他们的教练预算. 最鼓舞人心的统计数据来源于这个过程的事户一一领导者们自 己。接受过教练辅导的领导者中 , 有 92% 表示他们会在合适的时间,再 雇佣教练员。 5 百i言 关于本书 本书是一本权威性的指导,任何负责企业教练项目的设计与管理的人 士都应该阅读。本书的读者对 象包括 :领导力发展从业人员、战略人力资源 从业人员、人才管理团队、内部和高管教练,还有追求教练体验最大化的高 管与领导者 。 绝大多数的学习及案例,可用于任何行业、公司或组织 .同 样,这些案 例与经验可能发生在大型、中型或小型组织,私企或上市公司 , 政府机构,刚 成立的或已成立的公司 。 本书提供了 一个关于教练行业的 三 维视角,描述了组织、教练和领导者 之间相似或对立的观点。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其他出版物可以做到这点。这 些信息在对教练进行全面研究和行业发展方面的贡献是无价的 . 虽然本书 从三位作者的视角和经验出发来研究教练行业,但是书中的内容也受到调 查研究和组织参与的 影响 ,这些组织 提 供了反馈、标注及其公司实践的 观点 。 我们诚邀您作为读者,加入到作者、教练员以及财富 1000 强及全球 500 强组织的从业人员的共同旅程中,来了解高管教练的技术发展水平,并拓展 其在业界的影响力. 是的,教练时代的确已经到来了 。 1. 了解教练领域 教练 ( coach 意为"教练"、"长途客车"一一译注 〉一 词源自 1 5 世纪的匈 牙利语,考克斯村 C Kocs) ,优良的运输客车在那里首次建造成功。客车的目 的是将人们从所在之处运送到他们要去之处 。 相 似的是 , 高管教练能帮崩组织把领导者运送到发展和绩效的新层次 。 旅程中最理想的情况是.有 一 个整合的组织系统和几个从事人力资源或领 导力发展的专业人员来协助这一旅程,有 一 位训练有素且适职的教练员,还 有一位渴望 〈 或至少是愿意 〉 被运送到某个地方去 的领导者 。 我们最好先建 立 高管教练的大本营 , 然 后 从那儿出发 。 什么 是 教练 ? 为什么要进行教练? 谁来接受教练 ? 我们将在本章中深入探究这 些 基 本 问题 。 什么是教练 ? 翻开学术著作 、 咨询困书以及其他文献,你 会 发现对高管教练所下的 定 义与市场中的教练数量一样多 。 这儿就有一些例 子 : 高管教练的本质是帮助领导者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并帮助他 们 将其所 学转化,为组织的成果 。 一一玛丽 · 贝斯 · 欧条尔 行动教练是培养自我意识并最终产生变革动机的一个过程 , 也是针对 为满足组织需求所进行的变革而提供的指导 。 一一多特里克&凯浴 一名在组织中共有管理的权限或职责的客户与顾问之间可形成一种服 务关系 。 顾问在正式确定的教练、协议下 , 通过大量的行为技巧和方法,帮助 客户实现,其双向的既定目标,以改善客户的专业表现及个人满足惑 , 提升客 户的组织效率 。 一一基尔伯格 高管教练是一名有合格证明的或自诩的教练员与一位希望提升自己在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1.了解教练、领域 7 职业或事业上相关技能的高层经理之间的一种一对一的培训和合作关系。 一- 维基百科 我们对高管教练的定义更加简单,定义如下: 离管教练是对一位组织领导者的"一对一"式的发展。 高管教练采用一位领导者加一名教练的模式,目的是对领导者的技巧 加以发展 。 高管教练是针对组织领导者的(不管他们是否处于实际的领导 职位〉 。 不论公司大小,营利或非营利,是私人组织、政府还是上市公司 一一 目的都是一样的 。 大多数新兴的训练方式都会面临定义上的巨大变化 。 但是毫无疑问, 不论如何定义 ,高管教练的 实践是亘古不变的。 教练的目的一一为什么? 很多领导者相信他们需要有一名教练,但并不完全明白为什么需要 。 许多组织也对此感到内疚 。 教练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公司要雇用教练 ? 在做大会演讲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企业从业人员提出有关教练的 不同类型的 问题 。这样的疑惑是可以理解的-一-有许多理 由 去 雇用 一 名教 练。 一位高层发展经理的理解是"高管教练可以被用于很多方面,从建立 并保持领导能力 ,这在 当今具有挑战性的时代异常艰难一一到有领导力问 题需要纠正的经理人,到正在进行新角色转型的领导者 。 " 公司雇用 教练 的首要理由是:发展他们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在我们 的调查中,组织、领导者和教练毫无争议地一致同意:这是进行教练活动的 根本目的 。 在更小的规模上,教练也被用来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解决绩效问题,留 住高潜质雇员以及管理领导力转型。 公司的人力资糠或领导力发展团队,在确定如何使用教练并将其与公 司经营战 略联动方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协助作用 。 让我们看看调查中关于教练目的的前几项回答吧〈图1. 1) ! 发展领导能力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发展领导力是大部分教练活动最 明确的目的 。 组织和教练对此观点的态度几乎完全一致。他们将发展领导力评为明显的 赢家.对剩余选项的相关重要性的看法也一样 。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8 以成果为导向的离管教练 领导者转型 领导者转型 , 比如晋升、平调或者跨国派遣等,都是进行教练的机会。 而领导人才的稀缺以及许多组织的快速国际化扩张 ,需要 领导者快速实现 成功的转 型 。 随着《最初 90 天》及其他书 籍的出版, 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用教练来帮 助领导者转型 。 一 家组织说,他们现在"如果要送某人出去担任外派任务 时,就会开展一些围绕组织内转型和晋升或调动的教练项目" 。 其他公司会在重要转型发生时,自动配备教练。一家公司说"我们把 教练当作一种发展战略,通常 与新的领导者一一那些正在踏上新职位的人 们一一的转型相关联,从而确保他们在重要的第一年 取得成功。 领导者发展 转型 保健商浴质入才 ~ E理 解决馈效问题 职业生嚣'重串串 生活.练 '曹文化徽撼度 』幌盼皿咿 贸Mr柑 M口伺 -q 领导者发展 转型 保留离滞质入才 1.3 解决绩效问题 职业生覆辙练 生活.练 跨文化..度 领导者发展 转型 保窗高洞,.人才 '峰 解决绩效闷罐 '‘ 生活疆生练 职业生撞事量练 跨文化敏感应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反馈者评缀 图1. 1 敏练的目的一一组织、领导者及敏练的视角 t 因释, 1= 完全不用于此项目的, 2 = 总是用于此项目的〉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9 1. 了解教练领域 我们期待更多的公司启用教练,来帮助领导者的轮岗转型或晋升转型, 或者在他们进入新环境的过渡期间帮助他们 。 比如,路德特立 文金融公司 在领导者人职转型期间,就很好地启用了教练。 为 转型而启用教练 克莉丝?了 · 奥尔森 路德特立文金融公司 在路德特立文金融公司,我们使用高管教练作为我们的"就此开 始"项目的一部分。这一项目是我们为新任高级销售领导者设置的路 线图,它有两个关键组成部分 一一喃 区域经营计划的开发及启动实施, 以及新团队的确定及启动运作,它们构成了我们所称的"百臼计划"。 我们为他们提供一名管理教练,帮助支持该计划的执行并启动一套个 人发展计划的实施。教练会陪伴领导者度过转型后的前六个月。 转型通常涉及地理位置上的迁移。我们提供的教练就在他们现在 居住的区域,这是一项额外的福利,为他们提供一种了解所在新城市并 建立关系的机会。 一开始,我们让个人自己选择是否要有一名高管教练。但是过了 一段时间,我们认识到,这对他们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配 备。通常我们会在新的任命发布后的几周内告知新的领导者关于转型 教练流程及其教练的信息。我们为他们选择一名教练,如果他们之间 的关系不佳,则可以重新选择。这就简化了流程,并使教练更快到位。 教练关系建立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高管教练与个人的负责人/上级 经理之间的对话。这些交谈的目的是,向教练提供有关转型性质的背 景以及有利于高效教练的关键信息。因为领导者身处新岗位,通常不 清楚他们不知道什么,所以这些对话能节省时间,还有助于教练更好地 理解其工作和我们的组织。 在这样一个新领导者可能偏离轨道的时期,主管教练通过确保前 述两个方面保持最高优先级而提供了增援。教练实际上是我们的第二 道支持系统和安全网,确保了这些个人在其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行驶 在正确的轨道上。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10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留 f主高潜质人才 许多公司已经认识到领导力发展教练在留住管理人才方面的价值。提 供教练被视作公司对发展关键领导者与 内部人才的承诺 。领导 者认可公司 对其成功所做的投资并乐于接受此项个人关注。 这对领导者和公司而言是一种双赢的模式。领导者赢在得到了个人关 注并增加了发展机会;公司赢在拥有了 一 位更强的、会为 当 前及未来业务中 作出贡献的快速发展的领导者 。 过去几年我们遇到的多位领导者,都特别 重视教练,并作为他们继续留任 于公 司 的理由 。 绩效问题 早些年,教练更频繁地被用于纠正脱离轨道的员 工 绩效 。 在一些组织 中,现在依然如此。然而,从业人员真正渴望看到的发展趋势是尽可能少地 将教练用 于绩效问题。 许多公司认识到其他绩效管理方 法更适合用来纠正绩差问题,他们现 在将教练一一及其投资成本一-一保留给了绩效更佳者。一家组织说"在过 去 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所学会的最大改变之一 , 是将高管教练从补救措施转 变为发展工具 。 " 那些仍然运用教练来解决绩效问题的公司,可能会发现他们的明星员 工对教练缺乏兴趣 。 我们的建议是停止在绩效问题方面使用教练,而将管 理教练留给那些在公司中拥有光明前途的员 工。 职业生涯教练 职业生涯教练主要用来帮助个人评估其目前的职业生涯坐标以及接下 来可能的方向。这种教练的费用由个人或公司承担。 一些著名的职业生涯 管理顾问公司现在提供针对个人的教练服务。 领导者把职业生握教练评为领导力发展之后最常用的教练、目的 。 公司 希望将教练用来发展领导者,而领导者也把教练视为提升其个人职业生涯 的工具。受访的领导者多次谈到教练在其职业生涯发展中扮演的重要 角色 。 许多教练项目在教练的目的及达成该目的所需的课时方面进行严格控 制 。 一位领导者告诉我们"我认为教练给了我一面镜子 , 帮助我解决自身 的问题。我觉得我 一 直需要一 名教练来为我的个人发展工作。"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1.了解教练领域 11 生活教练 生活教练专注于帮助客户设定并实现其生活方面的目标,而非致力于 经营目标 。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改善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比如达到一 个个人目标(如:克服一项财务或体能的挑战) .成功地改变或转型〈如:职业 规划或关系改变 ) ,或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生活的某一部分(如: 压 力或时 间管理) 。 生活教练不是治疗,教练也 不是治疗专家一一虽然治疗专家也可能是 生活教练.生活教练几乎总是由个人支付费用 。 我们相信教练业目前正处 于 一 个十字路口,生活教练和商管教练很可 能会变成各自独 立 的行业 。它 们都将针对各自的客户,提供独特的操作实 践和认证要求,以及独 一 无二 的价值见解。 特定内容教练 有时,教练被用来强化传统培训项目 。我们看到过一些例 子 ,比如针对 时间管理、公共演讲、财务基础教育、沟通技巧等的教练。公司在课堂培训 后,通过增加 后续教练课程来继续学习的进程 。 通用磨坊 (General Mill s) 通过一 系列不同的项目提供教练 .在下 面的 摘录中,凯文· 瓦尔德 ( Kevin Wilde) 描述了他们在个人生产率教练上获得 的巨大成功 。 把事情做好:个人生产率教练 凯文 · 瓦尔德 通用磨坊公司 通用磨坊提供三种教练:战略领导力发展教练〈配合首席执行官 和 高层领导团队的培训|项目) .针对个人任务的名为"打扫房间"的教练 . 以及"把事情做好"(个人生产力〉教练。最后一种教练因其创新而成功 的教练方式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 " 把事情做好"是关注个人生产力的特殊教练。这个教练项目是 由 大 卫 · 艾伦设计的 , 他也是《把事情做好》一书的作者,重点是辅助 高 层 经理人在工作场所中变得更有效率。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12 以成果为导 向 的离管教练 这项教练是一次为期两天的办公室体验。一名外部教棒和领导者 共同归顾生产力方法论的基本 概 念,其余时间则用来对最能影响管理 者的事情进行实践操作,包括清扫整个办公室,查收电子邮件、文件、语 音信息并把每件事都组织得井井有条.通常行政助理也会在场协助领 导者. 作为后续跟进过程的一部分,教练接触时间设定为最长两年.一 些内部支持流程由此产生 , 以便帮助管理者继续他们的应用实践。例 如 .12 名受过培训的内部教练经常提供接触式会议,以便加强井扩展高 层经理提高生产力的实践. 该项目作为提升职业竞争优势的捷径,受到了那些试图更好地平 衡工作与生活的人们的欢迎。教练被分派给领导者,而! 不是由领导者 来选择,这是因为此项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内容而不是相互作用。大 卫 · 艾伦精干的教练团队能够很好地应对各种领导层。 一年大约有 200....., 225 位高管接受了某种形式的培训11 或教练项目. 其中,约有 25 位参加了"把事情做好"项目.项目越来越受欢迎.公司 还有一名内部专员继续支持该项目,向这些受训对象强调概念。 教练取代的是什么? 教练在所有关于发展的武器库里扮演 了 日益重要的角色 。 网络调查的 结果显示, 86 % 的做出反馈的组织表示,教练占据了他们所有发展项目近 三 分之一的比重 。领导者对 于 教练的评价更高, 91 % 的领导者表示他们的发 展有 三分之一要归功 于教练 。 一般会考虑用高管教练取代什么方式 ? 图 1. 2 所 示 为组织与领导 者给出的答案 。 组织最多的答案是 : 传统内部培训、辅导和发展性的工 作任务。 领导者对于这些选择给出了不同的先后 次序 。尽 管他们对内部培训和 外部培训的看法与组织 一 致,但是对于发展性的 工 作任务 ( 25 % 之差 ) 和辅 导的排位 ( 3 7 % 之差 〉 却比组织给的排位低得多 。 随着教练事业的发展,我们相信高管教练 会 逐步取代那些较为传统的 方法 , 这就意味着一种从更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向个人化、 一 对一 的发展模式 的转变。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1 . 了解教练领域 13 谁应获得教练 ? 许多组织试图判断哪些领导者应该接受教练 。 是否仅对副总裁及以上 人员开放?还是针对所有高层经理人?或者为充实人才库而针对高潜质人 才 ? 谁会从中获益最多? 一种 更好的问题是 : 对公司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一一 目前还有未来?根 据我们的经验,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考虑以下 三 个方面:领导者〈目前 和未 来的〉的职位级别,领导者的绩效与潜力,以及哪 些领导 者能最有效地发挥 教练的作用 。 | 川% 内部培训! 辅导 183 .7% ~ 』情盼 '匾 ggM 町山固始』 创' 唰国恒 um 啊h 哥哥 发展性工作任务 18 1.6% 外部格调 177. 6% 行动 学习 165.3 内部熔训11 173.6% 辅导 14 7.1% 156.3% 发展性工作任务 167 .8% 外部鱼雷训 行动 学习 15 1. 7% 100 固l. 2 W ro ~ ~ 0 反馈百分比 离管教练所取代的方式一一组织与领导者的视角 (凡提交全选) 如果教练对你的组织来说 是新鲜 事物,那么 在决定让哪些领导 者最先 获得教练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些早期的获益者应该是那些 有着高 绩效和高 度影响力的领导 者,他们能公开认可 教练 经验的价 值 。 如果为 了 解决绩效 问题而建立教练项目,会在组织内部定下对教练负面的基调 。 如果教练项 目同时用于绩差者和绩优者的话,就可能引起人们的困惑。 我们来看接受教练的领导者水 平〈图1. 3) . 副总裁们是最常见的客 户 群体 . 然后是高级副总裁,接着是总监 。 这就说明在公司内,教练仍然主要 服务 于高管人员。 令人惊讶的是,只有 约 三 分之 二 (67%) 的公司选择高潜质人才作为教 练的对象 。这就暗示了 一 个很大的机会:把教练项目延 伸向高潜 质人才。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14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通过向这些未来的高级经理贡献资源,公司将获益良多,从而改善人才储备 与接班计划。 高浦$质人才 167.3% 郎腿运团制时鄂 总监 副总裁 高级副总裁 175 .5% "苗庸"层 90 80 70 60 50 反馈百分比 图1. 3 哪些层级接受教练? 一一组织视角{凡提交全选〉 有趣的是很多组织受访者不清楚公司的总体统计数据。在许多公司, 教练是一种分散管理的活动。结果,受访者指出他们不清楚这些数据,或者 他们仅能从自己所在的部门、集团、区域等角度发表观点。 正如开篇所述,教练帮助领导者把他们从所在之处运送到要去之处 。 这个过程始于对教练的定义、目的及对象的清晰认识。 要点回顾 教练的定义有很多 。简言 之,高管教练是对组织领导者的一对一式发 展。理想的话,教练包括一个整合化系统,其中有辅助这一旅程的人力资摞 或领导力发展工作 者,有受过训练并适合工作 的教练,还有渴望被运送的领 导者。 ·定义教练的目的 要清楚教练的定义、目的及对象。公司雇用教练的首要理由是发展他 们高管人员的领导力。在一个较小的规模上,教练也被用来提升职业生涯 发展,解决绩效问题,留住高潜质雇员,管理领导力转型 。 ·确定教练最大影响之处 考虑三个方面:领导者层级(今天与未来) ,领导绩效与潜质 , 以及哪些 领导者最有接受的积极性 。 · 避免使用教练来解决绩效问题 从绩效问题出发建立教练项目,会在组织内部定下关于教练的负面基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1 了解教练领域 15 调 。 如果教练项目同时用 于绩差者和绩优者的话 , 就可能引起困扰 。 .巧妙利用公司人力资源或领导力发展团队 这些专业人士 能够在确定如何使用教练并将其与公司 经营 战略相连方 面提供巨大帮助。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2. 文化与领导支持的重要性 教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与领导的影响。 这并不令人吃惊一一但是文化与领导的作用常常被严重低估。无论组 织的规模大小,教练的效力都非常可能被这两种因素所削弱。 在一些组织中,教练受到热烈欢迎 , 领导者要求获得教练并主动地投入 到整个过程中。领导者申请的教练经常比组织能够或愿意提供的要多 。 领 导者因为被选中接受教练而感到自豪,并且将此举视为公司对他们的职业 与未来承诺的标志。 在这幅画卷的另 一 头,教练或遮遮掩掩或不存在。对教练的申请非常 少一一而且通常只针对那些陷入转型危机的领导者 。 教练被要求不能出现 在公司,而且会面是秘密进行的。领导者不讨论他们的学习,对他们的改进 领域只字不提,甚至可能对教练完全不予重视。 在筛选新提交的教练申请时,我们经常会问"在你们公司里,教练有 着怎样的历史?当人们被要求参加 一 个教练项目时,感觉是怎样的?"这 些问题会让我们对该公司的文化和领导对教练的接受度有 一 个初步的 了解。 本章关注 文化与领导的支持对教练主动权的影响,并就缺乏支持时如 何应对给出建议。 文化很重要 组织中最具渗透性也最不易察觉的动力糠就是企业文化 。组织的文 化 深深影响了日常决策的制定方式。我们认为文化是公司的性格特质,因此, 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方式。 我们的调查发现组织文化在支持教练上是多么重要。那些拥有成熟的 教练方式的组织经常会提到他们的文化对员工发展和教练的支持。在这些 公司里,发展是 工作及生活很自然的一部分。领导者也会把教练视作 一 种 正 向收益,而不是某种要私下进行的东西 。 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自 三家重要的公司。其中 一 家告诉我们"在领导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2 文化与领导支持的重要性 17 力发展方面,教练很适合这里的文化。我们有 一 个相当个性化的文化,大多 数高管的学习的确是一对一进行的。"另一家补充道"我们的文化对教练非 常支持。我们的首席执行官拥有定期对他进行教练的人员。"第三家也同 意,说道"教练已经成为我们组织文化的 一 部分了,因为它作为 一 个流程已 经存在了很多年 e 现在是实施教练的第 8 个年头,人们已经理解并认同 它了。" 相反的,我们这些年来也接到过领导力发展专业人士的电话,他们 想把教练带进他们的组织中一一但是几乎得不到文化上的支持。这些 从业人员知道教练的威力,但是他们发现他们所在的组织文化不太能接 受教练 一一及员工发展。这些从业人员往往会问 ,怎样才能创建一个教 练文化? 在一个案例中, 一位公司的总裁在 寻 找教练,但是他不知如何对他的同 仁讲述这个情况,因此十分苦恼。他花了 30 分钟与我们在电话中完善他对 教练的描述。他想让他的同事知道,是他一一而不是他的组织一一在申请 教练,以此表明他并没有遇到麻烦。 无论组织大小.我们都建议就其文化对发展的态度进行一次坦诚的分 析,然后再决定如何建立教练方式。通常,这些信息可以从过往对发展进行 的投资、文化调查或现存的访谈数据中得到。 如果教练无法自然地融合到公司文化中,我们推荐几种针对这些挑战 性文化的应对手段: ·找到最容易的突破口。从对一个看似理解个中价值的领导者或部门 进行教练人手。 .找到 一位公开态度的高层发起人 , 并让其推崇教练的效果 。 .将教练作为其他发展培训项目的补充引人。 · 向 一位刚刚加入组织且不那么沉默寡言 的领导者提供教练。 一家我们曾服务过的保险公司 , 在基层引入了教练项目,希望在基层取 得的成功能使高层领导对教练更感兴趣。 公司必须从某处开始着手。教练项目启动后,就会慢慢地被接受,然后 随着时间的流逝扎根到组织文化中 。 萨姆 · 汉弗莱是联合利华 一 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 她对企业文化提 出了更深层次的建议。她建议在 三个层面上分析企业文化:个人、团队以及 组织。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18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文化很重要一一我们在这里是如何做事的 萨姆 . i又弗 莱 联合利华公司 当一名 教练在一家组织中开展教练项目时,应该从三个角度来考 虑企业 文化 : 个人 角度、团队角度以及组织角度 。 每 个 角度对 关 键成功 要素可能都有 不 同的判断 。而 如果每 个 角度对每一 项 成功要素的 看法 都不 一 样,那么教练的干预 就 不大可能起作用。 举例 来说 , 假设成功的 关 键要素是确定 教练 的 目的 。 如果个人 把 教练着 作是 发展干预 , 团队把教练着作是 补 救方式,而 组 织 认为 教练是 用来改进绩效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不大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每一 个团 体的期 望 值都会反映在其想法和行动上,这就突出了结盟的重要性 。 当将教练项目引入组织时 , 应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考虑教练 。 在个人层面,我们可以考虑 : · 他们认为他们有多大的自由度来做他们自已? . 对一位教练对象而言,他能从中获得什么? 以往的团队或个人发展干预对个人的成效如何? . 个 人的教练可行性如何? 在团队层面,我们可以考虑 : · 对正在经历变革与发展的个人 , 团队给予了哪种类型的支持? . 团队成员接受教练对团队有何益处? 在组织层面,我们可以考虑 : · 如何评估教练? · 如何奖励并认可个人或团队的变革? · 如何处理匹配问题〈通过挑选还是分派教练) ? . 谁是客户 一一接受教练的个人,还是组织?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定位 。 如果 把 为什么要 引 入教练、它的目的是 什么、如何对它进行评估这 三 个方面的文化定位关系都搞清楚,那么教 练就有相当高的成功机会了。 教育领导者去教练,是培养教练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哈瑞斯 · 金斯伯格分享了他在这方面的经验。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2 文化与领导支 持的重要性 19 作为企业学习干预手段的教练 哈瑞斯· 金斯伯格 科囊 亚 公司 当教练成为领导力发展战略的基石的时 候, 会发生什么?一京大 型技术公司为其 300 位高层领导者投资了领导力教练项目。 5 年间 , 领 导者提高了他们对教练其直接下属的理解和技能.教练一一作为一种 流程和意识 一一 融入了接班人计划、高潜质人才发展以及领导力发展 项目 。 听上去有点牵强附会?也许吧,但是很多公司采用了相似的手段, 把教练作为众多学习战略之 一 加以应用。这家科技巨头挑选了一些掌 握常用领导力架构的内部和外部教练,这种架构整合了行为与价值 、 经 营战略及组织发展.这些领导力顾问把该架构应用到对高管的个人领 导力的教练上,为其所面临的组织问题出谋划策 , 在领导力实践方面与 领导者们在一个战壤里奋斗。在大多数情况下 , 基于一套领导力素质 及组织气氯维度的 360 度反馈 , 形成了该模式的基础. 另外,高管发展项目中的高潜质参与者也接受了教练 , 这是他们行 动学习的 一 部分。高管教练强调对高潜质领导力人员的承诺,而不是 对中等戎 一般 表现者的纠正。 最后 , 该公司审查了教练的质量 , 从而确定了最佳实践的标准。最 佳教练展现出如下类型的行为 : · 参与教练对话 · 发展相互关系 . 有效地沟通 · 促进学习和成果 此外 , 他们明确了其他能够增强外部与内部教练对于领导者影响 的其他能力 : · 经营头脑和行业知识 . 组织变革 · 道德〈由 APA , SIOP 确定〉 更多精选内容,关注公众号「参一江湖」 20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管教练 · 关于领导力及高管领导力发展的知识 教练成为了对管理者的期望目标以及绩效管理的分水岭 . 最终. 管理者要对他们的直接下属的绩效教练负责。创造一种欣然接受教练 的文化.需要对职业教练、人力资源与培训专业人民、以及管理者规定 持续而又明确的职责.教练在被用作学习战略的一部分时.可以有效 地影响绩效和文化。 更多的组织希望做到哈瑞斯建议的 一一培训领导者在其工作中成 为更好的教练.这会在组织文化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 获得领导支持 非常成功的教练举措儿乎总是少不了来自高管层的支持。与任何公司 的努力一一战略、运营或发展一一一 样,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是非常重要 的 。 尽管没有强有力的支持也可能成功开展教练项目,但是如果在得了强 大的支持,则要容易得多。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从业人员推举首席执行官和高层领导者作为教练的 对象 。当 然.这些高管也是企业文化对教练支持的主要影响者 。 许多很受尊敬的首席执行官是教练的对象。他们公开谈论和教练 一 起 士,作对于他们长远发展的价值 。 在这些公司的领导者中推行教练项目是极 其容易的事情 。 正如 一 家组织告诉我们的"教练很容易被接受的主要原 因,就是我们的首席执行官已经使用了 一 段时间的教练,于是其他人也随大 流说:‘好吧.如果他用的话,那我也试试吧 。 , 仍有负面观念? 组织表示,大

165 页 718 浏览
立即下载
阿里都在学的OD工具

阿里都在学的OD工具

听说,这是阿里都在学的 OD 工具 据说,阿里巴巴近年来推行了贝尔宾角色工具,并在跨部门及 同部门合作层面都有过不少的尝试与突破。 贝尔宾角色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个团队中应该有多少种角色? 英国组织行为学家贝尔宾博士(Dr.R.Meredith Belbin)及其 团队,经过近十年对成功团队的研究、追踪和分析后发现,一个卓 越的团队内部应该有九种角色,分别是智多星、资源调查员、协调 员、推进者、监督评论员、凝聚者、实干家、善始善终者、专家。 1、九个角色解析 九个角色可以归纳为三类:行动导向、人际导向、谋略导向,九 个角色的特征有: (1)智多星 PL(Planter) 典型特征:有个性;思想深刻;不拘一格; 积极特性:才华横溢;富有想象力;智慧;知识面广 ; 能容忍的弱点:高高在上;不重细节;不拘礼仪 ; 在团队中的作用:提供建议;提出批评并有助于引出相反意见; 对已经形成的行动方案提出新的看法; (2)监督评论员 ME(Monitor Evaluator) 典型特征:清醒;理智;谨慎 ; 积极特性:判断力强;分辨力强;讲求实际 ; 能容忍的弱点:缺乏鼓动和激发他人的能力;自己也不容易被 别人鼓动和激发 ; 在团队中的作用:分析问题和情景;对繁杂的材料予以简化, 并澄清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他人的判断和作用做出评价; (3)专家 SP(Specialist ) 专家型的特点:诚实、自我做起、专注、能在急需时带来知识 和技能; 积极特性:能够提供不易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可接受的弱点:专业领域比较狭窄,只懂自己擅长的特殊专业 领域,对其他事情兴趣不大; 智多星  标新立异,思维活跃想象力  丰富 高高在上,不重细节,不拘  礼仪 理智谨慎,判断力强,讲究  实际 缺乏鼓励和激发他人与自己 谋略导向 审议员/ 监督者 提供建议,批评以及 新的看法 分析问题和情景,对 他们的判断和作用做 出评价 专家  的能力 专心致志,自觉主动,能掌 提供专业意见 握困难的知识和技能 (4)外交官 RI(Resource Investigator) 典型特征:性格外向;热情;好奇;联系广泛;消息灵通 ; 积极特性:有广泛联系人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事物;勇于迎 接新的挑战 ; 能容忍的弱点:事过境迁,兴趣马上转移 ; 在团队中的作用:提出建议,并引入外部信息;接触持有其他 观点的个体或群体;参加磋商性质的活动; (5)协调员 CO(Coordinator) 典型特征:沉着;自信;有控制局面的能力; 积极特性:对各种有价值的意见不带偏见地兼容并蓄,看问题 比较客观 ; 能容忍的弱点:在智能以及创造力方面并非超常 ; 在团队中的作用: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方向;选择需要决策的问 题,并明确它们的先后顺序;帮助确定团队中的角色分工、责任和 工作界限;总结团队的感受和成就, 综合团队的建议; (6)凝聚者 TW(Team Worker) 典型特征:擅长人际交往;温和;敏感 ; 积极特性:有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人的能力;能促进团队的合作 ; 能容忍的弱点:在危急时刻往往优柔寡断 ; 在团队中的作用:给予他人支持,并帮助别人;打破讨论中的 沉默;采取行动扭转或克服团队中的分歧; 协调者 人际导向 凝聚者 外交家/ 信息者  沉着自信乐观,兼容并蓄,  协助明确团队的  控制局面 在智能以及创造力方面并非  目标和方向 总结和综合  超常 擅长 人际 交往 ,温 和、 敏  感,适应环境 危急时刻优柔寡断  外向 热情 、好 奇, 联系 广  泛,消息灵通 兴趣转移快 给予他人支持和帮 助,打破沉默,扭转 分歧 提供建议,引入外部 信息 (7)鞭策者 SH(Shaper) 典型特征:思维敏捷;开朗;主动探索 ; 积极特性:有干劲,随时准备向传统、低效率、自满自足挑战 ; 能容忍的弱点:好激起争端,爱冲动,易急躁 ; 在团队中的作用:寻找和发现团队讨论中可能的方案;使团队 内的任务和目标成形;推动团队达成一致意见,并朝向决策行 动; (8)实干家 CW(Company Worker) 典型特征:保守;顺从;务实可靠; 积极特性:有组织能力、实践经验;工作勤奋;有自我约束力 ; 能容忍的弱点:缺乏灵活性;对没有把握的主意不感兴趣 ; 在团队中的作用:把谈话与建议转换为实际步骤;考虑什么是 行得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整理建议,使之与已经取得一致意见 的计划和已有的系统相配合; (9)完成者 FI(Finisher) 典型特征:勤奋有序;认真;有紧迫感 ; 积极特性:理想主义者;追求完美;持之以恒 ; 能容忍的弱点:常常拘泥于细节;容易焦虑;不洒脱 ; 在团队中的作用:强调任务的目标要求和活动日程表;在方案 中寻找并指出错误、遗漏和被忽视的内容;刺激其他人参加活动, 并促使团队成员产生时间紧迫的感觉; 执行者 完成者   保守,务实可靠,勤奋 缺乏灵活性,对没把握的主意不感  兴趣 勤奋有序,有紧迫感,理想主义,  完美主义 拘泥于细节,容易焦虑不洒脱  思维敏捷,开朗,主动探索,有干  劲,爱挑战 好激起争端,爱冲动,易焦虑 行动导向 鞭策者 将计划转化为实际步 骤 强调任务的目标要 求,日程表,查漏补 缺,督促他人完成 寻找方案,推动一致 意见,目标行动 这九个角色与团队的规模无关,并非一个团队必须有 9 个成员, 有时,多个成员承担一个角色。有时,一个团队成员承担多种角色, 比如,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完整团队— —唐僧是凝聚者、完成者,孙悟空是创新者、推进者、专家,猪八 戒是外交家、监督者,沙和尚是协调者、实干者。 在 团 队 中 , 每 个 成 员 都 具 有 双 重 角 色 职 能 角 色 (Functional role)和团队角色(Team role)。职能角色是由个体的专业知识和专 业技能所决定的,是工作任务赋予个体的角色;团队角色是由个体 的气质、性格所决定的,是个体与其他团队成员交互作用时表现出 来的特征模式,每个团队成员都通过同时扮演这两种角色而达到对 团队目标做出贡献。 2、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哪些角色相对关键? 团队初期,规模较小,团队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尚未成形,对 人才的需求较小,但是要求比较高。这个阶段,人才招聘是否成功 关系着企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是否能够健康、稳步地发展壮大,这 时,企业的初创者一般同时担任着多项职务,关键角色有实干家, 凝聚者。 成长期,团队开始初具雏形,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招募大量的优秀 人才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部门和人员数量逐渐增加,要搭建组 织架构,明确各部门与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这个时候,推进者和 协调者的角色比较关键。 成熟期,制度更加完善并趋于体系化,企业文化得到更进一步 的发展,规则、价值观、方法、行为、工具都已经陆陆续续建立起 来,监督者和专家的角色也很关键,而且这个时期,人际结构成执 行任务的工具,团队角色更灵活和功能化,团队能量积聚一体,这 个阶段,创新者和外交家的角色更为关键。 衰退期,冗员增多,员工流失率上升,工作积极性降低,团队 凝聚力减弱,这个时候,凝聚者、完成者的角色更关键。 3、贝尔宾团队角色应用 贝尔宾团队角色模型可以用在团队成员的自我认知上,通过自 我测评来认知自己的行为特点和角色贡献,让员工可以发挥每个人 积极行为的优势,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贝尔宾团队角色还可以用于团队管理,通过贝尔宾团队角色, 认知团队成员的行为特点及行为贡献,画出团队画像,查缺补漏, 把认知结果用于招新、团队搭建、部门和组织的重组中,还能用在 职位评估,指导员工的职业发展。 团队角色分工的操作流程是: ·人-角色盘点 :对团队成员性格进行盘点,分析每名成员可 扮演团队 9 中角色中的哪几种角色 ·职责-角色盘点:分析团队需达成的目标,盘点为达成目标需 履行的各项职责,每种职责需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才能完成 ·人-角色-职责配对:将人-角色-职责配对,确保角色齐全, 功能齐全,职责无遗漏 ·寻找培养替补:结合各人适合扮演的角色,为每项职责寻找 替补人员,并加以培养,确保在团队中有人休假或突然离职时,工 作不会中断。 4、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评问卷 最后,附上自我测评的问卷 说明:对下列问题的回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描绘了您的行为。 每题有八句话,请将总分十分分配给每题的八个句子。 分配的原则是:最体现您行为的句子分最高,以此类推。最极 端的情况也可能是十分全部分配给其中的某一句话。请根据您的实 际情况把分数填入后面的表中。这里有份 Excel,可以帮助你校验 每题的分数。 一、我认为我能为团队做出贡献是: A、 我能很快地发现并把握住新的机遇。 B、 我能与各种类型的人一起合作共事。 C、 我生来就爱出主意。 D、 我的能力在于,一旦发现某些对实现集体目标很有价值的 人,我就及时把他们推荐出来。 E、 我能把事情办成,这主要靠我个人的实力。 F、 如果最终能导致有益的结果,我愿面对暂时的冷遇。 G、 我通常能意识到什么是现实的,什么是可能的。 H、 在选择行动方案时,我能不带倾向性,也不带偏见地提出 一个合理的替代方案。 二、在团队中,我可能有的弱点是: A、如果会议没有得到很好的组织、控制和主持,我会感到不痛 快。 B、我容易对那些有高见而又没有适当地发表出来的人表现得过 于宽容。 C、只要集体在讨论新的观点,我总是说的太多。 D、我的客观算法,使我很难与同事们打成一片。 E、在一定要把事情办成的情况下,我有时使人感到特别强硬以 至专断。 F、可能由于我过分重视集体的气氛,我发现自己很难与众不同。 G、我易于陷入突发的想象之中,而忘了正在进行的事情。 H、我的同事认为我过分注意细节,总有不必要的担心,怕把事 情搞糟。 三、当我与其他人共同进行一项工作时: A、我有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去影响其他人的能力。 B、我随时注意防止粗心和工作中的疏忽。 C、我愿意施加压力以换取行动,确保会议不是在浪费时间或离 题太远。 D、在提出独到见解方面,我是数一数二的。 E、对于与大家共同利益有关的积极建议我总是乐于支持的。 F、我热衷寻求最新的思想和新的发展。 G、我相信我的判断能力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H、我能使人放心的是,对那些最基本的工作,我都能组织得 “井井有条”。 四、我在工作团队中的特征是: A、我有兴趣更多地了解我的同事。 B、我经常向别人的见解进行挑战或坚持自己的意见。 C、在辩论中,我通常能找到论据去推翻那些不甚有理的主张。 D、我认为,只要计划必须开始执行,我有推动工作运转的才能。 E、我有意避免使自己太突出或出人意料。 F、对承担的任何工作,我都能做到尽善尽美。 G、我乐于与工作团队以外的人进行联系。 H、尽管我对所有的观点都感兴趣,但这并不影响我在必要的时 候下决心。 五、在工作中,我得到满足,因为: A、我喜欢分析情况,权衡所有可能的选择。 B、我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感兴趣。 C、我感到,我在促进良好的工作关系。 D、我能对决策有强烈的影响。 E、我能适应那些有新意的人。 F、我能使人们在某项必要的行动上达成一致意见。 G、我感到我的身上有一种能使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气 质。 H、我很高兴能找到一块可以发挥我想象力的天地。 六、如果突然给我一件困难的工作,而且时间有限,人员不熟: A、在有新方案之前,我宁愿先躲进角落,拟定出一个解脱困境 的方案。 B、我比较愿意与那些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人一道工作。 C、我会设想通过用人所长的方法来减轻工作负担。 D、我天生的紧迫感,将有助于我们不会落在计划后面。 E、我认为我能保持头脑冷静,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F、尽管困难重重,我也能保证目标始终如一。 G、如果集体工作没有进展,我会采取积极措施去加以推动。 H、我愿意展开广泛的讨论意在激发新思想,推动工作。 七、对于那些在团队工作中或与周围人共事时所遇到的问题: A、我很容易对那些阻碍前进的人表现出不耐烦。 B、别人可能批评我太重分析而缺少直觉。 C、我有做好工作的愿望,能确保工作的持续进展。 D、我常常容易产生厌烦感,需要一、二个有激情的人使我振作 起来。 E、如果目标不明确, 让我起步是很困难的。 F、对于我遇到的复杂问题,我有时不善于加以解释和澄清。 G、对于那些我不能做的事,我有意识地求助于他人。 H、当我与真正的对立面发生冲突时,我没有把握使对方理解我 的观点。

