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名企的KPI绩效管理操作手册(精装版)

世界500强名企的KPI绩效管理操作手册(精装版)

[键入文字] 世界 500 强名企的 KPI 绩效管理操作手册——精华版 绩效管理操作手册 目 录 第一部分: 绩效管理综述一、 绩效管理二、 绩效管理过程三、 绩效管理适用对象四、 绩效指标的主要形式与内容五、 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条件 第二部分: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一、 关键绩效指标含义二、 关键绩效指标设计基本方法三、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流程四、 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 工作目标设定一、 工作目标设定的含义二、 工作目标的设计 第四部分: 绩效计划一、 绩效计划的含义二、 经营业绩计划的制定三、 员工绩效计划的制定 第五部分: 绩效辅导一、 工作中的辅导二、 中期回顾 第六部分: 绩效评估与绩效应用一、 绩效评估二、 绩效结果应用三、 绩效计划修订 一、 绩效管理 [键入文字]   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职位的应付责任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以及在达到过 程中的行为表现。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 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 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改进与提高公司绩效水平。绩效管理首先要解决几个 问题:(1)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需要达成共识。(2)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 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和员工能力的提高。(3)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 成目标的过程。   绩效管理所涵盖的内容很多,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何确定有效的目标?如 何使目标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达成共识?如何引导员工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如何对实现 目标的过程进行监控?如何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对目标业绩进行改进?绩效管理中的 绩效和很多人通常所理解的“绩效”不太一样。在绩效管理中,我们认为绩效首先是一种 结果,即做了什么;其次是过程,即是用什么样的行为做的;第三是绩效本身的素质。因 此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   绩效管理是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业务管理循环过程,实现业绩的 改进,所采用的手段为 PDCA 循环:图 1:绩效管理的 PDCA 循环   绩效管理的侧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计划式而非判断式 ——着重于过程而非评价 ——寻求对问题的解决而非寻找错处 ——体现在结果与行为两个方面而非人力资源的程序 ——是推动性的而非威胁性   ☆ 绩效管理根本目的在于绩效的改进 ——改进与提高绩效水平 ——绩效改进的目标列入下期绩效计划中 ——绩效改进需管理者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努力 ——绩效改进的关键是提高员工的能力与素质 ——绩效管理循环的过程是绩效改进的过程 [键入文字] ——绩效管理过程也是员工能力与素质开发的过程   二、 绩效管理过程   在上述的绩效管理各环节过程中包括四个方面:计划、辅导、评价、报酬。   (一)绩效管理中的计划   1. 制定绩效目标计划及衡量标准   绩效目标分为两种   (1) 结果目标:指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结果目标的来源于公司的目标、部门 的目标、市场需求目标、以及员工个人目标等。   (2) 行为目标:指怎样做   确定一个明智的目标就是既要确定要实现什么结果又要确定怎样去做,才能更好地实 现要达成的目标。   明智的目标(SMART)原则是指:   S:具体的(反映阶段的比较详细的目标)   M:可衡量的(量化的)   A:可达到的(可以实现的)   R:相关的(与公司、部门目标的一致性)   T:以时间为基础的(阶段时间内)   2. 对目标计划的讨论   在确定 SMART 目标计划后,组织员工进行讨论,推动员工对目标达到一致认同,并阐 明每个员工应达到什么目标与如何达到目标,共同树立具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目标,管理 者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是达成共识、明确各自目标分解的前提,同时也是有效辅导的基 础。   3. 确定目标计划的结果   通过目标计划会议达到管理者与员工双方沟通明确并接受,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 有效的工作关系,员工意见得到听取和支持,从而确定监控的时间点和方式。 [键入文字]   (二)绩效管理中的辅导   在确定了阶段性的 SMART 目标和通过会议明确了各自的目标之后,作为管理者的工作 重点就是在各自目标实现过程中进行对员工的辅导。辅导的方式有两种:   (1) 会议式:指通过正式的会议实施辅导过程   (2) 非正式:指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和方法实施对员工的辅导。   对员工实现各自目标和业绩的辅导应为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在辅导过程中既要对员工 的成绩认可,又要对员工实现的目标进行帮助和支持。帮助引导达到所需实现的目标和提 供支援,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双方及时修正目标,朝着实现的目标发展。这也是对怎样实现 目标(行为目标)过程进行了解和监控。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良好的沟通是有效辅导的基 础。   对于员工的参与,要求员工能够: (1) 描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实现的业绩) (2) 对自己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估   有效的辅导应该是: (1) 随着目标的实现过程,辅导沟通是连续的; (2) 不仅限于在一些正式的会议上,强调非正式沟通的重要性; (3) 明确并加强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值; (4) 激励员工,对员工施加推动力(推动力是指一种连续的需求或通常没有意识到的关 注) (5) 从员工获得反馈并直接参与; (6) 针对结果目标和行为目标。 (三)绩效管理中的评价   在阶段性工作结束时,对阶段性业绩进行评价,以便能公正地、客观地反映阶段性的 工作业绩,目的在于对以目标计划为标准的业绩实现的程度进行总结,进行业绩的评定, 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下一阶段业绩的改进。   通过实际实现的业绩与目标业绩的比较,明确描述并总结业绩的发展表现趋势。 [键入文字]   在对阶段性业绩评价之前,要进行信息收集,尤其是对实现目标过程的信息收集,在 沟通和综合员工与管理者双方所掌握的资料后,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阶段性业绩的评价, 包括对实际业绩与预期业绩的比较、管理者的反馈、支持与激励、业绩改进建议、本阶段总结、 确定下阶段的计划等。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管理者的具备较好的交流技能:如提问、倾听、反馈和激励等。   一般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量度:量度原则与方法 (2) 评价:评价的标准和评价资料的来源 (3) 反馈:反馈的形式和方法 (4) 信息:过去的表现与业绩目标的差距,需要进行业绩改进的地方。一般评价的标准 是选择主要的绩效指标 KPI(定量和定性的指标)来评价业绩实现过程中的结果目标和行 为目标。   (四)以考核为基础的个人回报   个人绩效回报形式包括:工资、奖金、股权、福利、机会、职权等。确定合理的具有以实现 和激励为导向的业绩报酬方面,公司目前以通过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职位职能工 资制度来实现。通过员工职位的 KPI(员工的业绩衡量指标)的设定,评定职位的输出业绩, 对关键的业绩进行考核,综合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并将它们与报酬相结合。   三、 绩效管理适用对象   1、按管理层级划分   绩效管理系统的特点之一,是不同的绩效管理对象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应根据其特 点对应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因此界定和建立绩效管理系统,首先要明确绩效管理系统的 适用对象。通常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   管理层的特点是,对公司生产经营结果负有决策责任,并具有较为综合的影响力。对 应这样的特点,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应采用量化成分较多、约束力较强,独立性较高,以 最终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方式。   普通员工的特点是,工作基本由上级安排和设定,依赖性较强,工作内容单纯,对生 产经营结果只有单一的、小范围的影响。对应这样的特点,对普通员工的考核,应采用量化 成分少、需要上下级随时、充分沟通,主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绩效衡量方式。   管理层的工作职责又可分为生产经营直接管理职责和生产经营间接管理职责两大类。 [键入文字] 生产经营直接管理是指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决策对企业效益与各项生产经营指 标有直接影响。生产经营间接管理职能是指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但从事诸如各项管 理程序的政策制定、监督执行、协调管理及信息沟通等工作,其决策对企业效益与各项生产 经营指标有间接影响的职能。   生产经营的直接管理职能与间接管理职能,因其工作的着力点不同,也应在绩效管理 系统的设计中针对其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指标进行考核。   因此绩效考核目标的设立应该视考核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咨询经验和实施效 果来看,通常原则如下:   中基层部门主管:绩效考核目标=绩效目标+衡量指标+改进点   一般性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目标=工作计划+衡量指标+改进点   事务性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目标=应负责任+例外工作+衡量指标   例行性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目标=工作量+准确性   应急性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目标=工作量+高压线   2、按工作特征划分   对每一岗位的工作都可以从稳定性、程序性和独立性三个方面的特征来考察。稳定性是 指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稳定程度;程序性是指工作遵循某些规程的程度;独立性是指允 许个人在工作完成方面进行自我决策的程度。   对某一特定岗位技能、工作经验和个人素质等特征的要求就不同,程序性、稳定性高而 独立性低的生产线工人只需要按照特定的规程进行特定的工作,因此只需具备较低的和特 别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而高层经理岗位则需要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新精神和应变能 力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和错综复杂的内部管理活动。   岗位性质的不同,工作特征的差异就结果决定了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的差异。   对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作其程序性、稳定性高而独立性低的岗位的考核,应包含较多可 量化的指标,如上下班时间、操作的熟练程度、次品率等;高级经理岗位具有较低的程序性 很高的独立性和非稳定性,其考核内容应侧重于经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股东满意度、以及 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等方面;市场销售工作具有一定的程序性、较高的独立性,因此 除考核销售额外,还应考核签订的合同数目、客户档案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用户满意度等 指标。 基层操作员工:标准比较法 中层管理人员:目标管理法 [键入文字] 高层管理人员:非结构化法   四、 绩效指标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一) 关键绩效指标(KPI)   即用来衡量某一职位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工作完成效果的最 直接衡量方式。关键绩效指标来自于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反映最能有效影响企业 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设立关键绩效指标的价值在于:使经营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对 绩效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行动上,及时诊断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并采取提高绩效水平的 改进措施。   KPI 指标并不一定能直接用于或适合所有岗位的人员考核,但因为 KPI 指标能在相当 程度上反映组织的经营重点和阶段性方向,所以成为绩效考核的基础。关于 KPI 指标的具体 提取与分解方法在第三部分中予以详细说明。   (二)工作目标与过程设定   即由上级领导与员工共同商议确定员工在考核期内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并在 考核期结束时由上级领导根据期初所定目标是否实现,为员工绩效打分的绩效管理方式。 它是一种对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些相对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难以量化的主要工作任务 完成情况的考核方法。   (三)KPI 与工作目标的关系   KPI 与工作目标在绩效管理系统中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1. 共同点在于:   都是依据目标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性质而设定,反映由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得出的关 键价值驱动因素,并且只反映目标职位的最主要经营活动效果,而非全部工作。   2. 不同点在于:   KPI 可以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员工经营活动的量化结果,侧重考察员工对经营成果有直 接控制力的工作,它考察的是当期绩效和最终经营成果;工作目标是由上级领导以打分的 形式,定性评价员工完成不易量化的主要工作情况,侧重考察员工对经营成果无直接控制 力的工作,它考察的是长期性工作和工作的过程。使用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可以弥补 仅用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考核的不足,以便更加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 目标完成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工作目标与目的的设定、评估标准的制定、权重的确定、评估级 别的评定等。   五、 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条件 [键入文字]   建立新的绩效管理系统要求有一些内部和外部条件支持和保证,其中有一些是必不可 少的,比如需要从流程和组织结构上界定清楚各职能、职位对于战略目标的支持程度;必 须统一公司上下尤其是各级直线经理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建立畅顺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等等。因此,要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并希望能行之有效,应当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在第一部分中已经提到绩效管理各过程,由此根据第一环节—绩效计划的建立流程来 看企业本身对于建立绩效管理系统必备的支持条件:   界定职位工作职责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 设定工作目标 分配权重 指标检验   主要目的 理解所涉及职位关键业务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 结合企业战略重点,设定可 衡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绩效指标 根据工作内容与职责,设定工作目标,考核难以量化的 关键工作领域,作为关键绩效指标的补充 根据各关键绩效指标及工作目标的战略重要性, 以及员工对结果的影响力大小确定权重 检查目标分解情况的延续性、一致性、支持性   所需信息 组织结构图、部门职责、业务流程、工作内容 企业战略、业务流程及经营计划、 职位工作职责描述 企业战略、业务流程与经营计划、职位工作职责描述 企业战略、业务流 程及工作计划、职位工作职责描述 企业战略、业务流程及经营计划、职位工作职责描述   参与者 高层规划,人力资源部组织 上下级员工共同参与 上下级员工共同参与 上下 级员工共同参与 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 位工作职责的确定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基础,也是理解目标职位关键业务内容及主要工作成 果的前提。 第二部分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 一、关键绩效指标(KPI)基本概念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的英文简写,是管理中“计划—执行— 评价”中“评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个体/组织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KPI 是指标,不是目标,但是能够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是绩效指标,不是能力或态度指 标;是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般所指的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绩效指标具备如下几项特点: (一) 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 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 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 KPI 与公司 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 [键入文字] KPI 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在于,KPI 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 细化和发展。公司战略目标是长期的、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而各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 丰富,针对职位而设置,着眼于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具有可衡量性。因此,关键绩效指标 是对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公司战略对每个职位工作绩效要求 的具体体现。 最后一层含义在于,关键绩效指标随公司战略目标的发展演变而调整。当公司战略侧重点 转移时,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予以修正以反映公司战略新的内容。 (二) 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 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内因是各职位员工可控制和影响 的部分,也是关键绩效指标所衡量的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应尽量反映员工工作的直接可控 效果,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其它方面影响。例如,销售量与市场份额都是衡量销售部门 市场开发能力的标准,而销售量是市场总规模与市场份额相乘的结果,其中市场总规模则 是不可控变量。在这种情况下,两者相比,市场份额更体现了职位绩效的核心内容,更适 于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三) KPI 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 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都涉及不同的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复杂,但 KPI 只对其 中对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影响较大,对战略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工作进行衡量。 (四) KPI 是组织上下认同的 KPI 不是由上级强行确定下发的,也不是由本职职位自行制定的,它的制定过程由上级与 员工共同参与完成,是双方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的体现。它不是以上压下的工具,而是组织 中相关人员对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共同认识。 KPI 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 KPI 在组织中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KPI 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其次,KPI 为上下级对职位工 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第三 , KPI 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 KPI 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第五,通过定期计算 和回顾 KPI 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 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具体来看 KPI 有助于: (1) 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目标计划来确定部门/个人的业绩指标 (2) 监测与业绩目标有关的运作过程 [键入文字] (3) 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发现需要改进的领域,并反馈给相应部门/个人。 (4) KPI 输出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当公司、部门乃至职位确定了明晰的 KPI 体系后,可以: (1) 把个人和部门的目标与公司整体的目标联系起来; (2) 对于管理者而言,阶段性地对部门/个人的 KPI 输出进行评价和控制,可引导正确的 目标发展; (3) 集中测量公司所需要的行为; (4) 定量和定性地对直接创造利润和间接创造利润的贡献作出评估。 二、关键绩效指标(KPI)设计的基本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分析法和“九宫图”分析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 工作中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 “鱼骨图”分析的主要步骤: (1) 确定个人/部门业务重点。确定那些因素与公司业务相互影响; (2) 确定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要素,满足业务重点所需的策略手段。 (3) 确定关键业绩指标,判断一项业绩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 依据公司级的 KPI 逐步分解到部门,进而分解到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各个职位,依次采 用层层分解,互为支持的方法,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并用定量或定性的 指标确定下来。 绩效是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职位应负责任,在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及过程中的行为表 现。其中职位应负责任的衡量就是通过职位的 KPI 体现出来,这个 KPI 体现了员工对部门/ 公司贡献的大小。 三、 KPI 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KPI 指标的提取,可以 “十字对焦、职责修正” 一句话概括。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做 到在各层面都从纵向战略目标分解、横向结合业务流程“十”字提取,也不是一件非常容 易的事情。以下主要运用表格的方式说明 KPI 指标的提取流程。 图 2:KPI 指标提取总示意图 [键入文字] (一)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分析并建立各子目标与主要业务流程的联系 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在通常情况下均可以分解为几项主要的支持性子目标,而这些支持性 的更为具体的子目标本身需要企业的某些主要业务流程的支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因 此,在本环节上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 企业高层确立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可用鱼骨图方式); 2. 由企业(中)高层将战略目标分解为主要的支持性子目标(可用鱼骨图方式) 3. 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与支持性子目标之间建立关联。 图 3:战略目标分解鱼骨图方式示例 图 4:战略目标与流程分解示例 (二)确定各支持性业务流程目标 在确认对各战略子目标的支持性业务流程后,需要进一步确认各业务流程在支持战略子目 标达成的前提下流程本身的总目标,并运用九宫图的方式进一步确认流程总目标在不同维 度上的详细分解内容。 表 2:确认流程目标示例 流程总目标:低成本快速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 组织目标要求(客户满意度 高) 产品性能指标合格品 服务质量满意率 工艺质量合格率 准时齐套发货率 产品设计质量 工程服务质量 生产成本 产品交付质量 客户要求 质量 产品设计好 安装能力强 质量管理 发货准确 价格低 引进成熟技术 服务好 提供安装服务 交货周期短 生产周期短 发货及时 (三)确认各业务流程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 本环节通过九宫图的方式建立流程与工作职能之间的关联,从而在更微观的部门层面建立 流程、职能与指标之间的关联,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部门绩效指标建立联系。 [键入文字] 表 3:确认业务流程与职能部门联系示例 流程:新产品开发 各职能所承担的流程中的角色 市场部 销售部 财务部 研究部 开发部 新产品概念选择 市场论证 销售数据收集 ———— 可行性研究 技术力量评估 ————产品 概念测试 ———— 市场测试 ———— 技术测试 ————产品建议开发———— 费用预算 组织预研 (四)部门级 KPI 指标的提取 在本环节中要将从通过上述环节建立起来的流程重点、部门职责之间的联系中提取部门级 的 KPI 指标。 表 4:部门级 KPI 指标提取示例 关键绩效指标(KPI)维度 指标 测量主体 测量对象 测量结果 绩效变量维度 时间 效率管理部 新产品(开发) 上市时间 新产品上市时间 成本 投资部门 生产过程 成本降低 生产成本率 质量 顾客管理部 产品与服务 满足程度 客户满意率 数量 能力管理部 销售过程 收入总额 销售收入 (五)目标、流程、职能、职位目标的统一 根据部门 KPI、业务流程以及确定的各职位职责,建立企业目标、流程、职能与职位的统一。 表 5:KPI 进一步分解到职位示例 流程:新产品开发流程 市场部部门职责 部门内职位职责 职位一 职位二 流程步骤 指标 产出 指标 产出 指标 产出 指标 发现客户问题,确认客户需求 发现商业机会 市场分析与客户调研,制定市场策略 市场占 有率 市场与客户研究成果 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制定出市场策略,指导市场运作 市场占有率 [键入文字] 增长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市场开拓投入率减低率 客户接受成功率提高率 销售毛利率增长率 公司市场领先周期 领先对手提前期 销售收入月度增长幅度 四、在实际工作中 KPI 的应用 在 KPI 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尤其是在制定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时,需要明确的是建立起 KPI 体系并不是我们工作目标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在 KPI 的建立过程,各部门、各职位对其 关键业绩指标通过沟通讨论,达成共识,运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明确各部门和各 个职位的关键贡献,并据此运用到确定各部门和各个人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围绕 KPI 开展工作,不断进行阶段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激励、引导目标实现和工作改进的目的,避 免无效劳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应用 KPI 来改进我们的工作,避免产生建立 KPI 与应用 KPI 脱节现 象? (一) KPI 是关键业绩指标,不是目标,但可以借此确定目标:1.KPI 是反映一个部门或 员工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指标,即衡量业绩贡献的多少,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衡量目标实 现的程度。 2.公司阶段性目标或工作中的重点不同,相应各个部门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阶段性 业绩的衡量上重点也不同,因此关键业绩指标 KPI 存在阶段性、可变性或权重的可变性。 3.涉及到职位的员工业绩指标不一定是从部门 KPI 直接分解得到的,越到基层部门 KPI 就 越难与职位直接相联,但是应对部门关键业绩指标有贡献,不同职位的业绩指标的权重也 要根据部门的阶段性目标而变化。 4. 一旦各部门或职位的 KPI 明确后,相应的工作重点即阶段性关键的业绩贡献也就能够明 确,结合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也就是清楚的,即每个人对所在部门的 目标完成所做的关键业绩贡献也就十分清楚了,避免了一些无效的,对目标达成没有意义 的工作。 5. 部门管理者给下属制定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 KPI,部门的 KPI 来自公司的 KPI.这样保 证每个职位都朝公司要求的总体目标发展。 (二) 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的一个环节,KPI 是基础性依据: 1.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绩效改进,二 [键入文字] 是价值评价。面向绩效改进的考核重点是问题的解决及方法的改进,从而实现绩效的改进。 2.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公司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 主管也要清楚公司对他的要求,对他所在部门的要求,即了解部门的 KPI 是什么,同时主 管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和制定目标。 (三) 通过 KPI 的讨论,通过沟通,明确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 经理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 据,保证目标达成的一致性,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四) 评价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及绩效结果,KPI 是基础性依据,它提供评价的方向、数 据及事实依据 (五) 定量的 KPI 可以通过数据来体现,定性的 KPI 则需通过对事实的描述来体现 阶段性绩效改进考核的过程(以一个季度为例,KPI 已经确定): 1. 季度初,部门经理根据公司的目标围绕本部门的 KPI 制定工作目标计划,目标应该是 SMART 的(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可以实现的、与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阶段性的),并根 据目标的侧重点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优先排序),明确相应的权重。 2. 根据本部门的目标计划和职位的 KPI,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人,经理与目标执 行的责任人进行沟通,在目标上达成共识。 3. 目标执行的责任人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部门经理与执行责任人进行沟通、辅导,了解 执行人的工作方式、方法,指正执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偏差,以便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同 时经理也很清楚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便于工作过程的辅导。 