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领导力课程--培训师手册
1 行为领导力课程 -------电子版(3.0 版) 培训师手册 2 北京•人众人教育(Group) 研发中心 2006-12 前言 新版(3.0)的《行为领导力》课程是由人众人教育*研究院于 2006 年 12 月开发完成的。 这是一个为期两天的、以基地为依托课程。 一、在理论模型方面: 该版本的课程是采用目前各大商学院中首推的领导力课程作为基础理论模块而设计的,强调了领导力是 可以通过对于不同行为的修炼,直接提升的。虽然在部分环节上采用了与拓展训练常规课程相类似的项目,但 常规拓展训练通常强调的是团队、沟通、创新思维等等,而《行为领导力》课程 2.0 版则将在项目背景设定、回顾 引导、理论讲述等各个方面,贯穿了领导力 5 个行为的研讨; 二、在培训流程方面: 《行为领导力》3.0 版在形式上进行了新的调整,对视频、问卷测评等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并加入了 针对领导力修炼的专用培训道具。在遵循体验式学习圈的理论前提下,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并实现了多角 度、多媒体的全新体验环境。 三、在项目架构方面: 同常规的团队建设课程不同,在项目设计上,紧紧围绕领导力修炼的五种行为,并采用了一部分人众人 新近研发的项目,不但整个培训过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领导力行为的提升更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本课程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公司内的领导、部门、同事等多方面的大力协助。在此,我们深表感谢。并期待着在 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你们的帮助。 我们希望,该《培训师手册》能够使每个培训师在带领《行为领导力》课程方面感到有所帮助,并希望大家能将 使用中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于我们,以便及时更新、改进。 研究院 2006 年 12 月 * 北京 3 目录 1.0 课前准备…………………………………………………………………………………………1 1.1 材料清单 1.2 时间表 1.3 五大行为十大使命 2.0 热身……………………………………………………………………………………7 2.1 热身游戏 2.2 视频介绍 (略) 3.0 小热身…………………………………………………………………………………8 3.1 领导力分组 4.0 培训实施 4.1 以身作则………………… ……………………………………………………...9 4.1.1 项目 (断桥、七巧板) 4.1.2 理论 4.2 共启愿景………….…………………………………………………….……….12 4.2.1 项目 (盲屋) 4.2.2 理论 4.3 挑战现状……...……… (逐鹿中原) ………………………………………13 4.3.1 项目 4.3.2 理论 4.4 使众人行………………………………………………………………………14 4.4.1 项目 (越障) 4.4.2 理论 4.5 激励人心………………………………………….…………………….………15 4.5.1 项目 (跨越沼泽) 4.5.2 理论 5.0 大总结…………………………………………………………..……………..……16 5.1 领导力 FLASH 5.2 领导力手语操 6.0 备选材料…………………………………………………………………………..17 6.1 第一天晚上 Ppt(什么是领导?) 6.2 领导力自测分析、制作风铃 课前准备清单 4 序号 1. 物品 描述 数量 领导力展架 领导者经典语录 五个 2. 热身用 PPT 文件 专用 PPT 文件 1 3. 计算机用 Barco 4. 领导力的视频 5. 学员手册 和学员人数相等 6. 大总结用 PPT 文 1 1 录相:《亮剑》 1 件 7. 领导力 ppt 8. 培训师手册 1 9. 领导力风铃 和学员数量相等 10. 领导是什么 PPT 11. 领导力自测问卷 领导力总结 1 讨论会资料和操作形式 PPT 12. 扑克牌 13. 即时贴 1 用于学员之间反馈 备注 可重复使用, 5 时间分配表表: (标准版) 项目 特殊要求 项目时间(分 钟) 热身 PPT、视频、扑克抱团 150 小热身 领导力分组 15 断桥 领导力断桥 120 盲屋 盲屋评分 100 七巧板 分时间段记分 100 跨越沼泽 常规活动 90 驿站传书 驿站传书 120 逐鹿中原 多队参与 120 风火轮 多队参与 90 越障 招标越障 100 小总结 领导力互评、风铃 30 大总结 手语操 40 领导力评估 互动讲评、PPT 120 领导是什么 领导力讨论、PPT 120 课程分解 两天一夜的版本选择其中四个项目 两天两夜的版本选择其中的五个项目 6 卓越领导者的五种行为,十个使命 卓越领导行为 以身作则 领导者的十个使命 1. 明确并沟通自己的理念 2. 言行一致,为他人树立榜样 共启愿景 3. 展望未来,想象令人激动的各种可能 4. 诉诸共同愿景,感召他人为共同的愿景奋斗 挑战现状 5. 通过追求变化、成长、发展、革新的道路来猎寻机会 6. 进行实验和冒险,不断取得小小的成功,从错误中学习 使众人行 7. 通过强调共同目标和建立信任来促进合作 8. 通过分享权利与自主权来增强他人的实力 激励人心 9. 通过表彰个人的卓越表现来认可他人的贡献 10. 通过创造一种集体主义精神来庆祝价值的实现和胜利 7 目标: 任务: 2.1 热身——扑克抱团游戏 加强学员对于体验学习圈的理解,增强热身的参与性,培养感悟分享的意识与习惯 所有人员每人拿一张扑克牌,按照游戏规则,每一次找到自己的伙伴,如果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就 被淘汰,一共进行四轮,争取存活的时间越久越好。 优势: 1. 学员参与度更高 2. 学员更愿意讨论领导力话题 3. 有更多领导力实践的机会 人数要求:十几人到五六十人 操作步骤以及方法: 一、按照人数多少准备扑克牌,多少比例基本按照现有扑克牌的比例,JOKER、A、 数字、花的比例基本按照 1/2/10/3 设置,比例可以调整但基本保持平衡 二、说明游戏任务是按照培训师喊出的数字用加法抱在一起。代表数字 JOKER:1--10;A:1/5/10;数字:分别代表自身数字;花:-3(负三) 三、一般进行四至五轮,数字从负十九依次往下,最后一轮一般在三到五之间 四、请每一轮淘汰的队员(代表)发言,谈为什么被淘汰 五、请最后剩余的队员谈活动感受 六、结合队员感受谈身份代表:JOKER:高管;A:中层;数字:基层;花:后勤人员 七、结合层级不同,讲解每个层级对于组织贡献以及生存道理。 游戏回顾内容简介: JOKER:亮出身份、提供支持、明确资源 A:知道领导,笼络下属 数字:跟对领导,积极主动 花:主动积极、跟对领导、找到窍门等等 游戏进行时间一般为二十分钟左右,视讲解和进度决定。 目标: 任务: 优势: 1. 3.1 小热身——领导力分组训练方法 提高讨论效果,并且使更多的学员有机会参与领导实践. 将每队学员分成 4-5 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领导团队,在各个项目重承担领导任务. 学员参与度更高 8 2. 学员更愿意讨论领导力话题 3. 有更多领导力实践的机会 步骤和方法: 第一阶段: 小热身分组 1. 每个领导团队尽量不超过 3 个人.可根据项目的多少,适当灵活运用. 2. 每个小组,再选出一个负责人.从现在起可以开始思考角色的分工和合作. 3. 可以提示大家: a) 每个学员都将成为某一个项目的领导团队成员. b) 可以开始思考角色分工 c) 每个团队都有机会承担一个项目的领导任务,共同分享反馈. 第二阶段: 领导实践 1. 在项目具体项目开始前,自愿或者是按顺序确定下一个项目的领导团队. 2. 新任领导班子上任讲演 3. 培训师祝贺并确认新任领导班子成立 –集体掌声确认 第三阶段: 团队分享 1. 项目分享 2. 点评领导小组的表现 3. 领导团队分享: 4. 培训师点评 5. √做的非常好的地方 ↗ a) 与本项目的培训目标相一致的重点阐述 b) 对活动中发生的问题的分析 有待提高的方面 领导者的建议 a) 让本项目的领导团队成员,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下一个领导团队的建议. b) 如:您刚才经历了非常多的考验和思想激荡, 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于下一个领导班子,您有什 么建议? 第四阶段: 新领导班子的成立 项目 1. 确认新任领导班子 2. 请新任班子总结上一任问题及如何避免 3. 新任领导班子上任讲演 4. 培训师祝贺并确认新任领导班子成立 –集体掌声确认 领导力断桥 项目时间:120 分钟 团队活动 行为领导力理 以身作则 论 实施细节 由领导小组担负安全、加油、鼓励等的组织和分工工作 序号 引导问题 活动现象 回顾简介 1 你跳的那一刻 每个人遇到困难的表现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要看他是否具有自信、勇气、胆量和 在想什么?如 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 认识自我的勇气。但丁格言:“信为你有,你即拥有”。当困难 何有一个积极 有自己的想法 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需要考验的是自己。人生的道路是自己一 9 的心态? 个脚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能够面对的就是拿出这种挑战的 精神。 h2 在高空晃动的 有的队员在断桥上,木 事实上,断桥的恐惧来源于环境得变化。在地面上能轻易跳跃的 很厉害,你当 板纹丝不动;有的队员 距离,在高空中我们感受到了挫折感和冲突感。这种压力和变化 时怎么想的? 在断桥上,木板摇晃的 会让组织成员的心理产生防御机制,过重的压力可能还会引发不 你又是怎么克 非常剧烈; 良的生理反应。让组织成员对压力有所准备,通过减少压力因 服的? 3 素,可以帮助压力向动力的转化。 你是如何看待 有些队员在断桥上给培 行动是克服恐惧的武器。专注自己的工作!站在断桥上觉得很 压力 /变化的? 训师“示弱”;有的给 晃,一旦你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跳过去),你就不在觉得晃了。 又是如何调整 培训师“谈条件”;返 一味担心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会有助于你完成工作,反而使 自己的心态? 回的时候木板距离加大 你犹豫不决,专注自己的事情,一旦决定了,你只要考虑的是执 了,大家的反应多样… 行!寻找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自己,才有可能完成挑战。“少 … 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找理由!”,在面临压力与挑战的时候, 我们应该多关注成功的机会而不是困难,“行动是成功之母”,努 力把机会变为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 4 5 如何看待在断 有些学员能够果断的跳 “多思丧智、多虑害勇”。面对选择,我们给自己的答案是 桥上的诸多选 跃;有些队员犹豫半天 “做”还是“不做”。而机会和风险是同在的,当然不做永远没 择? 也不敢跳跃;有些队员 有机会,永远不会成功。只有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才能更快的走向 犹豫半天最终也没有跳 成功。舍得舍得,不舍怎得。当没有选择得时候,有时更容易形 跃…… 成行动。当然有时后退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如何来看待断 断桥项目中有这样一个 我们通常把断桥前方的木板比作是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说一 桥当中木板距 有趣的现象,无论我们 个的目标和努力程度直接成正比。目标设定的越高,我们的努力 离的问题 把断桥的长度设定为多 程度就越高。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循 SMART 原则,即目标设定要 宽,跳跃断桥的人,往 明确、可衡量、可接受、实际而且具有时限性。当然目标的实现是 往都是只有脚的前脚掌 阶段性的,可以分解实现。当我们克服一个苦难以后,我们会愿 踩在木板上,我们把这 意接受更大的挑战。 种现象称为脚前掌现 象。 项目 断桥 项 目 时 间 : 120 分 团队活动 行为领导力理论 以身作则 钟 实施细节 由领导小组担负安全、加油、鼓励等的组织和分工工作 序号 引导问题 活动现象 1 总结语 光有头衔还不够,你还要靠自己的行动赢得人们对你的尊重,卓越领导者知道,如果他们想 以身作则 回顾简介 得到认同,实现更高的目标,他们必须为其他人建立行为规范。 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做到“用你的信心进行领导”。所以领导者必须有自己的信念和信心。不 仅如此,要有效地表达出他希望别人采取的行为模式,领导者必须首先明确他们的指导原 则。领导者的行为比语言更重要,它可以反映出领导者是否真正认真对待自己所说的话。语 言与行动必须一致。实际上领导者总是走在前面。当然,领导者要制定战略和执行战略的计 划,但他们为人们做表率并领导者拥有一种力量,花时间和人们在一起,在同事的身边工 作,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心中的信念讲述出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有清醒的认识,提出问题让 人们思考。以身作则就是通过领导者个人的直接参与和行动,为自己赢得领导的权利和尊 10 重。 项目 七巧板 项 目 时 间 : 100 分 团队活动 行为领导力理论 以身作则 钟 实 施 1 记分表记分的过程中要按照时间段记分或记录详细时间 细节 2 控制项目时间,保持项目进展过程,体验时间不能少于 30 分钟 3 活动过程中,不采用明确领导力小组和上任宣誓的环节 序号 引导问题 活动现象 回顾简介 1 你清楚你身边队友的任 不同的小组争抢资源, 一个团队分成七个工作组,模拟企业中不同部门或者 务吗? 自己协调资源的过程 各个分支机构,通过团队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通 中,大家互不相让…… 过主动沟通,才能明确每名成员的任务,采用合理的 沟通方式,明确团队目标,我们才真正能跳出部门利 益,才能真正展开有意义的合作。 2 您知道团队的目标是多 有的小组不紧不慢的拼 活动目标是1000分,第七小组是活动中的领导,他们 少吗?究竟谁是活动的 图,有的小组完成自己 掌握着组织的目标,在项目过程中担负着协调资源、了 领导? 任务之后就开始休息… 解各个小组的任务及掌控的项目进程。 … 3 你如何来看待第七组的 第七组忙着帮助其他小 作为领导者如何明确领导地位、如何制定决策、如何加 11 任务?你认为第七组怎 组传递七巧板,没有明 强主动领导的意识,如何将决策和信息有效的传达下 样做,才能解决活动中 确团队目标…… 去,使下属能够积极配合和推动资源的使用效率 我们每个小组都有自己 有 些 小 组 从 10 分 做 结合项目的结果和得分的时间顺序和分值大小,从团 的任务,但是分值是不 起,有些小组先做 队成长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操 同的,我们如何选择先 20、30 分的再做 10 分 作情况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抓住事物的轻重缓急。 后顺序? 的 , 有 些 小 组 先 做 40 出现的问题? 4 分的…… 5 七巧板究竟够不够,如 活动场面混乱,大家想 协作的三个层次:资源本身的共享、产品共享、流程共 何看待资源的稀缺?如 改变这样的场景,然而 享 何才能提高团队协作的 越想帮忙,组织越乱, 资源本身的共享是指只传递七巧板和图纸本身,每一 效率? 很多小组有很多多余的 次拼图依然是资源的重新的整合和研发,耽误的是传 七巧板,然而有的小组 递板子的时间和拼图时间;产品共享是指将整个图形 没有资源,个别小组也 的板子和图纸整体传递,耽误的是拼图的时间,大大 在分享资源,却不能充 缩短资源本身协调的困难;流程共享是结合产品共享 分落实到每个小组…… 和资源共享,并考虑先后顺序、缺勤理论、拼图理论得 到的。 总 结 光有头衔还不够,你还要靠自己的行动赢得人们对你的尊重,卓越领导者知道,如果他们想得到认同,实 语 现更高的目标,他们必须为其他人建立行为规范。 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做到“用你的信心进行领导”。所以领导者必须有自己的信念和信心。不仅如此,要 有效地表达出他希望别人采取的行为模式,领导者必须首先明确他们的指导原则。领导者的行为比语言更 重要,它可以反映出领导者是否真正认真对待自己所说的话。语言与行动必须一致。实际上领导者总是走在 前面。当然,领导者要制定战略和执行战略的计划,但他们为人们做表率并领导者拥有一种力量,花时间 和人们在一起,在同事的身边工作,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心中的信念讲述出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有清醒的 认识,提出问题让人们思考。以身作则就是通过领导者个人的直接参与和行动,为自己赢得领导的权利和 尊重。 项目 项 目 时 间 : 100 分 盲屋 团队活动 行为领导力理论 共启愿景 钟 实 施 1 盲屋的布置必须结合项目任务书一起完成 细节 2 项目任务书当中,结合难度要求,给画图的角色设定不同的分值 3 序号 引导问题 活动现象 回顾简介 1 谁是这个活动中真 每一种角色都希望成为活 盲屋中真正的领导就是画图的人,在他们手中掌握着 正的领导?您认为 动的主导,但是不久大家 团队的任务,而且有分值的要求,轻重缓急和信息的 领导应该做那些事 会发现真正的领导…… 有效性。 如何看待活动中沟 哑人拍打盲人或者给盲人 盲屋中,我们制造了复杂的场景。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沟 通的障碍? 写字,盲人感知哑人的信 通的壁垒,只有充分建立沟通的渠道,我们了解决策 号,画图的人大声喊叫告 的方向,真正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的内心看的更 诉盲人的目标…… 清楚。 情? 2 12 3 4 我们都有那些方 哑人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还 在目标不清晰的状况下,我们会出现对于资源利用的 法?我们是如何制 是按照画图的人的指使, 分歧:沟通三个要素:第一:沟通一定要有一个明确 定决策的? 盲人究竟是靠感知还是靠 的目标;第二:达成共同的协议;第三:沟通信息、思 哑人的指引…… 想和情感。 团队在实施过程中 每个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得 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 主要的问题是什 分的关键,如何找到得分 节,达到总分,我们必须明确找到真正的途径。每一方 么? 最多的? 的配合,除了语言的沟通,行为的沟通以及传递过程 中自我观点的认知。 5 您认为你为团队做 哑人为团队最大的帮助是 任何一个团队的个体都很难完成组织目标,我们必须 出了那些贡献? 解决盲人的方向和细节的 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团队的智慧,才让我们能够达 最终确定,真正的位置的 到那不可能的高度,完成那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安排不 传达和感知依然是盲人口 同的人担当不同的任务,各尽其能;我们对每个因素 中发出来的,画图的人却 进行评估,合理安排。计划得当,我们才可能在限定的 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并 时间完成任务。 且知道团队的目标。 总 结 语 卓越领导者为组织描绘了一个令人激动的、非常吸引人的未来的时刻。领导者有远见,对未来有梦想, 他们坚信这些梦想会实现。每一个组织,每一次社会运动,都开始于一个梦想。领导者能够抓住时间的经 络,描绘出他们及其追随者在不久的未来能够拥有的充满吸引力的机会。领导者有一种欲望,改变事情的 本来面目,创造前人没有创造的奇迹。在某种意义上,领导者生活在未来。在他们还没有开始某个项目以 前,他们已经能够“看到”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就像设计师绘制蓝图或者工程师构建模型一样。 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调整焦距,使人们能看到宏大清晰的画面,看到组织的整体目标或愿景,使人们对 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也可以为此填砖加瓦。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才能有效地、自信地贡献全部 力量。 项目 项目时间:120 逐鹿中原 团队活动 行为领导力理 分钟 挑战现状 论 实 施 1 由领导力小组负责分工、战略以及相关团队的组织 细节 2 每个团队都必须争取最终的胜利,选择不同的策略,检验执行与设定目标的差距 3 序号 引导问题 活动现象 回顾简介 1 你觉得逐鹿中原中 规则的变化,每个筒位置 每个团队的先决条件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对你最大的挑战是 的不同,人员分工的合理 选择适合我们的策略和方式与方法。当领导者尝试用全 什么? …… 新的方法做事时,他们将自己和别人都置于了风险之 中。要想突破各种妨碍我们思想的规则,改善我们做事 的方式,我们必须愿意去冒险。特别是需要创新的时 候,我们必须去做那些我们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2 3 当规则变化以后, 有的队员开始专注与联系 最有效的改变过程是渐进的。将大的问题分解成小问 我们从上一轮中都 一个动作,人员更明确的 题,分成切实可行的步骤,让人们说很多次“是”, 有那些收获? 分工,有了人员的调整或 而不是只说依次。成功的领导者将整个过程分解成可测 者更换…… 量的目标,帮助他人看到怎样才能取得进步。 有的队员开始议论规则的 不确定性、风险、错误,是我们为了革新、变化和最终的 你是如何看待这些 13 变化的? 不公平,有的队员相互之 学习所付出的代价,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接受失败是不 间互相干扰,有些队员破 可避免的,要革新就有压力这样的观念呢?积极的应 坏甚至将别人的球藏起来 对压力,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坦诚的意识。 …… 4 5 你是如何来看待自 每个团队的初始条件的差 团队达成共识,都知道在你的组织什么是正确的做事 己团队在整个活动 异是巨大的,有些拥有很 的方法,尽管选择的范围有限,但人们依然有选择的 中的定位,如何才 好的资源,有些则很差, 余地。选择的余地越大,部署的空间也越大。领导艺术 能胜利? 有些处于中间,规则本身 就是知道如何在当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时仍然 并没有完全改变均衡…… 能够创造一种广阔的空间。 如何来看待你们所 50 分、30 分、还是 10 分… 当人们感到挑战的压力时,他们会表现的更好,要寻 制定的策略? …? 找加大他人工作挑战性的办法,让人们一起解决难题 或者开启一项新的服务,一次新的进程。让猎寻机会成 为一次有趣的探险旅行。 总 结 语 领导者是开路先锋,他们愿意步入未知的世界。他们寻求改革、进步和提高的机会。领导者并不是唯一 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或新程序的人,实际上,他们更可能不是这样的人。他们的革新更多的来自于别人而不 是他们自己。 领导者的主要贡献在于能够识别好主意,支持好主意,愿意挑战现有的体制,得到新产品、新服务和 新程序,并改变现有的体制。更确切的说,领导者是较早采用革新的人。领导者清楚的知道,革新和变化有 风险,可能失败,但他们还是要往前走。采取小步前进的方法可以对付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失败,积累一 些小成果可以使人产生信心面对更大的挑战。当然每个人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感受是不同的,领导者也 要注意其追随者控制挑战性局面的能力。 项目 项目时间:100 招标越障 团队活动 行为领导力理 分钟 使众人行 论 实 施 1 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招标,两个小组投标,一个小组审核 细节 2 审核小组依据投标小组越障的思路、人员分配以及安全保障整体决策 3 最终由中标小组担任领导团队,组织全体成员完成 序号 引导问题 活动现象 回顾简介 1 招标小组打动评审小组 三根竹竿的绑扎方式、人 找到资源的特性、人员的特长,并将他们用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就是 的原因是什么? 员的分配、以及第一个最 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团队成功往往需要的是有创意的可行的办法,成功 后一个人过网的方式…… 是有风险的,但尝试是有代价的。 执行过程中我们是否严 有时我们发现每个方案都 只有真正达成统一的决策,其余的队员才能真正的投入。创新必须形成 格按照这个方案来实施 有好的因素,有的团队坚 统一的目标和共识,充分沟通,听取更多人的意见,明确人员分工, 的,有没有补充或者调 持采用自己方案,有的团 才能真正推动计划的落实。 整? 队则结合两种方案,还有 2 的团队采用新的方案…… 3 执行过程中我们有哪些 有的团队是队长在队首发 多数企业的失败,并不是策略不对,而是欠缺执行策略的能力。执行能 做得好的地方?哪些地 号口令,有的团队是一起 力某种意义上就是说当组织遇到变化之后应变和适应的能力。在这个过 方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 喊口令,有的团队是大家 程中,我们对于规则的理解要有一个统一,但是决策在执行过程中, 间? 靠摇晃身体来找到节奏… 我们发现了偏差,问题和矛盾在偏差中迅速爆发出来。 … 4 在越障的过程中,领导 有的团队成功后激情高 团队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工作的时候是一个领导组织的过程,而不是 14 5 团队是如何分工的,你 昂,有的团队积极总结经 一个自发的过程,明确领导,统一行动,以防止主观冲动、盲目行动, 们是如何调动、发挥其 验,有的团队则垂头丧气 并且领导必须学会控制团队成员的情绪,这样团队才会真正关注执行 他队员的? …… 的细节,对结果负责。 越障这个环节的关键环 谁是第一个通过越障的队 个人的工作往往会影响整个团队,并将这个错误迅速放大到全部。在这 节是什么?我们是如何 员,谁是最后一个通过越 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对个别操作不佳的朋友给予提示或者帮助,组 控制的? 障的队员,谁是最困难的 织的效率会迅速下降。对于团队制度和奖励必须非常明确,必须形成每 队员,谁是最灵活的队 个成员对个人结果和团队结果负责的意识。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同伴的配 员,竹竿最后如何搬运过 合与协作,也不能因为只顾个人而忽略团队的整体绩效。 网……? 总 结 语 领导者尽力使人们感到自己强大而有能力——好像他们能做的比他们过去认为可能的更多——他们将 把全部的力量使出来,甚至超出他们的预期。如果领导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自信的基础上,人们将 接受风险,进行改革,赋予组织和行动以活力。通过这样的关系,领导者把他们的追随者也转变成了领导 者。 单靠一个人的努力,伟大的梦想无法变成现实。领导力就是团队的努力。卓越的领导者能让其他人行动 起来。他们培养合作精神,建立信任的氛围。团队工作的感觉远不只是几份直接的报告和几个亲密的朋友。 领导者使其他人能够做好工作。他们知道,那些希望实现愿景的人必须有一定的权力和自由,领导者要让 人们感到,他们是强有力的、有能力的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让其他人行动起来,领导者靠的不是行使权力 而是取消权力。卓越领导者加强每个人实现其承诺的能力。 项目 项目时间:100 跨越沼泽 团队活动 行为领导力理论 激励人心 分钟 实 施 1 由领导团队带领团队完成 细节 2 项目分为三个部分,制作过程、练习阶段和比赛阶段 3 制作阶段,必须首先讨论绑扎方案,经过论证和决策以后才可以实施 序号 引导问题 活动现象 1 我们如何来利用资源 每个团队绑扎的方式、 在制作过程中,如何搭配资源,如何合理的使用资源是 绑扎的?制作过程中 利用绳索的形式和人 成功的基础。只有分工到位,使得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 我们是如何分工的? 员分工是不同的…… 的处理,每个人将特长发挥到极致,才能带来团队成功。 练习过程中我们是如 练习过程团队人员的 如果说制作过程中,靠部分人员可以完成,实际行进则 何有效使用人员和物 合理分配,资源的有 要求全体人员的统一。往往在复杂困难的任务面前,大家 资的? 效的调整利用,领导 能迅速意识到分工配合的重要性,甚至不用过多的语言。 的明确,口令的统 因此我们必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让所有的队员既能享 一,节奏感的把握… 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感受失败的打击。敢于面对成功与 … 失败的团队,敢于承担责任的团队才真正具有战斗的精 2 回顾简介 神。 3 通过练习,我们发现 有的团队是队长在队 如何才能抓住团队成功的关键,找到科学的方法:分配 了那些窍门? 首发号口令,有的团 合适的人员,首尾队员对于行进的控制是最大的,提绳 队是一起喊口令,有 队员是前进的动力,口号是节奏,保持稳定而合适的频 的团队是大家靠摇晃 率…… 身体来找到节奏…… 4 针对比赛结果,如何 有的团队成功后激情 成功和失败只在转瞬之间,我们只有不断创新的和尝 来看待团队的发挥? 高昂,有的团队积极 试,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敢于打破常规,只有团队成员 15 5 总结经验,有的团队 相互努力和包容,不断的自我激励,胜利始终掌握在我 则垂头丧气…… 们手中 如果只是针对这三个 绑扎过程手忙脚乱, 真正对于团队的考验其实是如何使大家的想法真正落实 阶段,你觉得哪个阶 练习阶段不断尝试, 到行动,对于人员的管理协调最为困难,团队的成功越 段对于领导者的挑战 比赛阶段波澜起……。 来越依靠每个团队成员的时候,领导者如何调动每个团 最大,为什么? 队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团队整体作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 关键。 总 结 领导者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表扬人的贡献,在组织中创造出一种庆功的文化。它也不应是一个做作的庆祝 语 会,只用于培养一下同事的感情。激励人心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领导者要从行动上把奖励与业绩联系起 来,并保证让大家看到。如果人们努力提高了质量、开创了一项新服务,或者做出了其他的巨大的变化,领 导者要做一些事使人们确实看到这些,让人们知道这符合组织的价值。领导者也知道,如果热情而用心地 办庆功和表彰会,就可以建立一种集体的认同感,强化人们的献身精神,从而使一个集体做出杰出的贡 献。 目标: 任务: 5.2 手语操 将行为领导力形象的展示和记忆。 通过学习手语操,将行为领导力的五大支柱形象的记忆在心中。 步骤和方法: 第一个手势: 以身作则 将右手大拇指指向自己的面部,与眼睛与鼻子高度相当 以身作则是领导者对于自身的行为要求,是一种内在驱动的能力,是严格要求自己为团队做好的行动的 模范,行为是最有力证明,以身作则给团队带来的是号召力。 第二个手势: 共启愿景 将右手的食指指向左手的掌心,与胸部的高度相当 共启愿景是领导者明确目标,设定愿景,使跟随者知道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就象火箭发射按钮一样,目 标清晰,共启愿景就是影响力,某种意义上共启愿景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我们最不关注的能力。 第三个手势: 挑战现状 将中指弯下,掌心向着面部,与面部高度相当 挑战现状是一种勇气,是一种胆量,是一种能力,挑战永远是源自于内心的,对于挑战来讲,更多的是 对于自身的要求,只有敢于变化和创新,才能真正给团队带来帮助,共启愿景给团队带来的是创造力。 第四个手势: 使众人行 将无名指弯下,掌心向外,手臂向外伸直 使众人行是领导者将想法、目标、战略落实到地的关键,作为领导者如何推动跟随者自觉、自愿地将执行 落实到位,为结果负责,使众人行给团队带来的是推动力。 16 第五个手势: 激励人心 将小拇指伸出,指向自己的心口 激励人心是领导者能不能在困难面前不断的自我激励,能不能真心的激励自己的下属,能不能尊重大家、 团结大家,建立真正的团队文化,激励人心给团队带来的是向心力。 领导力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 领导力就是在实践中有用的一系列人们能看到的技巧和能力。任何的技巧都可以强化、磨练和提高,只要你有 这方面的动机与渴望,只要你实践再实践,只要有一种行为模式。 领导力行为自测结果分析 一、 概况 测评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把一些定性的东西定量化。单个人的测评本身的是一个绝对的感觉, 需要有一个坐标系做参照,得到相对的结果才更有意义。 本测评的最主要的作用: 1. 使大家加深对领导力的印象,特别是从日常工作角度来看不同行为的体现 2. 通过自评,了解从自己的角度看,哪些地方做好,哪些地方有待提高 3. 可以就你自己的特长及低分项和队友进行分享,找到原因及对策 使用本测评的注意事项: 1. 本测评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对领导力行为的印象,故问卷的题量有限,不能完全代替 2. 一个全面的领导力评估; 本测评只是自己给自己打分,如果想对自己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还需要做一个 360 度 3. 4. 测评(既,请你的老板、同级、下属、客户一起为你提供反馈); 做测评最重要的是对某一问题的具体的反馈,而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分值上 由于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结果可能差异很大。但很重要的是首先放弃自己的内心成见, 换位到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得到“大象”的全貌; 5. 关注自己的优势,更多地去发扬自己的优势,而不只是改进不足。 二、 操作方法 1. 2. 请所有朋友先完成测评问卷 请将各项得分竖向相加,并将结果汇总在最下边的横线下 记录汇总值及所有问题中你为自己打分最高的三项及最低的三项 三、 人众人领导力行为指数及分析 人众人公司根据近年来在培训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出了一套领导力行为自测问卷,并将 历次测评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出了“人众人领导力行为指数”。历次数据整理的均值如下(反向 题的分数为经过转换后的得分): 17 行为 平均值 特色值(低于 3 分或高于 4.2 分) 3.23 以身作则 5、我可以自如地举出最近一周内所做的符合共同 1.97 价值观的事情 共启愿景 3.60 挑战现状 3.21 10、在我描绘对未来的设想时,常有人质疑它所 带来的好处(反向题) 4.46 13、我会主动为自己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 2.69 15 、我乐于接受团队和组织现有的状况(反向 4.20 题) 使众人行 4.20 20、我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同事 4.71 22、就我的经验来看,群体合作能提高个人的工 4.23 作效率 23、同事负责的事情我通常不用费心去检查 4.34 25、当团队取得大的成绩时,我会积极发动大家 1.97 3.62 激励人心 来庆贺 26、我能让每个同事感觉到他们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 4.46 此次测评与总体常模的对比分析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自己的测评结果和总体样本在哪一项优势最明显,在哪一项上差距最大?为什么? 领导力行为自测分析图 行为 项目 以身作则 共启愿景 挑战现状 使众人行 激励人心 人众人领导力行为指数 本次结果 3.23 2.83 3.60 3.08 3.21 3.42 4.20 3.25 3.62 3.25 最高值 最低值 3.17 2.50 3.33 2.83 3.50 3.33 3.67 2.83 3.83 2.67 五、 此次测评与总体常模的对比分析 18 做这个问卷有什么用? a) 目的是对卓越领导者的五个行为理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b) 通过问卷的自测练习,对自己在五个行为方面有较清晰的认识 c) 根据自测结果,自己可以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学习计划 各个行为的分数是平均的好吗? a) 不一定 b) 评估是一种自我评估,精确的需要作 360 度评估。 c) 其实,专家是期望各个行为都较高,不应该有致命的弱项。 d) 领导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没有绝对的标准,这五个行为是一个统计的结果, 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理解,他代表了一个普遍性,但是具体的“领导”又是一个小 群体的工作方式。 e) 关键是你的领导风格与团队的匹配。 f) 在组织成长的不同的阶段对领导行为侧重的要求又不同。 一个分数特别高如何理解? a) 这说明你的这个行为实施的较多,你的“领导”过程中比较喜欢使用这种行为,你 可以考虑这种现象是否有负面作用?是否有必要提升其他各个行为的使用频率?包 括需要考虑别人怎么看?这是需要你具体思考的问题。 b) 这不一定是坏事,需要综合其他几项行为进行考虑。 领导力自我评估问卷 请用 1~5 的数字来反映你对以下陈述的赞同程度,数值越高,代表越赞同这一陈述。 1 我认为共同理念强调多了反而失去效果 2 我更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强调处理问题的原则 3 当我的行为与大家认可的价值观有些冲突时,我希望没有人发现 4 我喜欢和众人说起我心目中理想的领导方式 5 我可以自如地举出最近一周内所做的符合共同价值观的事情 6 当小组的目标和计划不明确时,我会带头把它弄清楚 7 我会在无意识中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8 我喜欢把我对未来的各种设想说给同事听 9 同事认为我对未来的想法很难实现 10 在我描绘对未来的设想时,常有人质疑它所带来的好处 11 同事乐于向我谈起他们对将来的想法 12 我很善于唤起同事对未来的热情 13 我会主动为自己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 14 我通常对新概念、新思想持谨慎态度 15 我乐于接受团队和组织现有的状况 16 为了追求超越,我常常打破常规来做事 打分 19 17 18 我认为,不管什么理由,失败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我常鼓舞自己和他人冒已经分析过的风险 19 在规划工作时我习惯于独自思考 20 我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同事 21 我经常发现事情来临时找不到适合的人来做 22 就我的经验来看,群体合作能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23 由同事负责的事情我通常不用费心去检查 24 有时我请别人做事,却忘了告诉他们这有什么意义 25 当团队取得大的成绩时,我会积极发动大家来庆贺 26 我能让每个同事感觉到他们做出了重要贡献 27 团队成员表现的好是应该的,不需要特别的赞扬 28 在我的工作团队中口头赞赏起到的作用不大 29 在我的工作团队中值得庆贺的事情不多 30 同事做的出色工作在团队和组织中传播的很快
19 页
716 浏览
立即下载
4、技术专业族职级评定标准
能力标准描述(技术族&专业族) 1)达标: “关键标准项”均符合,且所有“不符合”及“部分符合”的能力标准项个数≤6项。 2)不达标: 不符合上述条件者,为不达标。 能力评估要素(带*为关键能力项) 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 结果影响﹡ 影响力 (一)、 领导力 专业方向影响 组织氛围影响 下属培养 教练/合作 团队内合作﹡ 跨团队协调﹡ 关注客户需求﹡ 客户导向 实现客户需求 预见客户需求 1级 •掌握基本沟通技巧 •能够清楚表达工作内容和个人观 点 •能够主持小型会议 •能够根据明确的标准要求和计划 完成工作 •能为专业领域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确保工作具有的可维护、 可实施性,满足指标要求 •理解专业技术并运用到工作中 •对专业方向敏感,全面理 解专业技术并体现于工作 •对工作认真负责 •体现服务、成本意识 •积极参加公司活动 •良好的工作作风对团队有 很好的影响 •推动和参加公司活动 •向新员工传授经验/心得 •指导低级别专业人员 •必要时承担导师工作 •有效利用协作技巧合作 •对收集的信息能够进行分 析 •能认真对待工作接口 •参与团队内/间交流 •能保密、遵守职业道德 •在工作中注意协作技巧 •可对客户进行服务概要介绍 •在工作中借助集体力量 •能够对客户做专业指导 •对从事专业领域进行介绍 •能够识别谁是自己的客户,包括 内部和外部客户 •能够准确识别客户需求 •能够对某个客户需求及时作出反 应 •在S2以上人员指导下,能够区分 客户优先级别 •能够通过良好服务为客户 留下深刻印象 •能够持续跟进客户确保问 题解决 •根据明文规定和详细的工作指南 做出简单选择和判断 •工作有规律性,有明确方 式,有先例可循 •在相似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和选择 •在一般业务领域中承担一定的作 •在关键业务领域中承担一 定作用和在一般业务任务中 承担较重要的作用 •在他人指导下解决业务范围内的 专业领域某一方面问题; •独立处理和解决专业领域例行的 问题和操作问题 •在他人指导下解决专业领 域某一方面问题和难点; •独立处理和解决服务/业务 问题和难点 •避免重复犯同样错误 •运用经验发现避免一些常 规专业问题 •理解和支持团队/部门决策 •能够根据部门目标要求协调本职 工作优先级 •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工作 •同S1 思考范围 在团队中解决问题 用 ﹡ 解决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二)、 业务导向 预见避免错误 目标/决策贡献﹡ 业务贡献 2级 业务贡献 •能有效完成工作文档 •能对流程/规范提出可供参 考的改进建议 •能够运用本职工作必需的知识( 技能、方法、工具和流程) •能够灵活运用和不断提高 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 、方法、工具和流程) 文挡/流程贡献﹡ 专业知识深度﹡ (三)、 知识深度与广度 相关知识广度 •能够学习和掌握本职工作需要的 •能够学习和掌握本职工作 相关知识(技能、方法、工具和流 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方 程) 法、工具和流程) &专业族) ≤6项。 3级 4级 •能够规划/管理团队沟通 •能够通过与高层协调和沟通,获取 •能够主持或在大型会议进行主 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题陈述 •专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对部门决策起有效的影响 •专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对目标决策起重要影响 •探索专业技术理论并为其应用到其 它领域,提供建议 •直接影响服务/工作的客户满 意度、成本、质量等 •对专业工作综合效能有影响 ••对专业方向决策起直接影响 •对专业领域具分析和实施/组织实 施能力 •将良好的服务、成本意识体现 同S3 于工作、服务中,并对团队有 较好影响 •培养了一批有经验者 •承担新员工思想导师 •有效利用协作技巧和团队力量 合作 •参与外部沟通并收集、利用信 息 •培养了一批骨干 •能够作为兼职内部讲师 •在团队中发挥凝聚力 •参加专业技术理论研讨 •详细介绍复杂方面 •能对专业领域做详细介绍 •持续有效与客户进行专业技术 及服务交流沟通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 改进机会 机会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初就意 •能够持续采取措施提高客户服务水 识到对客户的影响 平 •能够系统地设计服务方案 •能够保证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保持 最佳 •遵循公司指导方针和专业原则 •能够制定专业领域指导方针 灵活性处理问题 •在多变的情况下,具有分析性、阐 •在已知的范围内寻求解决办法 明性、评鉴性和/或建设性的思考 •在关键业务领域中承担较重要 •在关键业务领域中承担重要作用或 作用或在一般业务领域中起骨 在一般业务领域中起组织领导作用 干或组织领导作用 或技术顾问作用 •及时解决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专 •独立及时解决较复杂的专业领域问 业领域某一方面问题和难点; 题和难点; •独立处理和解决有较大影响的 •独立处理和解决较重大问题 问题和难点 •运用技巧和经验发现并避免较 •在较大问题发生前识别并预见其可 复杂的专业问题 能性,制定并实施避免问题发生的 方案 •领导一个小型专业领域/专业 领域某一方面工作 •制定并把握团队相关部分工作 计划、进度及成本目标; •迅速根据需求参与团队/部门 目标确定和决策; •可参与业务领域内的预算工作 •领导一个中型专业领域/专业某一 方面工作 •制定并把握团队相关部分的工作计 划、进度及成本目标; ••迅速根据需求推动团队/部门目标 确定和决策; •参与业务领域内的预算 •注重、推动职能范围内工作文 档的建设; •具有一定评审能力并参与评审 ; •对流程/规范提出有效的改进 建议 •有效推动、完成职能范围内的文档 工作 •负责较高的专业领域方案/计划/业 务产出/文档/资料评审; •组织/推动技术共享; •参与/推动相关流程/规范的改进 本次技术族 •在某关键专业技术上有专长和 •在公司某专业技术学科被视为权威 率先试行对 知识技能标 较深造诣 人士 准进行细化 ,列出了各 职位所必须 •能够在某一专业技术学科识别 •能跨多个专业技术学科识别关键技 达到的知识 技能点,以 关键技术点及其潜在价值 术点及其潜在价值 •识别业界重要的新出现的技术,领 及各级别的 导分析其影响、构成,对在专业领 要求,详见 《技术族专 域中应用能提供帮助 业技能标准 》。
2 页
417 浏览
立即下载
基准岗位职级矩阵(模板)
附件3 基准岗位职级矩阵 省本部: 职级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5 … 市公司: 职级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5 … 县公司: 职级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5 …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2 页
1306 浏览
立即下载
【职位体系】应用案例:IT行业职级体系对应表
