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销售HRBP工作方法

阿里销售HRBP工作方法

在阿里,HR 原来是这样招聘销售人才的! (1)反复研究成功的案例 如何快速、批量化地组建销售团队,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拿了 A 轮以后非常 关心的一个问题,有很多的公司都死在这个地方,也有很多公司因为在这个点 上做的特别好而成功了。 比如美团的干嘉伟,销售策略也很简单:“狂拜访、狂上单”,扩充、改造销 售队伍。很短的时间就把美团的平台交易量做上来了。 我本人也非常有幸在 15-16 这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跟阿里巴巴中供系出来的一个 营销负责人搭档去做 BP(阿里叫政委),非常深刻的感受到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 玩法可以去研究。 所以要是想要学销售的东西,美团、阿里巴巴一定是要去研究的方向,它们每 一个东西,哪怕是他最基础的新员工培训 PPT,都可以去反复研究,很多的东 西在里面都是精华。 (2)精准定义自身的目标人才 在招聘这个事情的最开始一定要找方向,找准方向。因为我们在企业里面会发 现很多 HR 是在被动做事情,天天做的是 to do 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规模化组建销售团队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 么样;产品是什么样;我们适合用什么样的营销方式把我们的产品送到消费者 面前;谁能做这样的事情? 这里面有个非常简单的分类方法:一个是效率型销售,一个是效能型销售。 什么叫效率型销售?就是保险电销,我给你名单,然后你每天一个人给我打 200 个电话,保障 2.5 个小时的通时,然后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有结果。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很多的保险公司是一车一车的从各个偏远的学校里面拉人过 来,或者像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地推团队,它会说我这个月才有 3 个城市,下个 月我要有 50 个城市,再下个月我要有 100 个城市,它的复制速度非常的快。 根源还是在于它的整个销售模式就是简单的复制-copy-复制-copy,然后去执行。 还有一种叫效能型销售,比较类似于大客户销售,它可能成交 1 单得花上 3 个月、 6 个月甚至 1 年的时间,会对我们的销售人才的素质、他的社会资源、他的社 会人脉有特别高的要求。 实际上在这两个类型里面我们只要找准我们自己是哪个类型。因为对于不同的 类型,我们在后续的选人标准、选人渠道、包括后续的培养方式、人才激励方 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不能用这种堆量的方式要求你们家大客户销售一天 必须拜访 10-20 家企业,最后把你们家销售全逼走了。 这里又要提到阿里了,人家厉害就厉害在用效率型销售的方法干了效能型销售 的活。其实阿里的销售套路很简单,就是我每天定拜访量,每天我找一个工业 园,每天把这里面的公司全部扫一遍,扫一遍之后我会把这些商机全部登记到 我的系统里面去,这些就是我的商机。 然后我在 45 天以内要有后续的进展,如果没有后续的进展,这些名单要全部释 放出去,变成别人的客户。阿里早期在每个城市都租一个宿舍,然后大家都住 在一起,每天早上早会,每天晚上晚会,天天从早上 7 点干到晚上 12 点,大家 还不嫌辛苦。 实际上这些事情在大部分企业里面是做不到的。比如我们招的是效率型销售的 话,我们可能更会喜欢什么呢,白纸对吧,来了之后你就听我的,我跟你说每 天给我打多少电话你就打多少电话,我跟你说话术怎么讲你就一个字都不要给 我改。 但如果我们是效能型销售的话,可能就需要你这个人非常能言善辩,能喝酒, 能跟客户搞关系,否则你就根本搞不下这种大单子,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会发现: 两个类型不一样的销售方式,所导致的后面的动作都会不一样。 (3)做好新员工培训,完善激励机制 想要提高销售人员的招聘效率,有三个共性的问题: 1. 如何做好我们的新员工培训,去提高留存,提高生存率; 2. 如何快速出成果; 3. 如何设计我们的激励机制,把人用好,把队伍用活。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如何去做好新员工培训。我们可以把新员工培训分成五 个阶段,融入-上岗-回炉-衔接-晋升,这五个阶段要做得非常细致,在每一个时 间点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有什么输出,有什么标准。 比如新员工进来之后的第一场培训一定是针对企业文化的培训,完了之后对他 做产品、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 他通过我们第二轮的考核之后会上线作业,做的专业的话,在这个环节还有一 个叫做回炉的过程,我要把这些人拉回来,大家把遇到的问题我们再讨论一次, 再根据我们之前的案例再给做一轮补充。 这样他的理论跟实践一结合,再加上实操经验在里面,他会很快上手,很快的 把他遇到的问题解决掉。 最后一个还有衔接,你的培训一定是基于业务数据去开展。我们经常犯的错误 就是培训和业务脱节,培训干培训的,业务干业务的。 还有我们在这里面常犯的一个错误,我们把培训做的非常高大上,比如我们今 天开发一个 BD 签单的流程/或者 BD 拜访的流程,会搞得特别高大上,比如说你 要怎么去跟客户谈产品的优势,怎么去跟客户逼单。 但实际上我们发现真正的接地气的新员工培训一定是要非常傻瓜,就像你去买 一个冰箱,说明书会告诉你第一步把插头插上,第二步把开关打开,第三步把 冰箱里面不用的东西拿出去,只有这样简单的操作才能保证你的销售人员是可 以准确接收到你要传递的信息。 大家可以去研究下阿里诚信通的培训案例,非常有代表性。 很简单,你每天工作,第一是给我今天约好的客户打个电话,问下今天在不在 公司; 第二,是我要准备哪些资料放到我的包里面去,然后去见客户; 第三,是我要跟我的领导商量下怎么去制定我今天的拜访路线,怎么走效率最 高; 第四,是我到了客户那里应该先找谁,怎么去攻破保安这一关,进去之后我怎 么去跟总经理开口,怎么跟他谈。 这里面它都会一步一步来,傻瓜拿到之后都知道他应该怎么去做,所以在新员 工培训上真的是越简单越好,不要做的太花里胡哨了。 第二个部分如何快速出成果、出业绩。在这个环节,我们一个是要去准确给新 员工设计一个不是很离谱的目标,他能比较好的去“够”到。 很多公司在做的“老带新”。这里面实际上在保险公司做的非常完善,方法也 非常简单。怎么操作呢,比如说今天我带这个新人,他只要出一单我可以拿 1000 块钱奖金,或者他出一单我拿 20%的奖金。 大家是不是到处都看得到链家的门店,对吧?链家把这个模式玩的非常熟练。 第三个是如何设计激励机制。这里面也是可以细分成 2 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去 设计销售人员的薪酬结构,市场上这块有几个比较通用的玩法,一个是底薪+提 成,最简单粗暴;还有一个是底薪+绩效+提成。 如果你希望在整个销售团队的薪酬管理上相对简单一点呢,我建议全国一样的 底薪,一个是方你去管理,第二个是方便去做对比,包括成本上比较好去做管 控,以及方便做跨区域的人才调动。 然后在整个激励机制上,比较建议采用“底薪+绩效+提成”的三层结构;底薪 保证基本生活,用绩效来管控销售过程,用提成来奖励结果。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块是怎么做好销售团队的激励。 我们在做销售团队激励的时候,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度关注激励成本, 结果起不了激励的作用。激励其实玩的是增量,不是存量。这部分本来是不存 在的,又何来成本呢?你的饼不够大,不够诱人,人家看看就没有然后了。 把激励做大一些,门槛分阶梯。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他这个月吃了肉,下 个月就绝对不能接受只喝汤。我们之前在保险公司里,有很多业务经理喜欢干 一件事情,就是和销售人员聊梦想,然后第一时间满足他。 另外一个,就是在做激励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的树标杆,树典型、“造星”: 第一个是你要定义组织需要什么样的标杆,找出来;如果找不出来,那就办法 从现有的人里面选拔培养。一个销售队伍如果没有标杆,没有典型案例,是很 可怕的。 (4)招聘重点:渠道和转化率 接下来,我们谈谈很多 HR 最头疼的问题—如何招人: 第一、我去哪里找我需要的人。这块其实很简单,先要有量,再谈如何提质。 我有个朋友,以前在大智慧做 HR,一年大概是要招 1000 个人。怎么完成这个 目标? 非常简单:第一,当地能想到的渠道全部都列出来;第二,看看我们有多少招 聘预算,在重点渠道上铺进去;第三,就是每天一个人给我打多少电话,你有 多少个面试,有多少个上岗。 然后我们把整个招聘团队专员的底薪全部调成 2500,采用类似销售的方式,你 招一个人我给你多少钱,然后我还要考核你的阶段性留存率。而招聘负责人拿 整个招聘团队的提成和激励。 还有个朋友问我,现在像客服、销售类的岗位,每天招聘网站的简历都被打了 无数次,怎么办呢?我说也很简单,一般公司 8 点半上班,差不多 9 点开始打 电话,那你就要求招聘团队每天 8 点上班,8 点 15 开始电话;45 分钟你可以把 当天的新鲜简历全部扫一遍了。 其次,在提升渠道转化这块,我们要做的是要有过程的监控。我看过智联招聘 的过程管控表,细致到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横向、纵向对比,张三和 李四对比,昨天和今天的对比,我都能看到,我就会去这里面找可以提升的点。 比如话术,张三和李四,我会发现张三的话术邀约到位率比较高,那一定是邀 约的话术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可以把张三的话术分享给李四,李四的效率就 提升上去了。 再一个,这里面要把很多细节做到位。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打电话 邀约,很多人都不来,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对方说我明天一定来,然后,果然 明天不来,对不对? 这里面其实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因为电话的沟通始终是比较平淡的,如果 你是个女生,声音比较好听可能比较占优势,但如果你是个男性你就没有这个 优势,那怎么办呢? 我们当时想到的办法就是我们设计了一封很吸引人眼球的面试邀请邮件,我们 会告诉他这里面有你的工作岗位内容,收入、公司的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东西。 一看就会觉得就是一个广告嘛,其实就是一个广告,但他看完可能就会觉得我 得去现场看下。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还有很多细节我觉得是可以去做深做 透的。 这两件事情一定是同时抓,渠道和转化率,你放弃任何一个,都会导致你整个 工作都会没有成果。 内部推荐要做好这个事情,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老板要给钱。我曾经有个朋友跟 我说,他跟老板求了大半个月,老板终于批了预算,但是老板说了,我们家的 内部推荐,比较关注人员的推荐质量,新人进来一年以后把推荐奖金发给大家 就行了。 实际上想把内部推荐做好,首先一点是你的行业、雇主口碑、老板对这件事情 的认可非常关键。这里面有很多种玩法,大家可以多去跟互联网公司去学习, 比如积分制、竞赛制、游戏化等等,有很多的标杆公司可以去借鉴。 基于营销思路的面试方法,其实在很多销售型公司里面非常成熟。在正式的面 试开始之前,我会有个主动营销的过程。 一个是我会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跟我的候选人去讲到公司销售的工作内容,企业 文化的方方面面,作用在于会合理控制面试人接下来的预期。 其次,是消除他的一些疑虑。就比如说,我们公司加班比较多,他可能会比较 关心加班多到什么程度呢,但实际上你不能指望你的面试官都讲的很透。所以 我们在面试之前会有个宣导,视频、PPT 也好,用人去讲也好,都是需要这样 一个环节的。这块在保险公司里面是做的非常好的,大家可以去借鉴下。 第二个,如何更好的去说服候选人? 这里面其实内容是一样的,就看你的整个策略是什么样的,这背后是你需要对 候选人的求职动机一定要把握的非常准。 所以我们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去问,比如说张三最近找工作比较看重哪些点呢, 比较喜欢去什么样的环境去工作呢。如果前半个小时的面试觉得这个人很合适, 那后半个小时我会主动的勾搭他,愿不愿意来我们公司上班,这是我们面试很 多保险销售常用的方法,一打一个准。 很多做过销售团队管理和建设的人,他的话术、沟通就非常有效果。所以如果 你们有精力的话,我觉得真的可以去把你们的面试官好好去培训下,不要等到 最后业务面试官过来问 HR,你看怎么帮我把这个人留住,实际上在面试的过程 中就应该把这个事情做到。 在面试结束以后,大家就达成了契约,我明天会来上班,要么就不来,没有说 再拖拖看的必要。所以这是基于营销思路面试方法的一些实践。 s (5)做好销售人员的盘点和留存 实际上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 BP,第一你要清楚你团队里面每一个人的情况,他 家里父母兄弟几个,女朋友有没有,房子有没有,每天上班多长时间,精神状 态好不好等等。 第二个从他进公司的每一次考试、每一次通关、每一天上岗的业绩数据你都要 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做盘点的基础材料,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实际上你是没 有办法去合理的评估销售人员的。 特别是我发现有些销售,可能他不是进来就能有成果,他是有一个时间段的, 就比如老板说张三进公司一个月了没有成果,让你把他砍掉,那 HR 怎么办呢, 说砍还是不砍人,如果不砍再过一个月没有成果老板会找我的,如果砍呢我觉 得这个人好像还有点潜力。 所以这里面我们在做盘点非常重要,我们在之前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是每一个月 都会出一份人员盘点报告,这里面会包括这三个维度(学习能力、心态、独立 解决问题能力)。 有的人可能要说怎么没有业绩呢?但实际对于很多新人来讲,你一开始就去看 业绩,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也看不清楚;既然我们给了他 3 个月试用期,可 以给他一点时间。 第一个是学习能力,就看每次的通关考试能不能考到 95 分以上(或者 85 分以 上)。我们大家知道前一阵比较火的顺丰,王老板一下子发了 14 个亿我们都很 眼红,在顺丰所有的新人考试据我了解是不能低于 85 分的,少于 85 分的全部 砍掉,所以它能保证它的后端人员品质非常好。 第二个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这个人进入公司一个星期他都没办法独立 作业,天天就是跟在团队长后面问这个问那个,我就觉得这种人毫不犹豫直接 砍掉,我会觉得至少这个人还没成熟,他还是个小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去独立 工作,你要留着只会把你累死。 第三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心态,这个我们的企业也是学共产党这一套,把价值观、 意识形态看的很重要。团队里面一旦出现负能量,不论是谁,只要你传播负能 量,不好意思我就要把你砍掉,因为这个东西它确实会传染,特别是很多新人。 一个好的销售团队大家的心一定是要在一起的,力往一块去使。然后做为业务 主管你要把整个业务往正确的方向带,出成果就是自然的事情,这就是人才盘 点的本质。

12 页 1319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公司HRBP赋能的总体架构及项目HRBP培

华为公司HRBP赋能的总体架构及项目HRBP培

1. 华为公司 HRBP 赋能的总体架构 ( 1 )应知应会( 2 )赋能研讨( 3 )实战中的能力提升。 2. 华为公司项目 HRBP 的能力要求 目录页 3. 项目 HRBP“ 训战结合,循环赋能”培养模 式 ( 1 )自主学习阶段( 2 )赋能培训阶段( 3 )在岗实战阶段 4. 华为项目 HRBP 的多层次闭环培养 1. 华为公司 HRBP 赋能的总体 架构 华为公司对 HRBP 培养的主要思路是: ① 通过角色认知明确岗位要求,通过任职资格认证来牵引能力持续提升,针 对不同业务背景人群因材施教; ②HRBP 的职责定位和角色认知是整个赋能方案的主要依据; ③ 赋能方案主要从应知应会、赋能研讨和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三个方面有计划 地展开。 1. 华为公司 HRBP 赋能的总体 架构 ( 1 )应知应会。 * 表示一般学习内容, ** 表示重点学习内容 1. 华为公司 HRBP 赋能的总体 架构 ( 2 )赋能研讨:集中研讨。赋能研讨是通过急用先学,解决新上 岗 HRBP 未能胜任工作、核心技能不足等问题。华为在这方面特别 推崇一些专题性的研究工具和方法的赋能培训。 例如,通过 BLM 实战研讨重点提升所有 HRBP 业务战略与 HR 战 略紧密连接的共性能力短板。其他赋能研讨根据不同业务背景,采 用先评估,后制订针对性赋能方案,因材施教的方法。 1. 华为公司 HRBP 赋能的总体 架构 ( 2 )赋能研讨。注: * 表示一般学习内容, ** 表示重点学习内容。 1. 华为公司 HRBP 赋能的总体 架构 ( 3 )实战中的能力提升。 华为公司注重对 HRBP 实战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围绕 HRBP 的关键 业务活动,采用 PARR ( prepare/action/reflect/review )和 团队作战的方式,在实战中不断持续提升,为业务创造价值。 1. 华为公司 HRBP 赋能的总体 架构 ( 3 )实战中的能力提升。 1. 华为公司 HRBP 赋能的总体 架构 ( 3 )实战中的能力提升。 再如,对于业务主管转做 HRBP 之后,华为公司首先确保业务主管 转型后能有提高能力,无论是人力资源战略( BLM 项目)、教练 式辅导,还是干部继任计划、经理人反馈项目、关键岗位的角色认 知等项目,通过很多专业工作来提升 HRBP 的人员管理、团队建设、 组织发展等水平。 华为公司提倡每打一仗就总结一次,在实战中提升能力(第一次跟 着别人做,第二次在别人的辅导下做,第三次自己独立做),并尽 快提升 HRBP 的能力。 2. 华为公司项目 HRBP 的能力 要求 项目 HRBP 的多维胜任力主要源于其对华为 HRBP 的角色分析。 基于华为 HRBP 的六个角色: 战略伙伴、 HR 解决方案集成者、 HR 流程运作者、关系管理者、 变革推动者、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驱动者。 综合考虑组织战略要求、已有理论模型和项目管理的现实挑战,在 角色分析后可以发现: 2. 华为公司项目 HRBP 的能力 要求 “ 核心价值观传承者”涉及组织文化能力; “ 战略伙伴”要求 HRBP 理解业务战略,是业务能力的范畴; “ 变革推动者”既需要理解组织变革需求,又需要沟通利益相关者 以推动变革,因此涉及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 关系管理者”主要关注团队管理与成员协同,属管理能力; “HR 解决方案集成者”既需要理解业务需求和问题痛点,又要求 具备扎实的 HR 专业知识技能,与业务能力和 HR 专业能力密切相 关; “HR 流程运作者”主要涉及 HR 的专业工作,体现 HR 的专业能 力。 2. 华为公司项目 HRBP 的能力 要求 3. 项目 HRBP“ 训战结合, 循环赋能”培养模式 ( 1 )自主学习阶段。 华为公司 HRBP 后备队伍主要来自新入职员工和内部转岗人员。 “应知应会”主要解决新上岗的项目 HRBP 基础知识薄弱、角色认 知不清等问题。学员可借助公司现有的 e-learning 平台自主完成 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训战培养开始之前,公司为新上岗的项目 HRBP 提供了清晰的自主学习路径,华为公司项目 HRBP 应知应会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3. 项目 HRBP“ 训战结合, 循环赋能”培养模式   ( 2 )赋能培训阶段。 新上岗 HRBP 在完成课前学习与相关考试后,开始正式进入华为大 学和干部部联合组织的“训战”培养环节。“训”阶段由华为大学 负责,学员需要在华为大学先后完成企业文化培训班、 HRBP 赋能 班、 C8 项目管理资源池作训班这三个培训班的学习。   3. 项目 HRBP“ 训战结合, 循环赋能”培养模式   1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培训。 主要包括:任正非讲话之《致新员工书》、华为公司介绍、华为核 心价值观、人力资源政策制度、职业责任与商业行为准则、新人新 路等。在课间和晚自习期间,班主任还会组织学员开展团队建设与 团队体验活动,如团队晨练、户外拓展游戏、室内模拟沟通游戏等。 新上岗 HRBP 从业人员承担核心价值观传承者的角色,不仅需要学 习和理解公司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还要思考未来如何将公司的核心 价值观传递到一线项目团队中。   3. 项目 HRBP“ 训战结合, 循环赋能”培养模式 2 )项目 HRBP 赋能班。 目标是使学员了解 HRBP 在项目中的定位和角色,掌握项目 HRBP 的基 础知识,明确项目 HRBP 的关键动作和关键技能,快速融入项目,发挥 项目 HRBP 在项目管理中的专业价值。赋能班的培训时长为 10 天:第 1 天学习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第 2~9 天围绕 HRBP 在项目中的角色职责和 关键动作的不同主题(具体包括: HRBP 角色认知、项目组组建与运作、 项目人才供应管理、项目成员绩效评价、项目奖金生成与分配、非物 质激励、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和解决方案等)进行团队研讨,选取 项目一线典型案例,还原实战场景;最后 1 天,每位学员围绕“如何 快速融入项目”主题进行最终的总结汇报。   3. 项目 HRBP“ 训战结合, 循环赋能”培养模式 3 ) C8 项目管理资源池作训班。 在一个为期 10 天的培训中,项目 HRBP 学员开始真正进入模拟项目团 队,担任项目 HRBP 角色,与项目团队中的其他角色并肩作战。培训 内容依据交付项目流程,划分为分析规划阶段、建立项目阶段、实施 阶段和移交关闭阶段。项目 HRBP 和其他成员一起,真正模拟参与了 端到端的整个交付项目管理全过程。除课堂模拟仿真演练的讨论案例 外, C8 项目资源池作训班更加注重学员自己的实战案例总结与分享, 10 天中有 5 天晚上是学员的案例分享时间,学员在之前实际工作中碰 到的难题也可拿到班上讨论,群策群力。   3. 项目 HRBP“ 训战结合, 循环赋能”培养模式 ( 3 )在岗实战阶段。 新上岗的项目 HRBP 在完成华为大学的三项赋能培训之后,从模拟训 练场进入一线,进行为期 6 个月的项目在岗实战。学员需同所在项目 的项目经理和代表处 HRD 等一起制订实践计划,全程参与一两个主要 项目。实战结束后,项目 HRBP 项目组将统一安排学员进行出营答辩, 完成训战成绩评定和任职资格认证,出营后正式定岗,进入公司全球 各地的项目或海外地区部和代表处,整个项目 HRBP 的培养工作至此 结束。   4. 华为项目 HRBP 的多层次闭环 培养 华为公司对项目 HRBP 后备人才培养形成了“训战结合,循环赋能” 的培养模式。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对应于项目 HRBP 文化能力的提升, C8 项目资源池作训项目主要用于提升 HRBP 基于项目管理的业务能力 和多角色协同的管理能力, HRBP 赋能班主要提高 HRBP 学员的人力 资源专业能力。三大培训项目全面覆盖四维能力,形成了逻辑清晰的 整体系统,共同组成了项目 HRBP 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项目 HRBP 的培养遵循了“企业文化培训— HRBP 赋能培训— C8 项 目资源池作训—项目实践”的流程,以团队成员协同与项目管理导向 的“ C8 项目资源池—项目实践”为终点,如图 3-5 所示,实现了项目 HRBP 人才培养系统的闭环。 4. 华为项目 HRBP 的多层次闭环 培养   谢谢观看

21 页 1169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工作手册:HRBP工作对接

【HRBP】工作手册:HRBP工作对接

HRBP岗位说明 岗位基本信息 岗位名称:HRBP 直接上司:各中心领导 外部协调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 岗位任职资格 人事工作对接 序号 模块 工作内容 入离职手续办理与劳动 合同签订 各中心人员考勤统计 各中心意外险、社保公 积金开户缴纳对接及提 供各种合规证明 工伤申报 各中心合法工时申报 1 员工关系模块 各中心制度修订及落实 员工关系劳动纠纷处理 合同续订 考察期 岗位异动 2 招聘 人员招聘 薪酬 3 薪酬绩效 绩效 HRBP岗位说明 :HRBP 所在单位:各中心部门 :各中心领导 直接下属: 人事工作对接 工作描述 时间节点 工作对接人 根据集团总部要求提交全部入、离职资料办理入离职,自事实劳动关系形 成日起签订劳动合同,并于每日下班前将资料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特殊员 每日下班前 工需提供健康证的于入职1月内提供 集团人事负责人 根据集团总部要求统计每月员工考勤,将考勤表经制表人签字,员工本人 签字确认后将电子及纸质版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特殊情况人员经上级领导 审批后提交至集团人资部 集团人事负责人 每月3号前 1、根据集团总部要求与意外险缴纳公司进行对接并于员工入职2日内将缴 纳意外险人员清单、付款单由上级领导签字后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经集团 人资部审核批准由财务部进行付款 2、根据集团总部要求每月14号前将当月社保、公积金缴纳人员名单以电 子及纸质签字后提交至集团人资部 3、与社保公积金外包公司进行对接,将每月应缴纳社保公积金人员名单 入职2日内、 提交至外包公司,并将社保公积金缴纳总费用于付款截止前3日以纸质形 每月14号前 式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由财务部进行付款,将人事外包费以纸质形式经上 级领导审批后提交至集团人资部,由财务部进行付款 4、各中心异地社保公积金对接,窗口办理相关业务的将最终社保公积金 缴费回执单于每月14号前提交至集团人资部 5、根据公司要求提供各中心合规证明 集团人事负责人 1、根据集团要求2日内上《报事故报告单》到安全管理 2、与工伤部门对接,自员工发生工伤起1月内进行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及 工伤费用报销,并将工伤结算清单经上级领导签字后交至集团人资部 不定时 集团人事负责人 根据集团总部要求对日上班超时人员进行综合计时、不定时申报 不定时 集团人事负责人 根据集团要求负责各中心制度修订及更新并进行落地实施 不定时 集团人事负责人 处理各中心员工矛盾、劳动纠纷等事宜 不定时 集团人事负责人 当天 集团人事负责人 根据合同续订要求,办理合同续订手续,交集团人力资源部 1、人资部通知临近考察期限人员的直接领导; 2、通知员工领取《考察评估表》; 3、基层管理人员由所属部门各级领导考察审批,中高层管理人员需述职 ,根据《中高层干部述职管理办法》,述职会议前3天提交述职报告; 4、通过后交集团人资部备案。 若已超过考察期未递交集团人资部备案,则以实际递交到集团人资部备案 的时间为核算薪资依据的时间节点。 当天 集团人事负责人 1、部门内部调岗、转岗,填写《调岗申请书》提交各级领导审批,审批 后交集团人资部备案; 2、跨部门调岗、转岗,填写《调岗申请书》提交各级领导审批,审批后 方可开始工作交接并交集团人资部备案;涉及社保、公积金、成本归属问 题,以《调岗申请书》上交集团人资部时间为变动时间点 3、跨公司调岗、转岗填写《调岗申请书》、原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申请 表》、原公司《辞职审批表》提交各级领导审批,审批后方可开始工作交 接并交集团人资部备案;涉及社保、公积金、成本归属问题,以《调岗申 请书》上交集团人资部时间为变动时间节点 当天 集团人事负责人 1、审核招聘需求,增编需审核人力投入产出,无法确认上报总部人力资 源总部; 2、根据分管中心战略发展,及时配备优质候选人(合适人员通知人力总 部招聘岗复试); 3、跟踪入职人员培养,发掘潜力和长处,给与用人部门有效建议; 4、总结归类同质性岗位属性,建立简历档案库,每月30日汇总人力资源 招聘岗位; 5、留存分析候选人属性,不断提炼各层级面试问题、技巧、方式,不断 提高识人、招人、留人技巧 实时 1、宣贯薪酬政策,按制度要求及审批流程,正确审核薪资资料流程是否 齐全; 2、每月30日前,将调岗、转正单提交人力资源总部。 1、宣贯绩效政策,让组织绩效与下属绩效具有统一性和关联性; 2、根据分管中心的组织绩效、制定分管中心下属人员的考核方案; 3、确定绩效数据来源与跟进、统计绩效数据经审批后提交人力资源总部 ; 4、核实绩效数据的真实性,对差异大的数据,追查原因并进行差异分析 ; 5、核算所辖范围的考核得分,经审批后提交人力资源总部。 人力资源招聘 岗/人资总监 根据人力资 源部邮件通 知时间 集团人力资源绩薪 酬效岗位 根据人力资 源部邮件通 知时间 集团人力资源绩效 薪酬岗位 部门 措施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备注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因未按时递交相关手续造成劳动纠纷或 企业经济损失的,扣减各中心相应损失 费用,各中心HRBP根据绩效考核减扣当 月绩效 1、招聘结果为导向; 2、自运营反馈(从自身原因找问题) :为什么没完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完成措施;未完成承诺; 3、连续两次未达标(猎头岗位)及时 分享集团招聘群; 4、参照岗位绩效得分 1、审批流程完整,按格式要求填些规 范 2、资料提交及时 3、参照岗位KPI 1、按时完成,且达到预期效果 2、了解数据差异根因 3、对数据来源及流程提供正确 4、参照岗位KPI

2 页 1195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理解业务:人力资源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04