4. 在季度工作总结时,部门经理及员工就有依据对部门主要业绩贡献及目标达成所做的工 作进行总结,部门经理通过上一级主管副总的述职报告中体现的关键业绩的贡献情况,员 工就其业绩衡量的指标/要素进行总结。这样部门明确所关注要达成的目标,员工明确了围 绕这个目标所做的有效工作。部门工作的焦点也就聚焦起来了。 5. 在进行绩效改进考核时,部门经理与每个员工围绕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要素以及实际完 成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沟通。根据过程中经理所掌握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指出 员工在达成目标及工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同时在沟通中形成员工下一阶段的 工作目标。这样通过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和下阶段目标的确定,引导员工朝着部门的目标 发展,同时在工作方式、方法、业绩等方面的改进,也有利于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 6. 一般来说,对部门经理的绩效改进考核主要围绕结果,目标是否实现来进行;对于员工 的绩效改进考核主要看工作过程。 (六) 考核不是目的,是激励的手段,促进绩效改进和提高,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才是 [键入文字] 考核的真正目的 绩效管理及绩效改进是遵循 PDCA 循环来进行的,通过 PDCA 不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 工作结果。 第三部分 工作目标设定 一、工作目标设定的含义 工作目标设定是衡量被考核人员那些工作范围内的一些相对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难以 量化的关键任务的考核方法。对于部分职能部门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对于公司整体的成功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却不能由绩效量化指标来衡量。在此情形下,工作目标设定的价 值就在于: 1. 提供了绩效管理的客观基础和全面衡量标准,以弥补仅用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所不 能反映的方面,更加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 2. 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相互结合,使上级领导对公司价值关键驱动活动有更加清晰全 面的了解。 3. 各层各类人员都能对本职位职责与工作重点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组织中的每位基层员工对完成整体绩效指标起着坚实的基础作用。然而每位员工由于更多 地承担整体程序中的一部分过程,这种对过程的努力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在这种情形 下,工作目标设定的价值在于: 1. 确保这些基层员工同样能确立下一绩效年度的绩效计划以明确组织对自己的绩效期望以 及自己下一年度的努力方向。 2. 对那些无法用量化结果来衡量的工作过程设定衡量使绩效表现的差异得到区分。 3. 使所有员工的努力方向与组织的整体绩效目标相一致。 二、 工作目标的设计 (一) 工作目标设计原则 1. 明确具体:有明确具体的结果或成果。 2. 可以衡量的:衡量可以包括质量、数量、时间性或成本等,或能够通过定性的等级划分进 行转化。 3. 相互认可:上级和下属认可所设定目标。 [键入文字] 4. 可实现性:既有挑战性又是可实现的。 5. 与企业经营目标密切相关:所设定的目标必须是与企业紧密相关的。 (二) 工作目标设计需具备的技能及背景知识 1. 职位分析能力:职位分析是一种对目标职位所从事的活动、主要目的及与其他职位间的 相关性进行分析的能力。 2. 背景知识:职位分析的结果是对职位所从事的主要活动的了解。这种了解成了工作目标 设定的一种背景知识。同时,由于职位分析还包括了该目标职位与其他职位间的相关性分 析,其结果是了解了目标职位的下道工序或客户对该职位的所应有产出的期望, 这种客户 期望的了解成了设定工作目标的背景知识。 3. 工作职责描述能力:职位分析的结果是了解目标职位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活动。 将这些工 作活动归纳合并成关键的职位职责并加以描述是设定工作目标所需具备的能力。 4. 设定有效衡量的能力:对每一关键的职位职责制定出能够区分绩效差异的衡量, 这是整 个目标设定的关键能力。 (三) 设定工作目标应考虑的问题 1. 与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应遵循同样的原则,但侧重不易量化衡量的领域。 2. 职能部门人员的工作目标是作为关键绩效指标的补充。基层员工的工作目标是全年的绩 效计划。 3. 只选择对公司价值有贡献的关键工作区域,而非所有工作内容。 4. 选择的工作目标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5 个。 5. 不同的工作目标应针对不同工作方面,不应重复。 (四)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级别的分类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不同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它不是根据现成的生产经营统计数 据得出确切的绩效结果,其完成效果是以上级对下级的评级实现的。评估级别是用来衡量 被评估人工作表现的,是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每项关键工作目标上的完成情况,对其工作绩 效确定相应级别档次,主要可以分为三级(也可以根据不同目标特点以及可以区分的程度 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分为五级甚至更多): 。 第一级为未达到预期:员工职责范围内关键工作中,数项或多数未达到基本目标;关键 工作表现低于合格水平,妨碍了上级单位整体业务和本单位整体业务目标的实现;未表现 [键入文字] 出任职职位应有的个人素质及能力。 。 第二级为达到预期:员工在职责范围内,大部分关键工作达到了基本目标;在少数领域 的表现达到了挑战目标;为上级单位整体业务和本单位工作目标做出了贡献;表现出了稳 定、合格的个人素质与能力。 。 第三级为超出预期:员工在职责范围内许多关键工作中,实际表现达到挑战目标;成功 完成了额外的工作,并为上级单位的整体业务目标和本单位工作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表现出了超过预期基本目标要求的个人素质及能力。 例如: (1)工作效率:工作的时效性 等级一: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远低于规定时间,工作的结果总是与预期的结果一致; 等级二:总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 等级三:尚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作; 等级四:经常需要上级的催促才能按时完成工作; 等级五:一贯拖延工作期限,即便在上级的催促下也不能按时完成工作。 (2)熟练程度:指具备完成任务所要求的认知能力、身体的敏捷与协调性、注意力、言语理 解等能力的程度。 等级一:有非常强的实际操作水平,对本职工作能够驾轻就熟; 等级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顺利地完成本职工作; 等级三:具备一般性水平,能完成任务; 等级四:工作时不得要领,反应较为迟钝; 等级五:素质较差,无法胜任工作要求。 (五)工作目标设定的设计流程 1.了解公司发展战略及年度绩效计划,决定本部门的工作使命。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分 析本部门的工作使命: - 本部门在组织中及价值驱动流程中处于何位置 [键入文字] - 部门的主要经营活动及产出是什么 - 通过该部门的工作实现了组织的哪些战略目标 - 在关键管理流程中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及相关性如何 2. 进行职位分析,列出主要工作活动内容,通过调查研究,思考回答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最后列出员工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活动内容。 - 本职位在组织中或工作流中的关键作用是什么 - 应从事哪些工作活动来帮助实现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或上一级的绩效目标或下道工序或客 户(内,外部)期望 - 目前该职位的工作结果是如何衡量的 - 分析客户(内,外部)对该职位的主要期望 - 除了常规要完成的工作活动内容以外还要完成哪些特殊项目来帮助实现上一级绩效目标 及改进本职位工作流程 3. 归纳合并工作活动内容,写出工作职责描述,根据主要工作职责,确定主要的工作目标。 4. 确定每项工作目标的权重,即根据每项工作目标的重要性来决定每项衡量所占的权重。 5. 检查所设定的目标与原理的一致性及内部一致性,即检查所设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的, 可衡量的,所设的衡量是否是共同认可的,所设的目标是否既有挑战性又是可实现的,所 衡量的区域是否与企业目标密切相关。最后检查所设的工作目标与其他职位的工作目标的 关联性及一致性,使该职位目标与其他职位目标间保持一致性及相互支持性。 (六)工作目标标设定过程中的职责分配 1.公司决策层负责决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年度生产绩效计划,审核批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职责;参与制定并审批工作目标的设定及衡量标准;审核批准考核方法。 2. 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按职位进行分解,确定每个职位的关键职责及关键结果区域, 对工作目标设定提出建议。 3.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牵头组织各级员工进行工作目标的设计和选择,收集汇总工作目标 设定及草拟考核方法并存档。 (七)设定工作目标的沟通方式 [键入文字] 1.上级部门目标沟通:让员工了解上级部门绩效指标或目标 2.培训:组织一次培训,将目标设定的方法及原理告诉员工。 3.员工自定目标:当员工基本掌握设计目标的方法后让其自行制定目标 4.经理和员工讨论目标: - 首先强调员工自己参与工作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告诉员工最终要争取达到或超越工作目 标的是员工本人。 - 介绍一下需讨论的两大内容。绩效目标与能力选择,帮助员工理解这两步骤强调了“要干 什么”和“怎么干”的联系。在向下一步进展前,先询问一下员工是否有什么要在此会议 中讨论的内容以表达你对员工意见的兴趣 - 逐条讨论每项目标,引导员工自己列出所有重要的绩效区域及可衡量的目标并获得员工 的承诺。 - 双方共同讨论每项列出的目标与完成上级部门目标和公司整体目标,这样能帮助员工认 识到自己工作对公司间的联系来加强会后他/她对目标的投入。 - 表示对员工达到那些具有挑战的目标的信心,以建立员工对完成挑战性目标的信心及承 诺。 - 征求员工的意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自始至终征求员工的看法,寻求对完 - 工对完成目标的担忧,并确认员工是否已清楚了解目标。共同讨论并认可完成目标所需的 资源及协助。员工对完成自己工作所需的资源和协助会有较清晰的了解。 - 讨论如何跟踪每次目标及下次回顾的时间。 - 确认最后的目标。 - 让员工重新整理一下双方讨论后的目标,这是再次确认员工是否已清楚理解目标的机会, 同时让员工认识到这是员工本人的职责。 重申您对员工达到目标的信心,结束讨论。 第四部分 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主要平台和关键手 段,通过它可以在公司内建立起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能有机地将股东的利益和员工 的个人利益整合在一起,其价值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公司所认同和接受。 [键入文字] 进行绩效计划的过程是各级经理和员工进行充分沟通、确定绩效计划、并填写绩效计划及评 估表格的过程,因此,本部分结合绩效计划及评估表格阐述绩效计划的概念,方法及流程。 一、绩效计划的含义 绩效计划是被评估者和评估者双方对员工应该实现的工作绩效进行沟通的过程,并将沟通 的结果落实为订立正式书面协议即绩效计划和评估表,它是双方在明晰责、权、利的基础上 签订的一个内部协议。绩效计划的设计从公司最高层开始,将绩效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级子 公司及部门,最终落实到个人。对于各子公司而言,这个步骤即为经营业绩计划过程,而 对于员工而言,则为绩效计划过程。 因此,绩效计划作为绩效管理的一种有力工具,它体现了上下级之间承诺的绩效指标的严 肃性,使决策层能够把精力集中在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决策上,确保公司总体战略的 逐步实施和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突出绩效的企业文化。绩效 计划制定的原则 不论是对于公司进行经营业绩计划,还是员工进行绩效计划,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应该注意 以下原则。 1. 价值驱动原则。要与提升公司价值和追求股东回报最大化的宗旨相一致,突出以价值创 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2. 流程系统化原则。与战略规划、资本计划、经营预算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程序紧密相 连,配套使用。 3. 与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绩效计划相一致原则。设定绩效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公 司总体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所以在考核内容的选择和指标值的确定上, 一定要紧紧围绕公司的发展目标,自上而下逐层进行分解、设计和选择。 4. 突出重点原则。员工担负的工作职责越多,所对应的相应工作成果也较多。但是在设定关 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设定时,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关键,突出重点,选择那些与 公司价值关联度较大、与职位职责结合更紧密的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而不是整个工作过 程的具体化。 通常,员工绩效计划的关键指标最多不能超过 6 个,工作目标不能超过 5 个,否则就会分 散员工的注意力,影响其将精力集中在最关键的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的实现上。 5. 可行性原则。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一定是员工能够控制的,要界定在员工职责和 权利控制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要与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权利相一致,否则就难以实现绩效 计划所要求的目标任务。同时,确定的目标要有挑战性,有一定难度,但又可实现。目标过 高,无法实现,不具激励性;过低,不利于公司绩效成长。另外,在整个绩效计划制定过 程中,要认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解决好实施中遇到的障碍,使 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贴近实际,切实可行。 [键入文字] 6. 全员参与原则。在绩效计划的设计过程中,一定积极争取并坚持员工、各级管理者和管理 层多方参与。这种参与可以使各方的潜在利益冲突暴露出来,便于通过一些政策性程序来 解决这些冲突,从而确保绩效计划制订得更加科学合理。 7. 足够激励原则。使考核结果与薪酬及其他非物质奖惩等激励机制紧密相连,拉大绩效突 出者与其它人的薪酬比例,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营造一种突出绩效的企业文化。 8. 客观公正原则。要保持绩效透明性,实施坦率的、公平的、跨越组织等级的绩效审核和沟 通,做到系统地、客观地评估绩效。对工作性质和难度基本一致的员工的绩效标准设定,应 该保持大体相同,确保考核过程公正,考核结论准确无误,奖惩兑现公平合理。 9. 综合平衡原则。绩效计划是对职位整体工作职责的唯一考核手段,因此必须要通过合理 分配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权重,实现对职位全部重要职责的合 理衡量。 10. 职位特色原则。与薪酬系统不同,绩效计划针对每个职位而设定,而薪酬体系的首要设 计思想之一便是将不同职位划入有限的职级体系。因此,相似但不同的职位,其特色完全 由绩效管理体系来反映。这要求绩效计划内容、形式的选择和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 业务、不同部门中类似职位各自的特色和共性。 二、 经营业绩计划的制定 各子公司及部门制定经营业绩计划的过程即总公司(集团)经营业绩目标的层层分解的过 程,也是各子公司和总公司(集团)之间就关键绩效指标,权重和目标值进行沟通并达成 一致的过程。 (一)经营业绩计划的要素 公司经营业绩计划及评估表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公司经营业绩计划及评估内容包括各类关键绩效指标。 2.权重:列出按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划分的大类权重,以体现工作的可衡量性及对公司整 体绩效的影响程度。 3.目标值的设定:对关键绩效指标设定目标值和挑战值两类,以界定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 指标所得绩效分值的对应关系。 4.绩效评估周期:公司经营业绩计划的评估周期一般为一年一次。 (二) 公司经营业绩计划的步骤 [键入文字] 1.集团(总公司)下达绩效管理系统实施文件。 2.确定集团(总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考核方法,推动计划确定,搞好后续管理 , 收集汇总数据,计算绩效分值。 3. 集团(总公司)经过与各子公司商讨确定对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 各子公司经过与各部门商讨确定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三、员工绩效计划的制定 员工绩效计划过程即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各级员工和直接上级)之间进行充分沟通,明确 关键绩效指标、工作目标及相应的权重,参照过去的绩效表现及公司当年的业务目标设定 每个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指标及挑战指标,并以此作为决定被评估人浮动薪酬、奖惩、升迁 的基础。同时,绩效计划还帮助员工设定一定的能力发展计划,以保证员工绩效目标的实 现。主要流程如下: (一)员工绩效计划要素 员工绩效计划及评估表格的主要组成要素如下: 1. 被评估者信息:通过填写职位、工号及级别,可将绩效计划及评估表格与薪酬职级直接 挂钩,便于了解被评估者在公司中的相对职级及对应的薪酬结构,有利于建立一体化人力 资源管理体系。 2. 评估者信息:便于了解被评估者的直接负责人和管理部门。通常,评估者是按业务管理 权限来确定的,常常为上一级正职(或正职授权的副职)。 3. 关键职责:是设定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的基本依据,提供查阅、调整绩效计划及评估内 容的基本参照信息。 4. 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包括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两大部分,它用以全 面衡量被评估者的重要工作成果,是绩效计划及评估表格的主体。 5.权重:列出按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划分的大类权重,以体现工作的可衡量性及对公司整 体绩效的影响程度,并便于查看不同职位类型在大类权重设置上的规律及一致性。 6. 指标值的设定:对关键绩效指标设定目标值和挑战值两类,以界定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 指标所得绩效分值的对应关系。对工作目标设定的完成效果评价则主要按照工作目标设定 中设制的评估标准及时间进行判定。 7.绩效评估周期:绩效计划及评估表格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针对某些特定职位,如销售人 员、市场人员等,根据其职务和应完成的工作目标等具体工作特点,也可以月度或季度为 [键入文字] 评估周期,设定相应指标。 8.能力发展计划:制定能力发展计划,是以具体技能知识的方式,将企业对个人能力的要 求落实到人,让员工明了为实现其绩效指标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发展,形成持续 不断、协调一致的发展道路。 (二)员工绩效计划的制定流程 对于关键绩效指标,工作目标设计的制定,我们在已分别作了详细的阐述。下面,我们将 按设计流程的七个步骤来具体阐述员工个人绩效计划的设计。 1.职位工作职责界定 职位工作职责界定,主要是通过工作分析的方法,对目标职位的关键业务内容及应实现的 主要工作成果,用简炼而准确的语言进行书面描述。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协助公司高层管 理者来完成的。职位工作职责界定是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做好绩效计划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详细的职位分析方法请见工作分析手册-职位分析,职位描述和职位评估) 职位职责界定完毕后,就可以开始着手为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了。 2.设定关键绩效指标 这一步主要是根据公司的战略及业务计划、职位工作职责的描述,为被评估者制定可衡量 的、能够量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绩效指标。这项工作由各级经理根据直接下级的关键职 责,结合本部门(本人)的关键绩效指标,与被考核人沟通确定被考核人的关键绩效指标。 总的来说,在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上,一定要力争做到科学合理,以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 约束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绩效水平。 3.工作目标设定 公司内部不同职位的工作性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并非所有职位都是可以用量化的关 键绩效指标来衡量的,比如职能部门,其工作内容不少属于宏观管理,定性的含量比较大。 因此,同样,各级经理需要与被考核人沟通,结合公司发展战略、业务发展计划,针对被 评估者的职位职责描述和工作性质,把一些具有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的关键工作纳入工 作目标评价,作为对关键绩效指标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完善。 在设定工作目标与完成情况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 与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遵循同样的原则,但侧重不易衡量的领域。 - 作为关键绩效指标的补充,不能和关键绩效指标内容重复,且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相对于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其客观性更强,对绩效的衡量也更精确,可以用关键绩效指标衡 量的工作领域应首先考虑使用关键绩效指标,在无法科学量化的领域,在引入工作目标完 [键入文字] 成效果评价。 - 只选择对公司价值有贡献的关键工作领域,而非所有工作内容。 - 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5 个。 - 不同工作目标应针对不同工作方面,不应重复;而每个工作目标,应只针对单一的工作 方面。 4.权重分配 权重是绩效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每个被评估者职位性质、工作特点及对经营 业务的控制和影响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每类及每项指标、工作目标设定整体及其中各项在 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以达到考核的科学合理。权重确定的具体 方法一般为: (1)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完成效果之间的权重分配 一般来讲,对一定层级以上的管理人员,绩效计划不设工作目标完成效果,其权重为零, 如各厂总经理。而综合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总经理办公室、审计等,通常要设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由于各单位部门在职能设置上的不同,在实际操作中权重的高低 要视情况而确定。 (2)关键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设定各项指标权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些典型通用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总数, 部门管理费用”等,在各部门及单位所占权重保持统一,以体现一致性。每一项的权重一 般不要小于 5%,否则对综合绩效的影响太微弱。为体现各指标权重的轻重缓急的不同,指 标之间的权重差异最好也控制在 5%以上。 (3)工作目标权重的确定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是独立于关键绩效指标评价完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各项工作目标 或目的权重之和为 100%.一般只有 3~5 项指标,所以权重的分配比较容易拉开差距。在权 重分配时,也要遵循同关键绩效指标权重分配相同的原则。工作目标权重,反映评估者对 被评估者工作目标的期望。工作目标越重要,被评估者对该项工作的直接影响力越大,权 重就越高。 下表是我们在结合上述原则和方法基础上,提出的一个不同层次人员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 目标权重的分配建议表。 表 6:各级员工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权重分配建议表 考核对象 内容及权重 [键入文字] 关键绩效指标 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各厂总经理及以上管理者 100% 各中层管理人员 60% 40% 各基层管理人员 20% 80% 纯粹操作/事务执行员工 100% 5.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的指标值 绩效计划中的指标值是用来衡量考核对象工作是否达到公司期望的参照标准,是确保绩效 管理体系公平客观性的关键环节。绩效计划及评估指标针对绩效计划中考核的每一项内容 而设立,包括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指标、挑战目标,以及工作目标完成效果的衡量标准。它 由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双方共同商定确立。 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的完成目标设定均遵循以上原则,但它们的设定过 程不完全相同。关键绩效指标往往包括企业或部门的重要经营结果,其目标值的设定直接 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涉及到企业预算、概算等其它相关管理程序,因此往往需经过正 式的估测、试算,予以慎重确定。而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其衡量标准往往更多应用于基 层,应用于对工作过程的衡量,因此与工作目标设定的内容密切相关,主要通过经理人与 员工之间的沟通即可完成。因此我们在介绍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时,就其衡量标准一并 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而以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值设定作为讨论的重点。 引用多家公司经验,我们将关键绩效指标的指标值设计为两个,一是目标指标,二是挑战 指标。 (1)目标指标 目标指标是指正好完成公司对该职位某项工作的期望时,职位应达到的绩效指标完成标准, 通常反映在正常市场环境中、正常经营管理水平下部门或单位应达到的绩效表现。目标指标 的确定,可根据批准的年度计划、财务预算及职位工作计划,公司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级 经理和员工共同商讨认同,按各级管理权限分别审核确认。 确定目标指标时首先可参考过去相类似指标在相同市场环境下完成的平均水平,并根据情 况的变化予以调整;其次可参照一些行业指标、技术指标、监管指标、国际指标,从而确定 合理的水平;第三应参考为上级职位相关指标所设定的目标值,保证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 目标值的分解;最后应结合本公司战略的侧重点,服务于本公司关键经营目标的实现。目 标指标的设定,侧重考虑可达到性,其完成意味着职位工作达到公司期望的水平。 (2)挑战指标 [键入文字] 挑战指标是评估者对被评估者在该项指标完成效果上的最高期望值。因此挑战性目标值的 内在含义可看作是对被评估者在某项指标上完成效果的最高期望。 设定挑战性目标时,要在基本目标设定的基础上,考虑实际工作绩效是否很容易在基本目 标上下有较大波动,对波动性较强的指标,应设定较高的挑战性目标;反之亦然。比如 A,B 两家子公司,销售收入分别是 1000 万和 6000 万,由于盈利能力不同,年度利润目标 指标定为 A100 万,B400 万。但 A 的总规模小,即使绩效完成再好,也最多实现 150 万利 润,而 B 的总规模大,市场价格稍有提升,就可能实现 500 万利润。这样的情况下,只设定 目标指标对二者进行同样的考核显然不合理。而如果将 A 的挑战性目标定为 150 万,B 定为 600 万,就可以抵销因指标波动性差异对绩效考核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 理论上讲,无论是目标指标,还是挑战指标,均应由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来协商确定。指标 值要在听取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意见后,按管理权限审定。指标值每年核定一次。指标一经确 定,一般不作调整。如遇不可抗拒因素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由被评估者向评估者提出书 面申请,并按规定程序审批。未获批准的,仍以原指标值为准。 在确定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公平地为各职位设定指标,对相同类型的职位统一要求,尽量 避免同样类型职位的指标值在相同情况下有高有低。对同样类型职位,其指标值的差异可 以因自然条件、当地经营环境与企业资源多少产生,但不应由于个人能力与过去绩效水平 不同产生差异。例如,不能由于某员工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高,就给其设定较高的目标值, 造成对其的衡量标准高于他人,所得绩效分值低于其应得的水平。 6.指标检验 作为绩效计划设计结束前的关键一步,要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检查设计是否维持了统一 的标准。从横向上,检查相同单位、职务的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设定的选择和权重的分 配等标准是否统一;从纵向上,根据公司战略及业务计划、职位工作职责描述,检查各上 级的考核指标是否在下属中得到了合理的承担或进一步分解,能否保证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目标和业务计划的实现。 7.制定能力发展计划 在制定了关键绩效指标,设定了相关的工作目标之后,经理和员工应该就员工如何达到绩 效目标进行讨论,确定员工应该着重发展的能力领域,以及希望实现的目标,并根据具体 的目标设定相应的发展行动方案。 第五部分 绩效辅导 一、工作中的辅导 作为上级,指导下属员工是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而且指导必须是经常性的而非 一定要等到有什么问题发生的时候才开始进行指导。通过经常不断的指导能确保员工从一 开始就能把工作做正确,这样可以省去大量花在等问题产生以后再去解决的时间。同时还 [键入文字] 能确保员工的工作结果符合企业的利益和客户的期望。 (一)常用的辅导类型 通常指导可以分为三类: 1. 具体指示:对于那些对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及能力较缺乏的员工,常常需要给予较具体 指示型的指导,将做事的方式分成一步一步的步骤传授并跟踪完成情况。 2. 方向引导:对那些具有完成工作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但偶尔遇到特定的情况不知所措的员 工给予适当的点播及大方向指引。 3. 鼓励:对那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及专业化技能的人员给予一些鼓励或建议,以促动更好 的效果。 (二)选择适当的指导契机 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形发生时,您可用到日常指导的技巧 1. 当员工希望您对某种情状发表意见时。例如,在绩效管理回顾阶段或员工过来向您请教 问题时,以及向您征询对某个新想法的看法时,如:改进流程的新点子。 2. 当员工希望您解决某个问题时,尤其是出现在您的属下工作领域中的问题。 3. 当您发现一个需要采取改进措施的机会时,例如,当您注意到有某项工作可以作得更好、 更快时,您也可以指导他人采取措施,改进作法,适应企业,部门及流程的变化。 4. 当您手下的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了新的技能,而您希望鼓励他们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时。 (三)辅导的内容 作为上级,很明显,您身上承担很多的责任,你并不会有时间去跟踪并指导每位下属员工 的每一次具体发生的问题或每个要改进的方面。而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对完成关键绩效指 标或已制定的工作目标所需的能力的指导上,这样就使你的时间能有效地应用在员工能取 得绩效的关键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下属员工的绩效。 上级管理人员经常忽视了员工“怎么做”,而只是注重最后的绩效结果。这样会导致部分 下属人员用影响公司整体利益的方式去完成结果。例如:只顾自己的目标而影响他人或某 些行为加剧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冲突等。您在工作中如果注意对下属人员工作方法的指导 就会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另外,您如果对做事的方式加以指导,员工今后会自己独立地 运用这种方式去服务于其他场景或解决其他的问题。 有效的指导须平衡“问”与“告诉”两者之间的量的关系。大量研究证明询问信息,想法, 建议等。比仅仅告诉他人怎么做要有效得多。当您用“问”的方式时,下属需自己去思考解 [键入文字] 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您不重视或认真倾听下属的想法或感觉,下属人员会对你告诉他应做 什么或应改什么持有反感。所以在指导中多用“问”的方式对下属日后真正在行动上落实 改进的方案较为有效。当然,你在某些场合还是要用“告诉”的方式。当您要提供一些下属 人员所缺乏的资讯。由于您的工作资历与所积累的经验,你会有一些下属员工所不具备的 想法和讯息,你可能要告诉他们以便让他们在具备这些讯息的基础上用

