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考核案例集(含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考核案例集(含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考核 22 案例集(含答案) 案例 1: 林某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年轻的客户经理,有着双学位的学历背景和较好的客户资源,但是 个性较强的林某,常常是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钉子户”,果不其然在公司新的绩效考核方法推 行的过程中,林某又一次“撞到枪口上”。 林某所在的公司所推行新的考核办法是根据每个员工本月工作的工时和工作完成度对其工作 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挂钩,效益工资和员工创造出的相关效益挂 钩。因为该公司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工时是根据员工每日在信息化系统上填写的工作安排和其直 接上级对员工工作安排工时的核定来累计的,员工的工作完成度也是上级领导对员工本月任务完 成情况的客观反映。上月月末,该公司绩效考核专员根据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发现林某上月 的工时离标准工时差距很大而且林某的工作完成度也偏低,经过相关工资计算公式的演算,林某 这个月的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要扣掉几百元钱。 拿到工资后的林某,面对工资数额的减少,非常激动,提出了如下几点质疑: 1.工作安排不 写不仅是他的错,因为上级朱某没有及时下达任务;2.没有完成相关的经济目标责任也不应该全 由他承担,因为这和整个公司的团队实力有关;3.和他同一岗位的同事相比,他认为自己的成绩 比别人好,而拿到手上的工资却比同事低的多,这太不公平。 带着一身的怨气,林某走进了一向以严明著称的公司董事长赵某办公室…… 诊断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绩效评估结果而造成的纠纷,这个纠纷涉及的三个当事人分别是:林某 ——绩效评估的对象;朱某——绩效评估者;赵某——绩效评判者。简言之就是运动员、裁判和运 动会主席之间的故事。 我们先从三者的心理分析入手: 林某:考核不公正。林某对于考核不公正的看法产生于对于考核过程的责任归属有异议,对于 考核结果横向比较的内部公平性赶到不满。 朱某:考核真无奈。朱某对于林某一向抱有“惜才”的心理,对于林某平时的一些表现,也仅 仅是“点到为止”。对于根据系统计算出的考核结果,朱某也非常吃惊,并且面对这样的结果朱某 感到很大的压力。 赵某:考核本应公正严明。面对考核结果,应该公正严明处理,不能因为任何一个个体而违反 考核的原则,考核的意义是让员工更好的工作,考核的关键是考核的过程而不是考核的结果。 从董事长赵某的态度和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在考核的过程沟通和处 理。作为林某,在公司推行新的考核办法后,应该予以积极的配合,不能因为上级领导的放松而自 我放松,并且对于工作上需要利用的公司资源应主动与公司沟通,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公司来对责 任的认定,至于与同事之间的横向比较也是因为缺乏对考核的理解,考核是对工作过程的一种综 合评判,而并非单纯的对工作业绩的反馈,林某所在的公司工作业绩更多的反映在员工效益工资 和相关奖金中。作为林某的直接上级朱某,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林某的一些工作行为及时予以提 醒、指正,不能自己束缚住手脚,面对管理上的困难,也应该及时和上级请示,寻求上级的支持和 方法上的建议,这样也不会将矛盾激化,出现自己被动的局面。 所以就这个案例来说,矛盾的根源是林某自身对绩效考核缺乏理解和认识,同时林某的直接 上级忽视了考核过程中的绩效沟通,缺乏管理的力度和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董事长赵某和林某 进行了交流,向其阐述绩效考核的意义和相关方法,并对其工作上的一些行为和观念上的误区进 行了指正,这使得林某心服口服,更加深切的明白企业是需要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对于朱某,赵 董事长向其建议了相关改进的工作方法,并对他的工作提供了更多了支持,这使得朱某增加了管 理的信心。于此同时,赵董事长降低了朱某和自己的工作完成度,在工资总额上都相应减少了。虽 然从结果上看,案例中的三个当事人都扣了工资,但是林某的怨气没有了,朱某的困惑消除了, 这个纠纷解决了。 思维纵深 1.绩效管理应注重过程沟通和反馈。 我们常说的绩效管理通常有 6 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绩效目标的拟定、绩效目标沟通、绩效日常 反馈和沟通、绩效结果评估、绩效面谈、绩效结果应用,这 6 个环节形成一个闭环,有效的循环就代 表着绩效管理的畅通进行。然而很多企业都忽视了绩效日常反馈和沟通这个环节,而把绩效工作的 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其它 5 个有形的环节中,这是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行为。任何结果都是过程中 行为积累导致的,缺乏对过程的管理,就难以控制结果的产生。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考评者在 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员工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办法,使得绩效可以及时得以改 善。这不仅避免了绩效结果的恶化,也履行了领导的责任,加强了与员工之间的感情。绩效考核对 象在发现自己的绩效出现问题时,也应该积极主动和上级沟通,毕竟绩效考核是对自己的工作一 种衡量。综上所述,绩效过程总沟通于反馈及时,就会使得考核双方对于绩效结果都感到正常合理, 意料之中,规避了很多绩效纠纷。 2.绩效管理应注重对体系的完善和修正 该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新推行的一项制度,即便是按照较理想的状态确定的管理体系,在 实际运行中还是需要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需要得到员工的逐渐认同。因此应针对系统运行初期发 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如:考评结果是否应和岗位工资挂钩的问题。 3.注重对考评者绩效管理的培训。 绩效考评者往往是公司的主管级以上干部,在公司的绩效管理中,他们是各个环节的实施者, 他们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将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考核管理的有效性,面对员工他们又往往是 绩效管理中种种疑问的最终解释者,所以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其进行培训时应 主意不单单是考核方法的培训,更重要是要对其在绩效沟通中方法和技巧的培训,让其真正明白 绩效考核的意义,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在对员工的日常管理中有效的运用起来。 4.设置畅通的绩效沟通渠道。 绩效管理的结果往往是和员工的工资相挂钩,只是因为各个企业中工资中与绩效考核的挂钩 的部分和幅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正因为如此,绩效考核的结果变得异常敏感,如果过程中处理 不好,极易导致员工情绪的激化,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解,这时畅通的绩效沟通渠道就显得异常 重要,应建立员工申诉机制和渠道,如果员工对绩效考评结果有异议,可提出申诉。在沟通渠道中, 关键的人物是各级绩效考核的评判人,根据各个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的不同,他们既可以是各个隔 级上级也可以是公司中人力资源工作的负责人和公司德高望重的领导,他们的公正往往是公司绩 效管理公正最坚实的后盾。 案例 2: 1、背景描述: A 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业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公 司现有员工二千人左右。公司采用职能式组织架构,公司总部只设职能部门,下设若干子公司,分 别从事不同的业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A 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 要求对公司进行了改制,建立了新的市场化的管理制度,并加强了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 绩效考核工作是 A 公司改制后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公司的高层领导非常重视,人事部具体 负责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事部是在原有的考核制度基础上制定出了《中层干部考核办 法》。在每年年底正式进行考核之前,人事部又出台当年的具体考核方案,以使考核达到可操作化 程度。 A 公司的做法通常是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的方式和程 序通常包括被考核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述职、民意测评(范围涵 盖全体职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职工征求意见(访谈)、考核小组进行汇总写出评价意见并征 求主管副总的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 考核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被考核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包括该单位的财务情况、经营情 况、管理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及管理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打算,重点努 力的方向。具体的考核细目侧重于经营指标的完成、思想品德,对于能力的定义则比较抽象。各业 务部门(子公司)都在年初与总公司对于自己部门的任务指标都进行了讨价还价的过程。 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完成后,公司领导在年终总结会上进行说明,并将具体情况反馈给个人。 尽管考核的方案中明确说考核与人事的升迁、工资的升降等方面挂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 没有任何下文。 对于一般的员工的考核则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子公司的领导对于下属业务人员的考核通常 是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该公司中所有子公司的业务员均有经营指标的任务)来进行的;对于 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通常的做法,都是到了 年度要分奖金了,部门领导才会对自己的下属做一个笼统的排序。 公司在第一年进行操作时,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由于被征求了意见,一般员工觉得受到了 重视,感到非常满意。领导则觉得该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也觉得满意。但是,被考核者觉 得自己的部门与其它部门相比,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不同,年初所定的指标不同,觉得相互 之间无法平衡,心里还是不服。考核者尽管需访谈三百人次左右,忙得团团转,但由于大权在握, 体会到考核者的权威,还是乐此不疲。 问题:根据提供的 A 公司绩效考核情况,就其绩效考核情况拟写一份绩效考核效果分析报告。(字 数要求:800 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题目:A 公司绩效考核效果分析报告(1 分) (2)背景:根据总公司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为配合我公司的改制工作,强化企业 管理,总公司要求人力资源部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2 分) (3)实施内容:绩效考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人事部是在原有干 部考核制度基础上制定出了《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并在每年年底正式进行考核之前,公布具 体考核方案。 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是由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实施。考核的方式和 程序包括被考核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述职、民意测评(范围涵盖 全体职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职工征求意见(访谈)、考核小组进行汇总写出评价意见并征求 主管副总的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考评内容包括经营管理情况,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及管理工 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对员工的考核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 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3 分) 效果: 好的方面:绩效考核起到了很好的上下级沟通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对干部的 考核方法、程序比较科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考核作用。(3 分) 存在的不足:对干部的考核一些能力指标没有量化,不具有操作性(1 分);普通员工考核没 有统一的操作程序和标准,随意性太大;( 1 分)考核结果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使考核工作流 于形式;(1 分)对干部的考核,需要各分公司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而不是一刀切(1 分)。 改进措施:建立公司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1 分) 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和目的。(1 分) 完善绩效考评的内容和等级标准。对员工的考核包括四方面:素质、能力、业绩、态度等。员工 的等级标准:优秀(界定),称职(界定),基本称职(界定),不称职(界定)。干部等级标准: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2 分) 建立考核的评定与奖惩制度。(2 分) 进行考评结果反馈。(1 分) 案例 3:如何有效考核行政管理人员? 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 50 名,公司正在制订员工考核办法,要求尽量采用量化指标, 每月进行评分,与绩效工资挂钩。 问题是:针对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如办公室秘书、总经理助理、人事负责人如何制订考核标准? 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如何? 参考答案 1.按我们的理解,该公司的员工考核办法是与绩效工资挂钩的,也就是说,绩效考核的主要 目的是为绩效工资提供依据。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核心主题是:行政管理人员与销售、生产等人 员相比,其工作性质、产出特点、产出周期等均有很大差异,因而其绩效工资以及考核办法均需另 类处理。 2.除主持全局工作的中高层领导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属公司核心业务流程以 外的辅助流程,其工作主要属支持、服务性质,其产出特点是:均匀性、稳定性、间接性。每月工作 内容很类似,按基本的作业程序操作,工作成果难以量化,对公司贡献的影响很间接。 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几点建议: 对小公司而言,业务是关键,业务人员是关键人才,如何考核与激励是公司的关键管理事宜。 至于行政管理,大的方面需老板们亲力亲为;处理一般事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是这个阶段的关 键人才,公司不必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科学管理”;管理是花成本的。这是一个原则。 一般来说,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中的固定部分比例应相对高一些,月度不做与绩效工资挂钩的 正式考核,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与奖金挂钩的考核。既然贵公司想做月考月挂钩,一定有自身的理由 和目的。只要能有效服务于自身目的,考核形式、标准就不是主要问题了。比如:许继集团的考核 目的是淘汰 5%的落后者,因此最后的考核结果可以拉开比例至关重要。有的公司考核目的是明确 责任,那么职位说明书最关键,对照说明书中的职责考核即可。 如果要每月量化考核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小心跌入“量化陷阱”:大而全的量化、事后的量 化、琐碎细节的量化。要有目标导向、成果导向与计划导向,要建立起员工行为与公司目标的正相 关关系。例如:对人事负责人可以考核其“人才流失率”指标。同时,设计量化考核指标时,应注 意以下原则:易理解;被考核者有相当的控制能力;考核内容的资料来源可信且获取成本低;考 核内容可衡量、可实施。 对确实找不到直接量化指标的岗位或人员,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满意度调查、内部服务投诉次 数、月度工作计划/任务考核等等。 案例 4:诊断目标管理何以“迷失方向”? 案例回放 某公司刚开始实行目标管理时,还属于试行阶段,后来由于人力资源部人员不断变动,这种 试行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执行至今。应该说执行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每个月目标管理卡的填写 或制作似乎成了各个部门经理的任务或者说是累赘,总感觉占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浪费 了他们的许多的时间。每个月都是由办公室督促大家写目标管理卡。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部门,例如 财务部门的工作每个月的常规项目占据所有工作的 90%,目标管理卡的内容重复性特别的大;另 外一些行政部门的工作临时性的特别的多,每一个月之前很难确定他们的目标管理卡…… 该公司的目标管理按如下几个步骤执行: 1、目标的制定。 前一财年末公司总经理在职工大会上作总结报告是向全体职工讲明下一财年的大体的工作目 标。财年初的部门经理会议上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讨论协商确定该财年的目标; 每个 部门在前一个月的 25 日之前确定出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并以目标管理卡的形式报告给总经理, 总经理办公室留存一份,本部门留存一份。目标分别为各个工作的权重以及完成的质量与效率,由 权重、质量和效率共同来决定。最后由总经理审批,经批阅以后方可作为部门的工作最后得分;各 个部门的目标确定以后,由部门经理根据部门内部的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内部分工协作情况进行 分配。 2、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监督、督促并协调的方式,每个月月中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与人力资 源部绩效主管共同或是分别到各个部门询问或是了解目标进行的情况,直接与各部门的负责人沟 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项目进行到什么地步,哪些项目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质量完成,为什 么没有完成,并督促其完成项目。 3、目标结果的评定与运用。 目标管理卡首先由各部门的负责人自评,自评过程受人力资源部与办公室的监督,最后报总 经理审批,总经理根据每个月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目标管理卡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自评的调整; 目标管理卡,最后以考评得分的形式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月考评分数,部门的员工的月考评分数的 一部分来源于部门目标管理卡。这些考评分数作为月工资的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最近部门领导人大多数反映不愿意每个月填写目标管理卡,认为这没有必要,但是明显的 在执行过程中,部门员工能够了解到本月自己应该完成的项目,而且每一个项目应该到什么样的 程度是最完美的。还有在最近的一次与部门员工的座谈中了解到有的部门员工对本部门的目标管理 卡不是很明确,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部门的办公环境不允许把目标管理卡张贴出来(个别的部 门),如果领导每个月不对本部门员工解释明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只 是每个月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很被动……可是部门领导如今不愿意作目标管理这一块, 而且有一定数目的员工也不明白目标管理分解到他们那里的应该是什么。 目前人力资源部的人数有限,而且各司其职。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该怎 样处理? 问题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给出的信息来看,从这个案例中给出的信息来看,该公司的目标管理体系其实 还是比较完善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案例中的问题呢?一是目标管理没有同公司的发展战略结 合起来,应有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使得目标管理缺乏层次感。二是沟通不及时,目标管理没 有得到公司上下的认同。三是目标管理内容过于重复复杂,没有结合部门的特点制定,有单纯为搞 目标管理之嫌。四是没有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目标管理内容和进行效果评估。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目标管理工作并没有精细化,公司缺乏目标管理体系的执行力。 先来看看 部门经理不愿填写目标管理卡的问题,主要有三种原因导致这种情况: 填卡太麻烦,重复性的问 题浪费了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抽出每个岗位例行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 的变化,将其记入岗位职责说明书中去,考核时同样有据可依;而对于各个岗位创造性的工作我 们才记入目标管理卡;对于战略性的目标考核时间可以稍微拉长一些 ,如果有条件的话公司可以定 制一套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可以更加简便填写。 与过去的管理方式发生冲突。很多经理人已经习惯了凭记性做事,他们在业务不多的时候往往 喜欢把计划放在脑子里,然后想到了就去做,可是在公司业务扩张的时候,公司应开展目标管理就 会有一种参与感,对目标管理也就不那么反感。 不愿给自己加压,这种明确的目标遭到周围人怀疑 其能力。对于这种推卸挑战和压力的情况,公司绝对不能手软,应更加细致地推行目标管理,加大 奖惩的力度,当然还是以奖励为主,同时给予愿意提高自己管理能力的经理一些必要的能力培训, 淘汰拒由于各个部门在工不接受目标管理方法的经理,从而达到奖励进步者、惩罚保守者,分化反 对派的效果。 另外,员工工作被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没有目标共识,员工不了解上司和本部门 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月底目标讨论小组的形式,让员工充分和上司沟通,达成一致的目标。 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这是一个与目标管理没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它 涉及到岗位职责说明书的细化问题,如果每一个员工知道哪些工作是自己的分内事情,他们就不 会抱怨上司交给的工作了。 解决方法 由于各个部门在工作内容、运作方式、职责的不同,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结合部门工作特 点,分别规定不同的权重。财务部门侧重于搞好预算和控制成本,及时向决策部门提供财务数据, 避免财务数据失控;市场部门侧重于产品的推广、市场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向生产技术部门反 馈顾客认同的产品设计等内容;行政部门侧重于公司管理运作的效率、员工满意度、公司内部规章 制度建设等内容。需要指出的是目标管理应兼顾公司整体绩效并根据市场等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 A、人力资源部门从现实出发,认真开展目标管理的培训工作,让部门领导、员工真正地认识 到目标管理的真正意义。 B、制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指导书,明确规定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量、要达到的工作效率, 规定差错率等一些具体量化的目标。具体实施中。 C、部门管理者要组织部门月度例会,把部门的目标具体分解到个人,让员工明白这个月自己 要做到什么,怎样做才是达到目标,才是最好。 D、可以让员工先自评,让其自己知识这个月知识哪些已达到目标,哪些未达到,下月如何改 进,后部门管理者再根据其具体工作情况进行测评,得到具体分数。这样可以让员工明白优缺点, 也可以防止部门管理者的主观武断。 E、可由其它部门来评写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岗位的目标管理卡,从而与各部门间的标准相适应 。 既然财务、市场、行政等部门在工作内容、方式方面大不相同,那该如何针对不同部门的职能 特点设计目标管理卡? 财务的目标:如果企业的财务基础平台好,人员素质较高,设立目标时可考虑财务分析报告 的水平,对经营的指导作用和效率问题。 市场的目标:从销售收入和顾客新增数入手,确立区域内一个可比的形象化企业,以利于员 工自己瞄准该目标找到基点。 行政的目标:以其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做为评价目标和标准,前勤是否满意。 具体而言,需要将目标分为程序性与非程序性两种,程序性目标按年分解,非程序性目标按 制定。 (1)财务部门程序性工作多,目标应按年度一次性分解,每月的目标管理卡只填非程序性工 作即可。 (2)市场部门面对的是动荡的外部环境,变化快,非程序性工作多,可考虑年初定一个粗线 条的目标框架,z 按月制定具体分目标,但应考虑用少数关键性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 (3)行政部门事务性工作多,既琐碎又无常性,应少用量化指标只考虑阶段性工作任务,且不必 月月填目标管理卡。 案例 5:纵向失衡 绿丰食品公司是一家销售额为 5 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方某大城市的合资食品公司,以生产 冰激凌、饼干等食品为主,员工总数为 700 人,外方合作伙伴是一家著名的国际食品公司。过去 4 年来,该公司的业务一直以平均每年 7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国内与国际竞 争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本土企业的低价竞争。如果不降价,该公司产品的平均价格将比本 土竞争对手高出 40%。 为了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该公司打算降低产品价格。然而,如果仅仅采取降低价格手段,利润 率肯定会下降,这是公司不愿看到的。因此,降低现有产品的运营成本就成了该公司在降价之后保 持竞争力和维持利润率的一种战略选择。但是,公司的高层也意识到,降低价格不是保持竞争力的 长久之计,长期成功的关键在于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如果公司能够持续不断地开发出本地竞争对手 不能提供的新产品,那么凭借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仍然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产品, 维持以往的利润率。 可以说,这家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清楚的。它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运营的效率,具体做法 是把现有产品的运营成本降低 20%,以抵消降价对利润率的影响;二是建立产品领先优势,为此 必须至少把新产品的平均开发周期缩短 20%-30%,同时还要保证新产品的销售额占到当年产品销 售总额的 40%。 然而,绿丰食品公司在提出新战略 6 个月后,不管是降低运营成本还是开发新产品,都没有 取得多大的成效。运营成本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按照计划早该推出的 新产品,也迟迟不能推出。 参考答案: 根据分析,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没有建立一个战略性的绩效管理体系。虽然各个部门都 制订了自己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与公司的战略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同时,该公司对个人的绩 效管理,仍然基于传统的岗位描述,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比如,建立产品领先优势并不只是研发 部门的事情,要使这项战略获得成功,包括销售部门在内的其他各个部门都有责任。然而,绿丰公 司销售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只有销售量及回款额百分比。这里,我们找不到衡量新产品销售 额的指标。没有这方面的 KPI,销售部门就不会注重新产品的销售和新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更何 况业务的快速成长早就使销售部门感到资源紧张、应接不暇了。 再来看看绿丰公司销售人员的 KPI:销售量、回款额百分比和及时性、每周拜访客户的数量。由 于连销售部门都没有设定新产品销售方面的 KPI,更不指望在销售人员的 KPI 清单中发现这方面的 KPI 了。然而,销售人员的参与对于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为他们是公司中 离市场最近的人,对市场的了解也最深。如果没有销售人员向研发和设计部门反馈客户的需求信息 和竞争对手的动向,那么原本就有很大风险的新产品开发,就更加没有获胜的把握了。由于绿丰公 司销售人员的 KPI 没有和公司的新产品战略挂钩,他们还像以往一样,只重视老产品的销售。不用 看财务报表我们也能知道,该公司新产品的销售不会为其利润率和销量作出多大的贡献。 绿丰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的努力也收效甚微。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改善库存管理,使库存 保持在最佳水平。但是绿丰公司库存过高,不仅占用了资金,也造成保管、损坏、维护等方面的多 项费用。所有这些成本算下来,总库存费用大概占 25%左右的产品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高 库存的主要原因是销售人员往往给出高于实际数量 50%以上的销售预测。销售人员奖金发放的惟一 标准是销售额,而生产部门奖金发放的标准是生产成本。销售人员担心生产部门为降低成本而压低 库存,从而导致他们因为库存不够而不能及时交货,完不成销售任务并损害客户关系,所以在预 测时他们宁可多报。如果把预测的准确性也作为一个 KPI 加入他们的考核指标中,并且与他们的奖 金挂钩,销售人员会更加慎重地对待预测。此外,生产部门也必须把订单完成率加入到考核指标中。 解决方法: 绿丰公司销售部门的绩效指标为例,除财务指标直接由公司目标分解而来外,还可以考虑设 立销售预测准确率指标和每月市场分析报告这个指标。设立预测准确率,是为了满足生产部门的需 要。如果预测准确,就会降低公司的库存,从而增加运营效率。加入市场分析报告,是为了满足市 场部的需要。因为销售部一般是公司中最了解市场的部门,由它提供的报告应该会比市场部自己收 集的信息更准确、相关程度更高。 案例 6:横向失衡会诊 龙腾家电公司是华南的一家国营企业,家电制造和销售是其主营业务,去年的销售额为 5 亿元人 民币。当时这家企业正在改制,改制之后必须自负盈亏。如果销售额达不到 5.5 亿元预定目标的 90%,即 4.95 亿元人民币,企业将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为了在改制后增强竞争力,提高利润和销售额,并且塑造一种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公 司总经理希望在改制之前投资一条新的空调生产线,力争通过销售夏季新产品为公司增加 25%的 收入,同时他还决定采用一套新的绩效考核和管理体系。今年初,龙腾公司的改制基本完成,新的 生产线引进到位,调试成功后即可生产新产品,而新的绩效考核和管理体系也旋即启动。 眼看年中考核将至,该公司的销售副总裁开始着急起来,因为他刚刚得知销售部有可能完不 成前半年的主要考核指标。在此之前,他已经花了很大力气拿到了大批新型空调的订单。但是,这 批订货必须在炎热天气到来之前送到客户手中。如果不能在 5 月 15 日前发货,客户就有权取消订 单。然而,几个月来新生产线一直处于调试阶段,很可能不能如期交货。 相比之下,主管生产的副总裁却显得踌躇满志,他的两项主要考核指标——质量和产量—— 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比如次品率比原来降低了近 50%,远远超过了设定的目标。对于新产品他不是 不关心,可是如果现在就生产新产品,那么根据经验机器的停工时间肯定会增加,从而导致产量 下降。此外,新产品质量达标也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搞不好会顾此失彼,导致次品率上升。年 中考核马上就开始了,他决定等考核后再着手完成新产品的生产任务。 公司的财务兼行政副总裁日子也过得不错。他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一是缩短应收账款的账期。他 认为缩短客户的付款期限是缩短应收账款账期的捷径。原来的付款期限为 60 天,现在已减少到 30 天。另外,他还发出通知:超过新定期限的客户将不再享受付款宽限期。其实,他也知道这种方法 对销售不利,但销售不是他的考虑重点。他关心的只是为公司尽快收回货款,减少利息成本,因为 在新的绩效评估系统中这才是他的 KPI。 诊断分析 不难看出,龙腾家电公司的销售部和生产部矛盾突出,而且财务部的做法也与销售部 的目标相抵触。由于生产部门要把新产品的投产时间推迟到年中绩效考评之后,销售部门有可能无 法按时交货。财务部门为了降低利息损失,擅自缩短了大客户的付款期限,这很可能会招致大客户 的不满,甚至投向竞争对手的怀抱。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新产品无法使公司的销售额增加 25%,公 司无法达到预定销售目标的 90%。 造成横向失衡的原因是由于各方努力的方向不同。各方的努力方向取决于各方的目标,而目标 归根到底是由公司的绩效评估体系决定的。单从完成目标的角度上讲,各位副总裁的做法无可厚非, 真正出问题的是公司新的绩效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设定了相互矛盾的目标,所以导致各个副总裁的 做法相互矛盾。 虽说从顾全大局上讲,至少财务副总裁和生产副总裁都交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可是我们发现 他们的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尽管公司的 CEO 和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一清二楚,但是 CEO 以 下的中高层经理们对战略没有统一的认识。此外,具体负责实施新绩效考核体系的人力资源部门对 CEO 的战略也不甚了了,因此在设计新的绩效考核体系时没有考虑考核与战略要保持一致。这种与 战略不一致的绩效考核系统,在无形中加大了部门之间的摩擦,使整个组织处于散架状况。 横向失衡不是孤立的现象,因为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与战略脱节。要解决 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把企业的战略传达到各级单位直至个人,并且严格根据 战略设定目标、衡量工作进展的指标以及在某段时间内要达到的指标值。也就是说,绩效管理体系 应该与战略管理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要使企业变成以战略为中心的组织,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战略的透明度,即要让公司的每位 员工都清楚地知道公司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公司打算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在龙腾公司的案例中,据了解,公司的几位高层领导都不太了解 CEO 的战略,这表明该公司的 战略几乎没有透明度,而这种情况在“一把手说了算”的传统的国营企业中非常普遍。提高公司战 略透明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公司制订战略时让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越早让这些人员参与, 他们对战略以及平衡计分卡项目的支持力度也会越大。很难想像,一个感觉自己像局外人的副总裁 会有热情支持别人制订的战略。 案例 7: Quality Stamping 责任有限公司.Quality Stamping 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办公商用 机器配件的制造厂.该公司是 IBM 主要的转包商,它由现任董事长 Richard M. Jackson 创建于二 十世纪 60 年代.Mr. Jackson 辞职自己做转包商前曾在 IBM 做了 10 年的机械师. 在 Jackson 的领导下,Quality Stamping 迅速地成长并扩大其经营.历经二十世纪 70 年代, 该公司的销售量以每年 15%的速度增长.公司由开始在 Mr. Jackson 的车库变为拥有两座大楼,40 名雇员包括 10 名机械师、20 名机械冲压工、6 名其他雇员及 3 名秘书.Quality Stamping 从未卷入 过任何雇员对人事政策不满的纠纷中,也未试图组建工会组织,员工也从未提出组建工会的愿望. 该公司雇员的流动率极低,仅为 5%,即每年平均两位员工.尽管如此,据对辞职人员访问的显示, 大部分员工离开是基于个人原因而与公司政策无关. Quality Stamping 从没有一个关于工资和薪金的计划.Mr. Jackson 经常去调查同行业的可比工作 率,然后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标准作为起点.他坚信把薪金公开化是对雇员隐私的侵犯. 但是 Mr. Jackson 的弟弟(公司的官员)最近在《哈佛经济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 看到一篇文章,与 Jackson 对工资保密的逻辑背道而驰. 文章作者是全国知名的工业及组织方面 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行为原则的基础就是必须将工资标准让所有雇员都知道,如果它们会对员工的 业绩和表现有影响.这样,工资的保密制度将让工资标准不能扮演一个可以激励雇员的角色.在权 威性的报刊上读到的管理理念,Mr. Jackson 没有考虑它对现行体制的适用性,便决定转变他的 政策,将每个雇员的工资标准公开化. 他从 20 名机械冲压工开始实行.命令财务部总结出一份表格(图 1.1),列出每位雇员的编号, 在职年限及小时工资率.Jackson 将这份表格在上午茶的前 5 分钟贴到了员工休息室里.半小时后, Mr. Jackson 接到了机械冲压主管的电话.看到那份工资薪金表后,雇员间开始激烈地争论.到下班的 时候,20 名雇员中的 12 名都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参与到争论中.他们拒绝回去工作,直到他们中 的一些人降低或提高薪水.另外,以 Marjorie Smith 为首的一群雇员还与所在城市的国际机械师联 盟(IAM)联系以寻求帮助,并建议组建工会. 图 1.1 Quality Stamping 公司工资薪金表 为什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请对该案例做分析。 诊断分析: 公平性理论 研究已表明公平和非公平对雇员会产生极为戏剧化的反应.实际上,发展完善的理论研究已经集中 在这一现象上.可以确信的是一位雇员如果被不公平地对待(比如,在公司工作 10 年的雇员却没 有刚来的雇员赚得多,像 Quality Stamping 案例),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工作表现. 根据公平性理论,分配公正(distributive justice)的原则对雇员是至关重要的.公正分配指所 有的部门得到相同的结果/投入比例.在这种关系中,所有人的结果和投入间的比例关系是相等的. 这样,公正的分配可定义为公平性. 因为平等与否会在员工中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所以薪资管 理者在进行报酬决策时必须认真的考虑这个因素.薪资的相对水平也十分重要,至少与报酬的绝对 数量同等重要.如果某人认为一个组织中具有平等,那么他就愿意为这个组织工作,反之则会拒绝 或离去.这会对整个组织的经济状况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规划,管理及审核薪资工作时,管理者 应十分重视这个因素. 外部,内部和个体平等 近年来,薪资管理理论家已认识到平等绝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其中涉及到多种因素.投入的计算对 于个人来说是很主观的,一个精算师在计算工作投入时可能会想到许多方面的事情.他可能注意到 目前精算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所以他应该比从事供大于求的工作的人(比如小学教师)得到更 高的工资,经济学家定义雇主情愿付出的工资(劳动力需求)与雇员愿意接受的工资(劳动力供 给)的组合(交点)为交换率.某人所从事职业的外部市场交换率或交换价格极为他能在工作中创 造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将他的工资与外部市场普遍工资相比较那么他就是在寻求外部平等. 一个员工不仅会寻求外部平等,他还可能将他的投入与其他员工相比较. 外部平等 外部平等是一个公平标准,它要求一个雇主给与雇员的报酬与该行业的市场普遍价格相一致.我们 都知道医生的工资比律师高,商学教授的工资比历史学教授高,这种差异并不表示这些职业对于 雇主的内在价值有何不同,而仅仅反映各职业市场供求的差异.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劳动力需求(雇主情愿支付的最高工资水平)与劳动力供给(雇员 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水平)的交点所对应的工资等于交换率时,便实现了外部平等. 内部平等 它也是一个公平标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要求雇主支付给雇员的薪酬与每种工作的相对 内在价值相符.理论上讲,内部平等涉及的是一个工作对于雇主的价值,此价值可能与市场没有直 接联系.后面章节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内部平等和外部平等机制可独立运作,但目前我们对于内部平 等的了解远不及外部平等.有人认为某工作给雇主带来的实际经济价值是内部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种看法则关注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包括员工的技术水平,努力程度和所需的培训. 个体平等 此标准要求雇主根据员工个人价值的差异而给予不同的报酬.最简单的情况,就是对于从事同 种工作的员工,优秀工人应比差一些的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价值因素包括资历(为雇主工作的时 间),贡献和工作业绩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考虑薪资目标时,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内部,外部,个体平等三者 保持独立.因为,首先,在薪资实践中,它们各自体现了不同的目标.这三种平等都有复杂的,而 又各不相同的特征和因素.外部平等主要涉及到供求相互作用的外部经济现象.而内部平等则更多 涉及到工作本身的各种因素-责任感,教育,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条件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 因素与外部市场条件没有明显联系.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也会相互冲突,这时,管理者就应该在内 外部平等间努力寻求一个折衷方案. 外部,内部和个体平等要作为独立的目标分别考虑,还因为管理层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会对员 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对于整个行业,一个员工的工资可能已经很高了,但他或她也许仍感到不满 意,因为报酬不足以反映他的工作对于雇主的内在价值.或者,一员工可能觉得工资已实现了内部 平等,但因为此工资不能充分体现他与其他员工的价值差异,他也会感到不满意. 案例 8: 某公司为一家主要从事 IT 产品代理和系统集成的硬件供应商,成立 8 年来销售业绩一直节节 攀升,人员规模也迅速扩大到了数百人。然而公司的销售队伍在去年出现了动荡,一股不满的情绪 开始蔓延,销售人员消极怠工,优秀销售员的业绩开始下滑,这迫使公司高层下决心聘请外部顾 问,制定销售人员的薪酬激励方案。 这家公司的销售部门按销售区域划分,同一个区域的业务员既可以卖大型设备,也可以卖小 型设备。后来,公司对销售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将一个销售团队按两类不同的产品线一分为二, 建立了大型项目和小型设备两个销售团队,他们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潜在客户群。但是,组织结构 虽然调整了,两部门的工资奖金方案没有跟着调整,仍然沿用以前的销售返点模式,即将销售额 按一定百分比作为提成返还给业务员。这种做法,看似是不偏不向,非常透明,但没能起到应有的 激励作用,造成两部门之间的矛盾,于是出现了上面讲到的现象。 诊断分析 这种分配机制产生的不合理现象具体有: 一、对于大型通信设备的销售,产品成本很难界定,无法清晰合理地确定返点数。同时,很多 时候由于竞争激烈,为了争取客户的长期合作,大型设备销售往往是低于成本价销售,根本无利 润可以返点。 二、销售返点模式一般一季度一考核,而大型设备销售周期长,有时长达一两年,客户经常拖 欠付款,这就使得考核周期很难界定。周期过短,公司看不见利润,无从回报销售人员;周期过长, 考核前期销售人员工作松散,经常找不到订单。 三、大型设备成交额很大,业务员的销售提成远远高于小型设备的销售,这导致小型设备的业 务员心理不平衡,感到自己无法得到更高的收入,公司对自己不够重视,于是工作态度开始变得 消极。 四、大型项目一般是团队合作,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亲自领导,需要公司其他部门紧密配 合,如何将利润分给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分配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销售返点模式难以回答 的。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这个公司设计了一套量身定做的工资奖金方案。首先,对两个销售团 队重新进行职责定位,分别撰写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分工,保证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 持,同时对基本工资进行了不同幅度的调整。然后,将两个团队工资分配体系彻底分开,即为两个 团队分别设计一套完整的自成一体的工资奖金方案:小型设备销售采取以成本利润为基础的返点 模式,而大型项目采取的是以目标绩效为基础的年薪制;小型设备采取个人激励,而大型设备采 取团队激励;小型设备考核周期为季度考核,大型设备是以项目为周期的考核。最后,根据两类设 备的特点,为销售人员设计不同的能力要求。 一个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往往会带来员工薪酬结构、绩效目标的变化。工资奖金的变化,应 为公司战略和新的管理模式服务。在我们试行新的薪酬激励方案时,经常听到很多抱怨,反对的声 音不绝于耳。要保证一个新的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政策的顺利执行,应该考虑下面的几个方面: A、建立正确的销售文化和销售回报理念,保证公司政策适当向销售人员倾斜。 B、业务指标设计合理,确保指标可控,可以实现和容易操作。 C、注意对新政策的沟通,使上下级理解支持新政策。 D、工资激励政策不宜经常变化,特别是在考核周期内,做到说话算数 案例 9: 张某是某知名软件公司开发部的高级工程师,自 1995 年进入公司以来,表现十分出色,每每 接到任务时总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并时常受到客户方的表扬。在项目进行时还常常主动提 出建议,调整计划,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但在最近的几个月里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不再 精神饱满地接受任务了,同时几个他负责的开发项目均未能按客户要求完成,工作绩效明显下降。 开发部新任经理方某根据经验判断导致张某业绩下降的原因是知识结构老化,不再能胜任现在的 工作岗位了。立即向人力资源部提交了《关于部门人员培训需求的申请》,希望人力资源部能尽快 安排张某参加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让张某开阔一下思路。HR 部门接到申请后,在当月即安排张 某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周的关于编程方面的培训、研讨会。一周结束回到公司后,状况没有出现任何 改变。 如果你是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你将怎么样进行解决? 人力资源部主动与张工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张工工作绩效下降的关键是 对新上任的方经理的领导方法不满意,同时认为自己是公司的老员工,不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技术 能力都可以胜任部门经理的工作,但公司却没有给他晋升的机会。其实导致张工工作绩效下降的真 正原因是:A 与新任经理的关系不太融洽;B 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而不是因为知识结构 的老化。 当绩效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缺乏培训的结果,应该深入了解其真正的原因。其实导 致绩效下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A.由于组织结构设置、内部流程等方面存在问题;B.员工与上级的 关系、工作地点或环境发生变化等;C.岗位或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态度、知识或技巧没能适应转变。 所以,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需要做出必要的判断后,方能拨云见日。 案例 10: 某企业集团聘请招聘专家为其下属百货公司选拔总经理。在最后阶段,招聘专家对一路过关的 四位候选者使用了情景面试的方法。四位候选者被安排同时观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如下: 画面呈现一座小城市,画外音告知这是一个中等发达程度的小县城。镜头聚焦于一家百货商场,时 间显示当时是上午 9 时 30 分。这时,商场的正门入口处出现了一位身高 1 米 80 左右、穿皮夹克的 年轻小伙子。他走进商场,径直走向日用品柜台。柜台里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女售货员。小伙子向 女售货员说:“拿包牙膏。 ”女售货员问:“什么牌子?”“中华牌。 ”小伙子答道。女售货员说: “三块八毛”小伙子掏出钱包,取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女售货元找给他 96 元 2 角。然后,小 伙子将钱和牙膏收好,走出了商场。 画面重新回到了百货商场正门,时间显示是上午 10 时整。这时,一位身高 1 米 65 左右、穿笔挺西 装的小伙子出现在门口,并径直向日用品柜台走去。“同志,要点什么?”女售货员问道。 “一支 牙刷。”小伙子答道。 “什么牌子?”女售货员接着问。小伙子用手指了其中的一种。女售货员说: “两块八毛钱。”小伙子掏出钱包,取出一张十元的人民币递给了女售货员。女售货员给小伙子一 只牙刷并找回 7 元 2 角钱。然而,小伙子突然说:“同志,你找错钱了,我给你的是一百块钱 “你给我的明明是十块钱呀!”女售货员吃惊地说道。 “我给你的就是一百块钱,赶快给我找钱,我还有事情要做!”小伙子提高了嗓门,语气也相当严 厉。 女售货员急了,声音也提高了八度:“你这人怎么不讲理呢?你明明给的是十块钱,为什么偏要说 是一百元呢?你想坑人啊?” 这时,日用柜台边已经聚拢了十几位买东西的顾客看热闹。这位小伙子似乎实在难以容忍了,向整 个人群说道:"大伙都瞧瞧,这是什么服务态度!你们经理呢?我要找你们经理。" 说来也巧,百货商场的总经理正好从楼上下来,看到这边有人围观,便走了过来。 总经理看上去是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怎么回事?”总经理问道。 女售货员看到总经理来了,像来了救兵一样,马上委屈地向总经理告状:“经理,这个人太不讲理 了,他明明给我的是一张十块钱,硬说是一张一百块钱。” 经理见她着急的样子,立即安慰她说:“张姐,别着急,慢慢讲,他买了什么?你有没有收一百块 钱一张的人民币?” 这位被总经理称为"张姐"的女售货员心情似乎平静了些。"他买的是牙膏,嗷。。。。。。不,他买的是 牙刷。对了我想起来了,今天,我没收几张一百块钱的人民币,有一位高个儿给了我一百块钱,他 买的是牙膏。这个人给我的就是十块钱。" 总经理听了张姐的话,眉头有些舒展,转身走向人群中那位身高 1 米 65 左右的小伙子,很有礼貌 地说道:"很不好意思出现了这种事情。您能告诉我事情的真实情况吗?"小伙子也似乎恢复了平静, 同样有礼貌地坚持自己付给女售货员的是一张一百块钱,是女售化员将钱找错了。这时总经理环视 了一下人群,然后将视线定格在这位小伙子身上,继续有礼貌地说:"这位先生,根据我对这位售 货员的了解,她不是说谎和不负责任的人,但是我同样相信您也不是那种找茬的人。所以为了更好 地将事情弄清楚,我可否问您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小伙子问道。"您说您拿的是一张一百块钱, 请问您有证据吗?"总经理问道。小伙子的眼睛一亮,马上提高了嗓门说:"证据?还要什么证据? 不过我想起来了,昨天我算帐的时候,顺手在这张钱的主席像一面的右上角用圆珠笔写了 2888 四 个数字"。你们可以找一下。"总经理立即吩咐张姐在收银柜中寻找,果真找到了一张主席像一面用 圆珠笔写 2888 的一百块钱纸币。这时,小伙子来了精神,冲着人群高喊:"那就是我刚才给的一百 块钱,那个 2888 就是我写的。不信,可以验笔迹。" 人群开始骚动,顾客们明显表示出对商场的不满。镜头在人群、小伙子、张姐和总经理之间切换的 脸上。 这时录像结束,并在屏幕上弹出两个问题: 1.假如您是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您将如何应付当时的局面? 2.作为总经理,您将如何善后? 四位候选者被要求准备 10 分钟,然后分别向专家组陈述自己的答案,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请问:什么是情景面试?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经理,你如何评价招聘专家提供的这个情景面试题的质量? 案例分析   情景面试应用于人才选拔是基于心理学家勒温的著名公式:B=f(P×E)。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 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当时所处情景或环境(Environment) 的函数。换句话说,候选者面试时的表现是由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当时面对的情景共同决定的。如果 考官能够恰当地选择情景并保证情景对不同候选者的一致性,那么,不仅可以诱发候选者的相应 行为,而且能够说明候选者行为的不同是由其素质不同所致。本案例中的情景面试旨在选拔集团公 司下属的百货公司总经理,选择录像情景非常恰当,同时由于四位候选者同时观看录像且问题一 致,因此整个选拔程序的设计是公平合理的。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在于考察候选者的快速决策能力, 由于允许他们有 10 分钟的准备,因此也检验他们对问题分析的深度。第二个问题的设置则在于考 察他们将突发事件与管理制度相关联的能力。 A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他首先向那位小伙子道歉,承认他的下属工作失误,然后当众批评女售货员,并如数找给小伙子 97 元 2 角。这样做的理由是,90 多块钱是小事,影响正常营业、损害公司形象是大事。事件持续的 时间越长,对百货公司越不利。至于女售货员所受到的委屈,可以在事后进行心理上的安抚。 B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她首先诚恳地向那位小伙子和在场的顾客道歉,因为她手下的员工出言不逊,冒犯了顾客。她也主 张要将 97 元 2 角钱当场如数找给小伙子,但并不是承认自己的员工搞错了,而是奉行顾客永远是 对的"这一理念。并向在场的顾客承诺将继续追查此事,如确系售货员失误要从严处罚,同时向顾 客当事人承认错误和赔偿。另外,她还诚恳地要求小伙子为配合百货公司的工作,留下联系方式。 C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他认为只要他在那位小伙子耳边说上两句话就行了。他的话是"哥儿们,请跟我到后面看一看,我 们有内部录像系统。"他的理由是,整个事件明显是欺诈,对付欺诈的手段就可以以毒攻毒,让其 知难而退。 D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他要当众揭穿“骗子”的伎俩,并与公安部门相配合对之进行打击。他首先私下吩咐保安人员报警, 然后向小伙子发问:您确定您支付的是一百块钱,而不是十块钱,是吗?"得到认可后进行推 理:"既然您支付的是一百块钱,上面又写有 2888,那么这张钱上应该有您的指纹。既然您没有支 付十元钱,那么,收银柜内今天收到的所有十元纸币上就不会有您的指纹。如果经查证有一张十元 纸币上有您的新鲜的指纹,又如何解释呢?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经理,你如何评价上面 4 为候选人的回答? 谁适合做总经理呢? 候选者的优点在于能够从公司大局出发,分清轻重缓急,具备作为公司总经理的基本思维素质。但 是,其具体做法毕竟是委曲求全,且有向不法行为低头之嫌。 B 候选者的优点与第一位相似,但较为主动一些。在无法立即判断孰是孰非之际,突出"顾客是上 帝"的理念,让顾客明白,百货公司做让步性决策的前提是对顾客的热爱。但是,这种做法仍然没 有负起道义的责任。 候选者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道义感,对恶势力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但是,他犯了一个大忌,就是 职业经理人应以诚信为本。"内部录像系统"在"中等发达程度的小县城"里的百货公司中是绝对不可 能有的。候选者如果没有意识到"中等发达程度的小县城",便是信息管理能力方面的欠缺;如果意 识到了,便是以诈还诈了。 D 候选者的最大优点在于对问题分析的深刻性,他敏锐地抓住了诈骗者逻辑上的盲区,当场予以 揭穿是有震撼力的。从道义的角度上讲,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作为职业经理人,"得理也 饶人"是一大招财秘诀。何况女售货员在有理的情况下也不该出言不逊。因此,如果这位候选者在 识破骗局的同时,又不忘向当时的顾客群体展示亲和力,那么效果会更好。 总而言之,案例中情景面试的第一题旨在考察候选者的三层素质:洞察力一一对事件本质的把 握;全局观一一对形象力和"顾客至上"理念的理解;道义感一一对社会上反诚信现象的态度。 案例 11: 小李 2000 年进入 A 公司做技术部门的工程师,并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小李业务上一 贯表现很突出,2001 年 12 月 A 公司安排小李到加拿大参加一个产品的维修培训。当时小李与单位 签了一个担保协议(协议内容附后),小李在回国后,于 02 年 5 月辞职离开单位。A 公司就该协议 要求小李赔偿四万元的违约金,小李认为该要求不合理,认为 A 公司为他支付的全部培训费用只 有来回的差旅费和津贴,且该协议也是 A 公司的格式合同,小李及其妻子当时也只有签字的份, 所以不愿意赔偿 A 公司要求的四万元。 •担保协议内容如下: •甲方:**公司 乙方:小李 丙方:小李的妻子 •应乙方的请求,丙方愿意为乙方赴加拿大进行(培训、考察)提供担保,甲方经审查同意丙方作 为乙方的经济保证人,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同意订立以下协议: •一、乙方在赴加拿大进行(培训、考察)期间,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丙方应负担保责任。 •1.未能按期返回; 2.未能完成预定进修(培训、考察)任务; 3.进行(培训、考察)期间造成甲方名誉或经济损失; 4.进行(培训、考察)后继续为甲方工作未满三年辞职或因故意违反甲方《奖惩条例》被辞退。 •二、丙方的担保责任如下: •1.赔偿甲方为乙方进修(培训、考察)而支付的全部费用人民币五万元; 2.赔偿甲方名誉损失费一万元,经济损失费一万元;(此款不适用第一条之第四项) 3.赔偿甲方要求履行担保义务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如律师代理费、交通费等); 4.上列培训责任可按乙方进修后回公司的工作服务期递减,即继续工作不满一年的赔偿 80%,以 后每工作满一年,递减 20%,直至服务期满不再承担赔偿责任。 •三、丙方的保证责任为不可撤销之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期间不因其地位或财力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四、如乙方违反本协议条例时,甲方有权先行要求丙方履行第二条担保责任。如丙方拒绝履行担 保责任的,甲方有权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五、丙方担保期限:自被担保人派出进修至回本公司继续工作服务期满止。 •你认为该公司做法是否适当? •小李要不要赔偿? 参考答案: 违约金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按实际损失《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规定, 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 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小李和 A 公司签订的担保协议应算是双方的 约定内容,在出现争议后,应该按照协议的有关条款办理。 • 另外,关于小李和 A 公司劳动合同的提前解除,1996 年 10 月 31 日的《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 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三项中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解除劳动合同, 应当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尚未 完成,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 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在合同中规定了违约金问题,则要按照合同规定执行。如果没有规 定违约金,除非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否则不必赔偿。 第一种情况,是在试用期内辞职,不用赔付培训费。根据劳办发(1995)264 号《劳动部办公 厅关于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出资(指有支付货币凭证 的情况)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职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用期内,用人单 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 • 第二种情况,当劳动合同期满,合同自然终止时,用人单位不应收取培训费。 • 第三种情况,培训费的赔偿也不包括进单位的“入门教育”,不包括单位为调整人员和岗位而 进行的转岗培训。 A 公司对小李的培训不属于上面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应该赔偿在担保协议中规定的违 约金。 案例 12: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一个有成长性的高新技术行业,但随着公司的生 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原来的管理制度明显的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表现在:迫于部门利益和个 人利益冲突,现行绩效考核办法往往频繁调整,然而员工积极性并无明显改善,抱怨之声依然不 决于耳。可是,拿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公正的绩效考核办法又令企业管理层大伤脑筋,人才 流失,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请问:该公司考核制度存在什么弊端? •你打算如何改进的? •1:绩效考核办法过于粗旷,绩效考核结果的处理非程序化,缺乏有效的申诉机制 •2:绩效考核的结果同职业晋升、薪酬分配挂钩过于简单化,人才的选拔和任免主观偏好较大。 •3:缺乏系统的人才晋升通道,内部晋升通道设计与执行不合理,薪酬分配缺乏合理的业绩依据 , 薪酬与岗位职责、业绩考核脱节。 •4:对高层管理人员缺乏明确而持续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指标的 制定未加具体分析,员工行为 偏离企业总体目标,缺乏有效的导向和制约纠偏机制。 •组织再造,建立一套系统的组织结构体系, •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责任,制定岗位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 绩效考核制度公正、公开、公平, •建立申诉机制,修正绩效