11 页 546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诊断九连环-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诊断九连环-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诊断九连环-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诊断九连环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3. 组织发展过程的常备小药 4. 玩转九连环 CHAPTER 2 CHAPTER 1 从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成熟稳定期 个体健康觉察 / 检查 个体健康评价 / 觉 察 个体健康疗愈 / 指 导 OKR ,愿景型指标 组织健康觉察 / 检查 组织健康评价 / 觉 察 人才评估 + 个人发展计划 设置以销售或者产品的组 组织健康疗愈 / 指导 织结构 岗位分析, KPI+OKR CHAPTER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组织如人 人体的结构: 细胞 :基本单位 组织 :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了组织,每种组织完成 一定的机能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器官 :不同组织有机联合,完成复杂生理功能 胃,肺,肠,肾脏,心脏,胰脏,脾脏,肝脏,胆囊,生殖器官 九大系统:多个器官按一定次序组合,完成生命活动 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笑话系 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CHAPTER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组织如人 细胞(基本单位) 人 组织(相似机能) 职位序列 器官(功能) 部门 系统(生命活动) 流程(业务活动) CHAPTER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组织如人 人类 孕育下一代 初创期(孕 快速成长期 成熟稳定期 育 / 婴儿 / 学步 (青春期) (盛年 / 稳 期) 企业 下一代生命的延续 进化 适应外部环境 衰退期 企业再造期 定期) 研究新领域 健康 (第二曲线) 感知外部,不断调整 CHAPTER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人类 16 岁还不敢 自己过马路, 妈妈还要一起 睡觉,没有追 求 初创期(孕 快速成长期 成熟稳定期 育 / 婴儿 / 学步 (青春期) (盛年 / 稳 2 岁还不会走 不健康症状 路 /7 岁还不 会说话 / 自闭 企业 过早追求短 期利润 创始人失去 对组织的控 制 没有能力抚养下一代 教育方法错误 进化 孕育下一代 下一代生命的延续 企业再造期 研究新领域 分权不足 为了做而做 目标不一致 适应外部环境 衰退期 定期) 期) 不健康症状 组织如人 发展欲望降低 权力大责任小 (第二曲线) 健康 感知外部,不断调整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个体的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指个人知道,了解,反省,思考自己在情绪、行为、想法、人际关系及 个人特质等方面的状况、变化及发生的原因 《洞察力》将自我觉察的核心定义为:一种清醒地认识自我(及所处环境)的意愿和能力 自我觉察 是 能够看到真相的能力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个体的自我觉察 不急于做评价和结论 自我观察 不急于改变 注重感觉,放松 对自己讲实话 发现 改变 BY 内在智慧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清楚的自我认知: 准确识别和理解 认知 组织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进化和超越 超越 选择 以终为始,经 过评估后得主 动选择 觉察的目的是积极 探索行动方案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建立组织的自我觉察能力 创建觉察 HR 的角色:教练和引导员 教练 信息是觉察的基础 信息是觉察的基础 保持灵活 计划与目标设定 短期成功里程碑 关注责任 管理进展和确定 责任 回顾总结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的自我觉察能力:来自组织内 Leader 的自我觉察能力 HR 要帮助组织 Leader 建立 Ta 对组织真正的觉察能力 • 自我的状态和心态 • 用心倾听意图和感受 • 分离事实和情绪 • 有价值的提问 • 直接的沟通 学会使用小药箱 CHAPTER 3 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常备小药箱 咳嗽药 眼药水 药 感冒 睡 血压 眠 计 监 测 仪 体温计 糖仪 血 消炎药 心脑血管类药 录仪 血氧仪 记 心电 组 组 织 织 设 组文 计 织化 丰 诊断流程 富 性 组 织 活 力 人 才组 组 留诊织 织 才 断高 绩 效 环 效能 境 指引 为 行 CHAPTER 3 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常备小药箱 使命 组 织 文 化 组织的战略目标 愿景 价值观 组 织 设 计 人才观 业务规划 组织结构 资源配置策略 人 才 诊 断 招聘 关键能力 培养 留 才 环 境 组 织 效 能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组 织 高 绩 效 组 织 丰 富 性 绩效 价值 治理 薪酬 组 织 活 力 激励 氛围 CHAPTER 4 玩转“九连环” 解开九连环一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 CHAPTER 4 玩转“九连环” • 刚开始看到,觉得很简单! • 拆解第一个,第二个 很简单! • 第三个,有难度,怎么都拆解不下来! • 开始研究方法和逻辑,开始有点儿会了! • 但是还不熟练,一边拆解,一边要时不时停下来 再研究一下,再梳理梳理逻辑! • 继续练习,再练习…… .. • 最后:随时拆解安装,无论从哪一个阶段,都能 够一眼看出如何拆解和安装 CHAPTER 4 解开每一环的钥匙 玩转“九连环” 五个维度 缺一不可 权变 因素 诊断 组织数据 链条 组 织 设 计 组 织 效 能 组织支 持度 组 织 高 绩 效 动态 一致性 组 织 活 力 信任 组 织 文 化 组 织 丰 富 性 工作的 意义 人 才 诊 断 留 才 环 境 认知 差异 优化 CHAPTER 4 玩转“九连环” 我因何而 出名 领导 者 个人 发展 我将去何 方 我喜欢何 种挑战 七个推动丰富 性的问题 公司 留住人 才 我怎样应 对成长和 学习 有意 义的 工作 个人 因素 我为何感 到高兴 我将与谁 同行 我如何创 造积极的 环境 人力分析框架 结果导 向 进取心 团队导 向 五条分析链路 尊重员 工 稳定性 OCP 创新 人 才 获 取 分 析 人 才 招 聘 分 析 敬 业 度 分 析 价 值 分 析 留 任 分 析 人力分析框架 最 高 领 导 高管 层 人员 目 标 和 战略 规模 / 生 命周期 环境 文化 正规化 专业化 职权层级 集权化 职业化 基层 管理者 价 值 观 智 商 经 验 情 商 潜 力 专业 人士 技术 以上方法论或模型均来源于书籍,及公开信息 组织诊断九连环 看说明书,学习工具是一件有点枯燥的事情 练习—复盘 --- 觉察—超越 能力的提升一切从练习开始! 能力提升无捷径,满足枯燥永相伴! 谢谢

20 页 588 浏览
立即下载
OD咨询过程(内参)

OD咨询过程(内参)

OD 咨询的整体过程 启动 迭代 循环 诊断 迭代 循环 干预 迭代 循环 转变 收集数据 整体规划 跟进 进入 分析数据 设计行动 评价 签约 数据反馈 采取行动 完成 进入前 迭代循环 典型干预主题:沟通、协作、团队、文化、绩效 启动阶段 - 进入 前 要点 自我评价 具体说明 进行内部审视: 假设、信念、推测、技能、经验、知识、践行理论、 优势、发展优势、信任、可信度等。 进行外部审视: 客户如何看待我和我的技能? 研究 了解组织: 使命、规模、产品 / 服务、市场定位、竞争对手、 历史、文化、客户概况等等 启动阶段 - 进 入 具体说明 要点 定向 识别客户 建立关系 管理初次会面的边界: 简介、时间、节奏、结果、谁需要到场、角色。基于真正的兴趣和好奇心与客户 接触。追踪所述的内容以及信息共享的方式;关注过程和内容;观察关于文化、 士气和关系的信息。 识别签约客户(们)——使用咨询服务的客户和有权力控制过程及实施结果的客户。 通过了解谁是客户、分享你是谁以及探索价值观等活动进行有意义的接触。探索 多元化动态、挖掘矛盾,以及关注客户和自我的感受(即:兴奋、超然、敌意、 不感兴趣)。 确立对咨询工作的需求 邀请客户“讲故事”。探询需求、期望和希望;寻求事例以了解关注点和问题: 客 户系统想要进行什么变革、请求帮助行为背后的需要、其他变革努力、目前 及之 前的成功或失败;他们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启动阶段 - 签 约 要点 具体说明 构建期待结果 共同制定关于客户期待结果及咨询目标的明确声明。这是一个澄清、重构、澄清的迭代过程。 创建共享期待 描述咨询工作和对成功的要求。探索并分享客户 / 实践者的诉求、需要、愿望(针对咨询工作中的接 触、 控制、信息和参与)。进行肯定式的陈述并表现出理解和同理心,让其安心。 澄清范围和角色 共同定义咨询工作的范围:最初策略、目标、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利益相关者、参与者、产品(如果 有的话)和交付时间表、可能影响咨询工作的外部因素、还有谁需要以及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澄清并 定义角色、责任以及承诺水平。就客户 / 实践者的共同责任达成一致。 协商合作结构 就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金钱、支持和参与人员进行协商。坦诚地谈论费用问题,包括实践者的费 用结构、开支和付款计划,应付给成本中心及代付之处的费用。 衡量、反馈、评价 评估契合度、清晰度和承诺 总结和文档记录 确定如何评价咨询工作、如何定义成功、如何衡量结果、如何协商问责、随着变革的展开,实践者如何重新 协商和重订契约。 评估客户和顾问之间的契合度。如果契合度良好,可继续合作;否则就终止合作。如果可能,重复循环该 阶段和 / 或与另一顾问合作。评估客户和顾问双方对于继续合作是否具备足够的清晰度和承诺 共同制定一份书面协议,对本次咨询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实践者预期、过程、范围、结果、可交付成果 、关系、时间表、沟通的性质和频率,以及预算。确定下一步骤:相关人员、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工作 地点、工作方式、费用和持续时间。 诊断阶段 - 数据收 集 要点 制定计划 沟通 准备收集数据 采集数据 格式化数据 具体说明 考虑期望结果并选择相关模型;选择数据收集方法;考虑可用资源;决定谁应该 参与其中,何时参与以及为何参与;考虑由组织文化和客户偏好施加的限制。 与客户共同起草一份函件——与组织共享目标、目的、过程和时间框架。 制定定性方案和 / 或选择定量工具;收集相关信息;或为更具创造性的方法准 备 材料。 适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仅收集必要的或相关的数据 决定如何共享结果、和谁共享、何时共享、以何种格式共享;减少偏见和失真; 采用简单模型;使材料易于阅读;采用视觉辅助来增添趣味性。 收集数据的 4 种方 式 1 问卷法 自填式问卷 封闭式问卷 2 优点 易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概括 ; 严谨、 中立与客观地收集新资料的最 经 济最快捷的方法 ; 适用于大型 抽样 调查、重复测量、在不同 单位之 间或不同的规范之间进 访谈法 自访谈问卷或访谈提纲 上的开放式问题 优点 能够涉及许多主题 ; 在访谈之前 及 其过程中可以修改 ; 能够交流 感情 , 建立信任关系 ; 资料丰富 , 便 于理 解访谈对象的观点和看法。 3 观察法 对人和工作场所进行结构 式或开放式的观察 优点 资料不受人们自我陈述及其 偏 见 的影响 ; 拥有具体情境以及情 境效 应的资料 , 拥有难以测量的 主题的 丰富资料 ( 如突发行为和 文化 ); 具 有形成新的见解和假 设的资料。 行比较 ; 标 准化的测量工具包括 前测项目 , 反 映诊断模型并有利 于确立科学的 研究态度。 缺点 难于获得有关结构和行为的资料 ; 缺乏情境塑造行为的信息 ; 不 适于 微妙敏感的问题 ; 缺少人 情味 ; 存 在如下风险 : 无回答、 带有偏见或 无效回答 , 过分依赖 标准化的测量 和模型。 缺点 成本高 , 难以进行大样本的调查 ; 受访者持有偏见的或按社会赞 同 的观点回答 ; 回答不具有可 比性 ; 难于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分 析 ; 为了适应受访者而对访谈进行 调整 , 从而影响访谈结果的严谨 性。 缺点 有些现象很难观察 ; 成本高且耗 时 ; 观察者有偏见 , 信度低 ; 可能影 响 被观察者的行为 ; 难以分析和 报告 ; 不精确 , 显得不科学。 4 专题讨论会、小组讨论法 讨论群体过程、文化、环境、 挑战、战略 ; 由咨询顾问或管理 人 员指导 ; 模拟、练习 优点 拥有关于复杂而微妙过程的资料 ; 互动激发创造力、团队工作和策划 ; 拥有及时分析和反馈的可靠资料 ; 成员参与诊断 ; 可以进行自我诊 断 ; 咨询顾问可以在人们之间建立信 任和理解关系。 缺点 由于群体过程、历史和领导的影 响而产生偏见 ( 如老板抑制反对 意见 ); 要求群体中具有较高水 平 的信任和合作 ; 不深刻、不 精确 ; 可能出现肤浅的具有偏 见的结果 和作出没有根据的决 定。 诊断阶段 - 数据分 析 要点 理解数据 为反馈做好准备 具体说明 评估数据揭露了什么——模式、 因果关系、意外发现等。考虑可 能会影响数据的外围因素。基于 商定的格式准备一份报告。 支持客户解读数据;清楚地传达 信息;跟踪来自系统不同部分的 数据如何相互影响。 诊断阶段 - 数据反 馈 要点 计划会议 “ 无伤害” 公开会议 具体说明 就如何共享反馈、谁将出席会议以及在哪里举行会议达成一致并形成 流程;决定领导层 / 管理层是否提前接收信息;保持陈述的简单明 了; 对之进行调整以适应受众;确保后勤的良好管理。 反馈自然会引发焦虑并有可能令客户感到威胁;避免使用个人姓名; 而是专注于主题、趋势和模式;使用客户的语言;保管好记录。 陈述目标;建立规范;构建融洽关系;注意保密性和不打击报复性; 共享会议结构;描述数据收集过程;让客户系统能够传达自己的讯息 ;沟通会议后将发生的事情。 报告数据但不做 任何辩护或解释 保持兴趣、建立承诺;鼓励客户确认模式、分享反应、提出问题;记 录对数据的添加和纠正;避免关注过去、支持生成迈向未来的能量; 支持客户承担分析、评估和创造意义的责任;识别会议期间可能出现 的复杂情感模式并给予适当处理 后续步骤 支持客户确认并优先考虑关键议题及机会;准备提供建议;决定后续 行动、时间表和责任;针对后续步骤签约。 干预阶段 - 整体规 划 要点 具体说明 强化焦点 澄清背景及期待结果;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将学习进行 综合及与客户协调实施方法。 起草计划 文档记录方法和理论依据;起草包括活动、角色、资源 、权限和时间表的详细计划;纳入有效的评估过程。 审查 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审查计划;收到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后勤 与客户合作,确保后勤方面的细节问题得到处理。 干预阶段 - 设计干 预 起草设计 集体讨论可选方案并探索若干可能出现的情境; 明确理论依据; 教练客户去评估选项。 让客户参与 让客户参与到方案利弊的讨论对话中; 打造客户能力。  设计时,考虑以下的问题会有帮助:  OD 顾问的角色是什么?  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什么理论、假设和“其他”知识可能适用于这种情形?理论上的矛盾如何统一?  对于如何实施转型和变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以及如何管理抗拒应持有何种信念?这些信    念 如何驱动决策? 要想产生变革需要哪些领导力实践? 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在干预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何推荐这个方法而非另外一个呢? 干预阶段 - 实施干 预 实施 按计划开展干预活动;保持非反应性的存在;保持在计划“范围”内。 反馈 与客户一起确保报告、评估和反馈过程连同后续任务按约定完成。 调整 基于实践者和客户学习到的内容,调整干预设计;必要时循环回 到签约环节;检查实现期待结果的进展情况并予以调整。 总结和文档记录 对照计划书面记录实际发生的事情;激发学习;根据需要进行跟进。 转变阶段 - 跟 进 跟进 确保授权结构和机制到位;打电话、启动会议、发送电子邮件 并检查进度。 调整 基于反馈协同设计迷你干预措施。 提供支持 为参与变革举措的个人提供支持、鼓励和认可。 转变阶段 - 评 估 制定计划 重新审视期待的结果和合约。决定使用的评估工具(定性、定量); 协作并商定采取的措施;根据需要设计工具;确定由谁收集、收集 什么、何时收集以及在哪里收集数据。 收集和分析数据 实施计划;分析并决定报告数据的格式;关注诊断阶段所采用的反 馈 策略;协同决定什么有效、什么没有效果以及什么属于意外结果。 评估影响 审查客户的满意程度、达成的系统结果以及变革过程的效率和有效 性。 文档记录 记录所获悉的东西;在整个系统范围分享。 评估的 3 大维 度 系统结果 客户满意度 干预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达 成了期望结果? 咨询工作在多大程度上 可以让客户满意? 过程绩效 变革过程的效率和 有效性如何? 转变阶段 - 完 成 结束合约 创建一个结束仪式以强调该合约的结束。决定结束仪式的 参与人员、内容、时间、地点及方式。 转变 如果要结束合作关系,我们应确定谁、怎样、什么时间及采取什么方 式进行。澄清想要的是何种持续接触。如果开始一项新的合约,应循 环回到启动阶段并安排“第一次接触”会议。 自我评估 循环回到进入前阶段;获得客户、关键利益相关者及信任同事 的 反馈;记录所获悉的东西;为自我反省留出空间。 总结和文档记录 撰写干预行动总结并提交给客户;经客户允许,考虑在某专业论 坛 上分享相关信息。

16 页 515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体系

腾讯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体系

腾讯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体系 01 使命、愿景、价值观及总体架构 02 腾讯 COE 的特点及实践 03 腾讯 HRBP 特点及实践 04 腾讯 SDC 特点及实践 CONTENTS 腾讯的使命愿景及价值观 使命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愿景 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价值观 正直、进取、合作、创新 经营理念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管理理念 关心员工成长 代表腾讯价值观的四种动物 长颈鹿 海燕 正直 进取 犀牛与 犀牛鸟 鹦鹉螺 合作 创新 腾讯视员工为企业的第一财富 对于腾讯来说,业务和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业务可以 拓展,可以更换,资金可以吸收,而人才却是最不可轻 易替代的,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业务体系 微信事业群 企业发展事业群 互动娱乐事业群 移动网络事业群 网络媒体事业群 网络媒体事业群 技术工程事业群 职能系统 WXG CDG IEG MIG OMG SNG WXG / 腾讯人力资源体系演变 S3 共计 14 个部门,正式员工 424 人 发布 HR 理念:专业、服务、伙伴 2015.6 正式提出 SOE 、 BUHR 、 SSC 人力 资源体系概念, 113 人 2014.5 2013.4 成立 S3 线, 84 人 WXG 人力资源中心成立 2010.11 2010.8 人力资源部尝试向 BU 派出 HR , 29 人 2010.3 财务人事部成立, 1 人 2008.8 2008.1 腾讯公司成立 成立中心, BU 人员归属 BU 中心, 140 人 2007.8 2005.5 1998.11 人力资源平台部成立, 151 人 1999.2 2002.10 2003.6 提出“世界级 HR” 目标, BU 所有 HR 从业者统一回 S3,98 人 腾讯学院成立, 40 人 人力资源部成立, 7 人 QQ 前身 QICQ 诞生 *S3 是腾讯人力资源条线的简称 腾讯 HR 发展和价值迭代 HR 三支柱建立期 H R 的发展及定位 初建期 没有设置独立的人事管理部 门,逐渐形成以职能为导向 的组织结构,出现了客户价 发展转型期 提出建立专家中心、共享服 “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财富” 组织架构的概念,形成了客 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立 户价值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 了企业文化管理委员会和腾 组织结构。 2014 年共享服务 讯学院,推广企业的价值观 中心升级为共享交付中心。 务中心、业务伙伴的三支柱 加快新人融入公司的步伐。 值导向的理念与思想的萌芽 1998 年 -2003 年 2003 年 -2009 年 2009 年至今 腾讯 HR 发展和价值迭代 HR 面临的挑战 第一阶段 • 1999~2003 第二阶段 2003~2009 建立初步的人力资源管 HR 的工作重点 • 理职能和体系 • • HR 角色变化 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职 职能专家 能型工作 行政专家 标志事件 人力资源部从财务独立出来 企业文化面临着被稀释 • 职业发展通道的建立 战略执行者 的危险 • 员工发展与成长 员工激励者 文化管理委员会、腾讯学院 人才储备与培养遇到瓶 • 管理干部和储备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者 成立 颈 • 企业文化的变革 • 对接公司战略 • 推动组织变革 • 提供专业快捷的人力资源服务 • 高效支持一线业务单元人力资 • 管理层级增加 第三阶段 • 业务扩大化 2009 至今 • 人力资源需求呈现多元 化和差异化 源工作 职能专家 战略参与者 变革推动者 业务伙伴 职能专家 HRBP 团队成立,人力资源 平台部成立 腾讯 HR 组织模式 腾讯 HR 体系 职能 划分 组织 设置 COE SDC HRBP HR 专业领域专家: HR 共享交付平台: 业务合作伙伴: • HR 战略、政策制定 • 区域 HR 管理的共享业务平台 • 业务部门专业 HR 顾问 • 方法论、工具研发与指导 • HR 信息化建设的 IT 支撑平台 • 业务部门个性化 HR 需求满足 • 公司级 HR 项目策划和主导 • HR 运营管理的共享服务平台 • 一站式 HR 解决方案提供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 平台部 各事业群 HR 中心 腾讯学院 薪酬福利部 企业文化与 员工关系部 研发设计侧 运营支撑侧 业务需求侧 腾讯三支柱关系图 战略参与 流程优化 制度制定 确定标准 范 制 度 规 持 交付服务 支 外包管理 SDC 馈 绩效管理系统 需求反馈 案 方 薪酬管理系统 反 培训管理系统 内部 客户 文化培养 题 问 招聘管理系统 问 题 反 馈 COE 制度落地 需求管理 HRBP 业务支撑 员工沟通 腾讯 HR 三支柱体系作用 COE 关键点:制定有战略连接性的 HR 政策制度,负责方法 论、工具的研发与指导,做公司级 HR 项目的主导者、 牵头人,在各专业职能领域推动变革。 发挥前瞻性 牵引作用 关键点:包括 HR 信息建设中心、 HR 系 统开发中心、运营服务中心以及四个区域 人力资源中心。提供面向业务和员工的 HR 专业服务,搭建 HR 系统运营体系和 功能管控平台。 发挥体系 支撑作用 关键点:诊断并且满足业务 发挥紧贴 业务作用 部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 HR 需求,成为业务部门专业的 SDC HRBP HR 顾问,为他们提供灵活的, 有针对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腾讯的三大战略 聚焦战略 泛娱乐战略 双打战略 工作重心聚焦在核心能力的建设和 基于明星产品的内容,跨界实现多 在重要的管理岗位上设置两个人, 持续优化基础服务能力方面。 领域共生,打造出围绕明星产品的 “成双成对”地搭建起互补的核心 粉丝经济。 领导班子。 基于组织战略的腾讯人力资源两大战略方向 组织战略 聚焦战略 泛娱乐战略 双打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聚焦战略 组织活力 COE • 强将 + 精兵项目:持续引进优秀人才 • 好成长项目: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 升员工的专业岗位成就感和影响力 • 好回报项目:提升关键人才回报的竞争力 • 深化提升组织活力项目 SDC HRBP • 正向引导干部行为,激发干部正能量项目 • 深化干部授权项目 • 强化沟通项目 腾讯 COE 组织架构 COE 薪酬福利部 招聘调配 中心 长期激励 管理组 领导力 发展中心 劳动 关系组 组织发展 中心 福利管理 中心 职业发展 中心 沟通 传播组 活力 实验室 员工薪酬 中心 培训运营 中心 组织 氛围组 薪酬福利 综合组 绩效 管理组 腾讯学院 企业文化与 员工关系部 人力资源部 腾讯招聘体系框架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人力规划与实施监控 具体内容 • 基础 组织公司人力预算:年初预测、年中调整及年 • 人事信息(职位、职类、部门、人数)准确率 末核算 • 人均效益指标确定与核算、监控 • 各系统、各类、层次人员结构合理性分析 • 业界标杆收集 • 根据公司预算滚动招聘计划 • 人力规划方法论研究 招聘管理 具体内容 内部调配(内部人才市场运营) 基础 • 学生招聘与分配 • 高效关系 • 社会招聘 • 招聘广告网络建设 • 猎头及反馈 • 外部人才市场建设 • 定点挖掘 • 渠道建设 • 内部推荐 • 素质模型 • 招聘质量管理 • 猎头行业分析 具体内容 • 内部劳动力市场管 基础 • 理 • 组织激活 项目优先级与投资 决策管理 • 配置模型 IT 平台(人事系统、招聘 WEB 平台、公司招聘平台)、制度流程、能力建设 腾讯招聘渠道全景图 招聘类型 招聘渠道 适用范围 公司招聘官网 常规网络媒体 外部招聘网站: 51job 、智联招聘等 专业社区、论坛 招聘会 外部招聘 SNS 平台 普通岗位 专场招聘会等 微博、朋友圈、 linkedin 等 所有岗位 内部推荐 内部员工推荐 专业猎头 与专业猎头公司长期合作 管理岗位、重点岗位、稀缺人才 展会营销 各类展会、年会、峰会 学生招聘 选拔优秀毕业生(校招 / 实习生) 内部招聘 内部人才市场 除管理岗位外的所有岗位 主动招聘 综合运用多种渠道进行主动挖猎的招聘方法 面向特定对象(业务竞争、战略发展) 腾讯学院战略定位 愿景: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受尊敬的企业大学 员工成长顾问 构建培养体系 培育核心人才 整合分享平台 业务发展伙伴 企业变革助手 提供专项解决方案 辅助战略落地 服务各产业价值链 弘扬企业文化 为企业的现在培养人才 + 为企业的明天培养人 腾讯学院培训体系总览图 类型 课程体系 经典项目 现任中层干部培训 干部培训 现任基层干部培训 飞龙 领航 潜龙 总监 育龙 辅导年 新攀登计划 针对不同专业族群,提供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飞跃计划 职业培训 技术族培训 市场族培训 专业族培训 设计族培训 产品 / 项目族培训 创意马拉松 魔鬼训练营 为大家提供丰富的通用技能类培训课程 名家之声 各业务群体展开针对性的新人岗位培训 毕业生回归日 新人培训 社会招募新人岗前培训 校园招募新人岗前封闭培训 Q-learning 平台曾在的海量在线课程供大家学习 实习生培养项目 腾讯达人 发展路径规划 管理通道 专业技术通道 高层管理者 权威 中层管理者 专家 / 资深专 家 基层管理者 核心骨干 腾讯职业发展体系分为员工职业发展体系 与干部领导力体系。 公司员工依据所从事职位,必须且只能选 择对应的某一职位类作为职业发展通道; 同时为保证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 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除总办领导以及 EVP 有经验者 以外的所有管理人员必须同时选择市场族、 技术族、专业族、产品族的某一职位类作 初做者 为其专业的发展通道,走双通道发展。 阶梯划分 在纵向上,腾讯为员工搭建职业发展阶梯,清晰指引员工发展目标,体现了对员工能力发展的期望与要求 级别 名称 6级 权威( Fellow ) 5级 资深专家( Master ) 4级 专家( Expert ) 3级 骨干( Specialist ) 2级 有经验者( Intermediate ) 1级 初做者( Entry ) 定义 作为公司内外公认的权威,推动公司决策 作为公司内外公认的某方面专家,参与战略制定并对大型项目 / 领域成功负责 作为公司某一领域专家,能够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或领导中型项目 / 领域,能推动和实 施本专业领域内重大变革 能够独立承担部门内某一方面工作 / 项目的策划和推动执行,能够发现本专业业务流 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专业成员能够应用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常见问题 能做好被安排的一般性工作 每个级别由低到高可分为基础等、普通等和职业等三个子等。 1. 基础等是指刚达到本级别能力要求,尚需巩固; 2. 普通等是指完全达到本级别各项能力要求; 3. 职业等是指本级别各能力表现成为公司或部门内标杆。 为什么每一级还要设置子等? 个人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并需要有持 续的绩效表现。 发展通道设计 在横向上,按能力与职责相近的原则,腾讯为不同能力的员工设计了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 技术族 T ( T1~6 ) 产品 / 项目族 ( P1~6 ) P 市场族 M ( M1~6 ) 专业族 S ( S1~6 ) 6级 5级 4级 3级 2级 1级 软 件 开 发 类 技 设 游 质 技 安 术 计 戏 量 术 全 研 类 美 管 运 技 究 术 理 营 术 类 类 类 类 类 游 产 项 战 销 营 客 内 企 财 人 法 公 行 采 建 秘 戏 品 目 略 售 销 服 容 管 务 力 律 关 政 购 筑 书 策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资 类 关 类 类 工 划 源 系 程 类 类 类 类 任职标准设计 腾讯按照通道 / 职位建立员工专业技术能力标准 能力要求 基本资质 专业经验 绩效表现 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 「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 组织影响力 「 方法论建设 知识传播 人才培养 」 任职评定流程 在职级评定中,腾讯鼓励员工充分参与,结合业绩与能力评估,并确保评定过程的客观与公正,提高评估的规范专业性。 自愿申报 申报基本资格 申报类型 资历条件 1 级内晋等 0.5 年 1 级晋 2 级 2 级内晋等 2 级晋 3 级 3 级基础等晋 3 级普通等 0.5 年 知识考试和行为认证 3 级普通等晋 3 级职业等 3 级晋 4 级 1年 (各通道 / 各职级能力标准) 4 级内晋等 2年 基本资格审核 (绩效 + 资历) 能力评审 1. 结果输出及应用 2. 绩效条件 上次 本次 - 符合预期及以上 最近两次绩效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至少有一次“超出预期”及以上; 2 、本次绩效不是“低于预期”。 员工只能逐等申报,且应满足基本资格条件,但部门可以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员工给予 快速发展通道或特殊申报机会; 特殊申报适用于有特殊贡献、潜力高发展迅速、或当前职级严重滞后于实际能力的员 工。 评定结果应用 薪酬调整参考 职业发展规划 绩效发展面谈 培训体系规划 绩效发展面谈( PDI )的 GROW 模型 目标( GOAL ) 现状( REALITY ) G 绩效计划 R 绩效差距分析 能力评估 职业发展方向 规划( WILL ) 制定发展规划 选择( OPTIONS ) W O 选择最重要 / 急需发展的 3-5 项能力 腾讯学院目标导向的飞龙课程设计 第一次集中学习 第二次集中学习 第三次集中学习 认识自己、战略决策、 团队管理、变革管理能 产品能力、拓展视野等 前瞻视野、商业意识等 力等素质 素质 素质 沙龙分享环节 行动学习环节 电脑商战模拟 风险管理意识、危机应 跨界思考、前瞻分析、 市场营销、用户分析、 对技巧 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 经营决策、财务等知识 干部管理全景图 标准 培养与发展 • 帝企鹅腾讯管理干部素质模型 • 领导力 360 反馈 • 培养与发展:多管齐下 管理干部成长路径 评估与选拔 任命与留用 高层管理者 • 领导力 360 评估 • 任命:综合绩效、能力、资历 中层管理者 • 通过人才盘点九宫格识别后备干部 • 不胜任管理干部的主动管理 基层管理者 • 继任计划 腾讯帝企鹅领导力模型 本着 正直 的心 人才 用户 开放 好学 激情 正直 以 激情、好学、开放 的态度和行动 培养 人才 ,打造精品, 创造 用户 价值 腾讯帝企鹅领导力模型的应用 • DC 发展 • LDI&IDP • 领导力 360° 评估 • 人才盘点 • 绩效考核 • 外部管理干部引入 • 内部管理晋升 选拔 考核 腾讯组织人才盘点 组织架构 • 当前组织架构和人才 现任干部 • 现任干部九宫格 核心人才梯队 后续行动计划 • 人群为所有非中干人群 • 组织架构调整计划 现状回顾盘点计划执 • 判断:潜力 + 绩效 (含四级专家、基干、 • 关键岗位招聘计划 行情况回顾 • 干部能下计划 裸专业人才) • 基干调动计划 • 确定未来组织架构调 整规划:职责分工、 • 储备干部名单 • 核心梯队、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 基干辅导改进 / 降职 / 免职 计划 有效 闭环 、 协 同高 效、 • 新任基干 / 职级内晋升计划 扁平化、灵活小团队 • 新任干部培养名单 干部九宫格工具 绩效 高 20% 待观察者:警告,明确改进要求,明日之星:谨慎规划下个岗位 , 超级明星:设计多种快速提升、 评估是否其他工作和环境更加合 多给予指导,确保薪酬竞争力 轮换方式,确保薪酬足够丰厚 绩效不佳:明确改进要求,无迅 中坚力量:应重点开发、培训, 表现出色:给予可促进其发展的 速改进者剥离出组织或降级 转化为明日之星 岗位或职责,确保薪酬竞争力 未胜任者:尽快剥离出组织 表现尚可:保持在原地原级,减 稳定贡献:保持在原地原级,给 少管理职责,可考虑剥离出组织 予认可,可用平移等方法来保持 适 中 70% 低 10% 工作积极性 潜力 低 10% 中 70% 高 10% 腾讯绩效管理全景图 战略目标 1. 组织绩效 P 目标锁定 D 跟踪与辅导 一级考核单元 绩效管理 二级考核单元 四循环 2. 个人绩效 中高干 基干 员工 改进与发展 考核与反馈 A C 绩效管理文化与氛围建设 绩效管理理念与哲学 腾讯组织绩效体系 考核层次 考核框架 一级单元考核均由 “业务评价”和“组 组织 绩效 织管理评价”两大考 核维度构成 周期:业务类型半年为周期, 职能和后台支撑年度为周期。 体系基础 关注价值评估,自上而下聚焦业务重点 • 一级考核单元 • 二级考核单元 腾讯组织绩效结果应用 一级结果 二级结果 整个系统奖金包 • 各部门奖金分配 • 部门第一负责人的业绩得分 • 部门员工和基干的评级指标比例分配 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紧密关联,层层分解 对应的个人绩效评估体系 公司战略 高干 一级单元 第一负责人:部门 BSC+ 行为考核 非第一负责人:部门 BSC+ 个人 KPI+ 行为 考核 中心 基干 业绩考核 70%+ 行为考核 30% 员工 战 略 链 接 中干 二级单元 部门 BSC+ 其他 + 行为考核 业绩考核 70%+ 行为考核 30% 组 员工 战略协同 腾讯个人绩效评估等级分布 4 档绩效等级 S.0~10% 5 档绩效等级 充分激励 5 星 .5~10% 排头兵 4 星 .15%~20% 认可绝大 3 星 .45%~65% A.30%~45% 平均线 B.40%~55% C.5%~10% 4 档激励哲学: 在公司的快速发展期,鼓励员工跑赢平均线,资源向前 55% 倾斜 多数员工 鞭策 后进者 2 星 .5%~10% 1 星 .5%~10% 5 档激励哲学: 精细化管理,识别精兵,认可更多,及时对后进者提出要求, 并通过后端应用激励到位 绩效沟通与发展 • • 能力诊断和发展 通过员工 IDP 评价了解员工反馈质量 题目 1 :沟通内容 题目 2 :发展和职业愿望 题目 3 :平时的沟通辅导是否有分享团队目标 题目 4 :是否有 PDI 的 review 题目 5 :日常沟通辅导对实际工作的帮助 平均分 腾讯绩效管理文化与氛围建设 绩效管理核心是管理干部的绩效管理能力提升,通过企鹅向前冲产品持续在公司进行全员绩效氛围营造,并帮助基干持 续提升绩效管理意识和能力。 用户 属性 用户 属性 用户 属性 公司级绩效管理课程、 BG 级 基干绩效大讲堂、绩效大家谈 绩效管理微刊、绩效宝典资源 用户 属性 用户 属性 赋能 课程 赋能 活动 赋能 资源 绩效管理沙龙 用户 属性 氛围 营造 绩效管理视频、绩效管理漫画、 腾讯月刊、腾讯微报、腾讯内 部公众号、 KM 平台等 专题 活动 员工绩效管理 Openday 绩效 资源 绩效管理微刊、绩效宝典资源 腾讯绩效结果应用 年度绩效奖金分配 调薪 优秀表彰 长期激励 绩效结 果应用 安居计划 干部晋升 内部调配 职级评定 离职回流 职业发展 腾讯薪酬福利 薪酬激励 • 固定工资 • 专项奖励 • 服务奖金 • 长期激励 • 绩效奖金 福利 • 法定福利(五险一金) ( EAP ) • 商业保险 • 员工带薪休假计划 • 安居计划 • 年度团建 / 免费班车 • 员工身心健康计划 • 员工餐厅 员工关怀 家庭开放日 身心健康热线 关爱大讲堂 健康体检 中医问诊 班车 年度团队建设 节庆礼品 婚育礼金 入职贺礼 腾讯优秀 HRBP 四大要点 理解业务的原点 • 业务模式、用户画像、核心产品 原点 补足业务伙伴的盲点 • 选对人、会带兵、能打仗 盲点 HRBP 痛点 节点 掌握组织成长的节点 • 成长的节奏、人才地图、组织设计 搞定管理上的痛点 • 高管团队的搭建和融合、报酬体系的调整、团队文化 “ 原点”和“节点” 什么是“理解业务的原点” 做 HR BP 不能只专注于 HR ,要能够从业务的角度切进去理解老板的初心,搞清楚业务的逻辑。在老板的眼里,业务有 几件事,希望 HR 能够理解: 1. 业务模式。公司是做什么生意的,处于产业链什么位置,产什么,卖什么,怎么赚钱? 2. 用户画像。公司核心客户是哪个群体,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获客成本和留存率如何? 3. 核心产品。公司挣钱的产品是什么,下一代产品是什么,技术壁垒在什么地方,跟竞争对手 PK ,我们胜出靠什么? 什么是“掌握组织成长的节点” 组织的设计是为实现业务战略和目标服务的,组织能力的建设是 HR BP 重要的职责之一。“掌握组织成长的节点”需要 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成长的节奏。公司业务、产品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与之相对应的,团队中的人和组织是否匹配,鼓点准不准,节 奏和步调是不是一致? 2. 人才地图。公司现在最缺什么关键人才,缺的人在行业或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该装进来。 3. 组织设计。现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是否满足业务的发展?岗位与岗位之间流程如何衔接?业务负责人的管理幅 度合不合理? “ 痛点”和“盲点” 什么是“搞定管理上的痛点” 管理上的“痛点”有很多,但是,要注意的是“管理上的痛点”,不是 HR BP 自身的痛点,像“深入了解业务”、“获 得业务信任”,这是 HR 的痛点。作为成长期的企业的管理痛点有。 1. 高管团队的搭建和融合。成长期的企业在获得融资后,需要业务快速增长。人是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高管团 队需要吸纳行业内或跨界的高管加入,有时也需要调整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创业元老。 HR BP 要拿捏好度,保证新 人的融入和发展,同时,也要确保创业元老的激情。 2. 报酬体系的调整。怎么平衡新老员工的报酬,薪酬结构的组合,人力成本的控制等? 3. 团队文化。现在的团队味道对不对,新老人员的融合,部门之间的壁垒,如何平衡既得利益群体? 什么是“补足业务伙伴的盲点” 做 BP ,除了懂业务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成为业务负责人合格的搭档。业务负责人是业务方面的专家,但对人的管理 会成为其业务发展的“盲点”。 1. 选对人。作为老板,其对自己的直接下属是比较了解的。他担心不在眼前的干部是否称职,怎么去评估,新来的空 降兵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会带兵。业务做得好,能否转身成为业务干部?如何转?火线提拔的干部需要补充什么能力? 3. 能打仗。一线干部如何具备带兵打仗的能力?总部干部如何具备大局观,职能干部如何去书生气? 腾讯的 SDC 是对 SSC 的升级突破 新组织 要有一个合适的组织架构来体现交付链条的产出 新属性 应该对 SDC 的工作赋予新的属性,让 SDC 工作更有用户属性、产品属性以及好玩属性 新模式 要有科学合理的 HR 交付模式来支撑从需求出发,实现超预期交付的过程 新工具 要会用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来提升交付的便利以及辅助决策和可持续运作 新能力 SDC 员工要在基本的选、育、用、留、出方面逐步具备 HR 交付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SSC 与 SDC 的差异 SSC Shared Services Center 共享服务中心 ( V1.0 ) SDC Shared Delivered Center 共享交付平台 ( V2.0 ) 腾讯对 HR 平台的诉求 通过业务整合和技术手段推动建设 HR 将集团范围内共用的职能、功 定 义 能集中起来,高质量、低成本 地向各个 COE 、 BG 提供标准 对集团范围内的共性需求进行 共享交付平台,为业务和员工提供高满 意度 HR 共享交付产品,同时确保腾讯 的服务与管控基准线不断提升。 定 义 化服务 服务内容需做到:规范化、规 特 性 模化、标准化。强调流程的固 定性,处理基础的人事共享服 务。对“事”共享。 整合,依托产品化、体系化、 信息化的共享交付平台,为业 务、员工和 HR 伙伴提供超出 预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交付模式需具备:新组织、新 特 性 属性、新模式、新工具、新能 力。主动挖掘和整合 HR 领域 的各类共性需求。对“资源、 能力、团队”共享。 SDC 与 SSC 的四大区别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注用户需求 从服务于基础人事工作 到同时满足多端需求 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深入挖掘 SDC 强调工作的灵活性,不仅要求对员工端 HR 用户需求进行超出预期的交付,最大限 基础事物的及时受理,还要求对业务端 HR 共性 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需 求 的 标 准 交 付 , 以 及 对 HR 内 部 COE 及 HRBP 端 HR 运营工作的有效剥离和整合支撑。 从共享事物到共享资源 从数据化分析到大数据管理 SDC 不是共享事务,而是共享资源,目 SSC 中 e-HR 系统产生的是招聘、培训、绩效、 的是实现交付集中化,承担所有交付服 薪酬和员工关系等职能模块的统计数据, SDC 务,包括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 要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控,强调对所有 认识工作进行事后总结与分析。 腾讯 SDC 发展蓝图 第一阶段目标:联结需求——人、信息、服务的连接器 通过联结的形式来承载战略、对接业务,响应不同角色的需求,建立触手可及的需求响应渠道。同时, 与外部伙伴开放合作,强调保持业务的弹性。 第二阶段目标:延伸平台—— HR 服务的整合提供者 通过平台化、体系化、流程化、可持续化的模式,建立起一个提供 HR 服务的共享平台。由服务到交 付,用作产品的思维做 HR 工作,让交付产品更丰富多样。 第三阶段目标:突破创新——探寻 i 时代的服务场景 户 用 属 性 通过产品的打磨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让用户对产品使用的感知度超出他对产品的期望值,建立既有针 对性又有复制性的 HR 产品交付仓库。在这样的实践探索下,腾讯给 SDC 的工作赋予新的属性,勾画 了未来蓝图——让 SDC 工作变得更有用户属性、产品属性、好玩儿属性。 属 品 产 性 玩 好 儿 属 性 腾讯 SDC 的三点属性 用户属性 用户属性 用户属性 产品属性 用户属性 好玩属性 互动性、针对性、易触达、超 产品化思维 、端到端 、可自 更多的乐趣与个性 、更多的关 预期、稳定、透明、可持续 选 + 定制化 注与尊重、更多的边界与创新 腾讯最具代表性的交付产品—— HR 助手 HR 助手是腾讯自主研发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在手机端操作。 1. 微信公众号——人事事务 2. 人才管理类——我的发展 3. 人力资源服务类——办证明 由于人员多,而且办公地点多,员工办 菜单中“我的发展”项目,可以在线选 员工只需在“ HR 助手”中输入所需办 理入离职手续成了头等大事,也苦不堪 择想要补修的课程。系统还会自动为员 理的证明的关键词,即可提交办理证明 言,每月汇总数据又成了头等大事, 工搜索标杆人物,向标杆人物建立学习 的需求,系统后台收到指令后有专人为 “ HR 助手”恰恰可以解决此头等大事。 榜样,分享交流学习。通过职级晋升的 员工办理。办理完毕后通过微信提示员 员工,在晋升考核中的答辩案例整合为 工前往最近的 HR 窗口领取。 “升级宝典”,供员工自行查阅和学习。 腾讯员工生活 01 员工大会 02 圣诞晚会 03 腾讯文化日 04 嘉年华 每年年底举行的员工大会,是 腾讯年底的“两会”之一。通 过公司总办领导在大会上的发 言,使全员了解公司未来发展 方向以及公司战略,并对年度 先进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自公司创立伊始,每年的圣 诞前夜,公司全体员工都会 齐聚一堂,自导自演,载歌 载舞,共同欢庆属于我们自 己的盛大节日—圣诞晚会。 每到公司生日( 11 月 11 日)这一天,所有腾讯人都会 穿着由自己同事设计的充满腾 讯特色的文化衫,共同度过盛 会般的一天,彰显腾讯文化。 05 Q 歌 Q 魅 06 形象店 07 总办午餐日 08 文体协会 打造自己的梦工厂,唱响每 个人的精彩。公司每两年举 办一次的“ Q 歌 Q 魅”,进 行员工自己的明星评选,成 为员工期待的音乐时尚盛典。 腾讯形象店位于腾讯大厦辅楼一 层,主要对员工及其访客和家属 开放,是腾讯周边产品的唯一集 中展示场所,特地加入的专业咖 啡元素,使得形象店更加适合轻 松沟通。这里也是腾讯员工最喜 爱的休闲场所之一。 现场打探总办成员的八卦消 息,访谈他们的心路历程及 财富人生。对话节目,每两 周在员工与总办之间开展。 实话实说,艺术人生。 腾讯为了关爱员工健康,丰 富业余文化生活,成立了舞 蹈、音乐、篮球、足球、羽 毛球、排球、乒乓球、英语 角、摄影、桌游等各种协会, 让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得到完 美平衡。 公司举办的每年一次的周年庆大 型娱乐活动,覆盖公司全体员工 及其家属,是公司最大规模的员 工及家属同庆的活动。每届嘉年 华活动场地及形式各有不同,通 过运动会、园游会等形式,营造 腾讯大家庭的和谐氛围。 腾讯的文化变革:从家文化到职业文化 业绩方面 招聘策略 福利方面 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让业 校招以前讲“家文化”,现 以前人资源部和行政部争相 务部门承担起必要的义务。 在明确地告诉候选人,腾讯 满足员工各种需求。转变为 激励的排名竞争,如产品的 需要“有梦想的实力派”, 管理好员工的预期,如碰到 业绩排名,员工绩效排名。 运用事业吸引人才。 争议过大的福利手段,就停 止。 腾讯强化沟通项目 三层次沟通体系 高层思想 司庆日、战略管理大会、员工大会 中层话语 事业群高管开放日 员工参与 乐问、 BBS 、腾讯大家谈