48 页 422 浏览
立即下载
某集团关键业绩指标(KPI)手册

某集团关键业绩指标(KPI)手册

某集团关键业绩指标(KPI)手册 一、 目的: 1. 为更准确的把握关键业绩指标在本企业使用时的特殊意义。 2. 为了清晰的表明本企业选取指标的目的,指向战略的程度。 3. 为了使 KPI 在使用时能有统一的解释和说明。 4. 为了便于不同业务单元考核时选取指标的直接和便利。 二、 代码说明: 指标名称说明: 指标类别名称 指标编号 指标类别名称 指标编号 财务类指标 F 营运类指标 P 客户类指标 C 学习与成长类指标 L 数据来源一栏中符号与部门的对应说明: 数据来源 数据编号 数据编号 数据来源 ZCZC YYTB XZRL ZCCG YYDS XZWL KFYY YYSC XZQH JRJR YYWL XZTZ PP YYJD XZGL SJ YYSM SJB JL YYPS JHCW YW YYWY YJ ZJ YYLX 计划费用支 财务类指标: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B-F-01 数据来源 出率 指标诠释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合理配置企业的现金流降低财务费用提高企业的计划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强化资金计划管理,把管理费用控制在适度的区域。 [键入文字] 数据编号 XZBG 三、 内容: 指标名称 数据来源 JHCW 指标测度 实际费用/目标计划费用 测度时间 月度测度 备  注 此项指标使用于各系统、各部门。 指标名称 人均成本 指标属性 贡 献 率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B-F-02 数据来源 JHCW 指标诠释 反映了基于组织目标的最大费用支付能力,反映了组织以最低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将成本费用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以支持业务的实现。 指标测度 测度时间 采购支出/部门费用/人;营销费用/部门费用/人;IT 支出费用(维修维护费、软件开发费用、 硬件设备费)/部门费用/人; 季度或半年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存货周转 率(次) 指标属性 控制能力 指标编号 C-F-01 数据来源 JHCW 反映了企业存货的流动性及合理性,深刻的揭示了企业对市场的预测能力、采购能力、营销能 力、运营管理等各种能力的协同性。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降低库存、增加商品的销售量,向市场提供畅销对路产品和最新产品。 指标测度 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采购成本 的下降率 指标属性 控制能力 指标编号 C-F-02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供应商管理的水平,最终体现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评估采购的效率,采购方式的科学性。 指标测度 (采购成本基准值-当期采购成本)/采购成本基准值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注 数据来源 JHCW 数据来源 JHCW 采购成本基准值为一定时间内的采购成本平均值 单位建筑 指标名称 面积物业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D-F-01 支出费 指标诠释 反映企业运营的成本水平,实际上是市场执行的效率和利润的体现。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改善物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各市场运营中最大的成本和费用支出的控制。 指标测度 (物业人员薪酬总额+维修费用+办公费用+电费+水费+经营费用+采暖费)/建筑面积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费用利润率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F-F-01 数据来源 JHCW 此项指标直接反映出企业为获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它即反应企业的收益能力,又反应企业 的管理、经营效率。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通过适度控制与约束费用,来改善和促进组织及组织成员提升组织产 出。 指标测度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此项指标可转化为系统和部门的效率指标,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键入文字] 财务费用等。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关键商品的 经营 指标属性 周转次数 指标编号 能力 G-F-01 数据来源 JHCW 反映了企业的预货能力,采购速度,渠道建设能力,仓储管理及运营管理的协同性,最终体 现企业的经营效益的提高。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增加商品的周转次数,降低库存量和资金占用额度。 指标测度 关键商品指考核期内采购金额占总资金(20%)的商品(销量占 20%)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利润总额 指标属性 获利能力 指标编号 指标诠释 反映企业的总体利润水平。 指标目的 设立此指标的目的是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 L-F-01 数据来源 JHCW 指标测度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流动资产 指标属性 周转率 财务能力 指标编号 L-F-02 数据来源 JHCW 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通过改善此项指标的良性程度,以销售收入的增幅高于流动资产的增幅 作为保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 指标测度 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平均帐期 指标属性 财务能力 指标编号 P-F-01 指标诠释 反映了供应商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最终体现为企业诚信的形象。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完善供应商渠道建设,降低资金占用率。 指标测度 每笔累计付款时间/笔数合计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数据来源 JHCW 备  注 指标名称 平均税赋降低率 指标属性 财务能力 指标编号 指标诠释 反映企业财务规划、策略、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揭示了财务部门重要的统筹业务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促进财务部门对法律法规的熟知与运用程度,对策略和政策的执行力, 使财务的技能不断提升。 指标测度 (同期税赋-当期税赋) /同期税赋 (可比同口径)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键入文字] P-F-02 数据来源 SJ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人均可控 费 用 指标属性 控制能力 指标编号 R-F-01 数据来源 JHCW、XZR L 反映企业行政管理行为的效率,深层次上反映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设立此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各级管理人员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能力,促进组织效率的提 升。 指标测度 (办公费+电话费+交通费)/人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销售增长率 指标属性 市场能力 指标编号 X-F-01 数据来源 JHCW 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成长空间,销售收入的增长状况反应出企业的市场表现、服务 (产品)的 市场亲和力度、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劣。同时表明企业的市场份额。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牵引企业关注市场的成长,明晰销售收入的实现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指标测度 (当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一次 备  注 指标名称 销售费用率 指标诠释 反映企业组织和市场执行的效率,实际上是企业在市场销售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关系。 指标目的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X-F-02 数据来源 JHCW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不断提高市场销售行为的效率,更深层次的要求是促进市场营销策略 的有效性和促进组织创新。 指标测度 销售费用/销售收入 测度时间 每月测度一次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营销费用 指标属性 贡 献 率 营销效率 指标编号 X-F-03 数据来源 反映市场营销执行的效率,实际上是企业在营销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关系及营销投入的侧重。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不断提高广告活动策划行为的效率, 更深的层次上是促进企业营销策 略的有效性和促进组织创新。 指标测度 营销费用/销售收入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营销费用包括:媒体广告、印刷品、宣传品、奖品、销售折让、活动等项费用 指标名称 销售收入 指标属性 市场能力 指标编号 X-F-04 指标诠释 反映企业总体的经营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指标的目的强调企业成员的创收能力。 指标测度 总收入-顾客退款-减价-折扣-其它赔偿款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量指标测度 备  注 销售收入指总收入减去顾客退款、减价、折扣及其它赔偿款。 [键入文字] JHCW 数据来源 JHCW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销售收入 指标属性 计划完成率 组织能力 指标编号 X-F-05 数据来源 JHCW 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目标被执行的能力,深层次上表现出企业营运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对市 场的预测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指标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计划性、预测性,加强企业的目标管理。 指标测度 累计销售收入/当期销售收入计划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未完成工式为 1-累计(实际销售收入-当期销售收入计划)/当期销售收入计划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系统人均毛利 指标属性 增 长 率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来提高组织产出。 测度时间 每季度测度 备  注 此指标适用于销售族 指标目的 JHCW 设立此指标的根本目的是强调组织成员的价值贡献,通过组织成员的、素质提升和效率提升 (当期系统销售毛利/系统人员总额-基准)/基准 指标诠释 数据来源 反应系统组织的效率,同时也反应组织成员的行为效率,反应人力资源与组织效益的关系。 指标测度 指标名称 X-F-06 应收帐款 指标属性 周 转 率 财务能力 指标编号 Y-F-01 数据来源 JHCW 反映了企业真正实现销售、实现价值的程度,它深刻的揭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牵引企业在关注企业扩张成长的同时,要注重企业成长的质量,关注价 值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关注资本周转的意义。 指标测度 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资金周转 次 数 指标属性 获利能力 指标编号 Z-F-01 数据来源 JHCW 指标诠释 反映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深刻地揭示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增加获利能力,减少资金占用水平。 指标测度 销售收入/资金占用额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备  注 客户类指标: 单位供应商 指标名称 采购金额 指标属性 渠道能力 指标编号 D-C-01 数据来源 JHCW 增 长 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所经销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建立良好的供应商资源,最终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确定合理的供应商结构,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指标测度 测度时间 [键入文字] (当期采购总金额/当期供应商数量-上期采购总金额/上期供应商数量)/上期采购总金额/上期 供应商数量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供应商 满意度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G-C-01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的信誉。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坚实的供应链。 指标测度 问卷调查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XZQH 备  注 指标名称 供应商信息 更 新 率 指标属性 渠道能力 指标编号 G-C-02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采购的专业化程度,采购的成本,最终反映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保持供应商信息库的全面性、及时性,提高采购的效率。 指标测度 更新信息量/总信息数量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供应商评价、供应商覆盖面 指标名称 会员卡卡均 消费增长率 指标属性 策划能力 指标编号 H-C-01 数据来源 XZWL JHCW 指标诠释 反映了顾客的忠诚度,对此种经营模式的认可程度,对企业的认知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会员对销售收入的贡献度,以便为增加会员服务的项目决策提供依 据。 指标测度 (当期卡均消费-上期卡均消费)/上期卡均消费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商户满意度 指标属性 市场能力 指标编号 K-C-01 数据来源 XZQH 反映了企业的服务水平、续租率,揭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促使市场管理人员关注于商户的利益,搭建商户的经营平台,提高商户的 获利能力。 指标测度 问卷调查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客户增长率 指标属性 渠道能力 指标编号 K-C-02 数据来源 XZRL 指标诠释 反应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能力,获得和赢得客户资源,并保持、提升客户忠诚度的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零售部门注重市场客户的渠道建设,持续的促进客户资源的增长,以保 证市场规模、销售规模的增长。 指标测度 (当期客户总量-前期客户量)/前期客户量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签单的增长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扩展业务的能力,是企业知名度的体现。 [键入文字] 指标属性 市场能力 指标编号 Q-C-01 数据来源 SJB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让企业注重市场的客户资源,持续的促进客户资源的增长才能促进业务 增长,扩大业务规模。 指标测度 (当期签单数量-历史同期签单数量)/历史同期签单数量 测度时间 月度与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市场美誉度 指标属性 知名度 市场能力 指标编号 S-C-01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实质上是企业长期的信誉价值,品牌价值。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测度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排名及企业形象广告投入的效益。 指标测度 问卷调查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XZQH 备  注 投诉后流程 指标名称 (制度)改进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T-C-01 数据来源 XZGL 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商户的质量, 揭示了系统各方面需要改善的效率和运营效果。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通过制度和流程建设,减少或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对系统进行 持续的改善。 指标测度 流程制度建设的完善性和执行性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消费者 满意度 指标属性 市场能力 指标编号 X-C-01 数据来源 XZQH 反映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揭示了商户选择的标准,对经营模式 创新具有指导性。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的信誉度、美誉度和知 名度。 指标测度 问卷调查(覆盖长春市)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员工满意度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Y-C-01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员工创造价值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促使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创造竞合的企业文化。 指标测度 问卷调查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XZQH 备  注 指标名称 一级商户比例 指标诠释 反映商户经营能力的成长,顾客满意度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业态的升级,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商户的综合实力,降低顾客的投诉。 指标测度 一级商户比例/总商户数量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备  注 [键入文字] 指标属性 获得能力 指标编号 Y-C-02 数据来源 PP 指标名称 主题活动的达成率 指标属性 策划能力 指标诠释 反映了组织内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加强企业文化宣传的效果。 指标测度 (实际的宣传活动次数-计划的活动的次数)/计划的活动次数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适用于全员的企业文化宣传主题活动 指标名称 中东天地的关注性 指标诠释 体现了组织运用报纸等宣传手段宣传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策略,宣传工作重点的投入产出效 指标属性 指标编号 策划能力 指标编号 Z-C-01 Z-C-02 数据来源 Sj 数据来源 XZQH 果。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了解中东天地对企业政策宣传的及时性及深度,对员工工作和活动反映的及时 性和宣传面,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对报纸的关注程度,员工对中东天地的喜爱程度等。 指标测度 问卷调查 测度时间 月度测度,季度或年度合计 备  注 内部运营类指标: 指标名称 不良资产率 指标属性 财务能力 指标编号 B-P-01 数据来源 JHCW 指标诠释 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对企业资产营运状况进行监控和修正,此项指标反应企业沉积下来、不能 参与经营运转的资金状况。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控制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积压产品、物资和不良投资。 指标测度 期末不良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测度时间 半年或年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库存金额利 指标属性 财务能力 指标编号 数据来源 用率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指标测度 总维修费/库存总额 测度时间 半年或年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次均活动费用 指标诠释 反映了活动策划的预算能力、现场控制能力以及库存奖品的管理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控制营销策划活动的费用支出,使投入和产出合理化。 指标测度 活动总费用/活动次数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备  注 活动总费用包括活动现场的奖品费用、折让、宣传费用 指标名称 差错率 指标属性 指标属性 控制能力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指标编号 C-P-01 C-P-0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JHCW SJB 指标诠释 反映了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企业的忠诚度,表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醒员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的 人为损失。 指标测度 差错金额/当期总金额;差错笔数/总笔数 测度时间 月度测度 备  注 可用于工资发放、合同签订、报销、会计活动等 指标名称 差错金额 [键入文字]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C-P-03 数据来源 JHCW 指标诠释 反映了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企业的忠诚度,表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降低错误金额,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人为损失。 指标测度 审计时发现问题所涉及的金额;或指下一工作程序发现的上一工作程序中的问题,并给予改 正的金额。 测度时间 月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持续无故障时间 指标属性 IT 能力 指标编号 C-P-04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 IT 平台建设与维护的水平,体现出企业对 IT 的依赖程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避免网络发生故障,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运行的要求。 指标测度 网络连续没有的发生故障的时间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SJB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单位面积 能源消耗 指标属性 控制能力 指标编号 D-P-01 数据来源 JHCW 反映了企业运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体现出组织的获利能 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控制企业的能源支出,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指标测度 能源净支出额/建筑面积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能源指水、电、煤气、煤、采暖费等 指标名称 负面报导的数量 指 标 属 策划能力 指标编号 F-P--01 数据来源 XZBG 性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的公共关系水平,组织的服务质量和组织效率,组织成员之间的协作意识和效 果,最终体现出企业的整体形象。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降低企业负面报导的次数,挽回无形资产的损失。 指标测度 刊登的数量。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计划目标完成率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J-P-01 数据来源 SJ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关注的重点,深刻揭示了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以及组织的运营效 率。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促进部门对年度目标理解,提高组织以及组织成员对目标的关注程度, 以及围绕目标而改进效率,增加年度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可控性,保证年度目标的实现。 指标测度 实际完成目标/计划目标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主要指难以量化的考核,公司的主要工作。 指标名称 建议的执行比例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的变革能力,执行能力,最终体现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时的组织效率。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降低组织再一次犯错误的可能性,增强规范化。 指标测度 建议的执行数/总建议数(以分析报告数为准)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键入文字]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J-P-02 数据来源 SJ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建议的执行数以公布的制度或相应部门的规章为准,总建议数指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数量。 及 时 度 指标属性 (需求反映速度)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J-P-03 数据来源 XZBG 反应企业的市场观念和客户至上的原则贯彻的程度,可表现出企业是否有官僚化的倾向,组 织的运行效率是否正常,提供了改进组织效率的途径和方向。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评价需求的反映时间,以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衡量成员的 工作能力。 指标测度 完成的时间-制度规定的时间/制度规定时间 测度时间 一事一记录,月度或季度合计测度 备  注 及时性可以指:审批、活动、维修、请购、调配、工资发放等各项工作中满足客户需求的时间。 指标名称 可行性报告的 分析质量 指标属性 知识能力 指标编号 K-P-01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则,最终体现为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 指标测度 上级主管 测度时间 一事一议,累计评价 ZJ 备  注 指标名称 捆绑广告比例 指标属性 策划能力 指标诠释 反映了公司的策划能力,最终体现出市场与商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加强市场联动的效果,服务于商户,同时降低企业的直接广告投入。 指标测度 捆绑广告的收入/总广告支出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捆邦广告指企划部为各市场所属商户进行的广告宣传 指标名称 KPI 指标的更新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业绩管理实施的精细化程度,及战略与组织运作联系的紧密性。 指标目的 设立此指标是为了评价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指标测度 (当期 KPI 手册指标数-上期 KPI 手册指标数)/ 上期 KPI 手册指标数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K-P-02 指标编号 数据来源 K-P-03 数据来源 JHCW SJB 备  注 指标名称 品类商品销售份额 指标属性 销售能力 指标编号 P-P-01 数据来源 JHCW 指标诠释 反应企业所售商品的市场亲度以及市场占有能力,揭示了企业的运营效果。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牵引企业从市场源头开始优化商品结构,提升商品的获利能力,向顾客 提供适宜的商品。 指标测度 品类商品的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 测度时间 每月测度 备  注 企业管理者可以有意识的通过调节品类商品的销售份额来改善收入结构 集中采购金额 指标名称 占总金额的比 指标属性 渠道能力 指标编号 P-P-02 数据来源 JHCW 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计划管理的程度,采购管理的效率,最终体现企业的组织效率。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增强采购工作的计划性,缩短采购到货的时间,降低采购次数,促进采购 工作的规范化,降低采购成本。 指标测度 [键入文字] 集中采购金额/总采购金额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备  注 不含招投标采购金额,集中采购为同类商品一定时间内不重复采购。 指标名称 品类商品展 指标属性 示面积分配 销售能力 指标编号 P-P-03 数据来源 XZWL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满足商品与消费者需求相一致的能力,最终体现了企业经营的精细化程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以销售额(利润)为依据分配营业面积(销售空间),加强对采购的指导 隆。 指标测度 品类销售额/总销售额 * 总展柜面积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注 指标名称 人均服务面积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R-P-01 数据来源 XZRL 指标诠释 反映了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水平,揭示了企业运行的效率 和效果。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协同、分工效果,控制人力成本的增加。 指标测度 市场的建筑面积/(市场管理员+物业工人+保安人员)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人均服务规模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R-P-02 数据来源 XZRL 指标诠释 反映了专业管理族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支持能力,深层次上是控制专业族人力成本的增长幅度 低于企业营收规模增长幅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测度专业族对销售收入的贡献,通过适度的控制人力成本的投入来实现最 大的企业效益。 指标测度 销售收入/系统 (专业族) 人数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人均服务 商户数量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R-P-03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的组织效率以及商户质量提高的幅度,最终表现出经营业态的升级。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衡量管理员的工作量,管理幅度。 指标测度 商户数量/市场管理员 测度时间 月度或季度测度 XZRL 备  注 指标名称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指标诠释 反应企业人力资本的优良程度,人力资源的结构化改变将成为组织能否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 基础条件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加快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优良化的进程。 指标测度 (目标值-内部结构改善的平均值)/目标值 测度时间 半年或年度测度 [键入文字] R-P-04 数据来源 SJB 备  注 指标名称 软性文章 指标属 发表数量 性 策划能力 指标编号 R-P-05 数据来源 XZBG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政府、媒体、社会对企业的关注程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引导企划部门利用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提高宣传的可信度。 指标测度 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中发表正面文章的次数。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年度文章数不少于 60 篇,不包括重复刊登数量。 指标名称 设备故障率 指标诠释 反应企业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关注,它需要设备的完好和人力资源的同期投入,才能确保较高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S-P-01 数据来源 ZCZC 的设备利用率和资源价值的快速转化。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加强现有设备的最大价值利用 指标测度 设备发生故障时间/设备应运行时间 测度时间 月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设备维修 指标属性 控制能力 指标编号 S-P-02 数据来源 ZCZC 费用降低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运行费用控制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控制设备维修费用的支出合理化,及时保养、检查。 指标测度 基准费用-当期设备维修费用/基准 测度时间 季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投诉处理周期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T-P-01 数据来源 XZBG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改进工作流程和制度的执行力,最终体现为组织效率的提 高。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缩短投诉处理的时间,提高投诉处理的满意度,挽回企业损失。 指标测度 投诉时完成的时间/总投诉的次数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注 指标名称 网络技术 的达成性 指标属性 IT 能力 指标编号 W-P-01 数据来源 XZRL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网络技术应用的程度,企业网络投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及时满足业务部门对网络技术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 IT 的保证率。 指标测度 完成数/需求数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需求数指各级中心办公会审议通过的 IT 计划数 指标名称 信息库的 更新率 指标属性 知识能力 指标编号 X-P-01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对信息的使用程度、依赖程度,最终反映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保持信息库所提供的信息及时,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指标测度 更新信息量/总信息数量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键入文字] XZWL 指标名称 信息资料的安全性 指标属性 IT 能力 指标编号 X-P-02 数据来源 SJB 指标诠释 反映了组织成员的保密意识,责任意识,体现出企业对信息的重视和依赖程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预防资料信息的缺失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增强组织成员的责任心。 指标测度 按制度规定定期备份资料。 测度时间 一次一记录,月度或季度合计测度 备  注 一级档口 指标名称 (商铺)比 指标属性 获利能力 指标编号 Y-P-01 数据来源 JHCW 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市场租金提高的能力,商户综合实力的增强,揭示了企业业态升级的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增加租金收入,明确管理、改造和服务的重点,改善企业的资源配置。 指标测度 一级档口面积/总出租面积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一级档口指当期单位租金最高的档口 业务分析报 指标名称 告提供的准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Y-P-02 数据来源 JL 时性和质量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揭示了企业运营的质量。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分析能力,增强预见性,用数据来指导经营、管理决策。 指标测度 直线经理问卷评议 测度时间 半年或年度测度 备  注 准时性(制度规定的提供时间)占 30%的权重 指标名称 药品损耗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员工管理的水平,运营管理的规范性,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水平。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将药品损坏、丢失、被盗降低到最小,提高全员的防损意识。 指标测度 ∑(损失数量*零售价)/ ∑(进货数量*零售价) 测度时间 两月或季度测度 备  注 损耗指接收进货时的商品零售值与售出后获取的零售值之间的差额 指标名称 业务拓展比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对新业务领域的认识与创新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促进组织进行业务相关性的扩展,增加创利的渠道。 指标测度 新增业务数量/原有业务数量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指标属性 控制能力 指标属性 指标编号 市场能力 指标编号 Y-P-03 Y-P-04 数据来源 JHCW 数据来源 SJB 备  注 指标名称 营销方案的质量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最终体现出企业营销策划的投入与产出的效果。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组织成员的企划能力,使营销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指标测度 问卷评定 测度时间 一事一记录,月度或季度合计测度 备  注 由专家组进行投票测度 指标名称 [键入文字] 组织员工调配 及 时 度 指标属性 指标属性 策划能力 HR 指标 指标编号 指标编号 Y-P-05 Z-P-0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YW XZRL 指标诠释 反映了组织对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统筹性,组织业绩评价系统的有效性,提高岗位适配度最 终提高组织效率。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人员配置的速度,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降低人力成本。 指标测度 (实际到岗时间-制度规定应到岗的时间)/制度规定应到岗的时间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导的 前瞻性 指标属性 计划能力 指标编号 Z-P-02 数据来源 YJ 反映了组织人力资源结构的有效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深层次上体现了企业战 略的执行能力。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强化行政中心各部门对战略的理解,策略的制定及政策指导性。 指标测度 经理办公会和业务部门评定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招投标采购 指标属性 金额比率 渠道能力 指标编号 Z-P-03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采购管理的水平,最终体现企业的组织效率。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促进采购工作的公开性和规范化,合理降低采购成本。 指标测度 招投标金额/总采购金额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SJB 备  注 指标名称 资产使用率 指标属性 获利能力 指标编号 Z-P-04 数据来源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控制固定资产支出,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降低闲置资产的数量。 指标测度 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 测度时间 半年测度 JHCW 备  注 指标名称 制度建设 指标属性 学习能力 指标编号 Z-P-05 数据来源 YJ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最终体现为企业运行依赖于制度而不是人。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加强流程和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进度,避免在经营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指标测度 公布执行的制度数量/应出台的制度数量 测度时间 半年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政令传达的 及时性 指标属性 组织效率 指标编号 Z-P-07 数据来源 SJB 指标诠释 反映了公司政令运行的效果,体现了组织运行的效率。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行政系统传达政令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保证公司政令的畅通。 指标测度 (实际传达时间-制度规定的时间)/制度规定时间 测度时间 一次一记录,季度合计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资本支出贡献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设备维修保养的及时性,资本支出的合理性,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控制资本性支出,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支出更趋合理。 [键入文字] 指标属性 控制能力 指标编号 Z-P-08 数据来源 ZCZC 指标测度 利润/(维修费+固定资产支出费用+低值易耗品支出费用)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备  注 学习与成长类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关键人才流失率 指标属性 人力资源 指标编号 G-L-01 数据来源 XZRL 反映了根据企业战略发展所需要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通过各级管理者的人才意识提高企业 人才配置能力。 设立此目标的目的是反映企业对关键人才的重视程度,强化各级管理者对关键人才的培养和 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指标测度 关键人才离职数/系统关键人才数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关键人才指业务主办级(含主办)以上人员或企业设定的关键人才库人员。 指标名称 计算机等级达标 指标属性 学习能力 指标编号 J-L-01 数据来源 XZRL 率 指标诠释 反映了企业的 IT 水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指标目的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不同职位族的员工的计算机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软件的使用效果。 指标测度 计算机水平达级人数/应达级人数 测度时间 季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培训体系 健全性 指标属性 HR 指标 指标编号 P-L-01 数据来源 XZRL 反映了企业内部经验的共享性和流转性,是企业及其成员长期成长和进步的能力,是提高组 织专业化程度、组织效率得以改善的基础性指标。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强化各级组织培训体系的完善性,知识和经验的共享性,迅速提高员工的 适岗能力。 指标测度 课程体系完善性,教材完备、实用,人均培训课时数,每门课有 3 个以上兼职讲师 测度时间 年度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人才合格率 指标属性 HR 指标 指标编号 R-L-01 数据来源 XZRL 反映企业战略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和人才的优良程度提高的表 现,是组织成长和组织效率提升的先行指标。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的改善,加强专业化管理能力并为组织员工的 进步明确方向。 指标测度 系统内满足职位说明书任职资格人数/系统总人数 测度时间 季度或半年测度 备  注 指标名称 指标诠释 指标目的 [键入文字] 人员流动率 指标属性 HR 指标 指标编号 R-L-02 数据来源 XZRL 反映了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人员素质提高的速度和程度,揭示了组织士气和组织运 行的效率。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人员适岗程度,进而提高部门的整体素质。 指标测度 系统变动人数/系统人数 测度时间 半年测度 备注 指标名称 系统人均培训时数 指标诠释 反应企业关注组织以及组织成员的长期成长和进步,它是组织各方面得以改善的基础指标。 指标目的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强化各级组织的人力资源投入,从根本上对组织要素进行持续的改善。 指标测度 培训总时数(小时)/系统总人数 测度时间 月度测度 备  注 [键入文字] 指标属性 HR 指标 指标编号 X-L-01 数据来源 XZRL

16 页 368 浏览
立即下载
人事KPI績效管理研討

人事KPI績效管理研討

組織管理報告 新光銀行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 組員: 討 楊舒琁 張家禎 紀琬榕 陳姿君 包思穎 蔡小芬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目   錄】       * 一、前言 二、公司簡介 三、人事流程 四、 KPI 績效管理 五、結論 六、參考資料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一、【前言】:  台灣金融產業,因長久處於寡佔市場,而體制上都很重 視年資,甚至早期的銀行員更被稱為所謂的金飯碗。但 近年來開放的結果,完全競爭的趨勢在金融業蔓延,相 對的競爭力被大家所重視。而要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就 要創造員工核心能力,組織目標和企業策略結合的績效, 獎酬制度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 新的獎酬制度( KPI )已經被大企業正式導入為主要 參考的制度,創造「執行文化」的關鍵—有效連結績效 管理和獎酬制度,將會是個好的開始。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二、【公司簡介】:         * 2001/07 2001/11 2001/12 2002/02 2004/09 2004/11 2005/10 2005/12 金融控股公司法公布 新光人壽,成立”金控公司” 與力世證券合組新光金融控股 ( 股 ) 公司 新光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 併入聯信商業銀行 更名為”臺灣新光商業銀行” 併入誠泰商業銀行 合併為一嶄新的臺灣新光商業銀行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三、【人事流程】: 招募人員 人資規劃 遴選人才 教育訓練 人才管理 績效管理 * 獎酬與福利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生涯發展 * 1 、人資規劃:  各部門需自行評估需要增加的人數與職缺,統一提報給 人力資源部,透過人力資源部的資料,進而整體評估 銀行各事業處的人力,再決定是否需要開放對外招募 與遴選,或只需要使用調派的方式既可平衡目前人力 上的不足。 2 、教育訓練 : 凡任何可以使本行同仁獲得工作所需之知識、態度、 技能之培訓作法皆屬之。  在職訓練  工作外訓練  自我發展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3 、績效管理、獎酬與福利:  今年底人力資源部陸續導入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 關鍵業績指標。此項指標將在明年年初上 線,並將是針對每位員工實際工作內容進行績效評 估,且此績效將會引響到每個人薪資報酬及績效獎金 的金額。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四、【 KPI 績效管理】:  KPI 績效考核方法分為期初設定、期中、期末評核等三 個階段來進行,且主要來源可分為以下兩種: (1) 、職責目標:根據同仁自身的工作職責而衍伸出的 指標。 (2) 、策略目標:另為公司未來發展與專案計畫所伸展 出來的指標。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執行考核說明 (1) :  期初設定 / 期中考評: 目標設定表 項 次 職責目標 比 重 (100%) 1 降低作業錯帳率, 50 以提升作業品質 % 2 減少客戶抱怨次數,20 以提昇客戶滿意度 % * KPI 傳票錯 誤次數 客戶抱 怨次數 計 算 方 式 愈小 愈好 愈小 愈好 KPI 目 標值 數 值 12 5 定義或 計算公 式 評估資 訊來源 次 每月個 人交易 量沖正 筆數小 於3筆 含 99580 及 15030 之交易 次 客服部 統計次 數 客服部 單 位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KPI 實際 值 KPI 達成 率評估 自 評 自 評 初 評 初評 % % % % * 執行考核說明 (2) :  期中評核 / 考核檢視: 檢視前半年度同仁所設定的目標執行進度,和主管共同 討論目標執行上的成果。 項 次 * 職責目標 比重 (100%) KPI 計 算 方 式 KPI 目 標值 數 值 單 位 1 降低作業錯帳率, 50 以提升作業品質 % 傳票錯 誤次數 愈小 愈好 3 次 2 減少客戶抱怨次 數,以提昇客戶 滿意度 客戶抱 怨次數 愈小 愈好 5 次 20 % 定義 或計 算公 式 評估 資訊 來源 每月個 人交易 量沖正 筆數小 於3筆 含 99580 及 15030 之交易 客服 部統 計次 數 客服 部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KPI 實際 值 KPI 達成 率評估 自 評 自 評 5月 初 評 初 評 42% % % % * 績效改善計畫與工作重點 自評人 初評人 執行困難(進度落後)之工作 目標、原因說明與改善方案 評估差異項目與說明 下半年度工作重點計劃 下半年度工作重點 ( 建議) 請求協助事項 工作目標、比重或 KPI (目標值)修正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 期末評核: 檢視全年度同仁對於所設定目標執行之結果,並決定年 度績效的評估得分 * 評分 5 KPI 達成率 95%以上 4 3 2 94%~85% 84%~70% 69%~60%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1 59%以下 * 新光銀行導入 KPI 預期產生優、缺點之評估 : 優點:  論功行賞-獎懲與調薪依據  職責區分-依不同的工作內容區分質與量,鼓勵員工負 責,並用績效評等檢視成  即時掌握-讓高階主管可以即時掌握資料,以利支援決策  解決問題-工作成果檢討與輔導並改善客戶抱怨次數  意見溝通-提供互相溝通、回饋與建言的機會  前程規劃-策略目標、員工潛能與發展評估  人力發展-派職升遷與培訓需求,減少 員工流失  激勵士氣-創造提振士氣的機會  降低成本-降低不必要的人事支出  減少印象評估-主管無法以主觀印象評估績效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缺點:      * 市場區隔-打不進傳統產業市場 壓力負荷-造成員工心理壓力的增加 協調不佳-人員協調性不佳,無法凝聚員工向心力 數字盲點-一味以數字為依據 公事公辦-較無人情味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過去績效與現在 KPI 的差異: 舊績效管理制度 新績效管理制度 (KPI) 計算獎酬時較注重員工過去及現在的 表現 注重現在及強調未來 2~3 年員工績 效及價值 薪資的調整是以過去的工作表現來做 評斷 ”歸零思考” -- 薪水的調整要看個人 未來的發展性,而非單純的過去表現 獎酬多以年資及職務做為導向 未來獎酬將轉變為以績效和結果為導 向 傳統的績效管理制度是考核過去績效 而不是指未來性發展 新的績效發展制度是為了落實營運目 標,並強調事前的規劃與溝通 企業的調薪及股票分配經常是高階的 黑箱作業,獎酬分配也缺乏必要的溝 通 獎酬必須更重視員工未來績效表現, 並適時溝通 * 新光銀行 - 人事 KPI 績效管理研討 *