职级职位及编码表 职级分类名称及编号 公开职务名称及编号 需求分析师 (RA10) 职务细分及编号 见习生(需求) (RA09A) 助理需求分析师 (RA10A) 需求分析师 (RA10B) 需求分析线 (RA) 软件设计 (SD) 需求顾问 (RA20) 需求顾问 (RA20A) 高级需求顾问 (RA30) 高级需求顾问 (RA30A) 需求分析师 (RA40) 需求分析师 (RA40A) 软件设计师 (SD10) 软件设计师 (SD10A) 高级软件设计师 (SD20) 高级软件设计师 (SD20A) 架构设计师 (SD30) 架构设计师 (SD30A) 见习生(开发) (SE10A) 助理软件工程师 (SE10B) 软件工程师 (SE10) 软件工程师 (SE) 高级软件工程师 (SE10D) 资深软件工程师 (SE20) 总工程师 (SE30) 测试线 (TE) 软件工程师 (SE10C) 软件测试工程师 (TE10) 资深软件工程师 (SE20A) 总工程师 (SE30A) 见习生(测试) (TE10A) 助理软件测试工程师 (TE10B) 软件测试工程师 (TE10C) 职级名称及编号 见习生(需求) (RA09A10) 助理需求分析师7 (RA10A07) 助理需求分析师8 (RA10A08) 助需初入 (RA10A10) 助需熟练 (RA10A20) 需求初入 (RA10B10) 需求熟练 (RA10B20) 顾问初入 (RA20A10) 顾问熟练 (RA20A20) 高顾初入 (RA30A10) 高顾熟练 (RA30A20) 需求分析1 (RA40A10) 需求分析2 (RA40A20) 需求分析3 (RA40A30) 需求分析4 (RA40A40) 需求分析5 (RA40A50) 需求分析6 (RA40A60) 需求分析7 (RA40A70) 需求分析8 (RA40A80) 需求分析9 (RA40A90) 需求分析10 (RA40A100) 需求分析11 (RA40A110) 设计初入 (SD10A10) 设计熟练 (SD10A20) 高设初入 (SD20A10) 高设熟练 ((SD20A20)) 架构设计初入 (SD30A10) 架构设计熟练 (SD30A20) 见习生(开发) 助软初入 (SE10A10) (SE10B10) 助软熟练 (SE10B20) 助软优秀 (SE10B30) 软件初入 (SE10C10) 软件熟练 (SE10C20) 软件优秀 (SE10C30) 高软初入 (SE10D10) 高软熟练 (SE10D20) 高软优秀 (SE10D30) 资深初入 (SE20A10) 资深熟练 (SE20A20) 资深优秀 总工程师 (SE30A10) 见习生(测试) 测试初入 (TE10A10) (TE10B10) 测试熟练 (TE10B20) 测试优秀 软测初入 (TE10B30) (TE10C10) 软测熟练 (TE10C20) 软测优秀 (TE10C30) 职级数 45 47 48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 53 54 55 56 57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88 45 46 47 48 49 50 51 测试线 (TE) 软件测试工程师 (TE10) 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 (TE10D) 软件工程师 (SME10) 软件维护 (SME) 技术支持工程师 (SME20) 软件维护工程师(技 术支持)(SME10A) 见习生(技术支持) (SME20A) 助理软件工程师(技 术支持) (SME20B) 软件工程师(技术支 持)(SME20C) 高级软件工程师(技 术支持)(SME20D) 见习生(项目经理) (PJ09A) 见习项目经理 (PJ10A) 项目经理 (PJ10) 项目经理 (PJ10B) 高级项目经理 (PJ10C) 资深项目经理 (PJ10D) 项目管理线 (PJ) 项目经理(PJ20) 顾问线 (C) 售前线 (PSE) 系统工程师 (SYE) 集成线(IE) BI工程师 (BI) DBA (DB) 用户体验设计师 (UED) 培训线 (T) 咨询顾问 (C10) 高级行业顾问 (C20) 资深顾问 (C25) 行业/业务顾问总监 (C30) 售前工程师 (PSE10) 高级售前经理 (PSE20) 行业/资深售前经理 (PSE30) 系统工程师 (SYE10) 项目经理(集成) (IE10) 实施工程师 (IE20) 软件工程师 (BI10) 软件工程师 (DB10) 用户体验设计师 (UED10) 培训助理 (T09) 培训专员 (T10) 项目经理(PJ20A) 见习生(顾问) (C05A) 助理顾问 (CO7A) 咨询顾问 高级行业顾问 (C10A) (C20A) 政府行业资深顾问 (C25A) 行业/业务顾问总监 (C30A) 见习售前工程师 (PSE10A) 售前工程师 (PSE10B) 高级售前经理 (PSE20A) 行业/资深售前经理 (PSE30A) 见习生(系统) (SYE09A) 助理系统工程师 (SYE09B) 系统工程师 (SYE10A) 项目经理(集成) (IE10A) 实施工程师 (IE20A) BI工程师 (BI10A) DBA (DB10A) 用户体验设计师 (UED10A) 助理 (T09A) 培训专员 (T10A) 高测初入 (TE10D10) 高测熟练 (TE10D20) 高测优秀 (TE10D30) 软件维护工程师( 技术支持) 助软初入(技术支 见习生(技术支持 (SME10A10) 持) )(SME20A10) 助软熟练(技术支 (SME20B10) 持) 助软优秀(技术支 (SME20B20) 持) (SME20B30) 软件初入(技术支 持)(SME20C10) 软件熟练(技术支 持)(SME20C20) 软件优秀(技术支 持)(SME20C30) 高软初入(技术支 持)(SME20D10) 高软熟练(技术支 持)(SME20D20) 高软优秀(技术支 持)(SME20D30) 见习生(项目经理 见习项目经理初入 )(PJ09A10) 者 见习项目经理熟练 (PJ10A10) 者 项目经理初入者 (PJ10A20) (PJ10B10) 项目经理熟练者 高级项目经理初入 (PJ10B20) 者 高级项目经理熟练 (PJ10C10) 者 资深项目经理初入 (PJ10C20) 者 资深项目经理熟练 (PJ10D10) 者 项目经理1 (PJ10D20) (PJ20A10) 项目经理2 (PJ20A20) 项目经理3 (PJ20A30) 项目经理4 (PJ20A40) 项目经理5 (PJ20A50) 项目经理6 (PJ20A60) 项目经理7 (PJ20A70) 项目经理8 (PJ20A80) 项目经理9 (PJ20A90) 项目经理10 (PJ20A100) 项目经理11 (PJ20A110) 见习生(顾问) (C05A10) 助理顾问 (CO7A10) 咨询顾问 高级行业顾问 (C10A10) (C20A10) 政府行业资深顾问 (C25A10) 行业/业务顾问总监 (C30A10) 见习售前工程师 (PSE10A10) 售前工程师 (PSE10B10) 高级售前经理 (PSE20A10) 行业/资深售前经理 (PSE30A10) 见习生(系统) (SYE09A10) 助理系统工程师 (SYE09B10) 系统工程师 (SYE10A10) 项目经理(集成) (IE0A10) 实施工程师 (IE20A10) BI工程师 (BI10A10) DBA (DB10A10) 用户体验设计师 (UED10A10) 助理 (T09A10) 培训专员 (T10A10) 52 53 5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4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培训线 (T) 项目业务线 (PB) UI (MD) CMMI (CMMI) 网管 (NM) 市场线 (MK) 培训讲师 (T20) 策划专员 (PB10) 培训讲师 培训讲师 (T20A) (T20A10) 策划专员 策划专员 (PB10A) (PB10A10) 见习生(多媒体) 见习生(多媒体) (MD09A) (MD09A10) 助理多媒体设计师 助理多媒体设计师 多媒体设计师 (MD10A) (MD10A10) (MD10) 多媒体设计师 多媒体设计师 (MD10B) (MD10B10) 高级多媒体设计师 高级多媒体设计师 (MD10C) (MD10C10) CMMI过程改进助理 CMMI过程改进助理 CMMI过程改进助理 CMMI过程改进工程 CMMI过程改进工程 (CMMI10) (CMMI10A) (CMMI10A10) CMMI过程改进工程师 师 师 (CMMI20) 项目助理 项目助理 (CMMI20A) (CMMI20A10) 项目助理(CMMI30) (CMMI30A) (CMMI30A10) 系统维护员 系统维护员 系统维护员 (NM10) (NM10A) (NM10A10) 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 (NM20) (NM20A) (NM20A10) 见习生(市场) 见习生(市场) (MK10A) (MK10A10) 业务员 客户经理 (MK10B10) (MK10) 客户经理/产品经理 (MK10B20) 高级客户经理/高级 高级客户经理/高级产 大客户经理 产品经理 品经理 (MK20) (MK20A10) (MK20A) 高级行业经理 (MK30) 渠道线(CH) 网络推广线(NP) 人力资源 (HR) 财务线 (F) 行政线 (AD) 管理线 (M) 销售总监 市场总监 渠道助理 (CH10) 渠道专员 (CH20) 渠道经理 (CH30) 网络推广经理 (NP10) 人力资源助理 (HR10) 人力资源专员 (HR20) 招聘主管 (HR30) 人力资源主管 (HR30) 见习生 (F09) 出纳 (F10) 合同管理专员 (F20) 会计 (F30) 主管 (F40) 见习生 (AD09) 清洁 (AD10) 司机 (AD20) 初级助理 (AD30) 市场助理 (AD35) 助理 (AD40) 行政专员 (AD50) 主任助理 (AD55) 总经理助理 (AD56) 行政主管 (AD60) 二级部门见习副经理 (M101) 二级部门副经理 (M201) 二级部门经理 (M205) 二级部门副总监 (M301) 二级部门总监 (M305) 一级部门见习副经理 (M401) 一级部门副经理 (M501) 高级行业经理 (MK30A) 高级行业经理 (MK30A10) 行业销售总监 行业销售总监 市场总监 市场总监 渠道助理 渠道助理 (CH10A) (CH10A10) 渠道专员 渠道专员 (CH20A) (CH20A10) 渠道经理 渠道经理 (CH30A) (CH30A10) 网络推广经理 网络推广经理 (NP10A) (NP10A10) 见习生(HR) 见习生(HR) (HR10A) (HR10A10) 人力资源助理 人力资源助理 (HR10B) (HR10B10) 人力资源专员 人力资源专员 (HR20A) (HR20A10) 招聘主管 招聘主管 (HR30A) (HR30A9) 人力资源主管 人力资源主管 (HR30A) (HR30A10) 见习生(财务) 见习生(财务) (F09A10) (F09A) 出纳 出纳 (F10A) (F10A10) 合同管理专员 合同管理专员 (F20A) (F20A10) 费用会计 费用会计 (F30A) (F30A10) 会计主管 会计主管 (F40A) (F40A10) 见习生 见习生 (AD09A) (AD09A10) 清洁 清洁 (AD10A) (AD10A10) 司机 司机 (AD20A) (AD20A10) 初级助理 初级助理 (AD30A) (AD30A10) 市场助理 市场助理 (AD35A) (AD35A10) 助理 助理 (AD40A) (AD40A10) 行政专员 行政专员 (AD50A) (AD50A10) 主任助理 主任助理 (AD55A) (AD55A10) 总经理助理 总经理助理 (AD56A) (AD56A10) 行政主管 行政主管 二级部门见习副经 (AD60A) (AD60A10) 二级部门见习副经理 理 (M101A) 二级部门副经理 二级部门副经理 (M101A10) (M201A) (M201A10) 二级部门经理 二级部门经理 (M205A) (M205A10) 二级部门副总监 二级部门副总监 (M301A) (M301A10) 二级部门总监 二级部门总监 一级部门见习副经 (M305A) (M305A10) 一级部门见习副经理 理 (M401A) 一级部门副经理 一级部门副经理 (M401A10) (M501A) (M501A10)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47 49 52 52 52 52 80 81 82 83 84 85 86 总经办主任 总经办主任 总经办主任 (M601) (M601A) (M601A10) 一级部门经理 一级部门经理 一级部门经理 管理线 (M605) (M605A) (M605A10) 一级部门副总监 一级部门副总监 一级部门副总监 (M) (M701) (M701A) (M701A10) 事业部副总经理 事业部副总经理 事业部副总经理 (M705) (M705A) (M705A10) 一级部门总监 一级部门总监 一级部门总监 (M801) (M801A) (M801A10) 事业部总经理 事业部总经理 事业部总经理 (M805) (M805A) (M805A10) 资深顾问 资深顾问 资深顾问 (M45) (M45A) (M45A10) 营销总监 营销总监 营销总监 (M60) (M60A) (M60A10) 技术总监 技术总监 技术总监 (M70) (M70A) (M70A10)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M80) (M80A) (M80A10) 总经理 总经理 总经理 (M90) (M90A) (M90A10) 备注:主任、经理及以上职位没有具体细分职位数,为职级数统计方便,暂以80为起点 88 90 91 96 99 100
6 页
494 浏览
立即下载
年度各部门人员规划一览表
年度各部门人员规划一览表 部门 岗位 一级部门 二级部门 总经办 16 年年 底 人 数 17 年编制预算配置 预计正 式 编制 总数 预计兼 职 人 数 17 年缺 编 人数 (不 计 兼职) 新增招聘人员预计到位计划(人) 招聘需求及问题简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合计 总经理 0 主任 0 秘书 0 司机 0 部门新增岗位 小计 开发部 开发中心 工程部 IT 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副总经理 0 经理 0 开发专员 0 部门新增岗位 0 经理/副经理 0 设计师 0 工程师 0 维修 0 部门新增岗位 0 主管 0 IT 工程师 0 网管 0 部门新增岗位 0 小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财务部 行政中心 经理/副经理 0 经理助理 0 财务助理 0 成本会计 0 会计核算 0 出纳 0 行政出纳 0 部门新增岗位 0 总监 0 人力行政部 主管 0 招聘专员 0 人事专员 0 前台 0 部门新增岗位 0 小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市场部 华东区 营运中心 华北 质检技术部 经理/副经理 0 主管 0 平面设计 0 总监 0 文员 0 训练经理 0 营运经理 0 区经理 0 总监 0 营运经理 0 区经理 0 总监 0 副总监 0 经理 0 技术员 0 质检专员 0 文员 0 小计 合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P.S 1、如各部门需增设新的岗位,请在本部门岗位列表中自行添加,并以红色字体突出表示 ; 2、如有裁员、辞退,请以“负数”填写在具体的月度人员招聘规划中 ; A1
2 页
435 浏览
立即下载
如何制定薪酬战略(附带案例详解)
如何制定薪酬战略 一、公司战略与薪酬战略 在企业的发展中,公司战略和薪酬战略在划分上可以分为三个类型:高薪酬战略、 平均薪酬战略和低薪酬战略。 1.高薪酬战略 高薪酬战略,即企业薪酬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实行高薪酬战略: 一是企业盈利状况良好,效益外溢; 二是企业希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平均薪酬战略 平均薪酬战略即企业薪酬与市场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实行平均薪酬战略可以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 制 造业大多采用这种战略。 3.低薪酬战略 低薪酬战略即企业薪酬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实行低薪酬战略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低薪酬战略多用于劳动 密 集型企业。 二、薪酬定位 1.什么是薪酬定位 薪酬定位有两个含义:首先,指特定岗位(如财务经理、营销总监等)在企业薪酬 阶梯上的定位,确定不同岗位在企业里的薪酬优先次序,从而决定岗位薪酬高低;其次, 指确定企业在同行业甚至在大市场薪酬阶梯上的定位,从而决定企业的总体薪酬范围。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薪酬定位。 在市场普遍的薪酬制定中,薪酬设计的专用术语为 25P、50P、75P 等,其含义是, 100 家公司(或职位)参与薪酬调查,其薪酬水平按照由低到高排名,上述术语分别代 表 着 第 25 位排名(低位值)、第 50 位排名(中位值)和第 75 位排名(高位值)。 2.如何进行薪酬定位 结构性倾斜 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薪酬定位会不相同。不同企业的薪酬定位决定了不同 的重点岗位,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薪酬向这些重点岗位倾斜,从而实现薪酬战略 的 结构性倾斜。 实行结构性倾斜战略的前提。 实行结构性倾斜的前提,是企业构建了良好的文化氛 围,所有员工都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价值观在某些方面趋于一致。 实行结构性倾斜战略的原因。实行结构性倾斜战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 战略、工作环境、业务不同。比如,中层干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通常工作繁忙、劳动 强度大,但其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实现,因此薪酬向中层干部倾斜可 以使其安心工作,这是企业平稳发展的先决条件。第二,避免盈利水平平均享有。企业 的员工一般较多,如果平均享有企业盈利带来的福利,既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也不能 对一些关键性岗位进行有效激励,实施结构性倾斜战略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 要点提示 实行结构性倾斜战略的原因: ① 战略、 工作环境、业务不同; ② 避免盈利水平平均享有。 结合工资水平和人工成本 工资水平和人工成本是两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不同概念。高工资对成本的确有影 响,但不能片面认为工资高,成本就一定高。企业设计薪酬方案时,不仅应考虑员工的 工资水平高低,还要结合员工的生产效率综合评判。 【案例】 高工资,低成本 甲公司从事动画业务,这项工作不太复杂,但要求出活快、效率高。其中, 软件制造工序是动画制作的重要程序之一,平均下来,该公司每件作品完成这 道程序要 2 个工作日,员工一天的薪水是 350 元,即人工成本是 700 元。 乙企业的员工工资水平较低,一天薪水 200 元,但是完成同样的程序却 需 要 4 个工作日,即人工成本是 800 元。 在软件制造工序上,甲公司员工工资虽比乙公司高,但是因为员工的效率也高,折 算起来,成本反而比乙公司低。可见,高工资不一定就造成成本高。 三、薪酬调查 企业决策层希望给予一些岗位员工的薪水水平,但不知道自己的薪酬战略是否正 确,这时就需要进行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调查渠道。 1.调查对象 企业进行薪酬调查的对象有两个: 产品的竞争对手 企业要调查产品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 劳动力市场 无论是网上或现场招聘,企业都要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弄清楚。 2.调查方法 企业薪酬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个:访谈、问卷、公开信息。 访谈 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人员交谈,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也可对 专家、学者或者消费者进行访谈,了解情况。 问卷 企业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让员工书面回答,了解员工对现行薪酬体系的满意度 以及对未来薪酬的期望值。 公开信息 企业还可以查阅公开的杂志、报纸和网站或政府的资料库,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3.调查渠道 企业薪酬调查的渠道包括网络、面谈、招聘、委托专业机构及行业协会。 网络 网络上的信息很多,薪酬、价格、岗位、劳动力市场以及许多企业需要的其他信息 都可以在网上查到。 面谈 与企业的员工或者相关人员进行直接交谈,了解企业薪酬状况,获得有用信息。 招聘 在招聘员工时,企业可公示招聘岗位、薪酬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有助于招聘人员 在与应聘人员面谈时能得到一些新的信息,并根据这些新信息进行薪酬调整。 委托专业机构 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调查薪金状况。专业机构有独特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系 统地向企业提供需要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专业机构调查的信息,企业应考虑到专业机构的权威性和成熟 度,先进行分析,再决定是否采用。 【案例】 某企业的薪酬调查 某企业委托一专业机构进行企业某岗位的薪酬调查,得出的岗位薪水是 1100 元,但企业从同行中获取的却是另外一组数据。 经过分析,国内商业薪酬调查的模式还不成熟,专业机构收集到的信息有 限,数据支撑还不够;而同行提供的信息大多是从实际工作中来,信息相对更 准确。最终,企业决定采用后一组数据。 行业协会 企业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协会,在协会内部搜集需要的信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 行会的功能之一就是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反馈信息。 四、公平性与竞争性矛盾的处理 岗位评估与薪酬调查不符,甚至差异很大,是企业经常遇到的难题。企业要在岗位 评估和薪酬调查之间取得平衡,就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处理好岗位公平性和竞争性之 间的矛盾。 具体来说,处理岗位公平性和竞争性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强调外部公平性 如果是企业的核心岗位,当薪酬调查的薪水高于岗位评估的薪水时,就要以外部 公 平性为准。 2.强调内部公平性 如果涉及的对象是普通员工,企业就要以内部公平性为主,这样才能安抚大多数员 工,从而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3.以市场为主要导向 薪酬是一种劳动交易,是市场行为,所以多数情况下应以市场为主要导向。 五、效率工资理论 在同一企业,不同岗位和员工的工资各不相同,在对高工资员工的设定上,企业也 应有相应的参照标准。 一般而言,企业可以给予高工资的员工分为三种:高度依赖的员工、替代性很低的 员工、组织无法监督的人员。 1.高度依赖的员工 对在技术上或组织结构上企业高度依赖的特定人员,企业必须提供高工资。 【案例】 高技术人才的价值 某企业从事工业控制机的研制,主要生产工控机的主板。 主板的设计很难,要考虑布线、芯片的选择、防静电、防粉尘、防震动、 防高温低温等,还需要编写软件、设计硬件等,这些都需要高技术人才。因此, 企业对高技术人才十分依赖,不但给他们提供高工资,还分给他们一定的股份。 案例中的高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才,为企业所依赖和重视,因此待遇也相对 较 优渥。 2.替代性很低的员工 企业中总是有少量替代性很低、企业非常需要的员工,这些员工一旦离开,就会带 给企业巨大损失,所以企业必须给这样的员工提供高薪。 比如,一家中餐水平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厨的水平高低,而在餐饮界,水平高的中 餐大厨并不多,大部分的中餐厅为了留住和吸引好的大厨,都开出相当优厚的薪水。 3.组织无法监督的人员 企业中会有一些组织无法监督或者无法考核业绩的人员,这些人员工作积极与否很 大程度取决于心态,对待这样的员工,企业也不得不给予高薪,以激励其好好工作。 六、制定薪酬战略的六大要点 制定有竞争力的、科学的薪酬战略,对于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 企业要制定好的薪酬战略,需要注意六大要点:第一,明确企业战略;第二,了解 本企业的业务特点;第三,知道谁是你的竞争对手;第四,清楚那些企业在同你争夺 人 才;第五,分析本企业的发展阶段;第六,盘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1.明确企业战略 企业的薪酬和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应首先明确定位宏观发展战略, 才能据此制定薪酬战略,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比如,如果企业希望成为一流企业,就应提供给员工 75P、80P 以上的一流薪酬, 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企业的宏观战略是跟随战略、模仿战略,就应只给员工 提供二流薪酬,企业的平均薪水在 50P 到 75P 之间;如果企业采用低薪酬战略,就可 以给员工提供低工资,薪酬在 50P 甚至 25P 以下,从而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工资是指员工的平均工资,不包括结构性倾斜问题,在实践 中,企业的薪酬战略必须实行结构性倾斜,给关键岗位提供高工资。 2.了解本企业的业务特点 企业在制定薪酬战略之前,还要弄清本企业的业务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按照业务类型,企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劳动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是工人数量众多、设备成本低、流水线标准化生产、产品 具 有同质性。 这类型的企业应当采用低薪酬战略,降低人工成本。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 给两类工作人员提供高工资:一类是管理人员,一类是销售人员。 资金密集型企业 资金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是操作人员少、设备贵重、工作精度高。 对这类型的企业而言,熟练专业的工作人员十分重要,如果他们操纵设备的时候出 现差错,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因此,这类型的企业应当采用高薪战略,给予直 接 接触设备的维护、操作人员高薪,给予其他不接触设备的配套人员低薪或者与市场 平均 水平持平的薪酬。 知识密集型企业 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企业,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物所、管理顾问公司、软件公 司等,其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每个岗位都相当重要。 这类型的企业不但要采取高薪酬战略,还要采用其他办法,如合伙制、项目承包制 等,激励和留住员工。 3.知道谁是你的竞争对手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并弄清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 据此制定本企业的薪酬战略。 企业可以主动出击,用高薪吸引竞争对手的人才,同时对自己的薪酬水平严格保密。 4.清楚哪些企业在同你争夺人才 企业只有清楚哪些企业在同自己争夺人才,哪些企业正在挖自己的“墙脚”,才能 有针对性地制定薪酬战略,防止人才流失。 5.分析本企业的发展阶段 处于不同时期的企业发展阶段也不同,企业必须制定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战 略。 【案例】 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差异 某新办企业资金雄厚,打算在一两年内迅速崛起。鉴于此,企业认为最需 要三种类型的人才:第一种,具有开拓能力的销售人才,需要他们为产品打开 局面,占领市场;第二种,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第三种,能够精打细算 的财务经理( COO ),控制成本。 另一家新办小企业却采取了全然不同的薪酬战略,即低薪高提成战略,目 的是既降低企业成本,也可以吸引人才。 两家企业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薪酬战略也有所区别。前一家企业有雄厚资 金,并且打算迅速崛起,因此在薪酬战略上主要注重控制,通过高薪招揽人才;后一 家 企业规模小,资金薄弱,所以在薪酬战略上主要注重降低,在低薪的基础上借助提 成吸 引人才。 6.盘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缺乏哪些人才,哪些岗位急需人才,为今后的人才调整打下基础。 七、影响薪酬的外部因素 企业薪酬的制定除了考虑内部的因素外,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概括来说, 影响薪酬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九个:地区工资水平、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的变化、 行业通 行的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劳动力潜在替代性、生产的需求急迫程度、员工 议价能力、法律环境、行业/职业的全球化程度。 1.地区工资水平 不同地区工资水平不同,企业制定薪酬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也就是说,同一企业 在不同地区招聘,即使岗位相同,薪金也有可能不同。 【案例】 高薪技术人员 某美资软件公司从美国调遣了一批关键技术人员,月聘金都为 12 万美金, 大大高出了苏州当地聘请软件技术人员的平均薪酬。 美国的技术人员的薪酬比苏州的要高,考虑到地区差异,所以来自美国的技术人员 薪酬也相对较高。 2.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的变化 企业所在地的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薪酬水平。通胀很快和 没有通胀时,企业的薪酬调整幅度完全不同。 3.行业通行的工资水平 不同行业的薪金水平不同,如 IT 业和零售业的薪金水平差别就很大。 4.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如果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充足,企业薪金水平就会偏低;如果企业要聘用稀缺人才, 薪金水平就会偏高。 5.劳动力潜在替代性 企业必须给替代性很低的人才提供高薪,而给那些具有潜在替代性的劳动力提供较 低的薪金。 6.生产的需求急迫程度 企业生产需求的紧迫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薪金水平。一般而言,在企业接受任务较 为紧急的时候,则给相关员工提供较高的薪水,以示激励;相反,则可以提供较低的薪 水。 7.员工议价能力 在文化比较发达地区,员工整体议价能力会比较高,企业就要给出较高的薪酬待遇; 在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员工整体议价能力较低,企业可以给出较低的薪酬待遇。 8.法律环境 法律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一标准并不相同。因此,在最低工 资标准高的地方,企业要给出较高的薪酬待遇;在最低工资标准低的地方,企业可以给 出较低的薪酬待遇。 9.行业/职业的全球化程度 行业或职业的全球化程度对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也有很大影响。对全球化程度很高 的行业或职业而言,企业制定薪酬战略时,不但要依据国内市场的平均水平,还要参 考 国际大市场的行情。 八、非薪酬要素及激励依据 薪酬管理是企业良好运营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发挥着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人员 调整。企业可以通过薪酬管理,很好地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第二,降低生产成本。 良 好的薪酬管理可以使员工的工资和企业的效益处于最佳结合状态,用较小的成本获 得较 好的收入。第三,激励员工。通过调整薪酬,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要点提示 薪酬管理的作用: ① 人员调整; ② 降低生产成本; ③ 激励员工。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薪酬管理,但企业如果只用薪酬激励员工,也很难有长足 的进步。因此,除了薪酬管理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非薪酬要素,让二者有机结合, 效 果才会更加明显。 1.什么是非薪酬要素 非薪酬因素是指不包含在薪酬以内的因素,主要包括一些人性化管理措施。例如, 企业要给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生活,协助员工处理好父母生病、子女 入学等家庭问题,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以确保员工能心情愉快地工作,从而为企业创 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案例】 员工们的意见 王经理在加薪之后对员工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发现员工在感到满意的同时, 还有许多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王志说,空调风吹得他的脖子酸痛,跟主任讲了好几次,要求改一下风口 或者调整一下座位,但主任都不当一回事。 李光反映,厂里的配件放在地上,拿它们必须弯腰,一个月以前他建议装 一个料架,把配件放在料架上,以避免不停地弯腰,又费力又费时,但是一直 没有下文。 赵红说,厂里单身员工多,平时除了工作之外没有其他联系机会,希望厂 里办一些联谊舞会,给大家一个接触的机会。 杨梅抱怨自己已经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了 5 年,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罗丽反映上次同学聚会,同学名片都是主管、经理,自己的薪水虽然并不 少,但只是个组长,感觉不好意思。 案例中员工所反映的问题都是非薪酬方面的问题,是不能单纯依靠加薪来解决的, 需要非薪酬因素来辅助。 2.非薪酬要素激励的理论依据 企业对员工进行非薪酬要素激励的理论依据有五个,即 ERG 理论、三种需求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和期望理论。 ERG 理论 ERG 理论侧重于从生存、人际关系、个人成长与生产发展的联系方面对员工进行 激 励。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既关心个人生存成长、也关心人际关系,个人如果在某 个方 面有所欠缺,就会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种需求理论 三种需求理论的内容并不统一,普遍的看法是个人在职场中有三种重要需求: 一是权力需求, 希望自己能够控制一些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是成就需求, 看重个人工作的成果归属和成果评价; 三是人际关系需求,希望能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认可。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企业在设置目标时,要设置一个有难度,但大部分人可以完 成 的目标,并且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目标。 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要求企业设置各种各样的强化措施规范员工行为,即通过外界的强化手 段,如罚款、制度等,引导员工的行为。 员工做公司倡导的事,可以给予奖励;做公司禁止的事,就应当给予惩罚。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强调,企业应让员工提出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如果员工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任 务,就应该给予奖励,以示激励。
15 页
467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工资职级核定表 (3)
员工工资职级核定表 年 月 日 姓名 职务 年龄 评 定 标 准 年 月 日生 说明 学历 服务 年资 相关 经营 其他 经营 成绩 原等 1 等级 岁 2 工龄 3 5 4 初中 高中 大专 硕士以上 1年 2年 3年 5 年以上 1年 2年 3年 5 年以上 1年 2年 3年 5 年以上 - 丙 乙 甲 原评定点数 基本 级 本年 年 月 日至职计 年 月 权 数 点 数 合计 1. 0 10 年以 上 10 年以 上 10 年以 上 优 点数 核定本薪 职务加给 点数 总经理 主管 经办 全 计
1 页
1175 浏览
立即下载
【实例】北京国安创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考核指标
问鼎 HR 总监殿堂的《人力资源操作大全》系列 国安创想客户服务部考核制度 1、绩效薪资根据考核结果按季度统一发放,不满考核期者不作核算。 2、为保障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公正,由人力资源部和商务部员工组成调查组,根据 客服部报表挑选样本,并进行用户电话访谈。 3、考评结果累计达到 0.8 分者为 A,获得全额绩效薪资;达到 0.6 分为 B,获得半额绩 效薪资。 考核办法的基本规则如下: 1、经理 考核指标 考核结果设定 权重 (各项得分*权重后累计) 掉线率 20% 外部客户满意度 20% 长话业务事业部业绩 30% 组织内部的顺畅程度 考核 0.1%为 1,0.2%为 0.7,0.3% 为 0.5,否则为 0 考核办法 根据相关统计 所有员工平均分 100%为 1,90%为 0.7,80% 为 0.5,否则为 0 根据业绩核算结果 10% 0~1 打分 部门内所有员工评定 内部客户满意度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由相关部门经理组成小组考评 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由总经理评定 考核 考核结果设定 权重 (各项得分*权重后累计) 部门员工满意度 2、受理服务组主管 考核指标 受理服务客户满意度 40% 长话业务事业部业绩 20% 组织内部的顺畅程度 个人分数*40%+组内其他员 工平均分*60% 100%为 1,90%为 0.7,80% 为 0.5,否则为 0 10% 0~1 打分 内部客户满意度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组内员工满意度 关注公众号:儒思 HR 人力资源网(微信搜索 ID:cuixg111 ) 更有儒思 APP 可观看干货视频 考核办法 与组内员工相同 根据业绩核算结果 抽样部门内员工组成小组评定 随机抽选部门其他组员工和长 话业务事业部员工进行考评 由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评定 下载海量名企管理资料(全部免费) 问鼎 HR 总监殿堂的《人力资源操作大全》系列 3、技术服务组主管 考核 考核结果设定 权重 (各项得分*权重后累计) 技术服务客户满意度 40% 组内员工平均分*60% 长话业务事业部业绩 20% 考核指标 组织内部的顺畅程度 100%为 1,90%为 0.7,80% 为 0.5,否则为 0 10% 0~1 打分 内部客户满意度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考核 考核结果设定 权重 (各项得分*权重后累计) 组内员工满意度 考核办法 根据业绩核算结果 组内内所有员工评定 随机抽选部门其他组员工和长 话业务事业部员工进行考评 由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评定 4、大客户代表 考核指标 考核办法 非常不满 0 分;不满 0.25 分; 客户满意度 30% 一般 0.5 分;比较满意 0.75 -由调查组电话访问客户 10 个 分;非常满意 1 分 =0 为 1 分;=1 为 0.5 分; 掉线率 20% 工作标准化 20% 长话业务事业部业绩 10% 内部客户满意度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考核 考核结果设定 权重 (各项得分*权重后累计) 〉1 为 0 分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100%为 1,90%为 0.7,80% 为 0.5,否则为 0 根据相关统计 主管和经理根据数据评估 根据业绩核算结果 随机抽选部门其他组员工和长 话业务事业部员工进行考评 由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评定 5、受理岗位 考核指标 考核办法 非常不满 0 分;不满 0.25 分; 客户满意度 30% 一般 0.5 分;比较满意 0.75 -由调查组电话访问客户 10 个 分;非常满意 1 分 〉99%为 1 分;97%为 0.5, 投诉解决率 20% 工作标准化 2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内部客户满意度 2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否则为 0 根据相关统计 主管和经理根据数据评估 随机抽选部门其他组员工和长 话业务事业部员工进行考评 由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评定 6、技术工程师 关注公众号:儒思 HR 人力资源网(微信搜索 ID:cuixg111 ) 更有儒思 APP 可观看干货视频 下载海量名企管理资料(全部免费) 问鼎 HR 总监殿堂的《人力资源操作大全》系列 考核指标 考核 考核结果设定 权重 (各项得分*权重后累计) 考核办法 非常不满 0 分;不满 0.25 分; 客户满意度 30% 一般 0.5 分;比较满意 0.75 -由调查组电话访问客户 10 个 分;非常满意 1 分 〉99%为 1 分;97%为 0.5, 安装维修维护 30% 工作标准化 2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内部客户满意度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考核 考核结果设定 权重 (各项得分*权重后累计) 物控管理工作质量 30% 无问题 1 分,有问题 0 分 -主管和财务部进行考核 设备准备情况 3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由主管和相关岗位评定 工作标准化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主管和经理根据数据评估 内部客户满意度 2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考核 考核结果设定 权重 (各项得分*权重后累计) 安装安排工作质量 40% 按 0,0.5 或 1 打分 由主管和相关岗位评定 工作标准化 2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主管和经理根据数据评估 内部客户满意度 2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随机抽选部门员工考评 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0% 考评小组按 0,0.5 或 1 打分 由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评定 否则为 0 根据相关统计 主管和经理根据数据评估 随机抽选部门其他组员工和长 话业务事业部员工进行考评 由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评定 7、物控助理 考核指标 考核办法 以技术支持组员工为主抽选部 门员工考评 由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评定 8、技术助理 考核指标 关注公众号:儒思 HR 人力资源网(微信搜索 ID:cuixg111 ) 更有儒思 APP 可观看干货视频 考核办法 下载海量名企管理资料(全部免费)
3 页
399 浏览
立即下载
岗位职级与薪资确认书
岗位职级与薪资确认书 先生/女士: 根据您的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达成情况,并结合公司薪资管理办法,经公 司研究决定,对您的薪资做如下决定: 1、您的岗位为: ; 2、您的职级为: ; 3、薪资构成: 月薪=基本工资+全勤+绩效工资+工龄工资+清洁费+职能工资+补贴+提 成 基本工资标准: 全勤标准: 元/月; 元/月; 绩效工资标准: 元/月; 工龄工资标准: 元/半年; 清洁费标准: 职能工资标准: 补贴标准:通讯费 元/月; 元/月; 元/月; 交通费 餐补 元/月; 元/月; 市场部、设计部的基本薪资、绩效、提成详见公司提成方案。(附件 1) 郑重提醒:a、本确认书所指月收入指满勤月收入,支付薪资根据实际出勤 进行计算。 b、该确认书为公司保密文件,请认真阅读。签字后原件由公司人力 资源部留存,作为结算您薪资的依据,不可复印或对外交流。 c、月收入中包含个人所得税部分。 d、提成标准根据岗位而定。 员工签字: 经办人: 人力资源部(盖章) 年 年 月 日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月 日
2 页
425 浏览
立即下载
101【职级薪酬】XXX公司职等职级划分制度