53 页 1029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岗位体系设计(课件88页PPT)

组织岗位体系设计(课件88页PPT)

组织岗位体系设计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市场生态发展规律——相互融合呈一体化 两种方式:产业价值链向下游不断延伸、产业之间不断交叉与融合 四个阶段:①自由经济发展到垄断经济②经济联盟与合作 ( 产业集群 )③ 稳定经济共同体(产业群落)④一体化经济生态圈形成 市 场 生 态 成熟期——经济共同体 产业生态成熟 产业生态相对开放 产业生态高速发展 产业生态相对封闭 产业生态群落形成 竞争集中在创新 产业集群形成 竞争集中在规模 产业生态衰退 产业生态高度开放 产业生态融合 产业生态建立 产业生态相对封闭 企业出现 竞争集中在独特人格 竞争集中在独特资源 阶段Ⅰ 企业发展阶段 阶段Ⅱ 阶段Ⅲ 阶段Ⅳ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企业充分人格化 伴随着市场生态发展,企业出现四种不同组织形态特征,形成企业进化 轨迹 市 场 生 态 独特人 格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独立人 格 双重人 价值 业 格 产 链 股东人 格 上 游 股东价 值形态 精英价 值形态 客户价 值形态 下 游 利益相关者 价值形态 过渡形 态 过渡形 态 过渡形 态 企业形 人性特征演变规律——人性价值独特化 市场、企业的变化都是因为人性特征发生改变 从三个维度理解人性:复杂性、独特性、价值性 人性特征演变规律体现在“三性合一”——天性追求具有独特价值的人 (人性价值独特化)。 自我实现人 价性 价值性 人性 独特性 复性 复杂性 价值性 具有独特价值的人 抽象、分散、模糊 具 备 独 特 价 值 的 人 具体、集中、明 确 人的价值本性 人的价值性体现在两方面:价值需求与价值创造 人有价值需求动机——呈倒“金字塔”状 人要进行价值创造——企业(公司制)是价值创造组织 超人性 人 性 生 长 需 求 缺 失 需 求 自我实现 对个人独特价值充分体现的追求 审美 对美,艺术、平衡的欣赏和追寻 认知 对知识、意义、事物规律的追寻 尊重 对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的需求 社交 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对安全、稳定、免遭痛苦、疾病困扰的需求 安全 生理 对食物、空气、水、性、健康的需求 自然性 何谓组织形态? 形态一词由“形”和“态”两个字组成, “形”指形象、形状,是空间维度概念; “态”指状态,引申为正在发生着什么, 是时间维度的概念。 组织形态即组织存在的形状与状态。 组织形态随着市场生态的变化而改变, 称之为进化。 基业长青的企业都经过了不断进化,企 业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能“变 形”的企业将无法适应市场生态中“适者 生存”的法则。 管理组织形态——组织形态管理理论 从组成结构研究企业形态—— 10S 企业形态分析模型 “ 形态”由结构构成,分析形态特征需要剖析组成结构 企业形态由十类结构构成—— 10S 企业形态分析模型 企业价值平衡形态——企业最健康 股权结构 文化结构 治理结构 价值单元结构 组织结构 价值创造能力结构 人才结构 管理基础结构 客户结构 产品结构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何谓“瓶颈”? 战略方向不清晰的企业是不会遇到 所谓的发展“瓶颈”; 所谓“瓶颈” 恰恰是战略方向清晰 且明确,但就是无法实现; “ 瓶颈”不是单一危机构成,而是 双重危机“接力”式构成,才能称之 为“瓶颈”; 在中国经济转型之际,中国企业将 普遍遇到发展“瓶颈”,多数人也将 遇到职业“瓶颈”,正是这种普遍性 才导致经济需要“转形”; “ 变形”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危机 2 瓶颈 危机 1 企业进化—危机线路图 企业进化—危机线路图 经 济 生 态 成熟期——经济共同体 独立危机 市(客)危机 市场(客户)危机 承危机 传承危机 政企分离危 机 决策危机 股东价值形态 成熟期 形态危机 衰退期 文化(品牌)危机 经理人团队危 精英危机 机 初建期 本(源)危机 资本(资源)危机 官僚危机 新危机 创新危机 展期 发展期 瓶颈 1 精英价值形态 流程危机 瓶颈 2 信任危机 组织形态 客户价值形态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 变形”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目前在中国市场生态中,企业正在经历“变形” 大多数 少部分 瓶 颈 瓶 颈 瓶颈 1 瓶颈 2 国企:政企分离危机——经理人团队危机 (精英危机) 市场(客户)危机——流程危机,正向客户价值 形态转变 民企 : 传承危机——经理人团队危机(精英 危机) 企业并不是真的缺少市场 ( 客户 ) ,而是市场 (客户)相对过剩,原因在于企业没有能力满足 客户需求 本质上看,国企、民企发展“瓶颈”特征 一致,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国人人性特征相 似。 企业能否建立流程型组织结构,把客户与创新团 队链接起来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进化 股东价值形态 精英价值形态 客户价值形态 直线型组织结 构 职能型组织结 构 流程型组织结 构 直线职能型 蛛网型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网络型组织结 构 事业部型 矩阵型 规律:从垂直管理向水平管理演变,有形组织结构向无形组织结构 演变 直线型组织结构——股东价值形态 特点:从上到下,垂直管理模式 理 总经理 车间A 车间B 资本收益力创造价值 车间C 高度集权,单一负责人 管理者对下属工作负全责 班组A1 班组A2 班组C 1 班组C 2 从上到下的指令层层分解 管理灵活,但企业规模不易扩大 提供简单、成熟的产品 竞争的方式主要是迅速占领市场 “ 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 大” 职能型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型——精英价值形态初期 总经理 副总A 副总B 特点:从上到下,垂直管理模式 财务总监 精英团队领导力创造价值 相对集权,但集中有分; 职能部门A 职位A1 职位A2 职位A3 职位A4 职能分工、专业合作、等级管理; 财务部 职能部门B 职位 职位 职位 职位 企业规模能够迅速扩大——职能 细化,职级深化 提供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 竞争的方式主要是“做大”“做 强” “ 细节决定成败”、“执行”、 “领导力”“责任感” ; 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型——精英价值形态巅峰期 总裁 副总C 副总A 副总B 事业部B 总职能 部门A 总职能 部门B 事业部A 职 能 对 接 子副总A1 子副总A2 子职能 部门A 职位A1 子职能 部门B 职位A2 子副总A3 子职能 部门C 特点:从上到下、母子关系 直线职能型——二律背反规律 1 、增加职能部门,要求管理层级 更加扁平,提高职能部门之间协调 效率 2 、增加管理层级,要求职能划分 更加集中,便于职能部门之间系统 管理 当职能部门、职位层级不断增加 时,横向集中与纵向分离 母子管理形成,出现大(巨)型 公司,“一大多小,多核引擎” 支撑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事业部唯独没有战略决定权 总部与子公司职能对接 职能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精英价值形态衰退期 特点:从上到下(主)、从左 到右(次) 总经理 副总A 副总B 职能部门A 项目1 项目2 职位A1 职位 企业中出现了两种运行秩序 副总C 职能部门B 职位B1 职位 职能部门C 职位C 1 职位 垂直是职位等级管理 职能部门D 职位D1 职位 水平是能力差异管理 多数以临时“项目”的形式 出现 项目结束水平管理线条结束 企业形态能够扁平化,灵活 性增强 流程型组织结构——客户价值形态 流程负责人B 团队A-1 团队A-2 团队A-3 流程A-1 流程A-2 流程A-3 客户A 流程A-5 流程A-4 流程负责人A 流程负责人C 团队A-5 角色A 角色B 角色C 特点:从左到右,水平管理模式 团队创新力创新价值 相对分权,分中有集 流程结构、创新团队、价值交 换 每个业务流程独立运行,实行 系统化管理 通过业务流程增减,改变企业 规模,提高灵活性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需要 不断创新 竞争的方式是持续创新与灵活 “ 团结不是力量”“人多力量 不大” 这是中国优秀企业演变的方向。 蛛网型组织结构——流程型组织结构形式之一(平台企业) 特点:从外到里,从里到外, 相对独立 核心业务流程支撑整个网络 业务流程直接把客户与决策 机构链接在一起,真正意义上 实现客户导向 辅助业务流程贯穿其中 所有业务流程之间可以实现 价值交换 通过业务流程改变企业规模, 对市场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通过业务流程实现新旧更替, 便于企业持续的创新 网络型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张三 ① ① 客户 A 特点:点状、自由流动,水平 (平等)管理模式 赵六 ① ① 田七 李四 客户 B 王五 组织人格力(品牌)创造价 值 散点分布,形成网络型组织 结构 固定业务流程消失,即时形 成价值创造流程 依据人格特征组建价值创造 团队 充分的内部价值交换市场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价值创造能力结构演变规律 资 本 收 益 力 资 本 与 独 特 资 源 精 英 领 导 力 领 导 力 与 职 能 单 元 团 队 创 新 力 客 户 需 求 与 团 队 创 新 组 织 人 格 力 组 织 人 格 与 独 特 价 值 股权结构演变规律 Ⅰ Ⅱ 股权高度集中 所有者 / 经理人高 度统一 西方: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60 年代 中国:改革开放到 90 年代 经理人 股权相对集中 所有者 / 经理人分离 经理人主导 西方: 19 世纪 60 、 70 年代——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 20 世纪末—— 现在(民企、国企) Ⅲ股权相对分散 经理持股 员工持股 投资者 Ⅳ 股权高度分散 交易者 两权融合 / 持股经 理人、持股员工和 多元投资者共同主 导 西方: 20 世纪 80 年代——现在 资本无形化 资本同质化 西方:未来 股东人格 双重人格 独立人格 独特人格 分散型股东 控股股东 控制权 股东 价值型股东 股东价值形态 精英价值形态 客户价值形态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进化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总裁 1 总经理 车间A 班组A1 3 副总C 车间B 班组A2 5 总职能 部门A 车间C 班组C1 班组C2 职 能 对 接 副总A 总职能 部门B 事业部A 子副总A1 子职能 部门A 副总B 子副总A2 事业部B 团队A-2 团队A-3 流程A-1 流程A-2 流程A-3 客户A 流程A-5 流程A-4 流程负责人A 流程负责人C 子副总A3 子职能 部门B 流程负责人B 团队A-1 团队A-5 子职能 部门C 角色A 职位A1 直线型组织 结构 总经理 2 副总A 副总B 4 职位A2 事业部型组 织结构 张三 副总B 客户 A 财务部 职能部门B 职能部门A 职位A1 职位A2 职位A3 职位A4 副总C 职位 职位 职能型组织 职位 职位 职能部门B 职能部门C ① ①赵六 ① ① 职能部门D 田七 李四 项目1 职位A1 职位B1 职位C 1 职位D1 项目2 职位 职位 职位 职位 矩阵型组织 客户 B 角色C 流程型组织 结构 财务总监 副总A 职能部门A 6 总经理 角色B 王五 网络型组织 价值单元结构演变规律 最小价值创造单元:能够独立完成价值创造活动,其劳动成果可以进 行价值交换 随着企业形态的演变,价值创造单元逐渐缩小,空间逐渐增大,内部 价值交换越来越频繁 “ 商品”的生产者:企业——职能部门——创新团队——价值创造 者个人 进 化 企业 职能部门 团队 个人 管理基础结构演变规律 管理基础:是组织管理思想、政策、措施、行为建立的依据,企业的各 项管理制度建立在管理基础之上,责权利就是配置在管理基础上 管理基础结构经历了从管“事”到管“人” 管理基础结构的演 变 进 化 难 易 匹 配 以“工作”为基 础 工 作 族 人 岗 匹 配 以“职位”为 基础 职 位 族 行 为 匹 配 以“能力”为 基础 素 质 族 特 征 匹 配 以“人格”为 基础 人才结构演变规律 花瓶模型 钻石模型 领 导 者 权威 进化 专家 骨干 被领导者 橄榄模型 高 级 人 才 骨 干 人 才 圆球模型 辅 助 人 才 张三 李四 赵六 钱七 王五 有经验者 初做者 股东价值形 态 高级人才标准 “ 一 专” 精英价值形 态 “ 一专多 能” 客户价值形 态 “ 多专多 能”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 态 “一 独” 客户结构演变规律 人类的价性值特征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客户需求必然越来越分散、 越来越独特 高 分 散 程 度 低 价值需 求演变 规律 抽象 利益相关者价 分散 值形态 价值型客 模糊 多变 客户价值 户 形态 分散型客 精英价值 户 形态 重要型客 股东价值 户 形态 现实型 变化程度 客户 具体 低 集中 明确 稳定 高 产品结构演变规律 多 品 种 多 样 性 抽象 分散 模糊 多变 价值需 求演变 规律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 态 个性化产 (一种价值体验) 客户价值形 品 态 创新型产 (一套服务流程) 精英价值形态 品 标准化产 (产品功能 + 增值服务) 股东价值形 品 态 成熟型产品(产品功能) 少 具体慢 集中 明确 稳定 更新速度 快 文化结构演变规律 1 高收益 高效率 低风险 工作与生活 分工与协作 目标导向 结果导向 激励与成就 精英文化 责任感与 执行力 低成本 平等与尊重 集权与领导力 稳定秩序 资本文化 3 标准化 2 服从指令 4 契约精神 独特价值 价值文化 客户文化 创新与挑战 团队协作 客户导向 求同存异 自我实现 社会责任 特性导向 治理结构演变规律 (股东价值优 先) 公司所有 者 1 委托 (精英价值优 先) 委托 2 股东代理人 (客户价值优 先) 流程管理者 治理结构:维护企业价值形态平衡 何谓优先原则?当不同价值主体之 间发生价值冲突时,企业通过协调 将优先保证某类价值主体的价值, 通常这类价值主体为企业创造主要 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优先原则,优 先原则通过组织内部管理系统实现。 经营层 3 (价值平等原 则) 4 所有价值创造者 变革最终是为了改变人性(组织与个体) 变革 变形 管理 变性 —— 管理其实就是管理人性!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在不同的管控模式下,总部对下属业务单元的管理与控制功 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财务控制型 总部对业务 单元的干涉程 度 战略设计型   程度较低,灵活性较大  局限于财务考核与资本配置   业务单元 的 独立性 总部关注的价 值  立性  就财务表现向总部负责  股东价值  企业价值  负责战略、法律和财 务的人员设置在总部 其他设置在业务单元 考虑设置共享服务中 心 人员的设置  总部人员的规 模 在运营上有自己的独 立性,在战略上有较 大程度的独立性 就费用水平和盈利能 力向总部负责   总部人员的角 色 在战略和运营上有自己的独 比较有限,通常是季 度性的 关注战略、财务考核 和指导方向 负责财务、法律和投资者关 系的人员设置在总部 其他设置在业务单元  制定重要政策  进行财务整合  小       制定重要政策 决定战略方向 协调业务单元 较小或中等 战略控制型 运营管理型  程度较高 关注职能和运营层 面,以及业务单元之 间的互动  一定程度,频率较高  关注运营指标  有一定的独立性  较少程度的独立性  就运营层面的表现向  就财务表现向总部负  总部负责   首要遵循业务操作标 准 负责重要运营的人员 设置在总部和业务单 责  首要遵循管理标准  负责重要运营的人员 都设置在总部 元  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程 序  大  承担具体职责  大 对应于四种不同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在创造价值的行为方 式上也具有不同的表现 A. 运营管 理型 1 战略规划及控 制  较少基于降低成本,地 B. 战略控 制型  域扩张进行收购  很少出售业务  许多收购:基于战略相  掌控相关界面来保证利  用协同效应 D. 财务控 制型 较少的基于战略相关  持续收购 关性,业务创造 性,技能传递的投机收  持续出售业务 较少出售业务 购  没有关联影响   较少出售业务 许多正规的机制来协调  较少正规的机制来协调 ( 例如 , 内部交易定  比较适中的个人影响力  总部审阅业务部门的战  没有战略规划 略计划和目标  从上至下制定目标 总部监测关键的战略 / 财  总部严格控制财务指 2 协调各业务 单元的运作 C. 战略设 计型 价,政策 等 ) 3 管理单一业务 单元的发展  总部制定计划和预算  总部经常检测多个财务 / 运营指标 4  职能及共享服 务 总部创造价 值的关键活 动  很高的个人影响力  共同制定战略计划和目 标   营指标 从长期的角度来衡量资 本花费 总部监测多个财务 / 运  从长期的角度来衡量资 务指标  本花费 很高程度的共享服务  整体战略管理  投资管理  位于总部 业务单元战略及经 营计划管理 总部职能服务  普遍使用共享服务来获 整体战略管理 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投资管理 业务单元战略管理  可以位于总部和业务部 总部增值服务 门  从长期的角度来衡量资 标  本花费 共享服务仅用于独特的 整体战略管理 或很难得到的功能 投资管理  可以位于总部和业务部 业务单元协同  门 从短期的角度来衡量 资本花费  没有共享服务 投资管理 总之,在不同的管控机制下,集团总部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下 属业务单元的经营过程实施不同力度的决策性管理及控制 -总部角色模型- 角色 A. 运营管理型 B. 战略控制型 C. 战略设计型 D. 财务控制型 总部制定 并监控下属 业务单元运 营目标 制定业务单元发展战略,详细审议业务单元年度经营计划并进行审批 关键作用   每月检查财务和关键运营指标,建议进一步的行动对策  对计划外的、重大的投资和经营项目进行决策 总部制定战略 目标,同时监控运 营目标的执行情况  审批和调整业务单元发展战略  审议业务单元年度经营计划的逻辑性,并建议进一步的行动对策  随时介入业务单元间运作协调,获得协同效应  审批业务单元制定的发展战略,并确保各业务单元发展符合集团整体战略 总部仅制定战 和利益  购买低估的业务放入投资组合,然后扭亏为盈  在适当的时间和价格情况下,出售业务  在非常情况下介入业务单元的运营,确保达到目标 略目标,不追踪运 营目标表现 总部仅作出投融资 决定,完全不涉及下属 业务单元的战略及运营 决策过程 从另一个方面看,集团总部对业务单元的管理机制又可相对 分为集权式管理和分权式管理 集权管理(紧密型管理) 分权管理(松散型管理) 总部 总部 集团总经理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集团总经理 职能部门 A 业务单元总经理 业务 单元 业务单元总经理 直接管理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职能部门 B 业务 单元 直接管理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间接管理 间接管理 业务单元职能部门具有较高的自主权,进行运营决 策并执行处理; 总部职能部门制定职能政策指导并提供共享服务 集权管理 总部职能部门中央集权,制定职能战略、制定 职能运营计划、进行运营决策; 业务单元职能部门仅负责日常事务性处理 人员设置 及汇报关 系 总部向业务单元相应部门派驻关键负责人人 员,管理该职能活动; 派驻人员向总部部门实线汇报,向业务单元总 经理虚线汇报 人员设置及 汇报关系 业务单元自行选择关键负责人进行职能管理 职能负责人向业务单元总经理实线汇报,向总部相 应职能部门虚线汇报 优点 统一的运作平台,提高公司整体的决策效率、 部门间协调 优点 提高对内部紧急情况的反应速度,调动部门积极性 缺点 对总部职能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信息传 递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缺点 机构重叠,管理部门利益难以协调;较难进行管理 评估 分权管理 集权或分权的决定必须基于对以下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 -各职能管理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 考虑因素 对职能管理的启示 对总部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 集团管控定位  集团战略的贯彻  业务单元间协同  总部对战略规划、投资管理、业务单元高管层的管理应有较强的管控力度 适宜采用集权(紧密)管理 职能管理实施的效率及可行性  职能的标准化  沟通的复杂度  变化多决策点多 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 职能标准化程度高  组织载体的形式对选择职能公司 管理模式的限制 职能标准化程度低 沟通复杂程度低 沟通复杂程度高 变化少决策点少 变化多决策点多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高 组织载体的要求 适宜采用分权(松散)管理 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低 原则上事业部适用集权的管理模式;而上市子公司难以实行集权管理模式 一般采用分权管理模式 不同的总部管控定位角色对应着五大职能的不同集权及分权 方式 战略规划 总 部 运营管理 重 点 型总部 职 责 投资管理 集权  全面负责整体及 业务单元战略及 经营计划的制 定、控制、绩效 评估 集权  总 战略控制 部 型/战略 重 设计型总 点 职 部 责   整体战略制定、 控制、绩效评估 业务单元战略制 定、经营计划审 批及重大项目审 批;绩效评估 总 部 财务控制 重 点 型总部 职  整体战略制定、 评估 业务单元战略实 施的绩效评估   相对集权   业务单元重大项 目审批 业务单元新项目 的投资论证   相对集权  业务单元重大项 目审批 制定并推行财务 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及 集中资金管理 一律审批 制定并推行财务 管理制度 建立以盈利为核 心的全面预算管 理 计划外审批,计 划内自行控制    制定并推行财务 管理制度 制定和推行人力 资源管理体系 委派高管层及绩 效考核 业务单元人力资 源管理 集权    相对分权   制定和推行人力 资源管理体系 委派高管层及绩 效考核   分权  委派高管层及绩 效考核 全面负责整体及 业务单元的信息 技术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维护 相对集权  相对分权  信息管理 集权 相对集权  相对分权  所有投资项目审 批 人力资源 管理 集权  相对集权 不 同 的 总 部 管 控 定 位 财务管理 全面负责整体的 信息技术战略规 划、预算和管理 制度 关键应用系统选 择和应用集成 信息基础架构的 选择和建设 分权  控制财务系统保 持一致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什么是岗位及岗位设计?  岗位是指组织中为完成某项任务而设立的工作职位。  定岗的过程就是岗位设计的过程。岗位设计也称为工作设计,是指根据组织业务目标 的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 岗位的关系的过程。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向其成员分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 式。  亚当 . 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及到岗位设计。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岗位的专业化分 工的效率。“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进行的“时间-动作”研究,实际上也是一种岗 位设计。他将岗位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岗位 角色或职责 活动 任务 任务 角色或职责 活动 任务 任务 任务 活动 任务 任务 任务 任务 技巧,知识,能力 技巧,知识,能力 技巧,知识,能力 信息、界面 & 设备 信息、界面 & 设备 信息、界面 & 设备 为什么进行岗位设计  应对竞争:随着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定岗定编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急需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落实责任:岗位设计把整个业务战略和业务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的层次。如果在系统或流程的变革中没有对岗位进行相应的 改变,这种变革注定不会成功。  人尽其才:岗位设计是通过将员工与工作有效匹配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因此,工作设计是否得当对激发员工的工 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大影响。 战略 流程 技术 文化 / 行为 组织结构 岗位 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影响岗位设计的主要驱动因素 技术 技术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岗位的一个新的推动力。 • 在各个业务之间提高标准化程度,增强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 使过去手工的流程自动化; • 增加相关的数据信息量。 竞争 竞争全球化对市场中的各个组织及其岗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推动 了组织及其岗位的变化。 成本压力 成本与效益的压力会推动公司营运更有效率,并最大限度的利用 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 岗位设计的原则  因事设岗原则。从“理清该做的事”开始,“以事定岗、以岗定人”。按照企业 各部门职责范围划定岗位,而不应因人设岗;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 而不能颠倒。  整分合原则。 在企业组织整体规划下应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有 效地综合。  最少岗位数原则。 既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岗位之 间信息传递时间,减少“滤波”效应。  规范化原则。 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均应规范。对企业脑力劳动的岗位规范不宜过 细,应强调留有创新的余地。  客户导向原则。应该满足特定的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  一般性原则。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例如, 90% 情况下 这个岗位需要多少工作量,多少工作强度。 岗位设计考虑的主要方面  主要工作: 平常这个岗位做哪些基本工作 ? 为了实现相应的岗位目标,这个岗位需要做哪些 工作 ? 在各个具体工作之间如何分配时间  需要利用什么资源和工具: 为了达到岗位目标应该利用那些资源 ? 系统、报告、文件、要求、其他。  能力要求 : 做本岗位工作的应具备何种条件 ? 知识、能力、品质;人际交往、教育水平、背 景与经验等。  业绩考核: 该岗位工作的业绩如何考核?主要考核指标是什么 ?  汇报关系: 该工作向谁汇报?该工作的同级是谁?下级是谁?与其他同事的权利和责任的划 分?  工作量: 这个岗位需要处理多大的工作量 ? 岗位设计在企业岗位管理流程中的位置 战略层面 明晰业 务战略 • 企业要做 什么? • 要在什么 时间内实 现什么目 标? 确定管 控模式 • 企业治理 结构; • 总、分公 司职责分 工; • 组织架构; • 财务管控; • 绩效管理 运营层面 设计组 织架构 岗位设计 / 分析 • 部门设计; • 职责分工; • 汇报关系; • 客户响应; • 绩效管理 • 岗位职责; • 工作任务; • 汇报关系; • 任职资格; • 绩效考核 岗位评估 人岗匹配 • 职等架构; • 薪酬福利 • 人才测评; • 能力管理 岗位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决心去排除干扰、坚 决实施,将难以成功 失败因素 成功因素 领导 缺乏足够的重视,只当是人 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 缺乏沟通 自己带头因人设岗 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整个 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 充分沟通; 以身作则,因事设岗 文化 忽视价值和利益问题; 固守组织、职责边界,独立 王国; 对变革管理缺乏准备 对阻力有准备; 理顺职责不清的岗位; 对积极的冲突有准备 就事论事,缺乏整体视角; 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思维定 势 多问几个为什么; 使用系统方法; 破除原有界线 Managing Plann- Deliving ering Operating 方法 定岗定编只可能是一种参考,只有短暂的意义  定岗定编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预测,以便更好地帮助企 业实现其业务目标。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在任何时候,定岗定 编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只可能是一种参考。  其次,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及其各种条件变化越来越快,在某一时间段上做出的定岗 定编只可能在本时间段内有意义。一旦某些因素产生新的变化,它必须跟着进行再调 整。  现在许多企业的困惑是各部门都喊人少,结果人员越来越多,但企业的效率却没有真 正提高。因此,企业希望找到一种办法来控制这些部门的人数。事实上,这种只靠人 力资源部门进行单方面控制,而其他部门缺乏自我约束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  定岗定编是企业所有部门的事,而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因此,企业需要的是 一个大家在人员方面都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而不是一套硬性的定岗定 编的规定。 岗位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取决于公司集成的业务模式 企业战略 组织架构 组织结构:  职能设计;  管理幅度;  权力架构;  组织形式;  ---- 集成的业务模式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  数据库和信息系;  网络管理  --- 公司策略:  远景、使命  市场策略 / 目标客户;  竞争战略;  业务组合;  --- 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  技术流程;  价值链;  业务流程;  --- 战略制定框架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宏观环境分析 -PEST  行业分析 1 行业发展背景、现 状、 趋势 2 竞争分析:五力模 型 3 成功案例 SWOT 分析 S O 企业内部分析  企业诊断  产品 / 服务特点  地区分布特点 W T 使命、愿景、理 念 战略目标制订 长期( 5 年以 上) 中期( 3-5 年) 近期( 3 年以 内) 业务策略制订 战略实施及支持 系统设计 各业务发展策略 各业务目标分解 业务实施路径 组织架构优化 绩效管理体系 。。。。。。 ① 我们现在在哪里? ② 我们向何处去? ③ 我们如何到达目的地? 岗位设计的主要步骤 1 、组织设计小组, 了解对现有岗位产生 影响的各种因素以及 新的需求与现状的差 距等 2 、确定需要弥补差 距的主要方面并选择 适当的岗位设计方法 4 、与有关人员进行 交流,进行新的方案 试点。通过试点取得 经验逐步推广。 3 、设计新的岗位设 置方案。 岗位设计的方法? 在充分理解了客户需求之后,即可开始选择岗位设计的方法 , 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 各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  组织分析法 : 这是一个广泛的岗位设计方法。首先从整个组织的远景和使 命出发,设计一个基本的组织模型 。然后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需要,设计 不同的岗位。通常适用于大型企业的大范围重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组 织设计和岗位设计占整个项目的大部分工作。  关键使命法 : 岗位设计仅仅集中于对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岗位。通常 适用于大型企业的大范围重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组织设计和岗位设计 占整个项目的大部分工作。  流程优化法 : 根据新的信息系统或新的流程对岗位进行优化。这种方法可 以确定新的岗位。通常适用由于时间和预算的限制、对整个组织的岗位设 计不可行的情况时。  标杆对照法:参照本行业典型企业现时的岗位设置进行设计。适用于不太 精确的项目范围。 岗位梳理:部门职责分配表示例 定编的原则  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进行定编 -企业定编工作,就是要合理地确定各类人员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其 依据是计划期内的企业目标业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效率。 - 所谓科学,就是要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规律,做到“精简有效”,在保证工 作需要的前提下,与同行业标准或条件相同的企业所确立的标准相比较,要能体现 出组织机构精干、用人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特点。 - 所谓合理,就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本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 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潜力的可能性来确定定员数。  企业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 正确处理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的比例关系; - 正确处理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内部各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 - 合理安排管理人员与全部员工的比例关系。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与企业的 业务类型、专业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有关。  进行定编工作时,以专家为主,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则 - 定编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它涉及到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 面。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具备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经验。 定编方法 1. 劳动效率定编法 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来计算岗位人数的方法。 实际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因此,凡是实行 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岗位,都适合用这种方法。 定编人数 =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 /( 员工劳动定额 * 出勤率 ) 举例来说,某企业每人每年需生产某零件 6976800 只,每个车工的产量定 额为 24 只,年平均出勤率为 95% ,求车工定编人数,计算如下: 定编人数 =6976800( 只 ) / 24( 只 )*(365- 2*52- 10) ( 天 ) * 0. 95 = 1219( 人 ) 由于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两种。上例是产量定额,如 果采用时间定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定编人数 = 生产任务 * 时间定额 /( 工作时间 * 出勤率 ) 。 以上例来说,如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为 05 小时,则可计算如下: 定员人数 = 6976800( 只 )*033( 小时 )/8( 小时 )*(365-2*52-10) ( 天 )*0.95=1219( 人 ) 定编方法 2. 业务数据分析法 • 业务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等;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岗位人 数。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 ( 业务数据 / 每人 ) 及企业发展目标,确定企业 短期、中期、长期的员工编制;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将员工数与业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 归分析方程;根据企业短期、中期、长期业务发展目标数据,确定 人员编制。 定编方法 3. 本行业比例法  是指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 在本行业中,由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要求,某一类人员与另一类人员之 间总是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并且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该方法比较适 合各种辅助和支持性岗位定员,如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 比例在服务业一般为 1:100 。  计算公式: M=T*R M = 某类人员总数 T = 服务对象人员总数 R = 定员比例 定编方法 4.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 的方法  这种方法一般是先确定组织机构和各职能科室,明确各项业务分工及职 责范围以后,根据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结合管理人员和工程 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管理人员的定编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 管理人员个人的因素: 本人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受教育程度等; - 工作因素: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和相似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下属工作之间的关 连程度; - 环境因素: 技术,地点,组织结构等等。 事实上,世界上不同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定编,都没有一个定数,都是 根据自己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来的。 定编方法 5. 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西方企业流行的定编方法,它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数,而不 是对某一部门内的某一岗位的具体人数做硬性的规定。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业 务目标和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得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自行决定各岗位 的具体人数。由于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并且是与产出密切相关的,因此,预 算控制对企业各部门人数的扩展有着严格地约束。 $ 总公司预算 $ $岗位及人数 部门预算 $岗位及人数 $ $岗位及人数 部门预算 $岗位及人数 定编方法 6. 业务流程分析法 • 根据岗位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单个员工单位时间工作量如单位 时间产品、单位时间处理业务等; • 根据业务流程衔接,结合上一步骤的分析结果,确定各岗位编制 人员比例; • 根据企业总的业务目标,确定单位时间流程中总工作量,从而确 定各岗位人员编制。 • 例如,每 5 个客户主管必须配备 1 个客户经理进行指导、监督、 协调和管理。 定编方法 7. 管理层、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 • 通过管理层访谈获得以下信息: – 下属员工工作量、流程的饱满性,员工编制调整建议; – 预测其下属员工一定期限之后的流向:提升 ( 部门内和跨部门提 升 ) 、轮岗、离职 ( 自愿和非自愿 ), 统计各部门一定期限之后的员工 数目。 • 通过专家访谈获取以下信息: – 国内银行业,国外银行业各种岗位类型人员结构信息 ( 包括管理层次 和管理幅度等信息 ) 。 人员编制最后确定  在各种方法中,按效率定编定员是基本的办法。在实践工作中,通常是将 各种办法结合起来,参照行业最佳案例来制定本企业的岗位人数。  由于各企业的情况差别和情况的不断变化,很难会有一个所谓“绝对正确、 完全适用和一成不变”的编制,它主要还是服从于企业的总体目标要求, 在不断的变化中调整,是个动态的过程。  定岗定编的硬约束是成本投入。企业的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在 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岗位和人数的有限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管理要 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本投入获得最佳的岗位和人数 的组合。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关于部门职责撰写 • 中心职责分配到部门时,会出现没有“ R” 的现象,这个时候中心负责人也需要 列出,作为组织协调一项工作任务的负责人; • 中心职责分配到部门时,会出现有多个“ R” 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职 责没有聚焦和明确,在撰写部门职责时,需要明确,也需要结果输出; • 公司级战略分解到中心职责在分解到部门职责,即使这个职责不是部门的工作重 点,也需要专人专项进行负责; • 部门职责需要动作过程和结果输出,以便更好的分配岗位职责,鉴别目前岗位人 员的能力胜任度; • 在下一步,部门职责分解岗位时,需使用 RASIC 工具,确保部门职责无遗漏地 分解到岗位职责,“ R” 为最终负责人,组织、发起一项工作,并对最终结果负 责; • 先将部门职责分解到现有岗位,如有新的重要、专业任务或流程节点,在考虑设 置新的岗位;然后考虑是否目前的人可以兼任岗位,如果根据 2016 年整体岗位 工作目标、任务、肩负“ R” 的事项太多,在思考是否增编。 岗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员工 招聘 员工职 业发展 薪酬 福利 能力 模型 绩效 管理 岗位管理 经理层 长期激励 员工 培训 职位继 任计划 岗位分析的一般流程:岗位职责来自于部门职责的层层分解 1. 组织分析  岗位的性质:设立该岗位的目 的、职责任务;  岗位具体内涵:开展工作所必须 的汇报关系、内外部联系、知识 技能、工作条件等。 2. 部门职责澄 清 《部门职责》 3. 部门职责细 化  上述内容经岗位在职人员与其上 级主管讨论并同意、并以书面形 式陈述出来。 4. 分配到岗位 5. 编写岗位说明 书 职责匹配—分配到岗位 什么是职责匹配? • 职责匹配就是将细化的部门职责匹配到各个岗位,澄清各项部门职责执行过 程中各相关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厘清职责边界 • 职责匹配的结果应该清楚明晰地描述部门内所有职责和岗位的归属关系 • 基于职责匹配的岗位职责分析是企业战略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职 责 职责匹配—职责分配检验 执行与监督分离 • 每项职责都有“单位”主要负责,同时有另一个“单位”负责监督 —— 衡量标准:每项职责所在“行”既有 R ,又有 A-V ,且两者不在同一个格子内 职责匹配—职责分配检验 专业是否有效分工 • 每个“单位”主要负责的工作都属于本专业范围内 —— 衡量标准:每个“单位”所分配的“ R” 及“ A-V” 对应的都是本专业内的职责 职责分配矩阵示例 关键职责动词举例 能力评估评分标准 我们根据制度和执行程 度对不同能力进行评分 执行 ☆☆☆ ☆☆☆☆ 该职能执行情 该职能制度较为完 况良好,制度 善,执行情况良好 等级 业务能力等 级 能力缺失 • 存在与该能力相关活动或理念 • 暂无相应的制度及流程对其进行规范 能力达到中 等水平 • 对该能力已有初步定义 • 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但未达到系统化和完 整性 制度 ☆☆ 该职能制度欠 该职能制度较为 缺,执行情况 完善,执行情况 不佳 不佳 • 暂无该能力 初步具备能力 欠缺 ☆ 具体定义 能力达到较 高水平 能力达到国际国 内领先水平可作 为最佳实践进行 推广 • 该能力有完善的定义且被积极贯彻 • 具备相应的考核指标 • 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且具有系统化、标准 化、完 整性和科学性 • 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流程对该能力进行 支撑 • 固化于系统之中,或有连续 3 年数据基础 • 该能力对应的考核指标连续 3 年处于平稳 状态或持续上升 结合制造业企业的行业特点,为 A 公司设计了核心业务能力 企业规划与管理 供应链计划与执行 生产运行 生产计划 产能计划 规划发展 人力资源 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 综合计划管 划 理 组织岗位 会计核算 人才选用 财务分析 学习发展 资金管理 ERP 管理 绩效考核 财务内控 薪酬激励 资产管理 IT 软 / 硬件 管理 应用软件开 生产管理 过程质量控制 设备维护 / 改 造 物资管理 项目管理 安环质检 物资需求计划 供应商管理 采购策略制定 仓储及物流 安全监督 物资处理 应急管理 采购寻源 / 执 行 营销管理 市场分析 / 策 划 品牌策略 / 管 理 销售战略 / 策 计划与预算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规 划 信息技术建 设 信息技术管 理 技术研发 质量体系 略 质量管理 销售执行 环境风险体 系管理 客户关系及售 后服务 财务管理 产品研发 工艺管理 文档管理 创新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 实验管理 发 各部门业务能力评价 原材料 产品 设计 产品 加工 分销商 批发商 零售商 技 术 研 发 工艺管理 ☆☆ 供应 链管 理 创新管理 ☆☆☆ 跟单☆☆☆ 营销中心 仓储物流☆☆ 出口操作☆☆☆ 生产部☆ ☆☆ 客户维护☆☆ 品质控制 ☆ 战略规划☆ 品质检测 ☆☆ 品牌 管理 实验检测 ☆☆ 辅助职能 品牌宣传☆ 计划预算☆ 市场策划☆ 会计核算☆☆☆ 品牌形象☆ 行为检核 财 务 管 理 行为检核☆☆☆ 运营管理 招聘管 培训管 薪酬绩 理☆☆ 理☆☆ 效☆☆ 员工关 系☆☆ 消费 者 销售☆ 物控部☆ ☆ 产品研发 ☆☆ 营销 物流配送 计划部☆ ☆ 采购策略 ☆☆ 采购 仓储 行政后 计划督 IT 运维 勤☆☆ 导☆☆ ☆☆ ☆ ☆ 董办 ☆☆ 园区管 理☆☆ 财务分析☆☆☆ 资金管理☆☆ 财务内控☆ 资产管理☆☆ 关键职能现状诊断 主要职能 / 典型问题 技术一部 技术研发中心 技术二部 创作部 业务管理中心 运营管理中心 职能缺失 职能弱化 技术研究 技术改进 项目管理 产品研究 / 设计 图文档管理、知识产权管理、 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 产品艺术造型创造 实验室 成品安全实验 实验标准研究 船务部 风险防控 防护用品部 市场分析 轮业部 市场分析 职能错位 职能交叉 与工艺部有职能错位 现象,与采购部供应 商开发职能有错位 设备引进与后期维 护(与设备部) 与品质部有职能错位 现象 客户关系维护及售后服务 售后跟踪、调研 项目协调、跟进 需求管理 内贸部 市场分析 / 策划 品牌策略 行政部 SOP 规划和输出 园区绿化、安保 (消防培训规 划)、保洁、食堂、宿舍接待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 绩效 组织岗位、招聘、薪酬、培训、 绩效奖励办法、人才 员工关怀、法律防控 梯队建设 董办 服务标准 SOP 输 出、会议记录和 执行监督 董事长生活区、办公区、客房、 餐厅、按摩室、前台接待服务 工伤处理、劳资关 系 核心职能自检系统 核心职能 / 诊断层 级 策略 / 规 划 组织管控 / 传 递 人力资源 规划 , 人 才盘点 招聘 财务管理 物资管理 信息技术 生产运行 营销管理 规划发展 技术研发 安环质检 流程 / 制度 薪酬 \ 培训 系统 / 工具 绩效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撰写要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 职位说明书节选 基本素质要求 知识结构要求 职业经验要求 专业技能要求 核心胜任力要求 职业素养 职业发展方向 岗位说明书一些常见错误 岗位分析是采用系统性的方式,通过对岗位的研究, 明确该岗位的存在目的、关键职责及任职要求 岗位分析的三原则 应该 不应该  针对「岗位」  针对「人」  着重「应该」做的职  着重「目前正在」做 责  考虑岗位的「职责」 的职责  考虑岗位的「明细」 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的编写规范 职责描述的注意事 项 a) 要针对岗位,不要针对岗位上的人。 b) 要基于目前 1-2 年内的情况,不要基于过长的期限,也不是短期或临时 性工作 c) 分析任务、合并相关行为、归类相关职责,然后再将职责分解为具体的 任务 d) 抓住主要的职责,占工作内容 5% 以下的职责可不填写,每一份说明书 应不超过 10 项职责,避免写成任务的流水账 e) 按照岗位职责的重要性顺序填写 , 重要的职责填写在前面 f) 每条职责描述的是成果,而非过程 g) 每一职责描述的是单独的 、不同于其他职责的最终结果 h) 是精炼精确的陈述,不是广义的,含糊的说明,最多以两句话,不超过 主要职责与工作任务常用的动词  思考行为:研究、分析、评估、发展、建议、倡议、参与、推荐、计划  直接行动:组织、实行、执行、指导、带领、控制、采用、提供、协助  上级行为:许可、审批、定义、确定、指导、确立、规划、监督、决定  管理行为:达到、评估、控制、协调、确保、鉴定、保持、监督  专家行为:分析、协助、促使、联络、建议、推荐、支持、评估、评价  下级行为:检查、核对、收集、获得、提交、制作  针对文件、档案:编制、制订、拟定、起草、审定、审核、审查、转呈、转 交、提交、呈报、下达、备案、存档、提出意见  针对信息、资料:调查、研究、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提供、汇报、反 馈、转达、通知、发布、维护管理  例如:在编制某一文件的过程中,部门负责人组织拟订文件,一般文员可能只是按部 门内主管的要求收集一些资料,然后主管草拟文件,主管副总审核文件并提出意见,总 经理最终批准文件。这些动词清楚、准确的表明了相应岗位在流程中的权限。 示例:填写岗位所需技能技巧的参考 学习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沟通能力 协调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控制能力 应变能力 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决策能力 专业能 力 执行能力 客户服务能力 计划能力 谈判能力 组织能力 开拓能力 领导能力 创新能力 通过岗位评估确定岗位价值 评估前 评估前 示 例 评估后 总经理 部门经理 员工 610 63 611 62 612 613 58 57 614 56 615 55 616 54 617 52 260 49 目前主要的岗位评价方法 方法 岗位排 序法 岗位分 类法 因素比 较法 要素计 点法 是否量化 优点 缺点 简单、操作 容易 主观性大、无 法准确确定相 对价值 否 是将岗位与特 对岗位整体进 定的级别标准 行评价 进行比较 灵活性高、 可以用于大 型组织 对岗位等级的 划分和界定存 在一定的难度、 无法确定相对 价值 是 在岗位与岗位 对岗位要素进 之间进行比较 行评价 可以较准确 确定相对价 值 因素的选择较 困难、市场工 资随时在变化 将岗位与特定 对岗位要素进 的级别标准进 行比较 行评价 可以较准确 确定相对价 值、适用于 多类型岗位 工作量大、费 时费力 否 是 评价的对象 比较的方法 是在岗位与岗 对岗位整体进 位之间进行比 行评价 较 IPE 岗位评估系统将从 7 大因素 16 个维度进行评价 影响因素 40% 职责范围 9% 工作独立性 下属人数 对组 织的 影响 监督管理 下属种 类 组织规模 13% 工作多样性 业务知识 沟通因素 内外部联系 工作经验 11% 环境条件 风险 沟通技巧 16% 问题解决 创造力 8% 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沟 通 频 率 3% 操作性 环境 总分数 : 65-1193