【HRBP】理解业务:人力资源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04

HR 部门如何成为老板的战略合作伙伴 其实,从事人力资源的企业人士一直以来都在做着说服自己的工作,在其他业务部门质疑 人力资源部价值的危难时刻,HR 从业者总是能够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表明自己为企 业增值的地位;但当 HR 们济济一堂的时候,大家又毫不掩饰的对自身价值产生疑问,甚 至认为未来的 HR 工作很有可能被中介和专业服务公司所取代。无怪乎,人力资源概念在 社会上炒得火热,壮志成诚加入者众多,而 HR 在职人士却各个面目表情青黄不接,受老 板和员工的夹板气,看业务部门的脸色,做了大量工作却难有效果使得 HR 经理们脸上写 着两个字——委屈。    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 HR 管理者们跳出日常工作的视野 也许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自身局限,笔者认为 HR 工作者的难堪来自于一方面希望企业承认 人力资源部的战略地位,承认其辛苦的工作确有价值;而另一方面 HR 部门又很难从宏观 上把握企业的发展脉络,在经营决策上真正为车子助力和提前预警,过高的目标定位和主 体能力差距造成了从业人员的尴尬和困境。HR 从业者都希望能够成为老板身边不可或缺 的人物,但这条道路困难重重似乎对 HR 人员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企 业对真正具有战略思维的 HR 部门的具体要求: 图 1  (圆球形状大小表示目前 HR 从业者在此象限的数量)    如上图所云:希望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必须迈上两个门槛,一是科学技术方法 上的应用,二是 HR 政策方针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这似乎已是老生常谈了,纵观企业 HR 部门手段也不可谓不先进:招聘使用测评中心、结构化面试;绩效考核用得是 KPI、MBO、平衡记分卡;薪酬使用要素评估、设计宽代工资结构;HR 部门也一直力求与 组织目标相一致:老板叫我们做什么从不敢说个“不”字,业务部门缺人手我们马上赶赴 招聘会,可以说,认识上的差距使得 HR 部门有劲也不知道往哪儿使。    让我们来看看技术方法到底如何应用,笔者认为科学的专业方法可分为分析方法和应 用方法两类:    分析方法是发现企业问题的武器,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问题 的界定不清常使 HR 经理们失去了使用好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销售经理抱怨最近 销售人员士气不高,销售业绩大副下降,希望给销售人员涨工资以激励大家的斗志。通常 情况下 HR 经理会在工资总额允许的前提下开始履行工资晋升的程序,填写表格,通知财 务部等照章办事,结果可想而知往往不尽人意,而更糟的可能是技术工程师也要求涨工资 这看似突如其来的变故常常使 HR 经理陷于更加尴尬的境地,问题的缘由就是对企业所发 生的现象没有经过客观科学的分析。     分析问题通常包括 3 个阶段: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获取信息是要考虑向谁获取信息(信息来源的样本)、如何屏除虚假信息(辨伪)、 提取真实信息,销售经理反映最近销售人员士气不高,业绩有所下降,是否真实反映了销 售部的现状,要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HR 经理们可以通过对往年销售数据和人均销售 数据的分析得出变化的趋势,然后选取个人销售业绩变化较大和业绩稳定的员工进行访谈 和沟通,访谈的问题可以打个腹稿或进行设计,对有可能造成员工士气低落的原因一一列 出,有可能是新近市场涌进有实力的竞争者,员工竞争压力加大又无力解决造成业绩下降 有可能是公司产品不能满足客户要求,而销售人员反映之后得不到技术部门的改进心存怨 气所致;有可能是新上任的销售经理管理下属的能力不佳,使员工感觉部门气氛不适;也 有可能是公司新实行的业绩工资政策侧重于激励团队绩效,使个人业绩优秀的员工感觉不 公平等,从分析中 HR 人员可以得出哪些是个体信息哪些是团体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分 析,就可以得出结论,然后找出真正对路的方法。其实经过分析后,往往大部分员工士气 低落导致的业绩下降并不是 HR 部门所能直接解决的问题,也许要在企业竞争力、销售模 式、产品改进、售后服务、员工激励诸多方面进行调整才能期望问题得到解决,而这时人 力资源部更可以将问题的核心和分析的过程提出,在公司经营层面谈出自己的看法,通过 管理层协调将问题攻克,在这其中 HR 们认真专业的分析方法也会使各部门刮目相看了。    在发现问题之后对于 HR 可以解决的问题,如通过对销售经理管理技能的培训和辅导、 对个人业绩工资的再次设计才用得上 HR 的专业方法,HR 专业方法的科学性是人力资源从 业者们最喜欢炫耀的技术性资本,但对各种 HR 专业技术方法的使用更多是坐而论道者居 多,肯钻研和深入探讨的显有。    了解 HR 专业技术方法首先需要真正塌实务实的态度,彻底了解 HR 专业方法的出处 和由来,清楚此方法的应用环境以及所起到效果的局限性,能解决哪些问题而对哪些问题 无能为力;这种方法是否适合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方法的应用对企业环境有什么要求; 方法应用的步骤如何?是否要求制定系统性的方案和更高层面的参与协同作战; HR 部门 要清楚一点“方法是死的,企业是活的”,取其方法之精髓或者将几种方法合并使用都是 可以的,关键是使用拿来主义,唯企业经营所用,才能为企业解决真正的问题。例如:销 售方案经过对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业绩方案的再设计整体呈现上升状态,但老客户投诉增 多,这是不是 HR 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呢?经过分析原来是由于业绩指标对销售人员有着 强导向性,使得销售人员容易忽视非 KPI 指标限定的工作,员工为了达到指标的要求最大 限度的获取业绩,忽视了客户结构与公司未来发展的关系,缺乏新产品的客户挖掘和老产 品客户的售后维护,伤及了客户的利益又损坏了公司维护的价值观,这对公司所造成的影 响是深刻的,可见要想扭转这种现状 HR 部门必须再次修正业绩方案,调整的目的在于重 视各指标对员工业绩行为激励的完整性,以及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联系和组织希望为客 户提供的价值定位,所有这些没有对公司业务的了解和专业方法的应用是不可能设计完善 的,设计方法是 HR 手中的武器,如果不深刻了解技术方法的应用给员工带来的行为影响 就只能纸上谈兵,一种不够科学完善的方案出台给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业绩损失,不亚 于业务部门的任何一项错误政策。HR 政策的有效与否确实是要借助其他部门的具体工作 产生效果的,这就为 HR 从业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RM 与组织目标一致性。    HR 从业者都立志成为老板的战略合作伙伴,但如果问 HR 经理企业老板的战略是什么 恐怕没几个人答得出来,当然中国企业老板也显有战略,简单而言如果问 HR 从业者老板 最近在担心什么?公司主要产品的各主要竞争对手都有哪些?行业内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 的事情,这会对公司运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近而会对公司人力资源的配置产生怎样的影 响?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格局会改变吗?我们公司要做哪些准备?HR 经理们要从经营方 面考虑问题,而不是单纯考虑 HR 模块的日常运作,这也是为什么 HR 经理与老板说话总 是感觉隔着天花板的原因。    同样是上面的例子,业绩考核方案侧重于激励团队整体绩效而忽视了个人销售状元的 感受,其实这本身不存在政策的优劣之分,关键是企业的行业竞争态势、业务特点、组织 结构等适合于什么样的业绩管理模式,我们对“生产关系当与生产力一致时会对生产力起 到促进作用”耳熟能详,道理也不用详述,在这家企业行得通的方法在那家企业就未必被 认可,原因就是要考虑管理的特性所在。选择侧重团队或侧重个人业绩与诸多因素有关, 比如:销售业绩与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相关程度、销售产品的周期、产品的成熟程度、销售 人员综合素质、产品的特点等等,很显然在不同的行业如销售大型医疗设备和销售 PC 是 不同的;在相同的行业内销售纺织面料和销售成衣制品也是不同的;而同样销售 PC 的行 为在 DELL 和 IBM 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企业在不同地区销售行为也有可能发生改变,诸 多变数并不在 HR 管理者射程之内,而又与 HR 政策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这成为 HR 从业 人员们制定管理政策的最大障碍。    要想制定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的制度,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加大信息获取量,深入了 解行业状况,感受行业细微变化,深谙企业竞争力所在,高度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运营 模式,多观察多沟通多实践,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着眼:    1、了解行业:往往 HR 们只有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时候才会注意到行业的要求,但 对自身来说缺乏这方面的主动认知,行业是企业运作的基础,行业的发展态势可以指导管 理者审时度势,提前做出判断和战略选择。如从纺织行业来讲,整个链条要经过棉花生产 —皮棉/纤维生产—织造—染整—面料生产—服装制作—销售代理—服装零售的全过程,了 解企业处于行业链条的位置有利于了解企业所采取的经营策略,而对 HR 人员而言,处于 行业不同位置的企业关键成功因素是不同的,如织造(织布环节)企业重要的成功因素是 生产规模;而染整(染色和整理)环节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专业技术力量;对于企业成 功因素的理解使 HR 管理者能够洞察企业内部的关键人才和岗位,根据企业的特点合理设 计管理模式,比如:对于以规模取胜的企业需要注重人工成本的消耗(尤其是与竞争对手 的人工成本比较),注重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的精确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以提高工作效 率为目标,在薪酬设计上尽量提高可变工资的激励性减少固定成本支出;而对于创新型企 业或部门着重考虑的是减少产品研发和转化周期,尽快更新产品,人力资源管理应以灵活 的工作描述适应经常性的团队变化,注重对于创新行为和生产流程变革的奖励。从经营角 度而不是从 HR 专业模块上去考虑管理问题,才能使 HR 经理从匠人升华为真正的管理者, 用老板的眼光去看企业并提出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议就一定能获得老板的认可和支持。    2、了解企业: 企业是管理者规划蓝图的沙盘,很多 HR 管理者不了解企业的现金流 从何而来,不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不了解技术研发的流程和瓶颈, 不了解市场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各自的优势所在,凭着主观愿望混沌的设计着对企业发展 有可能产生阻力的政策,这就是为什么业务领导认为 HR 管理无用,员工嫌 HR 部门麻烦 的原因。从 HR 管理的性质来讲属于辅助性增值活动,与基础性增值活动不同,HR 的“0” 概念必须依托于基础性增值活动的数字才能增值,就是说 HR 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过 程从“来料储运—生产加工—成品储运—产品运输—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的全部增值 过程,深入分析每个运作点的优势和瓶颈所在,通过 HR 的特殊管理方式使其在诸多环节 中产生价值,这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所在,就像为销售人员设计业绩考核方案的例子 一样,适合销售管理模式的考核方案能够激励员工提升销售业绩,缺乏与组织目标一致性 的方案只能起到增大管理成本甚至偏离组织价值观的不良后果。    3、思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了解行业和企业运营的基础上长期不断的思考和实践适 合中国行业、企业的 HR 管理模式将是国内人力资源从业者长期不懈的事业,即使再先进 和新兴的管理理论放到中国企业是否会有不良反映甚至后遗症,我们都不得而知,这需要 大批勇于实践、敢于否定自我的 HR 开拓者先行,逐渐在实践中证实和修正,甚至开发适 合国内特殊文化类型和经济环境下的 HR 管理模式。  在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国大量 HR 从业者都处于缺乏专业方法又与组织目标脱节, 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的自顾不暇之中;有一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好专业方法的从业 者缺乏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对于其他部门的不认可缺乏深入了解的实践精神而报之以清 高和孤芳自赏;另一些由业务部门优秀者转入 HR 部门的人士大都熟悉企业的某项业务, 在对行业的理解和企业运营的熟悉方面高出一筹,但专业知识的缺乏也使他们缺乏游刃有 余的工具而显现局促;只有极少量的 HR 管理者或者由业务出身但意识到 HR 工作的专业 性或者由 HR 开始但有高层接触企业运作的经验,这两方面的补足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老 板的合作伙伴。    诚然,人力资源从业者作为管理者的一份子时刻受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困扰: 高层缺乏战略设计、缺少应有的管理数据、市场预测不准确、企业生命周期短等,但我们 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全体管理者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源从业者作为职业经理的代表也 应尽快认识到自身不足,本着塌实进取的精神充实自己,这也将是其他管理者的必由之路。

5 页 916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理解业务:HR如何成为真正的业务合作伙伴

【HRBP】理解业务:HR如何成为真正的业务合作伙伴

HR 如何成为真正的业务伙伴 HR 生存现状  大多老板都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总觉得 HR 的表现不尽人意;  业务部门抱怨 HR 不懂业务, HR 的政策和制度没有针对性,还 可能是劳民伤财;  员工认为 HR 的管理不人性化,除了考勤、发工资、做做考核 和偶尔进行的培训外, HR 没有太多的作用  HR 们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不了解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 对企业的战略规划一知半解,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 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 服务、管理、创造价值 人事 支持、服务、管理 管、卡、压 90 00 HR 的角色定位 了解业务,与业务互动 公司战略 组织变革的代言人 公司战略的支撑 组织变革 公司业务支持 企业文化与形象 员工参与 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员工培训和发展 人 事 从被动到主动 薪酬政策 福利 制度遵守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员工关系 员工满意度 劳资关系 环境与安全管理 员工关系的专家 人事管理的专家 提高效益,提高满意度 日常管理和运作 提高人力资源的专业能力 实现战略层面的转变  老板要把重视HR落到实处,把HR吸纳到企业的决策 层,不应仅仅是被动的执行者  HR要转换角色,从公司战略、文化和组织建设的高度 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作用。 提高运作效率,重心转移  提高HR日常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甚 至进行业务外包),降低处理事务性工作的时间;  集中优势兵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影响业绩的原因研究、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等重点工作之 上; 实现组织上的保障  专门的HRP设置,并在HR整个部门的支撑下开展工作  HRP间的定期沟通与交流  用营销的方式做 HR HRP 工作模式 公 战略 HR 规划 司 组织开发 招聘策略 业 务 部 门 需求 需求 HRP 解决方案 干部管理 绩效管理 HR 管理工 具 / 模板输 出 薪酬福利 培训与发展 文化建设 员工关系 人 力 资 源 部 了解业务、提炼需求  建立信任,变被动为主动,参加业务部门的工作例会,了 解业务的特点、业务结构及所处的环境、背景,提供有针 对性的服务;  提炼业务部门的“不规范”人力资源需求,准确把握其需 求的本质,保质、保量、从速满足业务的需求;  通过人力资源理念、工具、方法、制度等提升业务部门的 业绩,成为其真正的合作伙伴。 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  内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资源整合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同行的沟通和交流,经 验分享、互通有无,为我所用 提升HR部门的专业水平 挖 选 育 用 留 裁 强化HR的胜任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胜任能力 前 瞻 性 思 考 能 力 资 源 整 合 能 力 学 习 和 应 变 能 力 沟 通 与 营 销 能 力 公平正直、自我平衡、守口如瓶 实 施 推 进 能 力 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考核与业务挂钩  至少 HRP 、 HRD 必须挂钩  其他主要职能部门也许挂钩 成为真正合作伙伴的路径  想到(前瞻性)  说出(方式)  做到  评估(标准)  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 专业 ) 业务合作伙伴的标志  公司重大的组织调整、人事变化,高层人员的评价、工作变 动以及核心人员的招募等,老板都会提前征求你的意见;  涉及人的问题和管理,业务负责人首先会找你商量;  员工遇到任何问题和困惑,在其主管那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 他们都乐于得到你的协助 谢谢大家!

17 页 532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理解业务:HR如何有效支持业务伙伴

【HRBP】理解业务:HR如何有效支持业务伙伴

LOGO ---HR 如何有效支持业务伙伴 为什么选择这个命题? LOGO 问题在哪里,先思考一下困惑—就算不过冬,就算不减预算,这些问题其实都一直困扰 我们 1 、 HR 和 HR 总监生存环境堪忧; 2 、 HR 总监下业务线后的切身感受。 3 、每年的 HR 规划(发展规划、培训规划等等)成为痛苦经历; 4 、为什么 HR 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业务部门没有同盟军? 5 、 HR 的定位;( HR 不要成为成本中心和管理中心,为管理而管理; HR 很 容易成为鸡肋,天天忙招聘,接着忙裁员)如何定位 HR 的价值? 6 、业务部门的工作和 HR 的结合点在哪里? 不在沉没中崛起,就在沉没中死亡。 LOGO HR 定位 --- 为什么要 HR ,领导者和业务的困惑是什么?来自中立的识 别:出问题 100% 源自 HR 自身) •不需要 HR 去设想战略;需要 HR 帮助战略实现; •不需要 HR 理解管理学;需要 HR 理解老板; •不需要老板告诉 HR 如何做;需要 HR 告诉老板如何做; •不需要业务部门等来 HR 的指示;需要 HR 参与到业务实现中; •不需要 HR 故步自封;需要 HR 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不需要 HR 去花钱;需要 HR 花了钱后能赚钱; •不需要 HR 建立成堆的体系,这是成本;需要体系发挥效用,哪怕简单; •不需要 HR 做官僚;需要 HR 专业; •不需要 HR 做 KPI 考别人;需要 HR 对公司 KPI 也负责; •不需要 HR 为管理而管理;需要 HR 为业务成功做适度管理; LOGO 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道”和 “术” 道: 1 、系统思考 HR 的定位和价值,不是埋头做事不抬头看路; 2 、 HR 工作的导向、目的不清:规划还是需求、业务还是管理?从 被动响应走向主导; 术: 1 、从哪里入手?方法、工具、技术。 LOGO 研讨目的 • 希望对 HR 管理有所“顿悟”; • 思考和实践,达成知行合一。 目 录 LOGO 战略落地 … 业务 KPI 支持 流程接口 定位 组织管理 员工学习和发展 干部管理 LOGO HR 的价值 •不可能所有管理者都成功履行 HR 责任,这是我们的存在价值; HR 要有 自挖坟墓的精神; •战略实现靠执行,执行的本质是运营体系和 HR 体系,很多执行不到位的 根本性原因是人的问题; •企业每天面临变革和转型,在体系和流程没有建立健全前,人的能力和行 为转型可以最快启动,这是 HR 的“快”特征; •企业发展从做大到做强没有路径, HR 通过关注人均效益实现对做强的支 持; •HR 通过关注效率和效果支撑组织绩效目标达成; •HR 关注核心员工和干部的能力提高; LOGO HR 定位 对繁琐的工作中进行思考和顿悟; •是老板的重要专家和执行助手,第一时间想到你; •是战略传导的枢纽环节;第一时间通过你; •变革的驱动者和参与者;第一个声音发自你; •成为“专业管理”和“专业服务”机构; •成为创新中心;不断创造好的 HR 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服务业务; •成为业务伙伴的内部专家和战友团队;(因为专业,所以互补) •成为业务实现的直接力量 ;( 不是间接力量) LOGO 借几个主要的力量 •基于老板想法,高于老板想法,老板一定知道 HR 问题,但解决途径并不完全专业。 思考公司问题和业务问题,而非 HR 问题;第一时间知道第一问题,成为第一参谋 和第一行动者;(揣摩老板只有等死,教育老板才能发展,只要你专业,老板不怕 你教育),注意老板的孤独性。 •什么是公司问题? 5 个基本问题 -- 公司战略是什么? -- 影响公司实现战略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 公司业务目标是什么?业务目标实现途径有哪些?我的贡献在哪里? -- 变革方向在哪里? -- 老板的切肤之痛是什么? LOGO 借几个主要的力量 •什么是业务问题? 5 个基本问题 -- 业务的不变工作有哪些?基本流程和职能定位? -- 业务的不变工作的效率如何? HR 的切入点在哪里? -- 业务的可变目标是什么? -- 实现可变目标的途径是什么?障碍是什么? HR 的切入点在哪里? -- 业务部门主管的切肤之痛是什么? LOGO 借几个主要的力量 •借助 HR 委员会或者 HR 会议机制来实现决策,拉各级管理者成为同盟军; •在基层建立 HR 接口,发展这些接口环节的核心员工技能; •不停宣导“各级干部是真正的 HR 管理者”;防止干部成为旁观者。 目 录 LOGO 战略落地 … 业务 KPI 支持 流程接口 定位 组织管理 员工学习和发展 干部管理 从哪里入手—战略分解和实现支持 LOGO •理解和把握战略,从战略 KPI 分解到述职支持, HR 全面成为组织者 和设计者和实践者;(不要把组织绩效管理认为是烫手山芋而置之不管, 其实是 HR 切入战略和执行的最佳实践机会) •第一时间知道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和业务要求,并触发 HR 对落地的支 持分析; •HR 规划基于公司战略和各个部门的分解战略; •在过程中培养干部对战略的理解和领导力特质;(如述职) 举例 LOGO  平衡记分卡是绩效管理体系中最有效的管理体系 财务 之一 我们的股 东如何看 待我们? 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除了传 统的财务衡量指标之外,还提出了三个新的考核 领域: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 ─ 财务层面-公司是否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 客户 我们的客 户如何看 待我们? 内部运营 愿景和战 略 学习成长 我们能否持续提 高员工的技能, 并为客户持续创 造价值? 我们必须在 什么方面有 卓越表现? ─ 客户层面-购买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直 接客户是如何评判公司的业绩表现的? ─ 内部运营-公司如何管理内部业务运作以满 足客户的期望? ─ 学习成长-公司是否有能力不断创新,改善 ,从而实现持续增长?  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衡量指 标 一级 KPI 沟通和分解方法 LOGO 步骤一:由各分(子)公司总经理(中心总监)召集部门经理及其以上干部,召开 XX 部门(或分子公司) 2009 年 KPI 沟通及分解方法工作会议,总裁经营团队成员 主持会议; 会议程序 1 :总裁经营团队成员讲解公司级 KPI 、一级 KPI 的设计过程,尤其 是讲解组织绩效的管理意义、方法和本次使用的平衡积分卡工具(使用统一 PPT) ; 会议程序 2 :总裁经营团队成员讲解所对应组织的一级 KPI 具体指标和含义; 会议程序 3 :充分沟通一级 KPI ,明确需要的支持和实现的难度(注意纪要) 会议程序 4 :讲解二级 KPI 的设计方法; 步骤二:总经理(总监)主持召集部门经理及其以上干部,召开 XX 部门(或分子公 司) KPI 分解会,总裁经营团队成员参加会议;(会前要求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对业务 的方向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会议程序 1 :总经理(总监)引导团队再一次理解和沟通一级部门 KPI ; 会议程序 2 :总经理(总监)引导团队逐一分析各部门围绕 KPI 实现需要达成 的重点工作和需要改进的短木板,将业务绩效的要求量化成为 KPI 指标,实现对一级 KPI 的有机分解; 步骤三:会后总经理(总监)负责将 KPI 指标按照承诺书要求完成规范化整理,提交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经营团队需要向部门或业务负责人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协 助部门强化其绩效 是 部门或业务负责人 能达成绩效目标, 却无法符合企业价 值观 教育培训 奖励与授权 部门或业务负责人 能达成绩效目标, 并符合理念 提供必要指导 部门或业务负责人 能符合价值观但无 法达成绩效目标 达 成 绩 效 目 标 部门或业务负责人 无法符合价值观及 达成绩效目标 干预并进行必要调 整 否 部门的管理与领导与企业理念符合程度 是 LOGO HR 通过述职实现考核中对干部领导力提升作用 LOGO  是一个寻找问题的过程  是一个能力开发过程,是对自我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的一个开发 过程。  是一个确定新目标、新思想、新系统的过程  是一个思考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会的过程  是一个寻求支持和资源的过程  是一个自我检讨,促进学习型组织建立的过程  是一个树立信心的过程,既对自己有信心,又对与他们一起工作 的人有信心  是一个共享经验和教训的过程,看重抱成一团的积极性和重要性, 共享意见与建议来鼓励团队工作与积极反馈  是一个授权的过程,通过让其他人参与重要决策的制定与分析而 赋予他们权利  是一个指导下属的过程,善于委任——但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HR 必须主导或参与企业级别的变革 通过3-5年的 业务重整项 目来实现 LOGO 革管理 化案 解决点的问题 优化岗位操作 QCC、合理化 解决眼前的 流程问题 变革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 LOGO ¶ Ô ± ä ¸ ïº ÍÆä º ¬ Òå µ Ä ÓÐ Ï Þ À í½ â × ¨Ò µ ¼¼ Êõ µ Ä Ëð ʧ Ðè Ò ªÑ § Ï °Ð  ¼¼ ÄÜ ² ¾ ì õ µ µ ½Ä ¶ Ô ¹ ¤ × ÷ ° ²È µ « Ä Í Ð þ² Ó °Ï ìÁ ¦¡ È ¢ ¨Í þ ÐÔ º Í ¿Ø ÖÆ Á ¦µ Ä ¸ ± Ää Éç » á µ ÎØ » µ Ä É¥ ʧ Ï °¹ ß µ Ä ¸ Ä ± ä ¹ µ Í ¨· ½ ʽ » ò ÐÅ Ï ¢ Á÷ µ Ä ¸ Ä ± ä µ ͳ Ð ÊÜ Á¦ SUCCESS 原则  Shared vision  Understand the organization  Cultural alignment  Communication  Experienced help where necessary  Strong leadership  Stakeholder buy-in LOGO 变革管理由一个建立在变革管理基本要素基础之上的实施框架来指导 LOGO ¹ µ Í ¨ · Õ ¢ Ô ¹ Þ Öú ÈË /Á ìµ ¼ Òæ ¹ Ø Ï µ ÈË ² ã µ Ö Ä§ ³ Ö ÄÜ Á¦ Àû · Ö Î ö ¼ °± ä ¸ ï Ï îÄ ¿ × é µ Ä · ¢ Õ¹ × ¼ ± ¸¶ È × é Ö¯ Ï µ Í ³µ ÷ Õû × Ö é ¯ ¼ °Ö °Î » ÖØ Éè ¼Æ ½ ÌÓ ý ¼ °Å à ѵ ¼ ¨Ð § ¹ Ü Àí ¼ °½ ± Àø 目 录 LOGO 战略落地 … 业务 KPI 支持 流程接口 定位 组织管理 员工学习和发展 干部管理 结合战略、业务和需求开展 HR 规划 LOGO 基于公司战 略 从绩效评估分 析 HR 规划 业务部门策略 自身和标杆思考 业务 KPI 支撑 LOGO 业务部门策略 •业务部门的每个 KPI 和措施背后都可能找到对 HR 的需求和 HR 工作内容; •业务部门的动态必须清晰把握(集团客户经理转型案例、研发体系变革背后的 资源缺乏: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 •每个部门选择 2-3 个需求和工作内容; •业务目标 --- 目标实现途径(注意途径中是否包含 HR 内容) --- 途径的实现 困难点(注意困难点是否包含 HR 内容) --- 解决困难的办法(注意办法中是否 包含 HR 内容) •销售收入增加 20%--- 途径 1 :拓展空白市场; 2 、深挖老市场; --- 缺乏人 手、现有人员能力缺乏、缺新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 --- 补充新人、老人能力 提高、产品规划、品牌建设; •注意产品规划和品牌建设的实现背后可能还有 HR 内容。 目 录 LOGO 战略落地 … 业务 KPI 支持 流程接口 定位 组织管理 员工学习和发展 干部管理 LOGO 培训模式的分析—所罗门模式 , 主要推荐  因英国经济学家所罗门在其著作中倡导而得名, 将培训部门看作是企业战略促进者 行为评估 业务发展计划 培训课程体系、需求分析 计划审查 培训计划 计划实施 培训课程执行 LOGO 比如不同战略下培训重点不同 集中战略下:要求提高市场份额,减少运营成本; 培训重点:市场培训、资源池培训、团队培训、成本管理、流程管理; 内部成长战略下:文化培训、工作方法和学习力、思维和分析培训、领导力; 外部成长战略下:多元文化培训、判断被兼并公司员工能力、培训系统的整 合; 紧缩战略下:变革管理、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沟通管理、领导 艺术。 LOGO 比如资源池建设 培训任务 1 : 培训任务 3 : •为什么培训(培训的目的) •企业具有的培训资源 •谁需要培训(培训的需求对象) •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有 哪些 •培训什么(培训的内容) •培训的深度与广度(培训的目标) 培训任务 2 : •企业对培训的态度 •培训可能的障碍与问题 目 录 LOGO 战略落地 … 业务 KPI 支持 流程接口 定位 组织管理 员工学习和发展 干部管理 死死抓住干部管理这个关键环节—亦师亦友的关系 •几乎每个企业都会谈到:干部是问题点; •提升业务管理能力的途径是通过人,企业中人的核心是干部; •建立完善的干部储备、干部观察、干部培养和提升的体系; •HR 对于业务实现情况可以从干部和人的角度进行评价; LOGO 目 录 LOGO 战略落地 … 业务 KPI 支持 流程接口 定位 组织管理 员工学习和发展 干部管理 LOGO 职位体系建设是支持业务和理解业务的基础  职位族、类梳理划分,以职位类或者职位为对象开展设计; 职 位 族 管理族 高 层 管 理 职 位 类 中 层 管 理 基 层 管 理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 总会计师 部门经理 副经理 部门经理助理 党办 综合处 人事处 合同采购处 投资管理处 专业族 审 计 类 审计主任 财 务 类 会计管理 资金管理 成本管理 会计 出纳 融资 合同 商务 类类 人力 资源 管理 类 合同主管 商务主管 项目前期 商务工程师 招聘培训主管 薪酬主管 技术开发族 行政事务族 初级 中级 高级 项目前期策划工程师 项目前期管理工程师 电力开发工程师 协调工程师 初级 中级 高级 文 秘 类 初秘书主任 秘书 研究 开发 类 顾问 资深 行政事务 专项 技术 类 风力资源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土建工程师 运行维护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 行政 管理 类 初级 中级 高级 事 务 类 司机 前台 项目 管理 类 开发处 筹建办 项目办 项目经理 公共 关系 类 公关 接待 投资 管理 类 投资分析师 风险评估师 信息 管理 类 信息文档 区域 管理 幅度 初级 中级 高级 LOGO 从职位了解业务 要求完成以下梳理: 1.价值链入手分析,职位族、类的划分 2.每个职位类中符合该职位类特征的职位? 3.职位名称是什么? 4.每个职位需要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是岗位的区别还是职位的区别? 5.从培训的实践角度看,职位是否可以整合? 6 职位说明书是否具备,版本是否是最新的? 7 、完成要求:职位清单;职位说明书若干(公司提供) 8 、以职位梳理会的形式进行职位梳理。 目 录 LOGO 战略落地 … 业务 KPI 支持 流程接口 定位 组织管理 员工学习和发展 干部管理 LOGO 基于价值链模型理解业务和流程 核心 市场管理 集成产品 客户关系 集成供 客户服务 流程 开发 管理 应链 人力资源 支持 流程 流程与IT 财务 行政及其它 企业是通过价值链实现客户需求的满足。 客 户 依据战略设计主业务流程框架——采用 BENCHMARK 方法 Ó ëSCMÓ Ð ¹ Ø µÄ Õ½ ÂÔ Ñ ¡Ô ñ LOGO SCM Ô Ë ×÷ ÔË ×÷ ¿ Í» § ¼Æ »® Óë µ÷ ¶È º Ï× ÷ ¿ ìË Ù/ Ï ìÓ ¦ IT ¼Û Öµ · ¶ Î § ² Æ Î ñ ¼¨ Ч ¿ Ø ÖÆ SCMÔ Ë ×÷ Èá ÐÔ Î ïÁ ϲ É ¹ º ÖÆ Ô ì² ú Æ· Î ïÁ ÷ ¹ Ü Àí 1 2 3 4 5 Ï ú ÊÛ ² ú Æ·Á ÷ ³ Ì ¼Æ »® Óë µ÷ ¶È Á÷ ³ Ì Î ïÁ ÷ ¹ Ü À íÁ ÷ ³ Ì Î ïÁ ϲ É ¹ ºÁ ÷ ³ Ì ÖÆ Ô ìÁ ÷ ³ Ì Ï ú ÊÛ ² ú Æ· 价值链分析步骤 LOGO ² ½ Öè Ò»² ½ Öè ¶ þ² ½ Öè Èý ² ½ Öè ËÄ ² ½ Öè Î å ² ½ Öè Áù Ï ¸» ¯ º Íà ÷ È ·Ã ¿ Ò» Òµ Î ñ Ä£ ¿é µ Ä Ö÷ Ò ª» î¶ ¯ Óà ¼Û Öµ Á ´° Ñ Ëù ÓРʵ Ï Ö Ä¿ ± ê º ÍÔ ¸¾ °µ Ä Òµ Î ñ ¼ °» î¶ ¯ ¼¯ ³ É µ Ø ± íÊ ¾ ³ ö À´ ¨ å Á÷ ³ Ì ÁË ½â ¹ « ¶ Ò ¿ê º Í Ë¾ ¼Û Öµ µ ı Ô ¸¾ ° Á ´¿ ò ¼Ü Ã÷ È ·Ê µ Ï Ö Ã÷ È ·Ö § ³ Å º Í Ä¿ ± ê º ÍÔ ¸ ¹ À Ü íº Ë ÐÄ Òµ ¾ °µ Ä º Ë ÐÄ Î ñ Ô× Ë÷ µ Ä Ö§ Òµ Î ñ ³ Ö ÐÔ Ò Îµ ñ 建议 LOGO •建立和业务部门定期沟通机制,需要和业务部门主管建立个人友谊;把业务部门 主管当客户和上级; •和老板建立无缝沟通机制,把老板当下属; •敢于和老板谈问题和进谏,提出的解决方法一定比问题多; •一年中花 20% 时间深入一线蹲点和了解情况;对业务情况做到如数家珍; •建立对每个干部的发展档案,对每个干部优缺点做到如数家珍; •找机会对公司典型职位自己撰写职位说明书; •通过采集和管理 KPI 了解业务数据的背后问题; •把 HR 内部和外部的部门墙砸了。 •做好明天辞职的准备。 明天一定比今天好!