16 页 459 浏览
立即下载
财务部个人KPI考核重要指标

财务部个人KPI考核重要指标

财务部 KPI 考核重要指标 重要 KPI 指标考核项目 重要 指标 (均可 部门工作计划性 量化 的数 值) 公司应收帐款回收与检查的力度 部门工作完成率 净资产回报率 财 组织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力度 财务决算报表的准确率及时性 资产核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务 记帐凭证、原始凭证审核工作的准确性 总资产周转率 组织指导财务分析的有效性 对帐务处理工作的指导力度 总 公司各项费用的审核力度 成本费用利润率 税务筹划的成效 对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招投标工作所提建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监 重大合同的谈判,对相关的财务问题所提建议的合理性 公司财务、业务信息收集的完整性 综合 指标 财务工作制度建设完善改进力度 考 后勤投诉次数 培训计划完成率 会计报表的审核力度 对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招投标工作所提建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财务档案的管理及保密性 核 项 目 行政总监 KPI 量化指标 重要 KPI 指标考核项目 年度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起草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公司制度有效执行情况 年度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完成率 行政办公管理有效性 年度人力资源体系建立的完善性及合理性(常规 6 大模块的体系文件) 行 社会关系维护有效性 年度企业文化建设达成率 证照(件)办理及时性 年度公司人力成本有效控制率 办公用品以及非生产用固定资产采购的及时性、合理性 员工能力素质提升率 对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管理的妥善性 关键岗位梯队建设达成率 人力资源制度与流程建设实现率 政 办公用品费用控制 行政成本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工作开展情况 行政工作计划完成率 部门员工技能有效提升合格率 行政工作流程改善目标完成率 员工文化活动实现率 后勤工作计划完成率 月度人力资源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人 力 月度员工招聘达成率 月度员工培训达成率 行政办公设备完好率 部 后勤投诉次数 内部员工满意率 月度员工业绩考核实现率 安全培训计划完成率 员工流失率 车辆派单及时性 员工投诉率 客户接送准确性及时性 核心员工保有率 员工保险办理及时性 员工满意度管理有效性 分 生产安全消防管理有效性 公司重大活动策划有效性 企业形象有效宣传性 文化专栏、内部期刊办理的丰富性 资 员工食堂管理有效性(成本) 员工伙食质量管理有效性(饭菜式样、数量) 企业档案有效管理严谨性 保密工作执行有效性 6S 管理情况 源 部 分

5 页 463 浏览
立即下载
【各部门职能说明书】人力资源部门职责及部门岗位说明书

【各部门职能说明书】人力资源部门职责及部门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部门职责及部门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部部门职能: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计划 2、拟定公司组织及其职能,主持确定各部门机构、编制、岗位、人员及其职责 3、建立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并组织实施 4、建立公司合理的薪酬体系 5、编制公司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并督导实施 6、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招聘计划,并组织实施 7、建立内外部沟通渠道和公共关系,协调处理劳动争议,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8、主持人力资源的录用、任免、调动、晋升、辞退 9、建立公司人才库,做好内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10、负责人力资源信息统计、分析、汇总,及时报提相关部门 11、监督与指导各分公司进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12、负责公司养老保险的规范管理 13、负责公司劳动合同的规范管理 14、负责组织员工参加职称申报及考试工作 15、负责办理外来人才调动手续及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档案和户籍落实工作 16、建立健全公司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推动执行 17、及时完成上级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人力资源部主管工作职责: 1、主持人力资源部日常管理工作 2、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计划 3、组织建立外部沟通渠道和公共关系,掌握信息,改善管理,运用监督、检查、沟通、协调管 理技能,支持服务于职能部门的员工管理,处理劳动争议,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4、掌握公司人员需求情况,对用人部门提出的招聘要求进行审核,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加招聘 为满足公司经营需求吸纳优秀人才 5、依据外部市场竞争趋势,建立具有竞争力,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励员工的潜力和积 极性,增强公司凝聚力 6、设定公司培训体系,实施培训目标,开发人才,提高素质,增加公司发展动力 7、建立公司人事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管理者素质,加速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8、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敏锐捕捉各种信息,及时整合、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9、监督与指导各分公司进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10、依据人力资源政策,组织部门内职位设置,人员聘用,实施培训,考核,晋升,激励, 提高员工素质,完成部门的职责目标 11、及时完成上级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任职资格: 资历:大专以上学历,管理类专业毕业,助级以上职称 经验: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技能:善于沟通,公正客观的工作风格;强烈敬业精神;企业认同感强 人事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企业内部人员录用、调动、晋升、离职等有关人事手续的办理,实行数据电脑化管理 2、负责办理招聘信息的发布,对应聘材料进行筛选、分类、存档、台帐管理工作 3、负责外来人才及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户籍及档案落实工作 4、负责人力资源信息统计、分析、汇总 5、负责企业养老保险的规范管理 6、传达上级职称文件,组织每年度的职称评审、考试工作 7、负责企业内员工档案规范管理 8、协助人力资源部主管做好重要岗位试用人员的背景调查工作 9、负责企业劳动合同的规范管理 10、负责企业劳动年检的相关工作 11、及时完成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任职资格: 资历:中专以上学历 经验:一年以上人事管理工作经验 技能:善于沟通;强烈敬业精神 培训专员工作职责: 1、运用调查分析、综合统计,审核确定各部门培训需求和员工技能需求,为编制公司年度培 训大纲提供决策依据 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时向主管提出培训修改意见 3、负责发展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和外部讲师的选聘 4、组织实施培训与考核,及时向上级提交各项培训的分析与总结报告 5、负责企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 6、负责公司新进员工岗前培训的组织、授课、考核工作 7、做好特殊工种的上岗培训和上岗取证,并监督考核 8、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主导实施 9、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指导各分公司建立培训台帐 10、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企业文化的宣贯 任职资格: 资历:大专以上学历,管理类专业毕业 经验:二年以上培训工作经验 技能:沟通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强;强烈敬业精神 职位说明书: 单位 总公司 任职人 职位名称 经理 部门 直接主管 总经理 编制日期 人力资源部 资历:本科,中级职称 任职资格 经验:相关工作五年 业务了解范围:国家人事劳动法规,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心理学、行为学、企业 管理知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模式,国际人力资源开发趋势和动态。 职位目的(目标、权限)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组织建立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参与公司决策,运用组织 协调支持职能部门,实现激发潜力、开发人才、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增强公司凝聚力 沟通关系: 内部:各部门 外部:人事劳动部门、上级机关、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中心、养老保险局、外部培训和咨询机构、 应聘者、同行业 职位范围 按重要顺序依次列出每项职责及目标 资源编制 依据公司人力规划,组织编制员工总数、工资总额、医疗保险、招聘录用、教育培训等人力资 源计划,制定目标和行动措施对策,保证计划的实施,以满足公司人力资源的需求 体系规范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组织编审公司劳动关系制度,组织建立机构设置、人事管理、薪酬政策、 评价系统、培训体系管理制度,支持服务于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运 作 费用控制 按照公司费用预算,负责审批工资、奖金、福利、培训等人工成本费用,激励调动员工积极 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参与决策 依据总经理的指令,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提出涉及人力资源的决策建议,并组织制定 相应的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以支持公司经营决策的顺利贯彻执行 属员管理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政策和标准,组织与负责所辖机构的设置、人员聘用、业务培训、 工作目标确立与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 岗位编号: 职位说明书: 单位 总公司 任职人 职位名称 直接主管 主管 人力资源部经 理 部门 人力资源部 编制日期 资历:大专,助级职称 任职资格 经验:相关工作五年 业务了解范围:掌握国内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熟悉国内人力资源政策及 人才市场动态,熟悉公司内部经营流程和组织机构职能目标 职位目的(目标、权限)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求,设计运用人力管理模式和激励政策,激发员工潜力,开发人 才,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沟通关系: 内部:各部门 外部:区人事局、局劳动局、上级机关、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中心、区养老保险局、应聘者、同 行业 职位范围 按重要顺序依次列出每项职责及目标 资源规划: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计划 资源管理: 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制定公司员工人数和工资成本预算,实现公司人力资源需要和人工 成本控制 组织协调 根据劳动法规和公司制度,组织建立外部沟通渠道和公共关系,掌握信息,改善管理,动 用各种技能支持服务于职能部门的员工管理,处理劳动争议,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增强团队 凝聚力 培 训: 依据公司战略要求和员工培训需求,设定公司培训体系,实施培训目标,开发人才,提 高素质,增强公司发展动力 薪酬政策: 依据外部市场竞争趋势,消化、引进具有竞争力,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励员工的潜 力和积极性,增强公司凝聚力 招 聘: 掌握公司人员需求情况,对用人部门提出的招聘要求进行审核,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加招 聘。依据部门职位条件,通过面试、测试、择优、录用新员工,为满足公司经营需求,吸纳优秀 人才 人事考核: 对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提高管理者素质,加速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监督指导: 对下属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支持服务各分公司的职员管理,推进公司规 范化进程 职位管理 审核部门职位设立,人员配置及职位说明书管理,保证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有效使用,保 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日常管理 主持部门日常事务性工作 属员管理: 依据人力资源政策,组织部门内职位设置,人员聘用,实施培训、考核、晋升、激励、提高 员工素质,完成部门的职责目标 岗位编号: 职位说明书: 单位 总公司 任职人 职位名称 直接主管 人事管理员 人力资源部主 管 部门 人力资源部 编制日期 资历:中专 任职资格 经验:相关工作一年 业务了解范围:掌握人事管理的基本技能, 熟悉人事管理流程,熟悉萧山区 有关人事、劳动、保障等体系条款规定,紧跟部门组织目标 职位目的(目标、权限) 根据部门组织目标,为实现部门目标做好基础性辅助工作,及时提供公司员工各种信 息,为创造和谐、融洽的劳资关系做好主管得力助手目标 沟通关系: 内部:各部门 外部:区人事局、区劳动局、上级机关、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中心、区养老保险局、应聘者、同 行业 职位范围 按重要顺序依次列出每项职责及目标 手续办理 负责企业内部人员录用、调动、晋升、离职等有关人事手续的办理, 实行人事管理规范化 招 聘 负责办理招聘信息的发布,对应聘材料进行筛选、分类、存档、台帐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 依据人事档案管理流程,做好员工档案规范管理,为公司对员工的晋升、培养等人事政策提 供参与 信息提供 定期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汇总,为公司人力资源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业务办理 依据公司相关政策,及时为公司引进的人才办理各种手续,包括养老保险、劳动合同、户 口、档案的转接等,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以便全身心投入工作 职称申报 传达上级职称文件,组织每年度的职称评审、考试工作 劳动年检 领会上级政府部门劳动年检精神,及时、保质、保量准备各种劳动年检资料,为公司劳动年 检取得合格做好基础工作 日常支持 及时完成主管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岗位编号: 职位说明书 单位 总公司 任职人 职位名称 直接主管 培训专员 人力资源部主 管 部门 人力资源部 编制日期 资历:大专 任职资格 经验:相关工作三年 业务了解范围: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心理学、行为学、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培 训基本技能,熟悉同行业培训状况 职位目的(目标、权限) 洞察公司培训需求,敏锐捕捉培训课题切入点,实现激发潜力、开发人才,提高工作效率 沟通关系: 内部:各部门 外部:外部培训、咨询机构、同行业 职位范围 调查统计 运用调查分析、综合统计,审核确定各部门培训需求和员工技能需求,为编制公司年度培 训大纲提供决策依据 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培训,对培训过程进行协调、监督、考核,及时向上级提交各项培训的分析与总 结报告 师资确定 负责发展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和外部讲师的选聘,为达到培训效果做好前期工作 新员工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制度,组织新进员工岗前培训、考核工作。 特殊工种培训考核 根据特殊工种工作特性,做好员工上岗培训和上岗取证工作,并监督考核,保证特殊工 种的工作质量、安全、规范 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主导实施,使员工增加学习动力,明确发展方向,最终 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档案管理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指导各分公司建立培训台帐 素质提升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担任起部门课程的授课工作,尤其是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企业文化的 宣贯 人才库建立 建立内部员工人才库,经常与其保持联系、沟通,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增强企业认同感,成 为企业可用之才 日常支持 及时完成主管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9 页 472 浏览
立即下载
招聘进阶知识图谱(上部分)

招聘进阶知识图谱(上部分)