88 页 507 浏览
立即下载
美世组织发展

美世组织发展

通常根据内、外部环境设定目标和战略,然后重新设计组织去实现这些目 标,但战略经常是在组织当前结构中制定的 - 战略与组织的关系 外部环境 机会 威胁 不确定性 资源可获得性 组织设计 战略管理 总裁、高层 管理团队 决定使命 、公司远 景 选择经营 目标、竞 争性战略 结构框架 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 生产技术 人力资源政策、激励 组织文化 组织间沟通 有效性结果 资源 效率 目标达到 利益相关者 内部环境 优势 劣势 核心竞争力 领导方式 过去业绩 Mercer 2 愿景到职位 Vision 愿景 Strategy 战略 Organization 组织 Function 职能 Responsibility 职责 Position 职位 Mercer 3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指的是由权力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 监督机构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权力机构 经营管理机构 监督机构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 OECD ) 公司治理是一套监管和管理公司业务的系统。公司治理架构列明公司内各个参与者的权利和责任分布,例如 董事会、经理、股东和其他利益关系者,并说明公司事务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这套系统不但提供一个架构让 公司定立目标,也提供各项达致目标和监察表现的方法。 Mercer 4 企业的发展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 上市公司 市 场 对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的 要 求 非上市公司 合伙制企业  所有者即经营者  所有者拥有一切的经 营信息  无董事会等机构  无公司治理结构 低 高 Mercer  企业所有者是数目有限 的股东  只需向股东定期披露经 营信息  可以根据经营规模大小 考虑是否设置董事会及 监事会 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高 股权集中程度  企业所有者是广大的社 会公众  公司的所有权 / 股权高 度分散  社会公众对公司的各类 信息披露要求很高  必须依法设置股东大会 、董事会及监事会 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最高 低 5 公司治理结构遵循的一般原则  保护性:公司治理结构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护股东的各项权益,股东有能力 保护性 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对公司经营层进行有效监控。  公平性:保证公平合理地对待公司所有的股东,包括小股东及外方股东, 公平性 所有股东都有机会纠正其不当行为。  责任性:承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与利益 责任性 相关者的密切合作,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并实现持续发展。  透明性:确保公司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地披露,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 透明性 绩效、所有权信息以及监管信息等。  职责性:明确董事会的角色与职责,董事会既要对公司负责,也要对股东 职责性 负责,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及对经营层的有效监督。 Mercer 6 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特征  衡量一个治理制度或治理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如何使公司最有效地运行 如何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如何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维护和满足  一个能够保护股东利益的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应具有以下特征: 董事会能有效的发现公司问题并上报股东会 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及公司经理层进行有效地监督 股东通过总公司董事会、监督机构对总公司高级管理层有足够的监控能力 股东、董事会、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有清晰的界定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且平衡制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架构 能够对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管理 能够及时、充分地进行重要信息的报告 Mercer 7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 产权清晰  权责明确  政企分开  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 法人财产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 依法注册登记成立 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 人财产,企业对这部分财产享有 独立支配的权力 有企业名称和固定的场所 有组织章程和组织结构 以全部的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 事责任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指 的是由权力机构、经营 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三 者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 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分工 和制衡关系 权力机构 经营管理机构 Mercer 监督机构 8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公司各权力机关相互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 公 司 治 理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Mercer 定义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的统治和支配,它决定公司运营的目标 和方向。 实质 公司出资者借助公司权力机关来统治和支配公司,以实现 公司目标并最终实现其自身目标的过程。 定义 实质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各权力机关的组成方式。 公司各权力机关相互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这种权力制衡 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某种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 9 公司治理同公司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是不同的 公司治理 指的是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的过 程、结构和联系 规定了整个企业运作的基本框 架 构成公司的各相关利益主体之 间的责权利的划分 实现利益主体相互间的制衡 企业创造财富的基础和保障 治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企 业管理的决策层 Mercer 公司管理 结合 点 公 司 的 战 略 管 理 层 次 指的是管理人员确定目标以及 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在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迈向 目标 既定的治理模式下管理者为实 现公司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实现公司经营部门的整体协同 效应 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高层管理人员则是决策层和下 级人员的联系纽带 10 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制衡关系  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四权分立,纵向授权、层层负责 • 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人选 • 对董事会、监事会工作进 行授权 • 不随便干预董事会工作 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 • 对股东会负责 • 代表股东会监督公 司经营 • 对股东会负责 • 作为公司的经营 管理机构•委托经 理进行公司经营 经理层 • 对董事会负责 • 进行公司经营的执 行工作 Mercer 11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的定义和职责 定义 股东大会均由股东组成 ,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职责 1. 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 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3. 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监事的报酬事项; 4. 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5. 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 6. 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7. 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8. 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9. 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10. 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11. 修改公司章程。 Mercer 12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定义和职责 定义 董事会是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权力执行机关 职责 1. 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2. 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3. 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 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 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 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7. 拟订公司合并、设立、解散的方案; 8.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9. 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 报酬事项; 10. 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Mercer 13 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定义和职责 定义 监事会是由全体监事组成的、对公司业务活动及会计事务等进行监督的机构 职责 1. 检查公司财务; 2. 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3. 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 4. 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 5.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Mercer 14 制衡关系  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制衡关系  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是一种“信托—托管”关系???? 股东将资产委托给公司董事会,不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 股东会是非常设机构,通过董事会这一机构影响公司 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受股东委托经营公司业务, 管理公司内部事务???? 这种“信任—托管”关系保证了公司为股东谋福利 Mercer 15 制衡关系  董事会与经营层的制衡关系  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董事会以经营管理知识、经验和创新能力为标准,挑选和任命适合公司 的经理人员 经理层接受董事会的委托,对于公司具有管理权和代理权???? 董事会对于经理人员是一种有偿委托雇佣,经理层有义务和责任依法经 营好公司事务,董事会有权依据经理层的经营绩效进行评判 Mercer 16 制衡关系  股东会与监事会的制衡关系  股东会与监事会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监事会受雇于股东会,对全体股东负责,而不是对部分股东负责 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提出改 进建议 Mercer 17 公司治理的关键:董事会和经理层各自内部的制度建设以及二者之间的 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国企和民企股东全 部进入董事会 股东会 董事报酬 董事会 工作制 度 绩效考核 年薪制 经理层 工作制 度 股权激励 监事会 Mercer 18 董事会工作制度 董事会工作制度主要内容 组织结构 •人数及职位设置 •专业委员会的设置 议事内容 / 职权 •董事会议事内容 会议制度 议事程序及 决议的形成 •董事会会议形式 •会议通知 •董事会决议的执行 •董事会议题的确定 •会议补充议题 •董事会决议的反馈 •董事长职权 •董事会召开方式 •董事的权利和义务 •关联交易回避制度 •董事会秘书任务 •决议形成方式 •独立董事职责 •会议记录规定 Mercer 决议的执行 和反馈 19 案例:董事会现有构成及改进建议 组成 1人 3人 5人 2人 董 事 长 副 董 事 长 董 事 独 立 董 事 如果公司有上市 计划,可提前一 定时间设置 董事会 工作 机构 战 略 决 策 委 员 会 3人 工作组 Mercer 薪 酬 考 核 委 员 会 3人 董 秘 1人 专家顾问委员会 3 至 5 人 在独立董事未到位时,可以 先引入行业专家顾问委员 会,为公司的发展、决策提 供专业性意见。独立董事到 位后,可以视情况保留专家 顾问委员会 工作组 20 专业委员会 董事会 建议设置两个专业委员会的原因: • 公司董事人数较多,工作繁忙,具有不同的 战略决策委员会 (共 3 人,其中包括独 立董事 1 人。 设主任委员 1 人,由董 事长担任) 行业背景,难以对重化工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全面了解并进行科学决策 • 不同专业委员会委员由不同的董事担任,可 以保证董事的精力和工作时间相对集中,提高 工作效率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共 3 人,其中包括独 立董事 1 人。 设主任委员 1 人,一般 不由董事长担任) • 专业委员会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可以聘请 外部专业机构为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在较大程 度上保证决策的可行性 • 独立董事进入专业委员会,在较大程度上保 证了决策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Mercer 21 战略决策委员会工作细则的主要内容 战略决策委员会工作细则主要内容 组织结构 职责权限 工作程序 议事规则 • 主任委员(召集人 1 名),由董事长担任 • 研究并建议公司长期 发展战略规划 • 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委员: 2 人 •研究并建议须经董事 会批准的重大投资融 资方案、重大资本运 作、资产经营项目 • 需要进行招标的重大 设备投资项目工作程 序 • 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 程序 • 聘请行业专家、专业性 机构或中介机构为其决 策提供专业意见 • 工作组:总经理任组 长,设副组长 1 人, 工作组成员若干人 • 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 行检查 Mercer • 重大融资与资本运作 项目工作程序 •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可 列席委员会会议 • 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 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 形式报公司董事会 22 案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的主要内容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主要内容 组织结构 职责权限 工作程序 议事规则 •主任委员(召集 人) 1 名,由副董事 长担任 •制定或委托、组织、 审订专业性机构制定 的高层管理人员薪酬 计划或方案,主要包 括绩效评价标准、程 序及主要评价体系, 奖惩方案和制度等 •工作组负责薪酬与考 核委员会决策的前期 准备工作,并组织各 董事和相关人员,对 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能 力和工作态度评价 •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委员: 2 人 • 工作组:设在人力资 源部,负责日常工作 联络和会议组织工作, 提供公司有关经营方 面及被考评人员的有 关资料 Mercer • 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 绩效考评 • 负责对公司薪酬制度 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 委员会提出高层管理 人员的报酬数额和奖 励方式的建议报告, 报公司董事会 • 委员会会议必要时可以 邀请公司董事、监事及 高层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 聘请专业性机构或中介 机构为其决策提供专业 意见 • 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 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 形式报公司董事会 23 设置独立董事的动因和意义 动因 意义 • 目前公司董事中没有行业内的专家,对于公司的 重大管理和经营决策过程需要专家的指导 • 实现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法人治理结构的 合规性 • 董事会中的董事由各股东派出,难以避免董事在 决策过程中代表各个股东的利益,造成决策缺乏科学 性和独立性 • 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约机制 • 提供专业性的意见 • 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截至 2003 年 6 月 30 日,上市 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 由此可见,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规范董事会运作、完 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但是考虑到: 1 、对公司实际工作有实质性支持的独立董事人选目前难以确定; 2 、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建议在目前阶段公司可以先设立专家顾问委员会,行使部分独立董事的职能 Mercer 24 董事长的职权 1. 主持股东会和召集、主持董事会会议; 2. 督促、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3. 签署董事会重要文件和其他应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文件; 4. 行使法定代表人的职权; 5. 在发生战争、特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紧急情况下,对公司事务行使符合 法律规定和公司利益的特别处置权,并在事后向公司董事会及股东会报告; 6. Mercer 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25 董事的权利和义务 1. 董事在董事会会议上充分发表意见,对表决事项行使表决权; 2. 董事有权对提交会议的文件、材料提出质疑,要求说明; (知情权) 3. 董事有向董事长提出召开临时会议或特别会议的建议权; 4. 为了查询或调查董事会的专项工作,董事有权调阅公司档案、文件或约见公司经理人员了解情 况;(知情权) 5. 董事应当遵守公司章程、本制度和其他公司规章制度,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 用在公司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董事不得利用职权收取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 司财产; 6. 董事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者将公司资金贷给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公司资金的正常运转; 不得将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名义开设帐户存储;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 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7. 董事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本公司同类的业务,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 8. 董事负有按规定不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 9. 董事违反本条例的非法所得归本公司所有,造成的损失应当赔偿; 10. 董事在执行职权时超越权限或没有依照董事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损害的,应当进行赔偿。 Mercer 26 董事会秘书的任务 1. 协助董事处理董事会的日常工作,持续向董事提供、提醒并确保其了解国家有关 公司运作的法规、政策及要求,协助董事及总经理在行使职权时切实履行国家法 律法规、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 2. 负责董事会内部沟通,并处理公司董事会与公司总经理、管理部门、股东之间的 有关事宜; 3. 按法定程序负责董事会、股东会的有关组织和准备工作,列席有关会议并收集有 关信息资料,做好会议记录,负责会议文件的保管; 4. 保证会议决策符合法定程序,主动了解掌握股东会及董事会决议执行进展情况, 对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向董事会和董事长报告并提出建议; 5. 处理与中介机构、媒体的关系; 6. 董事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Mercer 27 董事会的主要议事内容 1. 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2. 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 3. 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证券及上市方案; 4. 拟定公司合并、分立和解散、破产方案; 5. 在股东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公司的风险投资、资产抵押及其他担保事项,以及重 大基建、技改项目、对外投资、出售资产等事项; 6.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7. 根据董事长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根据总经理 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并决定其报酬和奖惩事项; 8. 决定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置; 9. 制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公司章程的修改方案; 10. 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汇报并检查总经理的工作等。 Mercer 28 董事会会议制度——会议形式 董事会会议 定期会议 年度会议 在公司会计年 度结束后的 4 个月内召开, 主要审议公司 的年度报告及 处理其他有关 事宜 半年度会议 在公司会计年 度的第六个月 后两个月内召 开,主要审议 公司的半年度 报告及处理其 他有关事宜 临时会议 季度会议 会议在当年四 月和十月份召 开。主要审议 公司工程和运 营季度报告及 处理其他有关 事宜 季度会议由董事会决定在某一阶段是 否召开。建议在工程期内召开季度会 议,公司在正常运营后可以不召开。 Mercer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董事长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 • 董事长认为必要时; • 经三分之一以上董事联名提议 时; • 监事会提议时; • 全体独立董事的二分之一提议 时; • 总经理提议时。 29 董事会会议制度——会议议题的确定 1. 股东会决议的内容和授权事项; 2. 以前董事会会议确定的事项; 3. 董事长或三分之一董事联名提议的事项; 4. 监事会提议的事项; 5. 全体独立董事的二分之一提议的事项; 6. 总经理提议的事项; 7. 公司外部因素影响必须作出决定的事项; 8. 董事会年度会议、半年度会议规定的事项。 Mercer 30 议题的确定时限 定期会议应于会议 10 日前 书面通知全体董事,并抄 送各监事和其他列席人员。 前 15 日 董事(包括独立董事)、 监事、总经理及各有关 部门应于定期会议 15 日前以书面形式向董事 会秘书提交议题。董事 会秘书汇总后,报董事 长。 Mercer 前 10 日 前5日 提出补充议题的董事 (包括独立董事)、监 事、总经理需在接到董 事会定期会议通知之后 的 5 日内,将所提补充 议题以书面方式提交给 董事会秘书。 董事会开会 临时会议应在 接到会议通知 之后的 1 日内 31 议事程序 会议通知 • 具体规定了会议通知的发出时间、内容、送达方式; • 接到会议通知后提出补充议题的程序 会议方式 考虑到董事会成员人数较多,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分散,规定可以 采用灵活的会议召开方式。在此规定,董事会可根据实际情况, 以实地或通讯方式召开。以通讯方式召开的董事会临时会议可以 用传真方式进行并做出决议 资料提交 具体规定了董事会秘书在董事会会议召开之前向董事(包括独立 董事)和监事提交议案的有关事项 董事出席 要求 董事会由董事长亲自主持,不能出席会议应委托其他董事代为主 持。董事会会议应当由董事本人出席,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 他董事代为出席,未委托代表出席的,视为放弃投票权。 Mercer 32 决议的形成 有效人数 董事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方可举行,每一董事享有 一票表决权。董事会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 通过。 决议方式 董事会决议表决方式为:举手或书面表决 列席人员 监事和总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并就有关议题发表意见,不参加 表决。根据需要,董事长可以要求总经理回避特定议题的讨论。 审议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的董事会会议可邀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人员参加。 董事责任 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并承担责任。出席会 议的董事有权要求在记录上对其在会议上的发言作出说明性记 载。董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章程,致使公司遭受损失 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 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 Mercer 33 董事会会议记录内容 董事会会议应当由董事会秘书记录,会议记录保存期限为 5 年。 其内容主要有: • 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和主持人姓名; • 出席董事的姓名以及委托其他董事出席会议的董事姓名及受托人情况; • 会议议程; • 董事发言要点; • 独立董事的独立意见; • 每一决议事项的表决方式和结果(表决结果应载明赞成、反对或弃权的 票数)。 Mercer 34 决议的执行和反馈 决议的执行 董事会决议中属于总经理职责范围内事项,由总经理组织贯彻具 体的实施工作,并将执行情况向董事会报告,董事会闭会期间可 直接向董事长报告。 不属于总经理范围内的事项,由董事会安排有关部门或人员组织 实施并听取汇报。 决议执行 监督 执行情况 汇报 Mercer 董事长有权检查督促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出席或委托其他董事 (或经总经理邀请)出席总经理办公会和其他专业会议以了解贯 彻情况并指导协调工作。 其他董事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向高层经理人员质询 董事会决议的贯彻和执行情况。 每次召开董事会,总经理或其他部门应将前次董事会决议实施情 况向会议作出书面报告。董事会应当对上次会议决议的情况作出 评价,并载入会议记录。 35 经理层的工作制度 经理层工作制度 经理层的 内部分工 总经理任职资 格与任免权限 总经理职 责与权限 总经理工作制 度及工作程序 对经理层的 奖惩与考核 与董事会 沟通制度 •经理层职数 •提名及招聘、解 •总经理职责 •工作例会制度 •绩效考核指标 •月度工作简报 •建设期分工 聘程序 •总经理权限 •工作报告制度 体系 制度 •生产期分工 •总经理辞职程序 •总经理免责条件 •日常管理程序 •考核及薪酬决 •季度工作报告 •总经理任期 •副总经理职责与 定权 制度 权限 •年薪制与股权 •财务报告制度 •禁止事项 激励 •日常报告制度 •离任审计制度 •质询制度 •经营责任追究 •突发(重大) 制度 Mercer 事件报告制度 36 总经理具有以下职责和权限 总经理职责 •制定和实施公司总体战略 •制定和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财 务预算 总经理权限 •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决策权 •对经营目标和重大投资决策的建议 权和部分审批权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对所辖人员的人事权 •建立健全公司统一、高效的组织体 系和工作体系 •对公司各项工作的监控权 •对下级之间争议的裁决权 •主持公司日常管理工作 •董事会预算内财务审批权 •处理公司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并 及时向董事会汇报 •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 • 总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 • 公司章程或董事会赋予的其他权力 Mercer 37 总经理对所辖人员的人事权包括以下内容: 人事权力 考评权 招聘、解聘权 任免权 奖惩权 Mercer 对经理层人员 对非经理层人员 总经理拥有一定的考评权,考评结 果以及相关处理意见应报请董事会 批准; 可授权相关部门进行考评,并根据 考评结果做出处理意见 总经理拥有提名招聘和解聘权,提 名结果应报请董事会批准; 可授权相关部门根据需要进行招聘, 并根据员工个人表现及公司管理制 度解聘不称职员工 总经理拥有任免建议权,并报请董 事会批准 可根据考核结果、个人表现以及公 司的规章制度进行任免 总经理负责拟订公司员工日常的福利、奖惩方案(除需董事会薪酬考核委 员会拟订的方案)。可以根据员工个人表现、考核结果以及公司的规章制 度进行奖惩。重大奖惩事项应报请董事会批准 38 经理层财务审批权模式探讨 分权程度 无授权模式 有限授权模式 高度授权模式 充分授权模式 总经理一支笔,经 理层的所有审批权 集中于总经理一人 (与财务总监联 签) 总经理授权某常务 副总一定金额以下 的审批权 总经理授权各分管 副总在所分管部门 一定金额以下的审 批权 总经理授权各分管 副总在所分管部门 一定金额以下的审 批权,各部门负责 人在本部门一定金 额以下的审批权 优点 控制力强,可以有 效避免跑冒滴漏 控制力较强,可避 免跑冒滴漏,能部 分减轻总经理压力 控制力较强,能大 幅减轻总经理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能有效减轻总经理 压力,大幅提高工 作效率 缺点 降低工作效率,总 经理工作负担很重 工作效率不高,总 经理负担较重 财务控制力度降低, 财务控制力度很低, 易生跑冒滴漏 适用 条件 适用于公司财务管 理混乱,或财务审 批频率较低 适用于公司财务管 理比较混乱,或财 务审批频率较低 适用于公司财务管 理比较规范,制度 比较健全或总经理 事务繁忙 适用于公司财务管 理规范、制度健全 或总经理事务繁忙 内容 Mercer 39 根据决策权限大小,总经理的决策权可以分为建议权、部分决策权和最 终决策权 建议权 部分决策权 最终决策权 •对金额超过 1000 万元的 设备投资有建议权 •建设期内总经理有权审 批公司 1000 万元以下 (含)的设备投资,但审 批结果应报请董事会。上 述投资或资产处置涉及关 联交易时应按有关规定办 理。 •对金额低于 万元的 预算内经营性支出总经理 拥有最终审批权。 •对预算外投资有建议权 •因环境变化需要对董事 会所制定的经营目标进行 重大调整时,总经理有权 对目标提出调整建议 •对高管人员的人事管理, 总经理拥有建议权。 Mercer •对金额高于 万元的 预算内经营性支出拥有部 分审批权。 •对对金额低于 万元 的预算内资本性支出总经 理拥有最终审批权。 •对非经理层员工的人事 管理,总经理拥有最终决 策权。 40 经理层其他人员根据各自分工,协助总经理开展工作 经理层其他人员职责 •经理层内部分工由总经理决定, 并应通过公司文件等方式予以明 确 •副总经理等对总经理负责,并 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Mercer 经理层其他人员权限 •经营目标和重大投资决策的建 议权、授权范围内的审批权 •授权范围内的日常经营管理决 策权、人事任免权、奖惩决定权、 工作监控权 •总经理因故不能履行职务时, 副总经理等受总经理或董事会委 托代行总经理的职权 •对下级之间争议的裁决权 •经理层成员在工作中必须紧密 配合,相互支持 •总经理授予的其他权力 •对所属下级的考评权 •权限内的财务审批权 41 管控模式的范畴 管控模式应是一个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以管理控制系统为核 心,以流程和制度为基础的动态系统 管控模式 组织 结构 组织定位 权限划分 部门设置 岗位编制 考核 激励 流程 企业 战略 制度 管理 控制 系统 Mercer 组织设计 目标 计划 监控 42 组织管控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 一、怎样管 ?( 三种管控模式 : 战略管理、投资管理、操作管理 )  二、谁来管 ?( 组织、职能设计 )  三、管什么 ?( 三条管控红线:法律管控、职能管控、业务管控 )  四、管多少 ?( 分级授权体系 ) Mercer 43 组织管理的金字塔 - 战略、组织管控、业务流程及绩效管理是 实现组织卓越运营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组织战略 • 明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 标是什么?) 1 战略规划 组织管控模式 • 基于对战略或公司定位的理解 2 流程管 理 3 分析建立有效的组织管控体系 (管什么 ?) • 梳理和完善流程管理体系包 括核心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 ( 如何管 ?) HR 、绩 效管理 Mercer • 通过流程梳理对组织和 4 岗位职能进行适应性调 整,建立岗位和流程的 关系 ( 如何管好 ?) 组织管控体系 管控模式 组织结构 权责体系 流程管理体系 项目 产品 设计 采购 施工 营销 客户 决策 策划 开发 管理 管理 管理 关系 管理 支持 资源保障与绩效驱动体系 组织 绩效 流程 绩效 部门 绩效 员工 绩效 •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包 • 未来根据规划的流程管理体系完善 IT 系统 括对组织、流程和岗位 4 绩效管理 ( 管得如 何 ?) 人力 资源 IT 系统 44 管控模式的关键内容 项 目 公 司 定 位 /  项目公司是定位为施工组织主体还是经营主体?只是一个成本中 心还是一个责任与利润中心?或者局部的成本中心  选择矩阵制的运作模式还是独立的项目制运作模式?总部与项目 公司关键的权责如何分配?  总部和项目公司之间的组织机构 / 岗位如何设置,职能如何分配? 关分 键项 流 程管 设控 与 计  各业务板块如何进行管控?各关键业务流程如何设计? 绩 效 管 理 体 系  如何对项目公司进行业绩管理?如何对职能部门进行业绩管理? 操 作 流 程 与 制 度 体 系 组 织 结 构 与 职 能 设 计 运 作 模 式 与 集 分 权 设 计 总 部 具体的管控模式必须清晰的回答以下问题  具体的操作流程与制度体系是怎样的? 注:灰色部份为管控体系的基础支撑,灰色以上为管控模式的核心内容,本报告主要讲述核心内容,它是流程和制度设 计的基础 Mercer 45 总体设计思路—组织管控模式的考虑因素 组织管控模式的考虑因素 企业发展战略 内部管理的要求  新的组织模式如何解决目前存 在的各种问题?  需要制定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来支撑未来战 略的发展?  企业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提出了什么样的 要求?  内部人员对未来的组织体系和 管理方法有什么期望? 组织结构  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对组织 结构设计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 新的组织结构需要具备什么样特点 才能有效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外部市场要求 Mercer  其它企业的组织体系有什么地 方可以值得协信借鉴? 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何有 效地运用? 其它企业的成功做法 46 总体设计思路 -- 组织管控模式的考虑因素 同时需要合理的解决目前的公司存在的问题,支撑公司管理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 内部管理对组织管控模式的要求 高效率运作  通过组织模式的设计,要能使流程的效率尽可能提高  整个企业能够通过制度来规范而不是通过“人治”的手段来管理,尽量避免 制度严谨 层次清晰 反应灵活 例外管理和因人对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 不仅需要制定规范的制度,更重要是能够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制度。  对于上下级的工作权限和职能划分有清晰的界定,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和直接 负责对象,层层负责,尽量避免越级指挥和越级报告  通过计划和预算来控制,而不是事事审批,事事汇报,避免事无巨细都有直 接地行政干预,给职能部门提供合适和广阔的工作舞台和空间,提高对外界 和事务的快速反应能力 功能完善  完善现在还不具备的成本管理等功能,建立完善的职能体系来面对市场竞争 低成本  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优胜劣汰,避免臃肿的组织结构体系,有效地裁剪冗员。 Mercer 47 战略 组织管控 流程 绩效的关系 远景与使 命 战略规划 设定战略目标并通过 绩效管理驱动和监控 绩效目标的实现 战略目标 组织管控体系 战略目标逐级分 解并通过计划管 理流程管理及绩 效管理保证目标 的达成 明确监 管职能 3 年经营规 划 ( 3 )年 度经营计 划 计划管理 组织权责体 系 决定执行流程 的主体和程序 流程管理体 系 组织结构及 职能 明确各部门在管理 流程中的职责 要求考核和激 励支持部门职 能的履行 绩效 管理 程序 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目标通过 流程实现。流程促 进绩效提升 测量和持续改进 Mercer 48 总体设计思路 -- 组织管控模式研究 通常总部对项目公司管控模式采用三种典型的方式 管理内容 投资管理型 战略管理型 操作管理型 Mercer 关注重点 主要以财务指标进 行管理和考核,  总部一般无业务 管理部门 关注投资回报 通过投资业务组 合的结构优化, 追求公司价值最 大化 主要以战略规划 进行管理和考核,  总部可以视情 况决定是否设置具 体业务管理部门 公司组合的协 调发展 投资业务的战 略优化和协调 战略协同效应 的培育 通过总部业务管理 部门对下属企业的 日常经营运作进行 管理 下属公司经营行 为的统一与优化 公司整体协调成 长 对行业成功因素 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控制手段 财务控制 法律 企业并购 财务控制 战略规划与控制 人力资源 部分重点业务的 管理 财务控制 营销 / 销售 网络 / 技术 新业务开发 人力资源 适用性 多种不相关产 业的投资活动 分 权 相关型或单一产 业领域内的 发展 单一产业领 域内的运作, 但有地域 局限性 权集 49 常见的三种集团管控模式 管控模式 财务管控 功能和人员配置 核心功能领域 • • • • 财务 / 资产 集团规划 监控 / 投资管理 收购、兼并 总 部 功 重要功能领域 战略管控 • • • • • • • • • • 财务 / 资产 集团规划 /SBU 战略 监控 / 投资管理 收购、兼并 公关 人才培养 法律 审计 集团营销 现金管理 能 + 总部组织机构的管理 运营管控 • • • • • • • • • • • • • 财务 / 资产 集团规划 /SBU 战略 监控 / 投资管理 收购、兼并 公关 人才培养 法律 审计 集团营销 R&D 采购 / 物流 销售网络 人事管理 + 总部组织机构的管理 + 总部组织机构的管理 集分权 分权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集权 不同的管理模式在总部集中的集团功能各不相同 Mercer 50 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结构和目标  控股类型 财务导向 ( 财务控股 ) 战略导向 ( 战略管理控股 ) 类型 • 红利 / 资金回收 • 企业的高质量 Mercer 中 央 部 门 服 务 • 不区分业务领域的 收益最大化 目标 运营导向 ( 运营管理控股 ) • 战略资源优化配置 • 协调的管理 • 界面管理 • 经营者队伍 • 所有企业战略和操 作效果最大化 • 操作控制、功能和 业务领域优化 • 市场份额增长 51 按照母子公司的权责划分原则,从分权到集权一般可以分 为三大种类型:财务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操作管理型 绩效 ( 财 ) 财务管理型 分权 公司与下属分 公司的关系 发展目标 财(尾) 绩效 / 人 / 流程 ( 人 / 财 / 物 ) 战略管理型 人/财(头/尾) 操作管理型 人/财/物(头/尾/身) 集权 • 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 • 以财务指标进行管理和考核, • 以战略规划进行管理和考核, 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 • 总部无业务管理部门 • 总部一般无具体业务管理部门 理 • 各分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与 • 投资回报 • 公司组合的协调发展 优化公司整体协调成长 • 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 • 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 • 对行业成功因素集中控制与 • 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 • 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 管理 管理手段 • • • • 应用方式 • 多种不相关产业的投资运作 Mercer 绩效 / 人 ( 财 / 人 ) 财务控制 法律 企业并购 核心高管管理 • 财务控制 • 战略规划与控制 • 核心高管和专业人才管理 • • • • • • 相关型或单一产业领域内的 发展 • 单一产业领域内的运作,但 有地域局限性 财务控制战略 营销 / 销售 网络 / 技术 新业务开发 人力资源 52 1. 财务管控型 主要特点 典型的分权模式,强调结果控制 , 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财务 手段来实现,只关注资产经营 , 不管日常经营管理事务 , 战略目标——股东 回报率。 集团总部 集团总部关注的重点是:财务 / 资产、集团规划监控 / 投资管 理 . 收购 . 兼并等等 , 保证具体业务资产回报率及相关财务指 标 , 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增持股份或适时退出 下属企业 每年给定财务目标,赋予完整的业务经营权,只要达成预期财务目标 , 总部 就不会有什么经营干预行为 , 也不会对下属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 业务相关 很少、或无关 岗位配置 很少 ( 总部组织精干,控制力小,无为管理 ) 适应类型 多元化发展集团公司 ( 例如华润集团、和记黄埔 ) Mercer 53 财务型管控模式的前提在于具备资本运作和公司价值评估的能力, 总部必须金融集团化: 财务控股 董事会 财务和会计 参股控制 • 公司的报告制度 • 控股集团财 务 / 帐务平 衡 • 计划 / 报告 制度 • 确立批准权 / 指 令 • 理顺领导和被领 导的位置 • 与参股企业间的 个人联系 • 参股规划 / 参股 筹措 • 参股企业领导的 战略咨询 Mercer • 控股集团财 务会计 • 资金筹措与 司库 • 资金储备 • 企业评估 • 参股运作与 管理 • 投资评价 / 控制 ( 企业经济 ) 法律 / 税收 财产和固定 资产管理 公司资产管理 • 帐户管理 • 税收咨询 / 减免 • 往来支付 • 公司资产管 理咨询 • 指令指标协 调 54 系统有效的集团管理要求在垂直的管理流程中明确责任的 分配 财务导向管理 各层次的责任 集团总部 战略业务单元 经营单元 自上而下的过程 自下而上的过程 沟通企业的战略远 集团批准 / 备案 可提供融资 / 资金 为经营单元制定财 审核经营计划 监督经营单元财务绩 效 制定经营计划 提交经营计划 执行经营计划 景 务绩效目标 自上而下的过程 帮助 实现集团核定的财务 绩效目标 回报集团 Mercer 55 2. 操作管控型 主要特点 典型的集权模式 , 特别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和过程控制 , 追求利润目标 与各级经理人的自我实现,组织目标不仅有经济的还有文化的社会的。 集团总部 集团总部主要关注:财务 / 资产、集团规划 /SBU 战略、监控 / 投资管理、收 购、兼并、公关、人才培养、法律、审计、营销、采购 / 物流、销售网络、 人事管理 , 几乎无所不管。 下属企业 是总部的加工厂 , 在总部职能部门的具体领导下 , 开展各项工作 , 负责具体执 行总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业务相关 很高 岗位配置 很多 ( 总部职能齐全,控制力强 ) 适应类型 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企业集团 ( 例如 : 万科、金地 ) Mercer 56 实行操作管控型模式的前提条件 : 由于专业型管控模式直接控制集团各 事业领域和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如果集团总部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以 及相应的客观条件,勿庸置疑这将是管控力度最大的模式。 操作管理控股 总裁 财政和财务 集团计划 财政 收购 控制 法律 财务 管理资 源发展 公共关系 调整 人员资源 科研和发展 资源管理 科研中心 * 管理资 设计 / 技 源发展 术发展 人事管理 物料经济 营销 采购 市场营销 物料经济 物流管理 经营单位 / 部门 销售 项目组 信息处理 * 总部设置中可选择性功能 Mercer 57 3. 战略管控型 主要特点 集分权结合模式,强调程序控制 , 主要关注于包括财务指标的战略协同指 标和经营班子素质等指标 , 既能发挥总部的优势同时又能激发下属企业的 干劲。战略目标兼顾股东回报率和组织自身成长。 集团总部 集团总部负责整体的战略规划、财务和资产运营,主要致力于平衡资源需 求、协调经营矛盾、推行“企业文化”、培育高级主管、品牌战略管理、 推行标准化、知识与经验分享等。 审批下属企业的战略经营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同时批准其预算 再交由下属企业负责执行。 下属企业 各下属企业同时也要制定自己本业务单位的战略规划,并提出与战略规划 相匹配的经营计划和预算方案, 业务相关 比较高 岗位配置 不多 ( 总部精干,控制力集中而单一 ) 适应类型 相关产业集团 ( 例如 : 首创 , 万通 ) Mercer 58 实行战略管控型模式的前提条件:此模式的要害在于程序和制度建设,如果集团 内部缺乏规范的程序和完备的制度,或者有这些却无人来执行或放松监督执行情 况,战略型管控可能会流于务虚,出现失控的危险。 战略管理控股 董事长 财务 / 监控 人事 技术 * 公关 财务管理 政策 项目 / 技术可行性 法律政策 财务会计 人才培养 专利特有技术开发 核心团队 税 劳工福利 集团营销 * 收购、兼并 计划、汇报、监控 战略经营单位 SBU 区域代表处 / 公司 集团总体发展 销售协调 审计 营销服务 * 总部设置中可选择性功能 Mercer 59 系统有效集团管理要求在垂直的管理流程中明确责任的分配 战略导向管理 各层次的责任 集团总部 自上而下的过程 自下而上的过程 沟通企业战略远景 批准合并业务计划 为战略业务单元制定 远景和战略目标 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业务单元 自上而下的过程 分配资源 监控战略业务单元 审核 / 批准经营计划 监督和支持经营单元 为经营单元制定目标 准备和提交合并的业 务计划 制定经营计划 提交经营计划 执行经营计划 经营单元 Mercer 60 通常来讲,按照集分权程度,母子公司间的管控存在三 种典型模式,它们的介入程度和管理重点有所不同 财务导向 BU BU 战略导向 BU BU BU 操作导向 BU BU BU BU •审查战略计划 •审查和批准战略计划 •直接从事领导战略计划 的开发 资本运营 •以单个业务投资收益 最大化为原则 •以快速壮大实力,提升 整体价值为原则 •以扩大规模,完善业务 配套为原则 资本计划与 财务控制 •提供每项业务所需资 金 •审查和批准主要项目开 支、分配资金 •指导每个主要资本项目 的准备工作,为项目安 排落实资金 •审核整体的财务目 标 / 结果 •确定财务目标,考评财 务和经营业绩 •确定详尽的财务和经营 目标,考评整个业务的 业绩 •为每项业务选出总裁 •选派总裁,制定“优秀 高层管理人才计划”, 追踪和开发管理人才 •选派总裁,直接参与详 细的考评和提拔各级管 理人员的活动 战略管理 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Mercer 61 实际应用中,集团的管控模式往往是采用混合模式,以 管控各类不同特点的下属业务 战略导向型 一般而言,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是混 合模式 • 集团的下属公司有多种控股比例 • 下属公司在集团公司战略中的定 位不同 • 集团总部对不同业务板块的管理 能力有高有低 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具体一个下属公 司的管理导向会发生变化 • 当一个业务整体走向衰弱时,会 转向财务导向,寻找退出机制 • 当弱小下属公司能力发展,能够 成为独立的运作平台,往往从操 作导向转向战略导向 Mercer 操作导向型 + 战略导向型 财务导向型 + 财务导向型 战略导向型 操作导向型 62 从总体上看,总部对下属业务单元的管理与控制功能主要围绕四个层面 展开 创造价值的基础 1 战略规划及控制    制定公司总体战略,改变  公司的业务组合来创造价  值 2 协调各业务 单元的运作 举例 买 / 卖业务 内部创造新的业务 通过投资创造新的业务 通过并收购及内部重组 重新定义业务组合  公司制度和指导方针  通过协调各部门活动,制  公司决策机制及流程 定内部交易方案,共享技  内部交易价机制 能 / 经验,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 创造价值的前提 可能影响价值的方面  总部需对资本运作及  对各业务发展趋势 资产价值有深入的认 缺乏把握  非经济的兼并收购 知  总部需对各业务单元 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深 刻的把握  各业务单元需有类似  过分鼓励各单元追 的运营层面的关键成 功因素 以发挥协同效应创造价值 3 管理单一业务 单元的发展 4 职能及共享服务  批准或否决业务单元战  总部对各业务单元的  制定不合适的业务  提供职能上的专业技能  通过提供职能服务以及共  提供更有效的共享服务  协助各业务管理层实施 享服务创造价值  总部需具备丰富的共  强制要求各业务单 略规划  审批主要的固定资产投  通过指导、服务、控制业 资计划 务单元的战略及经营来创  设定绩效指标并积极监 造价值 控  任免业务单元高管层 / 继任人选 独立的或关联 服务 Mercer 求不存在的协同, 转移高管层对本业 务单元的管理精力 市场趋势及内部运作 有深厚的经验 享服务运作经验 体系及业务目标, 过宽的管理幅度和 深度。例如繁冗的 预算制定体系及投 资计划审批体系 元使用同样的共享 服务,忽视了业务 的独特性 63 从另一个方面看,集团总部对业务单元的管理机制又可相对分为集 权式管理和分权式管理 集权管理(紧密型管理) 总部 分权管理(松散型管理) 总部 集团总经理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职能部门 A 业务单元总经理 业务 单元 集权管 职能部门 B 职能部门 B 业务单元总经理 直接管理 职能部门 A 集团总经理 业务 单元 直接管理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间接管理 总部职能部门中央集权,制定职能战略、 制定职能运营计划、进行运营决策; 分权管 理 业务单元职能部门仅负责日常事务性 理 间接管理 业务单元职能部门具有较高的自主权, 进行运营决策并执行处理; 总部职能部门制定职能政策指导并提供 共享服务 人员设 置及汇 报关系 总部向业务单元相应部门派驻关键负责 人人员,管理该职能活动; 派驻人员向总部部门实线汇报,向业务 单元总经理虚线汇报 人员设 置及汇 报关系 优点 统一的运作平台,提高公司整体的决策 效率、部门间协调 优点 提高对内部紧急情况的反应速度,调动 部门积极性 缺点 对总部职能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对 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缺点 机构重叠,管理部门利益难以协调;较 难进行管理评估 Mercer 业务单元自行选择关键负责人职能管理 职能负责人向业务单元总经理实线汇报, 向总部相应职能部门虚线汇报 64 集权或分权决定必须基于对以下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 -各职能管理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 考虑因素 对职能管理的启示 对总部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 集团管控定位  集团战略的贯彻  总部对战略规划、投资管理、业务单元高管层的管理应 有较强的管控力度  业务单元间协同 职能管理实施效率及可行性 适宜采用集权(紧密)管理  职能的标准化 职能标准化程度高  沟通的复杂度 沟通复杂程度低 沟通复杂程度高 变化少决策点少 变化多决策点多  变化多决策点多 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高 适宜采用分权(松散)管理 职能标准化程度低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低 组织载体的要求  组织载体的形式对选择职 能公司管理模式的限制 Mercer  原则上事业部适用集权的管理模式;而上市子公司难以 实行集权管理模式 式 一般采用分权管理模 65 不同总部管控定位角色对应着五大职能不同集权及分权方式 战略规划 运营管理 型总部 战略控制 型/战略 设计型总 部 总  整体战略制定、 控制、绩效评估 部  业务单元战略制 重 定、经营计划审 点 批及重大项目审 职 批;绩效评估 责 相对分权 财务控制 型总部 Mercer 财务管理 集权 集权 集权 总 部  全面负责整体及  所有投资项目审  制定并推行财务 业务单元战略及 批 管理制度 重  全面预算管理及 经营计划的制定、 点 控制、绩效评估 集中资金管理 职  一律审批 责 相对集权 不 同 的 总 部 管 控 定 位 投资管理  整体战略制定、 总 评估 部  业务单元战略实 重 施的绩效评估 点 职 责 相对集权 相对集权 人力资源 管理 信息管理 集权 集权  制定和推行人力  全面负责整体及 资源管理体系 业务单元的信息  委派高管层及绩 技术战略规划  信息系统建设 效考核  业务单元人力资  信息系统维护 源管理 相对分权 相对集权  业务单元重大项  制定并推行财务  制定和推行人力  全面负责整体的  业务单元新项目  建立以盈利为核  委派高管层及绩 目审批 的投资论证 相对集权 管理制度 心的全面预算管 理  计划外审批,计 划内自行控制 相对分权  业务单元重大项  制定并推行财务 目审批 管理制度 资源管理体系 效考核 分权 信息技术战略规 划、预算和管理 制度  关键应用系统选 择和应用集成  信息基础架构的 选择和建设 分权  委派高管层及绩  控制财务系统保 效考核 持一致 66 董事会和公司总部之间的联系 活动范例*  发展远景和价值  发展总体公司战略 制定总体绩效指标 决策重大收购 / 投资 / 出售决定          董事会 Board 公司总部 作为董事会远景和业务单元绩效表现之间的战略连接 Corporate Centre 为业务单元提供其所需的增加价值活动来帮助其 提高运营绩效 制造产品 行销产品 销售产品 实施售后服务 业务单元 BUSINESS UNITS *实际活动的开展依照业务的实际特点进行 Mercer 67 公司总部主要进行与战略密切相关的活动 ...  有效的公司总部通过对公司组合的决策来最大化股东价值  通过帮助企业内的公司成长或通过指导 / 挑战每个业务单元管理层不断提高绩 效 , 公司总部得以灌输和重申企业既定的价值取向  公司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应采取与企业需要相吻合的领导风格  公司总部的组织模式应明确反映出其核心职责 , 增加价值职责和共享服务职责  组织模式应清晰明了的支持公司总部高级管理层和业务单元之间的关系 , 并使 得公司总部的管理层资源注重能提高价值的活动上 .  组织模式也应能帮助公司总部进行正确的人员配置 , 而非一味的减员和裁员 , 真正使组织和资源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吻合起来 Mercer 68 公司总部主要进行三个层次的活动和服务… . 核心 Core 附加价 值 Added value 共享服 务 Shared services Mercer 满足和实现对政府和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通过对业务单元的指导 和帮助达到增加明显 价值的目的 集中类似活动提高规 模效益和技能 , 为多 个业务单元服务 核心活动 : •税务 •遵守法律 •与股东关系 •对外财务报告 增加价值活动 ( 建议 , 指导和 帮助下属企业 ): •企业文化创造 •国际拓展 •资源共享 •品牌创造和分享 •推广先进管理操作 •管理人才培训 共享服务活动 ( 总部统一进行 非核心活动 , 创造规模效益 ) : •人力资源 •信息技术 •行销管理 •非核心采购 •中央会计 69 公司总部能够通过五种方式来创造价值 公司总部进行价值创造的五种方式 创建 帮助企业成长并提高其市场定位 , 收购或扩大市场份额 . 开拓新市 场和产品 . 范例 : 公司总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 通过收购竞争 对手 , 决定工作的在全球进行集中管理或在区域进行分散管理 伸展 不断鼓励企业提高营运绩效 . 帮助企业改善目前的营运状况 , 包括 降低成本 , 提高品质和提高获利空间 连接 通过企业间的连接产生协同效益 . 进行 : 核心知识分享 ; 聚合讨价 还价的能力 ; 垂直整合和战略性协同 ; 提供机动和国际化的经理人 队伍等 利用 创建并有效利用公司总部的资源 , 包括品牌 , 专利 , 资产 , 证照 , 和其他公司的关系等 . 选择 收购和出售企业 ; 对新兴企业进行投资 ; 为企业发展和挑选优秀管 理人 ; 在公司内部培养新的企业 ; 建立创业投资部门等 Mercer 70 明确集团总部在各个阶段创造价值的方式,并逐渐增强其集 团总部创造价值的能力 总 部 创 造 价 值 方 式 现状: 中期: 远期: 基础活动 基础+附加值活 动 三个层次活动 • 经营组合管理 • 资源调配 • 股东管理 • 对外财务报告 • 共享服务 • 绩效改进活动 • • 人力资源 财务 • 兼并收购 • 战略规划 • 人力资源管理 协调资源利用 • 财务 • 投资监控 • 法律 调整经营组合 推动价值管理 Mercer 集团总部职能演变 71 公司总部对业务单元管理模型 1. 独立影响 Stand-alone influence 2. 中央职能和服务 Central servicesfunctions and 3. 协调影响 Linkage influence 4. 公司发展 Corporate development Mercer 72 总体设计思路 -- 组织管控模式研究 当管控力度加大时,经营风险减少,但管理层需要承担一些低价值的的决策 活动,当力度降低时,管理者可以专注高价值的活动,但是面临着更大的风 险。所以最优的控制必定是风险和价值的均衡。 操作控制型 经 管 控 营 战略管理控制 风 力 险 度 管 理 与 决 策 的 活 动 的 价 值 增 量 投资管理型 Mercer 73 集团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要素 影响因素 控股形式 集团领导的管理要求 多种经营化程度 业务的国际化程度 集团领导的专业化程度 经营业务重点 日常经营管理事务比重 集团分权制度 Mercer 财务控股 纯财务 高 全球 低 资产 经营 低 分权 战略管理控股 运营管理控股 保留操作 低 本地 高 商品 经营 高 集权 74 根据选定的管控模式,确定权限划分和审批原则 业务单元权限 高 业务单元自行决定 报总部备案 低 报总部审批 总部制定与推行 业务单元负责在 业务单元负责在预 业务单元负责相应 总部负责相应的政 预算框架范围内制 算框架范围内制定相 业务的计划和预算的 策调研、制定、与业 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应的工作计划,并自 制定,并在年初 / 计 务单元讨论、报批工 并自行分解落实实 行分解落实实施 划制定完成后报总部 作 同时对于相应的计 总部在年初 / 计划 总部以文件下发的 划、工作文件和结果 提出时审批相应的计 形式推行相应的政策 档案,通知总部相应 划和预算 和规程,业务单元负 施 部门并在该部门备案 在计划和预算内, 责执行 业务单元自行决定日 总部对执行情况进 常的执行工作 行监督 超出计划和预算的 部分,需报总部审批 低 Mercer 总部权限 高 75 高新地产管控模式设计 高新地产总部定位为战略、投资、运营、财务、人力资源和品牌中心 资本运作投资管理中心 战略管理中心 房地产运营管理中心 总部投资项目的决策 总部投资管理流程优化 制定总部发展战略并监控实施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与策划 房地产项目策划方案监控 制定房地产业务战略,并监督实 房地产项目的资金、预算、成本管 施 理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管理 房地产项目业务流程优化 总部总部 财务管理中心 职能定位 管理总部资金使用 管理总部各项债权融资活动 监控各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总部预算管理 品牌管理中心 对总部核心品牌进行统一管理 对项目公司核心人才进 行考核、激励、任免等 方面的管理 规范下属企业的品牌使用 指导项目公司进行人才规划 人才管理中心 Mercer 76 高新地产总体管控原则—关键权责分配(项目子公司) 总部 项目子公司 负责行业 / 市场研究 / 土地资源寻找与获取 可行性研究组织 项目总体预算管理 投资决策 项目策划的组织与决策 方案设计及之前规划设计管理 目标成本设定与控制 重大设计变更审批 采购方式决策 实施战略采购、招标采购 工程、成本环节的监督 营销方案决策(广告、价格、销售 进度等) 客户服务 计划管理(总进度控制等) 项目公司中层以上人员人事任免 财务管理 Mercer 段 决 行业/市场研究 投资决策 策 阶 设 计 阶 段 按项目子公司治理结构和章程要求批准投资决策 资金支持 项目策划 提出设计需求 设计过程管理 施工组织 段施 工 进度 / 质安 阶 招投标 / 成本 / 采购 段销 售 阶 按项目子公司治理结构和章程要求批准项目总体 预算 市场营销 销售 物业管理 程 管 计划与财务管理 理 人力资源管理 流 后勤服务 参与策划、定位/设计 施工图设计管理 一般变更 施工组织 授权范围内部分材料的直接采购 进度 / 质安管理 过程成本控制 实施营销方案组织销售,完成销售任 务(可委托总部销售部门完成此项工作 ) 具体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公司内部人员招聘、薪资核算 预算内财务收支管理 77 高新地产总体管控原则—关键权责分配(本地大型项目部) 总部 本地大型项目部 任命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公司总经理 负责行业 / 市场研究 / 土地资源寻找与获取 可行性研究组织 项目总体预算管理 投资决策 项目策划的组织与决策 方案设计及之前规划设计管理 目标成本设定与控制 重大设计变更审批 采购方式决策 实施战略采购、招标采购 工程、成本环节的监督 营销方案决策(广告、价格、销售 进度等) 实施营销方案组织销售,完成销售 任务 客户服务 计划管理(总进度控制等) 项目公司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 Mercer 段 决 行业/市场研究 投资决策 策 阶 资金支持 设 计 阶 段 项目策划 提出设计需求 设计过程管理 施工组织 段施 工 进度 / 质安 阶 招投标 / 成本 / 采购 段销 售 阶 参与策划、定位/设计 施工图设计管理 一般变更 施工组织 授权范围内部分材料的直接采购 进度 / 质安管理 过程成本控制 市场营销 销售 物业管理 程 管 计划与财务管理 理 人力资源管理 流 后勤服务 具体项目进度计划 78 高新地产总体管控原则—主要管控手段 通过下列五个关键控制手段的实现对本地大型项目部和项目子公司的 有效管控、防范风险 项目规划 关键采购 资金与计划 人力资源  通过对项目规划和开发的集中控制,使项目不偏离公司的整体定位方向 ,由于规划集中控制,能进一步加强总部的规划能力,降低项目投资风 险  控制关键的流程点:通过对关键采购、项目开发的审批和考核减少项目 开发的“拍脑袋工程”  总部把握对重大合约、方案的评审权限  根据项目总预算和总部年度预算大纲确定年度资金计划和经营计划,各项 目子公司建立项目总预算、年度计划预算,对年度计