38 页 674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理解业务:解读HRBP—人力资源如何与业务共舞(55页)

【HRBP】理解业务:解读HRBP—人力资源如何与业务共舞(55页)

解 读 HRBP —— 人力资源如何与业务共舞 序 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 HRBP 岗位,但 是企业对 HRBP 的定位及如何帮助 HR 转型成为优秀的 HRBP 的探讨甚少。 ►何为 HRBP ? 第一节 关于 HRBP 关于 HRBP ►Human Resources Business Partner (简称 HRBP )作为现在人力资源领域的 一个时髦词汇。不论是在人力资源论坛, 各种人力资源圈子沙龙里,还是在我工作 中涉及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寻访案例中, 随处可见其身影。 ►“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一词 这些年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管理学的热门词 汇; ►而“ Business Partner” (业务伙伴)也 是在商业管理领域由来已久。 ►但 HRBP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这一组合, 只是为了在这个“标题党”的时代多一些 新鲜来抢人眼球,还是另有其意义呢? 关于 HRBP ►传统 HR 的工作 ►考勤 ►人员招聘 ►薪资发放 ►基础培训 ►社保处理 ►劳动关系 ►绩效考核 ►…… 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 的人事行政方面,那么到底这些工 作产生了多少价值呢? 关于 HRBP ►从字面意思来讲, HRBP 即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业务自 然指的是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所涉及的业务,业务单元是 指在公司中的有着共同或相似的客户群、市场或者职能的 一个或者几个部门的集合。 ►所以, HRBP 就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单元的人力资源 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经理在人力资源各个方 面的工作,包括人员规划、配置和发展,从人力资源的角 度确保组织的高效运行。同时, HRBP 的任务还包括在 业务单元和整个组织人力资源体系之间进行沟通,帮助业 务单元建立一个高效、适用但又不独立于整体人力资源体 系的管理模式。 关于 HRBP ►HRBP 的角色 第二节 HRBP 的作 用 HRBP 的作用 ►HRBP 要干些什么? ►HRBP 在公司里面,需要更 多的时间和业务经理泡在一 起,参与各种业务会议,甚 至去参加一些和客户的会议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纸上 谈兵!这个是新型 HR 的工 作模式,也是基本的战略合 作伙伴与业务合作伙伴的新 型工作模式。 HRBP 的作用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首先,让我们回归到根本“人才的选拔”。传 统的 HR 招聘模式是,企业缺少哪类人才,就招募合适的 人才。 HR 没有充足的时间与业务泡在一起,对业务流程 、管理都不熟悉,导致招募到的人参差不齐。而 HRBP 需要理解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人才招聘方 案以及后续的培训方案和管理计划给到业务部的高层。 HRBP 的作用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其次是团队的架构,传统的 HR 更多的是给予 行政类工作支持,每个部门经理都有自己管理的模式与风 格。 HRBP 出现颠覆了这种团队管理模式,他们要对于 团队人员的结构、配置、考核、激励给予建设性意见,并 将各部门的经理联系起来。 HRBP 的作用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最后是业绩与培训。培训能力是德鲁克先生认 为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八项能力之一。 HRBP 是因业务而 生,如果不能将培训与业务相结合需求,其功能将会大打 折扣。我们都知道许多的业务经理都是业务骨干晋升上来 的,实战经验确实丰富,但在管理下属的能力十分欠缺, 所以 HRBP 也应该花点心思和耐心与业务部门经理沟通 培训计划。 HRBP 的作用 ► 小结: HRBP 是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 门之间的沟通桥梁,需要帮助业 务部门设定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 和计划,并树立起对业务部门的 内部客户服务意识,为他们提供 专业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HRB P 主要关注于提供人力资源管理 的咨询来支持业务部门的战略, 对业务战略和运营流程的了解是 其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 一个 成功的 HRBP 的行为表现为: 能基于业务部门的数据 来发现问题;能通过弹性的解决 方案来施加影响;能通过关注结 果的绩效考核来担当责任。 第三节 HRBP 在企业的工作模式 HRBP 在企业中的形式 项目 战略 HRBP HRBP (经理级) 事务性 HRBP 服务对 象规模  大规模业务单元  多个业务单元  区域范围  中等规模业务单元  2-3 个业务单元  单一业务单元 人员多 元化程 度  多元化程度高  高职位级别  多元化中等  中等职位级别  多元化程度相 对较低 服务对 象职能  复杂职能集合  2-3 种职能集合  单一职能 高级(战略) HRBP ►这个级别的 HRBP 基本上是高 级经理或者主管级别的 , 可以 说是最接近 HRBP 终极目标的 人 , 也可以叫做战略 HRBP 。 他们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组 织发展、变更和整合,与高层 领导团队合作紧密。 ►他们通常都有 15 年以上在人力 资源方面的工作经验,或者曾 在人力资源高级职位上工作过 ,熟悉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实 践并对于人力资源战略有着自 己的想法。 经理级别的 HRBP ►这个级别的职位和人选相对较多的,也是在目前 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这一类 HRBP 一般要求工 作年限在 8-10 年以上,他们大部分有着全部或 者某一模块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知识。他们往往 支持一个大的业务单元或者同时负责几个以上小 规模的业务单元,一般不带团队,也有少部分带 助理,多是独立工作者( Independent Contributor )。这一类 HRBP 中,一大部分是 从原来的 BU HR 转型而来。他们的主要职责分 配相对比较平均,这一类 HRBP 年薪大概在 2550 万左右。这一类大概占所有 HRBP 职位案例 的 50% 左右。 比较偏重于事务性的 HRBP ►这个目前在国内也比较常见。他们的工作经验相对要短, 也比较年轻,一般 3 到 5 年工作经验的居多。他们一般支 持单个的业务单元,在他们的工作中,大约 40% 的工作 是协调者,另外他们还大多肩负着事务性人力资源管理的 工作,战略性的内容较少。虽然职位也是叫做 HRBP , 但是与 BU HR 的工作类似,级别多相当于专员或者主管 ,独立工作不带团队,年薪多在 10-15 万左右。 第四节 HRBP 的汇报模式 HRBP 的汇报模式 ►第一、直线汇报给业务部门负责 人,虚线或者不汇报给公司人力 资源部门。 即 HRBP 不隶属于人 力资源部而是归所在业务部门管 辖,人力资源部只负责对 HRBP 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直接对 考核关系负责。 需注意的问题:有可 能会过多的强调业务单元自身的 利益,而忽视了公司整体人力资 源体系的统一性。 HRBP 的汇报模式 ►第二、直线汇报给人力资源部门, 虚线或者不汇报给业务线领导。 即 HRBP 是由人力资源 部派驻到各业务单元,其考核关系 隶属于人力资源部, HRBP 在业 务上帮助业务经理进行相应的人力 需注意的问题:可能会 造成 HRBP 缺乏归属感,在业务 单元的工作受到较大的阻力和忽视 。 HRBP 的汇报模式 ►第三、双线同时汇报 ,即 HRBP 同时向 业务线和人力资源部 门进行汇报,接受来 自双方的 KPI 考核, 也成矩阵式汇报。 ►需注意的问题:考核 起来可能较为复杂, 需要借助先进的考核 工具来实现。 第五节 从 HR 转型到 HRBP HRBP 转型 3D 共享模型 HRBP 转型 3D 共享模型 ►3D 模型就是经过转型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HR 由 HRBP ( HR Business Partner ,人力资源合作伙伴) , COE ( Center of Expert ,领域专家中心), SSC ( Shared Service Center ,共享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 ,简称 3D 模型。其中 HRBP 扮演的 Discovery ,即挖 掘业务部门需求的角色,其他 COE 和 SSC 职能是: Design (设计), Deliver (交付)。 ► ►基于 HRBP 在 3D 模型中扮演的是 Discovery 的角色, 所以 HRBP 要成为每个业务部门经理的招人、用人和管 人的技术大脑 HRBP 转型 3D 共享模型 ►在 3D 共享模型下, HRBP 的工作原则是围绕目标、客户 和沟通这样三个维度展开的。 ►HRBP 的出现,使得业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接口由多 模块缩减为一人,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沟通成本,提升了企 业集约化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政策、文化和价值导向在 各个业务部门得以一脉相承。因此, HRBP 的职位正在 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出现。 第六节 HRBP 的素质模型 HRBP 胜任力素质模型 HRBP 的基本要求 ► 首先, HRBP 是懂得人力资源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管理人才。能以实 践为基础,去理解人力资源各个模块。 ►   其次,要理解业务。理解 = 了解 + 感同身受。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生 意不那么好做,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困境,各位老板、业务经理也都有着自己的压 力。 HRBP 们,应放下身段,用心去体会业务,分担员工的喜悦与焦虑。 ►   最后,在建立了信任的基础上, HRBP 更是合作伙伴。咨询行业管这种 Partner 叫做合伙人。合伙人,必须有价值,这种价值是独立思考能力、诊断问题能力、咨询 及建议能力。 ► HRBP 要能够帮助业务分析组织与人才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落实举措 ,影响业务做出正确决定,并推动实施,最后形成知识技能沉淀,为组织未来发展提 供宝贵经验。 HRBP 的挑战 ►HRBP 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1 、非 HR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 之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提升 2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 之商业知识的增强 5 、 HRBP 的角色归属 HR 部门还是业务部门? 4 、将 HR 胜任力转化为 管理效能 3 、变革管理能力的培养 HRBP 的挑战 ►1 、非 HR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之人力资源专业知 识的提升 尽管以业务部门 出身的 HR 从业人员能够 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 在企业中赢得信任,产生 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遇到 棘手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 的紧急问题容易抓瞎,管 理工作也相对缺乏系统性。 HRBP 的挑战 ►2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之商业知识的增强 ►业务部门说的话你要能听懂,你说出来的话用的是业务部 门的语言,这样他们才能高看你,觉得你懂; ►在企业中 HR 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 们发现这种专业性很多时候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 人会花很多时间用来把他负责的模块管理工具和技巧琢磨 得更加完美,去不需考虑业务部门的需要、很多时候拿出 去的东西让业务部门觉得摸不着头脑,不但无法帮助业务 部实现目标,反而会增加不通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 HRBP 的挑战 ►3 、变革管理能力的培养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反映 HR 无法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 企业高层是否能够对 HR 授权,是制约 HR 变革管理能力 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提升 HR 的变革管理能力不 单单是 HR 部门面临的挑战,也是企业本身面临的重大挑 战之一。 ►有效的提升 HR 的变革管理能力,不但能够帮助企业 HR 提高自身的绩效,还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相应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HRBP 的挑战 ►4 、将 HR 胜任力转化为 管理效能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 企业其 HR 的胜任力评价 并不低,但他们的人力资 源管理效能却不尽人意。 我们分析,其中一个原因: HR 专业人员的思维和行 为模式没有及时转变,即 没有将业务环境的认知与 把控,转化为具体的管理 行为,没有及时促成改变, 革新并整合 HR 的新实践。 HRBP 的挑战 ►5 、 HRBP 的角色归属—— HR 部门还是业务部门? ►业界对 HRBP 的角色定义和职责并不清晰,这导致了许 多企业在设置 HRBP 时无法清晰的划分角色归属。我们 发现,一些企业将 HRBP 设置在人力资源部门之中,还 有一些企业将 HRBP 归属在业务部门管辖。 ►事实上,不同的组织架构设置对于 HRBP 的发展有着重 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划分不明晰的现状对企业本身、企业 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提出了巨大的 挑战。 HR 转化为 HRBP 的五大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式 1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 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效 工作的平台 2 5 五大措施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3 4 提高和提升业务流程管理( BPM) 能力 第七节 HRBP 如何开展工 作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一,把与业务部门实现共赢作 为目标。 ►作为 HRBP 在一开始把与业务 部门共赢作为自己的目标非常重 要。有的人可能会说,你怎么这 么啰嗦,这种大道理谁都懂。但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只是把共 赢挂在嘴上,甚至挂在墙上,但 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拿共赢去 忽悠业务部门,其实只是为了完 成自己的工作。这么忽悠的后果 就是:失去业务部门对你的信任 。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没有什么 好处。所以只有真正把共赢作为 目标,并把其贯彻到行动上,才 能给获得业务部门的支持。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二,找到关键人,打好信任的基础 ► 想开展好工作,没有业务部门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是说要一头扎进 去,跟谁都要搞好关系,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找到关键人就很重要 ,关键人找对了,可以帮助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我把关键人分为三类: 1 )业务部门的 leader ,只有得到了业务部 门 leader 的支持,后面的很多工作才好开展; 2 )影响力大的员工(意见领 袖),取得这些影响力大的员工的支持,帮助你获得员工的支持,在执行时 工作推进才比较顺利; 3 )业务专家,业务专家可以帮助你,快速的了解业 务,并抓住关键点。这三类关键人,我建议 HRBP 都要找,有的 HRBP 很会 走“上层路线”,却忽略了“基层路线”,结果导致了自己在具体深入业务 ,熟悉业务的过程遇到一线的层层阻力,这样你还是不能把工作顺利开展, 所以我建议 HRBP 一定要这三类关键人都要找,才能比较顺利的深入业务, 熟悉业务。 ► 然后,与关键人建立信任。与关键人建立信任时,推荐给大家建立信任的几 条非常实用的法则: 1 )知己知彼法则; 2 )需求法则; 3 )专业度法则; 4 )舍得法则; 5 )期望值法则。通过这些可以快速的与对方建立信任。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三,了解业务,寻求共赢 ►深入了解业务,是 HRBP 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对于我们工作的不理解,这时 可以用到关键对话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澄清技 巧,澄清业务部门同事对我们的误解,具体句式为“不是 ,是”。具体可以这么说:“我不是想要给咱们业务部门 找麻烦和派活,我熟悉业务是为了更好的支持咱们部门的 工作。” ►在了解业务中,很重要的是找到业务部门和后台部门的共 赢方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关键对话中的工具: CRIB 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帮助 HRBP 用于了解业务部门的需 求和目的的。 CRIB 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套沟通话术, 特别适合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时使用。 CRIB 模型 ►第一步,承诺( Commit )寻找共赢的方法,用这个方式 开场很重要,让业务部门意识到我们关心他们的利益,这 样能让对方比较积极的配合; ►第二步,了解( Recognize )对方方法背后的目的, HR BP 往往容易陷入的只了解业务部门的一些做法,但却忽 略了对方这么的背后有什么目的,很多情况下目的就是对 方的需求,才是共赢的关键点; ►第三步,创作( Invent )共赢的方向,创作共赢的方向 ,就是要把业务部门的需求与后台部门的需求结合起来, 从两个维度来定位出共赢的方向; ►第四步,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找出共赢的方法 ,我们光有共赢的方向还不够,还需要一起想出实现共赢 的方法,才能真正把共赢落到实处。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四,循序渐进,体现价值 ►作为 HRBP ,如何体现我们的价值?这是最为关键的一 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要循序渐进,“从大 出着眼,从小处着手”,为什么这么来? ►1 )因为我们对于业务的了解是循序渐进的,步子大了很 可能就脱离了业务; ►2 )我们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可以下猛药; ►3 )业务部门对我们也是一个逐步加深信任的过程。 HRBP 的价值体现 ►那么如何,体现价值呢?我建议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 )信息共享;这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也是其他价值的一 个基础,在关键对话的课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沟通的双 方要有一个共享信息库,共享的信息越多,最后双方彼此 的了解程度就更深,越容易做出最优的决策,那么我们的 HRBP 就要为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的 机制和载体,比如:定期的沟通,或搭建共享的信息平台 等都是我们可以做的。 HRBP 的价值体现 ►2 )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 HRBP 很重要的工作,能 够帮助业务部门提升效率和效益。流程优化方面,给 大家讲一个指导思路和一个方法。一个指导思路就是 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的流程更加具有前瞻性,这样 可以主动支持业务的发展,而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等 待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一个方法是流程图法,需要 HR BP 对于业务了解之后绘制流程图,并找出流程中不合 理的环节进行优化,提高效率,让业务部门把主要的 精力可以投放在业务发展上。 HRBP 的价值体现 ►3 )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就是利用 HR 领域的专业知识,工具等来 进一步提升业务的水平。比如:为业务部门提供 EAP ( EMPLOY EE ASSISTANCE PROGRAM ,这是对于员工进行定期的心理辅 导等的项目)项目支持,有的业务部门的员工工作压力大,如果不 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很有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甚至流失。这 时由 HRBP 来帮忙运作 EAP 项目最为合适,首先 HRBP 了解大家 的情况,同时 HRBP 介于人力资源和业务部门的身份可以让员工更 有安全感,另外完全可以发挥出 HRBP 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价值 。增值服务的机会点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找,根据业务目标和人 员的能力现状,梳理出人员的能力现状与业务目标要求的能力目标 之间的差距,然后利用专业的人力资源知识,工具或培训等多种手 段帮助业务部门的人员提升能力,达到目标的要求,从而帮助业务 目标的实现。 ► 给 HRBP 朋友的建议 ►HRBP 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岗位,的确还处于摸索期,似 乎有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做,面对这种情况不能慌了阵脚 ,还是要在工作中抓关键点,关键点从哪里来呢?就是 从与业务部门的互动和沟通中来,做到了以上的四个步 骤,可以帮助 HRBP 更加有效的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并抓 到关键点,为了帮忙各位读者的记忆,我把所讲到的知 识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为“ 5-4-3-2-1” : 给 HRBP 朋友的建议 ►五条法则: ►1 )知己知彼法则; ►2 )需求法则; ►3 )专业度法则; ►4 )舍得法则; ►5 )期望值法则 给 HRBP 朋友的建议 ►四个步骤: ►第一,把与业务部门实现共赢作为目标。 ►第二,找到关键人,打好信任的基础 ►第三,了解业务,寻求共赢 ►第四,循序渐进,体现价值 给 HRBP 朋友的建议 ►三种价值: ►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增值服务 ►两个技巧: ►澄清技巧、 CRIB 技巧 ►一个目的: ►与业务部门实现共赢 谢谢聆听!

51 页 461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理解业务:人力资源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06