26 页 468 浏览
立即下载
202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汇编(2)

202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汇编(2)

202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实务》 —考点汇编 红色字体加粗 -词眼 ......、着重号 ....(历年出题 .....考 .点 .. ..) . 蓝色字体加粗(一般考点、口诀、拓展内容等) 紫色字体加粗、单下划线(高频考点) 绿色字体加粗(历年真题年份、题型)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需要、动机与激励★ . 需要 概念 动机 【2015 单 1】 【2017 单 1】 【2019 案 97】 【2020.11.22 下 午单 44】 【2022.11.12 下 午单 38】 概念 要素 指因缺乏某些物质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 的物质需要,及对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 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 ..,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 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2)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 (3)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内源性动机(又称内在动机),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 ...... 种类 外源性动机(又称外在动机),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 而作出某种行为,做出这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 .......,而不是行为本身,更看重工 作所带来的报偿,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 激励 【2018 单 19】 【2021.10.31 上 午单 1】 【2022.11.13 上 午单 11】 概念 指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的过程 类型 (1)从内容角度划分:物质 ..激励和精神 ..激励 (2)从作用角度划分:正向 ..激励和负向 ..激励 (3)从对象角度划分:他人 ..激励和自我 ..激励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激励理论★★★ ... 需要层次 理论 (马斯洛) 需要层次 低 ↓ 人的需要分为五种类型: 生理需要 指对食物、水、居住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高 安全需要 【2014 单 1】 【2015 案 81】 归属和爱的需要 ....... 【2017 单 2】 【2019 案 98】 尊重的需要 ..... 【2020.11.21 上午单 4】 【2022.11.12 下午单 11】 自我实现的需要 【2022.11.13 上午多 65】 主要观点 指身体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 指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指内在的尊重的需要,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 要,以及外在的尊重的需要,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 需要 指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1)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 度不同而已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 具有激励作用 (3)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呈三角形,层次由下及上逐层提高,只有当下 一层次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4)五种层次的需要还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 ....,后 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 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在管理上的 应用 【2018 单 37】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 应的激励措施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但如果着眼于员工 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的激励就可以使组织绩效得到明显的提高 又称“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 .........” 主要内容 【2015 案 82】 双因素 【2019 单 12】 理论 【2020.11.21 (赫兹伯格 .....) . 上午单 6】 【2021.10.3 1 上午单 9】 在管理上的应 用 ERG 理论 (奥尔德佛) 【2014 单 2】 【2015 单 2】 激励因素 ....是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具备 这些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但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招致员工的不满 保健因素 ....是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具备这些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 .双因素理论表解 具备 缺失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 不满 让员工满意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提供保健因素, 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却不一定能激励员工;要想激励员工,就必须 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等 人有三种核心需要: 主要内容 指个体的生理需要和物 生存需要 .... 质需要,或个体维持生 存的物质条件 =全部生理需要 ......+部分安全需要 ...... 【2016 单 2】 【2017 多 61】 关系需要 .... 指个体维持重要人际关 系的需要 =部分安全需要 ......+全部归属和爱的需 ........ 要 .+部分尊重需要 ...... 成长需要 .... 指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 内在欲望 =部分尊重需要 ......+全部自我实现需要 ........ 【2020.11.22 下午多 13】 【2021.10.31 上午多 71】 特点 (1)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2)认为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 欲望就会加强 (3)ERG 理论更为灵活变通 (4)有助于说明在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主要内容 【2016 单 1】 【2018 单 52】 三重需要理 【2020.11.21 论 上午单 20】 (麦克里兰) 【2021.10.31 上午单 33】 在管理上的应 用 成就需要 ....指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 寻求成功的欲望。 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点:选择适度的风险,有较强的责任感,希望能够得 到及时的反馈 权力需要 ....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权力需要高的人的特点: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 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亲和需要 ....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亲和需要强的人的特点: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追求友谊和合作 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员工这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 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 在组织中,员工的责任、职权和员工所获得的薪酬、晋升等因素所造成员 工的公平感对员工的激励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 ....,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 . 对关系 ;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成为对照者)的 ... 主要内容 【2014 多 61】 【2022.11.13 上午单 5】 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员工进行公平比较时既可能是纵向的又可能是横向的。 纵向比较 ....包括组织内自我比较 .......(即员工在同一组织中把自己现在的工作和 待遇与过去的相比较),也包括组织外自我比较 .......(即员工将自己在不同组 织中的工作和待遇进行比较); 横向比较 ....包括组织内他比 .....(即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本组织中的其他 公平理论 (亚当斯) 人进行比较),也包括组织外他比 .....(即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组 织的员工进行比较)。 恢复公平的方 法 【2015 案 83】 【2019 多 62】 在管理上的应 ( ) .1. .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 .......... ( ) .2. .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 ........... 四改变一离开 ( ) .3. .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 ........... ( ) .4. .改变参照对象 ...... ( ) .5. .辞职 .. (1)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来判断是否给予更多报酬,并确保不 用 同的员工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大致相同,以保持员工的公平感 (2)经常注意了解员工的实际想法,对于有不公平感的员工应予以及时 的引导或调整报酬 主要内容 【2014 单 3】 期望理论 (弗罗姆) 【2019 单 18】 【2020.11.21 上午单 2、多 65】 【2022.11.12 下午单 9】 在管理上的应 用 可以表达为:动机 效价 ..=. ..× .期望 ..× .工具性 ... 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 效 . 价 .: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投其所好) 期 . 望 .: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 工具性 ...: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强调情景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原则可以用来解释每一个人的动 机 期望模型中的三个因素可以有多种组合,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高的正效 .............. 价、高期望和高工具性 .......... 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 ...............,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主要内容 强化理论 【2019 单 35】 应用 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认为人是在学习、了解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对解释行为很有帮助。但严格地说,强化理论并不是地道的动机 激励理论,因为它忽视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动机概念本身不存在了,也就 谈不上什么激励了 尽管强化作用对行为颇有影响力,但却不是行为的唯一控制因素 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 目标管理 含义 一种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其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 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设定过程 可以自上而下来设定目标,将组织的目标层层具体化、明确化,分解为各个相 应层次(分公司、部门、个体)的目标。低层次单位的管理者和员工也可以参 与自己目标的设置,所以目标管理也包括自下而上的过程 【2015 案 84】 【2018 多 73】 要素 目标具体化 .....、参与决策 ....、限期完成 ....、绩效反馈 .... 【2015 多 61】 【2019 单 23】 概念 参与管理 参与形式 参与 让下属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 共同设定目标,集体解决问题,直接参与工作决策,参加咨询委员会,参加 政策制定小组,参与新员工甄选等 (1)员工应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参与 条件 【2021.10.31 上午单 16】 质量监督 小组 应用 【2020.11.22 下午单 58】 (2)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利益相关 (3)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如智力、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等 .......................... (4)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威胁 (5)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 (6)员工的参与需要 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的模式,通常由 8—10 位员工及 1 名督导员组成,小组成 员定期集会,占用工作时间讨论质量方面的难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 出解决方案,然后监督实施 ①法国、荷兰及北欧等长期实施工业化民主的国家,以及日本、以色列等实 ................................ 施传统的参与决策制的国家 ............, .在 .参与管理的应用上都有很深的基础 ...............。在美国, 参与管理却发展相对缓慢一些。 ②越是居于高位的管理者,越不容易接受参与管理的理念 ........................ 【2018 单 12】 【2019 案 100】 概念 绩效薪金 制 指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 ............... 计薪方式 4 种: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 按利分红:把薪酬和企业效益联系在一起 计件工资:通过确定每件产品的计件工资率(每件产品的报酬),将员工的收 入和产量直接挂钩 优点 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金会自发地努力工作,而不 需要管理者的监督 第二章 领导行为 第一节 领导理论【2019 单 5】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领导理论★★ .. 领导 【2022.11.12 下 午单 39】 含义 具有影响群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的人 特点 (1)必须具有影响力 (2)必须具有指导和激励的能力 领导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组织的正式任命 概念 领导理论 特质理论 认为领导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 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领导 (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 (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不足 (3)忽视了情境因素 (4)没有区分原因和结果 管理心理学家伯恩斯:交易型、变革型 交易型和变革型 概念 把领导分为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两种类型 领导理论 强调的是个人在组织中的与位置相关的权威和合法性 【2014 单 4】 ......,强调任务的 交易 【2015 多 62】 明晰度、工作的标准和产出,关注任务的完成以及员工的顺从,更 型 【2018 案 94】 多依靠组织的奖励和惩罚影响员工的绩效 【2019 单 38】 通过更高的理想和组织价值观 ........来激励自己的追随者,能够为组织制 定明确的愿景,更多地通过自己的领导风格影响员工绩效和团队的 型 绩效 【2022.11.13 上午 变革 单 6、单 12】 管理心理学家罗伯特·豪斯提出魅力型领导理论 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和 个性化风格的领导 魅力型 领导理论 【2015 单 3】 【2018 案 93】 概念 魅力本身是一个归因现象,会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 促使魅力归因的领导特质包括自信、印象管理技能、社会敏感性和 共情等 道德特征 .... (1)使用权力为他人服务 (2)使下属的需要和志向与愿景相 【2020.11.22 下午 结合 多 77】 【2021.10.31 上午 特征 (3)从危机中思考和学习 (4)激励下属独立思考 单 15】 (5)双向沟通 (6)培训、发展并且支持下属,与 他人分享 (7)用内在的道德标准行事 【2019 单 28】 非道德特征 ..... (1)为个人利益使用权力 (2)提升自己的个人愿景 (3)指责或批评相反的观点 (4)要求自己的决定被无条件 接受 (5)单向沟通 (6)对追随者的需要感觉迟钝 (7)遵循外在道德标准 罗伯特·豪斯提出路径一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 理论 领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内容 指导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 领导要想被下属接受,就必须为下属提供满足感 【2014 单 5】 【2017 单 3】 【2018 多 68】 激励 (1)使绩效的实现与员工需要的满足相结合 作用 (2)为实现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必须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1)指导式 ...: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 单 31】 程序 【2021.10.31 上午 领导 (2)支持型 ...: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 【2020.11.22 下午 多 66、案 92】 【2022.11.12 下午 单 27】 【2022.11.13 上午 多 64】 行为 求 (3)参与式 ...: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 .....: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1)下属控制之外的环境因素:工作结构、正式的权力系统、工作 中间 团队等 变量 (2)下属的个人特征:经验、能力、内外控等 (1)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则支持型的领导可以带来高的绩效和满意 度 (2)对于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指导式的领导可能被视为多余的 (3)内控型下属对参与型领导更为满意,而外控型下属对指导式领导更 为满意 权变理论 【2015 单 4】 【2016 单 4】 【2017 多 62】 【2018 单 42】 心理学家费德勒提出权变理论 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领导与情景因素之间是否搭配 将领导方式区分为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类 将情景性因素分为三个维度: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工作结构 ....、职权 .. 【2020.11.22 下午 三个维度的互相组合,共可以产生八种不同的情景 单 19】 【2020.11.21 上午 两种领导风格在八种不同的情景下有不同的效能 单 6】 领导-成员 交换理论 【2020.11.22 下 午单 46】 【2021.10.31 上 午单 55】 【2022.11.13 上 午单 13】 管理心理学家乔治·格雷恩及其同事提出领导一成员交换理论 团体中领导与下属在确立关系和角色的早期,就把下属分出“圈里人” 和“圈外人”的类别。属于“圈里人”的下属与领导打交道时,比“圈 外人”困难少。领导倾向于对“圈里人”比“圈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 感情,很少采用正式领导权威 .......... 领导一成员交换过程是一个互惠的过程 ....... 第二节 领导风格与技能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领导风格★ . 从领导的经典研究和理论得出的领导风格小结【2022.11.12 下午多 64】 管理者中心 领导风格 员工中心 X 理论 —————— Y 理论 独裁 生产中心 亲密的 产出 任务驱动 督导 指导 —————— —————— —————— —————— —————— —————— —————— 民主 员工中心 普遍的 关怀 人际关系 支持 参与 领导在实际领导中表现出的习惯化行为特点 俄亥俄和 密歇根 模式 【2014 多 62】 俄亥俄模式将领导行为聚焦到两个维度上:关心人和工作管理 ........。 研究发现,工作管理和关心人得分高的领导,比其他类型的领导(两个维度 上都低,或在一个维度得分低,在另一个维度得分高)更能促使员工实现高 的绩效和高的工作满意度 【2018 单 2】 密歇根模式得到两个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员工取向和生产取向 .........。 【2021.10.31 研究发现,员工取向的领导风格与团体高绩效和员工高满足感相关,生产取 上午单 5、多 76】向的领导风格则和低绩效、低满足感相关 把领导风格画成一个二维坐标方格,方格的纵坐标是“关心人 ...”,横坐标是 “关心任务 ....” 在方格中有 5 种基本风格,描述了关心人和关心任务的交互作用 坐标(1,1):“无为而治 ....”,管理者既不关心任务,又不关心人。 坐标(9,9):既关心任务,又关心人 ..........。 管理方格图及生 坐标(5,5):“中庸式 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 命周期理论 的研究 【2014 单 7】 坐标(1,9):对人极端关注的“乡村俱乐部 .....”领导风格。 【2014 单 6】 【2019 单 9】 坐标(9,1):对任务极端关注的“任务式 ...”领导风格。 【2019 多 68】 【2019 单 36】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影响领导风格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下属的成熟程度 ....... 【2020.11.22 【2020.11.22 成熟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与意愿,包括两个方面: 下午多 76】 下午单 8、17】 (1)工作成熟度 【2021.10.31 (2)心理成熟度 上午案 89、91】 将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个维度相结合,得出四种领导风格: 【2022.11.13 (1)指导式 ...(高工作一低关系) 上午单 3、单 14】 【2022.11.12 领导规定工作任务、角色职责,指示员工做什么,如何做。(指导) ...(高工作一高关系) 下午单 7、案 81、(2)推销式 领导不仅表现出指导行为,而且富于支持行为。(指导+支持) 案 82】 (3)参与式 ...(低工作一高关系) 领导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共同决策) (4)授权式 ...(低工作一低关系) 领导提供较少的指导或支持,让下级自主决定(放任) 强调了被领导的重要性,指出对于不同成熟度的员工,应采取不同形式的领 导方式,以求得最佳绩效 考点 2:领导技能★★ .. 【2014 案 81-84】【2016 单 3】【2018 案 95】【2021.10.31 上午单 25、案 90】 技术技能 .... 领导 【2020.11.22 指一个人对于某种类型的程序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技能 【2022.11.12 下午单 54】 上午案 83、 人际技能 .... 指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 84】 指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联系进行思考的能力,如制定长期计划就需要用到概 概念技能 .... 【2022.11.13 念技能 下午多 66】 ▲概念技能处理的是观点、思想;而人际技能关心的是人;技术技能涉及的是事 ▲ .管理层级越高的管理者,需要的技术技能占比越小,而概念技能占比越大。 ................................. 第三节 领导决策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决策过程★ . 决策过程 阶段 西蒙的 决策过程 (1)智力活动 ....:包括对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决策的情境 【2015 单 5】 (2)设计活动 ....:包括探索、研究和分析可能发生的行为系列 【2019 多 69】 (3)选择活动 ....:在上一阶段的可能发生的行为系列中选择一个行为 【2020.11.22 下午单 52】 明茨伯格的 决策过程 【2014 多 63】 【2020.11.22 下午多 69】 (1)确认阶段 ....:认知到问题或机会的产生,进行诊断 (2)发展阶段 ....:个体搜寻现有的标准程序或者解决方案,或者设计全新的、量身定做解决 方案的过程 (3)选择阶段 ....:确定最终的方案 考点 2:决策模型★★★ ...【2017 单 4】【2018 单 53】 含义 经济理性 模型 【2022.11.12 上午单 28】 有限理性 模型 社会模型 决策者 特征 决策者在任何方面都是完全理性的 (1)从目标意义上分析,决策完全理性 ...... (2)存在完整和一致的偏好系统,使决策者在不同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3)决策者可以知道所有备选方案 ............. (4)对计算复杂性无限制 ........,可以通过计算选择最佳备选方案 (5)对于概率的计算不存在任何困难 ....... (1)决策者试图使自己满意 ..,或者寻找令人满意 ....的结果 (2)决策者所认知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简化模型 .... (3)采用的是满意原则而非最大化原则 ...............,决策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不必知道所有的可能方案 (4)由于决策者认知的是简化的世界,因此可以用相对简单的经验启发式原则或者商业窍门 以及一些习惯来进行决策。这些技术不要求非常高的思维和计算的能力 含义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需求来驱动的,人类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理性决策 【2016 多 61】 ( )项目的特点 .1. ...... ( 2 )心理决定因素 产生投入增 ......... 加的原因 ( )社会压力 .3. ..... ( )组织决定因素 .4. ....... 考点 3:决策风格★ . 决策者具有较低 ..的模糊耐受性水平,倾向于关注任务和技术本身 ............ 指导型 ... 喜欢关注事实,迅速完成工作;同时也是行动取向的,关注近期效果;喜欢使用权 力,喜欢有控制感。也会表现出独裁的领导风格 决策者具有较高 ..的模糊耐受性以及很强的任务和技术取向 .......... 决策风格 分析型 喜欢对情境进行分析,倾向于过度分析事物;比指导型决策者评估更多的信息和备 【2014 单 8】 ... 选方案,使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决策,对新的、不确定的情境的反应比较好:倾向于 【2016 单 5】 使用独裁的领导风格 【2018 案 96】 决策者具有较高 ..的模糊耐受性,并且倾向于对人和社会的关 ..........注 【2019 单 10】 概念型 解决问题时,视角广阔,喜欢考虑不同的选择以及将来的可能性;为了收集尽可能 ... 【2022.11.12 多的信息而与尽可能多的人进行讨论,然后根据直觉进行决策;喜欢冒险,擅长使 下午单 20】 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在进行决策时会陷入空想和犹豫不决 决策者具有较低 ..的模糊耐受性,倾向于对人和社会的关注 ........... 可以与他人进行很好的合作,喜欢公开交换意见的环境;乐于接受建议并提供支持 行为型 ... 和帮助,更喜欢口头而非书面的信息;倾向于避免冲突,力争使每个人都感到快乐: 但不喜欢困难的决策,尤其是当决策结果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不快时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设计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组织设计概述★ . 【2014 多 64】 【2021.10.31 上午单 4】【2022.11.13 上午多 67】 内容 (1)组织结构设计 (2)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设计 静态组织设计 ......:只对组织结构 ....进行的设计(古典的组织设计理论) 分类 动态组织设计 ......:同时对组织结构和运行制度 .........进行的设计(现代的组织设计理论) 考点 2: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及参数★★ .. 【2014 单 9、单 10】【2016 案 61、案 82】【2017 单 5、单 6、案 82】【2018 单 11、单 15】【2019 单 56】 【2020.11.22 下午单 56】【2020.11.21 上午单 3】【2021.10.31 上午单 37】  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 又称“权责结构 ....” 定义 本质 .. 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 目的 .. 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结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 内涵 .. 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1)职能结构 ....:达到企业目标所需完成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比例和关系 ..... 主要内容 (2)层次结构:各管理层次的构成,又称组织的纵向结构 .... .... 【2022.11.12 (3)部门结构 ....:各管理部门的构成,又称组织的横向结构 .... 下午单 21】 (4)职权结构 ....:各管理层次、部门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 三要素 (1)复杂性,指的是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 ................... (2)规范性,是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以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 (3)集权度,指的是决策权的集中程度 ...............  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 定义 指描述一个组织结构的各方面特征的标志或参数 (1)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 管理层次 ....: .指从组织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 管理幅度 ....: .也称为管理跨度,它是指一名领导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的数量。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密切。 ①两者存在负相关 ...的数量关系。同样规模的企业,加大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就会 特征因素 【2022.11.12 上午多 68】 【2022.11.13 上午单 15】 减少;反之,管理层次就会增多。 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相互制约的,其中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管理幅度决定 内容 管理层次,管理层次的多少取决于管理幅度的大小。 ③管理层次对管理幅度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2)专业化程度 ..... (3)地区分布 .... (4)分工形式 .... (5)关键职能 ....: .指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较大职责和权限的职能 部门。 (6)集权程度 .... (7)规范化 ... (8)制度化程度 ..... (9)职业化程度 .....: .通常可以用员工的平均文化程度或上岗职业培训期限作为衡量 职业化程度高低的指标。 (10)人员结构 .... 权变因素 影响因素 企业环境、企业战略、企业技术、人员素质、企业规模、企业生命周期等 考点 3:组织设计的类型★★★ ... 决定因素 权力等级;分工;规章;程序规范;非个人因素;技术能力 行政层级式 组织形式 适用范围 在复杂/静态环境中最为有效 .............,可以保证高度集权、强调等级的管理能够顺利 【2016 案 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和程序也不需要频繁改动 84】 又被称为“法约尔模型 .....” 特点 职能制 组织形式 【2015 单 6】 【2016 单 7、 案 83】 【2020.11.22 下午单 7】 【2020.11.21 上午单 27】 【2021.10.31 上午单 8、多 75】 【2022.11.13 上午单 16】 职能分工;直线一参谋制;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 (1)有明确的任务和确定的职责 ...........,人们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的机会较多 (2)可以消除设备及劳动力的重复,最充分地利用资源 ........,这种形式也有利于专 优点 门设备的开发和对专家的培养 (3)有利于管理者注重并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 . 高工作效率 ..... (4)部门间的联系能够长期不变,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的稳定性 ... (5)管理权力 ..高度集中,便于最高领导层对整个企业实施严格的控制 ( )狭隘的职能观念 .1. ........ ( )横向协调性差 .2. ....... 缺点 ( )适应性差 .3. ..... ( )企业领导负担重 .4. ........ ( )不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 .5. .......................... 在简单/静态环境中效果较好 .............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 较稳定的企业 矩阵组织 特点 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 ....;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 ....的协调;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 形式 【2014 单 11】 【2015 单 8】 【2018 多 79】 【2019 单 37】 【2022.11.13 下午单 8】 所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 优点 缺点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 (3)有利于减轻 ..高层管理者的负担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 ( )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1. ......... ( )双重领导,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2. ........................ ( )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3. ............ 在复杂/动态环境中较为有效 ............. 适用范围 适合应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的 企业。一般工业企业中的科研、新产品试制和规划工作,也可运用这种形式 特点 事业部制 形式 【2018 单 23】 【2022.11.22 下午单 1】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特点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经营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导 下的分散经营 (1)有利于总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摆脱具体管理事务,集中精力于战略决策和长 ........... 远规划 ... (2)增强企业的活力 .. (3)有利于把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 ........... (1)容易使各事业部只顾自身的利益,减弱整个公司的协调一致性 ... (2)公司和各个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复,会增加费用和管理成本 ......... 产品种类多且产品之间工艺差别大,或市场分布范围广且市场情况变化快、要 求适应性强的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成员手中 ...................... 团队结构 (1)在小型组织中,可以把团队结构作为整个组织形式 形式 (2)在大型组织中,团队结构一般作为行政层级组织形式的补充,既能提高行 适用范围 【2017 案 83】 政层级组织形式标准化的好处,提高运行效率,又能因团队结构形式的存在而增 强灵活性 虚拟组织 形式 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可以发挥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它的决策集中化程度很高,但部门化程 度很低或根本就不存在 无边界 组织形式 通过组织扁平化来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限制,减少或取消各种职能部门,代之以授 权的团队 第二节 组织文化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组织文化★ . 概念 影响因素 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简单的说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 共同价值观体系,使得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工作群体的特征,管理者和基层主管的领导模式,组织特征和管理过程,外部环境 向规矩(聚),集(激)新福(辐) 作用 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创新作用;辐射作用 (1)创新与冒险:组织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冒险的程度 (2)注重细节:组织期望员工做事缜密,善于分析和注意细节的程度 (3)结果导向:组织的管理层多大程度上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而不是强调实现这些结果 内容 的手段和过程 【2021.10.31 (4)人际导向:组织的管理层在多大程度上考虑组织内部的决策结果对组织成员的影响 上午单 23】 (5)团队导向:组织在活动时围绕团队而非个人进行组织的程度 (6)进取心:组织成员具备进取心、竞争意识而非贪图安逸的程度 (7)稳定性:组织活动更重视维持现状而不是重视成长的程度 (1)物质层 :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 ...( .表层部分 ....) . ............. (2)制度层( :制约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 ....中间层 ...) . (3)精神层( :形成物质层及制度层的思想基础,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深层 ..) . .....,是衡量一 .... 结构 个组织是否形成了自身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 【2016 单 8、 三者紧密相连: 多 69】 【2019 单 26】 【2020.11.22 下午多 68】 【2022.11.22 下午单 22、35】 类型 学院型 ... 为那些想全面掌握每一种新工作的人而准备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能不断地成长、 【2020.11.22 组织 进步 .. 下午单 30】 ....组 . 【2022.11.13 俱乐部型 非常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 ...........。在组织中,资历是关键因素,年龄和经验都至 织 上午案 81、 . 关重要 82】 【2015 单 7】 棒球队型 ....组 . 鼓励冒险和革新 织 .......,寻求有才能的人,对工作出色的员工予以巨额奖酬和较大的 . 【2017 案 自由度 81】 堡垒型 ...组织 .. 着眼于公司的生存,工作安全保障不足,但对于喜欢流动性、挑战的人来说具 有一定的吸引力 考点 2:组织文化与组织设计★ . 【2016 多 52】 (1)组织的制度化。组织的制度化程度越高,组织文化就越倾向于严谨。 (2)组织的规范化。组织中高度的规范化可以导致行为的可预测性、次序性和一致性,促进 组织文化建设。 (3)组织的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多、结构复杂的组织,不利于培养员工自主性和参与决策的 .............................. 主动性 ...。 .管理层次较少 ......、 .组织结构趋于扁平的组织 ..........., .则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 .表现出灵活 .....、 . 组织设计影 开放的特点,从而鼓励员工进行独立决策。 ................... 响组织文化 (4)集权程度。集权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在组织中形成民主、参与、开放、自主的文化。 的形成 (5)招聘制度。一般来说,员工多样化程度低、以内部招聘为主的组织倾向于拥有强调稳定 ...................................... 和连续性的文化。 ........ (6)绩效评估体系。强调合作的文化与强调严格的等级差异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很难并存的。 (7)薪酬制度。不同级别间薪酬差别很大的薪酬体系适合于强调等级的组织文化,而不适合 崇尚平等的文化。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组织变革的方法★ . 【2017 案 84】 组织是由任务、结构、技术及人员等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1)以人 .为中心的变革 组织变革的方 (2)以结构 法 ..为中心的变革:包括重新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调整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任免 【2022.11.13 负责人,明确责任和权力等 上午案 83】 (3)以技术 ..为中心的变革 (4)以系统 ..为中心的变革 考点 2:组织发展概述★ . 组织发展含义 是有计划变革及干预措施的总和 【2019 多 67】 注重的是人性与民主因素 【2020.11.22 目的在于重视的是人员和组织的成长、合作与参与过程以及质询精神 下午单 34】 蕴含的观念 【2022.11.13 与针对的目 对人的尊重、信任和支持、权力平等、正视问题、鼓励参与 .......................... 上午多 68】 标 结构技术 .... 传统的组织 发展方法 【2014 单 12】 【2017 多 63】 【2018 单 10】 【2020.11.21 上午单 10、多 62】 指通过有计划地改革组织的结构,改变其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的技术,是 影响工作内容和员工关系的技术 (1)敏感性训练 .....,指通过无结构小组的交互作用方式来改善行为的方法,又 称实验室训练、T 团体训练、交友团体训练等 (2)调查反馈 ....,是用来评估组织成员的态度,了解员工在认识上的差异的一 种调查工具 人文技术 .... (3)质量圈 ...,是员工参与计划的一种形式,其内容是:企业中多个员工小组 自愿定期与主管会面,以鉴别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将这些 提议送交给高层管理部门审查,获得批准的方案由员工参与完成 (4)团际发展 ....,旨在化解和改变工作团体之间的态度、成见和观念,以改善 团体间的相互关系 全面质量 管理 指整个企业通过共同努力,引进新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大幅度削减因质量 不佳而导致的成本因素,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要,甚至经常超出顾客的期望要 求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团队建设 一个好的团队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规模小 小互补,同承 ②能力互补 担 ③有共同的意愿、目标和工作方法 ④情愿共同承担责任。而要建立一个好的团队就必须进行团队建设。 现代组织 发展方法 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 【2019 多 73】 【2021.10.31 上午单 2】 核心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战略以及赢得竞争优势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被看成是一种“利润中心 。 ....”,而不仅仅是一种“成本中心 ....” 战略契合或战略匹配 .........,即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具有两个方面的一致性: ①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外部环境和组织战略之间的一致性,也称外部契合或垂直一致性 ..........,强 核心概念 调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组织战略保持完全的一致; 【2017 多 64】②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内部一致性,也称内部契合或水平一致性 ..........,强调组织内部的各种人力 ......... 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之间必须保持高度的内部一致性 .......................,相互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匹配、互动 关系 重要思想 (1)以利润为导向的观点,而不只是从以服务为导向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和解决各种人力资 源问题 (2)对生产率、薪资福利、招募甄选、培训开发、绩效反馈、缺勤管理、临时解雇及员工态 度调查等这样一些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 (3)采用包括可行性、挑战性、具体性以及有意义性等目标在内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同时针对组织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议性解决报告 (4)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人员提供培训,并且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 的利润实现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1)参与组织的战略规划制定过程 战略性人力 (2)掌握与组织的战略性目标有关的一些特定知识 资源管理对 (3)知道何种类型的员工技能、行为以及态度能够支持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人力资源管 (4)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来确保员工具备实施组织战略所需要的这些技能、行为以 理者的要求 及态度 考点 2:组织战略的三个层次★ . 【2017 单 7、单 8】 【2019 单 1】 【2020.11.22 下午单 16】 【2020.11.21 上午多 61】 【2022.11.13 上午多 69】 【2022.11.12 下午单 29】 组织战略 .... 又称公司战略或企业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它主要回答“到哪里去竞争”的问题,即做出组织 层次 .. 应该选择经营何种业务以及进入何种行业或领域的决策。 一般情况下,组织战略划分为成长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三种类型 竞争战略 .... 有时又称为经营战略。它主要回答“如何进行竞争”的问题。竞争战略通常划分为总成本领先 层次 战略、差别化战略和市场集中战略三种类型 .. 职能战略 .... 它主要回答的是“凭借什么来进行竞争”的问题。包括市场营销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财务战 ... 层次 略 .. .等内容 考点 3:战略规划的主要任务★ .【2018 单 49】【2018 多 64】 首先要阐明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以及长期目标 战略规划的过 使命 程 ..描述了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2022.11.13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的总体描述 .. 上午单 17】 价值观 ...则是在履行使命以及实现愿景过程中坚持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 组织还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评估 外部分析、内部分析、战略威胁、战略机会 ................... 外部分析 ....是指通过考查组织的运营环境,分析组织所面临的各种战略机会以及所受到的各种 SWOT 分析 威胁 【2022.11.12 ....包括尚未开发的客户市场,对组织有帮助的技术进步,尚未挖掘和利用的潜在人力 上午单 23】 战略机会 资源等 战略威胁 ....则包括潜在的人员短缺,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即将出台的可能会对组织产生消 极影响的法律,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等 完成 SWOT 分析之后,组织就需要选择有助于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体战略 考点 4: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之间的联系★ . 【2019 单 45】 【2020.11.22 下午多 71】 行政管理联系 ...... 日常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 ............ 单向联系 .... 组织自行制定战略规划,告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配合战略规划实施或落地 双向联系 .... 按照既定的三个步骤的顺序先后发生 一体化联系 ..... 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持续互动 .... 考点 5: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战略实现有重大影响的原因★ . 人力资源管理对组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个组织的战略是否能够得到成功的执行,主要取决于 织战略实现有重大 以下五个要素: 影响的原因 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的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信息系统 而在战略执行的这五个重要要素当中,人力资源管理对三个基本要素负有主要责任,即 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的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还会直接影 响组织结构以及信息系统两个要素。 考点 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工具★ .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 理的三大工具 【2017 单 9】 (1)战略地图 ....: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 【2019 单 31】 (2)人力资源计分卡 .......:并不是一张用来计分的卡片,它实际上是针对为实现组织战略 【2020.11.21 上午 目标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链而设计的各种财务类和非财务类目标或衡 单 5、单 24】 量指标 【2021.10.31 上午 (3)数字仪表盘 .....:能够在计算机桌面上显示的各类图表;掌握组织的各项战略任务完 单 13】 成情况及重要工作进度的工具。 【2022.11.13 上午 单 18】 第二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组织总体战略的两个层次★ . 两个层次 内容 组织的发展战略或公司战略 成长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组织的经营战略或竞争战略划 创新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客户中心战略 考点 2:人力资源战略与不同组织战略的匹配★ . 【2019 案 90】 【2021.10.31 上午单 29】 特点 强调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 ..........、新事业的开创以及新领域的进入 内部 .. 人力资源 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强调与工作有关的培训;强调内部晋升通道 匹配 成长战略 特点 往往是通过兼并、联合、收购 ........等方式扩展组织的资源或者强化其市场地位 ................ (1)员工重新配置的工作压力大 外部 .. 人力资源 (2)培训侧重组织文化整合和价值观的统一 ............. 匹配 (3)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重心侧重规范化和标准化 稳定 特点 一种强调市场份额或者运营成本的战略 战略 (1)人员招募需求不太大,内部员工晋升缓慢 【2022.11.13 (2)组织的培训侧重工作需要 人力 上午单 19】 (3)绩效管理侧重员工的行为规范以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态度 资源 (4)重视薪酬的内部一致性,薪酬的决策集中度比较高,薪酬的决定基础是员工所 匹配 从事的工作本身。 (5)员工福利水平较高 特点 收缩 战略 通常会被那些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因而想要缩小一部分经营业务的组织采用,有时又 称为精简战略,往往与裁员、剥离以及清算等联系 .............在一起 人力 (1)培训的压力较大 资源 (2)绩效管理重对结果的考核 匹配 (3)薪酬减少固定薪酬比重、增加浮动薪酬比重,力图实行员工股份所有权计划等 考点 3:人力资源战略与不同竞争战略的匹配★ . 【2018 单 1、单 32】【2020.11.22 下午单 51】 特点 也称创新战略,是以产品的创新 .....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为导向的一种竞争战略 差 异 . . (1)不重视组织内职位等级结构以及职位评价的相对稳定;偏向招聘富有创新精神的和敢于 人力 化 战 . . 承担风险的人 资源 略 (2)薪酬上强调组织与员工的风险共担,基本薪酬取决于员工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 匹配 (3)绩效管理更关注创新结果,目标导向性很强 成本 .. 领先 .. 也称成本领袖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或运营卓越战略 特点 实际上就是低成本战略 .....,是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组织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 格向客户提供产品的一种竞争战略 (1)强调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稳定性 人力 战略 .. 资源 (2)培训侧重工作需要 (3)绩效管理侧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对基本工作流程的遵守;一般与竞争对手薪酬水平相当 匹配 (4)薪酬构成上,浮动薪酬或奖金所占比重较高;奖励员工在成本节约方面取得的任何成绩 特点 市场 .. 集中 .. 被称为客户中心战略,一种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的 .............................. 战略 .. (1)招募环节往往就非常重视求职者或候选人的客户服务能力、动机以及经验 人力 (2)培训系统会在客户知识、客户服务技巧以及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等方面倾注大量的时 战略 .. 资源 间和精力 匹配 (3)薪酬往往根据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根据服务的总体评价结果来支付奖金 考点 4:学习型组织★ . 【2017 单 10】 概念 是指组织通过促使所有员工持续获取和分享知识 .........而形成的一种重视和支持终身学习 ....的文化 关键特征 (1)致力于持续学习 ....... (2)知识共享 .. (3)普遍采用批判性和系统性 .......的思维方式 (4)具有一种学习文化 .... (5)重视员工 .... 考点 5:人才管理★ . 【2017 单 11】 【2019 单 59】 【2020.11.22 下午单 38】 企业为了吸引、留住、开发以及激励具有高技能的员工和管理者而采取的系统性的、有计划的战 略性措施 定义 “ .人才 ..” .的重要特点 .....: . (1)人才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的。 (2)人才不仅仅是指组织中最优秀的、已经表现出卓越绩效的少数员工(A 类人才),还包括那些 构成员工队伍大多数的、有能力且绩效稳定的员工(B 类人才) (1)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获取途径,实现动态人才匹配 (2)形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新型人才队伍调节机制。组织可能需要努力建立一种具有以下特点的 人才的“ .零库存 ...” .模式 ..: ①同时利用制造人才和购买人才两种策略应对人才供求两个方面的风险 ..............................,并保持适当的平衡; ②适应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小规模、多批次 .......地培养人才; ③降低人才开发风险,提高人才开发的投资回报率 .....; ④通过平衡 ..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利益来保护组织的培训开发投资 主要 内容 (3)建立多元化的员工价值主张,培养新型组织文化: ①企业必须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令人信服 ....的为自己工作的工作目的 .... ②企业必须转变领导的角色,将传统的命令型领导转变为影响型领导 ................ ③企业还需要建立统一、平等且富有同情心的组织文化 .... (4)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①对相对独立的各种人力资源职能加以整合,强化各种人力资源职能对于人才招募和保留的共同 .. 作用 .. ②将员工管理流程整合到标准的企业流程 ..............中,让各级管理者切实承担吸引和留住员工的责任 ③将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化为详细的人才战略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同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 业人员的经营意识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及其供求预测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 人力资源规划(广义和狭义) 内容 广义 ..的人力资源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员供求规划、 培训开发规划、绩效管理规划、薪酬福 利规划、员工关系规划以及中高层管理 者的接班规划或继任规划等与人力资源 管理问题有关的各项规划活动 狭义 ..的人力资源规划 指组织的人员供求规划或雇用规划,即根据组织 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分析,找出供求之间 的矛盾,从而帮助组织制订平衡人力资源供求关 系的各类相关计划 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从明确组织的战略规划 ....开始的【2014 单 17】【2015 单 13】【2017 单 12、多 65】 1.限制人员雇佣 2.缩短工作时间 3.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4.合同到期解除劳动合同 (1)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意义 (2)有利于组织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稳定、一致性和有效性,有利于组织的健康和可 【2016 案 85】 持续发展 (3)组织对人工成本的合理控制 考点 2:预测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 【2021.10.31 上午单 36、多 72】 不考虑组织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是对组织未来经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总体情况做出的分析和 评估 内容 主要考虑组织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调整 ............、 .组织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变化情况 ................、 .组织内部各职位上员 ......... 工的工作量、组织的技术变革、组织结构调整以及流程再造 ..........................等若干方面因素 (1)组织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调整 (2)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变化情况 ............... 因素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外部客户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 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3)组织的技术变革 (4)组织结构调整及流程再造 考点 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 .. 【2014 单 18、单 19】 【2015 单 14、案 88】 【2017 单 13】 【2018 单 8、多 80】 【2019 多 77】 【2020.11.22 下 午多 66】【2021.10.31 上午单 41】 【2022.11.12 上午单 10、单 17】 从预测的角度 ...... 从预测方法 ..... 人力资源需求既可以根据组织的总体经营状况或未来的产品或服务数量从宏观层面 ....进 行预测,也可以根据组织内部各种职能或职位的具体数量变化从微观层面 ....进行预测。 (1)定性 ..的主观判断法(经验判断法 .....和德尔菲法 ....) (2)定量 ..的统计学方法(比率分析法 .....、趋势预测法 .....以及回归分析法 .....)。 (1)最简单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 (2)是让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凭借自己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的直觉,对 经验 组织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等状况进行估计 判断法 (3)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 .......,以及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经营环境相对稳定、人员流 动率不是很高的组织 (1)也称专家预测法 ..... (2)优点: ① .吸取和综合了众多专家的意见,避免了个人预测的片面性 ......................... 定性 方法 德尔 菲法 ② .不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 .........., .而且匿名进行 ......, .由专家独立地作出判断 .........., .避免了从众的行为 ........, . 同时也避免了专家必须在一起开会的麻烦 .................. ③ .采取多轮预测的方法,经过几轮的反复,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3)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专家的人数不能太少,至少要达到 20~30 人 ②专家的挑选要有代表性 ③问题的设计要合理,不要让专家一次回答过多的问题 ④向专家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要相对充分,使他们能够进行预测和判断 比率 一种基于某种关键的经营或管理指标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固定比率关系,来 分析法 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 (1)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法 ............ (2)是根据一个组织的雇佣水平在最近若干年的总体变化趋势 ......,来预测组织在未来某 定量 方法 趋势 预测法 一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方法 (3)这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实用性比较强,由于这种预测方法比较粗糙,预测 的准确度会打一定的折扣 (1)是一种定量的预测方法 .......... 回归 (2)首先建立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将这些影响因素 分析法 的未来估计值代入函数,从而计算出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考点 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 预测内容 【2017 单 14】 一个组织对自己在未来的某一特定时期内能够获得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以及结 ............ 构 .等所进行的估计 【2018 单 55】 【2021.10.31 上午案 86】 (1)外部劳动力市场总体供给情况。分为地区性劳动力市场和全国劳动力市场两 种情况 影响因素 【2021.10.31 上午案 88】(2)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组织内部的员工技能数 ........ 据库 .. (1)针对具体职位 ....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 (2)主要做法是针对组织内部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职位,确定能够在未来承担该 ..... 方法 【2019 单 15】 人员替换 .... 职位工作的合格候选人 .......... 【2020.11.22 分析法 ... (3)主要强调了从组织内部选拔合适的候选人担任相关职位尤其是更高一级职位 下午单 21、 的做法,它有利于激励员工士气,降低招聘成本,同时还能为未来的职位填补需 49】 求提前做好候选人的准备 【2021.10.31 (1)基于多种职位 ....以及人员流动状况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 上午案 85、 (2)主要是利用一种所谓转移矩阵 87】 ....的统计分析程序来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马尔科夫 .... 【2022.11.13 (3)这种矩阵在描绘一家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供给变化趋势方面是非常有 分析法 ... 上午多 70】 用的。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公司的各种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稳定,那么它还可 以用来预测公司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第二节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与方法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 . 【2015 多 65】 【2017 多 65】 【2019 案 91】 【2021.10.31 上午单 34】【2022.11.13 上午单 20】 需求大于供给 ① .延长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 ........... ② .扩大员工招募范围 ........ 需求小于供给 ①冻结雇用 .... ②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 供求结构不匹配 ①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开发 .... ②逐渐让无法胜任现工作的员工离 .............. ③ 开组织(通过到期终止劳动合同、 ③缩短 .降低现有人员的流失率 .......... ............... ..每位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 .... ④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 , 减少对人 自然退休等方式) ..............④临时性解雇 ..