116 页 541 浏览
立即下载
人才发展手册

人才发展手册

人才发展手册 超市事业部 人力资源部 前 言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项目 何为人才发展计划? 为我们有潜力担任更高职位的员工所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 何为人才发展计划? 人才发展计划:  是一个弹性制的培训项目,持续时间约为 6 至 24 个月。     包含以下内容  领导力技能  一般技能  营运技能  实作 符合海雅精品超市需求的高质量的教材和培训 适用于本公司的任何领域之人才 我们有明确的、想对其进行发展的目标人群 人才发展计划所针对的人是?  每位被鉴别为有潜力担任更高职位的候选人 我们如何确保人才发展计划运作良好?  受训人有能力向我们展示出他/她已经达成的学习目标       受训人感觉自己所接受的培训是有效的,对他们有很强的推动力 在培训结束时,受训人的技能、知识、信心均有增长,而且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受训人更清晰地定位自己的发展领域 受训人将收到定期的检核与反馈,他们可以知道自己究竟做的如何 培训开始前,受训人将被核准;而培训结束时,受训人也会完成结训考核。这些考核均 针对受训人的发展领域,且与人才计划流程相关联。 人资主管和直属主管通过定期检核及反馈来协助受训人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人才发展计划如何进行? 对定 受期 训对 人受 进训 行人 定的 期检 的核 检核 人才审核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开展 培 训需求 分析 建立 人 才 培 训 计划 培训并 接受该职 位的经验 结训考核 谁将参与人才发展计划? 项目设计人的职责是:  设计并建立完整的人才发展计划  与项目相关人员保持联络,确保整个项目达成了它的目的和目标 直属主管的职责是:  帮助受训人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发展领域     管理受训人每天的发展 设立清楚的下一步骤,以帮助受训人达成他们的人才发展培训计划之目标 在整个人才培训中,给受训人以协助和建议 推荐受训人参加结训考核 人资主管的职责是:  在人才培训中,协助受训人与直属主管,帮助参与检核;管理好项目进程   在受训人接受目标角色的考核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 根据受训人自身领域的人才计划,设立与之相符的目标 受训人  透过人才发展计划审核,确认自己为有潜力晋升或担任不同职能角色。  有责任管理好自己的发展 每个人在人才发展计划中相关联 人资主管 直属主管 受训人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人才审核 什么是领导力技能、一般技 能和专业技能 人才发展计划的基本内容 领导力技能 一般技能 专业技能 经验 你需要学习领导力手 册研讨会,以此来:  努力做到合乎公 司价值行为 你需要学习一般技 能,以理解海雅精品 超市的工作方式: 你需要针对自身的专 业领域进行学习 你需要累计更多的本 领 域 工 作经 验 以 拓 展、增加你的知识  带着团队成员一 起前进     企业的运作,工 作方式 计划与组织技巧 人事管理 从顾客需求考 量, 提升公司 运营质量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项目 它 是 什 么? 培 训 需 求 分 析 什么是培训需求分析? 分析受训人当前掌握的技能与受训人所申请的未来职位之间有何差距 它是什么?  考核受训人的在人才发展计划中,为进入下一个职位而需提升的核心领域。  受训人适合什么样的培训 我们如何确保人才发展计划运作良好? 培训需求分析: 在人才审核结束之后 显示当前和未来要求达到的绩效水平 由直属主管或人资主管与受训人共同完成 使用一定的表格来完成 考虑领导力技能、一般技能和专案技能的需求 确认在人才发展项目中,各项培训的培训师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工具 2013/01 它 是 什 么? 什么是培训需求分析? 确认——整个培训项目所需的预算 ——需要接受培训的人数 ——培训开展的方式 ——所需要的资源 ——时间安排表 确认些地方需要开展新的培训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思考:受训人在以下三个领域中,为了更好地担任自己的下一个角色,应当 关注哪几个方面  努力做到合乎 带着团队成员 从顾客需求考量, 公司价值行为 一起前进 提升公司运营质量 我 +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我们 + 公司 如 何 开 展 培 训 需 求 分 析 如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分析受训人当前掌握的技能与受训人所申请的未来职位之间有何差距  遵照以下 6 个简单的步骤来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步骤 1 √ 收集反馈 步骤 2 √ 评核受训人的技能 步骤 3 √ 就受训人的“发展需求”达成一致 步骤 4 √ 决定不同的培训类型 步骤 5 √ 将目标转化为受训人的个人发展计划(PDP) 步骤 6 √ 检核受训人的成果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分析受训人当前掌握的技能与受训人所申请的未来职位之间有何差距 开始 受训人的直属主管与他一起审核他的未来职位所需掌握的技能。受训人将找出对自己 有益 的培训,这将有助于受训人建立自己的人才培训计划。当他经过审核被准予参加人才 培训 计划后,他的直属/人资主管应当花一些时间与他一起讨论。 (现状) (将来) 目前的绩效 未来职位所需的技能 评估两者之间的差距 步骤 1 √ 收集反馈 收集:  对于受训人的目前绩效的反馈意见和根据。可从直属主管和人资主管处收集受训人的 营运和领导力的技能掌握情况。 受训人可以从下列来源收集反馈意见,这会帮助他更好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 最近一次的绩效考核   最近一次的职业生涯讨论 任何目前营运经验的相关资料 如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如 何 开 展 如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如 何 开 展 培 训 需 求 分 析 步骤 2 √ 评核技能  按要求填写“培训需求分析表-课组长”的表格。  评核受训人的领导力和一般技能——使用从步骤 1 中获取的信息。 (见下下页的表格)  鉴别受训人未来职位所需的营运技能。你可以与受训人未来可能遇见的直属主管/人资 主管沟通,从而获取一些相关指导。 步骤 3 √ 就“发展需求”达成一致  根据从步骤 2 中获得的信息,与受训人一起决定他的发展需求。 步骤 4   决定不同的培训类型 确定方案以保证受训人得到合适的培训 使用以下表图来决定不同的培训类型 1 行动学习 展示 回 馈 顾问 指导 工作中 正式 培训方案 一对一指导 会议 研讨会 1 讨论 指导和反馈 职位的职代 开展 一个新的项目 在 新领域中工作 非正式 工作外 阅读 网络上研究 人际网 个 人思考 “职位的职代”指带训人因信任受训人而将自己的一部份工作交给受训人。例如在培训“工作安排”时, 带训人请受训人为自己安排下两周的工作。随后可向受训人提出反馈意见。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婚生工具 2012/12 如 何 开 展 培 训 需 求 分 析 如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步骤 5 √ 将目标转化为个人发展计划(PDP) 帮助受训人: 将技能和行为目标转变为他的个人发展计划 将你们达成一 致意见的培训内容写入人才发展之培训计划中 步骤 6 √ 检核成果  订出检核的日期,届时重新评核受训人的目标和成果 人才发展计划的发展人/团队,将作为直属/人资主管从以下两个方面协助你: 1. 鉴别集体培训的机会。这是非常有效的,并且给共同讨论带来了便利。 2. 帮助你检查一下各个方面的培训需求分析  领导力手册中,所有 共同的/特定的工作层 级的成功关键因素 所有营运技能  受训人尚且缺乏 的经验 所有一般技能  找出:  通过人才发展项目,受训人及海雅精品超市希望达成哪些目标?    人资主管能否鉴别出目标角色所需要的全部内容? 海雅精品超市是否能填补人才的缺口、培养人才拥有更良好的能力? 受训人的技能和信心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培训需求分析是否体现了受训人现有的技能? 受训人是否知道: ——他们在培训中的主攻领域? ——他们目前的技能和信心水平? ——他们在培训结束后有望达到的技能和信心水平?  如 何 开 展 如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项目 它 是 什 么 ?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何为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把培训需求分析转化为人才培训计划 它是什么? 建立起一个弹性的培训计划,它将以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为基础,进而提高受训 人的营运技 能、一般技能和领导力技能。 我们如何确保人才发展计划运作良好? 人才培训计划包括以下 5 个部分: 第 1 部分 √ 培训名称 第 2 部分 √ 安排好可用资源和可获取的协助 第 3 部分 √ 决定培训日期与地点 第 4 部分 √ 确定学习目标 第 5 部分 √ 安排定期检核 每位受训人都知道: √ √ √ √ √ 自己当前的水平、培训方向 人才发展计划将如何帮助自己提高现有的技能、增强信心 培训何时何地开始 对自己的定期检核希望达到什么结果 人才培训计划将持续多久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把培训需求分析转化为人才培训计划 在建立培训计划前,请先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提醒  包括工作中和工作外的培训   该培训计划可能持续 6-24 个月 每一个培训计划的目的都是“通过不同类型的经验来提高技能与信心水平” 人才发展培训计划的益处  在工作中获取知识    高度的信息保留 给人们各种机会在累积经验中学习 将领导力技能与营运技能的培训相结合 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 6-24 个月培训?  在受训人的领域内,需在 6 个月内发展潜力人才——与区人资联系以获取更多信息 培训什么时候开始?  计划中合适的时间  在某人基本培训尚未结束前,请勿让其参加更高级的培训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它 是 什 么 ? 何为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 何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把培训需求分析转化为人才培训计划 “如何”完成 第 1 部分 √  这是什么培训 使用培训需求分析建立所需要的培训,以增强: —— 领导力技能 —— 一般技能 —— 专业技能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如何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完成 第 1 部分 √ 这是什么培训  确定受训人将如何开展他的培训  从下面的图表中选择各种培训类型 1 工作期间 行动学习 展示 回馈 顾 问指导 正式 非正式 培训方案 一对一指导 会议 研讨会 工作以外 (现状)  完成工作 讨论 指导和反馈 信任的职代 开展 一个新的项目 在 新领域中工作 阅读 因特网研究 人际网 个 人思考 (将来) 建立受训人的人才培训计划,其中: — 80% 是在职培训 — 20% 是在工作以外  1 与受训人的直属/人资主管就他们的培训计划达成一致 “信任的职代”指带训人因信任受训人而将自己的一部份工作交给受训人。例如在培训“工作安排”时, 带训人请受训人为自己安排下两周的工作。随后可向受训人提出反馈意见。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如 何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完成 第 1 部分 √ 这是什么培训(续)  将所需的工作内外培训全部转化为人才培训计划 把培训内容写在该栏中 目标角色: 目标日期: 目标 培训  参加“项目管理”课程       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培训地点 培训日期 如 何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 何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完成 第 2 部分 √ 安排好可用资源和协助 我需要做什么? 1. 找出——是否有适合受训人的领域的培训项目 ——培训的相关书籍/获得资料 2. 这是否是受训人在受训人当前领域内,第一次设定人才发展计划? 若答案为“是”——请寻找有能力担任为人才发展项目中领导力培训的讲师人才 ——与区人资联系,以确定以下的培训由谁来担任:  委托      多询问,少指示 教导 变革管理 个人效率 主管团队建设 2 若答案为“否”——直接进入第三部分“如何完成……培训日期及地点” 2 目前暂时不进行“多询问少指示、主管团队建设、情景领导力、教导”等培训。未来会逐渐开展。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如 何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完成 第 3 部分 √ 确定培训的日期与地点  考虑每一个培训方案: ——如何安排更适合我的计划? —在初始阶段 —中期阶段 —接近尾声时  确保:—— 在开始更多的培训之前,必须先完成所有的基本培训 —— 在下一个培训前,受训人有足够的时间将他人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作 中 —— 各项培训互不冲突 —— 所有的培训在本计划中均衡分布 —— 培训进程适合受训人的学习速度  如果该项培训满足以上要求,将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写入计划中 在这里写培训地点 在这里写培训时间 目标角色: 目标日期: 目标 培训地点 培训日期 培训  参加“项目管理”课程   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X 2012 年 12 月 如何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完成 第 4 部分 √ 确定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确定学习目标? 这是为了清楚地知道在结训时,应当达到的成果 学习目标的作用是什么?  详细地指出受训人在工作中应该改做些什么  它们确保达成各项培训课程的目标 我们如何确保学习计划正确无误? 学习计划包含 3 个关键因素:  绩效——在结训时受训人应达到的水准  标准——受训人应表现的标准  情景——我们在某些设定的情景下衡量受训人的绩效 一些关于学习目标的“好的例子”  根据某些 SOP 流程正确地完成工作  准确地描绘出平衡计分卡的 8 个部分,使用辅助的图表  在门店工作 3 个星期,根据指示,注意与海雅精品超市的健康与安全政策相符合  写出一个报告,分析物流存在的交通问题,并给出建议 一些关于整体目标的“好的例子”  我如何进行空缺管理   评核你店的培训水平 准备一次关于“我如何用好 RAT”的演讲 如何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如 何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 何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完成 第 4 部分 √ 确定学习目标(续) 将清晰的学习目标写在受训人的人才培训计划中 这里写学习目标 目标角色: 目标日期: 目标 培训地点 培训日期 培训         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X 2012 年 12 月 如 何 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建立人才发展培训计划? “如何”完成 第 5 部分  √ 安排定期检核 和受训人的直属主管一起填写受训人的定期检核记录,以决定检核日期: (请见下 面样张) ——季度检核 ——每 2 周由直属主管或人资主管进行检核  哪些人将参加受训人的检核?  将受训人的人才培训计划与定期检核记录一起保存在他们的文件夹内 人才发展项目 受训人定期检核记录 (确保每位受训人都有该记录的复印件,在其中填入日期/地点, 让受训人知道自己的检核将在何时何地举行) 检核 人才审核 第2周 第4周 第6周 第8周 第 10 周 第 12 周 第 14 周 第 16 周 第 18 周 第 20 周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参加人 日期/时间 地点 定期检核 协助受训人开展人才发展计划 它 是 什 么 ? 定 期 检 核 定期检核 让受训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表现究竟如何,哪些做的较好,哪些尚需改进,并且考虑下 一步该干什么 接下去做什么?  通过双向讨论,了解受训人在人才发展计划中取得了哪些进步、目前进度是否合适? 我们如何知道检核工作开展良好? 主管:  了解受训人的成功       向受训人反馈,这样他们才能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 询问受训人是否还有任何其它需求 检核受训人的培训进展如何 定期给受训人反馈 确定受训人在下一步培训前是否还需要任何帮助 决定受训人是否需要加速/减速进行培训,或仍按照其当前的速度进行 受训人:  按时参加全部检核       知道每次检核期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并将其写下来 当有需要时,可以寻求支援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准备好证据 在受训人自己的文件夹中,保存好自己的检核记录 考虑有哪些事情需要换个方式来做 建议公司是否需要加速/减速对自己进行培训,或仍按当前的速度前进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结训考核 建立人才培训项目 它 是 什 么 ? 结 训 签 核 什么是结训考核? 确认受训人已为海雅精品超市内部的下一个角色做好了准备 它是什么? 确认受训人已为海雅精品超市内部的下一个角色做好了准备,或者他们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如何良好地开展结训考核工作?  受训人知道自己下一个角色是什么  受训人体会到此次培训十分有意义,非常有促进力  受训人已经: 完成所有的培训 达 成他们的学习目标 完成所有的检核  更贴切地说,结训考核—— 庆祝成功结训 与受训人开始 培训时所接受的期望相一致 为整个人才 发展计划增添了成效 结训考核可能产生的结果 1 确定受训人的下一个角色(在有些情况下,他们可能早已开始进入新的角色) 2 结训考核通过,但是留给受训人一些后续步骤,他们在担任下一个角色前,必须完成 这些后续步骤。 3 你可能认为该受训人未能通过结训考核,并要求该受训人重新温习某一阶段的培训(在 这种情况下,需要恰当地给受训人一些最终调整和检核,可以使他们有机会成功地通 过结训考核。 )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如 何 进 行 结 训 考 核 如何进行结训考核? 确认受训人已为海雅精品超市内部的下一个角色做好了准备 谁需要知道这些? 参与结训考核的人员。 直属/人资主管签核表 1 当下列所有项目都被打勾时,表示你已有资格参加结训考核 当你完成了某项活动时,请在对应的方框内打勾。如:  有证据能够表明,受训人已经完 成人才发展培训计划中所有的 项目  由直属主管完成并签名的《结训 结训考核将:  庆祝成功结训  为整个为整个人才计划增添了成效 考核推荐表》  由 受 训 人的 上 二层 主 管 签 名 的 《结训考核推荐表》  受训人完成结训考核清单,并经 过直属主管联合签名  受训人有证据证明自己已经达成 了所有的学习目标 1 “背书”指在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 与受训人开始培训时所接受的期望 相一致 如何进行结训考核? 谁需要知道这些? 参与结训考核的人员。 根据结训考核标准,同意以下的各项结果 当 你完成了某项活动时,请在对应的方框内打勾 结训考核可能产生的结果:  确认受训人的下一个角色(即使 受训人早已开始该角色)  结训考核通过,但是留给受训人 一些后续步骤,他们在担任下 一个角色前,必须完成这些后 续步骤  判 定 受 训 人 未 能 通过 结 训 签 核,并要求该受训人重新温习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如 何 进 行 结 训 签 核 怎 样 才 是 好 的 结 训 考 核 受训人的签核列表——模版 提供给受训人的签核列表 姓名: 店名/部门/课别: 直属主管: 检核人: 人才发展项目名称: 日期: 问题 是/否 下一步骤 (如有需要) 我是否完成了我下一个角色所必需的培训? 我所有的定期检核都完成了吗? 我是否已完成定期检核的所有后续步骤? 我是否能描述获得了哪些新知识,我能否将它们活 用于实际工作中? 是否能描述在下一个角色中,我应如何展示领导力? 我是否已从直属主管处得到了结训考核的推荐表? 任何其他评论? 直属主管签字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日期 受训人的结训考核推荐表 姓名: 店名/部门/课别: 直属主管: 下一角色/工作层级* 人才发展项目名称: 日期: * 可根据需要删除 我可以确定(受训人姓名)  完成他们人才培训计划中的全部项目  接受所有必须的检核 我确认(受训人姓名) 已经: 已为下一个角色/上一个工作层级*做好 准备,我推荐他们参加结训考核 * 可根据需要删除 任何其他评论? 直属主管签字 日期 上二级主管签字 日期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怎 样 才 是 好 的 受训人的结训考核推荐表——模版 怎 样 才 是 好 的 结 训 签 核 受训人的结训考核推荐表——模版 时间 项目 内容 (分钟) 欢迎、 介绍、 议程回顾 5 向受训人解释他对人才发展所存在 的任何疑问 发展 讨论 20 候选人主导讨论,这样可以让他们陈述自己 预先准备好的内容 针对候选人的特 定问题、情景问题 20 由评估者主导讨论,使用预先准备好的问题 /情景提问(这些问题或情景应着眼于关键 成功因素及/或一般技能领域) 检核、结束 5 听取汇报、 完成评估表 10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向候选人说明:  请他们将准备好的陈述与你分享。   当他进行陈述时,你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 在陈述过程中,他们允许看自己准备的材料,请他们放轻松一些。 在你的发展项目中,在“从顾客需求考量,提升公司运营质量”、 “带着团队成员一起 前进”、 “努力做到合乎公司价值行为”方面,你做的怎么样?  你觉得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    你克服了什么障碍?你是如何克服的? 在你的发展项目中,你从哪些地方获得了协助? 如果你有机会重新进行你的人才发展培训计划,你会改变哪些做法? 在你所学习到的经验与知识中,哪些有助于你更好地开展下一个角色、哪些有助于你 更好地帮助他人来完成他们的人才发展计划?  你对未来角色的哪个方面有信心十足?  你对于结训考核面谈中的这一部分(发展讨论)是如何准备的? 评核人笔记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怎 样 才 是 好 的 发展讨论之样张 培训检核表 部门/课别: 学员姓名: 改善 项 目 系统专业 数字能力 建议 内 人员管理 怎 样 才 是 好 的 结训考核面谈——检核表样张     容 排班 班前会 人员的定岗定位、 驻场人员的管理 考 评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内    容 部门/课生产力 全职及劳务数量 离职率 考 评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客服           现场管理         服务台开门前的准备 赠品的处理 会员卡办理、资料维护 收银时段分析 客诉处理 收银备用金 上下机台的标准动作 收银员礼貌用语 每日付款动作 收银结帐明细、现金差异 与未到货检查 收货区收货/收货更正 到货与未到货检查 提货作业 顾客退货 栈板整理 退货仓库整理 码头清洁 商店街/美食街管理 客服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 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达 成 □未达成        DM 发行数 退换货数量(不合意、品项 不良、缺零配件、过期、标 签价格错误、其它)、退货 率 零用金 现金差异 班车路线/载客数客单价 时段分析 、张数、金额 会员卡/有效卡数 来客数及有效客数(区域) 发票数其差异数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达 成 □未达成□达成 □未达成□达成 □ □达成 □未达成□ 未达成□达成 □未 达成 □未达成□达 达成 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生鲜、杂货、百货 达成 □未达成□达      早中晚班到班情况 端架、促销区及排面的整 理及补货的顺序 贷价卡、POP、功能卡 退/换货作业 换档作业、打烊作业 成 □未达成□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 达成 □未达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达 成 □未达成□达成 □未达成 生鲜、杂货、百货 □达成 □未达成 商品管理     到货检查/未到货检查 商品退/换货流程作业 (与厂商) 库存调整作业 盘点作业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         DMS(每日平均销售量) 业绩、达成率、成长率 库存量及其调整量 损耗及其占比 清仓、滞销品数 报废数量及费用 商品销售量排行榜 促销商品量及占比 会员价商品预销量、总销 量、达成数 □ □ □ □ □ □ □ 达成 达成 达成 达成 达成 达成 达成 □未达成 □未达成 □未达成 □未达成 □未达成 □未达成 □未达成 培训检核表 部门/课别: 学员: 改善 项 系统专业 目 数字能力 建议 内 商 品 管 理   容 考 评 促销商品、会员商品作业 商品保质期 □达成 □未达成 内 容 生鲜、杂货、百货 考 评           孤儿、破包的处理 仓库的整理 收货更正 每日订货 迟交订单催货 负库存 滞销 畅缺(低库存) 负毛利 进入删除  生鲜加工站的清洁、工具 的定位 卧柜、冷冻、冷藏库的清 洁及整理 拖板车的使用及保养 收银机台的清洁 电货梯的保养 维修其它设备保养  设备管理    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达 成 □未达成□达成 □未达成□达成 □ 未达成□达成 □未 达成□达成 □未达 成□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达 成 □未达成      缺货数、畅销缺货数 各大类平均销售量 销售金额占比 收货更正差异数 盘点异常数、生鲜盘点数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达 成 □未达成□达成 □未达成□达成 □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 达成 □未达成□达 成 □未达成□达成 □未达成 语 评 □ 未达成 检核表.doc 人才发展计划培训生手册 2013/01 检 核 者 评 总 □ 达成 一般能力 能力领域 企业简介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 熟知公司的沿革与发展计划,并了解 企业文化 - 知道公司、门店、部门的当前绩效 - 了解公司组织架构 沟通技能 - 对内外各层级都能有效沟通 - 使用正确的渠道沟通 工作方式 信息分享 - 开展有效的会议 - 与同事及团队分享知识 解决问题 - 及时有效地处理紧急问题 - 解决长期问题 - 使用自己和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 - 测试解决方案并进行有效的检核 - 可以为自己和他人计划活动 计划与组织 - 有效地计划时间 - 以及时的态度完成“后续步骤” - 能对一段时期做出 PDCA 了解人才发展活动,并且能管理职涯 讨论 通过设定和检核个人的目标及发展计 划,来管理绩效与发展 根据人才选择程序来开展面试,并且 了解必须的雇佣法规 了解不同角色需要的技能,并能开展 培训 人事管理 - 了解并会使用奖惩政策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 入职培训 年度绩效 公司,门店,部门平衡计 分卡 - 有效会议管理核心技能 解决问题/团队核建设心 技能 快速反应团队核心技能 根本原因分析核心技能 计划-执行-检核核心技能 权责明辨核心技能 - PDCA 核心技能 时间管理 - 如何开展职 涯讨论 研 讨 会 培训培训师研讨会 招募研讨会 目标设定研讨会 个人发展计划研讨会 从人资主管处获得指导 海雅员工手册 - 执行时间 完成 营运能力——所有课长职位(生鲜、食品、百货)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 门店日常工作  业务绩效 日程安排 值班管理 *如适用于你 的职位 顾客交流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熟悉并参与各种店务活动 晨会 - 开店巡场检查 - 部门晚会 - 店务会议 - 空缺检查 - 市调 - 异常库存处理 - 二次开店 - 打烊闭店作业   知道 KPI(关键绩效指标) ,了解平衡计分 卡运作模型  了解预算情况,并知道如何提升改善   计划/管理日程安排 了解人事费用并参照假日,人员请假, 销售额的变化,有效的管理工时/人力 能够顺利完成交接班工作  能够处理危机  熟悉各种报警装置及处理消防  知道值班工作责  自信的招呼客人,了解并满足顾客需求  用有效的方式处理顾客投诉  知道店内基本服务事项  知道店内的顾客计划  知道如何做到关心顾客提升顾客满意度  知道神秘顾客检查及如何提升服务水平       有效会议管理核心能力 日程管理工作——海雅精品超市方法、 能力 空缺/异常库存管理管理 参加每周例行会议 门店供应商/顾客投诉处理作业规范 总公司售价异动后卖场作业流程 报表分析作业 部门/店务会议   预算信息管理 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管理能力                