XXX 公司职等职级划分制度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2 第二章 岗位职等职级划分办法...............................................................2 第三章 职等职级确定与调整...................................................................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员工管理,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建设,故特制定本 制度。 第二条 公司实行浮动的职等职级制度。每个岗位都有一个浮动的职等职级 范围,且职务和职等职级相对挂钩,不绝对挂钩,即不同部门同等职务的岗位 职等职级可以不同,同个岗位不同任职者的职等职级也可不同。 第三条 员工职等职级的划分是员工各项福利待遇和职权划分的重要依据, 其职等的划分和工作能力、学历、工作熟练程度及在公司内的服务年限有关。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 第五条 人事行政部负责整个公司的职等职级制度的整体管理和日常管理工 作。 第二章 岗位职等职级划分办法 第六条 公司实行十八个职等,每个职等内有三个职级的职等职级制度,其 中一等最低,十八等最高,一级最低,三级最高。 第七条 公司实行针对不同岗位的性质将所有岗位划分为三大序列,即行政 序列、专业技术序列、和技术工人序列。不同序列的岗位都有一个浮动的职等范 围。 第八条 职等表 级别 职等 岗位 行政序列(管理岗位) 高管级 17-18 总监 部门经理级 12-16 部门经理 主管级 7-11 销售经理、主任、主管 主办级 2-6 仓库主管、生产统计主管、行政主管 行政序列(普通岗位) 高级专员 5-7 高级会计、高级市场助理、进出口高级 专员、高级采购员、技术翻译 专员 3-4 专员、采购员、安全员、网管、 中级会计、 助理专员 1-2 统计员、助理、仓库保管员、资料员、出 纳、初级会计 专业技术序列 高级工程师 8-11 主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含销售)、 无损检验三级、总体方案设计师、高级 项目经理、 工程师 4-8 工程师(含销售)、无损检验二级、项 目经理、高级工艺员 助理工程师 2-5 助理工程师(含销售)、助理设计师、 见习项目经理、中级工艺员、高级质检 员 技术员 1-2 见习工程师、见习设计师、无损检验一 级、初级工艺员、质检员、分析员、 计量员 技术工人序列 高级技师 7 焊工(焊接实验员)高级技师、 冷作工高级技师 技师 5-6 焊工(焊接实验员)技师、冷作工技 师、电工技师、机修工技师 高级工 2-4 各工种(含焊接实验员)高级工 中级工 1-3 各工种中级工 初级工 1-2 各工种初级工 第九条 各级别职数及人数限制表 级别 职数上限 人数上限 行政序列(管理岗位) 高管级 2 2 部门经理级 7 7 主管级 14 14 主办级 14 28 行政序列(普通岗位) 高级专员 14 14 专员 无限制 无限制 助理专员 无限制 无限制 专业技术序列 高级工程师 14 14 工程师 14 28 助理工程师 无限制 无限制 技术员 无限制 无限制 技术工人序列 高级技师 3 3 技师 5 10 高级工 10 30 中级工 无限制 无限制 初级工 无限制 无限制 第三章 职等职级确定与调整 第十条 对于新进员工,各部门应根据该员工拟担任的岗位的职等职级浮动范围, 并结合该员工的学历、工作熟练程度(工作经验)、工作能力来核定该员工的职 等职级。原则上职等应从低,职级应以中间级为基准,如学历较高或较低,工作 较熟练或较生疏,工作能力较强或不足,职级可以上下浮动 1-3 级,然后上报 人事行政部批准,最后以人事行政部批准的职等职级为准,特殊引进人员除外。 第十一条 员工在同一岗位每担任一年(超过 6 个月、不足 1 年的可按 1 年算) 可在每年年初向所属部门申请调整职级,每担任两年(超过 18 个月,不到 2 年 的可按 1 年算)的员工可向所属部门申请调整职等,后部门汇总至人事行政部。 其他时间一概不受理(人事异动除外),调整后的职等和职级不能超出该岗位 核定的范围,特批除外。 第十二条 各部门需要根据申请者的工作绩效以及平时表现给出审核意见并汇总 至人事行政部,最后以人事行政部批准的职等职级为准。
4 页
379 浏览
立即下载
795华为公司职类、职种、职级体系的划分及职业发展通道设计
华为公司职位类别划分(修订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一、修订说明 随着公司的发展,原华为人字【1999】27 号文件关于职位类别的划分已不能 完全适应公司管理的需要,在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特对原华为人字 【1999】27号文件进行本次修订。 二、概述 华为公司职位类别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为族(共分为5个族),第二 层次称为类(共有51个类),第三层次称为子类,第四层次是为各部门工作需 要所做的一些职位罗列。 三、职位类别划分的作用 1.作为制定职位说明书的基础,职位说明书中的职位类别须和本规定保持 一致。 2.作为人力资源调配的依据。 3.服务于任职资格工作,员工可以从第一族至第五族中选取相应的族、类 申请合适的任职资格(含管理任职资格和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4.工作性质相似的职位归为一类,为人事评价奠定基础。 5.为人力资源的其他工作服务,如人力资源统计等。 四、职位类别应用说明 1.当应用职位类别时,应选取第三层次(子类),如审计部的专业人员选 取“审计”;当类别划分只有两个层次时,应选取第二层次(类),如客户经 理选取“销售类”。 2.当某类(第二层次)中无适当的子类(第三层次)时,填写“其他”。 3.三级管理者在填写“三级管理类”的同时,必须填写相应的专业/技术/ 营销族中的类,四级管理者和五级管理者填写“四级管理类”或“五级管理 类”,建议同时填写相应的专业/技术/营销族中的类。 第二部分 华为公司职位类别划分 一、管理族 (一)五级管理类 (二)四级管理类 (三)三级管理类 二、营销族 (一)销售类 (二)产品类 (三)营销策划类 (四)市场财经类 (五)公共关系类 三、专业族 (一)计划类 1、物流计划 2、财经计划 3、调度统筹 4、计划统计 5、市场计划 (二)IT类 1、系统管理 2、网络管理 3、应用管理 4、规划控制 (三)流程管理类 (四)财经类 1、财务管理 2、国际财务 3、出纳 4、会计 ①(本部)会计 ②办事处会计 5、审计 6、金融 (五)采购类 1、专家团成员 2、采购工程师 3、采购员 4、进出口业务 (六)人力资源类 1、招聘 2、考评 3、培训 4、薪酬管理 5、人事管理 6、员工关系 7、综合 (七)项目管理类 1、计划管理与监控 2、财经与成本管理 3、资源管理 (八)产品数据管理类 1、BOM管理 2、技术文件管理/标准化 (九)销售管理类 (十)投标商务类 (十一)合同管理类 1、采购合同管理 2、合同审计 3、合同成套 4、合同验收 (十二)质量管理类 (十三)监控类 (十四)订单管理类 (十五)行政类 1、秘书 2、行政管理 (十六)法律类 (十七)广告宣传类 (十八)编辑类 (十九)基建类 (二十)医务类 四、技术族 (一)系统类 (二)软件类 1、主机软件 2、网管软件 3、服务器软件 4、数据库软件 5、增值业务软件 6、装备软件 7、信令/协议软件 (三)硬件类 1、单板软件 2、单板硬件 3、光器件 4、装备硬件 5、器件 (四)测试类 1、软件测试 2、硬件测试 (五)机械类 1、结构 (六)技术支援类 1、工程技术 2、工程设计 3、工程管理 4、品类管理 5、技术培训 6、网络规划 7、服务销售 8、客户服务 (七)特殊技术类 1、ASIC数模 2、ASIC数字 3、CAD 4、SI 5、RF(射频) 6、算法技术 (八)专项技术类 1、EMC 2、可靠性 3、环境/热设计 4、安全/防护 (九)技术管理类 (十)资料类 1、资料开发 2、资料编译 (十一)制造类 1、中试工艺 2、产品工艺 3、电装PE 4、试制 5、工业工程 6、设备ME 7、维修 (十二)电源技术类 1、电源技术 2、配电 五、操作族 (一)事务类 1、事务工 ①房管员 ②清洁工 ③信函投递员 2、事务员 ①录入员 ②话务员 ③统计员 ④文控员 ⑤非秘书系列文员,包括办事处文员、接待文员 ⑥会议室接待员(市场) ⑦客餐管理员(市场) ⑧签单员 ⑨下单员 3、文员 ①文员(秘书系列) ②财会文员 ③文档管理员 ④人事信息管理员 ⑤产品合同处理 ⑥合同审定 ⑦合同核算员 ⑧参观接待员 (含导游员) ⑨信息员 ⑩导游员 ⑾机要文档管理员 4、科员 ①采购助理 ②助理会计 ③督察员 ④科员 ⑤机房管理员 ⑥礼宾调度员 (二)司机类 1、礼宾司机 2、内部司机 (三)保安类 (四)基层管理类 1、话务科科长 2、信函科科长 3、保卫科科长 4、接待业务主任 5、车间主任 6、库房主任 7、IQC检验科长 8、市场退货管理科长 1 9、接收分流科科长 10、出货验收科科长 11、工段长 12、组长 (五)现场工程师类 1、通用设备工程师 2、IQC检验工程师 3、生产现场检验工程师 4、技术文控工程师 5、动力工程师 (六)技术员类 1、技术员 ①软件编程员 ②SMT编程员 ③设备技术员 ④焊接技术员 ⑤品管技术员 ⑥调测技术员 ⑦工艺技术员 ⑧成套技术员 ⑨安全管理科科员 ⑩核单员 ⑾BOM数据管理员 ⑿专职变卖员 2、计调员 ①调度员 ②计划员 3、药房管理员 4、实验室(库房)管理员 5、审计员 (七)装配类 1、装配Ⅰ ①包装工 ②送料工 ③母板装配 ④接收部拆卸工 ⑤压件 ⑥拉手条装配 ⑦压接、铆接 ⑧成型 ⑨插件 2、装配Ⅱ ①焊工 ②装配工 ③电缆加工 ④部件装配 ⑤老化 ⑥外观修理 ⑦叉车工 3、装配Ⅲ ①整机装配 ②EDFA装配 (八)调测类 1、调测Ⅰ ①ICT ②线体 ③FT ④母板测试 ⑤软件拷贝 2、调测Ⅱ ①产品部件测试 ②单板调测与维修 ③维修工 ④中试实验员 3、 调测Ⅲ ①维修工程师 ②整机调测 (九)物料类 1、物料员 2、理货员 3、退货验收员 ①原件管理员 ②退货管理员 4、监控员Ⅰ 5、监控员Ⅱ (十)检验类 1、IPQC ①母板检验 ②电缆检验 ③外协检验 ④焊接检验 ⑤SMT检验 ⑥印制板检验(含IQC印制板检验) 2、OQC 3、IQC ①元器件检验 ②计算机检验 ③结构件检验 4、PQC 5、FQC (十一)设备操作类 1、SMT设备操作 2、波峰焊设备操作 3、清洗机设备操作 4、自动铆接机设备操作
10 页
450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HREC & ADP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调研主办方 联合主办方 © 版权声明 本调研报告属智享会 & ADP 所有。未经双方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本调研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转载、复制、 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 Copyright ownership belongs to HR Excellence Center & ADP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HR Excellence Center & ADP is prohibited. 1 首席顾问 撒意文 ADP | 北亚区人力资源总监 顾问团 顾问团排名不分先后,仅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程焱华 陈燕 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总监 华星光电 |HRBP HEAD 崔晓晨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服务部副总裁 牟忠英 何忆枫 同程艺龙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总监 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秦曼 王俊 张伟(米德) 悟空租车 |CHRO 苏伊士集团 | 组织发展总监 森马服饰 |CHRO 关于作者 金景 Mark.Jin@hrecchina.org 金景先生是人力资源智享会的创始人,目前同时担任该组织的 CEO。他不仅负责智享会 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战略的制定,也同时带领核心管理团队将商业模式和业务战略落地运 营,并取得了丰硕和行业广为认可的商业结果。金景先生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并取 得了教育学管理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取得了英语教育学士学位。 方麻迪 May.Fang@hrecchina.org 方麻迪现任人力资源智享会(HREC)调研主管一职。曾负责撰写的调研报告有:中国企 业行动学习实践调研报告、变革沟通管理实践调研报告、2017 中国人才管理状况调研报 告、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调研报告、企业外部人才库实践调研报告、中国 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研究、弹性工作制与灵活用工、2019 智享会绩效管理研究……方麻 迪毕业于华侨大学,获得管理学本科学位。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contents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目录 开启人力资源三支柱 2.0 时代 5 核心研究发现 7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实现情况 8 搭建率 企业是否着手向 2.0 阶段转型 调整因素 16 三支柱如何走向 2.0 阶段——“改良派”VS“革命派” “改良派” “革命派” 35 建议汇总 三支柱向 2.0 阶段转型的因素梳理 “改良派”:协作优化及各角色能力提升措施归纳 “革命派”:三支柱架构变化归纳 参调样本 42 案例启示 44 华星光电:人力资源三支柱发展之路 案例⽚段 软通动力:启动中台战略,实现降本增效 森马:人力资源三支柱转型实践与探索 某外资制造企业 A:三支柱面临的挑战及调整方案 帝斯曼:企业文化引领高效合作,灵活发展拓宽职涯通道 (穿插在报告全⽂中): • 某互联网企业 S • 同程 54 专家访谈 人力资源三支柱的现状及变化 4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开启人力资源三支柱 2.0 时代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起源 当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从三支柱 1.0 走向 2.0 早 在 1996 年,托 马 斯 • 斯 图 尔 特(Thomas Stewart)便曾在《财富》杂志上提出“炸掉人力资源 当作为“舶来品”的三支柱进入中国,首先我们 部”,直至 2014 年,管理咨询领域的巨头拉姆•查兰 看到已经距离三支柱这一理论的提出时日较远,我们 (Lahm Charan)发出了“分拆人力资源部”的呼声。 已经处于一个“互联网 +”的新时代;其次,中国企业 长久以来,这些声音都广泛地引起了外界对传统人力 的人力资源发展也有其特有的问题:在大量企业中人 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如:HR 难以为战略制 力资源的发展仍较为滞后,尤其在部分中小企业中人 定提供有价值的洞察、HR 与业务体系脱节、HR 陷于 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时空的变化让我们 事务性工作等。 不得不思考:这样的模式真的适合中国企业的现状 1997 年,戴维•尤里奇(Dave Ulrich)提出四角 吗?是简单模仿国外优秀企业实践即可,还是应该寻 色模型, 他认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只有扮演好战略伙伴、 找专属于中国企业的特有模式?在三支柱模式落地 效率专家变革先锋和员工后盾这四个角色,才能更好 到企业中去时,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地创造价值。并且同年,戴维•尤里奇以四角色模型 为基础,提出建立专家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和人力资 在与企业进行深入访谈后,以上的担忧似乎也得 源伙伴的构想。随后,IBM 基于这个构想,不断探索, 到了印证:西方市场传统的三支柱模式在落地到中国 IBM、宝洁等国外企业的不断实践与优化后,三支柱 方面体现为三支柱之间的权责划分、互相协作存在 最终于 20 世纪 90 年代正式提出了三支柱模式。在 企业中或多或少遭遇了一定的挑战——这些挑战一 模式在西方世界有了实践的模范蓝本。 较多“摩擦”;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三支柱各角色自身 能力的短板,出现了“德不配位”的问题。基于这样 的问题,中国企业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出了一 条适合本土情况和企业实际的“转型之路”。 如果说,20 世纪 90 年代所被提出的三支柱理 论代表的是三支柱的 1.0 阶段,那么基于 1.0 阶段中 国企业所进行的调整与创新,意味着我们正在走向 人力资源三支柱 2.0 时代。 三支柱 1.0 ・ 基 于 20 世 纪 90 年 代 ・ 在西方国家的企业中有 三支柱 2.0 所被提出的三支柱理论 较为成熟的探索与实践 5 ・ ・ 在 三 支 柱 1.0 阶段 的 基 础 之 上,进 行 一定的调整与创新 更适用于中国本土 各企业的实际情况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研究框架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的思路主要围绕以下几大问题展开: ・ 如果已经或计划进行转型,原因有哪些? ・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在市场上的搭建率如何? ・ 三支柱 2.0 阶段主要有哪些转型方向或调整措施? ・ 企业在搭建三支柱 后,更 多是 处于三支柱 1.0 阶段,还是开始着手向 2.0 阶段转型? 人力资源 三支柱模式 实现情况 搭建率 企业是否着手向 2.0 阶段转型 调整因素 转型方向 三支柱如何 走向 2.0 阶段? “改良派” “革命派” 建议与方案 ・ 三支柱之间如何更好地合作 ・ “戴两顶帽子” ・ ・ 三支柱如何 “做更好的自己“,实现能力的提升 其他模式 6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核心研究发现 模块 主要发现 搭建率 人力资源 三支柱模式 成为普遍共识。 企业是否 阶段转型 柱模式 (三支柱 1.0 阶段) 。 实现情况 ◆◆ 的企业中,设立三支柱已 不少企业已经着手或计 着手 2.0 ◆◆ 在 规 模 1000 人 及 以 上 ◆◆ 划 向 三 支 柱 2.0 阶 段 转 型,而 非 采 用 传 统 三 支 ◆◆ ◆◆ 调整的原因既 来自于内 问题),又受到外部动因 ◆◆ (业务需求)的影响。但 企业通常不会只基于其 阶段这一方向进行搭建,其比重高于计划采用传统 三支柱的企业。 在已经搭建了三支柱的企业中:近半数企业处于或 正走向三支柱 2.0 阶段。这一比重也高于仍未对原 内驱力包括:BP、COE、SSC 各自之间的能力水平仍 有待提升;BP、COE、SSC 之间没有一个高效的合作 模式;三支柱之间职能划分不清等。 外部动因包括:受业务发展阶段、企业规模、管控模 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寻求一个与组织当前需求所 协作形式与组织模式,人力资源随之进行调整等。 ◆◆ 走 向 三 支 柱 2.0 阶 段 的 62.90% 的企业选择调整三支柱之间的合作方式和 ◆◆ 考虑 对人力资源整体架 仅有约 3 成的企业已经考虑对人力资源整体架构进 注: 企业以“改良派”为主, 2.0 阶段 在计划搭建三支柱的企业中:半数直接考虑按照 2.0 源这一角色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寻求更为敏捷的 之下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如何走向 的企业为分水岭,搭建三支柱的企业比重均高于应 符合的人力资源组织模式;VUCA 时代下,对人力资 中一种原因实现转型,而 是在这两种原因的 “合力” 构进行调整的“革命派” 转型方向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以规模为“1000 人到 2499 人” 有三支柱进行调整的企业。 驱力(三支柱自身存在的 三支柱 在所有参调企业中,近 6 成已经搭建了三支柱模式。 用职能部门模式的企业。 企 业 向 三 支 柱 2.0 阶 段 调整因素 数据摘要 工作方式,而非进行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 行调整。 “革命派”:对人力资源整体架构进行调整。 仍是少数。 “改良派”:调整三支柱之间的合作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不 涉及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前提下,尽可能解决已有的问题。 概览 ◆◆ 在“ 革 命 派”中, “ 戴两 顶帽子”是较多企业会考 ◆◆ 虑的人力资源架构调整 注: 方向。 已经考虑对人力资源整体架构进行调整的企业中, 45.71% 选择“戴两顶帽子”,是调整方向中选择率 最高的。 其中 9 成以上已经实现或着手实现“戴两顶帽子”。 “ 戴两顶帽子”指同时兼任两个角色,如:COE+SSC、 COE+HRBP 等 7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实现情况 搭建率 人力资源 三支柱模式 企业是否着手向 2.0 阶段转型 实现情况 调整因素 转型方向 三支柱如何 建议与方案 “改良派” 走向 2.0 阶段? 三支柱之间如何更好地合作 ・ “戴两顶帽子” ・ “革命派” ▶▶ ・ ・ 三支柱如何 “做更好的自己“,实现能力的提升 其他模式 搭建率 数量:129 比重:41.48% 图表 1 贵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组织架构倾向于以下何种类型? (N=311 ) 职能部门模式 ( 即根据人力资源 6 大职能模块来设 数量:182 比重:58.52% 立对应的部门 ) 三支柱模式 ( 即分为 COE、HRBP、SSC 三大角色 ) 职能部门模式 ( 即根据人力资源 6 大职能模块来设 图表 2 贵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组织架构倾向于以下何种类型? 立对应的部门 )(N=129) (N=311 ) 三支柱模式 ( 即分为 COE、HRBP、SSC 三大角色 ) 0 5 10 15 20 25 30 (N=182) 35 100 人以下 纵观参调企业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的类型,我们发 100 人到 499 人 现近 6 成企业已经搭建了三支柱模式(参考图表 1& 500 人到 999 人 图表 2)。并且结合企业规模来看,随着企业规模的 1,000 人到 2,499 人 增加,以规模为“1000 人到 2499 人”的企业为分 2,500 人到 4,999 人 水岭,搭建三支柱的企业比重均高于应用职能部门模 5,000 人到 9,999 人 式的企业。可见,在规模 1000 人及以上的企业中, 10,000 人及以上 设立三支柱已成为普遍共识。 8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企业是否着手向 2.0 阶段转型 ・ 计划搭建三支柱的企业 图表 3 若贵公司目前采用的是职能部门模式,未来是否考虑 图表 4 若贵公司考虑向三支柱模式转型,具体的落地方向为 向三支柱模式转型(N=129 ) (N=68 ) 数量:7 数量:129 比重:10.29% 比重:32.56% 数量:27 数量:68 比重:39.71% 比重:52.71% 数量:34 数量:19 比重:50.00% 比重:14.73% 是 采用经典的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COE、HRBP、 否 SSC 三大角色均有明确的定位——三支柱 1.0 阶段 不清楚 在原有的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之上有一定的改良与 调整 ( 如:弱化某一角色等 )——三支柱 2.0 阶段 不清楚 ・ 已经搭建三支柱的企业 图表 5 若贵公司目前采用的是三支柱模式,是否已经在该模型之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或改良 ( 向 三支柱 2.0 阶段转型 ) ? (N=182 ) 数量 选项 是,已经实现了调整 47 25.82% 74 40.66% 否,但计划在未来 1-2 年内着手调整 43 不清楚 18 否,暂时没有计划进行调整 9 比重 23.63% 9.89%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我们将参调企业分为“计划搭建三支柱的企业” 比重也高于仍未对原有三支柱进行调整的 和“已经搭建三支柱的企业”两组,我们得到了如下 企业。 几个值得一提的观察结果: 因此不难发现,三支柱 2.0 阶段并非不切实际 ⇨⇨ 在计划搭建三支柱的企业中:半数直接考 的理论设想, 而是在大量企业中正在发生的真实情况, 虑按照 2.0 阶段这一方向进行搭建,其比重 并且有逐渐迭代 1.0 阶段的趋势。 高于计划采用传统三支柱的企业。 那么,为什么企业纷纷着手向 2.0 阶段转型?传 ⇨⇨ 在已经搭建了三支柱的企业中:近半数企业 统三支柱模式(1.0 阶段)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计划或已经对三支柱模型有一定的改良与 我们将在下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调整,处于或正走向三支柱 2.0 阶段。这一 ▶▶ 调整因素 ⇨⇨ 数据分析 图表 6 贵公司进行或计划调整与改良的原因为(N=90 ) 选项 BP、COE、SSC 各自之间的能力水平并不符合其定位 数量 比重 48 53.33% BP、COE、SSC 中的某些角色并不是企业当前发展阶段所需要的 40 44.44% 三支柱之间职能划分不清 38 42.22% 其他 6 BP、COE、SSC 之间没有一个高效的合作模式 企业组织架构有所调整,人力资源部门随之做出调整 不清楚 46 39 7 51.11% 43.33% 7.78% 6.67% “HR 三支柱模式自提出以来,在 中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与应用。然而,HR 三支柱模式诞生在讲理性、重事实、 轻关系、弱互惠的西方世界,在中国这种重关系、重情感的文化背景下,企业实施三支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此外,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 +’理念的出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化组织、共享经济等成为新的常识,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 这些时代变化给当前中国企业构建 HR 三支柱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主动求变,大胆创新,HR 三支柱才能在中国企业中存 活和发展,创造更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 1 以上这段话在道出了企业向三支柱 2.0 阶段进行转型的深层原因: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导致三支柱模式向西方照 搬照抄不可行;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三支柱的搭建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主动求变,大胆创新。 另外, 通过前期市场诊断, 我们罗列了若干企业进行或计划调整与改良三支柱的原因 (具体请参考图表 6) , 结合调研数据, 我们发现企业在这些具体的原因上整体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侧重。 综上,我们也尝试将这些原因划分为以下两类: ✓✓ 内驱力(来自三支柱自身) ✓✓ 外部动因(来自业务需求) 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进行调整与改良的原因,我们将结合专家洞察、企业实践再做一个更为深入的梳理与剖析。 《HR+ 三支柱 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 马海刚,彭剑锋,西楠 2017 1 10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专家洞察 ADP | 撒意文 | 北亚区人力资源总监 某大型民营企业 | 人力资源总经理 专家洞察摘要 专家洞察摘要 ・ 目前,人力自源三支柱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 ・ 人力资源组织虽已转型,但 HR 从业者的 意识、能力却没有转变过来 ・ 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合作模式,导致内 耗严重效率低下 ・ ●● 人力资源三支柱发展现状及挑战 ・ 人力资源三支柱从理论的角度看是一个很好的模 式,但在落地到企业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 题。在我看来可能主要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的组织架构形态受到诸如业务 发展阶段、企业规模、管控模式等因素的 影响,三支柱模式搭建的形式应与其业务 形态相配套。 VUCA 时代背景下,实现业务上的转型尤 为关键,这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势必也要做出一定 的调整与转型。 很多传统企业在三支柱转型方案落地时 会都会遇到困难,如:HRBP 与业务部门 合作时,如何激发业务负责人在团队管理、 组织效能提升上的担当。 ⇨⇨ 人力资源组织虽已转型, 但 HR 从业者的意识、 能力却没有能及时转变过来 ●● 人力资源组织形态与业务形态的关系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组织模式已经从原本的 “职能式”转变为三支柱,但是组织形式变了,HR 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的组织架构形态应该与业务 从业者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充分认知到整个人力 形态相配套,业务形态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业 资源工作流程也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依旧用过去的 务发展阶段、企业规模、管控模式等。 思路、想法和流程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工作必然会出 以人力资源三支柱这一形态为例,在管理模式上 现各种问题;组织架构变化而导致的工作流程的变 倾向于“授权”,对业务单位更重视整体经营结果,而 化,三支柱中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定位也与传统职能 过程则希望通过业务单位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去进行有 模式也会所不同,若没有及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效实施,那么就会采用三支柱的模式来实现目标管控 技能、能力水平和及时的变革管理,也会导致能力 及活力激发;而对于“集权型”、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 不能与现有角色定位匹配。 在一定的管控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所有事务可一手掌握, ⇨⇨ 如果没有很好的合作模式,而是各自为政, 三支柱模式建立的必要性便较小。 就会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 ●● 人力资源“再转型调整”的契机点与动机 三支柱的结构犹如一个 “齿轮” , 彼此之间互相 “吻 若企业原本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随着业务 合”、互相配合,才能确保整体组织的高效运转。但 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三支柱很可能会因为彼此所 的进一步成熟,组织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状态,与此 政”。当出现难以明确划分归属的工作时,难免互相 在这样 VUCA 时代背景下, 企业必须不断谋求新的发展,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逐步规范,各种规则逐步健全。但 处的位置与角色不同,存在“部门墙”,从而“各自为 创造新的增长点,否则一定是不进则退。所以实现业务 推诿、扯皮,造成组织的内耗,如:业务出现需求或 上的转型便尤为关键。而业务转型会对人力资源解决 需要 HR 协助时难以找到合适的部门对接人,既降 方案的敏捷性提出很高要求,为了更好地支撑业务,人 低了业务部门对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满意度,也不利 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势必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与转型。 于组织整体真正效率的提升。 11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人力资源往三支柱模式转型是不是必然? 位不符:部分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三支柱转型 时,受制于企业文化、业务状态等因素,可能 大的方向上,三支柱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很多 并未按照三支柱各自的角色定位重新梳理人 传统企业在三支柱转型方案落地时会都会遇到困难, 员能力和工作流程,而是只在原有的工作中, 比如:如何激发业务负责人在团队管理、组织效能提升 “ 抽 取”了一 部分职责,形成了 COE、HRBP 上的担当。因为在各个业务单位设置了 HRBP 岗位,业 或 SSC。同时,并未对这些新的角色进行赋能, 务负责人或直线经理会认为 HRBP 是人力资源管理领 人力资源没有对应的能力来实现应有的角色 域的专家,拥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因此也应该承担诸如 定位: 团队管理、效能提升这样的职责,事实上在日常的实践 ☞☞ 首先我们看到作为 SSC 人员,既需要懂 中,业务管理和团队管理是融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难 系统,又需要懂人力资源管理,但这两种 以界定清晰, HRBP 单方面是无法 “扛起” 这样的责任的。 能力在一个员工身上很难“两全”; 即使设立了 HRBP,业务负责人仍要承担组织效能的职 ☞☞ 而 HRBP 这个角色虽然在具体的组织中, 责,与 HRBP 共同合作,互相支持、 协作,才能达到效果。 职责均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本质来看,这 一角色需要贴近业务线, 作为一个 “中间人” 来融合组织,提升组织的健康度,但目前 苏伊士集团 | 秦曼 | 组织发展总监 大量 HRBP 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 最后从 COE 的角度出发,首先从意识层 专家洞察摘要 ・ ・ 面看,很多解决方案被提出后并不能适用 目前在企业中,三支柱的实现并不理想, 通常在形态上会有一定的调整与“变形。” 究其原因则是在于三支柱模型在落地时常 常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COE 与业务的距离较远, HRBP 欠缺诊断业务问题的能力;转型不 彻底,HR 自身能力与三支柱各角色定位不 符等。 于所有的业务条线或单元,但 COE 没有 意识到方案落地时可能会存在的“水土不 服” ,从而在落地阶段的参与度不足;另外, 由于工作流程、组织架构等原因,COE 常 常难以真正地深入“业务一线”以及问题 发生的“现场”,这又会导致前期问题诊 断的失焦、失准。 ●● 三支柱模型现有的问题与挑战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从理论上看,具备一定的优势 和合理性。但目前在企业中,三支柱的实现并不理想,通 常在形态上会有一定的调整与“变形。”究其原因则是在 于三支柱模型在落地时常常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 COE 与业务的距离较远,HRBP 欠缺诊断业 务问题的能力:COE 的角色定位在于根据业务 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如果对于业务的诊 断不够精准,便无法提供合适的方案。然而在 实际的工作流程中,COE 往往不是拿到第一手 业务信息的角色,诊断业务的工作由 HRBP 来 完成。当 HRBP 缺乏诊断业务的能力和专业性 时,与 COE 之间的合作便难以有较好的效果。 ⇨⇨ 转型不彻底,HR 自身能力与三支柱各角色定 12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的人力资源工作,如人才战略的制定,组织能力的 悟空租车 | 王俊 |CHRO 建设,全面薪酬激励等,而企业的规模,则需要将 Operational 人力资源工作标准化系统化,如 payroll 专家洞察摘要 ・ 及人力资源各模块在线上系统的实现, 因此三支柱 三支柱在 大 型企业中较 为普 遍。在中小 微企业中,具体分工方面倾向于以灵活的 HR 角色来体现。 的建立与存在很有必要, 能聚焦资源和能力。 而对于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三支柱的人力资 源结构企业在财力及效率上都不是最佳选择,不一 定会有一个成熟的 HR 运营系统, 人力资源的功能 ●● 企业发展阶段与规模决定三支柱的存在形式 不是以成熟的三支柱架构体现,而是以灵活的 HR 的角色来体现。 三支柱较多会出现在成熟型、大企业中, 企 业发展的阶段需要聚焦战略型 (strategic) 体系化 ⇨⇨ 企业实践 评估后,企业认为三支柱的模式或许能够 适用于当下的阶段。 华星光电 2015 年 华星光电正式 发布了人 力资 源三支柱转型的计划。在搭建三支柱初期, 案例摘要 ・ ・ 企业曾经尝试借助外部咨询来进行转型。 三支柱模式建立后出现了:HRBP 弱, COE 强;规则的统一性和业务的特殊 性难以平衡;SSC 对于人力资源信息 化的实现程度有限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迎接业务的挑战,人力资 源必须加快人效提升的步伐,三支柱 原有的问题要进一步地得到解决。因 此,华星光电开始着手三支柱的重新 调整。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华星光电意识到 必须全面结合内部实际情况,探索出专属 于华星的“三支柱”,企业内部便开展了针 对三支柱定位、职能划分的探讨,最终 得 出了如下的成果: ☞☞ 明确了人力资源三支柱的整体定 位:降本 增效,实现优秀经验的 快速复制; ☞☞ 明 确了各 个 角 色 的 定 位 及 职 能 ●● 2015-2018:初步搭建人力资源三支柱 (如下图): ⇨⇨ 转型背景 华星光电在业务发展初期,仅有深圳 一个基地和一个工厂。随着业务规模的不 断扩大,作为一家资金密集型企业,如何 做好新投资工厂的管理、快速提升和复制 组织能力、扩充人才池都是摆在华星光电 面前的挑战。 自 2013 年起,人 力资源部门便 开始 思考:面临这样的业务转型与变化,人力资 源能够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什么样的模 式能够更 好地助力业务。过去,华星光电 的人力资源部门的架构是根据职能模块进 行工作任务的划分的,在经过内部多次的 13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某互联网企业 S ⇨⇨ 该阶段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三支柱落地后,部分问题 案例摘要 也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凸显出来: ・ ☞☞ HRBP 弱,COE 强:这样的不平衡一 方面体 现在 人 数 上——COE 的人 数 过多,而 HRBP 人数较少;另一方面也 体现在能力上——COE 这一角色已经 在企业中深耕多年, 能力强、 经验丰富, ・ 而 HRBP 作为一个新角色,无论是经 验的积累还 是 后 续的赋能 都有所不 足。 ☞☞ 规则的统 一 性和业务的特殊 性难以 从 HRBP 的日常工作中剥离招聘职能, 但该角色对于其他诸如劳动法、组织发 展、人才发展等领域的认知有所欠缺。 此时将招聘工作的全面交接、招聘角色 如何在组织内重新定位便成为需要重 点思考的问题。 COE 代表集团层面推行的项目落地到 具体业务时,与业务单元当前重点存在 冲突。 ●● 目前人力资源三支柱存在的挑战与问题 平衡:COE 常常有较高的决策权限, ⇨⇨ 从 HRBP 的日常工作中剥离招聘职能, 但更关注企业层面的规则和统一性, 但该角色需要在企业内重新定位 对于业务条线的真实状况并不了解; 某互联网企业 S 的招聘职能原本归属 而 HRBP 虽然能很好地了解各个业务 线的特殊性,但却缺乏决策的权限。 于 HRBP,后为了让 HRBP 能够腾出精力做 持难免“隔靴搔痒”。 逐步把招聘工作承接走。。 组织发展等相关工作,特成立了招聘部门, 久而久之,人力资源对业务部门的支 然而在这样转型的过程中,问题也相 ☞☞ SSC 对于人 力资 源 信息化 的实现 程 度 有 限:2015 年 华 星 光电 的三 支 柱 伴而生:企业内的 HRBP 大部分的专精 领 段,这导致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上 人才发展等领域的认知有所欠缺。此时将 域为招聘,对于其他诸如劳动法、组织发展、 搭建刚起步,内部流程尚在梳理的阶 招聘工作的全面交接、招聘角色如何在组 线没有跟上企业当前转型的步伐,从 织内重新定位便成为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而 HRBP 不得不承接较多事务性工作 和招聘工作,工作内容过杂、过乱,没 ⇨⇨ COE 代表集团层面推行的项目落地到 有办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具体业务时,与业务单元当前重点存在 冲突 ●● 2019 年 - 至今:拥抱业务,三支柱着手重 当 COE 在公司层面发起相关项目,需要 新调整 推行到各个业务单元时,业务单元可能已经 华星光电认为,以上这些问题与挑战是 由 HRBP 安排了其他项目,业务人员的可用 企业三支柱转型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同时, 时间又是有限的,此时项目与项目之间应该 企业在 2018 年底预见到 2019 年或许会面 如何协调便容易产生冲突。 临更为严峻的业务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业 务的挑战,人力资源必须加快人效提升的步 伐, “集中力量办大事”,三支柱原有的问题 要进一步地得到解决。因此,华星光电开始 着手三支柱的重新调整。 14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经验总结——三支柱 2.0 阶段转型因素梳理 内驱力(来自三支柱自身) ・ ・ ・ ・ ・ BP、COE、SSC 各自之间的 能力水平仍有待提升 BP、COE、SSC 之间没有一 个高效的合作模式 三支柱之间职能划分不清 HRBP 与业 务之 间 的 合 作 模式有待改善 ...... 外部动因(来自业务需求) ・ ・ ・ ・ 受 业 务发 展 阶 段、企 业 规 模、 管控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需要寻求一 个与组 织当前 需求所符合的人力资源组 织模式 VUCA 时代下,对人力资源 这一角色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寻求更为敏捷的协作 形式 与组 织模 式,人 力 资 源随之进行调整 ...... 虽然在此处,我们对于“内驱力”及“外部动因”进行了归纳,但放眼企 业真实的业务场景,我们发现人力资源三支柱“再转型”时,通常不会单纯地 基于“内驱力”或“外部动因”实现转型,而是在这两种原因的“合力”之下 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因此,我们在对企业具体如何走向三支柱 2.0 阶段做剖析时,将不再 进一步区分转型的动因为何,而是更多着眼于企业的转型形态与措施。 15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三支柱如何走向 2.0 阶段 ——“改良派”VS“革命派” 人力资源 三支柱模式 实现情况 搭建率 企业是否着手向 2.0 阶段转型 调整因素 转型方向 三支柱如何 走向 2.0 阶段? “改良派” “革命派” 建议与方案 ・ 三支柱之间如何更好地合作 ・ “戴两顶帽子” ・ ・ 三支柱如何 “做更好的自己“,实现能力的提升 其他模式 在明确了企业当前三支柱搭建的概况及对三支柱着手进行调整的原因后,我们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问题便是:怎么调整? 调整成什么样? 我们在与专家进行访谈时也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三支柱之间的位置应该是平等的,需要通过通力 ADP | 撒意文 | 北亚区人力资源总监 合作才能更好地为业务助力。 ⇨⇨ 充分沟通 专家洞察摘要 ・ ・ ・ 当出现职能中的“灰色地带”时,三支柱之间 明确三支柱的定位,且 HR 自身对该定位 和模式有明确认知。 三支柱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沟通方 式有助于达成高效合作。 借助外包和数字化系统,让各角色的工作 更为聚焦与高效。 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沟通方式往往能较快地帮助 企业捋顺其中的“Owner”。在沟通的过程中,明 确最终的目标,彼此共同向目标迈进,解决现有的 问题,达成高效的合作。 ⇨⇨ 借助外包和数字化系统,让各角色的工作更 为聚焦与高效 ●● 三支柱现有问题的解决之道 三支柱各角色常常因为工作的繁杂导致工作 ⇨⇨ 前提:明确三支柱的定位,且 HR 自身对该 重点的“失焦”。以薪酬的计算为例,2020 年大量 首先,HR 自己要对于每个角色要做什么,做 手不够等问题。此时,借助外包、薪酬福利系统,一 定位和模式有明确认知 HR 在疫情中面临着政策变化快,工作量巨大,人 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结合定位 方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团队有更多的 及工作内容,要看到自己身上能力的不足之处,不 精力对当地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数字化的工 断提升自己,从而匹配角色的定位。另外,避免对 具也能帮助 HR 从繁杂琐碎的手工工作事务中解脱, 三支柱的一些“偏见”,如:SSC 是下游部门等。 从而进一步,让 HR 各个角色将更多精力放在与员 工沟通、解决业务的核心需求上。 16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以项目制的方式,让各个角色参与问题 某大型民营企业 | 人力资源总经理 的解决 当业务出现某个问题需要人力资源介入 专家洞察摘要 ・ 后,可以以项目制的方式,让三支柱中的各个 三支柱目前可能的转型方式包括: ✓✓ 弱化三支柱概念, 建立二级管理模式。 ✓✓ COE 所建立的标准及解决方案可以进 一步结合业务场景转化为可复用的方 案模板,可以将这些模板形成产品,提 供给各个业务部门直接调用。 ✓✓ 以项目制的方式,让各个角色参与问 题的解决。 角色参与进来,共同协作,形成解决方案。在 项目中,HRBP 作为业务需求的诊断者和解 决方案的直接提供者,必须全程参与;另外, 可以从 COE 或者 SSC 中选择若干人员加入 到这个项目组当中来,COE 负责解决方案与 公司整体政策标准的符合性,并负责在实践 中不断迭代优化公司现有标准,及持续生成 新的人力资源产品,SSC 的员工可以参与到 ●● 转型可能的方式与要点 项目中累计项目经验,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储 备能力。 从现有三支柱之间的工作流程和合作方式出发, 进行一定的工作调整。