93 页 754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七大胜任力模型

HRBP七大胜任力模型

HRBP 七大胜任力模型 分别为:聚焦客户、理解业务、澄清问题、建立关系、结果导向、有效 创新、专业能力,从这七方面来谈谈对 HRBP 胜任力的看法。 胜任力之一:聚焦客户 现在人人谈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就是用户思维、体验思维,归根结底都 是客户思维。原来人力资源的组织架构,都是职能式的,以自我为中心, 从来没有考虑过: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服务的客户是谁?有的说是 员工。有的 HR 认为自己是管理部门,是帮助企业去监督和管理所有业 务人员的,这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在追逐组织人本效益最大化的今天, 恐怕人力资源部并非仅仅是管理部门,而是同时具备服务职能。 事实上,人力资源的客户,不仅是员工,还有业务经理、公司高管、甚 至总裁、老板等。当然,能够把员工当成客户已经不错了,但有几个人 是真正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的?与其经常抱怨员工难管,要我说是你 没本事针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员工制定有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不能 影响和激励大家,还谈什么员工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试图成为一个经营部门,因为只有需要 你自负盈亏时,摊派制的行为习惯才能转化为客户思维。这时不得不考 虑:你设计的产品是业务部门所需的吗?如果无人埋单,你将毫无价值! 这也是人力资源部经常说的,“组织、机制改变人的行为”吧。 当然,聚焦客户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让客户满意,也许组织模式的改 变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扭转自身角色,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 时候你不会设计一个绩效考核的表就直接发给业务部门,而是认真了解 业务部门的需求,明确绩效考核到底能够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哪些问题, 让业务部门会用、爱用、抢着用。这样,你就和客户间建立了信任和粘 性,这才是真正的聚焦客户! 胜任力之二:理解业务 我给企业做咨询时发现一个现象,一位企业老板想培养人力资源负责人, 于是打算让其轮岗,以便全面了解公司业务。老板的想法是如果轮到销 售体系,最好直接去一线做销售和跟单,这样对于快速了解业务非常有 好处。 而这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也觉得只要在销售部门帮助负责人做一做人员 管理,就对人和业务都会了解。 我完全同意这位老板的想法。这就像做饭,是一门实践学科,看菜谱学 也不能完全掌握。如果有机会深入一线,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 你将会和业务部门平等对话,不再是门外汉。 但问题又来了,很多 HR 是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从事 HR 工作,没有轮岗 的机会,是不是就不能做好 HR 呢?其实不是。只要你有心,愿意多花 时间去参加业务会议,多与员工和业务领导沟通,就能得到很多有效的 信息,也会逐渐了解业务情况。管理是相通的,虽然可能行业不同,但 都是某几类工作的集合体,只要你懂得融会贯通,了解业务并不是难事。 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之所以不理解业务,是因为没有主动沟通, 而只是被动接受或简单迎合。因此,理解业务不是空话,而是真的潜心 去沟通、学习、研究、思考,一定要跨越这个鸿沟!而 BP 意为业务伙 伴,可见理解业务是前提,否则何谈伙伴? 胜任力之三:澄清问题 当你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的时候,效果并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更 多的是因为你没有帮业务部门真正澄清问题。 在我做顾问的一家企业的经营分析会上,每个业务老总都在汇报结束后, 指出其他部门的很多问题,却不谈自己的问题。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 请问,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批斗会)?第二个问题:你们刚 才说的都是问题吗? 这么举例,其实是想和大家澄清什么是问题。这里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 我们往往会说别人的问题,但请问,别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从解决问 题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分析自己的问题,从自身角度剖析并解决才是最 有效的。当然,别人的问题不是不可以提,而是要先看自己,再看别人, 给别人提建设性的意见才有价值。 第二,是现实的问题还是演绎的问题?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一些话,比如某个员工会对领导说,大家都认为他/ 她不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会把它转为现实的问题,即请问 大家是谁?都有谁说了他/她不好?具体哪些不好?有什么事例证明吗? 这样的问题都不可能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于是,我们要经常在自省, 我们问的都是现实的问题吗? 第三,是将来的问题还是过去的问题? 很多人往往会说,“我原来就是这么干的。”其实原来已经是过去式,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看清楚,到底哪些 是对未来产生影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真正找到了,并解决了,可以 给企业经营带来真正有意义的帮助。但往往大家更喜欢沉迷于过去的经 验里。 至此,你是不是真正清楚了到底什么是问题?如果 BP 能够帮助业务部 门真正澄清问题,其实离问题的解决已经不远。而 HRBP 一定要具备 这个素质。问题澄清以后,解决方案可以交给 COE(专家中心)完成, 亦或由 HRBP 与 COE 共同完成。 以上这三项是我认为 HRBP 具备的最重要的胜任力。接下来将接着谈 另外四个胜任力指标。即:建立关系、结果导向、有效创新、专业能力。 胜任力四:建立关系 我曾经说过一句“豪言”:想做一个好的 HR,一个必备条件是要有好 酒量。听众们笑倒一片,但这并非笑谈。尤其是,如果你在酒文化盛行 的地区,不能和业务部门拼拼酒量,怎么可能和业务部门建立信任?哪 怕你不胜酒力喝倒下,也足见诚意!于是我在山东企业任职时,招聘的 HR 首先看酒胆,再看酒量,这是要契合业务特性和企业文化啊。 但酒肉关系只是初级的关系,如果要真正赢得信任,必须为业务部门创 造价值,一定要关注利益相关人。每当我们推行一件事,会涉及很多人, 比如绩效管理,会涉及的利益相关人并非仅员工,还会涉及中、高层管 理者,乃至总裁、董事长。不同层级对一件事的诉求往往不一样,员工 不希望绩效是为了扣钱;中层不希望拍脑袋打分还要硬着头皮面谈;高 层不希望这只是一个形式…… 于是,当人力资源部门推行一件事时,一定要想清:这对各层级的价值 是什么?影响当事人配合度的原因是什么?你有解决方案吗?还是一道 令下,将它硬推下去。这是不同的思维理念。而和业务部门建立关系, 就一定要其感觉到我们是有价值的,是在帮助他们。 胜任力五:结果导向 有业务部门评价 HR 部门做事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人力工作一 般是短期内很难出成效的,在推行中往往会受到质疑,令人有较强的挫 败感。 纠其原因,其实是做事时没有“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没有真正从业 务角度出发,没有预测到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以及利益相关人的想法 和需要。 HR 们的通病是,做事做给自己看,是以玩自我专业为核心目标,以为 这些专业可以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殊不知,没有摸清需求,很多事 就事倍功半。为什么很多从业务部门转做 HR 能做得不错?原因就是他 们了解业务,并擅于整合资源去推进业务,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 HR 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是专业的延展还是解决问题?从组织的角度来 看,解决问题是王道,助力业务是王道,推动战略是王道! 胜任力六:有效创新 做 BP(即业务伙伴)的还需要创新?当然,BP 的出现就是源于企业管 理的过程中,不能“一人生病,全家吃药”。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人员 要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目的是有效!因此,把别人的方案抄过来的做法 将不复存在。我最怕 HR 同行找我要各种方案、制度和表格,拿去稍做 修改就给企业用上了。“拿来主义”的弊端是,你很难说清其中的逻辑, 以及设计者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于是,当使用者挑战 HR 时,可能就 无言以对。 我曾经服务过的几家企业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即企业发展大了,需要 规范管理,于是从外企空降了一些 HR 高管。空降兵满腔热血的将原来 企业运用的有效工具及经验在新的企业中推行,但往往推行不下去。外 企的成熟套路在民企就会遇到一堆质疑,且外企的整个体系都是全球总 部设计的,中国区只是执行。其实,很多人没有认真研究过其所以然, 于是在民企推行的过程中,被大家不断地质疑。由于一种方案没有绝对 的好与坏,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所以,不经思考、不做结合企 业的价值性创新工作,其方案是无用且徒生烦恼。 有 HR 曾问我,现在的员工不喜欢公司的制度,这些员工怎么这么难管 呢?我就反问:企业的制度是为什么而定的?员工不喜欢的因素是什么? 需要员工喜欢吗?如果员工不喜欢,对于公司经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个企业的制度是可以进行适度创新和修改的,关键 在于适用、有用,体现价值。 而 BP 岗位的出现,更是彰显人力资源能够帮助业务部门做定制化的解 决方案,因为业务不同、人不同,人力资源的解决方案也应该不同,这 才能真正体现 HR 的价值。 胜任力七:专业能力 之所以把这个胜任素质放在最后,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是基础。 但对 于 HRBP 来 讲 ,其 人力 资源 专 业 不需 要 全 模 块 掌握 ,也 就是 说, BP 是通才而非全才,通才即人力资源的每个模块都知道,但都不够深 入;全才是不仅知道,而且绝大多数比较深入。但 BP 并非所有的模块 都不擅长,一般 BP 相对会擅长于招聘、激励、团队建设等。这些专业 能力的需要和塑造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对 HRBP 的角色定位。 到底 HRBP 这个角色有那么重要吗?在这里,我只想强调几点: 第一,HRBP 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你的组织中可以 不设 BP 的角色,但不能没有业务思维,就像互联网思维一样,你的企 业非互联网企业,但不代表你不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 第二,HRBP 这个岗位未来最有价值,纵观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发展 现状,你会发现,共享服务(SSC)的那些基础事务是很容易外包的 (现在国内也有很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具备很强的外包能力及专业 性),专家中心(COE)也是可以外包的,有太多的咨询机构可以承 接这些工作。而只有 BP 无法外包,因为 BP 的核心是了解业务,并可 以出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个岗位的价值将越来越凸显。 第三,HRBP 这个岗位并非把人力资源部改成了三驾马车的模式,才 可以有这个角色的出现。即使没有三驾马车,仅是二驾或四驾,亦或现 在的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不变,仅增加了 BP 的岗位也是可以的,凡事不 需教条,仅需有用! 其实 BP 并不是个新词,之所以大家现在热捧,是因为互联网来了, 90 后来了。随着“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理念推广,现在的员工越来越 难激励和保留,企业该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工作了。说实话,BP 这个岗 位真的不是谁都能做,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岗位,互联网公司的 BP 经验可以稍少一些,因为对接的业务负责人和员工都是年轻人。但传统 企业则比较难,因为传统企业的业务负责人,都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 人。如果你没有多年的 HR 或其他功力,如何与业务领导平等对话?更 谈何影响力? 因此,你们都准备好迎接这个挑战了吗?这七项能力你都具备了吗?其 实无论是 BP 还是任何一个 HR 的岗位,如果想在企业中有价值,就必 须了解具体业务,做有用的事!

10 页 461 浏览
立即下载
年度HRBP任务清单

年度HRBP任务清单

年度HRBP任务清单 模块 序 号 工作事项 分项指标 执行时间 责任人 指导 支持 1 安排面试 1. 梳理当天面试的人选 2. 打印简历,与业务部门沟通面试 安排 9:00-9:30 招聘经理 HRD HRBP 2 安排入职 1. 安排新员工入职,搜集复印资料 资料 2. 新员工入职培训,员工手册阅读 签字 10:00-10:15 3 处理紧急消息/邮件 1.处理内推简历,进行约见 2.处理招聘平台上的留言消息 9:30-10:30 招聘经理 HRD HRBP 10:30-5:30 招聘经理 HRD HRBP 18:00(下班前) 招聘经理 HRD HRBP 周五 招聘经理 HRD HRBP 日常事 务 筛选简历/邀约 1. 按照紧急程度筛选简历并进行职 位沟通 2. 邀约合适的候选人,并安排面试 时间 接待/面试 1. 安排前来面试的人选进行初试 2. 安排前来复试的人选,并进行后 续谈薪 5 结果反馈 1. 向领导汇报人选反馈结果,反复 协商,欲求满意 2. 针对人选的录用淘汰情况与业务 部门进行沟通,修改招聘需求,确 保精准 6 招聘日报 列明邀约数、面试安排,报 HRD、CEO及工作群 3 每日 必做项 4 招聘工 作 7 一周工 作总结 1. 总结本周邀约人数,面试人数, 一周招聘情况的梳理 复试人数,录取人数,淘汰人数 2. 形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 备注 序 模块 号 一周工 作总结 每周 必做项 下周招 聘规划 工作事项 8 一周招聘情况分析 9 招聘职位的梳理 10 设定下周招聘目标 分项指标 1. 新的招聘需求确认 2. 新职位招聘需求在平台上提交 支持 周五 招聘经理 HRD HRBP 周日晚上 招聘经理 HRD HRBP 月末开会后 招聘经理 HRD HRBP 每月30号 招聘经理 HRD HRBP 月初前三天 招聘经理 HRD HRBP 根据职位优先级安排招聘任务,确 定招聘方向 1. 对于招聘结果进行分析,修改招 聘需求,精准招聘 2. 根据本月的招聘结果,优化职位 优先级 13 本月招聘情况分析 14 招聘职位的梳理 1. 新的招聘需求确认 2. 新职位招聘需求在平台上提交 设定下月招聘目标 根据职位优先级安排招聘任务,确 定招聘方向 15 指导 1. 总结本月邀约人数,面试人数, 本月招聘情况的梳理 复试人数,录取人数,淘汰人数 2. 形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 每月 必做项 下周招 聘规划 责任人 1. 对于招聘结果进行分析,修改招 聘需求,精准招聘 2. 根据一周的招聘情况,修改职位 优先级 1. 根据HRD的指导,HRBP业务的支 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做人 持对招聘方向进行调整 11 才储备 2. 根据企业战略方向做好人才储备 和人才画像 本月工 12 作总结 执行时间 备注 OKR与关键结果管理报表(HRBP) 愿景、使命、战略目标 人力资源部 部 门 愿 景 二季度末公司规模达到中型企业 使 命 二季度末公司规模达到中型企业 1、团队人数达到30人。 战略目标 (季度) 2、绩效达标人数超过80%。 3、培养3位主管级别人员、1位经理级别人员。 4、企业文化培训 考核计划表 序号 目标(O) 团队人数 达到30人 1 2 3 4 绩效达标人数 超过80% 培养3位主管级别 人员、1位经理级 别人员 企业文化培训 部 门: 提交人: 审核人: 人力资源部 关键成果(KRs) “KR”权重 “O”分值 招聘邀约15人/天 20% 日面试人数1人/天 人员合格率不低于80%(7天考核期) 20% 30% 人员留存率不低于80% 30% 新人专业知识培训不低于3天(考核期) 员工绩效辅导工作不低于1次/周 15% 15% 员工业绩沟通1次/周/人 绩效考核1周/次 20% 50% 每周业绩拼比及业绩总结 30% 每周激励方式周一的宣导 团队长赋能培训1次/周 30% 20% 团队长领导力考核1次/周 20% 职业生涯规划咨询1次/月/人 10% 员工价值观引导4次/月 50% 团队文化建设2次/月 10% 新人企业文化培训2次 30% 考核周期: 提交日期: 审核日期: 100 100 100 100 企业 企业 考评表 KR完成 KR得分 O得分

3 页 645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岗位说明书

HRBP岗位说明书

HRBP 岗位说明书 岗位名称 HRBP 岗位编号 M-HR-002 所在部门 人力资源中心 岗位定员 3 直接上级 HRBP 经理 工资等级 M-C-1 级 直接下级 无 薪酬类型 月薪 所辖人员 岗位分析日期 本职:从 HR 视角出发参与业务部门管理工作,建立所在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表述:人力资源规划、分析与优化 职 责 一 1. 工作 2. 任务 3. 4. 岗位工作分析及价值评估,编制和维护《岗位说明书》 制订并执行业务部门 HR 年度工作计划(甘特图) 根据所在部门经营目标规划所在部门组织架构及人员编制 参与所在业务部门的领导力发展和人才发展通道建设 职责表述:人才的招聘与储备 职 责 二 5. 6. 工作 7. 任务 8. 9. 招聘活动的实施、协调和跟进工作 招聘效果分析并开展招聘成果跟踪工作 依据实际状况和岗位设置情况,开发适合的招聘渠道 做好人才储备和员工信息的管理与保密工作 及时了解本地区人才信息及人事相关法规,并及时反馈给 HRD 参考 职责表述: 人力资源评估及培训开发 职 责 三 10. 11. 工作 12. 任务 13. 14. 员工能力素质模型的完善和优化。 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产品知识、工作流程等) 调研所在部门的培训需求,提报培训项目至 HRD 审核 部门培训工作的实施及公司培训的配合工作 每季度汇总在职人员价值评估报告,报送至 HRD 职责表述: 绩效的审核、实施与反馈 职 责 四 15. 16. 17. 工作 18. 任务 19. 20. 21. 执行公司搭建的绩效考核体系,严格遵守绩效考核制度 为所在部门成员提供绩效培训及绩效辅导 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及部门(年、季、月)经营指标,合理制定本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每月 5 号前审核及发布当月绩效指标、每月 3 号前完成上月绩效考核结果审核提报 负责统计处理绩效考评结果,进行绩效分析,并提出绩效改进方案 建立员工绩效档案,接收及处理员工绩效投诉 协助部门负责人完成员工的绩效面谈并提供绩效指导 22. 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及时达成员工激励及淘汰预警 职责表述:所在部门的 HR 管理工作 职 责 五 23. 梳理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及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细则 工作 24. 每月制定部门工作的分配合理性评估报告,报送至 HRD 任务 25. 落实公司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激励策略 职责表述: 员工关系管理 职 责 六 26. 27. 工作 28. 任务 29. 30. 新员工试用期跟踪(工作态度、业务知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等) 员工入职、转正、调岗、晋升、离职等认识手续的办理 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及各类证明的收集及开具工作 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并提出相应对策 定期/不定期策划及组织团建活动 权力: 1. 2. 3. 4. 审核所在部门提出的人员配置、异动和奖惩等各类报告 审核所在部门各岗位定编方案 审核所在部门岗位人员绩效指标、考核结果及绩效投诉 审核控制所在部门人力资源成本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 销售部、研发部、产品部、财务部、行政部等 外部协调关系 无 任职资格: 教育水平 专业 培训经历 经验 大学专科以上 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或业务相关专业 管理知识、公共关系、人力资源培训 5 年以上工作经验,3 年以上 HR 工作经验,1 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 基本知识 规章制度、公司文化、工作流程、公司产品知识、行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人力资源知识、管理学知识、组织行为学知识、企业文化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 基本技能 书面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 专业技能 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培训能力 潜在能力 学习能力、人际理解能力、抗压能力、周密思考能力、适应能力 基本素养 诚信、责任感、团队合作、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廉洁、保密意识 特殊素养 忠诚度、职业动机、职业形象、全局意识 备注:

2 页 468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公司HRBP运作实践(全集)

华为公司HRBP运作实践(全集)

聊聊 HRBP 的那些事 —— 华为 HRBP 运作实践 2019 年 6 月 目录 ¡ 华为 HR 转型的背景与过程 ¡ 华为 HRBP 的角色与定位 ¡ 华为 HRBP 的学习与发展 业界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演进 3 、 HR 作为业务伙伴 对业务的价值与贡献 2 、 HR 作为专业人员 1 、 HR 作为执行者 人事行政管理 • • 基础的人事行政服 务 承担人力资源的执 行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 • 连接 HR 与业务的桥梁 • 解读并应用 HR 政策帮 助达成业务战略 • 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完成 业务目标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业务主管的合作伙伴 • 将业务战略转换成人力 资源战略 • 通过对组织的诊断,提 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解 决方案 NOW 面向 HR 职能 面向业务价值 HR 三支柱运作是 HR 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 业界认可的 Dave Ulrich 的三支柱模型,已经被许多著名企业应用来做 HR 转 型。 处理 HR 日常事务 共享服务中心 高效交付 主要 交付 / 执行 Deliver 战略支持 HR 合作伙伴 关注 : 提高执行效 率 关注 : 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 主要 针对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 人才管理 领导力 组织氛围 绩效管理 组织能力 发现问题 Discover 设计方案 Design 主要 关注 : 优化政策及流 程 优良设计 领域专家 设计政策和流 程 华为 HR 转型背景( 2008 年)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冲锋… 企业的发展要强调客户、资本、劳动者多赢。因此,我们要强调要真 正去努力实现客户的需求。我们一定要强调每个人对资本的贡献价值,在 这个价值下,每增加一个人,要增加一部分增值价值… —— 任正 非 华为需要的 HR 服务已经因为组织的成熟和复杂发生了改变。现在需要支撑全 球发展的要素已经与华为作为一家中国本土公司时完全不同。 HR 管理层和员工的能力已逐渐难以保证其为业务提升提供支持。华为的 HR 正 在困境中寻找战略聚焦和运营效率的平衡。 华为 HR 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逐步将中心从传统的流程化操作向战略性工作转移 1. 高效的 HR-SSC 能够支撑和服务全球员工 2. 资深的 HR-COE 确保本地的业务设计与全球目标相匹配,并参考全球领先实践标杆,提升 竞争力 3. 业务导向的 HRBP ,聚焦业务战略,向体系及片 / 地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 HR 服务 4. 共同将 HR 的贡献转换成对业务的贡献,运用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政策和举措来支撑业务发 展 华为 HR 转型过程  为加强对业务的支撑,各产品线在 200 人左右的团队设置专职 HR 代表 ( BUHR ),负责根据业务需求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并加以实 施,推动绩效管理,提升干部的人员管理能力。  各产品线干部部设立 BUHR 管理部,负责管理 BUHR ,实现 BUHR 经验与 资源共享,确保人力资源战略与业务战略对齐。  各产品线应加强 BUHR 队伍的建设,对于要提拔的优秀 LM ,安排到干部 部锻炼,担任 BUHR 。 —— 华为 PSAT 决议【 2008 】 05 号——《 2008 年 9 月 PSAT 会议决议》  部门 HR 要作为各级行政管理团队成员或执行秘书,参加到行政管理团队 的运作中,推动任用、评议和激励等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规范行政管理 团队运作,保证人员管理的质量。 —— 华为 PSAT 决议【 2008 】 07 号——《 2008 年 11 月 PSAT 会议决议》  2009 年 2 月改名为 HRBP ,并在研发体系全面推行, 2009 年底在全球推 行。 目录 ¡ 华为 HR 转型的背景与过程 ¡ 华为 HRBP 的角色与定位 ¡ 华为 HRBP 的学习与发展 华为 HRBP 角色模型 华为 HRBP 角色模型 角色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战略伙伴 参与战略规划,理解业务 战略,将业务战略与 HR 战略连接,并组织落地     战略理解:参与 SP/BP Outside-in :理解客户需求 战略连接: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执行落地:制定 HR 年度工作计划,纳入 AT 议题 HR 解决方案 集成者 理解业务诉求和痛点,集 成 COE 专长,组织制定 HR 解决方案,并实施落地     理解业务需求:准确把我业务需求和痛点 制定解决方案:集成 COE 的专业化工具和方法 组织执行落地:发挥业务主管、 COE 、 SSC 的作用 总结和回顾: reflect&review ,总结固化经验 HR 流程运作 者 合理规划 HR 重点工作, 有效运作 AT ,提升人力资 源工作质量与效率     制定 HR 工作日历:保证 HR 工作规范化和可视化 制定方案与实施:结合业务需求制定针对性方案 运作 AT :规划议题沙盘,提高决策质量 赋能主管:借助教练式辅导、 90 天转身等工具 理解变革需求,做好风险 识别和利益相关人沟通, 促进变革的成功实施  变革风险识别:识别变革中组织、人才氛围方面存在的阻 力和风险,提供应对方案  利益相关人沟通:制定沟通计划并实施  变革实施:负责组织、人才、氛围方面的变革实施  评估与固化:评估变革效果,固化变革成果 有效管理员工关系,提升 员工敬业度,合法用工, 营造和谐的商业环境      变革推动者 关系管理者 核心价值观传 敬业度管理:组织气氛测评,组织改进 矛盾调停:建立例行沟通渠道 员工健康与安全:压力测试, 3+1 活动 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 雇主品牌建设 通过干部管理、绩效管理、  干部身体力行:通过干部选拔、辅导和管理,让干部践行 核心价值观 激励管理和持续沟通等措  员工理解实践:通过绩效管理、激励分配、树立标杆等 华为 HRBP 的定位 HRBP 是:  部门主管的合作伙伴,为主管提供客户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  主管与员工的桥梁,促进主管与员工沟通,促进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  管理团队成员,协助主管推动组织绩效的持续改进 HRBP 不是:  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 监控主管执行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警察”  代理主管处理人力资源相关事务的“保姆” 华为 HRBP 的定位—与 FHR 的区别 HRBP ( HR Business Partner )  属于人力资源的一个部门,独立于各职能 HR 模块(招聘、培训、绩效 等)  是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侧重于结合业务需求提供客户化的、量身定做 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 , 并组织落地实施 FHR ( Function HR ):  是指招聘、培训、绩效、领导力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 HR 模块  聚焦于为 HRBP 提供专业支撑,提供统一解决方案( PLDP/PMDP 等) HRBP  识别业务部门的 HR 关键需 求 FHR  接纳来自 HRBP 的设计需求  设计共性、统一的解决方案  提供客户化解决方案  提供框架(平台)和方法论  组织方案实施和落地  为业务部门提供专业支撑,  为业务部门提供贴身服务, 是业务部门的 PARTNER  全才,但不是事无巨细 对统一解决方案的交付负责  专才,但也要关注业务需求 华为 HRBP 的定位—与部门主管的关系 HRBP 与部门主管的合作关系:  部门主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应该为业务及人员管理的 成功负责  HRBP 为主管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支撑和协助  HRBP 的绩效与业务部门的绩效强相关,向共同的目标努力,促进业务成 功,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HRBP 可以提供的帮助(价值):  提供能为部门创造价值的端到端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 HRBP 作为管理团队的成员,参加管理团队会议,协助核心团队运作  为 PM/PL 提供绩效管理辅导,帮助主管提升绩效管理能力  进行周期性组织诊断,发现问题并向管理团队提供咨询和建议  作为员工沟通和信息反馈的一个客观渠道 华为设置 HRBP 对部门主管的影响 设置 HRBP 前 设置 HRBP 后 业务主管向 HR 提出要求 HR 主动识别业务主管的需求 业务规划不包括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业务规划的要素之一 HR 不参与业务规划 HR 参与业务规划,保证人力资源规 划与业务规划对齐,支撑业务成功 HR 工作以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主 HR 更聚焦为业务部门主管提供解决 方案 解决人力资源相关问题,要联系多个 在大多数情况下, HRBP 作为部门 HR 接口人(不同 HR 模块) 的 HR 统一接口人 HR 处理员工问题 主管与 HR 协同解决员工问题 目录 ¡ 华为 HR 转型的背景与过程 ¡ 华为 HRBP 的角色与定位 ¡ 华为 HRBP 的学习与发展 新上岗 HRBP 四大痛点 角色定位模糊 HR 基础知识薄弱  不清楚公司对 HRBP 的定位和要 求  上岗后感到无人关注,找不到组 织,没有归属感  从业务转 HRBP ,不知道发展路 径  不清楚 HR 整体框架和各模块之 间的联系  希望尽快掌握 HR 实用方法,如 战略规划引导、绩效管理、面试 技巧等 HRBP 的价值不清晰 不知道如何快速上手  原来做业务,自身价值很明确, 对于做 HR 工作,不清楚如何发 挥价值,缺乏成就感  不知道如何快速上手,赢得主管 和团队的信任  担心新饭碗没接住,旧饭碗丢 了,弃长取短 新上岗 HRBP ,需要强有力的赋能,才能使其实现转身,胜任岗位要求。 HRBP 建设初期的挑战 01 02 选人:人员从哪里来 •自己给自己干活 •实践:转过来的干部,继续支撑本产品线 转身:解决业务主管不愿意转做 HRBP 的问题 • 示范效应 • 实践:优先选拔有人员管理经验的优秀管理者做 HRBP ,同时承诺 在 HRBP 岗位工作 2 年后,可以选择回业务部门 03 高效:解决业务主管转做 HRBP 担心“做不好”的问题 •专业高效打胜仗 •实践:通过 HRBP 角色认知、绩效管理、干部管理( TSP 、 MFP )、 教练式辅导,战略规划( BLM 项目)、组织氛围( Q12 )等项目,来 提升 HRBP 的人员管理、团队建设、组织发展等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提倡每打一仗就总结一次,在实战中提升能力,打胜仗 HRBP 赋能总体框架  通过角色认知明确岗位要求,通过任职资格认证来牵引能力的提升,针 对不同业务背景的人员因材施教。  HRBP 的职责定位和角色认知是整个赋能方案的主要依据。  赋能方案借鉴业界能力提升的“ 3E 理论”( 721 模型),主要从应知应 会培训、赋能研讨和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三个方面有计划的展开。 应知应会 赋能研讨 实战提升 一、应知应会  应知应会主要解决新上岗 HRBP 的 HR 基础 知识薄弱等问题  主要掌握推行或执行 HR 工作的知识和方法,借助公司 E-learning 平台完成基础 知识的学 习  根据不同业务背景人员,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赋能方案 应知应会学习内容 赋能方式 公司产品知识(参观展厅、站点机房等) 与主业务流程相关的知识内容 华为人力资源相关政策、理念、流程及相关 HR 业务模 块的知识 HRBP 角色认知中相关知识性内容 自学 + 考试 二、赋能研讨:集中研讨  通过急用先学,解决新上岗 HRBP 为胜任工作,核心技能不足等问题  赋能研讨根据不同业务背景,采用先评估,后制定针对性赋能方案,因材施教 核心技能 业务能力 赋能研讨主要内容 根据群体差异(销 服、研发、财经 等)定制开发案例 1 、机关:按照业务 背景分别研讨 2 、区域:按照区域 集中研讨 组织诊断实战研讨 项目管理 教练式辅导 管理能力 交付方式 BLM 实战研讨 绩效管理 HR 专业能力 差异化定制 文化导向管理 干部队伍管理 员工敬业度管理 三、实战中能力提升  实战中能力提升主要是围绕 HRBP 的关键活动,采用 PARR ( Prepare/Action/Reflect/ Review) 和团队作战的方式 ,在实战中不断持续提升,为业务创造价值 主要业务活动 交付方式 80X 规划 运作 AT 会议 绩效管理 TSP 继任计划 PARR + 团队作战 MFP 经理人反馈计划 ------ 备注:准备度高的 HRBP 实时分享优秀实践 总结 HR 三支柱 -HRBP 转型成功的必备条件: 1. 基础:强大的 COE 及高效的 SSC 团队的支撑 2. 保障:一支不断自我学习与成长的 HRBP 队伍 3. 持续改进、持之以恒 Thank you !