【HRBP】理解业务:人力资源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06

解 读 HRBP —— 人力资源如何与业务共舞 序 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 HRBP 岗位,但 是企业对 HRBP 的定位及如何帮助 HR 转型成为优秀的 HRBP 的探讨甚少。 ►何为 HRBP ? 第一节 关于 HRBP 关于 HRBP ►Human Resources Business Partner (简称 HRBP )作为现在人力资源领域的 一个时髦词汇。不论是在人力资源论坛, 各种人力资源圈子沙龙里,还是在我工作 中涉及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寻访案例中, 随处可见其身影。 ►“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一词 这些年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管理学的热门词 汇; ►而“ Business Partner” (业务伙伴)也 是在商业管理领域由来已久。 ►但 HRBP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这一组合, 只是为了在这个“标题党”的时代多一些 新鲜来抢人眼球,还是另有其意义呢? 关于 HRBP ►传统 HR 的工作 ►考勤 ►人员招聘 ►薪资发放 ►基础培训 ►社保处理 ►劳动关系 ►绩效考核 ►…… 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 的人事行政方面,那么到底这些工 作产生了多少价值呢? 关于 HRBP ►从字面意思来讲, HRBP 即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业务自 然指的是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所涉及的业务,业务单元是 指在公司中的有着共同或相似的客户群、市场或者职能的 一个或者几个部门的集合。 ►所以, HRBP 就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单元的人力资源 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经理在人力资源各个方 面的工作,包括人员规划、配置和发展,从人力资源的角 度确保组织的高效运行。同时, HRBP 的任务还包括在 业务单元和整个组织人力资源体系之间进行沟通,帮助业 务单元建立一个高效、适用但又不独立于整体人力资源体 系的管理模式。 关于 HRBP ►HRBP 的角色 第二节 HRBP 的作 用 HRBP 的作用 ►HRBP 要干些什么? ►HRBP 在公司里面,需要更 多的时间和业务经理泡在一 起,参与各种业务会议,甚 至去参加一些和客户的会议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纸上 谈兵!这个是新型 HR 的工 作模式,也是基本的战略合 作伙伴与业务合作伙伴的新 型工作模式。 HRBP 的作用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首先,让我们回归到根本“人才的选拔”。传 统的 HR 招聘模式是,企业缺少哪类人才,就招募合适的 人才。 HR 没有充足的时间与业务泡在一起,对业务流程 、管理都不熟悉,导致招募到的人参差不齐。而 HRBP 需要理解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人才招聘方 案以及后续的培训方案和管理计划给到业务部的高层。 HRBP 的作用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其次是团队的架构,传统的 HR 更多的是给予 行政类工作支持,每个部门经理都有自己管理的模式与风 格。 HRBP 出现颠覆了这种团队管理模式,他们要对于 团队人员的结构、配置、考核、激励给予建设性意见,并 将各部门的经理联系起来。 HRBP 的作用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最后是业绩与培训。培训能力是德鲁克先生认 为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八项能力之一。 HRBP 是因业务而 生,如果不能将培训与业务相结合需求,其功能将会大打 折扣。我们都知道许多的业务经理都是业务骨干晋升上来 的,实战经验确实丰富,但在管理下属的能力十分欠缺, 所以 HRBP 也应该花点心思和耐心与业务部门经理沟通 培训计划。 HRBP 的作用 ► 小结: HRBP 是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 门之间的沟通桥梁,需要帮助业 务部门设定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 和计划,并树立起对业务部门的 内部客户服务意识,为他们提供 专业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HRB P 主要关注于提供人力资源管理 的咨询来支持业务部门的战略, 对业务战略和运营流程的了解是 其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 一个 成功的 HRBP 的行为表现为: 能基于业务部门的数据 来发现问题;能通过弹性的解决 方案来施加影响;能通过关注结 果的绩效考核来担当责任。 第三节 HRBP 在企业的工作模式 HRBP 在企业中的形式 项目 战略 HRBP HRBP (经理级) 事务性 HRBP 服务对 象规模  大规模业务单元  多个业务单元  区域范围  中等规模业务单元  2-3 个业务单元  单一业务单元 人员多 元化程 度  多元化程度高  高职位级别  多元化中等  中等职位级别  多元化程度相 对较低 服务对 象职能  复杂职能集合  2-3 种职能集合  单一职能 高级(战略) HRBP ►这个级别的 HRBP 基本上是高 级经理或者主管级别的 , 可以 说是最接近 HRBP 终极目标的 人 , 也可以叫做战略 HRBP 。 他们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组 织发展、变更和整合,与高层 领导团队合作紧密。 ►他们通常都有 15 年以上在人力 资源方面的工作经验,或者曾 在人力资源高级职位上工作过 ,熟悉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实 践并对于人力资源战略有着自 己的想法。 经理级别的 HRBP ►这个级别的职位和人选相对较多的,也是在目前 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这一类 HRBP 一般要求工 作年限在 8-10 年以上,他们大部分有着全部或 者某一模块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知识。他们往往 支持一个大的业务单元或者同时负责几个以上小 规模的业务单元,一般不带团队,也有少部分带 助理,多是独立工作者( Independent Contributor )。这一类 HRBP 中,一大部分是 从原来的 BU HR 转型而来。他们的主要职责分 配相对比较平均,这一类 HRBP 年薪大概在 2550 万左右。这一类大概占所有 HRBP 职位案例 的 50% 左右。 比较偏重于事务性的 HRBP ►这个目前在国内也比较常见。他们的工作经验相对要短, 也比较年轻,一般 3 到 5 年工作经验的居多。他们一般支 持单个的业务单元,在他们的工作中,大约 40% 的工作 是协调者,另外他们还大多肩负着事务性人力资源管理的 工作,战略性的内容较少。虽然职位也是叫做 HRBP , 但是与 BU HR 的工作类似,级别多相当于专员或者主管 ,独立工作不带团队,年薪多在 10-15 万左右。 第四节 HRBP 的汇报模式 HRBP 的汇报模式 ►第一、直线汇报给业务部门负责 人,虚线或者不汇报给公司人力 资源部门。 即 HRBP 不隶属于人 力资源部而是归所在业务部门管 辖,人力资源部只负责对 HRBP 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直接对 考核关系负责。 需注意的问题:有可 能会过多的强调业务单元自身的 利益,而忽视了公司整体人力资 源体系的统一性。 HRBP 的汇报模式 ►第二、直线汇报给人力资源部门, 虚线或者不汇报给业务线领导。 即 HRBP 是由人力资源 部派驻到各业务单元,其考核关系 隶属于人力资源部, HRBP 在业 务上帮助业务经理进行相应的人力 需注意的问题:可能会 造成 HRBP 缺乏归属感,在业务 单元的工作受到较大的阻力和忽视 。 HRBP 的汇报模式 ►第三、双线同时汇报 ,即 HRBP 同时向 业务线和人力资源部 门进行汇报,接受来 自双方的 KPI 考核, 也成矩阵式汇报。 ►需注意的问题:考核 起来可能较为复杂, 需要借助先进的考核 工具来实现。 第五节 从 HR 转型到 HRBP HRBP 转型 3D 共享模型 HRBP 转型 3D 共享模型 ►3D 模型就是经过转型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HR 由 HRBP ( HR Business Partner ,人力资源合作伙伴) , COE ( Center of Expert ,领域专家中心), SSC ( Shared Service Center ,共享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 ,简称 3D 模型。其中 HRBP 扮演的 Discovery ,即挖 掘业务部门需求的角色,其他 COE 和 SSC 职能是: Design (设计), Deliver (交付)。 ► ►基于 HRBP 在 3D 模型中扮演的是 Discovery 的角色, 所以 HRBP 要成为每个业务部门经理的招人、用人和管 人的技术大脑 HRBP 转型 3D 共享模型 ►在 3D 共享模型下, HRBP 的工作原则是围绕目标、客户 和沟通这样三个维度展开的。 ►HRBP 的出现,使得业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接口由多 模块缩减为一人,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沟通成本,提升了企 业集约化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政策、文化和价值导向在 各个业务部门得以一脉相承。因此, HRBP 的职位正在 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出现。 第六节 HRBP 的素质模 型 HRBP 胜任力素质模型 HRBP 的基本要求 ► 首先, HRBP 是懂得人力资源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管理人才。能以实 践为基础,去理解人力资源各个模块。 ►   其次,要理解业务。理解 = 了解 + 感同身受。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生 意不那么好做,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困境,各位老板、业务经理也都有着自己的压 力。 HRBP 们,应放下身段,用心去体会业务,分担员工的喜悦与焦虑。 ►   最后,在建立了信任的基础上, HRBP 更是合作伙伴。咨询行业管这种 Partner 叫做合伙人。合伙人,必须有价值,这种价值是独立思考能力、诊断问题能力、咨询 及建议能力。 ► HRBP 要能够帮助业务分析组织与人才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落实举措 ,影响业务做出正确决定,并推动实施,最后形成知识技能沉淀,为组织未来发展提 供宝贵经验。 HRBP 的挑战 ►HRBP 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1 、非 HR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 之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提升 2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 之商业知识的增强 5 、 HRBP 的角色归属 HR 部门还是业务部门? 4 、将 HR 胜任力转化为 管理效能 3 、变革管理能力的培养 HRBP 的挑战 ►1 、非 HR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之人力资源专业知 识的提升 尽管以业务部门 出身的 HR 从业人员能够 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 在企业中赢得信任,产生 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遇到 棘手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 的紧急问题容易抓瞎,管 理工作也相对缺乏系统性。 HRBP 的挑战 ►2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之商业知识的增强 ►业务部门说的话你要能听懂,你说出来的话用的是业务部 门的语言,这样他们才能高看你,觉得你懂; ►在企业中 HR 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 们发现这种专业性很多时候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 人会花很多时间用来把他负责的模块管理工具和技巧琢磨 得更加完美,去不需考虑业务部门的需要、很多时候拿出 去的东西让业务部门觉得摸不着头脑,不但无法帮助业务 部实现目标,反而会增加不通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 HRBP 的挑战 ►3 、变革管理能力的培养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反映 HR 无法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 企业高层是否能够对 HR 授权,是制约 HR 变革管理能力 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提升 HR 的变革管理能力不 单单是 HR 部门面临的挑战,也是企业本身面临的重大挑 战之一。 ►有效的提升 HR 的变革管理能力,不但能够帮助企业 HR 提高自身的绩效,还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相应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HRBP 的挑战 ►4 、将 HR 胜任力转化为 管理效能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 企业其 HR 的胜任力评价 并不低,但他们的人力资 源管理效能却不尽人意。 我们分析,其中一个原因: HR 专业人员的思维和行 为模式没有及时转变,即 没有将业务环境的认知与 把控,转化为具体的管理 行为,没有及时促成改变, 革新并整合 HR 的新实践。 HRBP 的挑战 ►5 、 HRBP 的角色归属—— HR 部门还是业务部门? ►业界对 HRBP 的角色定义和职责并不清晰,这导致了许 多企业在设置 HRBP 时无法清晰的划分角色归属。我们 发现,一些企业将 HRBP 设置在人力资源部门之中,还 有一些企业将 HRBP 归属在业务部门管辖。 ►事实上,不同的组织架构设置对于 HRBP 的发展有着重 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划分不明晰的现状对企业本身、企业 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提出了巨大的 挑战。 HR 转化为 HRBP 的五大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式 1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 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2 5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 效 工作的平台 五大措施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3 4 提高和提升业务流程管理( BPM) 能 力 第七节 HRBP 如何开展工 作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一,把与业务部门实现共赢作 为目标。 ►作为 HRBP 在一开始把与业务 部门共赢作为自己的目标非常重 要。有的人可能会说,你怎么这 么啰嗦,这种大道理谁都懂。但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只是把共 赢挂在嘴上,甚至挂在墙上,但 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拿共赢去 忽悠业务部门,其实只是为了完 成自己的工作。这么忽悠的后果 就是:失去业务部门对你的信任 。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没有什么 好处。所以只有真正把共赢作为 目标,并把其贯彻到行动上,才 能给获得业务部门的支持。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二,找到关键人,打好信任的基础 ► 想开展好工作,没有业务部门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是说要一头扎进 去,跟谁都要搞好关系,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找到关键人就很重要 ,关键人找对了,可以帮助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我把关键人分为三类: 1 )业务部门的 leader ,只有得到了业务部 门 leader 的支持,后面的很多工作才好开展; 2 )影响力大的员工(意见领 袖),取得这些影响力大的员工的支持,帮助你获得员工的支持,在执行时 工作推进才比较顺利; 3 )业务专家,业务专家可以帮助你,快速的了解业 务,并抓住关键点。这三类关键人,我建议 HRBP 都要找,有的 HRBP 很会 走“上层路线”,却忽略了“基层路线”,结果导致了自己在具体深入业务 ,熟悉业务的过程遇到一线的层层阻力,这样你还是不能把工作顺利开展, 所以我建议 HRBP 一定要这三类关键人都要找,才能比较顺利的深入业务, 熟悉业务。 ► 然后,与关键人建立信任。与关键人建立信任时,推荐给大家建立信任的几 条非常实用的法则: 1 )知己知彼法则; 2 )需求法则; 3 )专业度法则; 4 )舍得法则; 5 )期望值法则。通过这些可以快速的与对方建立信任。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三,了解业务,寻求共赢 ►深入了解业务,是 HRBP 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对于我们工作的不理解,这时 可以用到关键对话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澄清技 巧,澄清业务部门同事对我们的误解,具体句式为“不是 ,是”。具体可以这么说:“我不是想要给咱们业务部门 找麻烦和派活,我熟悉业务是为了更好的支持咱们部门的 工作。” ►在了解业务中,很重要的是找到业务部门和后台部门的共 赢方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关键对话中的工具: CRIB 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帮助 HRBP 用于了解业务部门的需 求和目的的。 CRIB 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套沟通话术, 特别适合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时使用。 CRIB 模型 ►第一步,承诺( Commit )寻找共赢的方法,用这个方式 开场很重要,让业务部门意识到我们关心他们的利益,这 样能让对方比较积极的配合; ►第二步,了解( Recognize )对方方法背后的目的, HR BP 往往容易陷入的只了解业务部门的一些做法,但却忽 略了对方这么的背后有什么目的,很多情况下目的就是对 方的需求,才是共赢的关键点; ►第三步,创作( Invent )共赢的方向,创作共赢的方向 ,就是要把业务部门的需求与后台部门的需求结合起来, 从两个维度来定位出共赢的方向; ►第四步,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找出共赢的方法 ,我们光有共赢的方向还不够,还需要一起想出实现共赢 的方法,才能真正把共赢落到实处。 HRBP 与业务部门沟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四,循序渐进,体现价值 ►作为 HRBP ,如何体现我们的价值?这是最为关键的一 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要循序渐进,“从大 出着眼,从小处着手”,为什么这么来? ►1 )因为我们对于业务的了解是循序渐进的,步子大了很 可能就脱离了业务; ►2 )我们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可以下猛药; ►3 )业务部门对我们也是一个逐步加深信任的过程。 HRBP 的价值体现 ►那么如何,体现价值呢?我建议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 )信息共享;这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也是其他价值的一 个基础,在关键对话的课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沟通的双 方要有一个共享信息库,共享的信息越多,最后双方彼此 的了解程度就更深,越容易做出最优的决策,那么我们的 HRBP 就要为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的 机制和载体,比如:定期的沟通,或搭建共享的信息平台 等都是我们可以做的。 HRBP 的价值体现 ►2 )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 HRBP 很重要的工作,能 够帮助业务部门提升效率和效益。流程优化方面,给 大家讲一个指导思路和一个方法。一个指导思路就是 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的流程更加具有前瞻性,这样 可以主动支持业务的发展,而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等 待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一个方法是流程图法,需要 HR BP 对于业务了解之后绘制流程图,并找出流程中不合 理的环节进行优化,提高效率,让业务部门把主要的 精力可以投放在业务发展上。 HRBP 的价值体现 ►3 )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就是利用 HR 领域的专业知识,工具等来 进一步提升业务的水平。比如:为业务部门提供 EAP ( EMPLOY EE ASSISTANCE PROGRAM ,这是对于员工进行定期的心理辅 导等的项目)项目支持,有的业务部门的员工工作压力大,如果不 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很有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甚至流失。这 时由 HRBP 来帮忙运作 EAP 项目最为合适,首先 HRBP 了解大家 的情况,同时 HRBP 介于人力资源和业务部门的身份可以让员工更 有安全感,另外完全可以发挥出 HRBP 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价值 。增值服务的机会点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找,根据业务目标和人 员的能力现状,梳理出人员的能力现状与业务目标要求的能力目标 之间的差距,然后利用专业的人力资源知识,工具或培训等多种手 段帮助业务部门的人员提升能力,达到目标的要求,从而帮助业务 目标的实现。 ► 给 HRBP 朋友的建议 ►HRBP 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岗位,的确还处于摸索期,似 乎有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做,面对这种情况不能慌了阵脚 ,还是要在工作中抓关键点,关键点从哪里来呢?就是 从与业务部门的互动和沟通中来,做到了以上的四个步 骤,可以帮助 HRBP 更加有效的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并抓 到关键点,为了帮忙各位读者的记忆,我把所讲到的知 识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为“ 5-4-3-2-1” : 给 HRBP 朋友的建议 ►五条法则: ►1 )知己知彼法则; ►2 )需求法则; ►3 )专业度法则; ►4 )舍得法则; ►5 )期望值法则 给 HRBP 朋友的建议 ►四个步骤: ►第一,把与业务部门实现共赢作为目标。 ►第二,找到关键人,打好信任的基础 ►第三,了解业务,寻求共赢 ►第四,循序渐进,体现价值 给 HRBP 朋友的建议 ►三种价值: ►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增值服务 ►两个技巧: ►澄清技巧、 CRIB 技巧 ►一个目的: ►与业务部门实现共赢 谢谢聆听!

51 页 1158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理解业务:变革赢得出路——HRBP方可体现价值-2-0

【HRBP】理解业务:变革赢得出路——HRBP方可体现价值-2-0

走到舞台中央 放弃自我陶醉 变革赢得出路 HRBP 体现价 值 HRBP 方案介绍 目录 1 HRBP 介绍 2 HRBP 的作用 3 HRBP 在企业中运营模式 4 HRBP 的素质模型 5 如何实施 HRBP 序 当下,企业和 HR 也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职能模块 划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 开始设立 HRBP 岗位,但是企业对 HRBP 的定位及如何帮 助 HR 转型成为优秀的 HRBP ,仍在摸索中。 •何为 HRBP? 第一节 HRBP 介绍 HRBP 的定义 • HRBP 又称为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HRBP(HR Business Partner) 实际上就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部门或事业部的人 力资源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及经理在员工发展、 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 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制度规范在各业务单元的推 行落实,协助业务单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帮助培养 和发展业务单元各级干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做好 HRBP ,需要切实针对业务部门的特殊战略要求,提供独特 的解决方案,将人力资源和其自身的价值真正内嵌到各业务 单元的价值模块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 HRBP 的重要 作用。 HRBP 的提出的导因 传统职能模块下 HR 的工作 • 考勤 • 人员招聘 • 薪资发放 • 基础培训 • 社保处理 • 劳动关系 • 绩效考核 • …… 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的人 事行政方面,那么到底这些工作产 生了多少价值呢? HRBP 的角色 HRBP 与传统人力职能模块划分的对比 项目 人员分工 HRBP 以业务或对象来分配人员,该人员全面负责对应业务人 的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传统人力职能模块划分 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块来分配人员 1 )全面参与所负责的业务,熟悉了解业务全流程 2 )上下环节衔接更高效,节约时间 3 )全面负责了选、用、育、激、留、退,人力资源各 优势 环节,更能个性化地开发人力资源 4 )最终真正实现异岗异策、一部一策 1 )人力资源模块化专家,人力资源专业性强 2 )以人力资源为出发点,便于统一规范 5 )提供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战略 6 )以客户为出发点 7 )促进一线经理成为 HR 专家 劣势 1 )对人力资源工作者能力要求非常高 2 )对公司整体战略实施中出现偏差 1 )上下环节衔接,出现断层。例如招聘的不 考虑后期怎么培训 2 )一对多服务,对业务理解不够 3 )问题解决方案隔靴搔痒,难于落地 4 )人力资源难与业务实现共舞,容易各玩各 第二节 HRBP 的作用 HRBP 的作用 • HRBP 要干些什么? • HRBP 在公司里面,需要更多的时间 和业务部门、业务经理泡在一起,参 与各种业务会议,甚至去参加一些和 客户的会议。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纸 上谈兵!这个是新型 HR 的工作模 式,也是基本的战略合作伙伴与业务 合作伙伴的新型工作模式。 HRBP 的作用 •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首先:让我们回归到根本“人才的选拔”。传统的 HR 招聘模式是,企 业缺少哪类人才,就招募合适的人才。 HR 没有充足的时间与业务泡在一 起,对业务流程、管理都不熟悉,导致招募到的人参差不齐。而 HRBP 需要 理解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人才招聘方案以及后续的培训方案 和管理计划给到业务部的高层。 HRBP 的作用 •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其次:团队的架构中,传统的 HR 更多的是给予行政类工作支持,每个 部门经理都有自己管理的模式与风格。 HRBP 出现颠覆了这种团队管理模 式,他们要对于团队人员的结构、配置、考核、激励给予建设性意见,并将 各部门的经理联系起来。 HRBP 的作用 • “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 最后:业绩与培训。培训能力是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八项 能力之一。 HRBP 是因业务而生,如果不能将培训与业务相结合需求,其功 能将会大打折扣。我们都知道许多的业务经理都是业务骨干晋升上来的,实 战经验确实丰富,但在管理下属的能力十分欠缺,所以 HRBP 也应该花点心 思和耐心与业务部门经理沟通培训计划。 HRBP 的作用 • 小结: HRBP 是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桥 梁,需要帮助业务部门设定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 和计划,并树立起对业务部门的内部客户服务意 识,为他们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解决方 案。 HRBP 主要关注于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咨询 来支持业务部门的战略,对业务战略和运营流程 的了解是其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 一个成功的 HRBP 的行为表现为: 能基于业务部门的数据来发现问题;能通过 弹性的解决方案来施加影响;能通过关注结果的 绩效考核来担当责任。 第三节 HRBP 在企业中运营模式 HRBP 的在企业中运营模式 一、 HRBP 在企业中的划分 项目 战略 HRBP HRBP (经理级) 事务性 HRBP 服务对象规模  大规模业务单元  多个业务单元  区域范围  中等规模业务单元  2-3 个业务单元  单一业务单元 人员多元化程 度  多元化程度高  高职位级别  多元化中等  中等职位级别  多元化程度相对 较低 服务对象职能  复杂职能集合  2-3 种职能集合  单一职能  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 组织发展、变更和整合, 与高层领导团队合作紧 密。  支持一个大的业务单元或 者同时负责几个以上小规 模的业务单元,一般不带 团队,也有少部分带助理, 多是独立工作者  40% 的工作是协 调者工作;另外 他们还大多肩负 着事务性人力资 源管理的工作  熟悉人力资源各个模块 的实践并对于人力资源 战略有着自己的想法。  有着全部或者某一模块人 力资源专业领域的知识; 多从业务中转型而来  专员或者主管, 熟悉某个业务单 元 工作方式 要求 HRBP 的在企业中运营模式 二、 HRBP 在企业中的汇报模式 模式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时代联 向业务部门 负责人 向人力资 源部门 操作说明 优劣分析 不汇报 HRBP 属于业务部门 人力资源部只对 HRBP 进 行 专业方面的指导,不进行 考核 有可能会过多的强调业务单元自身 的利益,而忽视了公司整体人力资 源体系的统一性。 汇报 隶属于人力资源 部, HRBP 在业务上帮助职能经理从 事相关人力工作 可能会造成 HRBP 缺乏归属感, 在业务单元的工作受到较大的阻力 和忽视 汇报 汇报 矩阵式管理,同时接受业 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管理 和考核 容易造成 HRBP 困惑和双向命令执 行 汇报 人力资源 外包咨询 人力资源部转变为外包咨 询服务公司,向业务部门 和 HRBP 提供专业指导 提升 HRBP 的专业能力,利于战略 实 现和人力资源体系的统一性 汇报 不汇报 HRBP 的在企业中运营模式 三、如何转型为 HRBP 基于 3D 共享模型,实现 HR 转型 HRBP 的在企业中运营模式 三、如何转型为 HRBP 在 3D 共享模型下, HRBP 的工作原则是围绕目标、客户和沟通这样三个 维度展开的。 HRBP 的出现,使得业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接口由多模块缩减为一 人,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沟通成本,提升了企业集约化管理水平,确保企 业的政策、文化和价值导向在各个业务部门得以一脉相承。因此, HRBP 的职位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出现 基于 3D 共享模型,实现 HR 转型 HRBP 的在企业中运营模式 四、 HR 转化为 HRBP 的五大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式 1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 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2 5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 效 工作的平台 五大措施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3 4 提高和提升业务流程管理( BPM) 能 力 第四节 HRBP 的素质模型 HRBP 的素质能力要求 一、 HRBP 的能力素质模型 HRBP 的素质能力模型 二、 HRBP 的基本要求 首先: HRBP 要懂得人力资源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管理。能以实践为基础 ,去理解人力资源各个模块。 其次:要理解业务。理解 = 了解 + 感同身受。 HRBP 应放下身段,用心体会业务,理解 老板 、业务经理的压力,分担员工的喜悦和焦虑。 最后:在建立了信任的基础上, HRBP 更是合作伙伴。咨询行业管这种 Partner 叫做合伙 人。合伙人,必须有价值,这种价值是独立思考能力、诊断问题能力、咨询及建议能力。 HRBP 要能够帮助业务分析组织与人才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落实举措,影 响业务做出正确决定,并推动实施,最后形成知识技能沉淀,为组织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经 验。 HRBP 的素质模型 三、 HRBP 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1 、非 HR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 之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提升 2 、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 之商业知识的增强 5 、 HRBP 的角色归属 HR 部门还是业务部门? 4 、将 HR 胜任力转化为 管理效能 3 、变革管理能力的培养 第五节 如何实施 HRBP 明确 HRBP 做什么 1 、集团战略分解执行落地 2 、根据业务模块未来发展,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定编建议 2 、业务人员特质研究并推广应用于直营和加盟公司 3 、招聘渠道分析研究,推进外部优秀人才引进项目 4 、部门经理管理特质和培养研究,选拔储备管理人才 5 、新人快速成长、成才方法研究,并推广应用 6 、精准、有效激励手段研究,并推广应用 8 、最佳实践提炼,知识固化推广 9 、团队文化落地、人员优化淘汰研究,并推广应用 10 、有竞争力薪酬、福利设计 11 、促进业务部门经理成为 HR 专家 12 、培养综合经营管理者 根据需求配置 HRBP 人员需求( 1 ) 现状(人 数) 当前编制下 用人需求 该岗位规划人数(按 33 个直营公 司来规划) 33 个直营公司用人 需求 总经理 19 0 33 14 副总经理 13 1 33 20 1 4     小计 33 5 66 34 设计部经理 54 9 153 99 455 248 1320 865 小计 509 257 1473 964 电话营销部经理 45 14 109 64 网络营销经理 16 6 99 83 品牌经理 12 0 33 21 家居顾问 308 194 1168 860 品牌客户专员 71 17 99 28 网络营销专员 104 71 683 579 营销 平面设计 14 3 33 19 策划文案 9 3 33 24 活动策划 1 0 33 32 UI 设计专员 1 1 33 32 SEM 专员 2 1 33 31 seo 专员 3 1 33 30 586 311 2389 1803 系统 高管 岗位 运营副总经理 设计 设计师 小计 根据需求配置 HRBP 人员需求( 2 ) 现状(人 数) 当前编制下 用人需求 该岗位规划人数(按 33 个直营公 司来规划) 33 个直营公司用人 需求 工程经理 24 6 109 85 工程监理 173 113 1089 916 产品服务经理 10 3 33 23 产品服务专员 25 4 74 49 5 10 70 65 库房主管 12 1 33 21 库管员 12 4 33 21 安装技师 21 55 105 84 防水 3 9 72 69 形象保护 1 11 72 71 电工 1 21 72 71 泥工 1 21 72 71 木工 1 21 72 71 漆工 1 21 72 71 工程专员 13 1 38 25 监察专员 30 3 107 77 维修专员 9 4 72 63 工程维修技师 5 8 72 67 核算专员 21 5 68 47 材料管理员 18 6 140 122 工费专员 12 2 38 26 小计 398 329 2513 2115 系统 岗位 OEM 安装技师 交付 根据需求配置 HRBP 人员需求( 3 ) 现状(人 数) 当前编制下 用人需求 该岗位规划人数(按 33 个直营公 司来规划) 33 个直营公司用人 需求 产品经理 12 0 33 21 产品 产品专员 28 6 106 78 小计 40 6 139 99 总经理助理 15 4 33 18 财务经理 11 1 33 22 财务主管 5 2 33 28 13 1 33 20 10 3 33 23 7 2 33 26 20 6 46 26 10 4 33 23 人力主管 3 1 4 1 行政主管 2 1 4 2 人力专员 19 5 105 86 行政专员 12 1 35 23 信息专员 12 3 33 21 小计 139 34 458 319 总计 1705 942 7038 5334 系统 岗位 会计(工程方 向) 会计(工费方 向) 会计(税务方 向) 后系统 出纳 人力行政经理   根据需求配置 HRBP HRBP 怎么开展工作 双管齐下,舞出 HRBP 最 美节奏 HR 自我转型,成为“领舞者” 角色转变方可迎接 变化 建立机制,创造 “飞舞”土壤 实施保障机制,解决 HRBP 后顾之忧 自我提升,方可 胜任 理解业务,方可成功营销 建立人力资源支持机制, 让 HRBP 成长有方 HRBP 怎么开展工作 阶段 工作内容 方式 1 、与业务负责人沟通,了解该业务未来战略规划 第一阶段 了解、熟悉业务 2 、摸清当前已设立各岗位工作职责,用人要求和评估要点 3 、参加该系统业务会议,深入了解业务 4 、代入业务岗位,全面了解业务运营模式 1 、以教练的方式帮助管理者和储备人员管理技能提升 第二阶段 教练、推动业务 2 、梯队人才建设 3 、从业务人员中选择培养 HR 人员,形成 1+1 或者 1+2BP 业务模式 4 、从人力资源顾问角度建立匹配的薪酬、激励、评估方案 1 、参与、推动变革 第三阶段 伯乐、建筑师 2 、组织其他业务系统 BP 们开展讨论交流会,定期体系输 出 3 、培养领导者 HRBP 与业务部门沟通关键四步 HRBP 与业务部门沟通之 CRIB 模式 承诺( Commit ): 寻找共赢的方法,用这个方式开场很重要,让业务部门意识到我们关心他们的利益,这样能让对方比 较积极的配合; 了解( Recognize ): 对方方法背后的目的, HRBP 往往容易陷入的只了解业务部门的一些做法,但却忽略了对方这么的 背后有什么目的,很多情况下目的就是对方的需求,才是共赢的关键点; 创作( Invent )共赢的方向: 创作共赢的方向,就是要把业务部门的需求与后台部门的需求结合起来,从两个维度来定位出共赢的 方向; 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 找出共赢的方法,我们光有共赢的方向还不够,还需要一起想出实现共赢的方法,才能真正把共赢落 到实处。 HRBP 实现价值三部曲 S1—— 信息共享:这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也是其他价值的一个基础。共享的信息越多,最后双方彼此的了 解程度就更深,越容易做出最优的决策,那么 HRBP 就要为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 制和载体,比如:定期的沟通,或搭建共享的信息平台等都是我们可以做的。 S2—— 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 HRBP 很重要的工作,能够帮助业务部门提升效率和效益。在推广过程 中, HRBP 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的流程更加具有前瞻性,这样可以主动支持业务的发展,而不像以前那 样被动的等待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另外需要 HRBP 对于业务了解之后绘制流程图,并找出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 进行优化,提高效率,让业务部门把主要的精力可以投放在业务发展上。 S3—— 增值服务:利用 HR 领域的专业知识,工具等来进一步提升业务的水平。比如:为业务部门提供 EAP (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这是对于员工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等的项目)项目支持,有 的业务部门的员工工作压力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很有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甚至流失。这时由 HRBP 来帮忙运作 EAP 项目最为合适,首先 HRBP 了解大家的情况,同时 HRBP 介于人力资源和业务部门的 身份可以让员工更有安全感,另外完全可以发挥出 HRBP 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价值。 THANK YOU

36 页 533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理解业务:人力资源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01