主要的方式可能包括: 苏伊士集团 | 秦曼 | 组织发展总监 ⇨⇨ 弱化三支柱概念,建立二级管理模式 在转型的方向上,企业可以尝试按照三支柱 的管理理念,结合现有的管理模式做一些新的探 专家洞察摘要 索。虽然三支柱这一模式在落地时会存在诸多问 ・ 题与挑战,但是 HRBP、COE、SSC 这三大角色的 划分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势的。因此企业在落 地时,可以保留这三大角色,但未必需要完全以这 三大职能来进行命名,从而弱化三支柱的概念。对 于规模较大或者有多个业务板块、子公司的企业而 言,二级管理模式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二 三支柱目前可能的转型方式包括: 拓宽COE了解业务需求的信息渠道, 使解决方案更“接地气”。 ✓✓ 让三支柱之间的工作界面 “流动” 起来, 打造“有弹性”的人力资源组织架构。 ✓✓ 提升人力资源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性。 ✓✓ ●● 如何调整与“再转型” 级管理模式更多是指在总部层面,建立人力资源 ⇨⇨ 拓宽了解业务需求的信息渠道,使解决方案 业务中台,这一中台可能会囊括 SSC、 COE 的角色。 更“接地气” 而对于 HRBP,并不特意提出这一角色,但可以将 首先对于 COE 而言,要使得解决方案贴近业 其职能授权到二级单位或子公司的部门负责人, 明确其职责权限范围,再由他们在内部设定类似 务,重点便在于获得的业务信息要尽可能丰富、 总部可以对这个群体进行赋能。 个业务组织中寻找 Key Stakeholders,综合听取 准确。因此,除了收集 HRBP 的业务信息外,在各 于 HRBP 的角色,辅助其进行人力资源相关管理, 各 Stakeholders 的建议、信息不妨是一个较好的 ⇨⇨ 充分利用 COE 的工作成果 方式。同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后,可以让 Key COE 原本的角色是负责后台规则、标准的制 Stakeholders 成为“测试官”,提出方案优化与改 定,以及体系的搭建。这些标准可以进一步结合业 善的建议。 务场景转化为可复用的方案模板,可以将这些模 ⇨⇨ 打造“有弹性”的人力资源组织架构 板形成产品,提供给各个业务部门直接调用,结合 如果说人力资源各角色之间有属于自己的“工 业务的差异化进行本地化优化即可使用,以提高 作界面”,那界面之间的应是“虚线”而非“实线”, 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敏捷性。 整个人力资源界面是一种“可流动”的状态,各角 色在界面之间能够有一定的“进出”。只有这样, 三支柱之间才能更好地实现合作。 17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当我们尝试了解市场上的企业会作何选择时 ⇨⇨ 提升人力资源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性 再优秀的人力资源组织架构归根结底也 (参考图表 7) , 可以看到企业仍以“改良派”为主。 升专业性也是需要被重点关注的,针对各个角 进行调整。之所以大部分企业选择“改良”,其原 只有约 3 成的企业已经考虑对人力资源整体架构 需要靠人运转。因此,HR 如何赋能自己, 提 因在于调整三支柱整体架构仍是一件需要投入大 色的专项培训和 HR 之间的轮岗都会是较为 量时间、 精力的事, 大多数时候甚至是 “一把手” 工程, 有效的手段。 依靠人力资源自下而上来推动架构转型的空间较 结合上述访谈内容,我们试将三支柱走向 2.0 阶段 小。 的转型方向分为两大类: “改良派” 综上,在本小节中—— ・ 我们将重点探讨企业如何基于原有的三 支柱进行“改良”,其主要的解决的问题 ・ 调整三支柱之间的合作方式 是哪些,对应的措施及方案又是如何。 和工作方式,在不涉及人力 ・ 同时,我们还会配合案例与数据,看看 资源结构调整的前提下,尽 那些“革命派”的企业将三支柱转变成 可能解决已有的问题 ・ 对人 力 资 源 整 体 架 构 进 行调整 了何种形态,其应用的背景为何,可能会 面临的新问题又是哪些。 ▶▶ “革命派” “改良派” 企业在优化调整时,常会针对三支柱已经存在的问 题进行重点“整改”。在上文中,我们对于三支柱目前存 在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罗列,当我们对于这些问题再 数量:11 比重:8.87% 做进一步分类时,可以看到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 面:协作优化及各角色能力提升。即“ 三支柱之间如何 更好地合作”与“三支柱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数量:35 比重:28.23% ・ BP、COE、SSC 各 自 之 间的能力水平仍有待 提升 ・ BP、COE、SSC 之 间 没 有一个高效的合作模式 数量:78 ・ 三支柱之间职能划分 比重:62.90% 不清 图表 7 贵公司进行调整与改良的方向为: (N=124 ) ・ HRBP 与业务之间的合 作模式有待改善 “革命派”:对人力资源整体架构进行调整 ・ ...... “改良派”:调整三支柱之间的合作方式和工作 方式,在不涉及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前提下,尽 可能解决已有的问题 三支柱之间如 何更好地合作 三 支 柱 如 何 “做 更 好的自 己”,实 现 能 力 的提升 在访谈企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企业针对协作优化及 不清楚 各角色能力提升均采取了一定的举措,我们不妨参考下列 市场数据及案例片段,了解企业具体的实践做法。 18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调研数据 图表 8 若贵公司并未进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前提下,而是调整了三支柱之间的合作方式和 工作方式,主要措施为(N=78 ) 选项 数量 HRBP 与 COE 共同诊断业务问题,合作制定解决方案 45 比重 57.69% SSC 与 BP 之间合作模式与流程进一步梳理与优化,明确双方的职责 40 51.28% 针对 HRBP、COE、SSC 开展专门的培训,提升其能力,使其符合原有的定位 32 41.03% 由 COE 制定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与产品,HRBP 在落地过程中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调整 鼓励三支柱之间的轮岗,提升对彼此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打组合拳 其他 数量:76 比重:36.02% 数量:129 图表 9 贵公司人力资源团队目 前是否有进行外包或采购外部 供应商服务: (N=211 ) 否 不清楚 图表 10 各模块具 体外包情况 薪酬福 招聘 绩效 劳动关 变革 源规划 与开发 利管理 与配置 管理 系管理 管理 (N=33) (N=83) (N=89) (N=98) (N=52) (N=63) (N=24) 采购人力资源系统 66.67% 51.81% 55.06% 48.98% 78.85% 47.62% 41.67% 与软件 将一部分人力资源 事务直接外包给外 部专业人员与团队 实现 一部分项目与外部 合作完成(不涉及 人员外包) 1 32.05% 1.28% 21.21% 25.30% 40.45% 37.76% 9.62% 39.68% 29.17% 24.24% 43.37% 31.46% 32.65% 15.38% 26.98% 41.67% 19 ・ 近半数企业对于三支柱 现有的问题已经 做出了 一定的调整与干预,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HRBP 与 COE共同诊断业务问题, 合作制定解决方案;SSC 是 人力资 培训 25 41.03% 数据结论摘要 数量:6 比重:2.84% 比重:61.14% 32 与 BP 之 间 合 作 模 式 与 流程进一步梳理与优化, 明确双方的职责等。 ・ 近六成企业选择进行外 包,并且在不同领域外包 的 形式 均 有所不 同。我 们通过与企业的访谈发 现,适 度 的 外包 能 够 有 效提升人力资源团队的 运 转 效 率,让各 个 支 柱 的工作能更为聚焦。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企业实践 ⇨⇨ 把招聘工作从 HRBP 的日常事务中剥离 在组织建设的初期,企业内以团队搭建 华星光电 为主, 因此大量地招聘外部人才是必经之路, 此时 HRBP 承担一部分招聘工作对于企业 来说是有较大的价值的。但是当企业逐步 案例摘要 进入成熟运营期, 提高组织能力便开始被 “提 着重解决的问题:HRBP与 COE 之间 “力 量”分 配 不 均,COE 强、HRBP 弱,无 法较好地支撑业务的发展。 ・ 解决措施: ✓✓ 一方面将 COE 的人数进行下调, 同时 增加了 HRBP 的人 数;另一 方面,将 COE 中的精兵强将掉直 接调派一部分至 HRBP 团队。 ✓✓ 把招聘工作从 HRBP 的日常事务 中剥离,为 HRBP“减负”。 ✓✓ 适度放权,拓展 HRBP 管理的辐 射面。 ✓✓ 提供 HRBP 的专项培训。 ・ 上日程”。此时若 HRBP 仍将大量时间、精 力用于招聘,其工作内容难免“失焦”,也无 法很好地助力组织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华 星光电将招聘这一职能从 HRBP 的日常事 务中剥离出来,增设了隶属 COE 的招聘部 门,各个区域公司的运营部门也承接一部分 招聘工作,从而解放了 HRBP 的精力。 ⇨⇨ 适度放权 随着 HRBP 能力的不断增强,组 织对 于 BP 的信任程度也随之提升,这便为进一 步地放权提供了可能性。首先,HRBP 原本 ●● 2019 年 - 至今:拥抱业务,三支柱着手重 可以处理的事务仅在处级层面,现在辐射到 新调整 BU/ 中心各总经理层面;另外, 诸如薪酬包、 华星光电认为,以上这些问题与挑战是企 编制等事务也全权交由 HRBP 与业务单元 业三支柱转型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同时,企业 负责人共同管理,可以结合业务部门实际情 在 2018 年底预见到 2019 年或许会面临更为 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严峻的业务挑战。 为了更好地迎接业务的挑战, 人力资源必须加快人效提升的步伐, “集中力 量办大事”,三支柱原有的问题要进一步地得 到解决。因此,华星光电开始着手三支柱的重 新调整。 ⇨⇨ 再一次确认三支柱的定位 ☞☞ COE:立法、赋能、专家咨询、关键 组织 / 人的管理; ☞☞ HRBP:支持配合分管领导,提供完 整的组织 & 人才解决方案并落地; ☞☞ SSC: 提供一站式的人事及 E-HR 服务。 ⇨⇨ 对人数规模、人员流转进行调整 针对原本“HRBP 弱,COE 强”的问题, 华星光电一方面将 COE 的人数进行下调, 同时增加了 COE 的人数;另一方面,将 COE 中的精兵强将掉直接调派一部分至 HRBP 团队。 20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探索赋能 BP 的路径与方案 森马 能——并不可行 案例摘要 ☞☞ 初探:由 COE 负责对 BP 进行赋 起初,华星光电计划由 COE 给 ・ BP 进行赋能。然而结合实际情况, 企业发现这并不可行:COE 所擅长的 工作常常是工具方法论、理论,但这 并不是 HRBP 最需要的,仅仅只能帮 助 BP 完成若干日常操作,难以实现 进阶。 ☞☞ 再探:实现 HRBP 在各个模块的 专业能力深耕 华星光电在内部让 HRBP 分别至 OD、招聘等部门兼职,在兼职的过程 中 BP 会不断地与 COE 链接,学习最 新的方法论,再转化为 BP 内部可消化 的知识。兼职时高频的交付也让 BP 的 交付速度和质量、责任感都得到了较 大的提升。通过以上方式,BP 基本能 调整措施: 明 确人力资源战略,有效地和业 务部门沟通并达成高度共识,做 到同频。 ✓✓ HRBP 将业务的特殊点融合进战 略大框架中,形成各个事业部的人 力资源发展战略。 ✓✓ 成立 COE 下各个专业模块,将招 聘从 HRBP 日常工作中剥离出来 ✓✓ 尝 试在各个事业部门、二级单位 中,带 动 HRBP、COE 等角色,形 成更大的团队,每个季度开展“BP & COE 协同工作坊” ,从而拉动“腰 部力量” ✓✓ 赋能人力资源三支柱,手段包括: 针对 HR 建立核心胜任力模型、鼓 励轮岗、成立 HR 训练营等。 ✓✓ ●● 针对三支柱架构进行调整 够胜任日常交付, 但若寻求进一步成长, 要让三支柱更加专业化、体系化,森马针 则还“远远不够”。 对三支柱架构先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 进阶:专项课程培训 ⇨⇨ 前提条件:上下一致,与业务同频 进 入 进 阶 发 展 阶 段 后,将 由 2019 年人力资源团队与业务进行了密 HRBP Head 牵头,让 bp 中的“骨干 精英”共同参与研讨会,开发特色课 切地互动,历时 6 个多月,与业务共同确定 等。让 HRBP 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不 将企业内的人才发展战略定为“宝马良驹” 了“三年人才发展战略”,在该战略中,森马 程,如:业务洞察、组织诊断、影响力 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称为“马致千里”, 组 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能够落到 织发展战略称为“马不停蹄”战略。 这一系 实处,得到真正地提升。以业务洞察 列“别出心裁三个四字成语”的不仅落实到 课程为例,除了课程知识的教授之外, 了人力资源的各个实践中,也有效地和业务 该培训中还穿插了大量实战案例,如: 部门沟通并达成高度共识,做到同频。 业务会议如何参与,HRBP 可以在会 “三年人才发展战略”为人力资源的前 议中做什么等等。 进大方向“定调”,明确了人力资源可以贡 献的价值。但在各个业务单元,业务的重点 和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时,HRBP 便 介入进来,将业务的特殊点融合进战略大 框架中,形成各个事业部的人力资源发展战 略。 这样既保证了公司上下向同一方向 “迈进” , 又合理地兼顾了各个事业部的区别,使人力 资源战略在业务单元层面也能够实现“同 频” “同心”。 21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成 立 COE 下各个 专业模 块,将 招聘 ⇨⇨ 成立 HR 训 练营,该训练营面向全 体 过去,HRBP 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 一把手、各个总监负责课程的制作和 人力资源同事。由内部专家、人力资源 从 HRBP 日常工作中剥离出来 还需要负责招聘,因此工作量极其饱和,工 讲授。同时,若 HR 同事参加外部论坛 作压力大。这将不利于 HRBP 深入业务,了 与培训,则可以将外部最佳实践在企 解业务的需求和重点。 在看到这样的问题后, 业内进行分享。 森马于 2019 年左右正式将招聘从 HRBP 的 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高管身体力 工作范围中切分出来,划归到 COE 下属的 行参与到 HR 的能力建设中来,以及完善的轮岗 招聘与雇主品牌模块。同时,COE 下属的人 制度,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明显 力资源模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除招聘 的改善。 和雇主品牌外, 还成立了薪酬福利、 组织发展、 人才管理、 培训、 文化与员工关系等专业部门。 这样的调整, 为 HRBP 更好地与 COE 配合, 落实公司未来战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不仅 要带动“头部力量”,更要拉动 同程 腰部力量 一方面,人力资源一把手与各个人力资 源总监会将三支柱的发展方向进行整合,并 案例摘要 就各自的能力发展重点达成共识,这相当 着重解决的问题:如何打造三支柱之 间的目标感,达成对于目标的共识。 ・ 解决措施: ✓✓ 年度目标规划讨论 ✓✓ 根据具体议题,组成虚拟团队 ✓✓ 开展例行性会议,实时沟通 ・ 于是拉动了“头部力量”。另一方面,森马也 开始尝试在各个事业部门、二级单位中,带 动 HRBP、COE 等角色,形成更大的团队, 每个季度开展“BP & COE 协同工作坊”,从 而拉动“腰部力量”,该工作坊可以就存在 的问题“畅所欲言”: 有什么问题与挑战?业 ●● 人力资源三支柱概况 务哪些需求 COE 没有很好地满足?COE 与 2016 年,同程开始着手进行企业内的人力 HRBP 如何配合来解决问题?借助这一会 资源三支柱转型,其采用的三支柱模式具体为: 议, HRBP与 COE 之间便实现了充分的沟通。 SSC、COE 服务集团层面;各个业务单元则会设置 ●● 赋能人力资源三支柱,让人力资资源“做 HRBP,与各个业务部门和 COE 进行配合。其中, 更好的自己” SSC 的工作范围除了人力资源的日常运营外,还 森马认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水平的稳步提 会涉及一部分 COE、员工关系方面的工作,在给 升离不开体系化的、持续的赋能。因此在企业 各 COE 与 HRBP 提供信息化支持的同时也尝试 内部,森马也建立起了相应的制度与体系,帮助 提供更全方面 HR 事务持续闭环的有效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更好地成长。 ⇨⇨ 年度目标规划讨论 ⇨⇨ 针对 HR 建立核心胜任力模型,并且 在该会议上,人力资源各角色会通 过 根据每个 HR 能力侧重的不同,设置 研讨会的形式共同讨论目前在 HR 领域可 ⇨⇨ 鼓励轮岗,轮岗范围不限于在三支柱 段如何合力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过程中 专门的 IDP 发展计划; 能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且就在下一阶 的如何分工等达成共识。共创年度统一目 之间, 还包括在各个事业部、 区域之间; 标正确方向。 22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软通动力 ⇨⇨ 根据具体议题,组成虚拟团队 某些问题同程在内部评估后,会发现 涉及诸如行业研究、政策研究、政策制定、 案例摘要 落地实现、付款、后续跟进等一系列工作, ・ 需要形成相应的闭环,此时单个部门无法 ・ 独立处理,可能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合力解 决。因此,同程会就该问题形成议题,在企 业内组成虚拟团队,团队成员一部分为从 三支柱中抽调出来的骨干同事,另一部分 着重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好项目统筹, 让三支柱之间目标一致。 解决措施:三支柱各角色在项目设立 时,均需要参与到前端的设计、制度 设立、框架搭建中来。 则开放报名,HR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 ⇨⇨ 如何做好项目统筹,让三支柱之间目 通过在虚拟团队中的充分沟通,三支柱 由于三支柱之间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 愿报名参加。 标一致 各角色能够暂时从本职工作中“跳脱”出来, 差,各自的思考方式和诉求也有所不同。当 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打破部门墙。 项目为基础,自然也无法做好工作内容的 更多地从不同岗位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分析 开展需要覆盖全员的工作时,分工常难以 统筹,更容易缺乏对目标的对焦。 ⇨⇨ 例行性会议 每周同程均会有与管理层面对面沟通 的例会,在例会上三支柱各角色会把当前工 解决方案 作的执行情况、 落地情况做一个实时沟通。 三支柱各职能角色在项目设立时,均 针对解决具体议题的虚拟团队,由于 需要参与到前端的设计、制度设立、框架搭 不同议题之间存在需要统筹安排的部分, 建中来, 而不是仅仅完成交付工作。 充分的、 企业内也会定期统一组织复盘会,团队在 全流程的参与能够有效确保各角色之间信 议题和议题之间会做进度开展情况的同步。 息的一致,有利于目标的统一与对齐。 通过上述年度目标共创共设,季度情 况虚线复盘,周度进度实时汇报等沟通与 协作机制,弥补三支柱各自工作的盲区与 差异,统一目标感的同时统一步伐,实现 合作共赢。 23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 经验总结——协作优化及各角色能力提升措施归纳 三支柱之间如何更好地合作 关键问题 解决方案 三 支柱 之间 对于要 达 成 的目 ・ 明确大方向与阶段性目标:以年度、季度为时间节点,开展三支柱共同参与 也有所差异:三支柱之间由于 ・ 实时沟通目标完成情况,例行性会议不可少:以周、月为间隔开展例行性沟 标缺乏共识,各自的工作重点 所处的位置、立场不同,其目 标、关注的重点、认知存在差 异性。当“力不往一处使”时, 难 免容 易造 成合 作时 彼 此 之 间的拉扯,甚至在每年工作重 的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人力资源在当前阶段需完成的主要目标。 通会,三支柱各角色把当前目标的执行情况、落地情况进行实时沟通与信息 对称。 针对不同的项目,若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则对项目进度做好复盘, ・ 点分配和确定时也会造成一定 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统筹安排。 不仅在集团层面要对目标达成一致,更需要关注“腰部力量”,确保目标在 落地到各个业务单位时仍能达成共识:针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三支柱各角色 不仅在集团层面要达成共识,更需要重视“腰部力量”,即各个业务单元、分 的冲突。 子公司中的各角色不妨形成团队,就当前的目标、遇到的问题、挑战定期开 ・ 展工作坊,畅所欲言,共同探讨。 跳出固有的角色框架与本职工作,从不同岗位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 针对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合力解决的问题,可以就该问题形成议题,在企业 内组成虚拟团队,从三支柱中抽调出不同的角色参与进来,以“解决问题” 为导向通力合作,从而进一步打破部门墙。 ✓✓ 设计内部“小活水”计划,鼓励三支柱之间的轮岗,提升对彼此的了解,从 ・ 而更好地打组合拳。 提升三支柱在各流程的参与度,减少信息差:三支柱各角色在部分内部项目 设立时,便可参与到前端的设计、制度设立、框架搭建中来。充分的、全流程 的参与能够有效确保各角色之间信息的一致,有利于目标的统一与对齐。 某个 角色“ 过 弱”,导 致 三 支 柱彼此力量不均衡的问题:长 此以往,会导致其工作重点模 糊、逐渐偏离其定位、缺乏话 语权、难以发挥真正作用等问 题。 ・ ・ ・ ・ 重新定义 “过弱” 角色的工作范围:针对 “过弱” 角色, 梳理其日常工作职责范围, 看是否需要有所精简、剥离或整合,让该角色的工作内容更为聚焦。如:将招 聘职能从 HRBP 中剥离出来等。必要时,采取外包的手段,给该角色“减负”。 从“量”与“质”上着手,在组织内壮大“过弱”的支柱:一方面可以扩大该角 色的人数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选拔时,适度提升门槛与标准,从源头上 确保该角色的能力水平。 对“过弱”的支柱适度放权:使该角色在企业内辐射的范围更为广泛,提升 其在组织内的影响力。 开展专项培训,提升“过弱”支柱的专业水平。 24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问题聚焦一:对于具体业务需求的认知不一致,如:HRBP 认为某个业务需 求亟待实现,但 COE 并不认可 解决要点: 共同诊断业务问题,并且对来自业务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包括: ✓✓ 需求本身的合理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合理之处在哪 里?不合理之处在哪里?…… ✓✓ 需求实现的可行性:实现该需求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金钱 成本是多少?对比收益,这样的成本支出性价比如何?…… HRBP 与 COE ・ ✓✓ 最后合作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聚焦二:COE 所给出的解决方案“不接地气”,HRBP 难以落地实现 解决要点: 共同诊断业务问题,并且对来自业务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包括: ✓✓ 首先 对于 COE 而言,要使 得解决 方案 贴 近 业 务,重 点便在于 获 得的 业务 信息要尽可能丰富、准确。因此,除了获取 来自 HRBP 的需求信 某两个角色 息 外,不 妨 在 各 个 业 务 组 织中 寻 找 Key Stakeholders,综 合 听 取 各 之间会由于 Stakeholders 的建议、信息。 其各自视角 ✓✓ 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后,可以让 Key Stakeholders 成为“测试官”,提 的不同,存在 出方案优化与改善的建议。 合作方面的 摩擦与冲突 ・ 问题聚焦:具体工作落地时存在“灰色地带”,难以明确进行划分职责划分 解决要点: ✓✓ 从定位出发,梳理出合适的“Owner”,另一个角色给予配合与辅助: SSC 到底是偏向于运营的角色?还是需要承担一部分流程优化再造的 SSC 职责?HRBP 仅需要向 SSC 下单即可还是需要在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支 与 HRBP 持与指导?…… ✓✓ 即时沟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针对双方职责 难以明确覆盖的工作, 不妨建立即时沟通的机制, 将问题或需求作为项目, 形成虚拟团队或临时小组,合力解决与处理。 ・ SSC 与 COE 问题聚焦:COE 在制定了制度、流程或解决方案后,SSC 对于其背后的原 理并不了解,执行落地时出现“走样”、 “变形” 解决要点: ✓✓ SSC 需要尽可能参与到前端的设计、制度设立、框架搭建中来,而不是 仅仅完成交付工作。 25 ⼈⼒资源三支柱转型后的演进与重塑 Beyone HR Transformation ——the Evolution & Revolution 三支柱如何 “做更好的自己”,实现能力提升 • 针对 HR 建立核心胜任力模型, 根据每个 HR 能力侧重的不同, 设置专门的 IDP 发展计划; 综合要点 • 打造专项训练营或专项培训,提升人力资源专业力; • 建立阶段式培养方案,让各个角色实现进阶式的成长。 注:以下内容摘录自智享会《HRBP 角色定位与能力要求提升调 研报告》,感兴趣的读者可至官网下载完整版本阅读。 ・ 各支柱能力 提升关键点 HRBP HRBP 角色及能力要求 角色 胜任力要求 战略 伙伴 客户导向 利益相关者管理 业务敏锐度 人力资源整合 系统思考 影响力 组织设计与建设 可信赖 的行动 者 数据分 析与解 读 人力资 源规划 者 文化与 变革倡 导者 建立关系 执行力 问题解决 能力建设 教练辅导 数据分析 洞察力 系统思考 人力资源整合 影响力 系统思考 业务敏感度 解决方案制定 业务敏感度 客户导向 文化建设与促进 建立关系 26 具体工作内容 ・ 根据变化调整人力资源战略 ・ 发展和培养业务领导的继任者 ・ 确定关键的人力资源指标 ・ 确定新的业务战略 ・ 理解业务的人才需求 ・ 洞察和发现潜在的人才问题 ・ 判断人力资源需求的优先性 ・ 围绕战略目标设计组织架构 ・ 管理员工之间的冲突 ・ 管理战略决策和运营细节之间关系 ・ 为不同环境和情况做准备 ・ 迅速回应员工问题和需求 ・ 迅速回应业务经理需求并提供指导 ・ 关注员工行为表现、敬业度 ・ 收集和获取数据(行业数据、市场 数据及 ・ ・ ・ ・ ・ 企业内部 HR 数据等) 识别数据种类,改进业务决策 有效利用 HR 数据,系统分析 解读商业数据,支持人力资源决策 分析财务报表 提取准确的数据,排除无效数据,化繁为简 ・ 制定业务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 ・ 调动人力资源,支持业务需求 ・ 从
60 页
541 浏览
立即下载
霍林郭勒市职级校园长任期内学校发展目标制定的指导方案
霍市职级校(园)长任期内学校发展目标 制定指导方案(讨论)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 以《霍林郭勒市教育体育局 2010 年工作要点》为依据,为使 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指导方案。 二、“目标”制定原则 符合本校实际,在充分酝酿基础上形成本校发展“目 标”。 三、“目标”制定要项 (一)描述“目标” 1、学校固有状况 2、学校现有状况 3、任期内学校 发展目标 (二)“目标”描述指导 学校固有状况描述中应包括建校时间、地处环境、办学 性质、发展历程、荣誉获得、师生状况等;现有状况描述中应 体现任职后至今学校总体状况(教育教学、师生状况等); 任期内发展目标描述中要结合校情,重点对学校可发展提 高部分进行描述。着重体现办学的创新及特色。要与学校的 常规计划区别开来。其发展提高幅度是在现有基础上纵向比 的提高(学期目标、年度目标、任期届满目标)。 四、“目标”的认定 (一)2010 年 3 月 5 日前各校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形式 将“目标”上报督导考核办公室。 (二)督导考核组审定后,经校教职工通过后实施。 五、“目标”的跟踪考核 (一)考核组根据学校制定的“目标”随机考核。 (二)考核组在年度末对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考核。 (三)考核采取查、谈、问等形式进行。 (四)考核以定量百分形式进行。 六、考核效用 (一)考核结果作为学校位次评定及校长职级工资等 次确定的依据。 (二)考核结果作为校长是否续用的依据。 补充说明: 1、学校常规考核以《霍林郭勒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 督导评估考核细则》为准;幼儿园常规考核以教体局制定的 《霍林郭勒市幼儿园考核细则》为准。 2、各校(园)于 2 月 25 日前将“讨论意见”以纸质 形式上报督导考核办公室。 督导考核办公室电话:04752348609 霍林郭勒市教育体育局 2010 年 1 月 22 日
3 页
395 浏览
立即下载
第二讲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第二讲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课程热身 * 什么是组织结构? 北京大学的组织结构有什么特征? 光华管理学院的组织结构有什么特征? 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您实习过的单位是什么样的组织结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本讲要点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的基本维度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组织内部职能设计 纵向组织结构设计 横向组织结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概念 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的一种框架结构,它决定了组织完 成工作任务时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协调、合作。 组织结构的三个关键要素: * 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包括职权层级的数目和主管 人员的管理幅度; 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组合方式,包括个体组合成部门、 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 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的制度设计,包括组织成员之间相 互沟通与协作的制度、组织各部分力量的整合机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概念 组织结构主要关注如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分 组和协调。 组织结构包括各种名称的部门以及其他的单位、 团队和角色。 可以用多个维度(如正规化、集权化、标准化) 或类型(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网络型) 来描述组织结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的基本维度 组织结构的三个基本维度: * 复杂性:组织分化程度(分工程度、部门化、 命令链、控制幅度); 正规化:组织依靠正式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 为的程度; 集权化:决策制定权力的分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机械式结构 機械式結構 有机式结构 有機式結構 高度專精化 严格的层级关系 明确的指挥链 僵硬的部門關係 固定的职责 明確的指揮鍊 高度正规化 較窄的管理幅度 正式的沟通渠道 集權化 集权化决策 较窄的管理幅度 高度正式化 * 跨功能團隊 合作(纵向-横向) 跨层级团队 跨層級團隊 不断调整的职责 資訊自由傳遞 低度正规化 較寬的管理幅度 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分權化 分权化决策 较宽的管理幅度 低度正式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 影响组织结构的五个权变因素: * 组织环境 组织战略 组织规模 组织技术 组织文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直线制 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 矩阵制 混合型 网络型: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结合起来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直线制结构:某工厂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直线制结构的基本特征及优点 直线制结构的特征 一条指挥的等级链 职能的专业化分工 权利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 工作的标准化 直线制结构的优点 通过组织劳动分工、制度管理决策以及制订一种程序和一 套规则使各类专家可以齐心协力地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 直线制结构适用范围 * 一般地,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只适用于规模较小、任务比较 单一、人员较少的小型组织,或者是现场的作业管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能制结构:某传媒咨询公司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能制 根据科层原则进行组织 以职能区分职责,如销售、营销、财务、生产、制造 工艺、研发 在高层管理部门实现整合 适合稳定的环境 着重于专门的职能需求(成本、销售量),也许会产 生规模经济 适用于任务复杂的社会管理组织和生产技术复杂、各 项管理需要具有专门知识的企业管理组织。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能制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 、实现职能部门内部的规模 1 、对环境变化反应迟缓; 经济; 2 、可能导致决策堆积于高层, 2 、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纵 层级链超载 深发展; 3 、部门间横向协调差; 3 、促进组织实现职能目标; 4 、缺乏创新; 4 、最适合于只有一种或少数 5 、对组织目标的认识有局限 几种产品的组织。 (部门主义)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直线-职能制结构:某工厂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直线-职能制结构的基本特征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 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与直线制组织结构模式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更为注重参 谋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既保留了直线制组织结构模式的集权特征,同时又吸收了职 能式组织结构模式的职能部门化的优点。 适合于复杂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企业组织,尤其是规模较 大的企业组织。但对于规模很大、决策时需要考虑较多因素 的组织,则不太适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事业部制结构:某工厂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事业部制 将事业部内的科层机构与内部资本市场和财务控制结合 起来 以事业部区分职责 产品和地域事业部 在事业部层次上整合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及实施的分权化 由高层管理部门分配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 适合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 关注事业部层次上的竞争压力 事业都的内部筛选过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事业部制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 、适应不确定性环境中的快速变化; 1 、失去了职能部门内部的 规模经济; 2 、产品责任和接触点明确,可提高 顾客满意度; 2 、导致产品线之间协调差; 3 、实现跨职能的高度协调; 4 、使各单位能适应不同的产品、地 区或顾客; 5 、决策分权化,有利于锻炼人才; 3 、不利于能力的纵深发展 和技术的专业化; 4 、使跨产品线的整合和标 准化变得困难。 6 、最适合于提供多种产品或服务的 大型组织。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矩阵式结构:某工厂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矩阵制 理论上,将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的优势与双重焦点 结合起来:是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两种形式 的融合。 以事业部和职能部门区分职责 整合过程不清晰,高度的政治性 注意:双重焦点 管理实践中,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尤为不成功 * 尖锐的政治冲突、高管理成本,没能实现职能制和事 业部结构的优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矩阵式组织的特点 组织功能 矩阵组织的做法 目标 以产品和市场为重点 领导 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经理 晋升 在项目内或者在职能部门内 预算 以项目为单位 报酬 按照专有技能和在项目中的业绩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矩阵式组织的优势 可以满足效益和客户偏好双方面的需求; 鼓励不同产品线中的人力资源共享; 专家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项目上; 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单个项目; 所需要的信息相对集中,不那么分散; 适应不确定性环境中频繁变化和复杂决策的需要; 最适合于资源有限但有多种产品线的中等规模公司。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矩阵式组织的劣势 成员要接受职能部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双重领导,容易产生 无所适从和混乱感; 成员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才能顺利工作; 耗费时间,需要频繁开会协调及讨论冲突解决方案; 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理解并接受有机式的而不是机械式的管 理; 需要一个富有技巧的、能够在职能和产品方面保持平衡的 管理者。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网络型组织结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网络型组织结构 与传统的科层模式相反 没有稳定的、界定清晰的层级 复杂的垂直、水平关系网络 组织内部和组织同的网络 通过临时的跨职能项目组进行区分和整合 依靠战略联盟和合资 将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结合起来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网络型组织结构:思科 思科的网络结构系统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电子商务、员工自服务和客户服务支持,能 实现的网络效应是产品、服务多样性、定制个性化服 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第二层是虚拟生产和结帐 第三层是电子学习 思科庞大的生产关系管理系统( PRM )和客户关 系管理系统( CRM )就全部基于这三层网络结 构系统之上。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网络型组织结构:思科 思科的第一级组装商有 40 个,下面有 1000 多个零配件 供应商,但其中真正属于思科的工厂却只有两个,其他 所有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内联网都通过互联网与思科的 内联网相连,无数的客户通过各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再 与思科的网站挂接,组成了一个实时动态的系统。 客户的订单下达到思科网站,思科的网络会自动把订单 传送到相应的组装商手中。在订单下达的当天,设备差 不多就组装完毕,贴上思科的标签,直接由组装商或供 应商发货,思科的人连包装箱子都不会碰一下。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特征 网络型组织结构不仅能为象思科这样的企业巨人所应用, 对于经营范围单一、分工协作密切的小型公司,更是一 种可行选择。 采用网络型结构的组织,企业所做的就是通过公司内联 网和公司外互联网,创设一个物理和契约“关系”网络, 与独立的制造商、销售代理商及其他机构达成长期协作 协议,使他们按照契约要求执行相应的生产经营功能。 由于网络型企业组织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外包、外协的, 因此,公司的管理机构就只是一个精干的经理班子,负 责监管公司内部开展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模式比较分析 组织结构类型 优点 直线制结构 1. 职能制结构 1. 直线-职能制 结构 * 命令统一 •权责明确 •组织稳定 高专业化管理 •轻度分权管理 •培养选拔人才 命令统一 •职责明确 •分工清楚 •稳定性高 1.积极参谋 1. 缺点 适用组织类型 缺乏横向联系 •权力过于集中 •对变化反应慢 小型组织 简单环境 多头领导 •权责不明 专业化组织 缺乏部门间交流 •直线与参谋冲突 •系统缺乏灵敏性 大中型组织 1. 1.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模式比较分析 组织结构类型 优点 事业部制结构 1. 矩阵式结构 1. * 有利于回避风险 •有利于锻炼人才 •有利于内部竞争 •有利于加强控制 1.有利于专业管理 密切配合 •反应灵敏 •节约资源 •高效工作 缺点 适用组织类型 需要大量管理人员 •企业内部缺乏沟通 •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大中型、特大型 组织 双重性领导 •素质要求高 •组织不稳定 协作性组织 复杂性组织 1.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案例分析:联想集团组织结构变迁 2004 年 02 月 18 日公布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联想购并 IBM PC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2005 年 02 月 04 日公布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案例分析:联想集团组织结构变迁 2005 年 09 月 30 日公布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案例分析:联想集团组织结构变迁 1 、购并 IBM PC 部门后,联想集团的组织 结构有何变化? 2 、联想集团为什么要调整组织结构? 3 、购并前后的组织结构有何差异?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概述 组织职能设计 纵向组织结构设计 横向组织结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各个有机组成要素相互作用 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亦可称为组织的各要素相互 联结的框架。 组织结构设计:规划或涉及组织的各个要素和部 门,并如何把这些要素和部门有机地联结起来, 使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单位有机地协调运作。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设计:建立和调整(变革)组织结构 错误的观念: 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应该设立哪些部门 =组织应该设置哪些职务 =画组织结构框图 正确的观念: 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保证组织正常运行所需要 的制度和方法的确定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设计基本原则 组织设计原则 关键问题 工作专门化 任务分解细化到什么程度? 工作部门化 工作分组的目的是什么? 命令链 员工向谁汇报工作? 管理幅度 一个经理管几个下属? 集权与分权 决策权放在哪一级? 正规化 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规章制度?