22 页 675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HRBP)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HRBP)

今天和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 ------ 马云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案例  培训的压力  销售绩效的考核  大服务变革的挑战  如何应用素质模型  项目型组织的失败  HRD 的离职故事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战略业务伙伴的思考  “HR 也是业务人员 , 只不过比其他业务部门人员更懂人力 资源管理”  “ 不要仅仅交付方案,而要交付结果”  “ 如果公司高管只是在问题出现时候才想起我,那他也是 这样看我的”  “ 谨慎的提问就是智慧的一半” ——培根  “ 让一个好员工去和一个糟糕的系统去斗,系统八成会 赢” ——吉尔里 . 拉姆勒  “ 道对了就不怕路远”——张瑞敏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目录 一、什么是战略业务伙伴 (SBP) 二、为什么要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三、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1 什么是 “HR 工作的起点不是 HR 管理的专业职能 , 而 SBP 是业务 ,HR 应当更多关注可贡献的成果 , 而非可以开展的活动。” ------Dave Urich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智慧始于定义。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HR 服务模式—— HR 业务伙伴 HR 业务伙伴 HR 共享服务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HR 领导 HR 专业中心 * HR 服务模式—— HR 专业中心 HR 业务伙伴 HR 共享服务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HR 领导 HR 专业中心 * HR 服务模式—— HR 共享服务中心 HR 业务伙伴 HR 共享服务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HR 领导 HR 专业中心 * 战略业务伙伴的背景 Future/Strategic Focus Strategic partner 战略伙伴 Creating a renewed organisation - Align HR with strategy - Help through transformations People Processes Executing strategy Change Agent 变革推动者 - Set HR priorities Administrative Expert 行政专家 Building an efficient infrastructure - Save money - Effective/efficient delivery Employee Champions 员工倡言者 Engage employees - Ensure employee commitment and capability Day to day Operational Focus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现状  人力资源角色自我评价 ( 亚洲 ) Employee champions 员工支持者 9% Strategic partners 战略伙伴 9% Administrative experts 行政事务专家 Change agents 变革实施者 46% 44% 15% 10% 30% 11% 21% 46% 20% 10%3% 27% 55% 9% 0% 31% 27% 40% 50% 60% 70% 8% 7% 2% 10% 7% 80% 90% 100% Very successful 非常成功 Somewhat successful 还算成功 Neither successful nor unsuccessful 既不成功也不失败 Somewhat unsuccessful 有些失败 Very unsuccessful 非常失败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现状:与最佳实践的差距 Percentage of HR Staff's Time on HR Activities 人力资源员工在人力资源活动上的时间分配 Strategic partnering 战略伙伴 Best Practice is considered 23.2% 最佳实践为 23.2% 22% 11% Designing HR programs or systems 设计人力资源体系和计划 19% 13% 23% Delivering HR services 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Compliance/auditing 遵循 / 审核 29% 9% 10% 10% Transacting/recordkeeping 事务处理 / 记录保存 0% Best Practice is considered 14.9% 最佳实践为 14.9% 30% 5% 10% 15% 20% 25% 30% 35% Current 现状 Desired 期望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什么是战略:瞎子摸象的故事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海底捞的战略  1994-2008 海底捞直营店扩张情况 快速增长期 品牌塑造期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海底捞的客户关系战略 STRATEGY 战略 Operations Focus 运营导向 or CORE Efficient Processing CAPABILITY 高效运营 核心能力 * Customer Service Focus 客户服务导向 or Relationship Building 客户关系构建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Product Focus 产品导向 Innovation 创新 * 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某饲料企业客户流失 A 省区 2013 年客户流失情况 * B 省区 2013 年客户流失情况 A 省区:在 2012 年的客户名单中,约有 B 省区:在 2012 年的客户名单中,约有 38% 的客户在 2013 年流失 47% 的客户在 2013 年流失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战略的观点——宽泛的视角 流派 *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标志 SWOT 模型 设计学派 50 年代中期 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是首席执 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 计划学派 60 年代中期 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应该是一个正规、受控的计划过 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并有分析技术来支 持,战略应当明确制定出来,以便于通过细致的目标、 预算、程序和各种经营计划来得到贯彻。 定位学派 70 年代中期 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 所处行业的赢利能力,即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 的相对竞争地位。 企业家学 派 50 年代初期 远见,它产生于领导人头脑之中,是战略思想表现。 战略既是深思熟虑的,又是随机应变的。 认识学派 40 年代末期 战略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战略家心里的认识过程;由 于战略者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输入的信息在认识之 前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歪曲的过滤,因此战略在实际形 成过程中偏重实用性而不是最优化。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安索夫矩阵 五力模型、价值 链分析 * 战略是认知 1 2 决策制定中的偏见 偏见类型 偏见描述 脑瘤 寻求支持性证据 乐意收集支持特定结论的事实,不考虑反面材料 非持续性 不能运用同一决策标准对待类似情形 保守主义 不随新信息和证据的出现而转变(或转变得很慢)自己的思维 前卫性 最新事实优于过去事实,较少考虑或忽略过去事实 适用性 依赖于易于回忆的特殊事件,不考虑其他相关信息 支持性 预测过分受原始信息的影响,原始信息在预测过程中的作用很大 错误关联 认为模型是显而易见的,和 / 或两个没有关联的变量随意关联 选择知觉 人们倾向于以自己的背景和经验看问题 一些现象出现频率持续高可能是随机原因使然。如果真如此,将 会导致以后出现的频率减低。类似的,一些现象出现频率的降低 可能提高以后的出现的频率 成功均源于某个人的才能,失败来自厄运或他人的失误,这将抑 制学习,因为他禁止重新认识某人的错误 回归效应 成败原因 出现 头晕 乐观主义、如意 人们喜欢的未来结果会影响预测结果 想法 低估不确定性 过分乐观、错误关联和减少忧虑的需要导致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 低估 •在战 不出现 出现 160 40 不出现 40 10 念 始概 略初 期 形成 阶段 期 造时 略再 战 固 •以存 组织 导致 偏 认识 •由于 期 略时 存战 现 守 新产品平均研发并获得成功上市的概率只有 1/7 ,如果某产品公司经过评估分析认为可以成功上市并 赢利的可能性有 80% ,请问该产品成功上市的可能性有多大?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观点:战略是什么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案例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战略是变革:京东 vs 苏宁 VS 企业名称 苏宁 京东 库存 ( 天 ) 54-70 34 帐期 ( 天 ) 34 36 SKU( 万 ) 150 200 3-5 天 52% 出货后 4.2 小时 一般 高 送货 用户体验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战略是执行 目标 运作有效性 财务 战略要到 达成什么? 利润与 净资 产回报 飞机利用 衡量指标 目标值 行动方案 如何对目标 的绩效表现 进行跟踪? 需要提高到 的绩效水平 达成目标所 需的流程与 项目计划 地面时间 准时起飞 30 分钟 90% 周转管理 时间优化管理 客户 吸引 & 保留 更多客户 最低价 格 内部流程 快速地面周 转 快速地面 周转 学习 地勤人员协 调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战略是执行 运作有效性 财务 利润与 净资 产回报 飞机利用 客户 最低价 格 吸引 & 保留 更多客户 内部流程 快速地面周转 学习 地勤人员协 调 * 连续 30 以上盈利 ,2006 年 5% 的利 润率 很多年份是唯一一家盈利的航空公司 500 公里内的飞行航线价格比竞争对手 低 59% 1500 公里以上的飞行航线低 35% 750 公里内的飞行航线占了 80% 1000 公里以上的飞行航线占了 16% 很多地面周转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 60 分钟业 内) 几十年来只解雇过 3 个员工 Herb& Collen 信件 EVE 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西南航空人力资源 1 step 4 step 招聘 企业 * 家文化 2 step 3 step 培训 激励 西南 捷蓝 AirTram 达美 美国航空 收入( M$) 9086 2362 1893 17171 17882 员工费用 3052 553 390 4128 3909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战略是执行  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只有 1% ,连续做一百次成功的可能 性有多大? 沟通的因素 管理层因素 只有 5% 的员工 理解企业战略 85% 的管理层 花费在讨论战略 上的时间少于每 月 1 小时 人的因素 只有 25% 的经理人 将企业战略与部门目 标连接 90% 的公司 不能有效进行战略 管理 资源的因素 60% 的组织 不能将计划预算 与战略有机结合 起来  设定目标时 • 未能根据公司愿景及战略制定本年度平衡 计分卡目标 • 没有充分考虑整合企业内“人力、财力、 物力” 等资源的配套 • 没有统一工作的方向  拟定计划 • 没有将战略目标转化并分解到各部门及每 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 没有明确他们的衡量指标  执行战略、监控绩效时 • 缺乏合理的业务流程及称职的员工 • 缺乏实时监控和报告 • 没有将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方案 (SPORTI) 2. 规划战略 3. 组织协同 •战略图与目标 •战略报告系统 •业务单元绩效指标分解 •纵横协同 •员工绩效和能力计划 1. •战略研讨 •战略工具 •共同制定和优化 4. 运营保障 •流程规划与优化 •销售计划、资金计划 •资源能力建设 •预算执行 确定战略重点 6. 验证和调整 5. 监控与学习 •业绩分析 •战略相关性 •新的战略 •战略与绩效回顾 •运营回顾 •述职报告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战略目标 1. 优化资源分布 2. 提升人员技能 11. 实施分层服务 3. 保持成本优势 4. 提供增值服务 5. 缩短响应时间 6. 维护并扩大客户群 7. 提高新业务收入占比 8. 实施 CRM (客户关系管理) 软件系统 * 9. 优化服务流程 10. 增强客户对我们服务的信心(质 量、及时) 12. 打造客户导向的企业文化 13. 了解客户需求 14. 股东回报最大化  15. 加速提高来自新客户的收入 • 加快开发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业务 9. 持续的质量管理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什么是业务 r Se s tin e vic le Sa ke ar M t uc lity n ig od Pr s De ua Q a D R& e Id g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现状:亚洲 HR 的弱项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30% 38% Record keeping 记录保存 31% 55% Process management skills 流程管理技能 36% 33% Financial skills 财务技能 12% Technology awareness 技术知识 40% 46% 44% 27% 28% 23% 39% 37% Cross-functional experience 跨职能经验 27% 42% Data management skills 数据管理技能 18% 39% Functional HR expertise 人力资源职能专业知识 42% 63% Interpersonal skills 人际关系技巧 27% 66% Leadership 领导能力 34% 35% Business understanding 业务理解 Team skills 团队技巧 26% 39% 36% 26% 39% 24% 68% 0% 10% 20% 30% Strong 强 7% 24% 44% 40% Coaching/facilitation 指导 / 帮助成长 11% 26% 32% Consultation skills 咨询技巧 9% 22% 40% 50% 60% Neutral 不强不弱 70% 80% 9% 90% 100% Weak 弱 Source : Extract from Mercer’s Study of HR Transformation in Asian Organisation 资料来源:美世人力资源转型调研亚洲部分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万科的价值链与流程  思考:为什么王石可以那么潇洒的爬珠峰去南极?三十个 城市一百多个项目快速扩张的基础是什么? 策划 定位 规划 设计 工程 管理 营销 管理 客户 服务 行政 财务 IT 人力资源 概念 设计 方案 设计 初步 设计 施工图 设计 施工过 程配合 主流程 : 一级子流程 : 二级流程 :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华为的价值链与流程 市场 集成产客户关 集成 客户 管理 品开发系管理 供应链 服务  通过成功实施 IPD 的要素, 能给公司带来典型好处: 人力资源 财务 流程与IT 行政及其他  产品投入市场时间缩短 40 %~ 60 %; 一级 流程 集成产品开发 概念 设计 二级 流程 概念设计 三级 流程 启动 计划 开发 启动 验证  产品开发浪费减少 50 %~ 生命周 发布 期管理 项目计划 项目监控 80 %; 技术概念 开发 非技术概 念开发  产品开发生产力提高 25 概念决策 评审 %~ 30 %;  新产品收益(占全部收益的 百分比)增加 100 % 。 (来自国际著名 PRTM 咨询公司的 统计)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薪酬管理构成 什么是伙伴 为了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 人才以帮助公司达成战略目标, 腾讯在兼顾市场竞争力和内部公 平性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全面 的、富有竞争力的报酬体系,包 括固定工资、年终服务奖金、绩 效奖金、专项奖励、股票期权、 全薪病假、年休假、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免费夜宵 / 班车、婚 育礼金、年度健康体检,员工救 助计划等。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薪酬管理构成 • 方便快捷的班车服务 • 全天候的食堂美食 • 丰富多彩的节日礼包 • 一年一度的公司旅游 • 圣诞晚会等大型公司活动 精彩纷呈 • 腾讯员工的孩子一生下来, 就获赠生日 QQ 号,该 QQ 号附带 18 年的会员服务。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2 为什么要成为 HR 之所以毫无建树 , 主要原因之一 , 就是 HR SBP 认为管理员工和工作是 HR 的事 , 而不是 管理者。” ------Peter Drucker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在企业发展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方面,人力资源已成为许 多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中国企业面临挑战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企业发展模式:重增长轻发展 三国 GDP 比例 中国 27% 日本 20% 美国 53%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企业发展模式:重增长轻发展 * 年份 培训费用 ( 万元 ) 2011 36 2012 36 2013 80 销量 ( 万 ) 销售额 (亿元) 人力成本 (万元)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占人力成本 * 传统的人事管理 材料 人工 5% 10% 15% 20% 5% 12.3% 12.0% 11.6% 11.3% 10% 9.7% 9.4% 9.1% 8.8% 15% 7.2% 6.8% 6.5% 6.2% 20% 4.6% 4.3% 4.0% 3.7% 表一:某机械企业 2011 年利润预测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高低绩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比较 低绩效企业 ( 10% , 42 家) 定义 高绩效企业 ( 10% , 43 家 ) 8.24 36.55 4.26 29.67 每一位新员工(工作时间少于 1 年)的培训 时数 35.02 116.8 7 获得正规绩效评估的员工比例 41.31 95.17 符合获得激励薪酬的员工比例 27.83 83.56 每名人力资源专家的员工数目 253.88 每个职位的合格求职者数目 基于有效甄选测试的雇佣比例 每名员工的销售额 市场价值到帐面价值的比例 158101 3.64 139.5 1 61757 6 11.06 布赖恩 . 贝克 人力资源记分卡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人力资本体系结构 独特性 独特 核心 低价值 高价值 辅助 必备 普遍性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岗位 所有工作岗位 关键工作岗位 10%-15% * 支持性工作岗位 非本质工作岗位 战略支持岗位 事务性岗位岗位 20%-25% 60%-70%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摒弃 * HP 的人力资源管理 * 有效的经营和人力资源策略 主导权: 85% 在其他部门 15% 在人力资源部门 组织效率 主导权: 51% 在其他部门 49% 在人力资源部门 人力资源流程的效率 主导权: 5% 在其他部门 95% 在人力资源部门 员工敬业度 主导权: 98% 在其他部门 2% 在人力资源部门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大厦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中基层管理者——督导与执行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设技术路线 1 根 据 职 位 与 职 责 以岗 ( 职 ) 为基 以人为本 3 人岗匹配 职位族类划分 能力 梳理 标准 定义 与开 发 认证 工具 认证 流程 通道层级划分 与级别定义 1. 职位梳理 * 2 2. 能力标准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3. 能力认证 * 1. 职位梳理 职位 梳理  华为职位族类划分 管理族 营销族 系统类 销售类 软件类 产品类 五级管理者 营销策划类 四级管理者 营销工程类 三级管理者 市场财经类 公共关系类 国际商务类 * 技术族 硬件类 测评类 技术支援类 IT 类 制造类 质量管理类 专业族 能力 标准 认证 制度 操作族 计划类 流程管理类 人力资源类 财经类 采购类 秘书类 项目管理类 法务类 装配类 调测类 物料类 检验类 设备类 技术员类 采购类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1.1 某公司员工的职业(能力)发展通道 职位 梳理  S1/P1 初作者 营销类  S2/P2 有经验 S5 者  S3/P3 骨干 S4  S4/P4 专家  S5/P5 资深专 S3 家  M1 基层 S2  M2 中层  M3 高层 S1 M3 M2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M1 认证 制度 专业类 管理类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能力 标准 专业等 P5 P4 P3 基础等 P2 P1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专业等 基础等 转正 应届生 * 岗前培训 岗位实习 实习 X X 岗位实习 岗前培训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社招员工 * 2. 任职资格能力标准构成 职位 梳理 能力 标准 认证 制度 任职资格 专业能力 绩效贡献  指员工通过教育培  是指在专业知识的  包含工作成果所直接带来 训、工作实践获得 基础上,综合运用 的成绩以及所避免的损失 的认识和经验的总 专业知识的能力 知识标准  基于职责的工作成果,包 括直接成果、培养和开发、 和 知识积累 认证门槛条件 * 认证项 认证门槛条件  任职资格是指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二是指按企业标准来满足业绩要求的能力。  任职资格体现了组织需要,也体现了任职者的职位胜任能力,是决定个人绩效的内部关键所在。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2.1 能力标准组成 职位 梳理  望远镜 - 看未来能 力 战略 职责  能力 标准 认证 制度 显微镜 - 看现在能力 能力标准来源 标杆 流程 行为标准 n=4~6 m=3~5 1 级行为标准 能力项 1 能力分项 1 2 级行为标准 能力分项 2 3 级行为标准 能力项 2 XX 企业行为标准 * 能力项 3 能力分项 3 能力项 4 能力分项 4 4 级行为标准 5 级行为标准 行为内容 做什么 行为方式 怎么做 行为结果 输出结果 衡量标准 输出质量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2.2 专业能力建立 职位 梳理  华为案例: 职级 能力项 专业能力 *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能力 标准 认证 制度 五级 客户平台建设能力 / / Skill2 Skill3 Skill4 项目运作能力 Skill1 Skill2 Skill3 Skill4 Skill5 市场规划能力 Skill2 Skill3 Skill3 Skill4 Skill4 市场拓展能力 Skill2 Skill2 Skill3 Skill3 Skill4 品牌推广能力 Skill2 Skill2 Skill3 Skill4 Skill5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2.2 专业能力建立 职位 梳理 能力 标准 认证 制度  任职资格标准关注的是与工作高度相关的行为标准,对于 不同层级的员工有不同的行为要求 信息渠道 公关能力 客户平台 建设 全球 销售 行为 标准 公司品牌树 立 项目运作 客户满意度 市场规划 市场拓展 品牌营销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3. 认证制度 职位 梳理 能力 标准 认证 制度  任职资格等级由专业的任职资格委员会进行,确保认证的 客观、公正和公平 认证组织 权限分工 任职资格管理委员会 任职资格认证 人力资源部 专业委员会 1 * 专业委员会 2 专业委员会 3 组织 二级 - 三 一级资格 级资格认 认证 证 四级 六级资 格认证 人力资源部 组织 组织 组织 各部门负责人 评审 审核 审核 各职类任职资格认证 分会 审核 评审 -- 任职资格管理委员会 -- 审批 专业委员会…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评审 / 审批 * 3.1 认证流程 职位 梳理 能力 标准 认证 制度  认证流程 Î 认证小组 审阅资料( 5 分钟) µ Ä Ò Ö÷ Òª ± íÏ Ö 现场认 证流程 申请人对每个自评点 进行自述(符合程度及理由) ( 10 分钟) 认证小组与申请 人对答( 30 分钟) 组长小结 面谈( 5 分钟) * 小组成员达标判断 (符合程度)( 10 分 钟)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任职资格管理系统应用 以 KPI 为 导向的绩效 管理系统 战略性人 力资源规 划 职能工资薪 酬管理系统 任职资 格系统 基于素质模 型的潜能评 价系统 * 培训开发和 职业生涯规 划系统 • 基于任职资格管理系统, 盘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 供给,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 基于任职资格标准中的行 为标准,确定员工考核的 行为改进指标; • 基于任职资格标准中的行 为标准、知识标准、技能 标准,实施员工培训; • 基于员工任职资格等级, 确定员工的薪酬标准; • 基于任职资格标准,设计 素质模型,并对员工实施 潜能评价。为人员招聘和 配置提供依据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任职资格体系应用——接口管理之培训培养 IPD 角色基础通用课程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 讲师 PDTL 、 TDTL 、 SPTL 、 RATL 培训课程 课程名称 课时 1 开学典礼 半天   2 构建高绩效组织 1天     3 企业战略管理 1天       4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1天   系统设计概要     业务计划开发     5 基于业务和财务的项目管理 1天   9 开发、验证、发布阶段流程     6 有效的销售管理 1天   10 产品开发     11 营销计划流程     7 企业营销实务 1天   12 生命周期阶段流程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1天   13 IPD 客户化流程     9 如何有效管理客户 1天   14 IPD 度量指标     15 项目管理概述     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天   16 项目整体管理     11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 2天   17 项目范围管理     18 项目计划管理     12 问题分析与解决 / 决策与思维 1天   19 项目费用管理     13 团队管理 1天   项目质量管理     14 有效成本管理 1天   21 人力资源管理     22 项目沟通管理     15 毕业典礼及毕业论坛 1天   23 项目风险管理     行业知识 0.5 天   24 项目采购管理     产品及产品线知识 0.5 天   1 客户需求管理     2 市场管理流程     3 预测流程     4 IPD 管理体系     5 任务书开发流程   6 概念、计划阶段流程 7 8 20 * IPD 基础知识 项目管理 序号 课程类别 8 16 17 Mini-MBA 课程 技术与产 品相关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讲师 * 培训课程 Ó ªÏ ú ¼¶ Åà ѵ ÖØ µã ¢ñ ¼¶ » ù ± ¾ É Ï¸ Ú Öª ʶ ¼ °¼ ¼ ÄÜ ¢ò ¼¶ Ö ÷ Ò ªÑ µ Á ·Î § £ ¨¿ Í» § È ÏÆîÄ ¿ ÔË ×÷ Ï ß £ © µÄ ¸ ÷ ÖÓ Ö ªÏ ú ¼¼ ÄÜ ¢ó ¼¶ Ñ µ Á ·Î § ÈÆ ¿Í £ ¨¿ Í» § » ¹§ Ø Ï µÄ ¸ ß Ï ß £ © ¼¶ ÖÊ ª ¶ ¼ °¼ ¼ ÄÜ ÒÔ ¼ °Í ¨¹ ý Ï îÄ ¿ ¼à ¿Ø ¶ Ô ÈË Ö ¸µ ¼ ¹ Ü Àí µÄ ¼¼ ÄÜ * É Ï¸ Ú Åà ѵ ¿ Í» § ° Ý · à £ ¨¿ Í» °§ Ý · à µ ÄÚ ÈÝ ¼ °¼ ¼ ÇÉ £¬ ¿ Í» § ×é Ö¯ ¼ °Ï à ¹ Ø ÐÅ Ï ¢ µÄ À í½ â £ ¬ ¿ Í» § ÐÅ Ï ¢ µÄ ÊÕ ¼¯ ¼° Çþ µÀ £ ¬ È« Ãæ ¿ Í» § · þ Î ñ Òâ ʶ £ © ¡ ª2Ì ì ² ú Æ·Í Æ ¹ ã £ ¨Ö ÷ Ò ª² ú Æ·µ Ä ÑÝ ½ ²£ ¬ ÑÝ ½ ²¼ ¼ ÇÉ £ ¬ Í Æ ¹ ã » á µÄ ×é Ö¯ ¼¼ ÄÜ £ ©¡ ª1Ì ì Ï îÄ ¿ ¹ Ü Àí £ ¨Ï îÄ ¿ · Ö Î ö ² ß »® £ » Ï îÄ ¿ ÔË ×÷ £ » ¹ « ¹ Ø ² ß » ® ¼ °» î¶ ¯ £ » É ÌÎ ñ Ì ¸Å Ð £ © ¡ ª2Ì ì ÖÆ ¶ ¨Ò ε ñ ¼Æ » ® £ ¨Ç ø Óò ÊÐ ³ ¡² ß »® £ ¬ Òµ Î ñ Ä¿ ± ê £ ¬ ¼Æ » ® µÄ ÖÆ ¶ ¨£ © ¡ ª1Ì ì ¿ Í» ¹§ Ø Ï µ ¹ Ü Àí £ ¨¿ Í» § È ºÏ ¸· Ö £ ¬ Çø Óò ÊÐ ³ ¡¹ æ » ® £ ¬ ¹ « ¹ Ø ¹ æ » ® ¼ °Ê µ Ê© £ ¬ ¿ Í» § È º¹ Ü À í£ © ¡ ª2Ì ì Ï îÄ ¿ ¼à ¿Ø Óë Ö ¸µ ¼ £ ¨Ö ¸µ ¼ Ï Â Êô £ ¬ Ï îÄ ¿ ¼à ¿Ø £ ¬ ¶ à Ï îÄ ¿ ¹ Ü À í£ © ¡ ª1Ì ì Ì Í Å ¶ ¹ µ Í ¸ ö È ¸á ß Åà ѵ º Ï× ÷ Ó ¨ ³ É Ë ³ ¤ Ö ªÊ ¶ ×Ô Ñ§ × ¨Ò µ Ï ú ÊÛ ¼¼ ÄÜ Åà ѵ £ ¨3Ì ì£ © ² ß ÂÔ ÐÔ Ï ú ÊÛ £ ¨2 Ì ì£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培训课程 Ó ªÏ ú¼ ¶ ¢ ô¼ ¶ Å àÑ µÖ Ø µã Ñ µÁ ·¹ Ü À íÏ ú ÊÛ ¶Ó Î éµ Ä ¼¼ ÄÜ º ÍÇ ø Ó òÊ Ð £ ¨Õ ë¶ Ô Ó ªÏ ú¹ Ü ³ ¡¹ æ »® µÄ ×Û À íÖ °Î »£ © º ÏÄ Ü Á¦ Ó ªÏ ú¢ õ¼ ¶ Ö ÷Ò ªÑ µÁ ·¶ Ô × éÖ ¯Ô Ë × ÷µ Ä ÄÜ Á¦ £Õ ¨ ë¶ Ô Ó ªÏ ú¹ Ü À íÖ °Î »£ © * É Ï¸ Ú Å àÑ µ Ì á¸ ß Å àÑ µ Ï úÊ Û ¶Ó Î é¹ Ü Àí £È ¨ Ë Á ¦× Ê Ô ´¹ Ü À í³ õ² ½ £ ¬Í Å ¶Ó ½¨ É èÓ ë¹ Ü À í£ »Ï úÊ Û ¹ Ü À í£ © ¡ ª2Ì ì Ç øÓ òÊ Ð ³ ¡¹ æ » ®¡ ª¡ ª1Ì ì ¸ Ð ß §µ Ä Æß ¸ öÏ °¹ ß £ ¨1 Ì ì£ © Ï úÊ Û ¹ Ü À íÑ Ð Ì Ö » ᣠ¨1 Ì ì£ © Ó Ð §µ Ä ÔË × ÷× éÖ ¯ £ ¨¶ Ô × éÖ ¯µ Ä À í½ â£ ¬¹ Ü À íÔ Ë × ÷× é Ö ¯µ Ä ¼¼ ÄÜ £ ¬Ï úÊ Û ¹ Ü À í» úÖ Æ £ ¬¹ « ¹ Ø ÔË × ÷Ó ë¹ Ü À í£ ¬Ð Ð Õ þ¹ Ü À í£ ¬· Ñ Óà ¹ Ü À í£ ¬¸ ß Ð §Í Å ¶Ó ÔË × ÷£ © ¡ ª¡ ª2 Ì ì Á µì ¼ ÒÕ Ê õÓ ëÈ Ë Á ¦× Ê Ô ´¹ Ü À í¡ ª 1Ì ì ÊÐ ³ ¡» ·¾ ³Ó ªÔ ì£ ¨1Ì ì£ © ² Æ Î ñÅ àÑ µ£ ¨1Ì ì£ © ° ìÊ Â ´ ¦¹ Ü À íÑ Ð Ì Ö » ᣠ¨1 Ì ì£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Ö ªÊ ¶× Ô Ñ§ * 3 * 如何成为 SBP “ 职能部门最喜欢的“消遣”之一,便是 坐在他们的专业象牙塔里,为各个分公司 制定“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设计 各种解决方案。” ——  麦格雷戈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人力资源组织架构规划( 2012 年) 招聘专员( 1 ) * 干部管理专员( 1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如何成为 SBP 的几个核心概念  概念: SBP 不仅仅是一个角色、一种职责、一种结构,他 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由途径 SBP 核心概念 “ 1” : 1 个中心 “ 3” : 3 类工作 “ 3” : 3 个步骤 “ 4” : 4 种需求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HR 的三类工作 1 2 3 事务性工作 策略性工作 战略性工作 维护员工数据 制定多样的招聘活动 填补某一岗位空缺 设计培训项目 发放工资 部门重组 领导力发展 * 与客户共同制定业务战 略与规划 将业务战略和目标转化 为人员业绩要求 帮助寻找合适的解决方 案 为业务计划实施提供支 持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SBP 的三个步骤 2 、识别战略性项目并开展合作  重构需求去识别战略性合作  主动识别战略性合作机会  实施战略性合作项目 3 、影响业务战略和方向  在业务战略和规划制定过程中发挥 作用  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和举措与业 务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 实施人力资源举措,支持业务规划 的实现 1 、与内部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 )建立联系 * 2 )建立可靠性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3 )建立信任 * 客户的 4 种需求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客户的 4 种需求  我们正在降低服务中心的运营成本。能否帮助我们设计一个沟通计划,以帮 助中心内的员工理解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 我们地区的经理技术能力很强,但我想要提高他们的人际能力。他们在与团 队沟通以及管理团队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 我们明年计划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我们必须要确保有相应的人才招聘和保 留方案,使每个人都能够以最佳表现去完成我们的目标  我们公司的销售代表对长期战略销售计划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因此我想请 您帮我设计一个新的销售激励计划,通过该计划能够提供更多激励促进销售 代表在此方面的销售。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客户的 4 种需求  我们正在降低服务中心的运营成本。能否帮助我们设计一个沟通计划,以帮 助中心内的员工理解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BN,CN/S)  我们地区的经理技术能力很强,但我想要提高他们的人际能力。他们在与团 队沟通以及管理团队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PN,CN/S)  我们明年计划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我们必须要确保有相应的人才招聘和保 留方案,使每个人都能够以最佳表现去完成我们的目标 .(BN\PN,WN/S)  我们公司的销售代表对长期战略销售计划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因此我想请 您帮我设计一个新的销售激励计划,通过该计划能够提供更多激励促进销售 代表在此方面的销售。 (PN,WN/S)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SBP 的三个步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 、识别战略性项目并开展合作  重构需求去识别战略性合作  主动识别战略性合作机会  实施战略性合作项目 3 、影响业务战略和方向  在业务战略和规划制定过程中发挥 作用  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和举措与业 务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 实施人力资源举措,支持业务规划 的实现 1 、与内部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我总是向冰球将要到达而不是 已经到达的地方滑去。 “ 冰球大帝”韦恩 . 格雷茨基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与业务部门建立联系 与长期客户 建立联系 与项目型客户 取得联系 1. 大多数拥有必要的权力 和地位; 1. 一般对某一具体项目负 责 ; 2. 无需考虑现有的项目和 计划是什么; 3. 一般都是公司中的中高 层人员; …… * 2. 权力和地位不足以保持 长期关系,但他们在项目 中的角色和作用非同一般; 了解制约因素 与障碍 1. 文化 ; 2. 领导 ; 3. 组织其他因素; …… 3. 通常以客户团队的形式 存在,团队成员对某一项 目的业务和绩效拥有某种 控制权;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建立信任:感知与事实 右脑感性 * 左脑理性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问题  一个实例,一个人力资源的经理对于新来的一个应聘者进行 了面试,并已知下列数据: ① 该岗位 85% 的应聘者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从业能力不符合 要求, 15% 的应聘者证明符合要求。 ② 该人力资源经理经过专门的结构化面试培训,测试结 果,有 80% 的次数辨别正确, 20% 的次数辨别错误。 试问:该应聘者为合格的概率是多少?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案例  有一个跨国公司调查员工对于食堂的满意度,极 大多数的员工对于现在的食堂表现出不满意。  如果你是行政经理,你本来可以如何避免这样的 麻烦?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建立信任:有效的方法 思维方法 沟通技巧 •消除代表性直觉 •言行一致 •消除易得性直觉 •直接开放 •消除锚定效应 •人际敏感 , 聆听和沉 •防止情感陷阱 •正确逻辑思维…… . 默 •对行动和结果负责 •…….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建立可靠性 SBP 作为整合者 SBP 业务需求和组 织和战略 * •了解业务和战 略的能力 •掌握 HR 的技 术、流程与解 决方案的能力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用于支持业务 需求的 HR 技 术、流程和解 决方案 * 建立可靠性 战略绩效管理 … BPR/BPI 变革管理 SBP 组织管理 员工培训和发展 人才和干部管理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管理变革过程 Strategy 战略 •Business Direction/Value Drivers 商业发展方向 / 价值驱动 •External Marketplace Realities 外部市场实际情况 •Face Validity 表面效度 – Face Real Need 工作面真实需求 Metrics & Rewards 考核及激励 •Accountability Measures 工作责任度量 •Alignment of Compensation 与工资福利调整挂钩 •Results/Behaviors Reinforced 强化工作结果与表现 People Capability 员工能力 •Key Leaders 主要负责人 •Skills Matrix 技能组合 •Right fit vs. Core Competencies 合理安排与提高核心竞争力比较 •Learning/Development 学习和发展 * Structure 结构 •Clear Accountability 工作责任明确透晰 •Lateral Integration 横向联合 •Focus 关注重视 •Efficiency 注重效率 Mgmt Systems & Processes 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 •Horizontal/Core 横向管理 / 核心管理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信息技术 •Processes Built-out 过程扩建 •Customer Aligned 与客户一致 •Functioning at Six Sigma 按照六西格玛原则运作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SBP 的三个步骤:识别战略项目和影响业务战略 2 、识别战略性项目并开展合作  重构需求去识别战略性合作  主动识别战略性合作机会  实施战略性合作项目 3 、影响业务战略和方向  在业务战略和规划制定过程中发挥 作用  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和举措与业 务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 实施人力资源举措,支持业务规划 的实现 1 、与内部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 )建立联系 * 2 )建立可靠性 3 )建立信任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识别战略性项目并开展合作 – 你希望员工在培训计划结束之后再哪些方面更有成效 ? – 你提到王强很擅长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 , 他有什么诀窍 吗? 应当是 什么问题 问题 识别战略性项目思路 是什么 类问题 为什么 类问题 – 团队的成员无法相处 , 有什么让你 这么觉得呢 ? * – 我们的销售费用高比竞争对手高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GAPS 工具 1 流程 主 要 任 务 * 2 了解立项目标 Go for the SHOULD 提出应当是什么 问题 去确定 •业务目标 •绩效目标 3 分析当前现状 Analyze the IS 提出现状是什么 问题 去澄清 •当前的业务结果 •当前的绩效结果 4 探求差距原因 Pin down the CAUSES 提出原因是什么 问题 去挖掘 •组织内部因素 •个人能力因素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选择学习项目 Select the SOLUTIONS 提出该如何解决 问题 去选择学习项目 * GAPS 工具 2.1 角色与期望 1 组织的外 部因素 2.2 辅导与强化 2.3 激励 成功的岗位 表现 2 组织的内 部因素 2.4 工作体系与流程 2.5 信息、人员和附 注工具的可获得性 3 个人的内 部因素 * 3.1 知识与技能 3.2 内在能力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影响业务战略和方向 在业务战略和规划制 结合人力资源战略规 实施人力资源举措, 定过程中发挥作用 划与业务规划 支持业务规划实现 – 组织变革 ( 星型模 型); – 战略与业务规划 –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 项目管理;  员工队伍规划 – 资源调配 ; 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 持续沟通  战略画布 – 关注执行  商业计划  产品计划  项目组合到项目群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HR 成为战略业务伙伴的流程 1 为战略 HR 管理设 计使命 4 * 2 配置和发展 HR 人员 设计战略性项 目工作流程 5 3 设计 HR制定激励与 部门 的组织架构 培训方案 不断的变革管 理策略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变化 策略伙伴 40  30  20 10 行政专家  40 30 20  10 10  20 30 40 变革推动者 10  20  现有的职能  理想的职能  30 40 员工谏言者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战略业务伙伴的演变 *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战略业务伙伴( HRBP ) *

87 页 650 浏览
立即下载
课程大纲:《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的自我修炼》(梅博-)

课程大纲:《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的自我修炼》(梅博-)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HRBP)的自我修炼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润导向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 质疑和期望: “你们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才能创造高层期望的价值并有效服务于业务运营?” 人力资源部在 HRBP 转型初期,又面临着“HRBP 角色模糊、意识扭曲、绩效低下、 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的不满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本课程《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模式的自我修炼》重点围绕影响 HRBP 工 作绩效产出的三个核心要素(心态与思维、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系统地展开了阐述。 课程积累了华为公司 18 余年的 HRBP 运作方法论,同时经过其他大中型 HRBP 转 型企业的实践、验证和优化。 课程目标  了解成功 HRBP 的心态与思维模式;  掌握 HRBP 的能力要点,了解能力建设的方法;  掌握 HRBP 人际关系的关键要点。 课程特色  本课程所讲授的 HRBP 运作模式构建与运作是由华为公司 18 余年的人力资源标 杆总结,同时经过了讲师在其他大中型 HRBP 转型企业的反复实践和验证。讲师对 HRBP“从无到有”、“碰撞融合”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经验。 第 1 页 共 4 页 授课方式  讲授、游戏、练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故事分享…… 授课对象:  HRBP 从业人员、HRBP 后备人员 授课时长:  6-12 学时 课程内容 一、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的基础认知  什么是 HRBP?  HRBP 模式的起源、3D 模型、变化与价值  案例:IBM、华为等企业的 BP 操作  HRBP 要做些什么?  HRBP、COE、SSC 的定义、角色与职责  案例:华为公司 HRBP 的角色定位及要求  HRBP 有哪几种模式?  HRBP 的四种典型模式  哪些因素影响 HRBP 绩效?  研讨:HRBP 模式在实践中的制约条件有哪些?  HRBP 工作绩效要素分析 二、 HRBP 的成功要素之心态与思维  HRBP 应具备哪些心态? 第 2 页 共 4 页  HRBP 的思维该如何转变? 三、HRBP 的成功要素之能力建设  HRBP 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 HRBP 的关键行为能力  HRBP 的知识结构  BRBP 的能力结构  HRBP 胜任力七大要素  案例:华为公司 HRBP 的能力要求  HRBP 能力建设的五个标准  HRBP 如何提升业务理解能力?  业务理解能力提升的五个关键措施  业务理解能力提升的三类学习资源  切入业务的五个角度 四、HRBP 的成功要素之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有哪些基本法则?  如何与周边同事相处?  HRBP 初进业务部门的三个要点  HRBP 新人的工作方法  同高层相处的三个建议  同上级相处的三个原则 第 3 页 共 4 页  与同僚相处三个原则  与下属相处的三个原则  与人力资源部相处的三个原则  如何扩大人际影响力?  扩大影响力的三个心法  扩大影响力的三个策略 五、HRBP 的个人发展  HRBP 职业发展的六个阶段  HRBP 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路径 六、回顾与答疑 第 4 页 共 4 页

4 页 522 浏览
立即下载
HR三支柱工作指导手册

HR三支柱工作指导手册

HR三支柱分工 COE HR模块工作 招聘管理 人才盘点与人才规划; 雇主品牌体系建设; 招聘体系诊断优化 培训与开发 培训平台搭建 人才发展及领导力体系搭建 职业发展体系设计 绩效管理 牵头组织绩效管理 业内绩效管理最优实践研究 绩效评估方案 薪酬福利 薪酬调研 薪酬结构、策略设计 处理SSC升级给COE的员工咨询 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政策制定 解决SSC处理不了的员工咨询 员工入、转、调、离等流程管理 组织发展 组织设计 干部管理(任免、评估、培养) 组织变革 企业文化 组织氛围,各级沟通、文化机制 SSC HRBP 招聘入职手续管理 招聘信息系统维护 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 承接业务战略进行招聘规划 了解、反映业务用人需求 执行招聘计划,满足业务需求 新员工培训 共性问题的针对性培训 信息系统相关培训 承接业务培训计划 业务培训需求挖掘与培训实施 人才发展培训落地 绩效评估信息系统 参与业务的关键绩效指标设定 绩效考核与评估落地实施 定制化绩效评估方案设计 录入计算薪酬数据、发薪 解答员工薪酬问询 窗口办事大厅 业务定制化薪酬方案落地 员工关系答疑热线 入、离职、异动办理 社保公积金办理及咨询解答 承接和落地员工关系政策 对组织变动进行发文通告 调整组织架构图、流程图 相关系统信息及权限的更新维护 通过人才盘点、诊断,配合业务的组织变革 承接文化政策在业务内部的沟通、落地 文化工作的宣传、推广 业务团队标杆文化收集及团队文化打造

1 页 698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如何评估业务需求的合理性指导手册

HRBP如何评估业务需求的合理性指导手册

招聘的原因 HRBP要问业务的问题 有人要离职 1、谁离职?是不是关键岗位? 2、什么时候离职?什么原因离职? 3、离职补充是不是可以有其他方式来补充? 工作量增加 1、为什么增加? 2、与之前比较,增加了多少?如何衡量岗位饱和度? 3、在编制内还是会超出编制,还是要调整现行编制? 人员储备 1、为什么要储备?打算什么时候用? 2、储备多少?具体到位的时间? 3、需要的人员是通过招聘全职还是其他用工模式可以解 决? 新设立岗位 1、新设立的原因是什么? 2、新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职责、绩效考核是否已明确 ? 3、新岗位的上级、带教人是谁? 4、试用期目标是什么?转正标准是什么? 5、需要的人员是通过招聘全职还是其他用工模式可以解 决? HRBP的解决思路 1、是否是关键岗位,是否有B角或接班人? 2、如果是关键岗位,该岗位的 接班人这个时间是否能出来担任? 3、如果不是关键岗位,该岗位任务是否可以被兼并? 4、了解真实的离职原因,是否是业务管理者及公司的问题? 5、如果是业务主管的问题,可由其个人承担人员流失后果或配合bp完成人 员补充 1、通过增加的原因了解,去发现业务的变化和新的要求,是否合理? 2、通过人效评估,判断因增加工作量而加人的合理性 3、如果超出编制,需要和业务老大以及BP上级进行沟通确认 1、通过对储备原因了解,发现业务的变化和新的要求,做出人力资源的规 划_x005f2、依据储备的人员数量、到位的具体时间制定招聘计划表,将任 务进行分解3、储备的这些人员是短期需要还是长期持有,决定了用工模式 是全职、兼职内部借调还是外包? 1、通过对新设立原因的了解,发现业务的变化和新的要求,做出人力资源 的规划_x005f2、新岗位在招聘之前需要先确定岗位相关的所有内容,如果 不确定暂不招聘3、根据新岗位的定位,考虑适合的用工模式

1 页 586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七大胜任力模型

HRBP七大胜任力模型

HRBP 的七大胜任力模型 分别为:聚焦客户、理解业务、澄清问题、建立关系、结果导向 、 有效创新、专业能力,从这七方面来谈谈对 HRBP 胜任力的看法。 胜任力之一:聚焦客户 现在人人谈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就是用户思维、体验思维,归根 结底都是客户思维。原来人力资源的组织架构,都是职能式的, 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考虑过: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服务 的客户是谁?有的说是员工。有的 HR 认为自己是管理部门,是帮 助企业去监督和管理所有业务人员的,这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在 追逐组织人本效益最大化的今天,恐怕人力资源部并非仅仅是管 理部门,而是同时具备服务职能。 事实上,人力资源的客户,不仅是员工,还有业务经理、公司高 管、甚至总裁、老板等。当然,能够把员工当成客户已经不错了 , 但有几个人是真正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的?与其经常抱怨员工 难管,要我说是你没本事针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员工制定有效 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不能影响和激励大家,还谈什么员工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试图成为一个经营部门,因为只 有需要你自负盈亏时,摊派制的行为习惯才能转化为客户思维。 这时不得不考虑:你设计的产品是业务部门所需的吗?如果无人 埋单,你将毫无价值!这也是人力资源部经常说的,“组织、机 制改变人的行为”吧。 当然,聚焦客户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让客户满意,也许组织模 式的改变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扭转自身角色,知道自己存在 的价值,这个时候你不会设计一个绩效考核的表就直接发给业务 部门,而是认真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明确绩效考核到底能够帮 助业务部门解决哪些问题,让业务部门会用、爱用、抢着用。这 样,你就和客户间建立了信任和粘性,这才是真正的聚焦客户! 胜任力之二:理解业务 我给企业做咨询时发现一个现象,一位企业老板想培养人力资源 负责人,于是打算让其轮岗,以便全面了解公司业务。老板的想 法是如果轮到销售体系,最好直接去一线做销售和跟单,这样对 于快速了解业务非常有好处。 而这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也觉得只要在销售部门帮助负责人做一 做人员管理,就对人和业务都会了解。 我完全同意这位老板的想法。这就像做饭,是一门实践学科,看 菜谱学也不能完全掌握。如果有机会深入一线,将会有更加深刻 的理解。同时,你将会和业务部门平等对话,不再是门外汉。 但问题又来了,很多 HR 是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从事 HR 工作,没有 轮岗的机会,是不是就不能做好 HR 呢?其实不是。只要你有心, 愿意多花时间去参加业务会议,多与员工和业务领导沟通,就能 得到很多有效的信息,也会逐渐了解业务情况。管理是相通的, 虽然可能行业不同,但都是某几类工作的集合体,只要你懂得融 会贯通,了解业务并不是难事。 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之所以不理解业务,是因为没有主动 沟通,而只是被动接受或简单迎合。因此,理解业务不是空话, 而是真的潜心去沟通、学习、研究、思考,一定要跨越这个鸿沟 ! 而 BP 意为业务伙伴,可见理解业务是前提,否则何谈伙伴? 胜任力之三:澄清问题 当你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的时候,效果并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你没有帮业务部门真正澄清问题。 在我做顾问的一家企业的经营分析会上,每个业务老总都在汇报 结束后,指出其他部门的很多问题,却不谈自己的问题。我提出 的 第 一个问题是: 请问,这个会 议 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是 批斗 会)?第二个问题:你们刚才说的都是问题吗? 这么举例,其实是想和大家澄清什么是问题。这里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 我们往往会说别人的问题,但请问,别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从 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分析自己的问题,从自身角度剖析 并解决才是最有效的。当然,别人的问题不是不可以提,而是要 先看自己,再看别人,给别人提建设性的意见才有价值。 第二,是现实的问题还是演绎的问题?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一些话,比如某个员工会对领导说,大家都认 为他/她不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会把它转为现实的问 题,即请问大家是谁?都有谁说了他/她不好?具体哪些不好?有 什么事例证明吗?这样的问题都不可能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于 是,我们要经常在自省,我们问的都是现实的问题吗? 第三,是将来的问题还是过去的问题? 很多人往往会说,“我原来就是这么干的。”其实原来已经是过 去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看清 楚,到底哪些是对未来产生影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真正找到 了,并解决了,可以给企业经营带来真正有意义的帮助。但往往 大家更喜欢沉迷于过去的经验里。 至此,你是不是真正清楚了到底什么是问题?如果 BP 能够帮助业 务部门真正澄清问题,其实离问题的解决已经不远。而 HRBP 一 定要具备这个素质。问题澄清以后,解决方案可以交给 COE(专 家中心)完成,亦或由 HRBP 与 COE 共同完成。 以上这三项是我认为 HRBP 具备的最重要的胜任力。接下来将接 着谈另外四个胜任力指标。即:建立关系、结果导向、有效创新 、 专业能力。 胜任力四:建立关系 我曾经说过一句“豪言”:想做一个好的 HR,一个必备条件是要 有好酒量。听众们笑倒一片,但这并非笑谈。尤其是,如果你在 酒文化盛行的地区,不能和业务部门拼拼酒量,怎么可能和业务 部门建立信任?哪怕你不胜酒力喝倒下,也足见诚意!于是我在 山东企业任职时,招聘的 HR 首先看酒胆,再看酒量,这是要契合 业务特性和企业文化啊。 但酒肉关系只是初级的关系,如果要真正赢得信任,必须为业务 部门创造价值,一定要关注利益相关人。每当我们推行一件事, 会涉及很多人,比如绩效管理,会涉及的利益相关人并非仅员工 , 还会涉及中、高层管理者,乃至总裁、董事长。不同层级对一件 事的诉求往往不一样,员工不希望绩效是为了扣钱;中层不希望 拍脑袋打分还要硬着头皮面谈;高层不希望这只是一个形式…… 于是,当人力资源部门推行一件事时,一定要想清:这对各层级 的价值是什么?影响当事人配合度的原因是什么?你有解决方案 吗?还是一道令下,将它硬推下去。这是不同的思维理念。而和 业务部门建立关系,就一定要其感觉到我们是有价值的,是在帮 助他们。 胜任力五:结果导向 有业务部门评价 HR 部门做事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人力工 作一般是短期内很难出成效的,在推行中往往会受到质疑,令人 有较强的挫败感。 纠其原因,其实是做事时没有“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没有真 正从业务角度出发,没有预测到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以及利益 相关人的想法和需要。 HR 们的通病是,做事做给自己看,是以玩自我专业为核心目标, 以为这些专业可以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殊不知,没有摸清需 求,很多事就事倍功半。为什么很多从业务部门转做 HR 能做得不 错?原因就是他们了解业务,并擅于整合资源去推进业务,以解 决问题为核心目标。 HR 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是专业的延展还是解决问题?从组织的角 度来看,解决问题是王道,助力业务是王道,推动战略是王道! 胜任力六:有效创新 做 BP(即业务伙伴)的还需要创新?当然, BP 的出现就是源于 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人生病,全家吃药”。不同的业务 、 不同的人员要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目的是有效!因此,把别人的 方案抄过来的做法将不复存在。我最怕 HR 同行找我要各种方案、 制度和表格,拿去稍做修改就给企业用上了。“拿来主义”的弊 端是,你很难说清其中的逻辑,以及设计者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 。 于是,当使用者挑战 HR 时,可能就无言以对。 我曾经服务过的几家企业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即企业发展大了 , 需要规范管理,于是从外企空降了一些 HR 高管。空降兵满腔热血 的将原来企业运用的有效工具及经验在新的企业中推行,但往往 推行不下去。外企的成熟套路在民企就会遇到一堆质疑,且外企 的整个体系都是全球总部设计的,中国区只是执行。其实,很多 人没有认真研究过其所以然,于是在民企推行的过程中,被大家 不断地质疑。由于一种方案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只有适合与不 适合的问题。所以,不经思考、不做结合企业的价值性创新工作 , 其方案是无用且徒生烦恼。 有 HR 曾问我,现在的员工不喜欢公司的制度,这些员工怎么这么 难管呢?我就反问:企业的制度是为什么而定的?员工不喜欢的 因素是什么?需要员工喜欢吗?如果员工不喜欢,对于公司经营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个企业的制度是可以 进行适度创新和修改的,关键在于适用、有用,体现价值。 而 BP 岗位的出现,更是彰显人力资源能够帮助业务部门做定制化 的解决方案,因为业务不同、人不同,人力资源的解决方案也应 该不同,这才能真正体现 HR 的价值。 胜任力七:专业能力 之所以把这个胜任素质放在最后,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是 基础。 但对于 HRBP 来讲,其人力资源专业不需要全模块掌握,也就是 说,BP 是通才而非全才,通才即人力资源的每个模块都知道,但 都不够深入;全才是不仅知道,而且绝大多数比较深入。但 BP 并 非所有的模块都不擅长,一般 BP 相对会擅长于招聘、激励、团队 建设等。这些专业能力的需要和塑造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 对 HRBP 的角色定位。 到底 HRBP 这个角色有那么重要吗?在这里,我只想强调几点: 第一,HRBP 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你的组织中 可以不设 BP 的角色,但不能没有业务思维,就像互联网思维一样, 你的企业非互联网企业,但不代表你不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 第二,HRBP 这个岗位未来最有价值,纵观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 发展现状,你会发现,共享服务(SSC)的那些基础事务是很容易 外包的(现在国内也有很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具备很强的外包 能力及专业性),专家中心( COE)也是可以外包的,有太多的 咨询机构可以承接这些工作。而只有 BP 无法外包,因为 BP 的核 心是了解业务,并可以出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个岗位 的价值将越来越凸显。 第三,HRBP 这个岗位并非把人力资源部改成了三驾马车的模式 , 才可以有这个角色的出现 。即使没有三驾马车,仅是二驾或四驾, 亦或现在的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不变,仅增加了 BP 的岗位也是可以 的,凡事不需教条,仅需有用! 其实 BP 并不是个新词,之所以大家现在热捧,是因为互联网来了, 90 后来了。随着“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理念推广,现在的员 工越来越难激励和保留,企业该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工作了。说实 话,BP 这个岗位真的不是谁都能做,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岗位, 互联网公司的 BP 经验可以稍少一些,因为对接的业务负责人和员 工都是年轻人。但传统企业则比较难,因为传统企业的业务负责 人,都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如果你没有多年的 HR 或其他功 力,如何与业务领导平等对话?更谈何影响力? 因此,你们都准备好迎接这个挑战了吗?这七项能力你都具备了 吗?其实无论是 BP 还是任何一个 HR 的岗位,如果想在企业中有 价值,就必须了解具体业务,做有用的事!