【HRBP】理解业务:人力资源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01

分类 内容 举例 维护员工数据; 基础性工作, 事务性工作 服务于员工个体。 三 填补某一岗位空缺; 评估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为绩效面谈提供建议。 类 制定多种多样的招聘活动; 策略性工作 工 提供解决方案的工作, 服务于员工工作群体。 设计培训项目; 部门重组方案制订; 继任者规划过程设计。 作 战略性工作 将公司业务推向最佳境界的工作,或者对公 司发起的一个或多个行动计划提供支持性的 工作,服务于业务单元甚至整个企业。 与客户共同制定业务战略和规划; 将业务和目标转化为人员绩效要求; 寻找提升绩效的解决方案; 业务需求 绩效需求 能力需求 工作环境需求 需求层次图 业务需求 绩效需求 能力需求 工作环境需求 需求层次中重构性讨论的方向 成功的岗位绩效 组织外部因素 组织内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因 素,例如经济形势、竞争事态 和相关政府的规定 组织内部要素 (工作环境需求) 管理层和组织可以控制的因素 1. 明确的角色与预期 2. 辅导和强化 3. 激励 4. 工作体系与流程 5. 信息、人员和辅助工 具的可获得性 个人内部因素 (能力要求) 能够胜任工作完成任务的个人 内在因素 1. 技能和知识 2. 内在能力 业务需求转化为人员绩效需求 — 用正确的方式问对问题 应当是什么这类问题能够识别出业务需求和绩效需求的理想状况。 业务需求的理想状况可以用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销售收入增加10%”); 而绩效需求的理想状况可以通过对理想行为进行定义表现出来(如“使用 Word 中的表格功能”)。 现状是什么这类问题同应当是什么这类问题相比,关注的是事物的当前状况。 业务现状指的是用数量形式描述的当前的业务结果(例如“我们的销售收入目前正在以6%的速度增长”),而 绩效现状指的是具体员工群体的当前行为(如“工程师不用 Word 中的表格功能”)。 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关注的是员工没有表现出应有绩效的根本原因。这类问题也可以帮助找出一旦在开始实 施新的做法时可能影响未来绩效的因素。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都是针对缩小差距器中的具体内容提出来的。 G= 了解理想目标 “ 业务需求应当是什么” 问题 “ 绩效需求应当是什么” 问题 提出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去确定 ⋅ 业务需求 ⋅ 绩效需求 A= 分析现状 “ 当前的业务现状是什么” 问题 “ 当前的绩效现状是什么” 问题 提出现状是什么的问题去澄清 ⋅ 当前的业务现状 ⋅ 当前的绩效现状 P= 挖掘问题的原因 提出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去挖掘 ⋅ 工作环境支持体系 ⋅ 个人能力 “ 产生这些问题的工作环境因素 和个人能力因素有哪些” 问题 S= 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 选择并完成两类解决方案 ⋅ 与工作环境支持体系相关的 ⋅ 与能力相关的 工作环境和个人能力解决方案 业务需求: G 员工群体: (企业的可量化的运营性目标,这种需要 通常用陈述性的语句描 述) 了解理想状况 A 分析现状 P 探求原因 (工作角色或只能相同的某一群体) 绩效需求(应当达到的状况) 业务需求(应当达到的状况) 列出用于衡量业务运营目标的标准。每个标准都 应当用数字表示。 绩效现状 业务现状 列出实际的业务运营成果,要用数字表示。对目标 中出现的每一条目都应有一条对应的现状 组织(公司)外部因素 找出不受公司内任何人控制,但又 影响业务结果的因素 列出该员工群体中的人员要实现业务目标应当具备的具 体行为。描述应具体、详细 列出该员工群体在岗位上的实际行为和做法。理想现状 中每一项目下的行为都应当有一个对应的实际行为,但 也不要受到限制,又可能员工会表现出其他无效的行为 组织(公司)内部因素 (工作环境需求) 业务部门 不可控因素 找出公司可控,但对 业务结果负责的业务 单元或员工群体不可 控的因素 业务部门 可控因素 组织(公司)内部因素 (能力需求) 在所关注的员工群体内识别出技 能和知识以及内在的能力的需求 找出对绩效负责的 业务单元或员工群 体可控的因素 S 选择正确的解决 G A P S ! 地图 员工群体:哪个员工群体直接为业务目标的结果贡献 业务需求: 业务的需求是什么 (企业的可量化的运营性目标,这种需要 通常用可以用数字描述) (工作角色或只能相同的某一群体) 业务需求(应当达到的状况) 绩效需求(应当达到的状况) G 了解理想状况 A 分析现状 1 、业务目标和衡量标准是什么 2 、完成业绩需要用哪些业务指标衡量 3 、有没有某个业务部门 / 业务单元达到目标了; 他们实际结果是什么 探求原因 S 绩效现状 业务现状 1 、工作组中员工经常表现出的典型行为是什么 2 、在具体任务执行中,你观察到的哪些行为值得员工借 鉴 1 、实际业绩结果是什么 2 、典型区域 / 部门 / 小组的业绩结果是什么 组织(公司)外部因素 P 1 、如果要实现业绩目标,哪些具体部门应当有什么样 的理想表现(行为) 2 、如果该组织内有业绩优异的员工,他们在实现业绩 目标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的好的行为有哪些?他们的 这些行为与一般员工有什么不同 产生业绩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差距 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可用于了 解内、外部的原因) 选择正确的解决 组织(公司)内部因素 (工作环境需求) 业务部门 不可控因素 组织(公司)内部因素 (能力需求) 业务部门 可控因素 将工作组成员的能力与岗位工作 要求的能力相比较,看看存在哪 1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工作组成员应该做的与实际 些能力差距 做的结果有差别 2 、如果建议的措施得以实现,还有什么原因会导 致人们难以按照需求去执行他们的工作任务 3 、如果工作组的员工提升了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还会存在什么原因造成其表现不如期望的目标 不要问与建议方案的设计和执行相关的问题 G A P S ! 地图访谈提 重构需求讨论面谈提纲格式 1.与客户确认会谈目的并达成一致。 A. 提及上次讨论内容 B. 阐述会议目的 C. 了解客户期望本次会议达到的目的 D. 和客户确认合适的会议时间长度 2.同客户确认已了解的情况。 A. 总结你已经知道的情况 B. 确认客户期望项目达到的结果 3.从最高层次的需求开始提问,提出“应当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A. 按顺序写下你要问的问题。每个问题后要留有空间,用于做笔记。可以把这些问题当 做引子,但不能把这个当做全部问题的清单 B. 在彻底了解了 GAPS! 地图(业务和绩效)部分的情况之后再转向其它部分,继续提问   注意:以下4~6项是无法提前准备好的;这些项目是在会议结尾做总结时用的。 重构需求讨论面谈提纲格式 4.对已知/未知信息进行概括总结。    A. 指明关于该情况哪些是已知的    B. 指明什么是未知的 C. 讨论需要获得哪些更多信息及获得这些信息的好处 D. 用以下标准来确定该情况是策略性还是战略性机遇改进项目的要求 该项目必须与一种业务需求或更多的业务需求直接相关; 客户希望提高至少一个员工群体或更多的员工群体的业绩水平。关注的是员工群体,而不是针对个人; SBP 必须能够和拥有业务需要的客户直接联系; 为了达到业务需求的结果,客户意愿与你共同分享相关责任; 为了便与你获得相关的信息进行决策或执行某个解决方案,客户在时间和联系有关人员方面都会给予支持。 5.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个可以作为可能的行动计划。    A. 原则上同意去获取更多信息(如果符合作为战略工作的话)并提出提交反馈建议书的日期    B. 马上形成行动计划,以获取当前未知信息(如果符合作为战略工作的话)   C. 对客户的请求做出回应,承认局限性(如果符合作为战略工作的话) 6.和客户达成下一步行动计划,询问客户的担心并做出回应 障碍 HR 部门中有人认为业务经理才是“客户” 可能的应对方案 就谁是长期合作伙伴、谁负责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议题在 HR 管理层和这个 员工之间展开讨论。一般来说, HR 部门中只能有一个人能够和客户保持长 久合作的关系。 一个应当是长期行客户的经历不愿给你提供建立联系的机会 主动参与各种演示、项目和任务团队,在为该经理提供帮助的同时让他注意 到你。 客户不把你看成战略性合作的伙伴 主动约见客户并与之讨论关于团队目标和你作为 SBP 的职能。 与你共事的经理只是个联络人,而不是项目真正的客户 了解项目最终要经谁批准和通过谁获取资源。如果涉及另一个经理,那就请 求你的联络人帮助与这个真正的客户建立联系。 从传统意义上讲, HR 的工作主要是以行政事务为主,给企业带来的战略性 和资源分配的价值不大 树立价值,改变现状。主动和 HR 领导就 HR 的使命进行探讨。 给 HR 领导提供有关 HR 角色变革的信息。 建议:和你的领导一起参加有关就 HR 角色进行讨论的会议。 两种问题 第1列 第2列 现在运营官们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 新的薪酬体系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选出你认为的最佳销售人员。他(她)在打完一通 成功的销售电话之前的结束语是什么 进展得如何 你们的资金周转率应该是多少 人们有能力完成工作吗 主动了解需求访谈指南 基本信息 客户名称: 职位: 业务单元 / 职能部门: 访谈日期: 业务单元 / 职能部门的基本情况 请注意:可能的话,在访谈之前最好首先获得以下信息。在讨论 开始时以恰当的方式确认这些信息。 如果访谈前无法获得这些信息的 话,请在正式面谈之前通过被访谈人获取。 • 业务单元 / 职能的组织机构图 • 业务计划 • 员工基本信息 :  a)  不同部门和不同工种的员工数量  • 业务单元 / 部门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 业务单元 / 部门的客户和竞争者  • 业务单元 / 部门可能的联盟、合资机构和并购机构  •用于衡量业务单元 / 部门的运营状况的常规运营指标  •其他与业务单元 / 部门相关的内容 / 新闻 b)  员工所处地区(地理位置)  1.  介绍  一、 有关访谈开始部分的建议  2.  概述访谈目的  提示:下面是一些用于开头语的样例  • 我们组织的业务环境的快速变化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员工和管理者绩效。  • 我部门保证我们的行动能够紧密围绕组织业务需求,对为客户进行支持。  • 我们工作的方式就是只要是客户要求我们给予关注和帮助的事,我们都会尽力去做。我们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要 求,是因为有问题存在,需要解决。  • 我们的另外一种工作方式就是经常要和客户进行接触,识别可能的战略性合作机会。也就是说我们要一起合作发 现需求,而不是等问题出现了再行动。  • 我们访谈就是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希望通过会谈能够对你们当前和未来的业务要求有所了解,增进部门合作的 效率。  • 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有可能找到共同支持业务发展的合作的机会。所以我们事先来了解需求,而不是被动地对你 们需求回应。  3. 解释访谈议程  • 在这次交谈中,我会问一些与你们业务目标紧密相关的问题。  •  我们也想了解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影响因素和阻力有哪些?也要了解实现目标对员工的绩效要求有哪些?  • 我们也许会达成一个双方都没想到过的合作机会,我们部门会给予全力支持,有可能会给你们的业务带来额外的 价值。如果 你同意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访谈了?  • 在我们开始之前,你有什么问题吗?  4. 确定该会谈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二、了解当前业务目标  我首先想了解一个您组织未来 12 个月要完成主要业务目标或主要的业务活动。我这 里说的业务目标指的是你们可衡量的运营目标。 目标 1 : 目标 2 : 目标 3 :  1. 为计么这个目标现在这么重要?这些目标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2. 用计么指标来衡量这些目标?目前的实际结果是多少?要衡量的结果是多少?  3. 为了达成该目标,你们正在采取计么战略?  4. 组织外部有什么因素或压力会妨碍该目标的达成?  5. 组织内部有什么因素或压力会妨碍该目标的实现? 三、了解对员工群体的要求  6. 在你的业务元 / 部门内,哪个(些)员工小组的表现对该目标的实现会有最直接的贡献?  注意:分别讨论每个员工小组群体,对每个小组群体都问如下 问题。   员工群体: 7. 考虑到业务目标和你面临的挑战,如果这个员工群体要成功达到该目标的话?哪些工作需要做得更多? 哪些工作要做得更好? 或者哪些工作的做法需要与以往不同? 8. 为了支持该业务目标,他们应当做的行为与他们正在做的行为之间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9. 如果有的话,业务进行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和挑战?  10. 情境问题:如果有“我不知道”的回答或空洞的回答,提出下列问题。  获得与下列问题相关的信息是否会对您有帮助?  _ 为实现目标,该员工群体中谁需要改变其做事的行为? _ 员工群体的绩效要求与其目前的表现之间存在什么差距 ? _ 有什么阻碍导致了员工群体无法按你要求的去做? 四、结束 1. 总结从交谈获得的收获: • 业务目标 • 绩效需求 2. 总结下一步可能的行动 a. 是否有可能达成合作的项目: √ 看看是否有就某种情况继续深入沟通的可能性 √ 确定可能继续会谈的时间  b.  了解更多的业务信息:  √ 表明你想被访谈人管控范围内更多的业务相关知识 √ 问:我需要读哪些方面的资料,接触哪些人,才能对你部 门的业务有更深了解呢?  c. 解释你的角色:  √ 你对我的角色、我们部门角色或我们的工作有任何问题, 我在此非常愿意向您解答  d. 继续会谈:  √ 表明你对被访谈者保持沟通很有兴趣  √ 问:是否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内可以给你电话,确定下次面谈时间,以便了解可能的其他需求。   3. 感谢对方,确认下一步的行动。 问题的根本原因 (或特征) 可能的解决方案 (或需要的信 息) 评估: 0= 不可接受 1= 低 A= 适宜 E= 经济 F= 可行 评估( 0-3 ) A E F 0A IEA 决策 2= 可接受 3= 例外 OA= 组织可接受 IEA= 员工个人可接受 评估种类 要得到的信息 需要回答的问题 应用 为实现业务目标,员工应当在哪 些方面多做、做得更好或者做得 与众不同 · 员工教育 · 角色澄清 · 建立绩效标准 · 对在岗 人员进行辅导 · 以绩效 为导向的薪酬体系 应当目标评估 绩效模型 能力模型 流程模型 描述实现业务目标所需的人员绩效。 通常是就某一具体工作来说。 描述的是实现业务目标成功绩效所必 需的技能、知识、品质。通常是就某 一类型员工来说的,例如所有一线主 管 描述实现业务目标所需的工作流程 员工要实现工作目标所需具备哪 些技能、知识、品质 实现具体目标的理想工作流程都 有哪些步骤或活动 · 招聘和选拔机制 ·360 度反馈体系 · 继任者计划 · 职业规划 · 员工辅导 · 绩效管理机制 · 以能力 为导向的薪酬体系 · 重新设计工作流程 · 建 立产出目标 · 设定投入 标准 · 确定工作环境要 求 · 确定人员调配要求 现状 / 实际评估 差距分析 归因分析 描述现阶段员工的绩效同理想水平相 比的优势和差距 归因评估 确定公司内和人员内部影响绩效的因素 员工在工作中应用了哪些做法? 哪些做法没有使用? 绩效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 确定需要改变的做法 · 确定需要强化的做法 · 提供归因分析中需要研究 的重点 · 确定需要提升 和强化的优势 · 确定优 先选择提升绩效的突破口 ·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提供绩 效 · 确定计划执行所涉及的 组织部门 · 将资源重点放在 有可能回报的最大处 信息来源及收集手段 评估方法 可靠的信息源 信息收集的手段 应当目标评估 绩效、能力、流程模型 · 绩效明星 · 绩效明星的领导 · 绩效明星的直接下属 · 绩效明星的客户 · 绩效明星的同事 · 相关文件 · 专题专家 · 内部或外部对标 · 观察 · 访谈 (焦点访谈小组或一对一访谈) · 阅读文件 现状 / 实际评估 差距分析 · 代表性员工的表现 · 代表性员工的领导 · 代表性员工的下属 · 代表性员工的顾客 · 代表性员工的同事 · 观察 · 访谈(一对一最好) · 问卷 · 阅读文件 归因评估 归因分析 · 员工 · 员工的领导 · 访谈 (焦点访谈小组或一对一访谈) · 问卷 · 观察(可见的障碍或有利因素) 成功的岗位绩效表现 √ √ √ √ √ 公司内部因素 (工作环境需求) 组织外因素 经济因素 人口统计 竞争 税收 政府法规条例 √ √ √ √ √ √ √ √ √ √ √ √ √ √ √ 1. 澄清角色和期望 澄清业绩期望 / 标准 责任澄清,包括“扯皮”问题和岗位产出 岗位和组织架构 权威 工作负荷 3. 激励 财务激励 有意义的报酬 - 被视为公平的报酬体系 不按要求行事的结果 对履行期望绩效的认可 有趣和有意义的工作 组织外因素 (能力需求) 2. 辅导和强化 √ 在职辅导和强化 √ 合适的专家支持 √ 对“做正确的事”的理解 √ √ √ √ √ 专家 √ 电话 √ 交通工具 缩小差距器应用举例 √ 学习机会,包括自我学 习和导师辅导 √ 拥有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4. 工作体系和流程 工作流程 组织系统 电脑和信息系统 定义的流程 5. 对信息、工作、工具和工作辅助获得 必要的执行信息 数据库 文件 计算机 工作辅助和电子化绩效支持系统 1. 技能和知识 √ 人体工程学设计 √ 缺乏物理障碍 √ 缺乏任务干扰 √ 充足的人力资源 √ √ √ √ √ √ √ √ √ 2. 固有的可能 先决能力 智慧 适宜的情感 机体性能 属性 个人特征 艺术天赋 内在动力 过往经历教育证书 传统的 HR 部门和战略型 HR 部门间的区 别 传统 HR 部门的工作方式 战略型 HR 部门的工作方式 1. 关注结果 关注执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培训),解决方案本身就是目的 关注人员及其工作,解决方案只是提高工作业绩的方法 2. 被动和主动参与 主要是被动参与,经常在出现问题之后才去解决 关注的是重点,而非最紧急的事。同时主动和被动的开展工作,项目一般耗时更长, 与业务目标联系更直接。 3. 以客户而非以 HR 为中心 大部门工作都和 HR 项目有关,例如在公司内设计和执行 HR 体系 大部分工作与客户提出的需求有关,并将其与客户的业务需求及目标业绩联系起来 4. 解决方案中立 从最开始的讨论就集中于某一解决方案 从最开始的讨论就是解决方案中立的 5. 多种解决方案 依靠单一解决方案(主要是部门内部的) 努力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同时包括部门内部和部门外的 6. 客户与责任 能够在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之外独立开展工作。 HR 负责其解决方案的质量,而客户 享受商业成果 与在项目中起重要作用的客户(如某一业务需要的负责人)进行合作,并且双方共 同承担项目在业务和绩效上所得到的结果以及相应的义务 7. 早期评估 有可能进行早期评估,但很难找到影响工作环境因素 一定进行早期评估。要找到绩效差距和产生差距的原因 8. 对解决方案与其结果同时评估 对常用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对解决方案与其所得的业绩和运营成同时评估 客户伙伴关系建成和维护 通过主动了解 需求确定战略 合作机会 对客户提出的 解决方案进行 重构需求 合作阶段 战略性(需求评估阶段) 与客户进 行讨论问 题并判断 是战略性 还是战术 性问题 决定“业 务需求” “绩效需 求”的“理 想”“现状” “原因” 把结果报 告给客户: 要在解决 方案上达 成一致意 见 就一致意 见进行 计划、 设计、 选择、 解决方案 诊断阶段 HR 的战略性项目工作流程 执 行 解 决 方 案 执行阶段 评估 解决 方案 并报 告给 客户 衡量阶段 SBP 成功所需的能力 技能 / 流程能力 1. 分析能力:获得、综合、汇报信总(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能力。 2. 业务知识:有关业务运营和达成业务成功的知识,以及如何为这些组织因素提供支持的知识。 3. 变革管理能力:指引他人识别和采取实际行动支持业绩改革举措。 4. 引导能力:对会议及其他团队活动流程进行管理,以保证实现其目标。 5. HR 体系和流程知识: HR 为实现业绩要求使用的各种方法和体系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6. 了解人员绩效技术 ( HPT) 的能力:精通人员绩效技术,熟悉主要领导工作的内容。 7. 影响力:通过人际关系和说服能力获得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认可。 8. 项目管理能力:筹备、组织、监督他人完成工作,为具体项目或任务提供支持。 9. 提问技巧:通过谈话及其他调查手段收集信息。 10. 化建立关系能力:与各种各样的人员及困队建立并维护合作关系。 11. 战略性思维能力:获得信息并确定要实现公司长远目标所需的重要事项。 12. 系统性思维能力:将公司看成一个系统,并认识到整体的成功是建立在各部分的整合、 理解和包容之上的。还要能够纵观全局。 13. 技术能力:找到那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员工生产力或客服质量的领域,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利用 HR 和业务软件完成工作。 品质 1. 行为灵活性:在必要时能够调整工作方法或表现。 2. 客观性:能够对人和事都保持中立的态度。

24 页 636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模型工具:业务领先模型(BLM模型)--华为引入的年度规划思路

【HRBP】模型工具:业务领先模型(BLM模型)--华为引入的年度规划思路

业务领先模型( BLM ) 说明: 华为管理团队 2009 年引入此模型并使用至今, 以前每年开展年度规划之前都会组织相关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具体内容       概述 战略 执行 领导力 价值观 讨论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业绩 机会 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 是一个 IBM 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 联接的方法与平台 - 它从市场分析、战略意图、创新焦点、业务设计、关键任务、正式组织、人才、 氛围与文化以及领导力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帮助管理层在企业战略制定与执行 的过程中帮助系统的思考,务实的分析, 有效的资源调配及执行跟踪 可利用 BLM 作为思维框架,提升业务领导在各方面的战略思维能力 ( 1/2 ) 业绩差距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 一种量化的陈述 宏观 – 经济 , 政治 , 社会 , 技术创 新 客户价值, 竞争的格局,利润区 机会差距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新的业务设计所能 带来的经营结果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评估 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渠道,敏锐洞察 力,评估其影响,并采取相应行动 事实、敏锐、 变化、 威胁、机会 战略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 市场洞察 最终目标与公司的 战略重点相一致 战略意图 远见卓识、英明决 策、坚定执行、短 期、 长期、挑战性 始终如一的关注战略问题,探索机会 感知、不满足、洞察力、结果 领导力 执行 氛围与文化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增长项目与现有业务的平衡 新业务开发 (H1, H2, H3) ,资源有效投入 客户价值增值,盈利能力,生态系统, 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的落脚点 探索新想法,谨慎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 以及 Ambidextrous 组织,应对行业的变 化,确保业务的健康增长 始于客户的需求,挑战假设,探索各种 多赢的可能性和选择。 充分是关键。 可利用 BLM 作为思维框架,提升业务领导在各方面的战略思维能力 (2/2) 寻找可能挡路的因素,为什么  深层原因 1  深层原因 2 去伪存真,追根究底 挑战假设,和传统智慧 ) 业务的增长点在哪里,哪 些业务蕴藏着最丰富的机 会? 企业的创新源泉在哪里, 怎样决定资源配置方向? 你怎么保证要做的事情会 发生 ? 领导力 战略 市场洞察 你怎么解决问题 / 冲突 ?战略意图 你怎样管理动态的变化与 Ambidextrous 组织 ( 今天 , 明天 ) 执行 氛围与文化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正式组织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实施你的业务设计及价值主张,最关键的事情, 事情之间的依赖关系。 责任,资源,协作,流程,组织,衡量… 业绩差距与机会差距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是由不满意激发的,而不满意是对现状和期望业绩之间差距的一种感知。  业绩差距 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陈述。  机会差距 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新的业务设计所能带来的经营结果之间差距的一 种量化的评估。  业绩差距常常可以通过高效的执行填补,并且不需要改变业务设计  填补一个机会差距却需要有新的业务设计。 IBM 业务领先模型 - 战略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业务设计 关键任 务 依赖关系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战略意图 市场洞察力 创新焦点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 了解客户需求、竞争者的动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状况以找到机遇和 风险 , 目标是: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些改变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 么  • 进行与市场同步的探索与试验。从广泛的资源中过滤想法,通过试点和深 入市场的实验探索新想法,谨慎地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以应对行业的变 化 • 对外部的深入理解,为利用内部能力和持续增加价值探索的业务设计提供 了基础。业务设计涉及六要素:客户选择、价值主张、价值获取、活动范 围,持续价值和风险管理。 战略意图 领导力 1. 愿景 2. 战略目标 3. 近期目标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氛围与文化 市场结果 战略意图 关键任务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 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 体现竞争优势 差距 业绩 机会 战略意图  愿景 : 可持续的,占优势的业务领先地位,展示了长期的,可持 续的获利能力 - 纲领意义, 感情契约,现实但有挑战性  战略目标 : 有效的,合理的,灵活的运营模式赢得现有市场的增 长机会,但同时保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 产品,服务,市场,客户,技术及时机  近期目标 : 业绩可衡量的指标 - 利润,成长率,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及新产品 创新焦点 领导力 1.未来业务组合 2.创新模式 3.资源利用 增长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人才 价值观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 进行与市场同步的探索与试验 ● 从广泛的资源中过滤想法,通过试点和深入市场的实 验探索新想法,谨慎地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以应对 行业的变化 业务组合 - 三个成长的地平线 H 3 新兴机会 H 2 成长业务 将已论证的业务模式扩 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 成长为市场机会 H 1 核心业务 验证业务模式、论证可 行性、能力和价值、播 种成长的机会 Change the Game Compete to Win 延伸、捍卫、增加生产 力和利润贡献 Stay in the Game 时间和不确定性的水平 定义与特征 成熟业务,收入与利润的主要 来源 增长业务,市场增长和扩张机 会的来源 产品 / 业务创新的组合,未来长 期增长的机会点 管理重点与指标 近期的利润表现与现金流 -利润 (收入 / 支出) -ROIC -生产效率 收入的增长和投资回报 -收入增长 -新客户 / 关键客户获取 -市场份额增长 -预期收益,净现值 回报的多少和成功的可能性 -项目进展关键里程碑 -机会点的数量和回报评估 -从创意到商用的成功概率 关注成长 企业创新 - 三种典型的模式 产品 , 服务和市场创新 应用于聚焦客户和进入 市场领域 业务模式创新 关注成本 创新用于重建和企业扩 展 运营创新 创新以改善核心职能领 域的效能和效率  发展和发行创新产品和服务  进入新市场,寻找新客户  推行新的渠道和交付路径  发展业务运营的新方式  建立伙伴关系快速响应市场  提升业务灵活性  发展的最佳成本结构  优化流程以改进生产力  核心职能再造(改组)以提高效率 业务设计 领导力 1. 客户选择 战略 2. 价值主张 执行 市场洞察 3. 价值获得 战略意图 4. 活动范围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 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差距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5. 持续价值 市场结果 业绩 机会 6. 风险管理 ● 应以对外部的深入理解为基础 ● 着眼于更好的利用内部能力和持续改进与 变革 ● 探索可替代的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 : 客户选择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1. 选择客户的标准,如何确定优先级:谁是你的客户,谁不是 2. 在该细分市场下,客户有哪些特定的需求? 3. 快速增长市场 业务设计 : 价值主张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1. 客户需求 – 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以客户的最终需求为 导向 2. 独特性 – 客户是否真正认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3. 有影响力 – 是否能帮助客户实现增值和收益 业务设计 : 价值获得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1. 如何赚钱?我们依靠什么吸引客户并获取利润? 2. 有其他的盈利模式吗? 业绩 机会 业务设计 : 活动范围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1. 经营活动中的角色和范围 2. 哪些外包、外购? 3. 与合作伙伴的协作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业务设计 : 价值持续增值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业绩 机会 1. 客户需求的转移趋势 2. 价值链中的地位 3. 我们如何保护利润 – 快速响应,有效控制成本,专利。。。。 业务设计 : 业务风险管理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1. 不确定性 2. 潜在风险,市场, 对手,技术 3. 全面视角 - 外部,内部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基于独特背景、差异化以及价值主张的业务设计 例如 : 眼镜行业 客户选择 注重“成本”的购买者 注重“时尚”的购买者 注重“品质”的购买者 价值主张 “ 低成本”策略 “ 高质量、追逐时尚” 的代言 “ 高品质、时尚和健康” 的选择 活动范围  公司致力于哪些业 务活动?( What )  如何联结公司的各 业务活动? ( How )  如何选择最合适业 务活动的地点? ( Where ) 14 公司内部 公司外部 遍布世界的沃 尔玛连锁卖场 公司内部 中国—低成本 生产 生产中心 公司外部 零售 设计 品牌 设计 零售 意大利—世界 时尚和精尖行 业人才的窗口 遍布全球的 Sunglass Huts 和 Lens 生产 crafters 品牌眼镜店 公司内部 品牌 设计 公司外部 生产 零售 日本 服务 在韩国获得生 产许可,在中 国进行生产 战略制定的落脚点是业务设计 战略 业绩或机会差距 对现有的和期望的业 绩之间差距的感知触 发战略创新 与公司的战略重点一 致 并作出贡献 客户价值 ƒ 竞争战略 ƒ 技术转变 ƒ 行业结构和经济 ƒ 市场洞察力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可能的业务设计 ƒ 战略性业务组合管理 ƒ 市场试验 ƒ 对比现有的与期望的 ƒ 客户选择 ƒ 价值主张 ƒ 价值获取 ƒ 活动范围 ƒ 价值持续增值 ƒ 风险管理 能力要求 新的业务设计所要求的能力 是什么?包括组织、技能、 考核标准、文化和对价值网 络中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 业务设计是迈向执行的关键 创造一个新的业务设计 对市场的洞察力 ƒ 这个业务设计所依赖的客户角度和经济上的假设是什么 ? ƒ 这些假设还成立吗?什么可能使他们改变? ƒ 客户最优先考虑的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在改变? ƒ 正在发生的技术转变是什么?它们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是什么 ? ƒ 是什么将你和你竞争对手的业务设计区分开来? 战略意图 ƒ 这个业务设计是否提升 了公司的战略重点? 现有业务设计 - 客户选择 - 价值主张 - 价值获取 - 活动范围 - 价值增值 - 风险管理 期望的业务设计 - 客户选择 - 价值主张 - 价值获取 - 活动范围 - 价值增值 - 风险管理 对能力的要求 ƒ 我们是否建立在现 有能力上? ƒ 能否获得所要的新 能力? ƒ 我们有能力管理潜 在的风险吗? 创新焦点 ƒ 新的业务设计能否抓住新的价值来源?这种价值来源是可持续的吗? ƒ 客户战略重点的变化对你的业务设计会有怎么的影响?有什么可替代的设计可以 满足下一轮的客户重点? ƒ 创新对于客户以及公司的成功是否至关重要? IBM 业务领先模型——执行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人才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价值观 • 满足业务设计和它的价值主张的要求所必须的行动。哪些任务是由我们来完成的,哪些 任务可以由价值网中我们的合作伙伴完成的?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有效的业务设计 的基础 。 • 为确保关键任务和流程能有效地执行,需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管理和考核标准,包括 人员单位的大小和角色、管理与考评、奖励与激励系统、职业规划、人员和活动的物理 位置,以便于经理指导、控制和激励个人和集体去完成团队的重要任务 人才 • 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力以及竞争力。要使战略能够被有效执行,员工必须有能力、动力 和行动来实施关键任务。 氛围与文化 • 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以激励员工完成关键任务,积极的氛围能激发人们创造出色的成绩, 使得他们更加努力,并在危急时刻鼓舞他们 执行-关键任务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正式组织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1. 支持业务设计、尤其是价值主张的实现 2. 主要是指持续性的战略举措( ongoing activity) ,包括业务增长举措和能 力建设举措, 3.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客户管理;产品营销;产品开发;交付;平台; 服务;风险管理和能力建设并将重要运营流程的设计与落实包括在内 4. 是执行的其它部分的基础 5. 年度性的、可按季度跟踪衡量并识别出这些关键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譬如资源、设施等。 考虑实现关键任务所需要的相互依赖关系  内部的互相依赖关系  供应商(与交易相关的同盟者)  外包合作伙伴  顾客与渠道  兴趣社区 / 团体  影响者 • 对于每一方来讲,什么是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他们之间的协同情况如何? • 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什么样的这种方案能够保持与供应商的双赢关 系 26 检查与内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7  信任  你们之间的承诺是值得依赖的吗?  同盟  双方是否拥有共同的目标  灵活性  承诺是否能够依据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 权责  各方的权责明晰吗?  澄清  各方对某一问题是否达成了一致的理解 ? 各关键任务展开阐述 - 关键任务 # : XX 任务描述  关键任务的描述: 措施 完成关键任务的主要措施 相互依赖关系 28 衡量目标达成的重要里程碑  与内外部合作伙伴的依赖关系 里程碑   执行-正式组织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正式组织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支持关键业务的执行 , 包括建立相应的 1. 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流程, 2. 资源和权力如何在组织中分配 - 授权,行权与问责,决策流程,协作机 制, 信息和知识管理 3. 关键岗位的设置和能力要求 4. 管理和考核标准,包括      管理幅度和管理跨度 管理与考评 奖励与激励系统 职业规划 人员和活动的物理位置 执行-人才 思想 能力 承诺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1. 关键岗位和人才布局有什么要求 - 才需求详细定义 2. 人才和能力的差距及挑战 – 欠缺哪些能力 3. 获得 – 内部获取,及时培养,外部获取 4. 激励与保留 市场结果 差距 业绩 机会 执行-文化与组织氛围 领导力 价值, 信念 态度, 行为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市场结果 差距 人才 创新焦点 个人,团队 正式组织 价值观 成功,失败 1.文化 - 社会管制系统, 规范 2.组织氛围 - 对工作环境的感知 业绩 机会 IBM 业务领先模型——领导力的角色 领导是否展示出了风格上的多样性  提供清楚的方向?  树立高的期望值?  减少官僚作风?  让个人和集体为他们的行为负 责?  指导个人达到良好的表现? ƒ ƒ 领导是否起到了达到结果所需的行为示范作用? ƒ 领导是否培育了一种激励人心的氛围? 领导力 素质 风格 70%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氛围与文化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相互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28% 市场结果 差距 人才 创新焦点 价值观 业绩 机会 文化与组织氛围 文化变革的杠杆  参与 - 鼓励人们做出的选择, 鼓励参与,发展社会关系,用 团体共识和反馈来实现承诺  领导者,领导团队行为 – 言行明确并始终如一  信息支持 - 信息是否能够 支持对的决策和对的行为  奖励 – 什么行为 / 结果会 得到奖励,奖励是否可以真正 起到激励作用? 组织氛围维度 责任 ( 人们可以决定如何完成他们的工作的感 觉 ). 灵活性 ( 鼓励新想法和新方法 ) 团队承诺 ( 互相帮助,额外努力,相互信任,团 队自豪感) 明确性 ( 理解愿景和方向并为之努力 ). 团队承诺 ( 互相帮助,额外努力,相互信任,团 队自豪感) 明确性 ( 理解愿景和方向并为之努力 ). 奖励 ( 对高绩效的认可) 明确性 ( 理解愿景和方向并为之努力 ). 标准 ( 员工感觉到重点放在改善业绩上并尽最大 努力,包括设定挑战性目标) 根据业务设计的要求重新全面思考调整影响执行的各个要素,才能使战略 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保证组织的长短期收益与持续稳定的发展 业务设计的要求 新的业务设计将要 求对组织现有能力 和价值网络中合作 伙伴的依赖程度重 新进行评估 从客户角度看,增加价值 所需的具体任务是哪些? 与价值网络中合作伙伴的 相互依赖关系怎样? 风险是否已被恰当地评估 和管理? 执行 当被赋予重要任务时, 人们有完成任务所需的 技能和动力吗? 人才 关键任务 相互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氛围与文化 业务行为标准、非正式的沟通网 络和权力分配方式能为关键任务 的完成赋予活力吗?现有文化中 是否有阻碍任务完成的因素呢? 当有了执行业务设计所 需的重要任务时,现有 的结构和正式的考核系 统是否支持这些任务的 完成以及所要求的综合 性? 业绩和机会差距 当任何一个因素较弱 或这些因素间缺乏一 致性时,差距就有可 能出现。