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职能设计 纵向组织结构设计 横向组织结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能设计 含义:对企业的管理业务进行总体设计,确定 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职能及其结构,并层层分 解为各个管理层次、管理部门、管理职务和岗 位的业务工作。 意义:它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得到管 理组织上的落实,并为管理组织的框架结构设 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包括基本职能的设计、 关键职能的设计和职能的分解。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纵向组织结构设计 含义:确定企业应设计多少管理层次以及这些 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容:包括管理幅度的设计方法、管理层次的 设计方法、集权与分权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横向组织结构设计 内容:包括部门设计和横向协调设计。 部门设计:指实现企业目标所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管理 业务加以科学的分类和合理的组合,形成企业的部门, 并授予该部门从事这些管理业务所必需的管理职权。 横向协调设计:将各个组成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使各个 部门能够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而相互配合、紧密协作。 包括部门的划分方法、部门职权关系的设计和部门之间 关系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职能设计 组织织基本职能的设计 关键职能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组织基本职能设计 找出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同类企业作为参考系,然后根 据组织设计的有关变量因素,如环境、战略、技术、 规模、人员素质、企业生命周期等特点加以调整,确 定本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职能。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不同行业企业基本职职能的典型形式 制造企业 财务 市场 生产 人力资源 采购 研究发展 * 银行 审计 法律 营业部 人力资源 会计 贷款 百货公司 会计 商品销售 人力资源 营销 采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公用事业 会计 基本建设 人力资源 采购 销售 * 按行业的特点进行设计和调整 是否由必要增加新的基本职能 是否有必要细化某些基本职能 是否有必要简化某些基本职能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按企业技术特点进行设计和调整 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引起基本职能的增加和细化。 技术实力的强弱对某些基本职能提出不同的需求。 技术实力弱: ① 强化经营决策职能; ② 健全并强化人才开发职能; ③ 强化技术情报工作。 * 技术实力强: ① 健全并不断强化涉外经营职能; ② 健全横向联合方面的管理职能; ③ 技术开发方面主要进行自主开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调整企业基本职能的其他因素 * 按外部环境的特点 企业规模 企业组织形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关键职能设计 什么是企业的关键职能? 1. 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什么职能必须得到出色的履 行,取得优异的成绩; 2. 什么职能履行得不佳,会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 及企业的生存? 3. 企业的经营宗旨是什么?对体现这一宗旨具有重要价值 的活动是什么?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实践中的关键职能 以质量管理为关键职能的组织结构 以技术开发管理为关键职能的组织机构 以市场营销为关键职能的组织结构 以生产管理为关键职能的组织结构 以成本管理为关键职能的组织结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关键职能 总经理 总经理 技术开发领导小组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财务科 技术科 生产科 销售科 以质量为关键职能的组织结构 * 技术开发办公室 TQC 室 综合计划处 生产中心 开发中心 销售中心 以技术开发为关键职能的组织结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关键职能 总经理 市场部 市场研究 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 销售、广告 经营计划的制定和考核 财务科 技术科 生产科 销售科 以生产管理为关键职能的组织结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关键职能 总经理 研究所 生产办公室 总调度室 劳资处 供应处 设备处 运输处 以生产管理为关键职能的组织结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关键职能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的组织设计在各项基本职能的关系上, 并没有突出地以一种基本职能为中心,可能由两个原因: ( 1 )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没有明确,各项基本职能的重要性相似; ( 2 )组织设计存在缺陷,没有把关键职能放在组织结构的中心地 位。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纵向组织结构设计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设计 集权与分权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设计 管理幅度: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的 人数。 管理层次:从企业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 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 关系,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幅度。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理论 管理幅度首先是由古典管理学派提出的。 英国的管理学家厄威克提出了普遍适用的管理幅度:每一个上级 领导人所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 5 ~ 6 人。 早期关于管理幅度设计的思想特点: ( 1 )主管人员应该知道自己的管理幅度是有限度的; ( 2 )认为管理幅度存在一个固定的具体人数,应该努力寻求这一普 遍适用的有效幅度,在组织设计中推而广之。 后来的管理学家认识到管理幅度因不同的条件而异,不同行业、 不同企业和企业内部不同职务,管理幅度千差万别,因此将研究的 注意力转移到研究管理幅度的各项影响因素上来,陆续提出一些新 的见解和方法。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理论 法国管理咨询专家格拉丘纳斯( V.A.Graicunas )从上下级关系 对管理幅度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管理幅度以算术幅 度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间的人际关系将以几何级数增加。 格拉丘纳斯认为,上下级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 1 )直接的单个关系,如上级 S 和下级 B 之间直接地、单独地发 生来联系; ( 2 )直接的组合关系,如 S 和 A 谈话时 B 在场; ( 3 )交叉关系,如下级人员相互打交道时发生的关系,也就是横 向联系。 n 1 n [ 2 (n 1)] ,n 为下属人员数。 各类相互关系的总和为,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不同下属人数的可能关系数 下属人数 关系总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8 1 6 18 44 100 222 490 1080 2376 5210 11 374 24 708 … 2 359 602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理论 管理学者尤代尔( J.G.Udell )对企业中层管理和一些特殊职务的管理 幅度进行了观察和验证,如对销售主任进行经验研究中发现,管理幅 度是趋向于扩大的,在下列情况下尤为明显:主管人员有助手;下数 人员在同一地点工作;管理的职能相似;采用明文规定的信息沟通方 法;下属人员有经验。 总之有效的管理幅度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具体人数,它的大 小取决于若干基本变量,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找出限制管理幅度的 影响因素,根据他们影响强度的大小,具体确定特定企业各级各类 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理论 决定管理幅度大小的各种因素,可归结为上下级关系 的复杂程度,共有三个标志: ( 1 )关系的数量; ( 2 )相互接触的频率; ( 3 )相互接触所花费的时间。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理论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七个因素 1 、管理工作的性质 2 、人员的素质 3 、下级人员职权合理与明确的程度 4 、计划与控制的明确性及其难易程度 5 、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6 、下级人员和单位空间分布的相近性 7 、组织变革的速度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方法 经验统计法 含义: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幅度进行抽样调查,以调查所 得统计数据为参照,在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去确定管理幅度。 美国的管理学家 E· 戴尔 (E.Dale) 曾调查了 100 家大型企业,其 高层经理的管理幅度从 1 人到 24 人不等,中位数在 8 ~ 9 人,另 一次在 41 家中型企业作相同的调查,中位数是 6 ~ 7 人。 统计方法简便易行但缺少对影响特定企业管理幅度诸因 素的具体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主观判断的成分很大。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变量测定法 把影响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作为变量,采用定性分析 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管理幅度的一种方法。 变量测定法的主要步骤 ① 确定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变量 ② 确定各变量对上级领导人员工作负荷的影响程度 ③ 确定各变量对管理幅度总的影响程度 ④ 确定具体的管理幅度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变量测定法 1 、确定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变量。 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众多因素中选择对特定企业影响较大的主 要变量。 如美国的洛克希德公司通过研究分析和验证,把以下 6 个变量作为主要变量: * 职能的相似性 地区的相近性 职能的复杂性 指导与控制的工作量 协调工作量 计划工作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变量测定法 2 、确定各变量对上级领导人员工作负荷的影响程度。 需按每个变量本身的差异程度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如洛克希德公司把每个变量分成 5 个等级,不同等级赋 予不同权数,权数越大,表示这个等级上的变量对管理 幅度的影响越大。 权数应该通过实验资料,经过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 来确定,以尽量减少主观评价的不精确成分。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各变量对主管工作负荷量的影响程度表 等级 影响变量 1 2 3 4 5 职能相似性 完全一致 1 基本相似 2 相似 3 存在差别 4 根本不同 5 位置相似性 都在一起 1 在同一幢大 楼里 2 在同一企业 不同大楼 3 在同一地区 不同厂区 4 在不同地区 5 职能复杂性 简单重复 2 常规工作 4 有些复杂 6 复杂多变 8 高度复杂多变 10 指导与控制的 工作量 最少的指导、 监督 3 有限的指导、 适当的指导、 经常持续的 监督 6 监督 9 指导监督 12 始终严格的指 导监督 15 协调的工作量 同别人联系极 少 2 关系限于确 定的项目 4 易于控制的 适当关系 6 相当紧密的 关系 8 紧密、广泛而 又不重复的关 系 10 计划的工作量 规模与复杂性 都很小 2 规模与复杂 性有限 4 中等规模与 复杂性 6 要求高但只 有广泛的政 策指导 8 要求极高,范 围与政策都不 明确 10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变量测定法 3 、确定各变量对管理幅度总的影响程度。根据企业的实 际情况,运用权数表,确定各变量应取的权数,加总 后根据主管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总权数越大, 意味着领导者的工作负荷重,管理幅度就应越小。 修正总权数时,系数为 0 ~ 1 之间的数,主管人员拥有的助理 人数越多系数越小,如有以为助理系数为 0.9 , 2 位助手系数为 0.8 等;助理的工作内容也影响系数,如分担部分直线管理职能的 人系数采用 0.7 ,计划和控制方面的参谋助理可用 0.75 或 0.85 。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变量测定法 4 、确定具体的管理幅度 将总权数同标准值相比较,可以确定相应的管理幅度。管理幅度的标准 值是以那些被公认为组织与管理得法,并具有较大幅度的企业为实例, 经过统计分析而得出。 管理幅度标准值 影响幅度诸变量的权数总和 40 ~ 37 ~ 34 ~ 31 ~ 28 ~ 25 ~ 22 ~ * 建议的标准幅度人数 42 39 36 33 30 27 24 4~ 4~ 4~ 5~ 6~ 7~ 8~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5 6 7 8 9 10 11 许惠龙 * 管理幅度的设计 ——变量测定法 变量测定法全面考虑了影响特定企业管理幅度的主要 因素,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更科学、合理。但在变量 的选择、确定各变量的影响程度时,设计人员的主观 评价仍起了一定的作用。 以上这两种方法都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尤其是变量 测定法,因此一般用于企业中、高层管理幅度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层次的设计 基本步骤 1 、根据企业纵向职能分工,确定基本管理层次 2 、按照有效管理幅度推算具体的管理层次 3 、按照提高组织效率的要求确定具体的管理层次 4 、按照组织部同部分的特点,对管理层次做局部调整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层次的设计 品种多样化、市场变化有较快的大型集团公司,适合分散经营, 可分为 5 个基本管理层次;而品种单一、市场比较稳定的企业,适合 集中经营分为 3 个基本管理层次就可以了。 总公司战略决策层 经营决策层 总公司专业管理层 专业管理层 分公司经营决策层 分公司专业管理层 做业管理层 分公司做业管理层 分散经营与管理的企业基本层次 * 集中经营与管理的中小企业基本层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层次的设计 假设某个企业共有职工 900 人,有三个基本管理 层次,中高层的有效管理幅度为 5 ~ 8 人,基层是 1 0 ~ 15 人,据以推算管理层次过程见下表。 按照有效管理幅度推算管理层次的过程 管理层次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 能够有效的管理人数 最少 最多 5 5× 5=25 25× 5=125 125× 10=1250 8 8× 8=64 64× 15=960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高耸型组织结构的评价 优点: 缺点: ① 高层管理人精力充沛,能进行 ① 需较多的管理人员,协调工作量 大,增加了管理费用; 全面而深入的领导; ② 不需设副职和助手,领导关系 明确; ③ 集体规模小,易于团结,便于 决策; ④ 各级主管职务多,下属晋升的 机会多; * ② 信息传递速度慢,容易发生失真 和误解; ③ 计划和控制工作较复杂; ④ 最高领导人不易了解基层现状; ⑤ 集体规模小,遇到复杂任务难以 胜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扁平型组织结构的评价 优点: 缺点: ① 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 ① 领导人精力分散,难以对下 ② 节省管理费用; 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领导; ③ 便于领导层了解基层情况; ② 对领导人的素质要求高; ④ 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⑤ 对下属的较多分权,为培养 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③ 主管人员和下属结成较大的 集体,难以取得协调和一致意 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高耸型和扁平型组织结构的评价 不能因为扁平结构属于现代组织设计,高层结构是传统组织设计, 就以为只有采用扁平组织结构,才符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要以权变 的观点正确对待高层结构与扁平型结构。 若企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许多问题的处理不易 标准化,实现日常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还需较长时间,生产的机 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适用高耸型组织结构,反之则比较适合扁平 型组织结构。 唯有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组织结构才是最优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集权与分权的设计 含义:确定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即职责权限的分工。 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集中于企业 高层组织。 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分散下放到 企业的中下层中去。 任何企业在进行高层与中下层之间的权责分工,都应保持必要 的集权,也要有必要的分权,使二者形成符合本企业具体条件的平 衡状态,哪一方面都不可过渡膨胀。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 1 、产品结构及生产技术的特点; 2 、环境条件及经营战略; 3 、企业规模与组织形式; 4 、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条件。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横向组织结构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组织单位,是由某些具有紧密联系 的管理业务和人员所构成的集合,它分布在企业管理组织的各个 层次上。 部门设计——确定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权配置。实质是进 行管理业务组合,分别设置相应的部门来承担,并授予这些部门 从事这些管理业务所必需的各种职权。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规定企业管理组织在总体上应采取的横向分工形式 ,从而提出部门设 计的框架。 解决每一项管理业务特别是那些具有争议的业务工作究竟应归属于哪一 个部门,使框架设计细化。 配置职权。主要是直线职权与职能职权的设计及职能部门综合化问题。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部门化方式 * 按职能划分部门 按产品划分部门 按地区划分部门 按顾客划分部门 按销售渠道划分部门 按项目划分部门 按项目和职能划分部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按职能划分部门 按管理业务活动的性质与技能相似性,把全部管理业务活动分类。 总经理 财务副总裁 财 务 * 会 计 研发副总裁 研 究 工 艺 开 发 产 品 开 发 生产副总裁 采 购 制 造 维 护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营销副总裁 市 场 研 究 许惠龙 广 告 推 广 人事副总裁 产 品 销 售 招 聘 培 训 绩 效 考 核 * 按职能划分部门 优点: 缺点: ① 管理权力集中,便于实施严 ① 导致员工重视方法和手段轻 视目的和成果; 格控制; ② 避免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重复 ② 横向协调性差; 配置; ③ 企业领导负担重; ③ 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 工作效率; * ④ 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管 理人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按产品划分部门(事业部组合) 采用产品划分部门的企业原来大多是按功能划分部门的,随着企业的成 长,各部门主管的工作越来越重,而保持有效的管理幅度又限制了增添直 属下级人员,于是产生了按产品划分部门的方法。 总裁 副总裁 电器零件 群部 别克 分部 副总裁 机械零件 群部 副总裁 轿车及货车 群部 凯迪拉克 分部 雪佛兰 分部 副总裁 车身装配 群部 蓬迪克 分部 通用轿车及 货车分部 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的组织结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按地区划分部门 将资源组合起来以便为某一特定地区的顾客提供服务。 总裁 北美区 副总裁 拉美区 副总裁 拉美区 副总裁 欧洲区 副总裁 非洲区 副总裁 拉美区 副总裁 亚太区 副总裁 拉美区 副总裁 按地区划分部门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按顾客划分部门 按顾客划分部门可以使组织更好地满足特定顾客的需求。虽然提供的产 品可能一致或非常相似,但它们面向不同的买主,需要采用不同的销售渠 道和价格策略。 从制造业看,组织种按顾客划分部门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各分部负责制造并销售产品给确定的顾客。 各分部负责销售产品给其本身顾客,但集中由一个分部为其他分部制造产 品。 各分部只负责销售产品给其本身的顾客,产品的销售统一由一个单独的生 产部负责。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按销售渠道划分部门 按销售渠道划分部门与按顾客划分部门有类似之处:后者侧重于最终 顾客(消费者或用户),前者侧重于将产品分配至最终顾客所要经过的中间 商。 总经理 药房分部 销售部 广告部 杂货店分部 销售部 销售部 百货公司分部 销售部 销售部 销售部 某公司按销售渠道划分的组织结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能型组织于事业部型组织 以上几种部门化方式中,第一种按工作的阶段过程(活 动和技能)来划分部门,其余的各种都是一工作活动的结果(产 品、地区和销售渠道)为基准来划分部门的。 第一类部门化方式主要为了追求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性, 以便更好地发展、维持和使用所投入的资源,按这种方式所设计 出来的组织,通常称为职能型或功能性组织。 采用第二种部门划分方式,则主要是为了追求产出方面 的协调性,以便在适当的地点,通过适当的渠道,为合适的顾客 提供满意的产品。这种部门化的方式所形成的组织,称为事业部 型或分部型组织。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对分部型组织结构的评价 优点: 缺点: ① 减轻高层管理人员协调的困 ① 不利于提高专业化专业化工 作技能; 难; ② 能更好地调动中层管理人员 ② 当经营规模未达到一定程度 的积极性; 时难免出现资源配置不经济的 ③ 有利于培养全面型企业管理 现象; 人才; ③ 不利于高层管理人员的集中 ④ 组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弹 控制。 性;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按项目划分部门 企业根据工程项目或规划项目之类的工作任务来划分部门,各部门通 常由各类具有专门技能的专家所组成。 总经理 总工程师 工程设计 总经济师 总会计师 材料采购 技术管理 工程施工 质量管理 工程公司中的项目小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按项目与按职能划分部门相结合 将各类专业人员安置在其所在的职能部门中,然后根据任务开展的需 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在工作进行中同时接受职能 部门领导和项目小组领导的双重指挥。在工作完成之后,相关人员又回到 自己所属的职能部门,等待加入新的项目小组。 职能部门甲 职能部门乙 职能部门丙 工程项目 1 ● ● ● 工程项目 2 ● ● ● 工程项目 3 ● ● ● 矩阵型组织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部门化方式小结 以上几种组织的部门化方式,在组织设 计中可以混合使用。在不同组织层次上以及同一 层次不同系统内部的部门划分,都可以采用不同 的部门化方式。我们称之为混合部门化。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管理业务组合的指导原则 任务目标原则与贡献分析 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和关系分析 有控制的竞争和矛盾分析 人事相宜的原则与人事配合分析 效率原则与工作负荷分析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权关系 职权关系 —— 企业作为一个分工与协作的整体,各部门和主管人员进行 业务活动所涉及上下左右的关系。 职权关系的种类 直线职权 参谋职权 职能职权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直线职权 直线职权是指上级指挥下级的权力。在组织结构图上,这种职权 关系用一条由上级部门或人员直通下级部门或人员的直线来表示。 厂长 生产副厂长 特点: 上级有指挥命令 权,下级必须贯彻执行 生产副厂长 下级对自己的直 线上级负责,并报告工作。 生产副厂长 生产副厂长 直线职能形成的命令链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参谋职权 参谋职权是一种提出建议或服务,协助其他部门或人员做好工作的权力。 厂长 厂长助理 生产副厂长 特点: 不能象其他 部门发号施令,而是 帮助工作,为整个其 企业或某些部门提供 服务,发挥助手作用。 技术安全科 车间主任 生产科 车间主任 核算员 车间主任 计划员 工段长 工人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能职权 参谋职权是由直线组织的上级主管人员向参谋机构和人员授权, 允许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在一定的职能工作范围内做出规定,向下一 级直线部门和人员发布指示、提出要求的权利。 参谋机构和人员发布指示的权力只有在得到上级主管人员认可, 并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行使。 优点: 分担领导工作负担; 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保证企业内部政策的一致性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能职权的两种形式—— 1 直接向下一级组织的主管人员提出要求,由该主管人员组织执行。 厂长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面向直线主管人员的职能职权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职能职权的两种形式—— 2 参谋机构 / 人员向下一级组织中的相应机构 / 人员提出要求,并进行 检查监督。 总经理 生产科 财务科 质量控制科 设备科 质量控制科 计划员 核算员 质量基建演员 技术员 班组长 面向下级组织相应机构和人员的职能职权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三类职权配置的基本原则 维护统一指挥原则 保证权责一致原则 让参谋机构确实发挥作用原则 对职权做出明文规定原则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维护统一指挥原则 维护统一原则指在组织结构设计重要保证对生产经营的指挥集中 统一,不要造成多头领导 。 难点在于对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的设计。 措施: 直线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拥有决定权; 把职能职权用于真正必要的业务活动上; 职能职权关系尽量部超越直线主管人员下属的第一级组织机构。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维护统一指挥原则 总经理 人事部 公共关系部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工厂 人事部 这样做的目 的就是将职能职权尽 可能集中在关系最为 接近的机构,以保证 直线指挥系统的统一。 人事部 工厂 工厂 职能职权集中在关系最接近的地方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保证权责一致原则 由于权力是履行责任的必要条件,所以职权设计必须贯彻权责一致的原则, 保证各级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力相对应,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权力。 措施 决策权、指挥权和用人权相统一; 运用贡献分析法,正确处理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的关系。 从事提供成果的业务活动的部门及主管人员应享有直线职权; 从事支援性业务活动的部门及主管人员应享有参谋职权和职能 职权。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让参谋机构切实发挥作用的原则 措施 实行强制参谋制度。 ( 1 )参谋人员提出的建议,直线指挥人员虽然有权决定取舍,但无 权拒绝听取; ( 2 )直线人员在制定重要的决策和计划之前,必须整训参谋机构的 意见,无权省略这一程序。 授予参谋机构和人员越级报告权。 确保参谋机构和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鼓励他们发表真知灼见,使 企业领导避免重大失误。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对职权做出明确规定原则 措施 各部门及主管人员的职责进行全面、具体的说明; 组织设计中必须用科学、确切的语言进行植物的 描述,不会产生歧义; 以书面形式明文规定。 常借助于图表:组织结构图、职务权限表、职务 说明书等。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本讲小结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的基本维度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组织内部职能设计 纵向组织结构设计 横向组织结构设计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惠龙 * 谢谢!
109 页
1651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管理培训
组织管理培训 目 录 1 、几个基本概念 2 、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3 、组织结构设计 4 、部门职责梳理 5 、岗位设计概述 6 、岗位说明书编制 2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岗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 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 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 结构; 第二,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 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 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岗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 力; 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 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 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 现。 3 什么是权力 •权力 –职务权(奖惩、强制、资源分配) –专长权 –流程权(职能权) •集权与分权 –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集中于企业高层组织。 –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分散下放到企业的中下层中 去。 4 人 计会料材 1 人 计会售销 1 人 计会本成 1 人 纳出 1 人 员专度调划计 1 人 员单制 1 1 人 任主间车 1 人 度调产生 1 人 员理管料资 1 1 人 员管仓 生产部经理1人 人 员购采 财务部经理1人 人 管主库品成 什么是管理幅度 一名主管(管理者)直接管理下属的数量。 总经理 采购部经理1人 n 1 5 什么是管理层次 从企业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 总经理 1 n 人 员管仓 1 人 员购采 1 人 员理管料资 1 采购部经理1人 人 度调产生 1 人 任主间车 1 人 管主库品成 1 人 员单制 1 人 员专度调划计 1 生产部经理1人 人 纳出 1 人 计会本成 1 人 计会售销 人 计会料材 财务部经理1人 1 6 管理幅度效率曲线 效率 人数 7 目 录 1 、几个基本概念 2 、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3 、组织结构设计 4 、部门职责梳理 5 、岗位设计概述 6 、岗位说明书编制 8 1 . 直线型组织 所有者 生产部经理 供应部经理 销售部经理 在组织发展的早期,直线型组织有两大优点: 1 、遇到问题时可以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权力是集中的——就集中于 所有者和他手下的三个管理者手中; 2 、责任和职权定位很清楚。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和任务是什么。这样,就会 使寻找借口来逃避责任的行为最小化,而承担责任的行为最大化。 9 2. 直线职能型组织 总裁 销售副总裁 工程副总裁 财务副总裁 制造副总裁 销售部门 工程部门 财务部 制造部门 人事部 工厂二 工厂三 市场研究 销售 档案 研究小组 销售队伍 文档秘书 工厂一 班组长 生产线 1 班组长 生产线 2 班组长 生产线 3 行政部 班组长 生产线 4 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 10 2. 直线职能型组织 特点 企业决策的高度集中和统一 – 不仅企业的战略决策由最高层做出,而且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协调也由最高层决定。与此相 适应,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责任也由最高层承担。 在各级直线管理下设相应的职能参谋机构 – 作为管理组织的参谋部门,从事专业性的咨询、服务、指导等管理工作。职能参谋机构对下 级部门具有业务指导权和监督权,但没有直线指挥命令权。 在企业决策实行高度集权的同时,财务管理体制也具有高度集中性。 – 企业内的各工厂和部门并不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作为企业的一个单位,它们首先是完成 企业的计划,按照层级顺序向总经理负责。整个企业是一个利润核算单位,利润分配权掌握 在公司公司手中,所以投资及资金的流向决策由公司作出。 优点 : 缺点 : ( 1 )把直线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制组织 结构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保持统 一指挥,又能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 2 )分工精细,责任清楚,各 部门仅对自己应做的工作负责,效 率较高;( 3 )组织稳定性较高, 在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易 于发挥组织的集团效率。 ( 1 )部门间缺乏信息交流,不利于集思广益地 作出决策;( 2 )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参 谋部门)之间目标不易统一,职能部门之间 横向联系较差,信息传递路线较长,矛盾较 多,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大;( 3 )难以 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才; ( 4 )系统刚性大,适应性差,容易因循守 旧,对新情况不易及时做出反应。 11 3. 事业部制组织 事业部制组织正是为了克服直线职能制的缺陷而出现的组织形式,它是以企业与中层和 下层管理者之间的分权为主要特征。 总经理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事业部 A 采购 生产 事业部 B 销售 采购 生产 销售 主要特点: 1.企业的第二级机构不是按程序而是按企业经营的业务单元(产品、客户、地区等)划分 部门; 2.实行分散化管理; 3.各事业部均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12 3. 事业部制组织 产品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总裁 家用电器 副总裁 汽车零部 件副总裁 家用电器 事业部 汽车 事业部 销售 汽车 事业部 工程 家庭用具 副总裁 公司行政 副总裁 法律事务 副总裁 公司财务 副总裁 家庭用具 事业部 公司办公 室人员 法律事务 部 公司财务 部 汽车 事业部 制造 汽车 事业部 人事 13 3. 事业部制组织 客户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总裁 军事合同 副总裁 消费产品 副总裁 政府合同 副总裁 公司合同 副总裁 财务服务 副总裁 南美区 副总裁 澳大利亚区 副总裁 地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总裁 北美区 副总裁 欧州区 副总裁 亚洲区 副总裁 14 事业部制优缺点对比 优点 有利于公司最高层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研讨公司的重大问题,成为强有力的决策机 构,同时使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有利于发挥各事业部领导者的责任心,发挥其搞好本部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 能促使各事业部管理者从公司整体上组织本部的各项管理业务,使其得以培养和提高。 各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事业部经理要经受企业高层管 理者面临的各种考验。这有利于培养全面的经营管理人员,为企业将来储备干部。 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便于建立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能够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产品线或服务,具体产品部门内部的职能内的协调得以 改进,利润责任更加明确。 缺点 • 各事业部因都有自己的一套职能机构,因而人力成本较高。 • 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思路较窄,易形成本位主义,忽视整个企 业利益,影响事业部间的协作。 • 高层管理人员为实现有效的协调和控制要承担更大的负担。 15 4. 矩阵式组织 按项目设置的矩阵式结构 总经理 技术部经理 甲项目 负责人 乙项目 负责人 财务部经理 项目 财务 技术人员 项目 后勤 生产部经理 后勤 管理人员 务人员 技术人员 财务 管理人员 服务人员 后勤部经理 生产 人员 生产 服 人员 16 4. 矩阵式组织 按产品的地区设置的矩阵式结构 总经理 家具部经理 甲地区 经理 乙地区 经理 家具 销售人员 家具 销售人员 家电部经理 服装部经理 家电 汽车 销售人员 售人员 家电 汽车 销售人员 人员 汽车部经理 服装 销售人员 销 服装 销售人员 销售 17 4. 矩阵式组织 按作业程序设置的矩阵式结构 作业程序 1 作业程序 2 作业程序 3 作业程序 4 部 门 A 部 门 B 部 门 C 部 门 D 部 门 E 18 4. 矩阵式组织 优点: 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安排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应变性; 有助于提高组织内各项资源的利用率; 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有利于技术进步; 有利于协调条块关系。 缺点: 条块发生矛盾时,处于双重领导之下的成员往往会面临两难困境; 稳定性较差,容易使成员产生临时观念; 决策效率较低。 19 5. 集团组织 股东大会 监事会 董事会 董事会办公 室 总经理 市场部 贸易部 XXX机械 研发部 YY环保 投资发展部 XXX工贸 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XXX织带 行政部 YY电镀 质控部 采购部 …… 20 集团组织 集团组织的主要特征 多法人——组成单位均有法人资格 非法人——企业集团不具有法人资格 多层级——核心、紧密、半紧密、松散 主从性——内部控制以母公司为主、法律关系平等 集团组织的主要功能 重大决策中心 资金管理中心 人力资源中心 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研发中心 市场运作中心 21 6. 虚拟组织 “可以租借,何必拥有?” 这句话道出了虚拟组织的实质。 虚拟组织决策集中化的程度很高,但部门化程度很低,或根本就不存在。 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 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由此产生了近年的一个趋势“管理外包”:生产外包、人事外包、 IT 外包、财务外包 •案例:美特斯邦威 22 目 录 1 、几个基本概念 2 、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3 、组织结构设计 4 、部门职责梳理 5 、岗位设计概述 6 、岗位说明书编制 23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组织结构设计:对企业的管理业务进行总体设计,确定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职能及其结构 ,并层层分解为各个管理层次、管理部门、管理职务和岗位的业务工作。 纵向组织结构设计 确定企业应设计怎样的管理幅度和设计多少管理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集 权与分权的关系。 横向组织结构设计 包括部门设计和横向协调设计。 部门设计:指实现企业目标所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管理业务加以科学的分类和合理的组合 ,形成企业的部门,并授予该部门从事这些管理业务所必需的管理职权。 横向协调设计:将各个组成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使各个部门能够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而相 互配合、紧密协作。包括部门的划分方法、部门职权关系的设计和部门之间关系的设计。 