10 页 712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的九大核心职责

HRBP的九大核心职责

HRBP的九大核心职责 【HRBP的九大核心职责是什么?】 那么最后一点时间,我想核心围绕着HRBP的工作职责来去思考,HRBP到底在刚才我讲的三 大流程或者三支支柱中它的核心职责是什么?我说它是有九个方面的核心职责,你要去推动所 在业务领域里的组织变革并负责职能落地。 第一是业务规划与落地。品这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小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业务规划的。一是根据 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政策,与业务部门协同沟通,组织业务部门理解公司战略并制定业务 经营计划。二是负责根据业务经营计划来拟定所在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三是负责推动所在业 务单元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与落地。那么本质说来,关于这个部分就是第一公司业务经营计 划,你要负责推动,第二把这个转化成为人力资源规划,第三负责这个规划的落地 第二块是组织变革与组织落地。这部分的核心职责,要求HRBP基于业务的发展要求,按照 人,按照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来结合。我们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来去推动所在业务领域的人 力资源规划的实现。 第三块是组织文化建设与落地,要求你基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负责所在团队的。文化宣贯和团 队文化建设并负责公司文化在你所在组织的落地。 第四块是职位设计与岗位配置。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结合定岗定编的方法。来去帮助业务部门 形成职位的设计数量、职位说明书,推动职位分析工作。 第五部分是员工学习与发展。要去根据人力资源规划结和员工发展的需要推动各业务部门开展 员工学习与发展体系建设,比如说员工发展通道的建设、标准设计、任职评估、培训路径等这 些都是几部分的核心工作, 第六部分是绩效和薪酬。要求基于组织绩效目标和精细化要求负责所在业务系统的组织绩效和 个人绩效体系设计,围绕个人绩效体系来做落地和执行。同时要求基于公司整体的薪酬策略和 预算,细化所在业务领域的薪酬体系制度,包括不同职位的薪酬结构设计。 第七是干部管理,还是根据公司干部管理要求负责所在业务领域的干部管理及落地。包括干部 的培养、任命、后备干部的储备等等。 第八是业部变革和推动,业务变革的推动与协同,我们要求HRBP参与公司级的变革。同时 负责公司级变革的所在业务领域的具体的落地,我们希望他能够推动所在业务部门的变革。 第九产品经理和业务部门的协同,这里面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内部三支柱之间的协同协作。最后 第一点也是我们对 HRBP要求比较高的就是做作为产品经理负责了解业务部门需要,并负责 根据公司的人力资源的产品来负责策划定制。在没有产品支撑的情况下面我们要求你能够呼唤 炮火,协同COE(人力资源专家中心),协同SSC(HR共享服务中心)共同为业务部门来实现 服务。 这九项职能的核心的特点,都是一方面把COE在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产品负责所辖业务领域 的落地。一方面,他自身要去思考业务的需要,作为产品经理提出好的人力资源产品。来去满 足业务的要求,就是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但我更看重的是自下而上,因为业务的变 化是日新月异的。我不可能通过总部的人力资源战略及产品能满足所有的要求,而且业务环境 非常复杂。业务区域非常广阔,这要求人力资源能够走进业务中和业务一起打仗。真正做出好 的,这种满足业务的产品。

2 页 524 浏览
立即下载
从HRBP转型失败案例来分析HRBP应该怎么做

从HRBP转型失败案例来分析HRBP应该怎么做

从 HRBP 转型失败案例来分 析 HRBP 应该怎么 做 CONTENTS/目录 01 典型案例 02 华为 HR 转型“说” 03 HRBP 的修 炼 “四 度” 04 如何做一个 优秀的 HR 1.1 案例 1:D 公司 HRBP 落地实施案例—演变路径 D 公司实施HRBP 模式前的组织架构: D 公司实施 HRBP 模式后的组织架构: HR 政策制定、绩 操作类员工招聘、 设立事业部 BP,全面负责客户产品线的 HR 工 效 管理、薪酬、学 政策、绩效管理等 作, SSC 和 COE 在过程中进行完善。 发 1.2 案例 2:AC 公司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图 AC 公司成立 2 年后的人力资源部组织架构图: 1.3 案例 3:华为某部门 HRBP 的工作现状 华为某部门 HRBP 工作的一天(每天的相似度 85%): 1.4 HRBP 落地失败的主要原因: HRBP 落地失败的主要原因: 1、缺少对战略模式运行的系统设计; 2、未意识到变革有一个渐变到质变的过程; 3、基础管理薄弱无法有效支撑新战略前行(人+组织); 4、企业没有足够资源作保障或者调动(人+组织)。 2.1 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李山林谈 HR 转型之路 【导读】作为华为 HRBP 队伍建设项目的领导者,李山林先生介绍了这一工作开展的背景,遇到的 关 键挑战和破解办法。 华为的实践理念:本质上是一种支持业务战略落地的管理模式。不是 HR 的独角戏、不是 HR 的孤芳 自 赏,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需。 2.2 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李山林谈 HR 转型之路 记者:是什么促使你在 HR 领域做出了这样的管理改进? 李山林:首先是业务的需要。很多业务主管 反馈 HR 和业务是两张皮,HR 尽管很努力,但业务部门评价 不高,感觉 HR 做“二传手”的多,动不 动还以“公司的要求”来“推动”。业务主管关注的事情 HR 不 关注也不了解,HR 着急的“任务”, 业务主管不上心,所以好一点的 HR 在业务主管眼中是“伙计”, 差一点的是“监工”。HR 也觉得比 较委屈,做了很多事,但人家不领你的情。 其次是 HR 自身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的需求。在业务部门不大的时候,旁边有 HR 支撑,譬如,接入网只 有 几百人的时候,有管理办支撑,但固网产品线有几千人的时候,还是在机关“脖子”上放一个干部 部, 下面的员工和主管根本接触不到 HR,HR 只看“天气”不接“地气”,没有 HR 专门针对他们的 业务需 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 HR 组织只建在脖子上,一线就不知道 HR 在哪里,更感受 不到 HR 的 价值。 2.3 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李山林谈 HR 转型之路 记者:HRBP 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 难? 李山林:当时的困难有几个: 第一, 人员从哪里来? 第二,怎么解决业务主管愿不愿意转做 HRBP 的问题。 第 三,怎么解决业务主管转做 HRBP 担心“做不好”的问题; 2.4 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李山林谈 HR 转型之路 记者:人力资源工作如何更好地支撑业务战略?如何解决业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两张皮的问题? 李 山林:BLM 模型(业务领先模型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它左半部分是我们都熟悉的 VDBD 模型(基于价值驱动的业务设计);右半部分则是把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一起系统考虑的工具。这个工 具,系统考虑战略制定后要通过组织、人才、氛围来支撑战略的成功。要保证战略执行,组织是否有效 匹配战略?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否匹配战略需求?文化和氛围方面是否支撑战略?也包括激励是否能有 效促进战略的实施? 战略制定,包括业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要从战略制定到战略执行整体来看,业务战略部分讨论清楚 后,就要考虑到组织、人才、文化氛围、激励如何支撑业务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管理就不 再是割裂的两张皮了。现在战略制定,HR 不再是可有可无,在战略执行环节 HRBP 是引导员,成为主 力 2.5 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李山林谈 HR 转型之路 记者:如何看待 HR 的价值?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 HR? 李山林:基于公司的政策,结合具体的业 务需求,要以终为始考虑问题,在做之前要思考,为什么做 ?做这个事情的价值是什么?先思考 why,再解决 how 的问题。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 HR: 首先要了解公司的政策和导向。其次,HR 要提升专业能力,在专业方面给业务部门提供支持和帮助 ,体现专业价值;第三、HR 要有使命感,敢于当责,实事求是。HR 既要了解“天气”,更要接 “地 气”,真正成为业务部门的伙伴。 3.1 有态度 态度构成因素有三个:认识功能、情感功能、意向功能。以招聘为例: A 有态度 认 识 情 感 意 向 我知晓招聘深层原因 我知晓拟招聘人员对部门的影响 B 没态度 我知晓本月需要招聘 10 个人 我知晓目标完成与否的关键环节 我认为招聘需求合理 我认为招聘需求重要 我知道这是这个月的 KPI 我认可目标达成必要性 我将招聘需求调制紧急重要 我将 80%经历投入招聘项目 按照流程开始工作 3.2 有把控度 有把控度,主要是指对达成目标进度、节奏有把握并实时给予调整。继续以招聘为例: A 有把控度 把 我会以天为单位了解招聘进度 握 我会设计每一个时间点应达成目标 控 努力将目标节点与时间点保持一致甚至超越 制 盘点可利用资源并做好随时投入的准备 调 我会根据数据变化对资源投放过做调整 整 会根据候选人质量数量变化随时与部门沟通 我会规划招聘计划的倾向性 我会做突发状况的补救措施 B 没把控度 月底之前招满10 个人 即可 还差好几个,下周要多 约几个 按常规进行,如有突发 还要请示领导 3.3 有维度 维度是事物“有联系”的抽象概念的数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基于目标和问题,走 的路 线越多,达成几率越大,你的思维度宽度将决定你能画出多少路线。 A 有维度 B 没维度 应该分析未到岗人员原因并看是否可以调整 行情不好/工资偏低/路途远大家都爱来 我应该与部门沟通尝试更好的解决方案 招聘旺季早过了 我应该跨部门联合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 多投放广告/约见面试/再尝试一把 我应该在行业内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尽力了、该做的都做了 我考虑更多的行业信息是否可以利用 ……. 我自问是否穷尽了一切可用的方法 …….. 3.4 有敏感度 n 敏感度指:感知敏锐,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迅速。 n 敏感度决定因素:知识的密度和实践的深度。 n 注意敏感度的高低,不要泛滥。 • 敏感度过低,没办法以小见大,从表象预估后续影响,就像我们常说的火烧眉毛 都不知道跑。 • 敏感度过高,对小变化过于敏感,搞得自己或者团队神经紧张。这个主要是由于 对关键因素不了解,需要时间积累和尝试,慢慢找到关键点。 n 如何培养自己的敏锐度?两点建议: 1)海量学习:人丑多读书。 2)深度实践:实 践出真知,别无出路。 4.1 为什么员工不满意 HRBP 对于 HRBP 的不满排在前三位的是: 第一,不了解业务,瞎指挥; 第二, 办事效率低; 第三,沟通障碍。 4.2 HRBP 交付的 14 条军规—总则 1、一份好的 HR 解决方案交付 Complets Staff Work 是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交 付”。 2、如果你的作品不够好,甚至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交付”,那是因为你离炮 火(市 场一线)还不够近。 4.3 HRBP 交付的 14 条军规--方向正确、目标明确 3、有利原则:不要占用客户的时间,让他们觉得“被迫做”一件“人力资源任务”。 4、关注客户最关注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要抓住客户最关注、最苦恼、最头痛的问题开展工作。 5、少“纸上谈兵”,多谈客户的“买点”。 6、客户成功,我们才成功。 4.4 HRBP 交付的 14 条军规--切合需求,深思熟虑 7、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客户化策划,反对不经过思考、不经过实际的“透传”和 COPY。 8、别高估组织各层级、各节点人员对同一个”HR 政策、上级决议和要求等”理解的一致性(上下对齐) ,但永远也别低估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9、深思熟虑的交付,意味着至少要考虑”上下左右前 后内外中”9 个维度,不打无准备之战。 4.5 HRBP 交付的 14 条军规--效果闭环、持续改进 10、不能只顾执行,或仅是”推动他人执行”,而要为结果负责。 11、组织的资源宝贵,投入一定要取得预期效果。 12、身心合一,苦练内功(教练式辅导),打好三个基础:业务基础、HR 专业基础、群众基础。 13、没有人是天生的管理者或 HR 专家,实践中 PARR(复盘)、自我批判,是最好的老师。 14、影响力不是靠行政任命出来的,自信心不是靠主管激发出来的,职业发展不是靠上级规划和辅导 出来的, 一切都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奋斗出来的(对组织的贡献)。

24 页 685 浏览
立即下载
2022百度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行业洞察-百度营销中心-2022-42页

2022百度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行业洞察-百度营销中心-2022-42页

2022百度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行业洞察 百度营销研究院×渠道IMC×锐之旗教育 此次报告重点研究范围-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行业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 重点 告 报 此次 究范围 研 建 筑 工 程 类 应 急 管 理 类 医 疗 健 康 类 教 师 资 格 类 人才招录考试培训 司 法 考 试 类 其 他 公 务 员 招 录 事 业 单 位 招 录 职业技能培训 IT 金 融 财 会 类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教 师 招 录 其 他 和 数 字 艺 术 类 运 营 及 管 理 类 金 融 财 会 类 汽 修 及 驾 驶 类 烹 饪 类 根据培训目的不同,职业培训可以划分为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人才招录考试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进行培训,学员通常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 • 人才招录考试培训主要针对公务员、事业编和教师三类职业,同时还有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军转干部招录考试等; • 职业技能培训指针对某一岗位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岗位培训,如汽车维修、烹饪等技能。 其 他 Contents 01 行业市场趋势洞察 02 行业用户需求洞察 03 用户决策路径分析 04 百度营销策略&案例 Industry market trend insight Industry user demand insight User decision path analysis Baidu marketing strategy & Cases PART1 市场趋势洞察 5 行业推行“1+X”制度试点启动,提高人才与市场适配度 为弥合专业和职业间的鸿沟,形成了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存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 证书“双证书”制度进一步建立并演进为现在的“1+X”证书体系。“1+X”证书制度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的范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职业培训 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切实提升学生多样职业技能,进而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从『双证书制度』到『“1+X”证书体系』演变 1994.7 1993.11 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 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 制度。 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 格证书并重 的制度。 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 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 证书对接。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 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双 证 书 制 度 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 利益 共同 体 2019.6 2011.6 学生 职业 能力 提升 人才 与市 场适 配 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试点工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1 + X 证 书 学历证书 多个职业 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属于相对刚需市场,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600亿元 2015-2023年中国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704.1 35.4% 609.3 513.4 25.1% 23.5% 2015年 186 21.8% 421.5 18.7% 311 16.8% 14.6% 159.3 388.9 15.6% 229.7 8.4%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中国职业培训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 2019年 2020年 市场规模(亿元) 2021年e 2022年e 2023年e 增长率(%) •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是职业教育领域中相对刚需的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小。 • 受疫情等影响,据统计2020年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行业市场规模整体仍保持了8%左右的增速。 • 此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和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也将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更细分资格考试培训品类。 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行业集中度较低,头部玩家开始加快业务扩张 • 金融财经类证书考试培训:近几年,头部玩家开始加快业务扩张步伐,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 建筑工程类证书考试培训:建工类证书分类多,赛道比较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 • 医疗健康类证书考试培训:疫情后,头部机构加速布局,行业集中度在提升; • 应急管理类证书考试培训:在市场营销催生大量需求的情况下,大量小型机构蜂拥挤进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 • 司法考试类证书考试培训: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且在2016年之后,法考培训行业从“小而美”进入到激烈交锋。 2 0 2 0 年 各 考 证 类 目 培 训 行 业 C R 5 金融财经类 CR5=20.9% 建筑工程类 医疗健康类 应急管理类 CR5=13.4% CR5=24.3% CR5=6.5% 数据及资讯来源:艾瑞咨询,《中国职业培训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 名称注释:CR5是指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司法考试类 CR5=22% 职业考证需求呈稳定增长趋势,每季度末月有较为明显的需求峰值 2020-2021年百度职业考证培训行业需求趋势 2020/1 2020/2 2020/3 2020/4 2020/5 2020/6 2020/7 2020/8 2020/9 2020/10 2020/11 2020/12 2021/1 2021/2 2021/3 2021/4 2021/5 2021/6 2021/7 2021/8 2021/9 2021/10 2021/11 2021/12 • 近两年因疫情、暴雨等情况影响,部分证书有延期或取消,但用户对考试的关注及搜索需求并未降低,行业需求呈明显上涨趋势; • 职业考证无明显的淡旺季,但可看出行业在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份有较为明显的需求峰值!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2020-2021年 细分行业趋势:建筑工程与金融财经类考试培训需求明显增长 2020-2021年百度职业考证行业细分类别需求走势 2020/1 2020/2 2020/3 2020/4 2020/5 2020/6 2020/7 2020/8 2020/9 2020/10 2020/11 2020/12 2021/1 建筑工程 应急管理 医疗健康 2021/2 司法考试 2021/3 2021/4 2021/5 金融财经 2021/6 2021/7 2021/8 2021/9 2021/10 2021/11 2021/12 教师资格 • 结合各类证书的报名、考试等节点不同,职业考证行业六个类别的需求峰值时间节点不同; • 因2020年疫情影响,部分证书上半年考试取消,如教师资格证、注会等,在下半年考试节点需求激增,出现明显的线上检索高峰; • 对比2020年,2021年建筑工程、金融财经及司法考试都有着较大的增长,而医疗健康需求同比小幅下降。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2020-2021年 地域趋势:行业需求主阵地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华东地区 • 地域趋势检索年对比:经济较发达地区搜索需求量较大,如华东区域、一线城市;同时,三四线城市、华北地区需求增长较快。 不同级别城市考证需求变化 不同区域整体需求同比变化 19.9% 14.7% 9.3% 7.7% 13.0% 15.0% 13.6% 11.5% 10.9% 9.7% 4.1% 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2021年10月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 2020-2021年 三线城市 增长比例 四线城市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2021年10月 华中地区 增长比例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地域趋势: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行业需求较高,西部省份需求崛起 2021年职业考证各省份的需求及增长情况 新疆 增幅 西藏 内蒙古 青海 北京 宁夏 吉林 海南 均值 天津 江西 重庆 • 陕西 上海 福建 检索量 河南 辽宁 贵州 甘肃 河北 广西 云南 黑龙江 山西 均值 四川 湖南 湖北 山东 广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 结合不同省份检索需求可知,广东、山东、江苏和河南四省需求量最大;西部地区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四省需求崛起,需求 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 2020-2021年 市场行业趋势洞察小结 行业政策 市场规模 需求趋势 职业教育相关利好政策,国家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属于相对刚 行业无明显淡旺季,每季度末 华东地区一线城市等经济发达 启动“1+X”制度试点提高人 需市场,2022年市场规模将 月有较为明显的需求峰值。 地区职业考证需求旺盛; 才与市场适配度。 超600亿元; 建筑工程与金融财经类考试培 华北、中西部地区以及三四线 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低,头部 训需求呈现明显增长。 城市考证培训需求增速加快。 玩家开始加快业务扩张。 地域机会 PART2 用户需求洞察 年龄/性别需求:职业考证成中青年上班族提升竞争力的“新宠” • 对比2020年,2021年25-34岁的考证用户群体占比明显有大幅增加;同时女性需求占比增加; • 工作5年左右的上班族通过考证提升自身竞争力,其考证需求更旺。 2020年VS2021年用户年龄分布 18以下 18-24 25-34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 2020-2021年 35-44 45-54 2020年 2021年 55-64 65以上 2020年VS2021年用户性别分布 2020年 男 女 2021年 女性用户需求:职业考证行业职场女性需求崛起 • 从2021年VS2020年女性各年龄段用户数据、不同性别用户婚姻状态分布情况可知,25-34岁的已婚女性群体对考证的需求增长明显; • 职场女性考证诉求更多是挂靠、考证补贴、利用空闲时间提升自身竞争力。 2020年VS2021年女性各年龄段用户 18以下 18-24 25-34 35-44 2020年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 2020-2021年 45-54 2021年 55-64 2021年VS2020年已婚女性用户占比 65以上 2020年 2021年 细分行业需求:教师资格、金融财经及建筑工程类培训需求较大 • 职业考证行业六个类别的需求分布中,教师资格类、金融财经及建筑工程类培训需求占比超20%以上。职业考试证书类目中以教师资格证 为主,其次为二级建造师和注册会计师。 2021年职业考证细分类别需求比例 2021年考证用户需求增长TOP10证书 教师资格证 司法考试类: 4.9% 二级建造师 注册会计师 应急管理类: 10.6% 执业药师 医疗健康类: 16.4% 中级经济师 安全工程师 教师资格类: 23.9% 经济师 电工证 建筑工程类: 21.5% 金融财经类: 22.8% 监理工程师 消防员 税务师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 2020-2021年 2020年占比 2021年占比 证书需求重合度:在考试难度低、相关性强证书之间,需求重合度较高 备注:证书间关联度代表用户考证需求重合度高,字体大小代表关联度高低。如,报考『教师资格证』的用户,最大概率会报考『普通话证』,其次是『初级会计证』。 教师资格证 律师证 国际汉语 二建 健康管理师 建造师 营养师 普通话证 初级会计 心理咨询师 税务师 注册会计师 消防工程师 注会 教师资格证 安全 工程师 初级会计 税务师 房价估价师 会计证 消防 安全工程师 工程师 二建 教师资格证 建造师 会计职称 • • 二建 会计职称 监理 医师医药证 造价师 执业药师 建造师 监理 审计师 监理 执业医师 营养师 药剂师 二建 心理咨询师 会计证 造价师 注会 消防工程师 教师 监理 资格证 造价师 审计师 初级会计师 经济师 资料员 消防工程师 教师 资格证 执业药师 健康管理师 注册会计师 初级会计 营养师 安全 工程师 二建 会计证 特种作业操作证 电工证 同类别证书之间的需求重合度较高, 如关注考消防工程师的用户可能同时关注安全工程师、二建证等证书 。 在考试难度低、入门级的证书之间,需求重合度较高,如关注考律师证的用户同时也会关注初级会计证或教师资格证。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 2021年 安全 工程师 教师 资格证 焊工证 监理 地域需求-1:教育大省热衷考教师,经济发达省份偏爱金融财经 教师资格类 机会地域 金融财经类 湖南 贵州 明星地域 云南 青海 吉林 广西 江西 安徽 TGI=100 黑龙江 宁夏 甘肃 天津 海南 明星地域 上海 北京 山东 河北 湖北 辽宁 福建 陕西 广东 四川 山西 重庆 海南 江苏 广东 西藏 TGI=100 北京 浙江 上海 宁夏 青海 浙江 天津 内蒙古 新疆 福… 重… 山西 黑龙江 辽宁 贵州 湖北 湖南 安徽 陕西 广西 江西 吉… 甘肃 云南 河北 江苏 四川 山东 河南 TGI TGI 新疆 内蒙古 机会地域 河南 弱势地域 检索量 稳健地域 均值 稳健地域 弱势地域 检索量 均值 地域需求显著度(TGI)=(该省份该类目的搜索指数/ 该省份考证行业的搜索指数)÷(该类目的检索指数 / 考证行业搜索指数)* 100% • 教师类目:河南、山东是教育大省,对于教育教师相关证书的市场需求同样显著; • 金融财经类目:经济发达省份如北上广、江苏、浙江等省份关注金融财经类目更显著,偏爱金融财经证书。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 2020-2021年 地域需求-2:建筑工程的明星区域在江苏,东北地区司考偏好度更高 建筑工程类 司法考试类 机会地域 明星地域 机会地域 明星地域 西藏 黑龙江 内蒙古 江苏 吉林 四川 安徽 浙江 陕西 湖北 福建 甘肃 重庆 江西 西藏 湖南 云南辽宁 内蒙古贵州 上海 吉林 北京 河南 山东 广东 黑龙江 弱势地域 北京 海南 新疆 河北 TGI=100 天津 山西 广西 稳健地域 检索量 均值 TGI TGI TGI=100 新疆 海南 青海 宁夏 辽宁 青海 宁夏 天津 甘肃 广西 山西 上海 贵州 云南 福建 江西 重庆 陕西 湖南 湖北 安徽 广东 浙江 四川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弱势地域 检索量 稳健地域 均值 地域需求显著度(TGI)=(该省份该类目的搜索指数/ 该省份考证行业的搜索指数)÷(该类目的检索指数 / 考证行业搜索指数)* 100% • 建筑工程类目:江苏省是建筑工程显著度及检索需求量双高的明星省份; • 司法考试类目:东北如内蒙、黑吉辽等省偏爱司法考试,而人口大省(江苏、山东)检索需求量虽高,但对于司法考试无明显偏好。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 2020-2021年 地域需求-3:北方省份偏好医疗健康,人口大省更偏好应急管理类证书 医疗健康类 机会地域 应急管理类 明星地域 黑龙江 机会地域 明星地域 内蒙古 内蒙古 吉林 青海 陕西 天津 河南 湖北 湖南 四川 浙江 重庆 山东 青海 广东 福建 北京 安徽 江苏 西藏 稳健地域 TGI 弱势地域 均值 西藏 山西 陕西 广西 辽宁 吉林 贵州 海南 上海 检索量 甘肃 天津 江西 TGI=100 广西 海南 新疆 重庆山西 云南 甘肃 贵州 宁夏 宁夏 TGI TGI=100 新疆 河北 辽宁 福建 北京 云南 湖北 安徽 黑龙江 湖南 上海 江西 均值 地域需求显著度(TGI)=(该省份该类目的搜索指数/ 该省份考证行业的搜索指数)÷(该类目的检索指数 / 考证行业搜索指数)* 100% • 医疗健康类目:北方省份,如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新疆等偏好医疗健康类考证; • 应急管理类目:人口大省如广东、江苏、山东、河南、浙江,是报考应急管理类正式的主力。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 2020-2021年 浙江 河北 四川 河南 稳健地域 弱势地域 检索量 广东 山东 江苏 用户关注点:报考条件和报考时间是用户普遍关注,考试难度越 高越关注培训机构的选择 六大类别证书用户主要关注点 报考条件、报考时间 教师考试类 检索词举例: 报考条件:教师资格证报 Ø 报考条件、报考时间 建筑工程类 培训机构、报考条件 司法考试类 报考条件、方法、机构 医疗健康类 检索词举例: Ø 书怎么考取? 考条件 报考时间:中级经济师报 Ø 名时间 报考方法:心理咨询师证 报考条件、时间、机构 金融财经类 报考条件 应急管理类 Ø 培训机构:法考哪个培训 机构好? • 六大类别证书的用户对考试时的关注点存在差异。报考门槛和考试难度越高,用户越关注机构。 • 如:司法考试考试难度高,用户大多选择报班,关注度集中于机构选择和报考条件。用户搜索如『法考哪个培训机构好』 、『法考培训 机构排行榜』。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 2020-2021年 用户关注点-1:教资考试最关注报考条件,金融财经类关注方面更多 教师资格类考试用户关注点 金融财经类考试用户关注点 报考条件 报考条件 考试难度 考试难度 报考时间 收入/发展 收入/发展 机构选择 证书查询 • 报名地址 课程查询 考试内容 2020年 • 报考方法 证书用途 报名地址 课程查询 成绩查询 价格查询 报考方法 证书用途 机构选择 证书查询 成绩查询 价格查询 报考时间 教师资格类考试用户对于报考条件”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报考时间”2021 考试内容 2021年 • 金融财经类用户的关注分散,且部分证书难度高,对付费培训接受度高, 年下半年报考时间“、成绩查询等考试相关信息更为关注; 用户更倾向选择培训机构帮助快速通过考试,如”经济师培训“、”中 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单价低,行业机构多,用户对于品牌的关注较低。 级经济师培训哪个好“!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 2020-2021年 用户关注点-2:建工类考试最关注报考条件,司考则更关注机构选择 建筑工程类考试用户关注点 司法考试类考试用户关注点 报考条件 报考条件 考试难度 收入/发展 考试内容 建筑工程类考试用户对报考条件“如,二建报考条件学历专业要求”、报 报考方法 证书用途 报名地址 课程查询 成绩查询 价格查询 报考方法 证书用途 机构选择 证书查询 成绩查询 价格查询 报考时间 收入/发展 机构选择 证书查询 • 考试难度 报考时间 报名地址 课程查询 • 考试内容 司法考试用户因难度高竞争激烈,考生出于提高胜算、降低焦虑等因素选 考时间“如二建考试时间准考证下载时间”及证书含金量等关注较高,培 择报班学习,行业参培率同时快速提升,对机构的检索需求占比明显,如” 训机构在线上推广时也多以“输入信息查询是否符合条件”来获客! 法考哪个培训机构好“、”法考培训机构排行榜“。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 2020-2021年 用户关注点-3:医疗健康类关注报考条件和机构选择,应急管理主 要关注报考条件 医疗健康类考试用户关注点 应急管理类考试用户关注点 报考条件 考试难度 报考条件 报考时间 收入/发展 机构选择 证书查询 • 报考方法 证书用途 报名地址 课程查询 考试内容 医药护类考试用户更关注报考条件和机构,如”康复治疗学能考执业医师证 成绩查询 价格查询 报名地址 课程查询 机构选择 证书查询 报考方法 证书用途 报考时间 收入/发展 成绩查询 价格查询 • 考试难度 • 考试内容 应急管理类考试在市场营销催生大量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市场存在泡沫, 吗“、”执业医师考试培训班“。 用户大多为非从业者,对行业及考试信息了解度低,对证书报考条件关注 医疗健康考试非医药行业用户较多,用户关注度集中于报考条件等基础考试 度高,如”一级消防师考试学历要求“! 信息,如”普通人能考心理咨询师吗?“、”心理咨询师机构“。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 2020-2021年 考试培训机构关注点:口碑和正规性是各类目用户的共同关注 各考证类目的用户对品牌的关注信息不同,如金融、司法、医疗品牌诉求更直接,对官网、电话地址等信息检索多。而建工、应急管理用户更 关注机构口碑和正规性,这两类目机构多而散,培训质量不一,因此用户对机构的正规性、口碑考察更严格。 教育教师类 口碑 X品牌和Y品牌 哪个好 正规性 品牌对比 职业资格考试用户培训机构选择标准 司法考试类 官网 XX机构官网 口碑 正规性 建筑工程类 口碑 金融财经类 电话地址 XX机构靠谱吗 XX培训电话地址 官网 正规性 口碑 官网 正规性 医疗健康类 官网 XX机构官网 应急管理类 正规性 正规性 官网 口碑 口碑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 2020-2021年 正规XX培训学校 检索时间:工作日10点和15点左右检索需求旺盛,晚上9点尚有小高峰 职业考证用户24h流量趋势分析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3时 移动 PC 职业考证用户一周流量趋势分析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总体 移动 星期五 星期六 PC • 从24H流量趋势分析可知,用户在日间9:00-11:00&14:00-15:00检索需求旺盛,而在夜间20:00-22:00,移动端的流量同样不可忽视; • 从一周流量趋势分析,职业考证流量主要分布在工作日,周一达到需求高峰,周末的流量集中于移动端稍高。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2021年 星期日 用户兴趣偏好-1:除国民级APP,百度网盘是职业考证用户装机必备 职业考证用户APP安装偏好 职业考证用户使用设备分布 安装比例 TOP6 电脑30% 移动 70% 百 度 支付宝 微信 抖音 Q Q 手机淘宝 百度网盘 WPS 小红书 哔哩哔哩 钉钉 美 团 安装TGI TOP6 六类别职业考证用户APP偏好 教师资格类 金融财经类 安装比例TOP3 百度 支付宝 微信 安装TGI TOP3 百度网盘 网易云音乐 小红书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2021年 建筑工程类 安装比例TOP3 安装比例TOP3 支付宝 百 度 微信 安装TGI TOP3 百度网盘 小红书 哔哩哔哩 百度 支付宝 微信 安装TGI TOP3 百度网盘 交管12123 WPS 司法考试类 医疗健康类 应急管理类 安装比例TOP3 安装比例TOP3 安装比例TOP3 百度 支付宝 微信 安装TGI TOP3 百度网盘 闲鱼 哔哩哔哩 百度 微信 支付宝 安装TGI TOP3 WPS 百度网盘 美团 百度 支付宝 微信 安装TGI TOP3 交管12123 百度网盘 WPS 用户兴趣偏好-2:劳逸结合,影音娱乐和体育同样是考证人的最爱 职业考证用户信息流阅读偏好 体育 娱乐 时事 软件 应用 资讯 情感 社会 金融 财经 影音 娱乐 时尚 健康养⽣ 泛 娱乐 医疗 健康 教育 培训 时尚 教育 财经 ⺟婴育⼉ 国际 ⽂化 历史 家居 汽⻋ 职业考证用户兴趣 类别分布 美⻝ 科技 军事 旅游 动漫 数据来源:百度观星盘,2021年 用户需求洞察小结 用户特征 考证需求 考证关注点 职业考证成中青年上班族提升 教师资格类、金融财经及建筑工 报考条件和报考时间是用户考证 工作日10点和15点左右检索 竞争力的“新宠”; 程类需求量大;在低门槛、同类 的最关注因素; 需求旺盛; 职业考证行业职场已婚女性需 别证书之间,用户可能会切换或 口碑和正规性是用户选择培训机 百度网盘是职业资格考证用户 求崛起。 同时报考; 构的共同关注,培训机构品牌口 装机必备,影音娱乐和体育同 各地经济、人文等条件不同,考 碑建设不容忽视。 样是考证人的最爱。 证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 兴趣偏好 PART3 用户决策路径 用户决策路径:决策周期3.78天,平均搜索次数4.94次 犹豫 阶段 职业考证 决策路径 *圆的面积代表搜索量 平均 搜索次数 消费者主 要关注点 确定 阶段 行动 阶段 7.44次 9.2% 3.87次 33.5% 4.66次 57.3% 犹豫要不要考? 主要关注证书用途 确定能不能考? 主要关注报考条件 如何备考? 开始寻找培训机构 心理咨询师证书含金量高吗 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 教师资格证需要准备多长时间 考中级经济师有什么用 心理咨询师证书怎么考取 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健康管理师证书用途 学前教育可以考小学教师资格证吗 消防工程师报名时间2021官网 注册会计师难考吗 法考时间2021报名条件及时间 法考哪个培训机构好 健康管理师就业方向 非师范类怎么考教师证 经济师培训网站 精算师就业前景怎样 …… 工程造价师报考条件和专业限制 …… 环球网校怎么样靠谱吗 ……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2021年 用户点击去向: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和企业官网是主要信息获取平台 用户百度站内点击分布 用户百度站外点击分布 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是用户在百度站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企业官网、资讯平台和知乎是用户主要获取信息的平台 百度知道 企业官网 百度百科 资讯平台 百家号 知乎 百度贴吧 官方考试平台 百度文库 教育资讯平台 百度经验 教育服务平台 百度小程序 招聘平台 其他 其他 其他包含:百度基木鱼、宝宝知道、百度视频等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2021年 资讯平台:如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等; 官方考试平台:如国家普通话报考平台等; 教育服务平台:如知了好学/培训通等; 教育资讯平台:如帮考网/营养师网等; 用户转化方式:职业考证推广中,转化方式以表单和咨询为主 职业考证用户转化类型分布 表单 60% 表单提交转化率 咨询 电话 职业考证行业商家进行广告推广时,以在线咨询、线 索收集转化方式为主,其中表单转化占50%以上,表 电话:电话拨打按钮点击 咨询:咨询按钮点击 表单:表单按钮点击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2021年 单按钮从点击到提交转化率约60%。 用户决策路径分析 决策路径 点击去向 用户决策周期平均为3.78天, 百度站内:百度百科、百度知道、 平均搜索次数4.94次; 百家号是用户在百度站内获取信 通过百度搜索不断寻求对相关 息的主要途径; 信息,从决策犹豫期到做出行 百度站外:企业官网、官方考试 动决策。 网及资讯网是用户最关注的平台。 转化方式 职业考证推广中,转化方式以 表单和咨询为主; 表单提交转化率高达60%。 PART4 百度营销策略 全场景、全链路影响TA,实现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行业品效合一 百度有效果 百度有到店 百度有知识 百度有内容 百度有热点 线上线下全方位、高 频次覆盖,实现对目 标受众的饱和打击 引导当地人群到店消 费,提升商家店铺热 度和销售额 百度为用户提供最专 业的『问答场所』, 用知识激发“考生” 认同 通过优质的口碑内容 及形象建设,提升品 牌美誉度和用户信任 感 旺季节点打造专属 IP,沉淀目标受众 的长期好感 『百度有效果』百度做到即刻需求即刻满足,引领用户决策关键时刻 1 2 搜索+推荐信息流,双引擎推动 3 让客户进入品牌最后的包围圈 用户从认知到认同再到信赖 认知 信赖 认同 信息 流GD 活动 营销 人群洞察全知道 搜索过【会计培训】 的人群在哪里出没 ? 历史到访 兴趣 历史到访门店类型 周边目标 定位 当前位置附近门店 到访重定 向 曾经到访地点 常驻地 家或公司 出行场景—户外 楼梯LED 线上-开屏 线上品专 MAX 覆盖31个场景: 如楼宇场景/出行 场景—优质电梯 线上-品专 电视 线上小程序 聚 屏 吸引 品 用户 专 关注 开 屏 时效 引发 品专 品牌 华表 用户 兴趣 影响 用户 行为 沉淀用 户资产 基木鱼 百家号 小程序 线上-知识营销 -品牌故事 线上百家号 爱番番 知识 营销 『百度有到店』全链路智能门店营销推广解决方案,提高转化效率 百度搜索门店推广 搜 搜 门店 推广 n n n 创意丰富,ctr更高 前置信息促进转化 LBS分距离溢价精准获客 推 推 n n n 引 引 拓 拓 百度信息流门店推广 基于位置及商品智能定向 基于结构化门店信息智能生成创意 基于LBS及用户标签精准触达区域用户 1. 线上线下用户闭环运营 三 大 核 心 价 值 2. 分商圈阵地精准经营 3. 提升区域用户到店率 四大核心场景全面开放,为职培客户打通流量地图 百度地图门店推广 n n 精准线下获客引流 提升区域用户到店转化 百度知了好学门店推广 n n TOP1机构卡 课程推荐位 多场景门店活动触达 孵化区域高潜人群 本地直接相关搜索 日均2亿PV 本地类兴趣浏览 日均15亿推送 打通地图POI流量 日活6000万+ 日均展现量 3000w+ 『百度有知识』百度提供最专业的“问答场所” 用内容激发考生认同 [ 以恰当的时机,为考生提供建议 ] 20.4亿 3.4亿 6.3亿分钟 日均知识检索量 日均知识访问用户 知识浏览时长 认识 认知 认可 认购 认同 品类需求 品牌认知 产品决策 行动转化 口碑沉淀 知道合伙人 知识营销-CPC 秒懂视频软植入-百科共建 品牌loft 知识闪电 智慧锦囊 文库-频道共建 品牌故事 『百度有内容』KOC广泛发声,从价格、体验各角度分享经验,实现种草 原生征文任务(视频/话题)+好看挑战赛 发布任务,由创作者自行围绕任务发布原创内容。全网铺开,并可制作成专题或者话题页,沉淀内容! 学习后的成果展示 试听体验课经验分享 内容沉淀在定制话题内 『百度有热点』99开学季,超长活动战线,助力品牌“赢”销开学季 !"#$%&%'() !"#$%2%34) *+,- ./01 !"#$%%=) 5678 9:(; ?@=A BCDE :;=?@ Z[\]+ ABCDEF !"#$%&'( )*+,-./ GHIJKILMNI BHON,- ijY;PQ Y;^_ 012 3456789 PQRSTUVWXY; `abcde fgEh THANKS