招聘知识图谱 招聘进阶 知识图谱 目录 03 01 职责描述 1. 职责描述的关 招聘全景图 键点 1. 招聘全景图 2. 招聘全流程图 05 2. 职责描述必备 02 4 要素 3. 职位资格的两 个关键 4. 案例:各大厂 岗位职责描述 04 招聘渠道的选择 1. 招聘渠道选择的 三个关键 招聘前导分析 2. 招聘渠道的类别 1. 招聘前所需要 3. 招聘渠道的对比 思考的事情 2. 影响组织的四 种外部力量 4. 招聘成本的构成 5. 招聘渠道有效性 衡量 3. 组织分析 6. 国内各大招聘渠 4. 工作分析 道对比分析 5. 胜任力分析 训练你的面试官 1. 面试官是公司的 名片 2. 面试官的五种低 分表现 3. 面试官培训清单 4. 面试官思考的重 点 5. 面试官的提问技 巧 6. 面试官面试时需 要做好记录 7. 面试时间的结构 化规划 8. 面试官的基本技 巧 9. 面试官的行为技 巧 10. “ 反向跟踪 法” 11. 面试结果反馈报 告应避免的陷阱 目录 08 06 职责描述 1. 结构化行为面试 结构化的简历筛查 流程 1. 简历筛查的 3 大内 容 2. 资质审查的 2 大关 键 2. 结构化面试的 07 招聘方法的选择 1. 招聘常用的方法 比较 2. 招聘方法效度比 对 3. 招聘方法分类 4. 招聘方法选择 3 个关键假设 3. 结构化行为面试 的特征 4. 为何需要结构化 行为面试? 5. 结构化行为面试 的优势 6. 结构化面试的 3 大收益 7. 结构化行为面试 的劣势 8. 结构化面试的 4 个方面 9. 结构化行为面试 5 部曲 10. 结构化面试的前 奏 11. 结构化面试七步 成 诗 12. 面试问题起草 13. 两类结构化面试 的 问题 14. STAR 面试法 15. 结构化面试的难 点 16. 结构化面试中应 避 免的问题 17. 结构化面试记录 模 版 09 做好背景调查工作 10 做好候选人面试体验 1. 面试的整体旅程 2. 如何定义候选人面试 体验? 1. 背景调查的 4 个关 键 3. 为何要重视“候选人 2. 背景调查实操 4 要 素 4. 创造卓越的“候选人 3. 背景调查实操细节 5. 提升面试体验的 3T 4. 背景调查 4 步曲 5. 背景调查话术 6. 背景调查需要注意 的问题 面 试体验”? 面 试体验” 6 步法 原则 6. 工具:候选人面试体 验调查表 第一篇章 招聘全景图 一 . 招聘全景 图1 视频 面试 电话 面试 面试官 选拔 需求收集 面对面 面试 面试官 培训 2 招聘流程 面试安排 评价 维度 4 5 结构化 面试 6 入职 引导 offer 3 信息搜寻 招聘 渠道 招聘 文案 社交 网络 转正 考核 薪酬谈判 简历筛选 人才库 试用期 7 背景调查 录用入职 8 二 . 招聘全流程 图 简历投递 简历投递 由熟悉该专业领 域的人筛选简历 ( 1 )由熟悉各 工作领域的人筛 选简历,不能只 懂应聘者求职的 专业领域 一般的招聘流程 电话面试 电话面试,或( 2 ) 以 Google Hangouts 面试, 旨在评估一般 认 知能力 亲自面试 (由招聘主管或 同事担任面试官 ) 亲自面试,由招 聘主管、同事( 3 )下属、 ( 4 ) 跨职能 面试官担 任面 试官 汇总 反馈信息 ( 5 )汇总正式 、结构化的反馈 ,借重【群众智 慧】,并整合【 暗中资历查核】 的资料 的招聘流程 招聘主管 做出决定 ( 6 )由招聘委 员会审查,资深 主管核定,最后 由执行长拍板定 案 通 知 录 取 第二篇章 招聘前导分析 招聘前所需要思考的事情 组织 前导分析 工作 胜任力 尤里奇 影响组织的四种外部力量 商业环境 STEPED 模 型 变革速度加快 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VUCA 模型 内部与外部 人力资源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 人力资源部门 个人环境 6个 “ I”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力量 1 :商业环境—— STEPED 模型 S—— 社会 的 期望、价值、生活方式 T—— 技术 的 信息的获取与频率 E—— 环境 的 公共政策、社会责任、关爱地球 P—— 政治 的 法规的变化 E—— 经济 的 产业的演变、产业的整合 D—— 人口学 的 年龄、教育和人的家庭背景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趋势 战略机会 战略威胁 对人力资源的含义 健康饮食风潮使购买碳酸饮料的 消 费者在美国以及西欧减少了 25% 新兴市场的人才来源,考虑相邻 业 务人才 日益增加的来自黑客以及其他企 业 的盗版威胁 构建信息保密文化以及与信息人 才 保持接触 新兴经济体中的新中产阶级 经济衰退影响了销售 制订应变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 市场环境,快速反应 政治的 新兴经济体对贸易和投资日 益 开放 更大幅度地消除不健康饮品所带 来 的压力,例如纽约市最近对含 糖饮 料的征税 准备组织创新战略以寻找新的商 业 机会 环境的 通过缩小包装来降低包装 / 垃 圾 的成本 应对不环保包装问题,例如减少 塑 料、金属罐的使用 确保企业社会责任植入企业文化 和 关键决策中 多数成熟市场的人口老龄化使得 目 标顾客减少 制定一个如何在新兴地区开展业 务 的国别战略 社会的 新兴经济体对西方产品的渴望 技术的 移动计算技术提供了新的市 场 机会 经济的 拉丁美洲、印度、中国以及 人口学的 东 南亚快速增长的市场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STEPED 模型中的类别 战略机会 社会方面 • • • • • • • • • 技术方面 • 他们的通信机制(媒体、电视)和它们的独立性怎样 • 该地区的技术成熟度水平(互联网使用、计算机接入)怎样 • 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 经济方面 • • • • • 什么是健康模式(身体上的、情绪上的) 家庭模式是什么样的(已婚、未婚、离婚,几个孩子) 宗教趋势是什么(文化遗产、活动) 城乡混合和迁移是什么 生活方式(工作日、周末、主要爱好)是什么 住房情況(公寓、住宅)是怎样的 社会问题(例如,毒品、犯罪)是什么 谁是这个地区的英雄或名人(过去和现在) 饮食和饮食模式是怎样的 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相对于其他国家,它怎么样 他们处在什么经济周期(经济衰退、增长) 失业率是多少 领先的产业以及领先的企业有哪些 贫富差距(中产阶级的规模)是怎样的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STEPED 模型中的类别 战略机会 政治方面 • • • • • • • • 环境方面 • 人们担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 组织如何对待社会责任问题 • 该地区如何参与全球会议和趋势 人口方面 • • • • 他们的政治历史是什么 政治稳定性怎样 对私有企业有多少监管(政府在行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他们的政府是开放的吗(还是专制的) 他们的政治遗产是什么(民主、议会、国王或家族统治) 政治热点问题是什么 军队和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 腐败有多严重 平均年龄是多少 出生率是多少 教育水平如何(公立或私立) 收入水平如何(收入差距)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如何获得外部知识和见解 1. 阅读正面和负面的分析报告 11. 跟踪细分市场的财务分析 2. 阅读有关你的公司的杂志、报纸和文章 12. 参加市场会议 3. 阅读有关你的行业的杂志、报纸和文章 13. 参加产品开发会议 4. 参加行业的贸易展 14. 参加销售会议 5. 掌握内部市场报告 15. 邀请客户、分析师、利益相关者到培训上演讲 6. 了解内部市场报告是如何生成的 16. 邀请客户、分析师、利凎相关者参加培训 7. 在购买环境中拜访客户 17. 邀请客户、分析师、利益相关者到管理会议上演讲 8. 在产品或服务使用环境中拜访客户 18. 邀请客户、分析师、利益相关者到人力资源会议上演讲 9. 详细研究竞争对手 19. 邀请客户、分析师、利益相关者到一线运营者会议上演讲 10. 亲自参与市场调查 20. 了解你不了解的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力量 2 :变革速度加快—— VUCA 模型 Volatility 易变 的 变革的性质与活力,变革驱动力与催化力 的性质和速度。 Complexity 复杂 的 围绕组织的多种力量、多种问题,以及没 有因果关联的混乱。 V U C A Uncertainty 不确定 的 缺乏可预测性,缺乏对意外的预估以及对 问题与事件的觉察与理解。 Ambiguity 模糊 的 现实的不清晰,可能的误读,条件的含义 混乱、因果错乱。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趋势 / 定义 易变 (变化的节奏) 不确定 (不能预测未来) 复杂 (如同国际象棋五个 段 位的设置) 模糊 (不清楚未来的危机 来 自哪儿) 组织的反应 应对…… 管理…… 饮料公司案例 • 我们必须创建一个新产品的创新周期 • • • 简化…… 解决…… 对人力资源实 践与文化的含 义 • • • (产 品的半衰期会缩短) 下列含义适用于 VUCA 模 我们必须对市场机会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 型的所有四个元素: • 在整个组织中创造更多 的灵活性 我们不知道未来哪个产品会成功,也不 在变革管理中引入规则 • 能 确切地知道谁会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与精确性 会在 哪些国家竞争 • 将集中管理的运营权力 下放 我们必须管理日趋复杂的全球供应,以 • 教给员工如何思考和行 便 流程商业化 动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由业务、区域与职能 ,而不是思考和行动的 组 成的矩阵式组织 内容 • 授权员工实践想法和创 新 我们不知道技术与信息将怎样影响消费 • 多关注规划过程,少关 者 的选择 注计划内容 我们不清楚将来的竞争对手会是谁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力量 3 :利益相关者的期 望 投资者 / 所有 者 • 财务表现 • 无形资产 • 风险 客户 • 主要目标客户 • 客户紧密度或份额 社区 / 政策制定 者 • 社会责任 • 政策监管 人力资源 员工 / 生产 力 • 能力 • 承诺 • 贡献 合作伙伴 / 同 盟 • 采购 • 联合 合资 一线经理 • 影响战略 • 创造组织前行的牵引力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力量 4 :个人环境—— 6 个 “ I” Intensity (激进 度) Individuation (个人 化) Isolation (孤立 感) 人们活在真人秀的思维模式中,每个人都想“赢”。 人们生活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最大化自身利益。 人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外人沟通得越来越少。 Indifference (冷漠 感) 大家都很忙,但不知道自己是否实现了价值。 Immediacy (即时 性) 很多人不想做长期的工作,只想立刻得到满足。 In-group (小圈 子) 这个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圈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来源:尤里奇《赢在组织:从人才争夺到组织发展》 一 . 组织分 析 人才选拔策略 选对的人符合 团队文化和价值观 招聘前的 人才评估 能力 & 态度 能力可以培养 态度 很难改变 对工作的认识、对团队合 工作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 作的认识 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培养 跟成长的环境紧密相连 招聘思维建立 二 . 工作分 析 Why How 为什么? 怎么做? 当有人不知道为什么要 做 当有人不知道怎么做 当有人不知道要做什么 解决办法:教育训练 解决办法:工作(岗位)说明 解决办法:领导分享 • 组织 —— 什么导致组织成功 ?又是什么导致失败的? • 个人 —— 个人如何在组织内 取得成功?又是什么因素导致 失败的? Wha t做什么? 书、操作手册 2.1 工作分析的用 途 提供招 聘标准 工作 分析 明确培 养方向 目标设 定依据 2.2 工作分析常用的 W 和 H Who When What Where 由谁来做 任务项目什么 时候完成 将完成什么样 的活动 项目将在 哪里完成 Why How Whom 为什么要做 此项目工作 如何完成 此项工作 为谁做 三 . 胜任力分 析 • 个性中的特质、行为等因素 胜任力,是指某个职位 上的人完成其职务的能 力。 • 包括知识、技能以及任务表现 • 相关的特质行为、态度 • 管理能力 3.1 胜任力分析——冰山模 型 显性 - 可自我充实易于改 变 栗子 业务知识 技能 招聘知识 产品开发流程 代码能 力 表达 能力 谈 判技巧 行为 团队合作 精钻业务 价值观 注重绩效 客户为尊 动机 事业成就 人际关系 影响他人 隐形 - 隐藏深层较难改 3.2 胜任力分析——洋葱模 型 美国学者 R. 博亚特兹 (Richard Boyatzis) 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后提 出 Skill 技 能 Self-Image 自我形 象 Traits/Moti ves 个性 / 动 机 Attitude 态 度 Value 价值 观 Knowledge 知 识 难以评价 和衡量的 易于培养 和评价的 • 动机:个体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 • 个性:个体对外部环境及各种信息的反应方式、倾向与特性 ; • 自我形象: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 • 价值观: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 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 • 态度: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综合作用外化 的结果; • 知识: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 技能:个体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3.3 胜任力分析——管理职 能 兼顾个人与团队 • 工作计划 • 知人善任 • 分配工作 • 激励员工 • 教练辅导 • 绩效评估 • 时间管理 从管理自 我到管理 他人 纯粹管理工作 • 选拔人才 • 分配工作 • 评估下属 • 教练辅导 从管理他 人到管理 经理人员 接触专业外的内容 • 制定战略 • 跨部门协作 • 争夺资源 • 适当授权 从管理经 理人员到 管理职能 部门 主要区别体现在 • 领导技能 • 时间管理 • 工作理念 从管理职 能部门到 管理事业 部 高管必须擅长 • 战略规划 • 调配资源 • 提高核心能力 • 评估业务 • 培养下属 从管理事 业部到管 理业务群 集中在经营理念 • 洞察机遇 • 权衡取舍 • 平衡利益关系 • 培养领导人才 从管理业 务群到管 理集团 第三篇章 职责描述 一 . 职责描述的关键 点 职责描述的关键点 组织 一、给到求职者的第一印象 • • 如何让候选人得到最充足的信息? 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候选人对公司的好感 度? 前导分析 工作 整理形成 胜任力 二、贵公司重要信息的传达 • • • 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样的? 公司的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您会是一个好的雇主? 二 . 职责描述必备 4 要 素 要素一:意义 • 突出组织的使命和宗旨 (“ 我们公司的使命是… …”) • 一些直接针对应聘者的句子( `` 您将成为 *** 工程流程构建软件的核心,该 要素二:角色 要素三:职责 软 件使工程团队能够开发和交付高质量的移动应用和服务…’’) • 该职位的日常职能 • 概述与工作相关的特定交付成果(“设计和构建高级的自动化测试框架… …” ) 要素四:资质 • 明确所要求的相关资质,包括完成工作所需的教育、经验和技能 (“ C + + / Java 是必须的……”) 三 . 职位资格的两个关 键 首选资格 Preferred qualifications 理想候选人的特质,非强制性技能和经验,通常比最低资格更加定性(例 如,具有说服力的交流能力,优先考虑教学背景)。 最低资格 Minimum qualifications 关注候选人可证实的(一般可以量化)基本胜任能力,通常是不可妥协 的资格(例如,教育程度,专业技能水平等)。 案例 各大厂岗位职责描述 职责描述举例 岗位:高级专家 服务族 - 华为中国云与计算业务 部 来源华为官网 岗位职责 1. 承担产业云 / 政务云基地或大客户持续运营策略的制定落地,负责 NA 客户经营结果指标达成,支持客户成功。 2. 负责客户运营,针对存量客户进行关系维系和例行沟通; 3.负责数据运营,针对客户的资源使用 / 收入波动 / 系统运行状态等数据进行日常监控,向内部及外部汇报进展及计划,对重大风险 及 时预警; 4. 负责产业云 / 政务云基地或 NA 客户运营,输出目标客户上云解决方案设计 / 方案引导 / 技术建议书,配置报价;输出持续运营细 分场景 实践总结。 5. 执行生态运营,引导伙伴加入华为云伙伴计划,并做解决方案上架和生态推广等 6. 支持活动运营,参与活动策划、制定活动执行计划、落地展厅建设、输出案例包装和媒体宣传稿等 7. 进行其他持续运营事宜,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交流、需求管理、客户日常用云、上云技术支撑和及时响应、运营问题闭环等; 8. 主导 NA 客户各类持续运营项目按目标高质量完成端到端交付。 职责描述举例 岗位要求 业务技能要求: 1 、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在不同级别客户中展现领导力,在与合作伙伴和客户资源组成的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可参与交付复杂 解决方案 ,从而获得客户整体成功。 2 、顾问式销售能力,能够理解行业趋势、剖析行业上云场景,分析行业竞争情况和格局地图,制定并管理所负责行业拓展策略和 区域落地 。通过挖掘客户需求,评估业务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设计销售策略,成功主导销售项目落地。 3 、组织运营能力,开展运营团队建设,打造高绩效队伍,营造氛围,不断提升团队成员能力。根据最终目标制定运营计划,设 立分阶段目 标,掌控运营节奏。依照运营规划合理规划资源。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监控,甄别运营风险,确保运营健康、合规。 4 、解决方案运营能力,负责运营场景下解决方案设计,支撑客户拓展及落地,通过合理配置达成盈利目标,并形成规模推广和 复制。 5 、活动运营能力,具备活动策划能力,能有效组织执行并进行活动总结的输出能力 专业知识要求: 1 、 长期从事至少一种行业,对该领域应用的业务有深度理解,如工业、互联网、金融、制造、汽车、家电、建材、政府行业等。 2 、 有 ICT 业务知识积累,对于所熟悉的业务领域 / 新领域能准确梳理出业务价值流、业务架构、以及应用架构。 3 、满足如下 2-4 项: 1 有成功交付大型上云迁移项目咨询、规划和实施经验的优先; 2 有成功交付一种行业 PaaS 领域微服务改造和容器化改造的项目咨询、规划和实施经验的优先; 3 有在技术分析、编译迁移、功能验证、性能调优等 4 个阶段中分别具备软件移植实施,迁移环境管理和项目沟通管理等方面经 验的优先; 4 有客户数据中台建设、数据仓库项目成功实施经验、咨询公司大数据或数据治理咨询经验者优先。 5掌握 IT 基础架构及集成能力,熟悉云计算、大数据、 PaaS 、网络、安全、灾备等各技术领域及相关组件的运 维经验; 6 )掌握 PaaS 架构,熟悉 Kubernetes 、 Docker 、 DevOps 等 PaaS 相关技术。 职责描述举例 岗位:招聘渠道研究专家 来源腾讯官网 岗位职责 1. 2. 3. 4. 以专业顾问和合作伙伴的角色,通过数据洞察为招聘渠道业务与资源布局提供内外全局视角; 时刻关注互联网行业发展,把握行业人才布局与流动趋势,建立相关分析模型,长期动态跟踪研究 研究全球人才竟争生态的标杆实践,并结合内部实际业务布局及能力现状,提出渠道业务优化及管理优化建议; 针对招聘业务、渠道使用与资源运营中各环节的痛点问题,定制解決方案,并协同内部各方资源,推动方案的落地实施。 工作要求 5. 本科及以上学历, 5 年及以上互联网产品相关的数据分析 / 咨询等相关工作经验,有资讯 / 内容 / 广告 /HR 咨询领域相关工作经 验优先 ; 2. 有通过观察数据发现业务变化和问题,提出有效的业务洞察及驱动业务的建议的成功经验; 3. 有扎实的研究方法论,懂定性定量调研,能够承担行业研究,产品研究,商业模式研究等课题项目; 4. 具备项目管理经验,能组织协调跨团队的沟通和项目推动。 职责描述举例 岗位:天猫数字虚拟 - 充值中心产品专 家 岗位职责 1. 2. 3. 4. 5. 6. 负责数字虚拟充值中心产品设计、改进以及落地实施; 负责电商互动小游戏的策划和体验优化; 负责虚拟业务营销产品创新设计; 负责部门的用户增长; 负责推进产品规划、设计、交互、开发、测试到上线全流程,以及后续的数据监控、迭代优化; 对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负责。 来源阿里官网 工作要求 7. 3 年以上电商前台产品经验或小游戏产品策划经验; 8. 具备优秀的产品架构能力、设计能力以及产品文档撰写能力; 9. 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 10.兼具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感性思维能力; 11.具有较强的自我驱动力; 12.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突破困境拿到结果; 7.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我们鼓励人人践行公益,同学如参与过公益活动,有相关证明,也欢迎附在简历中。参考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开具 的志愿服务证明、“人人 3 小时”公益平台公益时证书、志愿服务组织(含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授予的志愿服务证明等。 职责描述举例 岗位: Engineering Director, Networking, Google Cloud Minimum qualifications: Bachelor’s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similar degree/field or equivalent practical experience. 来源谷歌官网 1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an engineering leadership role with a focus on cloud virtualization, including load-balancing, network functions, scalability, high availability. Experience managing, recruiting, and developing teams. Preferred qualifications: MS or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engineering 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trong analytical, problem-solving, negoti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Collaborates effectively across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builds relationships, and imports and exports talent and ideas to achieve a broader organizational goal. Understand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environment, identifies connections, adopt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quickly responds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in a strategic way. Demonstrates comfort with changing specifications/standards, and creates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team feels comfortable and capable of working through in response to ambiguity. Exhibits innovative thinking, collaboration, and comfort in solving ambiguous problems. 职责描述举例 职位简介 As the Engineering Director of Networking for Google Cloud, you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India Site Leadership for our Cloud Networking teams. You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a portfolio of projects spanning edge, telecommunications, security, hybrid, observability, and WAN traffic management with a deepening and broader portfolio in the future. Google Cloud provides organizations with leading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capabilities and industry solutions. We deliver enterprisegrade cloud solutions that leverage Google’s cutting-edge technology to help companies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and adapt to changing needs, giving customer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Customers in more than 150 countries turn to Google Cloud as their trusted partner to solve their most critical business problems. 工作职责 • • • • • Set the vision and execution of organizational direction for broad, cross-organization projects across the Networking teams in Google Cloud. Partner closely with senior leadership in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managers. Ensure alignment with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priorities. Provide oversight of delivery across the complete portfolio of networking initiatives. Lead and inspire an organization of engineers working on every aspect of Google’s global network, with a goal of driving alignment amongst engineering and partner organizations spanning the networking domain. Build a healthy, scalable, and growth-oriented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 第四篇章 招聘渠道的选择 一 . 招聘渠道选择的三个关 键 针对性 • 招聘成本优化 成本 • 针对不同岗位选取适合的招聘渠道 有效性 • 提高招聘有效性 二 . 招聘渠道的类 别 • • • 晋升 内部轮岗 内部推荐 内部 外部 • • 社招 校招 • • • • • 网络招聘 现场招聘 猎头招聘 传统媒体 专场招聘会 三 . 招聘渠道的对 比 分类 优势 不足 传播速度快、反馈快 • • • 不适用低端岗位,比如操作工 不同招聘网站的地域优势不同 社交媒体招聘方式仍需要探索 专场招聘会 参与人员较多,节省时间成本 • • 受地域性限制 校园招聘 招应届毕业生效率高 • 多校招聘时,可能成本会较高 猎头 适用中高端人才获取 • 候选人的质量保证 内部推荐 招聘成本低,适应性好 • • 信息传播速度慢 人才交流市场 适合中低端人才 • 展台 + 人工费用 受众广(传统媒体已没优势) • • 成本高 线上招聘 媒体广告 到场人才良莠不齐 单向传递,看不到反馈 效果跟投入有关 四 . 招聘成本的构 成 • 差旅费 • 管理费用 • • • • 招聘网站费用 内部推荐奖励 猎头费 校园招聘费用 内部 成本 直接 成本 ¥ ¥¥ 外部 成本 • 候选人差旅费 机会 成本 • 不符合要求的员工,可 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五 . 招聘渠道有效性衡 量 20 份 录取 5 个 录取率 25% 社交媒体 22.7% 拉勾网 40.9% 15 份 录取 2 个 录取率 13.33% 程序猿 简历来源 猎头 9% ( 12 月 份) 内部推荐 27.3% 25 份 录取 6 个 录取率 24% 50 份 录取 9 个 录取率 18% 五 . 招聘渠道有效性衡 量 由候选人入职后的表现等级来衡量的,是描述候选人一定周期内(一般为一 年 )表现的指标。 招聘质 量 %= 试用期离职 %= 得分超过 * 等级的人员数 量新员工数量(一年内) 试用期(或入职一年内)离职的人员数量 新员工数量(一年内) 信息整合 国内各大招聘渠道对比分析 一 . 垂直招聘渠 道 渠道 拉勾网 优势 100offer 1. 简历质量极高,每份筒历都经过平台专业的人工审核 2. 适合对求职者质量要求较高的企业招聘需求 1. 付费服务,对企业没有免费额度可试用 2. 简历质量比较高 3.面试快根据职位年薪确定扣费额度,既可自己选择意向猎 头,也可在中途更换猎头 内推网 聘宝 看准网 针对行业及招聘对象 1. 职位投放有针对性,简历数量和质量比较高 1. 必须要注册才能进入网站 2. 只针对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热门城市 2.被动发布需求,等待网站推广和求职者投 互联网行业初、中、高级岗位 3.提供普通招聘(对小型企业基本够用)和线上猎头(服务 递 相关人才 佣金比较低)两种服务方式,但付费服务只有一个套餐(年 3. 线上猎头没有提供候选人入职后的保证期 均 2 万左右) 猎聘网 劣势 费用 0-19.8K ,所以企业要承担入职者短期内离职的风 险 不提供普通招聘服务 针对互联网垂直领域的线,上猎头服务, 适合中高端人才招聘需求 不明 1.猎头资格鱼龙混杂,有些职;位招聘并未 授权给猎头,导致 I 信息不对称 2.LIST 刷新不及时,可先做意向沟通,避免 行业覆盖较广,直接垂直求职者。适合企 业中高端职位招聘需求的补充方式之一 浪费金币 3.面试快不以最终录取扣费,双方约见即扣 费 9.8-30K 1. 有简历分级和人才审查程序。比较严谨 2. 高级简历收费低于业内,并且有多样化的套餐可供选择 3. 认证后每天可免费发 6 个职位 1. 网站流量低,影响度有限 2. 入职成功率偏低 3. 不能和候选人免费沟通 知名互联网公司直接内部推荐的职位,技 术岗位占比很大,其他岗位少 5.8-15.8K 1. 有点人工智能猎头形式招聘,比较专业 2. 人才质量较高,面试约谈成功率不错 1. 只支持国内一线城市 2. 影响范围不大,简历库相对有限 游戏和 1T 行业人才各等级人才 6-12k 1. 企业形象展示平台 2. 有对在册企业的点评、工资、面试感受的评价 3. 人才质量不高,面谈成功率低 1.对评价内容没有严谨的审核机制,企业名 覆盖行业较广,无针对行业,适合初、中 级招聘需求 不明 誉受侵害常有发生 2. 网站流量较低 二 . 社交媒 体 渠道 领英 脉脉 优势 1.Linkedin 旗下知识分享平 台 2. 实名制职场社交 APP 3. 全球范围内中高层人群相 对活跃,适合此类招聘 1. 集职场社交、职场招聘为一体的职场社交平台 2. 功能强大 3. 用户存量大 1. 招聘应属生效果较好,资源丰富 大街网 2. 中小规模招聘无需付费 1. 既可以搜索简历,也可管理简历 八爪盒子 2. 实时监测候选人求职状态 劣势 针对行业及招聘对象 费用 1. 功能相对少 2. 国内活跃用户量少 各行业中高端人才和海外人才招聘 未知 1. 需要添加好友验证,周期长 2. 活跃用户量少 行业分布广,适合中高层人才招聘 未知 1. 招聘成熟工作者效果不理想 2. 简历反馈率很低 3. 推送的简历匹配度低 应属生招聘效果好 3K-20K 5000 万高端人才共享 免费 1. 需要 HR 和猎头互相同意才能获得 3, 链接 HR 和猎头,以职场社交为招聘交換简历,共 联 系方式 享 人才,高端人才简历比较多 三 . 主流招聘网 站 渠道 优势 1. 行业覆盖面广,简历量巨大 前程无忧( 2. 符合绝大多数行业中基层岗位需求 3. 搜索引擎较好,筒历匹配度和质量较高 51job) 4. 每天可免费刷新职位一次 5. “ 无忧精英“板块针对高层和精英的招聘需求(企业和猎头) 智联招聘 58 同 城赶 集网 中国 人才热线 劣势 费用 1. 企业资质审查不严谨,有鱼龙混杂的现象 2. 价格偏高 3. 同一账号不能多人同时登录 5.8K-13.8K 1, 行业覆盖面广,整体筒历量大 2. 中基层招聘效果比较好 3. 价格优势越来越弱 4. “ 智联卓聘”面向求职者、猎头、企业的高层和精英招聘需求 5. 审核企业资质严谨 1. 专业性、针对性较弱,搜索结果匹配度不高 2. 筒历库没有前程无忧大 3. 收费越来越贵 4. 企业方刷新简历要扣点数,没有免费刷新量 0.5K-60K 1. 拥有大量基层人才,对招聘效果有一定的保障 2. 初期使用免费 3. 广告投放多,知名度较高 1. 对企业资质审核不严谨,有鱼龙混杂的现象 2. 简历质量不高,筛选简历比较耗时问 5.8K-10.8K 1. 简历数量和质量还可以 2. 适合中基层招聘 3. 每天都有一次免费刷新职位的机会 1. 无批量导出简历的功能 2. 企业需要实名认证才能使用 2K-10K 三 . 主流招聘网 站 渠道 中华 英才网 优势 1. 网站流量处于行平均水平之上,相较其他普通网站有优势 2. 可免费发布 10 个职位,企业注册便可使用 3. 可通过 APP 免费与求职者沟通 1. 用户量大,简历多 Boss 直聘 2. 免费沟通,次数不限 3. 用工方和求职者直接聊天沟通,没有第三方介入 4, 每天可以免费发布 10 个职位信息,普通简历免费 一览 英才网 卓博 人才网 1.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免费额度,如职位模板、邮件接收筒历、简历 推荐、保面试等服务 2. 职位推广包含在套餐里,不单独计费 3. 服务比较全面 1. 简历数量和质量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2. 职位推送方式多,既可以通过站内,还能通过邮件 3, 付费后发布职位数量不受限制 劣势 费用 1. 无过滤简历功能,筛选简历比较麻烦 2. 近几年影响力大不如前,优质人才不多 2.4K-19.8K 1. 需双方确认意向,花费时间较长 2. 观望态度用户多,需多轮次沟通 3. 精准搜索需要付费 4. 没有设置简历分类和人才信息审查 6.8K-16.8K 1. 网站流量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活跃用户较少 2.企业需要通过认证并签订纸质合同,购买相应的服务之 3.2K-48K 1. 不提供职位置顶服务,无免费与求职者沟通的服务 2. 为企业提供子账号,但单个账号不能同时登陆 3. 无套餐出售,可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相对优惠的报价 视企业需求 而定 后才能享受其招聘服务 四 . 应届生招 聘 渠道 应届生 求职网 实习僧 优势 1. 知名度高,流量大 2. 辐射区域广,各大城市都有招聘职位 3.有各大公司校园宣讲会和网申信息,方便在线查阅和网上申请职 位 4. 全职、兼职工作都有,满足不同需求的求职者 1. 针对找实习工作的学生 2. 知名度较高,岗位信息多 3. 有校园招聘和宣讲会板块,可在线查看和申请职位 劣势 费用 1. 网页字体小分类多,重点不突出,设计不太美观 2. 信息集中在各省市主要城市,小城市几乎没有 0-19.8K 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职位信息,其他城市的很少 6k-12k 五 . 传统招聘渠 道 渠道 内部推荐 优势 1. 质量有保证 2. 成本低 3. 上手快 1. 企业和求职者可当面沟通了解 现场招聘会 2. 企业形象展示平台 3. 适合基层岗位招聘 职业 介绍中心 1. 根据需求推荐,效率相对高 2. 费用低廉 3. 适合低端岗位招聘 劣势 费用 1. 推荐人选资源有限 2. 存在关系户,给日后管理带来某些麻烦 视具体制度 而定 1. 复试爽约率高 2. 去招聘市场时间成本高 3. 一场招聘会招聘效果难预测 几百到几千 不等 1. 不稳定,离职率高 2. 人才来路五花八门,需严格筛选,避免用工风险 有些免费, 有些收费几 百到几千不 等 报纸 / 专业 1. 版面或时长有限,有些内容无法展示 1. 易吸引素质较高的人才,适合高层人才和稀缺专业技术人才招聘 2.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传媒渠道越来越丰富,选择难度 杂 志 / 电视 2. 有一定的广告价值,对企业形象展示有帮助 大,制作成本高 广告 等媒介 费用较高 第五篇章 训练你的面试官 面试的目的 • • • 提供了一种寻找优秀候选人的方法; 可以巩固公司文化,建立友情,为现有员工提供归属感; 授权你的员工来帮忙通知招聘决定,会在你的团队中额外地增加归属 感的影响; • 发动你的员工,他们是公司文化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通过面试来保持 他们的参与公司事务。 一 . 面试官是公司的名 片 首因 效应 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 最 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时间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Google 内部研究表明,候选人面试体验反馈调查中,与面试官的互动是候选人公认 的 最重要的因素,这一项要比工作类型、公司福利或与招聘人员的互动重要的多。 二 . 面试官的五种低分表 现 表现为没有阅读候选人的简历,甚 至不确定候选人正在申请的职位。 毫无准备 执着于分析和寻求细节,最感兴趣 会让候选人压力巨大。 “ 滔滔不 绝” 很容易聊得来。问题在于,他们往往控制 不住自己,没有给予候选人足够的机会谈 论自己的知识技能、见解。 差评 的是候选人在未来将如何做出贡献 严谨周密 ,而不是候选人过去达成的成就。 面试毫无章法,泛泛而谈。 能力不足 遇到主动的候选人,可能会被带节 奏,反向引导。 “ 蛮狠霸 道” 控制欲爆棚,他们的言行常常使人紧张。 没有轻松的闲聊,只是快节奏的你来我往 、直击要害的提问和回答。 三 . 面试官培训清 单 序号 应检查的基本做法和一般信息 1 是否了解公司招聘流程及其在这一流程的作用 2 是否知道怎样准备一个面试(设定问题、预算时间、审阅简历等) 3 是否有必要的技能让求职者在面试时对自己的公司感觉良好,而不管他们是否得到了 Offer 4 是否知道如何进行合法合规的面试 5 是否知道如何提供有效的反馈,并给出一个有意义的面试分数 6 是否了解面试后的流程 四 . 面试官思考的重 点 培养长期人才梯队 • 在面试过程中最难的一件事, 人技能和鼓励他们在本公司开 始新的职业生涯两者中,找到 人才吸引 就是在以挑战性问题评估候选 最合适的平衡。 面试官需牢记 你在评价候选人的时候,他们也在评价你 • 对于公司,你需对应聘者讲清 楚工作的范围及公司的目标; • 对于候选人,他们希望公司赏 识他们的才华,使他们加入后 可以发挥作用,并拥有家一般 的感觉。 五 . 面试官的提问技 巧 • 以候选人工作经历中的业绩表 1 3 开场提问 灵活 2 现或者“和我讲一下……”这 样 问题开场,让候选人聊聊 明确意图 一些 他们知道的事情。 • 在深入探讨任何有关假定问题 或者更特定的通用知识或流程 之前,让他们平静下来。 • 了解候选人失败的经历,并通 过问题引导他们将思路和想法 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上。 • 如果候选人在一个问题上花费 太长的时间,请轻描淡写地切 换问题。 • 当我们提问时,要简明扼要的告诉候选人我们 寻 找的是什么。 • 候选人常常抱怨的是,他们不知道面试官想从 答 案中获得什么。 • 问题切换:“时间有限,为什 么 我们不聊聊其他呢?在最后 如 果你想要的话,我们可以重 新 回到这个问题。” 六 . 面试官面试时需要做好记 录 • 面对众多的应聘者,为了有助于判断和甄选,面试官一定 要边提问边作好笔记。 • 面试官司应与应聘者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候选人看到面 试官记录的内容。 • 面试官面试时需要记录的两类东西: 问题 表现 为了帮助我们后期做好判断和甄 选,面试过程中,我需要做一些 笔记,请您不要介意。 七 . 面试时间的结构化规划—— Google 的 做法 • 面试官可能会进行数百次面试访谈,但对于候选人来说,这可能是在公司的第一次(也可能是 唯一一次)面试经历。在面试中,使候选人感到舒适的最佳方式是让他们舒服。 • 基于 30 、 45 或 60 分钟的面试, Google 进行了严格的时间安排。 准时就是一切 面试的四个组成部分 介绍 2分 钟 面试官提问 & 回 答 候选人提问 & 回答 总结 面试时间 20 分 钟 3 分 5钟 3 分钟 5分 钟 分 20 分 钟 分钟 30 分 3分 2 5 分 钟 2分 钟 45 分 钟钟 20 分 钟 60 分 七 . 面试时间安排—— Google 的 做法 面试步骤 介绍 面试官提问 候选人提问 感谢和推荐 时长 (分别为 30/45/60 分钟的面试) 2/5/7 分钟 20/32/40 分钟 5/5/8 分钟 3/3/5 分钟 采取的措施 • • • • • 准时出现 询问候选人是否需要饮料、食物或者去洗手间 与候选人呈 90° 而坐,而且尽量让候选人能看到门 介绍自己和团队 面试开始之前提前告知对方,自己需要记笔记 • • • • • • • • • 用一个行为 / 经验性问题开场 提问! 保持面试的交谈(相视无言很尴尬的) 清晰表达你的问题,让应聘者知道你要的是什么 灵活应变,决定进一步探讨还是继续当下话题,或是换个主题 有时间意识 和应聘者互动(有眼神接触、点头等等) • • 强调你喜欢在你的公司工作的原因 尽量突出在贵公司员工的技能和兴趣会怎样紧密联系、相得益彰(他们 要能够想象出在这里工作的样子) 感谢候选人付出的时间 • 谦逊(也要贯穿面试始终) 给出诚实的回答,让应聘者有代入感 / 团队感 八 . 面试官的基本技 巧 • 不要看起来像守门员,高压 情况下会扭曲候选人的表现 • 无论候选人的表现如何,目 标是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回答 了具有挑战性但与角色有关 1 • 前期的寒暄有利于创造 一种轻松的环境 • 直接提问通常是一种消 极的经历 的问题 • 而不是炫耀面试官的技能 准时出现 3 5 眼神交流 安抚候选 人 2 • 迟到会让候选人失去信心 ,也可能剥夺面试官的时 间,并表现出普遍缺乏尊 避免 直接提问 和他们一起评估相关技能, 4 • 候选人一个常见的抱 怨是面试官要么埋头 记录笔记,要么就是 重 盯着简历看 • 谦虚 • 不要让候选人认为他们 失败了 • 并不是所有的候选人都 会在面试中取得成功, 做详尽的笔记是必要 但这并不能让他们觉得 的,但面试时需要高 自己没有成功的机会 水平的互动 九 . 面试官的行为技 巧 与候选人呈 90° 而坐 而且尽量让候选人能看到门 十 . 训练面试官——“反向跟踪 法” 面试前 • • 新面试官与有经验的面试官召开非正式的会议。 新面试官介绍他们如何进行面试的行动计划,包括打算问的问题(包括后续追问的问题),他们希望应聘者 回答什么,以及这些问题将如何帮助做出人才决策。 • 有经验的面试官听完后给出反馈意见。 面试过程 • • 新面试官主持整个面试流程。 有经验的面试官安静地坐着观察,但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直接参与面试,以确保面试质量。 十 . 训练面试官——“反向跟踪 法” 面试完成 • 新面试官和有经验的面试官都需要独立撰写反馈报告,并给出应聘者的面试分数。这一步非常重要!这可以 确保招聘委员会得到所有面试官的反馈,并有利于了解新面试官的表现。 • 面试结束后,新面试官可以和有经验的面试官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会面,讨论面试问题的质量、反馈的质量, 以及如何进行面试的其他技巧。他们通过比较面试分数来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和沟通这些差异的原因。 Google 独立招聘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面试反馈报告来做出最终的 招 聘决定。因此,招聘委员会向面试官反馈他们面试评估的有效性也很 重 要的。当委员会告诉面试官如何改进面试反馈时,我们称之为“依据 反馈 的反馈”。 十一 . 面试结果反馈报告应避免的陷 阱 —— 面试官的反馈对做出招聘决定至关重要 陷阱一 不要写模糊的陈述或面试总结。像“看起来很聪明”或者“从一所优秀的学校毕业”这样的陈 述,这 些内容无法帮助招聘委员会做出有效的决定。 陷阱二 不要重复标题概述中的内容。 标题概述已说明了面试官的大部分评价,你应该在评论中解释更 多的细节,而不是重述信息。 陷阱三 不要因为个性吸引人而分心,或评估与工作无关的特性。您应保持聚焦于某人在岗位上成功的 关键属性。 陷阱四 不要拖延。当您的头脑中对面试者的印象还记忆犹新时,尽快的写出面试反馈报告。 谢 谢