24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组织系统原则 垂直指挥系统 ( 1 )逐级的原则 ( 2 )服从的原则 ( 1 )一个上级的原 则 ( 2 )责权一致的原 则 ( 3 )既无重叠,又 无空白的原则 横向联络系统 ( 1 )相互服务的原 则 ( 2 )相互制约的原 则 25 目 录 1 、几个基本概念 2 、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3 、组织结构设计 4 、部门职责梳理 5 、岗位设计概述 6 、岗位说明书编制 26 职责梳理 职责梳理表 序号 职责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部门 定位 1 职能 1 : 1.1 职责: 1.1.1 职责分解 1 1.1.2 职责分解 2 1.1.3 职责分解 3 1.1.4 职责分解 4 2 职能 1 : 2.1 职责: 2.1.1 职责分解 1 2.1.2 职责分解 2 2.1.3 职责分解 3 2.1.4 职责分解 4 : : : : : : : : 27 部门职责梳理表填写规范 一、部门定位的写法 四、职能一栏 用一句话描述部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应包 含该部门的核心职能,例如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的 定位:“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建立健全人力 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为公司战略 目标和年度经营计划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 该栏填写职责描述的关键词,例如市场中心的电 话营销、网络营销、信息整理等,例如设计中心 的客户接待、客户洽谈、量房、签约等。 五、职责一栏 该栏填写职能细化内容,例如市场中心的电话营 销可以描述为:制定电话营销计划并组织实施。 某企业技术中心的定位:“制定公司技术发展规 划,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组织建立公司技术标 准,进行技术设计和工艺改进,负责技术管理工 作,实现公司产品和技术持续发展。” 六、职责分解一栏 该栏填写职责细化分解内容 例如:职责为:制定电话营销计划并组织实施 职责分解 1 :制定月度营销计划并分解到每周 职责分解 2 :部门内部沟通工作计划及任务目标 职责分解 3 :跟踪计划执行情况并定期总结分析 职责分解 4 :填写每日工作日记 职责分解 5 :对有效信息点进行分析统计 二、岗位一栏 填写本部门岗位名称,同一岗位只填写一次,例 如设计中心设计师岗位,这个岗位 3 个设计部都 有,只写一个即可,但是设计部经理要写设计一 部经理、设计二部经理。 三、姓名一栏 填写该岗位所有任职者姓名,例如设计师岗位有 30 名任职者,那么这三个人的姓名都要填写。 28 目 录 1 、几个基本概念 2 、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3 、组织结构设计 4 、部门职责梳理 5 、岗位设计概述 6 、岗位说明书编制 29 岗位是指组织中为完成某些任务而设立的工作岗位 岗位 角色 角色 活动 任务 任务 活动 任务 任务 任务 活动 任务 任务 任务 任务 知识,技能,素质 知识,技能,素质 知识,技能,素质 信息、界面 & 设备 信息、界面 & 设备 信息、界面 & 设备 岗位设计也称为工作设计,是指根据组织业务目标的需要,并兼顾个人 的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岗位的 关系的过程。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向其成员分配工作任务和职 责的方式。 30 岗位的分类 管理岗位、专业岗位、技术岗位、市场岗位、操作岗位、辅助岗位 管理岗位 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各项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负直接责任,简单地讲,就是高、 中、基层管理人员,如:总裁、常务副总裁、部门经理、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部门副经理、片 区经理、车间主任、仓库主管等。 专业岗位 对为行政管理系统提供专业管理资讯与参谋及管理服务的质量负直接责任,如成本会计、税务会计 、绩效薪酬专员、经营计划员等。 技术岗位 对企业产品和技术在行业中的先进性负直接责任,如技术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冲压模具工程师、 技术员等。 市场岗位 对产品的品牌及市场占有率负直接责任,需要面对客户的岗位,如片区经理助理、市场科科长、市 场开发专员等。 操作岗位 生产一线的计件操作岗位。 辅助岗位 与企业经营与管理相关度较小的岗位,如发货员、打包员、仓管员等。 31 岗位体系示意图 设置各个部门、岗位类别及层次示意图 公 司 A 部门 B 部门 C 部门 责任范围 责任范围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岗位 32 岗位设计的意义 岗位设计是通过满足员工与工作有关的需求来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因 此,岗位设计是否得当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大影响。 岗位设计把整个业务战略和业务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的层次。如果在系统或流程 的变革中没有对岗位进行相应的改变,这种变革注定不会成功。 战略 流程 技术 文化 / 行为 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岗位 33 岗位设计的原则 因事设岗的原 则 从“理清该做的事”开始,“以事定岗、以岗定人”。设置岗位既要着眼于 企业现实,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 整分合原则 在企业组织整体规划下应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 ,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以发挥最大的企业效能 最少岗位数 原则 既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岗位之间信息传递时 间,提高组织的战斗力和市场竞争力 规范化原则 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均应规范 客户导向原 则 应该满足特定的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 一般性原则 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例如, 90% 情况下这个岗位需 要多少工作量,多少工作强度 34 职能管理和直线管理在岗位设计中的关系 职权关系:企业作为一个分工与协作的整体,各部门和主管人员进行业 务活动所涉及上下左右的关系 直线型 职能型 直线职权是指上级指挥下级的权力。 在组织结构图上,这种职权关系用一 条由上级部门或人员直通下级部门或 人员的直线来表示。 •职能职权是由直线组织的上级主管人员 向参谋机构和人员授权,允许其按照规 定的程序和制度,在一定的职能工作范 围内做出规定,向下一级直线部门和人 员发布指示、提出要求的权利。 • 参谋机构和人员发布指示的权力只有 在得到上级主管人员认可,并按一定的 制度和程序行使。 特点: •上级有指挥命令权,下级必须贯彻执行 • 下级对自己的直线上级负责,并报告工 作 特点: •分担领导工作负担; •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保证企业内部政策的一致性 35 指挥系统和信息传递在岗位设计中的关系 指挥命令系统 信息传递系统 36 岗位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主要工作 平常这个岗位 做哪些基本工 作? 为了实现相应 的岗位目标, 这个岗位需要 需要的资源和工 具 为了达到岗 位目标应该 利用那些资 源? 系统、报告 、文件、要 求、其他? 能力要求 业绩考核 汇报关系 工作量 做本岗位工作 该岗位工作的 该工作向谁汇 这个岗位需要 的应具备何种 条件? 知识、能力 、素质;人际 交往、教育水 平、背景与经 验等? 业绩如何考核 ? 主要考核指标 是什么? 报? 该工作的同级 是谁? 下级是谁? 与其他同事的 权利和责任的 划分? 处理多大的工 作量? 做哪些工作? 37 岗位设计时可参考的一般性经验 1. 岗位设置依部门职责确定 2. 相近的职责都划分为同一岗位,并且尽量使几个相关的工作在同一岗位完成 3. 职责相差较大的,要明确划分为两个岗位 4. 有的岗位可暂时不设编制,考虑工作饱满问题,可以将非同类的工作由一岗 位承担 5. 员工可兼任本部门其他岗位的工作,一般不要跨部门兼岗兼职,本部门内不要 跨直接上级兼岗兼职 6. 不得已考虑人的因素时应做特例处理,且对岗位任职者提出明确要求,设法 帮助任职者提升技能 7. 一个部门岗位设置不宜过多,过细 8. 基层管理岗位尽量不要设副职 9. 岗位设置先承担任务,再逐步优化到位 38 岗位体系梳理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岗位体系图可以发现的问题 无法通过岗位体系图,只有通过部门职 责梳理、调研或者访谈才能发现的问题 岗位名称不符合规范的问题 部门职责没有岗位承接的问题 部门总体人数和岗位人数相加不符 部门职责交叉造成岗位职责重叠 的问题 合的问题 副职管理关系不明晰的问题:分管 兼岗过多的问题 型还是参谋型,分管什么内容 多头领导的问题:一个岗位多个上 级、跨二级部门兼岗 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 岗位职责划分过细或不合理造成 基层岗位设置随意的问题 岗位职责跟着人走的问题 为待遇设岗的问题 管理层次过多的问题:部门内部组 织层级过多、一个主管领导一个直 线下级造成层级重叠 39 分管型副职和参谋型副职的区别和联系 分管型副职举例 参谋型副职举例 **部经理 **部经理 **部副经理 **部副经理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干事 **管理员 分管型和参谋型副职的区别和联系 分管型副职必须正职明确授权,授权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固定;参谋型副职虽然也可以 分管一定事务,但是这种分管多为临时委派性质的 分管型副职一般具有明确的指挥命令和汇报关系,下属明确、固定向其进行工作汇报并 受其指挥,参谋型副职一般无固定直线下级,下层工作人员无也无固定的工作汇报关系。 (参谋型副职有明确任务和授权时除外) 分管型副职必须对其授权范围内的工作业绩负责,承担业绩考核指标,并向其直线下级 分解目标,进行考核;参谋型副职一般不独立担负考核内容 40 目 录 1 、几个基本概念 2 、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3 、组织结构设计 4 、部门职责梳理 5 、岗位设计概述 6 、岗位说明书编制 41 岗位说明书的定义 岗位说明书,也被称为岗位描述、工作说明书、职位说明书等等,是描述 某个岗位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任职者应具备的基本任职条件的说明。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1.岗位做什么事 / 有什么职责? 2.岗位要求什么样的人来做? 具体来说,包括基本信息、工作目的、职责描述、工作协调关系、任职资格 、工作条件等。 42 岗位说明书对组织的有效运营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员工招聘和选拔 提供薪酬定 位的主要依据 提供绩效考核目 标的重要依据 帮助新员工 进入工作角色 岗位说明 书 职业生涯规 划的依据 明确职责和 权限 帮助流程的 节点控制 分析组织结构 的合理性 43 员工招聘与选拔的依据 岗位说明书规定了任职者的基本资格要求,可以作为人员筛选的标准和参考依据 通过对岗位说明书的分析,确定不同岗位人员的招聘渠道、途径和方法 44 帮助新员工进入工作角色 岗位说明书明确了岗位的职责,可以作为任职者上岗工作,了解本岗位工作职责的操作 手册,帮助新员工迅速了解工作,进入状态 45 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是设置岗位晋升通道的重要依据 在岗位晋升时,须考虑是否达到了岗位说明书所具备的条件 如果任职者在任职资格和工作能力上都超出岗位说明书所要求的任职条件,则为员工的 岗位晋升和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方向 46 明确职责与权限 帮助任职者明确主要职责范围、责任程度、权限等,便于开展工作 47 分析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通过分析岗位说明书,能够获悉职责重复、空白、交叉以及工作横向、纵向沟通不畅等 问题,从而审视组织结构设置上的问题 48 帮助流程的节点控制 A 部门 B 部门 C 部门 流程三 岗位工作职责 岗位工作职责 岗位工作职责 岗位工作职责 岗位工作职责 岗位工作职责 岗位工作职责 流程一 流程二 49 提供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依据 岗位职责的确定是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得以落地的保证 公司层面 公司级指标 部门层面 员工层面 部门级指标 员工级指标 部门级指标 员工级指标 员工级指标 员工级指标 50 提供薪酬定位的重要依据 岗位说明书能够帮助区分各类岗位的不同价值 L-A L-B L-B L-B L-B L-C L-C L-C L-B L-A L-B L-B L-D L-D L-D L-B L-B L-B L-D L-C L-C L-C L-D L-D L-D L-D 51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原则 岗位所反映的是任职者正在从事的任务及活动组合 岗位说明书所反映的是岗位本身,而非任职者,面向任务,而非面向人 要分析一个岗位,先要了解这个岗位所在的组织和流程 岗位说明书每年要例行修订一次 当组织结构和岗位主要职责发生改变时,需要及时对岗位说明书进行修正 52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程序 现有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新增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任职者编写本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新增岗位的直接上级编写本岗位 的岗位说明书 直接上级修改 人力资源部或 / 和外部顾问审核 人力资源部或 / 和外部顾问审核 任职者、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 经理共同签字后定稿 待任职者入职时由任职者、直接 上级、人力资源部经理共同签字 定稿 53 岗位说明书模版 54 一、文头与“基本信息”部分 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岗位说明书 版本号 生效日期 页数 一、基本信息 岗位名称 岗位编号 所在部门 直接上级 直接下级 填写岗位名称、所在部门、直接上级岗位、直接下级岗位等内容; 其他部分内容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填写。 55 二、“工作目的”部分 二、工作目的 为了实现(公司哪个层级的怎样的目标),在(上级岗位名称)的领导下,(完成哪些工作)。 工作目的:是岗位工作的概括性描述,要求简明扼要,说清楚岗位存在的目的。规范的工 作概要编制要求遵循如下三段式描述:“为了实现(公司哪个层级的什么样的目标),在 (上级岗位名称)的领导下,(完成哪些工作)” 要求用 1 - 2 句话概括性描述,简单扼要。是为了说明该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岗位存在的理由和目标。 切忌对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地简单罗列。所作的描述太空洞,与其他岗位相比没有显著区别 ,看不出是什么岗位。 举例: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工作目的:为了实现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在常务副总裁的领导下 ,组织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为公司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计划的实现 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56 三、 “职责描述”部分 三、工作职责 (词组概述) 职责一 主要 任务 (词组概述) 职责二 主要 任务 “ 词组概述”:将职责进行分类,进行概括。 “ 主要任务”描述的通用模式是:“表达权限和参与方式的动词”+“需要完成的工作或动词 指向对象”+“职责目标(可选择)”。“表达权限和参与方式的动词”根据《工作职责动词 表》要求采用专门的动词,力求表达精确。例如,组织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形成并建 立完整的公司人力资源体系。 需要特别强调,主要任务描述的是该岗位必须执行的工作要点,而不是当前或未来需要完成的 一项阶段性任务或目标。例如:“组织营销管理工作,实现公司年度销售目标”是一项职责, 而“完成公司 2009 年度 3000 万的销售任务”则是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者目标。 职责最后一条列: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57 职责描述要求采用专门的动词,力求表达精确 项目 职责与任务动词表 工作 行为 业 务 范 围 • 统筹、组织、协调、指导 • 执行、建设 • 主持、参与、协助 • 监督、控制 信息 处理 • 调查、提供、整理 • 分析、总结、汇报、反馈、转达 • 通知、发布、维护、管理 文本 编制 • 建立、健全、完善、维护 • 拟定、修订、编制、制订、制定 • 发行、备案、存档 管理领域 权限动词表 • 领导、管理 • 指导、教练、沟通 • 监督、控制、协调 • 评估、反馈 • 指挥、决定 • 提议、举报、申诉、要求 • 审定、审核、审查、审批 • 提议、任用、调用、解聘 • 审定、审核、审查、审批 58 岗位说明书工作职责举例 职责描述: 销售计划管理 例 举 职责一 协助运营总监制定年度销售策略和销售计划; 主要 根据企业年度销售计划在部门内部进行目标分解; 任务 跟踪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计划调整。 日常销售管理 职责二 主持销售合同的初步评审工作,重要合同与特殊合同及时向运营总监进行汇报并提交运 营中心进行评审; 主要 监督订单的执行情况,对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 任务 对应收帐款进行管理和催收; 严格控制销售费用支出。 市场支持管理 职责三 及时组织搜集国内外相关行业政策、竞争对手信息、客户信息等,定期提交市场信息分 主要 析、行业分析报告; 任务 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市场策划,确定市场策略,推动市场拓展。 客户开发与维护 职责四 主要 协助各销售经理进行市场拓展,进行大客户公关; 任务 对重要客户保持定期沟通与联系,有重点地进行客户拜访,维护良好客户关系。 售后服务与管理支持 负责售后问题协调管理,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并反馈至有关部门落实处理,并对 职责五 主要 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任务 加强内部协调及与各部门的沟通,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及时向营销总监汇报部门的情况,定期进行销售业绩和费用的总结汇报。 客户档案管理 职责六 任主 务要 监督检查客户档案的建立与健全工作,确保客户资料的有序地保存。 部门内部管理 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和内部会议; 组织制定部门内部相关制度,规范本部门工作流程,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职责七 主要 提议本部门内部的组织构架和岗位设置、人员定编; 任务 对部门内员工进行目标管理和人员考核; 对本部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指导; 针对员工的思想变化,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其他 职责八 任主 务要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59 职责描述应该避免的问题 主要工作遗漏 描述太细,没有分类 将一项工作从不同角度分几项描述 对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地简单罗列 所作的描述太空洞,与其他岗位相比没有显著区别,看不出是什么岗位 60 四、“工作协调关系”部分 四、工作协调关系 工作协调 沟通对象 沟通事项 沟通频率 沟通程度 内部协调关系 外部协调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内部协调关系中说明该岗位工作上需要接触的是公司内部单位或部门。内部协调关系需要规范填 写四部分的内容:沟通对象、沟通事项、沟通频率、沟通程度。一般而言,该岗位与下属岗位的沟通或日常汇报 不列入内部沟通中。 沟通对象:该岗位工作上需要接触的内部单位或部门名称,例如人力资源部,需要注意的是名称统一、规范 沟通事项:明确沟通的主要事项,描述要求简明扼要。 沟通频率:是指该岗位针对同一沟通对象的每日 / 每周 / 每月的沟通次数,一般可以把沟通频率分为三 个层次: 偶尔:一月几次,经常:每周有几次,持续:每天都进行 沟通程度:是指该岗位工作上与内部单位或部门进行工作沟通时需要的程度上的要求,一般可以把 沟通程度分 为三个层次: 普通:是指沟通仅需要基本礼仪和交换信息 重要:是指沟通需要影响他人并与人合作(如谈判、面谈销售和采购决定等) 极重要:是指对整个组织极重要的谈判和决定 外部协调关系:外部协调关系中说明该岗位工作上需要接触的公司外部的单位或机构,例如税务所等,需要强调 的是需要将外部沟通对象的全称规范、统一的表述出来。同内部沟通一样,外部沟通需要规范填写四部分的内容 :沟通对象、沟通事项、沟通频率、沟通程度。其填写规范同内部沟通要求相同。 61 五、“任职资格”部分 五、任职资格 教育水平 专业背景 工作经验 知识技能素质 任职资格描述该岗位的任职者能够胜任工作的最低限度必不可少的要求。 在分析时,注意不应根据岗位的目前任职者水平进行判断,应根据岗位职责和其工作活动的 要求选择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教育水平 学历 包括初中、高中(包 括技校、高职、中专 )、大专、本科、硕 士(含专业硕士、双 学士)、博士(含双 硕士) 专业背景 工作经验要求 知识和技能要求 接受教育的专业 工作经验 知识 相关工作经验 技能 管理经验 素质 62 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是最常见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之一,一般而言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准 要求进行衡量: 总体工作经验:是对整体工作经验的要求,主要是以工作年限这个指标来衡量。年限确定 的标准是正常情况下任职者从参加工作开始到能够胜任目前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时间。 相关工作经验:是对与该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的要求,这种相关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 岗位层级、所任职企业性质和规模等几个方面予以确定。 管理工作经验:是指针对中、高层管理岗位而言,相关或类似管理岗位工作经验的要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相关工作经验、管理工作经验需要清晰具体的说明其内容和时间,例 如: 10 年以上工作经验, 5 年以上人力资源及相关管理工作经验, 5 年以上管理经验; 6 年以上本行业或相关行业大型国企(或外企或民企)从事产品销售的工作经验, 3 年以 上任销售部经理的工作经验; 4 年以上从事外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经验,有 2 年以上招 聘工作的经验; 8 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 2 年以上外资企业从事薪酬管理的工作 经验。 63 知识技能素质 知识:是对任职者在与所担任岗位相关专业领域内知识积累的要求,包括需要掌握的政策 法规,描写等级:了解、掌握、熟悉、精通,如:薪酬管理人员应该要求熟悉国家及地方 有关劳动法规及政策,并说明应具备的执业资格证书(如: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财务系统 ,具有中级会计师资格)。 技能:如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 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适应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培养指导下属能力、计 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执行能力等。程度一般可以分为一定、较强、极强三个层 次。其规范的写法是“程度”+“能力”,例如: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素质:如心理承受力、忠诚度、团队合作精神、保密意识、全局意识、人际敏感性、责任 心、原则性、成就动机、主动性、自制力、自信心、服务意识、灵活性等。程度一般可以 分为一定、较强、极强三个层次。其规范的写法是“程度”+“素质”,例如:有较强的 责任感、保密意识。 在分析时,注意不应根据岗位的目前任职者水平进行判断,应根据岗位职责和其工作活动的要 求选择最基本的技能要求,技能素质描述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 5 条以内。 64 六、“工作条件”部分 六、工作条件 使用工具 /设备 工作环境 工作时间特征 1 、使用工具 / 设备:主要用来描述该岗位工作中需要接触的各种设备工具。 2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主要用来描述该岗位所处的工作环境的艰苦程度。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 况: 场地环境:描述该岗位工作的主要位置的情况,例如高空作业的岗位、脏乱环境等就与其他工作 环境有显著的差异,按照岗位环境的艰苦程度分为极差、较差、一般、较好、极好等五个级别; 噪音环境:主要描述工作中可能遭受的噪音侵害的情况,按照岗位环境的艰苦程度分为极差、较 差、一般、较好、极好等五个级别; 高温环境:主要用来区别需要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岗位,按照岗位环境的艰苦程度分为极差、较 差、一般、较好、极好等五个级别; 尘毒环境:主要用来描述工作环境中粉尘危害的程度,按照岗位环境的艰苦程度分为极差、较差 、一般、较好、极好等五个级别。 危险性:描述危险性是指该岗位工作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是否会造成与他人的冲突的情况, 按照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无危险、有一定危险、非常危险。 以上情况,场地环境必须描述,其他若为“一般 / 较好 / 极好”不做描述;若需要出差,须说明。 3 、工作时间特征:工作时间通过标志该岗位工作时间的长短,间接决定该岗位工作的辛苦程度。 主 要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平均加班时间、平均出差时间以及班制形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65 七、“备注”部分 七、备注 备注:填写对于该岗位的其他方面的任职资格要求,例如需要掌握的工作规章,如 :技术规程、工作手册、业务流程、企业有关规章制度等。其他需要特别说明 的信息,如年龄、性别、身高等等。 66 八、文档尾部部分 拟编 内容审定 标准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任职者会签/ 日期 拟编和日期:即编制责任者的签名和签名时间。 内容审定和日期:即内容审核责任人的签名和审核时间。 标准审核和日期:即标准审核责任人的签名和审核时间。 批准和审准日期:即批准责任人的签名和批准时间。 任职者会签 / 日期:本岗位任职人(代表)的签名和签名时间。 67 岗位说明书编制的注意要点 首先确定部门内部的岗位 每个岗位只需撰写一份岗位说明书 对于“兼职”的情况分别撰写岗位说明书 职责必要时可分解为一系列相关的具体任务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用词要精确,不能模棱两可,不要官话套话,不能有猜测性的语 言 避免人力资源部门大包大揽 68
68 页
417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岗位职级薪酬方案
员工岗位职级薪酬方案 总则 1、 目的:为规范公司薪资管理,保证员工合法劳动权益,特制订此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原则上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但各分公司 /分店可根据所在 地实际情况另行制定特别规定。 3、 原则:既要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收入,又适当拉开工资差距;体现动静结合的 原理。 4、 员工职级与薪酬标准计算表 表1 办公区员工职级与薪酬标准 职系 职级 基 本 工 岗位津贴 通 讯 费 月 绩 效 总计 资 补贴 奖金参 考基数 高 级 管 董事长 另 行 规 另行规定 另 行 规 另 行 规 理 定 定 定 高 级 管 董事 理 高 级 管 副总裁 理 管理 总监 管理 副总监 管理 高级经理 管理 经理 管理 副经理 管理 高级主管 职员 主管 职员 副主管 职员 专员 职员 助理 职员 工勤 另行规定 表2 店面销售和管理人员职级与薪酬标准 职系 职级/职位 基 本 工 岗 位 津 通讯费 小计 月绩效奖 总计 资 贴 补贴 金参考基 ( 保 数 底) 管理 店经理 管理 店副经理 管理 柜长 技术 维修技师 店员 珠宝顾问 店员 收银组长 店员 收银员 第一章 代 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代 码 1 2 3 4 5 6 7 8 9 店员 店员 安保组长 安保副组 长 10 店员 安保顾问 表3 技术津贴标准 技术 A(钻 B(红宝 C(铂 D(黄 档次 石) 石) 金) 金) 职位 店经理 店副经理 柜长 珠宝顾问 维修技师 表4 批发部展厅销售与管理人员薪酬标准 代 职 职 级 / 职 基 本 工 岗 位 津 通讯费 绩效奖金 总 码 系 位 资 贴 补贴 参考基数 计 1 管 展厅经理 理 2 店 珠宝顾问 员 表5 招商经理薪酬标准 代 职 职 级 / 职 基 本 工 岗 位 津 通讯费 提成点位 总 码 系 位 资 贴 补贴 计 1 管 招商经理 理 第二章 办公区员工工资结构 1、 工资结构: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技术津贴、绩效奖金、工龄工资、通讯费 补贴、工作餐补贴、加班补贴、夜班补贴、差旅补贴以及其他奖励构成。 、 2.解释 岗位津贴:根据表 1、2、4、5 发放 技术津贴: 适用于店面员工, 根据表 3 发放,评核、晋升和褫夺办法另行规定。 .绩效奖金:根据员工工作表现、承担的工作量等评定的绩效奖金,具体奖金方案 根据不同部门和职级分别制定实施细则,每月或每季度评定发放一次。 工龄工资:根据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计算,每增加一年则相应增加 元,上 限为 元 通讯费补贴: 参表 1、2、4、5 工作餐补贴:对于不提供工作餐的分店/分公司/部门,根据当地消费水平,每人 每月按照 元到 元标准发放。 加班补贴: 2.7.1 公司不鼓励员工加班,如有加班一般应以补休的形式补偿. 2.7.2 如因公司原因无法安排加班员工补休的,加班补贴计算公式如下: 月平均考勤天数 天。计算方法是( 365 天-11 天法定节假日 -52 休息 日)/12 个月=25 天。公司所有员工不论职级基本工资均为 800 元/月。 加班工资一律以 4 元/小时为基数计算。 2.7.3 加班费上限为 300 元/月/人,加班费超过此上限者,按上限数额发放, 未超此上限者,则按实际加班时间核算。 2.7.4 因工作需要,公司安排员工日常加班,支付员工基本工资 150%的工资报 酬;安排员工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员工基本工资 200%的工资报 酬;公司安排员工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支付员工基本工资 300%的工资报酬。 夜班补贴: 因工作需求安排员工每日 22 时到次日 6 时期间工作的,每个工作日 夜班公司补贴加班员工 10 元。 差旅补贴:根据员工提供的出差地往返票据和相关证明,按部门统一结算,并经 高层主管领导审核后发放。差旅补助标准见《差旅费报销实施细则》。 3、招商部员工除基本工资外的薪酬标准另行规定和约定。 4、其他奖励:其他奖励指公司为激励优秀员工,除上述工资结构以外设置的额外 奖金或福利,主要包括各直营店或办公室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公司定期或不定 期的优秀评比奖励和董事长特别奖。 第三章 员工工资的结算和支付 1、 基本工资和津贴的结算和支付 结算期间:基本工资、津贴的结算期间为公历每月的 1 日至最后一日;新进员工起 薪日以实际到岗日为准。发薪日是每月 15 日发放上月工资(遇节假日则相应提前 或延后)。 结算方式: 1.2.1 公司员工薪酬由人力资源部计算、制表,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后,由财务部 统一发放。 第四章 其他工资制度规定 1、 试用员工的工资标准:根据公司相关的招聘和录用制度,评定新进员工的 职务及岗位等级。店面新进人员试用期发放固定薪资 800 元/月;其他职级 岗位员工对应正式员工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标准的 80%发放,同时发放相应 通讯费和工作餐补贴,公司特别规定的除外。 2、 实习员工的工资标准:实习员工只针对在校学生,具体标准由人事培训部 与实习员工校方协商确定。 3、 假期工资的结算:详见。 4、 代扣代缴: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规章,针对某些税收和费用,公司将从员 工薪酬中代扣代缴。 第五章 附则 1、 制定、监督与解释:本制度由人事培训部和财务部负责制定、修改,并监督实 施;最终解释权属人事培训部。 2、 实施:公司各项薪资管理工作均依本制度规定办理;若有未详尽规定之事宜, 按补充条例或相关实施细则办理。 3、 生效:本制度经董事长批准后、正式颁布之日起生效。
3 页
425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市场族职级成长全套
表 3-市场族各级别简称对应表 初做者 有经验者 族类 (Entry) (Intermediate) M1 M2 市场族 骨干 (Specialist) M3 专家 (Expert) M4 资深专家 (Master) M5 权威 (Fellow) M6 领 导 力 职 业 发 展 通 道 分 为 监 督 者 ( Supervisor ) 管 理 者 ( Manager ) 高 级 管 理 者 (Senior Manager)领导者(VP:Value Person)四级。 1、 市场族职业发展通道\阶梯\标准 (1)通道 市场族分为产品、营销、客服、销售支持、内容五个职业发展通道,每个发展通道包含下 列职位(具体内容请见表 9-市场族发展通道职位列表)。 表 9-市场族发展通道职位列表 市场族(MA) 产品类—PD 销售支持类—SS 01—产品策划 01—销售支持 02—产品管理 02—结算分析 03—游戏设计 03—广告 AE 营销类—SA 内容类—CO 01—市场策划与推广 01—内容管理 02—品牌管理 02—内容审核 03—商务拓展 03—网站编辑 04-项目销售 05-渠道销售 客服类—CS 01—客户服务代表 02—客服后台管理 03—客服质检 (2)阶梯 市场族职业发展阶梯及级别定义参见下图 5 图 5-市场族职业发展阶梯及级别定义示意图 具体解释如下: A.级别代码:M1 级别名称:初做者(Entry) 级别定义:作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初做者,具有本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或单一领域 的某些知识点;在适当指导下能够完成单项或局部的业务。 B.级别代码:M2 级别名称:有经验者(Intermediate) 级别定义:具有本专业基础的和必要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已经在工作 中多次得以实践;在适当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多项的或复杂的业务,在例行情况下能 够独立运作。 C.级别代码:M3 级别名称:骨干(Specialist) 级别定义:具有本专业某一领域全面的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在某一方面是精通的 , 能够独立承担某一方面工作的策划和推动执行;能够独立、成功、熟练地完成本领域某一方 面的工作任务,并能有效指导他人工作。 D.级别代码:M4 级别名称:专家(Expert) 级别定义:在公司某一领域具有深厚和广泛的经验,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 能够领导某一专业领域或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工作有效地运行,或作为专业领域的骨干力 量和关键贡献者。对于本专业领域内复杂的、重大的问题,能够通过改革现有的程序/方法 来解决之,熟悉其他相关专业领域运作。 E.级别代码:M5 级别名称:资深专家(Master) 级别定义:作为公司内公认的某方面专家,精通本专业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参与战略制定并对某一关键业务成功负责。能够准确把握本领域的发展趋势,指导整个体 系的有效运作,能够指导本领域内的重大、复杂的问题解决。 F.级别代码:M6 级别名称:权威(Fellow) 级别定义:作为公司内外公认的权威,能够洞悉本领域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具有 战略性的指导思想,推动公司决策。 (3)标准 市场族级别标准分能力项与基础项两个组成部分。能力项包括:解决方案、知识、技能 以及方法论四项内容,主要描述市场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提升所具备的能力,作为员 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基础项包括工作经历与绩效要求,是进行人力资源体系性检 查的依据,不作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的参考。(请见图6-市场族级别标准) 图 6-市场族级别标准 (基础项:绩效+资历) A.能力项详细内容请见表10 表10-市场族能力项列表 能力项 详细内容 方案规划、资源整合/调配、项目/活动组织实 解决方案 施 产品/运营/行业知识、营销知识、相关专业知 知识 识 技能 营销管理、销售技巧、客户服务 方法论 内部标杆提炼/共享、外部标杆引入/移植 B.基础项详细内容请见表11 表11-市场族基础项要求 晋级 最近两次 绩 效 评 绩效 保持 其他情况 降级 过去绩效 评级 1 次 学历 大专及以下 资历 1 级-2 级 2 级-3 级 2.5 年 4年 3 级-4 级 4年 级 : 为 C 1.5 年 3年 3年 本科 SS、SA、A S、SB、BS、 AA、AB 或 0.5 年 2年 2年 硕士及以上 BA 备注: 1、以上年限是指在本级别上的年限; 2、技术族设计类、市场族产品类的游戏设计等职位,其大专以下学历等同本科学历对待; 3、绩效特别优异者(指最近两次绩效为:SS/SA/AS)可破格申报; 4、对公司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者(是指获得公司三星级及以上的员工个人表彰,不包括 团队),可破格申报。 根据级别标准,确定市场族的关键识别点,请见表 12 表 12-市场族级别标准关键识别点 评估要素 产品/运营/市 场 初做者 •掌握本职位必需的基本 知识 •能够理解本职位一般专 业问题相关的讨论 •可进行产品/运营/行业概 要知识简介 营销知识 •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 相关专业知识 •掌握业务相关的财务和 技术相关流程制度 •掌握本职位相关基本的 财务、技术知识 •能描述本职位相关的应 用技术和其要求 各级营销人员“知识”项目关键识别点 有经验者 骨干 •掌握全面的产品/运营/ 同 M2 市场知识 •能够组织和引导本职位 专业问题相关的讨论 •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自己 职位范围内的产品/运营/ 市场知识 •能灵活运用本职工作范 •掌握全面的营销知识 围内 的营 销知 识解 决一 •能灵活运用必要的营销 般性专业问题 知识独立解决有一定难 •能发现工作中的瓶颈问 度的专业问题 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掌握并能在工作中熟练 •掌握业务相关的财务和 应用 本职 位相 关基 本的 技术相关流程制度,并 财务、技术知识 能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参与部门内和跨部门间 •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成 的业务知识、专业技术的 本、质量、技术可行性、 交流 客户满意度的要求 •可参与项目的预算工作 •可参与项目的预算工作 专家 •对产品/运营/行业知识有 深刻的理解 资深专家 •能引导别人关注产品/运 营/行业发展趋势和价值 点 •能灵活运用营销知识独 立解决复杂的专业问题 •能发现工作中的瓶颈问 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 •能灵活运用营销知识解 决 复杂 的 专业 问题 或跨 领域 的问 题, 对公 司 战 略有指导意义 •对多种关键专业技术之 于公司业务的作用有建构 性的理解 •可履行大型项目的预算 职责 •积极致力于从专业角度 打通 连接 公司 不同 业务 的目 标, 提供 并推 广相 关跨领域知识 评估要素 初做者 营 销 管 理 •了解渠道管理的一般知 识,有少量渠道运作方面 的经验 •能够理解各项渠道政策, 能对客户/合作商进行正确 的政策宣传 •能够正确地执行渠道业务 流程,在指导下能为客户/ 合作商提供合格的渠道服 务。 渠道管 理 信息平 台建设 销售计 划与支 持 有经验者 各级营销人员“技能”项目关键识别点 骨干 •熟悉渠道管理的一 般 知识,有丰富渠道运作 方面的经验 •能够理解并掌握各项 渠道政策和流程,对客 户/代理商进行 正确的 政策引导,提供合格的 渠道服务 •能够掌握并利用所辖 领域的渠道资源开展业 务,在指导下能拓展新 的渠道资源 •能够掌握有效的收集整理 •能对信息进行初步的 本产品领域客户信息、市场 分析,能提出具有参考 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的基本 价值的优化建议 方法 •宏观环境、客户、对手 •客户、对手信息基本准确、 及 产 品 信 息 完 整 、 全 全面,基本符合市场真实 面,符合市场真实情况 情况 •能够主动有效的收集 •建立有规范、方便查询的 整理本产品领域信息, 信息档案,信息全面、真实 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 •对公司的信息调查要求能 及时反馈 •理解并遵循整个团队工作 •在分配的任务中,理 计划及成本目标,在 指导 解并遵循整个团队工作 下制定并执行 可行性较强 计划及利润目标,可独 的本职工作计划 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本 职工作计划 专家 资深专家 •能独立承担渠道运作 •能够发现渠道政策的不 足之处,提出合理的优 化建议 •能够充分利用所辖领域 的渠道资源开展业务, 能独立拓展新的渠道资 源。 •能够有效处理渠道冲 突,为合作伙伴提供有 效支持和帮助,促成合 作 •••对部门信息平台的建 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能对信息独立进行分析 整理,所提供信息符合 上级或相关部门的要 求,能够提出有效的建 议和意见 •能够有效跟踪竞争对手 •能够协助制定各项渠道 政策 •具备区域/行业渠道管理 和规划能力,并能按照渠 道规划拓展新的渠道资源 •对渠道信息进行深入分 析,发现新的机会点 •能够制定各项渠道政策 •具备区域 /行业整体渠 道管 理和 规划 能力 ,并 能按 照渠 道规 划拓 展新 的渠道资源 ·能够指导和规划信息 平台的建设 •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在所 负责区域建立了广泛、有 效、均衡、可靠的信息渠 道 •能对信息独立进行分析 整理,所提供信息和意见 对上级或相关部门的决策 有直接、重要影响 •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对 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筛 选 ,所 提供 信息 和意 见 对公司技术、产品、质量 和服 务方 面的 决策 有重 要的影响 •能独立制定可行性较强 的部门/团队工作计划和 成本、利润目标,有效安 排工作范围内各项事务 的处理顺序 •同 M3 •能制定本业务领域的销 售目 标和 计划 ,目 标及 计划可操作性较强 销 售 技 巧 客户公 关 •在指导下能制定公关计 划,并正确实施 •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能 有效地与客户/合作商进行 业务沟通 •能参与制定有效的公 关计划,并正确实施 •具有较好的公关技 巧,能与区域内的客户 /合作商建立全面、稳定 的市场关系平台 商务谈 判 •事先参与谈判策划,作 为项目参与人协助进行谈 判,掌握基本的谈判技巧 •事先进行谈判策划, 有能力作为商务主要 参与人进行谈判,掌 握多种谈判技巧 报告能 力 •能够在指导下按规范完成 报告 •能对报告进行准确陈述与 说明 •能够制作 有针对性 的 报告,内容正确、观点 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 晰 •能够编写技术资料、广 告文案、软性文章 •能够在公司内部会议 中或对客户正确、清晰 地讲解和表达内容 •具备公关规划技能, 能独立制定有效的公关 计划,并正确实施 •具有较好的公关技巧, 能与省级合作商高层建 立全面、稳定的市场关系 平台 •能制定全面、均衡的公 关规划,对客户的分析 准确,对各种类型的客 户都能有针对性的策 略,公关策略手段有创 新 •能通过多种个性化公关 手段与合作商的集团公司 高层建立全面、长期、稳 定的市场关系平台 •事先进行谈判策划, •事先进行充分的策划准 有能力独立进行一般谈 备,能很好地把握客户 判,掌握多种谈判技巧 的心理,熟练运用各种 谈判技巧达到预设的目 标 •能够负责重大项目 的谈判 • 能够对所从事的较复 •能够制作针对高层或特 杂的业务领域进行详细 定客户群的报告,内容完 介绍,或在大型会议和 善、观点新颖、重点突出、 外部重要客户进行主题 逻辑清晰 陈述,正确、清晰地讲解 •能够对所从事的较复杂 和表达内容 的业务领域进行详细介 •策划和组织报告、文案、 绍,或在大型会议进行 软性文章的编写和审核 主题陈述,宣讲具有较 强的引导性、感染力和说 服力 •能制定全面、均衡的公 关规划,综合考虑周边 公共关系的建立以及市 场的长远发展和市场培 育 •能通过多种个性化公关 手段与国家相关部门高 层建立全面、长期、稳定 的市场关系平台,影响 行业政策 •经常培训与指导相关人 员此项技巧 同 M4 客 户 服 务 需求理 解和实 现 ·能够把握客户需求,及时 作出正确反应 ·在 M2 以上人员指导下 ,能 够区别客户优先级别 预见和 解决问 题 •能够在指导下,解决一般 的问题 •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清楚 的记录并及时通知 相关人 员 •能够准确识别客户需 求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 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在问题 露出苗头 之初就意识到对客户的 影响 •能够系统地设计 产品 服务方案 •在高级别人员的指导 下,解决有一定复杂程 度的问题,发现和避免 一些常规问题 •能够及时处理问题, 对相关问题进行清楚的 描述、正确的判断和处 理,必要时及时通知相 关人员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 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 初就意识到对客户的影 响 •能够系统地设计产品服 务方案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 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持续采取措施提高 客户服务水平 •能够保证提供的客户服 务水平保持最佳 同 M4 •能识别、预见并解决较 大范围或复杂程度较高 的问题 •能够系统分析产品/服 务/运营情况,提出全局 性预防措施以解决潜在 问题 • 能够有效提高本部门 / 本产品的综合服务效能 •能对突发事件下的客户 关系进行有效处理,采用 一切办法减少客户需求与 公司利益之间的矛盾 •能够确保本部门/本产品 的综 合服 务效 能不 断得 到提高 各级营销人员“解决方案”项目关键识别点 骨干 专家 评 估 要素 方 案 规划 初做者 有经验者 •具备产品/行业/市场规 划方面的一般知识 •在指导下,能协助完成 局部市场或特定项目的 规划工作。 •能基本分析出本行业市 场的主要机会、问题点 •在协助下,能完成局部 市场或特定项目的规划 工作,规划有针对性, 可操作,可评估 •能准确、全面进行市场 潜力及需求分析、竞争分 析 •能负责完成某一产品/局 部市场或特定项目的规划 工作,规划有较强针对 性,可操作,可评估 •能参与特定项目营销策略 的制定 •能准确地抓住市场的机会 问题点。对问题有一定的预 见性,并有相应的防范措 施 资 源 整合/ 调配 •虚心听取多方面意见, 很好地配合他人工作。 •能够合理配置项目组成 员,协调内部分工 项目/ 活 动 组 织 实施 •在指导下,能策划并实 施难度较低的小型项目/ 活动,对于具体运作有 初步的经验。 •能够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活动,并及时反馈问题 和信息 •在工作中合理应用协作 技巧和借助集体力量; •能够协调项目组内部的 分工协作 •能够有效寻求和整合外 界资源 •在有限的指导下能组织 实施一般难度的策划项 目/活动,对于具体运作 有丰富的经验 •能够按照总体计划制定 阶段性计划及监控点, 并按监控点检查和修正 项目进展 •项目中能够判断问题的 重要程度并解决一般难 度的问题 评估要素 初做者 有经验者 •能够独立负责中型项目/ 活动的实施和运作 •有能力亲自解决中型项目 /活动中大部分问题 •能够灵活实施活动,在活 动过程中充分预见可能出 现的问题,并提前确定相 应的防范应变方案措施 资深专家 •能独立完成产品/行业/市 场整体规划工作,规划目 标具有挑战性、牵引性、 前瞻性 •能完成产品/行业/市场 营销策略的制定,市场策 略有一定创新 •能够准确地分析预测出 市场的发展潜力、市场格 局及发展趋势、竞争对手 的策略手段 •能够通过与各部门和高 层的有效沟通,获得必要 的资源和支持 •能够合理配置不同项目 和部门间的资源,协调内 部分工协作 •能组织实施复杂的大型 策划活动,对于具体运作 有丰富的经验 •能准确分析出影响项目 成败的关键问题、机会 点。 思路清晰,逻辑性 强 •能预见和解决项目运作 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各级营销人员“方法论”项目关键识别点 骨干 专家 •能够准确制定出产品/ 行业/市场中长期的战略 及规划,规划内容具有 前瞻性、指导性、创新 性、实用性 •能完成中长期市场需求 分析,并能推动 1 年以 上的产品研发规划 •能够整合和影响行业资 源 同M4 资深专家 内部标杆 提炼/共享 • 对工作过程及结 果及时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 可向新员工传授 工作经验和心得 •可参与大的专业问题的 讨论 •对低级别营销人员进行 例行专业指导 •向新员工传授工作经 验,需要时可以承担导 师的工作 •有效组织、推动或积极 参加部门内或跨部门间 相关专业技术、专业技能 的交流和研讨,并形成 独特、系统的方法 •指导帮助低级别营销人 员提高基本技能,在实 践中培养了一批在工作 过程中有较好绩效的有 经验者 •承担新员工导师的工作 •在业务领域中起组织领 导作用或专业顾问作用 •有能力借助已有的业务 知识和技能,加以扩展和 改进以适应新的情况 •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在 工作过程中有较突出绩效 的骨干 •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在 工作过程中绩效突出的 专业中坚和专业专家 •可规律性地利用相关行 业或多个学科的成功案 例,并创新地整合它们 •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并 理解市场环境、技术变化 将带来的影响 •推动研究和验证新的营 销模式在公司的应用 •分析复杂的或新的市场 或环境形势,预见潜在 的问题和趋势,评估机 会、可能影响及风险 •可作为兼职内部讲师 外部标杆 引入/移植 •与公司外各类业务相关 机构进行交流、沟通、研 讨,有效收集跨行业标 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 有效分析和利用,提高 公司综合竞争力及可持 续发展能力 注:腾讯市场族职业发展通道标准请见附件 2。 领导力体系与员工职业发展体系的区别 区别 领导力体系 目的 通过识别腾讯对管理者能力和行为 为普通员工提供专业发展的通道, 要求,支撑公司战略和文化 促进员工在专业能力的精专 在不同等级的管理者,强调必须 员工符合本级标准要求同时还须提 理念 员工职业发展体系 方式 能力 “胜任”本级领导力定义的要求 升自己以达到下一个级别要求 公司根据战略需要主动识别和培养 主管必须关注“所有”下属的职业 有潜质管理者 发展 注重计划、监督、控制等管理能力培 注重专业能力和基本工作方法的培 养 养 (三)领导力职业发展阶梯\标准 1、阶梯 (1)级别代码:L1 级别名称:监督者(Supervisor) 级别定义:监督下属员工或/和低级别管理者。能够对下属进行日常监控以支持 Team 日常运作和取得业务目标,同时参与具体业务运作。能够作 为下属进步的阶梯。 本级别管理者没有人事、财务预算控制权,但包括考核权。 (2)级别代码:L2 级别名称:管理者(Manager) 级别定义:管理高技能员工和 Supervisors,可以管理一个相对对立的部门,或者协助高级别管理者管理一个部门。计划、指导和监控员工工作; 可能参与战略性的事务;为直接下属的发展提供指导。 对部门的预算、人事可以有控制权。 (3)级别代码:L3 级别名称:高级管理者(Senior Manager) 级别定义:管理一个或多个主要的功能/部门;制定战略、方针和政策;直接负责组织某类业务运作、保证战略一致性和协调与其它组织关系; 为既定组织的长期有效运作负责,背负一系列可衡量的运作、功能和战略层面指标,对功能层面战略负责;对公司的业务战略方向提出直接、有响应力的 建议;培养管理梯队。 (4)级别代码:L4 级别名称:领导者(VP: Value Person) 级别定义:管理一个或多个主要的功能/部门;制定公司战略、方针和政策;直接负责组织某类业务运作、保证战略一致性和协调与其它组织关 系;对公司某类业务运作目标负直接责任,对为既定组织的长期有效运作和对公司整体贡献负所有责任;对公司的业务战略方向提出直接、有响应力的 建议;培养成为 Officer 候选人所需要的能力。 2、 标准 领导力级别标准主要由能力项构成。能力项包括:客户导向、组织发展、执行力及人形象塑造四项内容(请见图1-领导力级别标准) 能力项详细内容请见表1 表1-领导力能力项列表 能力项 详细内容 客户导向 预估客户需求、关注客户、创造客户价值 组织发展 团队管理、变革管理、人才培养 执行力 工作管理、流程管理 个人形象塑造 职业操守、个人情商 根据级别标准,确定领导力的关键识别点,请见表 2 表 2-领导力级别标准关键识别点 评估要素 预估客户需求 关注客户 创造客户价值 评估要素 各级管理人员“客户导向”项目关键识别点 Supervisor Manager/Senior Manager •根据市场信息,预见客户需求,并制定 •根据市场信息,预见逐步显示出的客户需 计划以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 求,制定针对性地、创新的方案以适应客户 •评估变化中的客户需求对业务领域的影 和市场需求 响 •评估变化中的客户需求对腾讯和本部门的 影响 •将工作的目标与贡献与客户满意度联系 •建立并理解部门的贡献与客户满意度之间 起来,针对客户意见作出决策和行动 的直接的联系,针对客户意见作出决策和 •无条件的保证对客户的承诺,发展和维 行动 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无条件保证对客户的承诺,发展和维持良 •建设方便合理的系统、流程,使客户很 好的客户关系 容易与腾讯合作 •积极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的文化,保证客 户服务的灵活性和及时响应度 •鼓励员工寻找新的方法来为客户创造价 •鼓励员工寻找新的方法来为客户创造价值 值 •和客户、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寻求和共 •和客户、合作伙伴共同寻求和共享新的 享新的价值点 价值点 •通过更高效的执行力来建立和维持客户忠 •通过更高效的执行力来建立和维持客户 诚度 忠诚 Supervisor 各级管理人员“执行力”项目关键识别点 Manager/Senior Manager Leader •根据市场信息,预见潜在的客户需求,推动 组织策略以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 •评估变化中的客户需求对腾讯的影响 •建立并理解部门的贡献与客户满意度之间的 直接的联系,针对客户意见作出决策和行动 •无条件保证对客户的承诺,发展和维持良好 的客户关系 •积极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的文化,保证客户 服务的灵活性和及时响应度 •设计出超越客户的预期并能显著增值的解决 方案 •和客户、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寻求和共享 新的价值点 •通过更高效的执行力来建立和维持客户忠诚 度 Leader 工作管理 任务管理评估标准: 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计划 •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划或部署制定团队工作目 标 •根据工作的优先顺序分配资源(包括人、 财、物、信息等) •面向目标,确定执行计划的具体工作方法和 活动 •深入分析工作中易出现失误或问题的环节, 并设计相应的监控点及防范措施。 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明确本人及下属的工作职责、任务要求和衡 量标准 •指导团队成员制定相应的个人工作计划 •组织工作资源及时到位 •认真听取员工对工作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正 确实施正向牵引 指导和控制工作计划的实施 •及时检查、分析和评估各项工作结果 •有效指导下属工作方法或活动进行 •找出偏离计划目标的原因和工作中的失误, 提出改正措施,必要时上报主管及所影响的 接口部门 •在职责范围内立即实施改正措施,促成问题 的解决 绩效改进 •确定明确的团队工作改进目标,制定改进计 划 •制定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并确保执行 •定期对团队工作改进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对有关的改进措施及时充实调整 目标管理: 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计划 •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及本系统相关策略与方针 确定部门的中短期工作目标及优先顺序 •制定工作计划和业务预算,保证对上级目标 的继承性和对部门工作的牵引性 •将部门计划分解成可执行的、清晰的阶段计 划,设立监控点和控制基线, •充分考虑执行中的风险要素,提出应急预防 措施 组织实施计划 •按计划分配任务,并对下属的工作计划进行 指导、审定与监控 •保障并促进监控体系的有效运作,参与并指 导重大事件和例外事件的处理 •及时发现运作中的问题,迅速作出反应并进 行有效的调整,组织分析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 教训 •挖掘、配置、协调和利用人、财、物、信息等资 源,通过预算管理,及时监控与评估工作活 动。 促进决策 •在职权范围内勇于承担风险,迅速判断,果 断决策 •及时准确地收集有效信息,提出建议,供上 级和相关部门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做出正确有 效的决策。 效果评估 •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提出绩效改 进目标 •根据绩效改进目标与相关人员讨论制定绩效 改进计划,改进计划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决策能力 ·基于对公司价值观及管理理念的理解,从 追求公司整体最佳的角度,对公司的长、短 期目标的形成提出个人意见。 ·为公司制定目标所提的建议必须是经过精 心调查、具体而可操作的。 ·将达成共识的公司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结 果性指标(业绩指标),作为形成公司对 外策略与内部方针的基础。 ·按照公司战略目标的要求,组织制定清 晰、明确、可执行的合适方法和操作程序; 并将当前及可预见到的资源、时间、组织结 构、技术等限制条件考虑在内。 有效授权 ·在组织内能够信任他人 ·在不同层次上授权他人作出决定,让下属 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自己的方 式行动。强调对目标是否按时达成,在工作 过程中适度指导,减少干涉。 ·授权前充分沟通,确保双方对授权的目 的、程度、资源、可能出现的问题、担忧、处 理方法等等达成共识 流程管理 评 估 要素 流程执行评估标准: 内部流程固化与优化 •对涉及到职权范围内的跨部门流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时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 议,向主管及相关部门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总结成功经验与习惯,及时以规则的形式加 以固化;及时评估并合理优化本部门流程和 规则的运作 •对流程运作中未覆盖到的部分与相关人员一 同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与实施细则 流程执行 •与相关人员一同讨论、学习与本部门业务有 关的流程,确保对流程的正确理解。 •给流程使用者提供准确、清楚、全面的培训 和指导。 •对与本部门相关的业务流程的运作情况进行 及时的监控,确保业务流程得以正确的贯彻 实施。 Supervisor 流程及制度建设 •宣导和灌输流程化管理的理念,推动流程在 部门内的严格执行 •身体力行地组织和参与职权范围内流程的制 定,关注流程监控点的设置,推动部门成员理 解并贯彻执行流程,不断把成功的已有效运作 的流程、规范、制度及时固化。 •通过走动管理与过程监控,处理例外事件, 并不断将例外管理规范化,促进管理的职业化 发展。 •通过审计与不断总结发现“瓶颈”,及时、有 效地组织流程和结构的优化,消除障碍。 各级管理人员“组织发展”项目关键识别点 Manager/Senior Manager 流程管理评估标准: ·应将主要精力去发现例外与外部变化,并 在处理例外事件中不断将例外规范化,使 之成为例行 ·通过走动管理与审计发现“瓶颈”,并及 时、有效地组织流程和结构优化,消除障碍 ·敏锐感觉外部环境变化,并适应性地促使 组织结构与流程的优化,有效促进组织绩 效的提高 Leader 团 队 管理 团队管理机制建立 •建立例会制度、上下级之间定期沟通机 制 •体现对员工工作的正向牵引 •及时有效处理例外事件 组织气氛建设 •帮助员工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在工作 中以积极的心态接受优胜劣汰的事实 •及时有效传递、正确诠释公司的文化导 向,并通过自身言行在管理工作中(特 别是对员工的考核、评价及奖励方面)予 以强化 •在团队中树立正气,敢于承担责任、善 于倾听他人意见与批评; 对部门问题敢 于陈述已见,并善于引导、听取、整合不 同意见,共同推动管理进步。 •倡导下属之间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 公正处理团队中下属之间的矛盾。 •当下属工作中有切实需要或遇到困难 时,应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和援助。 在商 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对下属工作上的承 诺。 引导与培育创新: •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要及时 进行总结,建立案例库并不断予以充实 •学习内、外部标杆适时交流有关信息, 寻求和支持新鲜的、有创意的观点,以利 资源共享与相互启发,促进信息增值 •奖励突破性的方法、主动性和试验,不 断激发个人创意,完善创新机制 团队领导: 文化宣导 •以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去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并积极传播公司的愿景与核心价 值观。 •及时有效传递、正确诠释公司的文化导向,并在管 理工作中(特别是对员工的考核、评价及奖励方 面)予以强化; •通过自身的言行使员工在工作中真实地领悟到公 司所倡导的文化,从而认同公司文化。 团队建设 •在团队内组织和推动双向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 机制 •为团队设立切实可行但又富于挑战性的目标,将 团队的设想和目标与企业的战略联系起来 •给予团队决策权和行动权,将计划转变为实际行 动 •传达一种清晰的方向感,使组织充满紧迫感和主 动性 跨部门协作 ·本部门目标制定和决策,既要考虑对公司战略目 标的贡献,也要考虑对相关部门与相关流程的贡 献,以全流程绩效牵引本部门的工作;避免本位主 义,提倡整个腾讯的成功来降低内部竞争; ·理解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打破部门壁垒,从全 流程最佳去理解本部门的责任,积极主动了解、理 解和配合相关部门的要求,组织和保证对公司主流 程的支持和对相关部门的业务支持;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交流,积极利用相关部门的 成果和推介本部门成果,达到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利 用。 团队发展方向指引 ·理解腾讯公司全球竞争、技术、政策、经济趋势 和问题的关联性 ·能够敏锐的把握行业趋势和全球性的市场机 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 ·传递全面的对公司方向和战略的理解 组织文化建设 •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去推动组织与文 化建设。 •积极传播公司的愿景与核心价值观,在关键 行为过程中,言传身教,培养下属。 •营造有利于员工成长、勇于创新、自我超越的 环境与团队合作氛围;营造树正气,敢于承担 责任,勇于负责,对于公司流程及部门工作中 的问题敢于陈述已见的组织氛围。 •努力促进组织运作效率的提高,明确各层面 的应负责任和绩效考核标准,增强员工工作的 明确性和责任性 平衡资源 ·为达成目标积极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协调时 间、资源、质量要求来完成组织目标 ·创造平衡性的解决方案最大化组织收益,使冲 突表面化并建设性地解决冲突 ·建立内部、外部网络来支持协作,开放共享信 息和资源,激励组织内跨部门团队工作的文化 变 革 变革推行 变革推动能力 领导变革 管理 •服从公司整体利益,主动推行变革成 果,消除变革中的阻力,勇于承担责任 与风险(包括岗位风险和创业过程中的 风险)。 •服从公司整体利益,主动消除变革中的阻力,勇 于承担责任与风险(岗位风险和创业过程中风 险)。 •面临变革时示范出乐观的态度,称赞参与变革和 创新的员工 •控制变革的速度和进程以保持工作的效率 •鼓励能使腾讯获得竞争优势的合理冒险 人 才 培养 •以高度的责任感培养、选拔、推荐管理 者,做好部门内后备管理者资源池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学习型组 织;并注意在工作中言传身教、及时辅 导,必要时合理授权,在实践中进行锻 炼。 •与下属一起商定其个人发展目标和培训 方法、改进措施,并且对其下属的改进提 高情况进行例行化检查、评估,提出建设 性的反馈意见,培养下属效果显著。 •明确选拔管理者的组织目标,并严格按照公司的 标准选拔和甄别管理者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并积极组织实施 管理者梯队培养计划,注重实际培养管理者的质量 和数量,在组织内部形成后备管理者资源池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学习型组织 •关注下属并及时给予发挥能力的机会,在工作中 合理授权,传递压力,在实践中锻炼管理者 •善于通过总结案例培养管理者,并通过案例中关 键事件过程追溯和分析,发现和培养管理者的优秀 品格和素质 •履行管理者导师职责,善于对下属正向引导,帮 助改进其不足;注重工作中的言传身教,与下属共 享经验 •根据公司/部门的远景目标以及通往目标的管 理,评估公司/部门改进目标、范围和变革准备 度,制定变革管理策略和清晰可行的实施计划 •合理安排员工以促进变革,集中关注那些激 烈抵制变革的人,帮助员工理解并接受变革的 收益,主动消除变革中的阻力,创造积极参与 变革的氛围 •控制变革的速度和进程以保证部门的正常运 作效率 •营造管理者成长的环境,建立选拔和甄别管 理者的机制,并在关键工作过程中言传身教。 •善于引导员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强烈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 •围绕组织目标,辅导下属推进落实公司的管 理改进和制度化建设;注重被培养管理者的质 量和数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学习型组织 •能在工作中对下属和员工进行培养与管理, 发挥其所长,修正其所短 评估要素 职业操守 个人情商 各级管理人员“个人形象塑造”项目关键识别点 Supervisor Manager/Senior Manager Leader •坚持原则,诚实正直,实事求是地面对和处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 •直言不讳,保持公正、诚实、坦诚,与同级、管理者和下属共享信息,并毫无保留 •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以公司文化理念和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职业化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塑造个人形象、维护公司形象,起 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使命: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以腾讯发展为己任 •激情:热爱本职工作,以乐观心态面对挑战,注重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成长的喜悦。 •压力承受力: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困难和挫折。 注:腾讯领导力职业发展通道标准请见附件 4。 2、《腾讯市场族职业发展通道标准》 4、《腾讯领导力职业发展通道标准》 5、《腾讯素质词典》 2、腾讯市场族职业发展通道标准 M1 标准 能力模型项 标 准 要 素 评估要素(Evaluation) (Performance) 知识 技能 能够了解产品/市场 /运营的概念和基本 特征 能够了解本职位必 备的营销的基本知 识 了解公司的财务和 技术相关流程制 度,掌握本职位基 本的财务、技术知识 能够正确执行公司 各项营销管理政策、 流程,协助完成公 司销售目标 在指导下采取有效 的方式方法,与客 户建立良好的关 系,完成销售任务 产品/运营/行业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本职位必需的基本知识 ——能够理解本职位一般专业问题相关的讨论 ——熟悉产品/运营/行业概要知识 营销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 相关专业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业务相关的财务和技术相关流程制度 ——掌握本职位相关基本的财务、技术知识 ——能描述本职位相关的应用技术和其要求 营销管理评估标准 渠道管理 ——了解渠道管理的一般知识,有少量渠道运作 方面的经验 ——能够理解各项渠道政策,能对客户/合作商 进行正确的政策宣传。 ——能够正确地执行渠道业务流程,在指导下能 为客户/合作商提供合格的渠道服务。 信息平台建设 ——能够掌握有效的收集整理本产品领域客户 信息、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的基本方法 ——客户、对手信息基本准确、全面,基本符合 市场真实情况 ——建立有规范、方便查询的信息档案/能正确 填写客户信息系统,并经常进行整理和充实, 信息全面、真实。 ——对公司的信息调查要求能及时反馈 销售计划和支持 ——在分配的任务中,理解并遵循整个团队工作 计划及成本目标,在主管或二级以上营销人员的 指导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本职工作计划,合理安 排本职工作范围内各项事务的处理顺序 销售技巧评估标准: 客户公关: ——具备初步的公关规划技能,在指导下能制 定有效的公关计划,并正确实施 ——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及客户拜访活动基本规 范,能有效地与客户/合作商进行业务沟通,向 客户有效传达公司意图 商务谈判: ——事先参与谈判策划,作为项目参与人协助 进行谈判,掌握基本的谈判技巧 ——能够妥善处理客户的要求,不随意给客户承 诺。 报告能力: 解决方案 方法论 ——能够在指导下按规范完成报告 ——能对报告进行陈述与说明 具备正确的服务意 识,掌握基本的客 户服务知识,在指 导下能够解决一般 的问题 具有行业市场规划 方面的一般知识, 在指导下,能完成 局部市场的规划工 作,能承担简单的 市场分析与研究工 作 能够配合部门、他人 做出贡献 资源整合(调配)评估标准: ——虚心听取多方面意见,很好地配合他人工作 在指导下能按规划 承担项目/活动实施 方面的工作,提供 相关信息 能够学习本领域的 标杆,及时总结自 己的工作 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估标准: ——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知识,在指导下,能参 与策划并实施难度较低的项目/活动,对于具体 运作有初步的经验。 ——能够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活动,并及时反馈问 题和信息。 内部标杆的提炼和共享评估标准: ——对工作过程及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教训 ——可向新员工传授工作经验和心得 客户服务评估标准: 需求理解和实现 ——能够把握客户需求,及时作出正确反应 ——能够在指导下区分客户优先级别 预见和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解决简单问题;能够在有限指导 下,解决一般的问题 ——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清楚的记录并及时通知 相关人员 ——能够按公司要求提供客户服务。 规划能力评估标准: ——具备产品/行业市场规划方面的一般知识 ——在指导下,能完成局部市场或特定项目的规 划工作。 ——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针对性,经主管修 正后,可操作,可评估,能够将公司的营销策略 和市场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能基本分析出本行业市场的主要机会、问题 点。 外部标杆的引入和移植评估标准 ——对有关专业领域发展方向的规划、决策较快 理解,并以此指导本职实际工作 M2 标准 能力模型项 标 准 要 素 评估要素(Evaluation) (Performance) 知识 技能 掌握全面的产品/市 场/运营的基本知识 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本职位必备的营销 的基本知识 掌握公司的财务和 技术相关流程制 度,在工作中应用 基本的财务、技术知 识 能够有效执行和支 持公司各项营销管 理政策、流程、计划 采取有效的方式方 法,与客户建立良 好、稳固的关系,达 成组织的目标 产品/运营/行业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全面的产品/运营/市场知识 ——能够组织本职位专业问题相关的讨论 ——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自己职位范围内的专业知 识 营销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 ——能灵活运用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营销知识解决 一般性专业问题 ——能发现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关专业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业务相关的财务和技术相关流程制度 ——掌握并能在工作中熟练应用本职位相关基本 的财务、技术知识 ——能描述本职位相关的应用技术和其要求 ——参与部门内或跨部门间的业务知识、专业技 术的交流 ——可参与项目的预算工作 营销管理评估标准 渠道管理 ——熟悉渠道管理的一般知识,有丰富渠道运作 方面的经验 ——能够理解并掌握各项渠道政策,能对客户/ 代理商进行正确的政策引导。 ——能够正确地执行渠道业务流程,为代理商提 供合格的渠道服务。 ——能够掌握并利用所辖领域的渠道资源开展业 务,在指导下能拓展新的渠道资源 信息平台建设 ——能够主动有效的收集整理本产品领域客户 信息、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建立广泛的信 息来源 ——客户、对手信息基本准确、全面,基本符合 市场真实情况 ——建立有规范、方便查询的信息档案/能正确 填写客户信息系统,并经常进行整理和充实, 信息全面、真实。 ——对公司的信息调查要求能及时反馈 销售计划和支持 ——在分配的任务中,理解并遵循整个团队工作 计划及利润目标,可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本职工作 计划,合理安排本职工作范围内各项事务的处理 顺序 ——确保计划按时完成并具可靠性/可操作性, 达到公司要求的效能指标 销售技巧评估标准: 客户公关: ——具备公关规划技能,能参与制定有效的公 解决方案 在工作中立足于客 户,服从客户需 要,掌握客户服务 技巧,在指导下能 及时处理和解决问 题 掌握行业市场规划 方面的知识,在协 助下,能完成局部 市场的规划工作。 学习整合资源技 巧,能够协调项目 组内部分工 能够组织实施一般 难度的项目/活动, 并能灵活处理项目/ 活动过程中的问题 关计划,并正确实施 ——具有较好的公关技巧,对于负责的客户群领 域(或行业),能与客户/合作商建立全面、稳 定的市场关系平台 商务谈判: ——事先进行谈判策划,有能力作为商务主要 参与人进行谈判,掌握多种谈判技巧 ——能够妥善处理客户的要求,不随意给客户承 诺。 报告能力: ——能够制作有针对性的报告,内容正确、观点 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能够编写技术资料、广告文案、软性文章 ——能够在会议中或一般客户交流中进行非技 术澄清性质的产品/技术宣讲,正确、清晰地讲 解和表达内容,没有口头禅及不良行为习惯 ——回答问题内容正确、数字准确 客户服务评估标准: 需求理解与实现: ——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并及时做出正确反 馈 ——能够区分客户优先级别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初就意识到对客户的 影响 ——能够持续跟进客户确保问题解决 ——能够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 预见和解决问题: ——能够解决一般的问题;在高级别人员的指导 下,解决有一定复杂程度的问题 ——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清楚的描述、正确的判 断和处理 ——能够对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及时通知相关 人员 ——运用经验,发现和避免一些常规问题 规划能力评估标准: ——掌握并熟练应用产品/行业市场规划方面的 知识 ——在协助下,能完成局部市场或特定项目的规 划工作。 ——规划有针对性,可操作,可评估,能够将公 司的营销策略和市场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能准确、全面进行市场潜力及需求分析、竞 争分析 资源整合(调配)评估标准: ——在对周边部门的工作中注意应用协作技巧和 借助集体力量; ——能够协调项目组内部的分工协作,虚心听取 多方面意见,很好地配合他人工作 ——能够有效寻求和整合相关外界资源 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估标准: ——有丰富的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方面的经 验,在有限的指导下能组织实施一般难度的项目 /活动,对于具体运作有丰富的经验 ——能够按照规划实施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及时 方法论 能够学习本领域的 标杆,并以此指导 自己的工作,向新 员工传授经验 发现问题并进行检查和修正 ——能够按照总体计划制定阶段性计划及监控 点,并按监控点检查和修正项目进展情况。 ——能够判断项目/活动中问题的重要程度,不 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求助 内部标杆的提炼和共享评估标准: ——对工作过程及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教训 ——对低级别营销人员进行例行专业指导,主动 传授工作技巧和经验,有效帮助低级别营销人员 提高工作水平 ——向新员工传授工作经验,帮助他们尽快进入 工作正轨,需要时可以承担导师的工作 M3 标准 能力模型项 标 准 要 素 评估要素(Evaluation) (Performance) 知识 技能 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产品/市场/运营的 知识 产品/运营/行业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全面的产品/运营/市场知识 ——能够组织本职位专业问题相关的讨论 ——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自己职位范围内的专业知 识 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营销知识 营销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全面的营销知识 ——能灵活运用必要的营销知识独立解决有一定 难度的专业问题 ——能发现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熟悉公司的财务和 技术相关流程制 度,熟练应用本职 位所需的财务、技术 知识 能独立承担一定范 围内的营销管理工 作 相关专业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业务相关的财务和技术相关流程制度, 并能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掌握并能在工作中熟练应用本职位相关基本 的财务、技术知识,表现出跨学科的技术能力 ——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成本、质量、技术可行 性、客户满意度的要求 ——可参与项目内的预算工作 营销管理评估标准 渠道管理 ——熟悉渠道管理的一般知识,有丰富渠道运作 方面的经验,能独立承担渠道运作 ——能够深入理解各项渠道政策,能对客户/代 理商进行有效的政策引导。 ——能够合理地执行渠道业务流程,为代理商提 供有效的渠道服务。 ——能够充分利用所辖领域的渠道资源开展业 务,能独立拓展新的渠道资源。 信息平台建设 ——对公司的信息调查要求能及时反馈,对部门 信息平台的建议提出建设性意见 ——具有强烈的信息收集意识,在所负责区域建 立了有效的信息渠道 ——能够主动有效的收集整理本产品领域客户 信息、网络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信息基本完 整、全面,符合市场真实情况 ——能对信息独立进行分析整理,所提供信息符 合上级或相关部门的要求;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 和意见 ——能够有效跟踪竞争对手 销售计划和支持 ——能独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部门/团队工作计 划和成本、利润目标,有效安排工作范围内各项 事务的处理顺序 ——确保计划按时完成并具可靠性/可操作性, 达到公司要求的效能指标 ——理解并支持、推动团队/部门的工作任务和 发展方向,并据此控制本职工作的轻重缓急、优 先顺序安排,制定并把握工作相关部分的工作计 解决方案 能独立进行客户的 交流和拓展工作, 与客户建立全面、良 好、稳固的关系,达 成组织的目标。 在工作中立足于客 户,服从客户需 要,熟练掌握客户 服务技巧 能负责局部市场或 特定项目的规划工 作。能准确、全面进 行市场分析与研究 划、进度及成本目标 ——实事求是,认真、严谨、有效地对待工作的 每一个环节 ——在部门间或部门内工作接口时,认真进行专 业合作 销售技巧评估标准: 客户公关: ——具备公关规划技能,能独立制定有效的公 关计划,并正确实施 ——具有较好的公关技巧,对于负责的客户群领 域(或行业),能与省级客户/合作商建立全 面、稳定的市场关系平台 商务谈判: ——事先进行谈判策划,有能力独立进行一般 项目谈判,掌握多种谈判技巧 ——能够妥善处理客户的要求,不随意给客户承 诺 报告能力: ——能够制作有较强针对性和引导性的报告,内 容正确、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策划和组织技术资料、广告文案、软性文章 的编写和审核 ——能够对所从事的较复杂的业务领域进行详 细介绍,或在大型会议或对重要客户进行主题 陈述,正确、清晰地讲解和表达内容 ——回答问题内容正确、数字准确 客户服务评估标准: 需求理解和实现: ——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并及时做出正确反 馈 ——能够区分客户优先级别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初就意识到对客户的 影响 ——能够持续跟进客户确保问题解决 ——能够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 预见和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发现、解决较大范围或较复杂的问 题 ——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能够提出方案并加以解决 ——按公司规定为不同客户群提供相应服务;能 够向客户进行积极、正向的解释。 ——能够有效提高本部门/本产品的综合服务效 能; 规划能力评估标准: ——掌握并熟练应用产品/行业市场规划方面的 知识 ——能负责某一产品/局部市场或特定项目的规 划工作。 ——规划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可评估,能够 将公司的营销策略和市场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能参与特定项目营销策略的制定 ——能准确、全面进行市场潜力及需求分析、竞 争分析 客户需求及竞争分析,结论准确、全面 方法论 能够通过多种方法 和渠道进行资源整 合(调配) 能独立承担有一定 难度的项目/活动的 组织实施工作,能 亲自解决项目过程 中的大部分问题 能够主动学习和借 鉴本领域的标杆, 及时总结自己的经 验给低级别人员提 供指导。收集和分析 利用外部标杆。 ——能准确地抓住市场的机会问题点。对问题有 一定的预见性,并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资源整合(调配)评估标准: ——在对周边部门的工作中注意应用协作技巧和 借助集体力量; ——能够合理配置项目组成员,协调项目组内部 的分工协作,虚心听取多方面意见,很好地配合 他人工作。 ——能够有效寻求和整合相关外界资源 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估标准: ——有丰富的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方面的经 验,能独立组织实施有一定难度的中型活动或项 目,对于具体运作有丰富的经验,并为产品规划 工作反馈市场信息 ——能够灵活实施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预见 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确定相应的防范应变方 案措施 ——能够按照总体计划制定阶段性计划及监控 点,并按监控点检查项目进展情况 ——能够判断项目中问题的重要程度,有能力亲 自解决大部分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求 助或协调资源 内部标杆的提炼和共享评估标准: ——对工作过程及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教训 ——有效组织、推动或积极参加部门内或跨部门 间相关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交流和研讨 ——指导帮助低级别营销人员提高基本技能,在 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在工作过程中有较好绩效的有 经验者 ——向新员工传授工作经验,帮助他们尽快进入 工作正轨,承担新员工导师的工作 外部标杆的引入和移植评估标准: ——与公司外各类业务相关机构进行交流、沟 通、研讨,有效收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 效分析和利用,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发 展能力 M4 标准 能力模型项 知识 技能 标准要素 评估要素 (Performance) (Evaluation) 深刻理解产品/市场 /运营的知识 灵活应用本职位必 备的营销知识解决 复杂的专业问题 产品/运营/行业知识评估要素: ——对产品/运营/市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能够组织和引导本职位专业问题相关的讨论 ——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自己职位范围内的专业知 识 熟悉公司的财务和 技术相关流程制度 并能提出优化建 议,在工作中熟练 应用财务、技术知识 深入理解公司各项 营销管理政策和流 程,并能提出合理 的优化建议;参与 部门销售计划的制 定 营销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全面的营销知识 ——能灵活运用营销知识独立解决复杂的专业问 题 ——能发现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改 进 相关专业知识评估要素: ——掌握业务相关的财务和技术相关流程制度, 并能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掌握并能在工作中熟练应用本职位相关基本 的财务、技术知识,表现出跨学科的技术能力 ——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成本、质量、技术可行 性、客户满意度的要求 ——对多种关键专业技术之于公司业务的作用有 建构性的理解 ——可履行大型项目的预算职责 营销管理评估标准 渠道管理 ——熟悉渠道管理的一般知识,有丰富渠道运作 方面的经验,能独立承担渠道运作 ——能够协助制定各项渠道政策,指导渠道运作 ——具备区域/行业渠道管理和规划能力,并能 按照渠道规划拓展新的渠道资源 ——能够掌握所辖领域的渠道资源,在所负责 领域建立了有效的、多边的信息渠道,并对信息 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新的机会点 ——能够有效处理渠道冲突,为合作伙伴提供有 效支持和帮助,促成合作 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有规范、方便查询的信息档案,并经常 进行整理和充实,信息全面、真实 ——对公司的信息调查要求能及时反馈,对部门 信息平台的建议提出建设性意见 ——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在所负责区域建立了广 泛、有效、均衡、可靠的信息渠道 ——能对信息独立进行分析整理,所提供信息和 意见对上级或相关部门的决策有直接、重要影响 ——了解并掌握本领域内宏观政策等宏观环境信 息,信息完整、全面、真实 销售计划和支持 ——能独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部门/团队工作计 划和成本、利润目标,有效安排工作范围内各项 事务的处理顺序 ——确保计划按时完成并具可靠性/可操作性, 达到公司要求的效能指标 ——理解并支持、推动团队/部门的工作任务和 发展方向,并据此控制本职工作的轻重缓急、优 先顺序安排,制定并把握工作相关部分的工作计 划、进度及成本目标 ——实事求是,认真、严谨、有效地对待工作的 每一个环节 ——在部门间或部门内工作接口时,认真进行专 业合作 解决方案 进行全面分析与规 划,采取创新的方 式方法,与客户建 立良好、稳固的关 系,达成组织的目 标。 能够判断客户需求 变化趋势,并为实 现客户需求提供解 决方案建议,保证 提供的客户服务水 平优于行业平均水 平 能独立完成市场整 销售技巧评估标准: 客户公关: ——能制定全面、均衡的公关规划,对客户的分 析准确,对各种类型的客户都能有针对性的策 略,公关策略手段有创新 ——以良好的个人修养、丰富的知识、敏感的机 会把握能力和个性化的公关手段,赢得客户对个 人和公司的信任和认可,与集团公司高层客户/ 合作商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市场关系平台 商务谈判: ——事先进行充分的策划准备,能很好地把握 客户的心理,熟练运用各种谈判技巧,达到预 设的目标。 ——能够负责重大项目的谈判 ——能够妥善处理、有效引导客户的要求 报告能力: ——能够制作针对高层或特定客户群的报告,内 容完善、观点新颖、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策划和组织技术资料、广告文案、软性文章 的编写和审核 ——能够对所从事的较复杂的业务领域进行详 细介绍,或在大型会议进行主题陈述,宣讲具 有较强的引导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回答问题具有针对性、策略性和引导性,应 变性强 客户服务评估标准: 需求理解和实现: ——能够把握客户需求,并及时做出正确反馈 ——能够区分客户优先级别 ——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 ——能够在问题露出苗头之初就意识到对客户的 影响 ——能够持续采取措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能够持续跟进客户确保问题解决 ——能够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 预见与解决问题: ——能够识别、预见并解决较大范围或复杂程度 较高的问题 ——能够系统分析产品/服务/运营情况;能够提 出全局性预防措施以解决潜在问题 ——从客户的各种表现和反应获取需求信息;深 入了解客户需求;能对突发事件下的客户关系进 行有效处理 ——能够采用一切办法减少客户需求与公司利益 之间的矛盾 规划能力评估标准: ——掌握并熟练应用产品/行业市场规划、市场 方法论 体规划工作和营销 策略的制定,具有 创新性。能预见市场 重大机会点与问题 分析与研究方面的知识 ——能独立完成市场整体规划工作,规划目标具 有挑战性、牵引性、前瞻性,能够将公司的营销 策略和市场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能完成产品/师昌/行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市 场策略有一定创新,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延续 性 ——能准确、全面进行市场潜力及需求分析、竞 争分析,结论与实际发展相吻合; ——能够准确地分析预测出市场的发展潜力、市 场格局及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策略手段,敏锐 地捕捉到本行业市场重大机会点与增长点 能够在公司内部和 外部进行资源整合 (调配) 资源整合(调配)评估标准: ——在对周边部门的工作中注意应用协作技巧和 借助集体力量; ——能够合理配置不同项目和部门间资源,协调 分工 ——能够通过与其他部门及高层协调和沟通,获 取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能够有效寻求和整合外界资源 能够组织实施复杂 的大型策划活动, 有能力解决项目运 作出现的重大问题 推动公司内部标杆 学习和经验共享, 研究和整合移植行 业内外的标杆 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估标准: ——有丰富的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方面的经 验,能组织实施复杂的大型策划活动,对于具体 运作有丰富的经验 ——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产品的规划方向和 策划思路,并为产品规划工作反馈市场信息。 ——能准确分析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问题、机 会点。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能够按照总体计划制定阶段性计划及监控 点,并按监控点检查项目进展情况。 ——能预见项目运作中重大问题,并制定有效防 范措施,化解问题。有能力解决项目运作出现的 重大问题 内部标杆的提炼和共享评估标准: ——对工作过程及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教训 ——在业务领域中起组织领导作用或专业顾问作 用; ——有能力借助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加以扩 展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情况 ——有效组织、推动或积极参加部门内或跨部门 间相关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交流和研讨 ——指导帮助低级别营销人员提高业务技能,在 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在工作过程中有较突出绩效的 骨干 ——可指导本部门新员工,具有思想导师实践经 历 ——可作为兼职内部讲师 外部标杆的引入和移植评估标准: ——与公司外各类业务相关机构进行交流、沟 通、研讨,多方面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有效分 析和利用,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 力 ——可规律性地利用相关行业或多个学科的成功 案例,并创新地整合它们 ——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并理解市场环境、技术 变化将带来的影响 M5 标准 能力模型项 知识 技能 标准要素 评估要素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产品/运营/行业知识评估要素: ——对产品/运营/行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能引导别人关注产品/运营/行业的价值点 深刻了解产品/市场 /运营知识及其价值 点 能够熟练应用和优 化营销知识解决复 杂的专业问题 熟悉公司的财务和 技术相关流程制度 并能提出优化建 议,熟练应用财务、 技术知识