43 页 591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2022~2023年高频真题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2022~2023年高频真题考点汇总

2022年中级《人力资源管理》高频真题考点汇总 2022中级经济师《人力》真题考点 第一章 考点 1:动机 动机有三个要素: 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②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实施程度; ③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码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动机 内源性动机 (内在动机) 外源性动机 (外在动机) 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 行为是有价值的。 看重工作本身。如:寻求挑战性的工作机会、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等 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做出某种行为,做出这种行为是为了 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酬。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 考点 2:需要层次理论 ——美 ·马斯洛 (1)生理需要:对食物、水、居住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主要针对身体安全(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安全(如不解雇的承诺,或是 舒适的退休计划)的需要,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需要层次 (3)归属和爱的需要: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如获得友好和睦的同事关系)。 (4)尊重的需要:内在的尊重的需要(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和外在的尊重的需要(如地 位、认同、受重视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1)人都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主要观点 (3)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呈三角形,级别由下及上逐层提高,当下一层次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 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4)分类: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高级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个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应用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评价 ①易于理解;②不十分可靠和准确;③呆板、不灵活,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 考点 3: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 1、激励因素: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性质、责任和晋升等因素。 2、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应用:管理者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工资、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使员工不致产生不满情绪,但更为重 要的是要利用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这类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考点 4: ERG理论 ——奥尔德弗 (1)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 含义 对应马斯洛需要层次 生存需 指个体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或个体维持生存 要 的物质条件。 观 关系需 点 要 成长需 要 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 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 指个体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 分"尊重的需要" 指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 部分"尊重的需要"和全部"自我实现的需要" (1)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2)提出了"挫折—退化"的观点,认为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 会加强。 ERG 理论更为灵活变通,不是僵化地对待各种层次的需要,而是很好地补充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 优 更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点 人们可以同时追求各种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某些限制下,在各种需要之间进行转化。 ERG理论的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在文化、环境背景的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考点 5:三重需要理论 ——麦克利兰 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 含义 特点 成就 指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 需要 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 权利 需要 亲和 需要 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指寻求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1)选择适度的风险。 (2)责任感较强。 (3)希望能够得到及时地反馈。 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 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追求友谊和合作。 应用: (1)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员工以上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 (2)在组织人事安排上,测量、评价一个人的成就需要对如何分派工作和职位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 6: 期望理论 ——弗罗姆 (1)该理论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①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 主要理论 ②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 ③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性)。效价×期望×工具性=动机 (2)特色:强调情境性,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原则可以用来解释每个人的动机。 应用 期望模型中的三个因素可以有多种组合,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性。 考点 8:有效推行参与管理的条件 (1)员工应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参与。 (2)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利益相关。 (3)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如智力、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等。 (4)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 (5)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 第二章 考点 1:魅力型领导理论 ——罗伯特 ·豪斯 领导特质 特征 自信、印象管理技能、社会敏感性和共情 道德特征(积极) 非道德特征(消极) 使用权力为他人服务 为个人利益使用权力 使追随者的需要和志向与愿景相结合 提升自己的个人愿景 从危机中思考和学习 指责或批评相反的观点 激励下属独立思考 要求自己的决定被无条件接受 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 培训、指导并且支持下属,与他人分享 对追随者的需要感觉迟钝 用内在道德标准行事 遵循外在道德标准 考点 2:路径 —目标理论 ——罗伯特 ·豪斯 (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四种领导行为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两个权变因素作为领导的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的中间变量: 权变因素 (1)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因素:如工作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团队等。 (2)下属的个人特征:如经验、能力、内—外控等。 考点 3:管理方格图 ——保罗 ·赫塞 1、管理方格的纵坐标是"关心人",横坐标是"关心任务"。 2、方格中5种基本风格: 位于坐标(1,1)位置的领导风格称为"无为而治",管理者既不关心任务,又不关心人。 位于坐标(9,9)的领导风格则是既关心任务,又关心人,被该理论认为是最理想的领导风格。 位于坐标(5,5)的"中庸式"领导风格。 位于坐标(1,9)的"乡村俱乐部"领导风格,对人极端关注。 位于坐标(9,1)的"任务"领导风格,对任务极端关注。 第三章 考点 1: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及参数 本质 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 设计目的 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涵 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1)职能结构:达到企业目标所需完成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比例和关系。 主要内容 (2)层次结构:各管理层次的构成,又称组织的纵向结构。 (3)部门结构:各管理部门的构成、又称组织的横向结构。 (4)职权结构:各管理层次、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复杂性:指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 要素 规范性: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集权度:指决策权的集中程度。 (1)特征因素: 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两者成反比,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②专业化程度:职能部门分工的精细化程度。 ③地区分布。 ④分工形式:职能制、产品制、地区制、混合制。 ⑤关键职能 设计参数 ⑥集权程度 ⑦规范化 ⑧制度化程度 ⑨职业化的程度 ⑩人员结构。 (2)权变因素: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技术、人员素质、组织规模、组织生命周期等。 考点 2:组织设计的类型 马克斯·韦伯:理想的组织形式就是科层(官僚)制,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 (1)重视权力等级 (2)分工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 决定因素 (3)规章 (4)程序规范 (5)非个人因素 (6)技术能力 适用范围 复杂/静态环境 一种按职能划分、组织各个部门的组织形式,又被称为"法约尔模型"。 特点 (1)职能分工;(2)直线—参谋制;(3)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1)有明确的任务和确定的职责,并且由于从事类似工作、面临类似问题的人 们在一起工作,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的机会较多。 (2)可以消除设备及劳动力的重复,最充分地利用资源,这种形式也有利于专 职能制 组织 门设备的开发和对专家的培养。 优点 (3)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分工,有利于管理者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 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每一个管理者都固定地归属于一个职能机构,专门从事某一项职能工作,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门间的联系能够长期不变,这就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的 稳定性。 (1)狭隘的职能观念。 (2)横向协调性差。 缺点 (3)适应性差。 (4)企业领导负担重。 (5)不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 (1)简单/静态。 适用范围 (2)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 比较稳定的企业。 特点 (1)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2)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3)产品部门 (或项目小组)所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 优点 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3)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4)有利于 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矩阵组织形式 (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缺点 (2)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1)复杂/动态; 适用范围 (2)适合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特点的企 业。 特点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经营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 导下的分散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1)有利于总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摆脱具体管理事务,集中精力于战略决策和长 优点 远规划; (2)增强企业的活力; (3)有利于把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 事业部制组织形式 (1)容易使各事业部只顾自身的利益,削弱整个公司的协调一致性; 缺点 适用范围 特点 (2)公司和各个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复,会增加费用和管理成本。 产品种类多且产品之间工艺差别大,或市场分布范围广且市场情况变化快、要 求适应性强的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成员手中。 团队结构形式 优点 缺点 特点 虚拟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形式 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灵活性。 团队与团队成员原来所属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团队内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不同团队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等。 决策集中化程度高,但部门化程度低或根本就不存在,即两头(营销、研发和 技术设计)大,中间(生产制造)小。 优点 灵活性 不足 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主要职能活动缺乏有力的监控。 寻求通过组织扁平化来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限制,取消各种职能部门,代之以授 权的团队。 第四章 考点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工具 三大工具 内容 指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成 战略地图 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 指针对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链而设计的各种财务类 和非财务类目标或衡量指标。 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 量化处理: (1)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员工行为; (3)员工的行为所产生的公司战略后果及绩效。 能够在计算机桌面上显示的各类图表,它以桌面图形、表格以及计算机图片的形式向领 数字仪表盘 导者和管理者形象地展示了在公司战略地图上出现的各类活动目前在公司中进展到了什 么阶段以及正在向哪个方向前进。 考点 2:人力资源战略与不同组织战略的匹配 组织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1)招募及甄选压力比较大,培训是全方位、多类型的; 内部 (2)强调内部晋升,绩效管理上更关注结果; (3)薪酬与结果的联系往往也非常紧密。 (1)面临的最大人力资源问题是如何重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维持员工队伍的士气。 (2)招募工作需求不大,但员工重新配置工作压力大,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文化整合和价值观 成长战略 外部 的统一。 (3)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重心是如何实现绩效管理实践以及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规范化 和标准化。 (1)保持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稳定性以及管理手段的规范性、一致性和内部公平性。 (2)对人员招募需求不大,内部员工会有缓慢的晋升,培训主要关注当前所从事工作的需 稳定战略 要。 (3)绩效的重点是员工的行为规范以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态度,薪酬管理上更重视薪酬的内 部一致性,薪酬决策集中度较高,员工福利水平较高。 (1)重点解决如何以一种和平、稳定并且代价最小的方式将冗余的人力资源剥离出组织的问 题。 收缩战略 (2)如何提高组织在精简和裁员之后留在组织中的员工的士气。 (3)培训压力较大,绩效管理重心放在对结果的考核上,薪酬减少固定薪酬部分、增加浮动 薪酬的比重。 第五章 考点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 经验判断法 适用范围:短期预测,以及那些规模较小或经营相对稳定、人员流动率不是很高的 企业。 优点: (1)吸取和综合了众多专家意见,避免个人预测的片面性; (2)不集体讨论,匿名进行,使专家作出独立判断; 主观判断法 德尔菲法 /专家预测法 (3)采取多轮预测,经过几轮反复,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注】 (1)专家人数不能太少,至少要20-30人; (2)专家的挑选要有代表性; (3)问题的设计要合理; (4)向专家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要相对充分,从而使他们能够进行预测和判断。 比率分析法 趋势预测法 定量方法 基于某种关键的经营或管理指标与组织的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固定比率关系,来预测 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 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法,根据组织的雇佣水平在最近若干年的总体变化趋势,来预 测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方法。 建立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回归分析法 将这些影响因素的未来估计值代入函数,从而计算出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来进行预测。 考点 2: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分析 1、减少未来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方法 方法 速度 员工受伤害的程度 裁员 快 高 降薪 快 高 降级 快 高 职位调动 快 中等 职位分享 快 中等 冻结雇佣 慢 低 自然减员 慢 低 提前退休 慢 低 重新培训 慢 低 2、避免未来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方法 方法 速度 可撤回程度 1、加班加点 快 高 2、雇佣临时工 快 高 3、外包 快 高 4、再培训后换岗 慢 高 5、降低流动率 慢 中等 6、从外部雇用新人 慢 低 7、技术创新 慢 低 第六章 考点 1:甄选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重测信度 考察测试工具在时间上的稳定性。 复本信度 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两种复本测试在内容上的等值程度。 信度 它考察了同一项测试中的若干题目是否确实都是在测量同一个内容或特质。 内部一致性信度 (一种很好的测试工具必须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 考察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方式: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评分者信度 指不同评价者在使用同一种测试工具时所给出的分数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指一项测试的内容能够代表它所要测量的主体或特质的程度。 内容效度 检验:主要采用专家判断法,不太适合对智力、领导能力等较为抽象的特质进行评 价。 指一项测试或甄选技术对被测试者的一种或多种工作行为或工作绩效进行预测的准确 效标效度 程度。 常用的效标效度:①预测效度;②同时效度 效度 即一项测试的结果解释某一理论上的假设、术语等构想的程度。 影响构想效度的因素: 构想效度 (1)理论上的构想代表性不足; (2)构想代表性过宽,以至于包括了无关事物。 考点 2:心理测试 类型 内容 测试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一项特定工作的潜在能力。 ①一般认知能力测试(智商); 能力测试 认知能力测试 ②特殊认知能力测试:针对具体的认知能力(如归纳和演绎能力、语言和理 解力、记忆力、空间关系能力、创造力等)设计的测试。 (甄选测试中通常最受关注的是语言理解能力、数学能力和推理能力。) 运动和身体能力测试 ①心理运动能力测试;②身体能力测试。 人格测量法:自陈量表法,评价量表法,投射法。 近年广泛应用的是MBTI人格类型测试和“大五”人格测试。 人格测试 MBTI:从四个两极性的维度(外倾-内倾,感觉-直觉,理性-情感,判断-感知)对人的行为风格进行 测试。 “大五”人格: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性、开放性。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类型 人格倾向 现实 型 偏好与具体的物体打交道;喜欢有规则的 具体劳动; 艺术 型 职业兴趣 测试 社会 型 从事技能性和技术性的职业 不适应社会性质职业; 研究 喜欢抽象的、分析性的、独立性的工作 型 适合职业 从事科学研究类工作以及工程设计类工作 缺乏组织和领导才能 具有想象力,有创意, 偏好模糊、自由和非系统化的活动, 从事文学艺术方面的工作 厌恶明确有秩序和系统化的活动 合作、友善、善于言谈和社交, 观察能力强,喜欢社交, 从事教育、咨询 有教导、指点和培训别人的能力和愿望 冒险、乐观、自信、精力充沛、有进取 企业 型 心; 喜欢担任有领导责任的工作; 喜欢与人争辩;不喜欢从事研究性的活 动。 适合担任企业领导或行政管理人员 常规 型 顺从、谨慎、保守、实际、稳重;喜欢条 理性强的工作; 不喜欢自己对事情作出判断和决策。 从事办公室事务性工作、图书管理、会计、统计类 工作 考点 3:评价中心技术 测试方 法 内容 优点 缺点 公文筐 测试 (1)适合对应聘管理职位的被测试者进行评价,具有较 (笔 高的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试) (2)操作简单,对场地没要求; (1)适合对应聘管理职位的被测试者进行评 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2)操作简单,对场地没要求; (3)表面效度高,容易得到被测试者的理解和接受。 (3)表面效度高,容易得到被测试者的理解和 接受。 无领导小组讨论: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一组求职者进行集体讨论,然后观察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言 行。(5-7人,1小时左右的讨论,不指定谁是领导者。) 无领导 小组 讨论 试题:开放式问题,两难性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操作性问题,资源争夺性问题。 优点 缺点 考查被测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说 (1)对测试题目要求较高; 服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信程度、 (3)对评价者的评分技术要求较高; 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 (3)被测试者可能会有意识的表现和掩饰自己。 角色扮 指要求被测试者扮演一位管理者或者某岗位员工,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角色的认识或担任相关角色的 演 经验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和行为展示的测试方法。 【评价中心技术中各种练习衡量的技能举例】 技能 领导能力 (控制、辅导、影响、足智多谋) 问题解决能力 (判断力) 公文筐训练 无领导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 √ √ √ √ √ √ √ 人际交往能力 (敏感性、解决冲突能力、合作能 力、口头沟通能力) 行政管理能力 (组织能力、规划能力、书面沟通 √ √ 能力) 压力承受能力 (自信心) √ √ 第七章 考点 1:绩效评价常见误区及应对方法 常见误区 1、晕轮效 应 克服方法 指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为对他的某一 消除评价者的偏见; 特质强烈而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该人其他方面 尽量选择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评价因素,从而消除 的品质。 因评价者偏见对员工绩效考核的影响。 指有些评价者由于不愿意得罪人或所辖范围过 2、趋中倾 向 大,很难全面了解所有员工工作表现时,将员工 的考核分数集中在某一固定范围的变动中,使评 价的结果缺少好与坏的差异。 评价者要密切地与员工接触、彻底与评价标准做 对比,全面准确了解被评价者的工作情况; 采取强制分配法、排序法等非系统的绩效考核方 法。 过分严厉或过分宽大地评定员工的倾向。 选择适当的方法,建立评价者的自信心或举行角 原因:主管人员采取了主观评价标准,忽略了客 色互换培训; 观标准。 采取强制分配法消除评价误差。 评价者倾向于给予那些服务年资较久、担任职务 通过各种方式使评价者建立”对事不对人”的观 较高的被评价者较高的分数。 念,引导评价者针对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职责进 原因:管理者主观意识太强。 行评价。 5、盲点效 评价者难于发现员工身上存在的与评价者自身相 将更多类型的考核主体纳入考核,化解评价者评 应 似的缺点和不足。 价结果对员工绩效的完全决定作用。 6、刻板印 个人对他人的看法,往往受到他人所属群体的影 注意从员工的工作行为出发,而不是员工的个人 象 响。 特征。 据第一印象去判断一个人。 多角度考核。 3、过宽或 过严倾向 4、年资或 职位倾向 7、首因效 应 8、近因效 指最近的或最终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 应 淡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 在进行绩效考核前,先由员工进行自我总结,以 便使评价者能够全面地回顾被考核人员在整个绩 效考核周期内的表现。 考点 2:绩效管理工具 1、目标管理法 优势分析 劣势分析 (1)有效性。 (1)倾向于聚焦短期目标。 (2)启发了员工自觉性,调动了员工积极 (2)目标管理法的假设之一是认为员工是乐于工作的,这种过分乐 性。 观的假设高估了企业内部自觉、自治氛围形成的可能性。 (3)操作比较容易。 (3)可能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4)比较公平。 (4)目标有时可能难以制定。 2、 标杆超越法 优势分析 劣势分析 (1)有助于激发员工、团队的潜能,提高企业的绩效。 (2)促进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完善。 容易使企业陷入模仿标杆企业的漩涡中,导致企业失去自身的特色。一旦标杆的选取出现偏差,可 能导致自身经营决策的失误。 3、关键绩效指标法 (1)关键绩效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 注意事项 (2)同类型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保持一致。 (3)关键绩效指标要彻底贯彻企业战略的重点。 优势 劣势 将企业绩效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级别的绩效目标,能够将 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1)对某些职位,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比较困难。 (2)缺少完整的对操作有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 4、平衡计分卡法 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从四个角度关注企业的绩效,即客户角度指标、内部流程角度指标、 学习与发展角度指标、财务角度指标 。 概念及内涵 (财务角度指标关注企业已采取行动所达到的结果,另外三个方面的指标用来补充财务角度指 标。) 适用:企业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时期。 (1)高层管理者需要积极参与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多与下级沟通; (2)防止平衡计分卡使用目的的单一,它不仅是一种绩效考核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战略管理工 注意事项 具; (3)要谨慎选择考核指标; (4)要充分重视平衡计分卡法实施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1)消除了财务指标一统天下的局面; 优势 (2)从企业战略层面考虑问题,并揭示了四个考核角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3)实现了评估系统与控制系统的结合; (4)迫使管理者将所有重要绩效指标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劣势 实施成本高 第八章 考点 1:战略性薪酬管理 核心:在企业不同战略下做出的一系列的战略性薪酬决策 1、适用于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发展战略 成长战略 特点 关注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创新 等内容 薪酬方案 企业与员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短期来看,基本薪酬低,变动薪酬高。 长期来说,实行奖金或股票选择权等计划。 薪酬决策集中度高,薪酬确定以员工从事的岗位本身为准;薪酬 稳定/集中战 强调市场份额或 结构上基本薪酬和福利所占的比重较大; 略 薪酬数额采用跟随或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长期内不会有大的增 运营成本 长。 收缩/精简战 略 将企业经营业绩与员工收入挂钩。基本薪酬所占比例低,尝试股 企业面临困境 份所有权计划,鼓励员工共担风险。 2、适用于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竞争战略 创新战略 成本领先 战略 客户中心 战略 特点 薪酬方案 强调产品在市场上的领袖地位及客户 注重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生产方法创新,给予足够的报酬 满意度。 或奖励;基本薪酬以通行水平为准且略高于市场水平。 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薪酬整体水平比竞争对手的薪酬相对低;基本薪酬比例低,奖 金所占的比重较大 根据员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来支付薪酬;根据客户 强调客户满意度。 对员工及员工群体所提供服务的评价来支付奖金。 3、全面薪酬战略 (1)含义: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鼓励创新精神和可持续性的绩效改进,并对娴熟的专业技能提供奖励,从而在员 工和企业之间营造出一种双赢的工作环境的薪酬战略。 (2)特点:更强调战略性、激励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沟通性。 (3)建立步骤:①评价薪酬的含义。②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薪酬决策。③执行战略性薪酬决策。④对薪酬系统 的匹配性进行再评价。 考点 2:职位评价方法 优点 排序 法 缺点 适用范围 简单易行,成本较低,而且易于与 主观成分很大;只能确定职位的序 规模较小、结构简单、职位类型较 员工沟通。 列,不能确定所排序的职位之间的 少而且员工对本企业各项职位都较 相对价值。 为熟悉的企业。 分类 简单、容易解释、等级结构能真实 等级定义比较困难,存在较大的主 职位类别较为简单的小型企业。 法 地反映有关企业的结构。 观因素。 要素 更为精确,评价结果更容易被员工 设计与实施都比较复杂 大规模企业中的管理类职位 计点 所接受,同时允许对职位之间的差 法 因素 比较 法 异进行微调。 较为完善,可靠性高,同时,也使 评价体系设计复杂,难度较大,成 处在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环境下的 不同的职位之间更具可比性,且可 本较高。同时,由于这种方法不易 规模较大的企业。 由职位内容直接求得具体薪酬金 理解,因此,员工对其准确性和公 额。 平性容易产生质疑。 考点 3: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计划内容 激励对象: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 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 和监事。 激励范围和对象 外籍员工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或核心业务人员的,可以成为激 励对象。 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不得成 为激励对象。 【注】激励对象不能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积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 激励制度 的10% 股票来源 公司发行新股票;通过留存股票账户回购股票;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 上市公司不得为激励对象依股权激励计划获取有关权益提供贷款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财务 资金来源 资助,包括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①授权日:必须是交易日。不得是下列期间:定期报告公布前30日、重大交易决定过程中 及该事项公告后2个交易日 股票期权时间规定 ②等待期:期权授予日——首次可以行权不少于1年 ③有效期:从授权日计算不得超过10年。(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 ④行权期:必须是交易日,应当在公司定期报告公布后的第2个交易日,至下一次定期报 告公布日前10个交易日内行权。 行权价格 考虑因素:①要对激励对象形成激励与约束;②具有可操作性;③对原股东权益的影响。 执行方式 现金行权、无现金行权、无现金行权并出售 考点 4:员工持股计划 特点 原则 种类 ①持股人或认购者必须是本企业的员工 ②员工所认购的股份在转让、交易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①依法合理的原则。②自愿参与的原则。③风险自担的原则。 (1)杠杆型员工持股计划:利用信贷杠杆来实现。 (2)非杠杆型员工持股计划:“股票奖金计划”。 (1)激励对象: ①在企业工作满一定时间的正式员工; ②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 ③企业派往投资企业、代表处工作,劳动人事关系仍在本企业的外派人员; ④企业在册管理的离退休人员。 (2)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期限和持股规模: 主要内容 ①每期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期限不得低于 12 个月,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期限 不得低于 36 个月。 ②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③单个员工所获股份权益对应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注】对于员工持股的比例: ①要明确界定员工持股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一般不宜超过20%。 ②要明确界定企业内部员工持股额度的分配比例,一般企业高管人员与—般职工的认购比例不宜拉 得太大,原则上控制在 4∶1的范围之内。 第九章 考点 1: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 1、反应评估:对培训内容、方法、形式、培训师、设施的满意度等。易于进行,是最基本、最常用 的评估方式。 常用方法:访谈、问卷调查(最普遍) 2、学习评估: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关注“学到了什么” 方法:知识—笔试;技能—实际操作;态度—自我评价的态度量表 评估内容 3、行为评估:考查知识运用程度,关注行为是否改变。 方法:面谈、直接观察、绩效监测、行为评价量表。最常用:行为评价量表。 4、结果评估:计算培训创造出的经济效益。 硬指标:产出、质量、成本、时间等;容易计算。 软指标:工作习惯、工作满意度、主动性、顾客服务等;难以量化,比较主观。 5、投资收益评估:计算投资回报率。往往很难实施。 (1)控制实验法:最规范,用实验方法评估。通过采集相关数据(产量、销售增长量等)确定员工 绩效的提高是否确实是由培训引起的。 优点: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估方法 缺点:操作比较复杂,费用高;不适用于管理技能等难以量化的评估。 (2)问卷调查法: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 调查内容:受训人员对培训与开发项目的看法;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的能力;培 训与开发的目标是否达成。 评估报告 内容包括概要、项目背景、评估目的、评估方法、评估内容与效果、结论和建议等 考点 2:职业生涯锚 类型 特点 强调技术/职能等业务工作; 技术/职能能力型 拒绝一般管理工作,但可以在技术/职能领域管理他人; 追求在技术/职能区域的成长和不断提高。 适合职业:工程技术、营销、财务分析、系统分析等 追求一般性管理工作,且责任越大越好; 管理能力型 有强烈的升迁动机,以提升等级和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具有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强强组合各类组织管理者; 对组织有极大的依赖性。 追求安全稳定的职业前景是最大的驱动力和价值观。 安全/稳定型 两类安全取向: 职业安全:给定组织中稳定的成员资格 情感安全:熟悉环境里稳定有保障的职业 自主独立型 选择职业时不放弃自由为第一需要。 追求能够施展个人才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摆脱组织的约束,但有很强的职业承诺。 有强烈的创造需求和欲望,发明创造是他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冒险精神是另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创造型 创造欲使他们标新立异,并为此做好冒险的准备。 第十章 考点 1:劳动关系 ①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从属性。劳动关系形式上平等,实际不平等。 ②运行过程: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特征 ③运行的空间范围:工作场所或雇佣单位。 ④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劳动者和雇佣的权利与义务。 冲突与合作形成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劳动者是被用人单位依法雇用(录用)的人员,不包括自雇用者; 劳动者 ②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 ③劳动者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员; ④劳动者仅限定在国家劳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工会的划分: (1)按工会的组织结构形式划分:职业工会、产业工会、总工会; 工会 (2)按工会的层级划分:企业工会、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全国性工会。 工会是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下工会体系是我国唯一合法的工 会组织。 用人单位包括: ①企业:指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依法成立、进行生产经营活 动的各类经济组织。 ②个体经济组织:指雇工7人以下(包括7人)的个体工商户。 主体 ③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 用人 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单位 ④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⑤事业组织: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⑥社会团体: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 会组织。 主要形式:行业协会、地区雇主协会、国家级雇主联合会。 雇主组织的主要作用: ①参与集体谈判。同工会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协议、协调劳动关系,是雇主组织发展的最基本 雇主 原因,也是雇主组织最基本的功能。 组织 ②参与劳动立法和政策制定。 ③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向其成员提供法律服务。 ④通过雇主组织的培训机构为会员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1)劳动关系的规制者。 (2)劳动关系运行的监督者。 政府 (3)劳动争议的重要调解仲裁者。 (4)劳动关系重大冲突的控制者。 (5)协调劳动关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推动者。 第十一章 考点 1: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 宏观含义: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的一个总劳动力市场体系。 微观含义:指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1)特殊性:不能脱离劳动者而存在。劳动力这种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转移的是使用权。 (2)多样性:不同劳动力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价格不同。 (3)不确定性:动态属性,匹配不是终身性的,可能会出现重新匹配。 特征 (4)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能力很难通过学历、年龄、性别等可见要素衡量出来。 (5)交易的延续性:交易双方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被固定了下来。 (6)交易条件的复杂性:在交易过程中,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多种要素都影响交易的最终完成。 (7)劳动力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出售者的地位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考点 2:晋升竞赛 指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员工往往会在一家企业中工作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身就职于一家企 概念 业,这时企业往往会为员工设计出若干个晋升层次,员工们为了能够获得每一次晋升机会,会在彼 此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1)获胜者最终得到的奖金或报酬是事先固定的。 特点 (2)能否获胜,完全取决于相对绩效。 (3)所有奖金和报酬全部归获胜者得到,不会在选手中按比例分配。 (晋升的综合价值和晋升风险) 设计要点 (1)员工晋升后能得到的实际价值有多大; (2)最终获得晋升到底是因为实力和绩效的原因还是因为运气因素。 考点 3: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工资率变化对长期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 (1)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响 (2)工资率下降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1)产品需求上升,劳动力需求增加。(2)产品需求 下降,劳动力需求减少。 其他条件不变: 规模效应 (1)资本价格上升,劳动力需求减少。 (2)资本价格下降,劳动力需求增加。 资本价格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1)资本价格上升,劳动力需求增加。 替代效应 (2)资本价格下降,劳动力需求减少。 第十二章 考点 1:工资水平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1)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所需的生活费用。 确定工资水平的实际因素 (2)同工同酬的原则。 (3)部门或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 考点 2: 工资差别 不同产业部门: (1)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比重越大,工资率越高。 (2)技术经济特点:一般情况下,规模大、人均占有资本投资比例高的产业部门,人均工资水 平也较高。 (3)发展阶段:兴盛期工资高,衰退期难增长。 (4)工会化程度:工会化程度高,工资高。 形成原因 (5)地理位置:工资水平较低的产业(如纺织业),多集中在低工资地区。 不同职业之间: (1)不同职业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 件方面的差别。 (2)不同职业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3)不同职业具备从业能力的难易程度有差别。 (4)不同职业所具有的社会安全程度即工作保障和职业稳定程度不同。 (5)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所承担的责任程度是有差别的。 补偿性 竞争性 类型 指知识、技能没有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因为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工资 差别。 指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充分流动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劳动者质的差别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主要原因: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的或者非自然力量的限制。 (1)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制度原因(城乡隔离政策),归结为市场发育不全和市 垄断性 场失败。 (2)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租金性工资收入):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由于 其质量上的特征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从而本职业保持垄断,获得收入。 考点 2: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与对策 类型 原因 措施 ①正常性的失业,与充分就业不矛盾; 摩擦失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信息不完善性 业 ②注意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疏通信息渠 道。 ①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使求职人员及时了 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 结构性 失业 最主要的是技术性失业(形成原因是先进的科学技 ②由政府提供资金,向愿意从劳动力过剩地区迁到 术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取代了 劳动力短缺地区的失业工人提供安置费。 一部分劳动力,造成失业。) ③制订各种培训计划,使工人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发 展同步进行,以适应新职业的需要。 ④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①一些部门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的变化而 季节性 波动; ①加强对季节性失业期的预测工作; 失业 ②建议政府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 ②一些行业会随季节的不同而遇到购买的高峰和低 谷。 周期性 失业 指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 求失 衡所造成的失业。 / 基本原因——总量需求不足 第十三章 考点 1:高等教育投资的基本模型 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 果上大学的收益现值超过上大学的成本,则上大学就是值得的,否则,从经 济角度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则上大学的净现 值越可能为正,上大学可能性更大。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的成本越低,则愿意上大学的人相对 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几个基本推论 就会越多。 (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工资性报酬 差距越大,则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相对来说就会越多。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折算上大学的未来收益时所使用的贴现 率(利息率)越高,则上大学的可能性就越小。 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高等教育投资年限是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那个点取得 的。 ①不同的人,上大学的边际成本是不同的。 上大学的合理年限决策 ②不同的人最好选择上不同年限的大学。 ③在边际收益一定的情况下,边际成本高的人愿意上大学的年限更少一些。 ④边际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从每多上一年大学中获得更高边际收益的 人,更有可能上更长年限的大学。 考点 2: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及其安排 1、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1)在职培训所需要的一些直接成本开支:如受训者工资;培训教师工资;场地租用费;培训设备费 成本 等。 (2)受训者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 (3)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职工从事培训活动的机会成本。 收益 主要体现在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上。 2、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及收益安排 成本 一般 培训 特殊 培训 收益 员工负担成本并享有收益。 在培训以后又获得与较高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高 员工在培训期间接受一种与较低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低 工资率(高于不接受培训情况下所可能获得的市 工资率(低于不培训时的市场工资率)。 场工资率)。 在培训期间,企业向员工支付一种位于市场工资率 在特殊培训完成之后,企业向员工支付一种介于市场 和低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率。 工资率和高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率。 企业和员工共同分摊成本。 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收益。 考点 3: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企 业 因 素 具体因素 影响情况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越大,员工流动率越低(①工资比较高;②工作机会多) 所处地理位置 企业位于企业数量较多的大型都市地区,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员工流动率 比较高。 组织文化及 心理感受不佳是员工满意度下降最终离职的主要因素。心理成本过高或者心 领导风格等 理收益过低,都会导致流失。 年龄 劳 动 者 因 年轻时流动频率较高:①工作匹配质量;②人力资本投资动机,流动机会成 本低,投资回收期长。 任职年限越长,离职可能性越低。 任职年限 ①工作匹配质量好;②特殊培训人力资本多;③心理成本下降;④心理收益 上升 素 性别 女员工离职率高,在职年限更短。 宽松状态(供>求) 已经就业的劳动者的流动机会受到削弱。 紧张状态(供<求) 劳动力流动率上升。 市场周期因素 失业率和临时解雇率 衡量劳动力市场松紧程度的指标:①失业率(失业率高,离职率低);②临 时解雇率(临时解雇率高,离职率低) 经济周期 ①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劳动力流动率高; ②经济停滞期或衰退期,劳动力流动率低。 社会 因素 ①整个社会对于劳动流动者的态度以及流动的传统习惯。 ②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使劳动者的直接流动成本不同从而影响劳动力流动。 第十四章 考点 1:劳动合同解除 情形 内容 协商一致解除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过失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 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⑤因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 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用人单位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 的工资标准确定。 用人单位解除 (3)用人单位因实施裁员解除劳动合同。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①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②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③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注】《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①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病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 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②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③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④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⑤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者解除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 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五章 考点 1: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划分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1)国家:对社会保险运行和实施给予法律和 财政支持,为特殊主体。 (2)管理和经办机构:依法向用人单位、劳动 从社会保险 责任划分 者征收保险费,并发放保险待遇;负责保险基金 会计核算和日常管理。 (3)用人单位:承担缴纳保险费义务,是主要 缴纳者。 (4)劳动者及其家庭:既是社会保险的受益 人,同时劳动者本人又要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客体 (1)保险人:依法收取社会保险费,并按规定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 支付保险待遇的主体。保险人称为社会保险经办 象,可以是资金、物,也可以是服务行为。 机构。 (2)投保人:为保险人利益投保社会保险的主 体,一般为用人单位。 (3)被保险人:对社会保险标的具有直接保险 从保险业务 利益的主体,在参保单位中就业的劳动者;自谋 划分 职业的劳动者在履行缴费义务后,也可以成为被 保险人。 (4)受益人:基于被保险人的一定关系而享有 一定保险利益的主体。 (5)管理人:依法负管理职责的社会保险行政 部门。 (6)监督人:依法负有监督职责的机构。 第十六章 考点 1:工伤认定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④患职业病; 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因公外出”的认定,应 当考虑职工外出是否属于用人单位指派的因工作外出,遭受的事故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所 致。 认定范围 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 故伤害; ⑦其他 视同工伤的情形: ①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② 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③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 复发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 遇。 ①故意犯罪; 不认定工伤的范围 ②醉酒或者吸毒: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为依据。无法 获得上述证据的,可以结合相关证据认定。 ③自残或者自杀的。 (1)申请期限: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 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单位不按规定提报,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 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工伤认定申请材料: 认定申请 ①工伤认定申请表; ②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③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争议工伤认定举证: ①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 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第十七章 考点 1:劳动争议 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的争议。 概念 (1)双方必须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与没有与 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争议,都不属于劳动争议。 (2)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 (1)当事人是特定的。 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 基本特征 (2)主体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 (3)内容必须与劳动权利和义务有关。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适用范围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 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情形 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4)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考点 2: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实行“谁主张,谁举证”,“谁决定,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 (1)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 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 (2)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 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3)在诉讼活动中,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 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十八章 考点 1: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 (1)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 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2)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 收0.05%的滞纳金。 (3)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未依法代扣代缴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用 人单位限期代缴,并自欠缴之日起向用人单位按日加收0.05%的滞纳金。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工承担滞纳金。 第十九章 考点 1:职称制度 1、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 2、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职称评审结果是专业技 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职称评审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 3、职称评审委员会:按照职称系列或者专业组建,不得跨系列组建综合性职称评审委员会。 职称评审委员会分为高级、中级、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4、职称申报审核:申报人应当为本单位在职的专业技术人才,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参加职称评审。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申报参加职称评审。 5、组织职称评审: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组织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会议由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主持,出席 评审会议的专家人数应当不少于职称评审委员会人数的2/3。

25 页 528 浏览
立即下载
HR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22-2023学习计划

HR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22-2023学习计划

2022 年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计划 亲爱的同学: 首先,请为自己勇敢迈出的第一步点赞! 备考之路,必定充满坎坷与艰辛,但是“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好的计划定能 助你平步青云,一步一步迈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一、考试概况 (1)时间节点 报名时间 7 月-8 月开始 新教材出版时间 2022 年 6 月出版,7 月 17 左右发售 准考证打印时间 考前一周 考试时间 11 月 12、13 日 成绩查询时间 12 月下旬 证书申领时间 次年 1 月开始 (2)经济基础知识(科目)考试题型,分值/题量分布 题 分 题型 备注 量 值 共 7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 单选题 70 70 意。 共 3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 多选题 35 70 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 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合计 105 140 (3)经济基础知识(科目)章节内容,近三年分值占比 序号 章节 21 年 20 年 19 年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新增 新增 新增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5% 4.9% 2.8%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3.5% 2.8% 0.7%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2.1% 2.8% 2.1%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2.1% 0.7% 1.4%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0 0.7% 0.7% 2.1% 3.5% 2.8%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 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0.7% 1.4% 4.2%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4% 0.7% 1.4% 第 10 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0.7% 2.1% 1.4% 第 11 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0.7% 0 1.4% 第 12 章 财政支出 3.5% 4.2% 2.8% 第 13 章 财政收入 1.4% 2.1% 5.6% 第 14 章 税收制度 5.6% 4.9% 3.5% 第 15 章 政府预算 2.8% 2.8% 2.8% 第 16 章 财政管理体制 1.4% 1.4% 0.7% 第 17 章 财政政策 1.4% 0.7% 0 第 18 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4.2% 3.5% 4.2% 第 19 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2.1% 3.5% 3.5% 第 20 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3.5% 2.8% 4.9% 第 21 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2.8% 2.1% 1.4% 第 22 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3.5% 4.2% 2.1% 第 23 章 统计与数据科学 4.2% 7% 3.5% 第 24 章 描述统计 2.8% 3.5% 2.8% 第 25 章 抽样调查 4.9% 2.1% 4.2% 第 26 章 回归分析 1.4% 0 1.4% 第 27 章 时间序列分析 1.4% 2.1% 2.1% 第 28 章 会计概论 2.8% 7% 7% 第 29 章 会计循环 4.9% 2.1% 5.6% 第 30 章 会计报表 4.2% 2.8% 2.8% 第 31 章 财务报表分析 2.1% 1.4% 2.8% 第 32 章 政府会计 2.1% 1.4% 1.4% 第 33 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0 0.7% 1.4% 第 34 章 物权法律制度 4.2% 4.9% 4.9% 第 35 章 合同法律制度 3.5% 4.9% 2.8% 第 36 章 公司法律制度 4.2% 2.1% 2.1% 第 37 章 其他法律制度 5.5% 3.4% 3% 二、班型学习路径 不同的班型,侧重点不一样,但班型之间的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班别学习路 径建议:入门直播班(选学)—备考预习班(选学)—课程精讲班—考点特训班— 题海作战班—阶段测试班—冲刺串讲班—考前密训班—应试技巧班—考后真题班 形成一定的闭环,更好巩固学习效果,也能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 地强化。班型说明如下 班型名称 教学目标 班型内容 系统剖析项目/课程/考试特点, 备考预习班(录播) 了解考试信息,掌握学习方法, 有计划的进行备考复习。 老师领路,梳理考试脉络。指导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计划, 指引学员轻松复习。 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精讲教材,按 章节知识点形成展示。以最新教 课程精讲班(录播) 清晰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教材/ 考纲内容,循序渐进学习知识点 及基本考点、全面夯实考生基 础。 材为标杆逐章逐节梳理考试考 点;全面分析近年考情,梳理考 试必学目标内容;点题结合强化 记忆,高效学习,全面夯实学员 基础。 归纳总结教材考点,结合教材和 考题高频数据,锁定重点、难 点、易错点和高频考点等核心考 点。 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基础 上,明确考试重难点,压缩考试 冲刺串讲班 提炼精华、快速有效掌握得分 点,强化和巩固高频考点、重 点。 了解项目/课程/考试基本信息, 入门直播班 掌握学习方法,有计划的进行备 考复习。 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归纳总 结记忆技巧,精简核心考试信 息,高效击破核心考点。 系统剖析项目/课程/考试特点, 老师领路,梳理考试脉络。指导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 划,指引学员有规划学习。 根据最新考试大纲及教材,梳理 考点特训班 掌握考试大纲/教材要求掌握的 考试必学考点内容;以考点所在 考点内容,循序渐进学习基本考 章节先后顺序设计课程,对必学 点、夯实基础。 考点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夯实学 员基础。 通过大量习题训练,逐一击破考 点。在掌握考点的同时融入做题 速度、精准度、方法及技巧的训 题海作战班 大量习题训练,消化吸收所学知 练,全面提升做题能力。 识点,熟悉考试题型,提升做题 根据 2 种不同的班型结构分别 能力和答题技巧,紧贴实战。 为:按知识点组织题目,按真题 试卷结构组织模拟题或真题。 学员完成基础性学习后,分阶段 组织学员进行摸底性测试,老师 阶段测试班 对测试试卷进行讲解、答疑,并 阶段性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查 指导下阶段学习方法。学生自我 漏补缺,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 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后续 进行更针对性的学习。 三、 三、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备考预习阶段 (包含备考预习班、入门直播班) 章节场 班型 次 学习内容 课时 备考预习班 第一讲 (录播) 1 入门直播班 考情分析、教材分析、备考规划、应试之道 报名及考试时间、考试形式、考试题型、教材结构、 第一场 1 (直播) 备考攻略 第二阶段:夯实基础阶段 (包含课程精讲班,考点特训班) 班型 章节场次 新旧教材 对比 学习内容 课时 0.5 2022 年教材与 2021 年教材变化讲解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第1章 1.5 三、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程精讲班 课程概述: (录播) 第2章 1.5 一、市场需求 二、市场供给 三、均衡价格 四、弹性 课程概述: 第3章 1.5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课程概述: 第4章 1.5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课程概述: 第5章 1.5 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课程概述: 第6章 1.5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课程概述: 第7章 1.5 一、国民收入核算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四、总需求和总供给 课程概述: 第8章 1.5 一、经济增长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三、经济发展 课程概述: 第9章 1.5 一、价格总水平 二、就业与失业 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 课程概述: 第 10 章 1.5 一、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政策 三、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课程概述: 第 11 章 1.5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二、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 三、财政的基本职能 课程概述: 第 12 章 1.5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四、购买性支出 五、转移性支出 课程概述: 第 13 章 1.5 一、财政收入和财政集中度 二、税收 三、税负转嫁 四、国债 课程概述: 第 14 章 1.5 一、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二、货物和劳务税种 三、所得税 四、财产税 五、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课程概述: 第 15 章 1.5 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 二、我国政府预算管理职权划分 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 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五、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课程概述: 第 16 章 1.5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四、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合理划分中央育地方财政 事权和支出责任 课程概述: 第 17 章 1.5 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课程概述: 第 18 章 1.5 一、货币需求 二、货币供给 三、货币均衡· 四、通货膨胀 课程概述: 第 19 章 1.5 一、中央银行 二、货市政策 课程概述: 第 20 章 1.5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二、金融市场 课程概述: 一、金融风险 第 21 章 1.5 二、金融危机 三、金融监管理论 四、金融监管体制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课程概述: 一、汇率制度 第 22 章 二、国际储备 1.5 三、国际货币体系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 课程概述: 一、统计学 第 23 章 1.5 二、变量和数据 三、数据的来源 四、统计调查 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课程概述: 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第 24 章 1.5 二、离散程度的测度 三、分布形态的测度 四、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第 25 章 课程概述: 1.5 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 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三、估计量和样本量 课程概述: 第 26 章 1 一、回归模型 二、最小二乘法 三、模型的检验和预测 课程概述: 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第 27 章 1 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四、时间序列的分解和预测程序 五、平滑预测法 课程概述: 一、会计基本概念 二、会计目标 第 28 章 1 三、会计要素 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五、会计基本前提 七、会计法规 课程概述: 一、会计确认 第 29 章 1 二、会计计量 三、会计记录 四、财务会计报告 课程概述: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 第 30 章 1 二、资产负债表 三、利润表 四、现金流量表 五、会计报表附注 第 31 章 课程概述: 1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课程概述: 第 32 章 1 一、政府会计的概念 二、政府会计要素 三、政府会计报告 课程概述: 第 33 章 1 一、“调整经济的法”和“经济法” 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课程概述: 一、物权概述 第 34 章 1 二、所有权 三、用益物权 四、担保物权 课程概述: 一、合同概述 二、合同的效力 第 35 章 1 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 四、合同的担保和保全 五、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 六、违约责任 课程概述: 一、公司和公司法概述 二、公司的设立 第 36 章 1 三、公司的组织机构 四、股东权利 五、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法定义务 六、股份发行与回购 七、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课程概述: 第 37 章 1 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四、反垄断法律制度 五、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六、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10 章节和内容 考点特训班 第二场 2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1-20 章节和内容 (直播) 第三场 2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21-30 章节和内容 第四场 2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31-37 章节和内容 第三阶段:知识强化阶段 (包含阶段测试班、冲刺串讲班) 班型 章节场次 课时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模拟试卷一测试讲解(先做后讲解) 第二场 2 课程概述:模拟试卷二测试讲解(先做后讲解) 第三场 2 课程概述:模拟试卷三测试讲解(先做后讲解) 第一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6 章节和内容 第二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7-12 章节和内容 冲刺串讲班 第三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3-18 章节和内容 (录播) 第四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9-24 章节和内容 第五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25-30 章节和内容 第六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31-37 章节和内容 阶段测试班 (直播) 学习内容 第四阶段:考前冲刺阶段 (包含题海作战班,考前密训班,应试技巧班) 章节场 班型 次 课时 学习内容 题海作战班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抽取经典练习题和真题讲解 (直播) 第二场 2 课程概述:抽取经典练习题和真题讲解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考点命题预测讲解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应试策略、答题技巧、心态调整 考前密训班 (直播) 应试技巧班 (直播) 第五阶段:考后复盘阶段 章节场 班型 次 课时 学习内容 考后真题班 第一场 (直播) 2 考后部分真题回顾讲解,总结命题思路