32 页 437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认知:传统HR与BP的区别

【HRBP】认知:传统HR与BP的区别

HRBP 近几年,在国内大火。很多公司都设置了这个岗位。 不同的是,有的企业是在做变革,有的只是跟风,有的只是表面的换了一下岗位名字, 并没有真正用到 HRBP 的内核。 对于 HRBP 的定位,也是五花八门。纵观各大招聘网站 JD,HRBP 几乎涵盖了从员工 关系专员到总监各个岗位。有的年薪只能给到 8 万,有的能够给到 80 万甚至更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一家企业的 HRBP 是否是真正的 HRBP,如何判断一家企业 的 HRBP 变革是否落在了实处呢? 主要看一点:HR 组织是否是【小前台+大后台】的运作形式。 只有前台无后台,HRBP 失去了专业支撑,就会变成打杂的秘书,丧失了本来的价值和 影响力,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案例。 有后台无前台,则与传统的功能性 HR 无差异,HR 只能提供规模化产品,无法深入业 务定制化服务。甚至出现 HR 官僚化,“指点”业务或被业务排挤到边缘,丧失与业务 的链接。 综上,HRBP 实现的前提是有后台为前台建立标准跟规则。HRBP 作为前台,必须扎 根业务,融入业务场景,与业务团队同甘苦共患难。只有脱离传统封闭式的 HR 才能 称之为 HRBP。 一、HRBP 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HR(HRBP)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演变过程: 1 大航海-圈地运动(1488-17 世纪末): 此时基本不存在 HR,在作坊式的管理方式下,业务团队自己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根本 不需要 HR。本质上说,HR 与业务分不开,HR 里有业务,业务里有 HR,这也是 HR 跟 业务最原始最本源的状态。 2 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 这时产生了原始的 HR 思想,出现了明显的劳资关系萌牙,就有了专业的人或团队对资 本和劳动力做专业的管理,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 HR 更像是监工,认为人与机器一样, 注重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式出效率,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3 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期): 颠覆了工业革命时期对人性的假设(即认为人与机器是一样的),承认人具有不同价 值。这之后诞生了直至目前仍在使用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等激励理论。此 时的 HR 更像专家,形成了模块化、标准薪酬体系的管理。但是,HR 专家化也引发了 一系列弊端,比如:外行指导内行、无法倾听业务需求、不注重捕捉业务场景解决业 务实景问题等等,导致了业务与 HR 的对立关系。在这个背景下,欧美专家拉姆查兰提 出要炸掉人力资源部。 4 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尤里奇提出了人力资源三支柱理论,按 HR 服务客户的不同设置 不同的功能:COE 服务战略团队,从专业角度输出战略性意见;HRBP 服务中层管理者 或 BU 负责人,赋能,在实景中给予支持;SSC 把基础杂乱的 HR 事务性工作集成化、 产品化。 未来的 HRBP 应该是通过持续赋能来影响企业战略,让更多的业务管理者知人心懂人 性,学会组建团队和管理下属。 业务与 HR 本来的状态是不能分开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态。如果未来管理 者都能通过管理哲学作为奠基去开拓业务,那 HR 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应该是与业 务融为一体,回归本源了,但这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传统 HR 与 BP 的区别 1、从核心目标上看,传统的 HR 更注重专业度跟专业流程,前文也提到,BP 更注重 业绩达成及客户体验,包括公司外部客户体验及内部客户体验,这是传统的 HR 所不 关注的。 2、从和业务的关系上看,业务部门把传统 HR 当成监察跟官僚部门,貌合神离。而把 BP 当作伙伴,通过真诚合作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业务从业务实现角度出发,BP 从 组织运营管理跟团队赋能角度出发,二者形成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3、从工作产出/交付特点上看,传统 HR 更注重形式,务虚不务实,不关注实际效果, 甚至背离组织目标。BP 提出的方案更具象化、不华丽,但短期内迅速解决业务问题, 并通过不断迭代来符合业务发展需求。 4、从个人价值考量上看,传统 HR 难量化,靠主观判断。BP 更容易量化,可以通过 支持部门的业务转变、业绩提升等方面客观呈现贡献。 三、业务对 HRBP 的需求有哪些 我从事 HRBP 工作期间,通过对 BU 负责人正式非正式的访谈,了解他们对 HRBP 的 认知及困扰,主要有三个特点: 1、业务可能无法了解到自己的真实需求。 举个例子: 我们会发现业务与 HR 的沟通多在招人与开人方面。这时,我们需要进 一步思考业务部门在招人或者开人需求下的真实目的。 如果 HR 仅仅是满足业务的表面需求去招人开人,而不去分析为何要招人开人,那业 务与 HR 就变成业务无法知悉自己的真实需求,HR 也无法为业务澄清需求的恶性循环, HR 也就不能发挥真正价值。 2、业务需求游离于六大模块之间或是六大模块之外。 举个例子: 1.业务询问怎样与女员工进行绩效沟通,这涉及到六大模块的多个方面, 如员工关系、绩效管理、OD 等,需要 HR 有强大的后台支撑,帮助梳 理形成工具手册,以响应游离于六大模块的问题。 2.如业务希望 HRBP 协助梳理业务流程。这个问题无法套用到六大模块 任一方面,而是属于业务实际场景的范畴。 所以,传统六大模块的功能无法完全支撑业务需求,有些可以调用六大模块功能,有 些根本无法通过六大模块去解答业务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更多的沟通来澄清业务, 提升我们的逻辑梳理、效能管理等能力。 3、HR 功能建设的质量有限。 如果 HR 无法满足六大模块的功能支撑,业务就失去与 HR 沟通的兴趣。所以,“无功 能不 BP”,必须做好功能建设,在此基础上去做 BP 转型。 综上,业务部门对 HRBP 的需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需求,一类是专业需求。两 类需求的特点和区分见下图: 1)专业需求 这是企业搭建 HR 基础功能必要的也是最基础的。 2)业务需求 业务需求大都是隐性的,业务需求体现了业务对 BP 的信任,也是 BP 存在的价值。要 做到洞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需要 HRBP 具备两种能力。 (1)翻译能力。一方面,将 HR 的制度流程等 HR 语言转换成业务语言,让业务明白 HR 的目的是更好地为业务服务,从而获得业务认同及支持;另一方面,将业务语言翻 译成 HR 语言反馈给 HR 后台部门,帮助功能部门做出更贴近业务的政策、制度流程, 更好的服务业务部门,实现 BP 的价值。 (2)善于挖掘业务需求。上文提到,业务往往不能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这就需要 HRBP 融入业务场景,深度参与业务,甚至比业务更懂业务,洞见业务需求,反向引导 业务需求,并帮助业务解决问题。 四、HRBP 应该如何开展工作 实践工作中的交互场景 HRBP 内部结构有三个:前台、后台及前后台间的逆向回路。 前台:负责交付执行。 后台:负责工具支持。 逆向回路:一般来讲,前台像是市场部,用触角接触内部客户信息,提 炼总结归纳反馈给后台;后台不断接收需求,更新、产品化,HR 后台 向前台提供支撑(即工具包、数据分析等),这是正向回路。逆向回路 就是前台反向促进后台产品改良。 HRBP 到底干点啥?大致可分为三类: 1、专业项目执行 基于业务对 HRBP 的专业需求,即 HR 功能的基础运营,包括 HRBP 建立后和业务的 基本交互。例如:年度调薪、绩效运营等。特点是专业、标准、规范。 2、业务需求响应 源自业务对 HRBP 业务需求,既包括业务明确提出的需求,还包括 BP 深入了解业务 后洞见的业务需求。特点是及时、有效、业绩导向。 3、内部改进及能力提升 这是基于 HR 前台和后台的关系。 HR 部门的产品化,将不确定性问题向确定性问题的转化。将业务不断提出的需求提炼 总结给后台,形成产品。特点是反馈、迭代、改进。 从交互全过程来看,HRBP 存在双重角色: 对 HR 部门来看,BP 如何借助 HR 后台实现【产品化+个性化】精准服 务;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BP 如何做到【需求澄清-问题解决-持续改进】。 其中,从业务视角来看,HRBP 与业务存在三次交互: 1、提出问题 即提出需求,HRBP 对业务提出的或挖掘到的业务需求,反馈给 HR 后台。 2、解决问题 在获取实际问题场景后的大量交互过程,是解决方案不断渐进、修正及需求的澄清, 为输出产品前提准备。 3、输出产品 HRBP 通过前期的澄清和凝练,输出定制化的产品。这个产品应该是可以解决业务共 性化的问题,并随着业务需求及企业战略调整,迭代产品。 通过以上文章,我想大家应该可以从大的框架上对 BP 的定位和工作范畴以及原理有一 个整体的认知和了解,也可以从功能和原理上去鉴别一个企业的 BP 变革是否落在了实 处,起到了作用。

7 页 415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认知:一篇文章读懂人力资源三支柱体系

【HRBP】认知:一篇文章读懂人力资源三支柱体系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 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 HR 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 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 角。 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 HR 自身要转型。 1.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人力资源部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为此,人力资 源部需要重新定位,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运作模式是 按功能块划分(例如薪酬、培训等)的——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 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在这种模式下,公司越长越大,HR 却高高在上,离业 务越来越远;中基层业务主管和员工需要 HR 支持,却很难获取;HR 往往只对上不对下, 政策缺乏业务所需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业务主管更多感受到的不是价值而是管控; HR 大 量时间聚焦在事务性工作上,不能对业务主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不能提供业务需要的 客户化、集成的解决方案。 HR 要提升效率和效能,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 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人力资源转型的需要。 2. 人力资源部从混合模式向三支柱转型 人力资源转型,简单来讲就是将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实践证明,这种运作模式能够显著 提升 HR 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 HR 三支柱模式,见下图: 像业务部门一样运作,人力资源部首先要回答的是我的客户是谁,需求是什么?从上图来 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内部客户(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间接实现外部客户需求的 满足。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 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 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及变革管理 等方面的支持; 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所需的咨询、辅导及工具、数据支持; 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例如劳动合 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 1 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 3 类客户的需求高度 标准化,第 2 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 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 为此 HR BP(Business 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这一角色定位于业务的合作伙伴,针对内部 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 HR 贴近业务需求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 HR 各领域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 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 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 COE 的角色定位于领域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 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 HR 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 HR BP 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 HR BP 和 HR COE 聚焦在战略性、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 解脱出来。同时,HR 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 模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 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HR SSC 是 HR 标准服务 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 BP 和 COE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 并对客户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3. 人力资源转型的价值 总而言之,HR 向三支柱转型的价值在于: 1)提升 HR 效能: HR BP:贴近业务配备 HR 资源,一方面提供统一的服务界面,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另 一方面“将指导员配到连队”,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政策落地提供组织保障; HR COE:建立 HR 专业能力,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有效性,并为 HR BP 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2)提升 HR 效率: HR SSC: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服务,使主管和 HR 从操作性事务中释放出来,提升 HR 整体服务效率; 4. HR BP:业务的合作伙伴,确保 HR 业务导向 4.1 HRBP 的角色和职责   战略伙伴:在组织和人才战略、核心价值观传承方面推动战略的执行 解决方案集成者:集成 COE 的设计,形成业务导向的解决方案 HR 流程执行者:推行 HR 流程,支持人员管理决策 变革推动者:扮演变革的催化剂角色 关系管理者:有效管理员工队伍关系 HR BP 往往贴近业务进行配置,通过“指导员配到连队”,确保管理人员得到有效支持。业 界往往根据 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BP;不同的组织 HR 对业务的支持程度和业务的复杂 度不同,BP 服务率存在差异,详见下表。 4.2 在中国实施 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 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 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本公司的 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是 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选拔和使能优秀的 HR BP: 如前所说,HR BP 既需理解业务,又要掌握通用的人力资源知识。在业界实践中,选拔和 使能 BP 有两种路径:一是从 HR 群体中选拔有全面 HR 知识,具备咨询技能和影响力的人 才,并通过在岗实践提升业务敏锐度;另一种是从业务主管中选择有成功人员管理经验的 人才,并通过系统的使能方案提升角色认知和人力资源技能;这两种模式就像爬喜马拉雅 山一样,可以从南坡爬,也可以从北坡爬,都可能成功。前一种模式在业界更普遍,后一 种模式更适合存在 HR 和业务职业转换土壤的组织; 2. 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 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 HR BP 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 老路来要求 HR 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 HR BP 的角色,会做什 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多企业因为 HR BP 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 始推行 HR BP 时,笔者建议 HR BP 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 HR BP 当成是自 己人,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挥 HR BP 的作用; 3. 帮助 HR BP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 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 3~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 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他们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 在 BP 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 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 中心。 5. HR COE:HR 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   5.1 HR COE 的角色和职责 设计者:运用领域知识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 HR 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持续改进其有 效性 管控者:管控政策、流程的合规性,控制风险 技术专家:对 HR BP/HR SSC、业务管理人员提供本领域的技术支持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 HR COE 需要为不同的 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其中,总部 COE 负责设计全球/全 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 COE 则负责结合地域/业 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 COE 设置可以实现在全公司一致的框架下,允许业务所需 的灵活性。 5.2 在中国实施 HR COE 的关键成功因素 COE 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 HR BP。HR COE 推行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 下几点: 1. HR COE 和 BP 形成沟通闭环:HR 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如果 HR COE 和 HR BP 的沟通不畅,将无法确保 HR 政策支持业务发展。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 习惯,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形成闭环: 1)年度计划时,和 HR BP 共同完成规划; 2)设计时,将 HR BP 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 3)实施时,指导 HR BP 进行推广; 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求 HR BP 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 HR COE 能力的提升: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要在本领域精深的 专业技能。对中国企业来说,HR 团队通才居多,专才不足,部分专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 法在内部培养人才。为了快速提升 COE 团队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 buy, borrow 和 build 三 管齐下,即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 COE 专家(buy),和领先的顾问公司合作(borrow)及选拔 有设计经验的专才加以培养(build)。除了人员能力,COE 的能力提升还需要提升管控 (governance)、政策(policy)、流程(process)、方案(program)及 IT 应用等硬件系统的综合 改进,这往往是一个漫长的、需要耐心的过程; 3. HR COE 资源的共享: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职 COE 专 家,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高度割 裂,难以实现一致性。因此,必须实现 COE 资源的共享。Aon Hewitt 的全球调研也支持这 一观点,和 HR BP 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 1 名 HR BP),但是 COE 往往是几千名员工 才能配备 1 名 COE 专家,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 COE 团队是不现实的。基于 Aon Hewitt2009 年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如事业部/区 域)设置 COE,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 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汇报关系, 中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都配备 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决心和行 动,需要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6. HR SSC:HR 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6.1 HR SSC 的角色   员工呼叫中心:支持员工和管理者发起的服务需求 HR 流程事务处理中心:支持由 COE 发起的主流程的行政事务部分(如:发薪、招聘) HR SSC 运营管理中心:提供质量、内控、数据、技术(包括自助服务)和供应商管理支持   HR SSC 是 HR 效率提升的驱动器,其使命是为 HR 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 最佳的 HR 共享服务。为此,HR SSC 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 0 层-网络自助服务: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 HR 问题和完成 HR 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66%的问题; 第 1 层-HR SSC 服务代表: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 HR SSC 代表将解决涉及领域较 为宽泛的一般问题,他们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问题处理;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28%的问 题; 第 2 层-HR SSC 专员:在这一层,升级到第 2 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 HR 领域掌握专业技能 的 HR 专员负责处理,本地 HR 和/或 HR BP 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 通常可以处理 5%的问题; 第 3 层-HR COE:升级到第 2 层的复杂查询,由 COE 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在这一层需要 处理的工作量不应该超过 1%。 6.2 在中国实施 HR SSC 的关键成功因素 1.逐步转移,最小化风险:如前文所说,HR SSC 无法一夜建成,在过渡期,很多企业的 HR COE 和 HR BP 仍要承担事务性工作,导致 HR 业务模式的转变遭到很多质疑。解决这个 问题的方法是在 HR COE 和 HR BP 中设立过渡性的岗位,他们专职承担事务性工作,并根 据 HR SSC 业务转移的进程,逐步实现人员转移; 2.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中国的员工更加习惯于“面对面”(high touch)而非“自助 式”(high tech)的服务,主要原因是 IT 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为了达到领先公司的效率 水平,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并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转变服务目标群体 以面对面为主的服务获取习惯; 3.正确选择 SSC 服务范围:并不是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适合纳入 HR SSC(这也意味着并 非建立了 SSC 后,COE 和 BP 仍会有少量的事务性工作)。适合纳入未来 HR SSC 的工作往 往具备量大、事务性、容易标准化/集中化、能够清晰定义并文档化、要求高合规性、可自 动化处理、能量化等特性;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工作就不适合放到 HR SSC 中运作; 4.选址:成功的选址事半功倍。在制定选址决策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如下 4 个因素: 1)规模效益:集中运作的 HR SSC 可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管理难度;如果公 司存在其他共享中心,共址建设,成本更低; 2)人才:需要重点考虑可供选择人才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语言能力(全球运作公司尤 为重要)、离职率和工资成本等; 3)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质量、电力质量和稳定性、房产等; 4)业务展望:业务开展难易度,政治和自然灾害、税收、7*24 小时运营、数据/IP 保护、 供应商成熟度等。 7. 人力资源转型实施路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力资源部门实现真正的“三支柱”转型至少需要 5-8 年时间,其 中涉及的 HR 的组织结构调整,HR 共享服务中心建设,HR 流程再造,HR IT 系统集成和 HR 能力提升等。从业界实践来看,人力资源转型之旅往往遵循一套系统的模式,见下图: 1. 早期更加关注“建立基础”:包括初步建立 BP、COE 和 SSC 的角色,加快建设共享服务 中心;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需要加强 IT 系统在区域层面的集成等; 2. 中期更加关注“强化核心”:包括三支柱角色的持续优化,提升 SSC 事务性流程的精益 化运作水平以及价值增值流程的专业度,实现 HR 门户系统集成等; 3. 后期更加关注“聚焦领先”:包括关注带来业务结果、端到端的流程整合和全球 IT 系统 集成等。 当然,不同的企业业务紧迫度和 HR 成熟度不同,实施策略存在千变万化——有的更关注效 率提升,有的更关注效能展现——如何平衡业务“速赢”和夯实“基础”是人力资源总监必须 把握的艺术 。 作者:Sharon Li,翰威特大中华区咨询总监。