68 页 550 浏览
立即下载
集团2023年度培训计划方案

集团2023年度培训计划方案

XX 集团 《2023 年度培训计划方案》 人力资源办公室 2023 年 02 月 28 日 批准: 审核: 目 编制: 录 第一部分 公司 2023 年培训计划说明-------------------------------------------------- (4) 1.1、 公司现状分析------------------------------------------------------------------------ (4) 第二部分 公司 2023 年培训工作重点----------------------------------------------------------(5) 第三部分 公司培训管理实施流程----------------------------------------------------- (6) 3.1、 培训目的--------------------------------------------------------------------------------(6) 3.2、培训原则---------------------------------------------------------------------------------(6) 3.3、培训职责---------------------------------------------------------------------------------(6) 3.4、培训计划的制定---------------------------------------------------------------------------(7) 3.5、培训的实施-------------------------------------------------------------------------------(7) 3.6、培训效果评估-----------------------------------------------------------------------------(7) 3.7、培训风险管理-----------------------------------------------------------------------------(8) 3.8、培训档案的管理---------------------------------------------------------------------------(8) 第四部分 公司 2023 年度培训课程计划------------------------------------------------ (9) 4.1、《2023 年员工入司培训课程计划》----------------------------------------------------- -----(9) 4.2、《2023 年职能人员素质与技能提升培训课程计划》---------------------------------------------(10) 4.3、《2023 年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计划》-----------------------------------------------------(10) 第五部分 培训用费预算-----------------------------------------------------------------------(11) 第六部分 相关附件 --------------------------------------------------------------------------(12) 附件一《公司员工培训签到表》------------------------------------------------------------------(12) 附件二《员工培训考核成绩表》------------------------------------------------------------------(13) 附件三《内部培训效果评估表》------------------------------------------------------------------(14) 附件四《培训训后总结检讨报告》----------------------------------------------------------------(16) 附件五《员工外派培训申请表》------------------------------------------------------------------(17) 附件六《培训预算与执行情况列表》--------------------------------------------------------------(18) 附件七《外派培训协议书》----------------------------------------------------------------------(19) 第一部分 培训计划说明 公司现状分析 **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拥有员工近 1.1 公司共有 岁以上 名员工,其中男性 人,占 人,占 %,公司员工平均年龄 人,年销售额_____元人民币,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公司员工的基本素质状况如下: %,女性 人,占 岁,司龄在 %;大专以上学历 年以上的 人,占 人,占 %,高中、中专学历 人,占 %,公司 35 %,从以上可以看出公司拥有一支较年轻的团队,一线人员 素质在业界属于中等水平,员工流动性大,公司显得没有凝聚力、吸引力。 1.2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推进,但仍然不够全面、深入、细致,很多的工作还停留在形式上。 1.3 公司十分关注人员的成长与发展,但鉴于人才市场日益严峻, 以公司现有的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很难应对未来的各项挑战。 1.4 2014 年,家装市场变化迅速,客户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各部门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打造高素质的服务 团队。体现主动性和工作的深度,开展系统全面的事前、事中、事后服务。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体现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减 少客户因服务质量产生的人为投诉。 1.5 公司目前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与深化,很多工作程序需要优化与改进,员工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意识淡薄,团队精神与协同 观念不强,各级管理人员管理技能与领导水平有待提高。 1.6 2013 年底,公司培训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未建立相关培训体系,且培训对象仅仅放在管理人员上,其他培训未有效开展. 1.7 2013 年,公司虽派出一部分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但频率过低,很多好的内容未在公司进行再转化与再传播,以至培 训效果无法深化与量化。 1.8 公司领导在 2013 年虽倡导员工通过不断学习与培训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力求在公司内部打造学习型企业,形成学习型团队。 但效果不明显,没有切实的行动计划。员工的全面培训工作并没有展开。 第二部分 2023 年培训工作重点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公司 2023 年工作计划, 2023 年培训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2023 年度,公司培训工作要力争全面覆盖,重点突出,要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优化培训流程,明 确培训目的,提高培训效果。 2.2 2023 年随着更新员工的加入,要做好入司前,上岗中,工作后各项培训与培养工作计划,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 从校园人到企业人再到岗位人的角色转变。 2.3 2023 年要提高员工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提升其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增强敬业精神与服务观念,加强其 专业水准。 2.4 2023 年要针对公司管理人员个管理水平、领导能力等问题开展《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以外训带动内训,坚持培 训内容以通用管理理论为主,坚持培训目的以提高管理技能为主,坚持培训方式以加强互动交流为主,以不断提升中高层管理人员的 管理能力与领导水平。 2.5 对于新入司员工,2023 年力争在一个月内对他们《新进员工入司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简介、企业文化、公司规章制度、员工 日常行为规范、5S 与品质意识等,让新进员工能快速融入公司环境。 2.6 2023 年要充分利用与整合外部培训资源,对于外部培训、咨询机构 (深圳市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所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 培训课程,要派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学习,并要求参训人员在公司内部进行分享,扩大培训的效果。 2.7 2023 年要有效发挥公司现有培训公告栏与短信服务等平台的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2.8 2023 年要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与培训流程,加强培训考核与激励,建立培训反馈与效果评估机制,健全培训管理与实施体系。 第三部分 1、培训目的 公司培训实施流程 1.1 改善公司各级各类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需 要,更好的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计划与工作目标。 1.2、加强公司各级各类员工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增强员工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打造高绩效团队,减少工作失误,降低客户投诉率, 提高工作效率。 1.3 提升公司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储备相关人才。 1.4 提高公司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管理技能、管理能力与领导水平。 1.5 完善公司各项培训制度、培训流程以及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实现各项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2、培训原则 2.1 以公司战略与员工需求为主线。 2.2 以素质提升与能力培养为核心。 2.3 以针对性、实用性、价值型为重点。 2.4 以项目式培训和持续性培训相互穿插进行。 2.5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总结相结合。 2.6 坚持公司内部培训为重点、内训与外训相结合。 2.7 坚持学历性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 2.8 实现由点、线式培训到全面系统性培训转变。 3、培训职责 3.1 由总裁办公室负责公司的各项培训工作,包括培训制度的拟定、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流程的完善、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通知的 发送、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的跟踪与反馈、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总结等工作。 4、培训计划的制定 4.1 总裁办公室下发下年度培训计划通知,对公司培训工作做整体安排,各部门应积极配合与支持。 4.2 公司各部门的临时培训需求,应提前向总裁办公室说明。 5、培训的实施 5.1 内部培训的实施 由总裁办公室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包括培训教材的编制或选择、培训讲师的选择、培训场地和设备的准备等 。 培训时要填写《员工培训签到表》,培训完毕要填写《内部培训效果评估表》,以及《培训训后总结检讨报告》。 5.2 外派培训的实施 外派培训审批程序:拟外派培训者提出申请→部门审核→总裁办公室审核→总裁批准。拟外派培训者应填写《员工外派培训 申请 表》。参加外派培训的员工应填写《培训预算及执行情况表》,各种费用按实际支出报销,不得报加班费。参加外派培训前已确认必 须取得相关证书(毕业证、资格证、结业证等)者,如未获得证书且无正当理由,有关费用由受训者本人负担。 6、培训效果评估 6.1 培训后,公司必须对培训的讲师、培训的组织、总体效果等做出评估。 6.2 1 个小时以上的培训(包括外训),受训者学习结束后应写出《培训心得总结》,经部门负责人审阅后交总裁办公室存入个人培训 档案。 6.3 6.4 6.5 参加短训班,受训员工学习结束后,应将受训所学的内容,对公司内部其他相关员工进行培训,以扩大培训效果。 培训获得相关证书的员工,应将证书原件存放总裁办公室存档。 总裁办公室对当年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并写出评估报告。在进行年度评估时,应将年内每一次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 7、培训风险管理 为避免培训员工流失、商业机密保密难度增大以及培养了竞争对手等培训风险,公司外派参加培训的员工,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公 司签订《外派培训协议书》。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7.1 超过二天以上的脱产培训;7.2 超过 300 元/次以上的培训;7.3 不占用员工工作时间的长期业余培训。 8、培训档案管理 8.1 个人培训档案管理 8.1.1 公司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凡是公司员工所受的各种培训,应将培训记录、证书、考核结果、相关资料都要进行汇总,由培 训专 员把这些资料整理归档,进入个人档案。 8.1.2 公司会将公司员工所受培训情况在员工培训记录卡上进行登记。培训记录卡主要记载每位员工进公司以后所受各种培训,包括 业余的、专业的、脱产的等各种培训。它的内容是构成人力资源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以后变动和升迁加薪的主要参考依 据。 8.2.课程档案管理 每次培训结束后,公司建立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讲师等。公司展开的各类培训课程, 参加者签到记录、课程考核试卷等由总裁办公室进行分类登记、保管。每次培训的归档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8.2.1 培训通知 8.2.2 培训教材或讲义 8.2.3 考核试卷 8.2.4 受训人员名单及签到情况表 8.2.5 培训效果评估 8.2.6 受训学员书面考核成绩或心得总结 第四部分 公司 2023 年度培训计划 此培训计划是根据公司 2023 年年度工作计划与发展目标,以及总裁办公室对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员工培训需求进行分析、预测,然后 制定的培训计划方案。具体包括《2023 年新员工入司培训计划》、《2023 年度职能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培训计划 》、《2023 年度中高 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等 3 项培训,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有所调整。《2023 年度由于是公司首次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故 2023 年度员工 入司培训和员工职业素质与能力提高培训合二为一执行》 2023 年度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序号 培训主题 培训对象 培训讲师 1 《狼性管理》 储备干部 2 《管理沟通》 储备干部 德信诚 3 《管理授权与激励》 储备干部 德信诚 4 《领导艺术》 储备干部 德信诚 5 《团队建设与高效执行》 储备干部 德信诚 6 《心态决定一切》 储备干部 德信诚 7 《没有任何借口》 储备干部 合计费用:100000 培训课时 培训形式 培训时间 培训费用 备注 2023 年度员工入司、职业素质与能力提高培训计划 序号 1 2 培训主题 《企业简介及企业文化》 《公司规章制度与日常行为规范》 培训对象 培训讲师 培训课时 培训形式 培训时间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1 内部培训 2023.2 书面考试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1 内部培训 2023.3 书面考试 2023.3 培训考核 3 《每月工作总结》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2 内部培训 4 《心态决定一切》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4 内部培训 2023.4 心得总结 5 《公司产品认知》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2 内部培训 2023.5 现场考核 6 《职业礼仪》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4 内部培训 2023.6 心得总结 7 《工作计划制定及时间管理》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6 内部培训 2023.7 心得总结 8 《工作中情绪与压力调试》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6 内部培训 2023.8 心得总结 9 《人际沟通与协调》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4 内部培训 2023.9 心得总结 9 《5S 与现场管理》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2 内部培训 2023.10 心得总结 10 《团队协作精神》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2 内部培训 2023.11 心得总结 11 《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提升》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2 内部培训 2023.12 心得总结 12 《没有任何借口》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1 内部培训 13 备选 1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2 内部培训 14 备选 2 全体员工 培训专员 1 内部培训 2023.12 2023.1 2023.1 书面考试 心得总结 心得总结 心得总结 备注 第五部分 序号 项 目 2023 年培训费用预算 培训形式 次数 计划费用 1 《主题培训》 10000 2 《学习用书、光盘》等资料 5000 3 《高中层管理人员外派培训》 4 培训硬件设施配备 15000 5 其他费用 5000 外派德信诚 若干 备注 10000 6 7 合计 45000 说明:以上培训费用为初步的预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随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 第六部分 附件一 相 关 附 件 员工培训签到表 培训内容   培训时间   培训讲师   培训地点   培训方式   考核方式     应到人数 序号 姓 名 培训考核 表 序号   姓 名 备注   缺席人数 序号 姓 名 序号   出勤率 姓 名 备注 1   7     13   19     2   8     14   20     3   9     15   21       4 培训内容 10         16培训时间   22         5 培训讲师   6 培训方式 11             17培训地点   23               1 课堂纪律            2 学习态度            18考核方式     序 部 门 号   12   培训总评   13   3 讲师表达              14 4 课堂氛围             5       6     7   8 序号 部 评估项目 附件二 实到人数 12 门 姓 好 名 理论得分 一般 应用得分 差 24 姓 名   理论得分 应用得分               15   评估人/日期         16               17                 18                   19         9           20         10           21         11           22                       说明:员工入职培训考核分为书面考核(70%)与应用考核(30%)两部分;考核标准为:60 分以下为不合 格,60-700 分为合格,70-80 分为一般,80-90 分为良,90 分以上为优。 员工 成绩 附件三 内部培训效果评估表 部 门: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 培训内容:___________ 培训时间:______________ 请就下面每一项进行评价,并请在相对应的分数上打“√”: 课程内容 很差 差 一般 好 很好 优秀 1.课程目标是否符合我的工作和个人发展需要 5 6 7 8 9 10 2.课程知识是否深度适中、易于理解 5 6 7 8 9 10 3.课程内容是否切合实际、便于应用 5 6 7 8 9 10 4.培训师表达是否清楚、态度友善 5 6 7 8 9 10 5.培训师对培训内容是否有独特精辟见解 5 6 7 8 9 10 6.培训师是否鼓励学员参与,现场气氛很好 5 6 7 8 9 10 7.培训师对学员提问是否所作出的回答与指导 5 6 7 8 9 10 5 6 7 8 9 10 6 7 8 9 10 6 7 8 9 10 培 训 师 培训收获 8.获得了适用的新知识和新理念 9.获得了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术。 5 10.促进客观地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帮助对过去的工作进 5 行总结与思考。 其它收获: 11.整体上,您对这次课程的满意程度是: A.不满 B .普通 C.满意 12.您给予这次培训的总评分是(以 100 分计): D.非常满意 13.本次培训你认为那些内容对你的帮助最大? 14.您认为课程或讲师最应改进的地方? 说明: 附件四 1.填写完整后及时将本表交人事管理部; 2.请给予您真实的评估意见,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15.请您提出其他培训建议或培训需求: 培训训后总结检讨报告   培训主题 培训讲师   培训方式   培训时间   培训人数   不合格人数   不合格率   检讨内容   异常原因   改善方案 备注 附件五   员工外派培训申请表 部门 申请人 岗位 培训课程 拟派出人员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费用: 差旅费: 食宿费: 培训费: 合计: 培训机构 培训内容: 申请培训理由: 申请人: 总裁意见: 日期: 日期: 备注: 部门意见: 日期: 附件六 培训预算及执行情况列表 培训班基本情况: 培训题目: 培训时间: 参加人数: 培训地点: 培训方式: 预算及执行情况: 序号 预算项目 1 培训费 2 住宿、餐饮费 3 交通费 4 教材费 5 培训组织费 6 其他 7 合计 预算金额 实际金额 差额及差额发生原因 8 预算审核 部门负责人: 总裁办公室: 总裁 备注:培训组织费包括,资料及复印费、胶卷、横幅、彩扩等,合计金额。 附件七 **有限公司 外派培训协议书 姓名:                部门:                职务: 本人因公司事业发展需要被派送到                                         参加                                                       培训学习,   时间          天,(即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愿与公司共同遵守以下协议:  培训目的:  培训机构与培训科目:  培训期间本人愿意遵守培训机构的有关规定,维护本公司名誉与保证不泄露公司秘密。保证受训期间虚心学习,吸收所需知识技能, 于受训期满后返回公司服务。如公司中途因工作需要要求中止受训,愿以公司利益为重,绝无异议。  学业完毕后愿尽所学之经验、知识、技能服务于公司,并愿将所学传授给公司同仁,所取得相关资料应留公司存档。培训学习期满保 证继续在公司服务        年,即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愿按 公司相关规定申请报销员工培训费用。  培训期间,公司应根据培训地点生活水平每月发给学员在职时月工资的       %生活补贴,计          元人民币。  培训期间本人愿与公司保持不间断联系,并能配合公司的业务活动。  培训人如有违反以上条款,需赔偿公司一切损失。如有泄漏公司商业、技术秘密者,在承担经济损失的同时,愿承担法律责任。  本协议一式两份,受训人与公司各持一份。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受训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总裁:

20 页 468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手册培训-人事管理制度

员工手册培训-人事管理制度

员 工 手 册 目录 第一章 人事管理制度 第二章 行政管理制度 一、入职流程 五、休假制度 二、劳动合同 六、加班和调休制度 一、行为规范 三、发文制度 三、考勤制度 七、薪酬管理制度 二、规章制度 四、员工意识 四、请假制度 八、公司福利 Part 01 第一章 人事管理制度 一、入职流程 五、休假制度 二、劳动合同 六、加班和调休制度 三、考勤制度 七、薪酬管理制度 四、请假制度 八、公司福利 01 入职流程 进入试用期 入职培训 进入公司流 程 1 、提交入职资料 2 、办理入职手续 3 、录入指纹考勤 4 、提交体检报告 5 、参加入职培训 1 、提交转正申请 2 、评估转正申请 1 、签订劳动合同 2 、进入试用期 3 、办理社保五险 3 、转正员工面谈 02 劳动合同 资料准备 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 技术证书、个人简历、离职证明、照 片 ( 办理社保用,需电子版),填写 并提交《员工入职登记表》、 《 XXXX 公司入职职业规划表》, 保证其真实性,如有虚假,将予以辞 退,并不作任何经济补偿 试用期内离职须提前三天提交离职 申请;正式员工离职须提前一个月 提出书面申请,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离职程序 合同签订 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试 用期 3 个月,合同有效期 3 年 试用期内表现优秀可 向部门主管申请提前 转正 提交转正 03 考勤制度  5 天 8 小时工作制 上午: 09 : 00-13 : 00 下午: 14 : 0018 : 00 指纹刷卡记录考勤 漏打卡、无故不打卡均视为旷工 严禁代打卡 上午茶歇时间 11 : 15-11 : 30 03 考勤制度 迟到  员工晚于规定上班时间到岗、 且未超过 30 分钟 ( 含 ) 的;  公司原则上允许每月 2 次的迟 到情况,超过 2 次即按迟到处 理。 早退 员工早于规定下班时间离岗,且 未超过 30 分钟 ( 含 ) 的; 旷工       员工未办理请假手续,或请假手 续尚未获批即擅自离岗的; 假期届满且无续假仍未到岗的; 晚于规定的上班时间或早于规定 的下班时间超过 30 分钟的; 上、下班未打卡的; 违法乱纪被公安机关拘留、甚至 逮捕的; 用不正当手段,骗取、涂改、伪 造休息休假证明的。 03 违规处理 旷工 迟到 迟到或早退时长 T 处理办法 员工旷工,根据旷工时长,按日工资标准的双倍扣 罚。 5≤T≤15 分钟 扣款 10 元 / 次 旷工半天的,另予全公司内通报并警告一次。 15 分钟< T≤30 分钟 扣款 20 元 / 次 旷工一天的,另予全公司通报并记过一次。 T > 30 分钟 视作旷工半天处理 连续旷工 3 天以上或月累计旷工 5 天或年累计旷工 10 天以上者,公司除按上述标准罚考勤款外,还将 与其解约,且不予支付任何可能存在的经济补偿金 或赔偿金等,并保留向其追索权益损失的权利。 03 全勤与奖励  全勤:全月无请假、迟到、早退、旷工情况的;  全勤奖励:员工全勤,当月奖励 100 元全勤奖金。 04 请假制度 请假 1 天以内 至少提前 1 个工作日申请 请假 1 天以上 至少提前 3 个工作日申请 连续休假 5 天 至少提前 10 天申请 休婚假 至少提前 30 天申请 休产假 至少提前 60 天申请 1 、未经批准休病假或者未按照公司规定提交相关 请 病 假 提 出 的 时 间 请 病 假 的 原 则 04 请病假注意事项 1 、慢性病应至少提前一个 证明材料的,均视为旷工; 工作日向权限审批人提出, 2 、员工不得采用虚假证明(含骗取、伪造、篡改、 2 、急性病、突发性疾病允 涂改病假证明),否则视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并 许当日口头请假,就诊后于 给与旷工处理; 三日内补交相关证明单据。 04 病假工资计算 病假应提供正规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诊断证明书及 休假建议条、门诊病历、医药费收据、挂号证明、出 院记录等证明原本,行政部留相关复印件备案; 病假工资按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 80% 发放; 病假期间补贴按日扣除; 对于医疗期满的员工,因身体疾病原因导致出勤率低 于 80% 的,视为不能从事工作的情形。 05 休假制度 每年 11 天法定休假日 1 元旦 1 天( 1 月 1 日) 2 春节 7 天(含调休) 3 清明节 1天 4 劳动节 3 天(含调休) 5 端午节 1天 6 中秋节 1天 7 国庆节 7 天(含调休) 8 妇女节 全体女性员工放假半天,若遇周六、周日,不予另行补假; 05 婚假 法定结婚年龄:男 22 周岁,女 20 周岁。 晚婚年龄:男 25 周岁,女 23 周岁。 婚假为带薪假。  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登记结婚,可享受 3 天(指自然天数)婚假。晚婚者,可另增加晚婚假 12 天。 再婚者,仅可享受法定婚假 3 天,不能享受晚婚假。  婚假包括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原则上应在结婚 登记后一年内一次性休完,确因工作需要无法一 次性休完者,最多分两次使用,余则不再补假。  员工请休婚假,须至少提前十天提出,凭结婚证 办理休假手续;或在结束婚假返岗当日将结婚证 原件、复印件交行政部核验备案(原件将在核验 后交还员工)。 05 产假  前提: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已婚、计划内生育)。  分类:产前检查假 ( 女 ) 、生育产假 ( 女 ) 、产后陪护假 ( 男 ) 。  产前检查假:女员工怀孕后,可遵医嘱定期产检,每次半天,一般不超过 15 次。初次请休产前检查假时, 须提供医院检查证明。  生育产假: 90 天(其中产前休假 15 天)。 初育晚育的,增加 30 天。 晚育且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增加 44 天。 剖宫产的,增加 15 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名婴儿,增加 15 天。 产后陪护假: 7 天 ( 男 )  产假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公休假日在内。 05 产假 女员工怀孕期间的特殊考勤。 怀孕后,可视情申请推迟半小时上班,以错开交通高峰期的 拥挤人流,避免发生意外。 怀孕 7 个月(含)以上,各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天 安排一小时额外休息时间,期间计算为劳动时间。 已婚女员工怀孕流产 怀孕时长 怀孕 4 个月以内 怀孕 4 个月 ( 含 ) 以上 流产假期 15 天 , 特殊情况由医务部门出具意见,可适当延长, 但最多不超过 30 天。 42 天 05 产假工资计算 产假工资 产假工资又叫生育津贴,社会保险中生育保险的相关规定如下: 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 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 30 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 间的工资。 生育津贴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按实际金额发 放员工生育津贴。 05 哺乳假 前提 时间 遵守国家计划生 1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每天两次,每次 30 分钟(包括路途 育政策(已婚、 计划内生育)。 时间,也可合并为每天一小时,但不能累积存休)直至婴儿一周岁。 2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名婴儿,每次增加 30 分钟。 3 、若哺乳期满时值盛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1-2 个月。婴儿 身体特别虚弱的,经医务部门证明,可酌情延长。 06 加班和调休制度 加 班  公司提倡每位员工通过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完成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尽 量避免超时工作,原则上公司不鼓员工加班,部门负责人有责任关注并避免过多的加班。  各部门只有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组织员工加班: ( 1 )公司原因须安排加班的;  ( 2 )为完成公司下达的紧急任务的。 加班人员应提前向人事部递交《加班申请单》,(递交时间 : 工作日应急加班于当天 18 : 00 前;周末加班于 加班前最后一个星期五的 18 : 00 前,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则于加班前一周。);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提交者,应由加 班人员的部门主管电话通知人事部,在正常上班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18:00 前补交。  加班起止时间以打卡为准;  加班需一次一申请,禁止月累计填写申请单。  工作日加班时间一般 1 小时,经公司与该员工协商后,在保证员工身 体健康的前提下最多不得超 3 小时 / 天,每个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 36 小时。 06 加班和调休制度 1 员工平时零星加班以及周末加班或特殊原因的紧迫需要而统一的加班,原则上都采取调 休的方式进行调休。调休最小单位为半天,不足半天的可将加班时间积累到一起调休。 2 3 调 休 4 5 员工调休需提前 1-2 个工作日填写《调休申请单》,由部门主管审批后交予人 力资源部备案。 调休时间最长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周。具体调休时间由员工所在部门主管 安排。 如有加班,请病假、事假可以使用加班进行调休。 加班在一年以内调休完毕,每年末结清一次,不允许跨年调休。 07 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 制度 01 不允许打探其他员工的薪酬,亦不允许 02 员工对于非因本人原因直接或间接获知 03 每月 15 日发放工资,逢节 将自己的薪酬情况告诉其他员工; 的其他员工的薪酬信息,有保密义务 假日则顺延或提前发放。 07 薪酬组成 月工资 基本 工资 + 绩效 工资 + 餐费 补贴 + 全勤 奖 + 其他 补贴 - 个人 相关 扣款 + 奖金 + 月工资 = 基本工资 + 绩效工资 + 餐费补贴 + 全勤奖(根据出勤情况确定) + 其他补贴 个人相关扣款 + 奖金(根据公司整体效益和个人综合考核确定) + 课时费(课时费仅适用于培 训部,根据讲师级别不同课时费标准不同,具体可参照《培训部讲师管理制度》。) 课时 费 08 公司福利 高端大气的咖啡机。 公司福 利 05 健康安全的贴熊猫壶。 04 01 02 03 暖心的水果沙拉、冰糖雪梨汤等。 各种美味、健康的茶点和零食。 各种好喝的咖啡、红茶、绿茶、红糖 姜水、可可等。 08 公司福利  优雅舒适的办公环境。  一应俱全的茶水间。  每天 25 元的高标准午餐补贴。  每天 15 分钟人性化的茶歇时间。  不固定的品酒时间。  每月集中一次的生日庆祝。  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医疗保险。  意外伤害险。  入职体检及每年健康体检。  节假日礼品。  不定期团体活动:例如春游、聚餐、 K 歌等。  女员工享受每月 1 天无条件休假假期。 Part 02 第二章 行政管理制度 一、行为规范 三、发文制度 二、规章制度 四、员工意识 01 行为规范 爱护公物,节约开 支,杜绝浪费 STEP 01 遵纪守法,忠于职 守,克己奉公 STEP 02 严禁在工作时间玩游戏、看电影、 聊私、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 STEP 03 服从领导,关心下 属,团结互助 STEP 04 STEP 05 严禁以任何手段,蓄意破坏公司 网络或窃取公司网上的保护信息 02 规章制度 01 员工在上班时间内,要注意仪容仪表,总体要求是:得体、大方、 整洁。 02 员工在上班期间,不能穿拖鞋,不能穿背心。 03 请注意使用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及通话时间。 04 请勿使用办公室电话拨打私人电话。 05 公司总机电话正常情况下由自己工位人员接听,但如果同事 不在其岗位的时候,其他同事应帮忙接听电话,接办并做好相 关事宜的记录。 06 所有员工应保持手机、微信、邮件的 24 小时开通,并下载 使用“明道”软件的客户端 , 公司事务邮件发送即默认视为已传 达。 07 公司电脑的使用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08 职员在班期间需要长时间外出或者下班时,应关闭电脑 主机及显示器。 09 为了不影响公司网络服务的速度,请各位同事在正常办 公期间,节约不必要使用的网络资源。 02 规章制度 10 打印机要进行定期保养,每个月月底行政部门需检查 一下机器运行情况。 11 请勿在打印机、传真机上放置重物、液体。 12 打印相关材料时,请节约使用每一张纸,基本定稿再 打印,尽量两面复印或者打印。 13 爱护公共办公设备。 14 公司办公用品统一由公司行政部负责采购、登记及管理。 15 员工领用办公用品需填写《办公用品领用登记表》,向行政部申请领用。 16 如需购置办公用品,需先得到领导的审批后,由行政部统一采购。 17 每月月底行政部统计本月各部门领用的办公用品数量,报总经理助理处。 18 办公用品使用本着节约、爱护的原则,请各位同事不要随意破坏、丢弃。 02 规章制度 19 公司印章印统一由总经理负责管理; 20 当文件需要公司盖公司印章的时需向行政部申请填写《印章使用 登记表》,不得将章印盖在空白纸、空白表格、空白合同等空白处。 21 所有盖有公司印章的文档,需保存至总经理办公室统一管理。 22 一个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可以保证良好的健康及高 效率的工作,请各位保持办公区域的干净及整洁,随手捡起地 上的纸屑垃圾。 23 请各位同事中午就餐后,自行将餐后垃圾收拾放在塑料袋 中,再将垃圾倾倒在办公室外的垃圾房内,以免在办公室产生 异味。 03 发文制度 本条制度所指文件,是指以公司名义或者以总裁办名义发布的,以公司全体员 工为受众的通知、通报、规章制度等下行公文。对于部门内部发布的规章制度、 通知、通报等,则不在本制度约束范围内,但需要在行政部备案。 行政部为公文处理工作管理机构,主管公司各类公文处理工作。各部门内勤 (没有设置内勤的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对内对外的公文处理工作。 文件发布的形式包括纸质件和电子件。 通知、通报等下行公文起草校对完毕后,填写《 XXXX 公司 发文签批表》由部门负责人填写审核意见并 签字后,提请行政部,由行政部填写审核意见并签字后提交总裁办签发,最后根据领导签发意见进行发布, 并负责文件的登记、编号。 对于规章制度等重要文件的发布,由行政部先提交公司经营班子成员审核征求意见,并根据审核意见修正, 提交总裁办,经总裁办讨论通过后,行政部填写《 XXXX 公司 发文签批表》,提请总裁办签批后发布。 04 员工意识 1 员工意识 4 团队意识 2 诚信意识 3 节约意识 保密意识 Thank You