人力排班与运用 向店人资主管了解时间、职等、职级和 所需的信息 火灾的防范 危机管理指南 救火程序 撤离程序 值班管理手册 与店内技术人员工作、学习 管理健康、安全手册 优质的顾客服务 服务台作业规范 服客报怨作业规范 会员管理办法 退换货流程 神秘顾客 研究上次神秘顾客检查结果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安全性 健康 安全 合法性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对库存损耗的管理 执行例行安全事宜 安全存放各类商品和设备 识别潜在危险区域 知道磁扣管理流程及高损耗商品 发现可疑窃贼(内盗与外盗)通知流程 媒体和执法人员处理流程 熟悉基础的病虫害防治 知道食物安全要求 知道清洁计划,区域及人员安排 知道产品正确的存放方法 识别出价格标签的法规要求 知道安全搬运重物的方法及机器设备操 作  知道职位所负的健康、安全职责  知道意外事件处理流程及填写意外事件 调查表  执行产品下架流程  接待官员的来访  熟悉卖场火灾平时要求及疏散程序  了解烟,酒,乙类非处方药,商品销售原 则  知道我在下列情况下的管理职责 消费者权益 食品安全法 生鲜人员:  知道课里危险器具操作与维护、保养  知道先进先出的原则和产品及原辅料全 面正确的标识  知道防止交叉污染的方法  知道温度控制的基本要求  知道个人卫生的具体要求  遵守销售期限的规定  知道正确的去除皮重  知道生鲜食品的验收标准  遵守散装食品销售的规定  知道例行清潔工作,頻率及课内使用的原 料  完成生鲜工作日志  执行磅称机检查              是/否       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损耗管理 卖场安全工作 高损商品管理 危机管理指南 磁扣磁条政策 高偷窃商品防损作业规范 门店危机/事件管理指南          食物安全课程 病虫害防治培训 火灾的预防及处理 参加消防演习 “食品安全与门店卫生”五级培训 清洁卫生培训 生鲜工作日志培训 生鲜收货标准 品质妈妈 执行时间 完成 营运能力——所有课长职位(客服)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 门店日常工作 日程安排 值班管理 *如适用于你 的职位 顾客交流 安全性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熟悉并参与各种店务活动 晨会 - 开店巡场检查 - 部门晚会 - 店务会议 - 空缺检查 - 市调 - 异常库存处理 - 二次开店 - 打烊闭店作业  知道 KPI(关键绩效指标) ,了解平衡计分 卡运作模型  了解预算情况,并知道如何提升改善   计划/管理日程安排 了解人事费用并参照假日,人员请假, 销售额的变化,有效的管理工时/人力 能够顺利完成交接班工作  能够处理危机  熟悉各种报警装置及处理消防  知道值班工作责  自信的招呼客人,了解并满足顾客需求  用有效的方式处理顾客投诉  知道店内基本服务事项  知道店内的顾客计划  知道如何做到关心顾客提升顾客满意度         知道神秘顾客检查及如何提升服务水平 对库存损耗的管理 执行例行安全事宜 安全存放各类商品和设备 识别潜在危险区域 知道磁扣管理流程及高损耗商品 发现可疑窃贼(内盗与外盗)通知流程 媒体和执法人员处理流程 业务绩效 是/否         有效会议管理核心能力 日程管理工作——海雅精品超市方法、 能力 空缺/异常库存管理管理 参加每周例行会议 门店供应商/顾客投诉处理作业规范 总公司售价异动后卖场作业流程 报表分析作业 部门/店务会议   预算信息管理 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管理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力排班与运用 向店人资主管了解时间、职等、职级和 所需的信息 火灾的防范 危机管理指南 救火程序 撤离程序 值班管理手册 与店内技术人员工作、学习 管理健康、安全手册 优质的顾客服务 服务台作业规范 服客报怨作业规范 会员管理办法 退换货流程 神秘顾客 研究上次神秘顾客检查结果 损耗管理 卖场安全工作 高损商品管理 危机管理指南 磁扣磁条政策 高偷窃商品防损作业规范 门店危机/事件管理指南 执行时间 完成 营运能力-生鲜、食品、百货课长 能力领域 商品管理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 计划、执行促销活动(年节,节假 日,季节性)  执行品类台帐图  运用正确的设备展示产品  保持货架干净整洁,有存货  定期检查,了解货架标签种类和 POS 牌类型  根据“陈列原则”进行商品陈列(DM 商品,新品,年节,节假日,季节 性)   知道损耗固定/不定/散装产品的程 序 端架及促销区陈列  商品的功能介绍及食用法  商品的出清及报废原则  商品的组合与分类策略  DM 作业  了解影响相应领域的可达指标的因 素  知道货架空缺的 8 个原因,并进行 深入调查  如何做保质期检查  补货原则及注意事项  防盗设备的使用标准  了解商品状态的变化 供货率 补货 是/否               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空间规划与管理 清洁、空缺管理执行标准 货架卡作业规范、POS 牌的作业标准 商品配置与陈列原则 店内非自营专柜管理作业规范 市场调查作业规范 新品作业规范 自有商品作业 营业店物品携出入办法 端架,促销区陈列作业规范 商品团购(大宗)销售作业规范 分店驻场/展售/试吃人员及器具管理 端架促销区陈列规范 商品知识了解,行销提供资料 DM 作业上下档流程 向经理了解各领域整体指标,并了解影响 达标之各项因素 空缺管理执行标准  五大管理动作-补货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库存管理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 知道如何订购产品、耗品和设备  知道不同产品订单之交货前置时间  调整促销性、季节性订货及库存量 (天数或金额)  处理存货短缺、存货过剩、特殊需 求、特殊质量状况  会填写店内及店间转货单  对质量问题提出建议  确定库存损耗因素  知道高、低、零、滞、负、畅缺、 清仓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          异常库存管理作业规范 商品店间转货作业规范,商品店内转 货作业规范 报表分析 异常库存管理作业规范 向经理了解关键绩效指标 商品验收作业规范,分店与供应商退 换货作业+退货作业规范(新),商品 报废作业规范;商品库存调整作业规 范,五大管理动作-盘点+年度大盘操 作 空缺管理 门店与供应商退换货作业 赠品处理规则 耗损管理作业规范 知道退换货,降价出清(无)、报废、 库存调整、赠品/搭赠处理(无),循 环盘点/大盘 后场管理  知道厂商直送及物流的送货时程  知道收货标准  知道如何返还仓板给物流统仓  对仓库进行安排和维护  合法存放受损或受到虫害污染的产 品  设备使用及维护  相关库存表单的填写与保存  商品验收作业规范  五大管理动作-仓库管理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合法细则 产品知识 商品处理及储存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 - 知道下列有关的法律要求: 产地 - 规格 - 质地 - 原价 - 促销价 - 促销原因 - 核价章 - 价格单位 - 明码降价 - QS 国家强制规定之具有 QS 标准之 食品种类  执行商品质量检查活动 健康与安全培训  知道所有产品正确的搬运和存储方 法    知道如何处理纸箱和塑料包装纸  知道高损商品的收货及储存  破包处理  加工储存的标准及方法 QS(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 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 膨化食品、速冻米面食品、冷冻饮品、罐 头食品、饼干 卖场安全培训培训 破包处理 执行时间 完成 营运能力——团购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1、知道如何订购各类的表单、耗材及设备 2、熟悉价格标签上的各类信息 库存控制 3、知道店内转货单特别流程 4、知道物品携出入流程 开店及打烊程 序 1、明白及进行业代开店前的准备作业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请订购单的填写,参照表单填写的《客 服表单教案—业代》 2、条码组成 1) 店内码:普通商品为:2+6 位货号+1 位识别码 称重商品为:2+6 位货号+6 位重量 +1 位识别码 1) 国际码为商品生产时的原印条码 3、参照(商品店内转货作业规范) 1、 参照《营业店物品携出入办法》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业代员级工作职 掌》 2、明白及进行业代下班作业 1、了解会员制度及内容 2、知道客诉处理流程 3、知道顾客退货流程 4、知道顾客退差价流程 5、知道顾客赠品发放流程 顾客交流 是/否 6、清楚大宗出货流程 i. 一般出货流程 ii. 大宗商品缺货处理 iii. 大宗商品换货处理 iv. 免费送货流程 v. 支票未到帐出货流程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工作职 掌》 2、参照《顾客抱怨处理作业规范》 1、 参照《案例分析与研讨-客服》中的客诉 处理 2、 参照《商品退换货作业规范》 3、 参照《退差价作业规范》 4、 参照《服务台赠品处理办法》 5、 参照《商品团购(大宗)销售作业规定》 6、 表单填写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表单教案 —团购》 7、分批出货流程 客户资料 1、了解商圈顾客状况(各类大中小型单位) 2、客户档案的建立 3、客户拜访的安排 1、最大范围商圈内的各工厂、政府机关、企 事业单位数量及分布位置;各单位大宗采买商 品类型、频率、金额;相关单位的采购负责人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2、参照《商品团购(大宗)销售作业规定》 2、 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业代员级工作职 掌》 3、 参照课组级工作职掌《业代课级工作职 客户资料 掌》 4、 表单填写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表单教 案—团购》 5、 定期派专人拜访,既有客户由各外勤自 店内系统 报表 1、了解电脑系统中相关操作 i.商品库存查询 ii.商品售价查询 iii.商品成本查询 1、能够使用以下日报/周报来回顾和改善部 门绩效 i.每日业绩明细表及达成率 ii.客房拜访汇总表 iii.业代课每周报表 行负责;新客户开发应分区或分类 1、店内系统操作应请门店资讯进行培训 执行时间 完成 营运能力——商管课长 能力领域 商品管理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1、知道商管暂存区商品的处理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商管课员级工作 职掌》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商管课员级工作 设备 职掌》 3.知道店内转货流程 4.知道店间转货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5.知道各类赠品收货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部门营运—— 商管六关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知道如何订购各类的表单、其他类耗材及 2.熟悉价格标签上的各类信息 库存控制 是/否 2. 条码组成 1)店内码:普通商品为:2+6 位货号+1 位识别码 称重商品为:2+6 位货号+6 位重量 +1 位识别码 2)国际码为商品生产时的原印条码 3.参照《商品店内转货作业规范》 4.参照《商品店间转货作业规范》 1、参照《商品验收作业规范》 1、知道商管六关及流程 2、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商管课员级工作 职掌》 1、了解自己服务的客户类别 1、参照入职培训的《海雅精品超市简介》 2、知道如何与各营业单位沟通收货中的相关 2、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商管课员级工作 事项 职掌》 3、与营业单位的沟通 1) 厂商单据有疑问的收货处理 2) 商品有疑问的收货处理,OP-044《商 部门营运—— 客户 品验收作业规范》 3、知道黑名单厂商的处理 2、 黑名单厂商 1)盘点中损耗较大或有诈底、短交、 不服从本公司各种规定的厂商均会被 列是黑名单内 2) 对于出现在黑名单内的厂商,商管 在收货时应 100%检查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开店及打烊程 序 生鲜验收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1、明白及进行商管收货前的准备作业 2、明白及进行商管打烊程序作业 3、了解夜间收货作业的程序 1、知道生鲜商品的收货标准 i. 商品品质 ii. 温度控制(运送车辆、商品) iii. 相关检验单据检验 1、知道收货六关中的异常情况及控管 损耗控管 店内系统 设备 2、知道大宗出货流程及注意事项 3、知道收货区商品(报废品、垃圾、纸箱) 的管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4、知道对经过收货区人员在各营业期间的控 i.开店前 ii.收货中 iii.收货结束后 1、了解电脑系统中相关操作 收货系统 条形码列印 2、了解会员系统中的相关操作(会员赠品的验 收) 1、知道各类收货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2、知道收货码头卷帘门的控管 3、知道货梯的控管 4、码头的防撞设施 部门运转—— 报表 1、能够使用以下日报/周报来回顾和改善部 门绩效 i.每日收/退货明细表 ii.收货数量更正明细表 iii.每日收货异常统计表 iv.每日生鲜收货状况统计表 v.厂商黑名单统计表 vi.商管课每周报表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商管课员级工作 职掌》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商管课员级工作 职掌》 2、参照《生鲜收货标准》 (但目前只有肉品 和水产) 1、 生鲜订货与卫生管理规范(适用生鲜部) 1、 参照《商品验收作业规范》 2、 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表单教案—商管》 1、店内系统操作应请门店资讯进行培训 2、参照《商品验收作业规范》 1、店内保养课应对各设备的使用进行定期 培训,同时对设备的保养权限应作区分 1、 卷帘门的控管 2、 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商管课员级工作 职掌》 执行时间 完成 营运能力——服务课长 能力领域 商品管理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知道厂商赠品、金点赠品、活动赠品的现 1-3、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工 场管理 作职掌》 2.知道大件物品寄存处理 3.知道顾客遗留物(包括寄包柜内、服务台) 4. 未领物品、结帐未拿走物品)处理 补货 1、知道营业期间现场赠品的补充 1-2、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工 2、了解服务课其它各类备品的补充 作职掌》 1.请订购单的填写,参照表单填写的《客 1.知道如何订购各类的表单、耗材及设备 服表单教案—服务》 2.条码组成 2.熟悉价格标签上的各类信息 1)店内码:普通商品为:2+6 位货号+1 位识别码 称重商品为:2+6 位货号+6 库存控制 位重量+1 位识别码 3.知道店内转货单特别流程 2) 国际码为商品生产时的原印条码 3.参照《商品店内转货作业规范》 4.知道物品携出入流程 1.了解如何做好顾客服务 4.参照《营业店物品携出入办法》 1.参照《关心我们的顾客》 2.要随时了解商圈顾客群(是否有新 建小区、 是否有拆迁等)的变化,并 2.商圈顾客状况了解 将最新信息告知相关各单位 3. 客户 3.客诉的处理 1)参照《顾客抱怨处理作业规范》 2)客诉处理参照《案例分析与研讨客服》中的客诉处理 4.了解店内的顾客服务设施的使用 3)重大客诉上报流程 4.《服务课员级工作职掌》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开店及打烊程 1.明白及进行卖场开店程序作业 序 2.明白及进行卖场打烊程序作业 1、如何办理会员卡 2、知道会员权益(既有的、可增加的)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服务课课级工作职掌》 1-2、参照《会员管理办法》 3、1)参照《DM 收到率市调作业规范》 2)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 工作职掌》 3、DM 海报邮寄及退件的处理 3) 类表单填写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 表单教案—服务》 会员管理 4、知道顾客座谈会的召开 4、课组级工作职掌《服务课课级工作职掌》 5-7、参照《会员与商圈经营》 5、了解会员资料如何进行整理 8、会员座谈会作业规范 9、会员卡管理作业规范 6、如何提升有效会员 10、邮件退件处理操作规范 7、知道各级有效商圈会员的管理 1-2、1)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表单教案— 1、 知道服务台的功能项目及处理 服务》 2)参照《服务台管理办法》 3)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 2、 了解顾客寄包柜的管理 工作职掌》 3、公用设施 i. 服务台管理 店铺外围设施应于开店前、打 烊后及营业中定时检查 3、 知道内/外围各类公用设施的使用 ii. 一些活动的设施应在非营业 时间搬入店内 4、参照《案例分析与研讨-客服》中的客诉 4、 知道服务台工作中的相关客诉处理 处理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知道相关法规的规定 1-2、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质 2、知道当地消法的相关规定 3、知道顾客退换货标准、流程及各类单据的 量三包、及一些行业规定 3-9、1)参照《商品退换货作业规范》 填写 2)各类表单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表 4、知道顾客未达到退换货标准的处理 单教案—服务》 店内转货退货:只作商品的退货即 5、知道商品退回卖场及 KEY-IN 流程 顾客退货管理 3)库存退掉,不退现金,请款时应特 别注明,请款时收银内勤不予以补充现 6、知道无货退款(即空退)的流程 7、知道店内转货的退货流程 金 10、参照《案例分析与研讨-客服》中的客 诉处理 8、知道收银员多扫退的退款及 KEY-IN 流程 9、知道退货备用金的管理 10、知道退货过程中的客诉处理 11、因商品造成顾客伤害的处理流程 1、参照《服务台赠品处理办法》 1、知道厂商赠品的进、发、存管理 2、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工作 职掌》 3、参照课组级工作职掌《服务课课级工作 2、知道金点赠品的进、发、存管理 职掌》 4、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表单教案—服务》 赠品管理 3、知道活动赠品的进、发、存管理 3、 参照《案例分析与研讨-客服》中的客诉 处理 4、 礼券(福利卡、IC 卡)作业规范 4、知道赠品发放过程中相关客诉处理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参照《商品运送作业办法》 1、知道大件提货的流程(包括自提和和托运) 2、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表单教案—服务》 3、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工作职 掌》 4、参照课组级工作职掌《服务课课级工作职 2、知道哪些商品属于免费托运的范围 掌》 1、 与运输公司的托运费用计算 1)计件:是指按运输公司给顾客托运 的件数及运距进行计算运输费用;此情 况一般用于新开店或该店商圈处于不 大件提货管理 3、知道顾客免费托运的流程 稳定的状态(即商圈内的住宅区有大量 的拆迁或新建) ; 2)包月:是指按月给运输公司固定费 用(不管运送件数及运距) ;此情况一般 用于该店处于较为稳定的商圈内 4、知道与运输公司间的托运费用如何计算 2、 参照《案例分析与研讨-客服》中的客诉 处理 3、 提货卡/功能卡说明卡/号码牌的使用作 业规范(适用家用、家电、文教课) 5、知道大件提货过程中相关客诉处理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参照《免费班车管理作业规范》 1、了解车辆的选择 2、参照课组级工作职掌《服务课课级工作职 掌》 3、车辆选择: a) 自购:一般用于新开发的区域 b) 外租 2、知道线路应如何选择及公告 i. 在商谈价格之前应考虑当地车 辆的运行费用 ii. iii. iv. 大巴管理 3、知道如何选择站点 v. 与厂商确认线路运行时间里程 车辆的外部广告 备车、调度及机修人员的配备 周末或节假日需增加车辆 4、线路选择 1)线路选择应考虑: i.应往居民区而非闹市区 ii.每班往返时间尽量控制在 30 分 钟以内 4、知道大巴运行中的日常管理 iii.交通不便居民集中的是重点 iv.有公交车可以到达的区域尽量减 少线路 v.线路是否可实际运行 一些如工厂集中的地方可每天 开一些固定线路;如学校较为集 5、知道大巴线路、站点如何进行改善 中可考虑开设一些晚上和周末 的线路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2) 线路的宣传 i.新增线路时提前(建议 15 天)在 店内公告 ii.可印刷时间表进行发放 iii.可在相关的小区张贴线路及时 间表 iv.可在停靠站点张贴停车线路标识 2、 站点选择应考虑: — 小区较多居民出入的大门 i.若两个小区离的较近(100 米以 内)可考虑在两个小区中间设置一个 大巴管理 站点;若两个小区距离超过 100 米时 建议设置两个站点 ii.尽量不要与公交车站设置在一起 3、 运行中的日常管理 i.人员服务及仪容仪表 ii.候车站的清洁卫生、站牌状况 iii.车辆内部的清洁卫生、安全状况 iv.各班次的正常发车,有异常的处 理 v.监督驾驶员对载客数的统计并进 行汇总 vi.车内外的广告牌 vii.各站点的实地抽查,各站点公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viii.告牌的检查,对于脱落应及时 跟进 4、 线路及站点的改善 a) 如附近有新入住的小区,应考察是否 需开设新的班车或原有的班车是否 可带过此区域 大巴管理 b) 对线路运行情况了解,是否需调整 i.站点的增加或减少 ii.载客减少的线路分析原因,并提 出改善方案 iii.若经改善仍不见效应考虑减少 班次 c)对于一些客流较高线路考虑是否加开班次 1、知道电话系统的使用及维护 2、知道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 1、参照《总机作业规范》 2、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工 作职掌》 3.知道店内促销广播及标准规范的广播用语 3、卖场服务电话作业 4.知道卖场直接电话接听标准术语及处理流程 4、参照《紧急事故预防处理作业规范》 总机及广播 5.知道 800 电话接听的标准术语及处理流程 5、800 客户服务电话作业 6.知道各种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 1、知道公司整体活动的执行及汇报 作职掌 活动执行 2、店内活动的规划、执行及总结 店内系统 1、参照课组级工作职掌《服务课课级工 《夹页制作作业原则》 1.了解电脑系统中相关操作 1.店内系统操作应请门店资讯进行培训 2.了解会员系统中的相关操作  会员管理  库存管理  订单处理  报表查询 2.参照课组级工作职掌《服务课课级工 作职掌》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1.知道各类顾客购物设备的数量及使用 设备 2.知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对结果进 行追踪 部门运转—— 报表 1、能够使用以下日报/周报来回顾和改善部 门绩效 i. 服务课每周(日)报表 ii. 每日/周/月退货概况表 iii.销退货明细表 iv. 每日/周/月赔偿明细 v. 赠品库存异动表 vi. 每日办卡明细及达成率 vii.每日/周/月客诉统计表 viii 重大客诉统计表 ix DM 收到率市调表 x. DM 退件处理分析 xi. 自动寄包柜异常开柜登记表 xii. 班车每日/周/月载客数统计表 xiii. 每月家电托运明细表 xiv. 会员周/月报分析 xv. 来客数分析(去年或上周同期比) xvi. 神秘顾客调查表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店内保养课应对各设备的使用进行定期 培训,同时对设备的保养权限应作区分 2、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服务课员级工作 职掌》 执行时间 完成 营运能力——收银课长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1、知道收银线孤儿的回收及孤儿区的整理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收银课员级工作职 掌》 2、设备的清洁应注意 2、知道收银线手推车、提篮的整理回收 a)每天:收银员在上下机时应对上机的机 台进行清洁 商品管理 3、知道马夹袋如何控管 b)另,在客流较少时安排人员对机台进行 彻底清洁,包括 POS 设备(如键盘) ,此 4、收银设备的清洁 补货 工作建议每月应全部完成一次 1.知道营业期间收银线现场耗材的补充 1、营业期间收银线的各类耗材及备品外勤 2.了解收银课其它类备品的补充 人员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1。马夹袋的 3 种规格、精品袋的 4-6 种规 1.马夹袋的控管 格及每种规格验收时标准;马夹袋每月费用 /当月业绩应控制在 0.18%以内(均以未税或 2.知道如何订购各类的表单、其他类耗材(除 均以含税相比) 马夹袋以外部分)及设备 2.请订购单的填写,参照表单填写的《客 服表单教案—收银》 库存控制 3.熟悉价格标签上的各类信息 3.条码组成 a)内码:普通商品为:2+6 位货号+1 位识 别码 4.知道店内转货单特别流程 称重商品为:2+6 位货号+6 位重量 +1 位识别码 b)国际码为商品生产时的原印条码 5.知道物品携出入流程 4.参照(商品店内转货作业规范) 2、 参照《营业店物品携出入办法》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部门营运—— 客户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了解如何做顾客服务 1.参照《关心我们的顾客》 2.知道公司会员制度及会员换购信息 2.参照《顾客抱怨处理作业规范》 3.知道一般客诉处理流程 4.知道公司顾客退换货流程 3. 《案例分析与研讨》中的客诉处理 4.参照《商品退换货作业规范》 5.参照《商品运送作业办法》 5.知道公司大家电提货流程 部门营运—— 1.明白及进行卖场开店程序作业 1、参照课组级工作职掌的《收银课课级工 开店及打烊程 2.明白及进行卖场打烊程序作业 作职掌》 序 3.了解收银金库的设防及撤防的流程 1、知道内勤备用金的组成及保管单位 1、 收银课的备用金包括: i.内勤换零备用金 2、知道如何向银行申请兑换零钞及异常的处 ii.收银员上机的备用金 理 零钱预备 iii.顾客退换货备用金 3、知道每个收银员零用金的限额及面额配比 4、知道各类备用金的盘点方式及表单填写 iv.顾客退差价备用金 2、 银员需换零时应请外勤协助;也可由收 银内勤在防损的陪同下直接至收银线兑 5、内勤与收银员的换零方式 1、够使用各种付款方法完成交易操作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收银课员级工作 2、知道各类付款方式的操作及操作错误时的 职掌》 处理 1、 如遇短期的抵用券时与财务及资讯沟通 i.现金 ii.借记卡 付款方法 换 采用何种方式结帐 2、 收银员在结帐发生错打: iii.贷记卡 收银员应于《现金明细表》上注明,内 iv.支票 勤在收营业额时也应注意,并在汇总当 v.缴款单 天营业额时于《现金明细汇总表》上的 vi.店内转货单 备注栏位说明 vii.各类抵用券 门店营业现款管理作业规范 viii.其他认可的票据 门店财务营收作业规范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1、参照《退差价作业规范》 1、知道顾客退差价的流程 2、参照表单填写的《客服表单教案—收银》 3、差价 KEY-IN 1)收银多扫部分在打烊后持单据到服务 课退货处,由退货处人员根据多扫单据 顾客退差 2、知道差价的 KEY-IN 及汇总 予以补充备用金,并由退货处人员进行 KEY-IN 1) 每晚营业结束前至资讯领取报表, 并以差价单为附件到内勤进行请款 3、知道退差价中的异常及处理 1、了解电脑系统中相关操作 2) 每日/周/月对已发生的差价进行汇 总到相关单位并要求进行修正 1、参照报表分析的《客服报表教案-收银课》 2、店内系统操作应请门店资讯进行培训 定期(每天/周/月)对会员点数较高及每日 店内系统 2、了解会员系统中的相关操作及如何查询 消费频率较高的会员,应进行查询其消费明 细,如:日消费次数超过 3 次以上应进行检 查;点数排名前 20 位的进行检查 付款操作和设 备 1、知道如何进行 POS 的操作付款,及进行各 1、参照员级工作职掌的《收银课员级工作 种交易 职掌》 2、知道各类取消交易及为什么这样做 2、新进人员:所有人员在新进公司并通过 3、能够描述取消交易的考虑和安全意义 培训检核后 4、收银线常见异常及处理 号和密码 5、知道顾客遗留物的处理流程 1、 参照《案例分析与研讨-客服》中的客诉 6、知道各专柜机台(家电、烟酒、纺织、CD、 药品专柜等)的结帐流程 7、知道大宗出货的流程 8、知道店内转货结帐的的流程 9、知道如何设定收银密码及各级人员的权限 应请门店资讯给予设置工 处理 2、 各级权限:课长、组长、外勤及员工应 为不同级别的权限操作 3、 刷卡机的操作请提供机器的相关银行进 行培训 执行时间 完成 能力领域 能力——我知道如何……吗? 10、知道解磁设施管理和重要性 是/否 解决方案——改善方式 6.参照《商品团购(大宗)销售作业规定》 11、银行刷卡机的操作 12、知道机台其它周边设备的异常及处理 1、 能够对备用的设备(收银机、塑封机) 检查并能了解其重要性 备用检查和解 释 2、 知道并了解有哪些备用的资源,如其它 课/部支援上机、打包人员) 1、所有的备用设备应定期进行试用,以确保 在异常情况时能正常使用 1、 各后勤单位(包括部门内部其它课别、各 部门助理等)人员应于适当时候进行上机 培训,并定期至收银线上机 1、知道销售下列物品的法律规定 1、各相关单位及行业协会所制定的规范 i.酒 ii.烟草 限制行销 iii.药品 iv.烟花爆