8 页 1135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认知:HRBP讲义

【HRBP】认知:HRBP讲义

HRBP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 社会趋势 管理趋势 1. 去组织化 1. 生态控制 2. 去中心化 人的趋势 2. 共同进化 3. 去身份化 1. 两极性 3. 群体智能 2. 公开性 企业趋势 3. 流动性 任务趋势 1. 平台化 1. 项目制 2. 社区化 2. 众包制 3. 小型化 3. 极客制 第一章 认识 什么是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HRBP • Human Resource, Human Resources • Business Partner • 事务性伙伴 • 如何帮到个人 1. KSA: Knowledge, Skill, Ability 知识、技能、能力 – 能力分析 2. AMV: Attitude, Motive, Value – 任务分析 态度、动机、价值观 3. CMP: Culture, Mechanism, Program • 策略性伙伴 文化、机制、程序 • 如何帮到团队 职业资产 心理资本 组织记忆 – 流程分析 • 战略性伙伴 • 如何帮到组织 – 战略分析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是关于任务、人、组织三者之间互动、 共变关系的管理理论和 ( 基于上述理论的 ) 管理实 践。 • W.L.French • • • •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 1883 ~ 1950 ) 创新来自生产函数的变化 Production function: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Innovation is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function.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 任务管理 1.定义:清晰或模糊 2.要素:原子或混沌 3.启动:情景或指令 4.活动:操作或处理 5.承担:团队或个人 6.标准:规则或权威 7.控制:前端或后端 8.反馈:同时或后置 9.改善:备案或许可 • 人员管理 1.职责:清晰或模糊 2.归属:项目或职能 3.关系:合作或从属 4.薪酬:绩效或身份 5.主力:专业或事务 6.管理:自我或指令 7.考核:过程或结果 8.动机:内在或外在 9.能力:专业或全能 第二章 执行 HR 立场的业务流程和程序改进 古典管理理论 经济人假设 泰勒 法约尔 韦伯 科学管理 作业管理 一般管理 职能管理 科层制 公共管理 个体劳动效率 组织流程效率 社会资源效率 效率最大化 流程管理 S S 指令启动 启动 物理路径 编写文档 路径 文档 情景启动 数码路径 处理活动 主观决策 活动 操作活动 未内化的外部资源 采购 已内化的外部资源 决策 客观决策 引用文档 不可控外部活动 外包 可控外部活动 HRD 需求部门 填补空缺 人力资源部 E 岗位空缺 S N N 需求 / 要 求确认 要求 确认 审 批 N Y 填补空缺 岗位 设计 E B4 N B3 复试 Y B7 N 终试 B8 Y 高层 面试 N 评估 N Y 行为 面试 Y N B2 笔试 背景 调查 B5 试用期 评估 N B1 N 要求 Y 招聘 广告 甄选 方案 面试官 认证 媒体 媒体 选择 简历筛选 决策 Y 纸笔 测试 Y Y N 外部招聘 流程图 广告 发布 简历 投递 面试 通知 参加 面试 素质 面试 初试 评价 中心 N 录用 通知 B6 Y 岗位 培训 入职 培训 职业化 培训 候选人 培训 机构 劳动 合同 转正 从战略到行为 • balanced scorecard(BSC) 1. 财务 2. 非财务 ( 客户 ) 3. 业务流程 4. 学习与成长 • 因果逻辑 • 战略地图 • Robert Caplan, co-founder of BSC 销量 / 利润 客户忠诚 新增客户 产品 / 服务质量 研发 / 创新 流程质量 / 周期 管理者技术 员工技术 什么是工作? • Job 活(块、份) • Work 工作,作品 • Work, Task, Activity, Motion 1. 2. 3. 4. 5. 6. 职业:某人在某阶段所担任的一系列职位的共性 职位:工作和工作者的总称 工作:一系列任务的组合 任务:一系列目的一致的活动 活动:是由目的、动机、动作构成的产出性和收益性的行为系 统。 动作(行为):可观察、可描述、可模仿的身体运动方式的片 段化分解。 职位说明书 Post Description 工作说明书 Job Description 任职要求 Job Specification 作业指导书 Task Orientation 作业流程及指导原则 胜任力模型 Competency Model 组织特征 + 绩效特征 + 继任特征 SOP 标准操作程序 能力词典 Competency Dictionary 技能培训 Skill Training 能力发展 Ability Development 职位 / 岗位 Post/Position 工作 Work 责任 Accountability 工作者 Worker 任务 Task 职责 Responsibility 知识 / 技能 / 能力 KSA 态度 / 动机 / 价值观 AMV 活动 Activity 里程碑 Milestone 标准操作程序 SOP 动作 Motion 标准 Standard 定义 & 情绪 & 动作 Definition & Emotion & Motion 数据 Data (比特 Bit ) 任务分析 1. 2. 3. 4. 关键绩效分析 关键领域分析 关键情景分析 任务要素分析 – 信息、人员、物品、工具、时间、环境 5. 任务活动分析 –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沟通、处理、操作 团队化工作设计 • 每位员工技能需求减少 • 熟练程度增加 • 更能有效的运用工具与技 术 ( 刺激发明新机器 ) • 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能维持 一致的水准 技能丰富化管理 • Job enrichment • 工作特性理论 (Job characteristics theory) • 技能丰富化管理 Skill enrichment Management • 特种兵的价值:多样技能 组织结构 双向机制 • 组织结构 • 目标分解与成果合并的双 向机制 生物组织 • 基因组织 • 隐性的潜在目的(整体), 本能性、现实性、硬接线 • 目标分解,从上而下,虚 拟过程 • 成果合并,从下而上,现 实过程 • 生命组织 • 显现的意识目的(个体), 自觉性、理想性,软接线 ch ain 指挥链 Chain of Command 承受力 定位 置换 每层只对上一层负责 • 隔层不管理 • 汇报不越级 指令与指导 • 实线上级:指令 • 虚线上级:指导 管理跨度 • 高耸化 Sp an – 层次多、跨度小。方向一致、专业 集中,管理难度小 量 Span of Control 下级机构的数量 直接下级的专业数 • 扁平化 – 层次少、跨度大。系统化、协调速 度快,管理成本低 • 趋势 – 层次少、跨度大:降低管理成本、 加快决策速度、增加灵活性、贴近 市场和客户、加强对员工的授权 De c is ion 集权 / 分权 Centr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决策的集中程度 • 集权 – 优势:一致性、可控 性 – 劣势:多元性、灵活 性 • 趋势 • 分权化,决策的及时性、 信息的真实性、决策的有 效性 • 针对分工复杂,采用分类 决策 规范 St an da rd Duplicatable Mass production 一致性 可复制性 • • • • 活动及要素的标准化程度 可控性 效率、协作 同质化 • 标准化的个性化 结构决定性能 性能 结构 1. 专业:任务、活动专业细分 2. 方向:各层级目标的一致性 3. 协调:部门间的高效合作 4. 控制:设想和成果一致 5. 灵活: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6. 创新:顺应和引导市场需求 7. 保守:坚守目标和现状 8. 效率:资源效率最大化 9. 改善:流程的自我优化 10.统一:标准和流程统一 11.执行:执行的坚决迅速 12.战略:决策的系统性、合理性 1. 分工:工作的细分程度 2. 深度:加大直接管理的层级数 3. 跨度:加大直接管理的部门数 4. 职能式:专业优先行政 5. 事业部:行政优先于专业 6. 开放式:各环节都接触外界 7. 封闭式:出口和入口接触外界 8. 项目制:任务导向的资源配置 9. 自治式:备案,基层修改流程 10.集权制:审批,高层修改流程 11.直线制:执行权优先于决策权 12.参谋制:决策权优先于执行权 直线参谋制 工厂经理 职能部门 车间主任 职能部门 车间主任 职能科室 班组长 车间主任 职能科室 班组长 班组长 • 把企业管理机 构分为 1. 直线机构,按 命令统一原则 对组织各级行 使指挥权 2. 职能机构和人 员,按专业化 原则,对直线 部门进行指导 董事会 CEO 执行长 技术总监 财务总监 人事总监 信息部 财务部 人事部 总经理 营销总监 实 线 与 虚 线 营销部 生产部 CHO 运营总监 CFO CIO CTO COO 矩阵制 总经理 甲产品 ( 项目 ) 小 组 乙产品 ( 项目 ) 小 组 丙产品 ( 项目 ) 小 组 职能 部门 2 职能 部门 3 职能 部门 4 跨部门跨专业的任务团队 职能 部门 1 组织类型 1. 直线组织 ( 官僚组织、科层组织、层级组织 ) – 2. 扁平化组织 – 3. 适合复杂环境和需要快速反应的项目 矩阵式组织 – 6. 适合专业程度高和标准化程度高的组织 联邦式组织 – 5. 适合专业服务和创新型企业 中央式组织 – 4. 适合稳定的环境和生产导向型企业 适合以项目团队为任务为任务单元的组织 复合型组织 – 按任务要求设计内部子系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5 变革危 机 4 官僚危 机 3 控制危 机 2 自主危 机 1 领导危 机 第三章 素质 从 HR 立场定位分析高绩效素质 关于素质 • 冰山模型 Iceberg model Sigmund Freud • 洋葱模型 Onion model Heinz Hartmann • 双元模型 Dual center model Dan P. McAdams 表层能力 技能 浅层能力 知识 深层能力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 Predictor 认知力 客观 投入 对方立场 客体丰富 特质思维 特指表述 情景描述 工作记忆 情绪觉察 行为归因 头脑演习 目光接触 情绪同步 平等意识 内控 共情 情绪力 行动力 人际力 广义的培训 • 学习 Learning 获得新知识,或思维方式 • 训练 Skill building 样板、标准,通过模仿,掌握构成技巧的一系列动作 • 开发 Abilities developing 机会、环境,发展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情绪能力、人际能力等 培训管理 • • • • • 过度进化:招聘门槛 蘑菇定律:入职速度 彼德原理:有效晋升 组织记忆:经验依赖 自我复制:内生增长 • 关键词 – 课程库、模块化、老唱片、 金字塔 1. 2. 3. 组织弹性:后备管理人员、 技能丰富化 组织变革:顾客导向型组 织、学习型组织 核心能力:容易复制、难 以模仿的能力 – – – – – 知识的一致性 行为的一致性 目标的一致性 任务的系统性 协作的自发性 晋升前的培训 主管训练营 经理模拟仓 1. 任务分析 1. 目标管理 2. 预案开发 2. 任务管理 3. 下属激励 3. 预算管理 4. 下属指导 4. 授权管理 5. 绩效面谈 5. 会议主持 6. 会议沟通 6. 职能沟通 7. 团队管理 7. 规则制定 8. 追随能力 8. 标准开发 9. 冲突处理 9. 过程控制 10. 组织沟通 10. 绩效诊断 十大原则 1. 日照原则:自上而下 2. 钟楼原则:统一概念 3. 头像原则:员工受益 4. 婚前原则:事先培训 5. 积木原则:标准模块 6. 套路原则:行为训练 7. 发条原则:激发兴趣 8. 厨师原则:快乐学习 9. 唱片原则:不断重复 10.草种原则:系统协调 E-learning  组织知识管理  知识的 3Cs Consilience 一致性 Consistency 相容性 Cumulation 累积性 1. 组织记忆——在组织中建立知 识库 2. 组织学习——正式的知识获取 途径 3. 知识转化——个人知识与组织 记忆间的持续转化 4. 知识创造——新知识进入组织 记忆的正式途径 5. 团队建立——建立知识管理团 队 6. 社区维护——知识交流、更新、 共享的开放平台 技能 • 技能 • A skill is the learned ability to carry out a task with pre• 通过长期实践或主动练习 determined results often 而获得的,能够完成特定 within a given amount of 任务,而且具有效率价值, time, energy, or both. 或审美价值的一系列动作。 • Skill building • 技能培训 动作化 沟通能力 一对一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  镜像反射 一对一倾听能力 一对多倾听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一对一表达能力 会议发言能力 会议主持能力 冲突处理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 通知性、描述性 论述性、论证性 启发性、诱导性 批判性、分析性 姿势一致、目光接触 情绪同步、语境同步 适度反馈 嗯哼、然后呢? 引导:你当时是…… 价值发现 内容:观点一致 观点:新的视角 过程:开诚布公 要点复述 我听到三点 层级胜任力 • 全体人员的胜任素质 – 主动思维、延迟满足、自我接纳、情绪互动 • 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 – 团队管理——情景思维、动机激励、技能辅导、氛围营造 – 职能管理——语义思维、标准制定、流程设计、预案开发 • 中层管理者胜任素质 – 分析思维、目标分解、过程控制、成果合并 •高层管理者胜任素质 – 系统思维、战略决策、结构设计、文化塑造 文化与素质 • 1968 和 1972 , 11,2000 1. 权力距离 (Power Distance) 2. 不确定性规避 (Uncertainly Avoidance) 3. 个人主义 / 集体主义 (Individualism) 4. 男性化 / 女性化 (Masculinity) 5.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Long-term Orientation) 1983, Culture’s Consequences 1993,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  Protestant 新教 Catholic 旧教 1. 1. 天职:劳动可以拯救灵魂 • 务实,以劳动为荣,重技能 • 因果思维 2. 直接:个人与上帝对话 • 公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 开放,观念共存,包容性 3. 理性:成果导向 • 效率,以节俭为美德 • 组织特征 1. 会众制:对下负责,民主 2. 扁平化:基层拉动,改良 3. 职业化:基层授权,服务 • 运行效率高、改良成本低 修行:宗教仪式拯救灵魂 • 务虚,不劳动为荣,重身份 • 象征思维 2. 代理:通过僧侣与上帝对话 • 剥削,人生来有贵贱等级 • 封闭,思维禁锢,排他性 3. 激情:欲望导向 • 形式,以奢华为荣耀 • 组织特征 1. 任命制:对上负责,集权 2. 高耸化:高层推动,革命 3. 身份化:自我服务,剥削 • 运行效率低,改良成本高 Self-evident • 不证自明的、不言而喻的假设 • implicit cultural personality 内隐文化人格 1. 价值基点:组织还是个人 2. 组织定义:人合还是事合 3. 关系定义:从属还是契约 4. 激励导向:忠诚还是绩效 5. 权力归属:个人还是职位 6. 等级定义:身份还是情景 7. 能力导向:全才还是专家 8. 动机来源:外在还是内在 9. 资源配置:后台还是前线 人性假设 • 性恶论 • 奥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us, 354–430) (原罪论) • 衍生自由意志论、赎罪论 • 《荀子 · 性恶》 : 人之性恶 , 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 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 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 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 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 焉。 • 性善论 •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善感性) • 以自然哲学观为基础 • 人本性善良,但在后天的发 展中受不良影响使其扭曲。 • 浪漫主义哲学创始人 • 《孟子 · 告子上》:恻隐之 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X 理论与 Y 理论 Y 理论:独立的自动人 1.人不讨厌脑力和体力的付出, 并渴望发挥才能; 2.多数人愿意承担负责,寻求发 挥能力的机会; 3.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 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 4.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 作用; 5.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 有的。 X 理论:逐利的理性人 1.在工作上,人是理性的,工作 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物质利益 2.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不愿 意承担责任; 3.多数人必须用强制、惩罚、威 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工作 4.激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 上起作用 5.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 需求层次 5 自我实现 充分发挥潜能、实现理想、成就事业 4 尊重需求 自尊、自信、认可、尊重、地位、权利 3 社交需求 认同感、归属感、友谊、亲情、爱情 2 安全需求 身心免受伤害,远离危险、恐惧、焦虑 1 生理需求 基本生存需求,水、空气、衣食住行 动机双因素理论 • 弗里德里克 · 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 1923-2000) 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 • 激发因素 Motivator 导致满意的因素 – 兴趣、成就感,工作挑战性,社会认可、责任感、生涯发展、个人成 长。 • 保健因素 Hygiene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 – 政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酬、福利、地位、安全、人际 关系。 工作特性  必备任务特性理论, Requisite Task Attributes Theory , Arthur Nicholson Turner, Paul Roger Lawrence, 1965 。 6 特性界定工作复杂性: (1) 变化性 (2) 自主性 (3) 责任 (4) 所需知识及技能 (5) 所需的社会交往 (6) 可选择的社会交往。现象 1. 高度复杂任务的员工有更加良好的出勤记录 2. 复杂社区背景的员工对中低复杂度的任务满意 3. 传统社区背景员工对高度复杂的任务更满意  Job Characteristic Model 工作特性模型 • J. R. Hackman and G. R. Oldham 1974 1. 多样性:技能 skill variety 2. 完整性:成果 task identity 3. 重要性:任务 task significance 4. 自主性:决策 autonomy 5. 反馈性:直接、明确、即时 feedback 意义 责任感 学习 工作意愿与工作能力 • 职场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1. 蜜月期:意愿和幻想 2. 挫败期:现实冲击 3. 恢复期:技能提高、自信恢复 4. 风暴期:能力上升、意愿波动 5. 稳定期:绩效突出、意愿稳定 期待效应 • 皮格马利翁效应 • Pygmalion Effect • 1968 年,由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 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 出 霍桑效应 • Hawthorne Effect • 霍桑实验, 1924 年至 1933 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 究,由哈佛大学行为学家 乔治 · 埃尔顿 · 梅奥 ( George Elton Mayo )主 持 选择性关注 负向强化 • 关注消极面 • 点金成石 正向强化 • 关注积极面 • 点石成金 • 批评与自我批评 • 表扬与自我表扬 • 大棒 • 制造业文化 • 胡萝卜 • 创意产业文化 文化与行业 1. 制造业文化: – 强调标准、计划、流程、边界和控制 – 组织结构为高等级、高控制 2. 服务业文化: – 强调积极的情绪互动和顾客体验 – 组织结构为低等级、低控制 3. 创意产业文化: – 强调创新、反传统、打破常规 – 组织结构为个人主义、反控制 4. 知识产业文化: – 理性、逻辑,目标导向和系统思维 – 团队主义、高个人、高合作 – 低等级、低控制 文化重塑 培训 发展 氛围 理念 入职培训 心理素质 合理的评价标准 终极价值 转正培训 思维能力 公正的晋升机制 工具价值 专业培训 专业技能 公开表扬,私下批评 顾客价值 新晋主管培训 管理技能 事前辅导,事后鼓励 敬业精神 新晋经理培训 领导才能 关注优点,发现机会 尊重他人 新晋高管培训 人际才能 情绪互动,同喜同悲 自我发展 HRBP 的胜任素质 • 作为业务伙伴的能力:价值分析、体验分析 – 顾客价值、用户体验、价值引领、体验创新 • 作为 HR 专家的能力:任务分析、流程分析、能力素质分 析 – 个人效率、任务效率、流程效率 • 作为战略评估专家的能力:目标思维、系统思维 – 文化重塑、结构设计、管理开发

52 页 1331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认知:三支柱模型完整梳理

【HRBP】认知:三支柱模型完整梳理

HR 三支柱模型 汇报人: Report person: HR 三支柱模型 目录 1 三支柱模型理论的提出 2 三支柱模型理论内涵 3 三支柱模型与传统六大模块的差异 4 三支柱模型适合企业类型 CONTENTS 2018-6-6 HR 三支柱模型 三支柱模型理论的提出 The three pillar theory Of HR 人物 背景 HR 三支柱模型 第一部分:三支柱理论的提出——人物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ED TOPIC 戴维 · 尤里奇 Dave Ulrich 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人力资源领域的管理大师; 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拓者,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 , HR )的概念 ; 致力于研究如何使组织通过人力资源建立快速发展、学习、协作、责任、智 能和领导力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领域享有盛誉。他还在评估策略与人力资 源实践和能力的数据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部分:三支柱理论的提出——人物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ED TOPIC 戴维 · 尤里奇 Dave Ulrich 他已经发表了 100 多篇文章,出版了 12 本书:《人力资源冠军》( Human Resource Champion )、《人力资源价值命题》、《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人 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高效人员管理及更佳人员实践百事通》、《新人力资 源资格》、《如何通过人员和组织构建价值》、《结果导向的领导力:领导如何 构建成功业绩并提升底线》、《组织能力:来自组织内外的竞争》、《人力资源 最佳实务》、《绩效导向的领导力》和《人力资源记分卡》等。 第一部分:三支柱理论的提出——背景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ED TOPIC 尤里奇主张,在新的形势下,人力资源部不能仅仅是行政支持部门,还应该是企业的策 略伙伴、变革先锋、专业日常管理部门和员工的主心骨; 他认为,要为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全新的职能和纲领,让它不再把重心放在员工招聘或薪 资福利这样的传统活动上,而是把重心放在结果上; 也就是说,人力资源部的意义不在于做了多少事情,而在于给企业带来什么成果——帮 助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为客户、投资者和员工提供多少增加值; 人力资源部的新使命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彻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同时,新使命还要求高管人员改变对人力资源部的期望及与其打交道的方式。他们应当 向人力资源部提出更高要求,把人力资源部门当作一项业务来投资。 Dave ulrich 在《人力资源冠军》中对 HR 四角色的阐述,这是三支柱理论也就是角 色理论的基础,在 2001 、 2002 年进入中国。 三支柱模型理论内涵 HR 三支柱模型 第二部分:三支柱模型理论内涵——定义 人力资源共享中心 即 HRSCC : Human Resource Shared service center 将企业各业务单元中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基础性行政工作统 一处理;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即 HRBP : 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 是人力资源内部与各业务经理沟通的桥梁。 HRBP 既要熟悉 HR 各个 业务职能领域,又要了解业务需求。既能很好的帮助业务部门管理 好员工关系,处理各业务部门日常出现的 HR 问题,协助业务经理更 好的各种人力资源制度和管理工具。 人力资源专家 即 COE:Center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 主要是为各业务单元提供人力资源的专业咨询。 第二部分:三支柱模型理论内涵——具体工作内容 人力资源共享中心 员工招聘、薪酬福利核算与发放、社会保险管理、人事档案、人事信息服务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培训、员工投诉与建议处理、 咨询服务等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服务中心来统一进行处理。 人力资源业务合租伙伴 HRBP 利用其自身的 HR 专业素养来发现业务单元日常 HRM 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交付给人力资源专家,采用 专业和有效地方法更好的解决问题或设计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完善所在业务单元的运营流程。 人力资源专家 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事测评、培训需求调查及培训方案设计、绩效管理制度设计、薪酬设计和调查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同时帮助 HRBP 解决在业务单元遇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性较强的难题,并从专业角度协助企业制定和完善 HR 方面的各项管理规定, 指导 HRSSC 开展服务活动。 第二部分:三支柱模型理论内涵——三支柱的分工 HRBP= 特种兵、侦察兵  HRBP 是特种部队和侦察兵。它侦查敌情、提供火 力坐标等等,碰到小股敌人就直接干掉,及时解决 突发性个案事件。碰到大规模的问题,敌人是很大 一群人,怎么办?呼叫炮火,就是 COE 。   COE 是炮兵和航空兵。 COE 除了提供解决方案以 外,统筹横向平衡。 BP 冲到前面,很容易屁股坐 歪,业务伙伴、业务领导都是忽悠大师,来,小张、 小王,你是 BP ,我请你出去吃饭、唱歌,然后讲 我的苦处。 BP 解决完问题以后也容易有业务导向, 营销很苦,要涨工资,研发很苦,要搞项目激励。 整个公司的横向平衡就是 COE ,所以,他要有统 筹和横向平衡。对于前沿,招聘、培训等信息要了 COE= 炮兵、航空兵 SSC= 步兵 解。  SSC 是步兵。什么是步兵? BP 发现问题, COE 火力覆盖,覆盖完以后出现流程和标准谁执行?就 是步兵。我们占领阵地,特种兵可以长期驻守吗? 不能。 第二部分:三支柱模型理论内涵——三支柱的交互关系图 SSC共享服务中心 处理常规问题 交付执行 Deliver 关注: 提高执行效率 关注: 客户关系 维护与管理 HRBP战略支持 针对内部客户需 要提供咨询服务 处理HR: Ȥ 交易操作 Ȥ 薪酬调整 Ȥ 福利问题 Ȥ 员工问题 设计方案 Design 人才管理 领导力 组织文化 薪酬绩效 关注: 优化政策和流程 发现问题 Discover COE领域专家中心 设计政策和流程 第二部分:三支柱模型理论内涵——工作层面 战略和规划 HR 课题与项目 (问题解决:变革与提升) 第三层:规划性工作,基本都是不 确定性工作。 第二层:项目性工作,基于痛点的 课题型工作。 第一层:日常性工作,全是确定性 工作。 日常业务 对应与服务响应 三支柱模型 与传统六大模块的差异 PPT 模板下载: www.1ppt.com/moban/ 行业 PPT 模板: www.1ppt.com/hangye/ 节日 PPT 模板: www.1ppt.com/jieri/ PPT 素材下载: www.1ppt.com/sucai/ PPT 背景图片: www.1ppt.com/beijing/ PPT 图表下载: www.1ppt.com/tubiao/ 优秀 PPT 下载: www.1ppt.com/xiazai/ PPT 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 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 教程: 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 www.1ppt.com/ziliao/ PPT 课件下载: 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 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 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 www.1ppt.com/jiaoan/ PPT 论坛: www.1ppt.cn HR 三支柱模型 第三部分:三支柱模型与传统六大模块的差异 传统六大模块 三支柱模型  从横向角度划分;  传统 HR 的组织架构是按专业 职能划分的,比如常说的六大 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 配置、培训与开发、薪资福利、 绩效管理、员工关系作为不同 的职能板块。  从纵向角度划分;  将人力资源分为 HRSCC 、 HRBP 、 COE 三个部 分,每个部分均涉及六大模块, 但是每一部分的工作内容又各 有侧重。 VS 第三部分:三支柱模型与传统六大模块的差异 三个关键差异: 1 )从专业导向到业务导向:传统 HR 不是不重视业务,而 是往往习惯从 HR 自身职能出发, HR 有什么能力,就给业 务部门输送什么,而 HRBP 模式侧重需求导向,业务部门需 要什么,我们穷尽能力去满足和支撑,这也叫从供给导向到 需求导向。 2 )从事务型 HR 到策略型 HR : HRBP 模式,提倡人力资 源管理和服务职能有效分离,让可流程化实施的事务性服务 职能交给 SSC 或外包,让复杂程度高的技术性职能交给 COE ,而 HRBP 只需聚焦业务部门动态的需求变化,匹配 相应的解决方案。 3 )从 Function HR 到 Business HR : Function HR 也 即职能型 HR ,在企业几乎都没有话语权的,总被业务部门 牵着鼻子走, Business HR 即合作型 HR ,强调平等协商, 推崇“服务交付”理念,在商言商。业务部门可能不一定认 这个,但 HR 自己应该摆正这个理念。 1 2 3 第三部分:三支柱模型与传统六大模块的关系 人力资源系统 人力资源实践 招聘 培训与开发 绩效管理 薪酬福利 员工关系 组织发展 COE SSC HRBP 内部招聘供应商(简历搜索、承接 COE 招聘政策;招 人才盘点与人才规划,雇主 评级);招聘信息系统;数 聘、猎聘、了解反映业 品牌;招聘渠道与资源 据化人力资源管理 务用人需求 负责培训平台搭建;逐级培 新员工培训;区域共性问题 训、各专业组培训、领导力 的针对性培训; COE 培训 培训体系设计;导致制设计;计划承接;培训、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体系设计 信息系统 牵头组织平衡计分卡 ( BSC )绩效管理;业内绩 绩效评估系统 效管理最优实践;研究绩效 评估方案 薪酬调研;薪酬策略;员工 固定薪酬与短期激励;长期 录入计算薪酬数据;发薪; 激励;福利;向业务提供支 解答员工薪酬咨询;窗口办 持;处理 SSC 升级给 COE 事大厅 承接 COE 培训计划,业 务培训需求挖掘与培训 实施 参与业务的关键绩效指 标( KPI )设定;绩效 评估落地实施;定制化 绩效评估方案设计 业务定制化薪酬方案落 地 的员工价咨询 员工关系政策及常见问题解 答( FAQ );解决 SSC 处理 员工关系答疑热线;窗口办 承接 COE 的员工关系政 不了的员工咨询:入职、离 事大厅入职、离职、异动办 策 理 职、异动流程管理;毕业 生 / 实习生接收 组织设计;干部管理(盘点、对组织变动尽心发文通告; 通过人才诊断,配合业 任免、评估培养);组织变 在人力架构图中根据变动进 务的组织、变革 革 行修改 第三部分:三支柱模型 VS 传统六大模块优点   HR 需要更贴近业务、更高效支持业务的导向,这里说 的主要是指 HRBP 的理念和角色设置,传统的人力资 源模块化运作也有支持业务的职能,但很多时候因为 部门墙和屁股坐在哪里的关系,以及各个模块不同情 况能力和意识都有差别,多少阻碍和影响了对业务支 持的效率。 让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情,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专 业性、统一性和工作效率。比如服务支持类的工作, 对专业资深程度要求不高,也有一定的标准化的要求, 那就让专门的一个团队去做这一类的工作;比如政策 中心就是设计体系、制度,做好专家顾问的工作;比 如 HRBP 就要天天和业务呆在一起,深入业务,发现 问题,从而避免有的人既做政策也做 BP 还做事务性操 作,既当爹又当妈还当保姆,有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三支柱模型适合企业类型 PPT 模板下载: www.1ppt.com/moban/ 行业 PPT 模板: www.1ppt.com/hangye/ 节日 PPT 模板: www.1ppt.com/jieri/ PPT 素材下载: www.1ppt.com/sucai/ PPT 背景图片: www.1ppt.com/beijing/ PPT 图表下载: www.1ppt.com/tubiao/ 优秀 PPT 下载: www.1ppt.com/xiazai/ PPT 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 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 教程: 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 www.1ppt.com/ziliao/ PPT 课件下载: 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 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 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 www.1ppt.com/jiaoan/ PPT 论坛: www.1ppt.cn HR 三支柱模型 第三部分:三支柱模型适合企业类型 1 2 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企业有庞大的 人力资源活动的相似性:各子公司或下 下属子公司或者机构,员工数量众多; 设机构的人力资源活动有较高的相似性, 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中均设立人力资 可以将某些人力资源工作从下面收归到 源部,且各人力资源部均重复性的设 集团层面来进行统一处理; 立了很多职能相似的部门; 3 公司高层领导的重视度:高层领导重视 人力资源管理,有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愿望。 致谢 THANK YOU VERY MUCH ! HR 三支柱模型 感谢一路有你 本 P P T 共 2 1 页 HR 三支柱模型

21 页 454 浏览
立即下载
某集团人力资源各模块工作组与HRBP工作权责划分明细

某集团人力资源各模块工作组与HRBP工作权责划分明细

集团人力资源各模块工作组与HRBP工作权责划分明细 序号 类别 1 2 工作事项 集团人力资源部 HRBP(带团队) 全年计划 集团总部招聘计划拟定及汇总其他分子公司 、事业部招聘计划。 所管辖部门招聘计划的提报及审核。 渠道管理 集团招聘渠道管理及各分(子)公司/事业部 招聘渠道采购审核,并向各公(子)公司/事 业部提供猎头渠道及政策支持。 无 ① 集团总部所有岗位;分(子)公司/事业 部副总监级(含)以上岗位,以及除物业、 资产管理事业部经理级以下其他岗位; 招聘 3 招聘岗位 4 面试录用 5 培训计划 ① 制定全集团并汇总各分(子)公司/事业 部年度培训计划; ②协助HRBP制定业务部门培训计划。 6 资源管理 集团培训资源管理及各分(子)公司/事业部 培训采购审核,并向各分(子)/事业部提供 资源支持 7 8 培训 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实施 ① 分(子)公司/事业部经理级(含)及以下岗位; ② 协助集团招聘组与用人部门进一步沟通副总监级(含) 及以上待招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对标公司岗位等; ③ 协助集团招聘组做好新员工入职报到对接,以及对试用 期内新入职经理级(含)及以上岗位访谈及跟进。 所招聘岗位面试实施及录用审核 ① 制定所管辖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②协助业务部门制定专业培训计划。 无 ① 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及评估方法; ②制定培训需求调查及评估问卷; ③ 分析培训需求调查及评估结果。 ① 组织学员参与培训需求调查并进行评估; ②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及评估数据 汇总。 ① 集团总部所有人员培训实施; ②物 业及资产管理事业部经理级(含)以上通用 管理类培训实施; ① 按要求组织所管辖部门员工参加集团培训 ②负责所管辖部门 主管(含)级以下岗位通用管理类培训实施 ③ 协助业务部门组织实施专 业类培训 9 Elearning 基础人事管理(含入职、 离职、劳动合同、社保、 公积金、商业保险、人事 档案、合同备案等) 10 Elearning系统管理及课程更新维护 无 统一管理全集团 无 集团总部各部门的考勤管理,审核、抽查各 分(子)公司/事业部考勤相关工作 负责督促业务部门考勤人员按时提交排 特殊工时制申报 全集团工时申报 整理所管辖部门的申报资料(岗位说明 13 人员花名册管理 全集团人员花名册统筹及管理 所管辖部门离职人员名单的报备 14 工伤申报 全集团工伤资料的收集、申报 所管辖部门的沟通协调、安抚慰问 15 劳动关系管理 集团总部各部门劳动关系管理及执行,协助 HRBP相关工作 所管辖部门的劳动关系管理及执行 16 集体合同申报 负责申报和提交材料、对外沟通 17 组织架构及编制 参与集团总部组织架构、岗位编制的拟定, 并审核汇总各公(子)公司/事业部提报资料 组织变革及人才管理 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及人员盘点计划并组织实 施 11 12 考勤 员工关系 18 工资核算 19 人工成本预算 统筹工资核算及发放 集团总部人工成本预算并审核汇总各公(子 )公司/事业部提报资料 所提供所管辖部门职工代表名单 应用人力资源专业意见参与所管辖部门组织架构及 推动执行所管辖部门的人才发展计划及人 无 负责所管辖部门的人工成本费用预算 20 薪酬绩效 晋升/降职/转正/调动 ① 所管辖部门经理级(含)人员的晋升、降职、转正、调 集团总部人员沟通、协调及流程发起和跟进 动的前期沟通协调、审核及流程的发起和跟进; ,审核各公(子)公司/事业部提报经理级人 ②人员异动通知单及调动手续的办理; 员资料 ③ 副总监级以上人员的试用期自评报告的收集并提交集 团人资。 ① 集团总部各部门的沟通及方案编制并监督 实施,考核结果运用的最终审核 ① 参与拟定业务部门绩效考核细则并监督实施; ② 审核各 ② 绩效结果的收集整理及绩效申诉的处理; 公(子)公司/事业部绩效方案并监督实施; ③ 经理级(含)以下的结果运用审核。 ③ 绩效结果的运 用审核及绩效申诉处理。 21 绩效管理 22 薪酬方案及标准 统一拟定 23 EHR系统权限 所有权限 负责所管辖部门各岗位薪资福利的调研,并参与 开通所管辖部门的人员信息及薪资查阅权 块工作组与HRBP工作权责划分明细 HRBP(总部代表) 备注 所管辖部门招聘计划的提报及审核。 无 含物业BP ① 收集确认分(子)公司/事业部/用人部门提报 的招聘需求,并审核招聘人数、到岗时间、建议薪 酬等是否符合公司标准后提交集团招聘组; ② 协助集团招聘组与用人部门进一步沟通待招岗 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对标公司岗位等; ③ 协助集团招聘组做好新员工入职报到对接,以 及对试用期内新入职人员访谈及跟进。 ① 协助确认面试官并提交招聘组; ② 参与面试及录用审核 协助制定所管辖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及专业培训计 划。 无 含物业BP 组织所管辖部门学员参与培训需求调查并进行评估 。 ① 按要求组织所管辖部门员工参加集团培训②协 助业务部门组织实施专业类培训 无 无 负责督促业务部门考勤人员按时提交排班表 整理所管辖部门的申报资料(岗位说明书) 所管辖部门离职人员名单的报备 所管辖部门的沟通协调、安抚慰问 所管辖部门的劳动关系管理及执行 所提供所管辖部门职工代表名单 应用人力资源专业意见参与所管辖部门组织架构及岗位编制的拟定 推动执行所管辖部门的人才发展计划及人员盘点 无 负责所管辖部门的人工成本费用预算 ① 所管辖部门人员的晋升、降职、转正、调动的 前期沟通协调及审核,审批流程由薪酬组统一发起 ; ②经理级(含)以上人员的试用期自评报告的收集 、提交。 参与拟定业务部门绩效考核细则并监督实施; ② 绩效结果的收集整理及绩效申诉的处理; ③ 经理级(含)以下的结果运用审核。 负责所管辖部门各岗位薪资福利的调研,并参与薪资拟定。 开通所管辖部门的人员信息及薪资查阅权限。