32 页 759 浏览
立即下载
快速提高面试技术方法

快速提高面试技术方法

快速提高面试技术 大纲 第一部分 面试技术整体介绍 第二部分 判断人才的整体框架和问点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现实匹配度 第四部分 做好工作人才提问和追问技术 第五部分 和环境相处的评判标准和问法 第六部分 未来匹配度评判标准和问法 第一部分 面试技术整体介绍 第一部分 面试技术整体介绍 一、面试在做什么? • 获取判断一个人的证据( 穿过谎言和掩饰) • 快速准确做出判断 第一部分 面试技术整体介绍 二、面试官需要提升的是什么? 第一、判断力—快速准确 第二、 提问和追问能力—快速准确 第一部分 面试技术整体介绍 三、面试如何判断一个人 1 、知己知彼。判断人才的前提是判断自己的需求,必须 懂业务,懂需求,否则很难作出判断。 2 、面试官判断一个人依据的是天道、人道、事道。 3 、面试要确定用人标准,判断出人的不同。问法要依据 标准,顺着判断的逻辑进行提问和追问。 第一部分 面试技术整体介绍 四、面试如何提问和追问 1 、面试节省时间的重要技术是找关键。面试目的是择优 劣汰,劣汰为先,把最关键的放在前面。 2 、面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问过去,用过去预测未来; 问情景案例,在现场进行实战。 3 、面试提问和追问中避免出现的两大问题: 1 :问无法 做出判断的问题; 2 ,难度不适当,问不出差异。 第二部分 判断人才的整体框架和问点 第二部分 判断一个人才的整体框架和问点 一、用人单位判断人才的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现实匹配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判断一个人 能不能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做好工作。 其实要做三个判断: 能不能做好工作? 能不能在现有的环境中做好工作? 能不能在特定的时间中做好工作? 第二部分 判断一个人才的整体框架和问点 一、用人单位判断人才的两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未来匹配度 如果现在不行?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可以改变成长吗? —— 学习力和成长潜力判断 如果现在行,未来的时间和条件下可能出问题吗? —— 持久性和变化趋势判断 第二部分 判断一个人才的整体框架和问点 三、整体面试问什么: 问做事 问在环境中做事 问时间性 问成长性 问变化性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一、用人现实需求: 1 岗位名称:销售、技术、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行政 等; 2 岗位级别:基层、中层、高层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二、用人基本单元: 1 做好工作的基本单元:工作目标——行动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在特定环境中做好工作的基本单元: 2 环 境 条 件 工作目标 3 行 动 在特定时空中做好工作的基本单元: 工作目标 时间 环 境 条 件 时间 行动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三、用人内在需求 1 、做好工作 工作目标已知——行动已知 工作目标已知——行动未知 工作目标未知——行动未知 听话型人才 独立执行型人才 战略型人才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三、用人内在需求 2 、和环境相处 工作环境条件:规则 上司 管理特点 同事 氛围 文化等 生活环境条件:家庭、朋友、社会环境 适应环境 改良环境 创造环境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三、用人内在需求 3 、时间要求 做事的时间要求 :速度和长度 和环境相处的时间要求:速度和长度 速度型人才 长度型人才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四、用人标准:人才核心竞争力 1 、做好工作  方向力  行动力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1.1 方向力——核心竞争力 (方向 目标 标准)  经验认识  个人倾向性 内力(合力) 欲望(需要) 兴趣 动机  信息获取能力(学习、调查) 性格  信息加工能力(记忆、思维) 价值观  选择能力 无意识  判断决策能力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1.2 行动力 -- 核心竞争力 1.2.1 行动力:产生效果的一系列行动步骤。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在 于程度不同。比如:速度,准确度,细度,经济度,灵活度。 常态下工作中的行动力包括三大行动力:  和人打交道  和事打交道  和信息打交道 三大行动力中含着几个步骤:落实、自我改变、学习、不断尝试等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1.2.2 经常需要评估的行动力是:  业务能力  沟通能力  做事能力  问题解决能力  学习能力  自我指挥能力:大脑指挥自己的心  压力承受能力(聚力)  灵活应变能力(弹力)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1.2.3 行动力高低的内在评估要素是:  经验认识  心力模式  体力  资源条件  机遇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什么是经验认识? 实现目标标准的经验认识; 使用资源的经验认识。 具体行动的认识 三类:书本认识 借鉴性认识 实践性认识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什么是心力模式?  人为什么能够做出程度差异,在认识相同的情况下,心力是最根本 的。  每个人做事都需要用心,心力模式模式不同,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 也不同,快、慢、粗、细、主动、被动、固执、灵活等等,这种特 点,常被称为性格、心性、秉性等。  用心,还有力量差异,常被称为心气、胆量、勇气等。 第三部分 如何判断人才的现实匹配度 什么是资源条件?  天赋  自身气质长相  人脉资源  资金  物品资源  信息资源  品牌资源等 第四部分 做好工作的人才提问和追问技术 第四部分 如何提问和追问  一般两种提问和追问方法:方法 1 :问过去,用过去预测未来。 方法 2 :用情景案例评估,精心编制问题。  问方向性,用专业的问题判断其经验认识;用选择性问题判断其 个人倾向性,问复杂性问题判断其思维力。  问行动力,短兵相接的问法,问出对手戏;问出动态画面感 第四部分 如何提问和追问  听话型人才提问和追问要点 1 )先问行动,问做,不问想,说的不可靠; 2 )要问对方熟悉的内容,而不是问假设; 3 )判断心力很重要,问心力,最好的是看其行动;哪怕看一部 分,或者相似部分; 第四部分 如何提问和追问  独立执行型人才提问和追问要点 1 )先问行动;先判断实现过程中的心力模式。 2 )要在相对新的情境中的行动步骤; 3 )一般在认识清楚的条件下考察其行动的心力模式;从细微的 行动水平中确定其心力模式的特点和程度差异。 4 )经验认识也很重要,其中,实践性认识更加重要。 第四部分 如何提问和追问  战略型人才提问和追问要点 1 )先问方向; 2 )问方向,重点在可行性、清晰度、选择性等方面; 3 )问其对各类大问题的信息积累和经验认识; 4 )问其行动方案。 第五部分 和环境相处的评判标准和问法 第五部分 和环境相处的评判标准和问法 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同事关系、领导关系)  工作规则和潜规则  氛围  节奏  和生活其他方面的平衡问题 第五部分 和环境相处的评判标准和问法  适应环境 认同度 自我指挥能力 第五部分 和环境相处的评判标准和问法  改良环境 做事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自我指挥能力 第五部分 和环境相处的评判标准和问法  创造环境 布局能力 人际影响能力 自我指挥能力 第五部分 和环境相处的评判标准和问法 经验认识:具备对环境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思维判断:全面看待问题 方向选择:看重整体和长期目标而不是个人和短期目标 心力模式: 面对,而不是逃避 大脑指挥自己的心,而不是心指挥大脑 第五部分 和环境相处的评判标准和问法 如何问出和环境相处的能力: 1 、在环境两难的局面中进行评估; 2 、用实战案例比较有效; 3 、问出思维和行动,并作适当的“折磨”。 第六部分 未来匹配度评判标准和问法 第六部分 未来匹配度评判标准和问法 一 、未来匹配对人才的需求 稳定 成长 第六部分 未来匹配度评判标准和问法 二、未来匹配度的评估要点: 1 、过程需求;在现在和未来之间,有多少道坎,就有多少需要评估 的方面。比如,如果不会做,需要获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会遇到包 括学习、练习、做事、人际沟通、适应环境方面的挑战。 2 、一般称为潜力评估:学习、环境适应、稳定、成长。 3 、企业的既有培养条件和容错状况,对一个人的过程需求影响很 大。 第六部分 未来匹配度评判标准和问法 三 稳定型人才的潜力 认同 相信 承受力 第六部分 未来匹配度评判标准和问法 四 成长型人才的潜力  持续好奇  超越型目标  自我指挥能力—抗压  自我指挥能力能力—面对环境  持续的反思能力  补力  聚力—诱惑状态下  修复—遇到不如意或者伤害 第六部分 未来匹配度评判标准和问法 五 、未来匹配度提问和追问技巧: 1 、从过去预测未来,尤其适合考察其目标的选择; 2 、成长潜力的评估,现场提示法,可以准确判断一个人“可培 养”程度。逐步力推法,方法是逐步增加难度,并推动其进一步去 想、去做。 3 、系统调查法:对其工作外目标和生活环境进行信息获取。综合 其年龄、朋友圈子、家庭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评估其可能的稳定和 成长趋势。 谢谢!提问时间

44 页 446 浏览
立即下载
关键业绩指标(KPI)

关键业绩指标(KPI)

关键业绩指标(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 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 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KPI 是现代企业中 受到普遍重视的业绩考评方法。KPI 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 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 KPI 指标体系 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目录 最常见的三种关键业绩指标 说明 其主要内容包括: KPI 考核的三大内容 KPI 考核的“数字陷阱” 具体的操作流程 最常见的三种关键业绩指标 说明 其主要内容包括: KPI 考核的三大内容 KPI 考核的“数字陷阱” 具体的操作流程 展开 最常见的三种关键业绩指标   关键业绩指标指明各项工作内容所应产生的结果或所应达到的标准,以量化最好。最常见 的关键业绩指标有三种:一是效益类指标,如资产盈利效率、盈利水平等;二是营运类指标, 如部门管理费用控制、市场份额等;三是组织类指标,如满意度水平、服务效率等。 说明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在企业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 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A.按工作岗位分劳动力指标的统计。   1.工人:基本生产工人的(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 工作)   2.学徒: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   3.营销人员: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   4.管理人员:指在企业组织机构 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5.工程技术人员 :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6.服务人员:指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7.其他人员:以上六类以外的人员。   B.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 =(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备注:当企业人数变动个人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上的方法计算:反之,应采取加权平均数 计算。   C.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 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D.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1.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   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E.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 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 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   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出勤率(%)= 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 计算公式: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制度工日(工时)数×100%   4.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 系的经济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 效果的 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有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 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 劳动消耗量/产品产量;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消耗量和产品产量的对比。产量可用实物量(或标准实物产量)、劳动产 量(定额工时产量)、价值量(总产量、增 加值勤)等表示:劳动量可用人数时间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1.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工业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 数   2. 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灵敏   3. 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万元)÷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人)   或:报告期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三)劳动报酬指标的统计   劳动报酬是劳动力再生产 的物质基础。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做从业人 员的劳动报酬总额称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 括:职工工资总额 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 酬两部分。其中主要是职工工资总额。   A. 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 额。主要应由六个部分组成。   1.计时工资。指按计时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指对己做的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可分:标准计件工资和计件超 额工资。   3.奖金。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 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劳动报酬。   5. 加班加点工资。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B. 平均工资统计。平均工资是指全部职工在一定时期同每人平均的工资收入。其计算公 式为:   平均工资(元/人)= 工资总额(元)÷职工平均人数(人)   备注:平均工资的统计,可以按企业不同的职工范围(全部职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部 门主管人员、工程技术待分类统计)计算, 也可以按不同的时间范围(月、季、年)计算。采取 何种方法进行统计,应视企业内部核算和管理要求而确定。   绩效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 。台塑的管理三宝之一,正是严格的 KPI 绩 效管理。但是白崇贤 先生认为,企业要想导入 KPI,应该向王永庆 学习,而不是照搬西方的 KPI 管理方法,因为它和中国 企业的实务差距很远。 KPI 考核的三大内容 月度工作计划考核表   ——一个月只需 7 天,日常管理工作就轻松完成;   员工综合素质能力考核表——有助于主管权威的树立;   知识管理防错提醒单——避免员工重复犯错。   设立 KPI 管理目标的最有效技巧——SMART 法则;   KPI 绩效管理的精髓——20/80 原则的活用,抓大放小;   员工的考核指标该定多高?——目标值=基准值+勉强值;   考核指标不易量化的职位如何考核?——掌握 5 个关键词 QCDMS 任何职位的考核不再是难 题;   员工希望考核指标越低越好,老板的愿望则正相反。如何使双方达成共识?   ——恳谈的艺术; 导入 KPI,企业不再怕骨干会被竞争对手挖走   ——大智若愚,扮猪吃老虎 ;   在 KPI 管理中建立起来的资料库,可以使新人很快上手;   KPI 如何发现管理中的盲点,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IE 合理化提案,发动全员 挖宝;   企业导入 KPI 失败的原因——老板的决心和霸气不足,目标值的设定不正确,没有奖到心 动、扣到心痛; 绩效考核指标与员工收入该如何挂钩   ——工资的 40%与绩效考核挂钩。   员工凡事推三阻四,主管束手无策。   员工说的比唱的好听,但工作效率低落,而团队执行力普遍不足。   员工一味要求高薪,主管却欠缺一套公平合理的薪酬和考核制度   员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企业怎能发展?   老板期望年销售额突破 8000 万,员工自订 5000 万,指标该如何订?   业务骨干跳槽或被竞争对手挖墙脚怎么办? KPI 考核的“数字陷阱”   与定性的一维考核相比,定量的多维考核的确具有很多优点,但若幻想通过准确的“算 分”运动“算”出公平、公正,那是不切实际的,相反操作不当还会逼迫企业陷入量化考核的 “数字陷阱”。   其一,劳民伤财,考核沦为填表游戏。   为实现考核指标的全面量化,很多企业可谓是挖空心思来设计名目繁多的记分题目,在月 末年终更是不辞辛劳地为每位员工计算各考核项的得分。在某些管理者看来,考评结果越准确 越好,考评方法越时髦越能体现绩效管理水平之高。   单从敬业度来看,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者的兢兢业业之心的确难能可贵。但从运行效果来看, 这种耗财费力的庞大考核工程为企业赢得的不是业绩的持续攀升,而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双 重抱怨,在他们来看,很多看起来量化的结果其实是一种填表游戏,数字更多地是主观臆造而 非来源于对工作质量的客观评价,因为很多指标实在是没有客观资料可以拿来作为支撑。   其二,分分必争,企业价值观 沦陷。   KPI 考核蕴含的是一种绩效管理思想,而非一种绩效算分工具,同时,KPI 考核的成功实 施也需要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支撑。遗憾的是,很多国内企业不去花心思完善自身的信息 采集方式,修正不同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 ,却一味地追求考核指标的面面俱到以及数量化与准 确化。试问,这种打分方法除了主观臆断之外,还有多少科学成分在里面?   在以“分数”定命运的企业里,员工必然会调整自己的为人处事方式,他们会花费相当多 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考核分数的来龙去脉,当然也会为一分之差而与管理者争个面红耳赤。长 此以往,分数取代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企业价值观沦陷成为必然。   其三,人际关系紧张,核心人才外流。   在价值观颠倒的企业里,人际关系变得非常微妙,八面玲珑的和事老开始走俏。一般来说, 努力做事的人是不善于“精心做人”的。对于工作能力比较强的核心技术人员来说,特定的性 格决定了他们“精心做人”的能力非常弱。尽管他们平时工作比较卖力,但在“算分”运动中 未必能够讨得高分。   作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被领导赏识和认可,看着与个人贡献不对 等的考核分数,弃暗投明成为他们脱离苦海的最佳选择。 具体的操作流程    [1] 确立 KPI 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确 定业务重点。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 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 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 KPI。   (二)分解出部门级 KPI。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 KPI 建立部门 KPI,并对相应部门 的 KPI 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 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 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三)分解出个人的 KPI。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 KPI 人员一起再将 KPI 进一步细分,分 解为更细的 KPI 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这种 对 KPI 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 对各部门治理者的绩效治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设定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衡量或评价工作,解决“评价什 么”的问题;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被评价者怎样做, 做多少”的问题。   (五)审核关键绩效指标。比如,审核这样的一些问题: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 行评价,结果是否能取得一致?这些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估者 80%以上的工作目标? 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等等。审核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能够 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而且易于操作。

5 页 925 浏览
立即下载
如果提取KPI指标

如果提取KPI指标

如何提取 KPI 指标 工作内容和职责只占很有限的部分,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目标的分解。 个人的操作经验是,我们公司的主要岗位系列粗略的分为销售、市场等前台、中台岗位和 hr、客服、财务、行政的后台支持部门。一、前中台岗位主要的 kpi 要素均来源于目标分解,不 同的级别大致相同,副总在领来主观的几个部门指标,部门经理从副总处领来部门的指标 部门的指标再分解到部门内的每个员工,每级拿到的分解指标就是他的主要 kpi 指标,其 他的还有一些例如团队合作,公司制度遵守等指标基本就可以了。二、后台部门则更多的是 靠他们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来分解指标,还有内部客户满意度等,后台比较好做一些 同时提醒:管理人员还有一块很重要的 kpi 指标就是对部门预算的把控能力。 提取 KPI 指标应从公司目标战略、部门职责、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以及管理流程中去把握, 若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优化或重组。 由于行业性质不同、战略目标、部门职责、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以及管理流程等原因,不可 能有统一的绩效指标,所以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 KPI 指标库。 大家不妨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指标和岗位职责是什么关系?是否一定要先有岗位职责? 二、企业目标和岗位职责谁更具有现实性? 三、工作要项(如行政类的)是否应该大量列入 kpi 考核? 如果你需要提取个人的指标,那么他来源于部门指标,岗位职责,主要工作项目,其他人 员对他的要求,当然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如果这些你都知道,你想知道的是如何根据这 些提取具体的指标,那么我建议两点:1、多看其他公司的指标是什么;2、牢记结果导向。 实操的办法就是:结果+行为=目标考核,或为 KIPI 指标吧。说得难听点,你要人家做这件 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从目的的定性过程中,再去分析所谓设计的一些相关因素即可。比如 销售或业务员,你让业务员出去跑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回答肯定是:当然是拿订单,获取 业绩啦(结果)。那如何才能获得好的业绩呢(行为)?你把这两个东西分析分析,你就 会得到相关 KPI 了。再举个例子,研发人员,你让他们做研发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 何做好研发工作(或者说研发的成果符合市场需求,或某一订单的需求)(行为)?楼主 你认为我的实操办法可行否?我觉得这么去想的话,比那些所谓的平衡计分卡、360 度简单 多了。 KPI 的提取也应该这样操作,关键是你得懂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但有一个问题就来了,什 么东西都定量化了,数据的收集、审计可是个大工程,但同时,越把重点放在测量的和定 量化上,工作中的复杂,无法测量的成分就越会被牺牲掉。绩效管理的质量会不会由于定 量化而常常丢失。

1 页 385 浏览
立即下载
饲料厂绩效考核相关管理规定(KPI绩效指标)

饲料厂绩效考核相关管理规定(KPI绩效指标)

黄海粮油工业(山东)有限公司饲料厂 报表报送规定 饲料厂各统计报表一般通过生产统计报送相关部门,现就饲料厂统计日常报 表的报送做一下规定: 1、 生产统计每天早上督促各岗位在 9:00 前上报各原始单据,并审查单据的 准确性。如没有按时上交,及时督促并查明原因。 2、 每天 10:30 以前必须准确的完成各报表,直接主管审核后及时通过公司 OA 系统报送相关部门。报表包括:大原料每日库存报表、小原料每日库存报 表、编织袋每日库存报表、标签每日库存报表和玉米每日库存情况。其中成品 大原料、小原料、编织袋、标签日报表上报饲料部部总、饲料采购人员、财务部 饲料核算主管会计、饲料技术部主管配方人员;玉米日报表报送贸易部主管 玉米采购人员。如发生人为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报表的发送(如 OA 发生故 障),必须电话通知各需求部门,根据各部门的需要用其他方式传递报表。 3、 根据每天的装卸单,对装卸费用进行准确无误的分类和统计,每月 7 日前 对前一个月装卸费进行汇总分类上报直接主管,遇节假日顺延。 4、 每月 3 日(无论节假日)前完成饲料厂月报,其中月报表共包含原料月报, 包装物月报、平衡表及盘点表,并核对好 K3 数据,上报财务部饲料核算主 管会计。 5、 认真、仔细、准确的做好员工的考勤统计,并在每月 2 日前上交上个月的考 勤表,遇节假日顺延。 6、 以上各报表必须准确无误,若被发现一次错误,将在绩效考核时扣除 5 分。 (原始数据提供错误除外,但统计员日常一定要注意原始数据的采集,发现 异常必须 立即遇相关人员核对。) 黄海粮油工业(山东)有限公司饲料厂 作业资料和信息管理制度 1. 各岗位每天必须认真完成各自岗位的作业信息资料(如岗位操作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出入库单,检验报告,相关岗位报表等),发现一次未 完成绩效考核该项扣除一分。 2. 各岗位必须妥善保管该岗位的作业信息资料,不得有丢失污损等现象, 发现一次在绩效考核中扣除一分。 3. 相关岗位应该对其所保管的资料进行保密,若有泄密现象出现,发现一 次绩效考核中扣除一分 4. 各岗位每月结束对该岗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若需要进行 ISO9000 及 HACCP 归档的,按照 ISO9000 及 HACCP 的要求进行整理,每项记录 必须按照顺序排列,整理后交统计处进行归档,若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整理,发现一次在绩效考核中扣除一分。

2 页 406 浏览
立即下载
什么是KPI

什么是KPI

什麽是 KPI(關鍵業績指標)?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關鍵業績指標,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某 一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 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爲可運作的遠景目標的 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系統的基礎。KPI 是現代企業中受到普遍重視的業績考評 方法。KPI 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爲基礎,明確部門人員 的業績衡量指標,使業績考評建立在量化的基礎之上。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 KPI 指標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 KPI 法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 在在著“20/80”的規律,即 20%的骨幹人員創造企業 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 員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樣適用,即 80%的工作任務是由 20%的關鍵行爲完成的。 因此,必須抓住 20%的關鍵行爲,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 價的重心。 一、 建立關鍵業績指標體系遵循的原則 1、 目標導向。即 KPI 必須依據企業目標、部門目標、職務目標等來進行確定。 2、 注重工作質量。因工作質量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但又難以衡量,因此,對 工作質量建立指標進行控制特別重要。 3、 可操作性。關鍵業績指標必須從技術上保證指標的可操作性,對每一指標都 必須給予明確的定義,建立完善的資訊收集渠道。 4、 強調輸入和輸出過程的 控制。設立 KPI 指標,要優先考慮流程的輸入和輸出狀況,將兩者之間的過程視 爲一個整體,進行端點控制。 二、確立 KPI 指標應把握的要點 1、 把個人和部門的目標與公司的整體戰略目標聯繫起來。以全局的觀念來思考 問題。 2、 指標一般應當比較穩定,即如果業務流程基本未變,則關鍵指標的專案也不 應有較大的變動。 3、 指標應該可控制,可以達到。 4、 關鍵指標應當簡單明瞭,容易被執行這所接受和理解。 5、 對關鍵業績指標要進行規範定義,可以對每一 KPI 指標建立“KPI 定義指標 表”。 三、KPI 的抽取與分解示例: 四、運用 KPI 進行績效考核的難點 績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讓員工明白企業對他的要求是什麽,以及他將如何開展工 作和改進工作,他的工作的報酬會是什麽樣的。主管回答這些問題的前提是他清 楚地瞭解企業對他的要求是什麽,對所在部門的要求是什麽,說到底,也就是 瞭解部門的 KPI 是什麽。同時,主管也要瞭解員工的素質,以便有針對性的分配 工作與制定目標。 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迴圈中的一個環節,績效考核主要實現兩個目的:一是績 效改進,二是價值評價。面向績效改進的考核是遵循 PDCA 迴圈模式的,它的重 點是問題的解決及方法的改進,從而實現績效的改進。它往往不和薪酬直接挂鈎 但可以爲價值評價提供依據。這種考核中主管對員工的評價不僅反饋員工的工作 表現,而且可以充分體現主管的管理藝術。因爲主管的目標和員工的目標是一致 的,且員工的成績也是主管的成績,這樣,主管和員工的關係就比較融洽。主管 在工作過程中與下屬不斷溝通,不斷輔導與幫助下屬,不斷記錄員工的工作資 料或事實依據,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我們從 KPI 中如果能分析出每個職位的正確定位,那麽這些職位上員工的待遇 跟他所在的職位是沒有關係的。面向價值評價的績效考核,強調的重點是公正與 公平,因爲它和員工的利益直接挂鈎。這種考核要求主管的評價要比較準確,而 且對同類人員的考核要嚴格把握同一尺度,這對於行政服務人員、一線生産人員 比較好操作。因爲這種職位的價值創造周期比較短,很快就可以體現出他們的行 動結果,而且,標準也比較明確,工作的重復性也較強。但對於職位內容變動較 大,或價值創造周期較長的職位來說,這種評價就比較難操作。 有一種方法可以將二者統一起來,就是在日常的考核中強調績效的持續改進, 而在需進行價值評價的時候,由人力資源部門制定全企業統一的評價標準尺度。 這樣,一方面,評價的結果會比較公平;另一方面,員工的績效改進也已達到 較高水準,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出色的工作表現獲得較高的報酬與認可。評價員 工的績效改進情況及績效結果,KPI 是基礎性依據,它提供評價的方向、資料及 事實依據。