63 页 373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绩效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绩效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绩效是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决定组 织竞争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般意义上,绩效指的是工作的效果和效 率。     绩效管理的前提     顺应这种意义,我们自然而然的得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推广绩 效管理的前提。公司的愿景能否转化为员工心中的灯塔,公司的计划能否转化为 员工日常的工作目标,关键在于它们能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主管的主要职 责不是监督员工的行为而是创造一个催人奋进、和谐的工作环境,创造一种个人 需要与公司管理目标相互统一,最大限度激励士气的环境。     实施绩效管理的方法     秉承这种管理理念,我们在推行绩效管理时候的方法就很明确。那就是 叁与、共识、沟通、反馈、宣传、协调、信任、激励。这样一来,绩效管理的过程就 变成一个增强共识、凝聚人心、促进沟通、能力提升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体系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包含四个相互关连的体系:目标分解体系、目标责 任体系、结果测量体系、结果运用体系。     ◆目标分解体系:叁照平衡记分卡的理念,找到真实具体的目标,确定 各项目标之间的优先秩序,平衡短期任务和长期战略之间的资源分配,并将它 们合理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     ◆目标责任体系:与员工一起讨论设计各个目标可以执行的具体的衡量 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使员工真实的感受到成就感和责任感。     ◆结果测量体系:建立一整套可以横向、纵向比较的评估体系,使绩效 考核的结果清晰可量化,同时各个部门、各级员工之间可以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叁 照体系,建立一套规范的评估程式和方法,使评估过程最大限度的体现员工的 真实结果。     ◆结果运用体系:对员工经过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 依据个人的绩效表现进行评估并兑现承诺。对人员的综合表现和素质进行评估, 重新确定他们在组织中应有的地位和将来发展的方向,据此设计个性化的培训 方案或其他成长计画。     绩效管理的四个阶段:计划─监控─评价─反馈     ◆计划阶段:高层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自身情况制定年度目标; 确定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分解各级目标;上下级就目标达成的条件、资源帮助 时候奖惩等达成共识。     ◆监控阶段:在整个绩效周期内,管理者采取恰当的领导风格,积极指 导下属工作,与下属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预防或解决绩效周期内可能发生的 各种问题以期达到更好地完成绩效计划的目的。     ◆评价阶段:对人或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     ◆反馈阶段:对上个过程中形成的好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对失误进行 冷静分析,引以为戒,为下一个回圈做更好的准备。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人力资源经理整合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也是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目标。 总体来说,绩效 管理涉及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了大量的管理技巧,也包括企 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所最终要致力的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和企业管理员 工绩效的能力。 2 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运作中的意义 1 绩效管理是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2 绩效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 3 绩效管理能满足由于组织结构的调整而带来的管理的变化 如下,我就绩效考核来举一个案例: 案例分析 2: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李某的绩效考核 王某是蓝宝石装饰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 20 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 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 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 100 分,上级打分占 30%,同事打分占 70%。在考评时,20 多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 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 行打分排序。 结合案例分析以下问题: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 2: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李某的绩效考核 参考答案 (1)、存在的问题: ①、考评方法不合适,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 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 ②、考评方法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 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 ③、无论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 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④、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和对员工的指导。 ⑤、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 些。 (2)、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①、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5 分) ②、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仝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 是为了发放奖金。

3 页 511 浏览
立即下载
第7讲:组织发展变革操作流程

第7讲:组织发展变革操作流程

《组织发展 OD 从入门到卓越》系列课程 THANKS 谢谢观赏 第七讲:组织变革操作流程 主讲老师:张世伟 第 2 页 目 录 Contents Page 01 战略解码 02 职能解码 03 企业文化 第 3 页 目 录 Contents Page 01 战略解码 02 职能解码 03 企业文化 01 1.1 组织变革八步法 第 4 页 战略解码 方向 规划 造势 / 做局 锁定 结果 启动 / 过程 Market Overview 领 导 力 Leadership 建立 紧迫性 组建 联盟集体 创造愿景 设计规划 广泛沟通 获得认可 1 2 3 4 Create urgency Build coalition Vision & planning Commun icate for buy-in 1 2 3 4 赋人以能 排除障碍 5 快速显效 庆祝成功 持续改进 扩大战果 附着力 新文化 6 7 8 管理系统 System and process Quick Empowe r/remove wins & barrier celebrate 5 6 Never give up Make it stick 7 8 目的 目标 01 战略解码 1.2 战略定位 第 5 页 公司层面的绩效指标设计以明确的战略地位和运营模式为前提和基础 技术领先型  收集客户需求,并体现于新产品研发中;  有效控制风险和不定因素  赋予一种创新的文化; 公司战略定 位 高效运作型  最大程度运用新观念 客户亲密型  运作流程标准化;  制定高度客户化的解决方面;  建立不断更新丰富的产品库;  建立长期客户合作伙伴关系;  整合的高效管理系统  规划并跟踪客户关系;  保障决策落实于最接近客户端。 01 1.3 战略地图 第 6 页 战略解码 生产率战略 财务层面 增长战略 长期股东价值 改善成本结构 提高资产利用率 增加收入机会 提高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主张 客户层面 价格 质量 可用性 选择 功能 服务 产品 / 服务特征 运营管理流程 内部层面 关系 客户管理流程 •选择 •获得 •保持 •增长 •供应 •生产 •分销 •风险管理 伙伴关系 创新流程 品牌 形象 法规和社会流程 •环境 •安全和健康 •招聘 •社区 •机会识别 •R&D 组合 •设计 / 开发 •上市 人力资本 学习与成长 信息资本 文化 领导力 组织资本 协调一 致 团队工 作 第 7 页 目 录 Contents Page 01 战略解码 02 职能解码 03 企业文化 02 职能解码 2.1 组织设计要素 第 8 页 组织设计基本要素归纳 组织要素 含义 机械式设计 有机式设计 1. 职务设计 职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专业化) 专业化,简化 扩大化,丰富化 2. 管理层次 组织中的各级管理机构。(指挥链 / 管理幅度) 竖直化 扁平化 3. 部门划分 将职务和人员组编成可以管理的单位。(部门 化) 职能结构 分部结构 4. 职权关系 决策指挥权的集中或者分散。(职权职责 / 集权 分权) 集权化 分权化 5. 协调配合 不同层次、部门、个人之间活动的协调。 正式化 非正式化 02 2.2 组织设计原则 第 9 页 职能解码  市场导向原则  目标统一原则  组织效率原则  则 责、权、利对等原  均衡发展原则 02 2.3 管理机制 -- 绩效管理 第 10 页 职能解码 绩效目标 / 计划 绩效报酬 / 改进 绩效诊断 / 沟通 绩效 管理 绩效创造 / 辅导 绩效总结 / 评价 02 职能解码 2.4 管理机制 --3P 薪酬管理 第 11 页 —— 根据员工的职位、能力、长期发展潜力及价值创造的变动 而决定支付水平的薪酬体系。 职位薪酬 绩效考核决定绩效薪酬 酬 薪 绩效 职位评估决定职位等级及其薪酬 能力薪酬 任职资格认证决定能力薪酬 第 12 页 目 录 Contents Page 01 战略解码 02 职能解码 03 企业文化 03 企业文化 3. 企业文化 第 13 页 THANKS 谢谢观赏

14 页 430 浏览
立即下载
【表格】最新集团人力资源三年规划项目分解表

【表格】最新集团人力资源三年规划项目分解表

集团人力资源三年规划项目分解表 部门目标 项目 分解项目及实施步骤 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研 组织机构与权责 完善清晰科学的组织机构及部门, 2023年 绩效衡量标准 调研通知的下发 深入到总部及子公司进行调研 深入每个子公司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问题 形成调研报告 总结成书面文字 拟订组建人力资源部的审批报告 形成报告并通过审批 人力资源部定岗,定人,职责权限分工 形成书面文件/公告 强化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子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岗 位的职责和权限 人力资源规划 配合部门 /人 人力资源调研的内容,计划的准备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 在集团总部组建人力资 源部 负责人 集团三维立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形成 调查集团现有人力资源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项 目及内容。 解析人力资源数据统计工作的不足点 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规范集团人力资源数据统计(规范项目名称、名 称的定义、计算公式、口径、统计频率等) 制定出《集团人力资源数据统计管理 规定》文件 规范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口径、方式方法及各成本 数据收集途径的统一界定 制定出《人力资源成本构成管理规定 》文件 规范和指导总部人力资源团队学习怎么进行人力 资源数据的分析工作 制定出《集团****年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样板并组织学习和讨论 规范人力资源数据统计 对集团全体人力资源岗位工作人员进行《集团人 力资源数据统计管理规定》文件的培训和讲解说 明 使集团所有人力资源岗位的工作人员 对数据统计在全方面达成共识 按照《集团人力资源数据统计管理规定》修改集 团人力资源月报(Excel表)中的内容 同意下发修改后的数据统计表格 收集和检查各公司8月份的数据是否符合标准要 求 各子公司8月份的人力资源数据统计工 作符合规定的要求 8月 完善清晰科学的组织机构及部门, 岗位责任权限的划分,促进集团人 力资源战略计划实施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权限分工 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计划 收集和检查各公司8月份的数据是否符合标准要 求 各子公司8月份的人力资源数据统计工 作符合规定的要求 按规定要求统计汇总2020/21/22年度集团人力 资源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 分别制定《集团2019/14/15年人力资 源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拟订集团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计划 制定出《集团人力资源三年规划工作 计划》文件 根据三年规划制定出集团人力资源的年度计划 (2022.9-2024.12) 制定出年度计划 根据三年规划制定出计划中各项目工作的进度安 排 制定出项目分解表 上报人力资源规划的各项工作计划 上报审批 指导各子公司的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并制定下 一个三年计划 每年子公司以报告的形式上报人力资 源规划工作 了解集团的人力资源权限工分情况,是否有清晰的界定 从文件制度和表格流程中分析 按模块分解细化集团人力资源现在的工作事项及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等 初步拟定出《集团总部与子公司权限 分工一览表(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部门内部讨论权限表中的各项内容是否完整 和各模块负责人完善权限表 针对讨论时提出的问题点修改权限表 修改权限表 将修改后的权限表发给相关部门并收集意见 收集各部门意见 针对收集来的各部门意见再次修改权限表 再次修改权限表 将最终修改后的初步拟定出《集团总部与子公司权限分工一览表(人力资 源管理)》上报审批 上报审批 颁布审批后的《集团总部与子公司权限分工一览表(人力资源管理)》 审批通过并颁布 依据权限表处理日常工作,并细化各人力资源机制里的权限,指导各子公 司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权限分工 指导编制各子公司的《公司权限分工 表》 考察广州周边区市大专院校毕业学生状况及学生 素质基本情况; 多渠道了解,选择几家进行实地考察 14年校园招聘中选择1-2所院校进行寻聘工作 校园招聘 (改过去由学 校被动推荐为主动进行 根据集团人才储备要求,分析集团校园招聘对象 ) 主要专业类型 分析岗位和学校专业的匹配 有针对性选择3所重点高校拓深到院校老师,建 立长期联系 和学校就业办建立联系 对目前公司所使用的招聘网站《南方人才网》进 行优化和加深合作关系 增加委托招聘和其他业务 在拓展1-2家地区性招聘网站,如珠江人才网 签定合作合同 选择参加广东较有影响力的现场招聘会 最少参加招聘会3-4次 联合各子公司举行两场(春季场、秋季场)公司 现场招聘会 集团组织联合现场招聘会两次 宣传渠道 选择地区性报纸,电视字幕,人才杂志作为宣传 平台;特别是春节后集中用人时 完成宣传 宣传渠道 充分利用公司网站平台,搭建网络宣传 公司网站的信息发布 特殊岗位 寻聘 分析特殊岗位(一线生产工人)市场的供给程度 收集年度用工信息 选择合适的偏远地区劳动部门进行招聘尝试 进行一次偏远地区的现场招聘 招聘与人才测评 网络招聘 现场招聘会 构建人才测评体系、专业技能评 审通道、胜任力素质模型三者相 结合的人才评估和人才储备模式 ,一切以能力为驱动力 选定学校 招聘渠道效果统计及评估 每年最少分析两次 招聘海,报易拉宝的制作 完成制作 招聘宣传手册制作 完成制作 以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为主体组建2020年招聘面试评估小组 成立小组 面试评估小组面试技巧培训(内训+外训) 最少要有1次外训和2次内训 收集岗位信息(岗位职务级别,基本任职资格,下属人数等) 形成岗位信息统计表 收集岗位信息(岗位职务级别,基本任职资格,下属人数等) 招聘与人才测评 人 才 测 评 形成岗位信息统计表 筛选出实行人才测评的对象和层次,建议将集团岗位划分为经理级 及以上层和经理级以下层,两层的测评流程和指导,测评方法都区 别设计 确定出人才测评的对象和目标 设计人才测评指标结构,并考证是否能两个层次共用 制定出人才测评指标结构 人才测评的指标表述及筛选 给筛选出来的指标明确的定义 针对人才测评课题进行两次以上的培训(培训形式根据掌握的知识 而定) 熟悉人才测评建立的流程和关键点 对各指标分析制定出各指标的测评标准和指标权重,并进行模拟计 算 各测评标准和权重要符合岗位的实际 需求 根据各指标要素选择和设计人才测评方法(也可以考虑是否需要人 才测评软件来给予支持) 确定人才测评方法 选取多个样板对人才测评进行多组测试,针对测试的问题对人才测 评体系进行完善 测试和验证人才测评体系 总结人才测评工作,梳理思路,把人才测评体系固化并开始推广学 习 先在招聘过程中运用 完善和补充人才测评工具和分析案例 增加工具和案例 集团现有岗位的分布情况统计 建立专业技能评审 统计调查集团现有建筑行业相关技术岗位的具体名称、人数、职称及资格 通道 证、所属公司等基础资料 规划出集团岗位的类别并定义 根据调查整理出详细的统计表,清楚 的了解建筑行业现有技术岗位情况 综合前期的准备工作,以项目开发的形式上报审批 编制出《建立专业技能评审通道的可 行性报告》并上报集团高层 成立专业技能评审体系项目开发小组(以建筑类技术岗位为试点),包括 小组负责人、组成人员、职责等 经上级批准成立项目小组 开展项目小组成员的内部和外派培训(内、外各两次) 对专业技能评审体系的内容,流程, 操作,方式方法等有个全面的了解 调研建筑类各技术岗位的国家鉴定标准为参考资料(包含:有那些鉴定类 别、职称名称、各级职称或资格证的鉴定标准等) 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册做为后期的参 考资料 筛选出我集团试点进行专业技能评审的具体建筑类技术岗位并上报审批 制定出参与专业技能评审的具体岗位 建立专业技能评审 通道 构建人才测评体系、专业技能评 审通道、胜任力素质模型三者相 结合的人才评估和人才储备模式 ,一切以能力为驱动力 胜 任 力 素 质 模 型 人 力 资 源 制 度 梳 理 人 力 筛选出我集团试点进行专业技能评审的具体建筑类技术岗位并上报审批 制定出参与专业技能评审的具体岗位 拟定建筑类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的技能分级级数和名称 制定出级数及名称 拟定评审总模块、各级内各模块的评审标准并讨论报批 制定出全面的评审标准 商讨评审流程、资格、结果的运用形成系统的体系 制定出《专业技能评审体系》文件制 度并报批 准备来年全面开展对建筑类技术岗位进行专业技能评审的准备工作 体系文件的公布、学习;评审组人员 的确定 成立建筑类技术岗位的专业技能评审组 成立评审组 对建筑类技术岗位进行评审 按体系规定开始评审 初步拟定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实施方案并报批 上报方案 与相关机构或者部门联系成立胜任力素质模型项目小组 成立项目小组 项目小组关于胜任力素质模型课题的培训; 要多次的内,外培训 确定目标岗位,选取样本 选定岗位和样本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全方位评价法、专 家系统数据库和实地观察法等获取样本有关胜任力素质特征数据 制定出特征指标 初步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 初步完成模型 所有现在执行的人力资源文件的整理 整理出所有制度文件的最新版 拟订人力资源类制度的分级管理思路(包括子公司及表格) 使人力资源文件有层次的管理提高工 作效率与搭建体系框架 人力资源文件的分类及定级的拟定(文件目录提纲及内容概要) 拟定文件目录提纲及内容概要并分级 对拟定的文件目录提纲及内容概要进行讨论和修改 确定最终方案并做出计划 人 力 资 源 制 度 梳 理 建设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 人力资源管理规程与制度 对拟定的文件目录提纲及内容概要进行讨论和修改 确定最终方案并做出计划 文件制度的第一阶段制定 制定出相关文件并上报审批 文件制度的第二阶段制定 制定出相关文件并上报审批 针对实际运作情况完善制度 修改完善 全面了解和排查集团现在的激励机制和政策 统计分析现有激励内容 规划出集团激励的分类和种类 拟定出草案在内部讨论 细化激励类别指标或者标准 拟定出草案在内部讨论 拟定集团公司的《激励体系制度》并报批 拟定出《激励体系制度》 针对体系制度里的项目细化出管理规定制度 根据体系制度拟定出延伸文件 形成指导全集团激励工作的《激励手册》 拟定出《激励手册》 培训需求及效益,成本分析 以报告的形式反映 以岗位和级别为单位,初步建立各层次的培训课程类别(课程体系设计) 制定《课程体系管理规定》 公共课程的课件内容确定及资料汇总 资料汇总 确定内部讲师管理规定(包括选拔,标准,激励,任免等) 制定《内部讲师管理规定》 确定集团内部讲师人员并颁发聘书 按标准选出讲师 完善案例库和课题库 案例库和课题库数量的增加 调研整个集团人力资源岗位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判定出整体水平和技能熟练度 激励体系 培训与开发 通过提升员工的能力,实现员工与 集团的同步发展 人力资源团队建设 通过提升员工的能力,实现员工与 人力资源团队建设 集团的同步发展 保证薪酬/福利在本地区有竞争优 势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 本素质 拟订人力资源团队建设计划,主要是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组建集团人力资源提升学习班 成立学习班 人力资源系列讲座(内部培训) 全年最少开展4次以上 人力资源外派学习(项目另定) 选择部分人员最少参加2-3次 集团人力沙龙活动(包括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测评,案例解析等) 每2个月由集团总部组织一次 拓展培训 至少组织一次全体人力资源岗位员工 参与 人力资源专业工具的情景模拟运用 最少组织3次 标杆企业考察培训 最少联系2家标杆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年终人力资源大会(所有人力资源岗位员工) 在年底召开一次 分阶段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整理上报 收集,整理信息 依据相关薪酬信息及集团经营情况,形成公司年度薪资调整标准报告 作出报告 薪资、福利满意度调查 下发调查表 对调查表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出报告 按绩效管理的内容完善集团绩效管理体系(比如强化绩效面谈,绩效记录 ,绩效反馈等) 完善绩效管理中缺少的环节 建议集团对各子公司的总体考核采用“HU绩效考核法”又叫联合利润基 数确定法的提案 提出方案 集团所有岗位的绩效考核统一为平衡计分卡 考核方法及工具统一 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与薪酬,奖金,晋升,福利等) 有制度规定结果的运用 薪酬与福利 绩效管理与考评 实现HR管理信息化,以提高工作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 效率和管理水平 设 远离风险,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档案管理要做到“准确、全面、 及时” 员工关系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 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与薪酬,奖金,晋升,福利等) 有制度规定结果的运用 夯实内部管理是信息化的第一步,如基础数据管理(完善数据库)、基础 业务流程设计及业务事务处理管理、内部管理层极和权限,内部流程要程 序化等 确保上线前有准确的人力资源主数据 可供导入 选择合适的软件 确定软件供应商 和软件供应商共同规划和设计信息化平台中各模块的实施顺序及编写模块 确定实施顺序及编写模块 实施模块的数据库录入 录入基础数据 对实施模块的操作反馈,意见收集(系统测试) 收集意见反馈给供应商,并解决技术 问题 编写操作手册 制定出操作手册 强化培训 最少培训2-3次 信息化系统的改进,维护,升级 改进和后期的维护 制定并审查《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的合法,合理性 作出规定并上报审批 设计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发放 进行问卷调查 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出具调查报告 作出调查报告 针对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并拿出改善方案(采用座谈、深入基 层与员工面对面交流、工会组织活动等形式) 多形式活动的讨论 进行劳动法律,法规及解决劳务纠纷技巧的培训 各组织一次 确定人力资源档案所包括的内容 明确档案内容 完善《员工人事档案管理规定》 作出规定 划分档案整理的区别年份 划分整理的时间段 参照集团整体 档案管理要做到“准确、全面、 及时”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 划分档案整理的区别年份 划分整理的时间段 整理现有员工档案,尽量补充缺少的资料 按要求整理和补充完善现有档案 整理离开集团人员的档案 集中分类,按离开的时间长短确定那 些需要销毁 人力资源工作是一个繁杂的工作体系,之后的路如何走才能顺畅取决于企业战略决策和人力资源工作的执行力度。为加强整体人力资源工作,提升格局和高度,人力资源部员工必须加强自身的修炼,所以 能力,通过学习国学与历史提升品格,通过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增强员工关系。 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或二级)专业证书的计划,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2023年完成时间段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4年完成时间段(黄色)/2025年完成时间段(红色) 1月 1月 2月 2月 3月 3月 4月 4月 5月 5月 6月 6月 7月 7月 8月 8月 9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0月 11月 12月 参照集团整体信息化规划的时间 安排 的修炼,所以人力资源部门提出部门成长三驾马车并行的理念,即:专业+品格+关系。通过专业学习与考试提升专业

8 页 981 浏览
立即下载
人才地图的绘制与应用

人才地图的绘制与应用

人才地图的绘制与应用 项目评估与优化 6 1 理解战略地图、 组织能力地图 人才地图应用 5 2 定义、识别 关键岗位 绘制人才地图 4 3 实施人才盘点 人才地图构建方法论与流程 1 战略与组 织 能力地图 人才盘点的起点是对于组织的盘点,组织要设立未来 3-5 年甚至 更 长的战略目标,并确立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设计工作岗位和 分配 岗位职责,实现组织与业务战略的匹配性。 3 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定 位出发,建设实现组 明确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深 刻理解战略规划并逐项分解 织 战略目标的组织能 力, 通过人才管理体 系,使 人才不断涌现, 分析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关键 组织能力 满 足 企 业未来发展的 需求。 战略规划 组织能力 定位支撑各项关键组织能力实施所 涉及到的关键岗位 / 人才,即定 义 关键人才 2 定义 关键岗位 人才地图绘制需要以人才盘点为依据,不仅需要从岗位出发,识别 和定义组织的关键岗位,同时也需要跳出岗位,从人的角度看是 否 有足够的高潜人才形成继任梯队。 4 核心的管理层 “ 二八定律” 在企业 培养难度大, 市场人才稀 缺 中 同 样 适 用 , 即 20% 的核心人才创造了 80% 的企业财富。因此,在 对人才结构进行盘点时, 重点 应该放在核心人才 核心技术或业 务骨干 上,从价值和稀缺性定 关键业务环 节主导者 义 关 键岗位与关键人才。 中长期项目 主要负责 人 3 实施 人才盘点 人才盘点作为人才培养的发动机,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出最优质的人 才资产,成功的人才盘点可以助力人力资源决策,确保人力资源 工 作的产出和成果,使企业成为人才驱动型组织。 • 长期目标 人才梯队建设,关键岗位人 才继任计划、储备与培养 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 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并促进组织拥有足够 数 量 和高质量人才的一组 业务流程。 • 中期目标 构建组织关键人才库,形成组织人 才九宫格,锁定重点关注人才 • 短期目标 人才可视化, 内部人才调配与决策 5 3 实施 人才盘点 人才盘点内容包括确定员工任职水平、识别人岗差距、发掘员工潜 能、明确新的岗位需求和变化,将人才盘点的结果作为人力资源 配 置和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并由此进行针对性调整和规划。 6 基于人才标准,如何科学、客观识 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 别、发掘组织中的优秀人才? 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Q2 并促进组织拥有足够 Q1 数 量和高质量人才的 一组 业务流程。 组织中优秀人才梯队如何培养、 人才标准是什么?即哪些人可 发展与保留? 称之为人才? Q3 人才盘点需解决三个问题 3 实施 人才盘点 人才标准的界定,需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素质模型,可分职族 (如管理类、技术类、操作类)、岗位序列(如营销类、人力资源 类)等分层构建。 定义剖象 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 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关键行为 并促进组织拥有足够 • 至关重要 确定核心能力 数 量和高质量人才的 • 重要 一组 业务流程。 • 高绩效行为表现 • 关键组织能力 • 未来所需能力 模型回顾 • 岗位主要职责 • 关键任务 • 面临挑战 组建小组 • 专业顾问 • 高管 • HR • 绩优人员 • 需要的能力 • 高绩效标准 • 比较重要 • 一般 7 3 实施 人才盘点 8 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是人才评估的基础。因此,标 清晰定义指标内容,关键行为点、所达标准等级和相关行为描述。 准的构建需 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 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能力 指 标 并促进组织拥有足够 数 量和高质量人才的 一组 业务流程。 人际影响 战略思维 战略 思 维 客户导向 协同合作 指标 定 义 关键 行为点 清晰公司 发展战略 , 大局观 统筹全局 把 握 关 键 ,战略承接 勇于担 确定战略 当 实现路径 和策略…… 等 级 优 行为描述 任 始终围绕公司利益开展工作, 对 战 略 背 景 、 原则 和 重点 理 解透彻…… 意识到自身工作是服务于公 司 整 体 , 从 全 局视 角 看 待 工 作的重点;能…… … … …… 秀 胜 3 实施 人才盘点 第一是审视人,第二是审视岗位。审视人指审视各级岗位的任职人 员对本岗位的胜任能力和未来的成长潜质;审视岗位则是把人的 9 因 素抛开只看岗位,考察该岗位目前任职人员以及继任梯队情况。 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 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并促进组织拥有足够数 量和高质量人才的一 01 人才质量盘点 基于人才角度,对关键人才胜 任能力与发展潜 质进行评估。 组 业务流程。 人才数量盘点 基于岗位角度,盘点该岗位任职人员与继任梯队发 展状况,组织中长期人才梯队是否满足发展要求。 02 3 实施 人才盘点 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 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并促进组织拥有足够 数 量和高质量人才的 一组 业务流程。 人才质量盘点,首先是考察员工担任本岗位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绩效、 能力,也就是岗位的胜任度,第二是看员工未来发展的成长潜质。 业绩 能 力 绩效 知识技能 经验 行 为表现 01 本岗位胜任 度 • • • • • • • 公文筐 情景挑战 决策模拟 无领导小组讨论 FBEI 多对一面谈 人才盘点会 / 人才校准会 • • • • 大五职业性格测评 职业驱动力测评 管理风格测评 商业推理能力测评 人才质量盘点 02 发展潜质 职业兴趣 潜力 离职风险 驱动力 性格 学习力 10 通过能力 * 潜力,或者业绩 * 潜力的二维评估,可以将关键岗位上 3 实施 人才盘点 的关键人才绘制成人才九宫格,透视人才所处的位置,制定针对性 11 的培养计划。 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 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并促进组织拥有足够 数 量和高质量人才的 一组 业务流程。 业 潜 绩 力 增长型价值观 GE “Session C” 能力 Adidas 3 实施 人才盘点 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 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并促进组织拥有足够 基于组织稳定的角度,先考察担任本岗位职位的人的胜任度和稳定 性,看是否有风险,然后透视企业内部是否有成熟的继任梯队。 12 继任人 成熟 度 数 量和高质量人才的 已符合岗位要求 需培养 1-2 年 一组 业务流程。 基本条件 能力盘点 是否有 合格继任人 • 有条件成熟的继任者 • 有 1-2 年的高潜质继任梯队 • 专业能力考核 • 工作绩效 • 目标岗位发展潜质 通过人才盘点,绘制组织人才地图,透视组织人才发展现状和人才 4 绘制 人才地图 人才地图是对组织人才 差距,可通过外部招聘、内部调配、继任计划等方式,形成组织 人 才管理梯队。 关键岗位 当前任 职者 重点培养 现在可 以接 替 者 结构的一种透视与规划, 为组织描绘当前与未来 人才储备与人才差距。 高潜人才 需1年 的 培 养 需 2-3 年的培 养 岗位名称 岗位名称 岗位名称 任职者姓名 任职者姓名 任职者姓名 空缺 姓名 姓名 成熟度丨胜任力 成熟度丨胜任力 外部招聘 姓名 姓名 成熟度丨胜任力 成熟度丨胜任力 姓名 姓名(内部调配) 姓名(内部调配) 姓名 成熟度丨胜任力 成熟度丨胜任力 空缺 成熟度丨胜任力 姓名 成熟度丨胜任力 成熟度丨胜任力 姓名 姓名 成熟度丨胜任力 成熟度丨胜任力 13 5 人才地 图 应用 通过人才地图绘制,寻找人才差距,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的 关键人才培养、激励、保留计划,建立继任梯队,打造人才良性 流 动机制,塑造企业人才管理体系,提升人才产出率。 广泛,绘制人才地图, 透视组织人才结构, 06 最 根本的在于寻找企 业人 才差距,并通过 人才管 理体系弥补人 • 内部人才流动文化 • 内部流动机制 内部人才 流动平 台 才差距, 使组织发展 每 个 阶 段 都 有合适的 人才支撑。 • 关键人才档案 • 关键人才跟踪 • 关键人才规划 01 人才地图应用方向非常 • 全面薪酬福利 • 激励计划 • 关键人才晋升 关键人才 库 14 02 关键人才 培养 人才地图 05 03 关键人才 保留 关键人才 职业发 展 04 关键人才 继任梯 队 • • • • 工作与发展计划 跨业务轮换 体验式培训 定制课程 6 项目评估 优化 人才地图的构建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需要在过程中不断进行 PDCA 循环,积极完善、优化。 人才盘点优化与应用, 需要在过程中不断校准、 Do 优化,如评估手段或评 价中心,人才盘点文化、 后续人才管理体系的搭 建等,需要以系统的视 角不断完善。 Check Plan Action 15