2 页 1064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联想HR转型与HRBP模式

【案例】联想HR转型与HRBP模式

干货:揭秘联想 HR 转型与 HRBP 模式 1 联想公司简介 这段简单说一下吧,源自官方介绍。 联想是一家年营业额达 390 亿美元的世界 500 强公司,在全球消费、商用以及企业级 创新科技领域居领先地位。全球员工约 60000 名。 直接看一看联想这十多年的组织架构的变化。 2 联想的组织架构的调整 联想的组织架构是动态的,经历了几个阶段: 1、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 2000 年,联想集团的组织架构是事业部制。最大特点“事业部+职能管理”。事业部拥 有产品的研发设计权、定价权、促销权等,自主权利比较大,而其职能管理部门主要 是做好支持、辅助工作。 2、矩阵制的组织架构 2003 年,联想建立了矩阵制组织架构,主要三块,前端是客户关怀系统,中端是产品 事业部系统,后端是专业系统,包括制造、运营、人财物管理等。联想通过组织架构 的调整传递着联想“服务转型”的态度和决心 3、并购中的双组织架构 2005 年 5 月开始,联想进入实质的国际化并购阶段,实行的是联想国际与联想中国并 行的双组织架构模式,以保证业务的平稳过渡。这次组织架构的变化,是明显的“以 流程为导向”的架构设计,特别细化了联想全球各个区域的矩阵管理,每个区域的组 织均有联想总部的相关专业部门对应。 4、全球化的多维矩阵架构 2005 年 9 月,联想进入全球组织架构再造阶段。一是联想全球总部职能与中国各职能系统 垂直整合;二是联想国际业务职能与联想中国业务职能的全面整合,设立了联想全球供应 链、联想全球产品集团、联想大中国区等;三是联想研发系统的任务整合,设置三大研发 中心,实现研发设计上的协同统一。另外建立联想中国平台,负责中国境内的外联公关事 务,加强大本营建设。 这个组织架构吸收继承了 IBM 组织架构的特色和优点,将组织架构的多种设立方法冇 机结合,优势瓦补,构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 5、二元化三维矩阵的组织架构 2009 年之后,联想的新组织架构中的二元架构是“发挥中西方高管各自优势”的最佳体现。 针对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使用具有国际化运营经验的西方管理人去管理,发挥其多年 积淀的管理优势;针对新兴市场及国内市场,使用已经具备国际化经验、强大执行力的中 国人管理,发挥中国人擅长的消费产品、渠道管理优势。 6、业务集群的新组织架构 2012 年,联想集团再次进行架构调整,将全球业务按地区划分为中国市场、北美市场、 EMEA 市场 (欧洲、中东及非洲) 和亚太拉美市场。 2013 年,联想集团又进行新的组织架构调整,调整之后公司分成:Lenovo 业务集团和 Think 业务集团。 2014 年,联想集团组织架构再次革新,分四个业务集团:PC 业务集团(包括 Lenovo 品牌和 Think 品牌)、移动业务集团 ( 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电视)。3)企业级业务集 团(包括服务器和存储器),4)云服务业务集团(包括安卓和 Windows 软件契机) 小结,联想组织架构的演变,始终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业务流程为目 的,建立了与企业流程相匹配的动态组织架构,基本延续了三维矩阵的架构模式,这 既是一种柔性的组织架构模式,也是国际化企业通用的组织架构设计模式。 3 联想成功的基石 1、清晰的战略 一是保卫核心的个人电脑业务,继续增强其盈利能力,二是积极进攻移动业务、企业 级业务和生态/云服务业务这三大增长引擎,复制在个人电脑领域的成功,以赢得更广 阔市场上的竞争。 2、创新的产品 本年 1 月份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荣获 77 项大奖,遍及联想全线产品,本年 3 月在西班牙 MWC 世界移动通信展上,联想和摩托罗拉共获 33 项大奖,展示联想产 品在广度和深度上独特的创新。 3、卓越的运营 优化独特的双业务模式:通过关系型业务模式服务全球大企业客户,通过交易型业务 模式服务中满足小型企业和消费群体。此外,自主生产和代工制造相结合的混合生产 制造模式让联想能够更灵活地满足客户需求。 4、多元化的全球团队 最高管理层, 12 人来自 7 个不同的国家;前 100 名高管来自 20 个国家,多元视野有助 于做出最佳的决策。 ,我们重点谈一谈联想在收购 IBM 的 PC 业务前后进行的大规模人力资源转型。 4 联想人力资源转型后的角色定位 联想在企业人力资源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首先发生了很大改变,角 色定位在于价值链的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主要包括: 1、从管控导向到业务导向。联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权利淡化,逐渐由原来的职能部 门转变为联想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 2、从事务性到战略性。联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务性职能弱化,逐渐转变为战略性 人力资源管理。 3、从大包大揽到聚焦核心。联想人力资源部门仅保留有价值的核心业务,将部门事务 性的人事工作逐渐标准化、流程化或外包化。 5 联想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再定位 联想人力资源转型中,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的转化影响了企业各部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 各级业务部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加强,联想一般员工自主管理意识增加,并 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要求提高,这就要求联想人力资源人员承担多种角色,具备多 种技能: 1、角色变化:联想人力资源转型目的为了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 须实现角色的再定位,在企业中扮演四种基本角色:即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变革推 动者和员工激励者。 2、能力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需具备不同角色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一是人力资源专 业能力;二是企业运营能力;三是管理变革的能力;四是整合能力。这些能力要求不 仅让联想人力资源人员成为一个专家,更是一位通才。 6 联想人才理念和策略的变化 2001 年,联想提出企业愿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在三大愿 景不断地追求过程中,联想明显的人才策略变化就是吸引大批的“空降兵”来提升联 想的专业能力。 2002 年,联想开始大批引进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而之前的联想几乎没有“空降兵”, 全都自己培养。 2004 年,联想内部有了一批从惠普、戴尔、等全球化企业招聘的中高层管理者;但是, 这期间由于联想人才引进的文化准备不足,其外部人才的吸引保留能力很弱。 2005 年,联想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岗位编制并行、薪酬预算倾斜等方面,鼓 励招聘、培养和储备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具体措施: (1)指标要求:招聘和培养数量的要求:联想每个价值链部门最少招聘、储备 2 名外 部国际化人才和培养内部 2 名有国际化潜力的人才。 (2)氛围创造:联想设立外部招聘高级人才绿色通道、2in 1box (2 人并行一个岗位), 增设特殊岗位编制等,为国际化人储备创造环境。 (3)高管参与:联想高管主导外部人才招聘工作,内部进行国际化人才举荐,高管亲 自担任指导人等。 2006 年,联想开始储备的国际化人才,基本上是依托外部从跨国企业中空降的中高端 人才;企业人力资源转型后,联想企业文化更加多元、包容、职业,空降加盟的中、 高管人才相当多的一部分留在了联想。 2009 年后,联想内部培养的本土国际化高管人才崭露头角,在联想全球不同领域承担 重要的管理责任,联想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趋于完善。 总之,联想国际化人才理念的确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的完善,保证了联想人力资 源转型中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7 联想组织与人才发展的转型 联想的组织和人才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1、初创规范期:2002 年之前,联想的组织和人才的发展,主要是在绩效管理基础上进 行人员的能力测评、管理干部的任免、制度和流程的制定。 2、发展规范期:2002 年至 2005 年,联想在绩效管理和能力评测基础上,引入潜力评 估的指标,完善了九宫格的人员评估工具的操作;在员工发展和晋升流程上,完善了 专业序列的发展通道。联想的组织和人才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阶段。 3、深度整合期:2005 年之后,联想将组织和人才发展工具深度整合,建立了 OHRP 模 型,联想的组织和人才发展引入了一个更科学的评估机制。 8 联想岗位职级体系的转型 1、联想管理者的职位体系 联想企业管理者的职位体系经历过扁平化的变迁。2000 年之前,联想管理者共有 11 个 层级。从 2001 年开始,为了提升内部的决策效率,联想做了一次“指挥系统”的瘦身, 把 11 级汇报关系压缩到了 5 级,这个级别一直保持到 2005 年之前。 2005 年联想并购 IBM 的 PC 业务后,发现方的内部职位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联想人力资 源转型时认真分析评估了两者的职位体系与管理权限,认为 IBM 的职位体系将对外的职位 称呼与对内的级别完全分开,既有利于内部的职系清晰、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发展途径,也 有利于员工对外开展工作。联想非常认同 IBM 职位体系的这一特点,制定了联想新的职位 体系。 新的联想职位体系在 CEO 下分为五级,分别是高级副总裁、副总裁、高级总监、总监、 经理。 2、联想员工的专业序列 IBM 建有清晰的员工岗位序列,48 个岗位序列,确定了每一个岗位的称谓,全球几十 万员工使用统一的岗位序列体系和规则;IBM 的专业发展道路清晰,并且每年根据变 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2005 年之前,联想 65%的员工未建立与其岗位相对应的岗位序列,也未建立岗位称谓 规则。这已适应不了联想发展的新形势,因此,联想人力资源转型集成并改进了 IBM 的岗位序列,新联想这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一套科学、规范的专业序列体系。 9 联想激励政策的转型 在 2005 年之前,联想的绩效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包括 KPI 目标分解和设定、绩效结果 反馈、员工潜能评估,管理者还有民主评议和干部述能会。 在人力资源转型中,联想的绩效管理采用更细致扎实的做法,整合了 IBM 成熟的国际 化整体激励框架,提出了 P3 (Priority、Performance、Pay)简称 P3)计划,制定了动态目 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主要过程: 1、虚心向 IBM 学习,暂时以牺牲一些效率为代价,保持原来 IBM PCD 的激励指标体系 不变,以保证企业人员和客户的稳定。 2、派出老联想专业骨干,以轮岗/短期项目/长期外派等方式,到全球各个业务区域参 与重大绩效政策的制定和推广。 3、在时机和员工能力成熟的条件下,逐步将老联想的效率目标植入联想整体的薪酬体 系和绩效管理制度中。 总之,联想以其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是联想人力资源再造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其 以退为进、稳步推进的战略战术也是联想企业流程再造成功的关键影响要素。 10 联想薪酬福利的发展 联想原来实行的是窄带的多级薪酬体系,由于缺乏规范的岗位序列作为基础,定薪缺 乏足够的客观数据依据;既不利于与市场薪酬做对比,也不利于以能力导向的绩效考 核机制的建立,更不适应扁平化的、柔性组织架构。 岗位序列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薪酬体系的基础,联想人力资源转型时,基于岗位序 列建立了宽带(broad-banding)的薪酬体系。 同时,为了让员工分享共同努力创造的价值,使收入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联想员工福利制度经历了以下发展和完善: 1、完善住房公积金计划:从 2005 年 7 月开始,联想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从 8%提到 10%,以增加员工个人的现金福利收入,增加部分将在税前列支。 2、推出补充养老计划:联想取消不被员工认可的认股权激励政策,着手研究和设汁更 能满足员工实际需求、能为员工带来更多实际收益的长期激励制度,如现金激励计划、 补充养老计划等薪酬福利政策。 4、推出企业年金制度:2006 年 1 月,联想人力资源正式推出了企业年金制度,这也是 联想流程再造之后人力资源战略的一大举措。 5、设立长期贡献奖:2007 年,联想实施设立长期贡献奖,表达对老员工的感谢和敬意, 突出联想"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鼓励员工在联想长期发展。 6、推出员工援助计划:2007 年,联想推出 EAP,即员工援助计划。联想中国实行的 EAP 服务面向中国的 9000 多名员工,是联想企业流程再造、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内容。 综上,联想通过员工岗位序列、激励政策、薪酬福利制度,不仅吸引、留住了大批的 高级人才,也是其人力资源再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活动,为联想的人力资源成功 转型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11 联想企业文化的转型 1、2005 年,文化理念微调 由杨元庆和前 CEO 沃德领导成立了一支文化融化团队,经过焦点小组访谈、员工调杳、 专业分析、高层研讨等方式,确定了新联想的核心价值观,(1)成就客户、(2)创 业创新、(3)精准求实、(4)诚实正直。 2、2007 年,核心文化再造 联想建立了“全球融合及多元化办公室”,来组织和促进全球企业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在吸收、保存老联想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了联想所需的价值观,形成一个明 确的、共同的文化框架——“联想全球新文化”。如追求绩效、多元共赢、赢的态度、 拥抱变革。 3、2009 年,推出“联想之道” 柳传志复出担任董事长后,首先着手的也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并确定新的联想文化: “联想之道——说到做到、尽心尽力”。 12 联想 HRBP 的诞生 联想 HR partner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制度就是在联想收购 IBM 的 PC 业务后,进行人力 资源管理制度整合的过程,借鉴国际化公司的人力资源架构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 立、发展和完善的。 联想的 HR partner 不是建立在总部职能的核心功能模块上,是在业务系统内建立的, 其作用体现在:了解业务的整体需求,贴近组织业务,并快速反应;推动联想人力资 源部的专业化分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丰富和发展了联想人力资源员工的职业发展路 径。 13 联想 HRBP 的主要角色 联想 HRBP 配置原则,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 置 HRBP 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 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BP,以支持日常人 员管理。 联想 HRBP 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1、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2、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3、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4、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5、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求 14 联想 HRBP 具体工作 联想 HRBP 的日常具体工作内容有三块,一是让员工胜任岗位要求,并持续提升敬业度。 二是促进团队组织的和谐,避免冲突,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等等。三是团队人才的梯队 建设,包括高潜员工识别和发展、核心员工保留等。 当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HRBP 的这三点职能侧重点各不一样,HR 要根据实际情 况安排工作重点。HRBP 的工作内容非常多,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从早到晚忙个没停。如 何让这个 BP 功能模块有效的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比较有挑战的,这个没有公式化的模 式,是在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产物。 15 联想 HRBP 客观性的保护措施 HRBP 的目标,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帮助实现业务发展,最终保证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但问题是,当 HRBP 成为业务经理的左膀右臂时,会不会转而抛弃全局观而只为业务经 理效力?联想有三个措施: 1、明确组织结构和汇报关系。 比如编制、薪酬、考核都划归 HR 部门管理,而不是向业务领导汇报。 2、地理位置分别做了精心设置。 华东 HRBP 的总部在上海,而福建、江西、安徽、云贵等各地虽有 BP 却不在当地办公,而 是集中在上海,这些 HRBP 在一起探讨管理问题,共同设计和推进重点项目,同时他们会 定期到这些区域现场办公、参加部门活动,在当地的员工和总经理面前保持曝光率,通过 运营例会和与业务负责人定期的 1ON1 来沟通信息,通过重点项目推进来开展工作。 这样 BP 与 HR 部门仍然很近,但不会模糊自身定位,而是更加聚焦在 HR 专业工作上贡 献专业价值。 3、提高招聘门槛,保证 HR-BP 的专业度和成熟度。 以前招聘 BP,工作两三年的也可以做,现在至少要 5 年以上的 HR 从业经验才能入门。 年纪太轻的从业人员,在思维意识上不独立,缺乏商业意识,也不懂得业务经营,不 具备和业务总经理对话的基础,无论从成熟度、知识面和专业度上都不能达标。 此外,考察候选人时,还要看他是否能从业务经营的角度考虑 HR 的价值,这样 HR 做 出的解决方案才能为业务部门接受。为此,联想对候选人的专业背景、敏感度、公正 性都会经过严格测评。 16 联想 HRBP 的能力要求 联想 HRBP 的能力评估主要有四大方面: 1、专业知识。指对人力资源、心理学、人性的理解。 2、行业感觉。也就是对行业的熟知程度和意识,以前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如果能对行 业的发展,国际市场认可度,竞争对手情况、市场挑战等业务内容如数家珍。那么这 样的人来 IT 行业也会对业务产生兴趣,从而做好政委的角色。 3、个人影响力。比如个人视野,大局观,沟通技能等。 4、个人品质。侧重的就是个人品质是否正直,做事公平公正。若一个不公平的事情发 生,他却能包容下来,那么将来很难在业务部门建立权威。 17 联想 HRBP 模式给我们的其实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本公司的 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 HRBP 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我们借鉴联想 HRBP 模式,有几个要点: 1、做好 HRBP 定位。主动去帮助业务主管做好准备,HRBP 推行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业 务主管不知道 HRBP 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 HRBP;在推行之前, 我们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 HRBP 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 很多企业因为 HRBP 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 HRBP 时,我们建议 HRBP 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 HRBP 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 挥 HRBP 的作用; 2、帮助 HRBP 松绑。HRBP 推行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 3~ 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 HRBP 产生挫败 感。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 BP 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 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 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3、发展 HRBP 技能:HRBP 既需要具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很 多企业的 HRBP 是从业务出身的,他们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 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 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这需要系统提升 HRBP 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 HR 知识,特别是 能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 HR 的需求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转型到 HRBP 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9 页 450 浏览
立即下载
【课件】HRBP如何与业务共舞(35页)

【课件】HRBP如何与业务共舞(35页)

HRBP ,如何与业务共舞 HR Business Partner 迈向成功之路的实战解构 目录 CONTENTS HR BP 要做什么 ?— 角色定位 什么样的 HR BP 是最美的舞者?—从胜任力的角度解 构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HR 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 施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停止自我陶醉,走向舞台中央!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如何做, 才能为业务部门创造价值?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HR BP 要做什么—角色定位 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 David Ulrich 在《人力资源最佳实务》一书中指出,人力资源 部门应扮演四种角色:战略伙伴、员工关系专家、 事务管理专家和变革助推剂。 什么样的 HR BP 是最美的舞者?—从胜任力的角度解 构 什么样的 HR BP 是最美的舞者?—从胜任力的角度解 构 研究表明, HR BP 的四种角色中,战略伙伴这一终 极目标带来的影响力是其他三项的三至四倍。 成功的 HR BP ,其角色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善于 用业务语言描述 HR 问题;善于结合 HR 专业知识与业 务知识来发现并解决企业内部问题;关注并支撑业务绩 效。 HR 经理人的胜任能力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然后 才是经验、动机和教育程度。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一:非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之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提 升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二:专业出身的 HR 胜任力之商业知识的增强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三: HR 胜任力之变革管理能力的培养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四:将 HR 胜任力为管理效能 HR BP 的挑战—提升胜任力的五大门槛 门槛五: HR BP 的角色归属—— HR 部门还是业务部门?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式 1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 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2 5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效 工作的平台 五大措施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提高和提升业务流程管理( BPM) 能力 3 4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1. 客户导向的 HR 模式 2. 讲求平衡的 HR 模式 华为公司采取了一种典型的 HR 平衡架构模式,包括人 力资源管理委员会( HRMC) 、人力资源管理部和干部处 三个职能机构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根据发展阶段合理调整 HR BP 在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模 1 式 起初联想在运营管理部 / 业务支持部建立 HRBP 人员, 他们向业务部门负责人汇报,结果 HRBP 人员对人力资源 部布置的工作不太积极,甚至会站在业务部门的角度,对 违背人力资源政策的业务部门开脱。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2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Ⅰ Ⅱ Ⅲ Ⅳ 胜任力评估 胜任力解析 胜任力培养计划 胜任力培训 Ⅴ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2 找到 HR BP 胜任力鉴别与培养的有效方法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3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1. 强化 HR 管理人员的商业意识,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2. 以业务部门的项目为手段提高 HR 人员的业务知 识,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 3. 鼓励与 HR 人员参与业务部门运营例会,并在 HR 部门 内部定期交流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3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3 强化商业意识,提高业务知识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4 培养和提升业务流程管理( BMP) 能力 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整合企业各种业务环节的全面管理模式。业 务流程管理涵盖了包括企业员工、设备、应用系统等内容的优化 组合。通过 BPM ,企业能够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 与客户的企业运作。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5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效工作的平台 HRBP 如何舞出最美的动作?—胜任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5 借助 E-HR 为 HR BP 搭建高效工作的平台 谢谢! THANKS 此文件整合自 2013 年 11 月 13 日 《迈向人力资源业务伙伴成功之路》——中智研讨会。

35 页 1332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阿里】华为HRBP与阿里BP体系对比

【华为&阿里】华为HRBP与阿里BP体系对比

华为HR 政 委 华为、阿里的 HRBP 实践 华为HRBP体系 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 一、人力资源的思考? 一道选择题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 MBA 课堂上,尤里奇最喜 欢抛给学生一道选择题:谁应该为公司里的人力资 源活动负责?         A .各部门管理者        B .人力资源人士        C .各部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人士合作 思考        D .咨询专家        E .没有人,自生自灭 一、人力资源的思考? 一道选择题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 C 。尤里奇会告诉他 们, C 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 A 。   他告诉学生:“从根本上讲,各部门管理者 对公司的产出和流程负有最大的责任。他们 负责为股东提供经济利益,为顾客提供产品 和服务,为员工提供工作的价值。为了达成 这些产出,各部门管理者必须承担起人员管 理的责任。” 二、什么是 HRBP ? HRBP 是什么 鬼东西??? 什么是 HRBP ? 二、什么是 HRBP ? HRBP定议 1 运营经 理角色 HRBP 又称为人力资源业务 合作伙伴。 HRBP 就是人力资源服务经 理。 2 HRBP 实际上就是企业派驻 到各个业务或事业部的人力 资源管理者。 定议 3 紧急事 件处理 者角色 员工关 系仲裁 者角色 运营经理这一角色,对 HRBP 提出了诸多要求, 如:能够及时评估并追踪员工的工作态度,能 够积极地与员工沟通组织文化、政策以及工作 流程,确保人力资源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 步调保持一致。 要求 HRBP 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并处理 各种员工投诉,要对其他部门经理和员工提出 的问题迅速给予应答或提供解决方案。 扮演这个角色,意味着 HRBP 能够调解源自 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劳资矛盾 。 二、什么是 HRBP ? 腾讯 HR 三支柱之间的关 系 战略参与 流程优化 人力资源专家中心 COE 制度制定 确定标准 问题 反馈 内部客户 反馈 问题 招聘管理系统 支持 方案 制度 规范 文化培养 制度落地 培训管理系统 薪酬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 外包管理 人力资源平台部 SSC 交付服务 需求反馈 需求落地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 伴 HRBP 业务支撑 员工沟通 三、华为 华为 HRBP 六大角色 HRBP 核心价值 观传承的 推动者 战略 伙伴 变革 推动者 HRBP 关系 管理 HR 解决方 案集成者 HR 流程 运作者 介绍 三、华为 HRBP 介绍 华为 HRBP 怎么培养? 三个角色的定位 •直接主管:把握方向的,给支持, 及时反馈。 •教练:角色转身的专业指导,一对 一的教练辅导,穿针引线。 •导师:针对新岗位特定知识经验的 分享指导,及时提供经验,响应求助。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从组织、服务、个人三个角度 去解读 区别 传统 HR 与 HRBP 到底有什么差异 ? 思考  三个维   度解读 组 织 服 务 个 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HR HRB P   1 、组织形态:传统 HR 与业务部门属于分离式的,各自相 对独立, HRBP 则属于侵入式,与业务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 一)组织维度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 P 2 、功能定位:传统 HR 往往属于成本控制型,少花钱多办事是第一要 求, HRBP 则强调提升效率,帮助业务解决问题,确保业务持续产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3 、出发点:传统 HR 工 作出发点,基本是从自己 出发,有多大能力办多大 事,而 HRBP 从业务需求 出发,根据需求基于问题 为什么需要绩效? ( 员工 ~ 主管 ) 去匹配资源。 HRB P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 P 4 、聚焦点:传统 HR 工作对最终的业务结果影响不易衡量,故而更关 注过程,关注活动本身,而 HRBP 工作对业务影响相关度高,更容易结 果导向,关注产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 P 5 、速度感:传统 HR 支持业务部门需要跨部门,走各种流程, HRBP 不需要跨部门,端对端支持,响应快,速度感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 P 1 、服务宽度:传统 HR 提供服务都是功能性的,基础性的,像功能手 机,而 HRBP 提供服务是多样性,社交性的,像智能手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 P 2 、服务深度:传统 HR 像公交车,满足大容量的共性服务需 求, HRBP 像出租车,满足个性化的精准服务需求。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 P 3 、服务密度:传统 HR 像云端服务器,看不见摸不着,还会有延迟和 滞后感,而 HRBP 属于本地服务器,随时随地,可见可触碰,体验度好。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HR HRB P 4 、敏感度:传统 HR 往往对制度更敏感,更关注制度和流程的合规性, 而 HRBP 需要对业务端的用户更敏感,随时感知一线变化,不仅考虑合 规性,更考虑合理性 。 ( 二)服务维度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 P 5 、体验度:传统 HR 通常是按照六大模块去服务业务部门,流程交错, 接口多,难免出现踢皮球现象,体验度不佳,而 HRBP 负责最后一公里 的对接,全权负责。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 P 1 、团队感:传统 HR 习惯模块化分工,任务型工作,喜欢单打独斗, 容易成为专家型人才,而 HRBP 必须与业务搭档紧密合作,与员工打成 一片,与业务共成长,容易成为管理型人才。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 P 2 、开放性:传统 HR 像苹果 IOS 系统, HR 人才自己选拔、自己培养,主要 靠内部循环,而 HRBP 像安卓 Android 系统, HR 人才来源多,渠道广,培养方 式多样,结构性合理。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 P 3 、工作时间:传统 HR 按照职能部门习惯,打卡上下班,基本都是实 施标准工时制。而 HRBP 按照业务部门工作习惯,与业务同步,实施不 定时工作制。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 P 4 、突破性:传统 HR 习惯模块分工,内部的约束条件,难以突破岗位和职责 边界,像草食动物。而 HRBP 面对快速的市场变化和迭代的业务需求,需要敏锐 的嗅觉、保持进攻姿势、不断突破舒适区,忍耐着孤独,像肉食动物。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 P 5 、发展性:传统 HR 的上升通道容易局限在 HR 领域,跨专业部门有一 定的壁垒,职位天花板明显。 HRBP 属于业务与 HR 交集,可在 HR 领 域和业务领域螺旋上升,职业选择半径够大。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人力政委体系起源 •起源时间: 2004-2005 年间 •灵感来源:《历史的天空》、《亮剑》 •价值观传承、更快捷地支持业务及人员培养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政委是做什么的? 在阿里巴巴,政委是一个神秘的人力资源岗位: 通俗解读: 专业解读: 政委在阿里叫 HRG 实质是公司派驻到各业 ( HR Generalis 务线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t) 和价值观管理者,与业 可译为 HR 多面手, 什么都要管的意思。 ONE 务经理一起做好所在团 队的组织管理、员工发 展、人才培养等工作。 TWO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 VS HRBP 不同 HRBP 源于外企 政委源于阿里 相同 都是基于业务需求, 提出的 HR 创新管 理模式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与业务经理的关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业务线关注短期目标, 业绩导向,政委关注长期目 标,文化传承和干部培养, 两者之间是一对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 监督与制衡: 阿里政委在用人、组织 文化方面有一票否决权。对 于业务经理,一方面在思想 上、方向上进行指引和帮助, 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线的决 策有明显制衡权。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角色 04 文化倡导者 公司文化的倡导者 / 贯彻者 / 诠释者 03 同心结 公司与员工之间的 “ 同心结”和桥梁 政委架构的搭建 01 合作伙伴 关于“人”的问题 的合作伙伴 02 开发者 人力资源开发者: 人力资源的增值 纵向线 • 小政委:分布在具体的城市区域,与区域经理搭档 • 大政委:直接与事业部总经理 / 高级业务经理搭档 横向线 • Function HR :负责事务性、基础性的 HR 工作 • HRG :负责更多策略性、前瞻性的 HR 工作 政委体系的优点 •团队更具“战斗力” •最大限度的避免决策盲区 •政委就是一个巨大的“司令”储备库 •打造最具独特的企业文化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工作目标 1 懂业务 不懂业务就无法 与业务经理配合默契。 提效能 不遗余力地提高 团队人效产出。 2 3 促人才 促进团队人才 增值和成长。 推文化 推动公司价值 观和文化落地。 4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特色工作 • 知道你的上级现在想什么?知道你上级的上级在想什么? • 上一个台阶看问题,把问题揪出来,揪上去。 • 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有全局观。 • 认识真实的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短板。 • 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照镜子要照下属、自己、同事和老板。 • 还要做到及时交流,定期 review 。 • 需要及时感知这个团队状况; • 团队士气是否过于低落,需要设法振奋一下; • 团队士气是否高烧不退,需要降一下温。 01 揪头发 02 照镜子 阿里政委 特色工作 03 摸温度 •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气场, • 管理者既要有敏感度和判断力,又要懂得望闻问切。 • 望:透过现象看本质;闻:感受,闻气味;问:沟通;切:以小见大,切中要害。 04 闻味道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工作模型 业务隶属型 即“政委”归所在业务部门管辖,人力资源部只负责对 “政委”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直接对考核关系负责。 派驻代表型 即“政委”是人力资源部派驻到各个业务单元的,其考 核关系、晋升或调动关系隶属于人力资源部,“政委” 在业务上帮助业务经理开展人力资源工作。 某司“政委”组织体系的搭建在当前管理层级较少的时候,选择“业务隶 属”型模式,后期随着管理层级增多将考虑派驻形式。 总结 Step 2 Step 1 制定战略 优化流程 融入业务 Step 3 创新服务 Step 4 灵活变革

34 页 1416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