12 页 571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2022~2023年考点汇编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2022~2023年考点汇编

2022 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点汇编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动机与激励 1.定义: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的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 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求。 2.动机有三个要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努力的水平,坚持的水平。 3.动机的分类 (1)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看重工作的回报 (2)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看重工作本身 考点 2:激励 1.定义:通过满足员工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作用: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3.分类 (1)从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从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从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 1:需要层次理论 1.主要内容 (1)生理需要:身体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身体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内在的尊重和外在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2.主要观点 (1)不同时期表现程度不同 (2)未满足的是主要激励源,满足的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层级越来越高 (4)三个是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3.管理上的应用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个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考点 2:双因素理论 1.主要内容 赫兹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 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 具备 缺失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 不满 2.管理上的应用 (1)让员工满意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2)提供保健因素,不一定能激励员工,想要激励员工就要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及个人成 长等。 (3)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激发工作热情。 考点 3:ERG 理论 1.三种核心需要 (1)生存需要(对应“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 (2)关系需要(对应部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分“尊严需要”) (3)成长需要(部分“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理论的应用 (1)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2)“挫折-退化”的观点: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的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 强。 考点 4:三重需要理论 (1)成就需要:选择适度风险;责任感较强;希望及时反馈 (2)权力需要:喜欢支配、“发号施令”;喜欢竞争,追求出色的成绩 (3)亲和需要:注重人际关系,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出色的经理亲和需求较弱,过分强调将影响环境 考点 5:公平理论 1.亚当斯提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员工倾向 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成为对照者)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2.员工进行公平比较时既可能是纵向(自己)的有可能是横向(他人)的。 3.恢复平衡的方法: (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3)改变对投入产出的知觉;(4)改变参照 对象;(5)辞职。 考点 6:期望理论 1.弗罗姆提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 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 2.效价 x 期望 x 工具性=动机 效价: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数量表示 期望: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概率表示 工具性: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3.期望理论的特色:强调情景性 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 1: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2.实施目标管理时可以自上而下,也可自下而上。 3.目标管理有四个要素: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考点 2:参与管理 1.参与管理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2.推行参与管理要有成效必须符合五个方面: (1)时间充裕;(2)与员工自身利益相关;(3)员工有参与的能力;(4)不能使管理者受到威胁;(5)组 织文化必须支持;(6)员工参与的需要。 3.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模式。 4.参与管理和双因、ERG 理论联系较为密切。 5.越是居于高位的经理,越不容易接受参与管理的风格。 考点 3:绩效薪金制 1.绩效薪金制指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 红等。 2.优点:在于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 3. 实施基础: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4.绩效薪金制同期望理论关系比较密切。 第二章 领导行为 第一节 领导理论 考点 1:特质理论 1.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都是与生俱来的。 2.特质理论不足: (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3)忽视了情境因素;(4)没有区分 原因和结果。 考点 2:交易型与变革型 1.定义:(1)交易型强调的是个人在组织中的与位置相关的权威和合法性; (2)变革型领导是通过更高的理想和组织价值观来激励他的追随者。 2 特征:(1)交易型领导者:奖励、差错管理(积极&消极)、放任; (2)变革型领导者:魅力、激励、智慧型刺激、个性化关怀。 考点 3:魅力型领导理论(罗伯特·豪斯) 1.定义:具有自信并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2.道德特征和非道德特征 考点 4:路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 1.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 织的目标相互配合。 2.四种分类: (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3.领导类型与情境结合: (1)指导式领导:能力强的视为多余;外控型下属更为满意。 (2)支持型领导:工作结构化的带来高绩效和满意度。 (3)参与式领导:内控型下属更为满意。 考点 5:权变理论 1.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与情景因素之间是否搭配。 2.将领导方式区分为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 3.情景性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①领导与下属的关系;②工作结构;③职权。 4.不同领导风格在不同情境下的效能 考点 6: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1.定义:领导者对待同一团体内的不同下属往往根据其与自己关系的远近亲疏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简称 “LMX”理论。 2.团体中领导者与下属在确立关系和角色的早期,把下属分出“圈里人”和“圈外人”的类别。 3.和领导打交道时,“圈里人”比“圈外人”困难少;领导者对“圈里人”比“圈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 情感很少采用正式领导权威。在工作中“圈里人”比“圈外人”承担更高的工作责任感,对于其所在的部门 贡献更多,绩效评估也更高。 第二节 领导风格与技能 考点 1:经典 X 理论和 Y 理论 X 理论代表了传统权威的管理风格,而 Y 理论代表了启发式、人性化的管理风格。 考点 2:俄亥俄与密歇根模式 1.俄亥俄模式:通过对问卷答案做因素分析,数据浓缩聚焦到两个维度:关心人和工作管理。 2.密歇根模式:通过测验、非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得到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员工取向和生产取向。该模式 支持员工取向的领导作风。 3.两者在维度数量和性质上与其极为相似,这两种模式理论能够互相印证,具有很高的效度。 考点 3:管理方格图 (1,1)“无为而治”: 既不关心任务也不关心人 (9,9)最理想:既关心任务也关心人 (5,5)中庸式:都居中 (1,9)乡村俱乐部:极端关注人 (9,1)任务领导:极端关注任务 考点 4:生命周期理论 1.影响领导风格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下属的成熟程度。 2.成熟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包括:工作成熟度: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心理成熟度:从事工作的意愿或动机。 3.将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者结合,得出四种领导风格: (1)指导式(高工作-低关系):规定工作任务、角色职责 (2)推销式(高工作-高关系):指导并富于支持 (3)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共同决策,提供条件和沟通 (4)授权式(低工作-低关系):指导和支持较少,下属决定 考点 5:领导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一个人对于某种类型的程序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人员,技术技能是工作绩效的主要特点;经理更依靠下属的技术技能,他们不参与团队的技术技能实 践;高层领导对生产细节并不熟悉。 2.人际技能: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 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不能逃避人际关系的要求 3.概念技能: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联系进行思考的能力。 职位越高的管理职位上,概念技能的作用也就越重要 4.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概念技能处理的是观点、思想;②人际技能关心的是人;③技术技能涉及的是事。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的三种技能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管理层级越高,工作技术技能所占比例越小,而概 念技能所占比例越大。 第三节 领导决策 考点 1:决策过程 (1)西蒙的决策过程:①智力活动;②设计活动;③选择活动。 (2)明茨伯格的决策过程:①确认阶段;②发展阶段;③选择阶段。 考点 2:决策模型 (1)经济理性模型(理想化、最大化) 决策者在任何方面都是完全理性的。 特征:①决策完全理性;②从不同备选中选择;③决策者可以知道所有选择;④通过计算得出最佳方案;⑤ 概率计算不存在任何困难。 (2)有限理性模型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更加接近现实。满意为决策终点。 特征:①决策者试图使自己满意或者寻找令人满意的结果;②决策者所认知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简化模型; ③决策者不必知道所有的可能方案;④可以用一些习惯进行决策。 有限理性模型与理性模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程度上,而非质的差异上。 (3)社会模型(弗洛伊德)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需求来驱动的,人类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理性决策。 决策者认为人们有坚持错误决策的倾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四个: ① 项目的特点;②心理决定因素;③社会压力;④组织决定因素 考点 3:决策风格 可以归纳为两个维度,价值取向和模糊耐受性。 风格类型:①指导型(低耐受,关注任务和技术本身)喜欢控制,倾向于独裁 ② 分析型(高耐受,很强的任务和技术取向)过度分析事物,也倾向于独裁 ③ 概念型(高耐受,对人和社会的关注)喜欢冒险,擅长使用创新 ④ 行为型(低耐受,对人和社会的关注)避免冲突,不喜欢困难的决策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设计 考点 1:组织设计概述 1 组织设计从形式上可以分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设计称为静态组织设计,同时对组织结 构和运行制度进行的设计称为动态组织设计。 古典的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的,现代的组织设计是动态的。 2.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 结构体系。 定义的理解: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 (2)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结构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3)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3.组织结构又可称为权责机构,实际中通常以组织图或组织树的形式出现。 主要内容: (1)职能结构(比例和关系)(2)层次结构(纵向结构) (3)部门结构(横向结构)(4)职权结构(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4.组织结构的三个要素: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 5.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的特征: (1)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次的多少,表明其组织结构的纵向复杂程度。 管理幅度的大小往往反应上级领导直接控制和协调的业务活动量的多少。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两者是相互制约的,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2)专业化程度(分工精细程度)(3)地区分布(空间复杂程度)(4)分工形式(横向分工)(5)关键职 能(中心地位)(6)集权程度(7)规范化(同种方式完成相似工作)(8)制度化程度(用书面文件数量反 应)(9)职业化程度(需要培训的程度)(10)人员结构(比例情况) 5.组织设计的程序 (1)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第一步) (2)进行职能设计和职能分析(基本、关键和分解,首要工作) (3)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主体工作) (4)联系方式的设计(将部分连成整体) (5)管理规范的设计(组织结构的细化) (6)人员配备和培训体系的设计(数量和质量) (7)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确保组织结构正常运行) (8)反馈和修正(动态) 考点 2:组织设计的类型 (一)行政层级组织形式 1.定义:马克思韦伯使用“行政层级式”作为一个框架,用来评价、描述和比较各种组织形式。 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相对来说,行政层级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2.行政层级式的决定因素 (1)权力等级(权力集中程度高) (2)分工(较为精细) (3)规章(增加规范化,但限制自主性) (4)程序规范(强调) (5)非个人因素(不能作为招工取舍的依据) (6)技术能力(决定工作地位的是能力和绩效) 3.适用范围:复杂/静态环境 可以保证高度集权,强调等级的管理能够顺利执行,指定的规章和程序不需要频繁改动。 (二)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又称“法约尔模型”) 1.主要特点:(1)职能分工(2)直线-参谋制(3)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2.优点:(1)任务职责明确,相互帮助和支持的机会较多;(2)资源充分利用,发展专家和专门设备;(3) 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管理,提高效率;(4)有较高稳定性;(5)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3.缺点:(1)狭隘的职能观念;(2)横向协调差;(3)适应性差;(4)企业领导负担重;(5)不利于全面素 质人才培养。 4.职能制组织形式在简单/静态环境中效果较好。 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考点 1: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企业。 (三)矩阵组织形式 1.特点:(1)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 (2)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 (3)产品部门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2.优点:(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3)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3.缺点:(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2)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4.矩阵式结构在复杂/动态环境中较为有效。 适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的企业。 (四)其他组织形式 1.事业部制形式 优点:(1)有利于高层做战略规划;(2)增强企业的活力;(3)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 缺点:(1)只顾自身利益,削弱整体协调一致性;(2)增加费用和管理成本。 适用于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2.团队结构模式 目前最流行的方式,采用团队作为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特点: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团队成员手中。 优点:增加标准化的好处、提高运行效率、增加灵活性。 缺点:团队之间容易产生问题。 3.虚拟组织形式 虚拟组织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可以发挥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决策集中程度高,但部门化程度低,或根本就 不存在。也被称为“哑铃型”组织,两头大(营销、研发与设计),中间小(生产)。例如,戴尔计算机公司。 主要优势在于灵活性,不足在于缺乏监控。 4.无边界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形式设计所寻求的是通过组织扁平化来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限制,减少或取消各种职 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 无边界组织是打破组织结构的各种边界而形成新型组织,他并不意味着原先各种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将 组织的而各种边界模糊化,实现组织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励创新的目的。 第二节 组织文化 考点 1:组织文化的功能 1.导向作用;2.规范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5.创新作用;6.辐射作用。 考点 2:组织文化的内容 (1)创新与冒险;(2)注重细节;(3)结果导向;(4)人际导向;(5)团队导向; (6)进取心;(7)稳定性。 考点 3:组织文化的结构 (1)物质层:表层,外显的标识 (2)制度层:里层,集中体现各种行动准则或规章制度 (3)精神层:深层,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自身组织文化的标志和标准 三者紧密相连:质层是后两者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制约和规范其他两者,精神层是思想基础。 考点 4:组织文化的类型 桑南菲尔德提出的组织文化之间的差异 (1)学院型:喜欢雇佣年轻大学生,进行培训做专业化工作。 (2)俱乐部型:非常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 (3)棒球队型:鼓励冒险和革新 (4)堡垒型:着眼于公司的生存 考点 5:组织设计影响文化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1)组织的制度化(程度越高,文化越严谨) (2)组织的规范化(高度规范化不利于形成多样化、革新的组织文化) (3)组织的管理层次(层次多,结构复杂不利于培养自主性和参与决策) (4)集权程度(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形成民主、参与、开放、自主的文化) (5)招聘制度(多样程度低,内部为主的形成连续、稳定的文化;反之,灵活和创新的文化) (6)绩效评估体系(强调合作和强调等级的很难并存) (7)薪酬制度(差别很大的适合于强调等级,不适合崇尚平等的文化)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 考点 1:组织变革的方法及程序 1.方法:(1)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最根本最重要) (2)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重新划分、合并、调整幅度和层次,负责人,明确责权) (3)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组织工作流程再设计) (4)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以上三种变革都不是孤立的,变革某一因素时,必须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 2.程序:(1)确定问题;(2)组织诊断;(3)实行变革;(4)变革效果评估 考点 2:组织发展 1.定义:组织发展是有计划变革及干预措施的总和。寻求的是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感。注重的是 人性与民主因素,权力、控制、冲突、压力被排斥在外。目的在于重视人员和组织的成长、合作与参与过程 以及质询精神。 2.所蕴含的观念与针对的目标 (1)对人的尊重;(2)信任和支持;(3)权力平等;(4)正视问题;(5)鼓励参与。 3.传统的组织发展方法 (1)结构技术:通过有计划地改革组织的结构,改变其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的技术,是影响工作内容 和员工关系的技术。 (2)人文技术 ①敏感性训练:又称实验室训练,T 团体训练,交友团体训练等,是指通过无结构小组的交互方式来改善行 为的方法。注重的是相互作用而不是讨论结果。 ②调查反馈:用一种专门的调查工具,用来评估组织成员的态度,了解员工认识上的差异。 ③质量圈:是员工参与计划的一种形式。高管支持,组织气氛,项目管理者,相关培训。 ④团际发展(群体间关系的开发):目的在于化解和改变工作团体之间的态度、成见和观念,以改善团体的 相互关系。 4.现代的组织发展的方法 ①全面质量管理 定义:强调依靠协同工作得到组织中每个人对质量的承诺,是一个在长期经营中不断改进质量的而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的变革必须根植于组织文化。文化的改变必须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之前,或与之同时进行。只 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才能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需要最高管理层的支持;需要从上而下的推行,从下而上的实施。 ②团队建设 好团队的特征:规模小、能力互补、有共同的意愿、目标和工作方法、情愿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 考点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 1.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的重要战略资产甚至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概念是战略匹配或战略契合 (1)外部契合或垂直一致性:强调与组织战略的一致 (2)内部契合或水平一致性:强调内部政策和实践的内部一致性 3.战略的三个层次 (1)组织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或企业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它主要回答到哪里去竞争的问题。 划分为成长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三种类型。 (2)竞争战略:有时又称为经营战略,它主要回答如何进行竞争的问题。 划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以及市场集中战略三种类型。 (3)职能战略:主要回答的是凭借什么来进行竞争的问题。 包括市场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等。人力资源战略是职能战略的一种。 4.战略管理 (1)在战略管理过程的模型中 ①一个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核心阶段。 ②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和决策之间的不断循环。 (2)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扮演着两个方面的重要角色: ①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执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②人力资源管理可能会导致组织战略的调整 考点 2: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 1.战略规划的过程 (1)首先要阐明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长期目标。 ①使命:描述了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②愿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的总体描述。 价值观:在履行使命以及达成愿景过程中坚持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 (2)组织还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评估(SWOT 分析)。 ①战略机会:尚未开发的客户市场,对组织有帮助的技术进步,尚未挖掘和利用的潜在人力资源等。 ②战略威胁:潜在的人员短缺,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即将出台的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的法律,竞争对 手的技术创新等。 (3)完成 SWOT 分析之后,组织就需要选择有助于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体战略。 2.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之间的联系 (1)行政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上。 在这种整合水平上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是完全分离的。 (2)单向联系 企业的战略规划职能会自行制定战略规划,然后再将这种战略规划告知人力资源部门,让人力资源部门配 合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落地。 已经承认了人力资源在执行战略规划方面的重要性,却在战略制定阶段将人力资源排除在外。 (3)双向联系 允许组织在整个战略规划过程中都将人力资源问题考虑在内。 (4)一体化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是动态的和全方位的。 在理想状态下,组织的战略规划职能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应当达到一体化联系水平。 (二)战略执行 1.一旦作出了某种选择,人力资源的角色就变成了三个方面: (1)确定组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 (2)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时间开发和协调,确保职工技能、职位与任务之间的匹配。 (3)科学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一个适当的控制系统 2.一个组织的战略是否能够得到成功的执行,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的甄选、培训开发;报酬系统;信息的类型以及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对三个基本变量负有主要责任:工作任务的组合与设计、人员的获取和开发以及报酬激励系 统。 考点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工具 1.战略地图:实际上是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它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 成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 2.人力资源管理记分卡:并不是一张用来计分的卡片,它实际上是针对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需完成的一系 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链而设计的各种财务类和非财务类目标或衡量指标。 3.数字仪表盘: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还需要随时掌握组织的各项战略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重要工 作的进度。 这种数据展示为企业领导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及时采取修正措施的机会。 第二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考点 1:人力资源战略及其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匹配 (一)适用于企业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成长战略:一种关注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创新以及合并等内容的战略。 (1)内部成长:所注重的是自身力量的增强和自我扩张; (2)外部成长: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来扩展组织的资源,或者强化其市场地位。 2.稳定战略:一种强调市场份额或者运营成本的战略。 采取稳定战略的组织往往处于较为稳定的环境之中,增长率较低,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保持自 己已经拥有的技能。 3.收缩战略:通常会被那些由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想要缩小一部分经营业务的组织采用这种战略,有时 又称精简战略。它往往是与裁员、剥离以及清算等联系在一起的。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创新战略: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的一种竞争战略。 重要经营目标在于充当产品市场上的领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非常强调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的个性 化需求,对于组织内部的职位等级结构以及相对稳定的职位评价的则不是很重视。 2.成本领先战略:实际上就是低成本战略,即产品本身的质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组织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 格向客户提供产品这样一种竞争战略。强调在工作岗位上的稳定性。 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都非常重视效率,尤其是对操作水平的要求很高,他们的目标则是用较低的成本 去做较多的事情。 3.客户中心战略:一种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组 织所关注的是如何取悦客户。客户满意度是这种组织最为关注的一个绩效指标。 考点 2: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人才管理 (一)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定义: 1.直接将高绩效工作系统鉴定为能够提升组织有效性,从而能够帮助组织成为高效组织的一套人力资源管 理政策和实践。 2.更多的关注如何通过使组织的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实现良好的匹配来达成组织绩效。 3.两种定义并无本质的区别,都强调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帮助组织成为高绩效组织以及赢得竞争 优势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型组织 1.定义:组织通过促使所有员工持续获取和分享知识而形成的一种重视和支持终身学习的文化。 2.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员工是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3.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 (1)致力于持续学习;(2)知识共享;(3)普遍采用批判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4)具有一种学习文化; (5)重视员工 (三)人才管理 1.人才的特点:①才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的。 ②人才不仅仅是指组织中优秀的已表现出卓越绩效的少数员工,还包括那些构成员工队伍大多数的有能力 且绩效稳定的员工。 2.人才管理的主要内容 (1)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获取途径,实现动态人才匹配 (2)形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新型人才队伍调节机制 (3)建立多元化的员工价值,主张培养新型组织文化 (4)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 形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新型人才队伍调节机制,建立零库存模式: ①同时利用制造人才和购买人才两种策略应对人才供求两个方面的风险,并保持适当的平衡 ②适应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小规模多批次的培养人才 ③降低人才开发风险,提高人才开发的投资回报率 ④通过平衡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利益来保护组织的培训开发投资。 建立多元化的员工价值,主张培养新型组织文化: ①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令人信服的为自己工作的理由 ②领导由传统命令型转变为影响型 ③建立统一、平等且富有同情心的组织文化 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①对于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职能进行整合,强化各职能对人才招募和保留的共同作用 ②将管理流程整合到标准组织流程中,让各级管理者切实承担起吸引和留住员工的责任 ③将组织的经营战略转化为详细的人才战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同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 经营意识。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及其供求预测 考点 1: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1.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 2.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 ①增加现有人员的工作时间;②雇用新的人员。 3.人力资源需求小于供给 ①限制人员雇佣缩短工作时间、促使员工提前退休;②与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二)基本步骤: ①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数量、结构、质量) ②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组织内部+外部劳动力市场) ③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④实施人力资源供求平衡计划(分步骤加以实施) 考点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 主观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和德尔菲法。 量化的预测方法:比率分析法、趋势预测法以及回归分析法。 1.经验判断法 一种最简单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定义:让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凭借自己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的直觉,对组织未来所需要的人 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等状况进行评估。 适用于短期预测以及那些规模较小或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同时人员流动率不是很高的企业。 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个人经验,否则很难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德尔菲法 这种方法有时也称为专家预测法。 优点:①避免了个人预测的片面性;②匿名进行,避免了从众的行为;③采取多轮预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 确性; 问题:①专家的人数不能太少;②专家的挑选要有代表性;③问题的设计要合理;④向专家提供的资料信息 要相对充分。 3.比率分析法 定义:一种基于某种关键的经营或管理指标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固定比率关系来预测未来人力 资源需求的方法。假定:人均生产率都保持不变。 4.趋势预测法 定义:一种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法,它是根据一个组织的雇佣水平在最近若干年的总体变化趋势来预测组 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方法。 优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实用性比较强;缺陷:由于这种预测方法比较粗糙,预测的准确度会打一定 折扣。 假设:组织的技术等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5.回归分析法 定义:首先建立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将这些影响因素的未来估计值带入 函数,从而计算出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可以将回归分析法划分为一元回归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两种。也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在相关条件能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定量的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仅仅运用主观判断的方法所得出的预 测结果要精确得多。在缺乏历史数据或者环境变化很大的情况下,依靠专家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来进行主 观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做法可能是最佳途径。 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考点 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1.外部劳动力市场总体供给的情况 供给来源: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失业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其他组织中准备离职换工作的人 2.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在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组织内部的员工技能数据库; 有的组织还专门为管理人员单独设计的技能库及管理技能库。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主要方法 1.人员替换分析法 定义:针对组织内部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职位,确定能够在未来承担该职位工作的合格候选人。 人员替换法主要强调了组织内部选拔合适的候选人担任相关职位,尤其是更高一级职位的做法。优点:鼓励 员工士气,降低招聘成本,同时还能为未来的职位填补需要提前做好候选人的准备。 2.马尔科夫分析法 定义:利用一种所谓转移矩阵的统计分析程序来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转移矩阵能够显示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职位类型的员工所占的比例或数量。 这种矩阵在描绘一家公司的历史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面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公司的各种条件在某种程度上 比较稳定,那么它还可以用来预测公司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第二节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与方法 考点 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对策 (一)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时的组织对策 (1)延长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 (2)考虑做好人力资源的招募工作,扩大招募范围,加大招募投入。 (3)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现有人员的流失率。 (4)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5)将组织中的部分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方式处理。 (二)人力资源需求小于供给时的组织对策 (1)冻结雇用。 (2)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3)缩短每位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同时降低工资。 (4)临时性解雇或永久性裁员。 (5)对富余人员进行培训。 (三)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匹配时的组织对策 (1)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开发。 (2)通过到期终止劳动合同自然退休等方式,逐渐让一些现有员工离开组织,同时从组织外部招募高素质 的新员工。 (3)将原来一些技能不足的老员工逐渐替换到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把一些重要的生产管理类岗位留 给那些后来招聘的有能力的候选人。 考点 2: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分析 (一)减少劳动力过剩的方法 (二)避免劳动力短缺的方法 (三)裁员 1.裁员是企业为强化竞争力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大量员工裁减活动,又称为人员精简。尽管裁员在成本削减方 面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他会对组织的长期有效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2.成功裁员的关键在于避免不加选择地任意实施全面裁员,而是应当采用手术式的战略裁员,这样不仅可以 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 3.裁员的原因:(1)降低劳动力成本;(2)人员需求减少;(3)改变经营地点,员工难以迁移。 4.裁员没有达到强化公司绩效的预期效果原因: (1)管理不当产生负面影响;(2)放走的员工是无法替代的资产; (3)侥幸存活的员工心存戒备;(4)负面公众形象影响招聘。 (四)提前退休计划 许多企业试图通过提前退休激励计划来达到老年员工自然减员的目的。 由于很多国家的法律是不允许企业强制要求员工退休的,因此只能用提供退休奖励或其他补偿等手段,诱 使员工以自动离职的方式主动退休。 (五)雇佣临时员工或劳务派遣人员 一种削减冗余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优点:(1)免除很多管理任务以及财务负担。 (2)没有甄选计划的小公司往往采用这种方法。 (3)这种做法既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又使他们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适应变得更为容易。 (4)他们对于组织及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有比较客观的看法。 (六)业务外包和离岸经营 1.外包:企业可能将整块工作都委托给外部组织去完成更感兴趣。 2.好处:①通过外包可以适当控制和精简企业自身直接雇用的人员数量。 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很多日常事务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能够把精力更多的集中在 战略层面的问题上。 3. 离岸经营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即将工作岗位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确保离岸经营战略成功: (1)选择外包服务供应商时,通常是该机构的规模越大,历史越长越好。 (2)不要对那些有专利权或者需要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完成的工作实行离岸经营。 (3)外包最好先从小的工作入手,同时还要密切监督这些工作的完成情况,尤其是刚刚开始的时候。 第六章 人员甄选 第一节 甄选及其有效性 考点 1:甄选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一)信度与效度的概念及两者关系 (1)信度:一种测试手段不受随机误差干扰的程度。它反映了一个人在反复接受同一种测试或等值形式的 测试时所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信度的高低是用信度系数来表述的,信度系数介于 0 到 1 之间,0 最低 1 最高。信度系数不低于 0.7 的测 试工具被视为信度较好。 (2)效度:一种测试的有效性,它反映了测试工具对于他所要测量的内容或特质进行准确测量的程度。 (3)关系:一项甄选测试的信度如果不好,那么其效度一定较差,相反,如果一项测试的效度较好,则其 信度也一定比较高。 (二)信度最常用的信度测试方式 (1)重测信度 重测信度又称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种测试工具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人群进行多次测试所得到的一致性程 度。根据一般经验,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为半个月到半年可能比较合适。 (2)复本信度 复本是指在测试的结构、实际测试效果等方面与最初的测试工具基本保持一致的另一种测试工具。复本信 度就是指对同一组被测试者进行某种测试时,使用两种功能等值但是表面内容并不相同的测试形式,然后 考察这两种测试中被测试者取得的分数的相关程度。(A、B 卷) 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两种复本测试在内容上的等值程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就是指反映同一测试内容的各个题目之间的得分一致性程度。一种很好的测试工具,必须 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方式:分半信度:各分一半;同质性信度:各个题目考查同一内容的程度。 (二)效度的主要类型: (1)内容效度 一项测试的内容与测试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即一项测试的内容能够代表他所要测量的主题或 特质的程度。 内容效度的检验主要采用专家判断法,不太适合对智力、领导能力以及诚实型等较为抽象的特质进行评价。 局限性:①假设求职者在被雇用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能力。 ②主观判断的作用很大。 (2)效标效度 定义:也称效标关联效度,是一种测试或甄选技术对被试者的一种或多种工作行为或工作绩效进行预测的 准确程度。 比较常用的效标效度: ①预测效度所要考察的是员工被雇用之前的测试分数,与其被雇用之后的实际工作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实证 性联系。 ②同时效度或同步效度,直接选取那些已经在某种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任职者,让他们完成某种测试,得到测 试分数。 (3)构想效度 定义:也称结构效度,是一项测试对于某种不可观察的比较抽象的构想或特质进行测量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理论上的构想代表性不足;②构想代表性过宽,以至于包括了无关的事物。 第二节 甄选的主要方法 考点 1:心理测试 (1)能力测试 1.认知能力测试 一般认知能力测试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测试或智商测试。 特殊认知能力测试则是针对一些比较具体的认知能力。 2.运动和身体能力测试 心理运动能力测试是对一个人的精神运动能力或受个体意识支配的精细动作能力进行的测试。身体能力测 试则是对一个人的动态强度爆发力广度灵活性动态灵活性身体协调性与平衡性等所进行的测试。 (2)人格测试 人格是个人特质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人格进行测量的方法:①自陈量表法;②评价量表法;③投射法。 1.MBTI 人格类型测试:从四个两极性的维度外倾内倾,感觉直觉,理性情感,判断感知,对人的行为风格 进行测试。 2.“大五”人格测试: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性和开放性。 (3)职业兴趣测试 ①现实型(技能技术型);②研究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类);③艺术型(文学艺术);④社会型(教育咨 询);⑤企业型(领导政府官员);⑥常规型(办公室事务、会计、统计类工作)。 考点 2:成就测试 1.成就测试又被称为熟练性测试或学绩测验。成就测试和认知能力测试的测量对象都属于认知性特质,成就 测试要注重内容效度,而认知能力测试则必须要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2.知识测试 知识测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考试,它所要考察的是一个人在一定领域中掌握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知识测试 通常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完成,但并非所有的笔试都属于知识测试。 3.工作样本测试 在一个对实际工作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模拟的环境中,让求职者实地完成某些具体的工作任务的一种测试 方法。 优点:效标效度和内容效度都很高,效度在所有甄选测试中是最高的。 缺点:1.普遍适用性很低;2.开发成本相对较高 考点 3:评价中心技术 1.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来对求职者进行评价的。它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工作样本测试。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 于工作样本测试是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对求职者进行测试,而评价中心技术则是用模拟工作任务来进行测试。 2.评价中心技术主要用于考察求职者是否具备从事管理类工作所需要的人格特征管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 能。评价中心技术在位管理职位选拔人员方面确实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3.公文筐测试 定义:公文框测试通常又称为公文处理测验,是评价中心技术中最常用和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做法:公文筐测验是一种情景模拟测试。参加测试的求职者被要求首先阅读这些文件材料,然后以某种管理 者的身份模拟真实组织中的情景,在规定的条件和限定的时间内,对每一份公文进行现场处理,即提出对各 类文件进行处理或处置的办法。 优点: (1)非常适合对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2)操作比较简单,对场地没有过多要求 (3)表面效度较高,容易得到被测试者的理解和接受 缺点: (1)编制成本较高,而且评分比较困难 (2)不同评价者处理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3)被测试者是单独完成的,无法测试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 4.无领导小组讨论 (1)定义:讨论的过程中组织者不会为该小组指定一名领导人,而是让大家自由发言。大家的地位都是平 等的,没有人事先就被指定为领导者。评价者不参与讨论过程,他们甚至不在现场进行观察。 (2)问题类型:开放式问题、两难性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操作性问题、资源争夺型问题。 (3)可以考察被测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信程 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 考点 4:面试 1.优缺点: 优点:具有简便快捷、容易操作,不需要复杂的专业测试工具和方法等优点。 缺点:如果没有对面试过程进行科学的精心设计,面试的效度可能会比较低,个人的主观判断会受到多方面 的影响,所以判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很大。 2.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面试可以分为: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1)非结构化面试:在面试过程中不存在结构化的面试指南或必须遵循的既定格式。 优点:自然和顺畅,逻辑关系比较清晰,更为深入的探讨。 缺点:难以确保公平,难以确保都能问到,容易受个人影响。 非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比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低得多。 (2)结构化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根据预先确定的面试内容程序评分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 优点: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结构严密层次强,评分模式固定,重要关键的信息不会遗漏,降低个人偏见,面 试的公平性以及面试的信度效度都比较高。 缺点:没有个人发挥的余地,某些很重要的问题不便过多提问,谈话不那么顺畅和自然。 (3)半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需得考官在面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做到面试的结构性与灵 活性相结合。 3.根据面试的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单独面试、系列面试、小组面试和集体面试。 (1)单独面试:又称一对一面试。 优点:注意力比较集中,谈话的连续性和逻辑性比较好,感觉自然。 缺点:如果进展不顺利,会出现尴尬,难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2)系列面试:又称顺序面试。根据某种特定的先后顺序,安排组织中的若干人员对同一位被面试者进行 多轮面试。系列面试的过程既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 优点:有利于确保面试结果的有效性,避免评价误差。 缺点:需要人员数量较多,耗费时间较长。 (3)小组面试:一组面试考官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场所,共同对一位被面试者进行提问、观察并作出评价的 面试方法。 优点:保证面试时所提的问题全面深入。 缺点:避免系列面试中反复回答相同问题。面试者可能会感到压力,会紧张或拘谨。 (4)集体面试:多位被面试者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场合,共同接受面试考官面对面的询问这样一种面试形式。 面试考官既可以是多人,也可以是一个人。 这种面试有助于考察被面试者在一个群体当中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从而考察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4.改善面试效果的主要方法 (1)采用情境化结构面试 属于结构化面试的一种,有时又称为行为事件面试技术。 通常需要遵循 STAR 的原则:典型环境(Sti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 (2)面试前做好充分准备 ①安排好面试所需的时间场地和资料 ②认真阅读简历材料职位说明书 (3)系统培训面试考官 面试考官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包括: ①说话过多。 ②对不同的被面试者提问的问题不一致。 ③提问与履行工作职责无关或者相关性不大的问题。 ④过于自信,对求职者匆忙下结论。 ⑤受到求职者的一些非语言行为的影响或干扰。 ⑥因前面一位求职者的质量而影响到对后一位求职者的评价等。 最好的甄选方法是包括工作样本测试、高度结构化的面试以及认知能力测试在内的综合测试,这样一套测 试组合的效度系数往往超过 0.60。 第七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考点 1:绩效管理的概念、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不是等价的: (1)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绩效考核只是一个环节; (2)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绩效考核则侧重于绩效的识别、判断和评估。 (二)有效的绩效管理的特征 (1)敏感性,区分高效率和低效率员工;(2)可靠性,不同评价者对一个员工基本相同; (3)准确性,工作标准和组织目标联系起来;(4)可接受性,共同支持;(5)实用性。 考点 2:战略性绩效管理 (一)适用于取得竞争优势战略的绩效管理 1.成本领先战略 它强调以最低的单位成本价格为价格敏感用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 选择结果为导向、实施成本较低的评价方法 考核周期不宜过短,可选择目标管理法,改进可选标杆超越的方法 2.差异化战略 绩效管理中应当弱化员工工作的直接结果,鼓励员工多创新 应选择行为导向的评价方法,考评主体应多元化 考核周期也不宜过短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态势战略的绩效管理 1.防御者战略 选择尽量维持内部的稳定性,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组织的长期发展;组织可选择系统化的评价方法,多角度 选择考核指标。管理者的侧重点应当是调动员工潜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探索者战略 选择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强化员工新产品、市场新开发成功率;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更多地应用于薪 酬分配,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3.跟随者战略 核心是学习,考虑选择标杆超越法。考核主体的选择上也要尽量多元化;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更多地用于员 工绩效的改进和与标杆组织的对比,为下一个绩效考核周期新目标的设定奠定基础。 第二节 绩效计划与绩效监控 考点 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概念 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 过程。绩效计划的制订需要不同人群的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也是将组织绩效分解 成个人绩效目标的过程。 (二)制定原则 (1)价值驱动原则(2)战略相关性原则(3)系统化原则(4)职位特色原则(5)突出重点原则(6)可 测量性原则(7)全员参与原则 考点 2:绩效监控及辅导 (一)绩效监控 在绩效考核期间,管理者为了掌握下属的工作绩效情况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优点:随时发现问题,加以调整; 缺点:难以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绩效辅导 1.在掌握了下属工作绩效的前提下,为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2.绩效辅导贯穿于绩效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种经常性的管理行为,他帮助员工解决当前绩效实际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 3.绩效辅导的内容:探讨绩效现状,寻找改进绩效的方法。 第三节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工具 考点 1:绩效评价技术 (一)量表法 1.图尺度评价法 图尺度评价法也被称为等级评价法,是一种最简单也最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之一,该方法列举一些特征要 素,并分别为每一个特征要素,列举绩效的取值范围。 优点:普遍适用、开发成本小。 缺点:完全不一致、模糊抽象、不利于绩效反馈。 2.行为锚定法 将每项工作的特定行为用一张等级表进行反映,该等级表将每项工作划分为各种行为级别,评价时评估者 只需将员工的行为对号入座即可。 优点:工作的计量更为准确,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更为明确。 缺点:开发成本很高,流程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行为观察量表法 由工作绩效所要求的一系列合乎组织期望的行为组成的表单。列举出评估指标,然后要求评估人在观察的 基础上将员工的工作行为同评价标准进行对照,看该行为出现的频率或完成的程度如何的评估方法。 优点:内部一致性令人满意;量表的理解使用比较便利;有利于绩效反馈;可以作为职位说明书的补充。 缺点:很难包含所有工作样本;考核工作量太大。 (二)比较法 1.排序法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缺点:容易造成员工心理压力,很难提供详细具体的绩效评估结果 2.配对比较法 优点:更加科学,能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快速比较出员工绩效水平 缺点:只能得到员工绩效的排名,不能反映员工绩效的差距和他们工作能力 3.强制分布法 要求评估者将被评估者的绩效结果放入一个类似正态分布的标准中,假设:在被评估者中优秀一般和较差 的员工同时存在。 优点:可以有效避免考核结果可能出现的趋中趋势;有利于管理手段的实施 缺点:当一个部门的员工都非常优秀时,就显得有失公平。 (三)描述法 1.关键事件法 要求评估者在绩效周期内将发生在员工身上的关键事件都记录下来,并将它们作为绩效评估的事实依据。 优点:更客观;可进行针对性培训;为面谈达成一致打下基础。 缺点:非常费时;耗费精力;不能横向比较。 2.不良事故评估法 是通过预先设计不良事故的清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四)绩效常见误区及应对方法 误区: 1.晕轮效应(强烈感知覆盖了其他品质)方法:消除偏见 2.趋中倾向(考核分数集中在固定范围)方法:强制分配法 3.过宽或过严倾向(过分严厉或过分宽大)方法:强制分配法 4.年资或职位倾向(倾向给予年资久、职务高者高分数)方法:对事不对人 5.盲点效应(难以发现与自身相似的缺点和不足)方法:多元化考核主体 6.刻板印象(看法受他人所属群体的影响)方法:从行为出发 7.首因效应(根据最初印象去判断一个人)方法:多角度考核 8.近因效应(最近或最终的印象最强烈的,冲淡之前的)方法:先员工自我总结 考点 2:绩效管理工具 (一)目标管理 强调企业上下一起协商,将企业目标分解成个人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作为公司经营、评估、奖励的标准。 优势:有效性,积极性,易操作,公平。 劣势:短期,高估,增加成本,难以制订。 (二)标杆超越法 通过对比和分析业内外领先企业的经营方式,对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业务流程等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改进 和变革,使企业成为同行业最佳的方法。实际是企业的变革 标杆的理解: (1)标杆指的是最佳实践或最佳标准 (2)标杆的寻找范围并不局限在本行业 (3)比其他系统的考核方法更重视比较和衡量 优势:激发潜能,完善激励。 劣势:陷入模仿漩涡,选取偏差引起经营偏差。 (三)关键绩效指标法 比较适用于企业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时期。关键绩效指标是反映个体关键绩效贡献的评价依据和量化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的理解: (1)关键绩效指标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 (2)关键绩效指标是由主管人员决定并被员工认可的 (3)关键绩效指标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反映,不是对业务流程活动的概括 (4)关键绩效指标是可量化或可行为化的 (5)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关键指标有四类:数量类、质量类、成本类、时限类。 优势:企业绩效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劣势:①某些职位设计比较困难; ②缺少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体系。 (四)平衡计分卡 四个角度: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财务 优势:消除财务指标一统天下,从战略层面考虑,评估与控制结合,为企业发展提高协调性。 劣势:成本很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四节 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 考点 1:绩效反馈面谈 1.绩效反馈面谈的原则和技巧 a.建立信任;b.开诚布公,坦诚沟通;c.避免对立与冲突; d.关注未来;e.该结束立即结束 2.绩效反馈面谈的内容 ①就绩效现状达成一致;②探讨绩效中可改进之处;③商讨下一年的工作目标。 3.绩效反馈面谈的注意事项 ①在肯定员工表现的同时,指出其可改进之处;②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③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反馈过程中。 4.面谈中评价者的误区 (1)不适当发问:避免有道发问,发问逻辑,同时对两件以上的事发问 (2)理解不足:将谈话加以归纳,回馈,质疑 (3)期待预期结果。 (4)自我中心和感情化的态度。 (5)以对方为中心及同情的态度。 5.绩效面谈的技巧 (1)时间场所的选择。 (2)认真倾听。 (3)鼓励员工多说话。 (4)以积极的方式结束对话。 考点 2:绩效改进 (一)选择绩效改进的方法 卓越绩效标准关注组织的管理理念;六西格玛管理关注组织业务流程的误差率;ISO 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组织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标杆超越的关注点可以灵活多变。 ② 卓越绩效标准:通过描述卓越企业的管理信念和行为,改进组织的整理效率和能力. ②六西格玛管理:通过减少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的差别,使组织的绩效提高到更高水平。 减少失误率,使整个流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③ISO 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组织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组织 生产的成品或者服务提升到更高水平,从而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④标杆超越:通过对比和分析业内外领先企业的经营方式,对本企业的成功因素进行改进。 (二)绩效改进的评价: (1)反应,即员工、客户、供应商对改进结果的反应。 (2)学习或能力,即绩效改进对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程度。 (3)转变,即绩效改进对员工工作方式的改进程度。 (4)结果,即绩效改进所达成的结果与预期的对比。 考点 3: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根据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可以将员工分为: 安分型(培训),贡献型(奖励),堕落型(惩罚),冲锋型(辅导)。 第五节 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 考点 1:团队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方法 (1)利用客户关系图来确定团队绩效考核的指标 (2)利用组织绩效指标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3)利用绩效金字塔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4)利用工作流程图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考点 2:知识型团队的绩效考核方法 考核原则:结果为导向,而不是行为。 1.效益型指标(可以直接用来判断知识型团队的工作产出成果,即团队的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 2.效率型指标(知识型团队为获得效益指标所付出的成本和投人产出的比例) 3.递延型指标(团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对客户、投资者、团队成员的长远影响)、 4.风险型指标(判断不确定性风险的数量和对团队及其成员的危害程度的指标)。 考点 3:跨部门的团队的考核方法 1.打破部门的考核标准 2.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比较适宜于部门的团队绩效考核 3.关键在于做好标准化工作 4.对于性质相同的部门要采用同一评价的方法 第八章 薪酬管理 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 考点 1:战略性薪酬管理 P121-122 (一)适用于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成长战略 指导思想:企业与员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薪酬方案:短期内提供相对低的基本薪酬,长期实行奖金或股票选择权,使员工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 2.稳定战略或集中战略 薪酬结构:基本薪酬和福利所占比较大。 薪酬水平:薪酬水平跟随或略高于市场水平,长期不会有太大增长 3.收缩战略或精简战略 指导思想:将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员工收入挂钩 薪酬结构:基本薪酬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鼓励员工共担风险。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创新战略 薪酬体系非常注重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新的生产