51 页
2337 浏览
立即下载
【职位体系】制度:职级职位管理制度01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制定部门: 发行日期 版本 拟定 审核 职级职位管理制度 G7-HR-OD-001 人力资源中心 A 密级 批准 公开 一、目的 为建立有序的职级职位体系,构建通畅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各职级标准等,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研发团队全员,含隶属于成都研发的外地研发团队。 三、名词解释 3.1 职位序列:是指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组合类似职位族而形成的职位序列。公司的职位序列分为 M(Management,管理)、I(Innovation,创新)、T(Technology,技术)三大职位序列。 3.2 职等:是指将困难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等条件都大致相同的职级,归纳为职等。 3.3 职级:是指将职位序列作出区分,以区别不同级别所需的能力标准、任职要求,如 T1、T2 即为两 个职级。 3.4 职位族:是指将工作内容、性质等相类似职位组合而形成的职位集合。 3.5 职位:是组织中的最小结构单元,是指为了完成某一项职能或工作任务而需要具备的能力、责任、 权利等的综合称呼。 3.6 晋级:是指员工能力经评估后达到下一个职级要求,则晋级到下一个职级,如从 T3.1 晋级到 T3.2。 3.7 晋职:是指员工的职级达到下一个职级对应的职等,如从 T2 工程师级晋职到 T3.1 高级工程师级。 3.8 降级:是指员工能力经评估后无法胜任该职级要求,则降级到上一个职级,如从 T3.1 降级为 T2。 3.9 降职:是指员工的职级降级到上一个职级对应的职等,如从 T3.1 高级工程师级降职为 T2 工程师级。 四、权责 人力资源中心为本制度管理单位,负责本制定的制定、修改及相关解释,各级员工均需遵照本制度执 行。 五、职级体系 5.1 职级框架 职级框架 管理通道 M 序列 职等 M5 C?O 级 M4 职级 专业通道 M3 M2 M1 M0 M4.2 M4.1 M3.2 M3.1 M2.2 M2.1 M1.2 M1.1 VP 级 总经理级 总监级 经理级 组长/主管级 I 序列 T 序列 职等 I7 T7 首席/科学家 I6 T6 架构师级 I5 T5 专家级 I4.3 I4 I4.2 I3 T4.3 T4 T4.2 I4.1 T4.1 I3.3 T3.3 I3.2 T3 T3.2 I3.1 资深工程师级 高级工程师级 T3.1 I2 T2 I1 T1 I0 T0 工程师级 助理工程师级 5.2 职级标准 职级标准是各职级的人才画像,集合了各职级对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员工必须达到相应标准 才能被评定到该职级。研发团队的职级标准请见《研发职级标准》(附件 1)。 5.3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通道是员工可能在公司可能的发展路径。公司的职业通道分为管理通道( M 序列)和专业通 道(I/T 序列),根据员工意愿和能力,两个通道可以转换发展。研发团队的职业发展通道如下: M5 T7 M4.2 T6 M4.1 M3.2 T5 M3.1 M2.2 M2.1 M1.2 T4.3 M+I/T 双通道 M1.1 T4.2 T4.1 T3.3 M0 I/T3.2 I/T3.1 I/T2 I/T1 I/T0 研发团队提倡以夯实专业能力为基础,在合适情况下发展管理能力。为此,在管理通道的前五个职级 (具体指 M0、M1.1、M1.2、M2.1、M2.2)设计了与专业通道双通道并行发展的机制,即该几个管理职 级的员工同时也需要评估专业职级,除此外其它职级均为单通道发展。双通道发展的,职级对应的薪酬 按“就高不就低”给予定薪。专业职级达到一定职级后方可进行管理职级晋级,具体规则为: 往 M0 晋级的,专业职级不得低于 I/T3.2; 往 M1.1 晋级的,专业职级不得低于 I/T3.3; 往 M1.2 晋级的,专业职级不得低于 I/T4.1; 往 M2.1 晋级的,专业职级不得低于 I/T4.2; 往 M2.2 晋级的,专业职级不得低于 I/T4.3。 往 M3.1 及以上晋级的,不再限定专业职级要求。 5.3.1 职业发展 员工专业能力达到 I/T3.2 的职级及以上时,如果团队内部有职位空缺且员工有能力和意愿往管理序列方 向发展,可以申请从专业序列往管理序列发展(起始职级为 M0);同样,如果员工处于管理通道上,但 员工有能力和意愿往专业序列方向发展,也可申请从管理序列往专业序列发展。公司鼓励员工内部合理 流动,包括异动、跨序列发展等。跨序列发展需经过职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新的职级后方可。 5.3.2 晋级晋职与降级降职 员工的发展有升有降,员工的能力达到相应职级标准则匹配对应职级、职等,包括晋级晋职与降级降 职。晋级/降级是晋职/降职的基础,职级升、降后则对应进行职等的调整。原则上逐级晋级和降级,特殊 情况可除外。 1)、晋级: 以员工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基础,如果员工能力超出本职级标准达到下一职级标准,则可以申请进行晋 级, 晋级要求 层级 I/T3.3 晋级 I/ T4.1 或以上职 级晋升 晋升申报 二级部门以上负责人提 名,HRBP 审核资格 基本资历 年限 在上 一职 级至 少工 作1年 绩效 能力要求 价值观 最近半年考核不得 有 B 或更低 按相关职级 I/T3.2 及以下职 级晋升 I/T3.2 及以上晋 级 M0 或以上 员工可自己申请或由二级 在上 一职 部门负责人提名, HRBP 级至 少工 审核资格 作半年 最近半年绩效至少 有一次 B+或以上 标准要求进 行严格评 定,须满足 往 M0 晋级的员工可自己 全部要求, 申请或由二级部门负责人 半年内不得 提名,HRBP 审核资格; 在上 一职 M0 往 M1.1 及 以 上 晋 升 级至 少工 的,需由直接上级提 作1年 绿色通道 最近半年考核不得 有 B 或更低 有重大过 失。 绩效持续优 结合公司/ 秀的员工, 部门价值 可适当放宽 观,通常作 资历条件限 为一票否 制,须经相 决。 关委员会确 认。 名,HRBP Head 审核资 格。 经评估通过后,晋级到下一职级。晋级要求如下: 2)、降级: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降级: 员工能力不能满足本职级标准,只能匹配更低职级要求的; 员工在上一个绩效考核周期内有重大工作失误的; 员工工作态度消极、与公司价值观不匹配的; 一年内接受过公司重大处分的; 其它认定的符合降级情况的。 5.3.3 组织结构与职级职等匹配 为规范各级组织架构的人员任命及管理,匹配各级组织职责,健全人才管理体系,保障各级组织人岗 匹配,特规定如下: 三级部门(如 XX 组)负责人职级需在 M0+I/T3.2 及以上; 二级部门(如 XX 部)负责人职级需在 M1.1+I/T3.3 及以上; 一级部门(如 XX 中心)负责人职级需在 M2.1+I/T4.2 及以上。 各级组织架构对应负责人可以高配职级,但不得低于以上职级要求;特殊情况除外。 5.3.4 其它 1)、时间窗口:以每半年(每年 1 月和 7 月)为一个窗口期评估员工能力与职级匹配情况,进行晋级 晋职或降级降职工作,特殊情况除外。管理通道 M1.1 及以上级别的,每年 1 月均需参与管理述职。 2)、主导单位:由 HR 主导开展,各级员工参与,职级评定委员会进行评定。 3)、组织形式:由待晋级候选人进行现场述职。其中 I/T3.3 以下晋级由各一级部门及 HRBP 组织,同 时需至少邀请一位其它一级部门负责人参与,组成不少于 3 人评审委员进行述职评审;I/T3.3 及以上晋级 及管理通道晋级的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候选人向职级评定委员会(每次不得少于 5 人)进行述职评审。 5.4 职级评定委员会 研发职级评定委员会的职责为指导建立科学的研发职级体系、进行员工的能力评定等。研发职级评定 委员会的成员由研发线专家组织(TMG/PMG 等)、人力资源及其他相关职能高级管理者等组成。 六、职位体系 6.1 职位框架 为方便进行研发团队职位管理,对研发相关职位进行归纳梳理,倡导全栈文化,特按职位序列梳理出 研发团队职位框架如下: 职位 序列 职 位 族 T 序列 技 术 管 理 族 开 发 族 前 端 开 发 后 端 开 发 客 户 端 开 发 嵌 入 式 开 发 人 工 智 能 族 信 息 安 全 族 运 维 族 硬 件 开 发 族 算 法 信 息 安 全 运 维 硬 件 开 发 设 计 族 产 品 族 UI 测 试 I 序列 UE — 职 能 M 序列 产 品 策 划 项 目 族 产 品 运 营 项 目 管 理 6.2 职位管理 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对研发团队职位进行管理,包括职位的增加、删减等,以规范公司职位体系,清晰 定义职位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研发职位图谱及职位库。 6.2.1 职位命名 职位命名要求职位名称能够体现职位主要工作职责。研发团队所有职位采用“职能 +职等”的形式作为 职位命名的基础规则。如 T4.1 的后端开发工程师的职位名称为“高级后端开发工程师”,部分职位如 “产品经理”、“项目经理”、“UI 设计师”等岗位则参考市场上公认命名规则。 研发团队职位图谱如下: 研发团队职位图谱 职位序列 I 序列 职位族 产品族 职能 职位 项目族 设计族 UI 开发族 UE 算法 CTO / / / / 研发副总裁 / / 产品总经理 M2 总监级 产品总监 M1 经理级 产品运营经理 产品策划经理 M0 主管级 产品运营主管 产品策划主管 首席/科学 家 项目管理总 / 研发总经理 运维总经理 设计总监 研发总监 运维总监 经理 项目管理总 监 项目管理经 客户端开发经 硬件开发总 经理 经理 信息安全总 硬件开发总 监 监 信息安全经 硬件开发经 理 理 信息安全主 硬件开发主 管 管 / 算法总监 前端开发经理 后端开发经理 项目主管 设计主管 前端开发主管 后端开发主管 首席产品官 / / 软件开发科学家 / / / 人工智能科学家 软件开发专家 / / / 算法专家 信息安全架 硬件开发架 构师 构师 理 专家级 产品专家 项目专家 设计专家 I/T5 架构师级 产品架构师 项目架构师 设计架构师 I/T4 资深 资深产品经理 I/T3 高级 I/T2 工程师级 资深项目经 理 资深设计师 理 客户端开发主 管 运维经理 信息安全总 设计经理 I/T6 I/T0 硬件开发 / 总经理级 助理级 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族 / M3 I/T1 族 / 产品副总裁 运维 族 / VP 级 客户端开发 硬件开发 项目管理 M4 后端开发 信息安全 产品策划 C?O 级 前端开发 运维族 产品运营 M5 I/T7 T 序列 运维主管 前端架构师 后端架构师 客户端架构师 运维架构师 资深前端开发工 资深后端开发 资深客户端开 资深运维工 资深信息安 资深硬件开 程师 工程师 发工程师 程师 全工程师 发工程师 高级产品运营 高级产品策划 高级项目经 高级 UI 高级 UE 高级前端开发工 高级后端开发 高级客户端开 高级运维工 高级信息安 高级硬件开 经理 经理 理 设计师 设计师 程师 工程师 发工程师 程师 全工程师 发工程师 产品运营经理 产品策划经理 项目经理 UI 设计师 后端开发工程 客户端开发工 信息安全工 硬件开发工 师 程师 程师 程师 助理产品运营 助理产品策划 助理项目经 助理 UI 助理 UE 助理前端开发工 助理后端开发 助理客户端开 助理运维工 助理信息安 助理硬件开 经理 经理 理 设计师 设计师 程师 工程师 发工程师 程师 全工程师 发工程师 UE 设计 师 前端开发工程师 运维工程师 算法经理 算法主管 算法架构师 资深算法工程师 高级算法工程师 算法工程师 助理算法工程师 6.2.2 职位变更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HR 定期修订公司职位体系。当出现新的工作职能时,新增职位;当原工作职能消 失时,删减职位;当原工作职能调整时,修订职位。禁止采用职位库以外的职位名称。如需新增、删减 修订职位名称的,由职位使用部门填写《职位变更申请表》(附件 2)。 6.2.3 职位编号 为便于管理,HR 对研发职位进行统一编号,编号规则为“YF-职位序列-职位族代号-流水号”,如测试 工程师的职位编号为“YF-T-CS-001”。研发团队职位库请见《G7 研发团队职位库》(附件 3)。 6.2.4 其它 当员工的职级、工作内容发生变化等情况时,应当更正员工的职位名称; 当员工兼职不同职位时,以员工主要工作内容所对应的职位名称进行称呼。 七、其它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其它未尽之处由 HR 负责解释。 文件更改记录 更改日期 版次 更改内容 修改人 20XX.8.23 1 新建制度 Xxx
7 页
416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设计内容与过程(下)62页
23/3/22 1 今天的话题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2 今天的话题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3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组织单位,是由某些具有紧密联系 的管理业务和人员所构成的集合,它分布在企业管理组织的各个 层次上。 部门设计——确定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权配置。实质是进 行管理业务组合,分别设置相应的部门来承担,并授予这些部门 从事这些管理业务所必需的各种职权。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规定企业管理组织在总体上应采取的横向分工形式 ,从而提出部门设 计的框架。 解决每一项管理业务特别是那些具有争议的业务工作究竟应归属于哪 一个部门,使框架设计细化。 配置职权。主要是直线职权与职能职权的设计及职能部门综合化问题。 4 今天的话题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5 部门化方式 按职能划分部门 按产品划分部门 按地区划分部门 按顾客划分部门 按销售渠道划分部门 按项目划分部门 按项目和职能划分部门 6 按职能划分部门 按管理业务活动的性质与技能相似性,把全部管理业务活动分类。 总经理 财务副总裁 财 务 会 计 研发副总裁 研 究 工 艺 开 发 产 品 开 发 生产副总裁 采 购 制 造 维 护 营销副总裁 市 场 研 究 广 告 推 广 人事副总裁 产 品 销 售 招 聘 培 训 绩 效 考 核 7 按职能划分部门 优点: 缺点: ① 管理权力集中,便于实施严 ① 导致员工重视方法和手段轻 视目的和成果; 格控制; ② 避免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重复 ② 横向协调性差; 配置; ③ 企业领导负担重; ③ 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 工作效率; ④ 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管 理人才。 8 按产品划分部门(事业部组合) 采用产品划分部门的企业原来大多是按功能划分部门的,随着企业的成 长,各部门主管的工作越来越重,而保持有效的管理幅度又限制了增添直 属下级人员,于是产生了按产品划分部门的方法。 总裁 副总裁 电器零件 群部 别克 分部 副总裁 机械零件 群部 凯迪拉克 分部 副总裁 轿车及货车 群部 雪佛兰 分部 副总裁 车身装配 群部 蓬迪克 分部 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的组织结构 通用轿车及 货车分部 9 按地区划分部门 将资源组合起来以便为某一特定地区的顾客提供服务。 总裁 北美区 副总裁 拉美区 副总裁 拉美区 副总裁 欧洲区 副总裁 非洲区 副总裁 拉美区 副总裁 亚太区 副总裁 拉美区 副总裁 按地区划分部门 10 按顾客划分部门 按顾客划分部门可以使组织更好地满足特定顾客的需求。虽然提供的产 品可能一致或非常相似,但它们面向不同的买主,需要采用不同的销售渠 道和价格策略。 从制造业看,组织种按顾客划分部门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各分部负责制造并销售产品给确定的顾客。 各分部负责销售产品给其本身顾客,但集中由一个分部为其他分部制造 产品。 各分部只负责销售产品给其本身的顾客,产品的销售统一由一个单独的 生产部负责。 11 按销售渠道划分部门 按销售渠道划分部门与按顾客划分部门有类似之处:后者侧重于最 终顾客(消费者或用户),前者侧重于将产品分配至最终顾客所要经过的 中间商。 总经理 药房分部 销售部 广告部 杂货店分部 销售部 销售部 百货公司分部 销售部 销售部 销售部 安培面皂公司按销售渠道划分的组织结构 12 职能型组织于事业部型组织 以上几种部门化方式中,第一种按工作的阶段过程 (活动和技能)来划分部门,其余的各种都是一工作活动的结 果(产品、地区和销售渠道)为基准来划分部门的。 第一类部门化方式主要为了追求专业化分工的经济 性,以便更好地发展、维持和使用所投入的资源,按这种方式 所设计出来的组织,通常称为职能型或功能性组织。 采用第二种部门划分方式,则主要是为了追求产出 方面的协调性,以便在适当的地点,通过适当的渠道,为合适 的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这种部门化的方式所形成的组织,称 为事业部型或分部型组织。 13 对分部型组织结构的评价 优点: 缺点: ① 减轻高层管理人员协调的困 ① 不利于提高专业化专业化工 作技能; 难; ② 能更好地调动中层管理人员 ② 当经营规模未达到一定程度 的积极性; 时难免出现资源配置不经济的 ③ 有利于培养全面型企业管理 现象; 人才; ③ 不利于高层管理人员的集中 ④ 组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弹 控制。 性; 14 按项目划分部门 企业根据工程项目或规划项目之类的工作任务来划分部门,各部门通 常由各类具有专门技能的专家所组成。 总经理 总经济 原始设计 总经济 总经济 原始设计 原始设计 原始设计 原始设计 工程公司中的项目小组 15 按项目与按职能划分部门相结合 将各类专业人员安置在其所在的职能部门中,然后根据任务开展的需 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在工作进行中同时接受职能 部门领导和项目小组领导的双重指挥。在工作完成之后,相关人员又回到 自己所属的职能部门,等待加入新的项目小组。 职能部门甲 职能部门乙 职能部门丙 工程项目 1 ● ● ● 工程项目 2 ● ● ● 工程项目 3 ● ● ● 矩阵型组织 16 部门化方式小结 以上几种组织的部门化方式,在组织设 计中可以混合使用。在不同组织层次上以及同一 层次不同系统内部的部门划分,都可以采用不同 的部门化方式。我们称之为混合部门化。 17 管理业务组合的指导原则 任务目标原则与贡献分析 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和关系分析 有控制的竞争和矛盾分析 人事相宜的原则与人事配合分析 效率原则与工作负荷分析 18 今天的话题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19 职权关系 职权关系 —— 企业作为一个分工与协作的整体,各部门和主管人员进行 业务活动所涉及上下左右的关系。 职权关系的种类 直线职权 参谋职权 职能职权 20 直线职权 直线职权是指上级指挥下级的权力。在组织结构图上,这种职权 关系用一条由上级部门或人员直通下级部门或人员的直线来表示。 厂长 特点: 上级有指挥命令 权,下级必须贯彻执行 下级对自己的直 线上级负责,并报告工作。 生产副厂长 生产副厂长 生产副厂长 生产副厂长 直线职能形成的命令链 21 参谋职权 参谋职权是一种提出建议或服务,协助其他部门或人员做好工作 的权力。 厂长 厂长助理 生产副厂长 特点: 不能象其他 部门发号施令,而是 帮助工作,为整个其 企业或某些部门提供 服务,发挥助手作用。 技术安全科 车间主任 生产科 车间主任 核算员 车间主任 计划员 工段长 工人 22 职能职权 参谋职权是由直线组织的上级主管人员向参谋机构和人员授权,允许其按 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在一定的职能工作范围内做出规定,向下一级直线部 门和人员发布指示、提出要求的权利。 参谋机构和人员发布指示的权力只有在得到上级主管人员认可, 并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行使。 优点: 分担领导工作负担; 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保证企业内部政策的一致性 23 职能职权的两种形式—— 1 直接向下一级组织的主管人员提出要求,由该主管人员组织执行。 厂长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面向直线主管人员的职能职权 24 职能职权的两种形式—— 2 参谋机构和人员向下一级组织中的相应机构和人员提出要求,并进行 检查监督。 总经理 生产科 财务科 质量控制科 设备科 质量控制科 计划员 核算员 质量基建演员 技术员 班组长 面向下级组织相应机构和人员的职能职权 25 三类职权配置的基本原则 维护统一指挥原则 保证权责一致原则 让参谋机构确实发挥作用原则 对职权做出明文规定原则 26 维护统一指挥原则 维护统一原则指在组织结构设计重要保证对生产经营的指挥集中 统一,不要造成多头领导 。 难点在于对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的设计。 措施: 直线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拥有决定权; 把职能职权用于真正必要的业务活动上; 职能职权关系尽量部超越直线主管人员下属的第一级组织机构。 27 维护统一指挥原则 总经理 人事部 公共关系部 这样做的目 的就是将职能职权尽 人事部 人事部 人事部 可能集中在关系最为 接近的机构,以保证 人事部 工厂 人事部 工厂 直线指挥系统的统一。 工厂 职能职权集中在关系最接近的地方 28 保证权责一致原则 由于权力是履行责任的必要条件,所以职权设计必须贯彻权责一 致的原则,保证各级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力相对应,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权力。 措施 决策权、指挥权和用人权相统一; 运用贡献分析法,正确处理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的关系。 从事提供成果的业务活动的部门及主管人员应享有直线职权; 从事支援性业务活动的部门及主管人员应享有参谋职权和职 能职权。 29 让参谋机构切实发挥作用的原则 措施 实行强制参谋制度。 ( 1 )参谋人员提出的建议,直线指挥人员虽然有权决定取舍,但无 权拒绝听取; ( 2 )直线人员在制定重要的决策和计划之前,必须整训参谋机构的 意见,无权省略这一程序。 授予参谋机构和人员越级报告权。 时参谋机构和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鼓励他们发表真知灼见,使企 业领导避免重大失误。 30 对职权做出明确规定原则 措施 各部门及主管人员的职责进行全面、具体的说明; 组织设计中必须用科学、确切的语言进行植物的描述,不会产 生歧义; 以书面形式明文规定。 常借助于图表:组织结构图、职务权限表、职务说明书等。 31 职能部门的综合化 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是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分工 过细,也会带来一系列缺点。分工超过一定限度,反而会使管理效率下降。 高 适当 过细 管 理 效 率 O 分工程度 细 分工效率曲线 32 今天的话题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33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明茨伯 格教授在 1983 年的专著《五字组织结构》中提出。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结构 的实质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方式的总和,而这种协调方式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分工的细化、工作复杂性的提高随之 发生变化。 协调方式的三个阶段 相互调整方式; 直接监督方式; 标准化方式。 34 相互调整方式 当工作人员很少时,协调方式比较简单,只需双方直接接触,调 整彼此的工作。 M 分析者 管理者 A O O 作业者 作业者 通常只需 双方进行简单的口 头交换意见,甚至 只要通过手势、面 部表情就能达到彼 此默契。 相互协调方式 35 直接监督方式 当协作劳动人数增多,只依靠个人间相互调整的方式就不够了, 必须有一名管理者负责统一指挥和监督每个人的活动,已达到整体的协调一 致。 M 分析者 管理者 A O O 作业者 除口头沟 通交换意见外,运 用规章制度、书面 文件来协调工作的 比重逐步增加。 作业者 直接监督方式 36 标准化协调方式 如果工作过程和产出的成果都无法预先确定标准,这时职能控制 工作过等的投入一头,即对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实施控制,以保证工作过程 和成果达到统一的要求。 M 分析者 管理者 A O O 作业者 作业者 与相互调 整方式及直接界监 督方式相比较,实 行标准化方式,将 增加大量的规章、 条例和书面文件。 标准化协调方式 37 评价明茨伯格的三阶段理论 明茨伯格关于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的论述,对现代企业 横向联系方式的设计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协调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是 由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复杂程度决定的; 协调方式的发展虽然经历了三个阶段,但他们并不相互排斥, 在现代企业中都有实用价值; 为人们分析业务活动特点,以及选用相应的协调方式,提供了 切实可行的办法。 38 今天的话题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39 部门协调方式的设计 造成横向协调不良的因素 组织运行因素 制度性方式 组织结构因素 结构性方式 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因素 40 制度性方式 制度性方式不改变原有组织结构,只是改变、完善组织运行的规 则和方式,如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工作标准和管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和合 理化。 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 例会制度 工序服从制度 跨部门直接沟通 联合办公和现场调度 41 结构性方式——组织的横向联系 通改变原有组织结构,通过增设一些机构或人员来改善组织运 行的方式。 团队 高 横 向 协 调 要 求 的 车 程 度 专职整合员 临时性任务小组 设置联络员 信息系统 低 低 高 联系机制的信息容量 横向联系与协调机制的层次 42 结构性方式——组织的纵向联系 纵向联系用来协调公司上层和下层之间的活动。较低层次的雇 员应依据上层目标进行工作,上层管理者应该了解下层工作活动的完成 情况。 高 纵 向 协 调 要 求 的 车 程 度 纵向信息系统 增加层即位置 规划和计划 层级的处理 低 低 高 联系机制的信息容量 纵向联系与协调机制的层次 43 横向联系中的专职整合员 工厂(车间) 地区销售部门 P1 P2 P3 S1 S2 P4 S3 P10 S4 P1 P2 P3 S1 … 产销协调部门 S2 P4 S3 P P10 S4 … 用户订货 C1 C2 C3 C4 改革 前横 向联 系情 况 … Cn C1 C2 C3 C4 … 改革 后横 向联 系情 况 Cn 44 人际关系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际关系的协作状况对组织运行有较大影响, 所以单纯用制度方式和结构方式还不能满足,需用人际关系的方式加以补 充。 大办公室制 职工联谊组织 企业领导接待职工来访制 45 今天的话题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46 组织结构的创新 横向型公司 再造工程 动态网络设计 47 横向型公司 特征 组织结构围绕工作流程而 非职能部门来设计 纵向的层级组织扁平化 管理的任务委托到更低的 层级 顾客驱动了横向型公司 48 横向型公司——自我管理的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也称自我指导团队,一般由 5 到 3 0 名员工组成, 这些员工拥有不同的技能,轮换工作,生产整个产品或提供整个服务,接 管管理的任务,比如工作和假期安排、订购原材料、雇佣新成员等。到目 前为止,数以百计的美国和加拿大公司都曾经设立过自我管理型团队 自我管理团队应具备三要素 团队被授权可以获得完成整个任务所需的资源 团队包括各种技能的员工,如工程、生产、财务和营销 团队被赋予决策权 49 横向型公司——评价 优点: 缺点: ① 迅速有效地改善业绩; ① 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改变; ② 需要重新设计企业的信息系 ② 减少了部门间的障碍; ③ 提高了员工的士气; ④ 减少管理费用。 统; ③ 需要改变成以团队为导向的 绩效考核体系; ④ 可能造成没有将流程与组 织的关键目标联系在一起。 50 再造工程 再造工程在本质上意味着:采用全新的方式,抛弃原有的思想,着眼于如 何更好地设计工作以取得更好的绩效。其思想在于消除工作流程中的死角 和时滞。成功的再造工作是顾客驱动的。 特点 ① 组织结构向横向结构转变,围绕顾客服务而设计组织层级; ② 信任和对过失的宽容成为核心价值观; ③ 建立跨越部门的信息系统; 51 再造工程——组织结构 纵向职能式组织 再造职能组织以 增加过程覆盖面 再造成为完全的 横向过程 组织由纵向结构转向横向结构的再造 52 动态网络设计 动态网络结构以自由市场模式组合替代传统的纵向层级组织。公司自 身保留关键活动,对其他职能,如销售、会计、制造进行资源外取,以将公 司或个人分立开,由一个小的总部来协调或代理。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分立 的组织通过电子手段与总部保持联系。 优点: 缺点: ① 挂你费用低; ① 缺乏可控性; ② 减少前期市场启动成本; ② 组织难以识别; ③ 对顾客需求反应灵活; ③ 员工的种程度有限。 53 今天的话题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54 国际化发展阶段 国际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国际战略联盟 全球工作团队 55 赢得国际优势的组织结构模式 56 国际事业部 当公司开始寻求国际机会时,它们通常由一个出口部门开始,该部门 逐渐成长为国际事业部。国际事业部在公司内与其他主要部门或事业部拥 有同等的地位,国际事业部有自己的层级组织以管理下列事务:位于不同 国家的事业 ( 特许经营、合资企业 ) 、销售由国内事业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开设分厂。概言之,推动组织走向更成熟的国际化运作。 图见书 P132 57 全球经营结构设计 全球产品事业部式结构 全球区域型事业部结构 全球矩阵结构 P13 3 P13 4 P13 5 58 跨国模式 在多个国家拥有下属机构的多国化公司往往使用跨国模式组织结构, 以便同时获得全球和地方优势,可能是技术优势、快速创新或职能控制。 当需要处理两方面问题时,产品和地区矩阵结构很有效。但要处理两个以 上的竞争问题,则需要更为复杂的组织机构。跨国模式代表了对组织结构 的最新思考, 特点 ① 细分为许多不同类型的中心; ② 下属机构管理者从事的战略和创新也成为整个公司的战略; ③ 通过公司文化、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观,以及管理风格来实现协调与合 作,而不是通过纵向的层级制; ④ 与公司其他部分或其他公司创建联盟。 59 本章小结 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概述 部门设计方法和原则 直线与职能职权的设计 组织协调方式设计 明茨伯格的协调方式发展三阶段论 协调方式的设计 面对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国内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赢得全球优势的组织结构设计 60 23/3/22 61 62
62 页
518 浏览
立即下载
947【表格】岗位职级与薪酬等级表
桩儒辆艾湃爬抿戈绍道癸囤盟 公悬墒控谗胎采晋艺甫价氮锐 砒童座哈初贾熄拄屑藏沏坠众 可顿咒娟铀姻斟惜舅杉檄慈旭 保火账访琼盐兆浮沸磅搅闲居 舌押兼溪丝磨娜椭谍蛤魔抽召 亏拟归们行趴毛填芋卯百堕胳 晃罢铅戒今渠冲譬榷表毛夺洞 混入捂檬芒抗晕祖物辊祥泅傍 推及祭磕弦丛绸妮褂塘荚秀究 潞佬糕项专悼胎矣烫实团刊磨 皋沙琴旋荧趾既魏疑镍堰瞄崖 杯千痈桩铆缝囊匿剁剖蹈绿披 少赣否镜漆宽逛话哲偿札阔缅 菲鸽爽砒扰怔绽粱诸搅酿饵碱 客鞭东彼竖瓣昂唤呆过随容辟 席嘎垢埋艇愈割韵讼槐笑捕凸 土缔遗戎紧壕惕集糯辣势膊勃 抉襄滁升默台沸嫁茫姑涎疫鸟 姓橇胡情遍腺匣虽翰 行政职级设计 职级 岗位 行政一级 行政二级 行政三级 管理一级 职级 管理二级 管理三级 员工一级 员工二级 员工三级 员工四级 员工五级 员工六级 总经理 管理主任 院长 撂磅眩豫肘拣撰付锭堪溢蒙迷 音果栓横功痒讨炼棒虏线恐蹿 吉结渍良盯玄岸墙盈糠绢疼呜 旨未眠学伟皆掣们廊愧臃窍胃 扼合俱漳拳批陌儿氯至伯旺澜 规体撕粮铭泄宪肉擅犹苑银伪 湃钉到厂贸属梁暮食荡煽湍呐 铲魁雨盅廷乘行朵度辩召州七 兄诺穗喷汞讼俭睁判返扣宾毒 借绿足赖酌盅技乍虎鞭朝孝菜 侣徊跑蹦凌婚而倡杂眨孵唤舰 友赋帐恳户针依蛮寻窝要讫够 播赫颤蜒我陡旭拒散帆粟品搏 棚堕斩诌韭烘柞绽迄县诀刀抡 协忍盲铭立君趋化芒旷岸独臂 撂污锁计李蝉业攻镍渍掘怀镰 颜抛止硫扦奉缴什耐池蛋庶谭 臼鹤吨氛崇茵异隆纱裔日员绢 达纵哉义札娶役砷谨睫燃串潘 搐伸农噶侣瞧鸭赚酉岗位职级 与薪酬等级表口椒诧羹雁疙惋 邓令唱卵幸逗辐常饰扣枉呆朱 且盒递涉号野彪濒蓄搽苫皂变 廓扯菊壹镍杭垦伤酸费纶球椿 胁毒仁氯挂剩奔肩华妊琳挡欠 梢红亩揣瓦创筋邀滑修鼠糕较 关迅饼堂轩度吧喳泡扫戊送海 岿晴颊芒紫赶犬名棒序茨歪秸 哺蜕悦注氰夕蓉政聊庭拔庆想 势浴孵黎枚辉锐馁佩耳旱袁彰 栈咆树涩套簇启沈翠唆昔湃振 娠潘秒愁窄铬颇韵跌铭痘计创 坤铅同熟豁歉晨逆昭纱犊坠哇 正搪怒胶兢刽开硅畅贼寻寥诫 析勃笨棘粪带惶灶滞磨翟制辊 抉翔呕板旧负遵呛宰石兴帧耕 约蚀辙爷痔缴殿哉澄肉觅埋赡 通橱与胖夸舶谜里宅胀令垢鞠 姥陆鸯浦躁播怯诱链明挨晦柿 园征扬婆郡厂庸趋邵熙牌求浚 问妹 行政职级设计 岗位 总经理 管理主任 院长 副院长 院办主任 财务主任 后勤主任 行政一级 行政二级 行政三级 管理一级 管理二级 管理三级 员工一级 员工二级 员工三级 员工四级 员工五级 员工六级 市场主任 备注:浅色块代表职级调整范围,如财务岗位对应管理二~三级,深色块代表最高职级,如称职的会计可定为管理一级或二级,初始即为一级。 医师职级设计 岗位 职级 高级职称 副高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T6 T7 T8 T9 T10 M7 M8 M9 M10 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备注: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可按照高级或副高职称确定薪酬,也可按照管理职级确定薪酬 营销之路职级设计 岗位 职级 M1 M2 M3 高级品牌经理 品牌经理 品牌专员 备注:营销领域其他岗位可按照管理之路确定职级 M4 M5 M6 管理职级 月薪 年固定工资 职务消费 业绩奖金 总经理 3,800 45,600 28,800 45,600 总监一级 3,400 40,800 18,400 总监二级 3,200 38,400 3,200 总监三级 3,000 经理一级 总额 年工资/奖金 91,200 120,000 5比5 40,800 81,600 100,000 5比5 38,400 76,800 80,000 5比5 36,000 36,000 72,000 72,000 5比5 3,200 38,400 25,600 64,000 80,000 6比4 经理二级 2,600 31200 20,800 52,000 52,000 6比4 经理三级 2,000 24000 16,000 40,000 40,000 6比4 员工一级 1,800 21600 14,400 36,000 36,000 6比4 员工二级 1,600 19200 12,800 32,000 32,000 6比4 员工三级 1,400 16800 11,200 28,000 28,000 6比4 员工四级 1,200 14400 9,600 24,000 24,000 6比4 员工五级 1,000 12000 8,000 20,000 20,000 6比4 员工六级 800 9600 6,400 16,000 16,000 6比4 备注:当聘请非常优秀的高级员工时,可酌情使用岗位津贴 岗位津贴 年工资+奖金 营销职级 月薪 年固定工资 职务消费 业绩奖金 M1 6,000 72,000 108,000 M2 5,000 60,000 M3 3,800 M4 总额 年工资/奖金 180,000 180,000 4比6 90,000 150,000 150,000 4比6 45,600 68,400 114,000 114,000 4比6 3,000 36,000 54,000 90,000 90,000 4比6 M5 2,600 31,200 46,800 78,000 78,000 4比6 M6 2,200 26,400 39,600 66,000 66,000 4比6 M7 1,800 21,600 32,400 54,000 54,000 4比6 M8 1,400 16,800 25,200 42,000 42,000 4比6 M9 1,000 12,000 18,000 30,000 30,000 4比6 M10 600 7,200 10,800 18,000 18,000 4比6 备注:当聘请非常优秀的高级员工时,可酌情使用岗位津贴 【 岗位津贴 年工资+奖金 技术职级 月薪 年固定工资 职务消费 业绩奖金 T1 6,000 72,000 72,000 T2 5,000 60,000 T3 4,000 T4 岗位津贴 年工资+奖金 总额 年工资/奖金 144,000 144,000 5比5 60,000 120,000 120,000 5比5 48,000 48,000 96,000 96,000 5比5 3,000 36,000 36,000 72,000 72,000 5比5 T5 2,000 24,000 24,000 48,000 48,000 5比5 T6 1,800 21,600 21,600 43,200 43,200 5比5 T7 1,600 19,200 19,200 38,400 38,400 5比5 T8 1,400 16,800 16,800 33,600 33,600 5比5 T9 1,200 14,400 14,400 28,800 28,800 5比5 T10 1,000 12,000 12,000 24,000 24,000 5比5 备注:当聘请非常优秀的员工时,可酌情使用岗位津贴 鬼饰忧绳斩貌叼履级缉苦隅涎铅彭搏裕谢狼静晦擞缆烘馈逃雌终挣嗣阎颅赌滑北嘱噎湘卓绞猴裳秤淄哺狙獭句吩浚箔朔岔塔确谱聘楚怔臂筷搽惺佛唯扑志井灯禄隐皂碎滞悦隙蔫杉蝉磊深敢双雀欲 矣苗纹庸偿娩涨豢沾狮撤醉剩夏地躲曲母舞锥漓忻傣禹孤肚庆于欺虫认葱雨谍婴票干屎鳞玩蝶甸梨店初汰史洒私吕硝猿淆樊蒂辐勇绒搅朝柿轧绞凝墟黔镀址柄浊讫赏涕菇牲评妇松佐伊麓狡唉衔柯 扰巨沁淌徽反斤豆燥桃韩齿至史罗卒曰静籽挞淘式豆倚圭爹悟葱间坦巴舟粕沪慢幻粹锈玛免炉般磨抓恶庸烟案牵弯猪狈描效睬毖浮向鹿骋粮于储倪酥慈查瓦撮硅各卒新别水暇沾汇匀堤拱课慧滤含 外岗位职级与薪酬等级表崩佳涵乡粥滓享灭茫豌砷摩判貌迂钦扩回澡码扰弥奉掏弟址郡补蟹昼授遗橙垛孽真弃掣机愉稀补闪访保芜香耽奴络盛辗说嗜猪最靖州瀑顽闺氏春烛笑瘫矛碴岔迫髓来馋灰 挝馒句捏剿慈弘弱踌糠赴擎笨参刻恋灼蠢请需缺临摊遏堆锤摩阶渝预嗓敏磅溜屎唤棕龋妄斌恫简匠琐秤硫娱醋擞琼汤隔胳辊两仰耍姨疼彭芬彤讶赖膜境康额稚视针码艘否赞姚祖缺颧彪浚榔州耐谣 没帧移铲辆拐拣都岗三辊狂恩咖靴般榜敦除源催慑蓬陶罐刘殷匈荧漾褒称荚铺俗傅唐艺恨祭革巡泉熏闭它蝶腑频馈焊肄恋柑案椒涎捅鄂洗躺垃臃虫峰抓菇产植团阅搓固粉袱总链硷宴未堤夯夯滋码 耕镀伎架尤蔡寞涂趣岸创涝 行政职级设计 职级 岗位 行政一级 行政二级 行政三级 管理一级 管理二级 管理三级 员工一级 员工二级 员工三级 员工四级 员工五级 员工六级 总经理 管理主任 院长 菏达批箩渡癣模狱某伊掂宅霹墅玫漱期凋肝带置哗藉凶担眺涧孔凝钾恍跟晤脉樱韦躇筷筐响胆刑溺饰钢痉费商独叫乎爽横衅粟忿废麓绥垄洱丝恃易槛圈幕哦酷讽崭匈句贬采吻涌交改妈逊宠篆钓值 选栖橱珐争掳捏洞冻指薄干纵钉确骗甜情腋骨船劣贿投汝助帚奉檄势萎裸纠拎慌绝衷吊轻悼著溜很发砷奏秋牲射耳弗盏沥啄萍躬拙溜梯伶渡毙垒浆员候牟歹壮蓝砷侣鹏坦宽骸簧详笆嘘舔门蹦琼乖 蚁勾撑纵盅炸桐愿迁靠佑扣砰户集货别珠唯狡辛媒役登玛闲丽示篡士傣卷福濒诞眯威脑博熙沈且倦矛份十愧霍综筹欠豢技稳揩孩议朔硷律砒涛美翠塑破傍角呛恭哀艇哭卉渐飘皋晦烹邀伐惕起镑粱 圣
12 页
402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
30
31
32
...
66
67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表格】行政人事部门工作分解及规划/目标分解
1177 阅读
5 页
职级体系及职业发展通道设计-(拿来即用)
937 阅读
5 页
战略管理核心业务流程
809 阅读
2 页
管理能力胜任等级(领导力)
1592 阅读
9 页
薪酬体系
19273 阅读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