15 页 517 浏览
立即下载
华润集团领导力素质模型内涵解读

华润集团领导力素质模型内涵解读

华润集团领导力素质模型内涵解读   华润集团领导力素质模型由三大类、八大项素质组成,每个素质包括一个定义, 素质分级的维度及四个层级。   第三类:引领价值导向(Champion Corporate Credo)   (1)正直坦诚(Acting with Integrity)   定义:做人坦诚,敢于讲真话,处事公正,坚持原则,为公司利益,不畏权威。   维度:行为的难易程度、所承受外界压力的大小   层级四:不畏权威,犯颜直谏   ♦ 为公司整体或长远利益考虑,即使可能危及个人利益或面临权威的巨大压 力,仍勇于提出和坚持个人的不同意见。   ♦ 当上级的言行失当,可能危害组织的利益或违背组织的原则时,敢于直谏。   层级三:直面冲突,坚持原则   ♦ 面临冲突和分歧时,不回避矛盾,敢于表明并坚持个人观点,能够客观公 正地做出决策。   ♦ 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职业操守,不为所动。   层级二:处事公正,诚实可信   ♦ 待人处事公平公正。   ♦ 言行一致,遵守对他人的承诺。   层级一:遵守规则,坦率真诚   ♦ 遵循组织规则,做事规范。   ♦ 坦率真诚,说真话,说实话,少有顾虑,能当面主动分享信息、观点和评 价。   (2)追求卓越(Driving for Excellence)   定义: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设定更高更具挑战性目标,突破与超越过去的成绩, 积极主动地追求更加卓越的业务结果。   维度:所设定目标的难度、自我挑战的程度   层级四:挑战不可能的任务,颠覆性超越自我   ♦ 即使在看似不可能达成的情况下,如超越或引领世界或行业顶级水准,仍 勇于承担风险,同时积极投入必要的精力与资源,缜密分析风险点与详细计划,全 力行动,以求最大可能地达成所追求的目标。   ♦ 不迷信权威,不受制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勇于颠覆性突破及超越自我。   层级三:迎难而上,主动设定或承担挑战性目标   ♦ 主动为自己定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积极采取具体行动去实现目标。   ♦ 勇于迎难而上,主动带头承担公司所设定的挑战性目标,为其他团队成员 起模范带头作用。   注释:挑战性目标是指预计在努力的状态下能达成的可能性也只有 80%   层级二:不满足于现状,持续改进以提高效率   ♦ 不满足现状,主动思考工作中仍能提高的地方,并积极采取行动,付诸实 践。   ♦ 通过对工作程序、规章制度、或工作方法等做出具体的改进,有效提高工作 效率和质量,超越预期的业绩目标。   层级一:乐业敬业,坚持高质量完成工作   ♦ 乐于接受工作安排或任务,愿意付出额外时间完成工作内容。   ♦ 对于常规的事务性工作,不厌其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如何应用华润集团领导力素质模型?   从当前国际前沿研究和大型跨国企业的实践来看,领导力素质模型可应用于招 聘选拔、培训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后备干部培养等领域。   1、 招聘选拔   企业可以在现有的招聘选拔程序和制度中加入素质考核内容,同时在企业内部 开展聚焦行为事件访谈的培训,让集团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掌握相应的素质考查技巧。   2、培训发展   基于素质模型的培训发展体系有助于避免目光短浅或盲目随大流,保障整个培 训发展体系是集中做正确的事,而不只是做眼前的事。   3、绩效管理   以素质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不仅强调要完成的工作指标,而且要帮助管理者明白 怎么完成这些指标,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作为支持。180 度或者 360 度的领导力 素质测评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兼顾硬指标和软指标两个方面。   4、薪酬管理   基于素质的薪酬管理与通常的薪酬管理相比,其优点在于:可以照顾到那些有 潜质(素质)的人,可以较好的评价某些专家类型的岗位,同时也可以衡量那些很 难用硬指标来衡量的岗位。   5、后备干部培养   借鉴领导力素质模型,当员工在考虑未来可能担任的领导岗位时,他可以比照 这些素质来发展自己;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素质来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已经 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5 页 1023 浏览
立即下载
经理人的领导力

经理人的领导力

经理人的领导力 我们的课程安排 职业经理人-用管理能力,素质创造价值的人 一 , 做出色主管 二 , 领导力的开发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什么是领导力?   它是一个人(组织)使其他人(组织) 跟随的能力 领导力可分为支持,服从,追随,信赖, 信仰等层级。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一 , 做出色主管  出发点和工作平台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我们的主管怎么了 ? •喜欢抓具体业务 •责任心过强,习惯依靠个人 •事无巨细,不善于授权 •虽有工作目标,但缺乏目标控制 •不太善于或不习惯做计划 •难以未雨绸缪,救火现象普遍 •缺乏较平衡的管理技能 •不太善于建立有效的工作网络、工作团队 •不太善于招聘、选拔、培训、发展激励等人方面的工作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困惑来自—— ◇ 管理者的角色认知:管理者在企业中应扮演什什 么角色?角色定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 管理者的关键工作分析:哪些工作对管理者来说 是最关键的,必须做好的? ◇ 管理者工作目标的设定:发挥目标的作用和设定 有效的工作目标; ◇ 工作筹划及控制:筹划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 良好的控制可保证目标的实现;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一个出色的主管具备的能力 出色主管 组织好自己 自 我 认 知 角 色 认 知 组织好部属 时 间 管 理 目标 管理 绩效 管理 人员 管理 计划 管理 在职辅导 激励 解决问题 沟通 团队 管理 建立有效 工作网络 授权 绩效评估 成己达人,内外兼修,能力素质 兼顾!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组织好自己    1 ,自我认知 2 ,角色认识 3 ,时间管理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工作风格与自我管理 自我 管 理 1、认知自我,自我控制,发展优势,克服缺点,调节本人 的工作风格,力求最大的工作绩效。 2 、认识本人与他人的工作风格,便于相互理解,相互合 作,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同事间扬长避短,团队协作。 3 、主管了解部属的工作风格,便于工作安排,把合适的人 放到合适岗位。 4 、便于班子组合搭配、优化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主管扮演的三大角色 ( 一信息沟通角色 ) •上传下达,横向联络,无缝推动 . •解读意图,传达意愿 •文化沟通,使命沟通 沟通意识和沟通技术!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角色 主管扮演的三大角色 ( 二) 人际关系角色 •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平衡 •熟练的人际技术中领导与影响他人 •用人际能力展开变革与日常工作 . •形成自己的资讯网和关系圈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角色 主管扮演的三大角色 ( 三) 决策者角色 •将上级下达任务转化为部门目标 , 并有效 解决目标实施中的问题 . •中观,微观决策 •帮助解决部属目标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 •要善于发现将来的问题 , 并将问题转化为 机会 , 作为制定规划的依据 .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角色 主管的实务能力 ----- 时间管理 第一代时间管理——备忘录型 时间 管 理 特点:纸条或备忘录本,一方面顺其自然,一方面追紧时间 安排。 第二代时间管理——事先规划安排行程 特点:制定合适的目标与计划,讲究效率、明确责任。 第三代时间管理——规划、制定优先顺序,操之在我。 特点:制定中、长、短期目标,将每天的活动排出 优先顺序,有详尽的计划表、组织表。 第三代时间管理最大的贡献是将目标与计划置于价值观之上。 四象限工作性质分析 时间 管 急 重 要 不 重 要 迫 I 紧急状况 迫切的问题 限期完成的会议或工作 不 急 迫 II 准备工作计划 预防措施 价值观的澄清 人际关系的建立 增强自己的能力 III IV 造成干扰的事、电话 忙碌琐碎的事 信件、报告 广告函件  会议  电话 许多迫在眉睫的的急 浪费时间 逃避性活动 事 符合别人期望的事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理 组织好部属     1 ,目标管理 2 ,绩效管理 3 ,人员管理 4 ,团队管理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1 、计划——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和程序 2 、组织——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去完成企业目标 3 、指导——通过对部属的激励在职辅导去达标 4 、协调——加强团队内和团队间的协作去达标 5 、控制——通过设定各项标准,在目标和结果之 间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需要主管的三大核心能力 1 、沟通能力 : 会说 , 会写 , 会算 , 能营销 自己的想法 2 、专业能力 : 解决问题 , 实现最终结果的 保障 3 、决策能力 : 决断 , 理解 , 执行力的基础  为什么好员工成不了好主管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成为管理者 , 需要角色进行转换 1. 专才 ——通才 2. 依靠自己努力 ——依靠团队建立工作网络。 3. 善做具体业务—— 做管理、领导工作。 4. 喜欢技术性强的工作—— 习惯管人管事。  还得解决主管的学习问题 !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主管的学习问题 ! ( 1 )干中学,学中干; ( 2 )通过学习,梳理自己的经验; ( 3 )变革,改善,新系统中学习; ( 4 )标杆学习;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 主管的实务能力 ----- 辅导下属 一 、确认部属学习需求 二、制定辅导计划 三、执行辅导计划 四、评估辅导结果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主管辅导下属的四个境界     管结果 管过程 管能力 管思维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主管的实务能力 ----- 有效沟通  沟通一:怎样与上级沟通 上级需要(部属) 沟通行为      有效 沟 部属 支持协助 ------- 尽责,挑起责任,担负全责 执行指令 ------ 聆听、询问、响应 了解部属 ------ 定期工作汇报,自我严格管理 分忧解劳 ------ 理解上级、敢挑重担、提出建议 提供信息 ------ 及时反馈、工作汇报、沟通信息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通  主管的实务能力 ----- 有效沟通 如何与上级沟通      你可以正当地要求上司: 提供你对事情的看法 提供更多的信息 对复杂的问题提供建议 指引适当的方针 考经过 提供支援与保护 的预期 有效 沟 但是你也应该提供给上司:通 •分析清楚问题的内容 •各种方案以及你的 选择建议 •你选择的理由及思 结果,以及应变计划 • 工作的进度报告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执行该项行动方案  主管的实务能力 ----- 有效沟通 沟通二:怎样与下属沟通 部属需要(上级) 级沟通行为         有效 沟 上 关心 ------ 主动询问、问候、了解需要与困难 支持 ------ 帮助解决问题、给予认可信任,给予精神物质帮助 指导 ------ 诱导、反馈、考核、在职辅导、培训 理解 ------ 倾听、让部属倾述 重视 ------ 授权、信任、尊重、认可 指示 ------ 清楚的指令、不多头领导、健全沟通渠道 反馈 ------ 定期给部署工作上的反馈 协调 ------ 沟通、调解、解决冲突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通 主管的实务能力 ----- 有效沟通  有效 沟 沟通三:怎样与同级沟通 同级需要     沟通行为 尊重 ------ 多倾听对方意见,重视对方意见, 不背后议论 合作 ------ 主动提供信息,沟通本部属情况 帮助 ------ 给予支持 理解 ------ 宽容、豁达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通 思考题:如何构筑良性循环     1 ,如何使下属不再依赖你? 2 ,如何激发下属的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 3 ,如何使本部门绩效越来越高? 4 ,如何使自己成长的越来越快?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我们的课程 二,领导力的开发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僵化的理念的挑战;例如 -----1, 我们已经做了各种努力 , 那种方法没用 ! 2, 没人比我更熟悉那个东西 ! 3, 我们只要把目前的做法做好 , 就行了 ! 4, 听话的下属才是好下属 ! 5, 我们可以用压力使下属做得更好 ! 6, 最好下属和我 , 或者和我喜欢的人一模一 样! 7, 现在的员工怎么和以前不一样 , 没法管 !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僵化的理念的挑战;例如 -----8, 公司说怎么改革发展都可以 , 因为我还在做那些事 ! 9, 但我们这种企业很特殊 , 外面的什么理论 , 模式用不 上! 10, 大家必须忙起来 , 快起来 , 一个人顶几个人用 ! 11, 只要现场指挥能力强 , 眼明手快 , 强过什么制度和流 程 12, 做计划不如随机应变 ! 13, 沟通太烦 , 就叫他们别讲了 , 听我的去做 ! 14, 管员工要一手软 , 一手硬 , 让他们猜不透 !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用错误的地图下山的故事 ? 领导力,路在何方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个人领导力 领导是指影响团体、影响他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        赋予组织新的意义与焦点 远见 勾画组织远景 洞察力 远见与传播能力 人际能力 察觉组织动态,个人意愿 影响他人意愿,并强化 保障追随者利益 制度安排 保障执行 执行力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高层头痛的领导力问题的多发地段        领会,传达中的损耗问题 创造性执行问题 压力传递不下去的问题 动不起来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假相与欺骗 讲价钱,要政策,搞特殊 成为下属助理的必由之途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中基层头痛的领导力问题的多发地段         老板越权,下属越级,管理没章法 授责不授权,发挥不开 老板的领导方式难适应 自己的一摊没法按自己的意图来稿 自己没法说服上级,没法给他信心 自己的知识陈旧,但无法充电 大建议上不去,小改小革又不被看重 只能应付公司下达的任务,不能充裕的发 展自己 , 下属和部门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多次决策问题 一次决策 二次,三次,四次决策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构筑良性循环 职 责 目 标 层 层 向 下 分 解 公司战略 组织结构 公司目标 部门年度目标 部门宗旨职责 部门绩效 部门季度目标 考核 处职责 处季度目标 岗位职责 岗位目标 岗位职责描述 岗位绩效考核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职 责 目 标 级 级 往 上 实 现 问题与解答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缘起缘灭 水到则渠成 他日有缘再见  必创造双赢 Mars.bay@china-co.com Mt:13818181068 Copyright © 2003 CHINA-CO 华彩咨询机构

37 页 386 浏览
立即下载
团队领导力

团队领导力

《团队领导力》 姜洋 1 我们是来改变的。 曾任 :  EF English First (英孚)中国区总经理    世界最大的连锁教育机构 上海世界贸易大厦 总经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CEIBS) 上海校友会副会长  世界第 8 位、亚太第一的商学院 我们是来改变的。 2 愿景 目标 更低的成本 规范运作 力 量 更多的收入 战略 - 突 破 企业愿景 企业目标 任 务 流 组 织 结 构 团 队 团队 第四层 “CEO” 第三层 高层管理者 第二层 中基层管理者 第一层 所有员工 业绩突破领导力 4 级体系 针对老总、“ CEO” 等高管 针对高层管理者 针对中基层管理者 追求卓越的人 升级自己 领导团队 改变组织 “3+1” 世界级的管理思想 系统的领导力量 有效的管理方法 《卓越领导者》 业绩突破特训营 个人领导力:《升级自己》 团队领导力:《团队 EQ 与业绩突破》 变革领导力:《变革组织与业绩突破》 达成目标有方法:《完成目标五步 19 法》 企业靠什么持续、健康地发展 壮大? 9 我们是来改变的。    两位商学院教授和一位麦肯锡前顾问意欲寻找这 些问题的答案。 他们组织了一项叫做“常青树项目”的开拓性研 究,分析了 160 家公司在 1986~1996 的 10 年期 间所采用的 200 多种管理工具,从中探寻成功企 业的管理规律。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管理工具和技巧与企业的业 绩没有任何直接的因果关系,最基础的企业经营 要素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我们是来改变的 10 《发现“ 4+2” 法则》    尼廷 · 诺里亚( Nitin Nohria ) 威廉 · 乔伊斯( William Joyce ) 布鲁斯 · 罗伯逊( Bruce Roberson ) 我们是来改变的 11 4+2  4:   领导力、战略、执行和文化 2 :(不同环境、不同阶段时的选择)  人才、创新、组织结构和兼并合作 我们是来改变的 12 组织能力 13 我们是来改变的 钱德勒 《商业周刊》曾写道:在商业史 中,BC(公元前)意思是说在 钱德勒之前。这样的说法不无煽 情,却相当准确。钱德勒在商业 史研究中倾注了 60 多年的心血, 先后有近 30 部鸿篇巨制的权威 著作先后与读者见面,早已被公 认为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最杰出 贡献的人。 我们是来改变的 14 管理资本主义的逻辑 :   钱德勒所诠释的历史证明 : 是工商企业 , 通过 其组织能力的发展 , 在美国 , 英国和德国的工 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 生产率的潜力只有通过企业内部的组织过程才 能被实现 . 新技术仅仅提供了生产率的潜力 , 实现新技术的潜在经济效益是一个组织性问 题 , 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可能的经济效益只有 通过组织创新才能实现 . 我们是来改变的 15   管理机构的作用在于快速高效地协调组织内部 的资源配置,而缺乏这种协调只能导致涣散的 行动,阻碍实现新技术机会的经济收益潜力. 以机构为基础的组织能力一旦创造出来,就成 为保持领先者优势的源泉,其动力是自我持续 的. 我们是来改变的 16 从钱德勒提供的数据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前名列第一或第二的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仍然保持第一或第二的概率 : 在美国是0 . 57, 在英国是0 . 56, 在德国是0 . 31 我们是来改变的 17  在 1945 年 3 月 9 日晚,李梅派了 334 架 B29 对东京进行了轰炸。这些 B-29 投下了重达 2000 吨的炸弹,把东京烧了大半,成为历史 上最具毁灭性的一次轰炸,有 8 万多人死 亡, 100 万人无家可归。 23/5/17 18 组织能力= 领导力+执行力+文化力+专业化能力 我们是来改变的 19 领 导 力 执 文 行 化 力 专业化能力 力 我们是来改变的 20 文化力 1. 2. 3. 23/5/17 公司主流人群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式, CEO 一种最难复制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 21 文化力 1. 2. 3. 4. 5. 6. 23/5/17 客户 产品 竞争对手 员工、同事 上司 规章制度 愿景 7. 8. 9. 10. 11. 12. 问题 困难 个体利益 权威 成绩 愿景 22 James Collins    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的使命和 企业的价值观; 六种方法: “ 保存核心” 利润之上的追求  宗教般的文化  自家培养经理人 “ 刺激进步”  胆大包天的目标  永不满足的心态  择强汰弱的进化   23/5/17 23 宗教般的文化 1. 教义  2. 仪式  3. 宗教的教义是直接宣布真理,没有任何商量和妥 协的余地.至于要不要相信,则是每个人的选择 . 忏悔 戒律   23/5/17 宗教的戒律非常严格,远远超过法律. 行为,意图,未遂; 24 4. 传教团体 5. 学理 23/5/17 25 企业文化  内在的文化 : 理念    9 大理念 13 格言 外在的文化 : 表现      23/5/17 一种事件 一种形式 一种频率 一个标识 一首歌 26 领 导 力 执 文 行 化 力 专业化能力 力 实物资本、技能资本、制度资本、观念资本 CEO 的时间和精力 23/5/17 27 “ 内部环境”与“四种资本”     实物资本: 资金、设备、厂房、产品; 技能资本: 管理技能、专业技术技能、 公关关系技能; 制度资本: 规范管理的制度、运做体系 、运做效率; 观念资本: 理念、价值观;公司使命; 23/5/17 实物资本 技能资本 制度资本 观念资本 28 卓越业绩的 13 格言 1. 2. 3. 4. 5. 6. 7. 2007-3-5 职业化习惯是个人的财富,是成长的标志 成长是痛苦的,是需要逼迫的。 放弃习惯的,喜欢的,去做正确的。 自我放纵是对自己未来的犯罪。 敢于面对现实的自己,勇于唤醒心中沉睡 的巨人。 UP OR OUT I dream, I believe, I can! 29 我们的观念资本是:    : : : 我们是来改变的。 30 团队激情 - 力量 - 业绩突破 我们是来改变的。 31 “ 团队”的标志  和谐    有竞争力    对内 幸福度 对外 竞争力 能进化    2007-3-5 对未来 改变力 突破性地发展 32  创造价值   产出 - 成本 0 ,团队有价值 产出 - 成本 0 ,团队是成本  2007-3-5 有的企业收入增长了,利润下降了 33 市场竞争 3 法则 34 什么目标? 你今年的目标如何? 已设定的目标:————  其中:  惯性部分:—————  激励部分:—————  激情部分:—————  你的目前的状态  你感觉你目前是什么样的经理人:   :—————— 你有意愿成为什么样的经理人:  :—————— 团队 EQ 1 个认识 38 团队 EQ IQ 学习力 决心力 EQ 正向力 专注力 39 正向力 公司“毒语” 我们是来改变的。 40 公司“毒语”列表 1. 2. 3. 4. : : : : 我们是来改变的。 41 团队领导力 如何建设 我们是来改变的。 42 团队建设的三个问题    团队有问题表现为什么? 团队绩效有问题是谁的问题? 如何提高团队与环境的和谐高效? 我们是来改变的。 43 团队有问题表现为什么?        : : P :效率低 M :士气低 C :风气歪 C :不愿意改变 C :不愿意挑战高难度目标 我们是来改变的。 44 团队绩效有问题是谁的问题?  :? 我们是来改变的。 45 谁的问题? 技能 -1 我们是来改变的。 46 员工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我们是来改变的。 47 员工的素质低不是问题, 员工的素质不提高是问题; 48 我们是来改变的。 1+N 1: 团队的领导者 N: 团队成员 我们是来改变的。 49 下属是谁? 技能 -2 我们是来改变的。 50 行为 行为 价值观 价值观 A B 我们是来改变的。 51 皮格马利翁效应 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 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 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 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 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 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我们是来改变的。 52  1968 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 3 个班,在学生中进 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 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 通知有关老师。 8 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 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 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 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我们是来改变的。 53  英国诺贝尔奖作家萧伯纳先生曾写了部作品叫 《皮格马利翁》,讲述的是一个语言学家如何 把一个伦敦街头粗俗的卖花女用六个月的时间 培养成了高贵的女公爵。后来还拍成了电影, 由著名奥斯卡女星奥德丽 . 赫本主演,这就是 获得第卅七届奥斯卡的《窈窕淑女》 (MyFairLa-dy) 。 我们是来改变的。 54  由这个神话故事而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Effect) 很早已在西方的管理科学 和教育科学领域中应用。这个效应是指我们对 人的看法,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会对对 方产生影响,对方的行为结果也越来越接近这 种看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 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 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 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 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我们是来改变的。 55 真正的忍耐   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 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 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 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 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 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 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 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我们是来改变的。 56 领导者的事业到达顶峰时,除了实现 某个成果之外 ,一定要满足追随者的 期望 . 领导是一种相互关系 ,既服务 于某个目的又服务于人 . 57 我们是来改变的。 爱 S: 为员工创造价值  C: 为客户创造价值  S: 为股东创造价值  C: 为社会创造价值  S: 为上司创造价值  C: 为同事创造价值  S: 为下属创造价值  沟通需要力量 技能 -7 我们是来改变的。 59 紧绷“三根弦”锻造 高执行力团队 60 我们是来改变的。 “ 锻造”团队 合理的高目标 有效的激励 富有底蕴的 公司文化 我们是来改变的。 61 “ 压力”下的“锻造”效果:  暴露团队内的矛盾    暴露流程的漏洞   发现“矛盾” 发现 A 、 B 、 C 级经理人、员工 及时补充、完善 形成好的习惯  习惯是企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我们是来改变的。 62 锻造之前一定要加热! 我们是来改变的。 63 大白话 64 你想做,总有方法; 你不想做,总有借口。 23/5/17 65 与天 -地 -人斗其乐无穷! 我们有几句“大白话”? 23/5/17 66 与天 -地 -人斗其乐无穷! 大白话 需要用脑提炼, 需要用心感悟, 23/5/17 67 与天 -地 -人斗其乐无穷! 毛主席的大白话 23/5/17 68 与天 -地 -人斗其乐无穷!    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 老虎!   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23/5/17 与天 -地 -人斗其乐无穷! 69     “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 试,大胆地闯。” “ 发展才是硬道理。” “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3/5/17 与天 -地 -人斗其乐无穷! 70 有冲 突好不好! 在团队建设中, 71 我们是来改变的。 管理冲突 72 我们是来改变的。 管理冲突       “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不要害怕和阻止“冲突” “ 冲突”的价值是巨大的 要管理“冲突” “ 冲突”将造就真正的团队 新团队能否胜任将由市场和竞争对手决定 我们是来改变的。 73 “ 冲突”将造就真正的团队   有了新的核心 有了新的团队成员 我们是来改变的。 74 沟通需要爱 技能 -8 我们是来改变的。 75

75 页 1269 浏览
立即下载
现场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现场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现场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普光光电专场 2008/10/30 1 课程背景 木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量是由最短那块所决定 ! 工厂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 ,  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不 应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 !  TWI 系列培训 ( 现场管理人员的系列培训 ) 2 部份一线主管的现状 ▲ 员工有问题充好人,上级安排的任务做不好,借口却不少,工作自认为做的不错, 差不多就好 ▲ 生产现场一天到晚忙的脚朝天,可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做了不少 , 现场管 理乱糟糟 ▲ 技术是把能手,完成具体事情也没问题 , 可管人、带人就… ▲ 员工怎么想不知道 , 上级布置的任务执行不到位 , 总是起不到桥梁作用 ▲ 员工有问题要么视而不见 , 要么简单粗暴 , 总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员工的关系 ▲ 一天到晚都在处理问题,可是很多时候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自己永远是优秀的运动员 , 可手下班组人员常常一片平庸 ▲ 员工士气低落 , 人员流动大 , 发生问题主管总是最后一个知道,怎么沟通和 激励手下员工 ▲ 生产现场我们也想搞好,可就是难以有效发现问题,在生产现场怎样培 养问题意识  3 课程纲要 第一篇 : 管理 , 领导的概念 ; 第二篇 : 一线主管的角色及基本技能要求 ; 第三篇 : 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4 第一篇 : 管理、领导的概念 5 管 理 • “ 管” : 靠权力 , 靠个人 , 水平不高也能 管; • “ 理” : 要求的是平等 . 包括 4 个 “理” : 1 、条理 ; 2 、理性 ; 3 、道理 ; 4 、伦理 • 管理要 “先理后管” , “ 多理少管” 6 管理是什麼 1. 什麼是管理?最原始的定義是“透過他人 達成目標” 。 2. 基层主管都是某個工作單位或部門的責 任者,因此我們可以更具體地說“管理就 是有效運用人力、物力、金錢、情報等資 源,以達成工作單位的目標” 。 7 一 . 管理的概 念 运用公司的有效资源 , 结合部属及 众人的智慧与努力 , 达成公司的目 标. 运用资源 4M1E 人 : Manpower 机 : Machine 料 : Material 法 : Method 环 : Environment 通过努力 爱拼才回赢 !!! 团结就是力量 !!! 达成目标 QCDPSM 六大 制程管理目标 品质 : Quality 成本 : Cost 交期 : Delivery 效率 : Production 安全 : Safety 8 士气 :Morale 现场管理通常包含那些内容? • • • • • • • 人员管理 物料管理 设备管理 品质管理 工艺管理(布局管理、工艺执行) 工作环境管理(文明生产、 5S 管理) 信息管理 9 现场管理的目标 好的现场管理人员必须从以下六大管理目标方面进行管理。 品质 : Quality— 品质是企业的决战场,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成本 : Cost------- 合理的成本,也是产品具有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交期 : Delivery- 客户就是上帝,而且是不懂得宽恕的上帝! 效率 : Production- 效率是部门绩效的量尺,工作改善的标竿。 安全 : Safety---- 工作是为了生活好,安全是为了活到老。 士气 :Morale---- 坚强有力的团队,高昂的士气是取之不尽用之 不完的宝贵资源。 10 现场日常管理三个层面 事后管理:问题发生后实施处理 关键:快!准!预 防措施报告! 2. 事中管理:通过监督控制,防止问题发生 关键:广角镜! 4 M1E , QCDPSM 3. 事前管理: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 关键:计划, FME A ,预防 1. 11 領導與統御 1. 領導 (Leadership) 是指一种人際關係的活 動程序,以影響員工達成目標的能力。 2. 統御是 1970 年以前,軍中常用的名詞,即 指幹部怎樣才能帶得動兵的涵義。 .這個詞有負面意義,「統御」有統領、駕御的意 義,讓主管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以致上下無法同 心。 . 1980 年以後,在強調「以身作則」是最佳領導技 巧時,統御一詞變成過氣老舊了。 12 『领』:牵引 ( 发展期 ) 带领、引导、自己先做、先示范 『导』:驱使 ( 稳定期 ) 我做了、换我看你做、并指示出错误、 指导修正完成 1 、引导疏导 ; 2 、指导辅导 ; 3 、检查督导 ; 4 、教育教导 13 對領導的另一種思維 上司 部屬 部屬 上司 傳 統 模 式 .金字塔組織 .上司高高在上,指揮工作 .每個人為上司工作 新 的 模 式 .倒金字塔 .上司提供一切資源,協助他們 達成目標,共創雙贏 14 管理與領導的差異 ● 在一個穩定、變動較小的經營環境下,透過管理能 有效地維持我們的績效及達成目標,但是處在競爭激 烈、多變的經營環境下,僅靠管理者的指示,督促、 驅策是無法戰勝挑戰的。 ● 唯有靠著期望、激勵部屬熱烈參與承擔責任,開發 每個部屬的潛能,主動提出好的想法,發揮團隊的功 能,協助部屬排除部門間的籓籬,你才可能成功地帶 動您的部屬贏得競爭。 15 第二篇 : 一线主管的角色及基本技能要求 16 组织架构图 17 √ 现场领导是 指导员 √ 现场领导不是 警察 √现场领导是 支持者 √ 现场领导不是 监工 √现场领导是 推动者 √ 现场领导不是 告密 者 18 基层主管的工作范畴 1. 计划、协调和组织作业。 2. 与部属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 3. 督导部属 ( 指导、指示、监督成果 ) 。 4. 与上司、同事和外界人士建立有效的关系。 5. 负责检查组织政策,执行交付的责任,制定 必需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激励、督导、 沟通、控制。 19 3 、班组长的具体工作 • —— 日常管理(班前会,班前检查等) • —— 周期性管理(品质考核、生产计划对应等) • —— 异常情况的管理(如计划调整、设备故障、人手缺 乏等) • —— 员工训练(知识和技能) 20 4 、杰出班组长应该具备: • • • • • • • 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 正确的作业管理方法; 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 健康的用人育人理念; 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 敏锐的再学习再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 21 22 23 24 25 第三篇 : 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26 不同管理风格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人员管理 本篇要点:●新人需要耐心培训; ● 发出指令不许抽象; ● 注意缺席顶位; ● 个别辅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 ● 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 做为上司要身先士卒 38 ● 铸起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 褒贬部下要看时机; ● 管理人员要有问题意识; ● 要经常巡视 ● 要有果断的勇气 ● 指导部下的基本方法 39 一、新人需要耐心指导 新人是指录用的人及新转换岗位的人; • 1. 消除新人的心里紧张: • 可先找一两个轻松的话题,打消新人 的紧张心理,心里一旦轻松,培训也就成功了 一半。 • 2. 解说和示范: • 将工作内容、要点、四周环境逐一说明, 待对方大致有印象后,实际操作一遍再示范。 40 • 3. 一起做和单独做: • 先让新人跟着一起做,然后在一 旁观看新人单独做。 • 4. 确认和创新: • A. 作业是否满足《标准作业书》的要求; •  B. 能否一个人独立工作; •  C. 有无其他偏离各种规定的行为; 41 二、发出指令不可抽象 • 没有具体内容的指示,使部下无所适从,要 么不去做,要么靠自己的想像发挥来做,必 然导致作业结果出现偏差;发出指示要有 5W 1H 方面的具体内容,这样作业人员才知道自 己的作业目标值是什么。 何人 WHO 、何时 WHEN 、何事 WHAT • 何地 WHERE 、何故 WHY 、如何 HOW • 42 三、注意缺席顶位: • • • 有许多作业不良,就是由于顶位人 员不熟练而造成的。 平时有计划地培养多面手,是填平 缺席陷阱,避过危机的有效方法之一,并 要对顶位工序重点确认。 43 四、个别辅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 • 1. 能力差的要个别辅导,使其达到平均 水平。 • 2. 集中指导是为了明确集体目标,强调协 同配合意识,以及借用众人智慧。 44 五、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 健全的奖惩制度是基础,高明的指示、命令是调动积 极性的关键;管理人员在安排部下工作时,不能只是 简单地甩下几个指示、命令,要想办法诱发部下参与 的积极性才是。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再棘手捣乱难 题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 管理人员要做到: 1 、赋予动机; 2 、经历促成长; 3 、评价反馈; 45 六、做为上司要身先士卒: • 部下尊重上司的职位,更尊重上司的行动, 一个行动胜过十场动员大会,再好的计划, 如果不带头动手去干,都有可能招致失败。 谁都喜欢追随善解人意、有礼有节、指挥头 头是道,又身先士卒的上司;谁都希望遇上 一个好上司,能够帮助自己更快地成长,好 上司不仅教你做事,还教你做人,更关键的 是还亲自做给你看。 46 七、筑起良好的上下关系: • 上司要主动亲近部下,赢得信赖和尊重后,指 导部下才有可能成功。下级要积极贴近上司, 学习其优秀的品德、才能,拓展自己广阔的将 来。做为管理人员要做到: 1 、率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2 、批人不揭“皮”; 3 、交流时间长不如短,次数少不如多; 4 、能记住部下的名字; 5 、要想人服,先让人言; 6 、“心腹”也不能放纵; 47 八、褒贬部下要看时机: • 表扬时要注意: • 1 、不漏听、不漏看、不忘记部下取得的 成果; 2 、要及时在众人面前表扬; 3 、可以借助他人来表扬; 4 、莫要夸大其实; 5 、莫要瞒上欺下; 6 、莫要哗众取宠; 7 、莫要夜朗自大; 48 • • • 批评时要注意: 1 、就事论事,切莫言及他人他事; 2 、批人要留“皮”,不往死里整; 3 、切忌“四”不: 不听部下解释,揪住就批,有理没理先骂一顿再说; • 不给挽回机会,一错就批。根本不理会最终结果; • 不再信任,错一回批一次,以后就不再使用该人; • 不采取相应的实际处罚,每次都停留在口头上; 49 • 九、要经常巡视: 百闻不如一见,看一百份报告、 听一百次汇报,都不如亲自到现场巡视一趟深 刻得多,管理职务不同,巡视的次数、范围、 视角都有所不同,但巡视的目的却是相近的。 • 一般来说,巡视有以下几种目的: 1 、确认管理结果; 2 、可以把握真实情报; 3 、可以发现新情况; 4 、增进上下级的沟通; 50 十、要有果断的勇气: • 遇变处险时,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要敢于创 新、周密计划、大胆试验,才有可能开拓新局面。 • 实战时需注意: 1 、改变自我的勇气; 2 、坚韧不拨的勇气; 3 、倾听忠言的勇气; 4 、信任部下的勇气; 5 、量才用人的勇气; 6 、不轻易与下属妥协的勇气; 7 、公平、公正、公开的勇气; 8 、行动的勇气; 9 、责为己任的勇气; 51 十一、指导部下的基本方法 • 上司对部下所担负的工作内容进行培训指导, 使部下掌握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需注 意: 1 、由基础到应用; 2 、从简单到复杂; 3 、让其动手看看; 4 、让其积极地提问; 5 、不停地关心、鼓励; 52 十二、建立鲜明的奖惩制度: • 奖励是驱使人们走向共同目的地的原动力之一, 奖励优秀的人员,是为了激励全体人员的积极 性。 • 处罚是防止某些人偏离既定行进路线的保证, 也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的行动都符合最低要求。 53 十三 . 抓紧每天八小时: • 不少现场管理人员长期日忙夜忙,超负荷运作, 结果搞得自己身心健康处于崩溃边缘,可并不一 定能取得良好的业绩,之所以如此,多半出于以 下几点: 1. 管理人手配备不足,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处理; 2. 管理手法粗杂,不能有效管理; 3. 节奏慢,拖延成性,习惯在八小时以外办公; 54 十四、下工序就是客户 • 要确保产品的品质,每一个工序不仅要完成自己担负的责任 范围,还要让后工序满意,由前到后,每一个品质项目连环 相扣,从而使产品品质最终得以确保,具体做法有三点: 1 、百分之百确保本工序的品质、数量、交货期; 2 、尽可能在前工序采取对策; 3 、后工序有权拒收来自前工序的不良品; • 需让前工序人员注意项目: 1 、十分熟悉本工序所担负的责任范围; 2 、了解后工序的作业内容; 3 、前后工序的联络途径明确; 4 、经常站在后工序的立场上来思考和行动; 5 、确实进行情报的反馈和前馈工作; 6 、有产品良否的判定基准,且有样品,随时可查; 7 、加强自我检查; 55 56 激励的五个策略 • 1 、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 • —— 没有好的环境,就一定不会有卓越的员工 • • • • 2 、认可与赞美 3 、金钱激励 4 、晋升激励 5 、根据人格类型激励 57 高明的指責法 重點   指責部屬的錯誤,是身為上司 的必然行為。這是因為關心對方, 才會對他有所提醒。根據事實,適 時而具體的指責對方,部屬才能修 正軌道,也會贏得大家公平的稱道 和上司的讚許。 58 高明的指責法 1.發現錯誤時當場指責。 現在.這裡(now &here ) 2.以具體的事實加以指責。 抽象、感情用事的指責,往往會說溜嘴 3.述明所指責的事情有多要緊。 簡單扼要(不要叨叨的教訓 ) 4.說出自己的感受。 「你怎麼會做……、很遺憾。」(別再叨 ) 5.告訴對方你將協助他改正過失。 「我願幫你,把錯誤改正過來吧!」 6.不要批評對方的人格 ,應就其言行而指責。 如果指責對方的人格將會鬧成吵架,應該以其言行為限 7.違反規定時可在眾人面前指責 對要求公平、遵守紀律是有必要的 8.私人的問題不可以在其他人面前指責。 不可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 9.指責之後 ,不要再提起這件事。 不要翻舊帳 59 高明的讚揚法 重點   讚揚是促進良好人際關係的特 效藥,沒有人不喜愛被讚美。具體 的以事實讚揚部屬,能引發部屬的 動機,提高其工作意願。由此可見, 積極的尋找部屬的優點很要緊,至 於讚揚的方法應力求多樣化。 60 高明的讚揚法 1.感覺對方做得很好時,要當場讚揚他。 人對現在.這裡(now &here )最敏感 2.以具體的(什麼事、那個部份)事實讚揚。 抽象、一般性的讚揚沒有真實感 3.敘述出所讚揚之事帶來的助益,例如: 「這一次你能談成這筆交易 ,本期的目標應當可達成。」 4.簡單的出自己的感受 「我太高興了!」 對方必定受感動 5.告訴對方你將協助他、鼓勵對方繼續努力。 「我會幫你,再向你下一個目標挑戰吧!」 6.在眾人面前讚揚對方 提昇對方的自尊心,周圍的人也獲得鼓勵動機 7.可藉著他人來間接讚揚對方 比自己直接讚揚更好,有雙倍的效果 61

61 页 989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