69 页 528 浏览
立即下载
HR晋升管理层的六大修炼(89页PPT)

HR晋升管理层的六大修炼(89页PPT)

中高层管理人员 的六项修炼 第 1 讲 中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的市场环境与竞争压 力 1. 企业不同阶段对于管理者的要求 2.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 中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压力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是企业管理中任务最为繁重的 一群人,上司的指令要执行,下属的行为要指导,同级的部门要合作, 内部的资源要整合,外部的关系要协调。 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需要导引一支高效的团队; 不仅要做好本职的工作,而且需要承担公司战略支撑的重任。 由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往往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具有较 强责任心并且业务精通的骨干,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管理提升的 要求,中高层管理人员又必须成为“准财务经理”、“准人事经理”、 “准项目经理”等多种角色。如此多的管理功能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 阶段匹配,才可以使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角色和定位中找到平衡。 以“准人事经理”为例 直线经理是下属员工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包括本部门的人员规划,岗位 设置,员工招聘,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培训开发,薪资管理,面谈沟通 等管理实践活动。 1 、企业不同阶段对于中高层管理者的不同要求 何谓直线经理: 由组织确定且相对固定,负有专业职能并对下属有相应 管 理责任的部门或团队负责人。 三个特点: 组织确定 专业职能 下属管理 一个区别: 直线经理与职能管理人员的差异 直线经理的管理职能需要适应企业状态 外部机会 三岁婴幼儿 设 人 组织建 设 人 组织建 七岁儿童 十八岁成年 而立之年 企业发展阶段 资本积累 初级市场竞争 管理阶段 激烈市场竞争 知识 1 、企业不同阶段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同要求 企业的发展阶段: 战 略: 管 理: 资本积累 市场竞争 听话、做事 参与 建议 执行 要素管理 品牌管理 知识管理 经 营: 生产要素 产品经营 资本经营 水电 销 售: 系) 技 术: 财 务: 折旧 坐销 自有自然 记帐 知识经济 系统管理个性化 职能战略 支撑 人员工资 推销 营销(类似 ISO9000 体 引进改进 创新联合创新 监控 管理(理财) 权力大 预算的制定、审计、考核 资本积累 人 级 事: 别: 流 程: 组织结构: 管人 权力、服从 无序 上下级 垂直管理 董事长: 劳工领袖 总经理: 打杂工 市场竞争 知识经济 用人 开发人 平等 互动 (相互制约)(下级只有一个上级) 堆积 分工合作 (能者多干,收益不多) (职)功能 扁平化 财务副总 销售副总 组织领袖 司机 矩阵式、项目制 精神领袖 教练 资本积累 利益分配: 大锅饭 市场竞争 承包制、财务指标 不公平的 掠夺性的 干部作用: 任人为亲 人力流动的取向:掌权 任人为钱 掌经济权、争当干部 大干部不当,当 有实权的小干部 知识经济 平衡考核 战略目标的设定 任人为贤 责、权、利对等 前两者优 势的组合 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认清企业的发展阶段, 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技能和优势,做到循序渐进, 长袖善舞。 2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 组织化 综合化 1 、从做事转为做管理 1 、从单一业务型转为复合型 2 、从“土豆”转为“土豆泥 ” 2 、从“机器人”转为“变形 金刚” 3 、从个人绩效转为团队业绩 3 、从步兵转为特种兵 职业化 中高层管 理者 变革化 1 、忠于企业转为忠于职业 1 、从观望者转为推动者 2 、机会成本替代直接成本 2 、从参与转为导引 3 、归零心态与自我否定 3 、事后分析转为提前预测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一:组织化 1 、从做事转为做管理 2 、从“土豆”转为“土豆泥” 3 、从个人绩效转为团队业绩 难点: 工作感觉不到“爽” 领导对于能力较强下属的价值观的转变:原有 英雄和能人行为如何转移 工作流程化的改进速度 思考:绩效优秀的员工不完全适合做经理,该如何处理?你的 企业中如何将优秀但不能做经理的员工其优势进行组织化。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二:综合化 1 、从单一业务型转为复合型 2 、从“机械手”转为“变形金刚” 3 、从步兵转为特种兵 难点: 转变的时间与成本较高,无法和现有的要求配套 谁可以成为我在转化中的“教练” 思考:中高层管理者的心声 我总是很忙,转化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老总好 像并不给我这样的时间和机会,我还是先满足老总让我做事的要求吧 。 作为中高层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管理项目类别 战略类 战略制定 与执行 经营计划 制定与执行 预算管理 运营类 研发管理 采购管理 制造管理 质量管理 管 理 职 能 类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管 理 支 持 流 程 信息技术管理 行政事务管理 投资计划 流程设计 与投资管理 与实施流程 物流管 理 营销管理 综合管理的 能力是今后 中高层管理 者能力要求 的必然趋势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三:职业化 1 、忠于企业转为忠于职业 2 、机会成本替代直接成本 3 、归零心态与自我否定 难点: 心态的突破,从看重眼前利益转为看重长远, 理性对待“不公平”。生活与工作走向同质化,人生 观与价值观高度统一。 线性职业生涯 西方与国际的成 年年龄,可惜国 内不支持,此时 资产为“零”。 通过中级、高级 教育,十年寒窗 后进入社会,资 产为“小负数” 。 经历失败与挫 折,学会自我 管理,并运用 专业知识,学 会定位,期望 获认同与赏识 而立之年,清晰定位 ,获得重用并提升, 年富力强;但由于组 建家庭,获得再教育 等原因,住房、学习 成本上升,债务最重 + 事业渐进顶峰 ,财富获取速 度降低,咨询 与专家角色定 位,理财重于 冒险,培养新 人 — 负 债 1顾问、专家 2讲授、传道 3编书、求学 寻求新的生活 ,规划二次人 生。富足并多 彩的后半生开 始 资 产 0 回报减少,着 手退休并培养 新人,成为: 18 20 24 25 27 生涯曲线图 30 35 40 努力工作获取经验 与尊重,资产的快 速积累。职业提升 面临广博与精深, 并学会投资与理财 。重新择业难度加 大,竞争力下降。 50 60 70 80 90 事业高原, 调整知识结 构并寻求创 新,资产稳 步增加,速 度放缓。 着眼于心 情与健康 ,财富不 再成为考 虑因素。 年龄 100 为使晚年 幸福,必 要时将资 产抵押, “儿孙自 有儿孙福 ” 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趋势四:变革化 思考: 一般说来,包括直线经理的中高层管理者是改革的 “死亡之区”,难以成为改革的力量。为什么?一是中高层管理者 是资源的现有控制者、是现状的最大收益者,也是改革中的最大失 利者;二是中高层管理者最了解现有组织的升迁之道,改革将破坏 这条路径。但变革是一定要发生的。 1 、从观望者转为推动者 2 、从参与转为导引 3 、事后分析转为提前预测 经理如何对待 “ 愤怒的客户” 第2 讲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六项修炼 1. 角色与定位—决定思维 2. 组织与计划—提高效率 3. 时间管理—管理生命 4. 决策与控制—产生信赖 5. 解决问题—有效执行 6. 沟通与授权—体现魅力 1. 角色与定位—决定思维 信息传递的角色——由信息传递转为战略支持 人际关系的角色——由合作互助转为共同提升 决策者的角色——由资源掌控转为协调与教练 哲人说: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定位的错误 。 资本积累 市场竞争 知识经济 信息传递: 人际关系: 决策者的角色: 上级:主动 、尽可能多的 下级:行动是最好的语言 效果:信息支持做事的结果 上级:质量 、精确、数据 上级:战略导向、广泛、精确 下级:计划、方法和行 动 下级:方向原则、流程、支持 效果:信息支持目标结果 效果:信息支持流程、战略目标 上级: 迎合、任劳任怨 上级:领悟、补漏、条理 上级:价值观 、创新、 下级:解决问题、能吃亏 下级:效率、公正、技能 下级:给于空间、尊重、提升 同级:简单、互助、不分彼 同级:复杂、协作、分工 同级:简单、矩阵式合作、相互 此 学习并提升 资源:有限的、不强调 资源:有效的利用、挖掘 资源:高效的分配、战略性整合 目标:以老总为核心 目标:下达目标并对结果 目标:高处着眼、低处着手,决 负责,保障 策更多的发生在预 结果:有限承担、过程重于 一切 结果、态度决定 团队的 兵与将” 执行力,“ 测,结 与教练 果绝对承担,协调 案例 1 、工程部经理的苦恼 该集团公司为房地产一级资质企业,也是当地最大的地产企业。总 资产约 30 亿元。该企业高速成长于 2000 年到 2005 年,目前手中有 220 万平米的土地储备。 工程部是集团公司的重要业务部门,共有员工 14 人。工程部经理平 时工作敬业努力,对员工的业务指导也能到位。但近期,不断有员工提出 辞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有六名骨干离开了公司。工程部经理面临巨大的 压力,“我也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他们因个人原因问题离开,我也没办 法。”很明显,六名骨干大多是因其他公司的高额薪酬而离去的,工程部 经理认为薪酬政策是由公司制定的,他已无能为力了。面临即将到来的半 年度考核,工程部经理要在人员管理这一项考核中失分了。 工程部经理想到了调换岗位。 问题: 1 、工程部经理的解释和想法合理吗 ? 2 、如果你是工程部经理如何预防人员的流失,其措施有几项? 3 、上级领导、职能部门有无责任,应给与哪些方面的支持? 两则故事: 三只老鼠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个油瓶,三只老鼠商量, 一只踩着一只的肩膀,轮流上去喝油。于是三只老鼠开始叠罗汉, 当最后一只老鼠刚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不知什么原因,油 瓶倒了,最后,惊动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窝,大家 开会讨论为什么会失败。        最上面的老鼠说,我没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 是因为下面第二只老鼠抖动了一下,所以我推倒了油瓶,第二只 老鼠说,我抖了一下,但我感觉到第三只老鼠也抽搐了一下,我 才抖动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说:“对,对,我因为好象听见门外 有猫的叫声,所以抖了一下。“哦,原来如此呀!”       直线经理们的会议 一次房地产公司的季度会议:   营销部门的经理 A 说:“最近销售做的不好,我们有一定责任, 但是最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房型,而且比我们 的价格还好,所以我们很不好做,设计部门和工程部门要认真总 结。” 工程部门经理 B 说:“我们最近一直在和设计部门计划对现 有的房型结构实施部分改造 , 但是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 的预算很少,就是少的可怜的预算,也被财务削减了!“ 财务经理 C 说:“是,我是削减了你的预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在上 升,我们当然没有多少钱。“ 这时,采购经理 D 跳起来:“我们的 采购成本是上升了 10% ,为什么,你们知道吗?目前的建筑材料全都 涨价了 , 前几天公布的建材价格比上个月的贵了 20% 。主要 是国家建设部提高了现有的建材产品的入市标准 , 材料紧缺呀 .”  A 、 B 、 C 、 D :“哦,原来如此呀,我们大家都已经尽力了, 哈哈哈哈!” 人力资源经理 F 说:“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国家 建设部了!!”  员工管理中直线经理的角色 : 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 是长期的吗 外部薪酬 的诱惑 员工 离职 主管的管 理职责 员工的价值真的与其相符吗 薪酬是其唯一的择业标准吗 离职者离职之前的行为识别 发现第一个离职者的应对措施 情感沟通的技巧 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协商(储备) 公司支持 宣导公司对于薪酬政策的调整计划 寻求一定范围内的激励政策 2. 组织与计划—提高效率 • 资源配制,真正的计划编制 • 施加影响力,高效的团队构建 关于“计划”大家说道: 计划哪有变化快。 计划太虚了,还不如坐几件实实在在的工作。 我们老总朝令夕改,计划根本跟不上他的思路,我们现在是“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组织”大家说道: 公司大了,分工细了,但感觉 30 多个人的时候氛围比现在好多了。 搞什么组织设计,刚刚设计完了,外部情况一变,大家又开始乱了。 资本积累 市场竞争 知识经济 计划的特点: 组织的特点: 影响力功能: 计划能力 = 抓机会的能力 资源有限、计划粗并模糊 流程简单、方向变化快 任务 组织结构 部门 职 位 人 影响力: 计划能力 + 执行能力 = 竞争 计划能力 = 战略能力(纬度) 力 资源延伸、整合计划(平台) 资源配置、强化计划(数据) 流程模块化、信息化、变革化 流程复杂、协调难度大 职位族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部门 职 位 人 小组 影响力: 团队 团队 团队 人 团队 影响力: 老总意志为转移,信任,敬业 各种资源的配置、挖掘 内外资源的整合、战略性配置 技能要求:自我管理、时间管 技能要求:目标管理、流 技能要求:战略管理、文化管 理、解决问题能力、吃亏能力 程管理、团队管理能力 理、创新管理、咨询管理能力 管理人员的类别分析: 职 责 管 理 群 发挥空间小  主要以职位(职位说明书)进行管 理,职责活较为固定和量化  管理重点在于规范化,保证稳定的 个人绩效产出  基本技能、纪律性、熟练程度 素 质 管 理 群  定期考察与评估:转正评估表,职 业发展测评表等  动态管理,关注素质评估与开发  满足组织现实和长期发展需要,保 证持续稳定组织绩效  适应能力、潜力、成长性 职责稳定 角 色 管 理 群  职位族方式管理:层级说明书(应负 责任、素质特点、关键绩效指标)  人性化管理,激励、开发  管理重点在于激发超出职位要求的个 人绩效产出  专业知识与经验、主动性 方 向 管 理 群  “ 项目”方式管理,事先应有可行性 论证和风险分析,过程中注意授权、 资源及风险规避等要素  管理强调个性化  通过战略性活动实现组织绩效的突破  前瞻性、创造性、大局观 发挥空间大 职责灵活 针对人的素质、职责特点,搭建不同的管理平台,设计不同的管理系统 高效的团队构建原则 操作管理 团队 招聘选拔 – 知识 / 技能 – 年龄 / 经验 基层服务 管理团队 专业员工 职能管理团队 领导管理者 经营团队 – 知识技能 / 经验 / – 动机心态 / 价值观 – 知识 / 技能 / 能力 – 能力 – 能力 / 知识 – 态度 – 责任心 / 主动性 任用配置 – 改进思维 – 适合思维 培训培养 – 操作技能应用 – 纪律规范 – 行为态度训练 – 新知识 / 理念 – 专业能力培训 绩效管理 – 操作规范与纪律 – 过程监控 – 量化直接的产出 – 操作规范 – 样板激励 – 客户导向 – 角色管理 – 辅助与激励 – 目标导向 薪酬回报 – 短期与明确 – 直接产出奖金 – 纪律性奖惩 – 职位与产出 – 态度奖惩 – 长处思维 – 职位与任职者 – 中期与项目奖励 – 基于人才市场 – 信任思维 ( 品质与能力 ) – 培养与磨合 – 引导与悟性 – 方向与自我管理 – 组织绩效 – 人力资本 – 长期与事业 – 基于组织业绩 案例:“空降兵”的苦恼 王总是一家具有 3 亿资产规模的机械制造企业老总,该行业面临机遇, 市场在逐步扩大 , 但该企业营销不畅。通过朋友介绍王总聘任了一位具有业内 经验和业绩的营销经理张良先生。张良先生在上一家企业负责市场和销售工作, 在短短的两年内曾将销售额从 3000 万做到 1.5 个亿。通过交流,王总和张良 先生相见恨晚,张良认可王总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王总对张良富有激情的个 性和独到的行销策略极为推崇。几天之内,王总进行了人事任命,张良出任销 售部经理并马上开始对市场和客户进行拜访和了解 ,半个月过去了,张良拿 出了一套崭新的营销计划和执行方案,并在王总的主持下对目前营销部的工作 进行了批评和指示,同时推出了自己的方案。王总对张良的方案表示了支持, 并对他给于了充分的授权;营销部几位销售骨干辞职了,大家感到了压力…… 3 个月后,市场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大家对张良先生的说法多了,王 总感到了压力,张良抱怨下属不得力且提出将一个地区作为示范并亲自操刀以 做出样板…… 5 个月后,整个销售部的业绩较去年下降了 15% ,销售人员的流失更大了, 筋疲力尽的张良向王总提出了辞职同时指出了“执行力”的问题。 问题: 1 、张良先生、王总的合作为什么失败了 ? 2 、如果你是张良你会怎么办? 案例分析:管理人员的成功要素 = 资源配置 + 组织优化 我们想到最早的“空降兵”:诸葛亮 一个师长的职责与要求(任务组合): • • • 组建和训练一个师,极有可能带一个受过重创的师并恢复其士气和战斗力 内外部的资源配置与运筹帷幄,指挥一个师作战 在遭受挫折后的应对措施和士气鼓舞,极强的目标导向和自信 一个销售经理的职责与要求,(任务组合): • • • • 招聘和培训新的销售队伍,因为目前的队伍素质、能力、磨合不够 内外部资源配置与适时可行的计划和方案 开辟新市场,因为公司现有产品在传统地区或领域销售良好,但没能进入快 速增长的市场;或由于公司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已有多年历史的产品,必须为 公司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自信来自于有效的资讯,团队智慧的提炼,凝聚力和执行力 3. 时间管理—管理生命 时间管理的变迁 • 第一代时间管理—备忘录型 • 特点:纸条或备忘录本,一方面顺其自然,一方面追紧时间 安排。 • 第二代时间管理—事先规划安排行程 • 特点:制定合适的目标与计划,讲究效率、明确责任。 • 第三代时间管理—规划、制定优先顺序,操之在我。 • 特点:明确价值观,制定中、长、短期目标,将每天的活动 排出优先顺序,有详尽的计划表、组织表。 • 第三代时间管理最大的贡献是将目标与计划置于价值观之上。 第四代时间管理 • 注重单位时间的价值,而非单位时间的效率(一二象限) • 超越时空(今天要管理明天的时间,第二象限) • 以人为本的时间观(人的价值观统一) • 系统的而非个人的时间管理 案例;周经理某天的工作 1\ 阅读内部刊物 1H 2\ 打电话给 12 客户 30 分钟 3\ 聆听电话留言 10 分钟 4\ 与华金公司讨论定价 2H 5\ 中实公司的合作意向书 2H 6\ 商讨索赔案处理 1H 7\ 周五业务会提前 1H 8\ 完成文件归档 1H 9\ 共进午餐,讨论促销会策略 1.5H 10\ 天际公司的货未到问题? 11\ 人事部明天要上报新员工试工 期表现结果报告 12\ 上级要求上报三个月的业绩报 表 2H 案例分析 • 第一步 将各项工作按其价值的大小一分为二, 1 、 2 象限为重 要; 3 、 4 象限为不重要。 • 第二步根据各项工作的完工期限,远近分为 1 、 4 为急迫的; 2 、 3 为不急迫的。 重要 重要,不急 重要,急 紧急 不重要,不急 不重要,急 四象限工作性质分析 急迫 重 要 不 重 要 不急迫 I · 紧急状况 迫切的问题 限期完成的会议 或工作 II · 准备工作计划 · 预防措施 · 价值观的澄清 · 人际关系的建立 · 增强自己的能力 III · 造成干扰的事、电话 · 信件、报告 · 会议 · 许多迫在眉睫的急事 · 符合别人期望的事 IV · 忙碌琐碎的事 · 广告函件 · 电话 · 浪费时间 · 逃避性活动 四象限工作性质分析 效率 效 果 无 效 果 无效率 I 有效果 有效率 II 有效果 无效率 III 有效率 无效果 IV 无效果 无效率 效果—符合公司目标并能产生相应的绩效结果 效率—对具体事物的处理能体现速度、热情 和手段 案例分析 第三步 对周的工作定位,并分析其工作现状 重 • 与华金公司讨论定价 2H • 共进午餐,讨论促销会策 要 略 1.5H • 中实公司的合作意向书 2H • 天际公司的货未到问题? • 商讨索赔案处理 IH • 上级要求上报三个月的业 绩报表 2H 急 • 周五业务会提前 IH 不急 • • • • 阅读内部刊物 IH 打电话给 12 客户 30 分钟 聆听电话留言 10 分钟 完成文件归档 IH • 不重要 人事部明天要上报新员工 试工期表现结果报告 案例分析 • 第四步问题与措施 第一象限:抓紧做;返回第二象限 第二象限:重点做;按计划有步骤做;为明天准备 第三象限:不花时间;少花时间;授权部下做 第四步 时间价值 = 工作价值 将 4 个象限时间合理的科学配置,将会遇到 15 项阻力。 15 项浪费时间的主要因素 控制 1 、电话打扰 2 、不速之客、顺便来访 3 、信息资料不全 4 、缺乏自我约束 5 、不善于拒绝 计划 1 、试图完成过多的工作或不切实际 的时间预算 2 、“消防救火”式或“危机型”管 理 3 、没有目标、优先次序、每日计划 4 、搁置未完成的任务 信息传递 1 、频繁的会议 2 、信息不足、或不清、或过多 决策 优柔寡断或拖延 组织 1 、混淆职责与职权 2 、办公桌杂乱无章 指挥 无效的授权 怎样处理并减少工作中的“救火”现象 (一) • 方法一 科学全面做计划 • 将易出现的问题在计划阶段做出预见, • 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 严格信息管理,尽量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 方法二 严格计划控制过程 • 明确计划控制点(尤其是关键控制点)设立控制检查人 • 检查计划进展情况,健全各类检查信息反馈表 • 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必要的应急计划。 怎样处理并减少工作中的“救火”现象(二) • 方法三 对已出现的“救火”问题 • 及时处理,不要拖延 • 及时总结,将例外问题转入例内管理 • 第六步 系统思维 面对变化的环境 应变能力要强 突出第二象限管理法牢牢抓 住关系企业持续发展,价值创造的大事,上下左右系统思维 步调一致 上 中 下 案例分析 • 第七步 有效运用工作日程管理表 • 将每天工作内容列入此表 • 分析每项工作的性质,排出优先次序 • 拟定处理对策 每日工作时间记录 打算今天完成( 1 )( 2 )( 3 ) 的工作 ( 4 )( 5 ) ) 时间 ( 6活动 次序 处理方法 1= 重要 + 紧急 委托 ___________ 2= 重要 + 不紧急 训练 _______ 去做 3= 紧急 + 不重要 下次要他提出建议 下次不同意做 4= 日常事务 集中 / 缩减 / 缩短时 8 : 00 间 · 其它 8 : 30 : 12 : 30 时间管理理论适用范围 第一代时间管理:备忘录,适用于小作坊、小店管理, 对突发事件无助 第二代时间管理:计划效率手册,但与工作价值脱节 第三代时间管理:当公司进一步扩大,管理范围扩大时,价值观的 问题,步调一致的问题突出了,所以,必须抓授权、抓规划。 第四代时间管理: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环境变化更为加剧。 · 靠远景管理:长远规划,环境变化更为加剧。 · 超越时空:展望将来,可持续发展。 · 人本管理:学习力、团队建设 · 系统思维: 5 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一) 1 、此事花多少时间—取决于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该项工作何时完工—取决于该项工作急迫性 2 、管理今天的时间—运用第 4 代时间管理, 4 象限管理法 管理明天的时间—运用第二象限大石头管理法 总结昨天的时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措施 3 、运用时间管理表记录你的时间 计算你的时间 平衡你的时间 分配你的时间 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二) 4 、集中时间,解决第二象限的重要事项 5 、善于运用零星时间,增加时间利用效率 6 、系统管理你的时间,善于用好别人的时间 7 、以人为本使用时间,主管在“人的管理”上要舍得花时间 8 、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工具,例如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时间利 用效率 4 . 决策与控制—产生信赖 •产生决策的最有效方法,冷静与细节 •获得实质控制的根本手段,寻找诉求要点 盛高咨询语录: 办法总是在问题之中,但它属于冷静和善于发现细节的人。 资本积累 市场竞争 知识经济 决策的思维: 控制的手段: 如何产生信赖: 问题多 / 市场因素多 / 关联 少 问题 对策 分析 表面解决了,但仅是表面 问题多 / 内部因素多 / 关联大 问题 对 原因(分析) 策 化) 制度 / 流程(调整优 问题少 / 关联性大 / 与战略的关 系问题 本质分析 对策选择 造 势 / 布局 / 解决 战略 / 文 化 / 理念保障 诉求点(控制点)的选择极 诉求点(控制点)的设计 诉求点(控制点)上提,通过科 为感性,往往依托为能人, 强化科学,依据流程、标 学的治理结构、决策流程设计, 最终以获得有限资源为目的 准,强调获取资源最大化 强调战略化资源配置,往往通过 上、下、左、右的延伸控制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价值观、理念的的统一 情感、人格魅力 标准、目标、结果 风格迥异,文化 / 信仰一 致 管控 手段 应用时机 关键技巧 教育 工作目标、下属角色或业务状况变化 当面对新员工时; 当你调到新的部门时; 清晰阐述对员工的期望, 指明具体目标。 指导 在第一次(如下属首次拜访客户、参加谈判、 认真倾听下属; 执行促销、参加高层经理会议等)之前或之 表示真诚的肯定; 后; 具体指出改善、修正意见。 当下属不清楚怎么做,寻求帮助时。 辅助 下属要去完成某项异常艰巨特殊任务; 当下属面临工作障碍或困境时; 激发有突出专长下属接受特殊任务时。 言辞鼓励,赏识专长,赞许其成就; 用行动支持,和下属在一起。 责备 当下属出错时(指教育、指导之后); 当下属遇到挫折、感到失望时 表示愿意倾听; 给予清晰、针对性的反馈。 愤怒 持续业绩不佳时; 对词教育、指导仍达不到期望时; 当下属不能与队友配合时 控制过激情绪; 真诚帮助下属认清其不良表现; 阐明不良行为或业绩危害后果; 陈述公司的经营原则。 案例:陈经理的薪酬推动策略 陈经理是一家知名外企的人力资源经理,近几个月,员工对于薪资的满意度 越来越低,并开始借助工会对资方施加压力。老总希望尽快解决此事,要求人力 资源部在两周内拿出方案并解决。 人力资源部开始与员工交流,并作了相应的问卷。通过调查,原因来自于: 1 、外部有企业存在高薪 2 、大家对于薪酬的知识较少 3 、大家对公司薪资 政策不了解。陈经理做了一个恳谈会的策划,同时让下属寻找专业公司对外部薪 酬做了一个调查。 在一个周末,公司的骨干和各级经理参加了人力资源部举办的 « 如何构建一 个合理薪酬体系 » 培训。在培训之后,专业公司将外部薪酬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讲 解。通过讲解,大家发现自己所了解的外部薪酬比较片面。在随后的恳谈会中, 陈经理回答了经理们尖锐的问题,并清晰地阐述了公司的薪酬政策。最终,会议 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随后,陈经理将会议中经理们有价值的意见以及自己的建 议整理后交给了老总。 一周后,老总做了批示,同意陈经理的建议并调整了个别岗位的工资标准。 问题: 1 、你会处理这个问题吗 ? 2 、陈经理抓住了哪些诉求要点,并如何应对的? 案例:抗美援朝战争中败军之将的可取之处 在三次战役结束后,美军已如惊弓之鸟,麦克阿瑟将军疲于奔命于 美国国内与国际的反对和指责中。而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马修 · 李奇微将 军却坚定不移踏踏实实为第八集团军恢复信心和战斗力而尽力筹措,但 苦于对于中朝军队的人数和兵力部署美方一直都不准确,无法参考。 李奇微具有优越的数理思维和冷静务实的精神,通过调阅八集团军 的阵中日志,他从“联合国军”与中国军队 3 次较量中整理出了一组值 得重视的数据: 美军第一次向鸭绿江边进攻,从 10 月 26 日— 11 月 2 日,历时 8 天,美败退,中国军队没有追击; 第八集团军第二次向鸭绿江边进攻,从 11 月 25 日— 12 月 2 日, 历时 8 天,美大败,占尽优势的中国军队又一次停止进攻; 1950 年除夕,中国军队向第八集团军发起了第三次全线进攻,战 至 1 月 8 日,中国军队又停止了,而胜利已唾手可得。 为何每次猛烈进攻的时间都是一个礼拜? 只有 3 种可能: 1 、巧合; 2 、他们不需要更大的军事利益; 3 、他们没有能力获取更大的军事利益。 事不过三,巧合可以排处;他们不要更大的军事利益,扯淡,傻瓜才不需 要呢!那只有一种解释:他们没有能力获取军事利益!李奇微得出结论:中国 军队不具备长时间进攻的能力! 显而易见,“联合国军”强大的海空优势,卡住了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 以至于他们不得不靠人力、畜力、沿着崎岖的山路,肩扛背驮以运送补给粮弹。 在紧张的攻击战斗中,中国军队的粮弹几乎完全靠士兵自身携带,一旦粮弹耗 尽,而补给又不及时,那么攻势也就不能持续。 李奇微在对他的对手生出由衷敬佩之余,也看到了这个强悍对手的致命弱 点:中国军队来势汹汹的凶猛进攻,无非是“礼拜攻势”而已;中国军队赖以 生存的供需补给,不过是“肩上后勤”而已。 于是,战争格局改变了! 摘自《开国第一仗》 5.解决问题—有效执行 组织好部属 工作 职责 职务 分析 职务 说明 关键 结果 具体 标准 主要 目标 目标 标准 · 时间管理 · 分主次 · 抓缓急 工作 目标 SMART 要求 行动 计划 目标 控制 目标 HRM 任务书 考评系统 · 绩效管理 · 绩效伙伴 · 在职辅导 授权 人的管理 年终 评估 团队管理 奖励 系统 发展 系统 · 考评目的 · 考评项目 · 考评技术 · 考评程序 有效解决问题(一) • 主管经理面对三大类问题 1 、发生型问题 2 、改进型问题 3 、设定型问题 • 传统解决问题的方法 1 、问题—对策(点) 凭以往的经验、知识加以解决 2 、问题—原因—对策(线) 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参考以往经验,定出解决步骤与方案,加以解决 3 、问题—建立模式—依靠团队力量—对策 问题的类型 目标导向 原因导向 昨天 · 发生型问题 问题 · 讨论 明天 今天 探索型的问题 · 设定型问题 · · 改进型 有效解决问题(二) • 全面解决问题方式 现状分析 ( 问题定义—问题发掘—问题确认 ) 对照目标,确定问题 原因分析 ( 避免局限思考 ) 对策拟定 选择最佳方案 实施方案 跟踪评价 再防发生 为什么经理们总是没有时间, 而他们的下属却总是没有工作?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经理正走在大厅时, 这时他看见一个下属 A 迎面而来。 •两人碰面时, A 打招呼道,“早上好。顺 便问一下,我们出了个问题。你看…… •经理说,“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让 我考虑一步,再通知你。”然后他就和下属 各自走开了。 为了经理不会忘记这件事 ,以后下属会将头探进经 理办公室,欢快地询问道 ,“怎么样了?”(这叫 监督) 现在我们分析一步刚才发生的一幕。他们两 个人碰面之前“问题”在谁的背上? 谁是上级 •员工在处理他与上司的关系时可以 有 5 个级别的主动性: 1 、等着被叫去做 2 、问应该做什么 3 、提出建议,然后采取最终行动 4 、采取行动,但马上提出建议 5 、自己行动,然后按程序汇报 •消除 1 级和 2 级, 这样下属就不得不学 习并掌握“完成工作 的方法”。 •减少“受下属制约 的时间”,增加自己 支配的时间。 •员工在处理他与上司的关系时可 以有 5 个级别的主动性: 1 、等着被叫去做 •利用增加的自由支配时 间确保各个下属确实具有 积极性 2 、问应该做什么 •你所做的事就是: 3 、提出建议,然后采取最终行动 确保每一个问题的检查程 序并在你的日历上标明。 4 、采取行动,但马上提出建议 5 、自己行动,然后按程序汇报 步 骤 第一步:与上级一起明确你的职责 第二步:与下级一起讨论职责的意义 第三步:制定书面计划 根本的解决之道——培养下属 •适合的人 •授权就是责任 •使工作完全地清楚 •最后期限的决定 •复查与训练 •为更多地授权打下基础 为什么不能“一竿子到底”? •要么所有的当事人都在等着你失败: 因为只有你失败,才显出他们在你这儿 是正确的! 6 . 沟通与授权—体现魅力 • 在沟通中体现能力,导引团队 • 在授权中获得赞誉,知人善任 成功学家卡耐基: 一个人的成功, 15% 来自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85% 靠他与别人相 处的方式方法。 沟通的品质决定你生命的品质。 尼采说: 人的一辈子都在寻找重要感! 如果你想要制造权力,凡事超越他们 ; 如果你要的是业绩,让他们超越你。 沟通与授权对于中高层管理者职业生涯的影响 结合产业 角色与定位 不仅仅是你的职位,关 键是你的影响力 沟通与授权 决策与控制 组织与计划 教练级 30-90 人 “ 兵帅”结合 15-30 人 亲历亲为、行动重于沟通 7-10 人 沟通与授权是其他方面获得有效执行的必须技能=影响力 中高层管理者的沟通技能 不耐烦的直线经理说:他们 看着我做的,难道还学不会? 一个教练把 一只蚯蚓。。。 酒精 水 正确理解沟通内 涵 • 达成双方的一致性;消 去彼此的差异,找出共 同点;双方在生理状态 或心理状态上,都能进 入一个共同的频道,达 成彼此的目的。 实现有效沟通 你的倾听 能力如何? 培养有效 倾听技能 有效沟通建议之一 实现有效沟通 • 有效倾听技能 — — — — — — 使用目光接触 赞许性点头 恰当的面部表情 避免分心举动手势 提问、复述或笔记 。。。。。 实现有效沟通 P: 权威教诲 A: 理智逻辑 C: 任性情感 双向互应 交流沟通 有效沟通练习之二 互应性沟通模式 P P P P A A A A C C C C 上级: 这任务一周 能完成吗? 下属: 如果顺利的话, 我想能完成的 下属: 主任,我不太 舒服,想请假 回去休息行吗? 上级: 可以,回去吧! 好好休息!留下 的事明天做好了 交叉性沟通模式 P P P P P P A A A A A A C C C C C C 下属: 主任, 这次加薪 有我吗? 上级: 下属: 甲: 乙: 经理: 老王,下班 哎呀,不行,这事你怎么 你少来指手 任务都完成 后你能否留 我晚上有事,这么不负责 画脚,你自 不好,还谈 一下,处理 你怎么老找 任,你得重 己管好自己 什么加薪! 一件紧急事 我呢? 新做过! 就是了! 实现有效沟通 距离、表情 姿态、服饰 。。 语言体态 有效配合 有效沟通建议之三 专题:关注沟通中的形象 • 命题: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提高你的可信度,改善沟通效果 • 属于形象的内容: • • • • • • 长相(先天的,一般不能改变) 衣着 发式 表情、动作 后天的,可以改变 语言的运用 语气、语调运用 建议: 与人沟通之前(演讲、答辩、主持会议)要作好充分的形象准备,包括语 言的运用、动作、表情、衣着、发式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形象准备。 专题:调适你的人际距离 朋 友 距 离 亲密距离 社 交 距 离 公众距离 实现有效沟通 上级、下级 同事、部门 上下前后 左右互通 有效沟通建议之四 专题:与上司(老板)沟通 & 基本原则 : • 了解上司意图 • 表现你的支持 • 寻求上司反馈 • 迎合上司风格 • 洞悉上司弱项 • 维护上司尊严 案例:沟通也有风险!    你是市场部的助理,从大学毕业已有三年。 你的部门经理是初中毕业生,很有闯劲,但由于 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原因,在管理过程中,还 是运用经验式管理方法。比如在激励方面,过于 注重过程导向,却忽视结果导向。你曾与经理谈 起过自己的想法,建议从结果导向对员工进行考 核激励,但经理好象没有反应。对此你感到很不 满,于是,你希望与公司的经理经营的副总经理 作沟通,但究竟是否合适?如何与副总经理沟通? 请你帮助他想想,设计个办法。 与上司沟通程序 • 目标确定:取得上司认可,并以事件为导向, 并不让上司给自己“穿小鞋”。 • • • • • 客体策略:上司背景、偏好、思维方式等。 主体策略:适当的自我定位。 信息策略:传递信息的内容。 渠道策略:合适的沟通渠道。 环境策略: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 人力资源经理面对的十大工作关系 效 果 上 / 级 效 益 竞争 / 公平 十大 工作关系 属 同 内 部 / 外 部 员 工 / / 服 务 下 事 局部 / 全局 决策 / 执行 管 理 下属的沟通: 企 业 指导—反馈、考核、在职辅 导、 培训 理解—倾听、让部属倾述 指示—清楚指令、健全渠道 反馈—及时定期给部属反馈 协调—沟通、调解、解决冲突 同级的沟通: 尊重—多倾听对方意见,重 视对方意见 合作—主动提供信息,沟通 本部属情况 管理人员的授权技能 • 授权概念:  上级将权力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监 督下,有相当的行为自主权。 • 授权目的: 提高部属的主观能动性 可使气氛和谐 部属可得到发展机会 可达到优势互补 对部属的激励和信任 可提高部属的责任心 本人生产力可得到延伸 可以授权的工作 • 日常工作及需要专业技术型工作 • 收集事实与数据 • 可以代表其身份出席的工作 • 某些特定领域中的决定 • 监管项目 • 准备报告 不可授权的工作 • 人事问题(如激励、保持士气)   发展及培养部下 • 下达目标 • 解决部门间的冲突 • 维护纪律和制度 • 授权不授责任 • 无可授权的人则不授权 • 任务的最终职责 管理人员的授权技能 & 经理授权 6 步骤: 1. 评价授权风险收益 2. 下级理解接受准备 3. 采取目标定势授权 4. 放手信任下属工作 5. 跟踪检控工作进展 6. 授权事毕成果评估 任务目标 • 说明任务内容、细节、完成期限及所需资源。 • 说明你所期望的成果。 • 允许部属自行决定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 • 确定部属已了解任务要求。 进度监控 • 在部属进行任务中,不作任何干涉。 • 如果你同意部属所设定的成果目标,则应鼓励部属按照他们自己的方 法去进行任务。 • 保持警觉,留意可能出错的迹象,但应能容忍一些轻微的错误。 • 随时准备提供给部属建议及鼓励。 • 鼓励非正式的讨论。 • 与工作细节保持距离。 成果评估 任务结束时,要检讨是否已达成预期成果。如果是,应给 予适当的赞赏,肯定下属的努力。如果未能达成预期成果,则应检讨。 应确使每一个有关的成员都能从经验中学到教训。尽可能不要 在上司、同事及众人面前责备下属。记住,不管你是授权给何人去做, 你都必须担当成败全责。 思考: & 为什么管理者不授权? 管理者的授权技巧 & 授权中的误区: 一、不肯授权: 1 、认为自己能干,部下能力经验不足当任 2 、怕授权太多会威胁到自己在组织的地位 3 、管理者权欲太大,被人请示时的虚荣感 4 、任务重要性和紧迫性或机密性必须亲为 。。。。。。 二、授权偏面: 1 、授又不授 2 、重复授权 3 、越级授权 第 3 讲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软” “硬”技能 1 、“硬”技能的获取 2 、“软”技能的提高 管理人员的硬技能 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公司运营的直接掌控者和责任承担 者,没有过硬的技能往往会功亏一篑。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 职业化分工日 益细化,硬技能的要求也随之愈来愈重要。 作为硬技能,我们有 时也可以定义为技术技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 • • • • • 专业技能(财务、营销、人力资源、采购) 职能战略设计 目标管理 硬技能主要帮助中高层管 理者在职责与资格方面进行了有效的 绩效管理 界定,该方面的技能获取主要以知识 项目管理 结构的调整和再学习便可获得 流程管理 。。。。。。 管理人员的的软技能 软技能,我们有时也可以定义为中高层管理者的魅力技能,中 国需要 具有职业化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但更多为市场接受并能获得职业成功 的经理们恰恰不是在硬技能方面如何的出色,而是在软技能方面的成功 表现。因此,软技能也称为经理人的“黄金技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 • • • • • • 自我与团队管理 时间管理 沟通、授权管理 创新管理 职业生涯辅导 会议管理 危机管理 。。。。。。 软技能主要帮助中高层管理 者在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进行了要求, 但该方面的能力是决定性的。以往获取 需要经验和悟性,而目前主要以实践、 体验和再学习便可获得。 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与知识之间, 几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 的重要的资源,唯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 成果 。 有效的管理者的共同特征:具有做正确的事情的能 力。有效性是一种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 —— 彼德 · 德鲁克 《有效的管理者》

89 页 395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