3 页 345 浏览
立即下载
酒店KPI指标

酒店KPI指标

酒店 KPI 指标 一、圆满完成各项接待和会议保障工作。 二、全年完成销售收入 600 万 三、全年实现利润 10 万 四、全年无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五、职工人均年收入 4.5 万元 大酒店 2012 年度营业指标 营业指标截止日期:年 1 月 1 日至年 12 月 31 日 外聘营运总经理年度任务指标(2012 年 3 月 1 日至 2013 年 2 月 28 日):600 万指标范围:酒店营业项目所含的餐饮、客房、会议、商品、 销售、合作项目分成后的收入。 2012 年收入预算构成 项目 客房 会议 餐饮 合计 260 万 340 万 600 万 预计收入 (元) 酒店年度目标季度分解 2012 年 单位:万元 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总计 客房 会议 客房 会议 (预计) (实际) 餐饮(预计) 餐饮(实际) 预计总额 实际总额 对内 37.5 对内 47.9 对内 50 对内 67.1 对内 87.5 对内 115 对外 27.5 对外 33.4 对外 35 对外 30.9 对外 62.5 对外 64.3 对内 40 对内 对内 52 对内 对内 对内 对外 30 对外 对外 38 对外 对外 对外 对内 35.5 对内 对内 48 对内 对内 对内 对外 25.5 对外 对外 32 对外 对外 对外 对内 37 对内 对内 50 对内 对内 对内 对外 27 对外 对外 35 对外 对外 对外 对内 150 对内 150 对内 200 对内 200 对内 对内 对外 110 对外 110 对外 140 对外 140 对外 对外 酒店一季度完成生产经营产值完成 208 万元。一二年 酒店以保障接待工作为重点。为了加强酒店的接待管理水平, 3 月初,酒店聘用了酒店专业管理人员,从制度入手,全方 位加强管理。梳理制度并规范了采购、验收、报销流程。重新 考察核定酒水、厨部原材料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了规范的 供货合同。对一些员工的岗位进行了调整;制定了规范的酒 店餐饮、客房、会议室收费标准和各职级的折扣权限。制定员 工的薪酬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增设了宴会预订、营销经理 两个新岗位。为员工量体定做了工作服,提高了酒店整体形 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客房的入住率一季度始终保持在 50%以上。圆满完成了工厂的各项接待任务。

2 页 382 浏览
立即下载
销售公司KPI组成表

销售公司KPI组成表

销售公司 KPI 组成表 考核 周期 KPI 销售计划报告 月 销售情况分析 报告 月 销 售 情 况 (价、量)预 测报告 季度 用户反馈意见 分析报告 季度 市场长期发展 趋势分析报告 年 考核 标准 100 分 100 分 100 分 100 分 100 分 KPI 说明 权 重 计算方 式 信息来源 考核目的 见附表 1 15% 见表一 本岗位提交 报告 制订月产品销售计划, 对生产起指导作用 见附表 2 25% 见表二 本岗位提交 报告 销售业绩分析 见附表 3 25% 见表三 本岗位提交 报告 对市场情况(价格走 势、产品需求情况)分 析,对制订宏观政策提 供依据 见附表 4 25% 见表四 本岗位提交 报告 用户对产品满意度的反 馈 见附表 4 10% 见表四 本岗位提交 报告 为企业发展制订长期战 略提供依据 软指标评分表 表一:公司销售公司战略规划报告评分表(总经理填写) 请针对销售公司提交的公司销售公司战略规划报告综合以下五方面评分 软指标评分项目 权重 报告上交及时性 10% 本阶段销售公司工作实施内容 20% 本阶段销售公司工作实施效果分析 25% 下阶级销售公司工作重点 25% 提高销售公司工作效果建议 20% 总计 100% 得分 附表 1:公司销售公司战略规划报告格式(销售公司填写) 报告项目 内容 加权得分 员工流动率分析 本阶段工作回顾 本阶段销售公司调整方案的策划与实施情况 各部门职能变动分析 下阶级销售公司工作展望与计划 根据公司战战略制定销售公司规划 表二:管理制度结构设计报告评分表(总经理填写) 请针对销售公司提交的管理制度结构设计报告综合以下四方面评分 软指标评分项目 权重 报告上交及时性 10% 管理制度是否能体现公司文化 20% 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与完善情况 40% 管理制度是否具有有序性 30% 总计 100% 得分 加权得分 附表 2:管理制度结构设计报告(销售公司填写) 报告项目 内容 本阶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目前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本阶段管理制度修订情况 如何提高管理制度执行效果的建议 下阶段管理制度结构改进工作计划 表三:培训工作报告评分(总经理填写) 请针对销售公司提交的培训工作报告综合以下五方面评分 软指标评分项目 权重 得分 加权得分 报告上交及时性 10% 培训工作是否与公司战略相符 25% 培训内容是否与本年培训主题相同 20% 培训预算使用情况分析 15% 员工对培训工作满意度调查 30% 总计 100% 附表 3:培训工作报告(销售公司填写) 报告项目 对销售公司培训方向的把握 本阶段培训工作内容 本阶段组织各项培训目的分析 培训制度与文化结合情况分析 培训费用的使用情况分析 内容

3 页 397 浏览
立即下载
生产KPI

生产KPI

生产厂长 KPI 考核指标 考  核 项  目 考核 得 指标 分 数据来源 合格:以制度 产品生产过 1、产品 质量部判定为 程合格率=合 生产过 准 格批次/检验   程合格 批次:同一时 批次*100% 率 间送检的同一   种品种为 1 批 100%   制度质量部 定额成本控 成本包括:材 2、定额 制率=实际成 料成本、直接 成本控   本/定额成本 工人工资、制 制率 *100% 造成本 100%   财务部 项目名称 量 化 指 计算方式 出货及时率= 3、出货 及时出货批 及时率 次/出货总批 次*100% 生产效率提 升率=当期产 (70%) 能/前 3 个月 4、生产 平均产能 效率提 *100% 升率 产能=入库产 量/生产员工 总工时*100% 标 5、生产 安全 定 性 指 标 (30%) 关 项目界定   权重 考核周期 月     98%   营销部       入库产量:以 检验合格的入 库产品产量为 准。当期员工   总工时,以人 力资源部统计 的考勤工时为 准。 125%   仓库 人力资源部 生产安全事 故:包括生产 车间内的工 伤、消防安全 事故、设备事 故。 100%   人力资源部       度 1、5S   体系的 构建与 实施情 况   5S 体系的构建 每周 5S 检查表 格                                         度             人力资源部 月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与质量事故,公司损失在 1000 键 事 件 元以上扣 0 分。 说明:关键事件是指由于公司生产人员在管理、操作、沟通、信息传递等方面 的失误或过失,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对公司声誉、品牌竞争力、客户忠诚度造成 显著影响的事件。 考核综合得分 其 他 事 项 直属上级签 名 被考核人签名确 年   月   日 认   年   月   日 1.每月 8 号前确定各职位本月的不确定的定性指标;2.下月 1-3 号财务收集 数据;3.5-6 号召开预算评估会议并产生新的质定性指标;4.7 号规定为全公 司绩效考核日,各级领导根据员工表现客观量分,被考核员工签字确认成绩后 由上级存档原件并将复印件于 8 号下班前交人力资源经理处;各经理给出下 属的考核分数,人力资源部给出各经理职位的考核分数;5.人力资源部根据 考核分数计算上月考核工资;6.如有延误,相关责任人按不低于 5 分/天的标 准在相关考核项目中予以处罚.

2 页 419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KPI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KPI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KPI 序号 指标类型 考核目标 具体指标 指标说明 指标定义/计算公式 数据来源 考核周期 范围 权重 当年部门实际发生费用与 1 财务类 费用和成本控制 部门费用预算达成 预算费用的比例(以财务 部门费用实际及预算 率 (实际部门费用/计划费用)*100%       (实际发生成本/计划成本)*100%       (实际发生费用/计划费用)*100%       (实际发生费用/计划费用)*100%       对员工进行满意度调查的算术平均值                   (按时完成的绩效考核数/绩效考核总数)*100%       申述记录 (按时完成的考核申诉/考核申诉的总数)*100%       招聘记录 空缺职位总数/招聘空缺职位所用的总天数             部 下 发 的 费 用 预 算 表 为 资料 准) 2    3    4    5 客户类 员工满意度 6 内部营运类 制度建设 7  薪酬管理 8  9  绩效管理   10   招聘管理 11     薪资总量预算安排 达成率 当年人工总成本实际发生 金额占人工总成本预算的 比例 薪资费用实际及预算 资料 招聘费用预算达成 当年实际发生招聘费用与 招聘费用实际及预算 率 预算费用的比例 资料 培训费用预算达成 当年实际发生培训费用与 培训费用实际及预算 率 员工满意度 预算费用的比例 员工对公司人力资源制度 的满意度 资料 员工满意度调查 制度和流程的书面 书面化的制度和流程所占 需要书面化的制度和 (已书面化的制度和流程/需要书面化的制度和流 化比率 员工工资出错次数 员工绩效计划的按 时完成率 的百分比 员工工资发放的出错人次 数 及时完成的业绩计划数量 占应完成的业绩计划总数 的比例 员工绩效考核申诉 及时处理的绩效考核申述 处理及时性 占申述总数 招聘空缺职位所需 当年所有空缺职位招聘平 流程数量 工资发放记录 绩效考核的记录及绩 考核计划 程)*100% (错误发放的工资次数/发放的工资次数)*100% (错误发放的人数/发放的工资人数)*100% 的平均天数 均时间 人员编制控制率 公司人员编制的控制适度 工作记录及人员计划 (实际人数/计划编制人数)*100% 员工四险一金办理 12   福利保险管理 的及时性和计算出 错率 13   培训管理 14     15   16   员工管理   日常基础工作 率 员工对培训的满意 度 劳动合同的管理 办理 整性及数据更新的 18 学习发展类 员工流失 员工流失率 19   劳动生产率 人均运营收入 部门内部管理 21   员工培训 22     完成情况 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 部门内部员工的满 意度 部门培训完成率 保险缴纳记录 及时性 对员工进行培训满意度调查的算术平均值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应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             (已归档人数/应归档人数)*100%       (离职人数/平均人数)*100%       (全年运营收入/全年平均人数)*100% 年度       对员工进行满意度调查的算术平均值       (部门培训实际完成情况/计划完成量)*100%       (实际参加培训数量/应参加培训总量)*100%       工作记录 人员流动报表 当年公司的全部运营收入 财务报表及人员统计 与全年员工平均人数之比 表 情况 (按时完成的人数/应办理的总人数)*100% 培训评估记录 下属员工用满意度评 价 培训记录 部门员工培训参加 部门内部员工参加培训的 培训记录/培训出勤记 率     自动离职员工的数量 部门的培训完成情况     内部资料记录 度     数据更新的及时性 围、领导风格等的满意程 (错误办理的人数/办理的工资人数)*100% (按时完成的培训数量/培训计划总量)*100% 公司内部档案的完整性及 工作记录、档案记录及 员工对该部门的工作氛 (错误办理的福利次数/办理的福利次数)*100% 培训记录 员工劳动合同签订、变更、 工作记录 续订和终止的及时性 员工入、离职手续的 员工入、离职手续办理的 及时性 20   性和计算出错率 公司员工培训完成 公司员工培训计划的按时 公司内部档案的完 17   员工四险一金办理的及时 员工福利记录和福利 录 员工劳动合同签订时间-按规定签订时间 *100% 员工实际办理入/离职时间-员工应按规定办理入 /离职时间

2 页 440 浏览
立即下载
有关KPI及其考核标准制定方法的说明-新华信

有关KPI及其考核标准制定方法的说明-新华信

有关 KPI 及其考核标准制定方法的说明 一、KPI 制定方法的说明 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简称 KPI)是反映被考核者关键工作成果完成 情况的指标,体现了被考核者对企业贡献的方面及贡献的程度。 制定 KPI 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 少而精原则:KPI 的制定应体现 20/80 原则,即:KPI 总和应能反映被考核者 80% 以上的工作成果;被考核者的 KPI 最好不超过 8 个。  结果导向原则:KPI 主要侧重于对被考核者工作结果的考核。  可衡量性原则:KPI 应具备可衡量性,应当有明确可行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  可控性原则:KPI 均应是被考核者可控制的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  一致性原则:KPI 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其实现有助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 由于被考核者的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KPI 的制定方法有两种:基于工作计划的 KPI 制定方法和基于岗位职责的 KPI 制定方法。如下图所示: 低 员工 工作 内容 例行 或重 复的 程度 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 阶段性 阶段性 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工作成果 关键工作成果 关键工作成果 80% 80%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高 基于工作计划的KPI制定方法 基于岗位职责的KPI制定方法 1. 基于工作计划的 KPI 制定方法 适用的情况: • 岗位工作为非例行或重复的工作,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强; • 被考核者需要通过工作计划明确其工作的目标和成果; • 被考核者主要从事企业中层次较高的复杂性工作。 适用于用友以下人员: 员工 员工 KPI指标 KPI指标 管理序列、市场营销序列、销售序列和服务序列。 基于工作计划的 KPI 具体的制定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公司的战 略、部门(科 略、部门(中 室)的重点工 心)的重点工 作,被考核者 明确在考核期 内的工作重点 被考核者围 绕工作重 点,制定工 作计划 被考核者同 其直接上级 通过面谈确 定其工作计 划 根据工作计 划,确定被 考核者的关 键工作成果 针对关键工 作成果,制 定KPI、权 重以及相应 的考核标准 考核者和被 考核者通过 沟通,对 KPI、权重、 考核标准等 达成一致 考核双方在 考核表上签 字确认 需要强调的是: 被考核者的 KPI 一般不超过 8 个; 每一项定性 KPI 一般需要划分维度或关键的行动计划来分别制定考核标准; 定性 KPI 考核标准的制定方法主要是分级描述法(两级描述)、等级评判法 和关键事件法。 2. 基于岗位职责的 KPI 制定方法 适用的情况: • 岗位工作为例行或重复的工作; • 被考核者主要是依据岗位职责来完成工作; • 被考核者主要从事企业中的基础性工作。 适用于用友的以下人员: 研发序列、职能序列、后勤序列。 基于岗位职责的 KPI 制定具体的制定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被考核 者岗位说明 书界定的工 作职责,明 确其工作关 键成果 针对关键工 作成果,制 定KPI并设 定权重 针对每一项 KPI制定相 应的考核标 准 考核者和被 考核者通过 沟通,对 KPI、权重、 考核标准等 达成一致 考核双方在 考核表上签 字确认 需要强调的是: 被考核者的 KPI 一般不超过 5 个; 每一项定性 KPI 可以不用划分维度来制定考核标准; 定性 KPI 考核标准的制定方法主要是分级描述法(两级描述)和关键事件法。 二、KPI 考核标准制定的说明 KPI 考核标准指具体衡量 KPI 的尺度,是考核 KPI 完成情况的依据。由于 KPI 分为定量 和定性两种,因此,KPI 考核标准的制定也分为两种情况,下面分别说明: 1. 定量 KPI 考核标准的制定方法 对于定量的 KPI 建议设立底限值和基准值二个考核标准,二个考核标准同考核分数的 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底限值 基准值 0分 100 分  具体的考核规则如下: 当实际完成值 底限值时,考核得分 = 0;  当底限值 实际完成值 基准值时,  考核得分 =100×(实际完成值-底限值) /(基准值-底限值) 在一些情况下,考核为 0 分的底线值和计算时的底线值可以有差异,譬如说考 核为 0 分的底线值为 70%,计算的底线值为 50%,这样既设定了最低目标值,又在 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可能由于目标制定不合理,导致放大器效应过大的劣势。  通常对于超过基准值的业绩考核分有封顶,业绩特别突出的,可由公司董事会讨 论研究另行奖励。 2. 定性 KPI 考核标准的制定方法 对于定性 KPI 考核,由于很难量化,对其的考核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新华信项目 组建议对定性 KPI 的考核要尽量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对考 核的影响。 新华信建议定性 KPI 考核标准的制定参照如下的方法: 步骤一:确定考核维度,并根据重要性程度确定各维度所占的权重。 考核维度应反映定性 KPI 完成情况的关键环节或关键方面,或是考核者对被考核 者工作的主要要求。 确定考核考核维度后,还应该根据重要性程度分别设立各维度的权重。例如: 定性 KPI 质量管理体系建 设情况评估 考核维度 权重 按时完成 25% 成果质量 50% 相关外部检查情况 25% 需要说明的是,对某些定性 KPI 而言,由于其考核维度是单一的,则该步骤可以 忽略。 步骤二:针对各维度,设定具体的考核办法。 考核维度的确定为定性 KPI 的考核明确了进行考核的角度。之后就要针对每一考 核维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设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其目的就是尽量减少主观因 素对打分的影响。 新华信建议具体考核办法的制定可以参照以下三种方法:分级描述法、等级评判法和 关键事件法。 方法一:分级描述法 分级描述法是根据考核要求,对 KPI 的完成情况进行分级,并对各级别的考核标准分 别进行描述,以尽量减少主观打分的误差。 具体操作中,建议分为五级(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为了简化操作,可以 只对及格标准和良好标准进行具体的描述,依照各级别间的递进关系,来区分五个级别。 例如: 定性 KPI 考核维 度 宣传工 作计划 制定和 执行 宣传 舆论 工作 情况 评估 权重 考核标准 不及格 60 分以下 30% 一般 70-80 分 良好 80-90 分 优秀 90-100 分 及格标准: 能按时制定工作计划,但计划存在问题,如:不够合 理、存在明显漏洞等;或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计划制定,且 未能积极推进。 良好标准:能保质保量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制定具有可操作;或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计划制定,但工作在积极推进中 不及格 60 分以下 对外宣 传 及格 60-70 分 40% 及格 60-70 分 一般 70-80 分 良好 80-90 分 优秀 90-100 分 及格标准: 报纸、广播、电视中刊播的新闻及文章中出现重大差错 累计在 4 次以下;全年累计在市级及行业内大型报刊杂志上发表 对外宣传稿件数量 12 篇 良好标准:报纸、广播、电视中刊播的新闻及文章中出现重大差错 累计在 2 次以下;全年累计在市级及行业内大型报刊杂志上发表 对外宣传稿件数量达到 24 篇 不及格 60 分以下 …… 及格 60-70 分 一般 70-80 分 良好 80-90 分 优秀 90-100 分 及格标准: 良好标准: 适用情况:  经常发生,能够很清楚的描述出及格和良好两个级别;  有足够的数据和信息的支持。 方法二:等级评判法 等级评判法是根据工作要求,对 KPI 完成情况设立不同的等级,来考核完成情况的方 法。 作 针对关键工 针 划 定其工作计 键工作成果 考核者的关 划,确定被 根据工作计 字确认 考核表上签 考核双方在 达成一致 考核标准等 、权重、 KPI 沟通,对 考核者通过 考核者和被 根据公司的战 略、部门(科 室)的重点工 作,被考核者 明确在考核期 内的工作重点 被考核者围 绕工作重 点,制定工 作计划 被考核者同 其直接上级 K通过面谈确 定 作成果,制 的考核标准 重以及相应 、权 PI对关键工 成果,制 其工作计 例如: 定性 KPI 研发管理 体系建立 情况评价 考核等级 工作要求 6 月 30 日前完成《研 发管理制度》及相关 的流程。 要求:规范、合理、 考虑全面、可操作性 强,无重大纰漏, 达到试行的标准。 远远低 于预期 60 分以 下 低于预 期 60-70 分 达到预 期 70-80 分 超出预 期 80-90 分 远远超 出预期 90-100 分 适用情况:  新的工作任务,没有或很少有先例可循;  缺乏数据和信息的支持。 方法三: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针对 KPI 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制定相应的扣分和加分标准。 例如: 定性 KPI 考核办法 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评估 满分 100 分。每出现一次重大安全事故,扣 20 分;出现一次安全事 故,扣 5 分。直至扣完为止。 每受奖 1 次加 3 分。 适用情况:  定性 KPI 考核维度单一;  定性 KPI 的权重低于 10%。 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用友软件人力资源项目组 2005 年 10 月 28 日

5 页 442 浏览
立即下载
研发部关键业绩指标——KPI

研发部关键业绩指标——KPI

研发部关键业绩指标 研发部关键业绩指标..............................................................................................................1 部门指标..........................................................................................................................2 总经理..............................................................................................................................3 副总经理..........................................................................................................................4 研发总监..........................................................................................................................5 信息中心主任..................................................................................................................6 办公室主任......................................................................................................................7 部门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1 研发进度 2 研发成本控制 说明 计分规则 数据来源 开发的时间要求与实际开发 时间的比较 1) = 目标 值 , 得 100 分 2)大于目标值的 30%,不得分; 3)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研发部开发计划 与预算相比 同上 1)=目标值,得100分 2)比目标值每提高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120分; 3)<目标值的70%, 不得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3 研发成果 评价研发成果对于公司价值 的大小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4 研发经济性 根据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成本 和投产后的收益 同上 5 公司信息技术管理 评价公司的信息技术使用效 果和系统地维护状况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同上 信息中心资料 6 五项费用(招待 费、通讯费、交通 费、办公费、差旅费 等)控制 1)=预算值,得 100 分 2)每超过预算值 5 % , 减 10 分 , 超 过 30%,不得分 3)每低于预算值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财务部报表 严格按预算和制度控制非生 产性费用的支出 研发部技术资料 140 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上级直接评分; 范围:0-100分 7 技术资料完整性 8 技术服务满意度 同上 9 新技术跟踪 同上 10 研发环境安全性 同上 11 周边关系 12 安全生产 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协调情况 部门内期间内发生安全问题 的次数,严重问题加倍计算 范围:0-120分 1)≥目标值,得0分 2)<目标值,得满分 公司办公会直接打 分 企管部统计 总经理 序号 指标名称 1 研发进度 2 研发成本控制 说明 计分规则 数据来源 开发的时间要求与实际开发 时间的比较 1) = 目标 值 , 得 100 分 2)大于目标值的 30%,不得分; 3)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研发部开发计划 与预算相比 同上 1)=目标值,得100分 2)比目标值每提高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120分; 3)<目标值的70%, 不得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3 研发成果 评价研发成果对于公司价值 的大小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4 研发经济性 根据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成本 和投产后的收益 同上 5 公司信息技术管理 评价公司的信息技术使用效 果和系统地维护状况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同上 信息中心资料 6 五项费用(招待 费、通讯费、交通 费、办公费、差旅费 等)控制 1)=预算值,得 100 分 2)每超过预算值 5 % , 减 10 分 , 超 过 30%,不得分 3)每低于预算值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财务部报表 严格按预算和制度控制非生 产性费用的支出 研发部技术资料 140 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上级直接评分; 范围:0-100分 7 技术资料完整性 8 技术服务满意度 同上 9 新技术跟踪 同上 10 研发环境安全性 同上 11 周边关系 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协调情况 范围:0-120分 12 管理水平 对整个部门的管理效果 范围:0-120分 公司办公会直接打 分 公司办公会直接打 分 副总经理 序号 指标名称 1 研发进度 2 研发成本控制 说明 计分规则 数据来源 开发的时间要求与实际开发 时间的比较 1) = 目标 值 , 得 100 分 2)大于目标值的 30%,不得分; 3)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研发部开发计划 与预算相比 同上 1)=目标值,得100分 2)比目标值每提高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120分; 3)<目标值的70%, 不得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3 研发成果 评价研发成果对于公司价值 的大小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4 研发经济性 根据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成本 和投产后的收益 同上 5 公司信息技术管理 评价公司的信息技术使用效 果和系统地维护状况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同上 信息中心资料 6 五项费用(招待 费、通讯费、交通 费、办公费、差旅费 等)控制 1)=预算值,得 100 分 2)每超过预算值 5 % , 减 10 分 , 超 过 30%,不得分 3)每低于预算值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财务部报表 严格按预算和制度控制非生 产性费用的支出 研发部技术资料 140 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上级直接评分; 范围:0-100分 7 技术资料完整性 8 技术服务满意度 同上 9 新技术跟踪 同上 10 研发环境安全性 同上 研发总监 序号 指标名称 1 研发进度 2 研发成本控制 说明 计分规则 数据来源 开发的时间要求与实际开发 时间的比较 1) = 目标 值 , 得 100 分 2)大于目标值的 30%,不得分; 3)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研发部开发计划 与预算相比 同上 1)=目标值,得100分 2)比目标值每提高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120分; 3)<目标值的70%, 不得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3 研发成果 评价研发成果对于公司价值 的大小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4 研发经济性 根据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成本 和投产后的收益 同上 5 公司信息技术管理 评价公司的信息技术使用效 果和系统地维护状况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同上 6 技术资料完整性 上级直接评分; 范围:0-100分 7 技术服务满意度 同上 8 新技术跟踪 同上 9 外部联系 评价与各种科研机构联系, 促进技术开发的成本与效益 研发部技术资料 信息中心资料 上级直接评分; 范围:0-100分 信息中心主任 序号 指标名称 说明 计分规则 1 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评分:由公司技术委员会集 1)=目标值,得100分 数据来源 信息中心资料 2 3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2)比目标值每提高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120分; 3)<目标值的70%, 不得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技术服务满意度 各部门对信息中心在技术支 持的及时性、有用性等 同上 各部门满意度调 查 信息系统管理 制定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 规范和制度,并加以推行 评分:由公司经理办公会集 体评分,以 5 分量表评分 同上 信息中心资料 期间内信息系统故障次数 平均故障处理时间 1)=目标值,得100分 2)比目标值每降低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120分; 3)目标值的130%, 不得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信息中心资料 同上 财务部报表 4 信息系统运行稳定 性 5 信息系统维护费用 6 网络设备管理 7 信息发布及时性 上级直接评分; 范围:0-100分 同上 办公室主任 序号 指标名称 说明 计分规则 1 质量体系建设 做好本部门质量管理工作, 配合公司做好内审、外审。 事业部总经理直接评 分; 范围:0-100 分 企管部 2 服务满意度 本部门职工地满意程度 同上 根据本部门职工 调查 3 规范管理 4 文档管理 5 办事效率 6 考勤管理 同上 7 资产管理 同上 企管部 8 安全管理 同上 企管部、行政部 9 机房管理 同上 通过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 施,使管理规范化 保证公文的及时处理和有序 管理 数据来源 同上 同上 部门相关纪录 同上 根据本部门职工 调查 10 五项费用(招待 费、通讯费、交通 费、办公费、差旅费 等)控制 严格按预算和制度控制非生 产性费用的支出 1)=预算值,得 100 分 2)每超过预算值 5 % , 减 10 分 , 超 过 30%,不得分 3)每低于预算值 5 % , 加 10 分 , 最 高 140 分 4)其余按线性关系计 算 财务部报表

6 页 384 浏览
立即下载